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河西学院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9 08:33:29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河西学院校徽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daodoc.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河西学院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推荐第2篇: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学院

2014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统一考试

《英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045108)

总 则

《英语教学理论》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英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是《英语教学理论》课程命题的依据。本大纲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并考虑到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班考生的特点编写而成。

一、考核评价目标

《英语教学理论》的评价目标是:

1、检测学生对语言教学内容以及语言教学基本概念的认识是否清晰;

2、检测学生是初步掌握了主要的语言教学方法与流派;

3、检测学生能否初掌握了基本的英语教学技能、技巧,是否具有一定的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检测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

5、检测学生是否对影响第二语言/外语学习成败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有初步认识。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英语教学方法与流派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考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和已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有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有一定的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时间与对象

《英语教学理论》考试与《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二》等课程的考试均安排在每年1月份。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对象为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

笔试试题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名词解释。该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习得及英语教学基本概念的认识。第二部分为简答题。该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英语教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对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第三部分为评论题。主要考察考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理念,和对教学活动进行恰当评价的能力。第四部分为教案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教学材料,以高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一堂45分钟的分钟的英语课教案。教案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各环节的预定时间、教学活动等。主要考察学生恰当运用已有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实践设计的能力。

五、考核内容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asons for Study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1.2 Understand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1.3 Disciplines Contributing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LT)

1.4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1.5 Summary

1.6 Questions and Tasks

CHAPTER 2 ASPECT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1 Views of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2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yllabus

2.3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4 Aims and Objectiv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5 Summary

2.6 Questions and Tasks

CHAPTER 3 ASPECT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3.1 Behaviorism versus Mentalism

3.2 The Monitor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3.3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3.4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3.5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3.6 Summary

3.7 Questions and Tasks

CHAPTER 4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ONUNCIATION

CHAPTER 5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VOCABULARY

CHAPTER 6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GRAMMAR

CHAPTER 7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DISCOURSE

CHAPTER 8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LISTENING

CHAPTER 9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READING

CHAPTER 10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PEAKING

CHAPTER 11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CHAPTER 12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CHAPTER 13 USING TECHNOLOGY FOR LANGUAGE INSTRUCTION

CHAPTER 14 ASSESS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APTER 15 ERROR ANALYSIS AND REMEDIAL WORK

CHAPTER 16 ASURVEY OF FLT APPROACHES

CHAPTER 17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CHAPTER 18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主要参考书:

[1]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第二版)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 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第二版)(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翻印).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推荐第3篇:英语教学理论

1.第1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为要找出学生学习外语的难点(trouble spots),教师可以把母语和外语两个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点将构成学习上的难点。 A.直接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B 2.第2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一般来说,教师是命令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对命令作出反应的人或者是命令的发出者。 A.听说法 B.认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D 3.第3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准交际活动是为真实交际作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准交际活动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C 4.第4题

本教学法的教材强调在情境中呈现语言项目。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C 5.第5题

该教学法认为,涉及真正交际行为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B.您的答案:B 6.第6题

在学习理论方面,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学者Diller提出的认知理论的四原则:1.活的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2.语法规则有其心理的现实性;3.人类有独特的学习语言机制;4.活的语言是思维工具。按照这些原则,语言教学应视为一个有意识学习的系统(a consciously learnt system),新语言应在实际中呈现和实践,学习语言应在有意义的实践中进行。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B.您的答案:A 7.第7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使用控制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结构、词汇和功能;2)使用聚焦语言成分活动练习语言,结合真实性的听力练习加深语言成分在语境使用的认识。

A.强交际派 B.弱交际派 C.强任务派 D.弱任务派

您的答案:D 8.第8题

该教学法采用多种语言模式为其语言理论。该教学法的倡导者斯克汉在谈到语言的复杂度时,提出要使用结构作标准并注意词块教学的问题。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9.第9题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习观点与交际法一样。除此以外,该教学法还有其学习原则,即任务能提供语言习得所需要的语言输入、输出及互动;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及动力;学习困难也能通过协商来解决。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10.第10题

尽管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派别,但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教学中都包含两种活动类型:任务型活动和语言学习活动。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11.第11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被奴南(Nunan,2004)描述为:1.Schema building(图式的建立);2.Controlled practice(控制性练习);3.Authentic listening practice(真实性听力练习);4.Focus on linguistic elements(聚焦语言成分);5.Provide freer practice(更灵活的练习;6.Introduce the pedagogical task(引入教学任务)。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12.第12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语言学习被视作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涉及规则学习、规则的记忆和以大量翻译的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A 13.第13题

在该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声音、简单句子会与教室、家庭、街道等不同环境中的实物和人物等联系进行教学。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B 14.第14题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做事的能力。因此,外语应是教学中唯一的语言,母语在教学中没有特别的作用。但在一定的场合,教师要解释一些问题时,比如涉及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是否应使用母语,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尝试。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15.第15题

与情景法一样,在教学法在语言学习理论方面,也是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D 16.第16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语言学习被视为习惯的培养,教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某些语言结构以加快习惯的养成。故此,句型操练和“逆向组句法”在该教学法中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D 17.第17题

该教学法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习者懂得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对什么样的对象得体地使用语言。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18.第18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不懂得“救护车”用英语怎样说,他们会用“car”去表达;不懂得“急救医护人员”用英语怎样说,他们会用“policemen”去代替。这时教师可用重述(recast)的手段“纠正”学生的用法。这种“纠正”的手段但不应被视作“纠正错误”而应被看作“意义磋商”和“聚焦形式”。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19.第32题

该教学法主张全外语教学,母语在外语课堂中不应该使用。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B 20.第33题

该教学法的三个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任务性原则和意义原则。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21.第34题

该教学法是以英国的“结构主义”作为其语言基础理论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C 22.第35题

该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语言使用活动中准确和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使用语言进行互动的机会。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23.第36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在引领学生进行做事活动时,教师还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要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安排学生汇报做任务的情况,并评估学生的活动和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反馈。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24.第37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小组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监控者、探险者和发明者。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A 25.第38题

按照行为主义言语行为的学习模式,语言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学生会对教师的语言(刺激)作出反应。教师会尽量强化正确的反应,使它们重复出现。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D 26.第39题

主张该教学法的学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不但要学会结构,更重要的是对结构的使用和对语言功能的掌握。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27.第47题

该教学法又称口语法,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起来的英语教学法。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C 28.第48题

如果说,在该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中,练习是紧扣课文、围绕课文的语言点进行,并且控制性较大的话,那么,在该教学法的第三阶段中,教学活动应该是控制性不很大,使学生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交际性练习。

A.直接法 B.认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B 29.第49题

本教学法的教材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语言规则的原则来设计。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C 30.第50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在聚焦语言阶段使用增强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发现语言特点;2)之后,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语言点。

A.强交际派 B.弱交际派 C.强任务派 D.弱任务派

您的答案:D 31.第19题

在中世纪后期,在欧洲大陆,尽管语言的发展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拉丁语还是成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因为人们相信学习拉丁语能为学生提供智力方面的训练,磨练他们的智慧。

您的答案:正确

32.第20题

在“输出假设”中,斯温纳认为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交际性的语言输入活动,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您的答案:错误

33.第21题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由于相互间口头交际需要的增加,欧洲人越来越发现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他们注意到小孩在学习母语时的特点和一些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想借助小孩学习母语的模式去进行外语教学。

您的答案:正确

34.第22题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且要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

您的答案:正确

35.第23题

“视不同社会的信念系统之不同,死亡的说法亦会有差异,在西方是见上帝,在我国,解放前是见阎王,解放后是见马克思。”这个例子说明了语言意义的规约性往往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和文化的不同的影响。

您的答案:正确

36.第24题

在大纲设计方面,“弱任务派”认为需要按任务的难易顺序设计大纲,还可以用任务去包装结构。

您的答案:错误

37.第25题

根据中国大陆英语学习的环境特点,我们应考虑如何为英语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向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

您的答案:正确

38.第26题

1943年初55所美国高校参加了由美国政府设立的“军队专门训练班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方法是:让士兵在课堂上模仿讲本族语的“教练员”,背诵对话和进行口头复述,并作问答练习,掌握语言结构。这一教学方法后来发展成了交际法。

您的答案:错误

39.第27题

现代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指的事物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您的答案:错误

40.第28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听说法”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理解和采用,并有取代在它以前发展起来的其他外语教学法的趋向。

您的答案:错误

41.第29题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学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方面进行了有效果的研究工作,最后创立了一整套教学法理论的原则:即选择性原则、分级原则和授课原则。这些原则就构成了情景法的基础。

您的答案:正确

42.第30题

学者们按照学习者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让学习者使用语言去完成任务,较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您的答案:正确

43.第31题

“强任务派”主张在完成任务之后才按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语言分析和练习,分析也应使用意识提升活动(consciousne raising);“弱任务派”则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过程与传统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并无太大不同。

您的答案:正确

44.第40题

主张语法—翻译法的学者认为外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或通过外文学习来磨练智慧,促使智力发展。

您的答案:正确

45.第41题

十九世纪后期的外语教学改革者们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包括“语言教学应重视语法分析”。

您的答案:错误

46.第42题

教无时无刻不与学相连在一起,因此,所有学科的理论直接影响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建立,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采用。

您的答案:错误

47.第43题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独立学科。

您的答案:正确

48.第44题

英国的亚历山大在《新概念英语》的“to the teacherand student”中写道:“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has been read.”这些原则反映了交际法的教学理念。

您的答案:错误

49.第45题

由于对语言形式、语法和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在主张交际法的学者中对语法、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如何教学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把交际法分为传统交际法和现代交际法。

您的答案:错误

50.第46题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的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他的“交际能力”概念,以表述语言在社会的使用。

您的答案:正确

推荐第4篇:英语教学理论

2016秋《英语教学理论》在线作业

1.第1题

提倡该教学法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把教学活动总结概括为:提出情景,学习语言;听说领先,反复操练;书面练习,巩固结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教师被看作语言的交际伙伴,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上的顾问和学生学习外语的带路人(facilitator)。

A.交际法 B.认知法 C.全身反应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该教学法的得名主要是由于它主张在外语教学时外语词语应该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直接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直接的,它不需要通过翻译作为中介。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如果说,在该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中,练习是紧扣课文、围绕课文的语言点进行,并且控制性较大的话,那么,在该教学法的第三阶段中,教学活动应该是控制性不很大,使学生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交际性练习。

A.直接法 B.认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该教学法的特点包括强调交际中意义的传递和语言的使用。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该教学法的创始人Asher认为目标语的大部分语言结构以及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技巧地使用祈使句来教授。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该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语言使用活动中准确和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使用语言进行互动的机会。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被奴南(Nunan,2004)描述为:1.Schema building(图式的建立); 2.Controlled practice(控制性练习);3.Authentic listening practice(真实性听力练习);4.Focus on linguistic elements(聚焦语言成分);5.Provide freer practice(更灵活的练习;6.Introduce the pedagogical task(引入教学任务)。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英国学者Palmer指出学习语言有三个过程,即接受语言输入,通过重复操练记住并在实际练习中使之变为个人技能。很明显,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是该教学法的语言学习观。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该教学法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习者懂得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对什么样的对象得体地使用语言。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8题

认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外语培养其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学生必须掌握外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9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为要找出学生学习外语的难点(trouble spots),教师可以把母语和外语两个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点将构成学习上的难点。

A.直接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3.第23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一般来说,教师是命令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对命令作出反应的人或者是命令的发出者。

A.听说法 B.认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4.第24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准交际活动是为真实交际作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准交际活动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5.第25题

按照该教学法的三个原则,我们应让学生在真正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语言交际能力。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6.第26题

该教学法是指在语言教学中使用“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单位的语言教学途径。它可视为交际法在教学方面的发展。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27题

该教学法认为,依靠语言互动,学生能获取和理解语言输入,使用语言表述、交流。学生能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28题

该教学方法把目标语(外语)看成是一个规则系统,这一系统能在文本和句子中了解到,并与母语的规则和意义有联系。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29题

与情景法一样,在教学法在语言学习理论方面,也是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30题

主张该教学法的学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不但要学会结构,更重要的是对结构的使用和对语言功能的掌握。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1.第34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常常是:1)教师用母语简单介绍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并对文章的大意进行译述。2)教师带读单词表里的单词。3)教师对课文逐句地翻译。4)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并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5)布置学生做一些笔头的翻译练习。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交际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35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任务活动的有:1) 在任务前阶段激活相关图式(背景知识)及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及词汇;2)在任务中阶段分组进行真实性的交际活动,之后作准备并把结果汇报。

A.强交际派 B.弱交际派 C.强任务派 D.弱任务派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40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使用控制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结构、词汇和功能;2)使用聚焦语言成分活动练习语言,结合真实性的听力练习加深语言成分在语境使用的认识。

A.强交际派 B.弱交际派 C.强任务派 D.弱任务派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41题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习观点与交际法一样。除此以外,该教学法还有其学习原则,即任务能提供语言习得所需要的语言输入、输出及互动;任务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及动力;学习困难也能通过协商来解决。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5.第42题

尽管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派别,但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教学中都包含两种活动类型:任务型活动和语言学习活动。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6.第43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小组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监控者、探险者和发明者。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7.第44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语言学习被视为习惯的培养,教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某些语言结构以加快习惯的养成。故此,句型操练和“逆向组句法”在该教学法中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D.听说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8.第45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不懂得“救护车”用英语怎样说,他们会用“car”去表达;不懂得“急救医护人员”用英语怎样说,他们会用“policemen”去代替。这时教师可用重述(recast)的手段“纠正”学生的用法。这种“纠正”的手段但不应被视作“纠正错误”而应被看作“意义磋商”和“聚焦形式”。

A.认知法 B.交际法 C.全身反应法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9.第49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是个语言模仿者,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会鼓励他们多提问和多做一些控制性较少的活动,如对话等。

A.全身反应法 B.交际法 C.情景法 D.认知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0.第50题

采用该教学法的教师会对课文中的语法规则作演绎式的讲解。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1.第11题

结构主义学说的支持者认为教授语言应系统地教授语音,以口头的方法、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学习句子结构。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2.第12题

二十世纪初,德国人贝力子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遍及欧美各国。贝力子学校所使用的直接法的原则和步骤包括:用归纳法教授语法。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3.第13题

语言在语言社团或语言文化中发生作用,因此,语言和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14题 根据中国大陆英语学习的环境特点,我们应考虑如何为英语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向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15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听说法”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理解和采用,并有取代在它以前发展起来的其他外语教学法的趋向。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6.第16题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为了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他们发现,使用交际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效果较好。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7.第17题

在探讨使用任务活动进行语言教学方面,印度学者prabhu是较早实验的学者之一。他在南印度主持一个称为班加罗尔计划(bangalore project)探究使用信息沟活动、观点沟活动和理由沟活动(information gap, opinion-gap, and reasoning-gap activities)来进行语言教学。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8.第20题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独立学科。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9.第21题

认知法强调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操练。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0.第22题

在对交际法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把任务作为语言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的替代物。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1.第31题

在中世纪后期,在欧洲大陆,尽管语言的发展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拉丁语还是成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因为人们相信学习拉丁语能为学生提供智力方面的训练,磨练他们的智慧。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2.第32题

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帕尔默与霍恩比等语言学家对英语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英语的各种句型。和其他有关语言结构的研究成果一起,这些研究成果为英国情景法的产生作好了准备。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3.第33题

“视不同社会的信念系统之不同,死亡的说法亦会有差异,在西方是见上帝,在我国,解放前是见阎王,解放后是见马克思。”这个例子说明了语言意义的规约性往往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和文化的不同的影响。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4.第36题

1943年初55所美国高校参加了由美国政府设立的“军队专门训练班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方法是:让士兵在课堂上模仿讲本族语的“教练员”, 背诵对话和进行口头复述,并作问答练习,掌握语言结构。这一教学方法后来发展成了交际法。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5.第37题 英国的亚历山大在《新概念英语》的“to the teacher and student”中写道:“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has been read.”这些原则反映了交际法的教学理念。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6.第38题

学者们按照学习者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让学习者使用语言去完成任务,较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7.第39题

“强任务派”认为“tasks are always activities where target language is used by the learner for a communicative (goal)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其他以练习语言为主的活动如语法、结构等活动都可以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任务。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8.第46题

1888年,国际音标问世,这使人们能把有声的语言用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教授语言结构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9.第47题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且要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0.第48题

语言是个具有单层面结构的、具有生成性的系统。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作业总得分:96.0 作业总批注:

推荐第5篇:英语教学理论

英语教学理论第1页

第1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一般来说,教师是命令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对命令作出反应的人或者是命令的发出者。 D.全身反应法

第2题 主张该教学方法的学者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相似,语言学习过程可用联想心理学(aociationist psychology)解释。 B.直接法

第3题 由于在该教学法中使用了语言与行动的结合,从语言学习层面上它还与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降低忧虑、紧张有利语言学习等观点有联系。 D.全身反应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第6题 1966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语言学理论”,认为“___”, 语言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受着规则的支配,且具有生成性。 B.语言不是习惯的结构

第7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教师要求学生在提问或对教师的问题作答时,均以完整的句子说出问句或答句。 A.直接法

第8题 如果说,在该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中,练习是紧扣课文、围绕课文的语言点进行,并且控制性较大的话,那么,在B.认知法

第9题 根据克拉申(S.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语言输入在进入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D)的时候,会受到___的影响。 B.自信心、焦虑程度和动机

第10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在聚焦语言阶段使用增强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发现语言特点;2)之后,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语言点。 C.强任务派

第11题 该教学法的三个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任务性原则和意义原则。 B.交际法

第12题 该教学法的创始人Asher把刺激—反应看作语言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教学法体现了以语法为基础的语言观和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 D.全身反应法

第13题 该教学方法于十九世纪开始用于教学现代语言,如法语、德语和英语,至今还在许多国家应用。它是欧洲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传统方法。 A.语法翻译法

第14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语言学习被视为习惯的培养,教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某些语言结构以加快习惯的养成。故此,句型操练和“逆向组句法”在该教学法中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D.听说法

第15题 在该教学法的语言理解阶段,教师提供易于使学生发现规则的语言材料,学生要理解教师讲授或提供的材料,发现和总结语法规则。 C.认知法

第16题 在 “___”模式中,属于任务活动的有:1) 在任务前阶段激活相关图式(背景知识)及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及词汇;2)在任务中阶段分组进行真实性的交际活动,之后作准备并把结果汇报。 C.强任务派

第17题 英语教学法研究英语的教与学,目的在于探讨英语教学的内部规律,从而为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教材。 答案:错误

第18题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由于相互间口头交际需要的增加,欧洲人越来越发现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他们注意到答案:正确

第19题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且要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 答案:正确

第20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外语教学的基本路子是任务型教学法。答案:错误

第21题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学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方面进行了有效果的研究工作,最后创答案:正确

第22题 很多英、美学者都认为交际法不是一种特别的方法,而是一种学习外语的途径,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第4题 在该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声音、简单句子会与教室、家庭、街道等不同环境中的实物和人物等联系进行教学。

第5题 该教学法又称口语法,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起来的英语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第三阶段中,教学活动应该是控制性不很大,使学生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交际性练习。

小孩在学习母语时的特点和一些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想借助小孩学习母语的模式去进行外语教学。

立了一整套教学法理论的原则:即选择性原则、分级原则和授课原则。这些原则就构成了情景法的基础。

英语教学理论第2页

言能力。 答案:错误

第23题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的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他的“交际能力”概念,以表述语言在社会的使用。 答案:正确

第24题 由于我们知道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考虑如何为英语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向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以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第26题 语言是个具有单层面结构的、具有生成性的系统。 答案:错误 第27题 认知法强调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操练。 答案:错误

第28题 由于对语言形式、语法和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在主张交际法的学者中对语法、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如何教学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把交际法分为传统交际法和现代交际法。 答案:错误

第29题 “强任务派”主张在完成任务之后才按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语言分析和练习,分析也应使用意识提升活动(consciousne raising);“弱任务派”则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过程与传统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并无太大不同。 答案:正确

第30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被威利斯(Willis,1996)描述为:Pre-task(任务前阶段)、Task cycle(任务中阶段) 和Language focus(聚焦语言阶段)。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31题 在该教学法中,学生使用目标语完成社会中出现的各类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语言互动进行交际;在大量的听、说、读和写的活动中使用语言和语言运用策略交流,最终培养起用目标语在社会活动中做事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该教学方法强调通过使用目标语互动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31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语言学习被视作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涉及规则学习、规则的记忆和以大量翻译的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 A.语法翻译法

第32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常常是:1)教师用母语简单介绍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并对文章的大意进行译述。2)教师带读单词表里的单词。3)教师对课文逐句地翻译。4)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并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5)布置学生做一些笔头的翻译练习。 A.语法翻译法

第33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准交际活动是为真实交际作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准交际活动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 C.交际法

第34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在聚焦语言阶段使用增强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发现语言特点;2)之后,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语言点。 C.强任务派

第35题 该教学法认为,对学习者有意义的语言能促进语言学习。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36题 主张该教学方法的学者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相似,语言学习过程可用联想心理学(aociationist psychology)解释。 B.直接法

第37题 该教学法的创始人Asher认为目标语的大部分语言结构以及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技巧地使用祈使句来教授。 C.全身反应法 C.情景法

第39题 采用该教学法的教师会对课文中的语法规则作演绎式的讲解。 A.语法翻译法 第40题 按该教学法原则编写的典型教材有《新概念英语》。 B.直接法 第41题 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心理语言学是该教学方法的语言和语言学习理论基础。 A.认知法

第42题 英国学者Palmer指出学习语言有三个过程,即接受语言输入,通过重复操练记住并在实际练习中使之变为个人技能。很明显,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是该教学法的语言学习观。 C.情景法

第43题 该教学法的特点包括强调交际中意义的传递和语言的使用。 B.交际法 第44题 认为外语教学应与母语脱钩,因此,在采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堂里,母语是避免使用的。 第25题 1888年,国际音标问世,这使人们能把有声的语言用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教授语言结构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第38题 该教学法又称口语法,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起来的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理论第3页

C.交际法

第45题 该教学法主张全外语教学,母语在外语课堂中不应该使用。 B.直接法 第46题 该教学法的三个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任务性原则和意义原则。 B.交际法 D.全身反应法

第48题 在该教学法的语言理解阶段,教师提供易于使学生发现规则的语言材料,学生要理解教师讲授或提供的材料,发现和总结语法规则。 C.认知法

第49题 提倡该教学法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把教学活动总结概括为:提出情景,学习语言;听说领先,反复操练;书面练习,巩固结构。 C.情景法

第50题 主张这种教学法的学者认为:母语将会成为学习外语的障碍,干扰外语的学习。因此,该教学法主张全外语的教学,母语在外语课堂中不应该使用。 A.语法翻译法

第51题 在美国,当时的许多学者把语言看做一个系统,这系统由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用以表义的成分组成,这些成分是D.听说法

第52题 尽管该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派别,但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的教学中都包含两种活动类型:任务型活动和语言学习活动。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53题 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及语言学习水平选择、改编或编写好任务并决定教学的顺序。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是任务的选择者和决定者。 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54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语言学习被视为习惯的培养,教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某些语言结构以加快习惯的养成。故此,句型操练和“逆向组句法”在该教学法中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D.听说法

第55题 该教学方法是在十九世纪末作为语法翻译法的批判而创立的外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包括:1)只使用目B.直接法

第56题 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被奴南(Nunan,2004)描述为:1.Schema building(图式的建立); 2.Controlled practice(控制性练习);3.Authentic listening practice(真实性听力练习);4.Focus on linguistic elements(聚焦D.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第57题 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使用控制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结构、词汇和功能;2)使用聚焦语言成分活动练习语言,结合真实性的听力练习加深语言成分在语境使用的认识。 D.弱任务派 第58题 在学习理论方面,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学者Diller提出的认知理论的四原则:1.活的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2.语法规则有其心理的现实性;3.人类有独特的学习语言机制;4.活的语言是思维工具。按照这些原则,语言教学应视为一个有意识学习的系统(a consciously learnt system),新语言应在实际中呈现和实践,学习语言应在有意义的实践中进行。 A.认知法

第59题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现代语言教学注意系统语法的讲授、词形的变化、词类的变格等的讲解,并使用翻译作为教授掌握语言的手段,这种教学法被称为“语法——翻译法”。 答案:正确 第60题 二十世纪初,德国人贝力子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遍及欧美各国。贝力子学校所使用的直接法的原则和步骤包括:用归纳法教授语法。 答案:正确 第61题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且要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 答案:正确 第62题 语言是个具有单层面结构的、具有生成性的系统。 答案:错误 第63题 根据中国大陆英语学习的环境特点,我们应考虑如何为英语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向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 答案:正确

答案:错误 第47题 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一般来说,教师是命令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对命令作出反应的人或者是命令的发出者。

音素、词素、单词、结构和句型。因此,该教学法在语言学理论方面是以结构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标语进行教学;2)意义通过语言、动作、物体等手段结合情景表达;3)先教说,然后教读、写;4)用归纳法讲授语法。

语言成分);5.Provide freer practice(更灵活的练习;6.Introduce the pedagogical task(引入教学任务)。

第64题 布鲁纳的行为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英语教学理论第4页

第65题目前教学法研究的三个趋向之一是对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慢慢地转到学习者身上。 答案:正确 第66题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萨维农(Savignon)在一研究项目里观察成人学生使用交际策略进行交谈的效果。研究表明使用交际练习代替句型操练的学生在语言准确性方面能在分离式的语法考试中与句型操练的学生达到同一水平,但他们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比不用交际训练的学生好。 答案:正确 第67题

按照一些学者把“任务”放在一个连续体来认识的观点,“使能性任务”是指更加靠近以学习形式为主的非交际性学习的活动,而“交际性任务”则是指更加靠近以学习意义为主的真实交际的活动。答案:正确

第68题 按照一些学者把“任务”放在一连续体来认识的观点,在真实交际活动中,学习者在意思不可预知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其形式有创造性的角色表演、复杂的解题和讨论等。 答案:正确 第69题 图式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大脑里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在阅读理解时被调用的可能性越大,就越有可能保证对文章意义的正确理解。 答案:正确 第70题 在“输出假设”中,斯温纳认为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交际性的语言输入活动,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答案:错误 第71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外语教学的基本路子是任务型教学法。 答案:错误 第72题 教无时无刻不与学相连在一起,因此,所有学科的理论直接影响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建立,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采用。 答案:错误 第73题 听说法主张语言首先是言语,而言语应通过了解语言的功能来学习。 答案:错误 第74题 在1987年,Prabhu发表了他的专著《第二语言教学》,并提出了他的观点:聚焦语言形式实际上有利于语言学习,学生在使用自然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能发展起自身的语言能力。 答案:错误 第75题 弱式交际法(weak version or interpretation of clt)承认学习语言形式的必要性,主张为学习语言形式而交际,学习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 答案:错误 第76题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由于相互间口头交际需要的增加,欧洲人越来越发现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他们注意到答案:正确

第77题 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帕尔默与霍恩比等语言学家对英语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英语的各种句型。和其他有关语言结构的研究成果一起,这些研究成果为英国情景法的产生作好了准备。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小孩在学习母语时的特点和一些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想借助小孩学习母语的模式去进行外语教学。

第78题 英语教师进行的主要是英语教学工作,因此他们要不断研究教学法,也要了解教学法和相关学科的理论问题。

推荐第6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作业:

结构式研究与非结构式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500字以上)

试题库:

1.试论述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不同,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社会调查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什么是区群谬误和简化论,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调查中应如何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出现?

4.社会调查方案的撰写有哪些要求?以“大同市城中村居民满意度”为研究主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方案。

5.论述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6.论述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列举实例说明。

7.试论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或控制这些调查误差。

8.试述PPS抽样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例如,要对一个社区进行住房问题研究,该社区由12条街道组成,其中1—5街,每条街200人;6—10街,每条街400人;

11、12街,每条街1500人,共6000人,要求样本量为600人,5条街,写出具体的抽样步骤和设计方案。

9.就你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谈谈为什么问卷调查方法被称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

推荐第7篇: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

职业的含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职业的特征:目的性、规定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可变性 职业教育的含义: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不同水平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即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某种专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就业或就业后提高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特征: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

2、职业教育大众化(全民化)

3、职业教育终身化

4、职业教育国际化

5、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

6、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

7、职业教育运行体系的多元化

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职业教育的功能:

1.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

(1)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 (2)职业教育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质量

(3)职业教育能改善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4)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稳定

2、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职业教育能直接将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 (2)职业教育有利于劳动力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3)职业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3、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5)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人力资源状况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分析

1、人口年龄结构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人口地域分布影响职业教育的布局

3、人口就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

(二)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

1、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

2、职业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最佳途径

(1)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业规范、敬业精神等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2)职业教育可提高人力资源的职业素质。

(3)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整体劳动者素质。

3、职业教育是培养劳动力职业道德和规范劳动力行为的有效方式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定义指职业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价值主体在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课题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特征:

1、动态性

2、复杂性

3、历史性

(一)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

1、一般与具体的区别

教育目的,一般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由于它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因此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而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的。

2、高度和层次不同

教育目的作为一种统一规范,它是国家级的,我们不能说某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某某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而培养目标则是由不同的学校、科类、专业的目标构成的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

3、联系

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

(二)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1、范围不同

教学目标也称教学任务,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包含了培养目标的主要部分。

但教学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惟一途径,学校的其他工作也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为培养目标服务的。

2、联系

教学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从属目标;

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教学目标和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得以实现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依据)

2、教育目的(根本依据)

3、社会条件及社会需要 (现实依据)

4、国家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

5、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6、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

(一) 人才结构模型

人才结构模型从“金字塔”型理论模式发展到“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模式,到现在最为广泛认可的“阶梯状”理论模式。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来分,就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对职业教育而言,它通常是指向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 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它将各项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难度、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对工作者的要求等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书本上) 知识结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认知能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 素质结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身心素质 职业教育体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结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职业教育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学制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和人才预测体系、职教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职业教育投资体系等。 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仅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学制或称结构体系,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

(一)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综合技术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念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

2、能力本位论和全民教育理念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指南

3、劳动力本位论和需求决定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目标

(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现实依据

1、现实要求:社会人才需求

2、重要依据: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内在动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原则:

1、遵循规律原则

2、适应发展原则

3、立足实际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经验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必须层次相同又自成体系

三、打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义:

1、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及其成果(如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等) 中有代表性的部分。

2、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计划、课程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现方式。

3、指在一定课程观指导下,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所提出的原则性规定和基本法则(有时也包括惯例和传统)。它是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几方面构成的,其中课程观起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针对性

2、实践性

3、适应性

4、参与性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适用性: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内涵:

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1、行业性

2、多样性

3、自主性

4、创新性 专业设置的依据

1、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首要依据)

2、学科的分类和发展

3、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6、学校具体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需求导向原则

3、条件必备原则

4、超前性原则

5、依托地方经济原则

6、校企合作原则

7、效益最佳原则

8、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方

1、主干辐射法

2、复合集成法(组合集成法)

3、模块组合法

4、阶段组合法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含义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及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再结合可利用的资源,由学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员、课程专家、学生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的活动。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超前性原则

3、多元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 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方法

1、调查社会需求

2、分析工作任务

3、进行教学分析

4、确定课程门数

5、编写课程标准

6、制定课程方案

(二)行业或地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1、问题剖析

2、案例研究

3、作业分析

4、课程编制

职业教育教学的含义:职业教育教学是一个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2、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全面开放为前提

4、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是以全元知道为要务 教学活动的三阶段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含义: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1、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

2、讲解性与实践性统一

3、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

4、教法与学法统一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选择与应用教育教学方法应注意问题:

第一,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的适应性;

第二,强调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

第三,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

第四,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

第五,强调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学的启发性;

第六,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 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指运用教育功能为求职者、创业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理性择业、就业、从业、创业、事业发展和为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实践活动。

职业指导内容 :

1、职业观指导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

3、职业选择指导

4、求职指导

5、心理指导

6、创业指导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常用方式:

1、职业知识探究

2、职业价值认知式

3、生涯规划指导式

4、职业情感体验式

5、就业务时指导式

6、职业理想牵引式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常用方法:

1、课程化指导法

2、专业化指导法

3、咨询服务法

4、校本聚合指导法

5、外援聚合指导法

6、职业实践指导法

7、网上职业指导法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及其应用(书本上) (一)按研究目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按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

按照研究资料的性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三)按对资料的分析方式分类

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与因果关系研究 (四)按研究内容分类

按研究内容分类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效度

效度是指职业教育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 目的的程度。它有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分。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 合理、精确地予以解释。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情景的程度。

一般来说,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基础,如果研究的内部效度较低的话, 就不能保证研究的外部效度。

(二)信度

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信度可分为内部信度和外部信度。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一般而言,如果对同一研究有许多人同时进行,就会涉及内部信度问题。外部信度主要强调的是某一独立的研究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中被重复进行。如果一个研究的外部信度较高,其他研究人员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应能获得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三)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1、确定选题

2、文献查阅

3、研究计划制定与实施

4、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5、论文与研究,报告撰写

问卷调查法内容:

(一) 调查法的含义

是一种在自然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不加干涉)收集材料,间接研究教育现状的方法。 它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法的种类

1、依据调查对象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也叫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全部加以调查。

(2)非全面调查: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还可依据抽样的方法分为随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依据调查内容分

(1)事实调查:事实或数据

(2)征询意见:如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看法、网络对手机收费的调查

3、根据调查研究手段的不同分类

(1)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使用统

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教育资料、效据的一种研究方法。(2)访谈调查。(3)电话调查。(4)实地调查。

推荐第8篇: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 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国际化

答:会计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如下一些好写的...1.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有蛮大的变化,可以找一家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个网上文章蛮多的) 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案例可以找很有名的一个案例“佛山照明”) 3.财务会计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探析(这个就是理论性强一点..主要论点在你的修改建议) 4.浅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这个题目很好写的...国外的研究资料也比较丰富..案例推荐用“钱江生化”) 财务管理方面的题目在这里推荐一个: 1.浅析EVA和平衡记分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这个题目是当今的热门题目,国外也在研究EVA和平衡记分卡..中国还未运用..你可以查看一下国外的资料,并结合一家中国的上市公司将这2样东西运用进去..谈一下效果) 论文中的案例(财务报表)和从“巨潮网”上下载..(百度“巨潮网”就行了..里面的财务报表09年到07年都是全的) 期刊网站推荐“维普期刊网”..(更新的比较快而且都是一些著名杂志..比如“财务与会计”等的杂志的影印) 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的论文写作...

推荐第9篇:全国4月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卷

全国2009年4月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卷

公共关系() 2009-06-15 18:55:34 阅读16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课程代码:032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世纪,提出思维的简约经济原则的人是( ) A .阿奎那

B .奥卡姆 C .安瑟林

D .奥古斯丁 2.创新的主要特征有( ) A .智能性、社会性和批判性

B .社会性、团队性和批判性 C .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

D .智能性、团队性和批判性 3.吉尔福特认为能够创新的主要方法是( ) A .发散性思维方法

B .数学模型方法 C .演绎方法

D .类比方法 4.著名的蝴蝶效应所反映的创新思维原理是( ) A .简单性原理

B .微量效应原理 C .对应原理

D .超越性原理 5.按照创新的领域可以将创新划分为( ) A .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的人文创新

B .个体创新和团体创新 C .方法创新和原理创新

D .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 6.删繁就简思维方法所体现的创新思维的两个原理是( ) A .对应原理和简单性原理

B .简单性原理和微量反应原理 C .超越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D .超越性原理和对应原理 7.多米诺骨牌效应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这就是( ) A .要素整合法

B .逆向思维法 C .协同思维法

D .关联思维法 8.创新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是( ) A .科学语言

B .自然语言 C .符号 D .图像

9.在假言命题中,有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没有后件的逻辑关系是(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重要条件

D .充分必要条件 10.“在相互矛盾的判断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表达的逻辑基本规律是( )

A .不矛盾律

B .充足理由律 C .同一律

D .排中律 11.科学发现的主要思维方法是( ) A .演绎法 B .反证法 C .归谬法

D .归纳法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必然性的推理有(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扩展性推理 13.创新思维的核心,也就是最明显地标志创新思维的方法是( ) A .发散性思维

B .收敛性思维 C .直线思维

D .逻辑思维 14.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能够迅速地涌现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属于思维的( )

A .灵活性

B .精细敏感性 C .流畅性

D .独创性 15.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 ) A .理性

B .感官 C .灵感 D .知觉 16.“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而是由创新所引起。”提出上述说法的学者是( )

A .马克思

B .哈肯 C .熊彼特

D .黎曼 17.头脑风暴法适合解决( ) A .封闭性问题

B .开放性问题 C .认知性问题

D .评价性问题 18.最适于头脑风暴法的场合是在( ) A .教育领域

B .军事领域 C .文化领域 D .商业生产领域 19.“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体现的灵感产生方式是( ) A .外部激发

B .内部激发 C .情境激发

D .思想观念激发 20.最为研究机构和学校认可,又被称作第二代的创新能力测试方法是( )

A .吉尔福特测试法

B .梅德尼克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法 C .创新团队调查测试法 D .托伦斯测试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创新的表现方式有( ABCDE ) A .新产品和新服务

B .老产品的新用途 C .新的研究方法 D .新观念和新理论 E .纯粹的思想结晶

22.人是生物界中最具创造性的物种,作为个体的人,获得创造力的生理基础是 ( CD )

A .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B .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C .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D .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E .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23.问题的解决步骤包括( ) A .准备阶段

B .调查阶段 C .观念阶段 D .实验阶段 E .评价阶段

24.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有( ) A .能动性

B .互补性 C .层次性 D .实践性 E .客观性

25.在日常语言中,表达不相容选言联结词的主要有( BC E ) A .虽然„„,但是„„

B .不是„„,就是„„ C .要么„„,要么„„ D .如果„„,那么„„ E .要就是„„,要就是„„

26.探求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逻辑学家穆勒的总结,主要有( ) A .契合法

B .差异法 C .共变法 D .契合差异并用法 E .剩余法 27.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点有(ACDE ) A .思维的流畅性

B .思维的严密性 C .思维的灵活性 D .思维的精细敏感性 E .思维的独创性

28.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包括( ABC ) A .预见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发现功能 D .思考功能 E .学习功能

29.头脑风暴法的主要变式有( ABCD ) A .戈登法

B .635笔写法 C .川喜田法

D .逆头脑风暴法 E .“平行思维”方法

30.在创新产品评价矩阵中,评价创新产品的三个维度是( BD ) A .美观

B .新颖 C .解决问题 D .精细化和综合 E .实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___创新性思维_________。

32.知识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___精神文化财富_________和认识成果。

3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维发展的顶峰时期,产生了三大代表性学派,这就是儒家、道家和____墨家________。

34.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叫做____逆向思维法________。

35.联言推理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它们是联言推理分解式和_选言推理模式___________。

36.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阶段的设想就是__假说__________。

37.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一般而言,有提问法、语词运算法和______相关联想法______。

38.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用__迷狂说________来解释灵感。39.头脑风暴法的10种变式都是以发散性思维为基本点。

40.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对比奈量表再次予以修订,形成的“斯坦福—比奈量表”,第一次使用了___IQ_________概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42.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43.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44.想象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 45.结合实践经验论述智商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3分)

46.盖莫里公司是法国一家电器生产企业。该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参加了一个关于发挥员工创造力的会议后受到启发,在自己公司成立了一个创造小组。他把小组成员(约10人)安排到乡村旅馆里,在其后三天中采取措施使小组成员免受外部干扰。第一天通过各种训练,组内人员开始相互认识,关系逐渐融洽。第二天开始创造力训练,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命名一种刚发明的具有新功能的电器。经过热烈讨论,共为新产品取了300多个名称。第三天,主管让组员根据记忆默写出昨天提出的名称,结果大家共同记住了20多个,然后主管从中筛选出三个被公认为较好的名称,再征求顾客意见,最终确定其中之一为新产品的名称。结果新产品一上市,便因为其新颖的功能和琅琅上口、让人回味的名称,受到顾客的热烈欢迎,迅速占领了市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盖莫里公司在为新产品命名的过程中运用了创新思维的哪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遵循了哪些原则?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有哪些?

头脑风暴法 原则 归纳法?

推荐第10篇: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新闻1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新闻

外国语学院赴武威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外国语学院赴武威就业创业实践服务团以庆祝建国65周年为契机,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利用武威当地爱国主义基地对师生们开展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7月18日,外国语学院赴武威就业创业实践服务团赴武威烈士陵园和邱少云纪念馆开展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党总支副书记沈承明、指导教师马玉萍和张祥与40多名志愿者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骄阳似火,师生们徒步来到武威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敬献花圈,瞻仰了烈士骨灰陈列室,倾听了先烈们在革命战争与建设时期英勇献身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举行了烈士纪念碑前的演讲活动。

随后,师生们头顶炎炎烈日徒步十公里在68303部队瞻仰了邱少云纪念馆,参观了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纪念馆。在邱少云纪念馆讲解员带领下,师生们聆听了邱少云烈士成长经历和英雄事迹,回顾了西路红军浴血征战河西悲壮历史,了解了68303部队的光辉历程。

师生们深切缅怀革命英烈,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爱党爱国、勤学敬业、拓展素质、练就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

第11篇:河西学院心理卫生协会简介

河西学院心理卫生协会简介

一、协会简介

河西学院心理卫生协会最初建立于1987年,起初定名为“左撇子协会”。自成立以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期间曾改名为“心理爱好者协会”,后又定名为“心理卫生协会”。本会是挂靠教育系,一直以来本着“让大众了解心理学,让心理学服务大众”的宗旨。在国家和学院的有关规定下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活动主要以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测评、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的科普学术讲座、心理咨询信箱、会员的定时学习和播放心理学的有关电影等为主,以协会会刊《心声》为附, 宗心理学知识为一体,多方面竭诚为大众服务。

二、协会发展及展望

本社团自成立以来深受大众的喜爱,举办了许多活动,并多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张掖医专心理卫生协会合作,为一大部分受心理困扰的朋友解决了其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协会连续七年被河西学院共青团评为学年度优秀学生社团, 2008年被评为“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行动”先进集体以及甘肃省优秀学生社团。在09年的“5•25”活动中一致获得好评。10年获得河西学院大学生优秀社团称号和省优秀社团称号。协会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进展中我们将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努力创新,决定成立多方面的心灵沟通渠道,全面为大众服务。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让协会的宗旨永远树立在大众的心里。

“如果您流泪,湿的是我的脸;如果您伤心,伤的是我的心。”我们本着为大众服务的宗旨,还您一个健康的心灵。“心灵港湾”为您始终敞开心扉,倾听您的心声,我们协会的各位指导老师将为你排忧解难。

在这里,你将学会如何用心与人交流;在这里你可以摆脱心灵的迷茫;在这里,你可以学会如何用爱去征服整个世界。加入我们吧!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变成一个有自信、有口才、有能力、健康发展自我的人!

心理卫生协会将常年招纳会员,若您对心理学感兴趣,这里是您学习发展的驿站,也是您生活的乐园。我们期待新鲜的力量注入我们。联系我们吧,我们期待您的加入,期待您的好建议。

三、协会联系方式“心灵港湾”办公室地址:院第五教学楼105室

咨询信箱地址:五教门口(北区) 建行取款机旁(南区)

邮箱地址:xlwshxh1987@163.com

第12篇:河西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河西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最多的感受是幸运和感动。很幸运我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也很感谢能遇到一群令我感动的人.虽然活动只有15天,但给我的却是一生美好的回忆,也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 初到当地,我们受到了衷心地欢迎,我们全体成员奔向一个目标——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增进知识的同时过一个快乐的暑期生活。

在为期15天的活动中,队友们走在一起,一起欢笑,一起流汗。白天认认真真做事,认真的为每一位同学上好课;夜里热热闹闹的放松.为每一堂课做好准备。

支教的日子是清苦的,但虽苦尤甜。

但是我也重新了解了农村的孩子们一颗上进的心,虽然说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可是我知道,当地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很远,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只是限制在课堂上。素质稍高的家长就应该在假期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尽量在各种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兴趣所在,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特别有利,而且应该是必须的。

以集体利益为重,无论大小会议发言要抓重点,总结能力要强,考虑事情要细心谨慎,对问题要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委婉地跟别人交流敏感性话题的意见,微笑着面对人和事,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坦诚地对待他人等等.对于自身,我看到了自己对事情有些急躁,考虑事情还不够周全,缺乏创新,凝聚力还不够强等.相信我会努力完善自己的……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深的体会:

l.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经济落后,一切都免谈。社会应该给予不发达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

2.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同学们一起合作了很多事情,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彩排节目……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协作的能力,与人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团队精神。

我想以后还应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很锻炼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是在书本上所没有的.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3.展示了形象,宣传了学校,体现了特色。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我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怕苦,不怕累: 参加支教实习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梦想的事情,因为我是师范类专业生,我需要多参加实践,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我需要更多的讲课,我需要更多的实践才能将自己的能力锻炼好,我想参加下乡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我相信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的,我会在不断的教学中提高自己,帮助别人。

由于时间较紧,前期准备的学生登记报名的方式未能实行。这导致来到学校的孩子年龄过小,不仅很多课无法进行,而且课堂秩序很

成问题。我们让年龄稍大的孩子当助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的秩序,但由于孩子们已经来到了学校,不可能再让他们回去重新招生,小孩子秩序差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很难办的事情。如何解决支教对象的选择目前仍是个问题,以后再进行下乡一定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关于支教作用的几点思考:

支教是增近和村民感情的绝佳手段,这一点没有错,但我们决不能把它仅仅当成是种手段,蕴涵在它背后的,对于支教的行动者及受众,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我们队员是支教的行动者,我们亲眼看到学生们对我们的喜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而我们的行动是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的,在他们眼中,队员们就是榜样,我们的品格会深深地影响听课的学生,我们激情,他们也会感到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勇敢,他们也会自信……每一个支教的队员都会发觉,在那里你竟然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这时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要让学生们因为你而更加坚强,勇敢。另外,从客观上,支教也锻炼了队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基础。

2.这一点是支教的意义,同时也是下乡的意义。那就是对于支教的队员来说,这是一个自我价值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在将来的生活中,你会受益匪浅。

3.最直接的,就是给小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活动场所,在我们下乡的几天里,这里就是他们的乐园。不管你教的是什么,仅仅是热闹本身对于他们也是有意义的。而且,支教期间可以组织他们一起唱歌,这样,在联欢会上演出,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表演节目,

这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件好事。

4.就像第一条涉及到的,支教可以发现并组织起来有特长的孩子,用课余时间排演节目,这对联欢会的顺利筹办也是有帮互助的。

5.我们给孩子讲课取得很大成功,这让我们意识到对于年龄相对大些的孩子,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更多。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力,我们可以传授些精神方面的东西给他们,像自信,坚强,奉献,感恩,爱和热爱家乡等,思想上能产生共鸣,我们真正能够把我们的一些理念传授给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支教真正的价值所在,知识和技巧的作用是有限的,而精神的作用却是无穷的,我们的支教就是应该把那些可贵的精神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受用一生。

总体来说,这次下乡支教工作的开展比较成功,达到了并且有些方面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下乡工作中注意吸取经验教训,多加注意,做更充分的准备。

这一次下乡支教实习总体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习,我在支教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真谛,我相信我会在不断的发展中锻炼更多,我相信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我相信这一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我相信在我不断的成长中,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我相信这是对我的考验,我会在将来教学时更好的发挥我的能力!

第13篇: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自文字诞生以来,阅读作为了解他人想法,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途径与人类的文明史一起前进。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作为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20世纪60年代之前,受语义学理论的影响,阅读被认为是读者从文字出发来求解文意的过程。外语阅读通常是从文字出发,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接受信息活动,也不只是对词、句甚至语篇的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这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乃是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式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人现象,使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研究促进人们对外语阅读个体因素的研究,促进人们对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反思。

一、对外语阅读的认识

阅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同样也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按年级制作媒体课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强化培训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曾说:“阅读是一个复杂过程”。 长期以来,阅读与听力一样,被认为是被动地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大多数人把阅读看成一个理所当然的活动,很少意识到其中所牵涉的复杂心理过程。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外语阅读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并获取相关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认知和解码过程,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各种心理资源都得到调动以求理解得以实现。人们在阅读与听的过程中,人脑一直处于积极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状态之下。它需要依靠读者的思维、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去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并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1.外语阅读要素

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在英语阅读中,主要有词汇能力、句式识别、篇章理解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四个要素。

首先,词汇是生成语篇的基本单位,词汇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阅读都是以一定的词汇为基础的,因此所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讲,生词量不能超过8%,最好维持在4%左右。一旦超过10%,阅读就变成了生词查阅的游戏。结果虽惹得满眼的奇花异草,但最终只会疲惫不堪、徒劳而归。推断能力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若超过一定的生词量, 重要信息之间的联系就必然会割裂,生词推断也变得凌乱不堪。所以,无论是从获取信息还是从词句学习的角度,英语词汇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其次,句式识别就是辨认句子的构成形式。它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句子句法结构的识别和对该结构所包含的相关意义的识别。英语学习者们往往在阅读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连成句子就不知所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习者尚未能很好地把握句式识别的基本阅读策略。对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由于规则的句法结构是有章可循的,所以这类句式中,复杂的句式结构是阅读过程中句式理解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规则的句法分析来解决。对非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可以通过识别这类非规则句式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来理解其内在含义。也就是说,对这类句子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或某种情感的识别过程,即所谓的“意会”。

再次,篇章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从篇章的全局来把握文章,理解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高级阶段。段落是构成阅读篇章的最高单位。段落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理解的关键。要准确地理解篇章,就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词汇、句式来理解段落,找出全文的主旨和作者观点,认识理解作者的立场,从而准确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有些外语阅读还涉及到目标语言国的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科技类、农业类、政治时事类、民俗习惯类等,这需要广大外语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秉着时刻学习的观点,时时注意积累知识,扩充自己的文化储备,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学习与阅读,为日后的个人提升奠定基础。 2.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自古以来,有学就有教,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学相长,也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的外语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外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获得各种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阅读缺陷。同时,老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加速学生阅读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最后,老师要通过激励、理解、适当的帮助等手段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应是阅读教学中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阅读技能的选择及阅读方法的运用,增强自我认知意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合格的读者。最后,学生应能够在课堂上具有冒险的精神,敢于犯错才能克服外语学习的紧张情绪。

3.外语阅读的关注问题

(1)阅读的选材。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难易适当,范围涉猎广泛,不给学生的阅读造成过多的困难和心理障碍。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通过定时阅读、随机阅读、补充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3)精读泛读紧密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可能出现的人物、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可能出现的情感情调等,指导学生在倾听录音中感悟、欣赏、体会文章;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境、心情、思想与意境,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速获取、理解和处理文章的语言信息的速度、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只有既注重阅读的量,又细化阅读的质,才能切实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 (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到注重阅读思维能力,再到文章的深层理解上都有相应的侧重。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

(5)培养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认识所有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补充介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不断扩大知识面,从而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流行的外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都是各界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在外语阅读的教学方法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自下而上阅读法、自上而下阅读法、交互式阅读法三类。

1.自下而上阅读法

早期的阅读过程为“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法,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法,它描述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即从看到文字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了解文字的全部意义为止。这个模式对单个的语言单位(如音位、字位、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给予篇章信息所作出的预测1。依照此种自下而上教学法,读者首先识别看到的每个字母,然后将它与相应的语音匹配,形成单词,最后形成意义。这种方法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由书面信息直接到读者的大脑,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文章所呈现的内容,读者仅根据书面信息(单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自下而上法认为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它要求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去理解语言材料,这种阅读模式可用于 1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2004(1) 外语初学者或对某一种篇章进行精读。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学习英语初级阶段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往往强调“部分”,如词汇和语法结构,这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阅读法的具体体现。应用自下而上阅读法时,需要学习者注意词、词组和语法,并且使它们相互作用,最后才能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正确理解和良好把握。

但自下而上阅读法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的片断,而导致割裂了对语篇整体层次的理解,这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研究生物物种的某一横段面有些相似,即它可以研究物种的某一特性,但却忽视了物种赖以生存的大的环境。它只是把阅读看成是从词到文章大意的信息解码过程。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通过一些词或词组来理解文章,因此读者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法很容易造成一种只知道词的意思却不知道或不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的孤立处境。例如,“see eye to eye”是指“达成协议”,但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却成了“看从眼到眼”,意思完全不同。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基本上延续着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法。大部分教师都擅长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字词和句子结构,而忽略了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学生们就只学会了消极地处理表面信息。这种阅读方法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的阅读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单词和精确的语法。后果是,即使能够认识文章的所有单词,能够正确分析所有句子成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文章内容。这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2.自上而下阅读法

由于认知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对外语阅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指出,读者不是逐字的获取信息,而是猜测、过滤和验证他们已获取的知识,并对他们猜想进行修订,然后实现准确的理解。该模式被称为“自上而下阅读法”(the top-down approach),它体现了读者的积极影响和意愿。

自上而下阅读法是一种依靠读者事先所具有的句法和语义学知识的心理阅读法,因此也被称之为语言心理法。这种模式从高端的信息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依据篇章信息对预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按照这种理解,“阅读过程就是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在于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地判断”2。

2 Goodman, K.S.A Paycholinguistic gueing game [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70(4) 自上而下的阅读法意味着读者应该使用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猜测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细地研究他所表达的意思。它倡导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译码,而是从宏观上去推测与理解成段和整篇材料内容的过程。在这种从上自下的阅读法指导下,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自上而下阅读法与自下而上阅读法截然相反。自下而上法注重从词的理解开始,而自上而下法注重从整篇文章的背景意义开始。不同于忽视读者的对阅读的传统看法,自上而下法在具体实践时特别强调读者的积极参与。首先,读者使用视觉方面找出的语言信息来改善,形成临时假设的文字资料。其次,读者使用经验及语言知识来验证临时的假设。最后,读者在再次阅读文章后对所做的假设进行证实或修正。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否则,便无法有效地参与文章的主动思考和理解。如“Let’s go Dutch treat”是指各付各的钱,即AA制,但是字面意思却不同。这个短语必须结合背景知识来理解。因为在16—17世纪,荷兰是海上运输贸易的起源地之一,商人们为了他们的贸易到处奔波,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下邀请朋友吃饭便不是明智之举,往往请别人吃了饭,却再也见不到对方了。因此,荷兰人开始习惯各付各的钱。就是因为荷兰人喜欢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英语中用“Let’s go Dutch treat”来表示AA制。如果读者不知道这段历史背景,他们就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组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产生偏颇。

但由于读者在这种阅读过程中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因此,基于文本字母和单词的识别只是用来确认他们所假设的文本的含义,“阅读成为了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3。根据这种看法,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利用背景知识做出预测,而没有经验的读者只能局限于词汇,在阅读过程中不懂得利用上下文,更无法利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即使他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做出预测,所花费的时间也远远多余简单的认知单词。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3.交互式阅读法

交互模式(the interactive approach)实际上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阅读方法的综合。上述两种模式通常被认为是线性的,信息处理需要几个非交互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工作后把处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高端信息无法影响低端的信息处理。而交互法则认为,阅读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从低、高或微技巧和宏技巧两个方面同 3 Goodman, K.S.A Paycholinguistic gueing game [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70(4) 时进行的,即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之所以说它是交互式的,“是因为在任何阶段,不管在系统中处于那个位置,都可以和其他阶段任何阶段沟通”4。

简单地说,交互式阅读法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同时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处理方法的阅读法。Emerald Dechant认为,互动式阅读法要求读者选择性地利用所有层次上的信息(音素、语素、词、句子等等) 来构建意义,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层次。Kenneth Goodman 认为,在互动式阅读中,字面是一种输入,意义则是一种输出,读者本身也是一种输入。他通过与文章互动,选择性地利用文中线索来构建意义。

互动式阅读法的本质表明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在阅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低层次的阅读方法、技巧对于阅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读者需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这对于一些高级学习者来说同样重要。在实际阅读中,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是交替或同时出现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所包含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互动式阅读法吸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在目前我国外语阅读教学中是比较实用的一种阅读法。在具体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中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1)首先给学生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背景有个大概了解;

(2)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主要内容,这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

(3)给学生一些时间浏览文章,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并跟自己的预测加以比较。并组织学生讨论,最后确定文章主题。

(4)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词、习语以及难懂的句子加以解释。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自己推测意义。

(5)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段落大意。

(6)对于学生感觉困难的段落,要分析困难的原因,如,生词多、缺乏背景知识等。 学生在这种交互式阅读法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学会把语言内容和形式融合起来,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增加了对文章的理解。长此以往,阅读水平必然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目 4 SAMUELS, S.J.& M.L.KAMIL.Models of the Reading Proce [A].An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1998 前,交互式阅读法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

阅读时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项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只有了解了阅读的精髓,阅读教学才能进步。如今有很多不同的阅读方法,每种方法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是适合或不适合。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所试用的对象。只有明确学习者自身的阅读水平,期望达到的目标,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瑞香: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外语学刊,2008(3) [2] 赵海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教学交流,2010(12)

[3] 支永碧,吴延平: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国外外语教学,2007(1)

[4]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语研究,2010(1) [5] 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4) [6] 王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外语教学,2007(8)

[7] 张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2) [8] 李顺春,贺亚男:语篇与英语阅读教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 [9] 关翠琼:试论外语的阅读理论和教学,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10] 官芬芬: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11]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外语教学,2004(1)

[12] 杨小燕: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综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3] 刘芳: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技能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7)

[14] 马雪静,李敏: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

[15] 李稳敏:“焦虑”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影响探析,外语学刊,2009(6) [16] 胡建伟:认知语言学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调查,山东外语教学,2010(2)

第14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任选一个)

1、

2、

3、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研究

(二)、写作要求

1、选题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叙述流畅,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有新的见解。

3、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4、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字数最少4000字。

5、所有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写明学号和姓名,并上交电子稿。

6、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可根据选题自拟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

(四)评分标准

1、选题适当,观点无明显错误;能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某个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相关的问题,逻辑上无明显漏洞。格式规范,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行文无明显表述错误。60--69分

2、资料丰富、翔实,能比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引用的历史资料翔实,并有一定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引文注释规范。70--79分

3、内容充实,论点正确,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论文研究并有所见解,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80 ---89分

4、对热点问题或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参考价值和对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90--100分

第15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讲授提纲 王建军 0引言

本课程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第一,在当代,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必要性;第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脚手架”:一般的职业发展理论和教师职业发展理论;第三,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第四,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实践的基本策略: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我看来,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大致经历如下图所示的一个过程:(1)“觉知”:这包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觉知、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职业的觉知、对个人发展的可能和现实空间的觉知等;(2)惟在觉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发展的“意愿”,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有“发展的意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事实上没有发展的愿望,而且因为我们被繁杂的日常事务和某种习惯了的、程序化的工作状态暂时蒙蔽了我们“自觉的眼睛”而已;(3)“评估”自己和环境:有了发展的意愿,还必须以一定的可行的计划才能实现,而要制定一个有力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以评估自己(自己目前的基本状态、自己的理想状态、这中间的距离等)和评估自己的环境(自己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资源和途径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计划),在这样的评估基础上,制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有现实性,也才有可能对自己职业发展产生实际的影响力;(4)规划本身只是一项设想,重在践行,而践行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持续的“计划-行动-反思-重建(计划或个人理解)-行动-反思„„”就一定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所应当表现出来的形态,这,也就是所谓“行动研究”的实践-研究策略。

1、为什么要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1.1 时代背景的变化 相比其他时代而言,我们这个时代赋予个人的自主空间是很大的,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个人自主空间的加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包括自己的职业在内的个人生活有着更大的责任:机构(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学校)虽然仍然肩负相当的规划和促进本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的责任(甚至于越来越多的机构将“人力资源部门”列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往往只是“外在地提供条件”,至于更根本的发展意愿、发展的期望水平和发展路径,则更多地需要个体自己做出选择。如果说以往的职业选择就像是“生产队”里的劳动,你不必去管在这一季在哪块地里种什么、下一季又种什么、怎么种,你只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和大家一起”去劳动就行了,不管是丰收还是欠收,你也不必承担直接的责任(当然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那么,现在和将来的个人与职业的关系就越来越像是“包产到户”:你可以选择种什么、怎么种,当然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种,任由他长草,但你要承担直接的责任。

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空间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社会为着自我更新而产生的,我们通常称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所以“自觉地、有计划地自我更新”是教育固有的社会职能。作为教育从业人员的教师,也应当有“自觉地自我更新”和“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发展”的精神,这一点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越来越得到强调。 教育变革增加了教师职业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自“二战”以后,教育变革越来越频繁,在变革教育的深度上,也越来越趋于深化。在我国,自“*”结束以后,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也已经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一次比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这些变革,最终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个过程仍然在继续。为了更主动地应对教师职业中因为变革而导致的不确定性,教师也需要自觉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就可以墨守成规地应对职业需求的时代对于教师而言已经渐渐远去了。

2、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脚手架

很多教师都抱怨自己花时间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对自己没有实际的作用。并不是职业发展规划没有用,更有可能是因为以前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缺少可靠的理智基础和现实基础。这里为大家提供的若干职业发展理论(主要是发展阶段理论),是期望为大家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必要的“脚手架”。

职业生涯规划的脚手架

(一):一般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道尔顿等人的阶段理论 学徒阶段 自主工作阶段 辅导者阶段 领导阶段

苏泊尔的阶段理论 成长阶段 探索阶段 稳定阶段 维持阶段 淡出阶段

AAPA阶段理论

习得阶段:学习知识并理解所学知识。人在这个阶段获得知识,以便作为未来的行动、进一步学习和自我实现的基础。

运用阶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特定职业的实践中。从过去的“知道这个”、“知道那个”到“知道怎么去做”。

个性化阶段:将所学和所用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进行评估和检验,会发现某些知识“没有用”而缺少另外一些知识。在这一阶段,学习会成为更有选择的过程:要么把所学知识化为自己的内在素质,要么拒绝某类知识。技能在这一阶段开始成为个人的一部分。 自我实现阶段:更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经验与知识的转化、概念化和创造。 职业生涯规划的脚手架

(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本纳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新手阶段:个体关于这个领域中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已经有了最基本的理解,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行为规则,但规则的运用还不能因应特定情境的变化而做出变通;已经能够辨识某项举措在临床情境中的风险及好处,但在操作程序上还需要直接的督导,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帮助。 高级新手阶段:个体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并能够辨识工作中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模式和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掌握的材料设计合宜的行动方案,在技术上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熟练水平,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做出调整,但还不能够取得稳定性的成功。

胜任阶段:个体已经有了更为宽广的知识基础,并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情境,能够在某种比较可行的理据基础上设计行动方案;能够独立地对现实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区分,关注那些重要的信息,而忽视不重要的信息,并能够对现实情境做出恰当的评价;遇到非典型性的情境时,知道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帮助;已经熟练掌握了技术,并能够取得持续性的成功。 精熟阶段:个体能够在已有的宽广的知识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和整合新的知识;不但能够将科学规则运用于具体情境,而且能够提出多种的可能方案并在整体上予以整合;能够成功地预见可能发生的结果,并有效地对可能事件进行管理;即使是在压力或非常规的情境下,也能够表现出高效能;能够作为某个小组的成员解决一些重大的课题,并意识到个人的局限性。 专家阶段:拥有突出的知识基础,并知道当前研究的前沿和方向;能够建构科学知识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能够直觉地把握情境,对问题表现出很强的洞察力,惟在出现了特殊情况时,才结合本领域的规则,运用分析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技术上达到精熟,并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平衡各种不同的要求、专业地对待复杂的情境。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生存与发现期:教师在正式入职之前,在师范院校中接受的有关教育、学校及学生的形象通常比较理想化甚至富有浪漫色彩,例如将教育描绘成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的事业,认为教师应该爱护和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等等,但当教师进入实际的职业场景时,往往会面临严重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校的工作必须循规蹈矩甚至显得刻板,工作时间的安排往往紧凑得让人感觉压抑,那些想把爱和尊重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的新教师,常常发现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课堂秩序,希图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压力,而且似乎也得不到年长同事们的认同„„新教师以前在师范院校里所接受的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往往在这段时间内受到现实中许多严峻成分的冲击,教师需要在理想与现实、意愿与困难的冲突中挣扎求存,寻找新的平衡点。这就是所谓“生存”的意思。当然,新教师也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批活生生的学生的老师,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教学科以及自己的教师群体,这会使新教师产生某种积极的拥有感,这就是“发现”的意思。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来说,做好入职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地重新认识现实中的教育工作的性质,以便在他们以前所接受的偏于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念和现实教育情境中会遇到的困难与矛盾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尽快形成比较全面的教育观念,是这个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

稳定期:在经过1到3年的“生存与发现期”后,教师进入稳定期。这种“稳定”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上,此时新教师已经结束与学校工作关系上的“试用期”,成为学校“正式”的一分子。学校通常在1到3年教龄的教师身上采取的一些透露着不信任的措施,如经常性地听新教师的课、委派一位“师傅”帮带等等,在这个阶段也已经解除,教师开始享有比以前高的专业自主权,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必在别人的监督之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心理上,那些认定自己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一般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帮出抉择,退出教育行业;那些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在心理上已经确定自己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愿意选择教师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在这一阶段,帮助教师增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以便尽快地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胜任教师”甚至“熟练教师”,是这一个阶段的专业发展重点。

尝新与自疑期:接下来时间跨度很大的一个阶段,是尝新与自疑期。教育工作在性质上相对地缺乏创造性,而多重复,这一点在过去的教育界尤其明显。缺乏创造性从工作的便利角度讲,可以降低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比较容易把握,但长时间地从事缺少挑战性而又多重复的工作,容易使教师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尤其在教龄接近20年的教师中,容易产生一种所谓“职业中期危机”,感觉自己的工作缺少价值。而在这同时,这一阶段的教师也开始主动地做出一些自我更新的尝试,如调整教育内容、变更教学方法等等。处在尝新与自疑期的教师,已经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比较愿意接受一些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变革的机会,或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变革,积极创新,并有意识地总结经验,实现从“经验做法”到更自觉的专业水平的超越,这一阶段的教师更容易实现较为深刻的专业上的发展。——在课程变革中,无论是学校倡发的变革,还是来自校外的变革,处于尝新与自疑期的教师,往往会成为推动课程变革计划得到实施的骨干力量。

宁和与保守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同样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开始趋于宁和,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师生关系上,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开始加大,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开始发生变化,即使教师本人愿意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作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在学生看来,教师已经是自己的父辈甚至更年长的人,心理上的距离也开始增加,师生关系往往融洽但不再像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那样亲密。在专业上,长期积累的经验逐渐使教师形成某些认定有效的“铁律”,不愿意再做出大的调整和更新,也不愿意“冒险”尝试一些确定性较差的新做法,趋于保守。处在这个阶段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担任了领导职务,即使那些在名份上并不享有某种行政职位的人,也往往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成为学校或某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领导。提供机会,让这一阶段的教师承担更多的引领其他教师的职责,有助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重唤专业上的热情,愿意谋求自身的持续发展。这一阶段的某些优秀教师,在总结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可能会逐渐地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一套教育教学的理论。事实上,大部分的“名师”都处在这个阶段。

游离悠闲期: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进入游离悠闲期。一般而言,处在这个阶段的教师会开始有意识地为退休做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学校的当前的核心工作(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或某种新的教育观念的施行)往往并不十分关心,处在某种游离的边缘状态。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来说,如果能够重新唤起她们的专业兴趣与热情,可以使她们更投入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GST阶段理论 格式塔阶段:“格式塔”是一个心理学派别经常使用的术语。简单地讲,这派心理学对于人的认识过程的理解是:人是先整体地把握世界,然后才分析地看待这个世界的各个部分或内在的规则。这个阶段的教师能够笼统地把握自己的实践,甚至于能够按照某种标准成为优秀的实践者,但并不能为自己的实践何以成功或何以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出解释。这是绝大多数教师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终其职业生涯,也一直处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缺点是由于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自觉的解释,从而很难超越具体的实践经验,更不容易对他人的实践提供有较一般意义的借鉴框架。 图式阶段:“图式”同样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单讲,“图式”就是指结构化的、丰富而多变的现象背后的原则。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一术语:地球本身是浑然一体,并没有什么经线与纬线的,但是我们人为地在地球仪上画上这些线,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为自己或别人“定位”,从而为自己或别人进一步的行动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南。图式阶段的教师,能够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释自己的实践,并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尝试和完善实践。有些优秀教师(如李吉林)的成长过程,很清晰地表明了从格式塔阶段往图式阶段的转变,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见讲座内容)。

理论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除了能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局部的(如只对课堂教学)解释和预测外,更已经形成更为系统的对于教育内部关系、教育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较为稳定的认识,也即形成个人化的教育理论。

3、开始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3.1 自我评估与确定目标

自我评估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才能为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没有目标,很难有自觉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目标,也很难有真正的发展动力。 3.1.1 界定你的“成功”

相对其他一些行业而言,教师行业中普遍地缺少地“成功”的热望,好像一旦做了教师,就注定这一辈子就这样平庸而稳定地过一辈子了。这是为什么很多教师都碌碌无为的原因。 成功有外在表征如收入、职位、社会认同(地位)等,也有内在的表征如专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影响力)。“成功”的外在表征根本上决定于“成功”的内在表征。 3.1.2 重新找回自己的梦想 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从来没有任何梦想的人,只是很多人的梦想逐渐地被某种习惯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现实就是这样,没有办法改变”、“反正天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就这样做吧”)给泯灭了而已。

找回自己梦想的一个好的办法,是为自己写一个自传,这种写作甚至值得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年、三年或五年)重复地进行一次。叙事理论对于自传对个体的深刻影响有比较明白清晰的说明。试着给自己写一个自传,重拾你的梦想。 3.1.3 为自己寻找一个成功的榜样

在我们的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几乎离不开“榜样”的影响,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而且也往往直接为我们提供前进的方向、需要加强的素质、需要培养的好习惯、需要改变的坏习惯等等方面的借鉴。 如果你很幸运,现在在你的身边就有一个或几个可以作为你成功榜样的人,那就开始更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他们;如果在你的身边还没有这样的人,那就试着为自己寻找一个成功的榜样。 3.1.4 自我评估与确定目标:需要回答的问题 (1)我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中得到什么?

(2)在我已有的教育经验中,什么样的经历让我最感满足?

(3)在我这个职业群体中,哪些人做得不如我?哪些人表现和我差不多?哪些人表现比我优秀?我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什么经验与教训? (4)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5)要成为这样的教师,我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自我更新? (6)要成为这样的教师,我需要多长时间的努力? 3.2 确定内容

在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的时候,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要成为我理想中的教师,我需要利用多长时间,在哪些方面增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一些框架可供参照,以便更清晰和具体地界定自己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美国学者舒尔曼的教师知识框架,就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框架。

舒尔曼的教师知识框架:

1、一般教育理论知识

2、学科知识

3、学科教育知识

4、课程知识

5、有关学生的知识

6、有关教育背景的知识

7、有关教育目的、历史、价值观的知识

8、实践智慧 确定形式

这一部分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要实现我的职业理想,或为促使我更好地发展,我有哪些途径和资源可以利用?”很多教师抱怨缺少发展的机会或支持,事实上,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中,已经存在着很多的资源和机会可以用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只要有心,日常的活动也可能会变成一项有价值而且有力量的发展动力,这是我们在这个课程中一再强调的。 这些可资利用的途径概要地讲,大致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这些途径的使用,我们将在有关“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中具体展开):

吸收外来知识:讲座、短期课程、研讨会、自我主导的阅读、网络资源的运用等。 基于自身实践的反思与重建:反思性教学、写日志、写自传、信件交流、想象。 合作的发展资源:教研员支持系统、教学观摩、校内“传帮带”活动、校内、外“听-说-评课”、教育科研。

4、将规划付诸实践:行动研究的策略 4.1 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研究是一种集“行动”与“研究”为一体的、不断在行动中反思和调整、并基于反思和调整改进行动的行动策略。 4.2 行动理论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的,那些脱离了具体的情境的研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往往并不是受某种“一般原则”所指导,而是他(她)所处的具体情境里的因素影响着她(他)的决定。

学习是为了行动与改变。行动和改变必须有人的理智的参与,否则就是盲目的过程。 并不是仅仅专门的研究者才有“研究能力”,每个人都有研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通过研究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只不过这个过程往往不自觉,或不系统。

行动研究就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在行动过程中,主要由行动者自己对行动进行的研究。 4.3 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16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色彩的冷与暖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7—8年级)

教案的设计说明:本课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 色彩的冷与暖:冷色:绿、蓝、紫

暖色:红、橙、黄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

二、导入 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好” )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无彩色:黑白灰。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展示一些作品,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1)、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情况小结:这两幅画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

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学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显示色轮,让学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色彩的冷与暖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多找一些作品来看看,体会补色对比中的美感。

四、作业 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 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 ,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 分组(分为冷、暖、冷色调中偏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 ,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 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评价: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展示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色彩、画面的冷暖感觉,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举例,比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 中,我始终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年级:09级美术教育01班

学号:200988033006

姓名:谭湘愉

第17篇: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房地产估价概论

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房地产估价的含义、本质和必要性,房地产顾家的要素,房地产估价的各种现实需要,房地产估价师的职业道德,中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发展状况等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对房地产估价的基本认识

一、房地产估价的含义

指专业房地产估价。

(一)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本质区别

1)专业估价是由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完成的。

2)专提供的是专业意见。

3)专具有公信力。

4)专实行有偿服务。

5)专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专业房地产估价的概念

核心内容:为了特定目的,对特定房地产在特定时间的特定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和判断。 定义: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接受他人委托,为了特定目的,遵循公认的原则,按照严谨的程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合理的假设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特定房地产在特定时间的特定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和判断,并提供相关专业意见的活动。 要素:估价当事人、估价目的、估价对象、估价时点、价值类型、估价依据、估价假设、估价原则、估价程序、估价方法和估价结果。

(三)估价与评估的异同

估价的含义更精准、明确、具体,就是指对价值进行评估。

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的房地产估价衍生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

1)价值分配业务

2)价值减损评估业务

3)相关经济损失评估业务

4)房地产咨询顾问业务

(四)国外和港台地区对房地产估价的称谓及定义

二、房地产估价的本质

(一)房地产估价师评估房地产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价值与价格:价值是物的真实所值,是价格的波动“中心”;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房地产估价师模拟市场定价而不是替代市场定价

估价与定价:估价师提供关于价值的专业意见,为相关当事人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定价往往是相关当事人自己的行为。

(三)房地产估价师提供价值意见而不是做价格保证

根据提供的专业意见的用途和作用,可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估价:鉴证性估价(或称证据性估价、公正性估价)、咨询性估价(或称参考性估价)

刑法一百九十八条、公司法二百零八条规定了估价的法律责任。

鉴证性估价应“独立、客观、公正”,咨询性估价应“为委托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本书讲的主要是鉴证性估价。

(四)

第18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调查报告

南京审计学院2013-2014年第二学期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期末调查报告要求

一、参考选题(只是研究主题,要自己明确研究问题)

1、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2、国外网络公开课;

3、随迁老人;

二、形式要求

1、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讨论确定研究问题;

2、完成时间:14周;

3、形式:纸质、电子稿(电子稿邮件主题写上关键词,如随迁老人,写上班级、成员的姓名,发给学习委员,学委写上班级,压缩后发到邮箱gentlesky@nau.edu.cn);

4、字数:5000字左右;

5、格式设置:标题小二号,正文五号;段前段后各0.5行,行距固定值18磅。

三、调研报告的写法和标准格式

1、题目:根据研究主题,分组讨论、确定一个研究问题;

2、导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等。

3、方法:用调查研究(问卷)来完成;研究设计(如果是解释性研究要有假设)、研究对象

的选取、资料收集和分析;

4、结果与讨论;

5、小结、摘要、参考文献与附录。

四、格式要求

1、论文评阅表、封面(《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调查报告、题目、成员学号、姓名)

2、调研报告正文

3、附录(问卷)

第19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1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3 思维的功能性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4 苏格拉底千诫他的学生: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5 阿奎那的认知理论。他被同时代人称为“天使博士”。他把人的认知分为三个等级,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和信仰的认知。信仰的认知是人最高等级的认知,理性要服从信仰,科学当然要服从神学。 6 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他被称为“不可战胜的博士。” 7 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8 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9 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10 抽象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 11 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12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13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14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5 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 团队性

16 创新的社会性包含着以三种含义:1 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2 创新产生开人类交往活动 3 创新具有竞争性。 17 按照创新的领域划分,可将创新分为科技创,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18 按照创新的主体划分,可将创新分为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19 创新思维:是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含义。这个含义包含着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2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20 创新思维看成是一种超越性的智慧,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21 自身超越:1 超越思维的惯性 2 超越思维的惰性 22 境界超越 1 前提超越 2 逻辑超越 3 关系超越

23 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1 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2 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3 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24 创新人才具有以下品德特征:1 强烈的好奇心 2 标新立异的胆魄 3 坚强的意志力 4 勤奋而专注的工作 5独立和自信。

25 知识的分类按照知识的常规分类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26 自然语言可以简略地概括为有以下三种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27 问题可以分类为界定明确的问题,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两大类。 28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把命题分成为两大类: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 29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30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 观念阶段 和评价阶段

31 创新思维方法: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1 创新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的思路。2 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一般性思维方法的应用。3 创新思维方法是给思维方法增加异质成分

32 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 互补性 层次性 实践性

33 最为人们认可的思维方法分类,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分类,他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34 创新思维的原理:1 超越性原理 2 整体性原理 3 简单性原理 4 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35 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 要素整合法 2 删繁就简思维法 3 关联思维法 4 协同思维法 5 逆向思维法 6 极限思维法。 36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1 不矛盾律:同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2 排 2

中律:一个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总是二者必居其一。3 同一律

37 思维必须与其自身一致,而我们所有的确信都必须保持一致。出自柏拉图《斐多篇》。

38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1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者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39 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部分是逻辑联结词,另一个部分是由联结词所联结的简单命题。

40 依据逻辑联结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的不同,逻辑联结词分为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和否定联结词。 41 依据一个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分为四类: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负命题

42 联言联结词和联言命题:一类是单个的:并且,和,与,又,且,一类是单个以上的:有仅„„,而且„„虽然„„但是„„ 既„„又„„ 既不„„又不 不仅„„而且„„还„„

43 1 选言联结词和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 或者„„,或者„„ 也许„„,也许„„ 可能„„,也不可能„„ 或许„„或许„„2 不相容选言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要就是„„要就是„„

44 假言联结词和假言命题 1 充分条件: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那我们就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如果„„,那么„„, 只要„„就„„ , 假使„„那么„„ ,要是„„,则 „„

假如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它就一定是四边形。

2 必要条件:如果在一个假言命题中,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但是有后件,不一定有前件,那我们就说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换言之,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则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 只有„„才能„„;仅当„„才„„;除非„„,不„„;不„„就不„„;没有„„就没有„„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44 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在一个假言命题中,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没有后件,也一定没有前件,那我们应当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则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 45 一个直言命题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主项 谓项 联项 量项 46 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 真包含开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47 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在演绎推理中草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2 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有强的。

48 穆勒五法:契合法 差异法 共变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 剩余法

49 类比的作用

1 助发现的作用 2 类比的解释作用 3 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50 假说及其作用

1 科学解释和非科学解释,对事实的解释可以区分为科学解释和非科学解释 2 假说是有待验证的科学解释。3 假说的作用。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它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51 假说评价标准;

1 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 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 假说的简洁性

52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53 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比较

1 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必思维 2 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3 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4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

54 思维得以发散的基础。

1 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2 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 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重点55 发散性思维有四个基本特点:1 思维的流畅性 2 思维的灵活性 3 思维的精细敏感性 4 思维的独创性

56 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型

1 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 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 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 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 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 其他分类

57 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1 准备阶段 2 调查阶段 3 主意阶段 4 评价阶段

58 发散性思维方法学见方法 1 提问法 2 语词运算法 3 相关联想法 59 发散性思维可以看成由5个环节构成 1 自由发挥环节 2 思维形象化环节。 3 吸收异议环节 4 持续努力环节 5 适时停止环节

60 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1 自由发挥 2 追求数量 3 思维形象化 4 暂缓评价 5 吸收异议 6 搭便车 7 持续努力8暂时搁置 9 适时停止

61 什么是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62 直觉的基本特征;超逻辑性 不确定性 经验性 快速性 累积性

63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 预见功能 2 选择功能 3 发现功能

64 灵感 ;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65 灵感的特征:突发性 突逝性 终端性 积累性

66 直觉和灵感的联系和区别

1 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 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 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区别 1 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 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3 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67 灵感激发方式 1 外部激发 2 内部激发 3 情境激发

68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通俗地描述想象,想象是超越现实的猜测性虚构。

69 想象的特征:1形象性2 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70 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1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 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7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

1 延迟评判2 自由联想 3 数量产生质量 4 搭便车

72 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

1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2 头脑风暴法适于开放性问题 3 适于开放性问题 4 适用范围列表

73 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

74 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

75 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

76 1905年,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医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智力量表,这个量表称为比奈—西蒙量表。

77 1916年,美国教授特曼,以比奈量表再次加以修订,形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这个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商概念(IQ) 78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79 关于智商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这样一个推断,告诉我们至少两个结论

1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智商基础之上,一般而言,能够产生创新的人至少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商,处于这个水准之下的人很难有创造力 2 到了中上以上的智商水准,其创新能力和智商之间就没有正相关,一个智力上等的人,他也许不具有创造力,而一个智力中等的人,他完全有可能比那些智商水准高的人更富于创造力。

80 而就智商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而言,最有影响的还是智商和创造力的临界说影响最大。

8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82 有据可查的人类思维大约可以从苏美尔族开始 83 柏拉图最早把理性思维看作是认识的最高级别 84 墨子的“辩学”思想

85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是国家繁荣昌盛,个人成功成才的根本条件 86 心理学家最先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87 创新的表现方式

1 新产品和新服务 2 老产品的新用途 3 新的研究方法 4 新观念和新理论 5 纯粹的思想结晶

第20篇:思想政治建设与理论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999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日前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二部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首先是六条基本经验:

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同推进党政领导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是领导核心;

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弄清“思想”、“政治”、“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在哲学中,思想又称观念,是指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

一般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产生于经济基础,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的含义,是指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政治立场以及人们在言论和行动中所坚持的政治方向。

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一致的。

政治工作是党为贯彻执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所进行的动员群众和组织的群众的工作。

思想工作是指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思想教育工作。

V“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概念,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表示和侧重点有点不一样。V例如,毛泽东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使用“政治思想工作”这个概念,同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

VV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宣传等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它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并融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和任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使人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综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着眼于人们的思想,通过了解人们的思想,有的放矢地去做工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思想中,又特别侧重于人们的政治思想,目的是通过转变人们的政治思想而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V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工人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组织,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人、改造人,使人们在正确的思想支配下,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

V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等组成的理论体系。

V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V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用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V政治性 思想性 实践性 综合性

政治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或某个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的。

VV思想政治教育公开申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当前,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从根本上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服务。

思想性:研究人民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它坚持按照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去办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取说服教育和自我批评的民主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此解决人民群众中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和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同时受到实践的检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综合性: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是一个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和多种运动形式的综合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综合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而建立起来的。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原则和规律的研究

理论依据是建立学科和发展学科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科学中各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对于指导教育主体遵循教育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有重要作用。掌握规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少走弯路,用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地位、作用和职能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起到启蒙思想、统一认识、鼓舞斗志的作用。它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党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奋斗。

三、……实施过程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等问题。

四、……组织结构和系统管理的研究

系统组织结构的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第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

第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第三,研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界定

政治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对象的不同: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学说、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准则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研究人们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联系: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高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以政治学作为知识来源,从中吸取政治理论知识营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区别:社会学主要以社会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两种研究的范围不同。联系:吸收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学研究的人的社会化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人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社会化己任的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V 伦理学是专门研究道德的科学,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综合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的科学。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在一般意义上讲,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规律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特殊地研究人的政治思想等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必须依靠心理咨询和治疗。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所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是一般的学校教育。但是,两者在教育和培养人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中外皆有)

萌芽阶段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思想政治教育古已有之。一般来讲,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夏朝就有了萌芽。

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就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古代希腊政治思想教育随城邦制度的产生而开始形成萌芽,思想政治教育从神学的范围中解脱出来。

形成和发展: 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是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标志的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宣传工作”这一科学的概念,而且规定了共产党人从事宣传工作的任务、内容、形式和组织保证。他们认为,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就是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1944年,《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又一个重要文献,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工作体系的基本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思想路线得到拨乱反正,重申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

1982年11月,“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 ”。历史告诫人们:什么时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中国的经济建设就发展顺利;什么时候我们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经济建设就会遇到重重阻力。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职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意识提高、政治体系完善、政治行为进步、政治发展先进的阶段和状态。 主要包括: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 第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启蒙思想、提高觉悟、理论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 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并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

精神文明是人们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成果,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明的政治方向保证 :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它包括宏观的社会职能和微观的基本职能

宏观性的社会职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实践服务。它的对象是整个社会,需要把握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社会运动及整个社会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基本职能是在微观的角度来考察,其对象是个人或社会群体,主要通过个人的人格塑造和群体的塑造来实现,为宏观性的社会职能服务。

注:我们以基本职能为讨论对象

一、教育引导职能

教育决不等于灌输,绝不能用灌输来代替教育,灌输只能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形式。

1.正面教育 2.反面教育 3.暗示教育

引导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指引、带领教育对象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育与引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的。

只有教育,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使教育显得乏力;只有引导,没有教育,引导就没有基础,人们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育是向教育对象传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过程,引导是在教育者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二、疏导转化职能

疏导分析问题的各种成因,帮助其排除障碍,克服阻力,顺利地发展。

转化促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或行动上按照教育者的意图发生变化。

三、调节激励职能

调节包括三个部分:调节环境气氛,为人们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理想环境;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平等、融洽;调节人们自身的心理状态。

激励激励力量的大小:激励=期望值*效价

假如一个人把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越大,期望值越高,则激发的动机越强烈。

四、培养塑造职能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职能,它的完成需要灵活运用各项职能。

培养使一个人的思想发生变化的综合过程。

塑造两种含义:一是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完成人格定型的过程;二是指对团体进行群体形象的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项职能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整体的。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依据

内容依据主要有三种:教育目标、培养规格、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教育目标的要求

只有在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才能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过程的实施来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明确的目的性、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的开放性、层次的连续性、相对的稳定性

二、培养规格的要求

通过培养规格的制定,将教育总目标具体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依据更为具体、详细和直观。

培养规格:根据教育客体的实际思想水平,结合客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期望的思想层次、道德水平、行为和心理素质的规定性,客观、科学地制定培养规格。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培养规格的划分主要从思想和道德品质上进行,可基本分为低、中、高三种。

1.规格的划分以及各种规格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将逐步发生变化。

2.确定某种规格的同时,应放眼于更高层次的规格要求,既要保证教育对象能符合所期望的规格要求,又为教育对象向更高的层次规格过渡架起桥梁

3.规格的划分还应考虑其它学科的要求及其统一性。

三、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维护思想的上层建筑的主要手段。具体地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造就反映时代特征、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阶级观 政治观 人权观国家观民族观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对比教育

第三节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纪观教育

一、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做人标准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理想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生观的核心问题人的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人生观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它还要包括幸福观、荣辱观、生死观、苦乐观等方面。因此,人生观的教育就要切实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二、道德观、法纪观的教育

1.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2.道德观教育道德观是人们对待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根本看法。

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法纪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就是进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和制度的教育。

第四节 健康心理和理想人格的教育

一、健康心理教育

二、理想人格的教育

人格就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格结构和特征是从外部看不到的,必须通过输入和输出信息来分析和判断。---“黑箱”理论

理想人格:以“四有”为特征,协调性、进取性和创造性有机结合,具有若干优秀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模式。

河西学院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试卷
《河西学院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