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3:16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xxxx秋季学期,我在学校担任五(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在这学期里,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此外,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其次,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每节课,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虽然我没做班主任,但是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扎根。我常常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和物都爱不好,谈何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我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爱的教育。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

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面对后进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导致本学期后进生辅导未达所愿。针对本学期出现的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耕耘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推荐第2篇: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2014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并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乐于教学。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小结。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积极实施高效课堂管理,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好批改记录,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5.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班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期末检测中,数学科人均分78.7分,较上年度统考成绩提高了10分。及格率81.8%。优秀率48.5%。本班学生的数学总体成绩差异很大,并出现“两头尖”的现象。这次统考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分,最低分和最低分相差96分。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1.全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偏科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对数学学科索然寡味 ,没有自觉学习数学。

2.整体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计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利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缺乏数学逻辑性、牵引性、层次性、深度和广度性;全班有一半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能力很差,更有甚者,对整数的四则运算计算有误。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运用的不够好。

三、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由于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差,上课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学生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还有个别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影响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找他们了解原因很重要,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有些是存在某个知识的段层,跟不上就放弃了等等。这样的情况要跟他们多次交流,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4.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不断反思教学,将公开课、优质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也相信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2014年12月28日

推荐第3篇:五年级数学上《解方程(二)》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解方程

(二)的内容,感觉没什么明显的精彩地方。学生由于有了关于加减的等式的性质的了解,在通过例题中两组方程的观察,适当提醒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等式的性质,很自然的就能得出有关乘除的等式的性质。

只是在让学生举例的时候,没有学生能想到同时除以0,结果是怎样的。只能由自己向学生提出问题,简单讨论后,很快想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因而得出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的范围。

计算中有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学生对于小数的乘除法计算,有很多的错误,需要加强巩固训练。

推荐第4篇:五年级数学上《解方程(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数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课开始,老师出示天平并在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吗?学生写出 50=50;老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2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学生写出50+20&5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学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吗?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辅以启发性、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操作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生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推荐第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位置》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位置(1)》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普惠乡中心学校 孙晓晓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1.将座位情境图抽象成座位平面图。(演示PPT课件)

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演示PPT课件) 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演示PPT课件)

(四)认识数对

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2)反馈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

2.评价归纳: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是借助文字、符号、箭头来说明行与列。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统一表示方法)

3.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对,应该用统一的表示方法!在数学里是怎样统

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2)理解(2,3)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中间的逗号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教师演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揭示数对的名称: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4.数对的读法。

(1)以张亮的位置为例,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2)任意举一例。

【设计意图】延伸复习导入时的情境,承接复习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解决“老”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收获和体会,直观感受到用两个数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三次“统一”的过程: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

三、综合练习,体会联系

(一)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

1.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

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二)体会相关数对之间的联系

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2.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一)生活举例(第19页“做一做”)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五第2题。

(1)理解题意:第(1)问是用数对表示指定汉字的位置,第(2)问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4)组织开展“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的游戏活动。

五、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一)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提炼延伸

1.引导:我们这节课从在“一排座位”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到在“教室平面”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你有什么感受?

2.提炼:在“一排座位”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在“教室平面”里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就需要两个数。这说明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就需要两个数据,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对”。(演示PPT课件)

3.延伸:想一想,如果在一个立体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

4.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经纬线的知识。

(2)知识小介绍: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

六、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五第

1、4题。2.课外作业:练习五第

3、5题。

推荐第6篇:高一数学上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实施了教学改革——生本教育。作为刚毕业一年多的教师我很开心刚毕业不久就赶上了我校的这种改革。其实在第一次听到生本这个字眼,觉很茫然。但在逐渐的了解和实施过程中,我渐渐的体验到了这种教学理念下课堂的转变。一路走来,点滴之中,有许多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亮点,也有一些困惑。

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要勇于做积极的旁观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学生,也要重新认识自己。在此,我想总结下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生本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去年,我们一直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上安排一些游戏、竞赛等,尤其是在新概念知识的导入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同时,我们有针对性的反反复复地出习题,并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而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学期我们采用了生本教育发现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慢慢动起来,平时爱睡觉的同学也不那么爱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生本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上学生做任务时候,有时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合作热闹,出现了浑水摸鱼的现象。

(3)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一段时间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4)无法掌控课堂纪律(特别是新老师)导致课堂效率低。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这这些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前置性预习

所谓前置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很多教师提前好几天把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但我不这么做,因为高中生的学习量是很大的,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我是利用课上十分钟让学生预习。

(2)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可忽略。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精神,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解决80%左右的问题,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讲。已经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证明。学生通过自己与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生本”,其实质就是让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七数学上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的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等,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表现在: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每天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些课用多媒体上比较直观,如:第四章图形的基本认识。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创设能吸引学

生注意的情境。这样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以致用。另外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彻底放手,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针对问题先自主探究,然后再与同学合作交流,最后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而且还要适时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打好基础。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把他们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利用星期

二、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辅导学困生,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改正。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由一位优生带两到三个学困生,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对于优生,给他们布置书中拓广探索的习题做,或布置课外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到办公室问教师。

5、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初中,有很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目的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3、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4、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推荐第8篇:苏教6年级科学上单元三

六上科学单元练习

(三)

一、判断题

(√)

1、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 )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

4、只有磁铁、铁一类的物质才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

5、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

6、相同条件下,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大。

(

)

7、热、光、电、声音都是能量,食物、石油等物质中没有能量。

8、电磁铁的南北极方向与电池的数量有关。

(√)

9、断电以后,铁钉上面还有大头针吸在上面,说明该铁钉已被磁化了。(

)1 0、电池数量相同,电磁铁线圈越多磁力越小。 (

)

11、自制的电磁铁的导线很短,所以不会太耗电。(√ )

12、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都是可以改变的。

(√ )

13、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时,不能长时间接通电磁铁,这样会使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准确性。

(√ )

14、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

15、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 )

16、小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 )

17、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能量的世界,做每件事都和能量有关。(√ )1

8、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太阳,我们已经能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 )

19、根据不少的证据推测,煤是由古代的植物慢慢变成的;石油、天

然气也与煤相类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

)20、通过发电机,可以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

)

2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

22、电能只能由光能转化而来。

(

)

23、转动小电动机不能点亮小灯泡说明它没有发出电来。(√ )

24、用小磁针和绕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可以检测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 )

25、检测时磁针要远离小电动机,因为小电动机里有磁铁。

二、选择题

1、一节普通的五号干电池的电压是(

)

A、

1.0 V

B、1.5 V C、

2.0 V

2、用线圈套住小磁针,使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的是(

) A、线圈与磁针垂直

B、线圈与磁针平行。

3、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4、(

)能产生磁性。 A、玻璃

B、铜

C、电流

5、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

A、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B、没有南北极

C、不能指示方向

6、下面跟电磁铁磁极方向无关的是(

)

A、电池的正负极

B、导线的缠绕方向 C、电池的节数

六上科学单元练习

(三)

7、小明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后,再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此时的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8、下列条件下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

) A、铁芯形状

B、导线绕向

C、线圈圈数

9、只改变电磁铁电流的方向,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10、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

)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C、减少电池的数量

11、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

)无关。

A、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转子磁铁的磁极C、增加线圈缠绕的圈数1

2、一块断的磁铁(

)

A、有南北极

B、只有南极

C、只有北极

13、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A、具有能量

B、很硬

C、锋利

14、手电筒中的电池使用时输出能量的形式是(

) A、化学能

B、电能

C、光能

15、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用手摇发电机是(

) A、热能转化成电能

B、电能转化成热能C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6、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A生物能

B、热能

C动能

17、两只手互相摩擦会感觉热,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 A、化学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B、生物能转化成了热能

C、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18、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

A、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

B、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19、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0、植物在阳光下成长,它们之间的能量(

) A、化学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B、太阳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1、小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

)

A、机械能

B、热能

C、电能

22、蓄电池放电时把(

)

A、化学能转化电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3、核电厂生产的电能是由( ) 转化而来的 A、机械能

B、热能

C、原子能

24、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与(

)无关。 A转动速度

B、电动机的大小

C、转动方向

25、下面能量转化的事例中,属于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是 (

) A、正在运行的电风扇

B、用电水壶烧水

C、用煤烧锅炉

推荐第9篇:五年级数学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一、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的探索题,激发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能力。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套所的状态中,发现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题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创造者、主体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顾问,适当的时机引领寻声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学

适时引入计算器。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又精确,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学

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涵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会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总之,努力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氛围中津津有味地品尝老师精心制作的美的大餐。

推荐第10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折纸说课稿

教材内容: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学会同分母数加减法和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折纸的活动,通过两个小朋友折纸的所用纸数量,提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关键: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法学法:

1、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2、学法: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分等知识,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做足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学生直观操作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合作交流, 寻找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折纸)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新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让学生观察。

师:你能从小明和小红的折纸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板书:小明和小红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要解答这些问题,你会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说算式,师板书:1/2+1/4= 1/2-1/4=

师: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揭示课题:我们把分母不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究竟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用比较新旧算式的方法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原本较为单调的计算课生动有趣起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充足条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探究素材。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初步感知,猜测结果。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1/2 与1/4的和,请你估计一下,它们的和大概有多大?

猜想是进行探究学习的起步,安排学生先初步感知,直觉猜测结果,把他们的这种起始认知放大,然后在质疑中,让他们惊现这时不能直接相加,接着进行深层的体验探究。

2、自主探索,揭示算理。

(1)独立思考:在学生猜测1/2+1/4得多少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画图、折纸等不同的方法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还有别的不同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

4不管是哪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直观演示,验证算理。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准确看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1/2+1/4=2/4+1/4=3/4的全过程,学生看到了“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真正体会到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4、知识迁移,探索减法。

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在尝试计算后展开交流,并用图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困生形象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观察思考,归纳算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时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第1题“看图填一填”这一层练习,旨在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结合图形来完成计算,给学困生提供“拐仗”。

第2题“小小神算手”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等知识点,目的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第3题“火眼金睛判对错”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综合练习: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经历知识的建构后,让学生谈收获,在汇报、交流中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条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想告诉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环节使课堂有始有终,浑然一体。

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力争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又使板书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减

第11篇: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高 士 谦

2013—2014学年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

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奋斗目标:

加强思想教育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本学期里,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教学大纲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并注意积累和整理教学资料,总结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求质量,求效率,求效果。学生考试成绩及格率90%,平均分80分

七、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 ———————————————(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2013.9.1

第12篇:苏教五年级数学考试题

一、解方程

10x = 5.5 x - = x 1.2 = 6

二、填空

1.5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 ,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

2.在横线上填最简分数。

4厘米 = 米 750克 = 千克 25秒 = 分

3.一个钟面被分成两部分(如右图),较小部分占整个钟面的 ,较大部分占整个钟面的 。

4.一根彩带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7分米,第二段长9分米。第一段的长度占这根彩带的 ,第二段的长度是第一段的 。

5.1215 = = =

6.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不用求解)

(1)上衣单价x元,买8件这样的上衣一共用去420元。

(2)一班和二班共有100名学生,一班有x名,二班有48名。

(3)树上原来有x个桃,摘下26个,还剩34个。

7.a是大于1的整数,以a为分母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

8.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6段,每段长 米,占全长的 。

9.把半径8厘米的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长 厘米,宽 厘米。

10.把、、分别填入右图的方框里。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如果a是一个偶数,下面哪个数和a是相邻的偶数?

a-1 □ a+2 □ 2a □

2.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四次后,得到的图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 □ □

3.一张城市平面图上,公园位置用数对(4,3)表示,如果少年宫的位置用(3,4)表示,它在公园的什么方向?

北面□西面□

西北面□ 东北面□

4.一道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的和是120,被减数是多少?

120□ 60□ 40□

5.一本书已经看了一半多一些,下面哪个分数适合表示没有看的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 □ □

6.两张正方形硬纸板,一张剪去1个圆,一张剪去4个圆(如图)。哪一张剩下的废料多一些?

剪1个圆剩下的多□ 剪4个圆剩下的多□ 剩下的一样多□

四、画图并填空

1.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以点(4,9)为圆心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2.如果把这个圆先向右平移7格再向下平移5格,平移后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答。

(1)水果店五一期间卖出西瓜920千克,比卖出的桃多660千克。卖出桃多少千克?

(2)一个长方形花圃的长15米,面积是120平方米,这个花圃宽多少米?

2.一个超市今年四月份上、中、下旬的营业收入如下表。这个月营业收入超过全月计划的几分之几?

时间上旬中旬下旬完成全月计划的几分之几

3.张芸自制科技作品,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半圆形(如)。剪下的半圆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棵树的树干直径是40厘米,一根绳子绕树10圈后还多出44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

5.学校气象小组把某星期各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下面的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变。

(2)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13篇: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一、注重有关知识、方法的复习,为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复习引入环节,让学生会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梯形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为学生计算梯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准备,有利于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推动新知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自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具的割补、拼摆,共同探索将梯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各种办法。在展示汇报中,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全班**流,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各种的方法中,发现相同的地方,从而熟练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尝试运用与练习反馈相结合,促使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出示梯形面积公式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积计算在现实生活的实用性,通过情境促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才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在反馈练习中,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独立练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一些错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漏算、多算的现象。今后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4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向示标。

同学们,动物法庭正在审理一个案子:小熊、小狗各做了一个漂亮的梯形。小熊认为自己做的绿色梯形大,小狗认为自己做的红色梯形大。它们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助大象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呢?(生:比较梯形的大小)

比较梯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比较什么?(生:比较梯形的面积)对,就是比较梯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自学指导。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本一部分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1、怎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怎样的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如何应用呢?

三、自学督查,导学释疑。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问: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遍?边演示边讲解拼法。下面的同学谁还愿意汇报你的拼法?

2、试总结归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自由汇报: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都要“÷2”?

2、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弄清横截面的含义。(课件实例说明) (2)、学生独立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5、完成课后“做一做”。

6、质疑:梯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大家要记住,在实践中要会运用。

四、自主测评。

1、填空:(课件出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图形的高(

),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3)、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

)个条件,它们分别是(

)。

2、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梯形面积的大小是梯形的高决定的。

) (3)、一个面积为4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厘米。

) (4)、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定时,它的高越大,这个梯形的面积就越大。

五、归纳总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略)

第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与合作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3.情感目标: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讲解法、示范法。学生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在运动会上发现数学,探究知识。 课件: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 板书:9×4=36(人) 算式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36是9的4倍,36是4的9倍) 同时,我们可以说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倍数与因数认识:

(1)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 数的因数吗?

(2)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

数的因数。

25×3=75 20×5=100 (3)你还能举出一些算式吗,并且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发言) (4)对于这个算式0×9=0,我们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

谁的因数吗?

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找倍数: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7 14 17 25 77 (1)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7×1=7 7×2=14 7×11=77 (2)整除: 7÷7=1 14÷7=2 77÷7=11 提问:会不会找因数? 3.练习

请写出100以内8的全部倍数。

8,16,24,32,40,48,56,64,72,80,88,96。。。。 结论:最小倍数是自己本身,倍数是无限的。 对于因数呢?请写出32的全部因数。 1,2,4,8,16,32 结论: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自己本身。 三、课堂小结: 关于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9x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四、作业

1.请写出5组算式,并且写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第16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玉 教材分析:

1、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

2、知识联系点: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解决数学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应用公式准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

具:梯形纸板2个,投影片、课件。 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指导法。 学

法:观察、自学、讨论、操作、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向示标。

同学们,动物法庭正在审理一个案子:小熊、小狗各做了一个漂亮的梯形。小熊认为自己做的绿色梯形大,小狗认为自己做的红色梯形大。它们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助大象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呢?(生:比较梯形的大小)

比较梯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比较什么?(生:比较梯形的面积)对,就是比较梯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本一部分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1、怎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怎样的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如何应用呢?

三、自学督查,导学释疑。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问: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遍?边演示边讲解拼法。下面的同学谁还愿意汇报你的拼法?

2、试总结归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自由汇报: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都要“÷2”?

3、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弄清横截面的含义。(课件实例说明) (2)、学生独立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5、完成课后“做一做”。

6、质疑:梯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大家要记住,在实践中要会运用。

四、自主测评。

1、填空:(课件出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图形的高(

),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3)、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

)个条件,它们分别是(

)。

2、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梯形面积的大小是梯形的高决定的。

) (3)、一个面积为4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厘米。

) (4)、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定时,它的高越大,这个梯形的面积就越大。

五、归纳总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略)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模式,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如: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了设疑激趣,创设了情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迎合了儿童的好奇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己学会探索,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自己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第17篇:北师大初一数学上、下学期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87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针对小学生入校后在本学期的角色转变情况,从他们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期末学区统考中,我班数学成绩有入学时的末尾,跃升到学区第4名!为了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备课。

虽然进入中学,但这些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还是有许多不足与不同的;所以在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导学案的设计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二、以“提高学习兴趣的理念”去上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

了学习的主人。

三、以“夯实基本知识的态度”进行辅导。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

四、以“平等待人的心态”转化工作。

本班43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缺\"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培养使用好小组长。

选择有上进心、负责人、成绩发展均衡的7名学生当小组长,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如何组织、如何调动组员积极性、如何配合老师监督检查督促、如何与组员沟通、如何辅导组员、帮助学习困难的组员等,

在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平均分成6个小组,有小组长协助教师管理、辅导,同时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效果还是明显得。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6年1月

第18篇:小五数学上(一)

数的世界(一)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

3、5的倍数特征、找因数和倍数)

一、知识回顾。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数?你知道下面的数是些什么数吗?

21

16、

4、5.8、3.

6、-3℃、-5℃、0、、

34、······,你能把这些数分一分

523211吗?像、…….这样的数是分数。像0、

1、

2、

3、

4、

5、…这样的数是523自然数。像-

3、-

2、-

1、0、

1、

2、…这样的数是整数。

2、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6、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7、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二、例题。

1、每千克梨4元,我买4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列式:5×4=20(元)答:

在乘法 5×4=20 中,5 和 4 是什么数?20 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发现:5 和 4 是乘数,20 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我们说 20 是 4 和 5 的倍数,4 和 5 是 20 的因数。 注: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练一练

(1)、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3×5=115

15×7=105

30×8=240 例

2、15÷5=3 , 77÷7=11,这里15是5的倍数,77是7的倍数。

47÷7=6······5,这里47不是7的倍数。

3、总结概念:

因数:整数A乘以整数B得到整数C,整数A与整数B就称做整数C的因数。 倍数:整数C就为整数A与整数B的倍数。

强调:(1)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不能说某数是倍数或某数是因数。应该说什么是什么的倍数或什么是什么的因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1,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写出

24、48的全部因数,

5、在下面的数中,找出4和6的倍数 2,

4、

9、

24、30、

18、

6、20、

48、36 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练习:

1、说出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素。

1、

19、

4、

32、11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哪些同时是

2、

3、5的倍数?

28、

35、40、9

5、7

8、90、

10、

36、120

5、、商店里运来75个玉米,如果每15个装一筐,能正好装完

吗?还可以怎么装?装几筐?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

1、在36÷3=12中,(

)和(

)是(

)的因数。在3×9=27中,(

)是(

)和(

)的倍数。

2、24的所有因数有(

);从小到大写出5个15的倍数 (

)。

3、7是7的(

)数,也是7的(

)数。

4、在

15、

18、

25、30、19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既是

2、5又是3的倍数有(

)。

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

)。

6、一个数既是36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3、个位上是0、

2、

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如果用N来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用N+2表示。

5、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个位上的一定是0(

6、5的因数有无数个。

7、18的因数有6个,18的倍数有无数个。

(三)、我能选。

1、4的倍数都是(

)的倍数。

① 2

② 3

③8

2、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丙数是乙数的因数,那么甲数是丙数的(

①倍数

②因数

③无法确定

3、如果□37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

2、5

5、8

2、

5、8

(四)、从

2、

5、

9、0四个数字卡片中选出两张卡片,按要求组成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有因数5:

3、组成的数既是3的倍数:

4、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6、组成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五)、按要求在□里填数

1、3□6是3的倍数,□里最大填(

)。

2、17□是2的倍数,□里最大填(

)。

3、45□是3和5的倍数,□里最大填(

)。

(六)、解决问题。

1、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货场有96吨煤,现有三种不同载重量的卡车,用哪一种卡车正好可以装完?装了多少次?

1号车

2号车

3号车 2吨 3吨 5吨

3、食品店运来120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一)、填一填

1、像0、

1、

3、

4、

5、6……这样的数是(

),最小的自然数是(

)。

请任意写出五个整数:(

),整数有(

)个。

2、是2的倍数叫(

),不是2的倍数叫(

)。

3、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32×2=64

14×3=42

4、“2□”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32□”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5、30=1×30=( )×( )=(

)×(

)=(

)×(

30的全部因数:

7、从0、

2、

5、

9、这4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有:

(3)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组成的数是奇数的有:

8、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59 999 14 987 520 180 26 387 43 72 545 306 45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二)、从0、

3、

6、9中任意选出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的倍数有:

同时是

2、5的倍数有:

(2)同时是

2、3的倍数有:

同时是

2、

3、5的倍数有:

(三)、找一找。

12 9 21 5 3 27 1 15 30 18 24 45 6

774 (1)27的因数有:

(2)45的因数有:

(3) 既是27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

(四)、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8cm2 ,边长要是整厘米数。(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五)、商店里运来75个玉米,如果每15个装一筐,能正好装完吗?还可以怎么装?装几筐?

第19篇:初二数学上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朱智慧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59班和18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159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差,优秀生少,后进生占本班的30%左右。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各科作业能按100时按量完成,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上课听讲、作业完成总是应付,不能够主动学习,所以造成基础掌握不扎实。而181班基础好的同学比较多,但还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要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则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努力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函数一章,利用数形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能力,

3、仔细批改作业,做好辅导,及时查缺补漏。

4、成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辅导后进生,同时促进优生,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2、上课时定向要明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疑难。点难拨疑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

3、作业布置要分层,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

四、培优补差方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为其以后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平道路,通过每次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数学

的培优补差计划

第一步深入了解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第二步制订培优补差目标,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上(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能力,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第三步培优补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四)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二、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三、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四、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五、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六、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159班

优生名单:吴慧敏、袁林权、曹磊、陈俞地、肖倩、晏慧娟、罗涛、唐慧新、曹文宾

后进生名单:胡清贵、肖旺锋、李雪星、刘英、黎丽娟、曾志文、袁宇豪、李旭骄、罗琨、袁兰星、李敏、

181班

优生名单:袁宇喆、刘湘林、袁颖琪、袁民智、王争妍、廖佳音、伍晔珂、付笑晗、曹小馥

后进生名单:杨智豪、李绍坤、李家、朱子豪、邹嘉星、杨尚霖、童丽娜、游新俊、肖育元、阳媛媛、伍小鹤、方奥、罗敏

五、教学进度安排

初三数学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10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11周至第13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4周至第16周: 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初一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五课时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八课时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十五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五课时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十课时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十二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十课时

期末复习及考试十课时

第20篇:高二数学上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关于高二数学上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二上学期就要进行文理分班,所以高二的教师重点要把握清楚,同时还要把高二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出来,在有序的计划进行工作才会有更好的收获。下面是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是侧重基础知识提高整体学生的知识为重点。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 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通过这份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我相信自己在本学期一定能够将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带上去,我相信,我能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