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6 08:32:2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推荐第2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表1 学习目标与任务

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类 型 教与学的活动 编号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征的原因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的原因。 1 长征的过程 2.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通过讲解长征路线,学生掌握长征中的地点及重大事件。 2 3.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 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通过讲解遵义会议,学生探究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3 4.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通过演示长征路线,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中的艰难万险。 4 5.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教师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军,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情感。 5 长征的意义 6.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 教师提问,学生

作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意义。 6 7.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感悟长征精神。 √ 教师置境,学生探究: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导学生探究“长征对我们的启示”。 表2 学生特征

一般特征 能够保持30分钟的学习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特征 对“长征”比较熟悉并具备有关的知识,但地理知识和空间概念比较缺乏。

表3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与学的活动(编号) 支持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媒体与资源 1 利用视频播放《长征》组歌引出长征 2 利用图片演示长征的经过 3 利用视频播放遵义会议的场景

4 利用图片展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 5 利用图片出示长征路线 6 利用文字总结长征的意义

7 利用视频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 表5 教学过程说明表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引趣 师:教学课件播放歌曲《长征》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详细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欣赏CD乐曲。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 通过歌曲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

感知历史 师: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学生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回答。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播放演示课件,链接影视剧中重要战役和重要事件的片段。学生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师: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并作答。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师: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出问题:“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现有答案,使记忆学习向思维学习转变。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发挥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置学

生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说出来自自然环境、敌人和党内错误路线等几方面的“艰难”,感悟长征精神。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测试 师: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利用课件在地图上点击出红军长征所走过的省份。 学生用鼠标试着点击,当点击正确时,课件将进入下一链接。 全部点击完课件画面显示的是红军长征所经历的省份,再次感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

拓展延伸

1、学校开展“重走长征路”夏令营活动,请你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并指出重点要去的景点。

2、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 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历史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同时提高实践和写作能力。 表6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学习目标 练习项目

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1. 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党的左倾错误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南昌起义

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应该去下面的哪些地方? ( )① 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

圈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过雪山草地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5.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6.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7.为什么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感悟长征精神。 8.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9.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10.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吗?为什么?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题目: 重走长征路

表1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联系以前的知识讲长征故事。2.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3.编写导游词,介绍长征中发生的重大事件。4.绘制长征路线示意图。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

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2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1.红军长征的有关图片。2.红军长征的小故事3.长征组歌、遵义会议的 视频4.多媒体教室

学习工具 1.导游词、长征路线示意图的格式与建议2.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步骤:

协作交流平台 学生作品上传平台、主题论坛、E-mail

推荐第3篇: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阶段是知道古诗的大意,第二阶段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阶段是能够领悟诗歌意境。小学生学习古诗可以增经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教学,应该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改变古诗教学由老师牵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做法,应该利用网络提供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达到学生喜欢学习古诗的目的。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古诗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体味古诗意境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为此,我总结出网络环境下教学古诗的一般结构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对处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在古诗教学中,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学生通过这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捕捉到古诗闪烁千年的风彩。怎样创设古诗情境呢?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古诗节奏强,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播放古筝乐曲,学生感受到诗中云雾迷漫,树影婆娑的美景。有一位老师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特意选用了为这首诗谱写的《阳关三叠》,那优美沧凉的旋律,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由于朋友远去的惆怅心情。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

2、借助画面,感受情境。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历代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以此特色设置画面,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习《鹅》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

3、用语言描绘情境,进入意境。

学生对古诗句理解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诗中意境,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领悟诗的意境。如教《小池》时,教师就以优美的语句描述泉水叮咚、阳光普照、蜻蜒翻飞的早春美景。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总之,利用多媒体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了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让诗人与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古诗开了好头。

二、运用媒体,自主学习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各自的思想感情,所以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教学也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课前查诗人及写作背景。

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夏日绝句》一诗时,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形成了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学生很难体会作者那种由于多年战乱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心情。通过网络,学生查找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不仅为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打下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2、运用网络媒体,自主理解诗意。

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古诗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束缚学生手脚的教法,那种老师详详细细讲,学生原封不动的记,老老实实地背,缺乏生气。只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合作的氛围、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同时运用多种途径,相信学生一定会凭自己的力量理解诗意。当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源库。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界面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互学互补的过程,体会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他们找到了答案(哪怕有偏差也无妨)。这种自主学习的精神必定会使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得到提高。

3、大胆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学习古诗的内在规律。只有充分地读,大胆地想,才能体验古诗的情感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要有所收获,让思想在诗句营造的世界里徜徉,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诗句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中描绘的形象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4、张扬个性,展示交流。

“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差异而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一定会有各方面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交流的环境,进一步强化学习内容。例如,有的同学学习古诗后制作幻灯片表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有的同学选择动听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虽然不很完美,但必竞是孩子们自己反复推敲得出的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也许会有少数同学没有找到更好的表现方式,但听了别人的见意,会受到启发,从而有更好的创新。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呢?这正是我们期盼的结果。

三、借助多媒体,拓展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教科书的局限性,为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尝试个别化的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对应的古诗,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推荐与古诗内容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古诗。例如:学习《七步诗》学生去读读当时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故事,一定会对诗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更深的体会。

2、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即可以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后,还可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从军行》。学生就会知道他的诗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一特点。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后,再读一读他的《咏煤炭》,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崇高的志向。

总之,网络教学进入课堂,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古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促进了传统古诗教学方式的改变。实践证明,在多媒体网络下教古诗,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了学习古诗的效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凌驾于传统教学之上,或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立,而是将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古诗词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最终使得古诗词教学得以优化!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应用。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则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付出努力,经过实践的验证,方能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结出硕果。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现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

编辑 段丽君

推荐第5篇: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走入音乐教学的课堂,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教学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一些老教师排斥多媒体教学,认为音乐课堂上只要教师认真的讲解就可以。另外支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又因为各种原因,忽略了课堂上的教学技能,忘记了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导,又或者是不能在课堂上将多媒体与教师的作用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多媒体发挥不了其优势,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使其在课堂上更充分

学习了《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这门课,有了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往往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创设不同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小学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学习的 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是,有效应用是音乐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音乐教师为了上好一切公开课,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很多时间,一味追求表面上的花哨、新颖、动感等效果。可是,整堂课下来,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各种音乐外的内容而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这形式上,显然注意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另外,还有的音乐教师臵大量的教学设备而不顾,歌词歌谱满堂带唱,教学方法非常传统,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作为课改潮流中的音乐教师,真的值得好好反思。因此,有效应用教学设备是课改的关键和保证。

总之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推荐第6篇: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够说出多项式媒体教室的构成和功能。

2、

能够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

3、

能够组织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一、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

(一)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

1、教师机;是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师机不仅与其他媒体设备相连,而且通过网络设备与学生机相连。教师通过教师机能够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等。

2、学生机:是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学生机通过网络设备与其他计算机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教室(广播软件)。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各媒体设备之间的切换;电子教室能够实现教学演示、视频广播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

4、资源系统:包括辅助备课资源、学科资源库和素材库等。

(二)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功能

多媒体网络教室除了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外,还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科教学资源库获得并共享各种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2、提供便于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交流工具进行讨论交流和作品共享,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

二、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特征:

(一)

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展交流的对象。通过交流平台,学生能够随时与同伴、教师或专家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与经验。

(二)

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上,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的是个别化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或者参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单元学习和综合学习为主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利用网络可以方便的重组知识与扩展学习资源,所以,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学习内容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的综合内容。这种组织形式的学习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化、整体化。

(四)

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交流协作的功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组织讨论与协作学习活动。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和设计学习评价方案等四方面内容。

(一)

设计学习任务

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习的核心是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任务中隐含的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学习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解决问题或者设计项目方案等。

1、学习任务的来源

学习任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来源于对已有教材或课程的重新开发。

二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2、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分析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内容,确定学生通过完成该任务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习目标的表述不是基于知识点,而是基于知识单元,因此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3、设计学习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1)

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已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2)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联系,学生必须通过应用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 (3)

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平说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通过探究才能完成。

(4)

学习任务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并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二)

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合适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协作交流平台。

1、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

老师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收集学习资源目的要明确,与学习目标相吻合。

(2)

学习资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支持学生的拓展性学习。

(3)

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浏览。

2、设计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是指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撑与帮助,促进学生获取知识,辅助高级思维活动的各种中介。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支持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效能工具和认知工具两大类。

效能工具是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比如电子表格、记事本、计算器、词典、画图工具等。

认知工具是指能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工具,比如引导性问题、学习指导、概念图、相关案例、问题操作模型等。

3、选择协作交流平台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既可以与小组内成员或教师进行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与其他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和会话。通过交流工具,小组成员能够及时交流对于项目或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分享知识和经验。

协作交流平台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作品上传平台;一种是交流平台。网络能够提供同步和异步两种交流平台,常用的同步交流平台有聊天室等,常用的异步平台有主题论坛、BBS、E-Mail等。

(三)

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协作学习。二是安排整体学习进度。

(四)

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与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学习评价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学习评价更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推荐第7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格式 分三部分: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目标

1.按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具体到英语学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及文化意识目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教学案例格式

1.应包括上面的各个环节 2.应包括课堂实录 3.应加上点评与反思

教学设计的书写培训一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连接起来,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连接起来。

教学设计由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制定(含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几大部分,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案只体现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如何通过一些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与学的目标的,将教学整个过程反映出来。不体现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教育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是教案的进一步理论化,它并不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案,而是提供了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者或教师评论、参考的教学构想,是一种具有理论性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设计是融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媒体理论、学科教学法等相关理论于一体,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相互交融,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发挥综合效益。

三、教学设计的结构与书写

教学设计通常由以下五部分构成:设计理念、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主要阐述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渗透。是课程设计的一宏观化的总体指导,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目标的最终归宿。

(二)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对象分析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情感起点能力、思维能力水平

① 知识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二项进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生活背景经验、

② 技能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二项进行:实践(实验)操作的能力、对媒体使用的技能、语言表达技能、

③ 情感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二项进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般态度、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④ 思维能力水平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项进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学生的思维结构

2、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有以下项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本部分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阐述本节部分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对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建立的作用

② 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学生学习的障碍、

③ 确立教学目标要阐述确立目标的依据(要依据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标准、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等)、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

④ 重点难点的确立要阐述确立的依据(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所确立的具体内容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加工、教学技术和手段、教学参与的切入、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①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加工的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是否需补充或删减;容选择和结构是否符

合学生实际、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方式的改变和处理要给于具体阐明,同时要指出重新设计和改动的理论依据。

② 教学技术和手段主要阐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建立(要给出教学模式的简单流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注意媒体使用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佳)、

③ 教学参与的切入主要阐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按照课程设计的情况介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发现的参与过程的引入。

④ 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分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对开发资源的使用;二是学生对所学相关内容生活经验、信息收集的预测和相应的处理方式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采用流程图的形式,简单扼要、直观的展示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参考的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中要包含以下四项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的意图。

(五)形成性课程评价设计

形成性课程评价的设计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的设计,阐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用的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同时阐述评价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的书写培训二

如何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

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3)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

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外,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推荐第8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 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

通过五天的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讨“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五天的学习情况,谈一谈我的一点拙见。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通过培训,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

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从广义角度讲,不仅教师、教材、教室是教学资源,而且学习伙伴也是教学资源;不仅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而且学生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种资源,甚至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是学习的帮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生成性、创造性、自主探索、交互学习,教学形式是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很丰富。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9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运用心得体会

关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

通过近期县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短期培训,使自己倍受体会到,我国教育信息发展状况急速上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出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以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作用,已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注重讲到:

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

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

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

最容易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教育;

因此,我们在跟上时代的步伐前提下首先在自身教学当中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现代教育教学研讨和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日趋成为现代教育的总目标和重要要求。为此,作为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我们不仅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媒体技术,更应成为制作的能手,来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教师平常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推荐第10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

参加培训的都是一线的教师,而这次培训利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并从分发挥小组和个人的能动性。教师把近六十个人分成十组,六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学、讲解、联系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抽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

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电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

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

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

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几天的培训,我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

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11篇:心得体会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接到学校让我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通知之后我欣喜若狂,同时也非常感激市县教育局以及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提升的好机会。虽然培训只有5天,但是就是这短短的5天让我收获到了很多知识并掌握了不少的技能。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怎样做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内容新颖,且理论性强。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各种教学设计的过程及理论依据,我们原来的学习是老师讲学生做,这次的培训中,每个模块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步骤供学员实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总之,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

二、老师特别下功夫。

本次为我们培训的老师都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高手,他们把这本书中纯理论的知识用丰富多样的课件给我们展示出来,有讲解有演示,有感想有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把自己作品拿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探讨、体验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总之,枯燥的内容在他们的精心准备下,成了一次次感受美的旅程。

三、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触动很大。

随着教龄的增加,我的教学经验是越来越丰富了,可随之职业倦怠也越来越严重,感觉教学总是机械地重复,起初对于教育的那份冲动逐渐归于沉寂。在这次培训中,我们齐聚教室坐在一起学习,各抒己见,共话教育问题,大家的思维在碰撞,言论在交锋,课堂气氛真的很活跃,心情很放松,大家对教育的那份专注,那份虔诚,对自己未来课堂的那份期待,那份冲动相互传递着,影响着,同化着······这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欣赏的角度构思理想的、充满诗意的课堂,重新燃起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

四、这次的培训是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洗礼

这次培训,我们观看了大量优秀的国外课堂教学视频,阅读了有关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刻地感受到这些课堂自由民主,充满了情趣,这些理念科学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有质的区别。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偶尔出现的小组合作也是流于形式。而在这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动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

主、合作、探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接着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这些课堂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最后是教师备课的准备。我们的备课总是在备教材,很少关注学生,教学媒体主要是课件,而这些优秀的教学理念注重的不仅仅是备教材,更关注于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环境等,内容更全面,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这些教学理念充斥着我的头脑,对于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思考我的课堂。

五、本次培训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提升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在学习中,我了解和体验了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及有关教育类网站并学会了运用其为自己教学服务,学会了利用一些实用的小软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懂得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制作自己的教学设计。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好的教学设计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几天的培训,我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

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12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 四天的培训,我们系统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讨“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四天的学习情况,谈一谈我的一点拙见。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对于现代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在本次培训中,我不仅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使自己由传统化教师向现代化教师发展!具体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到课件,然而,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课件制作培训,以前的全是自己看书、问朋友的,其中问题一大堆。这次培训,从基础讲起,使我比较透彻地认识了POWERPOINT,对POWERPOINT的功能、做法、技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如何轻松、快速地完成一个POWERPOINT课件。例如:老师讲的,由WORD文本导入PPT,制成简单的课件,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就解决了自己以前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几个标题设置同样的字体字号,需要多次的操作,并且明白WORD文档和POWERPOINT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转化,那将是多么方便的操作。还讲到了幻灯片母版,可以告诉大家,在老师讲课之前,虽然我做了无数个课件,但我还不知道POWERPOINT有母版,不知道在POWERPOINT母版的一些设置可以解决那么多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以前做一个课件,我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通过学习,做一个课件,一个小时之内完全可以(当然是在准备好素材的情况下)!

二、方法技巧,有待于灵活运用。

以前做的课件,说白了就是课文内容的重复,也是老师说得,只是一块黑板。在这次学习之后,我知道在课件里可以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等等,可以使课件动起来、活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讲了模板的下载、图片的插入、声音的插入等,使得在以后的课件制作中能利用更多的资源,能使课件制作出更加美观,更加符合自己的意图。讲了素材的获取与整理,讲到了软件ACDSEE、photoshop 等的运用,使我在学习制作课件的同时,也学会了几种软件的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可以灵活运用很多软件,虽然说,平时的教学中,用处不是很大,但用此法做出的课件,完全可以感动师生的。并且在我们的生活玩乐中也是大有用处的!

三、找到差距,认清不足,不断学习。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或许正因为多媒体课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体局才组织了本次的培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还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老师的教学下,我不断学习、练习,比较好地运用各种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讲究精美,又讲究实用的课件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在学习中,老师建立了QQ课件制作群,我加入了该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向各位老师学习,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自己,让学习永远继续下去。

第13篇: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

二、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解决了“饶幸心理”(即传统教学中一次只问一个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回答)两大课堂提问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调整课堂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指的反馈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参与气氛、学习新知识后的情感表现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反馈的“晴雨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参与及时被教师掌握。

第14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内容摘要

根据新课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独立、协作、创新和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学习、搜索信息的能力。令我们欣慰的是,现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恰好能够满足新课标各个方面的要求。多媒体网络写作教学有许多的优势是传统写作教学无法超越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刺激材料,并且能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独立搜索、处理材料,他们能够互相交流、讨论作文主题、互相评价作品。然而,多媒体网络写作教学也有它本身的缺点,因此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克服它们,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

写作教学

信息培养

交流

i

Abstract The new request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values more and more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dependenc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media network to carry on communicating study and searching information.What makes us happy is that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just can satisfy all the above aspects of the reques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t the right moment.Comparing the multi-media network writing teachi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former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the latter.During teaching, the teacher can provide various stimulating materials, and the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a network platform for independent search for and proceing of materials.They can also communicate and discu the topics and evaluate works with each other.However,the multi-media network writing teaching also has shortages of itself, so it needs us to make great effort to overcome them.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et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ulti-media; network; writing teaching; information cultivation; communication

ii

Contents

1.New Request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1 2.Comparison of Writing Teaching between Two Modes .....................................2

2.1 The definitions of the two concepts .............................................................................2 2.2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under the multi-media network .............................2

2.2.1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means ......................................................................2

2.2.2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content .....................................................................3

2.2.3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effect .......................................................................4

2.2.4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roles .........................................................................5

3.Writing Teaching under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6

3.1 Preparation before cla ...............................................................................................6 3.2 The claroom writing teaching ...................................................................................6 3.3 Writing communication on network platform after cla .........................................8 3.4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rk before presenting the works ......................................8 3.5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9

4.Solutions in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Writing Teaching .............9

4.1 Problems ........................................................................................................................9

iii 4.1.1 The poor ability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ique .............................................9

4.1.2 The low level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10

4.1.3 The disorder and overflow network resources ....................................................10

4.1.4 Using multimedia too much ...............................................................................11 4.2 Solutions ......................................................................................................................11

4.2.1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of using multi-media network ................................11

4.2.2 Paying atten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11

4.2.3 Raising the discrimination and inspec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12

4.2.4 Combining the multi-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s together .........................12 5.Conclusion ........................................................................................................................12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iv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under the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1.New Request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The reques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omulgated in 2003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skill has exalta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original English syllabus in Senior High School.This new request mainly focuses at: if students can independently draft a simple report; if they can write a brief story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if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reorganize the text as short play; if they can write memos, simple letters and greeting cards with the fitting language; if they can describe persons or affairs and expre their own views; if they can fill in forms relating to personal circumstance; if they can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which has coherent language meaning and complete structures.What’s more, the writing skill’s request to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also becomes higher and more concrete than before.For example: (1) students can write summary, report, notice, and official busine letter in English and so on; (2) they can describe scenario, attitude and feelings in English more detailed and vividly; (3) they can elaborate their own standpoints and comment the standpoint of others with proper literary style and accurate phrases; (4) they can fill in various forms and write resumes or applications; (5) they can make not-profeional translations and so on.Curriculum standard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request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which trains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of expreing fact, standpoint, emotion and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cultivates student’s writing habit of norm; trains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of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solv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judgment thinking, but also emphasizes to raise students’ own attainment which needs to take students as corpus and make students the center; to develop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using comprehensive language; to make students foster English cultural consciousne;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and proceing information.

1 However, teaching under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just can well meet the new reques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it also matches the teaching views of constructivism and humanism which are helpful for raising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synthesize language completely,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skill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good multi-media network adequately.2.Comparison of Writing Teaching between Two Modes

2.1 The definitions of the two concepts Multi-media network English teaching mode: it carries out English teaching with computer and network, mutually combined with the control centre, which including the video present, projecting apparatus, DVD, recorder and acoustic equipments for the multi-media platform.It can get support from the comprehensive usage of various media in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teaching.Man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re used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example, the computer supporting facilities,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movie, and electronics publication etc., which concretely includes songs, brief strokes, slides, videos, video frequency CDs, animations etc.This mode really makes teachers,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aching effect truly attain three-in-one.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it takes teachers as the center.Teachers explain knowledge in detail, with various simple media as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introduc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In this mode, students paively accept knowledge that the teacher teaches.In a word, teachers teach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and students are the paive receivers of the external world incitement of knowledge,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the contents that the teachers instill towards the students, and simple instructional media are the mainly methods and means that the teachers instill towards the students.Teacher, student,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have their respective clear function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is explicit.It becomes a kind of stable structure form of teaching activity progre, and namely teaching mode.2.2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under the multi-media network 2.2.1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means For the writing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are the whole center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are just the paive receivers.In cla, teachers explain vocabularies of writing in detail, analysis sentence structures, provide excellent examples

2 on the blackboard for students, and let all students carry on writing around a given topic.After cla, teachers correct the students’ compositions in a very slow speed, so what the students have to do during the time is to wait patiently for the results that the teacher will give them.We can obviously get that this kind of mode is impoible to arouse students’ strong interests in writing, and the articles all the students write will be likely to be monotonous.It may not agree with the tunnel expreion method in English, and students can’t have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either.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is a kind of mode which gathers various teaching media, such as texts, pictures, animations, voices and so on.It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incitements of various senses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obtain and keep knowledge, and also largely stir up students’ enthusiasm in studies.What’s more, it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claroom, and then rais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Teachers make use of the multimedia to change the writings on the blackboard into vivid pictures or animations of image, and pleasing music is regarded as the tools of teaching.In this way, it not only saves time of writing and painting on blackboard, but also it extends the capacity of teaching, and make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knowledge outstanding.Multi-media and provides a comfortable writ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more easily to comprehe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of English writing.After cla, with network platforms like BBS,E-mails, teachers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carry on discuions for exchanging views, evaluating and correcting the compositions for each other, and it not only can help save a lot of time for teacher’s correction of compositions, but also can it make students know the shortages of standpoints in their own compositions in a short time, so they can correct the mistakes in time.2.2.2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usually from teaching materials.Teachers select a suitable writing topic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Some teachers may also give students some excellent texts that they collected, provide some thinking ways of writing.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has advantages of abundant resources in this aspect.Firstly,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urses

3 not only come from teaching materials or some excellent examples, teachers can also collect rel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ictures, animations on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ircumstance.After collecting something like social current trend of event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daily life, then teachers can create these materials into elegant PPT and provide vivid writing scene for students.Secondly, students can surf the Internet to look for various resources in different websites and collect materials which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nd put them onto the internet forums of their own cla.They can share them with other students or e-mail them to the teachers which can provide good writing topics a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eachers’ writing teaching.The content made in this way is not only easier to help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and help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a student to write a good work in a different angle or standpoint, but also it can help broaden students’ visual fields, and help develop the ability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acquiring knowledge independently.For example: students can use the websites of English countries to look for rich write materials, which not only can make them understand foreign culture better, but also help the students be able to create tunnel English compositions.2.2.3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effect In traditional writing teaching mode, teachers are the only organizers and governors of teaching proce.Content of course is monotonous and the way of teaching is tedious.Students are just placed in one paive position and obedient to whatever the teachers say, so they are not easy to take actively part in the proce of writing teaching.What’s more, students can hardly write an tunnel article naturally, and usually all the articles are monotonous and have much grammar and expreion mistakes, lacking innovation.In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mode, the blending of texts, graphics and audio-visual courseware can active claroom’s atmosphere; and it also can make the abstract texts changed into pictures and animations which is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more easily to accept knowledge.Teachers’ establishment of writing environment with meticulous care is advantageous to produce out works of creation in special viewpoints.Teachers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form groups and carry on discuions for exchanging thoughts and which can large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organizational skill, also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forming

4 well-knited writing thought.Students also can make use of campus network or Internet to collect writing materials and look for excellent writing examples, which are advantageous to cultivating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students can evaluate and correct their works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promote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each other.The teachers carry on the proce of correcting students’ work online and make feedback more quick.And,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e multi-media network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study level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design all kinds of writing practices for them.This is very advantageous to carry on individual teaching and to te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abilities.So the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can make the teaching effect a very great exaltation.2.2.4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roles In traditional writing teaching proce, teachers are the main roles in teaching stage, however, students are just some audiences.While having a cla, teachers only stand on the platform with blackboard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o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to provide knowledge for students.In the same time, students j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s arrangement and paively accept knowledge, have no chance to expre the views of them.So this kind of mode is not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cre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writing.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brakes this kind of mode which takes teachers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proce, and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ity,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independence of teaching and treats students as the corpus of teaching, with teachers as the participants of language activity, the promoters of information, the instructors, governors of claroom activities, the inspirations of teaching activity and examiners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feedback.When having a cla, the teacher can provide some writing materials and organize students to form several groups to carry on discuion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roce, teachers should not interrupt the students’ discuion, but they ca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guidance to students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discu in a correct direction.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choose writing topics which they are interested in.What’s more, they can also become members of writing evaluation, and carrying on an evaluation to the works of others is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to know

5 the shortages of themselves.The conversion of teaching roles makes students more active in writing cla, and they also can form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study.By 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 works with each other, students’ abilities of analysis, dealing with writing information will raise a lot.3.Writing Teaching under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 of writing teaching,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 to establish vivid writing environment.They can also adop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ask-driving, which is a multi-layer and multi-angles teaching strategies, to guide students how to take a participation of thought.What’s more, they can make use of the network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learning, correcting and evaluating works with each other to raise students’ abilities of evaluation and cooperation study.3.1 Preparation before cla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some Internet indexes to look for materials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omposition topic of this leon.For example: the background materials of writing topics, relevant pictures, videos, audios and so on.And teachers also must prepare the new vocabularies, sentence structures that may use during the cla, and they should change these materials into elegant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a full use in cla.Teachers can go to some special subjective websites on writing to look for and make references to some excellent writing courseware, then form their own well-waving teaching coursewar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 of teaching.3.2 The claroom writing teaching We should establish various environments of writing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Firstly, you can use the real objects to make environment for writing.For example: if you want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statue of Liberty in America, teachers can present the pictures of the statue on the multimedia, then he may also enlarge some details of the pictures, so the students can easi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through observe the pictures carefully.Secondly, it is a good way to represent some cases when you make environment.If there is an article concerning history affairs, how can teachers let students feel its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statement of the people’ thought a lot of years ago.Then the

6 function of multi-media can be highlighted at this time.We can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o project a video concerning this history affairs, so students can not only feel the social atmosphere personally on the scene, but also can easily stir up their inspirations of writing.Thirdly, using story to make writing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teachers can display a few story pictures for students firstly, then let students discu and imagine the 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ots in the pictures.Then students weave their own stories and performance the stories in front of the cla.Teachers should remind students of noticing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suspense.Finally, students can finish a well-knitted article in a good way which can train a student to obtain and handl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it can also help students rais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proce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hat students has got, and it makes the students get initial understand of the English manuscripts.Fourthly, you can make use of the network to establish write environment.Teachers make use of a forum on the network, such as BBS, e-mail, wiki and so on, and then they can imitate the daily life scenes of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speak English to establish a scen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Such a good environmen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nd it can raise the ability of a student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 his own opinion.Teachers can provide digital sharing resources, like foreign culture, politics, customs etc.and this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cultural literacy, because the biggest problem students facing in the past is that they always write English articles with Chinese language, which does not agree with cultural habits of English nation.

Organizing group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thing.When teachers have established writing scene and have provided writing materials for students, they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form groups for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exchanging views.Because different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experiences are different, making students communicate their own standpoints with each other, is helpful for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clamates, and it also help students find out the shortages of themselves, then they can correct the mistake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ime.

7 After students can mutually communicate the standpoints of the materials provided by teachers, students can discu the way of write thinking with each other, and generalize the approximate frame of a work; finally they should display the achievement in front of all clamates.As a group,students mus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hat has been presented, and how the multi-media to do the work well for conveying their topic of interest.The students should choose a leader in their groups and organize different tasks with their members.

3.3 Writing communication on network platform after cla Because of Interne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ampus network,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tends from the claroom to outside, from solid time to any time.This giv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portunity of mutual communicating during cla or after cla.Students can use network, like e-mail, BBS, forum,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discu something about writing together.Teachers can take advantage of forum to send out writing topics, then students can discu their own standpoints with each other directly.What’s more, if students have any questions, they can ask teachers for help by e-mails, and teachers will have a man-to-man solution patiently.Students’ can correct and evaluate compositions with each other on the network.For example: whether the contents is complete; whether there is some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compositions; whether the usage of phrases and vocabularies is correct; whether it is logically organized; whether article structure is tightly packed and so on.They can also share their own collects of excellent resources with each other.Because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are very abundant, the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index tools to collect writing- related materials, and go to some special subject websites of writing to read the excellent examples of article, they can also make use of the excellent resources that clamates have already collected and shared in the network forum.For example: students want to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topic of “The nation that I like most”, they can form their own writing ways of thinking after search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or landing on some websites to seek some related materials, then tiding these materials up.3.4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rk before presenting the works After teachers’ guidance, students’ correction and evalu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8 clamates themselves’ modification, a complete composition is finished.Then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e-mails to hand over the composition to teachers for a further correction.After correcting the compositions, the teacher can feedback the results to students by e-mails in time, so students can rectify the given mistakes in the works in a very short time, then finally they will finish a perfect work.At last, students can put the final works on the presentation platform in the network of their own cla, sharing them with other clamates or they can make use these works themselves later.Also they can put the works on their own blog, as their own diaries of study growth.3.5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Because of the use of the multimedia and network, students should be evaluated by what they have done in cla after finishing a writing work.For example: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 works,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kills,collaborative efforts and teamwork,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shared with others.This kind of method can evaluate the students completely, and it can also avoid evaluating them only by the finally works they have done.4.Solutions in Multi-media Network Environment Writing Teaching

4.1 Problems Although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has all kinds of advantages, however it also inevitably exists some problems during the actual proce of teaching.4.1.1 The poor ability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ique Some teachers can not design good courseware very well, so they get to the Internet to download good ones of other teachers.However, different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for teaching,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not in the same level, so this will neglect their own special features of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effect also can’t be very good.Some teachers also make courseware themselves, but the courseware’ quality is not good because their technique is bad or some other objective reasons, and there is no logic in the courseware.Teachers can not control multimedia expertly, so using the multimedia can not obtain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t may also mislead the students.

Firstly, while designing a courseware, teach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make it good-looking and interesting, no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neglecting the design of courseware’ contents, so it may lead to a result that students just join a crowd for fun, and they have interests in the cla, but they can not get anything useful.Secondly, teachers may only make use of multimedia for teaching and hardly write anything on blackboards or they never carry on any other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cla.However, multimedia always can display content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n a very high speed, and the capacity of course is very big, so students can easily have a tired sense in vision, and they take a quick glance of knowledge and then forgot most of them.Thirdly,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low, and they do not acquaint with the multi-media techniques.This is a serious blemish in teaching.If a teacher can not expertly operate a multimedia in cla, then they may feel flurried when a sudden circumstance take places, so it will seriously influence cla progre.Some teachers can not collect, handle and deliver teaching the information very well, and they can not organize contents of teaching and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in cla with the network multimedia masterly.4.1.2 The low level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request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high information literacy.But 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some students can not make use of the network to search, handle and deliver information very well, and they even can not communicate freely with other clamates and teachers on the network.These all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a teaching by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4.1.3 The disorder and overflow network resources

The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are very abundant, if you want to get some resources, you can just put the key words on the internet, then there will be all kinds of resources presenting to you immediately, which will make you hard to make proper choice, and students have to take a great deal of time to choose the best quality ones in various resources, but this isn’t a very easy thing.Some information contents on the internet are harmful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y, so this demands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very strong ability of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ng themselves from harmful information.

10 4.1.4 Using multimedia too much Because the multi-media network has advantages like image and vivid in teaching, some teachers display all their teaching content completely through multimedia, and they exceively depend on the multimedia, so it may lead to getting the opposit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end.What’ more, a great deal of rapid shifting teaching information makes students hard to completely absorb it, and it also easily arouse student’s tired sense in vision, mind and body.4.2 Solutions For well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network in teaching, we should seek all kinds of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4.2.1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of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 To raise teachers’ ability of making use of the multi-media network for teaching, we should do several things.Firstly, we should change the attitude that teachers towards multi-media network, thoroughly exterminate them the thought of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just following and imitating others.Secondly, schools should set up some education technique training claes and encourage the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In the cla, they were given lecturers and tutorials to train their basic skills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hich can help teachers learn to make courseware, search network resources more availably, acquaint with the operation of multi-media network equipments, and control various platforms of the network freely, such as the environments of communication: E-MAIL, BBS,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forum and so on.4.2.2 Paying atten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School should put importance on setting up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ons,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the ability of seeking information that they need, and they can organize sort, exploit and deliver information availably.Such as: training students to masterly use the various inspectional tools and handling tools of information; making them to expertly visit a website, search materials and check e-books and so on to obtain the method of getting information; letting students be good at using thinking of creation, inspiration and diip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comparison and relation, looking for an information point to find and create new information.

11 4.2.3 Raising the discrimination and inspec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he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is various and complicated, while searching information online, students should choose a suitable data index tool, such as Google, baidu, then import key words of the information, finally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y need among the numerous information sea.Also it is a important thing to collect some relevant methods of searching information anywhere or anytime,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earching information accurately, quickly.4.2.4 Combining the multi-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s together During the teaching, if teachers just use multimedia monotonously to present contents of leon, it may not get a good effect.Because the courseware of teaching presents leons in a very fast speed, and students can not consider the content clearly sometimes when content just paes by.So we should notice to combine multi-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ogether.Teachers can not only present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of vivid image on the multimedia, but also they can make writings on the blackboard to present course outlin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5.Conclusion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education as a mean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It can provide them many ways to expre their ideas and display their information.It also allows teachers to present their curriculum in an innovative manner.Students were able to study in a environment that was meaningful to them,and they also can develop skills such as teamwork,collaboration,cooperation,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hich would be important to them in their future career.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also can nicely adapt to all sides of the reques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It not only help ra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writing, develop students’ cooperative and communicating ability of study, also it can stir up their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and make them collect, handle information independently.finally, it can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language.Although it may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ying proce, as long as we make good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m, an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 its blemish in the proce of carrying on teaching, then the multi-media network will definitely mak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12 English writing and become the eential developing trend of English teaching.

13

References Loudi.(2008).Multimedia and Network in Interactive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Wanglin.The Effectivene of Video Instruction in Different Modes ofLearning[J].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Cuiling.(2004).A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role in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ultimedia

projectored claroom[J].Foreign Language World.

丛春红.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英语教育周刊电子版.汪明.(2008).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赵丽.网络环境下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J].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英语旅游文化系.黄云霞.网络及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江西新余市第六中学.周玉梅.(2009).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刘文艳.(2009).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写作观点构建[J].兰州学刊.

Acknowledgements Four years’ time of college will go by quickly.Reminding of these years, I have done many things, such as: reading, textual research,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nd so on.It seems that all goes naturally.Graduation thesis is our last word that we say goodbye to the life of university, so we need to be serious, and get a perfect end.After months of hard work, with the enthusiastic help of guiding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I complete the report finally.Firstly, I want to say thanks to my eay supervisor *** who has guided me patiently to finish this paper, without her help, I couldn’t have completed this paper design; Secondly, I should give my thanks to the English majors, because they have help me do the questionnaires with responsibility.All in all, I will give thanks to everyone who has helped me.

第15篇: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生物教学的反思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生物教学的反思

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已制约了接受知识的进度及容量。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板书、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学习了《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点评的到位和准确让我折服,尤其对“PPT易简洁,不花哨,使我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媒体教学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也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能更好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生物教学讲台上,我已经默默耕耘了一些年头。停下匆匆的脚步回首望望……走过的是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有孩童学步时的紧张与执著;也有做人本色的踏实与勤奋;还有收获成绩时的喜悦与激动。对生物教学有一些深刻的感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高尚的师德是重中之重。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学科知识实际上是由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以及通过他们的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块主要内容,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概念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核心概念在文中以黑体字出现,另外在习题训练中增加了“画概念图”这块内容,所以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概念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概念有多种类型,如果从被描述对象的抽象程度看,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如果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看,可分为相邻概念、并列概念、相对概念、从属概念,等等。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接受教材的变化、体会教材各栏目的编排意图,尝试以不同的教学模式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上述几点体会也是教师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和反思,它是源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源于教师对亲历的教学情境瞬时的直觉和体验,源于教师每天的学习、交流和共享。新课程的实施还刚刚起步,我们惟有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去解读课标、理解教材、反思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积累和提升,我们的课堂才会增添更多的智慧和精彩。

第16篇: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本专题课程简单介绍了简易多媒体环境以及目前教师在制课件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智能教学课堂”软件的优点及其功能,通过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将其功能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应用,并演示使用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一、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智能教学课堂

二、智能教学课堂备课

1.前期准备——以《多山的国家》为例

2.案例一 灵动的小白板——多山的国家

3.案例二 活用电子书——电与磁

4.案例三 善用学习网站——雾霾中的数学

5.“智能教学课堂”对现有课件的支持

6.案例四 层的应用

7.案例五 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通过本专题学习,提升教师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专题解析 介绍相关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以及软件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案例,边演示操作边详细讲解的方式介绍了各代表软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的过程。

课例观摩

提供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与软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

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黑板加白板,英语教学更精彩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小学课程教学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课堂讲授

合理利用PPT,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总结与复习

手拉手的学习――利用在线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小学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小学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让教学评价自动化——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

第17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

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从小组合作、竞赛教学法和讨论法等问题与与教师交流信息技术学科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直接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本课程中用讨论法讲解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课很成功。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喜欢讨论教学法。问题引导则是讨论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解决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帮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法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灵活的运用知识,辨别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而且组织形式多样灵活,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避免学生边缘化。实施过程的组织控制是讨论法的关键难点,需要教师严格按实施步骤进行。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引导者,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数字教学的新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第18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感悟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感悟

摘要: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带来了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效合理的历史网络课,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中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 历史教学 思考

计算机网络问世之后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剧变。同样,学校的教学也受到了这种新形式的冲击,以历史教学为例,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使得历史研究对象都可以模拟仿真,使学生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世界。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不能重演,历史的本质决定了历史不可以反复出现。因此,我们只能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只能通过教师的言语描述或课本插图等,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欠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多媒体技术引入之后,形象地营造了历史情境,把原本单一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变抽象为形象,实现了历史场面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品味历史,探究历史,为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趋向个性化学习历史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层面和领域。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在纵向时间都是具有相承关系,又同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诸事件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跨度大的历史内容的糅合,通过相关网络技术排列成了历史画面、地图动画等,这样就将更完整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宽度。这样就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注入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打破教师对于知识的绝对权威,特别是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为师者也需要与学生多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得到相互的促进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师互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不断加强,这就需要不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与帮助,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扬协作精神,把教师的个体智慧变为集体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劳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必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研究质的飞跃。

教师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现代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教师,而不仅仅是以往单一的教学型教师。不管是历史还是别的学科的教师,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探究,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掌握自身驾驭广泛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如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对课程计划和教改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对相关历史教材的研究与处理;历史学科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研究;对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 新课程计划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就过去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育的主体方式一直是单向传授,这显然已与现代教育的思想与理念相悖。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多进行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和补充,构造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教学法的最大效率化。教师在新形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地位,既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带动者,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首席小提琴而非乐队指挥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但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发展。因此,必须确定“教要依据学”的观点,教师要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向导和顾问,指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合乎规律地去发展自己。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开展交互学习,学生不仅参与了体现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实现过程,而且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而作为教师,同样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层次的完善与个人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历史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工作必然会柳暗花明,蒸蒸日上。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学习,就一定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的课堂获益匪浅,充满趣味。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第一中学)

第19篇: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构成及特点

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构成:一般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等以呈现数学教育资源为主。可以电脑+电视、电脑+投影、电脑+实物展示台。

简易多媒体环境的特点:

1、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情境。

2、适合进行强化教育,有利于学习个体化。

3、可以提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条件。

4、有利于实现双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简易多媒体环境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形成数学学习的社会化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并让学生从小接受终身教育的熏陶。基于简易多媒体环境小学数学教学必然是多向开放的,即校内开放,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坚持自主式学 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主

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展开讨论性 学习,最终彻底地掌握信息技术,并自如地运 用到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当中。

在自主式学习方式中,教师第一步需要 帮学生选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十 分讲究,既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立足于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又要重视信息技术 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老师可以把主 题定义为一种开放式的创造性主题,如设 计一份学校的学报、个人的网页或者是一 份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演示文稿。这 样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需要学生自己 去实践,很好地起到了一个将知识转化为 能力的作用。然后就是学生按照老师的主 题去选定专题以及实施的方案。这其中,老 师的任务就是简明扼要地阐述一下主题涉 及的一些大方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专题。在专题确定以后,学生就 会开始准备他们的东西了,这个时候老师 应跟进他们的学习,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 候给予一定的建议和修改意见,让学生能 够顺利地完成他们的任务。最后就是安排 一个演示的过程,让每个学生上台介绍他 们制作的东西。这在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的 同时,也是对他们逻辑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的一种锻炼。

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

与学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人文、地理、道德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是开放式教育的 一种推广,十分有益。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坚持创新式学 习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 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工作重心,也是研究的重大课题。信 息技术教育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空 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作为学生 接受知识最主要的场所,在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授 Office 软件的时候,要求 学生做一个统计表格。这个时候教师可以 例如:在教授 Office 软件的时候,要求 学生做一个统计表格。这个时候教师可以 要求学生用 Word、Excel 和Wps软件来分 别完成。这种一务多法的教学方式可以开 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散性的思维模 式,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又如在 学习位图和矢量图这两个类似概念的时 候,教师可以摆出大量的矢量图实例,显示 矢量图的性质,从而引导学生寻找他们之间 的联系,最终领会矢量图的概念。这样的方 式可以训练学生迁移性的思维模式,也有助 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当然变通和创造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教 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问答方式,让学生对一 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然后针对思考 的内容进行变通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体系,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 有益。此外,在课外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学 生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以后去运用这个知识 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Photoshop 之后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电子贺卡;在学习了网页制作之后,要求他们去开通网上的 个人主页。这些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 维能力都十分有利。 当然,在教学策略上也应该有更多的变 化。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传统科目,应 试教育的印记还不是很明显。老师应该丰 富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问题抢答 教学法来点燃学生的热情,又或者采取填空 教学法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和 巩固已学知识。对于那些知识基础比较单 薄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可以给予 那些学生适当且力所能及的任务,配合着让 他们更深入和透彻地了解知识的精华。课 堂最后配以一些好玩又简单的游戏,也是帮 助学生消化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 教师去运用

第20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推荐)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表1 学习目标与任务

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类 型 教与学的活动 编号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征的原因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的原因。 1 长征的过程 2.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通过讲解长征路线,学生掌握长征中的地点及重大事件。 2 3.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 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通过讲解遵义会议,学生探究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3 4.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通过演示长征路线,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中的艰难万险。 4 5.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教师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军,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情感。 5 长征的意义 6.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意义。 6 7.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感悟长征精神。 √ 教师置境,学生探究: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导学生探究“长征对我们的启示”。

表2 学生特征

一般特征 能够保持30分钟的学习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特征 对“长征”比较熟悉并具备有关的知识,但地理知识和空间概念比较缺乏。 表3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与学的活动(编号) 支持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媒体与资源 1 利用视频播放《长征》组歌引出长征 2 利用图片演示长征的经过 3 利用视频播放遵义会议的场景

4 利用图片展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 5 利用图片出示长征路线 6 利用文字总结长征的意义

7 利用视频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 表5 教学过程说明表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引趣 师:教学课件播放歌曲《长征》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详细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欣赏CD乐曲。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 通过歌曲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

感知历史 师: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学生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回答。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播放演示课件,链接影视剧中重要战役和重要事件的片段。学生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师: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并作答。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师: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出问题:“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现有答案,使记忆学习向思维学习转变。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发挥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置学生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说出来自自然环境、敌人和党内错误路线等几方面的“艰难”,感悟长征精神。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测试 师: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利用课件在地图上点击出红军长征所走过的省份。 学生用鼠标试着点击,当点击正确时,课件将进入下一链接。 全部点击完课件画面显示的是红军长征所经历的省份,再次感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

拓展延伸

1、学校开展“重走长征路”夏令营活动,请你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并指出重点要去的景点。

2、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 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历史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同时提高实践和写作能力。

表6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学习目标 练习项目

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1. 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党的左倾错误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南昌起义

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应该去下面的哪些地方? ( )① 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过雪山草地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5.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6.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7.为什么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感悟长征精神。 8.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9.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10.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吗?为什么?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题目: 重走长征路

表1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联系以前的知识讲长征故事。2.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3.编写导游词,介绍长征中发生的重大事件。4.绘制长征路线示意图。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

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2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1.红军长征的有关图片。2.红军长征的小故事3.长征组歌、遵义会议的室

学习工具 1.导游词、长征路线示意图的格式与建议2.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步骤: 协作交流平台 学生作品上传平台、主题论坛、E-mail

视频4.多媒体教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