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3 08:32:2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学习资料 第六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评什么

倪文锦

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语文教育方向首位博导(即王荣生教授的导师),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正道语文”活动学术顾问。

就像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假语文”一样,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存在“假评价”的现象。所谓假评价,有两类典型的表征。一类是“虚”——评价浮夸,言过其实。评价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水分很多,空话连篇,报喜不报忧,而且故意拔高,夸大其词。另一类是“伪”——伪评价就是假评价。这类评价往往千篇1律,以不变应万变,缺乏针对性,可以“适用”于对任何一堂语文课的评价。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脱离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脱离语文课堂实践,脱离教学文本,不接课堂教学的地气,与实事求是的原则背道而驰。这两类评价的语言,相信多数教师都已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加赘述。“假评价”与“假语文”是评与被评的关系,看似不属同一系统,实际上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一方面,“假语文”是“假评价”的基础,是“假语文”的繁衍不断催生了“假评价”;另一方面,“假评价”是“假语文”的推手,“假语文”的蔓延也离不开“假评价”的推波助澜,它们对语文教学绝对不是正能量。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究竟评什么?对语文教师上课的基本评价而言,我们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事实出发,着重考察教师施教的三个方面: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一、教了什么

教了什么——即通过观察教师在语文课上的所作所为,探讨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里的教学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而是指教师所教的东西)。透过这些东西,考察教师施教的内容是否立足语言,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即所谓“吃透”学生和教材),所教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指向,并帮助学生为实现该目标服务;拓展的内容能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等。

上语文课,教师在教什么,学生在学什么?通常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教(学)教材,教(学)课文,教(学)知识等。从现象上看,这样的回答并不错,上语文课当然离不开这些,但大家知道,教材也好,课文也好,都只是教学的凭借,它们无非是教学的例子。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虽然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但例子是可以变换的,因此语文课似乎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这些可变的课文内容背后,不同文本的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载道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说,语文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获得认识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和情意的感染,同时学以致用,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不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此,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什么”?答案十分简明:凭借言语作品学习语言。“语言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评价教师“教了什么”的主要标准,语文课的其他功能都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发挥。这也符合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初衷: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就是关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教与学。

语文课既然是语言教学,那么文本解读,即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把握就是关键。王富仁老师有一个观点:阅读教学要坚持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性”的统一。所谓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是指文本作者有自主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态度和感情的权利,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是有主体性的。这就规定了读者的主体性是有限度的,发挥的空间并不是无限的。正确的文本解读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而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以及自己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反观当下,有些语文课却“跑偏”了。例如,巴金《灯》的结尾是:“想着,想着,我不觉朝着山的那一边笑了。”有的教师教学时望文生义,把“山的那一边”演绎成“解放区”和“延安”,这就是不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因为这种解释在文本中并没有根据,作者在其他场合也没有做过类似的说明。有的教师教《背影》,认为《背影》的主旨反映的不是一个亲情故事,而是表达“生命脆弱,生命短暂”的人生哲学,这显然也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因为朱自清先生说得很清楚:“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的八问》)

当然,这里的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而言,实际上指的是文本的教学解读。什么是“教学解读”?钱梦龙老师说得很明白:目中有对象——学生;教师是文本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人”,教师的职责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力求准确地介绍给学生„„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首先应过关。

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正与偏、虚与实、高与低,都与教师的教学解读有关。例如,《咕咚》是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咕咚”只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但为什么会引发森林里的动物大逃亡呢?弄清其中的原因理应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有的教师却将目标确定为理解并扩展“拟声词”。教师讲完文题之后,一下子补充了八个与课文无关的拟声词,理由为“咕咚”是拟声词,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是以字词为主。这就“偏”了。《纪昌学射》也是小学课文,大多数教师把“认识纪昌学射成功的秘诀”确定为该文的教学目标,并把“秘诀”归结为两条:一是名师指点,二是勤学苦练。其实,这一目标的内涵已被这些教师明显缩小了,因为文本中有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等表现自满思想的语言,教师完全忽略了;而不断克服自满、战胜自我,恰恰是纪昌学射成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教学《祝福》,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直接定位于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是直接从主题出发,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把握,目标显然“虚”了;有的教师则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探究祥林嫂之死的根本原因,于是用一个问题总领教学: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样的目标就非常“实”——不仅符合故事发展的实际(《祝福》讲述的就是关于祥林嫂的故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从具体到抽象),也能为教学提供切实的抓手(教学可避免凌空蹈虚)。

扩展阅读是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扩展阅读也是教师“教了什么”的有机组成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解读不到位,扩展阅读走样、跑偏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许多扩展阅读已蜕变为学生在教师带领之下低层次的大批判。他们批判《坐井观天》中的青蛙多么愚蠢;批判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批判《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批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破坏绿化;批判愚公移山是愚不可及,破坏环境,破坏生态;也有教学《行道树》,师生共同批判农民工就像行道树,他们本该在广阔天地,从农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是一种“悲哀”„„这种脱离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这种离开文本本身许可范围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使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地位,而是“评判者”的位置。阅读教学中这种脱离“语言教学”的大批判,已如此走火入魔,可许多教师还以为这是“创造性阅读”,是“教学创新”。

由此不难看出,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要上好语文课,语言教学是基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故事”、走进“语言”,切忌脱离文本进行灌输,架空文本大肆宣讲。

二、怎么教的

怎么教的——主要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重视语言运用,通过开展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其教学方法是否多元,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基本训练是否合宜,能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否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熏陶等是否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语言有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我们平日说的话、写的文章,就包含话语形式(怎么说、怎么写)和话语内容(说什么、写什么)两个方面。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所以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没有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形式之前,其内容就不可能获得真正透彻的理解。正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以好的语文课,教师必然会抓语言因素,并从语言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这也为我们古人的经验早已证明了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语)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一个人如果不能“披文”,即不能掌握语言形式,那就不可能真正“入情”,即理解其作为内核的思想情感。当然,这里的语言形式并非仅指语法修辞之类,它同时包括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语境意义等。

例如,有的教师教《司马光砸缸》,大夸特夸司马光机智勇敢,但就是不抓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老师认为,这几个字学生都懂,也能识会写,不用教)。实际上司马光的勇敢精神正是体现在文本中的“使劲砸”上。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一是势单:别的孩子吓蒙了,哭的哭,找大人的找人,只有他一个人砸。二是力薄:一个小孩,个子还不及大水缸高,不使劲砸怎么砸得破?三是时间紧迫:如不立即砸破缸,及时放掉里面的水,砸缸的点子再好,落水的孩子还是会被淹死。不抓住关键词语“使劲砸”进行重锤敲击,进行语言品味,司马光的勇敢精神何以显示?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必须落实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之中。

再如,有的教师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认为这是歌颂母爱的文章,应该对学生进行母爱的教育,所以把教学目标放在宣讲母爱的伟大上,并且通过网络搜索了国际上许多名人关于母爱伟大的名言,配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录音。在这位老师看来,母爱的伟大是讲出来的,学生无须探究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这就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了。

其实,这位老师对课文并没有完全读懂,文本当然有写母爱,但不全是。首先,她没有读懂文题。秋天的怀念,这是谁的怀念?是儿女的怀念,是史铁生与妹妹对母亲的怀念。因此文本抒写的是母子情,这是双向的感情,而非单一的母爱。其次,为什么怀念是秋天的,而不是冬天的或其他季节的?因为文本所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母亲也是在秋天去世的。最后,儿子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的?从“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再到“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这逐层深入的三个“没想到”,表达了儿子内心无限的追悔、愧疚之意和无比的悲痛之情,而且,作者的这种感情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没想到”到后来才“想到”,对母亲的话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这种情感的转变、发展过程,正是源于母亲心中只有儿女,而唯独没有自己的那种朴素、无私、执着、体贴入微的母爱。这样的母爱在文本中是具体的,体现于诸多细节之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一起去发现,去思考,去体验,去品味:当脾气暴怒无常的儿子砸、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面对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的自暴自弃的儿子,母亲扑过来抓住儿子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儿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还有儿子答应赏菊后母亲喜出望外的神情,言语中不说关于“跑”和“踩”一类敏感的字眼儿,以及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语言因素引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母爱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融进孩子的心灵,学生才能理解什么叫母爱,懂得什么是母爱。原来母爱就是那些看似不经意,不起眼,十分琐碎、细小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对生活重担的担当和对生活信心的坚守;就是对儿女无微不至的体贴和朴实无华的关爱;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不言放弃的执着;就是心中只有儿女,唯独没有自己„„如果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写一写“寻找生活中的母爱”,我们相信,学生所接受的“母爱”教育一定会更具体,更深刻;而灌输名人名言的结果,学生只能获得抽象的教条。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它们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知识性总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也决定了好的语文课,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熏陶等必须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并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来完成。这是语文课区别于政治、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的最大特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正是语文教育最理想的境界。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语言是需要训练的,语文能力是“练”出来的,这是常识。语言训练的重要,不仅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训练,更在于人的思维主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因此语言训练也即思维训练。这里的训练,就是语文课上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现在有些人把训练与感悟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阅读同样的语言材料,有的人能够感悟,有的人却不能感悟,或只能部分感悟,这与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关。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凭空去感悟,拍拍脑袋就会感悟;恰恰相反,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感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仍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只要把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语文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本分。

三、教得怎样

教得怎样——这是从教学结果的层面,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表现,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什么要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师呢?因为学生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对象,更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常识告诉我们,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评课也不例外,要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基准。换句话说,语文课能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获得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有效的,否则便是低效或无效的。

语文学习是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他们是“活”的思想者而非“死”的模仿者。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配合者。比如阅读教学,无论是教学文本还是教师的讲解,如果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和探索,文本的文字就仍然是一堆死的文字,教师的教学语言仍都是外在于学生心灵的话语系统,它们都不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也就不可能丰富他们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好的语文课,教师必然会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并调动他们的参与精神,使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感到自己是自主的、积极的;而教师为教而教的语文课就不是好课。

“学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科学化要求。众所周知,教育的科学性不光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心理规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多地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原理,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因此,追求科学化是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一切教育的必然要求,否则现代教育的合理性就失去依据。

当然,语文教学评价还经常涉及一个教学创新的问题。其实,创新必须以有效为前提,好的语文课拒绝缺乏教学有效性的任何“创新”。这诚如钱梦龙老师在《创新与守正——语文课堂教学例谈》学术讲座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堂必须创新,创新的语文课堂才有生命活力;但语文课堂的创新必须受课程性质、特点的制约,而不是凡是‘新的’必然都是‘好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认真处理好‘创新’和‘守正’的关系,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时守正。”

总之,从质性评价的视角看,“教了什么”重在考察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立足语言教学,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怎样教的”是看教师能否指导学生开展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带动知识教学、文学教学和思想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得怎样”是对教学有效性的检验,通过考察学生在语言积累、理解、鉴赏和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

(摘自《语文建设》微信公众号)

什么样的语文是假语文?

苏州中学

黄厚江

注:

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是一个在“语文教学实践理论化”方面做得很好的一线名师。5月天津会议,他上课,我讲座、评课。在课后说课中,黄老师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说了一句令我十分赞同的话:有些人的语文课“装神弄鬼”。我读过黄老师的不少文章,研究过他的不少教学实录,他的实践确实体现了他的“本色”主张,不搞装神弄鬼。我打心底里欣赏……本色语文就是正道语文。

于是,我邀请黄老师在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上执教示范课,黄老师欣然同意。考虑到他很忙,我并没有指定篇目;今日中午,黄老师告诉我,他将执教朱自清散文《背影》。

今晚,看到黄老师的文章《什么样的语文是假语文》,甚是高兴。故转此学习。

九天后,10月19日,重庆永川,黄老师将会给我们呈现一堂什么样的《背影》课?

期待!

什么样的语文是假语文?我曾经用过一个概念,很典型的就是“装神弄鬼”的语文。很多老师只要上公开课,就把自己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平时上课活脱脱的魔鬼一个,这就是装神弄鬼。这个问题我在有关文章中说过,用了一个词叫“异化”。什么叫异化?就是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异化”这个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马克思说的是人的异化,语文的异化比人的异化更快。我们有很多进步和可喜的现象,但是在一些伪专家的推波助澜之下,在一些外行领导的强力限制下,语文教学异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语文课被架空了。在这种架空的语文课上,老师就喜欢跟同学们讲人生道理,讲生命多宝贵,要么就是环境的保护,我把这称之为“交代后事”。很多老师讲课都是这样几句话:同学们,人生多宝贵;孩子们友谊多重要。要么是所谓文化,要么是所谓对话,要么是人生道理,要么是空洞分析。语文课如果开始说教了,就不是语文课了。我们现在这种空洞、虚假的人生说教太多,把语文课拔高了。

第二种,更普遍的是,语文课形式化。大家的感受肯定跟我一样,甚至比我还深。语文老师备课不好好读书,不好好读文本,挖空心思做课件。到网上拷贝下来各种课件,东拼西凑最后做成一个自以为天下第一的课件,充满信心地上课了。自己都没有读懂,这个课怎么上得好呢?

这里有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朗读,尤其是上公开课,只要读课文就是听音乐,配乐朗读,你们现在还听得到朗读吗?听不到,还说得头头是道,说这是营造情景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学生进了考场难道说,老师我要做阅读题了,我要走进文本了,请您放音乐?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上课自己不读课文,为什么不读呢?他说还是人家录音读得好,我自己读得不好。我说自己为什么读得不好呢?他说普通话不好。普通话才有多少年的历史?普通话才有100年的历史,100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读书吗?孔子说的是普通话吗?鲁迅的老师都是说普通话吗?普通话跟课文朗读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不读书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小学老师普通话准一点对孩子有影响,到了初中生普通话好就好,不好也好不了了。我们一定要区别语文课堂的朗读和艺术形式的朗读。很多人把艺术形式的朗读跟课文的朗读混为一谈,所以就变成形式主义了。语文的朗读是为了文本的理解,艺术形式的朗读是为了感染。

除了朗读形式化,另一个问题就是小组讨论形式化。现在老师上课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有三个大的要素:一是选择适当的内容。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小组讨论的。这个问题要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二是小组讨论的过程组织。平时观察就会发现,小组讨论总是只有一两个人说话,其他人都不说话,那要这个讨论干什么呢?三是小组讨论以后和不讨论的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小组讨论以后结果还是赵、钱、孙、李一个一个说,那就不要讨论了。课堂是需要沉静的,而我们的老师就怕课堂不热闹,怎么热闹怎么玩儿。

第三种,语文课不教语文。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是不教语文的,我倡导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个比喻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要跑到人家的地里种庄稼。最普遍的做法是课文写什么他就教什么,比如说有一篇课文,介绍基因的,我们的老师上一节课什么叫基因,基因有哪几个类型?下课之前还要做一个练习“PPT”,让同学们抢答。大家想想这节课是什么课?生物课。生物老师很开心,你帮人家上了一节课。

最理想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展开。

(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第2篇: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r/n

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评价诊断》专题讲座,听后受益很大。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r/n

第一、新课程改革宏观背景下对听、课评课的要求。/r/n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r/n

1、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超越知识技能的取向。/r/n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识技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内容。/r/n

2、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n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构成。/r/n

3、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课程回归生活世界。/r/n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的新观念。/r/n

第二、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r/n

1、教师怎样听课:/r/n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先了解下听谁的课,上那篇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自己简单预设一下这课的教学流程。/r/n

其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即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r/n

此外,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听课的教师要善于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r/n

2、教师怎样评课:/r/n

(1)由教者自评。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评议自己的设计与课堂上的设施情况。学法,主要评议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序,主要评价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r/n

(2)同行教师评议。听课的同行教师要针对听课的情况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尤其是教学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但要明确评课的身份要以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评课的目的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教研团体和谐的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r/n

(3)专家评议。根据教者的自评和同行老师的评议情况,由较有权威的领导和专家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做一个基本评价。评价应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大家多这节课的总体印象。/r/n

(4)在教者自评、专家评价和同行老师评价的基础上,主持人应在最后做画龙点睛的概括总结,提出课堂教学中哪些做法、思想值得学习和推广,应该怎样去学习借鉴。/r/n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听课、评课活动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n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研究的“艺术效果”。任何的学习、交流都是为了不断的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听课、评课将是让我们扬长避短,共同进步。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课,才是真实,离老师最近,于学生最受用,也最有研究和使用价值。/r/n

【相关文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体会/r/n

本周五,我校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专题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n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r/n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r/n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推荐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力求科学、准确。

(三)实用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避免评价的繁琐化。

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教学。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时间性和综合性。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正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

2.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普通话标准、流畅。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状态。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广、过程、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

2008.04 2

推荐第4篇: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白沟新城第一中学 姚永成

课堂评价是课程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精到的评课应该让执教者从“浮云遮望眼”的困境中走出,有一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之感。

评课时,应在“一基点”上站稳脚,在“四原则”上把握方向,从“五要素”中掌握方法,用“一真实”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一、在“一基点”上站稳脚

“一基点”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是执教者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而且是评课者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标准。评课者需对此胸有成竹,方能结出智慧之果。

二、在“四原则”上把握评课的方向

(1)科学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内在规律。评课者应帮助执教者认识并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理论,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要求和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工作。

(2)启发性原则。评课者要采用好的方式,启发执教者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通过评课,使执教者开启思路,悟出教学的真谛。

(3)民主性原则。评课就其本质而言,是评课者和执教者共同探讨教学规律的过程。在评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对上课的设想。不要以专家、权威自居,应平等地和执教者切磋琢磨,共同研究。

(4)因材施教原则。这是教学上很重要的一条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这一原则在评课中同样适用。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评课者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千篇1律,千人一法,难以奏效。

三、从“五要素”中掌握评课的内容、方法

第一要素——“看主体”,即看学生是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的主人,看课堂里的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是否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对现成的问题是否有选择地接受,并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有的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充分地合作交流、相互质疑、辩论补充,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并在亲自参与中获得提高。学生全员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大家都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要素——“看主导”,即看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围绕着教师行为应当思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否真正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否梳理清楚,抓住关键,处理得当;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恰当、有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是否自如、熟练,能否恰当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否引导、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教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中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不同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我们看一堂课最关键的也是要看这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发展了什么,语言上的、情感上的,不必要去进行测试,我们听课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就会察觉到。一堂课,学生有所得,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要素——“看成效”,即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能否做到和谐统一。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和教学效果好坏,要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否已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语文课堂信息量是否适度,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第四要素——“看容量”,即看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小小语文课堂是否体现课堂内外、学科之间、学校内外的融合和沟通。

第五要素——“看个性”,即看课堂教学是否具有特色。看语文教师是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自身特点组织教学,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四、用“一真实”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绚烂”, 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越来越像“表演课”,“本色”教学越来越失位,几乎无人问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曾强调:“不论是怎样的课型都应该完成语文课应该有的实实在在内容,如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等。”因此,回归“本色”教学应从我们身边的每一节课做起,重视语文基础教学,锤炼自己的基本功。课堂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只有与学生真心交流,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真正的交流场所,老师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哪怕你的教案不是那么精彩,哪怕你偏离了教案,但只要你与学生真心交流,我想这样的课堂就会让人感觉舒服,就会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真正学会学习。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总之,评课活动应成为领导和教师真诚对话、心灵交流的平台,教学研讨、科学研究的园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教研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天地。

推荐第5篇: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而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上,我越来越认识到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基于以上要求,我着力对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使评价立足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完善自我

多元智力理念不仅提出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应着力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根据他们发展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的才能得到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并且,逐渐使其弱势领域也得到发展。

二、真心朋友式的评价—教学相长的起点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古人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但要以身作则,放下架子,还要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敞开自己坦荡的胸襟,诚心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

在评价方式上,主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庭、社会参与评价等形式。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以及总结自己,同行教师在实践“教改”过程中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履行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的特点应具有多样性、新的教学理念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对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诸多角色中的的一种,除此以外,他还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需求的分析者,教学材料的编写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改革评价体系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回想起儿童时代,在写作文及语文作业时得到教师的评价,就会就把那次作业当作珍宝一样收藏起来,并且常常翻阅。老师的激励对学生来说终生难忘,可以说它比任何说教都有价值,在教学改革中,我也试着用激烈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既教其如何做作业,又教育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后,我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的舞台,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使用激励、赞美的评价性语言远远比批评、指责更为有效。激励+赞美›批评+指责,有名言说得好:“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蹲下来,把孩子当作朋友。”是啊,把孩子当作朋友,多进行激励、赞美,不要吝啬你一个微笑,孩子们会因你的一句赞美、一个微笑,改变他们的一天,甚至一生的心情!

在课堂上,我主要运用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 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能简单地记个等级或分数,而是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鼓励化评价,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生内驱力,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作品的优点,用鼓励化的语言提出作业中的不足,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提高。

其中,我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赞美,发现有位男生字体变漂亮,作业也认真了,我会给他这样的评语:“Your handwriting is great !You are a lovely boy, I like you!”(你的书法很棒!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进步越来越快了,从此,我更加不吝啬我的赞美。

二、观察学生,及时评价。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评价。

三、课堂师生对话。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自然和而然地将话题转向评价,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作业的反思,同时又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实施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科特长,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实施师生对话时,教师的语言有激励性,能鼓舞学生,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听到他们正确的回答,我不会简单、机械地回答:“Right!”(正确)“Yes!(是的)我会高高兴兴地说:“Oh,Yor are so great !”(“你真是太棒了!”)“You’re very clever !”(你真聪明!)如果学生答错了,我也不会生硬地一摇头:“No!”“You are wrong!”(不!你错了!)我会微笑着说:“Sorry!Think it over carefully”(很抱歉,再仔细想一下),听到老师这样的评语,答对的学生兴高采烈,答错的学生也不自暴自弃,重新进行思考。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评价语言远比批评、指责更加有效。激励性评价语言,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世界,使学生具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力量。

推荐第6篇: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庆城县玄马学区樊庙小学 胡彦妮

【内容摘要】由一节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引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感悟,思考得出一些改进的策略。让我们明白在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真正做到让课堂因有效评价而更精彩!,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评价 评价策略 评价艺术

【引子】

下面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实录片段(有删节):

师: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准备发言。)

生1(读第十三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能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

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2:(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生3: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

1 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生4: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如果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5: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6:“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掌声)

生7:(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 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8: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 生9: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10:(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 生11: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为什么又写出来呢? 生12: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 生13:更衬托大红蝴蝶的美丽。 生14: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思考】

薛老师的课堂,是如此朴实无华,但是流水淌过无痕,你看不到却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细细品味,经他们的语言之河流过后,学生的心中荡漾着感情的涟漪, 2 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留给我们的,是师生交流时感情的融洽,自信的洋溢,智慧的点燃,趣味的激发。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心灵对话中激情的飞扬。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构件。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 事实上,对于一个真正秉承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理念的教师,就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一个真正认识到课堂评价重要性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现状】与【省悟】

现状一:评价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越来越被老师重视,以至于课堂上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指定的任务,不管是否出色,都大表赞赏之词。“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读这么好。”“你的见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之词充斥课堂。教师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的掌声,或者奖励小红花,智慧星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也显得异常热闹,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为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

分析:语文课堂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意味着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例子中教师公式化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简单肯定, 3 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让人感觉“为评价而评价”;。

策略:评价多元化,使课堂交流延伸长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因此,我们应该用多元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地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如何能让学生不爱它。

现状二:评价语言随性

一位老师执教《四季》,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他真的读得好吗?好在哪里?难道“结巴读书”就可以说好了吗?那这样的要求也太低了,叫一年级的孩子如何不误解!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挺满意,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又到底在哪儿呢?会游泳就是聪明吗?缺乏准确的教学评价语像地摊上的盗版书——卖得廉价。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只是把它事先制成,然后随意地抛给孩子。试问:这样的评价语如何的增加课堂交流的厚度,又如何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

4 分析:就上面的案例,教师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如果我们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在分析文本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那么对学生今后分析事物的安全性、辨别是非、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策略:评语准确性,使课堂交流增加厚度

课堂中的评价要体现引导性功能,评语要准确,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有批评评价。在表扬奖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智慧的语言,从闪光点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暗示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使课堂评价成为“方向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我听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可褒奖太多,应有较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 “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些”等,使这部分学生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于学困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最近进步可真大,要继续加油喔!”“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等,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如:可以夸奖学生想的不一样:“你真爱动脑子,会联系生活想出与众不同的内容”“你真会创新„„”等;当学生回答还不到位,思维还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再去思考:“你别急于回答,再想想,是不是这样呢?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当提出开放性或答案多样化的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过早做总结性评价,可以表扬学生“爱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以此鼓励引导其他学生说出更多的想法,让课堂生成得更加精彩纷呈。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

5 现状三:评价观念陈旧 教学片断:《晏子使楚》

师:想象一下,晏子回到齐国后,会受到怎么样的待遇?齐王会怎么说,怎么做?齐国其他人呢?

生1:(模仿齐王)齐王会颁发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晏大夫为护国公,赏黄金万两。(其余学生哄堂大笑)

生2:齐王会设庆功宴,宴请满朝文武大臣。(其他学生窃窃私语) 师:(没有评价)谁还想补充 ?

生3:齐王带领国民在城门迎接晏子的归来,会说:“晏大夫,你终于回来了!你这次不辱使命,是齐国的功臣!” 师:你说的太好了!谁还想说? 分析:在案例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但这位老师总是把焦点放在为文本设计的问题上,把解答问题当做一堂课的终点,把问题解答的“对错” 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1和学生2被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了解决“重要问题”,在课堂中忙于“拷问”,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参与的程度、新颖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视若无睹。

策略:评价灵活性,使课堂交流尽显精度

课例1: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或许等你长大后,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明一个会做家务的机器保姆,那就可以为天下的母亲尽孝心了!”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

课例2: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的山水之美的那段话。

生:(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贴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突然掉了下来。 师: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连这幅画都自愧不如,我把自己画的这幅画送给你吧。

6 好坏不可一锤定音,意外也需灵活驾驭。用于永正老师的话讲,就是常常琢磨,处处推敲;当然也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思考,离不开经验的成熟与老道。而评价越是灵活,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越显得精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同一意思,不同表述,应当提倡;同一意思,不同角度,应当表扬;意思不同,言之有理,应当称赞;意思不同,没有大错,应当尊重;意思不同,错误不小,应当疏导。不论怎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始终“以人为本”,牢记“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文本问题的解决。评价只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享受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尾声】

撷取的片断“别有洞天”,真实的课堂却是“变化万千”。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真正做到让课堂因有效评价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石义堂,《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方国才,《怎样教的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龚永娟,《二期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上海师大出版社,2006

4、于永正,《我怎样备课》选自《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

推荐第7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水泵。我们当前的评价,仍然流于形式,一切的评价总是老师“一锤定音”,学生只是习惯性地等待和听从。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敷衍地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结合实际就这问题谈谈我多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学生来评价,老师来归纳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这种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本身开始,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下决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实现课堂评价的重要前提;要从备课到课堂着手,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造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等,力求使课堂活泼,充满生气,能让学生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其次从学生方面开展,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让班级里同学之间进一步了解,熟悉各人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试着进行互相评价,然后进行适当的小组评价。

主动参与“他评”和“自评”

方法一:

“他评” ---学会尊重,提升自我,取长补短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

方法二:

“自评” ---认识不足,发展个性,不断提高

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要本着开放和发展的宗旨,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堂评价权的重要性,真正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既促进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进步;既达到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又达到了让学生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推荐第8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之我见

李永华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我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策略一:教师为课堂评价制造空间。

1、巧借适度拓展

语文学习信息是灵活的、丰富的,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调、联、扩、删”等方法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和融合,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的载体。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堂教学的信息,如;上网、看电视、读报刊等等。有了课前的积累,才会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厚”。

这样的课堂评价就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也使课堂的评价精彩有效。

2、留下弹性空间

多元性的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主体,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框架:①读了文章,你想对小鸟、大树、伐木人说什么?②你觉得小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会想些什么?③小鸟飞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我在备课前把线性结构把整个过程预设好,根据和学生的对话进行随时的调整。

3、撷取身边小事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经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珍视的。但是,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多元的理解,并不是说有错不敢改,有偏不能纠。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能将哈姆雷特解读成李尔王,或者是麦克白,也不能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解读成薛宝钗。更何况,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事物合格问题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难免出现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珍视学生多元感悟和独特体验外,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巧妙引导,委婉纠正,让课堂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为学生的制造空间,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出许多的精彩纷呈、标新立异的讨论,使学生的个性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因此而显得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策略

二、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教师唯一的任务就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用心地呵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通过师生、生生间富有灵性的评价进行动态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那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评价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挖掘感悟资源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课前未重视的,也许恰恰就是学生最有感触的,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有学生振振有辞地质疑:“当时被砍倒的是棵大树,不可能只做成了一盒火柴,我觉得小鸟没有完全找到它的朋友!”我听了,先是愕然,这是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啊,可是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学生细细咀嚼,然后踊跃发言:“作者是为了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的说:“小鸟肯定还会继续寻找。”我见学生已经品味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就像满园焕发的勃勃的生机,就趁热打铁:“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告别灯火后,你会做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我会去寻找村庄里别的火柴,为它们唱歌。”有的说:“我会到处飞,看看树有没有被做成别的东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上这意外的声音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思考、发现、质疑的空间!有了这样一个空间,课堂才变得生机勃勃。学生们的讨论,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深层的境界。我虽没有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安排学生的学习,却取得了比原有预设更好的实效。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有了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2、善待错误资源

阅读过程是一个充满了“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会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沉。而当误解难以消除的时候,教师科学、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常常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的方法,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心比心,从而感受到老麻雀这样做的勇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了无痕迹,自然贴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慧抓偶发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装聋作哑,会挫伤学生对话的积极性。教师只能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巧妙引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推荐第9篇: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

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

读:

你读得真好,看,连 (根据课堂实际情景发挥)也来祝贺你了, 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 你读得真好,都超过老师了!

瞧,xx同学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语气充满感情。谁也来试一试?

好,你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要坚持下去。 你读得很流利,声音也很响亮,你真棒!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就更好了。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问: 有一个问题,老师也想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 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你提的问题很好!大家要向她学呀!

听: 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 ××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你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写: 你又进步了,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 你写得真棒,继续努力噢!

xx同学的字写得真好,这是她认真书写的结果。 这些练习你都做对了,说明这节课你听得很认真。

生字听写,你是进步最快的,在课下一定下了很多功夫!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你课堂作业写得很认真,家庭作业也能这样就更棒了。 只要有恒心,你的字一定会写好。 你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进步很大。

想: 你知道的真多! 你的知识真丰富!

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推荐第10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

万金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 万金丽

《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表扬被更多地运用于教学评价,其优势是明显的,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

在一些公开课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大行表扬之道,一时间,课堂上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你真聪明”„„这样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评价,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概予以充分的肯定,教师成了表扬廉价的批发商。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经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不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有些课堂,只有教师的评价,好像在课堂上,学习是学生的事,而评价则是教师的专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缺乏互动,缺少多元互动式的综合评价。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

还有一些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便发给学生一些小奖品,如小贴画、小红花、小星星、小玩具等。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即使面对表扬,其快乐程度也会下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经常采用发奖品的评价方式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实质上学生缺少了有深度的思考。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鼓励和表扬是教育的法宝,它们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他发现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对学生的精彩的发言,老师们这样评价:“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的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听课活动或教学中,老师也经常这样做:让学生采用同桌相互检查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当一个同学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后,教师让其他同学评价优劣;当听写完词语或一段话以后,老师让同桌互改;一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如何?等等,这些做法都注重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老师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当好评价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避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流于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使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扬长避短,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那种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当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反省、自我纠正的机会。“请你再读一遍!”“你模仿他的样子说一说。”“你的意思是对的,你能把话说明白一些吗?”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从而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流水淌过无痕,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就是美妙的“地下长河”,你看不到,却能明明白白地感觉到。细细品味,经他们的语言之河流过后,学生心中的谬误得到有效纠正,理解得到升华。留给我们的,没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的尴尬和自信心的丧失,而是师生交流时感情的融洽,自信的洋溢,智慧的点燃,趣味的激发和学生成长的喜悦。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第1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语 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课题。为了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我选取了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评价 学生 准确 丰富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激发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评价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含义的界定是:专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评议、评析、评点 1 的过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

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语言越来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气氛。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去反思。

1.滥用表扬,语言单调空洞,导致学生心理饱和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也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面对同样的表扬,其快乐程度下

2 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2.评价不公 ,造成课堂两极分化

对“优生”的喜爱和对“差生”的歧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似乎都是有方向的,一旦他们有较好的表现,就会大加赞赏。而“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冷落,使他们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得到鼓励和心理满足,这种挫折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差生成了不举手的一族和被遗忘的群体。 3.评价目标单一,重知识评价,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领域目标倍受关注,往往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单一的现象更加突出。在评价中,教师往往重学科知识系统评价,轻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重智力素质的评价,轻态度、习惯的评价。评价时我们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是因为一方面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4.评价流于形式,主体单一

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 3 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有物质评价,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还有多媒体评价等,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评价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其次,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课堂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的评价是相同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人员多方化原则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的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 4 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2.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原则

在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美国发展心理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其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就一个人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另外,《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3.公平性评价原则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 5 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公平、公正。教师的评价如一杆标尺,是衡量学生课堂表现的依据,他不仅能够影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公平、公正,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应该时刻关注到所有的学生,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不同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4.即时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通过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课堂即时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 5.评价语言准确性、恰当性原则

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当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那种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当肯定学生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堂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1.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时,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师生平等。教师的语气、态度、表情等要和蔼可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性和鼓励性,要引导学生间的评价也要体现“宽容”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7 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充满激情,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要和谐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要融入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微妙的教育工具。但是教学评价不能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更不能为了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应该追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3.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雪中送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轨迹。对不同的学生有些评价的要求可以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可不同。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8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当课堂上学生遭受哄笑、难堪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其心灵的呵护,人格尊严的维护,更多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很多老师喜欢用华丽的评价语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其实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4.要注意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用语

教学常用语,特别是评价用语,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内外要经常多用一些赏识性用语、激励性用语、反思性用语等来对学生作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友好地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评价应尽量少用物质奖励,避免转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5.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

9 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禁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如,评价学生写字时,老师说:“××同学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坐姿、握笔姿势也很正确,大家向他学习!”“××同学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的字如果能再写得大些,就更好了!”„„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暗示了教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如果我们能够指明改进的方向和办法、措施,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做,那么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6.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当前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

10 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愿每位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展示评价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那么,作为新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评价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护航作用。

11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第12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就是指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作出的及时而又恰当的评价。上课时,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明确努力的方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及时改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创造性及潜能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过程更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个永恒的瞬间”。要做好语文课堂上的评价,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下:

一、课堂评价应讲究策略

1、评价要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所以现在看来我们老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的多元性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问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这种多元的评价,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提高评价的实效性,但更重要的是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改变传统评价内容的单调性

传统评价内容单调,以往的课程评价在评价功能上过分强调选拔,淡化导向与激励的作用,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现行的评价就要特别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及合作态度: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自己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等,这样通过全而的评价内容,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3、评价要饱含情感

激励的话语可以化作流进孩子心田的甘露,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如在孩子读完课文后一句 “你读得真好听!”就可以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被肯定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从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二、把握评价时机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它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也能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三、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 还可以有很多,,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的抱一抱,由衷的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我认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真好”、“读得很美”、“你真聪明”等等。其实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拍一拍学生肩膀的动作,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如果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是美丽的图画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幅图画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符号。在一节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第1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定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评价体系的局限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语文味缺失。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研读。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有机统一,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难以落实《新课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所以,许多小语专家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第二,双基训练淡化。一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立起来。新修订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就说明部分的分析、讲解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文本蕴意。二是忽视能力培养,大多课堂阅读只是走过场,没有明确的阅读能力训练目的,也不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时机,方法上就是老一套,没有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往往造成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效率不高。

第三,语言训练不落实。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应用的不应用,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甚至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四,过于追求热闹。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缺少另类的声音,缺少独特的感悟,缺少多元的结论,缺少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第五,教学内容杂乱。教学目标模糊,贴标签式,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教学内容繁杂,不能合理取舍,课件杂又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缺乏整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单元训练整体;二是脱离文本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三是就教材而教教材,脱离读写结合,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表达方法、表达效果以及表达最终目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原点是课堂教学,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许多是生搬硬套,大同小异,脱离语文课程观,脱离新时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脱离《课标》的要求,缺乏时代性、诊断性、针对性、随意性、可操作性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等,有的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立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而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着力点,是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必然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键在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马杰指出:“假如你不清楚你要去的目的地,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清楚已经走错了地方„„除非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否则你就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是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才能较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两者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具体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本课时目标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教材文本资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必须依据教材文本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只有依据教材文本资源才能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教材文本资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要考虑“教师应该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和“用什么去教最好”。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评价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师主导

进入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发挥,但是,由于师生的双边关系处理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随之淡化。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看教师是否导其得法,导其有效,对教师的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诊断: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的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四)学生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地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边学边思学思结合活动等。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体评价可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五)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关挂图和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当,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课件内容形式化,课件使用不当替代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独立思考,替代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理解、感悟、积累与应用等。如何发挥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六)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与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终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是否增长,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是否得到培养。评价指标可参考如下: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七)教师素质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从知识、技能、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表现为: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流畅,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严先元: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5.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0一三年九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时间:年级:课题:授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10)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目标组织教学

10 8 6 4

教学内容 (10)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10 8 6 4

教师主导 (20)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20 16 12 8

学生主体 (25)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25 20 15 10

教学手段 (10)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10 8 6 4

教学效果 (15)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15 13 11 9

教师素质 (10)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技术操作熟练,运用适时、适当,产生最佳效果。

10 8 6 4

总 评

总分

评语

评课人:

第14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决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教师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精当,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反之,教师随意的教学行为、未加思考的语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遏制学生的表达欲,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富有活力的评价语言,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效果。在探索中,我认为评价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性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一、准确得体。教师要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要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教师富有感情的评价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得体而指令明确的评价语言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学习境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对声音小的同学会说:“你读得很正确,要是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如此这般,使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再加上教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二、灵活多样。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生动,富于变化。如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精彩,我的评价语有:“读得真好!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快瞧大家的眼神?海?都在佩服你呢!”“这个句子你读得真棒!请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感情把握的恰如其分,老师想,作者一定很欣慰,因为有你这样的知音!”……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同时,在教学中,我还会将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及书面语言有机结合,将预先设定的语言和随机语言有机结合。可以说,灵活多样的评价语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机智幽默。机智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板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评价语言机智幽默而充满爱心,课堂就会笑声不断,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四、启迪思维。启迪思维的教学评价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它是学生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导航。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不断的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教能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画垂线一课时,学生检验黑板上同学画的是否互相垂直我评价说:“你检验的办法又快又好,能够结合互相垂直的定义的关键词90°来检测。”又如“刚才她说画垂线关键是90°角,同学们联系课前咱们动手的活动,它和我们新知识了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在学生无意间引领学生走进思维中,走进知识的迁移中。学生也就慢慢会思考,会学习。

总之,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第15篇: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

一、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说: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教师评价:你说得真好。有的说: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哄堂大笑)教师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发言积极性,还是鼓励道:你说得有道理。有的说: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教师夸奖: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

反思:无原则的激励评价,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挖苦少了,冷面孔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课堂中出现的情景,在某些公开课中尤其多见,教师试图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恐一句否定便使课堂出现冷场。学生也没有了以往怕被老师批评的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说了就能得到表扬,有些学生甚至不顾课文内容,不仔细领悟问题方向,只顾新鲜。而此时,我们教师的评价语是“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你的想法有创意!”“你真聪明!”一味地激励。简单的肯定,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例如该例中的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产生投机取巧的思想。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很多时候,这种缺乏准确性的流行评价语,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误区。教师眼里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没有启发引导的意识,虽然体验是独特新奇了,课堂是民主、开放了,可“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在学生的思想上必然造成混乱,如果十几年后,这个班的学生中真的出现几个“聪明、机智”的狐狸,这种只顾“独特”体验,不问“价值取向”的课堂评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呢?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只为这节课,还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这方面的导向。

语文学习是生成性的,建构理论强调学习的生成性,语文课程建构性评价中的“建构“是一种生长性的“建构”,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既是已有知识的建构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又是一种生长,它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现学习者的闪光点,“照亮”他们认识上的模糊与误区,让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使认知情感趋于成熟。在该例中,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评价“照亮”他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别人的东西时,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呢?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促使他在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时,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他会想:我要是像狐狸那样,那不是要成为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的坏家伙吗?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用这样的办法只能骗一次,而且别人都会讨厌它,不信任它。我才不会向它学习呢。”此时,他心里已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认识与感情也逐渐趋向成熟。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有高质量的评价。

二、发挥评价的建构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课文《浅水洼的小鱼》,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小青蛙表扬他”(示意学生表扬)。学生机械地齐声喊道:”呱,呱,顶呱呱。”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有点紧张,读得没有激情。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谁还来试试。”于是此生低着头坐下。第三位是女生,声音清脆,教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她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向你学习。”

反思:“雾里看花”的模糊评价,引导价值有几何?

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立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的引导价值有几何?原来低沉的课文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真棒在哪里,不知道,“真有感情”,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单纯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深化,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却自鸣得意;有些因得到表扬,而不时地眉飞色舞,却不知下次应如何适用朗读技巧。再看那位读得不怎么样,令教师不太满意的学生,他更会因此而摸不着方向。原本朗读技巧没有掌握好的他,在当众“献丑”后,没有得到老师的点化,让他朝哪个方向”继续努力”。难道我们的教师只听得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却不能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给予点拨吗?这些判断式的模糊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这样的评价是肤浅的,与学生学习发展无多大引导价值。

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不应只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点拨,给表现优秀者在表扬的同时,还应帮其反思经验,再提供指引,帮助学生提升,延伸学生思维空间,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建构知识、技能与文化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们进行建构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

这里的判断,不只是好不好,对不对式的简单判定,而是在辨是非中帮助学生总结、反思经验。如果教师对第一位学生评价:“从你低沉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你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难过。”相信此生会主动建构起朗读此类情感基调句子的经验,并巩固下来,对以后的朗读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建构知识和经验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方法,发挥评价的提升作用,如“你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中,把自己当做那条小鱼,所以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真会思考,善于用xx的方式思考问题”“你能联系课文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来思考,真不错””你的回答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

建构性评价以建构为目的,评价过程中寻觅帮助学生建构的路径,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学生延伸思考的空间,如教师叫几位学生朗读后,可先肯定他个性化的理解与表现,再把他们的思维性向深度引——如果你就是这条鱼,你能说说当时的感觉吗?向广度上引——你(小鱼)面临这样的处境,想到了什么?向长度上引——故事会怎样发展。这样的评价和诱导,就是建构性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只是表扬读得好,就只能让学生在原地踏步,不利于他们进入故事的情感世界中去体验,不利于他们主动推进学习过程。

三、顾及对象的心理感受,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请了一位看来是榜样的学生说:“下面我们请xx同学为大家做示范读课文。”读后,让大家评评。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她的声音洪亮。有的说:她注意重音。有的说:她有感情。一片赞扬声,教师请大家学着她的样子,练习一遍后,检查效果,一位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孩举手,教师指名请他读一遍,原本这个学生课前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可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教师也请大家评一评。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被评的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反思:思维定势与“明星学生”主宰了评价,谈何个性发展?

虽然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掀起,教师从思想上也己认识到了学习主体参与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课堂评价中十分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但过去师评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头脑中的优生说的看法都有道理,中等生一般都还差点儿,差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思维定势,教师点头的我们同意,教师皱眉的就说不好的唯师心态时刻左右着学生的评价标准,造成了课堂互动式评价的名存实无,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

无论哪个班级,都有几位能说会道、积极自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与能力比较强,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也多,相比更能取得教师的“芳心”,经常激励与肯定,更使他们在班级中鹤立鸡群,成了“明星学生”。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大批普通的“百姓学生”。在这些学生心里,“明星学生”不管何时、何事都高出他们一筹,他们总怀着仰望的心态去打量他们。于是,我们的课堂有一种怪现象:”明星学生”发表看法,其余学生就会不假思索地附和赞同;而“百姓学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容易被忽视甚至否定。正如该例中的好学生,他的朗读总是被认为很有感情,而后进生,他虽然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读得很流利,而且读得也较有表现力。可还是被同学们鸡蛋里挑骨头,自信又一次遭到打击,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以至于本节课再也没有举过手,而一句“谁比他读得更好”让更多的“百姓学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这真是顾及一二个,打击一大片,课堂成了个别优生表现的舞台。这种互动评价,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习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无从谈起。

为什么新课程的课堂评价始终摆脱不了“甄别与选拔”的标准,是我们的老师没有从观念上基本改变,评价前教师与学生在头脑中早已构了一幅“正态分布图”:在一个班级集体中,只有极个别个体是优秀者,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还有极个别的个体属于下等水平。大家心目中只有一把尺、一个标准。以班级中的优生为参照,那么大多数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只是背景,他们成了陪衬优等生的失败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从转移“参照”开始,软化“班级参照”,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淡化学生们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强化“自我参照”,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如课堂中,面对学生对该生批斗式的否定评价,教师能否顾及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可他比上一次少错了一个字呀!这说明他在进步。”“谁比他读得更好”用“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他有进步”取而代之,效果又如何呢?该生会在教师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不再只盯着他成绩平平、寡言少语等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去发现他的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形成独立评价心理,不唯师,不从众,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不奉承“明星学生”,不贬低“百姓学生”,大家都是有自己看法的、独立的评价者,都是力求上进并始终进步着的被评价者。

这样评价心理指导下的评价,没有一个僵硬不变的参照标准,它因人而异,可以给表现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对第一位学生的评价,学生们可能评“我觉得她的表情应该是皱着眉头,小鱼才会难过”。这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作出的独立评价,它让优秀者追求更好,永无止境;也可以为表现不好的学生再提供一点帮助,给予一次机会,让他们不感到自卑,鼓起自信的风帆,再作一次努力,促使他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其潜能。如对第二位学生的评价,学生们也许会说:“如果他能大声些,肯定很不错。”这样的互评,对评价者是一种利用语文时空进行施爱的语文教育,于被评价者是语文课堂中一种无声的爱的滋润,它关爱着每个评价主体,每个学习主体,让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16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用真诚的语言和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乏味、评价形式陈旧、评价主体单一等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1.1 课堂教学评价贫乏空洞,缺乏启迪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更多是 “你真行!”“真了不起!”等模糊的溢美之辞。问题产生的情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回答问题所显现的价值就不同,并非一句“太棒了!”“好极了!”就能体现出来的。如果一味“太好”、“太棒”,反而会浇灭他们的学习热情。

1.2 课堂教学评价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性。课堂中“你读得很有感情,老师都被陶醉了!”“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的话感动!”等评价不胜枚举。但看看老师的表情,哪里能看得出陶醉与感动呢?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感悟与情感交融,任何“演戏”的成份,都会成为其中不谐和的音符。 1.3 课堂教学评价草率武断,缺乏延时性。小学生年龄小,爱表现,可往往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教师或是“越俎代庖”替他发言,或是环顾左右,让别的同学发言。在学生没有表达完意见之前,教师过早干预,势必打消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1.4 课堂教学评价敷衍应付,缺乏客观性。课堂上教师千篇1律“赞赏”、“尊重”学生的发言,从表面上看似乎教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实则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

2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策

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全面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交际、阅读、书写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1 多一点变化,少一点雷同,坚持多元化评价。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评价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个体价值。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一位同学读完课文后,我并没有首先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问他:“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他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有几个词语读错了,再就是读得没有感情。”我又问其他同学:“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一只只小手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举起来:“我觉得他已经读得很好了,非常流利,我要向他学习”、“隐隐约约、树木茂盛、一片朦胧这些词语不太好读,以后我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读的语速再慢一点,轻柔一点,会更有感情”。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信心百倍。教师就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自己究竟“棒”在何处,“好”在何方,激发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由和谐地发展。

2.2 多一点真情,少一点指责,倡导鼓励性评价。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尽可能多一些肯定和赏识,少一些打击和批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回答正确,但由于胆小,声音很轻。我没有指责她,而是微笑着对她说:“你说得真好,但这么好的回答只有我们两人听见多可惜呀!你能再大声地说一遍,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吗?”她马上自信地点点头,这一次的回答声音洪亮,用词确切,完全没了刚才的紧张、胆怯。

2.3 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武断,注重延时性评价。 延时性评价是一种是一种期待和信任,是一种点拨和启发,不但会缓解尴尬的场面,而且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说:“现在我家的柳树正在开花呢。” 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赏的目光鼓励这位学生继续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春风把我家柳树上的柳絮吹得满地都是,这些柳絮不就是柳树开的花吗?”他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的真实写照,恰恰是学生的独特体验。

2.4 多一点商讨,少一点独断,倡导民主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当然,教师并不是要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而是要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在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后,我问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有的说:“大人说的话也不一定正确,只有动手做做看看在知道。”有的说:“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要亲自动动手试一试。”这时,又有一个同学举手,他说:“以后我也要想科学家郎志万学习,去哄骗其他的同学。”对于这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没有立即否定,也没有立即肯定,而是问其他的同学:“大家认为他说的对吗?”同学们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郎志万并没有哄骗小朋友,他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做做看。我们小朋友不能去哄骗别人。” 有的说:“郎志万是善意的哄骗,我们哄骗同学就是恶意的了。”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去哄骗坏人,不让他们伤害我们。”“就是嘛,我们不能哄骗好人,但是对于坏人我们就要去哄骗他们”……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这位“哄骗大家”的同学思想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第17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课堂教学评价本身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即兴点评的一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等方面起着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如果带有随意性,语句单调乏味,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还要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元互动进行即时评价,以促进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本人的思考所得,以供大家商榷:

一、保持教学过程的和谐性

评价环境和谐宜人,过程自然流畅,消除学生的拘束、紧张,个体才会幸福、健康地学习,课堂才能充满欢笑、飘荡生机。评价语言应贴近学生的心理,尽量肯定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与教学过程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活动的动态互动。评价时,应避免繁琐的评价过程、过多的评价活动占用教学时间,应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洽。

如在执教《古诗三首——渔歌子》时,请学生把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位男生站起来高昂而欢快地诵读前一句,后一句则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好像大不一样,能说说吗?”教师追问道。学生说:“我感觉到西塞山前的白鹭飞得好高好高,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得那么欢快,细雨中的诗人在如此优美的景色中好悠闲、好自在。”“你完全进入了诗中,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里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教师喜悦地说。教师又问:“同学们,这迷人的景象,说说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我真想把这么迷人的画面画下来。”教师说:“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有学生说:“我想用摄像机拍下来。”教师说:“把这样的镜头珍藏起来,非常值得。”又有学生说:“老师,我想起了诗句‘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源’。”教师则说:“看来你是现代版未来小诗人呀!”„„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评价时更关注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对学生解决的结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文本、深入课堂给予充分的赞扬。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于一体,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问题的参与程度、对课堂的参与都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二、确保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得到发展和包容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有情感差异、思维差异,对学生要进行多角度的包容评价,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为学生创造优越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学生的强烈需求,让学生的发展达到至高点.如情感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某一学习任务时,对该学习任务所具有的不同的态度、情感、动机等。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往往容易受具体事物、情景的支配,加上对情感的可控程度较弱的特点,学生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情感很容易出现消极或积极之差异。教师对待学生的消极情感,切勿一味地指令或批评去扼制,应带着期待的眼光,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演演课本剧。全班同学积极地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唯独学习委员一直气鼓鼓地举着小手,眼里含着委屈的泪花。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不和组内成员一起演呢?”她哽咽着说:“我觉得自己适合演‘诸葛亮’,可他们非让我演‘周瑜’。”我而是轻轻地对她说:“试着演演周瑜,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演好,我等着你的精彩表演。”听了我的话后,她转悲为喜,积极地参与到了表演中。等合作小组上台表演时,我让他们组先亮相,她没有辜负我对她的期望,把“周瑜”演得惟妙惟肖,同学们看得出神,我随机表扬道:“老师知道你行,这不,演得这么精彩。”真诚的赞赏给了她成功的喜悦,她心满意足地走下讲台。

再如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多学生在遇到同一问题时,会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相对性的评价。在教学《狐狸与乌鸦》时,我问孩子们:“狐狸与乌鸦,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丁连涵说:“我喜欢乌鸦,因为它虽然不好看,但在课文中表现得很老实。”“你能联系课文表达自己的看法,真不错!”我当即对他的见解做出了肯定。随即,许多学生也参加到了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来:“我喜欢狐狸,虽然它的出发点不好,但是为了达到目的,它一次又一次努力。”“我喜欢乌鸦,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时它不是做得很出色,是狐狸太坏了。”„„最后,我作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今后,我们就要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

三、在等待中选择合适的时机

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一般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我们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将会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对“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们有的说:“我要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有的说:“我可以保护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有的说:“我可以保护低年纪的小朋友。”有的说:“要保护小动物。”还有的说:“我要保护花草树木。”„„最后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觉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中的‘人’就是‘生命’。”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拓展启发,集思广益,使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第18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想[优秀]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想

张海波 单集镇中心中学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近期听了不少的课,也与同行听课的人讨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更聆听的一些领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由于领导的评价具有导向性,所以我听、记尤为认真。例如在听某节初一数学课后,一位领导如是评价:“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实际。2.教材处理得当,重点突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握数学思想。3.教学方法得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交流形式多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质量高、效果好。4.教师素质: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合理、教态自然、平等、具有亲和力。5.课堂教学效果良好„„”。通常这样评价是较全面中肯积极的,可我还是有些想法:

一、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无论哪一项目标的表述都是对学生的关注,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同样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学生依然是关注的中心,即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无收获、有无长进。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收获,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生活、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收获,有长进就是一节好课,否则就不是好课。而不是看“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合理„„”等教师素质如何。一个最基本的、最浅显的事实是:考试考的是学生,是学生去考,不是考教师,不是教师去考。当然我无意否认教师的作用与地位,只是觉得教师应真心实意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所有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运用„„一个宗旨,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在显示自己,炫耀自己,博得好评。

二、何为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举足轻重的、关键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传统的从书本知识的角度说明教学重点。也很具普遍性。传统的教学从大纲、教材出发,把应该教的教了,特别是把这些重点内容教好就行了(教教材)。可我认为这种见物不见人的认识,很少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新课程是“用教材教”,用教材这个范例或情境去“教”学生,因此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学”的实际,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而言,是因人而异的。因为不同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方法、兴趣、阅历、认识结构等不同,所谓书本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也有书本上不是所谓重点、难点内容,却是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显然所谓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所谓书本知识的重点、难点,二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有时这两者是重合的,有时是不重合的。按奥苏伯尔说的去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最高原则”。

三、该不该评价教师素质?

有位中国学者到国外拜访一位友人,进门后看见友人的女儿,便说:“你真漂亮”这位女孩说了“谢谢”,随后这位友人很严肃地对中国学者说“你为什么不顾客观事实说我女儿漂亮,这会让她觉得不经过自己的努力就可得到夸奖,影响她日后的学习,因为漂亮不是通过努力争取得到的”,这使我想到评价课堂教学时,要不要评价教师的素质,有没有评价的意义。我不否认教师素质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正如一台投影仪对教学起作用,我们有必要去在评价课堂教学时评说这台投影仪质量的好坏吗!再者说,有些教师的先天素质是别人永远学不来的,是无法学的。因此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还是以学生为着眼点,以学生有无收获、发展为目标。像“语言、教态、板书” 等教师素质还是忽略的好。

四、如何评价课堂教学?

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教授在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提出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可谓是科学准确、简明直观、易于操作。本文开头那位领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事实上很具有代表性。可我总有“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感觉。我们评价课堂教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又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这是科学难题,又是见仁见智的难题。本人没有这个水平解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法得当、过程环节安排合理、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运用多媒体„ ”我总是感觉很“虚”,看不见、摸不着、学不来。再者说,课堂教学的优劣,由课堂教学效果决定,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要经过检测评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教学效果的评定,就说课堂教学的好坏显然没有说服力,以“合作交流形式多样、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显然不恰当。况且现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合作交流”等“作秀”现象太普遍了。

第19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驾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师自身的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仅仅对教师进行培训是不够的,要在根本上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反思和评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以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单方面的评价,是以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单方面的评定不能很好地引发教学思想的沟通和碰撞。只有通过自我价评,才能很好地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说自我评价和改进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过程,更是教师个体成长的过程。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反思评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自我的情感体验、内在价值。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积极的态度,没有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就不能够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获得生动活泼地

发展,那么教师情感、态度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过程中的作出反思,寻找不足,找出闪光点,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感受和体验课堂的生命活力和价值取向,逐步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二、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进行反思评价

借助教师、同行对自身教学的评价来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是教师迅速成长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教师、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反馈,教师可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听取和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以求得课堂教学的完美。

三、从学生课堂的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反映出作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双方的参与态势和互动效果。所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评价表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分析、评价、反思。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评价中呈现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间接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感受,可间接地来审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从同类课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作出反思评价

虚心向同行学习,通过与同一题材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对自我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在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课题的录像课资料来观看、剖析,然后与自己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作比较、找差距,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后完成总结经验、获取教训、不断完善的反思

性过程,达成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反思、在反思中迅速成长的理想境界。 也可以主动去听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上这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沟通,切忌固执,要虚心、耐心、诚心。特别是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谈得深刻、彻底,决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应作为自我反思的一个重点、一个切入点来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的教学反思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六盘水市第十七中学

教科研室

第20篇: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白官屯镇中学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初中学生学科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在初中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的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新课程教学评价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应大胆改革评价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更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达到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二、学业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全面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要强调多元,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参与合作、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力求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的需求与发展。

3.过程性原则:评价要贯穿学生学科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平时学习的机会,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主要部分。 4.操作性原则:实施办法要操作简便、直观,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5.多样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三、学业评价内容

1.学业态度评价(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等);2.学业水平评价(知识与能力、探索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等); 3.学业发展评价(兴趣、拓展能力、可持续素养)

四、学业评价方式 1.学业态度评价

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目的是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过程评价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记录保存,包括“每堂课学习情况记录”、“平时学习成果”、“期中期末开放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四部分组成。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4—6人为一组,以量化评价表形式由组长带领组员定期收集资料实施评价。

每堂课(单元)学习情况记录:

根据学习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包括:学习态度、预习情况、合作意识、课堂参与、回答问题、探究活动、出勤状况、日常作业情况等,不同学科分别设计出了不同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并制定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赋以评价分值。 每次课结束后由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教师定期抽查,给予鼓励性评语。定期将评价表分别存入每个学生的档案袋。 (1)出勤规定(5分):任课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严格考勤,若为两节课连堂则记录两次考勤结果。学生未到或迟到10分钟以上则视为该节课缺席。每学科缺席达到或超过该科总课时的10%、20%、30%,则从该学科考勤分数中分别扣除1分、3分、5分。缺席未能及时交假条者视为旷课。学生迟到3次,算1次旷课。学生旷课1节,扣1分;旷课2节,扣3分;旷课3节,扣5分。(旷课除影响过程性分数外,还要受学校相应的纪律处分)

(2)日常作业情况规定(5分):每节课后学生应按规定,按时上交作业,每学科缺交达到或超过该科总量的10%、20%、30%,则从该学科作业分数中分别扣除1分、3分、5分。如有特殊情况需向老师说明,补交假条,过后补交作业。作业需订正的也要按上述要求记录。

(3)学习表现(5分):包括遵守纪律,尊重老师,服从管理。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认真记笔记等。

(4)合作与探究能力(5分):包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科学合理制定计划,认真完成探究活动,如实记录、分析数据,善于表达交流,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创新能力。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分工合作,调查认真、仔细,及时撰写活动报告,内容充实生动,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设计如下的评价表(参考样表)。见表1。 表1 探究活动评价表 分值

师评价标准

评 评 评

1 善于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出假设 1 明确目的,确定方法,科学制定探究计划

总评

1 数据 认真完成探究内容,细心观察,如实、完整记录

1 根据探究内容,现象和数据归纳结论并交流

1 认真完成探究报告,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师评语

2、学业发展评价

(1)平时学习成果(5分) :

平时学习成果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成长资料:优秀作业、作品展示、主题发言、探究所查阅的资料、小制作、小标本、调查报告、单元测试成绩、户外实践活动,实验及实物照片等。教师要对学生成果给予相应分数或等级,并定期展示优秀作品。每学期两次分组收集存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2)期中期末开放性评价(5分):

根据每学期学习内容,教师可精心设计开放性试题,在期中期末前,可组织一次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开放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开放性试题过程中,进一步接受科学素养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要求完成开放性试题任务,并依照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所完成试题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自评、互评,然后教师进行全面认真的复查,综合评分。

3、学业水平评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依据初中学科特点,中考科目五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期中期末均以百分制形式表示。每一项评价因素所占比重: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过程性成绩占30%(其中课堂学习表现5%,考勤5%,日常作业5%,合作与探究5%,平时学习成果5%,开放性测试5%)。

非中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计算机、体育)期中期末均以百分制形式表示。每一项评价因素所占比重为:期中开放性评价占20%,期末成绩占40%,过程性成绩占40%(其中课堂学习表现5%,考勤5%,笔记与日常作业10%,平时学习成果10%,实验或学科实践活动占10%)。

初中其它开设科目如:音乐、美术、阅读、综合实践、心理、健康、选修课可参照以上内容,由任课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表,评定等级分为A、B、C、D,D为不及格。

4、学期与学年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考试评价等资料的收集,形成学生学习全过程成长资料,在学期和学年要进行综合性分析归纳,给每位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分两次汇总评价学生的成绩,并展示交流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相关资料。

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表(参考样表)如下。见表2。 表2发展性综合评价表

5、说明:

(1)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课第一周要向学生公布评价方案。 (2)任课教师需严格地为学生的每一项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利用计算机资源根据教师和学生记录的内容,对各评价项目设置的相应比重,计算出学生本学期的最终成绩学科综合分数,学生每一学期的所有学科最终评价将同时以分数和等级的形式呈现,最后由班主任填入学籍卡和录入CIMS库。

(3)每学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将参考学期、学年综合成绩。

(4)补考:

凡未参加期中期末考试的学生均要参加补考,补考成绩算作期中或期末成绩。同时学期最终评价分数和等级进行相应的调整。学期最终评价获D(D为不及格)等级的学生,需参加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学期最终评价等级为C。

(5)各备课组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本学科各类评价表及相应评价标准,真正达到评价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目的。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