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7 07:44:0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年有余,我也在课堂上坚持运用。记得最初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不透,课堂上“回答不出来不要紧,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于是小组同学都把头凑在一块,叽叽喳喳地,至于有没有结果,至于每个同学是否会预习,是否会讨论,自己也不太清楚,显然是 “形式上围桌坐,效果上难突破”。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听课,我才知道了课堂上应先让学生独学,接着对学,然后再群学,独学是基础,对学是常态,群学是升华。

独学就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独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独学是指基于学生自身的独立学习。是借助自己的所学知识、已有经验、体验和现有学习资源,进行感知、选择、处理信息等的知识建构,并从中获取所得和发现未知问题。独学是对学群学的基础。

对学就是一对一的交流学习,就是结对子学习,就是互相帮助的学习。对学即“兵教兵”,将自己的思路、困惑与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碰撞,以期达到初步完善思路、解决困惑和发现新问题的目的。

群学就是群体学习,小组学习。我在教学时是以四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群学就是将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组内、组间,直到班级里去寻求解决。

独学是对学和群学的先决条件。独学中产生的疑问首先通过对学来解决。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小组内部或小组间进行更广范围的群学。

一、我的收获: 记得去年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首先在班级中按座位给学生分了4人一小组,让他们自己给小组起了组名,制作了小组名片,小组合作试验开始了,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不会合作。我经历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经过同事的点拨,我才知道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4人一组的他们还不会合作,因此导致课堂上人人都在说,人人都没听。后来改为2人一组,情况就变了,要求一人说,另一人听,并进行监督评价或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人听的现象。例如,讲“6的组成与分解”时,每人只发给3根小棒,并启发学生:我们需要6根小棒,可每人只有3根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使每个学生都知道学习过程是需要合作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了,我再次过渡到4人组,这次我根据前一个多月的观察把学生按优、中、差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一个发言大胆、善于思考,让他们去带动本组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合作学习过程,优生自主探究合作,进一步提高交往、协调、创新的能力,中下等水平学生接受老师的启发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同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理念。„„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学期,由于刚开始的几周学生上课秩序还不太好,对各方面还不太适应,因此,只在教学中进行听、说、写等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的是独学,没有进行对学、群学。到了十月份,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于是我在课堂上逐步开始运用对学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们也在对学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纠正、补充别人的发言,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学会了对别人的答案进行质疑。这些都令我非常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

二、我的困惑:

1、独学时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课本,就匆匆忙忙地完成书上的练习,以完成练习作为目的。

2、在对学时,同桌互抄答案,没有真正地做到互教;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互教”。

3、群学时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出现事不关己的“溜号”现象。

总之,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挥“查”的作用,通过巡查准确把握火候,控制好流程。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利用好学习小组。努力做到“三学”各有各的目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无论哪个流程,全体学生应该是人人都参与、时时在状态、步步有实效。

推荐第2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教师遵循的六项基本策略

1、先学后讲

2、三讲三不讲

3、强化小组建设

4、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5、及时反馈矫正

6、加强学生活动案的编写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用哪些方法学习。

3、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目标及检测学习效果的形式。

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案,学生参照学习活动案认真读书,完成有关内容。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案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教师要明确,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就没有合作学习,更没有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阶段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习小组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组内交流展示。注重学社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有效的探究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反馈阶段

每个小组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交流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第四环节:拓展提升阶段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的收获,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讨、展示、评价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思路、过程、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阶段

这一环节,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进一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采用教师提前设计的课内题目进行,既是对本节课一次系统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以便及时补充反馈。 第六环节:小组评价阶段

每次小组活动后都要及时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小组合作的评价是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评价。教师在过程评价中,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经常开展小组评价,使小组合作成为真正意义的情感合作和认识合作。采用评比记分的机制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推荐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薛家湾第一小学

任瑞清

二〇一三年十月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聆听了温思涵教授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我受益匪浅,确实有一种感觉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培训后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 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小点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完) 淄博市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专家报告会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推荐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薛家湾第一小学

任瑞清

二〇一三年十月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聆听了温思涵教授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我受益匪浅,确实有一种感觉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培训后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 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小点甜头,它不失为一种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

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

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

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

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完)

淄博市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专家报告会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

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

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五: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篇五:小组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对学生进行了两天的小组合作培训,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做好周密的计划,通过与级部老师交流和上网学习,对小组合作中小组长的职责以及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要求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并形成详细的书面文件。

二、通过课堂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文件内容,教师逐条讲解。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针对性分析,如果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全班师生一起交流讨论,争取使计划更合理,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让计划的可行性得到提高,落实起来更容易,实施后效果也更明显。

三、学习完文件后,请各小组分头讨论文件内容,对有意见和建议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虽然不像对待新鲜事物那样表现的热烈而兴奋,但是认可度很高。尤其是以前在小组合作中表现非差优秀的部分同学,在这次的培训中表现的比较积极,大部分意见和建议也都是他们提出来的。当然,班内少数几个对学习及各种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平时表现的比较沉默的同学在这次的培训中仍然是欠活跃。不过,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改善这部分同学的状态,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自然的,而他们的进步也是值得期待的。

推荐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打造学习共同体,四步建组:

第一步,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第二步,培养习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第三步,建章立规,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第四步,跟踪运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一)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小组学习模式最终目的是发挥“动车组效应”: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节带动力的“车厢”,教师和小组长就是一台台学习的“动力机”。那么怎样科学分组呢,要把握“六要诀”:荐-演-定-分-调-排。

1.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2倍。

2.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3.定。确定组长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的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6位正组长和6位副组长。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二是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

4.分。召集12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参照学生成绩基础,并结合其他因素),将其余同学排序,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5.调。学生分配往往要做适当的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6.排。各小组长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的每个同学的集体位置由正副组长决定,但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对学结对帮扶。

除了上面提到的分组方案外,还有其他可行的分组方案,比如对大班额的(60人以上)可以在小组数量上划分为9个小组或者6个小组,组内再分亚组,并分设组长。

★分组原则:同质结对,异质搭配,组间平衡,稳定可贵。 图例详解见PPT。

这样分组的优点:人员分配的公平性;小组机构的健全性;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评价的导向性。

在分组的时候,细节考虑有:家长职业,收入,家庭环境,家庭学习环境,性格,气质,学习风格,思维类型,创新意识等。

★实际安排座位模式减PPT。根据教师的大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等情况进行座位摆放,必须有利于师生,课堂活动。

★组内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与方法这三驾马车带动起整个班级学习。

1.管理团队:正组长:学习监督,卫生监督。副组长:纪律监督,评价监督。 2.学习团队:语数外学科代表各1个,政史地四个学科1个,理化生1个,音体美1个。 3.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小组长的选聘方式有毛遂自荐、教师指定、组员评选、竞选等。小组长不是终生制,要慎重选择组长: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重点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威信等因素。

(1)定位:小组领导者、教师助手、学习领袖、灵魂。

(2)要求: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②自身标准高、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性格外向、乐于助人;④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3)培训:①新生入学教育或军训期间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活动“赛马”,择优聘用;②班主任定期培训(组织管理方法、小组激励与评价方式);③科任教师不定期培训(课堂流程、导学案检查批改);④借助舆论和小组长论坛(两周一次座谈、每月评选优秀小组长。

★正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组全面工作。组织协调组间、组员、师生关系。领导全组搞好分工,团结全组,拼搏学习,管理全组和谐规范。

(2)小组长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的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3)组织领导本组成员积极参加班各项活动。

(4)管理全组组员有序地进行预习、讨论、练习、探究、展示等各环节的学习活动。

(5)协助班主任落实激励活动,落实小组建设的各项举措,对本组组员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 ★副组长的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组内各项管理工作,当组长工作较多时,要主动帮助承担部分组织工作。

(2)侧重抓好本组学习行为规范,卫生纪律登记、督促,上传下达工作。 ★学习监督:

(1)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作业纠错的督促、检查,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要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检查、督促小组组员的导学案、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跟踪指导。 (3)对小组内的待优生和学困生组员进行帮扶将本组共性的疑问收集整理,向任课老师汇报。

★纪律监督:

(1)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纪律情况,并做到信息反馈工作。 (2)督促组织遵守公约与规范。

(3)记录本组重大违纪现象并积极反馈给班主任。 ★卫生监督:

(1)关注生活班长的卫生值日安排,督促值日。

(2)定期做好本组内组员的个人卫生检查,保持好小组的环境卫生。 (3)督促本组组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评价监督:

(1)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2)认真记录平日班级奖励、惩罚情况,每周定时把学习、思想、纪律、作业收缴等情况汇总,评出每周“优胜小组”、“优胜宿舍”,贴上红旗,负责周末班级量化评价工作。及时评出优秀组长、优秀科代表、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黄金搭档、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

(3)坚持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原则,保存好各项量化成绩,以备评选月冠军、学期冠军等。

★小组内学科代表的职责

(1)负责本组各学科工作,安排预习、展示、反馈学习任务,及时汇总本组发言情况,反馈本学科学习效果,做好各学科科代表及老师的小助手。

(2)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的收发,并及时上交班级科代表;组织本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本学科导学案的组内互查并进行组内评价;及时与班级科代表沟通反映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组内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一生! 1.工作中的习惯、21天效应(见PPT)

当代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们称之为“21天效应”。

未成年人可塑性极强,其年龄阶段正是培养好习惯,促进良好操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采取 “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养成教育三环节模式进行操作。

(三)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1.组内有公约:教室公约、宿舍公约、小组公约

2.做事有规范:自主学习规范,合作学习规范,课堂展示规范,当堂反思规范。

3.各环节实操口诀

★自主学习实操口诀:导学案是法宝,自主学习为向导;明确目标读教材,疑难问题勾画好;多途径查资料,重点知识要记牢;学后思不可少,自我总结步步高。

★合作学习实操口诀

小组讨论我参与,耳口手脑都用到;发言紧紧扣中心,主动交流秩序好;他人不会我支招,质疑论证求高效;分工合作实在妙,共同进步齐欢笑。

★课堂展示实操口诀

我自信我最棒,课堂处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吐字清声洪亮,脱稿不再看纸张;展示完快退让,小组评价记心上。

提醒:激励是最好的管理,所以,课堂上要事事有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上课教师评价等。

★小组评价和班级文化要统一(见PPT) ★评价具体操作

1.小组积分制。发放“优秀小组”流动展示牌,整体搬迁,座位移至前方。 2.个人评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帮扶之星、写板之星等,给学生发证书,给家长发贺信。

3.集体优秀特别奖。连续三周获奖的小组,进行物质、特殊活动等奖励,如参观、看电影、聚餐等。

4.个人积分兑换奖。用个人的积分兑换书籍、兑换参加活动的资格、兑换前排座位、坐老师的位子、减少作业量等。

★如何运用评价机制

采取“常规管理(纪律卫生、任务完成)+课堂管理(自主合作展示达标)”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统计,每天小结,每周总结,每月评比,学期表彰。加大表彰奖励措施:分精神奖励、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

(1)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黄金搭档,下周归零,重新计算。依据一周分数评选出冠亚季军和优秀个人,小组座位前移至中央,团队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周。尽量制造惊喜,营造良好氛围。

(2)年级组每月汇总一次,下月归零,重新计算。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优秀班集体,并给予适当奖励。尽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表彰宣传(如受表彰小组以及优秀学生的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月等),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期总评。依据小组积分评选“王牌小组、金牌小组、学霸小组”等,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小组合作优秀班集体等,对表现优秀的老师、学习小组、组长、班委成员进行隆重奖励,获得与校领导共进晚餐,校领导集体签名赠书、各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合签名赠书等。

(4)所有赋分必须经小组长签字确认。班级、年级、学校任何评优表模、资助皆按照小组赋分从高到低执行。小组及个人赋分为负,一票否决。

(四)跟踪进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1.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崮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2.组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2)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4)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 ★典例支招

A.【问题】如何培养小组长?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策略与内容、形式各是什么?如何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分工,使其更有效地管理小组? 【建议】

1.选好小组长,使其成为班主任和老师的好助手。2.明确小组长责任,搞好学习小组成员分工; 3.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与学习小组组长沙龙; 4.搞好小组长培训,注意培训策略、内容与形式; 5.给小组长加“自助餐”或“开小灶”。

6.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密切配合,鼓励、表扬、激励小组长。

B.【问题】有许多爱说话的孩子,平时教师管着还管不住呢,分组后更没有纪律保证。

【建议】原先是老师一人管,实际上也很难管得住。现在分散至各个小组,关键在于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 1.分头管理,加强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2.制定纪律方面的约束与奖惩机制; 3.实行捆绑考核以及动态监测机制;

4.用放大镜寻找爱说话孩子的亮点,加强引导与宣传;5.多给予关爱。

3.学习小组建设工作的推进策略 (1)总体原则:“分段推进—循序升级—稳步跟踪—不断优化”

(2)预热阶段:充分认识学习小组建设对于高效课堂以及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3)起始阶段:做好“小组初建”工作,夯实建设基础

(4)发展阶段:搞好“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工作,通过不间断培训,学生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基本适应高效课堂流程和模式

(5)提升阶段:做好“组内对子建设”工作,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创新阶段:实现“小组自主走向班级自治”,完善小组建设

(7)本学期末:搞好一次班级文化巡展或小组文化比赛,营造自主、自觉、团结、竞争的比较浓厚的课改氛围 4.小组建设秩序与内容。

结语: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推荐第6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大刀阔斧新课改 全力实践新模式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 今天,漫步在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青春奔放、个性张扬的学生和一个教风严谨、主动探究的教师团队,这一切都源于我校近期全面推行的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绿了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新课改又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师生的心田。新课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带给老师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使许多师生猛然惊醒:原来课可以这样上!习可以这样学!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新课改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教师从“教”到“导”。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地推行新课改,实践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本,要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成就学生;学生以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我校不仅重视对教干、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积极组织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走出学校,到外地名校,探访名师,取“经”问“道”,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2010年4月15日至18日,由我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干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一行41人,在县教育局领导王守义和学校校长金扬刚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濮阳第四中学和沁阳永威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4月18日,在永威学校学习期间,适逢“第三届全国初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在该校举行,考察团听取了由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在会上所作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收获颇多。5月20日至21日,我校又组织了

七、八年级文化课组长、年级主任到淄博高阳中学、潍坊市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这是继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河南濮阳四中和焦作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考察后的又一次重大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通过考察学习,濮阳四中的“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永威学校的“四清管理”教学法,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淄博高阳中学的信息化生态课堂教学以及昌乐二中的“271法则”等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教学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大大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考察学习回来后,我校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经过长期的酝酿,反复的探索,一种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诞生了。5月26日,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工会,会上,金扬刚校长和刘金广副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从此在全校拉开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面对学校领导高屋建瓴

的决策,我们憧憬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此后,我校高效课堂改革从非毕业班的

七、八年级大刀阔斧的展开了。

我校此次新课改的着力点是大力、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立了若干个成绩均衡的6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综合差异合理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成员又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各两名,以便于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具体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每个小组选取有责任心、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受师生信任的组长一名,负责日常的监督、作业及学习检查、组织自学、讨论等。由于小组成员处于不同层次,让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 “助教”的角色,采取“兵教兵”、“兵强兵”,这样不但能解决后进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克服不能全面顾及的弊端,这处处显示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运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搞好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首先下发导学案,指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习,做好相关的习题;对疑点、难点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组内进行合作探究,A帮B,B帮C,组内基本解决疑难问题;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

小组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坚持民主平等、互相置疑、生生互动的原则,当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再及时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一步,通过对精选的习题进行优化训练,这样,对于每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基本做到了“堂堂清”。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有效预习——合作探讨——展示交流——优化训练”四个主要环节,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新模式下的课堂,改变了过去沉闷的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面貌焕然一新了;新模式下的课堂,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模式,转换了角色,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新模式下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和探究者,真正成为舞台上潇洒自如的表演者。这一切,都源于我校领导高屋建瓴的决策,都源于我校大力推行的新课改,总之,是新模式给我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模式改变了一切„„

推荐第7篇: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一、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我乡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班级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

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也让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研究现状述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4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

此课题选取本校二-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科目涵盖语数英三科。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 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 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5年3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缪占雄,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并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员:

肖生军,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五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全面指导协调该模式的实施工作。

李晓晓,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四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越,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张晓伟,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二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陈尚翠,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马园林,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1、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分析现状

2013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13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2014年3月—7月:探究方法

2014年3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14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14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

3、2014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

4、2014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14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14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

5、2015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2015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15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15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和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推荐第8篇: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途径,帮助学习者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取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旨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来加强实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特色是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潜能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相互发展,开拓思路,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识,注重人际关系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该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表现意识、贡献意识等。凸显了每个学生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小组成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效率,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个模式中,学生要超前学习,要课堂中展示,而这些任务要完成的好就得靠小组合作。

三、课题界定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别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情感。”还有的国外研究者认为:“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获得共同的奖赏而共同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些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自主的、探究的、互助性的,来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责任和组内合作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实践运用合作学习的理论,放进我们40分钟的课堂,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4. 通过研究,探索在小组合作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六、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主题选择的策略研究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我们要从文本研究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并且探索整理出不同年级个性化的和一般性的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策略研究

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围绕其设计的若干个教学任务进行。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适于解决何种学习任务。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不可能千篇1律,我们必须开发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

3、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时机的策略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研究

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研究的途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八、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 二)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6年1月)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进行探究。

(三)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九、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实践产生一批优秀教案、优质课、论 文研究报告。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积累与此相关的案例、优秀论文、优秀案例、教具、学生作品及阶段总结材料。

3、交流并推广实验成果。

为了使本研究得以顺利开展,需要采取科学的、严谨的、求实的科研方法,课题研究将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我校教学实际,从而使研究更具有实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习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

推荐第9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研究中我们先后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广泛总结我校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总结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较为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

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步骤:“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 “三步骤”具体指: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①确立学习目标; ②明确重难点; 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②教师指导点拨。

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①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目标;③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生板演、讲解

3.反馈环节: 反馈的主要任务: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①课堂练习;②习题测试;③辅导答疑;④互学互教。

这种新模式具有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学生自主学习;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巩固训练提高。

(三)有效策略,支撑教学

1.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理念保障。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分配上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3.合作学习的内容体现了多样性和确定性。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5.师生及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6.通过合作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中团结协作的意识。

推荐第10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在本月的教学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小组小组合作方面的表现,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班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 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 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第11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12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导语:合作促进发展,小编为您推荐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第13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推进三步导学 构建学生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五处小学李梅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第14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一年级教师也不例外。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分组,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分组呢?分为6人组吗?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关系,自制力比较差,容易交头接耳的说话、打闹,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所以在一年级的上半年我把学生们每2人分为一组,组长与组员对面而坐,既能互帮互助,也是竞争对手,组长不定期更换,由表现更优秀的人担任。这样分组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准备选择4人组的组长。

第二学期开学后,我就把2人组改为了4人组,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再加上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更进了一步,4人组的出现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分好组后,我在小组中选出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又有一定责任感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把组员按不同的层次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全班学生的情况。

接下来我开始训练小组长,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一开始,有个别小组长做得一塌糊涂,我真是又急又气,但仔细想想,他们还小,还得慢慢来。于是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组长们的交流汇报时间。 我与小组长一起探讨,听他们反应工作中的困难,如哪些学生难管理,哪些事情不会解决,我会一一帮他们分析,并出谋划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小组长们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他们学会了检查作业,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带领本组成员打扫清洁等,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帮手。

然而这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这更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去引导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每节课。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根本不用合作,学生独立学习,就可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性内容,如语文当中的古诗,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合作根本解决不了,一定要教师的精讲。再如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进位退位加减法,是全新的知识性内容,学生合作讨论不仅不能解决反而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所以合作内容的选择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慎重考虑。

二、我想说的是一年级小组合作的形式问题。听过高年级的课后,感觉他们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可以集体解决某个问题,甚至分析一篇文章,而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我们。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匮乏,讨论、分析、解决这样的字眼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了,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那怎样的合作形式才是属于我们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总结出了适合我们的合作模式,那就是操作、交流、游戏。如在上册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之后每个小组选一道9加几的习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并填空。动手操作可以是摆小棒,摆磁扣等,操作时要边做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接下来是小组依次交流展示,因为已经有了操作经验所以在交流时不会无话可说。在全部小组都展示以后是练习时间,我把枯燥的练习变为了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学生在玩的同时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运用。

适时的动手操作,适度的经验交流,适合的学习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也不会让你的课堂成为流于形式的无效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做事也更有条理,但负面影响也接踵而来,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九个组长有八个都在年级前十名,差生依旧沉默。好学生经过锻炼可以更好,学困生因为锻炼的机会减少而进步缓慢。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不是只要我们改革就会有成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15篇: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XX中学 XX 2016年11月16日下午,97中陈留声校长再次来到我校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此次培训,明确了小组合作模式的细节,进一步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法,陈老师用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为我们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让我们青年教师获益匪浅。在培训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

首先,任务分工明确。

培训中,陈留生校长,明确了小组模式中组长,副组长及各组员的任务,同时对各小组中1到6号组员的座位按照学习程度进行了安排。不但形成小组合作,而且形成小组内一帮一互助模式,使组内每个成员有事做,能做事。从小组活动中都能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其中组长和副组长的分工明确,任务清楚,是一个小组的团队核心。另外让学困生先发言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重视培训和检查。

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需要老师进行精心指导。因此需要在实施前进行周密详尽的培训,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角色和位置。如果培训不到位。小组合作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培训时老师应该说清楚,小组合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并且明确组内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尤其是组长和副组长,特殊情况还需要进行单独指导,告诉他们在小组中承担的责任。小组合作的开展顺利与否,与培训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活动前的培训。

除了活动开展前的培训工作,还需要注重检查反馈,随时进行调整和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组而异,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小组合作都能够按照老师预期的目标进行,这就要求老师多听,多看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指导。每周或每两周,找小组长谈话,询问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表现,组内学困生是否有进步,组内学优生是否能够突破创新,小组长自己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如果遇到困难,是否能在组内进行讨论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如果在组内无法解决,是否能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的反馈内容,能够让教师清楚小组活动的现状,方便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方案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

这次培训陈留生校长用实践证明了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影响。陈校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表,小组评价表等表格类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长期坚持下来,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和积累。在不断地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之而来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升。

学生评价应该量化而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当一个个表格摆在学生眼前,一次次分数显示出他的学习成果时,学生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比如说,监督学生对他人的评价是否客观合理,或者教师直接打出课堂表现分,让学生了解,老师一直在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游离于活动之外。

经过两次的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培训,我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过程,实施方法和检查机制。陈留声校长为我们详尽地解剖了小组合作模式的每一个切面,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小组合作模式的优点以及它所发挥出来的无限力量。第一次培训后,我班的合作小组基本形成,有了形。此次培训后,我将在此基础之上,对全班进行小组合作培训,同时,制作小组合作学习反馈表,学生个人互助学习反馈等量化评价表。每周向组长副组长了解组内成员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

通过两次培训,我基本能够正确地认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和实施过程,希望我班小组合作实施顺利,学生能够真正从小组合作中获得灵感和知识。更希望在实际操作之中,我能够结合本班情况,发挥本班特色,将小组合作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第16篇: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反思

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反思

唐县雹水乡初级中学 石崇

在学习了洋思,杜郎口,山东即墨28中的先进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现阶段实行师友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

以“五步教学法”模式为载体,同桌两人为一组,师友互助为特征,通过“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检测反馈”五个环节,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特点。在这“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中,都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凡是学生自学已会的内容,教师坚决不教;教师所教的,一定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地方。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在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初步具备了高效课堂的样式,但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课堂上还是讲的过多。在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领悟不清。操做杂乱浪费时间等问题,也有的学生以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进行,导致课堂不够严肃。最后导致老师只能回头来走老路,------教师讲,学生听。

2.有时候学生的课上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对新的课堂模式好奇心的逐渐淡去,学生对于一些课堂活动热情不高,不愿意参与,不愿意展示。要么就是热情过度导致混乱,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时间紧,任务重,师友合作往往是匆忙讨论,匆忙展示,走的不过是个过程,学生从师友合作中得到的东西却很少。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好差分化的现象。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只能忙着赶进程,学不到东西。

课程改革需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需要老师靠自己的智慧来进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是需要老师精心钻研和准备的。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效率?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师友组合,注意优势互补,便于学生互相促进。精心准备学、教案,通过设计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

2.课堂教学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促进竞争和转化,对学生的自学,师友合作,全班交流展示等进行口头或者通过加分来实现。

3.注重通过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用以前的知识去思考和理解新的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中探索,改正,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经验。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17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岗二中 3月8号学习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1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

2

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例如:《夏夜荷花》一课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后,经讨论提出了两个质疑:

①为什么不说北海桥头凉风习习而来,也不说楼台亭阁如同仙境一般,而单说荷花?

②为什么荷花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由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在第二课时讲解讨论时,学生就特别积极,认真地从书中品词品句寻求答案,一旦解决疑问,他们都露出了微笑,说明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普遍的便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结果,事倍功半,学生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实际上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有效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2.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

4

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3.建立互赖关系

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 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赖的环境。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总平均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次测验比较平均分,第二次及以后的测验就按照平均分和提高分综合考虑,选出优胜的小组。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

5

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5.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1)可以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对

6

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下面就以语文《夏夜荷花》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夏夜荷花》的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训练目标:

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荷花的感情。

②继续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三、

四、五自然段。

在定第二项的训练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训练目标。因为《夏夜荷花》是本单

7

元的第二课时。这种归纳段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已不是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了,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了解到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2.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夏夜荷花》第一段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雷雨后夏夜荷花的美的(画重点词句体会)?”学生通过默读,画重点词句去体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①画重点词句体会感情;②交流讨论;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生学习《夏夜荷花》第一段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时学生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

8

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

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全班交流

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5.复习巩固阶段

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9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

10

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11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六、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导向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第18篇:“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在“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无论结果正确与错误,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正确的与大家一起分享,存疑的与大家一起讨论,错误的共同避免,就连以前那些没有自信的同学也被老师充分的调动起来,尽情地展示自己。让老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助手,而学生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有困难时也只是给他们一点点提示,让同学们一次次的体验成功,一次次的享受学习的快乐,任由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同学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最终实现了共同进步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高效课堂习惯 个性

随着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崛起,“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认识到他们的教育才应该是被提倡的教育,于是在我县教师中也掀起了“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热潮。

在我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结合我在“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中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实施高效课堂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安排,合理分组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根据学生在班上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 ,每组8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互补、组间互帮”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将三个小组分成一个大组,每大组推选一名大组长,四个组长分工合作。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面坐”。

(二)加强管理,突出合作

为了使每个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加强小组管理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开始学习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操作程序和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教育。并给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适时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

(三)深入小组、适时帮助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鼓励。

(四)及时评价,适时激励

为了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层次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

5、

10、

15、2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培养习惯,优化学法

(一)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处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学有所获,会学、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保证。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预习的习惯

指导学生预习是搞好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就忘。由于没有预习,小组讨论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效率很低。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

一要教会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大概,略有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小组讨论解决。

二设计好预习提纲:预习提纲是每节课的知识框架,通过提纲设疑,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起到阅读作用。设疑力求做到:原则上激“趣”,形式上要“新”,内容上现“巧”,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例如有理数引入“负数”的概念,就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1)“零”在过去的认识中表示没有,0℃ 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零上5℃与零下5℃都是5℃,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2)汽车驶离车站12公里,你知道它是往东跑还是往西跑吗?向东12公里与向西12公里都是走了12公里,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使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方法是预习前出示提纲,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提纲: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预习完毕,或提问、或以展示的形式来检查预习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预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预习中善于思考、有进步的学生,使学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3、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讨论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乘方的兴趣。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探索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

进行组内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最后交由全班同学归纳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是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又能比较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意图,进而提高自己。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镶嵌》、《多姿多彩的图形》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积极主动去观察;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让学生根据他们观察的情况,讨论分析、逐步归纳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6、培养小结的习惯

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或让学生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小结较好学生的作品,或在课余对小组间的小结进行评比,从课时小节、慢慢过渡到章节归纳。经常强调小结,使学生认识结构清晰,记忆效果明显,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二)优化学习形式,展现学生个性

1、自学形式多样性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前教师便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各小组,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 :

(1)组长发言式:组长作主动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2)点名发言式:小组长点名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

(3)交流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

(4)轮流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5)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

(6)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镶嵌》等章节,一人进行记录,另七人进行实验,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适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多样性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各小组课堂活动

成绩。

总之,在“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无论结果正确与错误,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正确的与大家一起分享,存疑的与大家一起讨论,错误的共同避免,就连以前那些没有自信的同学也被老师充分的调动起来,尽情地展示自己。让老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助手,而学生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有困难时也只是给他们一点点提示,让同学们一次次的体验成功,一次次的享受学习的快乐,任由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同学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最终实现了共同进步的教育理想。

第19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南平剑津中学教研室整理

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例如:《夏夜荷花》一课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后,经讨论提出了两个质疑:

①为什么不说北海桥头凉风习习而来,也不说楼台亭阁如同仙境一般,而单说荷花?

②为什么荷花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由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在第二课时讲解讨论时,学生就特别积极,认真地从书中品词品句寻求答案,一旦解决疑问,他们都露出了微笑,说明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普遍的便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结果,事倍功半,学生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实际上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有效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2.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3.建立互赖关系

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 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赖的环境。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

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总平均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次测验比较平均分,第二次及以后的测验就按照平均分和提高分综合考虑,选出优胜的小组。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5.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1)可以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下面就以语文《夏夜荷花》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夏夜荷花》的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训练目标:

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荷花的感情。②继续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三、

四、五自然段。

在定第二项的训练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训练目标。因为《夏夜荷花》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这种归纳段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已不是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了,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了解到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2.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夏夜荷花》第一段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雷雨后夏夜荷花的美的(画重点词句体会)?”学生通过默读,画重点词句去体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①画重点词句体会感情;②交流讨论;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生学习《夏夜荷花》第一段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

二段时学生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

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

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全班交流

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学生在交流《夏夜荷花》第二段中荷花毫无私心这一品格时,能够扣住“全部”、“献”两个词,理解了荷花甘心情愿将自己的各个部分都奉献给了人类。但是,它奉献给人类做些什么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想,学生马上想到“根茎”就是平时吃的藕;“叶”可以做荷叶饭,可以包东西;“花”供人们欣赏;“果实”就是平时好喝的莲子粥。通过联系实际学生加深了对“全部”、“献”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也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荷花毫无私心这一品格。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5.复习巩固阶段

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例如:《夏夜荷花》要求试背

三、

四、五自然段。课堂上通过小声读,按课文内容填空后让学生自己试着背诵,最后的指名背诵,就是检测性练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较流利地背诵

三、

四、五自然段。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第20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基础

优质资源倍增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1.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独立在课堂内表情达意的语言训练次数和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许多,而且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3.相互交流情感,合作学习就比较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交流欲望,得到了他人的尊重, 获得了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

4.构筑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平台,从多维度评价学生。

二、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途径、目的、主要观点):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1.组建合作小组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分组时本着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给小组起名字.2.选拔培训小组长

可实行毛遂自荐和同学推荐为主,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先进行有序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进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随着实践的操作,及时改变组长人选和培训计划。 3.小组内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组分工要实行轮换制,可采用每周轮换一次的方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为了便于操作,还可以将各成员进行编号,由教师统一分工。当学生的合作经验增多时可让他们自行安排。

如果需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随机指定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竞争机制的制定

在此方面有很多例子,大多因为其繁琐的记录过程,而不了了之,它的制定应该更简化,更符合实际为出发点,有待实践的经验支撑。 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

(1)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2)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3)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6.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为探究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5)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7.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探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后,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由被动学变为乐学,教师的小帮手会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同学中就有小老师,可以用他们之间的语言进行沟通,讲解问题,同学们同时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或许若干年后,这些学生已经不记得当时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她从我们的课堂中学会的大方语言表达能力,自信的精神面貌,却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