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油画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5 08:33:1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油画棒组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油画棒组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油画棒组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二课活动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把今后的课外活动教学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将本学期的二课活动教学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和提高今后的二课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油画棒课外活动小组教学工作,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了油画棒活动,指导思想是诱导学生开拓思维,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在传授某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组织游戏,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挥思维为目标。

一、完成情况

1、力求符合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认识美,接受美的熏陶下来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了解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研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教学方法。

2、新时期的美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

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学习,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3、本学期我能根据美育要求确定目标,开展活动,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有效地利用每一节课时间,安排好每一个活动。通过观画、赏画、读画、谈画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表现力,注重入门引导,打好基础,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使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4、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都能按原计划去严格训练,在训练时,认真负责,多做示范,耐心指导。活动时有记录。

5、在评展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对作品适时总结讲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组活动人员创作的内容应多样化些。

总之,本学期油画棒活动教学从内容与形式上都注重了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寻求美育的种子,去播种孩子的心田,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扩展阅读: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们美术组以新《纲要》理念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将新思想、新理念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我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组织并开展好幼儿园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使幼儿、教师的绘画、手工等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二、主要工作

1、贯彻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本,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幼儿评价的改革。强调学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激发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

2、为了提高全园教师的绘画专业水平,发挥美术特色小组的积极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简笔画的练习,使我园教师的绘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3、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硬笔书写水平,积极组织教师进行钢笔字的练习,使我园文案书写方面有很大提高。

4、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美术特色目标,使幼儿在掌握基本绘画的同时,掌握一项特色,如下:小班(绘画):熟悉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撕撕贴贴、捏捏折折,画画涂涂等各种活动中,提高孩子手腕动作的灵活性和画画的兴趣。中班(泥工):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大班(中国画):感受剪纸的美,学习剪纸的表现手法。

3、加强学习,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学习绘画、泥工、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积极发现总结优秀案例,在小组内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4、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展板的布置(绘画、手工作品)

6、定期做好园内环境布置更换工作。

三、具体安排

2、3月份

1、制定学科组教研计划。

2、学习各年龄组幼儿的学期发展目标。

3、学习中国画、剪纸的基本技法

(一)

4、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一)4月份

1、学习中国画、剪纸的基本技法

(二)

2、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二)5月份

1、学习中国画、剪纸的基本技法

(三)

2、美术学科经验交流座谈会。6月份

1、出好庆“六一”版面布置及手工作品展。

3、学期工作总结,整理上交资料。

5、制定下学期工作。

南京市清水亭幼儿园美术组工作计划2010--2011第二学期耿晓梅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美术组以新《纲要》理念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将新思想、新理念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

使我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组织并开展好美术活动并落实到实处,使幼儿、教师的绘画、手工等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二、美术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敏感 性。

3、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在美术活动中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本学期的研究对象

这学期,我们主要以手工制作和绘画为总的研究对象,以美术欣赏为辅的形式开展这学期的教研活动。

其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包括撕贴画、纸艺、拓印、石艺、编织、泥工、雕塑、废物利用等形式。 它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观动手操作,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品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获得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四、美术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的美术作品,刺激幼儿的审美感知,促进其对作品色彩、光感、造型、

构图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了解对称、均衡、和谐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从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学习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并能运用自己制作的玩具、

手工作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五、幼儿美术领域各阶段的目标

(一)小班上学期

1、兴趣和审美

{1}、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观察周围环境,对常见的、形象突出且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2}、喜欢并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3}、喜欢周围生活用品及环境中美的东西,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亲近之情。

{4}、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初步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2、绘画 {1}、引导幼儿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大胆涂鸦。

{2}、能认识常用的笔,油画棒、水彩笔和纸等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作画姿态,工具和材料摆放有序。{3}、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4}、对色彩有兴趣,能认识红、黄、蓝、绿和黑、白等常见的颜色,并愿意尝试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

3、手工

{1}、对手工活动感兴趣,愿意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玩泥,初步了解泥的性质、质地,尝试用简单的技能(搓、团圆)表现简单的立体物象。{3}、会随意和有意识地撕纸,能撕出各种形状,并能自己命名。 {4}、对折纸活动有兴趣,能折出简单的形象。{5}、初步使用糨糊粘贴,尝试用剪刀随意剪纸,知道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小班下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在成人的引导下,继续学习观察周围环境,对常见的、形象突出并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2}、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感受故事、木偶剧、动画片和儿童剧中的美,尝试在游戏中借助角色、道具等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 {3}、喜欢欣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对美的理解。

{4}、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并养成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2、绘画{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尽可能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感受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乐趣,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继续学习用各种点、线条和简单形态表现感兴趣的内容。 {3}、尝试用多种颜色作画,愿意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涂匀、涂满。 {4}、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安排主要形象。

3、手工

{1}、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手工活动,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能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2}、掌握简单的泥塑技能(搓、团圆、压扁、捏合),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简单的立体形象,{3}、能用纸撕、剪或用现成的图形以及自然材料粘贴组成简单画面,会正确安全使用剪刀。{4}、继续学习折(对边折、对角折)的折纸方法,能折出简单的形象。

(二)中班上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对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较敏感,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对各种美术活动有兴趣。

{2}、会欣赏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中美的要素,并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尝试初步的欣赏与评价。

2、绘画 {1}、在小班基础上,认识一些绘画工具,学习蜡笔水粉画、拓印画、棉签画等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能用各种点、线条、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3}、对色彩活动有兴趣,认识8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4}、学习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初步学习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手工 {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注意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性,并学习收拾整理。

{2}、根据泥的性质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尝试用团、捏、压、搓、擀等技能作出泥塑作品。{3}、学习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中班下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对各种美术活动有兴趣。

{2}、初步学习欣赏并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初步理解形象和主题的意义,

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 {3}、能欣赏和交流自己与他人的美术作品,并尝试评价。

2、绘画

{1}、认识更多绘画工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并会收拾整理美术工具

{2}、能用各种点、线条和形状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3}、大胆使用12种颜色,学习调配更加丰富的色彩,区分并尝试话的主体色和背景色。

{4}、能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有创造性地表现简单的情节。

3、手工

{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会选择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注意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性,会收拾整理。{2}、尝试用各种技能作出泥塑作品,并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3}、尝试看图示折纸,主动探索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折叠出简单的形象。

(三)大班上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2}、引导幼儿欣赏感兴趣的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4}、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像解释他人的美术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2、绘画{1}、启发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感受过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

{4}、指导幼儿学习在画面上主体突出,合理布局。

3、手工

{1}、引导幼儿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思。 {2}、启发幼儿学习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指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技法折出物体的各种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引导幼儿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大班下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能主动参与多种美术活动并能创造性的表现。{2}、继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形式有兴趣,能寻找并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美。{3}、进一步欣赏作品的造型、彩色、构图,知道对称、均衡美,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4}、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

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2、绘画

{1}、进一步引导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2}、能根据一定的主题,用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构思、组织形象,表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3}、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习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 {4}、幼儿能合理安排画面,主体突出,并注意均衡与对称的关系。

3、手工 {1}、引导幼儿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多种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3}、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一定的情节。综合利用各种材料、

工具和技能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并注意装饰美丽。

六、教学方法

(一)、示范讲解法示范就是教师把绘画活动的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有利于幼儿直接进行模仿,学习一些绘画活动中必需的、关键的、技术性的操作规程。如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还有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教师示范时动作清晰、准确,必要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见,同时还要应配合讲解,讲解的语言简洁、清楚,与示范密切结合。

(二)、游戏练习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准,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 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三)、儿歌记忆法

绘画之前以儿歌或者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能将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预定的对象上。

(四)、正面鼓励法

这是指教师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表扬、赞美等肯定性的语言评价幼儿、鼓励幼儿,促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兴趣。

总之,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PPT、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七、教学用具

油画棒、水彩笔、蜡笔、橡皮泥、水粉、撕贴画、纸艺、拓印、石艺、编织、泥工、雕塑、废物利用等多种美术材料。

八、具体的时间安排

二月份:

1、确定美术组工作目标,拟订计划。三月份:

1、开展园内美术组教研活动;

2、学习本学期美术组的工作计划;

3、学习《纲要》美术领域要求及要点;

4、讨论美术课程的目标制定、环节设计、评价、展示等。

四月份:

1、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公开课活动;

2、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程展示活动、并进行研讨活动;六月份:

1、选择本组一节优质课、向全园进行成果展示;

2、收集本组教师的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学案例、理论讲座反馈表;

3、总结美术组教研活动

南京市清水亭幼儿园美术组工作计划2010--2011第二学期耿晓梅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美术组以新《纲要》理念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将新思想、新理念有效地运用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

使我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组织并开展好美术活动并落实到实处,使幼儿、教师的绘画、手工等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二、美术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敏感 性。

3、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在美术活动中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本学期的研究对象

这学期,我们主要以手工制作和绘画为总的研究对象,以美术欣赏为辅的形式开展这学期的教研活动。

其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包括撕贴画、纸艺、拓印、石艺、编织、泥工、雕塑、废物利用等形式。

它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观动手操作,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品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获得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四、美术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的美术作品,刺激幼儿的审美感知,促进其对作品色彩、光感、造型、

构图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了解对称、均衡、和谐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从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学习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并能运用自己制作的玩具、

手工作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五、幼儿美术领域各阶段的目标

(一)小班上学期

1、兴趣和审美

{1}、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观察周围环境,对常见的、形象突出且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2}、喜欢并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3}、喜欢周围生活用品及环境中美的东西,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亲近之情。

{4}、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初步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2、绘画 {1}、引导幼儿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大胆涂鸦。

{2}、能认识常用的笔,油画棒、水彩笔和纸等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作画姿态,工具和材料摆放有序。{3}、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4}、对色彩有兴趣,能认识红、黄、蓝、绿和黑、白等常见的颜色,并愿意尝试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

3、手工

{1}、对手工活动感兴趣,愿意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玩泥,初步了解泥的性质、质地,尝试用简单的技能(搓、团圆)表现简单的立体物象。

{3}、会随意和有意识地撕纸,能撕出各种形状,并能自己命名。

{4}、对折纸活动有兴趣,能折出简单的形象。{5}、初步使用糨糊粘贴,尝试用剪刀随意剪纸,知道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小班下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在成人的引导下,继续学习观察周围环境,对常见的、形象突出并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2}、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感受故事、木偶剧、动画片和儿童剧中的美,尝试在游戏中借助角色、道具等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 {3}、喜欢欣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对美的理解。

{4}、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并养成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2、绘画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尽可能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感受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乐趣,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继续学习用各种点、线条和简单形态表现感兴趣的内容。{3}、尝试用多种颜色作画,愿意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涂匀、涂满。 {4}、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安排主要形象。

3、手工

{1}、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手工活动,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能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2}、掌握简单的泥塑技能(搓、团圆、压扁、捏合),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简单的立体形象,{3}、能用纸撕、剪或用现成的图形以及自然材料粘贴组成简单画面,会正确安全使用剪刀。{4}、继续学习折(对边折、对角折)的折纸方法,能折出简单的形象。

(二)中班上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对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较敏感,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对各种美术活动有兴趣。{2}、会欣赏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中美的要素,并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尝试初步的欣赏与评价。

2、绘画 {1}、在小班基础上,认识一些绘画工具,学习蜡笔水粉画、拓印画、棉签画等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能用各种点、线条、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3}、对色彩活动有兴趣,认识8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4}、学习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初步学习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手工{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注意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性,并学习收拾整理。

{2}、根据泥的性质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尝试用团、捏、压、搓、擀等技能作出泥塑作品。{3}、学习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中班下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对各种美术活动有兴趣。

{2}、初步学习欣赏并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初步理解形象和主题的意义,

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 {3}、能欣赏和交流自己与他人的美术作品,并尝试评价。

2、绘画

{1}、认识更多绘画工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并会收拾整理美术工具

{2}、能用各种点、线条和形状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3}、大胆使用12种颜色,学习调配更加丰富的色彩,区分并尝试话的主体色和背景色。

{4}、能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有创造性地表现简单的情节。

3、手工

{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会选择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注意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性,会收拾整理。{2}、尝试用各种技能作出泥塑作品,并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3}、尝试看图示折纸,主动探索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折叠出简单的形象。

(三)大班上学期

1、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推荐第2篇:油画棒教学活动工作总结.1

油画棒教学活动工作总结

王英涛

本学期的二课活动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把今后的课外活动教学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将本学期的二课活动教学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进和提高今后的课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油画棒课外活动小组教学工作,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了油画棒活动,指导思想是诱导学生开拓思维,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在传授某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组织游戏,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挥思维为目标。

一、完成情况

1、力求符合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认识美,接受美的熏陶下来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了解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研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教学方法。

2、新时期的美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学习,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3、本学期我能根据美育要求确定目标,开展活动,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有效地利用每一节课时间,安排好每一个活动。通过观画、赏画、读画、谈画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表现力,注重入门引导,打好基础,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使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4、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都能按原计划去严格训练,在训练时,认真负责,多做示范,耐心指导。活动时有记录。

5、在评展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对作品适时总结讲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小组活动人员创作的内容应多样化些。总之,本学期油画棒活动教学从内容与形式上都注重了有机的结合与统一,寻求美育的种子,去播种孩子的心田,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推荐第3篇:油画

油画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传统肖像写生以及创作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摸索油画这一媒介的独特语言魅力,加强形与色的感受能力,并对绘画中形式美的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运用。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讲述观摩及临摹为辅,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长期后短期,反复推进,灵活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油画人像艺术概论写实主义人像油画技法特点

难点:油画人像塑造的方法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油画理论基础知识

一、油画的主要特征

油画,自从15世纪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改进并完善了用油溶解和调配颜料作画的技术,使之成为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至今已经在全世界风行了几百年。20世纪初,一批中国留洋学生把握了它的精髓,把它引进国内,使之与原有的传统水墨画等互补共存。由于油画使用材料和工具较为独特,其表现视觉美感的能力也有独特之处。可以说,厚重、光泽、沉着、肌理、斑斓等特征,正是体现了油画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特征。

1 1.厚重

厚重是油画颜料质地浑厚、色彩浓重的表现,又是因油画以质地粗糙的亚麻布或者厚硬的纸张为载而可以承受高浓度油质颜料的层层添加、反复堆积的必然。它也是油画富有很强表现力的重要关键。

2.光泽

光泽有两种表现:一是使用本身是油质颜料或再调油作画,全画面反射出光泽,或者在作品完成后再涂上一层发光油,使画面显得明丽而有光彩:二是利用油画颜料的可厚可薄和色彩的对比反差,使有关物体如金属制品、玻璃器皿等的光泽感如实表现出来。油画对光泽的表现,是其他任何画种都难以达到的。

3.肌理

肌理在此是指画面表层所呈现的不同笔触和各种纹理。由于油画颜料可塑性强,作画时一笔一刀地堆砌上去,画面表层就形成斑斑刀痕与笔触;又因为油画画布有其精细不同的纹路,在采用薄涂法、干擦法和用刀刮削方法时,布的纹理也就自然地露了出来。油画的肌理效果,实质上是人的触觉感知转换于画面上形成的视觉心理的体验。

二 油画的基本技法

油画制作靠手工技巧。油画写生和创作是画家掌握了特定的技巧和方法,驾驭特有的物质媒介,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意象传达出来的过程。只有通过勤奋练习,熟练地把握了各种技法,才能在作画过程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油画的基本技法大致有古典法、薄涂法、平铺法、散摆法、厚堆法、并置法与干擦法等多种。在作一幅作品时,通常几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

1.古典法

古典法是最早留下来被认为正宗典范的技法。它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层层罩染,二是直接铺色。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对象描绘的精确性和立体感;造型严谨,用色单纯,刻画细腻,讲求滋润和柔和。

2 2.薄涂法

薄涂法是指用经油稀释过的颜料直接画在画布或画纸上的一种画法。它使画面油色交融,具有轻快的透明感。薄涂法常用于起稿和铺色,也有整幅作品都用薄涂法完成,更适宜于速写性的短期写生作品。

3.厚堆法

厚堆法是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厚重颜料直接堆到画面上去的一种画法。为了突出厚重,有时可以使用调色板上剩余的颜料渣来画。厚堆,可以层层覆盖,又能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这种画法,适用于近景特写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对象。

4.干擦法

干擦法是指用不调油的原汁颜料在画布上进行薄涂擦揉的画法。它可以在有底色的画布上干擦,使画面隐约透露底色,形成一种既冷又暖的色感;也可在干后的原色层上皴擦,使画面出现干枯的色层;还可以在未干的色层上擦揉,使色与色之间融合,求得色彩滋润的效果。

三、油画的特殊技法

油画的特殊技法,来自它使用特有的油质颜料和特有的刀具进行制作的特殊性。利用富有弹性的油画刀进行绘画,是油画在使用工具上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显著特点。刀法的巧妙运用,也是获取画面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1.用刀技法:堆砌法

用刀堆砌与用笔厚堆,有其相似之处,都是把颜料较厚地堆到画面上去。但刀有刀味、效果不同,一般能使色彩明朗,并易于表现物体质朴、苍劲的效果。

3 2.用刀技法:刮削法

用刀刮削是油画的常用技法。它是与油画颜料不易干燥的特点相联系的。例如:为了追求特定效果,着意刮去画上的颜色,使之隐现底布的纹理;或因画上颜色不甚满意,把它刮掉,再揉捺上合适的颜料;或对已画景物用刀尖刮出留有底色的线条,等等。油画用的油,主要是作为稀释颜料的媒介,种类较多,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如松节油挥发性强,使颜料干得快,常用于调色起稿;亚麻仁油俗称调色油,油性较强,在油画中用途最广;上光油用来涂于作品表面,以保护画面、增强光泽等。讲求用油技法,有助于提高画面色彩效果。

3.用油技法:浸染法

浸染是指以油调合颜料,使之在画面上产生浸化,以求得透明叠映、自然流畅以及非事先预料到的其他效果。

4.用油技法:衔接法

有些需要用较长时间反复进行制作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使色与色、笔与笔之间显得滋润而不生硬,可以使用专门的衔接油,有种称之为“媒介”的油膏,也就是衔接油:如果手头没有衔接油,也可用调色油进行技术处理。衔接油的使用和调色油的衔接处理,都有其特定的技法。

四、油画写生的构成要素

这里的构成要素是指画油画静物所应知应会的各种方法与技法因素,包括摆设、构图、择光、刻画等。掌握这些构成要素,是画好静物画的必要条件。静物画在室内作业,光线稳定,观察描绘不受时间限制。它既是绘画实践的基本训练,也是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创作。世界上不少画派的创新,大都在静物画上开始探索,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作品。

1.摆设组合

静物画在着手绘画前,要选择结构明晰、质感明显、固有色明确的物品为对象,根 据物与物的配搭及其远近、疏密关系,进行合理、有序的摆设组合。

4 2.精心构图

构图是在长方画幅中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作品的基本框架,古称“经营位置”。构图作为绘画过程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应用多样统一法则,把局部个别形象组成艺术整体,以便利用物体的大小、纵横、高低及立体感等来表现审美意向和气氛。作为静物画,则是按摆设内容,选好角度,融入构思,画好轮廓框架,便于接下去以形写神。

3.选择光线

光与色有密切联系,与表现静物质感、空间感、冷暖感,以及诱发人的情感、情绪,提高作品感染力等都有直接关系。注重于选好和用好光线,是画好静物画十分重要的关键。

4.和谐色调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调子,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比如可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红色或绿色等。一幅好画必有其表达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以求得在整体上的和谐和统一。只有和谐和统一,才能营造一种感人的氛围。

推荐第4篇:油画棒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画棒画创作媒介的特点、创作手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工具和技法创作出一幅表达自己心声的油画棒画。

2、学会画简单的油画棒画。

教学重点:

了解油画棒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教学准备:

1、笔:铅笔——宜选取软性铅笔如2B、4B等铅笔用于所画对象的轮廓勾形;蜡笔——有十二色、二十四色、四十八色等,初学者选用二十四色为宜。

2、纸:宜选取普通素描速写纸,易着色,不易将纸涂坏。

3、其他工具:橡皮、刮刀、削笔刀、画板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句: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去做工,大脑去思考。

用手不用脑,学习学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正确的观察分析方法: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有灵气、招人喜爱的小宝宝、小动物呢?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观察对象,从而发现他们的特点(如长鼻子象、大耳朵兔、长颈鹿)。但应切忌教条式地给学生太多框框限制,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及画中所表现出的意趣,宜鼓励他们正确观察后大胆下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

2、了解油画棒画的基本勾形,类似于速写。标准的执笔方法可使蜡笔不易折断。正确的涂色方法易使所画对象色彩饱满、自然、生动。

3、掌握油画棒画的作画步骤:①我们画各种物体形象,先要把各部分归纳成不同的基本形,在进行组合描绘。步骤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先外后里,先上后下。可以先用铅笔打稿,再涂色,也可直接用蜡笔(或油画棒)去画。

画人物形象时,多从正面去表现,可把头部画成正面,四肢和躯干等画成侧面。

画动物形象时,头部可以画成正面或侧面,四肢、躯干等画成侧面。

画风景建筑时,从正面、侧面都可以描绘。画交通工具时,要多从侧面去描绘。

观察分析比较对象(抓住特点);②确定画在纸上的位置及大小(大小适宜,位置偏中);③勾形(从整体至局部,从有特点的部位到其他部位);④涂色(注意色彩的过渡、重叠,不能涂到轮廓线外);⑤勾线(用深色笔加强外轮廓,调整画面)。为了使画面上一些浅色或者重叠的物体形象更突出,就需要用颜色把各部分的轮廓勾画出来。勾线前,要先平涂好各部分的颜色,再用深色蜡笔(或油画棒)勾线,这样画面既干净又美观。如果采用彩色水笔勾线,要先用深色彩笔勾画出各部分的轮廓线,然后平涂蜡笔(或油画棒)色。反之,会因为蜡笔色的蜡性,而不好勾线。

推荐第5篇:浅谈油画棒静物画教学

浅谈油画棒静物画教学

静物画作为绘画基本功训练的一种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即可以锻炼初学者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其认真细致的表现能力。油画棒代替水彩、水粉等形式来进行色彩练习,色彩鲜艳,质地细腻。油画棒静物画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在小学中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浓厚,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造型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色彩的表达能力,并不断创作出较为精彩的作品。

在对油画棒的应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摸索,我感到油画棒静物画有许多优势是其它绘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直观性的优势。

首先,油画棒作为固体颜料制成的一种有趣的绘画工具,学生可以直接握笔作画,这比起用毛笔蘸颜料进行绘画创作要方便得多。而且油画棒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厚涂法、薄涂法、映衬法等。如厚涂法中,色彩的使用,它表现时的层层相加,孩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块颜色用了哪支油画棒,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同时能很好地判断色彩的不同成分。另外,老师在画示范画时,学生可以从一支支油画棒的更换使用中,清楚地看到色彩的微妙变化。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是浓厚兴趣的优势。

罗素曾说过: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机会就越少。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而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就会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学画也是如此。由于静物画造型简单,通过指导,学生可以很快地用油画棒画出立体感,表现色彩的变化。通过油画棒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静物,色彩鲜艳、饱和、质地细腻,学生感受着小小画笔带来的神奇与美妙,兴趣日益浓厚,不断创作出有色彩变化的“写实”作品。我注意抓住每位学生绘画的特点,及时表扬他们作品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再指出哪些地方如果改进一下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使学生充满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绘画的兴趣。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绘画兴趣不浓时,要多对他们说几声“你很棒”“相信你会画得更好”“如果……就更漂亮了”“若能……就更好了”等激励、提示性语气,使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同时,油画棒静物画既不会出现水彩画中把握不住的易“焦”、易“枯”等现象;也不会有水粉的“灰”“粉”等现象的出现。所以容易画“象”,这正符合这一年龄特征的学生“写实”追求。 三是材料上的优势。

现在绘画工具有很多,油画棒作为最普通的一种绘画工具,在任何地方都很容易买到,价格相对也比较便宜,现在市面上的油画棒有各种品牌,多达10余种,而且还极其便于携带。再者,它不需要其它的辅助工具(如调色盘、水桶、毛笔等),简便易行,对纸的要求也不高,普通纸、水粉纸等均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针对油画棒静物画的特点及优势,在教学实施中,我共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其一是临摹阶段。

先是临摹造型简单的物体(如水果、小动物等),进行无背景的临摹,这一阶段主要练习用变化的色彩表现出有立体感的物体,使孩子初步感受油画棒带来的美妙色彩,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接着是选取造型简单,色彩有一些变化的静物画,选取局部来临摹,同时让孩子注意突出主要物体,做到主次分明,变化均匀。然后,进行整幅画的临摹,学习构图知识,主要物体不宜画在纸的正中,以免呆板;亦不宜画得太靠近纸边,避免画面产生不稳定感,学会整体构图,填画背景,感受整体的色调,同时分析色彩的变化,色彩饱和度的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明暗度的使用等。最后,选择精彩的静物画作品让孩子细致地临摹,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耐心、细致地去“磨”,要求越“象”越好,培养他们的整体色彩表现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意志与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二是写生阶段。

这一阶段相对较难,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所以不能用专业水平来要求学生,画的时间也不易太长,将重点放在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上,造型以概括、简练为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色彩的微妙变化,学会用油画棒的色彩来表现具体的实物,学会用几种颜色混涂形成某种颜色,如平涂填色法、调和过渡法、重叠刮色法、叠色薄画法等表现手法,同时学会判断整幅画的色彩倾向。使学生在感受静物画表现方法的同时,感受油画棒无穷的色彩魅力。 其三是应用阶段。

绘画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绘画创作,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而这一感受主要来源于体验生活,通过用心体验了解事物的特点,表现出对事物的感受,从而做到胸有成竹。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所以学习油画棒静物画的时间不宜太长。兴趣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力,因此学习内容应当不断更新有一定的“新颖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诱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让孩子把学习的涂色方法和色彩知识应用到创作画中,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与其没有练习过静物画的孩子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上我耐心仔细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在课下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我所任教的学生,先后有百余人在国际、全国、省市区多次获奖,取得了优异成绩。

绘画创作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在油画棒静物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美感和耐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思维、观察、表现等各方面,同步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把握时代脉搏,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不断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逐渐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目标,更全面地贯彻和领会好素质教育的精神。看着学生一幅幅构思新颖的美术作品,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与自豪,也激励着我,不断探究出更好更加适合学生的美术教法,奉献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推荐第6篇:中国画与油画教学反思

要上好中国画和油画,首先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 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 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 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 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 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 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 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 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认真理清所呈现的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一堂较为顺畅的欣赏课比较能够上的到位。

推荐第7篇:探究油画教学色彩论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对于色彩的教学主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对于色彩的感悟和体验,甚至可以说每个学生们的体验与树上的叶子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和色彩张力也是完全不尽相同的。这就是是艺术的本质,同样,我个人觉得这种个体上的差异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艺术的精髓便是创新,在世界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大师们正是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来组织独到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艺术创新的基础就是发挥艺术个性,因此,在对学生们的艺术教育中,对学什么个体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发挥学生们的艺术个性。在油画的教学中,“整体划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摒弃,应该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并且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对于敢于打破成规束缚的学生应该鼓励,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创新。

二、学生的色彩素质培养

绘画艺术的发展完全可以说明只具备普通的色彩表现力是不足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艺术绝对不会偏爱人的某一种本领,而是喜爱自身所具有的所有本领,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一切自身所拥有的本领可以得以发展的领域。在对学生的油画教学中,不可以只单一的针对色彩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诚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其对色彩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关于色彩的教学,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与色彩理论的同时,对于色彩的寓意,象征,联想等相关知识以及色彩的表现手法,如夸张、含蓄、平面、简洁等手法也要同时传授,更全面的让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感性与理性的转换,让他们侧重对客观物体的写意,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客观的表象上面。强调主观感受,使学生注意到色彩面积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不同勾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以增强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色彩全面素质,为学生日后更好的色彩创作埋下铺垫。

三、以色抒情、以色绘意

绘画作品中的“情”,绝对不只是对客观景物的简简单单的模仿重复,,而是将客观与主观上情感的统一,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境界,暴风雨前乌云的黑色会使人感觉压抑,嫩绿的小草会使人联想到春天,金黄色的麦田会让人体会到丰收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色彩所可以给人心理上的暗示。我们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现有的色彩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反应,而是教会他们研究色彩与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们画板上的色彩活过来,成为有感情的色彩,赋予作品灵魂。绘画作品中的“情”是含情之景,是见到真实事物真正具体的情,绝非虚无缥缈的抽象之情,是由生活感悟或对客观事物生出的由衷之情。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色彩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相应的色调分别对应不同的题材,需要表达的含义、需要营造的氛围都有特定的色彩搭配,这充分证明了色调运用的关键性。在西方的艺术中根本就没有“意境”这个词,但是西方很多优秀的画家的作品中,意境深远的作品却不少见。

或许我们该随他们称之为具有“诗意”或具有“音乐感”,这其实就是富有意境,只是说法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色彩完全可以表现出情绪。如列维坦的作品《在深渊旁》,取材虽然平常,但是作者所赋予了画面无限深情:渐渐拉开的暮霭,天际金色的余晖,远处渐渐模糊的森林,幽静的水潭,一切似乎都在静静的等待着夜色的降临,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但是完美的意境融合,色彩朴素却饱含凝重的意境。所以我们可以说运用完美的色彩就是意境。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善于运用色彩组成各种色调,才能营造出恰当的氛围,表达出自然的情感,创造出情景意境相融合的作品。由此可见,色彩是油画表现的关键与灵魂,对学生的色彩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说只有可以熟练的运用色彩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油画艺术人才。

推荐第8篇:油画棒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画棒画创作媒介的特点、创作手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工具和技法创作出一幅表达自己心声的油画棒画。

2、掌握油画棒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

掌握油画棒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准备:

1、笔:铅笔——宜选取软性铅笔如2B、4B等铅笔用于所画对象的轮廓勾形;蜡笔——有十二色、二十四色、四十八色等。

2、纸:宜选取普通素描速写纸,易着色,不易将纸涂坏。

3、其他工具:橡皮、刮刀、削笔刀、画板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技法

1、起形、组合形的练习:通过临摹或写生练习,画出准确的外形轮廓。应找准对象“形”把握住特点,它是画好一幅油画棒画的基础。我们在画画过程中,遇到一些复杂的物体形象时首先要把复杂的物体形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一部分一部分的分解、概括成不同的基本形。然后用不同的基本形组合在一起描绘,就能较快、较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物体形象了。

2、涂色方法:

①平涂:就是用蜡笔(或油画棒),在画好的形象轮廓内均匀地平涂上颜色。涂色时,可以横着涂,也可以竖着涂或者斜着涂。

应该先涂浅色,后涂深色。如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时会触及到深色而弄脏画面。边缘是影响造型的重要因素,所以,平涂时应先勾出边缘线。勾线可以轻些。然后用一组一组的线条平涂,平涂时线条要紧凑,不要画的太稀,笔也不宜太尖。也不要太多重叠颜色,以免画花了,线条不要画得太长,短些容易把握。

②过渡:可先轻轻画出过渡,不要画得太深,亮的颜色要留出来,再一步一步加深,也可在暗部画,浅颜色在亮部画。

③重叠:利用多种颜色的叠加达到丰富画面的目的。重叠时,先画大面积色块,而且也要画出过渡,再用小面积色块在上面叠加,从而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

3、涂刮结合;为表达对象,如绿叶的茎、芦苇的花,小宝贝的头发,动物的毛发、羽毛等均可在涂成一块色后,用刮刀刮出所需的形状、高光的点。

4、动物、人物毛发的画法:前面讲了一些基本的画法,但相对较抽象。这里我们来讲一讲怎样画毛发,这样会真实些。

首先,它不像以前那样要勾出肯定的轮廓线,所以在用铅笔勾边缘线时要轻些。

其次,涂颜色时要逐步添加,需一笔一笔去“画”,同时要注意整个的体积感,这个过程可以单色绘画,也可以利用颜色叠加达到丰富画面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颜色涂成了一片,没有一根根毛发的感觉的话,可利用尖刀子把亮的毛发刮出来。

历史上的那些了不起的画家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且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有些人可以用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再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些人则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与创作情感来真实表现其内心的世界。无论是真实的再现我们所看到的还是我们内心的情感,那都浸住了画家对于美好对于真理的不懈求索的精神。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中让人感动的与值得尊敬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学画最重要的也是要不断培养与实践这种精神。

绘画的秘诀就是要全面调动画家的身与心,认真的去画,再辅之以种种有效的表现手法,投之以无限的热情与心血,去完美的展现那内在心中的意象。就让我们更好地谐调自己的心灵与双手,去尽情地描绘一个更为真实和美好的世界吧!

作业要求:

熟悉油画棒画创作技法,自己独立完成一幅油画棒画作品的创作。

推荐第9篇:儿童油画棒教学设计

儿童油画棒校本课程纲要

课时 1 《色彩课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技能目标: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调和出来的三间色。

2、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纸杯一个、调色盘一个、色环。

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首先欣赏一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老师:这些颜色都有它们各自的相貌,我们就称它们为“色相”。

2、新课讲授 ⑴认识三原色

老师: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⑵认识三间色

老师:猜猜看,用两种不同的原色调和会形成什么颜色呢? (学生尝试) (老师在讲台上示范)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老师: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叫做三间色

老师:调和两种原色时,其中一种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调出来的间色色相也会不同,同学们试验一下,老师辅导。

3、欣赏作品

老师:我们一起欣赏,用三原色、三间色装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4、小结:

总结一下色彩的原理,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色彩调配

课时2 《色彩的冷与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二、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

(教师)课件、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3﹑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课时3 《春天来啦》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5.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课时4 《处处有鲜花》

一、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使用油画棒涂色,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推荐第10篇:油画有感

油画

一直都挺喜欢油画的,喜欢是喜欢,但是去实践的时候,却会碰到许多烦恼,比如临摹一张画的时候不能临摹的十分相像,或许是材料、心境的不同,技法的缺失,使得没有办法画的向大师一样。然后内心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我喜欢油画所呈现的色彩关系,我觉得最能吸引我的是它的颜色变化以及色彩所带来的美感。我现在画的是列维坦的《春讯》,初次见到这画的时候就被它的颜色所吸引住了,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平静地湖面上倒映着许多颗水杉树,十分具有美感。列维坦是现实主义画家,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现实主义的画风比较写实,所以需要我画画的时候有耐心,体会其中的奥秘,从作者的笔触中、色彩中感受它的美。虽然印刷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楚,我会努力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把画面画好。从中学到一些技法,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积累一些经验。使画面更加完善、精彩。我还希望画一些其他风格的画来充实自己。

第11篇:油画买卖合同

国画买卖合同

买方:(以下简称甲方)

卖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油画买卖事宜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方自愿购买乙方所有的国画一副,作者:名为:的国画作品(以下简称该油画)。成交价格为人民币万元(小写: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方。

二、该国画于买卖合同正式生效时交付乙方所有,由乙方负责验收,同时一次性支付给甲方人民币万元的购买费。

三、甲方承诺该国画为所著真品,若经鉴定有假,甲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将合同金额全部返还乙方。乙方承诺在合同生效两年内不得变卖、转让、捐赠,两年后可以自由处置。

四、本合同经过公证之后正式生效。

甲方:乙方:

签订时间:年月日

第12篇:油画教案

教案编号:NO.5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构图练习教学时间:2015年4月7日、4月9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观看临摹作品自然界的光线和景物丰富多变,通过风景临摹,可以锻炼学生对色彩观察敏锐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2、若干张涂好底子的硬纸板,最好备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类型以便于构图。也可准备涂好底子的画布和少量油画内框,将画布裁成与内框相合的尺寸,画前用图钉将画布临时固定在内框上。画完后可取下,再钉一块画布—上去。

风景的画幅尺寸一般都不大,这主要根据写生的目的而定。比如,训练色调,一本书大小就可以了。如果是综合性训练,尺寸应大一些。画幅越大就越难控制,这也是对一个人技术水平的检验。

少量的松节油。根据个人的作画习惯也可带一点调色油。一些擦笔用的废纸或废布。 教学重点:

1、由于之前四周的练习作品出现了构图的问题,所以在将来的课中我们以模块式练习,完成联系的计划。

2、教会大家用第一眼选择的景物来作为构图的第一要素。

3、认识构思构图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选择绘画的第一要素有些困难。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构思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老师先以ppt的方式,用今天临摹的作品进行讲解,如何去抓住作者的构思和构图,进行临摹练习。 教学过程:

一、构思与构图 授课类型:油画风景技法临摹,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

1、看临摹作品,选择景物,第一眼的“印象”至关重要。

当你的视觉第一次接触到眼前的景物时往往会产生某种异常强烈的“色彩幻觉”,这往往就是你要表现的色彩原始动机,是未来写生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这第一眼里包含着你的内心与自然碰撞出来的火花。视觉在经过这很短的“兴奋期”之后,进入稳定的“适应期”。这时,眼前的“色彩幻觉”消失,——切色彩都恢复了“正常化”、“一般化”。这种状态是画家最不希望出现的。因为,艺术就是表现“非正常”、“不一般”!就是要追求那个“幻觉”!不要放过最初的——一丝一毫的感动,而要将其纯化放大,带着想象并在整个 写生过程中追随它,你的色彩写生就会有一颗生命的种子。自然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哪怕是瞬间的感受形成的“印象”,都应该长久地萦绕在你的心头,形成你写生中不变的信念。选景时,还要注意所在的位置,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到你的画面上。

2、构思——用绘画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找到色彩的兴奋点,考虑写生的构图,这个过程就收“构思”。此时要在头脑里把眼前的景物进行“过滤”、考虑“取舍”,把天、地、物化为色彩、黑白灰等关系,斟酌它们在画面上的位置。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形成未来画面的色调、构成画面的几个大色块以及由此形成的画面黑白灰关系。

选择好景物之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思考:对于眼前的景物最感动的到底是什么,怎样的色调可以表达这种感动,天、地、物这三块应在画面上各占多大面积,大的色块怎样布置,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要充分思考。

3、构图——组织眼前的景物

在速写本卜勾画些小草图,将构思的结果用简略的线条呈现出来。构图的第一要点就是决定在怎样的尺寸框架内安排物象的比例、位置。例如:根据感受,你想画方构图,还是想画横构图?抑或想画竖构图?要收入画面的物象应当画在什么位置上,天、地、物色块各占多大面积?它们的图形关系是否有意思,是否主题分明,等等。

待构图基本确定后,便可在画布上起草。起草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一般的方法是用大小适中的油画笔蘸松节油,将熟褐稀释成稀薄而透明的颜色,在画布上简略地勾画出景物的大体位置。此时用色不宜太厚,以定位为主。也可用其他颜色,这要根据所画物象和色调而定,初学者最好选择较为柔和的颜色,慎用鲜明而渗透力强的颜色,因为这些颜色很容易上泛,给以后作画带来麻烦。 课堂小结:

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已达到一半以上的同学可以很好地掌握构思构图的问题。

2、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展示作品,再次进行简单的小结。课外作业:

1、完成临摹作品。

教案编号:NO.6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练习铺大色调 教学时间:2015年4月14日、4月16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合理的学习如何铺设油画的大色调,有利于油画的绘画技巧学习。色调是由画面中几个主要的大色块构成的。大色块的色彩倾向使色调的倾向得以明确,因此,一般总是从铺大色块开始,从明确色相关系开始,从重色块开始。

2、正确理解色彩关系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总要经过不断调整才能达到,一开始的铺设不过是起到一种色彩标记的作用。当然,这样说并非不顾写生对象而任意涂抹,而是要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去明确色块,而且必须注意色块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深入调整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连接上一节课的内容,构图后进行铺设大色块。

2、教会深入调整,丰富细节,意在提高每一块色彩的质量。授课类型:油画风景技法临摹,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

3、掌握铺设大色调的色块。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选择绘画的第一要素有些困难。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构思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老师先以ppt的方式,用今天临摹的作品进行讲解,如何去进行大色调的铺设,掌握抓住大色调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临摹练习。 教学过程:

一、铺设大色块,明确色调的倾向 油画的色调是由画面中几个主要的大色块构成的。大色块的色彩倾向使色调的倾向得以明确,因此,一般总是从铺大色块开始,从明确色相关系开始,从重色块开始。

在铺设大色块时,一是要薄,二是要快。不要求一遍准确,也不要过分注意细节,甚至可以把你对色块的色相感受夸张地涂抹出来。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怕色彩画不对和过多地注意局部色彩而畏首畏尾、精神负担过重的现象。

要知道,正确的色彩关系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总要经过不断调整才能达到,一开始的铺设不过是起到一种色彩标记的作用。当然,这样说并非不顾写生对象而任意涂抹,而是要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去明确色块,而且必须注意色块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深入调整打下基础。

从油画的作画特点看,画的遍数越多色彩就越容易灰暗。因此,开始画鲜明一点是有好处的,当然,鲜明要有分寸,不能太离谱。

铺大色块,明度的控制很重要。特别是逆光的色彩,初学者往往容易画重。要压缩自然光色的明度,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关系表达物象色彩(参见静物写生步骤四所讲的内容)。塞尚有——句名言:“阳光无法复制,但是必须用其他的东西把它呈现出来,那就是色彩。”科学不论怎样论证它们之间必然的、逻辑的、光学的、物理的联系,都代替不了视觉对它们的直接感受与观察。我们所看到的是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者组成的综合的色块印象。我们要捕捉的也是这个色块印象。

二、、深入调整,丰富细节,意在提高每一块色彩的质量

在大色块基本铺定之后,接下来便进入色彩调整的阶段。这一阶段时间用得比较长,旨在丰富、生动色彩的同时进一步寻找、提炼出物象提示给你的、难得而又美丽的色彩关系。

学生往往在这一步出现的问题最多。不是画面很花、色彩生硬、互不相关,就是没有色彩或只画“固有色”。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掌握条件色的色彩思维特点,观察方式不对,因而看不出或体会不到色彩关系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是训练少,技术经验不足。

要画出好看的颜色,第一必须注意色彩关系,这就是前面多次重申的:抛弃孤立观察的“固有色”,建立整体比较的“关系色”观念。第二要在调色板上积累经验。提高色彩的品质是这一步要做的重要工作。要耐心在调色板上寻找用哪些颜色可以调配出最饱和、最响亮的色彩。这一步做到什么程度,色彩质量如何,是检验色彩修养的重要标志。

掌握色彩写生的主动权并非易事,总有一个“模仿”过程,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从色彩特有的角度去思考,不会有进展。

三、回到整体,收拾完成

经过不断调整深入,色彩关系逐渐贴近自己的感觉,各部分细节也逐渐刻画出来,就要接近尾声了。此时要将眼光重新放大,回到整体,审视全画面的大关系是否因细节的加入而显得过于琐碎,是否因注意了局部色彩的变化而减弱了大的色彩关系,是否因过分注意细节的真实而忽略了画面的色彩气氛。

越是接近完成,越要少动笔、多审视,直到确认色彩达到了局部的生动与整体和和谐都比较妥当便可停笔了。 课堂小结:

1、由于前四周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合油画的教育,所以在进行练习时,进行小模块的重新学习和练习。

2、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展示作品,再次进行简单的小结。课外作业:

1、完成临摹作品。

教案编号:NO.7 课题:油画风景——学会“看”了再“画”

教学时间:2015年4月21日、4月23日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绘画训练的过程就是改变观察方法的过程。把孤立地、局部地观看变成联系地、整体地观看;把“盯住一点不放、只看某一色块和明暗”变为“关注颜色之间的联系,色彩之间的关系”,眼睛要始科在色彩关系上转。这时,要设法突破颜色的物质意义,如上一章所说:忘掉那是天空、河流、树木、田野和人物,将它们统统看成是色彩,从冷暖的角度认真观察它们的关系,组合这些关系。这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在训练中逐步学会这种整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临摹过程中想象该画面是怎样的实际画面绘画而成。

2、教室讲解怎样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添加环境色等,使实际的景 物变得更加的唯美。 授课类型:油画风景技法临摹,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

3、掌握学会看在学会画的油画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选择绘画的看与画有些困难。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学会看再画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老师先实物景与临摹作品的图片对比方式,用今天临摹的作品进行讲解,如何让聋哑学生理解实际的景物也可以通过自己对景物的色彩理解,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转变色彩观念

掌握正确观察方法的第一步是克服常人的“固有色”观念。上一章中已经讲到固有色的观念是一种理性颜色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带到绘画的观察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情况: 只看物象本身的颜色,而不会将映入眼帘的所有颜色联系起来观看。

只看到物象颜色本身的深浅变化,看不到颜色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色彩关系。一句话,就是孤立地观看颜色的习惯。

绘画训练的过程就是改变观察方法的过程。把孤立地、局部地观看变成联系地、整体地观看;把“盯住一点不放、只看某一色块和明暗”变为“关注颜色之间的联系,色彩之间的关系”,眼睛要始科在色彩关系上转。这时,要设法突破颜色的物质意义,如上一章所说:忘掉那是天空、河流、树木、田野和人物,将它们统统看成是色彩,从冷暖的角度认真观察它们的关系,组合这些关系。这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在训练中逐步学会这种整体观察的方法。

二、整体观察的要点

整体观察是一切艺术的观察基础。在素描的训练中,就要求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变下面观察为立体观察。色彩训练中,除了要继续坚持这些观察法则,还要了解色彩观察的特点,学习掌握以下要点。

1、把握住色彩的第一印象

由于光线变化的原因,色彩在自然界中是最活跃、最生动、也最容易变化的,自然色彩的这种特性与我们研究色彩所希望的长期稳定的意愿形成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油画色彩教学一般总是要求在具有稳定光源背向阳光的朝北的天窗画室里训练。这相对稳定的光线、环境,可以满足学生长期研究色彩的需要。但是,即便是具备这样的条件也不能保证眼前的色彩不发生微妙的变化,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把握住变化的色彩。甚至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出于追求描绘真实色彩的期望,便认真地相把眼前色彩全部记录下来,结果发现他们总不能抓住眼前的色彩,因为刚刚画上的色彩这会儿看上去却完全不同了。这个经常发生在教室中的问题说明:假如学生还没有掌握有效捕捉瞬间的美妙色彩关系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会随客观色彩的必然的微妙变化而不断修改画面,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掌握把变化的自然色彩用颜色凝固在画面下的有效方法,其中首要的就是抓住第一眼的整体色彩印象。

第一眼的印象总是整体而强烈的,是我们视觉的反应。短暂数秒之后就会归于“正常”,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失去魅力。如果这第一眼的印象打动了你,就要毫不动摇地紧紧追随它。

三、学生进行实际理解绘画。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主要以讲解的方式完成,也进行了教师的绘画示范,同事也让学生进行了颜色的观察转变认识,达到了与其的效果。

2、这节课对于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帮助。。 课外作业:

1、准备一张实景的照片对下节练习课做准备。

教案编号:NO.8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风景油画色彩的衔接 教学时间:2015年4月28日、4月30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风景油画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油色慢干,利于趁湿衔接;良好的覆盖力,利于叠置色彩;油色本身的滑腻,利于“涂”“扫”和运用除笔之外的其他工具(如:画刀、手指)制造各种效果。油画的这些特色对初次使用油画工具的人来说无需全部掌握,但应当了解和运用

一、二种最基本的方法以解决形色结合中的色彩衔接问题。教学重点:

1、学会在临摹过程中利用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学习锁临摹的作品的色彩衔接。

2认识几种常见及常用的色彩衔接的笔法。

3、掌握学会看在学会画的油画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锁指定的油画作品,先进行作品鉴赏和分析,观察油画的色彩衔接,对风景临摹作品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理解色彩衔接的画法,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临摹作品的色彩衔接。

二、深入讲解色彩衔接的几种重要的笔法。

(用色彩深入造型时,比如在形体转折处、形体外轮廓边缘处、形与形的交界处等等,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色彩的衔接的问题。

由色有自己的特性:油色慢干,利于趁湿衔接;良好的覆盖力,利于叠置色彩;油色本身的滑腻,利于“涂”“扫”和运用除笔之外的其他工具(如:画刀、手指)制造各种效果。油画的这些特色对初次使用油画工具的人来说无需全部掌握,但应当了解和运用

一、二种最基本的方法以解决形色结合中的色彩衔接问题,比如:

“摆”的方法——将颜色一笔笔摆放在形体准确的位置上。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只要摆上的笔触色彩关系对,同时根据造型用笔,就可以很好地将形与色结合起来,因此它是训练中最常用的基本造型方法。它的问题是容易把形体画僵硬,因此还应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

“接”的方法——用颜色趁湿衔接。它的好处是可以把物象形体处理得比较润泽、自然,这是油画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如果素描功夫不好,使用这种方法则容易适得其反,将形体画得更加模糊。

“扫”的方法——通过用笔“扫接”的方法将形体衔接起来。这也是油画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画者必须有良好的素描基本功,才能做到下笔肯定、准确,形体衔接自然。

“抹”的方法——用手指轻揉,使两色融合的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关系都不错,只是衔接得有点楞时,用手指做局部修改是很有效的。在大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以手代笔的表现方式。

“先中间,后两极”的方法——在重颜色与亮颜色交界时,为避免过于生硬,通常先要在两者之间画上中间色、然后再压重色和亮色,使中间色从暗色和亮色之间透露出来,从而起到自然衔接的作用。尤其是处理发际与颜面部的交界处、脸的亮部与深暗背景的交界处时,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

“透明罩染”的方法——当造型准确、笔触衔接也较好,只是色彩上稍微差了一点时,可不必着急改动,等干燥后再用调色液稀释油色透明罩染上所需的颜色即可。

以上都是色彩衔接的基本方法,希望会对读者有所帮助。色彩衔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油画造型的生动、自然与否,色彩的润泽、美观与否,是画面上形色结合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解决衔接问题还有许多方法,只要你去认真研读大师的作品,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从中必能得到宝贵

三、学生进行实际理解绘画。课堂小结:

1教室进行个别同学的作品进行讲解,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油画色彩衔接的内容在进行回顾。

2、同学的表现普遍较为优秀,看来分块式的教育方式对于聋哑学生的油画绘画学习较为有用。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教案编号:NO.9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观察法实际绘画练习教学时间:2015年5月5日、5月7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实物风景照技法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油画的训练中,由于学生出于追求描绘真实色彩的期望,便认真地相把眼前色彩全部记录下来,结果发现他们总不能抓住眼前的色彩,因为刚刚画上的色彩这会儿看上去却完全不同了。这个经常发生在教室中的问题说明:假如学生还没有掌握有效捕捉瞬间的美妙色彩关系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会随客观色彩的必然的微妙变化而不断修改画面,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掌握把变化的自然色彩用颜色凝固在画面下的有效方法,其中首要的就是抓住第一眼的整体色彩印象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临摹过程中想象该画面是怎样的实际画面绘画而成。

2、教室讲解怎样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添加环境色等,使实际的景 物变得更加的唯美。

3、掌握学会看在学会画的油画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利用自己准备的实物风景照片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理解实际的景物也可以通过自己对景物的色彩理解,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理解自己准被的照片,进行整体观察。

成熟的画象与初学者的第一眼是有天壤之别的,初学者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正误区,才能逐渐掌握好。这里最有效的方式是尝试把瞬间的第一印象演化为画面的色调。以下,介绍几种有效而具体切实的做法。

(1)画室内的训练:可在画长期作业之前画一张快速的小色彩稿。目的是解决色调问题,注意构成色调的几个大色块的关系,坚决禁止画细节!要认真、反复地调整大色块,直至大关系正确。这种强迫式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关照整体,快速记录下开始的色彩印象,为长期作业打下基础。

(2)室外训练:一般多为短期作业,更要注意第一眼的色调感觉。并在一两个小时的作业中紧紧追踪这个感觉直至完成。

(3)色彩记忆训练:禁止面对物象写生,要求在短时间内尽量观察并记住眼前色调和色块的大关系,然后凭记默写出观察的结果。如果观察方法正确,你会发现,你只能记住物象主要的、突出的色彩感觉,那些多余的局部细节会被视觉自动省略,这正是整体观察所要求的。色彩记忆的训练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色彩的重要部分,它方便快捷,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一场电影、一次音乐会、街上偶然所见、教室内强迫式训练等等。色彩记忆不仅促进了整体观察,而且对积累丰富的视觉经验大有益处。

二、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

在素描写生训练中经常使用的观察整体的方法是站得远一点,眯起眼睛看,这样可以从黑白灰的角度比较出各个细部是否统一在整体大关系里面。油画色彩写生中观察整体的方法也要站远看,但不是眯起眼睛而是睁大眼睛,目光散开来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比较出大的色彩关系。这种观看色彩的办法被形象地比喻为“牛眼观察”。这样的观看方法要贯穿在作画的自始至终,不仅于作画的开始和结束要从大处着眼,就是在描绘各个局部细节时仍然要“牛眼观察”,才能比较出局部色彩在整体中的关系,才能正确表现出这种关系。

用“牛眼观察”所确定的色彩的各种关系,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比较”是为了确定,“比较”是对色彩关系的斟酌,“比较”是整体观察的具体化。学会“比较”将为色彩进一步归纳、概括、组合打下观察上的基础。但是比较也要得法,要根据色彩自身的特点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奏效。假如不得法,不仅得不到正确的色彩关系,反而会造成画面色彩的混乱。 正确的比较方法是:要在明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首先比较重色和亮色,定下两极。然后是黑白灰三个区域分别作比较、重颜色与重颜色比、亮颜色与亮颜色比、中性色与中性色比,比色彩倾向、比冷暖、比纯度。而在调配颜色时则要关注饮和的颜色,即色相、纯度中所包含的明度关系。

三、油画实际照片临摹中一般的观察比较程序是:

首先观察色调,确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是亮调子还是暗调子或是中性调子、是鲜调子还是灰调子。总之,要把色调的色彩倾向确定下来。这种确定主要来自于平时对不同色调的经验,是在与心中的色调经验相比较。只有观察上对头,色彩的正确表达才有依据。 油画的基础课题

形和色的油画的两大主要语言。为了能够自由地凋动形和色来构成画面、表现我们内心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对它们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从形与色的基本规律出发,从形与色的完美结合开始。所以,形与色又是油画的基础课题。油画的学习始终是紧紧围绕它们展开的。

马蒂斯说:“一个人在走绳索之前,先学会在地面上走路。”那么就让我们从基础开始。我们知道,油画的学习是建立在素描造型研究基础上的。但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我们也会由于在素描中养成了排除色彩因素只从黑白灰角度感受物象的习惯方式,在转入色彩表达形体时难免遇到困难。这就是油画写生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形”与“色”的结合,这是“再现”性的绘画语言所必备的基本功。

三、学生进行实际理解绘画。课堂小结:

1教室进行个别同学的照片讲解,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颜色的观察转变认识,达到了与其的效果。

2、同学的表现普遍较为优秀,看来分块式的教育方式对于聋哑学生的油画绘画学习较为有用。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教案编号:NO.10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形体的色彩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2015年5月12日、5月14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风景油画技法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除了要掌握物体明暗变化规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对形成色彩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作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色彩变化的客观规律。 每一物体都有其基本的色彩特征(即物体的固有色),又都处于具体的光源和环境之中,物体的亮面总是受光源色的影响,物体的暗面则受到环境色或其他光色的影响,光线的强弱会增强或减弱光源色和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形体的明暗规律。

2、学习油画形体的色彩变化规律。

3、掌握使用油画色彩变化规律的技法。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一些规律的实际意义有写难懂,会导致有写同学理解上有问题。

2、认识油画形体明暗规律和色彩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

3、认识抽象的只是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教学方法的设计:利用自己准备的实物风景照片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理解实际的景物也可以通过自己对景物的色彩理解,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形体的明暗规律

形与色本是客观物象不可分割的属性,然而据心理学家测定,人的视觉却可以分别从形、色这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物体表象特征。人的这两种感受客观物象的角度,究其原因,是由于光造成的。光线照射物体使物体表面形成明、暗和颜色现象。有时我们会注意到,由光线造成的物体表面强烈的光影效果往往会“破坏”物体颜色的完整性。这种现象最早由占代的希腊人在他们的镶嵌中所采用的黑色表示暗部、白色表示明部的方法创造出来。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对透视的研究,使“黑白灰”表现三维造型的明暗画法更趋成熟。从那时起,通过明暗法理解、表现物象的形体成为学习绘画必不可少的基础。应该说,人类使用明暗画法(即用从黑到白的梯度变化)表现光影比用色彩的方式(采用色相、纯度的变化)表现光影要早得多。作为写实的色彩表现是建立在明暗画法基础的。或许反过来说会更加明白,假如离开“明暗”的基础,色彩的写实也就不存在了。

“明暗”基础既然如此重要,就不能不首先理解明暗和形体的关系。我们知道物象的结构表面是由各个不同朝向的面构成的,这种体积特征就是蒙上眼睛用手去摸也会感受到。光线从一定的角度照射物体就使物体不同朝向的面形成向光面、侧光面和背光面,不论物体的形状多么复杂人们都可以将各个复杂的面归入这三个基本面中感受到物体的体积空间关系。这就是被人称作“三大面”的概念。如果要把这种体积特征“再现”,在画面上,就必须利用从黑到白的梯度变化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这个黑折的梯度是根据明暗变化的规律总结归纳出的,称作“明暗五调子”。这五个调子分别为:亮部(包括高光)、侧光部、明暗交界部、反光部和投影。由于视觉的特点,当观看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明暗变化时,会感到黑白对比很强烈,而随着物体向深处空间远去黑白对比也随之逐渐减弱。

以上就是“三大面五调子”的基本内容。这是素描造型训练当中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也是素描中表现物体明暗的唯一手段,素描就是通过归纳、概括调子的办法达到对物象光影的理解。从色彩的角度看,明暗五调子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是色彩表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色相的冷暖和纯度的鲜灰变化中同时包含着色彩的明度变化。本来在素描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明暗五调子到了色彩里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明度。正如在上一节中讲到的,在明度的基础上看色相的冷暖、纯度和鲜灰变化,在饱和的颜色(即色相、纯度)中包含着明度关系。让住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形体的色彩变化规律 除了要掌握物体明暗变化规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对形成色彩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作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色彩变化的客观规律。

每一物体都有其基本的色彩特征(即物体的固有色),又都处于具体的光源和环境之中,物体的亮面总是受光源色的影响,物体的暗面则受到环境色或其他光色的影响,光线的强弱会增强或减弱光源色和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那么,结合物体明暗五调子的规律具体到各个面的色彩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1)物体亮面的色彩主要是光源色与物体固有色的混合。亮面中的高光则基本上是光源色的反映。

(2)侧光部接受光线较弱,又受到微弱的环境色的影响,所以明度较亮部稍暗,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色相关系。从颜色感觉看侧光部主要以固有色为主。

(3)物体暗部色彩主要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的混合。反光是暗面的组成部分,基本与暗部色统一,更多地受环境色的影响。

(4)明暗交界部位的色感最弱,明度更暗。色彩基本与暗面相似,但要注意其特有的色彩倾向。

(5)投影部分的色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室外,阴影色彩大多是受影部的固有色加天光色;在室内,周围环境色彩会受影部的固有色。此外,阴影的深浅取决于光源的强弱和造成阴影的遮光物与受影面的距离,距离近光源强的投影深,反之则浅。总之,阴影的色彩虽暗却不灰,有着明显的色彩倾向,注意到这一点,就能将阴影的色彩处理得既透明又丰富。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物体空间的远近所表现出的黑白对比强弱的变化,在色彩上则表现为色彩空气透视的规律。

物体距离人的视觉远近所造成的色彩变化叫做色彩空气透视,也称视觉透视。色彩空气透视的一般规律为近处色朋感强,即冷暖、明暗、纯度强,较远处色彩为暖;远处色彩感弱,冷暖、明暗、纯度弱,比较处色彩为冷。距离越远色彩就越带蓝味,逐渐呈淡灰蓝、淡灰紫感觉。

这一规律对识别那些不易看出的色彩变化特别有用,比如描绘人物的脸部,在距离你近的形体转折处的色彩冷暖对比特别生动、明确,随着形体向后远去这种对比便相应减弱。用好这个规律对于有序地组织物体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以上只是一般的色彩透视规律,在特定条件下也有例外。比如逆光下的黄昏,比如在远景和近景物体固有色存在较大差异时,比如在夜间处黄色灯光衬托下的近处冷色的物体。只有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充分相信自己的视觉才能表现出对色彩的真实感受。 课堂小结:

1教室进行个别同学的照片讲解,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颜色的观察转变认识,达到了与其的效果。

2、同学的表现普遍较为优秀,看来分块式的教育方式对于聋哑学生的油画绘画学习较为有用。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教案编号:NO.11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风景油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时间:2015年5月19日、5月21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风景油画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与核心是“形与色”,但是,“形与色”只有通过油画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技巧将其落实在画面上才会焕发动人的光彩。虽然研究形色结合的过程已经是掌握油画基本技术的开始,但对于油画种种丰富的表现技巧并未接触到,即便是在绘画中运用的直接画法也还有一个制作技术的再研究、再提高的问题。

2、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提高对油画绘画技巧的认识以及操作。教学重点:

1、学会在临摹过程中“形与色”的重要性。 2认识几种常见及常用的油画基础技法。

3、掌握学会看在学会画的油画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锁指定的油画作品,先进行作品鉴赏和分析,观察油画的基本技法有哪些,对风景临摹作品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认识油画风景的基础技法,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油画的基础。

与核心是“形与色”,但是,“形与色”只有通过油画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技巧将其落实在画面上才会焕发动人的光彩。虽然研究形色结合的过程已经是掌握油画基本技术的开始,但对于油画种种丰富的表现技巧并未接触到,即便是在写生中运用的直接画法也还有一个制作技术的再研究、再提高的问题。严格说,习作中的那种方法只是最初步、最粗浅的方法,与掌握油画的表现技巧还有不小的距离。一幅完整的油画其中既包含着造型、色彩的基本功,又包含着将形、色表现出来的制作技术与绘画技巧,是具有相当难度的综合技巧,缺少任何一方都会有失油画的水准。因此,在掌握了形、色的基本规律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油画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方法。这就是本节所要讲述的“油画的基本技能”。

如果说在学习油画的初始阶段,必须采取面对自然写生的方式理解油画的造型和色彩规律,那么研究油画的制作和表现技巧唯有从前人所创造的诸多技艺中去汲取,在这方面,自然界没有现成的样式。所以,企图光依靠不断写生来提高油画的技艺是不可能,也是徒劳的。唯有将学习前人优秀技巧与写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快地提高油画技艺。在油画的制作和表现技巧方面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马克斯·多奈尔(1870—1939)年1921年撰写的《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中,从油画五百多年的材料发展角度,结合历史上著名画家的典型技巧,综合、归纳出蛋彩画技法、蛋彩画与油画的混合技法、一次完成法、多层覆盖法,以及油画的直接画法。在这些画法中隐藏着大师技巧的秘密。这些方法归结起来不外是两种:一种是“间接画法”,另一种是“直接画法”。油画的技法与材质(材料性质)密切相关,材料性质不同会带来表面效果不同的美感。但是,透过材料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油不置可否制作技术中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以现代观点看,传统技法在色层处理、多重积累以及笔法的运用方面对我们今天使用的“直接画法”处理画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将传统技艺加以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去掌握,以形成他们将来深入研究油画技法的基础,这是讲授油画基本技法的主要目的。

二、通过教师讲解完成习作练习。

本节将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油画制作技术和表现方法的角度,介绍学生需要知道和需要掌握的油画的基本技巧,并使他们懂得怎样由习作向一幅完整的油画迈进。 课堂小结:

1、老师对于学生对基础技法的操作来掌握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学生做的不足之处再次计划如何解决。

2、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让学生讲诉自己是怎样理解和学习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教案编号:NO.12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风景油画的底色技法 教学时间:2015年5月26日、5月28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风景油画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油画的底色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制作技艺,是油画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看,底色技术是画家为表现光暗效果、大胆简化繁琐作画程序提高作画速度所创造的有效的方法。在有色底子上作画曾一度成为油画制作的标准。

2、掌握油画的底色技法,认识几种早期的底色技巧,掌握现剪短我们常用的底色技巧。教学重点:

1、学会一些常用的底色技巧,将来在绘画中可以得意运用。 2认识几种常见及常用的油画底色技法。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所指定的油画作品,先进行作品鉴赏和分析,观察油画的基本技法有哪些,对风景临摹作品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认识油画风景的基础技法,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油画的底色技巧。

掌握油画技能首先要对不同制作技术进行研究。其中,油画的底色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制作技艺,是油画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看,底色技术是画家为表现光暗效果、大胆简化繁琐作画程序提高作画速度所创造的有效的方法。在有色底子上作画曾一度成为油画制作的标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底色:在“蛋彩画”技术中画人物肉色之前要先画一层绿色的底子;以后又出现了在暗褐色底子上、在各种颜色的底子(土红色、淡赭石色、黄褐色、灰色、淡灰色)上作画的技术,这些都属于中性底子的油画技术;只是到了19世纪才出现直接画在白色底子上的油画技术。到了近现代,底色技术已发展成油画的重要语言技巧。仔细研究底色技术并发挥这一技术的独特魅力是提高油画技能的重要课题。

二、学习底色技巧的效果。

油色的稠厚特点使它比其他任何性质的颜色都具有更强的遮盖力,实际上,这正是油色的魅力之一。即便这样,当把同一种油色画在不同的底色上时,仍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画在白色底子上的颜色明亮、鲜艳而透明,但也容易给人以单薄的感觉;暗色底子会使颜色厚重、沉着,同时也容易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将白颜色分别画于褐色底子和黄色底子下,白色会呈现不同的冷暖区别。当我们把油色再稀释一点涂在有色底子上,底色层的颜色便会从半透明的表层色下依稀地透露出来,对油色的稀稠加以控制就会在有色底子上表现出色彩变化来;如果底色不是平涂而是也制造一些变化,那么就会产生出更加丰富的色彩变化。利用好底层色、控制好表层色就能以少胜多,以精练、概括的用笔和颜色表现出其他画种所无法达到的神奇效果。伦勃朗有油画《入浴的亨利克治》充分发挥了底色技术,塔称油画技巧的楷模。

2、中性底子的妙用

在所有成功地利用底色的油画中,尤以中性底子为多。它在制作中与上述的白底子和暗底子的表现不同。不论是红土底色还是灰底色,在视觉上都呈现为中等明度,画家以中性色为底,画上重颜色,加上亮颜色,方便地表现出明和暗的造型特点。戈雅的《自画像》清晰地显露出画家在红土底子上所使用的加暗提亮的方法。鲁本斯的《猎狮》可以看到用薄而透明的大胆笔痕涂刷出来的底色,画家用红土色、黑色和白色分别强调出造型上的明暗变化,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轻松而丰富的效果。德加在《洗衣妇》中首先做一暖底子,然后画上各种冷的亮颜色,从冷颜色中透出底子的暖色,充分表现了现蒸汽弥漫的朦胧效果。中性底色,为向黑、白两极发展提供了表现的天地。 中性底子不一定是作画之前涂好的色底,也可以在作画时用松节油稀颜料薄涂出来,这样的底色叮根据画面需要制造出随意的、有重有浅的效果,还可作出笔触效果。德加对底色技术颇感兴趣,研究他的作品会给我们许多启发。他的《抱腕舞女》先用稀释的颜色随意地涂刷底色,颜色向下流淌的痕迹依稀可见,然后把其他颜色叠加上去造成轻松的效果。

3、底色技术的特点

底色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颜色的“透叠”显出画面的色彩关系。这与直接调配颜色、摆色彩关系的方法是有区别的,使用底色技术必须考虑底层色和表层色的搭配关系,以透底的方式呈现色彩关系。它比直接调配出来的色彩更具有松动性、朦胧性和神奇的效果,因此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到了近现代,画家将古典的底色技术加以改进,从表现明暗扩展为表现冷暖、鲜灰以及带有“笔墨”表现的意味,使底色技术更加丰富和奇妙。维亚尔的《室内》充分表现了这种色彩叠加的神奇效果。

4、底色技术对当代绘画的启发

底色的概念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统一的有色底子叫底色;根据需要在一幅画中用不同颜色铺垫也叫底色;在表层颜色以下,即最后一层表现最终效果的颜色以下的所有颜色均应被视为底色。一幅油画的最终效果是由底层色和表层色共同“编织”起来的。但是假如能称得上“技术”,就意味着画家对底色具有控制和把握的能力,不像初学者因掌握不住而“乱碰”的无法状态。在布拉克的《静物》中,可以看到画家是如何有意识地在局部画上黑颜色,再以各种亮颜色“压”出变化的黑色边缘线的效果。画家越是有经验就越能在绘画过程中充分重视底色的作用或根据眼前画面的底层色彩随机应变地灵活处理表层色,使之达成不可重复的奇妙效果。这里可以给底色技术下一个定义:底色技术就是充分考虑底层色的作用,通过与表层色的巧妙配合达到特殊绘画效果的技术。

发挥这一技术优势的前提条件就是转变作画的立场,由依赖客观物象转变为对画面效果的关注,唯有转变这个立场才能从客观物象的制约中解放出来,掌握油画技术的主动权。

三、学习制作技法的比较

底色技术是油画制作技术的重要成就,除了在油画的制作程序上,在对形与色的控制方法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因为这会给油画带来不同的表面效果。以下通过对两种不同制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来加以阐述。

1、局部完成的方法

是将造型与色彩分开解决的方法。它是从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术发展而来。三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已运用这种技术制作湿壁画,此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将其用于油画的制作中。使用局部完成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1)便于作者能在描绘小片局部色彩时集中全身精力和热情从而产生出精彩的效果;

(2)可以解决作画过程中的吸油问题,保持油画色彩的鲜明、生动,表面肌理平实、美观;

(3)局部画法可以在油色湿润时趁湿做衔接处理,将概括图形和色彩的工作以及画面虚实与精粗和等效果一次做好,任何一个小区域都不会被忽略掉。为达到上述的要求,需要将造型与着色分开进行。一般来讲,在作油画之前先在画布上画详细的素描,在素描中将画面结构、人物造型乃至若干具体细节都认真推敲,这一过程中,作者已经在心里描绘了未来油画的效果,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预习。经过这样精心准备之后便可在画布上着油色了。作者往往从一个局部区域开始画起,并且要尽量在油色未干时将这一局部画完,然后接着画另一局部,这样一个区域接一个区域地画,直至最后完成整个画面。到油画结束前,要对整个画面作最后调整润色工作,但那只是一些局部的小改动,已无碍大局。由于有了底层素描作为构图控制的依据,画家可以自如流畅地作画而不必担心造型失败。此种方法薄涂、厚积均可,但都轻重视一次完成的效果,以保持油画表面的美观。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与底色技术相结合,可以在素描完成后先薄刷一遍底层色,然后再部分地完成。那会方便画家在处理局部色彩的同时照顾到整体,并且会使油画看上去厚重一些。

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很容易暴露作者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弱点。另外,在局部一块一块地拼接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对整体大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容易造成返工,油画局部完成的优点将不复存在,因为返工就意味着要在第一遍表面干而其内未干的油膜上调整,吸油是不可避免的;更糟糕的是返工造成一遍完成的表面肌理被破坏,要想保持完美的肌理、与其他不用修改的第一遍完成的油色结合得天衣无缝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种方法更需要卞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对主题的造型与色彩的全部细节越清楚,作品就越容易完成,并且共最终效果也将越鲜明和完美。

2、整体推进的方法

是与以上介绍的局部完成法相反的画法,是19世纪下半叶由印象派所开创的。这种方法始终将注意力放在整体的色彩关系上,注重大的色彩气氛,而并不关注某些局部细节,它是靠美的色彩关系和可见笔触的变化给人以画面整体的视觉美感。英国心理学家贡布里希在形容画家作画时这样描述道:“他把颜料涂在画布上——这里浅一块,那里深一块——直至看一块带有条纹的玛瑙石,然后他‘毫不费事地’使一片杂乱无章的颜色令人惊讶地显现出一幅完美的画。”运用这种方法的画家在开始作画时并不画初步的素描,而是只粗略地画上轮廓、定下位置便自由地将色彩大致铺展开来以取得一定的画画效果,为进一步的调整作底色的铺垫。从作画一开始到最后,画笔始终在全画面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里寻找色彩关系,这是集形、色、笔为一体,下笔成形、成色,不像局部画法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完成。对于整体推进式的方法而言,只有在总体效果已经达到时才有节制地画上细节的“点睛之笔”,这些细节虽然有时很有效果,但也只起到点缀的作用。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部分,为了整体气氛有时必须牺牲的牛动细节和严谨、清晰的和造型。另外,由于这种方法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整体上,更多地注意造型之间、色彩之间的联系,因而,画面中的形、色、笔触都体现出这种联系,表现出一种“透气”性或称为“贯气”性。它不以局部清晰为能事,而以笔笔颜色相互贯通为目的,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即便在结束绘画时某些局部仍很潦草,仍不失作品的完整。在莫奈的油画《峡谷》中,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是那由笔触、色彩交织的“气氛”。因此这种方法的最终效果带着更多的朦胧感。重气氛而不重细节是这—画法的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快速地一遍完成,也可以多层积累;既可以薄画,也可以厚涂。有着比“局部完成方法”更大的自由度。

这种方法于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油画写生的基础训练中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整体造型不过关,极容易将油画画“散花儿”,收拾不起来,或者容易把造型画得僵硬、呆板、拙笨。正像掌握“局部完成的方法”一样,要想掌握“整体推进的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精益求精,那时才能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妙处及魅力所在。

以上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清楚地表明了绘制技术给最终效果带来多么显著的不同。这些制作技术本身不存在好与坏,任何方法只要与作者的内心追求相吻合都是好的。每个人的审美倾向、精神追求都会影响他对于制作技术的选择、关注和探索,所以就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制作技术和绘制方法。以上所举的只是两个制作技术上的极端例子,并非指只有这两种制作方法,实际上许许多多的画家习惯于把整体和局部这两种方法合并使用,他们希望能够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也有人先从局部画起,当画面铺满后再从头至尾调整几遍,直至满意为止。总之,分析研究油画的制作技术对提高油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某种绘制技术作深入研究必将带来画面效果上鲜明的风格倾向。通过努力,每个人都会在前人的绘制技术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都会建立起各自的制作程序、各自的油画技术语言,呈现出各自油画的新面貌。那时才可以说是在“画”一幅油画。

课堂小结:

1、老师对于学生对基础技法的操作来掌握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学生做的不足之处再次计划如何解决。

2、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让学生讲诉自己是怎样理解和学习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教案编号:NO.13 课题:油画风景技法临摹-----风景油画的笔触认识及学习教学时间:2015年6月2日、6月4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授课类型:风景油画临摹绘画,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笔触——特指作画工具留下的痕迹。工具包括:各种形状的画笔、画刀、手等。各种作画工具蘸取颜料后采取多种运行方式,叫做“运笔”。生个画家特有的运笔方式,叫做“笔法”。通过运笔在画面上留下不同的丰富效果,就是油画“肌理”的组成部分。

2、掌握油画的基本笔触技法,提高对油画绘画技巧的认识以及操作。教学重点:

1、学会在油画风景的笔触怎样表达,增加油画技法的成熟性。 2认识几种常见及常用的油画基础笔触技法。

3、掌握学会看在学会画的油画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锁指定的油画作品,先进行作品鉴赏和分析,观察油画的基本笔触有哪些,对风景临摹作品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认识油画风景的基础技法,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油画的笔触是什么?笔触——特指作画工具留下的痕迹。工具包括:各种形状的画笔、画刀、手等。各种作画工具蘸取颜料后采取多种运行方式,叫做“运笔”。生个画家特有的运笔方式,叫做“笔法”。通过运笔在画面上留下不同的丰富效果,就是油画“肌理”的组成部分。

二、针对已学“色彩衔接”里已经从形色结合的角度对油画的用笔进行过分析。油画的用笔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用于表现具体物象,这里将从油画整体的角度再谈谈笔触的表现力。

油色粘稠、不易干等特点,使油画的用笔具有比其他形式的绘画用笔更为自由的表现力。它可薄可厚,可均匀地平涂也可画出清晰的笔触,可在底色上扫出“飞白”透底的效果也可细密衔接组成既丰富又平整的表面肌理效果。立体的厚笔触和润泽的融合是油画用笔的两大特色。

各种形状的画笔又可产生不同的表现力。平头笔、圆头笔、尖头笔、扇形笔,硬毛画笔、软毛画笔,还有从零号小笔到更为宽大的板刷等都可造成不同的效果。不仅如此,用画刀、手指作画也会产生出惊人的效果。在伦勃朗的油画中会看到最丰富的多种用笔的技法:库尔贝则惯用画刀作画:德加更是在画作中尝试多种方法,这幅《入浴》,德加用手指蘸颜色点在底色上产生出诱人的魅力。分析大师的油画,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仔细揣摩大师的用笔。笔触是画家心灵的轨迹、性情的流露。生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用笔特点。凡高作品中的笔触让我们感到他那颗燃烧着的、炽势的心,安格尔的作品那平滑无痕的用笔蕴涵着画家内心的崇高理念。油画的用笔是如此的多样,就其丰富的表现力来看,只打中国的水墨画能与之媲美,值得我们借鉴。

正如中国水墨用笔所讲究的“一画”学说:“一笔生万笔,笔笔相生”“千笔万笔又归于一笔”。油画的用笔也在遵循着这个规律,虽然欧洲油画并未产生“一画”之说,然而艺术到了至高的境界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个相通的道理就是“笔触关系”、“笔触结构”。黄宾虹那沧桑的山与莫奈那绚丽的水在两位大师的笔下岂不是异曲同工吗?观以上所举的画例,哪一幅的用笔不是自成一体,哪一幅的用笔不是和谐一致、“气脉贯通”?

三、对于笔触的小结。

各画面的用笔,或薄、或厚、有笔触、无笔触都呈现出完整统一的效果,决无杂乱无章之感。这是一种驾驭用笔的高超技巧,以致观众迷恋于其中,为笔底流露的情感所倾倒了。

总之,若想发挥油画用笔的表现力,就要超越基础的形色结合这个阶段,从油画的整本效果出发去研究用笔的技巧,这样才能体会到“以少胜多”、“单纯中求丰富”的境界。

课堂小结:

1、老师对于学生对笔触技法的操作来掌握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学生做的不足之处再次计划如何解决。

2、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让学生讲诉自己是怎样理解和学习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特殊注明:此次教案试试时间为8个课时,两周课。 教案编号:NO.14-----NO.15 课题:油画风景——长期油画风景绘画练习

教学时间:2015年6月9日、6月11日至2015年6月16日、6月18日

教学班级:13民族工艺品班 进行修改以及辅导。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本学期已经快接近尾声,我们利用之前学习油画分块模式来进行长期作业的练习。

2、要求是利用在本学期学习的油画基础知识来进行创作,并上交一份对油画学习的认识和心得体会,做为期末考试的评分材料之一。

3、检验本学期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聋哑学生的油画教育。

4、本次的悠哈练习作业作为期末作业。

5、学生用70x80的油画框进行风景临摹。

本次教学的目的:为了检验学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利用本学习的教学方法(分块式)进行教学,是否适合聋哑学生。

教学重点:

1、利用一节课的课时来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的构思、构图、大色块、颜色衔接、油画的笔触、油画的基础技法等等的基础知识来完成一幅带有主观意义的油画临摹作品。

2、临摹的程度要达到小地方也进行临摹。

教学难点:

1、对于聋生来说,学会观察以及作画缺乏想象。

2、油画对于学生来说有较高的绘画基础的要求。

3、认真观察对聋哑学生也是有这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锁指定的油画作品,先进行作品鉴赏和分析,观察油画的基本笔触有哪些,需要进行那几个步骤的临摹,对风景临授课类型:油画风景技法临摹,以学生临摹练习油画作品,老师 摹作品进行绘画,引导聋哑学生认识油画风景的基础技法,去完成一幅具有感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回顾油画风景油画的几大要素。

1、构图练习

2、练习铺大色调

3、学会“看”了再“画”

4、风景油画色彩的衔接

5、观察法实际绘画练习

6、形体的色彩变化规律

7、风景油画的基本技法

8、风景油画的底色技法

9、油画的笔触

二、对所临摹的作品进行赏析。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教科书上选着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方静油画作品进行临摹。

在林密之前,学生要对次幅油画作品进行赏析,认识打的大关系,的色调以及形状的明暗、色彩关系。

对一两个同学进行可场上随堂抽问,了解学生对自己选着回话的油画临摹图,是否有足够的任曦,鉴赏分析的是否到位,看学生在随机抽查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三、学生进行课堂的风景油画临摹,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进行知道。

四、每周的课程完成都要进行作品进度小结,对学生做得不足的地方给予帮助,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课堂小结:

1、老师对于学生对学生所掌握本学期油画基础知识的操作来掌握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学生做的不足之处再次计划如何解决。

2、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让学生讲诉自己是怎样理解和学习的。

课外作业:

1、完成本次练习作业。

风景油画课教学总结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把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方面: 本学期前四个周的教学计划是按照用临摹的方式对油画有个初步的认识。但在四周下来以后,由于了解了所教授的班级处于素描、色彩回话的基础较弱的情况,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有力一个大方向的改变,由于本学期教学时间较短,我只能再次计划以临摹为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临摹的过程中,加入分块式的讲解油画一些较为重要,但不得不学的理论知识,希望能够通过边教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来寻找适合聋哑学生较为适合的油画教学方案。

二、教学工作:

(一)继续实施高效课堂: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在练习过程中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质量永远是教学的生命与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此,我在前四周发现教育的计划不利于龙生教学,所以在后来大规模的改变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准备好较为完整完善的教案。本学期的教案因为需要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便于引导学生学习,但由于教科书中一图片较多,伦理知识缺乏,所以在做教案的时候理论知识的比例较大,有利用方便我开展教学。在改变了教学计划后,同学们都能把自己当成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课堂真正了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老师只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高效课堂不但让学生活了起来,也让老师们活了起来,老师们制定导学案,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实现了集体备课,导学案的呈现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制定导学案,增强了老师们之间的团队意识,增进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高效课堂的小组建设,使同学们之间增强了凝聚力,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团队意识也增强,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高效课堂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我们班的周世洋、永林富、尚国辉等几个同学学习吃力,接受知识比较困难,在老师和基础较好同学的帮助下,这些同学在学习上,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总结工作的得失:

起初,认为用一般的油画教育模式来实施教学,但在开学第四周就出现了瓶颈,学生的油画由于没有较好的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就连简单的构图都出现了问题。在第五周时,我改变了所有的教学计划,没有按照起初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我希望说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找到稍微解决基础不还的学生怎么来完成油画绘画。

我使用的方法是:

1、整个学期的油画课以临摹油画作品来完成。这是考虑到对于聋哑学生来说“照葫芦画瓢”是他们的强项,希望在在临摹过程中然学生有所启发,学习好的绘画是有哪些要素构成。

2、在临摹的过程中,我每节课都授予油画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基础知识。从鉴赏优秀油画作品的构图--油画绘画时的大色调铺设--学会看在画--观察法的运用--油画的基础技法--油画的笔触--油画的笔法--油画的底色技巧等等,这样的教学计划让我在最后两周的期末作品中看到了成效。学生作品二分之一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同时也让我找到了一种授予聋哑学生油画课的方法。

3、本学期的油画课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初次油画教学由于自己没有经验,对于整个教学计划缺乏考虑,导致前四周的课没有成效。也由于学校处于特殊时期,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以致用的时间太短,不能充分的进行练习,建议优化课如作为主课,克多开展一个学期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学以致用。

总的来说,在及时发现问题时,我做出了改变教学计划的做法,也最大程度的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挽回计划失误的损失,同时也找到了一套暂时对聋哑学生学习油画绘画较为有用的教学方案,这也是我的一个收获。

第13篇:油画个人简历

周作俊油画作品及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zhouzuojun 周作俊,男,汉族,生于1974年7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山大学mba管理硕士。广东省画院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飞天美术培训学校校长。

获奖状况 testimonials

1、2014年,油画《支教生活》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作品。

2、2014年,油画《支教生活》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最高奖)。

3、2014年,油画《野梨花》入选“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获银奖。

4、2014年,油画《尘封的历史》入选“第五届广东当代艺术展”,获作品奖(最高奖)。

5、2012年,油画《野梨花》入选由“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获银奖。

6、2011年,油画《中山纪念堂》入选由“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7、2009年,油画《残冬》入选中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省展”,获铜奖。

被收藏作品 collection work 2014年油画《尘封的历史》被美的集团收藏 2013年油画《残冬》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2011年油画《中山纪念堂》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个人展览

1、2015年3月8日在佛山铂顿城商场印品堂.生活艺术馆举办主题为《对话》的个人画展。

2、2015年5月8日在顺德德胜美术馆举办主题为《对话》的个人画展。

重要参展 important exhibitors

1、2014年,油画《支教生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美展”进京作品;

2、2014年,油画《支教生活》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3、2014年,油画《野梨花》入选“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

4、2014年,油画《尘封的历史》入选“第五届广东当代艺术展”。

5、2013年,油画《鼎湖绿道》入选“幸福绿道——广东美术家创造展览”

6、2012年,油画《野梨花》入选由“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

7、2011年,油画《对话》入选“艺术凤凰”当代青年油画作品展。

8、2011年,油画《中山纪念堂》入选由“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9、2009年,油画《残冬》入选中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省展”,获铜奖;

10、2010年,油画《对话》入选“广东省第四届当代油画艺术展”;

5、2010年,油画《援边生活》入选“现实超越201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11、2009年,油画《残冬》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省展”,获铜奖;

12、2004年,油画《土地》入选由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13、2003年,油画《二号》入选 “广东第二届当代油画艺术展”;

14、2000年,油画《风筝》入选“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篇2:油画家曹宗田(曹帆)的个人简历

艺术家简历

曹宗田(笔名曹帆)1963年生于山东省滨州市1989年毕业于中 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协会中 2012年5月在甘肃省美术馆举办曹帆个人大型绘画艺术作品展。 2011年7月4号应大韩民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在韩国举办画展。 2011年10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曹帆回故乡大型油画艺术展。 2010年参加第七届中韩(梧州)国际艺术交流展。 2009年8月作品入选参加纽约现代艺术作品展。 2008年8月参加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 2007年6月5日赴韩国参加韩中美术交流第四回大展。 2006年8月10日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教授多媒体影像艺

术大展,作品获大奖。

2005年在今日美术馆参加中韩美术交流展。 2004年应越南美术大学之邀前往讲学并举办画展。 2003年应大韩民国国立现代艺术馆邀请举办画展。 2001年在德国阿丽思提娜.霍尔兹画廊—德国杜赛尔多夫举办画 展。

2000年被聘为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 1999年应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邀请做个人专题报道。 1997年在云峰画苑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代理。

1996年在华莱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参加挪威国际艺术双年展 1994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参加两国文化交流展。 1994年入驻圆明园画家村从事绘画创作。 1993年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做学术报告并举办画展。 1992年应美国驻华使馆邀请举办个人画展。

1990年在胜利油田工作。篇3:油画家简历

一、人文主义的曙光

林堡兄弟﹝limbourg brothers﹞﹝active c.1400﹞ 林堡兄弟有三人,包括 herman、jean、paul,他們是法蘭德斯人,但都定居在法國。他們也到過義大利,因為在他們的作品中許多主題,甚至於整個構圖,都是從托斯卡尼大師們的作品中借用而來的。他們最傑出的作品是由法國皇帝的弟弟德.貝里伯爵﹝duc de berry﹞贊助而製作的一部手抄本《最美時禱書》﹝les tres riches heures du duc de berry﹞,這本手抄本也是國際哥德式風格中最傑出的作品。

在這本《最美時禱書》中最突出的插圖就是月曆圖,這個月曆包括一年十二個月中人與自然在一起生活的狀況。這一連串的繪畫原來一共有十二幅,畫中的人物都在作合於季節的勞動,在中古藝術中,這些勞動已經成為一種事實的傳統。林堡兄弟將許多細節湊在一起,成為人類在大自然生活的鳥瞰。譬如二月份的月令圖以一種非常可愛充滿抒情的氣氛來描寫陰沈沈冬天農村的生活,這是西方藝術中第一幅雪景。在這幅畫中有一群羊擠在草堆中,一些飢餓的鳥在農場上找尋食物,還有一位少女正用熱氣吹著凍僵的手,她一路趕著要到她同伴聚合的暖和的茅屋裏。圖中間部分有一位村民正在砍一棵樹作為燃科用,另外一位在趕一頭背著很多東西的毛驢,他們朝向遠方山中的房子走。

夏隆东(quarton,约1410~1466)是法国文艺复兴早期的一位南方画家,15世纪40年代活跃在普罗旺斯地区。据史料记载,他曾留下六件重要的宗教绘画作品,现只存两件:《圣母加冕》、《慈悲圣母》。《圣母加冕》(图113)在法国绘画史上的评价很高,被尊称为“圣画”。画面把天堂和尘世以一层水平状的白云划分开,天堂占了画面的大部分,而尘世则用灰调子来描绘。最有意思的是画家在这中间狭长的地带画了普罗旺斯地区的风景,将其分为人间和地狱两部分,获救的人在左,受惩者在右。在这两部分中央有一耶稣受难像,它高耸入顶部,与天堂相连接。

富凯(jean fouquet,约1420-1477) 法国画家,法国早期绘画的佼佼者,对后来法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富凯生于图尔。长久不见经传,直到1830年才从藏书插图上发现他的姓名。从现有的史料得知,他早年在巴黎学艺,1447年前在罗马为教皇尤金四世画肖像。当年教皇卒,富凯回到图尔,开设了私人画坊。主要的肖像创作都作于50年代。1458 (现藏慕尼黑)。1461年7月查理七世卒,他到巴黎为故世国王绘制丧葬用的肖像。1469年的《路易十一向教团骑士授职》(巴黎国立图书馆)展现出崭新的个人风格。1474年,同雕刻家m.科隆贝合作设计国王陵墓,受封为御前画师。1476年应命为葡萄牙国王访问图尔装饰宫廷。1472~1476年间还画过一批祈祷书插图。 让·古赞 古赞父子是枫丹白露画派中享有盛誉的画家。老古赞的代表作《潘朵拉魔瓶前的夏娃》

让·克卢埃 jean clouet ,1485/6-1540)就是“枫丹白露画派”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有《弗朗索瓦一世像》,画上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穿着豪华,仪态潇洒,俨然一位完美的君主。不过,象征无上权力的王冠被隐藏到了红、黑相间的背景纹样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似乎倒是这位国王精致华美的艺术品位。宽大的外衣散发着绸缎的光泽,金色调子上又添加富于变化的黑色条纹,用金丝绣出的图案精细迷人。国王的面部也一定经过了精心的修饰,

文尔雅地看着画外,一只手扶着桌上的手套,一只手握着短剑的手柄,它们都是骑士精神的象征(法王被号称“骑士国王”)。可以说,这是一幅“外交式”的肖像,它在不经意间将人物提升到超常的境界,所有人性的弱点全都隐而不见了,观众完全被表象的华美所折服。弗朗索瓦一世也确实是一位对美有着特殊感受力的国王,其艺术品位源于他对意大利艺术的深深迷醉。

二 原则的确立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in ,1594-1665年)是17 也是17 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如果说法兰西民族绘画形成于17世纪,那么普桑可谓“法兰西绘画之父”。

卡迪亚的牧人》为其重要代表作。

拉图尔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拉图尔是一位非常神秘的画家。他在世期间可谓名利双收,但死后却默默无闻。拉图尔生活在战乱的年代,故乡饱受战争摧残,因此生平鲜为人知。他的作品含蓄、静谧、无论是探讨生死或是宗教画的主题,都带着一股神秘感。然而在那个世纪中叶,巴黎的艺术鉴赏品味发生了变化。凡尔赛式的宫廷风格开始吃香,拉图尔生动的古典含蓄风格不再时髦,因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代表作有《约伯和他的妻子》、《牧人来拜》、《玩牌的作弊者》、《油灯前的马格达丽娜》、《使徒彼得的否认》、《木匠圣约瑟》、《圣爱莲哀悼圣赛巴斯蒂安》和《忏悔的抹大拉》等。

勒南(le nain),法国三兄弟画家的姓氏,分别是安东尼(1588?-1648年)、路易斯(1593?-1648年)和马修(1607-1677年)。他们经常合作作画,并不把个人姓名签署在作品上。勒南三兄弟的作品并不跟随当时经典的意大利风格,而是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描绘十七世纪的法国农民生活。他们的作品以高超的作画技巧和对光线及色彩的巧妙运用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包括:《农民和风景》、《一个法国居室》、《桌边的农民》、《铁匠坊》、《以马忤斯的朝圣者》。 勒布倫﹝charles le brun﹞﹝1619 ~ 1690﹞

勒布倫是十七世紀下半葉宮廷首席畫家以及皇家學院院長,曾為凡爾賽宮作過大量的壁畫和天頂畫。是法國彼時最有權勢的藝術家。這為擅長籌畫的藝術家,為路易十四提供直接又有效率的服務,從製作掛氈、毛毯、舞台設計到屋頂裝飾無一不包。

他在創作中常常借用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為路易十四歌功頌德。他的藝術是把古典主義與巴洛克兩種風格糅合在一起,因此具有折衷主義的色彩。

三 趣味与道德

让·安东尼·华多

让·安东尼·华多 (jean—a ntoine watteau,1684—1721)是法国18 柔媚、内容贫乏的艺术运动,代表着法国封建王朝衰落时期贵族富豪们庸俗的审美趣味。

他是一个烧砖瓦窑为生的农村手工业者的儿子,1864年10月10日生于法比交界、原属佛兰德斯的瓦兰希恩村。他于1702年到巴黎,最初在画店里当学徒,为趣味不高的雇主临摹一些销路旺盛的意大利、荷兰的古典作品。后来,在舞台美术家吉洛(claud e gillot,1673—1722)的工作室当助手,这使他对戏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来的艺术生活中,他不但经常描绘演员的生活(如这幅《意大利喜剧演员》、《滑稽丑角吉洛》等),而且在自己的油画技巧中大量地吸收舞台场面的构图方式。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

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早年入学院派画家p.-j.卡泽的画室,后为n.-n.科伊佩尔的助手。1728年静物画《鳐鱼》展出,一举成名 ,被接纳为皇家学院院士。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晚期以家庭风俗画为主,表现第三等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新的启示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 ~ 1825﹞ 大衛是法國畫家,出生於巴黎。他是布雪﹝boucher﹞的遠親,布雪在 1765 年將他推薦給維恩﹝vien﹞,他於 1774 年獲羅馬獎,翌年與維恩共赴羅馬,一直待到 1781 年。他為擁護新古典主義﹝neoclaicism﹞,率然放棄了布雪的洛可可﹝rococo﹞畫風,同時採用卡拉瓦喬式﹝caravaggesque﹞的強烈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

大衛的藝術,融合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從年輕時嚴肅的新古典主義,至拿破崙時代轉而所採用的威尼斯派的色彩及光線;然而,在當時及稍後古典主題的作品中表現出來那種對素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之重視,與威尼斯派的風格又截然不同。他的肖像畫構圖極佳,而且非常寫實。後來,在他的古典主題中,卻流露出日趨甜潤的畫風,這也許由於他的自我放逐,使得他不曾接觸到因浪漫主義﹝romanticism﹞之興起所產生的理念衝突。

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 ~ 1867﹞

安格爾是法國歷史畫、人像畫及風俗畫家,反對浪漫主義,被視為是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概念對立者,乃至於對抗浪漫主義的新古典主義的先鋒。 自小父親就培養他對藝術的興趣,西元1791年進入土魯斯學院就讀。1797 年到巴黎入大衛﹝david﹞門下。1801 年時,以《亞迦曼儂的使節》﹝ambaadors of agamemnon﹞贏得了羅馬大獎。他在 1806 年前往義大利,一待就是18年,1824年返回巴黎時已是一位有名的畫家。雖然他已被當代的大師們所肯定,教學生涯也相當絢爛,但由於他對外界評斷的獨斷與敏感導致與藝術評論家的關係交惡。1835 年時他再度回到羅馬,這時已成為羅馬法蘭西學院的院長。1841年,回到巴黎以後,他便站在學院派的立場,盲目地利用學院影響力,對於不同觀念的異己採取毫不妥協的反對態度,這不僅是針對德拉克洛瓦,也針對一些年輕人,後者反抗他的仿效者所造成的平凡而刻板的定型學院主義。他的風格很少改變,極力追求的,是犀利精確的圖像、蜿蜒的曲線,以及對拉斐爾﹝rpahael﹞的崇拜;而他那刻意經營,但不生動的畫法,特別顯出他高超的描繪能力。他逝世於 1867 年。

他從事藝術教學,因而更重視美學,強調線條甚於色彩。不管如何,他的畫表現出多種風格且具多種影響力。主要的作品包括用古典主義的手法來描寫希臘及古羅馬的風景,和傳統的拉斐爾式宗教畫,也有以法國中世紀的歷史及異國中東為主題的風俗畫。

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 ~ 1824﹞ 傑利柯是法國首批浪漫派的畫家之一,其生活與繪畫皆表現出浪漫派風格的活力。由於獨立而富裕的經濟狀況,使他能隨心所欲地在繪畫及馬匹兩方面投注大量的心力。

傑利柯受格羅﹝gros﹞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畫馬和選擇當時社會題材這兩方面。他在技巧上的革新也很值得注意:他不再做許多的精細草稿或局部研究,而由模特兒依一草圖擺姿勢,然後直接在畫布上畫。

百日戰爭期間,他因不滿路易十八﹝louis xviii﹞軍隊的倒戈投向拿破崙,而加入步兵,護駕國王逃往比利時邊界。此後又對此舉懊悔,而與復辟派反對者的立場一致。這種立場反映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如希臘獨立戰爭、反奴役、宗教審判等題材上。 1816 年他至義大利遊歷一年,並對米開朗基羅的畫做深深著迷,他曾熱心地研究米開朗基羅的畫。 1820 ~ 1822 年間他住在英國,在這段期間內他作了許多關於馬和倫敦街道上窮人景象的石版畫﹝lithograph﹞。他的作品數量不多,但他對浪漫派卻產生深遠的影響,年輕的德拉克洛瓦對他極為崇敬。1822 年,他回到法國,並於兩年後去世。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 ~ 1863﹞

德拉克洛瓦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大師,與傑利柯﹝gericault﹞過從甚密,並且熱烈地崇拜傑利柯。由於受到傑利柯的影響,他捨棄了當時風靡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畫壇的古典造形和古典文學題材,而是對英國美術及動物畫產生興趣。1825 年,他在英國時,深深為英國畫風的色彩和新鮮技法所感動,特別是風景畫和取材自中世紀或軼聞逸事的繪畫。

德拉克洛瓦首次參加沙龍展出的作品:《但丁和味吉爾共渡冥河》﹝dante and virgil croing the styx﹞很得好評;接下來的作品《巧斯島屠殺記》﹝the maacre at chios﹞、《薩旦納帕路斯》﹝sardanapalus﹞,他運用更亮麗的色彩,取材自當代及異國風味的文學性主題,而技法也更純熟自由,但飽受無情的攻擊。 1832 年的北非之旅,為他敞開了一個嶄新的視野,從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生活、動物的題材,拜倫﹝byron﹞詩句裏的意象,到土希戰爭的典故,都成為德拉克洛瓦創作巨幅作品的題材。 1830 年代中期,他開始受到政府器重,接下許多大規模裝飾畫的製作工程,這些工程是他的終生對手安格爾﹝ingres﹞求之而不得的。但是他最喜愛的則是揮灑自如、色彩豐富的小品畫,描繪戰爭、狩獵、動物間的格鬥等題材,以及蕭邦等好友的肖像畫。他在 1822 ~ 1824 年間和 1847 ~ 1863 年間所記的日記,是有助於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以及當時巴黎社會、知識界、藝壇的珍貴資料。

现实主义的兴起

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 ~ 1875﹞

柯洛是法國的風景畫及肖像畫家。早年受業於米謝隆和柏坦等兩位古典畫風的風景畫家。1825 年經由瑞士前往義大利,在該地停留了兩年。經由實地寫生的方式,他發展了個人敏銳的手法,即以色調的明度甚於色彩或描繪的方式,來處理光線、形式和距離。不過,從展出的作品來看,他也並未到達完全放棄傳統和古典和宗教主題的地步。在 1827 年到 1834 年間,他旅遊法國境內各地;從 1834 年至 1843 年,曾有數月時間返回義大利,他的旅遊所見,都記在素描或速寫中,這些全是些小品之作,手法自由,最顯著的是色調的明度正確和色彩鮮麗。 在 1850 年代初期,政府及大眾的嗜好已經改變,大概就在此時,他在幾次個展中發展出一種絨毛般柔和的詩意作風,迥異於過去速寫中表現直接而深刻的觀察;這種慵倦的,以柔軟、灰綠調處理景物、林木的手法,變得大為風行,並使他成為眾所周知的遺作最豐的畫家。

杜米埃﹝honore daumier﹞﹝l808 ~ 1879﹞

說明:

杜米埃是法國畫家及諷刺漫畫家。他生前最主要是以政治和社會諷刺家著稱,在他死後,承認他是畫家的呼聲逐漸提高。1830 年,他學會了當時仍然相當新奇的石版印刷法,開始把篇4:油画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范文

油画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范文

光阴飞速,将要离校了,下面就本人的学习来作一个自我评价:

我的专业是油画,我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外画论概要、美术考古学基础、书画鉴定概论、美术与摄影基础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去阐述美术发展的规律; 3.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辩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理论表达能力; 4.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的理论动向及前沿课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政治方向,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获得了好成绩。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能有更大提高。

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现在要踏上工作岗位了,我将会扬长避短,争取把工作生活过得和大学生活一样精彩。篇5:郑明华简历(原创油画绘画) 简 历

郑明华

祖籍:福建漳州芗城 1976年出生 1999年毕业于福建省鼓浪屿工艺美术学校(现更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原创油画绘画、雕塑师

厦门海沧区美术油画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铸造历史》、《九五之尊》、《凤凰涅槃》、《礼乐》等 艺术创作历程:

2014年 创办“原始元素”绘画工作室。 2012年 厦门市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作品《至尊》获优秀奖。 2012年 参加厦门海沧玛瑙油画展。 2011年 创作吉祥物造型被厦门日月谷温泉渡假村采用。 2000年 为厦门铭奕园设计的vi视觉识别系统获华东之星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艺术感想(关于青铜器): 辉煌——青铜器是一种世界文明的象征,中国的青铜器则代表了铜器文明最辉煌的一段历史。现今留传下来的青铜文物算得上是世界顶级的艺术珍品。有幸与这些艺术瑰宝进行一段深层对话的人,一定会被这些锈迹斑驳、历经沧桑的器皿散发出来的魅力所震撼,神游于上下五千年文化,久久无法忘怀。

追思——擅长追思的人,面对承载了历史阵痛和文化积淀的艺术品,总是能唤醒内心沉睡的记忆,打开思考世界和人生的另一道门。用油画这种平面形式再现这段辉煌历史,刻画这一古老文明,或许也可看做是对中国文化的顶礼膜拜和精神上的些许慰藉。 艺术作品展示(部分):

《国之殇》(2012年)

《古韵禅修》(2014年)

平心静气的生活元素是创作的源泉,不一定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激荡才能发掘创作灵感,从静寂祥和、清雅淡然的中国古文化中,也能寻找到一线美的灵感。 《禅修》(2014年)

一缕轻烟袅袅升华,幻化成“禅”,将思绪带入达摩老祖诠释的禅的意境中,修炼着内心,渐渐地,淡如水,轻如烟,却又具象于无形,久久无法抽离。 《青铜古韵》(2013年)

四羊方尊青铜器、竹简,以及充满沧桑的文字,呈现出极具古代典雅幽静气息的韵味。

第14篇:中国画油画

教案: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中国美术鉴赏

第七课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plume_zls.blog.163.com

本博客高中美术教案目录:http://blog.163.com/plume_zls/blog/static/2430302008857655971/

回复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① 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 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突出成就,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 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① 20世纪初期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② 与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③ 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④ 现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第一部分 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

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 黄

胄《庆丰收》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刘文西《祖孙四代》

第二部分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一、导入: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

二、进入新课:

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作品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提供背景资料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3、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提出问题:这张画由何人作,妙在何处,猜猜它的尺寸。

讨论指出:画的尺寸为9M×5.5M。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了解钱松嵒《常熟田》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齐白石的作品《虾》。

第三部分 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油画发展史。

难点: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法选择:图文结合,穿插中国油画史的教学 学法选择:学生看图看文字分析教材内容 教学准备:视频仪、优秀油画作品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1.导入:利用视频仪放大当代优秀的油画作品。

请学生欣赏,发表个人观点。

设问:油画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油画如此精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2.教者讲述中国油画发展史。

3.学生欣赏名家油画作品,谈体会。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学生重点欣赏常书鸿《G夫人像》、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廊的《血衣》等。

4.和学生作一起讨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讨论指出:以董希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坚持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主题,描绘具体的有情节的题材,侧重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写实的色彩,作品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较密切关系,形成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侧重吸收欧洲印象主义以后的诸种流派风格,主要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画面的艺术形式感较强,多呈流畅、轻松的意趣。20世纪40年代留学回国的油画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画出了吸收民族绘画造型和色彩特点的作品。 5.小结

6、鉴赏当代其他油画作品。

第15篇:创意油画棒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在网络中自主学习进行一次愉快的欣赏,经历一次审美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欣赏油画棒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引导,揭示课题

课题:七彩世界

(二)欣赏导入

1、结合油画棒画的各种技法,出示相应画作。

2、学生观赏课件油画棒作品。

3、找出各副作品的所用到的技法。

4、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5、反馈交流。

(三)教师小结

绘画的秘诀就是要全面调动画家的身与心,认真的去画,再辅之以种种有效的表现手法,投之以无限的热情与心血,去完美的展现那内在心中的意象。就让我们更好地谐调自己的心灵与双手,去尽情地描绘一个更为真实和美好的世界吧!

(四)拓展练习(可以课后完成)

自学要求:从互联网中进一步了解油画棒的相关知识,并下载交流。

第16篇:画油画心得

油画的心得体会

得知这学期要上油画课以后,心情不免有些郁闷。因为它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油画。我曾欣赏过无数中外优秀的油画作品,陶醉于画家笔下那灵动的线条,丰富的情感和栩栩如生的色彩,但通过这次自身的油画课实践,终于明白了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艺术领域的积极投入。任何优秀的作品并非一朝一夕的历炼,它源于画家毕生心血的投入。所以说,任何成功并非偶然。 通过这次的两次模特写生和一次临摹,让我从不会画油画,到会画一点油画,比想象中要简单一点。在此之前一直都没有接触过油画,认为油画很难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画了一幅再到第二幅的时候,慢慢的就得心应手了,就觉得油画充满了情趣。它体现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部特征,同时要准确地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通过造型和色彩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

通过前两张人物写生,我认为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一幅好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内容丰富,感情细腻,色彩充满魅力,一开始我对于色彩的运用很生疏,尤其是人物的脸部色彩把握不好,导致调出的颜色不协调,整个人物看起来是僵硬呆板的,后来,在老师改画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技巧。初学者的我们,太拘,拘拟于造型,所以在绘画过程中忽略了整体的把握,导致画出来的作品缺乏生动性,但老师的绘画手法潇洒而富有活力,很注重整体效果的把握,做到形

中有神,神中有形,神形兼具是画人物画的关键。 画最后一幅画的时候,绘画有了感觉,因为是临摹,所以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首先从选材上再到上色的时候也是比前面的画更游刃有余。通过临摹,我学到了优秀作品中色彩的运用,画中的色彩统一而不单调,人物生动而富有内心独白。经过一番练习,惊奇的发现画油画蛮有趣的。看着自己认真画出来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这次油画课,我学到了很多画油画的技巧,同时认为做任何事的时候,态度很重要,绘画需要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热爱我们的生活,同时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艺术。绘画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充分的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的表达出来。篇二:油画学习心得

油画学习心得

作者:美术高考„ 教学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780 更新时间:2012-5-31 油画它的概念很容易界定,那就是必须用油彩涂在布上或纸上或板上或是其他物品上成图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用油画颜料。概念虽然容易界定,它的方式却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谈的是写实油画,古典写实也好,新写实油风也好,照相写实主义也罢,有明确的写实手段呈现意图的观念艺术也行,总之,它们在技巧上都有写实功夫这么一个基础。

油画没有标准,好的就是坏的,坏的就是好的,这是中国油画家的幸运吗?算是吧!生存在这个时代,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观念如何更新,油画总还有 “技术”一说。我喜欢高超技术下所体现的现代观念,也喜欢高超技术下的古典观念。也就是说,它应当首先是好的,好的东西我想永远会是好的。 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到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的思想。画一件东西,不应当要求太像,也不应故意求不想。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果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物的天趣,才算是艺术。

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是到了微妙的境界。由理生情,由情生态,由态传情,这是自然的道理。 可以感觉到身边的东西是可以去触摸的,手伸出去以后,却发现它是“无限的”。什么叫“无限”,无限就是你掀开眼前的树枝看到前面有山,再往前走有羊,有更多的树,有鸟,穿过树林有条河。河边有草。。。。。。全部都是细节,这才是无限,绘画的无限。

有人以为画油画很难,有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赋,才能画好。鲁迅先生曾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 学习油画要从最基本的着手,也就是基础。首先是素描,画素描绝不单纯是打轮廓,素描不仅由线条所组成,它还是具有表现力,有内在的形,有画的全局,是艺术的雏形。我知道在素描之后将产生什么东西,它本身包含着全画的四分之三强。阿佩列斯说:“不要虚度哪怕是一天连一根线条也画不出的日子”。他已经说的这样肯定,在研究描绘对象时,首先必须注意整体,向整体要答案。其次,色彩尤其是水粉,我们所要掌握的只有一般规律,即人物的基本解剖知识,基本形体结构,及明暗调子和色彩变化的规律。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或人的个性特征,空间感,色调和谐,色彩关系准确等等。我们在水粉写生中,要求形色合

一。素描中的黑白灰概念在彩画中要以冷暖色块来代替,用改变色彩冷暖来表现形体的变化。再次,速写。绘画学习方面以速写最为方便,最简便的方式。速写语言简洁,生动,操作直接,方便,趣味的自由变化是它在艺术门类之中不可代替的。应该说,速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有利于锻炼迅速捕捉生活瞬间的能力,增强形象记忆能力与造型能力,保持画家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与交流,更有利于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认识,而且,跟不同人的多样实践体会,应有很多特殊的收益。那么最终速写写什么呢?写形,写神,更主要的是写情。

油画人体写生心得 学习了近一个月的油画人体写生,我对油画人体的绘画技巧、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油画的写实塑造绝不仅仅满足于结构、立体、空间等“硬性”指标的实现。首先写实的意义就不在于迎合人们的视觉经验,否则绘画的存在很容易就会被其它更为有效、便捷的形式所取代。虽然我们不可忽视绘画中手工的独特价值,但如果手工的结果是对自身特征的抵消,那么我们将要怀疑它的意义了。绘画中的手工特征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手迹如心迹,手迹是心灵感受的物化。问题在于艺术中人的心迹是否趋于和自然形式的一致?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是处于对自然的模仿性塑造状态,那艺术中的“精准”将会是变异的,只能是降格以求。我们常说要画感觉,何为感觉?“感”是感知,是感官在起作用;而“觉”则是觉悟、发觉,是感知后的反应,即意识。因此怎样塑造,怎样表现心迹便是一种意识。

追求这一切的精神准备都将落实到一点,即“意在笔先”。面对女人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每个人的意识可以不同,但庇荫在自然形式之下的绘画是失语的,更是失意的„„当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至美境界是艰难的,我们都是在追求那一目标的途中,我们虽然还达不到大师般的成就,但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意识;虽然我们的笔迹还不能完全对应心迹,但只有意识到才会使这样的距离缩短。

虽然写实是西方的传统,它在中国当代文化生态中是否具有生命力,或许只有历史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我觉得学习传统的精神并不在于恪守,而在于适变。因为任何有价值的传统都是与时代现实血脉相连的,如果只是出于对传统的挚恋,而无视现实的热烈,那么艺术的光芒将会黯淡。 今天中国的写实油画必须放在美术史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能以重复西方传统来定位自己的文化,更不能以模仿自然的视觉逼真来暴露我们意识的欠缺。值得乐观的是我们大部分写实画家都各自有自己的认识和探索,我个人体会觉得属于绘画性中的笔意既可以沟通写实绘画与自然的关系,又不失中国传统艺术的逸格。当然这一切不只是出于理念,而是由于油画材料特点及表现意趣,以及我们自身的文化气质所决定的。篇四: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10月份中旬,我们开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济源王屋山进行写生。 下边,首先谈谈我对油画风景写生的理解和看法。

油画风景写生及其意义 :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生活气息,能否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

风景写生是油画家很注重的一种观察,是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历练、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具有美感,还有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等因素,“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的是否对比响亮、协调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对一个风景油画家来说,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才能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发现美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艺术家的眼睛是敏锐的,也是具有穿透力的。画家面对大自然时,会在事物表象中发现内在的韵律,这韵律在画家的内心世界中构成美感。

我想要探讨的是油画风景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吸收传统师承方法的宝贵经验——有着其他写生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意义。风景油画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画家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 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只有真诚才能动人。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认为任何一个画家都难以避免原生态景物的“挑战”,如果蔑视自然写生,初学者就会显得很盲目,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无法感染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用心灵观察感悟自然;二是掌握色彩基本原理的能力不够;三是绘画基本功粗浅,造成不能够驾驭画面。 作为初学者,我认为应该多画多思考多尝试。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物象,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三是多尝试用主观色彩去概括物象,不要一味“对景写生”;四是多看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从中体悟色彩语言的准确表达方法;五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与油画艺术有关的文学、哲学、音乐学、影视学、戏剧学等书籍,把个人经验汇入整个文化的源流,以此训练自身更高的艺术境界。

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是首要因素,在还没有观察之前,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后思考,然后再考虑画面的色、光、点、线、面和所承载的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一个要写生的风景时,我们要用近一半的时间静静观察,反复揣摩眼前的物象,通过充分解构与分析,深思熟虑后开始严谨地构图。作为画家,要培养独到的观察力,比如面前的景物,什么地方使你激动,什么使你产生“诗情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兴奋点,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随心所欲,体味出运笔写诗的感觉。在写生的过程中, 善于观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一处极为平常的景致,你也会觉得“有味”,突然产生创作冲动,有种值得一画的欲望。

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油画风景写生可以让画家获得一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作画时充满激情。这种感受和激情是单纯待在画室里所难以取得的,它是一种带有个人真挚感情色彩和强烈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 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静物写生都要求画家对所面对的客观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对物象进行具体分析和取舍,根据艺术需要经过归纳、组织,使画面结构与表现语言整体概括,富有生气,达到形体与色彩、刻画与表现,整体与细节等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经营画面,运用光与色、明与暗、节奏与韵律等视觉语言,充分发挥主观表现功能,把对客观物象的认识转化为主题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

油画风景写生的色彩:

对自然写生,首先要采取定什么色彩,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定调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画家们对同一个景物写生,表现出来的画面也是不相同的,怎样表达景物,怎样用自己的感受,把自然唯美的表现在画面上,进而达到欣赏者和你产生情感共鸣,重点就在于如何运用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对自然的感悟深浅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境历练的深浅程度。因此,许多油画家对同一个景物写生后,会出现不同的作品,意境是每个人内在思想的体现,加之画家对大自然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技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油画风景注重光影与色调,调子要定准,用色要准确,避免反复描摹,防止匠气,尽量要一气呵成,始终保持画面的通透感,不浪费时间。因为光线透视,很可能在几分钟内,或几秒钟都会影响色彩透视,打乱你最初的意境,色彩微妙变化,也会使你束手无策。比如我们在秋季写生,时间是15∶00点以后,这个时间的自然色彩变化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时间的色彩、光线、光影、明暗都是最佳时机。如果我们每个环节都不按写生正确方法操作,这幅作品就会杂乱无章,色彩不明快,画面不生动,所以,进入画家视野的景物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定调问题。

油画风景创作的提炼 :

大自然赋予我们美的景物,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去阅读大自然,并在写生中提炼意境和主题。有时我们会面对一片杂乱无章的山间树林、杂草、乱石等无从下笔,这时,应先确定景物的大体走向,并对其适当地予以归类,有时是形的统一,有时是色的组合,均应根据画面的需求加以分析和把握。

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风景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在写生中进行创作,受益匪浅。对于一些长期在室外写生的画家来说,只有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把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束阳光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追求。笔者认为,这是写生的最高境界。如果写生只是按部就班,看到什么画什么,很被动地跟着客观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走,不加入自己主观的情感和想象,写生将没有任何意义,而创作就更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要有量的积累。要多想、多看、多动手画,熟练掌握油画材料的特性。多去体验大自然,做到能够熟练地把大自然中各种美丽斑斓的颜色搭配出来,把千奇百怪的形状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勤奋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做到“笔不离手”。第二,还要了解古今中外的大作和与其有关文化的源流,提高自己的见识和审美能力,这是写生的基本要求,更

是创作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意志,具备了这样的感受和激情,具备了量的积累,才能真正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语言真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第三,把写生当做创作来完成。在写生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跟着对象走,在造型上要多变化,大胆取舍;在色彩上主动用主观色彩再现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

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优秀的油画风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油画风景中的个性化语言是画家将自己的审美与情感融入到客观自然环境中,并以独特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它涉及构图、色彩、明暗、笔触、肌理、意境等多种因素。风景油画的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完善,则与特定的地域景色、画家的审美观有关。 任何一种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油画风景的创作也需要从写生中得到灵感,引发错觉。写生时画自己想画的,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把这种兴奋运用到创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写生本身就带有创作的意味,如吴冠中的油画风景有着中国画的韵味,点、线、面的结合、色彩的轻盈等,无不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理解,在写生中搬动画具,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组织到画面中去,充分体现出他的审美观。贡布里希说过:“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不可流于外表形式地模仿照搬,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在主观内化的前提下才能在创作中流露出来。 陈晓明

美教油画2班 101014072篇五:油画创作感想

《银月湖》——我的毕业油画创作

感言:

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不过这次系里的毕业创作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着手的。在毕业创作还未进行时我那时就考虑绘画一幅油画油画风景,不过一般我觉得像我们这么大的男生都喜欢绘画一些美女,不过为了打破世俗我在找素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找了一幅满足大众化的漂浮荷叶,我将这素材给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让他们给于指导,老师看了说这种素材很适合但是可能会花的很平淡。时间过的很快应为外出自己耽误了创作时间学校即将要交毕业作品,这加快了我寻找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新意的图片《莲花组图》,这张图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叶。看到了这些荷叶荷花我的绘画兴趣来了,创作的激情也随之到来。随后又找了大量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

找到这些图片立即打印到手,买好了相应的绘画材料工具,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这原始图片作了相应的构思,心想绘画时不能按部就班要画出自己的思想,画面面一定要有个吸引别人的转地方。在绘画过程中我省略了很多东西把一些次要的统统都去掉。构图完成后,型打好后就是上颜色和刻画。我沉思了好久后决定画面以绿色为主,整幅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这样突出淳朴的风俗。在刻画细节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叶刻画上我根据场景需求将枯黄的荷

叶莲蓬荷花刻画成主体,其次我都是统统粗略的带过。在描绘枯黄的荷叶时我心里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画水墨画样子还是写实类型?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采取水墨感觉,这样更能充实画面内容。接着就是荷花,这些荷花都是很新鲜的,当画到这里时我想到的就是将鲜嫩的荷花跟莲蓬枯黄的荷叶做对比,这样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不过在绘画那么多的荷花的时候我只将几朵做了深入刻画其中以单独在外面的那些刻画最深入。

绘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画面就觉得有点不足,感觉画面对比度不够,吸引度不强。通过几天的停手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些方法,一个想法就是将画面分组成两幅组图各有特色却相互关联而且有过度效果。一幅画面以成熟的荷叶莲蓬将凋落的枯黄荷叶为主,而另一幅则以含苞待放的鲜嫩荷花初生的荷叶尖为主。由左到右逐步变化。让两幅组图更具对比与吸引力。

选题:

荷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称荷花为“六月花神”。荷花,不骄不躁,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处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贵的花儿也得甘拜下风。她清爽脱俗,不妖不艳,象一个高贵的小妇,静静地为丈夫守候在家门。

我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荷花,都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国绘画艺术不朽的主题,古来就有“清除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雅句来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国画家更是以不同的笔法诠释和演绎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艺术,将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一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艺术效果还不够稳定,但是他们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现荷花的经典油画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画派。

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

在这些一流的印象派画家中,

我愿举出克劳德·莫奈,

他吸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乳汁,

在对周围事物的礼赞中,

他成长起来,并将日臻成熟。

这是作家左拉为画家莫奈写的诗。莫奈 1840 年生于巴黎,是一名杂货商的长子。少年开始习画,临摩名师的作品,他经常在殉道者啤酒馆中高谈阔论,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及学会的绘画技巧,远胜于任何课堂的教诲。因家人不满他的愤世独行,而断绝了对他的一切财力支持,只得靠朋友们的帮助,后他又不顾家人反对,与卡蜜儿结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画展中,因莫奈有一幅 《 日出印象 》 的油画,被评论家不无讽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卡蜜儿因病去世后,莫奈又与欧雪德遗孀结婚。随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画界声誉也有提高,但他对此时毫不吝惜的赞誉全然无动于衷,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尽管晚年的视力不断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维尼的家中,修建了一个池塘花园,种上了睡莲,成为他油画创作的泉源,创作了一批《睡莲》组画,画面上池中的倒影与水中的光芒相映成为一片合谐的色彩,虚实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生趣,绿色的合谐。水面正氤氲在浓雾中,而睡莲开放在朦胧中,不确定的弧形轮廓线显示莲花晃荡的动态,不同的笔触在多维视幻觉间保持了一种生动的张力。生命从四面八方涌来,遮挡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转瞬即逝的光影与生机盎然的花叶都一同溶化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莫奈的花园与《睡莲》,是他将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花园与绘画上,是出自对东方情境的想象。睡莲池畔的植物,系为了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幻境的气氛。此情此景,马拉美曾写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作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声来临前,在我走避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 „ ”。莫奈的《睡莲》系列呈现出超越物体的表象,直探物体本质,这是对东方思想空无的诠释。

第17篇:油画父亲赏析

油画《父亲》有感

每次看到这幅画,就会想到很多,会想起了在地里劳动的的父亲,想到了今天仍然默默在黄土地上耕作的千千万万的农民们,万般滋味,油然而生,也正是他们才养育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名群众,它应该刻在每一个的炎黄子孙的心中。

看见这幅画,仿佛就真的看见一位饱经风雨的老农,在炎炎的夏日,端坐在自家的地头,望着饱满的稻穗,欣慰的喝着水,流着汗,微笑着……在画面上,他所营造出的粗糙肌理特征,正表现中国农民经受生活磨难、饱经风霜的脸。沟壑纵横,挂满了大颗的汗珠,眼睛在眉弓的阴影中,“父亲”那种承受生活之重的状态和充满希望的内心,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幅画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父亲》这幅画构思的产生,就是罗中立从看到的农民劳动后开始的。他说:我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家,但为农民说话的很少,老实话就更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我采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细节。我尽量搜集各种特征,如鼻子旁边的痣,老百姓都叫“苦命痣”,他们的确认为命中注定一辈子受苦;“卷耳朵”老百姓说是怕老婆,我用来表现农民的天性善良、驯服,不会反抗。画干裂的嘴唇,手指上的倒刺,锯过得粗瓷碗,以及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精心推敲过的。这位农民的形象,实际上在我脑中是多少农民形象的概括。我就是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只有那个圆珠笔,是一领导同志建议画点“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民的特征”加上的。

油画《父亲》的艺术特色表现为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碗。画家笔下浓厚的色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手法巧妙的采用了特写构图,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副感情真淳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华丽色彩,没有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禁朴实,细而不腻。背景呈现出的金黄的土地,更加让画面具体,丰富了起来,体现了《父亲》巨大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气息。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可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父亲一旦诞生了,它就属于历史了。当然,在那个年代,这幅画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有些批评家说,《父亲》“污蔑了中国农民的形象”,“没有反映解放后中国农民的新变化”。于是,油画《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的修改: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细节深刻地诠释了油画父亲本身产生的历史,成了父亲的符号胎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放大的意义比用文字来解释要好得多,这幅油画作品所承载的东西是不可能重写重画的。我想,那个不伦不类的圆珠笔,他可能是败笔,是政治符号,但它更加证明了*后,中国艺术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是多么的艰辛,他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不要走回头路,不要重演历史的笑剧。 通过油画《父亲》我们仿佛能看到中国农民的本质,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坚忍不拔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感动。《父亲》能够激起我们对于人民爱和赞美,激起我们发自内心的佩服,而不只是一声长叹。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淳朴的情,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怨,只要看到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就会涌上心田。

也许父亲那破烂又举起来的粗瓷碗,早已经放进历史博物馆。但是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体会到那十分强烈的感觉。那张被疲劳所摧残,被太阳所暴晒而布满了皱纹的脸,将是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父亲点燃我们心中沉寂已久的热情,无论是作者的创造,还是读者欣赏,都是赋予艺术的伟大使命!

油画《父亲》有感

第18篇:油画专业毕业论文

“光”在水彩画中的重要性

80后青年艺术家创作思路浅析

版画作品与现代家居装饰

本色的质朴——谈创作中我所描述的民族风情

笔墨在现代水墨中的体现和发展

博纳尔的色彩美———兼谈自己的创作

抽象绘画形式内涵与审美价值的认识

初识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创作过程中色调的运用

从伦勃朗的作品——谈西方油画中光的作用

从伦勃朗自画像透析情感的表达

从我的创作谈人与动物情感的表现

从西方油画发展浅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之路

从油画的商业价值角度看中国油画

从赵佶花鸟画出发——赵佶花鸟画对我创作的影响

达利对中国当代画家的影响

当代山水画的色彩语言分析

地域文化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都市题材油画的发展现状及当代意义

对绘画构图的再认识

对中国当代油画的认识与理解

儿童画与现代艺术情境

浮世魅影——日本浮世绘之美人画的魅力

腐蚀出来的艺术——浅谈铜版画痕迹的独特之美

感受水彩

感受油画笔触

工笔画中梅花的表现

龚贤“积墨”对我的创作影响

龚贤艺术风格简析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构思与过程—建筑风格与绘画

构图的象征性

观察方法的运用与造型能力的形成

观照当代东方映画中的作者电影——兼以纪念巴赞《关于作者论》发表50周年 光影在绘画中的表现与运用

徽州遗韵——油画创作之我见

绘画创作的幻想—潜意识

绘画心象---观俄罗斯百年艺术展作品随想

绘画语言的提取与锤炼

绘画中的色块运用与视觉感悟

简析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散点透视构图

解读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近现代西方绘画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

静物画中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情感表达

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肖像画与当代人的生命意识

论巴尔蒂斯绘画的东方情结

论初期中国油画民族风格的形成

论传统绘画与电脑绘画之间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

论工业时代历史遗迹的艺术价值

论绘画语言的包容性

论刘海粟的山水画

论市民生活题材的艺术表现

论塔皮埃斯的“非定型”绘画与中国传统书画的关系 论文徵明的书与画

论现代工笔人物的绘画形式

论杨柳青年画艺术语言的成因

论以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 论油画的色彩语言

论油画中笔触的发展——从后印象派到当代

论中国木板年画对当代版画发展的影响

模糊的图像——里希特给我的绘画启示

纳比派艺术的色彩研究

泥土中的艺术、朱进油画带给我们的启示

潘天寿小品画研究

潘天寿与吴昌硕写意花鸟画之比较

浅论海上画派的影响与启示

浅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毕业作品《倾听》创作体会 浅论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色与墨

浅谈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的空间表现

浅谈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平面化趋向——从常玉的绘画作品谈起 浅谈对陈少梅绘画艺术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现代人物画的认识

浅谈绘画与音乐的联系与共通之处

浅谈架上绘画的生存价值

浅谈静物画的人文精神-----关于毕业创作随想

浅谈蒙克油画作品的精神指向

浅谈木版年画的发展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与振兴 浅谈视觉语言在油画中的运用

浅谈数码技术在版画中的应用

浅谈水彩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造型上的差异

浅谈水彩画中的“中国元素”

浅谈水彩画中的肌理表现

浅谈水性综合材料在水彩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线条在油画人物中的表现

浅谈写意花鸟画的继承和创新

浅谈油画中的光与影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装饰性表现

浅谈中国水彩发展的多元化----材料技法的拓展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片面性

浅析我的意象油画创作

浅析我在创作中对构图形式的理解

浅析中国画的创新途径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意识

浅议八大与凡高绘画作品中的审美情感

浅议漆画表现语言的拓展

色彩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色彩在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山水清音—浅谈元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山水与诗境——我的创作感言

神游的飞天-敦煌飞天的“飞动美感”研究

生活中的油画

师诸造化 得此清音——我学习和创作山水画的体会 试论花鸟画的折枝构图程式

试论李克染的山水画意境

试论生活中的艺术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试论艺术家的情感对其创作的影响

试论油画创作中观念先行的意义

试论油画风景中色彩语言的运用

试论折枝花鸟画的表现力

试论中国画的夸张手法

试论中国山水画墨与色的关系

试论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特色

试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试析油画的色彩情感

水彩画的“水”与“彩”

水彩画形式语言的形成与应用

水彩画中“线”的艺术

水彩语言的多元性

宋人小品花鸟画意趣的表现

谈“陈老莲”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谈“现实主义七人展”的意义

谈“逸格”画品的审美意趣

谈版画创作形式与精神性的统一---让“印痕”回归精神家园 谈版画专业如何应变当今就业趋势

谈工笔画中百合花的表现研究

谈我的油画风景创作

谈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有关线的应用

谈中国山水画构图对意境的传达

谈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

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创作素材

我对林风眠和吴冠中绘画艺术的认识

我对现实主义油画的理解和认识——毕业创作随笔 我对线描的再认识

我眼中的丝网版画——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我在错位的比例中得到的启示

吴昌硕的笔墨谈

吴冠中绘画中的用线

吴冠中水墨画与油画比较

物体与心灵的对话

西方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享受快乐—浅谈我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会 小议花鸟画中的变形

信息时代儿童美术能力的培养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我谈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以两宋山水画为视角看中国山水画笔墨流变及审美 以情造形--现代工笔花鸟画情感表现的强化 艺术作品更应生活化

逸品油画试探

意象油画——观寻源问道油画展后浅谈毕业创作 意象油画与油画本土化

影像技术对当代油画产生的影响

忧患意识与画家的人文关怀

油画风景的色彩情感

油画风景中色彩意韵的表现

油画要表现当代社会生活

油画中光和色的连璧之美

有感于肖像创作中的心理描绘

于非闇与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用线比较研究

运用油画技法再现中国画的山水美---兼谈我的创作 在德学习美术之感悟

照相写实中的色彩迹象

置身于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体验

中国当代油画对人的关注

中国古代绘画教育体系与当前美术教育

中国画的“构成”原理初探

中国画题跋与钤印的作用

中国画形式的意味

中国画中的现代元素

中国画中太极图式的运用

中国绘画的装饰性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自我表现

中国人物画中的情感表现

中国山水画皴法的演变

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造型分析

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构成

中国山水画重师承的文化渊源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情感表达 装饰绘画中的色彩构成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第19篇:油画课堂294

油画课堂294|保罗·塞尚绘画作品

热爱生活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志公馆】

您身边的品质生活馆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保罗·塞尚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 Pi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

“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塞尚(本书译为塞藏,字为繁体)在他讲到他的画时,经常重复这句话。在印象主义革新家的团体里,他进行的是个人艺术革命。如果说雷诺阿、德加或者莫奈这些印象派画家是将运动着的事物的暂时的瞬间印象固定在油画布上的话,塞尚则是在探索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将轮廓线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恢复或者说是重新建立起轮廓线。他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为此他完全摒弃了由布鲁乃莱斯基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有统治地位,而这种体量感不是靠线条表现出来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表现出来的。为此,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

十分明显,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不过他也画人物画,他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人物的身体往往处理成概括的、机械的、纪念碑式的富有几何形概念的形象。而他的静物画常常是用“柱形的、球形的、和角形的”方式去表现。

对于塞尚艺术的评价,如果少不了引起公众和批评家们的讽刺的话,应该承认塞尚是真正的“现代艺术之父,首先是野兽派,继而是立体派的艺术之父。”

著名立体主义大师勃拉克(Georges Braque)十分敏锐地看到:“塞尚的伟大,在于他古典的约制,在于他不表现个人。”

对于塞尚的绘画,赫伯特·里德在他的《现代绘画简史》里给予了最为诚恳的描述,他说:

无可置疑,我们所说的现代艺术运动,开始于一位法国画家想要客观地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下面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塞尚希望看见的就是世界,或者被他当成一个物体而静静观察的世界的一部分,这种观察不受任何清静的心灵或杂乱的感情所干扰。塞尚的前辈,印象派画家,曾经主观地观看世界——那就是说,从各种不同光线或者从各种不同的观点观察世界呈现到他们的感觉之前的真相。每一时机,都在他们的感觉中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清晰的印象,而每一时机,都要求独立的艺术作品来描绘它。但是塞尚却打算排斥事物的这种闪动而模糊的外表,去洞察那永不改变的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却隐藏在感觉的万花筒所映出的明亮而令人迷惑的图画后面。

……在塞尚之前,从未有过一位艺术家希望客观地观察世界……

在塞尚以前,艺术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不采用超视觉的性能——也许是他的想象,这种想象能使他改变物质世界中的对象的形体,从而创造一个理想的形式所占有的空间;或者是他的智力,这种智力能使它构成一种科学图表,一种透视画,对象可以在其中得到正确的位置。但是,正如麦卡托投影不能正确表现从天狼星上看地球的真实面貌一样,透视学也不能正确表现视觉世界的真实。透视图和地图一样,只能指导我们的理智,而不能使我们看到真实。

人们本可以根据艺术史作出结论:真实在这一意义上是一种飘忽不定的鬼火,是可见而不可捉摸的实际。正如我们所说,自然是一回事,而艺术则完全是另一回事。然而塞尚,尽管他熟悉“博物馆的古典艺术”,也重视前辈们向大自然妥协的企图,但是,他并没有失望,继续去完成他们失败了的事业,那就是说,在自然面前“实现”他的感觉。

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关注,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晚年画风有所改变,留下了多幅温和,光明并富含古典注意庄严气息的风景及景物画。

塞尚说过要“使印象主义成为象博物馆的艺术一样巩固的东西”,被文艺复兴所激发出的这句议论常被引用又屡遭非难。 塞尚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寻找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由于他逐渐感到,他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

塞尚的成熟见解,是以他的方式经过了长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达到的。在他的后期生活中,用语言怎么也讲不清楚这种理论见解。他的成功,也许更多地是通过在画布上的发现,即通过在画上所画的大自然的片断取得的,而不是靠在博物馆里所做的研究。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通过绘画,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发掘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象构成秩序化的图象。

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艺术探索。首先,他强调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他认为,倘若画中物象模糊不清,那么便无法寻求画面的构成意味。因此,他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忽视素描、把物象弄得朦胧不清的绘画语言。他立志要“将印象主义变得象博物馆中的艺术那样坚固而恒久”。于是,他极力追求一种能塑造出鲜明、结实的形体的绘画语言。

他作画常以黑色的线勾画物体的轮廊,甚至要将空气、河水、云雾等,都勾画出轮廓来。在他的画中,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物象,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这样处理,既与传统表现手法拉开距离,又为画面构成留下表现的余地

其次,他在创作中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他曾说: “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而且富于几何意味。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他不擅长于精细描绘而采 取的做法。然而,即使这种说法是事实,也说明他具有扬长避短的本领,从而在形式构成方面发挥出创造才能。

其三,为了画面形式结构,他不惜牺牲客观的真实。他最早摆脱了千百年来西方艺术传统的再现法则对画家的限制。在塞尚画中,经常出现对客观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视不准、人物变形等。他无意于再现自然。而他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根本上是为了创造一种形与色构成的韵律。他曾说:“画家作画,至于它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脸孔,对于画家那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线与色的演出,别无其他的。”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 50岁左右人群品质生活圈

乐享新生活,共度好时光

欢迎您来小馆儿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逸成东苑5# 快快联系我们吧~

和馆长一起,乐享新生活!

第20篇:油画技法体验

油画技法体验(罩染)

油画 , 油画技法 , 油画罩染 一般制作程序

【大家互相学习啦】

一般制作程序

在谈到制作程序时,我们不得不首先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 艺术 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所以它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法则,我们只能依据整个传统 油画 时期最普遍而具代表性的技法来获得一个规律性的理解和体验。我们不可能罗列全部古典 艺术家 的技法,而只能将他们技法中的共通而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阐释出来,供大家借鉴。特别是在制作程序上各个艺术家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但作为整个传统古典油画这一个体系来讲,统观起来也有其大致的共通点,所以,在此只能将其简单地概括如下。

用线启形是自古以来 画家 在 绘画 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普遍方法。自原始绘画以来,用线造型便成为人们对复杂形体进行概括的有效之法,因为线条是形体边界的表示,它能分割不同形状的面积,也能表现各体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人们在形体认识上感性和理性的认同。因此不管油画最终效果在层次上、色阶上多么复杂,线条在最初阶段的提炼和概括却至关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对大的构图的设置,其次则是对各部分形体的定位与描绘。因此,构图与大形的编排在这一阶段必须基本确立,而在后阶段很少进行改动,这是传统油画在启形上严谨的表现,所以要求最初的启形必须严格而考虑周全。

我们可以从古典大师们的 素描 看出他们对形体的概括和表现,更可以看出他们的素描是直接为油画启形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独立审美价值而存在。那时的素描大都以线为主,而很少有色调层次,除边线的穿插表现形体外,便是以转折或明暗交界线来简练地表示画面中的体积和光影关系。这种简练的线描形式更适于层次复杂、细节丰富的油画在最初阶段的简练启形。古代画家多半是直接先用纸画素描,再用纸背涂木炭或色粉将素描拷贝到做好底子的画布上去。这种方法适于造型上非常严谨的风格的画家,不仅能稳妥地获得准确的造型,而且又不至于像在画布上直接素描那样伤害画布表面。也有在画布上直接用丹配拉或松节油和颜料画出素描关系的方法,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先用色粉或木炭拷贝形后再用丹配拉或松节油调颜料画出单色的薄油效果。

启形的目的当然是为 作品 奠定一个形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而精细的最后效果,启形必须严格而清晰地交待出形体在素描上的基本内容,这一程序往往决定着后来深入刻画的成功。但在传统油画中也有的画家打形时只画大的关系、大的气势,用线松动,有的近似潦草,而将准确具体的东西留在后阶段来逐步进行,这样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不过这两种方法与后期制作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铺色阶段以局部逐个进行的话,则最好先将形用线描绘得充分而准确,但如果是铺色时是以整体进行的方法,则最好是用灵活而不太审慎的用线方式打形。

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 色彩 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大的形体关系是指概括而整体地对待画面中的各个形体,省去在素描意义上小的细节和小的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甚至可以将体积、起伏归纳为大面积的平面 化效果而进行概括。

大的色彩区域是指将色彩的各种细小的变化简化为基本的固有色倾向,而色彩的冷暖变化和固有色细节等都尽量概括到大的固有色里。

从肌理上讲这第一遍铺色应尽量含蓄、厚薄均匀、衔接自然,而不应该将最后效果的肌理强弱对比过早显示出来,如果已画出的,可用扇形笔柔化或用画刀去除,为后来真正的塑造作准备。

从色层上讲这层颜色应尽量比最后效果粉一些、灰一些,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将色彩的纯度和对比画到最后的效果,这样可以给后来的罩染留有余地。而且这层色应尽量少用调色油,应以松节油为主或加很少的调色油薄薄地画出每个色域,最好不漏过每一个部分,包括暗部在内也要用这种含粉而少调色油的色层垫底,因为含粉多而少油色层有好的吸收性,罩上的纯色尽管含油重也不会发粘,而且与底色层综合后能恰当地获得纯度上的分寸以及色相的准确度。

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这便需要我们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从暗部画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具体地讲,塑造阶段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当然是由平面感向体积感渐近,完成素描上的任务;第二,从肌理上讲可以逐步建立差距;即将肌理的强弱与体积起伏的强弱统一起来,呈现出肌量明显的部分也是形体的高点或强点部分;第三,在色彩上可以通过塑造形体的笔触变化来同时顾及色彩的变化。

塑造是循序渐进的,不要一开始便想出最后效果,把最强劲的笔触表现出来,而应每画一遍都得考虑到下一遍的顺利进行,因为从肌理和颜料的附着上讲,肌理过早定型后不利于后阶段的修正,而且开始的颜料层过厚形成坚固光滑的结膜,不利于后阶段色层的附着,所以塑造必须是由薄到厚地逐层进行,同时在用油上仍然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原则,让含调色油多的色层留在以后的透明罩染上。

塑造必须有的放矢,而不应满篇厚涂。必须做到对形体的强弱、肌理的强弱、暗部亮部的对比等有相当的把握和考虑才能进行。比如应控制厚色的相对范围,切不可将塑造的范围任意扩大,而造成肌理和体感的混乱。一般来说是抓住高点或亮部尽量进行笔触塑造,而对待暗部和中间层次则应柔和且注意衔接,色层的厚度上也应相对薄一些。 当然塑造的笔触也是相对的,在有的画家那里笔触的强弱差距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画家则喜欢将差距控制在微妙的跨度之间。但总的来说都是缺不了塑造这一阶段的,不然就不能产生油画特有的表现形体的那种实在感。

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相对第一遍铺色时,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也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色时,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和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加上塑造中笔触的变化,在这时色彩的差异感便逐渐显示出来了。

在传统古典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是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如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在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在纯度上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整体笼罩感。

在传统油画的制作过程中,总是以塑造来完成建立形体、坚实形体、突出肌理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总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罩染来平衡和协调形色的大关系,体现微妙的形色、肌理、层次上的变化。这两方面的不断补充和调整便形成了传统油画那实在、丰富、细腻、润泽、透明的完满品质。

罩染是指用调色油或媒介剂稀释颜料来进行透明或半透明薄染的方法。它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它直接将油画形色中既润泽又透明的特性和优点显示出来,成为后人在技法上一直追寻和研究的课题。没有透明罩染便没有古典油画中的素描层次、肌理层次、色层层次、冷暖层次。我们知道古代油画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覆盖、罩染达到最后效果。塑造是传统油画重要的基础步骤,那么罩染即是对这一基础逐步推进的手段。首先它可以逐渐加强明暗对比,其次可以加强色彩的饱和度,另外可以同时使某些部分在形色上统

一、柔和,最后还可以达到强化肌理的作用(即将偏深的透明色积染在偏亮的肌理沟缝之中,使肌理明显)。半透明罩染则是对透明罩染的一种修正与补充,在多次罩染中,因油积过重,有时会显得色彩焦灼(即过分饱和),这时可以用含粉的半透明罩染给予弥补(半透明色是指含有粉质的颜料的稀释色),这样既达到罩染的目的,又不至让一些含蓄的灰色失去魅力,同时也起到协调与柔和之作用。

但是一切罩染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总体原则,每次罩染都应在较为吸油的基础上进行(这与底子有关),渐渐达到结上一层带光泽的膜,而不能在已经很光亮或发粘的基础上不断地再罩染,否则便会带来许多后患,如永远粘手、日久不牢而氧化等。所以罩染的技法要求很高,罩染的次数不能太多,而且必须在层层瘦底塑造的基础上逐渐肥化才能获得一层自然而坚固的膜。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开始阶段尽量少用调色油(用在松节油中逐渐加调色油的方法),这样才能给后阶段创造条件,以达到油色最好的结膜为目的。每次罩染之间不必等它过干,只要运用软毛笔,而且底子的吸收性适当,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间隔时间大概在两天左右,太短会造成油重的积弊,太长而干透后反而影响日后的附着力。不过这种等干的时间还得根据气候的情况而定。考虑到颜料层的耐久性,罩染的油料不能仅用亚麻油或核桃油,尽管它在运笔上的舒适和流畅是无可替代的,也免不了天长日久后的氧化。所以古代艺术家往往加入一些树脂光油,如玛蒂光油、达玛光油,因为树脂是较耐氧化的。另外还有一种称为媒介剂的东西,是由一种加黄铅并熬炼的熟油与玛蒂光油 1 : 1 混合后形成的膏状透明物,用以罩染不会滴淌,但其干涩程度不宜于整体进行的画法或画大画,只适宜局部进行的画法或小画的操作。

总的来说罩染与塑造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罩染固然容易出效果,但它也是冒险的,不能过分依赖它,因为油的含量过多毕竟不是好事,会造成日后的变黄、氧化等。如掌握得当却能丰富和统一画面效果,同时达到很好的耐久的结膜结果。 再塑造是指在每次罩染后再进行形体和肌理的塑造,特别是针对一些高点及亮部应进行反复罩染后的反复塑造,这样更能增强形体、肌理及色层的丰富感厚重感,也便于更充分地刻画物象的细节和色彩的细节。再塑造中的一些干皴笔法还能表现出一些细腻的中间灰色,有的把它称为 “ 视觉 灰色 ” ,这又是罩染或直接画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罩染还分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反之局部罩染过多则会影响这种关系。 美术 家博客 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需要我们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的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朴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油画技法中的几大基本准则

传统技法的基本准则是根据传统大师们在技法上的共同特点及审美标准,并针对其特殊效果而总结出的有益于技法的全面实施的具体原则,其中涉及制作程序、作品的耐久性以及形、色、肌理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原则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清楚而简括地掌握古典油画的技法要领,更有效而深入地体验其技法与审美之间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体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先粉灰后饱和 是针对透明画法而言的一种有效之法,在古代鲁本斯即有 “ 肥盖瘦 ” 之说。它首先是为了确保油画颜料的顺利结膜及油画的耐久性而提出的。颜料形成坚固的膜需要色粉与调色油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比例才能实现,粉重和油重都不能达到结膜的牢固和长久。由于是多次画法必须考虑它的每一步骤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利于制作的有效进行,将含油较多的颜料覆盖于含油较少的颜料不仅有助于层层的附着能力,而且能将最牢固的结膜产生于最后的表层上,反过来这种表层又必须依赖于层层含粉颜料适当的吸收性。另外 “ 肥盖瘦 ” 不仅是从油画颜料结膜的特性来考虑的,也是关系到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作用所产生的最终透明效果而言。纯粹的透明色一般含油量比较饱和,覆盖力差,不能确切地表现色彩纯度变化和自然界中各种灰色感受。它必须通过对底层的比对象本身饱和度低一些的色彩,也就是粉一些色彩之重叠才能达到对自然界各种色相纯度的准确表达。相反其他粉质颜料尽管具有明确的色相和覆盖力,却不具备透明的特性。色彩的最终准确度必须靠多次的塑造和罩染即纯度的逐层增加而达到,与此同时不仅获得了色层的最终透明感,而且形象的最终结果也随之逐步得以刻画和呈现。

在早期的传统油画中大都以 “ 提白 ” 的第一层色为基础后直接实施透明罩染的方法,也就是先用单色表现出比较深入和完整的素描关系,然后直接用各种纯度极高的透明色表现出各种固有色的区别和变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单的 “ 肥盖瘦 ” 之法,其画面效果适于较为工整、平面而装饰的画风,色彩的色相也相对分明而纯粹。这种方法为了让重色深下去,往往需要很多次罩染才能完成,由于油量太多,很容易造成堆积而不干、发粘。所以那时期的油画往往是暗色区域色层很厚、亮色区域则很薄,也就是说在 “ 提白 ” 时将暗区域平均地堆上了很厚的粉质色,这是为了让多次罩染更方便。 但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 “ 肥盖瘦 ” 能更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真实的形体空间和虚实,表现色彩在纯度上和冷暖上的丰富变化,所以 “ 肥盖瘦 ” 之法便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变化的法则了。其特征为第一遍色便以低纯度的粉色表现出大致的形色关系,每一种粉灰色都带有未来色彩的倾向和明度,例如将来是很重的黑色,在这里就只把它画成黑灰色,鲜艳的红色则画成较粉的红色或亮黄色,这些都是为下几个步骤逐渐肥化的透明纯色罩染作准备。这样相对粉灰的颜色与纯度高的透明色之重叠而达到丰富的色层、肌理及准确的色相和纯度。伦勃朗即是将此技法推向极致者,他的亮色全是统一于油层之下的,暗色也不是简单的透明色,而是依靠对柔和的重灰色重叠所产生出一种既透明又厚实的油画韵味。所以他的画在色彩上是极富魅力的,饱和而不艳俗,也不焦枯;透明而不乏对细微灰色的比较和表现,在总体的厚重感中能让你体味到自然中最生动而微妙的形色关系以及油层和肌理的最佳契合,这实质上是将自然中一切生动的形色特征升华于油画材质及语言的美感之中,从而获得油画的极度表现力。

先平面后体积 这是一个素描意义上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空间。那么,平面是一切空间可能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画家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驰骋于无限的纵深空间中。不过,绘画中的空间体积以及起伏都是相对的,是在每个形体、体、面的相互比较、对比中建立起来的,画家的任务是主动地把握其中的关系,让体积空间适应自己的需要。 我们可以在古典油画大师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处理画面中平面与体积的关系的。从他们的素描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他们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体积起伏和空间层次,竟是运用最简炼的几根轮廓线或转折线,这些由线所包围的体积部分的深浅色调其实与没被包围的部分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原始的平面,但因线条所具的表现功能,让观者造成在形体上的视幻觉,而产生体积与平面的反差感。可见,平面上边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对体积的暗示,从而达到建立体积秩序的目的。在油画中就能看到大师们对这种相对性的利用,在各个不同明度的色彩区域里,总是从平面中去建立各区域强弱不同的体积秩序,有的被塑造和强化,有的则稍微暗示或维持原状。但从总体上来讲,古典油画中形体的体积感都是服从于大的平面感的,所以在各种形体的体积塑造上都是有节制而服从于大的秩序的。在这种前提下,每个平面区域中的体积建立便被控制在一个明度和色彩的范围之内,这样便迫使其层次细腻化、微妙化,所以很多亮部仔细看来没有多少的色调层次,但将它放进整幅画的关系中,却非常实在而具有体感。 女人 胸部及肩头的色阶跨度并无多大,却表现出了体感、空间及起伏。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画体积秩序的总体原则,而一切细小的体积变化应是从平面中相对而立的,且必须服从大的秩序。 先平面后体积能让我们对起伏的把握更为主动和方便,在相对平面的对象上我们可进可退,有选择地塑造某些应该突出部分的体积,其他则放松,让它自得其位,也就是说让我们在平面上有秩序地建立应有空间、体积的强弱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容易在画画时把每个局部的体积起伏都表现出来,结果失去了画面本身的强弱秩序,让每部分的起伏程度相互抗争而造成相互抵消,失去整体效果。 另外,先平面后体积也是考虑到制作程度的先后关系而得出的。体积的塑造本身也是逐层进行的,古典油画的色阶细微层次必须通过多次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画法来完成,所以塑造总是循序渐进的。在平面上先建立相对体积,伴随着每次的塑造罩染逐步再建立极端体积。这也是先平面后体积的原因之一。

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 绘画中的色彩是繁复而多变的。色相作为色的本质因素,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和色彩的结构关系。物体的固有色相是自然中物体上的色彩特征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规定的,又被我们的感性和理性所认识的,所以,绘画中的固有色主导论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色彩观。传统的古典油画就是根据这一大的色彩观,来指导其技法中色彩的处理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是一个从简到繁、从整体到局部的色彩表现过程。将变化各异的色彩回归到统一而明确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我们把握各大色域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的色相在大的对比和互补中产生力度,而色彩的细节变化则应建立在这种大的关系之中。这是传统油画在色彩上的基本原则,可见固有色原则在传统油画的色彩系统中的重要性。 这里所指的固有色原则不是指用调色板上简单而直接的纯色来概括和代替所画对象的色相,而是指包括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特征的准确把握后的一种色彩倾向,所以其中便包括了自然界的所有复杂色相。而且这种固有色原则主要是从观察色彩的方式上出发的,也就是说在观察和概括色彩时必须将对象的细小色相变化、明度、纯度变化都统一在它们综合后的大色相中。所以固有色的区域设置是我们在绘画的最初阶段必须考虑的,有了这一基础就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其后的色相变化。随着细节的深入,色彩的细小变化也相应深入化、丰富化。我们可以从开始设定的固有色中寻找左右的邻近色甚至对比色,比如,在我们最初设定的暖黄灰肤色中,可以找出倾红和倾绿的色彩,甚至倾紫的色彩。但这种变化的寻找又是相对的,它们必须在暖黄色大的倾向中呈现。所以找出的变化色实际上仅有微妙的变化倾向就足以显示其互补色关系,这时便可以使色调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了。但如果一开始便注重色彩的各种变化,势必影响色彩大的秩序,而且也不利于塑造和肌理的逐层进行。因为每次塑造和肌理推进的内容本身就包括色彩推进的内容,也就是说色彩细节的表现必须依靠塑造和肌理的表现才能逐步获得。如果仅有色彩的表现而失去了体积的塑造和肌理的表现,就不能说是一种使油画的品性美得以完美体现的技法。所以在表现色彩因素时还得顾及其他因素的同步表现。另外,先从简洁的固有色入手,可使我们有选择地针对某个主要部分进行色彩细节的刻画,从而放松其他需要简化的部分,形成大的对比关系。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很多古典油画作品中看到他们处理上的特点。作品中的重点部分,如面部或一些亮部的色彩细节就特别丰富和精彩。而一些次要部分,如背景、重色的服装和衬布等则被处理得单纯和平整,色彩上几乎没多少变化。 先柔和后肯定传统古典油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肌理的强弱秩序融合于体积、明暗的强弱秩序之中,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和谐之美。

在油画的发展史中,油画一经产生就决定着其具有肌理的特征和肌理的美感。早期油画中的肌理是在简单的纯透明罩染油层之下,所采用的单色提白中的作画痕迹显露出来的。但随着油画在造型与色彩上所提出的不断要求,特别是自提香、鲁本斯将油画的肌理从亮薄暗厚改为暗薄亮厚以来,肌理便真正焕发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并与形色一起汇入油画大的节奏与韵律之中,也就是说肌理的强弱同样表现着形色的强弱,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情绪。因此,油画的肌理与形色一样,参与着整个作品大的和谐之中。那么,在古典油画的普遍技法中,为了建立这种和谐必须将肌理在制作中的逐步推进与体积、明暗、色层等的逐步推进保持同步。由于古典油画在制作上的程序性,所有的步骤都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为了保持画面肌理的完美,一般不将塑造形体的笔触事先固定过死可堆得太厚,不然会影响油画多次画法的制作和油画魅力的表现,因此肌理的由弱到强在古典绘画中如同上缓坡一样是逐渐攀缘的,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在大的秩序之中显现的。从制作程序上讲,事先太固定的东西未必在制作推进中就不会被改动,改动过多,势必造成其他各种因素和秩序的混乱。所以只有在形色的各方面条件慢慢成熟后,塑造也才慢慢地得以肯定。因此,在开始阶段总是对各部分形色、明暗等关系进行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相互柔和的把握一种整体关系,在肥盖瘦的大原则下,逐步走向肯定、对比、明晰。这样在肌理由弱到强的秩序上,才能将逐步确定的重点或高点加以准确的塑造和强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画面暗部的表面光泽与亮部的表面光泽形成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是逐层推进,这种差别又不至于过大,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匀称的、和谐的光泽感和肌理感。

另外,从塑造形体上讲, 先柔和、后肯定 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步骤,即从一种大感觉和印象入手,而步入理性化、深入化,最终达到一种对对象明确的、坚定的呈现,即通过更清晰而肯定的笔触肌理来强化形体、丰富形体,再加上后阶段的透明罩染,使得这些塑造的痕迹更加明显和确切。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复杂而充满变化的肌理和笔触是色彩上的微差和细节得以展示的方式。在步骤上的先柔和就是求得一种色彩上大的融合与协调,将各种色彩细节归纳于统一的色调之中,以便在此基础上展开色彩的分解和跳动。这些分解与跳动即是对彩色细节的最终肯定,从而获得色彩的魅力。 一般制作程序

在谈到制作程序时,我们不得不首先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 艺术 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所以它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法则,我们只能依据整个传统 油画 时期最普遍而具代表性的技法来获得一个规律性的理解和体验。我们不可能罗列全部古典 艺术家 的技法,而只能将他们技法中的共通而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阐释出来,供大家借鉴。特别是在制作程序上各个艺术家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但作为整个传统古典油画这一个体系来讲,统观起来也有其大致的共通点,所以,在此只能将其简单地概括如下。

用线启形是自古以来 画家 在 绘画 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普遍方法。自原始绘画以来,用线造型便成为人们对复杂形体进行概括的有效之法,因为线条是形体边界的表示,它能分割不同形状的面积,也能表现各体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人们在形体认识上感性和理性的认同。因此不管油画最终效果在层次上、色阶上多么复杂,线条在最初阶段的提炼和概括却至关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对大的构图的设置,其次则是对各部分形体的定位与描绘。因此,构图与大形的编排在这一阶段必须基本确立,而在后阶段很少进行改动,这是传统油画在启形上严谨的表现,所以要求最初的启形必须严格而考虑周全。

我们可以从古典大师们的 素描 看出他们对形体的概括和表现,更可以看出他们的素描是直接为油画启形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独立审美价值而存在。那时的素描大都以线为主,而很少有色调层次,除边线的穿插表现形体外,便是以转折或明暗交界线来简练地表示画面中的体积和光影关系。这种简练的线描形式更适于层次复杂、细节丰富的油画在最初阶段的简练启形。古代画家多半是直接先用纸画素描,再用纸背涂木炭或色粉将素描拷贝到做好底子的画布上去。这种方法适于造型上非常严谨的风格的画家,不仅能稳妥地获得准确的造型,而且又不至于像在画布上直接素描那样伤害画布表面。也有在画布上直接用丹配拉或松节油和颜料画出素描关系的方法,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先用色粉或木炭拷贝形后再用丹配拉或松节油调颜料画出单色的薄油效果。

启形的目的当然是为 作品 奠定一个形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而精细的最后效果,启形必须严格而清晰地交待出形体在素描上的基本内容,这一程序往往决定着后来深入刻画的成功。但在传统油画中也有的画家打形时只画大的关系、大的气势,用线松动,有的近似潦草,而将准确具体的东西留在后阶段来逐步进行,这样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不过这两种方法与后期制作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铺色阶段以局部逐个进行的话,则最好先将形用线描绘得充分而准确,但如果是铺色时是以整体进行的方法,则最好是用灵活而不太审慎的用线方式打形。

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 色彩 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大的形体关系是指概括而整体地对待画面中的各个形体,省去在素描意义上小的细节和小的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甚至可以将体积、起伏归纳为大面积的平面 化效果而进行概括。

大的色彩区域是指将色彩的各种细小的变化简化为基本的固有色倾向,而色彩的冷暖变化和固有色细节等都尽量概括到大的固有色里。

从肌理上讲这第一遍铺色应尽量含蓄、厚薄均匀、衔接自然,而不应该将最后效果的肌理强弱对比过早显示出来,如果已画出的,可用扇形笔柔化或用画刀去除,为后来真正的塑造作准备。

从色层上讲这层颜色应尽量比最后效果粉一些、灰一些,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将色彩的纯度和对比画到最后的效果,这样可以给后来的罩染留有余地。而且这层色应尽量少用调色油,应以松节油为主或加很少的调色油薄薄地画出每个色域,最好不漏过每一个部分,包括暗部在内也要用这种含粉而少调色油的色层垫底,因为含粉多而少油色层有好的吸收性,罩上的纯色尽管含油重也不会发粘,而且与底色层综合后能恰当地获得纯度上的分寸以及色相的准确度。

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这便需要我们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从暗部画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具体地讲,塑造阶段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当然是由平面感向体积感渐近,完成素描上的任务;第二,从肌理上讲可以逐步建立差距;即将肌理的强弱与体积起伏的强弱统一起来,呈现出肌量明显的部分也是形体的高点或强点部分;第三,在色彩上可以通过塑造形体的笔触变化来同时顾及色彩的变化。

塑造是循序渐进的,不要一开始便想出最后效果,把最强劲的笔触表现出来,而应每画一遍都得考虑到下一遍的顺利进行,因为从肌理和颜料的附着上讲,肌理过早定型后不利于后阶段的修正,而且开始的颜料层过厚形成坚固光滑的结膜,不利于后阶段色层的附着,所以塑造必须是由薄到厚地逐层进行,同时在用油上仍然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原则,让含调色油多的色层留在以后的透明罩染上。

塑造必须有的放矢,而不应满篇厚涂。必须做到对形体的强弱、肌理的强弱、暗部亮部的对比等有相当的把握和考虑才能进行。比如应控制厚色的相对范围,切不可将塑造的范围任意扩大,而造成肌理和体感的混乱。一般来说是抓住高点或亮部尽量进行笔触塑造,而对待暗部和中间层次则应柔和且注意衔接,色层的厚度上也应相对薄一些。

当然塑造的笔触也是相对的,在有的画家那里笔触的强弱差距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画家则喜欢将差距控制在微妙的跨度之间。但总的来说都是缺不了塑造这一阶段的,不然就不能产生油画特有的表现形体的那种实在感。

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相对第一遍铺色时,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也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色时,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和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加上塑造中笔触的变化,在这时色彩的差异感便逐渐显示出来了。

在传统古典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是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如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在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在纯度上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整体笼罩感。

在传统油画的制作过程中,总是以塑造来完成建立形体、坚实形体、突出肌理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总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罩染来平衡和协调形色的大关系,体现微妙的形色、肌理、层次上的变化。这两方面的不断补充和调整便形成了传统油画那实在、丰富、细腻、润泽、透明的完满品质。

罩染是指用调色油或媒介剂稀释颜料来进行透明或半透明薄染的方法。它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它直接将油画形色中既润泽又透明的特性和优点显示出来,成为后人在技法上一直追寻和研究的课题。没有透明罩染便没有古典油画中的素描层次、肌理层次、色层层次、冷暖层次。我们知道古代油画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覆盖、罩染达到最后效果。塑造是传统油画重要的基础步骤,那么罩染即是对这一基础逐步推进的手段。首先它可以逐渐加强明暗对比,其次可以加强色彩的饱和度,另外可以同时使某些部分在形色上统

一、柔和,最后还可以达到强化肌理的作用(即将偏深的透明色积染在偏亮的肌理沟缝之中,使肌理明显)。半透明罩染则是对透明罩染的一种修正与补充,在多次罩染中,因油积过重,有时会显得色彩焦灼(即过分饱和),这时可以用含粉的半透明罩染给予弥补(半透明色是指含有粉质的颜料的稀释色),这样既达到罩染的目的,又不至让一些含蓄的灰色失去魅力,同时也起到协调与柔和之作用。

但是一切罩染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总体原则,每次罩染都应在较为吸油的基础上进行(这与底子有关),渐渐达到结上一层带光泽的膜,而不能在已经很光亮或发粘的基础上不断地再罩染,否则便会带来许多后患,如永远粘手、日久不牢而氧化等。所以罩染的技法要求很高,罩染的次数不能太多,而且必须在层层瘦底塑造的基础上逐渐肥化才能获得一层自然而坚固的膜。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开始阶段尽量少用调色油(用在松节油中逐渐加调色油的方法),这样才能给后阶段创造条件,以达到油色最好的结膜为目的。每次罩染之间不必等它过干,只要运用软毛笔,而且底子的吸收性适当,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间隔时间大概在两天左右,太短会造成油重的积弊,太长而干透后反而影响日后的附着力。不过这种等干的时间还得根据气候的情况而定。考虑到颜料层的耐久性,罩染的油料不能仅用亚麻油或核桃油,尽管它在运笔上的舒适和流畅是无可替代的,也免不了天长日久后的氧化。所以古代艺术家往往加入一些树脂光油,如玛蒂光油、达玛光油,因为树脂是较耐氧化的。另外还有一种称为媒介剂的东西,是由一种加黄铅并熬炼的熟油与玛蒂光油 1 : 1 混合后形成的膏状透明物,用以罩染不会滴淌,但其干涩程度不宜于整体进行的画法或画大画,只适宜局部进行的画法或小画的操作。

总的来说罩染与塑造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罩染固然容易出效果,但它也是冒险的,不能过分依赖它,因为油的含量过多毕竟不是好事,会造成日后的变黄、氧化等。如掌握得当却能丰富和统一画面效果,同时达到很好的耐久的结膜结果。

再塑造是指在每次罩染后再进行形体和肌理的塑造,特别是针对一些高点及亮部应进行反复罩染后的反复塑造,这样更能增强形体、肌理及色层的丰富感厚重感,也便于更充分地刻画物象的细节和色彩的细节。再塑造中的一些干皴笔法还能表现出一些细腻的中间灰色,有的把它称为 “ 视觉 灰色 ” ,这又是罩染或直接画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罩染还分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反之局部罩染过多则会影响这种关系。 美术 家博客 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需要我们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的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朴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油画技法中的几大基本准则

传统技法的基本准则是根据传统大师们在技法上的共同特点及审美标准,并针对其特殊效果而总结出的有益于技法的全面实施的具体原则,其中涉及制作程序、作品的耐久性以及形、色、肌理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原则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清楚而简括地掌握古典油画的技法要领,更有效而深入地体验其技法与审美之间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体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先粉灰后饱和 是针对透明画法而言的一种有效之法,在古代鲁本斯即有 “ 肥盖瘦 ” 之说。它首先是为了确保油画颜料的顺利结膜及油画的耐久性而提出的。颜料形成坚固的膜需要色粉与调色油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比例才能实现,粉重和油重都不能达到结膜的牢固和长久。由于是多次画法必须考虑它的每一步骤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利于制作的有效进行,将含油较多的颜料覆盖于含油较少的颜料不仅有助于层层的附着能力,而且能将最牢固的结膜产生于最后的表层上,反过来这种表层又必须依赖于层层含粉颜料适当的吸收性。另外 “ 肥盖瘦 ” 不仅是从油画颜料结膜的特性来考虑的,也是关系到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作用所产生的最终透明效果而言。纯粹的透明色一般含油量比较饱和,覆盖力差,不能确切地表现色彩纯度变化和自然界中各种灰色感受。它必须通过对底层的比对象本身饱和度低一些的色彩,也就是粉一些色彩之重叠才能达到对自然界各种色相纯度的准确表达。相反其他粉质颜料尽管具有明确的色相和覆盖力,却不具备透明的特性。色彩的最终准确度必须靠多次的塑造和罩染即纯度的逐层增加而达到,与此同时不仅获得了色层的最终透明感,而且形象的最终结果也随之逐步得以刻画和呈现。

在早期的传统油画中大都以 “ 提白 ” 的第一层色为基础后直接实施透明罩染的方法,也就是先用单色表现出比较深入和完整的素描关系,然后直接用各种纯度极高的透明色表现出各种固有色的区别和变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单的 “ 肥盖瘦 ” 之法,其画面效果适于较为工整、平面而装饰的画风,色彩的色相也相对分明而纯粹。这种方法为了让重色深下去,往往需要很多次罩染才能完成,由于油量太多,很容易造成堆积而不干、发粘。所以那时期的油画往往是暗色区域色层很厚、亮色区域则很薄,也就是说在 “ 提白 ” 时将暗区域平均地堆上了很厚的粉质色,这是为了让多次罩染更方便。

但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 “ 肥盖瘦 ” 能更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真实的形体空间和虚实,表现色彩在纯度上和冷暖上的丰富变化,所以 “ 肥盖瘦 ” 之法便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变化的法则了。其特征为第一遍色便以低纯度的粉色表现出大致的形色关系,每一种粉灰色都带有未来色彩的倾向和明度,例如将来是很重的黑色,在这里就只把它画成黑灰色,鲜艳的红色则画成较粉的红色或亮黄色,这些都是为下几个步骤逐渐肥化的透明纯色罩染作准备。这样相对粉灰的颜色与纯度高的透明色之重叠而达到丰富的色层、肌理及准确的色相和纯度。伦勃朗即是将此技法推向极致者,他的亮色全是统一于油层之下的,暗色也不是简单的透明色,而是依靠对柔和的重灰色重叠所产生出一种既透明又厚实的油画韵味。所以他的画在色彩上是极富魅力的,饱和而不艳俗,也不焦枯;透明而不乏对细微灰色的比较和表现,在总体的厚重感中能让你体味到自然中最生动而微妙的形色关系以及油层和肌理的最佳契合,这实质上是将自然中一切生动的形色特征升华于油画材质及语言的美感之中,从而获得油画的极度表现力。 先平面后体积 这是一个素描意义上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空间。那么,平面是一切空间可能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画家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驰骋于无限的纵深空间中。不过,绘画中的空间体积以及起伏都是相对的,是在每个形体、体、面的相互比较、对比中建立起来的,画家的任务是主动地把握其中的关系,让体积空间适应自己的需要。 我们可以在古典油画大师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处理画面中平面与体积的关系的。从他们的素描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他们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体积起伏和空间层次,竟是运用最简炼的几根轮廓线或转折线,这些由线所包围的体积部分的深浅色调其实与没被包围的部分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原始的平面,但因线条所具的表现功能,让观者造成在形体上的视幻觉,而产生体积与平面的反差感。可见,平面上边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对体积的暗示,从而达到建立体积秩序的目的。在油画中就能看到大师们对这种相对性的利用,在各个不同明度的色彩区域里,总是从平面中去建立各区域强弱不同的体积秩序,有的被塑造和强化,有的则稍微暗示或维持原状。但从总体上来讲,古典油画中形体的体积感都是服从于大的平面感的,所以在各种形体的体积塑造上都是有节制而服从于大的秩序的。在这种前提下,每个平面区域中的体积建立便被控制在一个明度和色彩的范围之内,这样便迫使其层次细腻化、微妙化,所以很多亮部仔细看来没有多少的色调层次,但将它放进整幅画的关系中,却非常实在而具有体感。 女人 胸部及肩头的色阶跨度并无多大,却表现出了体感、空间及起伏。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画体积秩序的总体原则,而一切细小的体积变化应是从平面中相对而立的,且必须服从大的秩序。 先平面后体积能让我们对起伏的把握更为主动和方便,在相对平面的对象上我们可进可退,有选择地塑造某些应该突出部分的体积,其他则放松,让它自得其位,也就是说让我们在平面上有秩序地建立应有空间、体积的强弱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容易在画画时把每个局部的体积起伏都表现出来,结果失去了画面本身的强弱秩序,让每部分的起伏程度相互抗争而造成相互抵消,失去整体效果。 另外,先平面后体积也是考虑到制作程度的先后关系而得出的。体积的塑造本身也是逐层进行的,古典油画的色阶细微层次必须通过多次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画法来完成,所以塑造总是循序渐进的。在平面上先建立相对体积,伴随着每次的塑造罩染逐步再建立极端体积。这也是先平面后体积的原因之一。

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 绘画中的色彩是繁复而多变的。色相作为色的本质因素,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和色彩的结构关系。物体的固有色相是自然中物体上的色彩特征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规定的,又被我们的感性和理性所认识的,所以,绘画中的固有色主导论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色彩观。传统的古典油画就是根据这一大的色彩观,来指导其技法中色彩的处理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是一个从简到繁、从整体到局部的色彩表现过程。将变化各异的色彩回归到统一而明确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我们把握各大色域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的色相在大的对比和互补中产生力度,而色彩的细节变化则应建立在这种大的关系之中。这是传统油画在色彩上的基本原则,可见固有色原则在传统油画的色彩系统中的重要性。 这里所指的固有色原则不是指用调色板上简单而直接的纯色来概括和代替所画对象的色相,而是指包括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特征的准确把握后的一种色彩倾向,所以其中便包括了自然界的所有复杂色相。而且这种固有色原则主要是从观察色彩的方式上出发的,也就是说在观察和概括色彩时必须将对象的细小色相变化、明度、纯度变化都统一在它们综合后的大色相中。所以固有色的区域设置是我们在绘画的最初阶段必须考虑的,有了这一基础就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其后的色相变化。随着细节的深入,色彩的细小变化也相应深入化、丰富化。我们可以从开始设定的固有色中寻找左右的邻近色甚至对比色,比如,在我们最初设定的暖黄灰肤色中,可以找出倾红和倾绿的色彩,甚至倾紫的色彩。但这种变化的寻找又是相对的,它们必须在暖黄色大的倾向中呈现。所以找出的变化色实际上仅有微妙的变化倾向就足以显示其互补色关系,这时便可以使色调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了。但如果一开始便注重色彩的各种变化,势必影响色彩大的秩序,而且也不利于塑造和肌理的逐层进行。因为每次塑造和肌理推进的内容本身就包括色彩推进的内容,也就是说色彩细节的表现必须依靠塑造和肌理的表现才能逐步获得。如果仅有色彩的表现而失去了体积的塑造和肌理的表现,就不能说是一种使油画的品性美得以完美体现的技法。所以在表现色彩因素时还得顾及其他因素的同步表现。另外,先从简洁的固有色入手,可使我们有选择地针对某个主要部分进行色彩细节的刻画,从而放松其他需要简化的部分,形成大的对比关系。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很多古典油画作品中看到他们处理上的特点。作品中的重点部分,如面部或一些亮部的色彩细节就特别丰富和精彩。而一些次要部分,如背景、重色的服装和衬布等则被处理得单纯和平整,色彩上几乎没多少变化。 先柔和后肯定传统古典油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肌理的强弱秩序融合于体积、明暗的强弱秩序之中,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和谐之美。

在油画的发展史中,油画一经产生就决定着其具有肌理的特征和肌理的美感。早期油画中的肌理是在简单的纯透明罩染油层之下,所采用的单色提白中的作画痕迹显露出来的。但随着油画在造型与色彩上所提出的不断要求,特别是自提香、鲁本斯将油画的肌理从亮薄暗厚改为暗薄亮厚以来,肌理便真正焕发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并与形色一起汇入油画大的节奏与韵律之中,也就是说肌理的强弱同样表现着形色的强弱,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情绪。因此,油画的肌理与形色一样,参与着整个作品大的和谐之中。那么,在古典油画的普遍技法中,为了建立这种和谐必须将肌理在制作中的逐步推进与体积、明暗、色层等的逐步推进保持同步。由于古典油画在制作上的程序性,所有的步骤都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为了保持画面肌理的完美,一般不将塑造形体的笔触事先固定过死可堆得太厚,不然会影响油画多次画法的制作和油画魅力的表现,因此肌理的由弱到强在古典绘画中如同上缓坡一样是逐渐攀缘的,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在大的秩序之中显现的。从制作程序上讲,事先太固定的东西未必在制作推进中就不会被改动,改动过多,势必造成其他各种因素和秩序的混乱。所以只有在形色的各方面条件慢慢成熟后,塑造也才慢慢地得以肯定。因此,在开始阶段总是对各部分形色、明暗等关系进行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相互柔和的把握一种整体关系,在肥盖瘦的大原则下,逐步走向肯定、对比、明晰。这样在肌理由弱到强的秩序上,才能将逐步确定的重点或高点加以准确的塑造和强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画面暗部的表面光泽与亮部的表面光泽形成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是逐层推进,这种差别又不至于过大,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匀称的、和谐的光泽感和肌理感。

另外,从塑造形体上讲, 先柔和、后肯定 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步骤,即从一种大感觉和印象入手,而步入理性化、深入化,最终达到一种对对象明确的、坚定的呈现,即通过更清晰而肯定的笔触肌理来强化形体、丰富形体,再加上后阶段的透明罩染,使得这些塑造的痕迹更加明显和确切。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复杂而充满变化的肌理和笔触是色彩上的微差和细节得以展示的方式。在步骤上的先柔和就是求得一种色彩上大的融合与协调,将各种色彩细节归纳于统一的色调之中,以便在此基础上展开色彩的分解和跳动。这些分解与跳动即是对彩色细节的最终肯定,从而获得色彩的魅力。 在谈到制作程序时,我们不得不首先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 艺术 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所以它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法则,我们只能依据整个传统 油画 时期最普遍而具代表性的技法来获得一个规律性的理解和体验。我们不可能罗列全部古典 艺术家 的技法,而只能将他们技法中的共通而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阐释出来,供大家借鉴。特别是在制作程序上各个艺术家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但作为整个传统古典油画这一个体系来讲,统观起来也有其大致的共通点,所以,在此只能将其简单地概括如下。

用线启形是自古以来 画家 在 绘画 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普遍方法。自原始绘画以来,用线造型便成为人们对复杂形体进行概括的有效之法,因为线条是形体边界的表示,它能分割不同形状的面积,也能表现各体积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人们在形体认识上感性和理性的认同。因此不管油画最终效果在层次上、色阶上多么复杂,线条在最初阶段的提炼和概括却至关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对大的构图的设置,其次则是对各部分形体的定位与描绘。因此,构图与大形的编排在这一阶段必须基本确立,而在后阶段很少进行改动,这是传统油画在启形上严谨的表现,所以要求最初的启形必须严格而考虑周全。 我们可以从古典大师们的 素描 看出他们对形体的概括和表现,更可以看出他们的素描是直接为油画启形而服务的,而不是作为独立审美价值而存在。那时的素描大都以线为主,而很少有色调层次,除边线的穿插表现形体外,便是以转折或明暗交界线来简练地表示画面中的体积和光影关系。这种简练的线描形式更适于层次复杂、细节丰富的油画在最初阶段的简练启形。古代画家多半是直接先用纸画素描,再用纸背涂木炭或色粉将素描拷贝到做好底子的画布上去。这种方法适于造型上非常严谨的风格的画家,不仅能稳妥地获得准确的造型,而且又不至于像在画布上直接素描那样伤害画布表面。也有在画布上直接用丹配拉或松节油和颜料画出素描关系的方法,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先用色粉或木炭拷贝形后再用丹配拉或松节油调颜料画出单色的薄油效果。

启形的目的当然是为 作品 奠定一个形的基础,为了达到准确而精细的最后效果,启形必须严格而清晰地交待出形体在素描上的基本内容,这一程序往往决定着后来深入刻画的成功。但在传统油画中也有的画家打形时只画大的关系、大的气势,用线松动,有的近似潦草,而将准确具体的东西留在后阶段来逐步进行,这样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不过这两种方法与后期制作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铺色阶段以局部逐个进行的话,则最好先将形用线描绘得充分而准确,但如果是铺色时是以整体进行的方法,则最好是用灵活而不太审慎的用线方式打形。

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 色彩 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大的形体关系是指概括而整体地对待画面中的各个形体,省去在素描意义上小的细节和小的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甚至可以将体积、起伏归纳为大面积的平面 化效果而进行概括。

大的色彩区域是指将色彩的各种细小的变化简化为基本的固有色倾向,而色彩的冷暖变化和固有色细节等都尽量概括到大的固有色里。

从肌理上讲这第一遍铺色应尽量含蓄、厚薄均匀、衔接自然,而不应该将最后效果的肌理强弱对比过早显示出来,如果已画出的,可用扇形笔柔化或用画刀去除,为后来真正的塑造作准备。

从色层上讲这层颜色应尽量比最后效果粉一些、灰一些,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将色彩的纯度和对比画到最后的效果,这样可以给后来的罩染留有余地。而且这层色应尽量少用调色油,应以松节油为主或加很少的调色油薄薄地画出每个色域,最好不漏过每一个部分,包括暗部在内也要用这种含粉而少调色油的色层垫底,因为含粉多而少油色层有好的吸收性,罩上的纯色尽管含油重也不会发粘,而且与底色层综合后能恰当地获得纯度上的分寸以及色相的准确度。

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这便需要我们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从暗部画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具体地讲,塑造阶段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当然是由平面感向体积感渐近,完成素描上的任务;第二,从肌理上讲可以逐步建立差距;即将肌理的强弱与体积起伏的强弱统一起来,呈现出肌量明显的部分也是形体的高点或强点部分;第三,在色彩上可以通过塑造形体的笔触变化来同时顾及色彩的变化。 塑造是循序渐进的,不要一开始便想出最后效果,把最强劲的笔触表现出来,而应每画一遍都得考虑到下一遍的顺利进行,因为从肌理和颜料的附着上讲,肌理过早定型后不利于后阶段的修正,而且开始的颜料层过厚形成坚固光滑的结膜,不利于后阶段色层的附着,所以塑造必须是由薄到厚地逐层进行,同时在用油上仍然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原则,让含调色油多的色层留在以后的透明罩染上。

塑造必须有的放矢,而不应满篇厚涂。必须做到对形体的强弱、肌理的强弱、暗部亮部的对比等有相当的把握和考虑才能进行。比如应控制厚色的相对范围,切不可将塑造的范围任意扩大,而造成肌理和体感的混乱。一般来说是抓住高点或亮部尽量进行笔触塑造,而对待暗部和中间层次则应柔和且注意衔接,色层的厚度上也应相对薄一些。

当然塑造的笔触也是相对的,在有的画家那里笔触的强弱差距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画家则喜欢将差距控制在微妙的跨度之间。但总的来说都是缺不了塑造这一阶段的,不然就不能产生油画特有的表现形体的那种实在感。

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相对第一遍铺色时,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也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色时,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和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加上塑造中笔触的变化,在这时色彩的差异感便逐渐显示出来了。

在传统古典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是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如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在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在纯度上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整体笼罩感。

在传统油画的制作过程中,总是以塑造来完成建立形体、坚实形体、突出肌理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总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罩染来平衡和协调形色的大关系,体现微妙的形色、肌理、层次上的变化。这两方面的不断补充和调整便形成了传统油画那实在、丰富、细腻、润泽、透明的完满品质。

罩染是指用调色油或媒介剂稀释颜料来进行透明或半透明薄染的方法。它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它直接将油画形色中既润泽又透明的特性和优点显示出来,成为后人在技法上一直追寻和研究的课题。没有透明罩染便没有古典油画中的素描层次、肌理层次、色层层次、冷暖层次。我们知道古代油画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覆盖、罩染达到最后效果。塑造是传统油画重要的基础步骤,那么罩染即是对这一基础逐步推进的手段。首先它可以逐渐加强明暗对比,其次可以加强色彩的饱和度,另外可以同时使某些部分在形色上统

一、柔和,最后还可以达到强化肌理的作用(即将偏深的透明色积染在偏亮的肌理沟缝之中,使肌理明显)。半透明罩染则是对透明罩染的一种修正与补充,在多次罩染中,因油积过重,有时会显得色彩焦灼(即过分饱和),这时可以用含粉的半透明罩染给予弥补(半透明色是指含有粉质的颜料的稀释色),这样既达到罩染的目的,又不至让一些含蓄的灰色失去魅力,同时也起到协调与柔和之作用。

但是一切罩染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须遵守 “ 肥盖瘦 ” 的总体原则,每次罩染都应在较为吸油的基础上进行(这与底子有关),渐渐达到结上一层带光泽的膜,而不能在已经很光亮或发粘的基础上不断地再罩染,否则便会带来许多后患,如永远粘手、日久不牢而氧化等。所以罩染的技法要求很高,罩染的次数不能太多,而且必须在层层瘦底塑造的基础上逐渐肥化才能获得一层自然而坚固的膜。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开始阶段尽量少用调色油(用在松节油中逐渐加调色油的方法),这样才能给后阶段创造条件,以达到油色最好的结膜为目的。每次罩染之间不必等它过干,只要运用软毛笔,而且底子的吸收性适当,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间隔时间大概在两天左右,太短会造成油重的积弊,太长而干透后反而影响日后的附着力。不过这种等干的时间还得根据气候的情况而定。考虑到颜料层的耐久性,罩染的油料不能仅用亚麻油或核桃油,尽管它在运笔上的舒适和流畅是无可替代的,也免不了天长日久后的氧化。所以古代艺术家往往加入一些树脂光油,如玛蒂光油、达玛光油,因为树脂是较耐氧化的。另外还有一种称为媒介剂的东西,是由一种加黄铅并熬炼的熟油与玛蒂光油 1 : 1 混合后形成的膏状透明物,用以罩染不会滴淌,但其干涩程度不宜于整体进行的画法或画大画,只适宜局部进行的画法或小画的操作。

总的来说罩染与塑造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罩染固然容易出效果,但它也是冒险的,不能过分依赖它,因为油的含量过多毕竟不是好事,会造成日后的变黄、氧化等。如掌握得当却能丰富和统一画面效果,同时达到很好的耐久的结膜结果。

再塑造是指在每次罩染后再进行形体和肌理的塑造,特别是针对一些高点及亮部应进行反复罩染后的反复塑造,这样更能增强形体、肌理及色层的丰富感厚重感,也便于更充分地刻画物象的细节和色彩的细节。再塑造中的一些干皴笔法还能表现出一些细腻的中间灰色,有的把它称为 “ 视觉 灰色 ” ,这又是罩染或直接画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罩染还分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反之局部罩染过多则会影响这种关系。 美术 家博客

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需要我们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的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朴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油画技法中的几大基本准则

传统技法的基本准则是根据传统大师们在技法上的共同特点及审美标准,并针对其特殊效果而总结出的有益于技法的全面实施的具体原则,其中涉及制作程序、作品的耐久性以及形、色、肌理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原则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清楚而简括地掌握古典油画的技法要领,更有效而深入地体验其技法与审美之间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体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先粉灰后饱和 是针对透明画法而言的一种有效之法,在古代鲁本斯即有 “ 肥盖瘦 ” 之说。它首先是为了确保油画颜料的顺利结膜及油画的耐久性而提出的。颜料形成坚固的膜需要色粉与调色油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比例才能实现,粉重和油重都不能达到结膜的牢固和长久。由于是多次画法必须考虑它的每一步骤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利于制作的有效进行,将含油较多的颜料覆盖于含油较少的颜料不仅有助于层层的附着能力,而且能将最牢固的结膜产生于最后的表层上,反过来这种表层又必须依赖于层层含粉颜料适当的吸收性。另外 “ 肥盖瘦 ” 不仅是从油画颜料结膜的特性来考虑的,也是关系到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作用所产生的最终透明效果而言。纯粹的透明色一般含油量比较饱和,覆盖力差,不能确切地表现色彩纯度变化和自然界中各种灰色感受。它必须通过对底层的比对象本身饱和度低一些的色彩,也就是粉一些色彩之重叠才能达到对自然界各种色相纯度的准确表达。相反其他粉质颜料尽管具有明确的色相和覆盖力,却不具备透明的特性。色彩的最终准确度必须靠多次的塑造和罩染即纯度的逐层增加而达到,与此同时不仅获得了色层的最终透明感,而且形象的最终结果也随之逐步得以刻画和呈现。

在早期的传统油画中大都以 “ 提白 ” 的第一层色为基础后直接实施透明罩染的方法,也就是先用单色表现出比较深入和完整的素描关系,然后直接用各种纯度极高的透明色表现出各种固有色的区别和变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单的 “ 肥盖瘦 ” 之法,其画面效果适于较为工整、平面而装饰的画风,色彩的色相也相对分明而纯粹。这种方法为了让重色深下去,往往需要很多次罩染才能完成,由于油量太多,很容易造成堆积而不干、发粘。所以那时期的油画往往是暗色区域色层很厚、亮色区域则很薄,也就是说在 “ 提白 ” 时将暗区域平均地堆上了很厚的粉质色,这是为了让多次罩染更方便。 但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 “ 肥盖瘦 ” 能更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真实的形体空间和虚实,表现色彩在纯度上和冷暖上的丰富变化,所以 “ 肥盖瘦 ” 之法便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变化的法则了。其特征为第一遍色便以低纯度的粉色表现出大致的形色关系,每一种粉灰色都带有未来色彩的倾向和明度,例如将来是很重的黑色,在这里就只把它画成黑灰色,鲜艳的红色则画成较粉的红色或亮黄色,这些都是为下几个步骤逐渐肥化的透明纯色罩染作准备。这样相对粉灰的颜色与纯度高的透明色之重叠而达到丰富的色层、肌理及准确的色相和纯度。伦勃朗即是将此技法推向极致者,他的亮色全是统一于油层之下的,暗色也不是简单的透明色,而是依靠对柔和的重灰色重叠所产生出一种既透明又厚实的油画韵味。所以他的画在色彩上是极富魅力的,饱和而不艳俗,也不焦枯;透明而不乏对细微灰色的比较和表现,在总体的厚重感中能让你体味到自然中最生动而微妙的形色关系以及油层和肌理的最佳契合,这实质上是将自然中一切生动的形色特征升华于油画材质及语言的美感之中,从而获得油画的极度表现力。

先平面后体积 这是一个素描意义上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空间。那么,平面是一切空间可能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画家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驰骋于无限的纵深空间中。不过,绘画中的空间体积以及起伏都是相对的,是在每个形体、体、面的相互比较、对比中建立起来的,画家的任务是主动地把握其中的关系,让体积空间适应自己的需要。 我们可以在古典油画大师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处理画面中平面与体积的关系的。从他们的素描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他们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体积起伏和空间层次,竟是运用最简炼的几根轮廓线或转折线,这些由线所包围的体积部分的深浅色调其实与没被包围的部分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原始的平面,但因线条所具的表现功能,让观者造成在形体上的视幻觉,而产生体积与平面的反差感。可见,平面上边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对体积的暗示,从而达到建立体积秩序的目的。在油画中就能看到大师们对这种相对性的利用,在各个不同明度的色彩区域里,总是从平面中去建立各区域强弱不同的体积秩序,有的被塑造和强化,有的则稍微暗示或维持原状。但从总体上来讲,古典油画中形体的体积感都是服从于大的平面感的,所以在各种形体的体积塑造上都是有节制而服从于大的秩序的。在这种前提下,每个平面区域中的体积建立便被控制在一个明度和色彩的范围之内,这样便迫使其层次细腻化、微妙化,所以很多亮部仔细看来没有多少的色调层次,但将它放进整幅画的关系中,却非常实在而具有体感。 女人 胸部及肩头的色阶跨度并无多大,却表现出了体感、空间及起伏。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画体积秩序的总体原则,而一切细小的体积变化应是从平面中相对而立的,且必须服从大的秩序。 先平面后体积能让我们对起伏的把握更为主动和方便,在相对平面的对象上我们可进可退,有选择地塑造某些应该突出部分的体积,其他则放松,让它自得其位,也就是说让我们在平面上有秩序地建立应有空间、体积的强弱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容易在画画时把每个局部的体积起伏都表现出来,结果失去了画面本身的强弱秩序,让每部分的起伏程度相互抗争而造成相互抵消,失去整体效果。 另外,先平面后体积也是考虑到制作程度的先后关系而得出的。体积的塑造本身也是逐层进行的,古典油画的色阶细微层次必须通过多次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画法来完成,所以塑造总是循序渐进的。在平面上先建立相对体积,伴随着每次的塑造罩染逐步再建立极端体积。这也是先平面后体积的原因之一。

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 绘画中的色彩是繁复而多变的。色相作为色的本质因素,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和色彩的结构关系。物体的固有色相是自然中物体上的色彩特征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规定的,又被我们的感性和理性所认识的,所以,绘画中的固有色主导论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色彩观。传统的古典油画就是根据这一大的色彩观,来指导其技法中色彩的处理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是一个从简到繁、从整体到局部的色彩表现过程。将变化各异的色彩回归到统一而明确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我们把握各大色域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的色相在大的对比和互补中产生力度,而色彩的细节变化则应建立在这种大的关系之中。这是传统油画在色彩上的基本原则,可见固有色原则在传统油画的色彩系统中的重要性。

这里所指的固有色原则不是指用调色板上简单而直接的纯色来概括和代替所画对象的色相,而是指包括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特征的准确把握后的一种色彩倾向,所以其中便包括了自然界的所有复杂色相。而且这种固有色原则主要是从观察色彩的方式上出发的,也就是说在观察和概括色彩时必须将对象的细小色相变化、明度、纯度变化都统一在它们综合后的大色相中。所以固有色的区域设置是我们在绘画的最初阶段必须考虑的,有了这一基础就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其后的色相变化。随着细节的深入,色彩的细小变化也相应深入化、丰富化。我们可以从开始设定的固有色中寻找左右的邻近色甚至对比色,比如,在我们最初设定的暖黄灰肤色中,可以找出倾红和倾绿的色彩,甚至倾紫的色彩。但这种变化的寻找又是相对的,它们必须在暖黄色大的倾向中呈现。所以找出的变化色实际上仅有微妙的变化倾向就足以显示其互补色关系,这时便可以使色调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了。但如果一开始便注重色彩的各种变化,势必影响色彩大的秩序,而且也不利于塑造和肌理的逐层进行。因为每次塑造和肌理推进的内容本身就包括色彩推进的内容,也就是说色彩细节的表现必须依靠塑造和肌理的表现才能逐步获得。如果仅有色彩的表现而失去了体积的塑造和肌理的表现,就不能说是一种使油画的品性美得以完美体现的技法。所以在表现色彩因素时还得顾及其他因素的同步表现。另外,先从简洁的固有色入手,可使我们有选择地针对某个主要部分进行色彩细节的刻画,从而放松其他需要简化的部分,形成大的对比关系。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很多古典油画作品中看到他们处理上的特点。作品中的重点部分,如面部或一些亮部的色彩细节就特别丰富和精彩。而一些次要部分,如背景、重色的服装和衬布等则被处理得单纯和平整,色彩上几乎没多少变化。 先柔和后肯定传统古典油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肌理的强弱秩序融合于体积、明暗的强弱秩序之中,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和谐之美。 在油画的发展史中,油画一经产生就决定着其具有肌理的特征和肌理的美感。早期油画中的肌理是在简单的纯透明罩染油层之下,所采用的单色提白中的作画痕迹显露出来的。但随着油画在造型与色彩上所提出的不断要求,特别是自提香、鲁本斯将油画的肌理从亮薄暗厚改为暗薄亮厚以来,肌理便真正焕发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并与形色一起汇入油画大的节奏与韵律之中,也就是说肌理的强弱同样表现着形色的强弱,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情绪。因此,油画的肌理与形色一样,参与着整个作品大的和谐之中。那么,在古典油画的普遍技法中,为了建立这种和谐必须将肌理在制作中的逐步推进与体积、明暗、色层等的逐步推进保持同步。由于古典油画在制作上的程序性,所有的步骤都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为了保持画面肌理的完美,一般不将塑造形体的笔触事先固定过死可堆得太厚,不然会影响油画多次画法的制作和油画魅力的表现,因此肌理的由弱到强在古典绘画中如同上缓坡一样是逐渐攀缘的,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在大的秩序之中显现的。从制作程序上讲,事先太固定的东西未必在制作推进中就不会被改动,改动过多,势必造成其他各种因素和秩序的混乱。所以只有在形色的各方面条件慢慢成熟后,塑造也才慢慢地得以肯定。因此,在开始阶段总是对各部分形色、明暗等关系进行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相互柔和的把握一种整体关系,在肥盖瘦的大原则下,逐步走向肯定、对比、明晰。这样在肌理由弱到强的秩序上,才能将逐步确定的重点或高点加以准确的塑造和强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画面暗部的表面光泽与亮部的表面光泽形成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是逐层推进,这种差别又不至于过大,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匀称的、和谐的光泽感和肌理感。

另外,从塑造形体上讲, 先柔和、后肯定 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步骤,即从一种大感觉和印象入手,而步入理性化、深入化,最终达到一种对对象明确的、坚定的呈现,即通过更清晰而肯定的笔触肌理来强化形体、丰富形体,再加上后阶段的透明罩染,使得这些塑造的痕迹更加明显和确切。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复杂而充满变化的肌理和笔触是色彩上的微差和细节得以展示的方式。在步骤上的先柔和就是求得一种色彩上大的融合与协调,将各种色彩细节归纳于统一的色调之中,以便在此基础上展开色彩的分解和跳动。这些分解与跳动即是对彩色细节的最终肯定,从而获得色彩的魅力。 ( 油画, 油画技法, 油画罩染 )

油画教学工作总结
《油画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