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故宫教学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7 08:32:14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故宫 教学设计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典型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

鲁版教材 第六课

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洪文 124943

(一)课程分析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二)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我相信,如果教师调动的好,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如果能够设计的问题恰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将美术鉴赏课上好。

(三)学法设计

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本鉴赏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特点的对比上。因为美术鉴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分析研究美术作品或者历史古迹来仔细体味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以及所蕴含美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目标

通过中西两大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建筑视频播放:中国历代建筑。

2.中国从殷商时期开始,历代帝皇都建造了许多宫殿。

其中秦朝有 阿房宫,兴乐宫,西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宋朝的 大庆殿,文德殿,紫辰殿,垂拱殿,嘉明殿,崇政殿; 元朝有:大明殿,延春阁,隆福宫,兴圣宫。

明清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坤宁宫、慈宁宫、宁寿宫、垂华宫、英华宫、储秀宫、中翠宫、永和宫、延禧宫、建福宫、咸福宫、寿安宫、等等还有一系列交不上名字的宫和殿。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北京故宫与欧洲建筑:巴黎的凡尔赛宫。

二、授新课: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故宫:

(一)、故宫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现存最完整的就是北京明清时代的皇宫——故宫。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下北京故宫的特点。

我们采用“四眼”看故宫的形式。每一眼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第一眼:看颜色: 同学们看图片,找一下故宫建筑中,所用的都是什么颜色?想一下为什么用这些颜色? (互动)在封建社会中,黄色最尊贵,绿色次之。加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充分体现整个故宫的尊贵地位。

第二眼:看格局: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格局?

(师生互动) 整个故宫围绕鲜明的中轴线分开,它使得主次建筑依次排列,秩序严格,层次分明,表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那么它是如何主次建筑依次排列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幅图: 中轴线的建筑:自南向北: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整个故宫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其中:

1、自太和门到乾清门中间是前朝部分,是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前朝三大殿。哪三大殿啊? (师生互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自乾清门到御花园是后朝(后宫)部分,是帝王生活起居的地方。这里有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后朝三大殿。哪三大殿呢?

(师生互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以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前朝后寝”,它是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它充分的体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第三眼:看院落:(视频) 院落式布局:整个故宫是个大院子,而内部又有很多小的院子,这种布局形式在中国非常常见,如:北京的四合院。而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则是属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式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有一个特点:整体是很多大大小小的院落,周围都是高高的城墙,所以整个建筑的空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封闭式空间——封闭式建筑。体现了故宫的等级森严。(师生互动)

第四眼:看局部:太和殿(视频)

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看,哪些地方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位置:处于前朝的中心,充分体现皇帝的中心地位。“九五之尊”(古代有阴阳之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中九为最高,五居中。用“九五之尊”来象征帝王的权威。)

建筑手段:吻兽、金丝楠木(直径1.6米)、金銮宝座、蟠龙藻井(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这些细节的装饰使得太和殿既富丽堂皇又尊贵无比。

中国传统的建筑就是以(木)材料为主。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小结:以上“四眼”的内容充分表现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中国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中国几千年皇权至上的思想造就了中国的宫殿建筑是这样的,那么西方的呢?接下来,相比较我们看一下西方的宫殿建筑:

+

(二)、巴黎凡尔赛宫

按照法国人的说法,没有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可见它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就采用“三步走”的形式,看一下凡尔赛宫。

1、鸟瞰:

(1)凡尔赛宫是“U”字形建筑,向两侧延伸。属于清晰的对称格局。

(2)相比较中国故宫的院落式布局来说,凡尔赛宫属于什么建筑形式?—— 单体建筑、内部连通。(师生互动)

(3)相比较中国故宫的封闭式空间来说,巴黎的凡尔赛宫则是属于(

)空间? —开放式空间——开放式建筑!(师生互动)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问:是中国的故宫大还是巴黎的凡尔赛宫大呢?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的延伸,而西方建筑是在空间上扩展的。

2、走近:

(1)相比较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来说,西方的宫殿则是以(

)为主材料

(2)整个建筑是集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宫殿。耗费巨资——奢侈。其中,中间部分:王宫:举行仪式典礼的地方。两翼则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3、内部:

这个巨大的宫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位于“U”字形底端的72米长、10米宽的“镜厅”。这里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白色和淡紫色的大理石装饰墙面,两侧的壁柱由绿色大理石雕成,柱头和柱础则用铜铸成,在外表镀金。屋顶和墙壁交接处的花环和天使形象也是金色的,尤其令人赞叹的是镜厅的一面是17扇朝向花原的巨大的拱形扇门,另一面则镶着与拱形扇门相对的17面镜子。(镜子的由来——奢侈、等级观念)以上几点体现了凡尔赛宫的最大特点就是——奢侈!

小结:以上三步表现了西方宫殿建筑的特点同样体现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三)、小结(课件展示)

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不同特点与风格,归根到底是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

(四)基本能力拓展(课件展示)

1、故宫始建于(

)朝,历时14年建成,后经多次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

2、故宫旧称(

)。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与(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3、材料:中国古典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今天,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工艺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造成对自然木材的砍伐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木制建筑工艺已经成为珍贵的文明的载体。

(1)世界最大的木制结构建筑是(

A 保和殿

B 滕王阁

C 惠灵顿老市政大厦

D 太和殿

(2)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

)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

A

3.12

B

3.15

C

3.21

D

3.22

(五)作业:选择一处你所喜欢的宫殿建筑,描述他们的建筑特色。

(六)课后反思

欣赏西方宫殿建筑就像欣赏一件雕塑,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体。而中国的宫殿建筑的美,则是通过多个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应、庭院之间的流通变化,显露出建筑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

此外,中西宫殿建筑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规模宏大、装饰豪华。 同学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请听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西汉建国以后,百废待兴,丞相萧何负责建设长乐宫、未央宫。建成以后,汉高祖看后说:“太劳民伤财了。”萧何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你的赫赫战功和无比的威势。”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宫殿建筑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威严。

总之,通过不同的角度观赏故宫与凡尔赛宫,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并让学生对建筑的直观审美经验与对建筑的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的理解结合起来。

推荐第2篇:《故宫》教学设计

20、《故 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故宫》是S版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清晰有序地介绍了被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第二部分(2——9自然段)按空间顺序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第三部分(第十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的辉煌,为学习本单元其他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学生属于农村寄宿生,许多孩子家里没有电脑,99%的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孩子们对故宫的认知几乎为零。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本课语言简洁生动,犹如一幅详细的工笔画,教材内容不难理解,不必细细分析,讲解,破坏语言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初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故宫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热爱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才干的赞美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学习目标:

1、会认识“矗、湛、缭、阁、恒”5个生字,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7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热爱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才干赞美的思想感情。

3、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4、学习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以下教学理念——搜集资料、以读为本、理清思路、了解顺序。 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入新课,初识故宫

1、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出示故宫全景的幻灯片)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幻灯片出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板书课题

过渡: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搜集的资料吧。

2、交流资料,畅谈感受。过渡: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搜集的资料吧。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的故宫的资料。

师过渡:同学们从很多方面展示了你搜集到的有关故宫的资料,老师也搜集到了有关故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2)、教师配乐解说播放有关故宫的精美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师:一组精美的图片带领我们一睹了故宫那独特的神韵,可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设计意图:针对学情,师生共同搜集了故宫的文字、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的导入从视觉和听觉上引起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学生初步认识故宫,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讲

(一)、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师:下面咱们到课文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请大家自由地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活动:学生认读字词。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攒在一起、湛蓝、额枋、矗立、永恒、玲珑”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湛、矗”是翘舌音,“降、重、攒”是多音字,“玲珑、恒”是后鼻音。 (1)、指名读,学生纠错。 (2)、同桌互读纠错。 (3)、全班读正音。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以后再遇到拿不准的字音要借助工具书和请教一下别的同学。

3、幻灯出示本课生词: 玲珑奇巧、矗立、湛蓝、绚丽、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1)学生齐读。

(2)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些字很容易写错,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下面大家总结一下记住生字的正确书写有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针对上一环节学生对故宫的了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读课文,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了解故宫。通过初读课文,自主读文识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中互相纠错,在提醒中共同记忆,最后总结学习方法。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夯实了字词教学的基础。)

(二)、理清脉络,初步体会感情。

1、出示幻灯片,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故宫的哪几个方面?它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板书: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总起)

2、出示幻灯片,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板书:总结)

3、从这两自然段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赞美之情。(注意生生之间的评读)

5、教师感情引读:

是呀,故宫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男生齐读: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故宫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感情女生齐读: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故宫是 “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全班一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6、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建筑艺术?(2-9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了珍贵文物?(10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分述)。7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建筑艺术,属于什么写?(板书:详写)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写了珍贵文物属于什么写?(板书:略写)

8、师小结:整篇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详写了故宫的(建筑艺术),略写了故宫(珍藏的珍贵文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通过初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热爱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才干赞美的思想感情。)

(三)、自由读文,理清游览顺序

1、课文详写了故宫的建筑艺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故宫的建筑?依次游览了哪些地方? (2)、学生交流展示。

2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文中集中介绍了哪几种宫殿呢?其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属于什么写?而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属于什么写?而在前三殿中太和殿又属于什么写?

三、学生活动。(我是小小解说员)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出来,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自己画出作者游览的平面示意图。

2、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制的游览的平面示意图。

(要求:

1、仪态大方,吐字清晰。

2、讲解按一定的顺序,解说清楚具体。

3、评选最佳解说员。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抓住空间转换顺序的句子和游览的地方,让学生明白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游览故宫;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旅游路线平面图,使学生形象直观了解作者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通过学生解说旅游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四、检测

1、听写词语、

玲珑奇巧、矗立、湛蓝、绚丽、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2、填空。

课文按(

)|——(

)——(

)的结构顺序,介绍了故宫。文章2-9自然段介绍了故宫的(

),第十自然段讲了故宫珍藏的(

)。其中,介绍故宫的建筑是按照(

)顺序,依次介绍了(

)、(

)、(

)、(

)、(

)、(

)。其中详写了(

)、(

)、(

),略写了(

)、(

)、(

)。

五、练习

1、组词

风(

)雕(

玲(

) 凤(

)碉(

岭(

) 矫(

)潦(

珑(

) 娇(

)缭(

胧(

2、选择正确的读音。攒(cuán zǎn)在一起

(cuán zǎn) 钱

湛(zhàn

zàn)蓝

矗(chù

cù)立 降(jiàng xiàng)龙

永恒(héng hén)

六、作业:

1、按一定的顺序向别人介绍你的学校,要注意详略得当。

2、搜集有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20、故 宫

总起:位置、名称、历史

分述:建筑艺术(详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详写)

(空间顺序) 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略写)

珍贵文物(略写)

总结:永恒的文化殿堂

推荐第3篇:故宫教学设计

故宫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写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3.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故宫的特点,再说说自己读完这篇课文后学到哪些知识,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写一段话。 课前导航

填写词语。我自信,会妙语连珠。 (南)腔(北)调、(东)张(西)望 (南)辕(北)辙、(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七(上)八(下 )。

所填写的词语称谓____词,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写作顺序。按( )变化 注意红色的词语:

我作为导游带领同学们去北京旅游先从**广场往里走参观午门、太和门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最后到乾清宫、交泰殿、乾宁宫 我游览的顺序是按( )。

同学们,今天,老师作为导游邀请同学们到北京参观被世界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当你们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你会看到令我们华夏子孙感到无比自豪的优秀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完成学案一: 1.读课文,写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读一读,再注音。

矗( )立 湛( )蓝 缭( )绕 楼阁( ) 恒( )心

完成学案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故宫的,重点介绍了哪些建州筑?

说说课文从( )和( )介绍故宫的。重点介绍了( )( )、( )三座大殿。

完成学案三: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依次找出介绍的故宫建筑:

**—端门—午门—太和门—紫金城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按( )变化来写的

完成学案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故宫的特点,再说说自己读完这篇课文后你学到哪些知识、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故宫的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令我们华夏子孙感到无比自豪的优秀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故宫丰富多彩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华殿堂,让全世界人都了解中国历史,欣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辉煌成就。

推荐第4篇:故宫

14 故宫博物院

课文研讨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第1段交代了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使读者对故宫产生整体印象。它地处“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这就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

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先大笔勾勒出紫禁城的整体布局,然后指出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后文对故宫各建筑物的介绍就充分体现了故宫的上述特点,而故宫的这些特点和它本来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下面就根据课文从几方面来看故宫的特点。

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紫禁城布局统一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至于故宫所具有的独特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则在建筑材料、彩画、雕饰及建筑物式样上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如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龙凤雕饰、太和殿民族味道浓郁的造型等。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这样,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后面虽然对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等建筑一笔带过,但读者因此而获得的鲜明印象并不会模糊。文章最后一段写在故宫北门对面的景山高处望故宫,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既呼应前文,同时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由衷感受。

本文在安排说明次序时注意到:

(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

二、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设题意图是抓住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进入更深思考。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补充资料先从位于中轴线上的各座城门、院门说起。午门是整座宫城的大门,位于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台上,中央有一座九开间的大殿,在它的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在这殿屋两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这种呈字形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午门大殿用的是庑殿重檐式屋顶,这也是屋顶中最高级的式样。午门作为紫禁城的大门,同时又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和战士战后凯旋向皇帝献俘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官员犯死罪,传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说,其实明、清两朝执行死刑斩首示众的地方是在离午门有相当距离的菜市口,午门广场只是对官员执行“杖刑”的地方。午门城台下正面有三个门洞,左右城台各有一门称为掖门。正面中央的门洞是皇帝专用的门道,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宫时可进此门;各省举人汇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试,中了状元的进士可由此门出宫,这算是特许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员进出东门,王公宗室进出西门。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见文武百官人数增多,和皇帝殿试各省晋京的举人时,才把左右掖门打开,文、武官分别进出东、西两掖门,各省举人则按在会试时考中的名次,单数走东掖门,双数走西掖门。一座午门的五个门洞也表现出了如此鲜明的等级制度。

紫禁城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门。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烨,为了避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周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

午门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门太和门。太和门不是宫城之门而是一组建筑群体的大门,因此它没有采用城楼门的形式,用的是宫殿式大门。大门坐落在白石台基之上,面阔九开间,进深四间,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顶,这是在屋顶中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的等级,大门之前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只铜狮把门,铜狮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张嘴瞪目,形态十分雄伟,增添了这座大门的威势。明、清两朝的帝王除在重大节庆日必须亲临太和殿举行大朝仪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诏颁令时往往在这座太和门内接见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门除了作为前朝的大门外,还有“御门听政”的用处。

紫禁城后宫部分也有一座大门,称乾清门,它位于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宫殿式大门。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屋顶,也有白石台基,门前左右也有一对铜狮子把门。但它毕竟是后宫的大门,所以在屋顶形式、面阔大小、台基高低、铜狮子的形态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个等级。在礼制规定的许可范围内,为了不失后宫大门的身份,特别加建了两座影壁,呈八字形联接在大门的左右,与乾清门联成为一个整体,使这座宫门也颇有气势。

我们再看一下中轴线上的几个庭院、广场和广场上的主要建筑。从午门进紫禁城,首先来到一个横向的广场,面积有26 000平方米。北面为太和门,左右两边各有门廊围合成为封闭性的庭院。在广场的中间,横列着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河上架着五座有汉白玉白栏杆的石桥,正对着太和门。紫禁城里并没有自然河道,这条金水河从何而来?

原来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即使没有自然的地势环境,也要人工创造出相应的条件以求得吉祥与安宁。紫禁城在兴建时,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在宫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又从护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让它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于是,在这座重要的太和门前出现了这条金水河,河道弯曲如带,也称为“玉带河”。当年皇帝御门听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这条玉带河的南面,等帝王驾到,即从太和门的左右两侧台阶上门听旨。玉带河不仅具有风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灭火的功能,它横贯太和门前,无疑也增添了环境的意趣,加强了广场的艺术表现力。

进入太和门到前朝部分。先是一个十分宽广的庭院广场,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广场之北。太和殿是宫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寿诞,每逢重大节日接受百官朝贺和赐宴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礼仪。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准备与休息的场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举行殿试和宴请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无论在整体规划与使用功能上都处于整座宫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为突出。

太和殿面阔11开间,共宽60.01米;进深5间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筑面积2 377平方米,它是中国留存的古建筑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顶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台基有三层,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这座大台基。三层台基的四周有石栏杆相围,台基的前后左右设有台阶,其中前后的台阶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道为专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着九条龙纹。在最上面的一层台基上,位于太和殿的前方,还布置着象征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铜龟、铜鹤、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铜香炉。每当大朝之日,庞大的仪仗队罗列广场,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钟鼓齐鸣,殿前香烟缭绕,这气氛是颇具感染力的。试想当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节要觐见皇上,先在午门或太和门外候旨,然后经几道门阙进入广场,穿过仪仗队,爬上高高的三层台基才能进到太和殿,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种威慑力。当年的规划者和匠师们就是这样运用最大的广场,最高的台基与建筑,最讲究的装饰,通过环境的经营,及建筑本身的形象与装饰使紫禁城威武壮观。 后宫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宫,在明朝和清朝前期这里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有时皇帝也在这里接见下臣,处理日常公务。其后是交泰殿,为皇后接受皇族朝贺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宁宫为皇后居住的正宫。清朝时将它分作东西两个部分。西半部分按满族习俗,沿墙设大炕,室内安置大锅,每逢祭日,皇室在这里杀猪、做米糕、喝酒祭祀诸神。东半部为皇帝结婚用洞房,设有龙凤喜床,双喜字影壁等。三座宫殿同处于中轴线上,并且坐落在同一座台基上。乾清宫与坤宁宫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按礼制,后宫比前朝要低一个等级,所以这里的台基只有一层。乾清宫前面的庭院远没有前朝的那么宽广,在乾清门与大殿之间还连着一条甬道,使人们进入后宫大门后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宫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台基。凡此种种,都可以使人明显地感到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寝宫,不需要像前朝宫殿群那样地威严而宏伟。

紫禁城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中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紫禁城,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两座宫(即乾清和坤宁二宫,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组成。地上的方位分作东、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官;颜色分为青、黄、赤、白、黑五色;声音分作宫、商、角、徵、羽五音阶。同时还把五种元素与五方、五色、五音联系起来组成有规律的关系。例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这中垣紫微自然又处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帝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称为天之子,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也应该称为紫微宫。汉朝皇帝在都城长安的未央宫即别称紫微宫。明、清两朝把皇帝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据了。五官除中官外,东官星座呈龙形,与五色中东方的青色相配称青龙;西官星座呈虎形,与西方的白色相配称白虎;南官星座呈鸟形,与南方朱色相配称朱雀;北官星座呈龟形,与北方玄色(黑色)相配称玄武。所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个方向星座的标记,也成为地上四个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间的神兽。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四神兽纹样的瓦当,成为当时用在宫殿上的特殊瓦当。唐朝长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宫城,它们的南门都称为朱雀门,北门都称为玄武门。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门也称为“五凤楼”,凤本属鸟类,所以午门也是朱雀门,北面的宫门自然称玄武门。

五种颜色中,除了东青、西白、南朱、北黑以外,中央为黄色,黄为土地之色,土为万物之本,尤其在农业社会,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黄色成了五色的中心。在紫禁城,几乎所有的宫殿屋顶都用黄色琉璃瓦就不奇怪了。

除了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之外,紫禁城的规划者和营造者还采用了哪些原则和相应的手法呢?我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傅熹年教授从紫禁城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的模数关系上进行了探讨。他对紫禁城主要院落和重要建筑仔细测量与分析,发现了一些现象:

首先,测得后寝二宫组成的院落东西宽118米,南北长218米,二者之比为6∶11;由前朝三大殿组成的院落东西宽234米,南北长437米,二者之比同样为6∶11;而且后者的长、宽都几乎为前者的二倍,即前朝院落的面积等于后宫院落的四倍。其次,在后宫部分的东、西两侧各有东西六宫和东西五所,经测量,这东、西两个部分的长为216米,宽为119米,这尺寸与后宫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与东西六宫、五所的面积都可能是根据后宫院落大小而定的。傅教授认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建立,对皇帝来说是“化家为国”,所以以皇帝的家,即后宫为模数来规划前三殿与其他建筑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如果在后宫院落和前朝院落的四角各划对角线,那对角线的交点正落在乾清宫和太和殿的中心。这很可能是一种决定建筑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设计手法,中心之前为庭院,之后安排其他建筑以突出主要殿堂的地位。这种现象在北京智化寺、妙应寺等重要寺庙中同样存在。傅教授还发现,前朝三大殿共处的工字形大台基,其南北之长为232米,东西宽130米,二者之比为9∶5。按阴阳之说,单数为阳,阳数为九属最高,五居中,所以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数,称“九五之尊”。在这座重要的台基上采用此数,应当说不是设计者的无意巧合。

17 奇妙的克隆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1.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3.克隆绵羊“多利”。这一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者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对克隆提出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二、问题研究

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表现在文章结构安排上,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其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其三,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练习说明

一、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设计此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在此基础上,了解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明顺序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二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3.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4.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设计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例如: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三、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求有统一的答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关于克隆的争议”的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克隆方面的文章资料,也可推荐这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研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同时又让人类真正享受并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幸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推荐第5篇:《故宫》教学设计(优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四、板书设计:

20 故宫

总起 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 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 三 珍贵文物

总结 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推荐第6篇:北京故宫教学设计

《北京故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包括故宫博物院建筑特点的欣赏和故宫藏画作品的欣赏,以后者为重。主要是三幅经典名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风俗画,另外是文物藏品,如玉器、漆器等欣赏。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山水画的透视学、色彩学,主要人物造型、服饰、性格特征描绘等,这会迫使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史学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2)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

本课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利用直观教学,如用录像、多媒体展示作品,以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热闹非凡的场景,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在讲解时调动手法,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难点: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活动,叫知识竞赛:请在我的描述中猜出他是哪一座建筑物?

她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壮观雄伟。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5,000㎡,有房屋8704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

学生:„„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故宫》。

2.深入教学。 (1) 了解故宫

教师:在刚刚的知识竞猜这环节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大家再通过视频来进一步了解一下故宫。

教师:故宫坐落于北京的中心,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那么我们来看下故宫里面建筑分布图

教师:我们认真观察这图,看看故宫里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平面呈长方形,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成东西对称。东西南北各一座城门:南 午门、北 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后有御花园。外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教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25年时,国家就就在这座皇宫及收藏品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故宫博物馆,它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下设很多分馆如古物馆、图书馆等。

(2)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我们来看一件中国十大传世绘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 》从这幅图中,你们认真观察下,它描写了什么? 学生:„„

教师:我们仔细看下有什么新的发现?(人物) 为什么会重复出现? 难道这个人有分身术?不同场景 这个人是哪一个?那几个场景? a、“听琵琶演奏”:

问: 这场景描写什么? 你们觉得琵琶演奏得怎么样?好听不?你们说好听,讲出理由来,为什么呢?

学生:

教师:看来这琵琶确实好听,这么美妙的音乐真是令人陶醉呀!

听了美妙的音乐外,那还能干什么呢?还要什么也是这么美好的呢?

b “集体观舞”:

教师: 这舞蹈真是太优美了,为什么呢?你们仔细看看谁来了? 学生:和尚!

教师:和尚是不近女色,更不会观看舞技跳舞了,他怎么来了呢?其实这身穿黄色袈裟的和尚,他是韩的知心好友德明和尚,那么韩熙载为什么也请他过来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再来讲!! c、“歇息”

教师: 这一段的人在干嘛呢?休息是把,听了这么美妙的歌曲,看了这么优美的舞姿,是不有点累了呀,当然要休息一下啦!唉,这张画的题目叫什么

呀?

学生: 《韩熙载夜宴图 》

教师:那么既然是夜宴图,我们怎么知道是夜晚呢?那那里体现出夜宴的情景呢?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一段找到答案!

学生: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烛台,红烛高照,点明了《韩熙载夜宴图 》特定时间。 教师:很好!观察得非常仔细,经过听奏、观舞、休息,是否已经很尽兴呢?要不要再来一曲呢?

学生:要 d“赏乐”

教师:再来赏乐,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右手挥扇欣赏管乐。

这晚上可以说是节目纷尘,那么大家玩得开心不开心的? 学生:开心!

教师: 我觉得一点都不开心?我们看着主人他开心不? 学生:不开心。

教师:为什么呢,宾客们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为什么唯独韩熙载一人在呆呆的站在哪里,好像在想什么,那我们看前面几幅图,看他是什么表情。

提示:我们发现自始至终他都不怎么开心?那他今天晚上不开心那干嘛还把这些客人请来呢?

总结:其实呀,这画描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李煜时期,国力衰退,一天不如一天,而北方的后周呢,一天比一天强大,严重威胁这南唐的安全,李煜非常恐慌。而在南唐做官的有很多是来自北方的,李煜为消除内患,就将一些北方的人迫害,韩熙载也是来自北方,也遭到后主的怀疑,韩熙载为躲避李后主的猜疑,想用这种“荒纵”的生活来表明自己不再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所以他经常轻一些好友到他家听乐赏舞,寻欢作乐,来逃避政治敌人,所以他为什么请和尚也过来,我们也就知道原因了。

教师: 李煜知道韩熙载很放纵,但没亲眼所见,所以就派顾闳中夜例去韩熙载家中,偷看这夜宴情景,记住自后,再回去画起来的。看来这顾闳中的绘画功底相当了得。这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色彩鲜艳。是一幅人物重彩画 (3)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看了作品有什么疑问呢?此画被称为“宋代小百科全书”说明内容丰富,那都有什么东西呢?

学生:马车、桥、船、商人、游客等等。

教师:很好!同学们拿出纸笔,请同学们临摹这画面中的一人物或某一场景。

播放音乐《禅院钟声》

学生:作画 教师:《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等等,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注:教师挑几幅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

(4)欣赏《千里江山图》

教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给人有一种“千里江山近在咫尺的感觉”

教师:这幅山水画与现实景物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在哪里观察才能画出这样的场景? 学生:„„

教师:这正体现中国山水画重要创作理论:得出张彦远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指„„、心源„„。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5)课堂总结

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达百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内设有 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

四、课外拓展

中国文物流失很多,前些日子有关中国圆明园兔首鼠首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队对此强烈不满。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于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

对此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对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当然应该归还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拍卖!”;有人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表示,要求国有的文物收藏机构以及登记注册的各类博物馆,不得购买被盗或非法出口的文物。

请同学们思考:

1、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你认为流失文物应该怎样回归比较合理?

推荐第7篇:故宫教学反思(材料)

《故宫》教学反思

《故宫》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

预习课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个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十五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这这示意图。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这样随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内容有些快,前松后紧。而我原本还想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从课文第5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6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7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而实际上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引导好。

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学校,仿照课文的顺序,详略得当,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故宫》教学反思

《故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精神。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描写的宫殿也很多。我们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好多空间感也较差,也没有去过故宫的。要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课文,能达到真正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在学生学会课文的生字词语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把课文当成一名导游,自己是游客,跟随着导游去游故宫的每一座宫殿,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学自悟,在每一座宫殿旁边做上旁批。学习任务一布置下去,同学们都安静的默读、自学、体会、做旁批。约莫20分钟,感觉大部分学生做好了。我就抽学生起来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汇报他们做的旁批,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都说的很好。比如有学生说到太和殿的时候,发表感叹到太和殿真大啊,如果在里面藏迷藏肯定很过瘾。说到金銮殿的时候,好多同学说皇帝的龙椅真漂亮,如果能穿上皇帝的龙袍坐在上面去拍张照片那该有多神气呀!说到御花园的时候,孩子们感叹到御花园真美,有那么多的奇花异草,风景该有多好,空气该有多么清新,如果能居住在那里生活该是多么享受啊。。。。。。最后,在汇报交流完后我再要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通过学生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学生们真正领悟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他们真伟大。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推荐第8篇:六年级故宫教学设计

20《故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难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的美誉呢?让咱们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词。

2、默读课文,想一想:

(1)你从第一自然段中获取了关于故宫的哪些信息?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最后1个自然段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的? 追问:文中哪些段写故宫的建筑?(2---9自然段)哪些段写故宫的文物? (10自然段)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齐读课文第2段,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故宫的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本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过渡: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小组合作:

1、自读3——9自然段,思考:

(1)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2)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3)六大宫殿的功能各是什么?根据文章的叙述,用下面的句式作答: ----------殿是---------的地方.。

2、小组交流。

3、汇报。

4、赏析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感受使用方位词的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由南到北的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从这里,你了解到故宫文物的哪些情况?(多、珍贵)

三、总结拓展,带文《埃及的金字塔》

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下面让我们走进埃及的沙漠中,去游览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请默读带文,思考:

1、你能用文中哪些词概括金字塔的特点?

2、为什么说“金字塔”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两篇文章,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也学习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写作顺序。

推荐第9篇:教学课件

第一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四学时)(第五周周

二、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2)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条件 3)熟悉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金属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1学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基本性能,耐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能(1学时) 3)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常用塑料和橡胶介绍(1学时) 4)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2)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水工艺设备要求,确定不同材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认为水工艺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哪些性能要求更高?怎样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2)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合金钢有哪些类型?何谓耐蚀低合金钢?耐大气腐蚀、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钢中各含哪些主要合金元素?

4)不锈钢有哪些类型?在酸性介质、碱性介质及中性水溶液中是否可以选用同一种不锈钢?简述理由。

5)铝、铜及其合金的主要性能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6)钛及钛合金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7)简要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主要用于哪些场合。

8)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型?常用于水工程及水工艺设备中的高分子材料有哪些?耐蚀有机高分子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9)复合材料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你认为在水工艺设备中复合材料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在水工业领域应用复合材料的几个事例。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二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及保温(三学时)(第五周周

五、第六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材料设备的腐蚀的危害以及腐蚀与防护科学的发展状况 2)掌握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3)熟悉各种设备腐蚀防护技术

4)能运用腐蚀与防护原理进行材料的选用 5)了解设备保温的目的

6)熟悉常用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概述,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设备腐蚀防护技术,材料的选用(2学时)

2) 设备保温的目的,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及常用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难点:设备、材料的腐蚀原理与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什么叫氢蚀?它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2) 什么叫极化?极化对金属腐蚀有什么影响?

3) 什么叫阴极去极化?阴极去极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阴极去极化反应是什么?

4) 什么是金属的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包括哪些类型?

5) 试从腐蚀发生的条件、机理、影响的因素和控制的途径等方面比较小孔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异同。

6) 什么叫应力腐蚀?它具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介质的腐蚀性越强,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就越高?为什么?

7) 微生物为什么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试例举最常遇到的微生物腐蚀。 8) 高分子材料物理腐蚀过程是怎样进行的?高分子材料耐溶剂性能的优劣可由哪些原则进行判断?

9) 什么叫高分子材料的应力腐蚀?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0) 在设计金属设备结构时应注意什么才能避免或减少损失?

11) 有哪几种阴极保护形式?各有什么特点?阴极保护时,被保护设备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12) 阳极保护适用于什么样的金属-介质体系?

13) 若一体系在阳极极化过程中,极化电流很低并几乎维持不变,对该体系可否用阳极保护法进行保护?为么?

14) 玻璃钢衬里层的结构及作用是什么? 15) 缓蚀剂的类型有哪些?

16) 选材的原则是什么,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7) 设备保温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保温?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三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十学时)(第六周周二至第七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容器的结构与分类以及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2)掌握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的计算、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计算

3)熟悉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

4)掌握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

5)掌握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机械制造工艺

6)掌握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容器应力理论,包括容器概述,回转曲面与回转薄壳,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环向薄膜应力,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等;(3学时) 2) 机械传动理论,包括机械传动概述,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2学时) 3) 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2学时) 4) 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传热过程的增强与削弱。(3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与水工艺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容器应力理论、机械传动方式与特点以及设备制造工艺方法与适用条件 2)难点:容器应力理论与热量交换理论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何谓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简述壳体平衡方程和微体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2.圆柱壳、球壳、椭球壳和锥形壳的薄膜应力各有哪些特点?如何计算它们的薄膜应力σω和环向应力σθ?

3.如何确定圆筒壁的计算厚度δ、设计厚度δd、名义厚度δn、有效厚度δe和最小厚度δmin?

4.平板的弯曲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平板封头和矩形压力容器?

5.什么叫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它对封头和筒体的设计有哪些影响? 6.容器的封头分为哪几类?如何进行各类封头的强度计算?

7.机械传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在水工艺设备中最常用的有哪几种?

8.渐开线标准齿轮有几部分组成?基本参数是什么?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9.带传动和链传动各有哪些特点?带的截面形式对带的传动效率有什么影响?根据结构的不同,传动链主要有哪些形式?各自适用于什么条件?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10.机械制造中的基本工艺方法有哪些?

11.金属的压力加工主要包括哪些方式?简要说明各种加工方式的加工过程。12.简要说明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3.金属切削加工主要有哪些方式?简述不同切削方式的作用特点和适用条件。14.试从微观角度阐述导热机理。

15.什么是导热系数?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试述导热过程单值性条件的定义和内容。 17.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在水工艺设备中如何体现? 18.什么是受迫紊流换热?试述受迫紊流换热的两种类型。

19.什么是凝结换热?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强凝结换热? 20.什么是辐射换热?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增强吸收太阳能的措施有哪些? 21.什么是传热过程?常见的传热过程有哪些?如何增强或削弱传热过程? 22.用实例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现象。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四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一学时)(第七周五讲)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水工艺设备的分类及基本特点; 2)本章为了解内容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设备分类:通用机械设备与专用设备

2) 容器设备:压力容器法兰、管法兰、支座、安全泄放装置、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3) 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4) 换热设备: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以及换热器计算。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介绍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 2)难点:无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五章 容器(塔)设备(二学时)(第八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压力容器法兰的类型

2) 掌握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密封垫片

3) 了解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

4) 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

5) 掌握安全泄放装置的原理与适用场所

6) 自学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容器法兰的类型、法兰的密封垫片,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卧式容器的支座、立式容器的支座,(1学时) 2)安全阀、爆破片的工作原理,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学生应结合这些设备的工艺特点(专业课中内容),着重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条件等

2)难点:如何对上述设备的选型、设计等提出选择材料、结构、传动与加工方式、腐蚀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分别有哪些形式?如何正确选用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2.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各有哪些形式?如何选用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3.卧式容器和立式容器的制作分别有哪些形式?卧式容器为什么一般采用双支座? 4.安全阀的作用是什么?各类安全阀分别有哪些特点?怎样选用安全阀? 5.爆破片分为哪几类?常用的爆破片有哪些?

6.水工艺填料设备对填料有哪些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哪几类?

7.对布(气、汽)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水工艺设备中常用的布水(气、汽)装置有哪些形式?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六章 搅拌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 掌握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4) 熟悉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作用及结构特点

5) 自学常用搅拌设备简介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学时)

2)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常用搅拌设备简介(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2)难点:搅拌设备选型及工艺参数确定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拌设备的功能是什么?在水处理工艺中,搅拌器主要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2.常用机械搅拌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搅拌轴工作时受力状况如何?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七章 换热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2)掌握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3)掌握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4)自学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包括容积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换热器、快速式换热器、半即热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等;(1学时)

2)换热器性能评价,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2)难点:换热器选型及工艺参数计算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换热设备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又将换热设备分为哪些常用类型? 2.试述容积式换热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试述半容积式换热设备的构造和特点。

4.常用的快速式换热设备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选用换热设备?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八章 分离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熟悉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

3)掌握几种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

4)了解筛滤设备,砂滤设备

5)掌握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

6)掌握几种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微孔布气气浮设备,加压溶气气浮设备,溶气真空气浮设备,电解气浮设备;(1学时)

2)筛滤设备,砂滤设备,膜分离设备,膜分离设备分类及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难点: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分离设备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2.气浮分离设备有哪几种?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格栅与滤网的作用是什么?谈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4.简述真空过滤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离子交换膜与反渗透膜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渗透机理是什么? 6.常用的膜分离设备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九章 污泥处置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排泥设备的分类

2)掌握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3)了解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

4)掌握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排泥设备的分类,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学时)

2)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几种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难点: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行车式吸泥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吸泥方式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差别?

2. 污泥在脱水之前为什么还需要进行浓缩?

3. 带式压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影响带式压滤机脱水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真空过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十章 投药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认识各种常用计量和投加设备

2)掌握几种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3)课外查阅相关设备资料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常用计量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2)常用投加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2)难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试述常用计量设备的类型、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2.目前水工艺工程中最常用的投药计量设备有哪几种?

3.简要说明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水工艺与水工程中主要适用于哪些流体的计量,适用条件有何差别。4.药剂投加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推荐第10篇:教学课件

2008-04-14 08:42:03 董晓慧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要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我们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偕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而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 ,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英语教学反思实验中学 王姣枝教师要充当教育他人的角色,接受他人教育则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师思想工作中尝试“自我反思策略”,通过反思自我达

一、强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运用

⑴几分钟会话。每堂安排几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会话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不同的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朗读也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了,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⑶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如学到 Family Tree这课,我告诉学生都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根据自己的全家福来用英语介绍。有能力的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出图表。整个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⑷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 在Unit 3学习颜色一单元,我利用多媒体将多彩的鲜花和颜色相结合,一朵朵漂亮的鲜花怒放,多彩的颜色随着一朵朵鲜花开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惊奇得连声欢呼着,雀跃着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不同的颜色的单词。同时将颜色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说出学生们喜欢的颜色,朋友和父母喜欢的颜色等等。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se your father /mother /friend ? I like ….the best.He likes …the best.同时让学生明白颜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英语的趣味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和英语的紧密相关,让学生们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要为祖国和自己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又如教Unit 7.The weather Forecast 时,我准备了中央电视台7:30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实况展示给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宋英杰那独有的中音,娓娓道来的天气预报的全文,变化的屏幕。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牙的纷纷参与,抢着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知识。然后,我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表格,根据课文将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理由让生们一一列举出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填到表格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天气预报的兴趣油然而生。快乐的学习又使我的教学达到了教会知识的目的。一堂课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又在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经常会说,怎么时间这么快呀。

二、狠抓基础,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容量,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0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彩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走向希望。

三、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英语的音标知识动画片每一堂课前都放上几分钟,既有趣又反复的复习了音标,效果很好。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每天两名学生领着同学们坚持听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一封信,讲明我的想法和做法,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给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展他们的指示视野。 每周两遍日记,给他们面批一次,持之以恒。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意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进步。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要做到: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如:教师制定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的思想品德。学生学习完学校专用室的名称后,学会爱护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学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爱集体、爱学校的充分表现。 (2)反思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阐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存在差异。比如,一个学生比较遵守纪律,学习方法比较灵活的班级,教师按教学目标上课,学生学习起来会较顺利。可是一日换上一个学生特别活跃,反应很快,但纪律难于控制的班级,教师就要以纪律竞赛的形式先调控好学生的情绪。若学生脑瓜特别灵,接受能力特别强,可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学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尽量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以教学《Our school》为例,教师可以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自己的学校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专用室clinic、library、canteen等的名称及其方位的学习。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中可挑选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Bingo”,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猜物的游戏。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学生借助多媒体,带着问题参观学校。引人入胜的画面,生动的对话,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踊跃就课文内容相互提问并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迅速理解并掌握课文。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我原本的设计是利用CAI呈现课文,让学生感知。可是那天上完一个班后,紧接着上另外一个班时,恰好停电了,无法使用计算机。我立即调整教学,运用己做好的人物头饰,以不同的语调,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表演课文中的多个角色,使教学顺利开展。部分较好的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也跃跃欲试,努力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 3.对教学结构的反思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在学习中,学生从运用there be句型进行猜物逐渐迁移到谈论学校里有什么这一话题,逐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背课文;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表演课文并仿照课文编对话。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部分学生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习用英语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举手、尽量回答一此简单的问题。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学生建立起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观,能客观地向教师提出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有效指导的地方,利于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 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以下几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校提供的条件等。如在教《COUNTRIES》国家的第一课时后,教师意识到学生对各国名称和对课文的学习颇感困难。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很活跃,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提议。然后,教师把单元教学改为学生收集各国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并查阅相关资料,以导游的身份做一份最有价值旅游热点报告。每个学生在全班的范围内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完成旅游热点报告的任务。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师生单通道授受关系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其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通过反思,能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个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真情实感。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找朋友”,合作学习,以竞赛的形式表演课文、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空间扩大了,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5.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配置,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取决于教学的需要,切忌为用媒体而选用媒体。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6.对教学管理的反思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景。例如:教授单词时: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画、简笔画创设情景。还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开展游戏、唱歌竞赛等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熟悉和巩固语言知识,并在竞赛中得到红星奖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要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要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的机会,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例如,自己在完成《Our school》这节课后进行反思。从整体而言,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介绍学校的专用室,培养学生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的把握不好,精神紧张,生怕不能够上完自己准备的内容而提前讲课,而在感觉时间有余时又没有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还是快速地讲完内容,这对整节课影响很大。以后再上这节课,让学生仿照课文自编对话,时间即可控制得当。或在备课时就要预防出现时间多的情况出现,准备音乐或短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欣赏,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孩子的疲劳,又将时间把握得分寸有度。 2.反思下一节课怎么做 下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学校设计的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听力和笔头的练习。 3.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高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2)要用良好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3)要不断完善个性品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积累经验,使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市教研室

3、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叶澜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沈德立等《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1篇:故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故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四、板书设计:

20 故宫

总起 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 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 三 珍贵文物

总结 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第12篇:《走近故宫》教学设计1

《走近故宫——感受故宫建筑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探究、讨论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和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融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宗教与一体,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紫禁城宫殿不仅受着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且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其建筑布局、形式、装饰等无不体现出中国所特有的建筑特色。它不仅是中国建筑历史和东方艺术史的典型例证,也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的文化宝库。

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传统礼制思想,及建筑布局、形式、装饰等体现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提高欣赏水平。

2、教学背景分析

《故宫——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选自人教版第十五册,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内容。本课和上一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上一课是介绍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藏品,这一课是让我们从建筑的角度来认识故宫,同时故宫建筑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本课通过欣赏北京故宫建筑的色彩美、布局美、大殿美(太和殿)、角楼美,体会美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对它们的欣赏分析,可以了解古代建筑所遵从的传统礼制思想。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但有些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在美术审美、鉴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鼓励学生多去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欣赏,培养学生观察美的眼睛。中学生的共同心理是好奇,他们往往以好奇心作为认识、探究事物,寻找根源的一种“内驱力”,所以在本课中结合课堂需要,我给学生讲一些故宫的传说故事,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与老师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北京故宫建筑的色彩美、布局美、大殿美(太和殿)、角楼美,体会美的不同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故宫建筑体现出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建筑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故宫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故宫建筑的色彩、布局、大殿,角楼几个角度,让学生真 正体会到故宫建筑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加深学生对建筑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播放视频配乐《故宫的记忆》

问题设计:谈谈你对故宫的印象?(结合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看过的宣传片谈一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重点内容:走近故宫——感受故宫建筑的美(板书)

【设计意图】音乐的导入,气氛的调动,引起学生兴趣。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是威严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学生对此内容充满期待。

三、讲授新课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紧紧围绕,始建于1406年,完成于1420年,到今天已有将近600年的时间。这里曾经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住过24位皇帝,她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民族数百年的风雨变幻、历史沧桑。 问题设计:故宫又叫紫禁城,知道她为何这样命名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故宫建筑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1、故宫建筑的色彩美

(图示:故宫的彩色图片)学生结合图片以及老师做的讲解思考问题。 问题设计:1)、总结你所看到的故宫建筑的色彩特点?

2)、问什么故宫要用红墙黄瓦?倒过来可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宫建筑的主要色彩:红墙黄瓦、汉白玉栏杆、五颜六色(雕梁画栋)。感受到中国建筑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总结。学生讲述归纳看到的色彩,分析色彩所体现出来的等级差别,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故宫建筑的布局美

(图示:故宫全景图)学生结合全景图,思考问题。

问题设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宫布局的特征:中轴布局,左右对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可使主题建筑显得更加高大突出、巍峨壮观,如前三殿后三宫。左右对称层层递进的四合院建筑群,有利于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意境,如东西六宫等。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 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全景图上主要建筑的分布起到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整个全景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很快探究出皇权的大一统思想。通过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扩展到其故宫建筑其他方面对皇权的体现。

3、故宫建筑的大殿美(太和殿)

(图示:故宫太和殿图)学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 问题设计: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太和殿的图片,知道它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所以在 建筑设计上处处体现其与众不同。它面阔9间,进深5间,全高35.05米

(相当于12层楼房那么高),屋顶采用的是重檐庑殿顶,这是中国古典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屋脊上的走兽数目,一般最多只有9个,这里却增加到10个,这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它的内装修方面更是极尽豪华。总之,这座宫殿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堪称中国宫殿建筑之最。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它的雄伟壮观、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图片的欣赏,尤其是一组数字的列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太和殿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这一切都成为帝王至尊的象征。

4、故宫建筑的角楼美

(图示:故宫角楼图)学生欣赏图片,分组讨论问题。 问题设计:请学生数一数角楼有多少条脊?

教师分析总结:紫禁城城垣四隅,各建有一座形式极其精美的角楼。每座角楼均用72条脊相衔接,形成纵横连贯、多角交错、造型复杂而美观。而且建筑在10余米高的城墙上,远远望去更显得古朴典雅,富丽堂皇。一般来讲,城墙上的角楼均属城堡式防御性建筑,故多侧重于防御功能,整体造型力求简单实用。紫禁城角楼则不然,它属于宫城范围,故此侧重外观造型和装饰效果,因此才出现了如此繁杂的杰作。(教师穿插讲故宫角楼由来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学生深刻感受到故宫角楼结构之复杂,造型之精美!从而产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佩服之情。

5、课堂练习

问题设计:请你当导游,选取故宫一处景点或建筑向大家介绍。(也可是你知道的有关故宫的传说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每组选取两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做导游,介绍故宫的一处景致。最后教师做课堂总结,鼓励大家带着问题去故宫转转走走。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故宫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课下去故宫游玩欣赏的兴趣,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延 伸到生活中去。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课堂”的特点,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减少以往美术课堂中的单调和乏味,注重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故宫建筑的美,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宫建筑美得欣赏和了解。 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重在通过欣赏故宫建筑的色彩、布局、大殿,角楼几个角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宫建筑的美,进而使学生对故宫建筑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叙故宫的一处景致。

《故宫》一课内容知识繁杂,可讲的东西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需要 做一个全面梳理,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阐释,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取有针对性

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教学。

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小游戏相联系,比如课堂中的一个小环节:学生数屋脊数目,让学生在发现角楼屋脊数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故宫角楼设计结构之复杂、造型之精巧,用心感受到故宫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以讨论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挖掘故宫建筑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及建筑色彩、布局、大殿等体现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走近故宫——感受故宫建筑的美

一、色彩美

二、布局美

红墙黄瓦 汉白玉栏杆 五颜六色

中轴布局

左右对称

布局严谨

三、大殿美(太和殿)

四、角楼美

宏伟壮观

富丽堂皇

结构复杂

造型精巧

走近故宫——

感受故宫建筑的美

北京顺义沙岭学校

李小蕾

《走进故宫——感受故宫建筑的美》教学反思

每位老师在上欣赏课的时候似乎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被动。老师的提问往往只是有二三名同学回答,绝大多数是洗耳恭听,教师一副接一副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整节课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这样的一节课只有老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而学生却没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会学生的切身感受。

在《走进故宫——感受故宫建筑的美》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做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情境,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因此我从网上找到故宫的视频,配上恢弘的乐曲,在创设的情境氛围中,使学生马上置身到故宫的建筑中,使学生能够被感染、被震撼,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故宫建筑之旅。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本课中“数屋脊”,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数的过程,学生深刻感受到故宫角楼造型设计之复杂。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很简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三、穿插讲故事

初二的孩子,还常常会以自己的喜好上一节课,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感兴趣的就愿意多听多参与,反之则不愿意。所以抓住他们的兴趣很关键。 根据本课需要,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故宫角楼由来的故事,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从他们如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欣喜与专注。并加深了学生对于角楼的记忆。

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采用分析——讨论——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不足之处是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不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注不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很生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第13篇:故宫讲演稿

故宫

陈述:

我们组选择“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话题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在语言上,我们主要参考了《汉语国际教学通用大纲》和韩国常用汉语教材,“故宫、建筑、服饰、礼节、饮食、园林、舞蹈和音乐”等词汇不仅常见,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它便于我们联系到“旅游”、“生活”、“艺术”和“欣赏”等语言知识; (2) “故宫”不仅是中国古典建筑史上的瑰宝,而且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世界上罕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其宏伟与壮观为世界人民所震撼。 (3) 今天我们将以“皇帝的一天”为线索,穿插中国建筑、服饰、礼节、饮食、园林、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文化知识点丰富且具有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4) 在形式上,我们将以PPT展示、动画、视频和配乐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故宫皇帝的一天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

现在请大家欣赏。 放视频 (故宫全景照片)这就是北京故宫的全貌。故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动画出现,台词出现) 场景一:寝宫

(寝宫照片,台词:这是我住的地方……现在我准备上朝了,你跟我一起去吧。)

1.寝宫是皇帝住的地方,心殿自雍正之后就成为了皇帝的住所就行了。

2.皇帝的龙袍是权力和吉祥的象征,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帽子),束吉服带(腰带)及挂朝珠,朝珠共108颗。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以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着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和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还有山石宝物,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场景二:上朝 (朝堂照片) 1.皇帝更衣完毕后要去上朝,也叫升朝。是中国古代宫廷政治的一个重要部分。上朝的主要内容就是臣子向皇帝汇报重大事件,提出建言,而皇帝最后要一一给出答复。

2.上朝又分早朝、午朝和晚朝,分别对应上午、中午和下午,早朝为国家大事最重要的决策时间。按照清朝,大臣一般在寅时就要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3.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

场景三:御膳房 (御膳房照片)御膳房也就是厨房

(第一张PPT 御膳房的图片)故宫里厨房很多,最主要的是内外御膳房。大内御膳房是为皇帝服务的地方。

(第2张PPT 太监传膳)皇帝进膳分传膳、上膳、用膳三段进行。膳也就是我们现在饭的意思。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也就是菜单。膳单上有用膳的时间、地点,茶点的名字和餐具等。

3、4两张PPT 奢华的餐具)皇帝用膳的餐具由上等瓷器、玉和银器制成。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 (第5张PPT 传膳图)之后就是传膳 (第6张PPT 少一点的一桌子菜)皇帝每次用膳至少有二三十种菜,多了就有一百多种,会分给妃子和身边伺候他的人。

(第

7、8张PPT,上面有菜名)皇帝的饭菜是十分丰富的,大家可以看有这些菜,。(9—14 PPT)皇家菜最著名的是满汉全席,有一百零八道,集合了天下美食。(播放PPT的时候可以念一下菜名) (第15张PPT 尝膳试毒)菜上完后,皇帝害怕有人害他,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的办法试毒,此外还要用银筷子检查一下是不是有毒,才能放心用膳。

(点到最后一张 皇上坐在桌子前)

场景四 御花园 (御花园,台词:……)

御花园是皇帝平时玩儿的地方。北方的园林很大气,南方的园林很精致。皇上常在御花园里欣赏歌舞,古代常用的演奏乐器有古筝、二胡、箜篌,还有琵琶、埙、葫芦丝。除了听音乐,皇帝还喜欢看宫女跳舞。

场景五 御书房 (御书房,台词……)御书房……书法……国画……(台词……) 御书房其实是个统称,就是皇帝的书房,学习的地方,历朝都有。 明代开始主要在景阳宫后殿,乾隆以后主要在倦勤斋。倦勤斋是最漂亮的书房。

乾隆帝最喜欢的三件书法—— 第一幅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第二幅是王献之的《中秋帖》 第三幅是王珣的《伯远帖》

皇帝还很喜欢漂亮的画 比如《清明上河图》

乾隆帝在养心殿的西暖阁处建立了“三希堂”,用于收藏,他最喜欢书画都放在这里哦。

对话小人:我在不仅御书房看书学习,还会练字和画画,看这就是我的作品。(展示国画和书法)

现在我们已经看完了……今天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展示大纲) 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北京旅游,去自己看看故宫,相信你会更喜欢的。 谢谢大家观看!

第14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臵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

再者说,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故宫的全称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它是在明清两朝的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这还要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说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按说,这座宫殿应该收归国有。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溥仪却被允许居住在后宫部分,长达十几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冯玉祥将军的手下鹿钟麟,将溥仪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宫,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并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了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那天,为了争先目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和宫殿里珍藏的宝贝,许多人拥向故宫,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堵塞,这件事成了当天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

故宫在开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们不知道。可这几年,每年都有近1000万中外游客到故宫参观游览。因为故宫是全年365天开放的,算起来,每天平均要接待将近3万人呢。

故宫博物院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在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您知道吗?目前故宫珍藏的文物有15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馆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级文物占全国文物的五分之一还多呢?那

故宫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种呢?这150多万件文物种类齐全,包括玉器、陶瓷、书画、珐琅、漆器、金银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十多个门类。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另外,你还可以到故宫的网站上看看,网址是:www.daodoc.com.(D是英文Digital 数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宫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数字故宫。

城池

午门 是皇宫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五凤楼”;在明清两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皇帝要亲自到这儿来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另外,打完仗,将士得胜回朝后,要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午门有时也会作为举行喜庆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儿要张灯结彩、“放灯”三天,而且允许平民百姓来赏灯游玩,显示皇家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太平景象。然而,说到这午门,大家都会想到“退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吧。其实,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在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过去大臣们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廷杖。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几杖下

去就能皮开肉绽。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终生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这座门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嫔、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外,还是击鼓报时的场地。当年这门楼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钟,每夜有专人值班击鼓报更。这里说的更,是过去人们对夜间的计时方法,一更约为两个小时,一夜分五更。夜里11点到第二天1点,正是三更的时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说法。每天夜幕降临后,在击鼓报初更之前,先要敲钟108响。楼高夜静,紫禁城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钟鼓声。

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东华门与西华门不像午门与神武门那样处于正南正北方为,而是处于靠近东南、西南方位。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门外与东华门一样矗立着一块下马石碑。这个门的职能与东华门相同,是大臣们上朝进宫出入的必经之地,或许因为出入东华门要经过一大片马厩的缘故,大多数朝臣一般进出皇宫都走西华门。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时出宫游玩也多走西华门。

角楼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这角楼的建筑十分复杂,它一共有三层檐。关于这角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呢,我来说说吧。 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100天,盖不好要杀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复杂

的建筑阿,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们愁的都吃不下饭。这是,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儿。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为过去看那巧夺天工的笼子。有个工匠不自觉的数起笼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两根梁…..”一数,一共是九根横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个脊。哎,这部正式咱们要盖的角楼吗!大家非常兴奋,突然想起卖蝈蝈的老头儿,可一看,老头儿不见了。工匠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鲁班爷显灵,来救我们了。于是,工匠们如期建好了角楼。

护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围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岸陡直,由条石砌成,俗称筒子河。清代护城河的北、东、西三面内侧建有守卫围房732间,戒备森严。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桥,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分出支流,经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从康熙朝开始在护城河中种莲藕,农历七月,荷花盛开,十分壮观。收获的莲子和莲藕除交给宫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卖,所得银子作为小花销。嘉庆以后开始出租给人养荷收取租金。故宫周围有两条金水河,一条是内金水河,一条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门前,其水系来自护城河西边的河段,护城河河水到达宫墙西南角后,进入地道,在从织女桥流出,绕过社稷坛,从外金水桥流过,经牛郎桥向东过天妃闸,流出皇城。内金水河的水是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的护城河河水,河水沿内廷西区供电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转,蜿蜒经武英殿,在太和门前广场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转向北流经文渊阁,

在銮驾库的西边流出皇宫。整条内金水河在皇宫里绵延2000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桥,还有10多处涵洞。内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宫中取水、消防等实际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和门和三大殿

太和门 朋友们,到了皇宫,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门,就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这太和门种种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说到这里,也许您会想到:在露天的门外办公,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呢?其实别说刮风下雨,就是平常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短裤新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就是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从这位明神宗开始的。到清朝的时候,将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金水桥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我先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阴阳五行学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桥自然就叫“金水桥”了,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装饰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宫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宫殿着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贵了。

太和殿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修建这么高的台基,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壮感。咱们国家古建筑的主体是木结构,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聪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 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这座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还有在发生战争时派将出征,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非常隆重地典礼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这里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此外一年当中的三个大节庆,也就是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也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其实这个元旦不是咱们现在的新年,而是农历的大年初一_—春节。冬至是一年当日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

古人认为这是阳长阴消的日子,值得大庆。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坛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而万寿节则是当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举行大典的场景把,这广场的两要布臵雄壮的仪仗队,文武百官就跪在这御道的两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官员们的叩拜大礼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这么重要,在建筑规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积是2377平方米。不仅在紫禁城内,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也是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从它的屋脊到地面,高达35米,比现在的10层楼房还要高。讲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您看,这么大的一个广场,怎么连一颗树也没有?原来,这是为了突出三大殿的壮观和皇帝的尊严。您想一想,如果这里松柏参天,三大殿掩映在树荫之中,那还能有现在这种气势马?再者说,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要求格外庄严肃穆。如果有了树木,仪仗和百官的站位都会受到影响,将有损于典礼的严肃性。如此说来,是这些宫殿建筑的功能,决定了这里不能种树。

在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有许多青铜鼎,其实那时香炉,因为它们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炉。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每当大典时,就在香炉腹部装上香料,然后将香料点燃,18个香炉就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太和殿外面两边平台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汉白玉雕凿的器具。在一块圆石板上,中间插一根铁针,周围刻有刻度。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指向哪个时刻,就表示是什么时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与日晷对称的位臵,是一座石头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

斗、升、合(ge)、龠(yue)五种计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们还常用斗和升来称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在世间,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摆放在日晷和嘉量旁边的统龟、铜鹤是举行大典时熏香用的,但还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龟、鹤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的两边摆放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 我们都知道故宫有8700多间房子,而这太和殿,就有55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古代,我们把四根柱子之间算一间屋子,而太和殿是横11间、纵5间,就是55间了。所以说,整个故宫也只是由几百座宫殿。 摆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龙椅,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宝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从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这宝座的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象征着皇权安稳、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銮宝座的是6根金黄色的柱子,他表面贴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卫着那巨大的龙椅,把皇帝衬托得更加尊贵、庄严。此外还有66根朱红色的柱子。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东北长白山的红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径1米多,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当年没有显得的大型运输工具,要采伐、运输这么的木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藻井。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称,就是指天花板中间镂孔雕刻的一块。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条蟠龙,就叫蟠龙藻井。在这龙嘴的下面,吊着一个亮晶晶的圆球,它叫“轩辕镜”。这个东西可大有讲究,您听说过“炎黄子孙”这个词吧。传说古代有炎、黄两帝,而咱

们现代人都是它们的后代,所以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过去的皇上也自认为是黄帝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个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而皇上在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个轩辕镜,表示自己三正统黄帝,而且有轩辕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铺的是一种亮亮的方砖。您听说过紫禁城“金砖墁地”吗?指的就是这种“金砖”。这种砖并不是拿黄金制成的,那它为什么会叫金砖呢?这种砖是在今天苏州附近的御窑村烧制的。因为是专门为京城烧制的,所以叫“京砖”。可是南方人发“京”这个字音时,听起来像是黄金的“金”字。久而久之,这京砖被叫成金砖了。虽说这砖不是用黄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独特,工艺复杂,它的质地更像大理石一样细密、坚固,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镜,再加上烧制、铺墁这种砖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砖”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实。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样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黄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从后宫出来,在中和殿稍作停留。当太和殿所有的仪式都准备好后,有专门的人来导引着皇帝,沿中间的御道,从太和殿的后门走近去。当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乐、响鞭,整个大典便开始了。由于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来逐渐成为举行各种祭祀、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农。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农坛,那里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平常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叫行“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皇帝在去

先农坛之前,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映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了,中和殿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这里阅视家谱。皇族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这里要说明一句,皇帝的家谱虽名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纸张书写,只是为了强调皇帝家谱的高贵,才称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皇帝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我们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宫殿,在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俗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保和殿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您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一个青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这保和殿。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一步登天,其实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在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就应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一个读书人,

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考试考“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您还记得吗,在电视剧《铁齿痛牙纪晓岚》里就有秀才参加乡试,考官们徇私舞弊的情节。其实,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考试,所以叫“殿试”。“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典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云龙石雕 故宫中,在许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等图案。这些石雕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台阶中间的云龙石雕是最大的一块。石雕的图案,从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动、精美。这块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200多吨。这块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有100多华里。在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从百里之外将这么巨大的石头完整的运来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办法拖过来的。工匠们从紫禁城到大石

窝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泼在路面上,就这样波一条100多华里的冰道。我们知道,饼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这种能够情况下,仍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耗银11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个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从心底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铜缸 故宫里有许多大缸,您想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缸是储水防火用的,故宫里现在总共有308口铜缸或铁缸,分散在各个宫殿附近。故宫的缸都有一个特点,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个方口。因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结冰,所以入冬以后,专门有太监来管理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盖上缸盖,低下烧上炭火,一直烧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烧炭的炭口。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缸外面是镏金的,一口缸要用黄金约3公斤。金灿灿的镏金铜缸衬着红墙,十分华贵气派。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前朝宫殿旁边,会发现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黄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说道这儿,我要讲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侵略北京。当他们进入紫禁城后,对宫廷物品进行了大肆劫掠,抢走了数不清的玉器、玛瑙、佛像,许多珍贵图书、档案也被破坏。这些大缸表面,金灿灿的黄金夜难逃此劫。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镏金一点点刮去,留下横七竖八的刀痕,引起我们痛苦的回忆,提醒我们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横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又叫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是外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横街以北是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从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紫禁城的内廷。在内廷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再往北是御花园。两侧各有六座规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嫔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的东侧,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献殿和乾隆打算养老的宁寿全宫。在内廷中轴线的西面,有一大片宫殿,是供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另外,还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与周围其他殿堂有很大差异。那是外西路的一处佛堂,叫雨花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这座阁楼的形制与其他宫殿明显不同,它的四个屋脊各雕有一条铜铸镏金的龙,四条游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军机处 在乾清门西高墙边,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它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话所说的“人不可貌相”一样,这几间小房子也非比寻常,因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所在地。您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军机大臣”,就在这里值班。清朝为什么要把军机处那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为这排房子的一墙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养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区放生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昼夜不停的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评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些大臣,雍正便将养心殿外这排平房作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保密。于是,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决断,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变成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要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这样军机处就完全臵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军机大臣确实有一定权势。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能,还是不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军机处,叫学习“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片。皇帝每天口诵所制诗文,这位大臣只能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皇帝的诗文誊些出来,也能做到准确无误了,才能参加撰写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谕旨,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以后,仅凭记忆,要能写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说,这活儿容易吗? 景运门 在明朝时期可是戒备森严,没有皇帝的诏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进入。因为,这是进入皇宫内院的必经之门。在景运门西面,有一个和它正对着的门,叫隆宗门,隆宗门的作用及管理办法,和景运门完全一样的。 后三宫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

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臵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从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开始,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宫殿里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康熙皇帝临摹顺治皇帝的笔迹写成的,在学多电视剧中出现过,可以说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块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大光明”这

四个字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制成扁悬挂在这里,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有关。储是储存的储,建储业叫立储,就是确立皇位继承人。我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可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着皇帝梦,他们为此往往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甚至发展为同胞骨肉互相残杀,您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剧中的康熙皇帝就因为建储而遇到问题:他曾两次立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废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选,直到他临死之前,才下诏书,让四子胤祯继承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据说,康熙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勾结负责传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将“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意钩,改称了了“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清史专家考证,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清代这种传位诏书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样看来,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诏书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将公开立太子的制度,该为秘密建储。秘密建储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选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将这个皇子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混各地随身带着,另一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背后。当皇帝病危时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异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这种方法确实减少了皇子之间的争斗。雍

正皇帝设立了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臵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

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坤宁门 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

米,总面积不超过12000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 御花园

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在钦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两棵长的很奇特的柏树。这两棵树的根和主干彼此独立,但从树杈上就相依相偎,难分彼此了。人们称它为“连理树”、“连理枝”。古代人把这种连理枝又叫“合欢树”、“夫妻树”。其实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园艺工匠就将它们拧到了一起,最后长成了这个样子。您知道吗,钦安殿是整个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距现在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宫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非常怕火,过去由于没有避雷针,曾多次着火。特别是太和殿,因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击,自明初建成以来,曾经发生五次较大的火灾。所以封建帝王们特意在宫中专门找一个宫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宫的安全。而且,这连理枝前的门叫天一门,门的名字也跟水有关系。《易经》上说“天一生水”,水是灭火的,于是起这个名字,用水镇火,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浙江宁波有一座明代的藏书楼叫“天一阁”,也是取这个意思。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养性斋 是座凹字形的两层楼阁式建筑。它的外墙倚着御花园的墙壁,海棠树、太湖石环绕周围,环境很优雅,在这儿居住一定很舒服。

谁在这儿住过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业在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要细算起来,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听我们讲讲吧。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堆成了我们眼前的堆秀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在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使皇帝的游玩别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儿是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絳雪轩 为5间房的建筑。这个“絳”字是红色的意思。可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岂不成了红色的雪吗?其实,当年这里种着5棵海棠树。一阵微风吹来,白中透红的海棠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雪,乾隆皇帝为此作诗“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絳雪未酣霏”,来赞美当时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轩。絳雪轩对面的花坛,竖着一块枯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这是块木头,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烂了。其实,这是一块木头的化石,叫木变石。这木变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记载,东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经常年累月,变成石头,就是木变石了。一般的木变石都比较小,可是我们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难得了。这块石头是黑龙江的一个大将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头后,非常高兴,诗兴大发,题诗一首,刻在石头上。 延晖阁 为二层阁楼。您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阁楼,清朝的选秀女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吗?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好,延晖阁讲到这里。我现在问您一个问题,您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那里面的格格门住的地方叫什么来着?没错,淑芳斋!在延晖阁西北边有一个小屋檐,倚着红墙,那里面就是淑芳斋了。它位于西六宫最北处,目前还没有公开开放。我所以要讲一家,是为了消除一个误会,

实际上这淑芳斋并不是拍《还珠格格》时的场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电视剧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在清朝的时候,淑芳斋是皇帝和后妃们看戏的场所。紫禁城内共有5个戏台,淑芳斋里就有两个,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在这里演过戏。

第15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大全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下面是故宫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

篇二: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小姚。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北京故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故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请大家跟我来。

故宫又称\"紫荆城\"清明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故宫在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始建,设计者样(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故宫西路主要包括养心殿和西六宫,内测为永寿宫、翊清宫、诸秀宫,外侧为太极殿、长春殿、咸福宫等。这里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禧太后曾居住于诸秀宫和长春宫。

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 通过我的讲解,你对故宫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接下来就可以自由活动,千万要注意安全,好了开始自由活动。

篇三: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啊!我姓金。大家可以叫我导或金同学都没关系,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大家能够听我对故宫的解说。

我们现在要去故宫了。故宫可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我们要注意的事项:不能带火种,不能带危险物品:如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不能有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事情。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气势宏伟的古代人民的建筑——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故宫的大门是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绚丽的。故宫的石墙上有龙的雕刻,有双龙戏珠,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美丽的图案。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的宫殿吧!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保和殿。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 之处。你们知道乾清宫吗?不知道也没关系,现在我告诉大家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壮观美丽,这就是我国的故宫。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了。

篇四: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李博轩。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的宫殿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习礼仪之地。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宁宫就是皇上住的地方。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里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环境。

篇五:故宫导游词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

篇六: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天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许,大家就叫我许导游吧!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故宫游一游吧!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被称为\"故宫博物馆\"。旅客们大家请看右边,那就是故宫。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到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游客们,我们可以下车边走边看拉!这一条轴贯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好游客们故宫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细细游赏。请注意不要乱扔果壳纸屑。下午在故宫午门集合。

篇七: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名叫成思瑶,欢迎来自济南的朋友来到北京参观故宫,我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我。

故宫建于公元1406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63米,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计7078间。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现在我们马上就到乾清宫了。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处批阅奏折、选派官吏和召见下臣。请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后,不要随便触摸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损。

下面我们要去御花园,请大家排好队。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叫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有垃圾,请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不要丢在故宫里。

谢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再见!

篇八: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赵虹杰,大家一定都知道北京的故宫吧?没错!北京故宫是享誉世界的历史遗产,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去游览一番吧......

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午门俗称五凤楼,穿过午门,有广阔的大庭院,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到了太和门,就进入了故宫的 \"外朝\",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过桥经过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这座殿堂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听说它被天火焚毁过三次,也修好过三次,而且更神奇的是整座宫殿的建造居然没有一颗钉子!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绕过内廷,我们最后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一路走来,会闻到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所。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想要知识更广,大家就再细细去游赏吧!

第16篇: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河北的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成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吧!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宫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怎么样,对我袁导游的介绍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多多指教,好让我步步高升啊!

“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寨沟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欢迎到九寨沟旅游。我是x旅行社导游xxx,我将热忱为您服务,我将尽力让您愉快,希望您支持我的工作,指出我的不足。

您现在看到的是九寨沟的寨门,这是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才建立的。寨门体现了这里的藏乡风情,大家看这直接用园木树皮包装出的既古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好像在告诉我们:九寨沟正是以奇绝美妙的大自然风光称雄于现代世界。各位可能早就对九寨沟之美有所了解,但正如艺术家们赞叹九寨沟是画不尽、拍不完的美景,文学家们称赞在九寨美景面前似乎什么样赞美的形容词都显得苍白那样,九寨之美是一定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来,而且也不是一次就会达到满足的。今天,大家是慕名而来,游罢九寨沟就会感到真?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了。

九寨沟的得名,源于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它们是树正、则查洼、黑角、荷叶、盘亚、亚拉、尖盘、热西、郭都。

九寨沟的形成,地质学家说它是冰川、地震、钙华等地质作用的结合成果。而民间则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其中最动人的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嫫热烈相恋,他们爱上了九寨沟山高林密,鸟兽和谐,决定留在这里。不料被潜入这里的恶魔蛇魔扎发现,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风云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个碎片,变成了散布沟内的一百多个海子(请注意,藏胞将高山湖泊叫做海子)。达戈虽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双方从沟内打到沟口,仍不能杀死恶魔,这时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的山崖档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窝将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更因为一百多个宝镜碎片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丽无比。山神达戈和色嫫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了神奇九寨的保护神。

九寨沟东西宽29公里,南北长47公里,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她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评为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工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7年10月29日又被联合国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在景区丫字型的三条沟中,108个因地震、滑坡、泥石流而形成的海子——也就是湖泊,由5个流滩、12道飞瀑、10余道泉水串珠般构成奇异的自然风光。专家学者把九寨沟卓绝的风光归纳出五绝——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和藏族风情。

先生们、女士们,您现在看到的这壁立于仍的岩石叫什么? 请大家仔细端详岩中那怪异的人头象,象什么?一张魔鬼的脸? 对了,这里就是我们刚才讲述神话传说所说的宝镜岩了。宝镜岩下面的沟叫扎如沟。沟里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扎如寺,很有浓郁的藏族寺庙建筑特色,里面的大殿、藏经楼、乐台、茶房、库房、迎客楼都是九寨沟开发后建起的。

看见公路旁茂密的植物群落吗?它们构成了九寨沟主要的植物景观,主要有油松、青秆、铁杉、冷杉、云杉这些常绿针叶树种;槭树、小蘖、三颗针、黄栌等红叶树种;桦、栾、榆、落叶松、杨、柳、胡桃树等黄叶树种,这三种基本的色调也是色彩学上的红黄绿之原色,构成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也构成九寨沟的一绝。是什么?对!彩林,是九寨一绝。待到秋时,树的颜色千般万化,倒映于水,如梦如幻,更是美不胜收。

现在我们进入树正景区,请大家下车,让我们从盆景滩的天然园艺中去品味九寨沟的诗情画意。

请大家在芦苇海照一照像。如果你闭上眼睛,会感受到江南水乡般的氛围,其实这一段是一种湿地景观。湿地适应于多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衍,芦苇、水灯芯、节节草、田葱,再看看水里有什么?\"鱼翔浅底\"。九寨沟里只有一种鱼,这种鱼有个奇怪的名字。还记得我们从成都出发,路过的松潘县吗?对,松潘。这鱼没有鳞,动物学上把无鳞的鱼莆?裸鱼\",它又是鲤鱼的一种,所以叫\"松潘裸鲤\"。 现在您看到的是九寨沟的第一个海子,双龙海。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魂,九寨沟的五绝中的两绝都与水有关,您现在可能知道其中一绝翠海是什么了。对,翠海是清澈见底的水,真是直视无碍,可以看30米深。在水底您看见了什么?游戈的双龙。九寨沟的水与水底的钙华紧密相关。从日则沟流出的水富含钙镁离子,在流动过程中钙镁离子碰上适宜的水温就释放出来变成颗粒状的物质,钙镁离子在不断的释放中裹附着水中的浮游物和细微的尘渣等沉入水下又覆盖于堤埂、树干、树枝上,倒在水中的枯树慢慢就被钙华沉积物包裹形成了水底的奇观。人们终于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留连忘返。 这里的每一个海子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卧龙海里就有一个黑龙白龙大战的故事。

现在您看见的是九寨沟的代表景观之一,树正瀑布。这里海拔2205米,瀑布高11米,宽62米,造型优雅。飞流直泻的瀑水,被树林、岩百层层阻隔、激荡,变成千万道雪白晶亮的飞瀑,直落沟底,真令人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尽管后面的美景还多,大家己能初步形成一个概念:如果说翠海是九寨沟静谧的造型,那么叠瀑就是九寨沟千变万化的舞姿。

请大家在犀牛海边驻足静静地听犀牛的叫声,听不见吗?当然因只是一个传说。传说公元8世纪时,有一位西藏高僧骑犀牛路过这里,见甲里甲格神泉可助炼丹,于是就把犀牛放入这海子中,自己就日饮神泉,最终金丹修成,而犀牛则长留水中,人们时时能听见它的悲鸣。犀牛海均宽195.6米,长1023米,均深 11.7米。

各位贵宾,您们现在面对的是诺日朗瀑布,它是九寨沟最宽阔的一道飞瀑,高30多米,宽270多米。四季景色不同,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她的美丽。瀑布的水是从日则沟流出来的,丰水期水流汹涌,声震山谷,落下后溅起的水花形成一道水帘,映日成虹,十分壮观。秋后来水少,瀑布涓涓而下,好像陡崖上盖着一张条花的绢绸,配上崖顶五色斑斓的灌木丛,那一份娟秀之美,直叫人不忍离去。诺日朗瀑布高台深沟,究竟怎样形成的呢?等会儿在上面休息时请大家猜猜。

现在我们在诺日朗接待中心休息,下午游览诺日朗景区,即原来的日则沟景区。

诺日朗瀑布的高台深沟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谈谈看法。有人说是地震,有道理。现在科学考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从碳酸岩分布区流出来的日则沟水饱含钙镁离子,当流至瀑顶开阔地带时就产生钙华沉积,越积越高,过去多少万年积成高台,而则查洼沟来的水多是高山冰雪融水,侵蚀性强,在数万年的冲蚀中形成深沟,就形成了今天高台倾泻的瀑布。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由于崩塌性滑坡堵沟以及后期钙华的结果。不管怎么说,钙华沉积在塑造着这里的景观。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诺日朗景区。大家看,这里就是九寨沟著名的海子之一——镜海。镜海长925米,最宽处262米,最深处24.3米,容积215.73万立方米。作家马识途曾说\"我影投镜海,镜海留我心\"。许多诗人、画家都曾为之倾倒。镜海静浮万何峰的绝妙景色,使人产生倒影胜实景的感觉。特别是秋色浓烈的时候,那艳丽的色调让人心醉。看见那颗弯弯的树吗,每一对恋人到九寨沟都要在那里照像。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也去照一张,可一定要跟恋人照。因为这是一棵爱情树,站上去就便人更多情。其实也应了我们阿坝州一首民谣里唱的词,\"哪个要你酸石榴,要你手弯做枕头\",那弯树就是手臂,你只要和恋人照像就可以永远枕着他的手臂睡觉了。

好了,现在请大家沿着珍珠滩栈道走一圈,最后回到原地上,要注意安全。珍珠滩得名于这一片扇面型的钙华滩。您看,滩上四溅着的水花,多象珍珠飞滚啊!相传神女沃洛色莫大战恶魔蛇魔扎时,被恶魔蛇魔扎扯断项链后,珍珠不断撒落于此,所以叫珍珠滩。大家看栈道两边的树,这是三颗针,秋天来时它泛出鲜艳的红色,象火苗;这是凝毛杜鹃,到了

五、六月份,杜鹃花开的时候真是美不胜收。这个滩是瀑布的顶,有162.5米宽,海拔2433米。等一会儿到瀑底请大家猜猜瀑的高度。还要请大家猜一猜什么电视连续剧的片头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好,大家在这里回答我刚才提的两个问题。瀑高多少?对, 21米。什么剧,你说,是《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答对的这位我代表九寨沟民奖励你一斗珍珠滩的鲜珍珠。

我们的游览越来越精彩了是不是,童话世界里有一个春天的童话。各位,看这如软缎般的河道吗?象不象孔雀的尾巴,这就是孔雀河。

早上叫大家带点干粮不是有人在问做什么吗?看我。在五花海栈桥上投食观鱼是这次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快看,古人说 \"水至清则无鱼\",可在九寨沟\"此言差矣\"。这些不曾穿衣的鱼叫什么?\"松潘裸鲤\"。可别忘了。

请大家边看边走边照像,五花海也是九寨沟的代表景观之一,照像效果不错。这里的水中由水藻和苔藓描绘出一幅浪漫的五彩图画。水藻和苔藓在水的拍打下舞蹈,到了秋天,五花海两岸的五角枫、黄栌像燃起熊熊烈火映照在水里,那时真是\"水也笑,山也笑,我的心也在燃烧,形势无限好!\"

先生们、女士们,现在您站在熊猫海瀑布下端,它依次由三台瀑布组成,一个高19米、一个高24米、另一个也高19米。一层层地从幽深的林间天上倾泻而下,有一位诗人写诗形容它: \"匹匹银瀑飞流,霞光照素绸\"。也有人说这是一首音韵铿锵的圆舞曲,你说呢?

熊猫海是九寨沟冬天结冰的海,连接它的箭竹海比他海拔高,却不结冰。瀑布的水来自熊猫海,熊猫海水满了瀑布才有舞蹈。

前面是剑岩景区。最著名的要算芳草海了,发行的九寨沟邮票中其中有一枚就是芳草海。芳草海象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芳草碧连天\",苏东坡说\"天涯何处元芳草\",那是形容好的女子随处可寻,但这样美的芳草可不是到处都有的。芳草海曾因有天鹅栖息,又叫做天鹅海。

如果你看过芭蕾舞剧《天鹅湖》,您会被剧中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所感动,大家闭上眼睛常常用耳朵去欣赏\"钢琴平静的声音象碧波荡漾,大提琴舒展的旋律描绘了天鹅昂首缓缓浮游的高雅姿态。\"而我们用耳朵、鼻子、眼睛等感官去感受这里美妙的大自然,依然会有同样的感动。文学上所说的\"通感\"是最好在这里理解的。

好了,大家在原始森林中去散散步。小心,这里的大熊猫正在登征婚启示,大家要结伴而行。

请大家坐好,我们现在坐观光车到长海参观游览。这条沟叫则查洼沟,当初沟中没采伐森林时有几个海子,现在成了季节海,这是下季节海,这是上季节海,又叫藏龙海,有没有龙很难说。这条沟中的落叶松很多,春天的时候它全身披着绒绒的绿针,到秋天他摇身一变,金针耀眼,在常绿针叶林中耀武扬威。好了,现在我们娱乐一下好不好。......

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九寨沟里最小巧,色彩最丰富的五彩池。她的长度仅仅100.8米,均宽56米,均深6.59米。有人说它象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大山和丛林的怀抱里。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坐在池边不愿离去。还有人以为是风景区的管理人员在池底抹上了颜料,才有如此灿烂的色彩。其实她美自天然,色彩是池底生长着的藻类和钙华沉积物反映出来的。五彩池的水是从长海里浸过来的,当池水涨到一定高度时就又浸漏而去。所以,长年水不深,但也不干涸。

先生们、女士们,谁知道这颗树的名字?这颗树伴着长海几乎成了九寨沟的象征。对,这就是老人柏。有人说他是独臂老人,在与恶鬼的斗争中,为了保护这长海水的洁净而失去了右臂。好了,现在给大家提几个问题。大家在欣赏风景时去思考: 长海水为什么没出有出口,它是怎么形成的?长海里有没有鱼? 它有多长?最深处有多深?它是怎么形成的?先请大家依次以老人柏为背景照张像,留下一段永恒的回忆。

好,根据大家的猜测,我现在公布正确答案。长海是地震和崖崩形成的还是泥石流形成的现在还无定论。因为它的水*蒸发和渗透,所以从不溢出这个天然堤坝。长海里没有鱼类,大概海拔高是一个原因(海拔3103米),另外是水质太清太冷。当然还有传说,说是被长海里的一种怪兽吃光了。不过到今天也没听说谁见过这怪兽。长海长7.5公里,最深处有103米,冬天水面上的冰可达70厘米,如果你冬天来滑冰,那才真是棒极了。

有人说,到长海就是为看一个五彩池,我不这样看。请大家站在岸边欣赏一下长海的景色:这个九寨沟里最大的湖泊,夹在两岸林涛耸翠的高山之间,顺山弯去,把头藏在重山叠嶂的那边,给人以遐想无限的意境;目力所及,那兰森森、光闪闪、冷峻深沉、深不可测的湖水,悠游水面的野生珍禽,更令人身心如洗,一片空明;海的对岸,兰天白云下,是皑皑的山峰,冰斗, U型谷等典型的冰川景观。长海给人的既是宏大壮美的风景,也是清灵秀雅的\"仙境\"。到九寨不来长海,岂非憾事! 好了,我们的游程终于圆满地结束了,愿九寨沟如诗、如画、如美好音乐的景色,带给诸位美好的回忆。当然也请带走我真诚的祝愿,带走这山山水水对您们关爱和珍惜之情的感谢。欢迎您们再来游览九寨沟!

长城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上大家的导游。今天我们来游玩长城,希望我能和大家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好多年前,中国的长城便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互相防范以及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从秦始皇开始,长城就始终是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工事。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中,来自北方外族的威胁对中原帝国来说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统治者尝试过以和亲来稳定北部边疆,不过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修筑或者加固长城。相隔数米先立起两道平行的城墙,中间用土填满、夯实。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烽火台,在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则修建更加复杂的城关或城楼。绵延万里的长城既然是宏伟的防御体系,我们登上长城便总是企盼得到某种英雄气概上的满足。但是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却是一种失落:我们伟大的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城墙吗?单看长城的一段,觉得它实在过于单薄。仅凭这段城墙,如何能抵御外族的侵略?

事实上长城也确实没有抵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明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秦始皇地万里长城重新翻修了一遍,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防守制度,将长城全线分为“九边十一镇”,镇下又设“路”和“关”,各个敌台和烽火台层层相属,一旦有敌情可以随时通报。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公元1499年,瓦剌首领率兵突破了长城防守,不仅如此,他们还生擒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长城也丝毫没有妨碍来自北方的蒙古族人和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起他们的封建王朝。不管气势如何磅礴,长城毕竟只是一堵城墙,还不足以让一个王朝安全地躲在它背后度日。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唐朝,竟是少数没有修建过长城的王朝之一。它以自己的繁盛和实力,辐射着周边小国,以交流代替交战,长城也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此看来,万里长城的修筑,一方面当然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是各个朝代军事防御的历史,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一种失败的证明。顾炎武论及明末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事时感叹到:“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一旦王朝接近没落,长城也并不能真正抵挡什么。

有人说历史一向都有两部,比如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一部。蜿蜒的长城跨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原戈壁,工程可谓宏伟。仅靠人工,要把巨大的石块从山脚下运送到山顶,再垒成超过万里的城墙,其中有多少血泪故事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即便长城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有英雄气概,起码也有几分悲壮的意味在其中。

登上长城,看着莽莽群山,才会明白为什么古人都爱登高怀古。有了俯瞰的角度,才会有思考的余地。更何况脚下踩着千年的古城砖,还有城墙脚下埋葬的无数苦力的冤魂或是战死在这里的将士的幽魂在作祟,难免会觉得自己的年岁陡然增加了许多,平添几分对历史的回顾。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长城上,会突然有某种归宿感。毕竟自己身处的不仅仅是一段城墙,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不管它是建筑的历史也罢,军事的历史也罢,抑或是惧怕的历史和失败的历史,总之从前发生的种种都已经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只要登上长城,这些远古的回忆似乎就都在刹那间被唤醒。想到的感受的一切碰撞融合,最后交汇而成的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

甘肃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

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第17篇:故宫导游词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

这是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五百年间政治权力的中心,

这些红墙黄瓦、深宅大院,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纪录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故宫——昨日中国曾经华丽的交响,今天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被明朝所取代。三十八年后(公元1406年),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他毫不客气地把曾经金碧辉煌的元大都皇宫推成一片平地,在元皇宫的轰然倒塌声中拉开了新都城建造的序幕。

这是大明王朝的又一次奠基礼,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将京都变成了天子守边的边塞司令部,永远将虎视眈眈的北元残余势力摒除在长城之外。

那年六月,永乐皇帝正式诏建北京宫殿。他任命泰宁侯陈珪为修建总指挥,大批官员被派遣到全国各地采办木材等建筑材料。朱棣要用整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建造一个人间奇迹般的都城。

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陈珪把北京逐渐变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这是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和材料库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2002年故宫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维修计划,各种建筑机械和大批的建筑工人陆续进入故宫。当年朱棣修建紫禁城用了十八年的时间,而完成这项维修工程预计耗时十九年。这不是一般的建筑工程,所有的修复技术都要严格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陈珪监督下的紫禁城建造场景,可是这些工艺和这座宫殿一样,至今还保留着。清朝的时候,它被总结成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这样的工序与当时掌握的工艺是一样的。

朱棣建造的宫殿就是今天的故宫,也叫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宫的沿袭和集大成者。

紫禁城东西宽七百五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传说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但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1973年经专家核实,故宫还剩下大小房屋八千七百零四间。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而皇帝则是人中之王,所以故宫的建筑几乎都和九或与九的倍数有关。像大门上的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的九个走兽,就连城墙四角的四座角楼也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同时,九与久谐音,暗含江山天长地久、永续不变的寓意。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每逢重大典礼以及重要节日,都会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紫禁城南北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它们以乾清门广场为界,以南是外朝,又叫前朝;以北是内廷,又叫后宫。前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一条南北纵贯的建筑群。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最高的殿宇。它的建筑面积两千三百八十一平方米。宫殿的长宽比例也被精心设计成九比五,代表着帝王的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明清两朝的重要典礼,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然而,这个紫禁城的核心宫殿里却没有过多的装饰。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紧接在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歇歇脚,接受官员的跪拜。

每年除夕,皇帝都会在前朝最北面的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大臣,后来这里也成为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的考场。殿试与其他考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考场的监考官由皇帝本人亲自担任。在这份清朝乾隆年间的殿试答卷中,考生以工整的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考题。按照当时的规定,考生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交卷。这是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殿试后发布的金榜,考试合格荣幸登榜的共有二百七十三人,能在金榜上题名是考生无尚的光荣。

跨过乾清门就进入了后宫,这里就是皇帝的家。

乾清宫在清代康熙帝以前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后,这里成为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筵宴的重要场所。

这块“正大光明”匾后面放着一个被称作“建储匣”的小木匣,皇帝通常会把自己选中的皇子写下来,锁进木匣,这个皇子就成为日后继承大统的接班人。

坤宁宫原是明朝皇后的寝宫,公元1665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将这个宫殿改作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西大炕祭祀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东北角的大锅是为祭祀煮肉用的。坤宁宫东暖阁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住在坤宁宫,因为坤宁宫地处东西六宫之间,皇后又有统摄六宫之责,所以皇后号称 “位居中宫”。当朝皇帝的嫔妃则住在后三宫两旁的宫殿里,这些宫殿就是东西六宫。东西六宫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因为这个地方住着妃子,所以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东西六宫的地位比后三宫要低。

乾清宫、坤宁宫之间的宫殿是交泰殿,清朝皇帝使用的二十五方宝玺曾收藏于此。乾隆皇帝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所定,将宝玺的数目设为二十五枚,他就是籍《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

中国的风水文化讲究人居之处要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故宫的花园一处一景、别有洞天。华丽宝贵的皇家气派和玲珑纤巧的私家园林风韵相结合,为庄重的宫廷建筑群注入了灵动的艺术气氛。

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的春节举国欢庆,永乐皇帝终于在新落成的宫殿里接受百官规模宏大的朝贺,六十二岁的朱棣迎来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故宫,不仅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家国一体理念的物化表达。永乐皇帝将紫禁城建成了帝国的微缩模型,这个模型体现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央帝国理想的政治体系模式。此后历经五百年的陆续修建,使得紫禁城成为了中国建筑的最高典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缩影。

从故宫建成之日起六百年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院子,一直是中国的权力中心。

天还没有放亮,承天门下的金水桥上陆陆续续开始有官员进入,事实上住的远的官员,在半夜时分已经起床,因为在三点之前,他们必须等候在午门,准备觐见皇帝,这就是每天帝国政治枢纽运作的开始——上朝。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政事。

明朝时期自有一套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 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十四万三千七百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清朝的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务处理程序则有所不同。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军机处成立,从此,清朝入关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正式被军机处代替。乾清门广场西北有一排不起眼的小平房,这里就是当年军机处值房。军机处值房距离皇帝平时处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只有五十米的距离。平日皇帝在养心殿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永乐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故宫建成三个月后,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紫禁城三大殿被雷火击中,全部烧毁。从那一刻开始,六百多年来梦幻般的建造和残酷的毁灭就伴随着这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群。

公元1695年,康熙皇帝终于要修建十六年前再一次被焚毁的三大殿。这一次他决定要恢复永乐三大殿的盛况,可是那个想象中的二百多年前的巨大宫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没有图纸,也没有任何文字可供参考,一个叫梁九的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梁九传》记载,当时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一个木件安装上去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公元1697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康熙皇帝完成了外朝内廷的修复工程,至此,紫禁城基本恢复了明代的旧观。

紫禁城历史上最大的一位修缮者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对紫禁城进行了自1420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和维修,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和政治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

乾西二所曾经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太子时的居所,现在他要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升格,重新整修后这个三进小院的主体建筑被命名为“重华宫”;

紫禁城改造中的第二个重要工程是修建宁寿宫。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对天发誓:为了不超过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将在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宁寿宫,开始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准备养老之所。可是乾隆皇帝退位后依然住在养心殿内控制着朝政,直到公元1799 年,以八十九岁的高龄谢世,耗费巨资修建的宁寿宫乾隆皇帝实际上一天也没有住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摇摇欲坠,紫禁城华丽的舞台表演也到了谢幕的时候。

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溥仪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王朝永远成为了历史。

清王朝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终结。

紫禁城不再是盘龙卧虎的帝王之所,它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从那个时候起,故宫渐渐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它那扇封闭了六百多年的神密的大红门。

公元1924年11月15日,根据临时摄政会议的决定,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赶出了故宫。

昔日的皇帝走了,留下皇宫中数不清的稀世珍宝。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结束了。一个世界级的国立博物馆掀开了它新的一页。

解说词(下):

1923年6月26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紫禁城建福宫。发生在神秘的宫廷里的火灾究竟烧毁了什么?哪些人蓄意策划了这场灾难?蹊跷的火灾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故宫稀世国宝命运的关注。坊间早有传闻,故宫里的太监监守自盗,并把从皇宫里偷窃的宝物拿到琉璃厂兜售、叫卖,因此有人断言,建福宫的火灾是一场有预谋的犯罪,为的就是借以掩盖太监们偷盗文物的罪行。溥仪下令严查火灾的原因,查来查去仍然是不了了之。十八天后,清宫中所有的太监都被遣散,只有那些积攒了好几百年的奇珍异宝还留在宫中。

从乾隆皇帝开始,皇家的珍宝都珍藏在建福宫。嘉庆皇帝即位后,为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将乾隆用过的东西全都封存起来,存放在这里。这一放就是一百多年,直到溥仪下令打开这些箱子之前,从没有人敢擅自启封。

这只其貌不扬的杯子,它的历史恰好和这座宫殿一样长,杯子底部“永乐年制”的字样,奠定了明清两朝官窑瓷器的一个规矩,就是所有的瓷器都要用皇帝的年号来题写款识。杯体幽靓又夹杂着铁锈斑的青花颜色,来自于一种叫做苏麻离青的钴料,它是由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从遥远的阿拉伯带回来的,因此珍贵无比。

永乐皇帝在建造了紫禁城的同时没有忘记给这座宫殿增添新的珍宝,“永乐青花”成为中国瓷器制造史上最珍贵的品种之一。所有这些瓷器的烧造,都来自于一个叫景德镇的地方,从元代开始这里就烧出了最早的成熟青花。

明清两代,中国的瓷器开始变得五彩缤纷,景德镇御窑厂熊熊的窑火燃烧了五百多年。五百年中,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送到紫禁城中来。清朝乾隆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发展到了巅峰。

这个硕大的瓶子,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好的烧造技术,它因为汇集了十五种釉彩、十六道纹饰、十二幅彩绘吉祥图案,被称为“瓷母”。

如今的故宫中,收藏有三十五万件瓷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官窑烧造的。除了当代烧制的瓷器精品,宫廷也会收藏前代的瓷器,最有名的就是宋代的五大名窑:均窑、汝窑、哥窑、官窑和定窑。

均窑,这种独一无二的迷幻般的色彩是在高温中的窑炉里面自然流淌形成的,被称为“窑变”。因为色彩的不同,它们被冠以天青、玫瑰紫等绚丽的名称,其中以红色最为珍贵;

汝窑,淡青色的外表是它高贵身份的独特标志,这种淡雅的色彩和洗练的造型,代表了另一个瓷器高峰时代的美学追求,清雅而不失华美、简约而不失厚重。宋代五大名瓷中它的传世数量最少,全世界不足百件,其中二十件在北京故宫;

哥窑,表面这些细碎的纹理,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百圾碎,陶瓷研究者把它叫做开片。这是因为瓷器出窑的时候迅速冷却,胎和釉遇冷收缩的系数不同造成的客观效果,这种自然形成的开片体现了哥窑特殊的装饰意韵;

官窑,这种粉青釉色,造型典雅古朴的瓷器据说是用玛瑙制造的釉料烧造的,因此釉面有玉石般的温润光泽;

定窑,因为瓷器烧造在河北定州而得名,精致的定窑瓷器有着美玉般的纯白色泽;

除了景德镇的御窑厂,宫廷日常生活需要的服饰器皿,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造。

公元1662年,清朝重新建立的内务府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皇宫里的物品从日用瓷器到桌椅板凳、从玩赏的玉器到陈设的景泰蓝、从布置宫殿的绘画到金银器皿都由这个掌管皇宫衣食住行的机构负责。

这把精巧的椅子全世界绝无仅有。确良椅子的主要部分由名贵的鹿角制成,更绝的是这些鹿角都是康熙皇帝亲自猎获的,这把鹿角椅就是内务府的杰作。

摆在太和殿里的这把紫檀宝座,堪称中华第一椅,皇帝平时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处理国家大事。

从皇帝坐的龙椅到批阅奏的的条案、从雕龙画凤的卧榻到垫脚的足凳,各种桌、椅、箱、柜、斗、橱等,这些用料考究、制作精美的皇室专用家具,处处都体现出皇家的气派和精致。

明代的家具比较注重外部轮廊线条的变化,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阳线、阴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姿百态的几何形图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清代家具则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融和,比较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装饰手法更多地使用雕刻、镶嵌和描绘,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故宫的九千多间房屋里究竟有多少家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还有上万件,它们除了由内务府制作外,来自广州、苏州和山西等地的匠人也在为宫廷打制的家具中带来了各地不同的风格和技艺。

这件“大禹治水”玉雕,重达五千公斤,在故宫珍藏的三万多件玉器中体积最大、份量最重,堪称镇宫之宝,人们冠以它“玉王”的美誉。在这件硕大无比的玉雕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中国境内有一座海拔近五千米,终年积雪的弥勒塔山,盛产一种当地称之为“和田玉”的美玉,每年的

七、

八、九三个月,利用短暂的融雪季节,采玉工开始进山采料。和田玉质白剔透、晶莹温润,每年积雪融化,溪流将小块的玉石带入河床,经过千百年的冲刷、碰撞,它们被打磨成鹅卵石的样子,这就是和田玉中的极品 ——仔玉。

公元1760年后的一个夏天,采玉工在弥勒塔山上,发现了这块重达五千多公斤的玉石料,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道路狭窄崎岖的条件下,怎么才能把这块像小山一样的石头运往万里之外的北京呢?工匠们终于想出了冬季出行、路面泼水、变土路为冰道、有效减少车轮摩擦力的办法。玉石被装在一种轴长十一米到十二米的特大型木车上,前面用一百多匹马拉,后面有上千名工人推,平均每天的行程不足十公里,动用了上万民工、成千的骡马,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装载着玉石料的大木车,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紫禁城。

见到如此巨大的和田玉,乾隆皇帝龙颜大悦,他亲自从宫中收藏的宋人山水画中选择了一幅《大禹治水图》为蓝本,命令内务府造办处照图设计,画好样稿之后,乾隆皇帝又决定将玉料和腊样运往扬州,因为那里有天下最好的玉工匠。最后经历十年、耗费数十万人工、花费上万银两的大玉山终于静静地安放在了乐寿堂中。乾隆皇帝高兴之余,提起笔来在上面写下了自己选择大禹治水作为玉雕主题的初衷,他说之所以选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要缅怀为民众不辞辛苦的古代圣王。

紫禁城里共有九千多间房屋,其中不乏豪华的宫殿和舒适的楼阁,可是富敌四海的乾隆皇帝偏偏对养心殿里这间不足六平方米的西暖房情有独钟,他常常在这里读书习文、欣赏古董字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暖房虽小,却收藏了三件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的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因此西暖房又叫三希堂。这三件晋人的书法作品已经传世一千五百多年。乾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却经历了一场失散回流的悲喜剧。

二十世纪初,清王朝彻底崩溃瓦解,宫中一片混乱。一个封号叫瑾妃的女人趁乱偷偷地将《中秋帖》和《伯远帖》转移到她居住的寿康宫,然后卷在行李中夹带了出去。二帖后来辗转流失到了香港,1951年由人民政府巨资购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在1949年辗转到了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到故宫中收藏的字画,最富传奇色彩的就要数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了。《清明上河图》是公元1100年至1125期间,宋朝的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公元1127年金人占领了开封,《清明上河图》第一任主人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幅画也就流落到了金朝;

元灭金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

公元1351年,一个装裱匠用赝品将其替换,把它偷出宫去;

元明两代经数人之手后画作落入明朝权臣严嵩的手中,严嵩败亡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被朝廷没收;

据说大太监冯保再次把它偷了出去,于是《清明上河图》又开始在民间流徙辗转;

《清明上河图》在民间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朝的官员毕沅。毕沅去世后,他生前的过失被追究,受到抄家的处分,于是《清明上河图》随着其他查抄的物品,第四次进入宫廷。这时候乾隆已经去世多年,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件绝世珍宝;

至此《清明上河图》离奇的命运还没有结束。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自己的弟弟溥杰将此画带出紫禁城,然后又夹带到天津和长春;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清明上河图》最终为东北博物馆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清明上河图》被调拔到故宫博物院,再次回到它熟悉的紫禁城。

公元1756至1762年,乾隆皇帝两次平定准葛尔部叛乱,成为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为了纪念平叛的胜利,乾隆皇帝让宫廷中的西洋画家创作了大型历史纪实组画《平定西域战图册》,并决定将它送往法国制作成铜版画。法国的七位雕版名师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完成全部的雕版印制工作。公元1774年,两百张印成的画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回中国,前后历时十一年。

乾隆皇帝的收藏热忱当然不止于书画,他还编撰过两本名叫《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的书,将宫中收藏的一千五百二十九件青铜器全部编目。

据说大禹铸九鼎以定天下,远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礼乐文明十分发达,是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后世的君王都把它们作为自己奋斗的榜样和目标。到了乾隆时期,青铜礼乐文化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但这不妨碍皇帝用收藏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因此宫廷收藏的青铜器不仅有金石考古的意思还含有政教借鉴的意味。如今故宫收藏的青铜器有一万五千件,是乾隆时期的十倍,仅刻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就达一千六百多件。这件毛公鼎,现藏台湾故宫,是乾隆生前没有见过的。

公元1799年(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作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去世了,而大清帝国盛世的余辉也像这个八十九岁老人临终前脸上的血色一样逐渐地退去。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作为一个孝子将父亲生前喜爱的书画和器物全部打包装箱,封存在建福宫中。溥仪1922年看到的贴满封条的大箱子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五百年日沉月浮、风云变幻,数不清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以紫禁城为舞台展示着自己别样的风采。

这里曾是帝国的心脏、财富的渊薮,所有政教征伐的号令处、一切宫廷阴谋的策源地,如今该结束的都结束了,只有这厚重的红墙、巍峨的宫殿和坑凹不平的地砖,默默地守候着昨日的风光与荣耀。

第18篇:故宫解说词

附故宫私家解说词

一、永乐皇帝要搬家 我们常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前前后后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也有很多很多皇帝。离现在700多年,明朝出现了,它的第三个皇帝叫朱棣,大家叫他永乐皇帝。 那时候,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但永乐皇帝决定搬家去北京。

好端端为什么要搬啊?原来,永乐皇帝为了跟侄子抢皇帝当,在南京杀了好多人,当地很多人反对他,而北京是他曾经住过20多年的地方,更加安全。

地头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北京确实也很适合当都城。

首先,它离蒙古草原近,皇帝呆在那,可以保护北方不被少数民族骚扰,而且它的位置在国家比较居中的位置,交通方。

古代没有飞机和铁路,只能走路、骑马、坐船,而北京恰好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站,这条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5条大河,坐船到外面非常方便。

永乐皇帝下定决心把家搬到北京之后,就下命令让人盖新房子了,一建就足足花了14年……

二、一城套一城

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北京城的建设一点不能马虎。它里里外外有好几层,一层围着一层。 在最里边的,是紫禁城,也就是皇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为什么叫紫禁城呢?因为皇帝住的地方是禁止别人随便出入的,如果没有批准就跑进去,是要被棍子打屁股的,甚至坐牢、杀头。

在紫禁城外面的那层,是皇帝下属办公的地方,叫皇城,四面开了7座城门,中间的那个门就是**。这一层“皇城”,以前老百姓也是不能随便跑进去的,它的墙是红色的,上面有黄色琉璃瓦,我们今天看到**两侧的红墙就是南城墙。

第三层,就是“内城”,它除了有城墙包围,在四个角落还建有角楼,城墙外边,就是护城河。 而最外面那层,就是“外城”,这是为了加一层防护罩,防止敌人打上门来。

北京城由这几层“套”起来,皇帝住的地方被包在最核心,非常安全。而这些建筑,并不是随便排列的,它们都看着中间的一条中轴线,一个个排好队,看上去又整齐,又有不同的变化。

三、石头要溜冰

紫禁城工程浩大,8000多个房子,需要无数工匠从全国各地聚集过来干活,他们有木工,石工,瓦工,油漆工……要干活,首先得有材料,木头、石头、玉石,光运输这些材料就非常麻烦。

皇帝家用的木头不是普通的木头,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这种树要长到100岁以上,非常的结实,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围着它抱上一圈。在四川,贵州,湖北大森林里砍下来的巨大木头,是通过天然的河流和大运河运到北京的,而在北京西南郊开采的石头,虽然没法浮在水上漂过来,但它的运输也离不开水。

历史书上就有记载,保和殿后的那块石雕,“云龙石阶”,是紫禁城里最大的石雕,有200吨那么重!在运输之前,人们先把路上的坑填好,而且每隔一段路就挖一口井。等到冬天,就把打水泼在路上,让路上结冰。虽然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是个省力的好方法,但2万多人1000多头骡子,还是花了足足28天才把这块大石头运到目的地。 而其他的大石头,同样经过千辛万苦运到紫禁城之后,它们大多铺设在“中轴线”的“御道”上——也就是专门给皇帝走的路。

四、皇帝,“犼”喊你回家

“我爱北京**”,刚才说了,**就是皇城的正门,它有12层楼那么高,也叫“承天门”,在古代的人看来,它好象高到快顶天上了。 **前有个桥,叫外金水桥,前面还有石狮子和华表。

高高的华表上刻着龙和云的花纹,在顶端,还有一只小动物,叫hou,可不是猴子哦。 华表在**前后各有一对,但它们上面的hou的朝向是不一样的。

在门里的hou面向着皇宫,意思是跟皇帝说,喂,你不要老是呆在里面啊,出来跟老百姓交流一下嘛。在门外的hou是背向皇宫的,意思是跟皇帝说,喂,你不要出门逛太久了,该回来上班干活了!

五、午门打屁股

紫禁城是最神秘的地方,以前老百姓不能进去,现在我们可以随便参观了。

进入紫禁城有4个门,南边的午门,北边的玄武门,东边的东华门和西边的西华门。

门不是随便进去的,东华门是二品官员进出的,西华门是皇帝皇后到西边的园子去玩时进出的,而宫里其他人平常都走玄武门。皇帝要去景山玩,也是走玄武门。景山是皇宫北边堆起来的一座小山,有49米高,爬上去可以看到紫禁城的整个样子。 那么,午门是干啥用的呢?

午门就像一个凹字,好象有5只小鸟停在上面,所以又叫“五凤楼”,午门的门洞很好玩,“明三暗五”,也就是正面看有3个门洞,背面看有5个门洞,正中那个,是御道穿过的地方,皇帝一个人专用的,不过皇后嫁给他的时候可以走进去一次,如果有人考上了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全国考试前三名,也可以走出来一次。。。。。 而皇帝的下属,有一些大臣半夜就要起床赶路,为的是要在凌晨3点赶到午门这个地方排队等上班。如果他们没把活干好,或者不小心得罪了皇帝,皇帝还会喊人把他抓起来,在午门这个地方打他的屁股。。。。。。

六、太和殿为啥被雷劈?

进入午门,就是正式进入紫禁城了。

沿着一条中线,从南到北,紫禁城分成好几块,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是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这个区域主要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而与“前朝”相隔一条“天街”的是“后廷”,也就是说,走过乾清门,后面就是以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为主,是皇帝下班回家休息的地方,再往北,就是御花园,就好比我们楼下的小区,是皇帝和他老婆、老妈、孩子玩耍休闲的地方。

先来说下太和殿。它是我们国家现在保存的最高的宫殿建筑,35米,相当于12层楼,而且面积很大,里面的装饰也非常漂亮,皇帝的宝座就是在这座宫殿里。太和殿前面的广场,它相当于皇帝家的院子,有3万平方米,在世界上也是超大的。

太和殿很重要,皇帝登基、结婚,或者准备亲自出去打仗,要举行典礼,都在这里搞。但倒霉的是,太和殿在历史上一共被烧掉了4次,重新建了4次。有两次,是被雷打中着火,有两次,是其他地方着火,烧了过来。 为什么这么容易招火灾呢?原来以前没有避雷针,但宫殿又盖得高,又是木头做的,所以很容易被劈到被烧着。紫禁城刚完工没几个月,大火就把三大殿烧毁了,让刚刚搬新家的永乐皇帝很不开心,觉得上天是不是故意惩罚自己呢?

后来紫禁城有记录的火灾还有几十次,所以城里各个地方放了300多个水缸,装满水随时灭火。在冬天里,还要给这些水缸加温,防止水结冰。

这些水缸又叫“门海”、“太平缸”,意思是“门前有大海”,但这个靠手工来舀水的“大海”效率还是太低了,后来又发明了一种叫“激桶”的东东,也就相当于一个大型水枪。所以紫禁城的消防队员,他们办公的地方叫“激桶处”。

六、考试要考一整天 另外两座殿,夹在中间的中和殿,主要是做皇帝的休息室,因为太和殿要举行隆重的典礼,还没开始的时候,皇帝就要在这里歇一会,准备一下。皇帝还经常在这里请大臣吃饭喝酒,或者开会商量事情。

而保和殿呢,除了作为皇帝的宴会厅、会议厅,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考试。在明清时,学生们要一路考试,越考越难,考上了秀才,再考举人,接着考贡士,考上了才有机会到北京参加全国最高档的考试——殿试。 殿试可不像你们期末考一样,只用考1个小时,人家是考上整整一天的,最多中间就给你点饼吃,给点茶喝。 考完之后,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批改,选出前10名给皇帝看。

皇帝看啊看,觉得哪个人字写得好,内容也写得好,就给他定

一、

二、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人可以留在皇帝身边做官,帮助他管理国家,在以前算是找到了最高级的工作了。

七、皇帝也要请外教

你是不是觉得能当皇帝就好了,想打谁屁股就打谁屁股,让谁第一名谁就第一名,还住着那么豪华的房子? 其实皇帝也不好当。他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大事都得他来拿主意,如果他很笨,又没文化,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大臣也会批评他,老百姓生气也会造反,把他打下来。

所以皇帝、皇子从小也被要求好好学习,而且老师对他们也很严厉。毓庆宫曾经被分成很多小隔间,让皇子们坐在里边学习,不互相影响。而三大殿左边的文华殿,是皇帝听课的地方。文华殿,是不是听这名字就特有文化? 有些小皇帝很懒惰,经常说自己身体不好或者天气不好,不想上课,但清朝有一个皇帝,叫康熙,他8岁就登基了,学习特别勤奋,十几岁时还因为太用功吐血了,后来工作很忙还是一有空就看书……最后他当了61年的皇帝,是我们国家做皇帝做得最久的,而且因为他读了很多书,管理国家很有方法,他统治下的大清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

你一定想知道,皇帝学什么呢?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祖先传下来的治理国家的经验,中国传统的文化等等,康熙还喜欢音乐,乾隆琴棋书画都会,还喜欢研究古董。而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小时候也有“外教”,英国人庄士敦在毓庆宫教他english,因为那时候,紫禁城里的人已经意识到,不学好英语就没法在世界上学到更先进的东西了。

八、超级多的龙

紫禁城里出现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对啦,是龙。

因为龙被看作是皇帝的化身,所以城里到处都是龙,关于龙,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紫禁城的重心——太和殿的中心有6根柱子,是雕刻着盘龙的金柱,传说白天黑夜各分成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条龙在天上飞,它们负责时间的衔接。

保和殿后面有“云龙石阶”,皇极殿前有个“九龙壁”,这是我们国家三块“九龙壁”中最漂亮的一块,它是由270块琉璃块拼成的,上面有9条龙,每条都不一样,中间那条黄色的,被认为是代表着皇帝。

(插播一下,琉璃瓦之所以有很漂亮的光泽,是因为做好瓦片之后,要给它们涂上釉料,再烧一次。红色的氧化铁釉料,将烧成黄色,氧化铜的釉料,烧成翠绿色,氧化钴烧成蓝色,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以后你们学化学就会学到。紫禁城里大多数的屋顶是黄色的,年纪小的皇子皇孙学习成长的地方,屋顶是绿瓦,因为按传统说法,北方属水,主黑,所以神武门里东西大房的屋顶是黑色的)

俗话说,“龙生九子”,龙有9个儿子,他们有不同的性格。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所以它常常被放在琴头上。

二儿子睚眦,喜欢打架,所以经常在刀环,刀柄这些地方看到它。

三儿子嘲风,喜欢蹲在险要的地方,向远处张望,它就可以吓妖魔。四儿子蒲牢,喜欢大叫大喊,所以人们铸造大钟时,就把蒲牢铸为钟纽。

五儿子狻猊,长得像狮子,喜欢静坐,又喜欢烟火,所以香炉上的脚部,多用狻猊装饰。 六儿子负屃,长得跟父亲最像,有文化,所以经常用来装饰碑文的碑座。 七儿子叫霸下,又叫赑屃,像一只乌龟,是个大力士,八儿子狴犴,又名宪章,长得像虎,很有正义感,所以古人将它装饰在门上,让它帮忙看门。

而第九个儿子叫螭吻,它喜欢水,把它放在屋脊是希望不要有火灾。而太和殿坐落在三层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1个螭的头,一共有1142个,如果下雨,雨水就通过螭的嘴巴流到外面去,不会让屋子积水。

九、狮子两公婆

除了龙之外,紫禁城里还有很多动物。不过这些动物都代表着各自的含义,可不是随便放上去的。 首先是狮子,狮子是森林之王,刚才说了,它也是龙的儿子,叫狻猊。

城里负责看门的铜狮子只有6对,最大的一对在太和门前。它们的底座是方的,脑袋是圆的,头发是卷的,就是你们英语教的curly hair ,卷儿一共有45个,含义是皇帝“九五之尊”。这两头狮子是两公婆哦,看得出来吗?玩绣球那个是老公,脚下有个小狮子的是老婆。

除了这对狮子之外,在乾清门、养性门、养心门、宁寿门、长春宫门口还有5对狮子,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那里的狮子是最小最可爱的。

不过,这5对狮子完全没有这对大狮子的威武,它们是耷拉着耳朵,眯缝着眼睛,好象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因为它们不是在皇帝上班的地方,是在皇帝休息的地方,按规定,不能偷听,也不能多看,因为要保护皇帝的隐私啊!

而其他的动物呢,有的放在屋脊上,有天马啦,海马啦,斗牛啦,还有一个长着翅膀、像猴子的——其实它是雷震子的化身,是为了保佑房子不要遭雷劈的。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前,有仙鹤,代表着长寿,有大象,代表着天下太平,而且它的背上还背着个宝瓶,瓶里装着五谷。

十、给星星住的房子

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都有一座小楼,它们是建在十米高的城墙上的,叫“角楼”。

它们站那么高,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守护紫禁城的安全。不过,它们不是让人住的,是让星宿来住的——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保佑紫禁城。

十一、选谁当皇帝

在乾清宫有块匾额,上面写着“正大光明”。这个匾还有个特别的作用。

话说康熙皇帝生了很多儿子,但接替他当皇帝的只能是1个人,为了争夺皇位,大家吵架打架都翻了脸。等到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因为争着当皇帝打架,就想了个办法:他通过观察,选定最有能力当皇帝的儿子,但他不告诉别人是谁,只把他的名字写在两张纸上,一张自己随身带着,一张呢就放在盒子里,再放在这个匾额后面。

等到他自己死了,大家把这两张纸条拿出来一对照,如果都是同一个人,那么就让这个人接着当皇帝啦。

十二、会写毛笔字的钟

你看时间用电子表,手机,钟表,在紫禁城里呢,看时间的工具也有好几种,

首先,重要的宫殿前都有日晷,它就是一个斜斜放着的圆形石头,中间有根针,是根据这根针的影子来看时间的。 还有一个东西是用水来计算时间的,叫“滴漏”,每天都要在里面装水。在交泰殿里就有一个。跟它放在对面的是一个大自鸣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只要每个月给它上一次弦,它就能每15分钟、每个小时报一次时间。 现在在奉先殿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好多不同的钟表,其中有一座钟叫“写字人钟”,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这个钟里有个人,拿着根毛笔,如果在开动之前先帮他把墨水蘸好,一打开开关,他就会写出八个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是外国人为了讨中国皇帝欢心,特别给他设计的。当时,皇宫还有一个机器人,你们学的robot,它会“万寿无疆”四个字,乾隆皇帝要它再学会写满、蒙、藏三种文字,但他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机械师研究了很久,还是没研究出来。

十三、门钉他也要最多

紫禁城里的门,都有门钉。这一颗颗的钉子,除了可以防止门板松散,还有装饰的作用,让门看上去更美观。 皇帝家规矩多,连门钉的数量也是有规定的,只有他们家的门钉能够横9个,竖9个,一共是81个,九九八十一,而亲王家是七九六十三,王府家是七七四十九。

好玩的是,紫禁城南午门,北神武门,西西华门三个门,都是有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只有东边的东华门,少了9个,是七十二颗门钉。

十四、好难吃的猪肉

每天最早进入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的,是一个 老太婆和两头猪。老太婆叫“萨满”,她是要带着猪到坤宁宫去。坤宁宫在是皇后的寝宫,猪跑到那干嘛呢?原来满族人的清朝替代明朝之后,他们把在老家的风俗也带到紫禁城里来了,就是每天都要祭神。祭神开始了,老太婆要跳舞,还要把猪给杀了,再用水煮熟。每个月的初

一、十五,皇帝皇后还要亲自祭神,皇帝要要带着王公大臣一起吃煮好的猪肉。但大臣们都很害怕吃肉,因为这个肉只是用清水煮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一点调味料都不放,实在太难吃了。但不吃呢,肯定要被皇帝惩罚了。所以,有些人就偷偷地在袖子里藏些盐,悄悄地把盐撒在猪肉上,才吃得下去

第19篇:故宫致歉信

“故宫致歉信”的语病

吴雨

故宫的致歉信发布之后,网友们有责难,有人说“初中二年级以上语文及格的学生都能写出水平更高的文字。”话里有些贬低撰稿人水平的成分。但仔细瞧瞧,文字的确有点粗糙。

致歉信原文如下: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即进行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我们从语义表达和语法角度作一分析,不知正确与否。 标点符号误用有三处:

1、第一段的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到这里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本段有两层意思:一是锦旗出现错字,二是向公众致歉。

2、第二段第一句的顿号应该去掉,逗号应改为句号。

3、“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一句,句末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存在语法问题及语义含混的有七处。

1、第一段第二句缺少主语。这里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撰稿人意在含糊其辞,推卸责任,态度不够诚恳。

2、第二段第一句语义杂糅。首先是主语含混,是赠送锦旗这件事,还是锦旗?谓语是负责联系,还是负责制作?“赠送锦旗”中间应加一个“的”。其次, “联系”和“制作”之间的顿号用得很蹊跷。既然要“联系”,肯定是联系店铺代劳,而不是保卫人员亲手“制作”了。故后面那个“制作”很可能不是他们亲手去做,那么,这话就不能说“负责联系、制作”。所以,这一句不合逻辑,应算病句。

3、第二段第二句缺少主语。是谁“从制作场地直接将锦旗带到赠送现场”?用词不准确,“院里”是什么?两个状语“直接”和“将锦旗”位置不当,要交换,介词短语应在先,副词应在后,改为“从制作场将锦旗直接带到赠送现场”。

4、“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这里的“媒体播出”,有语病,应是“媒体播出新闻”。“院里”一词,表意含混。前句云“未交院里检查”似乎是指院领导,但这里说“院里发现„„”下句又说“未请示院领导”,叫人认不清“院里”的本来面目。

5、“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这一句有几个问题。

一是该部门“尤其错误的是”,是什么,是“未请示院领导”,还是“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似乎请示了领导就可以坚持错误。

二是不分轻重和主次。“误导公众”和“故宫声誉”孰轻孰重?故宫领导应以大局为重,说话岂能颠倒主次,不分轻重!应改用“既„„,也„„”句式。

三是句式杂糅。这种语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 1

乱表意不明。(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这里是两个句子:该部门坚持错误,强词夺理;这种行为误导公众,使故宫声誉受到影响。杂糅在一起造成后一句主语残缺。

6、第三段“院里即进行认真调查„„”一句里, “即”字应该去掉。在“采取措施”前加上“及时”二字。其中的“调查”和“批评”显然是已经完成了的事情,所以应该说“进行了„”,加一个“了”字;“给予„批评教育”应该改成“对„进行了批评教育”的句式。

7、“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一句,“举一反三”用词失当,应改为“就此事进行检讨”。词儿虽好,也不可随意驱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进行过汉语语法普及运动。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之初,人们也比较重视汉语语法。随着英语的侵入,网络的普及,加上新世纪出现的浮躁情绪,今天讲究汉语语法和表达规范的人逐渐减少。故宫博物院的秀才们写的道歉信有一点点语病,在情理之中。一是由于“为领导讳”的思想发挥了作用,秀才们很作难,举笔维艰;二是文风日下,京都的笔杆子也未能免俗。

斗胆弄笔,遗笑大方。

第20篇:《故宫》说课稿

故宫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S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0课《故宫》是一篇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清晰有序地介绍了被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前搜集资料

(二) 学习新知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三) 拓展延伸

(屏幕显示)故宫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有人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是否对建筑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悟?请你模仿上面的句式,说说:“建筑是

(四)总结升华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故宫教学课件
《故宫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