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方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9 08:38:0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北林区四方台二中吴丽丽

通过近十年教学的摸索与总结,我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下列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愿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课,首先要上好绪论课。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 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象乘课本这页小舟,进行了一次漫长遨游。我们出发于遥远太空,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二、插叙教学法

随着现在中招考试的形式发展,在地理不被列为备考科目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厌学地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插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谚语、成语、格言佳句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引用毛译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宏伟诗句说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在讲长江准静止锋时,引用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说明两股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阴雨连绵的“梅(霉)雨”天气,同学们如身历其境,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特点的理解和巩固。

插叙在地理课中的妙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课堂效率,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时,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狠下功夫,博览众采,有的放矢。插叙的内容要紧扣教材,务求实用,切忌搞花架子, 不少老师认为地理难教,很多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其实,只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把地理教活,把学生教好。在新课改中探索尝试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授课效率地理教学中,新课导语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起着渗透主题、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的作用,风趣幽默的谜语导入,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学生的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如教学"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猜谜:"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讲"地图"时,则用"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的谜语导入,教学"中国的疆域"时,用"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世界最大陆"导入新课。通过这些谜语导入,使学生形成空间轮廓概念,加深对地球、地图特征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只有学生觉得有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才会感到轻松愉快,有了愉悦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挚友,更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常常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学生耳目一新引人入胜。比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成功激励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心理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再次获得成功,再次体验心理满足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维持这种积极情绪。如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或发现了新问题或提出了新观点或考试进步了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同样有作用。如我校美术班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对数学、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等科目的学习感到吃力,有的同学甚至想放弃这些知识的学习,所以上课时不听课的同学相对较多。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将考试试题难度降低,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位同学原来学习态度较差,但近段时间较认真的学生考试及格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以他为例,说明学习态度与成绩的关系,课后又单独找这位同学谈心,鼓励他,帮助他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告诉他学习地理的方法。在此后的考试中,这位学生无论题目难易都能考及格,在题目较易时还能上80分。平时,只要班上某位同学有进步,我都会表扬鼓励,此后这个班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地理成绩进步很快,与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

4、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地球的运动" 时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寓抽象的教学内容于生动形象的情景画面之中,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精辟的解说词,声情并茂的动画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起情感上的愉悦,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一节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时,我以珠江三角洲种植的农作物的变化(由粮食→蔬菜)为例说明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通过师生互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6、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体验中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要实现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能力,力争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7、合理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同行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探索尝试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一定会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推荐第2篇:地理教学方法

对于失去高考应试压力的中学地理教育,兴趣教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 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基于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的尝试性研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 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 成效的,据首都师大地理系进行的“初中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我校喜欢地理课的初一学生竟占70.76% ,是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最高的,在这之后,又继续了一个学期的兴趣教学,迄今为止,经调查喜欢地理课的学 生已占全年级的85.4%,有的班级达91%。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确实有明显作用。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 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 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 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 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 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为91%。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 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 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 ?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 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 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 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

最 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 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三、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 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 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 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 ;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 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 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 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四、专题讨论课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 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 ,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 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 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 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几次专题讨论,学生的兴趣在上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学完欧洲部分后,针对 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题为《波黑政治热点地理成因》的专题讨论课。这一题目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 的。但学生在讨论课上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才华。他们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不拿手稿, 凭着一张《南欧》挂图,一支教鞭,侃侃而谈,说古论今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同学把波黑穆、克、塞三族比作我国古代三国鼎立之势,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所在和不稳定的联合;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出 政论性很强的论文,在课堂上讲演。最后,教师再用自制的投影片全面总结波黑政治热点背后的民族、宗教、政治地理的成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还有一种形式非常活泼的讨论课,就是针对教材某一重点内容展开辩论形式的讨论课。如以《我国人口分 布现状是否合理》为题的辩论课。在课上辩论双方学生出色地运用了自学课中不断训练培养的地理思维方法, 旁证博引大量地理资料,全面分析综合我国人口分布现状的各自然人文地理成因,用以说明自方的观点。这实 际上是一场在辩论双方之间展开的地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竞赛。通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评出胜方和最佳辩手 一名。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预习了将学的知识,又一次达到深化、强化课 本知识的目的。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组织、协作、应变等等能力的难得机会。

多次的讨论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一种愉 快的心理倾向,成功的体验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它主要来自学习成绩的反馈或教师的评价。

因此,在前面讲到的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之后,教师都需做两项工作:一是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 成绩与不足;二是给直接参加活动的同学打分。并把分加入期中或期末成绩中,因为那些对学生能力深层次的 测试是很难直接在试卷中做出的。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相对于其他同学,他们对于学习中成功体验的机会要少些,这也是造成他们学习兴趣较差的一个原因,教师应特别注意发现、珍惜和爱护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一,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上述各 种活动;第二只要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一点进步,一定在全班场合表扬;第三,尽量不在班上批评这些同学,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减少他们因学习中的挫折而带来的苦脑。这种爱的教育对他们学习兴趣的 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可避免多把爱心放在优等生身上的片面性。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 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 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推荐第3篇: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高二地理

缪瑾

区域地理是高中必修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知识考察点,地位非常之重要。下面我浅谈一下区域地理教学的方法: (1)地图法

区域,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地方,既然是地方,就可以借助地理图,将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读图能力、画图能力、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如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环境特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区域地图进行挂图教学,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总之,借助各类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因为读图过程是发现区域地图分布规律的过程;二是让学生学会画图,因为画图过程是进一步熟悉区域地图分布规律的过程,三是使学生学会析图,因为析图过程则意味着对区域地图的真正掌握和地理空间能力的真正形成。 (2)综合法

事物是有着联系的,在相同的一个地理区域中,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区域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如能够采用综合教学法,找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两地,从地形上看同属于地形,有着“平原丘陵”的相似之处,从气候上看,两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那么,二者的相似之处会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影响到农业,借助平原地形和降水较多的相似特点,这两地可发展种植业。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两地地形、气候两个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的联系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进而使得学生形成区域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3)比较法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地域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区域也有不同之处。那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例如,在进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从“地理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大方面、“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农业”、“商业”、“工业”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借助表格进行展示,让学生能跟好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不同点,明白在不同点基础上所形成、发展的区域经济,达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对比教学法能令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归纳法

在区域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较为分散和零乱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归纳法,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学习中,就可以根据各大洲的气候类型进行分类归纳:热带型: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温带型:欧洲;寒带型:南极洲;复杂型:亚洲、北美洲。

总之,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只要注重对区域的正确定位和对区域特征的分析、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好区域研究的“法”,就是最好的地理方法。

推荐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同学们更深感受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初中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地理知识的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对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说,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融感情、知识、能 力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重视“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 业的地 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 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课?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重视新课的导入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 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要导入新课要注意:

(1)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 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 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 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 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 教师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 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 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 。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 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 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 愕。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 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 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3)新颖性。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 能引 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 ,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 ,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4)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 ,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

三.重视技巧的力量

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术在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 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 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都是一些很成功的方法。如:有关等温线、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方面的知识既是教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分布规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高低低高”。即 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凸的地方低,向低值凸的地方就 高。“高低低高 ”以化繁为简的手法巧妙地加以归纳, 使学生较易地对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解和记忆。等高线知识很抽象,用等高线模型图直观演示,较形象具体,学生当时也可以理解,但过 后学生却很容易忘记,尤其对于等高线的弯曲与山谷、山脊之间的关系更易忘记,运用“高低低高”(也可解释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来巧妙归 纳它们的关系,就易记不易忘了。又如:对于我国的的34个行政区划名称的记忆: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 相 邻 湖北、广东 相 邻 广西、河南 相 邻 河北、山东 不 相 邻 山西

五江(疆)二宁青甘陕-----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新疆 ,辽宁、宁夏、青海、甘肃、陕西

内蒙台海福吉安-----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港澳好河山-----重庆、香港、澳门

又例:关于中国陆上邻国的记忆:

俄朝蒙哈巴(狗)--阿吉塔(朝鲜除外,七个与新疆相邻),与云南接壤的三个---缅老爷(越南);

关于中南半岛上国家和首都的记忆:老万越河捡金太慢泪满面(老挝---万象 越南---河内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内比都);

关于众多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壮族,最少的珞巴族,但是人口在500万以上的除壮族和藏族外其余的七个就不容易记住,不妨把它们编为:蒙古(蒙古族)人回(回族)土家(土家族)是为(维吾尔族)了满(满族)意(彝族)地种禾苗(苗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采用“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次课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多媒体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创编“原创题”,让学生感受生活

“从学生身边教起, 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既有 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有效地发 掘学生潜 在的学习智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创编 “原创题”和“传统题”,通过它们的比较, 创编“原创题”形式活泼有趣,更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生活中距离会产生美,在学习中距离则会产生体验的提升),使教学与 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成功地践行了“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如:例一:地球的自转轴--地轴

例二:地球自 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三、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例四: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追求和谐高效,教师就必须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老师都能够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程就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初中地理 教师就可以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教师,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可以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学论》(美)布鲁纳 著,姚梅林、郭安 译.2008年01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李家清 主编 2009年03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著 2000年11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5篇: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魏桃英

江西省在08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虽然在这这几年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对新课程也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这是任何一个新事物要发展要被接受所必经的阶段。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可能因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去逃避改革。况且新课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和旧教材相比它肯定有它的无法比拟的优势。今天我要探讨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

(一) 从课程理念看地理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

课程理念首先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的培是非常重要的。在5.12地震中,我亲眼目睹了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面对突发灾难时时如何的惊慌失措。我们地理教师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当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地震,火灾,泥石流时,他们要学会如何从容不迫的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当我们的学生以后成为企业家或者政府官员,经过我们的教育他们不会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获取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的学生也有成为农民的,我希望经过我们的教育,他不会说出现在很多农民说的话“等老子哪天有了钱,老子一天买两碗豆浆,喝一碗泼一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地理的教育就成功了。

课程理念其次是要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这里其实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对同一模块同一节课,我们地理教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是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大家必须认识到我们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大众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他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比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要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要会做难度较大的习题。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会做相应的习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尽量掌握知识。我们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必修1模块中要注意不要对知识点挖掘的过于深,应注重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学生不同层次的地理需求。地理新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培养的目标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尽量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比如,我们在讲城市区位的时候,可以分析万安古城形成的原因。

课程理念第三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生不爱学习,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能把储存取来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他们觉得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地理问题和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地质作用时,我会结合自己实习的经历,向学生呈现海绵礁,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在四川盆地找到了含有海洋微生物化石的海绵礁。在讲洋流的时候,我们可以探讨08年的雪灾和拉尼娜有关。在讲地转偏向力时,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当一次预言家预测崇明岛会怎样变迁。

课程理念最后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中来。毕竟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认知有限,经历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网络资源,穿越时空障碍,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

(二) 从课程目标看地理该如何进行教学

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其包涵的三方面内容,可以给教师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以及开展实验、操作、观察、观测、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是每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和案例教学。

例如在进行水循环的教学时,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让学生指出图中包括了哪些水体;

2.用箭头表示各种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各种水体与河水之间的关系;

3.把所标注的箭头进行整理,探讨其所组成的循环关系; 4.在图中补充可能遗漏的循环关系;

5.对上述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并利用以下的简图进行归纳:

6.提供另一形式的水循环示意图,巩固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 7.探讨在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下,可能对各圈层带来的影响。 又如: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数的章节就是由若干的案例组成,对基本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地叙述和归纳。例如中图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材详细叙述了东北农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如果教师仅是对此作讲解,而没有对分析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以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分析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进行提取与归纳,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只是在于重现、复述东北地区的情况,而当面对新地区的时候,就不懂得如何来进行分析,也就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况,在具体形式上应该有所不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初期,由于学生对案例学习缺乏认识,一般可由教师提供相关的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而随着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熟悉,教师逐渐可以只提供案例材料,而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其中所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展开探讨,以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某一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并开展探究活动,形成探究的成果。这样循序渐进的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比,是弱化了知识与技能加强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高中地理的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地理专业的专家,而是希望经过地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用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三者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必要目标。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重视学习过程、强调方法已成为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2年的实践,但作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有效的进行地理教学,为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努力。

推荐第6篇: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逐渐的被新型的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所替代。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教育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合作性,为学者研究及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字:地理教学方法

问题

探讨

引言

地理教学方法作为地理教学论中的一部分,是地理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地理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教育体制受国外教育改革影响,J.S.布鲁纳的“发现教学”、B.F.斯金纳的“程序教学”、B.S.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等理论引入我国,到90年代初,美国乔伊斯和威尔的《教学模式》受到欢迎,地理教学方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地理教学方法内涵

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内涵,学者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方法,其中有教的方面,又有学的方面”。

比较地理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其相同之处在于,其结构均为教法和学法两部分,形态丰富且具有综合性,对象具有个体性。同时,地理教学方法又有以下几点独特之处:①活动空间地域广,实践性强;②分析综合思维活跃,比较法运用广泛;③教学手段多样,直观性强。

二、当前地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地理教学方法而言,尽管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在不断改善,但是地理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导,以课堂授课为核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自主、合作、独立的学习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师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出,学生被动接受输入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的讲述,传递地理知识,学生靠重复机械的记忆来掌握地理知识。

2.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的关注于,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对学过的地理知识、技能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训练,忽略课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场景的迁移效应。

3.只注重结论,忽视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递给学生结论性的知识,对于其结论的由来涉及很少。忽视了得出结论的复杂的思考过程,对于学生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

4.拘泥课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书本上的观点不敢质疑,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照单全收”,对于过时的地理事实材料或有争议的地理结论也是全盘接受。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问题并发表观点看法,严重的制约了其思维的发展。

5.实践与理论不能协调统一

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以教师上课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忽略了课外的地理活动、实践考察、社会调研、合作交流以及手工制作和实验操作等地理教学活动,制约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做好地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其必要性。

1.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高学习积极性

要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并发挥其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及心理安排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参与其中,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2.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团队意识

首先,地理知识涉及很多方面、多个领域,知识面相对比较宽泛,以学生的个人知识能力难以全面、完整地解释地理问题。因此,在学习中需要集众家之长,从而更为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其次,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切身感受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意义,为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奠定基础。

3.合理结合案例,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地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息息相关,而现实中的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学科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讨论等实践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进行学习讨论,培养地理思维

对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发散聚集思维、求同求异思维、正向逆向思维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5.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地理知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内容,要注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从而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合作互动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推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探讨运用更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褚亚平,曹琦,周靖馨.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王智斌.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 [3]陈少群.论地理学习方式的现状及转变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推荐第7篇:浅谈八年级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八年级地理教学方法 四川省峨边民族中学 张开军

根据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一、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而言,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备课中务必要多花时间,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做到有备而来,为学生提供丰盛的营养大餐。

二、缜密的课堂环节

1、巧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古人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例如:在学习中国的邻国时,给学生播放不同国家人物、风景、服饰图片,让学生倍感惊喜,对他们的国家产生好奇心。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采用有奖竞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知不觉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途径很多,不仅可以利用图片资源、多媒体,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利用多媒体、图片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兴趣。如在‘民俗与旅游’这一节中,利用电子白板,给出九寨沟风景与藏羌民居、长城、上海东方明珠、拉萨布达拉宫等图片,让他们自主观察出每处风景区独特之处。从而思考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会是最具有魅力、最吸引人的旅游资源?再联系峨眉山—乐山大佛,使学生更有兴趣去了解。当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更要适时适度。

2、用心设计问题,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之以容,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首先,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如在学习《河流》 一课时,①为什么塔里木河被称为内流河,为什么黄河的颜色是黄色②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特征,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其次,设计问题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如在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①生活中,哪些资源可以利用?②这些资源会被耗尽吗?活动形式:由学生自由发言,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踊跃回答。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回答完整。上述问题从生活现象入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经过猜想、验证过程,获得新知。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学习“气候”这节时,书中有6幅图,这节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我国气候的特征。最后老师再对他们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表扬与鼓舞,学习效果较好。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比如每节课要求三个学生告诉一个新鲜的城市名或名胜风景区,说出它的位置,属于哪个省,该省简称以及特色等等方面来与全班同学分享。或者介绍自己的家人都在哪些地方工作,这些地方的好是什么?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从心里得到一种肯定。 5.图文结合,善用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它与地理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地图如骨架,知识如血肉。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骨架上,才能引发联想,加深记忆,从而获得丰富、牢固的地理知识。课堂上,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简易地图,同时也让学生跟着我的描述绘画,通过语言描述与形象勾画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对一些不易懂或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或同学应给予帮助、指导。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三、课后反思、取长补短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对学生反馈的知识信息记录在案,以做到取长补短。同时可以通过每次月考成绩分析,对学生本阶段学习的一个情况,作出反思,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不仅要课堂热热闹闹,课后也要学生将知识整牢实。

推荐第8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灵活改变,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于地理科目的要求。

因此,掌握一些好的地理教学方法是作为一名优秀地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1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现在七八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组内合作,组外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进行这种方式的学习,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划分,组员的构成应该遵循男女均衡,成绩均衡的原则,以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小组成员确立之后就要让成员集思广益,确立小组的名称,名称应以积极向上的为主。

其次为了保证课堂氛围活跃而又有秩序,在比赛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小组竞赛规则。不要过分看重分数,应以全班大局为重,做到文明竞争,回答问题必须举手得到老师的同意后方能回答问题,组长需带领本组人员分配协调学习任务和讨论题目,务必让全组成员都做到有事可做,参与课堂教学,做到组员人人有事做。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实施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后,成员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听讲业格外认真,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把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到《地图》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住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利用地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地图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地图基本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没有让学生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学生画出的图可谓是缤纷多彩,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特意选择了几幅具有明显错误的地图。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些地图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地图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在这样的一次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地图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读图能力的训练可谓深刻极了。

用生活现象验证地理知识在讲到七年级聚落这一节课时,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异,单纯讲述这一理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笔者就给大家用PPT呈现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楼,,五彩缤纷、风格迥异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还有的说是各个民族的习俗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后经过其他小组的完善,得出了最终结论。解释了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来由,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决定地方建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我们学到《海陆变迁》这节课时,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书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知道如何避震、如何自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则更为重要和实际。

因此,在笔者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后,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地震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墙边空地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们仔细阅读完这个自救口诀后,笔者便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常识是否正确。常识一:\"学校、商店、

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应该多在室内还是室外。\"常识二:\"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躲在车内。\"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的常识非常的有兴趣,虽然讨论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讨论结束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总结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生存的本领,笔者认为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利用作业去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在批改地理作业时笔者不会简单只用对与错来标识,针对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学生笔者都会写上独有的评语。比如学生在做选择题时,由于读题马虎、不严谨造成的错误,笔者就会写:\"审清题意是做题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耐心认真完成作业。如果碰到一道题型新颖,内容复杂的综合问答题,一些学生独辟蹊径,回答简捷明了,符合题意,笔者会写道:\"你有敏捷的思考力和洞察力,能力非凡!\"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进步,无论大小,笔者都给与鼓励。如碰到作业平时马虎,但是这次作业却很干净整齐的学生的学生可写上\"再接再砺,你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学生\"。通过作业的批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自身素质。

定期发行地理月刊,引导学生课后学习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只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课后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笔者定期发行了班级的地理月刊。地理月刊的编辑、版面设计、排版人员都有学生自己选举,撰稿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担当一次。小小的地理月刊的制作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明显地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他们真正从内心爱上学习地理知识。

总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地理人才。

推荐第9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赵晓东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 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公民应具有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观念,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必须建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技巧,改变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崇尚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重视课本教学、忽视课外活动的封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直观教学板图教学、开放教学

地理是一门理解性与记忆性结合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较容易、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第一堂地理课上我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 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动机,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学习的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 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西藏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兔子等。再指导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再拼合,看谁拼得快。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既学到地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愉快地接受知识。我还指导学生证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西北上天,内蒙合海福定安。加上港澳与重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拓宽加深,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指导他们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让他们自己在小球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正方向,得出结论,然后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与刚才相反,问:北京和纽约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假设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0°时,地球上还存在四季更替现象吗? 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 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动手演示、思考回答,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言、行、情互相交融,理念寓于其中,才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集中体现“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对启迪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第10篇:第七节地理教学方法优选

第七节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

地理教学方法种类较多,哪些方法对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是最适宜的?哪些问题适合选择这种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十分具体。

常言道:“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要得法”,意思就是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而每一种方法的选择运用都是有一定根据的;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正确选择科学的、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教师如能综合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运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有法”。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依据地理教学的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不仅是确定教学内容、考虑教材配置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地理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整体、通盘的考虑。

教学目的如果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如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

如果重点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77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对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由于各章节教学目标的不同,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地图技能训练,应采取讲解、演示、练习、实践的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相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有关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抽象概念多,规律、原理多,应选择讲解、启发式谈话、演示、发现法等,有利于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弄清规律、原理的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多地名、数据,可选择地图法、练习法、以比较为基础的讲述法和谈话法,以及演示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而乡土地理则应采用课堂教学和野外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地理教材的表述、编排形式对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制约作用。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材表述、编排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就蕴含着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导向因素。例如,新中国建立以前和五六十年代旧的中学地理教材,往往采用以文字为主的平铺直叙式表述方法,教师也惯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述法、讲读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问世,这些教材大多加强了直观性,图文并茂,文字表述也趋向生动、活泼,采用了设疑式、以图引文的直观式和以活动为主的体验式等形式多样的文字表述方法。这些面目一新的教材为教师选用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及发现探索法等方法创造了条件。

3.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相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认知方法。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初中和高中学生无论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的特点上,还是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虽然“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在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选用教学方法时,直观的方法以及谈话法、讲读法等小学阶段运用较多的方法仍可占一定的比重。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讲读法和谈话法的运用应逐步有所控 78 制。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自觉性、独立性已经有了显著增长”,并且他们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组织性、深刻性、批判性等都大大增强。因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发现法、实验法等,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操作、观察和思考,自学的方法也应进一步加强。初中常用的朗读和问答式谈话的方法应少用甚至不用。

选择教学方法还必须顾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自学习惯,以及班级的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多选择鼓励学生动脑思考的发现法等,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把学生的“活泼好动”正确地引导到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来。

即是同年龄段同班的学生,学生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①反应速度的差异:活泼型学生观察有较大的广度,解决问题快捷。慢型学生反应速度慢,但观察时较精确,记忆力好。

②男生与女生的差异:

女生:听觉能力好,注意力保持久,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强;偏好人文地理;空间能力和方向性差;考试时填充题、问答题得分高。

男生:视觉能力强,对图像、物体注意力强,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动手,空间知觉和方向性强;喜欢自然地理;持久性差,不喜欢长时间听讲;考试时读图题、分析题得分高。

4.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为教师所领会和掌握,才能运用自如和充分地发挥作用。地理教师在专业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板书和板画技巧、思想道德修养、艺术美育情操、兴趣特长爱好等等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此外,他们运用教材和地图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地理活动的能力等,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其自身特点毫无疑问应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依据。如语言表达清楚、启发性强、感情丰富的教师,可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好讲述、讲解、谈话等教学方法;擅长绘画、摄影,或长期收集各种图片、幻灯片、录像资料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多 79 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野外考察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运用野外实习的方法能得心应手,并可把学生对野外考察活动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中来;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教师,可多开展学生的讨论或组织课内外的各种活动;而精通计算机、网络的教师,则可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自身的素养条件,扬长避短,将教学方法和教师本人融为一体,使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切忌“邯郸学步”,不顾能否胜任,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5.依据教学设备条件

学校的设备条件是选择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设计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本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室场地、周围环境、经费来源等等,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条件许可或经努力可以实现的教学方法。而不能脱离实际,超越现有的设备条件,选择或追寻一些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否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方法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自己创作教具,尽力争取学校的支持,逐步和有计划地健全各类教具、仪器、设备,建立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 1.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只有全面掌握选择依据,加以综合考虑对比权衡,而不是孤立地仅考虑其中的一点或两点,这样才能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出恰当的教学方法。

2.扩大教学方法的选择范围

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功能、适用条件和范围,另一面也必须清楚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其他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尽可能从各层次各种教学方法中加以选择。了解、搜集到的教学方法越多,越有利于优选。

3.比较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比较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确定几种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然后比较这几种教学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根据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等条件,对适用的教学方法加以筛选,作出最后的选定。

80 教师还要对选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效果预测。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当前的状况并不十分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和使用的教具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因素,其认识、理解能力和教学进度难以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根据规律进行预测。而预测总是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即使有经验的教师,也不能使预测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因此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应留有余地,有备选方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这就是“法无定法”。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

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但要看方法的选择是否优化,还要看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被认为是最佳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都有其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效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堂地理课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的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有很多优越性。首先,它能够使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扬,而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即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次,多种地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成一个方法体系,能够发挥整体性和综合性效用。第三,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把多种类型的感觉、知觉(包括听、观察以及运动感知等)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第四,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不再是单调和枯燥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维持学生的注意,并且也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一)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组合的特点 1.以促成学生发展为目标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任何教学方法总是和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总是要完成或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现代教育把促进学生发展置于首要地位,这种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目标追求的单一性,注重教学目标追求的综合性,即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地理教学过程中认知目标的实现,也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注重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习知 81 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师表作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愉悦的情绪都会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2.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

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活动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教学是教师教导与学生学习的统一,地理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中的大量互动,使教导和学习构成地理教学活动的统一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把教学过程完全看作是教的过程,忽略了教学的双边性。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导,只有通过学生的努力,才能形成地理学习的成果。因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即在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同样是传授知识,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学生则需通过自己探讨、研究,能动地发现对人类是已知但对自己是未知的知识。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采取多边的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潜能。多边的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师生互动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生生互动重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和知识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多种方法、手段的运用为过程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分系统功能之和。地理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相互作用与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地相互配合,发挥出整体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提供了更富表现力的技术基础。它不仅带来地理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而且使得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突破了原有的空间,从而导致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交流与沟通方式、教学工作环节安排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使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前景,更加有利于发挥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

综上所述,经过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要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发挥各种教学方 82 法、手段的功能,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密切师生关系。这就是教要得法。

(二)地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方法 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组合 2.教师活动方法与学生活动方法的组合 3.直观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的组合 4.课堂公用媒体与学生持有媒体的组合 5.图象方法与文字语言方法的组合 6.引进教学方法与本土教学方法的组合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规律、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2.常见的地理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型,说明各自的教学程序。3.说明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

4.什么是启发式谈话法?谈谈如何运用启发式谈话法? 5.什么是地图法?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哪些突出作用? 6.什么是地理示意图?它有哪些特点?

7.什么是纲要信号法?纲要信号图表是如何构成的? 8.什么是问题解决教学法?说明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9.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组合的特点是什么? 作业:

1.什么是地理教授法?它有何特点?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2.如何科学、恰当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

教学小结:

本章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极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会比较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教育价值。重点掌握讲授法、谈话法、地图法、问题解决法的基本特点,突出这些方法的运用技能。对于其它方法主要是了解其特点。

83

第11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祁奋勇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灵活改变,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于地理科目的要求。

掌握一些好的地理教学方法是作为一名优秀地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1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现在七八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组内合作,组外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进行这种方式的学习,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划分,组员的构成应该遵循男女均衡,成绩均衡的原则,以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小组成员确立之后就要让成员集思广益,确立小组的名称,名称应以积极向上的为主。

其次为了保证课堂氛围活跃而又有秩序,在比赛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小组竞赛规则。不要过分看重分数,应以全班大局为重,做到文明竞争,回答问题必须举手得到老师的同意后方能回答问题,组长需带领本组人员分配协调学习任务和讨论题目,务必让全组成员都做到有事可做,参与课堂教学,做到组员人人有事做。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实施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后,成员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听讲业格外认真,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利用作业去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在批改地理作业时笔者不会简单只用对与错来标识,针对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学生笔者都会写上独有的评语。比如学生在做选择题时,由于读题马虎、不严谨造成的错误,笔者就会写:\"审清题意是做题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耐心认真完成作业。如果碰到一道题型新颖,内容复杂的综合问答题,一些学生独辟蹊径,回答简捷明了,符合题意,笔者会写道:\"你有敏捷的思考力和洞察力,能力非凡!\"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进步,无论大小,笔者都给与鼓励。如碰到作业平时马虎,但是这次作业却很干净整齐的学生的学生可写上\"再接再砺,你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学生\"。通过作业的批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地理人才。

第12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 廖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而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时,我引入了《东方之珠》中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东方之珠‛,是指我国哪个地方吗?知道‚东方之珠‛的含义吗?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提问,天上是指哪儿?海又是哪里呢?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四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用于接收新鲜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用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地

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图表,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只有利用地图,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配合学生的地图册及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地图上,把地理知识记忆在地图上,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比如我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等基础知识时,教会学生把众多的地名,繁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到地图上,印记在脑海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储存与捉取,又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记忆深刻。

五、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评价

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有效训练的目的,不惜布置大量的地理作业,这些作业不过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完成过程,根本没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什么,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给学生减负,首先应该让学生从这种重复低效的作业堆中解脱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作业布置。作业不一定每次都要布置,但只要布置就一定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要以训练课堂所讲内容为主,难度要适当,面向全体学生。每次只要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第13篇:初中地理总结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总结的教学方法

教了几年地理再加上读书的时候自己对地理学习的感悟,大概总结以下方法用于地理教学与学习。

一、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现在中招考试的形式发展,在地理不被列为备考科目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厌学地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验:

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象乘课本这页小舟,进行了一次漫长遨游。我们出发于遥远太空,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还可以借用国外比较好的和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插叙教学法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插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谚语、成语、格言佳句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引用毛译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宏伟诗句说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

三、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教学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借用声情并茂的动画场景,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插入地理纪录片,让学生在愉悦和放松的过程中感官的接受知识。 四生活中学习

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多走出去,亲身体验不同地区的地理地貌,在回校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发表其亲身感受,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并激发其他同学的求是欲望。 综上几点不太成熟的意见,后续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第14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1]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索

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林业局初级中学

郭艳玲

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并不受重视,学生自然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季风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孙南的《风往北吹》,这时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可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

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80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第15篇: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 陈菊

摘要: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初级中学案例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容易使师生侧重具体区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而忽视学习方法运用,从而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本文试图从初中区域地理学情分析入手,探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建构学生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区域地理教学从典型事例总结出一般学习规律,并把一般规律原理应用到其他案例的要求,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区域地理 教学 方法

一、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学情分析

1、区域地理教学在初级中学的意义

(1)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有具体的位置,对地理事物的把握必须立足于区域,同时,区域地理能鲜明地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高考的趋势是要加强区域地理考查的力度,广东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是以区域为背景、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考查自然、人文等地理知识和获取、描述、分析、论证信息等能力。由于初中地理以案例教学为主,教材侧重的是地理分布及特征,不求深入考究成因,与高考着重考察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使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遗忘率极高,因此,在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学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2、学生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

理特征的成因。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1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初中地理案例式教学方式,使师生更侧重具体区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忽视系统的区域地理教法、学法研究。因此,未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初中学生区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二、初级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1、强调学生把握区域主要特征,并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更好认识区域的独特性。

人教版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知识集中分布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涵括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具体内容。教材中选择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案例区域均有其独特的、与其他区域相区别的特征,也就是地域性,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等。学生需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特定区域的具体知识去把握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并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去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例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但自然条件差异大,学生若是能把握南方高温多雨、北方寒冷干燥的突出特征,就能很好地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抓住地域性差异是区域学习的突破口。

2、教会学生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主线,构建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

每一种地理要素都有其认知结构和认识方法、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如何进行信息阅读、提取、分析、解释和地理原理描述融合为一体的思维模式和能力传授给学生。例如: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部分,每一个大洲或国家的学习,都涉及到大洲和国家的位置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河湖、气候、居民、经济等内容。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抓住“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势地形、气候、河湖)+人文环境特征(人口人种、交通、经济、习俗)”这一主线,他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某一大洲或国家在世界的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图来进行学习,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域地理认知结构。又如: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学生抓住了这一个要点,就能在分析区域气候特征的时候从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入手进行分析。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8-139

3、抓住人地关系主线,明确人类的一切活动均受自然环境影响,并反作用于自然。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时候注意两方面:一是区域的独特性,二是其主导因素影响下地理事物的关联性。在区域特征的表述和成因分析过程教学中,要抓住其独特性的主导因素及其所引起的综合性、关联性,教会学生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把人文地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掌握区域内各要素的作用、联系及其变化。

4、强化读图技能培养,学会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运用地图,是教与学区域地理的最基本方法。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切都很陌生,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强化读图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从“读会图”向“会读图”转变,强调让学生养成三步读图法:第一步,根据图名确定图表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合、数据中找出“有什么”;第二步,对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特征,明确“怎么样”;第三步,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另外,在教学和练习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地图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训练,提高学生图表阅读的深度。

5、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综合法,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区域地理教学的基点是地理要素和学习能力,所学习的每一个区域只是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有共同意义的、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掌握必要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是知识有效迁移运用的前提。区域地理知识看起来零散分散,但学习的规律总是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核心,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区域发展的问题。所以,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综合法是区域地理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区域的地理要素学习后,能运用以上方法学会从案例区域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在独立认识新的区域时,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新学习地区的区域特征,知道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例如: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地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势决定河流流向

的规律,在学习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时,也能从中推导出中南半岛河流自北向南流的特点。又如八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了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及成因,也可以迁移到新疆地形、气候特征及绿洲农业的学习。

受课时和教材的限制,地理课堂教学不可能把世界或中国所有的区域都安排让学生学习,教学最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这样就能真正达到地理教学“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慎中:同一区域不同试题设计的比较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9 [3] 李君臣:浅谈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技巧[J],中教研究,2006年11月

[4] 温秀琴: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J],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5年第12期

[5] 林培英:新课程理念下的区域地理分区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2期 [6] 廉霞丽:“一图五条法”探索——区域地理教学小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

第16篇: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姓名:张晓琴

单位:铜梁二中

[摘要]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教学,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指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再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近十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所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仅有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 “学、展、评、练”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过程。要实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只重视了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就经常会出现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实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得精确得当与否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识结构变成教学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总体分析思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个受热环节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学生对大气受热的认识为零基础,我在实际教学中就用生活实际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来源于生活的案例特征,得出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一般规律,如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地纬度相当,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四川盆地温度高;再让学生对照夏季华山山上与山下的情况,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以练习巩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目标明确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 教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性,并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目标的各种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课标要求为“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开发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了解农业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选择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作为例子,如果教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那是绝对不能“达标”的。通过解读课标可知, 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掌握哪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季风水田农业之后,总结出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思路,对非洲以及我国南方、东北、西北等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主动获取、主动探究知识,落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必须构建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

1、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构筑由“课堂渗透素质教育、主导教法研究、主体学法导引、教学手段创新”组成的课堂教学四个板块。强化教法研究,注重学法导引,坚持教育科研,实现课堂教学的几大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由偏重传统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面转变:在教和学的关系上,由侧重主导与教法,向重视主体与学法(导学)方面转变;在学生潜能开发上,由偏重智力开发,向注重情商开发方面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常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转变。

2、教学方式的探讨。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变“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结合式。二是注重学法导引:指导学生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将知识“分类一一归纳一一整理一一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劳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开启学生思维。四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教育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习知识,探求真理,,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的教学方式: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运用问题讨论法、生活实际教学法、比赛或辩论赛法、活动探究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归纳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成因、带状分布的规律、特征、表现、空间尺度,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原理的理解。地理课堂中活动的开展,着重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过程,习得地理学习方法,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学会知识迁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方式,使教与学的过程中充满情趣和活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让课堂效率倍增。

五、及时进行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和老师的教学反思

在课后,可以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自己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自己的掌握情况和疑难

2 点,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我们教师要作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把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记录下来,用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不断反省“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记得有一次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节课,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通过鼠标点击,演示了气流运动状况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一节课下来,没有板书设计,缺乏师生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学生打瞌睡,检测效果相当差。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过度依赖了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它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失败的教训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要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好每一节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将会更加成熟,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重点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会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文献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2(11):5-6 作者:李伟 单位:上饶中学

[2]邵艳英.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06)

第17篇: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一、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以互动式代替封闭式教学。所谓互动式,就是把“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可以根据提前设计好的问题与学生现场进行互动,打破以往一人讲大家听的模式。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讲解与交流、对话结合起来,使授课过程成为相互沟通、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加深学生对老师传播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与老师形成心灵共鸣,进而把学生的兴奋点引领到老师讲授的地理课上来。其次,要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前精心地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靠拢。要选择重点、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比如有教师问:“空气上升会怎样?”“山的背面是什么?”等这样的问题就不是很明确。还要选择重点、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快速的融入到授课内容中来。同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避免简单的毫无意义的填空式的提问。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不要抠字眼,抠标准答案,尽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对于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要用“启发式”的方法解决。第三,要坚持教学形式多样化。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课堂教学灵活,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包括游戏、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积极思考,使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寓枯燥知识的掌握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系统的广泛应用,地理课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推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时代特色。利用好多媒体现代化教学,首先是要精心设计课件。要通过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编制出精确的讲授课件,从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讲授环境,为教师授课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实践证明,一个优质的课件代表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水平。其次要处理好文与图的关系,既要图文并茂,又不能以海量信息淹没主体,冲淡授课重点。特别是不能以课件演示取代教师授课,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第三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通过直观新颖的情景演示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达到丰富授课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总之,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

第18篇:地理教学方法的总结反思

几年来,为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1、现代媒体教学法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如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映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抽象难懂,因时间和位置的局限,学生对天体的观测又不可能是完整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分秒之间直观立体地表现了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复杂过程,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推进法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其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旅游业”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思考:什么是旅游、旅游业、旅游资源?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有哪些旅游资源?举例说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学生眼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又为课堂增添了旅游情趣。学生开动脑筋、启迪思维、驾驭所获得的新知识,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时比教师讲解效果好得多,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如在讲日、月、地三者的运动关系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球仪,然后用三球仪演示,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社会实践活动法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社会中实践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如讲到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深切的感受,加深理解他们在书本上所学到的抽象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写出社会调查报告,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参与教学法

让学生上讲台“上课”,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来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气候及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时,课前教师先把学生分成五组,让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个问题。上课时请五位学生代表五个组分别走上讲台,把事先准备的课讲述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五位学生的课给予正确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6、知识竞赛法

地理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迅速而科学准确地选择和提取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记忆要准确、反应要敏捷。竞赛可分为书面竞赛和口头竞赛。知识竞赛具有竞争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7、读图分析法

读图分析法是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学图表等,在读图、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列纲,然后教师补讲、解疑,弥补学生学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19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之

教学方法心得体会之——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今年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

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要有机的结合。特别是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所以在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该背的内容你也要会背诵;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了解。上课中,经师生碰撞,你再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后更要备“课后课”, 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三、借鉴别人的东西,是最快的途径。应该坚持听校内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或常规课,同学年的教师互相听课。各级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课堂要随时开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网络这个研讨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发表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方法,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学习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教学课堂的实效。

四、加强课堂上的管理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因为糟糕的纪律之下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学生有溜号、睡觉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想要成绩,你就得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意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

②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尽量不让他们拉后腿。最好是能稳定住他们的情绪,想办法不让他们在考试中落队。其实所谓的补差,就是“治懒”。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必须让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动起来。把书由“厚”变“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从而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无论怎样高效,最直接的检验结果还是体现在试卷上。要答出一份满意试卷,培养答题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六、养成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的习惯(这种方法最好在好学生中提倡) 错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整理错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前进,没有总结,只能停滞不前。整理出有价值的错题好题,总结出学习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课堂是在我们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很多老师做的要比我好多了,希望你们把你们的更好的做法贡献出来,让我们更好地借鉴,也让我们年级历史成绩提高

第20篇:化学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大石桥市第四初级中学

于亚芹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上都有提高。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1 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 2 高。例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育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缺陷即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未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转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例如: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我以故事导入创设情景, 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以火在水中燃烧的视频导入创设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这样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3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视野。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4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教师通过精讲精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四、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迎接挑战,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方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