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散步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5 08:36:1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篇1: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的教学工作已完成,给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紧扣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设计出散文《散步》的教学思路:以“亲情”为主线,关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并行发展;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因此,《散步》这节课的教学,我围绕着“亲情”展开:整体朗读,感知亲情;合作探究,品析亲情;小结课文,升华亲情;敞开心扉,抒写亲情。进而设计了“朗读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顾”、“创新表达”四个环节,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悟生命与责任。

二、《散步》教学的完成情况

(一)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对教材的分析较为透彻,学生学情的定位比较准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很好地贯穿,实施得也较为理想,三维目标的达成还是令人满意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完成较好,囿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学生对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能有所理解,但没有亲身感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2、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较为到位,所有学生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为感知故事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深感到七年级学生的纯真和对知识的渴求,我有信心让他们的朗读水平日渐提高。

3、解读文本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言积极、较为到位,加之理解后再朗读感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

4、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同教师一起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对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当出色。

5、在“创新表达”环节,学生生成在预设之内,基本能按照“以小见大”的写法完成仿写练习,多数同学能围绕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小场景的叙述,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个别同学存在句式问题需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二)我认为还有一些遗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朗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本节课学生集体朗读情况较好,但缺少朗读技法的指导。如果本节课选用范读,学生朗读技法的欠缺就会突显出来。

2、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动起来了,分工也较为细致,但交流的气氛不够浓烈,小组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3、“创新表达”环节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创新的仿写。但不能就此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教学引发的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在多形式的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努力做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学、有所思。

2、语文教学要关注课堂、关注文本、关注学生。

语文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文本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素养并重,关注学生长足发展。

老师不断丰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就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影响学生精神世界,进而让学生有长足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且行且思且珍惜,我会“以思促教”,让教学因反思更为出色。

篇2: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作家莫怀戚的—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美文,是一篇是让学生通过探索、质疑、讨论来理解家庭中的尊老爱幼及生命的生生不息的作品。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采取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与考试的基本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尊老爱幼。

学习这个课例,有两点感受强烈地触动着我:一是散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活。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溢于言表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板块教师都能紧扣文本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具体文段语句的诵读、思考、联想、感悟,披文入情,联通生活,触发共鸣,几次在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设计中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这就是文学与生活的沟通,文本形象与学习感悟的沟通,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沟通。此非形式的浅薄与热闹,而是认识的感同与升华。第二点感触是美文就应当美教。这篇散文是文质兼美的,所以教者就不能简单粗陋地处理。这节课的四块设计都是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和谐的节奏来组织的,学生在丰富动人的开场白中进入学习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移步换景似的品味一个个真情场景,学生们一次次诵读、一次次联想、一次次感动,文理、情理、心理达到了高度的感同与升华。美在文本、美在教学过程、美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美在学生精神上的陶冶与指引。

篇3: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优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语言隽永,但又情意浓浓。主要通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经过,表达了浓浓亲情以及强烈的生活责任感。文章虽只有580字,读来却意蕴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历来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也常常成为语文老师上公开课的选择对象。

打算上《散步》一课时,其实一直在犹豫:那么多人上过这篇课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几年前作为公开课上过,怎样才能上出新意呢?于是,我仔细阅读了单元提示及课文,课文文字较少,且内容简单,编者的要求也不高。当我读到课后练习题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一共设置了三道题目:一是为课文该换标题,意在把握课文内容;二是研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题;三是比较阅读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于是,一个大胆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围绕三个题目来设计教学呢?针对三个题目我设置了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故事三个教学环节,后来,我又加入读出感悟的环节,作为前三个环节的补充,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同时,这节课我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让学生带课本进教室,更不准带教辅资料,只准带新华字典、笔、本子。这样做的目的,只想让孩子们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运工。把资料书上别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书上,然后再进行所谓的交流,这种做法学生获得的阅读感悟是极少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根本没有去思考。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懒,不是手脚懒,而是大脑懒,不愿多用脑,倒是愿意动手抄,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朗读、写作、交流表达等等,都需要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来训练提高。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上还是可以的,七年级的小孩毕竟还小,思维、表达的能力还有限。虽然分析肤浅,但有真意;表达生涩,但有真情。我相信,通过长期的熏陶、训练,他们的阅读、表达、思考、写作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纵观整节课,最大的失误应该是似乎与课改的距离很远,严格的说教学的理念距离课改不远,但形式却远离了轨道,这也是我上语文课的最大痛苦。如何把自己教学的理念和课改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现在课堂教学很流行一个词语:高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的?也许很多人都没有科学的答案。市教科所沈老师来我校调研时,我特意请教了这个问题,他说高效的课堂不是指你的课堂容量有多大,不是学生做对了多少题,而应该指学生思维的容量有多大。他说,他也不能做出多么完整的科学的解释。但他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否则,无论多热闹的课题,学生的>收获都不大。

语文教学永无止境,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课上的非常好,我感觉他的教学之路会越来越窄,因为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我一直认为我是语文教学道路上一名学习者、探索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事们,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共同成长。

推荐第2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促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想通过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没和内涵美。例如:在品读环节中,课文第三段中的语句“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些老人挺不住”。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到第二个“太迟了”要重读,以此表现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其实这句话中还有对春天的埋怨之情;“有些老人挺不住”这句时,学生都重读了“挺”字,像是在喊口号,我指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有些老人去世了,所以朗读时虽是重音,但应该轻读。怎样做才是重音轻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时我示范朗读一下,读出重音轻读的韵味,一字一句读的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感染学生作用,更能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的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在研读过程中,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课时设想不太充分,各种情况考虑的不太足,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太好,没能在设想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是学生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发挥,比如小组打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在实行课改上的一个缺失。

3.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不让它成为“过错”。

针对教学情况对本节课有如下思考:

1.紧紧突出课堂主题--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优美文章。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突出了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这个小专题”,以读贯穿全节课,从一开始的师生互助配乐朗读到浏览课文,品读情感和景物之美、研读主旨。 2.注意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

切入点使整个朗读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效果极为明显,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就是证明。

3.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朗读,不可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让学生有教师语言的潜移默化。

4.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不但要适当的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读;更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让他们读的尽兴,读出文章的意韵,让学生多一份参与的积极性,多一些课堂上被关注的机会,多一些训练的次数,多一些单独指导的时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激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推荐第3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三十六中学

裴君

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 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散步》教学反思

三十六中学

裴 君

推荐第4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令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散步》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节课更具有它独特的教育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讨论引导法,将朗读讨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比如在研读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就加深了,朗读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1 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课时设置不太合理,各种情况考虑的不足,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太好,没能在设想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发挥。比如小组打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短板。

3、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不让它成为“过错”。为了扬长避短,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反思:

1、突出课堂主题——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优美文章。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突出运用了“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以读贯穿全节课,从一开始的师生互助配乐朗读到浏览课文,从品读情感和景物之美到领会主旨,以读促学,保证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2、注意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

切入点的正确选择使整个朗读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效果大大提升。《散步》一文中我以“感悟亲情”为切入点,引导

2 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把握课文主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就是证明。

3、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朗读,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受到启迪和引导。

4、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不但要适当的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读;更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让他们读的尽兴,读出文章的意韵,让学生多一份参与的积极性,多一些课堂上被关注的机会,多一些训练的次数,多一些单独指导的时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激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推荐第5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广河县第二中学

黄益民

《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http://www.daodoc.com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

A、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B、“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例如在《散步》这一课中,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设置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也是我选取的一个教学重点。《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以及锚文本关键词:小说下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作为一个新老师第一次在多媒体开课有不免有些紧张,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推荐第6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散步》教学反思。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教学反思《《散步》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推荐第7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高力板中学

徐春红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预习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展示课上同学们踊跃表现,回答时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而且在延伸拓展的时候,联系生活,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①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②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③假如今天是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给他(她),为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都用真挚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学生们开始不愿意写,我这样开导启发学生:“你们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已经被文中尊老爱幼的美德所感动,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父母那么爱你们,这道题就把你们难住了吗?我想你们不会乱写来欺骗老师的,如果这样就是自欺欺人。”不一会儿我巡视发现多数同学写的都很不错,因为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只让一组展示,每组都有机会。同学们听说后每组就开始小展,同学们写得真好,他们当中多数不仅知道父母的生日,而且写得短信不仅富有真情实感,还感觉他们通过学《散步》和这道延伸拓展题似乎成熟懂事了。如: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从来没有给您过过生日,还常和您顶嘴,妈妈我错了,对不起,请接受女儿真挚的祝福:妈妈生日快乐!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书写了自己的心里话。稍后大展时同学们不但跃跃欲试。而且出现了20多年来少有的场面:当两组展示后在一片掌声中竟清晰的听见了哭泣声,原来是二班一组的张子松(女)和包金龙(男)。他俩已经进入情境,我当即说:“让他俩再展示一次好不好?”同学们都说好,可他俩低着头已经泣不成声,只好作罢。而且这个组的其他成员王建强、赵玉珍也受了感染,眼泪在眼圈里打转,直到下课一直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中。

我所反思的是在以前没有实行高效课堂,每个同学不能充分展示,加之老师没有适时引导,就没有达到课标的写作要求“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现在要感谢高效课堂。是高效课堂使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有了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平台;是高效课堂锻炼了每个同学的各种能力;是高效课堂让学生独立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目标。

推荐第8篇:《散步》教学反思

根据学校的要求上新课前要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提前独自学习。做导学案前,我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重点难点做了很全面的分析,花了两个晚上才把导学案做出来了。导学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质疑有声,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老实说,我对学生没有多大的把握,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的。在检查导学案时,我很惊喜,因为在质疑有声这个部分,学生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课文重点或者难点的地方:比如对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分析(这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我对这些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预备他们答不出来,亲自出马以显示老师的地位。

可是没有想到,在小组讨论后他们把每一道题都探究的非常到位,并且不少学生的理解符合文本又很有自己的个性。可以说对问题的理解分析非常准确深刻。

比如谭小雨就谈到对文句“整个世界”理解,她认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世界里只有金钱名誉地位,他们勾心斗角,没有兄弟姐妹之情没有孝顺之心没有夫妻之情更有甚者不抚养子女。而文中的我的世界里却有这么和谐温暖的家庭,他重视爱母亲儿子妻子,他重视亲情,所以“我”很了不起。还有同学质疑文中的孙子的行为,他认为孙子肯定应该知道奶奶生病了,他应该顺从奶奶走大路。

讨论后又有同学质疑文中“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他觉得“在到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前,“我”不应该擅作主张,我完全可以跟孙子沟通:奶奶生病了,我们应该照顾奶奶。而文中的“我”完全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典型,妈妈听我的,妻子听我的,儿子听我的。所以解决分歧时,“我”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有了沟通就会更加和谐,而且这样既是抓住了教育的一个契机,也告诉我们家庭出现了矛盾有了分歧,应该依靠相互的理解和沟通来解决,而不是家长一方的主观愿望。这是文章的败笔。

学生能够这样深入的理解文章,并大胆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创意的理解,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第一次觉得上语文课做语文老师原来也可以这样的常兴奋和激动,当然我也感觉到了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大踏步的前进。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否则就不会有进步,否则就要落在学生之后了。

推荐第9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另外,通过品味揣摩文本中能体现三代人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通过集体朗读、自由朗读相结合的手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语、一句话等形式作答) ?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感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重点品读:文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勾画出文中饱含浓浓亲情的词语和句子,读出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合作探究,体验亲情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旨句的准确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和珍贵。重点扣住这几个问题:①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如何理解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

(四)敞开心扉,抒写亲情

设计目的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让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交流。①亲情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③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五)小结课文,升华亲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

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 “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

推荐第10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愚公乡第一中学侯礼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的这堂课能给学生的是什么?无论是前期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堂的具体实施,这都成为困惑我、让我纠结的一大难题。

课后,我对于这堂感觉很糟糕,前松后紧的教学,让我的课堂一直在赶,根本谈不上我设计时的想法-----如行云流水般美好。如惯例我参加了集体评课,虽然大家肯定了我的许多做法,但也询问了这个纠结的问题,我这堂课给了学生什么?是语文姓“练”还是姓“法”,还是都能一起“姓”。

是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我们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于是方法呀、训练呀、讨论呀、合作呀统统在课堂上出现了。却忽视了一堂语文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在这40分钟内,我们是恶魔还是天使,我们是领导还是下属,都取决了我们的心态,取决于我们能帮助学生学到什么。

好的方法,一种就好,好的习惯,坚持就好,不必贪多,贪多嚼不烂;不必超速,欲速则不达,这些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其实,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效的办法很简单:搞清楚我们的学生究竟要什么? 然后,为他们服务、全心全意就好。

第11篇:6《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因此,我想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味和内涵美。例如:在分析文章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通过投影进行展示。

但不足之处是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有些操之过急,急于引导学生回答,致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就给出了答案。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上,我对学生总是不敢放手,,总想扶着学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后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读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视公益广告《洗脚》,再次从情感上让学生体会亲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深化了文章主题,有效的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总之,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第12篇:课文《散步》教学反思

本课课前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安排了一整体感知,二朗读感悟,三美语品悟,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在完成第一环节后,感到还满意,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简短的语句概括了本文讲了什么事?(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均有。

紧接着让学生说出“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词语)学生很踊跃,纷纷举手:和美、和美、温馨、尊老爱幼、互相体谅、宽容忍让,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感受, 随后是主体讲解“分歧”,解决分歧,所得感悟。(就同学们所说的和美,和睦,温馨顺势而引。)就是这么温馨的家庭也有分歧,那么分歧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从解决的过程中尼感悟到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认真地读书去找寻答案。)这些都不难,很快解决了。但仍是孤立地解读文本,没能很好地拓展。第三环节是进行语言赏析,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文中的脉脉亲情。

总之,此文环环相扣,缓缓流淌,虽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环节,但也不失清新之美。别有一般滋味在其中。

第13篇:散步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陈庆耀

《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作为一个新老师第一次在多媒体开课有不免有些紧张,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因选取的内容容量太大,一节的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第14篇:《散步》心得体会

学习《散步》心得体会

袁国强

这次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参加全镇中学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我参赛的题目是《散步》,这是一篇抒事散文。

为上好这节课,我不断地分析、研究教材、教参,细心揣摩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知识的特点,制“导学案”初稿,再把初稿拿到组内讨论形成定稿。之后对这一堂课进行试讲,邀请全校语文老师参加听课,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两次试讲,最终形成定案,

在这堂课上我充分做到了这一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有一定分析理解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我让他们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理解”和“感悟”上力求“自得”。我的主导主要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充分重视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中,我就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也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而影响教学进程,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到位,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提问应该不会偏得太远。何况,我认为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更愿意自己去解决,反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也应该是我的一个收获!

纵观整节课,虽然我收获到了,但收获之余,还是觉得内心不畅,我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感觉比较欠缺。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中,我只注重对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梳理,但却忽视了把作者在写作方法的构思理顺给学生。如文章整体结构到各个段落的结构,作为精读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有的放矢地去把握。另外,正像领导所指导的那样,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的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我们还必须在文章题目上多费一些心思。是啊,一篇作文,给了你题目,如果你审题失误,偏题了,作文质量能高吗?真的是值得我去深思呀!

“课内比教学”活动既给了我们教师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又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今后我也会紧紧跟随着大家的前进的步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15篇:《散步》教案的教学反思

《散步》教案的教学反思

渭源庆坪中学董富智

总结作业:“精彩绽放”系列之四——反思改进

通过2013年初中语文这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散步》说课反思改进: 《散步》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远远没有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散步》是七年级下册一篇体现着浓浓情亲的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本课在知识上没有什么难点,课文分析上也并不太难,但人物文章的主题思想却是可以挖掘的。可以和实际像联系,所以在课堂开头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听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在教学的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贯穿整个课学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在本课开头我泛读了一下课文,配以《雪之梦》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听读,优美的音乐、动人的语句使学生沉醉其中,对重点语句的朗读进行指导如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指导学生自习互学,如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为课文拟定一个小标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写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写完后,请学生站在讲台上说说起这个标题的理由,其中有位同学写的是《一生情、永相随》我印象深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每组选出两名同学,一位朗读所选取的句子,一位对本句进行鉴赏。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评也可以学生互评。针对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得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谅父母,感恩亲人,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很大。

教学艺术史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由于初次讲课,导入时有些紧张,导入语说的不是很流畅。

2.对语句部分的分析占用时间有些长,以至于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没有完成自己设想的全部教学任务。

教学是一门深厚的艺术,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反思,才能进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之路走的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第16篇:《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

《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

康爱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

2、品味散文精妙的语言

3、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1、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语言

2、情感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及温馨的亲情画面 温情导入:

家,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亲情和感动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四口之家,去感受祖孙三代间浓浓的亲情。 (板书:散步 莫怀戚)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出示要求,整体感知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很美很精致的散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以下四个问题,伴着优美的配乐朗读,再一次走进课文吧。(出示投影)

第一问题: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 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 第三个问题:最后结果是看样解决的?

第四个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谁的权力最大? (放朗读录音)

师:大家可以边听边思考勾划,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小声跟着读。

(二).交流探究,分享感受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听得都非常仔细,圈点勾画也很认真,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很值得发扬啊!那么,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听读的感受。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出示投影) 师问:现在谁来告诉我第一个问题?为何出去散步?也就是说,“我们”出去散步是出于什么考虑? (生答)

师:有同学答是为了母亲,她老了,多出去走走对身体有好处。那母亲为什么“本不愿意出来呢”?既然如此,那“我”就带着老婆、儿子出去好了,让母亲就在家里休息。这样好不好? (生答)

师:有同学说,母亲之所以不愿出去,一是身体不好,二是怕拖累别人。多么体谅儿女的老人啊!但“我”为什么坚持让母亲出去呢?母亲又为什么“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呢?从这个细节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生答)

师:的确,这是一个家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谐亲昵、母慈子孝的家庭。而且这种关系已经延续了几十年。

在许多人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单、凄惨!那儿子坚持要母亲出去散步,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答: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

师:外边的景色美吗?文中有描述吗?让我们齐读出来好吗? (生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这段文字你喜欢吗?我也特别喜欢这段文字,却找不出喜欢的理由,你能帮老师找找吗? (生答)

师:那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让全班同学感受到:那春天太美了,应该带着母亲去散步?(生读)

师:大家来给她的朗读作个简单的点评,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点评,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读或女生朗读)。

师:刚才大家也读了也点评了,那么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文中仅仅只是表现景色的美吗?还有没有其它的深意在里面呢?

(生:这一段写的很美,写了初春的美景,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了生命。)

师:通过景物的美,使人想起人的生命。老师要问你为什么由景物的美能想到生命?

(生:初春的田野生机勃勃。)

师:很好!大自然也象一切生命一样,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焕发出勃勃生机。春天的万物就是那样的充满着活力,就像我们的生命。老母亲“熬”过一个冬天,一个“熬”字,写出母亲身体的衰弱和生命的顽强。看到满目春光时,怎能不让人想起生命的可贵!这么美的景色,我硬是要妈妈跟着出去散步,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对母亲非常的孝顺。“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所以文中的“我”就总是劝母亲一句话\"正因为如此,也该多出去走走啦\" (出示投影)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请结合课文内容,以儿子的口吻说一说。注意进入角色,你现在就是儿子,你要劝说母亲出去散步。 (生答,如:\"生命在于运动。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呀,不出去走走多可惜呀,你该出去走走啦\") 师评价:多懂事的儿子!很会劝人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 师:你看,在你们这个当儿子的劝说下,妈还是忍不住跟你们一起出去散步了,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出去了,可是,这个时候,分歧出现了,出现了什么分歧?谁来告诉我?(出示投影) (生: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 师:好,我们看原文,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生齐读: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出示投影)小路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吗?文章中写没写?怎么写的?

(生答第七段)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顺从儿子走小路,可是文中的“我”有没有这么草率? 一加思索之后便依从母亲走大路。你觉得作者作这个决定容易吗?结合课文说说。

(生答: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选择哪个决定都会伤害一个人) 师:文中哪句话最能让我们感觉到“我”的为难?我们来读一读,看大家能不能把那种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投影)大家来看这两句,句式上有没有相同点?读一读! (生答:形式整齐匀称,读起来有音韵感,用词很准确) 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没有?大家来找找看。并且仔细品味一下。

(生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师评:找得也很准确,读得很有感情,品得很有味道。

句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句子朗读一遍,(出示投影)但是我们要找一个人来领读,谁来?。 (生读)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对称句究竟好在哪儿?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两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即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它可以为你的文章增添不少的亮点。好啦,我们再次进入课文。

3、解决第三个问题

(出示投影)我顺从了母亲走大路,但是问题是不是就此就得到解决了呢?最后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师:母亲怎么样处理的?有一个细节描写大家找出来。哪句话?哪个词语?对,是“摸”。尝试做这个动作!来,读一读!感觉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 (生读)

师:你觉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吗?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慈祥的、和蔼的)好,再来读一下试试 !

4、解决第四个问题

师:(出示投影)到底走哪儿,最终有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谁的权力最大? (生可能答儿子、母亲或“我”)

师:看来意见很不统一,我都被搅糊涂了,哪个同学来帮我清理一下,到底谁的权力最大?(生答:一样的)

师:这是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亲情链,它始终是链在一起的,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课文最后一段就是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出示投影)只要我们带着情感去读,或许我们会被感动得流泪。我希望大家在读这段的时候,去想想你和家人的点点滴滴。 (生读)

师: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出示投影)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学者培根也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大家读一遍(生读)

我听出来了,大家在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是充满了一种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地欣赏我们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把\"尊老爱幼\"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三、点拨技法,抒写亲情

大家想,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微小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品着这至臻至美的散文,我们不能不为这至善至美的亲情而感动,不能不被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而叹服。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感动,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而表达一个大的主题,也不一定非得气势恢宏,以小见大的手法,往往能达到以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练习一下以小见大的手法。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运用这种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好吗?你还可以尝试运用前面赏析过的整句格式。老师相信,明天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四、真诚行动,建设亲情。(出示投影)

其实, 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你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你递上的椅子。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力量。 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得怎样呢?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 别忘了,在他们为你庆祝生日时,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别忘了,在他们淡忘的节日里,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

五、结束语:让我们沐浴在亲情的阳光里,把更多的爱心撒遍人间! (在“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的歌曲中结束学习。)

>教案反思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它更是一部生动丰富的社会教科书,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熏陶,还有写作技法的导引。

正因如此,教学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感悟亲情、剖析人性、感激生命的层面,其间穿插语言的赏析、朗读的训练、口语交际的练习、写作技法的运用等,以增加课堂的厚度,也是对八年级学生过去积累的检阅,未来高度的铺垫。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这篇例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浑然一体。在整体感知课文的主线指引下,融合了语文领域中众多的知识技能训练,脉络清晰,枝叶繁茂。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很多学习目标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所以操作时一定要把握主线,步步为营,以防杂乱无章,一盘散沙。

《散步》教学案例及

反思

吴村中学

2009.5

第17篇: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

因此,我想通过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味和内涵美。例如:在分析文章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通过投影进行展示。

但不足之处是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有些操之过急,急于引导学生回答,致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就给出了答案。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上,我对学生总是不敢放手,,总想扶着学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后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读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视公益广告《洗脚》,再次从情感上让学生体会亲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深化了文章主题,有效的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总之,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第18篇:《散步》教学设计与反思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 “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促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想通过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朗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本节课学生集体朗读情况较好,但缺少朗读技法的指导。如果本节课选用范读,学生朗读技法的欠缺就会突显出来。

2、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动起来了,分工也较为细致,但交流的气氛不够浓烈,小组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4.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方向。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不让它成为“过错”。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第19篇:《散步》教案及反思

《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浓浓亲情;

2、品读语言,分析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感受一家人和谐的氛围,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法指导:

品读探究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教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亲情无处不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瞧,丈夫正稳稳地背着年迈的母亲,妻子正轻轻地托着年幼的儿子,他们的举动定格成一幅温馨的画,无言地诉说着爱的真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散步》!

(多媒体播放轻松欢快的乐曲,老师用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营造一份温馨和谐的画面,让学生自然进入本课学习)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读课文,注意课文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2、分组读文,思考回答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母亲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

(3)思考“我”是如何对待这个矛盾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4)“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5)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结合录音范读,展示文字画面,让学生在听读、分组朗读中感知文意)

三、跳读课文,探讨人物形象

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自由探讨,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四、品读语言,探究细节,归纳主旨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会黑体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描写?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如何理解这句话?

7、“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选择文中一些关键语句语段来品读语言,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亲情,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的主旨)

五、拓展思维,感受亲情

1、议一议: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2、说一说: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3、教师小结(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轻音乐)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园。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议一议,说一说,然后教师小结,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亲身体验并诉说亲情,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六、教后反思

教读本课前,我随堂听了同年级一位新来的年轻语文老师的课,题为《散步》,听后有一些感想,于是同课异构,作为本学科的一节公开课,目的是为取长补短、互为启发。同时我也想到一个研究话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多媒体发挥作用,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上了本节公开课。

我教读本文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一学时,本节课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朗读感知、人物探讨、语言品读、拓展思维及感受亲情。教后反思如下: 我认为本课教学环节设计简明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注重了学生阅读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不足处是对调动学生思维还欠缺,教师还是讲得略多,学生自主探究不够充分。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多媒体发挥作用,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做了一次尝试,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来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这些资源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是要立足本班学情,灵活有效地用好教学资源;三是以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为准则,根据新课标要求,一堂课力求环节简明实用,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探究品质,开启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资源,这才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第20篇: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反思

反思人:王青 时间:2016.09.18 活动内容选自经典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原文只有很少的四五十个字,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观察画面从而理解故事内容。因此,在活动目标的制定,方法的运用等都遵循这一原则,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现。

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对于拟定的教学目标能够较好的达成,能够大胆想象和猜测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加入适当的拟声词讲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幼儿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图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了解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语言发展的水平上,充分的解读了图画书,抓住了图画书本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形象的教学教具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并顺利导入教学活动,通过加入拟声词帮助幼儿理解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给予了每位幼儿大胆猜想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就是在延伸部分没有让幼儿很好的参与到故事的巩固表演里面去。这在之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谨记在心,努力纠正的。

散步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散步教学反思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