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少儿t琵琶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5 07:40:1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少儿琵琶教学心得(定稿)

浅谈少儿琵琶教学心得

琵琶,是我国极其富有表现力的优秀民族乐器之一,据文字记载,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琵琶演奏艺术有过黄金般的时代,现代琵琶演奏艺术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而饮誉世界乐坛。近几年,琵琶的普及教育蓬勃发展,我作为一名从事琵琶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教学中,结合自身演奏学习与教学实践,总结以下经验供大家参考,并希望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习兴趣,增进学琴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琵琶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锻炼学生手指的灵巧性。但要使学生对琵琶的学习达到持之以恒,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针对初学的孩子,我会弹奏一些他们熟悉的、欢快的、活泼的儿歌与他们一起欣赏,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乐曲的意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然后用启发性语言对他们说:“要是这么优美的乐曲能由你们自己的小手之间“飞”出来,该多好呀!”对于部分学生,他们往往会在学习中出现一些小毛病,我不会一味的批评了事,而是对他们说:“如果这个曲子,你能够把几个不足的地方再加强一下就很好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够做到的。”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学琴当成负担,也不会产生学琴恐惧感,从而就会坚持不懈的一往直前。

二、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学琴方法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琵琶是比较难学的一种,要用琵琶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不同的手型、指法、技巧等。而这些指法、手型、技巧等也是学习琵琶的要点和难点,对初学者来说这些都是要必须掌握好基础。作为教师先让学生从手型、基本技法入门,让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要领,做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同时,科学的学琴与练琴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让学生的琴艺不断进步。如《欢乐的日子》(快板)、《彝族舞曲》

(六)都是快速段落,许多学生在慢速按弹中动作完成较为顺畅,可稍一加快速度就很难完成,音不清楚,停滞等现象马上接踵而来,左右手的配合就出现了问题。先让学生慢练,双手指端找到动作的同时感与同步感,动作与心理相互感觉,形成信号对位,动作形成与内心听觉和歌唱的统一,音的清晰程度就有所提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可以在学琴过程当中体会音乐、感悟音乐、热爱音乐。

三、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的综合感受能力。在掌握扎实基本功的同时,通过音乐学习人文历史,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掌握音乐风格特征,领略作曲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及艺术意境,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如我在教《送我一支玫瑰花》这首曲子时,首先给学生讲解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用他们欢快、活泼的音乐语言和节奏特点,形象地展现了新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音乐的风格特点。然后通过示范,以此让学生受到感染,真正理解曲子,将这些感情融入到他们的演奏中。、

四、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

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由于天赋不同,对琵琶技巧的掌握也就会出现差异,有的进步快,有的则会感到吃力,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使进步较快的孩子能“吃得饱”,因而进步更快,兴趣更浓;对进步较慢的孩子,多注重他们对知识和技法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地做到温故而知新。正确的教学应该是布置适当的作业,使他们既消化得了,又有新的进步。

五、加强实践培养信心

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当看到孩子的弹奏有很大进步时,就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让孩子在舞台上得到锻炼,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加强锻炼,提高心理素质,使孩子们从家庭小舞台向人生大舞台迈进。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种学习汇报演出,鼓励学生参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积累舞台经验。通过学生之间借此相互了解学习,取长补短,找出差距,从而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作为一名琵琶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发扬琵琶这一独立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乐器演奏形式、悦耳的音响,传播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并保持着全新的状态上好每一天每一节课,用良好的心情去面对学生。

推荐第2篇:舞蹈社团教学工作总结t

新城区新营小学少年宫舞蹈社团 ---红辣椒教学总结

我们学校舞蹈社团在学校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继续围绕以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加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为目的,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扎实的培训活动和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把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舞蹈教育是以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有人把舞蹈称为形体艺术、人体艺术。在万物之中,人在运动中的美是最让人动心的,所以还有人把舞蹈艺术称之为美的艺术。舞蹈艺术还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舞蹈艺术对青少年身体成长、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按照本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要成绩

1.通过舞蹈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舞蹈社团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5.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舞蹈《辣妹子》在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幼儿园艺术节群舞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的赞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舞蹈队同学们的素质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6.为了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对舞蹈的兴趣,本学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习了街舞、啦啦操花球、印度舞《欢乐的跳吧》和蒙古族舞蹈《舞动的旋律》,基本动作学生可以熟练表演,可以完整的将各舞标准的表现出来。

二、存在问题

家长对舞蹈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以及舞蹈学习时间比较紧。

三、采取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做到有的放矢。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断的充实新血液新能量,这样才能保证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我与同组老师一起切磋舞蹈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舞蹈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我还自己买教材,向学生教授专业系统的舞蹈知识。 2.无私奉献,以身示范。

为了成功的参与各种演出或比赛,我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全身心的投入到排练活动中。努力做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少年宫舞蹈社团

---红辣椒教学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新城区新营小学 教 师:王文雅

推荐第3篇:T检验教学

T检验

t检验适用于两个变量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多于两个变量间的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均值的t检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二类是针对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三类则是针对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后两种设计类型的区别在于事先是否将两组研究对象按照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相似配成对子。无论哪种类型的t检验,都必须在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下应用才是合理的。

若是单组设计,必须给出一个标准值或总体均值,同时,提供一组定量的观测结果,应用t检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该组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配对设计,每对数据的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成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资料均取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并满足方差齐性。之所以需要这些前提条件,是因为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计算出的t统计量才服从t分布,而t检验正是以t分布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检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方差分析与成组设计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相同的,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为什么成组t检验要求两组的方差要齐,即相等?

楼主 我给你上一节免费公开课吧 ,若是说的不好请见谅啊:

在统计学中 首先要明白最基本的定义,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下面几点: 资料的类型

⑴计量资料:定量方法测定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如身高,含有单位。 ⑵计数资料:按性质或类别分组,然后计数,其又分为两类:①二分类,如性别(可用数字0,1代替);②无序多分类,如 血型。

⑶等级分组资料:具有计数资料的特性,又有半定量的性质(“+ , -”表示)。如医学上cancer分期。

理解一下内容: (1)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产生了样本均数标准差即均数的标准误。而样本在实际选取时,会产生样本本身s(标准差)的不同,所以就会产生z值的不同,此时用t值代替Z值。中心极限定理:在样本含量n很大(>=50)的情况下,无论原始测量变量服从什么分布, 的抽样分布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2) (2)假设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重要内容,比较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差别。首先对所需比较的总体提出一个无差别假设,然后通过样本数据去推断是否拒绝这一假设。而t检验本身的定义是:T检验,亦称student t检验(Student\'s t test),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

(3)t检验的前提条件:①样本含量小(n

所以t检验是首先是假设检验,她是相对总体而言,判断是否来自一个总体,若非来自同一个一个总体,就不能进行t检验了。就像苹果与燕窝哪一个好看,不是同类的事物,如何比较?统计学上有三要素:同质,变异,对象。知道不道不?“如果方差不相等。会有什么后果呢?”唯一的后果就是结果错了!原因就是:不是t检验的应用前提条件。建议多看看定义,最重要的是明白统计方法怎么来的。

所以此时需要进行对两组数据做对数转换或倒数转换等等后再进行t检验,或者直接用非参数检验。 举个例子,医学上病毒抗体低度,本身数据不是正态分布,但是其对数服从正态分布。所以其假设是:Ho:两种疫苗的总体 几何均数对数值 相等;H1:两种疫苗的总体 几何均数对数值 不相等。

备注:每种分析检验,都是有她的本源。若是脱离本源,来谈别的问题,是不科学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楼主。501929951 追问 回答有点霸气。是不是t检验公式推导过程中,涉及两总体方差,但由于相等相互消掉?

另外,我看到有个例题,判断两组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增加量是否相同。书中直接用了成组t检验,那怎么知道这两组血红蛋白增加量的方差是相等的呢,难道不用先做方差齐性检验吗?

回答 其实 你看书的会发现t检验推导过程中是样本与总体之间的联系线。所以不是简单的理解相等相互抵消,而是判断样本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明白不啦?成组样本,换句话说是配对资料,再换言之是单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验实验方法之间的存不存在差异。H0是证明两者之间处理方法没有差别,所以就是看成单样本t检验,而单样本t检验只涉及样本与总体问题,不存在方差齐性检验问题啊。就算你方差齐性检验,其也是相等的,因为来自同一总体,你还费解不?

推荐第4篇:教学反思t

《大海的歌》教学反思

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了大海的神奇。如《海上的风》第1小节写的是微风时,海面荡起无数浪花,这时海上的风像“花神”,这个小节就要用轻柔欢快的语调朗读。第4小节与之相反,要用激烈高昂的语调,读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大海睡了》就要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

文中个别句子深奥难懂,在教学中只作适当讲解,如在理解“海上的风是琴师,他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一句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大海会发出哪些声音,学生想出“海浪奔腾翻滚的声音”“海水冲刷沙石的声音”“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风呼啸”等声音,我随即追问:大海为什么发出这些声音?想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海上的风比喻成琴师是多么贴切。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仿写的作业,鼓励他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孩子们笔下的海风又有了许多新的角色。如:海上的风舞蹈家,他一来,就带着浪花跳舞......海上的风是画家,他一来,就画出千万朵花......海上的风是娃娃,他一来,就嬉闹着玩耍......海上的风是工人,他一来,就建起水上高楼......瞧,孩子们想象出来的海上的风是不是一样吸引读者呢!

总之,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达到自己设想。教学中难免留有遗憾,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

《下雪的声音》教学反思

由于这一课是新课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还没有多大的把握。因此,我把这一课放在了这一单元的最后来讲的。《下雪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如何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是本堂课展开教学的重点。首先,我借助录音机播放了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提出“你们听到过下雪的声音吗”引出课题,学生说“下雪没有声音呀,我没有听到过下雪的声音”。“是呀,都说落雪无声,有一个叫金波的,他写了一篇散文叫《下雪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大声读起课文来,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词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体会雪声、雪景、雪情当中。学生在《秋日私语》的轻音乐中读得更入境了。当我问道“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雪花小声唱歌的声音。”

“我听到了雪花在我的耳边说着悄悄话。”„„这是不是学生有心感受到的。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不是单的朗读训练,也不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机械化地读,更不是浏览式地看。阅读是一种用心的思考,个性的发挥,情感的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惟有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

《炊烟》教学反思

在教学《炊烟》一课中,时首先由我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不受老师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并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说说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学本环节我注意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所得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可以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家皮者写出自己的自读感悟。

3.引导大家相互交流读书感受。尤其是让学生体会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例如: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光彩-------外貌描写,写出了女主人的辛劳与健康等等。 4.在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

《古井》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古井》这篇课文后,作了深刻的反思。我想,这节课我的学生能有所得,是因为做了以下几点。

1、以生活体验为切入。

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其原认知的基础上,所谓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找到他学习的切入点,他的思维才有一个停靠点,才有兴趣,才能学得进去。《古井》这篇课文所叙的事情,南方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较为陌生,很多孩子何谓“井”竟然一无所知。这样要理解“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是很难的。因而,课前我就布置他们收集关于井和古井的有关资料,带领他们去参观福州民居的一口古井。有了这个生活体验作为课堂的切入,他们对于“古井给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就有一定的体会了。

语文的课堂,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又高于生活,学生就学得进去,学有所得。

2、以语句训练为突破。

语文课姓“语”。人们常说“不要荒了自家地,肥了他人田”讲的就是这个理。语文课就要上得有语文味,上出语文的特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而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必要的。因而,我把文章的重点句以练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句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以句的突破来把握全文。同时,老师也把学法的指导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3、以“问题解决”为途径。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就一些重点词句提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个句子,理解浅的学生会提“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这里“儿女”指的是谁?理解较深的学生会提“为什么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容易的问题其他学生当场帮助解决,较难的问题同学一起讨论,老师引导再读课文,给以适当点拨,尽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孔子学琴》教学反思

《孔子学琴》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课文思路比较清晰,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词,如“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段,也代表了孔子学琴所经历的过程。上课时,我抓住这几个时间词,先让学生理清思路,划分好阶段,在从时间上感受孔子好学、不知疲倦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以孔子学琴经历的阶段和孔子在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为切入点逐步的深入课程。

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学生画出孔子学琴的句子来感受孔子身上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毕恭毕敬”体会孔子的耐心和态度认真、专注。“又、丝毫不会厌倦”体会孔子的好学、不知疲倦。在通过孔子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感受孔子不知满足的品质,引出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自然段是略讲的部分,直接通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孔子有什么想法而过了。第四自然段是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谈感受,如“激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却仍不满足。体现出孔子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体会的过程中,加以朗读的指导。第五自然段,感受当师襄的情感正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定的时候,琴声戛然而止,这原因是什么?体会孔子终于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非常激动。当你历尽艰辛终于达成某个目标或愿望时,你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师襄也是这样的感受,他惊异孔子知道作曲的是谁了,佩服的是孔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个别的有提高。

不足之处有:课堂参与度不够,好多同学都没有回答问题、与老师交流的经历,整个课堂气氛凝重,回答问题不积极。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这篇课文告诉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教学时,我抓住重点部分:作者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这一部分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把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解决。“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学生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接着我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想想“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应该珍惜时间。

这样让学生在读书、体验、交流中感到时间的宝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引入对“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读文后,我提出疑问:“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然后指导学生找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读,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最后,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格言。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理解,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这一文眼,从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与“奇趣无比、五光十色”之处落笔,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作者对整个自然、对奇妙的绿色世界、对生命都洋溢着满怀的热爱。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同学们都能熟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说出、写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学中我是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是从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植物世界,二是植物世界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让学生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1、关注细节,关注课堂。细节决定成败,在语文学科中更是这样,只有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比如,在课堂中学生的自由朗读中课文,应关注全体,如若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应该等待,使课堂更真实!任务下达之后,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做巡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更好的完成下一步的学习。

2、导语与过渡的语言。一节课的精彩与否,除了每一环节的设计,导语与过渡的语言的精彩与否,也有很大的关系,本节课中,我前后连接的这些语言不够精彩与巧妙。

3、抓住重点的词句来理解课文。通过对文本的重点词句和写作方法的解读是中年级是不可缺少的。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学生找到了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汇报了以后并没有在我的引领与提升下体会那就是体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与复杂;其次,在文章中应抓住关键的词来体会,在生成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抓到。

4、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贯穿每一节课,对问题的落实不应以教师的重复为解决方法,而是让学生不断地反馈来解决,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地训练。

《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大自然的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欢欣。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美好的童年生活,从题目到内容都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去身边的一个广场,那里有一片树林,首先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大自然的美。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再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

趣味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当年老师在山中捕知了,挖野菜,摘草莓,采松果等等趣事,做引路之石,让学生想想自己在春游时,和大家在树林里捡树叶,捉迷藏,爬土山等事,说说自己的开心,怀念一下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再来学文,跟随作者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学文时,我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和自己的生活做一比较,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课后我让学生再去广场的树林去搜集树叶,去感受作者的乐趣,没想到他们竟然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树叶,有些细心的孩子还能详细的介绍自己采集的叶子。这就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在教学预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年级的孩子阅历较浅,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小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的动感之美是首要问题。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 自己在以下方面抓的较成功:

一、住住重点词句,品析词句,感悟课堂内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

二、三自然段,这两自然段这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之前的平静与潮来时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及近,排山倒海之势,在教学时,在学生通过句乡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后,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通过整体的朗读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二、以“声”、“像”辅助理解,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等词语,让学生自己茉莉声音来理解,对各种形态的潮水则是在初步感知上配以录象辅助学生理解。

三、以读感悟:我主要参取了以下读法:师激情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背诵。

语文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拥有残缺的美,我总觉得在品词品句处理的时候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总体把握。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课的开始,我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观察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第一步:自己独立学习时出示三个问题:

1、这块护坡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2、琥珀的形成经历哪两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

3、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提示学生找一找、划一划、理一理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关键重要的句段,进行概括、批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10分钟。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汇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补充、完善

不足:由于前面复习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边的“当堂积累”任务未能在课内落实。

措施:要合理分配时间,争取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一改过去把词“揪”出来独立理解,而是随学生思绪流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体会“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肯定遇到过生病或受伤的现象。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刘伯承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使用麻醉剂进行对比,学生体验到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黄继光》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充满着崭新的理念。教学环节一波三节,层层剥笋下去,学生之情不动自动。

1、师生交流背景资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求故事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被带到黄继光的故事中。

2、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战争片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激发情感,为下面的“读”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完成黄继光英雄形象的再塑造。学生天生是一个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切入点。我抓住了“啊!”字和三个“!”读读议议。首先通过“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两个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黄继光参加的是一次最激烈的战斗,处境极其险恶,完成任务的困难极大,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4、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通过读书、朗诵诗、写诗、写感想等形式与英雄进行心灵对话。学生真情流露,读得入情,写得感人。

5、课后请学生查阅更多的英雄资料。沟通课堂内外,开发课程资源,增加实践机会。

从这节课里我想到,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把机会让给学生,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我今天这节课是《黄继光》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写什么”。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文本“怎么写”“用什么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人物的品质,体会黄继光的为革命牺牲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感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推荐第5篇:反弹琵琶

一提起松树,人们便会想到它的四季常青,于是,就把它作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

象征。是的,松树的这一特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无论是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

霜,冬天的雪,都改变不了松树的这一特色。 可是,松树的不足恰恰也就在这里。我们想

一想:那松树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一年过去了,几年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

千万年过去了,地球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松树呢?它依然是那个老样子。这

就叫做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是不好的。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前进的。从发

明工具到改造工具,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从人操纵机器到电脑控制,人类社会真可谓

日新月异!如果地球上的事物都像松树那样一成不变,那么,我们还会有今天吗?只有在不

断地改革与创新中开拓前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松树的这一短处也

不能等闲视之。

砖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路、刹住停斜坡的车辆、作锤子、作线砣等等。可是,它总

是把后来者举得高高的、一旦放在路上就会成为绊脚石、不经过烈火的焚烧只能是土坯一块、

由一摊泥土变为一块砖首先是接受了模子的制约……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老实人多半是驯良的,听话的,与世无争的。《现代汉语词典》

上对\"老实\"的一种解释是\"规规矩矩,不惹事\"。而我们今天可以不这么看。当代的老实人应

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讲,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提出有些人不敢提

的不同意见。

\"各人自扫门前雪\"是老观念,但今天看来,未必就一无是处,至少能强化责任意识。

我们经常嘲笑瞎子点灯白费蜡。其实,瞎子在黑夜里点灯,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

人容易看到他,不会误撞他,这样就可保护了他自身的安全。假如人们都能学学提灯笼的盲

人,既为别人照路,又能帮助自己,那又有多好啊!

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

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狗拿耗

子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

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五、常见的几种\"反弹琵琶\"途径

反弹一:为某些反面人物评反:在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以及历史故事中,有许多人们

所熟知的\"反面人物\",通过对他们的贬斥批判,人们借以说明一些为人处事道理,或用来衬

托下面人物的高大形象。但如果从反面或另一个侧面来看问题,我们却往往会发现这些\"反

面人物\"的身上也有着其\"合理性\"。就说南郭先生吧。如果你能从他主动退居二线也不与领

导计较\"功劳与苦劳\"这些方面考虑,会发现他也有可怜与可爱之处;为他的不公正遭遇喊冤,

肯定会让人觉得颇有意思。

反弹二:对正面人物质疑:许多被寓言童话故事所歌颂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正面人物\",

在他们的言行中,却往往也存在着不尽合理甚至与真理背道而驰的地方。我们可以针对这一

点,或全面或局部地加以\"反弹\"。针对移山的愚公,我们完全可以从\"移山不如搬家\"、水土

流失等角度,对愚公的行为提出质疑。

反弹三:赋老故事以新意义:寓言也好,童话也好,大都是在很久以前写成的,它们或

在某一方面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可以今天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它们。\"杞人忧天\"

这个故事,如果从臭氧层空洞、从小行星撞击地球、从太空军备竞赛等方面来看,这位忧天

的\"杞人\"倒是实足实在的先知先觉者、太空环保方面的先驱。

反弹四:对时下的一些人、事、言论等进行沉思: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从重\"、\"从严\"处

理这样的字眼。如果我们冷静想想就会发现,领导干预是一种\"人治\"而不是\"法治\",是人凌

驾于法律之上的表现,因而\"从重\"\"从严\"就失去了法律的公正性。因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

何人,都应该是公正的。它不能从重,也不能从严,它只能客观地\"依法处理\"。

反弹五:对格言、名句等重新审视:大河有水小河满--事实上是小河有水大河才满,而大河有水时小河甚至可能是干涸的。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与集体也是这个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上人\",这是典型的封建意识在作梗,读书只为做官,做官只为作福,这便是一部分人的典型心理。然而玫瑰只能开出花朵,青草只能覆盖大地,稻谷只能结出果实,它们都不可能成为\"栋梁\"。以\"栋梁\"为上,以\"果实\"为下,以\"花朵\"、\"青草\"为更下,这是陈旧腐朽的人才观、教育观。

反弹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善于用第三只眼睛去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情、用自己的头脑想他人想不到的层面。

8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换词法。有些成语、名言警句如以现代观念思考,会显得不够准确、完备。我们可以巧妙地更换一些重点字词,其意将会更深远,更切合时代命脉。如\"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可反弹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反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

2、否定法。有些名言警句若变换一个相对立的角度去思考,也会产生新意。\"功到自然成\"可反弹为\"功到未必自然成\"。

3、追究法。我们还可透过现象看本质,追究其本源,推翻历史定论。\"东施效颦\"是否定东施的做作。我们若从东施效颦的动机去思考,就会产生新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能有自知之明,自知其丑,便借鉴别人优美的举止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种勇于完善自己的壮举有何错?

4、质疑法。根据新时代精神,我们对一些成语可以\"反弹琵琶\",提出新的疑问。中国有\"知足常乐\"的古训。有学生说,知足就会富而丧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若人人都知足,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停滞。

5、假设法。有些饱含哲理的名句,已被大家接受和运用,人们的思维也就容易形成定势,其实,我们若能假设一下,也能获得新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假如你走的不是一条正确之路,而又不接受别人的意见,那岂不是越错越远、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吗?

6、挑剔法。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挑选某点问题,加以反弹出新。柳宗元的《黔之驴》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驴\"喉断,肉食\"的悲惨遭遇的直接负责人应该是那位\"好事者\"。倘若好事者能\"物尽其用\",可怜的驴也就不会魂断山下了。

7、解释法。对常规定势物做出新的诠释。小草精神一直令世人弘扬。有位学生却批评小草安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现状,揭示了小草的\"无人知道\"的安分守己、不思进的盲目心态,而这种\"不求闻达\"的消极思想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强劲奋取的主旋律是格格不入的。

8、切入法。找准反弹琵琶的切入点,也能写出境界全新的文章。\"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不畏强手,持之以恒历来被人们赞颂。一位学生却以乌龟获金牌是否光彩为切入点,抓住乌龟行为来反弹琵琶:乌龟在与别人赛跑时,见到对手犯错误不但不提醒,反而落井下石,投机取巧地获得金牌,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应该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六、反弹琵琶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峡工程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当初,有关部门曾经把社会各界有代表性的不同意见陆续汇编成七本资料。所以,三峡工程的论证实际上是对各种不同意见的论证,包括了三峡工程上不上、早上还是晚上。既研究上的方案,又研究不上、晚上的替代方案。这在其它大型水利工程中是少有的。这主要是吸收了对三峡工程持反对、怀疑态度的同志的意见。

有些专家提出长江上游来沙量有增加的趋势,长江要变黄河。尽管水文专家不赞成这种观点,主管部门还是委托了严恺教授主持座谈会专门进行了研究。绝大多数专家认为,由于地貌不同,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情况与黄河不同,也不可能变成黄河;但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

的损失严重,应当尽快加强水土保持。领导小组于是委托全国水土保持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将长江上游四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列为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对有争议的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和对河口地区的影响,也请严恺教授专门召开了座谈会研究。

不难想见,怀疑、反对的声音,促成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你说,反弹琵琶的作用还小吗?

我们要学习逆向思维,善于反弹琵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比如说\"螳臂挡车\"。人们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以下几种情况要慎重 。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总不能说要\"欺老骗幼\"吧。 二是对伟人、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比如说雷锋。三是对盖棺论定的反面人物绝不能\"反弹\"。有一位高考生曾经为袁世凯鸣冤叫屈,这就非常不切时宜了。四是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可\"反弹\"。

2、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熟不一定生巧、不看风焉能使舵,等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你彻底地反向立论----熟绝不能生巧、只有看风使舵才能成就大事业,那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也不会被人们认同。

3、对\"反弹\"的观点要生发开来拟拟提纲,看自己能不能写得下去;如果写不下去,就不要\"弹\",否则会不成曲调的。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七、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陈龙安先生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总结了创新所需要具备的五种能力: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流畅力,指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变通力,指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独创力,指想出别人所想不来的观念。精进力,指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从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其实写作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这五种能力。写作本身就是创造,当然离不开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五种能力可以反映在写作的全过程。敏锐力的强弱反映出是否善于观察生活、获取信息、捕捉写作素材;流畅力的高低反映出写作时是否思路畅通、文思泉涌;变通力则反映出写作构思能否开拓出新思路;独创力对于写作尤其重要,它是摆脱千人一面、千篇1律、写出有特点的好作文的关键;精进力则是培养认真反馈、修改、精益求精所必备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自己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正向、侧向、反向相结合,遴选出相反或者基本相反的观点,再缜密地论述它,一首有意义的\"反弹琵琶\"新曲就谱成了。

我们先来看一则材料。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则材料,分析的角度可以有四个。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出不同的观点。

1、卖马者 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化。

2、伯乐 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3、买马者 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4、骏马 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当然,我们还有可能挖掘出更多的观点。

就这则材料而言,一般人可能习惯于定式思维,而仰视起伯乐。如果我们从第二个角度选取观点,并作缜密议论,那么,我们的文章肯定高人一头。

推荐第6篇:琵琶记

《琵琶记》读书笔记(党员李宇晴读书笔记)

在我的印象中,对于古代的爱情印象最深的就是《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啦。他们之间的爱情凄婉令人叹息,但他们之间的那份深情也让人不由得惊叹。读完《琵琶记》我也深深的被里面的赵五娘折服啦,这样的女子的情操何其高尚,她的坚忍,她对丈夫的那份深情,她的孝心无不令人深深佩服。

让我们回顾一下蔡伯喈与赵五娘之间的故事吧。蔡伯喈与赵五娘在婚后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本想就这样侍奉家中老人,夫妻和睦的过生活,怎料到蔡伯喈的父亲却执意要儿子去追求功名利禄,虽然蔡伯喈一心想留在家侍奉双亲,并且与妻子也是新婚燕尔,对于追求功名并无一心,但最后还是拗不过蔡父和邻居张大公的劝说,踏上了科举之路。一举取得状元之名。当时达官贵人都欲招蔡伯喈为婿,但他仍对家中妻子一片深情,不肯另娶,无奈当时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蔡伯喈用尽各种办法推迟,最终还是无奈妥协啦。而当蔡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这份情操有几人媳妇能做到,五娘忍住心中的痛苦,自己一人承受,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让公婆高兴。无奈却遭到婆婆的怀疑,以为她把好吃的藏起来,当婆婆发现真相时,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于饥荒。这样五娘就踏上了寻夫之路,在路上五娘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她还是一心想见到自己的丈夫,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最后还是他娶的牛氏同情达理,说服自己的父亲,派人去迎接蔡伯喈父母及娘子。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其中故事中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动容,例如五娘吃糠,宁愿自己挨饿,也要侍奉好公婆,这是一份多大的孝心啊,而当她公婆去世后,她没钱埋葬,于是想出了卖发葬公婆之举,怎能不让人动容。在寻找丈夫的途中,困难重重,但她意志坚定,即使在途中有户好人家希望她留下来,并可以让她过上好生活,她也毅然的拒绝啦,这份情操,她对 丈夫的那份真挚感情,足以感动天地。而蔡伯喈,深受封建社会,权势的压迫,迫于无奈之下另娶,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另娶的牛氏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也为他后来与五娘的重聚做出了很多帮助。

《琵琶记》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五娘给与的感动,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她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贤孝妇形象。这种品质多么的难得可贵啊!

推荐第7篇:琵琶教学大纲

《琵琶》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中专(高考班)

—.课程简介:

琵琶教学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职业学院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能力外,器乐表演也是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面。

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能熟练掌握D、C、G、F、A、降B调的各种作品演奏 2 能熟练掌握弹挑,轮指,扫弦,泛音等各种演奏技能 3 能准确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

琵琶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各种常用调以及双手的基本功技能是琵琶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演奏技巧学习之后才能完善作品演奏技巧和技能,准确再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图,使其琵琶演奏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左右手指法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

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做有机的联合,并通过这些巧妙、合理的结合,使它能够准确、完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图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技巧先修课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技能的训练、《练习曲》(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轮指练习1.2弹挑练习1.3两手配合练习1.4快速交替指练习

目的及要求:弹挑演奏要均匀、持久,轮指要平、直、稳,这两点是琵琶的基础训练技能

难度:两手演奏力度的均匀、饱满、持久

第二章

《旱天雷》、《金蛇狂舞》、《三六》(4课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弹挑的速度变化 2.2轮指的连续性 2.3江南乐曲韵味的掌握 2.4左右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掌握江南乐曲的音乐语气,配合以不同的弹挑速度和轮指气息;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制订不同的技术变化

重点:弹挑、轮指的音色训练

第三章《送我一支玫瑰花》、《浏阳河》

《彩云追月》、《倒垂帘 》(6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装饰音的演奏 3.2滑音的演奏 3.3长、短轮配合练习3.4扫拂练习

3.5不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目的及要求:准确把握装饰音、滑音、颤音的学习,能够准确再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重点及难点:能准确掌握乐曲形式和浓郁的地方风格,以及独特的演奏风格

第四章 《阳春》、《飞花点翠》、《灯月交辉》(5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快速弹挑 4.2快速换把

4.3手臂及腕部灵活的配合 4.4同滑音演奏 4.5推复轮 4.6弹擞

目的及要求:掌握不同节奏音型,配合揉弦频率的快慢,力度的轻重,以及揉与不揉等各种不同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演奏时注意动作的连贯和发音的圆滑,古曲的轻柔处理,使发音结实、有利。

第五章《大浪淘沙》、《青春之舞》、《金蛇狂舞》、《歌舞引》(10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5.1休止技法 5.2三连音演奏 5.3连续装饰倚音演奏 5.4轮指技法 5.6扫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左手各种技法的训练同时掌握近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速度要均匀,要体现出华彦均、刘天华、聂耳的音乐创作魅力。

重点及难点:轮指和扫拂的技法

第六章

《渭水情》、《彝族舞曲》、《天山之春》、《春到沂河》(8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6.1轮双弦 6.2滚

6.3散板的演奏 6.4勾、带挑 6.5连顿弓的技法 6.6揉弦的技法

目的及要求:熟练掌握少数民族的风格演奏特色,加强轮双弦的训练,加大揉弦的力度,使奏出的音乐色彩更加准确 重点及难点:左手快速和右手的技巧配合

第七章《土耳其进行曲》、《月光变奏曲》、

《野蜂飞舞》、《西班牙斗牛士》(7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7.1泛音技法 7.2轮双弦技法 7.3和弦转换的掌握 7.4力度的控制 7.5快速的双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通过快速、和弦转换的学习,以掌握外国乐曲特色演奏手法; 重点及难点:用琵琶来演奏世界名曲,把握乐曲的不同味道,体现它的异国风情。

第八章

《平沙落雁》、《陈隋》、

《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12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8.1像声音的训练 8.2连续泛音的控制 8.3折分技法 8.4反弹技法 8.5琶音技法 8.6音乐旋律线条把握

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古曲演奏技法,注意发音的清晰及颗粒性,同时要求力度轻重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 :演奏中加强音色变换的的控制,注意音色、力度、揉弦,体现古曲的优美抒情的表现力。

第九章《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狼牙山五壮士》、《海青拿天鹅》(1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9.1右手力度的快速变化 9.2像声音的演奏 9.3大力推拉弦的力度控制 9.4快速扫拂的演奏 9.5击面板的处理 9.6绞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双手力度的的速度变化及配合,以达到作品中情绪变化的需要,体现武曲的艺术魅力,加强不同风格的音色控制,以达到准确表达作品的鲜明思想。

重点及难点:绞弦、像声音、摇指、凤点头

第十章

《诉》、《春雨》、《草原小姐妹》、《天鹅》(15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0.1分解和弦训练 10.2摇、轮两条线的控制 10.3绞弦、并弦的练习10.4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的练习10.5活指与换弦的练习

目的及要求:演奏注意音律的美感 律动感 质感 气感 形象感 乐曲结构造型感 时代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重点及难点:音乐的乐感及表现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全国琵琶考级曲目1~10级》上下册,林石城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每日必弹》刘德海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出版 《琵琶曲目》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制中专(高考班)

—.课程简介:

琵琶教学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职业学院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能力外,器乐表演也是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面。

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能熟练掌握D、C、G、F、A、降B调的各种作品演奏 2 能熟练掌握弹挑,轮指,扫弦,泛音等各种演奏技能 3 能准确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左右手指法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

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做有机的联合,并通过这些巧妙、合理的结合,使它能够准确、完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图。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技能的训练、《练习曲》(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轮指练习1.2弹挑练习1.3两手配合练习1.4快速交替指练习

目的及要求:弹挑演奏要均匀、持久,轮指要平、直、稳,这两点是琵琶的基础训练技能

难度:两手演奏力度的均匀、饱满、持久

第二章

《旱天雷》、《金蛇狂舞》、《三六》(4课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弹挑的速度变化 2.2轮指的连续性 2.3江南乐曲韵味的掌握 2.4左右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掌握江南乐曲的音乐语气,配合以不同的弹挑速度和轮指气息;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制订不同的技术变化

重点:弹挑、轮指的音色训练

第三章《送我一支玫瑰花》、《浏阳河》

《彩云追月》、《倒垂帘 》(6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装饰音的演奏 3.2滑音的演奏 3.3长、短轮配合练习3.4扫拂练习

3.5不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目的及要求:准确把握装饰音、滑音、颤音的学习,能够准确再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重点及难点:能准确掌握乐曲形式和浓郁的地方风格,以及独特的演奏风格

第四章 《阳春》、《飞花点翠》、《灯月交辉》(5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快速弹挑 4.2快速换把

4.3手臂及腕部灵活的配合 4.4同滑音演奏 4.5推复轮 4.6弹擞

目的及要求:掌握不同节奏音型,配合揉弦频率的快慢,力度的轻重,以及揉与不揉等各种不同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演奏时注意动作的连贯和发音的圆滑,古曲的轻柔处理,使发音结实、有利。

第五章《大浪淘沙》、《青春之舞》、《金蛇狂舞》、《歌舞引》(10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5.1休止技法 5.2三连音演奏 5.3连续装饰倚音演奏 5.4轮指技法 5.6扫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左手各种技法的训练同时掌握近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速度要均匀,要体现出华彦均、刘天华、聂耳的音乐创作魅力。

重点及难点:轮指和扫拂的技法

第六章

《渭水情》、《彝族舞曲》、《天山之春》、《春到沂河》(8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6.1轮双弦 6.2滚

6.3散板的演奏 6.4勾、带挑 6.5连顿弓的技法 6.6揉弦的技法

目的及要求:熟练掌握少数民族的风格演奏特色,加强轮双弦的训练,加大揉弦的力度,使奏出的音乐色彩更加准确 重点及难点:左手快速和右手的技巧配合 第七章《土耳其进行曲》、《月光变奏曲》、

《野蜂飞舞》、《西班牙斗牛士》(7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7.1泛音技法 7.2轮双弦技法 7.3和弦转换的掌握 7.4力度的控制 7.5快速的双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通过快速、和弦转换的学习,以掌握外国乐曲特色演奏手法; 重点及难点:用琵琶来演奏世界名曲,把握乐曲的不同味道,体现它的异国风情。

第八章

《平沙落雁》、《陈隋》、

《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12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8.1像声音的训练 8.2连续泛音的控制 8.3折分技法 8.4反弹技法 8.5琶音技法 8.6音乐旋律线条把握

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古曲演奏技法,注意发音的清晰及颗粒性,同时要求力度轻重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 :演奏中加强音色变换的的控制,注意音色、力度、揉弦,体现古曲的优美抒情的表现力。

第九章《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狼牙山五壮士》、《海青拿天鹅》(1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9.1右手力度的快速变化 9.2像声音的演奏 9.3大力推拉弦的力度控制 9.4快速扫拂的演奏 9.5击面板的处理 9.6绞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双手力度的的速度变化及配合,以达到作品中情绪变化的需要,体现武曲的艺术魅力,加强不同风格的音色控制,以达到准确表达作品的鲜明思想。

重点及难点:绞弦、像声音、摇指、凤点头

第十章

《诉》、《春雨》、《草原小姐妹》、《天鹅》(15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0.1分解和弦训练 10.2摇、轮两条线的控制 10.3绞弦、并弦的练习10.4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的练习10.5活指与换弦的练习

目的及要求:演奏注意音律的美感, 律动感, 质感, 气感, 形象感 ,乐曲结构造型感, 时代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重点及难点:音乐的乐感及表现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全国琵琶考级曲目1~10级》上下册,林石城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每日必弹》刘德海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出版 《琵琶曲目》人民音乐出版社

五年制大专(三年中专后进入大二)

—.课程简介:

琵琶教学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职业学院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能力外,器乐表演也是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面。 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由于这个学制的学生已经经过三年制大专的系统学习,因此可以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对于这个学制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和大专一致。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左右手指法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

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做有机的联合,并通过这些巧妙、合理的结合,使它能够准确、完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图

四.教学内容

练习曲:快速换弦练习

满轮、扫弦练习

野蜂飞舞

乐 曲:大浪淘沙

华彦钧曲

天山之春

王范地改编

玉楼月

张棣华改编

月光变奏曲

叶绪然改编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孙裕德改编

虚籁

刘天华曲

练习曲:音阶琶音练习

(二)

(三)

陈济略曲

流浪者之歌片断

乐 曲:霸王卸甲

古曲

渭水情

任鸿翔曲

春江花月夜

版本不限

新翻羽调绿腰

杨洁明曲

彝族舞曲

王惠然曲

江南三月

王惠然曲

练习曲:音阶琶音

(四)

(五)

陈济略曲

各种技术综合练习

乐 曲:春雨

朱毅曲

狼牙山五壮士

吕绍恩曲

高山流水

林石城整理

出水莲

林石城整理

火把节之夜

吴俊生编曲

匈牙利舞曲

彭盈改编

黎族舞曲

叶绪然改编 乐 曲:十面埋伏

古曲

草原英雄小姐妹

刘德海、吴祖强编曲

塞上曲

古曲

童年

刘德海曲

老童

刘德海曲

吴厚元曲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全国琵琶考级曲目1~10级》上下册,林石城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每日必弹》刘德海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出版 《琵琶曲目》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制大专

—.课程简介:

琵琶教学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职业学院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能力外,器乐表演也是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面。

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能熟练掌握D、C、G、F、A、降B调的各种作品演奏 2 能熟练掌握弹挑,轮指,扫弦,泛音等各种演奏技能 3 能准确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

琵琶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各种常用调以及双手的基本功技能是琵琶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演奏技巧学习之后才能完善作品演奏技巧和技能,准确再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图,使其琵琶演奏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左右手指法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 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做有机的联合,并通过这些巧妙、合理的结合,使它能够准确、完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图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技能的训练、《练习曲》(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轮指练习1.2弹挑练习1.3两手配合练习1.4快速交替指练习

目的及要求:弹挑演奏要均匀、持久,轮指要平、直、稳,这两点是琵琶的基础训练技能

难度:两手演奏力度的均匀、饱满、持久

乐 曲:大浪淘沙

华彦钧曲

天山之春

王范地改编

第二章 (4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弹挑的速度变化 2.2轮指的连续性 2.3江南乐曲韵味的掌握 2.4左右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掌握江南乐曲的音乐语气,配合以不同的弹挑速度和轮指气息;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制订不同的技术变化

重点:弹挑、轮指的音色训练

练习曲:音阶琶音练习

(二)

(三)

陈济略曲

流浪者之歌片断

乐 曲

春江花月夜

版本不限

新翻羽调绿腰

杨洁明曲

第三章(6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装饰音的演奏 3.2滑音的演奏 3.3长、短轮配合练习3.4扫拂练习

3.5不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目的及要求:准确把握装饰音、滑音、颤音的学习,能够准确再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重点及难点:能准确掌握乐曲形式和浓郁的地方风格,以及独特的演奏风格

练习曲:音阶琶音

(四)

(五)

陈济略曲

各种技术综合练习

乐 曲:

彝族舞曲

王惠然曲

江南三月

王惠然曲

第四章 (8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快速弹挑 4.2快速换把

4.3手臂及腕部灵活的配合 4.4同滑音演奏 4.5推复轮 4.6弹擞

目的及要求:掌握不同节奏音型,配合揉弦频率的快慢,力度的轻重,以及揉与不揉等各种不同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演奏时注意动作的连贯和发音的圆滑,古曲的轻柔处理,使发音结实、有利。

乐 曲:

高山流水

林石城整理

出水莲

林石城整理

火把节之夜

吴俊生编曲

第五章 (8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5.1休止技法 5.2三连音演奏 5.3连续装饰倚音演奏 5.4轮指技法 5.6扫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左手各种技法的训练同时掌握近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速度要均匀,要体现出华彦均、刘天华、聂耳的音乐创作魅力。

重点及难点:轮指和扫拂的技法

乐曲: 狼牙山五壮士

吕绍恩曲

渭水情

任鸿翔曲

第六章(10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6.1轮双弦 6.2滚

6.3散板的演奏 6.4勾、带挑 6.5连顿弓的技法 6.6揉弦的技法

目的及要求:熟练掌握少数民族的风格演奏特色,加强轮双弦的训练,加大揉弦的力度,使奏出的音乐色彩更加准确 重点及难点:左手快速和右手的技巧配合 乐曲: 童年

刘德海曲

老童

刘德海曲

第七章(8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7.1泛音技法 7.2轮双弦技法 7.3和弦转换的掌握 7.4力度的控制 7.5快速的双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通过快速、和弦转换的学习,以掌握外国乐曲特色演奏手法; 重点及难点:用琵琶来演奏世界名曲,把握乐曲的不同味道,体现它的异国风情。

乐曲:诉

吴厚元曲

天鹅

刘德海曲

第八章 (12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8.1像声音的训练 8.2连续泛音的控制 8.3折分技法 8.4反弹技法 8.5琶音技法 8.6音乐旋律线条把握

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古曲演奏技法,注意发音的清晰及颗粒性,同时要求力度轻重的处理。

重点及难点 :演奏中加强音色变换的的控制,注意音色、力度、揉弦,体现古曲的优美抒情的表现力。

乐曲:霸王卸甲

古曲

秦川抒怀

曲文军曲

第九章(1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9.1右手力度的快速变化 9.2像声音的演奏 9.3大力推拉弦的力度控制 9.4快速扫拂的演奏 9.5击面板的处理 9.6绞弦技法

目的及要求:加强双手力度的的速度变化及配合,以达到作品中情绪变化的需要,体现武曲的艺术魅力,加强不同风格的音色控制,以达到准确表达作品的鲜明思想。

重点及难点:绞弦、像声音、摇指、凤点头 乐曲:十面埋伏

古曲

草原英雄小姐妹

刘德海、吴祖强编曲

第十章(20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0.1分解和弦训练 10.2摇、轮两条线的控制 10.3绞弦、并弦的练习10.4按奏与轮、滚四条弦的练习10.5活指与换弦的练习

目的及要求:演奏注意音律的美感 律动感 质感 气感 形象感 乐曲结构造型感 时代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重点及难点:音乐的乐感及表现力。 乐曲:草原协奏曲

刘德海、吴祖强编曲

临安遗恨协奏曲

何占豪曲

推荐第8篇:琵琶独奏曲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教学设计

2006-12-29 9:50

摘 要: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问世至今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它之所以久传不衰,和它的选题、构思、乐曲的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密切相关。首先作曲家在运用民族调式的同时,把西洋作曲技法融入乐曲中;其次不仅继承了传统琵琶文武曲的技巧,又创造性发展了新技术。达到了继承创新的和谐与统一,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教学、演奏、创作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就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学设计和演奏,作点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琵琶 教学 京剧音乐节奏元素 双遮分 乐曲结构 表现手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刚接触到一首新乐曲开始,都要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练,从表面到深入的过程。怎样缩短这一过程,使演奏水平有较快的提高,这是我教学中时常思索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对音乐作品本身深层内涵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向学生传递音乐信息,也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把乐谱上所记载的静止符号,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其次,在全日制四年本科学生的全学程教学中,每一个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一个专业教师,我较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演奏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乐谱以及演奏技术的思维,是不同于其它行业上的,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但是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灵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各个有效环节,遵循预习、学习、复学的教学格式。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教育学、思维发展心理学的原则,严格地做好教学设计,细致地分析各位学生的技术特点和生理机能。同时对乐曲的时代背景、调式、结构、旋律特点及重要技法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草原小姐妹》由刘德海、吴祖强作曲,是建国后继《狼牙山五壮士》的又一首大型现代题材较完整的叙事性音乐作品。全曲分为”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党的阳光照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四大段。

引子

琵琶在中音区出现一个音调挺拔的战斗性号角声,第1小节第一拍谱上标记的强,不能过重、过拙,应控制好音量,演奏三连音a1右手指甲用下偏锋结合手臂斜向单弹,大指紧靠食指,音

色应饱满、结实。

第3小节注意小三度、大三度装饰音的掌握和内蒙风格,纯四度双音用双轮指法演奏,音量分布要平均。第4小节b1音单弹,后强音g1b1用双弹。指甲在琴上要讲究,第一弦触弦点应比第二弦靠上些,换把时尽量少有痕迹,慢起渐快的速度与力度相配合(从弱渐强)。第5小节长音持续用轮演奏,要求舒展、流畅,小节与小节之间注意它的连贯性,引子结束时渐弱,收在轮子的小指或大指上。演奏这段音乐要做到:全身心地沉浸到乐曲中去,琴弦上飞出的一个个音符浑然融成了一个整体,它们好象不是自己的手指弹拨琴弦发出的,而是很自然地直接从心中流出,好似一位拉马头琴的草原牧民在自由地吟唱。

古人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作品中,引子是作曲家导入全曲,陈述音乐主题及音乐思维的重要段落。以上所述引子的演奏方法,实际上是在用琵琶这一乐器,通过不同的技法,诠释作曲家的理念。同时在引子中,作曲家试图通过特殊音调的运用,渲染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悠扬和美妙,而琵琶那珠落玉盘般的轮指技法正是最好的表现了这一音乐主题。所以在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中,我也充分的注意到这一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通过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纠正一些学生不正确的轮指方法和音乐的分句方法,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表现的习惯。

第一段:[1]草原放牧

2/4拍子小快板,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上,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姐妹正愉快地放牧。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和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渐渐地白云和羊群融成了一体„„这段乐曲原是人们熟悉的一首内蒙儿歌,作曲家在改编中”应用单声部曲式结构,其中两个主题从不同侧面显示了小姐妹的性格特征”。

主题一”由十六小节的复乐段组成,结构规整,e羽调式,旋律中常出现四度八度进行”,使主题旋律欢快明朗,既表达了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又映现了小姐妹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朝气蓬勃、朴实矫健。

主题一音乐反复两次,第一次最后一小节和第二次最后一小节e2音,用七指轮来演奏。琵琶在演奏主题一时指甲触弦应短促、音型清晰,乐句与乐句之间要有明显的顿挫,抓住重音和舞蹈性节奏,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主题二转4/4拍子,这是主题音乐变奏,具有抒情的特点。演奏时音乐要流畅、激情,气息宽广,乐句行接紧凑,右手弹挑、轮子应均匀。47至57小节换把要准确,左、右手配合得当,仿佛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声歌唱。

最后部分是主题再现,作曲家改变了原主题左右手技法。

演奏时应注意低音区的单音、双音,音色要求浑厚。右手触弦结实有力,左手下e1g1e2和音,谱上标记的力度是ff和扫佛指法,实际演奏应减少一点杂音,不要猛敲猛砸产生刺耳。

在琵琶的演奏中,尤其是强力度段落,因为传统扫弦方法,不能充分的利用臂的重力和发力点的调节,很容易会用较大的力度去追求所谓宏大的声音,这样听起来好像乐器发出的声音大了,但是会产生噪音。

就乐器发音的理论和琴弦的振动状态,即使是用较大的力度,也不应该到不能控制的状态,即所谓的”强而不噪,弱而不虚”。而正是这一点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讲,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但是有的学生技术上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不要过分的强调力度,不要让学生造成机能状态的紧张。

204拍子双遮分,演奏时中指偏下点。73小节的双弹、弹、挑,要求集中有点,具有穿透力。总之再现部比主题音乐厚实饱满,演奏时动作与音乐效果应密切地统一起来,使乐曲在更为欢快活泼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段:[2]与暴风雪搏斗

随着从快渐慢的人工泛音,乐曲由1=G转为1=C。晴朗的天空顿时黑云翻滚,霎时间,暴风雨夹杂着大雪呼啸而来,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羊群受惊四处奔跑。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小姐妹迎着暴风雪,步履艰难地追赶着散落四处的羊群„„。

开始2小节用划轮,力度弱起渐强,速度较自由。3至6小节是节奏型紧缩,技法上用挑轮和划,演奏时音头要求干净,弱起渐强的力度控制应均匀,不能忽强忽弱。双弦轮子滑音技巧模仿暴风雪来临前的呼啸声,呼啸声不要太自由按谱上标记的音位演奏,一遍遍地加快速度,力度从弱渐强再渐弱,技法上尽量让指甲碰一点琴弦。第2次呼啸声中又一次出现了号角声,它和引子的号角声不同,出现在琵琶的高音区,音乐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要用滚来演奏,同时注意扫轮、拂指法的应用。第3次呼啸声大指按一弦,中指同时在二弦上滑奏,演奏中双手的配合要协调。

3/4拍子的应用了京剧锣鼓的”马腿”节奏,这一段乐曲切分节奏鲜明,演奏中小节单位的强弱对比要突出,第三拍八度双音音量应均等,右手弹奏十六分音符要求利索,富有弹性。和声演奏发音整齐,扫弦不能太强。

谱上用双音,实际演奏为了清晰改用单音最后的扫拂和轮拂指法,轮子触弦力度加大,手形坚挺,拂从第一弦开始,手腕和手臂同时运动,情绪激昂,把乐曲逐渐推向高潮。这段音乐起

伏较大,演奏时要严格按照谱上的标记,注意力度、速度、音色、乐感。

第三段:[3]党的阳光照心间

抒情性段落,音乐速度缓慢由原来的2/4节拍转为4/4节拍。开始几小节因暴风雪过后情绪相对平稳,演奏时要处理的平静些,突出她的歌唱性。第一小节节奏自由,长轮从极弱开始渐强,第二小节进入节奏,增强轮子力度,具有颗粒性的同时要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低音支声部挑轮应有纵向点,但是在这一段的演奏和教学中也要注意因为音乐速度的拉伸而形成的音乐惯性,即是不要因为他的拉伸而去影响音乐内在的律动和音乐内在的推动力。

可能在这一段落中,教师会告诉学生”不能慢”,尤其是时值均匀的轮指和无痕迹的换把。再者,这一段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音乐的”气韵”也是教学中需及时启发学生的问题。因为在器乐演奏中”气韵”是有的时候容易被忽视的;其次,对于歌唱性的要求,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办法来解决。如:让学生通过唱的方法,比较透彻地理解旋律,努力做到器乐演奏中所要求的”快而不抢,慢而不拖”。

12小节在歌唱激情时,2弦上的中指摇不能软弱,软弱无力会产生虚浮,刚健有力才能结实。16小节琵音演奏要透明晶莹,

12、

18、

26、27小节单弹用指甲中锋触弦,深点厚点,紧贴琴弦,不能马上离弦,声音要求柔和。20小节快速扫拂情绪激动,扫拂中复调旋律应清晰,两声部结合,点与线要求分明。此时此刻心情要随着乐曲和左右手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乐曲又随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着,左手吟音的使用也应随情绪的变化加大些。好似小姐妹在冰天雪地中顽强行进时想起了母亲,母亲无比温暖的怀抱使她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第四段:[4]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全曲结束部,再现并展开第一主题。欢快活泼的旋律和琵琶左右手指法的巧妙变化,表现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国大地。演奏时

1、2两小节用泛音模仿马蹄声,谱上标记的是f,而实际演奏力度应是PPP~ff,左手食指虚按在弦上,注意音位的准确。3至6小节右手遮分,左手食指移指与打带,模仿蒙古族的四胡和三弦在合奏,演奏中两手要协调统一。23小节快速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强弱应有明显的对比,高音区左手大指按弦需灵活,右手弹挑要干净利索,富有颗粒性。乐曲结束在a2音上,要短促、利索。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重视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来讲,有着多么的重要。在演奏和教学之间,正确的理解,细致的讲解,耐心的辅导和精准的示范,及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这些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技术和音乐表现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技术无法表现音乐,有了良好的技术,却不能正确的运用,也不

能很好的表现音乐。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学设计,是本人在多年的演奏教学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请专家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概论》221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

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概论》221一22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王承植:福建人,中国戏曲学院艺术教育系琵琶教师

《戏曲艺术》2004年第2期

推荐第9篇:体育工作总结t

期中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姜永全

通过前半学期的体育教学实践结合近一个月的网络研修学习,总体感受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紧迫感。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

一、在上课方面

1、能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安全。

2、重视课的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在上课的教学环节中,都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做到合理安排内容、负荷,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努力发展学生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4、认真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身体力行,亲自示范动作,在每堂课的分组练习中,努力做到既有秩序,又有效率。

5、在教学设计和操作中,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授课和复习课内容,搭配好,衔接好,做到课堂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每次上课的内容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体质和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二、在业务方面

1、认真落实课堂常规要求,教师率先垂范。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宗旨,时时关注学生的安全防护。

3、在上课活动中心中有长期的安全教学观念,包括课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品德教育和操作安全等等。

4、在练习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比赛目标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5、通过竞赛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大课间工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大课间活动安排有计划,检查有记录,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了学生锻炼好身体的监督机制,虽然我校的大课间场地和器材仍显不够,但我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很好地调节了同学们的学习节奏,增强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课间工作我主要做好出勤、器材供给、质量检查等方面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半学期的探究与发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问题:

1、自身素质仍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2、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在课堂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例如,组织纪律方面;完成目标任务方面仍有纰漏。

3.学生抗负荷能力差,对一般中等强度的练习,无法完成。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随着体育设施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将克难奋进,争取再接再励,把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好。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推荐第10篇:《“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枇杷”和“琵琶”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同音字词。

教学准备:生字卡

枇杷和琵琶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 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 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 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 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 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六、总结课文,结合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学习汉字时,就要读准音,认清形,分清义,以免闹出财 主礼帖这样的笑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各一行。

2、找一找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第11篇:《“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别同音字和词。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

2.齐读课题。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3.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课件出示“枇杷”和“琵琶”图片。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12篇: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识字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二、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却因为识字少,把“枇杷”写成了“琵琶”,闹了笑话的事。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三、学生分析

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四、设计思路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以“听故事——读故事——认汉字——说故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在反复读三五遍故事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第13篇:《“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别同音字和词。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

2.齐读课题。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3.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课件出示“枇杷”和“琵琶”图片。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从笑话中体会汉字音同义不同的特点,懂得认真学习汉字,区分音、形、义。

3、试搜集音同义不同的字、词加以区分,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区分同音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听笑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笑话故事。

2、出示课件,区分“枇杷”和“琵琶”。

3、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说说课文中财主闹出了一个什么笑话?

3、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同桌对读生字词。

三、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识字。

1、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自己会读的词语。

2、借助拼音在课文中认读生字,把会读的字读给身边的伙伴听。

3、分小组学习生字。

4、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并说出识字方法或途径,师生共同评价。

5、自由认读生字卡。

6、读课文,再文中识字。

四、分析同音词,拓展延伸。

1、分析“中点、终点、钟点”。

2、分析“人身、人参”、“珍惜、珍稀”。

五、总结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同音字词。

教学准备:生字卡

枇杷和琵琶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 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 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 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六、总结课文,结合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学习汉字时,就要读准音,认清形,分清义,以免闹出财 主礼帖这样的笑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各一行。

2、找一找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第14篇:少儿拉丁教学

少儿拉丁教学

一, 少儿拉丁教学与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融合。

拉丁舞与芭蕾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舞种,各自有各自显著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不难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芭蕾基础训练中,对脚背的要求,脚部与地板的摩擦,脚腕、小腿、大腿、腰部、腹部等力量,身体的柔韧,形体姿态,重心的平稳等等,都有一系列科学的训练。而训练的这些内容,正是学拉丁舞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达不到,那学生很有可能只是走会步伐,或者觉得学习困难。举例说明,芭蕾舞最显著的特点是“开、绷、直、立”,在拉丁舞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如:起步位的站姿,要求腿的外开与脚背绷起,膝盖的直和上身姿态向上立。我们可以将两种舞蹈的共性结合,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有方法的去学习,而不是觉得华美的步伐可望而不可及。

二, 怎样将拉丁舞与芭蕾基本功训练相结合。

以下选取了芭蕾训练中与拉丁舞紧密联系的几个动作。 训练1,勾绷脚。

方法:保持基本坐姿,即伸腿坐,双腿向前伸直,膝盖窝找地板,脚踝夹紧,绷脚脚趾尖找地板,后背立直头顶尖找天花板,双手5指并紧手臂在身体两侧打开向远延伸,中指轻轻点在地板上。勾脚脚尖最大限度的勾起,脚跟往远蹬,脚与腿部形成勾曲式造型, 绷脚脚腕伸展,脚背向上拱,脚尖向下压,与腿部形成一个流线形造型。

训练目的:(1)为拉丁舞训练中绷脚打下基础,让学生明白绷脚是哪里发力。因为直接站立教绷脚学生很可能会找错发力点。(2)在勾绷脚训练中学生容易注重脚的练习而忘记后背,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背部的力量和上身的姿态。(3)勾脚时,可以训练学生的膝盖,如果勾脚膝盖完全伸直,紧贴地板,那么脚后跟一定会微微抬起,离开地板,只要坚持训练,可以将“大膝盖”压平。为拉丁舞膝盖伸直打下基础。

训练2,腿的外开练习。

方法:保持基本坐姿(坐姿要求同上),胯部用力,大腿内侧肌肉带领膝盖、小腿、脚腕、脚背,向外旋转至极限,在旋转时双腿内侧、膝盖、小腿脚后跟紧紧相贴,不能分开,膝盖伸直,由于腿部外开,双脚尖会分开。

训练目的:为拉丁舞训练中前后位的开胯,起步位侧胯,腿部向外旋转打下基础。

训练3,吸伸腿。

方法:平躺于地板之上,双手打开在身体两侧,手心贴地,双腿夹紧,膝盖伸直,双脚并拢绷脚。一只脚尖经过擦地紧贴另一条腿吸起,向上伸直,腿部控制,膝盖伸直,脚尖绷起,在腿部完全伸直的情况下,不能有一点松弛,缓缓下落。双腿交替训练。

训练目的:(1)训练学生脚尖与地板的摩擦。(2)训练学生腿部的力量与控制。(3)训练学生的膝盖曲与直。

训练4,腰背肌与胸腰的练习。

方法:俯卧于地板之上,双手放在肩膀下面,臀部夹紧,双腿双脚并拢。练习时,双臂伸直将上半身推起向后卷,双膝弯曲,双脚找头顶。

训练目的:主要训练了上半身的柔韧和力量。在拉丁舞中胸腰的软开度直接影响学生上身姿态和肩膀打开,腰背肌的力量更是拉丁舞挤压动作的核心。

训练5,重心的练习。

方法:双手扶把杆,基本站姿,脚位芭蕾一位,经过向旁擦地倒重心胯位直立至中间成二位。经过向前擦地倒重心跨位直立至中间成五位。转移中不能出现任何泄胯。

训练目的:为拉丁舞学习中重心转移时胯位的直立,上身的平稳打下基础,二位与起步位相关,五位与前后位相关。

训练六,中间姿态手位练习。

方法:芭蕾七个手位的练习,老师可自编小组合。 训练目的:芭蕾舞与拉丁舞都很注重上身的姿态,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找到意识向上的感觉。同时在练习手位加强手臂力量,为拉丁舞的手位打下基础。

训练七,腿部柔韧练习。

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安排联系方式,如初学者地面前旁压腿,有基础可把杆压腿,把杆的高度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能力。

训练目的:基本的腿部柔韧是所有舞蹈的基础。

如果有以上芭蕾形体的训练作为基础,相信在拉丁舞教学中就会事半功倍。

三, 做好一名拉丁舞老师的一些建议。

在各大培训中心日渐完善的今天,学生流失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点:1,客观原因,培训地点太远,不方便。2,家长不认可代课老师,这是老师的问题。3,学生没有兴趣了。

第一点,尽管客观原因,但如果学生对该老师的舞蹈兴趣浓厚,家长十分认可老师,可以减少生源流失。

第二点,老师的原因,

(1)老师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少儿心理学,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这一特点来说,教材的安排上一定要松弛有度,一节课太多的重难点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但是太少,家长会产生质疑的态度。课程安排上除了新内容的讲述,以往的复习和练习一定要安排合理有序,让学生知道老师课堂的顺序,这样才能有助于思想紧跟老师的步伐。不能杂乱无章,上课没有规律,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追赶老师的进度,无利益练习和复习。而且在学习新内容上就会没有精力,影响课堂质量。 (2)老师要认真思考和家长的沟通是否出了问题。在课前课后注意观察,将家长与学生联系起来。一个好老师会主动跟家长沟通学生的问题,在家长没有发现之前及时沟通,这是老师重视学生的表现,而不是等待家长看见自己孩子的问题了,而老师长期没有纠正,然后家长带有不满情绪提问老师。可是适当的开一个小型家长会,汇报学生的学习进度,主动邀请家长提问和给出一些建议。 (3)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可以适当调整上课队形,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亲和力等。

第三点,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最复杂的一点,

(1)老师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不能排斥老师本人,那么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的沟通、包括老师的外在形象等都很重要,做到学生喜欢老师,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2)就是在教学安排上,合理有序,有一套固有的上课模式,在几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熟悉老师的上课模式,可以紧跟老师的思维,这样就不会感到训练枯燥乏味。

(3)就是教学方法上,学生只有做好了,才会有自信,才会产生兴趣,那么,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但是不要将鼓励和盲目夸奖联系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练习时鼓励大家,努力做好,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激起幼儿的好胜心理。也可以让大家一起数节拍,参与到课堂中来,然后表扬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等等,还可以建立一些奖励制度,方法有很多,主要教师要善于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15篇:少儿跆拳道教学

4

黄带(八级)

课时:12次课,24课时 教学内容:

一、腿法:下段侧踢、中段侧踢、上段横踢、下劈

二、步法:、前滑步、后滑步

三、组合:步法组合训练(原地换步+上步、原地换步+撤步、原地换步+前滑步、原地换步+ 后滑步、上步+转身上步)、腿法组合训练(左右横踢连击)

四、实战:二步对练

五、品势:太极二章

六、功力:脚靶训练

七、素质:腿部柔韧性强化训练 德育教育: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长辈说话要认真倾听 考试动作:

前滑步、后滑步、下段侧踢、中段侧踢、上段横踢、下劈、步法组合、二步对练、太极二章、脚靶训练。 5

黄绿带(七级)

课时:12次课,24课时 教学内容:

一、腿法:垫步横踢、上段侧踢、内旋劈踢、外旋劈踢

二、组合:步法加腿法组合训练

三、实战:三步对练

四、基本手型、步型:三七步、单手刀、双手刀(前进、后退)

五、品势:太极三章

六、功力:组合靶训练

七、竞技:比赛规则系统学习

八、实战:模拟实战训练、攻防组合训练

九、素质:力量素质强化训练

十、选修:腾空前踢

德育教育:

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没一天

考试内容:垫步横踢、上段侧踢、内旋劈踢、外旋劈踢、基本的步法+腿法组合、三步对练、太极三章、组合靶训练 6

绿带(六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拳法:弓步正弹拳、

二、腿法:双飞踢、后踢、旋风踢

三、步法:步法+腿法训练

四、基本手型、步型:弓步螳螂单手刀、贯手、中段内外防御

五、实战:条件实战、攻防组合练习

六、品势:太极四章

七、素质:耐力素质强化训练

八、选修:复习腾空前踢、学习腾空横踢

九、双截棍:了解双截棍的历史及训练要求,掌握基础用语及动作名称,握棍的正确方法以 及站姿,斜劈、前劈、反劈、上挑、斜挑、反挑等基本棍法 德育教育:

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 考试内容:

双飞踢、后踢、旋风踢、步法+腿法训练、条件实战、攻防组合练习、太极四章 7 绿蓝带(五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拳法:铁锤拳

二、肘法:弓步横肘(上段、中段)

三、腿法:勾踢、前腿下劈、后旋踢

四、步型:交叉立

五、实战:竞技实战、防守反击训练

六、品势:太极五章

七、素质:灵敏素质强化训练

八、选修:腾空侧踢

九、双截棍:流星赶月、雪花盖頂、腋下接棍 德育教育: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懂得忍让、谦虚的良好心态。 考试内容:

勾踢、前腿下劈、后旋踢、竞技实战、防守反击训练、太极五章 8

蓝带(四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防法:弓步逆位手刀防、上段外防、弓步推掌防

二、腿法组合练习

三、攻防组合练习

四、竞技规则练习

五、竞技实战

六、品势:太极六章

七、自卫术练习

八、素质:速度素质练习

九、选修:腾空后踢

十、双截棍:背部接棍、风火轮、白蛇吐信 德育教育:

结合课外训练计划,培养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考试内容

腿法组合练习、攻防组合练习、竞技规则练习、竞技实战、太极六章、自卫术练习9

蓝红带(三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步型、防法:虎步、虎步推掌防、双手刀下防、交叉防、十字防、马步单手刀防

二、拳法:横弹拳、交叉步双勾拳、马步顺位冲拳

三、腿法、步法组合练习、防守反击练习

四、竞技实战

五、品势:太极七章

六、裁判学习

七、综合素质练习

八、选修:腾空二段踢

九、双截棍:双手擎天、先斩后奏、胸前接棍 德育教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考试内容

腿法、步法组合练习、防守反击练习、竞技实战、太极七章、裁判学习、综合素质练习、腾空二段踢 10

红带(二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防法:弓步侧身防、三七步双腕下防

二、防守反击、反反击训练

三、竞技实战强化训练

四、品势:太极八章

五、裁判学习

六、综合素质练习

七、选修:威力击破训练

八、双截棍:左右逢源、翻山越岭、毒蛇出洞、苏秦背剑、腰部接棍 德育教育:

承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考试内容

竞技实战强化训练、太极八章、综合素质练习、威力击破。 11

红黑带(一级)

课时:24次课,48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合腿法强化训练

二、战术能力强化训练

三、空中连环腿训练

四、强化太极一至八章训练

五、选修:高丽型

六、综合素质练习

七、教学实习

八、双截棍:颈部接棍、裆部接棍、腋下接棍、螺旋花,击、砸、绞、刺等近身攻击技术 德育教育:

学会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考试内容

组合腿法打靶、竞技实战、太极一至七章任选一章、特技(空中三腿)、击破(三块板拳、脚)12岁以下2块板、身体素质

第16篇:少儿中国画教学

少儿国画培训计划表

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精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必须从少儿这一代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画基本知识,掌握粗浅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了解若干中国画画家,并能读懂一些中国名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我们民族传统画中得以发扬光大、繁荣灿烂。本文就少儿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探索。

1、课程简介: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因其绘画风格独具我国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所以,在各类国际大展中,均以中国画获奖的比较多。 不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培训对象: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表现技法,水墨画属于写意画的范畴。它是用我国特有的毛笔、宣纸、墨和颜料作为工具,形式上采用简洁概括的线条、变化丰富的用笔及渗化淋漓的水墨韵味进行造型,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绘画种类。

水墨画注重表现物体的精神面貌,强调意境、情趣、讲究用笔、用墨的生动传神,儿童可在水墨变化的趣味中去学习、掌握写意造型能力。儿童水墨画不需要像传统国画所要求的那样严谨,因为少儿对一切事物的观察和表现生理年龄的局限,显得比较夸张,富有童心稚趣,这正与中国画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方法相合拍。所以,它比较符合少儿身心发展,是一种适合少儿学习的绘画形式。

少儿学习水墨画,一方面能使其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其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墨画要求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少儿在学画的过程中还可以接触、了解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少儿学习国画的年龄一般为幼儿园大班升小学一年级以上学生为主,

3、培训内容:中国画内容分为三类:山水画(水乡)、人物画、花鸟画,为什么选择山水画(水乡)因为山水画(水乡)对形的要求最低;人物画,花鸟画要求严格的造型。“像”是先决条件,然而对于“像”的追求,便限制了人们对笔墨的发挥。所以山水画(水乡)对造型的要求远比花鸟、人物低得多,于是便可最大限度地挣脱“形”的桎梏,而游刃于笔墨之中了。况且,人与自然的融合,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炎黄子孙最深层的哲思之中,不用苛求只要告知这一道理,并将这一精神统领山水画学习的全过程,那么深入中国绘画的真髓便是可望可及的事情。山水画(水乡)学好以后,可在里面点缀花鸟和人物,一管硕毫在手,尽情挥洒意趣,便是可以追求的境界了。 山水画是国之大画,我们常见的一些政府机关门庭、楼阁等处都是山水画(水乡)为主。

4、培训课时

国画(花鸟)初级:30小时,2小时/次,15次课; 国画(花鸟)中级:40小时,2小时/次,20次课; 国画(花鸟)中高级:50小时,2小时/次,25次课; 国画(山水)初级:30小时,2小时/次,15次课; 国画(山水)中级:40小时,2小时/次,20次课。 国画(山水)中高级:50小时,2小时/次,25次课。

5、课程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分为两类花鸟和山水部分。

6、考证:可以参加省文联和艺术中心举办的等级考试(1-10级)

7、学习工具:(1)毛笔(苏州湖笔厂生产的一号豹狼毫一支,红豆一支,3号书画选颖一支,羊毫白鹭一支)、圆头油画笔一支(扁油画笔代替)

(2)颜料(苏州姜思序颜料厂生产的花青一支,藤黄一支,朱磦一支,牡丹红一支,石青一支,白色一支;上海颜料厂生产的二绿一支,一得阁墨汁一小瓶) (3)宣纸:汪同和生产的宣纸。 小碟:2-3个,洗笔碗一个。 注:工具可自行酌情准备。

8、学费:(1)初级:880元(工具费50元另收) 培训对象:适合零基础爱好者。 (2)中级:980元(工具费50元另收)

培训对象:适合有一定国画基础,且对国画山水、水乡有一定鉴赏能力,执着追求国之艺术者。

第17篇:少儿色彩教学

色彩·创意·引导——论儿童色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儿童美术的“创意”,是培养儿童自己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人和物,将美的情景,有意义的情节,利用画笔,通过思考、记忆、观察、体验、联想,加上适当的创造或夸张表现出来,是一种美的经历。具有“创意”的作品,画中的“创意” 色彩,是通过创造新色彩、创造新色调、创造新色彩配置,是一种训练儿童的审美、思考能力、大胆创新、判断力、坚毅处事态度和从错误中自我修正的综合能力。

强调美术教育价值的终极体现,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重视创作过程的同时,也不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身本性的发展。为此,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的色彩教学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儿童自主创新的重体验、重表现、重个性的儿童创意色彩教学。

一、强调色彩体验方式的丰富性

6-12岁的儿童可以划分为“色彩朦胧化”阶段。此阶段儿童逐渐发现到色彩和物体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处在一种“非写实与写实色彩”之间,主要靠直觉而非经验、理性认识判断外部世界。儿童“色彩朦胧化”阶段的丰富程度是取决于儿童的性格、生活色彩环境和老师启发。

通过色彩游戏进行单个与集中的色彩体验。儿童重复的变相创作获得不同的经验,则会产生自信心。这些重复并没有刻板的意义,相反地,他们具有发现和控制新经验的欣喜意义,通过创设情景,如参观、欣赏、交流和课堂教学、色彩游戏等丰富的情景引导,让儿童去体验色彩,获得经验。 如:色彩游戏——《调出我最喜欢的色彩》

色彩知识的教学课,旨在让学生体验色相的不同和丰富性。

先每人折一个特别的玩具,用三原色调出基本的间色和特别的复色。辨认各种复色色彩,在讨论中回答各种色彩知识。然后把着有不同色彩,且形状相同的折纸玩具排列在一起,分析相同的东西为什么每个人画出了不同的色彩。

启发学生破掉“固有色经验”观念。物体的色彩在阳光下,依不同时间、位置变化千万,没有固定标准不变的色彩。我在教学中,设计想像画、装饰画的题材,让儿童们自行决定怎么涂色彩,让他们大胆设想,破除过往设定形式色彩的枷锁,让一种题材,每个学员都有个人的配色方法,证明色彩画没有固定标准的设色模式。

通过写生、观察改变色彩体验。儿童现成的色彩模式是不会改变的,除非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经验来导致色彩的改变。决定色彩样式的是视觉概念,所以,注重引导儿童观察,来改变已有的色彩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如:运用综合材料写生——《多彩世界》

当学生在纸上刻画叶子颜色时,结果几乎是一样的绿色。然后现场分析写生对象,同样绿色的叶子,同样的光线,在不同的侧面,发生了颜色变化。随后并要求在第二节课时每个同学带一片树叶回来,集中粘帖进行展示来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同一季节中叶子的颜色有差异,不会全是绿色的,还有黄、红、褐……再通过各种图片范画,欣赏四季各异的叶子资料,得出不同的季节,叶子的颜色有变化,春夏季叶子普遍偏绿,到了秋季,绿的叶子却成了红和黄。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大自然,会发现色彩变化万千,例如观看树木,发现并非如一般儿童的形式化色彩:树叶单一绿色、树干单一咖啡色,树叶可能会是偏黄绿色、偏青绿色;树干也可能是灰蓝、灰红 …… 总之事物的色彩是万千的,语言难以表达,多去观察和体会,会发现更多的色彩。

通过观察、写生到完成一幅作品,让儿童有一个特殊的体验。从而能改变儿童已有的色彩样式,改变了他们的体验,重新获得新的体验。这样的方法比起老师在课堂中,反复抽象地讲解叶子有各种颜色的理论知识,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突出色彩表现手段的创意性

对儿童进行色彩教学,是不能只借助“色环”、其它“科学的”教具和“写实”来教授色彩的。这种施教往往会摧毁儿童的自发性艺术创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直觉色彩经验并不安全。所以,我认为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地表现。

1、激发儿童的表现欲,让儿童将艺术当作自我表现。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和家长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

如:《冬天的城市》

冬天,每个孩子对寒冷的冬天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印象。通过不同媒介,让孩子们讨论各自对冬天的感觉和印象,回想冬天里事物的变化,比如人的衣着、心情、精神面貌等;树叶的颜色,以及花、鸟、鱼、虫该怎样生活等。重点讨论对冬天的色彩感觉是怎样。最后,把自已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进一步交流展示。

通过大家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寻找冬天的感觉,激发了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引导儿童主动投入到学习研究活动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发起表现的欲望。

2、色彩的“求异”引导。不只是要求学生同一主题形象构思的“求异”,色彩画教学中“求异”也是我经常利用来引导儿童作画的元素,有时在课前或作业完成后作些小游戏,例如树叶为例,画面上有多块树叶开始涂色,要求第一块叶完成后,第二块叶颜色要与第一块叶不同,第三块叶与第二块叶又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绿色系列,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用简单的混色法,达到树叶色彩“求异”目的。色彩上“求异”令他们养成随时要去独立思考、观察、尝试的习惯。

如:色彩的联想——《色调练习》

通过一种色彩进行联想一些有关的场景,鼓励学生创想独特的场景物或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并形成统一的色彩调性,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通过色彩的联想练习,每位学生的色彩感受都不一样,有的在画的过程中甚至改变了当初确定的色彩,找到了新的也许更符合其内心的色彩。所以,色彩“求异”的过程也是一种发觉自身潜力的过程。

3、教师环境和激励创作。在不断激发儿童的表现天赋的同时,通过集体创作、小画展、小擂台、创作表演等形式为儿童提供舞台,展示儿童,激励儿童,提高儿童的色彩表现力。特别是教室的展示墙,学生每次上课都能直接感受到好作品的示范性,同时也对他们自己带来刺激性——“哪天我的作品能展出就好了!”

三、注重色彩个性发展的充分性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是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一个“模样”,而是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儿童都成为成功者。只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为有创造的人,所以,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创新的教学。

色彩的创意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还是……对颜色无意识的选择,有可能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气质特征。

1、从开发潜能入手,发展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能充分发挥儿童潜能。

(a)在欢乐中学习色彩。引导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不仅仅把一切归结为兴趣,因为学习毕竟是艰苦的劳动;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比如设定他们感兴趣的创意主题——从最新游戏、电影、动画、故事的基础上设定有关的趣味主题,把他们引向爱学、会学、好学、乐学的境界,从而由此焕发出更大的兴趣。

(b)利用色彩的创意表达不断发现自我。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们的独立探索开辟广阔的领域。因为现代儿童的特征之一,是喜欢独立观察和操作,喜欢通过个人或集体探索发现某种知识。 如:《我的色彩日记》

长期作品对于孩子的绘画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每期都有一个长期的绘画课程——《我的色彩日记》。每个人准备一个32开小速写本,首先按照自己的心情选择色彩;然后用色彩联想一个小故事;写一篇关于色彩的日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画色彩日记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养成随时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现象的独立探索取得独特经验的习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带来的探索成果是一篇篇的色彩日记,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日记会给孩子们整个成长过程带来最大的快乐,其个性也会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2、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儿童色彩创意教学,既要使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同时又产生更新更强的好奇、探索心理。如此一环扣一环,螺旋式上升,推动儿童创造的个性逐步形成。

(a)创新课例设计,诱发创意能力。通过色彩创意性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情景设计,充分挖掘色彩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如:《看日出》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情景,分别设置成春天的和眴、夏天的炎热、冬天的温暖三个日出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三个要求(春天的美丽、夏天的心愿、冬天的渴望)来创造日出的色彩。结果每个人的作品各具特色:色调不一定是暖调,太阳不一定是红的,出现了春天的太阳是绿色的,夏天的太阳是淡蓝的、并能吸热,冬天的太阳是火红的并发出大量的热等创造性的色彩。

通过类似的创意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 (b)提供探索舞台,发展创意能力。通过提供“小发现、小创新”为主的探索舞台,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鼓励儿童去观察、发现不同于以往所得的色彩经验,在所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小创新。如儿童已有的经验——天鹅都是白的。而有一天儿童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天鹅居然还有灰的、蓝的……于是,大胆创新、表现就由此开始了。把天鹅画成绿的,紫的……各种颜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色彩上的“可能”,同时更是一种创意能力的发展。这样,日积月累,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际创意能力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主体性也就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以上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很好的证明,儿童色彩的创意教学,对培养儿童的审美慧眼,启迪儿童的聪明智慧,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发展儿童的个性特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儿童的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18篇:少儿声乐教学

少儿声乐教学

歌唱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人自身带有的本能的一种音乐性活动。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发声练习,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少儿阶段,每个人就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歌唱的魅力和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歌唱训练。少儿的歌唱的教学有别于成人的歌唱教学,往往更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作为声乐教师在少儿学习声乐的阶段就是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对少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歌唱产生兴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技巧和歌唱能力上有一定提高。笔者结合了教育、心理学及美学的内容并进行知识梳理,将现在国内外所推广的一些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中,论文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文献解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总结论证法、比较研究法、现象研究等手段对少儿声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就研究起因、研究现状、研究价值进行分析。第一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教学意义及现状,笔者通过国内与国外的少儿声乐教学相比较引入在国内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少儿声音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对问题产生上的原因。第二章变声期前的少儿声乐学习的特点分析,笔者力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少儿区别于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求了解少儿声乐学习的目的性,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目的目标,带着怎样的心态去学习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引发出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章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引入声乐教学中,通过他们的个性和共性,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少儿声乐教学中去,通过知识的梳理整合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包括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四章是结合上述教学法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变声期前少儿声乐的艺术教学理念。

本论文由提供

第19篇:少儿艺术团工作总结

2010年黄河电视少儿艺术团工作总结

在院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艺术团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10年度各项工作。全年我团共参加了各类演出20余次,并取得骄人成绩,增加了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团学生由03年3月份团里数十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八十多名左右;教职工数量也明显增加,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新年将至,为在新的征程上再创佳绩,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艺术团的发展壮大,是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来实现的,制度化建设是艺术团管理的核心。只有通过不断的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折不扣的执行,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才能搞好艺术团的管理。为此,我团根据发展实际,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教师授课制度》、《学生考勤制度》、《艺术团安全责任制》、《艺术团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艺术团学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规范了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使得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员也能够在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二、组织参加各类大型演出、竞赛活动

2010 年5月22日参加由郑州教育电视台主办的“非常梦想 ”六一活动,此次本团选送了由袁晨曦等人主跳的《劳动狂想曲》,获得观众一致好评。2010 年6月参加二七区环保义演,并在本月本团举办六一儿童节特别联欢会。2010年8月21日组织二七区部分学生来我校参加由舞协筹办的舞蹈考级,我团学生通过率为100%。2010年12月份正在积极筹备大型专题晚会。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我团学员参加比赛的各方面的能力,为我团赢得较好的声誉和较高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为艺术团参加此类大型比赛积累了经验,通过比赛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可以更好的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从而提高了信心,为以后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好准备。

三、增强师资力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为增强本团的师资力量,我团由现有的6名教师增加到10名,均系本科学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在工作之余,还要求每个教师进行专业的自我修养,观摩课堂,互相取长补短。

2、在日常的教课过程中均以小舞蹈的授课形式出现,做到大面积教授,小范围取优。把比赛的机制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竞赛意识。

3、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员的不同年龄段、发

育情况以及先天的条件来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出以基本功和排练为主线的课程,对新来的学员进行即时编班,把学员控制在20人/班。

四、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力

1、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密切合作,结交新朋友,把自己推销出去;

2、在学院网站上建立我团自己的网页,加大网络宣传;

3、对我团参加的演出,及时利用报纸、网络,电台进行宣传报道;

4、将历年参加比赛的珍贵照片和获奖证书、奖杯、荣誉匾牌制作成宣传板,扩大宣传;

5、增加演出场次,并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对潜在生源地进行广泛宣传。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仍有不尽完善之处:一些同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健全;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团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生源

一年中我们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在全市的影响还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巩固与新闻单位的密切合作,结交新朋友;同时在学院网站上建立我团自己的网页,加大网络宣传;对我团参加的演出,及时利用报纸、网络,电台进行宣传报

道。

2、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建设

在工作中通过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通过对业务知识的相互观摩,提高教学水平;积极进行交流,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形成统一意见,提高我团的凝聚力。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团规模进一步壮大,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团将继续努力,在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兄弟部门单位的通力协助下,在“打硬仗,上台阶,创特色,争名牌”的指引下,为黄科大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更多的贡献。

黄河电视少儿艺术团

2010年12月15日

第20篇:少儿拉丁舞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在现今,少儿拉丁舞蹈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和热爱。作为一名少儿拉丁舞教师在少儿拉丁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偏重点,例如,少儿拉丁舞和成人拉丁舞就有很大区别,在少儿拉丁舞中很注重芭蕾形体的训练,把它作为每天的重点,给孩子们打好所有舞蹈都该具备的形体,给孩子们跳出最好的动作打下好的基础。

在少儿拉丁舞寒假班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检查自己这次教学中,在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项内容是否都完成。在教学内容上本着不仅要把最基本在计划中少儿拉丁舞的内容教与孩子,并且在孩子的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学到的更多拉丁舞知识,积累更多的关于少儿拉丁舞的知识。例如,教学拉丁舞的基本礼仪,和基本的表演谢幕等等。让孩子更全面的学习到这种舞蹈。

在三十天的教学过程中,每天点名,监督孩子们的上课情况,上课过程中,兼顾到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大家学到的表现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监督的每一个都是标准的。并且督促孩子们每天回去练习,每天下课之前重复需要练习的动作,让孩子们跟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求家长和我们一起督促孩子,让孩子更好更快的进步。

在这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年龄小的孩子跟不上大孩子的脚步,怎么样才能让一个班不出现成绩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主意这方面,尽量解决类似问题,让自己的教学也不断有进步。自己也会去积累和学习更多的知识,督促自己不断练习,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

课程名称:少儿拉丁舞寒假班

2010-2-25

少儿t琵琶教学工作总结
《少儿t琵琶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