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说课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8 09:02:40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华东师大自荐信

尊敬的华东师范大学招生领导:

您好!

我叫**,今年17岁,是来自山东省*****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完我的自荐信。

上学前,父母就很重视我的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我从小就是一个认真踏实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从不投机取巧。上小学时,记得有一次做值日,别的同学都走了,我一个人干得满头大汗,妈妈看了都有点心疼。

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总是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因为品学兼优,一直担任班长,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我还是个爱动脑子的孩子,在各种象棋比赛中常常显得“老奸巨猾”,曾经获得全市中小学象棋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市去济南参加全省中小学象棋比赛。虽然现在我的学习侧重理工,我却很喜欢古诗词和朗诵,小学时参加全市诗歌朗诵比赛,有“背诗大王”的称号。

步入初中,课程增多了,对我来说却是如鱼得水。我愉快地游弋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海洋里,贪婪的汲取知识的营养。特别是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多次参加校内外各种数学竞赛。我不但学习成绩优秀,继续担任班长,每年还都是班里公认的优秀学生干部。因为表现突出获得过区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初中毕业,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重点高中“北镇中学”。

升入高中,我性格中沉稳的一面显露出来,好静不好动,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小学时对古诗词的爱好发展为对文学的热爱,读“四大名著”,我会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一起激昂慷慨;读《红楼梦》,我又会禁不住与宝、黛同悲同喜。随着阅读面的扩大,读书不但提高了我的阅读写作水平,也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情感体验,书本常常让我乐在其中。另外,我对数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高一开始参加数学奥赛的培训,一直坚持到高三。在与同学合作完成《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等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了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当研究碰到困难时,反而更激起我探究的热情。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参加全省的数学联赛,我觉得很可惜。有机会,我一定要在数学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仍名列前茅,作为班长,我是老师的好助手,也是同学们的楷模。无论学习、生活,还是与同学相处,我总是尽量做到最好。高二时我被选为中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参加预备党校学习。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是乐此不疲,我是一个组织能力比较强的人,多次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又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我也深深的感激老师给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一定会不断进步,不辜负老师们的厚望。

我从网上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融合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素有“花园学府”的美誉。学校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统一,以培养高水平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资为己任,兼顾进行科学研究人员与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建校以来,人才辈出。1996年4月,学校还顺利通过了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我还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曾经有许多著名学者任教,像郭沫若、田汉、何炳松等,对于爱好文学的我,这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我希望能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课堂里,聆听智慧的声音,继续读书的快乐,并且能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这种快乐传递下去。

推荐第2篇: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华东师大学习体会张满利

2013年11月9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组织的教研员培训,在这三天的学习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四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 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补充。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了一种理念、强化了一条规律、掌握了两个方法。现将学习具体体会总结如下:

一、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

通过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和杨向东教授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报告,使我深刻的理解到教师的教学要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学科意识是以学科内容体系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讲授,而课程意识是以人为中心,着重提高人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讲授要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科知识能够得到应用,真正体现本学科的教育价值。学科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和解题能力,课程意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深入领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位教师都知道,也能说出一些规律,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教师把握的不是很好。通过聆听胡惠闵教授的《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报告,使我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领会更加深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应该掌握的三个遗忘点:第一个遗忘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由此可见课后的小结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课后小结的研究,而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更多去研究课的导入而忽视了小结,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课后小结,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课后自主小结,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第二个遗忘点是八小时以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第三个遗忘点是24小时以内,足以体现第二天的早自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自习是时间加强知识的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学习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研究课的方法

(一)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报告中学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教师所面对的授课内容有不同的知识分类。这些不同的知识分类代表不同的知识解决方法:针对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前提性规定的知识必须记住,这是硬性规定是逻辑思维的起点,这类知识解决方法是采用记中学,即理解、记忆、再现、判断等方法让学生牢固记住;针对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这类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尝试交流、讨论等等方法学习,即所谓的做中学,这些知识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做到的,只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际去做;对于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需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反思、权衡等方法学习,即悟中学,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才能够得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分类采用相应的学法指导,有些教师上课很累可能是将本来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的知识以记中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师很累,学生很累,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收获很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学后教,教师要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会的知识。

(二)通过聆听安桂清教授《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报告,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情境化的,没有固定的范本。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应该做课堂上事实性描述,而不是做判断性的言语。平时研讨课进行研讨时的中心问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是顺利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有障碍;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好。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

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通过培训,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推荐第3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吴晶 徐州三中教科研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徐州市第三中学暑期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班。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的时候,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的时候,这次的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培训的方式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所做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改革》、王建军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程亮副教授《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反思》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传统文化管理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开发资源到有效沟通,从多元智能到心理健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推荐第4篇:华东师大考研经验

今年的成绩下来了,考的还可以,总分是390,各科也都过线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在等待复试的空隙,就想把自己一年来的经历写一些出来,不管有用没用,给后来者一些参考吧。

我在北方的大学念书,去年五月时候决定考研,我想报古代文学专业,但选择什么学校呢,当时真是没有一点思路。我上一届有一个学姐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又和我混的比较好,就去找她。聊了一下午,她告诉我当初选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是因为听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公平,不开内部辅导班,不歧视跨专业考生,也不歧视象我们这样三流大学的学生,当时听了真是有考这个学校的隐隐冲动。

学姐告诉我考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类的研究生都要考[文学基础]和[作文],又说作文不拉分的,又不需要怎么复习。这样,我觉得就忽然减轻很多负担,而[文学基础]主要考的四门学科: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这些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科。

学姐告诉我一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论坛,就是师苑贤亭(http://bbs.yjsy.ecnu.edu.cn)里面的中文系版块(http://bbs.yjsy.ecnu.edu.cn/index.asp?boardid=156),说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很不错。我记下了。后来看到有些考上的同学发了一些文学资料(有免费的,也有收一小部分费用的),总结的很好。

历年试题师苑贤亭里能找到,不会有答案,自己做最好,不会做也可以请教考上的前辈。豆瓣上也有些真题(http:///group/topic/2816890)。还有看到一个BLOG(http://blog.sina.com.cn/huashixdd)真题也比较完整的,大家就没必要再向学校图书馆去邮购买真题资料了。

学姐还送了我一份资料,很厚一大叠,打印出来的,已经划得不成样子了,她告诉我,这是她的一个朋友帮忙从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那里买过来的,电子版,后面她又去打印出来。我粗略翻了一下,很详细,包括学姐告诉我的四门学科笔记,居然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听课笔记,呵呵,我当时就想,把这个看完,我应该就不会落后他们本校学生了。这样,我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决心就坚定了下来。复习从5月底开始。文学基础基本上分为四大块: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另外还有当代文学史和西方文论,美学和民俗学,这些个人以为很难出题,看了真题后也证实了我的想法。书单上列的书,自己买来自己看。古代文学有两个版本的,我以看游国恩那个版本为主的,我的建议是:以游国恩版本为主,袁行霈版本为辅;外国文学20世纪和亚非部分不重要,了解一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各重要流派是很重要的;文艺理论一定要花大功夫看,否则不会吃透它。现代和当代的书比较难归纳要点,我复习的时候是这个感觉,可能是写法的问题。这个时候那份旧笔记就帮上了忙,当然书是不能丢的。

复习每科,就可以带做历年试题那个方向的题目了,也恰好是对自己复习的检验。通过历年试题,基本可以掌握出题风格和重点,做到心里有数。

作文的复习,平时也不需要刻意。小作文一般都是写1000字左右的论文,我平时看的是人大复印资料,这个可以了解老师们和研究生们到底在关注什么文学现象和话题?对一些观点有自己的见解就好。大作文写20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一般是诗词意境扩展,主要考查文字功底和想象力,我翻翻那个笔记,有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老师上课时划的一个重要篇目,我就参考着看,结合我们自己老师讲的重要篇目,反正各教科书和老师对好的篇目的理解很相似的,随意找一个对照着看就可以,写作是件仁者见仁的事情,有自己想法就好。

初试全力以赴,才能为复试打好基础。这些浅薄的探索只是为了一些和我一样曾经觉得迷惘的考生,只是为了自己能帮一点和我一样有这样简单理想的人。

先写到这里,以上是初试的一些准备吧,关于复试,我有机会会再写。各位研友的觉得有什么不妥也可不断作补充,这些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推荐第5篇:华东师大复试准备

推免不算名额,复试早几天来,去找导师见一面。

神经生物学分两类导师:

1、电生理实验的

小白鼠,下电极,记录电活动,试验周期长累,高端先进,适合直博。

2、分子实验的:试验比较简单,周期短,适合只读硕士,省事轻松

如何发邮件:

说自己本科都干过什么实验

最重要的表达自己热爱神经生物学

不用发简历 就说自己的基本情况

叫什么,那个学校的,考研成绩

然后说自己都做过什么实验得过什么荣誉

如果好就吹嘘一下英语水平

表达出愿意跟她读博士

复试内容:

准备一个英文自我介绍

我们不考英语听力

老师好问你的兴趣爱好

挑你成绩单的某一课程问问你讲啥了

我们以前有脑科学这课

他就问我老师讲啥

还问我家里有没有姐妹

还有以后有什么打算

你一定要说要读博士

这样老师就觉得你很上进。

我们去年来了8个人,正常应该刷掉一个的,但是老师考虑孩子都来了,就没刷人我听说已经有调剂的学生联系她了,不过你放心肯定是报的先来报不满再收调剂的

make connection:“我本科期间从事过„„研究课题,掌握了„„实验技能,现在对你们院系的„„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希望能把实验技术用在以后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

现在有些本科生参加科创项目或者进实验室,这是面试中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是能够把自己和别的考生区分开来的地方,但也需要好好准备。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研究?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得到什么实验结果?这些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

笔试题型

5、6个名词解释,

4、5道大题,两段翻译。可以带电子词典

去年笔试的大题:

1 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

2 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的机制

3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机制

4 耳蜗是如何把声音转化为动作电位的

英语口语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的:

1.Introduce yourself 自我介绍2.Introduce your college 介绍本科的学校3.Introduce your family家庭4.Introduce your hometown 家乡5.Introduce your reason for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xam 为什么考研?6.Why do you choose ECNU?为什么考华师?7.Why do you choose to study in our department?为什么读这个专业?8.What do you expect to achieve during your study if you are enrolled into this institute?未来计划,毕业后打算9.Do you have any hobbies? 兴趣爱好

面试心态:

回答要有独创性

外语听说勤练习

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中山北路校区

火车站上海南站:地铁3号线,金沙江路站下车,向西走,第一个路口向南拐。 普陀区校区

中山北路3663号(正门);枣阳路460号(后门)(长风公园旁);金沙江路145号(边门)。

1.轨道交通三号线或四号线至金沙江路站步行约十分钟(正门)。

2.学校附近有公交线路:

44、6

7、6

9、9

4、2

24、56

7、7

54、76

5、8

29、8

37、90

9、924。

中北校区校内宿舍床位

男生:25/天(8人间)30/天(4人间)

电话:021—62232955

就是一般的学生宿舍,只提供铺盖。

带上复试通知书(打印一份即可),或由华师学生带去入住。

推荐第6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刘伟达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刚一结束,为期五天的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育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学习就开始了。2018年1月17日下午16:00左右,当我们一行52人在宫校长带领下站在了上海中山北路校区华东师大门口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五天难忘培训学习生活了。同时暗下决心,我要倍加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去仔细观察,去认真聆听,去积极思考,努力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素养,哪怕只有点滴的收获,也不能虚往此行。

1月18日安排的学习任务是参观上海市两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午参观的是位于黄浦区贵州路的上海商贸旅游学校,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参观学习和听了李少华校长专场介绍后,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是一所以商贸、旅游为主,集航空服务、会展、信息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校生三千多人,设置的专业包括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信息技术、航空服务、美术设计、文物保护等十个热门专业(是由原来20多个专业调整后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教育—实施以社团活动为主导的教学和实训体制,想想我们的挂着社团的名上着自习课或者放散羊似自由活动,实在是仰人鼻息地自叹不如。下午参观的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也是首批上海市3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拥有理念领先、设施精良的实验实训场所,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覆盖了现代资讯、现代维护、现代检测和现代化工四大领域14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以此为依托与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它的毕业生遍布英特尔、摩托罗拉、西门子、贝尔、宝钢、大众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上海这两所中职学校,使我大开眼界。它们让我见识了真正意义现代学徒式的办学模式,明确了未来中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从19日以后的四天里,我们聆听了肖玉敏教授的《数字化环境下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黄菊芳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付雪凌教授的《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席居哲博士的《师生心理健康的增进》以及唐思群教授的《师生关系与沟通策略》等讲座。专家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和优雅的风度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展示在我们面前,使人听的意犹未尽。特别听了黄菊芳老师和唐思群教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何其的重要!不仅仅与学生、家长,也不仅仅和自己家人亲友,即使与社会中一些不相干的人在一起,借助科学有效的沟通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可以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轻松、咀嚼到教育成功的喜悦。

当然,成功的教育前提是以爱为前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付出和感悟,体现的是那一份“爱”的教育。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以上是我此次华东师大培训之行的心得体会,也迫切的渴望还有下次再提高的机会。

2018年2月

推荐第7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青海省格尔木郭镇中心学校

王立强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中的

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

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

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

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

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

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

次学习的特点是:容量大——九天半听了十八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博士学历;实

效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

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胡教授做的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制度》

的报告;冯教授做的题为《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吴教授做的题为

《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赵教授做的题为《教学效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报告;任教授做的题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王教授做的题为《教师评

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下面,我也将就“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着重从几个具体的“点”入手,以为学习

心得。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

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

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

教师。王建军博士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

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

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

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

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

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很少(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

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

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

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具体做法:订阅学科前沿刊物,《##教学研究》,主流教育理论刊物《福建教育》《中国教师》,

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等。

二、“公开课”制度.。胡教授讲到她曾经给一批台湾老师坐过报告,得知台湾老师每有来大陆的时候,总会被托付

买一些大陆的教学光碟带回去——因为他们钦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要以此为榜样。但当

她向他们解释到我们的课是如何“磨”出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吃一惊,感叹大陆的老师“可

真听话”,自嘲在台湾可根本不可能执行。

听后,我竟然也对他们的“大吃一惊”而大吃一惊,于是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其实,在

很多国家他们都课堂是师生的“私人空间”,师生间的默契是相互之间个性长久相适的结果,

而这却很可能不被听课者所理解和认同,如若听课者再不是以切磋者而是以评价者的身份介入,甚至就会发生并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纠葛,而是个性的冲突,以致干扰授课者对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或者,正如吴教授所阐释的:正因为听课者更多的是注重现场反应,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们的公开课沾染了“表演”、“做秀”的嫌疑。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比如在美国,同水平的老师也是经常相互自由听课的,因为彼此之间“半斤”对“八两”,弱化了外来主观的压力和内在心理的抵触,实现了“同伴互助”。

然而,这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公开课”,我只是希望促其去伪存真,授课者不必担心“问题”会成为“毛病”,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来常规呈现,以平和的心态让听课者去进行批判、演绎和超越,然后自觉地汲取所需;而听课者也能够在充分了解以往、当下、以后的教学背景下,尊重授课人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思维表达,可能就会多讲说一些;有的老师善于设巧用智,可能就会多引导一些;有的老师善于激励指导,可能就会多放手一些),提出能够使其“自然长成”的而非“节外生枝”建议,最终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实践+反思=成功

推荐做法: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潘教授所论述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blog”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胡教授指出: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推荐第8篇:上海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二级培训

十月二十三日,我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情,来到上海

华东师大,参加参加了小店区“十二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在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们精辟独到的专题讲座,感受了先进教育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方面也有很深的感悟。

一、在学习中思考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是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从什么是有效教学和我的有效教学观两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他讲道有效教学必须把握一个关键字:实。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方法、兴趣,还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在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写课中,在教育教学中感悟人生和生命的成长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能力、方法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深度解读教材,读出文本中带给学生的知识价值、情感价值、思想和精神价值、智慧价值、艺术价值、语言开发和利用价值。同时,教师还要很好地解读学生,知道学生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等,教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已经会的、懂的、有的教师不教,教学生还不会不懂和没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重点要教的。怎么教?要基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个性等。教到什么程度?要基于课标、学生、能级等。教学中要目标清晰、内容清晰、方法清晰、教学环节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要把课上成扎根课、刨坑课、拔节课、攀岩课。李教授的讲座如灯塔,引领着我走入更深的

1教学境界,让我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所在。

教师的职业地位由社会地位低下的匠人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书的方式由最初的启发式到现在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的重要内驱是人的好奇心。读书的目的是向未知挑战。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成长。理论是一种知识储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做一名学者型教师。“高深知识显浅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王意如周彬两位教授的讲座上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他们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了我们对当前教育的深刻反思。我理解了教学反思的深远意义,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实行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强大决心。王斌华教授在《学生评价》中娓娓道来,向我们徐徐传递着学生评价的现状、学生评价的重心、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学生评价的管理,让我们对教育评价有了理性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10天的学习,近距离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被他们睿智幽默和博学多才所吸引,通过反思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与专家进行交流碰撞,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对我们的课堂、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终身学习,厚实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底蕴,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才有可能尽快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人尚有这样的认识,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固守“一桶水”的专业基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泉”,甚至要努力通过终身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先走进先进的教育理论,走进专业引领,学习各种知识。这种知

识既包括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含有学科外的普遍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自己的知识贫乏,怎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来自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一名优秀教师也应有这样的特征。新课改对新时代的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学习,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二、在实践中创新

课堂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来有效研究呢?我们要养成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要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

在听课之前听课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了解执教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自己也要进行备课,只有这样,教师对内容熟悉了,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目标明确,也便于提出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李政涛教授对一节好课给了以下五个标准,即“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所谓“扎实”,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所谓“充实”,是说这是一节有效率的课。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所谓“丰实”是说这是一节生成性的课。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所谓“平实”是说这是一节常态下的课。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

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所谓“真实”是说这是一节待完善的课。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别人的经验做法再好,毕竟是别人的,对自己来说不一定适用,只有自己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课堂能充满生长的气息。

推荐第9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 东 师 大 培 训

安徽省阜南一中

数学教研室(徐和丰)

2016-8-8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8月1日到6日,我有幸参加我们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暑期教师研修班。虽然本次学习天气是炽热的,但抵挡不住我们高昂的学习的热情。在整个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本次学习的特点是:时间紧——六天听了十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教授博士学历;实效性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朱益明教授的课题 《新形式下的高考改革》的报告;沈章明教授的课题《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报告;邓志伟教授的课题《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黄向阳教授的课题《班主任工作---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报告;彭正梅教授的课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生涯发展》的报告;郑太年教授的课题《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之前,2014年我参加过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当时是由安徽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记得那次培训对我影响很大。经过那次培训我增长了很大见识,扩展了视野,使我的教育理念上升的一个新的台阶,本来我带的那个班成绩不太理想,在年级排到二十多名,自从参加了那次培训,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的班级成绩突飞猛进的,已跃排名年级前列,今年高考一本达线二十五,二本十六的好成绩,其中98

5、211院校七人,在普通班位居第一。我觉得这些都归功于2014年我参加的安徽省骨干班主任培训。因此,参加这次华师大培训,我内心觉得我的教育教学又会再一次得到飞跃,通过这次培训,又激发了我的豪情壮志,相信新学期我的教学成绩会再一次飞跃。

下面,我来谈谈我本次学习心得体会,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所以,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永恒的,教师有时候也是学生,教师也要学习,特别是暑假要参加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平时要外出学习和学术交流。相对这一点,我做的不太好,我以前总以为只要自己把课上好就行了,现在看远远不够,因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的年代,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模式是必要的。希望学校以后多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多出去看看,长长见识。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第二、注重素质教育

华东师大二附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华东师大副教授李志聪,介绍二中学校创建近60年来,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二附中长期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按照“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办学思想和“优秀加特长”的目标要求,二附中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世纪之交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逐步构建了“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实现了创建德育金牌学校的目的。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建立了“卓越学院”,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附中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前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英才辈出。据中国科协统计,二附中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总共获25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二附中学生连续参加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共荣获20多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顾宇洲、白雪霏两位同学为此还获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学校获评“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特别“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

一、100个研究课题;

二、100个实验(90个指定的,10个自主的);

三、选修课(300多个,学生一般选有80多个);

四、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社团;

五、游泳课必选;

六、做100个学时志愿者。

澳大利亚教育理念,就是让每一个人尽可能成为一个人。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天天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素质教育在哪?湖北教育局长因为教育改革,群众不支持,迫于压力自己辞职了。我觉得李志聪校长说的对,好成绩都到外面发展了,留下的都在本地发展,本地的经济水平就有他们决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多关注班级中成绩靠后的同学。

三、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叶澜语录: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邓志伟教授引用著名教育家洛克《人类理解论》,反思是人们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应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在一本杂志中我看到一位著名教授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模式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博客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本次学习,我获益匪浅,今后我一定抓住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推荐第10篇: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

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

“教育设计研究”国际高级研修班

报名通知

教育设计研究(EDR,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教

育研究方法,其要义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采取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来设

计、开发、评价教育干预(包括教育计划,教学过程及教育产品),因此具有很

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为了跟踪国际EDR前沿和为我国培养EDR骨干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携手,于2007年11月

23~26日举办首届教育设计研究国际高级研修班,重金聘请5位国际知名专家,

就EDR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实践进行深入研讨。本研修班采取任务驱动、体验式

培训、案例学习、智慧分享等形式,在专家指导下,让参与者亲身体验EDR的

魅力,并掌握EDR理论及其实践方法,具体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案,为未来的成

果发表奠定基础。研修班具体内容与日程见附件1,外国专家简介见附件2 。

一、报名限额与具体要求

本研修班限额50名。为了提高研修成效并促进未来的科研合作与成果发表,

我们诚邀您单位选派合适人员参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1)参加对象必须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远程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领域

相关的高校教师、博士生或研究人员;

(2)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与交流能力;

(3)确保能够全程参与;

(4)受名额限制,按报名时序录取。

二、会务费

参与人员需交纳注册、资料费1000元/人,在校学生600元(凭学生证),

差旅、住宿费自理。

三、报名截止时间

2007年11月10日。10月31日前注册报名者,可享受8折优惠。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蒋瑾女士,李宝敏女士

电话: 021-62232844;021-62235108传真:021-62232039

E-mail: minamijiangjin@yahoo.com.cn; bmli@dec.ecnu.edu.cn网址:http://edr.dec.ecnu.edu.cn

“教育设计研究国际高级研修班”, 2007年11月23日— 26日于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设计研究国际高级研修班报名回执

附件1.研修内容与日程

第11篇:华东师大教育学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 著《教育学》,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 叶澜 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王炳照等 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研方法:裴蒂娜 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

第12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

收获在九月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2012年9月,我有幸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研究型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由衷感谢上级领导为我提供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向。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在学习期间,各位教授超前的理念,精辟的理论,对实践有很强指导性的研究成果令我耳目一新,感悟颇多。特别是李政涛教授的《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政涛教授讲课的PPT很独特,别人是现成的,他的是却现场生成,边讲课,边输入关键词。李教授的语言也非常富有感染力, 讲座内容详实、启发性大、操作性强,一下午的讲座如和风阵阵,拂散 心中的 团团迷雾,让我意犹未尽 ,就像讲座中提到的那样充满着生长的气息萦绕心田,引人反思。

“公开课最炼人,家常课最养人”要想上好公开课,最基本的是要把家常课上好啊!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研组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同研一节课,可是往往在听课的过程中只能够指出对方的不足,如何改进却没有提出来。听了李教授的课,我知道评课的教师不但要把优点评够,还要把不足评透,在评课时不能只指出不好,我们要参与怎么样改变这一环节,帮助出谋问题,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重建。只有这样,每天改正一点,天长日久,家常课我们也可以上的同样精彩。虽说平日的家常课我们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但只要有问题,我们才会提高啊。“问题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啊!”在平日,我们事事要追求完美,可是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人。只有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啊!

1在听李教授的报告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不要等校长、领导来栽培!不要尽说一些大话、空话——爱自己、栽培自己要具体化:上好了一堂课,听课时用好了“钉子”和“钩子”,认真地钻研教材,学生在自己的培养教育下不断地成长,这就是“爱自己”!通过培训,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长:

一、做个爱读书,会读书的老师

书读得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越不足就越求知。多读教育理论书籍,能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理论书籍,就像教学大海中的指路航灯。漫长的教学生涯,有时会使老师产生疲惫感,失去对教学新思维的敏感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新时代的成长型教师,必须从阅读中吸收营养。教育理论书籍能够帮助新教师找准教育方向,尽快摆脱教学困境和迷茫,树立高远的教育目标。有时候,还可以和学生读相同的书,从儿童爱读的书中去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首先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冲着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这么多的书读了,目标却指向同一个,那就是: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做个多思考,多总结,多交流的老师

不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就永远不能成长为成熟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优秀教师。教研会上,老教师宣读自己的工作笔记,包括对作业布置与批阅的思考,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谈心等。新教师刚步入讲台,感到棘手的一些问题,老教师处理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他们的经验非常可贵。新老师从这些工作笔记中能学习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新教师针对自己遇到的困惑写工作笔记,多则长,少则短。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老师养成写教育博客的习惯,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工作笔记、与学生的沟通等放在博客上,老师们交流起来更方便

三、做个师德高尚的老师

如果说“无能当不好教师”,那么,“无德则不能当教师”。因为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心灵来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素质并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人格修养问题,而且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这颗种子一旦撒播在学生的心田,必将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和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个体和群体的人格力量为青少年一代筑起防微杜渐的万里长城,照亮青少年一代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

在短短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在美丽的华东师大享受着知识的熏陶。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有“心”的教师,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关爱和宽容对待学生。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养成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和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第13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高级研修培训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王斌华教授、吴亚萍教授、还是李政涛教授和程华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钻研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教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备好一类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是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吴教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教育的转化难点及策略。 她的“备好一类类的课,才能上好一节节有关联的课”,以及“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让我重新认识了观课的意义与评课的实质。“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这是吴老师的点睛语,也会成为我成长的座右铭。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博学多才、视野广阔、令人折服甚至崇拜的学识魅力。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底气所在,是来自于长年累月不断学习、吸收文明的成果。富有学识的教师会为学生开智引慧,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但我们许多人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却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认为就是这样了,结果是教书教了三十年水平只有三年。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并让我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 (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 - 22

第14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出处:本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

二、说教学目标:与能力:

1、知识:了解焚书坑儒、繁重的徭役和残酷的法律等暴政;知道大泽乡起

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秦的覆灭等基础知识。

2、能力: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背景和后果;上网搜索秦朝相关材料,感受、

欣赏其艺术之美;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针对秦始皇一统天

下,加强巩固统一的措施及秦始皇穷奢极欲,统治暴虐进行讨论,引导

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暴政的一个方面,它摧残了文化,钳制

了思想。繁重的徭役和残酷的法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危害了人民生

活,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

2、认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也体现了陈胜、吴

广揭竿而起的首创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覆灭

四、教学难点:如何公正的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看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五、说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问题探究法、讲解法、表格法、对比法

六、说教学工具:地图

七、说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我采取讲解法、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引发学生认识秦始皇期望秦朝能传承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但最终只传到二世共15年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而灭亡。从而导入新课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新课内容:“秦的暴政”我通过教学目标强调导致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

因就是秦的暴政,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暴政的表现,我再引导学生归纳完善答案,并就秦的暴政导入揭竿而起 (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及秦末群雄反秦图、填表格,全面认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历史地位、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起义失败原因,认知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引导至秦的覆灭即项羽、刘邦推翻秦朝。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项羽、刘邦推翻秦朝有关历史史实,在强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进而引入下一课“楚汉战争”至西汉建立,

3、结束本课内容。再通过课堂知识大盘点,课堂巩固练习,本课作业、课堂探

究与思考,再次全面的复习巩固本课内容,再提本课重难点,完成本课教学各环节。

第15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21

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青海省教育厅和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刚一接触新课改,着实有点诚惶诚恐,心里一直也在揣测,新课改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熟悉老教材的一线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应对新课改呢?新教材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感觉离得很遥远似的,直到参加本次培训学习,章显了新课改的重要性。我们要怎样乘着这次教育改革的春风,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实现作为教育者的理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呢?

我为自己订好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划:

一、当然是从思想上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并下定在教学中真正以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和组织自己教学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培训教材内容,坚持参加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班,完成培训任务。

三、详尽了解和熟悉新教材内容和新教材体系设置和意图,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重审新课改的成效,不断完善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领会和利用。

专家们对于每一种课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阐述,让我们明白了许多教学细节问题处理策略;课堂案例的呈现,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使我们体会到每一个教学步骤应该如何尽可能完美的呈现出来;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编写教学预案。为即将到来的实战演习做好准备。

回头再来想一想,新课改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显得不那么陌生了,新课改其实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

新课改既有对以往教育理念的继承,也有很多新理念的弘扬。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有意无意的一直都在沿用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哪些教育方法是我们个人的老方法,那当然要坚持下去;而遇到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时候,不妨也大胆地尝试一下,丰富我们的教学,寻找更好更理想的教育途径。

新课改里面凸现的人文精神,很令我感动。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打破了以往干巴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教与学脱节的现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想,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王斌华教授所做的《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教授所做的《校本教研与校本研修》、华东师大胡东芳教授所做的《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制度》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管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特别是徐阿根教授讲座中关于“校本教研与校本研修”及王斌华教授讲座中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颇有所思。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义,校本培训要遵循的原则,校本培训的特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儿童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虽然培训暂告段落,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泼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后,我想说,教育之路漫漫长远,因为有这次学习的收获,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充满信心地上下求索!

期待而来 满载而归

——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青岛上海路小学 孙 婷

这一次到华师大的培训,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基础教育的诸多困惑,我荣幸地担任我校领队,我们一行七人连同兄弟学校共五十余人在总领队赵萌校长的组织带领下,走进了华东师大,我们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九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让我们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 满载而归”。

首先,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这次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郭景扬副教授、沈烈敏副教授、刘竑波副教授,还是王洁副教授和吴亚萍副教授,以及上海各名校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专家教授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传统文化管理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开发资源到有效沟通,从多元智能到心理健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办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次,深入学校考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上海校长的人格魅力。

首先,上海校长有自己系统的办学理念,卢湾中心小学程华的文化治校,崧泽学校朱国君的精细管理,江苏路第五小学的和谐、阳光育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其次,上海校长富有开放精神。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在接受新观念方面总是走在前面,诸如多元智能理论,建设学习型学校,校长们都带着很大的热情去了解,并迅速接受并加以推广。第三,上海校长有很强的务实精神,他们的课改搞得很扎实,下午1点上课,3点45分放学后,学生们都在开展着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第四,上海校长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危机和竞争意识是上海学校发展变化的一个非常强的动力。卢湾中心小学程华校长在《论教师成长轨迹》报告中,提出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第六,上海校长有很强的公关意识。我们到上海江苏路第五小学参观考察,得到了学校的热情欢迎,他们毫无保留的把最好的东西展示给我们,他们把各地前来的前来的参观考察当作一种鼓励和鞭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该校副校长的专题介绍,我们了解到,上海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前身是中西女中附属小学,以“小中西”名闻海外。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十年代中期,该校的丛霖同学为邓小平、王震等国家领导人进行计算机操作表演得到了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当即,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如今的江五小学非常注重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提升办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上海校长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专家型的校长,和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是分不开的,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

第三,小组交流研讨收获一份同行真诚合作、共同提高的友谊。

虽然我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青岛,但我们来自五所不同的学校,平常接触交流并不太多。这一段共同学习生活的经历,我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小组交流研讨,真诚的协作让我们领略了各校特色的办学成效、个性的管理理念;学员们不断相互启发,不断增进了解,不断强化友情,互相汲取营养,彼此获取力量;我为这份无价的真情互助而欢欣鼓舞。短短的九天,正如我们才貌双全的班主任钟蓓蓓老师所期望的一样,我们形成了尊重、理解、宽容、协作、共存的班级核心价值。九天的时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的观点,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研究共同体中提升了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最重要的是在这精神家园里收获了一种缘份,一份浓郁的情义„

总之,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今后,我会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少先队工作管理之中,锐意进取,努力当一个好的少先队工作者,努力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我也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0年12月1日—15日,我有幸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学习。由衷感谢校领导为我提供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市教育局很重视这次市级名师(培养对象)进修活动,市教育局局长翁福亲临上海,1日下午主持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在15天的培训里,课程安排得满满的,10个专题讲座,2次小组讨论,1次专家现场解答。通过这次学习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向。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在学习期间,我们听到了王涛博士《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案例生成分析》、戴立益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分析》、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胡东芳、金忠明、王建军等教授的报告,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与反思,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及时补充前沿的教学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感悟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王建军博士的讲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竞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很少(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钻研业务,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具体做法:订阅学科前沿刊物,《##教学研究》,主流教育理论刊物《福建教育》《中国教师》,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等。 二 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通过一种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 实践+反思=成功

推荐做法: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三 做个会研究的教师

教学研究是“磨刀石”,教师如果能把教学研究视作提升教学技能的动力,则一定能取得更出色的教学成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和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做课例研究或教学研究,把研究结果撰写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给同事们借鉴。教师参与研究,首先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及学生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再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我们一线老师有许多教学成绩很好,但论文发表空白,常常在评职称和评先进时吃亏不小。 具体做法:多写教学随笔,教学总结,学习论文规范格式。 四: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汽回家,回家后,把气泻在家里人,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1.此案列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

2.此案列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原理: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启发: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我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五 做个会和学生沟通的教师

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学生就会学习老师,并且学给老师看。华东师大席居哲博士在《师生沟通艺术》的讲座中给我们讲道: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情绪参与教育教学。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互为坦诚、彼此关心、相对独立、尊重个性 。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真诚意为真实、可靠、诚实。 真诚对人际信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意义深远。教师真诚对待学生,是一种无形教育力量。(我们的校训是诚信、宽容、博学、尊重)在师生沟通中,许多时候听比说重要,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心里需要。学生如果有错,先不要着急下定论,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学生交谈,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接纳和尊重学生,接纳与尊重学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自己获得学生的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才能取得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的金钥匙。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进一步教育的效果,于漪老师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为了弄清楚现在的中学生为什么崇拜周杰伦,她专门研究《菊花台》《青花瓷》《双节棍》,她发现周杰伦的创作才能以及歌曲中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摇滚的结合才是学生们喜欢的原因;只有“知心”才能“交心”。

具体做法:“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见面直呼其名。 六 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你的教师 规范 赏识 宽容

华师大教育系的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我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即:规范 赏识 宽容。

一、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晚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是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规范,我们自己必先做到规范,规范于己,规范于人。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二、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女的,表扬了他,他的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数学,每道题都会,老师摸了摸他的头,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了老师的美丽。 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很容易的就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应该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三、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得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规范 赏识 宽容,正是我们需要给我们的孩子的上的三堂课啊,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应该使我们学习的榜样,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反反复复的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们一生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一定会让学生怀念你。怀念母校。 在15天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一行五十一人在美丽的华东师大学享受着知识的熏陶。虽然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是中年人,但每天听讲座却没有一人迟到,看到大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有“心”的教师,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关爱和宽容对待学生。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养成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和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做个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小议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本次到华东师大学习,能够扎深于教育改革的源头地带,痛饮甘露,实在是幸哉!尽管自己一直对教育的上层理论知之不多,对那般美仑美奂也难以领悟深透,但我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沐浴在春阳之下的温暖。

本次学习的特点是:容量大——八天半听了十八场报告;水平高——主讲人全是博士学历;实效强——绝大多数报告的主旨都指向具体的教学实践。特别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报告重点探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如:胡教授做的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制度》的报告;冯教授做的题为《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吴教授做的题为《全球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赵教授做的题为《教学效能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任教授做的题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王教授做的题为《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无不高度

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下面,我也将就“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着重从几个具体的“点”入手,以为学习

心得。

一、“公开课”制度。

胡教授讲到她曾经给一批台湾老师坐过报告,得知台湾老师每有来大陆的时候,总会被托付买一些大陆的教学光碟带回去——因为他们钦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要以此为榜样。但当她向他们解释到我们的课是如何“磨”出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大吃一惊,感叹大陆的老师“可真听话”,自嘲在台湾可根本不可能执行。

听后,我竟然也对他们的“大吃一惊”而大吃一惊,于是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其实,在很多国家他们都课堂是师生的“私人空间”,师生间的默契是相互之间个性长久相适的结果,而这却很可能不被听课者所理解和认同,如若听课者再不是以切磋者而是以评价者的身份介入,甚至就会发生并不仅仅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纠葛,而是个性的冲突,以致干扰授课者对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或者,正如吴教授所阐释的:正因为听课者更多的是注重现场反应,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们的公开课沾染了“表演”、“做秀”的嫌疑。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比如在美国,同水平的老师也是经常相互自由听课的,因为彼此之间“半斤”对“八两”,弱化了外来主观的压力和内在心理的抵

触,实现了“同伴互助”。

然而,这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公开课”,我只是希望促其去伪存真,授课者不必担心“问题”会成为“毛病”,而是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案例”来常规呈现,以平和的心态让听课者去进行批判、演绎和超越,然后自觉地汲取所需;而听课者也能够在充分了解以往、当下、以后的教学背景下,尊重授课人的个性特征(比如有的老师善于思维表达,可能就会多讲说一些;有的老师善于设巧用智,可能就会多引导一些;有的老师善于激励指导,可能就会多放手一些),提出能够使其“自然长成”的而非“节外生枝”建议,最终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二、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利益的举国大事,但由于缺少地区发展平衡等诸多方面的成熟考虑,所以尽管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但却难免产生了顺势的动机和曲解现象。对于那些重点中的重点学校来说,不但资金足,而且又依靠某(几)所大学,有“近水楼台”之势,因此他们就将“课程改革”偷梁换柱为“校本开发”。而对于我们来说,不但什么都缺,而且升学压力大,就要突出对高考科目的应对,自愿或不自愿的强化应试教育,根本无暇无力再去另外做“无用功”,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又不能不作为,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课堂创新”,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此,这是我的客观性理解,其实,“模式”本来就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我们有“法”可依的集约化工作,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在一定的基准之上,并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

然而,“模式”并非“魔式”,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一批关于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到哈佛商学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根据哈佛闻名于世的案例教学法,他们那到了一份具有测试性的案例:

请根据下面三家公司管理现状,判断它们的前途。

公司A: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带胸卡;每年有组织的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活动,每个员工每年

提四项合理化建议。

公司B:九点钟上班,不打卡考勤。每人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

以去理发、游泳。

公司C: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教授发完答题卡后说,请根据各自管理经验作出判断。最后,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

司会有更好的前景。

测试完毕,教授宣布了三家公司的真实身份。

公司A: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心、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股票市值2883亿美

元。

公司C:Google公司。166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乐,也是唯一能

从微软挖走人才的公司。

教授宣布完结果之后,开始讲课。根据回国后的主管们的回忆说,那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心情被那个案例搅乱了。后来,翻了翻讲义才知道,教授在讲《管理与企业未来》

的第一章:自由是智慧之源。

因此,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活力的问题,否则就会发生只是为了迁就模式中的某个特征的行为——为模式而模式,失去其效能。现在我校一方面要求老师要采用“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先无条件“入格”;另一方面又建设性地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比如这次到华师大),不叫我们只作“井底之蛙”,是又为“出格”做铺垫。那么,从我们这方面来说,也应该积极地去配合大局,在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发面多用心、勤改进,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发面多思考、勤提升,不能“只停留在方法技术的改变上”。这样,才会避免“入格”即“入套”,“出格”即“出套”的结果,确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反思。

现在,从上到下普遍公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潘教授所论述的:“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范式正逐渐成为

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而“blog”又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一种最佳平台,“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潜能发挥出来,更能够让教师充分享受团队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和工作上的愉悦心情和无穷动力。博客让我们变化最大的是思想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生活,甚至生存观念。”即便是将实践叙事化、智慧显现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胡教授指出: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的好或差就可以进行反思;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原来设计的流程也可以进行反思;还可以在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

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

在发现与反思中提升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总结

2010年11月26日,济源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拉开了帷幕,我有幸成为了53名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满怀信心和希望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在去上海之前,我深知,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在上海培训期间不敢有丝毫懈怠,牢记临行前的对这次学习的定位“发现之旅,思考之旅,成长之旅”,还有李主任对我们的要求认真听,勤思考,多反思。回首培训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

1、紧张并快乐着

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好多东西根本来不及细细咀嚼,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好多老师都有同感,笔、本、录音笔、相机、电脑等都派上用场了,眼睛、耳朵、手、大脑都动员起来了,还是目不暇接、手忙脚乱,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十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我市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十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下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品味。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这十天的学习,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十天的学习见识胜过十年。以往在学校里,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外出学习的机会,说是井底之蛙也不为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无从而知。虽有了网络,需要时可以上网搜索,但很多东西是无法寻找的,就是有,也只是别人的。有些是书上写的,有些是电视、电影上的,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外出学习,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接触新观念。

如范国睿教授的《国际教育变革的新趋势》,了解到了什么是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什么是教育的民主化、信息化、全球个性化,还有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杨小微教授的《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其中讲到文化的濡化与涵化,这名词都是第一次听到。杨教授倡导我们的教育应学欧洲的慢悠悠,让学生享受老师展现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有自由地选择,来享受慢教育;从陆有铨教授的《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中知道了如何养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还有其他教授在讲课中渗透的现代教育观,学生观等问题,比如李政涛教授提出我们的孩子上小学、初中和高中最好是在上海(基础教育比较扎实),上大学最好是在北京(积淀较为深厚),上研究生以上的最好是在国外(能学到先进的理念,注重能力的培养)。对这些问题我也在不断思考和感悟,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3、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天的时间,十八场的报告,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

1)王建军老师——要想改变:找到一面镜子,可以对照。

他从国际视野的开阔角度和我们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每谈完一个话题,他就会提出几个思考题,引发我们后续深度思考。王老师谈到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他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清楚地东西那是谈不上改变的,因为没有发现何来改变?但改变是不难的,难的是你对生活习以为常,无法发现需要改变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改进自己的内心力量。实践中为什么很难改,因为缺少一面实践的镜子,没有第三只眼睛帮助客观对照。教学实践中,利用看自己教学录像是“照镜子”的好方法。因为课堂教学是个即时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全十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平时的评课靠印象评,但每个人的印象不同,评课并不客观、完整。找到了“课堂录像”这面镜子,通过课堂细节观察,就可让模糊的印象清晰呈现,就会作出很多改变的自我建议,找到提高的起点。 在讲教师的基本功时,王教授在报告中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倚天屠龙记》,让我记忆最深。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拳”时,张无忌说我们练的是九阳神功,怎么练太极拳,张三丰说了一句“只中其意,不中其招,当你忘记了所有的的招式,就练成了太极拳”。同样的道理,教学中我们把各种基本功练好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用王教授的话来说“老师练好基本功,学什么都快!”

2)李政涛老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李教授随叶澜教授,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新基础教育》,学识广阔,境界高远。李教授的授课方式很独特,他思路清晰,语调平和,一边讲一边把一些关键的词语在电脑上直接打出来,与我们互动交流。从李博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每一处结语中,都强烈感受他自身这么多年从“生命自觉”到“智慧自觉”的修炼。如在讲《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教学”谈起》时,他送给我们的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在上完《“说”出精彩和“评”出品味——怎样“说”课和“评”课》时送给我们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他的思想充满哲理,富有教益。

他认为教师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有高较的生命价值取向,追求“智慧自觉”。在谈到什么是教育智慧时,没有直接阐述,只是介绍了五种观点,引发我们思考。观点1:三流教师用惩罚,二流教师用语言,一流教师用眼神;观点2: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观点3: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观点4:教育智慧首先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观点5: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是的,智慧是在不断思考中的领悟,智慧是在不断坚持中的通透,智慧就是用“爱”和“自觉”构筑的与学生共同走向生命自觉的历程。当学生绽放幸福笑容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享受到了智慧的境界。

从他身上还学到了一些更为适用的东西:

①一节好课要做到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缺憾的课,即真实的课。

②上课要掌握“三个原则”,即“三教三不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③上课必须明确“五个点”: 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④什么是一堂好课: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需要找到“三个点”:一是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二是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他认为“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3)吴亚萍老师——“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吴教授讲的是《怎样备好一堂课》,指出我们备好一节课需要做到:一要读学生,了解学生前在的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二要读教材,研究教材的育人价值、提升内容和生命结构;三要定具体目标,定教学三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四是开放和弹性,关注学生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和发展性。从备课的角度告诉我们要用心备课,既要教学生学结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还要教学生运用结构,把知识的上位结构教给学生,从而实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基,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发现比发明要重要的多”,她的这一方法,对于理科来说是很实用的,尤其是数学。吴亚萍教授很是用心,她主要听的是数学的课,每听一节课,都要为上课的老师进行课堂重构,她说“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她认为课堂的生成很重要,课堂没有生成不是一堂好课。抱住预设不放,错失精彩生成;抛开预设不管,课堂随意生成。

„„

黄敬忠教授、杨小微教授、周彬教授、李晓文教授、唐思群教授等,一个又一深入我们内心,涤荡我们思想。每一次的学习,我们面前就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让我觉察到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使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在以的日子里,我所要做的就是要脚踏教育的大地,仰望教育的星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如温总理《仰望星空》的小诗中所说的那,做一个仰望星空的教育者。

第16篇:华东师大版国标教材

华东师大版国标教材(初中数学)跟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陵水中学

李文昌 (507899)

2014年8月24-25日在海口义龙中学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文章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李文章老师从新课标的特点和变化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角度作了详细精彩的解读,使参会者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二、通过学习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三、通过学习,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五、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 ---- 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 在一个长 20 米、宽 10 米的矩形土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土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 (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 ----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 “ 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 ”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

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六、通过学习,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中的 “四基 ” 与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的区别

我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在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我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 “ 活泼 ”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 双基 ”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 四基 ” 与“ 双基 ”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 “ 双基 ” 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的 “ 四基” 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里,在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个定语 “ 适应终身学习” ,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 学习” 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 “ 学习” 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 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 “ 四基” 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四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 “ 渗透 ” 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 “ 渗透 ” 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之类的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 “ 双基 ” 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三维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四基” 。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2014年8月28日

第17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

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心得

兰铁三小 崔元梁

一、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之前自己的状况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一些教学方法的总结;随着教龄的增长,切实的感到了自己的停滞,困惑也越来越多,教学越来越机械,不知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更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瓶颈”了。

二、华东师大高端培训对自己学提高的意义

兰州市城关区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恰如一场及时雨,是我的“瓶颈”的突破有了可能,带来了希望,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培训极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见识了先进的上海地区的教育,既看到了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发达地区对教育的叹为观止的投入:也看到了上海的教育人对教育的去身心的投入,和他们工作的细致和认真。极大的建立了我对我们兰州市城关区教育的信心,鼓舞了我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前进的斗志。

在上海的半个多月的时间,我我的感觉就是恨自己的脑容量有限,每一个场景,每一场讲座,都是我所急需的,都能和我形成共鸣,带来启迪。我如一个饿汉扑在面包上,疯狂的吸收着各名校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理论研究的养分。

三、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心得

这次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校的经验做法很多可以借鉴。二是听取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讲座。各位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也与我平时积累的经验方法形成共鸣。与专家相比,我们平时也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的想法,可是不能总结、提高形成理论,这是今后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

1、深入挖掘,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这次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是整合了自己周边的资源,合理定位,形成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又反过来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再来看我们的学校,很多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可是我们的特色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人家挖掘得深、开发的广、工作做得细致。如曲阳四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教育,

2、正确分析了自己的生源情况,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校做特色跟风现象比较明显,今天流行这个就做这个,明天流行那个又改做那个。上海的这些名校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十年就做一个特色,时限很长,做得很细致深入,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十数年

来就一直做自己的赏识教育,从根据自己学校周边的社区背景(老人多、下岗多、外来人口多),以及学校的变化、生源的变化(单一类型——多类型)来正确定位做赏识教育,到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的关于赏识教育的方法、办法。以至于形成一个系统的课题。

3、实事求是、深入本事做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更应关注教育的本质。即如何把一个具有“动物性”的人通过教育和引导而使他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能判断是非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之所在。应坚持教育“育人”、引导德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原则。换言之,任何繁荣国家、促进经济乃至个人成才的目标都只是教育的“附加价值”而不是教育的“本有之意”。因此必须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作出深刻的反省,以确保教育不被任何功利的因素牵着鼻子走。从小的反方面讲,我们应关注课堂的本质。即学生的参与度、问题的有效性、有没有生成的资源、有没有探究的过程。而不要被一些形式的多样和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关注课堂是否有效和高效,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否有促进,对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总之,华师大两周多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最前沿的状态,教授们的高屋建瓴的讲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发深深的思考。“汝果欲作诗,功

夫在诗外”,在新课程改革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坚持什么,教授们对当今教育的解读,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方向的源头活水。洋思模式、永威模式、杜郎口模式,面对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剥离某些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东西,真正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研究的。最后用郑桂华教授援引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第18篇: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李家庄初中 任将 13753340947

2011年8月7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第一次走出山西,迈向都市的我,被周围的事物吸引着,触动着。走进华师大,更是被她独有的魅力所吸引。华师大不仅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有着让人心悦诚服的顶尖教育专家。在华师大的十多天里,我们聆听了周彬博士、冯大鸣、程华、魏志春、王斌华、奚翠花、吴遵民、杨乾龙等教授的专题讲座,并且参观游览了华东地区最出名的景点,无论是学习还是参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在上海,切身体会色彩斑斓的大都市,直接接受华师大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能零距离接触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感受上海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我真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感受一:浓厚的学习氛围

几次过马路、几次乘地铁,我无意中感受了上海人的脚步匆匆。我慢慢的走,怎么他们却是跑呢?这与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记得那天早饭后的那场暴雨不期而至,我和同行的老师立即站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可是华师大的老师同学却挽起裤管冒雨前行,等我们到达教师的时候,教授已经在等了。

再如魏志春教授所说:“华师大的教授们个个都是精英,学识渊博,但是他们才不懈怠,必须不断学习。”此言不虚,在课间的卫生间里,我听到一个电话,“这几天有些懒,每天只看五六个小时的书。”教授已经称得上是学富五车了,可是五六个小时的学习还是最少的,我听了之后深感惭愧。从教七年来,我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抱怨忙,可是细想一下,还是自己对学习不上心。再有现在我们学校的学习气氛也没有以前浓厚了。

因此,启程回家之前,我走进了上海的书店,买了几本书,下定决心,回来之后一定抓紧学习,让这次的研修延续,把这次的学习经验传播,让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延伸。

感受二:观念革新,时不我待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畏首畏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落后。

回想周彬博士的讲座,我豁然开朗:“教学成绩=兴趣*方法*智商”,课改以来,我们放不开的就是教学成绩, 只要能把握成绩的命脉,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实施课改了,老师辛辛苦苦成绩却没有起色,说明这位老师把劲使错了地方。根据周博士的公式,那我们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呢?适合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更习惯理解记忆,无论怎样都背不出原文,可我们却一心让他死记硬背,那这就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就着了急,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为仇敌,这样更不可能教出好成绩。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学生,是不完善的未成年人。我们何不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用周彬博士的话说,学生一生的学习巅峰时期只有一次,那么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作为领导的您是希望它出现在孩子的哪一个阶段呢?是未成年的小学?初中?还是刚刚成年的高中?大学?或者是步入社会的时候呢?我想我们最起码会希望它来的迟一点吧。

理念的革新,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加入我们还在一味的追求评比,排名,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培养出一群书呆子。

感受三:在反思中成长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一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尽量多的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解答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困惑。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到教学效果的落实,每一个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片沃土。

第19篇:华东师大MSW学生资料

【社工书籍】华东师范大学MSW学生推荐阅读资料

一、培育社工理念的书籍

1.阿尔贝特·施韦泽(2007),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2.特蕾莎修女传(2010),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德兰修女传精装版(2010),上海三联书店。/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2005),山东画报出版社。

3.林达(2007),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三联书店。/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三联书店2006年。

4.黑柳彻子(2011),小豆豆和小豆豆们,南海出版社。

5.刘瑜(2011),送你一颗子弹,上海三联。/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2009年。

6.罗尔斯(2001),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网易公开课上的《正义论》课程也值得看。)

7.阿瑟.克莱曼(Arthur Klainman)著/方筱丽译(2007),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上海译文出版社。

8.阿马蒂亚.森(2009):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贫困与饥荒(2001),商务印书馆;以自由看待发展(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曾家达(2009),微光处处--28位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中国社会出版社。

二、培育社工理念的电影

1.泷田洋二郎(2009),入殓师

2.Christophe Barratier(2004),放牛班的春天

3.亚历桑德罗·阿曼巴(2004),深海长眠

4.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 (1998),海上钢琴师

5.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四百击

6.范 桑特(1991),我自己的爱达华;大象(1999),无法安宁(2011)

7.陆川(2004),可可西里

8.李·丹尼尔斯(2009),珍爱(Precious)

专业书籍部分

一、社会学基础类

1.理查德·谢弗(2006),社会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戴维·波普诺(1999),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吉登斯(2003),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柯林斯、马科夫斯基(2006),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中华书局。

5、乔纳森·H·特纳(2006),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6、瑞泽尔(2003),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

7、布莱恩·特纳(2003),社会理论指南(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8、乔治·瑞泽尔(2005),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9、杨善华、谢立中(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心理学基础类

1、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2、韦德,塔佛瑞斯(2006),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达菲(2006)心理学改变生活(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周晓虹(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5、库恩(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海斯(2004),心理学导论(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7、戴维·迈尔斯(2006),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8、戴维·迈尔斯(2006),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9、阿伦森(2007),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0、巴隆、杜兰德(2006),异常心理学(第4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三、社会工作基础类

1.王思斌(2006),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3.法利等(2005),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法利等(2006),社会工作概论(第10版影印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增禄主编(1998),社会工作概论,台北:巨流。

5.林万亿(1999),当代社会工作,台北:五南。

6.万育维(2001),社会工作概论:理论与实务,台北:双叶。

7.陈月娥(2004),社会工作,台北:千华。

8.张英阵等译(1998),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台北:洪叶。

9.万育维(1998),社会福利服务,台北:三民。

10.沈琼桃、詹宜璋等(2002)(Skidmore,R.A.原著),社会工作概论,台北:学富文化。

11.王顺民等着(200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台北:洪叶。

12.吕宝静(2002),社会工作与台湾社会,台北:巨流。

13.文军(2010),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14.韩晓燕、柴定红、魏伟、陈贇译(2010),社会工作倡导,格致出版社。

四、社会工作实务书籍

1.韩晓燕、陈贇译(2010),社会工作技巧演示,格致出版社。

2.查尔斯.H.扎斯特罗(2005),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朱眉华,文军主编(2006),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童敏(2008),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费梅苹、韩晓燕(2010):《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6.石丹理、韩晓燕、马庆强(2010):《青少年正面成长课程》预初分册、初一分册、初二分册,学林出社;

7.石丹理、韩晓燕(2009):《双城记:沪港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分享录》,学林出版社;

8.韩晓燕(2007):《“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课程架构及课程设计手册》,学林出版社;

9.韩晓燕(2005):《中国离婚单亲家庭青少年需要――上海个案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0.文军(2006)《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文军(2010)《学校社会工作案例评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1.伊根(1999),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5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12.Dennis Saleebey(2004),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肖泉(2005),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Gerald Corey(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Gerald Corey(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5.Jocobs(2000),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6.Rita(2001),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7.霍克西玛(2007)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8.刘梦(2003),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史柏年、侯欣(2003),社会工作实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许莉娅(2004),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1.罗斯(2004),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2.Yalom(200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3.Yalom(2004),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4.Robert Leahy(2004),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5.Neil Gilbert(2003),社会福利政策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6.希尔(2003),理解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

27.徐永祥(2004),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8.熊跃根(2009),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9.内廷(2004),社会工作宏观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

30.内廷(2010),宏观社会工作实务,人民大学出版社。

31.方巍(2010),社会福利项目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

32.徐道稳(2009),社会福利职业和行业标准,中国社会出版社。

33.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等(2002)。社会工作理论-处理模式与案例分析。台北:洪叶文化。

34.万育维译(1998)。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台北:洪叶。

35.江佩玲、潘英美译(2001)。(Chetkow-Yanoov原著)社会工作实务:系统取向。台北:五南。

36.黄源协(1997)。社会工作管理。台北:扬智。

37.蔡启源译(1999)。(Skidmore原著)社会工作行政。台北:双叶。

38.赵善如(1999)。社会服务方案绩效的评量---方法与技术。台北:亚太。

39.高迪理译(1998)。服务方案之设计管理。台北:扬智公司。

40.江亮演(2000)。社会福利与行政。台北:五南。

41.梁伟康(1990)。社会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与实践。香港:集贤社。

42.陈宇嘉编(1999)。社会工作管理讲义。台中: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学会。

43.施怡廷、梁慧雯译(1998)。社会服务机构组织与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扬智公司。

44.罗伊斯(2005),社会工作实习指导(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5.沃达斯基等(2005),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6.克奈普等(2005),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7.李滢铨等(2005),社会公平发展游戏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8.克劳特等(2005),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9.伯纳德等(2005),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0.威廉姆等(2003),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

51.顾东辉等(2009),社会工作评估,高等教育出版社。

52.彭华民主编(2011) 《服务学习:社工与志愿服务的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3.让我们做朋友项目组 彭华民主编(2011)《让我们做朋友》,人口出版社

54.唐斌尧主编(2011)《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韩晓燕\\朱晨海(2009),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

2.阿什福德(200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社。

3.扎斯特罗、阿什曼(20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费尔德曼(2007),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彭华民主编,徐愫副主编(201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静晃(200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台北:扬智。

6.沙依仁(200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台北:空大。

7.杨语芸等译(1995),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台北:五南。

8.陈怡洁译(199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扬智公司。

9.张宏哲、林哲立(1999),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台北:双叶书廊。

10.徐愫(200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六、社会工作理论类

1.彭华民等(2009),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中国社会出版社。

2.彭华民(2008),《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Malcoom Payn(2005),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佩恩(2005),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何雪松(2007),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6.钱宁(2007),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

7.周玫琪、叶秀珊译(1995),(Payne原著)。当代社会工作理论:批判的导论。台北:五南。

8.包承恩等着(2001),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台北:洪叶。

9.林万亿(1994),福利国家---历史比较分析。台北:巨流。

10.唐文慧、王宏仁译(1995),社会福利理论。台北:巨流。

七、社会工作研究类

1.陈向明(200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风笑天(2007),社会调查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取向。

4.克雷斯威尔(2007),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

5.鲁尼恩(2007),行为统计学基础(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张红兵(2007),SPSS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

7.华森(2003),论文写作:长篇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指南(英文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Yegidis等(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艾尔·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

9.杨国枢(2006),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10.霍林斯沃思(2002),国际视野中的行动研究——不同的教育变革实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1.阿哈(2002),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2.诺曼·邓金(2004),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个人经历的叙事倾听与理解(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13.德威利斯(2004),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14.福勒(2004),调查研究方法(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15.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16.殷(2004),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17.里奇(2006),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2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18.马克斯威尔(2007),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重庆大学出版社。

19.邓津、林肯(2007),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哈奇(2007),如何做质的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扎加、布莱尔(2007),抽样调查设计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2.克鲁杰、凯西(2007),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践指南,重庆大学出版社。

23.彭华民(2007),《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一个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八、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类

1.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0),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

2.美国社会工者协会(1996),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

3.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1998),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

4.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2000),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实务指引。

5.多戈夫(2005),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0篇:华东师大八下数学目录

第16章 分式

16.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1.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16.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法 2.分式的加减法 阅读材料 类比

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6.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2.科学记数法 阅读材料 光年和纳米 小结 复习题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1 变量与函数17.2 函数的图象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函数的图象

阅读材料 笛卡儿的故事17.3 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 3.一次函数的性质 4.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阅读材料 小明算得正确吗17.4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7.5 实践与探索

阅读材料 The Graph of a Function 小结 复习题

第18章平行四边形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阅读材料 稳定性PK不稳定性 小结 复习题

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19.1 矩形 1.矩形的性质

2.矩形的判定 阅读材料 完美矩形 19.2 菱形 1.菱形的性质 2.菱形的判定 19.3 正方形

阅读材料 四边形的变身术 小结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图形的等分 第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 2.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3.加权平均数 阅读材料平均化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 1.中位数和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1.方差

2.用计算器求方差 阅读材料 早穿皮袄午穿纱 小结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通讯录的设计 数学实验附图 方格图 格点图

华东师大说课稿范文
《华东师大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