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ps教学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5 07:35:42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ps课件教案

第七课: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了解菜单、了解图像基本概念、了解文件类型、了解色彩模色 重、难点:

新建文件、像素与分辨率、PSD格式与JPG格式、RGB模式、CMYK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建文件

本案例利用【文件】/【新建】

命令,来介绍新建文件的基本操作。新建的文件【名称】为“新建文件练习”,【宽度】为“25厘米”,【高度】为“20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RGB颜色”、“8位”,【背景内容】为“白色”。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二、位图和矢量图

(1)位图(Bitmap)也叫做栅格图像,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的,比较适合制作细腻、轻柔缥缈的特殊效果,Photoshop生成的图像一般都是位图。位图图像放大到一定的倍数后,看到的便是一个一个方形的色块,整体图像也会变得模糊、粗糙,如图所示。

(2)矢量图(Vector Graphic)又称为向量图形,是由线条和图块组成的,比较适用于编辑色彩较为单纯的色块或文字,如Illustrator、PageMaker、FreeHand、CorelDRAW等绘图软件创建的图形都是矢量图。当对矢量图进行放大后,图形仍能保持原来的清晰度,且色彩不失真,如图所示。 像素与分辨率

像素与分辨率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两个概念,对它们的设置决定了文件的大小及图像的质量。

像素:像素(Pixel)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位图中的一个色块就是一个像素,且一个像素只显示一种颜色。

分辨率: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单位面积内图像所包含像素的数目,通常用“像素/英寸”和“像素/厘米”表示。

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图像的效果,使用太低的分辨率会导致图像粗糙,在排版打印时图片会变得非常模糊;而使用较高的分辨率则会增加文件的大小,并降低图像的打印速度。

修改图像的分辨率可以改变图像的精细程度。对以较低分辨率扫描或创建的图像,在Photoshop 中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只能提高每单位图像中的像素数量,却不能提高图像的品质。

三、图像大小

图像文件的大小以千字节(KB)和兆字节(MB)为单位,它们之间的大小换算为“1024KB=1MB”。

图像文件的大小是由文件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决定的,图像文件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数值越大,图像文件也就越大。在Photoshop 中,图像文件大小的设定如图所示。

当图像的宽度、高度及分辨率无法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通过改变宽度、高度及分辨率的分配来重新设置图像的大小。当图像文件大小是定值时,其宽度、高度与分辨率成反比设置,如图所示。

印刷输出的图像分辨率一般为“300像素/英寸”。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经常会遇到文件尺寸较大但分辨率太低的情况,此时可以根据图像文件大小是定值,其宽度、高度与分辨率成反比设置的性质,来重新设置图像的分辨率,将宽度、高度降低,提高分辨率,这样就不会影响图像的印刷质量了。

在改变位图图像的大小时应该注意,当图像由大变小时,其印刷质量不会降低;但当图像由小变大时,其印刷品质将会下降。

四、课堂小结。

第八课: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绘画工具的使用 重、难点: 画笔设置 教学过程:

一、【画笔】

【画笔】选项:用来设置画笔笔头的形状及大小,单击右侧的 按钮,会弹出如图所示的【画笔】选择器。 【模式】选项:可以设置绘制的图形与原图像的混合模式。

【不透明度】选项:用来设置画笔绘画时的不透明度,可以直接输入数值,也可以单击此选项右侧的三角按钮 ,再拖动弹出的滑块来调节。使用不同的【不透明度】绘制出的颜色效果如图所示。

【流量】选项:决定画笔在绘画时的压力大小,数值越大画出的颜色越深。 【喷枪】按钮:激活此按钮,使用画笔绘画时,绘制的颜色会因鼠标的停留而向外扩展,画笔笔头的硬度越小,效果越明显。

【画笔】面板 : 按F5键或单击属性栏中的按钮,打开图所示的【画笔】面板。该面板由3部分组成的,左侧部分主要用于选择画笔的属性;右侧部分用于设置画笔的具体参数;最下面部分是画笔的预览区域。先选择不同的画笔属性,然后在其右侧的参数设置区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可以将画笔设置为不同的形状。

二、【画笔】和【铅笔】工具的应用

利用【画笔】和【铅笔】工具,绘制出图所示的风景画。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补充知识】

本节通过风景画的绘制,主要介绍了【画笔】和【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介绍它们的属性栏和【画笔】选择器中各选项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第九课:修复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修复工具的使用 重、难点: 修复画笔 教学过程:

一、【修复画笔】工具

【修复画笔】工具与【污点修复画笔】工具的修复原理基本相似,都是将目标位置的图像与修复位置的图像进行融合后得到理想的匹配效果。但使用【修复画笔】工具时需要先设置取样点,即按住Alt键,用鼠标光标在取样点位置单击(鼠标单击处的位置为复制图像的取样点),松开Alt键,然后在需要修复的图像位置按住左键拖曳鼠标,即可对图像中的缺陷进行修复,并使修复后的图像与取样点位置图像的纹理、光照、阴影和透明度相匹配,从而使修复后的图像不留痕迹地融入图像中,此工具对于较大面积的图像缺陷修复也非常有效。利用此工具修复图像前后的对比效果如图所示。

【源】选项:点选【取样】选项,然后按住键在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可以将该位置的图像定义.为取样点,以便用定义的样本来修复图像;点选【图案】选项,可以在其右侧的图案窗口中选择一种图案来与图像混合得到图案混合的修复效果。 【对齐】选项:勾选此选项将进行规则图像的复制,即多次单击或拖曳鼠标,最终将复制出一个完整的图像,若想再复制一个相同的图像,必须重新取样;若不勾选此选项,则进行不规则复制,即多次单击或拖曳鼠标,每次都会在相应位置复制一个新图像。

二、【修复画笔】工具的应用

利用【修复画笔】工具 来修复人物面部的疤痕,如图所示。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三、【红眼】工具

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房间里拍摄人像照片时,由于视网膜的反光作用,往往会出现红眼效果,而利用【红眼】工具可以迅速地修复这种红眼效果。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在工具箱中选取工具,在属性栏中设置合适的【瞳孔大小】和【变暗量】选项后,在人物的红眼位置单击一下即可校正红眼,如图所示为去除红眼前后的对比效果。

四、【红眼】工具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第十课:修补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修补工具使用 重、难点: 修补工具 教学过程:

一、【修补】工具 【修补】选项:选择【源】选项,将用图像文件中指定位置的图像来修复选区内的图像。即将鼠标光标放置在选区内,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曳到用来修复图像的指定区域,释放鼠标左键后会自动用指定区域的图像来修复选区内的图像;选择【目标】选项,将用选区内的图像修复图像文件中的其他区域。即将鼠标光标放置在选区内,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曳到需要修补的位置,释放鼠标左键后会自动用选区内的图像来修复鼠标释放处的图像。

【透明】选项:勾选此选项,在复制图像时,复制的图像将产生透明效果;若不勾选此项,复制的图像将覆盖原来的图像。

按钮:创建选区后,在右侧的图案窗口中选择一种图案类型,然后单击此按钮,可以用指定的图案修补源图像。

二、【修补】工具的应用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第十一课:历史记录画笔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记录画笔的使用 重、难点:

历史记录画笔 教学过程:

一、【历史记录画笔】工具

对于做画册或数码设计工作的人员,修复美女皮肤是经常要做的工作,如果用【图章】或【修复画笔】工具去一点点修,不仅会花很多时间,而且最后出来的效果并不一定好,如果工具使用不灵活,还会导致脸上一大块一大块的色斑。那么有没有办法一次就能把雀斑全部清除掉并仍然完整保持脸部皮肤上光滑细腻的感觉呢?当然有,那就是利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和【历史面板】相结合就能一次全部清除美女脸上的痘痘或者任意的雀斑。

二、【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的应用 利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来给美女美容皮肤,如图所示。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本节通过修复美女的皮肤介绍了【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使用此工具时,所应用的文件必须是打开的、已经保存过的文件。如果将文件进行了裁切、另命名保存过或者新建的文件使用此工具都将无法执行恢复操作。

三、【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

利用【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可以给图像加入绘画风格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一种画笔的笔触质感。选用此工具,只需在图像上拖曳鼠标即可完成非常漂亮的艺术图像制作。

利用【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来制作如图所示的油画效果。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四、课堂总结。

第十二课:仿制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仿制工具的使用 重、难点:

仿制图章工具 教学过程:

一、【仿制图章】工具

【仿制图章】工具的功能是复制和修复图像,它通过在图像中按照设定的取样点来覆盖原图像或应用到其他图像中来完成图像的复制操作。

利用【仿制图章】工具来制作如图所示的图像合成效果。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补充知识】

本节学习了【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此工具不但可以在当前图像文件中复制图像,在两个颜色模式相同的文件之间也可以进行复制,课下大家可以自己练习一下。

【对齐】选项:勾选此选项复制出的图像是规则的,即多次单击或拖曳鼠标,最终只能按照一个指定的位置复制出一个完整的图像,若想再复制一个相同的图像,必须重新取样;此选项不勾选,复制的图像则是不规则的,即多次单击或拖曳鼠标时,每次都会在相应位置复制一个新图像。

【样本】选项:设置从指定的图层中取样。选择“当前图层”选项时,是在当前图层中取样;选择“当前和下方图层”选项时,是从当前图层及其下方图层中的所有可见图层中取样;选择“所有图层”选项时,是从所有可见图层中取样;如激活右侧的【忽略调整图层】按钮 ,将从调整图层以外的可见图层中取样。选择“当前图层”选项时此按钮不可用。

二、【图案图章】工具

利用【图案图章】工具可以快速地复制图案,使用的图案可以从属性栏中的【图案】选项面板中选择,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图像定义为图案后使用。

利用【图案图章】工具来制作图所示的图案效果。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要点提示】

在定义图案时,如果要将打开的图案定义为图案,可直接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如果要将图像中的某一部分设置为样本图案,就要先将定义图案的部分选择,选择图案时使用的选框工具必须为【矩形选框】工具,且属性栏中的【羽化】值必须为“0”。选择好定义的图案后,再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将其定义即可。

三、课堂总结。

第十三课:橡皮擦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橡皮擦工具使用 重、难点: 橡皮擦工具 教学过程:

一、【橡皮擦】工具

利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图像时,当在背景层或被锁定透明的普通层中擦除时,被擦除的部分将更改为工具箱中显示的背景色;当在普通层擦除时,被擦除的部分将显示为透明色,效果如图所示。

【模式】选项:用于设置橡皮擦擦除图像的方式,包括【画笔】、【铅笔】和【块】3个选项。

【抹到历史记录】选项:勾选了此选项,【橡皮擦】工具就具有了【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的功能。

二、【背景橡皮擦】工具

利用【背景橡皮擦】工具擦除图像,无论是在背景层还是普通层上都可以将图像中的特定颜色擦除为透明色,并且将背景层自动转换为普通层,效果如图所示。 【取样】选项:用于控制背景橡皮擦的取样方式。激活【连续】按钮 ,拖曳鼠标擦除图像时,将随着光标的移动随时取样;激活【一次】按钮,只替换第一次按下鼠标时取样的颜色,在拖曳过程中不再取样;激活【背景色板】按钮,不在图像中取样,而是由工具箱中的背景色决定擦除的颜色范围。

【限制】选项:用于控制背景橡皮擦擦除颜色的范围。选择【不连续】选项,可以擦除图像中所有包含取样的颜色;选择【连续】选项,只能擦除所有包含取样颜色且与取样点相连的颜色;选择【查找边缘】选项,在擦除图像时将自动查找与取样点相连的颜色边缘,以便更好地保持颜色边界。

【保护前景色】选项:勾选此选项,将无法擦除图像中与前景色相同的颜色。

三、【魔术橡皮擦】工具

【魔术橡皮擦】工具具有【魔棒】工具的特征。当图像中含有大片相同或相近的颜色时,利用【魔术橡皮擦】工具在要擦除的颜色区域内单击鼠标左键,可以一次性擦除图像中所有与其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并可以通过【容差】值来控制擦除颜色的范围。

四、课堂总结。

第十四课:裁剪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裁剪工具使用 重、难点: 裁剪工具 教学过程:

一、【裁剪】工具的应用

在作品绘制及照片处理中,【裁剪】工具是调整图像大小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用此工具可以对图像进行重新构图裁切、按照固定的大小比例裁切、旋转裁切及透视裁切等操作。本节针对这几种裁切形式进行实例操作应用。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本节介绍了利用【裁剪】工具裁切图像的4种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学习本例希望读者能够将其熟练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

二、切片工具的应用

切片工具包括【切片】工具和【切片选择】工具,【切片】工具主要用于分割图像,【切片选择】工具主要用于编辑切片。

选取切片工具,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图像文件中拖曳,释放鼠标后,即在图像文件中创建了切片,其形态如图所示。

此时,将鼠标光标放置到选择切片的任一边缘位置,当鼠标光标显示为双向箭头时按下鼠标并拖曳,可调整切片的大小。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选择的切片内,按下鼠标并拖曳,可调整切片的位置,释放鼠标后,图像文件中将产生新的切片效果。

利用工具选择图像文件中切片名称显示为灰色的切片,然后单击属性栏中的按钮,可以将当前选择的切片激活,即左上角的切片名称显示为蓝色。另外,单击属性栏中的按钮,在弹出的【划分切片】对话框中,可对当前选择的切片进行均匀分割。

三、课堂总结。

第十五课:图层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图层概念 重、难点: 不透明度 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工作中,图层的运用非常广泛,通过新建图层,可以将当前所要编辑和调整的图像独立出来,然后在各个图层中分别编辑图像的每个部分,从而使图像更加丰富。

一、【命令简介】

图层:可以将图层想像成是一张张叠起来的透明画纸。如果图层上没有图像,就可以一直看到底下的背景图层。

【图层】面板:此面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控制面板,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当前图像的所有图层、图层样式、【混合模式】及【不透明度】等参数的设置,以方便设计者对图像进行调整修改。

常用图层类型:常用的图层类型主要分为背景层、普通层、调节层、效果层、形状层、蒙版层、文本层等几大类。

图层的基本操作:图层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层的创建、显示或隐藏、复制与删除、链接与合并、对齐与分布等。

二、图层的应用

利用图层及图层的基本操作命令,制作图所示的链接文字效果。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三、课堂总结。

第十六课:滤镜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滤镜的应用 重、难点: 镜头光晕 教学过程:

一、概念

滤镜是Photoshop中最精彩的内容,应用滤镜可以制作出多种不同的图像艺术效果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效果字。Photoshop 的【滤镜】菜单中共有100多种滤镜命令,每个命令都可以单独使图像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利用滤镜库为图像应用多种滤镜效果。

滤镜命令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相应的图像上执行相应的滤镜命令,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不同的选项和参数就可直接出现效果。限于篇幅,本章只列举几种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效果,来介绍常用滤镜命令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常用的滤镜命令,以便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球行效果字制作

本案例将综合多种命令操作,制作图所示的球形效果字。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本例通过球形字效果的制作,复习了前面介绍的文字描边操作、图层的合并操作以及滤镜命令中的【镜头光晕】和【光照效果】的使用方法,还介绍了新的【球面化】命令。通过本例的学习,希望读者能够制作出更加漂亮的球形字效果。

三、火焰字效果制作

本案例介绍制作火焰效果字,效果如图所示。 【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本例主要介绍火焰效果的制作方法,利用此方法不仅可以给文字制作火焰效果,还可以给图形或图像制作火焰效果,希望读者灵活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推荐第2篇:PS课件2图层基础

图层基础知识:

1.打开并将宝宝头像拖动到向日葵中心,发现图层蒙版多了一个新层。2.新图层的混合模式、不透明度设置;为新图层添加图层样式fx图标,设置其选项,并单击眼睛使其显示或隐藏;删除该图层样式; 3.复制层:选中层拖到新建层上;按住ctrl+alt移动层; 新建层:直接新建

删除层:点右键删除,或者扔到垃圾桶 多选图层图层:按住ctrl, 或按住shift 链接图层:选中两个,按下面的链接图标。再次单击图标可以删除链接。 合并图层:按住shift+ctrl+alt+E;也可选中点击右键。 多图层同时移动:全选移动;将多图层链接起来移动。 4.图层锁定技巧

锁定透明像素、锁定图像像素、锁定位置、全部锁定

解除锁定的方法:再次单击图标;alt+鼠标双击 5.创建新组的两种方法:

单击面板下方新建组;选中多图层在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下选“从图层创建组” 删除组的方法:垃圾桶;点右键 6.图层蒙版

将宝宝头像拖动到向日葵中,按5使得透明度变为50%,对位后按0; 单击图层面板下方‘添加图层蒙版’,将前背景色调为默认,用画笔工具涂抹头像,此时观察图层面板; 擦过头的部分可以调换前背景色,然后用画笔将其擦回来;

将图层蒙版和图层中间的链接图标单击去掉,可以移动蒙版部分;如果想观察此部分,则按住alt 双击该蒙版图标。 7.图层样式 ①投影与内阴影

新建一个画布,在上面用字符工具打上几个字

打开字符面板调整字间距、加粗、颜色、大小、字体等。字体调成华文中宋,颜色调成红色。

单击字符图层,再选用图层面板下方图层样式fx图标,选择‘阴影’,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设置阴影的参数。一般来说,‘混合模式’都选择正片叠底。颜色都选择跟字体相近的颜色,比如此处选择暗红色,相近颜色投下的阴影更加逼真,玲珑剔透。也可以设置阴影的不透明度。角度指的是光照的角度,决定了阴影的方位。然后在改变其他参数逐一尝试其作用。 ②内发光与外发光样式

将上面的阴影效果扔到垃圾桶,点击背景层,按ctrl+I.将背景设为相反颜色,这样以便看的清楚。

接下来给文字图层添加外发光和内发光效果。并设置其参数。 同样道理可以设置效果为斜面和浮雕,设置参数。 ③光泽

新建一PS文件,在背景图层上方添加一个新图层,用椭圆选框画正圆; 选用渐变工具,选黑白渐变并编辑,将最左侧的渐变块移动到渐变条1/3处,再在渐变条起点处添加一个色块。然后在渐变条2/3处用吸管工具吸取一下,此时渐变条变成了深灰、黑、浅灰、白色的过渡;

将属性栏中的‘反向’勾选;选用‘径向渐变’,在圆的左上侧半径处开始拉鼠标,拉到右下侧,可以看到一个球体。按住ctrl+D取消选框。然后给该层在图层面板中添加效果‘光泽’,打开光泽编辑框,将不透明度设为100%。然后调整角度、距离、大小。

④文字的三种叠加样式:颜色、渐变、图案 ⑤描边样式

在画布上打几个黑色楷体字,应用图层样式‘描边’,可以给他们加上白色的描边颜色,然后再选中‘投影’即可看出一种非常实用的字体效果。 8.剪切蒙版

①打开两张图像:向日葵、宝宝照片,用矩形选框(设置羽化值为20)将小孩头及周围选中(选大一点)拖到向日葵上,关闭宝宝照片。

②将宝宝头像这一个图层设为隐藏,在背景图层上方(先单击背景图层后创建)创建一个新图层,用画笔工具(设置硬度最小)在向日葵中心涂抹(可以将笔的直径设大,设为100)。

③将中心完全涂抹过后,让宝宝层显示出来,点击宝宝层,选择菜单 图层|创建剪贴蒙版,意思就是在宝宝这层上设置剪贴蒙版。此刻便可发现宝宝头像就放在向日葵中心了。还可稍稍移动位置。

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下面的一层(无论什么颜色的画笔)看做形状层蒙版层,上面一层看做上色层。下形上色。

⑤另一种快速创建剪贴蒙版的方法就是,按住alt键,将鼠标放置在两层中间,当鼠标变成两个圆圈加一个箭头的样式时,按下鼠标,可以快速去除或者创建剪贴蒙版。

⑥点击蒙版层(画笔画过的层),我们还可以用画笔工具在画布上面继续涂抹,可以看到这个蒙版层事实上是对上面一层(宝宝层)的显示起作用。当然,如果擦的过多,还可以用橡皮擦工具(将其直径设置大一点)将露出来的多余的部分擦除掉。

9.创建填充蒙版(纯色、渐变、图案)

①打开两张图像,与上面一样,用图层蒙版将二者整合; ②单击整合过的图层,再单击面板下方‘创建填充蒙版’,选择纯色; ③在图层面板上调整蒙版颜色的不透明度,将它调小一点; ④用画笔工具在中间涂抹,将头像涂抹出来。(前景色是黑色) ⑤如果想改变周围的颜色,可以双击纯色图层图标;

⑥还可以修改图层面板上第一个属性,即混合模式,默认‘正常’,打开下拉菜单可选择其他的模式,比如选择‘颜色’或者‘饱和度’,可发现融合效果更好。 ⑦同样创建填充层时也可以选择渐变或者图案,选择好后,首先将其不透明度调低,能看见背景图像后就开始用画笔涂抹。

10.智能对象与智能滤镜

①新建一个PS文件,再打开一张宝宝的图片,用矩形选框工具将宝宝头像选出来拖移到新建的PS空白文件中;

②按CTRL+T, 图像上出现控制点,我们将其缩小,回车应用。然后在按CTRL+T,将其放大,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有损的缩放,图像缩小再放大后变得模糊不清了。

③要想改进这种有损缩放,我们可以将图像转为智能对象。

④即从历史记录中返回到原来的样子,在该图层上点击右键,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然后按CTRL+T, 图像上再次出现控制点,我们将其缩小,回车。之后再放大,可以看到图像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智能对象的一个好处。

⑤当然也可以选中多个图层的图像,在图层上点右键,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此时选中的所有图像就都转为了智能对象。

⑥对智能对象可以使用智能滤镜。点击刚刚转换为智能对象的图像层,选择菜单滤镜|艺术效果|海报边缘,或者其他风格,就可以在图层面板中发现多了智能滤镜蒙版。点击这个智能滤镜蒙版,然后用画笔工具在产生风格的画布上涂抹可以发现效果。 实例:

打开宝宝照片,选择菜单 滤镜|抽出,然后将小孩轮廓大致扫出来,用油漆桶工具将中间涂色,然后点击右侧预览,用边缘修饰工具和清除工具将图像精细调整,然后单击确定 添加一个新图层

添加图案填充,选择一个图案。然后将宝宝层拖动到该新图层上方,可发现宝宝层显示出来;

还可给其添加填充风格,曲线等等,调整红绿蓝的程度。

推荐第3篇:PS教学

Photoshop

教学大纲

4.选区工具的填充:选区工具除了针对图片可作空白填充色彩使用。

(填充前景色快键Alt+Delete填充背景色快捷键Ctrl+Delete)以及调色板变换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1.前景色和背景色

A.前景色显示在工具箱中上面的颜色选择框中,背景色显示在下面的选择框中。默认的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快捷键为D)。

B.如果查看的是Alpha通道,则默认的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

C.在工具箱中单击“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按钮,即可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快捷键为X)。

D.更改前景色或背景色,在工具箱中单击“前景色”或“背景色”按钮,弹出“拾色器”对话框。

2.“颜色”调板(快捷键为AIt+W然后W)

选择“窗口”|“颜色”命令,可打开“颜色”调板。在其左上角也有前景色和背景色图标,也可利用它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 3.“色板”调板

选择“窗口”|“色板”命令,可打开“色板”调板。使用该调板不仅可以选取前景色和背景色,而且可以创建自定义颜色集,创建的自定义颜色集可以保存后使用。 4. “色板”调板

单击“色板”调板右侧的三角形按钮,弹出调板菜单。

5.吸管工具(快捷键为I)

使用吸管工具不仅能从图像中取样颜色,也可以指定新的前景色或背景色。在工具箱中选中吸管工具,然后在想要的颜色上单击即可将该颜色设置为新的前景色。如果在单击颜色时,同时按住Alt键,则可以将选中的颜色设置为背景色。

五.视图的缩放和抓手工具

1.放大视图是Z键。缩小视图可以单击右键,也可以按住Alt键同时单击左键。

2.放大:Ctrl+“+”键;缩小:Ctrl+“-”键。

3.按F键可以在标准模式、带菜单模式和全屏模式这三种视图模式间进行切换。 4.隐藏工具箱和面板:按Tab键;隐藏面板:Shift+Tab键。 5.当将图像放大到超出图像画布时,可用抓手工具进行浏览。

六.导航器

可以在窗口菜单栏里隐藏和显示它,可以在工作区任意拖动,以及导航器的使用。

教学环节(理论)

1.基本选区工具:基本选取工具包括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就是用来编辑的范围,一切命令只对选区内有效,对区域外无效。

2.抽出选区工具:抽出也属选区的一个选项。抽出是抽出图像中需要的部分,而去掉不必要的图像。

一.选框工具

使用选框工具选取图像区域是最常用且最基本的方法。使用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可以分别选择矩形、椭圆形、竖线和横线区域。(快捷键为M键)

1.矩形选框工具

Photoshop CS中文版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选项调板统一归于菜单栏下的工具选项栏,所以选中矩形选框工具后,选项栏也相应变为矩形选框工具的选项栏。矩形选框工具的选项栏分为3部分:修改选择方式、羽化与消除锯齿和样式,

2.选框工具分为: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单列选框工具。

二.套索工具

套索工具也是一种常用的范围选取工具,可用来创建直线线段或徒手描绘外框的选区。需注明的是磁性套索工具较为特别,它是手动然后根据颜色边缘来区别选取选区的。(快捷键为L键) 1. 套索工具分为: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

三.魔棒工具

魔棒工具可以选择图像内色彩相同或者相近的区域,而无须跟踪其轮廓。还可以指定该工具的色彩范围或容差,以获得所需的选区。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即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捷键为W键)

四.选区工具的属性

1.选区参差操作:分为单选区、并集、相减、结合四个工作块,在处理一些复杂图形时便于绘图。

(使用选区时除使用属性栏,加选区按住Shift键;减选区可按Alt键;相交选区可按Shift+Alt键。

若在图层选区与图层选区使用参差操作时:选区并集Shift+Alt键;选区相减Ctrl+Alt键;选区结合 Ctrl+Shift+Alt键)

2.羽化:通过羽化选区边界,可以使选区的边缘模糊,以融合到背景图像中。(提示:两种不同使用 方法,绘选区前定义羽化值生效;绘选区后定义用菜单里的羽化即(快捷键为Ctrl+Alt+D)。 3.消除锯齿

通过减少每个像素与背景像素间的颜色差别,可以使选区的锯齿状边缘得到平滑。可以通过消除锯齿选项填充文字的边缘像素,让边缘产生光滑,从而使文字的边缘混合到背景中。

五.滤镜-----抽出(Ctrl+Alt+X)

弹出一个窗口有按以下步骤使用:

1.是否需要将图片放大,或者是缩小操作; 2.选择合适笔的大小;

3.在要选择的对象,边缘用画笔涂抹,然后用颜色桶填充,点击确定即可(如果涂抹的范围大了,可以用橡皮擦出。)

4.不小心涂错了,可以直接按(Ctrl+Z)

到选择区域内。(快捷键为Ait+S然后R键) 八.变形选区(分两种)

1.变换选区本身:选取创建选区状态,在对像上按右键对话小菜单内选择:变换选区。

(快捷键为Ait+S然后T键)

2.变换选区内容(即自由变换):选取创建选区状态,在对像上按右键对话小菜单内选择:自由变换。

(快捷键为Ctrl+T);

当面图层复制变换当前选区内容(快捷键为Ctrl+Ait+T);

再制快捷键为(Ctrl+Shift+Ait+T):复制一个Ctrl+ Ait +T,然后按需求调整包括变换大小,回车键取消变换,可再制了,一般用于有规则的变换图形。

变形选区能够对选区进行变换和变形。它应用几何变换来更改选取范围边框的形状,能够对整个图层、路径和选区边框进行缩放、旋转、斜切、扭曲,也可以旋转和翻转图层的部分或全部、整个图像或选区边框。

九.存储与载入 (快捷键为Ait+S然后S/L键)

分为存储的设置、载入选区两部分讲解。方便编辑图像,选区提供了存储选区的功能。存储后的选区将成为一个蒙版保存在通道中,需用时再从通道中载入。

-----新建图层

复制图层方法:A.不同文件之间用移动工具把它移动到文件即可;B.同一文件之间选中图层用复制Ctrl+C、粘贴Ctrl+V,或者按Ctrl+J即可复制当前图层;C.在图层的缩略图中点右键,选中相应的命令。

删除图层方法:选中图层,在图层面板中,点:删除按钮。按Alt+L+L+L键也可删除。 2.图层重命名和顺序

图层的名称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才能便于创作过程中的记忆图层位置也可重新定位,以便于更好的按置图片的上下,创作效果。

图层重命名的方法:双击图层命即可更改图层名字。

更改图层顺序的方法:A.在图层面板中,直接按住图层缩略图,将它移动到目的地;

B.按Ctrl+[下移一层, 按Ctrl+]上移一层,按 Shift +Ctrl+]置于顶层,

按 Shift +Ctrl+[置于底层

3.图层成组

允许将多个图层编成组,这样在对许多图层进行同一操作时(比如,改变图层的混合模式)只需要对组进行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编辑较多图层的工作效率。

图层成组的方法:按住Alt键在两层中等鼠标变,点即可实现编组;按住Ctrl+G键也可。

取消成组的方法:Ctrl+ Shift +G键

4.图层的链接和合并

讲解如何使用和辨别图层的链接,图层的链接可以将连接的图层一起进行编辑如移动和变形。图层合并是指将相关的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图层合并方式共有3种:合并链接图层、合并可见图层、拼合图层。

图层链接方法:链接的图层可以一起移动,只要在图层面板中按住鼠标在“画笔”所在列拖动,可以链接多个图层。

图层合并方法:A.合并可见图层Ctrl+ Shift +E键; B.合并链接图层Ctrl +E键; C.向下合并Ctrl +E键; D.或者在图层面板里点”黑色三角形”按钮,在弹出的菜单选择。

5.图层的显示与隐藏:只需要在图层面板单击相应的眼睛图标。按住Alt键,点图层,只显示点击的图层,其它图层统统隐藏。

6.与前图层编组:上面图象的显示范围,受它下面图层形状的影响,可以制作一些特殊效果。

7.图层透明度:若透明度越高,那么就越能透过本图层看到下一图层的对象。

8.图层的对齐与分布:A.图层-----对齐到链接图层; B.图层-----分布链接的; C.选取链接图层,选中移动工具,在面板中拖动直接拖。

9.图层的锁定:锁定图层则不能再编辑该图层,要锁定图层只需点图层面板中的“锁定”按钮。

A.锁定透明象素;透明区域受到保护;

B.锁定图象象素;不能再进行绘图操作;(如不能再填充颜色)

C.锁定位置:不能再移动对象;

D.锁定全部:所有有关图层的操作都将不能操作。

2).修正图像的工具还有修复画笔、修补(快捷键为J)

A.修复画笔:选按住ALT键,采取样点,而后用画笔在要修复的地方拖动鼠标。

B.修补:在选项栏 中,选中“源”,而后用修补工具选取要修补的地方,最后将修补工具放在送区内,将其拖到合适的地方,即可将原选区填充。

3).修正图像的工具还有仿制图章、图案图章(快捷键为S)

A.仿制图章:与修复画笔相似,选按住ALT键,采取样点,而后在需要修补的地方拖动;

B.图案图章:类似画笔,与画笔不同的是,画笔画出的图像只能是单一的颜色,而图案图章,画出的图像比较丰富。

4).历史记录画笔、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快捷键为Y)

3.处理曝光度(快捷键为O)

用于改变图像曝光度的工具有减淡工具、加深工具和海绵工具。按下减淡工具按钮,稍停片刻,会在其右边显示出其他工具。

A.减淡工具: 减淡工具用来加亮图像的区域,使图像区域的颜色发亮,以达到不同的图像效果。

B.加深工具: 加深工具用来变暗图像的区域,使图像区域的颜色变暗,以达到不同的图像效果。 C.海绵工具: 海绵工具可以精细地增加或减少图像的色彩饱和度。

4.文字标注工具(快捷键为N)

选择注释工具,然后在需添加注释的地方,单击即可,要退出点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删除用移动工具在上面点击,按DEL即可,也可点右键。

3. 结果颜色:混合后得到的颜色。

模式:正常、溶解、变暗、正片叠底、颜色加深、线性加深、变亮、滤色、颜色减淡、线性减淡、叠加、柔光、强光、亮光、线性光、点光、差值、排除、色相、饱和度、颜色、亮度

常用模式:正片叠底:底色与混合颜色相乘,结果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

幕:结果总是较亮的颜色;

加:混合颜色覆盖底色,但底不会完全替换;并且底色的亮度与暗度会保持;

光:使底色变亮或变暗,主要取决于混合颜色,若亮度大于50%灰色亮,则底色变亮,反之变暗;

亮:该模式中,底色与混合颜色中较亮的将作为结果颜色;比混色颜色的被替换,而比混合色亮的不变;

暗:该模式中,底色与混合颜色中较暗的将作为结果颜色;比混合颜色亮的被替换,而比混合色暗的不变。

三.载入图层选区:只需按住Ctrl键,点该图层的缩略图即可。

教学方法: 1. 主要采用调整图层可以将通俗图片制作成广告效果,例如:

制作方法:打开图片(后续全部是图层调整)—色相饱和度(0/21/0)—可选颜色(黄色100/0/100/—青色100/91/-2/2—洋红7/14/0/1)—通道混和器(红104/0/0/0—蓝12/140/-70/0—绿0/102/0/0)—可选颜色(蓝色13/0/0/7)—色阶(7/0.85/255)—新建图层Shift+Ctrl+Alt+E盖印图层—选取人物Ctrl+J新图层—美白人物—复制人物图层—高斯模糊、柔光、透明度75%—盖印图层—高度/对比度(6/13)—可选颜色(红色0/0/15/8—洋红0/6/0/0)—添加文字—制作完成

2.运用图层调整可以制作羽毛效果,例如下图:

制作方法:背景填充黑色—创建新图层—创建矩形选框(竖立)填充白色—风吹—自由变换拉宽—旋转90度(竖立)—扭曲(极坐标)—选区选择半边羽毛—水平复制—合并图层—色彩范围(容差调大)—图层调整(渐变填充)—扭曲(切变)—复制旋转—再制—完成制作

制作方法:打开或者制作一个有月球的图片—外发光—点出选区新建图层—用画笔填充各种色彩—高斯模糊—将图层模式改成滤色—制作完成。

教学环节(理论)

一.图层的样式

图层的有着大量的自动效果,包括投影、发光、斜面和浮雕等。应用图层样式效果时,一个“f”图标会出现在“图层”调板中图层名称的右边。在移动或者编辑图层内容时,图层效果被相应更改。 1.混合选项

2.投影:“投影”能给图层加上一个阴影。

3.内阴影:物体的内阴影如水滴、宝石,可使图层产生内陷的阴影效果。

4.外发光:用这个调板给图层边缘加上一个光芒环绕的效果。

5.内发光:这个调板能给图层加上一个内部发光的效果。 6.斜面和浮雕:这个调板能给图层加上斜面和浮雕的效果。 7.光泽:这个调板能给图层加上类似绸缎的光泽。

8.颜色叠加:这个调板能给图层加上一个带有混合模式的单色图层。 9.渐变叠加:这个调板能给图层加上一个层次渐变的效果。

10.图案叠加:使用“图案叠加”调板能给图层加上一个图案化的图层叠加效果。 11.描边:使用“描边”调板能给图层加上一个边框的效果。

制作方法:新建等比文档—默认前背景色—云彩—液化(向中心旋转)—玉手镯选区(删除和保留内容)—斜面浮雕和内阴影(注意:等高线的调整即玉手镯的高光)—色相饱和度—制作完成。

制作方法:立体字制作方法多样化,主要运用图层样式中的阴影、斜面浮雕、外发光、颜色叠加等。 3. 做火焰效果

制作方法:新建文档—背景填充红色—输入红色空体字样、边缘保持较粗—涂抹边缘成火苗效果—图 层样式外发光红色、颜色叠加黄色—复制文字图层—自由变换(垂直翻转)—图层调整(渐变叠加) 做倒影效果—调节画笔运用图层样式制作火星效果—制作完成。

2. RGB:(红、绿、蓝)通常用于显示,是Photoshop默认的颜色模式; 3. CMYK:(青、品红、黄、黑)通常用于印刷、打印;

4. HSB:(色调、饱和度、亮度)垂足方向调亮度,水平方向调饱和度; 5. 灰度:可表现高品质的黑白图像;

6. 索引颜色:该模式通常用于多媒体动画或网页制作,图像文件较小。

二.图像的色彩调整

进行图像色彩调整,主要使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子菜单的各个命令。( 跟图层调整的区别是:它是针对当前图层,而图层调整则是针对以下所有图层,并且还副带蒙版编辑。)

色阶、自动对比度、曲线调节、亮度/对比度等命令主要用于对图像的对比度进行调整,可改 变图像中像素值的分布并能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调整色调。可选颜色、色彩调节、自动色阶、等命令 可以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色相/色彩饱和度、替换颜色、反相、色调均化等命令可对图像中特定颜色进行修改。(详细讲解图像菜单里的色彩调整子菜单的重点) 1.色阶和自动色阶(快捷为Ctrl+L)

“色阶”调整命令允许用户通过修改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区和高光的亮度水平来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和颜色平衡

在调整的过程中,若想返回到原图像,那么只需按住Alt键,点取消,此时取消变成复位。

2.曲线 (快捷为Ctrl+M)

与“色阶”命令类似,“曲线”命令可以调整图像的整个色调范围。但与“色阶”命令不同的是,“曲线”命令并不是用3个变量(高光、暗调和中间调)来进行调节。它将图像的色调范围分成了4部分,并且可以微调到0~255色调值之间的任何一种亮度级别。若要曲线网格更精细,请按住Alt键。 3.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命令可以简单快捷地调整图像暗调区、中间调区和高光区的各色彩成分,并混合各色彩达到平衡。不过它只能做粗略的调整。如果要精确调整图像中各色彩的成分,还是需要用“曲线”命令或“色阶”命令调节。Ctrl+B可以使图像偏向某一指定颜色,并且可以让该颜色是亮还是暗。

4.亮度/对比度和自动对比度

“亮度/对比度”命令能一次性对整个图像做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它不考虑原图像中不同色调区的亮度/对比度差异的相对悬殊,对图像的任何色调区的像素都一视同仁。所以,它的调节虽然简单但是并不准确。但是,对各色调区的亮度/对比度差异相对悬殊不太大的图像还是能起到一些作用。

5.色相/饱和度(快捷为Ctrl+U)

“色相/饱和度”命令能让用户单独调整图像中一种颜色成分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所谓色相,简单地说就是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所谓饱和度,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颜色的鲜艳程度,颜色越浓饱和度越大;所谓亮度,如前面介绍的那样,就是明亮程度。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之间的关系。

6.去色 (快捷为Shift+Ctrl+U)

选择“图像”|“调整”|“去色”命令能够去除图像中的所有色彩,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在去

除的过程中,每个像素保持原有的亮度值。这个命令与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将饱和度值调为 -100时的效果相同。

7.替换颜色

“替换颜色”命令能让用户围绕要替换的颜色创建一个暂时的蒙版,并用其他颜色替换所选颜色。该命令还可以设置替换颜色区域内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8.可选颜色

“可选颜色”命令是一种在高端扫描仪和一些颜色分离程序中使用的技术。它基于组成图像某一主色调的4种基本印刷色,选择性地改变某一种主色调的印刷色的含量,而不影响该印刷色在其他主色调中的表现,从而对图像的颜色进行校正。 9.通道混合器

“通道混合器”命令靠混合当前颜色通道来改变一个颜色通道的颜色。巧妙使用该命令,可以对图像的色彩做如下处理:

(1) 创造一些其他颜色调整工具不易做到的效果。

(2) 从每种颜色通道选择一定的百分比来制作高质量的灰度图像。

(3) 创作高质量的棕褐色图像或其他颜色的图像。

(4) 将图像转换到其他可选的颜色空间。

(5) 交换或复制通道。

10.渐变映射

利用“渐变映射”命令,可以将一幅图像的最暗色调映射为一组渐变色的最暗色调,将图像最亮色调映射为渐变色的最亮色调,从而将图像的色阶映射为这组渐变色的色阶。 11.照片滤镜

“照片滤镜”命令模仿以下方法:在相机镜头前面加彩色滤镜,以便调整通过镜头传输的光

的色彩平衡和色温,使胶片曝光。“照片滤镜”命令还允许用户选择预设的颜色,以便向图像应用色相调整。如果希望应用自定颜色调整,则“照片滤镜”命令允许用户使用拾色器来指定颜色。 12.反相(快捷为Ctrl+I)

图像的颜色会反转。利用这个功能,用户能够将一张黑白图像转换为负片,或者将一张扫描

的黑白负片转换为正片。但是,由于彩色底片的最低层中含有一层橙色膜,所以“反相”命令不能 将扫描的彩色底片变成正片。 13.色调均化

均重新分配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值,使它们能更均匀地表现所有的亮度级别。应用该命令时,

图像中最暗的像素被填上黑色,最亮的像素被填上白色,然后其他亮度均匀变化。 14.阈值

阈值命令能把彩色或灰阶图像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可以指定一定色阶作为阈值,然

后执行命令,于是比指定阈值亮的像素会转换为白色,比指定阈值的像素会转换为黑色。 15.色调分离

“色调分离”命令可指定图像每个通道的亮度值的数目,并将指定亮度的像素映射为最接近的

匹配色调。若要使用自己指定的颜色数,可先把该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指定色阶数,接着 把图像转换成原来的颜色模式,用指定的颜色替换灰色调即可。 16.变化

“变化”命令可以在调整图像或选区的色彩平衡、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同时,看到图像或选区调整

前和调整后的缩略图,使调节更加简单、清楚。这个命令对于色调均匀、不需要精确调节的图像 非常适用。但是,该命令不适用于索引颜色模式的图像。

四.编辑图像

图像处理是一个从整体到细节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图像的整体编辑主要包括设置图像尺寸、设置画布尺寸、裁切图像、旋转图像、扭曲选定的对象和改变选定对象的透视效果。 1.设置图像大小

在制作时都需要重新设置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不仅可以节省空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按照版面要求的尺寸来制作。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清晰度就越高,在更改图像大小时注意控制好大小与分辨率之间的协调,不要影响图像品质。

2.设置画布大小

画布是指图像的工作空间。就是将图像的边缘背景扩大,多出的空间中显示与图像背景色相同的颜色和透明度;如果减小画布大小,图像将被裁切只剩下与新画布大小一样大小的部分图像,而不是将整幅图像缩小来适应新的画布大小。这就是改变画布大小与改变图像大小根本的区别。 3.裁切图像

对图像的裁切可以采用缩小画布的方法,但是如果用户需要裁切得到图像中某一个确定部位的图案,就需要用到裁切图像。

4.旋转图像

旋转图像可以采取旋转画布的方法来实现,也可旋转图像中特定的层。

采用旋转画布来旋转图像的方法能够旋转或翻转整幅图像,但不能用于单个或部分图层、路径和选区边框的翻转。要旋转画布,选择“图像”|“旋转画布”子菜单中的相应命令即可。 5.自由变换的选区内容分两种

A.自由变换剪切选区的内容(快捷键为Ctrl+T)

B.自由变换复制选区的内容(快捷键为Ctrl+Ait+T),(再次变换快捷键为Shift+Ctrl+T)

1.Photosho 7.0中文字工具共包含四个工具的功能:

A.横排文字工具用于添加水平文字图层 B.直排文字工具用于添加垂直文字图层

C.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用于添加水平文字,并将文字区域转化为蒙版或选区。 D.直排文字蒙版工具的功能同水平文字蒙版,只不过文字是垂直排列的。 2.文字工具的使用和属性

A.移动文字:确认用移动工具进行移动;还在输入状态时,按住Ctrl键也可以移动文字。

B.更改文字内容:选中文字图层,而后用文字工具在文字里单击,便可编辑和更改文字的内容。

C.编辑文字相关快捷键:慢慢增大字号(按Ctrl+Shift+>)慢慢减小字号(按Ctrl+Shift+

快速增大字号(按Ctrl+Shift+Alt+>)快速减小字号(按Ctrl+Shift+Alt+

快速拉大间距(按Ctrl +Alt+右键头)快速缩小间距(按Ctrl +Alt+左键头)

D.设置消除锯齿方法:尖锐、明晰、光滑、强。

E.对齐方法:居中、左对齐和右对齐等。

F.颜色:设置文字的颜色,默认为前景色。

G.创建变形文本:这一功能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文本的多种变化,而且无需对文字栅格化。 3.文字的输入和编辑(快捷键为T)

输入文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输入文字;二是使用文本框输入文字。

A. 直接输入文字分成横竖排列两种。 B. 文本框输入文字:可以进行拉伸和旋转。 4.创建文字选区

文字蒙版工具和文字工具的区别就在于它可以向任何图层中添加文本,而且在添加文本时不会创建新图层,文字将处于浮选状态。它的使用方法与文本工具差不多,但它不能产生真正的文本,而是在图层中产生一个处于浮选状态,由选择线包围的虚文本。 5.字符和段落调板

此调板上有字符、段落两个选项,需详细讲解。

制作方法: 新建等比文档—填充黑色背景—建立白色文字—文字删格化—向下合并—旋转画布90度(顺时针)—风吹效果(多次))—旋转画布90度(逆时针)—波纹—灰度—索引模式—颜

色表(黑体)—RGB模式(完成制作)

创建渐变颜色,可以使图像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效果增强。本章介绍填充渐变颜色的工具和自定义渐变模式。

1.渐变工具(快捷键为G)

渐变工具可以创建多种颜色之间的逐渐混合。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其工具选项栏中将显示渐变工具的选项,同时显示出其他渐变工具,有以下几种:

(1) 线性渐变

(2) 径向渐变

(3) 角度渐变

(4) 对称渐变

(5) 菱形渐变

2.自定义渐变模式

在“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可定义新的渐变或修改现有渐变,还可将中间的颜色添加到渐变中,创建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 3.编辑—填充 4.定义图案

二.路径的概念和功能

路径是由一个或多个直线或曲线的线段构成的。一个路径上有许多锚点,用来标记路径上线段的端点,而每两个锚点之间的曲线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使用路径可以进行复杂图像的选取,可以将选区进行存储以备再次使用,可以绘制线条平滑的优美图形。

三.路径工具的讲解

1.路径工具的属性是分成两大类型的:

A.钢笔形状图层

B.钢笔路径

它们两大类型的工具基本相似都可以进行锚点编辑和转换成路径,或者转换成选区。不同的是创建钢笔形状图层是自动有图层的, 并且直接填充编辑;钢笔路径是没有图层的,直接在路径区生成一个路径图层需转换才成为选区填充编辑。两者区别作以详细讲解,重点讲解路径部分。 2.路径工具的细分

创建路径包括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钢笔工具是一种矢量绘图工具,可以精确绘制直线或光滑的曲线;多边形工具则是固有的图形方便制作成路径。

A.钢笔工具:绘制不同类型的曲线路径,需要合理控制锚点的方向线和方向点。

1.绘制普通曲线

2.绘制S形曲线

3.绘制光滑点和角点

B.自由钢笔工具

自由钢笔工具的选项栏与钢笔工具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勾选“磁性的”复选框,就变成了磁性钢笔工具,磁性钢笔工具可以自动寻找图像的边缘。

C.多边形工具

使用多边形工具可以十分方便地创建指定形状的路径。矩形工具的工具选项栏与钢笔工具的工具选项栏基本一致。

四.路径的创建

编辑路径工具可用到添加锚点工具、删除锚点工具和转换点工具。 1.绘制直线:按住Shift键。

2.绘制曲线:选确定

有实心点,这些就是“控制点”按住Ctrl键,拖动控制点,可以改变曲线的形状,并且按住Alt键,可以改变曲线方向。

五.路径的使用

1.移动、调整、复制和删除路径

A.选择路径选择工具后,可以选中整条路径,按住左键拖动就可以移动路径。如果在拖动的同时按住Alt键可以复制整条路径。选择直接选择工具后,可以单击选中某一个锚点,或拖动选择整条路径中的部分锚点和曲线线段。

B.“路径”调板集编辑路径和渲染路径的功能于一身。在这个调板中,可以完成从路径到选区和由选区到路径的转换,还可以对路径添加一些特殊效果,使得路径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2.路径的建立方法:

A.由选区转换为路径

B.直接创建路径

C.使用“路径”调板中的按钮创建路径

3.路径与选区的相互转换

A.将路径转换为选区:点“路径”面板下的相应按钮。按住Ctrl键点击路径缩略图也可以将路径转换成选区;

B.将选区转换为路径:选点击“新建路径”,然后点“将选区转换成路径”按钮即可。

4.填充路径

使用路径除了用来精确建立一个选区作以绘画之外,还需要对路径进行填充。本节介绍路径填充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创建一个路径,然后选择“路径”调板中的“填充路径”命令,打开“填充路径”对话框。 5.描边路径

描边路径与填充路径十分类似,创建路径后,单击 “描边路径”,出现对话框设置颜色和大小。

通道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将一幅图像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对其中某一部分进行编辑而不影响其他部分、存放图像的颜色信息、Alpha通道可以将选区作为8位灰度图像存放并被加入到图像的颜色通道中,用来定义和保存图像的选区。通道的可编辑性很强,如色彩选择、套索选择、笔刷等都可以改变通道,几乎可以把通道作为一个位图来处理,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通道相交集、叠加、相减的动作来实现对所需选区的精确控制。

二.通道分类

1.通道大致可以分为:

(1) 复合通道(颜色信息通道); (2) 专色通道(用于专色油墨印刷的附加印版)

(3) Alpha通道

(4) 单色通道

(5)将路径永久保存:只需双击该路径缩略图,取一名称即可。

A.Alpha通道: Alpha通道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术语,指的是特别的通道。

Alpha通道与图层看起来相似,但区别却非常大:Alpha通道可以随意地增减,这一点类似于图层;但Alpha通道不是用来储存图像而是用来保存选区的。在Alpha通道中,黑色表示非选取区域,白色表示被选取区域,不同层次的灰度则表示该区域被选取的百分率。

通道的基本知识:

(1) 每个图像最多能够包含56个通道,包括所有颜色通道和Alpha通道。

(2) 所有通道都是8位灰度图像,能够显示256级灰阶。

(3) 可以随意添加或删除Alpha通道。

(4) 可以指定每个通道的名称、颜色、蒙版选项和不透明度。

(5) 所有新通道具有与原图像相同的尺寸和像素数目。

(6) 可以使用绘画和编辑工具在Alpha通道中编辑蒙版。

(7) 可以将选区存放在Alpha通道,以便在同一图像或不同的图像中重复使用它们。

(8) Alpha通道能够转化为专有通道。

B.专色通道:专色通道是一种特殊的颜色通道,它可以使用除了青色、品红、黄色、黑色以外的颜色来绘制图像。专色是用来替代或补充印刷色(CMYK)的预混油墨,每种专色在付印时要求专用的印版。在Photoshop中,要将专色应用于特定的区域,必须使用专色通道,它能用来增加或预览图像中的专色。专色通道具有以下属性:

(1) 除了在多通道模式中,不能将通道置于默认的通道之上。

(2) 专色通道不能被应用于独立的图层。

(3) 专色通道能和颜色通道合并,并能将专色通道分离为颜色通道元素。

2.不同的颜色决定不同通道数目

(1)对于RGB模式,它有一个用于编辑的复合通道,即“RGB通道。还分别有:R通道、B通道、G通道。(用于电子显示)

(2)对于CMYK模式:它有一个用于编辑的复合通道,即“CMYK“通道。还分别有:C通道、M通道、Y通道、K通道。

三.通道的基本操作

有关通道的编辑操作,可以在通道调板中完成通道的建立、删除、复制、显示、隐藏、重新排列、选择操作通道,以及编辑通道等。

1.通道的显示与隐藏:打开通道面板,点“眼睛“图标即可;

2.新建通道:点通道面板下的“新建“按钮即完成新建;

3.复制通道:把要复制的通道拖入到面板下的“复制“按钮;

4.删除通道:把要删除的通道拖入到面板下的“删除“按钮;

5.将选区保存为通道:打开通道面板,点在板下的相应按钮;

6.将通道转换为选区:点通道面板下的按钮,或者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这的缩略图;

7.通道的分离:将通道分为单个文件分别保存。要分离通道必须是分离图层背景。如果没有图层背景,那么点“图层—新建—图层背景“;

8.通道的合并:先得打开等合并的几个文件,且要有相同大小,也可以让通道互换,产生另一种图像效果;

9.专色通道:常用于(烫金、烫银),附加印板。选定一个选区,点通道面板右上角的黑三角形,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专色通道”即可。

七.蒙版的概念与功能

当要给图像的某些区域运用颜色变化、滤镜和其他效果时,蒙版能隔离和保护图像的其余区域。也可以将蒙版用于复杂图像编辑,比如将颜色或滤镜效果逐渐运用到图像上。另外,蒙版让您将费时的选区储存为Alpha通道并重新使用。蒙版是作为8位灰度通道存放的,可以用所有绘画与编辑工具细调和编辑它们。在“通道”调板中选中一个蒙版通道后,前景色和背景色以灰度值显示。

八.蒙版的使用

在Photoshop中,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使用蒙版。

1.图层蒙版:以创建图层蒙版以控制图层中的不同区域如何被隐藏或显示。通过更改图层蒙版,可以将大量特殊效果应用到图层,而实际上不会影响该图层上的像素。

2.快速蒙版:快速蒙版功能可以快速地将一个选区变成一个蒙版。然后对这个快速蒙版进行编辑,以完成一些精确的选取。快速蒙版模式可以无须使用“通道”调板而将选区作为蒙版编辑。将选区作为蒙版编辑有很多好处,用户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 Photoshop 工具或滤镜来修改蒙版,而不会实际影响到原图像。

九.图像合成

Photoshop提供了“计算”和“应用图像”两个命令,用这两个命令可以使用与图层相关的混合效果将一个图像之内或多个图像之间的通道合成为新图像。其中“计算”命令仅用于单通道,“应用图像”命令用于单通道或复合通道。

通道中的每个像素有一个从0(黑色)~255(白色)的亮度值,“计算”和“应用图像”命令就是处理这些值,在两个通道的相应像素(图像上位置相同的像素)上进行数学运算。然后将结果组合于一个通道,最终产生复合效果。 1.图像合成

这两个命令提供图层调板中没有的两种混合模式:“相加”和“减去”。

(1) 相加:将两个通道的像素相加。

(2) 减去:将目标通道的相应像素值减去源通道中的像素值。

2.使用“应用图像”命令合成图像:“应用图像”命令可以将一个图像的图层和通道(源)与现有图像的图层和通道(目的)混合。

3.使用“计算”命令合成图像:运用通道的演算,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混合通道,创造出新的图像,如可实现多重曝光的效果。在Photoshop中,“应用图像”命令与“计算”命令功能相似,都是用来产生混合通道的效果。但“应用图像”命令只能在一个复合通道显示结果,“计算”命令则可以在除复合通道外的任意通道中显示。

1.滤镜的概念

2.各种滤镜的使用及其操作步骤 3.运用滤镜特效制作各种创意图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滤镜特效制作各种创意图像

教学环节(理论)

一.滤镜的概念

所谓滤镜,即是在摄影过程中的一种光学处理镜头,为了使图像产生特殊的效果,使用这种光学镜头过滤掉部分光线中的元素,从而改进图像的显示效果。而Photoshop中的滤镜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而且还能比实际生活中的滤镜产生出更多的图像处理效果。Photoshop中一共提供了100种不同的滤镜,这些滤镜按照不同的处理效果主要分为13类,同时,还包括一些新增的和特殊的处理效果,例如“抽出”、“液化”和图案生成器等滤镜。

二.像素化类滤镜

像素化类滤镜将图像进行分块,使图像看起来像是由许多晶格组成。在Photoshop中的像素化类滤镜中共包括7种滤镜:

1.彩块化:彩块化滤镜将色素分组,并转换为颜色相近的像素块,使图像具有手工绘制的感觉。 2.彩色半调:彩色半调滤镜的功能是模拟在图像的每一个通道上增加一层半色调的网格屏,从而模仿出半色调色点的效果。

3.晶格化:晶格化滤镜的功能是使图像结块为单一颜色的多边形栅格。

4.点状化:点状化滤镜将图像分解为点状化的图像,从而使感觉像是点画作品的效果一样。 5.碎片:碎片滤镜的功能是将对象复制几遍,然后重叠在一起,使图像看起来有种模糊不清不能精确聚焦的感觉。

6.铜版雕刻:铜板雕刻滤镜的功能是将原始图像重新以点、线条或笔划的方式绘制出来。使图像看起来像是先雕刻在模板上,然后用模板印刷出来的图像效果一样。

7.马赛克:马赛克滤镜将图像分组,并转换为颜色单一的方块,产生出马赛克的效果。

三.扭曲类滤镜

Photoshop中扭曲类滤镜是一组非常重要的滤镜。此类滤镜对图像进行扭曲和变形操作,从而使图像产生特殊的效果。本章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在图像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滤镜。对于其他一些滤镜,需要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使用。

1.切变:切变滤镜可以使图像按照设置的曲线扭曲变形。该滤镜的操作及其效果也比较简单明显。 2.扩散亮光:扩散亮光滤镜的功能是对图像进行着色处理,将图像上的高光部分当成发光对象看待,对这些高光区域进行散射,并添加相应的颗粒,从而使图像产生出发光的效果。

3.挤压:挤压的功能是对图像进行向内或向外的挤压,使图像产生一定幅度的整体变形。该滤镜有时可以模拟相机镜头在调节为不同焦距后所拍摄的图片效果

4.旋转扭曲:旋转扭曲滤镜的功能是以选区为中心来旋转扭曲图像,使处理的图像有一种漩涡的表现感觉。

5.极坐标:极坐标滤镜的功能是使图像按照一定的坐标算法产生强烈的变形。在“极坐标”对话框中用户可以选择坐标变形的方式为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变换或者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变换。 6.水波:水波滤镜的功能是使图像看起来像水中的倒映被投入了一块石子激起的层层涟漪。 7.波浪:波浪滤镜的效果有点类似于“波纹”滤镜产生的效果,但其具有更多的属性选项设置。在其中,用户可以设置产生波浪变形的生成器数量、波长、振幅、缩放比例和波类型等属性。

8.波纹:波纹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表面产生一些起伏的波纹,使产生的效果看上去像是水面的波纹

一样。

9.海洋波纹:海洋波纹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表面增加一些随机间隔的波纹,使图像效果看起来像是从水面上看水下的物体似的。

10.玻璃:玻璃滤镜产生的效果就是使图像看上去像是隔着玻璃看物体似的。

11.球面化:球面化滤镜的功能是使图像产生一种包在球面或柱面上的效果。在打开的“球面化”对话框中,用户可以设置球面化变形的方式及变形的程度。

12.置换:置换滤镜的功能是使一幅图像按照另一幅图像的纹理进行变形,最终产生的效果是利用了

式将图像的背景转换成柔和的云彩,同时将图像颜色进行反相使其与云彩混合。

4.纤维:纤维滤镜类似于云彩滤镜,根据当前前景色和背景色,并使用随机像素方式产生柔和的类似于棉花纤维的效果。

5.镜头光晕:镜头光晕滤镜通常用于在图像上添加阳光产生的光晕。这种方式可以用于模拟照相机镜头拍照时所产生的这种特殊效果。

七.画笔描边类滤镜

Photoshop中的“画笔描边”类滤镜通过为图像增加色斑、颗粒、杂色、边缘细节或纹理等使图像产生各种各样的绘画效果。该类滤镜有8种不同的滤镜:

1.喷溅:喷溅滤镜模拟喷枪对图像进行处理,效果类似于为图像添加类似霓虹灯一样的发光效果。 2.喷色描边:喷色描边滤镜的功能是按照一定的角度向图像喷射颜料,重新绘制在图像上。

3.墨水轮廓:墨水轮廓滤镜的功能是用圆滑的细线重新描绘图像的边缘细节,使图像产生出钢笔绘制的图像效果。

4.强化的边缘:该滤镜的作用是减少图像中的细节,强化图像的边缘,使处理后的图像其色彩的边缘交界显示的更加突出。

5.成角的线条:成角的线条滤镜是以对角线方向的线条来描绘图像,在图像中的光亮区和阴暗区分别用方向相反的两种线条描绘,使处理后的图像看起来具有一种油画的感觉。

6.深色线条:深色线条滤镜的功能是用短而密的线条绘制图像中的深色区域。长的白色线条绘制图像中的浅色区域。

7.烟灰墨:为图像应用烟灰墨滤镜后,图像看起来像是用一种包含有黑色墨水的画笔在宣纸上进行绘制后显示的效果。

八.素描类滤镜

Photoshop的素描类滤镜中的许多滤镜可以产生出徒手速写或绘制图像的效果,也通常用于获得三维效果,包含14种具体的滤镜:

1.便条纸:便条纸滤镜产生的效果使图像看起来像是手工纸质品制作的粘贴画。

2.半调图案:半调图案滤镜产生的效果是模拟半调网纹的效果,同时将图像转换为由前景色和背景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图案。

3.图章:图章滤镜将图像模拟为印章效果,处理过程中,印章部分用前景色代表,其余部分用背景色表示。

4.基底凸现:基底凸现滤镜用前景色填充图像较暗的区域,用背景色填充图像较亮的区域,从而使图像产生出具有凹凸感的浮雕效果。

5.塑料效果:塑料效果滤镜的处理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为图像上色,使上色后的图像效果看起来像具有立体感的3D塑料塑造出来的一样。

6.影印:影印滤镜用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种颜色来模拟影印图像时的效果,用户可以在影印对话框中控制图像效果的细节程度和前景色的强度。

7.撕边:撕边滤镜采用粗糙的颜色边缘来模拟碎纸片似的图像效果。用户可以设置撕边效果的色彩平衡程度、图像的平滑度,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的对比度等属性。

8.水彩画纸:水彩画纸滤镜的效果是使图像看起来好像是在潮湿的纤维纸张上绘画时所产生的图像效果。不同的颜色之间将溢出和混和。

9.炭笔:炭笔滤镜的作用是用前景色作为炭笔,在画布上重绘图像。进行“炭笔”处理时,图像的主要边缘用粗线绘制,图像的中间色调用细线条描绘。

10.炭精笔:炭精笔滤镜的处理效果相当于用一支与前景色相同的炭精笔绘制图像中较暗的区域,用一支与背景色相同的炭精笔绘制图像中较亮的区域而产生的效果。

11.粉笔和炭笔:粉笔和炭笔滤镜使用前景色作为粗糙的炭笔,用背景色作为粉笔,重新绘制图像的高亮和中间色调

12.绘图笔:绘图笔滤镜所进行的处理是将前景色作为油墨色彩,用对角方向的精细线条将图像重新绘制。

13.网状:网状滤镜使用前景色作为颜料,以背景色代表的画布,通过网格向画布上散播这种半固体颗粒的颜料。

14.铬黄:铬黄滤镜用于产生磨光的金属表面效果,其金属的明暗情况基本上与原图像的明暗分布对应。

九.纹理类滤镜

利用Photoshop的纹理类滤镜可以产生特殊的纹理效果图案。该滤镜组包括6种不同的滤镜:

1.拼缀图:拼缀图滤镜将图像分割为若干小方块,每个方块用该区域最亮的颜色进行填充,并在方块之间添加深色的缝隙效果。

2.染色玻璃:染色玻璃滤镜可以模拟染色玻璃的效果,处理后图像中的许多细节将丢失。

3.纹理化:纹理化滤镜对图像进行纹理化处理。用户可以在“纹理化”对话框中设置纹理的相应属性,比如纹理的类型、纹理的缩放比例、纹理凹凸程度、光线照射方向和反向效果等。

4.颗粒:颗粒滤镜模拟颗粒效果为图像增加纹理。用户在“颗粒”对话框中可以设置颗粒的类型、颗粒密度,以及图像的对比度等属性。

5.马赛克拼贴:马赛克拼贴滤镜将图像分割为不同形状的小块,并加深在这些小块交界处的颜色,使之看起来显出缝隙的效果。

6.龟裂缝:龟裂缝滤镜模拟在粗糙的石壁上进行绘图时形成很多裂纹的效果

十.艺术效果类滤镜

艺术效果类滤镜共包含15种不同的滤镜,使用这些滤镜,可以产生传统绘画、自然媒体和其他不同风格的艺术绘画效果。

1.塑料包装:塑料包装滤镜的功能是强调图像的表面细节,使处理后的图像像是进行塑料包装似的。

2.壁画;壁画滤镜的功能是将相近的颜色用单一的颜色代替并加上粗糙的边缘,使图像看起来的效果像是早期的壁画一样。

3.干画笔:干画笔滤镜的效果是通过减少图像的颜色来简化图像的细节,使图像显示的效果介于油画和色彩画之间。

4.底纹效果:底纹效果滤镜的功能是在用纹理作为背景的基础上绘制图像,从而使图像显得像是添加了底纹一样。

5.彩色铅笔:该滤镜的效果是使处理后的图像看上去好像是用彩色铅笔绘制的图案一样,即用各种颜色的彩色铅笔在需要处理的图像上按照某一特定的方向进行勾画,使勾画的图案具有铅笔一样的粗糙线条状同时又表现图像的整体美感。

6.木刻:木刻滤镜的效果是减少图像中原有的图像,将类似的颜色用同一种颜色代替,使处理后的图像看起来像在早期的木板上刻划并印刷出来后所产生的图像一样。

7.水彩:水彩滤镜的功能是简化图像的细节,改变图像边界的色调,并饱和图像的颜色,使图像产生水彩效果。

8.海报边缘;海报边缘滤镜的功能是减少图像的颜色,查找图像的边缘,并在边缘处添加黑色轮廓。

9.海绵:海绵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上产生一些大块的斑点,从而模拟出用海绵绘画时的效果。有时,这种生成的随即斑点效果还可以用于制作迷彩色之类的效果。

10.涂抹棒:涂抹棒滤镜的功能是将图像中较暗的区域用短而黑的线条进行涂抹,使图像处理后部分区域的效果就好像是用炭笔进行素描绘制出的图像一样。

11.粗糙蜡笔:粗糙蜡笔滤镜的功能是使用彩色蜡笔在布满纹理的背景上描绘。

12.绘画涂抹:绘画涂抹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上进行涂抹操作,以使图像产生模糊的效果。

13.胶片颗粒:处理时,对图像的暗色调和中间色调恰当地应用一些均匀的颗粒,使处理后的图像更加逼真。

14.调色刀:调色刀滤镜的功能是取消图像边缘的颜色细节,使图像看上去好像是用刀子刮去了这些细节,从而使图像产生出画布的感觉。

15.霓虹灯光:霓虹灯光滤镜的功能是为图像添加类似霓虹灯一样的发光效果。

十一.视频类滤镜

视频类滤镜用来处理视频图像并将其转化为普通图像,或者将普通图像转变为视频图像。该滤镜在通常的图像处理情况中很少遇到,不作详细讲解。

十二.锐化类滤镜

锐化类滤镜通过增加相邻像素间的对比度来使本来比较模糊的图像显得较为清楚。该子菜单中4种锐化滤镜:

1.锐化:锐化图像的边缘,使图像看起来感觉更清晰。 2.进一步锐化:产生比锐化滤镜效果更强的锐化。

3.锐化边缘:通过查找图像中颜色变化的边缘来进行锐化,使图像的边界轮廓更为明显。 4.USM锐化:查找颜色边缘,并在边缘处产生出一条更亮的线条以强调边缘。

十三.风格化类滤镜

风格化类滤镜通常可以用来创建印象派作品的艺术效果,共包含9种不同风格的滤镜:

1. 凸出:凸出滤镜对图像处理后将图像转变为一系列突出的三维立方体或锥体。用户可以在打开的凸出对话框中设置凸出的类型、凸出块的尺寸和凸出高度等方面的凸出属性。

2.扩散:扩散滤镜处理时,搅乱并扩散图像中的颜色,使图像看起来好像是通过磨砂玻璃观察图像时的效果。在打开的“扩散”对话框中,用户还可以设置扩散的模式。

3.拼贴:拼贴滤镜将原始图像分割为许多方形的小图块,每个图块都有一定的侧移。在打开的“拼贴”对话框中,用户可以设置图块的拼贴数目和图块的侧移距离等属性。

4.曝光过度:曝光过度滤镜产生图像的照片和底片颜色相互混合的效果。使其效果看起来就像是在底片冲洗过程中曝光过度的感觉。

5.查找边缘:查找边缘滤镜查找图像中颜色过渡明显得区域,然后以突出的颜色进行显示以便加以强调。

6.浮雕效果:浮雕效果滤镜用于模拟凹凸不平的浮雕效果。在打开的“浮雕效果”对话框中,用户可以设置浮雕的凹凸程度、光线射到浮雕上的方向,以及控制浮雕的颜色情况。

7.照亮边缘:照亮边缘滤镜也是查找图像中的颜色边缘,并强化这些边缘,以使其产生发光的图像效果。用户可以在“照亮边缘”对话框中设置发光边缘的宽度、亮度,以及平滑度等属性。

8.等高线:等高线滤镜寻找颜色过渡的边缘,并围绕边缘勾勒出相应的线条。用户可以在“等高线”对话框中设置寻找边缘的色阶值等属性。

9.风:风滤镜在线条中增加一些水平的细线,从而模拟风吹的效果。

十四.其它滤镜

Photoshop中还包含了一些不适合与其他滤镜放在一起分组的滤镜: 1.位移:根据设置的值在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图像。 2.最大值:用于扩大图像中的亮区,缩小暗区。 3.最小值:用于扩大图像中的暗区,缩小亮区。 4.自定: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制用户的滤镜。

5.高反差保留:用于抑制图像的亮度逐渐增加的区域,而保留图像中颜色变化剧烈的范围。

十五.液化滤镜

液化滤镜的主要作用是对图像进行变形,将图像液化,使图像产生像液体一样的流动变形。

1.液化对话框:在对图像处理前,需要认识“液化”对话框中的各种属性。选择“滤镜”|“液化”命令,弹出的“液化”对话框。 2.液化滤镜的设置及效果

十六.滤镜库

选择“滤镜”|“滤镜库”命令,打开“滤镜库”对话框,与选择了具体滤镜后打开的窗口不同,“滤镜库”对话框虽然也包括3部分,但默认状态下,在最右侧的滤镜参数设置区域中没有任何的选项。 1.滤镜库:在该对话框的中间区域中,可以直接在列表中选择所要的滤镜效果。在这里包括了风格化、画笔描边、扭曲、素描、纹理和艺术效果等6组最常用的滤镜,并包括了这些滤镜组中最常用的一些滤镜。只需展开某滤镜组,并单击相应的滤镜预览略缩图,即可为当前的图像应用选中的滤镜。

十七.图案生成器

Photoshop的图案生成器确定要平铺的图案,可以将其做成图像印章,进行位移,再进行平铺。制作无缝平铺的图案,先确定选区,然后调用它,Photoshop就会自动处理,形成无缝平铺的紧凑图案。

教学方法: 一.案例制作理论简述(可任意选择讲解)

1.液体金属效果:云彩—分层云彩—铬黄—色相饱和度(着色)—色阶调亮,如图:

2.金属液体字效果:新建等比文档—新建alpha1通道—创建文字—顺时针90度旋转画布—风吹效果三次—逆时针90度旋转画布—复制当前alpha1通道—通道Alpha1-copy执行塑料效果—调出图层、新建图层命名为\"液体字\"—填充白色—选择alpha1-copy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再调出并点击图层1\"液体字\"—依次点击\"编辑-填充-确定\" 参数 50%灰色—点击曲线(成波浪型调节曲

线)—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制作完成,如图:

3.大雪纷飞效果:选择冬天地面有雪的图片—复制图层—像素化—点状化—叠加模式(屏幕)—调整色阶—动感模糊45度—制作完成,如图:

4.杯中冰块的效果:打开任意图片—新建透明图层—滤镜3D变换正方块(倾斜有阴影)—将每一面用选区工具选取进行明暗渐变(下暗上明)—液化工具将每条面与面的轮廓液化不平—复制图层—使方形出现全选区—高斯模糊—合并图层—有锯齿的笔刷透明度50%作方块的边缘—选择有羽化边缘的画笔在方块中间随意画几笔—高斯模糊—载入全部选区铬黄滤镜—平滑选区反选删除锐角—透明度调到80%—冰块制作完成(将冰块放到杯中那部分作为课后练习),如图:

5.灌水效果效果:打开灌水的图片—新建图层—选区高是灌水区的两倍、宽是灌水区的等比—云彩—扭曲(海洋波纹)—自由变换下拉到高度与灌水高度等比—选隐藏该图层—将要灌水的区域作

选区—打开隐藏的图层反选删除无需部分—新建图层—反选做黑到白横向渐变—图层模式叠加—曲线调整亮度—修理水的边缘—根据需求调整整体色相—制作完成,如图:

6.水纹效果:新建等比文档—默认前背景色—云彩—径向模糊(旋转)—高斯模糊—基底凸现—铬 黄—色相饱和度(着色)—水波—制作完成,如图:

7.钻石字效果:新建等比文档—输入文字—删格化—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扭曲玻璃效果(小镜头)—图层样式描边(黄金色渐变)—斜面浮雕(描边浮雕)—新建图层灰色填充—Ctul+G图层编组、模式为柔光—色相调整成黄金色—背景填充黑色—合并上面可见图层—运用星星画笔做闪光效果—制作完成,如图:

8.玻璃球效果:制作过程太长可看电子档,如图:

引入了动作调板。 1.认识动作调板

当打开Photoshop CS中文版后,在其主窗口右面的调板集中,可以选择“窗口”|“动作”命令,打开动作调板及其中的文件夹及展开工具,可以看到此时的“动作”调板。 2.动作调板基本功能

A.将一系列命令组合为单个动作,在需要选择上述命令时,直接选择该动作即可,从而使选择任务自动化。而且这个动作可以在以后的应用中反复使用。 B.可以创建一个动作,该动作应用一系列滤镜来体现设置的效果。 C.可以同时处理批量的图片,在一个文件或一批文件上使用相同的动作。

D.使用动作调板可以记录、播放、编辑、删除动作,还可以存储、载入和替换动作序列。 3.动作的使用

对序列或动作进行新建、复制、删除和播放等操作;可以载入、替换、重置、存储动作;还可以添加各种动作序列,比如命令动作序列、框架动作序列、图像效果动作序列、产品动作序列、文本效果动作序列和纹理动作序列等。 A.应用动作

a.创建和记录动作

b.创建和记录动作

c.播放动作

d.测试动作

B.编辑动作

a.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动作 b.编辑动作中的内容

c.设置动作选项

C.动作选项的设置。

a.序列选项:选择动作调板菜单中的“序列选项”命令,在“序列选项”对话框中,可以对选择的序列进行重命名。

b.回放选项:选择动作调板菜单中的“回放选项”命令,弹出“回放选项”对话框。

D.存储和载入动作

a.存储动作:存储动作命令用于存储用户自己录制的动作。尽管当时录制的动作并不会在调板中消失,但用户可能经常使用“复位动作”命令。复位动作后,用户所编辑的动作将不再保留在动作调板中。因此,如果用户认为某个自行设置的动作很有用,那么就有必要将该动作进行存储。

b.载入动作:载入动作的过程和保存动作的过程一样,选择动作调板菜单中的“载入动作”命令,弹出“载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双击需要的动作即可调出Photoshop中文版自带的或用户定义的动作。

三.文件转换和输入、打印

1.文件的格式讲解

A.新建的时候,若是制作印刷品则选择模式为CMYK;若制作网页图片,则用RGB即可。 B.若制作用于印刷将分辩率设为:300像素/英寸:若作品用于电脑显示将分辨率设为:72-96像素/英寸;若作品用于喷绘将分辨率设为:9-45像素/英寸之间;若作品用于写真将分辨率设为:60-150像素/英寸之间。

2.各软件文件的转换使用

3.将图像输入Photoshop”导入”的一系列操作;

4.输入可以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或普通摄像头等输入设备输入图像。在使用前确保输入硬件和硬件驱动程序己正确安装;

5.扫描仪的基本知识、使用等;

6.打印输出文件的操作使用。

推荐第4篇:ps教学

第一章 ps 概述

1、当前市场中ps的使用范围

1)配合Coreldraw或AI实现平面设计:包括图片处理、绘画、制作传单等

2)配合3D或SU实现装潢设计

3)配合AE或FLASH实现动画设计

2、软件版本: 1)2003年前叫ps

1、、、、、、8 2)2003年后叫ps cs,现在pscs

2、cs3是常用版本。

3、位图和矢量图:Ps是标准的位图处理软件。

1)位图:一般常见的图片都是位图标准,一般对于颜色要求较为高的图片会使用到。它的致命弱点是存储时容量较大,并且放大后会失真,所以一般在制作大型的招贴或海报时可以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操作。

2)矢量图:利用Coreldraw或AI等矢量绘图工具制作的图形,其特点是大多数图片需要用专门的软件打开,所以在流通上比不上位图,并且其支持的颜色较少;但是它在进行放大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的失真,故更适合在户外大型广告中使用。

4、ps界面: 1) 标题栏 2)菜单栏 3)工具属性栏

4)工具箱面板 5)浮动面板

6)灰色区域:文件图像放置区域

5、如果面板找不到:

1)窗口菜单——>找到你想恢复的面板 2)窗口菜单——>工作区——>复位调板位置

6、新建文件

方法:文件菜单里新建

Ctrl+n

Ctrl+双击左键

1) 预设:纸张的介绍(A

4、A3)/ 平时我们创建练习,使用像素。 常见尺寸:

一寸照片尺寸:2.5×3.5cm 二寸照片尺寸:3.5×5.3cm 名片尺寸:90mm×55mm 8开纸宣传单:8开(285mm×420mm)≈A3(297mm×420mm) 16开纸宣传单:16开(210mm*285mm) ≈A4(297mm×210mm)2) 分辨率:单位面积里存在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图片越清楚,反之越模糊。

写真分辨率是35-72像素/英寸

喷绘分辨率是25-35像素/英寸

电脑上图像分辨率是72像素/英寸

输出打印大于等于300像素/英寸 3)喷绘与写真的区别:

喷绘是喷绘机出,采用油性墨水,不怕水,多用于户外广告、围挡等,也可用于室内的背景等,优点是价格便宜,可出的面积大,一般机器3.2米宽,也有5米的宽度,不过贵点,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儿,画面精度稍差,表面不光滑。

写真是写真机出,当然有室内写真和户外写真之分,这里说室内写真,用水性墨水,怕水,因此得覆膜,亮膜或者亚膜,多用于室内的一些画面制作,易拉宝(海报架、展示架),X展架,也可以做背景,不过大面的需要拼接,也可以覆板,KT板或者冷板出图。优点是精度高,无异味,缺点是价格较喷绘高一些。

还有户外写真,差不多就是喷绘的墨水,加上车贴,喷绘布等材料,价格比室内贵一些,优点是不怕水了。

4)色彩模式(常用)RGB:支持颜色最广;ps默认色彩模式

CMYk:印刷模式

5)存储预设

7、打开文件:

1) 文件菜单中的打开 ctrl+O或双击左键 2) 打开多张图像文件:配合ctrl、shift

8、保存文件:

文件菜单中的“存储”命令: ctrl +S 存储为/另存为: ctrl +shift+S:在旧版的基础上另存新版,继续画新的内

容。

第二章 ps 选区工具

一、工具箱面板简介

1、图像选择、选区工具、移动工具

2、图像编辑、处理、美化绘制的工具

3、路径工具、矢量工具:绘制复杂图像、添加文字

4、辅助工具:

1)放大镜工具(快捷键Z:默认是扩大视图,配合alt键是缩小视图) 注意:视图扩大(ctrl+“+”)、视图缩小(ctrl+“—”)的妙用:在不改变正在使用的工具的前提下,缩放视图。

2)抓手工具(快捷键H)

3)按屏幕大小缩放:ctrl+0;按图像实际大小缩放:ctrl+alt+0 4)区域缩放:放大镜工具拉框 5)空格键的妙用:

在使用其他工具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可以暂时切换到抓手工具,这样可以在不退出正在使用的工具的情况下,拖动视图。

5、背景色填充:ctrl+del

前景色填充:alt+del 按字母D可设置默认黑白色 按X键可切换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位置

注意: ctrl+z是退后一步操作,ctrl+alt+z可以退后多步

6、

图像文件全屏显示

二、选区

1、选区的概念:

选区的作用是确定我们要操作的工作范围,将所做选区内部的图片进 行处理,而其他地方不受影响。

2、规则选区工具组: M

1)包括: (矩形、椭圆、单行和单列选取框:制作一个像素的选区) 2)矩形选框工具:

a、按shift键拖框是以对角点为固定点画正方形

b、按shift+alt键以中心点为固定点画正方形

c、在已有选区的基础上,选区的加减:按shift键加选区;按alt减选区; 按shift+alt是交叉选区(在选项的最左边按钮选中后有同样效果)

d、羽化属性:可以形成边缘模糊的选区 实例:画梦幻气泡

3)针对选区的调整:

移动选区:

a、移动条件:只有在选区工具组、套索工具组、魔棒工具组下才可以移动选区。

b、移动方法:鼠标移动/键盘移动(配合键盘方向键移动选区:配合shift键是每次移动10个像素)。

② 修改选区:“选择”菜单栏——>修改

a、作用:主要是精确修改当前已经建好的选区

b、“边界”命令:用扩大的选区减去原选区,形成包围原选区的条形选区。

c、“平滑”命令:把直角选区变成圆角选区

d、“扩展”命令:使原选区扩大

e、“收缩”命令:使原选区收缩

f、选区的羽化:把直角选区变成圆角选区,且使用前景色、背景色填充时,边缘模糊。

③变换选区:作用:不精确的修改选区。

“选择”菜单栏——>“变换选区”命令:控制框 a、“随意”变换:拖住控制点

注意:“回车键”是确认选区变换完成,“esc键”是取消正在进行的变换。

b、“等比例”变换:配合shif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c、“中心”变换:配合shift+al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d、“扭曲”变换:配合ctrl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

e、“斜切”变换:配合ctrl+shift键拖动中间控制点,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斜切

f、“透视”变换:配合ctrl+shift+alt键拖动顶角的控制点,选区产生透视效果

g、鼠标放在顶角的控制点外,出现“旋转符号”,可实现选区的旋转,配合shift键是每次旋转15度。

4)关于选区的其他命令:

a、全选 ctrl+a

b、反选 ctrl+shift+i

c、取消选区 ctrl+d

5) 实例

三、不规则选区工具组:L:

1、作用:制作不规则选区

2、分类:A、套索工具(常规套索)B、多边形套索工具C、磁性套索工具(有吸附性,适合对前景和背景反差较大的图片进行选区制作)

3、工具组所包含工具:

1)套索工具:选择工具后,按左键连续拖动松开后自动闭合形成选区。

2)多边形套索:选择工具后,在页面中连续单击确定多边形的角点,双击 闭合或按回车闭合。

3)磁性套索:

a、选择工具后沿图形的边缘移动则自动添加定位点,按delete键或退格键可删除多余的定位点,双击或按回车闭合。

b、使用工具建立选区,配合空格,可以既实现抓手功能,又不取消正在使用的工具。

4、实例:扣取荷花

四、魔棒工具:W

1) 一次性将画面中与“单击处”相同或相近颜色区域选中

2)原理:适用于与单击点颜色相近的区域,选项栏中的容差值

决定选区的精确性,值越低越精确,反之数值越大范围越大,默认值为32.

3)连续选项命令:

取消选项中的连续复选框,使用魔术棒时就可以将所有的相近颜色(无论连续与否)都一并进行选中。

4)实例图片

五、移动工具:v 1)作用:实现图像的位移移动 2)操作:

a、拖动时,配合alt=图像的复制

b、可以跨文件拖图像/配合alt+shift键盘拖动是图像的居中复制。

3) 实例:面具的制作

a、选区与图像的描边:“编辑”菜单——>描边

b、变换选区的应用

六、“色彩范围”选区工具:

1)“选择”菜单——>色彩范围

2)“魔棒工具”与“色彩范围”的异同: a、两者都是根据色彩来建立选区

b、魔棒工具抠图不如色彩范围选区工具精细

c、魔棒工具只能一次选择,色彩范围工具可以多次选择

d、色彩范围工具比魔棒工具功能强大

七、图像的变换:

1、“编辑”菜单——>“自由变换”(ctrl+t):它的操作和“变换选区”一样,只是“变换选区”变换是选区,自由变换变换的是图像。 注意:大尺寸的图片缩小后,如果再扩大,图像会变虚、失真。

2、“编辑”菜单——>“变换” ——>缩放/旋转/斜切/扭曲/透视:与自由变换实现的功能一样。

3、“编辑”菜单——>“变换” ——>变形:只是控制点多了一点,与自由变换实现的功能一样。

4、“编辑”菜单——>“变换” ——>再次(ctrl +shift+t):重复你上次所做的变换操作。

5、ctrl +shift+alt+t(三键加t):再次变换并且复制出一个新的图像。 实例:三键盘+t

八、图层的基本操作:

1、背景层:永远在图层面板的最底层、不能调顺序、不能移动、不能描边,操作很不方便,所以要转化为普通层或者复制出层。注意:绘制图形的时候,要新建层;调图的时候要复制层。

2、背景层与普通层的相互转化:

1)“双击背景层”可以将背景层转化为普通层

2)普通层转化为背景层:图层菜单——>新建——>图层背景

3、新建图层:图层面板——>创建新图层:创建出来的都是透明图层即没有背景的图层

4、给图层改名:双击图层缩略图后的名字

5、删除层:拖动层到垃圾桶

6、复制图层:把要复制的层拖动到“创建新图层”的按钮上

7、选择多个图层:配合ctrl/shift点选

8、

找到图像所在图层:

1)法一:移动工具:勾上“自动选择”属性——>点击图像——>系统自动找到图像所在图层

2)法二:移动工具:如果不勾“自动选择”属性——>右击图像——>自己选择图像所在图层

9、

改变图层的上下顺序:

1)作用:通过调整图层上下顺序实现图像的相互遮挡,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 2)方法:

a、法一:托住图层,往上/下拖动

b、法二:ctrl+[ 下移图层

ctrl+] 上移图层

ctrl+shift+[ 把图层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把图层移动到最上面

10、

把图层中图像范围转化为选区/载入选区:

配合ctrl键——>点击图层缩略图: 图层中的图像范围就转化为了选区。

11、

合并图层:

1)向下合并可见图层:ctrl+E 2) 合并所有可见图层:ctrl+shift+E 3) 集合可见图层的所有图像,复制出一个新的图层:ctrl+shift+alt+E(三键加E)

12、

1)通过拷贝的图层ctrl+j:要是没有选区,是复制当前图层;如果有选区,就把选区里的内容复制出新层。

2)通过剪切的图层Ctrl+shift+j:把选区图像剪切成图层:主要用来分层

13、

链接图层:选择你要链接的图层——>右击图层空白处——>链接图层:被链接的图层就可以一起选中拖动了

14、

打开/关闭所有图层:配合Alt键单击“小眼睛”/右击选择“显示隐藏所有其他图层”

九、裁切工具:c 作用:用于画面的裁切:双击结束裁剪。

第三章 ps 工具箱第二部分工具讲解:主要是用来修图

一、污点修复画笔:J

1、选择工具后点击瑕疵,适合对较小的瑕疵进行修复

2、画笔的笔触越大,误差会越大

3、实例图片

二、修复画笔工具:

1.选择工具后使用Alt键在要修复的位置最接近的地方单击进行拾取颜色,然后以单击的方式或者拖动的方式在其位置进行修复。

2、以“单击方式”修复画面时,“拾取点”始终保持第一次拾取的位置。

3、在进行修复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拾取点的更换,以配合不同的待修复区域的不同颜色和纹理。

4、修复时,工具会考虑被修复区域的光影,并不会照搬拾取位置的图像。

5、修复画笔可以实现跨文件的拾取、修复图像。

6、实例图片

三、修补工具:

1、源模式:指你开始选中的位置是需要修复的位置,拖动到的位置是取样区域(图像中的画面好的区域):ctrl+d取消建立的修复区域。

2、目标模式:是把好的区域拖放到需要修复的位置

3、实例图片

四、红眼工具:点击红眼位置即可

五、画笔和铅笔工具:B

1、笔触大小:【调小画笔;】调大画笔。

2、不透明度:不透明度调小,画出的图像变浅。

3、流量:笔墨水流出的速度,与不透明度相似。

4、喷枪功能:柔化的笔触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喷枪功能实现笔触不断扩大。

5、实例:logo倒影制作:画笔:虚化大笔触——>不透明度降低

六、颜色替换工具:用前景色替换画面颜色

1、作用:给物体上色

2、模式:选择“颜色”即可

3、取样:决定被替换颜色的区域

a、连续方式:画面中的所有颜色只要在笔触下都被替换

b、一次方式:以鼠标第一次单击的颜色为被替换的颜色

c、背景色板:以背景色为被替代的颜色。首先要设置图片的背景色

4、容差:容差越大,被替代的颜色越多

5、实例:玻璃球上色

七、仿制图章工具:S

1、选择后使用Alt件在要修复的位置最接近的位置的地方单击进行拾取颜色,然后以单击或者拖动的方式在其位置进行修复。

2、仿制图章工具与修复画笔工具的区别:仿制图章工具照搬拾取位置的图像,不考虑被修复区域的光影。

八、图案图章工具:是以图案绘制到画面上,不用取样。

九、历史记录画笔工具:Y

1、作用:1)历史记录画笔能够记录画面过往的状态

2)历史记录画笔涂过的区域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

2、实例:照片磨皮

1)打开图片——>复制出新图片——>高斯模糊

2)历史记录面板:历史记录画笔放到高斯模糊层上(系统自动记录了画面模糊的这个状态)——>点击复制图层——>使用历史记录画笔开始

磨皮。(注:a、使用柔性画笔,把该画笔的不透明度改为40%左右。数值再稍微低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注意不要磨得太过分,这是新手在做这个教程中最常犯的毛病。适可而止,保持皮肤一定的质感。b、注意不要触及不需要磨皮处理的五官及其他部分。)

3)对磨完皮的图片进行色彩及明暗的调节

十、历史记录艺术画笔:产生艺术效果。

十一、橡皮擦工具:E 作用: 实现画面擦除 十

二、背景色橡皮擦:

1、根据十字光标所处的位置进行区分擦除,擦除后显示透明区域(选项:取样——背景色板;限制—不连续;勾选保护前景色)

2、实例:扣头发

三、魔术橡皮擦:

1、实质是橡皮擦与魔棒工具的结合体:系统自动选中图像中相同或者相近颜色的区域,然后加以擦除。

2、实例:魔术橡皮擦抠图

四、渐变工具: g

1、可创建直线形、放射形、斜角形、反射形和菱形的颜色混合效果。在渐变工具的选项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渐变类型,并且改变渐变混合颜色的方式。

2、默认渐变是创建一个从前景色逐渐混合到背景色的填充,点按渐变色板旁

边的三角形以挑选预设渐变填充。单击这个色板将打开渐变编辑器。

3、

在渐变色板的右边是代表5种渐变类型的图标,我们选择一种类型来指定所需要的渐变生成方向。

(1)线性渐变

以直线从起点渐变到终点。 (2)径向渐变

以圆形图案从起点渐变到终点。 (3)角度渐变

围绕起点以逆时针扫描方式渐变。

(4)对称渐变

使用均衡的线性渐变在起点的任一侧渐变。 (5)菱形渐变

以菱形方式从起点向外渐变。

4、编辑渐变:“渐变编辑器”

(1)在渐变色板内单击就会打开“渐变编辑器”对话框,渐变编辑器既可以编辑已有的渐变,也可以定义新的渐变,并添加到列表上。我们也可以从渐变编辑器或预设管理器中保存和装入整个渐变调板。

(2)要想给渐变添加一种颜色,单击预览栏的下面,一个新的颜色色标就会出现。如果要想删除添加的一个颜色色标,只要点按该色标并向任意地方拖出即可。要更改一个色标颜色只要单击“颜色”色样,打开拾色器对话框,从中选择一个颜色。

(3)单击位于渐变条上方的不透明度色标,选中后不透明度色标下半部分的三角形会变黑,色标上半部分为黑色表明不透明度为100%。如果在编辑器下面的“不透明度”后面输入数值50%,不透明度色标的方形部分会变成灰色,表明颜色是半透明的,其对应的渐变条可见表示透明的方格出现。移动不透明度色标之间的中点可以重新分布透明在渐变中的比例。

5、反向:反转渐变填充中的颜色顺序。

仿色:用较小的带宽创建较平滑的混合。

透明区域:勾上后,渐变编辑器里的不透明色标才起作用。

6、实例

十四、油漆桶工具:

1、作用:以前景色或者图案填充画面中与单击点颜色相同或者相近的区域

2、实例:铺设地砖

(1)定义图案:编辑菜单——>定义图案 (2)图层样式 ——>图案叠加 (3)删除已定义的图案 十

五、模糊工具:R 作用:使画面中被鼠标涂抹过的区域变得模糊 实例

十六、锐化工具:

(1) 作用:与模糊工具相反,使画面中被鼠标涂抹过的区域

变得清晰

(2) 使用前提:图像像素还在,只是有些不清晰

实例

十七、涂抹工具: 作用:实现手指涂抹的感觉 实例:给马画绒毛 十

八、减淡工具:O 作用:使画面中被涂抹过的区域颜色变淡,而且变亮

十九、加深工具:

作用:与减淡工具相反,使画面中被涂抹过的区域颜色变深,而且变暗。 二

十、海绵工具:

作用:模式:(1)去色:是吸走画面中的颜色。

(2)加色:加重画面中的颜色。 第四章 ps工具箱第三部分工具:路径工具组的讲解

一、钢笔工具:p

1、作用:

1)用来建立复杂的选区 2)用来绘制复杂的图像

2、绘制基本的直线/曲线:

1)钢笔工具属性栏:工具属性栏上选“路径”——>点击是画直线(配合shift键画水平/垂直/以及45度线)——>拖动是画曲线——>esc键是结束不闭合的路径绘制

2)锚点(贝塞尔点/角点)、线段、手柄的概念 3)实现路径的“曲直转变”:转换点工具

a、作用:实现角点与贝塞尔点的转化,以实现所绘路径的曲直转变 b、在钢笔工具下——>配合alt键——>可以暂时切换到转化点工具:使上下曲线的效果不相互影响

3、自由钢笔工具:勾上“磁性的”属性,就相当于磁性套索工具,拖动绘制可以建立路径

4、添加锚点/删除锚点工具:

使用条件:在已经绘制的路径上,可以使用

二、路径选择工具:A

1、作用:可以选择整个路径,移动整个路径的位置。

2、复制路径:路径选择工具+ALT键单击拖动

三、直接选择工具

1、作用:可以选择路径上单个锚点,选中的锚点呈黑色,就可以移动这个锚点的位置,同时可以拖动控制柄,实现路径形态的修改。

2、全部锚点被选中时=路径选择工具,可以移动整个路径的位置。

3、按ctrl可从“钢笔工具”暂时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方便我们在绘制路径的同时,修改路径。

4、复制路径:直接选择工具+ALT键单击拖动 实例:扣取汽车

四、钢笔工具属性栏:形状图层

作用:以前景色填充我们画出的路径区域

五、路径面板的讲解:

1、用前景色填充路径

2、用画笔描边路径:必须在画笔工具下才能描边

3、将路径转化为选区载入

4、从选区生成工作路径

5、新建路径:新建的是永久路径

1) 我们用钢笔工具所画路径,在路径面板中自动生成工作路径,工作路径是临时路径,当我们点击路径面板空白处,再次用钢

笔工具绘制新路径时,系统会自动取消原来的路径,所以说工作路径是临时的,容易丢失。

2)

永久路径:我们在路径面板新建的路径是永久的,即使用钢笔工具重新绘制新路径,它也不会丢失。

6、删除当前路径

六、钢笔工具的综合应用:各种logo的绘制

七、形状工具组:系统自带的一系列路径: 实例:baidulogo

七、文字工具:T:

1、包括: 横排文字工具/直排文字工具/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2、文本的分类:单行文字和段落

3、单行文字的输入:在绘图区单击——>输入文字——>ctrl+回车:结束文字输入

4、段落文字的输入:拉框输入

5、路径文字的制作:先绘制路径,选择文字工具靠近路径,当光标变为一个特殊符号时,落入光标输入文字

6、字符及段落的修改:在属性栏右侧

7、改“文字颜色”的快捷方法:选择文字层——>ctrl+退格键:把文字颜色变为背景色/Alt+退格键:把文字颜色变为前景色

8、渐变文字:要先栅格化文字(使用“文字层”变成“图像普通层”):右击文字层空白处——>栅格化文字

9、横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作用:输入完成后,形成文字选区。

10、综合练习:传单的制作

1)查看图像尺寸/改变图像尺寸:

“图像菜单”——>图像大小:像素大小/文档大小

注:改变图像大小只能使图像尺寸变大变小,但不能使不清楚的图片变清楚。而且图像尺寸变大,文件所占容量会变大。

2)利用钢笔工具制作表格

第五章 ps工具箱第四部分工具:辅助工具

一、标尺:ctrl+r

1) 作用:测量图形,产生辅助线

2) 配合移动工具,拉出/拉走辅助线

3)辅助线:移动工具配合alt点击可将水平辅助线变成垂直的,反过来也可; 移动工具按shift拖动可强制对齐标尺上的刻度。

二、吸管工具:

1)I

2)作用:用来拾取图像中单击处的颜色作为前景色使用,alt单击作为背景色使用

三、颜色取样器:

1)I

2)作用:用来拾取单击处的颜色RGB数值显示在“信息面板”上,一次最多吸取4种颜色,按alt,鼠标会变成剪刀 ,去除你单击处RGB数值。

四、度量工具:

作用:可以量取图片的倾斜角度

实例:倾斜图片的纠正

五、注释工具/语音注释工具:

作用:添加文字及语音注释,以提醒他人。 第六章

图像明暗与色彩的调整

一、概述

(一)图像的明暗:

三大面:亮部、暗部、灰部;

五大调子:其中暗部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二)颜色HSB:

H代表色相(表示不同的颜色)、S代表饱和度(颜色的浓度)、B代表颜色的亮度

二、直方图:

x轴由左至右是由暗到亮;y轴是颜色分布多少(峰值代表颜色较多,若信息较紧密是颜色较多,反之是颜色较少)

三、调整图像的明暗的方法:

1、曲线:图像菜单——>调整——>曲线:ctrl+M 1)曲线最左端是设置暗部、中间是灰部,右边是设置高光

2)配合alt键按取消,可以复位操作

3) 曲线面板会有3个吸管工具,黑场设置工具,灰场设置工具,白场设置工具。

a、选黑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黑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黑的都变黑色)

b、选白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白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白的都变白色) c、选灰场工具--在图像你认为最灰的地方点下(比取样点灰的都变灰色)

2、亮度/对比度:

作用:拉开图像明暗层次

实例:戴帽女孩

3、自动色阶

4、色阶:ctrl+L

5、阴影/高光:

1)作用:调整缺少中间过渡色的图片,它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让图片中的颜色亮的暗一些,暗的亮一些。

2)给图片添加阴影/高光命令后,图片就进行了自动修复。

3)阴影数值越大,阴影部分越亮;高光数值数值越大,高光部分越暗。 4)逆光照片的修正

6、实例:照片

四、调整图片的偏色

1、色彩平衡:ctrl+b

实例:带草帽的女孩

2、色相/饱和度:ctrl+u

实例:夜视照片/小黄猫照片

五、其他调整图片颜色的方法

1、去色:做黑白照片

2、匹配颜色:

将两种不同色彩的图像,匹配起来,使其中的一张图像照搬另一张图像的颜色

3、替换颜色:

1)将吸管选择的相似色彩进行一次性颜色的替换; 2)在缩略图中所有白色的地方都是要替换的区域,可通过颜色容差进行选区大小的调整;

3)下半部分为替换颜色,可以直接通过拖动滑块进行颜色的调整。

4)它适合画面中有大面积纯色的图片替换颜色

4、变化:

1)图像菜单——>调整——>变化 2)作用:直观的调节图像的明暗和色调

3)给图像添加“变化”命令后,图片就进行了自动修复。 4)“原稿”是没调整前的图像,点击它可恢复图片原来的效果 5)“加颜色”、“较暗”、“较亮”不断点击,它就给系统不断的加上效果。

5、照片滤镜:

用于调节色温使用,在面板中,可以直接使用加温或冷却滤镜,颜色可以不用做调整,直接更改色彩浓度即可;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颜色进行特殊效果的处理。

6、反相:ctrl+I:颜色的反相

例如黑白色的反转

第七章

图层的高级应用

一、图层样式

(一)作用:图层样式是图层的各种效果,常用在做文字特效。

(二)投影效果:

1)距离:影子距原图像的远近

2)扩展:影子的范围

3)大小:投影的模糊程度

4)等高线:投影的浓淡变化

5) 杂色:影子产生杂点效果

6)全局光:表示灯光的方向

7)混合模式色块可以调整影子的色彩

(三)内阴影效果:产生内部投影效果

1)影子如果为黑色,字体不能再是黑色,要调成别的颜色,

2)大小:影子的大小

3)例子:字体:华文行楷、字体颜色:黄色、内投影红色

(四)外发光

1)混合模式“滤色”情况下看不到发光效果:切换混合模式/新建一个不是白色的背景

2)扩展:发光的范围

3)大小:发光的模糊程度

4)因素:方法:柔和(柔光);精确(尖锐的光)

5) 品质:

范围:发光范围大小

6)拖动图层样式,可以实现图层样式在不同图层间的切换;ALT加拖动是复制图层样式。

7)“外发光”效果除了可以发出纯色的光,也可以发“混合的光”

(五)内发光:“内发光”效果除了可以发出纯色的光,同样可以发“混合的光”

(六)斜面和浮雕效果

1)样式:浮雕的样式

2)深度:字体的凹凸程度

3)柔化:浮雕的凹凸效果柔化一下

4)光泽等高线:给浮雕添加一些阴影效果

5)勾选“等高线、纹理”选项,也可以调节斜面和浮雕效果。

(七)光泽效果:产生字套字的效果

(八)颜色叠加效果

(九)渐变叠加效果

(十)图案叠加效果

(十一)文字的描边效果

二、图层蒙版:

1、作用:

1)通过建立图层蒙版实现图层间的相互遮挡的关系 2)实现图像的隐现

2、建立图层蒙版:先建立选区——>选区是留下的部分,在图层蒙版中显示为白色区域:黑透白不透——>“选区以外的区域”在图层蒙版中显示为

黑色,就能透过去看到下一层的图像。

3、配合画笔工具修改图层蒙版:

选中图层面板中的图层蒙版,用黑色画笔绘制,黑色画笔涂过的区域,可以看到下一层的图像。

4、实例:鱼缸里的书:滤镜——>扭曲——>水波

5、实例:做电视海报特效

三、快速蒙版:Q

1、作用:“快速建立选区”的一种方式,其中白色形成选区、黑色形成非选区。

2、实例1:使用快速蒙版抠图

1)

首先Q进入快速蒙版——>配合画笔建立选区:使用黑色柔性、硬度为50%的画笔涂抹——>按Q键退

出快速蒙版,回到图层面板,按Delete键,删除选区(呈蚂蚁线状态)的图像

2) 按Ctrl+D取消选择,选择“橡皮擦工具”,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柔性笔头,把多余的图像擦除掉。

实例2:艺术照片

1)新建文件——>进入快速蒙版——>使用黑色硬性画笔工具,在窗口画“心”形

2)退出快速蒙版,形成选区

3)在选区内任意填充颜色——>滤镜:扭曲:波纹 4)打开素材中任意一张照片——>ctrl+A选中整个图像—

—>ctrl+c拷贝图像

5) 选择——>色彩范围:建立心型选区

6)“编辑”菜单——>“粘贴入”:crtl+shift+v(把刚才复制的照片,粘贴入心形选区)

四、图层组的使用:

作用:创建新组可以方便管理图层

五、调整层的使用:

1、作用:和调整图像明暗和颜色作用一样,只是调整层易于删除。

2、注意:添加调整层,它会对它下面的层都起作用。

六、图层的混合模式:

1)概念:

所谓“图层混合模式”就是指一个层与其下图层的色彩叠加方式,平时我们常用正常模式,除了正常以外,还有很多种混合模式,它们都可以产生迥异的合成效果。 2)常用混合模式

a、正常模式,也是默认的模式。不和其他图层发生任何混合。 b、正片叠底模式:产生变暗效果 c、叠加模式:使暗的更暗、亮的更亮 d、柔光模式:产生柔光效果 3)平时都是一个个试效果 4)

实例1:利用“混合模式”和“调整层”给衣服换颜色

步骤:选中要换色的衣服——>点击“调整层”,选择“纯色”:设置颜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 ——>把图层“不透明度”降下来 实例2:利用混合模式调整效果图(使效果图线条精细、明确)

A、调整好效果图明暗和色调后,合并出新图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B、混合模式改成柔光——>不透明度降低

C、三键加E合并出新图层——>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混合模式:叠加

七、图层的不透明度和填充

1)不透明度:“图层本身”和“图层样式”的不透明度都降低

2)填充:只降低“图层本身”的不透明度 实例:做影子

第八章

通道

1、通道:

1)定义:通道把图像分解成一个或多个色彩成分,图像的模式决定了颜色通道的数量。RGB模式的图像有4个通道,1个复合通道(RGB通道),3个分别代表红色、绿色、蓝色的通道,CMYK图像由5个通道组成:一个复合通道(CMYK通道),4个分别代表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的通道

注:改变图像的模式:“图像”菜单——>模式

2)作用:

① 存储图像的色彩资料

② 存储和创建选区:在通道中白色为选区,黑色非选区,灰色半透明。 ③ 抠图

3)Alpha通道:所有新建的通道都是Alpha通道,作用存储选区。

4)载入通道选区:按Ctrl键加单击通道

2、通道实例: 通道抠图的步骤: 1) 2) 3) 4) 5) 6) 复制图层

在通道面板中,复制出蓝色通道

使用“色阶”命令调节黑白程度——>使用色彩范围建立选区 回到图层面板——>删除背景天

复制出绿色通道——>色阶调黑白程度——>使用色彩范围建立选区 回到图层面板——>在图层上建立“图层蒙版” ——>选中图层蒙版——>使用画笔涂抹(黑透白不透)——>使要显示的图像显示出来

3、浮动面板其他命令 1)颜色/色板:用来设置前景色

2)样式:电脑自带的一些“图层样式”

第九章

滤镜

一、滤镜的概念:

1、滤镜的原理:模拟相机中的镜头出现一些特殊的效果,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效。

2、分类:内置滤镜(PS自带的滤镜)和外挂滤镜(网上下的滤镜)

二、常用滤镜

1、抽出:

1) 作用:进行精细的抠图操作

2)

实例: 扣取狮子

修边:图层——>修边——>去边/移去黑色杂边/移去白色杂边

2、液化:

实例:制作瘦脸效果

3、“图案生成器”滤镜: 制作无缝贴图

作用:图案生成器滤镜可以把选中的图像作为样本纹理扩展填充到更大的区域 ,也可根据纹理的类型创建无缝拼贴图案。 注意:

1)平滑度:控制拼贴的平滑程度。

2)样本细节:控制样本的细节,若值大于5,会大大的延长生成图案的时间。

3)显示:选择显示原稿还是显示生成的图案效果。 4) 拼贴边界:勾选此项可以显示出拼贴边界。

5)更新图案预览:勾选此项将自动更新图案的预览效果。 6)控制生成的拼贴图案:最多生成20次。

4、

5、

6、滤镜——>扭曲:主要用来做图像变形 滤镜——>模糊:动感模糊/高斯模糊 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

作用:用来使效果图线条明显

第十章

动作

一、作用:ps动作适合于批量处理图片的大小

二、把两张图片变成一样的尺寸

1) 打开图片——>打开动作面板:新建动作——>系统自动记录——>开始修改图片尺寸:“图像”菜单:图像大小:约束比例勾去;宽高都要设置尺寸——>停止记录。

2) 打开另外一张要调整尺寸的图片——>动作面板——>播放选定的动作(播放选区):系统自动修改图片的尺寸。

三、成批的处理图片

1) 打开图片——>打开动作面板:创建新组(创建新设置)——>新建动作——>系统自动记录——>开始修改图片尺寸:“图像”菜单:图像大小:约束比例勾去;宽高都要设置尺寸——>停止记录。 2) 把要处理尺寸的图片新建一个文件夹

3) “文件菜单”——>“自动”——>“批处理”:点击“选取”找到你新建的存放要处理尺寸的图片的文件夹。

第十一章

ps命令补充

一、画布的调整:

1、画布概念:相当于我们绘图的纸张

2、实例:通过设定画布大小为照片添加白色边框:“图像”菜单——>画布大小

3、旋转画布:“图像”菜单——>旋转画布

二、图层间的对齐:

移动工具下——>选中你要对齐的图层——>移动工具工具属性栏:顶对

齐/底对齐/右对齐/左对齐、、、、、、

三、选取相似:

1、作用:在原有的选区基础上扩大选区

2、“选择”菜单——>“选取相似”

四、选区的储存:

建立选区——>“选择”菜单——>存储选区——>载入选区(和Alpha通道功能一样)

五、建立选区抠图的方法总结

1、规则选区工具

2、不规则选区工具

3、魔棒工具

4、色彩范围

5、钢笔工具

6、快速蒙版

7、载入选区

8、通道抠图

9、滤镜——>抽出

>“选择”菜单——

推荐第5篇:PS画册套版教程课件2

10月10日PS画册套版教程课件

学习前请先按照Photoshop软件,目前在群共享中有两个版本,推荐安装PS6版本,在《孩子成长画册制作教程材料包》当中有按照软件,如果安装不了或者有其他问题,可以按照PS3版本,也在群共享当中。

1、PS界面介绍

⑴ 菜单栏:在PS界面最上方横条

⑵ 工具栏:在PS左边竖条

⑶ 图层面板:在PS右手边下方位置

若找不到这些界面,请在菜单栏中“窗口”按钮下找到“工具栏”或者“图层面板”点一下就出来了。

2、PS做画册常用工具介绍

⑴ 移动工具:在工具栏上方位置面

⑵ 文字工具:在工具栏中间位置

3、关于图层概念

在PS中将《孩子成长画册制作教程材料包》(群共享中下载)中的学习模版1打开,打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菜单栏—文件

我们在做画册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我们的工具一定要放在“移动工具”上—打开,另一种是按住模版直接拖到PS中。打开的时候如若有任何询问对话框,随便点一个“否”或者“是”就可以了。 图层是PS学习的精髓。

大家看看图层面板,现在是不是变化了吧?

这些一层一层的,就是图层。

图层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大家给宝贝买书的时候,有一种“胶片书”都接触过吧?我记得名字叫《第一次发现》。就是那种可以透明的胶片上面只画了一部分的。这个图层呢?就是跟第一次发现一样,它的每个图层都是一张透明的胶片。每个胶片上只有一点内容,所有的胶片重叠起来,就出现了一个整体画面。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

这个是所有图层重叠而出现的。

你们在图层面板上随便选择一个图层,随便哪个都可以

你看我这个照片6就被选中了。注意:不是眼睛那里,按后面部分。工具栏上的“移动工具”都按下。现在把鼠标放到中间模版上。随便动一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好好理解一下图层的概念。我们的鼠标动了,我们选中的那个图层就跟着移动了,也就是说这个胶片被拖走了。每个图层都是一张有一点内容的透明胶片,大家重叠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整体,你选择了哪个图层,那个图层就跟着你的鼠标移动。所以我们在做画册的时候,你要修改什么位置就找到她所在的图层就可以。

换一个图层再试试。别怕乱了,没事,一会儿我们都会复原。

4、关于错误复原—历史记录

现在我们恢复刚才的操作,在右手位置上方,有这么一个按键这个按键叫做“历史记录”。 点一下历史记录,出现一个窗口,点到“打开”那个位置,刚才做的就都清除了。复原到最开始的状态。以后做画册有什么错误的都可以做这一步。

5、怎么快速选择图层

下面我们来学习怎么样选择我们想要的图层。我们现在要插入一个图片到模版里面,但是要插入到那一个图层要先搞明白。比如,我现在要把一张照片放到最大照片的位置,

这个位置

我们要先选中这个最大图片的图层。我们怎么最快速度找到我们要选择的图层呢? 把鼠标放在大照片的位置,点右键。会看到很多,从上面往下数,第二个“照片9”

这个需要我们的眼力,有时候一个模版很复杂,要仔细观察。选中照片9,都移动一下,看看9跟着动吧?

6、PS6中如何把照片拖入模版

现在我们把一张照片拖入模版。做这一步的时候PS6和PS3会有所不同。现在先讲PS6的。

打开图片还是两种方法,一是菜单栏—文件—打开;二是直接拖着照片放进去。打开以后图片如下:

PS6里面选中的图片都有个对角线,这个时候说明这个图片是可以拖动大小的。我们把鼠标放在对角线的照片角上,拖动的时候同时按住shift键,拖动大小变化,这样照片不会变形。 把照片大小调整到正好覆盖了大图片“照片9”的位置上,下面的底色边角不要露出来。调整好位置以后,点回车键,这个时候对角线就消失了。如图

要是没有调整好,就不小心按了回车键,不能再调整的朋友,可以按快捷键:ctrl+t,对角线就又出现了。

调整好以后,到图层面板中看看,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刚才插入的照片在“照片9”的上面一个图层。

选中刚刚插入的照片图层,点鼠标右键,找到“创建剪贴蒙板”点一下,就好了。注意:这一步里,如果刚才的对角线没有消除,是不管用的,必须先消除对角线,才可以做。

创建剪贴蒙板以后,我们的照片就进入了我们模版当中的照片框中。如图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图层面板上的样子是这样的,在照片层位置上面有个小箭头,如图:

同理:其他的照片位置上面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添加照片,然后慢慢完成。

做完以后,可以修改模版当中的文字,这个是后话了。

7、PS3中如何把照片拖入模版

PS3界面打开以后,模版和照片一个一个打开是分开文件的,我们只要在选中了工具栏中“移动工具”的情况下,到照片位置上点住照片,拖到模版当中即可。剩下的跟PS6都是一样的。

8、如何删除图层 选择你想删除的图层,到图层面板点右键,选择“删除图层”,或者直接按Del键即可。

9、关于保存

做好以后,点击文件—存储为—你想要的位置 即可,这个模版的格式是tif格式的,这种格式是可以随便修改的,一定要保留好这个格式的源文件。

要想印刷画册还得再存一个格式,就是jpg格式,到论坛传作业也要保存为jpg格式才能上传。我们保存JPG都要选择最大尺寸,以确保照片的精度。传论坛要缩小一下哦。

大家先按照这个练习一下,把上课的这个练习模版1完成,到论坛中交作业。有问题的可以小窗我,我的Q:21591424.

课程未完,还有一半,先把这些练好了吧。

期待看到大家的美图!

推荐第6篇:ps教学工作总结

12 级商务3班《图形图像处理》项目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到很辛苦,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在结束本学期课程后,基本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开始独立完成优秀的作品。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总结:。

一、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探究——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PS课程是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所以这个学期主要学的都是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操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快学会操作,而且基本都能根据老师及书本的提示完成操作,并基本掌握知识。但它的弊端也非常致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跟着老师及书本的步骤走,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更谈不上发掘创作思维,并且较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师生关系要融洽,课堂气氛要好。上面所述模式基本也能达成这种目标,但偶尔效果也会非常不好。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我们所要的目标呢?在跟众多前辈的交谈学习中,我觉得有一种模式非常值得一试:“给素材和设计要求”——“学生先设计”——“相互看”——“解说自己的作品”——“评出好的作品”(学生相互评/教练指导)——“与优秀作品比较”(哪个好?好在哪?为什么?)——“教师给予解读分析”——“学生修改”——“与修改前对比”——“理解、领悟、提高、运用”,整体能够做到“知、悟、做、得”,这种模式让学生由被动转向完全主动,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而且能持久。

新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经验,但任何真理都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到最好。认真分析我们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特点后,我个人认为,在大部分学生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刚开始应主要以第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待学生有一定基础时,要适时尽快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缩短学生被动型基础教学实践,延长学生主动型创意教学模式。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第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紧抓基本功

结束了这个学期的课程后,我开始明白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PS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是哪个问题,教学最终就是要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引导,那何为教学?所以要让课程有意思、有意义,就必须要清楚我们的课程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要培养的是要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脱离市场的教学最终只会让学生厌学,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学的课程有什么作用。职校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多都是为出来就业直接服务的课程,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今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关于PS,企业给中职学生的定位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辅助性工作,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很强的服务意识,当然如果发展好的话可以努力成为设计师。所以在上PS课程时,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赛促学”模式探究

竞赛不仅仅是一种存在,我们不仅仅为竞赛而竞赛,而是要充分重视竞赛的导向性。竞赛要紧扣职校的办学目标,要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竞赛带动教学气氛。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促进PS以及其他课程的良性教学。

究竟要如何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要有老师及学生的配合。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初步探索中,我暂时能感受到的是,面对竞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气氛不够浓厚,这主要是我们学校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开设较晚及学生自信心不够的原因。但这些都是主观原因,我们的优秀学生悟性都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只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加上师生的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跃。

四、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Photoshop也无非是一种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在升级、改革。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开始着重学习新版本。其次,关于PS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老师普遍认为,为适应社会,将其开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效果会更佳。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7篇:PS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月份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16级电商班的PPT及15电商1班PS的教学工作。这个月是新学期伊始,所以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由于16级是新生班,总的说来同学们的上课状态都不错,但是由于机房紧张,三个专业班只有一个机房,所以教学质量不太好,当堂课学习的知识由于没有上机实践再过两天上机都忘了。希望学校尽快解决机房问题。再一个问题是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

对于15电商1班,PS基本工具的学习已经完成。由于新学期教师的变动,我接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所以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没有睡觉的了,也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有时会影响教学进度,此时小组协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不影响本组的成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会主动地去帮助没有做完的同学,这样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进度了。本课程剩余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来掌握PS处理图片的方法。

总体来说,新学期的开始就是个好的开端,同学们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推荐第8篇:PS教学2

、打开原图素材,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2,-11,+28,0.黄色:0,-10,+9,0.绿色:+91,-18,-100,+29.白色:-19,-22,+4,0.

2、再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绿色:+100,+39,-30,0.黄色:-7,0,+49,0.

3、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各通道进行调整,

4、新建图层,填充颜色#5729CE,图层混合模式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40%,

5、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

6、新建图层,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滤镜>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图层混合模式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7、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进行调整,

8、新建图层,盖印图层。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0%,

9、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用加深工具把边角部位加深一点,再适当锐化一下,完成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素材,新建图层,选择渐变工具,颜色设置#000000-#737373,拉出径向渐变。

2、新建图层,在图中心偏上位置画一个椭圆,Ctrl + Alt + D羽化45,填充颜色#03FFFA,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3、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Ctrl + Shift + ]移到图层最上面,把人物用钢笔抠出来,复制到新的图层,把图层副本隐藏,

4、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蓝色:+22,+26,0.洋红:0,-12,0.

5、新建图层,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Ctrl + Shift + U去色,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

6、创建通道混合器调整图层,红通道:+100,+4,0,0.

7、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洋红:-100,-100,0,+26.

8、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0,+24,0.

9、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0,+12.

10、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稍微给人物磨下皮,

11、适当的把图层锐化一下,

12、创建通道调整图层,修饰下细节,完成最终效果。

、打开原图素材,新建曲线调整层,目的将暗部提亮。数值:54,34.

2、利用图层蒙版将衣服上过亮的搽出来。

3、盖印可见图层,连续选四次高光区域,快捷键ctrl+alt+shift+~ 连续四次,复制选的区域出来。

4、添加图层蒙版,将五官,头发衣服细节搽出来,进行磨皮细节处理。

5、盖印可见图层,连续选两次高光区域,快捷键ctrl+alt+shift+~ 连续两次。

6、图像-调整-阴影高光目的改变阴影过暗与调整质感。阴影:70,71,60.高光:0,50,30.调整:+20,-45.0.01,0.01.

7、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黄色:0,0,-31,-30.白色:+24,0,-55,0.

8、盖印可见图层,将花勾选出来,用可选颜色进行调整。红色:-53,+30,-33,0

9、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用白色画笔,硬度为0,在手臂上涂上一笔。

回复

1s、窦英楠。

2010-03-10 21:05

10、模式改为柔光,现在我们发现手臂有了光感。

11、盖印可见图层。新建曲线调整层。数值:58,48.

12、新建可选调整层。黄色:0,0,-17,0.白色:+30,0,-21,0.

13、新建个空白图层为美女加点腮红,先拉个选区,羽化30,

14、选取腮红的颜色。#f7acac,

15、模式改为颜色。

16、盖印可见图层,再复制一层,滤镜-渲染-镜头光晕,亮度179%,50-300毫米变焦,

17、添加图层蒙版,将多余的光晕搽除。

18、更改不透明度为53%

19、盖印可见图层,自动对比度。

20、不透明度为55%。

21、勾出眼睛部分,羽化5 回复

1s、窦英楠。

2010-03-10 21:06

22、图像-调整-可选颜色。白色:+37,0,-31,0.

23、新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层。+3,+1.

24、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黄色:0,0,-20,0.白色:0,+9,-8,0.确定后完成最终效果。

、打开原图素材,复制一层,图像 >应用图像,通道红,混合模式变亮,不透明度41%,

2、创建通道混合器调整图层,对蓝色通道进行调整,-45,+36,+100,+91%,

3、创建照片滤镜调整图层,滤镜“水下”,浓度41%,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

4、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44,-45,-83,0.黄色:-53,-56,-31,0.白色:0,0,0,-14.中性色:0,0,0,-18.黑色:0,0,0,+7.

5、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Shift + E 盖印图层。适当给人物磨下皮。

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滤镜 >渲染 >光照效果,样式为右上方电光,强度14,聚焦91,强度颜色为#7cf2e3。光泽-67,材料-58,环境10,属性颜色为#fffec7。

7、最后加上一些装饰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1、打开素材复制一层,磨皮。

2、可选颜色对人物皮肤以及背景大致调节,红色:-100,-20,+10,-41.黄色:-100,-46,-100,-100.绿色:+100,-100,-100,+100.蓝色:+100,-100,+100,+100.

3、创建可选颜色,红色:-80,-12,+10,-30。黄色:+100,+100,-100,-68。白色:+31,-6,+12,-5.

4、可选颜色,黄色:0,0,0,-100.绿色:+100,-100,-100,-12.

5、新建一层做个暗角,填充黑色,混合模式叠加,填充44%,加蒙版,用黑色画笔擦出人物,留四角。

6、色阶,把画面压暗些,21,1.0,255.

7、调整色彩平衡,-35,0,-13.

8、创建一个色相饱和度,0,+10,0

9、盖印图层,锐化,锐化的时候添加蒙版把过度的地方擦下

1、打开原图素材,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图像 >应用图像,混合模式为颜色加深,蒙版,

2、复制一层,图像 >应用图像,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蒙版,

3、复制一层,图像 >应用图像,混合模式为滤色,蒙版。选择渐变工具,颜色设置为黑白,拉出透明到黑色径向渐变。

4、新建一个图层,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滤镜 >智能滤镜。滤镜 >渲染 >光照效果,全光源,强度28

5、滤镜>渲染 >光照效果,强度颜色#fac85b,属性颜色#483e0d,

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适当的把图层锐化一下。

7、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图像 >应用图像,混合模式正片叠底,蒙版。用黑色画笔擦去不需要操作的部位。

8、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中间调:+12,+6,-22.阴影:-9,-9,+7.高光:+12,+5,-13.确定后,完成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复制一层,图层模式改为柔光

2、新建曲线调整层,RGB和红色通道提亮,绿色和蓝色通道压暗,

3、新建照片滤镜,加温滤镜(81),浓度80%,并用渐变工具在蒙版上由下而上拉出黑白渐变,

4、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红色:0,0,+100,0.黄色:0,-30,0,0。白色:0,0,+100,0.中性色:0,0,+60,0.

5、新建图层,填充颜色#fad940,图层模式柔光,不透明度50%,并用渐变工具由下而上拉出黑白渐变,

6、盖印图层,为了给图片制作一个光照效果,滤镜-渲染-镜头光晕,亮度135%,105毫米焦距,并将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5%,

7、加上边框和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推荐第9篇:ps教学设计

Photoshop 图层的概念与图像调整

遂昌中学

胡恒峰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内容——photoshop的图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图象处理这部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熟悉图层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图层为初学者学习这个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理解图层这块知识,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2、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图像信息处理部分的一节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还不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本节成为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使学生独立完成图层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懂得学习的乐趣无处不在,从而进一步培养对Photoshop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图层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难点:图层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1.运用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知识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积极探究实践。 2.扩展知识以教师启发,学生练习为主。 【教学资源】

机房,教学所需的素材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本节课为理论与实践课,1课时。

1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东西——图层。它神奇在哪里呢,接下来马上让大家知道它是怎么神奇的,不过在学习这个神奇的图层之前我们心里要先有一个概念,在我的心中我把图层想象成“透明的玻璃纸”,请大家先想想透明的玻璃纸是个什么东西,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很有帮助哦!

1、图层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图层呢?它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图层就像含有文字或图像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张按顺序并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页面的最终效果。

2、认识图层面板

3、图层的功能及相关按钮作用

新建图层、删除、复制图层、隐藏、显示图层、重命名图层、对齐、链接图层、合并图层

教师讲解:图层的锁定,图层重命名,图层可视,图层的顺序,图层的删除等。

2 上机实践:打开“素材”的客厅文件夹,利用photoshop工具,将其中的三幅图片:背景墙.jpg,骑马.jpg,电视机.jpg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效果如图所示:

技能点:矩形选框工具、魔棒、移动工具、文字工具、编辑选区、自由变换(ctrl+t)、填充、新建图层、图层不透明度、图层层次、链接图层、合并图层等。

教师先操作,边讲解矩形选框工具、魔棒、移动工具、文字工具、编辑选区、自由变换(ctrl+t)、填充、新建图层、图层不透明度、图层层次、链接图层、合并图层等知识点。

学生上传作品:教师点评,并对突出问题或集中问题集中讲解。

图层的某个对象调整大小,使用自由变换功能:ctrl+t 图像的旋转/翻转:先选定图层或对象,执行ctrl+t,然后再变换区域右键单击,再出现的菜单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即可。

上机实践:打开“素材”下的“清明上河图”文件夹,利用photoshop工具,将其中的三幅图片:清明上河图.jpg,蝴蝶1.jpg,蝴蝶2.jpg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此题在操作时,除了巩固刚才做的电视墙那个例子的图层相关操作,还让学生自我探究一下自由变换功能的其他操作。比如旋转,魔棒的使用,反选等等。 学生上传作业:

教师讲评。并对突出问题或集中问题集中讲解。 【课堂小结】

1、图层的概念

2、图层的操作

3、图像的调整

4、图像的翻转/旋转

【课堂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时间充足情况下) 同步练习相关的选择题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本课我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避免了枯燥的讲述,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索和具体操作的时间。

3、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还涉及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创作一幅实用美观的作品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有不少学生因此没有机会将整个作品制作得更加完美,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我同时考虑到一个作品在会考中的评判标准,所以我没有让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力,美化作品,可能时间也不充裕,准备考虑下节课让他们边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发挥同时又不能偏离教学主线。

推荐第10篇:PS基础教学

1、常用名词及几个常见控制面板。

2、工具栏中各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3、新建文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4、前景及背景颜色的设定。

5、图形工具的使用。

6、选择工具和填充。

7、怎样修改选区。

8、怎样设定渐变颜色。

第11篇:ps教学3

、打开原图素材,执行:图像——计算,参数设置如下:

源1,通道:红。源2,通道:绿。混合模式:叠加,不透明度75%。 点确定后会在通道面板看到alpha1通道。

2、点RGB通道,回到图层面板,再执行:图像——计算,参数设置如下: 源1,通道:红。源2,通道:蓝。混合模式:叠加,不透明度81%。

3、点通道面板,选择Alpha 1通道,按Ctrl + A 全选,按Ctrl + C 复制,点红色通道,按Ctrl + V 粘贴。然后选择Alpha 2通道,按Ctrl + A 全选,按Ctrl + C 复制,点绿色通道,按Ctrl + V 粘贴。

4、回到图层面板,图层——创建调整层——曲线,RGB通道亮部略微提亮,暗部略微降暗(就是说曲线是一个斜着的S型,不过弯度没那么大),红色通道微微提亮(就是把曲线中间部分微微向左上方拉一点)。蓝色通道曲线右端点向下拉三分之一格(一共不有4个格嘛)。完工。

后期就能达到清凉的漂亮效果哦!

所以利用Photoshop后期制作各种效果已经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拿手好戏了!因此,初学者不能错过这个教程哦!

(人像的片片当然要先处理一下脸部的皮肤,瑕疵之类啦,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一.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图层。

大概地调一下曲线亮度(自己掌握),色相/饱和度(+12,具体自己掌握,因为没有一张图片是完全相同的,达到鲜艳的效果就可以了)

二.把图片模式转为Lab模式(不需要拼合),图像——应用图像(a通道,柔光,60%),再把图像模式转回RGB

三.最后,稍微调整一下图片的颜色之类的参数,使之颜色更和谐!(如果已经满意,也可以不调),合并完成!

C41显影药水来冲洗,产生色彩上的冲突,造成影像高反差、色调偏离、高色彩饱和与粗粒子,让影像色调变的格有一番风味,用PHOTOSHOP也可以制作出同样效果。

1、新增一个色彩平衡的调整图层,分别把中间调、高光、阴影加入大量的蓝、绿色。中间调:0 47 64 高光: 0 40 48 阴影: 0 49 25

2、完成后再将图层混合模式设为【叠加】。

3、再新增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分别把亮、暗部的对比提高。就是让上部曲线向上弯曲,让下部分曲线向下弯曲,一点点就够了。(对于接触过一段时间PS的人这个地方很容易,但是因为留言不能截图,所以我一直很头疼曲线这个问题怎么用文字去表达,如果有好的办法请留言给我,我就暂且先这么说吧)

4、打开图层面板将二个调整图层的眼睛关闭,再执行 菜单选项 / 选择 / 色彩范围,并将选择设为【中间调】。

5、按下【确定】后,中间调的部分就会被选取起来,这时再新增【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

6、将饱和度向右拉,提高色彩饱和度,完成后对着背景层按Ctrl+J再复製一层来

、养成好习惯,复制一层。

2、新建调整层——色阶(0 1.08 255)

3、新建调整层——通道混合器(红:76 0 0 常数:28),图层不透明度44%

4、再次新建调整层——通道混合器(红:96 0 0 常数:0),图层不透明度 54%

5、新建可调整层——可选颜色,数值如下: 红色:-60 29 86 -14 黄色:-100 50 -51 -41 绿色:-100 -1 -86 6 白色:100 0 0 -23 中性色:6 0 0 0 6.、再次新建图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30%,数值如下: 白色:16 0 0 0 勾选“绝对”

7.、新建调整层——照片滤镜(加温滤镜(85),数值默认)

8、新建调整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9%,数值如下: 红色:-37 5 -68 -66 白色:89 -100 -79 33 中性色:-35 -22 16 -37

8、再次创建调整层——可选颜色,图层不透明度53%,数值如下: 红色:92 -15 -5 -45 黄色:15 20 -16 5 绿色:-65 4 -100 40 青色:29 37 24 65 蓝色:0 -100 100 39 白色:48 -15 5 12 中性色:-10 5 -4 0 黑色:-10 5 -4 0

10、加上字会更有意境,还是那句话,教程是死的,数值肯定有所不同,不要死搬教程。

、打开原图素材,选择菜单:图像 >模式 >Lab颜色,确定后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执行:图像 >应用图像,参数设置如下: 通 道: 明度 混 合: 柔光 不透明度: 40%

2、创建渐变映射调整图层(颜色为#2A0B85~~~#FD7B01),确定后把图层的不透明度改为:40%,

3、合并所有图层,选择菜单:图像 >模式 >RGB颜色,确定后再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绿色:输出150 输入128 蓝色: 66 64 (这个输入输出必须要动一下曲线才会出现,随便动一下就好啦)

4、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5、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对红色进行调整,加大饱和度,参数设置如下: 红色:0 36 0

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按Ctrl + Shift + U去色,然后把图层不透明度改为:15%。

7、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适当锐化一下,再用加深工具把边角部分加深一下,完成。

、打开原图,执行 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数值设置如下: 红色:-100 32 100 -46 黄色:-100 -34 100 100 黑色: 20 23 100 -23

2、进入通道面板(找不到通道面板?执行 窗口-通道),复制绿通道,得到“绿 副本”通道,选择“绿 副本”通道,执行 图像-计算,源1和源2的通道都是“绿 副本”, 图层不一样对吧?不用管,得到我们想要的选区就可以了,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100%。点确定后出现alpha1通道,这部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天空选区。点击RGB通道,回到图层面板。

3、把我原图相册里的叠加素材打开,拉到这个图里面。(不会拉?就是用移动工具,快捷键为V,按住左键拉到这张图上就行了),拉过来后调整位置和大小(调整大小的快捷键是ctlr+T,调整好大小后ctrl+回车确定。),摆在哪自己喜欢就好。图层模式改为叠加。

4、回到通道面板,按住ctrl左击alpha1通道载入选区,出现蚂蚁线了吧?然后回到图层面板,对新拉进的那个滤色图层添加蒙版,添加蒙版就在你背景层下面那一行工具里面,左数第三个,就是一个方块中间是圆圈那个小工具。这样滤色素材的颜色就盖到了云彩上。

5、接着把我原图相册里的滤色素材拉到这张图里面,调整位置和大小。图层模式改为滤色。

6、做一个圆角相册边的效果,选择矩形工具,快捷键为U,在最上面的一条工具里选择圆形圆形矩角工具,在图中拉出你想要保留的地方,ctrl+回车建立选区,ctrl+shift+I反选,编辑-填充-白色。这一步完全个人爱好,不喜欢可以不做,完工。

要突出的部分,如果觉得色调单一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补色。

1、打开原图素材,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下: 红色:23 -22 38 -41 黄色:0 0 -26 0

2、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450D7D,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图层不透明度改为:50%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021D60,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排除”,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

4、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

5、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37 4 9 0)确定后用黑色画笔把背景及人物皮肤部分擦出来

6、把当前图层复制一层,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

7、创建曲线调整图层,稍微调亮一点。

8、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适当给人物磨下皮,选择减淡工具把人物脸部的高光部分涂亮一点。

9、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调整(左上半格,右下半格)确定后再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0 6)

10、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021D60,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排除”,图层不透明度改为:10%

11、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部分的选区,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5%。

12、用钢笔勾出嘴唇部分,适当羽化一下,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稍微调亮一点

13、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0 3)

14、创建曲线调整图层(蓝 右下半格)。

15、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0 -5 0)

16、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30%,加上图层蒙版只保留顶部,其它部分用黑色画笔擦掉。 最后调整下整体颜色,完成最终效果。

模式和图层不透明度即可。不过为了配合这种效果,还需要加上一些装饰元素,如星光及一些梦幻装饰笔刷。人物部分也需要简单的美白及磨皮。

topaz滤镜和一些常用的笔刷在www.daodoc.com上都有下载,也可以百度搜索。

1、养成好习惯。复制一个图层(ctrl + J),然后对复制后的图层进行滤镜处理,本文运用到的是Topaz滤镜,设置参数如下:锐利:2.10,范围:1,边角脆化:2.23,噪点密度:1.57。

2、选用橡皮,然后给该图层添加蒙板,对蒙板处理:把不需要用滤镜的地方用橡皮简单的擦拭一下,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这里我只对连部小小的修改,避免让脸部太多滤镜后的效果。

3、添加色彩平衡调整图层(-30, 26, 37)

4、添加一个彩虹的渐变,透明度75%,模式设为:柔光(这个彩虹渐变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由七个颜色组成的渐变,在渐变里面系统给了一个,如果颜色不满意也可以自己新建一个,如果不会新建的话请留言。

5、最后就是点缀了,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刷随便刷几下,关键是要有梦幻的感觉,这就需要模糊了,新建一层用笔刷刷好对这个层进行高斯模糊就好了。

、打开原图素材,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适当的给人物磨皮(磨皮的方法千千万,就不再细说了,网上有很多图片辅助处理软件,NIKON自带那个就不错,新手建议美图秀秀,光影之类的,能快速处理皮肤,然后再进入PHOTOSHOP进行区域处理。)

2、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红色及蓝色进行调整(红色微亮,蓝色微淡,简单的说就是红色曲线偏上,蓝色偏下)

3、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按Ctrl + Shift + I 反选,然后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进行调整(输入:231 输出249 这个数值要你动下曲线才会出来,还不懂的话这样讲,就是左端点靠上半格,右端点靠下半格)

4、新建一个图层,用白色到透明的渐变拉出径向渐变,然后把图层填充改为:31%。

5、新建一个图层,还是用白色渐变,位置在画面的右上角也就是照射人物来那不的方向,图层填充改为:78%。

6、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选择黑色,数值为:黄:-5/白:-6/黄:+7

7、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选择高光,数值:黄:-5,红:+5,确定后完成最终效果。

、打开原图,复制一层。

2、隐藏背景景副本(复制的那层),选择背景图层,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点击“着色”,数值默认)。

3、显示背景副本,设置该图层混合模式为柔光。

4、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彩平衡(-55 30 28)。

5、图层=新建调整图层=照片滤镜(加温滤镜(81))。

6、图层=新建可调整层=通道混合器(蓝:0 0 80)

7、新建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8、设置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在新建图层拉出渐变(径向渐变),调整不透明度。(目的是为了四周暗角突出中间,不拉渐变也可以做,随意发挥)。完成。

、首先打开图片,进行进入通道面板,选择“绿”通道,ctrl+a全选,ctrl+c复制,然后选择RGB通道,返回图层面板,新建一图层(什么叫新建一个图层,找不到小图标的点击图层—新建—图层—确定),ctrl+V粘贴,然后设置混合模式为“滤色”,并调整“不透明度”为10%。

2、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点击“确定”,设置如下: 红色: -100 -56 48 0 黄色: -100 -50 +100 0 绿色: -100 100 -100 0 白色: 0 0 0 -30 中性色: 0 0 0 -26 黑色: 0 0 0 10

3、图层-新建调整图层-通道混合器(蓝:-54 48 84 14)

4、新建一图层,按下Ctrl+Shift+Alt+E快捷进行盖印,然后选择“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命令,光照类型选取全光源,然后把园拉到跟图片差不多大(园周围有小点点,拉动那个就可以了),然后按住园中心的圆圈,把它拉到右上角,也就是图中高光的部位。曝光度调整为10。设置该图层混合模式为:变暗。(有好多人问我图层混合模式在哪,就在写着“正常”那个地方)。

5、加字,完工。

、首先打开原图,对皮肤和一些瑕疵进行修片,做渐变映射调解层,颜色设置如图,这个颜色系统自带,原理在上一个教程己经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混合颜色透明度27%,接下来做色彩色平衡调解层,中间调,0/+4/-20/,不保持亮度,做好这2步之后就得到右边图样效果

2、完成上面两个步骤之后,你可以选择合并图层或不合并,我在做侬个教程的时候为方便截图把图层的全部合并了,我们继续,新建空白图层,默认前景色,设置渐变工具如图所示,在空白层拉渐变,混合模式变暗,不透明度视你渐变轻重而定,这一步的目的是压暗角,接下来做色阶调整:5/1.13/248,是为发轻微加反差,结束步暂时得到图片效果

3、合并,复制背景,色彩平衡调整,不保持亮度,中间调:-19/+16/0,为发保留细节我们继续改混合模式为颜色,曲线调整如图(186.200/67.56)改不透明度 60%,最生币制背景副本,适当进行锐化处理,改画布大小排版,本例效果就做好了,这晨主要还是说渐变映射工具的运用,数值只针对本教程素材而言

PS调色教程,主要是利用PS通道把图片调出很好看的色调。

1、打开原图, 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

2、在lab模式下进入通道, 选择a通道(什么叫选择a通道,很多新手不明白这个问题,导致选择的图层出错,所谓选择a通道,就是你要用鼠标左击那个通道图层,让那个通道成为当前工作通道),再按住ctrl 鼠标左键点击a通道载入选区

3、选择反向(Ctrl+shift+I), 然后复制 (Ctrl+C),选择b通道 ,按住ctrl鼠标左键点击b通道载入选区 然后粘贴 (Ctrl+V)图像模式 回到RGB颜色

4、图像——应用图像——通道(蓝)——混合(变亮)

5、图像——调整—— 照片滤镜——深黄——浓度——15 ——保留明度 ,调色完成。 1.打开图片,拖入天空素材,将不透明度设为20%,并用蒙版进行溶图(这步可以省略,但大片空白天空的一定要加哦)

2.新建一层,盖印,执行通道混和器操作,将蓝色通道值设为0,0,85

3.执行色相/饱和度操作,将饱和度值降低到-15

4.发现效果图较灰,执行亮度/对比度操作 亮度:-8 对比度: 5

5.新建一层,填充为白色,图层模式为叠加,不透明度设为30%

6.复制白色图层,并将其图层模式改为柔光,不透明度改为20%

7.新建一层,设置前景色为白色,用前景到透明渐变从天空向人物斜拉渐变

8.新建一层,盖印图层,执行应用图像操作,数据设置如下 通道:红 混色:实色混合 不透明度:8%

9.增加效果图层次,执行再次色阶调节 输入色阶 : 29 1.32 255 10.上文字,完工。

、打开原图素材,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红色:-2 -11 28 0 黄色:0 -10 9 0 绿色:91 -18 -100 29 白色:-19 -22 4 0

2、再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 绿色:100 35 -30 0 黄色:-7 0 49 0

3、建立曲线调整层,提亮。(让曲线略微向上弯曲即可,否则会造成曝光过度)

4、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5729CE,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40%

5、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

6、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

7、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对蓝色进行调整(输入:230 输出:255)

8、

8、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执行:滤镜 >模糊 >高斯模糊,数值为5,确定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0%

9、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用加深工具把边角部位加深一点,再适当锐化一下,完成。

、打开原图,发现脸部有点过红,所以通过可选颜色来降低脸部的红色。 图层-新建调整图层-可选颜色 红:0 0 0 -93 洋红:0 -100 0 -100

2、新建图层(图层-新建-图层-确定),填充颜色(编辑,填充,颜色,确定。)#350636,混合模式为:排除。不透明度80%。

3、新建图层,填充颜色# dfdaa3,混合模式为:柔光,不透明度50%。

4、再新建图层,填充颜色# e2aab0,混合模式为:柔光,不透明度50%。

5、到了这一步会发现图像的基本颜色是有了,但是有点偏白,没有层次感,所以我没在创建一个曲线调整层,图层-新建调整图层-曲线。把高光略微拉高,暗部略微降低,其实就是拉成一个斜着的S形,完工。

、打开你的素材

2、复制2次背景层,图层一去色(ctrl+shift+u)

3、图层二的模式为滤色 降低透明度为60

4、在图层二上面新加一个色彩平衡,色阶数值为0 21 0 ,与图层二编组(ctrl+G)

5、添加一个纯色,数值R:67 G:44 B:0 ,模式为强光 降低透明度为50

6、完成了,简单吧?

、打开通道面板。

选择蓝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应用图像”设置如下: 通道:蓝 勾选“反向” 混合:正片叠底 不透明度: 50 %

选择绿色通道选择“图像/应用图像”设置如下: 通道:绿 勾选“反向” 混合:正片叠底 不透明度: 20%

选择红色通道选择“图像/应用图像”如下图设置: 通道:红 不要勾选“反向” 混合:变暗 不透明度: 100%

2、图像现在层次感不明显。色彩饱和度太低。接下来分别调节各色彩通道的色阶。 选择蓝色通道, 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21 0.76 151)

选择绿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45 1.36 211)

选择红色通道,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输入色阶:51 1.28 255)

3、增加图像对比度,增加图像层次。选择菜单“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10,11)

4、最后让图像更鲜艳一些。选择“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1 27 0),如果颜色不满意自己再调一下就完工了。

第12篇:PS教学课题

教学课题: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辅助工具的使用

图像的查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辅助工具下的工具使用

掌握图像的位置与大小的改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辅助工具的使用和图像的调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本章我们将学习Photoshop CS3 图像操作,如辅助工具的使用、图像窗口的显示、图像尺寸的调整、图像的缩放以及颜色的设置。只有先掌握图像处理的基础操作,才能更快、更好地绘制和处理图像。那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辅助工具的使用和图像的调整。

新课:

一、辅助工具的使用

1、标尺

定义:利用标尺可以精确定位图像的位置 打开方法:

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标尺”命令或按住Ctrl+R组合键可以显示或隐藏标尺。

在图像窗口中显示标尺时,标尺会出现在当前窗口的顶部与左

侧。当光标在图像窗口中移动时,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上出现一条虚线,该虚线标出了鼠标当前位置的坐标值,移动虚线随着鼠标移动。默认状态下,标尺的坐标原点设置在图像窗口的左上角,原点坐标为(0,0)。如果要调整标尺原点的位置,可将光标放在窗口左上角标尺的交叉处,再使用鼠标沿着对角线向右下拖动到合适的图像位置。

2、参与线

定义:利用标尺可以精确定位图像的位置

在使用参考线之前,必须先显示标尺,然后将光标从标尺上拖至窗口中,释放鼠标即可显示参考线。

用户可继续沿标尺的水平或垂直方向创建多条参考线,也可对其进行移动、删除、锁定、显示或隐藏。

移动参考线:将光标指针移至参考线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即可移动参考线;

隐藏或显示参考线:按Ctrl+H键或按Ctrl+;键可显示或隐藏参考线; 锁定参考线: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 →锁定参考线,即可锁定参考线;

清除参考线: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 →清除参考线,即可清除所有的参考线,如果只清除一条参考线,只需将参考线拖出窗口外即可。

3、网格

定义:利用网格也可以帮助精确定位图像位置

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显示→“网格”命令或按Ctrl+H,可在图像窗口显示网格,如不需要显示网格时,也可隐藏“视图”→显示额

外内容,或按Ctrl+H来隐藏网格。

以上是辅助工具的一些使用,接下去我们来看第二个内容图像的查看

二、图像的查看

在处理图像时,为了更清晰地观看图像或处理图像,我们就需要对图像窗口的显示方式进行设置或对整个图像的某一局部进行放大或缩小。

1、改变图像窗口的位置与大小

当窗口未处于最大状态时,可单击图像标准栏并拖动来移动窗口的位置,单击窗口右下角的

按钮,或者当光标放置在窗口的边界,然后拖动鼠标即可调整窗口大小。

2、图像窗口的叠放 (1) 层叠

选择菜单栏中的“窗口” →排列→“层叠”命令,即可 以层叠的方式排列多个打开的图像窗口; (2)拼图

选择菜单栏中的“窗口” →排列→“水平平铺或垂直平铺”命令,即可以拼图的方式重新排列多个打开的图像窗口;

3、切换屏幕显示模式

Photoshop CS3系统提供了3种屏幕显示模式,分别为标准屏幕模式、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和全屏模式。

标准屏幕模式:此模式下可显示所有组件,如菜单栏、工具栏、标题栏、状态栏与属性栏;

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不显示菜单栏、只显示菜单栏,以使图像充满整个屏幕;

全屏模式:切换至全屏模式

注:连接按“F”键多次,可以在3种屏幕模式之间的切换,也可按“Tab”或“Shift+Tab”,显示或隐藏工具箱和控制面板。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Photoshop提供的标尺、参考线、网格、辅助工具、图像的查看工具完成图像的制作。

作业:P29习题二 填空题1-7题

试教人:何杨美

2012/9/13

第13篇:PS教学工作总结

PS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16级UI班的《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工作。在如今计算机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于UI专业的学生的Photoshop应用水平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是一门需要掌握并能够实际运用的应用学科,因为Photoshop在UI行业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因此根据学生之需与教学之需,本次Photoshop课程所占的课时也较多。这一学期的教学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及学生的配合中顺利地完成了。

教学的基本情况:本次的Photoshop教学工作依旧采取围绕模块教学目标的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各模块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技巧,熟知工具的使用及UI行业中Photoshop基本的功能运用,通过每节课的案例练习培养学生Photoshop的作图思路。同时,区别于多媒体专业学生教学的一些案例,选择了一些与UI行业高度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16级UI班在本门课的学习中表现也很突出,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很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16级UI班的学生均为一年级新生,因此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计算机操作基础,很难掌握一些基本操作,针对这一特点,在本学期的后半程教学中我提高了教学要求,简化了基本操作的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计划的修改在部分积极学习的同学身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期结束时很多同学均完成了立意新颖,构图合理,色彩搭配科学的作业。 当然,由于是一年级新生,在教学结束时该班级整体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因此我在在教学中设计了针对于水平高的学生给予的作业要求相对较难,以此保持高水平学生对课程挑战性,同时也给予部分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同学能快速完成作业的可能,以此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6级UI班的同学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了鲜明特点,在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及积极性。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由于Photoshop操作较为复杂,他们普遍上手较为困难,前半学期的进步较为缓慢,而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在学期中之后他们逐渐熟悉了软件的操作,整体水平提升非常可观。把握此特点的意义在于,今后如若在涉及此专业的Photoshop教学工作会更为得心应手。

学期末心得: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包括教学、工作、生活。而在许多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了许多,越发明白这份职业的意义。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譬如如何更好的让部分对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面。为此,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学习研究,花更多的精力去磨练,力求更快的成长。

任课老师:罗仁亮 2017年1月8日

第14篇:ps教学工作总结

ps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ps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到很辛苦,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在结束本学期课程后,基本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开始独立完成优秀的作品。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以总结:

一、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探究——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PS课程是20xx级第二学期开始学习,所以这个学期主要学的都是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操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快学会操作,而且基本都能根据老师及书本的提示完成操作,并基本掌握知识。但它的弊端也非常致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更谈不上发掘创作思维,并且较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师生关系要融洽,课堂气氛要好。上面所述模式基本也能达成这种目标,但偶尔效果也会非常不好。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我们所要的目标呢?在跟同行交谈学习中,我觉得有一种模式非常值得一试:“给素材和设计要求”——“学生先设计”——“相互看”——“解说自己的作品”——“评出好的'作品”(学生相互评/教练指导)——“与优秀作品比较”(哪个好?好在哪?为什么?)——“教师给予解读分析”——“学生修改”——“与修改前对比”——“理解、领悟、提高、运用”,整体能够做到“知、悟、做、得”,这种模式让学生由被动转向完全主动,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而且能持久。

新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经验,但任何真理都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到最好。认真分析我们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特点后,我个人认为,在大部分学生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刚开始应主要以第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待学生有一定基础时,要适时尽快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缩短学生被动型基础教学实践,延长学生主动型创意教学模式。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第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二、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Photoshop也无非是一种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在升级、改革。CS5.0已逐渐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CS3、CS4在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针对其版本创新而适当添加内容。其次,关于PS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老师普遍认为,为适应社会,将其针对性的开设在商务班其他软件之前效果会更佳。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5篇:ps证件照教学

教你用ps制作证件照

要做证件照,首先要了解证件照的尺寸,下面列出我们常见照片的尺寸:

1英寸=25mm×35mm 2英寸=35mm×49mm 3英寸=35mm×52mm 港澳通行证=33mm×48mm 赴美签证=50mm×50mm 日本签证=45mm×45mm 大二寸=35mm×45mm 护照=33mm×48mm 毕业生照=33mm×48mm 身份证=22mm×32mm 驾照证照=(22mm×32mm) 车照=60mm×91mm 结婚证照(40mm×60mm)

在PHOTOSHOP中把一张普通的照片变成一张证件照,看似简单,这里有许多诀窍,如背景处理、光照设置、排版布局等,一招一式都有其中的窍门。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用PS制作证件照片。

一、裁切一步到位

在制作证件照时,有的人喜欢先裁剪,然后再调整大小,其实完全可以一步到位。方法如下:

打开素材图片,在工具面板中选择裁切工具,然后在裁剪属性面板中将宽度设成2.5CM,高度设成3.5CM,分辨率设成300像素/英寸,然后在照片上直接拉出你要裁剪的范围(如下图)。最后双击裁剪区域即可。

二、背景的自然过渡

到换背景,许多人由于使用PHOTOSHOP的技术不好,换过的背景有明显的边缘。下面就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做到很自然的过渡。用磁性套索工具将人头选取后,按快捷键“CTRL+SHIFT+I”(反选),接着按“CTRL+ALT+D”组合键将羽化值设成“1”,填充红色(也有的证件照要求为蓝色)。现在可以看到有的边缘部分留有一些较生硬的残边,现在可以用画笔工具,将前景色调成红色,选择一个柔和的笔头小心涂抹,即可做到很自然的过渡(如下图)。

三、给面部来点灯光

一般处理证件照都要调整亮度,这里我们使用光照滤镜比直接调整亮度效果要好得多。点选菜单“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在弹出的控制面板中选择右上方点光。相关参数设置如图所示。

四、科学的留边方法

一般证件照都需要留有一定的白边。主要是方便后期的裁剪。有的人喜欢用裁剪工具靠感觉来留边,这样很不科学,科学的方法应该这样:先将背景色调成白色,点选图像菜单下的画布大小,将画布大小设成3.2CM*4.3CM,然后点击“确定”结束设置,这样均匀的白边效果也就出来了(如下图)

五、奇妙的拼版技术

点选菜单“编辑-定义图案”,将做好的证件照图案定义。然后新建宽度为12.7CM、高度为8.9、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的白色文档。执行图像菜单下的填充,单击“SHIFT+F5”组合键,选择刚才定义的图案,在文档中点击,看最后效果(如下图),哪里用得着一张一张去手动拼版呀。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知识点是:1英寸=2.54CM,我们实际做照片时将1寸照片尺寸设成2.5×3.5CM,2寸照片设成3.5×4.5CM,一般普通照片都是5寸的,规格是12.7×8.9CM。还有一点就是最好选择高清晰度的图片。

首先我们介绍3R照片上排1英寸证件照:

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已裁剪好的1英寸证件照,尺寸规格:2.2cmX3.2cm,分辨率为320像素/英寸,如图1:

图1

为证件照设置白边:执行“图像>画布大小 ”的命令(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画布大小设置为2.5cmX3.5cm,如图2:

图2

打开调色板菜单里面的动作面板:执行“窗口>动作”(快捷键为“Alt+F9”),单击最下面一排的“创建新动作”按钮(在垃圾桶左边),弹出“新动作对话框”,在“名称”栏里可以输入标题:“3R排版1英寸”,在功能键栏内单击,选择“F2”(可随意选,但有些功能键如果是你经常要用的就不要选),最好再勾选右边的“Shift”小方框,点击“记录”,如图3:

图3

再设置画布大小(同上,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Alt+C”)尺寸:宽12.5cm,高8.0cm,原证件照定位左上角,为了精确,在标尺上横向拉出2.5cm、5.0cm、7.5cm、10.0cm的参考线,纵向拉出4.0cm的参考线,如图4:

图4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矩形选框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M”),框选画布左上角图像,如图5:

图5

在工具面板上点击移动工具(在不是文字输入状态下,快捷键为“V”),左手按着“Alt”键不放,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右手送开“Alt”键,再重新按着不放,再用鼠标点着选区内的图像拖移,直到复制完为止(复制的过程要好好看,可不能出错啊),如图6:

图6

取消选区(“Ctrl+D”),再设置画布大小(同上,老版本的快捷键为“Alt+I+S”,CS3为“Ctrl+”)尺寸:宽12.7cm,高8.9cm(标准3R照片的尺寸), 定位中心。如图7:

图7

点击动作面板最下面一排(在左边第一个)的“停止播放”按钮,此时,在它右边的“记录”按钮由红色变为灰色,如图8:

图8

到这里,所有的设置全部完成了。你可以试一试啦:重新调出一幅1英寸的证件照,按(我们上面自己设置的)快捷键“Shift+F2”,排版一步到位,够爽的吧!

只要你的电脑不恢复,系统不出问题,这个快捷键就永远有效(在我们上面动作的记录过程中,不能出错,不能有多余的操作步骤)。证件照的数量无论是多是少,快捷键一按,顷刻完成。

同样道理,如果你有台6色的4A家用喷墨打印机,也可以设置快捷键。还是以1英寸证件照为例:

从开始到弹出“新动作对话框”的几个步骤同上,在“名称”栏里可以输入标题:“4A打印排版1英寸”,在功能键栏内单击,这里选择“F3”,再勾选右边的“Shift”小方框,点击“记录”。再设置画布大小,尺寸:宽20cm,高3.5cm,原证件照定位左边,为了精确,在标尺上横向拉出 2.5cm、5.0cm、7.5cm、10.0cm的参考线,如图9:

图9

下面的步骤就不用再教了,复制好全部图像(一排一共能排8个1英寸证件照),再设置画布大小:尺寸:宽21cm,高29.7cm(标准A4相纸的尺寸),图像定位最上一排,如图10:

图10

关闭动作记录按钮,大功告成,接下来的就是调一幅1英寸证件照试一试啦。

驾驶证标准照规格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人员的相片标准

相片应为,持证者本人近期免冠1寸相片。

1.白色背景的彩色正面相片,校正视力者须戴眼镜 。

2.其规格为32mm×22mm 人头部约占相片长度的三分之二。 身份证标准照规格

《居民身份证》(第二代)照片标准

照片标准为〔公安部制定《居民身份证》制证用数字相片技术标准(GA461-2004)〕:

1、照片规格:358像素(宽)×441像素(高),分辨率350dpi,照片尺寸为32mm×26mm;

2、颜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

3、要求: 公民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 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不着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居民应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

4、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脸部宽207像素±14像素,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7像素~21像素,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当头顶发迹距相片上边沿距离与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眼睛所在位置距相片下边沿的距离不小于207像素,特殊情况下可部分切除耸立过高的头发。

护照标准照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新版)

今年7月17日起,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将开始受理、签发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这也也是我国建国以来使用的第13版护照。

1.着白色服装的请用淡蓝色背景颜色,着其他颜色服装的最好使用白色背景。

2.人像要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

3.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儿童不系红领巾。

4.尺寸为48毫米×33毫米,头部宽度21至24毫米,头部长度28至33毫米。 签证标准照规格

非移民签证申请照片要求

每一份申请都需附申请人正面,无边框的,拍摄于最近六个月的照片一张。“正面”是指申请人拍照时需要正对照相机,眼光不能向下看或斜视,脸部需占整张照片的50%。虽然由于发型的不同,很难严格地定义“脸部”,总体上说,是指申请人的头部,包括脸和头发;上下从头顶到下巴;左右至两边发际,如露出耳朵则更佳。关键的要求是从照片可以清晰地辨别申请人。

照片的尺寸为2x2英寸(大约为50毫米x50毫米正方形),头像居于正中。头部(从 头顶至下巴底)在1英寸至1 3/8英寸之间(即25毫米至35毫米),眼睛到照片底部的 距离为1 1/8 英寸至1 3/8英寸。(即28毫米至35毫米)。可以是白色或浅色背景的 彩色或黑白照片,照片无边框,需被订在或粘贴在护照或非移民签证申请表格上。如照片是被装订的,钉子必须尽量远离申请人脸部。照片背景如有花纹或图案或呈深色将不被接受。 编辑本段尺寸一览

1英寸证件照尺寸: 25mm×35mm 在5寸相纸(12.7X8.9厘米)中排8张

2英寸证件照尺寸: 35mm×49mm 在5寸相纸(12.7X8.9厘米)中排4张

3英寸证件照尺寸: 35mm×52mm

港澳通行证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赴美签证证件照尺寸: 50mm×50mm

日本签证证件照尺寸: 45mm×45mm

大二寸证件照尺寸: 35mm×45mm

护照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毕业生证件照尺寸: 33mm×48mm

身份证证件照尺寸: 22mm×32mm

驾照证件照尺寸: 21mm×26mm

车照证件照尺寸: 60mm×91mm

第16篇:教学课件

第一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四学时)(第五周周

二、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2)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条件 3)熟悉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金属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1学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基本性能,耐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能(1学时) 3)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常用塑料和橡胶介绍(1学时) 4)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2)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水工艺设备要求,确定不同材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认为水工艺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哪些性能要求更高?怎样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2)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合金钢有哪些类型?何谓耐蚀低合金钢?耐大气腐蚀、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钢中各含哪些主要合金元素?

4)不锈钢有哪些类型?在酸性介质、碱性介质及中性水溶液中是否可以选用同一种不锈钢?简述理由。

5)铝、铜及其合金的主要性能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6)钛及钛合金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7)简要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主要用于哪些场合。

8)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型?常用于水工程及水工艺设备中的高分子材料有哪些?耐蚀有机高分子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9)复合材料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你认为在水工艺设备中复合材料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在水工业领域应用复合材料的几个事例。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二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及保温(三学时)(第五周周

五、第六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材料设备的腐蚀的危害以及腐蚀与防护科学的发展状况 2)掌握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3)熟悉各种设备腐蚀防护技术

4)能运用腐蚀与防护原理进行材料的选用 5)了解设备保温的目的

6)熟悉常用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概述,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设备腐蚀防护技术,材料的选用(2学时)

2) 设备保温的目的,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及常用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难点:设备、材料的腐蚀原理与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什么叫氢蚀?它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2) 什么叫极化?极化对金属腐蚀有什么影响?

3) 什么叫阴极去极化?阴极去极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阴极去极化反应是什么?

4) 什么是金属的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包括哪些类型?

5) 试从腐蚀发生的条件、机理、影响的因素和控制的途径等方面比较小孔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异同。

6) 什么叫应力腐蚀?它具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介质的腐蚀性越强,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就越高?为什么?

7) 微生物为什么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试例举最常遇到的微生物腐蚀。 8) 高分子材料物理腐蚀过程是怎样进行的?高分子材料耐溶剂性能的优劣可由哪些原则进行判断?

9) 什么叫高分子材料的应力腐蚀?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0) 在设计金属设备结构时应注意什么才能避免或减少损失?

11) 有哪几种阴极保护形式?各有什么特点?阴极保护时,被保护设备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12) 阳极保护适用于什么样的金属-介质体系?

13) 若一体系在阳极极化过程中,极化电流很低并几乎维持不变,对该体系可否用阳极保护法进行保护?为么?

14) 玻璃钢衬里层的结构及作用是什么? 15) 缓蚀剂的类型有哪些?

16) 选材的原则是什么,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7) 设备保温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保温?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三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十学时)(第六周周二至第七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容器的结构与分类以及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2)掌握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的计算、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计算

3)熟悉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

4)掌握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

5)掌握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机械制造工艺

6)掌握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容器应力理论,包括容器概述,回转曲面与回转薄壳,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环向薄膜应力,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等;(3学时) 2) 机械传动理论,包括机械传动概述,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2学时) 3) 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2学时) 4) 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传热过程的增强与削弱。(3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与水工艺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容器应力理论、机械传动方式与特点以及设备制造工艺方法与适用条件 2)难点:容器应力理论与热量交换理论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何谓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简述壳体平衡方程和微体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2.圆柱壳、球壳、椭球壳和锥形壳的薄膜应力各有哪些特点?如何计算它们的薄膜应力σω和环向应力σθ?

3.如何确定圆筒壁的计算厚度δ、设计厚度δd、名义厚度δn、有效厚度δe和最小厚度δmin?

4.平板的弯曲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平板封头和矩形压力容器?

5.什么叫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它对封头和筒体的设计有哪些影响? 6.容器的封头分为哪几类?如何进行各类封头的强度计算?

7.机械传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在水工艺设备中最常用的有哪几种?

8.渐开线标准齿轮有几部分组成?基本参数是什么?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9.带传动和链传动各有哪些特点?带的截面形式对带的传动效率有什么影响?根据结构的不同,传动链主要有哪些形式?各自适用于什么条件?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10.机械制造中的基本工艺方法有哪些?

11.金属的压力加工主要包括哪些方式?简要说明各种加工方式的加工过程。12.简要说明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3.金属切削加工主要有哪些方式?简述不同切削方式的作用特点和适用条件。14.试从微观角度阐述导热机理。

15.什么是导热系数?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试述导热过程单值性条件的定义和内容。 17.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在水工艺设备中如何体现? 18.什么是受迫紊流换热?试述受迫紊流换热的两种类型。

19.什么是凝结换热?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强凝结换热? 20.什么是辐射换热?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增强吸收太阳能的措施有哪些? 21.什么是传热过程?常见的传热过程有哪些?如何增强或削弱传热过程? 22.用实例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现象。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四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一学时)(第七周五讲)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水工艺设备的分类及基本特点; 2)本章为了解内容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设备分类:通用机械设备与专用设备

2) 容器设备:压力容器法兰、管法兰、支座、安全泄放装置、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3) 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4) 换热设备: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以及换热器计算。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介绍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 2)难点:无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五章 容器(塔)设备(二学时)(第八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压力容器法兰的类型

2) 掌握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密封垫片

3) 了解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

4) 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

5) 掌握安全泄放装置的原理与适用场所

6) 自学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容器法兰的类型、法兰的密封垫片,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卧式容器的支座、立式容器的支座,(1学时) 2)安全阀、爆破片的工作原理,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学生应结合这些设备的工艺特点(专业课中内容),着重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条件等

2)难点:如何对上述设备的选型、设计等提出选择材料、结构、传动与加工方式、腐蚀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分别有哪些形式?如何正确选用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2.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各有哪些形式?如何选用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3.卧式容器和立式容器的制作分别有哪些形式?卧式容器为什么一般采用双支座? 4.安全阀的作用是什么?各类安全阀分别有哪些特点?怎样选用安全阀? 5.爆破片分为哪几类?常用的爆破片有哪些?

6.水工艺填料设备对填料有哪些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哪几类?

7.对布(气、汽)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水工艺设备中常用的布水(气、汽)装置有哪些形式?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六章 搅拌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 掌握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4) 熟悉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作用及结构特点

5) 自学常用搅拌设备简介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学时)

2)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常用搅拌设备简介(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2)难点:搅拌设备选型及工艺参数确定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拌设备的功能是什么?在水处理工艺中,搅拌器主要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2.常用机械搅拌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搅拌轴工作时受力状况如何?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七章 换热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2)掌握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3)掌握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4)自学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包括容积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换热器、快速式换热器、半即热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等;(1学时)

2)换热器性能评价,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2)难点:换热器选型及工艺参数计算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换热设备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又将换热设备分为哪些常用类型? 2.试述容积式换热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试述半容积式换热设备的构造和特点。

4.常用的快速式换热设备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选用换热设备?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八章 分离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熟悉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

3)掌握几种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

4)了解筛滤设备,砂滤设备

5)掌握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

6)掌握几种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微孔布气气浮设备,加压溶气气浮设备,溶气真空气浮设备,电解气浮设备;(1学时)

2)筛滤设备,砂滤设备,膜分离设备,膜分离设备分类及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难点: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分离设备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2.气浮分离设备有哪几种?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格栅与滤网的作用是什么?谈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4.简述真空过滤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离子交换膜与反渗透膜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渗透机理是什么? 6.常用的膜分离设备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九章 污泥处置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排泥设备的分类

2)掌握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3)了解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

4)掌握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排泥设备的分类,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学时)

2)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几种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难点: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行车式吸泥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吸泥方式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差别?

2. 污泥在脱水之前为什么还需要进行浓缩?

3. 带式压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影响带式压滤机脱水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真空过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十章 投药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认识各种常用计量和投加设备

2)掌握几种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3)课外查阅相关设备资料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常用计量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2)常用投加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2)难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试述常用计量设备的类型、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2.目前水工艺工程中最常用的投药计量设备有哪几种?

3.简要说明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水工艺与水工程中主要适用于哪些流体的计量,适用条件有何差别。4.药剂投加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17篇:教学课件

2008-04-14 08:42:03 董晓慧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要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我们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偕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而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 ,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英语教学反思实验中学 王姣枝教师要充当教育他人的角色,接受他人教育则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师思想工作中尝试“自我反思策略”,通过反思自我达

一、强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运用

⑴几分钟会话。每堂安排几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会话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不同的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朗读也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了,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⑶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如学到 Family Tree这课,我告诉学生都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根据自己的全家福来用英语介绍。有能力的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出图表。整个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⑷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 在Unit 3学习颜色一单元,我利用多媒体将多彩的鲜花和颜色相结合,一朵朵漂亮的鲜花怒放,多彩的颜色随着一朵朵鲜花开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惊奇得连声欢呼着,雀跃着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不同的颜色的单词。同时将颜色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说出学生们喜欢的颜色,朋友和父母喜欢的颜色等等。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se your father /mother /friend ? I like ….the best.He likes …the best.同时让学生明白颜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英语的趣味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和英语的紧密相关,让学生们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要为祖国和自己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又如教Unit 7.The weather Forecast 时,我准备了中央电视台7:30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实况展示给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宋英杰那独有的中音,娓娓道来的天气预报的全文,变化的屏幕。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牙的纷纷参与,抢着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知识。然后,我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表格,根据课文将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理由让生们一一列举出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填到表格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天气预报的兴趣油然而生。快乐的学习又使我的教学达到了教会知识的目的。一堂课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又在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经常会说,怎么时间这么快呀。

二、狠抓基础,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容量,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0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彩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走向希望。

三、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英语的音标知识动画片每一堂课前都放上几分钟,既有趣又反复的复习了音标,效果很好。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每天两名学生领着同学们坚持听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一封信,讲明我的想法和做法,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给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展他们的指示视野。 每周两遍日记,给他们面批一次,持之以恒。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意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进步。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要做到: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如:教师制定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的思想品德。学生学习完学校专用室的名称后,学会爱护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学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爱集体、爱学校的充分表现。 (2)反思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阐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存在差异。比如,一个学生比较遵守纪律,学习方法比较灵活的班级,教师按教学目标上课,学生学习起来会较顺利。可是一日换上一个学生特别活跃,反应很快,但纪律难于控制的班级,教师就要以纪律竞赛的形式先调控好学生的情绪。若学生脑瓜特别灵,接受能力特别强,可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学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尽量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以教学《Our school》为例,教师可以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自己的学校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专用室clinic、library、canteen等的名称及其方位的学习。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中可挑选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Bingo”,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猜物的游戏。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学生借助多媒体,带着问题参观学校。引人入胜的画面,生动的对话,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踊跃就课文内容相互提问并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迅速理解并掌握课文。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我原本的设计是利用CAI呈现课文,让学生感知。可是那天上完一个班后,紧接着上另外一个班时,恰好停电了,无法使用计算机。我立即调整教学,运用己做好的人物头饰,以不同的语调,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表演课文中的多个角色,使教学顺利开展。部分较好的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也跃跃欲试,努力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 3.对教学结构的反思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在学习中,学生从运用there be句型进行猜物逐渐迁移到谈论学校里有什么这一话题,逐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背课文;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表演课文并仿照课文编对话。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部分学生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习用英语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举手、尽量回答一此简单的问题。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学生建立起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观,能客观地向教师提出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有效指导的地方,利于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 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以下几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校提供的条件等。如在教《COUNTRIES》国家的第一课时后,教师意识到学生对各国名称和对课文的学习颇感困难。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很活跃,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提议。然后,教师把单元教学改为学生收集各国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并查阅相关资料,以导游的身份做一份最有价值旅游热点报告。每个学生在全班的范围内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完成旅游热点报告的任务。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师生单通道授受关系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其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通过反思,能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个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真情实感。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找朋友”,合作学习,以竞赛的形式表演课文、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空间扩大了,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5.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配置,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取决于教学的需要,切忌为用媒体而选用媒体。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6.对教学管理的反思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景。例如:教授单词时: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画、简笔画创设情景。还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开展游戏、唱歌竞赛等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熟悉和巩固语言知识,并在竞赛中得到红星奖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要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要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的机会,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例如,自己在完成《Our school》这节课后进行反思。从整体而言,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介绍学校的专用室,培养学生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的把握不好,精神紧张,生怕不能够上完自己准备的内容而提前讲课,而在感觉时间有余时又没有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还是快速地讲完内容,这对整节课影响很大。以后再上这节课,让学生仿照课文自编对话,时间即可控制得当。或在备课时就要预防出现时间多的情况出现,准备音乐或短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欣赏,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孩子的疲劳,又将时间把握得分寸有度。 2.反思下一节课怎么做 下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学校设计的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听力和笔头的练习。 3.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高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2)要用良好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3)要不断完善个性品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积累经验,使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市教研室

3、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叶澜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沈德立等《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8篇:PS教学工作总结——某

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教研组xx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到很辛苦,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在结束本学期课程后,基本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开始独立完成优秀的作品。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以总结:

一、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探究——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PS课程是2013级第二学期开始学习,所以这个学期主要学的都是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操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快学会操作,而且基本都能根据老师及书本的提示完成操作,并基本掌握知识。但它的弊端也非常致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更谈不上发掘创作思维,并且较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师生关系要融洽,课堂气氛要好。上面所述模式基本也能达成这种目标,但偶尔效果也会非常不好。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我们所要的目标呢?在跟同行交谈学习中,我觉得有一种模式非常值得一试:“给素材和设计要求”——“学生先设计”——“相互看”——“解说自己的作品”——“评出好的作品”(学生相互评/教练指导)——“与优秀作品比较”(哪个好?好在哪?为什么?)——“教师给予解读分析”——“学生修改”——“与修改前对比”——“理解、领悟、提高、运用”,整体能够做到“知、悟、做、得”,这种模式让学生由被动转向完全主动,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而且能持久。

新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经验,但任何真理都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到最好。认真分析我们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特点后,我个人认为,在大部分学生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刚开始应主要以第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待学生有一定基础时,要适时尽快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缩短学生被动型基础教学实践,延长学生主动型创意教学模式。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第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二、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Photoshop也无非是一种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在升级、改革。 CS5.0已逐渐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CS

3、CS4在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针对其版本创新而适当添加内容。其次,关于PS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老师普遍认为,为适应社会,将其针对性的开设在商务班其他软件之前效果会更佳。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9篇:ps教学笔记(第五课)

第五课复习资料 1.滤镜

①滤镜的作用:

滤镜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它在Photoshop中具有非常神奇的作用。所以有的Photoshop都按分类放置在滤镜菜单中,使用时只需要从该菜单中执行这命令即可。

滤镜通常需要同通道、图层等联合使用。 位置:菜单栏—滤镜—滤镜库。

通过调整这个改变滤镜的选择

取消正在应用的滤镜:按Esc,编辑-褪去(褪去命令也称为渐隐滤镜库),一般把不透明度调为0的时候就可以还原了 还原滤镜操作(除去滤镜效果):按住Ctrl+Z 选择预览选项来预览效果,拖动滑块来调整,调整完毕,点击确定。 ②添加滤镜:

首先从网上下载一个滤镜,放到PS的目录中,打开Plug-Ins,双击Filters文件,把滤镜下载到里面就可以使用了。 注意:假如滤镜是压缩文件必须解压,保证滤镜文件直接存在于Filters文件中! 2.图层

PS:调整图层只会对它下面的图层有影响,用调整图层的话不会破坏原图 ①新建图层

点击那个或者图层属性调板,选择新建图层 ②复制图层

右键该图层,选择复制图层

单击该图层,选择图层属性,选择复制图层 ③改变图层名称

双击该图层的名称,即可改变图层名字 ④图层混合选项

双击该图层,即可出现图层属性调板 单击该图层,选择图层属性,单击混合选项 混合选项分别有什么效果大家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图层区域

⑤合并图层 ·点击图层①,摁住shift,可以点击②③④„„连续几个图层,然后点击图层属性-合并图层/或者图层-合并图层 ·要图层与它下面的图层合并

点击图层,然后选取菜单图层-向下合并 ·要合并所有可见链接图层

点击图层,然后选取菜单图层-合并链接图层 ·要合并图像中所有可见图层

点击图层,然后选取菜单图层-合并可见图层 ⑥拼合图层:

拼合图层和合并图层不一样,拼合图层时会自动给那个图加上背景,使它不透明,一拼合就是所有可见图层一起。 ⑦图层不透明度⑧链接图层

链接图层和合并图层的不同性大家可以自己试试。 链接图层后: ·同时应用变换 ·对齐链接图层内容 ·合并链接图层

但是在应用文字效果的时候就不可以向合并图层一样一起使用,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 解除链接:点击中间的锁 给图层解锁:双击锁 ⑨更改图层的排列顺序

单击你想要移动的图层,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到想要的位置即可 打不出字的原因: ①字太小

②字的图层在背景图层的下面

牢记:图层在上面那么效果就在上面;图层在下面,那么效果就会排在后面 图层编组:

作用:把暂时不用的图层放里面

把图层放到组里面:单击该图层,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在组上面,组的四周会出现方框,松开鼠标,该图层就会进入该组 要把图层离开组:操作方法同上,把图层向下拉,拉出来即可 :不透明度越低,所见背景越清晰。

有表示可见图层,反之不可见。

⑩图层蒙版

PS:图层蒙版是精确控制图层可见度的,具体到图层每个部位的,和具体的程度 打开两个图像,如果要把一个图像放到另外一个图像的图层中。 ·使用移动工具,直接拖动过去 ·选择-全选,编辑-拷贝

打开另外一个图像,编辑-粘贴

·点击画笔,把前景色设为黑色,背景色设为白色(快捷键D) ·点击一下蒙版,在你不想要的地方涂,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PS:快速蒙版是建立选区,蒙版没有建立选区

·如果不小心擦过,点击切换工具,把擦多了的地方在擦回来(快捷键X)怕不准用放大镜。 PS:蒙版隐藏图像是无损,随时可以恢复,如果可以用蒙版,就尽量不要用橡皮。

快速蒙版模式使你可以将任何选区作为蒙版进行编辑,而无需使用“通道”调板,在查看图像时也可如此。将选区作为蒙版来编辑的优点是几乎可以使用任何 Photoshop 工具或滤镜修改蒙版。例如,如果用选框工具创建了一个矩形选区,可以进入快速蒙版模式并使用画笔扩展或收缩选区,或者也可以使用滤镜扭曲选区边缘。也可以使用选区工具,因为快速蒙版不是选区。从选中区域开始,使用快速蒙版模式在该区域中添加或减去以创建蒙版。另外,也可完全在快速蒙版模式中创建蒙版。受保护区域和未受保护区域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当离开快速蒙版模式时,未受保护区域成为选区。当在快速蒙版模式中工作时,“通道”调板中出现一个临时快速蒙版通道。 利用画笔擦过于僵硬时按下F5出现选项调板,通过改变硬度来柔和。 快速蒙版:

首先在图片上使用任意选择工具建立选区,然后按下Q,那么除了选区里面其余部分全部是红色,50%的透明区域。然后使用画笔或者其他绘画工具在选区里面涂抹,把选区内不想留下来的部分全部涂抹干净,然后再次点击Q,那么没被涂抹的部分就建立了选区。 文字蒙版工具:

选择文字蒙版工具,在图片上打上字,然后按下Ctrl+Enter,这样就建立了文字选区。

打字的状态有点像快速蒙版,确定后出蚂蚁线。 操作:

①在一张图片上打上三个字,并且建立这三个字的选区 3.色相饱和度

①打开图像—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出现页面色相:调节颜色 饱和度:色彩鲜艳程度 明度:明度越强越像曝光

调色相饱和度的时候可以具体控制调整的色彩范围 ②调色相饱和度的时候可以具体控制调整的色彩范围

会发生调整的范围

四个控制点是可以随意动的,也可以用上面的吸管控制范围,4.色阶

色阶:表示的是图中点的明度分布情况 图像-调整-色阶

第一个选大概,第二个加第三个减

三个数字控制黑灰白的分布。大概意思就是黑左边的变成纯黑,白右边变成纯白。

自动:恢复到默认色阶。 5.曲线 图像-调整-曲线

曲线比色阶控制更精确。

比较常用的用曲线增加对比度的方法,比直接调对比度来得柔和。 左上那里有个铅笔,可以直接画要的效果。

曲线上面有个通道——默认是RGB,也就是全部颜色,也可以调整单个通道。 曲线的输入输出跟色阶是一样的。 5.智能对象

图层右键-转化为智能对象

这样图层即使被缩小,再放大也不会失真。(放大的不能超过原大小)

第20篇:PS教学工作总结——S.Q.

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教研组S.Q.

2010年10月,我正式入职梅州农业学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到很辛苦,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在结束本学期课程后,基本都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开始独立完成优秀的作品。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总结:。

一、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探究——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PS课程是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所以这个学期主要学的都是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操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快学会操作,而且基本都能根据老师及书本的提示完成操作,并基本掌握知识。但它的弊端也非常致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跟着老师及书本的步骤走,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更谈不上发掘创作思维,并且较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堂参与度高,师生关系要融洽,课堂气氛要好。上面所述模式基本也能达成这种目标,但偶尔效果也会非常不好。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我们所要的目标呢?在跟众多前辈的交谈学习中,我觉得有一种模式非常值得一试:“给素材和设计要求”——“学生先设计”——“相互看”——“解说自己的作品”——“评出好的作品”(学生相互评/教练指导)——“与优秀作品比较”(哪个好?好在哪?为什么?)——“教师给予解读分析”——“学生修改”——“与修改前对比”——“理解、领悟、提高、运用”,整体能够做到“知、悟、做、得”,这种模式让学生由被动转向完全主动,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而且能持久。

新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经验,但任何真理都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到最好。认真分析我们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特点后,我个人认为,在大部分学生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刚开始应主要以第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待学生有一定基础时,要适时尽快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缩短学生被动型基础教学实践,延长学生主动型创意教学模式。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第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还

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紧抓基本功

结束了这个学期的课程后,我开始明白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PS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是哪个问题,教学最终就是要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引导,那何为教学?所以要让课程有意思、有意义,就必须要清楚我们的课程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要培养的是要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脱离市场的教学最终只会让学生厌学,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学的课程有什么作用。职校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多都是为出来就业直接服务的课程,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今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关于PS,企业给中职学生的定位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辅助性工作,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很强的服务意识,当然如果发展好的话可以努力成为设计师。所以在上PS课程时,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赛促学”模式探究

我们学校即将参与2011年的图形图像及广告设计竞赛,学校在赛前准备工作上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培训指导老师,我们有幸去佛山顺德参加了赛前指导老师培训,在课堂课后学到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其中有一个模块讲到的是“竞赛与教学的关系”。这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参与竞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竞赛不仅仅是一种存在,我们不仅仅为竞赛而竞赛,而是要充分重视竞赛的导向性。竞赛要紧扣职校的办学目标,要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竞赛带动教学气氛。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促进PS以及其他课程的良性教学。

究竟要如何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要有老师及学生的配合。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初步探索中,我暂时能感受到的是,面对竞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气氛不够浓厚,这主要是我们学校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开设较晚及学生自信心不够的原因。但这些都是主观原因,我们的优秀学生悟性都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只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加

上师生的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跃。

四、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Photoshop也无非是一种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在升级、改革。 CS8.0已逐渐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CS

3、CS4在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开始着重学习新版本。其次,关于PS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老师普遍认为,为适应社会,将其开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效果会更佳。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ps教学课件
《ps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