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06 08:36:0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抓好教学成绩 ----教学心得体会

教书以来,教数学的时间不少,有体会的时间不多。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

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

2、25×

4、15×

2、15×

3、15×

4、15×

6、14×

5、12×

5、16×

5、125×

8、125×

4、17×

3、45×

2、24×

5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

125÷5 96÷8 63÷3 360÷

3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里程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计时表路程有多远,经过观察和理解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九日

推荐第2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崔建华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应急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教学,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也有一些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鑫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无啊觉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同过大家都熟悉的新闻联播开头曲引出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而引出课题,然后再通过春节晚会的0点倒计时的情景引出一天的结束在晚上的12时,一天的开

始也在晚上的12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精神紧张,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不能只是选择性的问题,要有均匀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生平等的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和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领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体验数学知识的行程和应用步骤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推荐第3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师:李 毅

本学期除了充实理论知识的学习,还继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感到我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由此可见,目前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如何使提问高效,这就需要依托课例进行实践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二、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提问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

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推荐第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6年来,我认为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我们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

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每天课前进行5分钟的口算训练,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成为一个爱学,好学数学的好孩子。

推荐第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

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

2、25×

4、15×

2、15×

3、15×

4、15×

6、14×

5、12×

5、16×

5、125×

8、125×

4、17×

3、45×

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 2 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小花保娟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

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

2、25×

4、15×

2、15×

3、15×

4、15×

6、14×

5、12×

5、16×

5、125×

8、125×

4、17×

3、45×

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 1

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

一。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面积》、《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面积》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只要记住公式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面积”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14年6月

推荐第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教小学三年级数学,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

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

2、25×

4、15×

2、15×

3、15×

4、15×

6、14×

5、12×

5、16×

5、125×

8、125×

4、17×

3、45×

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8篇:~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在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这学期他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从我这学期上课的体会来看,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特别是不同的班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我更要花心思去钻研怎样的教学方式会有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它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要想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提升,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善于表扬。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二、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三心”:耐心,爱心,热心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三、关注学困生,从每天抓起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中,一班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通过观

察我发现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在心理积极的情况下慢慢克服困难: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小老师”,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

(2)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3)与家长长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习惯培养过程,考前进行辅导。

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教授的过程过于老套,不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总而言之,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会不断地在前辈的帮助和自己的探索中获得更多宝贵的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1)(2)班李艳

2015.02.01

推荐第9篇: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观门街小学

任华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推荐第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28×6()×6<58

125÷596÷863÷3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

第11篇:三年级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通过聆听三年级数学老师张燕的精彩课程,我深受启发。张老师是一位年青的教师,仪表端庄,面对很多听课的老师自然大方,她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让我亲身领略了她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下面将我的体会说一些: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教学引入结合学生的生活,从让学生给贺卡围花边引出问题引出新课,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本节课老师始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新课首先让学生动手拼图从感性上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再运用多媒体拼图验证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系,从而推到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运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但驾驭教材的能力强,应变能力也很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教师立刻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4.本节课教师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自己动手参加,才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通过听课,我深深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今后定将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为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12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反思

姓名: 年级:三年级 时间:2017.10.16

《万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内容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从现实中收集瓶子的引小事故入,让学生依据表格中中去发现数学信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它是在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连续退位的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的知识,一部分孩子已经在课前接受并掌握了笔算万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老师走,思维正逐步发展的阶段;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而个别孩子对万以内的不连续退位减法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活动设计体现了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练习尝试自己做练习,然后同学们一起发现问题,并集体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更容易掌握竖式具体的计算方法。

计算题教学最终是要落实到训练上。一是量要足。二是在训练过程中,要将方法和算理相融合。三是要做到人人到位,每个人都需要练习。四是计算要分层次。简单的计算要做到全班人人过关,复杂的计算可以进一步发挥好生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一点也不高,错误的类型大致是: 1.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 2.连续退位时要忘记已经借掉1个十了; 3.漏写、抄错数字。

计算题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列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错。 2.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3.要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一下,即使怕费事,也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有没有明显的错误。学生对这些道理都懂,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监督力度。

4、通过分工让部分学生负责出题、部分学生负责练习、另一部分学生负责扮演老师进行题目讲解,这样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竖式,进而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

第13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年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三年级数学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现成的教案,课后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对于我所遇到的上述问题不知哪位老师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第14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过去的一年,我担任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回顾一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究其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它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三年级数学教材第一次采用的人教版,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现成的教案,课前我就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根据教材内容,利用网上资源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教师定期进行抽查。并对学困生的进步作出肯定,对乐意帮助学困生的上层生大力表扬。

(2)每节课都及时辅导好学困生,减少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4)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运动。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运动的过程中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或学习上的问题,这样拉近了师生关系的差距,为更好地辅导他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学生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要求用竖式计算。但很多学生因为懒就用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设立了奖励机制,对每次计算全对的学生都奖一朵小红花,累积到20朵就能获得物质奖励。这一招果然灵验,学生都能按老师要求做,列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准确率大大地提高了。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虽然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但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第15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年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三年级数学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现成的教案,课后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对于我所遇到的上述问题不知哪位老师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

1 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商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办公室 朱淑云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学目标

l、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片段一:

情景导入

小朋友,中国羽毛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在奥运会上多次夺得冠军,领奖台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为祖国争光。我们小朋友喜欢打羽毛球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一、探索计算方法

l、一个学生读题:老师带来了62 个羽毛球,要分给三个班级,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羽毛球呢?还剩几个?

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板书。

(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怎么办?

(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

(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

2、巩固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

(2)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

3、学习验算。

(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

(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

(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有0。

5、“想想做做”第2题。

2 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第6题: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五、课堂作业。

反思:

1、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

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0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0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商的个位上写0。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3、注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4、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评价与反思

海门市通源小学

林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作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本人对《长方形的周长》这课内容的三次试上教学片段与反思整理如下:

教学片段一:

(出示一个长为13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图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

生: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

师:周长指的是什么?

(让一个学生在图中指出)

师:你会求它的周长吗?小组内讨论后求一求。

(小组间讨论,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1) 13+8+13+8=42(厘米)

(2) 13+13+8+8=42(厘米)

(3) 13×2+8×2=42(厘米)

(4) (13+8)×2=42(厘米)

师: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为什么?

生:第4种。因为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最少。

虽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自主探索地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汇报的方法也很多样化,教师引导也很自然,应该来说这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通过仔细反思后恍然大悟,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全是依据书本来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死”,也很抽象,不够直观。不少教育专家早就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我认为,教学时可以对

3 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我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如下改动:

教学片段二:

(出示一段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13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师:要求铁丝长多少厘米,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寻找求周长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又最简便。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解法。

(1) 13+8+13+8=42(厘米)

(2) 13+13+8+8=42(厘米)

(3) 13×2+8×2=42(厘米)

(4) (13+8)×2=42(厘米)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结合这个铁丝模型(教师事先将该铁丝模型

的一个长和宽用红色涂好,另一个长和宽用黄色涂好),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能够这样算?

生:这个铁丝的周长等于红色部分的铁丝或者是黄色部分的铁丝的长

度乘2,也就是一条长边加上一条宽边的和的2倍。

(再请2至3名学生上讲台说。同桌互说)

师: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

师:以上四种解法你觉得哪种最简便?

生:第4种。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做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吧。+

通过色彩对比鲜明的铁丝模型进行教学,学生一看便能马上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计算方法。初步做到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但这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这一要求也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于是我又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第三次改动:

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照片,今天,我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回

小小的设计师,小组可以合作,帮这张照片设计一张木制相框,看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相框。其实就是求照片的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操作,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1)12+8+12+8=40 (2)12×2+8×2=40 (3)(12+8)×2=40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求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木制相框。

师: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这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得真好,你们猜老师喜欢用哪一种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方法吗?今天就让我们用这种好办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就会有执著追求。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相框,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具体、形象的事情,不再是一种抽象的

4 数学知识。这个教学过程充分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是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使得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也从中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教学反思:

在这三个教学片段的一次次的改动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离不开生活的。社会生活纷呈繁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关注学生的心灵 海门市通源小学 沈燕

我不是班主任,但走近学生,试着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是我对教学执著的追求,因为那份爱,在走进班级时,我有点不苟言笑,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一直喜欢和学生一起探究,尽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故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笑的比较多。

我不知道学生是怎样看待我的,但从和他们的交往中,我感觉到他们有点喜欢我,但更多的是怕我。为了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决定和他们来一次"书面沟通",于是,我利用了一节课让他们完成下面的一张调查问卷: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应该是平等的,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有了不懂的问题不敢前来问(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请教),有些学生不懂装懂,有时还看看别人的答案,偷偷地在作业本上改一下,你们这样做,老师很为你们担心!!同学们,老师其实很想与大家交朋友!当你们有困难、有迷惑、有想法、有难题时,老师很想帮助你们!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真实想法,请你们如实填写下列问题,好吗?让我们以今天的交流活动作为起点,相互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老师觉得自己也肯定有缺点),一起真诚的交流,共同在这个"大家庭"中进步,好吗?

问题一: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有不足?你认为自己的这些缺点能改正吗?在改正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

问题二:你觉得老师有哪些优点?老师有缺点吗?你希望她怎样改正?

问题三:你敢和老师沟通交流吗?你想和老师多进行交流吗?除了学习,你还想和老师交流些什么?

附:你还有什么话想和老师说?

学生都很纯真,他们都如实填写了问卷,从他们端端正正的态度与书写工整的字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挚,捧着这一张张的问卷,我仔仔细细地读了四遍,我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更感动于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同时,看到他们对老师优点与缺点的概括,我更多的是自责,我后悔自己与他们沟通的太少,我庆幸自己还没有被"师道尊严"束缚。

在学生自己评价优缺点时,我发现他们都很率直,他们有的爱劳动,有的尊敬老人,有的关心他人,有的会乐器,有的喜欢看书......特别是说自己的缺点,他们其实都已意识到了,有的说自己做事太毛草、不细心,有的说自己没有恒心、毅力不够,有的说自己太胆小、不感举手发言,有的说自己脑子不灵活,上课时有些问题听不懂,有的说依赖思想太重,有的说自己太懒,早晨一直要父母催好几遍才起床,还有的说自己学习不好但垒球投的很远......

在学生评价老师的问题中,很多学生都说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上课思路清楚,还常常让我们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有的同学说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非常关心我们......在讲到老师的缺点时,十多位学生写到:沈老师,您幽默的时候很可爱,您对我们很严,但您有时也太"凶"了点,我们有点怕您,我们很想和你交流做朋友但我们不敢;有的同学说:老师,你下课时能和我们一起跳牛皮筋吗?有的同学说:老师,您在生气时也不要发火,更不要说我们笨,我们很有自尊的;更有同学说,老师,您能对某某再好一点吗?虽然他上课一直开小差,但他有多动症,自己也管不住啊!......

当然我也毫不掩饰的向学生说了自己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其实老师已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我正在努力改正,大家感觉到了吗?于是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这个星期老师没有发过一次火,即使他们有时表现很不好;有的说老师这些天一直微笑着进教室,还常常鼓励我们多问;有的说老师课间常和同学一起交流谈心......

看来,我的改变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我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很是欣慰,等他们说够后,我清了清嗓门对他们说,最后,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小小的要求,怎样?我主要讲了三点:

一、上课专心一点,(偶尔开一次小差也可,但不能多)不懂下课马上来问,切不可偷看别人的答案;

二、关心环境,做一个讲卫生的人;

三、和同学友好相处,想和老师交朋友的多和老师交流。

在同学们响亮的回答中,下课的铃声响了,走出教室,我步履轻盈......

在谈到是否敢和老师交流时,有一半的同学说敢的;在讲到是否想和老师交流做朋友时,全班48位同学都说很想,很多同学都说,除了学习,他们更愿意和老

5 师交流生活中的趣事,听老师说小时侯的故事,说家里的事......

对问卷我仔细的看了,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一个星期后,我又花了一节课给学生总结了很多同学的观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

2、每个小组一个信封,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

3、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

4、教师准备放有一张长方形彩纸的大信封。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曾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回答)

师: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比划一下。

师:老师每个小组发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你能从这些纸片中找出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吗?(举给大家看)

师:你们很快找出了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教师贴在黑板上),你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在哪里?

同桌相互指一指,再指名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做一做。

1、学生分小组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动手做一做,小组内共同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探讨。先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再动手操作。

2.小组活动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探讨。先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再动手操作。

(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① 师:你们发现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组汇报,其它同学注意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回答,教师小结:师:同学们,你们都非常聪明,你们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又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了长方形两条较短的边相等,两条较长的边相等。

师:长方形两条较短的边和两条较长的边分别是相对的两条边,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在长方形中两条较短的边叫做长方形的宽(板书),两条较长的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

②师:正方形又有什么特点呢?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根据回答。教师小节: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没有长短之分,每一条边都叫正方形的边长(板书)。

4.比较:从刚才这段过程和小朋友的交流中,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只要说到都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就可)

三、应用拓展:

㈠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创造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⒈围:钉子板上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汇报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⒉拼: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桌凑出一两副。⑵ 自己拼一拼。汇报时问:你是怎么拼的? 说拼的方法。)

⒊剪:长方形折后剪成正方形。(学生操作,汇报:方法一:照书本折一折,剪出正方形。方法二:量出长方形宽边的长度,再在长边上截下宽边的长。)

⒋画: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汇报时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你能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再来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㈡师:做一个拼图游戏(先自己拼一拼,再和同桌交流)

⒈你能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⒉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⒊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如果你是老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你想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 长 边长

边 四条边 四条边

对边相等 都相等

角 四个角 四个角 《认识千克》教后反思

平山中心小学 许丽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6个苹果、10个橘子、2包食盐、书包等,对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认识千克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操作实践活动课! 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6个苹果,猜想、验证1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千克的实际轻重。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用口交流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的重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探究的兴趣由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平山中心小学 许丽华

讲授完《24时记时法》一课,看到同学们的表现,觉得效果不够理想,我觉得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从备课的角度看,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

就拿第一环节“导入谈话”来说,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节目呀?这个节目几点开始啊”?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时间,而我就没有考虑到《大风车》节目电视台会重播很多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时间。而我所准备的时间就只有一个下午6:30。我还没有考虑到如果这时候学生用了24时记时法来说,我应做如何处理呢?而课堂上就恰恰出现了这个情况。

二、从上课的过程来看,我觉得我对本节课的重点把握的不够。

最主要是体现在用挂图结合钟面来演示一天的24小时是怎样匆匆走过的这一环节,从钟表上的时间怎样就转换成了24时记时法,我讲得不够清楚,学生更是听的糊里糊涂,看来这一环节的内容还要再好好思考思考,究竟怎样设计才能作到简单明了。

三、从新课标的角度看,我觉得本课联系生活不够。

24时记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本课在联系生活上不够,只停留在报纸、电视节目单上,应多给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邮电、通讯、运输等。

四、从板书设计上看,板书设计的不是很合理。

原来,我的板书是横着写的。上面是普通记时法,下面是24时记时法。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这样的板书不便于学生对比,不易找出区别。现在想一想,不如竖着用,左边普通记时法,右边24是记时法。

趣味计算案例反思

平山中心小学 陈波

上次集体备课后,我们增加了一部分数学补充课。趣味计算就是其中的一课。

例:请仔细观察一下,下面的减法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差有什么规律。

342-243=99 583-358=198 764-467=297 652-256=396

8 702-207=495 892-298=594 841-148=693 931-139=792

可以说这个题的规律还是明显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特别强调观察的要点,在第一班教学时,我如此指导:观察这些式子中数字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生1:我发现都是退位减法。

生2:我发现答案中第一位开始1到7 ……

总之,学生的回答都是细枝末节,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引导了老半天才发现了式子的特点和规律。在第二个班教学时,进行了调整,提问具体些了:发现之些式子,你发现被减数和减数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观察这组答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都是几的倍数?结果学生的观察有了方向,回答时明显对路了。

反思:两个班不同的反应让我明白,学生的视角很特别,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猜度学生的思维。虽然本课教学前已经将讲义发给学生,讲义上有很明白的思路点拨,但不要对学生会仔细看点拨抱很大的希望,三年级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限,没有教师指导他

一、不一定会认真看,

二、看了,也不一定能看懂。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认真考虑学情,以学生的角度(思维、习惯)出发认真的设计提问,不能太高估了学生,把“能回答出”的荣誉留给少数几个聪明的孩子,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应该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想明白。

这课是好几天前上的,现在才理出来,所以过程记得不太清楚了。不过绝对原创哦。请各位同行指正啊。转岗好几年,今年又重教数学,有点生了。

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学校准备组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小华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他们准备了那些食品?

2、把苹果和矿泉水分给他们,怎样分才能使他们满意呢?

3、为什么?

4、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5、那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得到多少呢?(半个)

6、半个在我们数学上应该怎么说?(板书:二分之一)

7、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我们认识了1/2这个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

2、我们先写一条“-”,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3、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

)。

5、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想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打开书本98爷,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9 6、提问:中间的横线叫做什么?(分数线)

横线下面的叫做什么?(分母)

横线上面的几做什么?(分子)

7、读读、写写这个分数。

8、认识了1/2,自己想不想创造一个1/2?并涂上颜色。

9、展示作品。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10、强调: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它的1/2。

11、分数王国里还有哪些分数?用自己的材料创造一个几分之一?

12、交流、展示。

13、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题。

三 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小狐狸的一家,一天,妈妈从外面找回了一个饼,对小狐狸说:“聪聪,我把这个饼的1/2给你,另外的1/2给你爸爸,行吗?”聪聪一听,可不高兴了,他撅起了嘴说:“这1/2实在是太少了,要是能给我1/4,该有多好啊?”小朋友,对于聪聪的想法,你是怎样认为的?

2、到底谁大谁小呢?我们用圆片代替饼,分一分,看一看好吗?

3、汇报。(板书1/2﹥1/4)还可以怎么说?(1/4﹤1/2)

4、再用一张圆片折出它的1/8,涂上颜色,与前面的分数比较一下,哪一个大小?

四、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3、5、6题

五、延伸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找找我们生活中的分数。 评课意见

因为“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起来比较难。我就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规律,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先设计由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个?再由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瓶?使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样层层深入,学生感到自然、易懂。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这种形式来学习分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认识分数片段 请学生用长方形折1/2

生1:把一个圆对折(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生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上下对折) 师: 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3:展示(长方形左右对折图) 师: 为什么这样折也行呢?

生3: 因为这样折也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也是这个长方形的1/2。 师: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4: 上台演示。(长方形对角线对折图 )

反思: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3名学生。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兴隆小学:李梅 2016年3月1日

第17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教学小故事:

一节生动的数学课

高新区西连河小学

郭培丽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好动贪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但是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

在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如下所示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解志勇就举手说:“有68个圆,去掉了43个,又拿来了26个圆,现在有几个圆?列式是68-43+26=51”。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难道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平庸告终?正在这时我听到我班解倩同学说:“老师,我能编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只听解倩同学说:“有一天,妈妈买来了168个红,被我吃掉了43个,爸爸回来又买回26个桔子,现在我家有几个桔子?列式是68-43+26=11”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的、有编小鸡吃米的故事的、有编玩玻璃珠输赢故事的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找到了实施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的突破口,那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充满浓郁生活气息“故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教学小故事: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第二次教学,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师:8÷2=4表示什么意思?生1: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个。生2:有8个苹果,每组分4个,可以分给2个组成。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师:这个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学生动手写。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2×4+1=9 (1) 9-1÷4=2 (2)9÷4=2+1 (3)9÷4=2……1 (4)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师:这4个算式你们最想说一说哪一个?生1:老师,我觉得(3)号不对的。师:噢,哪不对了,你能说仔细一下吗?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

第18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导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高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带动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一】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27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专心听讲,踊跃发言;课后明白按要求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此刻还不会阅读理解题意,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潜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务必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思考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资料有关的小活动。

(2)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善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潜力有待提高,知识的构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使学生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潜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5、结合教学资料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二】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明白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透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透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但在此刻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思考是就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应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应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务必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三】

三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决定、推理潜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潜力。透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方法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是县进修学校出题和统一抽考。班级成绩比较好。

(二)、设计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透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测量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潜力。

(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对折、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五)、用心参加教研活动。

用心参加本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参加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法,并虚心学习。本学期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并参加了和省级的教学设计论文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家长在那个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成绩差。

2、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

3、学生随堂练习中由于时间紧,练习的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思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认真。

4、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明确。

三、改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作业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字等现象。

2、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互助,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指导,个性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混合运算计算的训练,强调运算顺序。

4、重视基本算理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误。

第19篇: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从马坡学校来到博雅小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进入一个新的教学领域,深感教育经验不足,缺乏教育实践,这几个月来,通过听取有经验的教师讲课,交流经验,使我对数学教学有很深的体会。

一、要给孩子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还有就是老师要管好两个手指,少伸食指,指责学生;多伸拇指夸赞学生。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二、每堂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

口算要克服粗心 ,在课余,尤其是考试后,我常听到有些学生、家长、老师说:“知识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后改了就好了。” 好像老师们也只注重方法的训练,学生和家长也不把这粗心当成一回事,这个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可能没有很好的探究过。其实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书写方面的习惯和速度、口算基础、简便方法的运用、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的东西容易学,可粗心的毛病很难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这主要是针对中、差生。每节新内容过后,总有些知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就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比如在教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正确使用还有些模糊。我就经常问一问,门的大小是它的什么?应该使用哪个面积单位?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大约是1(

),电脑屏幕的大小大约是8(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变着花样几次练习后,学生就都能掌握了。对于错题让学生多做多练,再加做相似的类型题,出错就较少了。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时间可以使我们的经验不断增加,努力学习,不断反思,我相信我们的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20篇: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在新课改正在热烈进行的当前,好多教师每上一课都追求出新、出奇,摆了一些花架子,让我们每位听课教师真正领会到了他下的功夫之深,花的时间之多。但每每这个时候也让我们有种“空”的感觉,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落到实处,一节课之后,需要用几节课去补习。新课改提倡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某些能力确实得到了 提高,但我认为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形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必需以具有丰富的知识为前提。

“花架子”应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花架子”也只能是空架子。

如在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之前,我就想:这部分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比较抽象,如果我直接告诉学生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学生们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学生也许理解了,但缺少了语言的训练,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不利的。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我就让学生用击掌的方法来表示每个学生分得几瓶矿泉水,分得几个苹果,分得几块蛋糕,当每个学生不能分到一块蛋糕,也就不能击一次掌,学生们正在困惑不解时,我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分数。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找一张纸的1/2,找一根线的1/2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1/2的含义,同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

节的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含义,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各种形式的练习,也使学生感悟到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含义,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数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我接过这个班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继续实行“阳光助跑”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

期进行抽查。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写钢笔字,有的学生尽然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不定期、不定人的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