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7 07:39:5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建模教学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而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建模。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国际数学教育权威,他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数学课本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变革。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创新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要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有必要,也必须要向学生渗透数学寓于现实生活这一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教。

《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在一定的假设下找出解这个问题数学框架,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它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即:准备→假设→建模→求解→分析→检验→应用(必要时循环执行)。

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有时过难,不宜作为教学内容;有时过易,不被人们重视,而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现成”的数学建模内容又很少,再加上我国数学建模研究起步较晚,数学建模的氛围在中学尚不浓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具有数学建模的自觉意识,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渗透不仅仅是大学生、研究生的教育问题,在中学里逐步进行有关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更是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设计建模教学

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建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把学生从纯理论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活泼。因此,在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遵从以下几点: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意识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固定下来以后,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数学头脑”。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以建模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能通过建立数模型去解答。

3、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构建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

[2]虽然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他们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要授之以渔,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把初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把客观事物的原型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起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建模活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对于许多让学生感到无从入手的问题,我们不能急于一时。要一步一步把这“建”的意识培养起来。因为学生出现的这些困难并不都是数学上的,更多的往往是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的缺乏、或对问题的兴趣和专注程度等。因此,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小步子、低要求、分层递进。

2、注意结合正常教学上的教材内容。

3、注意建模过程的构建,培养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意培养学生用建模的眼光看问题。但是,中学数学建模活动能否及早广泛地开展。还有许许多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研究的问题。如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里,我们的教学设备是否现代化。我们的教学手段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建模活动的开展。还有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个人的意识行为及业务水平等都将直接影响数学建模活动进一步开展,进一步推广。

“第二届全国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会暨中学数学建模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1 日——23日在济南市历城区召开。我校两名教师参会。

教育部专业教育研究院李兴洲主任、人大资料会议中心报刊社社长宣小红、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济南市教科所所长张金宝、教科所理论室主任王如才、历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殿杰、区教科室主任谢兆水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5个省、市的校长、骨干教师4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分为专家报告、观摩课、经验交流与论文评选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方运加、威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义君等分别就中小学数学建模方面做了专题报告。

研讨会议分历城区实验小学分会场、洪楼小学分会场和历城三中分会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优秀教师分别进行了示范课展示。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划,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含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我们也可以这样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数学建模是一个让纯粹数学家(指只懂数学不懂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数学家)变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心理学家等等的过程。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录音,录像,比喻,传言等等。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1989年在几位从事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美国的竞赛,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几年参赛校数、队数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是在美国诞生、在中国开花、结果的。

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教育部领导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十几年来这项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9 年全国有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1137所院校、15046个队(其中甲组12276队、乙组2770队)、4万5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其中西藏和澳门是首次参赛)!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14周岁,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更偏向于“经验型”.如何让他们能够逐步的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正是现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地方.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渗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à数学问题à解决数学问题à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审题, 建模, 求解, 得出结论, 还原回原题.

例:在初一教材: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块,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审题----教会学生读题,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关键词句,特别是含有等量关系的词,引导学生抛开没有用的信息,建立等量关系.例如这题中学生在找等量关系时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男女搬砖总数是1800块,还有一种是男女总人数65名,一时相持不下,从他们以往经验来看,一题中就只有一个等量关系,这与他们的认知不符合了.笔者在这时没有指出哪一种意见正确,而是进行了第二步.

设元----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设未知数.例如题中不知道男女同学人数,设男同学的人数为x人,笔者提出女同学的人数为多少?大多数学生能进行转换写出女同学的人数为(65-x)人,那么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个等量关系没有用其列方程,而是用它表示了另外一个未知的量,这时学生心中的疑问基本解决了.

列方程求解----用代数式表示等量关系中的各个基本关系,解出方程.

建模----题目做完以后,要思考这样的题是否具有典型的特点,首先从题目环境入手,常规应用题的分类在这里不适用,然后从建立的等量关系入手,关键词是“共”.这是利用总分量等于各个分量的和解题的.

(2) 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这里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探索方向,在对应用题的划分中另给出一种按照解题模型来划分的方法,更侧重于利用等量关系中蕴涵的数学模型.

(3)课后巩固与练习

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位于具体的理论知识后面,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需稍作指导;而习题则更多利用教师批改作业的机会,主要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的规范过程;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

推荐第2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暑期建模心得体会

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的训练,并利用暑期阅读了历年的建模真题及优秀论文,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团队,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和心得:

一定要有团队精神。数学建模不是一个人就能轻松解决的事,是团队的一项活动。三个人要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而不能只管自己(负责编程的不管其他事情,负责写论文的只搞文章)。特别是建立模型,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部模型,只有大家一起讨论并查阅资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建模是一项工程浩大,繁琐,知识面极广的活动。事先要做好一个规划,例如建模一共分十个板块(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这些要在三天内完成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

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格式。论文属于科学性的文章,它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规范,因此一篇好的论文一定要有正确的格式,它包括摘要,主要内容,参考文献,附录。建模论文中,摘要是最直观的,能让评委快速的了解一篇论文所包含的内容,它要包括6要素(问题,方法,模型,算法,结论,特色)。

了解到用词的准确性。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读上去要使人感到逻辑清晰,能打动评委;其次,论文在语言上的表述也很重要,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另外,一篇好的论文应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里面。

见识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在历年的优秀建模论文集中,我学习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如多元二次回归模型,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回归模型等。

初步使用各种建模软件。学习建模的同时,借用各种建模软件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Matlab,Lingo,Excel,spa等都是可以运用的。运用Matlab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程序,运行后得到数据结果和图表,从而可以更直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每个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都应该有建模的思想。我们在基础课上所学的每一个方程都是数学的模型,所解决的问题都需要用到建模思想。可以说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建模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关建模的书籍看一看,深一步了解建模。

能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建模的思想可以通过看书得到,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在这次实践得到的最大收获。每一个队三个人,互相协助,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接受队友的思想,整个过程都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说数学建模比赛是建立在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之上的。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应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学会表达己见,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和他人一起完成工作。同时,因为数学建模训练,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但是作为建模培训的参与者之一,建议培训期间老师多指导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提供学习建模的方法,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应对比赛。

推荐第3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暑期建模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我第一次参加高教杯数学建模大赛的训练,在培训老师不辞辛苦地教导下学习从未接触过和陌生的数学建模,并阅读了历年的建模真题,matlab学习法,sp入门方法及全国各地的建模优秀和获奖论文。就这些而言,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团队,我们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和心得体会:

首先,每个参与者一定要有团队精神。要知道,数学建模不是一个人就能轻松解决的事,而是整个团队的一项活动。三个人要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而不能只管自己(例如,负责编程的人不管其他事情,只一味的编写程序。而负责写论文的人只搞文章,不去了解和学习其他成员的工作,这样写文章时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特别是建立模型,仅靠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部模型,只有大家一起讨论并查阅资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巧妙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要知道,建模是一项工程浩大,繁琐,知识面极广的活动。所以事先要做好一个规划,例如建模一共分十个板块(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这些要在三天内完成就必须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好。

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格式。论文属于科学性的文章,它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规范,因此一篇好的论文一定要有正确的格式,它包括摘要,主要内容,参考文献,附录。建模论文中,摘要是最直观的,能让评委快速的了解一篇论文所包含的内容,它要包括6要素(问题,方法,模型,算法,结论,特色)。总而言之,写论文也是脑力活。

了解到用词的准确性。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要使读者能感觉到作者的逻辑清晰,能打动评委,肯定作者;其次,论文在语言上的表述也很重要,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不能含含糊糊,所言非主要观点;另外,一篇好的论文应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里面,万不可照搬照抄,这样只会影响评委的第一印象。

见识了更多更有用的数学模型和一些相关系数。在历年的优秀建模论文集中,我学习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如时间序列模型,二次回归模型,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回归模型,肯德尔和谐系数,内美罗指数等等。

最后,初步学会如何使用各种建模软件。学习建模的同时,借用各种建模软件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Matlab,Lingo,Excel,spa等都是可以运用的。运用Matlab,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程序,运行后得到数据结果和图表。利用sp,则是更加方便,直观地帮助分析大量的数据,根据我们的需要得出数据中数与数,组与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线性图等,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直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作为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理工科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应该具有建模思想。事实上,我们在基础课上所学的每一个方程都是数学的模型,所解决的问题也都需要用到建模思想。可以说,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加见识面和解决理科问题,建模思想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以及所需具备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查阅一些有关建模的书籍看一看,深一步了解建模,也可深入研究,细化某个建模问题,并学以致用到生活中,社会中,为大家服务,也为日后的学业发

展做准备。

能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真的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尤其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虽然要接受这些深奥,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建模意识有点困难,但是,一旦对其有所了解,就会渐渐发现建模的魅力和伟大。建模的思想可以通过看书得到,各式的模型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得到。但是,团结协作精神却是我在这次实践得到的最大收获。每一个队三个人,互相协助,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接受队友的思想,整个过程都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说数学建模比赛是建立在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之上的。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应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和他人一起完成工作。同时,因为数学建模训练,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可谓是获益匪浅。

但是作为建模培训的参与者之一,建议以后培训期间,老师应多指导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提供学习建模的方法,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应对比赛。

比赛期间,基本是“足不出户”,专心建模,过着“饭来张口”的“苦日子”。睡眠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品”,三个人围坐在电脑前,查资料,编程序,下载文献,建立模型,起草论文,修改论文。虽然单调,繁琐,但是当看着自己辛苦编写的程序得到结果,选用的模型适用于题目,论文的内容逐渐被数学公式和结果,图表填满,不断充实,完善。那时,内心的喜悦早已掩盖了劳累,坚持令睡意退却。最后一天的早晨,当论文一页一页地从打印机里列印出来,激动是在所难免,感动也油然而生,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终成实物,那种成就感是自发的,真实的,喜悦的。

现在建模培训结束了,比赛也告别了,但是因为参加建模而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建模思想依然存在,我想,这是真真好的事情。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就可以更加轻松,事半功倍。

今后还会有更多像数学建模性质的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与,不为别的,只为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4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作者:刘坤雕

首先我非常庆幸的是我能参加这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然后是感谢学院给予的这次机会,让我的青春更加充实;最后就是感谢我的团队,在坚持不懈的为我默默付出,为我讲解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年一度的数学建模在2017年9月14日晚上8点准时拉开了序幕,每个队伍都将经过3天72小时的洗礼,我们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建立模型,求解和分析,当确定题目之后,我们展开资料的收集,通过三人的努力我们在之前的一天就把基本的结构模型建立起来。

对于一个模型的建立需要的步骤包含以下几点:选好题目是首要任务、再针对题目进行假设、然后就是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再者就是对模型要有检验以及推广模型等。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步骤,但是如果你没有分配好时间的话也有可能导致论文无法完成,最坏结果就是这次竞赛将以失败告终。

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如果只是仅仅靠几周的培训是往往不够的,因为在论文的叙述里就有用到Microsoff Office Word 文档的使用以及Microsoff Exceel 工作表的使用,因此在每个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都会用到自己所需要的辅助软件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数学建模论文的书写是非常严格的,而且他的整体也是有一定的严格要求,所以对同学的论文书写和写作水平都是要有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次竞赛过程能够画上完美的句号,我觉得这都是来自我们团队的合作,因此我也对于合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在竞赛过程中我们的默契非常好,几乎可以说是都能想到一块去,无论这次比赛我们是否能够得奖,我们都要抱着平常心去面对,我们应该在乎的是在这次比赛里我们所学到的东西,那才是最重要的,三天的陪伴让我们更加相信队友,虽然结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但在这几天里我们有过付出。建模其实就是锻炼意志和培养素质,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

通过这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我也明白许多道理,有些事说起来确实很容易,但是当你真正的想把它做好却没有那么简单,此外还有要感谢各位指导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座右铭:别人给予的永远都是短暂的,未来需要自己去开拓。

推荐第5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数学建模的学习,学到了很多,收获也很多,老师们的精彩讲课,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热情以及对学术的尊敬,也让我陶醉在数学建模这门深奥而又让人着迷于这门科学,在此,感谢老师的栽培和培育。接下来让我谈谈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在我看来,数学建模属于一门应用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利用数学和计算机工具、为某一具体问题建立抽象模型、给出求解方法并解决问题、最后撰写论文并给出客观评价的一个系统工程。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建立模型,但又不是纯数学的。它不仅要数学思维,还要计算机编程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对以后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更甚是人生。

第一、通过这学期学的题目来体现我对数学建模的理解,由于一个学期的笔记太多,现在我就用一道题来表达一下数学建模的应用

例:工厂有两条生产线,分别生产M和P两种型号的产品,利润分别为200元/个和300元/个,生产能力分别为100和120,生产一个产品分别需1个和2个劳动日,工厂每天能提供160个劳动日。假设原材料不受限制,如何安排生产计划,利润最大。 设生产计划为生产x1个M和x2个P,数学模型为maxz200x1300x2,x1100x2120s.t.,x12x2160x10,x20.由此看出,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实现模型化,运用数学理论,公式,定律,定理,函数等数学物理知识来实现,求得最我们想要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以及通过模型来实现趋势的预

测。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约束条件,约束不同,一般所得到的模型也不同,预测的结果也不同。第

二、这学期我们还学会了数学建模软件,运用数学建模软件来提高我们的效率,有效的实现复杂函数电子显示。

例如lingo软件,excel软件等,就上题我们可以运用lingo软件这样求得LINGO求解1.输入模型2.模型存盘File|SaveAs存为.lg4文件3.模型求解 选Lingo|Solve(Ctrl+s)

就这样我们得到了想要的结果,由此可见lingo软件对我们数学建模十分重要。

以上简单的叙述了一下,这学期的某点收获,在此,感谢数学建模老师们的辛勤栽培,希望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到这些精华,能够继续和老师一起学习数学建模,感谢您,老师。

推荐第6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每件事情都一样,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其中滋味。初始我对数学建模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虽然我仍然无法触摸到它的面纱,但我心中已经有了它模糊的身影。

/学完数学建模,使我感触良多,古语云:“经一事,长一智,”然而从我当初对数学建模的茫然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数学建模结束我对之不断地了解与加深,我却要感慨万千地说:“数学建模,终生受益。”虽然我对数学建模只是肤浅的了解了一些皮毛,但它所教给我们的却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以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一直在说数学建模,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数学建模呢?以我愚昧的见解,我觉得数学建模就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当然这些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含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而且其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总之我认为数学建模就是一种让数学融入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手段。

我认为数学建模其关键所在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当然数学模型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一般来说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如果我们平时善于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现实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 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等等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被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我们现在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

总之,数学建模是培养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勤思考、多动脑,这样我们便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经过这个学期选修课的学习,我对数学建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不但是学习它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亲自实践,从中领会数学建模的真正内涵。它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过去强调数学知识的“有用、可用”,到使学生所学知识的“想用、能用和会用”,让学生更多自主的实践,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其实能够学好数学建模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掌握数学建模中的思想才是重中之重。毕竟我们生活在鲜活的世界中,模型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数学理性的思维运用在生活中,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的美好!

推荐第7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在今年的9 月21 日上午8 点拉开战幕,各队将在3 天72 小时内对一个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模型建立,求解和分析,确定题目后,我们队三人分头行动,一人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人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一人建立模型,通过三人的努力,在前两天中建立出两个模型并编程求解,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在第三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这三天里我感触很深,现将心得体会写出,希望与大家交流。

1.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数学建模是否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队三个人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切勿自己只管自己的一部分(数学好的只管建模,计算机好的只管编程,写作好的只管论文写作),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只有大家一起讨论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因此无论做任何板块,三个人要一起齐心才行,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在三天之内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2.有影响力的leader:

在比赛中,leader 是很重要的,他的作用就相当与计算机中的cpu,是全队的核心,如果一个队的leader 不得力,往往影响一个队的正常发挥,就拿选题来说,有人想做a 题,有人想做b 题,如果争论一天都未确定方案的话,可能就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一篇论文了,又比如,当队中有人信心动摇时(特别是第三天,人可能已经心力交瘁了),leader 应发挥其作用,让整个队伍重整信心,否则可能导致队伍的前功尽弃。

3.合理的时间安排:

做任何事情,合理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建模也是一样,事先要做好一个规划,建模一共分十个板块(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你每天要做完哪几个板块事先要确定好,这样做才会使自己游刃有余,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以避免由于时间上的不妥,以致于最后无法完成论文。

4.正确的论文格式:

论文属于科学性的文章,它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规范,因此一篇好的论文一定要有正确的格式,就拿摘要来说吧,它要包括6 要素(问题,方法,模型,算法,结论,特色),它是一篇论文的概括,摘要的好坏将决定你的论文是否吸引评委的目光,但听阅卷老师说,这次有些论文的摘要里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和程序,这都是不符合论文格式的,这种论文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写论文时要端正态度,注意书写格式。

5.论文的写作:

我个人认为论文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大家最后的模型和结果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队可以送全国,有些队可以拿省奖,而有些队却什么都拿不到,这关键在于论文的写作上面。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读上去便使人感到逻辑清晰,有条例性,能打动评委;其次,论文在语言上的表述也很重要,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另外,一篇好的论文应有闪光点,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里面,总之,论文写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成绩的优劣。

6.算法的设计:算法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算速度的快慢,建议大家多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e,matlab,maple, mathcad,lindo,lingo,sas 等),这里提供十种数学建模常用算法,仅供参考: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 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应该要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tlab进行处理)

以上便是我这次参加这次数学建模竞赛的一点心得体会,只当贻笑大方,不过就数学建模本身而言,它是魅力无穷的,它能够锻炼和考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希望广大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

推荐第8篇: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施与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在教学实践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落实。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课堂教学,却还有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现在推行的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不难发现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有着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和谐课堂。

大量的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调整到最佳,并能随教师一起很快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本次建模研讨中的两节均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灵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和谐课堂的创建,为下面数学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境之中,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我们推行的这一模式的实施中,能明显的看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心灵、获取知识的园地,能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尽可能的融合到一起,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李艳秋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一课中,教师提供的饿“送文件”这一学习情境,学生的就在这一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建构中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在体验探索中自主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自觉参与的过程,反对以往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在这两节研讨课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具有接纳性、宽容性的开放课堂,创设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问题引领等,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动眼、动手、动口,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高效。例如:周宏娟老师执教的《百分数应用三》,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的一个家庭支出情况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自主尝试解决,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可此不彼,积极参与,课堂的效果亦是很高!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推行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就一定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效。

推荐第9篇: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精品学习文档

2018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空间观念究竟包括什么?

空间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转化。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小学数学几册教材中编排的 观察物体 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实现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及展开图等的相互转化。也就是面对一个几何体或实物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平面图形(如三视图、展开图);反过来,当看到某个三视图、展开图时,能想象出它所对应的几何体或实物的形状。第二是描述。即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第三是想象。即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实际上,转化和描述的过程也离不开想象。同时,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 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还是图形与位置等都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

二、图形的认识为什么从立体图形开始?

现行教材的编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展开学习的。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也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内容的大体思路是:1-2年级认识空间图形,把握共性、分辨差异;3-4年级建立几何概念(点、线、面、角);5-6年级学会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执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上册安排的便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由此可知,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的模型,学生

精品学习文档

的认知世界中首先接触到的是 体 ,这些 体 学生触手可及,非常熟悉,能够感知。而面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抽象的。从学生已经感知的图形开始学习,是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的同事翟军国在教学时深有感触,他说一年级学生通过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容易,但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感知面的存在却很难。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低头教书,对教材知识体系缺少整体理解,没有真正弄清楚,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对各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也了解不足,致使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障碍重重,后劲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常学《标准》,在学期开始时一定要细读、品读《教师教学用书》,对教材内化于心。

三、观察范围的认知为什么先从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

在18日的 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现场答辩 环节中,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基地学校和吉林龙山基地学校,就六年级的《观察的范围》展开了精彩的头脑风暴。他们在设计中将原教材的猴子爬上树向墙内张望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的情境进行了对调,并重新设置了乘坐电梯等情境。

前段时间,我制作过《观察范围》微课,对这节课的教材还是熟悉的。听了辩课后,我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动教材呢?数学教材的编委侯慧颖老师在点评中谈到,编写这节教材时有人也想到了用淘气爬树这一情境,但考虑到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的原因,改为了猴子爬树。这两个情境中,站的高,看得远是学生容易理解的,这方面学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观察点越近却看到的范围越小有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呈现了先高低变化再到远近变化的两个

精品学习文档

情境。

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认为现行教材都是编写者经过反复讨论、反复斟酌而设计的,是集体的智慧。使用者不能为了 求创新 出新意 而 大动干戈 。如果我们需要改动教材,那就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改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体会和琢磨编者的意图,用足、用活、用够教材。不要轻易改动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以换情境,换数据,可以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刘克臣老师在执教《运动的圆》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探究圆沿着直线、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滚动后,圆心会形成什么样的轨迹?刘克臣老师这样处理教材,不但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感受了圆的特征,也着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魔法园丁为什么让教育专家迷惘?

**老师在教学《让画出的图形转起来》时,用到了魔法园丁(AR)。课堂中,定制的课件能让学生随机画的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图形,旋转过程一目了然,我们都感到神奇。在17日晚上,史宁中教授在听了几位老师介绍AR的使用后谈到,听了**的课,我觉得AR有点用,但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介绍,感到很迷惘。我和同去学习的孙建平老师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们认为:不是AR不好,而是使用者没有用好,与其说教授是感到迷惘,不如说教授是一种担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非常重要。想象一定要真想,比如从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形,要把自己置身于情境当

精品学习文档

中,要让 面 动起来,从而在脑海中构画出立体图形。如果想象不到,要通过操作积累认知经验。想象出来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一些软件、课件制作确实很精美,它能把学生的想象过程精准地演示出来,但我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想象过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又没有实物进行观察、操作时,也可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五、小学生拆盒子为什么那么重要?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一节课是《展开与折叠》,这实际是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做纸盒、画展开图、根据展开图找相对面、把某一面当作底面,找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等活动,自感设计内容丰富,学生也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在这段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反复复拆盒子、折盒子。近日,我在阅览《新世纪小学数学》时,看到了《想象如此美妙-- 展开与折叠 一课的教学思考》,感触颇多。

教者先让学生体会长方体展开图与长方体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做法:一是请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图拿在手中,展开、折叠、再展开、再折叠 在反复的操作中,请学生在头脑中想,展开后是什么样子?折叠后又是什么样子?二是不折叠,凭刚才活动的印象,找一找长方体展开图如果折叠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接下来教者让学生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具体做法:一是根据研究长方体展开图的经验,想象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二是剪正方体盒子,验证自己的想象,同时要认可他人剪后的展开图。

最精彩的是教者让学生根据正方体展开图,想象每个面折叠后

精品学习文档

的位置关系。具体做法是学生把展开图的某一个面看成前面,也可以看成是底面等,然后想象其它面分别是哪个面?整个折叠过程学生都是通过想象完成的。

通过这个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应当放缓脚步,借鉴他人好的做法,设计精巧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想象,充分感知,真正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推理能力。

推荐第10篇: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9月15日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午听了三节公开课,下午听了教研室仓誉老师、进修附小吕健老师和刘秀艳老师做的精彩讲座,整个研讨会都在向我们传递着高效课堂的信息,下面是我个人参加研讨会以后的学习心得:

一、课堂教学中都力求高效

上午三节示范课中都能看到高效的影子,庄敏老师的《读数》教学容量非常丰富,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只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突出了重点,也大大节省了时间,学生有更多的练习读数的机会。吴名老师上的是一节读写数的练习课,吴老师也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基础园到实践园,再到探索园,一步一步提升高度,从开始让学生一个一个说读写法,到后来的速度练习,很明显能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

这一点在李进行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从而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让学生真的掌握转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太成熟,在表达的时候也可能不准确,但李老师并没有直接代劳,而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去说,去摆,一个不行两个,两个说不好再找第三个,这种知识的教学不能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真正地学会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时候学生只要理解掌握了,就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他自己发现探索出来的。

三、老师要深挖教材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作为老师首先要吃透,了解相关的知识,教给学生一个知识点,老师要了解相关的一串知识点,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当然教材中的每一个题都有它的用处,我们都要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老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吕健老师下午做的讲座〈阅读与数学〉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数学老师也可以这么有文采,一点都不输语文老师,大有作家的风采。吕老师读书的范围很广泛,有文学作品、儿童作品、数学专著等,读完以后写的随记、心得多达100余万字,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是只有数学专著才对数学教学有用,任何方面的书籍都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性情,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说,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花长时间精心准备一节课,很明显能感觉到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很难能一直坚持下去。有时候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就不够透彻,有时候上完课才发现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去做吧,争取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

第11篇: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九年级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铁门二中 赵松丽

9月26日,我有幸到外中参加了九年级数学研讨会,听了两位老师的小组合作观摩课,体会颇深。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现在,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

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

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使我真正看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看到了学生们深藏的潜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4-10-16

第12篇: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这学期参加数学建模培训,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我们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就拿我此次学习数学建模后写论文。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要解决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够。于是,自己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以尽量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这过程中,对自己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扩展无疑大有好处,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利于自己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做论文之前,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一系列因数都考虑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因此,在我们考虑一些因素并不是本质问题的时候,我就将这些因数做了假设以及在模型的推广时才考虑。这就使模型更加合理和理想。数学建模还能增强我们的抽象能力以及想象力。对实际问题再进行“翻译”,即进行抽象,要用我们熟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将它们准确的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训练,对我的收益不逊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而且,

我觉得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在程序的编制和软件应用以及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对我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处处为学子着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刻苦努力,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科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思考方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数学为组织和构造知识提供了方法,将它用于技术时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且可以传播的知识„„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科学是一种关键性的、普遍的、可实行的技术.

在当今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益普及的社会里,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已无法实现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 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项极富意义的活动,大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了更好地组织、指导此项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投入此项活动并从中受益,学生根据组织与指导的实践,对数学建模活动的作用与实施谈一些认识,以期起到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的作用。方法,去近似刻画、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为检验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而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建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教师与学生对数学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今大学工科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为此很多教师采取了牺牲应用、偏重理论讲解以完成教学进度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才感觉到数学的重要,但为时已晚。

数学建模活动及竞赛的题目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实践中经过适当简化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及竞赛活动,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以得出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的过程,因而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

数学建模就是当人们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根据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对模型的假设,建立和确定求解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建立好方程组,然后再与计算机的软件相结合,最终得到该实际问题的最佳求解答案。

以前在高中时学过些简单的线形规划,但那时都是些简单的问题,在列解出方程后通常只有两个未知数,但这明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往往涉及到一些实际生产问题时通常都是比较麻烦的,列出方程后的未知数也不可能只有两个,因此就要用到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来处理了。

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学习,使得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看法,也因此感觉到数学这门课程对于生产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是提升我们综合能力的好机会,使得我们不再是纸上谈兵了,并且也使得我们又多了一门技能。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学问题,它要求我们除了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外,还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查阅资料,并且还要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的软件。所以它能极大的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这些知识也能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理会到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它给我们带来的知识面不是任何专业都能涉及到的.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了数学给人们带便利实在太大了,在涉及到现实的工业生产中,它能给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也能节省国内的能源,所以人类要是离开了数学建模,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其实数学建模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而在学习数学建模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要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已经被数学建模转化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的 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了,这种凝聚了多种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掌握了,它能转化成你自身的素质,并且能在你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发挥着作用的。

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计算机程序等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做出规划而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不论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生产实际问题,还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先和关键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我 就简单说明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是模型的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像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第二步是模型的假设,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做出必要的简化,并用精准的语言做出恰当的假设。第三步是模型的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架构。第四步是模型的求解,利用获取的数学资料,对模型所有参数做出计算。第五步是模型的分析,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数学上的分析。第六步是模型检测,将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模型的合理性,如果模型与实际比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做书解释。第七步是模型应用,应用的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在一般的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新工业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的问题,因此使得许多的问题迎刃而解,建立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的软件,大量的代替了以前的复杂的计算问题。随着数学向这储如经济了等领域进行渗透,人们在计算如何使得经济利益最大化

时,数学建模毫无疑问在这里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数学建模过程是一种创新过程,在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与学习其他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它需要我们在学习时能冷静的单独思考,并且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学建模在其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所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建模固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13篇:数学建模学习心得体会

刚参加工作那阵子就接触到“建模”这个概念,也曾对之有过关注和尝试,但终因功力不济,未能持之以恒给力研究,也就一阵烟云飘过了一下罢了。

许校的讲座再次激起了我们对这个曾经的相识思考的热情。

同样一个名词,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许校赋予了其更多新的内涵。

首先是对“建模”的理解差异。那时更多的是一种短视或者说应试背景下的行为,“建模”的理解就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东西,通过教学行为让学生接受而成为其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而许校的“建模”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或者说是一种有型而又不可僵化定型的东西,应该是可以助力学生发展最终可以成为学生数学素养的一部分。

其次,对于如何建模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不同。过去更多的是一种对数学模型简单重复的强化行为,显得单调而生硬;而许校的“建模”则更多的强调不同层面上引导学生通过“悟”、“辨”、“用”等环节,让学生立体式全方位的理解模型、建立模型,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死模”而将学生“模死”的现象。

许校的“模”,强调应该是一个利于学生可发展的模,可以进入到无意识和骨子里,成为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最终能够跳出模,从而达到模而不模的去形式化境界。

数学建模学习心得(2):

数学建模是一个经历观察、思考、归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捕捉、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与方法的产生与选择的过程。它给学生再现了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具备数学模型的构建意识与能力,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使数学课堂彰显科学的魅力。

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1.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2.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数学模型的应用环节进行比较多的训练;然后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再到独立地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和建模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3.由于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因此老师既要重视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参数的简化、假设的约定,还要重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过程,数学知识、方法的转化、应用,不能仅仅讲授数学建模结果,忽略数学建模的建立过程。

4.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扩充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从小培养学

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第14篇:数学建模课心得体会

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参加全国第二届“赛先生”数学知识竞赛,笔试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复试是自己选题建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天真,以为数学建模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弄,好比一个简单应用题偏偏要弄成几千字的论文。但是,也是那次的接触,是我对数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是我想到了大学要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这回事。

抱着对数学建模的憧憬,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数学建模》课程,去上课后发现老师并不给我们讲数学建模,而是讲软件MATLAB,原本有点失望的,但是自从认真听完第一次课,我的失望就全都一扫而光,因为MATLAB太强大了,不仅能解决我们微积分、线性代数上的问题,还能画出我们想不清楚的各种立体图。并且,还知道了在数学建模中,大都采取MATLAB来编程计算,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好MATLAB。

MATLAB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第一就是是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还记得安装MATLAB时就费了老大功夫,还改变了电脑系统盘某些参数,放在从前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安装成功那会,真是特别开心。第二就是通过MATLAB我结交到了一些好朋友,尤其是天津一网友。因为我想学好MATLAB,于是我加入了MATLAB贴吧,再通过贴吧加入了一个MATLAB交流学习群,但后来发现在那个群上愿意帮人解决问题的并不多,有一次,有个人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的程序有错误,但仅仅是矩阵乘除、乘方时没有加点,于是我就顺手告诉了他,然后他就加上了我,原来他是天津一大学的大二的学生,他正好要参加学校的数学建模比赛,要用到MATLAB,但是他也只是才接触,还没上手,于是他遇到问题就会找我,我就会尽力想去帮他解决,当我不会的时候,我会查阅书籍或者翻出老师的PPT课件仔细研究,就那样几次交流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他正式比赛了,他都把他的论文中程序发给我要我帮他看是否能改进之类的,还把他的建模论文发给我看,并且一再鼓励我一定要学好MATLAB以后参加比赛就不会那么着急。直到现在,我们都一直保持着联系,一起探讨交流MATLAB、数学(他是学数学的)上的各种问题。第三就是意外得解决了一些问题。记得前不久一同学叫我帮他在网上做份题,原本说是高中的题,但我后来发现都是微积分的题目,偏偏好多积分微分我都觉得会比较花时间,于是我想到了MATLAB,当即我就决定能用MATLAB编程解决的问题我就用MATLAB解决,果然,试卷我完成的又快又好,当我给那同学说的时候讲得他一愣一愣的,只剩下崇拜。

在我学习MATLAB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次做老师给的题时,前几题我就花了几个小时,当我后来回过头总结的时候发现,基本上我出错的地方提示的错误都是一致的:Inner 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或者是Matrix must be square,后来我懂得这是矩阵乘除、乘方维数不一致等导致的,我得出结论关于矩阵的乘除、乘方运算必须是点运算,之后就很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还记得刚开始画三维图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个错误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 not rendering mesh,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我漏了一句话:[x,y]=meshgrid(x,y),也正因为这个,更加是我坚定了不能不拘小节这一思想。就在几天前,画一个分段函数的图

像,我原本只是这样编的程序:

x1=1.1:0.02:3.3; x2=-1.1:0.02:1.1; x3=-3.3:0.02:-1.1; y1=1.1; y2=x2; y3=-1.1; plot(x1,y1,x2,y2,x3,y3) 但是这样的话,为了保持矩阵长度一致,必须是选择3.3和-3.3,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好,于是我就求助网友,后来得出这样的程序: x1=1.1:0.02:5; x2=-1.1:0.02:1.1; x3=-5:0.02:-1.1; y1=1.1*ones(size(x1)); y2=x2; y3=-1.1*ones(size(x3)); plot(x1,y1,x2,y2,x3,y3) 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矩阵长度不一致的问题了,那个5就可以随便选择了。实际上比较起来也只是改变了y

1、y3的式子,只是将y1/y3也变成矩阵,变成和x1/x3长度一致的矩阵,这个题使我想到程序改良的重要性。

最近在做计算机实践,我的题是用fortran解决一个病态方程组,我第一反应就是用MATLAB先求出答案,但是我发现我把MATLAB求出的答案再带回原方程组的时候,原方程组却不相等,也就是说,这一次MATLAB给了我一组错误的答案,有人跟我说病态方程组要求精度高,但是MATLAB达不到,因此给出的答案会不对。这是第一次对MATLAB产生怀疑,但是这其实也是自己对这个软件不熟悉造成的,所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去熟悉掌握它。

总之,学习MATLAB是一个快乐的过程,MATLAB能给我带来很多很多,同时,这条路也还要有很长很长,我到现在也基本上只懂得用MATLAB来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的拟合差值等,我知道要用到数学建模比赛还差得远,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的,我计划在暑假就要自学完这个软件的一般算法包括科学计算、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我也相信MATLAB一定会为我所用的。

第15篇:李英杰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0级土木工程

李英杰

从2010年4月开始,我就与数学建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校园竞赛,到吉林省竞赛,再到到九月的全国赛,将来可能还会参加美国赛,一路上,我们有过迷惑,有过彷徨,也曾坚持过,也曾拼搏过。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对数学建模充满着迷恋与不舍。最终,我们在三次比赛中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校级数学建模一等奖和省级数学建模三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在此,我想就三次数学建模比赛的经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不管是吉林省赛的题目还是全国赛的题目,即使出题专家给的信息再多,也不能满足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全面了解。因此,我觉得,在审完题后,要做的是第一件事是所有组员都花一定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数据共享,争取使大家对同一问题都有共同的看法和理解。当然,在现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有用最合适的资料,需要一定的技巧。自然,通过搜索引擎google输入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是大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只能达到对问题的初步理解。要想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学校的数字图书馆链接到相应的中外文数据库(如中文:CNKI、VIP、万方等,外文:Springerlink、EI、Elserive等)来查找相关文献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些数据库中,你可以搜索到许多很有权威的专家发表的论文。通过这些论文本身,我们不仅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通过每篇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我们还能顺藤摸瓜,查找其它相关资料。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文献搜索的效率。在时间紧迫的比赛期间,这是取胜的法宝之一。最后,还想推荐的是中国国内所做的专业的数字图书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等。通过它们也可以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

 安排时间

由于比赛是有时间规定的,因此,在比赛前,队员之间商量好比赛的时间安排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一些小细节的卡壳而把整个比赛的进程拖后的现象发生。

首先,这三次比赛,我们都是采用论文的撰写与题目的建模与求解同步。也就是说,赛题进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主撰稿人就要将我们的问题分析、模型建立与求解等问题写到这个程度,不要等到所有问题都求解完毕才开始写论文,我觉得这样论文的撰写会比较匆忙,很容易遗漏一些内容,进而影响整篇论文对问题的阐述。因此,论文撰写与解题同步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其次,大家对比赛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也要注意,校级赛是四天,吉林省赛和全国比赛是三天时间。在全国赛的时候,我觉得第一天通宵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第一天通宵后很容易影响第二天的大脑思考反应速度,而第二天又恰好是解题的黄金时段(第一天逐渐理解题意、第二天解决了题目的绝大部分,第三天完成题目的最后部分并着重修改论文及其摘要),因此,保证第一天晚上有适当的休息时间是必要的。大部分组选择第二天晚上通宵或者努力到很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最后一天的时候争取更多的时间修改论文和摘要,我觉得可取,因为我们组在全国赛的时候就是这样安排的,全国赛我们做的是和太阳能电池板有关的东西,最后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做到一起修改论文的摘要。休息方面,体力好的人可以考虑最后两个晚上通宵,体力一般的人,保险起见,还是只通宵最后一个晚上最后好。当然,在比赛的最后一天,所有组员坐在一起反复修改论文的摘要是必要的。

 撰写论文

很多人对论文的撰写不是很在意,在他们看来,把问题分析清楚,建模并求解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论文只要大概说下我们如何求解并把结果写上就完事了。殊不知,论文是整个比赛的关键,因为我们最后提交的只有论文,其它你求解过程中所写的求解程序等都不会被评委看到。因此,如何在十几页的篇幅内把我们的想法,求解过程以及创新点表达出来是一件需要好好斟酌的事情。

第一,论文的布局安排一定要完整。如,论文一般包括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建模与求解,优缺点分析,创新与改进,参考文献与附录等。我觉得我们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要尽量将这些内容描述清楚,不要图省事,而把一些内容省略,这样会给评委留下不好的印象。第二,在问题分析、建模与求解时,一定要逻辑清晰地将其描述准确。第三,在描述求解结果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准确的文字描述,形象的图像表示,严谨规范的表格表示等,也可以综合应用三者,让评委更能一目了然地看明白你们地结果。第四,在优缺点分析和创新与改进方面,要突出这篇论文的闪光点,写出自己地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并打动评委。第五,参考文献要注意撰写,尤其要突出文献资料的新。第六,就是论文摘要上的斟酌了,要尽可能在一页篇幅内将全文的精华内容展现在评委面前。第七,我们也要注意论文的排版等问题,尽量做到文字和图表穿插,不要让评委产生视觉疲劳。

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数学建模比赛的精神指挥。如果一个团队不能做到很好的分工与配合的话,取胜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团队大致的分工是一个人主负责建模,一个人主负责程序实现,一个人主负责论文撰写。其间,三个人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每个人都要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建模的人必须建出模型(中间可以和组内人员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idea),负责程序实现的人必须实现程序,求出结果,负责论文的人必须将论文从头写到尾。换句话说,三个人虽然说是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但是每个人在比赛期间都应该尽力将赛前分配的职责做好,这样才不会影响其它人的工作。如果建模的人建到一半,不建了,让写程序的人来搞,那写程序的人仓促建好模型,也不能快速完美地将结果用程序求解,同时,也没足够的时间来跟写论文的人讨论如何将这些想法和结果较好地表达出来给评委看。这样,一环拖一环,最后只会影响整个比赛的进度。因此,比赛期间,要求三个队员一定要有很坚定的毅力,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只会大大打击士气并严重影响进度。当然,这些都需要赛前队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 回首往昔

将思想拉回到当初,也就是得知数学建模建比赛要开始的时候,那时的想法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开始是执意想来的,但看到好多夕日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退出,我也产生了离开的念头,总在想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真能学到些什么东西吗!倒不如好好地呆在寝室里面,找几本好书看看,好好的给自己充充电,那该有多好呀!我完全心动了,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和他说的还真是差不多,并且考虑到即使来了,也并不能一定拿到奖,倒不如将时间花在其他方面来得实在呀!现在我坚持下来了。我真为我的意志力而高兴!

我的演讲能力加强了。现在也许是怕参赛的论文不是自己写出来。评委会看到满意的文章后,会要求参赛者进行演说。每一位老师都要求我们在论文写完后,在讲台上进行解说。我组都是我跟另一个人上的。虽然没有很多机会上去,但是还是多多少少得到了点提高。

 心得体会、意见

每个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同学,都应该有建模的思想。我们在基础课上所学的每一个方程都是数学的模型,所解决的问题都要用到建模思想。可以说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建模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关建模的书籍看一看,深一步了解建模要求什么,有什么方法、步骤。

能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建模的思想可以通过看书得到,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在这次实践得到的最大收获。每一个队三个人,互相协助,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接受队友的思想,整个过程都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说数学建模比赛是建立在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之上的。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应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学会表达己见,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能够和他人一起完成工作。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的确是这样的,数学建模只是训练了一下,我就学到了在任何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间!

有同学经常会借鉴一些别人的论文里的思想,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过那也是一种能力,不能小瞧。所以也要多看些别人的论文以来提高自己。

以上是我参加吉林省赛和全国赛感触最深的几点,现在写下来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第16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读书报告

经历过校赛之后我对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归纳为以下几点:思想的碰撞到观点的统

一、同心协力解决问题、反复修改。

(一) 、思想的碰撞到观点的统一

我觉得拿到题目之后最怕的是没有不同的意见,只有在分歧与争议中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这个分歧当然包括选择哪道题目,毕竟每个人对不同问题有不同偏好。但这个问题可以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因而很容易解决。而针对是同一问题的分歧更加重要,因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看问题的眼光肯定不一样,这样的分歧声中有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将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试想一下自己都不理解问题那还谈何向别人阐述清楚问题,更别说解决问题了。当然有分歧不是说非要争吵不休,而是冷静研究最可行的方案。当然分歧与争论持续的时间不要很长,它应该在全组人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最后方案后就停止,然后整组人朝同一方向思路努力解决问题。

(二) 、同心协力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在确定了问题及方案后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以供借鉴。这个过程三个人都可以提出最有创意的解法,这时候负责算法的同学是占主导位置,其他两名队员可以向他提供思路及意见,然后由算法的同学用数学语言将问题重新阐述,建立模型的雏形。之后负责论文的同学已经可以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了,此时负责编程的同学也可以就算法开始编写程序。当然此时的论文肯定是比较不成熟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办法解决还无法下笔,不过没关系,在这一部分论文可以留白,毕竟后面还有论文修改,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局部的修补工作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觉得论文的写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宏观上的把握,而是微观上的修补。我说的同心协力并不是说每个人只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就好,而是要全程参与建模的整个过程以及所有细节。其实三个分工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也没有必要十分清楚,负责算法的同学也要参与编程,编程也要清楚算法,论文更要理解算法和编程,算法和编程也要看懂论文。所以说三者是水乳交融的不分彼此的,只是其中不同阶段突出地位不同而已。

(三) 修反复改

在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接近尾声了,这时候要的是精益求精。只有通过反复修改论文才能做到这一点。此时最重要的是将论文给另外两位同学阅读看跟他们的思路有无出入,还有能否最大限度的表达出他们的观点,并且挑出其中有待商榷的地方,而论文写作的人这时候很难发现问题,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论文中对整个问题及采用方法的思路的阐述一定要做到科普性,要采用最通俗易懂的科技说明文的方式娓娓道来,真正做到没学过的人也能很容易读懂,这才是优秀的论文。

第17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水富县第四中学

和纯举

这阶段李锋教给我们讲授数学建模,使我有了许多感触: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对数学建模有了许多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谈谈我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概念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结论明确性和体系完整性的特点,而且应用广泛,数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和实施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采用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结果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结果,数学建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对学法的指导,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例如,在生活中有这样的建模实例:打篮球时将球打在篮板上,利用球的反弹进入篮筐,这种进球的方法叫“打板”,其进球率比较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忽略球的变形、风、空气阻力等一切外界条件的情况下,假定球在篮板上的反射严格遵照光的反射原理,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二维空间(俯视)内进行问题的研究,同时假设篮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标准的抛物线。据此尝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而又简洁刻画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或图形,以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实际,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将数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能力。

其次,我谈谈上完数学建模课的感想。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取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数学建模学习,对我的收益不逊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而且,我觉得数学建模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数学建模是一个经历观察、思考、归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捕捉、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与方法的产生与选择的过程。它给学生再现了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数学建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具备数学模型的构建意识与能力,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使数学课堂彰显科学的魅力。

再次,我谈谈数学建模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及如何把数学建模贯穿于教学。

教学过程中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数学模型的应用环节进行比较多的训练;然后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再到独立地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和建模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数学课中建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在数学课中建模教学,教师主要起质疑、答疑、辅导的作用。一般是启发性地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事先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中建教学模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强调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在建模教学中,从指导学生搜集数据到做散点图,到选择数学模型,到进行检验,整个过程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例如,把实际问题归结为一定的数学问题后,在数值求解时应对计算方法有所说明,并给出所使用软件的名称或者给出计算程序(通常以附录形式给出)等。

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数学课中教学建模,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形象、具体、准确,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函数模型教学中,如果通过描点做出函数的图像,这样与散点图比较,可能会不准确,还会浪费时间。但是如果通过计算机所展示求函数模型,与散点图的拟合程度会更直观、更准确一些。此外,还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曲线和曲面示意图,来形象地表达数值计算结果。

数学课中的建模是对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教学要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扩展自身的视野,并且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扩充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从小培养学习的方法。

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总之,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中学数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第18篇:数学建模学习心得体会

建模学习的体会

时间如白马过隙,很快一个月的建模培训即将结束,仿佛昨天刚走进建模培训班,在这一个月中有欢笑、有辛酸„„更重要得是流过汗水。我们队在这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我们三个人都是化工系的学生,起初对于数学建模的认识很肤浅,,由于我们相应知识的欠缺,想要胜任这次的活动会很不容易。在开始的3天培训中,老师给的任务是制作电子表格,当时感觉有压力、紧张,因为我们三个人在这方面都是刚刚才接触,所以只能搀扶前进,最终完成了任务,虽然相比于其他学过趣味数学的同学,我们的成绩稍微逊色点,但我们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团体,不会倒下。

接下来好些天,是各位培训老师的讲课,说实话老师讲的论文我们听的不太懂,讲的各种软件的应用也是一知半解„„?!有种痛苦的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学到,问了其他同学,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哦,原来都一样啊,没事,那就继续坚持吧„„

过了这个彷徨期,该是呐喊的时候了,改写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挺紧张,害怕选的题很难做,当时选了“黑洞数”,我们也不会查阅资料,那就照葫芦画瓢,硬着头皮写,写完了之后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我们也会写论文了,可当时我们还是不知道论文如何写,只是有那么点熟悉,有那么点感觉。下面该是练习建模型的时候了,我们用心想了,也做出来了,至于结果吗„„被申老师一针见血的给狠批了一顿,她说了就你那一个模型,说他是最优的就行,不能一盘散沙给出好多想法让评委看哪个最好,哎呀,恍然大悟„„

最重要的时刻到了,实战演练,我们显得是那么生疏,满脸的惆怅,对问题不知所措,迷茫与疲惫缠绕着我们的身心。第一轮实战再我们的坚守中终于结束了!我们的作品——论文出炉了!虽然它与那些优秀论文的论文比起来略逊一筹,但我们已经觉得能做出来很不错了!随后而来的是二轮实战,经历了第一轮的考验,第二轮略有信心。在连续的两个三天中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处于拉紧状态,时时都在刷新。选题、查阅、讨论研究„„一环套一环进行的还算顺利。

其中的辛酸与乐趣大概也只有参加建模培训的学友们了解。在这一月中我们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合作在我们对里表现的很到位,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分工合做,难关被我们各个击破。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各方面的的能力明显都有所提高。在数学模型中我们可以用跳跃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锻炼了我们的跨越式思维,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在人生道路上选择的关键时刻起了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明白了独立思考,开阔眼界,在科研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学以致用,终生受益。

在此,我们要感谢建模培训的全体老师,谢谢老师在这一个月来对我们关心。是他们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是他们给了我们信心,是他们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据。

第19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这学期参加数学建模培训,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训练,对我的收益不逊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而且, 我觉得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在程序的编制和软件应用以及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对我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处处为学子着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刻苦努力,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科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思考方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数学为组织和构造知识提供了方法,将它用于技术时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且可以传播的知识??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科学是一种关键性的、普遍的、可实行的技术. 在当今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益普及的社会里,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已无法实现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 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项极富意义的活动,大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了更好地组织、指导此项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投入此项活动并从中受益,学生根据组织与指导的实践,对数学建模活动的作用与实施谈一些认识,以期起到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的作用。方法,去近似刻画、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为检验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而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建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教师与学生对数学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今大学工科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为此很多教师采取了牺牲应用、偏重理论讲解以完成教学进度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才感觉到数学的重要,但为时已晚。

数学建模活动及竞赛的题目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实践中经过适当简化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及竞赛活动,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以得出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的过程,因而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 数学建模就是当人们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根据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对模型的假设,建立和确定求解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建立好方程组,然后再与计算机的软件相结合,最终得到该实际问题的最佳求解答案。

以前在高中时学过些简单的线形规划,但那时都是些简单的问题,在列解出方程后通常只有两个未知数,但这明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往往涉及到一些实际生产问题时通常都是比较麻烦的,列出方程后的未知数也不可能只有两个,因此就要用到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来处理了。

通过对数学建模的学习,使得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看法,也因此感觉到数学这门课程 对于生产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是提升我们综合能力的好机会,使得我们不再是纸上谈兵了,并且也使得我们又多了一门技能。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学问题,它要求我们除了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外,还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查阅资料,并且还要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的软件。所以它能极大的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这些知识也能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理会到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它给我们带来的知识面不是任何专业都能涉及到的.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了数学给人们带便利实在太大了,在涉及到现实的工业生产中,它能给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也能节省国内的能源,所以人类要是离开了数学建模,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其实数学建模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而在学习数学建模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要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已经被数学建模转化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的 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了,这种凝聚了多种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掌握了,它能转化成你自身的素质,并且能在你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发挥着作用的。 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计算机程序等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做出规划而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不论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生产实际问题,还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先和关键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我 就简单说明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是模型的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像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第二步是模型的假设,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做出必要的简化,并用精准的语言做出恰当的假设。第三步是模型的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架构。第四步是模型的求解,利用获取的数学资料,对模型所有参数做出计算。第五步是模型的分析,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数学上的分析。第六步是模型检测,将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模型的合理性,如果模型与实际比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做书解释。第七步是模型应用,应用的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在一般的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新工业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的问题,因此使得许多的问题迎刃而解,建立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的软件,大量的代替了以前的复杂的计算问题。随着数学向这储如经济了等领域进行渗透,人们在计算如何使得经济利益最大化 时,数学建模毫无疑问在这里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数学建模过程是一种创新过程,在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与学习其他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它需要我们在学习时能冷静的单独思考,并且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学建模在其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所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建模固然是非常重要的。篇二:数学建模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培训的心得体会 9月12-15日三天三夜的数学建模竞赛结束了,然而数学建模留给我的记忆将永远烙在大二那个炎热而又短暂的暑假。

我想参加完数学建模的同学最难忘的应该是暑假40天的培训吧。暑期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在教练组组长陈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环环相扣,任务难度梯度增加。培训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主动探究能力为主,同时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与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的运用能力。

第一阶段(7月5日-7月14日):初训、选拔、组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通知下达后,同学们积极报名,到7月5日登记时,包括数科院、国商院、物信院、生科院四个学院有150多人报名,而现实是学校计划派出25支队伍参赛,也就是假期培训将淘汰近一半的人,大家将面临的选拔是严酷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绝对不能出岔子,尽最大努力留下来。第一次确定队里成员的时候,我们根据各自的优势做了初步的分工:吴珍(队长)主要负责编程兼攻建模,杨负责写作,我主要负责建模。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我们有过分歧和不快,也经过了严肃的自我反思,并确定了最终的分工:我负责写作,杨负责建模,重新组队后我们重新出发,但在承诺书上我们仍然意志坚定地选择了我们三个紧紧抱成一团,进军建模竞赛。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每次做完题后我们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分工上不断协调,从而不断进步。 第二阶段(7月15日-7月29日):强化训练。我们是36队和

35、

37、

38、39队被分在文津楼514教室培训。老师布置的题难度逐渐增大,主要包括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和范例讲评,包括人口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运筹与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主成分分析等。我主要负责查找资料与写作。我们5个队开始了第二阶段忙碌的培训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阶段老师会针对我们各自的论文单独地指正,注意论文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问题,并加强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主动探究能力同时提高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的运用能力。

第三阶段(8月13日-8月28日):冲刺阶段。这是暑期培训的最后一阶段,以模拟竞赛为主。先由教练老师先后编选两个数学模型题(a,b),各小队要在规定的三天内完成一个建模题,做题过程完全模拟真实建模大赛流程。每进行一次模拟竞赛都会进行一次学生集体评题。第三阶段共进行了两次模拟竞赛,每次竞赛完毕,教练老师们都会对每个队的建模论文细致地讲评,包括写作、建模思路、解题方法等。 8月29日上午,暑期建模培训的最后一天,校领导及数科院各领导来看望参加培训的学生,并召开了动员大会,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9月12日-9月15日的竞赛。饱含泪水与汗水的暑期培训正式结束,收获了知识与友谊的我们514全体成员信心满满期待建模竞赛到来。 暑假40天的培训,苦是必然的。每天的生活起居在炎炎烈日下变得非常规律,虽然放假了每天早上还是不能贪睡,每天7点老老实实的起床奔向阳光苑2楼,买一个荷叶饼夹菜,背着电脑啃着饼急匆匆赶往文津楼,爬5层,扑进教室,打开电脑,写永远都不能让人满意的论文,做着让自己头大的题,等着老师来点名。查资料的时候端着电脑到处找信号,趴在地上下载资料。电脑没电了,偷偷跑进空教室,跟楼管阿姨打游击,经常被阿姨无情赶出来。中午下课了,经常为了完成论文大家

轮流去买饭,午饭常是最简单的饼。没有午睡,我们像着魔一样整天整天坐在电脑前。炎炎烈日,白天还好,在教室有空调,晚上回宿舍还要熬夜赶论文,经常要赶到凌晨

3、4点,汗水常常浸湿衣衫。还有做不出题时的无助与烦躁„„ 但一分付出一分耕耘,经过一个暑假的培训,我收获颇多。知识方面,知道了人口模型、雨中行走模型到城市污染问题、飞行计划等各式各样新奇、却又紧贴生活实际的模型和建立方法。还有具有丰富数模竞赛经验的老师们给我们讲解了数模论文格式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那么多建模题,它们教会了我们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无形中让我们了解到了数学建模的精髓,那就是提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模型——再验证——再修改,真正的复杂问题是不可能只靠空想就能出结果的,否则也不叫复杂问题了。只有通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修改、琢磨新的思路和先前的瑕疵,才能完善模型。因此,在以后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这种一步一步、不断修改的踏实的研究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绞尽脑汁想个方案,然后就凑合了事,虽然明知有缺陷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除了建模本身的无数宝贵经验,在这段学习和比赛过程中,我还渐渐积累了涉及各方面、玲琅满目的知识。它们几乎全部不是我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说几乎全部是我在学校的专业课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平时看数模的有关书籍、例题、赛题时,我接触到了来自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热学、光学、数学等等专业的知识,它们有的浅显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如今也对它们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有的则甚至在其学科自身都是极其前沿的未解难题。诚然,这些知识对我的专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多帮助,但是它们却极大的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象牙塔,而是朝着通才、全识教育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会让我在日后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进。

以上说的更多的是知识本身,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数模让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种种挑战。建模过程中我们队有过大大小小的摩擦,有过争吵,但最后我们仍然不离不弃一起完成每一个建模题,那是因为我们都以团队利益为主,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会忍让,40天的培训教会了我许多团队合作与处理摩擦的技巧。更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只有我们三个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才能攻克各种难题,三个人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好成绩的。同时建模培训也让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朋友,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以上就是我暑期数模培训的心得体会,数模,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以建模不怕苦、不怕累、刻苦专研的精神勇敢迎接未知的挑战!篇三:数学建模 个人认识和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的体会思考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更多的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是见识了很多很多,作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数学的应用在那里。对了,就在这里,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少不了数学,都是用建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很神奇。

数学建模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我们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就拿数学建模比赛写的论文来说。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要解决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够。于是,自己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以尽量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这过程中,对自己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扩展无疑大有好处,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利于自己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做论文之前,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一系列因数都考虑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因此,在我们考虑一些因素并不是本质问题的时候,我就将这些因数做了假设以及在模型的推广时才考虑。这就使模型更加合理和理想。数学建模还能增强我们的抽象能力以及想象力。对实际问题再进行“翻译”,即进行抽象,要用我们熟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将它 们准确的表达出来。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介绍建模的具体应用:

传染病问题的研究 一﹑模型假设 1.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的地区范围不考虑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等种群动力因素。总人口数n(t)不变,人口始终保持一个常数n。人群分为以下三类:易感染者(susceptibles),其数量比例记为s(t),表示t时刻未染病但有可能被该类疾病传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感染病者(infectives),其数量比例记为i(t),表示t时刻已被感染成为病人而且具有传染力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恢复者(recovered),其数量比例记为r(t),表示t时刻已从染病者中移出的人数(这部分人既非已感染者,也非感染病者,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他们已退出该传染系统。)占总人数的比例。 2.病人的日接触率(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为常数λ,日治愈率(每天被治愈的病人占总病人数的比例)为常数μ,显然平均传染期为1/μ,传染期接触数为σ=λ/μ。该模型的缺陷是结果常与实际有一定程度差距,这是因为模型中假设有效接触率传染力是不变的。

二﹑模型构成

在以上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下,易感染者从患病到移出的过程框图表示如下:

在假设1 s(t) + i(t) + r(t) = 1 对于病愈免疫的移出者的数量应为 ndr??ni dt 不妨设初始时刻的易感染者,染病者,恢复者的比例分别为s0(s0>0),i0(i0>0),r0=0.sir基础模型用微分方程组表示如下: ?di?dt??si??i ??di ?dt ?dr?dt??i? s(t) , i(t)的求解极度困难,在此我们先做数值计算来预估计s(t) , i(t)的一般变化规律。

三﹑数值计算

在方程(3)中设λ=1,μ=0.3,i(0)= 0.02,s(0)=0.98,用matlab软件编程: function y=ill(t,x) a=1;b=0.3; y=[a*x(1)*x(2)-b*x(1);-a*x(1)*x(2)]; ts=0:50; x0=[0.20,0.98]; [t,x]=ode45(ill,ts,x0); 四﹑相轨线分析

我们在数值计算和图形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相轨线讨论解i(t),s(t)的性质。 d = {(s,i)| s≥0,i≥0 , s + i ≤1}

在方程(3)中消去dt并注意到σ的定义,可得 di?11? i|s?s0?i0 (5) ds?sσ? 所以:di??is?1?1???1?ds ??di1?ds (6) i0s0sσ?sσ??? 利用积分特性容易求出方程(5)的解为:i?(s0?i0)?s?1 ?lns (7) s0 在定义域d内,(6)式表示的曲线即为相轨线,如图3所示.其中箭头表示了随着时间t的增加 s(t)和i(t)的变化趋向

下面根据(3),(17)式和图9分析s(t),i(t)和r(t)的变化情况(t→∞时它们的极限值分别记作s?, i?和r?). 1.不论初始条件s0,i0如何,病人消失将消失,即:i0?0 2.最终未被感染的健康者的比例是 ,在(7)式中令i=0得到, 是方程 s0?i0?s??1 ?lns??0 s0 在(0,1/σ)内的根.在图形上 是相轨线与s轴在(0,1/σ)内交点的横坐标 3.若s0>1/σ,则开始有di?1d?1?1??o,i(t)先增加, 令i???1?=0,可得当ds?sσ?ds?sσ? s=1/σ时,i(t)达到最大值: 1im?s0?i0?1?ln?s0) ? 然后s

可以看出,如果仅当病人比例i(t)有一段增长的时期才认为传染病在蔓延,那么1/σ是一个阈值,当s0>1/σ(即σ>1/s0)时传染病就会蔓延.而减小传染期接触数σ,即提高阈值1/σ使得s0≤1/σ(即σ ≤1/s0),传染病就不会蔓延(健康者比例的初始值s0是一定的,通常可

认为s0接近1)。

并且,即使s0>1/σ,从(19),(20)式可以看出, σ减小时, s?增加(通过作图分析), im降低,也控制了蔓延的程度.我们注意到在σ=λμ中,人们的卫生水平越高,日接触率λ越小;医疗水平越高,日治愈率μ越大,于是σ越小,所以提高卫生水平和医疗水平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从另一方面看, ?s??s?1/?是传染期内一个病人传染的健康者的平均数,称为交换数,其含义是一病人被?s个健康者交换.所以当 s0?1/? 即?s0?1时必有 .既然交换数不超过1,病人比例i(t)绝不会增加,传染病不会蔓延。

五﹑群体免疫和预防

根据对sir模型的分析,当s0?1/? 时传染病不会蔓延.所以为制止蔓延,除了提高卫生和医疗水平,使阈值1/σ变大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降低s0 ,这可以通过比如预防接种使群体免疫的办法做到. 忽略病人比例的初始值i0有s0?1?r0,于是传染病不会蔓延的条件s0?1/? 可以表为 r0?1?1 ? 这就是说,只要通过群体免疫使初始时刻的移出者比例(即免疫比例)满足(11)式,就可以制止传染病的蔓延。

这种办法生效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者要均匀分布在全体人口中,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据估计当时印度等国天花传染病的接触数 σ=5,由(11)式至少要有80%的人接受免疫才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即使花费大量资金提高r0,也因很难做到免疫者的均匀分布,使得天花直到1977年才在全世界根除。而有些传染病的σ更高,根除就更加困难。

六﹑模型验证

上世纪初在印度孟买发生的一次瘟疫中几乎所有病人都死亡了。死亡相当于移出传染系统,有关部门记录了每天移出者的人数,即有了

模型作了验证。

首先,由方程(2),(3)可以得到dr的实际数据,kermack等人用这组数据对sirdtdsd???sisi???sr dtdt 1上式两边同时乘以dt可?ds???dr ,两边积分得 s r1s??rs???d??e ?lns|???rsrs?s0s?r0?00s0s 所以: s(t)?s0e??r(t) (12)篇四:学习数学建模体会

学习建模体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这门课程半个学期了,渐渐的对这门课程有点了解了。我觉得开设数学建模这一门学科是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不断精确化、定量化、数字化,使得数学在各学科、各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而数学建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生才要学的,也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的研究学习,这门课程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突破了以前大家对数学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结合教材内容说,在很多时候课本里的都是引用实际生产生活的例子,这样我们更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帮助,而并非是我们空想着学这门课有什么作用啊,简直是浪费时间啊什么的。

现在我就说说我到目前为止学到了什么,首先,我知道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我们肯定是要将现实问题的信息归纳表述为我们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数学模型的解答,最后一步我们要需要从那个数学世界回归到现实世界,也就是将数学模型的解答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从而进一步来验证现实问题的信息,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结果也需要用实际的信息加以验证。

这个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实问题和数学建模的关系,一方面,数学建模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归纳、抽象的产物,它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另一方面,只有当数学模型的结果经受住现实问题的检验时,才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完成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到实践的这一循环。 在课本第二章的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实际问题,在第二章片头我们看到的就是某城市供水量的预测问题,在这一章里,老师通过城市供水量的预测问题介绍了求函数近似表达式的插值法和拟合法、城市供水量预测的简单方法、供水量增长率估与数值微分,其中插值法主要介绍lagrange法、newton法、分段低次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至此我们才真正体会了数学建模对实际生产的帮助。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要学好数学建模这一门学科,或者说应用数学建模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问题,不仅仅只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数学分支学科,例如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数学软件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考察实际情况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

总的来说,学习数学建模这一门学科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因为它不仅增强了我的知识面,我们可以在学习这一门学科的过程中锻炼我们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师范生以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也是很有帮助的。 09数本5班 朱正丽 2009224239 序号07篇五:数学模型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姓名:张秋月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1102班 学号:2011254010223 这学期,我学习了数学建模这门课,我觉得他与其他科的不同是与现实联系密切,而且能引导我们把以前学得到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用建模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很神奇,而且也接触了一些计算机软件,使问题求解很快就出了答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对我有非常大的提高。同时我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

本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遇到过很多困难,感觉很枯燥,很难学,概念抽象、逻辑严密等等,所以我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就降低了,而且不知道学了要怎么用,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哪里到。通过学习了数学模型中的好多模型后,我发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模型是一种模拟,使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他或能解释默写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

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的作用可谓是如虎添翼。

数学建模属于一门应用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个数学问题,然后用适用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地数学手段。在学习中,我知道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其过程如下: (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地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

(4)模型求解:利用或取得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 (5)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进行建模过程。 数学模型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无疑偏重于前者,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数学建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大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学习数学模型的意义有如下几点:一 学习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而数学建模竞赛是为了促进数学建模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它可以培养大家的竞赛能力、抗压能力、问题设计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论文写作与修改完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综合素养,它让大家从传统的知识培养转变到能力的培养,让我们的思想追求有了质的变化!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二 学习数学可以提升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等抽象能力,但好多人觉得数学和实际遥不可及,可是呢,数学建模则成为了解决这种现象的杀手锏,因为数学建模就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分析问题和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数学模型后,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一些数学计算软件,学习建模的同时,借用各种建模软件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matlab,lingo,等都是非常方便的。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新的方式,他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我们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化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而且数学模型还对我们有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而且我认为数学模型带给我的是发散性思维,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教会我凡事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严密思维,不能局限于俗套。总之学习数学模型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我们学习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我们自觉体验、巩固所学的的数学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意志力。

第20篇: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训练课的心得体会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我们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就拿我们此次参加我院的数学建模比赛写的论文。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要解决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够。于是,自己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以尽量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这过程中,对自己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扩展无疑大有好处,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利于自己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做论文之前,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一系列因数都考虑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因此,在我们考虑一些因素并不是本质问题的时候,我就将这些因数做了假设以及在模型的推广时才考虑。这就使模型更加合理和理想。数学建模还能增强我们的抽象能力以及想象力。对实际问题再进行“翻译”,即进行抽象,要用我们熟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将它们准确的表达出来。

在建模训练课程中经过理论方法的学习后,我们参加了我院的数学建模比赛,在整个建模训练的学习过程中,我才真正体验到知识海洋的精彩,尤其是数学的博大精深,真正认识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分析和预测。

在竞赛中,我们所获得的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除了知识上的进步外,还有许多自己的真心体会和感受。

首先,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建模的过程不仅仅取决于队员个人的基础和努力,更依赖的还是三名队员合作精神的发挥。既要见己之优点,更不可忽视自己的缺点

和同伴的优势,有时尽管感觉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但是自己的想法正处于少数情形,所以要及时做到思想上的妥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多数人的想法,这样才能成功。

其次,克服性格上的弱点。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合作过程中,自己有了新的思路一定要及时和队友沟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工作环境。

再次,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力。在模拟竞赛时,大家从不气馁,始终斗志昂扬、争分夺秒地坚持到最后一刻。在竞赛的三天里,我们的睡眠总共不足八小时,正是由于坚毅的心理素质,才能坚持奋斗到最后。我忽然觉得,人的生命有时很顽强,环境越是艰苦,潜力越是巨大。人生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坎坷和挑战,我们真的需要用平静的心态全力以赴,最大能力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后,意识到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创造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潜意识中点滴地培养。这次集训提供了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可以充分体会创造过程的紧张、艰辛和喜悦,想象力同样重要。我们的知识可以有限,但我们的想象力却是可以无限的。建模竞赛需要大家把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但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去解决。

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训练,对我的收益不逊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而且,我觉得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在程序的编制和软件应用以及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对我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处处为学子着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刻苦努力,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

1.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数学建模是否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队三个人要相互支 持,相互鼓励。切勿自己只管自己的一部分(数学好的只管建模,计算机好的只 管编程,写作好的只管论文写作),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只有 大家一起讨论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因此无论做任何板块,三个人要一起齐心 才行,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在三天之内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2.有影响力的leader:

在比赛中,leader 是很重要的,他的作用就相当与计算机中的CPU,是全队

的核心,如果一个队的leader 不得力,往往影响一个队的正常发挥,就拿选题来说,有人 想做A 题,有人想做B 题,如果争论一天都未确定方案的话,可能就

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一篇论文了,又比如,当队中有人信心动摇时(特别是第三天,人可能 已经心力交瘁了),leader 应发挥其作用,让整个队伍重整信心,否则可能导致队伍的前 功尽弃。

3.合理的时间安排:

做任何事情,合理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建模也是一样,事先要做好一个规

划,建模一共分十个板块(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假设, 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你每 天要做完哪几个板块事先要确定好,这样做才会使自己游刃有余,保证在规定时 间内完成论文,以避免由于时间上的不妥,以致于最后无法完成论文。 4.正确的论文格式:

论文属于科学性的文章,它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规范,因此一篇好的论文一定

要有正确的格式,就拿摘要来说吧,它要包括6 要素(问题,方法,模型,算法,结论,特色) ,它是一篇论文的概括,摘要的好坏将决定你的论文是否吸引评委的目光,但听阅卷老师 说,这次有些论文的摘要里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和程序,这都是不符合论文格式的,这种论 文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写论文时要端正态度,注意书写格式。 5.论文的写作:

我个人认为论文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大家最后的模型和结果都差不

多,为什么有些队可以送全国,有些队可以拿省奖,而有些队却什么都拿不到, 这关键在于论文的写作上面。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读上去便使人感到逻辑清晰,有 条例性,能打动评委;其次,论文在语言上的表述也很重要,要注意用词的准确 性;另外,一篇好的论文应有闪光点,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里 面,总之,论文写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成绩的优劣。

6.算法的设计:算法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算速度的快慢,建议大家多用数学软件( Mathematice,Matlab,Maple, Mathcad,Lindo,Lingo,SAS 等),这里提供十种数学 建模常用算法,仅供参考: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 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 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 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 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 常使用Lindo、Lingo 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 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 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 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 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 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 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 算机只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 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 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 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 中也应该要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

题,通常使用Matlab 进行处理),

也希望广大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 在数学建模中体验数学的真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使这个课程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课程,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真谛.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 、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B版教材给我们吹来了一股春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化,而是教学思想理念的突出体现.整套教材设立了大量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些体现数学应用的课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高等数学基础课程,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和泛函分析等,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科等,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是在初中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方法、图象的位置等基础上,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即用集合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函数及应用研究的深入及提高,也是今后进一步参加工农业生产建设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本章的学习对中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不仅是知识性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建模方面,也将是终身受益的一章.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映射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不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背景,从而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2)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即定义域和对应法则;进一步理解对应法则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再现函数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数学建模中体验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接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实际;感受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的概念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数学建模

一、数学建模的起源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1989年在几位从事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美国的竞赛,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几年参赛校数、队数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是在美国诞生、在中国开花、结果的。

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教育部领导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十几年来这项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

2008 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1023所院校、12846个队(其中甲组10384队、乙组2462队)、3万8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

二、数学建模的定义

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某种目的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见数学建模过程流程图)。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三、数学建模的几个过程

1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5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7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四、数学建模的方法

(一)机理分析法 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数据分析法 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 fi)i=1,2„ 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2.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 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4.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三)、仿真和其他方法

1.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质上是统计估计方法,等效于抽样试验。① 离散系统仿真--有一组状态变量。 ② 连续系统仿真--有解析表达式或系统结构图。

2.因子试验法--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不断分析修改,求得所需的模型结构。

3.人工现实法--基于对系统过去行为的了解和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考虑到系统有关因素的可能变化,人为地组成一个系统。

五、数学建模的意义

1)在一般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诸如机械、电机、土木、水利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这里的基本模型是已有的,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高速、大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过去即便有了数学模型也无法求解的课题(如大型水坝的应力计算,中长期天气预报等)迎刃而解;建立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基础上的CAD技术,以其快速、经济、方便等优势,大量地替代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现场实验、物理模拟等手段。 2)在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无论是发展通讯、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本身,还是将高新技术用于传统工业去创造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建模和模拟都是经常使用的有效手段。数学建模、数值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相结合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已经被固化于产品中,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起着核心作用,被认为是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数学不再仅仅作为一门科学,它是许多技术的基础,而且直接走向了技术的前台。国际上一位学者提出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观点。

3)数学迅速进入一些新领域,为数学建模开拓了许多新的处女地。

随着数学向诸如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所谓非物理领域的渗透,一些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等应运而生。一般地说,不存在作为支配关系的物理定律,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在这些领域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方法、不同深浅程度模型的余地相当大,为数学建模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展望21世纪,数学必将大踏步地进入所有学科,数学建模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 建模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简化问题的能力。

2、数学建模所提倡的创新性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大有帮助。

3、数学建模的开展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潜能。

4、数学建模让学生看到了应用数学的魅力与功用,更看到了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

5、数学建模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使我们终身受用的。

6、增强了学生间进取协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建模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培养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洞察力等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从事现代科研的初步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使用数学软件编程能力、科学计算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团队协作交流能力等)。

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查找文献,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3、如何筛选数据,在大量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

4、如何写作科技论文,包括文章的结构、内容、格式等等,都是一种锻炼 数学建模训练课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数学建模课,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我们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就拿我们此次参加我院的数学建模比赛写的论文。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要解决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够。于是,自己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以尽量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这过程中,对自己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扩展无疑大有好处,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利于自己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做论文之前,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一系列因数都考虑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因此,在我们考虑一些因素并不是本质问题的时候,我就将这些因数做了假设以及在模型的推广时才考虑。这就使模型更加合理和理想。数学建模还能增强我们的抽象能力以及想象力。对实际问题再进行“翻译”,即进行抽象,要用我们熟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将它们准确的表达出来。

经过一段建模训练课程理论方法的学习,我们相继做了2006出版社的资源配置、2004输电阻塞优化管理模型、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我才真正体验到知识海洋的精彩,尤其是数学的博大精深,真正认识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分析和预测。

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除了知识上的进步外,还有许多自己的真心体会和感受。

首先,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建模的过程不仅仅取决于队员个人的基础和努力,更依赖的还是三名队员合作精神的发挥。既要见己之优点,更不可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同伴的优势,有时尽管感觉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但是自己的想法正处于少数情形,所以要及时做到思想上的妥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多数人的想法,这样才能成功。

其次,克服性格上的弱点。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合作过程中,自己有了新的思路一定要及时和队友沟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工作环境。

再次,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力。

最后,意识到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创造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潜意识中点滴地培养。我们的知识可以有限,但我们的想象力却是可以无限的。建模竞赛需要大家把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但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去解决。

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训练,对我的收益不逊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而且,我觉得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在程序的编制和软件应用以及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对我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处处为学子着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刻苦努力,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

我是数学系的一名学生,很高兴有机会学习数学建模并顺利地完成了学期论文。参加数学建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能锻炼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把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同时它还能锻炼每个学生独立工作或者伙伴合作、共同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

在这数学建模论文创建中,我一个人包办了选题,收集资料以及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进行计算的一概事情。首先一开始我就选好题,我的选题是《土地出租的最优配置》,确定了基本思路后。我开始全力收集数据,然后开始进行计算。在这过程中我还参考了几本参考书,借鉴别人的优点,在别人的算法基础上作改进,推广。与此同时,我还就选取的问题请问了几位同学,听取他人意见,正所谓“取百家之长”。接着我开始进行计算机模拟,即根据我得到的数据用数学软件如Matlad把我所要的图形模拟出来。这一切都就绪了,最后转入到主题写论文了。

写论文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因此要用的时间也多。我严格按照数学建模的格式首先作出问题的提出,提出模型假设,接着对模型建立求解,最后还对模型作分析以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及模型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经过前后十多天的奋斗,一篇完整的数模论文终于完成了。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的创作,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一生的另一个起点。这令我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好高兴!

我认为有机会学习并应用数学建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工作。所以我认为数学建模这项活动应该更加广泛地开展,尤其是在大学生中间。学习数学建模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我们通过数学建模的教与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要尽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现他们创造力的舞台,提高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教与学(或者说在教师有限指导下,学生更多自主的实践),要让学生能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建模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