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地方教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4 09:04:5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六年级地方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地方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艾滋病、毒品是当今世界性公害。它们就像一个个恶魔徘徊在人们周围,损害人的身体,夺走生命、危害社会。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艾滋病的传播及毒品的危害性,我认真上好《预防艾滋 共同参与》这本书相关知识,并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始终坚持把禁毒防艾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

二、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让学生生了解毒品、防艾的基本常识,不断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始终坚持把禁毒防艾教育列入工作之中,通过主题班会、队会、少先队活动、黑板报宣传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四、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在开展活动中落实预防教育,学生知晓率达98%以上,小手拉大手,全社会共同参与。

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活动,确实做好“四个一”活动:

1、上好每一节禁毒防艾教育课。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学生了解毒品和有关禁毒法律法规。

2、看一部宣传片。组织学生观看禁毒防艾的教育片“拒绝毒品、关爱未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禁毒防艾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式的严峻性。

3、读一本好书。认真组织学习《禁毒教育》读本,让学生确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4、做一次手抄报。以“拒绝毒品、防治艾滋、珍爱生命”为题,做一次手抄报。

禁毒防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艰巨任务,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家喻户晓,通过小手拉大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从娃娃抓起,让毒品无藏身之处,才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推荐第2篇:三年级地方教材

三年级地方教材《传统文化——第四单元10.歇后语》

《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构成特点。2.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歇后语,让学生理解歇后语所蕴含的意义,体会祖国文字的灿烂辉煌,使学生充分感受歇后语的美,养成积累歇后语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词汇。

3.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创制歇后语,充分体会生活中运用歇后语的妙处。

4.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记忆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和思想教育。 活动重点与难点

1.学生认识歇后语,发现歇后语的构成特点。2.积累、运用歇后语。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教师课前给每组下发相关2.多媒体课件。的资料。 活动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课,激发学习歇后语的兴趣。1.老师运用歇后语讲故事。

2.谈话引出课题,出示课题: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板书:歇后语。

[设计理念:通过运用歇后语讲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歇后语的风趣幽默,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自学,了解歇后语的构成。

(一) 自学“艺海拾贝”中的内容,体会歇后语的构成特点。

1.采用自由读的方式学习、记忆“艺海拾贝”中的七条歇后语,边读边想: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质疑,教师相机补充指导学生读懂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

3.自由背诵这七条歇后语,比一比: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二)了解歇后语的构成及“歇后语”这一名称的由来。1.学生自学“温馨点击”中的介绍,教师引导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歇后语的构成,并相机板书:形象的比喻 解释说明,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名称的由来。

(三)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1.教师补充歇后语“张飞绣花—粗中有细”的由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歇后语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点。2.以此歇后语引出做事就要“用心、耐心、细心”,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设计理念:此环节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探究自学,既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再结合“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这一歇后语的由来,进一步体会歇后语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充分感悟到歇后语确实是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

三、智趣游戏,积累运用歇后语。【20分钟】

(一)游戏一:《连连看》

1.教师组织学生以连线的方式掌握课本“活动广角”中九条歇后语。

2.师生合作提问、交流歇后语。3.男女声对答歇后语。

(二)游戏二:《智勇闯三关》

1.教师宣布游戏内容及规则:背诵课本中出现的歇后语。2.学生自己准备

1分钟。

3.组织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同时请其余学生“观众”认真倾听和把关,做到全员参与。

(三)游戏三:《想挑战吗》

1.“歇后语乐园”逛一逛:课件给学生出示“故事园”“生活园”“植物园”“动物园”歇后语,学生积累记忆各种类型的歇后语。

2.教师适当运用歇后语,引导学生关注西南旱情、青海地震,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3.通过挑战游戏检查学生的歇后语积累情况。

(四)游戏四:《牛刀小试》

1.课件出示几个句子,学生根据歇后语所表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填空练习。

2.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歇后语设置一个情景或说一句话。

(五)活动小结。

[设计理念:学生天生喜爱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让学生轻松掌握大量歇后语。另外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进一步理解歇后语、正确运用歇后语,充分感受这一来自生活的语言形式的艺术特点,学生还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对歇后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

四、拓展延伸,搜集创编歇后语。【3分钟】

(一)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都记住了哪些歇后语,和小组内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希望每位同学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记好、用好歇后语这一“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

(三)布置课外拓展活动,学生自由选择:

1.多找:搜集“艺海拾贝”中相关的歇后语故事讲一讲。2.牢记:搜集自己喜欢的各类歇后语,抄在积累卡上。 3.用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多运用歇后语,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创编歇后语。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用时不多,但通过设计学生自我整理和回顾本节课掌握的歇后语,既是对学生课堂

学习的肯定,又是一个提醒,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为课后的自主探究积累做好铺垫和指导,从而使本节课真正达到从课内走向课外的目的。]

推荐第3篇:地方课教学反思

地方课教学反思

反思一:在备每节课之前应该想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首先就应该想到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书本以外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地方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用到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资源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报刊、课外书籍也能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平时上课时,我不但让学生从课外书、报纸杂志中收集资料,我自己也经常从这些“资源库”中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例如,在《能源的选择和利用》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刊物中收集到的资料——《会发电的背包》。在《功在发明与创新》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课外书中收集到的资料——《冰造输油管》,并且把这个故事用在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地方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专经常到图书馆的综合阅览室去阅读报纸和杂志,从中获取了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推荐第4篇: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地方课时,我跟学生们往往呆在教室里,许多丰富的内容、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既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又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地方课就是要学生去“动”——包括动手与动脑。 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并确定了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资料调查成果。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反复思考、查找原因,发现这是由于我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而产生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找温州名人”资料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薄弱些,如当学生对资料采集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应“退居二线”了。地方课程活动主要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实施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的投身其中,乐于、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认知,这就是综合性学习—地方课程的价值所在。

经过思考,我在“动”字上下功夫,进一步改变教学策略。1.活动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我的提示,以及自己的兴趣点,采用问家长,上网等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2.分类整理资料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如出剪报、资料卡、小故事、做调查表等活动让同学们动口交流心得,进行资源共享,丰富资料储备。3.确定主题研究阶段。活动小组商讨确定研究主题后,我与同学们一块筛选他们手中的资料,根据每位温州名人的性格特征及”闪光点”,再指导他们动脑进行深人研究。4.成果汇报阶段。在成果汇报课上,同学们大胆展示研究成果,有课件演说的,小品演绎的,资料汇报的,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成功地体验了快乐。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开展人物介绍大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了解温州人的优秀品质,真正实现了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研究学习、互助开展活动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收集在活动中的方案,资料。通过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温州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与判断的能力和勇敢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总之,地方课程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都是必须讲究的,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快乐,在“动”中获得真知。

推荐第5篇: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地方课教学反思

反思一:在备每节课之前应该想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首先就应该想到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书本以外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地方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用到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资源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报刊、课外书籍也能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平时上课时,我不但让学生从课外书、报纸杂志中收集资料,我自己也经常从这些“资源库”中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例如,在《能源的选择和利用》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刊物中收集到的资料——《会发电的背包》。在《功在发明与创新》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课外书中收集到的资料——《冰造输油管》,并且把这个故事用在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地方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专经常到图书馆的综合阅览室去阅读报纸和杂志,从中获取了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反思三:如何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我们高兴地看到,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可操作性很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材编写的越来越好了,但在执教过程中,如果我们毫无创意可言,仍然在“教教科书”,那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材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呢?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组,使教材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垃圾箱.让学生感受一下发明创造所带来的乐趣,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学生的想象太丰富了,设计的垃圾箱都非常有创意,例如考虑到造型、清理、垃圾分类等问题,甚至考虑到用太阳能开关垃圾箱盖等问题。

从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开发,如果我们还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局限于教材内容,就教材讲教材,每天都照本宣科,一点创意都没有,那么学生的潜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们常听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句话,试想想,如果我们教师连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种意识都没有,还坚持教材有啥就讲啥,那还怎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地方课以来,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地方课,并且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的话,教师必须要成为教材的“再造者”,而非教材的盲从者。

反思四: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虽然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间非常少,但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在此一举。如果这一环节把握不好,整个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都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反思五: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教师就是只管教的而学生就是只管学的吗?

我的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学习的关系。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人人都有可供自己学习的地方,当然学生也不例外。确切地说,学生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从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此相应的是,教师从学生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感觉到有些学生的思维比教师的思维要活跃得多,想象也比教师丰富得多。如果我们每位教师上课结束后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学生的奇思妙想及时记录整理,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你会惊奇的发现:你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相长。

地方课教学反思

杜慧慧

年6月25 2012日

推荐第6篇:诗词大运河(地方教材教学活动)a

孙义

地方教材教学活动

课题

诗词大运河

教学目标 理解诗词孕育的人文因素。 了解大运河诗词文化。 教学过程

1解释概念诗词大运河,就是“大运河诗词文化”,是历史文化约定俗成的说法,属于大运河文学与大运河文化的高级层次。指大运河孕育了“唐诗宋词文明”(唐诗宋词,为核心代表,同时涵盖其他历史朝代)。

诗词大运河,因是人工开凿的河流,人文因素比重大,运河就成为带有文学生命的河流,带有艺术基因的河流,“活在文人墨客笔下的河流(日不落语)”,尤以唐代诗人存留运河篇章得最多。

大运河的由来 2大运河诗词分类

诗词大运河,描写大运河的诗词,有三类内容:

(1)写开凿大运河民工的悲惨命运,揭露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生活;

(2)肯定大运河的作用,并对当年开凿运河的民工寄予深切同情;

(3)对沿河两岸美丽风光的礼赞。运河诗词,伴随大运河千古流淌,不乏古典文学精品。 3讲解几首典型运河诗词 A隋宫【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翻译:深锁的长安城笼罩在层层烟霞之中,又想选取江都作为自己华丽的别宫。如果帝王的玉玺不落在李家手里,隋炀帝的龙舟锦帆应该已经游遍了天涯。如今的腐草里,已不见当年萤火虫的影子;运河岸边的垂杨柳,也只剩下归巢的乌鸦永远聒噪不停。而今在阴间假若遇到陈后主,难道还有雅兴让宠妃再唱一段《玉树后庭花》? B汴河亭【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翻译:扬州的琼花开得非常繁盛,隋炀帝很想去游玩一番。他劈开昆仑那样的大山,造出了一条河流。浩浩荡荡的御林军辞别了皇宫,三千名嫔妃宫娥乘龙舟一起南下。响彻云霄的鼓乐把天上的星辰都惊动了,龙舟上的锦旗日日夜夜迎风招展。四海之内的义军纷纷归顺正义之师,那座享乐美女的迷楼只不过是另一座亡了国的南齐奢华的景阳楼罢了。 C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之隔,钟山也只要翻过几座山头就到了。春风又一次给江南披上绿装,可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回到故乡? 附录

历代经典运河诗词摘录于下: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 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诗词鉴赏】这首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似喻荣府的繁华生活同样转眼即将成为过去。“只因占得风流号”,荣府也以富贵风流闻名,当其败落时,也将“惹得纷纷口舌多”,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谜底,有人猜是“箫”,有人猜是“柳絮”,还有猜是“柳木牙签”的,可作谈助。

6.《临江仙.大运河》(步锁龙阁主):“运河申遗说难易,千年文化绝佳。鹤去扬州看新花。当年好风骨,衢通千万家。隋炀已晓京杭动,漕运兼济桑麻。何处社鼓召神鸦。三千里水土,六省市聚沙——”。附原作:万里长河成岂易,征夫血泪斑痂。扬州一日看琼花。沟渠填腐骨,风雨几人家。霹雳神兵天地动,烟尘滚滚如麻。哀鸿四野泣寒鸦。宫墙灼赤土,宗庙化飞沙。

7.隋炀帝挽舟者歌【北朝】无名氏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翻译:我哥哥被征去辽东打仗,最终饿死在大青山下。现在我又被抓来为龙舟拉纤,在运河堤上吃苦受罪。如今正是一个饥荒年头,给我们的干粮少而又少。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这条命哪里还保得住?难免落得个抛尸荒野、魂归无处的下场。想起家中的妻儿和父母,不禁悲从中来。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尸骨送回故乡,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8.汴河直进船【唐】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翻译: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9.隋宫【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翻译:深锁的长安城笼罩在层层烟霞之中,又想选取江都作为自己华丽的别宫。如果帝王的玉玺不落在李家手里,隋炀帝的龙舟锦帆应该已经游遍了天涯。如今的腐草里,已不见当年萤火虫的影子;运河岸边的垂杨柳,也只剩下归巢的乌鸦永远聒噪不停。而今在阴间假若遇到陈后主,难道还有雅兴让宠妃再唱一段《玉树后庭花》?

10.隋帝陵【唐】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翻译: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11.汴河亭【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翻译:扬州的琼花开得非常繁盛,隋炀帝很想去游玩一番。他劈开昆仑那样的大山,造出了一条河流。浩浩荡荡的御林军辞别了皇宫,三千名嫔妃宫娥乘龙舟一起南下。响彻云霄的鼓乐把天上的星辰都惊动了,龙舟上的锦旗日日夜夜迎风招展。四海之内的义军纷纷归顺正义之师,那座享乐美女的迷楼只不过是另一座亡了国的南齐奢华的景阳楼罢了。

12.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翻译:大家都把隋朝的灭亡归咎于这条运河,可直到今天,南北几千里的航运却都要靠它。假如隋炀帝当年没有乘龙舟游幸江南的荒唐行径,把他跟治水的大禹来比较,功劳也差不多。

13.金陵渡【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翻译:寄宿在金陵渡口的小旅馆里,外出旅行的客人不禁有一股淡淡的忧思袭上心头。

14.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之隔,钟山也只要翻过几座山头就到了。春风又一次给江南披上绿装,可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回到故乡?

15.瓜州夜泊【清】郑板桥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翻译:亭台楼阁掩映在如雪的芦花之中,大雾笼罩着近在咫尺的金山,昏黄的灯光映照着远处的渔家小屋,紧紧依偎的客船上传出旅人含混不清的对话。秋风吹来一声公鸡的啼鸣,涨潮的江水倒映出游移的北斗星。在瓜州这个吴楚咽喉要地,五更天响起几声凄厉的号角,听得人心生悲凉。

16.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秋夜旅人泊舟图,时间、环境、心绪表现无遗,夜半古寺的钟声,将人引入悠远的意境。全诗含蓄、精炼、自然、耐人寻味。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mì)、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

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

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

推荐第7篇:地方教材 毒品预防教学设计

地方教材 毒品预防教学设计——《远离毒品 维护健康》(2009-05-04 17:05:59)标签:教育 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原创

《远离毒品

维护健康》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毒品预防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此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专门制定的《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增强预防毒品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对小学生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主要让他们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重要的是知道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和对社会的危害,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单纯,天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敢于实践。然而他们涉世不深,又由于受心理年龄特点的制约,使他们辨别是非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控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易于偏执自信、好冲动、爱冒险,最容易受不良行为、习惯侵蚀,对毒品的无知、好奇,是许多青少年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防患于未然,预防和禁毒,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让毒品远离青少年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正在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已成为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要么因为不知道,要么因为好奇,要么因为叛逆的心理,要么因为结交了不良朋友等,很容易沾染毒品,染上吸毒恶习。青少年吸毒不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势在必行。

这节课本着初步使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知道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尤其是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做到自觉远离毒品,学会保护自己的思路设计,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和对社会的危害,能够远离毒品。本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等学科有效整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身心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等能力。但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好学善模仿,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对学校的教育容易接受,但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可塑性较大。而我们所在的地区,外来人口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接触的人员复杂,学生中也存在吸烟、喝酒的现象,因此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毒品的危害,克服好奇、好玩、试一下无所谓的想法,强调“千万别试”,“一失足成千古恨”,则显得更为重要。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创设情景,并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研讨,活动,知道毒品危害,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远离毒品的方法,树立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的健康意识。

4、技术准备

①学习环境、需要的物质条件: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

②搜集有关毒品危害的资料并制作成“远离毒品,维护健康”的网站。

③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2、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远离毒品的方法,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痛恨毒品带给人类的危害。

2、愿意远离毒品,过健康生活。

(三)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上,首先视频导入,认识毒品;然后通过媒体、案例等,感知毒品危害,痛恨毒品;进而认识到烟酒伤身,拒绝“吸饮”;最后在行动上远离毒品,过健康生活,这样使教学活动逐步深化。在教学方法上, 运用网络、媒体、资料、图片、实例,通过观看、探究、研讨等,突出教学重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准备建议:

(一)教师需做的准备:

1、掌握毒品危害的相关知识;搜集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伤害的典型事例;整理资料制作“远离毒品,维护健康”的网站。

2、调查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程度。

3、制作课件。

(二)学生需做的准备

设计制作“远离毒品维护健康”宣传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认识毒品。

1、同学们,还记得这学期五年级社会课第一课是什么内容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虎门销烟电影片段,同学们一定很想看。(播放多媒体电影《虎门销烟》片段)

同学们,看了这个场面,你想到了些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过去了169年,在当今社会,有没有类似于鸦片并使人成瘾、危害生命的毒品呢?

2、播放课件,认识毒品种类,倾听医生忠告。

请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通过图片辨别毒品,说出名称,听了医生的忠告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师:这些毒品产生于看似美丽的花朵,而且有时他们还会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包装,可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给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那么,到底毒品有哪些危害,人们又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清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维护健康。

(视频、图片等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明白毒品有危害,一定要远离)

(二)感知危害,痛恨毒品。

1、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浏览“远离毒品,维护健康”网站中关于一些吸毒者惨状的图片,案例,视频,了解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2、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归纳:毒品摧残人的身体,毒品破坏家庭生活,毒品危害人类社会。我国吸毒者中青少年吸毒人数比重较大。

4、探究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并提出问题:

你们觉得青少年在什么心理下走上吸毒的道路的?请你和小组的同学探讨一下?

无知好奇;上当受骗;盲目追求享乐与来自同伴的不良影响;生活事业受挫;逃避现实;逆反心理等等。

5、你知道下面问题的答案吗,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1)吸一两次会上瘾吗? 2)吸毒可以治病吗?

3)瘾发作时吸毒者有哪些表现?成功戒毒者有多少? 4)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会吸毒吗?

5)如果有人对肥胖的你说“吸毒可以减肥”,你会尝试吗?

6、小结:同学们做法是正确的。对于毒品一定要拒绝。

(通过网络,媒体,探究,讨论,情景创设等,使学生知道毒品危害个人、家庭、社会,青少年要远离毒品!)

(三)烟酒伤身,拒绝“吸饮”

1、我们刚才认识了毒品的危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杀手:比如烟和酒。我们来听听《两支香烟的对话》,教师播放媒体课件。

2、听了他们的对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拒吸第一支烟)

3、酗酒对我们我们青少年的身体又有怎样的伤害呢?请同学告诉大家。

4、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画了不少宣传画,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看了同学们的画,我知道大家都会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其中也包括不要吸烟,饮酒。

5、做不吸烟不酗酒的新一代签名活动。

(认识吸烟、酗酒的危害,在活动中强化远离)

(四)远离毒品,健康生活

1、同学们刚才学习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办?课件创设情景,学生讨论。

2、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定要拒绝诱惑,远离毒品,过健康的生活。

3、请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写在宣传画上。

4、播放网络禁毒歌曲《远离你》,学生跟唱。

5、最后,同学们还要记住两个日子: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通过讨论、制作宣传画、歌唱,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远离毒品的方法,强化意识,付诸行动。)

五、

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树立了以下两个意识:

第一:憎恨毒品、远离毒品的意识;

第二: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掀起禁毒高潮,全员参与到禁毒活动中来,自觉远离毒品,自觉维护健康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

(1)通过课后的小调查问卷获得这个信息。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否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2)知识问答。

学生通过课中学习应能清醒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认为应该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并宣传给其他人。

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理由大致有:网站内容丰富,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也更清醒的认识了毒品;锻炼了我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教师语言有感染力,我很有兴趣学习;和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等。

分享到新浪微博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已加精) 阅读(1254)|评论(2)|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女人四十一枝花【原创】

后一篇:母亲节感恩

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天堂

推荐第8篇: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地方学科教学反思

徐涛

自接教了地方学科以来,我就暗下决心要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地方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学生的实践与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养。而这些我以前做得确实不够,现在我要脚踏实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地方课程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个年级都有

六、七本教材,知识面广。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好每节所需的教材,学习内容的不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充分的准备,一堂课下来,我感到课堂纪律比以前明显地好转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乱叫乱嚷,一盘散沙了。尽管没有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也鼓足勇气参与探究,这让我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感到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烈;有的同学不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同学汇报声音太小,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实验结束时有的同学还沉浸其中,没有倾听他人的汇报„„其实这些都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地方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我希望这门学科成为新课改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为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生,为锻炼自身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努力奋斗。

地方课教学反思

徐涛

反思一:在备每节课之前应该想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首先就应该想到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书本以外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地方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用到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资源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报刊、课外书籍也能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平时上课时,我不但让学生从课外书、报纸杂志中收集资料,我自己也经常从这些“资源库”中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例如,在《能源的选择和利用》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刊物中收集到的资料——《会发电的背包》。在《功在发明与创新》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课外书中收集到的资料——《冰造输油管》,并且把这个故事用在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地方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专经常到图书馆的综合阅览室去阅读报纸和杂志,从中获取了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反思三:如何使用教材。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我们高兴地看到,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可操作性很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材编写的越来越好了,但在执教过程中,如果我们毫无创意可言,仍然在“教教科书”,那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材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呢?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组,使教材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垃圾箱.让学生感受一下发明创造所带来的乐趣,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学生的想象太丰富了,设计的垃圾箱都非常有创意,例如考虑到造型、清理、垃圾分类等问题,甚至考虑到用太阳能开关垃圾箱盖等问题。

从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开发,如果我们还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局限于教材内容,就教材讲教材,每天都照本宣科,一点创意都没有,那么学生的潜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们常听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句话,试想想,如果我们教师连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种意识都没有,还坚持教材有啥就讲啥,那还怎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地方课以来,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地方课,并且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的话,教师必须要成为教材的“再造者”,而非教材的盲从者。

反思四: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虽然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间非常少,但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在此一举。如果这一环节把握不好,整个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都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推荐第9篇: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学反思

《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学反思

《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一篇习作的教学设计,我是遵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在教学实践操作中,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能力特点,拓宽习作思路。联系本组课文,以教科书范文引路,指导写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验作者对生活得情感。注意激励学生的习作和评改热情,让学生学会表述,享受作文的快乐。我在课堂中主要实践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联系本组课文,以教科书范文引路,指导写法。首先明确我们课本里的范文的线索,然后让学生加以运用。

首先,这几篇课文分别按“时间”“地点”和“空间”顺序进行

描述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空间方位),《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时间),《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地点)。

其次,作者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去进行说明,抒发情感。三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分别以“富饶”“美丽”和“璀璨”对景点进行简明的概括,并对重点的景物进行了具体的分述,层次性比较强,是逐步深入剖析的。

再次,注意引导学生撷取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好词句,进行厚积,并用到实际习作当中去。

从评改的结果来看,这一点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的。

二、学生构思,自主习作,释放情感

在习作中,题目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为此,我借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等文章的构题方法教授给学生。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这些题目均以一个形容词来粉饰题目,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文章的精髓表达出来。在后来的习作中,我就发现了学生中有“迷人的„„”“动感的„„”等好题目。

推荐第10篇: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学反思

空气一节按教学参考上是安排二课时,我也是按二课时备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一课时足够了。因为本节的考点不多,主要是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主要用途、还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当然此教材与上教版不一样的地方是:改变了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实验,插入了氧气的工业制法和氧气的两种用途。而且对空气质量日报用的篇幅比较多。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是这样进行的:

引言:空气是大家熟悉的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生:混合物混合物中有哪些物质组成?各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这是本节课讲的内容。然后直接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一个发展进程。得出空气中的各体积分数是怎样的。此时要强调的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而且要引导学生分析:VO2:VN2=1:4,VO2:V空气=1:5。

过渡:你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教师给学生介绍实验: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当然由于实验仪器的不足只能这样了,如果让每两四位同学一组进行实验是最好的。这个实验的现象不明显,铜丝反应后黑色不明显。我在分析是:铜丝表面没有打磨,加热的时间不够长;冷却后体积注射器回位也不明显,可能是注射器不够滑,如果用手推到理想的刻度是可以的,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好的结果。但这个地方还是把书上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反应前是30毫升反应后是24毫升。消耗了6毫升。所以VO2:V空气=1:5。

课后我觉得: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此实验是否只能用铜还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教师再介绍:用红磷也可以,只要生成的物质不是气体,反应易于控制即可。

过渡:其实我们只是在科学家的创造中做了一次验证性实验,是法国化学家拉锡最早做的这个实验,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多识一点”。

教材的第二部分,我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让学生看书上工业制氧气的图,然后请学生读书上的叙述,我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工业上制氧气的过程。只是要强调一点是:工业上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对氧气用途:重点介绍两种:供呼吸和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平常的呼吸和平常的燃烧只需在空气中的氧气就够了,不必用纯氧。

对于氮气的用途:一定要说明氮气不供呼吸不支持燃烧,其用途是:可生产氮肥(化学性质)可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性),可作致冷剂(物理性质)。

稀有气体,主要介绍些相关的用途。可作保护气(稳定性)可充灯泡可充入灯泡作电光源。

教材第三部分,主要是空气的污染防污染,对本节的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阅读一个活动天地(能让学生分组在课后进行最好)这理我只是简单对操作方法进行一个介绍。对空气的质量报告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进行总结。

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结束本节内容。

第11篇:初中化学教材《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今年我改变了教学思路,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请举例说明:

1、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3、什么是饱和溶液?

教师:我们把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通过实验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性是各不相同的,但溶解性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就要用到溶解度,在讲溶解度之前,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若在家里,你如何来比较白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学生讨论提出了一些方案:

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有的同学提出质疑,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没有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

方案2: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多称点),在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不溶解为止,都配成饱和溶液,再称剩下的固体,看哪一个溶解的质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强。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老师把握时机讲解,这个溶解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水中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来体现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换成100克,则溶解达到_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这种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这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第12篇:初中化学教材《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一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以致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基础理论的高度,教学中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厨房中常用到的食盐、纯碱、食醋、鸡蛋等物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保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结合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等相关热门话题上网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具体授课时,要让学生全面动起来,在不同的环节动脑、动手、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很注重让学生在书本上、笔记本上做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圈点点,就像画画一样丰富多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偷懒”的智慧,该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该小组讨论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绝不草草收兵;该学生质疑补充的,教师绝不早做定论,以“兵帮兵”、“兵教兵”的形式主宰课堂。比如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环节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从不先发表看法,都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总结,学生实在无法统一的问题才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二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三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随后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体验合金优良的性能,加深对合金与纯金属性质差异的认识。非常自然的将学生引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合金和金属性质差异的原因?多识一点的内容更加使学生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神奇、应用之广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内容较多,较为琐碎,但是本节课内容较多,较为琐碎,本课题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知识内容中三个部分。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②合金的初步认识;③金属材料的一般用途。这些内容与后续知识内容构成金属材料的初步知识体系。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起初的备课中,我感到教材内容比较零散。我想我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学生了。如果不理顺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感到内容分散,抓不到重点。这节课我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具有基础性、真实性、思想性和现代感。当我提出让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时,每个同学的兴趣都非常高涨,从厨具到农具再到学习用品、到医疗器械,什么都想到了,思维异常的活跃。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在倾听中充实了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归纳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对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零散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进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习了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内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对合金的教学学生们仍然表现出强烈兴趣,什么是合金?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什么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它和纯金属有什么区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探究合金的欲望。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成功之处:

1、多媒体运用得较好。

2、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和掌握。

3、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学习本节课内容。

4、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合金进行了展示,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5、课堂气氛较好,学生配合的不错,基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1、思路不够开阔,不能大胆的进行新的尝试,课上得不够新颖。

2、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时间把握不够好。这是学校把一节课改为40分钟后我仍然没有完全适应。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努力的。

第13篇: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学反思

活动1中教材直接通过学生观察“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发觉石灰水变混浊(速度慢)”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学生尚未有“二氧化碳能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前知识”,因此仅仅通过这一实验就想得出这一结论势必有些困难。因此我在作这个实验之前,先作好铺垫:取三支试管,辨别倒入橙清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吸管在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吹气,发现橙清石灰水变混浊,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是吹入的二氧化碳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了,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之后,再在第二支试管中用大针筒压进空气,发现橙清石灰水也变混浊了(由于效果没有是很明显,改良方法——将其置于黑色背景下),但速度较慢,通过比拟,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含量较少”。

活动2中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且没有燃烧得更旺盛”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同样的,学生尚未有“燃烧需要氧气”的“前知识”,所以很难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也是先作了“将木条放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然后再作上面这一实验,学生发现木条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但没有氧气中剧烈,马上就能得出“空气中有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低”的结论。中间体

活动3是通过无水硫酸铜来检验空气中水蒸气的具有,考虑到无水硫酸铜由红色变为蓝色的即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一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一天作好准备——将无水硫酸铜敞口放在空气中。

其中验证空气中存在水蒸气的实验中书本上用的是让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通(you2bai2se4bian4wei4lan2se4_tong1)过颜色的改动来证实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虽然用了冰快来增强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为水的几率,但是仍需要较多的时间才干到达效果,在课堂上是很难达到鲜明的实验效果。而且在上课的这两天天气一直都是阴雨天,实验药品(无水硫酸铜)自身就呈现为淡蓝色,我们只有通过加热使其变成白色的反证来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后来听了外国语老师的课,我觉得把上一章的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结束后的实验药品彩腔回收,而是让学生带回家,不密封保管,等现在来上这节课时再把药品搌示进去就能观察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把课堂上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家庭实验,而且还不需要学生作过多的工作,而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值得借鉴。

无机化工

二、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用“瓶子里还有气体吗?还有几?”的问题翻开学生的思维,通过逆向思维解决消耗气体氧气的含量为约1/5,并且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赊的集气瓶中,米条熄灭,又一次直观的得出氮气的性质:不助燃也不支持燃烧。

三、注重生成激发思考

另外可以看出这个老师的课堂机智及重视学生的生成,比方说讲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有同学提出,可能是外界的气压本身低。他将这个课堂生成的问题抛给学生:外界的气压本身低。。。,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一、充沛挖掘引入实验

前逆空瓶不空的引入实验,事实上这个引入以前上课也有用过,在证明空气的存在的实验中,设计这样的实验:把空塑料瓶的空气在水(加红墨水)中挤出来,并观察到松手后,塑料瓶中出现水柱。这个实验既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温习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为后面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水从烧杯挤入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的原理剖析作一个知识的铺垫。

但他在通过挤压空瓶排水冒出气泡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之后,接着又让学生看水的倒吸,为了看的更清楚,他将里面的空气进一步的挤出,倒吸的水就更多了。事实上这个环节揭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听课事先就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这样学生能自己解释后面水为什么能倒吸的原理,

而且让学生能自己理解倒吸多少体积的水,说明减少了多少体积的气体,轻松解决实验中难点的现象解释,有点遗憾的是,他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会倒吸呢?如果此时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原因,学生能很好的用气压解释,能很有效的指导下面检验氧气多少的实验设计。

在实验的过程中放入的红磷是过量的,从红磷的剩余与火焰的熄灭可以证明剩余的气体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但是如果在这个实验过后,再用扑灭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的瓶口,观察到火焰的熄灭则可以更加直观的再次证明剩余的气体的性质。

第14篇:九年级化学教材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材教学反思

香花岭中学

文胜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通过几个月的新课改实践,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 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九年级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

5、AL2O

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4.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中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锌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应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在学生刚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在习题中出现不会写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该反应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许多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好教给学生,不知是否恰当。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 5.有些课堂华而不实 教师把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对话,庸俗化为一般的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很活跃,实质上是利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灌”;有的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了 “满堂问”,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很好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能力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表扬,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教师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点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从以上可以知道,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

第15篇:英语七年级教材教学反思

七年级教材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词汇教学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只有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听写能力才能相应的提高。七下册共有单词及词组417个,加上人名59个。比起七上来,词汇总量虽没有大幅增加,但词汇涉及到国名、动物、职业、食物、蔬菜、建筑物名称及描绘性形容词,还是给学生的词汇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们的对策是,结合语音教学,衔接小学教学,利用记忆规律,借助记忆方法,在综合运用中做到词不离句。

1.结合语音教学,衔接小学教学

七上时一般学校都进行过音标教学,而且一般都是集中教学,随后便很少再教学生以音标识单词。教学实践证明,音标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以音标识单词,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学得更快,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部分有关国名、动物、职业、食物、蔬菜、建筑物名称等词汇,在小学中不作要求,我们用音标学习的方式来复习这些单词,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模仿,同时教师随时总结拼写规则,学生接受和掌握显得比较容易。这里顺便要提的是,Go for it! 教材中出现的部分词汇、语法项目在小学PEP教材中已经出现过,作为七年级教师有必要、甚至是必须对学生在小学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英语词汇量增大,单词的长度加大时,小学式的朗诵记忆已经行不通了,通过对音节的剖析,教会学生学会独立划分音节的方法,再根据音节记忆单词,便成了高效记忆法。如七下第二单元Where’s the post office?中,共有词汇64个,其中library, restaurant, supermarket, avenue, neighborhood, straight, district, through, beginning, hungry, arrive, airport等词汇,如果用朗诵记忆真可谓又长又难。我们可帮助学生把这些复杂的单词划分音节,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简化单词。这样一来,这些单词的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把词汇练习与连读、不完全爆破、节奏等基本朗读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英语的美感,在练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利用记忆规律,借助记忆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识记的材料在开始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最快,以后逐渐趋于平衡。这个记忆规律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的单词后还要复习旧的单词,不断反复复习,以防遗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掌握单词。具体方法可采用:(1)演示法(该方法的特点:直观、生动。可用来教大部分动词和动作性强的名词);(2)举一反三法(由此及彼,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单词记忆,如联想单词的反义词、同义词、同音词、同形词等);(3)实物情感教学法;(4)讨论法(可把新词与个人生活联系起来);(5)语义网状图法(有利于组织信息和扩大词汇量)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Section A 学习动物名称的单词和描写特征的形容词,我们上网下载动物图片和声音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tiger 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以导入新课。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记住了单词,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如用语义网状图,引导学生总结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样的构词规律在七下中有:表示否定的前辍: unfriendly (Unit 10), irregular (Unit 9); dislike (Unit 1) 表示程度的前辍: supermarket (Unit 3) ; 名词变形容词: colorful (Unit 11), rainy, windy, sunny (Unit 10); 动词变名词: suggestion (Unit 9); reporter (Unit 4); singer ( Unit 7 ); 形容词变副词: heavily (Unit 7); 合成词: airport (Unit 2), policeman (Unit 4), newspaper (Unit 4), everyone (Unit 6), claroom (Unit 12)等。

3.综合运用,词不离句

词汇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可以以每单元的话题为载体向学生输入大量的分类词汇。例如:讲到第四单元I want to be an actor.中的职业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搜集身边的职业,查出最多者为词汇王。然后将词汇与单元中的句型相结合造句子,编对话,做表演,完成任务。词汇在综合运用中有了足够的机会练习,达到熟练。再如:第八单元I’d like some noodles.中学到不少食物名称,此时可以安排一则任务,先让学生将食品分类,然后设计一周食谱,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词汇的学习。 反思之二:语法教学

语言学家David Nunan在1999年对语法作出了这样的诠释:“Grammar:The study of how syntax(form), semantics(meaning), and pragmatics(use) work together to enable individual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language.”最新、最权威的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法教学一定要从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七下的主要语法项目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祈使句。其中,一般过去时对学生来说难度最大。在JEFC教材中,一般过去时出现在初二第

八、

九、十单元,从学习较为简单的be动词的过去时开始,过渡到had,然后再到实义动词的过去时。但Go for it!只安排了两个单元,而且在第九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中一下子呈现了be动词的过去时和实义动词的过去时,出现了规则动词和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如:visit –visit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ay-stayed, have-had, do-did, go-went, sit-sat, write-wrote, read-read, see-saw 等。在七(上)中我们已经知道,新目标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单元之间话题联系较少,语法现象衔接不够。而且教材只在表格中简单呈现应知应会的语法实例,不作语法分析,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语法体系,很难把握语法教学。于是,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语法教学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解决语法部分,出现了要讲的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学生掌握的情况总是不理想等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部分教师误认为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语法部分只要照本宣科地过一过,从而导致学生由于基础语言知识和结构掌握不牢,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几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完整英语句子。根据Nunan的语法教学理论,我们的做法是:

1.走出认识误区,更新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了解《Go for it!》的语法编排体系,它是按语言习得规律,集中呈现语法现象,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感受,再通过逐步的学习习得语言,使语法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新教材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而是要求教师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达到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2.参考相关习题,确定语法讲解范畴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而在课堂中学到的毕竟有限,如果让他们掌握了规律,那么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能通过思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继而形成语言能力。所以必要的语法规则的讲解仍然要进行,但切忌太泛。可以参考相关的习题,确定语法的难度和深度。如上面提到的一般过去时的学习,虽然出现了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但不规则动词表却没有在附录中出现,分析八上教材,我们会看到一般过去时作为语法项目有两个单元的复习,而不规则动词表也将出现在八上的附录中,可见,把大量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呈现给学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当然,词汇是越多越好的,我们的做法是:在接下来的单元教学中,如果出现动词,则补充相应的过去式。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每天要求学生记若干个过去式。

3.在合作中探究规则,在任务中熟练规则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在任务中学会语言。语法教学也一样。以第五单元I’m watching TV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人们的日常活动,语法项目是现在进行时。在小学PEP五年级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过这种时态。但当时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一般不作语法的归纳。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可以比较快的引入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结构。在教学中这样操作:(见ppt.)

反思之三:听说教学

我国著名英语教授,语法学家张道真在今年5月份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时曾说过,“中国人学英语最大问题是听说。我觉得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开头必须要抓听说,如果不抓听说就全盘皆输。”我们知道,“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加强听的能力,因此听和说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Go for it! 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本的结构中看,每个单元中的每个小节都有pairwork或 groupwork的练习,学生能及时得到口语训练的机会。而且七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显示欲,他们模仿能力强,喜欢凸现自己,再加上原有小学英语的口语基础,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普遍反应不错。但是,听力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Go for it! 七下中每个单元的听力项目均在5个左右,形式多样──有标序、圈词、填词、打勾、连线、填表、回答问题等。要求完成的任务一般由简单着手逐级递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然而,遗憾的是部分学生由于语音问题而不能很好把握。语音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材磁带中的美音与我们教师的英音,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二是个别学校在七上时语音教学不过关,导致学生语音不准,课文中的听力因为有老师事先大量的铺垫,感觉尚可,但一旦遇到听力测试,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低分现象。

对策是:

1.听力训练前加强预听。听之前,不管是什么材料,都给学生一个context, 让他们进行预测。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对话中的language,包括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facial expreions 和discourse structure.

2.加强语音教学,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语音纠正。引导学生注意美音和英音的区别;进行听写训练和听读训练,跟读时,让学生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了解美音和英音的区别其实很重要,一是可以了解美、英两国文化的不同,二是如果不向学生指明两者的区别,长期下去,可能他会听不懂英音,甚至直接影响听的能力和水平。(美音和英音的区别见ppt.)

3.在趣味活动中练习听说。如设立每周一歌制(Song Time),具体操作是:让学生为朋友点歌,老师或点歌者制作课件,请全班同学听歌填补歌词,然后学唱歌曲。第二个趣味活动是模仿秀,在周末或假期进行。请学生回家看原版英语片,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色的几句台词进行模仿,返校后进行模仿秀。(见ppt.)又如课前五分钟的Free talk,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训练听说。如自我表述、即兴采访、对话表演、趣味故事等,其余同学在听的同时作一些简单的笔记,准备回答老师或发言同学的问题。

4.听力材料的处理。Go for it! 将听力材料安排在附录表中,避免了在教学中,将听力文字材料变为阅读性材料,而失去听力训练的目的,或先输入文字符号再输入语音信号(先看后听),而失去听力的真实与预测效果。也给教师留下了自由把握的空间,而且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效完成任务。但是,听力材料不仅仅是听力的训练材料,它还可以成为学生词汇扩充、句型补充的来源,更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背诵材料、改写材料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些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如Unit10 Section B2a、2b的对话听力材料,我们完全可以把它重新处理,让学生改编成“Vera’s Vacation”的story.做到一文多用!

这是学生习作:Vera’s vacation was great.She went to Tokyo with her family.She went to a lot of museums.The museums were very interesting.But they were also very crowded.Vera went shopping, too.But the stores were very expensive.She met many Japanese people.They were very friendly.Vera’s parents have some Japanese friends.They had dinner at their house.Vera thought the food were delicious.She loves Japanese food. 反思之四:阅读教学

与七上教材中的阅读篇章相比,七下中的篇章形式上大同小异,无非是划圈、划线、连线、填词、填空、填表、列表及回答问题,但在字数上有所增加,而且其中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语言使用灵活,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如Unit 2 Section A 3a Read the tour guide中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garden tour.”, Unit 4 Section A 3a Newspaper Want Ad 3中有 “Do you like to work evenings and weekends?”等。同时,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语法的角度看非常不规范。如Unit8 I’d like some noodles.An ice cream, please! A small orange juice, please.在Section A 3b中What kind of deert would you like? We have two great new specials.1.Strawberry, banana, and ice cream.2.Apple, orange and ice cream.等。

其次,从教材整体来看,阅读材料中的文字相对较少,初一学生应有大约三万字左右的文章阅读量,这给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然而课外语篇中的词汇与课内的词汇量之间的矛盾又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难度较大,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对策: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同语法教学一样,我们英语老师首先对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目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理解文意、培养阅读技巧,养成学习策略、树立文化意识。具体的描述是: 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潜在目标)。Go for it! 中的篇章初看时,只是要求学生理解文意,掌握某些语言点,但短小的篇章隐藏了巨大的操作空间。我们教师要主动地去适应教材的变化,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如:Unit 6 Section B的阅读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能朗读篇章,理解大意;能描述天气,运用现在进行时正确表达;能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能注意到中澳两国气候的不同,以及中西方人们不同的休闲方式;了解有关沙滩排球的知识。

2.转变阅读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七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有别于以往的JEFC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也有别于小学的阅读教学。我想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概括——精彩呈现激发学生参与,限时阅读激励学生思考,生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思维。如:仍然以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学设计片断是这样的:(见ppt.)

3.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往往建立在足够的词汇量、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要帮助学生学会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在句中出现的用法与意义完全不同于自己所学过的用法与意义时,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猜测。此外,就象语文学习一样,要帮助学生养成爱看书的习惯。Go for it! 教材中相对较少的阅读材料与文字使我们更加应该把英语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可以向学生推荐英语简易读物如《书虫牛津英汉对照读物丛书》、《真实趣味读物》等,它们或是世界名著的简写本,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或选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语言地道,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还可以让学生听英语新闻、读英语报刊、杂志等,培养学生的语感。

4.关于课外阅读题

一般过去时出现以后,学生可做的阅读篇章明显增加。然而课内过少的词汇量(尤其指过去式)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难度,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恐慌心理;而且到七下为止,篇章均以话题为依托,以描述或讲述性语言为主,与课外阅读理解题中的故事性、情节性篇章略有出入,部分学生感觉不习惯,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将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综合起来,如逐渐渗透过去式,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扩大学生词汇量;开设

一、两节泛读课,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每天一篇进行阅读训练等。

反思之五:写作教学

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每单元安排两次左右的写作,以topic为主线的编排体系为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一开始就能够得到锻炼,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说不会写,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有:词序混乱,机械照搬中文句式;词性混用,把具有同一中文意义的词,不加分析、不加选择地用在句中,而不考虑词性问题;单词缺失,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只要句中已经出现了含有该意义的词,便认为这个句子的结构已经完整。没有注意到中英文之间人称、时态的差异,人称、时态不符等。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语言积累,对老师的批改也不关心,不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的对策有:

1.重视从说到写的转换,抓好字、词、句、文的练习

语言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利用已具有的能力作为学习掌握新的能力的基础,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能说清楚字、词句、段的学生是学习写作的基础。然而,小学英语重视听说,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政策,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随意性和较多的错误。有时,课堂上活动热热闹闹,口语表达也非常流利,但学生对句子的内化尚未形成,出现会说不会写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说写转换,利用看图说句、用完整句子表达、听写句子、连句成文等形式抓好字、词、句、文的练习。如Unit 9 Section A 1a,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写出句子,并将句子连成一篇短文Lucy’s weekend。

2.重视从读到写的转换,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所以正确有效地处理好阅读材料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重要作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文章,出现在Section B 3a, 然后在3c中以模仿为主要形式进行写作,既能给学生提供落实语言知识点的机会,也能加强学生句群与篇章的意识。如: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3a是三则招聘启事,包含了职业特点介绍,职业性质评价,招聘广告格式,个人志向选择等信息,字数不多,信息量却相当大。先模仿,后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就会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这是学生习作:WANTED: Do you like to have a busy but interesting job? 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kids? Are you good with kids?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If your answer is “Yes”, then we have a job for you as a music teacher.Call Bill at 220-3938.

改写往往需要改变人称、时态结构,所以在写之前一定要提醒学生。如改写Unit 5 Section B 3b,变短文为对话.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Bob 在看信。

Mum: Hey, Bob.What are you doing?

Bob: I’m looking at the photo of my pen pal’s. Mum: „.

也可以将听力材料进行改编,仍以Unit 9 Section A 1a为例。布置写作要求时,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改写听力材料,而让其余学生看图作文。

续写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是一种比较popular的写作形式。如Unit 11 Section A 3b中有四幅画,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幅画,想像图中人的假期活动情况,写一则短文。或者利用Just for fun!中的材料进行续写。

人教网上的单元评价中,几乎每份试题后面都有一个写作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3.熟背课文,坚持应用

熟背课文能增强英语语感,而正确的英语语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阅读文章,理解文意,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写作。通过背诵课文,一些优美的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进行写作,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国式的表达习惯,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

写作教学还要重视写作的实用性,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Go for it! 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从篇章中也可以看出,email,书信,广告,启事等是主要体例。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不忘请学生用写作做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设立班级信箱,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写email向教老师介绍假期中的一天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

4.多批细改,及时反馈

学生的英文作文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修改。一些老师的做法是逐篇逐篇地批,一句一句地阅。他们非常善于总结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通病,苦口婆心,不断讲解;对于个别问题,除了批注在作文本上外,还要一丝不苟,单独纠正、个别讲解,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些老师在学生写作实践后,把自己的作文或学生的优秀习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老师与同学的作文进行比较,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还有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小试牛刀,现场作文,庖丁解牛,全堂会诊”。本人更倾向于推荐这一种写作模式。

5.关于话题作文和故事性作文

Go for it! 以话题作文为主,每单元的作文主题如下:

第一单元简介pen pal,第二单元学习如何写tour guide,第三单元介绍my favorite animal,第四单元是招聘启事,第五单元可以是my family on weekend,第六单元写周游世界,第七单元学习描写外貌长相,第八单元给自己写一则餐饮广告,第九单元是an exciting weekend,第十单元写旅游日记,第九单元可写my opinions on talk show,最后一单元可以练习my school rules等等。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话题作文已非常熟练。如第一单元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Self check 3 一个语言应用能力评价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时包含以下信息name, age, country, language, likes and dislikes; 学生在写作尤其是写到同学的喜好时,写出了许多东西:favorite color, singer, subject, movies, fruits, sports等等。然而上学期我市的期末练习中出现的是一个故事性的看图作文,不少同学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笔。

反思之六:关于Just for fun

新教材每单元后都插入一则卡通幽默(开心一刻),并配上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话语,风趣幽默。有的让人深思,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每一则都可找到“思”点、“笑”点,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弃之不用的现象比较多。或者觉得这些幽默卡通材料在我们眼中并不幽默、可笑。

教学建议:

1.为了笑一笑

“笑一笑,十年少。”在英语课堂上,笑的效果如果不能使人年轻十岁的话,至少一定会使我们学生绷紧的神经得以很大的放松。所以,有的时候,Just for fun的功能就是Just for fun, 师生一起体会一下可爱的卡通带给我们的幽默,轻松一下课堂气氛,比什么都好!如Unit 11中那两只小老鼠的对话,Why did you stay at home? I just didn’t want to go out.会让洞外的猫怎么想呢?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狗气杀”,狗看到鸡在伸着颈子啄食的时候,大概也和这只猫有同感吧?!

2.用于写作

Just for fun!中的材料可以用作写作的铺垫。如看了Unit 12的父子对话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想像作文,关于这个helmet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写一个你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有关helmet的故事;或者制订一个交通规则等。

3.用于口头表达

Unit 3中的just for fun的母猴与小猴宝宝的对话,Why are they looking at me? Because you are very cute.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母猴的“舔犊”之情,那么作为子女的学生,又该如何去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可以和学生谈论这个话题,并完成书面表达:What can I do for my parents? 4.用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抨击社会弊端——Unit 4, 盲目崇拜明星现象。据说有一个调查表明,81%的学生有自己的偶像,其中娱乐明星占54.5%、体育明星占30.5%、英雄人物和伟人占11.7%、其他占3.3%。(其中不包括卡通明星等虚拟形象)盲目崇拜明星现象也引发了多起自杀、伤人等恶性事件,引导学生如何崇拜偶像,值得与学生探讨。

所以,just for fun如同教材的其他部分一起,只要细细研究,你会发现它们或耐人寻味,或发人深省,或意味深长,或妙趣横生,或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16篇:地方教材罗阳事迹

【坚守岗位奉献篇】

奉献不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是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余力去帮助别人,踏实工作,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表面上发生冲突时考虑周全,谦和地处理,久而久之,就是奉献。

罗阳:用生命锻造“空中利剑”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这是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礼上给罗阳的颁奖词。

罗阳,这个用生命托起祖国战机的航空英模,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献出了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2012年12月17日上午,因雨雪阴沉多天的京城终于迎来灿烂阳光,抚慰着人们依旧悲痛的心绪。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团成员饱含感情地向人们再现了罗阳为航空事业奉献终身的一段段感人故事。

“第一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第二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第三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制造大型国有企业领导。”沈飞集团副总经理苗玉华这样总结罗阳在航空工业战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30年。罗阳2002年起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2007年担任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沈飞相继研制成功五个型号的先进战机,大家都知道的歼—15飞机,就是这些先进战机之中的一种。在歼—15飞机研制最紧要的关头,罗阳发出沈飞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总经理令,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加快研制进程,终于攻克了难关,实现了我国航母工程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人们都说,看到罗总,就懂得了什么叫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在他身上,体现了航空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报国情怀,体现了军工人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国企责任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沈飞集团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任仲凯常年担任罗阳同志的秘书,他感同身受地体会着罗阳的付出和劳累。任仲凯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工作繁忙,罗阳睡眠太少,每一次上车,很快就会睡着。司机偷偷放慢车速,而他总跟司机说,能不能开快点,司机只好找些理由,在车速问题上“讨价还价”一番。任仲凯说,“我将永远铭记罗总说过的一段话:我们的天空并不平静,我们未来的威胁,更多的来自于天空,天空有着民族的未来,拥有了天空,就把握住了未来,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中国是一张白纸、从零起步,关键技术外国人根本不卖给我们。罗阳却下定决心说,我们自己干!沈飞集团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潘新回忆道,罗阳担任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创造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和先进的组织模式。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舰上起降试验。舰载机生产出来了,罗阳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他说,这好比我们的孩子,就要上考场了,我们一定要盯到底、跟到位,确保它的最佳状态。“辽宁舰入列时,有外媒预测,中国的舰载机要实现舰上起降,至少还需一年半时间。而刚刚过去两个月,我们的歼—15飞机就实现了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创造了航母工程历史上的奇迹。我们成功了!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沈飞集团试飞站的刘一夫时常感动于罗阳时刻把生产一线员工装在心里,一次次做出保障员工利益的硬性规定。冬天配备给试飞工取暖的“暖腰宝”、为装配工人配上的护腰带、给热处理工配上的防高温辐射面镜„„“只要看到这些劳保用品,沈飞员工就会想起我们的罗总!”

“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歼—15成功起降,罗阳的谦逊、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把记录罗阳在辽宁舰上工作生活的一些画面组接起来,“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他应该出现在欢庆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尽情欢笑,但欢庆的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罗阳,这个用生命托起祖国战机的航空英模,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罗阳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

满怀着对罗阳的思念,哽咽着话语,罗阳的妻子王希利回忆着与罗阳这些年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在为罗阳整理遗物时,王希利找到了罗阳记录下的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要多为他人着想;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要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

这就是真实的罗阳。

罗阳同志作为中航工业沈飞负责人,以国家之振兴为已任,以企业之发展为已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为了让新型战机翱翔于蓝天,为了让舰载机驰骋于大海,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在实现了两大重点型号相继成功首飞后,就立即赶赴珠海航展为新型战机呐喊,紧接着又转战“辽宁舰”为舰载机助力,没有一刻休息。他用全部的精力带领着中航工业沈飞冲上了事业的巅峰,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默默无闻、踏踏实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有这样的信念和执着,航空人一定会实现他们的蓝天梦,中国人民一定会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生感悟】向罗阳们致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当歼十五在我们航母上成功起降的那一刻,当罗阳同志的噩耗几乎同时传来的那一刻,我们完全体验了鲁迅先生的感受。历史上不乏为民族大义焦虑、付出一生 之人。罗阳他无疑就是了,梦圆六十年的大国之梦,正是成千上万的 “罗阳们”用青春、用汗水乃至用生命汇集而成的。马克·吐温说过:“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了解罗阳同志,学习罗阳同志,是给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让我们看得更清,想得更远,走得更稳„„

第17篇:清廉人生地方教材 教学计划

《清廉人生》地方教材 教学计划

石龙小学胥刚

一、教材分析

《清廉人生》课程是一个以古今中外和现代名人名事有机结合,课文对善恶、美丑进行鲜明的对比,以社会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自信、自律、自爱,知道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材说明

《清廉人生》共分尚志、好学、明礼、诚信、博爱、守义、勤俭、自律、清正、廉明、敬事、为政等十二个主题,每个主题由四个话题构成,每个话题由“你言我语”、“生活导航”、“人生楷模”、“警钟长鸣”、“走进生活”等几个板块构成。课文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青少年开展廉洁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实现理想是漫长而曲折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用坚韧的品质去克服困难,用辛勤的汗水去创造未来,才有获取成功的希望。

2、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使人聪明,学习使人快乐,学习使人高雅!在学习上“一曝十寒”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而需要勤奋,讲究方法技巧,更需要坚持,方可事半功倍。

3、礼仪文明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讲文明,懂礼貌,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争做“五讲四美”的好少年。

4、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待人处事的真诚,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是处事的原则。

5、学会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祖国、爱万物是一种快乐的幸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永不变的真理。

6、树立正气,见义勇为,为人类幸福生活创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7、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8、遵纪守法,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中华少年。

9、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言行举止为榜样,加强品行修养,培养健康情趣,做到无私奉献。

10、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好少年。

四、教学活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范例。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3、开展资料收集、调查、角色扮演等活动。

2011年秋

第18篇:地方教材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

《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2课《大学》(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

六、活动广角:第8—9页

七、成长阶梯:第10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中庸》(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

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

26、29页

六、活动广角:第

26、29—31页

七、成长阶梯:第31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6课、马 援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

34、35页

七、成长阶梯:第35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7课、诸葛亮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8页

七、成长阶梯:第3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8课、岳飞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

六、活动广角:第

41、42页

七、成长阶梯:第4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9课、李清照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

六、活动广角:第46页

七、成长阶梯:第4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0课、辛弃疾

一、人物剪影:

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

六、活动广角:第

49、50页

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1课、蓬莱仙境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

七、成长阶梯:第57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13课、趣味诗歌

一、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64页:

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

3、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0页:

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页:

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

5、6

7、6

9、70、73页

第19篇:这个地方有点怪教学反思

儿童最宝贵的就是想想,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探寻多种想想的途径,激发发散思维,来构想一个奇幻、美妙也可能荒诞的主观世界影像。根据本课的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决定通过联想变化—方法探究—灵活运用—创造表现—讲述交流的方法来讲授本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物品联想,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都很兴奋,同学们一个比着一个想象。花椰菜像小树,苹果像城堡。通过外形类似联想,还可以通过放大、缩小、重复、添加等。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但有些过于抽象,脱离了可能,看不出原本事物的样子,这是一个问题。我考虑应当选择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不能一味追求奇特,怪异,要从实际出发,不本末倒置。

第二个问题时大多数同学的想象丰富,但是落实到绘画却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先从基本的添画开始,结合事物进行联想,现将外部造型确立,再用线条装饰。循序渐进将想象画作品完成,能降低绘画难度。

总之,本课是一节以想象为主的造型表现内容,力求在想象基础上,让用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20篇:说教材反思

“说课标说教材”心得体会

2018年3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咱们金桥道尔顿学校组织的“理综组说课标说教材”比赛,收获颇丰,对研说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如下:

研说教材可概括为“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重在说建议。说建议不仅说考纲和考点,还应该谈具体的教学建议,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不能停留在表面和空处。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自己独到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本次比赛,尤其是在观摩了同行们的精彩演说,我发现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新旧课标的缺乏解读、比如对教材的内容整合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教学建议方面尚停留在表面和空处、比如语言上没有很强的逻辑性等等。 这次活动我收获了新思想,同行们教给了我研说教材的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而且我应该多多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中尝试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总结,不断地去发现,去积累,去研究,在教学中反思,在总结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渐形成切合当地实际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我觉得我,我经过认真的思考,明白了不能只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还要搞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不拘泥于形式,列出体系,从而做出真正的知识立体整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去学习、去摸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我也认识到高效的课堂来自教师的魅力、语言,让我们的课堂语言简洁、精炼、丰富、动听,才能让学生兴趣高昂,爱听、乐学。

总之,通过本次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收获很大,收获颇丰。

地方教材教学反思范文
《地方教材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