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讨论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4 08:36:1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 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

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

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 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

(四)巩固新知识。

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 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

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经过研究和探索,提出“四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数学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其基本操作程序为:

1、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2、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3、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4、回顾整理

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数学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研究情境——发现问题

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注意事项: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挑战性,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数学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3、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本质。

4、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有明显的指向性,不宜过于发散。

5、情境创设要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研究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

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小组探究要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要求组长要面向全体,控制全局,明确分工,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每个同学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小组同学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准备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小组意见。 注意事项:

1、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确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提出的问题,发挥小组每一个同学的智慧,要面向全体,避免形成一言堂的格局。切实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4、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5、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指导和引领。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环节主要任务:

1、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

2、师生探究——内化提升

就是在小组交流以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探究。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对于相同意见指导学生不要重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质疑不尽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对于简单的,学生又能解决的,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给予帮助加以解决;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先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探究。这样一步步趋于问题的解决,直至完全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

1、教师要对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充分估计,尽可能周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方案,以保证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作出适当的调整。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学会质疑。

4、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尊重同学解决问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

5、要引导全体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7、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评价的甄别、激励作用,要注意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梳理与提升,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答案。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教师要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进行适当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再通过拓展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水平。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

1、回顾整理——总结反思

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2、深化提高——拓展应用

就是在回顾整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现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并适当设计相关的深化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

1、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拓展深化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拓展深化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4、拓展深化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5、应用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

6、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7、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8、应用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9、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强化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上课的基本框架,在落实教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运用,不宜机械套用。另外,任何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要使模式适合更多的课型,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模式更加完善和实用。

推荐第2篇: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如下修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品德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总在教师的思想里兜圈子、从众心理较强,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很多的课堂中已经开始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较多地运用了讨论式教学,但往往是游走于形式,看似热闹,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分析下来原因主要在于讨论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和灵活地运用合适的讨论形式,有的反馈形式过于单一,都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设计了各种问题、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的机会。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讨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在丰富多彩的讨论反馈中,学生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经过认真地探讨与研究,感到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于是我们确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教学过程要符合人的心理认知秩序。教师要按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人类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遵循从个别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他们只有在遇到问题并感到疑惑时,才会调动起自己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

10.25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交流内容: 一 情况分析

我校《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成员呈老、中、青结合,在教学中,老师们能努力探寻本期课改的精神实质,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实践,能运用新理念新教法新手段组织教学。 二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导处计划及品社教研组细则为工作核心,将《两纲》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规范、评价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重点工作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3、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常规听课,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1)品社课规范化听课,教研组长和行政对一至五年级的每位教师听随堂课,并当堂打分,与上课教师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导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 (3)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

(4)课堂教学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相结合,与本学期学校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与“两纲”教育相融合,列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在每篇课文中渗透切入点,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整合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情感目标;科学寻求行为目标。

(2)、充分发挥区学科中心组的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大组与中心组的联动活动,每学期向全区做一次开放性教研活动展示。在保证每次区教研活动由相关年级组一人参加的基础上,以提供教案、讨论案例、解答困惑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为主线,提高教研质量。

(3)、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以群众性的研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点带面,尽力使任教教师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

3、精细教学流程管理细则

(1)落实开学初与学期末的两次教师备课检查与评比打分。 (2)出好期末品社练习试卷,试卷要求符合二期课改目标。

(3)完成两次学生课后作业的抽查,作业中要注重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4)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品社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二)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三个融合

结合教材中“两纲”教育渗透的内容,将心理辅导活动与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三者融合,既丰富了“两纲”教育的形式,有丰富了品社课的课堂教学内涵。

1、与“两纲”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进行两纲教育进入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

(1)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出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2)挑选其中的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3)以年级组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或教学实践,力求凸现两纲精神教育内容

(4)进行集体评课,根据两纲精神教育的渗透实效,形成简单的环节式教学案例。

2、与心理辅导活动的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在品社学科渗透一览表中,结合学校心理辅导开展的内容,把相同年级、内容相近的进行整合。一个年级设计出一个配套的系列活动。

3、与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的融合,通过参观学习,加深学生的体验,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即本学期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根据每月行为规范要求,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进行教育,使课内外形成合力,落实行为规范教育。 根据品社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切入点,以及学校的各类演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1、开发《品德与社会学科两纲融合的课外活动课程》

2、推出一堂校公开实践研究课

(四)、每月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品社教研组计划。

2、搜集寒假中整理出的上学期教材中具有显性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3、检查品社备课并评比打分。十、月份:

1、听各年级品社随堂课,组长与上课老师及时交流评课。

2、交流上学期教材中两纲渗透课文的情况与改进方法,做好本学期两纲渗透课文搜集的准备。

3、检查课后作业情况并反馈意见。

一、月份:

1、为学校教学评比做准备。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听校级品社公开课并参与共同评课。

二、月份:

1、各年级进行《两纲渗透品社学科》汇总

2、组内听课

3、评课,形成简单案例 元月份:

1、体会交流

2、完成成长纪录册品社学科评价

3、学期小结,资料规整

推荐第3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让学生主动走向成长

鹿寨县鹿寨镇第四小学

李益萍

通过4年多“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告诉我:参与,能让学生主动走向成长。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大胆参与学习,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参与式”教学的内含

首先告诉学生“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给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式的训练。

1.规则—约定的训练;2.发言—倾听的训练3.小组合作的训练 让学生懂得这些学习方式训练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

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旧的观念传统看法以及某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或用重复的办法绝对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

自主探究是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推荐第4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探索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梁原学区杜家沟小学

杜秀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而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首要的问题是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学校开展创新性教育,无论从时间或空间来说,课堂教学是占据绝对重要地位的。教学中我实践了“学前诊断补偿—问题情景导入—自学讨论指导—精讲释疑归纳—知识迁移应用—小结作业反馈—实践创新”的课堂教学特色,改变了过去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一、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阐释

1、学前诊断补偿

此环节关键是设计好诊断性试题。诊断性试题的设计要与学习的新知识密切相关,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反馈诊断中发现缺漏和错误,并及时补救补偿,因而建立新的认知前提,为导入新课铺路搭桥。学前诊断补偿时,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提问、讨论、讲演、诊断性试题测试等。

2、问题情景导入

创新人才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而最佳心态的形成是诱发创造力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

1习中有一种宽松感、新奇感和成就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形成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机制。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活跃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3、自学讨论指导

经过上一步的猜想,学生在“疑”而“不解”的情况下,迫切的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明确三个要点:⑴按什么顺序看?一般按由总到分,或总分总。⑵看哪些内容?既要看课本上内容,也要看分析问题的过程。⑶怎么看?经常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理出课文结构、找出重点,鼓励学生多提疑点。鼓励学生多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不仅钻研了教材,主动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读书这一受用终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自学完成后,再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疑点,教师适时地巡视指导。进一步做到自己领悟知识。其中分组讨论,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变成了多向、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但可以自主地获得有关信息,而且思维能够受到启发,学会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习过过程也变成了主动探索的过程,从而较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从不同的日常实际例子中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4、精讲释疑归纳

2 自学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对学生困惑、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再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在点拨时,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逐步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这一步,即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5、知识迁移应用

学习知识的关键的于应用。传统的教学不太注意知识规律的发现过程。在这里采用精心设计题组,并列举事例,依照层层加码的构思,采用讲练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既应用了知识又从中总结了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使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得到了更有效的统一。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题及创新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事例,使学生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的过程中既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又从中体会到使用知识的乐趣。从而形成对知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

6、小结作业反馈

最后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纳入整个教材建立的知识体系中,以便于存储、

3 提取和应用。同时教师要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题,及时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也是下一教学模式的开始,周而复始,良性循环。并有计划的安排课外社会调查作业,形式应灵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主动性为原则。

二、此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特色

此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自醒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实际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

1、教学内容安排的最优化

原苏联教育科学博士尤〃康〃巴班斯基指出:“能使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集中到所学专题的最关键的观点和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和提高认识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认为是最有成效的。”以上教学结构在使学生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再自学讨论,提出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既能将学生最感兴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明白,又能使教学结构最优化。

2、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教师在上述授课过程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可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单就授课内容而言,教师就是视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法。容易的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中等难度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讨论解决;对于重点和关键,教师启发诱导并重点讲解。此种教学设计,既可使不同层次的学

4 生得到适应,又可满足一些优秀学生加深拓广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需要。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视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定。只有适合各方面的因素,才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3、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此种教学设计中,除包含教师的活动,还包含学生的活动,并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然后集中一切精力探求所学内容,同时采用自学、讨论、提问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控制是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最有力的保证。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各环节必须步步落实,承上启下,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改革的大方向,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向课堂要效益,必定会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找到一条新途径。

推荐第5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开展“学案式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听课、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我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化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化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化学课,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课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教师的无奈 家长对老师说 我的宝贝还小 你要用心教他 因为你是老师 领导对老师说 学生成绩不好 你要用心提高成绩

否则要下岗 政府对老师说 你们先好好干 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 法律规定的很快实现

学生对老师说 读书有什么用

像你没钱没势力 我就是不学 你又不能赶我回去 专家对老师说 要改善教学方法 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社会对老师说 你是园丁 你是蜡烛

教师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说 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 我被领导恐吓得连做噩梦 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伸

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

捣蛋学生气死你, 野蛮家长打死你,

物价鞭子抽死你, 不涨工资穷死你, 竞聘上岗玩死你, 职称评定熬死你, 考试排名压死你, 教育改革累死你, 假期培训忙死你, 造假资料抄死你, 检查教案赶死你, 作业大山堆死你, 夏无空调热死你, 冬无炭火冻死你, 别人奖金吓死你, 福利二字想死你, 教育附加扣死你, 阳光工资欠死你, 光辉职业哄死你, 一生操劳病死你, 灵魂工程师夸死你, 公务员待遇骗死你

推荐第6篇: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案式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学案式教学”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太谷参观学习后,我们努力摸索学习,对“学案式教学”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深知学案教学要坚持“放手”原则: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与规律让学生概括,知识体系让学生构建。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在实施运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自主”易变成自由”,学生轻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探究过程中,易说话,易做小动作。

二是“合作”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个学生真能代表四个人的真正想法吗?

三是“探究”的随意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开放周活动和片区教研活动,我听了几节课,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感受颇深。

感受一:课堂很朴实

有些老师的课堂就像平时我们上课一样,几乎没有刻意为听课而准备的痕迹。在课堂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学案授课。有复习提问,有导课、新授,有巩固练习等,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课堂目标,及时地利用学案巩固了所学知识。就好像走入自己的课堂一样。两位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运用学案,做到了三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三不讲——学生自己会的不讲、通过讨论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没讲。

感受二:对学案导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些老师的学案导学课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顺序、有方法、有目标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异步学习、异步指导”。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导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释疑(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惑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特征。

通过这次活动我计划在今后的数学中合理利用学案进行教学,首先做到知识导学,先学后教;在学生进行自学检测、合作交流获得新知的同时适时对他们进行点拨,把完整的概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使课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推荐第7篇: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城西小学教师 周伟

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座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式的一律面朝前变为现在的餐桌式教学。刚开始的座位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到新鲜而美好。在上课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的讨论探究着,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比以前提高很多,学习欲望也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不再是为了学习交流而让学生们下座位,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热烈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餐桌式教学,而且成了课改新模式。尝试毕竟是好事,凡事总有一个过程,教师们勇于尝试,精神可嘉,值得赞赏。 这种餐桌式教学似乎在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但殊不知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感兴趣的科目表现为一种状态,而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又是另一种态度。再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的坐姿。为了形成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氛围,学生们的位置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六个学生为一组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形成了“U”形,中间两组的同学在上课时,看黑板还算顺当,可在讲台两侧的小组中,其内侧的学生看黑板时就得转过身或歪着脖子,如不这样,对看黑板上的内容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坐好,学生又要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演示,这给这两侧的同学无形之中带来了不便,有的同学上课本身注意力就不集中,也害怕老师注视他时的眼神,学生的这种坐法,无形中给了这些人给予了方便。他们想听时,就转过身认真听;不想听时,就做好装作是乖孩子。这就给这些孩子们增添了逃避学习的理由,不利于教学。

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三步导学+餐桌式生本课堂教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只有堂堂实践﹑日日反思,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我期待着这次课改之后,孩子们的素质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推荐第8篇: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仁小:张吉萍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餐桌式教学,而且成了课改新模式,几天来我校也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听课下来也颇感失望。尝试毕竟是好事,凡事总有一个过程,教师们勇于尝试,精神可嘉,值得赞赏。但几天听下来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1、怎么坐就能决定课堂的模式么?许多教师把学生分了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了一圈,课堂上老师主阵地还是讲台,学生侧着身子听课,即使是学生展示,好多环节也在讲台上,学生一节课最少也有15分钟是斜着身子,扭着脖子听课,一天下来,最少就有105分钟是这样坐着的,一周下来就有525分钟这样坐,将近十个小时呀。学生围成一圈确实便于小组合作和讨论,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眼斜背扭,这对学生的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2、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餐桌式就能解决吗?教学就要遵循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不一定非坐成餐桌式,真正要思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

3、教学成绩才是硬道理,搞素质教育也要成绩。前几天,王副区长榆次区初中在教育质量分析会中也说,现场会开在好多学校,而好多开过现场会的学校成绩都在下滑,这又是什么原因?形式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效果更重要。

2015年12月20日

推荐第9篇: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任景业教授认为好奇,好探究,好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的思维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因而提出了分享式教学思想。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供您参阅。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一:

4月12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二: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

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

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

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

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三个的代表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推荐第10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金平二小 赵桂红

参与式教学走进我的课堂已有两年余,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感到很困惑,对参与式课堂教学操控不好,幸好我又一次参加了我县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对参与式教学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开展交往和互动,通过合作达到认识上的共振。它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是多么不利于教师本人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觉得更扎实。

这次培训我们是以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参加培训,作为学生,我们积极参与活动,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获得了很多快乐。作为教师,我们用心感悟、体验参与式教学,为我们能更好工作打下基础。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VAK(视角、听角、触觉)。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在不同程度的让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角学习,可是各种感官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远远不到位的。通过培训教师的讲解,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可视性教具的制作及运用在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可视性教具的制作、收集、使用能让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得多。

三、课堂情景表演不但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极积性,还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明确的指令在课堂教学中重要性。一节高效的课堂,除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学习,明确的指令必不可少。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突然感到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就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开拓创新,把“参与式教学”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013-11-25 2

第11篇: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互动教学心得体会

中心完小

黄德慧

经过近几年我对 “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和尝试,使我懂得了许多有关“参与式”教学一些新的认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吧!

在尝试“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参与式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不再独占讲台,让学生“参与互动”,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烈地参与讨论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时的心情是愉快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在“参与式”教学互动的不断学习和尝试中,我在教学《晏子使楚》着篇课文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三个精彩片段的方法来互动学习。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就个个跃跃欲试,挣着扮演。活动要求每组自主找好一个“演员”,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定好扮演角色。我宣布活动开始,只见同学们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演起来,特别罗婉蓉同学,只见她一会儿吹鼻子瞪眼,一会儿骄横无礼地坐在椅子上,一个栩栩如生的秦王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同学们的扮演,大家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看到那个机智、勇敢、爱国的晏子和秦王三次反驳的精彩场景历历在目,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精神饱满,学得有趣,学得快乐,掌握得牢固。

再如,吴燕老师的数学课“计算三角形面积”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两个三角形可拼成什么图形﹖”这个活动来互动学习。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发给各小组,刚宣布活动内容和要求后,学生就兴奋了,积极动手拼起来,同学们一边拼,一边讨论,并把操作情况向记录员汇报,个个洋溢着快乐的神情,活动进行到一半,剩下的三角形同学们就不拼来了,我正纳闷着,吴老师也和我同样疑惑起来并问:“你们怎么不拼了﹖”同学们急切地说:“我们找到规律了”原来,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已有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思考,积极合作,很快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每一位同学都由动手参与走向动脑参与,使整个课堂“活”起来,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后根据讨论结果,让学生汇报收获,感受成功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的参与,既可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归纳、整理,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这样,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参与式互动教学让我转变了教师手拿指挥棒,学生在指挥棒的作用下一步步向知识迈进的教学模式,让我体会了“参与式”的互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成功运用。

2011-10-3

第12篇:物理“讨论式”教学——杜庆国

附件

12014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申报评审表

物理“讨论式”教学

山东省茌平县胡屯中学杜庆国252121电话:13869514155内容提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然而,在讨论式教学给中小学课堂吹进了一股清风的同时,也有人对它的实效性产生了疑虑:有的讨论是成效甚微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的讨论式教学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笔者则认为,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讨论式教学本身,而在于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功用机制缺乏理解。讨论式教学并非是适用于任何课堂的灵丹妙药。讨论法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及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渠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1、论题的设计者

2、讨论的引导者。

3、结果的评价者。

二、问题情境的设置。

1、开放性

2、挑战性

3、两难性

4、生活性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四、讨论的组织形式

五、讨论的时间

关键词:

引导合作探究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然而,在讨论式教学给中小学课堂吹进了一股清风的同时,也有人对它的实效性产生了疑虑:有的讨论是成效甚微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的讨论式教学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笔者则认为,导致这种“低效”

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讨论式教学本身,而在于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功用机制缺乏理解。讨论式教学并非是适用于任何课堂的灵丹妙药。讨论法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及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渠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了,21世纪新的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已经引发了“知识爆炸”,对未来的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把物理教育的“教”和“学”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为此,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实现从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到一个“学科教育专家”角色的转变。未来的物理教师应该具有“四会”(会学、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1]因此教师在整个讨论中,始终起到了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

1、论题的设计者。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论题出的好,才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作为论题的设计者,教师在讨论或教学中的责任尤为重要。

2、讨论的引导者。在讨论中,学生有可能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也有可能离题万里,答非所问,不着边际;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乘机以小组讨论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从而使讨论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教师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有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3、结果的评价者。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束后,并不意味着讨论法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影响讨论法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教师对讨论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问题情境的设置。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引发讨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性。即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开放行问题因其思维容量大,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讨论的兴趣。

2、挑战性。那些对现有能力水平提出挑战的问题也同样能够引发真正的课堂讨论。人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而讨论这种集体活动恰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最佳方式。

3、两难性。在确定讨论的问题时,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生活性。讨论问题的设计要考考虑抓住学生生活这个源泉,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体或情境,能引出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回顾以往课堂教学中组织的一些讨论就不难发现,教师提交讨论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往往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这种虚假的讨论并非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不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压抑了学生求异置疑的精神,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讨论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关心爱护每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使学生的意见或提出的问题错了,甚至很荒谬,也决不能指责和嘲笑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敢于提出不同的瓶颈问题,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

四、讨论的组织形式:

目前,课堂讨论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但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分组基本上是按座次顺序就近搭配的,随意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近几年来推崇的“合作学习”在这个方面予以了关注。

互助合作小组同传统的学习小组有一些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B、任务分割,结果整合;C、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

总分;D、公平竞赛,合理比较;E、分配角色,分享领导;F、既有帮助,又有协同。[2]它对小组成员的搭配、角色、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克服传统小组学习中的由几个愿意出头露面,稳操胜券的组员一手包办讨论结果的做,使学业较差、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直至获得机会,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参与的思想。

为了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我们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由“秧田型”改为“ 马蹄组合型”。相比而言,“秧田型”伞空间的构成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及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马蹄组合刑”的多元空间则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空间。

五、讨论的时间: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中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讨论有它特有的功能,但只有在足够的时间里,讨论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功能才能得以发挥。既然组织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就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胡明、杨国金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

备注:山东省茌平县胡屯中学杜庆国252121

电话:13869514155或15865785767

第13篇:理性 认识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

理性认识课堂教学提问——讨论模式

摘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教学方略。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它给中小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希望与挑战。本文在充分肯定它给教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断总结出它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从学生、教师、课堂坏境、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获得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专家、校领导、教师共同的追求。课堂教学除了需要必要的物质保障之外,在实施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究。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有讲授——接受式、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等。其中就提问-讨论式而言,它确实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如所期待的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对于这一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它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可小觑。我们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该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良策。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也是形成师生交往的核心。提问—讨论模式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①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意见不太一致”的学科教学情境,比如语文、历史、社会常识。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讨论师生之间互相切磋,会出现不同观点的交锋。通过多方证明,最终形成趋向于准确可靠的观点。

一、采用提问——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提问——讨论式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已经被广泛采用,备受师生们的欢迎。很多讲授课上教师都会将其穿插在其中。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也增加了不少。具体来说实行提问——讨论式教学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1.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提问,把学生从被动状态转换为主动状态,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勤于并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层层递进,深浅适度,灵活多样的提问常常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②只有学生们能够全心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2.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在讨论中,学生会逐步发现存在的错误或矛盾之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不断的放弃原先认为合理但不正确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会逐步获得正确的知识,还会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 ①② 韩映雪.《课堂教学提问——讨论模式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柳秀梅.《决定一堂课的关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7.力,会学会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盲从。

3.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讨论的节奏,做出快速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表达言简意赅,说明好重点,而不是泛泛而谈。这一点考验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养成学生合作的态度。在讨论中,鉴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有限,常常无法独自完成讨论的任务,这时就需要小组合作,相互之间协商,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逐渐会把学习看成合作性的工作,彼此通过沟通并取得共识,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态度。

5.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收益者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讲授课观念束缚,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讨论课不同于讲授课,学生只是静听老师的讲授,讨论课上同学们更多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难免会出现课堂混乱的状况。这时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而让课堂不至于太混乱,这些既是对教师的考验,又是对教师的锻炼。

二、提问——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是一种重视启发的教学,而非单纯的灌输,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肯定这些成效的时候,对课堂进行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也要予以重视。 1.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较大,需要引起注意。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大主体,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得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并非对所有的问题都有浓厚的兴趣,也不能保持所有时刻都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接受知识水平所限,参与讨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无法把问题思考得很透彻;课堂讨论很精彩,学生们基本上很乐意参与,但是所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这就需要学生课后主动去整理、消化,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一点。

2.常常集中于几个学生在和教师互动,而无法顾及到所有。目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在不断的减少,但相对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每节课就40—45分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也没法和每个学生都互动到。一节课常常集中在几个同学身上讨论互动,长久下去,将导致一大批“沉默”生。

3.讨论问题不聚焦,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而终无所获。学生们思维比较发散,教师掌控不好,缺乏恰当的引导,就会偏离主题很远,而与教学目标无关,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理想的。

4.讨论问题不深入,浮于表面,使讨论课流于形式。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简单自由讨论一下,最后主要的还是教师给出结论。教师也仅仅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去引导学生讨论,很多时候会打断学生的讨论,这些都并非真正做到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课堂坏境不理想,影响讨论的氛围。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成“秧田式”,容易造成师生的不平等。教师高高在上,无形中突出了教师的权威性,强化了学生遵从教师言行的心理认同,这样的坏境学生很难有勇气去同老师、学生讨论,严重阻碍了学生讨论的心向。

6.提问——讨论教学模式的普及困难。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主要靠国家拨款支持。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再加上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庞大,无法将班级人数控制在很少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班级人数规模更是“巨大”,这样提问——讨论式教学就难以开展下去。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在小型班级中开展,无法在短时间内普及。

三、解决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问题的对策

针对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改进并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课堂坏境四个层面来提出改进措施。

1.学生是提问——讨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良好态度和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科知识的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一旦学生具备良好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那么自然会在学习中以最佳的表现来努力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是提问——讨论式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监控者,多重角色身份说明了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学校要经常培训教师,让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有深入的理解,注意该模式下的细节。课上教师应尽可能与每个学生对话,特别关注“沉默生”,秉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教师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准备好议题,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偏离教学主题,而浪费时间。不要轻易地给学生总结讨论问题的结论,也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讨论,以防止创新的观点被遏制。教师还需要学会用最巧妙的方法来点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深浅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性质是影响课堂上使用提问—讨论模式的因素之一。只有精选有异议且值得讨论的内容才会使课堂讨论有意义。另外,要摒弃很多传统的观念,比如将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讲授课来完成教学,而不考试的非重点内容则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这样来选择讨论的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要考试的重点内容中蕴藏着大量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情怀,更需要通过学生们独立思考加以吸收。

4、课堂坏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有良好的课堂坏境,才会保证我们的讨论课进行得很顺利。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关系,大家才能够畅所欲言。教师的仪容仪表对课堂氛围影响也很大,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教室里“秧田式”的座位安排也应该有所改变,可以改为半圆或圆形的,像会议室一样,这样有助于教师同每位学生沟通,也可以避免学生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室的墙上也应该多张贴一些“鼓励思考、勤于动脑”的图片和文字。

在肯定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地解决该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师生才会真正从这一教学模式中获益。 参考文献

[1]韩映雪.《课堂教学提问——讨论模式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2]柳秀梅.《决定一堂课的关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7.

第14篇:体验式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9月23日

汪永琴

每次参加培训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是带着求知和学习的心态去参加。2011年7月,我曾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新课改,杜郎口中学校长和老师也到过我校来培训,我校也已实施课改一年多。但我对课改的心是既爱之一又恨之,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进行。

这次,一堂由《中国教师报》重庆记者站记者和课改专家在我校联合举行新课改培训课在我校展开,通过近2小时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体验式培训,使我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但这次的体验给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首先这次课让我们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式培训。7--8人一组组合,指定一人做组长,首先进行的是小组建设,要制定组名、组训、口号、组徽,还有才艺表演,面对全体进行全组展示。我们组组长由杨柱明担任,我画组徽、你想组歌,组训写什么„„老师在不断催促。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大家积极思考。。。。

这次真的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小组学习的快乐:小组团结协作,通过互动,让我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有体会,有成功的收获,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能够“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人格历练的过程,将时间、空间还给孩子,

二:深切的学生参与度高低是成功课堂的标志。“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激活思维,感受潜能。”在老师评判分得过程中看到了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参与热情。最后一名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展示。每个人都要发言,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因为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担任务,要挑战自己性格,不能够一两个人包办代替。课堂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整个体验活动期间,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课改即解放,

但在我亲身经历后也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乱的坏处:上课当然有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那时正能量。但在学生讨论和争辩中,怎样控制跑偏题和不让别的小组加分而故意打压的行为,这样的副能量若教师没把控好将会使得课堂一团糟,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于形式:对学、群学、组内展示阶段,大家对同一道题只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服任何人。这时老师来让各组抽签,各组马上将注意力放到了抽签的题目上,为了组内多得分,组长分配大家做分别阐述。各组在进行大展示时,其他组为了多得分,不断质疑,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都是无用的话,耽误了很多时间。学生为了回答好组长分派的内容,只关注自己回答的内容,丝毫不会关注其他人的话,发言得分之后就不再参与。

3、时间不够:原本2节课的课,结果上成了2个半小时,从1:30开始一直到4点多才勉强结束。但在上课过程中,虽有老师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时“收手”。这就说明作为学生的课堂也一样有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

4、评价记录难:真正上课时评价记录由谁来做?记录的人若专心记录,就会分心,若不公或遗漏会直接影响学生情绪。

5.对于没有自制能力或是较懒惰的学生来说,自学阶段要是没自学,而是抄别人答案填上,在上课的时候这些能看懂的东西而老师又不强化反复,这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各科知识的很大漏洞,这比传统教学更可怕。这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这些都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逐渐的摸索和完善中前行。我们都希望新课改新观念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就。希望这样能把老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第15篇:参与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第16篇:后茶馆式教学 心得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中学------汪芳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后茶馆式教学”倡导从“书中学”、“做中学”。而“做中学”这种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有三个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错误,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后茶馆式教学”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它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应用完整;它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它的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选择。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它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后茶馆式”教学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教师在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对话中,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能。

从以上简述中可以看出:“后茶馆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根据“三个依据”,确定哪些主题适宜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对五大学习方法及施行步骤合理选择、安排。教师应具备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丰富的学识,才能针对学生的相异构想进行分析及有效引导。在现有状态下,有多少教师具备这种专业素质呢?其次,面对目前较大的班额,如何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相异构想;如何提高、保证小组讨论的效率。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如何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做做、议议呢?虽然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觉得“后茶馆式教学”对我们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努力探索如何将“后茶馆式教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一、常态教学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讲的太多,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即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

2 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错误应该最早的暴露出来。

3 许多老师不明白自己的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提问的意义何在,讨论的意义何在,等等,面对这些目的,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

4 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除了布置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二、后“茶馆式”教学突出了两个关键干预因素: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强调“书中学”“做中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书中学”为主。没有经过研究和做的过程,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只是、概念和方法,经历本身也是一种知识。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问题虽然简单,但是背后蕴含的东西却十分深刻,如果不增加学生的时间经历,仅仅告诉他们最后的结果,那么过一段时间之后,正确的只是跑掉了,留下的还是错误的。通过做数学,逐步构建概念。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 尽早的暴露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思考:为什么讲了重点和难点,效果并不好?

上课听的懂,回家做作业困难。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老师老师讲的绝大部分内容,学生是能自己看懂、学会的,其实只是把一句话理解就行了。这样的课怎么上才能高效呢?先让学生自学,形式是阅读文本,然后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力争解决这些相异构想。

大量的时间来暴露学生的潜意识,讲学生不会的,也只有暴露了学生问题,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学的意义才更大。特别关注那些自己没有学会的学生,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纠错。

在教学中,教师不让学生先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能,而且还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另外,要让学生建构自己的只是,只有别人的讲解,没有自己的暴露是不够的。

三、教师该改变什么?

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对吗?

教师要讲嘘声自己不能学会的。重点不一定学生自己学不会,教师认为难点的,也许学生不认为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也许就是学生的难点。以学定教。

1、要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学。

2、让学生先学,这个先学是课前学习,还是课上学习?

3、学生先学,有很多方法,那种方法的效果最好,比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还是做练习?是讨论,还是做试验?

4、如何检验学生那些已经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5、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认为已经学会了,实际还是没有学会,怎么办?如何解决?如何让他们暴露问题?

6、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会,教师又该怎么办?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单强调了先学,而且强调了教师教什么?另外,教师教的时候,学生还在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贯穿始终的。 目前,许多的教学,教师只是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后,正确的跑掉了,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怎么办?补课?再加以一点正确的,又跑掉,再补课。

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对事物已经有了形形色色的看法,又的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甚至超越知识,更多的错误或者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只有教师有意识地、适当地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效果。

“后茶馆”式教学内涵十分丰富,强调了先学,反对老师讲的太多,指明教师该讲什么,又强调教师可以是学习的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学习。教师不仅是传授只是,更多的是让学生的“潜意识”暴露,是议论,是学生自我的建构。 读——议——练——讲——做。

新课改强调,要改变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变以学生为课堂主导,教师要将灌输变为引导启发。虽然理论上是这样讲,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感觉找不到方向,依然是在走老路。今天听了张校长的讲座后,我茅塞顿开,终于知道怎样才是将学生放到主导地位,怎样上课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欣然接受。 后“茶馆式”教学共分四部分:一是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二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挑战和弊端;三是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和特征;四是“循环实验”带给教师的文化认同。这四个方面都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其起因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太多,学生掌握知识效率,使学生学业负担不断加重。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实施了后“茶馆式”教学,可以说改革发端于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一点比空洞的教育科研更加具有活力。

张人利校长的学校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这样巨大的教育教学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就得益于学校推行的后“茶馆式”教学。这是在“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把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转变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通过“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而核心是“议”。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后茶馆式教学还有一个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张校长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好课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的发展和解决。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暴露学生的问题,然而这样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这也把教师从文化认同提升至教师与学生文化自觉的要求上来。教师要上好常态课,把课堂还给学生,备课要备学生。教师要精讲,精致解读文本内涵,广度增加,深度增加,确定教师认为的文本重点和难点。学生作业要精选,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 张校长的讲座,我连续听了两遍,越听越想听。后“茶馆式”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我感觉到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符合了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它是一种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的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不懂的地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自学能力,能使学生开阔思路、发展智力。学生在读、议、练、讲活动中,互相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完善, 从过去的“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后“茶馆式”教学可归纳为: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后“茶馆式”教学很像我们现在平常教学上用到的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但是我们往往没有去关注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目的何在?而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式的,而后“茶馆式”教学则不同,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它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很明确,这样我们操作起来也有目标;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性与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后茶馆式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感到践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头脑中认识到践行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中逐步践行、反思、调整形成自己的方法;再次,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争取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最后,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两个教学干预因素为原则学生能自己习得的坚决不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案,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暴露相异构想,并关注、引导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总之,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地追求。

认识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

最为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为后茶馆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给读、议、练、讲确立“责职”,把“议”作为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它的责职是将学生的差异看成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就是通过这些最为平常的教学形式达到教学的精彩。

扎实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

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方式,以“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进行扎实。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教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一定要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有对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规定用时、顺序和完整,练习不作规定要求。在扎实中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挥最大效绩,完成教学精彩。 推进平常,在平常中见精彩。

在平常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中,暴露学生的潜意识。通过对话,推进学生的相异构想,在解决相异构想中高效的教学效绩。

张人利校长将平常教学方式做到了极致,达到了精彩的教学效绩。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始终是其核心课题,同时,也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永恒主题。我想通过“有效性”这一命题来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更理性、深入的思考。

在一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而不是无效或低效,我认为关键要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课堂教学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各要素联系起来,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无外乎是教与学,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学习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常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得法”就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因为只有进行优化组合,统筹考虑,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其效能。如:讲授法——条理化;情景法——生活化;讨论法——群体化;实践法——体验化。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又如:讨论法与问题中心法又是相联系的,其教学效果突出。心理学家罗斯科夫对学习时问题前置、问题后置和无问题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测量,发现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时,学生有问题地学习,其效果、成绩优于无问题的学习。因此,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善于在问题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善于设问,提高问题的设置能力,就必须关注问题设置的思维性、针对性、增长性、价值性、层次性和活动性。

在学生学的方面,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要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要有程度,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要有效度,即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生生是否互助互动?探究要有深度,即要有问题的深刻性,参与的广泛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总之,一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新”就是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就是要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就是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就是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就是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3月25日,本人有幸作为宁德市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参加了上海首届名师论坛和知名中小学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一共听取了教育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七宝中学特级校长仇忠海的《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师大知名教授裴娣娜的《创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校长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等七场高端讲座,其中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触动了我对有效性教学的再思考。

作为教师,都梦想有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后“茶馆式”教学,一看到这个标题,脑海中马上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馆里,边喝边聊的逍遥场景。张人利,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他倡导后“茶馆式”教学把一个上海市最差的小学校,打造成了多次被国家教育部倡导学习,被多个国家级大报刊记者蹲点考察的名牌学校,书写了教育界的传奇,他的报告幽默风趣而又充满了激情与智慧。

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 .教师总体讲的太多,(教师以知识是否重要决定讲不讲,学生不明白的教师反而没讲或没时间讲透)忽视学生是否能够自己学会或者借助同伴学会;许多课堂教学追求正确答案,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解决;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教学行为常常带有盲目性。 为了有效改变以上的教学现状,在原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领导与实施的“茶馆式”教学基础上,张人利校长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简介:

1.理论支撑: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价值取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就是以学生是否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发展来决定于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业效能为导向,以学生效能的高低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3.基本要素: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确定用时、不拘泥应用完整、不规定教学顺序。“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就是倡导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究问题,“议”是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议”的本质是对话,是学生相异构想的充分暴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后茶馆式教学”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

“后茶馆式”教学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完美的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无论哪门学科,任何课堂,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关键是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说寻找遗憾的过程实际就是寻找完美的过程。我们只有让教学遗憾变成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

第17篇:学习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

都安县大兴中学 杨 巍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参与式教学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

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

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

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

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

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 “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第18篇:语文专题式教学心得体会

给其羽翼让他翱翔

——语文专题式教学心得体会

石桥中学 宋作芹

学习了刘帅老师的《语文专题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后,自己对语文专题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专题式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思想,它跨越学科,跨越课内外,跨越了时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以下是我对语文专题式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专题式教学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焦点,以作品的主题为专题点,围绕这个点选材。我们的主题单元教学,大多围绕一个话题组织材料。就必须在吃透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如:九上第二单元以\"生命\"为话题,选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落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是\"生命之歌\".这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题材以散文为主,所选课文的主题相同,每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专题式教学的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可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在讲授《春》时,先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春天,用感官去领略春的美,用音乐去歌颂春天的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春的美,当学生的心中有了春天,再回到课堂,感受作者文字里的春天。这样一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在绘春时有何不同,既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专题式教学的共生性

\"专题式教学\"语文观的精髓就是\"人文精神与语言的共生\".?专题式教学把传统的语教学和现代的语文教学融合为一体。\"过去的教学是给学生一杯水,而专题式教学是给学生一片海洋。\"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认为语言仅仅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现代语文教学就重视了语言的存在性,文章的语言可以生成思想,我们在品读语言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去挖掘文章的主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把语言与精神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

四、专题式教学的多样性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以单篇课文传授为主,习惯从文章的作者,课文的重点词语教学、段落层次的划分、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几方面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成了一种习惯,千篇1律,没有创新,学生学起习来没有了兴趣。专题教学就要从这些传统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把握教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穿针引线的引导者,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多个渠道搜集材料,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不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专题教学,任重而道远,改变要从教师开始。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死板、被动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流于形式,就像是失去了自己家园。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专题教学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以生为主,让自己的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既然给了学生一片天空,就不要折断他们的双翼,让他们在自由翱翔中渐渐丰满羽翼。

第19篇:参与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2009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融水县教育局举办的“参与式”教学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培训我们得知: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一.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

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

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 三.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

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断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就会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第20篇:参与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新理念教育农村种子培训师

培训

心 得 体 会

石鼓中心校鲁瓦完小

赵元君

2011年8月25日

参与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8月22号至8月25日,我受石鼓中心校选派,到玉龙县一中参加了由玉龙县教育局、玉龙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由中国滋根、西南团队共同实施的‚中国滋根农村种子培训师培训‛。农村种子培训师培训,目的是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通过五天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农村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既: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比较全面的看待学校教育和社区,环境及本土文化的整体关系;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传统及历史。

参与式培训是一种合作式、协作式的培训模式,它建立在培训者与学员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主题学习为载体,用多种活动开展实践性活动。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观念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平等,尊重待人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农村社区环境,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参与式教学观对农村教师专业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应用;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要求了解儿童成

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注意到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的差异,并做到教育中的两性平等。在五天的学习中,我一面学习,一面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包括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在有意无意中实施着‘参与式教学’。确实,‘参与式教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对教师在知识积累、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时间花费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校本资源开发、学校评价制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参与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这次参与式培训,并不是像其他培训一样将培训内容全盘灌输给学员,而是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参与检测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活动。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参与式培训和参与式教学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我将牢记和充分掌握这种培训方法,全面运用到石鼓的教师队伍培训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其在农村教育中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石鼓中心校鲁瓦完小

赵元君

2011年8月25日

讨论式教学心得体会
《讨论式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