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一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7:3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宽容》一书心得体会

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人生

----读《宽容》一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房龙的名著《宽容》,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人间悲剧,勾勒了一幅幅人类因为和谐相处、而共生共荣的发展场景。作者对宽容的阐述,给我以很大的启迪。

何谓宽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我在阅读了《宽容》后,对宽容的理解更简单明了,那就是宽恕和包容,就是用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去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但这绝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也不是懦弱无能地委屈忍让;宽容是宽而有度地恕,包而见底地容。我觉得,让,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风度,一种雅量。

现代社会需要宽容,能够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那么,怎样做到宽容呢?

我认为做到宽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学会宽容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摔上几跤也在所难免。高山不理解流泉,设置了许多路障,泉水却永不停歇,饶过顽石,跳下断崖,变成了飞瀑,变成了大江,奔向浩瀚的大海。船不理解岸,总要离去,但岸总是等待着,永远张开宽大的臂膀。太阳不理解月亮,不喜欢她惨白的光,月亮却永远追随着太阳,当太阳落山后,她却用淡淡的柔光照亮整个黑夜。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人不理解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二、要善待他人。没有必要和他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他人争强斗很……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与其去记恨和报复别人,不如去理解和宽容别人。印度圣雄甘地说得好:‚要是人人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准则,那么整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给他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正所谓‚一声问候三天暖,半句恶言一月寒‛,面对他人的错误、失误,与其不顾颜面横加指责,不如用宽容之心待之,为其留一条后路,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用责人之心责己,则宽;用利己之心利人,则容。

三、要学会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做到宽容,你疲惫的心,也会变得年轻。因为宽容,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豁达,生活会处处充满阳光。

四、要学会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山,垒砾石而巍峨挺拔;宽容是天,容万象而朗朗清清;能宽容就能发展壮大。

另外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宽容是助人成就事业的基石,是所有想成就事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涵养。当你对他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大度、多一点容忍、多一点体贴、多一点谅解时自己也会少一些忧愁、少一些烦恼、少一些郁闷;少一些闷闷不乐、少一些不快。这样善待他人也益于己,大大增加了健康快乐的基数。

总之,宽容不但是一种胸怀,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更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一个人的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第2篇: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心得体会

这几天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习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

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

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

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

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3篇:读《安全管理》一书心得体会

读《安全管理》一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书,觉得安全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生产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履行安全检查监督职责,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维护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对违反安全管理和损害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的违章违纪行为要坚决抵制。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他就不会把企业的生命财产看得重于一切,也就不会有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就不可能把企业的安全工作做好。因此,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

安全管理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科,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有的必备素质。当前,我们企业的安全员都是“半路出家”,大都没做过安全工作,因此要必须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一个合格的安全员应具备如下知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具有有关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了解本企业生产或施工专业知识;劳动保护,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掌握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学习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心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等知识。

安全工作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安全员在管理中时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对职工安全违纪苦口婆心地教导,职工却毫不理解;进行处罚别人会有抵触情绪,产生误会;发现隐患几经“开导”仍不进行处理;事故调查“你遮我掩”;甚至被憎恨、被诬告、被陷害。面对众多的困难和挫折不能畏难,退缩,甚至消沉,也不能一气之下什么都不管了,要勇于克服困难,激流勇进。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具有的,安全员必须在不断的工作中进行磨炼自我。

我认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安全生产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班组建设搞得好不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只有加强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首先,班组长要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有高度认识,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班组长要模范遵守《压力容器安全工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的保证和监督措施,切合实际地制订班组安全条例,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

班组长应认真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并对危险点和危险源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控制措施,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安全。安全工作必须层层动员、人人参与,不是单靠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就能实现的。由于每名作业人员自身素质的不同,对现场安全措施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可以强化作业人员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作为一班之长,不仅应具备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专业技能,还应团结班组成员在营造安全文化份围上多下功夫。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得到推广,员工将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提高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安全防范将从被动变为主动,习惯性违章也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安全生产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就必须重视和班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合力,落实责任,措施到位。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基础才能更加扎实,安全生产才会更有保障,企业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2012-8-17

推荐第4篇:读《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书学习心得3篇精选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一)

闽江学院王慧福建省学联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学生认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要求,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福建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秘书处面向全省大学生骨干征集学习微作品。今天为大家展现的作品,来自闽江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王慧,深刻的感悟,美妙的文字源于内心的感触~~习总书记在宁德地区工作时,针对闽东地区较为落后的情况,写著了《摆脱贫困》一书。书中说道,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于此,我想我们也正在做一件滴水穿石的事情,并且不以其小放弃努力,更不夸其大邀功论赏,默默埋头,历经八年风雨,那就是我们的“暖风”。

“暖风”全名为暖风支教服务队,起初是闽江学院法律学子自发组织的暑期义务支教团队,这支不起眼的队伍,在高校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的浪潮中已连续八年深入宁德山区,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知识、欢乐与温暖。很有幸的,我来到这么一个光荣的集体,受到师兄

师姐为之勤勉奉献的熏陶,也去往山区,看望那里的孩子。

如今高校的社会实践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绝不乏众多的义务支教团队,但这些队伍总是带着一些质疑声出现。“你们能为那里的孩子带来什么?”“你们有怎样的资质为他们提供服务?”更有甚者,“你们不过是拿着学校的钱去旅游罢了。”我们去往大山的路途同样伴随着这些声音,而且在没有到达那里之前,我们也对自己保持怀疑。可是,真正的走进大山,看见孩子们欣喜的目光,那一刻就笃定的觉得,“这是来对了!”。

山里的孩子并不是像电视中演的揭不开锅,温饱都还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看到的孩子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或是家庭不完整。有的孩子一年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有的孩子父母因疾病双双离世,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抚育和村子的帮助下,吃饭不成问题,但教育及心理引导都跟不上。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明显出现了极端倾向,在无法排解负面情绪时,习惯以暴力或其他形式放纵自己。我们虽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但每年定期的陪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疏导,都让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接纳了我们,也接纳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渐渐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也许我们的力量不如感动中国中的乡村老师,能送很多山里的孩子上大学,但我们每年暑期的到来,让他们能够享受知识与阅读的乐趣,感知自己美好的未来,已是我们滴水穿石中的小小一步。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所写,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暖风”所秉承的

一点坚持、一点服务,终将成为改变落后现状的一股韧劲。

习总书记之前在五四讲话中,向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提出了“八字真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们的暖风正是笃实以行久的见证,八年来,无数激情迸发的法律学子抱着传递知识,传播理想的信念,去到宁德的大山深处。化困难为动力,真真切切的用实践实现知行合

一、格物致知。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最后,引用中青网评论员的话,为文章结尾。青春的深刻和精彩不在于名噪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滴水石穿坚持的浪漫,在于星火燎原的团结奋斗。暖风于心,笃实在行,希望暖风在不断吹拂山区孩子们的同时,也能托起青年学子笃实久行、诚恳奉献的风帆,让满载着青年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梦想的航船扬帆起航!

(作者:闽江学院王慧) 摆脱贫困学习心得

(二):摆脱思想贫困,做有为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30年前的闽东地区,存在着许多思想上贫困的问题:群众们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并且有着“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观念。思想贫困导致闽东经济裹足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文化得不到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

他提出头脑中要有“先飞”“先富”的意识;他带领干部们、群众们四面八方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他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潜力,提出政策,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而后,明确的脱贫手段,让每个村民都有信心,积极投入,摆脱思想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闽东人篇二: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书中反复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阶段、任何工作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视打牢基础,艰苦奋斗。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十多年,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崇高使命,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的监管基础还较薄弱、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队伍建设还有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传统,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纯净、纯洁、先进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对各种形式、各种面目出现的“四风”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奢靡享乐不动心”。工作上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监管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监管统一起来,聚精会神抓监管,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监管有新思路,机制有新突破,发展有新局面,工作有新举措。”作风上要艰苦奋斗。牢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宗旨,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认认真真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自己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摆脱贫困》,不仅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共鸣。《摆脱贫困》中的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是总书记洞察历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深邃见解;是总书记忧国忧民、实干兴邦、振兴中华的真实写照;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艰苦奋斗、激情创业、鱼水情深的生动展示。“摆脱贫困”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脱贫,更是一项富含深意、富有远见、富于理想的伟大事业。正如书末所言,“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坚信,全省药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定能从《摆脱贫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监管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攻坚克难厘清思路,为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现阶段,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机遇期,更是改革完善、攻坚克难的挑战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究竟从何入手解决,依靠什么解决?根本只有一条,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摒弃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服务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发动群众。“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

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群众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要向群众问计;查找突出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请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方案要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整改落实中,要下功夫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监管的目标任务,要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努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最终实现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的大格局。

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三个不能、三个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造学习型部门,把学习当做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能力来锻造,建立促进学习、考核学习、鼓励学习的机制,使崇尚学习成为浓厚的风气。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真正成为监管为民、监管便民、监管利民的坚强卫士。篇三: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的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9日参加xxxxxxx专题辅导报告,聆听xxx教授对《摆脱贫困》深刻内涵的讲解。《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在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部分讲话和文章的收录文集,全文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娓娓道来,为闽东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字里行间折射出了习总书记求真务实的工作风范。 2014年10月10日-11日召开的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总书记强调:“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政策落地生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总书记强调政策要“落地生根”和《摆脱贫困》里“滴水穿石”精神、“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等思想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彰显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随着时代发展,如果党的事业里求真务实的品质缺位,为人民谋福祉的理念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就不能引领中国这列高速发展的列车呼啸前行。

求真务实的品质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求真,就是要秉持实事求的指导思想

《摆脱贫困》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弱鸟如何先飞》,是习近平上任后对闽东九县展开实地调查后写的随感,文章开头用了大篇幅客观看待了闽东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况,“老,少,偏,岛,穷”精辟指出了闽东存在的经济发展劣势,而在客观看待自身不足的情况下,才能探讨出一条因地制宜的闽东“让羽翼丰满”的发展之路,书中指出的闽东“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指示至今对闽东发展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核心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保证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联。

二、务实,就是要有实干的精神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务实就是要“亲手下地锄”,用实干精神栽种希望的果实。习总书记“桥”与“路”的形象比喻让人印象深刻,共产党人就应该心甘情愿成为人民福祉的铺路石、搭桥砖,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不吃别人嚼过的馍”。在习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闽东最偏远的乡村之一下党乡调研考察,“群众的赞许最甘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万丈高楼平地起”,党的事业还需要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努力奋斗才能继续兴旺。实干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工作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xxxxxxxxxxxxxx,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三、求真务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求真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没有“求真”,“务实”就很可能走错方向;没有“务实”,“求真”只能是口喊口号。

《摆脱贫困》书里记叙了在闽东工作期间,总书记坚持实地调研,在掌握客观情况后,才去指定相关指导政策,“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等指导意见,是“走”出来的,对闽东发展提供了诸多金玉良言。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具体到个人工作中,我们就绝不能把求真和务实分隔开来,在求真的基础上务实,在务实的工作里求真,我们的工作才能少份浮夸,多份落实,少份心虚,多份踏实。

《摆脱贫困》虽然收录的是习总书记在1988年至1990年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历久弥新,正如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说的:“我们地市县乡的干部,如果看一看这本小册子,是会获得许多启发的。”《摆脱贫困》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宝贵的工作教参,为国家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推荐第5篇:读《政府执行力》一书心得体会

《政府执行力》读书心得

--×××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政府执行力离不开各级政府干部的执行,但却与政府执行有着很大的区别:政府执行强调的是过程和结果,而政府执行力则强调的是作用于这个过程和结果中的内在品质。中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鱼”强调的就是结果,“渔”就是能力。显然,只要具备一定的政府执行力,政府执行才会获得预期效果,因此,政府执行力是比政府执行更为内在的品质和能力。

在此次读书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政府执行力》一书,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政府执行力》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政府执行力的专著,该书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执行力的要求为依据,以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为基础,以干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实际能力为中心,以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执行力提出的要求为导向,以从根本上提高政府执行力为主线,系统探索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措施和方法。该书具有五个方面特点:一是主题重大;二是现实针对性强;三是内容丰富;四是思想深刻;五是通俗易懂。它的问世,为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提供借鉴,奠定坚实的基础。该书选取生动鲜活的案例加以深入浅出的剖析,既有学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又能通俗易懂。它在论述每一个理论问题时都紧密结合现实事例,夹叙夹议,有张有弛,并时有警句,使人读来既饶有兴趣,又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

通过认真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执行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执行说到底也是态度问题。一提到执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事的能力。能力对于执行固然重要,但是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态度。有能力的人,如果态度不端正、思想不重视,未必就能将执行做好。而态度端正的人,由于用心做事,“勤能补拙”,可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将执行的水平发挥到极致,并创造最佳的执行效果。执行不是被动应付、敷衍塞责,要主动作为,主动承担。要树立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单位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我认为,面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应树立三种态度:一是“完美主义”态度,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最好;二是“钉子主义”态度,不达目标,不罢休;三是“大智若愚”态度,不计得失,无私奉献。

二、目标要盯紧。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执行就是干事,就是贯彻,就是落实,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认为,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接受任务不走样。二是执行任务不打折。接受任务,就意味着做出承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仅不能轻易放弃,而且还要保证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三是要确保任务不落空。要积极创造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贯彻执行,确保任务不落空。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在月日召开动员大会上提出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三、措施要创新。开拓创新是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往往会进入死胡同。执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要创造性、创新性地执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创新的过程中,要容忍失败,宽容失误,

为创新、创造营造宽松氛围。

四、结果要实效。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理想的结果。完成任务只是执行的比较初级的层次,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还要看完成任务的效果是不是最优,推进任务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最优等。

《政府执行力》是一本很全面的提高执行力方面的教科书。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对执行力的认识及执行力的自觉性更上了一个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用心做事,努力成为一名用心执行,善于执行的基层领导干部。

×××

2013年月日

推荐第6篇:读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说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但这些标签被无情的贴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了。

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同时,唤醒需设臵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推荐第7篇: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现今我们教师都涌身于课改的浪潮中,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的启发学生的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教学主体的角色,使他们能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走向新教育》一书中提到两个关键词“正螺旋状态”和“负螺旋状态”。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及同伴的表扬,从而体验了成功,当这种成功感一次次强化,逐渐自信心也随之强化了,这样,这个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正螺旋状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上升的状态,就是步入成功的轨道。反之,一次次打击和批评,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下降的状态,它会使学生彻底放弃。那么对待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我们应从哪几方面做起呢?

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是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处干“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换位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能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爬上来,更谈不上成功了。有一次,我去教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有个学生,他的协调性很是欠缺,连握绳的姿势都要教很长时间,更别提跳绳了。每当学生们展示各自的跳绳技巧的时候,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用绳子或身体干扰别人,看到别人失败后,他的情绪得以发泄,心理得以平衡。课后我找他交谈,他也曾努力练习,但是就是跳不起来,所以他选择放弃。对待他的这种状况,我曾试着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夸张式的表扬,但一回到跳绳,又引起了他的痛苦回忆,情绪再次落到底谷。于是我思量了很久,决定还是要让他勇敢的面对困难,针对自己的弱点想对策。我给他制定了个人记录卡,让全班的同学与我一起来关心他,每刷新一个记录,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表扬,同时我在课余时间与他一起交流,商讨,共同寻找好的方法,不断的给他打气,树立他的自信心,终于他的记录有了突破“2”、“5”、“8”、“10”„„“45”,当他连续跳到“45”的时候,全班都为他而欢呼,相互奔走转告,连他自己都不感相信这是真的,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将他的名字写的大大的,让全班同

学为他鼓掌。从他那热泪盈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激动,看到了他的自信心的恢复„„这个孩子就这样学会了跳绳、爱上了跳绳。

二.体验成功感

“成功感”是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作为处干“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要总拿着高于他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让他能够达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在他身心产生。千万不要认为低难度没用,新西兰某校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教师提问 “你们想想,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由此可见,新西兰五年级的那个“蛋糕题”同我们五年级孩子承受的学习难度,已是多么强烈的对照。但有一点已经不必怀疑,就是他们小学五年级那个“蛋糕题”,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生。我们在体育教学上,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组运动水平强些,在游戏中表现的很亢奋,成绩突出,而有的组相对运动能力弱些,总处于失败的结局,不能体会成功的他们渐渐泄气,不再积极投入,甚至于放弃游戏。我便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将强的同学分组进行比赛,较弱的学生也分组进行比赛,将学生放入势力相当的环境中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同学去感受成功。况且成功的体验不一定只在运动技能上,我们也可在思想品德、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中为学生创设条件去感受成功。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时也会对孩子以持续的支持,这比你的表扬更可靠。所以“成功感”是“自信心”的基础。

三.挖掘求知欲

在“自信心”和“成功感”下面更深一层,还有一个要素叫“求知欲”。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失去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损害到“求知欲”,这就损害到深层。“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我们说“基础教育”,如何维护每个孩子都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确保孩子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由此建立自信,是他将来会随着年龄增长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这是真正的基础。换句话说,真正的基础是人本身的求知欲望,以及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获取成功的不可阻挡的自信心,而不是客观的知识。人生的求知欲是本,知识为末。伤害了学习的欲望,造成厌学,便是舍本逐末,以末害本。挖掘学生

的求知欲,探究性学习是一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一种情境的方式去进入问题(设置也是假设),通过假设性思考去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又称为“试误性学习”。错误是人人都会犯的,出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出错谁不会呢?而明白了错误才是不可缺少的财富,就可以打破“探究”的神秘感。正确只能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才能达到,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此假设,才有去探究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探究行为。在从问题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论走到“正”还是走到“负”,那都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探索。

所以,关注孩子处于哪种状态比盯“成绩”更重要。假如孩子已处在“负螺旋状态”,请立刻停止对孩子的批评、挖苦和苛责,否则无异于迫害!否则,不论你多么爱孩子,都换不来孩子的“觉悟’,因为你自己就在误区。因为此时继续给孩子加压,就是往“负螺旋”方向使劲,把孩子往向下的方向推,那就是在制造失败。这时需要立刻着手寻找往“正螺旋”方向推助的用力点。时刻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成长中的求知欲、成功感和自信心,是教育至高无上的任务。当孩子厌学就是处于负螺旋状态,那就不只是成绩处于下降趋势,而是日子虽在延伸,人生却困在岁月中没有成长。若不发生逆转,就会真正“没戏”。作为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走出“负螺旋”,进入正螺旋状态,那才是上升的趋势,成长的状态。他才会自己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地成长。

推荐第8篇: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可以说,因为有好书做伴,人生之路才走得如此惬意、如此坦然。

今年暑假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最后我再次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推荐第9篇:读《爱的教育》一书有感

读《爱的教育》一书有感

偶逛书店,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光,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书的首语就从另一方面来揭示素质教育很震撼人,它说:“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一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淋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主人公安利柯在学校和父母的教导下,懂得仁慈,同情穷人,更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祖国。当然,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孩子听“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孩子的心总是如此纯洁和透明,爱的轨迹就被清晰地记录在了上面。

读这朴素的文字,竟有说不尽地感动和熟悉。曾几何时,自己也象这些小学生安利柯一样用简单纯真的心认真去看,去爱这个世界。但直到读了《爱的教育》,才发现自己这颗充满着孩童般的好奇,期待着爱和美好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看着书上的铅字,不由地,脑海里浮现出小学生歪歪扭扭的字来。稚气的语言,非但掩盖不了他的美,反而更让人觉得这是种难能可贵而修饰的纯真。书中那颗勃勃跳动着的纯真的心灵,正在为爱作着最公正的诠释。用他的经历、他的感语,告诉我们也告诉他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爱,我们该如何去爱,这是世界上永存的爱的主题。

孩子的心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或许也最伟大的,因为他的关怀在整个世界。他们爱同学、爱亲人、爱老师、爱每一个他所遇见的善良的人们,哪怕是囚犯,只要能拥有一颗遥相呼应着的善良的心,他都会给予他们完全的爱。就像他看到小石匠身上有脏东西,绝不该说“啊!脏啊”!应该说“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该说“凡是从工作上带的,决不是脏东西”。

多么令人赞叹的精神,有了这种爱的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无法战胜的吗?爱能将世界融化,能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博爱”二字简简单单,却

是蕴涵了所有的美好在其中。

于是想到了我们自己,想到了所有已经不是小学生的学生。“寒窗读”十数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些什么?精神的世界往往比物质的世界要广阔得多,心灵的修炼也比知识的吸取紧要得多。而心中,若没那份博爱的精神,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的看起来也就苍白乏力了。活着,最可贵的莫过于是胸中的美好的爱的心灵。

爱啊,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早就牢牢的扎根于我们的心底;爱啊,它又是如此羞涩以至于它常常只肯落户在我们至亲至爱的人身上。只因我们渐渐不再有孩童时无暇的纯真,在爱之外又多了些自恃和冷静。却不知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拥抱一切的美好。我们又何必担心自己的爱会枯竭,因为那永远也不会发生。

我们该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更多的等着我们去热爱,是家乡、是情谊、是真知、是所有善良勤劳的人们。让美好的心永远陪伴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广博的爱来丰富自己的人格,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让这一切以熏陶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真诚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还是苯钝的,无论是机灵的还是木讷的,在老师心中,他们都是可爱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去爱: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老师,爱同学,爱校园,爱大自然,爱生活„„

爱是什么?

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父母每天操劳奔波,可一有咳嗽,药片就摆在眼前,临睡前不问再看一眼孩子,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读了安力柯的故事,我更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力柯有本与父母共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就像一次旅行,有甜有苦,需用心感受.读《爱的教育》,目睹了安力柯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爱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推荐第10篇:读《网络素养教育》一书有感

读《网络素养教育》一书有感

最近偶然读了《网络素养教育》一书,感触颇多。网络素养教育,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及成年人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规范、道德修养、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正如书中所言: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信息,但有价值的信息则极为贫乏,只有经过甄别才可能凸显;我们不缺乏经验总结,但好经验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则常常被埋没,只有受到\"慧眼\"的眷顾,经验才可能启迪智慧。

在这个媒体高度自由发展的社会,信息量呈爆炸式扩散,大到国际纷争,小到个人的言语行为,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与之相关联的评论更是五花八门,对与错,好与坏,支持与反对,建议亦或是批评,如大浪拍岸,汹涌澎湃,让我们猝不及防,真假难辨,甚至连我们的思维,情绪受各种不同观点的影响也变得难以掌控。这使我们感觉\"头疼\",心累,当然更有甚者盲目接受各种信息,难以客观理性分析解读,人云亦云,或义愤填膺,大放厥词;或不停转发,煽风点火 … 往往一件小事,闹得是沸沸扬扬,甚至

是人心惶惶,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是什人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呢?网络的发展是科技化的成果,它带给我们的\"利\"远远大于\"弊\",它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把这一现象的过错归究于网络的发展既不公平也不客观。那是不是全部归于部分人的居心叵测,任意妄为呢?不可否认,这些人在歪曲事实,故弄玄虚,甚至恶意扩散,引发网民躁动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给了这些人提供了隐藏起来的环境,使他们恣意妄为,甚至嚣张跋扈,无所顾忌。当然这其中体现出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依然是法律的滞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我们对网络管理存在漏洞,我们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违法犯罪等,也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在于最广范最普通的网民身上。不传谣,不信谣,说起来多容易,做起来为何如此之难!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或是\"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清楚的事情,容易破解的真相,却让人以无法理解的速度扩散,究其原因,这些人抓住了大多数人的心里,选择一些有较大震憾力的新闻事故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却一直存在问题极易引发矛盾与冲突的方方面面,例如医患关系的紧张,教育不公,食品安全,部分地区就业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政府或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等,这些压在百姓心里难以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往往在几个图片,几段话的大肆渲染之下,就会产生轰动性的效果,因为它触动了百姓已极易敏感的神经,触痛了他们的心。他们的不满在寻找渲泄的出口,他们也想用这种方式提酲我们的党,政府,这些问题还未解决,亟待解决,这些问题老百姓在时刻关注,在期盼得到满意的结果,他们也希望全社会都动员起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社会添砖加瓦。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方式,只是有时候事于愿违!反而带来反作用。

提高每个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让每个人宽容而清酲的等待很难,这需要我们在法治环境下更快更好的完善制度,解决问题,让百姓时时,处处都有安全感,幸福感,这才是抑制网络资讯危害之道。(曹春霞)

第11篇:读《极目新教育》一书有感

读《极目新教育》一书有感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教育局长 孙健通

从7月份开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傅东缨老先生《极目新教育》一书。读得慢且不连贯,对一位德高望重的作者来说,似乎不恭敬,但说实在的,要想读懂这本厚重的书,\"一口气读完\"确实不行,必需要\"啃\"、要\"品\".读后,我有几点粗浅感受,可概括为4个字,大、美、深、情。

所谓大,一是指这部书有大视野,正如其书名\"极目\", \"将新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版图、教育发展长河、时代潮头加以观照\",亦如刘道玉先生所言,是作者\"立于人类思维的穹顶\"在鸟瞰。二是指大背景,把新教育置于人类历史和世界教育的时空中来叙写。三是大场面。把100多个新教育典型人物、几十个新教育实验区,描绘到一轴巨幅画卷中,且生动、形象、传神。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观五洲教育风云,揽千秋立德树人\".所谓美,一是指语言,每个字、每段话都很有美感,很有文采。美的语句俯拾即是,美不胜收。如第462页一段:新教育人是行走在大地上的理想主义者,而不是脱离现实、脱离国情的空想主义者。面对教育现状,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出发上路,不惧\"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回首征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凯歌面前,\"波澜不惊\"\"宠辱偕忘\";眺望远方,时刻准备着\"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二是指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也美化内容。全书九章二十七节,每一章节都有一个寓意很美的题目,每一章前都有一幅充满哲理、象征性很强的世界名画。事理交融,图文兼美。

所谓深,一是对新教育知之深。从理念、精神,到机制、行动,从先行者、领军人物,到追随者、后起之秀,从每一次大会的举行,到每一个小会的酝酿……都非常熟悉。二是对新教育爱之深。几年里,作者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病痛。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或采访、或写作、或沉思。用整个身心拥抱新教育,讴歌新教育,洋洋五十万言,如诗如歌如赋,让人深受感染。()三是对新教育思之深。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不敢想。许多见解深刻独到,许多问题发人深省。

所谓情,是指充满了激情、饱含着深情。以情纬文,为情造文。通篇激情澎湃,全书情深意浓。新教育人感动着作者,作者也感动着新教育人,在彼此共鸣共振中,思想一次次深化,情感一次次升华。

从后记看,作者2014年春节开始构思写作这本书,2017年除夕草稿初成,用了三年时间。期间,阅读了几千万字的文字材料,采访了200多位新教育骁将尖兵,召开了数十次家庭创作班子讨论会议,进行了不计其数的写写改改。之后,又用近一年的时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再修改、再完善,直至2018年1月改毕。由此可见,作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为创作这部新教育的大通史,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精力和智慧。借此,谨向傅老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新教育让众多教师从此知晓:科研在哪里?课题在哪里?课题是什么?解题看什么?怎么教书?怎么育人?怎么放飞梦想?怎么丰富生命?(见本书第467页)我想,这是新教育给教师的启发,又何尝不是本书及其作者给我们的启发呢?

(傅东缨评点:此文非泛泛之作,视界宽宏,感悟深切,思索透辟,表达独特,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字极具感染力,结合知行实际的推理饱合生命力,立于前沿高端的结论颇具导向力。午夜人静,孤灯闪烁,遥想洛阳,心儿飞翔,匆匆走笔,为之点赞!)

第12篇: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坚持反思,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事情,就能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教育方法。

第13篇:读《责任 忠诚 激情》一书心得体会

兴安盟质监系统组织展开主题读书活动,并确定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即《责任虔诚 豪情》,本人认真研读了该书,收获颇丰,感受颇深。责任、虔诚、豪情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它可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当中脱颖而出,一个人的成功,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寻求出色的精神和不断超出本身的努力。本书从三个方面通过议论、举例、说理的情势论述责任、虔诚和豪情三方面内容,从更深层面来描写造就优秀企业和员工的三个准则。责任:每个员工都不能推辞责任,推辞责任就意味着我们失往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只有能够勇于承当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历取得更多的荣誉。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或一个不负责的人,首先失往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往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乃至也失往了本身的生命之本信誉和尊严。书中讲述《约翰与戴维》的故事,描写约翰和戴维两个人在工作失职后的两种不同反应和表现。当我看这个故事,我的头脑里顿时联想到现今社会,能够象约翰勇于承当的人其实不多,更何况假如承当责任而带来的一切后果的人更是微不足道。就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单位同事之间,乃至领导与下属之间,推辞责任的现象非凡少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的觉悟应当理性化进步,才能发展,这是人类进步的必定。兴安盟质计所在2008年年初就提出展开质监文化建设,而质监文化正是精神的载体,通过质监文化,着力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以崇高的精神鼓励人。例如兴安盟质计所走廊文化:简单的事做千百遍不出错就是不简单,轻易的事做千百遍不出错就是不轻易,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老实的态度,一种完善的执行能力,只有勇于承当责任,才能承当更大的责任,天天努力是一天,天天进步是一天,天天快乐是一天,何不珍惜每天,假如你有行动力,你就会成功,假如你有创造力,你就会出色,责任可让我们将事业做完全,认真可让我们将事业做更好,不绷紧敬业的弦,就弹不出责任的调,忠于职业,忠于集体,忠于人格。以上这些文化用语,无不彰显出责任、虔诚、豪情元素和内涵。读到此书,更能联想到我所几年来加强文化建设,成绩事业的高峰期。就是通过文化建设,将这些责任、虔诚、豪情观念融进每位职工的思想和根植于内心深处并渗透到实际工作里,成绩事业的辉煌。正如书中所述:责任能让人克服胆怯,一个人有责任感可让他人也晓得甚么是责任,一个人承当并时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个企业假如能够有一群勇于承当责任的人,那末它的成功指日可待。虔诚:在现代社会中,其实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那些既有能力又虔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所看重的最理想的人材,当我们争辩一个题目时,虔诚意味着你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你的上司,不管你以为他是不是喜欢它。但是一旦做出了决定,争辩终止,从那一刻起,虔诚必须依照决定往执行,就像执行你自己做出的决定一样,为坚守虔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荣誉;为丧失虔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耻辱。一个人的虔诚不但不会让他失往机会,相反会让他赢得机会,除此以外,他还会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第14篇:读工作就是责任一书心得体会

读工作就是责任一书心得体会

最近,按照局学习计划,我们学习了“工作就是责任”一书,通过学习《工作就是责任》这一本好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对公路这份平凡而普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责任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白了责任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哪些因素会妨碍责任感,责任感修炼的方法和企业怎样更好地落实责任制。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案例,说明了责任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说明了有没有责任心决定了事物的成功与失败,说明了有责任心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缺乏责任的组织是注定失败的组织,看完了《工作就是责任》一书,它使我受益匪浅。

我作为一名公路人,我觉得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对两方面的工作有关注,要想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体会,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做得更快,更好,还要把自身岗位工作做得更完美。爱路护路是本分,养路管路是责任,作为一线的养路人,我要遵守公路法规,维护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畅。 《工作就是责任》这本书,书中涉及的语言通俗易懂,却阐明了深刻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着极强的说服力,阐明了有无责任决定事物的成败。也让我加深了对责任的理解。 《工作就是责任》书中说:一名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不是顶尖儿的,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我认为这话说的很好,所以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好,都应该抱着尽心尽责的态度,做好自己工作,承担这个工作必需的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

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欣赏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大家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人一种信赖感,才值得与之交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勇于负责的精神,这样,才会获得别人的敬重,为自己赢得尊严。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承担责任,最基本的就是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明白你的工作范围。对自己工作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什么事都等领导来安排。我们要为工作而负责任,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要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要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职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

书中有一句话“一旦你踏上了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你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这使我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路人,我觉得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对两方面的工作有关注,要想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体会,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做得更快,更好,还要把自身岗位工作做得更完美。爱路护路是本分,养路管路是责任,作为一线的养路人,我要遵守公路法规,维护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畅,首先就要弄清楚自己的责任,该负哪些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去完成,不要等到单位领导来安排。我们选择了公路这份职业,就应该有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因为公路养护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辛苦、脏和累的象征。我们要有这种工作上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十分有意义。工作中,很多的事情很零碎、很琐屑,但是“工作中无小事”,任何一个不起眼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事事认真对待,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少些浮躁心理。在失意时、在牢骚和抱怨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思、学会心存感激、学会珍惜眼前的机会。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增强责任心,这样我才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是的,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对我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遇到任何问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拥有一份工作,也就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在对待工作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才能在辛苦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创造人生更大的价值,感受工作的意义。我坚信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一定是个成功的人,一个高度负责的组织一定是个成功的组织。

阳光辅导班开设科目

各年级作业辅导。(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

双休日开设科目

1、小学三年级-----六年级阅读与写作班。

2、小学三年级-----八年级数学特优班。

3、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奥数班。

4、小学三年级-----六年级英语同步辅导班。

地址;人民街教工楼三单元四楼。 联系人;赵老师 电话;15191750291

第15篇:读“向解放军学习”一书心得体会

提倡“狼性”精神干好本职工作

在“向解放军学习”一书第一章第四节中谈到了华为的“狼性”精神。华为是我国电信行业的排头兵,目前在包括欧美在内的所有相关企业中,华为的设备和技术都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华为,中国电信革命的完成要晚好多年,更不能领先于世界。

华为在与世界各国巨头的竞争中,提倡“忠诚、勇敢、服从、完成”的“狼性”精神,从创建初期的饥寒交迫,等米下锅的艰难困苦中奋起,终成世界领先。华为参与的竞争与我公司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基本相同,它们采取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特别是“狼性”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公司应该大力提倡“狼性”精神。

“狼性”精神的第一点是“忠诚”。应该说目前公司大多数员工对峨铁是“忠诚”的。但我觉得应该让“忠诚”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生动更好。首先峨铁面对了众多的私人、合资等性质不一样的铁合金厂,由于它们的公司环境、条件、待遇可能确比峨铁好,对峨铁人有吸引力,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应该强调“忠诚”,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与峨铁同生死、共命运,把“忠诚”变成行动,在行动中表现“忠诚”。另外,“忠诚”还应该表现在对领导班子的信任上,领导人员是凡人不是神仙,不可能绝对完美,毫无不足,但他们既然能成长为领导,自然有众多的优点积于一身,并且领导班子是代表峨铁在经营和管理,因此对领导班子应该“忠诚”。对峨铁的“忠诚”应该体现在对领导班子的信任上,让“忠诚”在平时接受指令和服从指令时充分体现。还有,对峨铁的“忠诚”应该表现在对峨铁资源的保护上,特别是应该体现在对峨铁技术资源的保护上,不能出卖峨铁的技术、资料,特别是图纸。将对峨铁的“忠诚”体现在对利益的取舍上。

“狼性”精神的第二点是“勇敢”。峨铁不是军队,不需要象军人那样冲杀。但是企业的竞争仍是十分残酷的,占领市场、抢夺资源等,就象解放军占领高地,抢夺有利地形,有利环境一样。解放军提倡的是勇敢,勇者可胜。对企业竞争一样只有勇者可胜。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挑战自我,勇于超越昨天,勇于追求卓越,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将这种勇敢精神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岗位上,就要求员工要勇于接受指令,勇敢担起责任,勇敢战胜困难,永远不要满足现状,勇于超越自我,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彻彻底底,漂漂亮亮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要将“勇敢”时时事事表现在岗位工作中。“狼性”精神的第三点是“服从”。军队讲究军令如山,命令就是命令!只有“服从”。冲锋号一响,只能前冲不准后退,可以说在军人中,服从是体现得最充分的。正因为有了服从,军队才有了超出一般的战斗力。峨铁也必须提倡“服从”,而且应该将“服从”体现在管理工作中。峨铁是国有企业,是一个组织,不管是党务,还是行政指令必须要畅通无阻。要让每一位员工知道,在企业中服从上级就是服从组织,服从上级就是服从制度。服从组织就是跟着组织“走”,跟着上级“走”,中干服从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工长服从中干,班长服从工长,组员服从班长。任何级间指令都应该首先服从。在服从中完善,在服从中修正,在服从中完成。只有在企业中形成下级的“天职”是服从上级指令,管理才真正有效。

“狼性”精神的第四点是“完成”。军队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任务,打出胜仗。企业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完成”,是对每级指令,每项指令的最终完成。只有完成指令才是硬道理。实际上每位员工每天在岗位上都在实施上级下达的指令,不同的指令具有不同的难度,同一个指令,不同的员工实施难度不同。指令本身是必须的,其完成程度、质量、进度与完成者相关。企业追求的是每一项指

令实施的完美,追求的是最大利润。体现在指令上就是完成程度要更好,可盈的项目必须盈够,必亏的项目尽可能少亏。因此员工个人的素质最关键,企业需要的是能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员工,特别是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完成岗位工作的员工。要在企业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完成任务是聘用的基本条件,追求更好的完成结果,追求更高的完成目标才能成为员工中的MPV。

峨铁应该号召全体员工向解放军学习,鼓励员工都成为一匹“狼”,用“狼性” 精神要求员工,在峨铁的大地上到处狼声遍地、狼性博发。

设备制造公司余虎彪

2012年11月20日

第16篇:读《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心得体会(.6)

读《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由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编著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深受启发,收获良多。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落实的概念、落实的意义和落实的方法,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受益匪浅,对“落实”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谓落实,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切实负起责任,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将上级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意图、工作要求等内容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落实”二字是一切工作的归宿,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意义所在。纪检干部如何推进工作落实,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落实的意识。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和目标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不抓落实,就会影响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狠抓落实是确保一项决策实施、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的根本保障。抓不好落实,工作安排部署得再怎么细致,也没有任何意义。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一些决策部署,会议上讲了,文件上也写了,而贯彻落实得却不好;一些明令禁止的事情,却依然屡禁不止。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一些干部,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开完了,文件下达了,就认为是落实了。要彻底转变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落实”这两个字的重要内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抓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有效的问题。

二要有落实的能力。抓好工作落实,不仅要有落实的意识,而且要有落实的能力。无论多么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计划、决议、设想,如果没有很强的抓落实能力,使之变为行动,付诸实践,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因而,提高抓落实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有的工作在一些单位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与一些同志不善于抓落实或者说抓落实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有的同志抓工作的热情很 1

高,但由于对上级指示精神吃得不透,找不准与本单位工作的结合点,结果生搬硬套,使落实落了空;或者落实中不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落实的效果;或者对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深,找不到症结所在,拿不出解决办法,工作被动,落实滞后。这些情况说明,能力是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工作实践当成锤炼自己、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过程。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能力,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三要有落实的方法。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靠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作保证。要把握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步骤,在具体安排上有章法、有脉络,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要善于抓住工作重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明确主攻方向,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细化任务要求,按照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硬化、进度时段化的要求,对工作进行逐项梳理,抓好分解落实,拿出流程图,列出时间表,定好责任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使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配套衔接。

四要抓落实情况的督查。作为纪检干部,在抓好自身工作落实的同时,还要做好工作督查。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监督检查,抓落实尤其如此。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要求,容易造成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的状况。不认真严格地考核也会导致落实与不落实一个样,落实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因此,抓落实,必须做到责任落实,督查考核落实。推行重大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在工作推进中,哪个阶段要办什么了,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目标;谁来办、怎样办;办成怎么奖,办不成又怎样罚等,都要落实清楚。上级对下级工作抓落实情况的评价,不应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为依据,而要重实效、重实绩。以监督机制强化执行者的责任,通过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纪律监督、媒体监督等,营造浓烈的监督环境来保证各项制度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还要根据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进行逐项检查落实。同时,要把会不会落实、能不能落实作为考核干部能力和才

2干的一条重要标准,善于选拔任用那些说实话、干实事的干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禁必止、法必守、纪必遵”的良好氛围。严格督查要抓细节,没有细,服务就会不到位,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满足于“大概”、“好像”、“可能”、“恐怕”、“差不多”等模糊语言,就难以抓好落实。督查考核过程中,还要注意在抓落实中不能求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贪一时之利,而要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使各项工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认真学习《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落实”两字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我们的纪检工作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纪检干部本着“落实”精神,牢固树立“落实”观念、认真遵守“落实”制度、切实提高“落实”能力、共同构建“落实”文化,脚踏实地的把各项工作做好,推动我市纪检工作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7篇:读《苦难辉煌》一书的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一书的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这本书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兴衰,红色首脑最先在先进发达的上海租界建立,红色政权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扎根壮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是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现实的选择,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染红了辽阔的华夏大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上写下了熠熠生辉的五个大字“中国共产党”,他们用肩膀为我们扛起了重担困苦,用身躯为我们挡风遮雨。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我看到了奉献之美,看到了革命战争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风采。他们无私奉献,把全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自己的永恒追求。他们是雨后的阳光,为阴暗潮湿的大地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检察官,我要学习他们情系百姓,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良好作风;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2012年2月份组织上安排我到信访科工作,面对大量的基层群众来访,面对繁重的化解矛盾纠纷任务,为了干好工作,我秉承一个信念:人民利益无小事,执政为民是永恒的历史使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是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 1

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有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幸福作为第一责任,不断强化职能,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途径、新方法,将解惑释疑、疏导息诉工作贯穿于控申工作的始终,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想方设法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18篇:读《教师第一课》一书的心得体会

读《教师第一课》一书的心得体会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许多物质能满足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面对多彩的生活很多人根本静不下来读书学习,品味书中自由呼鞥进屋的美好感觉。作为限电社会的教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更不容易,教师需要不断滴学习,修炼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牛羊和能力,暑假中,我拜读了《教师第一课》这本书,这是教育的呼唤,告诉我们教育人,在自己的道路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一、狂挽教育危机

中国超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UI人的异化,随着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先电话的物质进步也带来了它的副作用,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对人的重新塑造,摧毁了传统的文化系统。学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是铺天盖地的各种诱惑向他们袭来,养成了攀比,脏话连篇、撒谎、上网成瘾、连基本的礼貌、谦让、自尊心、荣誉感都没有,没有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目标,让他们迷失了走向人生正确的方向,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扭曲、变形。

作为教师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样也付诸于行动扭转这种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都朝着正道在引领学生,可学生总是与我们的想法,做法背道而驰,我们知道走教育危机,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社会、家庭的配合,我们感到很无赖,

1 我只能说,我会尽力的。

二、成长范本影响大

学生的成长范本包括家庭成员,社会、学校、班级、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等,比如说,学校环境、花园式的学校、环境好、文化建设:三爱三节等,良好的班风催人奋进,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会让他们快乐成长,自觉阅读,守时守纪,主动扫除、礼貌待人,认真做事、荣誉感、自豪感会悠然而生,社会环境:守功德、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不乱扔垃圾等,家庭范本时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亲人之间和睦、团结、相亲相爱,有时大家帮忙,家长爱学习,爱运动等都会让我们的孩子看着眼里,记在心里,也会收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我经常都在想,我们的家长应向军人服兵役一样,隔三年五载进行培训教育学习,这样家长的素质提升了,气门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好的成长范本影响他们的一生,我相信一定会春暖花开的。

三、教育大师的影响

孔子告诉我们,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要用启发式教育方式,不要硬塞,教育人要循序善诱,碰到再差的学生,再难的内容,一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教育事业要满腔热忱。柏拉图说:“请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用做游戏、开展活动,你可一直游戏中、活动中更好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中,

2 让孩子们在体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认知、明码、开眼界,长知识。夸美纽斯说:教育应当是普遍的,适合社会中所有的孩子。是的,所有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一个人的智力差到了不能得到提高的程度。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果实的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也觉得是,儿童应该有儿童的样子,天真、烂漫无暇,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现在的孩子成人化。衣着成人打扮,说话的口气像大人,小小的年纪就步如成人的世界,打乱了这个次序,儿童的本性丢了。他们的成长胡收到不好的影响。佩斯泰洛齐大师重视教师培训班,教师会快速成长。现在的教育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花大力气对各班各类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加上不断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杜威认为:“对于学生要家、校、社会共育。”“教育即生活“要从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我们也认为活动磨练人、段立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好书是 “自我教育”的老师,莫名个人传记是百科全书。自我教育从一本好书开始,教育界也认识到了阅读的好处,要求小学生六年级的学习必须要读完哪些书籍?阅读会让孩子精神不再空虚。

四、让爱跟我一起走

3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师爱需要智慧。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莫不为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故事中的男孩,可能一辈子都记得教师的爱,师爱需要空间。因为很对学生的习惯差,老师交代的任务完不成,老师很着急,成为对他们很关注,看得很紧,说实话,我们老师不愿意这样,学生也很不情愿。读书后,我明白了,师爱需要空间,老师需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让孩子们像野草一样自然成长,要松紧有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师爱需要用心,老师到学生中去,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子,和他们一起玩,一块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看看他们的不同表现,在不知不觉中,失身搞的关系融洽了,师爱需要和谐,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正盛,情感世界充满风暴。自我意识急剧膨胀,个性需求不断张扬,作为老师要把握好时机,选好地点,选择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交流。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

五、教改科研成长学生,成功教师。

教改科研包括教研组交流讨论、听课观察、学习研究、培训学习、自学等,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自己的不足,把别人的长处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但是,也不能照搬,要不断提出疑问,反复捉摸,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站在退队研究的基础上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了学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阅读此书,打发了我闲暇的时间,书中似乎藏着许多仙人,仙

4 人在为我指路,在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我会向着仙人指引的方向前行,我相信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工作会干的更加出色。

简阳市贾家镇中心小学

杨反修

二零一四年八月

第19篇:读《军事统帅毛泽东》一书心得体会

读《军事统帅毛泽东》一书心得体会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统帅,正值新中国建国60年大庆之余,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有幸拜读了《军事统帅毛泽东》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毛泽东同志从20世纪20年代起,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极大的精力注重于军事斗争,在他坎坷而非凡的人生路程中,他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控制和侵犯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倾注出毕生的经历,他所创造的战争伟业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他留给后人的军事理论遗产—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敬仰和继承。

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于奋战在计生工作战线的每位同志,读了《军事统帅毛泽东》一书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科学创造未来,都是有裨益的,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艺术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好、领会好对于加强干部能力修养,指导、推进人口计生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艺术,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善于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他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人口计生工作也是这样,不深入村、寨,不与老百姓谈心论心,就不可能知道老百姓的心声,就不可能有调查研究报告,那作出科学的决策就不可能。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中心环节是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核心。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确定何者为主要矛盾,不能依主观想象,不能凭个人所好,主要矛盾的确立,靠的是它本身的“资格”,是依据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得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关键在哪里?摆在毛泽东和林彪面前的有两个不同的方案:一是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予以各个歼灭;二是将国民党军赶出东北。这实际上关系到是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向指向哪里的重大问题。如果是前者,东北野战军势必要把作战方向指向北宁线,尤其是锦州。如果是后者,则势必从长春打起,逐次歼灭东北之敌,迫使敌人主力向关内撤退。也就是说一个是“关门打狗”,一个是“赶鸭子跑”。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林彪曾有不同的看法,林彪对攻克锦州在整个战役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把攻取锦州放在重要位置上,但毛泽东的目光始终盯着锦州,他把攻克锦州作为整个战局的关键,最后在毛泽东的多次催促下,林彪终于准备攻打锦州。实践证明毛泽东决定攻打锦州这一决策非常之高明,通过这一胜利,使得全国军事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首次超过国民党军,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辽沈战役先打锦州这一以纲带目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宏伟的气魄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主要矛盾了然于胸,每一步都服务于重点或全局的战略。当前水城县人口计生工作也是这样,流动人口管理难,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成为我们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两个问题制约了水城县人口计生工作快速健康地发展,我们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就要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掉,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口环境。

善于科学决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是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关键。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决策,毛泽东的决策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植根于中国革命这片沃土之中。他高瞻远瞩,思维敏捷,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出兵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这个决策之所以如此艰难,难就难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有许多事情需要去解决;难就难在中国的对手是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难就难在要冒美国要和中国动武的风险;难就难在当时苏联对中国援助的态度不明朗;难就难在中共党内的意见不统一„„这一个个难题摆在毛泽东面前,需要他去思考,去判断,去作出决策,这真的是太难了。实践证明,毛泽东作出出兵援朝的决策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

善于知人善任。在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艺术中,在知人善任方面,可谓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例如选用罗荣桓便是一个例证,1930年春,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打仗灵活,但个性强,很古怪,不愿听别人批评,平时一付沉默寡言的样子,别人很难同他共事。经过毛泽东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貌不惊人的罗荣桓。罗荣桓是个老实人,毛泽东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了他许多可贵的素质: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时冲锋在前,退却时掩护在后;行军时为病号扛枪,宿营时下班查铺。罗荣桓走马上任,开展了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战斗情绪,同时把军事训练、后勤工作抓得井井有条。性格偏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军长和政委相安无事。毛泽东在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同时,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他曾对秘书说过:“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象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下台。”他还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总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来临之际,我们在讴歌祖国6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弘扬热爱祖国、热爱贵州、热爱人口计生事业的时代精神的同时,读《军事统帅毛泽东》一书,一方面是出于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使我在今后的人口计生工作中体会到:一是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打铁还得本身硬”,只有在能力上、在见识上超越众人,才能提高自己的凝聚力,才能将更多的人团结在自己身边,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办成事情。二是制定奋斗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制定高标准的奋斗目标,来集聚人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三是工作措施的重要性。制定了工作目标,那么在具体工作措施中必须将任务细化、责任分解。四是工作激情的重要性。只有在工作中激发出工作热情,形成一个“勇者竭其力,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德者效其忠”的良好氛围,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第20篇: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有感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有感

莞城中心小学 香荏堂

可以说我阅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时,是津津有味地进行的。更由于此书所阐述的理论是深入浅出的,加上理论与实例相互印证,因而,阅读后我深有感触。在此,我针对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说说自己的一些启发。

在书本中详细地阐明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而探究式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学习进行探究的方法、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培养批判思维及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等。我认为,在探究式科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说用这个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用另一个活动来教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再通过一个活动来教学生总结,这样做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达不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目的。

那么在这个教育活动当中,老师其实在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学生在课堂当中又当如何呢?读完书本,我有了我的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

在课堂当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操作、观察等活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讲解,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支持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的活动,而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回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就是想让学生说出要观察兔子的体重,老师便不断地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并且问完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但三年级的学生领会不到老师的意思,最后才自己说出还要观察兔子的体重。还有一次,老师让学生把连接好的灯泡与开关拿上台展示,有个小组学生的连接比较复杂,但却出现特殊的现象,开关打开灯泡就亮,开关关上灯泡就灭。老师要求学生讲原理,学生讲不出来,老师自己也弄不懂,却只能按原来的说是闭合回路,草草了事。在我认为这个时候老师并不是在支持学生的实验,更没有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其实,老师应该有目的的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拿刚才的那个复杂的线路来说吧,其实,老师不是马上能明白学生连接的线路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也能理解,但此刻不能慌。只要与学生一起顺着每条线路去看清楚就能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同时,更能为学生了解短路的出现的效果。说白点,其实是学生为老师搭建了一条桥。老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电路,及家里短路的现象。

2.老师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更应了解儿童的心。

首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先了解学生的原有的概念,这些原有的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要从学生原有的概念逆风发,帮助学生改善和获得新的概念。

我记得书中的句这样的话:“概念越大,就越抽象,学生掌握就越困难,所以概念的建立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需要一定的顺序,需要和儿童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规律相符。”我对这句话很深刻,因为真的不能将成人的观念灌输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当中。我在教能源一课时,让学生做气球小车,让学生带来各式各样的无动力小车,并在小车上装上气球,使小车动起来。一开始学生会感到困难,如何装气球,如何让小车开动,在没有进行实践的时候,有的学生设计很简单,就是把气球吹大,然后用气球里的气吹动小车,也有学生直接把气球贴在小车上。其实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后来,通过实践,有的学生认为这办法不好,便不断进行修改,有的在气球上加上吸管,有的在小车的轮子上进行加工。在不断修改后,学生发现原来出气口固定了,小车才会跑直,也会跑快。

读一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读一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