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预检分诊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8 08:35:16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预检分诊

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应由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和护师担任。

二、预检分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和分诊原则,力求准确率>90%,协调各专科问题,维持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工作秩序化、规范化,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严防交叉感染。

三、分诊护士接诊后,应对病员做以下必要的护理体检:采集生命体征(T、p、R、BP、疼痛反应)、观察神志精神状态、查看瞳孔变化、对光反应等,简单的询问病史,初步判定病种后转到相应科(诊)室。如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的,由分诊护士指定初诊科室处理,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对可疑传染病员,按急诊科有关制度汇报及处理。

四、分诊护士应具有冷静机智灵活的头脑,善于统筹安排,分清病员的轻重缓急,决定病员就诊次序及就诊程序。

五、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遇大批伤病员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同抢救。遇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如在短时间内接诊较多类似病症且有相同病史,怀疑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向科主任、院总值班报告。

六、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七、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

八、分诊有困难时,应有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率符合应在90%以上,亦可请医师协助分诊。

九、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

推荐第2篇:预检分诊

长春骨伤医院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 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 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5.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病情分级:

一级: (急危症)

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 (急重症)

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

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决定:各诊室候诊。 目标反 四级: (非急诊)

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目标反应时间:

推荐第3篇: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职责

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职责

1、清点预诊台用物,更换口表消毒液。

2、热情接待病人,按分诊标准进行急诊分诊,详细登记。对于急危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及时联系科主任或总值班。

3、对来诊车俩主动出迎,护送病人至抢救室或诊室抢救治疗。

4、遇重大突发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及时上报。

5、维持急诊大厅就诊秩序和环境卫生工作。

6、填写住院、死亡、传染病登记本,统计就诊人数,填写工作量报表。

推荐第4篇: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要求护士迅速、准确检诊分诊,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挂号或进入抢救室,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代替。

三、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急诊值班医师。

四、必要时(如三无人员),挂号、交费、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五、解“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急、危、重症病人应先行抢救,后补办手续。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六。、采取首诊负责制度,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需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对患者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确定为传染病病例立即转到传染病医院。

八、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有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九、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有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相关部门报告。

十、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十一、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十二、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

急诊科

制定时间:2015.12

推荐第5篇: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推荐第6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五、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2013.01.12

推荐第7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在内科、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门诊设二次预检分诊,参与人员做到一级防护。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患者给予测温,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与发热门诊分诊人员进行交接。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二次预检分诊处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再次预检、分诊,将病人分诊到相应的诊室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推荐第8篇:预检分诊培训

预检分诊培训内容

一、预检分诊原则

1.护士必须熟悉分桩脚程序,坚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需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有关医生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行挂号付费。

4.对危急病人,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应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二、预检分诊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三、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各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

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决定:各诊室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3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级:(非急诊)

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2.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8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病情评估

(一)评估内容

1.一般情况评估:年龄、性别、活动能力、姿势、语言能力、行为、面部表情、呼吸、气味、伤口评估等。

2.生命体征:气道、呼吸、循环、体温、有无出血。3.清醒程度:AVPU评分,评估双侧瞳孔变化,包括对光反应、大小,是否相等。

4.皮肤情况:评估皮肤色泽、温度、有无淤斑等。

(二)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

护理体检注意“三清”。 听清病人或陪伴的主诉; 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

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

1、望闻问切法

问:通过询问患者和知情人,以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 看:观察患者的精神、面容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听:听说话声音、呼吸、咳嗽等。 闻:特殊气味。

触:脉搏、皮肤温度、疼痛部位。 查:体温、血压、瞳孔等。

2、分诊技巧

SOAP公式 Subjective(主诉):收集病人或陪护人告诉的资料。 Objective(观察):运用观察手段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获得初步印象。

Ae(估计):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 Plan(计划):组织抢救程序,进行专科分诊。

推荐第9篇:预检分诊制度

清水河县医院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预防保健科

2012.6.8

推荐第10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在儿科、呼吸内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手足口病等重点科室门诊设二次预检分诊,参与人员做到一级防护。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患者给予红外线测温,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与发热门诊分诊人员进行交接。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二次预检分诊处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再次预检、分诊,将病人分诊到相应的诊室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11篇:预检分诊制度

邹城市峄山镇卫生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科 2009.5.8

第12篇:急诊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台——急诊高效工作的象征

作者:周少丽 来源:急诊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点击数: 389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分诊护士对前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的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合理、及时地安排救治的过程。我院急诊科日均有700多人就诊,在人力、设备及其他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专业而高效地开展分诊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及抢救的成功率,维护急诊正常就诊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一步。因此,我科于今年 9月份开始,在护士站设立独立的“预检分诊台”,由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担任分诊工作。

设立独立分诊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让分诊工作由原来的被动进行转化为主动执行。分诊护士要求凭着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在人潮中及早地发现一些病情隐匿而风险较大的病人(如急性会厌炎、宫外孕、隐匿性心梗等),及时的进行初步处理及安排至相应的专科就诊,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候诊而延误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另外,分诊护士在患者接触医生前,预先做好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诊疗措施(如做心电图、测量血糖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对患者的情况作耐心适当的解释。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在候诊过程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急诊患者按其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候诊时间相应越长。而在国内,“先到先得,早来早看”的观念在众多患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对于病情较轻而较早前来求诊的患者,长时间的候诊会让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这也是开展分诊工作的一个突出难点。因此,与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与沟通,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是分诊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们相信,凭着热情主动的服务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定能克服重重障碍,将分诊工作做到最好!

浅谈急诊预检分诊

作者单位:214002 江苏无锡,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

【摘要】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分诊的正确与快速与否影响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本文就分诊人员的选择,急诊分诊的主要方法与技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急诊预检是指在患者达到急诊室时快速予以分类的过程。其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预检的“triage”一词来源于法国,意思是“进行分类”,最早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定患者治疗的优先次序。预检系统的目的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能立即按优先次序快速对其分类,病情较重的患者能优先得到救治,患者的等待时间能缩短,医疗资源和空间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1 应用护理程序预检分诊

有临床经验的护士,内外科轮转2 年工作以上, 并经过急诊护理专业培训, 从事急诊监护、急诊手术室相应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分诊护士的选择原则: (1) 护师以上职称; (2)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练掌握各科急诊知识和技巧; (3) 良好的心理素质, 处理事情冷静、果断; (4) 敬岗爱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5) 社会经验丰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

2 主动迎候

听到120 急救中心救护车的警笛声以及所有呼救信号,应主动使用推车迎接病人。对不同的急救伤势作相应的体位搬动或卧位,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3 资料收集

3.1 询问

通过问诊,得到病人的主观资料,即主诉及其相关的伴随症状,并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心理状态与行为反应及社会情况,了解与现病史有关的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在问诊过程中应注意识别病人及家属倾向性的表述,根据病情有目的地进行询问,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全面。

3.2 观察

护士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来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即主要的体征。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肤色、颈静脉、体位及发音等改变所代表的意义:观察排泄和分泌物的色、量、质的改变所代表的意义。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变化所代表的意义。用鼻去辨别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所代表的意义。用手去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其频率、节律及充盈度,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触摸病人的皮肤来了解体温等。可借助压舌板、电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护理查体,还可用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收集资料。

3.3 查体

如有必要,时间允许情况下,对病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重点查体或全身系统检查(见第二章第二节),收集资料。

3.4 诊前处理

如测生命体征、包扎止血等, 分诊后迅速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生及时应诊救治。对特殊危重病人应送入抢救室,在医生到诊之前, 值班接诊护士先行安置病人恰当的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静脉有效开通。必要时急救处置(心肺复苏、呼吸机、心电监护) 并报告医生。遇严重工伤事故或大批外伤、中毒等来诊病人时,应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及总值班,积极组织抢救工作。

急诊预检分诊

分诊的定义:

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准确及时的分诊可以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分诊的目的:

※ 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 序,优先处理危急症。 ※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 3.尽快进行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 4.与病人建立可信关系,及时沟通。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健康指导。

※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常见急症的分诊: A 休克

1.失血性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2.创伤性休克 3.烧伤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

5.心源性休克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B腹痛 内科急腹症:

一、病因:

1.急性胃肠炎症所致的腹痛。2.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痉挛性腹痛。 3.胸部疾病所致的反射性腹痛,如膈胸膜炎、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

1.腹痛呈一过性、间断性、游走性或不规则性。2.腹痛部位不明确,喜按,无腹膜刺激征。

3.胃肠道外疾病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发热、咳嗽、心悸等。外科急腹症:

一、病因:

1.炎症:腹腔内器官炎性病变,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2.穿孔: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外伤性穿孔等。 3.出血: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如外伤性肝脾破裂。 4.梗阻:包括肠腔、胆道或尿路梗阻。

5.绞窄:腹腔脏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急性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

1.突发腹痛,持续数小时以上或持续性腹痛并阵发性加重。2.腹痛部位明确且固定,局部压痛明显并拒按,常伴腹膜刺激征。

3.常见伴随症状:休克、黄疸、呕吐、发热,发热一般发生在腹痛4-6h以后。4.X线提示有穿孔、梗阻、结石等表现。

5.出血性急腹症者腹穿为不凝固血液或经4-6h快速补液而抗休克仍无好转。C头痛 发病原因:

颅内疾病:感染、颅内血管、颅内占位、颅脑外伤等。

颅外疾病:骨疾病、神经痛、眼原性、耳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 全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中暑等。 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 头痛的伴随症状

头痛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症。 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者多见于偏头痛。

头痛伴眩晕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注意脑肿瘤。 大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程序

1.急诊科接受到大批伤员或接到院外有大批伤员信息时,应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和行政值班,有行政值班向门诊部主任、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汇报,必要时根据情况向院领导或主管院长汇报,迅速启动诊断预案。

2.院外大批伤员需现场急救时,急诊科应迅速调度现有的救护车、急救医生和护士 迅速奔赴现场,必要时请救兄弟医院支援。

3.大批伤病员来急诊时,由急诊科主任、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急诊科护士长组 成抢救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大批伤员收诊后全院病床的临时调配,必要时向分管院长汇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开展。

4.如果收到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传染科及上级防疫组织, 对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应迅速隔离治疗,并在发病所在场地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进行消杀,肠道门诊作为隔离治疗所在地。

5.院外急救所需急救药械、消杀药品,隔离所需的生活用品,由急诊科常备待用。6.各级急救队员接到急救信号,应在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集合,由急救领导小组组 织指挥整个抢救工作。

7.大批伤员来院时的应急措施:

大批伤病员来院时,其急救工作在院急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参加急救工作的各级人员按下列分组进行,使抢救工作迅速、准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一.伤情分检组:

人员组成: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及急诊科医生、护士。

任务:(1)迅速检查病人,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抢救转运以及现场诊 治。

(2)分发门诊病历,作好登记工作,按轻重缓急及死亡病人分别在手 腕上挂上相应的标记和编号牌,并妥善保存病历。

(二)现场诊治组:

人员组成:院相关专业抢救人员或急诊科主任指定的相关医师、急诊科护士 任务:负责现场伤病员的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检查等处置,包括病人入院、进手 术室、留观察室等分流安排。

(三)病房组:

人员组成:相关专业科主任、医生、护士 任务:负责入院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

(四)手术抢救组:

人员组成:外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及相关专业科主任、医生、护士 任务:对重危重病人进行迅速的诊断,确定抢救方案,及时手术,协调各专科手术事 宜及术后病房安排。

(五)安全保卫综合服务组:

人员组成:保卫科科长、门诊部主任、保卫科、门诊部、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人员。 任务:(1)建立抢救警戒线及临时抢救区维持抢救秩序 (2)增加临时救诊桌椅,保证伤病员有较舒适的休息环境

(3)设置临床记帐处、各种检查、处方、治疗单凭加盖“重大抢救”章及签 名记帐,以示负责统一结算

(4)对已死亡伤病员应尽快明确死者单位,无法刻章明者,作好性别、估计年 龄、外型衣着特征及财务科登记等工作 (5)遇重大凶杀斗殴伤员,除严格执行上述抢救处理外,由保卫科及时汇报公安管理部门

(六)后勤者:

人员组成:总务科长、科员及支助人员若干 任务:(1)保证水、电、气供应、电梯转运等 (2)协助伤病员转送等

(3)解决伤病员被服、饮食、临时床铺及生活用品

(七)协调接待组

人员组成:院办、医务科、门办、保卫科等部门负责和工作人员

任务:(1)负责伤病员在院内分布情况、死亡人数、手术人数、危重病人数统计汇总 工作

(2)掌握伤病员全部情况,随时向上级有关单位汇报情况,包括意外死亡发 生情况和经过

(3)向伤员家属及组织报道伤员病情及救治情况。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急诊处理:

及时准确分诊,了解中毒级别,迅速组织救援小组尽早治疗,早期明确诊断,早期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分诊:快速、准确的分诊是成功的第一步,早期分诊危重病人,重点注意小孩、老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将病人病情分级后送到不同救治区,早期识别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尽快通知当班医生组织早期救治,做好记录工作 建立救援小组:

A成员 组长(急诊科主任或副主任)、医生(急诊医师、相关科室医师)、护士、检验科人员、药房人员、医务处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护工 B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通力合作 诊断救治 早期诊断: 病史、症状和体检 早期救治: 分区、分级救治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对症处理

可能引起中毒食物送检 危重病人优先救治、及时转运分流 相关科室会诊 特效解毒药物

无可疑中毒病人留观

中毒情况调查和处理:发病经过、主要临床表现 发生中毒的地点、单位、时间 中毒人数、重病人数及死亡人数 可疑食物、进食范围及发病趋势 处理销毁中毒食物和切断来源 火灾的应急处理 救护流程

? 1

19、120接到报警电话

? 呼救信息到达当地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当死伤5人以上时启动预案,并向本区 域医疗行政部门报告

? 派出现场救援第一梯队,由专业急救人员组成 医疗救援流程

1.进入火场需佩戴防护面罩,伤员到达安全地点后实施急救。伤员脱险由消防部门负责

2.伤员由火场内撤离或被救脱险后,立即开始救治 3.初步检伤,分类救治

4.优先抢救的伤员:如烟气中毒引起窒息、呼吸困难、呼吸停止者

5.将现场伤亡情况迅速向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包括请求增援(急救人员、设备、药品)

6.登记伤员资料 7.稳定伤情,护送伤员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8.急救医疗部门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共同组成现场指挥部 9.维持现场秩序,畅通救护车进出通道

1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提供接收医院的急诊观察床、手术床位、监护室床位等实时动态

第13篇: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应由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 不能让实习学生或卫生员在预检分诊。

2、急诊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诊处分诊,以免影响预检分诊质量。

3、预检分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和分诊原则,力求准确率>90%,协调各专科问题,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耐心细致,维持良好的就 诊环境,使工作秩序化、规范化、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严防交叉感染。

4、分诊护士接诊后,应对病员做以下必要的护理体检:采集生命征(T、P、R、BP、痛反应)、观察神志精神状态、查看瞳孔变化、对光反应等,简单询问病史,初 步判定病种后转到相应科(诊)室。如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的,由分诊护士指定初诊科室处理,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对可疑传染病员,按急诊科有关制度 汇报及处理。

5、分诊护士应具有冷静机动灵活的头脑,善于统筹安排,分清病员的轻重缓急,决定病员就诊次序及就诊程序。一般将病情由重到轻分为四级。

(1) 一级为致命性的,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2)二级为严重的即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

(3)三级为紧急但病情稳定,即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病员。 (4)四级为病情相对稳定的,多为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病员。

其中一级和二级病员应先进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三级病员应先挂号后入留观室,四级病员作一般急诊处理。

6、对所有转院、110转入、120接入病员皆应先进入抢救室,并详细交接。

7、绿色生命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并通知增援。

8、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专科医生会诊。

9、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做妥善处理,做好解释工作。

10、做好各种登记及各种相关记录,无家属的要立即与家属和单位取得联系。

11、如在短时间内接诊较多类似病症且有相同病史,怀疑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向当班医生、120调度室、院总值班、急救中心领导等报告。

第14篇: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二、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

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极积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2.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犯《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3.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表,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4.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表,并及时上报。

5.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慌报疫情。

6.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15篇: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科学、有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安全做好预检、分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1、我院在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台和预检分诊处,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性高的人员对新进入医院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2、分诊处人员在有新患者进入医院时,应当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导诊至发热门诊。

3、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第16篇:预检分诊制度

仁怀市中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部 2014.3.10

第17篇:预检分诊制度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2013.04.03

第18篇: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19篇:预检分诊制度

5.3.12 预检、分诊制度

l、门诊应设有固定分诊点,对就医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2、预检、分诊工作应由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担任。

3、预检、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4、预检、分诊人员根据就诊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进行分诊就医。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3.13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预检由各诊室接诊医生负责,每位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就诊者的流行病学史和职业史,并结合其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即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初步诊断)。

2、预检后考虑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医生应指引其到传染病门诊(即感染科门诊,亦为我院传染病分诊点)就诊,其中疑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由首诊医生提供防护口罩并指导患者戴好。

3、接到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后,我院应及时成立针对特定传染病的独立预检处,并引导患者独立预检处预检,然后分流患者,将传染病病人引导到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

4、经各接诊处、预检处预检并排除传染病后,分流到普通的相应专科诊室就诊。

5、经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鉴别诊断后,确定为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的,应及时收入传染科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6、预检处、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等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场所和医务人员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并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7、预防保健科和院感科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和院感知识培训。

第20篇: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

一、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它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至挂号台和普通门诊。

二、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师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三、普通门诊医师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立即通知导医,在对患者采取一级防护的情况下分诊到发热门诊。

四、发热门诊医师还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检查,并进行相关处理。

五、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立即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做出临床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六、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应当依次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预检分诊岗位职责
《预检分诊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