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说课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6 08:32:19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说课与设计

《大风车》说课

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一、教材分析

歌曲《大风车》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它既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又富于变化琅琅上口,表现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现了大风车节目伴随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长的愿望。

二、教学构思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 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少儿节目《大风车》入手,通过“情境导入----大家一起唱----风车展览室----风车工作室”四个活动模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快,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参与音乐活动时容易过于兴奋而忽视学习的重点,好动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歌曲与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爱知识、爱学习、爱科学。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3、用欢快的心情、纯真的声音演唱《大风车》

五、说重、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并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

2、难点是正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八分休止,要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六、说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体验和感受能力也增强了。因此,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感受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底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这些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教无定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七、说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其中也存在着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大风车》教学设计

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风车》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心情、纯真的声音演唱《大风车》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3、通过歌曲学习,进一步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爱知识、爱学习、

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2、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并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教学准备:《大风车》课件、彩纸、剪刀、钉子、小竹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风车实物,引发兴趣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轻轻一吹,它就快乐的转动起来。

师:你来吹吹,就由你拿着风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同学。(播放音乐,学生围教室转一圈)

2、欣赏《大风车》片头动画(初听歌曲)

师:风车这么一转,就有个好看的少儿节目要开演了。知道是什么节目吗? 师:对,就是大风车节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这个节目的主题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设计说明:以孩子们喜爱的少儿节目《大风车》拉开这节课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大家一起唱---- 学唱歌曲

1、仔细聆听,初步感知歌曲

师:听完以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轻声跟唱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唱?好!下面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来唱《大风车》。

(全体师生齐唱歌曲《大风车》)

3、介绍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师:大家在唱的时候,一定也注意到演唱顺序的问题。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课件展示)

4、学唱歌曲,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同学们唱的还真不错!但是这首歌曲里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咱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出示歌曲中的乐句:“大风车吱呀吱悠悠的转,这里的风景牙真好看。” 今天的小伙伴明天的好朋友,嘿,好朋友!)

师生一起学习这几个难点乐句,注意切分音、休止符的使用情况。尤其是歌曲最后两小节,“嘿!好朋友。”富有童趣,反映了现代儿童开朗外向的性格特征。

5、全体师生完整演唱歌曲《大风车》

6、观看银河少年合唱团的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处理(课件展示)

7、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自由听唱歌曲,演唱歌曲,掌握歌曲情绪,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三、快乐风车行——知识拓展

师:风车是一种玩具,在很久以前,它还是人们们生活的好帮手,可以磨粉、发电、抽水灌溉田地。而在世界上属荷兰的风车最有名,让我们一同走进荷兰,看看那里的风车吧。(课件展示)

【设计说明:拓展学生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音乐的热爱】

四、风车工作室——制作风车

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风车,想自己也有一个风车吗?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漂亮

的风车吧!(师介绍制作风车的过程,学生学做风车,播放音乐)

师:做得真棒。如果再写上自己的心里话把它一起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做风车,经历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并在享受到美的同时懂得给与。】

六、在音乐活动中结束教学。

师: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让我们一起带着小风车和在座的老师们说再见吧!

推荐第2篇:《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说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7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渗透等可能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渗透美育。

(四)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猜测、实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板书文字,摸彩票的盒子及彩票,奖品(文件夹、小红旗、书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16个盒子(每个内有4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16张统计卡,64张转盘面,水彩笔(学生),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一)引入

师:能够和杭州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我有一个问题:你们摸过彩票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彩票的盒子,还有奖品哦:只要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能放你最得意作品的文件夹了。谁想试一试?

(二)教师任选三名学生摸

(三)教学“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告诉你们,谁上来都不可能摸到红、黄、绿色,知道为什么吗? 生:里面没有这三种颜色。

师:对,不仅没有而且我这里全是蓝色。 那么继续让你们摸,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肯定)是蓝色。

师:对,从全是蓝色彩票的盒里摸一个一定是蓝色的。(板书: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

生:不可能是红、绿、黄色。 师:仅此而已?

师:对,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那你们就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吧?(为了让你们不可能中奖)该怎么办呢? 生 :改为摸出蓝色就有奖品。(师:我能同意吗?)

生 :放进去这三种颜色。(教师放进这三种颜色,摇一摇盒子。) 师:现在谁想摸?

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猜猜看,他从中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师:对,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运气了。

(四)小结,过渡

师:像这样“一定”“不可能”“可能”(指板书)的三种现象,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O”。

二、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文)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升起;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水是咸的。

注意: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些现象描述清楚,(3)、(5)、(6)要问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三、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1.过渡:刚才是老师收集了身边一些现象让我们来判断,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2.师: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

3.师:马上我就要请同学说,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就是老师了,请你们对同学描述的现象进行评价。(请一些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评价。)

四、猜测游戏

1.过渡:你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老师也想到了一个游戏,想玩吗? 2.讲明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是让你们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猜一次。谁最先猜中谁就能得到这个书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3.游戏。

师:A.这个人是我班的一名学生;(若有学生说一定是谁。师:根据老师说的话你能确定就是他吗?那你就要用黑板上哪个词说?下面猜的同学要注意用词恰当哦!──可能是谁。) 他是我班的小组长; 她姓×。

B.这个人是一位老师; 是女性;

现在正在给你们上课。

五、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1.过渡:老师还带来了胜利小红旗(出示奖品:小红旗)马上每四人一组做个数学小实验,看哪一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这个小红旗(出示书签)就归你们组了。

2.讲实验步骤(示范)。

师:听清楚步骤:从盒内(盒里有:4个红旗子,1个蓝棋子,或5个红棋子,1个蓝棋子)摸出一个,由组长在记录卡上记录,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记录?(生:“正”字法。)记录完毕放回去,在下一个同学摸之前为了公平组长把盒子摇一摇。像这样摸一个记录一个共做20次。请组长上来拿实验的盒子。准备好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选四组组长汇报本组实验结果,并由老师汇总在一张统计表中(课件)。5.推理,验证。

师:仔细观察,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讨论) 生:每组都是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 师:为什么会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比红色棋子要少? 生:盒内红棋子多,蓝棋子少。

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棋子中确实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6.可能性大小。

师: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生:是红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棋子所占的数量多,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大;而蓝棋子所占的数量少,因此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小。

师:原来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板书:可能性)

六、设计转盘

1.过渡:不仅是摸出棋子的颜色有可能性大小,还有许多有趣的游戏也与可能性大小关系密切。2.猜颜色。

师:(课件:教科书第106页“做一做”左边转盘图)这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出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

(共玩5次,想好后告诉同桌你猜的颜色。这5次中有一次指针指在红色中。) 如果让你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你会猜哪一种颜色? 师:为何那么多同学猜黄色呢?

生:黄色被指中的可能性大,因为黄色快份数多。 3.设计转盘。

(1)师:这是老师制作的转盘,你们能用水彩笔设计出更美的转盘吗? 不过是有要求的(板书:A.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B.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小;C.指针指在红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大小一样。)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要求制作,完成后,自己把作品拿上来贴在你所选的相应的要求下。看谁设计得又好又快。 (2)学生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学生评价。

师:黑板上已经贴满了各种作品,互相讨论一下,哪些作品既符合所选的要求又漂亮? (4)总结。

师:真难以置信,同学们运用自己聪明的脑筋和灵巧的小手设计出这么美的作品,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辉煌!

【说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编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中。本单元包括“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例1.2.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

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于“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二)教材的重难点

由于有关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同前)

三、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具有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建构新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对建构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和认知灵活性理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论,我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启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情境性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初步体验并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从大家极感兴趣的摸彩票活动引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摸彩票”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自然引出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这一层次的设计我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2.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通过用手势判断课件中准备的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并列举生活中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同时我注意初步规范数学语言。

3.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这一层次让学生找身边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还规范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4.猜测游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话来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这一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新知识的实践运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铺垫,从猜测中自然能体会这三种现象的关系。这一层中,我注意让学生运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猜测的结果,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5.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倒推出盒内哪种颜色的棋子数量多,丰富了感性经验,为后面的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学生就很好解决了。这也是我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设计。 6.设计转盘。

分两层:先让学生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以巩固新知并为后面的设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计转盘面做奠基。然后让学生在三个要求中任选一种要求设计。这一活动学生不仅仅很想一显身手,而且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并渗透美育,获得成功的喜悦。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摸彩票”“猜人游戏”“数学实验”“设计转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收集整理:长沙市育英学校 孙琨

推荐第3篇:16课说课与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2、积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什么?大自然在四季写着,(欣赏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如是。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简介

二、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

1、播放视频课文朗读,欣赏视觉的图画美,并勾画词语,生字注音。

2、正确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辨析多音字(载,衰,翘)

三、读一篇,摘一摘,理一理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主要内容。筛选构画出课后练习一四道简答题的答案。筛选信息有技巧,请同学们参考我的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1、学生边读边勾花答案

2、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先介绍__________,然后说明___________,接着说明了__________,最后说明了____________.本文采用了______顺序。

4、读几段,理一理

阅读6-10自然段,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四、比一比,议一议

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明物候知识的文章。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原来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请看注释1.你觉得题目为什么这样改?我觉得还

是原题目更直接明白。同学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五、读一段,品一品

看来语言生动形象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之一,文中有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这一特点吗?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品味第

1、2 自然段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生动典雅?

六、课堂检测

课时练

1、

2、

4、

6、

7、

8、9题。

七、作业。

1、词语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题

3、搜集农业谚语。课后反思: 在导入新课后,学生一听又是说明文感觉很枯燥无味,可是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四幅画面:草在长,花在开放,蝉鸣,五花山,白雪飘飘,并介绍在不同的季节动、植物或事物都有不同的表现,都在展示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大多数学生都感觉有趣,眼前一亮,这样我就达到了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铺垫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束这节课,我心里很轻松,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单调,就是介绍什么而本节课学生与我配合的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讲的内容中,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物候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推荐第4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33页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问题。

教师拿4个杯子,告诉学生每个杯子可以装0.5千克水, 1)四个杯子一共可以装水多少千克? 2)如果装1.5千克水,需要几个杯子? 3)如果装1.8千克水呢?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分小组讨论指导案内容

分组汇报,展示,组间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1、教材第33页例12(1)。

(1)算一算:怎样计算需要几个瓶子呢?(列式计算)

(2)想一想:有6.25个瓶子吗?到底应准备几个瓶子呢?为什么? 教师点拨:瓶数应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近似等于6,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应准备7个瓶子。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3)说一说:举列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预设:分袋装物品时,平均装不下,多装一份。

乘车外出秋游时,分车上车后,多几人时再派一辆车。

2、教材第33页例12(2)

(1)算一算:列式计算这些丝带可以包多少个礼盒?

(2)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那么这些丝带只能包装多少个礼盒呢?

教师点拨:礼盒个数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16.66…应取近似值17个,但剩下的0.66…个不够1个,也就是包装16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再包装1个礼盒,需将得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掉,得近似数16.。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字(即使这个数字是5或比5大)全部舍去,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3)说一说:举例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预设:买东西时钱不够时,少买一份。

锯木时,不够长,少锯一根。

归纳整理:“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 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用( 进一法

)或(去尾法 )取近似值。

3、学生质疑。

三、训练评估,反馈小结

1、目标达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分组指点,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

(1)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2)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18.5元,他可以买回几本词典?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份。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归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剩下一些葡萄怎么办? 说明:学生学研案第(2)(3)(4)小题因与本课内容关系不是很紧密,教师设计有所改变。

2、巩固提升:

尽量当堂完成,不能完成作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第35页的第8~10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课题用1—2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教学P33的内容,练习六第6-10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数除法中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求商时的四舍五入法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去解决问题,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解决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问题谈话引入,以疑激趣。教师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数除法问题入手,如问1.5千克水,需要几个杯子?然后迅速提出如果装1.8千克水呢?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以疑促思,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汇报与展示。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力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学习中、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例子,以“转化”思想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合作探究,理解算理,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解决生活的问题,。

3、联系生活,总结引伸。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再次质疑,确保知识系统掌握,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4、多层训练,深化理解。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弹性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得以各自最充分的训练,如当堂完成并展示汇报目标达成题,课后完成巩固提升题等。

推荐第5篇:说课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

一、首先我要从学情分析说起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初一的孩子是刚刚从小学上来的,意志力不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但是身体条件稍稍优越于市里的孩子,活泼好动,积极性非常高,学校里70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关心和关爱,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好的身体素质,好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付出与努力。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有人会说初中不是水平四么,对、学习下是为了在今后学习初一足球水平四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的练习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寻思渐进的过程去学习。有的学生在小学期间接触过足球,有一定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我选择 “脚内侧传球接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足球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互帮互助,拥有拼搏精神。体会足球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脚内侧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并了解一些足球的基本知识,使90%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

(二)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传球能力,促进下肢力量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脚内侧传接球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 难点: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传球的方向性

五、教学内容

针对本节课的的重点难点及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如下;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背风、背阳、背干扰

2.着装检查,

检查衣服和鞋子是否带坚硬物

3.见习生安排,

要有见习生一定让齐参与进来就算是简单的拿点器材

4.安全教育,

今天是足球课准备活动要充分,防止运动拉伤,不许提高球 5.准备活动,教师带动学生进行热身和专项的准备活动

在专项的准备活动中我采用足球球操进行练习,可以调节气氛也可以熟悉球性 6导入,我运用了提问法,

首先用前脚尖踢球自提自捡,再用脚内侧像踢毽子一样踢球,自踢自捡,哪个更有稳定性呀,这样引发学生思考 7新授 1首先出示图片,出示图片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2教师进行传球无球分解讲解并示范。助跑支撑、摆腿、击球、随摆动作。有传就有接,教师进行无球的接球动作分解讲解并示范,强调

应撤缓冲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示范法是为了有效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模仿,无球的动作分解是为了把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很快就学会动作技巧。讲解时shi10-15厘米呀就是两拳的距离更加生动形象易懂

3学生进行无球原地动作分解练习,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教师说出1.2.3.4 是为了有效的掌握好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认真模仿教师学习技巧 4教师和体委示范,进行有球分组练习一人踩球一人踢定位球练习

一人抛地滚球一人脚内侧接球练习

两个动作的练习是为了在无球的基础上加了球,也就是加了难度,两人进行合作练习,用手抛地滚球时增加学生的足球知识讲解足球什么时候可以用手 同学们找点不准教师在进行示范,来一组击球点练习4两人一组进行短距离互相脚内侧传接球

学生自主练习是为了掌握基础性动作,接不好同学努力他们让他们先传好。

教师让学生成果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想想自己,的动作和他对比,再进行巩固练习。找出不足,教师指出,纠正。 易犯错误

踢球腿屈膝外展不充分,脚尖没翘起。 摆腿动作过分紧张,使摆速受到限制。

在踢球腿前摆时膝关节伸直,形成直腿扫踢。

踢球脚的踝关节没有充分放松,使球触脚弹离过远,而失去控制。 踢球脚离地过高,使球漏过,过低使球飞出。

对球落地的时间判断不准,使球漏过,或用力下压而停不稳球。 游戏练习,

• 1.看谁进的多,讲解游戏做法及规则5米直线助跑8米直线助跑 • 2.组织游戏。

• 3.与学生互动进行鼓励

• 分成四个小组,一组选出一个裁判,每组第一个同学到小门后,等待自己小组同学进门来球,抱住球,然到排位站好,踢得的同学再站在小门后等待射门捡球,以此类推。时间为一分钟看那组近得多为获胜方 • 下面比一比,最后两排奖励深蹲20/10个.• 是为了巩固学习动作让其得到运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课后反思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了解清楚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应该用更加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练习,一起游戏玩耍,教学的效果也许就更加理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与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今后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

推荐第6篇:说课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础》教学设计

南安国光中学

陈秋梅

课程标准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建议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3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1-2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2课时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设计中特别要加以重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让学生在体验当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的方法。教材中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设计了多种平台,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本单元中要学生自主进行的实验较多,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实验安全问题,防止实验污染等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应对此加以重视。另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和提炼上,从中提高实验技能和总结概括能力,着重让学生在基础内容中体会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注意实验安全,实验时注意废液,废气,废渣的处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定性定量实验操作规则的教育等。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包括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教育。 1.实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与交流”后由学生小结,具体内容,如酒精灯的使用,固体液体加热,取用化学试剂,闻气体,点燃可燃性气体。浓硫酸的稀释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规范,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2.实验的规范即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原因分析--反思与评价 3.通过回忆已学过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引出过滤,蒸发等混合物分离方法。然后以一定例子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下一节作铺垫。例子可以为除去 NaCl中的CaCO3,NaCl中的Na2SO4

等,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设计粗盐(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提纯的实验方案,要求要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下一节作准备。

第二课时,通过复习粗盐的提纯方法,并拓展到可溶性杂质的除杂,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并拓展到可溶性杂质的除杂。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分别请学生说明设计方案和实验难点,注意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全体同学讨论,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并重点讨论实验难点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里可以以NaCl中除去 SO42_ 作为例子。小组合作实验,两人一组,有大致的分工,职责基本明确,紧密配合。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进一步加深对蒸馏的理解。学习萃取的原理以及操作。 蒸馏操作的原理,包括温度计的作用和位置,冷凝管的通水方向等。

萃取:包括原理,操作和应用。

关于萃取原理的教学可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

关于萃取操作,教师演示,说明和归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全过程。 六

教学反思

在化学实验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不管是哪种方法,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并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实验在化学中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教材和传统教材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

推荐第7篇: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二、说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推荐第8篇:说课——教学设计

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

1、导入新课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通过PPT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出示生僻字扫清字词障碍,并进行相关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检查学生预先情况。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精读全文,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请学生注意生僻字音及断句,并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翻译课文,可采用接龙竞赛的方式,以组为单位。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思考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梳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明确:本文主要是从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小潭气氛这几个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设计意图: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三)美读全文、升华提炼

1、走进音乐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调,聆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设计意图:写景的佳作文章便是能让人融情于景,新课标也要求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刻感悟思考。通过乐曲的定位使学生能够个性化的表达对于文章的理解感知和定位通过想象音乐的曲调,引入对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经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从而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而资料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2、请学生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来佐证自己关于质疑探究: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的观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扬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难题,学会知识。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

老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并给予听读要求——将《小石潭记》绘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四)迁移思考、情景交融

1、如果把课文的意境想象成一幅画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展示课件中相关的画面,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从而加强学生的艺术直观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相应做出引导总结出文章言简意丰景中含情的语言特色,比喻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设计意图:不光鉴赏了文章,而且使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本文的写作技巧。并可在将来的写作中借鉴。

3、质疑探究:为文章改名如何?改称: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如何。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一教学步骤,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与柳宗元同游

1、请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图片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寂静清幽的景色特点。

2、学做石潭小导游,在忠实于《小石潭记》内容的前提下为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声情并茂的导游。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柳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过去已读过的古代诗文作品加以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感情基调 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情景交融 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移步换景

设计意图:层次清晰、能抓住全文重点、一目了然

二、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语言”上,这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文言文教师难教,学生听的也很枯燥。学生是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此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于是我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大家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又是普通班,基础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 ,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推荐第9篇:教学设计、说课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结构的特点,推断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是本质,性质是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乙醇在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铜作为催化剂结论的得出,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特点。结合这两方面的特点,教师精心在网络课件中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实施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乙醇的结构,大胆对乙醇可能发生的断键位置进行推测。然后学生带着他们的推测进入到乙醇化学性质中的学习。学生们带着他们的推测、假设和疑问,在阅读中、实验中、协作学习中、网络讨论中、师生讨论中努力检验他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推测正确的同学就好比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而推测不对的同学认真反思,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既起到了学习乙醇的结构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课件、投影仪、试管、无水乙醇、钠、火柴、酒精灯、铜丝、小刀。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利用乙醇的用途引入乙醇的这节课。请学生汇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结果。后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或者在线进行交流)学生学习完以后,利用某些典型例题和学生一起总结交流。

3.指导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设计

1.以分组的形式汇报乙醇的用途。(这一信息收集工作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 2.进入到乙醇结构的学习中,并对乙醇可能的断键位置作出推测。

3.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在线的交流。学习完乙醇的化学性质,一起思考讨论某一些典型的例题。 4.进入在线检测系统,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六、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引入] 乙醇俗名酒精,是酒中的主要成分,我国是世界上

学生活动

[准备工作]学生利用课前

意图或手段 通过课前信息的收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对乙醇的用途的交流,引入本节课。 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空余的时间,上网收集了年,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很多关于乙醇的信息。 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早已脍炙人口。[信息交流]一些小组的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表就他们搜集的信息对全发现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同学们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班同学进行汇报。 后的时间搜集了一些关于乙醇的一些信息,发表在论坛上(认识乙醇)。同学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上这个网站进行了解。现在请一些小组的代表与我们交流一下。

[过渡]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希望那个同学们能更

[回答]物质的性质

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用途和存在 好的利用好网络这个媒体!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乙醇的应用

物质的结构 主要在于:作为能源、饮料、医疗等几个方面。那么,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追问] 而物质的性质又决定于什么?

[讲述]对,学习化学同学们要把握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自主学习]同学通过网络性质决定制法、用途和存在。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就是课件自学乙醇的结构。并乙醇的结构及其性质。接下来,请同学进入到乙醇的结构学完成讨论:习中。其间,如果有问题的话,同学可以讨论,也可以举手1.乙醇的分子式为问老师。

手段: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

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

C2H6O,C2H6O一定是乙养学生通过论坛平台的醇么?C2H6O可能存在几交流、协作能力。训练学种可能的结构?请同学们用碳和氧的排列方式简单表示这些可能结构。 2.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建生成的过程。分析乙醇

生由结构推断性质的能力

可能断键的位置

[设问]同学们的推测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推[自学]进入乙醇的化学性测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

质的学习中。 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

能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能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和分子间脱水 [学生实验] 1.乙醇和钠的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实验现象和

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进一步假

得到的结论发表在论坛上 设-再验证-最终得出正并完成讨论: 1.分析乙烷、水和乙醇他们是否可以分别和钠反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乙醇中是和碳相连的氢还是和氧相连的氢被钠置换??(是和氧相连的氢被置换即羟基中的氢) 2.常温下为什么金属钠与乙醇反应较缓慢,远不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因为乙醇中的氧氢键更稳定,不容易断裂) 3.铜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同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反应前后铜的质量没有变化,

确的结论。

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4.为什么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度?(因为在140度,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讲述]好!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学习。同学们在论坛上都[总结]和老师一起总结乙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具有醇的化学性质 比较强的实验能力。现在,一起来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投影] 不同的化学反应使得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化学键断裂在何处? (1)与活泼金属反应 (2)催化氧化

(3)与浓H2SO4共热170℃ (4)与浓H2SO4共热140℃

[分析、交流] (1)与活泼金属反应断在1键。碳氢键在此条件不会断。因为和水中的氧氢键比较,乙醇中的氧氢键更稳定,所以,在反应中比较不容易断。表现为比水和钠反应要缓慢得多。

手段:利用幻灯片提出讨论题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既对乙醇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全面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2)乙醇的催化氧化断的是培养同学思考问题,解决1和3键。既然断的是1和3,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那醇发生氧化反应要求和羟基相连的碳上必须要有氢。

(3)分子内脱水,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是2和4键断裂。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和羟基相连的碳上相邻的碳上必须有氢。 (4)分子间脱水。有两个乙醇分子发生反应,一个断得是1,另一个乙醇分子断的是2。

作交流的能力。 [讲述]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我们学校自主开发的在线测试系[课堂练习]进入在线测试统,进一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在线测试内容略)

利用在线测试了解学生

系统。(共六题,5-7分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老按要求完成练习题,并当场改正自己的错误。

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讲评]就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目稍作讲评,指出学生常犯的听讲、思考、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

错误

指出学生一些比较常犯的错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乙醇[回忆、总结]对本节课的学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的结构决定了它可以发生这些反应:1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 .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

[作业布置]我们的课后作业就在论坛里课后作业这一栏里。[作业]学生课后按要求完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把答案发到老师的邮箱。

[指导阅读]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抓紧浏览一些课外的信

成作业 [阅读]

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目的:乙醇在生活中经常作为一种饮料,那么,作为学生应该怎么来对待酒精。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了解乙醇的工业制法

习内容作一个总结

学的内容,加深记忆

息。工业是如何制乙醇?以及,酒精的生理作用,过量饮酒工业制乙醇 的危害,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饮酒。有些同学对这堂课一些乙醇生理作用 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学生也可以就一些课堂上

听不明白、不懂的地方,询问老师

《离子键》说课稿

分享到:

原创发布时间: 2013-06-20 20:05:10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断电子式的正确性,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板书设计 化学键

一、离子键

Na+Cl2===2NaCl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a 原子

b 离子(阴、阳离子)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AB,A2B,AB2型) AB型离子化合物:

AB2型离子化合物:

A2B型离子化合物: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 ”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推荐第10篇:《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出示资料)

3.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是情感的诱发。)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

1、录像老师: 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

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

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

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

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相关故事。(设计意图:抓中心句展开教学,体现训练的整体性。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揽全局的作用。)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2)教师引读: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

1、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 老师: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

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老师: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学生交流体会

4、老师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渗透品词品句的阅读方法,欣赏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评价人物,让学生把学得的阅读方法及时用于实践,触类旁通,发挥学习迁移的积极作用。)

六、活读:倾诉满腔情怀,升华爱国热情

1、老师: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毅然 杰出 爱国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回击 竣工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2、老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3、老师: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

4、老师:学习一首有关詹天佑的诗,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感情延伸,首尾呼应,遵循了《新课标》中“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至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附:板书

20、詹天佑

京张铁路

杰出 爱国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我利用优质资源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在场使这种新方法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我在反复观看优质资源课的基础上决定先让同桌研读课文相关内容后尝试画示意图,而后让学生观看宋老师录像中制作的课件动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从搜集来的资料入手,去深入体会当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引导学生多遍朗读詹天佑想法的句子,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大概是受优质资源的牵制,我总想充分利用其优势,所以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詹天佑》说课方案

一、说教材分析

站在巍巍的八达岭上,看着那纵横的铁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詹天佑,这位中国的铁路之父。正是他,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部分讲清朝政府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全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第三部分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四部分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和嘲笑。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因为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往往会使他们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节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采用导读式教学法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在学生汇报过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后时,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结合书中文字进行例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 崔峦同志在解说《语文课程标准》时说到:“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从中感悟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设计教学难点时我则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直观形象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会“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时的动力”也就是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此篇课文的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我通过导语引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背景,研读体会、小结课文,激趣存疑四个步骤带领学生扫清生字障碍、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教学则直扑重点,变序学习,分组合作,在读中充分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精神。 第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学生通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詹天佑所处的时代、生平、求学事迹等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对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大业绩的兴趣,学生的注意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点部分,即介绍詹天佑如何成功主持京张铁路的内容。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练笔的机会。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因此,当学生迫切想学习第三段感悟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才干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划、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勘探线路部分,孩子们抓住了自己感受最深的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感悟到詹天佑严肃、认真、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并体会到他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动力源于他深深的的爱国热情。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因此我并未就此打住,而是问学生能否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不断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开凿隧道部分,学生通过画示意图,体会詹天佑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从而感受詹天佑的智慧和才能。这体现了各学科的综合,有效利用了美术学科的资源来解决语文学科中的问题。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学生除了画示意图,当小导游介绍外,还自己实际操作演示火车走“人字形”线路的原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潜能,注意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又让学生分析还有别的方法让火车爬陡坡吗?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会设计出螺旋线路、“之字”线路、折回线路等等,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训练。但是这些解决火车爬陡坡的线路有优劣之别吗?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詹天佑的“人之形”线路作比较,发现学生的方案可行性不足,因为车身太长,不利于安全行驶,而且修筑也不太经济。紧接着,我让学生观看火车过青龙桥的录像,通过感性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聪明才智。

第三,结合自己的感受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很强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从詹天佑主持筑路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他杰出的才干,为了强化这种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第二段。

带着“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任总工程师的”这个问题,我带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体验詹天佑内心愤慨、担心、激动的感情变化,并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受到一次最为思想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感受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之大,我让学生通过看录像,在画面中感受到地势的险峻复杂。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第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成功地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充分显示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拳拳爱国之心。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多少中国人为之自豪。为了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我顺势安排了一个口语表达训练,让孩子夸夸詹天佑,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第五,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在作业练习的安排上,我设计了背一背,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综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也是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于是我讲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推荐了两本写詹天佑的书籍。启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培养自学能力。并介绍相关网址,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詹天佑生前说过一句话:“人活着,总要为后代留下点些什么。我詹天佑只想为后代留下几条铁路。”是呀,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孩子们留下点什么呢?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全面的人文素养。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11篇:《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邢怀燕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前滚翻教学》。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体操技巧类学习项目,这个内容看起来不难,但学生想做好却是非常难的,从二年级一直到高中,这都是体育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可以演变出很多前滚翻动作,例如远撑直体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是最基本的近撑屈体前滚翻。这是一切前滚翻的基础,也是学生练习协调性、学会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玩、注意力不太稳定等特点,他们对学习新动作有很强的兴趣,但缺乏持续的学习控制力,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动作是否有用而学,一个动作他们可能做上几次后就觉的学会了不想练了或是做上几次后学不会就厌烦了,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保持他们的持续学习动力和兴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标准漂亮,就会有很大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注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课标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定位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能力,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感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纸箱、篮球、垫子等器材。

五、重难点:

重点:团身要紧,低头。

难点:双臂要直臂支撑,两腿夹紧。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尝试练习,针对学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与个别纠错。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兴趣。小游戏采用分组比赛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前滚翻教学,一个是小刺猬回家游戏。 准备部分:(6分钟) 执行课堂常规,准备活动

1.游戏打背:两人一组,进攻学生用手臂去打击对方的背部,防守学生则通过躲闪或是格挡来防守,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不仅能活动开身体,还能练习协调性、灵活性。

2.专项准备活动:活动颈部、团身起跳,在做团身起跳动作时注意要低头看自己的腹部,腿尽量往胸部靠拢。

基本部分:

歇后语: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口,为什么会无处下口呢?学生会回答出团起身体来,我们本节课也学习一个团身的保护动作 ---前滚翻。

第一部分(20分钟):因为前滚翻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让学生做完整尝试动作。可让学生抱头在垫子上随便滚动,体会怎么才能滚动的圆滑。老师示范动作,并对动作要领精讲: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教师重点说明两个方面:两臂一定要直臂支撑;第二个低头看自己的脚跟后方。保护者提示练习者要直臂支撑,并用手扶一下他的颈部,防止受伤。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练习二至三次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几个问题一定会出现)进行纠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老师先提出,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1)头顶着垫子,滚动不圆滑。处理这个问题时教师采用纸箱和篮球来演示看看哪个滚动效果更好,怎么才能更圆滑呢?一定要低头看自己的脚跟后面的空地,着垫子的部位依次是后脑、颈、肩、后背、臀部,找学生示范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像球一样。(2)滚动时方向偏了,原因是两手支撑时手就是偏的,我们在支撑时一定要把两手放正了,不能屈臂,在练习时可先划一条直线,手放在线上会解决滚动偏转的情况。然后教师演示正确的做法。(3)站不起来。我们在头过垂直面后要迅速屈膝抱腿。(4)分腿情况很严重。解决方法两膝夹白纸,要求完成前滚翻后不掉下。学生再练习的时候把垫子一头垫高,这样从高处向低处滚动会更容易完成动作,逐渐过渡到在平整垫子上练习。通过以上动作分解的不同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愉快的练习当中,正确的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最后加一个内容:能够完成动作的学生可连续滚动两个或三个前滚翻,看看还能不能站起来走直线。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练习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部分(10分钟):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本课设计的游戏是小刺猬回家,在游戏中学生要进行前滚翻、8字跑、立定跳远等项目,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本次课所学的前滚翻,还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师创设情境:师:小刺猬在生活中为躲避其它动物的捕捉,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种障碍(用小垫子布置活动场地),穿过树林(8字跑)—钻过山洞(前滚翻过山洞)—跨过小河(立定跳远)——回到自己的家中。先找学生进行示范怎么完成,然后开始分组练习。第一次不进行比赛,让所有学生都熟悉路线,老师进行点评。第二次进行游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刺猬最先都安全回到家中。通过分小组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放松活动(4分钟):1.课课练(握拳分为快、慢,女生20次,男生25次,共进行两组)2.放松活动(主要是腿部和颈部的放松)3.讲评本课、整理器材。

四年级前滚翻说课稿

邢怀燕

2014.6

第12篇:年月日教学设计说课

篇1:年月日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化处镇中心学校:张华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有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②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

四、

六、

九、十一月。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

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

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07年3月20日15时30分3秒

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366天31×7+30×4+29=366天

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 29天 闰年

《年月日》说课稿

化处镇中心学校:张华萍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目标确定为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这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说教学流程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谜语引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肯定齐声说“喜欢”。于是我出示谜面 ,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的猜谜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篇2:年月日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虎邱中心小学:王淑琼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

每天都要脱一件,

(打一物)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②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

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

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

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介绍平年和闰年。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07年3月20日15时30分3秒

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366天31×7+30×4+29=366天

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

二月份:28天平年 29天 闰年

《年月日》说课稿

泽岐小学:王淑琼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目标确定为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这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说教学流程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谜语引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肯定齐声说“喜欢”。于是我出示谜面 ,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的猜谜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篇3:《年月日》教学设计说课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在探索中发现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时刻(出示课件)

(2)展示奥运会开幕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年?(2008年8月8日)

(3)还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

师:年历上原来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的年历,仔细观察,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出示课件)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

(5)一年有多少天?

生:自主讨论并回答

4、学习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法

师:你有什么方法记大小月?和同桌说说

(1) 拳头记忆法

(2) 学生展示问:凸出来的是多少天,凹进去的是多少天,提醒二月除外,我

(3) (2)歌诀记忆法

(4)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 (3)单双数规律: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6)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请男同学站

(7) 2月为什么有28天29天?多媒体介绍: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

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你还知道什么?

(8) 生: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

(9)

5、教学平年、闰年

(10)

1、探究:a.观察二月份28天与29天出现的情况,你能发现平年闰年出

现的规律吗?

(11)生:完成表格

(12)

2、表格上哪年是闰年?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师:每四年当中有3年是平年28天,有一年是闰年29天。

3、推测下个闰年是什么时候?怎么想的?

5、出示19

52、200

1、200

5、1900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年月日》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二、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本节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过。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课件。新中国成立等图片(开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观察日历,你发现什么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交流。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记每月的天数的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介绍速记的方法,有拳头记忆法,顺口溜、歌诀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

第13篇:教学设计和说课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教学设计

Module 9 Story time

Unit1 Once upon a time

一、课型:听、说课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童话故事,主要是关于Goldilocks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简单易懂,描写细致生动,非常有利于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促使学生更有意识地自觉学习英语。

讲故事须使用一般过去时,所以本单元继续以一般过去时作为语法学习重点。通过操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结构的同时、既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童话故事 ,并能学会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件事情。

三、学生分析

授课年级是七年级,已学习了Module 8,对一般过去时有初步的了解,但仅限于was \\were,对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未接触,而本课以听力、阅读的形式全面呈现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发音将对读课文有不少的障碍。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语音: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发音

词汇: once,hear,begin, decide,ride,golden,little,pick,notice,hurry,knock,nobody,push, open,enter,count,bowl,all,hungry

语法: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2.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简单故事中的主要人和事。 说:运用一般过去时表述事件,讲简单的故事。

读:能读懂简单的故事,明白主要的人物、事件以及情节。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

写:运用一般过去时写简单的事情。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童话故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难点:掌握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形式和逐步形成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的意识。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是全新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这又是讲故事或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时经常用到的,故又是重点。

六、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T: Yesterday I watched an old English story called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It was very interesting.Do you like to read it?(幻灯片)

Ss: Yes.T: But there are many new words in the story .Do you know them? Firs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arn new words again.What can you see? Ss: A girl and bears.T: What colour is girl’s hair? Ss: Golden.T: What’s on the table? Ss: Bowls.T: And next I act and you gue: what am I doing?(教师做敲、推、采摘、数数等的动作,让学生猜并说出英语) Ss: Knock/push/pick/count….

T: Ok, answer my question: Who was Goldilocks?(看幻灯说) Answer: She was a girl with golden hair.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故导入可直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激起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学习动机;同时又检测了学生对单词的预习情况,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并做语言上的准备。

Step2 Liste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T: We usually use”很久很久以前” to begin a Chinese story, but how to begin an English story? Ss: 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

T: Good.Let’s do Activity 1, first read four sentences together.Pay attention to “lived” and “decided”.(1).The story is The Three Bears. (

) (2).Goldilocks lived in the forest. (

) (3).The story begins with: Once upon a time… (

) (4).She decided to go for a ride in the forest.(

) Play the tape twic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设计理念:刚刚学好单词,可以趁热打铁,训练听的能力,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

Step3.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T: First, work in groups and find out: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a? S1:I can see…,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b? S2: I can see…,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c…? (教师鼓励学生用刚学的动词 ) T: Good job, and then 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play twice) Collect the answers.

设计理念: Activity3是在Activity1和Activity2的基础上做的,是同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听力活动,主要训练学生听主旨大意的能力,培养听主旨大意的技巧,与图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此故事的兴趣。初步感知一般过去时的读音及巩固刚才所学 Step4.Listen and answer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T: After finish the nice pictures.Please close the book, Listen this beautiful story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as the house big or little? (2).Was Goldilocks very hungry? (3).Which bowl did she like? T: Did you catch the answer? What are they? S1:…

S2:…

s3:…

T: Next, open your books, read the first paage and find the words like this: walked.After several minutes, ask one student to point them out and teacher writes them down.Let others find the rules.(work in pairs)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 (幻灯片或板书内容)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ed,如:

clean → cleaned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词尾去e后加-ed 即可,如:live →

lived

(3)在以重读闭音节中,以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先双写

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 → stopped

(4)以辅音字母加- y结尾的动词 ,变为y为 i,再加- ed,如:

hurry → hurried Pronunciation:

knocked picked walked pushed answered entered hurried lived counted decide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s.(in pairs) 设计理念: 整合Activity4和 Activity7。学生不看书,只听对话,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简单回答,训练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看书找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简要理解一下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及其读音,为下一步的朗读、以及语言输出做准备。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Step5.Speaking: Retell the story.Let some students try their best to retell the story 设计理念: 一方面先巩固故事情节,一方面又可以锻炼说英文故事的能力。考虑到内容较多,将给出提示词并每人只复述一段。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课堂内完成复述。 Step6.Step6.summary: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 (回顾幻灯片或板书内容)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ed,如:

clean → cleaned

(2)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词尾去e后加-ed 即可,如:live → lived

(3)以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 → stopped

(4)以辅音字母加- y结尾的动词 ,变为y为 i,再加- ed,如:

Step7.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2).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ents.(part of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preset their story next time) 设计理念: 课后单词一定要记,否则容易忘记。分层作业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七、板书设计: I. Key phrases: 1.once upon a time

从前 2.decide to do sth.

决定干某事 3.go for a ride

去乘…… II.Grammar—the simple past tense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ed,如:

clean → cleaned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词尾去e后加-ed 即可,如:live →

lived

hurry → hurried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3.在以重读闭音节中,以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 → stopped

4.以辅音字母加- y结尾的动词 ,变为y为 i,再加- ed,如:

hurry → hurried III.Pronunciation

knocked picked walked pushed

/t/ answered entered hurried lived

/d/ counted decided

/Id/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Goldilocks为话题介绍一般过去式的使用。以前讲课时我针对课本内容作如下的安排:学习新单词——听音,识图——听音---排序,跟读对话——分角色做对话——做练习。上完课后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教学过程本该是生成的,怎能按照既定的模式亦步亦趋呢?这样的学习是不会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学生的思维是鲜活的,老师不能照搬教案,只有将心灵、将情感、将自己的体验融入课堂,才能与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对话。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导入新课之后,我交待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当我组织学生参加“找规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在整个教学中,Activity2是两个问题,Activity3是根据Activity2的图画内容再听听力之后给图画重新排序,排序有点难。为了训练听力,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先对Activity2让学生进行描述,然后在进行Activity3的听力。这样的教材整合体现了教学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的这点处理,我本人非常满意。

当然,在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㈠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为教学服务,不可喧宾夺主,而我的教学课件就有点花哨,有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今后我要注意这点,并加以改进。㈡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本内容,而应该延伸到课本之外的学习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的突出我们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而我本人恰恰以时间紧为由,没有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复述课文中,上完课后总觉的很遗憾。为了及时弥补这点缺憾,本人决定下一课时在复习一般过去时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复述课文活动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说课范例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体裁的一种,其想象丰富,情节夸张,一向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今天我讲课的内容就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Goldilocks.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童话故事,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七年级下Module9 unit1 Once upon a time。主要是关于Goldilocks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简单易懂,描写细致生动,非常有利于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促使学生更有意识地自觉学习英语。

课标依据:讲故事须使用一般过去时,所以规则动词第一次出现并运用,将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我会通过操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结构的同时、既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童话故事 ,并能学会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件事情。

二、说学生

授课年级是七年级,已学习了Module 8,对一般过去时有初步的了解,但仅限于was \\were,对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未接触,而本课以听力、阅读的形式全面呈现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发音将对读课文有不晓得哦障碍。

三、教法与手段.

1.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地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学法、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真实或比较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习得语言。

2.结合本课的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教学手段: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录音机、图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语音: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发音

词汇: once、hear、begin、decide、ride、golden、little、pick、notice、hurry、knock、nobody、push、open、enter、count、bowl、all、hungry、

语法: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2.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简单故事中的主要人和事。

说:运用一般过去时表述事件,讲简单的故事。

读:能读懂简单的故事,明白主要的人物、事件以及情节。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

写:运用一般过去时写简单的事情。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童话故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在英语中叙述过去的事情要用动词的过去式。学生应注意正确使用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2.难点:掌握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形式和逐步形成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的意识。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3.重、难点确立的依据: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是Module 9中出现的全新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这又是讲故事或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时经常用到的,故又是重点。

4.突破途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利用童话故事的情节吸引学生,利用故事中的内容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利用故事中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英语中过去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复述课文,达到突破重难点的。

六、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T: Yesterday I watched an old English story called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It was very interesting.I want to share it with you .Do you like to read it ?(幻灯片)

Ss: Yes.T: But there are many new words in the story .Do you know them ? Firs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arn new words again.What can you see? Ss: A girl and bears.T: What colour is girl’s hair? Ss: Golden.T: What’s on the table ? Ss: Bowls.T: And next I act and you gue :what am I doing ?(教师做敲、推、采摘、数数等的动作,让学生猜并说出英语) Ss: Knock/push/pick/count„.T: Ok, answer my question: Who was Goldilocks?(看幻灯说) Answer: She was a girl with golden hair.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故导入可直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导入,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从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而激起学习动机;同时又检测了学生对单词的预习情况,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并做语言上的准备。

Step2 Liste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T: We usually use”很久很久以前”begin a Chinese story, but how to begin an English story? Ss: 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

T: Good.Let’s do Activity 1, first read four sentences together.Pay attention to “lived” and “decided”.(1).The story is The Three Bears. (

) (2).Goldilocks lived in the forest. (

) (3).The story begins: Once upon a time„

(

) (4).She decided to go for a ride in the forest.(

) Play the tape twic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设计理念:刚刚学好单词,可以趁热打铁,训练听的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听的效果,应先扫清障碍,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

Step3.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T: The story sounds beautiful, and in this story,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ictures ,too.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ind out: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a S1:I can see„, 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b? S2: I can see„,What can you see in picture c„(教师鼓励学生用刚学的动词 ) S3:...T: Good job, and then 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order.( play twice) Collect the answers (One by one.) 设计理念: Activity3是在Activity1和Activity2的基础上做的,是同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听力活动,主要训练学生听主旨大意的能力,培养听主旨大意的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技巧,与图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此故事的兴趣。初步感知一般过去时的读音及巩固刚才所学

Step4.Listen and answer T: After finish the nice pictures.Please close the book, Listen this beautiful story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as the house big or little? (2).Was Goldilocks very hungry? (3).Which bowl did she like? T: Did you catch the answer? What are they? S1:„

S2:„

s3:„

T: Next ,open your books , read the paages quickly and find the words like this :walked.After several minutes, ask one student to point them and teacher write down.Let others find the rules.(work in pairs) 板书:

walked picked looked noticed knocked pushed finished /t/ hurried answered entered lived /d/ Counted /Id/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总结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及其发音规律)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 (幻灯片/板书)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ed,如:

clean → cleaned

(2)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词尾去e后加-ed 即可,如:live → lived

(3)以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先双写

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 → stopped

(4)以辅音字母加- y结尾的动词 ,变为y为 i,再加- ed,如:

hurry → hurried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s in groups, when you read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hrases: knock on... Hurry to...Pick up

设计理念: 整合Activity4和 Activity7。学生不看书,只听对话,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简单回答,训练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看书找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简要理解一下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及其读音,为下一步的朗读、以及语言输出做准备。

Step5.Speaking:Retell the story.The story was very interesting, Let some students try their best to retell the story to their partner.设计理念: 一方面先巩固故事情节,一方面又可以锻炼说英文故事的能力。考虑到内容较多,将给出提示词并每人只复述一段。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课堂内完成复述。

Step6.summary: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则: (幻灯片/板书)

(1)一般动词在词尾加 -ed,如:

clean → cleaned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词尾去e后加-ed 即可,如:live → lived

(3)在重读闭音节中,以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先双写

该辅音字母,再加-ed :stop → stopped

(4)以辅音字母加- y结尾的动词 ,变为y为 i,再加- ed,如:

hurry → hurried Step7.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all) (2).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ents.(part) 设计理念: 课后单词一定要记,否则容易忘记。分层作业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及说课范例

第1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

《……》信息化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设计综述】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思路等做一个简单的概述,突出其特点,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特点)

【教学目标阐述】

一、教材分析

(对教材内容、特点及其在课程体系或教学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加以阐述)

二、学情分析

(分析自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基础知识能力——学习需求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信息化手段)】

一、教学方法

(简述教学设计中所选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二、教学媒体或信息化手段

(简述自己教学设计中各种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主要作用及选用理由)

【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简述

(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流程做个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步骤(环节)

分别介绍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尤其是解决重难点的步骤或环节)均需要对其中的信息化手段运用方式及其作用加以说明。 例如:

(三)筛选整合,理清思路。

1.以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中心词解题,明确中国建筑是研究对象,“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可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研究文本的内容。

2.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学生带着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快速扫描课文。

播放学生制作的flash动画,结合阅读前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写出本课的提纲。 3.投影明确结构提纲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前两段“特征”概念的引入: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

中间部分“特征”的要点: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然后是“特征”的形象表述:作者提出中国建筑的“文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最后一段是“特征”的外延: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

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说明:通过flash动画,降低学生整合课文信息的难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全文的思路,实现以抓关键词→整合信息→理清思路的模式解决教学重点。

……

(六)课后实践,学以致用

分组利用网络收集或实地拍照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图片,整理制作成配有文字说明的动画短片上传到班级群共享,并完成群共享里的自我评价表。

说明:利用班级QQ群调动学生合作探究,便于师生互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结合所学课文配解说文字,可以反馈学生本文学习后的掌握程度,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

【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并用一句话简述板书设计的作用或特点)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设计几教学实施过程的优点、特点、亮点加以强调,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作用,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⑴教学内容(课题) ⑵学情分析

⑶教学目标(体现三个维度)

重点难点 ⑷课时安排 ⑸教具准备

⑹教学过程(导入语、具体步骤、情景设置、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内练习(反馈措施)、课堂小结) ⑺课后作业

第15篇:《勇气》说课教学设计

《勇气》说课教学设计

杨 运 学 校 仪 文 亮

《勇气》说课稿

说课人:仪文亮

我说课的篇目是《勇气》。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勇气》编排在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古典、现代、国外的四篇经典小说,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论及课文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

2、能力目标:(1)了解文中情节,主要是掌握两个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作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据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小说的出奇制胜的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法国妇女的形象。

2、说教学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把握难点,能解开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结,我个人认为这一节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的形象

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将军的话。

二、说学情

在说学情方面,我分两方面来谈:

一是教学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这一点,相信学生较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

二是学生情况分析。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是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忘记备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我所任教的七(4)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如生字会念不会拼,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

三、说教法

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关键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整体感知法

会学:独立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节课中,学生要进一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因此,在这节课里面,我也采取了整体感知法。

2、问题导读法。

我在这篇文章采用了问题导读法,所设计的两个问题,都是为了理解故事情节和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其实也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讨论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怎样落实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想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虽然它也有弊端,也还有其它方法,但为激活学生的思想和开拓他们的思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在必要 3

时候我还会采用讨论法。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步学会圈点勾画法,主要是运用在人物分析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

二、出示目标

让学生每节课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避免盲目,让他们心中知道学什么,结果学得怎样。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学习生字词

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由于学生语文功底较不扎实,因此,在这节课里面设计了生字词教学这一环。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骤:

一是掌握生字的读音;二是掌部分词语的含义。这些字词在教案中有列出。

(二)初读全文,

安排初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故事能了解个大概,同时锻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两个要求:

1、在5分钟内读完。

2、能把握文中的文要内容,即能说出故事的过程。

(三)理清故事的梗概:复述故事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很明显,就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师介绍故事背景

在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个了解后,为了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了解故事的背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我就在此时向学生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背景材料如下: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 4

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就是在此时发生了。本文是描写世界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一篇文章,虽然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写正义之师如何势如破竹,却表现了盟军士兵的机智和勇敢,歌颂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五)细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情节安排巧妙,那么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2、课文写了两种勇所,分别指谁具有勇气?具有怎样的勇气?你更先赞赏哪一种,为什么?

这是学生读的第二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中情节,体会故事的精巧构思,把握住文中的两个出乎意料的情节。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中的两个勇气的含义。

(六)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2、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法国妇女怎能样的形象? 设计这一步是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七)难点点拔:在文末,作者借将军之口道出了两种勇气,同时也对法国妇女作了评价,他的话是这样的:“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和“也懂得也信仰的是什么。”可能学生不太理解,这里一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了则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从《勇气》一课中学习了两种勇气,一是以智取胜与敌人拼到底的勇气;另一是为捍卫和平的崇高信仰而表现出的非凡过人的勇气。那么,在我们学习各生活当中,怎样才算有勇气的表现呢?试举例说说你的看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勇气。也权当作小结吧。

五、课堂作业:

1、从全篇来看,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

述视角,这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学生体会本文独体的叙述视度,休会这样写的好处,考虑到时间因素,这一环节可能取消。

六、小结

七、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名句或诗句。

语文需要积累,积累在于平时,这一作业主要让学生一回顾全文,再一次体会勇气的内涵,增加写作素材。

八、板书设计

16、勇气

板书设计较为简单,只是板出法国妇女的描写和两个勇气。限于空间和能力。这里就无法板示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勇气》这一篇小说的说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16篇:黄河颂 说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力.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来听听诗人光未然为他唱响的满怀激情的颂歌。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

一、第二部。

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

二说黄河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以他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歌颂黄河的诗篇《黄河大合唱》.

2、作品介绍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颂黄河

1、老师播放朗诵录音。

2、朗读指导。

(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2)注意重点词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3)“啊!黄河!”反复三次,三个“啊”重读的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

3、自读《黄河颂》。

4、学生试读。

5、点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学生活动:

1、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2、把握朗读技巧。

3、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四品黄河

学生活动:

内容研讨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4、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5、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6、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归纳:这首歌词,音韵和谐,多用比喻和排比,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明确:

1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

4、见板书设计。

5、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6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交流《黄河颂》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教师的观点,借鉴并领悟课文主旨。鼓励学生敢于各抒己见。

五绘黄河

学生活动:

1、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2、用语言文字描写黄河。

3、用画笔描绘黄河。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用笔描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布置: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朗诵) (歌唱)主体 尾声

望 伟大坚强

颂 学习黄河精神

第17篇:说课稿说课 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陈雪娇,我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由“欧姆定律”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电流》《电动势》等电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下节串并联电路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高中电学知识的一个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电流、电动势知识,有对U、I、R关系的好奇心,想通过自己动手,体味成 功的乐趣!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欧姆定律

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

知道伏安特性曲线,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 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

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4、重点难点

根据前面分析我将重点确定为: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难点为: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二、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还采取提问法,讨论法作为辅助。学生主要采用观察,讨论 ,分析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1、上课开始,通过回顾旧知, 提问: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和电动势的定义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

2、情境引入:视频展示水瓶上两孔的水流随水压的变化。并问学生:高度不同的两个小孔,谁的流速比较大?学生从视频中很直观的看出高度低的小孔流速大。这个时候要追加提问:你是怎么的出这个答案?学生们可能会不同,但不管给出什么回答,都要找出合理之处给予肯定与表扬。这个时候老师给出答案,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水平射程的长短不同得出答案。紧接着让学生进行类比回答:由水压、水流类比电压、电流,你会有什么样的猜想?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实验探究。

3、探究新知: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怎样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受到两个变量的控制时,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必须先控制一个变量,才能研究另外一个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这种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这里要让学生注意研究对象的变化、同一性和同时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分压和限流两种方法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确定这次实验的方法为分压。

接下来是我的讲课时间

在每张实验桌上我都放有四张表格,表格的内容有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请同学们将所得数据填到表格中,填写完数据之后,小组讨论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关系,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我的讲课完毕,下面继续进行我的说课,在每个同学的手中课前都发了一张坐标纸,我们把横轴表示电压U,纵轴表示电压I,我会让学生将所得数据通过描点的方法记录到坐标纸上,并连接起来,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所得的图像;另外我会随机挑选两个小组的两名同学,让他们到讲台前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填到EXCEL表中,拟合图像,可以得到U-I图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使得到不论电压U和电流I怎样变化,比值U/I是恒定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值U/I是一个与导体本身有关的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无关。当U一定的时候比值U/I越大电流越小,这个比值反应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定义它就是导体的电阻。并得出欧姆定律。

五、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本节课核心内容,右边是四个学生实验的图示分析,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情境——视频引入、协作——小组合作、会话——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全班交流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巧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3.课堂过程中穿插火车安全线,行船安全,弧线球等日常知识,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第18篇:《年月日》教学设计说课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教学用具:

课件、各年份的年历卡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在探索中发现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时刻(出示课件)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 (2)展示奥运会开幕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年?(2008年8月8日)

(3)还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图片(6月1日。)

2、学生介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日子。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师:年历上原来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的年历,仔细观察,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出示课件)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 (5)一年有多少天? 生:自主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还告诉你们一个小常识:通常人们习惯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学习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法

师:你有什么方法记大小月?和同桌说说 (1) 拳头记忆法

(2) 学生展示问:凸出来的是多少天,凹进去的是多少天,提醒二月除外,我们叫它二月少,请同学们握起拳头跟着老师一起数。 (3) (2)歌诀记忆法

(4)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 (3)单双数规律: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6)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请男同学站起来,要是小月,请女同学站起来。

(7) 2月为什么有28天29天?多媒体介绍: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你还知道什么?

(8) 生: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 (9)

5、教学平年、闰年

(10)

1、探究:a.观察二月份28天与29天出现的情况,你能发现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吗? (11)生:完成表格

(12)

2、表格上哪年是闰年?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师:每四年当中有3年是平年28天,有一年是闰年29天。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3、推测下个闰年是什么时候?怎么想的?

4、请计算机帮忙计算,小结如何判断平闰年。

5、出示19

52、200

1、200

5、1900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说1900年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出示课件)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3、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年月日》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从中懂得珍惜时间。

二、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本节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过。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三、说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课件。新中国成立等图片(开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通过画面了解到祖国的巨大进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观察日历,你发现什么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交流。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记每月的天数的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介绍速记的方法,有拳头记忆法,顺口溜、歌诀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这一游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各月的天数。由此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19篇:年月日教学设计说课

篇1:年月日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化处镇中心学校:张华萍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 年底只剩一张皮。 (打一物)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 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

四、

六、

九、十一月。(小月)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

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

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

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①一起来研究下这特殊的二月。(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7、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四、扩展练习。

前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回去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07年3月20日15时30分3秒

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366天31×7+30×4+29=366天

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大月)每月有30天的十:

四、

六、

九、十一月。(小月) 二月份:28天平年 29天 闰年

《年月日》说课稿

化处镇中心学校:张华萍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目标确定为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这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认识年、月、日,区分大月和小月,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年历卡,等一些教学手段,这样更直观易懂。

二、说教学流程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谜语引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反馈提高。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肯定齐声说“喜欢”。于是我出示谜面 ,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的猜谜底。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我将分二个层次 篇2:年月日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虎邱中心小学:王淑琼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

年底只剩一张皮。

(打一物)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 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

四、

六、

九、十一月。(小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 31×7+30×4+29=366天

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

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

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①一起来研究下这特殊的二月。(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

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7、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四、扩展练习。

前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回去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2007年3月20日15时30分3秒

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366天31×7+30×4+29=366天

每月有31天的是: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大月)每月有30天的十:

四、

六、

九、十一月。(小月)

二月份:28天平年 29天 闰年

《年月日》说课稿

泽岐小学:王淑琼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目标确定为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这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认识年、月、日,区分大月和小月,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年历卡,等一些教学手段,这样更直观易懂。

二、说教学流程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谜语引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反馈提高。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肯定齐声说“喜欢”。于是我出示谜面 ,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的猜谜底。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我将分二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年月日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 篇3:《年月日》教学设计说课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教学用具:

课件、各年份的年历卡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在探索中发现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时刻(出示课件)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

(2)展示奥运会开幕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年?(2008年8月8日)

(3)还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图片(6月1日。)

2、学生介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日子。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师:年历上原来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的年历,仔细观察,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出示课件)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

(5)一年有多少天?

生:自主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还告诉你们一个小常识:通常人们习惯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学习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法

师:你有什么方法记大小月?和同桌说说

(1) 拳头记忆法

(2) 学生展示问:凸出来的是多少天,凹进去的是多少天,提醒二月除外,我

们叫它二月少,请同学们握起拳头跟着老师一起数。

(3) (2)歌诀记忆法

(4)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 (3)单双数规律: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6)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请男同学站

起来,要是小月,请女同学站起来。

(7) 2月为什么有28天29天?多媒体介绍: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

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你还知道什么?

(8) 生: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

(9)

5、教学平年、闰年

(10)

1、探究:a.观察二月份28天与29天出现的情况,你能发现平年闰年出

现的规律吗?

(11)生:完成表格

(12)

2、表格上哪年是闰年?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师:每四年当中有3年是平年28天,有一年是闰年29天。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

3、推测下个闰年是什么时候?怎么想的?

4、请计算机帮忙计算,小结如何判断平闰年。

5、出示19

52、200

1、200

5、1900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说1900年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出示课件)

三、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3、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年月日》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从中懂得珍惜时间。

二、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本节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过。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三、说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课件。新中国成立等图片(开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通过画面了解到祖国的巨大进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观察日历,你发现什么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交流。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记每月的天数的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介绍速记的方法,有拳头记忆法,顺口溜、歌诀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这一游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各月的天数。由此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

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20篇:打电话教学设计 说课

打电话教学设计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范瑶瑶

一、课前谈话

1.今天我们又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啊 老师就想和你们聊聊天,

(近)XXX早晨好,你今天早晨吃早饭了吗? 妈妈给你做的什么好吃的啊? (远)老师还想和后面的同学聊聊天。 XXX你好,你早晨吃早饭了吗? 妈妈给你做的什么好吃的? 2.那我上完课回到汪清还想和你们聊天我该怎么办呢?

3.恩!打电话啊的确是个好办法,电话是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的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相互沟通,但要学会打电话学问可躲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打电话(板书)

二、新授

1.你们会打电话吗? 你们都说会,那我可要考考你们咯!

假如,今天你生病了,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思考,你要怎样和老师说呢?

生展示打电话

2.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可以发现,打电话第一步要先正确拨号!(板书)

所以接通电话后,我们要先礼貌问候(板书) 你们不说自己是谁,老师知道是谁向老师请假吗? 所以啊 我们第三步要做自我介绍!(板书) 所以第四步我们要讲清事情(板书) 最后我们要礼貌道别(板书)

3.黑板上呈现的就是我们打电话的正确步骤,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遍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假吧。

4.那现在你们都学会打电话了吗? 那我们一起玩个打电话游戏吧 5.(课件)周末你在家陪奶奶,可是奶奶突然晕倒了,这时你需要马上打给谁呢?

自己思考、练习一下吧。

6.(课件)情景二,你在家里玩,突然家里着火了,你需要打给谁呢?

自己思考、练习吧。

7你们真是各个聪明顶呱呱,口语表达能力强!说话完整有礼貌! 师生一起总结:打电话 要先拨号 (出示儿歌第一句)

问声好 把名报 说事情、要简要

说再见 有礼貌。

快看 你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电话歌”编好了。 来、我们齐读一遍 三总结

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啊、最后就让我们用打电话的形式结束这节课吧。

《打电话》说课稿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范瑶瑶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机关小学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交流,下面我简单说说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借助打电话这个话题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说完整的话,说正确的话。这也是我校作文序列化研究对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要求,因为说话交流是作文训练的启蒙,通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建立作文概念,养成爱说话,把一句话说完整的习惯。

因此我利用师生模拟打电话的 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打电话的正确过程,然后利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练习巩固训练,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引导学生完整、通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加入打急救电话和报火警电话的情景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对本即可的一点想法,在课的生成过程中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 汪清县第四小学校 范瑶瑶

当今时代,打电话、接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手段。会打电话、会接电话往往能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也能帮助别人或自己做好想做的事情。而且电话中的对话体现的交际性比较强,一来一往,而且在电话中的对话应变性比较强,也涉及到很多生活场景。因此在这次的口语交际课中挑选了“打电话”这个话题,要求定位为“听仔细、说清楚、有礼貌”,重点在“有礼貌地说清楚”。 1.增加生生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表扬别人,反思自己; 2.重视奖励机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喜欢新花样,喜欢受表扬。做了一些公仔,在公仔后面写一些打电话的小常识或是表扬激励的话语,奖励在口语交际中会听的孩子,落实“听仔细”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也进行反思检讨,觉得还有以下不足: 1.语速较快,特别在小结方面,可以再简练一点,后面的总结过渡性较差。2.评价性的语言不够充分、对课堂的把我有待加强。

说课与教学设计
《说课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