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11:4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聋校语文第十二册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四课《我和姐姐争冠军》教案

4、我和姐姐争冠军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七个生字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本课七个生字词语。会用“踊跃”,“忙碌”造句。会用指定的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能找出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能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和姐姐争冠军的决赛过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讲的一些乒乓球动作的术语。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4、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新授。

1、让学生看课后的预习要求: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重点句子。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4、学习生字词语。

xuān bù yǒng yuè yù sài qiā qiā wéi chí kòu shā 宣 布 踊 跃 预 赛 恰 恰 维 持 扣 杀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与谁争夺冠军?最后是谁夺得了冠军?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7、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特别是一些乒乓球术语。

8、指导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讲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报了名。 第二段讲预赛的情况。 第三段讲决赛前场内的情况。 第四段讲决赛进场试球。 第

五、

六、七段讲决赛情况。

9、让学生默读课文,讨论问题:课文哪几段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了什么?

在决赛第三局的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词语2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手势写词语。

维持 踊跃 扣杀 预赛

2、让学生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二、新授。

1、教学第一段。(1)指名读。

(2)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什么。(讲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3)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4)让学生说说读了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哪些内容?

了解了我和姐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课后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小球迷。国庆节前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5)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2、教学第二段。(1)让学生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讲我和姐姐在预赛中都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两个人将在决赛中争夺冠军。)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教学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进场前,礼堂里是怎样的情况?我的心情怎么样? (3)边结合挂图边讨论,教师小结。 (4)让学生读这一段。

(5)让学生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讲决赛场内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决赛前场内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新授。

1、第四自然段。(1)课文。

(2)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讲我和姐姐进场试球,我的心情非常紧张。) (3)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我的心情紧张?(学生从课文中自己找)

(4)让学生齐读课文。

2、教学第

五、

六、七自然段。(1)读这几个自然段。

(2)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前两局的比赛情况是怎样的?第三局我是怎样发球的?姐姐是怎样打球的?我和姐姐比赛的情况怎么样? (3)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挂图边理解课文内容。 (4)提名回答以上问题。 (5)教师小结。

(6)说说这几段主要讲什么? 讲决赛中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经过。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第

五、

六、七自然段。说说:在决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全部的课文。课文重点讲了我和姐姐争夺学校乒乓球比赛冠军的经过。我们要小本课小朋友热爱体育活动,积极参加比赛的精神。

五、作业。

1、情地、流畅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让学生回答课后的问题。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讲“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在这以前讲什么?

2、在决赛的第三局比赛中,“我”是怎样争夺冠军的?(让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三、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四、做课后的部分习题。

1、从课文中找出描述“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再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1)让学生读题目,理解意思。

(2)让学生找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师生评议。

2、读下面的词语,想想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预赛 正手球 长球 发球

决赛 反手球 短球 挡球 扣球 (1)让学生读词语。

(2)让学生通过演示等方法说说词语的意思。

3、照样子写句子。

(我)才(试了几个球),(手心里)全是(水)。 ( )才( ),( )全是( )。 ( )才( ),( )全是( )。 (1)让学生读例句,弄清仿写的句式。 (2)指导学生说写句子。 (3)让学生读写好的句子。

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踊跃…… 忙碌……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两个词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造句,教师作指导。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仿照课文,说、写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1、让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仿照课文“主要是按一定的顺序,叙述要有条理,有重点。

2、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体育活动或比赛。

3、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说一说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或比赛,教师作指导。

4、让学生把所说的活动或比赛写下来。

5、教师面批。

6、教师小结。附: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我们踊跃地报了名。

比赛那天,天气晴朗。同学们都集中在操场上。比赛分为男、女单跳和多人跳。比赛选手个个熟练地甩着绳子,脚随着节奏快速地跳着,他们的脸跳得通红,满头大汗,还是坚持跳着。旁边的同学在为他们大声喊“加油!”。

经过艰苦的比赛,我们班的沃佳乐同学夺得男子单跳第一名!他一分钟跳了170个。我们真为他高兴。

教学后记:

本课贴近学生生活,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理解内容,讲清楚一些乒乓球术语,用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推荐第2篇: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

2、

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四、总复习(5课时)

推荐第3篇:聋校第十六册数学

聋校第十六册数学

一、填空题。

1.三亿零三十万写作(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2.

时=(

)时(

)分

3.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18分解质因数是(

)。

5.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6.60米的

是(

);比60米少

是(

)。 7.甲比乙多25%,甲是乙的(

)%,乙比甲少(

)% 8.2.06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底面积为9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一根钢材重量的

等于同样的4根钢材重量的(

)。 11.0.48立方米=(

)升。 12.5的

是4的

13.大、小两个正方体棱长之比是4 1,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二、判断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也相等。

) 3.a、b、c是不同的自然数,当ab=c时,a的约数至少有3个。(

) 4.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5.如果ab=25,那么5a=2b。

三、选择题。1.0.073是(

)。

A.纯小数

B.纯循环小数

C.混循环小数 2.在9.4的后面添上一个“%”,这个数就(

)100倍。 A.扩大

B.缩小

C.增加

D.减少 3.0.4的倒数是(

)。

4.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

)。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扩大8倍

5.某村去年种棉花,因水灾比前年减产

,去年收皮棉630千克,求前年收皮棉多少千克,列式为(

)。

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 (1)0.01 1计算,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并写出过程。 (1)

(2)

(3)

(4) (5) (6)求未知数 (7)解方程。

(8)某数的

正好是

的40%,求这个数。

( 9)一个数的5倍比240的

多15,求这个数。

(10)已知下图中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ab=2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粮站运进面粉4.5吨,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2.5吨。面粉和大米一共运进多少吨?

列式:

2.生产小组计划用25天挖5500米的水渠,实际每天比计划多挖30米。挖完这条水渠实际比计划少用多少天?

列式: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工程的

,需要几天?

列式:

4.商店降价20%出售一种计算器,每台只售84元,这种计算器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列式:

六、应用题。

1.永宁化工厂存煤14000千克,计划烧35天,如果每天节约50千克,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

2.一堆大米堆成圆锥体,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这堆大米的体积是多少?

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100个零件,需要2.5小时,已知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的是师傅的

。师徒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4.某化肥厂计划24天生产一批化肥,实际每天比元计划多生产20%,实际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推荐第4篇: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

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 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 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 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 比 7课时 4.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 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 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

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 )。 是( )个 。

是4个( )。3个 是( )。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 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 加1个 是3个 ,就是 。 +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 = + = 例2 一块布长 米,用去 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 米 剩?米

布长 米

想:9个 米减去6个 米剩3个 米,就是 米。 = + =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相同。 作业:

1、课堂作业:P6 4 5

2、课外作业:P6 3 教学后记:

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课时

内容:例

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7= 想: 和 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

练习:= 比较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 1.课堂作业:P7 7 8 2.课外作业:P7 9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 (1) + = (2)1- =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 + = 1-- =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0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作业: 课堂作业:P8

17、

18、19 课外作业:P8 20 教学后记:

教学例7时,着重引导学生把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推广到几个分数连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因此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 = 化成整数 =1 练习下面几题。 22.计算 1- = =) =1+ =1 (千克) 也可以这样写: 2 -1 =1 (千克)

答: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采了1 千克。 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练习: 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且知道了它的运算法则。

作业: 课堂作业:P12

3、

4、5 课外作业:P12

1、2

第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10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2 6 -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10 幼儿园老师从食堂取来5 张饼,拿出2 张分给第一组小朋友,剩下的分给第二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多少张饼?(小黑板) 5 -2 分数部分不够减,从被减数

=4+1 -2 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化成 =4 -2 假分数,并与被减数的分数

=2 部分何在一起,然后再减。 =2 (张)

答: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想一想:在例10中,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老师从食堂里取来5张饼”改怎样计算?(小黑板) 5-2 把整数拿出1来,化成假分数 =4 -2 然后再减。 =4 -2 =2 (张)

答: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练习: 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分数减法。 作业: 课堂作业:P13

8、

9、10 课外作业:P13

7、8 第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4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1.口算。

5+2 + 13 + 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8.6 +7 7 -4 复习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注意:分数不够要向整数部分借1个化成分数进行加减。最后的得数要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19.1-- 复习分数的连加和连减。注意:最后应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20.解下列方程。 X+ = -X= A 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解方程。 B 复习分数加减法。(小黑板)

21.一块布,做上衣用去2 米,做裤子用去2 米,还剩下7 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用方程解)(小黑板) A 读题列方程式。 B 分数计算。

22.红旗钢厂五六月份一共节煤133 吨。五月份节煤58 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节煤多少吨?(小黑板)

A 本题比较难,是两步分数计算题。先求出六月份节煤多少吨。然后在比较。 B 分数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 P15

18、

19、20、

21、22 课外作业: P15

21、22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通分。

和 和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1 计算 + 和 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怎样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 + 也就是: + = + = 例2 计算= 练习

5.+ + +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比同分母分数多一步通分,容易出错,做完以后要验算。验算和整数一样。本题都是简单 的通分比较容易。(小黑板) 6.+ + + 本题比第五题要困难一点,通分要复杂一点,重点是要把通分通好。比如10和15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通分通好了其他就简单多了。(小黑板) 7.(1) 与 的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 ,差是 ,减数是多少?(小黑板) A先列式:

B再通分计算:

8.李明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全书的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A 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

9.一个桌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A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小黑板)

作业: 课堂作业:P19

6、

7、

8、9 课外作业:P18 5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连减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2/3+5/6 9/10-11/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8/9-1/12-7/18 第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方法 8/9-1/12-7/18 8/9-1/12-7/18 =32/36-3/36-7/18 =32/36-3/36-14/36 =29/36-7/18 =15/36 化简 =29/36-14/36 =5/12 =15/36 化简 =5/12 练习:P18 做一做 小结: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分步通分,分步加减;有时为了简便,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进行加减。(小黑板) 作业:课堂作业: P19

10、

11、

12、13 课外作业: P19

12、13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15—1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 4/5+2/3+5/6 2/3-1/6-1/8 练习

15.计算下面各题。(小黑板)

1/2+1/3 1/3-1/4 1/2-1/5 1/3+1/7 (1) 板演。

(2) 讲解。(先通分,再加减。)

16.8/15+2/5+7/9 1-1/8-5/10-1/4 2/3-1/6-5/18 5/36+2/9+1/12+1/3 (1) 出示小黑板。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7.解下列方程。

X+2/7=3/4 X-5/12=3/8 5/6-X=1/2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8.山前湾在一座山上造林,计划用总面积的2/5种果树,1/3种竹子,其余的种松柏。种松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9.学校运来一队沙子。砌墙用去2/5吨,修运动场用去3/8吨,还剩1/10吨。这堆沙子原有多少吨?(用方程解。)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0

16、

17、

18、

19、

课外作业:P20

17、19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3=2[( )/5] 5(3/4)=4[( )/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计算5(1/3)与2(2/5)的和与差各是多少? (1) 和

5(1/3)+2(2/5)

=5(5/15)+2(6/15)先通分

=(5+2)+(5/15+6/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11/15 =7(11/15) (2) 差

5(1/3)-2(2/5)

=5(5/15)-2(6/15)通分 =4(20/15)-2(6/15) =2(14/15)

练习:P2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2

1、

3、4 课外作业:P22 2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4 +1 10 -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5计算8 -3 -2 8 -3 -2 =8 -3 -2 =6 -3 -2 =1 想: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来化成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在一起还不够减,就要拿出2来。

练习:P2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3

5、

6、8 课外作业:P23 7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9—13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7 -1 -2 5 +3 +4 练习

9.口算。(小黑板)

+ +2/9 5/7+1/3 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有快。

10.6(5/8)-4(1/2) 1(2/3)+2(2/15) 8(7/9)-6(2/3) 4(5/12)+9(3/4)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11.6(3/4)+5(1/3)+7(5/12) 7(5/12)-2(3/4)-3(1/6)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

12.从甲地到乙地,坐火车需要3(1/4)小时,坐汽车需要2(4/5)小时。坐汽车比坐火车节省了多少小时?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13.陈芳做语文作业、数学、自然作业,共用了1(3/4)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4/5小时,做数学作业用了1/2小时,做自然作业用了多少小时?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4

10、

11、

12、13 课外作业:P24

10、12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4 第14—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7(5/8)+5(2/3) 8(7/9)+5(1/3)+2(5/27) 12(5/32)-9(3/8) 25(5/7)-12(4/5)-6(9/35)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5.解下列方程。

X+2(3/4)=4(1/6) 1-X=3/5+1/10 X-6(8/9)=1(1/6) X-3(8/15)=8(7/15)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注意:解方程时一定要写解。

16.地球绕太阳每秒旋转29(4/5)千米,比火星每秒多旋转5(7/10)千米。火星绕太阳每秒旋转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1) 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注意题目的要求。

17.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其中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6(1/2)厘米和5(3/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1) 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先求第三边,再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8.一堂课上,学生做实验用1/5小时,老师讲解用了3/10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已知每堂课是40分,学生独立做作业用了多少小时? (1)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注意要把单位化相同了再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P24

14、

15、

16、17 课外作业:24

17、18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26 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 2.指导学习。

例1 计算16(1/2)+18(3/4)-12(3/10) 16(1/2)+18(3/4)-12(3/10)

=16(10/20)+18(15/20)-12(6/20)通分 =(16+18-12)+(10/20+15/20-6/20) =22(19/20)

例2 计算6(1/3)-[2(5/6)+1(3/10)] 6(1/3)-[2(5/6)+1(3/10)] =6(1/3)-[2(25/30)+1(9/30)]通分 =6(1/3)-4(2/15)

=6(5/15)-4(2/15)通分 =2(3/15)约分 =2(1/5)

练习:P2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27

1、

2、4 课外作业:P27

3、4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把三个分数一次通分,再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8 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6(7/9)+4(2/3)-8(5/27) 12(8/15)+3(7/10)-8(1/5) 15(5/6)-8(1/12)+1(7/24)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6.3(6/7)+[5(1/2)-3(4/7)] 8(4/5)-[2(3/4)+3(1/2)] 6(3/7)-[1(2/5)+4(5/7)] (1) 学生板演。 (2) 老师讲解。

7.(1)5(5/6)减去2(1/12),所得的差加上2(7/24),和是多少?

(2)从12(4/9)里减去3(8/27)与2(1/3)的和,差是多少? A 小黑板出示题目。 B学生板演。 C老师讲解。

8.从甲地到乙地,骑自行车需要1(1/2)小时,乘公共汽车比骑自行车少用1/3小时,乘出租车比乘公共汽车少用1/2小时。乘出租车要用多少小时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7.工厂食堂第一季度用煤13吨,第二极度比第一季度少用了2(1/4)吨,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用了1(3/5)吨。第三季度用煤多少吨?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28

5、

6、

7、8 课外作业:P28

7、

8、9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7+2/5○2/5+3/7

(2/3+1/4)+3/4○2/3+(1/4+3/4)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我们做带分数加法时,实际上就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例如: 2(4/5)+1(3/5)=(2+4/5)+(1+3/5) =(2+1)+(4/5+3/5) =3+1(2/5)=4(2/5)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2.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2(2/7)+3(3/4)+4(1/7)+5(1/4) 2(2/7)+3(3/4)+4(1/7)+5(1/4)

=[2(2/7)+4(1/7)]+[3(3/4)+5(1/4)] =6(3/7)+9=15(3/7)

练习:P30 做一做 学生练习,老师讲解。

小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作业: 课堂作业:P 30

2、

3、4 课外作业:P30

3、

4、6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1 7—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7.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1(5/12)+3(7/8)+4(7/12) 8(1/6)+2(3/5)+3(3/5)+1/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化肥厂原计划八月生产硫酸铵52吨,结果上半月生产26(4/5)吨,下半月生产29(1/4)吨。超过原计划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先读题列式,再计算。

9.一个筐里装葡萄7(3/10)千克,比另一筐装的葡萄多2(4/5)千克。这两筐装的葡萄共有多少千克?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先读题列式,再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某县去年的造林面积是41(1/2)公顷,比前年造林面积的2倍还多5(1/2)公顷。前年的造林面积是多少公顷?(用方程解)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先读题列方程,再计算。

作业: 课堂作业:P31

7、

8、

9、10 课外作业:P31

7、10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P33 例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以前学过,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2.指导学习。

例1 把0.9、0.0

3、1.

21、0.425化成分数。0.9=9/10 想:0.9是十分之九。 0.03=3/100 想:0.03是百分之三。

1.21=1(21/100) 想:1.21是一又百分之二十一。 0.425=425/1000=17/40 想:0.425是千分之四百二十五。

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练习:P33 做一做。

例2 把3/

10、67/100、2(49/1000)化成小数。

想: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这些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 3/10=0.3 67/100=0.67 2(49/1000)=2.049 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P33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 P36

3、4 课外作业: P36

1、2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36 第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8 2.05 0.069 36.08 0.125 0.375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复习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6.把下面每个小数和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0.6 0.12 0.45 3.25 0.82 3.025 41/50 3/5 3(1/40)3/25 9/20 3(1/4)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把第一行化成分数,二是把第二行化成小数。

7.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8/10 29/100 1(205/100) 8(75/100) 620/100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复习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8.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9/10 2.38○2(1/3) 0.05○1/10 5(3/20)○5.19 0.51○13/24 0.019○2/10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最好是化成小数比较。因为化成分数如果不是同分母不好比较。

作业: 课堂作业:P36

6、

7、8 课外作业:P36

5、6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练习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内容:P33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4 把3/

4、7/

25、9/40、2/

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分母不是

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

练习:P34 做一做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作业: 课堂作业:P36

9、

10、11 课外作业;P36 11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7 12—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9.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0.05 0.3 □ □ 1.2 □ □

0 □

□ 1/2 3/4 1 □ 1(3/8)1(4/5)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0.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7/8 12(6/35) 1(5/6) 7(8/9) 20(5/8) 9(3/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2(3/8)○2.375 0.009○1/100 2/3○0.6 0.91○19/20 3(17/50)○3.34 0.11○1/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化成分数,二是化成小数,最好是化成小数。 12.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行里用复名数、小数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相等。

用复名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 1米20厘米 3千克50克 2.15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这题里有两个训练一是单位换算,二是分数和小数互化。 13.甲乙两个人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分加工0.9个,乙平均每分加工14/15个。谁的工作效率高些?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其实是比较大小,再一个是小数和分数互化。

作业: 课堂作业: P37

13、

14、15 课外作业: P37

12、16 第二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38 例

4、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判别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化成有限小数。 2/6 3/11 3/8 5/14 4/15 9/20 3/16 7/12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习指导。

例5 计算3(3/4)-0.63+1(2/5)。

(1) 小数化成分数: (2)把分数化成小数。 3(3/4)-0.63+1(2/5) 3(3/4)-0.63+1(2/5) =3(3/4)-63/100+1(2/5) =3.75-0.63-1.4 =3(75/100)-63/100+1(40/100) =4.52 =4(13/25)

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简便些?(第二种) 例6 计算3(5/6)+4.5-1(3/4)

想:题里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3(5/6)+4.5-1(3/4)

=3(5/6)+4(1/2)-1(3/4)

=3(10/12)+4(6/12)-1(9/12) =6(7/12)

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取它 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上面例5可以这样计算。 3(5/6)+4.5-1(3/4)≈3.83+4.5-1.75=6.58 练习: P3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 39

2、

3、4 课外作业;P 39

1、2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40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3.5+1(3/5)-11/20 2(1/3)-(0.75+7/10) 2.375-1(3/8)+0.683 3(2/3)+7(3/20)-8.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很快算出下题的结果。(小黑板)

3(1/6) +2(1/3) -1.25 +3(1/3) -5.3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新河乡修了三条灌溉渠,第一条长4(2/25)千米,第二条长7(11/20)千米,第三条比第

一、二两条的总长度短2.3千米。第三条灌溉渠长多少千米?(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9.车站卸下一批货物,运走了58.4吨,剩下的比运走的少13(4/5)吨。这批货物原俩有多少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0

6、

7、

8、9 课外作业: P

7、8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41 10—14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0.计算下面各题。

5/6+0.3 2.45+4(1/3) 4(7/12)-1.25-3(1/3) 0.56-3/8 5(5/12)-3.75 6(3/5)-[0.8+4(1/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1.(1)从一个数里减去5.4,再加上3(1/3),得9(5/6)。这个数是多少:(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2)甲数是2.7,比乙数多3/10。求甲乙两数的和 A 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12.张小红做语文作业用了0.5小时,做数学作业比做语文作业少用了1/6小时。她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3.红旗化肥厂第一天生产化肥12.5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1(1/3)吨。两天共生产化肥多少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14.一个运输队今年第二季度运货12.68万吨,比第一季度少3(8/25)万吨。两个季度一共运货多少万吨?(小黑板)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1 11—14 课外作业:P41

10、11 第三十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42 1—3题 P43 1—4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想一想: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各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和同分母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计算下面各题。 3/11+7/11 12/13-9/13 2(4/5)+1(3/5) 2.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它们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再计算下面各题。

5/7+3/5 5/6-1/4 1(2/3)+2/9 3.想一想: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练习1/6 +5(5/6) = 6(5/8) -9/10 = 4(4/5) = -4(5/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2.计算下面各题。

3(5/6)+2(7/12)+1(9/24) 6(1/2)-3(3/10)+2(2/5) 7(9/12)+8(7/30)-5(48/6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3.新华小学举行运动会,每人只参加一项。五年级同学参加径赛的占全年级的1/3,参加田赛的占全年级的1/6,其余的参加团体操表演。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4.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12(1/2)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1(7/10)千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3

2、

3、4 课外作业:P43

1、2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45

4、5 P445—9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4.想一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适用吗?再计算下面各题。11(1/6)+6(3/8)+3(5/6) 8(5/7)-2(9/16)-3(7/16)

5.分数和小数之间是怎样互化的?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6.计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在什么时候把小数化成分数,在什么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

5.判别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5 5/6 11/12 10/21 7/18 1/24 9/26 3/16 13/25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6.计算下面各题。

5/6-1/6 8(1/3)+1/6 7/8+9/10 5(1/2)-1(2/5) 7(8/9)-2(1/6)+1(2/3) 2(3/8)+4.56-11/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解下列方程。

2X+4(7/8)=4.875 3X-6.75=8(1/4) X-[2(1/3)+4(3/4)]=11/12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1)从30里面减去2(5/8)与4(1/6)的和,差是多少?

(2)14.1与3(2/5)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4.2。这个数数是多少?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9.一个糖厂原计划五月份生产85吨白糖,实际五月上旬生产了28(3/4)吨,中旬生产了33.45吨,下旬再生产多少吨就可以完成计划?(用方程解)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44 6—9题。

课外作业:P44

5、6 二 分数乘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法。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使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是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内容:P45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 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1/6+2/6+3/6= 3/10+3/10+3/10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尺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计算: 2/9+2/9+2/9 =2+2+2/9 =6/9 =2/3(块) 用乘法计算:2/9×3

=2/9+2/9+2/9 =2+2+2/9 =2×3/9 =6/9 =2/3(块)

答:3人一共吃2/3块。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P46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47

3、4 课外作业:P47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步,先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再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三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48 5—11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6.5/6 7/12 11/18 19/24 19/20 7/10 4/5 1/2 ×6 ×20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7.3/7×2 5/6×4 4/11×5 7/12×9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4/7的3倍是多少?1/4的10倍是多少?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周长=边长×4

10.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4/25千克,100千克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注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1.(1)一堆煤,每天用去1/5吨,3天一共用去多少吨? (2)一堆煤,每天用去1/5,3天一共用去几分之几?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48 7—11题。 课外作业: P48

5、

6、9 第三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P49 例

2、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2/15×4 5/12×8 1/7×6 3/8×6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一瓶桔汁重3/5千克。 (1) 3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3

求3个3/5,也就是求3/5的3倍是多少?

3/5×3=9/5=1(4/5)(千克) 答:3瓶重1(4/5)千克。 (2) 1/2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1/2

求3/5的一半,也就是求3/5的1/2是多少? (3) 2/3瓶重多少千克?

算式:3/5×2/3

求3/5的2/3是多少?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练习:P49 做一做

例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 1小时耕地1/2公顷。

1/2公顷

(2) 求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算式是1/2×1/2公顷的1/5

1/2公顷 1/5,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 这 样推算: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 其 中的1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结果是1/2×5×1=1×1/2×5。

1/2×1/5=1×1/2×5=1/10(公顷) (2) 求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2×3/5=1×3/2×5=3/10(公顷)

答:1/5小时耕地1/10公顷,3/5小时耕地3/10公顷。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练习:P5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53

2、

3、4 课外作业:P 53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3时,要注意使学生理解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道理。在讲解时结合图形说明。 第三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3 5—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1/8×4/7 5/7×7/15 4/5×1/6 3/4×1/2 15/16×20/21 11/15×25/44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6.一块长方形钢板,长4/5米,宽3/4米糠。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一台饲料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2/3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8.(1)4/9公顷的3/4是多少公顷?

(2)1/3吨的1/2是多少吨? A学生练习。 B老师讲解。

9.学校食堂买来一台绞肉机,每小时可以绞猪肉3/20吨,1/5小时可以绞肉多少吨?

(1) 学生练习(2) 老师讲解。

10.8/25×5 18×7/36 3/49×7 3×3/5 21×4/14 3/8×1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4

5、

6、

7、

8、10 课外作业: P54

9、10 第三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整数乘以分数计算。 教学内容:P5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3/5×3 3/5×1/2 8/9×3/10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也适用分数和整数相乘。 例 5/7×

4=5/7×4/

1=5×4/7×1 =20/7 =2(6/7)

6×11/1

2=6/1×11/12

=6×11/1×12 =11/2 =5(1/2)

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约分。

练习: P5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55

12、

13、14 课外作业:P55

11、12 第三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5 15—2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5.5/7×7/17 5/9×3 18/19×2/9 6×5/8 8/15×3/4 17/18×3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评讲。

17.1/2×1/3 1/4×3/5 6×5/8 5/12×48 4/15×5/6 10/11×5/6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评讲。

18.(1)一箱货物重200千克,3/4箱重多少千克?

(2)一箱货物重1/5吨,3/4箱重多少吨? A学生练习。 B老师评讲。

19.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可以行驶110千米,4/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20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10米,高是6/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5 17—20 课外作业: P55

15、16 第三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56 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2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 4×4/7=1×1/7=1/7

(2) 7/10×6/5=7×3/5×5=10/10 A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B老师讲解。

23.(1)21的3/14是多少?3/14的21倍是多少?

(2)8是48的几分之几?48是8的几倍? (3) 40分是多少是时?5/6时是多少分? A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B老师讲解。

24.15/7×7/17 5/9×6 5/9+3 11/12-3/8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2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7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2/3小时,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从乙站到丙站行了30分,乙丙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56

23、

24、25 课外作业:P 56

21、22 第三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内容:P 56 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1) 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3(1/2) 1(5/6) 4(2/7) 5(7/8) (2) 计算下面各题。

7/4×2/5 12×8/3 5/6×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4 黑板的宽是1(1/5)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5)×2

=6/5×2 =12/5 =2(2/5)(米) 1(1/5)×2(2/5)

=6/5×12/5 =72/25 =2(22/25)(平方米)

答:黑板的长是2(2/5)米,面积是2(22/25)平方米。

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练习: P 5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 P59

1、

3、

4、

课外作业: P59

2、5 教学后记:

教学例4前,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复习中的两道题。说一说带分数是 怎样化成带分数,分数乘法的法则是怎样的。 第四十课时

教学目的:带分数连乘。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5 计算 3(1/3)×9/14×1(3/5)

=10/3×9/14×8/5 =24/7 =3(3/7) 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堂作业:P60

6、

8、

9、10 课外作业:P59 7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手。例如让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然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把不同的方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第四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1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1.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2.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3.(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14.在 ○里填上〈、〉或=。 (1) 学生练习:计算、比较。 (2) 老师讲解。

15.(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16.(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3) 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P61

12、

13、

15、16 课外作业:P61

11、14 第四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62 17—21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2) 老师讲解。

18.(1)学生练习:计算、比较。

(2)老师讲解。

19.(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20.(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21.(1)学生练习:读题、列式、计算。

(2)老师讲解。 作业: 课堂作业: P62 18—21 课外作业: P61 17 第四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3 例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6 计算4/15+3/57/9 4/15+3/57/9 =4/15+7/15 =11/15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巩固练习:做一做

小结:

作业:

65页2—5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6前,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有关整数的混合运算题。通过做复习题让学生说说整数的运算顺序。然后说明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时,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第四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6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1)学生练习:

运用分数乘法 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老师讲解。 7.(1)学生练习:

注意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8.林明家计划收7(1/2)吨大白菜,每小时收3/4吨,已经收了5小时。还要收多少吨?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计算)、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 老师讲解。

9.一块长方形木版长2(4/5)米,宽比长少5/6米,这一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计算)、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作业: P66

6、

7、8 第四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加减和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4 例

7、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7 计算 3/5×1/6×1(2/3)

3/5×1/6×1(2/3)

=3/5×5/3×1/6(交换律) =1/6 例8 计算 (1/10+1/4)×

4(1/10+1/4)×4

=1/10×4+1/4×4(分配律) =4/10+1 =1(2/5) 巩固练习: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66

11、

12、13 教学后记:

教学例

7、8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能使运算简便一些。2.要运算简便需要应用什么定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67 14—1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14.口算。

学生进行比赛。 15.(1)学生练习:

注意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16.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么算。(1) 学生练习: 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老师讲解。

17.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 学生练习:

运用分数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老师讲解。

18.用长1/3米、宽1/4米的水泥砖铺底,600块这样的水泥砖能铺地多少平方米?

(1) 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 (2) 老师讲解。

作业: P68

16、

17、18 第四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69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 多少千克? 解法一: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计算。

100÷5×4=80(千克)

解法二:想:吃了4/5,是吃了100千克的4/5,所以把100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4/5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00×4/5=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巩固练习:P6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71

1、

2、

3、5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在明确题意后,出示线段图,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来解答。 第四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70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五年级有学生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1/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小林身高1(3/5)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小强 身高多少米?

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1(3/5)的7/8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也用乘法计算。 1(3/5)×7/8=7/5=1(2/5)(米)

答:小强身高1(2/5)米。 想一想: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1(2/5)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就要把小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 1(2/5)×1(1/7)=7/5×8/7=8/5=1(3/5)(米)

答:小林身高1(3/5)米。 巩固练习:P7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72 6—10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2时,在学生明确题意后,教师画出线段图并标明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告诉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要画得短些。要使学生明确,应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

第四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3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1.(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

注意:三个小题都是以美术小组为单位“1”。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此题为做分数乘法应用题而复习的。寻找单位“1”练习。 (3) 老师讲解。 14.(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本题的单位“1”是六年级的学生。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本题的单位“1”是底。面积公式是:1/2×底×高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本题的单位“1”是4/5吨。 作业:P73

12、

14、

15、16 第五十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74 17—22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去年种的花生数。

(2)老师讲评。 1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 “1”都是180千克。

(2)老师讲评。 1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排球的定价。 (2)老师讲评。 2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第一小题的单位“1”是计划耕地。

第二小题是减法。

(2)老师讲评。 21.(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小汽车的1/10。 (2)老师讲评。 2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他们的单位“1”都是小雄的9(1/5)分。

(2)老师讲解。 作业:P74 17—22题。 第五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认识倒数。 教学内容:P75 例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1) 倒数的定义:

3/8×8/3=1 7/15×15/7=1 3×1/3=1 1/80×80=1 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例 写出3/

5、7/2的倒数。

3/5分子、分母调换位置(5/3) 7/2分子、分母调换位置(2/7)

所以,3/5的倒数是5/3,7/2的倒数是2/7。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巩固练习:P76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77

1、

3、

4、5 第五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77 6—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 老师讲解。 7.(1)学生练习:

注意:找单位“1”比较难,作图帮助学生理解。

(2)老师讲评。 8.口算。 分两组比赛。

9.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1) 学生练习:

复习什么是两数互为倒数?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单位“1”是小红和小云两人总体重。 (2) 老师讲评。 作业:P77

6、

9、10 第五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P79 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3.(1)学生练习:

注意:正确寻找单位“1”。

(2)老师讲评。 4.(1)学生练习:

注意:正确运用分数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 (2)老师讲评。

5.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分数后再计算。(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评。 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作业:P79

3、

4、

5、

6、

7、8 第五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P81 9—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 (1) 学生练习:

注意:看似简单,其实比较困难,认真读题。 (2) 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注意:能简便的要简便。 (3) 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注意:它们的单位“1”都是36。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注意问题的要求和单位“1”。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是没有盖子的。 (3) 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先是以蜜蜂为单位“1”后是以蝗虫为单位“1”。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 :它们的单位“1”各不相同。

(2)老师讲评。

作业:P81

10、

12、

13、

14、

15、16

三、分数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除法。

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课时:2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P82 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1) 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1/2×5=2(1/2)(块)

(2) 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得半块。 2(1/2)÷5=1/2(块)

(3) 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5人。 2(1/2)÷1/2=5(人) 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 P8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84 1 第五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P83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1/2×/3=1/6 1/6÷/3=1/2 1/6÷/2=1/

3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想:把6/7平均分成2段,就是把6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1/7米,就是3/7米。

6/7÷2=6÷2/7=3/7(米)

还可以这样想:把6/7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可以看作是求6/7米的1/2是多少,也就是:

6/7÷2=6/7×1/2=3/7(米)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P84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85

3、

5、

6、7 教学后记: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出示例1,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得到6/7÷2。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想:根据题意,6/7米是几个1/7米?把6/7米平均分成2段,实际上是把6个1/7米平均分成几份?启发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第五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P86 8—13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8.(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9.解方程。

(1)学生练习:

解分数方程和解整数方程方法一样。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要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老师讲评。 作业:P86 9—13题

第五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P87 例2 教具准备:三角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2 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想:(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是:

18÷2/5 (2)分两步进行计算

第一:求1/5小时多少千米。

因为2个1/5小时行18千米,所以要算18÷2,;也就是18×1/2(千米)

第二: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

因为1小时是5个1/5小时,所以要算18×1/2×5,,也就是18×5/2(千米)。 根据上面的推想,可以这样计算:

18÷2/5=18×5/2=45(千米) 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练习:P88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0

1、

3、4 教学后记:

教学例2时,先引导学生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然后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五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P88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3/5 24÷2/3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3 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4/15÷3/10

=14/15×10/3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可以变成“×10/3” =28/9 =3(1/9)(千米)

答:小刚1小时走了3(1/9)千米。

想一想:整数或者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分别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统一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1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练习:P8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1 6—9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3时,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根据上面例题的计算方法想,这道分数除以分数题该怎样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时,教师可以着重提问为什么除以3/10变成了乘以10/3,使学生明确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第六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92 10—1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 学生练习:

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老师讲评。 11.计算下面各题。 (1) 学生练习:

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重点分清谁做被除数,谁做除数。

(2)老师讲评。 13.(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重点分清谁做被除数,谁做除数。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把几道题算出来。然后再提出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除数大于1时,商就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就大于被除数。可以结合分数除法的具体含义说明理由。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先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 老师讲评。

作业:P92

11、

12、

13、15 第六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法文字题 教学内容:P89 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15÷3/5 3/8÷9/16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4 一个数的5/8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是X。

X×5/8=1/12

X=1/12÷5/8

X=1/12×8/5 X=2/15 练习:P90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3 16—20题 教学后记:

教学例4前,可以给出相应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可以引出例4。提问学生:这道文字题与上面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看到它们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可以用未知数来解。 第六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94 21—27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21.口算。

学生进行比赛练习。

22.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1) 学生练习: 进行计算方法的比较。 (2) 老师讲评。

2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都算得对。(1) 学生练习。 (2) 老师讲评。 24.解下列方程。 (1) 学生练习:

注意:解方程的过程及运算方法。

(2)老师讲评。 25.(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 老师讲评。 26.(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27.(1)学生练习:

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作业:P94

24、

25、

26、27 第六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带分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P96 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2/5)×3(3/7) 4(1/7)×14/29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5 计算8(1/10)÷3(3/5) 8(1/10)÷3(3/5)

=81/10÷18/

5=81/10×5/18 =9/4 =2(1/4)

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除。 做一做:P96 例6 一个数的1(1/4)倍等于5/8,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是X。

X×1(1/4)=5/8 X=5/8÷1(1/4)

X=5/8×4/5 X=1/2 练习:P9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P98

2、

3、4 第六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P99 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1)学生练习:

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除。

(2)老师讲评。 7.(1)学生练习:

先解、设,然后列式,再计算。

(2)老师讲评。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列方程求解。

(2)老师讲评。 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列方程求解。

(2)老师讲评。 作业:P99 6—9题。 第六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带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P97 例

6、7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6/17÷1(1/8) 1(5/16)÷1(3/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7 计算2(2/3)÷5÷4/15 2(2/3)÷5÷4/15 =2(2/3)×1/5×15/

4=8/3×1/5×15/4 =2 练习: 5/7÷1(1/14)÷3

例8 计算2(1/2)÷1/4×1(2/3) 2(1/2)÷1/4×1(2/3) =5/2×4/1×5/3

=16(2/3) 练习:7/12×2/3÷7/8 小结:

作业:P

11、

12、13 第六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101 14—1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注意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不要混淆。

(2)老师讲评。 16.(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1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1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1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2)老师讲评。

帮助学生认真理解句子的意思。 作业:P101

15、

16、

17、

18、19 第六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102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例1 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想:棉田公顷数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3/5,把耕地面积看作单位“1”。但是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写成下面的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

全村耕地面积×3/5=棉田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X公顷。 X3/5=45 X=453/5 X= 检验:(自己做)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练习:P103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104 2—5题

第六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P1056—11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口算: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8.(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9.(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10.(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11. (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求的是单位:“1”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2)老师讲解。

使学生明确:它们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果园总面积2/5=苹果树占地面积。不同的是第二小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 作业:P105 7—11题。

第六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P103 例2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

学校有故事书320本,占图书总数的2/5。全校有图书多少本?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一条裤子1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2/3。一件上衣多少钱?

想:裤子是上衣价钱的2/3,把上衣的单价看作是单位“1”。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成关系式:

上衣的单价×2/3=裤子的单价

解:设上衣的单价是X元。

X×2/3=15 X=15÷2/3 X=22.5 答:一件上衣的价钱是22.5元。

想一想: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你能直接写出例2的除法算式吗? 练习:P104 做一做

作业:P106 12—16题。

第七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P107 17—2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7.(1)学生练习:

乘除法的混合练习注意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老师讲评。 18.(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19.(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0.(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1.(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22.(1)学生练习: 注意找准单位“1”

(2)老师讲评.作业:P107 18—22题

第七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P108-110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3比2记作3:2 2比3记作2:3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商,叫做比值。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0。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3:2也可以写成3/2,仍读作3比2。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知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练习:P110 做一做。 作业:P111

1、

3、4 第七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P110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把下面的比写成分数形式。 21:100 32:1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1/6:2/9 (3)1.25:2 (1) 14:21=(14÷7):(21÷7)=2:3 (2) 1/6:2/9=(1/6×18):(2/9×18)=3:4 (3) 1.25:2=(1.25×4):(2×4)=5:8 练习:P111 做一做 作业:P112 5—8题

第七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13 9—12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1)学生练习:

注意:盐水=盐+水 看清要求再计算。

(2)老师讲评。 10.(1)学生练习:

注意:总人数=男生+女生,看清要求。

(2)老师讲评。 11.(1)学生练习:

注意:4.2:1.4比较困难一点。老师适当提醒一下。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注意:小数比化整数比要复杂一点,可以先乘整十整百等,然后再化简。

(2)老师讲评。 作业:P113

9、

10、12 第七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114 13—17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3.(1)学生练习:

求比值等于是求除数的商。 (2)老师讲评。 14.(1)学生练习:

复习比的性质,根据比的性质化简各个比。 (2)老师讲评。 15.(1)学生练习:

(2)学生做完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16.(1)学生练习:

要正确地找到单位“1”本题就很容易做了。

(2)老师讲评。 17.(1)学生练习: 先复习一下工程问题,再写出甲队和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量的比。注意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的整数比。 作业:P114 14—17题。 第七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P115 例2、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 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指导学习: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203---201206)

庙街镇慧明小学:周永文

2012年7月4日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好的发展和培养。

当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学语言有待更加精炼,课堂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科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奋力前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推荐第6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现汪中心校――林荣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

备课,我做到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巧妙地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教师指导—归纳、升华形成知识--然后反过来动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过程 中点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站在主导地位。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六、工作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六(2)班数学人均分为分,超乡人均分分,超县人均分为分,及格率为%,超乡及格率个百分点,超县及格率个百分点。

总之,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能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人民老师。

推荐第7篇:聋校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聋哑儿童数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校一年级的聋哑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这些学生从小失去听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同时对别人的表达也听不见。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数、大小、多少等简单的数学知识一无所知,没有一点数感,全部要从0开始,对数学启蒙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刚接一年级的新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是仔细备课。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实现学生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每节课我都准备很多教学模型和实物,对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课后巩固练习我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组织好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年级的聋哑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喜欢随便下座位或相互打手语“说话”,我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激励表扬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对认真听课的同学发小五星或小红花,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画哭脸脸谱,每节课下课时统计谁的表扬最多,谁的批评最多。

三是上课方式灵活多样。低年级的同学主动参与意识强,胆子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提问、讲解、设疑、讨论、竞赛、练习等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让学生乐在其中。 四是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开始部分我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要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数数,要么拿出数具模型和学生一起数数,要么和学生一起分享多媒体视频动画。

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他们的语言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没有一点听力,无法说话。但这些学生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比较喜欢数学学习。我根据这些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狠抓计算教学。

一是重视口算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习节奏慢的学生熟练识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他们能够快速口算。让头脑灵活的学生采用“凑十补数法”快速心算。每天课前我都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如:口算抢答,口算接龙,做口算测试卷等等。

二是重视笔算教学。如:在教“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让学生先熟悉计算方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先将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进位”和“退位”时忘记在前一位上加一点或借一点。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专题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多做同类型的练习题,让他们头脑中对“进位”和“退位”计算根深蒂固。 三是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是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是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三是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识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篇二: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抚州市临川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梦欣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不论付出多少心血,也要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 1.组织学生竞争,同班分组竞争。本学期我任教的是聋校二年级的数学,开学第一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本学期的一些上课、作业常规,然后就给他们每个组100分,并告诉他们这学期会根据这个常规来给两个组打分,在100分的基础上表现不好的扣分,表现好的加分,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到时看哪个组最棒得分最多,哪位同学最棒为班上加的分最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还不错;课堂上也适当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如在练习口算题时,我们搞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2.在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发散、创新等品质。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不少以前上课不认真、不写作业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认真对待学情检测。

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制作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

一期来,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特别在环保教育方面,通过教育以及各种手段使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大胆地去“放”,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应更多的贴进生活,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篇三: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 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

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

十、二

十、三十??九

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

3、4题。课外作业:练习一第

2、4题。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三十二数到四十六。

2、口答。5个一是( );10个一是( )。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

1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带领学生摆出3捆零5根小棒,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桌面上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三十五根—)。谁能说出三十五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让学生摆出与书上的左图相同数目的小棒。

提问: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二十五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推荐第8篇: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结

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处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数学意志品质、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如下,本人对这期来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制定教学计划。事欲则立,教学也一样,为了顺利而有质有效地完成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期初,以新课标为准绳,通阅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素质情况制定了详实的教学计划,计划中对本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定位。这样,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2、认真备课。上课就如行军打仗,胜利与否,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真真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在常规教学中,认真作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一是,备教材,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二是,备教法,数学学科有其独特之处,每一个教学内容、知识点因其内在的特点,教学方法上也应不尽相同,不能按部就班,一个方式、方法。而要根据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备学情,备学情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节,它是备教材、备教法的前提,只有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定位课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才能让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真真地适合学生,真真地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六(3)班现有35名学生,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中少部分是公办生外,大部分是外来人员的子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差距很大,特别是来自边缘学区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针对此现状,我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定为本学期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常规、作业书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因其先天与后天因素及成长经历的不同造成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种素质也各尽不同。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再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基础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要求,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困生,降低教学要求,教学中有意地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

4、作好教学小结。学生在每节课中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但数学学科因其严谨性,每个知识点、每个单元之间又紧密相连。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每节课所接受的零散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存贮的学生的脑海里?这要借助于知识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去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本期的教学中,在教授每个知识点、每个单元后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归纳、小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如上,是本人对本期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小结,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等。这些,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推荐第9篇: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生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生生活,从而培养聋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我是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聋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多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通过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得以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把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学习知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如:教 “有余数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引导学生按如下的方法进行操作:(1)6根小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6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学生边操作边回答。(2)7根小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余几根?7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学生边操作边回答。 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分东西的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余数,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巧编故事创设情境

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如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通过巧编故事来创设情境。“八戒买回来一个大西瓜,猴哥说:‘我们师徒四人,每人吃它的1/4,’八戒不同意,他说:‘不行不行,是我买回来的,再说我肚子这么大,我要多吃一点,我要吃它的1/5。’”1/4和1/5到底谁大?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去思考,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3、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如教“两步加减应用题”时,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教师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教师又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老师可以拿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两份,问学生其中这一份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通过创设简单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显然,数学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就必须做好精心和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捕捉生活素材, 感受数学问题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利用生活素材,认清数学知识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聋校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在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物品的纸盒(如牙膏盒、肥皂盒、墨水瓶盒等),课堂上让他们拿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课后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特征的认识,并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生活实例,领悟数学知识

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来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领悟并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走一周,使之明白这就是“周长”,用扫帚扫,扫帚扫过的便是“面积”。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学校几个月用电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班级、学生数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学校用电是否合理的判断,并提出今后如何用水的建议,既渗透了环保的理念,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生动、富有个性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感受,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大多抽象化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结合有关数学知识设计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星期五学校准备去春游,全体师生共120人参加,可租的车辆有两种:1辆大客车可以坐40人,一趟需要120元;一辆中巴可以坐20人,一趟需要80元。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比一比哪种方案最合理?这样的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策略,要求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理财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周末我们准备对教室进行粉刷,请你帮助老师算一算,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粉刷教室包括哪些部分,通过测量计算出粉刷面积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面积的墙面、涂料的单价等,解答这份作业,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学会数学;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开展聋校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生活实际这块“土壤”。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推荐第10篇: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4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六、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第11篇:数学第十二册计划

肖家完小2008年上学期小学

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班上学期共有学生41 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9人。上学期县教制定人:张明霞 育局抽考调研五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六年级没有抽考调研。2008年1月湖

南省因遭遇50年来的冰冻雪灾,学生的期末考试被迫取消。根据平时的学

业成绩来看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簿弱,思维不够活跃,且学生的

态度不够很端正,差生较多,优生偏少。有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纪律意识较为簿弱,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

生学习刻苦认真, 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他们是陈宏,粟油彪,,帅星宇,廖上,

廖鹏,彭章,周雅晴,王婷„本学期共有学生 41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

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

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学业成绩。

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

统计

(二),整理和复习。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一)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 圆柱、圆锥和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 简单的统计

(二):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复习: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5课时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第三周比例和应用、整理和复习5课时

第四周实践活动、复习测验5课时

第五周圆柱5课时

第六周圆锥5课时

第七周统计表、统计图5课时

第八周统计图、活动课5课时

第九周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第十周“五一节”

第十一周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5课时

第十二周应用题5课时

第十三周应用题、量的计量5课时

第十四周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

第十五周简单统计5课时

第十六周知识分类归纳复习5课时

第十七周知识分类归纳复习5课时

第18-20周综合知识复习及考试5课时

第12篇: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期中测试

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总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分×16=16分)

1、-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1.6。

2、如果a=-13,那么-a=_____。

3、-3的符号是_____,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3的绝对值是_____.

4、用“>”或“<”号填空。①-9_____6 ② _____

5、(-6)×(-5)=_____;(-1)×a=_____。

6、-13的倒数是_____;0.13的倒数是_____。

16172154____;____.

7、78

8、在a5中,指数是_____,底数是_____。

二、判断题(1.5×8=12分)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5

3、—15—15.

4、—a一定是负数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24—24

7、4²=4×2

( ) ( ) ( ) ( ) ( ) ( ) ( )

8、86 ( )

三、计算(2分×6+3.5×8=40分)

1、①

③(-)×(-

21—— 32 ②(1)+(-2)

1316563) ④ (-54)÷(-24)10

⑤(-17)+59+(-37) ⑥4.7-(-8.9)-7.5+(-6)

2、①(-100)×(-1)×(-3)×(-0.5)

②(-)×(-1)÷(-2) 341214③2.25+3-1

2 3435-8 ④-40-28-(-19)+(-24)-(-32) 812③(-2)·(-8)·(-5)÷5 ④[81-(-19)]÷(-10)·(-2)

⑤(-1)10·(-2)3+(-2)3 ⑥(-9+7)2·(-2)÷(-2)·(3-2)2

9、解答题(6分+4分×4+5分×2=32分)

1、在数轴上标出2,-3.5,0,1各数,以及它们的相反数。(6分)

2、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2分×2=4分) 7.58×107 6.03×108

1

2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000米,上升了500米,又下降了800米,这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4分)

4、一个梯形的上底比下底少2厘米,设上底是x厘米,高为y厘米,梯形的面积是多少?(4分)

5、当x=,y=-2时,求代数式x3y的值。(4分)

6、当x=-5,y=3时,求代数式x2+2xy+y2的值。(5分)

x2y

27、当x=-3,y=-4时,求代数式的值(5分)

xy112

第13篇:聋校四年级数学

2009——2010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年级-----------

姓名---------------

一、口算(20分)

60×50= 75÷25= 480÷80=

430×18 193×27 900÷30= 12×40= 16×6= 34×20= 5600÷70= 4100-800= 17×3= 81÷27= 15×4= 600÷4= 2400+300= 440÷40= 420÷60= 100×26= 12×7= 6×9+7= 15×5=

二、填空(15分)

1、8000米=( )千米 2米=( )厘米

2、7吨=( )千克 3分米=( )厘米

3、50毫米=( )厘米 6000千克=( )吨

4、速度×( )=距离

总价÷( )=( )

( )×( )=工作总量

5、5厘米=( )毫米 4吨=( )千克

6、400厘米=( )米 100毫米=( )厘米

三、笔算(24分)

58×36 206×47

1512÷42 9126

2096÷26 7820

列式计算(16分)

1、34乘以25得多少?

÷18 ÷23

四、

2、9315除以45得多少?

3、35加上21与17的积,和是多少?

4、292与82的差除以70,商是多少?

五、应用题(25分)

1、小明家有92筐肥料,先用去26筐,又用去34筐,还剩多少筐?

2、学校有27张红纸,又买来15张,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用去34张,还剩多少张?

3、商店有20千克红塘,红塘是白糖的2倍,白糖有多少千克?

4、二年级同学表演广播操,男同学35人,女同学37人,每8人一行,要排几行?

5、小宁从家走到学校,每分走100米,需要走12分,小宁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米?

第14篇: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本学期沿用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开始,本学期计划完成第七册3至6章和第八册的全部内容。本学期两本教材教学重点为乘除法的运算、运用和简单几何面积的计算。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年级共有13人,智力障碍2人,本学期新转入新生2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除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能运用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进行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乘除法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3、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一般的

三、四步式题。

4、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5、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周长的计算。

6、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十六周教学课时共计112节,机动课时21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第一周

复习

7课时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十一周

十二周

十三周

十四周

十五周

十六周

口算除法

商二三位数

常见的乘除法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

第四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加减法

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年月日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7课时

第15篇:电子白板与聋校数学教学

电子白板与聋校数学教学

电子白板以其数字化的参与性与交互性技术优势,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中小学乃至特殊教育学校都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广泛应用,既改变了聋校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也引起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促进了师生信息意识的增强和信息技能的发展。

《轴对称图形》是聋校四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四年级聋生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聋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等特点,通过具体的对称图形认识对称图形的共性特征――轴对称,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想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能否画出一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是关键。怎样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恰到好处地运用电子白板插入相关对称图形的课件,直观地将图形栩栩如生地显示出来,能较好地帮助聋生更快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起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教学片段: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对称轴

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我国古代建筑**、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蜻蜓。

师:它们美丽在哪里?你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吗?(操作电子白板,引导学生看出这些图形两边对称,手语强调“对称”。)

师: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

学生间互相交流,并动手折一折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折一折,学生体会什么叫“完全重合”。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轴对称图形。你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观察,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找出下面哪些物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不仅知道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还要会画对称轴。请大家继续观察并想一想:正方形的对称轴一般在图形的哪个地方?(从电子白板的工具栏里调出直尺,量一量屏幕中的正方形两条边的中点,画出对称轴。教师强调,要用“点画线”来画对称轴)。

教师让一名同学到电子白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自己在书上画;稍后,将学生所画的对称轴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评 述: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良好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片段运用电子白板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让聋生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对称物体的观察,直观感知对称的美,加深了对对称轴的认识。画对称轴时,电子白板里的直尺能直观清晰地量出图形的中点。这一连串的动态演示过程,紧紧地抓住了聋生的视知觉,使他们“不自觉”地跟着动态画面展开思维,很快就抓住了“对称轴”概念的本质,这样聋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教学重点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对称物体――利用交互性功能演示对称轴的确定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在电子白板和自己的作业本上找到并画出对称轴――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四个步骤,既使数字技术的多媒体和交互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片段: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画出一个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师:通过大家认真观察,能不能说出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大家都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我们就先在这间教室里找一找。(生找出:灯、黑板、椅子面、计算机屏幕、空调„„)

师:哦,在我们身边就能找到这么多轴对称图形呀!那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等全体学生思考后,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指一指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把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用电子白板里的拖曳工具拖到下面,用皮肤工具盖上,这样屏幕上就只剩下轴对称图形了。

师:你们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吗?

生:(齐)能。

教师从工具栏里调出点画线,让一名学生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这个同学很快画出梯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的一条对称轴,并没有画出正方形的四条对称轴。

师:正方形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呢?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折一折。

学生动手折后,发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并立即举手示意教师。

生:老师,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呢。

师:你真聪明。那么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呢?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议一议,画一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画出对称轴。

师:请同学回答,这些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回答完各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用红色标出相应对称轴。

评 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发挥电子白板工具箱参与性、交互性强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的媒体、教室的环境结合到一起,为聋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能够有效发挥视觉观察力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情境,使他们能在亲身的实践与体验过程中,探索、归纳出“在对称图形中,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的规律,并初步学习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这种设计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地使电子白板变成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很好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的学生主体性和参与实践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聋生具有听力缺陷,但眼睛等其他器官的代偿功能较优于正常人,因此教师应利用聋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演示、交互等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与“学”的问题。当然,在聋校教学中,并不是技术的运用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用。不要仅仅追求表现上的新颖生动,而是要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非人为课件所役。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第16篇:生活化的聋校数学教学

生活化的聋校数学教学

摘要:儿童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我们教师在分析聋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常常忽视知识以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长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刻在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而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由于聋生缺乏必要的,精确的语言沟通,在数学的理解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经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形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数学课堂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妈妈让小明去配玻璃,由于粗心只告诉他要买一块50的玻璃而忘记说单位了,你能帮一帮小明吗?”这一情境在生活中很常见,甚至有的学生还经历过。所以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们把数学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教学中聋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聋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精湛的教学艺术,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生活化”地引导聋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指导聋生进行操作,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分别是4厘米、1厘米、1厘米、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分别是4厘米、3厘米、1厘米、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分别是4厘米、3厘米、2厘米、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聋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聋生操作,引导聋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增强生活意识。其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注重从生活实践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让聋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聋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三、对教材作生活化处理,使之更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不能墨守于教材的内容,应该大胆改革教材.要改革教材中不切实际的内容,包括一些陈旧的数据,使学生学之有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问题。

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应用题时,一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商店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 我专门到超市了解了热水瓶的单价,一般都在20——50元之间,这个数据已经不太符合现在的实际生活了,就把单价该成31元。

有的学生去超市买过热水瓶,所以 发现这道题目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积极性就上来了,大家七嘴巴舌地讨论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聋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聋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学中必须让聋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聋生善于发现、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教师要指导聋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聋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聋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对低年级的聋生,可指导他们数一数班内有多少个同学、粉笔盒中有多少支粉笔、一段话中有多少个字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对中高年级的聋生,可指导他们观察数学美,如图形的形体美、结构美,循环小数中数字的循环美等。

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对于聋生本身就是再好不过的学习方法。聋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聋生用硬纸板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聋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聋生带着自己制作的正方体到课堂时,正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去讲解,每个聋生就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也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就更加生动活泼了吗?

五、课后练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课后的练习中,我注重把练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尽量改变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如教学了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后,我就自己设计了一套练习题: (1)星期一小强坐汽车从家里来学校,车速是每小时40千米,半小时到达.问: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几千米 ?

(2)小军周末骑自行车回家,学校到家是10千米,他要用40分钟.请问:他每分钟骑多少千米?

学生一看到这些题目,觉得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兴趣很浓,他们很快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引导他们交流解题思路.这样的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中应用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经常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社会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在教完“千米的认识”后,布置了课外实践题,让学生调查: (1)人步行每小时大约走几千米 (2)汽车每小时大约走几千米 (3)火车每小时大约行几千米 (4)飞机每小时大约行几千米

让学生去找各种资料,获得知识。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对于聋生,更多的是他们的直接经验。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利用,提升的过程,教师为他们提供所熟悉的素材,使他们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生活内容,并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探索,去分析,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龙源期刊网.《考试周刊》2009年第27期——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第17篇: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

本学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本学期是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第一年,知识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学期的学习很关键。整册书包括三章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3、使学生初步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的辩证关系。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是学习整式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的关键,就是有理数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教学时间:六周。 第二章:整式加减。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2、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弄清整式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并使学生学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降幂重新排列。

3、使学生在学习了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烦项的方法,并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使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的,在整式运算中,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的运算律。通过对数与式以及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在不断反复循环中提高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合并同烦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间:四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2、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

3、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间:四周。

2009年9月10

第18篇: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月考试卷(四)

人教版聋校九年级数学(第十七册)月考试卷

(四)

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

一、填空题。(1分×12=12分)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

2、如果a+8=b+8,那么a=______。

3、如果3,那么a______。

4、在等式6x-2=10中,______是已知数,x是______。

5、X+1=3的解(或根)是x=______。

6、含盐6%的盐水10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7、含盐8%的盐水(20+x)千克,其中含盐______千克,含水______千克。

8、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5,个位上的数是4,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x,个位上的数是8,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二、判断题。(2分×8=16分)

1、从x+5=12,得到x=12-5 (

)

2、从7+x=13,得到x=13+7 (

)

3、从5x=4x+8,得到5x-4x=8 (

)

4、从6x-1=x+9,得到6x+x=9-1 (

)

5、由x+7=1,得到x=8 (

)

6、由=4,得x=1 (

) x4a

47、X的再减去5等于8,可以列出方程是x58

(

) 3

38、由-6x-5=0,得x=

三、选择题。(3分×3=9分)

1、方程3(x+1)=6的解是(

A、x= B、x=1 C、x= D、x=2

2、方程3(x+1)-1=-1的解是(

A、x=- B、x= C、x=-1 D、x=

3、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A、7×8=8×7 B、3y-1 C、D、3+4x+5x2=0

四、解方程(7分+18分=25分)

1、解鞋类方程,并写出检验。(3.5×2=7分) ①7x-6=-5x ②

2、解下列方程。(3分×6=18分)

①5(x+8)-5=6(2x-7) ②-5(x+1)=

③ 53x35xx1x22 ④x 2325121156(

)

1213131314xy3x9 10020(3x1)⑤3(x-7)-2[9-4(2-x)]=22 ⑥(12x)

1327

五、解答题。(5分×4+6分×3=38分)

1、在梯形的面积公S(ab)h中,已知S=30,a=6,h=4,求b(5分)

2、在公式S=2πr(r+h)中,已知S=942,π=3.14,r=10,求h(5分)

3、某数与6的和的3倍等于21,求某数。(用方程解)(5分)

4、K是什么数时,代数式

5、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四个同样

3k5的值是27?(5分) 712大小的小箱子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每个小箱子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6分)

6、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求轮船在净水中航行的速度。(6分)

7、要加工20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6分)

附加题;(10分)

把1400元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个200元,二等奖每个50元;求得一等奖与得二等奖的人数。

第19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共有学生167人,其中女生78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有很多学习优异的学生,但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针对这些情况,本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负数(2课时)

二、百分数

(二)(5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广角——鸽巢问题(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6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图形与几何………………………………………………6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3课时左右 4.数学思考………………………………………………3课时左右 5.综合应用…………………………………………………4课时

七、期末综合复习………………………………………………20课时

第20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20%以内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5%以内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25%以内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

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