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6 07:33: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6

知之好之,不如乐之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之快乐作文

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中学

盘永昆

〖摘要〗:本文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探讨,阐述一咱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本文分三部分进行陈述:〈一〉、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二〉、快乐作文教学法的组成与操作。〈三〉、快乐作文的成效与展望。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兴趣

快乐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这一点已是许多同行的共识,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及大语文环境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作文教学更显得难上加难。

在农村,说起作文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慨:两头怕。学生怕写作文,应付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不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费精力、花时间且收效甚微。学生越写越灰心,教师越改越没劲,作文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进行创新,要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同行们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验了一种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快乐作文教学方法。本文拟就这一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性的介绍,谨求于专家同行。

一、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最基本的又似乎已忽略的问题:作文是什么?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谈得上教好作文。我的理解是:作文是书面的表达,也是思想的表露。作文和语言、动作、神情一样,是人的个性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作文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更不应是一种考试技能,试卷的分数也不应是作文教学法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正确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释放这种情感,使其感到一种释放情感后的轻松、愉悦,才应该是作文教学法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认识到它只是自身情感的一种有意识的释放,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最后乐于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因此我把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放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上,致力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心境下完成作文,尽力让他们体会写作带来的欢愉和乐趣。我提出的口号是:快乐作文——我写我快乐,我快乐我写!

二、快乐作文教学法的组成与操作。

㈠、体验生活,写生活随感,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很多时候是因为无东西可写,解决作文的源头问题,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写好作文,只是学生每天都在生活,还不够贴近生活吗?为什么许多学生还写不出作文呢?其实,作文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是来源于自己内心对生活的体验,生活只有通过内心的审视,才有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这么说,没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就没有作文。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的体验,教会学生“自省”,即省视自己的内心,捕捉感受,梳理思想。这样学生才可以形成一层很细的“心网”,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很细微很平常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变成心灵的“内存”——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要求学生写生活随感,要在第一时间记下自己的情感体验,不管它是高兴的、激动的,还是痛苦的、委屈的,也不论长短,一篇短文,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也好,因为这种情感的震憾与共鸣,就是日后写作最生动、最直接的原始材料。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让作文不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恐惧心理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享受写作乐趣的前提条件。

㈡、开放式、自由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来都不单纯是校内、课内教和学的结果,它常要冲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扩展和延伸。以前布置作文,大多是在封闭的课堂上,统一时间,统一题目让学生完成。现在想来,这种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弊病,这种“压迫式”的教学方式确实很难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大多学生只是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榨文”而已,怎么能体验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欢愉,怎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呢?我改变了以往传统封闭的、统一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一种开放式、自由式的教学方法:我参照教材及一些参考书,准备了一个作文题目库,教师在课内讲审题、要求、技巧,把写作时间放在课外,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有了写作冲动,就写(最好是在有情感体验的第一时间写),写好了修改好了才交给教师。学生可以写课本规定的题目,可以写教师提供的题目,甚至可以写其他的题目,只是有一些要求:至少每三周交一篇作文,每学期的作文不得少于七篇,另外,为了兼顾考试,第学期还是恰当练一些当堂作文。

㈢、性化的写作要求、目的。 俗话说:“众口难调”,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有好有差,写作水平与参差不齐,布置作文时如果规定了统一的写作要求,则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好的学生应付绰绰有余,达不到锻炼效果;差的学生则苦思冥想,写的作文仍达不到要求,越写越灰心,久之,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克服以上的弊病,我把规定作文写作要求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认为可以达到什么要求,就把它写在题目下面。例如在写《一件难忘的事》中,有个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制订了以下几个写作要求:①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有详有略;②文章结构新颖;③有适当的修辞。有个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只制订了一个写作要求:句子基本通顺,没有错别字。这样,学生可能根据自身水平,制订力所能及的写作要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相对舒适地完成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把写作要求订高点,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自知之明,各得其所。

㈣、灵活、弹性、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列宁曾说过:“革命要进行到底。”既然已将写作要求的权利还给了学生,那么评价标准也应该改改了吧!每一位生写出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恰当的评价,而教师评价标准是否得当对延续学生写作热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1、评分。我改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是学生自定的写作要求。如果他没胡很好的完成自定的写作要求,就不会得高分,即使这篇文章本来就不错;只要他完成了自定的写作要求,就可以得高分,即使他的文章跟别人相比并不是十分出色。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评分标准。还是刚才那个例子,那位基础好的学生写作能力强,写出的文章当然好于那位基础差的学生,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定的写作要求,我只评他80分;那位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订了一具写作要求,他的作文水平虽受水平的限制,并非上乘之作,却很好地完成了自定的写作要求,对他来说已属难能可贵,我评了他85分。有人不禁要问:“这样不是很容易形成一种好作文得低分差作文得高分的不公吗?”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觉得这只是日常训练,并不是考试的终结评价,向学生讲清楚就行了。再说这样能使基础好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努力得到了回报,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保持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各得其所,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在农村初中,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可不是一个两个呀!

2、评语。前面说过,每个学生写出的作文都希望得到恰当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则是这种评价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能否延续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的作文评语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文评语不应仅仅是一种评价,它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更是延续学生写作热情的催化剂。还是上面的例子,我给那位基础好的学生评语是:“相对于其他同学的作文,你这篇作文相当不错,只是我觉得你完全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作文,如果你在”刻画人物时恰当运用了一下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效果会怎么样?”这段评语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作文,而且也委婉地指出了不足,我想他不会不接受吧。对那位基础差的学生的作文,我给的评语是:“这篇作文比起上一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你能写出更好的作文的,比如在文章中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会不会更好?”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对待那些为数不少的基础差的学生的作文,他们的作文受自身水平的限制,也许写出的作文会差点,甚至会让我们看不懂。对待这种作文,我们没必要大改特改,更不应讽刺挖苦。对待这些基础差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小心翼翼,保护他们“革命的火种”,至少让他们不认为写作是一件难受的事,因为这种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是很高涨,经不起多少打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熄灭。

㈤、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发表作文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我在所教的班里成立写作兴趣小组,交创办了班刊,然后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让写作小组修改、抄写、插图,最后装订成本在班内发行,一方面让基础好学生每次都竭尽全力写出最好的作文,争取发表,另一方面让基础差的学生可通过阅读这些近在咫尺的作文,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早日发表作品。我尽力营造一个人人热爱写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成长,因为我相信:好炉出好钢。

三、快乐作文的小结与展望。

面对求知欲望强但写作能力又参差不齐的孩子,我们既要给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越写越有劲,同时也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要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尽一切可能让他们体会写作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走出怕写作文的阴影,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使每个同学都以写作为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成功的,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推荐第2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需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

风石堰镇中学 刘玉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往往脱离农村生活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对语文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要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强调形式和技能,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缺少素材,教师训练随意化,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是,由于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造成作文水平落后的原因,最主要是作文与熟悉的农村生活脱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文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结合农村特殊的地域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因此,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语文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农村学生常年与山水为邻,与田园为伴,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语文作文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节日,开展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语文作文教学,将之作为学生作文素材。农村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劳动对他们来说如数家珍,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农村农忙季节,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然后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二)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这些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方面,学校要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燃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的火花。另一方面,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教师要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指导学生练笔的内容。比如说,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是最好的练笔机会。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当学生有东西可以,又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美可以发现,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树,在季节变化中也多姿多彩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周练笔的习惯,教师坚持每周批阅,并坚持讲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推荐第3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我是一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在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作文。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少,见世面少,没开阔眼界,再加上新教材的作文也在不断地更新、改编,对于发展变化缓慢的农村来说,学生更适应不了作文的新要求,所以作文教学更难了。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现状: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农村学生自身原因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现在的学生在小学本来基础就差,大多为留守为儿童,缺少父母的辅导,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电视等,和学习夺时间,视写作文为一种负担,不愿努力,作文应付交差了事,日积月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作文水平直线下降。

(二)、农村特定环境原因

作文本应来源于生活,可是,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绝大部分是寄宿制生活,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使他们无处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篇1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脱节,自然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三)农村教师方法原因

为了写好作文,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不少的艰辛。有的教师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教师主张由说到写,降低难度;有的教师主张创设情景作文教学,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教师主张采用作文速成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的确使作文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但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始终不见有明显的提高。是学生写作少了,还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有问题?由于有的学生平时阅读少,语言积累少,在这种缺乏积累的情况下,无论教师怎样改进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无论学生一天练习作文多少遍,都是无济于事的。

尽管学生起步较晚,基础差,条件受到限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不佳,但不能放弃学生的写作,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要调整思路,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喜欢作文,就会积极主动去写作文,他们就会把自己身边有趣的、难忘的、高兴的事写出来。很多学生都把作文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一说起写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其实这些都是学生的正常反应。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见识少,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和思考,没有积累好丰富的习作材料,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如果教师提前布置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了解、体验要写的内容,丰富作文材料,这样就让学生在作文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他们完成一篇习作后,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夸奖,让他们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将会把下一次作文写好得更好。

(二)、用生活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因地制宜创是解决条件限制的重要方法,应该让他们学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写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动物植物,如家里的小猫、小狗等都可以写;身边的事,如帮妈妈做家务,干农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很多同学都要参加农村种菜,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给菜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有真情实感。

(三)、用老师铸就学生的知识性

学生的写作要靠教师的引领,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淀相当的文学的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比学生更好。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前列主动收集作文教学的相关的前沿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整理,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应该多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的文章,教师应该先“下一下水”,这样才知道“水”的深浅,不要老站在岸上呼来喝去,怨这怨那。 同时, 教师应努力营造写作的氛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作文题目的命制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有话可说等。作文课是否一定要在连续的两节课内完成。可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进行写作实践等。 其次, 教师要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如: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结构创新的方法,以及审题、选材、立意、剪材、拟提纲、修改等方法。

虽然农村作文教学道路任重道远,但只要理清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农村作文教学水平定会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伍前明 电话:13980306586 邮编:637873 QQ:1171449373

邮箱:1171449373@qq.com 地址: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推荐第4篇: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一、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

作文要求一定的实践性,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读万卷书”。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这也是积累的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下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决不当旁观者,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用心发现才会有所收获。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

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或者是笑话,自我介绍等开展知识竞赛猜谜语举办诗歌朗诵表演课本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积累素材。

二、注重教材语言的积累

课文学完,老师的复习往往只是孤立的做练习讲试卷,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认真的将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其实课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只要加以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诗写在“寒蝉凄切”的清秋节与恋人分别,情到深处无法自抑,秋天成了离情的广阔自然背景。白居易在‘‘枫叶狄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巧逢琵琶女,一抒遭贬的块垒。杜甫的〈〈登高〉〉将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时代之秋融为一体,忧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球〉〉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沉原因,再联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秋天在革命豪情万丈的青年革命家笔下,成了另一派盎然生机和抵挡不住的自信。将他们加以归纳,可以我读秋天为话题,写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让学生放飞想象,让他们的思想在天空驰骋,总之,尽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张扬自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把一个真实的、全新的自我展示给同学、老师看。于是乎活泼开朗点的,作文就多几分轻松和快乐;内向沉静点的,作文就多一点深沉和含蓄;幽默风趣点的,作文就多几分俏皮和洒脱;抑郁忧伤点的,作文就添些许动人的感伤„„总之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必须注意语言的摧炼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作文,而那些烦琐枯燥平淡无奇的语言是无法让思想精彩纷呈的。

三、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想,以前的老教师采用古板的方法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在作文教学上, 教师更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写作也是如此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把文章装扮的花枝招展引人注目。我仍然喜欢在教学时,分析到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教授〈〈散步〉〉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按照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写一段话,如有的学生完成的很好,抓住了父亲一次不经意的回头写出了浓浓的爱意。学习〈〈口技〉〉文章介绍口技人的本领和听众的反应采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就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写一个感人的情节。

四、培养读书兴趣,勤写生活日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经历,所以只能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如果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当做一个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这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那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彻底改变同学畏惧作文的想法,而转变为会写、能写、乐写。 中学作文不是教“写什么”,而是教“怎么写”, 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很多很多,我想,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地锻炼,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的!

推荐第5篇: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人们调侃语文教学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其实,关于作文教学,前辈们已做出了许多研究,承袭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感悟,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 “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视野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

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

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

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该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

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笔者以为,《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读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初中阶段多写比多读重要。事实上,写作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巧练多思

写作不是自发自为的活动,需要系统的训练: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它与考场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往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练笔要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写作训练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如在初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训练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训练议论文和中考专题文章。在各个阶段中再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这样,学生对练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多练。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了作文的气质和深度。写作是很个性的行为,作

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就说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文需要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阳隐去了羞红的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牛在这时候吃草,吃得最欢了!瞧,它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像世上再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嘴贴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动着,一歪一歪的,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将牛牵到牛棚里,牛就睡下来,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这是笔者一位初一学生的习作,对牛如此细腻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体会。

2、多评多议

写作有为抒发而写作和为交流而写作。考场作文是为交流而写作的作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须知阅卷老师对作者的生活一无所知,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篇文章评分,如此势必要求该作文是能读懂的,清晰流畅的。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优点,其次要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他评,由自己或同龄人充当读者,然后交流,进入“议”的环节。 “议”即交流。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听”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彻底。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推荐第6篇: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体会

学习了李老师的视频,真是受益匪浅,李老师讲的很深刻,也很全面,对于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推荐第7篇:农村寄宿制初中作文教学体会

农村寄宿制初中作文教学体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兴趣;知识储备

笔者所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位于燕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沟里。由于实行了寄宿制,学生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虽然有俗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狭小封闭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却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校有规律的两点一线(教室、宿舍)的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专注度,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加上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学生以看电视代替阅读的倾向,进一步使学生的阅读变得缺乏独立与创新,只剩下“白开水似”的快餐阅读与“填鸭式”强迫阅读(学生以作文书代替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感知,用别人的经验代替了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

而语文中考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它不会考虑你的兴趣爱好,不会考虑你的阅读经验,不考虑你读过几本书,对于周围世界是否有自己的认识。一句话:只要结果不求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习作的要求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上一段话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是我在教学中的遗憾因为我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环境。这也就有了在作文课上,我们看到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更有甚者,老师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的说了半天学生一点反应没有,或是只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对作文无用处„„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修订版大纲中,对作文明确提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意在明确中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围绕生活选题;

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偶像、追星、超级女生、我型我秀、„„)现在的学生生活越来越存在一种矛盾,即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落的情绪,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太关心,只沉迷于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那么从了解身边的事入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了生活经验学生自然有的可写了。

二、增强知识储备,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与作文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时常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从名著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支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想象与写作相结合,以想象促写作。

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读写结合,以阅读助写作。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诗词诵读”、“写作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践表明:无论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入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的做法,还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知识”迁移的做法,都是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推荐第8篇: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对例文讲述,只是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大量写作任务的布置方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果。

这样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不全面的,农村初中需要新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情况教学,利用农村生活的大环境,从田野庄稼到山间丛林,从农家生活到新型文化建设,引领农村初中生从生活中找寻话题,从自然中感知美好,从身边的人事环境写起,激发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让农村初中生爱上文字,爱上写作,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富有活力。

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只有充分利用了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创作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教学工作要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展开。相较城市初中生而言,农村初中生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从林中嬉戏到田间劳作,从采摘野果到猎捕野兔,农村初中生在感知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同时也感受着乡间淳朴的民风,在体味着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体会着农民春种秋收的辛劳,这些生活体验无一不可写入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中。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作文才会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好作文。作文中有着对自身生活的阐述,就不会显得空洞乏味,即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会因其真实的叙述而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农村初中生可将自身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入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引人入胜。

二、环境是创作的基础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者所处环境,古今文学名家不乏描写身边环境的文章,或是塞外飞沙,或是南国水乡,或是门前杨柳,或是檐下春燕,无一不寄托笔者对身边环境的感慨与热爱。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大可借助身边的乡村美景,引导农村初中生学会热爱欣赏,大胆创作属于自己文章,用自己的话去描写身边的风景,勾勒农村生活静谧美好的画面。指导农村初中生学会欣赏身边的环境、感悟身边的环境,让农村初中生爱上周围的一草一木,爱上用自己的文字去记述自己身边的风景。作文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方式,把我身边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周围人,并在其中赋予我的观点看法,要充分让农村初中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用心去思考、去写作,才能写出有情感的文章,这样的作文才能出彩、才能使读者感受到笔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民俗历史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民俗。对农村初中生而言,这些历史与民俗常常是祖辈口中奇幻的故事、是自己儿时神往的“桃花源”、是节日浓郁的气氛和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旧俗。这些都可以应用于作文写作当中,引导农村初中生用自己的文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与风俗,这样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有趣味性,自然算得上好文章。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拓展,让农村初中生了解当地的民俗历史;引导农村初中生查阅资料,挖掘更多的民俗历史;组织课外活动,让农村初中生参与民俗活动、表演历史故事。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让农村初中生体验当地民俗历史,深入思考、用心体会,完成自己独特有思想的作文。

四、注重语文基础的教育教学

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内容固然重要,一篇好的文章是应该有灵魂的,然而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尚未完全成熟,对字词句的应用仍显生疏,因此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字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晰要格外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对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进行引导启发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农村初中生语文基础方面的学习情况,对农村初中生写作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农村初中生作文给予肯定的同时,以良好的态度和恰当的方式引导农村初中生重视作文的细枝末节,并鼓励其阅读语文基础类书籍,激发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农村初中生在正确的指导和恰当的引导过程中,日益深入地学习好语文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农村初中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环境出发,思考生活真谛,用文字记述生活感悟,用心去创作文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作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更引导农村初中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写出有灵魂有思想的好作文。相较农村初中传统单一的作文教学,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有着更全面的教育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教学方法。

郭良香,教师,现居江西赣州。

推荐第9篇:浅谈农村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作者:

来源:今日中国教研 2013年5期

 

 

字号:大 中 小

显示汉语拼音

打印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长期以来,农村学生由于日常交往所运用的母语不是汉语,加之受地域环境的限制见识有限,教师指导不力等,造成了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关键词】浅谈 农村 初中 作文 教学

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准忽上忽下,要有心理准备,逐步歼灭入侵写作之敌;要意识到作文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那只会让学生疲于奔命,丧失写作的信心;写作要把握机会,体现“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作文,即顺其自然,彰显个性。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缘由

1.审题马虎,列提纲、打草稿实为无奈之举

没有读题审题的意识,写作前只是将题目粗略地浏览一遍,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或话题,如人教版(所举例均为人教版,以下同)九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为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文章,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土地”二字,就激动不已,大写特写水土流失带来的破坏,因而要重视环保,万变不离其宗,忽略了话题中对“土地”赞美的主旨,文章也就偏离题意了。

写作之前列提纲、打草稿,可以帮助我们划出文章主次,突出重点,避免离题,使自己的文章具体、生动、形象。但多数学生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仍然我行我素,一直到交作文那天才动笔。这样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文章,不可避免地要跑题离题了。

2.生搬硬套,缺乏真情

由于学风不够好,师兄师妹一届接一届,无论什么样的题目,无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总能“以不变应万变”,事先从《全国优秀作文选》《考场满分作文》等杂志、书籍中寻找几篇类似的作文对号入座、生搬硬套,缺乏从生活中找“米”的意识,更不用说选材立意的求新、求高了,同时作文空谈,写不具体,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真情实感也就在所难免。写老师,总是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写父母,总是雨中撑过来一把伞;写老人,总是过世后想起老人的慈爱、对自己的的关怀与教诲,缺乏真情实感。

3.应试教育及家庭疏于管理

当前,国家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高考、中考仍然坚定不移地站在考试的前沿,教学评价仍以教学成绩为主。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形势,使得应试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读一年级要考试,小学升初中要考试,老师们为了提升语文成绩,就根据以往考试情况亲自写或选几篇作文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考试急需,学生升入初中后,其写作基础还得从头抓起。更主要的是随着初中学习阶段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在年年加大,当代中学生爱赶潮流,要穿名牌高档服装,同学之间比赛请客;相当一部分学生呼哥唤妹地去网吧,网上的内容鱼目混珠,好坏难辨,使得他们开口闭嘴都是网上的语言,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吧里,要想叫他们写篇像样的作文,是有些困难的。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拮据,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年轻力壮的父母都双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里剩下的是老的老、小的小,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几乎不过问,只管吃饱穿暖,自制力较弱、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路径

1.关爱之心,写作的信心

老师就是第二父母,我们没有理由放任寄予厚望的花儿一朵朵地凋零,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种关爱之心。学没有念完不要紧,老师要充满着期待,学生今天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更多的是范文选取的段落的组合,老师也要肯定他的思考布局合理,播一颗希望的种子,明天你会欣喜地看到他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和自己的理性思考。面对他们懵懂一时的意识和行为,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敬业和奉献精神,深入宿舍,和他们谈心,到野外散步,与他们交朋友,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他们感到你是师长,亦是朋友,可亲可敬,从而燃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激起写作的真情实感,发出“都是同龄人,我们也能上”的感慨。要看到,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胜过他人的一面,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顺其自然,创设宽松的作文环境

⑴打破作文与生活的“厚障壁”。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不必局限于个人的上网、看刺激读物等小圈子,当你深入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时,你会发现它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是那样的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有数不尽的事、抒不完的情,让你写作的激情欲罢不能,从而不断超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这时,你就没有理由不深入生活、热爱生活。作为学生,可从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等方面激起自己写作的欲望。

这方面,贫穷学生李扬在《人生的转折点》一文中,用昂扬、向上的笔调,写出了贫穷人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认识到人类出生的艰辛,意识到人要活下去,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师命题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特别是写作基础薄一点的学生)的实际,在不偏离作文范围或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可让学生自拟题目,放开手脚,自己去写。一次有趣的谈话,可以使学生感受八面来风,触发他的灵感,开拓他的视野,启发他的想象,题目的创新,乃至内容的创新也会得到体现。以“青春”为话题,学生就自拟出这样的题目:《划痕?成长》《爱我,就别把我抱得太紧》。对于读书几乎失去信心的学生,也有过令人激动不已的往事,教师要给予关注、引导,如学生李××就用《享受失败》,把自己想发明物理某个定律的往事诉之于文字,说明只要奋斗过,失败了也是幸福的。

王栋生老师说得好:“你的生活很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写好作文才去关注生活的,实在是因为生活在显示我们的生命价值,生活太值得我们热爱。”鉴此,你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你又有什么理由不提起笔来抒写一番呢!

⑵在教学细节上多下功夫。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是按不同时代、生活来进行单元编写的,我们可以在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七次的前提下,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借助教材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使学生多了一根支撑的“拐杖”,在模仿中逐步加深对范文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顺畅地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使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通过模仿起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才会走上创新之路。一旦时机成熟,内容适中,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 实施写后改不容忽视,它包括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学生作文交上来后,先由同桌互改,互相学习,找出写得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后由教师收齐,根据互改情况进行点评,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弥补了教师批改的不足;二是教师不能仅仅打一个分数了事,要进行评讲,写得好的作文要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个别篇目能进行朗读,让大家分享一下;三是尽可能发现后进生作文的可取之处,必要时进行善意的“打击”,并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作文,直至基本符合要求,重写作文不宜过多,要让每个人都有摘得到葡萄的感觉,不能总说葡萄都是酸的。

3.彰显个性,注意真实与创新

学生作文出现千人一面、雷同化的现象,主要在于对生活的认识面狭窄,没有创意,缺乏真情实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即要有真情实感。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作文不是生活的刻板,但它源于生活,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写真实要允许学生虚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只有经过他们的思考、感悟等,才能不断积累,化为呼之欲出的激情才会“写真实”,作为教师不要在真实的原始性上较真,对号入座,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联想和想象,那种耕田时“人在前来牛在后”的秀才文章不应再重现。要将写“有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写“有趣的事情”,从而避免将作文过于政治化而失去了生活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的意义去认识的。

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尽可能把文章写生动。要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包括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有着出人意料的开端或结局,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技巧,比如学会卖关子、“用伏笔”或调整叙述顺序。要善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笔下的人物、事物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也可抓住课文中人物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来进行学习和描写。如《故乡》中对闰土、杨二嫂的肖像描写,孙犁《芦花荡》中表现老交通员自尊自信、爱憎分明,要求自己近于苛刻,偶有过失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等方面的语言描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艰难的动作描写。明确没有语言,缺少动作,毫无表情,都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那就是一个木偶人,描写就不够真实了。

一篇作文,若是自己对生活的积累,有独到见解,即使写得很“土”也有其闪光之处,要给予表扬。来源于生活的作文比较朴实真挚,另有一番风韵,要树立以“土”为荣的写作思想。笔者以为作文要创新,除了注意标题、豹头、凤尾等之外,吸取民族本土精华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的“洋文”中,原汁原味的东西更能吸引人,如歌舞剧《云南印象》便是成功的范例,它是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原生态精华的再现,演出数百场仍然经久不衰。那么我们在写作中何不将我们本民族的精华吸收进来,又何必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呢?写作要有所创新,有严谨的谋篇布局,从而令人信服。创新体现在思想内容上,在恰当的表情达意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千万不要一味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最要紧的东西。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写作目标,注意关爱学生。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进行身心愉悦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只有放开手脚,多写多练,才会有通顺流畅的文字;只有用心打动读者,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才能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

1.苏芳:《快乐作文》,青年科学出版社,2010.1.

2.李颖:《开放式作文教学之我见》,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2.

3.沈明华:《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疲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5.

4.张荣娟:《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林区教学,2010.2.

(作者单位:533100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第10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农村初中教师,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便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中,你觉得哪方面是最难的?”“作文,文言文,阅读……”各式各样的问题纷纷呈现,但是觉得写作文难的占绝大多数,初步统计竟高达80%,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常常会归责于农村生活空间狭隘、信息渠道闭塞等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存在并且制约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以此设计出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完全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学生社会阅历欠缺写作素材,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多数学生为住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话,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获得写作的激情呢?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再加上农村的家长最子女的学习重视程度较低,不会为学生添置课外书,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找不到相关的好素材,所以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难于动笔。

(二)、大部分初中生作文基础差,作文兴趣不浓。由于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学习,这就使农村初中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小学就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兴趣低下,到中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作文就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每当语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一声叹息”。 部分学生均是在临交前才随便写一篇作文来敷衍了事,有些后进生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勉强凑足字数了事。

(三)、作文错别字多,辞不达意现象突出。很多学生识字、识词量不多,字、词缺乏巩固,书写“龙飞凤舞”。写好作文后又不认真修改,文中错别字太多,如一学生的作文《我的一家》,全文仅350字,错别字就有35个。又如《读书真好》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还有一件事,我读书后,也会写信了。妈妈出外打工去了,写来一封信,爸爸不认字,要我读信,又叫给妈妈写回信,我也写好了。如果没有读书,信也就不会写,怎么办呢?读书真好。”由于词汇积累不丰富,语言枯燥干瘪,多平铺直叙,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让人读来味如嚼蜡。

(四)、作文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经常只会从常规思路入手,因而作文常常落入窠臼,千篇1律,缺少创新。如以“尝试”为话题

1 作文,很多学生就写学洗衣、学做饭、学骑车等,思路常常是:初试失败,再试成功,最后得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或“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感想。很多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只会流水帐式的记叙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部分学生作文假话多。很多农村中学生没有到过城市,却描写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有到过海边,却非要描写沙滩趣事;或是挖空心思的写抢救落水儿童、孤儿历尽千辛的场面。编造现象尤为突出。

(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有轻视作文教学的倾向。他们把课文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视为“软任务”。一些教师认为,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出一点点的,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教学上。作文教学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常常是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命题,简单提示一下就让学生去写,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作文批改不及时,批语古板枯燥,缺乏激励,批改方式单一,仅仅只是教师批改,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

(七)、家庭的影响。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低,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怎样,作文怎样根本不在乎,而留守儿童这类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写作。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作文存在着学生基础差、阅读面窄、观察想像力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等不足。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学生所走的路就越来越窄, 眼界越来越狭小,作文感觉“无米下锅”, 为了考试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 。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

二、如何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重视书写与字词积累。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要“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叶圣陶先生在《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一文中说:“字要写得正确,一笔一划都要辨得明白,还要写的熟练。”只有写好了字,在作文中才能准确传达信息,正确表达情意。因而教师在思想上要动员学生过好语言文字关。掌握汉字,要多认,多练,多积累,多运用,多查工具书。我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

1、写。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每学期准备几本小作文本,语文教材中“积累”部分的字词,均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并自己查阅“注释”或工具书弄懂含义。

2、找。

2 同桌从作文中互找错别字,并商量讨论改正。

3、读。农村中学早晚读课较多,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多背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并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尽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很多农村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认为自己的生活远不及城市中学生那么丰富多彩,哪有什么生活素材?其实不然,诚如刘国正先生所说:“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包和盐既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保藏的缘故。一旦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就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有数不清的宝贝。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骑上神鸟飞进那神奇的山谷。”怎样引导农村中学生去“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察农村景色。要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对待问题要有感而发,坚决做到“我手写我口”。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例如种玉米,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何时播种,何时锄草,施肥,收获,形成记录,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三)教法上力求创新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写作思路。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

3 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其实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对学生说,课文是最好的作文,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自己的父母?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我们自己。那一期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多种效果。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应力求创新。

3、批改作文激发兴趣。(1)多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4、作文评讲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4 要想评讲课真正能上好,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肯定成绩”这是主流、是方向、是艺术、是科学。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评讲可这样操作: (1) 专栏式。即用学生当次作文在教室办一个写作专栏。专栏即可以作文评讲的辅助手段,也可以作书面形式的作文评讲,如果把专栏作为作文讲的辅助手段,教师阅读作文时只需作笔记,编教案,不作批改。专栏办好后,还当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张贴的作文都了然于心。评讲时,他们既能联系自己的作文,又能联系其他同学的作文,领会透彻,印象尤深。如果把专栏作书面形式的作文评讲,张贴的作文就必须是教师认真批改过的。学生参照老师的批改阅读作文,明白得失。教师的每一处批改,都可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又可节省课堂时间,充实课余活动内容。 同时,张贴作文,能引起学生对作文内容特别是文面美普遍重视。(2)点评式。即让学生朗读作文,教师鼓励大家给予点评。朗读的作文,应按作文训练的目的的精选。比如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描写,就可选择作文中各类描写成功的范例。评讲时,作者朗读全文,大家点评其方法技巧,一文读完后,再分析文中成功的描写对全文所起的作用,这样能以读写两方面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因学生积极参与,所以印象深刻。 (3)采访式。就是让学生当记者,在作文评讲课上采访文章写得好或出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同学,以总结经验,探究问题,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作文是“手制的工艺品”。或优或劣,取决于“选料”“设计”“制造”等环节。诱导“制造者”回忆这些过程中有关得失的细节,并以此印证写作知识,不仅使被采访者的认识产生“飞跃”,对听众来说,也更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为了保证效果,教师要指导“记者”根据当次作文目标和作文中的具体内容设计好问题。例如,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恰当选材,对于选材好的同学,可问:“你写的内容是亲身经历的还是虚构的?”“你是只想到了这些内容,还是想了好多,最后才选中这一内容?”“为什么最后决定写这些呢?” (4)自夸式。即让学生在作文评讲课上介绍自己作文中的精粹部分。所谓精粹部分,是指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或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运用成功之处及遗词造句中有可取之处的只言片语。初次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把上述部分圈点出来,写上批语,让作者在评讲课上介绍,并说说当时怎样想的。此后,还可用“夸夸我的神来之笔”做评讲课题,及时地把写作中的点滴感悟介绍给同学。

总之,作文教学是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师者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的困惑,方能见到“柳暗花明”之景象。

5

第11篇: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本文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作点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涉及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其他相关知识的运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很少,缺乏想象力,写作的生活素材也不够宽泛。如何因地制宜地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些学生在作文课堂上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会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自觉地进行探究与创作。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初中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选材构思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可以让学生想象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的故事;另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能创设出具有想象力的画面,这些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2.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性思维,学生对写作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曾有一次,我是这样进行写作片段训练的:一次作文课,铃声响过,我推开门走进教室,不小心摔了一跤,很狼狈的样子。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我心想:这样一个好机会,为什么不把握住呢?随后便郑重其事地说:“谁能把刚才发生的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太感兴趣了,小组之间认真交流,相互借鉴,想要把教师刚才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已高高地把手举起,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手夹课本,面带微笑,正健步走上讲台。这时不知怎地,老师突然被绊了一下,很滑稽的样子,但他迅速地爬了起来,脸上泛起一丝丝红晕……”,还有不少学生写得都很好,这样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观察农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自己了解的人和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但别人的事例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农村的生活是朴实的,农村作文教学应深深扎根于农村,让学生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农村学生从小就频繁地接触自然,观察过许多田园景物,懂得很多农耕知识,在他们眼中,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清澈湖水――这一切都是多么秀丽啊,都给予了农村学生美的熏陶,为他们写出农村特色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教师平时可以提醒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首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流露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一写,起先不要求太多,可以慢慢去积累,从而让学生写出体现农村特有风采的作文。

三、勤于读书练笔,切实提高水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农村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材可选。因为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少,读的书少,所以要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读书的同时也要勤于练笔。

1.广泛阅读课外书。

周末和假期时间较充足,可以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一些报纸、杂志,带回家阅读。班级可以成立一个“图书角”,也可以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记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佳句、书写心得体会等,久而久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勤于在读中去写。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强调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把从读书中得到的启发写下来。不拘泥于形式,轻松的、没有负担的、兴趣盎然的去写出真情实感。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只要学生乐于写作了,能够与文字“相视而笑”了,就能迎来农村写作教学的春天。

3.详细点评学生习作。

学生很努力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交给了教师,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有时适当的鼓励可以让他们下次更好地写作。对于那些写作有点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反复修改,细心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多表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切实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

农村中学的作文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要立足于农村,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导广大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得有新意,有特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教学不必照搬别人的经验,要有自己的创新。

第12篇:农村初中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农村初中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

2、学习和运用话题作文的写法。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研读提示语,拟好标题,确定体裁,筛选写作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话题作文给同学们很大的自由:题目、文体(除诗歌外)、内容、主题、写法不限,可以自由自在地想象、海阔天空地谈话。但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许“太自由”了,反而不好把握。为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话题作文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分析初中话题作文本身的特征:(投影显示)

1、它为我们提供一些提示语。

2、所给话题就是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三、与学生探讨初中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投影显示)

1、研读提示语。这是入门的前提,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是为写作提供了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示,要反复咀嚼,细心品味,进行丰富的联想、准确地提炼。从中“读”出许多有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命题者的“暗示”,只有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写作就有把握了。

2、灵活得“体”。话题作文的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其实从提示语中会有许多有关文体的“暗示”。如“故事”、“思考”、“知识”分别预示着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写作时,可以尽情发挥但不能变成没有文体的闲言碎语。为此,应指导学生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与材料统一起来,灵活得“体”。

3、拟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能令文章锦上添花。应反复推敲提示的内容,拟出简洁、明确、生动、新颖和独到的标题。

4、以小见大。话题作文范围太宽泛了,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写作时似乎不着边际,往往会觉得不知从何下笔。最好的办法是“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大题小做是将宽题变窄,从一个小的方面、角度反应整个话题。以小见大是指从普通的材料中提炼出新颖、重大的主题。

四、选取一次话题作文的材料,作为师生研讨的内容: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从你呱呱落地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叔叔、舅舅、小姨,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亲情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或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要求学生研读提示语,确定文体,构思主题,拟好标题。

2、结合写作技巧,师生归纳:

①提示语暗示我们,这篇文章要写亲情方面的故事,预示着写记叙文为最佳的文体,

当然也可以用其它文体。

②主题方面,应从普通的材料中提炼出新颖、重大的主题。有关“亲情”,可由赞

美家中的尊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私奉献,升华到赞美社会的亲情,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等。

③拟标题,要根据文体、内容、主题反复推敲,注意标题的简洁、明确、生动、新颖。值得参考的题目如:爸爸替我“撒谎”、母亲的白发、爷爷的善举等。

五、学生堂上为自己拟的标题列好写作提纲。(记叙要注重六要素,说明要注重顺序和方法,议论要注重论点、论据和论证等等。)

六、选取优秀提纲指名口头作文,然后师生评说小结。

(注意结构的完整性)

七、布置作文:参考提纲写一篇不少于500或600字的文章。

第13篇: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郭平平

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足语文的教师,我很荣幸参加了本次的作文 培训,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 本次作文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我们不能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第14篇:农村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农村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对村干部这个岗位更加珍惜,强化了我为民干事的信心,干好工作的决心,促进帮助农民增收的雄心。我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把几天来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回报。

一、抓班子、带队伍,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新一届两委会的班长,要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员教育管理为基础,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要建设一只好的村干部队伍,必须加强村组干部的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团结协作的村“两委”班子,同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有潜力、有文化的年轻同志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行列中来。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理论武器,学习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达成一片,遇事多和群众商量,从本村实际出发,理出一条符合我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做到民主决策。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面临长期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身作则,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做到兢兢业业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无愧于全村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重托。

二、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根主线,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政策观念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抓好学习教育。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发展农村的新政策,结合几年来我的农村工作经历,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已经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要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搞好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改善传统的种植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优势,使农民尽快增产、增收。二是目前我村养鸡规模已经达到近30万只,利用这个优势,合理规划养殖小区,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把更多的农户吸引到养殖小区,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拉长产业链,增加大型沼气池的数量,09年使使用沼气的农户新增40%。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会议,理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拿出规划,在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村容村貌等方面有新突破。三是依托我村紧靠思念果岭的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行新农村建设,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大的平台。

村级管理方面,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制度规范每个村组干部的言行,把村组各项事务至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提高村组干部和联户代表依法办事的意识。

今后的三年,我要带领“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务实忠干,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上下互动,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积极争先进位。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争做一名优秀村干部,向上级党委、政委和广大村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篇二:农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码头镇一中 张玉香 今年庆幸自己能参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中学教师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有姚俊松老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张绍堂高级讲师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轻松搞好教学工作》、高文艳讲师的《民俗文化与小学语文》、朱爱萍副教授的《语文常用工具书》等以及太师三附小两位老师的作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听取了几位教授、讲师的报告,认真研究了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了心理健康指导,从理论上学习了教育科研方法,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鲍玉琴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中让我更加的体会到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为师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师德。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内容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三个板块内容的讲解,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让我不由得就会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对比,以此为鉴,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味。

在杨老师的讲座中她最后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

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这样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加成功。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的紧迫性是从高文艳讲师的《民俗文化与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中。以往也知道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但高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几个生活中的问题我才知道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比如何为“年”,民间娱乐中的“秋千”“拔河”什么意思、有何来历?我真的是知之甚少。自己太需要学习了,听课后只有这么一个想法。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要健康的成长就要遵循这几个规律。职业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个人的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教育理念是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成长的基本要素,教育实施能力是成长的核心要素,环境是成长的外部要素;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教育能力,和人际关系。虽然我经验不够,但我有最大的耐心与热心,我有充足的信心,只要我肯努力,相信以后再大的困难我都能克服的,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这是我最大的目标。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同时还要感谢市教院,为我们讲课的老师以及和我们一起学习的三位班主任老师,在这里真诚的向你们表示感谢!篇三:农村工作心得体会

农村工作心得体会

孩提时在农村生活长大,毕业后又到了乡镇参加工作,小时候对农村生活很熟悉,长大后对农村工作很陌生。回忆往日,对比今朝,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已发生巨变;观天天蓝,看地地绿,人民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能、价值观念等等都在随之而变,所以在农村中的工作方法也得随之而改,得与时俱进。工作过程有快乐的时候,也有艰苦的时刻。就个人感觉来说,本人对农村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 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

三、着力拓宽工作思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 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 3 -篇四:农村义务教育培训总结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在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如何正确的对待问题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当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何与学生以恬当的方式沟通等等。对待顽皮的学生,采用打、骂等变相体罚学生是不行的,只能跟他多接触,多交流、多了解,从他的内心深处去认识问题所在,去感化他,要用不同的衡量校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每天都有进步就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也是越来越好,学生地位的逐渐提高,老师们越来越处于弱势群体了,社会处位在逐渐下降,老师的工作难度提高了。

不管有多难,工作还是要干,作为老师要以不变应万变,也许太多社会问题,老师没有办法遏制,但老师可以不断地塑造自己,增加个人魅力,俗话说“有魅力才有吸引力” 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 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

2、通过参与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让我受益匪浅,记得小学班主任第二期学科简报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这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终身学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要学的东西很多,而不是书本上的拿点东西了.读了简报之后,发现校本教研的好处,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3、参与研修活动的最大收获是,要把模模糊糊一大片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清清楚楚一条线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对待教学应该有这三方面的心态,第一是快乐,第二是执著,第三是情趣,有了这些,我想我离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远了。

4、“三人行必有我师”‘参与研修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老师,在你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很多宝贵经验。 最后,希望能有很多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谢谢大家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平台。

第15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精选公文范文--------------------------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现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跟城市中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师在上初一导言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广泛用途,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今后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培养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表面肤浅记忆变为更深入透彻、永久性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反应敏感能力,使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活起来,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

----------------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精选公文范文----------------

第16篇:农村初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浅谈

农村初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浅谈

正宁三中 李泉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要让学生写出优秀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再说学生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作文,特别是农村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少、生活单调、遇上作文、好比老虎吃天。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平常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化。针对这点,我首先从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想学、喜欢学。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对之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做,就是说,学生写作首先要产生需要,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内驱力”,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

首先,讲故事,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开始我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到高兴处情不自禁笑起来,渐渐的要求听后复述。再后来,让他们谈感受,写心得体会等等。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对于作文再不犯愁了,甚至有的学生有一种不写不快的感觉。

其次,读优秀作文,晚上利用辅导时间,经常让学生读优秀的作文。一般情况,所选作文都是同级同龄学生的佳作,除此,让班上写得好的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听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中考结束后,我布置了一篇《考卷发下来之后》然后我将《中学生周报》上登载的一篇相同题目的作文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后再写。

经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训练,学生已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即,“乐之”。

二,提供素材,加强训练

农村孩子,受条件的限制,视野狭小、阅读面窄、思维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提供搜集素材的机会,让他们笔下有物可写。上完老舍《济南的冬天》,我引导学生观察北方的冬天,看看野外天晴雪后的景色,进入冬天后北方的人和物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以《家乡的冬天》为题。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植树节了,学校组织学生植树。学生出发前,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山上的一草一木,感受鸟语花香,留心劳动的场面,然后以《植树》为题作文。“放风筝”活动开始了,学生一边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一边观察操场上热闹的场面。结束后,他们写了一篇《又是一年三月三》。总之,凡是有活动,学生都不会放过写作的机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但内容充沛,而且也有真情实感。

此外,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可以增加写作量、积累写作素材,熟练写作方法,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写容易,要做到持之以恒,就很困难了,于是采取定期检查的办法来督促,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逐渐养成了习惯。

三, 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素材也有了,词语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怎么办 ,减少作业,扩大阅读量。学生书籍少,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我要求他们多进读书室,多订报刊杂志,我也把自己的书提供给他们,让学生互相借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片段,积累词汇,写读后感。然后组织学生讲故事、“成语接龙”、“名言串联”、口头作文、片段训练等。

通过这些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也丰富了学生的大脑,还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课堂教学渗透作文训练

课本所选文章都是名家作品,使学生写作的典范作品,传统教学把课堂教学和作文训练割裂开来,课堂上所学的写作知识,不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我在教学中,把写作和探究课文内容贯穿起来,每学一节课,都贯穿一定的写作内容。学生认识字词后,让他们造句、说话、写片断、串联词语,研读内容后,对于描写生动的句子,详细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主要写了雪后捕鸟之事,抓住这一活动的动作描写,甚是生动逼真。《春》作者为读者描绘了几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关键是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许多准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雪后及时组织学生学习模仿训练。

总之,教无定法也有法,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作文教学必定会有创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7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选材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选材

三台县立新镇星岛苗圃希望中学 吴祖林 电话15082162165

内容提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从踏上教育的第一天,至今已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一直奋战在我的家乡——三台县立新镇初级中学校——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校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来,我深沉感到:学生作文难是长期困扰文教学的棘手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又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个五六百字的作文往往给一两节课时间还不能成篇,老师为让学生写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往往不得不采取逼迫的手段,“必须写够500(600)字”“字数不够的重写”“作文本(试卷)交上来首先要清查字数不够的”……

作文教学往往也是急功近利,背优秀作文、背优秀开头、背优秀结尾、背优秀描写段等等。背了一天,学生也还是不知怎么写,断章取义的东西怎么也不能与所写内容融为一体,前后贯通。作文教学本末倒置。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然后才能谈得到“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一解决,再怎么怕写作文的学生也不愁写不够五六百字了。

写什么就是作文的选材,其重点是解决材料来源问题。作文的材料源头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朱熹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作文的材料是“清甘的水”、“活水”。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这一“源头”.选材指导才有现实意义。

到底怎样选材呢?我在这里谈谈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农村学生生活有着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的内容:他们能充分接触大自然,农家田地,野花趣草,涉小溪,爬青山,贴近自然,亲近家乡山水,充分享受自然的熏陶;每个农村学生都能参加劳动,有劳动的辛苦甘甜,有农村生活特有的喜怒哀乐;有丰收的喜悦,他们有着质朴自然的品质,有着农家子弟特有的情怀。这些都是他们特有的优势。

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把他们上面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把蕴含其中的真善美的感情抒发出来,喜怒哀乐的体验表达出来,优美的田园风光、果实累累的丰收场景描绘出来,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等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我每周要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处理日记。一是严格认真批阅,把日记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三类,内容上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见闻、自然感悟等各有侧重,重点评讲优秀类,让其他学生有榜样。二是开展互评、互学,让所有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写出优秀日记。为了激励学生写好日记,注重发现学生的点滴优点,诸如一个好句、一个好词都注意发掘,让学生找到自信,知道我行。三是制度逗硬,合格及以下的要在评讲后立即重写,对困难户给予补救,对不认真的予以惩戒。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积累,做到“读万卷书”。

农村孩子有的家庭除了孩子的教科书以外,几乎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阅读量贫乏。而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一是读书。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要求学生做好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素材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精彩句段.可以是概括精彩内容并按照不同的主题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也可以是写阅读的感悟体会⋯ ⋯ 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此我的做法是大力利用学校图书馆,集中与分散借阅相结合,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号召大家把家里的藏书拿来与大家分享,老师严格把关书的质量。积少成多,还是有几十本,大大丰富了全班学生的阅读数量。

搞阅读成果汇报,或讲故事、或述心得、或说阅读方法,或展览优秀读书笔记,一人总有一得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能从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除了常规的积累方法外.还可以根据生活实际. (1) 积累农谚、俗语。常开设说农谚、俗语活动,增强学生搜集兴趣。(2) 积累农村人和事,让学生写“农村纪事”,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生活,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情和思考。也可以写叙评日记.积累自己的感情认识。

三、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进行续写、改写、仿写等作文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梁启超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我的做法是:除了教材上安排的这样类型的作文外,我还给学生提供状元作文让学生仿写,但里面情、人、事一定要换成自己的。不能盲目照搬。将成功范例在全班展示。以明白什么才是成功的仿写,什么是照抄。

关注生活并用心灵去体验、感受生活,用文字及时地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 — 让用心灵“观察”的生活真正地变成属于自己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能用心于生活的人,是一定有材料可写,拿起笔来有话可说的,是一定可以写写好作文的。

第18篇: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农村初中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作文是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作文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为困难,学生总觉得无情可抒,无事可谈。但是,我们来认真分析其原因,就不难发现,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具体的环境,机械地依照教材要求去教作文的缘故。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现将本人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积极应用农谚俗语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处处留心皆学问,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入文。鼓励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只有有“我”在文中,才会有感动别人的力量。

其实学生有很多感受,只是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写作材料。作文不是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毕竟是平凡的。只要学生练笔里有好的地方,哪怕是几句有见地的话,一件引人深思的事,都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数学生依然写不出来的,不要逼,硬逼逼不出来好文章,还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可先练着写日记,由句到段逐渐写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由没话说到有话可说了。逐渐的,学生的练笔丰富起来了,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真情。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作文会由干涩空洞逐渐变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文思活跃。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不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不同,相互的见识也不同。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深的理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花红柳绿,小桥流水,苍山晚霞,小鸟归巢,奇石险境,月夜蛙声,碧绿麦田……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的孩子美的熏陶,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就为他们描写田园风光,抒写农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农村有丰富的语言,并且生动优美、丰富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农谚俗语,这些语言既通俗又含义深刻,还能表现出农村人民的豪爽真挚的情感和淳朴善良的特点,久而久之为丰富学生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学生常常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经历、体会、收获,同时把优美景色的描写与心中感受结合起来,这无疑也是一篇生动充实的文章了。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渐新异,农村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

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联系阅历体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胡编乱造无真情,过分装饰使人讨厌,无病呻吟使人气愤,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难以成文学。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大知识视野。

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使习作过程生活化

“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例如,在我班同学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演出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而是在进行一项亲自参加的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作文,也必定是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事可写的最真实的作文。

(作者单位:青海湟中县田家寨镇丹麻初级中学)

第19篇: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四川省通江县沙溪中学 何泰宏

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小学阶段的固定模式作文教学,导致踏入了当代“八股文”的怪圈,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长期依赖于优秀作文书和教师牵牛鼻式的指导。每次写作诚惶诚恐,兴趣不高,往往采取完成任务的作业形式,收效不大。再者从语文教师来说,同样苦不堪言,只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毫无活力的课堂和繁重的批改令老师抱怨不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总之,教师与学生写作中既苦又累,达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然而,从根本上说,作文是一个学生思想、情感、精神集中反映的具体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是内心世界的一种需要。所以作文教学,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创改“作文”成为“作品”,诱发学生完美的享受和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强烈的表现欲是学生的天性,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写作,更应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富有个性的挑战,抓住学生表现自己的动力,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合订成一册,可让学生创意作品的标题:《花季》、《薰衣草》、《阳光少年》、《同窗岁月》……有绘画兴趣的同

1 学自身设计封面,雅俗无妨,重在创造性。而且在扉页开设有“作者简介”和“写作宣言”等栏目,有的还拟用笔名,让学生尝尝小作家那种风光无限的滋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份美好的憧憬,指引学生细细地去追寻人生的足迹,顿悟作品的珍贵。这样,不言而喻的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就会为作品的日益完美而必须付诸努力,才能实现的梦想。事实如此,许多学生甚至在封底标明定价“一百万美金”、“青春无价”等等,足见对作品的钟爱。教师只要学生不任性乱来,完全可以允许个性的存在。

二、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写作源于生活,但农村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往往是局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可以将多彩生活浓缩于三尺讲台,或把大千世界汇聚到斗室之课堂,增加学生的深层形象,丰富内心情感,求得文如泉涌。组织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名胜古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如精品展览、小制作、小实验等,生活的再现和创造如表演小品、绘制图片、讲述故事等等。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2、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电话教学手段,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

2 生寻找情境的切入口,导入写作的冲动、灵感乃至震撼!从而捕捉“闪光点”,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界。例如播放VCD片《世上只有妈妈好》后让学生写作《我的父母》,许多学生都是噙泪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写出来的文章能不感人吗?

3、嘉宾作秀,挖掘写作潜能。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特意邀请一些社会名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开展有组织如电视中嘉宾作秀的谈话节目。畅所欲言,台上台下互动,教师串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活跃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语言丰富起来了,更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相互交流情感,体会感受,写作如鱼得水,表现淋漓尽致。

三、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鉴赏能力。

作文需要评卷,没有评阅不能找出作文的成功失败所在,但也不能教师独揽生杀大权,一个人说了算。首先,作文快速完成后,教师需当场进行三项评估:

1、写作快枪手。抓住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黑板上公布收卷前十位学生的姓名、耗时、大概字数以及质量等级。榜上有名,写作速度自然而快。

2、本次小乌鱼。主要针对那些不专心、拖沓的学生则以鞭策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就警示一下,目的在于激励。

3、推荐小作家。教师快速浏览学生上交作文,从中挑选几篇上乘之作,供大家当场点评(评一点,算一点),再综合评估,推选出“当日小作家”、“点评高手”,旨意乐在其中,强调整体优化,以达到共同提高。其次,精心组织“责任编辑”参加作文的评改,因为在乡村初中,不可能每人都能达到评阅的程度,所以教师选择部分脱颖而出的“责任编辑”分成几组完成作文评卷。教师总结,综合评议。但学生的评议也

3 有局限,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那么还可以开设“争鸣天地”与“同学留言板”栏目,供小读者们各抒己见,提高鉴赏能力。

四、广泛关注社会实践,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每个学生置备《生活笔记》或《心灵笔记》,每周布置生活、感悟题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记载读后感并点评。

2、组织学生有益的课外阅读。规定一期必须阅读十本以上文学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修炼写作内功。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去锻炼,了解生活,实践出真知,感悟人生,感悟天下。

4、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报刊投稿,征文活动,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快乐作文教学正适合农村初中的状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加强了师生沟通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得到健康发展。

第20篇: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作文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知识层次的综合体现,它贯穿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小学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五.六年级的简单作文、初中的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的文章,经历着一个从简入深的过程。

可是在农村,笔者和一些语文老师每每谈起作文教学,教者总是一脸的无奈之神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作文难写,文章难批”成了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农村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笔者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本地区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还是老模式,时间上每两周一次作文(第一周写,第二周讲评),其余时间几乎与作文无关。在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也很少与作文相联系。因此,造成了作文教学被人为的孤立起来。

在教法上,课堂上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找出几篇相关的范文一读,就让学生动笔去写;讲评中,只注重错别字、病句、较好 与较差的作文。

从训练的量上来看,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两周一次(有些地方有写周记的作法,但也只是一种学生自习的模式),没有让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的要求,学生平时的练笔没有落到实处。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法陈旧。如上所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简单的出题、提要求、读范文,对写作方法只是稍做提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限制。学生由于受范文的影响,在立意、选材上都极其接近于范文,班上几十名学生,立意一致,选材接近,表达方式也近乎通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极大的扼杀,这与创新教育理念相矛盾。

在学生方面,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写作方法,学生迟迟不能动笔,再加之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作文这项作业便被一拖再拖,交不上去。老师着急,学生发慌,到最后竟无视作文要求,草草动笔,糊涂作文,不求质量,只求完成任务即可,写作文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二、作文教学缺少与其它教学的联系,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就作文而教作文,缺少与其它教学的联系。咱们知道,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是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感受利用一定的排列有序的语句表达出来,让别人读后理解,产生共鸣;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将别人的见解感受通过对一定的排列有序的语句的理解来理解,从而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两者是互逆的过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作文教学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世间万物都有可能成为作文中的材料。鲁迅曾说过:“喜欢文学的人不能光看文学书,要什么书都看”。因此,作文

教学应与其它学科教学相联系。

作文教学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反应生活”。学生写作时总觉得无啥可写,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看着教师出的文题,不知如何是好,原因就在于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应将学生从单方面的课堂说教带出来,形成“以课堂为基础,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观察,使世间的人、事、物、景都成为写作对象”的理念。

三、由于地域的限制,农村的学生知识面窄,信息闭塞,孤陋寡闻,知识积累差,学习时间有限,教学设备落后,这也是农村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四、学生的阅读面窄,阅读量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经济及时间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校图书馆的书籍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又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很远,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让学生阅读,收获也不会有多少。学校订阅的一些刊物几个月来一次,数量又少,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只有教科书了。不过这只是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此情况下学生及老师都认为学好课本就可以了,从不想去读与课本无关的书。同时,有些家长竟认为读课外书是一种异端,不予支持,造成学生写作素材短缺,词语积累匮乏,思想呆板,写作水平停止不前。

五、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农村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了极大缺陷。说阅读,只会拿本作文书之类的读,而读不

是分析着去读,而是认字,将一篇文章读一遍,便是阅读了。这种读毫无效果,没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变化、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更谈不上进入广阔的天地,学习人家的长处。读与不读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大量的积累。因此,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考试的作文成绩,便硬性让学生去背几篇自己认为有可能出现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在考场上去套用,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困惑,急需为其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写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