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环境方面化学分析员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1 08:35:22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分析员

HR工具箱-职位模版

化学分析员

本范例仅供参考,请酌情修改后再使用

岗位职责

1、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化验/取样/分析/监督工作;

2、完成合乎规范的研究分析报告;

3、负责分析仪器的日常维护。

任职资格

1、化学分析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有1-2年的化学分析相关经验;

3、熟悉各种现代分析仪器及药物分析方法;

4、具备一定的沟通计划及执行能力,具备良好的英文水平和较强的资料检索、分析、整理能力;

5、有良好的工作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荐第2篇:数据分析员岗位职责

数据分析员岗位职责

1、数据分析专员岗位职责

1.参与建立公司的运营管理体系

2.参与编制运营管理的相关模板、工具、工作指引,并持续改进

3.参与编制计划管理的相关模板、工作指引,并持续改进;

4.根据标准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参与制定公司级数据收集的范围;

5.依据收集范围定期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收集,并进行统计、整理

6.依据销售计划的数据,统计、整理生产部门月度生产计划,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7.依据生产计划的数据,统计、整理物资部月度采购计划,保障采购的顺利进行;

8.参与收集、审核相关部门销售计划,保障销售的顺利进行;

9.定期将各类指标与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10.参与建立考核体系,制定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

2、数据分析专员岗位职责

1、使用淘宝营销工具(直通车/淘客/淘江湖/卖霸/钻石展位/焦点图/店铺街)的经验。 

2、负责淘宝店铺及产品在淘宝和互联网的推广,能有效提升店铺及产品的访问量! 

3、制定推广方案并负责实施,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对店铺及产品访问量、转化率数据进行分析! 

4、使用淘宝各项推广工具进行商品推广,达到销售目标所需要的流量。 

5、在论坛上发起一些引人话题性的帖子,吸引点击量。活跃论坛气氛,提高客户黏度。 

6、负责各项活动或者品牌的宣传推广方案的设计、讨论和实施; 

7、对网上店铺的IP、PV、销量、跳出率、地域分布、转化率等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及平时做好竞争对手网站的数据的采集。 

8、精通淘宝直通车竞价排名规则,优化竞价关键字。 

9、熟悉淘宝内部的各种推广方式(如社区、直通车、淘宝客、帮派); 

10、精通淘宝网营销规则,熟悉淘宝网会员的购物习惯和购物心理; 

11、熟悉淘宝网各种营销工具,对站外推广有独到的见解;

12、较强的组织执行策划能力; 

13、精通直通车竞价排名规则; 

14、有媒体资源,懂PS,懂网页代码,懂软文写作的优先录用。                  

15、负责淘宝店铺及产品在淘宝和互联网的推广,能有效提升店铺及产品的访问量! 

16、制定推广方案并负责实施,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对店铺及产品访问量、转化率数据进行分析! 

17、使用淘宝各项推广工具进行商品推广,达到销售目标所需要的流量。

18、负责各项活动或者品牌的宣传推广方案的设计、讨论和实施; 

19、对网上店铺的IP、PV、销量、跳出率、地域分布、转化率等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及平时做好竞争对手网站的数据的采集。 

20、精通淘宝网营销规则,熟悉淘宝网会员的购物习惯和购物心理;

21、有媒体资源,懂PS,懂网页代码,懂软文写作。

3、数据分析工作职责

做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数据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公司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完善基础,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1、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工作仔细认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有较强的需求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3、遵守公司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的规范管理,不虚报,不舞弊,不弄虚作假

4、熟练掌握并操作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PPT, 熟悉ERP软件各报表数据整合

5、做好工作重心的转移, 服从公司安排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6、熟悉公司运作对各部门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给予支持配合

7、编报各类统计数据分析报表,整合汇总、综合分析,按时为上司提供可行性的报告

8、保守公司统计机密

二、工作细责

1、制定货品供应链(采购、配货、仓储、零售、分销、核数等)分析报表及便捷运用模板

2、规范整理各相关部门报表数据库,制定老板报表

3、每天根据信息反馈,核对各仓库及店铺仓储变动表进行校正并提供分析报表

4、每天根据信息反馈,提供各店铺及个人销售情况分析报表

5、每周根据信息反馈,提供店铺及个人销售情况和销售业绩分析报表

6、每周根据信息反馈,提供畅、滞销款报表分析或库存整改建议分析报告

7、每两周根据信息反馈,提供各门店及渠道配货报表或建议分析报告

8、每个月根据信息数据综合分析,为公司各部门制定计划指标提供数据根据

9、每三个月根据信息调查反馈,制定各区域消费群体消费情况数据分析图表

10、每六个月做综合性总结,为公司及各部门改进发展规划提供分析数据图表

11、年底为公司年总结提供各项分析数据汇总制定公司当年综合多元分析数据图表,

12、经上级批准分析指定部门的信息数据需求,支持项目决策分析并协助风险价值评估

13、经上级批准协助参与渠道开发的调研分析及评估

三、优化数据,不断提高分析作用价值

1、收集各项指标,建立相应明细报表及综合分析统计报表,

2、完整统计数据,按时更新,并挖掘利用

3、建立统计数据的多元组合

4、统计分析数据透视功能的改进提高

5、结合公司实际发展和部门发展的合理便捷运用统计数据

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1、发挥统计分析创新意识和应用范围

2、统计分析要注重方式方法

3、统计分析要科学的联系实际发展

4、从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或建议

推荐第3篇:实验室分析员岗位职责

实验室分析员岗位职责

一、主任职责

1、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分析室的科学管理。

3、协调各实验组的工作,使之按时保质完成实验工作,保证公正准确。

4、保证《质量管理手册》的执行,并维护实验的严肃性。

5、组织实验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本室工作会议讨论,处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等问题。

6、收集国内外有关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方法、规范等。

7、负责督促检查本室的资料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8、负责督促检查本室的设备管理员,对实验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保养。

9、负责对本室的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二、分析员职责

1、在室主任的领导下,完成实验室日常实验工作。

2、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规定及实施细则进行各项实验工作,确保实验的准确可靠,对自身的实验工作的质量负责。

3、做好安全以及保密工作,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分析室、不得动用实验仪器及药品以及不得翻阅相关资料记录。

4、严格执行实验人员守则,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5、按规定对实验样品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认真填写实验原始记录,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6、掌握本实验室的各项实验原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各项操作及测试技能;掌握部分仪器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

7、负责或参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工作及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参加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

8、对精密仪器的管理,有专人精心保养,专人精心维护。如分析天平、色谱仪等。非精密仪器需专人保养专人维护。

9、能分辨各类药品的属性,对腐蚀性,有毒性,重金属等危险药品进行适当合理应用并严密的保存,一般药品需分类保存;并贴好标签。做好档案记录。

10、能及时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有有毒气体、有毒物质生成的化学实验,应做好尾气处理及有毒物质收集并适当处理。

11、管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低值易耗物资等: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配置、标定化学试剂;节约利用试剂、蒸馏水。

12、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做到工完料净场清,下班离开时应关好门窗,过周末或大、小长假时应切断分析是电源。

13、坚持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实验技术能力。

14、积极完成实验室主任交给的任务。

推荐第4篇:统计分析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经纪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工作。2.制定公司经纪业务相关考核办法。3.组织实施营业部绩效考核,指导营业部制定内部绩效分配方案。

推荐第5篇:光谱分析员岗位职责

光谱分析员岗位职责

1、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2、质量职责:根据下达的《检测任务通知单》及协议、合同的要求,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光谱分析工作,完成光谱分析任务;接受专业检测责任人(即质量监督员)的指导;接受复核(验证)人员的复核,对检测记录和检测结论负责,对未完成工作任务和质量失控负责;

3、负责光谱分析记录达到规范化要求,做到详细、清晰、完整、真实;

4、编写光谱分析报告,并保证做到公正性、科学性的要求;

5、为客户保守机密,不泄露原始数据、不散发、复制检测报告;

6、严格执行光谱实验操作规程,负责管理,维护光谱检测有关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保持其完好状态,防止发生仪器设备事故,按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的检查使用记录;

7、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8、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专业培训考核;

推荐第6篇:化学分析员上岗资质考试卷

化学分析员上岗资质考试卷

单位:

姓名:工号:成绩: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根据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不同,分析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彼此相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叫误差,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平行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3、将1.65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为1.6。

4、当分析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只能划改,在改动处应有改动人的签名。

5、HRB335级钢筋中化学成分硅元素标准值为≤0.80%,锰元素标准值为≤1.60%,其偏差执行标准为GB/T222-2006。

6、天平可分为机械式天平和电子天平,机械式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电子天平为电磁力平衡原理制成。

7、对采取的试样,常用的手工缩分方法是四分法。

8、滴定管可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9、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为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

10、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器皿,用其分解试样应在铂器皿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内容,正确的在()内打“√”,不正确的在()内打“×”,每题2分,共10分)

1、稀释硫酸时,应在耐热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不断搅拌下,缓慢将水倒入酸中。(×)

2、在冶金分析中,用硝酸氧化后的溶液中常含有HN02和氮的其

它低价化合物,能破坏显色剂和指示剂,一般可煮沸除去。(√)

3、测定钢铁中磷时,可以单独用盐酸分解试样。(×)

4、电子天平安装好,经预热以后,就能使用无须校准。(×)

5、用重量法测定钢中硅含量,取下灼热的铂坩埚时,必须用包有铂尖的坩埚钳。(√)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选出填入空格,每题2分,共20分)

1、在分析测试中,为消除系统误差常用方法有A B C。

A、空白试验B、仪器校准C、对照试验D、增加测定次数

2、下列试剂中,见光易分解的是A C,应用棕色瓶保存。

A、KIB、KCLC、AgNO3D、K2Cr2O7

3、下列属于酸碱指示剂的有A C。

A、甲基橙B、二甲酚橙C、酚酞D、二苯胺

4、吸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A B C D。

A、溶液的酸度B、显色温度C、显色时间D、显色剂的用量

5、在滴定分析中,能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为B C。

A、量杯B、移液管C、容量瓶D、量筒

6、721型分光光度计适用于A。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

7、电位滴定与容量滴定的根本区别在于C不同。

A、滴定溶液B、滴定仪器C、指示终点的方法

8、重铬酸钾法测定铁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主要是C。

A、变色明显B、防止沉淀C、增加酸度

9、将50ml浓H2SO4和100ml水混合的溶液浓度表示为A。

A、(1+2) H2SO4B、50% H2SO4C、(1+4) H2SO4

10、热的浓的高氯酸烟雾遇到下列B C试剂,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A、浓盐酸B、浓氨水C、正己烷蒸汽D、浓硝酸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根据GB/T8170标准有效数字修约规则是什么﹖

答:1.当被修约的那为数等于或小于4时,则该数及其后多余数字都舍去。

2.当被修约的那为数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1。

3.当被修约的那为数等于5时,如5后面数字又并非全部是零时,则进1。

4.当被修约的那为数等于5时,如5后面数字全部是零或没有数时,则看5前一位是奇数则进1,若是偶数则舍去。

2、GB/T4336-2002标准中光谱分析的原理是什么﹖

答:将制备好的块状样品作为一个电极,用光源发生器使样品与对电极之间激发发光,并将该光束引入分光室,通过色散元件将光谱分解后,对选定的内标线和分析线的强度进行测量,根据标准样品制作的校准曲线,求出分析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3、天平使用规则有哪些﹖

答:1.称量前后检查天平是否完好,并保持天平清洁。

2.天平载重不得超过最大负荷。

3.不要把热的或过冷的物体放到天平上称量。

4.被称物体应放在称盘中央,开门取放物体时应休止天平。

5.称量完毕应及时取出所称样品,指数盘转到“0”位,拔下电源插头,罩上防尘罩。

6.搬动天平时应卸下称盘、吊耳、横梁等部件。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制备500ml0.2mol/L的HCl溶液,取含量为37%,密度为

1.19g/ml的浓HCl多少ml﹖(8.3ml)

2、用Fe2+滴定三价锰的方法测定高锰钢中的锰,称取0.2500克试样,分解试样后以H3PO4冒微烟,用NH4NO3将锰氧化至Mn3+,用

0.0500mol/LFe2+标准溶液将Mn3+还原为Mn2+消耗11.35ml,求试样中锰的含量。(12.47%)

推荐第7篇:化学分析员的求职信样文

这篇化学分析员的求职信样文的关键词是求职信,化学分析员,

尊敬的人事经理:

您好!当您看到了这份求职信时,我便看到了希望!

我从智联招聘网站得知公司需招聘分析化验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我对胜任此岗位充满信心。

我是一名**学院08级好范文,所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自2008年9月入校以来,我学习了四年的专业课程。成绩优异,思想上进,四年来分别获得一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次“三好学生”、三次“优秀学生干部”、多次“优秀工作者”、“优秀团员”、“优秀编辑”等荣誉称号。分别获得3次一等、1次二等、3次三等奖学金。我很珍惜每一个学校安排实验操作的机会,要求自己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强化操作技能。性格的开朗活泼,思想的积极上进让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认真的投入也换取了很多的收获,这些锻炼充分培养了我的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公司管理制度的严密,业务效率的客观更加提高了我对工作的喜爱和热情,真心希望我能为公司更大的发展尽一份力量,真心期待与您的见面,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知我面谈的时间,即:电话×××(手机)QQ:×××邮箱:×××

当您放下这分求职信时,我已从心底感谢您,同时要感谢您用一分钟时间对我个人能力的考虑与斟酌.祝愿公司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推荐第8篇: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应化121孟梦婷12113117

引言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各种存在形态及特性、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概述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环境化学即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

环境概况及解决方法 1.1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有害化学品是指任何已经被确认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危害性的化学品。随着工农业迅猛发展,有毒有害污染源随处可见,而给人类造成的灾害要属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最重。化学品侵入环境的途径几乎是全方位的,其中最主要的侵入途径可大至分为四种,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作为化学污染物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形式排放进入环境;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着火、爆炸、泄漏等突发性化学事故,致使大量有害化学品外泄进入环境;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烧过程中以及家庭装饰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后作为废弃物进入环境。

1.2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

我国是化工生产量较大的国家,化工产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要想控制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从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应了解化工厂的污染情况,包括:污染源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环保措施以及周围环境敏感性等。特别应对污染源分布进行调查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同时应了解污染影响类型,如是属于一次污染或二次污染、长期污染或短期污染、可逆污染或不可逆污染、局部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单因素污染或多因素复合污染等等。化学品的污染危害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制定和健全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有害化学品的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环境中排放;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公众监督。

推荐第9篇:环境化学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专门论述。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二、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的概念;环境化学的发展历史;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及特点。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物;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简介。 考核要点:

147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了解环境化学研究内容、方法和发展动态。识记主要的化学污染物,领会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的简要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教学要点:

大气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大气层简介;大气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辐射逆温层;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硫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第三节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

烟流模型基本公式;大气污染箱式模式;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富集离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

考核要点:

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教学要点: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水质模型。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态。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148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第四节 水质模型

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考核要点:

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原理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教学要点: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和它的作用机制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和各粒级的理化特性;土壤吸附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性能;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考核要点:

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征;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归规律与效应。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教学要点:

污染物质在生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和污染物质对机体毒性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数:

149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

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速率。 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氮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第五节 污染物质的毒性

毒性的概念;毒物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机理;毒作用的过程及生物转化机制。 考核要点:

了解有关重要辅酶的功能;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的类型。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教学要点:

重金属汞、准金属砷和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中汞、砷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效应。 考核要点:

了解典型污染物的来源和基本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第七章 有机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教学要点:

150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有害废物的判定原则和进入环境的途径;其中重要的有害化学成分;核工业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与其所含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的地下迁移以及放射性对人体损害的类型和生化机制。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体废物及分类

固体污染物的产生;分类;时空特点。 第二节 有害废物

有害废物的概念;判定;有害成分;进入途径;迁移途径和危害性。 第三节 放射性固体废物

放射性的概念及判定;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主要类型及地下迁移速率;辐射损坏类型和影响因素。

考核要点:

掌握有害废物的判定原则和进入环境的途径;了解其中重要的有害化学成分。掌握核工业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与其所含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的地下迁移以及放射性对人体损害的类型和生化机制;了解放射性衰变速率、放射性活度和辐射量。

三、参考书目

1、Manahan S E,陈莆华等译,环境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2、王晓蓉,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51

推荐第10篇:财务分析员

岗位描述

财务分析员

岗位名称:

财务分析员

直接上级:

财务分析室主管

本职工作:

分析资产利用效益

工作责任:

1.对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2.对集团成本费用资金进行分析。

3.收集、汇总下属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撰写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4.计算集团资产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5.提供集团整体成本控制及业绩考核的分析报告。

6.收集同规模企业的经济活动数据,做出比较分析。

7.进行集团投入、产出分析。

工作范围:

对资产利用效益的分析。

素质要求:【由“普金网”整理提供】

1.基本情况:

2.专业技术:

3.情商要求:

4.其它要求:

- 1 -

第11篇:财务分析员

HR工具箱-职位模版

财务分析员

本范例仅供参考,请酌情修改后再使用

岗位职责

1、全面分析、监督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

2、建立企业评估模型,收集财务信息,撰写分析报告;

3、初审财务报表,提供初审意见;

4、审定实施的财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和决策支持;

5、研究分析公司成本收益情况;

6、协助和配合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内外部审计工作;

7、整理、归类财务分析文件和档案。

任职资格

1、财会、审计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注册会计师资格或会计证者优先;

2、2年以上财务管理领域相关工作经验;

3、熟悉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成本管理和审计等业务流程;

4、擅长财务分析,熟悉财务分析模型,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5、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12篇:化验分析员

滨海金海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化验分析员工作目标责任状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坚持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各项指标,特签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

一、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和部门制订的管理制度;

2、了解仪器性能,按规定调整仪器的各项指标,并按照分析要求对各类原辅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及中间体进行分析检验;

3、完整收集分析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化验报告单、台帐等;

4、保证分析数据准确,结果及时转报有关部门、车间;

5、对公司新品开发提供有关分析数据;

6、保证仪器清洁,环境整洁;

7、分析样品及时留存,并根据要求注明有关事项;

8、做好有关防火、防毒等措施,杜绝不安全因素。

9、知晓本部门所涉及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运行控制要求、MSDS和应急措施,并掌握和运用。

10、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年度目标

1.无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无死亡,无重伤,无急性中毒,无职业病,轻伤频率3~4‰;

2.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3.重大泄漏事故为零;

4.隐患整改率为100%;

5.职业危害治理率为100%;

6.在岗职工培训率为100%;

7.“三废”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污染事故为零。

三、考核

本责任状考核期为壹年,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因工作变动,本责任状继续对被考核的主体生效。公司年终将对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四、本责任状一式二份,化验室主任、化验分析员各执一份。

质检部经理(签字):

化验分析员(签字):

年月日

第13篇:环境化学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学号:1166129108姓名:张华超

呼伦贝尔市农业 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呼伦贝尔市是我 国绿 色种养业较为发达 的地区,随着农 药化 肥等农用物资投的不断增加,工厂及城 乡生 活污水 排放量 的增 长以及规模化养殖场 的 涌现,农业面源 污 染状 况令人担忧.本 文对 主要污染 源及污 染现 状进行了客观评 述,同 时提 出了面源污 染的 综合防 治 策略。

关键词 :呼伦贝尔;农业;面源 污 染;现 状;防治

呼伦贝尔位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土地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00多万hm2。南部与兴安盟、东部与黑龙江省相连,西北和北部与俄罗斯交界,西与西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主要作物有大豆(近年每年播种面积约50万hm2)、玉米(15万hrri2)、小麦(6万hrri2)、油菜(10万hm2)、马铃薯(5万hm2)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绿色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及农业废弃物逐年增多,若现在不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农田污染必将成为限制本地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主要污染源

在呼伦贝尔市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化学农药、化肥、工厂废液和城乡生活垃圾等。

1.2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1.2.1引发作物药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这是面源污染造成的最普遍的现象。如受除草剂污染的农田敏感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即使能生存下来,一般也表现得矮小、畸形、黄化、白化、生育迟缓,其产量品质会受到显著影响。

1.2.2造成安全事故农药、化肥以及其它有毒化合物污染水源、空气和食物后,常引起人、畜、禽和水生生物中毒。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人畜中毒致死事件。另外国内外资料多次证明,许多有毒化合物通过富集,最终引起人身伤害;有些化肥污染水源和农作物后会积累有毒物质,比如氮肥常会转变成亚硝酸盐,人体摄入量超过一定额度,极易诱发癌变。

1.2.3危害生态环境农田受农药污染后,不仅会造成一些有益生物死亡,还会诱发有害生物产生抗性,有时还能激活一些有害微生物,应起人畜疾病。有人报道,2.4D污染后疫霉根腐病明显上升。有些地方剧毒药物污染后,田鼠的天敌大量死亡,田鼠危害明显加重。近几年有毒物质污染河流,已使许多小河鱼虾绝迹。

1.2.4影响农产品出口随着全琼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世界范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空前激烈。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国际市场。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检测手段的加强,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己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出口安全。许 多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农产品贸易保护,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其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是其最常用的借口。

2主要面源污染物及影响因素

2.1化学农药

2.1.1除草剂施用情况:呼伦贝尔市目前 除草剂销售约 占农药 总销售量 的 80 %,是本地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种类,也是最主要 的污染源。现在几乎 10 0%的小麦、油菜和水稻田,90 % 的大豆田,60 %的玉米田每年 都要使用除草剂。有时还要喷施两遍。除草剂污染的影响因素

除草剂本身的 问题:目前常用的除草剂 中,大约有 50 %的种类为长残效类型,如大豆田用 的咪草烟、氯啥黄隆、氟磺 胺草醚、异恶草酮,小麦 田使用 的氯磺隆、甲黄 隆;油菜田使用 的胺苯磺隆和玉米田使用的阿特拉津等等。他们 的大范 围使用不仅使其它敏感作物在2一3a 内无法轮作,连续使用也常造成适用范围内的作物受药害。有些除草剂容易挥发移 ,如2.4一D、异恶草酮、氟乐灵、禾大壮等常造成作业区周围农田污染,引起敏感作物受害 因环境条件不适造成除草效果不佳 时,人们常重喷或补喷,使农田污染成倍增加。使用技术:目前本地农 民科学用药水平有待提高,综合防治的观念普遍缺乏,盲目用药现象较为常见。如咪草烟、豆磺’价格较低,农 民为 了追求最大的除草效果,常使用超过推荐用量 30 %一60 %的剂量用药;用药 时只考虑当年当时的效果,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对 以后 的影响;

2.12杀 虫剂,杀菌剂呼伦 贝尔市农田需要用药防治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草低螟等少数几种。主要病 害有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 的根腐病以及果树、蔬菜 病害。目前常用 的杀虫剂、杀菌剂有:多克福种衣剂、甲拌磷(主要用于小麦、油菜拌种)、拟菊酷类农药(包括澳氰菊酷、高效氯氰菊醋、杀灭菊酷、氰戊菊酷等)、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灭杀毙、丁硫克百威、毗虫琳、艾维菌素、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等。剧毒种衣剂和甲拌磷由于残效期较长,对地下及苗期害虫有较好 的防效,但对天敌动物和施药,有时会造成伤害,有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源。拟菊酷类农药对人畜作物较安全,一旦污染对蜜蜂和鱼类危 害较大。杀虫杀菌剂使用较频繁,使用不当易造成污染。

2.2化肥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呼伦贝尔市化肥用量逐年上升,淋溶和流失也随之逐年加重 。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按、硫酸钱、硫酸钾、氯化钾等,均属速 效化肥。施肥期不适、方法不当、雨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常造成利用率下降,从而加重污染。据调查目前化肥利用率仅 30 %左右,其余部分大 多成 了农田生态及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受生产条件和栽培习惯的影响,加上化肥营养元素有效成分含量高,便于储运和使用,因而化肥仍是 目前农田补充营养 的主要手段,厩肥、秸秆还田、休 闲压青只能在较小范 围内进行。

2.3工业 和 生 活垃圾

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城市治污己引起关注,但工厂废液 污染 河流和 地下 水源 的事件 尚未 从根 本上杜绝,乡镇村屯农 副产品加工点(如小淀粉厂)废液污染也开始逐年增多。城乡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还较普遍,对邻近农 田影响较大,尤其是塑料袋和垃圾粉尘随风飞扬,散落农田,对作物 生长十分不利。

2.4畜禽养殖废弃物 和其 它污 染 源

城镇近郊近年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数量大增,随之而来 的是畜禽粪便、冲洗液污染。处理不及时,不仅污染 空气,还 常滋生虫蝇,传播疾病,污染水源和农田。污染农田,出现亚硝 酸盐积累和作物沤根。地膜覆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温抗早、增产措施,每年使用 面积 都有(l.5-2)万hm2.但地膜 降解慢不宜回收,白色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农场和农户还存在烧荒、焚烧小麦、油菜等作物秸秆的现象,不仅污染空气,有时还可能引起山林和草原火灾 3面临污染的综合防治策略

(1)加强农业环保执法 力度,加强地方法规 的建立和完善,做好农业污染危害性的科普宣传工作,尽快唤起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

(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调动地方和 部 门的积极性,落实防污治污责任制。环保、农业、工商、税务等部 门应统一行动,分工协作,齐抓共 管,坚 持不懈,不 留死角。防治污染还必须打破地方保护,经济发展、兴办工业决不能以牺牲农田生态环境为代价。

(3 )加大面源污染监测检查力度,完善各种机制,增加有关科研投入。争取在短期内彻底摸清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途径、污染物和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积 极探讨化害为利综合利用 的途径,为综合防治打下 良好基础。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 上建立 并完善面源污染的预报预警制度。

(4 )加强农药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施药技术水平。严格控制剧毒及高残留农药 的生产、销售 和使用,鼓励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推广。对高毒高残 留农药能取消的要坚决取消,。综合考虑各项影 响因素,因地制宜 的选取适合的药剂种类和剂 型,充分考虑农药轮 换

、复混、增 加助剂等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使用化学农药应和生物农药相结合,有害生物 的药剂 防治应和农业 防治、物理机械 防治等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施药还要和作物增产提质技术相合,大力培育、引进和推广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提倡保健栽培,逐步减轻种植业对农药的倚赖。

(5 )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 失和淋溶。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增加农田抗灾能力。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保水保肥水平。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不 同生育期的需肥 特 点,测土配方,分层分 阶段施肥,提高化肥吸收利用率。不断改进化肥性能和施肥方法 ,提倡化肥、有机肥配合使用,合理运用化肥缓释剂,增加叶面肥使用面积。

(6) 其他污染源 的综合治理

对于工厂和生活污水应从源 头开始治理,尽量做到分类集中,处理后排放。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排污 费收取额度,同时扩 建污水处理厂,增大 治污能力。生活垃圾也应分类集 中,当作资源进行开发,尽量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不符合环保要求 的地膜要坚决取缔。田间难降解农膜要积极回收利用。养殖场要相对集中,同时治污设施要配套,否则 不予审批。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区,养殖场可以和有机肥厂、农场实行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共同发展。废弃秸秆可 以通过粉碎还田、氨化饲料、作造纸板材原料充分利用。

参考 文献

1谭亚军,李少 难,孙利.农药对 水生态环境的影 响.农药.203,42( l2 ):12~14

2戴奋奋.简论我 国施药技术 的发 展趋 势植物保护.2 004,30(4):5一8

3王险峰,关成宏,辛明远.关于除草剂田间药效安全性评价方法问题的探讨

农药.20 04,43( l):5~9

4苏少泉.我国东北地区除草剂 使用及 问题.农药.2 004,4 3(2):5 3一5

5苏 少泉,腾春红,王春林.欧盟对农药的重新评 定与我国除草剂品种发展

.农药.2 004,4 3(9):3 85一38 8)

6阎任沛,陈 申宽,乔雪静等.呼盟农业 害虫的消长 与防治策略 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2,29~2 3 1

第14篇:环境化学1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主要的环境污染物等。要求同学们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第一节 环境问题

本节主要讲述环境污染;世界上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历程;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临的挑战、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本节内容要点:环境污染;人类生存面临的五大挑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临的挑战、环境保护目标和急需解 环境问题:是指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

a、有害物质对大气、水、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

b、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

c、不可再生资源被滥采滥用

d、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恶臭、放射线等造成对环境的损害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

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世界上曾发生过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发生在1932年12月,重工业排放的SO2使数千人中毒,60余人死亡。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1943年5~10月,造成400余人死亡。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冶炼厂排放的SO2和烟尘,使5911人发病,17人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5~8日,四天内中毒死亡4000多人。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提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大气,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 (6)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内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食用含镉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患者超过280人,死亡数十人。

(7)水俣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居民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导致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机汞中毒者死亡。

(8)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混入多氯联苯,造成13000人中毒,死亡16人。近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200多起比较严重的公害事件。世界瞩目的有下面7起: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农药厂爆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近居民被迫迁走,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亿美元。

(3)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液化气供应中心发生爆炸,死亡1000多人,伤无家可归。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万,死亡2000人以上。

(5)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居民被疏散,伤数百人,死亡31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的污染事故。

(7)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1990年底爆发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来了影响。

2)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低估了环境污染的危能追根寻源。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这次会议是人们对环境问题是,它没有从战略高度上指出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明确环境问题的责任,没有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里程碑。

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我国分别在197

3、198

3、1989和1996年召开了四次全国环境会议,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认识的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世界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区的事情。"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已远远超出国家和地区的局限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界各国关心的大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注意的热点。

3)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 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污染控制技术已取得绝对优势;

● 发达国家研究重点向绿色技术、环境修复与环境安全转移;

● 我国环保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并有扩大的趋势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今后10-2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将面临更大的挑 ● 7%的经济增长-污染防治的压力越来越大

● 小康社会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国际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

2020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

●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 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部分重要生态系统得到重建与修复

● 建设一批生态城镇

● 重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4)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 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 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 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 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 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 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 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 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11.环境监测新技术

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 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 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第二节 环境化学

本节主要讲述环境化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3)环境化学的任务

●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

●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

●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5)环境化学的特点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6)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对于环境化学的研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在各个领域深入发展,出现新的趋势。目前,国际上较为注重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最近,美国环境化学家提出了"为21世纪环境而设计"的响亮口号,号召支持开展以创造无污染生产过程为目的的环境良性化学。下面按分支学科对发展方向做简要介绍:

●环境分析化学

主要集中在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完善、开发,分析对象从无机化合物为主转变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为主;样品仪器分析方法上集中于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重线性提高上。

●环境污染化学

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

大气环境化学:研究对象涉及大气颗粒物、酸沉降、大气有机物、痕量气体、臭氧耗损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空间尺度从室内空气、城市、区域环境、远距离乃至全球。

水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河流湖泊和水库,其次是河口、海湾和近海海域,地下水污染;集中研究水体界面化学过程、金属形态转化动力学过程、有机物的化学降解过程、有机物的化学降解过程、金属和准金属甲基化等方面。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农用化学品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及其对土壤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释放、污染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化学过程和土壤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等内容。

环境生态化学:主要研究农用化学品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效应的化学过程,如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安全等。

●污染控制化学

控制模式从终端污染控制模式(End-of-pipe Control)向全过程控制模式转变,提出了污染预防(Pollution-Prevention)、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和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等一些列污染控制的战略思路,希望生产不产生有害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和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化和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

本节主要讲述环境污染物的定义、类别及主要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主要途径。 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为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环境污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和存在形态;不同的污染物同时存在时,会有综合作用,如拮抗作用、协同作用、相加作用,而导致污染物或增大。

1)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按环境要素分类,包含有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分类,有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类,有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不同功能产生分类,有工业污染物、农业污染物、交通运输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

●按化学污染物分类,可分为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氯化有机硫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等九类。

大气环境化学:研究对象涉及大气颗粒物、酸沉降、大气有机物、痕量气体、臭氧耗损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空间尺度从室内空境、远距离乃至全球。

水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河流湖泊和水库,其次是河口、海湾和近海海域,地下水污染;集中研究水体界面化学过程、金属形态有机物的化学降解过程、有机物的化学降解过程、金属和准金属甲基化等方面。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农用化学品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及其对土壤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温室气体的释放、污染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化学过程和土壤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等内容。

环境生态化学:主要研究农用化学品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效应的化学过程,如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安全等。

●污染控制化学

控制模式从终端污染控制模式(End-of-pipe Control)向全过程控制模式转变,提出了污染预防(Pollution-Prevention)、清洁生产(C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和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等一些列污染控制的战略思路,希望生产不产生有害中间产物和副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化和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2)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

●环境物理效应:主要指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比如噪声、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环境化学效应:主要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如酸雨、湖泊和土壤的酸化、臭氧层地下水污染等。

●环境生物效应:主要指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如大型水利工程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径并影响业废水排放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3)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 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污染物在环境中还原作用、配合作用、水解作用、生物吸收、代谢等。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汞在各环境要素圈层迁移转1-1。

第15篇:环境化学论文

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许洪康 201140710144 摘 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二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年的环境化学发展历程,对环境化学面临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化学;发展与展望;环境化学分析;土壤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该学科是以研究解决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对象,其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国际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70年代为环境化学的形成阶段,80年代以后进入发展完善阶段。1995年,Rowland、Molina和Crutzen 3位科学家因研究氯氟烃(CFCs)损耗平流层臭氧的作用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标志着环境化学在直面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环境问题,并与众多传统和新兴学科的相互融合渗透中,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步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理论与方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成熟。研究尺度则从微观分子水平逐步向局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延伸。各分支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环境化学学科在我国的全面发展,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近二十年国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

与全球范围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同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研究在近20年也有了长足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改善生态环境列入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明确指出“改善生态和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这既表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围绕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迁移转化规律、环境风险评价、污染控制和治理等,在“973”、“863”、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支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许多环境保护的科研攻关和重大研究计划,如国家科技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在典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控制技术,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毒理效应与控制原理,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新方法,典型污染物的环境危险性评价方法学基础研究,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典型POPs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的理论和方法,典型工业过程中UP-POPs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原理,典型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和毒性效应,大气复合污染及其形成机理,典型POPs微界面吸附行为,水处理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及其界面过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水中污染物选择性消除中的应用等方面设立开展了各种层次的研究计划,取得了一批创新性和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研究成果[2]。在天然水质变化与水污染控制原理、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去除与生物降解和高级化学氧化、水质净化的高效生物和絮凝反应器、废水的无害化与资源化、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环境化学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大气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污染评价与防止对策,水体中复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质污染机制研究,有毒化学品生态效应及危险性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筛选,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等诸多领域,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3]。

2近年来各种技术在环境化学上的应用 2.1 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类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担负着为环境科研、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数据的重要任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发现化学分析本身也是一种污染排放源。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试剂,进行绿色分析化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绿色分析化学技术已成为国际分析化学的前沿,其目标是利用环境友好的方法和原理,尽量不用或少用有害化学试剂,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友好的样品处理和富集技术,如微波消解、微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膜萃取等,以及绿色分析技术,绿色分析技术更是成为化学分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2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包括迁移转化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及其模型研究等,主要研究对象是进入土壤系统的重金属和农

1 药等有机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目前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有化肥和农药残留;废物(废 渣、污水和垃圾等)的处理场所;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进入土壤,使土壤随之亦遭受污染;在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富集中心或矿床周围,形成自然扩散晕,使附近土壤中元素的含量超出一般土壤的含量范围。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两大类;氮类和磷类化学肥料;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如铯、锶等;有害微生物类,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大量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各种农药)以及重金属污染物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方向[4]。其研究成果对治理我国严重的土地污染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化工、冶金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排放的未经任何处理废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雨对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周青等在综述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酸致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酸沉降严重危害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和措施,以及化学控制植物代谢减轻酸雨伤害的生态生理学研究近况,认为有关酸雨的伤害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在减轻酸雨伤害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抗逆减灾研究中,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措施具有长效性、简约性和实用性的优点[5]。我国环境工作者就中国酸雨的现状和自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制定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2.3 大气环境化学

20年来中国大气污染化学的研究,大体可归纳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两方面。在对大气颗粒物的表征研究中,已经对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化学组成与存在状态及大气颗粒物来源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认识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此外,在掌握中国大气污染特点的基础上,有关围绕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迁移与转化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大气环保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燃煤和燃油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控制一直是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基础性的化学研究较少。污染控制材料的化学基础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6],除此以外,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研究,对大气可吸入微粒(

还有就是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对于痕量气体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等的源与汇以及它们与大气中际O3或其它活性物种(如OH自由基等)的反应机制,环境效应,已成为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也已开展了氟氯卤代烃、芳香烃等温室气体与自由基的反应及光化学的各项机理研究[7]。如研究了OH自由基与氟利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基础性问题。此外,瞬态物种的分析和监测(如对臭氧层化学反应中自由基的

2 检测)为认识大气化学动态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 2.4 水环境化学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的优劣关系和污染关系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水环境化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物相之间的化学转化过程及其归宿和趋势。在对水体中无机物的环境化学研究中,无机物的形态分布、变化及其生物可给性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如水环境中硫、磷形态的分析及磷形态的生物可给性[8],水相中汞、硒、砷的形态及生物积累[9-11],藻类细胞富集稀土元素的细胞化学行为研究等。

随着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进展,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化学近年也有较快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典型农药、某些致突变物质及污染水体中潜在有毒有机物质的水解、光解、生物降解和吸附/解吸等过程。如多环芳烃在水体中的自净机理,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质形成机理[12],国产新农药单甲脒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由于水污染物有多种不同种类,因此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方法也各有不同。新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重点鼓励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中国科研人员跟踪国际前沿领域,对多种新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其中用半导体纳米粒子进行多相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3],今后多相光催化氧化等新技术应向实际应用和反应机理两方面纵深发展。生物处理法是处理含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有效而廉价的方法,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仍是研究的难点。为此,中国集中力量研究光催化氧化技术及生物技术处理废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和新污控技术,目的是为工业废水或已污染饮用水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并为治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3 化境化学发展展望

正如我们所知环境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加上国外和我国差异巨大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向环境化学提出各种新的需要解决的现实环境问题,因此环境化学发展存在巨大的内在和外在推动力。总结有关发展,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在今后应该关注如下研究。

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仍然是环境分析化学获得质的飞跃的原动力。 例如,色谱技术中的多维色谱由于其高分辨能力可在复杂环境样品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则可完成高度极性和水溶性代谢产物和降解产物的分析和鉴定。先进的同位素质谱技术和手性分离分析技术将在微量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污染源解析中获得更多应用,生物检测生物标志物和被动采样等可反映污染物生物效应和环境风险的新方法将得到更大发展,原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将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置中大显身手。此外,要高度重视新型污染物纳米材料污染物污染物代谢和降解产物的分析技术研究,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的严重核素污染提醒我

3 们必须高度关注核污染的检测预警和处置研究。

环境污染化学研究在贴近世界环境科学前沿的同时,要密切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复合型压缩型结构型和严重性特点 力争在灰霾污染和形成机制,温室气体和室内空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演变趋势及预测,土壤-植物-微生物-动物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环境污染人体暴露途径与食品安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4 结论

环境化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学科的理论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根据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的发展, 无论从任务的需要, 还是从学科发展, 结合全球发展趋势来考虑, 我国环境化学的重点, 应放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及能改善我国环境状况有关的重大环境化学问题的研究、对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中的环境化学研究、对中国特有的重大环境问题中环境化学机理、对促进学科发展任务需要起突破性作用的环境化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应该立足国内, 面向全球, 侧重当前, 着眼未来, 环境化学研究大有可为、大有潜力。

新世纪已经到来, 有机会也有挑战, 期待着全国环境化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必将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远军,李琼花.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西昌学院学报,2005,19(3):61-62. [2] 江桂斌,蔡亚岐,张爱茜.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化学通报,2012,75(4):295-300. [3] 樊艳玲.浅谈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概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3(2):92-93. [4] 高国伟,陈锦凤.中国环境化学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5):92-96. [5] 周青.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J].自然杂志,2000,24(6):315-319.

[6] 陈理.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的新技术[J].化工环保,1997,17(6):336-1341. [7] 曹耀华,杨绍文.纳米二氧化钛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3):37-40.

[8] 韩沙沙,温琰茂.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04,23(2):98-101.

[9] 陶成,邓天龙,李泽琴.水环境中汞的形态及其分析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5):96-98.

[10] 侯明,钱建平.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作用[J].广西科学,2002,9(4):298-301.

[11] 牟仁祥,陈铭学,朱智伟,等.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综述[J].光谱实验室,2004,21(1):27-35. [12] 何争光,蔡春光,蔡伟民,等.自来水中氯消毒副产物MX的形成、转化与致突变性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22(3):319-326.

[13] 曹耀华,杨绍文,金梅.纳米二氧化钛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3):37-40.

第16篇:环境化学论文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去除途径

【摘要】饮用水水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液氯消毒已1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其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在传统净水流程中,一般采用液氯预氧化和消毒工艺。然而,自从发现了氯消毒能产生三卤甲烷( THMs)、卤乙酸( HAAs) 等“三致”化合物以后,对氯和氯的衍生物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及其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控制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积极寻找替代氯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已成为供水界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氯化消毒 消毒副产物 影响因素 三卤甲烷

ABSTRACT

Drinking water qual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chlorine disinfection have been more than 100 years of history, because of its cost-effective, easy to use, in the traditional purification proce, the general pre-oxidation and chlorine disinfection proce.However, since the discovery of chlorine disinfection to produce trihalomethanes (THMs), haloacetic acids (HAAs) and other \"three letter\" compound after its harm to derivatives byproducts of chlorine and chlorine disinfection aris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concerns.Control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and actively looking for alternative chlorine disinfection methods and disinfecta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iorities of the water supply sector.

Keywords:ChlorinationDisinfection byproductsFactorsTrihalomethanes

中氯化消毒副产物进行了全面详查,发现氯

1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 1.1 消毒副产物的发现及危害

1.1.1 副产物的发现

氯为人类控制水致传染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1974 年荷兰的Rook等人从氯化后的高色度水中检测出三氯甲烷以来,对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研究成为国际给水界特别是美国研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另一类非挥发性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的发现,引起了美国 EPA 的高度重视。1989 年对美国35个主要水厂

化副产物中三卤甲烷所占比例最大,卤代有机酸次之,此外还检测出了卤代乙酸( HANs)、卤代酮( HKs) 及氯酚等多种难挥发性的有机卤代物。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在饮用水中还发现了其他消毒副产物。目前已确定的消毒副产物有: 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卤代氰、卤代酮、卤代醛( HATs)、卤代酚( HHBs) ,强致突变物 3- 氯-4( 二氯甲基) -5- 羟基-2( 5H) - 呋喃酮( MX)等。 1.1.2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人们对卤代有机物的危害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对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及其病源学关系的调查分析和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发现饮

用水中的卤代烃类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致癌因子。据美国、日本、加拿大、挪威、芬兰等国的研究,在有机卤代物含量较高的饮水区域,其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发病死亡率明显增高。1981 年在氯漂白纸浆水中发现了MX(间二甲苯),经过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氯消毒饮用水的深入研究发现MX是迄今为止氯消毒自来水中发现的最强的致突变物质之一。国人杨觉雄在1998 年的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译文中就报道MX对大鼠有致癌性。WHO已将MX列入饮用水潜在致突变物,但可能由于缺乏充足的毒性数据,加之分析困难,目前还没有国家或组织规定MX的限定值。通过试验研究二氯乙酸( DCA) 和三氯乙酸( TCA) 对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可以造成哺乳动物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其致癌作用通过损伤DNA引发,均可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另外,这些消毒副产物除致癌外,还会引起人们的肝中毒、神经中毒、代谢紊乱等危害。

1.2 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是指消毒剂与饮用水中含有的天然有机物,两者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即消毒剂+母体化合物( NOM)→DBPs。影响饮用水DBPs生成的因素较多,其中原水中有机前驱物的种类和浓度是其生成的决定性因素。DBPs的前驱物主要是水体中的腐殖酸( HA)、富里酸( FA) 和其他天然有机物。酚类、苯胺、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 也是原水中前驱物质的重要来源。一般地表水污染严

重,污染物种类多,生成的副产物的种类及浓度远远高于污染较轻的地下水。此外,加氯量、消毒程序、氯接触时间、余氯量及源水的pH值和水温均影响DBPs的生成。

2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

目前,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主要从 5 个方面考虑:

( 1) 从源头控制, 加强水源水的保护; ( 2) 采用替代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 3) 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 ( 4) 去除消毒过程中已产生的消毒副产物; ( 5) 制定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2.1 加强水源水保护, 减少水源污染

我国水污染状况严重,作为饮水水源的水环境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水

源环境保护是防止有机物污染的关键环节。只有保证作为水源的水库、湖泊等水环境的安全, 才

会降低出厂水中DBPs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改善水源水质是降低 DBPs 含量的根本措施。

2.2 替换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2.2.1 二氧化氯( ClO2) 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它对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灭杀作用通常强于氯,且其消毒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同时,还可以

去除水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铁、锰、硫化物、氰化

物和亚硝酸盐等。二氧化氯最大的优点是在净水过程中基本不生成有害的卤代有机物,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安全性列为AⅠ级,美国将其列为可替代氯的消毒剂。通过研究发现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污水的遗传毒性,而二氧化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的遗传毒性。湖南冷水江自来水公司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后,出厂水中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含量比采用液氯消毒时要低。但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也有毒性,二氧化氯在管网中比氯更容易消失。 2.2.2 臭氧( O3) 消毒

臭氧作为消毒剂的主要优点是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副产物,其杀菌和氧化能力均比氯强,而且臭氧已经广泛应用于控制三卤甲烷和其他消毒副产物。但近年来有关臭氧的副作用

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臭氧在水中不稳定、易消失,因此臭氧很少作为唯一消毒剂。 2.2.3 氯胺消毒

氯胺的氧化能力比游离氯弱得多,但它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却少得多。焦中志等人在研究氯胺对消毒副产物得控制中发现,将氯与氨氮的比值降至5,能够使单独氯消毒所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减少89%,而二溴一氯甲烷也不再检出。另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氯胺的投加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很小,pH 升高至 8,消毒副产物的总量比 pH 为 7 时减少 82.3%,而一溴二氯甲烷不再检出。通过研究发现, 消毒副产物的浓度及其含溴的程度基本上随着 pH 降低、Cl2∶N 升高而

增大。但是,据伊里诺斯大学粮食科学系的遗传毒理学家 Plewa J Michael 说,最近发现的一种氯胺消毒副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大的。

2.2.4 高锰酸钾( KMnO4) 消毒

高锰酸钾也具有较强杀菌能力,通过试验证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粒状活性碳联用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除污技术, 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水中的卤代有机物及其前驱物质,这样就充分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性。高锰酸盐复合剂氧化腐殖酸会增加腐殖酸氧化过程中三氯甲烷的生成量及水样的卤代活性,使其与氯的反应速度加快;另外,高锰酸盐复合剂氧化与混凝相结合,在不同的投量下,都会降低三卤甲烷的生成量,因此该工艺可以很好的保证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 2.2.5 紫外光( UV) 消毒

利用紫外线杀灭水生传染病菌的优点已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很多工业都将紫外线技术应用到水处理系统中,最新研究表明,紫外线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消除臭氧、降低总有机碳量、解除余氯、用于冷却塔消毒。用紫外光进行饮水消毒的效果与紫外线在水中透射能力有关, 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性有机物和水分子对紫外线都有吸收作用。因此,当水中悬

浮物浓度较高时,消毒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紫外光灯管的功率和寿命是影响处理成本的重要因素。

2.3 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

在饮用水的消毒过程中,原水中的有机

物对副产物的产生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主要是水体中的腐殖酸、富里酸及其他天然有机物。目前去除这些前驱物 质的方法有:

( 1) 强化混凝法。强化混凝法, 即应用混凝的原理有效地去除水中某些前驱有机物。地面水中三卤甲烷的前驱物质主要是腐殖酸和富里酸,它们与水形成大分子胶体溶液,经混凝 处理可有效地去除。

(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良好的水处理剂,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是控制合成有机物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的有效方法。在国外,生物活性炭( BAC) 过滤十分流行,既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又使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膜对有机物的生物产生氧化降解作用,其去除污染物量大大提高,其中对烷烃类有机物去除效率最高,但出水浊度大,处理费用高。( 3) 膜过滤法。膜过滤可分为纳滤( NF)、反渗透( RF)、超滤( UF)、微滤( MF) 四种。水中腐殖酸类的分子量相对较小,分子量变化范围在 100~1000Da,而纳滤膜截留的分子量为200~1000Da,在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可保留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盐离子,所以去除效果最好。但膜的使用寿命短、易污染、难清洗和成本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 4) 生物氧化法。生物氧化法是指借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有机物分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生物氧化技术能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以削减消毒副产物前提物的含量,特别对氨

氮的去除率可达 70%~90%,对铁锰的去除效果也较好。该法经济有效、副作用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处理技术。

( 5)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势能较高的氧化剂 ( 如 KMnO

4、O

3、H2O2

) 等,或光子与氧化剂、催化剂作用( UV- O

3、UV- H2O

2、UV- TIO2) 及氧化剂之间相互作用( 如 O3-H2O2) 产生的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作用,达到氧化分解有机物的目的,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且运行费用较高,尚难推广。

( 6) 组合工艺。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有良好的作用。例如,采用臭氧化—生物活性炭( O3/BAC) 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质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质,可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其中臭氧化对三卤甲烷前质和卤乙酸前质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对卤乙酸前质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三卤甲烷前质的去除效果有限。O3- UV 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总有机碳的去除效果要比单独使用 O3或 UV 好得多。采用预臭氧氧化技术与陶粒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二氯乙酸前驱物质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对三氯乙酸前驱物质的去除效果显著,但对三卤甲烷前驱物质的去除效果不佳。

2.4 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

根据水中生成的消毒副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从饮用水中

除去,也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的方法之一。( 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反渗透( RO) 和纳滤( NF)在饮用水处理中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研究证明,两种膜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都很高,都能使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 试验)呈阳性的水转为阴性,NF对TOC的去除率约为90%,对可同化有机炭( AOC)的去除率为 80%。因此,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新工艺对给水处理产生重要影响。

( 2) 活性炭吸附。有研究报道,采用粉末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和四卤化碳,三卤甲烷去除率为50%,四卤化碳去除率为10%左右。而活性炭纤维( ACF) 对三卤甲烷和四氯化炭的吸附效果比粉末性活性炭更好,更适合于饮用水深度处理。

( 3) 曝气法。曝气法包括吹洗法、摇动法、跌水法和煮沸法, 其中摇动法效果最差,煮沸法的消除率最高,这是由THMs的物理性质决定的。由于煮沸法适用少量饮用水的情况,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吹洗法和跌水法较好。

2.5 制定严格的饮用水标准

为了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1975年美国确定三卤甲烷浓度的上限值为100μg/L。目前,美国准备分两阶段降低饮水中的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最高允许质量浓度标准::第一阶段,三卤甲烷从100μg/L降为80μg/L,卤代乙酸降为60μg/L; 第二阶段,进一步分别降到40μg/L和30μg/L。日本规定二氯乙酸和源头着手来削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的新思路是可行的。

三氯乙酸的标准分别为30μg/L和40μg/L。我国2001年在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中规定::三氯甲烷的最高质量浓度为60μg/L,四氯化碳为2μg/L。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方法中,使用替代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当人们试图改用替代物时,这些副产物毒性可能更大,甚至比试图避免的已有标准的消毒副产物的毒性大出1个数量级以上。

目前的3种氯消毒的替代方案: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 氯和氨结合) ,都会和原水中化合物形成各种副产物,这些新的副产物是否具有毒性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4 结语

从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各种方法看,有多种方法能比较有效地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其前驱物,但都有尚需完善之处,尤其是在

使用这些方法时产生的一些其他的副产物会对饮用水的安全造成新影响,还有应用时的经济问题等,这些都需进行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为达到彻底消除卤代消毒副产物,需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处理单元,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水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强化处理效果。另外,许多研究者也已证明消毒副产物增多的根源在于水源水有机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含量的剧增,因此,从

5 参考文献

[1] 代莎莎, 张春阳, 刘建广,等.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去除途径及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17(3) : 72~75.

[2] 葛飞, 杨天军,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J].湖北化工, 2001,18(6): 23-25.

[3]焦中志, 陈忠林, 氯胺消毒对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J].给排水, 2005, 31(6): 35-37.

[4] 张金松, 尤作亮, 孙昕, 等.饮用水二氧化氯净化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2.

[5] 全旭芳, 吴玉霞, 杨士兴.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 24(1) : 24~26.

[6] 王琳, 王宝贞.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

第17篇:环境化学论文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

学生:生命科学与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22572010022,范辉祥

课程:环境化学

任课老师:杨文卿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地下水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努力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把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战略目标。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来源危害;防治;建议

1.前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目前无比[1]较统

一、完整的表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8—011 )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地下水污染(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 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向着恶化方向发[2][3]展 。许可认为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该视为污染。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2.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污染状况

2.1 地下水资源现状

全国地下淡水的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山区6560亿 m3,平原区2 2 8 0 亿m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m3,其中山区为1970亿m3,平原区为1560亿m3。按赋存介质划分,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500 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1686 亿m3,岩溶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080亿m3,可

,开采资源量每年870亿m3,裂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426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971亿m3。总体上,中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 30%。北方地区70% 的生活用水、60%的工业用水和4 5 %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据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40个城市以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为供水水源,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的供水量占30%。

1

2.2 地下水污染状况

中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无机和有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按种类和性质可分为 4[4]大类 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此外还有放射性物质、生物污染和热污染等。其中比较主要和常见的是无机类型和有机污染类型。 2.2.1 无机污染物类型 ( 1 ) 砷离子

地下水中As的污染源一般来自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溶解等,垃圾填埋场或化工厂也可能产生As污染。As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大多是砷酸根 ( AsO43--) 与亚砷酸根( AsO33--)。As的毒性或对环境的危害不仅和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同的化学形态。

( 2 ) 铬离子

Cr(Ⅲ) 是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但是若浓度过高,或以Cr(Ⅵ) 的形式存在,则对人体产生相当大的毒害。进入人体可危害肾脏和心肌, 离子态的 Cr(Ⅵ) Cr(Ⅵ) 由于其氧化性和对皮肤的高渗透性,

[5]接触皮肤,被认为有致癌作用,并发生变态反应其国家标准限量为50u g /L,是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6-7]之一。

( 3 ) 汞离子

Hg污染源有电池、杀菌剂等化工产品生产,采矿冶金、废物处置及煤烟沉降等。Hg对人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而且一旦转化成有机汞,其毒害更大。20世纪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甲基汞中毒。许多在建与Hg相关的化工厂或冶金企业附近,水中的Hg污染都比较严重,国家标准Hg的限量为1 ug /L 。

( 4 ) 铅离子

地下水中的Pb有可能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研究发现,成人每天摄人量 1mg以上时一会造成慢性铅中毒。Pb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Pb能对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产生危害。

( 5 ) 氟离子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饮用水适宜的氟浓度为0.5~1.0mg/L。当饮用水缺氟时,易患龋齿病,但摄取过量的氟又会损害人体健康。

( 6 ) 硝酸根离子

硝酸盐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化肥的使用、动物排泄物、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沉降等。婴儿摄人硝酸盐会产生低血氧,其质量浓度超过 4 m g /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食管癌、胃癌与致癌物亚硝胺及其前

[8-9]体物 N O3-- 和N O2--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 。 2.2.2 有机污染物类型 (1)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

氯代溶剂广泛应用于脱脂、干洗等现代工业中对地下水质的威胁最大,普遍出现在城市地下水中。在美国,大城市和小城镇地下水都普遍发现污染。美国环保局对39个小城镇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检 测

[10]结果表明,在处理过或未处理过的地下水中都发现了11种挥发性氯代链烃 。

(2)城市垃圾填埋

2

在一些填埋场和堆放场,随着时间增长,场下的土壤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达到饱和,甚至过

[10]饱和,达到最大吸附量后,污染物会沿着地下水流向作扇形扩散,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3)石化污染

水源的工业城市,由于一系列的石化生产企业坐落在水源地上,生产、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得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己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发[11]展。

(4)农用化学药剂的施用

农药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欧共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用户,亚洲地区使用的农药超过 3 0 0种。

(5)空气中污染质的沉降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质的干湿沉降也是地下水中有机污染质的来源之一,如多环芳烃类。

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3.1 间歇入渗型

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 q 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3.2 连续入渗型

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 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3.3 越流型

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 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 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3.4 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此种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4.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危害

( 1 ) 严重损害居民的身心健康,导致霍乱、血吸虫病、痢疾等疾病的流行。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

3

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

( 2 ) 由于地下水平均循环时间很长,在接近水位地方的往往是一年左右,而在深处蓄水层的循环时间可以长达数千年,所以一旦被污染,很难被清除,当然更无法被有效利用。但是水资源作为工业的血液和农业的命脉,支撑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可用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就会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而为了维持城市正常运转,人们不得不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寻找新的水源。

( 3 ) 地下水污染近几年来在许多地方突出地表现出来,从污染物类型来分分为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石油及化工产品苯及其同系物、苯酚、高分子聚介物等有机物都是生物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有许多是致癌物质,所以说地下水中石化产品的广泛存在,是构成全球性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中含有超量的汞、铬、氟、砷及铅 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每种物质的超量存在都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都有蓄集作用,即通过生物链的传递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造成的危害也 就越来越大。它们可以在人体的肝、肾、脾以及脑组织、骨组织等重要部位富集,长期饮用含超标汞的地下水会引起肝炎、肾炎、运动失调等疾病,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生。镉在人体中有很强的富集作用,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引起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肝、[12]肾和骨骼等。

5.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国外,尤其是欧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法。中国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方面已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刚刚起步,工程应用实例不多。1980年初首先由山东省地质局等单位在济宁市郊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为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的[13]地下水水质模型。1 9 8 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应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了在渗流区有抽水井条件下的

[14]二维溶质迁移及在自由表面上有人渗补给时二维渗流中的溶质迁移问题。此后,许多学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其中对流弥散模型是使用最多的数学模型,许多研究者将该模型加 以修

[15-17]正以使模型适 用于不同的工程情况。国家环保局与清华大学于1991年一1995年以山东淄博大武

[18]水源地石油类污染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在10k m² 范围内布置了213口抽水井和观测井。监测资料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平均达 到1.0m g /L,最高达到30m g /L。

[19]胡国臣、张清敏等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研究了向土壤中掺人活性炭纤维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将活性炭纤维掺人土壤中,可以强化土壤反硝化作用,防止硝酸盐氮对地下水的污染。这种防治技术简单、有效,并且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皆佳。吕[20]春玲、李烨等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认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某地区、市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1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行的有关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中国的地下水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在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中,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虽然有交叉,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的责任分工却不明确,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人为地将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割裂开来,造成多头管理,使得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无法明确, 地下水污染监测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测网络和管理体系,监测制度不统一,监测工作管理不到位;中国缺乏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实时监控,缺少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预警评价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体系,遇到突发或长期污染事件,难以准确迅速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卓屠地下水污染坊治技术研发与工程实

4

践都处于落后状态,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一旦发生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很可能是难以逆转的。

6.2 建议

针对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 1 ) 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

( 2 ) 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网,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重点污染地区(段)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

[21]特征,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 3 ) 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为保证对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污染应急保障体系,对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及时预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的蔓延。

( 4 )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中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十分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因此,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投人十分必要。一是可以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并将实验成熟的治理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信贷、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7.结论

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应遵从清洁生产、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弄清污染源与污染物质,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多单元组成、多级处理,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比较后,必要时要开展治理工艺试验研究。

地下水有机和无机污染研究和治理将给水文地质和环境工程研究带来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革新,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地下水科学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外对地下水污染研究的总的方向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中国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大力关注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使地下水污染研究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玲,鄢贵权.浅谈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J ].贵州科学,2009,27(4): 86—90. [2] D D 2 0 0 8—0 l,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s ].2008.

[3] 许可.略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J ].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3 ):l 4.

[4] 王燕飞.水污染控制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0.

[5] 李艳廷,李方.环境中无机铬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12 ( 5 ):476—481.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344—351.

[7] G B 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 ].2006.

[8] 蔡鹤生,刘存富,周爱国等.饮用水污染与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性探讨[ J ].地质科学情报,2002,21( 1 ) :91—94.

[9] 罗泽娇, 靳孟贵.地下水三氯污染的研究进展[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 ( 4 ) :65—69.

[10] 王昭,王慧珍,石建省等.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J ].勘探科学技术,2008,6: 23—27.

5

[11] 李广贺.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场分布特征研究[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5,1:52—58.

[12] 王玉秋,钱茜.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J ].山东环境,2006,增刊:204—205.

[13] 王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综述[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6,16 ( 6 ) :1—4.

[14] 张红梅,速宝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 (3) :70—74.

[15] 郑西来,钱会,席临平等.地下水系统中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转移研究[ J ].勘察科学技术,1998( 1 ):26—29.

[16] 蔡绪贻,陈明佑.利用地下水污染事件的观测资料估算弥散度[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20 ( 2 ):101—105.

[17] 丁家平,李樟苏.地下水弥散系数的野外试验新方法[ J ].水利学报,1998( 8 ):38—42. [18] ZHU kun,CHEN hui,Li Guanghe,eta1.In—situ reme —diation of petroleum compounds in groundwater aquifer with chlo -rine dioxide [ J ].Water Research,1998,32( 5 ) :1471—1480.

[19] 胡国臣,张清敏,王忠等.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研究[ J ].农业环境保护,1999,18( 5 ):228—230.

[20] 吕春玲,李烨,孔凡林.鸟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J ].环境科学动态, 2002,( 4 ) :24—27.

[21] 范春辉.浅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 8 ):35—37.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gre in our country

Huixiang Fan 122572010022

Supervisor: Wenqing Yang Major in Applied chemistry

Mi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Groundwater is the mankind\'s precious water resources.Due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it are suffering from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imminent.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pollution way and the research progre of pollution prevention.And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China.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ed.Trying to make guidelines for combining prevention, prevention and cure,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a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urba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s a strategic goal.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Sources of hazard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s

第18篇:环境化学重点

简答

1光化学烟雾(洛杉矶):①定义(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②性质(氧化型烟雾,蓝色,由汽车排气引起。)③污染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PAN,醛类),④形成条件(a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存在。b大气温度较高,24℃以上。c有较强的阳光照射d湿度低e臭氧浓度高。),⑤日变化曲线(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高峰在中午或稍后)⑥燃料(汽油,煤气,石),⑦易发季节(夏,秋),⑧毒性(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臭氧等氧化剂具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硫酸型烟雾(伦敦烟雾):①定义(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由二氧化硫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②性质(还原型烟雾,黄色,由燃煤引起。)③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雾等)④形成条件(白天夜间连续出现。气温低4℃以下,湿度较高,日光较弱,臭氧浓度低。)。⑤易发季节(冬季。)⑥毒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2离子交换吸附与专属吸附区别和特点:区别:①非专属吸附(发生吸附的表面静电荷为负;金属离子作用为反离子;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为阳离子交换;吸附时体系PH>零电位点;吸附发生在扩散层;对表面电荷无影响。)②专属吸附(发生吸附的表面静电荷为正,0,负;金属离子作用为配位离子;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为配体交换;吸附时体系PH为任意值;吸附发生在内层;对表面电荷的影响为负电荷减少,正电荷增加)。特点:①离子交换吸附:定义(由于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因此把这种吸附称~),属于物理化学吸附,是可逆反应,而且能够迅速的达到可逆平衡。该反应不受温度影响,在酸碱条件下均可进行,其交换吸附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及吸附剂性质等有关。从概念上解释胶体颗粒表面对水和金属离子的吸附是有用的,但是对于那些在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的现象无法解释。②专属吸附:定义(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专属吸附作用不但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在水环境中配合离子,有机离子,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的专属吸附作用特别强烈。吸附发生在胶体双电层的Stern层,被吸附的金属离子只能被亲和力更强的金属离子取代,或在强酸性条件下解吸。专属吸附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的表面也能进行。

3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区别(水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机物的溶解度相关,放出的吸附热量小。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前者主要靠范德华力,后者则是各种化学键力,如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π键。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的,并存在竞争吸附,吸附过程要放出大量热。

4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两者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氢离子和Al离子的贮存库,潜性酸度是活性酸度的储备。

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二次释放诱发因素:a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这是金属释放主要途径之一)b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沉积物中耗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急剧下降,并将使铁锰氧化物部分或全部溶解,故被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金属离子也被释放)c降低PH(金属离子释放量随PH升高而降低。PH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氢离子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d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配合剂可以与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 名词解释

1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3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和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

4毒物的联合作用: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eg:四氯化碳与乙醇,臭氧与硫酸气溶胶)相加作用(=。eg:丙烯腈与乙腈,稻瘟净与乐果)拮抗作用(<。eg:二氯乙烷与乙醇,亚硝酸与氰化物,硒与汞,硒与镉)独立作用(指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中单项毒物的毒性。eg:苯巴比妥与二甲苯)

5土壤酸度: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叫有效酸度,用PH表示。氢离子来源主要是土壤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大气酸沉降是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潜性酸度(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当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使土壤PH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

6汞的生物甲基化: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微生物利用体内的甲基钴氨蛋氨酸转移酶来实现甲基化的。该酶的辅酶是甲基钴氨素,属于含三价钴离子的一种咕啉衍生物)

7效应: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

8反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和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

9氮的微生物转化:同化(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机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的过程)氨化(所有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成氨态氮的过程)硝化(氨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固氮(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分子氮转化为氨的过程)

10硫的微生物转化:硫化(硫化氢,单质硫等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

2-程。硫杆菌和硫磺菌最重要。H2S→S→SO4)反硫化(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作用下

2-进行还原,最后生成硫化氢的过程。脱硫弧菌最重要。SO4→H2S)

11.ED50(半数有效剂量)/EC50(半数有效浓度):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毒物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

12.LD50(半数致死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半数有效剂量/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

13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注意: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能力越强。

1八大公害:富山事件(Cd中毒,痛痛病);米糠油(多氯联苯);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污染水体);四日市哮喘事件(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废气);伦敦烟雾事件(燃煤);洛杉矶光化学雾烟事件(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马斯河谷事件(SO2及SO3引起);多诺拉事件(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作用的产物)

1.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散逸层。

2.大气温度层结: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

3.大气垂直递减率r:表征大气温度层结。对流层(r>0) 等温层(r=0)逆温层(r

4.逆温分为:①近地面层的逆温(辐射,平流,融雪,地形),②自由大气的逆温(乱流,下沉,锋面)

5.辐射逆温:①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降温形成的。②多发生在距地面100-150米高度内。③最有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④有云和有风都能减弱逆温。⑤风速超过2-3m/s,逆温就不易形成。⑥温度下降,逆温层厚度变厚,清晨最厚;温度上升,逆温层近地面处首先破坏,自下而上变薄,最后完全消失。

6.大气稳定度:①由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决定,②与大气垂直递减率r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rd 有关:稳定(rrd),③r越大,越不稳定;r越小,越稳定,甚至逆温或等温,对大气垂直运动有巨大阻碍,污染物难以扩散。 7.自由基来源:①HO(清洁大气:臭氧光解;污染大气:HNO2,H2O2的光解),②HO2(醛类光解;H和HCO与氧气反应;亚硝酸酯和过氧化氢的光解;另外若CO存在,促进HO2产生),③R(乙酸丙酮光解;O和HO与烃类发生摘氢反应),④RO(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⑤RO2(烷基与氧气结合) 8.酸雨:①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以硫酸为主,②降水PH下降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硫酸,硝酸,亚硝酸,③关键性离子:硫酸根,钙离子,氨根离子。

9.大气颗粒物分类:总悬浮颗粒物TSP(10μm);飘尘(

001.吸附等温线分类:H型,F型,L型(G=G*c/(A+c))G为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2.等温线:①溶质浓度甚低时,初始阶段为H型,浓度较高时,曲线可能为F型,但统一起来都是L型的不同区段。②颗粒物对重金属吸附量随PH↑而↑。

3.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溶解规律:固体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具有两性的特征,它们和质子或羟基离子都发生反应,存在一个PH值,在该值下溶解度为最小值。在碱性或酸性更强的PH值区域内,溶解度都会变得更大。

4.pE↓,电子浓度↑,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还原性越强;pE↑,电子浓度越↓,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氧化性越强。 5.腐殖质分类:腐殖酸:(溶于稀碱,不溶酸),富里酸(溶于酸和碱),腐黑物(不溶于酸,碱)。1.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分类:①致酸离子(H+,Al3+)②盐基离子(Ca2+,Mg2+,K2+,Na+,NH4+) 2.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铁体系,锰体系,硫体系,有机碳体系,氮体系。

3.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①旱地Eh>水田,②Eh>700mV(土壤完全处于氧化条件,有机物迅速分解);Eh=400-700mV(氮素主要以NO3-存在);Eh<400mV(反硝化开始);Eh<200mV(NO3-开始消失,NH4+大量出现);Eh=-100mV(土壤渍水,Fe2+浓度超过Fe3+);Eh<-200mV(H2S大量产生,Fe2+变成FeS沉淀)③pH↑,则Eh↓,氧化性↓。

4.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性机制:①植物根系作用②重金属与植物细胞壁结合③酶系统作用④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1.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消耗能量),胞吞和胞饮。

2.N的微生物转化:①同化②氨化③硝化④反硝化(条件:厌氧环境,环境氧分压减小,反硝化加强。有丰富的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⑤固氮

2-2-3.S的微生物转化:①硫化(H2S→S~SO4)以硫杆菌,硫磺菌最重要。②反硫化(SO4→H2S)以脱硫弧菌最重要。

1.Cr:①pH>4,Cr3+沉淀②强碱性介质中,遇氧化性物质,Cr3+→Cr6+,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被亚铁离子还原成三价铬。

第19篇:水质分析员年终总结

在工作中,当一年的工作结束之后,是要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反省并找出问题所在。本文的内容是水质分析员年终总结。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水质分析员年终总结【1】

二零一一年是不平常的一年,电石厂化验室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全体化验员工的支持配合努力下,化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整个化验室员工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每一次都是进步和成熟的标志。

化验室主要职责出厂装车、进厂原材料检验和出炉、出厂电石化验。大家各负其责、全面完整地保证着全公司电石生产、电石保管、电石出厂各环节的质量。它把脉着公司质量的每一道槛,全室员工无时无刻不在扫视着,奔波着,劳累着,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发展,全面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做好每小时监测工作。

1.电石生产质量控制放于首位。

电石质量是公司生命的源泉,电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单位的效益和信誉,严把质量关,保证使每小时检验数据准确无误。因此,化验室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当生产任务与检验质量发生矛盾时,化验室坚持质量第一。当电石检验质量控制发生波动的时候,质量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加标样分析、留取样品分析,还和生产部门一起思考。检验质量是化验室的生命,所以化验室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提高化验室检验准确度而进行的,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下大力气。对平时在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每位员工沟通,促使大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具有了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

2.认真查隐患积极反“三违”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二零一一年,由于公司推从安全生产、节能增效,我室认真执行公司和电石厂文件精神,生产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为做好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从一度电、一滴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岗位员工,将检验完毕缩分出来的多余样品放回料场,将检验留存的到期电石样品放回电石锅内,为公司节能降耗尽了大家的一份力量。

二、认真执行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有制度不执行等于零,有检查不考核也等于零,制度就是为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而提供依据。因此,各项制度和作业指导书修改后我就要求各岗位严格遵照执行。

首先抓好取样工作。在作业指导书中规范了原料、出炉热样的采取工作,确保分析样的真实性;其次对化验室的仪器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校验,确保了各测量检测装置的准确;再次认真做好抽样对比工作,将其纳入个人考核制度中,对化验员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化验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态度更加端正。

在质量考核时,严格按照公司计划对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并严格执行公司对外合同,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公司遵循的安全原则,化验室对安全毫不放松,积极探索更安全的途径,把安全做实做细。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冬季来临取样路面较滑,借鉴其它车间出现的安全事故对全室员工进行通班警示教育,查找分析事故的原因,如何提高自我防范、防护的措施,对本室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测定分析仪器,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保管发放设立一定的程序制度。部室员工坚决做到四不伤害原则,把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

四、摆正位置,做好配角、当好参谋

部室员工首先对本室里的工作,能尽职尽责,相互沟通、提出合理建议和主张。其次,好多骨干员工有统筹兼顾的意识,当好参谋和助手,平时在工作中员工出现的工作过失,与制定的考核挂钩,做出的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总而言之,他们个个能够做到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

五、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协作发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有和谐与凝聚力,工作才能形成合力。电石厂化验室积极开展员工业务培训和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全体员工就有了精、气、神,也许就是这种精、气、神的指引,他们都非常注意和谐、融洽同事关系的处理,遇事总是大家一起商量,领导真心实意地听取同志意见,严于律己,诚恳待人,尊重同志,关心同志,设身处地为同志着想,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好领导和同志,同志和同志之间的协调工作,多和大家交流思想和感情,做大家的知心朋友,努力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促进了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

六、服务奉献,开拓创新,勇争一流

作为一名化验室领导,始终认为当领导就意味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奉献,不求索取,公正廉明,身先士卒。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秋风萧瑟,天寒地冻,不管什么时候,在生产一线和电石棚下,都可以看到身影和听到声音。化验室领导同时率先学习,带头学习,一起学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好表率。正因为以身作则,甘于奉献。所以形成了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的良好管理风气。所以工作开展得也非常顺利,化验室形成了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创先争优态势。大家以服务奉献、开拓创新、勇争一流为荣,连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抓质量、战高温、保安全,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创造了不菲的业绩。二零一一年电石积压库存大、风化严重。为降低电石风化造成的损失,化验室注意做好风化电石粉末合理搭配装车工作,将全年粉化电石粉末全部搭配完毕,给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装车员工流失率大,管理难度高,我室在今后将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因电石风化严重装车困难时不来上班的员工在经济上进行严肃处理。供销部门切实解决电石销售问题,确保电石库存合理,降低装车难度

水质分析员年终总结【2】

一、组织管理:

在这项管理内容中将建立适合于企业整体运营的组织机构(见企业组织机构图)。以上的企业组织机构能够使企业在管理上实现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这里将拟定和实施适合于企业整体规划的《组织管理制度》。即部门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具体工作流程在下面的阐述中予以说明。

1、拟定和实施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主要是部门负责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2、拟定和实施企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各个岗位实际的工作目标和责任,确立第一责任人,实行首问制和80:20原则。

二、人事管理:

这里将拟定和实施适合于企业整体规划的《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其内容主要从人员甄选录用、人员培训、人事调整管理、人事考核评议、员工激励、员工考勤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生产管理:

这里将拟定和实施适合于企业整体规划的《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确立,各道工艺建立质量控制点(由质检部门进行生产环节各项指标的内控过程),工艺工序的服务意识,实现逐级负责制,个人利益与量化指标挂钩,降低成本消耗和工艺流程失误,降低不合格品和废品的发生率。同时制定各级工艺操作规程的岗位职责(生产系统员工劳动纪律、工艺纪律、质量标准等处理(评分制))。

四、财务管理:

这里将拟定和实施适合于企业整体规划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对企业成本核算、资金周转、审批手续等方面的规定。

五、营销管理:

营销工作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地位相当突出,需要营运和销售两个环节来完成。其实质性工作需要创新、发展、务实的思路来完成。具体说明在下面阐述。

以上几个方面是企业管理的总体纲要。关于能否有效的实施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六、对于组织机构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实质性问题的说明:

(一)办公室:

1、保卫:外来人员的初步接待登记工作,需要事先与办公室人员建立沟通方可是否接待。外来文件的收发、上传。员工出入监管。车辆出入盘查登记。厂内安全、四防、环境、设施、照明、建筑等方面的检查和上报。

2、食堂:伙食的标准、卫生、采购财物的检验和成本核算。就餐人员的管理和安排等问题。较少浪费。

3、宿舍:住宿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外来人员的安置问题)。环境卫生及财物的管理问题。

4、外事:处理或直接上报。

5、卫生、环境、设施:采用“分担区平面图”,确定责任的划分。同时可以采用“现场管理大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周、月、季、年的情况总结内容。

6、劳保、福利:劳保实行定期定额发放管理或以久换新,防止随意性。

7、车辆:行车记录和百公里耗油或者大包干制。

(二)人力资源:

1、招聘:由企业各部门主管上报招聘岗位,确定岗位招聘标准和条件,组织面试流程。

流程:发布招聘岗位→填写招聘人员甄选表→甄选→通知→面试或笔试或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提供相关资质文件)→介绍企业概况和相关管理性文件规定→复核→试用或录用→企业人员介绍

2、培训:主要是岗位技能、能力、素质方面。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采用会议、参观或者委培等形式(确定议程)。培训中强调真实性,以试题的形式择优录用、选拔、晋升、储备人才。特殊岗位应定期培训(会计、电工、技工、电脑等方面人员)。

3、劳资:主要是考勤制度的实行和审批。

流程:签到(出入厂时间、收回)→门卫监管→主管复核→主管部门上报→第一责任人审核→报表→审批→上报→发放。

4、绩效: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评比工作。确定最佳员工、优秀员工、先进员工(必要设立特殊贡献员工)。其中涵盖日常的奖罚性文件依据。采取以比例分配、差额选举或定额的形式。

5、档案:建立部门编码→文件台帐→输入→输出→借阅凭证等程序。

6、奖罚:根据国家关于劳动用工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执行。

(三)关于企业文字综合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情况说明:

1、企业文字综合:收发文件的格式、内容和归档、保密问题。

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和年审工作,此项工作十分繁杂。

(四)采购:

定点、定价,执行采购计划上报审批手续,实现质优价低(货比三家),防止高买低卖的现象发生。其中涉及合理采购、价格、资金、发票等问题。财务部门的审批和保管、使用部门的验收。

七、生产部:

(一)各车间:车间主任负责制。对员工的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有评价。完成工作计划。对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核等情况监管、安排生产和涉及情况的总结(早会)。强化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有效实施和控制。

(二)设备动力:保证设备动力的正常、合理运行。修旧利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发现和处理。在“现场管理大检查”中积极配合。做好制作、安装、报修、检修计划和工程实施的合格交工。总之,是服务部门。

(三)锅炉:关于大、中、小修的工作和保障正常生产,归属设备动力。特别对锅炉的整体运行(引风、鼓风、除尘、煤质、软化水质等情况),冬季供暖,做好工作记录,同时对跑、冒、滴、漏问题处理。更多详情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四)保管:此部门的职责划分和部门归属问题有待于确立。保管工作相当重要。应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实施,做好产成品、半成品的标识和完好率,帐目的建立和库存的实际清点,防止积压和浪费。领用、借用、使用情况、出入库手续的逐级完善,同时财务、生产的合理协调。

第20篇:投资分析员个人简历

投资分析员个人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 某某某

出生日期: 1983年9月

性 别: 男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 族: 汉族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76

求职意向

工作方式: 全职

求职意向: 证券分析师

工作地点: 不限

薪水要求: 2000-3000元

教育情况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年度: 2006年

所学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院校: 某某学院

英语水平: 国家四级

工作简历

2006年7月—2009年6月某某投资集团投资分析员

工作内容:

辅助职业操盘手工作,负责topview数据整理、股票资金跟踪;

搜集、整理各大券商机构晨报及分析报告,并向领导汇报等;

搜集股市市场信息,撰写股评及公司分析报告;

负责部门的资料档案管理以及内勤。

技能特长

取得二级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

三年股票投资及分析经历;

精通各种指标编写,能根据需要开发股票池分析模型;

擅长通过大智慧金融终端软件和编写预警对股票资金跟踪,进行超短线操作;

具有一定的操盘经验,对盘口的认识较深;

金融知识扎实,熟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能撰写股评及公司分析报告。

自我评价

积极进取、乐观大方、正直诚信(本文来自中http://www.daodoc.com 转载请注明!)是我的性格;吃苦耐劳、认真踏实、责任心强是我对工作的态度;谦虚谨慎、积极向上是我对生活的态度;三年的投资分析员工作让我积累了丰富的证券投资和分析经验。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388888888

电子邮箱:

环境方面化学分析员岗位职责
《环境方面化学分析员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