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参加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1 08:37: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岱岳实验中学小学部 马美超

能够有幸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参加“睿师育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这两天学习中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东平的刘晓倩老师,刘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刘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刘老师在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几次介绍叶圣陶老先生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文章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刘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刘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 陈炳峰老师的课堂也是智慧满满。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陈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吴勇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王文湛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真实的写作意图。

再次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吴勇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推荐第2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

张光玉

9月15日到17日,我随语文组全体老师一起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小,参加了《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学习,听了两天的课,目睹了名师大家的教学风范,感受了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崇尚师范的可贵品质。学习之余,我更多的是思考:

一、名师大家们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亲近学生,搭建师生活动的友谊平台,没有急进,也没有浮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循循善诱,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北师大教授吉春亚的课,利用故事的发展情节,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层层推进,强调学生思维逻辑性,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的观点。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最后阐明观点:每个人对幸福的人生理解不同,为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不但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充分达到了育人效果。她强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的话不是真理,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善的品质。养成学生的思考力,要一点一滴地、静心地。思维培养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较强的思维能力,培养完善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我从理论上得到了提高。

二、名师大家们热爱教学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品质值得我学习。上海78岁的贾志敏老师,用他的课堂告诉了我,什么才是教师的价值;什么才是教师的信仰。教学生一年要想到他的五年,教他五年要想到他的五十年。要做真正的语文人,语文课要以育人为本。语文是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今天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要做真正的语文人,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另外,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也是我值得深思的问题。看了外面的学生,再想想自己的学生,感觉差异挺大的。同时,我们此次外出培训,老师们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也非常令我感动,没一个人迟到,没一个人掉队。

总之,此次前行,收获颇多,感想难书!

推荐第3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学名师教学精髓 创自己教学特色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篇三: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推荐第4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16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公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16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

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第二节《字母表示数》、第三节《生活中的负数》,都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的。第二节是新授课,第三节课在上课前,俞老师发现由于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而临时改成了复习课。俞老师的课让人觉得非常地轻松愉悦,其语言非常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课堂上的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声不断,在堪称严谨的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例如:“现在又来预测老师要干什么了”、“这两个同学今天是专门来预测、指挥老师的”、“现在最厉害的同学上来了,那其他的同学就都来当老师”、“既然你们说要进入主题,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肯定、一定、唯一吗”、“数学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陷阱,要小心一点”、“你就是没有问题的人,那其他有问题的人就都找她”、“我发现你们很容易满足”、“不问不觉得,一问不知道”、“你如果再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让它憋死在肚子里”、“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学习后就掌握了赚钱、亏本和保本”„„俞老师的风格和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最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俞老师真诚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我们能像种地一样,要先平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础;一切要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个好的课堂要用很多方法丰富起来;很多后面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关注问题本身后面的问题;要善于学习别人,“相观而善谓之摩”„„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习的”、“我水平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近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习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习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习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2016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习。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第一课件]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习!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公文

推荐第5篇: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3日至5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徐州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为期2天半的学习中,观摩并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公开课及报告,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愉悦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研讨会,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小英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使我们真正体会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她爱好广泛,熟读《新课程标准》, 并一再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任卫兵老师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特级名师,他从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明白了“成长是过程,经历是财富”;虞怡玲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道路。

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

1 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在教学中反思。

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

任卫兵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他有关“生成性教学”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案例生动的讲解了教学四步骤:重需求:在强烈的冲突中产生认识数学的需求;重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创造;重体验:在不同的视角里建立学习感受的体验;重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他在思考如何把枯燥的数学上出人文特点, 使之充满文化的韵味。

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特级教师的风采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比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策略,它也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特级教师的魅力在于他们教学思想的成熟、教学内容领悟的深度、教学材料处理的独特视角、教学行为的睿智、师生关系的水乳交融、大雪无痕的教学策略……。他们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上观摩课所有教师的教

2 学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的教学视角豁然开朗。原来好课是这样的,原来数学课是应该这样上的,原来特级教师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讨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推荐第6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在行将开学之际,中心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标下名师课堂风采教学观摩会的学习。亲耳凝听了多位全国着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慨很多。一堂堂优良课都生动地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堂课又不失个人风格、特点,亮点很多,如繁星闪烁,令与会教师们赞叹、敬佩。在短短的一天里,特级教师的课堂风采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显现,久久回味。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显现出***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使人震动的课堂生命力。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记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优秀老师的课是一种美,听优秀老师上课真是享受美。他们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理性的豪情,有着对学生深深的爱。细细想来,这一堂堂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境地里,该有多少值得揣摩、学习、研究、反思的地方呀。 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更有歌。老师们的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们只是仰仗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全体业课孩子与听课教师们的心灵共振。专心灵朗诵、专心灵聆听、专心灵倾诉,这是老师们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楚、顺次渐进。纵观整堂课,轻预设、重天生,教法简单却极其富有实效。特别是在整整40分钟的时间内,始终热情弥漫,面带可亲的笑脸,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好的乐章。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弄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增进本身教学水平的进步,增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推荐第7篇: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XX年10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活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使我收获颇丰。

从教25年鲍当洪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甚至能把与会的教师时不时的逗笑,他所讲授的两节课,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带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他设计的板书,能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思维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王xx老师的权威解读: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让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应该多用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多提能让学生思考的How,why,whatdoyouthingof...?Doyouhaveadifferentidea?等问题。

马xx老师做的“浅谈游戏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报告,指导教师们用丰富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很多在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游戏,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很有实用价值。

张xx老师讲的课《Let’aveanimals.》很能打动人心,令人震撼!她通过各种有关动物的视频,激发听课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尤其是在看到动物在马戏团,在大自然中惨遭人类的折磨与杀戮,着实然人心痛。顺势引导听课者们要保护动物,应该怎样做,给听课者指明方向。不仅是学生受到教育,与会教师也被深深打动。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堂教学研讨会,给我的英语教学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也乐于尝试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推荐第8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推荐第9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个人体会

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个人体会

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

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

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

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

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推荐第10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这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各位名师都是先进行示范课,接着是专题讲座,最后是与现场老师们的互动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本次活动安排的教学内容丰富,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形式,让我们听课的小语教师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见的精彩。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11篇:参加《广西第三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广西第三届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5月10日至12日,广西第三届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有来自全区多所学校的教师,教研员,以及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做专题讲座、上观摩课。我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亲临活动现场听课的机会。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听得特别仔细。在活动中,我真正领略了参赛老师和名师的风采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感触特别深刻。

在活动中,其中有几节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分别来自于学生、老师的出色表现。例如柳州市景行小学的李锋老师上的《成长的烦恼》一课中,李老师幽默的个性和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我更是为之所倾倒,一级棒的口才,高雅的气质,都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李老师得当的引导,课堂上,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而且做到了说真话,表真情,抓心理,感人心。在习作讲评课中,李老师通过自我修改,集体评议,再次修改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欣赏他人的习作。从指导课到讲评课,师生配合得非常好,回答和写作都非常精彩。李老师课堂结束语说道:“如果你心中有一个太阳,那么再阴暗的角落也会被照亮!最后李老师希望大家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相信李老师的这句话一定影响着在场很多学生的成长道路。 其次是南宁市园湖路小学张永红校长的《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指导课也让我佩服至极。张校长从描写动物的共有特性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要抓住动物独有的外形特点,也就是找出所描写的动物与同类动物不同的地方,这样,所描写的动物特点才能突出,让人难忘。除此之外,张校长还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眼神来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色彩。张永红校长的课可以说是想学生所难,送学生所需,因此,最后专家点评这节课的时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些优秀教师的参赛课和名师的课让我收获不小,对我平时的作文教学很有帮助。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在多节课上得到体现。尤其在讲评课中,老师让学生上台宣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非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

对于作文点评课,许多老师都觉得不好上,我也有同感,但是看了这些优秀的老师所进行的作文点评,对我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虽然他们的课还有一些不足,但是他们的长处很值得我学习,比如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参加这次作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回来以后,我总觉得该做些什么,就让这一次观摩课当我导航吧,相信它会伴我成长,促我前行。

第12篇:参加忻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加忻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的心得

我们的教学方法一直在改变,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

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

学”、从“特色课堂”到“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

是那些教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变来变去也没有找到一

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是觉得无论怎样变,学生不见起色。教师越感到茫然,我

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上课?

去忻州听了洋思中学的王九明上的一节课,他们的方法是“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导课后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发学案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解决学案中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所设问题的完成情

况来确定这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教师指导后,学生进行训练。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自己主动去学,这对那些自制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

是有好处的。采用学案教学扩大了课堂练习的容量。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得到

练习,学生哪些知识没掌握可以从训练中看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节约了

时间。还可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校借鉴了这种教学方法,并与我校实际情况相联系,采用同年级教师集

体写学案,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学案的练习题难度较小,注重基础知

识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培养学生的信心。并把学生按表现分组,好学

生帮中等生,中等生帮差学生。遇到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全班解决,学生解

决不了教师解决。小组长帮教师检查,督促本组学生。这样培养了好学生的组织

能力,带动了差生进步。

周永兴

第13篇: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心得体会

王秀芬

9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到都匀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聆听了武琼,催云宏,张祖庆三位著名教育专家的精彩课堂及讲座,在两天的学习中,我领略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的课给我全新的感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课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简单,让我受益匪浅,为我指明了今后教学前进的方向。

22日上午听取了武琼老师执教的《我是什么》,她的课朴实、真实、自然、细致、实在。她说:“课堂要真实,要实用,不是华丽的演示”。 她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了学生要读懂课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的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和适当的讲解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与写作方法。

22日下午又听取了崔云宏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他的课充满了想象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感情诵读中,领悟古诗的无穷魅力。

最让我佩服的是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他大气而细腻、精致而流动的课堂教学风格让在座的每位老师为之称赞,他的课堂似乎充满着魔力,简约但丰满、灵活且又独到。习作讲评课中,他巧妙地引导,审时地渗透,竟让学生文思泉涌、妙语如珠,无不让在座的老师为之折服。最后总结出的三条写人作文小贴士,即:写作第一美德:文从字顺——写完草稿,要“再念、再念、再念”;用真实、鲜活的材料写人——写出生料、熟料、猛料;写好人物语言——让人物张嘴说自己的话。最后,一堂讲座《怎样写好作文》让在座的所有人顿悟出他的课堂魅力源于他深邃的教学思想。结束时,老师们都还余兴未尽,活动效果极佳。

总之,这几位专家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那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他们都注重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提供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得到锻炼。以引导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上好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他们的语文课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堂只有在学生阅读兴趣的花朵盛开时,才是最美丽的,才是充满智慧的!通过两天的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理论联系实际,化感动为行动,将本次学到的好经验、好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个爱孩子、爱语文、爱教育事业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14篇: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10月23日----10月25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特别是薛法根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黄果树瀑布》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总之,这次观摩会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收益却很多。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新需要。

第15篇:第十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第十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合阳县城关中学 杨海丽

2014年10月24日至27日,我怀着一份无比激动的心情,本着学习的态度与同事前往古都西安参加了“第十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此次盛会,我倍感荣幸。为期三天的会议日程中,我们共观摩了31节课,2个讲座。在这三天里既有观念上的洗礼,思想的碰撞,激情的迸发,也有知识上的积淀、智慧上的交流和教学技艺的学习,使我能最近距离的接触到最前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收获颇多。

一、教师基本功扎实。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的31节课上,老师都是用流利的英语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他们教学素养高、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语音地道,这也是英语教学的前提。有些教师展示了自己规范的英文书写技能,板书设计上的巧具匠心;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高超水准让人折服;更有教师歌唱、表演多方面才能的展现淋漓尽致。由此,我感到自己在多方面的巨大差距,今后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独到新颖。

通过观摩31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的功夫。他们从课堂开始与学生的打招呼,到导入到情境创设,一环扣一环,衔接自然,学生能够很好的跟进,没有断点。而且从一些教学细节上,更可见各位教师备课时的独具匠心。如山东的严鹏老师,仅仅利用一台时空穿梭机,就使所有教学环节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教学结构浑然一体。

三、教学中的一些细节。

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一些教学细节,分别是:

(1)导入。吴婷婷老师让学生观看听觉和视觉上都很震撼的视频“Time Square”,设问what can you see ?以及what are flying in the air?巧妙的教授了本节课的新单词count down, firework, colorful paper, wishing wall等,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话题,还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正可谓一举三得。在之后的专家毛浩然老师的点评中,我也学习到一堂课的导入要做到简洁明快,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本节课的话题,直接切入主题,时效性很强。

(2)活动设计。此次观摩课中大部分是阅读课和写作课,阅读课上活动的设计能很好看出老师的教学理念,也能较好的检验学生上这节课收获。长沙的黄湘峰老师的写作课把写作中基本的格式定位为“三明治”,head, body and end,他呈现一篇范文让学去找出head and body,然后再让一个学生临时给出一个合理的ending来完成这篇作文。之后说杂志社约稿让孩子们独自完成完整的写作,最后还不忘把写作技巧与方法整合成歌曲《小作文》,让孩子们用《小苹果》的语调唱一唱,我相信孩子们不但学会了这首歌,更是愉快的记住了朗朗上口的写作方法!

(3)课堂评价。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都设计了评价,课堂评价的活动设计与本堂课的中心话题相结合,能做到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准确地给予评价。课堂上教师从不吝啬自己的语言Excellent! Great ! Wonderful! Clever boy! 更有四川的李滔老师,把自己课堂的中心话题friend中的七个字母分成七个小组,让学生比赛竞争,最后又不忘把每个组的孩子都叫到一起共同组成friend这个单词。既让学生通过竞争体验成功,又让学生了解合作的价值。

四、精彩的专家点评。

专家教师的当场点评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情绪高昂,在共鸣中达到了共识。

程晓堂:阅读教学要有以输出为导向的输入,但是不能让孩子完全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自己的内化。

黄丽燕:阅读课活动的难度定位应该是充分的基于文本,合理的扩展文本,适度的超越文本。

刘兆义: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去挖掘阅读内容而不是挖掘其中的语言点。

滕家庆:感情教育需要润物无声,不能太生硬,不能让孩子按照老师设定好的方向去“感动”。

毛浩然:教师自己的私人信息应该点到为止,能起到导题和激发兴趣就可以了。

五、我的感悟。

此次西安之行有了太多的收获与感悟。听了那么多的课和专家的讲座,最大的收获是对对话教学和阅读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话课要上成对话课,反复训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句,对话课上老师的话应该比学生的话少,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多开口。阅读课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理解过程,它不是语言教学课,所以不能把阅读语篇肢解开来进行教学,最后的拓展活动要与阅读有关,要运用所学的语言。阅读过程还应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每一阅读环节的目的应该明确,齐读、跟读等活动都应目的明确。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我想这样的效果一定会更好,实效性也会更强。还有老师应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让孩子们真正想说、敢说、能说。

第16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宁国市实验小学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

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

5、

7、9和

6、

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第17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扎旗汉授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五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的,音三小、音一小、音八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法,三小的“马新兰教学法”;一小的“以单导学”的模式;八小的“

三、

四、五”教学模式等,让我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几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这五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虽有不同,但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以往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是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来完成,老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课上的反应能力,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平平实实才是生活的本质,多姿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

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2014.09.28

第18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

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体会

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

曾秉华

2013年4月20-21日,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和本校的5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应邀主讲者乃北京、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小学数学6位特级教师、名师,他们围绕会议主题,自主选择切入点,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动态生成等方面进行公开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各具风格的精彩课堂。这次研讨会,汇集了贵州省很多地区学校的教师,整个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历时两天的活动中,我听了11节观摩课和4节议课+互动质疑交流+研讨式总结节报告,还有一些名师的课后分享。示范课型涉及“计算教学”、“问题解决”、“图形与几何”等不同主题,有陈述性知识(概念)的教学,又有程序性知识(规则、公式)和规律性知识(策略、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参会教师对小学数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加深对不同知识类型教学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坐在大会堂的下面,近距离的观看各位名师的教学,心里特别激动,但激动的背后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观念碰撞,在比较辨析中提升思维

研讨会的6位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名师对课堂教学的卓越追求。不同教学追求的相互碰撞,可以产生精彩的思维火花,让参会教师在比较与辨析中发现共通的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思维。

二、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

研讨会上,台上教师投入地教学,台下教师专注地记录,每节课虽因教材、地域而异,但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活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和“经典”,“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沉醉于其智慧的芬芳,享受着思想的盛宴,让我明白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行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他们敢于创新设计理念,课堂极富感染力,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三、学无止境

特别是聆听强震球老师的数学课,还是被他那娴熟的教学技能深深吸引了。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作为一个男老师,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仅仅拥有巧妙的设计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而强震球老师抓住教学中结果性知识并把知识还原于原始发现,是学生成为一个对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教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过渡巧妙自然,让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新知,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无止境。

四、放手,孩子会飞的更高

这里面的“放手”而不是放任不管哦!张齐华:全国优秀青年名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张老师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教,更多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是的,只有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领悟到的知识才能更全面。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的是我来讲,学生一味的接受,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我要真正学习和要做的。张老师在上观摩课的时候呢,之前是没有上过的,而且用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上的很真实。效果特别好。这里面呢我还想提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张老师所教班是四年级的,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就模仿张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学不来的,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上我也应该思考出自己独特的贯彻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五、教无止境

聆听完郭莉老师的课你才会觉得:原来教书还可以这么愉快的。说句实在话,让学生自主充当小老师,教师巧妙引导,自然大气,把整节课交给学生,学生在欢快中学到了知识,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教无止境。

这次的学习让我意外、惊喜、满足、期待————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明白了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我要把这些思考和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我一定要把这丰硕的收获带回我的课堂,把快乐带给我的孩子们,把幸福带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19篇: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7年12月2日、3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参加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优质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名师的付出与智慧,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好课不止在于课堂上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课后也应该是经得起回味的。对此,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纪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和王老师的《身上的尺子》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两人教授的年级不同,但是教学设计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我觉得,知识本来于生活,最后也要服务于生活,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值得推崇的,因为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十分的熟悉,只是还不能用已学知识去解释它们,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们很快的认识到了事物的规,掌握知识自然游刃有余。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复杂知识简单化。汪老师《多边形的内角和》与管老师的《认识圆柱和圆锥》都是几何知识教学。几何教学本来就是小学教学的难点,不仅是因为其受到了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制约,还因为它的知识结构环环相扣,关系到今后的几何知识教学。两位老师充分利用现有软件技术,把抽象的知识用最直观的图形或方法具体化。其实多媒体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观看一些图片、一些视频,这样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课堂积极性很高,但是吸收率却很低。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关注了变换的场景图片,但没有真正的去关注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而老师又没有适时的给学生以引导。正确的做法是,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及时的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吃透知识,不浪费教学资源。

回归课本,让学生学会学习。梁老师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上并没有应用华丽的多媒体资源,也没有创设生动的情景,她只是引导学生们看书、总结、练习,一支笔、一张点子图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一课。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好学的心,只是老师的方法不同,引导的程度不同,才造成了学生学力的差异。好的老师,知道怎么去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的去挖掘知识。其实我觉得,在日常教学中,这种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总之,不是每个老师的方法都适合我,也不一定适合每节课,但是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紧密结合我的所学,帮助学生们学会知识、吃透知识。

第20篇: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听支玉恒老师的《晏子使楚》有感

阳春三月,相约槐荫,春风拂面,烟柳依依,宽敞讲堂之中,备受洗礼。上星期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他身着朴素灰色甲克衫,却显得是那么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我不敢相信他竟是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当时,我内心除了敬佩、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支老师对教育的执著,更感动于老师在七十五岁高龄亲自为我们展示了他生动的课堂——《晏子使楚》。原本不是很活跃、不太机智的同学,却能在他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支玉恒老师那沉稳、干练的教学风格,让听课者心旷神怡;清晰明细的教学环节,赋予了语文课生动的脉络;对于教材的解读,透彻而有深蕴,让听者意犹未尽。

大师的亲自执教,我得益不少。他没用任何辅助教具,节节课都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美,那么的简单、轻松、愉快,真是“大道无痕”!大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简约而不简单的导课

大隐隐于市,大象无形。开课时,支老师看到同学们正襟危坐在舞台上,亲切地说:“同学们真精神。”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回答:“老师真精神.”极其平凡的话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少了老师的威严,多了长辈的关怀;接下来,支老师又问:“同学们真可爱。”孩子们也顺着说:“老师真可

爱。”顿时,台上台下的老师和孩子都笑了起来。支老师与孩子们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他在有意地训练学生将听、想、说有机统一起来,训练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里要把词用准确。

二、机智有趣的教学识字

识字教学怎一个妙字了得,我们现在强调每节课必须要有写字指导,每堂课都要读写结合。对于这种观点我也是听之行之,有些教条。但观摩支玉恒老师的教学,发现他这堂课没有让学生用笔写字,在写课文题目时,支玉恒老师才顺势利导,引导学生看字形,记忆字义。当课文出现了重点字“晏”和“宴”、时,支老师便幽默风趣、意图明显地引发学生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记忆字形。(晏子的“晏”是人的姓,所以“日”在上;而宴会在房子里举行,所以“宴”字带宝字盖)。

学生在读文中解字,在巧妙的解读中识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他还讲了他在教学中处理学生字词的妙招,为了让学生牢固地识记生字,使学生在考试时字词不丢分,他把每课出现的生字都组成四字成语或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笔画,一笔一笔地临摹一遍,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使得人人练就一手好字。

三、技能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支玉恒老师的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处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概括能力,这是语文老师几乎都具备的品质。然而能把一堂课中的知识点准确地交给学生,并在课文结尾时有高度、有提升,却是很难把握的。支玉恒老师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晏子使楚》一课的结尾,他这样问学生:“晏子在第

二、三次反驳楚王用的是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好处,这样无形中渗透了习作的一个方法,又把简单的一篇课文又上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忽视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效率、质量的减损。而支老师的授课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将语文的工具性落在了实处。

四、提纲挈领似的文本解读

支玉恒老师强调,解读文本要把握住。要做到准确,必须认真整体研究文章的属性。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他喜欢借助具体课文。他强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浑圆的整体,文本解读首先应该认清文章的整体内容、整体结构和整体感情。不把握文章的整体,就容易产生片面性或南辕北辙的错误,把文章讲得“走了板”。文本解读,把握整体,才能准确,解读错了,贻害学生。也真的是聆听了他的讲解,我才

幡然顿悟。

五、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

由于这课是涉及历史故事的,所以他在让学生自己选择读法去读完一遍课文时,马上引导学生弄清历史背景,然后分析开头、结尾的联系,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循序渐进地步入课文重点。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解惑的过程中,手中的粉笔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文章的脉络。《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重点讲了晏子在访问楚国时遇到的三件事。支玉恒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学生从一句话概括到两个字的标题,教师都做了顺势利导。遇到重点的文字,教师恰到好处地指点学生记忆。三件事交待完,又让学生把三件事用一句话连起来清楚地表达出。恰到好处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每次把握课文整体脉络,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支玉恒老师在教课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如,当第三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时,他引导学生抓住每一件事中的重点语句,品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让晏子机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的情形历历在目,把晏子的为人活生生地呈现在面前。真的是把文字都赋予了鲜活的精神了。

六、教、学、做 三者的精彩合体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支老师在《晏子使

楚》这一课上让学生近乎于还原历史的表演更是把课堂演绎到了一个制高点。学生在表演中激发出了对文本的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在表演有了多元化的感悟,他们领略到了文字内涵的丰富意蕴,捕捉到了字里行间闪现的逻辑的严谨之美,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他们独到的见解与表演让学习活动变的愉悦多姿,他们相互的激发与启迪让闪光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在表演中尝试合作交流。培养了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品质---合作。

总之,听支老师讲课,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怀仁镇中心小学 郑金玉

参加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