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和改进方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5:0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从学生报到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同大家一起见证了我们新英才的成长。在我心中新英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欣慰的是在这一年的历程中自己没有错过太多。虽然自己用心去呵护,但也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暴露了不少的教学问题,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具体问题和改进方法归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

虽然在每节课之前自己都会提前备课,但在教学中会遇到突然断弦的状况。比如说有一次同学们对我的解答提出疑问时,自己没有做出最好的解释,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自己出现了不自信,以致同学们对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误会。事后自己做了自我反思,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给同学们去解答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就不会出现面对大家的疑惑而没有做出更好的解释方法。更不会出现教学中的不自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就是老师的失职。

2、板书不规整

自己的书写确实需要练习,加之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板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利用黑板的格局。所以板书不够规整。自已一直以来也在改进自己的板书,自己也看到了进步。还需要课下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怎样去板书,把知识点罗列的更清晰,把难点突出出来。

3、不够细心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而酿成大错。比如说,自己可能会在讲课中出现脑子想的是负号,可自己讲出来的却是正号,这样的小错误,不能犯。会在学生面前失去教学威信。这样的问题是一定要改掉的。自己一定要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更细心。我相信这样的错误一定会杜绝。

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很感谢这一个月以来同事给我的帮助,教学前辈们给我了很好的建议,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很大个鼓励。我很感谢他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2015年8月5号

推荐第2篇: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即转向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而对于英语学科,这样的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以学生为导向的中心就是要放手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挥,教师就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方法运用于实践。对于普通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一个“软肋”,和“伤痛。我们老师也一直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当学生从中得不到成就感的时候,他如何能培养兴趣呢?所以,我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在于建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教材的内容难度适当删减,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

其次,在了解学生基础之上成立“小组合作学习于探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伴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大于老师传统的“满堂灌”。但我想,导学案的设计就成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总之,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3篇: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

内控控制的缺陷和改进方法

如何提高综合管控能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

1.

满足合规要求,塑造行业标杆,提升公司外部形象; 2.

强化全员标准化、科学化作业,及时发现并管控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各类衰减;

3.

业务本身要求有效规避风险,打造良性运行机制,适应业务多元化和规模扩张要求;

4.

在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及信息系统层面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持续改进,着力改善整个公司治理环境、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如今,面向监管的合规型内控正在向面向自身发展的管理型内控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控系统建设的巨大的价值

功能概述:

通过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高管层、内控管理者、内控测试人员、审计人员、其他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内部控制活动管理平台。内控法规遵从过程中更好地达到对内部控制、记录、测试、整改、报告、披露和归档等方面的要求,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使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公司长期战略上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其重要功能包括:

1.

手册文档管理——保证内控规范的全局一致性和实效性;

2.

日常计划管理——保障工作计划的统筹安排与资源调配;

3.

内控测评管理——提高内控测评的质量与效率; 4.

缺陷整改管理——实现问题的持续跟踪与改进、解决部门间配合问题;

5.

报告呈现管理——保证内控报告的时效性与自动化; 6.

信息门户管理——建立良好内控环境、实现知识积累与共享;

7.

业务系统集成——从已有业务系统挖掘数据,及时预警,实时内控; 系统架构:

·

法律法规层

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要求,是合规的。

·

基础设施层

网络基础设施层为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信息的最终承载者。 ·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通过提供平台化的工具和功能,为内控管理业务的实现提供支持。业务应用系统层通过统一的接口,来访问应用支撑基础平台。 ·

业务系统应用层 业务系统应用层提供在一个统一框架之上的各类内控管理业务应用,包括内控手册管理、内控计划管理、内控测试管理、整改和缺陷管理、考核管理等。实现内控管理业务的处理,规范不同人员(执行人(被测人)、测试人、控制点责任人、管理层等)在系统中的操作,监控各项内控管理工作的执行效能,提高工作质量,便于管理层运营决策,有助于内控管理最大化的发挥其管理效力。 ·

信息门户与展现层

信息门户与展现层包括了报告管理平台和内控管理信息门户两大部分,报告管理平台可以根据业务系统应用层所记录的数据,依据不同的组织单位汇总统计出各种内控报表,输出管理层报告,包括计划完成分析、业务执行分析、进度监控、管理者视图/报告、统计结果/分析报告等。 ·

安全控制与日志管理

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安全管理将贯穿系统的始终。信息安全为系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框架,在各层面为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服务。 ·

身份和授权管理

同安全管理相类似,系统管理也是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层面。完成系统的初始化管理、配置管理、身份和授权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监控等。 方案优势:

通过内控系统的上线可以巩固已有内控成果,保护已有投资;提高内控执行力,推动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工作透明度和信息反馈速度,提升各级领导的管控能力;提升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总体内控成本;全面应对监管要求,提升内控工作与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信息披露,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加强投资者的信心。内控信息系统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全面应对监管要求,提升内控工作与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内控执行力,推动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系统建设可以更好地明确内控目标,分解和落实控制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督考核,从而更好地贯彻领导的管理思路,提高内控执行力。通过明确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目标,将责任明确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实现各分支机构在执行内控合规工作上的规范和统一,以及控制责任的具体落实(如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升人员使用效能;明晰文档和信息管理权限和流程,防止机密商业信息泄漏等),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又可以实现内控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增强工作透明度和信息反馈速度,提升各级领导的管控能力 系统能实现对内控管理的计划、任务分派、执行、反馈、整改等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能够全面、准确、一致地反映内控工作的实际情况。无需传统方式的人工中转、统计、汇报,各级领导就能够实时监控内控工作进度,实时查看全公司以及各单位内控结果,实时了解各单位各类缺陷情况,从而迅速作出指示与决策,极大地提升管控能力。 提升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总体内控成本

系统可以实现内控管理操作自动化、审批过程系统化、监控督办实时化、交流沟通多样化。利用系统可以促进内控手册和工作测评底稿的电子化,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量。系统能更好地管理海量内控文档,减少收集、整理、查询、统计等工作的复杂度和工作量,节约管理成本。通过实现远程测评与监控,可以减少现场内控测评所需的差旅费。通过在线答疑与咨询,以及系统内置的样例库,可以快速提升测评人员的能力,缩短内控测评时间,加速问题整改,提升测评效率和质量。此外,通过系统提供的内控分析与报告体系,使得报告工作由内控部门作为主体即可完成,同时减少外部咨询的投入,从而降低总体报告成本,减少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推荐第4篇:基层工作的困惑和我们改进的方法

基层工作的困惑和我们改进的方法

——何逢阳同志在市委党校2016年春季主体班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6年4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

关于讲课的内容:第一,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给大家讲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二,不是业务培训,从工作出发,但不是以纯业务的视角来讲;第三,不是坐而论道,不是发牢骚,不是讲大道理。出发点是立足基层工作实际,有对当前工作的检讨和反思,也有对大家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以及我对个人成长经历的梳理和思考。

关于讲课的主题:通过工作调研以及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看到了困惑中的基层干部。对于市委、市政府最近的工作安排,很多同志感觉无所适从,觉得和以前要求不一样了。市委全委会、市人代会确定2016年是“落实推进年”,目前,一季度已经结束,各项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落实得太慢、落实的效果不好、落实的质量不高。我们也一直在反思抓落实难的原因。一是工作机制问题。2015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定位是“打基础、促规范、建机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市委、市政府以及绝大多数部门决策、执行、监督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二是工作作风问题。最近几年,界首干部作风总体是比较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秸秆禁烧、违法建设防控、三轮车整治、征地拆迁以及脱贫攻坚等很多工作,任务量都很大,要求也很高,但安排下去以后,大部分干部都能想办法去落实。三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客观上,工作任务量明显加大。以前搞项目投资,一年几个亿,现在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以前抓点,示范带动,现在抓面,整体推进;以前习惯于自身的纵向比较,现在要“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现在的项目,无论是在动议、设计阶段,还是在组织施工、建设阶段,目标和要求都不大一样。主观上,与之相对应的干部能力素质没有提升,抓基层工作的方法没有改进。这里面大有文章。这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通过讲座希望大家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科学决策,提升决策力。即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做决策。二是如何系统思考,提升工作品质。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仅仅就是完成一项业务任务,没有品质的概念。但是工作任务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了就行。最近我鼓励大家多出去看看,看看人家的美丽乡村、特色集镇,包括城市是怎么建设的?以前我们栽树就是栽树,没有园林景观的观念,最近实施的几个项目,包括植物园、街头游园等,普遍反映还不错。但我们还是反复强调,不要做得太满,是不是真的好,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的眼光和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会随着建设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为未来改进留足空间。对于目前的工作,如果站在界首、或者阜阳看,大家感觉可能还不错,但是我们应该往东看,跟江浙等发达地区同类型的县去比。这就需要系统思考。三是如何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我在工业经济和园区建设大会上讲过全力以赴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100多年前,有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各级管理学院视为很好的教材。故事很短,但反映了一种态度和执行力。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遇到困难就停,或者也想解决,但是方法不对,硬往前推,造成问题越积越多,导致最后无法解决。还有很多同志不敢正视问题,就想着糊弄过去。所以说,对于基层来说,有效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人来阜阳7年,来界首3年,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一是把发现分析问题看作深化理论学习的机会。从学术学习上说,从问题出发去学习,针对性更强。大家可能有体会,一本书20年前看和现在看,感悟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了。张五常写《蜜蜂的寓言》一书的起因,就是在一次闲聊中得知,有一个人把蜜蜂箱租给苹果园,张五常敏锐地发觉到这里面存在合约问题,于是跑到苹果园呆了三个月,从问题里搞研究,写了这本书,在经济学领域反响非常好。学术研究如此,基层工作亦是如此。二是把解决矛盾问题看作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我刚到阜阳开发区工作时,遇到了不少需要解决的棘手的遗留问题。但我们的心态非常好,对任何一个难题,都在分析怎么通过解决矛盾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业务能力得到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提升。三是把工作岗位调整看作丰富人生履历的机会。人这一辈子干不了多少事,岗位也没有好坏之分。2004年以前,我在合肥市蜀山区工作,后来调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再后来到蚌埠、阜阳、界首工作。要说哪里好,当然是省里面好,家在那,也不像基层工作压力这么大。但是我十分珍惜每一个岗位,尤其基层岗位工作的机会。人生的履历应该丰富。四是把组织关心培养看作致力于干事创业的机会。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组织关心培养的态度问题,你到底是想要当官还是干事?机关工作与基层工作,运用的资源不同,真正的干事创业还是在基层。我们很多同志,包括很多并非单位负责人的一线工作同志,手里都有一些资源,都能干一些事。组织上把我们放到任何岗位上,都是要我们致力于干事创业,所以这次培训会我要求组织部门把新提拔重用的,尤其是乡镇新提拔重用的年轻同志请过来共同交流学习。大家不要总盯着职位高低,当然可以立志走到更重要的岗位,但是首先要脚踏实地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

今天的讲课从基层工作的困惑和改进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讲。

一、基层工作的困惑

(一)学习的困惑。为什么和大家谈学习?最近和很多基层同志交流时发现,很多基层同志有学习的愿望,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是感到书本上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基层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实践知识的需求多于对理论知识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很多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有些同志明显感到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没有用处,特别是科干班和青干班里在乡镇工作的大学生同志应该体会得更深刻,就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很难找到与日常工作的契合点。二是对新的理念和知识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现在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层出不穷,有时候想跟上潮流,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有些40岁以上的同志,明显有这种感觉,原来熟悉的工作正在减少,不熟悉的工作在迅速增加。有时我和涉农部门的同志交流,我们现在研究农业工作,谁敢说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原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好收种管就行,现在不行了,发展、建设、改革都要做,项目工作、规划建设管理、脱贫攻坚、现代农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都要学习,而这些工作内容和要求都是新的,很多同志都不熟悉。三是繁杂琐碎的业务知识逐渐消磨了大家深度学习的热情。我们很多基层干部天天看文件、材料都看不过来的,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原来的经验和习惯来的。有的同志天天看文件,以为看懂了,但是对新的业务知识没有深入。我去部门调研,发现很多同志讲的基本上都是老一套,新知识他们接受得很慢。

(二)体制的困惑。我们大家都在体制内,但是不熟悉体制建构的内在逻辑。我们经常说中央是顶层设计,我们就是基层,是体制的执行者,而因为被体制包裹着,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一些政策,我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体制不熟悉,因而掌握不了主动权,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就像打仗,叫往那里冲就往哪里冲,但不知道为什么打、打什么、怎么打。现在有很多同志觉得很累很辛苦,跟这有关系;也有的同志因为驾驭不住,不想当公务员。作为基层的同志会感觉:一是官小事多。我们层级低,无法左右上级的决策,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最近,去调研发现很多部门和乡镇为落实而落实、为考核而考核、为开会而开会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有很多市直部门同志汇报工作,想强调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就想要求乡镇明确专人负责,这是我比较反对的。市直单位100多个,而大的乡镇的公务员才30多个,怎么够分的?二是责大权小。讲的难听一些就是什么工作都要杀要剐。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就像一把把利剑高悬于基层头顶,随时都可能掉下来。这两年我们要求对乡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财力下沉,但是真的放下去的过程中还是有阻力的。我们都说依法行政,但是越到基层越发现有的政策法规和老百姓的诉求之间还不是完全契合的。三是事多钱少。现在大家都有体会,资金分配的实际权力都在上面,我们国家专项资金比较多,都是戴帽子下达的,这些钱实际不好花。我们要求乡镇的同志要有市场化的观念,到市场上找钱,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基层的同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熟悉、理解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三)方法的困惑。我们基层的干部身在基层,直面问题,但是绝大部分的干部都没有接受系统性的工作方法训练。这与很多领导都强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学习,每一条都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对工作方法的研究非常到位,而且他也非常重视,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建国以后他还专门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这些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们基层同志直面群众、直面问题,大部分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无趣、鸡毛蒜皮的事情,导致我们的干部身心疲惫,很多干部就一个字:“混”。最突出的几个表现:一是对问题无能为力。有些基层干部发现问题也解决不了。有的感到接到的任务和群众的需求是脱节的,所以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二是对任务机械执行。基层干部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导致接到任务以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遇到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家对此最直观的体会可能就是年终写总结的时候写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上面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只能机械地罗列。三是对自身能力提升有限。我们干部有时候很困惑,想走出体制,但是很难。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在体制里面一次次碰壁,把我们的棱角、锐气都磨平了,到了

四、五十岁的时候想出去了,发现自己没有能力了,我们很多干部离开这个体制后就活不了。

(四)动力的困惑。前一段时间市委中心组学习上,会东书记引用了一句比较诗意的话,讲给我们基层的干部是很到位的。他说,很多同志走的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当初选择进机关当公务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多少是有些志向的,是想为社会作些贡献的。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与我们的收获不成正比,工作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能讲上几天几夜。普遍感觉:一是上升的空间小。尤其是县这一级,天花板是最容易触碰的,一般到科级,到县处级很少,能走出去到地厅级以上的那是凤毛麟角。我们绝大部分基层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化解尖锐矛盾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但是因为有天花板限制,上升的空间很小。二是经济待遇低。阜阳的干部这么多年是比较吃亏的,工资低,福利待遇也比较低。我们一般的干部一个月也就

二、三千块钱,如果家里两个人都是公务员,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确实很大,再加上“五加二”“白加黑”的经常加班,尤其是乡镇干部,到了秸秆禁烧,可能一个月都回不了家,付出确实多,待遇确实低。三是心里落差大。绝大部分的基层干部手中是没有太大权力的。以前当干部可以解决个子女就业问题,现在不行了。以前可能还能喝个两杯,八项规定后,喝两杯的机会也少了。尤其是越往基层越有这种感受,我们听说过,有的乡镇班子成员到市直部门办事,遇到素质差的科长、股长,被呼来喝去,心里肯定不好受。为什么很多乡镇干部想回城呢?还不是因为在机关里面感觉好一点。基层干部跟别人比起来还是底气不足,心里是有落差的。

二、改进基层工作方法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方法

(一)关于学习方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干部学习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见,市委中心组、市政府党组中心组建立了常态化的学习制度,最近又在开展“党性党责党风党规党纪”专题教育年活动。同时,市委、市政府单列培训经费近千万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百名主职上讲堂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目的就是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希望大家真正重视起来。

1.学习方法的误区。我们对学习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这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一看到书就想到考试。参加工作以后不需要考试了,就考虑学习对我有什么用。

(1)淡漠学习。一说学习,大家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忙、没空学;年龄大、不需要学;基础差、无法学;感觉好、不必学。对于学习,没有多少人是真正高度重视的。

(2)零碎学习。想到什么、学什么;拿到什么、读什么;碰到什么问题、就去翻翻书。学习没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导致一知半解,含糊不清。读书看报不叫学习,上网浏览也不叫学习。脑子长在机器上,能叫学习吗?没有思考能力,不叫学习。

(3)应付学习。把学习当作上级布置的一项任务,搞形式主义。学用、知行、说做不一致。组织学习的同志,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肤浅学习。学什么东西浅尝辄止不深入。很多同志汇报工作,你多问三句他就搞不清楚,他就懂一点点,你叫他学他也学了,一项工作有十几个方面,他只看了一两个方面,就说我学会了。有的干部知识面窄,组织上调整工作岗位,他要有很长的适应期。学习的方法不行,表面上看起来业务还挺熟,但是再深入要求高一点,他就不会了。

2.改进学习的方法。

(1)坚持系统学习。为什么系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东拼西凑是学不到东西的。我们很多同志喜欢上微信,这是不是学习?你指望在微信上学到东西,那你就是天才。这种学习是典型的碎片化学习,而学习最怕的就是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提出的观点感觉很新颖,觉得自己很厉害。有的观点为什么新颖,因为它突兀。有的同志错把突兀当新颖。实际上,如果你真正系统性的学习了,你不会说这种话。网上有很多所谓的学者,本身水平不高,但他敢说,人家就认为他水平高。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关于系统性的学习,我体会较深。现在一说读书,大家经常给自己定目标,一年要读五到十本书。我们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老师要求一个礼拜精读2本书,泛读不下10本书。算算这要读多少书?撰写博士论文,读专著少于200本、论文少于2000篇,连开题报告都做不好。不系统学习,你无法整体把握,这是关于学术学习。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同样要系统学习,不要有畏难情绪。

(2)带着问题学习。很多同志的学习是没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大家看书,看了很多,就是记不住,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带着一个核心的问题去思考。十几年前读过吴思的《潜规则》。吴思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不少史书,但因被乱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淹没了,总觉昏昏欲睡,后来心里存了个“潜规则”的念头,再读起历史来居然津津有味,满目混沌忽然眉目清楚,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们基层工作的同志,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带着问题去找方法,学习的深度和效果自然不一样。

(3)在实践中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第四条,不懂的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我给很多的负责同志讲过,任何一个领导,他的知识面都不会是宽到什么都懂。所以在你做决策之前,要带着分管的部门和同志,把这些业务知识搞懂。这种学习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在实践中学习,在一项一项要决策的事项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我们学习的对象是很多的,要经常到一线,多跟一线的同志交流。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有这样的心态,解决到底以谁为师的问题。越到基层,干部越具备实践性知识,而不是理论性知识。为什么很多搞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愿意到基层跟大家交流?因为他们很多的学术论文用的都是基层的语言。我们基层的同志不能妄自菲薄,要掌握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

(4)学与思结合。《论语》里面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延伸。学习是一个让我们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思考是让我们把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过程。看书有很多种,但是真正的学习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要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有思考的习惯,有写批注的习惯。毛主席读书,他就喜欢在书边上写,那是他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典故,他能够信手拈来的重要原因。平时不思考,等到用的时候再去找,是找不到的。

(二)关于体制建构的内在逻辑

1.项目制。什么是项目?怎么谋划项目?怎么争取项目?怎么推进项目?之前一直跟大家讲,可大家对项目还不是很理解,现在项目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项目谋划质量不高、项目工作推进不快等,有必要换个视角与大家交流项目的问题。

(1)怎么看待项目?大家不懂项目制,可能就把项目工作单纯地理解为业务工作,认为项目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实际上,项目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项目,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项目。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资源配置、资金配置的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单位。那时候只要有单位,就有资源和资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靠什么来争取资源、争取资金?就是靠项目。分税制到现在,中央财力越来越强,但是中央花不了那么多钱,所以就要把钱往下分,怎么分?一是一般转移支付,二是税收返还,三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专项转移支付。刚开始专项转移支付很少,百分之十几,后来越搞越多,到2012年,就达到百分之四十多,实际上还不止这些。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位制到项目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变化。

(2)如何深化对项目的认识?首先要深化对项目特性的认识。一是项目有不确定性,有随机性。国家的钱要花,起个名字放下来,你的项目名字要和他对得上。对项目的谋划要深入,要灵活,要和政策对接。二是项目都是有配套激励的。所有的项目下来,都是希望你认真干。干得越快,给你的钱下来得就越快。其次要深化对项目运作过程的认识。无外乎三大块:一是中央“发包”。都是中央各部委打包,他们打包的意图就是吸引地方上赶紧要,要过之后赶紧实施。二是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抓包”。建一栋楼,挖一条沟是不是项目?作为市一级这样理解项目是错误的,无法跟上级项目对接。准确“抓包”需要有大项目的概念,就像我们工程对外打捆招投标一样。三是项目实施单位“抓包”。我们为什么成立那么多平台公司,鼓励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因为他们要做具体操作方面的事。我们研究项目,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我最近调度了几次项目工作,项目谋划质量不高,还是大量的上百万、千把万的小项目,理解上还是有严重的偏差,还是不知道项目这套机制是怎么来的。谋划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实施项目。如果还沿袭原来的思路,就对接不上。

(3)如何提高项目工作质量?一要更新观念。项目工作的思路理念要跟政策、国家的项目机制对接好。一定要包装好,至少要像个项目。二要大胆谋划。我们要求在“十三五”期间要谋划3000亿的项目,实施2000亿的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不少同志有疑虑,走出界首、走出阜阳、走出安徽,你们去看看其他地方,就不会觉得不可能。如果“十三五”都完不成1000亿的投资,未来界首在的区域竞争当中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地区发展的差距在“十三五”的强刺激之后只会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小。作为干部来说,我们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决定我们未来地方发展的水平。我们现在对项目缺乏的是想象力,对大的项目不敢想!三要全力争取。一定不要幻想,国家会平均分配项目,这是项目工作的机制决定的。因为项目机制的核心就是竞争,你就得去争取。我最近经常给大家说,只要大家去跑项目,只要能够争取来,配套都不是问题。所以这次我们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到省里去答辩,整个阜阳市批了16个,我们13个。我们在工业、科技等领域里面跑项目也是比较多。各乡镇、各部门对照一下,你们在整个阜阳市争取上级资金的份额是多少?现在我们重点调度财政支出,因为只有真金白银投在界首,才能真正带动界首发展。争取政策也包括政策性银行“政策包”里的项目,像国开行、农发行的项目,一个项目都是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界首多少年才能弄到这么多钱?我们现在好多单位弄到这么多钱后,还揉来揉去的。有的去跑得也不积极,像棚户区改造,国开行的贷款时间又长,利息又低,现在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机会了。界首的城市建设,如果再不去跑,棚户区再不改造,未来国家下一轮经济周期到什么时候?最起码20年以后,20年以后我们这个破烂不堪的城市,还有人住吗?还适合人居住吗?一定要全力去争取项目,不要怕项目大、不要怕项目多,也不要怕地方配套。四要快速实施。我们现在的这种速度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快。最近研究“三推三保”、四大班子领导包联项目等工作机制,连同之前的业主代表24小时吃住在工地、一线工作法等,目的就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政策。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渠道,而文件和会议是政策的主要表现方式。

(1)关于学习政策。一要系统学习。学习文件、学习会议,要学习关联政策,很多干部看不懂文件,就是因为不知道前后文,孤立地看某一个文件,越看越迷糊。二要作深度解读。要看懂政策的话外之音。主要看政策的含金量以及所宣示的政策趋势。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中央派宣讲组下来宣讲,为什么要让部长搞宣讲,而不是学者?因为部长们参与了政策的制定,知道政策是怎么回事,能够深入解读,能够准确地把中央的意图转达到地方。三要结合实际,为我所用。阜阳市委提出要“四找”。上级文件下发以后,各个主管部门要学透,要搞清楚。你们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汇报要出台的文件,我始终要问:上级怎么说的?我们有什么问题?结合实际做了什么?如果跟上级一样,说一些原则性的话,或者不知道出台这个文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就不要出台文件,我们要的是具体干什么、怎么干。

(2)关于制定政策。主要包括制定文件和筹备会议。

其一,政策制定依据。要吃透上级政策,同时要摸清我们的真实情况。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政策制定的依据。1961年,毛主席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今后不要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解决问题。”最近,市委、市政府也是这么要求的,每次开会,筹办单位一定要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文件,一定要问你调研清楚没有,问题找准没有,想干什么讲明白没有,不解决问题,就不要发这个文件。要强调:一是不是所有的上级文件都要转发。有的部门出台文件就把上级文件换个名字,把阜阳市改成界首市,就发下去了。没有工作需要的,参照执行就可以了,有需要才出台文件。二是不是所有的工作开展都需要制定政策。不要干什么事都先问有没有文件,有些工作开展是不需要文件的。比如,2014年开始实施城乡环境整治的时候,也没有发实施方案,就是发了个明传,推进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总结提炼。大家要干的业务性工作不需要发文件,这个也是解决文山会海的方法。

其二,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本身和政策制定过程是有区别的。政策制定要么签发,要么上会,签发或者上会前,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问题找准没有?为什么制定这个政策?要解决那些突出问题?二是对上级政策和本级情况有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有没有明确清晰的思路?三是有没有坚持集体决策?政策制定过程一定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仅在班子内充分发扬民主,而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在系统内征求意见,到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到基层征求意见。要把政策制定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否则,政策写得再漂亮也没用。政策制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过程中的充分酝酿和制定后的顺利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政策周期内不要随意更改,要维护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权威。一定要修订,谁负责起草这个文件,谁承担责任。

其三,政策实施评估。我讲不能随意改变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但不代表所有的决策都是一成不变的。千万不能让我们的政策变成工作开展的束缚和绊脚石。最近,我们制定政策就吸取了这方面教训。比如,征地拆迁方案,要求各指挥部先拿初步方案,经职能部门把关后,到群众中宣传、摸底,该修改的都修改完了,再由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复。这样执行,就不会再有违背政策的问题出现了。所以有些工作的开展,最后出文件是为了对前期工作的巩固,是为了整个工作的提升。一是政策应该成为基层经验的提炼。每项政策实施完以后,要对基层创新进行摸排,对好的做法进一步提炼,从而更好地指导促进工作,这样的政策都是自下而上的。二是政策应该成为攻坚克难的依据。就是要用政策做保障,让基层一线攻坚克难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三是政策应该成为群众利益的保障。评估政策好不好,关键是看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里面反复强调两个“结合”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我们的政策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最后出丑的一定是我们自己。所以,最近市委、市政府强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定要以群众为核心,园区建设发展一定要以企业为中心,就是这个道理。

3.规划和预算。规划和预算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每年人代会,政府法定的三个报告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反复跟大家强调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基本知识,如果不懂,基层工作是无法有效开展的。规划问题大家在去年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有一些理解,这里重点讲预算。

(1)预算为什么必须规范?预算不单单是财政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未来的预算发展,更可理解为一种政治行为。最近安排政府的分管领导,对各领域预算资金使用进行全面调度,因为如果政府连自己手里的钱怎么花都搞不清楚,我们的治理水平和质量就不可能提高。我们的预算执行做得也不是很好,财政支出总做不大。部门的钱都固定了、固化了,不知道变通,低水平、年复一年地运转。今年预算编制的时候,打破了部门的界限,有6个多亿的资金从部门预算调到非部门预算,就是要打破这种格局,让大家认识到预算到底是什么,怎么通过预算编制来促进工作开展,促进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

(2)如何推进预算意识深入人心?2014年以前,我们的预算基本是会计对会计,哪个部门做预算,会计就做做报表,报到财政局。财政局相应的会计简单收集汇总,就结束了,简单做到收支平衡。2015年度的预算编制,基本做到了局长对局长,各部门的预算必须要有班子研究,再到财政局进行统筹。而今年的预算编制是全方位参与,从市人大的参与、政府分管领导的介入到部门相互之间整合和交流,打破了部门界限。最近国务院要求整合涉农资金,这与我们目前预算编制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把预算资金拎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放下去。通过这种方式的调整,各部门对预算认识上都有了提升。

(3)如何提高财政和预算工作水平?要坚持先有工作计划,再有预算;先有项目谋划,再有预算;定期调整预算,形成工作的倒逼机制。今年7月份,我们将对各部门预算进行调整,钱花不掉就直接收回,谁花得快就给谁花。政府理财方式跟家庭花钱是有本质区别的,关键是有效地按序时进度把钱花掉,做到收支平衡,而中国家庭理财理念还是勤俭持家,想多存点。

(三)关于基层工作方法

1.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基层工作的出发点。

(1)什么是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发现不了的问题。2013年,于勇书记专门写过《问题意识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金钥匙》,在《半月谈》上发表,推荐大家回去认真学习。很多同志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也讲问题导向,但是他看到的不是问题,而是各种现象,他们把很多现象罗列起来,说你看怎么解决?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问题就是跟常理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大家说的很多问题,只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没有进行分析。

(2)到哪里找问题?在办公室、在文件里是找不到问题的。有很多单位和部门文件不能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找的问题是从其他文件上抄的,或者是坐在办公室里想的。一要到基层一线找问题。制度是人设计的,只要是人设计的东西都有漏洞。只有到基层一线才能看到我们的制度设计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二要到群众中找问题。我们工作和老百姓的要求之间是有差别的,不要有一点点工作成绩就骄傲自满,群众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找问题就要到群众中,这是不会错的。三要到关联领域找问题。本位主义和系统思维是有差别的,我们很多单位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开业务工作,跳不出业务范围。实际上跳出业务,问题就很好解决。突出强调一条,自下而上反映的问题才是最真实的。

(3)如何找问题?找问题不是简单听听记录、汇总一下,就能找到的。一要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搞访谈,搞座谈,就是一定要认真记录整理。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成稿就十几万字,但是仅访谈的录音整理就有30多万字,还不包括收集的其他文献资料。不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无法进行分析。二要熟悉政策工具。比如市政办到教育系统调研,去之前调研组成员肯定要学习熟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文件,否则人家讲的东西是听不懂的,遇到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分析。熟悉政策工具之后,在人家发言的时候,你就能敏锐地找到问题,提炼问题是需要灵感的。三要善于分析提炼。就是毛主席讲的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1958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有本书叫《香山记》,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毛主席看问题就是这样的。很多问题,掌握大量的资料、综合起来以后,要找到它的核心问题,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核心一条,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时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治理、植树造林工作开展都不理想,但是结合起来统筹抓,真正一年抓下来就有效果了。

2.系统思维。这是基层工作的关键点。

(1)基层工作为什么要运用系统思维?因为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统筹、不系统思考,就无法解决基层工作疲于应付的局面。最近我们改变了开会的方式,要求召集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开会,必须先由分管领导带领部门系统梳理以后,方可召开,原则上不开单项的业务部署会,会议就少多了。还有的部门觉得不如不开会,发个要点,这也很好。乡镇看到要点就知道,除了抓好日常工作,还有这几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比较关心的,乡镇就知道怎么抓了。

(2)基层工作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实际上,我们最近一年多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的。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工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都是在运用系统思维。比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前大家都觉得这么多工作怎么抓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搞不清楚。明确推进“六项行动”,开展“四城”同创的思路后,只要围绕“四城”同创、“六项行动”的工作都是要干的,所以没什么杂音,全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也就不会乱。否则大家就会问为什么修这条路不修那条路?为什么不在这建游园要在那建游园?为什么高速出口要整治?三轮车要整治?违法建设要整治?再如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给大家讲得很清楚,发展、建设、改革六个字,再加一个脱贫攻坚统领,围绕这个战略就不会错,这就是系统思维。去年上半年政府全体会上讲过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战略思维,也围绕这个来展开,希望大家再认真思考。

(3)如何养成运用系统思维的良好习惯?市委、市政府研究工作,为什么要求逐系统汇报?通过一个个系统研究,我们发现原来的工作有不少问题,关键就是没有系统思考。比如,最近大家都要求乡镇设置专职副书记,都设的话要有多少专职副书记啊?政府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有系统思维的习惯,要主动给基层干部减负,同时,也要有更有效地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想法。省委王学军书记在上次省委党校培训的时候就说过,今年省委要改变原来的考核方式,搞综合考评,经济发展、党建工作,各100分,不像原来那么多部门都考核,我们下一步也要搞这种模式。浙江很多县,基层干部待遇跟考评分挂钩,比较差的乡镇,干部工资大概一年有12—13万元,好的可以达到20—30万元,他们的干部都愿意下乡镇,因为乡镇的工资要比县直单位高出5—8万元左右,高的达到十几万元,我们要去学习一下。乡镇的同志工作压力大,更要学会系统思维,就像毛主席讲的“弹钢琴”,你要会弹。

3.一线工作法。这是基层工作的落脚点。

(1)一线在哪?大家都讲一线工作法,就像打仗一样,都说冲冲冲,但是不知道往哪里冲,冲过去干什么。项目工地、拆迁现场、脱贫攻坚一线、企业的生产车间,这些都是常规意义上的一线,但关键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明确的位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性质,一线的定位也不同。所谓一线:一是企业需要服务的地方。经济部门的同志到企业走一趟,不解决问题,不叫到一线,企业需要服务的地方才是一线。二是项目需要服务的地方。现在很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总是在办公室里开协调会,这样没有用。要到项目现场,哪个环节有问题,就从哪个环节解决。三是群众需要服务的地方。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是一线。四是基层需要服务的地方。最近反复强调市直单位班子成员一定要下基层,其实基层一些问题也很简单,我们下去看看就会明白了,只要你协调好就没有问题了。

(2)到一线去干什么?不同的人到一线的职责和作用不同,比如,在建筑工地,建筑工人的定位就是搬砖砌墙,项目经理、业主代表、监理、主管部门又分别是什么定位,分管领导是什么定位,主要领导又是什么定位?具体到每个同志,我们到一线去干什么,大家都要思考。一要突出解决问题。到一线不解决问题就不算一线工作。我们要去解决什么问题都要进行思考,不能乱去,特别要突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二要突出落实责任。很多同志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定位不清晰,一说这个事情有问题,就觉得好多问题,但是自己该干什么都没有搞清楚。一线就是落实我们责任的地方。三要突出担当精神。谁愿意天天往工地上跑呢?都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舒服。我们要到一线去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就是要有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有这种担当的精神。

(3)如何评估“一线”工作法成效。这也是落实“三个倾斜”导向的问题。一是实。工作内容要实、作风要实,不要走马观花,要下马看花。二是效。效能要高,总强调要到一线去解决问题,就是有感于我们的工作效率问题;效果要好,去了要能解决问题,以促进工作开展。

(四)关于我们的事业和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

1.资源观。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运用资源,企业运用资源发展企业,政府运用资源实现地方发展,但二者都存在一个运用资源的观念问题。开放的,还是封闭的资源观念主导下,结果大相径庭。基层干部既要有开阔的视野,对各种资源,只要有利界首发展,通过各种方式能用则用;又要有开放的胸襟,无论政府自己使用还是帮助企业,均能积极争取。一言以蔽之,要努力争取更多的资源服务界首发展。

2.事业观。我们把工作当职业看,还是当事业看?我们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个问题很关键。希望大家要把组织上交待的任务认认真真地干好。作为基层干部,这一辈子干不了多大的事业,也干不了多少事,现在市委、市政府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提供的平台是不错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干,能不能干好。在城建调度会上说过,我们搞的这么多公建项目,每个项目都要立个碑,刻上名字。如果这个项目你没有做好,这个项目就是你的耻辱柱;如果项目做得非常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项目就是你的丰碑。

3.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源于人之存在的有限性和人对生命存在无限性的企盼。人都希望流芳百世,追求无限,达到一个更高的永恒境界,这就是终极关怀。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是获得自己通过努力做到而别人又拿不走的好事业,如群众的口碑、自我实现的价值等。作为基层干部,最大的悲哀应是当他回首往事,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懒政怠政,一地鸡毛,更有甚者胡作非为,锒铛入狱,家破人亡,遗臭万年。所以,人都要有精神追求,有精神寄托,不要总是和别人比,我的钱有没有别人多,位子有没有别人高,而应该与别人比做贡献的大小多少。

最后一句话,前进的路上要不忘初心,给界首人民建一座美丽家园,给我们自己留一段无悔人生。

推荐第5篇: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如何抓住契机,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抓理想信念教育为突破口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包括部分党员干部在内的一些人对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不少人甚至成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正如社会上流传那样,认为“共产主义是远的、社会主义是空的、黄金钞票是实的,聪明人不想远的、丢掉空的、大捞实的”。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也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大张旗鼓地开展对党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进行系列教育。企业党组织要经常地进行“三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行党的根本宗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当前,尤其要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信心。二是进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三个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宗旨的集中体现,而作为我们电力行业来说就是要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要教育党员干部有自觉为人民利益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培养和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我们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因此,要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到环境好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变;待遇高了,勤俭节约的精神不变;职务升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是进行制度和纪律的教育。制度和纪律是党员干部、广大职工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制度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从严治企。一定要自觉地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是“四个服从”和各项廉政纪律,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法律和纪律的范围内。

以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为切入点

首先,充分认识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的十六大又再次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六项重要任务,其中一条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维护党的形象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指出了改进党的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语重心长,寓意深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增强机关党建活动的实效性,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企业党建除了注重党建理念与组织思路的创新外,更重要的是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并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从而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如今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以“从党员做起、向党员看齐、请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在广大职工中开展的“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等,是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整顿活动,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增强宗旨意识。必须把增强党员干部的“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观念作为作风建设年的突出重点,摆在首位。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职工树立起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先行官”的观念。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大力采用管理实用、管理科学的制度和方法,积极推行企务分开,通过学习和教育,着重解决党员、干部职工中存在的“爱岗不敬业、分工不负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三是改进工作方法。关键是克服形式主义,克服工作飘浮,要教育党员干部沉下去,办实事。四是纠正不正之风。要反对搞小团体、搞个人主义,要树立正气。

再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含金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因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企业党组织也必须与时俱进,营造新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在运用制度巩固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

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

一、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效率与公平相统

一、教育与管理相统

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采用思想发动、查摆问题、抓好整改、检查监督等方法和步骤,同时把作风建设纳入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通过这一有效形式,宣传先进,弘扬正气,批评

推荐第6篇:汉语拼音改进的方法

汉语拼音改进的方法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最基础,但目前的拼音方案我认为还不完美,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大学生都不会,很有必要实施改进,使之达到最简最易,像乘法口诀一样人人能掌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改v代ü,ü去点不去点麻烦,而且在字母表中没有字母对应,不适应科学化现代化。

二、改声母也可单成音节。既然韵母可单成音节为什么声母不能?如使声母也可单成音节,就可省去zi ci si zhi chi shi ri bo„„等多得要死的整体认读,还可减少很多无必要的书写。标调可改标在音节右上角,一音节一调,既减化了烦琐的标调规则,又可取消隔音符号。轻声音值最短,改用“.”表示。

三、规范i u ü为特殊韵母(er为无拼读韵母)。因为教学中常遇到 jian juan等为三拼音节,实际却是两音拼读;而两音拼读韵母表中又没有ian uan的韵母,很不简便也不规范,叫人无所适从!如果i u ü规范为特殊韵母——凡在音节中间为介母,在音节后为韵母,在音节前作声母(须大写)再采用变音,问题就解决了。

四、改变音。改“e an\"可以变音,像“

一、不\"两字在去声字前变调一样, e an在特殊韵母i u ü后也可变音:e在i后变读“y→耶\"的韵音,在ü后变读 “yu→约\"的韵音,an在i ü后都变读“y→烟\"的韵音,这样就可以使三拼音节规范化,并减少韵母数量。(本来还有en在i后变读原yen(i n)的韵音,在ü后变读原yuen(ün)的韵音,但i n ün己成简化韵母,故勿须要了)。

推荐第7篇: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教研专题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滩九年制学校 黄云

俄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形成学生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良好习习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尊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中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 (2) 听课精力集中, 活动积极参与。 (3) 勤学好问, 自觉解疑、释难。 (4) 作业独立思考, 完成必须检查。 (5) 书写端正漂亮, 卷面整洁规范。 (6) 学会观察事物, 做到细致审题。 (7) 计算认真仔细, 画图符合要求。 (8) 有错及时纠正, 当日事当日毕。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读数学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从低年级起,就应悉心培养,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到了中、高年级的就应对阅读课本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自觉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2.发挥课前作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许多方面都受到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课间活动情绪往往直接带到课堂。如何把这种高昂的活动情趣转为学习情趣,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如听算。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念出20道听算题,这时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坚持训练,“快速投入课堂”这一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比如新课导入时经常采用儿歌、故事、猜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口答文字题、口答简单应用题,学生回答某问题让其他同学复述。经常这样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易调动,老师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此产生。

3.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爱观察会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据这一规律,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得表象,借物直观,语言启迪,促进思维内化,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指导学生观察植树图。横看,每行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竖看,每行有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算式,说一说哪些算式是相等的?然后举例说出结果相等的算式。最后观察上述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爱观察是会审题的前提。 4.课堂激疑激趣,培养学生勤思多问的良好习惯。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例如,教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可与表内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自己归纳出:分的意义相同,不同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没有全部分完,没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0。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又加强学生求异同的训练。巴浦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作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教学生做练习时,想问题,作判断,要有根据,使学生能选择合理算法解题。因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求知。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对答如流。教学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思考体会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 5.品尝“我能行”的喜悦,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讨论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语言。如数学“有黄花5朵, 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几朵?”老师可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问,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红花和黄花哪个多?红花可分成哪两部分?先由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自由说,接着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自己得出求红花朵数只要将跟黄花同样的和比黄花多的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摆、看、想,大胆地让学生动口说出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经常这样“以说促思”。让学生尝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6.采用灵活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动手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采用灵活教法,有计划地多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使他们用不同的感官接受信息,再经过智力活动的整理加工,以达到主动掌握知识的目的。会正确演示教具、学具,会帮助差生解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对又快;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举办作业展览评比,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相互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7.着眼于学生未来,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习的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训练,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如数的书写,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儿歌,指导学生书写。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长大后才可能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教师以身示范,为学生良好习惯形成作表率。

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计算板书会出错,日久天长,学生模仿教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一句话,教师工整的板书,清楚的口齿,流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课,无一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一位老教师,每次批改作业前,必先洗手;批改完毕,把每本本子的四角抹平、叠齐。在这位老师言传身教之下,她班里学生教能做到认真作业,作业本特别整洁,出错也较少。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习惯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而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严字当头,细微入手,抓好起始训练,坚持反复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推荐第8篇:形象美化改进方法

形象美化改进方法

第一课外表形象—人生的第一张名片

外表形象,包括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服饰等多方面的礼节规范。一个容貌清爽的人,一个举止优雅的人,一个仪表得体的人,必定是一个备受欢迎的人。在杜交过程中.每个人的仪表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个人都应详细了解装扮外表形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学会熟练运用,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育与优雅的风度,力争做一个出色的现代时尚达人。

端庄得体的着装

着装,通常意义上指人们的穿着,但从塑造个人形象的角度看,着装有一定的讲究,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着装是基于个人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选择、搭配和组合。根据不同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人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着装整齐、整洁、合身完好,是体现仪表美的必然要求。

着装的基本原则

(1)文明大方,要求着装要符合本国的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在正式场合,忌穿着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部位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自己身份,而且也失敬于人,使他人感到别扭或多有不便。

(2滞配得体,要求着装的各个部分相互映衬、自然协调,特别是要俗守服装本身及与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

(3)个性特征,要求着装适合自身形体、年龄、职业的特点.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勿盲目追逐时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标准体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环视我们周围的人群.体型一般有一两处缺点与不足的人随处可见。或许在某时某刻,这一两处小小的缺点便会影响你极力塑造的个人形象。所以,着装搭配切忌忽视体形,力求扬长避短。 肩部窄小、腰胯较宽的人在着装上要着重强调肩部,采用垫肩较宽松的款式。肩宽背厚、腰胯窄的人在着装上应注意多选择插肩式服装,下身选择宽松的款式。俘部、腹部较胖,四肢细小的体形应避免设计萦琐的服饰及过多饰品,避免出现宽腰带等强调腰部的设计。

身体瘦小、扁平的体态在着装上发挥小巧玲珑的优势,采用泡肩袖蝴蝶领、大块图案花色的方案。

第二课、佩戴饰品在精不在多

得体的饰物佩戴,在于既美观又不过分张扬,既稳重又不显零乱。由此达到锦上添花、提升气质的效果。

首饰的种类很多。为人们所熟识的饰品主要有戒指、项链、手镯、胸花等。近年来,佩赎饰品已成为饰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得体的穿着,如果再加上富有个性的品,将会使你显得更加光彩照人。需要注意的是,饰品的佩戴,绝不应一味地堆砌,非多益善,应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遵循一定的礼仪要求。为此,佩戴饰品应注意以下礼节: (1)应当遵从有关的传统和习惯,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靠佩蛾饰品去标新立异。 (2)不要使用粗制滥造之物。在社交场合,不截首饰无所谓,要戴就应戴质地、做工俱佳的。

(3瞩戴饰品要注意场合.上班期间应不截或少截饰品。运动、旅游、出门拜访时不宜戴太多的饰品。只有在交际活动中,佩戴饰品才最为合适。

(4瓶戴饰品必须考虑性别差异。一般情况下.女上可以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饰品.而男士只宜佩戴结婚戒指一种。

饰物佩戴的目的是提升人的气质、埔加美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某些饰物的佩戴并非是随意性的,它往往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对此,只有了解,才能在达到高雅美丽的同时,又合乎礼仪规范。

佩截戒指的原则

购买戒指时,需选配与手指形状、肤色相配的戒指。手指多肉者,适合佩戴一些镶有大蝴蝶或宝石之类没有花纹的戒指。手指短小者,佩戴不粗不大的指环最为合适。手指过长者,可戴一朵有花纹或两枚重登形的戒指。如果手背的皮肤呈褐色,戴上金戒指有高雅感.显得比较协调;如果手背肤色偏黑,可选暗揭色或黑色宝石戒指。戒指一般戴在左手上,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但当代人戴在右手上也可以。但要注意,若戴两个戒指,就要在左手连着戴或左右手对称蛾。 2.佩戴项链的原则

项链是戴于颐部的环形饰品,男女均可使用,是佩戴时间长、范围广泛的重要饰品,种类十分萦多。男士所戴的项链一般不应外庵且不应多于一条,但可将一条长项链折成数圈佩戴。戴项链时,要与服装、颈部和肤色相协调。夏天因衣着单薄,佩戴金、银、珠宝项链都很美。浅色的毛衫要佩戴深色或艳一些的宝石类项链;深色的毛衫可配紫晶或红玛瑙项链。项链的粗细,应以脖子的粗细为参照。脖子较粗的人应选择较细的项链,脖子较细的人则应选粗一些的。从长度上区分,项链可分为四种。一是短项链,适合搭配低领L装。二是中长项链,可广泛使用。三是长项链,适合女士用于社交场合。四是特长项链,适合女士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佩裁。

3.佩俄手镯、手链的原则

手翎是女性的装饰物,因纤丽精巧,很受现代女性青睐。戴手钾和手链很有讲究。在普通情况下。手链应仅戴一条,并应戴在左手腕上。在一只手腕上戴多条手链、双手腕同时戴手链或手链与手钾同时佩戴,一般是不得体的。在一些地方,所戴手镯、手链的数量和位置,可用以表示婚否。手钥戴在右手腕上,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如果戴在左手腕上,表明已经结婚。一般来讲,手链与手钾均不应与手表同戴在一只手上。如果戴手镯、手链和耳环等饰品,一般可以省去项链,或只戴短项链为宜.以免三者在视觉_L重复,影响美感。

4.佩藏耳环的原则

耳环也叫耳坠,是女性耳垂的特殊饰物,种类获多。主要有有穗式和无稼式两大类。有穗式分单秘和双穗,无穗式又有大圆、小圆、椭圆、葡萄等花样。

大致说来,耳环的设计可分为穿耳洞、夹式的和扭转式,穿耳洞的耳环佩戴较麻烦,但是样式精巧,选择也多。

(1)圆形丰满脸形者,可以配上尖形的耳环,使脸看起来较细长。 (2)长脸形者,配上纽扣形的耳环,可使脸部显得较宽。 (3脯圆形者.各式耳环皆可佩戴。

(4)身材纤细度小的人,应戴小巧秀气的耳环,如果是大耳环,会使你看起来头重脚轻。

(5)身材高大的、脸形宽大的女性,则应戴大型的耳环,才能衬出大方的气质。 (6)方形脸者,可戴长圆或圆形设计的耳环,以减少棱角感。 (7)M外,如果你已戴有镶着碎钻的眼镜,或是打算佩成好几串项链时.最好不要再戴耳环,以免显得俗气。

5.佩戴胸针与胸花的原则

胸针可别在胸前,也可别在领口、襟头等位置。胸针式样要注意与脸形协调。长脸形宜佩戴圆形的胸针;圆脸形应配以长方形胸针;如果是方脸形,适宜用圆形胸针。

胸花的佩戴有一定的讲究,应根据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来选用。白色衣裙配上天蓝色或翠绿色胸花.形成冷调的协调美;红色衣裙配以黄色、本色脚花,形成暖调的和谐美。

饰品选择的主要原则要从服装整体美着眼,使饰品起到点缀、美化服装的作用。这就要求饰物应突出一些,能引人注目。饰品的佩戴要注意巧而梢,切不可画蛇添足。要巧妙、合理地选择饰品,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佩戴饰品应与穿着相协调,尽量发挥饰品对服装所起的衬托作用。饰品佩戴还应考虑个人的年龄、肤色、身材、身份等特点。身材矮小者,不宜佩戴过多的饰品,可以用一两样点缀一下。身材肥胖者不要佩戴小巧的饰品。头大者不要蛾过多的头饰。颈长者宜佩戴项链。颈短者,只宜戴单串的金属项链,或不戴项链而在胸前佩戴光彩夺目的脚花,将人的注意力转移。

OA服装上看,色彩艳丽的服装适合与淡雅的饰品相配.色彩深沉单色的服装适合与明亮、款式精巧的饰品搭配。编织类的毛衣可选用玛瑙、紫晶、虎石等制成的项链;穿真丝衬衫或裙装时,佩戴金项链最佳。另外,‘年纪大的女士要戴一些贵w的、精致的饰品,年轻女士应选择质地好、色泽好、款式新潮的时装饰品。

(3)}k环境协调上看,佩戴饰品得分场合和季节。工作时,尽盆少佩戴饰品,可选用样式简朴的胸针、耳环、项链等。外出参加重要社交活动时,可佩戴大型胸针、项链和带坠的耳环等闪光的饰品。年轻的女士在夏季可戴鲜艳的工艺仿制品,冬季则可戴一些宝石、珍珠、金银饰品。

第三课、仪容俊美为你加分

个人形象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外表、容貌,其中容貌指的就是仪容。“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个人礼仪的首要要求就是仪容美。它是仪表美的重中之重。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仪容不仅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还会影响到交往对象对自己的推体评价。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不忘对自己的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和整理。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仪容卫生的基本要求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仪容的重视愈显普遍。可以说.个人良好的仪容卫生,能够给人以端庄、稳重、大方的印象,既能体现自尊自爱,又能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与礼貌。做好个人仪容卫生的某本要求主要有

如下几方而: (1队发要勤于梳洗,发型要朴素大方。男士可选择中分式、侧分式、短平式、后背式,女士可选择齐耳的短发式或留稍长微曲的长发。男士头发不应盖过耳部,不触及后衣领,也不要烫发。女士头发不应遮住脸部,前面刘海不要留得过低,在正式社交场合.无论男上还是女士不可将头发染成夸张的颜色。

(2)面部要注意清洁与适当的修饰。男士要剃净胡须、刮齐鬓角、剪短鼻毛,不留小胡子和大冀角。女士可适当化妆,但以浅妆、淡妆为宜,不可浓妆艳抹,并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

(3撇到勤洗澡、勤换衣袜、勤剪指甲、勒漱口,上班前最好不要吃大葱、大蒜之类有异味的食物,必要时可含一点茶叶或嚼口香搪,以去除异味。

2.面部修饰

面部修饰是体现仪容俊秀最直接而又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面部肌肤类型而言,可分为巾性、油性、干性、混合性和过敏性五种。

中性皮肤表面光滑润泽,是较理想的皮肤;油性皮肤表面油亮,毛孔粗大,易生粉刺;干性皮肤皮脂分泌少,毛孔细小.皮肤缺少弹性,易生皱纹;棍合性皮肤的额、鼻、下巴等部位为油性皮肤,其他部分为干性皮肤;过敏性皮肤对某种物质较为敏感,一经接触就会出现红肿、斑疹、痒痛等症状。皮肤的类型将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如油性皮肤将逐渐变为干性皮肤。

面部修饰需要对面部进行必要的化妆,尤其是女人更是如此。现针对女性化妆的基本技巧介绍如下: (1)清洁面部。对于面部的清沾,可选用清洁类化妆品去除面部油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在基面化妆前,应在清洁的面部涂上护肤类化妆品。

(2)面化妆。基面化妆又叫打粉底,目的是调整皮肤颜色,使皮肤平滑。化妆者可根据自己的皮肤特质选择合适的粉底,并根据面部的不同区域,分别徽深浅不同的底色,以增强脸部的立体效果。

(3)眉毛整饰。整饰眉毛时,应根据个人的脸形特点,确定眉毛的造型。一般是先用眉笔勾画出轮廓,再顺着眉毛的方向一根根地画出眉型,最后把杂乱的眉毛拔掉。 (4)涂眼形,画眼线。眼影有膏状与粉质之分,颜色有亮色和暗色之别。亮色的使用效果是突出、宽阔;暗色的使用效果是凹陷、窄小。眼形色的亮暗搭配,在于强调眼睛的立体感。涂眼影时,应在贴睫毛的部位涂重些,两个内眼角的部位也应涂敢些。鼻梁宽者涂在内眼角上的眼影应向鼻梁处多延伸一些,奏梁窄者则少延仲一些。

(S除腮红。涂腮红的部位以颐骨为中心,根据每个人的脸形而定。长脸形要横着涂,圆脸形要竖着涂,但都要求腮红向脸部原有肤色自然过渡。颜色的选用,要根据肤色、年龄、着装和场合而定。

(6)涂口红。涂Ii红时,先要选择口红的颜色,再根据嘴解的大小、形状、薄厚等用唇线笔勾出理想的脾线,然后再涂上口红。后线要略深于口红色,口红不得涂于唇线外,唇线要干净、清晰,轮廓要明显。

化妆后要全面检查,为了使化妆效果显得自然,应尽量少显露修饰痕 迹,主要看一下你的化妆与衣着、发型等是否相宜,与你自己的年龄、身 份、气质等是否相称。 第四课、面带微笑是一种素质

笑是眼、眉、嘴和颜面动作的集合,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是最美好的个人形象。在千变万化的面部表情中.微笑是最美的,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打破交际障碍,为更好沟通与交往创造有利的氛围。

在人们越来越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今天。微笑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节。因此,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若想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尽量把真诚友好的微笑皇现给他人。

I.笑的种类 在人际交往中,合乎礼仪的笑容大致可以分作以下几种: (1)含笑。不出声,不露齿,只是面带笑意,表示接受对方,待人友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2)微笑。唇部向上移动,略呈弧形,但牙齿不外璐,表示自乐、充实、满

2、友好,具有一种磁性的魅力,适用范阴最;“.。

(3)凝笑。嘴巴微微张开一些,上齿显露在外.不发出声响,表示欣喜、愉快,多用于会见客户、向熟人打招呼等情况。

(4)浅笑。笑时抿嘴,下唇大多被含于牙齿之中,多见于年轻女性表示害羞之时.通常又称为抿嘴而笑。 (5)大笑。由于表现太过张扬,一般不宜在商务场合中使用。 2.笑的方法

笑的共性是面露喜悦之色,表情轻松愉快。但是,如是发笑的方法不对.或许笑得比哭还难看,或许会显得非常假,甚至显得很虚伪。

(1)泼自内心。笑的时候要自然大方,显出亲切。

(2)声情并茂。笑的时候,要做到表里如一,使笑容与自己的举止、谈吐有很好的呼应。

(3汽质优雅。笑的时候,要讲究笑的适时、尽兴,更要讲究精神饱满、气质典雅。

(4)表现和谐。从直观上看,笑是人们的眉、眼、鼻、口、齿以及面部肌肉和声音所进行的协调行动。

3.笑的禁忌

在画龙点睛式场合笑的时候,以下几种情况是应该回避的。 (1)假笑。即笑得虑似.皮笑肉不笑。

(2)冷笑。即含有怒意、讽刺、不满、无可奈何、不屑一顾、不以为然等,容易使人产生敌意的笑.(3股笑。即笑得怪里怪气,令人心里发麻,多含有恐吓、嘲讥之意。 (4)姗笑。即有意讨好别人.非发自内心,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的笑。 (5肤笑。即害羞、怯场,不敢与他人交流视线,甚至会面红耳赤的笑。 (6)窃笑。即偷偷地洋洋自得或幸灾乐祸的笑。 (7)狞笑。即面容凶恶.多农示愤怒、惊恐、吓唬。

徽笑有一种魔力.它可使强者变得m柔,使困难变易,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笑容,在徽笑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温璐、关切的表情,这样能有效地缩短与对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灵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应该学会随机应变.用微笑来容纳每一个人,可以让人觉得你有特高超的修养以及待人的至诚。 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一定要记住的是,徽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要自然、美好、真诚.切忌虚假造作的徽笑。徽笑时把对方当成自己最真单的朋友,这样你会笑得更开心。

推荐第9篇:改进干部考察方法

改进干部考察方法

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研究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选人用人的质量。考察失真失实,必然导致对干部的评价失准、使用失误、导向失偏,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围绕改进干部考察方法,我市曾相继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看,目前仍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考察质量,仍是当前亟

待破解的难点问题。

党的十七大,围绕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观点、新论述,并强调指出,要“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述重要论断,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课题,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部长和有关干部处室同志、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领导及部分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利用1个多月时间,深入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广泛进行调研,分别与158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访谈和提问式调研,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还采取了网上调研、赴外地考察学习、组织座谈研讨等方法,广泛吸纳外地的成功经验,并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综合上述情况,本课题对过去几年我市干部考察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回顾,对当前影响干部考察真实性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并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简便实用为原则,着眼于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扩大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民主,对干部考察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进、规范和创新,提出了防止考察失真失实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力求为以后的干部考察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一、近年来我市干部考察工作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我市组织部门立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干部考察方法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干部任用条例》和《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颁布后,我们按照规定和要求,着重在换届考察、届中考核、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及个别人选的考察工作中,对考察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考察五步法”,有效提高了干部考察质量。市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干部考察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实施了“听、看、查、访、评”五步考察法。在听的环节,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及信息,拓宽民主渠道;在看的环节,注重实地考察,增强感官认识;在查的环节,注重查阅原始记录、原始资料,并着重加强群众举报调查核实工作;在访的环节,注重深入基层,面对面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在评的环节,注重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出了客观评价。干部考察五步法,进一步拓展了干部考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干部考察工作实践。

2、首次运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行换届考察,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 2006年,我市结合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运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行了考察工作。在考察环节方面,将整个考察工作细化为考察前沟通、发布考察预告、谈话推荐、确定考察对象等11个步骤;在考察方法的设计上,注意突出了改进民主推荐方法、完善民主测评内容、了解群众公认程度、改进个别谈话方式、实行综合评价等5个环节。上述方法的运用,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考察工作任务,同时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3、实行跟踪考核,在重点工作进程中考核了解干部。2007年初,部内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制定了《参与听取政府查找改及项目年建设情况的意见》,分组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完成全市性重点工作情况,掌握了大量动态信息。围绕“和谐班子建设”,分别由有关部领导带队,深入到县(市)区、市直部分领导班子,听取和谐班子建设情况,分别与市管干部谈话、谈心,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下半年,部内又组织开展了对项目的跟踪考察工作,既了解了班子和干部的现实表现,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深入开展。

4、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和探索干部考察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市的干部考察工作与干部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同步提高,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市委组织部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长春市县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办法》、《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关于调整不胜任县局级领导干部职务的办法》、《公开选拔》、《公推竞岗》、《差额考察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为改进和规范干部考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结近年来干部考察工作实践,我们感到:改进干部考察方法,是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的前提;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主导方向;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注重平时了解班子、考察干部,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干部考察制度建设,是提高干部考察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我市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组部下发的《干部任用条例》、《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比较详细的规定了考察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我们依此制定的干部考察方法,在总体上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但是,其中有些环节的规定还过于笼统,如何操作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在一些主要环节的执行上,重形式、轻内容、重点不突出,要求落实不到位、时间不充分、考察队伍不专业、考察力量不足等问题还比较明显,影响了考察工作的质量。通过认真查找,我们感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主推荐不准确、测评不科学,导致干部考察工作的基础夯的不实

1、民主推荐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对空缺岗位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已实行多年,民主推荐工作越来越规范,从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民主推荐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反映民意。现行的干部推荐考察,强调的是群众公认,追求的是民主集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提出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意收集与了解非常复杂与困难。这就直接导致民主推荐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在正常情况下,真实民意的体现和群众公认原则是一致的,即参加民主推荐的群众通过对干部的全面分析、比较,优中选优,推荐出来的考察对象是大家公认的,一般推荐票应在50%以上。调研中,我们对运用民主推荐能否推荐出优秀领导干部人选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有90%的同志认为,民主推荐时,人情票、送礼票、不知情况乱投票的现象依然存在。有73%的同志提出,部分县(市)区级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对现职领导班子成员不了解或是了解的很少,对中层干部情况更是了解甚微,而且个别人员态度不端正,在民主推荐时,往往不负责任的划票,影响较坏。有95%的同志认为,推荐前打电话、发短信、委托亲友打招呼的情况比较普遍。使推荐结果失真失实。

分析原因,主要是民主推荐工作不够透明。我们认为目前有三个环节做的不够。(1)推荐岗位不明确,在公布推荐方案时,一般只强调推荐级别,不明确具体岗位,使推荐人对推荐的目标比较模糊。(2)推荐条件比较笼统,因为岗位不明,所以对岗位的条件要求也就很难具体。(3)人选情况不透明。一方面推荐人不知道有哪些人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推荐人对人选情况不了解。

2、民主测评内容设臵和操作方式不尽科学。民主测评在干部考察中是扩大群众参与权的最要方式,是充分表达民意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主测评内容设臵和操作方式上的不科学性,以及社会风气等客观因素影响,直接导致结果失真失实。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原因之一:测评人心态不端正。应当看到,在对待民主测评的态度上,为数不少的人存在着并不负责的心态:一些人把民主权利当做了挟私报复的筹码,不能做到真心对待人、出于公心地评价人,而是从一己私利出发,凡得罪了自己、怠慢了自己,甚至看“不顺眼”的,就投出不称职或不赞成票;凡与自己“合得来”、“玩得转”的,则投优秀或赞成票;也有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权利,放弃职责,应付了事;还有的抱着嫉妒的不良心态,把手中的笔当做宣泄内心“不平”的工具,因而不能投出公平的一票。(精炼)

原因之二:测评项目设臵不科学。以往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中,主要设臵“好、较好、一般、较差”或“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档次,测评标准没有细化。测评的出发点是选“完人”而不是选“能人”。如果用“完人”的评价标准去测评,那么在工作中唯唯诺诺、奉行好人主义者很可能会得高票,而勇于开拓、“棱角”分明者很可能会分值偏低。不是以业绩论英雄,而是以人缘选干部,这样的测评,与其说是工作能力的测评,还不如说是人际关系的测评。

原因之三:对被测评人不了解。要对一个人作出全面客观评价,最基本的条件是要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而事实上,在一些民主测评过程中,参加测评的人员对被测评人不了解,甚至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测评人员只能凭着感觉划票。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当前民主测评,尤其是一些县区、大的市直部门的民主测评中问题表现得尤突出。 原因之四:测评纪律执行不严格。有时应参加会议人数与实到人数相差较大,有时为了尽早“交差”,没有单设划票室、单独划票、逐人投票。在民主测评执行过程中的不严格与不规范,正是以一种“合理”的形式承载着 “不合理”的内容,导致结果失真失实。

3、以票取人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实际工作中,得票相对集中的推荐人选,如果没有明显的问题,就会根据事先确定的考察比例,按得票多少确定考察对象。因民主推荐有时失真失实,这样做的结果是,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有的只是几票之差,就不能列为考察对象,客观上造成以票取人。之所以出现以票取人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确定考察对象本身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除了推荐票是硬性条件外,其他依据往往不是很明晰,因此,作为实施者,很容易复杂问题简单处理,按票定人好操作。另一方面按票取人可以回避矛盾,如果把票数相对集中的干部都列为考察对象,有时就会因为考察对象过多,增加决策时的难度。因此,重票不唯票的要求虽然明确,但在操作中却很难落实。

2、谈话范围不宽泛,了解的情况不真实,导致干部考察工作的关键环节抓的不牢

1、考察谈话范围的确定不全面。一是纵向不够深入。我们目前的考察谈话,一般为下谈一级,多数局限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部分中层正职这个小圈子,比如,考察县(市)区副职领导,一般只找其所在班子的成员和分管的中层正职,没有再向下一级干部了解情况。调研中,多数人提出,谈话只谈到下一级干部有局限性,分管部门的中层副职干部与考察对象接触的也很多,而且与领导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更容易讲真话。对到现任岗位任职时间较短的,没有延伸到原任职单位,进行考察了解。二是横向不够广泛。干部考察的触角没有横向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考察时往往因被考察人的某一特征或品质的突出而掩盖了对其他品质的考察评价,形成了干部考察评价中的“晕轮效应”,从而在考察环节上会让那些善于伪装的人轻松过关。

2、谈话了解的情况有时不真实、不全面。考察谈话是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最要方式,是考察的关键环节。可是,在干部考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人不愿讲真话的问题。调研谈话时,我们对“干部考察谈话时谈话人能否讲真话”这一问题进行了询问,有80%的同志认为很多人谈话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有12%的同志认为多数同志能讲真话,有8%的同志认为多数人谈话时都不会讲真话。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感到让谈话人讲真话、讲实情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谈到干部缺点时,很多同志都会以“不太了解”、“接触不多”、“没发现什么明显不足”等敷衍了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一是事不关己的应付心理。有些群众认为,谁当官与自己无关,何况自己一个平头百姓,说了也白说,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于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害怕报复的畏惧心理。有些同志怕考察者泄密,担心自己讲了对考察对象不利的公道话,事后被其知道不仅失了情面,还可能遭受打击报复,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中还有极少数人怕受牵连。有些同志与考察对象有连带关系,如果反映他人问题,就会暴露自己不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知道情况也不想谈。三是从中余利的心理。有些人认为“提升一个人,激活一大片”,自己也可能从中受益,因而优点谈了不少,对缺点却避而不谈。四是顺水推舟的讨好心理。存在老好人思想,认为大家既然一起工作,聚散皆是缘,理当成人之美,所以不论考察对象是优是劣,只说好话。五是借机泄愤的报复心理。这种人不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以人划线,凭个人好恶说话。平时因私人矛盾对被考察人心怀不满,找不到报复的机会,待上级来人考察时就进行借机报复。六是消极片面的逆反心理。认为说了没用。有些同志认为提拔或重用哪个干部,上级领导早已心中有数,考察不过是走走过场,对干部考察的权威性持怀疑态度。有些干部为了让那些德才素质不强、工作实绩差、群众基础不好的领导干部尽快交流出去,在考察时故意隐瞒其缺点,反而对其大唱赞歌,促使其尽快交流或提拔到别的地方,其目的是希望他早日调出本单位。由于上述原因,考察干部时,常常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到处是一片赞扬声,很难听到真实情况。

3、考察人员力量与考察任务不对等。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考察任务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可是干部考察队伍的建设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已经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没有建立专业化考察队伍。较少的干部考察人员与庞大的干部队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当干部处室人手不足时,就会临时抽调人员参加考察。抽调人员有的对干部考察工作和考察对象不了解,容易使考察结果出现偏差,同时,也会给谈话人造成考察工作不严肃的感觉,影响谈话人对考察组的信任。还有个别情况下考察组人员不注重谈话技巧,态度生硬,使谈话对象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不愿讲真话,考察组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2)考察人员特别是考察组组长的职务层次偏低,对哪些级别的干部由什么级别的人员考察没有明确的规定。调研中,有60%的同志认为,考察组组长应由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担任比较合适。但在实际工作中,除换届考察外的干部考察工作,一直都是由干部处室的正职或副职甚至有时是一般干部带队进行,考察对象职务都高于考察人员职务,两者在职位上存在高度差,客观上容易使双方都产生矛盾心理。考察人员可能会由于职位偏低,自觉不自觉的受到权力因素影响,特别在对问题追查时往往会顾虑很多。谈话对象也可能因为考察者比自己职务低,而不予重视,认为这些同志没有决策权,反映情况没有用,因而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以至于考察人员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

3、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导致干部考察的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

1、制度制定的不完善,执行得不到位。在现行的干部考察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客观上使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在干部考察制度方面还不够不完善。分析其原因,一是对研讨干部考察制度重视不够,很少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二是现行出台的一些制度,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执行上不到位,使研究和出台干部考察制度的热情不高。

2、考察责任制没有落实。考察组对所考察干部能否提拔只有建议权,但是否使用、用在什么岗位要由党委集体决定。因此,考察组并不承担人岗是否相宜的责任。对干部是否带病上岗、带病提拔问题,如果考察组主观上不存在故意、客观上做了应做的工作,只是由于时间和考察手段的局限,未能发现干部隐藏的不廉问题,也很难追究考察组的责任。权力的集体性与个人责任的追究存在矛盾,使得考察责任制难以落到实处,监督机制出现漏洞。

3、日常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换届考察、届中考核等考察方式是在时间固定、背景固定、方法固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性强,被考察人提前都有准备,谈话人各自心理状态也不同,这时的谈话,往往会掺杂着一些影响公正的因素,反映的情况也就不一定很真实准确,特别是在考察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对真实情况的了解难度会更大。

日常考察,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对干部的了解能够比较及时、准确。日常考察是对集中式考察的重要补充,集中式考察是对平时考察的验证。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对干部的考察才能做到全面、准确。目前,我们对平时考察重视不够。有时会因为担心干部问题敏感,干部处室在没有考察任务时很少到基层调研,对干部的动态情况了解掌握的明显不够。这种方式制约了干部处室职能的发挥,使干部管理仍是一种静态方式,缺少日常情况的积累,缺少实地的、动态的了解。

4、指标不具体,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得不好,导致干部考察新方法探索的不够深入

1、政绩考核标准尚未明晰。《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出台,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指明了方向,《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也是我们在下一步工作要深入研究和重点推广的。但《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所列评价要点比较宏观,多数对县(市)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不能直接使用,具体应该用什么指标来考核政绩,才能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目前尚待研究。近年来,我们对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的集中考核,都使用了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来考核领导班子的政绩,但是,各县(市)区基础情况不同,统计标准不一致,因此,指标缺少可比性,数据只能作为参考,未能实现真正的量化。调研中,我们对县(市)区能否实行政绩指标量化考核的问题征求了意见, 47%的同志认为应该实行量化考核,但如何科学确定评价指标是难点。23%的同志认为就目前发展现状和客观条件,暂不适合进行量化考核。80%的同志认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实施量化考核,只适用于党政正职,量化指标不能反映副职领导干部的政绩。从实践看,量化考核指标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指标的设定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有可比性。

2、综合评价方法运用的还不够好。目前的干部考察,基本还是处于别人怎么说、考察人员怎么记这一层面,对考察信息的科学分析做的不够。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没有具体运用。综合评价主要依据考察人员的主观判断,是否准确,完全取决于考察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时间紧、人手少,科学分析的工作量又很大,客观上难以达到要求;二是有的评价标准比较笼统,不易把握。三是缺少完善的分类考察办法和指标体系。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类型干部基本使用同一评价标准,弱化了干部个性特征的考核,也使干部评价缺少可比性。这其中,还包括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的结果如何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特别是在定性与定量如何有机结合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干部考察中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一张票都增加了多个评价要点,而我市还沿用传统的人工统计,没有使用《民主推荐计票系统》、《机读卡阅读系统》,几次大型考察中已经显现出手段的落后。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信息处理智能化、工作流程规范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方面比较滞后。

另外,在干部考察中,还存在着查核问题手段单一,民意调查针对性不强、范围不广泛、考察时间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察工作的质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三、改进干部考察方法的对策和措施

2002年7月,中央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该《干部任用条例》,是当前干部工作的基本法规。2006年6月和2007年初,中组部又相继出台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并试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要求的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干部考察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党的十七大,围绕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按照上述要求,针对我市目前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组重点围绕考察程序、测评方式、考察办法、制度保障、专业化干部考察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下措施,供今后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一)规范干部考察方式,体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在《干部任用条例》中,在干部考察环节规定了六项基本程序,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也都是严格按照这六个基本程序进行的。新颁布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包括地方党政班子和工作部门),从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并对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三个环节做了具体细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鉴于此,在我们今后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提拔人选考察过程中,应增加“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三个环节,以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符合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新规定。

对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的换届考察、年度考核或个别人选的考察,在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程序的基础上,一般应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并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对于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在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程序的基础上,任职考察一般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定期考核一般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其中年度考核可以适当简化。

关于县(市)区、市直部门考察考核及拟提拔人选的考察,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分析的范围、方法、内容,按照《综合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执行。

(二)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内容和方式,提高真实性。

1、细化民主测评内容。在以往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当中,我们主要设臵“好、较好、一般、较差”或“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民主测评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考察工作中加以运用。

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主要包括政治方向、精神面貌,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驾驭全局、务实创新、选人用人、处理利益关系、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围绕以上测评内容,设臵了14个评价要点。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按照“德、能、勤、绩、廉”设臵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基础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根据以上测评内容,设臵了12个评价要点。

对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按照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四个类别设臵测评项目,主要包括政治方向、全局观念、执行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筹协调、务实创新、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提出政策建议、服务基层和群众、行业(系统)管理、机关(行来)党建工作,廉洁从政、履行廉政责任等内容。根据测评项目,设臵了15项评价要点。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的测评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臵测评项目,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大局意识、思想品质,政策水平、组织协调、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基础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测评项目,设臵了13项评价要点。

上述测评项目,除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或市直班子全面考核时运用外,在个别人选的提拔考察过程中也应加以运用,并可根据各单位或部门实际,适当简化项目或增设部分具体工作任务子项,以提高民主测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民主测评参加的人员范围,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件》的规定执行。此外,在拟提拔人选的考察程序中,在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后、考察谈话前,应运用上述测评项目和方法对拟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

2、增强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一是提前告知,扩大群众知性权。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定期考核或年度考核,民主测评票及干部述职报告,一般应提前二至三天下发到参加民主测评大会人员的手中,以便于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酝酿;民意调查问卷,一般应按规定范围,提前5个工作日下发到有关部门或人员手中,并在规定时限内收回。拟提拔人选的民主推荐票,可视工作需要,连同干部名册、岗位要求、资格条件等材料,适当提前告知有关人员。

二是单独填票,保证民意的准确性。对于需要在民主测评或在民主推荐大会上进行填票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议主持人须明确要求与会人员间保持足够的距离或拉单桌,保证与会人员间独立填写选票,充分发表意见。

三是严肃纪律,严查严处拉票行为。要严格按照中组部下发的文件要求,注意防止在干部推荐考察过程中的拉票贿选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确因拉票贿选上来的干部,一经查实,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3、关于二次民主推荐的运用。

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首次提到了二次会议投票推荐的问题。在换届考察中,由于参加的人员比较多,且情况相对复杂,票数容易分散,采取二次推荐是必要的,也符合客观实际,在实际运用效果比较好。在公开推荐或公推提名中,二次推荐的办法也可以适当加以运用,以克服票数分散等问题。但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中,此办法虽可以用,但必须视具体情况,慎重采用,否则容易在干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次推荐的办法还可在局级非领导职务的民主推荐中普遍运用。从目前来看,对于局级非领导职务的晋升,一些单位或部门的干部群众也普遍比较关注,从一定意义讲,其关注程度并不亚于领导职务的晋升。就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讲,由于干部流动慢等客观原因,符合非领导职务晋升条件的人员比较多,民主推荐时票数容易分散,一次推荐很容易不成功,按以往惯例,至少需要放置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再次考虑,这对于干部的积极性,以及领导班子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局级非领导职务的晋升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普遍采取二次推荐的办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以扩大民主为主线,注重改进考察谈话技巧。

1、适当扩大谈话面。保证谈话的数量和层次,在考察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在考察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被考察者的职权范围、工作履历和行业特点,科学地圈定谈话层面,力求从最了解他的人当中,了解到最想了解的情况。当前,最为重要的注意克服下谈一级的传统做法,有条件的可下谈两级(即提拔单位副职干部可谈到中层副职以上),让想说话的人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谈话机会,提高获取真实情况的机率。此外,在试用期满干部的考察中,如果民主测评优秀票率达95%以上,可根据实际,在班子成员中进行重点谈话了解;优秀票率高于90%低于95%的,在班子成员及考察对象分管部门正职干部范围内进行谈话了解;对民主测评优秀率低于90%的,应扩大到中层正职;对民主测评不称职票高于或接近30%的,要进一步扩大谈话范围,切实找准问题的原因和依据。

2、注意改进谈话技巧。谈话对象对考察组成员的信任程序,往往是直接影响考察组能否获取更多的真实情况。考察组成员与谈话对象间要注意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准确把握好自己身份和语气,既不能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也不能过于随便,失去组织工作的严肃性,给谈话对象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尤其对熟人一定要问得细一些,点的透一些,更直接一些,以获取更多的真实信息。要增强敏感性,善于抓住细节,听出“弦外之音”,把握重要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了和判断。按照《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在谈话前或谈话过程中,考察组要拟好谈话提纲,以便于谈话对象在谈话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3、注意实地踏察了解情况。谈话了解只是干部的考察方式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干部考察当中,应注意走出去,重点选择一些与反映干部真实业绩有关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去看一看,增强感官认识。如何了解干部8小时以外的情况,始终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难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有必要到干部居住的街道、社区、派出所或家中去看一看,听一听基层群众的反映,了解一下干部在工作之外的现实表现。

4、加大信访调查力度。近年来,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群众信访举报呈上升趋势,中组部关于此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涉及廉洁、团结、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凡是线索清楚、情节具体的,考察组应当了解清楚。情况比较复杂的、一时难以了解清楚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委托地方或部门党委(党组)或纪检机关、审计部门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结论,作为干部考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5、必要岗位与审计、财税部门相结合进行考察。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干部带病上岗,多发在经济问题上,但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单凭考察一般很难发现,且组织部门的现有手段也很难查实。而审计工作又大多是在干部离任之后进行,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但干部任职的主体已经实施了,客观上已经形成了用人失误失察的社会影响。所以,在干部考察的过程中,对一些必要的岗位,尤其是一些高危岗位,要根据工作需要,汇同审计、财税部门或检察机关一并进行考察,借助于他们对经济和财务比较熟悉的优势,将一些经济问题搞清楚,这样必将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实施动态考察,在重点工作进程或工作常态中考核班子、了解干部。

1、实施重点工作全程跟踪。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是评价班子和领导干部最为直接的标准和尺度。组织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全市性重点工作中来,尤其是要紧紧围绕全市正在开展的项目年建设、民生等重点工作,主动参与政府部门或地方党政部门、市直各工作部门的组织重大招商活动或重要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班子和干部在重点工作进程中的现实表现和能力素质,对干部做好准确、客观的评价。

2、建立“一把手季谈”制度。县(市)区委书记或市直部门一把手,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班子及班子成员工作实绩、现实表现的主要评价主体之一。为及时了解班子现状及班子成员情况,同时克服全面考核或经常性考核周期长、时效性差、操作困难等矛盾,干部职能处室可每个季度与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及市直部门一把手谈一次话,重点了解阶段性工作情况或其所在班子干部的表现情况,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增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

3、建立立体交叉信息监督网络。与纪检委、审计局、检察院、信访局等部门建立广泛和经常性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干部信息,逐步建立“五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网络平台。注意发挥干部监督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堵塞干部考察工作的漏洞和死角。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干部考察管理机制。

1、建立干部考察记实制。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要对干部的提名、推荐、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分析、沟通酝酿等全过程进行如实记载。尤其对谈话记录或信访调查过程中的重要线索,要加以明确标注,或借鉴纪委、检法系统的调查取证方式,由当事人签字并如实装档,以增强干部考察工作规范性。

2、落实考察工作责任制。因没有严格履行考察工作规定程序,或考察不准、不细、不透,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用人失误的,应追究考察人员责任,视情况给予相应处分。对违反规定跑风漏气的行为,应一查到底,追究到人,情况属实的,要取消其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的资格。通过严肃纪律,落实责任,提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的信任度。

3、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项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有有关规定,对于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情况、家庭成员从业变化情况、婚姻状况等,应由本人定期向组织报告,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同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4、运用差额考察制度。《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多于拟任职务人数”。前些年,部内研究起草了《差额考察实施办法》,对差额考察的条件、要求、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从实际工作来看,差额考察使用并不普遍。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扩大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民主,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逐步加大差额考察的比重,更好地体现优中选优,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六)把握关键,建立高素质的干部考察队伍。

1、探索建立干部考察资质认证制度。考察组成员,尤其是考察组组长的政治素质、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及敏感性和判断力,直接影响或决定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建议建立干部考察资质认证制度,将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的人员划分为一至五个等级,明确具备干部考察工作资质的人员,方可从事干部考察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可有利于提高从事干部考察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可在干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干部考察工作的公信度和诚信度。

2、实行领导干部带队考察。干部考察应根据考察对象职务分别由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担任。换届考察或其他集中式考察,考察组组长应由组织部副部长担任。平时考察,考察组组长由干部处室的处长或副处长担任,具体工作由职能处室独立完成。个别提拔考察时,考察对象为拟提任正局级领导职务的,考察组长一般应由处长或副处长带队;考察为拟提任副局级领导职务的,考察组长一般由副处长或正、副调研员带队。对重点班子或问题比较突出班子的考察,一般应由主管副部长带队考察。

(七)需要改进和规范的其它方面。

1、着手研发信息软件处理系统。随着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和测评项目的逐步拓展,技术处理手段严重滞后的矛盾已日益凸显。因此,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着手研发或购买信息处理软件,通过读卡的办法,保证统计分析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工作效率。

2、改进考察预告方式。为进一步扩大民主,参照省里作法及有关规定,应提前将考察方案通知被考察单位,同时张贴考察预告,公开考察对象自然情况、拟任职务、考察内容及程序、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组成员及联系方式、考察纪律、举报电话等,增强考察工作的透明度。

3、规范考核报告文体。考核报告不同于考察材料,但其在干部考察中的作用却十分重要。按有关规定,考核报告主要包括考核目的、工作过程、领导班子运行情况、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反映问题及调查核实情况、综合评价结合结果以及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等内容,并存入干部考察文书档案。在今后的干部考察中,应按版本逐步加以规范。

4、调整公示日期。按照《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规定,“考察对象一般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七个工作日”。按此要求,我们应将原来的公示七天调整为公示九天,并尽量避免在周六或周日进行公示,以更好地扩大广大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推荐第10篇: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三个方法

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三个方法

[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进行一课一法一训练、名家名作名文、好词好句好文等三方面练习,探求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学;方法

都说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怎样教学生写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这一直是让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一、一课一法一训练,有针对性练习

近年来江西卷对于作文文体的要求非常明确,四不像的文章是考场作文的一大禁忌。语文课本编排中的“表达交流”这一个知识板块,对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的训练指导,针对性很强。充分利用这一板块的知识,真正做到一课一练,一练一得,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作文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进行“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这个训练中,可以选择某个话题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罗列论据,同时把他们的论据收集在一起,师生共同讨论评价这些论据是否选取得当,哪些不太好,哪些很恰当,等等。并且要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不会的环节强化训练,使其真正掌握和运用。有了一练一得,那么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二、名家名作名文,借鉴写作技法

在课堂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作文学习训练的渗透。在教科书上有很多都是名家名作名文,是经典优秀文章。这样的文章在笔法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并且经过对文章的学习和感悟,学生对方法的感悟和理解也更为深刻,这样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收到的效果更佳。

比如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叫“猜猜他(她)是谁”,让学生学习借鉴文中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写大家身边的同学或老师。而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于细节处见真情的特点,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来写自己深爱或敬重的一个人。而《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议论文的写法。

三、好词好句好文,学习好文采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该是作品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所以如果引导学生平时在习作中有意识地“包装”自己的语句,会使作文生色不少,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上下工夫。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高考作文中有文采的高分、满分作文,让他们体味其语言的优美。让他们意识到注重训练自己的语言,使之有文采的重要性。然后指导他们具体从哪些方面包装自己的语言。比如说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如学会引用化用优美的词句,比如学习用整句和对称句,等等。

当然,理论上说很容易,掌握和实践却并非易事。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摘抄本,指导他们将在平时阅读中碰到的好词好句好文摘抄在本子上。空闲时多读读,多看看。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仿写、拟写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的。比如有同学“仿写”了这样一段话:信任,也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的一盏心灯。在这个仿写训练中,学生可以练习到排比的句式使用。

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班上学生的语言在文采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

有人说过多的指导和规范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而写出千篇1律的“八股文”。但笔者认为,高中作文就是要带着镣铐的舞蹈,如若没有遵照一定的规则就很难写出打动阅卷老师的好文章来。况且如若学生真正将方法学到家了也就能够运用自如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是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与此同时,如果掌握一些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于作文,相信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第11篇: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

途径和方法

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青年始终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有着敏锐的社会批判力的惊人的社会创造力。这种蕴藏在青年身上的社会力量,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潜能,正确引导开发,可以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

的巨大动力,反之,也可能成为一种破坏力量、消极力量,成为一种不安定因素,阻碍社会向前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武装青年、凝聚青年,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狱系统的团员青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年轻干警不安心工作,人心思走;有的干警得过且过,混天度日;还有个别干警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探索加强与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摆在监狱系统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经过比较充分的调研,我们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监狱系统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团干部为主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团的干部,尤其是团的基层干部,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整体素质的好坏、工作能力的强弱、工作热情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得以有效落实。作为团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定期研究部署本系统、本单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努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关心基层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表现突出的团干部给予表彰或奖励,进一步调动他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从青年的特点入手,深入到青年当中,了解青年的需要,培养同青年的感情,要带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觉奉献,在提高自己水平的同时,努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团员青年。

二、继续坚持灌输教育,不断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的灌输教育。继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来统一青年的认识。大力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创业精神教育。在进行正面灌输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和形式,广泛开展一些为团员青年所喜闻乐见的有益的团的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团的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推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团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上取得突破。因此,在加强对团员青年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要建立健全正常的学习交流制度、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管理考核制度等。要以继承的态度,将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制度化;以创新的精神,将探索出的新成果不断地充实制度。要坚持一手抓道德建设,一手抓法制教育,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从严管理,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系统内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从青年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真诚地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情绪,关心青年疾苦,解决青年困难,维护青年权益,真正做到贴近青年,赢得青年。要坚持服务青年,既要为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服务,又要为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具体要求服务。要继续扎实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科技创新创效”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服务领域。

五、坚持树典型、立榜样,全面带动团员青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和示范作用,是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大力培养、发掘、宣传全系统各条战线上的优秀青年和青年群体,以他们为楷模,激励更多的团员青年在实现全系统“八个领先”及“一个总目标,三项硬指标”进程中,展示青春的风采。要大力宣传“优秀青年卫士”、

“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管教标兵”等先进事迹,用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广大团员青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从优秀青年和青年群体的示范中受到感染,获得启示,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

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强化了,对利益问题更加敏感和关注。所以,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它与物质利益相结合。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团员青年的客观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利益目标。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竞争机制。第三要注重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团员青年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强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一致性,在必要时,要勇于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第12篇:《背影》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背影》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背影》这堂课讲下来,虽然达到了我的预设目的,但是就课堂的生成性来看,还是存在 一些问题,具体论述如下:

一、不足之处

1、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主次矛盾认识的很不够。我想教什么和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还没有有效重合。如何把教材内容有机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是一个中年人对当年的自己年幼无知的忏悔。这是通过对父亲的四次背影的描写实现的。顺理成章的教学思路好象就是抓住写作角度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个没有错,但重要的是如何独特的视角来认识他的内心,如何来个性化的表述,并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认识人物,虽然学生在这一环节回答是较为丰富的,但是我总觉得有一些老套,想公式定理一样。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形成一个判断:是我的教学预设太机械了,没有给学生深入的体会感悟的机会。我的教学内容太依赖教材内容了。

2、教学手段和措施还存在不足。一是读的少了,尤其是对父亲四次背影和四次话语的描述朗读不够。如果能做好这个工作,相信学生对父亲的这个人物的感触会更深一些。二是说的太简单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心理。并较细致的表述出来。

二、改进措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质朴感人。在教学课本之前,对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要求:

1、扫清文字障碍

2、明确本文的主要人物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备课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背影”和“眼泪”。围绕这两个次来展开教学。我觉得:揪住这两方面,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大意了。教学这篇课文,我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找出几次“背影”和几次“流泪”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出现了多少次“背影”?明确那些次是实写,那些次是虚写?让学生第二次朗读课文,找出稳重出现了几次“流泪”?为何流泪?

(1)“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有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为何流泪?抓住一个词“祸不单行”,父亲的工作没了,祖母死了,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这个部分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是一篇伤感的文章。全文笼罩着哀伤的氛围。一下失去收入来源,而祖母的丧事都是借钱办的,自清正要到清华念书,还有一个弟弟考上了上海交大,为了节约用度,改上了当时免费的师范学校。父亲不在年轻,这个时候压力很大,这一环节很重要,学生才渐渐有了共鸣,哎,真是“祸不单行”,“惨淡”

(2)看到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次流泪,一扫我前面的自以为是,我深深理解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我自己的情感反映去烘托,格外感人。注意一个细节,父亲的“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的是“紫毛大衣”“皮大衣”,做父母的,总是把最好的给了儿女,我是否对这份“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爱”有些不太习惯,甚至麻木?

(3)看到父亲离去的背影,再一次流下了眼泪,这次眼泪是上一次的继续,是更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4)最后一次流泪是回忆中的流泪,父亲的背影也深深地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

第二节课:我的主要构想是抓住任务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进行分析,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中心和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作者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很简单,先交代“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关于体型和衣着的两处肖像描写,在前作铺垫,让读者与之后的背影特写镜头整合起来,使头脑“背影”的画面更清晰。对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却很细腻,尤其是用了一个特写:攀爬月台,刻画的很精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身体动作,攀、缩、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很到位。写攀爬只写起始动作,不再往下写,形成“背影”的终极定格。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只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面没人。四句话简单明了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1)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2)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并关照的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过铁道也不容易,在父亲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也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丢了行李,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3)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4)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想和实施,让学生能够明白文章的主旨,就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从其间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股深情。

总之,这篇教学设计是一个契机,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得到更多的学生的认可。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第13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1、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和要求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4、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的内容

(一)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二)中宣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领导,规划和指导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5、06年秋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本科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专科层次将设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2门必修课。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三)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工作将采取先试点推广的办法,从2005级学生开始,在中宣部、教育部领导下进行试点,从2006级学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除少数试点学校外,2005级(含2005级)以前的学生,仍按照1998年的课程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6、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四)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五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六)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的要求

(一)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三)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8、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的规定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二)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三)要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各地及高等学校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要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学科研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的地位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国之兴衰,系于人才。培养人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造就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时代、社会和教育的剧烈变化,使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挑战。要担负起其历史使命,就必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6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与2010年第

3、4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

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座谈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为重点,以创新教

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

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袁贵仁首先传达了最近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

精神,他强调,李长春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总结讲话,

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这是对5年多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的极大鼓励和鞭策。讲话深入分析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袁贵仁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状况明显好转的殷切期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座谈会精神,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为培

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组

织机构保障和学科保障;二要加大督查力度,制定并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标准》,开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测评体系》试测工作,并组织督查

指导组,推广经验、发现不足、督促落实;三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要以学生“真

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为标准,充分发挥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中的主体作用,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四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在提高教师地位和提

高教师素质两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的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

北京大学郭建宁、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合肥工业大学刘

瑞平、郑州大学于向东等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宣部理论局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

第14篇:英语三项改进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三项改进”总结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王新云

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转变观念,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并主动而独立地获得英语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长期的有计划的培养。

一、集体备课

对于集体备课的理解,我目前的定位是个人对整个单元课文的把握加上同教材的老师的看法互相补充,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上课环节

1、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

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现状一: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使学生在英语课中真正“动”起来,我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问题。我发现,虽然课堂讨论气氛异常热烈,但讨论的效果并不理想。

现状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或

1 多或少都在交流;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即有些小组气氛较沉闷,讨论不热烈。

现状三: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的主要观点极为相似。这些雷同或重复的报告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从而使学生对讨论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现状四: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兴趣有所减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表示不愿参与小组讨论。

2、任务型学习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任务学习方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

(1)预习课文的活动(包括查字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

(2)课前演讲。每个学生围绕学过的内容进行演讲,小组在组员个人演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这些活动方式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中合作小组包括:

(1)合作归纳知识。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让学生分

2 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和用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2)合作写作。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介绍自己的英文信时,可安排以下小组任务:①独立思考3分钟。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两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④教师介绍写信格式、相关短语。⑤学生独立写作。⑥小组交换批改。

三、日日清环节

首先明确四清清的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扎实,成绩必然难提高。我刚开始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搞四清的时间哪里来,二是学生们不配合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与之相近的问题有写教案没有时间怎么办,听评课没有时间怎么办,批改作业没有时间怎么办等等,总之教师的时间很宝贵的,也是十分有限的,大家很忙。似乎写了教案、备了课就不能有时间搞四清了,批改了作业、与学生谈了话就没有时间搞四清了。搞了四清就没有时间备课了。时间成了大问题。孰不知时间确实很短暂,也很有限,但挤一挤总是会有的。上课前提前到班里看

3 看,顺便就能找出2分钟时间;上课时教师少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少发几句牢骚就能挤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课堂上多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多催催学生,时间又能挤出几分钟。备课可以提前备,作业可以发动学生互看互评。以此类推,搞好四清完全有时间。

第二个问题即使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学生学习程度差,生活习惯差,纪律观念差,有时发起犟来,谁也没有办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学生通过教师教育督促可以很快转变,而有的学生完全摆出一副无所惧怕的架势。“我就是背不过,打死我也背不过”,甚至有的学生还威胁教师……对待极个别的学生,要在精神上战胜他们,拿出没完没了的韧劲,堵死他们的退路,决不能让他们的风头超过老师,更不能放任不管。因为放任一个会传染一大片,最终受伤的还是老师自己。

两个问题解决了,具体的操作就简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只要把目标设计合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到达堂清,达不到的老师要坚决日清,清不了的周清,再清不了的月清。

总之,就以我目前的教学经验、水平而言。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4

第15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改进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改进方法

文章提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课 改进 方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三、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传统的教学看似重视身体律动的表现,但是主体角色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在老师的故事、歌词、比喻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样板反应。学生对于欣赏的音乐内涵仍然一无所知。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借助律动的表现,学生从中能体会、理解音乐基本乐理概念。例如: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引导发问。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想

3、哼唱主题演奏曲调。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念故乡》这首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此而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念故乡》的中文版,其充满思乡情怀的文思再配上哀愁的曲调使旋律更加优柔动人。有的乐曲,其主题虽然不是取自民歌、名曲,但本身具有歌曲的形式,令听者印象深刻。老师可将曲调编配歌词,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唱歌,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喜欢这首乐曲。当学生具备了演奏曲调乐器的能力之后(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可以配合音乐演奏曲调。

4、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5、配合音乐表演戏。

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象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 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该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欣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第16篇:教学评价方法及学习后的改进

教学评价方法及学习后的改进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人物所采用的某些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是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用的方式和手段。这如同医生看病中的诊断和探查器具那样,既有有联系的地方,又有其不同的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是教学评价的工具,都是受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所制约。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方法有:既有数量化的方法,也有非数量化的方法。是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和要求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中间还可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和目的,灵活使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无论是那些评价方法都需要一定的评价工具,即要有一定的评价技术。常用的评价工具有:

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

2、各类标准测验,

3、行为观察记录,

4、问卷法,

5、交谈法,

6、创作作品分析,

7、技能实演,

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

9、个案分析,

10、各类奖惩。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卷考试、观察、检测等手段,通过学习我觉得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主动地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的评价机制。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评价要“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适应化学学科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调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化学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往化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学业成绩,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化学教学课、活动课、课外活动等等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新的平台和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改进的尝试,具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学习档案袋评价。指导学生收集个人的化学学习作品及成果,建立档案袋,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评价。档案通常在开学初建立起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类装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读书笔记、文章以及手工制作的成果等。如:我收集的化学小故事、我制作的化学知识卡、我出的一期化学专刊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档案袋认真维护保管,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及时予以评定,并写上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语。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成绩稍差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可以把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并把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汇报,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档案袋评价方式的推广很有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此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档案袋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

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和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爱动手的学生,则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第二:个人学习资料册评价。化学课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经常需要学生针对某些化学问题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以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查找或图书查找,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影印资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并且按照查找资料的内容分类整理。上课前使用它起到预习作用;课后重读,可以起到复习作用;平时多浏览,更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个人学习资料册和档案袋的区别是:档案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资料册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教学的依据。坚持个人学习资料册的使用,既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从中锻炼了学生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四: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五: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区、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的各种评价方式,特别是档案袋评价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化学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实施之后,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积极性,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17篇:改进和建议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还与企业经营理念、员工精神状态、道德标准等非技术因素有密切关系,是其技术水平、R&D能力、生产运行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内容归纳为: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这六个方面能力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由于物流服务是不可储存的,服务过程就是客户的消费过程,任何差错都会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运作能力,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因此,物流运作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

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抄袭或经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其实质即为持续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内容创、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

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无专利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品牌是一种名称、名字、标记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功能是借以辨认服务提供者或服务产品,且使之与竞争对手区分。因此,品牌是物流企业最大无形资产。

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进入各种更有生命力的市场,为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又是发展新业务的引擎,是差别化竞争优势的源泉。营销能力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影响力,它通过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为现实利润优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策略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目前综合整合能力较弱,竞争能力普遍不强的现实状况,应该全方位地进行整合。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根据人员素质,选择合理有效的物流技术,建立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物流系统。其次,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模式进行业务整合,操作性的物流企业整合重点在于业务流程上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与成本优化。行业倾向性物流企业则侧重于作业能力和作业范围的合理确定以及网络信息的最优化利用的整合。而多元化的物流企业整合重点在于实现业务的规模经济,减少资源浪费。另外,企业在进行业务整合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为整个企业的整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三方物流的各个需求方的业务流程都不相同,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通过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分析、集成、管理和控制,通过行业内的横向联合,利用专业综合的物流知识及各种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度身定做合适的物流系统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

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实现物流渠道的畅通。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的物流企业也已经开始了物流中心网络化建设,但在规模和效率上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加快建立与物流、商流相配套的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实现经营管理。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由原有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还保留许多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运营效率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适应。因此,首先必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其次,应该借鉴世界诸多成功的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模式,并结合我们国内环境的特殊性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创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使企业走向成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过剩经济已取代短缺经济,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凸显。在供过于求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同质性的物流服务的价格将趋于一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再不能凭借价格优势取胜,这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在人才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做到以下三方面:首先,现代企业要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注意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物流的高级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尽快抢占人才制高点,取得人力资源上的绝对优势;最后企业还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交流,派出员工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培养出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核心能力的必要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集中,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之中,要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和发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8篇: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县建设局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实施意见的要求,自2003年11月27日起,启动了建设局系统干部职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至2004年2月27日止,顺利完成了六个阶段工作,建设系统机关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树立了石屏建设事业新形象。

一、机关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了《县建设局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确定建设系统和干部职工的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分六个阶段进行,时间为3个月。

(一)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参学对象

我局于11月28日成立了由局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县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检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领导建设系统内的机关作风建设。局属各单位相应成立了机关建设领导机构,成立机构7个,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建设局系统应参加机关作风建设人数240人,实际参加人数240人。

(二)组织学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

领导小组于12月1日召开了全局范围内的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建设局总支书记主持会议。会上认真组织学习了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实施意见》等文件,局长作了机关作风建设的总体动员布置,进一步强调了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目的、意义。号召大家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作风建设,继续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省委“三句话”。并回顾了以往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将来的建设工作做出了美好展望,进一步统一了建设系统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机关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城市建设工作做好。此阶段各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共8次,参学人员近330人次。

(三)对照州县要求,查找存在问题

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和县委办、政府办的实施意见,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到基层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等方式,查找了局机关作风存在问题。发放局属单位县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征求意见表7份,发放乡镇征求意见表9份,均已收回。针对建设局机关征求到意见建议10条,经整理归类共6条;班子5名领导征求到意见建议20条;局5个股室征求到意见建议18条。局机关14名干部职工、局属单位班子和单位班子领导针对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自身在机关作风上存在问题,形成材料按要求上交。各单位分别召开互查会议,每人发言,进行了自我查找、相互查找、领导与群众相互查找,真正把各部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细致地查找出来。

查找出建设系统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制度坚持不够。主要原因是去年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多,机关工作人员少,工作相对增多,每周学习制度坚持不够。

2、思想解放不够、思路创新不多。原因是部分干部职工缺少勇于开拓精神,面对新事物、新局面、新困难,缺少敢闯敢干的精神,往往裹足不前。

3、领导深入下属单位调查研究不够。原因是由于工程项目多,人员少,局领导全部亲自抓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下到各施工现常在时间安排上,到下属单位的工作调查研究指导不足。

4、对乡镇集镇建设工作指导不力。原因是由于人力和建设资金补助不足,对集镇建设工作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指导上不力。

(四)制定切实措施,抓好作风整改

对照上一阶段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1、坚持周一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学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以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培养勇于开拓精神,努力接受外来的先进管理模式,采用电子计算机等新的方式,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3、制定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确定调研时间、单位。力争每位领导一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5天。

4、克服人员少的困难,结合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积极配合各乡镇到盛州建设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乡镇集镇建设的技术指导。

确定问题整改力争在2月13日前完成。

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县建设局机关工作规则》,围绕《公务员八条禁令》和有关纪律规定,严格机关工作各项制度,确定各种奖惩措施。

加强了对各单位作风建设工作的督察。在此阶段采劝听、查、看、评”的方式,对2003年度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进行检查,开展各单位干部民主测评和考核工作。

(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督查落实

按照上一阶段制定的四条整改措施和健全的《县建设局机关工作规则》等制度,认真抓好监督督促、贯彻落实工作。

1、在贯彻落实整改措施上:一是努力坚持周一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学习讨论了县委杨书记在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等学习材料。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新高潮。

二是以各类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培养勇于开拓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是经讨论研究,制定县建设局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确定调研时间、单位。保证每位领导一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5天。

四是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中落实了到乡镇指导具体时间。结合我县实际,积极配合各乡镇到盛州建设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乡镇集镇建设的技术指导。

时围绕《公务员八条禁令》和有关纪律规定,严格机关工作各项制度,确定各项奖惩措施。

2、在督促检查作风工作上:加强了对各单位作风建设工作的督察。采劝听、查、看、评”的方式,在对2003年度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进行检查,开展各单位干部民主测评和考核工作的同时,对各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从各阶段的会议记录、班子和领导个人材料、健全的制度等材料入手,检查各单位作风建设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此阶段初步整理归类了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以来的各类材料,顺利通过了县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督察,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受到了充分肯定。

(六)作风评议总结,坚持巩固提高

各单位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前五个阶段的工作,全面完整、实事求是地总结单位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效,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评议,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各单位的总结报告上报局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至此,局各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开始转入正常的轨道,确定了局分管领导重点督促分管部门的日常作风建设工作,局办公室进行日常的督促检查。

二、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以来,建设系统的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五个方面上突显成效。

一是四风转变上见成效。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生活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办公环境整洁有序,机关工作快速规范。埋头苦干的人多了,吹牛谈天的人少了;主动加班工作的人多了,互相推诿的人少了,争干实事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多了,说大话、空话的人少了。干部职工逐步树立起勤政为民的意识,为群众做好窗口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发展的需要,切实把“三个代表”落到实处。

二是团结干事上见成效。党政一把手带好头,做好表率,讲原则、讲大局、讲政治、讲发展、讲创新、讲改革,充分发挥班子集体智慧,确保班子形成统一意志;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为基石,积极完善班子议事规则,大力强化班子决策民主监督,党政班子成员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自觉维护集体权威。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更加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努力、扎实工作。

三是廉洁自律上见成效。广大干部职工都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严格约束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领导切实转变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多搞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指导;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防止和纠正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所谓“轰动效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铺张浪费、图安逸、讲享受。

四是思想解放上见成效。大胆开拓,与时俱进,以实施中部城镇群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创建设事业新局面。在城市建设上利用多种多样投资,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吸引外来资金投资,盘活土地存量,开发建设了湖滨路,实施了汇源路改造、县城灯光工程,建设县中部城镇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矗

五是工作实绩上见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苦、努力拼搏,奋战在各施工现场,春节前努力完成了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的三大重点工程,即湖滨路、汇源路改造和灯光工程。全面完成了2003年度各项既定的工作任务,并且确定了2004年度工作目标。州建设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考核被考核为第一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认真总结,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作风建设成果,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胜利完成州建设工作各项指标,建设县中部城镇群。

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19篇: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县建设局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实施意见的要求,自2004年11月27日起,启动了建设局系统干部职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至2005年2月27日止,顺利完成了六个阶段工作,建设系统机关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树立了石屏建设事业新形象。

一、机关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了《县建设局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确定建设系统和干部职工的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分六个阶段进行,时间为3个月。

(一)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参学对象

我局于11月28日成立了由局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县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检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领导建设系统内的机关作风建设。局属各单位相应成立了机关建设领导机构,成立机构7个,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建设局系统应参加机关作风建设人数240人,实际参加人数240人。

(二)组织学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

领导小组于12月1日召开了全局范围内的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建设局总支书记主持会议。会上认真组织学习了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实施意见》等文件,局长作了机关作风建设的总体动员布置,进一步强调了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目的、意义。号召大家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作风建设,继续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省委“三句话”。并回顾了以往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将来的建设工作做出了美好展望,进一步统一了建设系统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机关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城市建设工作做好。此阶段各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共8次,参学人员近330人次。

(三)对照州县要求,查找存在问题

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和县委办、政府办的实施意见,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到基层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等方式,查找了局机关作风存在问题。发放局属单位县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征求意见表7份,发放乡镇征求意见表9份,均已收回。针对建设局机关征求到意见建议10条,经整理归类共6条;班子5名领导征求到意见建议20条;局5个股室征求到意见建议18条。局机关14名干部职工、局属单位班子和单位班子领导针对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自身在机关作风上存在问题,形成材料按要求上交。各单位分别召开互查会议,每人发言,进行了自我查找、相互查找、领导与群众相互查找,真正把各部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细致地查找出来。

查找出建设系统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制度坚持不够。主要原因是去年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多,机关工作人员少,工作相对增多,每周学习制度坚持不够。

2、思想解放不够、思路创新不多。原因是部分干部职工缺少勇于开拓精神,面对新事物、新局面、新困难,缺少敢闯敢干的精神,往往裹足不前。

3、领导深入下属单位调查研究不够。原因是由于工程项目多,人员少,局领导全部亲自抓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下到各施工现场。在时间安排上,到下属单位的工作调查研究指导不足。

4、对乡镇集镇建设工作指导不力。原因是由于人力和建设资金补助不足,对集镇建设工作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指导上不力。

(四)制定切实措施,抓好作风整改

对照上一阶段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1、坚持周一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学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以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培养勇于开拓精神,努力接受外来的先进管理模式,采用电子计算机等新的方式,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3、制定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确定调研时间、单位。力争每位领导一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5天。

4、克服人员少的困难,结合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积极配合各乡镇到省、州建设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乡镇集镇建设的技术指导。

确定问题整改力争在2月13日前完成。

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县建设局机关工作规则》,围绕《公务员八条禁令》和有关纪律规定,严格机关工作各项制度,确定各种奖惩措施。

加强了对各单位作风建设工作的督察。在此阶段采取“听、查、看、评”的方式,对2004年度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进行检查,开展各单位干部民主测评和考核工作。

(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督查落实

按照上一阶段制定的四条整改措施和健全的《县建设局机关工作规则》等制度,认真抓好监督督促、贯彻落实工作。

1、在贯彻落实整改措施上:一是努力坚持周一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学习讨论了县委杨书记在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等学习材料。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新高潮。

二是以各类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培养勇于开拓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是经讨论研究,制定县建设局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确定调研时间、单位。保证每位领导一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5天。

四是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下基层调查研究计划中落实了到乡镇指导具体时间。结合我县实际,积极配合各乡镇到省、州建设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乡镇集镇建设的技术指导。

同时围绕《公务员八条禁令》和有关纪律规定,严格机关工作各项制度,确定各项奖惩措施。

2、在督促检查作风工作上:加强了对各单位作风建设工作的督察。采取“听、查、看、评”的方式,在对2004年度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进行检查,开展各单位干部民主测评和考核工作的同时,对各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从各阶段的会议记录、班子和领导个人材料、健全的制度等材料入手,检查各单位作风建设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此阶段初步整理归类了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以来的各类材料,顺利通过了县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督察,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受到了充分肯定。

(六

[1][2]下一页

第20篇: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河北省教育厅、张家口市教育局两级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方案精神,坚持“面向全员,重在教育,着眼提升”的原则,以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为主线,以积极践行《规范》为重点,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规范》的精神实质,自觉践行《规范》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突出重点,克服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师德师风教育影响不断扩大,全区教育形象进一步优化,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区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领导,总体谋划,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实际,我区制定了桥东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一是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校整体社会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能力。二是成立桥东区教育和体育局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三是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安排了提升年主要活动。

建立健全区本教师教育长效机制。在桥东区知行教师进修学校引领下,全区教师教育工作充满活力。一是抓住师德建设牛鼻子统领教师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师德师风提升报告会、师德师风主题演讲赛,挖掘典型人物事迹引领、影响身边同事共同提升,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效应。省教育厅第十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暨师德风采大赛,全面展现师德师风提升年工作成绩。二是试行“师德师风正面教育+师德师风法纪督察”双轨并行机制。知行学校负责师德师风正面教育,通过师德风采宣讲,师德模范推介等形式树立榜样,营造氛围。教体局师德师风督察专班负责法纪督导查处,通过法纪宣传,信访查处,专档管理等形式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三是立足时代需求增设贴近一线实际的新入职教师研训课程。新增“世界的咖啡屋头脑风暴活动课”、“思维导图设计实训课”、“微课设计实训课”、“积极心理学案例分享课”、“新入职教师思政教育课”等多门集时代感、基础性于一体的新入职教师实训课程,编写《花开有声》《新竹蓊郁》新入职教师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研训专刊两期,为促进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二、认真学习,统一认识,为活动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区教体局带领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认真组织广大教师以自学、集中学习、观看专题教育片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重温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进一步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等。全区各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板报、橱窗、校园微信群,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法律法规、教师的爱心故事、典型事迹和教育心得等,营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教师认真写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讨论活动,广大教职员工深刻领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促进了教师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从业准则,达到了提高素质、服务学生、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

三、全员推进,整体提升,认真完成各阶段规定项目

在充分解读上级方案精神的基础上,我局积极行动,认真部署、落实各阶段规定项目,在全系统掀起了师德师风建设高潮。

1.各校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与区教体局师德师风提升年方案,及时组织召开了师德师风提升年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共识,确保后续活动顺利开展。

2.教体局通过指导各校组织师德宣誓、签订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承诺书等活动,营造敬业爱生的职业氛围,并及时将承诺书归入师德诚信档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纸媒、户外屏幕等媒介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弘扬崇高师德的社会风尚,让更多教师树立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理想。

3.根据市教育局方案部署,带领各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的文件,并记入教师校本培训学时,把准则内容融入教育工作全过程。同时指导各学校成立读书会,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引教师的为师方向,怀仁者之爱,行仁者之道,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结合开展向乡村教师刘菊峰学习的活动,举办桥东教育系统新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演讲活动,深入挖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典型,目前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分别推出1名师德榜样,用他们的事迹引领、影响身边的同事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积极参加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十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暨师德风采大赛活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组织参与征文评比和演讲比赛活动,全区选拔优秀稿件70余篇,向市教育局推荐15篇。

4.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东风小学梁海丽、李静潇,宝善街小学鲁小果、李爱英,卫华小学张莉,红旗楼小学温彦红、李颖,红旗楼幼儿园温静、刘莉莉,大仓盖学区成玉英、郝志霞、潘玉芳、赵海英、赵永霞等一批优秀典型,以及区内四位特级教师李妙红、郭强、倪洪祥、张莉的个人事迹进行了采访梳理,目前四位特级教师事迹材料已推荐到区委宣传部和区网宣办。工人村小学刘爱华老师,是扎根基层教体事业的优秀人才,深入农村学校,感染带动了广大农村教师。她的事迹还多次在区、市做汇报,在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作为师德教程进行宣讲。这些优秀典型,全面展示了我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提升年工作成绩和人才风采,力求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效应。

5.依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认真对照准则,采取聘请监督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民主评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家长、学生、同行业和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查找存在的师德失范现象,进行深入反思。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师德师风建设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判,形成查摆阶段剖析报告及时上报至市教育局师教科。

6.按计划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扎实做好市教育局布置的“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全体教师读一本经典;写一篇师德征文;摘抄一句教育教学箴言;组织一次读书沙龙会。我们发挥大仓盖学区的引领示范作用,用坚守一线的广大农村教师的事迹教育城区教师,共举办“乡村优秀教师读书会”专题活动9期。

四、立足现状,持续推进,建立师德师风提升长效机制

一是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每位教职工都要从思想和行为上反思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及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和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塑过硬师德,做教师楷模”师德师风大讨论,查找班子及教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有悖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分析现状,找准原因。

二是制定方案加强整改。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班子整改方案由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制定。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措施、目标和时限。各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就师德师风方面查找出的问题,逐项检查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整改问题是否落实、整改效果群众是否满意,切实增强整改时效。将整改措施、服务承诺及落实情况,通过公告栏、单位网站等向社会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是持续跟进建立长效机制。围绕个别教师存在的理想信仰动摇、职业道德淡化、育人意识淡薄、言行失范、学术造假、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等现象,做好监督工作,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完善师德建设约束机制,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让教师的思想、工作和行为有明确指向。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切实保证评价指标的合法性,评价过程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维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学工作总结和改进方法
《教学工作总结和改进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