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创新能力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0 07:52:3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来源于实践,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应用于数学本身,而且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让我们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3.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故事比赛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1)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通过对定义作用的揭示,为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打下“伏笔”。B、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得到课题,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C、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四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四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D、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E、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3.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4.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3x-y-1=0 与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今后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推荐第2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双休日我们全体教师在乡中进行了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新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两天的培训给我留下了一个最深刻的观念就是: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教师核心素质。创新能力具体包括:

1、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3、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4、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

5、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就是: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推荐第3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在###主任、###副处长的带领下,##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第22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外出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训途径主要是: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和教学参观。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震撼。我们的心得体会是:

一、老师的水平真高

上海市委党校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完善党校教育体系,深化党校系统资源整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们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思想解放、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对于解放思想、浦东开发实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对策,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上海杨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模式等各教学专题,老师们高度重视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员,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员有较多的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机会;重视学员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学员们主动提问的次数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很高,学员们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好;重视学员的全面参与,用自己的艺术性、智慧性唤起学员们学习的兴趣,鼓舞学员进取。

学员们发出了很多的感慨。大家认为,上海党校的老师有思想、有水平、有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上海党校的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二、上海的发展真快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它不仅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目前居中国内地第一位。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上海在率先求变、转型发展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城市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持续文秘杂烩网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城市建设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方向推进,人民生活达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型。

在上海期间,大家对上海的发展赞不绝口,同时为上海以整洁、美丽、有序的姿态服务世博会而欢欣鼓舞。 上海的发展经验十分丰富,非常宝贵。我认为它一是服从国家战略,把上海的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和谋划;二是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三是实施高起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空间;四是理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开创性、操作性、坚韧性之有机统一;五是始终重视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大众;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七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上海善于利用本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等资源,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找准突破口,赢得大发展;八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 大家边看边学,边学边对比,边讨论边思考,一致认为开放是上海发展之源,上海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深的启发。

三、世博的理念真新

漫步上海世博园区内,目睹各国建筑隔江相望,与沉静壮美的黄浦江水一道,汇成一曲东西方和谐演奏之交响诗,心情特别激动。

世博会诞生以来,一直是人类共同探索美好未来的互动场所,它讲述并预示着人类世界的变化,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从高碳文明到低碳文明,人类不懈追求均在世博会上留下了醒目的足迹,成为许多国家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标志性文件。

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举办的世博会,也是在新科技革命前夜举办的世博会,共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共计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参加和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主要看点是:看中华——世博会是中国形象的展示区;看科技——世博会是科技创新的大舞台;看文化——世博会是文化交流的大盛会;看未来——世博会是未来发展的试验田。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创了世博会的先河,既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更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新贡献。

上海世博会是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自觉转型期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世界在中国展示:四方来客,八面来风;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五湖四海,东西南北。中国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通过世博会,一个微缩的五光十色的世界被搬到中国让人观看,而中国自己也在世界的眼光中被打量,中国在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世界也期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沿着黄浦江边走,我不禁联想:这些年高楼大厦多了,但那些搬进大楼里的人们生活好吗?建造高楼,建造宏伟壮观的城市固然不易,但建设一种丰富、充实,不仅让人们感到快乐,而且富有意义的新生活更不容易。没有这样一种生活,没有一些充实地活着、能够把握自己生命的精神意义的人,城市也将失去自己的灵魂。物质的成就固然是能体现一种精神的,建筑也是可以有灵魂的,甚至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楼大厦也至少表现了一种生命力。但是,我们是否总能保持这样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呢?以及,人的生命力是否只是通过物质的成就来展示呢?这是一种复杂的博弈,答案不言而喻。

四、我们的责任真重

##是后发展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不能因小富而满足,不能因困难而退缩,不能因矛盾而困惑,而应该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应该立足全国找差距,对照先进定坐标,着眼未来争发展。我们的思想应更加解放,思路应更加开阔,决策应更加科学,方法应更加灵活。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汲取新知识,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创新的源泉是实践,—2 — 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丰富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二要进一步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上海的发展告诉我们,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公正民主的法制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留住客商,赢得发展,努力向市民、纳税人和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要抓住各种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要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提倡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贯彻完成,更好地造福##各族人民。

—3—

推荐第4篇:创新能力心得体会(版)

双休日我们全体教师在乡中进行了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新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两天的培训给我留下了一个最深刻的观念就是: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xx同志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教师核心素质。创新能力具体包括:

1、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

3、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4、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

5、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就是: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浅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建设心得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心得体会(2):

我读了《创新能力教程》这本书后体会颇深,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国家的繁荣富强,全民素质的高低都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XX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并提出:“不能只重视学历证书,还要推行职业教育的能力证书的总体精神。为此,我国启动了与国际接轨并能客观衡量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八大核心能力的测评考核工作,作为其中之一的“创新能力”得到优先开发。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去教师总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个性不同的所有学生,必然会摧残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知识面和能力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好小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大计。教育要创新,体育教学工作也要不断的创新,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更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分析教材,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思维要灵活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在上《投掷》课时,首先分析了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不好上。其次,是让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把投掷的动作和打野兽、比赛远近和比赛投的是否准的方式去教学。最后,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为了营造森林的环境,我又找美术老师帮我画了几棵大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氛围。对待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质疑并进行逆向性思维,而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启发帮助学生不照搬教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好的想法和做法要及时推广、发扬。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批评,要帮助指导,让他们通过尝试,质疑,实践去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思考,去了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教育教学创新,尽一份微薄之力。

推荐第5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谢继连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

1 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推荐第6篇: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为了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泰安市从4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

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动重在实践落实为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

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题,搞好专题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调研。

二是创建创新型机关。结合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创新目标和措施的落实。

三是创建效能型机关。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和暗访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诫勉。四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机关服务承诺。开展“机关与基层(企业、社区、村)结对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明确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整个活动按4个步骤组织实施:一是制定标准、动员部署。制定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对照标准、学习整改。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查摆问题不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推树典型、交流提高。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推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四是总结考评、表彰先进。结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机关考评,对市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集中活动结束后,将创建“五型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三

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学处组织的关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列举了国内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思考针对我们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高度,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目标,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景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我校在课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为什么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因为职业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职工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

第二,目前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设备状况完全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脱节。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实验室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

第四,产学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三、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授课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中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样把事做好,是有明确岗位能力目标,围绕项目整合对应知识,以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突出应用指向的教育。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以实现职业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2)转变授课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为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为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为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得、形成素养。

(3)转变考试形式

即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要在工作现场进行过程考试,边学边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使我明白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需要我们大家的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我们的学校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中或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独创性效果的认识活动过程。它既是非逻辑思维,又与逻辑思维、多维思维相通,是一个辩证的思维统一体。

细细回味我们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领悟,那些创新思维比较强的同志,在某种方面讲,仅仅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关注教育规律。来源于细微之处的创新,这些创新正是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关注。

正如教育系统之中,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催生了很多巧妙的教育构想,进而形成了多项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会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创新都在于是否有心去发现,是否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运用到工作中,让小教育规律产生大的收获!

我们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行,当今讯息万变、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处于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认为积极开展加强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与社会经济价值。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精选五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实践已经有一年了。回顾这段创新实践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我学习和老师的帮助,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创新实践项目,体现在两个词上面。一个就是“创新”,另一个就是“实践”。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光伏切割废液,我是一名学习精细化工的学生,当然面对最多的就是研究,实验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说到实验,那就是一种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一些基础课的学习。刚开始进行项目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后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设计塔板、精馏分离提纯等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推荐第7篇: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二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2

一、学习得到的启发与帮助

为提升本人专业知识水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一)丰富的学习内容,提升了专业综合素质。

在阅读中,学习了创新及其特征;创新能力及其组成;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产、学、研创新;如何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时代基本特征;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知识理论内容。

(二)更新了思想观念,树立了医疗创新思想。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这本书,使我更新了思想观念、树立了创新思想、掌握了现代医疗知识、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三)明确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

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这本书,我深刻的领悟到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建

设是灵魂,医院要发展必须要以创新理念作为引领,才能激发基层从业人员的学习的兴趣,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多出成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程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学习,增强了本人创新型学习的精神和动力,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不断探究专业的前沿技术成果,丰富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促进主观世界改造和业务工作深化,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责任心不是上级强制压下来就会有的,那是被动的工作,如果在这种心态下工作,就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有创新。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时刻想着自己是基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围绕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把如何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作为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境界。干好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的工作作风,先公后私,讲究奉献,就意味着少谈个人所得,平时多做换位思考,知理识大体,心胸坦荡,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们互相尊重,共同营造良好愉快的工作氛围,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整体的战斗力。

三、学习专业知识,就必须扎实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把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推上新台阶。知识日新月异,不学则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虽然我们身在基层,也不难到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常常体会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基层人员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找材料,临时抱佛脚。不注重做学习记录,不注意对外宣传,只做不讲,很多工作做了没人知道,过眼云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应该以此为契机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我想立足本职谈谈无为则殆: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职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做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干实事,具有充足的钻研劲。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积极思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做好表率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坚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来体现。

最后,我要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从优质服务入手做好基层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

二是端正服务态度;

三是要保证服务质量。

以上仅仅是我通过这次自学的点滴体会,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牢固把握医院的发展方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和创新。我一定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把本职工作推向前进。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3

通过《创造的秘密》学习,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新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营造创新环境,搭建培训平台

教师要积极营造环境,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共享,学校要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望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尽管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要会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升华,在合作中升华。

二、克服思维障碍,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意识。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其次,要善于反思,觉察自己思维偏见,不要轻易给别人下断言。教师要全方位地反省自我,严格地剖析自我,找出自身的弱点,从而产生创新的渴望。只有审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才能使创新成为一种“内驱力”,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自觉自愿地以创新为已任,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创新实践。教师要乐于舍弃旧习、抛弃成见、敞开胸怀,建立与别人的协作交流。宽容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氧气,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三、人人可以创新,通过实践实现。

创新是一种理念,人人都可以创新,“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想办法”,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于善于挖掘自我潜能,展示自我潜能,释放自我潜能,突显自我潜能,克服基因中的保守性,克服不敢超越的痛苦。教师的创新能力一定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脱离了现实的教学活动的锻炼,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由于每一个教师的背景不同,已有教学经验不同,每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同,所以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照抄照搬,具体的运用还要靠教师个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

推荐第8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符宣日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有如下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学生创新能力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教育是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迫切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方式和求知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排斥教师、教材和教学组织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只是要转化到以学生为主的道路上,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提高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在这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型教育转化。创新教育,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以创新为目标,建立合理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教学新体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中,创新化原则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牢固掌握,更谈不上进入创新思维的境界。教学上要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把抽象的概念活化,设置一些诱导性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形象地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

要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教师要拓宽思路,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 ,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测量小铁块密度”的实验中,可以发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有关的实验器材,以使学生通过看实验器材得到启发,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对学生设计出的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是有好处的。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的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设计,教学中应对学生说明: 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实验器材,你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利用这些器材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可全用可少用也可以不用。”这样就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事实上,学生的活动是多样的:有的借助实验器材进行设计;有的根据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有的根据实验原理进行设计。学生的活动是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因此,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就为创新创造了契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在高科技横行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而计算机媒体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时”“空”界限,更能促使信息传送的范围、速度、地域得到加大、加快、加深,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如讲参照物时,由于参照物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老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视频来

2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青山怎么会走呢 ? 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如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竹排游 ”和“青山走 ”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结合视频,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基于应付应试教学、考试分数的压力,或物质条件限制,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中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漫长而艰辛的实验探索而获得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新的思索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教材。对于载入物理学史册的经典实验,应引导学生追溯物理学家研究的源头、探索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吸取物理学家创新思维的精华所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拓展活动探究液态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探索。为了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器材,适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有关。有的发现和温度有关。还有的发现与种类有关。有的同学还讲一步研究了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联系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思想不断

3 具有创新的精神 ,这样才能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电流跟电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对所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同时,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创造的火花。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法,通过演示实验,然后告诉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 学生在经历教、学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不疑的心态,那么这种教学的功能就没有达到个性的发展和解放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判断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创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已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发展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建新主编:《新课程》,新课程杂志社,2011年09期

6、郭文超主编:《新教育》,海南教育期刊社,2012年2-3期

推荐第9篇: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伴随着的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那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成为了当下初中语文老师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就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初中作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语文作者教学的实践,就在初中语文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重视老师的指导,轻视学生自主批改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老师都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课堂中一般都会分析如何去审题立意,又如何去进行作文的选材,重点都会分析一些比较常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先抑后扬。随后老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对于作文中所普遍的一些

问题进行讲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在作文课程中的参与,没有发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以及批阅学习他人作文的作用,这会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去发现自身所存在问题的不足和缺点。

1.2重视作文教学的目标,轻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数作为目标。很少有老师能够将作文看作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和老师进行心灵沟通,心理有些话也不想去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十分空洞。

2.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2.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主动的进行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的创新,在不断变化的作文写作题材中收获进步的快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的练习,将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或者自己的感触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随笔和小日记等写作形式因为更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可说,因为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同时老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改作文,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修改对于作文的水平提升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而这部作品也是当时曹雪芹经过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完成,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多种形式的批改,比如自批,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集体修改和面批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作文的批改,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利用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为了有效的克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千篇1律的现象,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作文写作的目的来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来。

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初中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且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好奇感。如果能够将一些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的写作进行联系起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的生活。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例如探访大自然的活动,利用春游和秋游来让学生来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和大自然之间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结交“朋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朋友”为话题进行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缺乏生色,会更加有创意。

2.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进行创新的潜能

注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青少年的天性,想象力

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要想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片段来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拓展。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精品,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去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依据文章中的某一点或着是某个片段来开展想象的想

象,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这就能够做到变不具体而具体,变无声为有声。

另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进行纯想象作文的训练。初中生进行想象的主要来源是自身所了解的一些知识,然后进行大胆的想象出来的。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校长》这类题目,这类题目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想象虽然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写作,但是却和学生自身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也是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实践中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尽力的从学生特有的思维和生活着手,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杰.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2] 王月香.论高三学生创新精神培植地有效尝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9)

[3] 张家义.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4] 李华萍.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1(01) [5] 张海苹.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5)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刘新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初中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着重于下面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具备清晰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不拘一格,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树立先进的创造教育观。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想得越丰富,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样往往会脱离实际,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新颖的见解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把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创造主体,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迁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把与时

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创新能力。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造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造素质,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固有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的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激发创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当提倡发现,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

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从而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激情引趣,发展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学生浓厚的兴趣来维持。关注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堂课的开始给学生一个乐观开朗、情绪饱满的印象,并在整堂课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氛围,寓教于乐,使数学课富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发展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利用学生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并且是学生急于想知道得,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问题,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若仅局限于教材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很难了解一些知识的来龙去脉。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如方程(组)这部分教学,若能介绍一些民间趣题,如“李白买酒”问题,“百和尚吃馒头”问题,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张丘建所著«张丘建算经»记载的«百鸡问题»,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再如,学生刚接触几何时,对“几何”这个词语相当陌生,为什么把这门学科称为几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几何这个词的来源:古时候,尼罗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良田被淹,洪水之后学要重新丈量土地,以确定边界,从而形成一门专门技术—“测地术”这就是几何的原意。学生了解了几何的含义后,知道几何源于生活实际,就不会再觉得它神秘了,或许还会对学习几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

学生在思想意识和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是允许的。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这不正是一种良好的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

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鼓励,少指责,对学生的创新行为或好的成果表示赞赏。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在孩子心灵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

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给予爱护和培养。

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琐碎,偏重速度和技能的熟练性,很少鼓励学生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评价就要鼓励拔尖,鼓励协作下的竞争,鼓励创新。教师在传授知识、评价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创造成果,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一种学习风格,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11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1.实行教学民主,摈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投入到紧张、高效的学习中,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灌输,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但如果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创新。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

2.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稍加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发挥考试的作用,注重考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设置考题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答案多样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创意和得分相对应。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开拓思维,同时掌握知识。从各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挖掘学生潜在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借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个斑斓多彩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通过训练,培养思维流畅性思维流畅,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没有中断,反应敏捷,能够理清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熟能生巧,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使思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快速地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2)打开思路,讲究变通打开思路,讲究变通,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定的套路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例题、习题做不同的变化,以免学生落入固定的解题套路中,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最后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根据题设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就像我们总是习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欣赏一样,在这种习惯下,我们的思维就像是动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习惯,学会逆向思考,解放思维。

4.提倡“争论”

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争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提倡“争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争论”方式,讲究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去引导学生“争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君达.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S1).[2]靳建设.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7)

第12篇:教学创新能力设计

职业学校教学创新设计方法的探究

王育玲1林涛2

(1,2.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湖北随州技师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内涵,以实际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教学理念的创新,引导教师寻找教学创新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学创新;内涵及种类;能力;实例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职业学校教师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前瞻性战略。然而,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研究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新教学就不能适应目前教学模式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有关资料,谈谈教学创新的设计方法。

一、教学创新的内涵及种类

1、教学创新的内涵

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好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到见解,能够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中职教师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说教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学创新的种类

教学创新的种类很多,在这里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指教学方法创新,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二是指教学成果的创新,如一体化教学模式、先进教具制作、课件演示系统、宇龙仿真系统等。

2010年,湖北随州技师学院开发的“手动曲柄压力机”(此教学设备获湖北省人禅 社厅教学设备成果创新三等奖)应用模具专业教学中,在模具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具试生产等模块教学中。因原设备价格较高,数量少,且安全操作责任大,学生上机安装调试时间短,许多同学只能看一下,无法进行检验自己制作的模具性能,也看不到模具成型的产品。通过此模拟设备,加深了学员对冲压设备、模具结构及安装调试的了解,方便教师指导,也便于学生上机实训;三是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要研究所在班级学生特点,引入最新而且适用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学习、教学成果展示、技能大赛、工学结合、企业实践等形式掌握理解职教专家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将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敢于创新,促进职业学校教师观念的变化。如“双元制教学模式”、“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应学科的技术发展,在课堂中提及新技术,新发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人际交往中存在“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与意义。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这一理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友好,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课程有趣、有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以教学创新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经验有机地结合,同时可以采用外出进修、自我教学、优质课评比、制作教具、一专多能实训或比赛等形式,也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教师要在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创新。教师应从科学的系统的角度来驾驭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重点研究教材和设计课程的能力,把握课堂调控能力和对课后评价能力。

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如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课件制作等)。教师只有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才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它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课程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4、教师要有创新情感,强烈的情感可以变成追求人生价值的巨大动力。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等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新科技、

新方法,直至掌握和运用,这才是创新情感的一种具体体现,才能爱岗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要敢于提出种种“假设”与“冒险”,诱发创新。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先有假设才有实验,才有成功。

三、教学创新的具体应用

教学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有形的教学成果外,还包括无形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职业学校几门有关课程浅谈教学创新方法。

1、在文史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2、《电工基础》: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自制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也可用报废的发电机制作,这样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呈现大量的小制作作品,如水位报警器、光控继电电路、可调节的电动机线圈万能绕线器。在讲述电阻串并联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万用表检测每个电阻的电阻值,然后按照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方式连接各电阻,由学生测量电阻值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对比按照公式计算的结果,加深学生对电阻连接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3、《机械制图》:在讲述图线时,可以画一幅线条粗细一样的人的头像,让学生评价,总结图线作用,养成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绘图习惯。在讲述组合体、截交线时,让学生用橡皮泥、白萝卜、纸板制作模型;在讲述螺丝连接时,用纸片分别做成被连接件、垫圈、螺栓、螺母。按照装配过程演示学生们看;在画三视图时,可设想将某些实线改为虚线,或将虚线改为实线,让学生讨论立体图的变化。讲完轴测图,可同时加上《AutoCAD》绘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动手能力。在讲述相贯线时,可用AUTOCAD、MASTERCAM 等软件绘图,实施动态旋转,加载管道立体图,让学生对相贯线、截交线加深理解,使其学以所用。

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对Fe3C的性能很抽象,在上课时以碎玻璃(碎玻

璃与Fe3C的化学成分虽然不相同,但其部分性能有相同点)的特点为例讲解其性

能,然后把Fe3C的性能讲解清楚。在讲述强度和塑性概念时,教师安排几名学生

同时反复折弯直径相同铁丝、纲丝、铝丝、铜丝,个人记清重复的次数,看哪个先断裂,引入强度和塑性定义。

在讲到“退火、淬火”时,不是先讲概念,而是准备三把削笔小刀,让三位学生削铅笔,然后让三位学生将小刀在蜡烛上烧烤,直至小刀颜色发生改变,待冷却后再削铅笔,由学生评价其峰利情况。最后,再将小刀烧至暗红色,迅速放在水杯中冷却,再由学生削铅笔。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评价削铅笔的感受,教师给出点评,归纳出退火、淬火的定义及用途,让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其要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专业实训教学创新》:在确定机械专业钳工实训课题时,增设一周学生创新设计或制作实训课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设计意识。学校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有些学生利用边角材料制作了“和平鸽”、带有可运动的履带的“坦克模型”。

总之,教学创新是为社会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借鉴作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涛.模块一体化在《电工EDA》课程教学中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

[2]创新成果教学设计[EB/OL]..

[3]教学中怎么创新[EB/OL] .

第13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同时也可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建新型师生关系,创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

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提出新质疑,自觉解决,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

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好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唯其如此,日积月累,给予学生鼓励、激励,方能让学生的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第14篇:学习创新能力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创新能力建设”

单 位:英武乡沙姑小学教 师:陈滇黔时 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3年12月19日,在全国人才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通过“创新能力建设”的学习,让我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何为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创造力,它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而是与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格特征紧密相联的。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史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备心理品质。一般来说,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优秀的人格特征,其中坚定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尤为重要。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思维障碍有哪些?

对书本、理论和文件的教条主义态度;唯上级和领导的马首是瞻;因循守旧。

三、何为思维创新?

(一)思维创新的基本内涵

思维创新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思维创新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既有的结论,以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司马光砸缸等;圆珠笔芯缩短)

思维创新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在思维创新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知、情、意、行统一)。

(二)思维创新的特征

1、创新性特征

创新性特征包括独创性和新颖性两层含义。前者指独立于前人、他人,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后者主要指思维的求异性。(司马光砸缸;毛泽东则认为:“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2、超越性特征

创新性思维的问题,实质上是对限制进行超越的问题。思维的超越性意味着对既存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超越。思维成果的超越来自对对象或对象的超越。

思维的超越性,首先表现在思维在认识和把握对策时、在展开思维的过程中对时间的超越和突破。其次,思维的超越性表现在对空间的超越上。即思维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的把握,突破人的器官和工具的空间限制,将认识对象扩展到人的五官及现有运输、通讯所无法涉及的地方。再次,思维的超越性表现在思维对“具体”——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物品等的超越上。第四,思维的超越性还表现在思维对“有”与“无”的超越上。第五,思维的超越性还表现在对“传统”的超越上。总之,创新必须有所超越,超越才能导致创新。

3、发散性特征

思维的发散性特征即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从侧面提出多种假设方案的思维过程。分为多向观察(爱迪生发明电灯)、多维策略和横向比较

4、综合性特征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创新者在思维时,将事物放在系统中进行思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找出与事物相关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也不只是利用某一方法思维,应是多种

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不是只凭借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而是详尽地占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及相关知识,运用智慧杂交优势,发挥思维统摄作用,深入分析、把握特点、找出规律。

这种“由综合而创造”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对已有智慧、知识的杂交和升华,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综合后的整体大于原来部分之和,综合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平凡为神奇。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由静态到动态的矛盾转化过程,是辩证思维运动过程,是认识、观念得以突破从而形成更具普遍意义的新成果的过程。

“瞎子背瘸子”就是综合思维的形象事例。瞎子看不见,瘸子跑不动,房子着了火谁也跑不掉。但是瞎子背瘸子,二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不仅可以跑还可以看,还比常人“站得高看得远”。

此外,除以上特征外,思维的变通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创新的形式

1、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2、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5、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6、辨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思考分析问题要善于权衡利弊得失,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四)破除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因此,我们在思考有待创新的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敢于开发新思路。我们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抛开以往思考这些问题时的习惯(思维程序和模式),警惕和排除它对寻求新的设想所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

对思维定势也要辩证地看,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限制了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制约了人们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的拓展,至今仍在误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消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众定势,即跟从大众、服从大众的意志和行为。通俗地说,也就是从众心理,随大流。

2、经验定势,即以经验作为处理问题、完成任务、判断是非的标准。

3、权威定势,即一切依赖于权威,一切以权威为准绳,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意识。

4、书本定势,即以书本的知识为依据,不假思索,盲目照搬。(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要结合)

四、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把创新思维融入数学教学中,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创新

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和基础,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沿阵地。所以把创新思维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其实,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把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春风化雨”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谁大”时,利用阿凡提围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阿凡提用20m长的篱笆围1个羊圈,把羊赶一圈里去,第一次他围了1个长方形的羊圈,这样圈外面还有很多只羊。于是,他又围了1个正方形的羊圈,这样圈外的羊虽减少了,但还是比较多,第3次他又围成了1个圆形的羊圈,这1次羊圈外仍有2只羊怎么也围不进去,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助阿凡提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围羊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当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于正方形面积,而正方形的面积又大于长方形面积”的几何知识。因而出现围长方形时,外面羊很多,围正方形时,外面的羊还是较多,围圆时,外面的羊还有2只的情况。

按常规教学,第3次围成圆形时,只要设计正好把全部的羊圈进去,说明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最大,就已完成教学任务,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因而采用围成圆虽所围的羊最多但外面还有2只羊来激发学生超越书本知识。

学生A的结论:增加篱笆(教师肯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是最佳办法)。教师继续引导,不增加篱笆长呢?

学生B的结论:靠墙围

简单的答案“靠墙围”是学生智慧的结晶,也是学生超越书本知识意识的形成。可见,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学生年龄的不同特征灵活处理,鼓励学生把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在课堂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第15篇: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之心得体会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侧重点在于“创新”。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围绕创新这一词语来展开的。在这一课程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增加了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适应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多个不同的老师来教授,这也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适应。这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式,并不是由一个老师从第一节课上到最后一节。在课堂上夜不在是沉闷的教学,而是更多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1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适合我们的思维的发散。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展现给我们看的图片,例如:一些普通气球,却有人能够想到把气球集合起来做成一件婚纱;一些豌豆,有人想到通过激光在豌豆上刻画一些字,等豌豆生长出来后,结的豆子上面也有字等等。这些制作的成本都很低,所以,获得的利润相对比较高。当然,我们创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钱,而是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美好。

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或物,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造,就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东西;我们身旁并不缺乏这些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它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这么课程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同时,培根又指出了其余三点:一,只是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必须亲自实践,不体验是学不到的。二,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三,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比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我们读书并不仅仅止步于书面上,更应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上。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由于我的专业是经济信息管理,所以,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会更感兴趣一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所提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

要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定位,最怕的一句话就是“老少皆宜”,产品或服务谁都适合。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你锁定的目标客户群是否大量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目标客户不买你的商品,就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设计存在问题。 在经济方面“跨行业复制是创新”,同行业复制就是抄袭,就是吃剩饭。举个例子,如家酒店复制欧美国家相当成熟的“B&B”就点模式。“bread and bed”,解决了睡个好觉,洗个热水澡以及方便上网的两件半事情。这个例子也说明例了,创新,需要一种洞察力,穿透力,如果没有看到行业的内在本质,你就无法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努力走下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经信101班

周文舒

49号

第16篇:关于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

关于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

今天求展、创效益、争市场的意识非常淡薄,这些保守观念不适合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思路。当前中国的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正视现实,应全面、深刻地分析研究判断国企改革的基本形势,不断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和战略重组等课题,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契机深化国企改革。完全可以预见,国企改革和发展对领导人而言,是一次观念上的彻底革命、思维方式上的吐故纳新、行动上的消囊减肿,反映迟钝的领导和企业必将为思想认识的滞后而付出惨重代价。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发展中勇于创新、在成功企业中吸取营养,在全球市场上开阔视野,以持续创新的思维理念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领导思维应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很值得玩味。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倔的人,从不听人劝告,人们背地里都叫他“倔人”,倔人种地有他自己的主意,他把高梁和玉米种在低洼的地里,把水稻种在山坡上的高地里,有人劝他:这样种是不行的,水稻喜水,应该种在低洼处,高梁和玉米倒是可以种在山坡上的,你正好弄颠倒了,这样怎么会有好收成呢?倔人听了不以 为然,硬是这样一年一年种下去,整整十年连肚子都填不饱,他才想到应该去看看别人是怎样种的,这一看果然与自己不同,心里非常后悔。在现实社会中,作为企业领导人要应对方方面面的事情,因循守旧、观念滞后无异于本故事中的“倔人”。面对市场经济的******,原地不动就等于淘汰。企业要做大、做强,动态思维是第一位的。动态思维就是要破旧立新,抛弃陈旧观念,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就是改变常规思维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研究问题,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己任,探索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制胜之道,全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几千年前哲人便曾对领导者的角色给予诠释,老子说:“不好的领导者,会被人们瞧不起;好的领导者,会赢得人们的称颂”。可见人们对一个领导是会有客观评价的,具有动态思维能力的领导和普通领导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变静态为动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超越困境,实现企业的腾飞!

第17篇: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1、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新课程标准在物理物实验教中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2、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18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创新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出发,浅谈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_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多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要求在教学时要根据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经验,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这种灵活、开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距离接触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这种充满兴趣与激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动力。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绘画兴趣与教学形式创新相结合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兴趣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也是创造性教育模式操作的第一个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除了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和方法外,还要重视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和对教材的选择处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和课余活动的兴趣中心,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新颖而有创意的目标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多维的流畅的创造性思维生发,使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

(二)绘画兴趣与文学作品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诗与画的突出特点。古典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呢?唐诗中有一首《枫桥夜泊》,在教学中,笔者先请学生诵读,然后再根据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诗词配画。由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他们构思出的画面,有的注重情的表达,有的注重景的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绘画兴趣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绘画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实践证明,绘画与工艺美术制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例如,通过设计,废旧的易拉罐能被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开启学生的创新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美术活动需要脑、手、眼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在训练感觉和想象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还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而综合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内核。

创新是最富于激情的活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审美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举一反三,真正进入自由联想的空间。学生一旦进入了自由联想的空间,就能创造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

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应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力的良好氛围,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创新能力不是学生生来就有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慢慢的、耐心的培养。

第19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并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透,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不能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进行挑战,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并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只有营造师生之间完全平等、充满生气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质疑,乐于与老师展开讨论,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二、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的有力措施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操作实验,灵活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进行实践活动.实验设计能力是实验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例如,在讲“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步骤上,有的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倒入全部盐水;有的学生先称空烧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的总质量.这些做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把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上还沾有盐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体积,造成较大误差.通过这样的分析探究,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

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过不了多久,有些学生就会对老师认为精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感到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宽容待人,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成熟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学生的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使物理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0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所说的创新能力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多属于以简捷、新颖和有效的方式,继承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能力。

江泽民同志早在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今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进行课改迫在眉睫!进行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过去在教学中我多以讲授法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让我逐渐认识到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创新”过程,鼓励学生求实、求新、求异、质疑,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将我在物理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习物理的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巨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例如,在讲“固体能传声”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展示来进行,有的组举例:古代行军打仗战士爬在地上或枕在箭筒上听后面追兵的马蹄声;有的组举例: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爬在铁轨上听日本鬼子的火车声来判断距离的远近;有的组做小实验:让一位同学耳朵紧贴课桌面,另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桌面听声音;有的组拿来在家里做的土电话现场表演;有的组讲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耳朵失聪后用牙咬着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放在钢琴上来听弹奏声。这个得结论过程看似有些慢、有些乱,但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用多种方式来感知固体能传声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创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极易使学生倦怠,也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情”,特别是“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礼堂观察舞台上镭射灯的发光情况;在操场上观察自己早中晚的影子及长度变化情况;观察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针孔照相机;播放视频观看国庆阅兵整齐的队列;做游戏玩箭头为小吸盘的射箭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激发对物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的诱导很重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加工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充满好奇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出新意,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使学生充满好奇地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用矿泉水瓶做了三个小实验:

1、把保温瓶中开水倒一些到瓶中涮一涮,然后倒出来迅速拧紧瓶盖,便会观察到饮料瓶慢慢变瘪;

2、将饮料瓶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些小孔,在事先准备的一盆水中灌水再将瓶盖拧紧,然后慢慢从水中提起,观察到水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再松开瓶盖,发现水就流出来,接下来再反复做几次;

3、将实验2中在瓶底扎一些孔改为在瓶壁扎一些孔然后再用实验2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这三个实验激起了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的注意力去探究学习,为后面学习大气压强知识埋下了伏笔。类似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获得探究带来的无限满足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三、充分感悟物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物理教学,就像生产车间的流水生产线一样,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教师统一模式备课,同一种方法上课,同一份试卷考试,同一个标准评价„„。这种“流水线\"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当然现在在我们的物理教师中还存在一种较普遍的“探究教学”:假探究、假实验、真结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教学行为,是万万使不得的。如今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去关注、去研究不同学生的差异,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去参与探究,让他们能充分感悟探究过程,让他们都有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物理教材中的探索活动一般由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等几个步骤组成。在探索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例如,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时,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推进,害怕节外生枝,直接把学生往质量这儿引,甚至直接说出来。这实际上属于“半旧半新”的探究模式,要形成“全新”的探究模式,应该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猜想,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学生列举了以下猜想:与形状、材料、颜色、质量、位置等有关,虽然教师知道有的猜想是错的、无关的,但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权、发言权,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猜想,因为学生毕竟是刚开始学物理,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激励很重要,要回归到探究的本味上来,否则就是为传授知识而进行的假探究,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猜想,把探究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分别探究,然后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汇报探究成果。像这种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而且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动手、讨论、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从有意识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丰富刺激环境,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实验题:若身边有天平、小刀、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有足够多水的烧杯、橡皮擦。请你选用以上器材设计出几种测橡皮擦密度的方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再如:给你一个饮料瓶还可以配选一至两种生活中常见器材,你能做哪些物理实验?教学中像这类题型不少,做题时,思路不同,方法也就各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题,不仅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作为物理教师,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化,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做细、做全、做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创新能力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创新能力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