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色彩教师1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2 08:34:0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水粉画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色彩教学

色彩(水粉),是美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主要是考察考生对色彩的认知度、理解力和运用能力(色调、色相、、纯度、明暗、空间……)。水粉静物写生或色彩默写是目前大多数高等美术院校的色彩考试方式。如何在短期内使考生的水粉静物写生或色彩默写水平达到预期效果,或在短期内把绘画水平提升一个质的高度呢?

现在的美术高考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什么美术功底的,有的是为了考入大学而中途改学美术而非喜欢,况且还有很多同学是到了高三才开始改学美术的,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导致很多同学都不会画或画不好,以至于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下面就当前美术高考生在考前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并配以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画面“平”与“色彩单调”

“平”主要是指“色彩平”和“体积平”,此问题在初学者的画面中经常出现,它们主要是指画面物体包括衬布在内,要么被画得平平的(显得非常的单薄,没有体积),要么就是画成单色画(只有体积,没有色彩),物体之间都贴在一起,没有空间,让人透不过气。主要是指其一物体色彩单一,没有变化或缺少变化,甚至简单的明度变化(单色水粉);其二指是物体塑造没有体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任何物体都是有体积的。作画者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要用立体的观念去观察、分析、塑造和表现物体;没有想到该物体还要受到光的影响(没有光的作用,也就没有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或者想到了,但无法去表现,主要是因为作画者绘画数量少,

素描观念意识非常淡薄,从而导致画面“平”。

作画者在观察颜色的时候看到的物体颜色只是大脑对该物体的印象色或固有色。没有意识到画色彩是画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单单画物体的固有色;也就是没有注意到光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色彩相互影响的关系。比如说衬布和布上的物体,做画者只是机械性的把两者安排到二维的画面上,而且还是各自物体的固有色,两者颜色互不影响,只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加白,从而导致画面颜色的“单” 。 解决方法:

1.加强素描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静物素描的训练。素描是用色彩塑造物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其实画色彩也就色彩成功一半了。首先应该注意到在画色彩的时候多观察光对所画物体的影响,观察物体的构造和三大面、五调子的关系,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建立起“体积”的概念。这样画面“平”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2.在画色彩的过程中,在保持物体固有色的基础上(没有光、没有物体的固有色也就没有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然后去观察光与物体的颜色和物体与物体的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多去观察、分析物体的颜色。甚至于有时候要作画者根据色彩的原理和实际情况有意识的主观性的画上颜色(但不是随意性的强加,否则画面就乱或花)。 3.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向学生提醒和灌输色彩的形成的原因;让他们多去找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二、花

也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花”主要是指画面到处是不同色相、纯度相对高的色彩。整幅画面花花绿绿,杂乱无章。

主要原因:是作画者为了过多的追求画面的环境色而把画面相应的环境色纯度画的过高和观察过于局部造成的。 解决方法:

整体观察,作画的时候不要把环境色是纯度画的过高,环境色仅仅是偏周围物体的颜色,而不是和该周围物体相同的色彩。在画环境色的时候就要掌握个度,所以要多画多观察。

三、脏

主要表现为画面杂色过多、物体色相纯度过低、画笔单笔笔触颜色不饱和,复色太多等。

主要原因:

1、是初画者在作画调色过程中,由于对颜料水分掌握的多少不够到位。更有初画者为了省点颜料而多加了水(要么加水加多了,要么就是水加少了,色彩粘稠度极不饱和),这时就把自己认为调好的颜色画到画面上了,而在画上颜色的同时又发觉色彩调的不准确,为了急于修改错误的颜色而又在没有干的情况下又一次画上了其他的色相。这样反复的修改,反复反的画,也是造成画面脏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记住画错了不要紧,如果初画者不画错就不正常了,如果感觉颜色不准确,一定待画面水分干透了以后再修改,不要急于修改错误错的颜色。

2、调色盘没洗干净再加上画笔上的颜色含水分太多,由于水粉画在水分没干的情况下和干的情况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原因。如果要使用湿画法,笔上的颜色纯度相对要高些。

3、用黑色过多,在用黑色的时候的运笔要有讲究,运笔不要“磨”或“擦”。反复的磨、擦很容易导致画脏兮兮的,甚至是焦。 解决方法: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初学者对色彩和水粉的特性了解得不够深入造成的。

1、用色纯度要相对高一些,正确的运用干、湿画法,用笔明确清晰一些。

2、最好能作到每一笔一个色块间的微妙变化,观察颜色,观察环境色。洗净调色盘和画笔,保持调色盒里颜色干净。

四、“粉”

粉是指画面白色用得过多,到处都灰蒙蒙的,画面象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一样,显的很是粉气。 主要原因:

是作画者一味的提亮画面而加了过多白或为塑造物体体积而单纯的加白,或用湿画法时反复修改时等到画面干了后粉质泛上来也是导致造成粉气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

1、当然画水粉没有白色是不行的,但我们要控制白色的使用量,切忌每一笔都用白色,增加对一些纯度相对高且亮的色彩使用量。譬如说柠檬黄、湖蓝、浅绿等,因为这些色相的明度相对比较高可以起到提亮画面的作用。

2.在提高物体纯度的同时加大物体色彩的对比度,也是解决此弊端的方法之一!

五、焦

主要是指画面笔触干枯且明度过底,画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被火烤焦了一样,有的甚至像锅底灰一样;画面颜色不湿润、不饱和。

产生原因:

1、用色 用色明度过低,甚至有的学生直接用黑来作画,尤其是用褐色画干枯的笔触。 笔触 有的学生喜欢每画一笔都习惯于留笔锋(也称为飞白),这是造成画面焦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用重色相的时候,焦显的尤为明显和突出。 解决方法:

用色纯度要相对高些,调色时水分要适当,色彩调和度要饱和,尽量少用或不用枯笔或飞白来表现(当然人为的有目的性的飞白除外)。

六、生

主要是指画面色彩生硬单一,作画者画的颜色主要是物体的固有色,且用色纯度较高,物体颜色概念,缺少变化。 产生原因:

学生缺少对物体相互间的色彩观察和推敲,画的颜色大部分都是大脑中物体的概念色和固有色。

解决方法:

加强观察、剖析色彩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多用一些复合色来表现物体;

作画时多推敲物体周围其他物体的色相对本物体的影响,找出相互影响的环境的色!

七、灰

主要是指画面色彩对比度弱,沉闷不透气,复色用的过多。主要体现在明度、纯度、冷暖对比上。

解决方法:

提高物体的色彩纯度、加大明度对比,明确冷暖;用水掌握适当(因为水粉画干湿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和区别),初学者尽量避免用湿画法作画!

推荐第2篇:色彩教学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复习巩固原色、间色和复色及简单的调色方法。理解三要素的概念、特点,明确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操作领域:通过色彩渐变的练习,掌握色彩明度、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懂得运用色彩三要素的原理进行调色、配色练习。将调色和配色方法运用于绘画中。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辨别能力,感受色彩的对比与变化,丰富视觉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及其规律。练习、掌握正确的调色方法。能运用色彩配色方法,掌握色彩明度的处理(调节)方法并能运用在绘画中,提高学生用色造型能力、技巧。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色彩明度、纯度渐变的平涂练习。 教学难点: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处理写生过程中的色彩关系,识别色彩、理解色彩和运用色彩。 教师准备:

色彩卡片、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 学生准备:

水粉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认识了原色、间色和复色。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

展示色块图片

1、找原色、间色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色彩中,哪些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哪位同学能上来用字母A、B分别标出来? 简单复习概念及其基本的调色方法。

2、找明暗

接着我们在原色和间色中找出最亮的色和最暗的色。

a.这些颜色中,哪个颜色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略。黄、紫。 b.除去黄色,哪个色最亮?学生回答:略。橙。 c.除去紫色,哪个色最暗呢?学生回答:略。蓝

d.剩下的两种色,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亮、绿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色彩。

3、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按颜色的深浅排队。我们一起看一下将颜色按从浅到深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明暗、深浅指的是色彩的明度。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4、板书课题:色彩的三要素

二、讲授新知

展示色相环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相环是色彩学家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用它来体现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关系。色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色彩、创造色彩,是打开色彩艺术世界的钥匙。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要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必须了解色彩的分类

(一)色彩的分类

1.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等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2.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不具备色相与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和纯度在理论时等于零。

(二)、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及其规律。

1、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相特征,也就是色彩的名称,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每一个色名都表示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的面貌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以色相环的形式体现的,称为纯色色环。十二色色相就是由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形成的。

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各色相散发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色相是一个无限量,多到人终生也认不全。

2、明度:色彩的深浅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浅;反之越深),黑白明度渐变图。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有什么变化?

(2)给出定义: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 而相对的明度低, 就是色彩较灰暗,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画的素描、黑白照片等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同一颜色加黑、白以后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每一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有彩色系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值,也靠减灰、白来调节明暗。越靠近白,亮度越高,越靠近黑,亮度越低。 (3)明度的表现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色彩的明暗差异既存在於同一色相中,也存在於不同的色相中,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色彩的鲜灰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反之越灰)。

(1)一种颜色没有其他的杂质,就称其为纯度最高的颜色。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色纯度也较高,蓝绿色是纯度最低的色相。未经调和的单色纯度是最比较高的。三原色是最纯正、鲜艳、强烈的基本色,间色纯度次之,复色更次。

(2)、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高纯度的颜色加入灰色或其他颜色纯度就会降低。颜色越加,越变浑浊,也就是加入色越多,纯度越低。黑白灰属无彩色系,即没有纯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倘若加入无彩色系任何一色的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如红色,当加入白色时,就变成了粉红色;当加入黑色时,就变成了深红色;当加入同明度的灰色时,其明度不变,而纯度降低了。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越靠近无彩色,则纯度越低,色越浊,越灰;越靠近色相环的色彩则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

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明度的渐变:从明色到暗色阶梯的变化 渐变

所谓色彩的渐变就是由一种颜色渐渐过度到另一种颜色。一般色彩的渐变可以分为色相的渐变和明度渐变~所谓色相渐变就是也就是广义的从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色相渐变是在由一个色过渡到另一个色的过程中加进一个中间色,使其感觉更协调。如红色要渐变到黄色,中间色就是橙色,...

4、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呈现。 三者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担忧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共同形成一种颜色或一组色彩关系。 现实物象中绝对单纯的色并不多见,因为物象表面的色彩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学者在写生中注意这三者对物象色彩造成的影响,以使画面统一在特定的光色环境中。有彩色的明度、纯度、色相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色相而无纯度和明度的色是不存在的,只有纯度而无色相和明度的色也是没有的。因此,在认识和应用色彩时,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

三、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范作,引导学生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 展示教师作品,进一步感受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立体感和节奏感。 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红或黄)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

技法练习:五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1、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2、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3、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4、明度渐变练习色彩调配方法,调配出有区别的明度渐变色彩,有序排列。并把它填在预先制作好的方格中学生在纸张上作明度或纯度的调色练习,请学生仔细感受,讲讲调色和涂色的要点。(如:水份控制、涂色均匀、整洁等)。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四、小结: 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图片和明度渐变的水粉静物。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色彩的渐变在静物写生中的运用 简单分析说明

推荐第3篇:色彩教案1

色彩教案1 教学内容;色彩的性质(三原色 间色 明度 纯度 饱和度) 教学对象:小学以上学生 教学目的; 教学步骤:

1 上课

导入

2 同学们我们常常都在说颜色,色彩。但是你们真正了解色彩嘛,我们也是有不少同学学习来很久的绘画但是你真的会用色彩嘛!

请同学看看老师手里的两张画(图1),

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对不对, 但是颜色上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的两幅画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

这就是因为不同的颜色有这不同的特点, 或许我们在画画在时候还应该多考虑考虑如何搭配你们画面上的色彩,才能让他看起来更丰富,更绚丽。

正课

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有些什么样的颜色。 红色

黄色。。。。。。。。

我们所熟知的颜色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做主要的是 红

蓝 三种,

我们所看到很多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调和在一起的。看看老师这个色相环, (图2)这是由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我们在上面可以看到,绿色

紫色

橙色,都是可以也调配的。这三种颜色是被三原色二次调和的,我们就叫他间色。

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颜色要亮一点,有些颜色看起来就会暗一些,这就因为颜色有这3种性质,

色相

明度

纯度

饱和度

推荐第4篇:教师心得体会1

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多鼓励使其对自己对学科有自信。

第一,给老师一个期限,给学生一个时间,以2个月为期,这段时间内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主要还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自己主动学习,如果成绩提高不明显,那就是老师的失职,可以直接追究责任。我永远相信,没有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带学生的老师!

提成绩问题,主要还在与找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方法还是个人态度问题,学习方法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总结归纳,或者老师把总结好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态度问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联合学管家长管理学生

纠错,学管老师家长共同监督检查,主要是考试试卷错题纠错

了解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考试方法的教授,很多学生考得不好不是他的知识点掌握的有问题,是不懂舍得精神,就是不会考试。所以,有时候让学生更有底气的面对考试可能是我们培训教师最应该做得。

考试方法的教授有两种有效的方法,一种是有选择的做题,以高三物理为例,可以规定一个小时解决选择题第一个大题和选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考试模式,让其形成习惯,增加信心,但这个方法会让课堂较为无趣;另一种是根据题型分布适当的排列时间,顺序答题,当然这个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

推荐第5篇:《色彩的对比》 教学设计1

《色彩的对比》 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掌握色彩对比中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概念,并能运用其中一种对比形式进行作业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辨识能力.

二、教学重点

形成色彩对比的慨念,并能准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

强烈对比、柔和对比的色彩组合.

四、教学准备

教具:2张照片,范画,色轮,磁带,幻灯片,实物. 学具:水彩笔,作业 纸.

五、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引导学生听2段音乐,同时看2张风景照片. 2.提问:

(1)2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要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

(2)黑板上的2张照片分别能与哪段音乐联系起来?为什么?

(二)引出课题,形成概念. 1.教师讲解概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叫色彩的对比.

2.板书:色彩的对比,强烈对比,柔和对比.

(三)新授.

1.出示色轮表,复习色彩知识. 引导学生找出对比色、邻近色.

2,从自己的颜料盒中,拿出能构成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的颜料. 3.欣赏范画,感受色彩.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

(2)继续观察,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邻近色

(3)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色彩对比?

(四)练习.

1.观察教材中未完成的作品,根据个人喜好,确定选择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的色彩. 2.根据自己的选择,从颜料盒中选用恰当的颜色进行搭配. 3.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幅作品.

(五)作业 展评,课堂小结,下课.

推荐第6篇:1《四季的色彩》教学设计

1《四季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编辑指导思想

《四季的色彩》是一节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魅力,欣赏艺术家非凡表现力的一节“欣赏 评述”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对不同绘画表现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同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这样写到:欣赏自然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课要求学生在欣赏基础上完成一篇短文,这较之过去的欣赏学生是一次飞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这篇短文后,一定要创造同学没互相交流的机会。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大大启发学生欣赏的思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师同时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生、评述水平。

本课可以先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这四张图片下的问题卡片,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在名作欣赏中老师可以对四种不同绘画表现方式及四位画家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小组从画面色彩、构图、表现方法等方面分析一幅作品。在各组内交流后,老师应组织全体学生对四幅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以感受四季的变化。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左右两侧,分别呈现了四季的风景图片,每幅图片下方有一个问题卡片,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首先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特点,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填写出自己对每个季节的感受。例如“春季是 的季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填写:希望、孕育生命、淡绿色的、暖洋洋┄┄这些形容词汇要充分体现学生对不同季节的多方面的认识。可以是色彩的形容,更可以是对季节的理解。教师在此项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并同时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

在本课中选择四幅不同画派、不同风格、不同国籍画家的作品。东山魁夷的日本画《早春之路》,以纯净的色彩把人带入了一个清新的世界,以极富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日本画的特点。在色彩上,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海悄悄的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的含情脉脉。《金秋》是我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优秀作品。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在苍山的存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色彩和幽深的意境完美的统一。勃鲁盖尔的《冬猎》是一幅表现冬日的经典作品。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入了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境界的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面的人物则是这静谧中动的分子。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有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我们看到了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然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勃鲁盖尔以其细腻的表现手法,将近景、中景刻画得细致入微。

在欣赏中,同学们在比较不同季节色彩变化的基础上,同时可以认识到日本画、油画、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特征。正如《课标中》所说的:欣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使学生在这节欣赏课中,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对画面进行了描述,而且加入了评述者的主观感受。例如:“列维旦笔下的白桦林幽深、明亮,绿色充满了画面,审计勃勃。细碎的笔触好像树叶和青草,在夏风中欢笑。”这实际是给学生评述做了个示范,加上学生上课之初对不同季节的感受和填写的问题卡片,与上课教师介绍的绘画知识,学生的理解认识相结合,就可以按本课作业提升谈谈自己喜爱的一幅作品,完成一篇短文。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同学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导人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I)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小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在小组内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反馈

l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四)拓展

(五)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l晦。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推荐第7篇:《设计色彩1》课程教学纲要

《设计色彩1》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041110900;开课专业:适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总学时:35学时(理论讲授学时:4学时;课堂讨论学时:1学时;课堂点评学时:2学时;课堂实践学时:2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性质

《设计色彩1》是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针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它是装饰色彩造型学习的序曲和引子,是为后续装饰色彩造型学习所做的铺垫和过渡。本课程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通过色彩写生、色彩研究和色彩实践活动,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归纳、整合规律,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它引导学生用观念、视觉思维理性地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象,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为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设计色彩1》是培养装饰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对装饰色彩的立体造型方法和规律的研究。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最终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

本学期主要对色彩的立体归纳进行研究,学生借助这个训练过程,体验、掌握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有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有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课题训练作铺垫。能够全面提高对于形与色的借鉴、转换及造型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激发学生的观念性的视觉思维,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后续的色彩课题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设计色彩1》属于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专业基础课的三类基础课程(理论基础、设计基础1和设计基础2)中,《设计色彩1》属设计基础1的课程。和《设计色彩2》一起与其它两类基础课程共同地构筑艺术设计本科的专业基础平台。

修读本课程前应先预修《设计素描》课程中结构分析部分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形体与色彩的塑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题式教学的形式,将《设计色彩1》整合为一个课题:立体归纳。 (1)主要内容:

立体归纳是在不违反光色关系的前提下,对物象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概括、提炼,在形式上遵循客观原形的基本状态,对复杂细微的色彩关系、明暗关系做以减法,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或客观色光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该课题的训练是个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的过程。

立体归纳在对自然对象的观察和表现中,一般采取减法。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艺术的加工,产生一种净化、单纯的效果,达到形和色的简洁、明了和高度概括。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典型、色彩更鲜明,画面形式更具视觉效应。立体归纳应强调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在表现方法上,立体归纳严格按照客观物象的形体和色彩作为描绘依据。要求用较逼真的色彩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关系,画面着重表现空间虚实关系和形体的立体空间状态。

在构图中采用焦点透视,所经营的各个形象依自然序列来分布,以表现对象静止的、客观存在的空间样态,着重表现客观物象中的三维体积关系和纵深感,具有真实性和实在感。运用一点透视进行形象经营则比较容易表现物象近深、虚实、主次、肌理等客观效果。

立体归纳的形象变化是在忠实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剪裁、取舍、修饰,对形象中特征突出的部分和美的部分加以保留,或进行艺术处理,使之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的效果。把自然中的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东西规理成章,予以条理化和秩序化。通过变化处理,使构图、构形、构色等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的画面形式,而在整体上具有装饰特点。

立体归纳的构色不是机械地照抄、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题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是分阶法和限色法,可使形象主体更突出,更集中、更加明确概括,能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课题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第

一、立体化

形象描绘仍然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面貌,保持立体的空间状态,每个物象的体形特征以及形与形之间的空间关系,都是按照客观的自然序列来进行塑造的。只不过是使物象形体更突出、更集中、更明确而已。

第二、整体感

在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形态的塑造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在形态丰富的层次中,采取减法:即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修饰理顺和艺术加工,强化形象的整体感。

第三、秩序化

秩序化是把自然中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东西,顺理成章予以归类。在不失自然天趣的情况下,通过变化处理,使形体、空间、结构、位置、质感等呈现出秩序感,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特点。

第四、分阶法

立体归纳的构色不是机械地照抄、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进行归纳或限定,分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分阶法是对每一个单体的物象首先确定亮、灰、暗等区阶的明暗或色彩,每一区阶的色彩纯度,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概括为一个整色,如在明度序列的九级台阶中只需用1-5-9三个级数的关系就可表现出使形象主体更突出、更集中的效果。这是一种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提炼方法。

第五、限色法

限色法和分阶法一样,也是最常用的提炼概括的构色方法。限色可用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极色。多套色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纳梳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少套色的设色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观意象,表现中要明确、概括,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

(2)教学要求:

教师应该在此部分让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立体化、整体感、秩序化、分阶法和限色法”等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这些是此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需强化把握。在具体动手作画时,教师应该明确绘画步骤,强调铅笔稿的制作过程,尤其在色域形状的归纳上需要着重解释说明。学生在完成该课题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作画程序,不能省略铅笔稿的步骤而直接上色。

要求教师在本课题的讲授中备以课件、幻灯片或其它视觉资料用以作为课题式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交流讨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多边教学,采取个别辅导、交流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3)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有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有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课题训练作铺垫。

(4)计划学时:35学时(理论讲授学时:4学时;课堂讨论学时:1学时;课堂点评学时:2学时;课堂实践学时:28学时)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根据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上采用以“课题式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学生动手训练为显著特点的教学方式为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建立 “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多边教学。采用个别辅导、分组教学、交流讨论等多种手段,不定期地举办相关课题讲座、作品展览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设计色彩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应在课前做好三个课题的相关课件、幻灯片等视觉性资料的制作和准备,学生也应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画册资料,并根据不同的画面效果尝试不同的媒介与材料。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为校管考试课,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学习态度等)占总成绩30%,课堂作业占总成绩70%。要求课堂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客观物象的形体和色彩作为描绘依据,要求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关系,用简明扼要的画面语言表现空间虚实关系和形体的立体空间状态。

五、课程纲要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

6、

3、16 参加人员: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许燕德、封永辉、李坤泽 执笔人:李玉

六、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色彩归纳写生教程》

赵云川、安佳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设计色彩》

陈晓惠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3、《设计色彩》

许亭方

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1、《色彩形式语言》

赵勤国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色彩表述》

胡明哲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3、《绘画构图基础教程》

李晗鸣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4、《设计配色基础》

于雯竹

陆娜 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5、《色彩学》

朱介英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三)其他参考资料

1、《自然天成与绘画》

孙甲平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设计元素》 [美]G•G汉娜 李乐山译 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3、《视觉思维》 [美]R•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4、《从常态到非常态》 孙 晶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5、《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 邬烈炎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6、《视觉思维》 [美]R•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推荐第8篇:《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1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找找三原色和三间色

师:老师今天考考同学们,请你从水彩笔盒子里调出三原色举起来,再把三间色也找出来. 2.听音乐找色彩,请学生按音乐感觉把这6种颜色分成两份

师:我们把颜色搭配起来还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现在老师给大家两段音乐,请你根据音乐的旋律重新组合,把这6种颜色分为2份.

3.师排列颜色并出示色轮,从中总结归纳对比色和和谐色: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橙和黄 师:这两组颜色一组表现了热闹,一组表现了悲凉,你能在色轮中找一找它们的位置,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4.出示课题

师:我们把挨的较近的,色相较近的颜色称为和谐色,把离的较远的称为对比色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欣赏与讨论.

1.涂色小练习:根据色彩的定义在设计好的一张小卡片上进行和谐色或对比色的上色练习. 2.出示学生画的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

师:和谐色和对比色与我们的生活可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找找它们. 3.讨论生活中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应用,谈谈自己对颜色的感受 和谐色:安逸、舒畅、幽雅、稳定 对比色:激烈、刺激、醒目、强烈

4.游戏“连连看”:根据和谐色和对比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色性吗?

(1)医院

(2)游乐场

(3)交通警示

(4)卧室

(5)图书馆 5.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6.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

三、学生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和谐色设计图案. 再以同样的造型出示一份对比色的设计图案. (1)选择颜色,确定主色调

(2)选择主要图形,由浅至深上色 (3)根据主色调配其他背景色彩

欣赏一些运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设计的图案作品.

学生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进行绘画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与展示:

在黑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

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推荐第9篇:10色彩1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班级:10幼师

1、2班 课时:4课时 授课时间:

一、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及色彩知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3.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掌握运用色彩的调色方法

C.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把难点定为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三、教法

依据色彩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围绕上述的重点(色彩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我主要采用“分析——引导——示范——案例欣赏方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理解新课题的重点。

四、学法

色彩颜色调配的准确性及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软件色彩技能的运用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亲自示范运用色彩的演示,增加了直观性,引导学生领会本课的内容。

我采用下列的方法: 1)“对比法”体会不同色彩进行调配、对比的作用及情感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3)“作业练习法”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用色彩构成来表现出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1) 让学生了解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异同点 (2) 色彩基本要素的定义及对比 (3) 色彩的冷暖的对比及情感 (4) 布置作业

2、教师作巡回辅导

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色彩知识层次的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它的色彩练习;根据学生在色彩实际运用当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推荐第10篇:色彩培训心得体会

色彩性格学习心得

时间2016年10月

姓名 :幽蓝晴空

通过性格色彩培训后,我不仅了解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并且还学会了去了解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培训还教会我正确看待每个人差异的原因,不再去很主观的评判一个人的好坏,“性格是没有好坏,只有差异”,倘若我去和身边的人沟通,去从别人的口里了解我自己,这也决定从今天开始戴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别人,“四色性格分析法则”也是本次培训很好的方法。我想我会慢慢去运用它,让自己更加驾轻就熟此次培训所传授的东西。 色彩性格以简单的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符号,对相对复杂的性格进行归纳,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也反映在他们的情感态度中。红色代表快乐的带动者。心态开放,追求快乐,喜欢体验新鲜的东西,情感丰富而外露,容易情绪化;蓝色代表最佳的执行者。保守内敛,规则和条理性很强,以完美为导向,情感深沉而含蓄,不容易表露;黄色代表有力的指挥者。目标感强,重视结果,以成就为导向,不容易受情绪影响;绿色代表和平的促进者。心态十分平和,随遇而安,以稳定为导向,在情感中比较被动,缺乏强烈的动力和欲望。

通过这次培训,当我们断定自己的性格色彩时,关键是不带评判的观察,把自己当做一个陌生人来观察。不再企图改变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无论我们是哪种性格都没有好坏,最重要的是学会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当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性格理论时,我们会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于自己的性格优势加以培养,对缺点加以克制。且能够知道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当我们掌握了自己的性格后,我们就掌握了自己的情绪。掌握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是自己的国王,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和价值性,通过性格学习让我学会研究自身与周围的人,探讨性格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益处,通过相互理解来寻求彼此认可的沟通与影响的方式。与此同时,结合临床诊断服务行业的特点,识己识人、知己知彼,在日常工作中,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并加以发挥,掌握自己性格中的不足并加以抑制。同时,通过学习和拓展,更好地掌控与人沟通和服务中的主导性,发挥个性化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准,提升个人素质!通过下来进一步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通过一次次适当的分析,使我去审视自己剖析自己修正自己,然后使自己更快乐.这堂课给了我一双慧眼,去分析人的性格,用五彩的颜色令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我的周围变得如此丰富而生动。

第11篇:梦的色彩1

梦的色彩

梦——每个人夜晚都会做,但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跟着我一起去探索吧!

梦,它是不是红色的?有时候可能会梦到迎风飘扬的国旗和红领巾;有时候你可能会梦到在祖国各地站岗军人的红五角星;有时候你也可能会梦到无数的志愿者在无畏地奉献自己的绵绵之力。它代表着满腔的热血与希望,是内心深处的申诉…

梦,它是不是蓝色的?有时候你可能会梦到空旷的天边;有时候你可能看到孩子身上蓝蓝的衣服,衬着红彤彤的苹果,甚至好看;有时候你也可能会梦到无边无际,浩瀚的大海。它代表着纯洁无暇,是内心深处“海水”洗涤过的洁净„

梦,它是不是绿色的?有时候你也可能会梦到一丛丛树苗茁壮成长;有时候你可能会梦到随水漂动的青苔在翩翩起舞;有时候你也可能会梦到一排排的栏杆直直地犹如军人,整肃的站在路旁。它代表着大自然的优美旋律,是内心的真实流露…

其实,我眼中的梦就如透明一般,根本没有任何色彩,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就说人生吧,何尝不是如此平淡乏味呢?重要的是你想加什么样的调料。你喜欢开心,凡是都有乐趣;你喜欢猜忌,凡是都有问题;你喜欢思考,凡是都有几种甚至成千上万种思路解决;你喜欢朋友,凡是都有友情;你喜欢想象,凡是都有生命…在我心中的梦就是这样的,我可以完全掌控它的色彩,改变自己的情绪。

要永远记住一句话:梦如备浓咖啡,你想喝什么口味,便拥有什么色彩的梦,什么精彩的人生!

也许梦的纯真,是任何一种至纯直色可以比拟的。所以我希望它永远是梦幻的颜色,永远都是谜一般的色彩,一种不为人知奇幻的色彩!永远没有谁真正地了解它,只有这样,它才会永远成为探索对象…我想不会有人知道它的颜色,它将会永远戴着面纱,不会有人生掀开它。

梦的色彩一定很美很美,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确不该染上尘俗。我们又何非要为它添上一层并不适合它的颜色呢?梦的本质便是奇幻的,就让它一直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吧! 我虽不知它到底是什么颜色,但会努力去为这个梦添上最美的色彩!

第12篇:设计色彩教案1

2016年10月31日

第9周第一次课

课题: 关于色彩 授 课 时 数

讲课:4课时

实训:5课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色彩认知学习。

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能运用色彩进行混色调和色彩并置。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三属性及调和色彩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及运用色彩并置来 处理画面。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放出一张黑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放一张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那张图片更能吸引她们?她们更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由色彩的图片引入我们的新课——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 (2)关于色彩学习要点: 色彩是设计艺术的基础。

1.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它的基本内容:一是气质、精神、意识;二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2.色彩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归纳性运用思维。

3.学习的内容:色彩的类别与属性;色彩的物理原理;色彩的分类与特征、色彩的混色、构成设计色彩、色彩归纳、色彩创作。

二、新课讲解

1、色彩的基本原理 1.1色彩的产生

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入视觉:

光源光----光源(本身能发光)发出的色光(各种灯、太阳、月亮等) 透射光----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达到的光透射率和波长特征。

反射光----反射光时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通形式,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1.2光源

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 自然光----主要是阳光 人造光----电灯、蜡烛等 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1.3物体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物体在特定光照下呈现的颜色,由它的表面和透射光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表面都具吸收本身颜色以外其它光的性能。 白色表面全部反射,黑色表面全部吸收 日光: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白色 蓝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蓝光)--呈现蓝色 红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红光)--呈现红色 黑色表面(吸收全部)--呈现黑色 但单色光照射有所不同:

绿色光线: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绿色 红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偏黑表面色 黑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黑色 后边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即物体色 固有色----植物体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由于它最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人们知觉中便形成物体色彩形象的概念,是相对的色彩概念。 1.4色彩的类别

无彩色---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觉中并未显示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既无彩色(黑、白、灰)。

有彩色---泛指能感受某种单色光特征,既有彩色。

2、色彩的属性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1)明度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和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副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关色彩关系轴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构成的关键。 (2)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阶级顺序,秩序而和谐,大自然偶尔将这光谱的秘密显露给我们,那就是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中的基本色相。

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是用色环而不用呈直线运动的光谱表示色相的系列,处于两个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色-----红色与紫色,在色环上绝妙地连接起来,使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六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相,这样就在红与橙之间增加了红橙色,在红与紫之间增加了紫红色,以此类推,还可以增加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各色,构成了十二色环。从人眼的辨别力来看,十二色环是很容易被人分清的色相。如果在十二色相间继续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黄绿与黄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就会组成一个二十四色的色相环,它呈现着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节奏。二十四色相在色彩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3).彩度(即纯度)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具有绿色相似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纯度变化系列是通过一个水平的直线纯度色阶表示的,它表示一个颜色从它的最高纯度色(最鲜色)到最低纯度色(中灰色)之间的鲜艳与混浊的等级变化。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

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纯度体现了内向的性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纯度的选择往往是决定一块颜色的关键,只要对色彩纯度的控制达到精妙的程度,才可以算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设计家。 4.色彩的混色 4.1原色混色

混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或色光相互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另外的一种色彩或色光。 (1) 加色混合:即色光混合 (2) 减色混合:即颜料等混合 4.2中性混合

即人的视觉同时受几种颜色刺激而产生的色彩的视觉混合现象。 (1) 并置混色:将两种或多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放到一定的距离观看时,许多色彩会同化为一种新的色彩现象。 规律:

① 并置混合尽量使用点线面组合画面,色彩要有反差,面积不均等呈秘籍的形状分布。

② 互补色按一定比例并置会成为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③ 鲜艳色与中性灰并置会产生两色的中间色。 ④ 两色并置会 形成中间明度色。

⑤ 类似色的两色并置,形成两色之间的中间色。 ⑥ 色彩的并置产生的混合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 (2) 旋转混色

色盘涂以等面积色彩,空中旋转时混合成一种新的色彩。

三、课程小结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属性及各自概念,特点。对固有色的理解。色彩并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四、布置作业

1、见书本P12,按要求完成十二色相环和色彩明度的绘制。尺寸:25*25cm

2、见课本P17,选择一张名作或一副画面进行色彩并置混合的要求填色。尺寸:25*25cm

五、学生进行作业绘制,教师巡堂进行指导。

第13篇:色彩搭配总结1

一、家居色彩与心理感受

居室色彩选择搭配应以符合主人的心理感受为原则。通常,有这样几个色调的搭配方法: ——轻快玲珑色调。中心色为黄、橙色。地毯橙色,窗帘、床罩用黄白印花布,沙发、天花板用灰色调,加一些绿色植物衬托,气氛别致。

——轻柔浪漫色调。中心色为柔和的粉红色。地毯、灯罩、窗帘用红加白色调,家具白色,房间局部点缀淡蓝、有浪温气氛。

——典雅靓丽色调。中心色为粉红色。沙发、灯罩粉红色,窗帘、*垫用粉红印花布,地板淡茶色,墙壁奶白色,此色调适合少妇和女孩。

——典雅优美色调。中心色为玫瑰色和淡紫色,地毯用浅玫瑰色,沙发用比地毯浓一些的玫瑰色,窗帘可选淡紫印花的,灯罩和灯杆用玫瑰色或紫色,放一些绿色的*垫和盆栽植物点缀,墙和家具用灰白色,可取得雅致优美的效果。

——华丽清新色调。中心色为酒红色、蓝色和金色,沙发用酒红色,地毯为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金色,如镀金的壁灯,再加一些蓝色作为辅助,即成华丽清新格调

二、住宅装修色彩技巧

①根据您的职业特点作出选择。

不同颜色进入人的眼帘,刺激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产生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利用这种情绪效应调节“兴奋灶”,可以减少或消除职业性疲劳。例如您从事的是高温炉火工或露天烈日曝晒的作业,住宅色彩最好选择绿色或蓝色,使您的视神经从“热”感觉过渡到“冷”视野。假如您是在五彩灯交烁的歌舞厅或商品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场工作,那么您的居室以中性白色为宜,能使您兴奋的心态很快“冷凝”。

②根据房屋面积和家具状况作出选择。

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

③根据住宅周围环境进行选择。

如果您的住宅周围建筑物有红砖墙或红色涂料墙的光线反射,您的住宅色彩就不宜用绿或蓝色,而宜用奶黄色。如果窗外有大片树木、绿地的绿色光线反射,墙面也宜用浅黄或米黄色

三、居室色彩搭配原则

1、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向北或向东开窗的房间可尝试运用。

2、看惯了统一的色调,想来点新的变化,何妨采用活泼的色彩组合,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合的窗帘、沙发、*垫,委婉而多情。

3、冷灰色通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在宽敞而光线明媚的房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会让您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素净高雅。不过别忘了穿插一些讨人喜欢的颜色,一瓶鲜花,一组春意盎然的*垫,使房间多了一分生机与活力。

4、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富有理智感的人选择。但大面积的蓝色运用,反而会使房间显得狭小而黑暗,穿插一些纯净的白色,会让这种感觉有所缓和。

5、灰绿色具有怀旧的个性。粗线条的运用显现出墙板本身的条纹与疤结,使怀旧的味道得以延伸。

6、橙色系时时散发着水果的甜润,适合搭配柔软的家饰来强调这种自然的温馨。为使房间不过于轻浮,主人选择黑色的铁艺沙发、角柜,甚至门板与画框,再甜蜜的气氛中张显成熟的个性。

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大胆选用喜爱的颜色来打破一成不变的白色调,您的家就能出色动人。

色彩搭配的好坏,对于房间的整体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房间的布色中要有几个重点,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等面积比较大的地方,要用浅色调做底色。特别是天花板,如果选用较重的颜色会给人屋顶很低的感觉。室内的装饰品、挂饰等面积小的物品可用与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色调对比的颜色,显得鲜艳,充满生气。在装饰品的选择上应尽量体现主人的个性。整个房间的基调是由家具、窗帘、床单等组成的,色调可与墙面形成对比。

居室的色彩在空间上也很有讲究,在客厅我们大多以中性色为主,即界于冷暖色之间的颜色。而天花板、墙面的颜色明度应较高,地面明度较高则可给人以明快、亲切、稳重的感觉,再配上深色的茶几等摆设则更好。餐厅是人们用餐的地方,应以暖色、中性色为主,再加上颜色鲜艳的台布,使人食欲大增。卧室是人们最重视的地方,切忌不要以显亮的颜色为主,一般应以中性色为主,给人以和协、温情的感觉。而厨房色彩要以高明度暖色和中性色为主,而且还要从清洁方面考虑。卫浴色彩可依个性自由选择,一般来说可以以暖色或明度较高的色彩来体现明朗、洁净的效果。

色彩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并没有十分精确的标准,但都要与家中整体风格相一致。

家居色彩搭配黄金法则

第一条:空间配色不得超过三种 其中白色、黑色不算色。

第二条:金色、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陪衬,金色不包括黄色,银色不包括灰白色。

第三条:在没有设计师指导的情况下,家居最佳配色灰度是:墙浅,地中,家私深。

第四条:厨房不要使用暖色调,黄色色系除外。

第五条:打死也不要深绿色的地砖。

第六条:坚决不要把不同材质但色系相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否则,您会有一半的机会犯错。

第七条:想制造明快现代的家居味,那么您就不要选用那些印有大花小花的东西植物除外,尽量使用素色的设计。

第八条:天花板的颜色必须浅于墙面或与墙面同色。当墙面的颜色为深色时,天花板必须采用浅色。天花板的色系只能是白色或与墙面同色系。

第九条:空间非封闭贯穿的,必须使用同一配色方案;不同的封闭空间,可以使用不同的配色方案。

说明

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都会将颜色限制在三种之内。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由于专业的室内设计师熟悉更深层次的色彩关系,用色可能会超出三种,但一般只会超出一种或两种。

限制三种颜色的定义:

1 三种颜色是指在同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内,包括天花、墙面、地面和家私的颜色。客厅和主人房可以有各成系统的不同配色,但如果客厅和餐厅是连在一起的则视为同一空间。

2 白色、黑色、灰色、金色、银色不计算在三种颜色的限制之内。但金色和银色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空间只能使用其中一种。

3 图案类以其呈现色为准。办法是,眯着眼睛看即可看出其主要色调。但如果一个大型图案的个别色块很大的话,同样得视为一种色。

四、颜色与效果

以前的家总是千篇一律的白色,而现在,丰富的色彩更能体现你的个人风格和喜好。通常,不同的颜色有着不一样的效果。例如:

1、一般色彩效果:蓝、绿、灰色表示“安静、凉爽”;红、粉红、棕色使人感到“温暖兴奋”;明亮色调使房间显得较大,常用在较小、较暗的房间;暗淡色调使房间看上去较小、亮度降低。

2、和谐色彩:二到三种相近色调的颜色搭配,如蓝、绿或灰色,可产生精巧安静的效果;色彩搭配得当,可使房间或房屋浑为一体,显得宽敞。

3、侧重色彩:对大面积地方选定颜色后,可用一种比其更亮或更暗的颜色以示渲染,如用于线角处。侧重色彩用于有装饰线的小房间或公寓,更能相映成趣。

4、对比色彩:选用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如亮对暗、暖色对冷色,可以达到生机盎然的效果。

五、颜色与情绪

据研究颜色和人类情绪关系的专家考证,房间布置时能选择适合的“快乐”色彩,会有助于下班回到家里后松弛紧张的神经,觉得放松舒适。可不同的房间功用不同,颜色也不该一样;就是相同功能的房间,如同样是客厅、卧室,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

1、客厅:浅玫瑰红或浅紫红色调,再加上少许土耳其玉蓝的点缀是最“快乐”的客厅颜色,会让人进入客厅就感到温和舒服。

2、餐厅:以接近土地的颜色,如棕、棕黄或杏色,以及浅珊瑚红接近肉色为最适合,灰、芥茉黄、紫或青绿色常会叫人倒胃口,应该避免。如果你正是节食减肥,可把餐厅布置成使人产生凉爽感的蓝色、绿色或灰色,你还会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但你胃口却“变小”了。

3、厨房:鲜艳的黄、红、蓝及绿色都是快乐的厨房颜色,而厨房的颜色越多,家庭主妇便会觉得时间越容易打发。乳白色的厨房看上去清洁卫生,但是别让带绿的黄色出现。

4、卧室:浅绿色或浅桃红色会使人产生春天的温暖感觉,适用于较寒冷的环境。浅蓝色则令人联想到海洋,使人镇静,身心舒畅。

5、卫生间:浅粉红色或近似肉色令你放松,觉得愉快。但应注意不要选择绿色,以避免从墙上反射的光线,会使人照镜子时觉得自己面如菜色而心情不愉快。

6、书房或电视室:棕色、金色、紫绛色或天然木本色,都会给人温和舒服的感觉,加上少许绿色点缀,会觉得更放松的。

虽然,居室颜色对人的情绪影响也是相对的,具体运用中还应结合家庭成员、个人的习惯而不必强求一律。

颜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儿童居室的色彩运用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1、0岁到3岁的儿童,要用强烈的纯色,有利于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3岁之后按性别分:男孩可以使用较为硬朗的红色、蓝色;女孩可以使用柔和的纯色,如粉红、湖蓝或苹果绿。

3、橙色及黄色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与和谐。一般说来,儿童喜爱的颜色是单纯而鲜明的,这些颜色成年人可能会觉得太鲜艳,但对天真的儿童培养乐观进取、奋发的心理素质,培养坦诚纯洁、活泼的性格都是有益的。

4、多种鲜艳颜色的组合还往往具有令儿童安静下来及表现得较乖的奇特效能。

5、不要将儿童居室的墙壁刷上白色,因为这种颜色反而会使他们过分好动,忍不住在墙上乱涂乱画。

六、装修中要注意避开7种颜色搭配

家中全部深蓝色的,时间久了,家中会无形中产生阴气沉沉,个个生性消极,家内也欠平安。

家中油漆紫色多者,虽然可说是紫气满室香,可惜紫色中所代有的红色系列,无形中发出刺眼的色感,易使居家的人心有一种无奈感觉。

家中漆粉红色者,最为大凶之色,粉红色易使人心情暴躁,易发生口角,争是非、吵架之事频繁;尤其新婚夫妇,为了调节闺中气氛,在凡夫人眼中看来是极有罗曼蒂克的,但是,随着色调的不调和,过一段时间後,两人心情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为芝麻小事吵不完,最後走上离婚不归路,今日的社会离婚率这麽惊人,与此因素也占了很大,所以,设计师们应该注意,最好不用此色,此种色调也会造成神经病。

家中漆绿色多者,也是会使居家者意志渐消沉,并非一般所说的,眼睛应多接绿色,事实上,绿色是指大自然之绿色,而非人为之调配绿色,所以,难免会造成室内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蓬勃。

家中红色多者,中国人总是认为红色是吉祥色,但韩国习俗死人家中用红色布代表,这些都只是人的生活习俗而已,但是红色系列多者,使人眼睛之负担过重,而且使人的心情容易暴躁,所以,红色只可做为搭配之少部份色调,不可做为主题之色调,但是佛寺庙宇则与住家不同。

家中漆黄多者,心情闷忧,烦热不安,有一种说不出来得的惊、忧感觉,因此使人的脑神经意识充满着多层幻觉,有的神经病者最忌此色了。

橘红色多者,虽然是充满生气勃勃,很有温暖的感觉,但是过多的橘色,也会使人心生厌烦的感觉。

家中之颜色最佳为乳白色,象牙色,白色,这三种颜色与人之视觉神经最适合,因为太阳光是白色系列,代表光明,人的心。眼也须要光明来调和,而且家中白色系列最好配置家俱,白色系列也是代表希望。

木材原色是最佳的色调!木材之原色使人易生灵感与智慧,尤其书房部份,尽量用木材原色则最佳,总而言之,各种色调不可过多,以恰到好处为原则。

七、居室色彩搭配的四大经典 色彩搭配是服装搭配的第一要素,家居装饰中也是如此。当考虑装扮爱家时,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整体的配色方案,以此确定装修色调和家具以及家饰品的选择。

如果能将色彩运用和谐,您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的爱家。

案一:黑+白+灰=永恒经典

一般人在居家中,不太敢尝试过于大胆的颜色,认为还是使用白色比较安全。如果喜欢用白色,又怕把家里弄得像医院,不如用白+蓝的配色,就像希腊的小岛上,所有的房子都是白色,但天空是淡蓝的,海水是深蓝的,把白色的清凉与无瑕表现出来,这样的白,令人感到十分的自由,好像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令人心胸开阔,居家空间似乎像海天一色的大自然一样开阔自在。

方案二:银蓝+敦煌橙=现代+传统

黑加白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而近年来流行的灰色融入其中,缓和黑与白的视觉冲突感觉,从而营造出另外一种不同的风味。

三种颜色搭配出来的空间中,充满冷调的现代与未来感。在这种色彩情境中,会由简单而产生出理性、秩序与专业感。

方案三:蓝+白=浪漫温情

鹅黄色是一种清新、鲜嫩的颜色,代表的是新生命的喜悦,最适合家里有小baby的居家色调。

如果绿色是让人内心感觉平静的色调,可以中和黄色的轻快感,让空间稳重下来。所以,这样的配色方法是十分适合年轻夫妻使用的方式。

方案四:黄+绿=新生的喜悦

以蓝色系与橘色系为主的色彩搭配,表现出现代与传统,古与今的交汇,碰撞出兼具超现实与复古风味的视觉感受。

蓝色系与橘色系原本又属于强烈的对比色系,只是在双方的色度上有些变化,让这两种色彩能给予空间一种新的生命。

八、居室装修巧用色彩搭配

对于现在紧张又忙碌的生活来说,装修是一个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恼人过程。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作为居室风格设计主线,一切围绕这个主线来选择和搭配,这应该是一种省力又讨巧的办法,能把握自己心仪的色彩也是一件比较有成就感的事。但是,不同颜色对于长期身处其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日积月累,这种影响将会变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继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装修前要了解一些色彩方面的常识。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悦目明朗的色彩能够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神经细胞,从而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发育。在和谐色彩中生活的少年儿童,其创造力高于普通环境中的成长者。若常处于让人心情压抑的色彩环境中,则会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从而使智力下降。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还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第14篇:色彩教学浅谈

色彩教学浅谈

山东枣庄八中南校---------王伟

人数多,层次不一是现阶段众多学校美术生的主要现状。色彩课程中,成组静物单色训练和色彩写生以与临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有学情。色彩教学如何在短期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快速掌握色彩知识并运用到学习中去呢?

一:石膏体单色训练。石膏体的形体概括,转折、明暗关系明确。这一课题即可让学生理解掌握色彩的明度变化带来的体积、空间层次变化,也可弥补基础薄弱同学造型能力差的问题,这样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石膏体变调训练。在冷暖光源和不同环境色下的变调练习,石膏体颜色单纯容易受到环境和光源的变化影响,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变换关系以及它们在色彩写生中的重要性,进而加深对色彩冷暖关系的认识。

三:调色练习(色彩渐变练习)。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得到千变万化,色彩炫丽的颜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色彩基本关系(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认识。

四:大色块练习。在以上对色彩认知的基础上,以衬布为主要载体进行简单色彩写生练习,大面积的色彩对比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造型简单,转折明确的静物,例如:书本、纸盒等,增加色块的对比,进一步丰富画面色彩关系。

五:简单静物组合训练。在上一课题基础上可以简单搭配陶瓷器皿类静物和少量水果,循序渐进,提升对色彩认知度,增强学生驾驭画面色彩关系的能力。

经过这一轮色彩课程同学们已经对色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下一轮色彩训练中进度快的同学便可加快进度,继续色彩知识系统深入的学习,稍慢的同学可以在一轮色彩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基础,使同学们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15篇:色彩教学教案

课程内容

(三):色彩的艺术语言

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创造和构建方法,即如何整合零碎单元的基本方法,并为后阶段的专业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培养学生全面“色构”基础与技能,使不同背景入学的学生都能较快的系统掌握视觉形态创造理念和表达方法,以适应同济大学独具特色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学习。  教学课时:16学时

 教学内容:

色彩的语言艺术

什么是色彩?这个问题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探讨,从自然科学到纯艺术,从室内到环境,从心理学到美学,说到底,就是对色彩的感觉、表现效果和欣赏的研究。

什么是色彩?我们平时又是如何去认识色彩的呢?对色彩的良好感觉是建立在人的健全视觉能力的基础上,认识色彩的唯一媒介是人的视觉,但对于色彩的认识却并不单纯地依赖于视觉,而是需要凭借每一个人的知觉经验。这也是我们对于色彩的认识总是处于表象的主要原因。

学习和研究色彩的知识与理论体系,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全面、科学地认识色彩,改变我们的视觉与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色彩的形成与色彩的体系

一、观察色彩

1.色彩与光

我们所见到的色彩几乎都是依附于形体、依附于环境的。生动的物体形态和复杂的空间环境,有时会减弱我们对色彩的感觉,所以说,对于色彩的感觉是直觉的、感性的,有时难免是片面的。所以说,色彩是一种相对的感觉。

色彩是由于光而存在的,平时将一种物质的色彩理解为某一个概念,是由于物质的反射光的作用。但是,对这一原理的认识仅仅是在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用玻璃三棱镜发现了光谱之后,才被人们所理性地接受的。

光是色彩的非物质形式,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它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特性。 从可视光谱示意图可以知道,电磁波中的可见光线只是很窄的一部分,波长大于700nm的是红外线、雷达、电流等,波长小于400nm,则有紫外线、X线等。人眼在正常的条件下能看见的光线,是波长在400nm~780nm之间的电磁波。眼睛所见到的色彩是由于波长不同而显现的各种色彩,如波长在780~610nm,眼睛感觉到的是红色;波长在610~590nm,能感受为橙色;波长在590~570nm为黄色,波长在570~500nm为绿色,波长在500~450nm为蓝色,波长在450~380nm为紫色。可见,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只是人的视觉器官接受功能的体现而已,因为人的眼睛视网膜内有感光锥体细胞,这种感光锥体细胞只能感觉到有限的波长段。可以说,波长与色彩的色相有着必然的联系。(见图2-1-01《可视光谱示意图(单位:nm)》)

光的另一种物理性质是振幅。由于光的电磁辐射方式呈波浪形态,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振幅。振幅的变化会引起色彩在明暗上的差别,振幅越大,光量就强,振幅小的,光量就小。可见,色彩的明度也是与光的物理性能直接相关的。

光有不同的光源,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灯光、火光等。物体的色彩就这样在光作用下产生出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明度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总是会把物体的色彩说成某种固定的色彩呢?这是因为:物体在光的作用下,有着一定的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的选择性,人们把这种选择性称为物体的固有色。物体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正如前面说过的,在不同的光源和不同的光量下,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在较暗的条件下,黄色会变为橄榄绿,橙色会变成绿色,红色会变成棕色。

2.色彩与视知觉

在对色彩的观察中发现,色彩在视觉中的印象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直接影响对色彩的判断。比如说,一块白色的石膏体,置于不同的环境色中,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但是,这个石膏体在我们的色彩经验中是白色的,我们会以这种经验来替代视觉判断,并由此产生错视。也就是说,人对于色彩的视觉印象与知觉判断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科学的色彩理论能够帮助人们作出理性的认识。

了解视知觉对于色彩的感受过程是完全必要的。从理论上说,世界上存在着1600万种色彩,人眼能感觉到的还是有限的。在正常的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对色彩作出直觉反映。但是,这只是决定人对于色彩的视知觉中的直觉部分,对色彩的视知觉起着更大作用的是知觉,这一部分是人们多年积累的对于物质色彩的认识经验。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经验会影响对于色彩的判断,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衡常性”。

所谓“色彩的衡常性”,是由于视知觉的经验在影响你对色彩的判断。一只香蕉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源下,色彩是完全不同的,但许多人在表达香蕉的色彩时,总免不了陷入黄色中去,这就是知觉的衡常性在发生着作用。有时,这种色彩的衡常性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色彩的判断。而有时又会影响我们对事物色彩的正确判断。比如色彩写生时常常摆脱不了固有色的影响,就是色彩的衡常性在作怪。

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的错觉,这也是视知觉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我们去注视一个红色的物体,然后去看暗的地方,那块红色会出现在暗处,给暗处带来红色的视知觉。这是色彩在视觉上的滞留后像,或称为“视觉残像”。这说明:光的作用突然停止后,原来在光的作用下的事物色彩并不马上从视觉中消失,而是以弱形象作用于后面的视觉中。电影就利用了这一原理。比如,先看红色,再看灰色,灰色中会产生一个短暂的绿灰色,这就是滞留的后像。

另外,同样大小的两色块,明度大的色块要明显大于明度小的色块。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色彩旁边,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这是色彩的易见度在发生作用。比如,同样的两块灰色,一块放在红色旁,一块放在蓝色旁,我们会发现:蓝色旁的灰色有暖色的感觉,而红色旁的灰色有冷色的感觉。如果将两块相同的橙色各自放在红色与绿色的中间,你会发现,在红色中橙色发黄,而在绿色中的橙色发红。这是色彩的补色错视在起作用。色彩的并置不仅会影响其中各自色彩的明度和彩度,有时也会影响各自色彩的视觉张力。同类色并置,会彼此减弱;对比色并置,将彼此加强。除了产生色彩错视之外,也会产生面积错视、距离错视、重量错视等等。(见图2-1-02《同时对比》)

视知觉在色彩设计中是很重要的,认识同一色彩在环境中的不同视觉效果是设计师稳操胜券的前提。

首先,某种色彩附着于不同的物质表面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那是因为光滑的表面与粗糙的表面对光的折射不一样。比如,一种颜色涂在一根竿子上和涂在一面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次,在不同的距离去看同一种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距离远了,对局部的色彩感觉就会减弱,而对整体色彩的感觉就会完整起来。在观察色彩的时候能忽略一些小的色彩,而把握住大的色彩关系,在色彩设计中就能主动改变色彩的关系,以满足色彩设计的需要。还有就是:明度高的色彩在视觉上会更近些,同一灰度的色彩在不同的色彩上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等等。

所以说,在感觉色彩时有双重机制进行工作,一方面是知觉的衡常性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直觉在发生作用。对于大多数熟悉的事物,知觉的衡常性作用会多一些,而对于大多数你不熟悉的事物,视觉的直觉起着很大的判断作用。当然,这是对色彩的审美而言。换作对色彩的设计而言,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现象:那种色彩的衡常性就可能成为作者对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而导致事物的固有色更多一些,周围环境光线对事物的影响被人为地忽略了。

不同的色彩在一起常常导致色彩关系的不同变化,这正是我们研究色彩视知觉的主要目的。同时,认识色彩的各种现象,培养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是设计师很重要的基本功。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还是欧洲,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解释色彩现象的理论,尽管这些认识并不完全,但无疑为今日的色彩理论奠定了基础。将这些理论同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实践结合起来,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二、色彩的属性

1.色彩的三要素

研究表明,色彩性质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色彩的明度、纯度、以及色相,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 (1)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表象特征,它是由色彩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由于光的波长不同,特定波长的色光就会显示特定的色彩感觉,在三棱镜的折射下,色彩的这种特性会以一种有序排列的方式体现出来,人们根据其中的规律性,便制定出色彩体系。色相是色彩体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各种色彩的基础,有人称其为“色名”,是我们在语言上认识色彩的基础。

色相的数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从三棱镜中分出来的是六色:红、橙、黄、绿、蓝、紫;但每两种颜色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不同的研究呈现为不同的划分方法,色相就出现有8种、20种、24种,甚至于100种等等。它们的排列是根据光的波长秩序,表示的方法就是“色相环”。

每一种色相都有一个明确的称号,但通常总是用形容词“深”、“浅”来表示,这样是无法将几千几万种的色彩加以区分的。因此,色彩的研究者为了科学地区分色彩,运用了各种标识的方法。以日本的配色体系为例,色相环上的24色表示如下。

在国外的颜料上都有色相的明确标识,例如10pB ,指的就是带紫的蓝中第10色。另外,某一种色相和黑、白、灰调合,无论产生多少种明度、纯度变化,它们都属于同一种色相。 (2) 明度

色彩有明度上的差别,这是由于光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的。产生明度上的变化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光源的强弱或投射角度不同,二是由于同一种色相中含白色的量不一样,三是物理色的色相在明度上本来就存在差异,因光源一样,明度上就仍旧保持着相应的差异。也就是说,明度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光线的强弱不同,也可能是物体的空间结构造成的对于光线的承受角度不一样,或者本身就混合了不同量的黑色与白色,此外物体固有色的明度差也是原因之一。

以明度的高低而言,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从色相上说,不同的颜色已经存在着不同的明度,其中黄色明度最高,而紫色明度最低。把无色彩的白色与无色彩的黑色用不等量调和,就能产生不同的灰色。把不等量的灰色按一定的规则安排,就是色彩的明度等阶表。把色彩的各种色相与白色、黑色不等量地调合,也能产生不同颜色的明度等阶。色彩的明暗程度等阶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目前各国运用的明度等阶表主要有三种:11等度(孟塞尔色彩体系)、8等度(奥斯特德色彩体系)、9等度(日本色研体系)。以孟塞尔色彩体系为例,白色的明度为10,黑色的明度为0,各种明度的等阶差为1。色彩的明度在色彩学上被称为色彩关系的骨架,是支撑色彩关系的基础要素。所以说,任何设计都必须将明度关系处理好。 (3) 纯度

也称为“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者说,色彩中含有黑色与白色的程度。 我们知道,任何色彩在光线下,要保证色彩的完全纯净是不可能的。光线越强,物体对于光线的折射也强,就要降低色彩的纯度;光线弱了,明度降下来了,也会降低色彩的纯度。

在调和色彩的过程中,也会有同样的认识。某一种色相只要与任何一种其他色相混合,就会导致色彩鲜艳度的降低,色彩学上称为“减色混合”。所以,减色的程度越大,色彩的纯度就越差。

在光色中,各单色光是最纯净的,颜料是无法达到单色光的纯净度的;在颜料中,色相环上的色彩是最纯净的,而任何一种间色会减弱其纯净度。纯净的色彩看起来很刺激,视觉效果上冲击力就大,但也会难以与其他色彩相配合,画面往往就会难以控制。所以,在设计中有时需要降低颜色的纯度,使画面中的所有色彩都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色彩的混合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加色法混合,就是色光混合,混合的结果是色彩的纯度不变,而明度增加;另一种混合是颜色混合,属于减色法混合,混合的结果是纯度降低,颜色混合得越多,色彩的纯度就越低。

就色彩的纯度而言,在纯绘画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为了提高色彩在作品中的独立形式意义,体现个性,纯色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设计中,对纯度的考虑往往用以塑造产品的性格。可见,色彩的纯度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它与设计的风格有关,与设计的调子有关,与追求的气氛有关。 2.色彩的体系

(1) 色彩的研究

人类对于色彩的描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腊时代就有了,但对于色彩体系的表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步完善起来。

166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S.Newton,1642—1727)用玻璃三棱镜发现了七色光,1704年,他写了《光学》,阐述了色彩的问题。

在以后的200年里,有许多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提出了对色彩体系的看法,如1730年莱·布朗的三原色说,1776年哈里斯的最早的色相环,1810年德国的伦格制作了球形色立体,1874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赫林发表心理四原色学说,这些都是近代色彩视觉理论的基础。

1905年,美国的色彩学家孟塞尔(H.A.Munseu)创立了色立体,并于1915年出版了《孟塞尔色彩图谱》,提出色彩的三属性,其理论影响很大。以后,由美国的国家标准局和美国的光学协会,分别于1929年和1943年修订了《孟塞尔色彩图谱》,1973年出版了《Munseu Book of Colour》 (《孟塞尔色彩图册》),其中有1105块颜色样品,成为美国统一使用的色彩手册。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孟塞尔色彩体系。(见图2-1-03《孟塞尔表色体系》)

1922年,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德(W.F.Ostwalt)创立了奥氏表色体系,1931年出版了《色彩科学》一书,成为近代的两大表色体系之一。1955年,德国的光学协会对奥氏表色体系做了重新修订测试,成为德国的工业标准色体系,即“DIN”。

1964年,日本的PCCS对孟塞尔色彩体系进行了修订,并于1978年出版了《色彩世界5000》。这个色彩系统将孟塞尔色彩体系变得更为完善和科学,增加了8个色调,将明度的等级差由原来的1改为0.5,色彩的彩度值从原来的2改为1,这样一来,颜色的样品达到了5000张。

目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DIN”表色体系,在美国和一些美洲国家使用孟塞尔表色体系,而在亚洲地区,不少国家使用日本的色标样本。 (2) 孟塞尔表色体系

根据这一表色体系,红、黄、绿、蓝、紫为基本色,在相邻的基本色间又增加了YR(黄红)、YG(黄绿)、BG(蓝绿)、BP(蓝紫)、RP(红紫)5种间色,形成10种核心色相,然后,把每一种色相分为10个等差度,并标注从1到10的序号,构成了100种色相。

这个表色体系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中间是一根垂直的轴,是从白到黑的无彩色系,也是体现了明度上的等级差。孟塞尔的明度等级为11级,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上面的是白色,明度为10级,下面是黑色,明度为0级,中间分为9个等级差。而每一种色相是通过色彩的纯度变化形成一个平面的三角形态,三角形与色相对应的那条边就与中心轴贴在一起。色相与中心轴可以有一个关系,这就是色相的纯度等级序列,越靠近中心轴,色彩的纯度就越低。色相与明度轴的顶端相联系,明度不断提高,而纯度不断降低;色相与明度轴的底端相联系,是明度不断降低,而纯度也不断降低。而中心轴的色彩纯度为0。当某一色相与中心轴的11个明度等级配色,并且按照不同的比例来配色,就形成每一色相的纯度渐变三角形。100个三角形与中心轴相连,便造就成一个立体状的结构。(见图2-1-04《色相、明度、纯度的立体关系示意图》)

由于每一色相的明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中心轴来说,各种不同的色相是处在不同的明度水平高度上:由于各种色相的纯度等级数不同,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也不同。红色的纯度为14,是纯度等级中的最高值,而蓝绿的纯度值仅为6,所以,这个色立体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立体状。

在使用孟塞尔表色体系的国家中,颜色的标注方法是“HV/C”,“H”是“HUE”的缩写,是色相;“V”是“VALUE”的缩写,是明度;“C”是“CHROMA”的缩写,是纯度。例如,5RP4/12,指的是色相为纯红紫色,它的明度等级是4,它的纯度等级是12。从明度等级上看,纯红紫色明度是不高的,而从红紫色来说,纯度12是最高的纯度等级。

色彩的对比研究

一、色彩的组合

一种色彩很少是独立使用的,当一种色彩与另一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时,它的含义或者视觉通常会发生变化。

色彩的组合有着多种方法,但和谐是主观的,不可能用绝对的标准来加以规定。所以说,我们追求的和谐总是相对的,单纯地追求和谐可能反而使画面变得毫无生气。要使画面生动起来,就必然会加大色彩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色彩的对比成为色彩配置中引人注目的课题。 色彩关系的和谐既可以通过相似色配色的原则,也可以运用对比色配色的原则。相似和谐可以运用同色相搭配,由于来自同一色相,色调上就自然一致,只是在明度和纯度上加以区别开来。事实上,在生活中就不乏相似色搭配产生和谐的例子。(见图2-2-01《色调统一的室内给人恬静的感觉》;见图2-2-02《室内装饰中相似色的运用》)

二、色彩的对比 任何两种颜色并置在一起,都会产生色彩对比的感觉,或在色相上,或在明度上,或在色彩的纯度上。问题是: 这种色彩的差异究竟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当这种对比对视觉能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的时候,两种颜色的差异肯定不会很小,它会给你一种色彩的震撼。这就是色彩对比所带来的魅力。

在应用最广泛的对比理论中,将色彩对比分为7类: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平衡对比、冷暖对比、互补色对比、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每一组对比都不是纯粹的对比,因为一种对比可能有着另一类对比的性质,如色相对比中难免有着明度对比或纯度对比的性质。(见图2-2-03《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见图2-2-04《色彩对比形成的视觉冲击力》)

1.色相对比

这是一种最为单纯的对比,因为,这里所指的色相仅指色相环上的色彩,不包括由于明度与纯度变化而引起的色相变化。

色相环上的色彩都是纯度最高的,所以色相差异也是最明显的。只是我们从色相环上可以看到,一个色相与另一个色相之间,总有着大小不等的角度,如黄色与带黄的绿之夹角是45°,黄色与蓝绿之夹角是90°,黄色与带绿的蓝之夹角是120°,黄色与紫色的夹角是180°。从图中可以认识到,颜色之间的夹角越大,颜色的对比就越强烈。(见图2-2-05《建筑中互补色的对比》)

2.明度对比

两种以上的颜色由于各自明度上的差异产生了对比。正是这种对比的存在,使画面或空间有一种近似素描的效果,能产生空间和层次感,能表现色的立体感。所以,许多人把色彩的明度称之为“色彩的骨骼”。

无论是孟塞尔表色体系,还是日本的表色体系,色彩的明度都存在从白到黑的等级变化。把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分成三种调子,明度差别跨度很大的称为“长调”,长调一般明暗等级跨度应超过5个等级。把色彩之间明度对比跨度中等的称为“中调”,中调一般明暗等级跨度在3~5个明度等级,对比上不会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明度对比跨度在1~3度之内的差别,我们称之为“短调”,短调因为颜色的对比较弱,画面就会柔和一些。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明度在颜色的配置中可能出现的另一现象,这就是画面整体的明暗调子。如配置的色彩明度都很高,画面就很亮,这是“高调”。如果配置的色彩明度都很暗,画面的色调就很低,称其为“低调”。

这样,在色彩的明度调子上,就有九种不同的调子,它们是: 高长调 10,9,2 中长调 5, 6, 10 低长调 1, 2, 10 高中调 9, 8, 5 中中调 4, 5, 8 低中调 2, 3, 6 高短调 9, 8, 7 中短调 4, 5, 6 低短调 2, 3, 4 (见图2-2-06《低长调的产品照片》;见图2-2-07《中中调的室内》;见图2-2-08《高短调的室内色彩给人以高雅、柔和的视觉感受》)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各种调子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差别——高长调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刺激,效果是简单明快的。高短调在视觉上就显得很优雅、柔和,有种圣洁感。每一种调子都会给人一种感受。设计出好的明暗调子,即是设计成功的一半,就像那些优秀的黑白照片。这也是色彩明度对比设计能产生的魅力所在。

3.纯度对比

所谓“纯度对比”,既可以是色立体上每一种色相的彩度等级对比,也可以是对色彩中纯色与含有黑白灰的色彩的对比,当然,实际上还应该包括各种含有黑白灰色的色彩的对比。但是,如果把以上的三种对比都纳入纯度对比,那么,有一些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的因素也会混杂在纯度对比之中。如果把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两种因素排除在外,其中纯度对比的意义就会大大地打折扣。(见图2-2-09《绘画作品中的高纯度色彩对比 《静物》Boncompain》;见图2-2-10《补色对比 《咖啡馆》梵高/《向日葵》梵高》;见图2-2-11《明亮的浅灰色调绘画作品 《Maidendair》怀斯》)

纯度对比主要有三种基本组合方式:一种是纯色与纯色之间的对比,这与色相对比相似,对比最强;一种是高纯度的色彩与低纯度的色彩对比,不管是否属同一色相,此种对比在色感上都不会很理想;第三种是在低纯度之间的对比,这是一种弱对比,但色彩的感觉并不一定差。

在孟塞尔色彩体系中,每一种色相的彩度值是不一样的,比如,红色的彩度值是14,而黄色的彩度值为12,蓝色的彩度值只有6。在各色相之间的彩度对比就已客观存在了。如果把某一种色相的彩度等级表举例,彩度的基本调子也就是高彩调、中彩调和低彩调。每一种调子都表达一种情绪、一种思想。(见图2-2-12《纯度对比的色彩配置》) 4.平衡对比

两种对比色覆盖相同的面积时,给我们的印象是平衡的。于是,为了达到感觉上的平衡效果,伊顿提出了基色的覆盖面积必须构成一些比例关系: 红色= 6 橙色 = 4 黄色 = 3 绿色= 6 蓝色 = 8 紫色 = 9 以上的比例关系,能使色彩的面积在视觉中达到平衡。如红色与绿色同处一个空间,那么各自所占的面积比最好是1:1,因为它们的比例基数同为6。如果是黄色与紫色并置,那各自所占的面积最好是1:3,因为黄色的基数是3,而紫色的基数是9。

所以,平衡对比实际上就是面积对比,指的是各种颜色并置时各自面积上的比例关系。 如果我们仔细地去研究就会发现,面积的基数与色彩的明度系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黄色的明度系数是9,它的面积系数却是3;而紫色的明度系数是3,它的面积系数却是9。

面积对比在视觉中应弱于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 (见图2-2-13《色彩的平衡对比》 面积 明度 红色 = 6 红色 = 6 橙色 = 4 橙色 = 8 黄色 = 3 黄色 = 9 绿色 = 6 绿色 = 6 蓝色 = 8 蓝色 = 4 紫色 = 9 紫色 = 3)

5.冷暖对比

色相环上的色相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之为暖色,如紫红、红、橙、黄、黄绿,一部分称之为冷色,如绿、蓝绿、蓝、紫。从物理性上说,暖色的波长较长,而冷色的波长较短。所以冷暖色给我们心理上的感受也就不同,暖色会产生一种亲近感,而冷色会产生距离感。绿色和紫色是色相环上两个过渡点,蓝色是极冷色,橙色是极暖色。

从冷暖区域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冷暖对比可以有四个等级,冷暖的极色对比是超强对比,冷极色与暖色的对比,暖极色与冷色的对比属于冷暖的强对比;中性微冷色、中性微暖色与极暖色、暖色、极冷色、冷色的对比,属于中等对比;而暖色与极暖色,暖色与微暖色,冷色与极冷色,冷色与微冷色的对比,属于弱对比。

在色彩的冷暖定性上,是要根据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才能科学地判断。也就是说,既要看周围色彩的冷暖,也要看总的冷暖面积比,还要看明度和纯度的影响。 6.互补色对比

前面已经提到过,色相环上的色相彼此之间有一种关系,我们把两种色相的位置处于180°左右的色彩关系,称为互补色关系。在色相对比中,这是一种强对比,它具有特别强烈的视觉效果,两种色相彼此以对方色彩的存在而增强其视觉冲击。

在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对这种色彩关系的运用; 在室内和环境设计中,同样可以见到对于补色关系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见图2-2-14《互补色对比的运用》;见图2-2-15《色彩对比在室内装饰中的表现》;见图2-2-16《三原色的高纯度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7.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

所谓同时对比,是两种以上的色彩同时并置而产生同时对比的效果;所谓继时对比,是先注意一种色相,然后再注视另一种色相,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会产生补色后影,并影响对其他色彩的判断。

比如,将一块灰色放在绿色中,那块灰色就会有一种红色的视觉,这是“同时对比”;如果你对着一块黄色凝视一会儿,然后,再将视线移到一块其他颜色上,你会看到那块颜色上出现了紫灰的颜色,那正是刚才黄色的残留影像,这是“继时对比”。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色彩设计手段。仔细分析会发现,以上的七种对比有时是无法在设计中完全区分清楚的,各种对比经常混杂在一起,只是各自在视觉上的份量不同而已,所以,很少存在单纯一种对比的设计。(见图2-2-17《色相对比作业》 作者:李榕;见图2-2-18《色彩对比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1》;见图2-2-19《色彩对比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2》)

假如一定要把七种对比的视觉作用区别一下的话,那么,明度对比的作用可能相对大一些,这主要同它的空间塑造功能有关。在视觉的张力上,纯度对比的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总之,这七种对比归纳起来,还是从视觉与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来提高设计视觉形态的张力,提高层次感和空间感。

色彩的情感与视觉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语言性与视觉心理效应

对于色彩的感觉有时会与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许多设计师曾经做过各种尝试,研究色彩到底能产生什么作用。例如改变色彩的深浅,甚至于改变色调,结果发现,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不显眼的形被突出了,物质的主次也可能发生变化。在某种空间里,你可能情绪平稳,但是如果空间的色调变了,可能情绪就会激动起来。

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色彩设计并不是单一的形式上的抉择,而是一项包括人在内的大工程。就以空间的色彩而言,运用浅色还是深色,影响着空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深色的天花板使空间产生压抑感,如深色的地板加上深色的天花板,会使空间更低更宽。而空间中如果两侧墙为深色,其他都为浅色,会使空间变窄了,但更深了。深色的后墙会使空间缩短。如地板为浅色,其余都是深色,空间会变得幽深神秘。

所以说,色彩是需要设计的,设计师面对空间,考虑的角度是复杂的。

二、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就是与大多数主要色彩联系在一起。色彩与民俗、传统意识有着某种联系。温暖的黄色是一种金色的色彩,是一种太阳光创造的色彩,它象征着欢乐、富有和成熟。形成对比的是,与淡绿色接近的淡黄色则可以代表妒忌和猜疑。而蓝色被看作是理智的色彩,它象征着一种清新、明晰和合乎逻辑,这可能与天空的永恒性有关„„

色彩是有表情的,这是设计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这种表情是人们的审美主观性所带来的,但在长期的社会中形成了共识,它会在设计中有效地传达一些人类情感上共同的东西。这些同感在心理学上称为“通感”。

“通感”包括色彩的音乐感、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色彩的味觉感、色彩的形状感、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情绪感等等。比如,红色有正方形的视觉感,这是由于红色具有迫近感、充实感、不透明等特性,这些特性与正方形的心理感觉很贴近。在设计中,这些通感会产生视觉心理的作用。(见图2-3-01《Hundertwaer的水彩画作品(局部)》)

色彩的传达性在许多方面同音乐很相近,色彩有明快与隐晦之分,色彩有高亢与低沉之区别,色彩有调子,能体现情绪。而且,由于色彩总是要依附于点、线、面,图形的构成加上色彩本身的语言特性,更能生动地将人们的思想情感有效地传达出来。

色彩的表情来自于人们的生理特征。我们说红色具有使人冲动、热烈的反应,主要是由于红色是光谱中可见光波最长的,对眼睛的刺激度也就最高,引起的心理感受也就最强烈。所以,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一个平静心态的人走进色彩纯度高、色彩对比度大的空间,心跳的速度会明显加快;一个心情激动的人走进蓝绿色调的空间会很快地平静下来。尽管作为外因的条件是与每个人的特质相联系的,然而,色彩对于人的视觉的心理反应确实存在,以至许多国家和许多民族有着对一部分色彩的喜爱,也存在对一部分色彩的厌恶之情。(见图2-3-02《色彩的冷暖感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象征性来自人们在传统的风俗影响下生成的文化意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使人们不敢轻易地去违背它,以至形成色彩的习惯心理反应。我们利用人们对于色彩的共性感觉,在色彩的配置上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效应,就能使色彩成为符合设计的有意味的形式。

色彩的调和研究

一、色彩的调和理论

从19世纪以来,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对色彩的调和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色彩调和的一些方法和理论。

1.斯宾塞色彩调和论

美国科学家珀里·蒙(Parry Moon)和多米娜·斯宾塞(Domina Eberle Spencer)于1944年共同发表了关于色彩调和的理论。他们运用定量性的大量分析,对调和与不调和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用定量性的分析对美的研究虽然有些机械,但它为色彩调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无彩色系的配置比较容易调和,无彩色系与各种有彩色系也比较容易调和,同一色相比较容易调和,相邻的色相容易调和,等等。

2.奥斯特瓦德调和论

这是他在色立体的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在他的等白量序列、等黑量序列和等色相序列中,已经显示了色彩的秩序对色彩调和的作用。

3.伊顿的色彩调和论

主要包括三种选色法:a.双色对偶的调和,即补色对比,用色相环上的对偶补色来达到互相衬托的效果。b.三色对偶选色调和,指在色相环上多种三角形关系的色相都可以构成具有对比关系的调和色组。c.四色对偶的调和选色,指在色相环上处于四边形顶角位置的色相,都能组成既具有对比关系又有调和作用的色彩组合。

4.孟塞尔色彩调和论

主要包括计算调和面积的一个公式和在其色立体上按方向、距离选色求调和的方法。计算调和面积的公式如下:

A色的明度×纯度 B色的面积 B色的明度×纯度 A色的面积

如果把一种色彩的面积确定后,另一种色彩的面积就可以用上述公式求出,以获得调和的效果。例如,R5与P5两色配置,前者的明度是6,纯度是14,后者的明度是3,纯度是10,按照公式计算,各自的乘积比为84与30。所以,如果红色的面积为1,则紫色的面积大约为红色的2.8倍。

二、色彩调和的一般原理

从色彩的对比这一章节中可以知道,七种对比中什么是强对比,什么是弱对比。所以我们能够进而知道,凡属强对比的色彩关系调和起来就困难一些,而对比较弱的色彩调和起来就容易得多。

综合多种调和理论可以知道,调和的理论基础是出于下面四个方面: 1.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即注重色彩要素的一致性。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某种元素近似,变化其他元素求调和,就是类似调和。(见图2-4-01《景观中类似色调和的表现》)

2.对比调和

不依赖某种元素的一致和近似,而通过色相、明度、彩度的不同来组合一种视觉上的有序,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这是对比调和。

前面提到的两色调和、三角形选色求调和、四边形选色求调和,就属于此种方法。

3.折衷调和

在两种颜色之间、在两种明度之间、在两种纯度之间选某色、某种明度和纯度,插入强对比的色彩之中,以缓和对比。这也称为“增加色彩层次法”。

4.色彩均衡调和

通过色彩的面积、色块的视觉分量、色块的位置,来改变每一色块原来在画面中的视觉作用,求得色彩在视觉中的均衡。也就是将某一色彩的面积加大或减小,将某块色彩移动位置以减弱其视觉分量,等等。

色彩的调和是一种很基础的色彩训练课题,对设计中色彩的灵活运用是有奠基作用的,只有从大量的课题训练中才能领悟到色彩的魅力,并积累起一些经验。在训练中,综合的色彩配置比单一的课题练习要困难得多,而空间的色彩配置要比平面的练习更困难些。以下选登一些学生作业。(见图2-4-02《四色调和》;见图2-4-03《三色调和》;见图2-4-04《原色调和》)

第16篇:少儿色彩教学

色彩·创意·引导——论儿童色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儿童美术的“创意”,是培养儿童自己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人和物,将美的情景,有意义的情节,利用画笔,通过思考、记忆、观察、体验、联想,加上适当的创造或夸张表现出来,是一种美的经历。具有“创意”的作品,画中的“创意” 色彩,是通过创造新色彩、创造新色调、创造新色彩配置,是一种训练儿童的审美、思考能力、大胆创新、判断力、坚毅处事态度和从错误中自我修正的综合能力。

强调美术教育价值的终极体现,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重视创作过程的同时,也不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身本性的发展。为此,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色彩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儿童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儿童创意色彩教学。

一、强调色彩体验方式的丰富性

6-12岁的儿童可以划分为“色彩朦胧化”阶段。此阶段儿童逐渐发现到色彩和物体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处在一种“非写实与写实色彩”之间,主要靠直觉而非经验、理性认识判断外部世界。儿童“色彩朦胧化”阶段的丰富程度是取决于儿童的性格、生活色彩环境和老师启发。

通过色彩游戏进行单个与集中的色彩体验。儿童重复的变相创作获得不同的经验,则会产生自信心。这些重复并没有刻板的意义,相反地,他们具有发现和控制新经验的欣喜意义,通过创设情景,如参观、欣赏、交流和课堂教学、色彩游戏等丰富的情景引导,让儿童去体验色彩,获得经验。 如:色彩游戏——《调出我最喜欢的色彩》

色彩知识的教学课,旨在让学生体验色相的不同和丰富性。

先每人折一个特别的玩具,用三原色调出基本的间色和特别的复色。辨认各种复色色彩,在讨论中回答各种色彩知识。然后把着有不同色彩,且形状相同的折纸玩具排列在一起,分析相同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画出了不同的色彩。

启发学生破掉“固有色经验”观念。物体的色彩在阳光下,依不同时间、位置变化千万,没有固定标准不变的色彩。我在教学中,设计想像画、装饰画的题材,让儿童们自行决定怎么涂色彩,让他们大胆设想,破除过往设定形式色彩的枷锁,让一种题材,每个学员都有个人的配色方法,证明色彩画没有固定标准的设色模式。

通过写生、观察改变色彩体验。儿童现成的色彩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经验来导致色彩的改变。决定色彩样式的是视觉概念,所以,注重引导儿童观察,来改变已有的色彩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如:运用综合材料写生——《多彩世界》

当学生在纸上刻画叶子颜色时,结果几乎是一样的绿色。然后现场分析写生对象,同样绿色的叶子,同样的光线,在不同的侧面,发生了颜色变化。随后并要求在第二节课时每个同学带一片树叶回来,集中粘帖进行展示来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同一季节中叶子的颜色有差异,不会全是绿色的,还有黄、红、褐……再通过各种图片范画,欣赏四季各异的叶子资料,得出不同的季节,叶子的颜色有变化,春夏季叶子普遍偏绿,到了秋季,绿的叶子却成了红和黄。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大自然,会发现色彩变化万千,例如观看树木,发现并非如一般儿童的形式化色彩:树叶单一绿色、树干单一咖啡色,树叶可能会是偏黄绿色、偏青绿色;树干也可能是灰蓝、灰红 …… 总之事物的色彩是万千的,语言难以表达,多去观察和体会,会发现更多的色彩。

通过观察、写生到完成一幅作品,让儿童有一个特殊的体验。从而能改变儿童已有的色彩样式,改变了他们的体验,重新获得新的体验。这样的方法比起老师在课堂中,反复抽象地讲解叶子有各种颜色的理论知识,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突出色彩表现手段的创意性

对儿童进行色彩教学,是不能只借助“色环”、其它“科学的”教具和“写实”来教授色彩的。这种施教往往会摧毁儿童的自发性艺术创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直觉色彩经验并不安全。所以,我认为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地表现。

1、激发儿童的表现欲,让儿童将艺术当作自我表现。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和家长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

如:《冬天的城市》

冬天,每个孩子对寒冷的冬天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印象。通过不同媒介,让孩子们讨论各自对冬天的感觉和印象,回想冬天里事物的变化,比如人的衣着、心情、精神面貌等;树叶的颜色,以及花、鸟、鱼、虫该怎样生活等。重点讨论对冬天的色彩感觉是怎样。最后,把自已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进一步交流展示。

通过大家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寻找冬天的感觉,激发了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引导儿童主动投入到学习研究活动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发起表现的欲望。

2、色彩的“求异”引导。不只是要求学生同一主题形象构思的“求异”,色彩画教学中“求异”也是我经常利用来引导儿童作画的元素,有时在课前或作业完成后作些小游戏,例如树叶为例,画面上有多块树叶开始涂色,要求第一块叶完成后,第二块叶颜色要与第一块叶不同,第三块叶与第二块叶又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绿色系列,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用简单的混色法,达到树叶色彩“求异”目的。色彩上“求异”令他们养成随时要去独立思考、观察、尝试的习惯。

如:色彩的联想——《色调练习》

通过一种色彩进行联想一些有关的场景,鼓励学生创想独特的场景物或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并形成统一的色彩调性,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通过色彩的联想练习,每位学生的色彩感受都不一样,有的在画的过程中甚至改变了当初确定的色彩,找到了新的也许更符合其内心的色彩。所以,色彩“求异”的过程也是一种发觉自身潜力的过程。

3、教师环境和激励创作。在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天赋的同时,通过集体创作、小画展、小擂台、创作表演等形式为儿童提供舞台,展示儿童,激励儿童,提高儿童的色彩表现力。特别是教室的展示墙,学生每次上课都能直接感受到好作品的示范性,同时也对他们自己带来刺激性——“哪天我的作品能展出就好了!”

三、注重色彩个性发展的充分性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是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一个“模样”,而是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儿童都成为成功者。只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为有创造的人,所以,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创新的教学。

色彩的创意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还是……对颜色无意识的选择,有可能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气质特征。

1、从开发潜能入手,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充分发挥儿童潜能。

(a)在欢乐中学习色彩。引导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不仅仅把一切归结为兴趣,因为学习毕竟是艰苦的劳动;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比如设定他们感兴趣的创意主题——从最新游戏、电影、动画、故事的基础上设定有关的趣味主题,把他们引向爱学、会学、好学、乐学的境界,从而由此焕发出更大的兴趣。

(b)利用色彩的创意表达不断发现自我。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们的独立探索开辟广阔的领域。因为现代儿童的特征之一,是喜欢独立观察和操作,喜欢通过个人或集体探索发现某种知识。 如:《我的色彩日记》

长期作品对于孩子的绘画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每期都有一个长期的绘画课程——《我的色彩日记》。每个人准备一个32开小速写本,首先按照自己的心情选择色彩;然后用色彩联想一个小故事;写一篇关于色彩的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画色彩日记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养成随时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现象的独立探索取得独特经验的习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带来的探索成果是一篇篇的色彩日记,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日记会给孩子们整个成长过程带来最大的快乐,其个性也会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2、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儿童色彩创意教学,既要使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同时又产生更新更强的好奇、探索心理。如此一环扣一环,螺旋式上升,推动儿童创造的个性逐步形成。

(a)创新课例设计,诱发创意能力。通过色彩创意性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情景设计,充分挖掘色彩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如:《看日出》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情景,分别设置成春天的和眴、夏天的炎热、冬天的温暖三个日出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三个要求(春天的美丽、夏天的心愿、冬天的渴望)来创造日出的色彩。结果每个人的作品各具特色:色调不一定是暖调,太阳不一定是红的,出现了春天的太阳是绿色的,夏天的太阳是淡蓝的、并能吸热,冬天的太阳是火红的并发出大量的热等创造性的色彩。

通过类似的创意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 (b)提供探索舞台,发展创意能力。通过提供“小发现、小创新”为主的探索舞台,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鼓励儿童去观察、发现不同于以往所得的色彩经验,在所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小创新。如儿童已有的经验——天鹅都是白的。而有一天儿童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天鹅居然还有灰的、蓝的……于是,大胆创新、表现就由此开始了。把天鹅画成绿的,紫的……各种颜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色彩上的“可能”,同时更是一种创意能力的发展。这样,日积月累,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际创意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主体性也就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以上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很好的证明,儿童色彩的创意教学,对培养儿童的审美慧眼,启迪儿童的聪明智慧,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发展儿童的个性特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儿童的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17篇: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1.10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1.概念

加法三原色:即色光三原色。分别为:红、绿、蓝。他们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即补色,分别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而红绿蓝等量相混合则会变成白色。即RGB模式。 如图10-1所示。

减法三原色:即颜料三原色。也就是加法三原色的补色,即:青、品红、黄。也是人们常说的绘画三原色。即通常的CMYK模式。

补色: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如图10-2所示。

区别:

加法三原色即RGB两两相加,他们会将光线叠加,得到一个更亮的颜色,而减法三原色即补色两两相加他们会吸收光线。比如黄色加青色这两个补色相混合,黄色吸收了蓝色,青色吸收了红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黄色加青色就形成了绿色。

图10-1

图10-2 其实色环以前都很熟悉了,它存在于PS中所有有关于颜色的地方。了解到这里就会有规律可寻。

在下图色环在拾色器中。如图10-3所示。

10-3 在色彩平衡中,如图10-4所示。

图10-4 在色相饱和度中,如图10-5所示。

图10-5 通过上面的图示,发现色环就是围绕着加色“红绿蓝”和减色的“黄品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世界上的光只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发光一个反光,发光体的色彩是通过加色法得到的,反光的物体颜色可以通过减色法得到的。这两个颜色混合的方法中的三个原色是典型的颜色,通过他们可以混合成千变万化的颜色。我们是不是应该牢牢的抓住三原色,PS里已经很清楚了。所以颜色变化的秩序都在围绕着色环,在PS调色工具中颜色变化也会在色环的轨迹中做相应的变化,所有的颜色起始于色环又变化于色环!

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提出更好的意见。

第18篇:《色彩的游戏》教学设计1[定稿]

《色彩的游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色彩的游戏》是一首儿童诗,也是一篇浅显的知识童话。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轻松而俏皮地描述了红与黄、蓝与黄、红与蓝变换的色彩,创造的美丽与神奇。这样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赋予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能使其充分地感充到色彩的神奇变化和世界的多彩多姿。 教学目标:

l.学会“彩、游、戏、相”等8个生字.会认“淘、橙、嘻、橘、喇、叭”6个字,理解“相亲相爱”“笑嘻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组合后发生的变化,感受色彩小淘气们的活泼、可爱,感受色彩变化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景.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色彩的神奇变化。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个神奇的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淘气,它们会玩一种特别的游戏。想去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色彩的王国中,各种颜色的色彩宝宝在快乐地玩耍。) 2.在这些色彩宝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说一说) 同学们,知道吗?你们喜欢的其他色彩宝宝,大部分也是由这三个小淘气做游戏变出来的。

(课件:红、黄、蓝三个色彩宝宝从众多的色彩宝宝中跳出来) 你们想去了解吗?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正音,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认读。2.检查字音。

3.再读读课文,看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4.交流反馈。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彩、游、戏、相”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游”。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彩色、游戏、相亲相爱、新衣、欢欢喜喜、满地

二、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1.三个小淘气天天在一起做着有趣的游戏,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两个小淘气的游戏,就把那一小节多读读.待会儿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读,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两个小淘气做的游戏? 学生反馈:最喜欢x色和x色做的游戏,变成了x色,指导朗读第1小节(假设学生说喜欢红、黄小淘气的游戏)。

A.这两个小淘气怎么会变成“橙色的小淘气”呢?指名读第一句。认读“紧紧地”。 B.师述:瞧.红、黄两个小淘气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橙色的小淘气呀! (课件演示红、黄宝宝抱在一起,渐渐合二为一,变成橙色淘气。) 指名读第1句、齐读。

C.这个橙色小家伙可淘气了,到处乱跑,快去读读看,它又赶什么去了? (学生自读,而后反馈。)认读“笑嘻嘻”。笑嘻嘻地读读这个词。 D.谁愿意做这个淘气的橙色宝宝,为我们读读这句话。 (指导学生笑嘻嘻地读这句话,感受橙色小淘气的活泼、可爱) E.想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淘气吗? (课件出示:橙色的木瓜、橘子在枝头晃动,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指名多名学生读第1句、分组读、齐读。

F.红色小淘气、黄色小淘气的这个“大变身”的游戏有趣吗? 我们来和它们一起玩游戏吧!齐读第1小节。

(2)指导朗读第2小节(假设学生说喜欢黄、蓝小淘气的游戏)。

抓住“相亲相爱”感受黄、蓝两色宝宝在一起的亲热,引导学生做动作,加深感受后朗读。(课件演示:它们一起给大树、小草穿上绿装。无色的大树、小草穿上绿装后变得十分漂亮。) 感受色彩宝宝给它们换装后的欢乐,指名朗读,练习表演朗读c (3)指导朗读第3小节。

抓住“欢欢喜喜”感受红、蓝小淘气的活泼、欢乐和可爱,以及它们变成紫色牵牛花的喜悦,并指导朗读。

(课件展示:红、蓝两色小淘气到了无色的牵牛花身上花变成紫色。) (课件演示:紫色牵牛花在绿色的大地上渐渐开放。通过视觉感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色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继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4.红、黄、蓝三个小淘气,天天一块儿玩游戏。瞧,它们又来了。

(课件演示:一个无色的世界,在三色宝宝的拍打、拥抱中变成了多彩的世界。) 这可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课文第4节。

三、拓展想象,鼓励表达

1.同学们,色彩王国里还有许多色彩小宝宝,他们也玩着不同的游戏。(课件出示:色彩王国中众多的色彩宝宝) 你还喜欢哪些“色彩的游戏”呢? 学生动手在调色板上调色.在教师事先为他们准备的图画上上色。 2.能否为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色彩的游戏”?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相关色彩,使其变色。

学生仿照课文,说说自己的“色彩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在课件上点击,展示出不同的图片。

3.同学们,我们也和色彩宝宝们一起做了这个有趣的游戏,开心吗?想对色彩宝宝们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瞧,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指名认读生字。2.你会记哪个字? 3.教师范写“喜”字。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19篇: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通过认真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总的心得归纳如下: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已经产生了负面效应,《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教师较易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技术,由于不能很好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出现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课堂一切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教师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师生间缺少基本的语言交流,出现了不正常的另类教学错误。

教学语言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教学技能。由于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学习过有关教育学等教育专业类课程,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只凭想当然,平铺直叙、枯燥淡然、一味说教等现象很是普遍。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其特定的职业内涵和规范要求,应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要求简练、生动、科学、严谨,具有启发性、研讨性,富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适度的幽默感等。但目前不具备这一基本要求的教师较为普遍。

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即或在教育理念有了深刻变革,教育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的今天,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仍不能否定。板书在某种程度上又体现出艺术特征,优美、流畅、规整的板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审美意识。现今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板书基本技能普遍薄弱,无板书、提纲式板书现象相当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学生无课堂笔记等现象。课堂笔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完整的书面知识链,破坏了知识学习的可复读性。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学了了教师的教学技能第四章活动的变化。知道了很多道理,掌握活动变化的意义: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操控、学生可感受的教学的各种形式的变化。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以及教学媒体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改变和转换,以引起学生兴趣,维持注意的一类教学行为。它的意义在于:

1、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更准确、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2、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3、稳定学生的注意,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

4、缓解学习疲劳,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变化的要求:

一、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教师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是指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这两种方式。

二、教师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

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含义就相当广泛了,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相应的学生活动形式的变化,师生交互作用方式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等。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变化教学方法和方式,不仅仅是指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组合、变换和穿插使用各种方法(如讲解、提问、演示、读书等),而且还包括灵活而机巧地变换各种教与学的个别活动方式(如游戏、操作、表演、模拟、说唱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有利于各种方法和方式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稳定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学习。

2013年11月

第20篇: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1

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1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三是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

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五是心理辅导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在学生评教中,我们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一位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也常有研究文章见报,但学生评教满意率却很少能达到

平均值,为此我们曾开过一个小型学生座谈会。学生反映,对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他们都能接受,但他太过严肃,少有笑脸,与学生谈话,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有事找他,他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换言之,这位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师生关系紧张,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亲和力。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生来不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例如迫切需要得到学生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的教师,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例如无视学生的存在,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等等,亲和力就一定很低。从这个角度看,亲和力又是与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课讲得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师亲和力的理论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教师,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因而能够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非本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

因此,21世纪的教师除了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还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色彩教师1教学心得体会
《色彩教师1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