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9:02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大庆四中 范海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

(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用”服务于中国封建统治的“体”,仅仅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难点分析:

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意味的企业。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2) 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决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历史的基础知识,对洋务运动时间、内容、结果等基本知识有了些模糊的认识,但是对于洋务运动的实质、影响、失败的原因等深层知识还不理解。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近一学期高中历史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但同时由于个体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初中的感知到高中的理性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各种能力提高的转折期;但高一学生好胜心、进取心比较强,他们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4、学法分析

①、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提出问题,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此法。

②、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配合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创设问题情景,分解本课重难点,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

一、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兴起的? 问题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观点有何异同? 问题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

四、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针对问题三,分析如下:

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先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3、反思结论,归纳总结

★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子目总括本节课的主要线索,对本节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并由学生进行点评完善。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4、题组练习(见多媒体课件单项选择题及材料解析题)

5、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就实践一种教学模式——让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教学氛围。采用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氛围设计好后,教师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改变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知识结构,应该改变过去的一厢情愿而成为两厢情愿,变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二是扩展课堂内容,用学生知道的知识或是简单的实例来讲解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就感。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指学习的认知以及训练活动,我认为还可以涵盖展示、情境设置等等多种多样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活动,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我们就把它引入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而且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兴趣的挖掘。

推荐第2篇:初中历史教案

徐州市苏山(凌云)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第一单元课题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主备:肖娜审核:历史备课组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0年2月授课教师:学生姓名:第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

能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

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 握

【学习重难点】: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从而引入新课

二、自学导读

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

1、抗美援朝的目的 抗美援朝的军队是指挥者战争的时间到战争的结果意义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

3、土地改革的时间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土地改革的结果意义。

三、课堂讨论:

1、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讨论:为什么说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四、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 1

徐州市苏山(凌云)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第一单元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刘伯承D.彭德怀

3、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4、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狼心!”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何时跨过鸭绿江的?

② 这 个历史事件的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③ 上述部队还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这样, 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样一种改革, 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请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 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的 。

④在材料一中, 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五、课堂小结

六、学习体会

七、教学反思与反馈

推荐第3篇:初中历史教案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

通读课文【共6分钟】

熟悉课文“”子目(3分钟);“”子目(3分钟)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件 请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课件】第2课 抗美援朝 预习材料”,结合学习材料分析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学习目标问题

三、先学

1、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巡视

2、检测 (1)提问

1、

思考下列问题: A B

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A B (2)书面练习

四、后教

1、纠错

(1)公布答案

(2)准备纠错:统计做错学生,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背诵本节知识点。 (3)讨论纠错:指明让做错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办?

2、教师点拨:

强调易错点,方法指导

五、当堂检测: 练习册选择题第

推荐第4篇: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悦考网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指导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的。

3.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葡萄、核桃、石榴等图片,让同学认识到这些物产最早并非产自中原地区,而是原产于新疆(古代称之为西域)。然而在汉代以前,中原地区与之联系很少,是谁首先打开了中原地区和新疆交往的大门,加强了二者的联系?新疆何时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 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一、张骞通西域

回顾上 节课,西汉初年匈奴情况,指出当时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还控制着西域诸国。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1.简述西域的位置(同学通过阅读找出答案)

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②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重点点出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就是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历史上称为西域。并结合利用中国历史地区册P28《张骞出使西域》形势图突出“西域”的概念 初中学习方法。

2.张骞出使西域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1)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匈奴控制西 域对西汉 有什么影响?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何变化?

教师点拨:汉初被迫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 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

(2)阅读P9

1、P92内容,完成下面列表

对于第二次出使的意义,应重点强调:这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结合课本P92红色小字和P95活动与探究二加深印象。

悦考网

(3)a.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下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由教师归纳出:张骞在重重艰险面前,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b.张骞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你如何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结合课本P92红色小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张骞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初一历史教案:科举制度的创立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 求: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

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练习题 ,并进一步识记、巩固:

(1) 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隋文帝开始用 的来选拔官 员;

(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 , 可以凭才学作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 集中到 ;

(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 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

(6)武则天时,开始了 ,并增设了 ;

(7)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 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

三.小组讨论

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

五.达标训练

(一)1 初中英语.科举制度在 朝创立,在 朝逐渐完善,直到 才被废止;

2.在科 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二)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 D.隋炀帝

2、科举制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西汉 D.魏晋

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科举制废除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隋文帝

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隋文帝

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 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

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 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

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 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三)阅读 下列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

六.构建知识树

初一历史教案: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确目标

明朝的建立及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二.前置自学 :

1.1368年,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建立 ,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上:

1、在地方,废 ,设立直属中央的 ,

2、在中央,废 ,撤销 ,由 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

司法上:

3、授权侍卫亲军 ,对 臣民进行监视。(即设立特务机构)

思想文化:

4、实行 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 建文帝和明成祖时,实行 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明成祖还迁都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增设 特务机构。

3.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评价“八股取士&rdquo 初中化学;

五.达标拓展:

1.特务机构东厂的设立是在(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D.建文帝

2.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将明朝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D.明景帝

4.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

A.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B.进一步推行削藩政策

C.加强皇帝的权力 D.抵御匈奴的进攻

5.朱棣登上 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宋太祖赵匡胤 C.唐太宗李世民 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废行省,改设三司 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下列属于这一表现的是:( )

①迁都北京 ②分封藩王 ③八股取士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在旅游时看看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

9.下列不利于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除丞相B.设立特务机构C.分封藩王D.八股取士

10.燕王朱棣打者“靖难”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 “靖难”的含义是( ):

A.最大的困难B.平定祸难 C.灾难的核心D.克服困难

11“.靖难之役”的后果是( ):A.朱棣称帝,迁都北京B.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

C.以燕王的胜利而告终D.继续削藩

12.“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农民起义军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C.民 族之间的国内战争 D.地方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

13.我国古代帝王曾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

A.实行削藩 B.迁都北京 C.靖难之役 D.增设东厂

15.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16.你对明朝的科举制是怎样认识的?

资料来自:悦考网

推荐第5篇: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铜陵中公★】提醒您2015年铜陵教师考编面试已经拉开帷幕,铜陵教师面试资格复审在下周(22-25日)陆续进行,教师面试时间预计在 7月底8月初。【铜陵中公教育】恭喜大家顺利进入面试,祝愿大家可以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再次铜陵中公为您准备了2015年铜陵教师面试培训: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帮助大家掌握教师面试技巧,有一个正确的备考方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 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 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 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 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 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 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 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 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 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推荐第6篇:初中世界历史教案

8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和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过程与方法: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等行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3.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

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

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一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相互间的

关系,发展国内经济,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本课、本目的难点。教师可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教师还可简略介绍抛售股票的情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1929年10月24日上午,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天抛

售额创股票交易所纪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教师可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第40页《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门前的人群》形象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课本中编者已用图表的形式,对这次危机的特点加以归纳和表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观看阅读。教师还可把图表的要点绘制在辅助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机放映在屏幕上),可增强直观效果。

危机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以突出这次危机的特点。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讲完经济危机特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的第

3、4两段及《寻找工作的长龙》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1页小字及插图《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有人把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课文中的思考题:“想一想:看到资本家的这些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1.罗斯福当选总统(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921年,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192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现任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教师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话”,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让学生看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

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1)“新政”的提出和实施(板书)

“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

促使国会通过一系统改革法令。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

(2)新政的目的(板书)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的特点(板书)

新政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领域中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干预,但并不实行国有化,仍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特点,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这是本目重点,它内容繁多,教材中篇幅量大,讲述时教师可把它分成四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调整工业生产和举办公共工程。

(1)整顿金融(板书)

金融是经济命脉,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就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而波及其他领域的。罗斯福就职前,美国银行已倒闭一半以上,信用宣告破产。

罗斯福就任总统第二天就宣布银行暂时停业,进行整顿。政府提供补助和贷款,帮一些大银行恢复营业。实行债务延期、存款保险等措施,恢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2)调整农业(板书)

鼓励农民缩减农牧生产规模,销毁大量农牧产品,以保持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予以补助。

(3)调整工业(板书)

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首先要讲调整工业的政策和措施。1933年6月,政府促使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根据法令,对各工业企业制订经营规范,确定各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销售定额等。对遵守规章的,给其挂“蓝鹰”标志,给予奖励,否则就是叛卖行为,会受到惩罚。这里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其次,教师还需讲解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内容。对劳资关系和失业救济问题也做了有关规定。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人利益。后来,还颁布法律保证,并对失业工人进行救济。

(4)举办公共工程(板书)

举办公共工程也是新政中一项重要措施,它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失业的压力,以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刺激消费和生产。

兴建水利、造林、筑路等工程,解决了不少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字内容和《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形象图,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工程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

4.新政的效果(板书)

分析归纳新政的效果时,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进行。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教师还应强调指出,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师还可指出,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导入下一课内容。

【作业练习】

见课后练习题。对材料解析题,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后活动。活动类型可以参照课后的活动建议,也可以改造使用或另做其他类型的活动。

推荐第7篇: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zj.zgjsks.com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在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环节脱引而出,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整理了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通关考试,早日一证在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专题:http://zj.zgjsks.com/zg/2014jszg_ms/?wt.mc_id=bk11904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zj.zgjsks.com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zj.zgjsks.com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zj.zgjsks.com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zj.zgjsks.com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推荐第8篇:初中历史教案《五四爱国运动》

初中历史教案|《五四爱国运动》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等; 理解五四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填表,理解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心和主力的变化,提高对比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概括史料的共同点,理解抽象的“五四精神”,提高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板书: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根据以往学习一些运动的经验,我们知道一场运动主要从导火线、爆发、发展结果和意义几个方面去认识,那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看第一部分内容。

1.导火索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思考: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国是战胜国。

接着,请同学们看到课本上的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这个事实就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爆发和发展

过渡: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更是中国人的耻辱,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爆发

教师: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正文和第二段小字,找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领导者,参加者?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19年5月4日;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主要参加者:青年学生。主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过渡:五四运动像愤怒的火山一样火烈爆发,设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不是就此同意了学生们的主张呢?教师出示“北大学生被捕”图。

学生回答,(没有,北洋政府进行了镇压、逮捕了很多学生。) (2)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接下来的课本正文部分。并完成幻灯片上的表格。

出示表格:

分别提问几名学生,填好表格。教师强调,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后期转至上海;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

教师幻灯片给出三则材料:请同学们从中了解工商业者罢工、罢市的情况。

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认识到工人、商人群体的庞大力量。 3.结果(初步胜利)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五四运动的结果。教师总结,在这样形式的逼迫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五四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设问:材料中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是什么?中心是什么?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请同学们以历史讨论组为单位,三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自主发言后,教师总结,材料中体现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4.意义

学习完了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同学们结合课本,说说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反对帝国主义(外争国权)、反对封建主义(内除国贼)。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假设自己是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你会怎么做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五、板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索 2.爆发和发展

时间、口号、领导人、主力、中心 3.结果 4.意义

六、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推荐第9篇:初中历史教案――美国独立战争

初中历史教案――美国独立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进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2)理解《独立宣言》主要内容、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2)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本课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以及对华盛顿的评价。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自读课本及教师讲解强化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对《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性质、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战争是美国的起点,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独立战争》这节课的重点在“独立”二字,要让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更要让学生理解独立战争为何能够在劣势中取胜这样一个难点。

五、学法指导

1.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或图片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好的学习历史习惯。

2.学生从华盛顿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17、18世纪是一个不断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摧毁了本国的封建统治,又影响到北美大陆,一个崭新的国家即将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又添新的篇章。

(二)新课探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南部种植园经济,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供应欧洲市场。教师应提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教师接着指明,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

3.英国殖民统治者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教师指出: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镇压北美人民,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让学生看课本84页《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战争的经过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过程吧。

生:1773年,一群波士顿人登上一艘来北美倾销茶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茶叶倒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决定封锁波士顿港。面对这种局面,波士顿人民坚贞不屈,各殖民地人民纷纷支援。1774年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以武装反抗作为最后斗争的手段。大陆会议成为13个殖民地最高革命权力机构。1775年的列克星敦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展示)在这激动人心的形势下,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他们把汇集在波士顿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的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杰出的民主主义者杰斐逊和富兰克林起草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独立。虽然美国宣布了独立,但并不等于取得了独立,英国拒绝承认。

(四)1787年宪法

教师结合课文简要讲述这两个问题:第一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一部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第二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五)独立战争胜利意义

大家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么?请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如下: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七、巩固小结

美国独立战争正是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探究活动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

推荐第10篇: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知识点

第一部分 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第一章:地理科学基础知识

一、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

1、区位

2、地理位置

3、区域

4、循环

5、景观

6、网络

7、等级

8、时空耦合

9、机制

10、模型

二、主要的地理过程

三、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

1、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思想——系统论的思想

2、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区位论的思想

四、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1、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 (1)古代中外人地关系理论 (2)近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3)现代人地关系理论

2、我国人地关系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1)人口继续增长,耕地持续减少 (2)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人地矛盾 (3)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4)三农问题与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 (1)清洁生产

(2)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3)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

1、环境决定论

2、适应论

3、生态论

4、环境感知论

5、文化决定论

6、和谐论

第二章地理环境要素与区域地理

一、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素:天气和气候、地质地貌、水、土壤、生物

二、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况

第二部分 教学知识与运用

第一章 初中地理课程

一、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

1、地位:初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一门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课程

2、特点:(1)区域性 (2)综合性 (3)思想性 (4)生活型 (5)实践性

二、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2、设计思路:

(1)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出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

(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三、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1、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要选择与日程生活、人们生产活动密切联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知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课程内容要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视角”的知识;选择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知识;选择培养学生地里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知识。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2、培养目标

第二章 地理教学方法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1、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

2、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3、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二、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4)板书笔记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1)地图法

(2)纲要信号图示法

4、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 (1)程序教学法 (2)自学辅导法 (3)发现法 (4)读议讲练法

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1)练习法 (2)实习法

第三章 地理教学基本技能

一、地理课堂导入技能

1、构成要素:集中注意;引起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进入课题

2、基本要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科学性和简洁性;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3、基本类型: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直接导入;设疑导入

二、地理课堂提问技能

1、基本过程与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增进师生交流

(4)获取反馈信息,随时调控教学 (5)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提问的基本类型

(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①回忆提问 ②观察提问 ③理解提问 ④应用提问 ⑤评价提问 (2)根据问题的内部联系提问

①总分式提问 ②递进式提问

3、提问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提问要有启发性 (2)提问要难易适中

(3)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4)提问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发文

4、提问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1)激趣法 (2)设置陷阱发 (3)铺垫法 (4)迁移渗透法 (5)发散法

三、地理课堂语言技能

1、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功能

(1)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是实现地理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2)能够激励学生形成地里学习动机

(3)对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感染力

2、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要求

(1)教学语言表达形式的要求:语音、语量、语速、语调

(2)教学语言表达内容的要求:用语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逻辑严密,主题突出

3、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

(1)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2)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手段 (3)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范本

4、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训练 (1)不断汲取知识养分 (2)掌握正确的表达技巧 (3)语言要有个性特征

(4)教学语言要带有感情色彩

(5)心理障碍克服法:心理稳定法,呼吸调整法,自我暗示法,脱敏法

5、地理课堂教学体态语言使用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2)审美性原则 (3)可接受性原则 (4)最优搭配原则

四、地理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1、地理课堂教学结束的功能 (1)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2)巩固强化,使学生把握关键 (3)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4)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结束的类型

总结型,悬念型,比较型,趣味型,考察型,

3、结束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1)紧扣教学目标 (2)高度概括,重点突出 (3)揭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4)方法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5)具有激励性和启迪性 (6)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7)适时适度,紧凑合理

五、地理课堂教学及组织技能

1、地理课堂教学组织的功能 (1)组织和维持学生注意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地理课堂教学组织的构成要素

提出要求,安排程序,指导和引导,鼓励与纠正

3、地理课堂教学组织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课堂秩序管理,个别学生的组织管理

(2)指导性组织:组织学自学、听讲、观察、课堂讨论交流、练习(3)诱导性组织:热情鼓励,设疑激发

4、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技能训练原则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2)注意方式,把握时机 (3)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4)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六、地理课堂教学的三板技能

1、地理板书的功能

(1)明细思路,突出重点 (2)构建框架,增强记忆 (3)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2、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整体性,启发性,美感性

3、地理板图、板画技能基本特点 (1)简便实用

(2)用笔简练,绘制迅速 (3)讲绘同步,记忆深刻 (4)讲练结合,发展能力

4、地理板图板画的作用 (1)简化原图,突出要点

(2)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化难为易 (3)展示过程,变静为动 (4)强化记忆,培养技能

5、地理板图板画的基本类型

地图、示意图、模式图、剖面图

6、地理板图板画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简速性、美观性

7、板书技能训练原则

(1)处理好板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处理好板书与讲解的关系 (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

8、板图、板画技能训练的原则 (1)重视课前设计

(2)与教师语言配合,边讲边绘 (3)正确示范,讲练结合

第四章 地理教学媒体的使用

1、地图图表的使用

(1)炫图恰当,紧扣主题 (2)挂图位置得当,便于教学 (3)指图准确,语言恰当 (4)用图讲解方法得当

2、电教媒体的使用

(1)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

(2)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过程

第五章 地理教学评价

(一)地理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照功能分类: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①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②强化学生的学习③帮助学生改进地里学习(3)终结性评价:①为学生评定成绩 ②预测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定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起点 ③使学生明确自己整体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2、按照基本分来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按照目的分类 (1)激励性评价 (2)强制性评价 (3)发展性评价

4、按照表达分类 (1)定性评价 (2)定量评价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

(1)学生学习表现指标: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效果,参与程度 (2)教师教学行为指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管理)、学习方法 (3)教师基本素质指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 (4)教学特色指标

2、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

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初中地理课程

1、地理课程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对学生在培养与发展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程度。

2、地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地理课程目标是教育部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总要求,对地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规范,是全国各地中学地理教学都应该遵循的统一标准

(2)地理教学目标的地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它既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地理教学的归宿或灵魂,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规定着教学方向。

3、地理课程总目标解析 (1)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

(2)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3)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4)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二章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1、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1)所选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所选内容的基础性 (3)所选内容的思想教育性 (4)所选内容的地理性 (5)所选内容的现实性 (6)所选内容的智力价值 (7)所选内容的比例适合性 (8)所选内容数量的合适性

2、地理教材的主要作用 (1)学生学习发展的依据 (2)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

3、地理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条件 (1)坚实的专业知识水平(2)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3)有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

4、地理教学内容重点分析

(1)认真研读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比较,比较内容的影响范围 (3)研究教材内容并解释其承担的教学任务

(4)研究课文中综合性较强的练习和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

5、地理教学内容难点分析

(1)内容庞杂、需要大量记忆的地理知识 (2)内容抽象,学生无法亲自感知的理性知识 (3)知识层次较深,学习时需要更多知识铺垫

(4)教材中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练习题需要进行综合思考

第三章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优化

1、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 (1)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地理教师的自身素养

2、地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意义 (1)能够博采众长,发挥综合效益

(2)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力 (3)有利于地理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地理教学优化组合的基本要求 (1)明确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2)适当扩大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范围 (3)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4)多角度、全方位比较和筛选

第四章

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

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讲解-接受式,自学-辅导式,讨论式,参与-活动式,角色扮演式

1、讲解-接受式: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

优点:有限的时间内,是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有效的接受较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对传授知识来说,效率较高,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故这种模式运用较广,长盛不衰。 缺点: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能力的全面培养。

2、自学-辅导式: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联系总结 评价: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实施过程中要善于组织、灵活应变,要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此外,这种模式以学生具有较高的自觉性、纪律性以及自学能力为前提,教师应有一套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不然自学可能流于形式。

3、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提出议题,组内讨论,观点辨析,师生评价,归纳总结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适应于科学观点的树立、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分析思考,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缺点:较费时间,掌握知识的效率也不如探究式和讲授式。可以确定典型主题,有计划的在一学期开展几次,不宜过多。

4、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得出结论,迁移运用

优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解决的知识与技问题 缺点: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和师生的共同探究,运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防止“照本宣科”;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而且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这是需要在课前设计时充分考虑的。

5、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步骤: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材料,研究课题,总结讨论

使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够使学生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过渡到学会学习,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也费时间,所以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课时不足,外部条件不具备时不宜采用。

6、角色扮演教学过程模式:确定问题,角色分配,表演,讨论和评价表演,总结

优点:有助于提高个人认知水平,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表现能力。

缺点:事宜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但这种方式费时较多,自由度很大,应适当开展,并有充分准备,不宜大量开展。

第五章 地理教案设计与写作

1、地理教案的构成

(1)授课学校、班级、教师姓名和日期 (2)课题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学用具 (8)教学过程 (9)课后分析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基础目标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 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3)“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事物和现场,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②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里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的终极目标

①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11篇: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教案重点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教案重点

走进美术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真累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5雕塑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徒手画校园

教学目标: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所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画2教学过程a导入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图画的方式进行表达。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b深入浅出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设计手稿。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4请学生讨论回答: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c概括小结: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d合作学习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e评价反馈:让学生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板报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分析:重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颜料、铅笔、尺(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2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表达感受1师生讨论: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点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b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c传授方法,激发创意1提问:怎样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2学生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述说,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讲评3字体的设计①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体四种。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②教师示范书写美术字的步骤③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出示各种字体的图片、应用实例)d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a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彩明快、简洁b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c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a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b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找相关图片资料(如各种报纸、黑板报刊头图库),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竹子的画法、梅花的画法及花鸟的表现技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鸟类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种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2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评述相关问题,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知识。(1)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花鸟画的知识或课前收集各种资料,并加速评述。(2)出示西方静物油画,并与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讨论花鸟画的特点。

2、引导欣赏中国画年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的人文精神。(1)欣赏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使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象征意思。请学生读一下周郭颐的《爱莲说》,教师分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荷花,感受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人文特点。(2)欣赏宋代崔白的花鸟画作品《寒雀图》。(3)介绍清代诗人马曰璐的诗《杭州半山看桃》:“删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再欣赏海派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对比、欣赏、感受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4)欣赏并评述近现代潘天寿的《雁荡山花》。

3、感受体验中国画,学生在宣纸上尝试各种笔墨效果。(1)让学生大胆画出各种笔墨效果,也可随机画出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2)评述自己的作品。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中国工具作画的感受。 设计的魅力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分析: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教师)课件2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欣赏教材第2页上的范例以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张椅子?为什么?市面上的椅子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怎样才会有时尚又耐用的产品?)(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张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互相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工业产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刻的产品设计并谈谈理由c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外的经典设计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熨斗被称为“海浪线”呢?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路线大师”巴士的外观设计遵循了什么色彩原理?协和飞机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通过实例来分析设计规律,说明设计离不开人们的创造劳动,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工业美术设计的艺术涵养d表达感受,层层深入(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e布置作业,学会评述(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工业设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f收集自己身边的工业产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迎接新的一年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新年装饰物得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的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分小组收集新年的资料,准备几个本地流行的过年的游戏或了解相关习俗。(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录像、图片文字资料、音乐。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展示与本科有关的过新年的录像,导入课题。请学生把本小组收集的过新年的资料以网页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学生给你说一说新年的起源,各民族、各地区迎新年的情景。

2、鉴赏与表演。教师展示过新年的图片、录像,并配以《喜洋洋》等北京音乐,让学生感受过新年的氛围。说说本地区过新年的习俗。

3、方案征集。(1)全班分组讨论活动方案。教师提示活动的基本要素:活动的资金与预算、活动的目的、活动中要用的道具、活动需要的材料等。(2)请学生介绍本组的活动策划方案,评判出优秀的方案,确定本班的迎新年场景设计的具体方案。

4、任务布置。选取最优方案后,班长给各小组组长分派不同的准备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责任,学习合作技能,并给予课内外的指导。

5、课内小结。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阐述各民族、各国过新年的风俗。对下节课要带的工具作一下强调,明确各组寻找材料的任务,并说明材料的选择可以多样性。 齐白石

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中国画作画工具。(教师)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2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3)讲解齐白石生平:出身贫穷,自学成才(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魅力3布置作品,表现感受。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2)提供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作品是都有创意,与众不同;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与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

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及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1)教师出示《格尔尼卡》,提问:作者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你看见了什么?(2)请学生认真“读画”,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如实地简单描述出来(不要求想象发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1)教师提问:作品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你想从哪方面着手深入了解作品?(提示:可从材料、构图、色彩、线条、肌理方面入手。)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懂得艺术家在使用线条、色彩时,都与创作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它对后来的各种现代派 都产生过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立体主义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怎样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具有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立体自然形态。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受到挑战,画家们因而有理由以更适应现代观念的科学法则来表现自然。这个法则就是按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2)教师归纳。色彩为黑白灰,突出了恐怖氛围。构图饱满,充满动荡不安,破碎的形式融为一体,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提出问题:作品有什么意思?怎样来评价这幅作品?归纳:画家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懑的看机,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1)请同学观看“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事件的录像(或有关图片资料),并相互讨论。(2)请学生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画,形式材料不限。(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提供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现代生活得视觉语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提前准备:(学生)标志设计的资料。(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这标志都有哪些特点?(3)演示中外标志设计中的经典作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和喜爱的标志设计,可以边演示边进行讲解。

2、深入教学。(1)演示课本中的标志设计。内容包括“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北京神本2008奥运会标志”及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等。演示重点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标志”及其设计步骤。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讲解各国的奥运会标志,向学生讲述标志的象征意义及标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2)重点演示“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提示学生思考:该标志的造型象征什么?五种色彩个代表什么含义?体现了那些文化内涵?演示其他国家的申办奥运会标志。提问: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学生从不同标志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思考。(3)组织学生讨论:标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标志在现代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待学生讨论后,教师作出补充,然后进行归纳。

3、课堂延伸。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寻找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一遍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布置作业。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的含义。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得意识。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环境标识设计图片;(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环境标识设计作品。2教学过程:(1)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手段,如走出户外实地观察、利用相关网站等,了解标识设计的形式和特点。(2)由欣赏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环境标识设计,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有关标识设计的资料,结合标识设计艺术的特点去赏析作品。

2、深入教学:教师领导学生到校园各处看看,引导学生从环境中发现美,激发学生美化坏境的强烈愿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一些标识设计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分为“环境标识设计的特点是什么”,“哪些坏境标识设计存在缺陷,如何记忆改进”等,最后,引导学生用设计草图或模型制作的方式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只作启发式指导,不加是非评判,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由思维空间。

3、课堂延伸。美术老师安排一些可与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公园、展览馆、广场、街道等场所实地观察环境标识设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热情。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他们学好标识设计,肩负起美化环境的重大责任。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公园、商场、街道…都成为美术教师开展教训教学活动的场所,美术课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社会意义。

4、布置作业。为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件环境标识作品,要求构图简洁、明快、设计思路清晰。 图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运用电脑或其他工具绘制图表。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工具进行工作交流,传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等工具材料;(教师)各种类型的图表挂图或幻灯片、录像。2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1)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附近几条主要街道路线,要求学生分别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2)展示“在生活中的道路指示图”,提示学生思考:从这张图表中能识别出道路交通中的哪些信息?(3)学生比较自己手绘的道路交通图与范围中的道路指示图有何异同,哪些形式更利于表达交通洗洗,引出课题《图表设计》。(4)用教学挂图展示各种类型的图表作品,让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信息,教师强调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形式的图表来表达。

2、深入教学。(1)以“树形示意图表”为例,分析图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学生讨论树形示意图表与道路交通图表各有什么特点,各有哪些优缺点。(2)学生讨论并回答:“树形示意图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领域使用。教师提示:如学校机构。(3)分析“多媒体图表”,让学生展开讨论:文字和图形在图表设计中的作用。(4)分析“统计图表”的形式,统计图表能十分具体、直观地传达信息。

3、布置作业。让学生以自己的几次测验成绩为内容做一个统计图表。

4、课堂延伸。通过演示各类图表范例,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图表形式,要求学生做一个社会调查,并以草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联系,使学生理解中国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2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已经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提示学生能够思考: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已经?

2、深入教学。(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4)组织学生分析: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暑假生活记录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板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现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2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历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2)提示学生思考: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能够回答: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4)教师说明: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科的学习内容。2深入教学。(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得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数的了解做简要介绍(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着,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教师说明: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性开本的书籍(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3布置作业。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4课堂延伸。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北京故宫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馆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教师)故宫博物院影响资料、录像机或多媒体设备、故宫藏品资料、《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影响资料。2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录像放映故宫博物院影响资料,配上北京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教师向学生介绍故宫的建筑历史、特点及功用,说明故宫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宫,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被作为国家博物院,保存着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深入教学。(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让学生欣赏作品《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话中的重要作品,设色彩鲜亮。教师讲解北宋青绿山水话的风格特点,提示学生思考:北宋青绿山水与现代重彩山水有何区别?(2)作品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将图中的五个局部分别放大,供学生更清楚地观察韩熙载本人的不同申请。提示学生思考:韩熙载与众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及意义。(3)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按照画面顺序从左至右,犹如沿途观赏一般,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提示学生联想:自己在家乡的庙会、集市是否观察过类似场景?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庙会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教师对故宫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文物做简要介绍。

3、布置作业。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或互联网,让学生查找、欣赏一些具有传统价值的中国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巴黎罗浮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2、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罗浮宫的相关资料;(教师)录像机、罗浮宫三宝图片等相关作品资料。2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将罗浮宫平面图通过录像放映出来,线整体放映,后局部放大,标出参观路线。(2)带领学生网上游览罗浮宫。通过网络教学,首先官场罗浮宫的建筑外观,然后进入博物馆内部。教师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罗浮宫作为艺术博物馆的特征。(3)教师提示:学习本课应与上一课的背景故宫联系起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比如:同样因为是预艺术博物馆而闻名,但罗浮宫作为中世纪城堡,故宫作为皇宫,其建筑风格迥然相异,所收藏的艺术品也有很大的不同。

2、深入教学:(1)展示罗浮宫的雕塑作品时,重点讲述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2)欣赏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绘画风格以及故事情节两方面加以关注。(3)《自由领导人民》是一幅气势庞大的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在欣赏该作品时,录像放映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资料片端,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4)利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其他作品图片,并加以讲解。(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3、布置作业。(1)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网站,内容以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为主,然后再往上发布。(2)以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为题,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表述15 设计的魅力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分析: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教师)课件2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欣赏教材第2页上的范例以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张椅子?为什么?市面上的椅子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怎样才会有时尚又耐用的产品?)(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张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互相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工业产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刻的产品设计并谈谈理由c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外的经典设计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熨斗被称为“海浪线”呢?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路线大师”巴士的外观设计遵循了什么色彩原理?协和飞机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通过实例来分析设计规律,说明设计离不开人们的创造劳动,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工业美术设计的艺术涵养d表达感受,层层深入(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e布置作业,学会评述(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工业设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f收集自己身边的工业产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铅笔、见到、胶水、橡皮、铅笔纸等;(教师)优秀贺卡作品,包括电子贺卡。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6页与第7页上的资料。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2)讨论: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3)小结: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再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2、开拓思路,激发创意。(1)讨论:主题是什么,提示: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提示:蜡烛。为什么人们常选用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提示:燃烧自己,着照亮别人。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食物来比喻老师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7页所介绍的意外,还有没有别的?你喜欢第7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室的诱导下,托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制作一张教室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室的祝贺与热爱之情。学生设计小样,在十五投影仪上投放或在屏幕上放映,陈述设计意图。师生讨论,学生进行小样修改、完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4)学习评价,深入体会。学生作业互评,师生小结本课的内容。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有:能否热情参与讨论和展示作品的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体现在设计中;能否用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选择这种贺卡制作方式的理由,包括材料的运用、折叠方式的选择、色彩搭配等。 卡通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卡通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

2、通过对卡通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想结合,提高学生对卡通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御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卡通艺术形象,并尝试将卡通形象也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个,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各种卡通道具、卡通资料等(教师)课件《卡通世界》、《海底总动员》视频及各种卡通形象等。

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欣赏评述:(1)教师出示课件《卡通世界》,首先出现《海底总动员》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卡通电影的同时,感性认知卡通艺术形象。(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说说还见过哪些卡通形象。(3)引导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在描述的同时,运用自己带来的卡通形象进行表演,以加深对卡通艺术的印象。

2、加深理解、强化概念。(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卡通形象。(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艺术形象,能不能给他们一个统一名称?学生回答:卡通形象。让学生谈谈他印象最深的卡通形象是什么,说说该形象的特征。(3)继续提问:什么事卡通?学生发言(4)课件展示卡通概念,并用各种图例解释艺术手法在卡通中的运用,加强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3、理解分析,明晰种类。(1)教师提问:卡通艺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卡通艺术又有哪些种类呢?学生自己分析归纳。(2)课件展示以下内容:卡通图书连环画、卡通连续剧、卡通影片。请学生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影视片、卡通连环画,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未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

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卡通艺术的了解。(2)要求学生课外制作卡通艺术的幻灯片文件,或者制作介绍卡通艺术的海报,也可以撰写文稿,采用黏贴卡通图片的形式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 美丽的西湖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身后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等。(教师)音乐、有关于西湖的图片、课件。

2、教学过程——

1、感受西湖的美。(1)课件演示:简介西湖以及西湖的历史,展示西湖十景图片: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等。(2)欣赏湖心亭、小瀛洲、泛舟湖上等湖光山色,用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的已经。

2、表达西湖的美。(1)学生表达对西湖美景的感受,游玩过西湖的同学讲一讲切身感受。(2)学会僧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油管西湖的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文人贤士对西湖赞誉的诗词等。(3)教师评介:西湖是历代文人贤士共同筑建的一个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不同的情景会给人不同的情感。出示图片:晴西湖、雨西湖、雪西湖,由学生讲述、讨论他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样的美。(4)教师总结:西湖有秀丽的美、淡雅的美、恬静的美。

3、欣赏水彩画。(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水彩画《春到西湖》、《断桥残雪》、《满湖曲折》。(2)讨论:这些水彩画是否表现出西湖的美?是怎样表现的?(3)对满湖曲折一画的欣赏,可以结合摄影图片,感受“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已经们指出同一景点同一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和当时的心境。

4、分析水彩画的艺术特点。(1)师生共同讨论水彩画的艺术特点:轻快、朦胧、淡雅。由学生谈谈它还适宜表现什么样的景物。(2)教师展示并介绍水彩画工具和材料,结合潘天寿先生的《荷花图》,请学生说说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水彩画工具。巧用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得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得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掌握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瓦楞纸、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课件、瓦楞纸造型作品。

2、教学过程——

1、以“鱼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画笔,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来突出本课的特点,导入新课。

2、学生能够分析教材上的作品: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感受不同材质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

3、学生讨论瓦楞纸这一材料的质感和使用方法,如:怎样变化纸的形态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最适合表现什么题材?纸材通常用割、卷、折、叠等不同方法,丰富其表现力度。

4、展示瓦楞纸制作的作品,欣赏范例并同时分析其构思和制作的技巧。提示:学生分析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5、除了瓦楞纸,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各种主题?学生思考并交流。提示:结合教材分析,如用废旧报纸等。

6、学生实践。要求设计以纸质材料为主的装饰物,可建议使用瓦楞纸来设计制作。

7、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是做可进行讨论并鼓励。

8、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瓷器的风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与认识。

2、学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做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陶瓷资料及文学作品(教师)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

2、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陶瓷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评述。

2、陶瓷基本知识的学习。(1)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对比,讨论区分陶与瓷的方法。(2)学生归纳观察与讨论的结构。提示:用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吸水率不同、敲击声音不同等。

3、历代陶瓷欣赏(1)教师介绍陶瓷的产生与成熟过程。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夏至战国的原始瓷。青瓷的成熟——汉代青瓷。(2)唐朝、五代的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的全盛期。对秘色瓷花口盘与汉代成熟青瓷的釉色做对比。越窑秘色瓷花口盘极力追求釉色如玉,以釉装饰作为装饰主流。提问:唐代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对陶瓷艺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越窑瓷器美在哪里,哪一方面最吸引人。(3)欣赏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阐述宋代审美观对青瓷产生的影响,老师讲解有关“弃定用汝”的原因。引导学生说说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有什么特制之处。(4)引导欣赏明清彩窑。欣赏明代青花瓷《清华群仙庆寿图罐》。了解瓷器的装饰工艺;了解瓷器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关系。

4、欣赏、评述练习。教师出示意见瓷器,请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再进行评述。

5、小结。流光溢彩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西方玻璃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

2、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玻璃器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并互相讨论及评述,教师小结。

2、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1)了解玻璃的起源。讨论并说说玻璃制品与陶瓷的区别。(2)介绍艺术玻璃的知识。

3、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的玻璃艺术,感受玻璃材质的特殊美感。(1)引导欣赏法国《蓝色洒金荷叶形缸》、《刻有花卉纹样的花瓶》、《白地橡实纹瓶》、比利时《套黄色车刻瓶》等。(2)请学生说说艺术玻璃的类别。

4、了解玻璃制作工艺。(1)展示玻璃艺术制作的相关资料,播放相关的录像。(2)了解玻璃工艺的集中方法,如车刻玻璃。

5、玻璃与生活。(1)展示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玻璃艺术。(2)想一想并说一说艺术玻璃的价值与作用。

6、欣赏平素。说说说对玻璃制品的感受。 神奇的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电脑这一现代工具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初步学习用于美术创作的主要电脑软件。

2、尝试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

3、通过欣赏电脑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深刻认识电脑这一神奇的工具,引发学生探索和掌握高科技工具的欲望。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手机自己感兴趣的电脑美术作品;(教师)补充手机运用于其他不同领域的优秀美术电脑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数码相机和相关电脑绘画软件及图像处理软件。2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激发兴趣。(1)展示教材第3页《被腐蚀的水乡风景之一》和水乡风景素描作品一幅。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幅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分析作品的画种和使用工具的区别)。教师归纳: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水乡风景题材名单在画种以及使用的工具方面有所不同。一幅是我们最常见的用铅笔进行实地写生的素描作品,而另一幅作品是在电脑上运用图像软件,将一幅素描作品加以图像编辑创作的意见数码版画作品。运用电脑进行照片润色、图像编辑、彩色绘图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广告设计者得得力助手。(2)欣赏《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动画。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制作的软件工具、使用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标清、动态等,围绕如何体现足球“融合、团结、合作”的主题尽心该讨论。教师介绍:这是2002乃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改变了过去把动物拟人化的形象。它们是一大二小来自太空的三个被称为“ATMO”的精灵。其中一只年长高个子的领袖浑身金色,手举一只足球,取名为“阿托(ATO)”;另两只小些的,紫罗兰色的取名为“卡兹(KAZ)”,蓝色的取名为“妮可(NIK)”。年长的金色精灵像是古代东亚勇士,两个年轻的精灵则头上长着触角。这一利用高科技创作的吉祥物,生动有趣,是人充满幻想,并且考虑坚固到了个中国文化的因素。据介绍,这些外太空的精灵生活在大气层,踢着“太空版本”的足球,象征着“融合、团结和合作”。(3)观察教材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分享自己带来的电脑没事作品,进一步认识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的广泛性、使用性和效率性。讨论以下问题:这些作品创作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属于那些不同的设计领域(网页设计、海报设计、工业设计、景观效果设计、展示设计)?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利用电脑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时用哪些电脑软件进行设计的?在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的今天,你人文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创意和平设计,有哪些强大的功能和意义?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1)教师运用数码相机,现场给全班同学拍一张集体照,将集体照存入电脑,或用扫描仪输入自己或学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创作或将电脑中未经加工的图片跳出,随后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买得到一张类似油画、水墨画等效果的精美作品。让学生在观赏老师现场进行电脑创作的演示过程中,直观感受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魅力。(2)认识工具栏。教师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对学生进行介绍:photoshop软件中截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箱、浮动面板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工具箱一栏主要由哪些工作?除了初上用文字介绍的重要工具外,说说这个工具栏中其他符号的名称(还有着色工具、喷枪、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也可以用文字在教材上进行注明。这些工具分别有什么作用,与真实的美术创作工具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些工具有时如何操作和使用的?(电脑工具使用方便、效果显示快)。移动工具:移动选区被的内容,如果没有选区,则 移动整个图像。套索工具:自由化出选择范围,适合选择较小的不规则区域。画笔工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大小、边缘和软硬程度不同的画笔。选框工具:用来产生矩形或椭圆形的选框。着色工具:用来选择“颜料盒”中的颜色,还可以画出从前景色到背景色的渐变效果。文字工具:利用文字工具来改变文字的大小、字体和颜色。缩放工具:用于图片的放大和缩小。橡皮工具:擦去不需要的部分。裁切工具:选定不需要的部分,进行裁切。图章工具:用来复制特定的图案。修士图像偶给你举:对图片进行模糊、锐化、涂抹的改变。(3)电脑图像的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教材中的六只苹果图片,第一只是未经过电脑处理的苹果,请学生能够观察对比后面五只苹果经过电脑“模糊、光照、变色、透视、扭曲、三位图像制作”图像处理后,有哪些区别并产生了那些不同的效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并演示苹果图像“模糊”效果的制作方法。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工具,大家一定感受到了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其实,PS的滤镜功能也是功不可没的。打开“滤镜”菜单,会出现PS的十四组自带滤镜,每一组又包括多个效果各异的滤镜,总共有90多种效果的滤镜。“滤镜”是一些继承的特效但愿,只需做简单的设置,就能创作出不俗的作品。刚才我们看到的集中图像处理效果,都是在滤镜菜单中完成得。以苹果图片为例,选择“滤镜”菜单,一次指向模糊到径向模糊,单机鼠标左键,则弹出径向模糊对话框,上面有数量、模糊方法、品质,如设置数量为20,模糊方法为转动。品质为好,单击“好”按钮,一个很有动感的旋转苹果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模糊工具主要起到一个软化硬边缘的作用,产生模糊的效果。使用滤镜的基本操作步骤:

1、在要添加滤镜特效的图片中创建选区,若对整幅图操作,则不必监理选区。

2、从“滤镜”菜单中选区一种特效滤镜,弹出对话框。

3、结合预览效果,设置滤镜对话框里德选项和数值。

34、对效果满意时,单击“好”或“确定”按钮,完成了滤镜效果。(4)学生作业。

1、在电脑上尝试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工具栏”及“滤镜”功能,对电脑中未经加工的图片,进行“版画”效果的处理。

2、运用PS软件中的工具栏和滤镜功能,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水墨画”。青春风采

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方法。

2、尝试运用手绘线描、剪贴或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设计和服装搭配联系,并尝试服装展示。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和服装的文化内涵,提升对着装美得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能力。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穿着校服上课,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到同学或家长处进行一次“你心中最喜欢的校服”的情况调查。(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收集补充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教师穿校服。设计调查表。2教学过程——

1、服装展示,情景导入。教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有人说“服装是无声的语言,服装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服装的美能使自己显得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服装的欣赏。(1)请一男一女学生上台展示身上的校服。教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小组对校服的使用情况作了一次社会调查,下面请个小组长将调查情况向全班同学作一个简单的汇报。说说喜欢校服的有多少人,不喜欢校服的有多少人,认为校服还可以的有多少人,为什么?在校服的款式、面料、质量、价格等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2)观赏教材上的小法,小组讨论交流:你们喜欢这样的校服吗?为什么?你对于运动款式的校服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学生穿校服好看吗?你最喜欢穿什么款式的校服?怎样的校服最适合你?教师:以细条纹和小方格为调的校服,配以深蓝色和白色的衣领和袋口,起到了一个点缀调和的作用,学生运动装轻松、便捷、活动自如,给人以一种青春靓丽、充满朝气的感觉。硕士学位服和博士学位服更是追求和向往的服装。(3)欣赏教师的校服,请学生进行评述。教师:一套好的有特色的校服是学校最好的招牌。校服对于改善学校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教师和管理者营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和校园氛围。校服可以是学生区别于社会其他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作用。还可以是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但校服必须做到符合学生心理、质量过硬、价格合理。

2、图片欣赏,深入探究。(1)展示装与成衣装图片赏析。厨师教材上的职业装与展示装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套服装在穿着对象、品种用途、款式造型那个、使用功能、色彩搭配、材质运用、风格特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可参考教材上的介绍,讨论后发表意见)。展示装是指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的理念和思潮的服装,并利用音乐灯光,通过模特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展示的,也称为“艺术装”。成衣装是指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普及的穿着,例如工作服、运动服、休闲服和晚服等,其中的工作服也称职业装。从产品的角度分主要有西装、时装、夹克、中式、西式服装、制服和特种服装等。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职业装和展示装?(2)欣赏服装展示录像。(3)教师小结:其实服装的种类还有很多,不同场合、体型、年龄、性格、职业,就有着不同的服装造型。服装不但具有展示人体、修饰人体的作用,更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表达出自己的品味和个性修养。 奇特的视觉图形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敏感、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游去的图形,拓展直观想想的空间。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图工具、纸张;(教师)课件。2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提问揭题。(1)播放图1,请同学们猜一猜:“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并请同学谈谈你看到的是什么内容?(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3)揭示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

2、图形体验,师生互动。(1)请大家看看并谈谈《上升与下降》教材第12页这张图形的奇特之处在哪里?(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张作品给人们一个奇妙的时空反转世界,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细一看,却又是处于矛盾之中。在画图中,图形和底纹不在安分守己,底纹会转换成图形,而图形也会转换成底纹,二维平面的图形还会变成三维立体的物体,三维立体的物体也可以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图形。图中的阶梯就是一个典型。(3)教师简介作者。(4)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新奇在哪里?比如说图2:究竟是静的还是动的?教师提示观察的方法:注视图片一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电灯数》的新奇之处在哪里?

3、启发想象,自助探究。(1)在欣赏了一些设计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创意图形怎样设计?学生讨论、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出新的分类: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图3中,张着血盆大嘴的鳄鱼嘴里,正好是一只可怜的白天鹅形象,人们不禁为正被吞吃的白天鹅担心、愤怒。(3)小结与提升:较早对图形与底纹之间的互换互借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鲁宾,他的《鲁宾杯》(见教材14页)就是的一个精彩的例子,你认为是一个酒杯还是两个人头的侧面像?【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到面孔或只能看见酒杯。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酒杯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格式搭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使这个经典的背景幻觉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世纪的智力网聚卡片上获取的灵感。鲁宾在研究中指出: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是图,而封闭的这个面的另一面则会被看成是底纹。在一般情况下(其他因素相等),较小的鱼鱼或更为封闭的区域容易看成是图,较有意义的区域可能被看成是形。而当两个毗连的区域中,图形和图形没有较大的区别,或者图形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是互为依存,无法单独分开,图形即底纹,底纹也就可以成为图形,正形与负形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可调节的特点。中国的八卦图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与负形的组合。

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1)请同学们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思。(2)要求:生动、构思巧妙、奇特。(3)下课前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让世界更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公益活动,使学生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事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现实生活关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通过对公益广告等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给你对广告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生动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海报,并尝试将各种艺术形式运用于生活实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各种海报、环保资料等。(教师)课件、《地球之肾—湿地》、《生命之水》等环保视频及各种环保海报。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欣赏评述:教师出示《地球之肾—湿地》、《生命之水》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环保片得同时,感性认知地球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介绍他们所见到过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时间或现象,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行动?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举例分析教材中典型海报的意义。

2、加深理解,明确概念:(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海报。请学生分别从作品的特点加以评述,归纳海报设计的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公益海报的设计内涵与表现形式。让学生谈谈她印象最深的海报设计是什么,说说该作品的特征与表现性形式(教师适当引导,从美术语言上加以分析、理解)。分析公益海报的要素有哪些?(2)课件展示公益海报图片,并用各种图例解释各种艺术手法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嘉庆对海报内容的深入了解。即图案、色彩、构图、文字、创意等。举例说明《酒鬼雕塑家的杰作》:主体色是黄色更能吸引人的眼光,运用叠加的汽车组成一个酒瓶的造型,同时在色彩上同黄底色形成反差,突出酒瓶的形象,在酒瓶的顶上注名“酒鬼雕塑家的杰作”,几句讽刺意义,下面的文字注明了它的危害,而平瓶底的文字更指明了该海报的主题:珍惜生民那个,禁止酒后驾车。

3、理解分析,明晰构成:(教师):公益海报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一个成功的公益海报的结构要素有哪些?它是怎样组成的?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课件展示《心灵之窗——目染篇》,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具体分析,即与主图有关的文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图、表达的文字等。请学生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公益海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4、巩固新知,即兴创作:请学生归纳贝壳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公益海报的了解:色彩、图案、构图、文字、创意等。要求学生在分析、欣赏课件展示作品的同时,以“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计一张环保公益广告,主要突出创意的指导。在课后举办展览,自评与小组互评想结合,选出最佳创意奖。 以刀代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的制作时间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步骤,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构图知识有创意地构思并印刷版画作品。

3、通过欣赏版画作品,使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有初步的认识,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木刻刀、木板、木蘑菇、印纸等工具材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2教学过程——

1、对比认知,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国画(韩国木秦作品)、油画(汤小铭作品)、版画(赵延年作品)、雕塑(许叔阳作品)四幅鲁迅先生人像作品,请同学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画种?不同的画种又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2)课件定格在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先生像》上,请同学们谈谈欣赏感受,教师归纳:本幅作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体现了木刻作品单纯、清冽、鲜明的表现特征,刀在模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更富有感染力。导出课题《以刀代笔》,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26页,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学如何以刀代笔作画,先自习一下书本上的不能花知识,欣赏一下其中的版画作品。

2、欣赏感悟,清华概念。(1)多媒体课件相机展示书本范画:《村寨》、《开江》、《春潮》、《交往》。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版画的定义?版画作品与一般的绘画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版画的分类?(2)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版画作品的同时,教师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版画作品的观察、比较、讨论来引导他们的体验,感悟版画的形式美,并让他们多谈自己的感受,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3)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答案总结归纳:版画以板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一般的绘画是用笔或其他工具在纸、布等材料上通过勾、画、点、涂直接绘制而成的。版画与之相比漫游者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在设计好画稿后,还要用某一种平面材料制成印版,然后再用印版在纸上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人们从事版画创作,画画、制版、印刷三者缺一不可。比较其他绘画而言,版画通常被人们称为“简洁的艺术”。根据板材的不同,版画可以分为木板画、铜版画、石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木版画又称为木刻,是版画中最主要的样式,也是初学版画最常用的一种形式。黑白木刻更是以刀法、刻法加上单纯的黑白语言来体现版画的魅力。同时对同学们进行过讨论的范画作一些简略的补充:《春潮》创作在改革开放之初,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同一方向飞翔的鸟儿,同一方向澎湃冲击的海浪,给人一种齐头并进的感觉,在形式上塑造了一种重复的美;《交班》表现石油工人斗志和风貌,画面是雄伟多姿的油井平台和工人下班矫健身姿,或是凝重厚实的油管组合排列,画面雄浑大气,构图明快,已经深邃。

3、传授方法,互动探究。(1)刚才我们了解木版画与一般绘画的不同之处,不同的绘画步骤当然需要不同的作画工具,那么木版画创作又需要哪些工具?根据同学们所说的答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相继展示:木刻刀、板材(可以选用梨木、三夹板、纤维板凳)、油墨、滚筒、拓印用的纸张等工具材料。(2)课件演示木刻的基本步骤:绘制画稿,刻出主体形,刻出背景,刻出细节。让学生了解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3)师生互动:老师演示用不同的刻刀(切刀、平刀、员三角刀)刻相同的点和线,却印出不同的效果,学生观察后谈谈它们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事物或场景。

4、以刀代笔,尝试体验。(1)让学生大胆地以刀代笔使用各种木刻刀做不同的线条联系,也可以随机刻出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2)尝试把刻好的版印出来。因为版画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印刷完成的,就黑白木刻而言,要注意两点:一是上墨、二是拓印。先用调墨刀在墨台上调好油墨,再以均匀滚墨,油墨要薄而适量,不可太厚太多以免版画线条模糊,如墨量太少也不易印黑。把油墨滚好后就可铺纸(以铜纸或宣纸为佳)印刷了,再用各种擦板、木蘑菇(也可用废报纸压成团代替)等拓印工具仔细磨压印纸,使版面的油墨全部转印于纸上,达到墨色饱满乌黑、点线清晰。

5、展示自我,表现感受。(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师生共同分享“以刀代笔”的乐趣。(2)让学生谈谈自己用木板画工具作画的感受。(3)布置课后作业:画一幅简单的家乡的风景小品底稿。 中国书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书法资料。(教师)从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2)录像放映中国几大旅游景点的书法,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2、深入教学:(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优秀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2)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结合音乐、体育等分析书法的节奏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感。(3)录像或多媒体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教师分析其艺术特点,提示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将这些特点做出归纳。(4)录像展示名作“天下三大行书”,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已经等方面感悟、赏析。

3、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常见的书法,分析其与古代几大书体有哪些共通之处。印学话西泠

教学目标:

1、通过了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2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的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教师讲解这四个字是金石大事吴昌硕所题,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2)教师介绍“西泠印社”概况,指出“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

2、深入教学。(1)录像放映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印章的一般知识,包括印章名称、质料、篆刻。(2)展示“西泠印社”篆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以篆刻风格和人文内涵方面分析作品。(3)教师讲解篆刻方面的知识,请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常用到篆刻艺术,提示学生从印章方面进行思考。录像放映名人印章作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4)录像放映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育进行技术讲解。(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3、作业。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试刻制一枚印章。

第12篇: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第一课时 共享阳光

一、设计思路

通过介绍我国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并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各界的努力中获得勇气、信心和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理解公平和公正。所以,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并在课堂上交流、分析材料,让学生获得感受和体验。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列举我国政府为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制定的政策、措施;了解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在政府制度保障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事例;了解我国民间组织及国际组织在扶贫救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使学生从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得到勇气、信心和力量,感受到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会同情、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信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同情、尊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体验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同情弱势群体的不幸,愿意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公平、公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及社会团体等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导入新课)

呈现反映非洲受饥饿的儿童以及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的图片。

问题:以上照片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现在存在一些生活窘迫、丧失劳动能力、丧失受教育机会、失去劳动机会或因战乱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们,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教师: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共同感受了他们的不幸和艰辛。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学生:同情并关心、帮助他们。

教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平等的发展机会。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享阳光”这一课。

板书:

一、共享阳光

『讲授新课』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板书1.政府的努力

多媒体呈现下列资料。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失业、下岗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他们收入降低,生活困难。为了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这是一项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与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并称为“三条保障线”。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一张呵护数以百万计城市贫困居民生存和生命的“安全网”,正在各地城市发挥作用,向贫困群体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自1997年开始,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至2006年,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机构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达985万人,约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庄严承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无论身居城市或农村,困难人群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对我国政府实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了介绍,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材料。

„„„„„„„„„„„„„„„„活动一„„„„„„„„„„„„„„„„

学生1组:关于我国政府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我国首批在257个县(市、区)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6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的80%以上的县(市、区)。到2008年,全国农村将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学生2组:我国政府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所做的工作。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了。这份文件的出台,对于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6年5月“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在京启动,全国总工会出资1000多万元用于农民工文化建设。

„„

[page]教师:同学们,你们收集的材料非常好,很典型,也很全面。那么,请同学们围绕这些材料讨论一下,我国政府所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

学生:这些保障制度的建立、实施,一些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维护了弱势群体应当享有生存权利的需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太好了,真正领会了我国政府这项工作的意义。确实,这些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006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给两会带来一个喜讯:2005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24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910万,中国脱贫人数再次改写世界纪录。他用“三笔账”展现中国扶贫成就 :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件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原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盛赞中国扶贫的成就之大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世界银行愿继续和中国政府加强合作,为在中国完全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同学们听到这些成就的取得会有何感想呢?

学生1:感到欢欣鼓舞。

学生2:感到我党和政府确实是执政为民,感到了我国政府为实现公平、公正所做的努力。

教师:对于弱势群体,除了政府的政策帮助以外,在我国和世界各国,还有许多扶贫济困的民间组织,他们为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也在不懈地努力着,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正义的宣言。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

板书2.民间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下面的材料。

1.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项目。“希望工程”的目的是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建设“希望小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无钱上学的问题,帮助乡村小学告别危旧校舍。到2007年,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逾35.19亿元,资助304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援建希望小学13000多所,被誉为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2.“春蕾计划”是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92年推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女童重返校园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以辅助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救助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为长期的战略任务,着眼于提高贫困女童的受教育程度。这项计划是从源头提高妇女素质乃至全民族整体素质、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春蕾计划”的行动目标,是让所有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这项活动已写进了我国向世界公布的白皮书,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和国际舆论的广泛传播。

目前,“春蕾计划”项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募集资金6亿多元,共救助150万余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作为一项事业,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救助女童本身,它改变着人们旧的传统习俗和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倡导并培育了一种新的时代风尚。

3.“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已成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募集资金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些组织为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做出了不懈地努力,在很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根据你平时了解的内容,你还知道在我国有哪些民间组织?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学生:中国健康扶贫组织,“舍予爱心基金”等等。

教师:实际上,关心、帮助、支持弱势群体方面,国际社会也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你知道国际社会在这些方面的组织和他们采取的行动有哪些吗?

„„„„„„„„„„„„„„„活动二„„„„„„„„„„„„„„„

学生1:

世界上有5亿多的人患有残疾,而其中大约80%的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生活常常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而受到限制,常常由于众人的偏见和无知而遭到歧视,这被人们称为是一种“默无声息的危机”,影响了残疾人及其家庭,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大通过了《残疾****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公约。

学生2:

国际组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世界卫生组织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中国国际救援队

联合国难民署

国际救援组织

世界“爱心日”

(1)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1966年11月9日,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把每年3月21日定为“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3)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特殊的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 “世界难民日”。

总结:

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了解我国在政府、民间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感受到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感受到了社会尤其是我国政府在为实现公平和公正方面所做的努力,感受到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弱势群体一定会在全社会的关爱下,鼓起生存的勇气,抓住发展的机会,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标是了解我国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及一些国际组织针对弱势群体所做的工作。考虑到学生受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这些方面的了解有限,所以本课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讲授、展示材料为主,学生收集并展示材料为辅的方法。由于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比较多,利用多媒体可向学生展示较多的实例。课前布置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活动,意在调动学生课下动手、课中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另外也起到了丰富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总体上说,这节课学生的活动仅限于展示材料,缺乏较为灵活、创新的活动形式。

[键入文字] www.daodoc.com/liaoning/

第13篇:历史教案

第10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两个阶段及其特征,五四运动取得的结果和意义。

2、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过程,掌握中共一大的内容并分析其缺陷。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4、通过学习本课,是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之一的开端,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及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6、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难点

1、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合作探究法、交流答疑法、启发引导法、对比讨论法、情境再现法、设问法、讲述法、观察图片史料法、归纳小结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图文卡片、远程资源图文资料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多媒体展示】第九课《新文化运动》的复习提纲。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 生:1919年,上海

师: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和旗帜是/ 生:《青年杂志》的创办,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师:它的基本内容有?

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看来你们下去是认真复习过的,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好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

师: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840年到1949年,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分界点是1919年五四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革命。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来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板书】第10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播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多媒体展示】歌词: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师:《中国共青团团歌》中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同学们知道五四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呢?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到的内容。

【板书】

一、五四爱国运动

师: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从中找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看书。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帝国主义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并且无理由将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但是却过于啰嗦,太长了也不便于同学们记忆。所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出来了吗? 生:(无人回答)

师: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因为帝国主义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和无理由将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都是在巴黎和会上发生的,而却都属于外交的一部分。 【多媒体展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建表》图表

师:至于山东问题,在近代一直比较敏感。先是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分为势力范围,接着英国强租威海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海陆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接着,1914年9月,英国派军队1500人在青岛附近崂山登陆。10月底,英日联军发动对青岛的军的进攻,11月攻占青岛。德国驻胶州湾总督华德作为俘虏被押送到日本。这样,德国控制的胶州湾就转到了日本手里。 【多媒体展示】《二十一条》的部分内容

师:日本急欲将武装侵略山东的事实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进一步扩大侵略,1915年初,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第一条内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特权,并加以扩大。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以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成绩提出在山东驻军等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同学们,从上面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造成事实上的占领,并且通过袁世凯、段祺瑞两政府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略)

师:现在同学们根据上述情况,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是什么?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请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

生:(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都讨论好了,那我们就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是什么?

生: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性质,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中,经济依旧落后,政治上依旧是专制主义占上风。

师:还有吗?有没有同学要进行补充的?„„好,请A同学起来回答。 生:北洋政府推行卖国政策,现实袁世凯答应了“二十一条”,后是段祺瑞对日本在山东驻军要求“欣然同意”。人民群众对政府极为不满。还有就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培养了一批先进的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师: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对这个问题稍作解释。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他取得的推翻清朝统治的胜利,证明了列强及其代理人毕竟不能任意的支配中国的命运。这次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辛亥革命也是失败的,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再有就是日本侵占山东,独霸中国,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因此,当1919年的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力转交给日本时,消息已传到国内,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激烈愤怒。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半的开始了。

刚才我们谈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生:A: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国力还很衰弱。

B: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综合国力依然很弱。

C:北洋政府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

师:确实是这样,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依然很弱。所以依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关于五四运动的内容看一下,然后填屏幕上的空。 【多媒体展示】

一、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 ※爆发: (第一阶段)

时间: 年 月 日

中心:

口号: 主力: 领导者: 、

师:看完了吗? 生:看完了。 师:那就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答案是?

生:时间是1919年5月4日,中心是北京,口号是外争主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主力是学生,领导者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但在这我要补充一点, 【多媒体展示】“还我青岛”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到平幕上的图片,这图片上写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一句也是五四运动的斗争口号。那么这幅图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生: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师:对,这幅图反映了学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具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接下来我们看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最终结果如何? 【多媒体展示】※发展 (第二阶段)

时间:1919年 月后

中心: 主力: 阶级 ( )

结果: 释放 学生;罢免 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 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 。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来回答。

生:先从北京开始,六月初转到上海

师:也就是说,第二阶段是从1919年6月开始的,中心在上海。那么主力是?

生:工人

师:取得的成绩或者说结果是?

生: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板书】发展:5月4日 → 6月初

(中心:北京) (中心:上海)

(主力:学生) (主力:工人) 【多媒体展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到学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图片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片中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的爱国压力,释放被捕学生。

师:它证明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多媒体展示】“五四”传单

师:请问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生:A:忧国忧民 B:不屈不饶 C:乐于奉献 D:敢于斗争

E:团结、奋发、向上

„„ 【播放】五四运动爆发视频片段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爱国青年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示威游行。)师:让我们回到92年前的5月4日,加入这个行列吧!”

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师:五四爱国青年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游行、罢课;其行为是忧国忧民;他们声张正义,不屈服于北洋军阀政府和列强势力,坚持斗争,不惧入狱,其行为是不屈不饶;他们勇当先锋,担当重任,敢于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势力斗争到底;其行为是敢于斗争;他们磊落光明,义愤填膺,反帝反封,救国救民,报效国家的伟大壮举是乐于奉献。

五四青年的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有关材料

师:现在请同学们联系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生:五四运动师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使了人们的觉醒,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师:(拍手)很正确,但在这我还是要强调一点,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就是说,五四运动的性质包含在其历史意义之中,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正的明白了,那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生: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师:意义是?

生: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使了人们的觉醒,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提到,五四运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除了五四运动以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条件还有哪些?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它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先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中共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板书】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它成立的阶级条件应是什么?

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师:中共作为一个政党,他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请问,他成立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

生: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师:中共成立由一个过程,请问他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怎样具备的?也就是问中共成立的前期准备有哪些?

生: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多媒体展示】阶级条件: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师: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

【板书】

2、中共一大

师:请同学们看有关中共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多媒体展示】

二、中共一大

时间: 年 月

地点:上海,后改在 的一只游船上

代表: 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内容:

1、通过了党的纲领:①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

2、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 为中央局书记。

师:现在请同学们填一下屏幕上的空。时间是? 生:1921年7月 师:地点? 生:上海 师:代表?

生: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师:内容是?

生: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师:真聪明,你们都是一百分,大家都是全对。 【多媒体展示】《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的表格和共产党在早期组织的分布图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后思考: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学生讨论】

生:A:陈独秀率先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代表人物。

B: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影响深远。

C: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师:不错,原因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多媒体展示】“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原因是什么? 生:消息泄露

师:接下来我们对中共一大的内容做一个简单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影响。

第一,大会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方面确定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第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又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队象。如果把资产阶级也当做敌人,无疑会增加革命的难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一大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农民问题。同学们弄清楚了吗?

生:弄清楚了。

师:载着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那么这些局限性在什么时候被突破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中共二大的召开。 【板书】

3、中共二大 【学生看书】

师:看了中共二大的内容,那么中共二大的民主纲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生:大会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重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即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师:民主纲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生:这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师:最后,根据一大和二大的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板书】

4、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的最后一段大字内容了吗?这就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复习总结

【多媒体展示】复习提纲

师:现在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们利用最后的这点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首先,是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同学们要掌握的有:导火线,两个阶段的时间、中心、主力、口号或要求,还有五四运动的结果和意义。其次是中共的诞生,需要掌握的有:中共一大的内容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这些都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重点,希望同学们下去后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记忆。

四、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的作业书上的练一练和动脑筋,这两道题做到作业本上。还有就是练习册。作业明天下午午自习后交。

【板书设计】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2、中共一大

3、中共二大

4、历史意义

第14篇:历史教案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读分析、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简析

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中的“故事高手”给同学们讲“小郑和造船”的故事,回答有关问题:

(1)郑和从小立下什么志向?

(2)他的志向后来实现了吗?

2、教师点拨、导入: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郑和就是这样的一个。同学们,你们知道成年以后的郑和是怎样远航的吗?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学过下面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学生阅读P94地图,同桌之间互相指出西洋的地理位置。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2、学生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教师适度引导,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几种观点——政治原因说;经济原因为主说;稳定局势,发展友好说。然后指出:目前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较多,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已具备了远航的物质前提和技术条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学生回答:明成祖为什么将远航的重任交给了郑和?

2、学生阅读第95—96面课文,完成表格

1、学生模拟表演:郑和船队到达印度洋沿岸某一国家受到热烈欢迎并与当地人民进行贸易活动的场面。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的友好关系。

2、教师对郑和航海的事迹作适当补充,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阅读导入框,对郑和有进一步认识:郑和这位中国古代的和平友好使者将永远会得到他曾到达过的亚非地区人民的怀念。

过渡: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属于中外友好交往;明朝中期,国势日渐衰落,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结果如何?

(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倭寇的概念、骚扰范围及危害。

2、学生自学第96面课文,回答: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教师归纳:戚继光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3、分组讨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各小组代表做要点发言:

①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④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完成:比较“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戚继光?

教师总结: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们都要向戚继光学习,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

过渡: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国势日渐衰落,我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教师介绍闻一多写的《七子这歌》,提问: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学生看自由阅读卡内容,弄清有关答案。

2、学生自学P97课文,然后,说一说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样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3、学生谈谈学习了该子目内容后的体会——落后就要挨打;澳门的回归说明了当今的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

三、课堂小结

1、学生简述明朝历史上中外交往的三件大事。

2、教师给学生推荐两首歌谣。

第15篇: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学案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战,学术氛围浓厚,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孔子和老子起了先锋带头作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诸子百家,奇花绽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影响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讲出孔子的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2)难点:“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主张,“百家争鸣”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PPT演示文稿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享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了西周末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间势力增强,纷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安。而社会上的动荡不可避免的促进了当时学术思想的解放和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是如何让百家齐放的。现在同学们先把书翻到46页,浏览一下全文,大致了解一下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二)开始讲课

1.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板书)

春秋时期

(师)好,同学们,大家看完课标下面的卷轴里的内容,说说你们觉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生)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师)嗯,老师也这么觉得。这就说明啊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德。现在我们来看看最后提的两个问题,怎样评价孔子,以及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

你们看46页右边的这幅图,这幅图是孔子的画像,看他的手势是双手交合于胸,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礼\",体现了孔子的精神“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他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9月11日,享年72岁,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啊可是“人逢七十古来稀”,是很长寿的哦。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在古代呢,一般人是不会叫人家的姓的,而是叫字,比如三国里的曹操,别人都会叫他的字孟德,而表蔑视的时候才会叫姓,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哦。

刚才我们看标题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武力才是获取成功的捷径,所以孔子的想法是不受当时的统治者的重视的,也就注定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直到晚年才重回故土。

其次孔子还是个教育家,主要有四点基本主张:第一个是“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最主要的有子路、颜回等等。

(师)第二个是因材施教,相传子路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应该立刻去做呢?”孔子说:“父兄尚在,怎么能听到了就立即做呢?”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立即去做呢。”孔子说:“听到就做吧。”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要与父兄妹商议;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可以立即做。这令我觉得迷惑,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他进取;子路勇于作为,所以要他慎重。”

第三点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也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后有不懂的就要问,虚心求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

第四点是时常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就是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么,你们愉快么?

(生)不愉快。

(师)看来你们还得好好练练功夫啊,在这里老师要补充一点,很多人都觉得《论语》是孔子写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语集结起来的,《春秋》才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的。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褒贬都有。可以说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而对于孔子思想的影响,老师给同学们念一遍,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师)大家觉得孔子厉不厉害吗?(生)厉害。(师)在春秋时期啊,还有一个人被孔子夸为“能上天入地一般的人物。”大家想不想了解他啊?(生)想。(师)他就是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传说,最可信的就是他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那么老子有哪些思想呢?其一,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其二,他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小国寡民,也就是国家小,人口少,和邻国老死不相往来。如果当时的诸侯都信奉老子的黄老无为,也许就不会又春秋战国的争霸,不过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孔子的入世呢,还是老子的出世啊? (生)有饭吃就老子,没饭吃就孔子。

(师)这想法倒实在,但是有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上的更让人觉得有价值。因为物质上的东西,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以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战国时期

前面我们讲了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而战国时候争战更加激烈,领导者想获得成功就必然需要人才,所以这个时候著书立说的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浮出水面。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看看里面出现了哪些人物? 大家可以看到里面出现一个标题“百家争鸣”,大家觉得这是什么意思?(生)一起争着说话。

(师)恩,差不多,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战国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接下来,老师会重点讲其中的儒·墨·道·法·兵。 大家先看看书的P48,然后帮助老师完成表格。 墨家:战国初期,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如果现在的仕途任人为贤,我想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所以同学们都应该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儒家:孟子和荀子

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者爱人。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不要过分的索取自然资源,也就是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先人的智慧。 大家看P49的小字,荀子

“知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庄子

大家对庄子应该不陌生吧,庄周晓梦迷蝴蝶,他发展和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做任何事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批评孔子在鲁国想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劳而无功。

法家: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这里同学们要分清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而秦朝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国家,以后考试谁写错了,老师可是要生气哦!

兵家:春秋晚期的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和金庸小说中的《武穆遗书》可是又异曲同工之处,这里老师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个东西,以后谁知道了可以告诉老师哦,老师虚心求教。

孙膑 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了“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与战国争雄的形势相适应。

现在我们可以把书翻到46面,回顾书卷里的问题,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自己先回答,老师总结)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既然有原因必然就有影响,那大家觉得影响是什么啊?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后练习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16篇: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朝代名

一、目标

1,对中国古代朝代名有大致印象

2,熟记中国古代朝代名

3,基本掌握了解中国古代朝代名及历史大事

二、过程

1,引入 武侠剧 古装片

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作为冷场的提示)啊?~~那大家还记得西游记里面那位皇帝是叫什 么名字吗? (唐太宗) 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西游记里面所说的唐僧和唐太宗是出自哪个朝代 的呢?(唐朝)好~~除了唐朝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朝代呢??那你们喜欢哪个朝代呢?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

红楼梦 清朝

水浒传 北宋

倚天屠龙记 明朝

天龙八部 北宋末年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女 南宋

笑傲江湖 明清之间

鹿鼎记 清朝 好~这些都是历史朝代,那么除了这些朝代,大家还听说过别的朝代么?

2,列出朝代名

黄帝 炎黄子孙

尧舜禹 (大禹治水:变堵为疏, 为了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提醒同学们要抵抗网吧诱惑 )

夏(4000 多年前 有了历法 又叫夏历 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复习月亮运行周期}制定 又叫阴 历 也就是现在的农历)

商(封神榜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妲己 哪吒 二郎神 )

周 (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卧薪尝胆

百家争鸣 孔子 儒家

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国的“皇帝” ,兵马俑,万里长城)

汉:(西汉和东汉) 项羽和刘邦打架,然后刘邦打赢了,刘邦就做了皇帝,建立汉朝

三国:提问 大家都知道哪些三国时代的人物啊?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过五关斩六将

两晋:王羲之 墨池

南北朝:提问:知道圆周率么?知道几位?祖冲之 数学家

隋:隋唐英雄传

唐朝:唐诗 大家都认识什么唐代的诗人呢?? (小白, 小甫

五代十国: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朝:宋词

元:元曲

明:郑和下西洋

清:甄嬛传

3,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

第17篇:初中历史教案之课后反思荟萃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课,从课前到课堂,学生在不断地动手,动口,动脑,有说有笑,又唱又跳,在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当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时间不容易控制,教学内容还需要更加精练,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还需要更加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逐步得到改进。

节课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从效果看,学生确实动起来了,而且动得有声有色。但这里应强调的是,作为教师应思考如何让学生思维上的动多于形体上的动。只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才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活动。

教师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设计成三个联系密切而各有深刻内涵的主题,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了解了现实的重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新颖、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法,始终注意历史与现实间的紧密联系,不仅缩小了学生对遥远历史的距离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不断积累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教师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好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更加灵活的运用。

课堂教学缺乏对历史地图的运用,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本来的面目,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对部分问题的分析,缺乏从地理、民俗、政治学的角度综合认识,显得有些单薄,不利于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对重要历史人物缺少在顽强的性格、执著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等精神方面内容的学习和知识铺垫,这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及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实践中很难把握还课堂给学生和对教学时间进行控制这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下工夫,认真钻研,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把握课堂动态,真正起到一种“导”的作用。

本课教给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贯彻本课的核心思想是对人的关注,既关注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历史以血肉,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课堂给学生,达到了学以致用和自我教育的双重目的。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创设历史情境,由情境引出问题,由问题引发思考,推动学习进程。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和相对兴奋的状态,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值得以后发扬。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展示、表演都是建立在课前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可能准备的时间要大大多于一节课的时间,显然其推广价值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这其中存在着质与量的关系问题,教师必须适当把握度,先进的理念要坚持,但在操作层面要合适可行,教师需要继续挖掘。

当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时,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或主持人,更不能完全退居幕后。事实上教师导的作用(指导、引导、辅导)仍然十分重要。这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也包括对关键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的挖掘、拓展、提升。

1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差一点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力争做到优者有突破,后进能合格。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堂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探究新课改教学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而这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的。因此,本课以教师富有激情的开场白进行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和谐的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实践中可以更加优化。

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自主学习的课堂体现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本课设计最大的亮点是从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制作,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生在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课确实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包括动手的能力。

通过对这堂课的构思、设计、准备和进行,让人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对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了解,以前不敢放手让学生搞活动。而这堂课上,我看到学生很好的组织和表演能力,深感惊讶和欣慰,从此对他们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其次,看到学生们互相合作的可贵精神,他们将富有朝气的一面展现出来,不由让人有些感慨。

对学生来说,他们得到了一个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以后还能接受更富有挑战性的表演。同学们在搜集资料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后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找到了较多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汇总,形成自己的观点主张。虽然这也花费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关键的是,学生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本课最明显的特点是充满了人文气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一首首优美的诗篇,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一齐探讨,这一切让我们的课堂到处洋溢着历史的魅力、诗意的美丽和人文的气息。历史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熏陶情感,传承文明,培养高尚的人格。本课题从知识角度看,内容枯燥,但由于老师的设计匠心独运,综合运用形象直观的素材,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本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历史学习要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就应当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他们心灵的需要,依靠历史自身的学科魅力来感染、征服学生,使其产生投入学习的动机和完成学习的成就感,让历史学习在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秉承这一理念,教学中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尤其注意挖掘教材,拓展延伸,营造氛围,突破创新,以 “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自勉。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让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突出了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宗旨。活动设计完全体现了以学生发现探究为主,以学生情境体验为主,以学生合作交往为主,较完美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统一。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时 2 才会 “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本课设计的讨论、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品味斗争艺术,缅怀领袖风采”是本课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古代教育家王守仁说过: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而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本课由于教师精妙的设计,教出了 “意趣”,促使学生 “萌动发越”,学生自然如饮甘泉,如沐春风,思维的火花闪耀不已。

本课的课程资源采撷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也认识到了历史的纷繁复杂,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本次月考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与开卷考试成绩,是成正比关系的,这就坚定了我在最后一个多月的复习课上,会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基础较好的同学还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对于基础知识这一环节来讲,我会一视同仁的要求,甚至有可能启动听写制度,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保驾护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留空白。课堂中的 “空白”主要指适当留出的时间与空间。体验学习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精神震撼,进而逐渐实现知识内化。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支持。所以在适当的位置要留出适度的 “空白”时段,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揣摩,让学生尽情遐想,把握知识的脉搏,捕捉感觉的性灵。

课堂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复习以及听写等形式,试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础才有可能出成绩。

教学反思:复习相对学习新课阶段,是枯燥的。学习相对于娱乐来讲,是孤独的。如何在枯燥单调的复习氛围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新鲜感、使命感,是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后反思:每次听写,总会产生一些成绩不理想,不合格的同学。经过研究发现,9班到12班,任何一个班上,都会有十几个同学,每次听写都不合格。面对这样老油条式的学生,是该想想办法,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了。

课后反思:复习几节课以后,部分同学的复习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如何调动着一批同学参与复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励有复习动力的同学,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合理分配时间

政治和历史分卷合堂考试,时间一共90分钟。理论上给每一个学科各分配了45分钟,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必须要有时间概念,或者借助钟表等,合理分配时间。

2.试卷选择很重要

这里讲的试卷选择,是指在考试中,每位同学都面临一个先做哪一份试卷的选择。那么,在这样分卷的考试中,先做哪一份呢?原则上讲,考生拿到试卷以后,首先应该浏览试卷,自测一下两份试卷的难度以及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然后形成判断。一般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选择首先下笔的试卷。

第18篇:教师资格考试

陕西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有关事

项通知

导读:为了广大学员能够更好的了解教师招聘,好学教育教师网为您搜集整理了最新的教师招聘信息、如何考取资格证、特岗教师等相关笔试面试培训和辅导资料,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好学教育祝您考试顺利,桃李满天下!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有关事项的

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有关规定,现就做好2014年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下同)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对象

拟申请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

二、申报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二)学历条件。以《教师法》规定的学历为准。

(三)身心条件。(1)中国公民,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2)体检执行《陕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试行)》(陕教师〔2009〕17 号)相关规定(注:乙肝项目不作检查),统一使用《陕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表(2012年修订)》(附件1)。(3)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申请语文、幼儿

园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资格者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

(四)户籍条件。申请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人员原则上应为陕西户籍(以身份证或户籍证明为主)或在陕就业人员(与陕西省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并经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属地人事部门签章),具体以各市规定为准。

(五)报名范围。本次报名只受理已取得相应学历的社会人员和驻陕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非师范类)。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师资格认定政策与全日制本、专科师范教育类应届毕业生认定政策一致。高校或其他机构在读研究生,应持本、专科学历以社会人员身份报名。

三、考试项目

(一)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4门课程,考试指导用书见附件2。

(二)教师专业技能考试。

四、考试报名及组织

(一)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1.组织宣传。2014年1月15日至2月25日,各市(区)、各高校宣传教师资格制度,公布咨询电话、工作信箱及主要工作流程,让社会广泛了解我省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政策。

2.报名及资格初审。2月25日至3月10日,各市(区)在指定地点集中受理辖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与资格初审,主要审查申请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和学历证书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以学校为单位集中报名,报名具体事宜由各市(区)教育局统一安排。韩城市考生报名与考试工作仍由渭南市教育局负责受理。

3.培训与考试。3月上旬至4月18日,各市(区)教育局安排组织培训,培训要充分考虑报考人员实际,尽量安排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各市(区)应于3月20日前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Excel格式,见附件3)、考点设置、考场编排及承担培训任务院校有关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及时核发准考证。全省考试时间为2014年4月20日(星期日),考点由各市(区)教育局确定,具体考试安排及准考证制作见附件 4。

4.成绩公布。5月中旬起,考生和各认定机构可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http:///自行查询并打印考试成绩单。

(二)教师专业技能考试。

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合格人员,经体检、思想品德鉴定、普通话测试合格后,方可参加教师专业技能考试,其申请任教学科应与本人提交学历证件的专业保持相同或相近。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流程由各市(区)教育局自行确定,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各市(区)咨询电话见附件5。

五、准考证编号规则

准考证为全省统一格式,共11位号码。其中1至4位为年度号,5至6位为各市(区)行政名称缩写(西安—XA、宝鸡—BJ、咸阳—XY、渭南—WN、铜川—TC、榆林—YL、延安—YA、汉中—HZ、安康—AK、商洛—SL、杨凌示范区—YS),第7位为资格种类代码(A为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代码、B为小学教师资格代码、C为幼儿园教师资格代码),最后4位为报名顺序码。如西安市第1位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人员准考证号码应为 2014XAC0001;宝鸡市第2位参加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人员准考证号码应为2014BJA0002。

六、考试费用

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有关规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25元/科,教师专业技能考试120元/次。

第19篇:教师资格考试

中国海洋大学重点学科目录

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1、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海洋科学: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4个二级学科。

(2)水产学:涵盖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3个二级学科。

2、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二、山东省重点学科

水生生物学、药物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气象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物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遗传学、计算数学、区域经济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社会学、金融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第20篇:教师资格考试

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一、单项选择

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2.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来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5.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

A.自主性

二、填空题

1.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通常称之为_________。

2.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可采取观察法、________、________ 及调查访问等方法。 3.班会的类型主要有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

4.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__________、精心准备、具体实施和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_________、_________和保管。 7.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8.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1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

5.何谓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

7.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2 8.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何谓操行评定?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

一、单项选择题

1.D.见学习精要中操行评定的定义。 2.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3.D.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D.班集体是班主任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教育自己,开展自主活动 5.A.班会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自主性。

二、填空题

1.班主任 2.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3.主题班会

6.整理鉴定 4.确定主题效果深化

5.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

8.班主任工作总结 7.班主任评价

信息反馈

三、简答题

1.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往四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存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

2.(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德育贯穿于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之中。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日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小学生课外校外活动较多,班主任应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巾心的管理。班主任要尊最少先队组织,支持少先队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

(5)协调各任课教帅的工作,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调节各门学科的学习负担。

3.(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丁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一整理一一鉴定~一保管。

(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人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4.(1)先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他们通常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2)先进生的教育要求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班主任对先进生不能偏爱,要严格要求,对其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批评,以防止先进生产生自满心理。

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一般而言,先进生对挫折的感觉犹为强烈,班主任应努力满足先进生的补偿心理。

⑧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先进生有较强的超群愿望,容易产生嫉妒。班主任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尽力去缩短这些差距,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竞争。

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进步。先进生有诸多优势,班主任可利用先进生的优点,让全班学生模仿,即发挥先进生的榜样作用,促使全班同学都取得进步。

5.(1)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南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