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4 07:44:3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巧用“电子白板”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巧用“电子白板”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2-6-13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逐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促进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我们眼前一亮 电子白板的“巧”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情境“巧”创设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等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 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形象生动的进入教学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知道教学的发生、发展和延伸。 例如在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一些具体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从教师的资源库中拖出来有关物体的图片,如小鸟、蝴蝶、小鱼、小汽车等。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应用题时,先在白板上呈现5只小鸟,接着现场拖动2只小鸟并陈述“又来2只小鸟”,这时学生对5+2的问题就有了清晰的理解,然后再用电磁笔拖动其中一只移走,陈述“又飞走了1只”,本来抽象的加减混合问题,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及时生成了课堂所需的素材,生动形象,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有趣,易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时间就是效率,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数学教学,节约了教师准备素材制作课件的时间,也优化了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从时间上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习资源“巧 ” 呈现,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电子白板,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例如

三、重点难点“巧”突破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手段,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再通过记忆将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学生往往对题目本身不甚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电子白板互动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

四、课堂练习“巧”设计

电子白板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众多特点及优势,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也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白板的写写画画和幕布下拉等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运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罩功能,向学生出示3个三角形各露出一个锐角在外面,让学生猜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最后通过魔术笔的聚光灯和放大功能强调三种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把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刺激感官,强化记忆,巩固认识,这样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

特征,进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以及动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概念,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电子白板的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的高度互动,使学习者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也给我们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充分挖掘交互电子白板的优势,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用电子白板,让它完全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使每节数学课都变成高效课。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赵雪杰

摘要:数学课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新形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它的使用,使我深深感受到,交互电子白板不仅方便、灵活,而且对优化数学课堂效率很有帮助。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导入更加有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更易培养;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练习效率更高。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教育技术、数学、高效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它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便于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保存等,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效率。基于一年来我校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一些实践,谈一谈电子白板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应用优势。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导入更加有趣

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就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这些功能常用的注释库、链接库、背景库等等,那样就可以把一些如动物聚会、运动场、森林等类型的图片直接从背景库里拖出,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一课,利用白板拉幕的功能出示图片,跨海大桥、别具一格的建筑、金字塔等图片,在这几幅图片中都隐含着这节课要学习的图形,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肯定在脑海里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简单的空间形象的认识。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通过同学们的谈话,轻松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师:七巧板可以拼成很多美丽的图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七巧板,并把它拼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大家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

拉开幕布,学生们看到露出一点点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学生动手逐个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丽图案。简单的一个拖拽功能,瞬间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这样导入,让学生亲自组合各种图形,动手又动脑,好玩有趣,同时利用白板图片的放大功能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下进入到探索新知识当中。像这样,在课堂伊始切入白板,演示几组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把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紧扣学习主题,使课堂导入自然流畅。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更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改变了常见的展示讲解课件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把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它本身具有互动性、操作性、集成性强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形移动、旋转功能很适合在小学数学课上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图形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推导上。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教师会利用课件,演示通过剪贴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长方形,最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应该说这个过程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课件应用效果还是很突出的。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几何图形周长或面积内容教学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需要在屏幕上画一个基本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每条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的组合、任意的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白板上自主探究,把自己的想法随时付诸实践,加以验证。这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思维碰撞,在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

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是小学数学中主要组成部分,单纯的知识本身是抽象和枯燥的。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白板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后,通过交互白板直观演示图形的演变:如图1所示,梯形ABCD,拖动画面,当CD边逐渐缩小,最后为点时(即C点与D点重合),则梯形就变成三角形;如图2所示,梯形ABCD,拖动画面,当CD边逐渐扩大,至CD等于AB边长时,则梯形就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样,在交互白板上简单操作,并利用白板可逆性,对操作步骤进行回放,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3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0+下底)×高÷2=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底×高。

再例如:《梯形的面积计算》,梯形的面积的公式的推导是难点,以前教学时常常让学生带许多工具,老师自己也准备许多学具,最后在展示推导方法时学生还是不能准确把握。现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剪一剪,找到不同的推导梯形的面积的公式的方法,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先在是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梯形,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复制功能再复制一个梯形,然后通过对其中一个梯形的旋转和平移,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来梯

形面积的2倍,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的功能反复演示几遍这个探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探索过程的理解,以及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巩固。

交互白板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练习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传统的教学在学生练习和教师展示不同练习方法时有许多局限,例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我曾经为了展示出不同的拼法而提前在家中用卡纸为每个小组制作了几套不同的衣服,然后让学生拼摆,费时也费力。而使用电子白板之后的效率高多了,不仅作为老师准备学具的这个时间以节约下来,并且学生还可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不同的方法。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挑战自我”闯关游戏,学生主动选择关卡,纷纷抢着答题,还经常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

又要注意服从于学习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只有合理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可以向在传统黑板上那样书写勾画,还可以对书写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功能。如《有趣的拼图》一课,在白板上出示七巧板中的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制作课件时,我考虑到有不同的拼法,所以我设计了拖动复制的功能)然后提问: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完全一样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先动手操作,独立探索,在汇报交流时,我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他的拼图,学生都十分感兴趣,纷纷举手想来展示他的拼图,一位学生上台后对三角形进行拖动复制、旋转的操作,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提问:还有别的拼法吗?于是我又先后请了几位同学来操作。这几位学生对图形进行拖动复制、旋转之后拼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并且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能真正的“动”起来!

三、应用电子白板,深化课堂练习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第2/3页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更是相当方便、直观。可以把事先在WORD文档里设计好的练习题,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直接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对于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结合投影仪,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在练习和反馈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白板的写写画画和幕布下拉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证明,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是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必要趋势,只要结合得好,结合得科学,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演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伴随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兴起,电子白板由高校、高中等逐渐走进乡村小学教室,它的到来,绝不仅仅是变“黑板”为“白板”,解决教师吃粉笔灰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让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教学方式,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电子白板,已成为沟通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仪器的最佳桥梁。小学数学课堂在它的参与下,变得有趣许多,精彩许多。电子白板可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保驾护航。下面以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圆》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电子白板如何演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5、利用圆规和直尺工具画圆。点击工具栏中的圆规,再拖动圆规的旋转点可以画任意大小的圆,利用圆规和直尺可以画指定大小的圆,还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非常方便、直观。

三、利用白板各种功能和浮动工具栏,演绎方便快捷的高效练习。

在学生练习时,利用拉幕,习题逐一呈现,有利学生集中精力答题。答题时,有的事先把答案做好,利用图片叠放,拖动来答题,方便快捷;有的利用书写功能直接书写,真实并可擦改。有的利用直线工具绘制直线连接,快捷美观;有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处,然后用美丽的花朵或可爱的小动物遮盖,学生回答后,利用擦除功能擦除花朵或小动物,露出结论,提高学生兴趣。对于要重点讲解的,使用聚光灯地移动或放大缩小

电子白板的巧设、活用、妙使 推助小学数学课堂的优质高效

广佛镇中心小学 李秀立

【内容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传统多媒体所不及的动态教学式,建立了“师—机—生”三位一体的互动学习模式。合理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创设让人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趣;使数学课堂贴近生活,这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能使声像图文并茂,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巧 设 活 用 妙 使 借 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方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当今课改的热点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它的师—机—生”三位一体的互动学习模式,真正地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件的直接对话,做到了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数学的教学运用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设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清晰化、具体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同时还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用电子白板,妙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上

充分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和谐生动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可以是熟悉的生活镜头、有趣的数学活动或者是需要研讨的数学问题等。同时情境教学也正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传统教学通过书本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电子白板引入课堂,它不但具有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广,优化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形象生动的进入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利用电子白板的特点,展示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赏析、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探究知识,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在此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利用电子白板可以直接操作的功效,调出自己的一张图片,开始很小,学生看不清。我用鼠标比拖宽,让图片变宽一些。学生感到图像变形了,笑起来。继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导入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通过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我们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白板展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 。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文本识别功能,板书课题,方便有效的创设情景,优化课堂导入。

二、活用电子白板,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优质高效。

电子白板可以集成实物展台、投影等数码设备的功用实现PPT、FLASH等课件资源的动态超级链接,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空间,让教师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资源,进而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电子白板的合理使用,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只需要手持鼠标笔,就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可圈可点、可做批注,授课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可以来写、画、连线、拼图等等。电子白板,是师生,生生交流学习,交流信息的一个合作平台。它的应用能最大限度达到师生、生生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会变得轻松愉快。更利于学生掌握好知识。特别是电子白板的图形移动、旋转功能很适合在小学数学课上应用,在几何图形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推导上,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有着巨大优势。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

中,教师会利用课件,演示通过剪贴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长方形,最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应该说这个过程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课件应用效果还是很突出的。本课通过白板平台整合了丰富的图形转换教学资源,集老师演示与学生操作展示于一课,优化了课堂结构,达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实现了高效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妙用白板教学,促进多维互动,变抽象为形象。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并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接着再克隆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旋转和平移,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个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的功能还可反复演示几遍这个探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探索过程的理解,以及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巩固。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

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手操作,动口参与讨论,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操作白板成了一个个小老师,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同时也掌握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为我们学校的一条 20米的小道每隔5米植一棵树,设计一个方案。学生思考后让他们自己到白板上展示方案,用鼠标笔操作,把自己的方案展示出来。并且要讲述为什么这样植,从而自己找到了3种情况,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一端植,一端不植。通过讨论,发现在这3种情况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不同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有很强的交流、表达欲望。

四、借用电子白板,助生理解慨念,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运用白板的情景演示功能,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面、扇面、五角星的实物图,让学生找找这些图上有没有角,在哪里?教师顺势说:“我们在这些图上找到了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怎样的呢?”这角的图形是比较抽象的,我就借助电子白板,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说明这些都是角,并在电子白板上利用绘图功能画角,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角,通过实物演示,变的直观形象,

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新课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应用策略。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更直观、更便捷、更动态的方式实现本真教学,学生能以更积极的表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地快速发展。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资源平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是做到了数形的结合、音形的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极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快努力地学会学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方法,不断摸索,合理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交互白板环境下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典型课:一年级:认识图形;二年级:认识角;三年级:认识周长;四年级:角的测量;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六年级:表面积的变化。

研究成果:

一、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学习中的意义与价值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难点之一,小学几何教学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使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并根据它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空间的需要。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几何形体课中恰当运用运用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调动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在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学活动,促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积累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电子白板环境下小学数学几何形体课教学的策略

1、在观察操作中促进互动。

重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亲身体验,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完成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教师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用,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时,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想象圆柱侧面的形状,再给出flash动画感受,最后让学生把圆柱包起来,展开看一看的亲身体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认识。

再如,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资源图库和模板,可以随时调出你想搜集的图片和信息,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让学生从电子白板的图库里自主选择最适合测量面积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在图形上摆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也可以在在图形上摆长方形纸片,结果发现摆正方形纸片是最适合的测量面积的方法,这使在教学上获取知识的信息更加便捷。结合本节课,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把幻灯片和电子白板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并带有配音的“阿凡提的故事”,学生们精力集中,故事结束后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有效开放中促进互动

在推导几何图形的公式上,传统多媒体课件与传统黑板或教具相比还是有其优势的。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教师会利用课件,演示通过剪贴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长方形。最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应该说这个过程学生还是

很感兴趣的,课件应用效果还是很突出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动画的制作对于普通老师是有难度的。这类课件往往都是请专人制作的,动画流程十分严格,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果学生有其他创意想法。如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想到换一个角度剪贴平行四边形,也能变成其他已知面积算法的图形,教师的课件就无法应对、无法验证了。

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几何图形周长或面积内容教学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需要在屏幕上画一个基本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每条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的组合、任意的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白板上自主探究,把自己的想法随时付诸实践。加以验证。这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思维碰撞。在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

这样进行教学就不会出现传统教育的“满堂灌”和局限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让学生更多层次、更灵活、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分析更多元化,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升华。

3、在动态情境中促进互动

5、在适时回放中促进互动。

推荐第2篇: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罗华中心小学

施云清

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小学教学适应学生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利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必由之路。那么,应该怎样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明确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必须从以教材教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中心。也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要切实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授知识为主线、素质教育为目标,真正设计出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对象四个要素都合素质教育特征的教学方法;必须辩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全面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为追求素质教育就去片面地搞形式主义,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导致课堂教学畸形发展。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新课程在编写数学教本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

1

文并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这些素材,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比如,讲到《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运用了设疑引出未知的方法作为这一课的开端。首先摆出几组相同图形,让学生求它们的和,然后又摆出更多组相同的图形,让学生去求这么多组图形数量的总和,待学生很费劲地算出结果后,就提问“遇到求多个相同加数的核实计算是不是很累”,那么,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轻松地求出呢?这就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于是,同学们都瞪圆了眼睛渴望我能告诉他们好办法,接下来我就很肯定对学生说,有办法!学生就更想知道是什么好办法,于是,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本课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反复举例、讲解,使学生最终明白了乘法的重要性和乘法的基本知识,其效果当然很明显。还可以形象导入,形象导入分语言形象导入和实物形象导入。语言形象导入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新知识的追求上来。实物形象导入,要注意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挂图等直观形象,让学生对“新知识又新奇感,自然而然,非被动强迫性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地。

三、把握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规律,尝试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一些

2

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教法,做到新旧交替、动静结合,真正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通过听、说、看、动、做、学,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人人动脑,个个主动的良好教学局面。比如,在教学一位数除法时,设计摘桃子的游戏,既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在教学中不大注意运用常识性的方法,课堂教学不但沉闷而且效果不明显,然而我试着采用多种教学法后,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在课堂上综合采用竞赛法、质疑法、儿歌法、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大胆改革以往那种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只注重老师的高压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接受能力的因循守旧的教学。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健、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口算、速算、分析、思考等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老师给的一次高分,一次表扬往往会挖掘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小学数学课的气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帖近生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舞台,让机械的数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教师就要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完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星期天,大象老师、山羊老师、

3

黄牛老师和蓝猫老师带着9个小朋友,来到塔山公园游玩。他们来到售票处,看见一块“售票须知”牌(见右框)。

大象教师拿出50元钱,对小朋友们说“请大家算一算,怎样买票最省钱?一共需要多少元?”小动物们都认真地算起来了,同学们,我们也来和他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孩子们纷纷动起手来,有的立刻就算出来了。

学生1:教师买大人票,每人5元,4个人一共5×4=20元,我们买小孩票,每人2元,9个人一共9×2=18元,大人、小孩一共是20+18=38元。

学生2:我的方法比他要省钱。因为大人买团体票便宜,所以4个老师买团体票,但算5人,每位3元,一共3×5=15元;我们买9张小孩票,一共9×2=18元,大人、小孩一共是15+18=33元。

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们都不吭声了,再出示了小动物们的算法,大家一看,和自己的一样,都高兴起来了。

再说聪明的小猴子还有更省钱的方法。它说:“前面4个大人买了5个人的票多浪费呀!”

此话一出同学们说开了,一个小朋友立刻列出了算式:4个大人和1个小孩买团体票,一共3×5=15元;剩下的8个小朋友买小孩票,一共8×2=16元,大人小孩一共是15+16=31元。(出示小猴子的算法)孩子们,你们说怎么样最省钱呢?

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4

售票须知 1.大人每位5元,小孩每位2元; 2.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元。

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多的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5

推荐第3篇: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内容的优化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提供的只是教学的指导性材料,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重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的可以将两课时的内容合为一课来上,有的一节课可以分几节课上。例如:新教材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分为两节课,而实际上将它们合为一节课来上效果更好。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关系,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保护了知识的整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有些课时内容份量较重或较难理解的,可以放慢教学进度,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2---3课时来上,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概念一定要放慢速度,如面积的意义和面积的单位、分数的意义等都可以分几课时,才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具体、全面、扎实。有时还需要改变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比如在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移动”等知识之前,可以先学习“小

数的读写方法”,这样更符合认知的发展过程。有时甚至需要对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作修改。[1]

2、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材拿到手后,要仔细阅读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综观全局,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无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好比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小数的四则运算、方程时,内容较多。我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练习,在组织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答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在自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掌握自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自学方

法,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媒体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如:陈景润的一位数学教师布置的一道习题,激起了他探求数学王国的兴趣,才最终成为数学家,这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专心的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感到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的、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现代教育技术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思维能力。

4、媒体的优化,不是越多越好,不能滥用。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数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多媒体不能滥用。

三、语言的优化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

1、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恰如其分,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2、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3、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3]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 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课堂教学,远非上述的三两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推荐第4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版)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

小结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针对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冯伟老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冯伟、岳党爱、张俊玲、王丽丽和杨艳丽五位教师组成的。

1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制订课题管理实施意见。第二阶段主要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

(一)优化开讲艺术;

(二)优化课堂讲授艺术;

(三)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艺术。实施两个阶段以来,围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认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影响教学有效性有哪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动手实践的具体范畴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为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2 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根据对全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

现象是:1.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2.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3.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4.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6.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1.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2.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3.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的备课策略研究

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

3 的学习策略、学习者策略,设计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同时明确开展活动的流程,知道每一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获得什么知识?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其次,以往的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举行了“说课、上课、评课”三课一课的教研活动形式。

(二)有效的上课策略研究

同时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4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 “优化课堂提问题的设计”、“有效的作业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有效的情境创设”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主持人,也可以是参与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展“主题对话活动”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王丽丽老师执教的数学研讨课《统计》,就试教了三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冯伟和张俊玲老师,师徒俩对《9加几》的同课异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三)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情境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因此,充分利用教材:1.改进加工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加工。2.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发教材。就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分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了新课程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如岳党爱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复习》公开课,就从挖掘数学文化的独特视角,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创设情境,巧妙设计

6 课堂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轻松地巩固拓展了知识并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思想教育,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交口称赞。杨艳丽老师的公开课《一米有多长》通俗、精巧的举例增强了直观效果,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本学期的研修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深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感觉以前在遇到问题时常问:怎么办?而现在认识到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更要勇于思考为什么,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希望我们的研修不仅能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更能提升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今后教学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桥铺路。

推荐第5篇: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教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落后的现状,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把数学教学中呆板的文字、静止的图形、图像等抽象的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图像、声音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4只小鸡,右盘6只小鸡的画面,根据画面,讲述故事情节。形象逼真的画面伴着生动优美的语言,再配以柔和的轻音乐,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很快便根据画面提出10以内加减法问题,怎样列式,顺利地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设计了“小松鼠背松果回家,一路走一路掉”的动画故事,引导学生列式计算。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感的声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通过剪、拼的方式,加深理解、认识。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月饼的故事情境。学生对两个人物非常喜欢,感觉他们也在分月饼,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的、直观的、具体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影像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气,它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情境,可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间的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重现、反复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时,首先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把圆柱分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圆的等分及重组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反复操作演示,不仅很容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生还能直观感受到: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相等关系,同时也为公式的推导扫除了障碍。使抽象的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画出一个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由一点引两条射线”角的含义,也弄清了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利用电脑动画重点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相距路程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由于多媒体的使用,直观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唤起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回忆,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激发了他们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来手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具体化,而且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教学容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种化难为易、人性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新课程实施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浅谈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育的许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抽象、逻辑性强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性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对新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生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的发展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因此,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抽象、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依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方式表达教学内容。这样能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展示圆的面积,可以利用动画进行均分展示,逐渐将圆形分成4份、16份、32份、64份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得出。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在屏幕中绘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角的大小。在展示角的小大与边长度无关时,可以先将一个角绘制出来,然后运用动画不断的延长其两边,让学生观察夹角的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所需要了解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讨论氛围,激发创造力

以往的教学中注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情境或提供有效的实例,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减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讲述一段故事:小猴子在树上摘香蕉,树上原来挂着5根香蕉,先摘去了1根,翻了个跟头后又摘去了2根,之后让学生来讨论上面的场景。这样,不仅顺利地引导学生根据比较熟悉的场景进入了教学情境,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声、形、情、境熔于一炉,来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新的多媒体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不过其位置在人的“较深层的自我”里面。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入“自由”的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实现个人意义的学习创新。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任何一次求异思维都是一种创造。

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启发学生。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中,可以利用Flash做成简单的游戏,由教师设定一个场景,比如说20元购买3元物品后找零,让学生尝试自己将货币的组合给出来,可以是10+5+2,也可以是5+5+5+1+1等等,每一种正确的组合都有不同的提示。这样,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答案,而不存在唯一答案。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可以”、“能不能不这样做”等,这些疑问提出就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同时,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自己的答案。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通过多媒体作为媒介,可以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到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在尝试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许多先天性的优势,可以更快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进行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将使用多媒体的眼界放宽,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互动性、可操作性、变化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贾川小学 周引江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线是:以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激发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数学观念。

下面就以课堂教学为平台,阐述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所尝试的一些体会。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资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进而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如在学习“ 6 的组成”时,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发现数学,激发探究的欲望,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小明家有 3 口人,每天吃饭都是小明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会怎样取筷子?取了几次?每次取了几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过操作,学生们发现可以取一次( 6 和 0 )、取两次( 1 和 5 、2 和 4 、3 和 3 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 1 、2 、3 ; 2 、2 、2 ; 1 、1 、4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取了 6 次,即 6 个 1 。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学生便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且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2 .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究的机会和素材。如借助动画幻灯片的手段再现了“上车下车”的生活实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题为 4 - 2 + 3 ,动画展示:公共汽车上原有 4 人,到站后先下去 2 人(先减 2 ),又上来 3 人(再加 3 )。使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计算时,先从 4 人中去掉下车的 2 人,再加上上车的 3 人,结果车上还有 5 人。即 4 - 2 + 3 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一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探得了知识的本源,培养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些意外所得的关键在于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生活实例紧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 .提供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数学要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之后,可让学生们用各种立体图形搭建一面墙或盖房子,看谁搭得最结实?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长方体或正方体,都不选择球体,因为球体爱滚动。刚学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与数学相互渗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用生活之泉来滋润学生的数学素养,用数学之法来完美我们的日常生活。

推荐第7篇:运用多媒体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况,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统计》时,很多老师设计了统计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统计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喜欢上的学科等等,但我在设计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环节:《猴子吃饼干》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片

生:耶——这班学生遇到开心、兴奋之时,同时会用“耶”来表示 并用食指和无名指作成“V”状。

师:但看了之后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回答:画面上是谁在干什么?

在屏幕上出现了一片森林和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在玩吃饼干的游戏,从屏幕上方连续不断地掉下饼干,猴子接住饼干并吃到肚子里

师:动画片看完了,谁来回答问题?

生:屏幕上播放的是猴子吃饼干。

师:猴子吃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生1:是圆的。

生2:老师我有意见,我看到的不是圆形,好象是三角形的。

生3:是长方形的。

生4:不对,是正方形的。

下面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是圆的,有的说是三角形,有的说长方形,有的说正方形。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5:“老师再看一遍吧”(好多学生都说老师再看一遍吧,而且呼声很多。)

师:再放一遍没关系,但你们可要看仔细啦。(放第二遍)

生:这次看清楚了,饼干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学生露出得意的样子)

师: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饼干各有多少块呢?

这时很多学生说,老师再放一遍吧。

师:这次你们一定要看清楚啦!(播放第三遍)

在播放时,教室里一片数数声,热闹非凡。多媒体播放完毕,就听见学生喊:“老师,太快了,没看清楚,来不及数啦!放慢点!„„”

师:太快了?(故作惊讶状)你能不能跟猴子说‘猴子你先不要吃,先让我数了后你再吃啊?’这时教室里的学生一阵大笑。“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1: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同桌一起数。

生2:这样数不快,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前后四个人数,比如一个小朋友数圆形,就一直盯着圆形数„„

生3:老师,我对季斯然的话有补充,四个人数时,看到是你的图形,你就画一横。

生4:老师,打“√”也可以的。

生5、6:画“○”画“★”„„

生7:写“正”字,我看我爸爸都这样画的„„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和要统计的欲望,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动态中掌握了知识。

例如:在教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平均数》时,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的卡拉OK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二、优化认知过程,促进知识形成

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展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刺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促进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的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教师会感到枯燥,让一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象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接着,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得出1小时=60分钟。

三、优化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生,其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在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机的促使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了几组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把这些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组成一些物体,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是什么?如:机器人、房屋、树和猫等。接着请各组设计拼图方案,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图形。孩子的智慧,在集体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中展示了出来。

生1:我们组的作品名叫《美丽的房子》。我们用三角形当屋顶,用长方形当屋子,圆形当烟囱的烟。房子很漂亮,但希望大家要保护环境,让每个地方的房子都这么漂亮。

生2:我们组的作品是《冬天的雪人》。我们用两个圆形粘成雪人的头和身体,用两个三角形粘成松树,眼睛也是圆形的。白白的雪漫天飞,飘飘洒洒落到地上。

生3:我们组是《机器人》,我们用正方形粘成机器人的头,用长方形粘出身体、胳膊、腿,眼睛是圆形,嘴巴是正方形,我们制作机器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还有的小朋友拼出了鱼、汽车、坦克、不倒翁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点闪烁,闪动红领巾实物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红领巾)的表象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然后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帮助学生概括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从而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

四、优化德育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位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催化剂”。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嘟嘟”的新朋友——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了,嘟嘟才到校。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使课堂改革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推荐第8篇:有效设问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设问”,优化数学课程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一个师生、生生间进行平等对话和动态对话的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设疑提问的方式,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那么,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提问才能真正实现“以问导学”,促使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粗浅体会与做法。

一、精心设问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较多,例如,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渲染烘托,在激发学生悬念后设问;或从已有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的状态后设问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索后,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我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学中,首先设问“喜欢打篮球吗?”“知道姚明吗?”“你们认为他打球好吗?”这些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本来紧张气氛变得轻松,大部分学生回答说:“姚明篮球打得很好”,也有部分学生唱反调;这时老师就及时设问,“你们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你打算如何来证明?”在让学生阐述了一些理由后,老师就给出了姚明在2003-2004赛季25场比赛的得分与篮板球的数据,提问:“你们能够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你们的观点吗?”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动笔计算平均数,甚至他们提到了得分的稳定性,为以后学习“方差”埋下了伏笔。

2、紧扣课题设问,诱发创新思维

例如:九年级复习课,内容是“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在上课前精心设计了6个问题: 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 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判断? ③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如何计算? ④如何求过圆内一点最大(小)的弦长?

⑤圆的弦长、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三者关系怎样? ⑥当圆与圆相交时,公共弦长如何求?

师生整堂课始终围绕这6个问题展开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收获颇丰。

3、引导问题争议,激发创新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怎样保持思维的积极性而使终不中断呢?质疑和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必须巧妙设问,引起思考和争论,然后适时引导,使问题教学由传授变为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异议争议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消除疑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通过问题的讨论,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巧用设问语言,催化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学生答对了,我们可以激励:“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表示。

二、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明确,针对性要强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复习巩固或发现新知识的目的,因此,语言表达要清楚、精炼,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模棱两可。例如:学习了“线段”一节后,如果这样问: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关系怎样?学生往往无所适从,答非所问,甚至答错。这时我们可以这样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那么你们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学生便易于回答。

2、突出中心,教学环环相扣

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之类的问题,表面上看,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应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得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3、把握时机,选择好突破口

当学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应该多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而不应该老是问“还有什么方法”之类的问题,因为前者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人都能说,而后者只有知道答案的人才能回答。

4、“对生下问”,分清问题难易

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讲究实效,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和难度,找程度相当的学生回答。倘若信口点名,则常常造成难题碰到了“差生”,容易题碰到了“优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正面引导,不带个人感情

课堂提问不宜搞突然袭击,应保持课堂的稳定与学生心理的轻松,使学生始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要假借提问,实行惩罚,给学生一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而且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引起学生反感,严重妨碍师生关系;也不要老是面向几个“重点生”提问,需知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希望能当着全班同学表露自己的才华,倘若这些学生连续几节课、几周课,甚至整个学期都没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往往会不去思考而且易产生师生间的隔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或答错,要有耐心,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要进行正面引导、启发,只要答对一点点就应加以表扬,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课堂设问,精心构思,巧妙设问,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数学难学”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湘潭市教育教学论文

标题:有效“设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科目:数学 作者:龙邦

单位:湘潭市雨湖区姜畲中学 联系电话:13875210241 时间:2013年4月6日 推荐意见(盖章):

推荐第9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无锡市广新实验小学

陈知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一些教育理念,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数学教师纷纷致力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直观性

创新性

能动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通过实际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概念性错误,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体验参与,注重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教学宗旨。因此,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重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总结”,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观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探索的新型教学观,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多让学生在探索中观察、类比、想象等,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引入阶段,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20÷6=3(盒)……2(个)。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列式:21个乒乓球,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22个、23个、24个呢?这次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便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接着教师继续问:“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乒乓球就还可以再装一盒,从而轻松得出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三次操作,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指导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 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2003年第四期

[3]沈予重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师》,2003第

1、2期

本论文在无锡市第四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交流。

推荐第10篇:巧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职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学校其它课程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数学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创业教育的元素。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实际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创业教育 数学 课堂教学 渗透

08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我国的在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成了广大毕业生很好的选择。由于中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 之。数学课上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数学教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学生不想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教师本身。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仍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去教,当然行不通。中职生注重的是技能培训和就业导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所学知识一定会为我所用,学生才会对数学课、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中职校的教师不能凭一张文凭,一劳永益。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通过学习,教师要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其它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数学知识与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互相渗透。一方面,让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就业教育中得到体验,另一方面,在就业教育中,让学生感知识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数学知识教学中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衡量的标准不是要学生了解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过程,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用到所需要的地方中去。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因此,数学课堂从大处着眼(知识的应用),从小处着手(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数学课堂。让创业教育尽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

2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要让学生在中专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渗透创业教育: 2.1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时把创业成功案例作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在新的知识引入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创业教育。

如在“不等式”知识讲课前,先给学生出几个小问题: ①你知道北京什么好吃东西最有名?

②你知道南京什么好吃的东西和北京的相其并论? ③扬州有什么好吃东西不亚于上述两种东西?

因为扬州的“老鹅” 摊点遍布大街小巷,大家最后的答案一定是“老鹅”[1]。接着用3分钟时间,通视频给大家介绍“一位木工汤师傅200元起家,经过十几年有努力,通过养鹅变成100万富翁的故事”。

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从汤师傅粗糙的双手,你想到什么?

2)鹅的生长期为70天,一年最少可以养多少期老鹅?(鹅苗的孵化周期为6天)

3)你替老汤算一算,老汤每期养600只,每只纯利润为20元,一年至少有多少收入?

4)你手上有2000元钱,每只苗鹅的价格为7元,每只成鹅的重量为10斤,成鹅售价7.5元,每只鹅从苗鹅到出栏,需要饲料约30元,防疫费为10元。若你想一期鹅的纯收入不低于一万,贷款的月利率为0.5%,你大概要贷款约是多少?

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艰苦的,但勤劳能致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只要教师在课前备课充分,多下功夫。借助网络就不难在生活、工作等环境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创业方面的素材,让这些鲜活的创业案例走入我们的数学课堂,融入所教的数学知识中去,从而让学生接受创业知识的教育。 2.2介绍新知识应用时作为创业过程的演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纯粹是一种机械的模仿练习,在课堂上对套用公式的习题大多数学生是能应付的,对于课堂上老师没有讲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学生也没有兴趣去研究解法。因为学生认为,数学练习、作业,是为了完成老

师的任务,学完后用处不大。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可能是书本上一层不变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的练习题时,给学生创设出一些创业过程中和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掌握其的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创业的流程及用数学解决一些问题的优势所在。

例如:在讲完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公式后,讲如下的例题:(在给学生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欲建一个容积为定值V的无盖圆柱水池

(1) 尺寸如何选取才能使所用材料最省? (2) 池底材料成本为30元/平方米,池壁材料成本为20元/平方米,问怎样的尺寸使水池的造价最低? 讲解完成后,布置一个课后开放的作业:

你为了办个公司,租了一办公用房,要让你的公司有一个好的形象,必须对办公用房装饰一下。若办公房的50平方米。(510米,高3.5米)

请你利用星期天,首先参观一几个公司的装饰设计。然后对你的办公用房进行简单设计一下。到离学校较近的“装饰城”转一转,了解一下各种建材的价格,做一份办公用房的装饰预算表。比一比誰的造价最低!!!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地面、墙面可选择的材料种类、规格,如何选择,浪费材料最少。另外,灯具,空调还有工人的工资等费用。并对每个人完成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加以评定。

通过课后这一“作业”,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应用如何合理使用?

2.3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以分析市场

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创业的项目的选择,和数学的解题方法选择一样,只有在

生活中善于捕捉商机的人,才会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

目前,猪肉价格是市民反映物价的“风向标”。在讲完教材 成绩考核是教育的终结性评价。要逐渐改变把成绩考核视为给学生分类的手段。考核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学生的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调整提供依据;二是检查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修正教学方向提供信息。按照教育理论,成绩考核必须服从课程目标,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制定出考核目标,使考核内容具有好的效度和信度。渗透了创业教育理念的数学课程的成绩考核要遵循这个原则,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中所涵盖的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形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以解决一项含创业思想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自己去建立数学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效果作为一项测试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 4对中职数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随着创业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对数学课敬而远之的情况大大改善,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不怕学数学了。因为,他们在学习纯书本知识上的不足,可以在书本以外的数学作业中取得好的成绩加以弥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一般中职校对数学课的学时,大大缩减。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则需要必要的学时来保证,否则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这一问题,随着中职校新的课标,新教材的使用,随着中职校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而得以解决。

注:[1]老鹅:盐水鹅又叫做老鹅,卖盐水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这个\"老\"有三层含义:一谓大,家养两条腿的禽类,数它最大。二是用老汤老卤烧制出来的。这老卤,时间短的几年、十几年,长的有几十年。其三,在卖熟食的熏烧摊上,它唱主角,绝对领衔。

参考资料:

1匡建民.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新西部下半月》 2006年 3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

第11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四舍五入”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四舍五入”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知识的真谛,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新的课堂理念,抛弃一些旧的陋习。

1.舍滔滔不绝地讲

讲解式教学原本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历史上起过有益的作用。但现在,我们许多数学教师还是一上课便摆开架式,大讲特讲,力求讲深讲透,舍不得给学生一点儿自主学习的时间,结果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因此,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多开放学生的脑,少开放教师的嘴。

2.舍源源不断地问

目前,课堂上叫得最响的是启发式教学法。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数学教师只注重其形式,忽视了运用的条件和本质的东西,打着启发式招牌的“问答式”在课堂教学中无限制地膨胀。

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教师事先设计的结论上赶,也不进行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我曾对一堂数学课作过统计,教师提问就达80多次,一节课成了名符其实的满堂问。

以问代学,课堂上虽然气氛热闹,但学生受益甚微。提问决不是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眼前要正本清源,走出问的误区,还启发式教学一个清白。

3.舍面面俱到地教

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为给学生教得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其实不然,如果一堂课注重过多,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就会学的疲惫、厌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堂课,能够突中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解决一个疑点,就相当不错了。我们要提倡:一课一个疑难点,一课一个目标。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学到了知识,养成了能力。

4.舍高高在上的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而我们有的教师只抓住“以训练为主线”大做文章,整堂课的训练高高在上,一是训练的难度高,学生答不上;二是训练的要求高,学生答不准;三是训练的分量高,学生答不完。实际上,一堂课就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训练,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一致,与教材内容不相干,与教育对象不协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忌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目的。

学会以上“四舍”,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才有出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贵在“五入”

l.导语要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头开得好,整个课就有了主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数学教学来说,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或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或者巧设悬念,启发思考;或者故事引入,牵引思路;或者直观演示,感知入手;或者实际操作,设疑引路。

2.语言要出神入化

现代教学手段不管多么复杂、先进,语言仍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如果掌握不好教学语言,那就无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语言逻辑性强,能把复杂的东西条理化;语言简捷明了,能把深奥的东西简单化;语言形象生动,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语言充沛真挚,能把理性的东西情感化。

3.设计要丝丝入扣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学会创意设计,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创新精神。怎样才能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设计好呢?一是要多学,从优秀的教学设计中领悟消化吸收,如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的设计艺术。

二是要多想,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想法子,想点子,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之目的。

4.阅读要登堂入室

阅读是语言之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各科的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做起。因此,阅读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而数学教学也应该重视阅读,加强阅读训练。

5.点拨要入情入理

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要在“点拨”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灵活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注意点点拨就是点睛了。

针对数学课堂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含义隐涵处,进行入情入理且具有创造性、艺术性、启发性的点拨,就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数学知识。

总之,做到“四舍五入”,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第12篇: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XX县XXX中学

XXX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数学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重视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学改革,就是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从而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使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呢?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保了课

堂教学的高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呢?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像一座绚丽多姿的百花园,而数学教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就只有对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了如指掌,才能引导学生漫游在数学大花园中,才能使他们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产生兴趣,达到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境界,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来创设情景,使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而又苍白。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则是声情并茂、动感十足,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学知识产生巨大的兴趣,激发出本能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静”为“动”,让抽象内容直观化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另外,使用课件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接受。

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的《三视图》一节时,利用课件:

(1)、创设情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茶杯、笔筒、罐桶瓶、篮球、足球、长方体纸箱、吊线圆锥等等,让它们一一“飞”进,插入背景音乐,有助于轻松导入课题。

(2)、提问:同学们平时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立体图形,现在请你们从这些物品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把你看出的图形画在作业本上,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图。

(3)、演示:利用光束去照物品,观察其影子是什么图形,可以验证他们的结果。

(4)、组体:用“动画”形式把小立方体组合不同的实体,让学生画出三视图,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这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轻松,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知识点容易理解,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主动地去找、去学,学习效率也就相对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问题“简单化”,消除畏惧

多媒体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利用视频播放,使深奥、抽象的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如,上八年级上册的《变化的鱼》一节时,课件首先播放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在水族箱里自由游动(提起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其次,如何素描鱼(激发学生动手);接着,利用点、线的移动,使难懂的“图形的拉伸和压缩”直观化(直观,容易理解)

又如,上八年级下册《分式》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把12朵花看作 “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

(3)、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

分之几?

(4)、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

应用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课外练习,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题型,配之以图案。在设计题目时,配之以笑脸及鼓励性的话语“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出”等语言;学生解答出来,附上一句“你真棒”!使学生在快乐之中完成了练习,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充信息,课时容量增大,优化课堂 每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怎样向这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过去经常采用 “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了!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播,对信息进行条理化处理,通过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等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毕业班的复习课《相似三角形》一节时,先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再列举近年的考点及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这

样一来,学生省去了抄题的时间,教学容量也就可以加大,教学进度也就加快,为紧张的初三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设立师生对话、人机对话,优化反馈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提问”、“举手”和“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这些方法形式单一,弊端很多。往往只能照顾到活跃而又胆大的学生,不能照顾全面,也起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框、人机对话框,使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在非面对面的形式下向老师请教,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优生而言,又可以有更多的质疑,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使教学更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差者能赶上,优者更优!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学生板算没有了,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强化出错的地方。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辅助”不能成为“替代”

多媒体教学有自己的优点,能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仅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多媒体可以将讲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地表现、很难解释的一些知识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学生,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只有在师生互动下才能实现。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授课时才能做到对 5

症下药。目前计算机缺少这种灵活性,它无法处理教学中的特殊问题或偶发事件,充其量只能在师生交互的某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了,大多数都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计算机,让计算机代替自己,教师只充当起操作员,学生跟着计算机被动地学习,听课变成了看课。很显然,这种做法师生双方缺少沟通,教与学脱节,使得计算机成了教学的累赘。例如,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了课件,画面精美,讲解很详细,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操作鼠标,不停的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学生也就只能看着教师从课本上搬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各种概念定义,计算机“辅助”的功能就已经体现不出来,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不能抛开传统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丢掉最基本的东西。

虽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它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教学。一方面,传统教学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它能以较快速度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是一个新课题,在教学改革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才能攻克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堡垒,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开传统教学,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课件不宜过于花哨

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和使用其它教学媒体一样,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效果应该很明显,但有些老师在使用时却过于追求精美的画面和逼真动态效果,在小处大做文章,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如:某教师在利用计算机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中,课件的每一页都要有不同的图片背景,而且在背景中还插入了一些Flash图片,这样不仅过于花哨,更重要的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我们要多用、大量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它的优势;同时传统教学也不可丢,不要为走形式、走过场而滥用多媒体。现实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数学课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学、乐学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叶青、陈永宝.《现代教育技术与CAI课件大全》.1996,6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4]李海东.《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课程》.数学教育论坛

第13篇: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量与质之和所达到的综合效果。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效果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教学效率的发挥。因此,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更是组织者、管理者。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 引言

每一位教师都期待每天的教学活动是快乐的,但“每天我神采奕奕地来到学校,却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我天天告诉自己我要心平气和地度过这一天。我要尽量不让自己被激怒、发脾气。但最后我都不能克制自己”,相信这是很多教师曾有过的经验。古时有人称教育活动为“春风化雨”,曾几何时却演变得如此“剑影刀光”。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呢?本文就此提出有效课堂管理的几种策略,仅仅是抛砖引玉和给大家带来思考而已,我坚信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结合本校学生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或策略。

二.问题的提出:课堂管理亟须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的革新、课程内容的调整,同时还要求实现课程实施方式的彻底变革,真正从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唯有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活动过程,才能实现理想的课程目标,发挥理想的课程功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和创造性发展。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构建以生为本的主体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对课堂管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来支持教学的革新。

毋庸讳言,无论在教育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课堂管理还研究得很不够,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标,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一般行为。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益、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管理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进行,但教室不等于课堂。简言之,课堂是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与学互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个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对话交流、发展认识的生命活动。因此,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科学的、机智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上各种行为和关系的合理调控,才能营造平等、和谐、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从而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研究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与学生的成绩呈正比。然而传统课堂管理主要是强调纪律,以及针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许多新教师将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管理上,而无法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库宁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将注意力从应对性的惩戒策略转向前瞻性、预防性的课堂管理。他认为,有效的预防性的课堂管理包括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可预见的日常程序、监督学生行为、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应对。显而易见,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那些能预防问题产生的教师。威森斯对500所纪律形象良好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学校防止暴力和冲突的方法。他发现,这些学校在控制课堂纪律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将教育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上,而不是强调如何实施惩罚;强调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现象。前瞻性的课堂管理本质应该不仅是一种结果(实现教学目标),而是一种过程(运用各种策略),通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观形成师生间和谐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有效课堂?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课堂。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1.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课堂教学也要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1.老师越“认真”越有效

2.“灌”得越多越有效

3.“磨”得越多越有效

不难看出以上三点都是从教师方面如何“教”出发。有效的教学是不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割裂开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教的权威,也是决定他们如何学的权威。教师必须在课内外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了解学生的学,研究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其实,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认真地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到”、“学好”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得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同样,有人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自感课堂教学的效益就高。而知识非同货物,哪能从老师的脑袋完整无损地被搬进学生的脑袋?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教师的一番苦心,往往换来的却是适得其反的学习效果,更糟糕的是向学生灌得越多,养成学生越不愿意动脑,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加班加点去“磨”学生,是部分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考试分数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更包括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苦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往往无后劲,日后也难有作为。(我个人认为我们蓝天中学目前的生源质量较差,有时需要采用这种“磨”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唯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若失去他们的大力配合,一切都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若能注重研讨如何科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则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少了许多盲目蛮干的成分,学生必然注重讲究学习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改进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堂管理:决定教学的成败

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却忽视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在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虽然转变了教育观念,却忽视了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研究课堂管理策略。许多教师对“课堂管理”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不能乱跑乱动等等,这样的课堂管理不仅是浅层次的,而且坚持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学科的教师,在大家都不善于进行科学的课堂管理情况下,可能是钻研教学内容比较深刻又全面的教师的教学成绩更好,但是在教师理解研究学科知识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则是善于进行科学课堂管理的教师的教学成绩更好。

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对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来说当然是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教师不善于管理课堂,那么他的知识便很难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听课时,只注意听讲授的内容,忠实地在听课笔记上记录着板书提纲、解题过程,却不注意认真观察课堂上教师是如何与学生沟通、对课堂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发动、如何控制的,不注意思考课堂教学比较成功的教师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因而在这样的听课中,教师并没有真正学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本领。

课堂上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激发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信息交流,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基础上师生共筑健康的课堂纪律和其他课堂行为标准,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在促进教师确立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引导教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策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一个精致而周到的定义: 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 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整个课堂管理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 , 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 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实施课堂管理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首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如语文课上可以有“问题导入”“课题导入”“故事导入”等等。同时,开课引导语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定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到下课,学生就没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大力气,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组织教学。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讲课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平铺直叙,面无表情,教学方法死板,那么,这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催眠曲。毋庸质疑,这样的课堂,老师本身就给学生造成了了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就连平时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也会变得爱说话。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实施分层教学是有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这是几乎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事实。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忽视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回避这一事实,自觉不自觉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用统一的尺子来度量学生的优劣: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以至有些学生经常“吃不饱”,“屡战屡败”的学生则“吃不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承认、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学期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或按期末考(入学试)成绩,把全班学生为三个层次:A、基础层;B、提高层;C、发展层。分层目的是要达到优生不受掣肘,轻装上阵;而慢的组的学生也不再是“陪读”,不再是被动跟进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打好基础,由于老师对慢组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这些学生的学习反而扎实了,进步也快,形成慢组不慢的格局。“学一课得一课,做一题会一题”。

(2)教学分层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

例如在处理课文时,一般要求C层学生根据对话内容概括中心大意,编对话并进行表演,讲故事,做口头作文,或者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要求B层学生能背诵对话或课文部分段落;要求A层学生熟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并做到语音语调正确。

在课堂操练时,教师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组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机率。使用并实现优势互补的方式:①示范性回答:C组学生做示范,B组、A组学生紧跟上,使各层次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最佳水平;②补充性回答:采用A组开头炮,B组扩大战果、C组胜利收场,在这种层层补充、层层递进中,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③“优差搭配,合作达标”的操练方法,如:A组、C组临时组合到一起,在C组优生的指导下,让A组同学展示成果。使得双方都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弥补大班授课时教师精力的不足,从而提高达标效率。让所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这才是有效课堂的根本。

(3)作业分层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教师经常为学生作业的质量头痛不已。如: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好,质量不高;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当(比如抄袭),有的甚至不交作业;各科抢着布置作业挤占学生的时间,降低学生学习的质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并形成能力。

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视听课为听“天书”,怎么可能独立完成作业呢?更何况是与优秀生一样多、一样难的作业?面对“天书”般的“题海”,这些基础差、意志力差的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抄,抄作业就是千方百计地想减少老师们“找茬”的机会。这样看来,我们“苦心”的教师却是学生抄作业的“教唆犯”了。因此,我们要以平静心情,实事求是地为他们着想,就会明白减少后进生的作业量,降低难度就能避免他们抄袭,提高作业效率。这样的方法总比“逼”他们抄来的好,总比不做的强!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有良好的课堂纪律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也会影响课堂秩序。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课堂纪律:

1.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上课铃声响了,你走进教室,面对还没有完全静下来的学生,这时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环顾学生的眼神,等学生都静下来后,再开始上课。如果你在开课前经常这样环顾学生,学生一见到你就会自然然静下来。

2.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

(三)课堂上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证。现在的课堂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却不会认真倾听,不会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科学的评价。提高课堂有效性,关注倾听的细节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一方面要跟学生讲明课堂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悉心、静心听讲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交流评价。在课堂上当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嘴,要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当学生在发言时,老师的目光要注视着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在倾听他的发言,老师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种亲切、关爱、期待乃至鼓励、欣赏,千万别在学生发言时你去写板书,让学生时刻都意识到老师在看着我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并接纳学生正确观点,也要善于倾听并鼓励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理解和信任他们举动,尊重与接纳他们的观点,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才能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聪明才智。

(四)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走到学生中去,切不可高高在上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每位学生,要走到学生中去,看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在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高高在上,一味地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课堂上学生不时地东张西望,或目光呆滞,表明他们心猿意马。他们低语暗议,窃窃私语,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他们眼里迸发出激动,表明他们豁然开朗。课堂上如何看学生的眼神行事呢?我认为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同时还可以通过目光暗示来提醒个别听课不认真的学生。另外,局部专注又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是制止部分或个别学生的走神。

(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是赢得学生心灵的最大秘诀。课堂是属于教师主导的课堂,不要一味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应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欢迎吗?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方法得当,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注重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及时适度的反馈,将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其中,最常见的反馈手段就是表扬与批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除了批评教育,更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促进课堂管理,提高效率。

(七)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

我们整堂课是围绕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老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会学,我们最好在每节课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目标测试。当堂目标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词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典型性。就以上三个特点,我们出的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出的题还要体现典型性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在学生当堂作业时,老师要勤于巡视督查,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错误,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八)注重为人师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要言传身教。“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包括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敬业态度、人格魅力、精神风貌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衣着打扮整洁干净,美观大方;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待人接物热情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这些仪表仪态实际上和教学效率是息息相关的。

(九)师生的情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例如教师的一次关爱,一次信任,一次表扬,一次宽容,一次谅解,一次尊重。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起来。

道理很简单,师生关系融洽了,你上的课学生自然喜欢听,那么教师上课时还能组织不好教学吗,课堂纪律还用再维持吗?

(十)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有效课堂并不仅仅只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内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善于进行教学设计、善于把握教学内容,还取决于他是否善于课后的管理,即课后学生的各方面的反馈和老师自身的反省,从学习者的交流、作业和反映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课堂的效率与预定目标的达成与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程度薄弱学习者的辅导与帮助,为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建议与扩展;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尽快地变一名教书匠为教育家。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功夫同样在课外。

现在许多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发现,这些反思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新授知识学生有没有理解,哪些题目学生还不大会做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

每堂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行为规范落实了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吗?学生思维积极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吗?教学结构合理吗?教学过程活泼吗?自己关注全体学生了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恰当吗?还有哪些细节必须进一步改进?等等。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评价,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问题行为,对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和发扬,对问题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指点。特别要对那些存在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不够勤奋好学、不善交流合作等问题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跟踪观察,有针对性地予以重点督促、个别指导。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的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关系沟通变得更顺畅,课堂效率就更高。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课堂

管理的实践活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总之,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各种虚假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课上成“糊涂课”,才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产生最佳的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禅宗里有一句格言:“能泡好一杯茶的人就能应付任何事。”“用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对于蓝天的全体教职员工来说,要泡好学生这杯功夫茶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上下齐心,一起用心,泡出一杯清香四溢的好茶也应该是大有希望的。我坚信蓝天拥有一群热忱、善良,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出色的业务素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无私奉献必将是铸起成功信念的基石。

第14篇: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和形成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效调动,形象、直观地传授知识和讲解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地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孩子们接受知识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有效弥补了以前教学中缺乏情境营造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此时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孩子们必然对直观形象、具体诱人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探究。

例如学习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有这样一个事例:要求学生统计十字路口在5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教科书中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轿车、大客车、大货车和公交车通过一个路口,孩子们身处创设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原先难以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乐,很快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够丰富想象的机会,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焕然一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孩子们,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的素材和空间,唤起孩子们的兴趣,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快速开展并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向孩子们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对象,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有效掌握圆的特征,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自行车、赛车、小汽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孩子们回答后,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自行车、小汽车的模型,然后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正方形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孩子们很快得出结论:正方形的车轮,在行进过程中没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把车轮换成椭圆,进一步证明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和圆形进行直观、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孩子们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能够给孩子们的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孩子们遇到知识重难点时,往往很难自主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孩子们感知的过程,把他们的视觉、听觉有效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孩子们对重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应用题中相遇问题是重难点,要求孩子们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设计一道准备题:明明家距红红家66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明明每分钟走70米,红红每分钟走40米。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孩子们有效理解题意。用多媒体显示:明明、红红两家用五角星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悦耳的响声后,明明、红红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同时又发出悦耳的响声响起,明明走的路程用绿色表示,红红走的路程用紫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蓝色,色彩清晰好看。此时我们可以抓住相遇问题中“两地、同时、相遇”设计问题并加以提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结果,使孩子们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要素,并为后面的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仔细观察、积极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演示明明红红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让孩子们积极质疑,进而使孩子们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明明红红家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有效启发、点拨,给予孩子们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引导他们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四、利用多媒体让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得到反馈。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师获得对学生课堂信息及时而有效地反馈。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是巩固和运用所学新知的最好方法。孩子们耐性较差,容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停滞,只有积极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孩子们以新鲜感,才能使孩子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真正达到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之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新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孩子们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中。

第15篇: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北塔区状元学校 安雯 王颖

【摘要】正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等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

优化

创设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想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活动。”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长短情况,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不同的解法。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4厘米和6厘米的小棒,才能围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法,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6+4+6+4=20(厘米);6×2+4×2=20(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以动带静,变感性为理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教学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知识和声音、图形、色彩甚至动画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使形象化、具体化。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把除法的两种含义制成动画:孙悟空到蟠桃园摘了6个仙桃,回到花果山分给3个猴子吃,小猴子都争着想多吃,请你帮助孙悟空分一分。教师通过这样的动画 引导学生平均分,以此来揭示平均的含义。

多媒体的化静为动,这一优势,更多体现在小学数学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平面内左边画出一个角,使其两条边较短,命名为∠1;然后在同一平面的右边画出另一个与其同等大小的角,使其两边较长,命名为∠2。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2大于∠1。这时,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测,多媒体动态演示:将∠2移到∠1上去,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惊讶发现其中的道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课堂效率的高低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组合、解决问题等知识理解掌握不好,教师也感觉讲解困难。如果课堂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突破障碍,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时,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直是一个不好演示的过程,现在运用多媒体,再现了圆分成若干小扇形的过程,一步步操作,学生也在一步操作中感知了圆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并且印象深刻。

再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一个练习题,将两个边长为3cm的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我采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两个边长为3cm的正方形,再呈现拼合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直观演示,不仅学会对这类题的解答,而且掌握通过图形帮助理解题意的解题方法。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实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化

我们都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练习主要小黑板,学生抄写在作业本上完成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即使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16篇:合理运用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 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引发了教育教学手段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信息技术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传播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 教育资源合理运用愉快高效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机整合并使之为数学教学服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移植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正确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愉快的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堂数学课,课前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新课的奠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

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一课,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小明小红超市购物的动画,出示商品价格,提出问题:“你能读出这些价格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读价格”的活动,自然地创造了学生的展示生活经验的空间,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又如教学“找规律”一课,远程教育资源出示地面和墙面两种不同规律装饰的漂亮图案,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然后出示:这些墙面和地面的图案都非常有规律,你能设 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发的产生一种我想设计的欲望,愉快的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在这一点上,远程教育资源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

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学“认识时间”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先出示钟面,课件闪烁出示12个数字,即钟面有12大格,再用不同的颜色闪烁出示每大格中的5个小格,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钟面有个12大格,60个小格,然后用flash动画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的过程,得出1时=60分,同样也得出1分=60秒。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探索长方体展开图中6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开,并用不同颜色线条分别闪烁并标示长、宽、高,便于学生计算,从而轻松的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体积单位的换算”需要解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里需要的正方体规格严格且数量众多,教具和学具准备有相当的难度,如果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演示就直观多了,先一个一个摆,10个摆一排,再一排一排摆,共10排,再一层一层出示,共10层。这样学生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00,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机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开拓思维,省去粉

笔书写板书的一些繁琐,可以大量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展示演算过程,出示一些基本的练习题目,最后拓展练习出示远程教育资源“九层数塔”,引导学生观察九层数塔是由哪些有趣的等式组成,使学生对数学的有种神秘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找规律”中,要求学生练习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资源中就有非常实用的课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汇报,再分别用鼠标拖动图形一一演示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选用部分习题,让学生寻找规律,加深对新知的掌握。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的普及使用,让处于西部教育的师生能与发达城市的师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它为数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在改革数学教学同时,使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上有了一个“新跨越”,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跃课堂气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必将以更 优的设计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方便和更快捷的服务。

第17篇: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教育问题。近几年,国家也开始注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断对教育进行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在教育模式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改变,也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而数学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40—0

2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实施,从课堂开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所以说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通过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这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

一、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理论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就是通过改革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在数学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收获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课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但是现在的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所以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改变这一不好的情况。在优化设计中,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将其学活,而不是单单去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2。实践意义。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不断地讲授、不断地灌输,学生不断地被动接受,这样就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课堂的主体错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老师和学生感到轻松,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课堂优化过程中找准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2。找准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效率,但教学的起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任务时就必须确定一个正确的教学起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将上次课的结束点作为下一节课的起点,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并不是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百分之百掌握了,如果老是忽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就会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学习的内容而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比如,老师在学生还未掌握加减乘除的真正含义时,就继续将其运用,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时根本不知道运用什么算法去解决这一个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

3。注意以引导为主。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每当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第一时间应该是提问,并提示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先将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样。老师只有不断进行正确地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4。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再者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这就需要老师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内增加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贪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到了知识,记忆非常深刻。

5。注意教学顺序。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一顺序经过许多专家论证,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顺序。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大脑里面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三、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儿,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数学这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说要通过课堂优化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改变小孩子的看法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老师的改变,所以这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教育条件比较差,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思路为主线,首先进行情景导入,然后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最后进行习题训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会特别好,所以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下面将具体就“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短时间的。紧接着的知识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然后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训练题目,这样会完全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是对“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分步进行教学,不要一次将所有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为:掌握商是二位数且末尾数为零,除数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小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不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通过这样将知识进行分解,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适当时可以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研,都会经常运用到这一学科的内容,所以说让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这是他们刚开始真正意义上学习数学,也就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将数学学好,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彦福,蔡梓权。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2]苏艳宝。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08,(9A)。

第18篇:自治区第九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

《自治区第九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

听课感想李群

2009年3月23日——27日,自治区第九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

学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附小隆重举行,我有幸聆

听了全疆各地州选送的18节数学优质课。18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

学设计、精心执教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启迪,也是一次理念的提升,

感悟和收获颇多。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

堂。如何利用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

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讨交流时不

断优化的问题。我今天想给老师们汇报的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亟待关

注和能够操作,也是我感触很深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真正的精彩体现在朴实无华之中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堂好课并不在于他用了多么华

丽的课件,多么复杂的环节,有时朴实无华的课,恰到好处的引导,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石晶老师执教的《等量代换》,简洁流

畅,秦志华老师执教的《体积与容积》,严谨周密;辛燕老师执教的

《三角形边的关系》,清新自然;王凤老师执教的《铅笔有多长》,

生动亲切。一堂堂好课让我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都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这次观摩活动的课有以下5个特点:

1、开场白亲切自然,轻松和谐。

授课老师轻松自然的开场白让我倍感亲切。参赛课的所有老师都

是借班上课,和学生之间只有在上课前一天半小时的一次接触机会,

所以几乎所有老师上课前,都准备了一些小游戏或者对话,来缓解学生紧张和陌生的情绪。教育是交流的艺术,教师是交流的使者。

2、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以往的优质课、公开课许多教师都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而现在更多的老师都从教材出发,在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的基础上再做创新。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弃教材,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

3、课题引入简单快捷。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入时常被老师们推崇。这次听到的18节课,引入都在2分钟左右。比如,王凤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开门见山,直切长度单位这一主题,朱红艳老师《植树问题》一课,课件演示,直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简洁明了。既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没有耽误时间,冲淡教学内容。

4、课堂结构简洁高效。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直接对话环节。我注意到他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首先站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水平上,尽可能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把它们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从而简化了,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5、练习设计基础实效。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生活性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这次活动更多的老师在新知结束后的巩固练习中要求没一位学生亲自“动一动,”“算一算”,“做一做”,“量一量”等,而不是用课件演示,笼统带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有效巩固,使所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生活化。

二、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体现在细节上

新课改,新理念,人们在不停地谈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问题,提出过不少的策略,比如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情景激趣、情景质疑、引入生活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理念,也在积极运用,但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这次听课,我深刻体会到,18位老师之所以优秀,不是他们在我们知道的这些策略之外变出了什么新花样,而是他们在每一个教学策略处理的细节上,比我们做得到位。难怪人们常说:“成功在于细节。”

1、情景创设数学味很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有时教师创设情景时,过多注重情景的生活化、情趣化和情节化,淡化了数学味。而这些老师的情景创设虽然简洁,却凸显了其中的“数学因子”,使学生很容易关注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较少被情景中其它因素干扰。例如秦志华老师执教的《体积与容积》,播放了乌鸦喝水的动画片,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上水?怎样才能喝上水?最后点明: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其中蕴涵的数学奥秘。

2、动手操作目标明确。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这次听课,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一,要动什么,目标要明确。二,怎样动,要求要清楚。动而不乱。三,动得怎么样,要交流评价。比如王凤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先让学生量一量铅笔有多长,再让他们在尺子卡出1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紧接着让学生量出1分米长的纸条,随后用小手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距离中心1分米处放上吸铁石,进一步强化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提高认识,收到了圆满的效果。

3、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看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而这次活动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老师们仅仅是组织引导,交流评价都由学生合作完成。比如,辛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

第一次探索交流:3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第二次探索交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第三次探索交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次探索交流,都是让学生发表言论,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完善结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了组织引导作用。

总之,此次活动的观摩课节节有亮点,课课都精彩,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自然的过渡衔接,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令人赏心悦目。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佩服之余我不由地联系自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地不断更替,作为教师更应坚持学习、扩大交流、拓宽思维,与时俱进,努力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第19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浅议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义和小学 董爱军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突出强调了培养一代新人优良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部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以下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的重新思考的问题:

1、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所提倡的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致,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来参与数学活动的。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境,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标准》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标准》提倡在关注获得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评价目标。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1)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将考试、课堂活动、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学生“做数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维过程。 (4)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3、如何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

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时,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由于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在班的学生。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标准》、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其次应认真研究课堂活动:这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价和调控?哪些活动要借助其他媒体和工具进行?另外,在学生 “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发现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应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减少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4、创设“以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里,才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性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带着开放的心理,在充分开放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群体的相互作用中,促进个体能力素质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发展。

5、采用“开放、多样与互动”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课标》理念,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探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6、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轴”的教学过程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促进主体发展必须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轴”的教学过程,让“再创造”作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把数学当作“未完成的数学”、加工成“熟悉的数学”、改造成“生活化的数学”、还原为“动态、开放的数学”。关注学生的感情,重视学生的体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数学、“体会”数学、“创造”数学;要通过探索情景的创设、探索程序的设计,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生动和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以实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一核心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习和认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以“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做简要阐释。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分数的认识”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女同学,并让学生边分边说。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

这样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

在教“分数的认识”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启发。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汇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在初步认识分数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的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自己说或指名其他学生说所填分数表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在闪光。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做本节课的练习时,我设计了游戏“拿乒乓球”。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根据老师或学生写的分数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这样,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思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入,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教学体系,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20篇: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