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差异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9 08:33:5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差异教学学习心得

差异教学学习心得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中国古典教育思想的精华。 它强调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 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 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 这样就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变通执行了, 那就是“差异教学”。 前不久, 我有幸跟万校长到招远参加烟台市差异教学研讨会, 会上听了几节优秀的体现差异的课堂教学展示, 和一些优秀学校的经验交流, 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我们一些年轻老师为什么会给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较劲儿, 看那些学生老是不顺眼, 其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所有学生一样要求, 一个标准。 不能对学生进行差异要求, 就会使尖子生骄傲狂妄, 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丧失信心。 骄傲的尖子生在班里不能起到” 领头雁“的作用, 丧失信心的基础差学生会成为班里的不稳定因素。 没有” 领头雁“的带动,失去信心的学生又会惹事,班里学习气氛自然不能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会高。 如果我们对尖子生提高要求,让他们继续努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自己,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就会消除狂妄,不敢骄傲,向新的高度攀登;对后进生降低要求,让他看到成绩,受到激励,那么就会使其找回自 信,努力上进,做最好的自己。 你这样做了, 就是在“分层教学”上迈出了 一步。

1 具体到课堂教学上, 我认为如果不能实行走班制, 就不能苛求老师既要照顾到尖子生, 又要照顾到后进生, 那样根本没法操作。 但是在作业的布置和要求上我可以有所区别。例如, 我可以在正式作业之后布置” 选做题“, 明确告诉学生: 基础比较好正式作业不能满足自己的同学可以选做。 选做题难度大, 综合性强, 对少数尖子生有意义, 对大多数同学没有意义, 因此在作业处理上可以只批改, 不评讲, 以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时间。 老师可以在学生做题后, 把答案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对照研究, 理解掌握。 如果还有疑难问题,老师可以抽时间单独辅导。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老师可降低要求, 可以明确宣布: 正式作业是每个同学必须认真做好, 老师要收交批改的, 如果有个别同学遇到难题确实做不完,也可以不做难题, 只是把题抄到作业上, 留下答题的位置, 等老师评讲之后, 自 己理解了会做了再做。 但是会做的基础题必须认真做好。 至于哪些学生做选做题, 哪些学生可以把难题空起来, 老师不需要指定具体人, 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就是“差异要求”。

差异指导“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不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学习目标, 如何掌握教材知识, 如何纠错补差, 如何对待考试, 如何利用课外时间, 如何确定竞争对手, 如此等等,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 例如尖子生的竞争对手就要在级段甚至全县全市范围内确定, 中等生就可以在班里确定, 基础特差的学生可以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 超越了自 己的昨天就是进步, 就是成功。 再如学习教材, 尖子生主要着眼知识体系的建立,

2 中等生着眼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基础很差的学生掌握住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就可以了。 对于考试, 尖子生务求准确规范地做对全部试题, 中等学生则可以对难度大的高档题 予以舍弃, 基础差的学生则是要保证做好基础题、力争做一些中档题就行了 。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指导好多方面都应该是有区别的, 只有一点是一样的, 就是都要刻苦努力, 力争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 己, 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不能具体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下, 积极尝试“差异教学”就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实践。

推荐第2篇:实施差异教学

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摘

要] 教育必须从人的丰富个性特点出发进行全面设计,实现个性化,才能深入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着针对不同学生差异,推进分层递进教学策略,采取集体——分组——集体的授课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个性化 分层 递进 差异教学

一、实施差异教学的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品质、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这样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把脉问诊,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目标、创新的设计教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多样化地安排教学,分层递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实施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内容

1、学生分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而且要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习情况层次能够浮动。

2、目标分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高、中、低层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结合1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标记、理解、简单教材设计:○2中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运用、理解、分析。○3发运用。○展目标指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掌握较难的综合运用,对知识的拓展及教材内容的加深。

3、课堂训练分层:基本模式,集体——分组——集体。第一次为集体同授,为分组学习提供方法的示范和思路上的指引。分组是为教学的分层目标服务,教师可以出示教学提纲,让中高层学生自学,学习时间与自学同步。自学提纲基本包括:知识提示、

1反馈;学习思路及所需思考问题提示。第二次集体包括○主要是了解2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中高层自学情况。○对中高层回答的难3合作:要求针对学习度问题进行交流,使底层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内容分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讨论,不强求4整合:通过教师总结,提示重点难点梳理知识。○5教学:针一致。○对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补救教学。

4、作业分层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每章节每课时的作业设计也应有层次,每个层次,作业量难度大小各不相同。

5、评价分层: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采用目标参照评价,不仅应用于课堂回答问题,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也是如此。对中低层学生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内进行自我比较,有进步就给予表扬,不公布考试成绩只指出学习的进步与问题,高层次学生则着重引导他们进行同质组内的比较,鼓励他们开展竞赛。

三、差异教学取得的效果

经过探索,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取得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尤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表现,教学设计彰显个性,教学过程凸现个性,教学方法重视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二)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 学生对自己学什么,有“做主”权力,可根据自己的基础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的个性化学习。以学习《向往奥运》为例,本文可设计如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目标。高层次: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自己动手办一期奥运手抄报。中层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音准确、会默写并理解词义。

2、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低层次:

1、基本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音准确并会默写。

2、能正确朗读课文。

“合作” 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改变以往师生单向交流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形成研讨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向往奥运》一文,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从各自最感兴趣的部分入手学习,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汇报。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其他同学的学习汇报,从中吸取他人的精华,充实自己经验,整合自己的认识,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探究” 指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参与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课文语言情境,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组合中,给各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演议等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培养个性。

在课外学习指导中,善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有阶梯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练习的方式和合作伙伴。

1、制定作业量的分层要求。例如:巩固生字词的抄写作业,对平时记忆字较快的学生要求抄写一至二遍,对平时默写错误较多的学生则适当多写几遍。

2、做好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布置

1朗读课文,了如下几项作业:○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3能根据课文合○谈谈你的体会。○理想象试编《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

3、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综合能力。在班级内每月办一期个人小报,让学生自主选材、自拟报名、自定刊头、学生自由设计,自任主编,或抄或写或剪或贴,有诗有文有图有画,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不是硬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发展水平自我调整,让所有的学生有了很大发展空间。照顾学生的每个方面,学生劲头大,实际效果好。由于优化作业设计,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业设计目标明确,对象分明,训练层次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有效的提高。

(三)采用分层评价形式注重个性发展

1、教师评价: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把更多的关注送给低层学生。

2、学生自评:一是发挥小组互动功能,二是实施学生自我综合评价。

3、个案跟踪评价:对低层中的特殊学生建立个案,从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由点及面带动整个低层群体遵守课堂秩序,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成绩取得明显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中低层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在乡中心校多次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所带班级成绩均名列前茅。有多名学生的作文在《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和第一届“新蕾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奖。 [参考文献]

1、《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胡兴宜主编

2、《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

3、《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推荐第3篇:差异教学学习心得

差异教学学习心得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特有的才智和聪慧,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习性、爱好、能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多样性,其潜能未必能在同一时刻被开发出来,有快的,有慢的等等。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有责任去研究,如何找到适应于不同特点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仔细听取上海市建平中学专家作的题为《实施差异教学的组织管理流程与技术指导》的报告,我对差异教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次报告中,专家从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实施差异教学的可行性、差异教学的方式、分层走班对象与时机选择、分层的目标定位、差异教学的实施流程、差异教学的管理办法等七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为我们分享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毫无保留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我受益匪浅。

最基本的,我们要认识到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做个“引领者”,更要求善于做个“发现者”和“指导者”。这关乎到国家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因人而异,育成各式各样的人才,同时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扬崇高的师德师风。研究差异教学是要求教师在“普教”的基础上力求尊重学生个性多样化,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取得多样性进步的问题。

差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并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同时,差异教学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教和学是不可分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并认为任何忽视或无视学生的教学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对教学对象实施目标分层。分层过程,正好是教师做好学习心理辅导的载体,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获得成功的学生能再接再励,使受到挫折的学生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也就是说,分层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发掘潜能,努力发展自己,逐层递进,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在差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科学合理地参照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的便捷。比如,此次报告中专家分享的组织管理流程和技术指导就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满怀激情、勇于拼搏,而且要充分利用头脑,产生最高的智慧,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推荐第4篇:差异教学设计

《失根的兰花》教学案例 大柳行中学 王春华

1、教材简介

《失根的兰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中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精读课文,进行的是第一课时。

2、目标确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1课时的学习,掌握字词,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80%学生能当堂背诵精美语段,65%的学生能说出对文中语句的个人感受,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文中写作技巧的运用,在彼此的倾听、沟通中互补互助,提高个人思想情操。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有以下几条原因:1《失根的兰花》所属的第三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集合了六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失根的兰花》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陈之藩以花为契机,以“失根的兰花”自喻,抒发思乡爱国之情。反复诵读、赏析将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本文。也是为了落实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培养爱国主义”的要求,以及“教学建议”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加深理解和体验”的授课理念;2是我班的情况,班级43个孩子经过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都能通过预习来自主解决字词知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或者“共性”。 另外,根据学生的阅读经历和阅读能力,通常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如姜雯、张润、李悦等大部分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逐渐养成静读批注的习惯;另一类如杨先超、张丰智等近15%的学生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而是有其他方式把所思所感体现出来。前者属于言传型,后者属于会意型。这是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显著差异。3目标的确立还源于我自身的原因,我比较喜欢爱国文章,运用我的历史知识熏陶学生,让大家感受祖国的伟大。我也比较善于鼓动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3、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由学生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方法:提前布置了让学生们查作者陈之藩相关资料,并由他们向大家作介绍,其他学生有选择地记录。)

【设计目的:既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也培养学习的兴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

1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背诵优美语段。

2了解背景,赏析语句,体会作者情感,把握写作技巧。 3提升个人思想情操。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1、明确字音词义

有以下几种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

A类 读准并识记字词:一幢 点缀 褪色 群山万壑 晨曦 坍塌

辩烁幅B类 多音字、形似字组词:嚼{ 藉{    缀谐沁副辨砾   掇

偕泌辍 C类 词语造句: 不朽 慰藉【设计目的:A类只需记住字形,B类字形相近需分辨出才能组词,C类既要识字形还要理解词义才能造句。三组题从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收获,在交流融合中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既为阅读文本扫除障碍,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2、介绍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了解画家郑思肖的绘画背景。

方法:A类 利用课下注释“祖国已破”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B类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的学习收获,认识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对“南宋画家郑思肖”的认识主要是朝代认识,初一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还没有系统地学习,就从与南宋相关的人物、故事角度引导,如岳飞、文天祥等,使大家认识到南宋是一个战争频繁、岌岌可危的朝代,这样就有利于理解郑思肖画兰的情怀。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为体会作者情感服务,也落实了课时目标中写作背景的介绍。】

3、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有感触的句子和不懂的句子。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A以朗读来表达对句子的内心感受;

B在有感触的句子上做出旁批,以“我读出 (句子)表达了 ”为句式说话; C在不懂的句子上标出是某个词不懂还是句意不懂;

自读自悟之后,进行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设计目的:本环节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依据班内学生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感悟风格设计问题,尊重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即实施了和谐高效教学。这也是落实《课标》“教学建议”第五条“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第三环节:跳读课文,品读文本 A背诵精美语段。

B找出文中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段,说说欣赏的理由。

2 【设计目的:A题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这是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基础知识的积累,B题为理解能力较强又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学生设计,C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还有一定赏析能力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设计。】

第四环节:再读课文,延伸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学习了本文,你最想对祖国说什么? 方法:A用一句话表达个人情感;

B用几句话,能运用排比修辞或借用一些古诗增加文采更好。

3、阅读自读课本里的《向中国人脱帽》。

【设计目的:1是为解开初读课文时文中标记的疑问,加深对文本理解;2题兼顾不同表达层次的学生设计,能说一句也行,能用上排比修辞或借用古人的诗说上一组句子更好。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大家踊跃举手。3题兼顾不同阅读能力而设计,也是贯彻《语文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的要求,也落实了提高个人思想情操的教学目标。】

4、谈收获,小结文本

【设计目的:每个人对同一堂课的收获是不同的,也不可能要求学生们有整齐划一的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本节课学习方法及小组合作的方面谈,让不同层次,不同感悟的学生各自谈收获。】

5、作业:A必做题:巩固背诵第9段;

B选做题:练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看云、看日出、看落日„„写一段话,先说明看此物的缘由、经过,再抒写心中的感受。

【设计目的: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做的,选做题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锻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

4、精彩片段

为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师生抓住课文关键语句,潜心阅读、个性剖析,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展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思维对话和情感交流。以下是第三环节“跳读课文,品读文本”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任何感情的抒发都是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用心品味作者的语言,才能感受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所以在品味的过程中我没有太多的干预,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逐步引导。

师:是啊!每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心中都会产生浓浓的思乡情!我们的作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都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

师:下面小组交流,组长要做好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好现在开始!

师:停!下面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同学们注意要学会倾听,要做好记录,必要时要补

3 充发言!好!哪个小组先来!

生:我们小组觉得文章的

1、

2、3段,是通过作者在美国大学里看到了和故乡一样的花草伤感得流泪这件事,来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师:哦,你们认为是 “看花草”这件事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板书:看花草) 师:哪个小组再来交流!

生:我们组觉得

4、5段作者是通过回忆自己十几岁离开家,一直到美国的这段经历来写自己离开祖国后的那种思乡的情感(板书:忆经历)

师:很好!哪个小组再有补充!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在11段中,还引用一个宋朝画家的典故,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入到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板书:引典故)

师:交流继续!

生:我们小组认为文章的第九段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优美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绘故土)

师:还有吗?同学们有没有注意

6、7段,这两段写了什么?谁来分析一下?

生1:我觉得

6、7段是讲了美国小说中的一个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中国人的故事。(板书:讲故事)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说中的中国人的故事呢?

生2:因为通过这个中国人的故事,能够写出所有旅居海外的游子们心中的那种浓浓思乡情!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从看花草、忆经历、讲故事、绘故土、引典故五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乡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热爱!(画花的外形并板书思乡爱国)

片段二:

师:好!同学们发言时候可以这样来说“我们小组找到的是第几段中的哪句话,然后赏析,小组的其他同学可加以补充!好!哪个小组一马当先!

组1:我们小组找到的是第3段中的: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我们觉得这句话中的“变”、“褪”、“落”、“流”这四个动词运用的非常恰当。

师:好!哪个小组也赏析的这句话,你们可以补充一下吗?

生:我们小组也觉得这几个动词用得很好,特别是“褪”字,我们把它换成了“淡”,(师:哪个淡?生:淡颜色的淡)换了之后,感觉不如原来的生动,因为“褪”字是“脱”的意思,显得颜色有一个变化过程,而“淡”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师:非常好!他们小组是把这句话中的褪字改成了淡字,运用了“改一改”、“品一品”的方法,分析得非常到位!

4 师:那么,这句话怎样来读呢?

生:我觉得作者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和故乡一样的花,一定很伤感,而且作者还流泪了!应该用一种伤感的语气来读!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 师:读得很好! 师:我们继续交流!

组2: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5段中的“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家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们小组是把这句话中的“不爱看”和“不敢看”交换了一下位置,我们这句话中的“不爱看”和“不敢看”这两个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不能交换。因为作者在美国的时候,一定会从心里非常排斥与家乡不同的东西,所以“不爱看与家乡不同的东西”,但是看到了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又会勾起思乡之情,所以作者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师:你们运用的是“换一换、品一品”的方法对词语进行了赏析,从而理解了作者那种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心理。非常棒!

师:哪个小组再来交流?

组3: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10段,(读第10段)我们觉得“人生如萍”、“ 人生如絮”这两个比喻句写得很好

师:好在哪里?你知道什么是萍?什么是絮吗?

生:萍就是那种漂浮在池塘中一种椭圆形的小绿叶,没有根。絮就像是柳絮一样,也没有根,被风一吹,到处飞舞。

师:那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都没有根。

师:那么谁说说古人和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喻成“萍”和“絮”?

生:萍和絮都是没有根,古人和作者把自己比喻成萍,能够很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失去祖国后那种无依无靠、四处漂泊的状态。

师:说得太好了! 师:我们继续交流!

组4:我们小组找到的是第7段中 “我曾经剪过辫子,穿起西装,说着很流利的英语,然而,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你们拿另一种眼光看我,我感觉痛苦„„”刚才我们组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把“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这句话中的“混合”读成了“融合”,开始我们还以为是作者用词不当,再一琢磨,就觉得“混合”这个词用得非常巧妙!

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这个问题,我想让我们组的张欣同学为大家分析!

5 生:我们觉得 “融合”的意思应该是:不同的事物融为一体了,不分你我;而“混合”是把几种事物掺在了一起,这几种事物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而小说中的中国人说“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说明他是非常渴望能和美国人融合在一起,可是不管怎么努力,最终连和美国人“混合”在一起都不能,可见,一个漂泊异地的游子的处境是多么悲凉!

师:你们的分析太独到了!太精彩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5、自我反思

几经实践、反复研讨,我最终确立以思维对话为核心,从“重教”向“重学”转变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影响巨大。许多教师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我也在这种改革中努力探讨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生命力,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如何能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在教学中设置拓展延伸环节可能是我做出的第一个举动了。但是一系列的问题就摆在面前: 1.在文章哪些讲解环节中设置拓展? 2.拓展延伸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

3.想要把拓展延伸做好,我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给养? 4.拓展延伸最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这些问题的解决,语文组的同事们给了我许多启发和灵感。 拓展延伸设置的方法主要有: 1.赏析语言中拓展延伸:

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让学生对优美语段做积累,可以圈画,可以朗读,可以记录。然后,感悟内化这些文字,试着说出其中蕴藏的情感情绪。接着,让学生去仿写,用阅读来促进写作。

例:“ 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句。既然学生找出了这些句子,说明他们深有感悟,我应该引导着他们表达,鼓励他们仿写。这样的拓展才会有实效。

2.情境迁移处拓展延伸: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形成情感和价值观。即,让文本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内化到学生思维中。应该借助本文精彩的语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情感教育。

总之,在整堂课中坚持“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在你说我说大家都说的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6.专业点评

生活阅历、背景的差异,为这篇文章等学习增加了困难。但恰恰是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王老师带领学生以思促情,以情激思,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在渐次深入地融情对话过程中

6 完成了自我提升,实现了学生生命进步。 (1) 巧设问题

阅读是理解文本的最佳途径。课堂上,她选取“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作为统领全课的问题,老师没有急于解释这些富有内涵的句子,而是从容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流体会。 (2) 注重体验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生活。在理解“人生如萍”、“ 人生如絮”这两个比喻句时,王老师首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萍?什么是絮吗?”在了解了各自的状态后再思考比喻的内含就容易得多了。

情感的互动推进了思维的发展,赋予课堂深厚的生命气息,师生内心的情感也在变化中完成了各自与自我的对话。从认知到情感的变化,到认知与情感的一体交融,有意识地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推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获得情感因素的发展与提升,真正做到情思一体,多维对话,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这也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的基本立场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

推荐第5篇: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凤台一中 苏 旭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中学教育承上启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响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

1 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高一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与平抛运动概念及解题规律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解题策略,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他们能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

2 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上睡觉现象。

4、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中的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后进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

推荐第6篇:语文差异教学初探

语文差异教学初探

——中枢镇桃笑小学教师李兴文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根据自己经验,下面仅谈谈个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制定上,我们不能只照顾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保护慢者,约束快者。由于学生受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特点等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如果采用统一的要求,“一刀切”进行教学,学困生的数量只会有增无减,只会使他们长期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丧失前进信心和动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机会。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优生有提高的时间,让一般的学生有理解的时间,让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为此,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既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基本目标,又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三年级《小儿垂钓》一诗的教学,要求优等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朗读、背诵、默写古诗,把诗编写成故事。”中等生“掌握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学困生“掌握生字词,基本了解诗意,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二、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弹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要只将作业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兴趣、学习爱好、学习速度、学习准备、认知能力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然后按一定的标准,客观地把学生分层。去年,我接手了三年级(2)班,头一天上课就很费劲,三年级学生不认识自然段,不认识标点符号。在学校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下,我慌了,怎么办呢?于是我开始了学生学习状态的摸底工作。一个月后,通过分析上学年年末统测成绩表、兴趣调查表和家访等,了解到三②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班集体,生源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识字能力差,理解力差,头脑迟钝,书写马虎。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的同学占了全班32.4%(12人),我把它称为学困生或学习障碍生;思维敏捷,基本功扎实,能自觉主动学习的占27%(10人),我把它称为优等生;另外,还有一批中等生,占了40.5%(15人)。根据这一调查分析,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

1.自选作业。我校农村进城务工子女较多,学生学习资料缺乏,利用唯一的一本《一课一练》,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有便于优等生思维训练的综合题,有便于中等生思维训练的基础题,有便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题。这些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勇挑难题,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2.互命题作业。我指定学习小组长,以4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命题作业,命题的范围可以是课内学过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课外学到的知识。同时评比各小组的作业形式、内容以及作业题的质和量,对优秀小组授予“学习小主人”的称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轻松学习的乐趣。

3.小伙伴对学困生命题作业。为照顾学生的差异,帮助困难学生学好知识,应发挥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伙伴教学是帮助同学的有效形式之一。我挑选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同学进行培训,让他们以伙伴的身份担任学困生的辅导老师。学生作为辅导老师往往能很好理解被辅导学生在他们面前也能畅所欲言。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根据我们班学困生多这一实际,我挑选了12个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优等生,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培训,对他们的辅导内容和方法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对本班12名学困生的辅导,每天抽30分钟的时间辅导自己负责的学困生,包括和他们一起起阅读课外书以及设计一系列适合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题等。这一做法,使学困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做老师的成功体验,他们往往会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努力地学习;被辅导的学困生也从中受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惊奇地发现12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我就通过全班民主评选出“优秀的学习伙伴”和“显著进步生”,对他们进行适当奖励。

三、单元测验分层设计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把好单元检测关非常重要。我采用单元检测的理由是:第一,教师可按课程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检测。第二,可促进学生学会较好分配时间,及时复习。第三,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的缺陷和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影响以后的学习。我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分层组织检测。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难度较高的要求,对能力低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底的要求。第一单元测验结果出来后,根据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及时进行小组成员的重新组合,再转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检测,依此进行类推。这样,定期变换分组的形式,那么学生就会渐渐明白,自己今天所在的小组不一定就是明天所在的小组。因为分组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相同。一学期下来,学困生跑到了中等生组,中等生跑到了优等生组,大家在激烈而紧张的竞争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测验结果分层评价 在单元测验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测验结果与学生付出的努力比较一致,就能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所以,如果老师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所有学习,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积极性,也会挫伤优等生的上进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

对于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我都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而是采用“同类横比”的方法。即学困生与学困生比较,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较,优等生与优等生比较。这样在比较时考虑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进步。每个单元测验结果出来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评选出前六名进行适当奖励。奖励时,充分利用文具,诸如:作业、笔记本、橡皮等,不断刺激他们的学习竞争意识。下一单元的测验在上一单元测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优化组合,使学困生往前冲。学期结束一统计,全班37名同学人人都得到过不同程度的奖励,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把这种成功的奖励当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起点。在年末统测中,我班的语文成绩上升了15%,及格率100%,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推荐第7篇:相似与差异教学设计

相似与差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长出自己与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并分门别类地列在表中。2.能设计一种可以快速分别找出全班同学中与自己一种、两种、三种、四种特征都一样的人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实例或自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2.能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特点的意义。

3.能举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4.能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大量事实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小到大,虽然我们的身体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变化,从但是仍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长得真像你的妈妈(爸爸)!”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体形、举止、音容笑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

(二)探究新知

1.汇报调查的结果:自己与家庭成员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思考:除外形上的相似外,自己在为人处事等方面是否有和长辈相似的地方?

3.设计图表,将全班每位同学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4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统计。

4.将自己的特征与同学的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与自己有1个或几个相似特征的同学的数量,并在坐标纸上标示出统计结果。

5.讨论:从统计结果中发现什么规律?有没有与自己的各个特征完全一样的同学?

6.教师出示几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下一代与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课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准备材料:几头大蒜、几个豌豆或几条金鱼等。

推荐第8篇: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

—— 课题结题报告

青云中心小学

钱志明

曹学兰

一、研究背景。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自信心,有着不同的成功体验。著名的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都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多重智能结构,这些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差异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1.从目前我校教学状况看表面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实则是一刀切的教学,班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只能面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结果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从每次评教反馈意见可窥一斑)这恰恰说明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适应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因材施教。

2.从学生的情况看,搞差异教学就像在体育运动场上不同跑道的径赛选手,他们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有自己尽情发挥的时空,他们有时会抢占别人的跑道,有时落后但已尽力而为,心甘情愿„„鼓励冒尖,发展个性,允许暂时落后,提倡后来居上,教师能够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置于自已的视线之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从我校生源情况看,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有知识分子家庭、工人家庭、无业人员家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借读生。社会、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力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的实验方案,并在我校组织实施。

二、概念界定。

1.个性:列昂捷夫列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时揭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2.差异:指的是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差异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二是把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

3.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三、研究目标。

由于前几年国内同类研究已进行,并取得研究成果,因此本项研究我们定位于个案研究。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力求实现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研究在班级内开展差异性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1.调查分析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了使这个课题更具有实效性、实践性、易操作,成为服务于教学的切实有效的手段、方法、载体,而不是应付潮流的花架子。我们主要以“学生个案”研究为主要形式,从着眼与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出发,去探求手段与目的、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因果关系,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尝试,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研究内容。

2.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2)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法方法。

(3)学生分层。

(4)评价分层。

3.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差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行为实验的准实验法,实验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班,具体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注意平时实验的资料积累,不断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五年,主要分下面几阶段。 (1)准备阶段(2006.1----2006.12)

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材料,收集教学资料,调查学生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方案,做好提前测定工作,分类归档。

(2)研究阶段(2007.1----2009.12) 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实施实验,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建立实验档案,写出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论文,定期研讨交流,边研讨边总结。 (3)总结阶段(2010.1----2010.7)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效果,探索出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案例、反思、个案研究、论文,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评鉴。

我们从:五年前的探索——寻找理论依据——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逐步实施,发展到如今,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科研规划制度: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制定出了我校科研发展规划,将差异教学的深入开展作为我校科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使之能够有计划,按步骤,一一落实。

(2)课题管理制度: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青云中心小学课题管理条例》、更对课题的管理网络和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课堂观察、研讨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每学期在课题组内开展六个一活动:

(1)一学期一研讨: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有 “沙龙研讨”、“说课评课”、“个案交流”等。

(2)一周一反馈:每周课堂教学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写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心得:每个月整理一篇教学随笔,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吴江行知网上。

(4)一期一案例:每个学期上好一堂同题实验课,并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鼓励教师小课题做大文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课题研究步入正常轨道。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二)求索实践,凸现科研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们在参与和经历研究过程中努力实现由教学向研究型的转变。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果。

1.尊重学生差异,初步形成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操作说明 :

(1)分层定标 ,确立目标。

分层定标,确立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A、B、C三层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的不同,从而设计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C层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且必须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部分;A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综合运用部分,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

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确立最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分层指导,合作探究。

分层指导,合作探究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 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A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分层辅导,自主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才能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

“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度都要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教学设计时,设定必做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和选作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和横向拓展),必做题人人要做,选做题一般为2至3道题。A、B、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做。这样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情况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学习,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分层评价 ,矫正提高。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C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A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我们尝试以学生阶段性评价量表来对学生进行更量化的评价。

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2.利用学生差异,初步构建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发展小学生的潜能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两条策略,在学科考试、评优、五星级特长生等方面形成诸多特色做法: (1)策略

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

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做法

学科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变一学期一次有针对性调研,如语文中高年级作文调研;数学解题能力调研等。

②规定平时老师不得经常性的考试,以减少考试次数。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③试卷语、数、外,三门学科试卷采用等级制,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 ④小学科老师交换年级出卷,这就保证小学科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不仅学会语数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充分发展空间。 学生评优的改革

在评优方面,我们经过近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调整,初步形成以下成果: ①

变“三好生”为“综合素质优等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质是评选观念地转变,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

增加名额,由当初的学生人数的5%增加到10%,让更多学生有接受表彰的机会。 ③

给部分表现突出,但在个别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同学有破格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积极分子”如:“爱集体标兵”“爱劳动标兵”“守纪律标兵”“体育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一系列单项荣誉。 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

在星级特长生评比方面我们评选范围不断扩大,评选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上千名学生受到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评选项目有:阅读小能手、口算、绘画、古诗词背诵、计算机、体育、其它。 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

③评选步骤为个人申报,班评,校评。 ④公布名单,发给不同星级证书。

3.发展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大赛,连连获奖。在朗诵、演讲、写作、书画、歌舞、体育、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吴奕琳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张含千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徐宇佳、张佳怡、李鼎越、杨依宁分获五年级组三等奖;高郁惠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六年级组一等奖。姚思玥、钱丰、钱怡婷分获六年级组二等奖。吴珂宇、严宇超、钱煜敏分获六年级组三等奖;杨以谦、周振杰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金晔杰、陆丹书、王羽丰分获四年级组二等奖。毕文杰、吴灵燕分获四年级组三等奖;张悦婷在吴江市中小学音乐“三独”比赛中“雨竹林”获独舞小学组三等奖;王恒、程轲轲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二等奖;沈学峰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一等奖;茅莹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绘画一等奖;张琦、张莹婷获绘画二等奖;钱逸飞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软笔书法三等奖;徐宇佳《绿色恒温调控车》获吴江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小学组二等奖等。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通过对课题再认识等沙龙研讨活动,课题组的成员们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困惑,得到了以下的共识:

1.理论支撑略显薄弱,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的支撑犹如人的骨骼,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在专题研究、教学实践的引路灯,为深入的探索指引方向。但在这一阶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理论上的支撑仍显薄弱。以前的专题研究中,也有教育者对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或“分层教学”等主题进行过研究。但如何吸取其精华,与本课题研究相结合呢?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层的理论学习来转变观念,指引深入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教学实践——反思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提升研究效果。

2.精心设计的作业分层,如何确保其完成效果,提高有效性?

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一大研究特色——作业分层,并且已经渐渐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中以“作业楼”的形式,数学教学中以“A、B、C层”形式,根据学生能力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去完成这样的作业。但作业不仅仅停留于设计的形式,更应注重实效性。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如何给予学生相应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效果反馈?教师如何确保作业分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分层作业的设计、批改上多花精力,确保“底线”——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难易适当。并且批改的形式也可多样化,例如:教师批改,小组互评,汇报展示,全班评议等。并通过多样化的批改,多渠道给予学生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提高学生完成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作业分层的有效性。

3.本校班级人数大多在50左右,这样的大班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分层中共同进步?

4.“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5.由于每个学年学生的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案的研究不能持续下去,怎么办?

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成员锲而不舍,通过理论学习、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丰富实验。

推荐第9篇:差异教学,突破中长跑教学瓶颈

差异教学,突破中长跑教学瓶颈

【内容摘要】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研究利用差异教学,促进下学生突破中长跑瓶颈的策略。通过趣味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其提高速度;通过纠正呼吸方法可以增强耐力;通过跟跑激励策略可以给学生提供动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差异教学更好地推进中心学中长跑瓶颈。

【关键词】中长跑 差异教学 中学体育

对于中学生来说,经常参加中长跑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耐力,促进学生养成坚强拼搏的品质。然而很多中学生缺乏毅力,不愿意参加中长跑练习,尤其是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更是畏首畏尾,缺乏训练又使得他们的中长跑水平越来越差。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水平,教师还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差异教学的策略促进他们也积极投入到训练之中,提高中长跑水平。

一、妙设游戏,练习速度

要更好地进行差异教学,就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身体健康,能够胜任长跑项目,但是他们却对长跑有畏惧心理,因此会本能地抗拒训练,这样就促使他们的长跑成绩无法得到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设置一些和游戏相关的训练项目,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提高速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匀速感和节奏感,教师可以让一组学生交替领跑,先按照一定的速度快跑一段,然后再进行慢跑,在整个长跑过程中连续多次变换快慢速度。这种速度训练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匀速跑步的感觉,但是如果只是单纯训练的话,学生的锻炼兴趣可能会不高,所以在这种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游戏的成分,例如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设定角色,跑得快的学生代表小鹿,跑得较慢的学生代表小鸭子等,快跑的部分由“小鹿”来领跑,而慢跑的部分由“小鸭子”来领跑。在跑步的过程中由教师用有趣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如:“老虎来了,小鹿快带领小伙伴们跑啊”,“来到了池塘边,小鸭子带着大家慢慢跑,欣赏风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增添一些趣味性,同时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得到领跑的机会,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开展速度游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速度感和节奏感,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长跑技能。同时,有趣的游戏也能够让学生感到长跑活动也能妙趣横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之中。

二、调整呼吸,增强耐力

在长跑运动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够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将很好地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长跑速度有很大的好处。然而一些不擅长长跑的学生往往会使用错误的呼吸方法,这回使得他们很快产生疲劳的感觉。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特别训练,促进他们调整呼吸方法,增强耐力。

在刚开始长跑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用鼻子来呼吸,尤其是在冬天或者是顶风跑的时候,先采用鼻子呼吸可以起到增强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作用,能让肺部逐渐适应。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体内氧气跟不上,这个时候可以辅助使用口部,可以选择先用鼻子吸入空气,然后用口部呼出来。在使用口腔呼出气体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嘴巴张得太开,可以轻轻卷舌,顶住上腭部分,然后将空气从牙齿缝中挤出去。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呼吸有一定深度,保持一定节奏,一般来说可以每两到三步吸入一口气,再每两到三步呼出一口气。教师可以用手暗示的方式来提醒学生在长跑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可以将手向回收,表示提醒学生气体,将手向外推,表示要呼出气体。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

很多生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在长跑的过程中产生疲劳的感觉,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改善他们的身体不适感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在差异教学中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方法,正确呼吸。

三、跟跑激励,提供动力

有的学生由于体能较弱,所以在中长跑训练的时候往往缺乏自信,害怕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或者是落于人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消除不敢跑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结成对子,采取良性竞争的方法,让实力弱的学生采取跟跑的方式,给他们提高持续的动力。

在组织跟跑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让同一小组中的两个学生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能太大,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竞争。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实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目标,而实力较弱的学生则进行跟跑。由于不远处就有目标,所以实力较弱的学生会感觉有一定激励作用,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向前跑。除了让一组两个成员同跑以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陪伴跟跑的方法。由于长跑的中后阶段对于长跑者的毅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可以安排让实力较好的学生在跑到中后阶段的时候来到实力较差的学生身前不远处,进行带跑,并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该学生继续向前。

在中学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差异教学,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促使那些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投入到中长跑的锻炼之中。

【参考文献】

[1] 黄其凯.对中学体育中长跑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2] 张勇.中长跑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

[3] 袁克奇.分层次教学法在中长跑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推荐第10篇: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摘要: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若在教学中继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认为在课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

关键词: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

铃声一响,教师走进课堂,就好像一架机器开动了,课堂上既要复习知识,又要讲解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教师面前,在一节课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灵活机动的指挥员,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语言精练,津津有味地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我注意到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对学生

- 1

按这种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能是全体学生都不是旁观者,通过主动的参与,产生了协同共鸣,从不同程度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和自信,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各有所获。

四、设计针对性练习,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成功的信心

教学过程的责任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获得成功。从这一点出发,教学必需尽量地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和希望,使他们在成功的激励作用下更出色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既要注意环节安排,更要精心设计练习,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x22x24。让中等生做(x23x)+2(x23x)-24,让优等生做(x23x-2)( x2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五、作业和单元考核分层

教师首先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后将学生按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组,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组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而第二组是中上或中下的学生,第四组是学习差的学生,然而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实行分层教学。课堂作业是由教师事先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情况和教学内容分组编写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习题刻印好,于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每一层次的学生唯有在专心完成本层次的教学目标后在向高层次挑战,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有针对性、高效,且不易有挫折感。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

- 3

第11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反思

南北气温差异 教学反思

一米

这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温度带相关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有三个:(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3)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及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课重点是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和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是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另一个是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我先讲解了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并分析了其成因,在学习我们国家夏季气温特点时,我上学生自己来以我分析冬季气温的方法分析,把方法教给了学生,让他们来练习,同时检验他们的接受情况。最后结合我们讲的气温的差异,引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整节课逻辑性强,内容清晰,重难点突出。并且在课堂中融入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起到了一个巩固复习的效果。课堂上让全班齐读材料,可以加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能防止个别学生开小差。课最后的一句话总结,可以上学时思考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另外板书不够整洁,附板书处可以划个区域。在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时,可以重点讲解其经过哪些省份和地区,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好能叫学生一起看地图,加强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整节课语速有点快,应该放平和点。在讲解夏季气温特点时,课件速度没跟上。时间分配上,最后最好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消化。

教学改进:

在温度带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这部分的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些学生的生活事例和亲身感受应该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也更让他们感觉地理是结合生活的,是有用的学科。因为平时利用多媒体上课比较多,所以板书功底还得加强。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强改正,让今后的课堂上的更加完美无憾。

第12篇: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第13篇:中职语文差异法教学

中职语文差异法教学

中职语文差异教学方法探索

王玉姐

摘要:本文从相关理论依据出发,从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着手,结合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差异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差异,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

所谓差异教学是指首先承认学生个体许多方面存在不同,诸如智力能力高低,接受能力大小,应用能力程度,兴趣爱好不同,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再立足于这些差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不同措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差异教学对中职教育来说显得更为突出,就中职语文来说更为重要。中职语文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不只是一门工具课,而且是一门基础课,是中职教育各专业理论课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加强中职语文教学显得格外重要。而中职教育的对象大多是中考落第生。这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心理素质脆弱,学习兴趣低落。对语言能力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应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而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面向社会实际,要学会熟练掌握一种和多种实际应用知识的特长,这就要求加强培养学生个性化教学。这是社会实际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自身的需要。如何根据这些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生个性现状,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中职教育面临思考的问题,也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差异教学法正是着眼于这些特点而被许多教育工作者积极应用和采纳。以下就多年中职语文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进一步探索。

1, 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霍华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想象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集合。这些智力集合主要包括四个特征,即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开发性。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组合,不同的聪明范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质。而这样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教学的负担,而应该把他当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教育的目的是应该正确引导和发掘这些存在的差异,并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使每个学习者成为可用之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1]。

2,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职业”的特点,从迈进中职学校大门开始,就决定了学习的目的性,即它是社会性的,并和社会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学习。他们要学好职业技能,掌握实际应用能力,把握职业方向,关心就业形势。要掌握职业技能,中职语文教学更为重要,首先中职语文本身学习动机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而且他是各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基础课程,掌握任何一门专业技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运用,离不开语言能力的支持。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和语言能力的运用密切相关的。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无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也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首先从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生源来源于中考落榜学生,这类学生反应在语文学习程度上的特点是: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缺乏意志力,自我学习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反差大等等,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的善于阅读懒于写作,有的善于口才疏于思考。。。学生群体中存在很大差异。再从教师方面来说,中职授课往往还遵循一本书,一只笔,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往往流于“字词校音,作者简介,分析段落,归纳中心,作业练习”这样的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缺乏生动性,启发性,创造性。往往一堂课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差异教学方法探索:

如何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现象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差异教学法得到许多教学工作的认可,并积极探索寻求结合自身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以下就差异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加以具体分析阐述:

3.1,检测差异,分群教学:学生学习存在差异是必然现象,而中职学生语文各方面掌握程度,接受程度差异性大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从这些现象的实际出发,找出存在的差异性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可进行一定形式的单项摸底测试,譬如,阅读,写作,听说,散文,诗歌,古文,综合测试等等一系列的摸底侦测手段,再根据观察,了解,倾听判断学生掌握知识面的程度,根据这些不同的程度,把所教学的对象按不同的层次分成若干个群体,教学时加以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合理建立互帮互学群体,取长补短,对于个别群体或者单个教学对象接受能力差的还可以定性辅导,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群体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学习效果收效最大化。

3.2,以学定教,自主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定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表现,它始于教师备课,终于考试的过程。差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把以教师为中心积极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教学颠覆了传统意义的以定教学模式,立足以学定教,打造有效课堂,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位置,教师成为学生的“帮促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积极构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2]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情景下合作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学习的教学途径,借助别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真实环境下积极的学习,是目标指引下知识建构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性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尤其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师生互动,同学互动,互帮互学,比学赶帮等等,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有了新的要求。具体对教师来说,在新的知识讲授之前首先应该抛砖引玉,教师所做事项大致可归纳为这样过程:提出问题—课堂分析—集体讨论—针对辅导---解决问题—布置作业---巩固发展—循序渐进等流程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总结为: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同学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等学习流程模式。当然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灵活制定教学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使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学习。如:《海洋与生命》,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不喜欢读这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什么起源于哪里?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人是类人猿进化而来,所以起源于地球;传说女娲造人,所以起源于太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所以起源于爱情。然后把学生引入课文,阐明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学生会带着解疑的心理迅速读完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并分小组自主学习,通过讨论来解析。

3.3,因材施教,指导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擅长诗歌有的擅长散文,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演讲等等,根据初步差异检测结果,某些方面突出的学生,可以优势辅导,加以点拨,使特点成为为特长,使兴趣成为爱好,使优势更加突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质,达到天生我才就有用。对某些方面不足学生,教师着重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争取迎头赶上。在教学中,除了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晚辅导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艺展示的机会,组织活动“快乐大本营”,让学生自己组织,全体参与,节目多种多样:可以唱歌,可以朗诵,可以演讲。这样的活动不仅掌握了学生的差异,便于语文教学,也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活动开展后,我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掌握学生的差异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全班学生有统一的要求,也有个别目标。 毕竟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对于那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练“一笔好字”, 对于那些贪玩成性,初中从没有交过作业的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和口头作文为目标。总之,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关于差异教学方法很多,不在详细阐述,差异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评估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教学考核时候应该兼顾两头,区别对待,综合考量,总之要一切以有利于激发学习学习热情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使每个学生在收获良好的学校效果。。。

第14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

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动画展示)小明在冬季和夏季去哈尔滨的外婆家,为什么着装会有很大的差别呢?(学生答:冬季温差大,夏季温差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要探讨的话题----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月份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差异图片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北方气温差异的感性体验)

师:那么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活动体验,师生交流 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2.13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先搞清楚一月份属于冬季,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季北方和南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比如南北方的气温高低状况以及界限和数值的不同等。

读图填表,以漠河,北京,广州,海口四地为例,给出他们的纬度位置,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气温,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算算差距有多大。然后找出规律:在冬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由高到低,南北温差较大。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所学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这张图,请大家找到0℃等温线,先把它用笔描粗,然后再观察0℃等温线的东段大致都经过了哪列山哪条河流?

生:秦岭、淮河。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0℃等温线是和秦岭淮河大致平行的对吗?请同学们记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比如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南北方气温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西部降水量的分界线等等。

(继续读图)找出一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思考在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河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只有北方的河流会结冰,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但前提是在正常年份。

(承转)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冬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有很大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那么在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 引导学生读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继续搞清楚七月份属于夏季,观察夏季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没有负值,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和比较温差,从而得出规律:在夏季,我国从南

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还是由低到高,但温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复习拓展练习题,特别是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是海拔太高,因为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活动3 P33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除了纬度,还跟什么有关系? (学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展示板书:南北方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差异,弄清楚原因(由于纬度和地势)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我国南北方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差异,那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山地气候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布情况和范围。

四、思维和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人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有些印象后再加以讲述,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宁夏,判断本区所处的温度带。

活动4 P34 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幻灯片,请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和激励性评价,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

小结本课内容,做练习。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1.本节课逻辑性强,内容清晰,重难点突出。并且在课堂中融入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起到了一个巩固复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冬季夏季中国气温的分布,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地图寻找有用的地理信息,加深了对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理解。

2.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另外,板书设计比较一般,下次上课可以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时,可以尝试讲解其经过哪些省份和地区,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好能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描绘出此线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整节课语速有点快,应该放平和点。时间分配上,最后最好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消化。

3.在温度带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这部分的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些学生的生活事例和亲身感受应该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也更让他们感觉地理是结合生活的,是有用的学科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让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第15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教学设计

中河中学 马永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

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新面孔,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爱好等消除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小妹在广东上学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南北方的气温存在差距,从而引入新课)大家想一下,同样都在中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差距咋就这么大尼?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要探讨的话题----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月份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差异图片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北方气温差异的感性体验)

师:那么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活动体验,师生交流 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2.13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先搞清楚一月份属于冬季,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季北方和南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比如南北方的气温高低状况以及界限和数值的不同等。

读图填表,以漠河,北京,广州,海口四地为例,给出他们的纬度位置,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气温,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算算差距有多大。然后找出规律:在冬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由高到低,南北温差较大。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所学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这张图,请大家找到0℃等温线,先把它用笔描粗,然后再观察0℃等温线的东段大致都经过了哪列山哪条河流?

生:秦岭、淮河。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0℃等温线是和秦岭淮河大致平行的对吗?请同学们记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比如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南北方气温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西部降水量的分界线等等。

(继续读图)找出一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思考在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河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只有北方的河流会结冰,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但前提是在正常年份。

(承转)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冬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有很大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那么在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 引导学生读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继续搞清楚七月份属于夏季,观察夏季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没有负值,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和比较温差,从而得出规律:在夏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还是由低到高,但温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复习拓展练习题,特别是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是海拔太高,因为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活动3 P33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除了纬度,还跟什么有关系?

(生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展示板书:南北方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差异,弄清楚原因(由于纬度和地势)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我国南北方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差异,那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山地气候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布情况和范围。

四、思维和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人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有些印象后再加以讲述,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宁夏,判断本区所处的温度带。

活动4 P34 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幻灯片,请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和激励性评价,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

小结本课内容,做练习。

第16篇: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从9月2日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了华国栋撰写的《差异教学论》,感受颇多,体会很深。

以前我对差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粗浅的,什么是差异,差异的类型,我都不太清楚。从书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分为几种: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能力的差异,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最大,值得我们予以重点研究。

我以前一直将学习成绩的优劣归结为是学生的智力差异造成的。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iq不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态度与水平、师生关系、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环境、家庭教育等都对学习成绩有相当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在其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对差异,我们要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其中两点的粗浅认识: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要能做到“恰当”,这是有难度的。这点我有体会。因为学生较小,所以对直观的东西很感兴趣,运用直观教学,确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有时滥用教学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对主要的本质的内容的注意。一般老师在有同行听课时,都会想自己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设计课时,有时会抓不住主体,只追求形式,搞得热热闹闹,却不知所云。有一次,我听高年级一位老师上语文课,他煞费苦心地做了许多课件,什么智力冲浪啦、胜利闯关啦,冲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听完这节课,让人不知主要解决了什么。而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时会嫌直观教学麻烦,只用语言教学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影响教学效果,耗费教学时间。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好的。教师应选择那些最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上又不太费时的教学手段和材料,并要注意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不论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师总是无法避免要使用提问的途径来完成教学。相信这点老师都有体会,有时我们备课仓促,提问时问题不明确,或深或浅,就会造成学生难以作答,牵扯时间过长。有时我们在教课时,看起来问题提得非常准确生动,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但实际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他们的主观意识,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都没能得到体现。有时我们的提问没有层次性,如向优秀的学生提出难度大的问题,向学困生提出稍微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少能见到的。学生不过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了一篇文章的内容而已,至于自身的能力,根本未得到提高。所以,我们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照顾差异,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上课时,应认真选择提问的方式,问题要提得明确,有启发性,有次序地教学生回答比随机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要引导学生纠正同学答案中不确切的地方。可把答案制成提示卡片,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差异教学论》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具备某些共性的基础上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注意到这种差异,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培养多方面人才的目的。以后,我要更细致专心地阅读《差异教学论》,认真琢磨消化,把学习体会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第17篇:中美差异

中美语言文化差异

浏览次数:1386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4-7 17:54 | 提问者:mink220

中国人说化方式和美国人的说话方式对比

最佳答案

中美礼仪文化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闭关自守,对西方不了解,在一次希特勒举行的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中国的习惯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这种做法在国外是极不礼貌的,仿佛是在责备刀叉不干净。希特勒一见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将全体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换过,使那位中国使节窘迫难堪。再例如,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在文化方面就美国来讲,中国人赞赏推崇的愚公移山,令全拿搬家不当回事的美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会用智叟的语调发问:“他为什么不搬家?”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如此相反的结论,如此巨大的反差,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显现。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当然西方人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中国游客在美旅游后准备买票回国,凭主观想象买票是肯定要排队的,但当他们进入售票大厅时,见窗口只有一个人在办理手续,另有几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的边上。我国的游客马上拥至窗口抢购机票,售票员在给中国游客办好机票后,微笑着对他们说:“下次买票请自觉排队,并用手指了指边上的人,当中国人回头看时,他们报微笑,使几个中国人真是无地自容。在现代的社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以自己的国情来看待别国才会出“洋相”,这有待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若一无所知,就容易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处于不利的形势。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明确,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就美国来说,它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它合众为一,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很多人被同化了,不管什么肤色,不管讲何种语言,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美国人。他们的宗旨是永远向前看,遥望目力所及的前方,并且迈开双脚前进;自强自立,追求幸福,永不满足。这是他们良好的品质和素质,而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美国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就是美国的魅力。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就盲目自大,而应尊重别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习惯,这样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了解、研究别国的礼仪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下面,我们对美国的礼仪文化作点研究:

美国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各类移民又不计其数,因此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有不少都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相反。

一、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三、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四、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中美语言之间的差异

(2009-10-04 15:01:41)

转载 标签:

沃尔玛副总裁 mike mcfadden 学习英语 沃尔玛公司全球 教育 分类: 锁碎日记

中美语言之间的差异

——学习英语

文/春雨

我的一个同学(简称小龙)今天跟我讨论了怎样学习英语的话题。 如下是我和小龙的对话:

小龙:这些年我一直在学英语,虽然我一直努力着,但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一直都不太理想,是否是80年后出生的还没有到学好英语的时机? 春雨:为何你要把80年后和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联系起来? 小龙:据我所知,不少英文教授或学者,她们都是60后或70后。 春雨:哦!

小龙:你觉得怎样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

春雨:比我英语学得好的人很多,我不好给你一个权威的回答。 小龙:你可以随便谈下自己的看法。

春雨:我觉得首先多听英语材料或磁带,模仿地道的语音和语调,好的英语文章一定要读,背,多做一些类似与句型转换的题型,懂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其次,与老外聊天,多参加英语活动,想一些话用英语的思维去想,这些是我的一些体会,不知是否适合你?

小龙:感谢你的经验,不管怎样我要试下,我想知道中美语言之间的差异? 春雨:这个问题适合让语言学家去回答,我说得也许有些偏面。 小龙:你说得偏面,我也不会怪你。

春雨: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多是标准英语,而美国的一些哩语则与之不同,比如,我先前与沃尔玛公司全球副总裁Mike Mcfadden交谈,Mike Mcfadden习惯说些美国当地的方言,我记得有一

是过圣诞节,我对Mike Mcfadden说祝你圣诞节快乐,Mike Mcfadden听后对我说祝你节日快乐!还有我们用中文写作商业信件时,有时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我昨天仔细的看了一些先前沃尔玛公司全球副总裁Mike Mcfadden写给我的信件,我发现Mike Mcfadden写的信都比较简洁。

中美语言表达的有趣差异

来源:http://blog.sina.com.cn/ 标签:文化

都说,东方人和西方人地理位置上的不同,造就了各自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地体现在中英文的语言表达上。最近,我在静心的翻译中,体会了一些关于中英文差异的有趣现象。

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面说;而英文相反,英文要把最重要的论点放在最前面说。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水鸟鸣叫,栖于沙洲”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善良美丽的姑娘,是男儿的好伴侣”这个意思。

在中文里,说话就是要这样说。先婉转地“王顾左右而言他”,然后才能切入重点。比如,你手头拮据,去朋友家借2千块钱。你一进门,见到朋友,定是寒暄一番。关心朋友,问候全家。其实,这些并不是你真正的目的,你的目的是在说来说去自己最近极为不顺之后的那最后一句:“我想跟你借2千块钱。”

可英文不是这样。英文的表达是将越重要的,要强调的,越往前面放,越不重要的越往后面放。比如,我曾收过一封George Mason大学寄来的信。信中有这么一句:

“George Mason University,...which was featured in U.S.News & World Report\'s \"Best Colleges 2009\"...(乔治梅森大学,...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选为“2009年度最佳大学”)...看到这里,我纳闷地想,“这么棒的大学,我怎么都从未听说过啊?” 这句话没完,我接着往下读,它写道:“...ranking as the number one national university...(位列国内大学之首)。我又纳闷地想,“不会吧,美国的大学排名,通常都是哈佛,耶鲁的嘛,好像国内都是北大,清华的。什么时候听说过,乔治梅森是美国最好的大学呢?”

这句话还没完,我再接着往下读,它写道:“...on its list of \"up-and-coming schools.\"(在“积极进取的学校”排行榜中...)”。 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说,这所学校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在美国国内的“新晋”学校中名列前茅。可是它说的时候,先说它是一所最佳的大学,然后说,是在美国国内的学校里排第一,最后才说,其实这个排行比较的是“崭露头角”的学校。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用中文要委婉,用英文要直接。否则,如果你去朋友家借钱,一进门劈头就说:“我来是要跟你借2千块钱的。”估计还没等你解释原因,大巴掌就糊上来了。而如果你用英文写一封信推介自己,没有上来单刀直入地强调自己的优势,而是转弯抹角地“关关雎鸠”的话,估计立即被人抛诸脑后,并冠以不知所谓,全无自信等称号。

这件事的另一个体现也挺有意思。那就是,你看,中国是崇尚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中文信封上的地址是从大往小里写的,最后写收信人。比如: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大街55号,王小二收。而西方是崇尚人权至高无上的国家,英文信封上的地址相反,是从小往大写的,先写收信人。比如:Mr.Wang Xiaoer, No.55, Dong Zhi Men Street, Dong 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对吧? 从大往小的事例在中国不胜枚举。比如新闻的播报顺序,每天都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这类大事开始。一定是先国家,领导,然后才能是个人。否则怎么样?本届冬奥会冠军周洋的夺冠感言引起的反响就让我们看到会怎么样。

周洋这个可爱的,单纯的,善良的,孝顺的女孩子激动地,本能地,心无城府地说出了一句实话,“让我的父母生活得好一点”。这句话,让全中国凡是有子女的,做子女的人们都感动不已,几乎热泪盈眶。但事关周洋没有从大到小地一一表达,而是直接跳入了真诚的小我,于是,立即有某某领导站出来批评说:“国家培养云云,要先感谢国家,感谢国家队,感谢教练,感谢队友,。。。最后才是感谢家人。”美国人怎么样?美国人得奖,不论是运动冠军,还是电影奥斯卡,他们感谢父母家人从来都不需要放在最后才能说。

大事,对于中国是相当的重要。在电视采访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对着镜头,都倾向于把话往大里说。诸如,感谢国家的政策,感谢党的领导,等等。这时常让我感觉抽离得很远,有点刻意有点假。同样的事情,美国人怎样呢?1979年邓小平作为第一位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时,受到了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那么,美国民众是怎样热烈欢迎的呢?通过记者的采访,我看到一位强壮的美国男人对着镜头兴奋地说,“我们很欢迎中国领导人来尝尝我们美国的牛肉多好吃。”美国人就是这样地关注发自内心的“小事”。

那么,在中国,重要的事情最后说,“大事”先说,“小事”后说;在美国,重要的事情最先说,“大事”不说,只说“小事”;结论呢?大家就自己来总结吧。

已解决问题

收藏

分享

中美语言的差异写篇论文,2000字。

5 [ 标签:语言,差异,论文 ]

中美语言的差异写篇论文,字数2000字。 沵聽旳到 回答:1 人气:2 解决时间:2008-12-09 17:14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浅谈非语言交际的中美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决不只是语言,例如还依靠很多非语言的符号。实际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具。”(陈原,1983:177)陈原的话告诉我们: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效的交际取决于非语言信息。对非语言信息的无知会造成不完整的交际。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一起构成了整个交际过程,它们相互补充,同时又各具特色。 至于何谓非语言交际,众说不一。总的说来,非语言交际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指在交流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流的双方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唐德根,2000:384)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时间学、体距语、目光语、副语言和物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是一个难以觉察的、多维度的而且常常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我们有时对于自己不经意发出的非语言行为意识不到,认为理所当然,但是它们对交际过程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研究交际活动时,人们过去常常强调说话的内容,而忽略了说话的方式。低估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对于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例如有研究...Of course,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 but it is not the only one, for example, many nonverbal symbols are neceary in communication.In fact,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effected both verbally and nonverbally.(Chen Yuan, 1983:177 ).We can draw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Chen Yuan\'s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eential part of human communication.To a certain exten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depends on nonverbal meages.Ignorance of nonve...到这个网址上去找找http://www.daodoc.com/

第18篇:婚礼差异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均可写作,同时也提供翻译服务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紧密了。今天无论是“借鉴”还是“拿来”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而自洽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的觉悟。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活动,几乎在每一个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人类似乎天生就有这么一种需要,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并确立下来。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风俗来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因此我门从这方面着手只到整个礼仪系统的学习。

婚礼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而婚礼文化在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西方的婚礼文化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现在社会上流行中式婚礼西方化,西式婚礼中国化,都在说明着婚礼的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婚礼文化的丰富,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也必然带动各国之间经济的合作发展,没有了文化上的冲突,政治也会变得相对稳定。

中国的婚礼形式在我门年轻人的眼中都觉得很烦琐,首先介绍个对象不说,还得各个亲戚看看是否“通过”,那我就简单说几句吧,相亲,是我们国家的俗称,大多数是男的相女的,哈哈,接下来就是“见面”、“递贴”、“换号”,后边才结婚呢,结婚当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通路”、“接亲”等等,就是事情比较多,也比较麻烦!现代的婚礼形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般是在教堂或酒店里,男女双方在结婚公证处领取结婚证后就是喜宴,在喜宴上新娘要轮流向每位客人进酒,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喝一口新娘进的酒。有时双方的朋友会刁难新娘,新娘若回答不出他们的提问就要送一大堆的喜糖作为交换。喜宴结束后,大多数情侣会去度蜜月。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体现了中国婚礼的特点:隆重,热闹,喜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1来宾入席。2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4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5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6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7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8茶会或晚宴。

中西方婚礼的差距产生的原因:

1、思维模式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有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很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价值取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和丑,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个人。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成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词,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

3、行为规范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对此会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不许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4、宗教观念

中国大部分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大多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而主婚人是神父。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拜天地,拜完天地就算是礼成了。

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紧密了。随着我过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强,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交际日益增多,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与外国人交流和接触。而这种交流将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频繁。但是与此同时中西方礼仪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我们所面临的西方人无论是在价值观,思维方式或者是在行为规范模式方面和我们中国人是迥然不同的。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差异下掩盖的利益差别,以免出现在交

第19篇:快递差异

1.1 发展规模的区域差异

从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快递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大,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快递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2011 年,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快递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78.3%、9.6%、8.8%、3.2% ,全国快递量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总量的 90.4% , 人口总数占全国的 61.9% , 但快递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21.7% 。 由此可见, 我国快递服务业不仅在发展规模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而且在快递量的地理密度方面差异明显.珠江三 角 洲, 长 江 三 角 洲 ( 上 海、浙 江、江 苏等),环渤海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 快递量占全国比重 77.6% ,构成了我国服务领域 3 大黄金快递圈。 同时,存在南部地区快递量大于北部地区,城市大于乡村等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快递交割的数量和地区,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快递的用户分布情况。 国内快递交割了 35.461.27 亿件占快递总量 3.5% , 快递用户分布以国内为主。 国内“同城” 快递业务原指同一城市的服务,现在“同城” 的地理范围均扩展到了省际境内的区域,“同城” 快递量占了 23% , 跨省的异地快递量占77% ,反映了快递企业主要服务于跨省域的国内客户,快递服务为改善地区资源不平衡做出贡献。 各省市的快递量如表 1 所示, 广东居全国 31 个省市( 不含香港、澳门、台湾) 的第 1 位(7.57 亿件), 高于排序靠后的 21 个省市的总数(6.74 亿件), 快递量最低的青海(244.47 万件)与广东省的差距 275.7 倍,可见快递服务规模的省际差异之大。

1.2 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利用人均快递量反映某区域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区域人均快递量越大,表明快递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2011 年, 我 国 快 递 量 为 36.73 亿 件, 以13.47 亿人口计算,人均快递量约为 2.73 件/人,低于世界人均快递量(4.20 件/人),与美国(26 件/人)和日本(25 件 /人)相差较大。 从我国各地区来看, 人均快递量最高的是东部地区(5.63 件 /人), 最低的是西部地区(0.90 件 /人), 地区差距是 6.26 倍;在我国 31 个省市中,北京的人均快递量最高(16.68 件 /人),青海的最低(0.43 件 /人), 省域差距是 38.79倍,快递服务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进一步加剧。

1.3 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

投递时间反映快递服务业的服务效率。 以中国邮政速递(EMS)投递时间的区域差异为例, 分析我国快递服务业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 中国邮政速递是国内最大的国营快递企业, 最早利用“全夜航” 航空自有运输能力的网络优势, 推出高品质的“次晨 达” 业务. 次晨达是指在指定的开办范围内当天收寄的 EMS 邮件,在次日上午 11:00 前完成投递的邮政特快专递业务, 包含“区域次晨达” 和从表 1 可以看出:(1) EMS 的“次晨达” 精品业务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 3 大快递圈. 东北中部、西南西北、西藏和东部地区的山东、福建等省没有开办“次晨达”业务, 高端快递服务在全国的分布不平衡。(2)“次晨达” 主要分布在居民人口稠密,人口数量大,人均收入水平高,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中心城市。(3) 珠江三角洲快递价格最具优势,与广东省的快递规模效应和快递成本低有关。(4) 跨区域开办“次晨达” 服务的 25 个城市中,广东省占了 10 个, 占全国比重的 40% ,反映了广东快递服务质量和需求水平最高, 另一方面说明了快递服务效率极度不平衡。(5) 跨区域的“次晨达” 城市必须有机场, 显示了高端的快递服务对交通运输手段要求更高的特点。

第20篇:中美差异

说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一个看起来是悖论的现象特别引起我的浓厚兴趣:

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特别在数学、统计等学科领域——超乎寻常,在国际大赛中屡屡摘取桂冠,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至今也只有一位本土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难怪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会发出最后的考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与此类似的另外一个看起来也是悖论的现象是,一方面,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印度——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于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也许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吊诡的现象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就整体而言,优秀学生的基数越大,未来从中涌现出优秀学者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大。然而,当下的中国教育正在验证我们的担忧:优秀的学生和未来优秀学者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并不显著。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就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吗?这也促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教育?

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帮助人们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我们——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已经渐渐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恢复高考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奔跑,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累,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奔跑?

教育似乎正在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完成的例行公事:教师上课是为了谋生;学生上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是为了通过上一级的考试;校长看上去像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有效性正在慢慢消失。

古代中国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关于社会和人生的伦理学训练。教育固然有其功利化的一面,但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经典的经书来完善自己的道德,管理家族和宗族事务,进而服务于国家和天下苍生。

科举制废除之后,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颠覆性变革,中国教育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由此形成了一整套语言、学制和评估体系。这一源于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教育体系尤其强调功利性的一面,即教育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种问题而存在的:教育为了救国;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工具和基础等等。

到了当代,教育更加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获得一些“有用”的技能,使他(她)们能够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增强他(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他(她)们实现这些目标,他(她)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渐渐开始抬头的思想根源。

反观美国,其教育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着于公民教育背后的产物。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机构,也依然把提高本州人民素质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因此,实用主义哲学最为盛行的美国,在教育领域却非常地“不实用主义”: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教给学生的越是些“无用”的东西,如历史、哲学,等等;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愿意学这些“无用”之学。

实际上,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知识非他人所能传授,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

所以,在美国课堂里——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

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差异教学工作总结
《差异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