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七年级历史教师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14:36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93—96)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四、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五、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一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

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

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

我没有急于求成,总是给学生鼓励,对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围绕“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学好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等主题开展教研,完成主体教研文章撰写。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本学期完成20节的听课任务。在教学公开周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七、履行骨干教师职责,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

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制定结对子计划,互相听课评课,本学期有明显提高,本人听了其他老师的9节课,而其他老师听了我2节课。通过结对子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也认识到结对子是双向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较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八、有计划举行单元测试。

本学期积极收集单元试卷,做到每单元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期末练习卷也进行测试,并进行详细讲评。期中考试是四校联考,对比认识教学差距,促进良性竞争。

九、存在的不足

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对课标要求不能较好把握,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老师讲得多,提问学生偏少。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不敢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

转瞬间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学期是在紧张、忙碌、充实、成长中度过的,坦率地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繁忙的一个学期,同时更是我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在教学业务上,更多的是在教学经验上、在教育教学心理承受能力上……。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安排我教七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七年级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五】

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比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岳飞。我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先认识在中国历史上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主要事件有:(一)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二)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三)澶渊之盟。(四)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五)12世纪初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六)1127北宋灭亡,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七)岳飞抗金。(八)宋、金对峙形势图。

以上内容我通过课件,再如:讲明朝建筑艺术时,播放出北京故宫,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的图片。不但增加了形象性,而且将其线条化,让学生通过形象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三、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

历史是通过重特大事件来反映的,所以要给学生讲清楚重特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意义等,学生才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整体深刻的印象,才能掌握某一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如“陈桥兵变”,要讲清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被石守信等大将拥戴,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发动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意味着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的——五代十国)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

四、适当的延展

在讲清重特大历史事件时适当的延展是必要的。如在讲北宋与辽、西夏时,可以讲讲《杨家将》的故事,讲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时,可以讲讲《说岳全传》中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样就会将历史记载和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结合起来,将历史知识和社会见闻结合起来(杨门女将,岳家军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对相应的知识又有适当的拓展,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所培养。可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的显著的。

当然,还有困惑,那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离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还很远很远,有待自己做进一步的探索与求教。

综上所述,是自己本学期担任初一历史教学以来的几点体会,以便以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质量。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推荐第2篇: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周,第十八周进行xx市初一历史年度统考,除去考试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课共6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课共5个课时

第九周期中复习共2个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课)共6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18~22课)共5个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及统考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第二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一月份:复习迎考

【篇三】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推荐第3篇:七年级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便告一段落了,也应该认真总结一下一学期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年级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请教,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三维目标落实情况

1、知识与技能: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使用尝试教学法,课堂上尝试“先学后讲,当堂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能积极参与,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过程与方法: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反思,找出不足。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本学期通过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2、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3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上课运用了尝试教学法,但有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自学能力差,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2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3、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认真,高分不多,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

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二】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一期里,本人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是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教学的时候,我忽视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

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过后,有学生给我提出意见:教师讲得太多,垄断了课堂,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故达不到如期效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是副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

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隋唐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隋唐科举制时,学生积极扮演模拟考生的考试情景;等等。其中,在活动课《重访大运河》,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分别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有关大运河的探访的话剧,既演活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演活了历史课堂。从中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历史教师,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课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其它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临近期末考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努力。我明白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总结中达到提高。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三】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八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期七年级历史教学除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利用课件使课堂教学添色不少。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几乎没有,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课下所花时间太少。因此,讲得太深就照顾不到整体,我上学期开始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及时调整方法就好多了。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及时、细致批改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语,使学生作业不仅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成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朋好友。

3、积极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吸取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教法,经常阅读学校订阅的教学杂志,深入学习教学理论,听课达10节。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充分利用各班的学习小组,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课课清等。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8、每节课上新课前,利用5分钟进行听写检测或提问,然后批改打分,及时订正来巩固所学知识。期末复习也主要是通过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有计划的复习。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有不少是被逼去学的。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八个班的总均分是81.6分,各班均分相差不到5分,这充分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以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更大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四】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x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X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远古到南北朝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五】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上学期x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现在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室上主体地位作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将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4篇:七年级历史教师年度小结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

仲崇义

2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利用课件使课堂教学添色不少。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2、及时、细致批改学生的学案巩固案,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语,使学生学案不仅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成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

1 任,成为学生的良朋好友。

3、积极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吸取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教法,经常阅读学校订阅的教学杂志,深入学习教学理论。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充分利用各班的学习小组,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课课清等。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隋朝到明清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8、每节课上新课前,利用5分钟进行听写检测或提问,然后批改打分,及时订正来巩固所学知识。期末复习也主要是通过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有计划的复习。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

2 不够精细,有不少是被逼去学的。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推荐第5篇: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虽然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但我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大部分学生在最后的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推荐第6篇: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历史 (下)第一单元测验试卷

班级____姓名____座号____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B.杨广C.杨业D.杨勇

2.古代最长的运河是在哪个朝代修建的( )

A.隋B.唐C.明D.清

3.隋朝统一,在客观上一个重要原因是

A.南北朝陈后主统治腐败B.民族隔阂已逐渐削弱

C.南北经济的发展D.隋的建立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4.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5.大运河的四个河段中,沟通淮水和长江的是(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

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7.下列哪些制度是隋朝开创的( )

①丞相制②三省六部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下列内容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修建豪华宫殿B.重新统一全国

C.开凿大运河D.是隋朝的亡国之君

9.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大臣是

( )

A.房玄龄B.姚崇C.狄仁杰D.魏征

10.把皇帝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人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重用的奸臣有( )

A.房玄龄B.李林甫C.杨国忠

D.安禄山

12.唐朝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是( )

A.扬州B.洛阳C.长安D.北京

1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唐末农民起义B.武周代唐C.宦官专权D.\"安史之乱\"

14.下列出现于唐朝并且解放了人力的工具是( )

A.翻车B.水排C.曲辕犁D.筒车

15.唐\"开元通宝\"钱是从哪一时期开始使用的货币( )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1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是( )

A.门第B.品德C.学识D.威望

17.\"落第逢人痛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诗句反映当时人的心情( )

A.屡试不中的苦恼凄凉B.中举后的高兴欢快

C.改革科举制D.对科举制的批判

18.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决策的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

19.武举要考步射,马射,马枪,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

20.唐玄宗时,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A.骑射B.五经C.诗赋 D.四书

21.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

A.白族B.彝族C.藏族 D.维吾尔族

22.公元641年入藏,加强汉藏两族联系的人物是( )

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

23.唐朝初年,不断南下骚扰中原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B.蒙古C.东突厥D.西突厥

24.下列哪座建筑是为了保存唐代高僧玄奘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而修造的( )

A.千寻塔B.大雁塔C.佛宫塔D.四门塔

25.玄奘西游时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26.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我国的( )

①佛学②建筑③医药④教育学⑤艺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7.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哪国的人数最多( )

A.天竺B.日本C.朝鲜D.大食

28.赢得北方各民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9.下列关于隋唐两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都实行三省六部制B.都出现过盛世局面

C.都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D.都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30.唐朝时阿拉伯帝国为( )

A.大秦B.大食C.波斯D.吐蕃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31.581年北周权臣______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

3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33.________原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改国号为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4.唐朝为加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先后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嫁给了吐蕃赞普.

35.______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逻阁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他为_____.三材料分析题:(1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中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什么水利工程(2分)

(2)

材料二中的\"涿郡\"和\"江都\"分别是今天的什么地方(4分)

(3)材料二体现了这一个水利工程的什么作用(2分)

(4)你知道当时的统治者开通这个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吗(2分)

四.简答题:(10分)

37.\"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它使唐代成为中华文明的盛世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有密切关系(2分)

(2)他采取的哪些措施促使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5分)

(3)你从\"贞观之治\"的成就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七年级 (下)第一单元测验试题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B 3B 4.A 5.C 6.D 7.C 8.B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D 16.A 17.A 18.A

19.D 20.C 21.C 22.A 23.C 24.B 25.B 26.C

27.B 28.B 29.D 30.B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31.轻徭薄赋、开皇之治

32.房玄龄杜如晦

33.武则天、周

34.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35.六诏云南王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隋朝的大运河 (2分)北京;扬州 (4分)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四简答题

:(10分)唐太宗 (2分)(2)①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②善于用人,同心同德;③重视纳谏,虚心采纳意见;④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⑤开放,对外交流.(5分)(3)皇帝要勤与政事善于用人集思广益,避免专权.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3分)14.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

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她?( 6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忆昔》是一首名诗,其中有几句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下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首诗是谁写的?主要描绘了什么时期情景?这种盛世局面

是如何取得的呢?

⑵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期吗?请说明理由。

推荐第7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2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英语组教研工作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备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获得发展为第一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英语有效教学的抓手,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英语教学的和谐课堂框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抓关键: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在巩固上期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本学期一是要大兴学习之风,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渗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二是要迅速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三是加强评价研究,四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突破难点:优化组内常规管理,搞好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

突出中心: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确保中考及

一、二年级统考各项指标稳步提高;搞好组内“三课”活动。

突出科研:重点抓好“学科教学和谐课堂标准”的研究。

三、工作措施

1、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3 没有高质量的课堂输入,绝不会有高效率的输出。

①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③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2、优化常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①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立足实际,制定出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努力做到教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

② 继续搞好月查与抽查。按照学校教研室的要求教师每月课堂作业批改不得少于8次,另外课外作业和听写由老师们自己根据学生实际来把握。此外教师还应在思考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写出教学随笔每月不少于4篇。

③ 继续实行教师之间的听评课。大力推行教师的“示范课” 组内教师的“公开课”并在听课的基础上备课组内教师及时进行评课,供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全学期组内教师相互听评课不得少于15节。

④ 搞好业务学习的考勤,将其作为年终教研组内学习的依据。

⑤ 抓各项教研活动的落实,尤其是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要在每次集体备课前确定好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三:不断开创工作新思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①要根据新的中考题型及中考阅卷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中考的新变化。

4 ②要对于一些共性的知识点牺牲一些时间做出一些研究。

③要不断的加强业务自修。

④多采纳一些别人经过多年实验取得的很好效果的研究性成果为我所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四:抓好各年级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各备课组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班际分层和班内分层相结合,即要培养优又要辅差,使每一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① 初一年级教师要在摸查学生学习状况方面下功夫,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把握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② 初二年级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多做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偏科,不厌学,扭转上学年带来的被动局面。向习惯要效益,向习惯要成绩。

③ 积极抓好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和复习工作。发挥备课组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尽早的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确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本学期主要教研活动

5 九 月: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

组内业务学习

十 月:集体备课、学科教学和谐课堂实施 十一月:期中考试

十二月:说课、示范课

6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研组积极贯彻、领会教研室的有关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各位组员的齐心努力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了教研组计划,完成各项任务。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也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对本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尤其是高一的四位任课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开展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本组教师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臵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

在切实抓好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努力配合年级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我们的学校有相当学生尤其是男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态度很差。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在这一过程中,备课组长和师傅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领先带头作用,他们在带动新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我们组是一个特别团结和谐的团体,老教师和骨干教师都能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年轻教师上好汇报课。在平时的

8 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我们注重加强评课、研课、磨课的力度。

本教研组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

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英语教学在学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英语组一定会以勤奋敬业、勇敢向上的进取精神来对待工作,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9 2009-2010学年度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教研组坚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各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师生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学中去。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1.积极参与研讨,追求有效教学

每个星期,我组基本上都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本组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在教研会上,我们有时学习一些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论知识,有时说课、评课等,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实效。

我组每一位教师本学期至少都上一次校级公开课,09年11月3日一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公开课、09年12月15日一节《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公开课、09年12月1日杨永茂老师上了一节《大一统的新格局》公开课、09年11月24日周建娣老师上了一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公开课、09年12月8日金新林老师上了一节《长征》的公开课、09年12月30日胡婷婷老师上了一节《罗斯福新政》的公开课、09年1月5日杨使兵老师上了一节《立报效祖国之志》的公开课、09年12月30日夏传琴老师上了一节《关爱社会》的公开课、09年12月29日傅韵老师上了一节《大危机与新政》的公开课等等。2010年五月份张丽、张凤兰、杨永茂、

10 夏传芹等老师分别上了一节教学公开课。这些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同时根据教务处、教研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政史地学科期中、期末考试相关工作,做好考试命题、阅卷、成绩分析工作。本组老师认真把握命题所覆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各知识点对能力的要求,严格控制难易度,做好命题工作,阅卷过程则严格按照教务处、教研处要求,坚持流水作业,重视考后的分析讲评工作。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尤其是对于九年级月考,我们政治、历史老师配合教研处认真做好月考拟卷、阅卷,分析等相关工作。

2.积极参加并参与2009年蜀山区中学思品学科教研会 2009年9月18日,蜀山区全区思品教师在49中阶梯教室举行了“蜀山区中学思品学科教研会,暨2009年中学思品学科中考分析会”。 全区及邻区的各兄弟学校的中学思品老师也来到会场,蜀山区教研室中学思品教研员王慧珍老师针对09年思品学科中考情况作了分析并对迎接中考提出了建议。琥珀中学杨使兵和67中学龚菊英两位教师向全体教师汇报了他们的中考复习计划及备战中考的方法及策略。各位发言的教师畅所欲言,都能把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上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自己的同仁们,他们各有所重,大家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感觉收获颇丰。

11 3.本组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09年10月,合肥市琥珀中学《新课程下初中思品课学生评价问题的探究》这一市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经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本次结题工作组成员由合肥市教科所专家卢庆生等三位专家组成,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王慧珍老师专程到场,全程参与了课题评审鉴定。专家评议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杨使兵老师所做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结题成果汇报,观看了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活动图片和视频。专家组成员查阅了课题研究资料,并进行认真的评阅、审议,与课题组成员进行广泛交流。专家组对琥珀中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琥珀中学的课题组成员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充实,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尤其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评价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琥珀中学校长郑家模亲临结题会,感谢专家的点评和指导,郑校长表示: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我们将把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注重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据了解,琥珀中学《新课程下初中思品课学生评价问题的探究》这一市级课题由我校政史地教研组长杨使兵老师主持负责,本组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历时二年多,在校领导和教研处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12 拓展,并最终顺利结题。当然,此课题的结题,将是我们新的起点。我校课题组广大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我校思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做研究性的教师。

4.积极参与“上好课”专题讲座

09年11月28日,琥珀中学举办了第二期“上好课专题讲座,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上好课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政、史、地组组长杨使兵老师从他在学习和实践“上好课”的体会,阐述了一是养成了“不上无准备的课”的习惯;二是注意导入,调动兴趣;三是课堂条理清晰、节奏紧凑,过渡、衔接轻松自然;四是大胆对不合理的部分教材进行改革;五是语言有特色,讲课的风格幽默风趣等十个方面有效的“上好课”教学方法。会后,老师们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参与“蜀山区首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成长论坛”活动并获得佳绩。

09年12月,“蜀山区首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成长论坛”

13 活动隆重举行,琥珀中学杨使兵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杨老师演讲的主题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我尝到一丝甜甜的味道》,杨老师结合自己连续带8年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从追求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善于利用自己的“弱项”;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捕捉和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并非一句口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强调要努力营造一个真实而有效的课堂。杨老师清晰的演讲思路和真实而独特的教学经验赢得了在场市区教研专家、评委和老师们一致认可,喜获论坛一等奖。

6.组织学生观看《钱学森——穿越时空的目光》、《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等相关视频资料

2010年1月,我组利用五楼多媒体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钱学森——穿越时空的目光》、《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等相关视频资料,深受学生喜爱,给学生很深的心灵震撼。

7.积极参加合肥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第七届年会 2010年1月8日上午,合肥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第七届年会在合肥八中隆重召开。我组夏传琴老师参加了此次年会,收获匪浅。来自合肥市区及三县的老师代表相互热情地握手、拥抱、交谈,脸上都带着春风般的笑容。合肥市教育局

14 的姜局长、教研室李卫文主任、省政治学科教研员丁学武、合肥市教研员卢庆生等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由合肥实验学校校长叶传平主持。

8.琥中思品教师荣获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10年5月,我组杨使兵老师在“合肥市蜀山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大赛”中,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设计,稳定的发挥,荣获一等奖。

9.积极举办校级研评课活动

日前,琥珀中学阶梯教室里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政史地组夏传芹老师在此向全校老师展示了一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评课。夏老师这节课的课题是“维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在课前,夏老师做了精心准备,精选了大量素材,并制作了有效课件。在课堂中,夏老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将抽象的法律内容,演绎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课后,组织了评课。各位老师踊跃发言,都从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很有特色。教研处梁蕾主任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强调了学校之所以开展研评课的初衷以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郑校长作了总结发言,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节课:“给冰冷的法律赋予了色彩和温度,有生命的课堂不因学科而异。”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政史地组全体同仁们将继续不懈努力,再创辉煌。

15 10.积极组织和参与外出听课活动

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们积极外出听课、参加研讨活动:例如09年10月15日,本组政治老师去49中听了两节区级观摩课,并积极参与研讨。我组历史、地理师也多次到外校听课学习等等。

蜀山区和瑶海区共同承办的合肥市九年级思品复习研讨2010年3月25日在瑶海区三十八中学举行,市区百余位政治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合肥市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卢庆生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我组杨使兵、夏传芹老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2010年4月27日,蜀山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选拔赛暨“送教”活动在南岗中学圆满落幕。我组政治老师参与听课研讨活动。

2010年5月,琥珀中学杨使兵老师赴安徽省示范高中休宁中学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育硕士考察学习活动”。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对本次活动很重视,王学灵副书记和胡安全副院长全程参与。在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中,百年名校休宁中学安排了一系列教学观摩课和讲座活动,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在听课、评课、座谈……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此次休宁之行,收获颇丰。我们将会把此次学习考察的经验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尽情享受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16 2010年5月28日,在合肥市第46中学举办合肥市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大奖赛第二轮选拔赛活动,我组杨使兵、周建娣、夏传芹、张凤兰四位政治老师全部参与听课学习活动。

11.积极申报一项省级课题

2010年3月本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关于减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业负担问题的探究》。

10.我组两位老师通过层层推荐和评选,被选定为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

本组傅运、杨使兵老师被评定位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

六、工作中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识较差,没能及时将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获奖或发表的论文太少。

2.教师的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还较差。

3.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教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方法,积极参加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对现有教材进行更大胆的整合和处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提高能力,又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科资源的共享。

政史地学科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认真贯彻区教科研2009年教学工作意见,紧扣学校“六助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研方式,整合教研力量,认真研究落实课程改革和实施方案,借鉴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为实现学校提出的“教师高素质、学生轻负担,办学创特色、教学高质量”的目标而努力。

二、工作思路、目标

1、继续立足于平时的“教”,着眼于平时的“研”:通过“课前讨论、课后反思、修炼提升”的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建设, 解决新课程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教改的热点议题,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同伴互助的多种教研活动形式,力求课堂实效与教研水平双赢。

2.继续完善公开课开设的制度,加强听课评议制度。让高级教师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继续进行有效的跟踪与指导,做好传、帮、带工作;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多听原生态课。

3.继续抓好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是教研组的生命,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打好基础,稳实做好九年级的中考工作,力求在中考上有所突破。

4.继续组织学透规范教研组标准,落实《丹城中学教

18 师教学常规考核》,钻研新课程实施后教学评价的新做法,使教师熟悉新的评价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三、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制定

2、推荐、参加学校开展的“六助教学”活动并制定相关计划。

3、上报本学科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4、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六助教学”课堂模式。十月份

1、部分教师完成等级课考核。

2、09学年优秀教研组展示。

3、组织参加初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比。十一月份

1、期中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听课、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学生问卷调查

2、学科研究。

3、参加初中政治教研组建设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部分教师完成等级课考核。

2、部分教师开设学科论坛讲座 1月份

1、教学论文、心得上交

2、期末考试

3、校规范教研组考核

推荐第8篇: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规划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二册选用的是华东师大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隋唐到清末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2012年2月8日

推荐第9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傅露露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班班风、学风上存在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中华书局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19课。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封建社会的建立,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及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任务。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节课的抽考和每月的复习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推荐第10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莲~山课件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莲山课件]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413字)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 22 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标有星号的内容,供各地的学校选用。前两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 繁荣 与 开放 。 繁荣 与 开放 ,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际涉及 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个主题。这里 民族关系的发展 ,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 经济重心的南移 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第三个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 ,让学生 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以 简述 \' 闭关锁国 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四、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 动脑筋 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

五、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 想一想 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 内容标准 的要求为依据;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995字)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1、

2、

3、4班的历史科教学工作。这4个班基础水平都差不多,但

1、3班相对来说气氛没有

2、4班那么活跃,思维与整体的反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慢一点。

1、3班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对学生初步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a爱国主义教育;b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大团结的观念;c社会发展的观点;d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e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f历史辩证的观点;g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修养基础知识教育目标:a、掌握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

b、了解从人类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c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概念等。

能力培养目标:a能填写历史填充图;b提高对历史史实物件的阅读理解能力;c能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d能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谈自己的看法。

四、各单元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1、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的情况;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启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汉朝的对外关系;三国鼎立的基本情况;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难点:历史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猿为什么向人转化;南北方农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

与“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变法的原因;如何评价农民起义;汉朝的对外交往;三国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本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用精彩、引人入胜的导入把学生带入每一节课中。

2、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

4、平时的工作要做到勤奋。

5、抓好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过关工作。

第11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 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中华书局版本2014年

七年级历史

下 册 教 材 分 析

位: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田坝初级中学

任教人:王鹏

间:2014年3月10日

中华书局版本2014年

七年级历史

下 册 教 学 计 划

位: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田坝初级中学

任教人:王鹏

间:2014年3月10日

中图版本2014年 八年级地理

下 册 教 材 分 析

位: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田坝初级中学

任教人:王鹏

间:2014年3月10日

中图版本2014年 八年级地理

下 册 教 学 计 划

位:水塘堡彝族苗族乡田坝初级中学

任教人:王鹏

间:2014年3月10日

第12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第13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模板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计划的提前制定。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4)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方法,争取早日让他们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早日习惯初中生活。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做到与侯老师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5、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第14篇:七年级上历史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

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么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州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P41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或钟鼎文”。P41

4、西击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5、西周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

6、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7、《诗经》中记载了公无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8、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慧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

9、历法从夏朝开始,到商朝时逐渐完备,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家业生产。

10、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可以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 P43

1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12、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2、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在思想上:提出“仁”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

在教育上:(1)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弟子三千;(2)“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在文化上:晚年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老子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6、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代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7、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8、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无为而治”。

9、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0、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11、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3)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6、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8、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9、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P63

2、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西汉建立后采取的统治措施:(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2)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P67

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3)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4)军事上,汉武帝开发边疆,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大地区的管理;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5)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P68—69

4、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5、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6、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

7、东汉建立后,为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P73

2、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4、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5、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汉代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P74

6、汉代有炒钢技术。从汉代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钢材制成的。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P78—79

3、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P79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导宝办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敦煌-玉门关(或阳关)-沙漠-葱岭-中亚、西亚和欧洲

3、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从广东沿海的港口,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4、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呼)。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3、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它起源于古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3、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来批判迷信鬼神。P93

4、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P94

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1、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

2、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3、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4、孙权派将军卫温率1万多官兵乘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3、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5、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6、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2、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3、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4、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5、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

22、

6、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

37、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P

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

8、P7

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第1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出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哦!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二):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第16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七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2013-8-24

第17篇: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教育质量年为契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请教,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教学中,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做了以下几点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

4、作业 :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

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及时进行了批改,记录在案。

5、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搞好单元测试和当堂测试。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做好了查漏补缺工作。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了检测。特别是总复习阶段,强化了模拟训练,并及时做好了成绩分析。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课外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活动: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每次活动教师都认真组织安排。收效明显。

7、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 1.进行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 2.教会学生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法。 3.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归纳明清前期国家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政府政策作用,而且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结果,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重塑祖国统一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向历史无数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能工巧匠学习,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学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三、个人学习:

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教学理论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自学了《新义务教育法》、《新课程实施理念》和《新教学常规》充实了自己,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了教育教学。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势,给自己充电,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积极进行业务进修学习。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发表了2篇论文。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听课达20节;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教研能力。

四、教育科研方面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我还尝试着开展科研工作,参加了教研组教研课题的制定,并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效果,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和教科研能力上有所提高。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8篇: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7-1)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1)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1)他顺民心,完成统一。(2)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4)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2)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4)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7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 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兴办太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2)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职的表现。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及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8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异同 (5)

第一,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武帝使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在经济上都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四,都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维护了政治统一,但摧残了思想文化。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了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五,都积极开拓边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岭南和东南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派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

第六,都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秦始皇兴修了灵渠,汉武帝治理黄河等。

第七,由于秦始皇统治残暴,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而汉武帝能够

吸取秦亡的教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总之,秦皇汉武创造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6) 民族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外来因素: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吸取前任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10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0域。

11、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1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7-2) 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3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8)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4谈一谈秦朝在国家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1)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建筑。

第19篇:七年级下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

1.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年。

A.公元581年B.公元589年

C.公元605年D.公元618年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5.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依你所知,吐蕃就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回族B.满族C.藏族D.汉族

6、“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瓷器珍品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

7、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

8.“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

9、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0、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

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对唐朝“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A.住宅区B.手工业作坊C.商业区D.防洪大坝

12、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

13、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欧阳询

1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

A.大食B.罗马C.天竺D.波斯

15、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同为一家”B、“车书本一家”

C、“回鹘衣装回鹘马”D、“唐风洋溢奈良城”

16、被后世称为“画圣”的人是:()

A.王羲之B.吴道子C.阎立本D.顾恺之

17、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8、下列是某位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大明宫含元殿是长安最宏伟

富丽的建筑

C、吴道子的画开了后世写意画先河D、白居易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1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B、位于河西走廊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震惊世界

20.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

可以阅读()

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

单项选择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列举题(每空1分,共10分)

1、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的繁荣开放时期。

⑴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

⑵古代中印友好往来的事件

⑶隋唐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著名人物

2、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⑴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⑵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⑶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得古代人物

⑴ 诗仙:⑵“吴带当风”:

⑶ 诗圣:⑷ 药王:

三、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10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完善科举,设置殿试制度。这个皇帝是唐太宗(改正:)

(2)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唐太宗。()

改正:

(3)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之堂。”,“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应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改正:

﹙4﹚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改正:

﹙5﹚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是画家吴道子()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5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

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朝大运河,此“河”是在位时开通的,以为中心,北达,南至。(10分)

(2) 开通此河的目的是(2分):

(3) 开通此河的作用是(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玄宗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2分)

(2)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6分)

(3)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4分)

(4)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么做?(3分)

五.分析探究题(共10分)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2分)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2分)

第20篇:七年级下册历史

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盛 与 开放 的 隋唐

1、杨坚建立朝,定都,再次统一南北,结束分裂,杨坚就是 。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开凿了全程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以北至 ,欧洲早年,被誉为“”。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 隋朝 。唐朝以高度的文明影响着周围各国。

18、隋唐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他被后世尊称为“。

19唐朝三大诗人: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的诗人是,是”;身经“安史南抵今()。沟 通 了 五 大 水 系。分 为 四 段:、、、。目的:了南北的;了全国的;意义作用:了南北的交流。

3、唐太宗任用贤才被称为

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曾说“水能载舟,,即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原因)① ②;③;④;⑤。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5、唐太宗把,密切了汉藏关系。之后唐蕃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6、得到发展。

7、唐玄宗任用、为相治理国家。

8、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

9、唐朝的都城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分为市 区;坊 区。

10、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始创于朝,完善于朝,武则天设立,创立,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 。(天下英雄,尽入吾嗀中矣);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科举制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11、唐朝科举考试主要科目: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试文史方面的知识的是科;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是科。科举制的作用:了;了;了。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 多年。清代1905年才被废除。

12、少数民族的祖先: 即维吾;就是彝族和白族。

13、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6次东渡日本;他设计的唐招提寺是日本建筑的的明珠。这些都促进了中外的、、交流。唐朝留学生以为最多,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外来文化。

14、唐朝实行 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的国际关系,对外交流空前频繁。

15人为。

16、隋朝时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已有年历史,比

之乱”,的诗人是,是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生活在晚唐时期,通俗易懂的诗人是,代表作有、。

20、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

21、吴道子被称为“”其作品有;善于画人物的是其作品有、。隋朝的,是我

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

22、隋唐时期最大的艺术宝库是甘肃西部的。

23、唐朝时期发明了筒车(水

车)和曲辕犁。瓷器以青瓷、白瓷、最为有名。

24、《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法律。

25、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26、唐代饮茶之风实盛行,写了《》,被奉为。第二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辽、宋、夏、金、元与民族融合的高峰——元朝。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

2、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把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掌管财政;②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后实行与分离的政策。

3、916年,首领,定都上京,他就是

4、辽太宗统治时期,石敬瑭将建立西夏。

5、辽宋议和:宋每年给辽。

6、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以会宁府为都城,阿骨打就是

7、开英勇的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

8、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南宋建立,定都。

9、南宋英勇抗金、精忠报国的名将是,在郾城大败金军。岳飞抗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战争。

10、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罪名杀害了岳飞,与金议和,给岁币,双方以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已从。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朝时,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2、在宋代,棉花的种植范围从两广、福建扩展至长江流域。

13、南宋时,、是主要的稻米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首位;唐朝时从越南引进了。

14、宋代的丝织业中是、。号为 品冠天下。

15、瓷都是最大的制瓷中心。哥窑出产有。大的港口造船业发达的有和。

1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7、描绘北宋都城开封商业繁荣的是的《》。元朝书法家的“赵体”被称为,其绘画作品有。

18、宋代由于”既是演出中心,又是商

业中心,瓦子里的是中心。这些是为了适应 中下阶层市民 需要而产生的。城里居住的旅店叫。富人乘轿。 妇女开始缠足的陋习。宋代称春节为,最为重视。

19、1206年,推举。他就是 。

20、忽必烈建立青”的悲壮诗篇。

21、忽必烈强化中央集权制度:①在中央设置地方上设立十个简称;③另外,设置管辖吐蕃地区;西藏正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④设立管辖台湾和澎湖;⑤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制度。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

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世纪。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中外友好和交流;加强了中外联系。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 商品经济 空前发展,在苏州、松江等地的 纺织业 中,出现了许多以 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表现形式为“机工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早期的 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是 雇用与被雇用 的关系,是一种新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 生产关系,即出现了萌芽但由于 封建所有制经济 的束缚被扼杀。

7统一女真,建立后在沈阳称帝,改 ,改国号为 。

8、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

9、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清初设内阁和六部,雍正时设立顶峰。康雍乾三朝大兴狱。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危害:了;了;了。

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元世祖为方

10、清清朝实行政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和统治者的自满自足;表现:清初实行指定一便,开辟了海运(从刘家港——直沽)和河运,修建了元朝大运河,从杭州——大都(今北京)。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朝。

23、在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24、北宋年。

25、世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时,阿

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并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大百科全书。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

13、康熙帝为了保卫领土完整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是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

26、时,火药被炼丹家发明并开始用于军事,时,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

27、司马光,记载了从的历史。用于给统治者提供借鉴。

28、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29、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深沉哀转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

31、北宋四大家指、

31、宋徽宗以“”书法自成一家,尤

其见长。

32、元曲四大家指、、、。最著名的是的。 第三单元君主集权加强的时代——明清

1、1368建立了明朝。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①在中央,废,废,设部;②在地方,废除,设立司,;③制定《》和《》,完善司法制度;④科举以取士。

5、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民。

2、明成祖朱棣通过 皇权 ,并将都城从迁到,进行,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并设立。(明朝君主集权高度的强化的表现)

3、明成祖正式设立协助办理政事。

4、

5、

6、我国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 曾次下西洋,从出发,最远到达 红海和规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是我国的领土。

14、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清廷设置。加强了同祖国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乾隆时期率蒙古族东归祖国。

15、明长城巩固了边疆,西起,全长多6300千米,被世人称为“。

16、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17、明朝 《;

18、《著,《》,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学专著《》。

19、四大名著:明代》是第一部历史剧。明代》;是最充满精

神的神话小说;③描述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是明朝写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④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20、明代制瓷中心景德镇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成徽商晋商;明朝戏剧家作;明朝绘画善于泼墨的是,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是。清中期绘画以郑燮为代表,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纵横笔法,号称“”。代表作有等。国粹在清朝时期形成。

个对外通商口岸;设立管理对外贸易;历史影响:限制了;阻碍了;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在世界上了。

11、

12、顺治册封置和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新疆。

七年级历史教师岗位职责
《七年级历史教师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