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如何有效解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6 08:35:44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企业各岗位职责解读

保安队长岗位职责

一、接受部长的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对治安、车辆管理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安排管理处的临时工作任务。

三、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并检查每周、每月工作执行情况,做好检查、考核记录。

四、负责处理治安要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

五、定时、不定时对各岗位执勤人员的工作进行巡查、督导。

六、对因下属玩忽职守、屡次不不遵守治安工作手册规定,导致投诉或造成较大损失的负领导责任。

七、热情接待租户,及时处理对治安的投诉并做好记录。

八、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发生火警,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九、负责对保安队员的奖惩。

十、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清洁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本辖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分管责任区内做到无浮尘,无卫生死角、无杂物堆放、墙面无污迹、地面整洁卫生。

三、负责报告责任区内的上下水管,阴井盖及公共设施的损坏情况。

四、负责纠正有损公共卫生、设施的人和事等不良行为。

五、负责区域内的垃圾收集工作。

六、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绿化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责任区内的绿化环境卫生,草坪内无杂草、杂物、残枝败叶。

二、负责对树木、花草定期浇水、施肥、培土、整形、修剪、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

三、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要精心培植、细心照料、保证树木、花草的生长,防止死株。

四、花木的死株、病株要及时清除、缺株要补植。

五、熟悉、掌握园区内绿化面积及花草树木生长特征或布局,了解不同植物的品种及数量,讲究艺术、构图造型要新颖,提倡科学管理。

六、做好绿化植被的登记工作汇编存档。

七、做好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记录日志。

八、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保安员岗位职责

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以军人的风度处事。

二、维护园区的治安秩序,确保承租户财产和人身安全,保证不发生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保障厂区的安宁。

三、当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离岗、脱岗、不能睡觉、打瞌睡、不准干私活。

四、值班巡视时要保持高度度警惕、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园区。发现治安、刑事和火警等紧急情况,要果断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

五、熟悉掌握有关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设施的使用及公司《紧急应变处理方案》的具体要求。

六、爱护保养好保安器械、警棍、对讲机、防盗监视器等设施,交接班时要保证正常使用。

七、做好值班室(岗亭)内外卫生,保持整洁,并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不让无关人员进入闲聊和玩耍。

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车辆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园区的正常秩序和安全,保障道路通畅,现就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出入园区作如下规定:

一、本园区工作员工的代步车辆凭《停车证》进、出,但不得随意停放。

二、外来车辆因事需进入园区,必须说明事由,经同意后,在值班室登陆记,取得《临时车辆通行证》方可进入,出门时,必须配合门卫工作人员的检查,携带物品要有物品《出园通知单》。

三、驾驶员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安人员有义务进行协助,但对车辆损坏、物品被盗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放园车辆必须减速慢行,要停在泊车场内,不得在马路中和花坛边乱停,对破坏花坛、树木和其它建筑物的车辆,应由驾驶人照价赔偿。

五、进园车辆必须缴纳泊车位费和临时停车费。

六、对不遵守上述规定,不服从管理的,将予以扣压行车执照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消防监督员职责

一、在总公司领导下,具体负责园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贯彻落实并执行有关消防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坚持严格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三、经常开展群众性消防法规、常识、责任制的宣传教育,组织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员进行业务学习、训练、督促落实有关企业责任制。

四、坚持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有关企业消除火险隐患,遇有紧急不安全因素,应指令先行停止作业,并立即做出处理整改。

五、对企业消防设备、器材的质量和正确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六、若出现火灾事故,亲临火灾事故现场,组织员工扑救,并负责查明火灾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七、若出现事故,须具体组织火灾事故的调查,按照“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处罚不放过、企业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的要求,认真处理。负责统计分析火灾、火险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八、其它需协助的消防工作。

员工消防共性岗位职责

一、消防安全事关企业的效益、声誉和员工、客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借口影响和损害消防安全。

二、每个员工都是义务消防员、安全员,认真学习消防知识,自觉遵守安全服务规程,严格执行稳中有降项消防安全制度,努力达到“三懂三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处理火险事故、会报警)。

三、保持安全出口、消防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无违章用火、用电、吸烟、不随意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杂物。不冒险蛮干、发现他人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劝阻或制止,并报告主管领导。

四、及时正确处理火险苗头,发现火灾、迅速报告,接到指令后准确地报警并积极扑救。

五、对本岗配置的灭火器材、设备,做好常维护、保养、保持完好、整洁、专物专用,发现故障及时反映。

六、自觉接受领导和消防监督员的检查指导、积极参加消防学习活动。

承租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消防管理规定》的规定。为确保不发生火险和消除火险隐患。特制承租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书,并确定园区第

栋区域当然防火责任人,其责任如下:

一、建立本企业法人为防火责任人、员工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小组,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及条款。

二、防火责任人应经常教育本企业员工树立防火意识,使用完电器、燃气用具后开关(阀门)要关闭。

三、配备必需的消防设备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并在有效期结束前或使用后及时更换需更换的材料。

四、本企业员工应经常进行消防知识以及火警发生后逃生,自救技能的学习,使员工都能掌握和使用所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五、有义务参加和发动员工参与消防主管部门和物业部组织的消防演习及宣传活动。

六、组织制定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案,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和指导安全疏散,火灾发生时应服从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

七、有责任保护火灾事故现场,协助物业部和消防机关调查火灾原因。

八、具有国家规定的有关防火安全责任人所应有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保证本责任书有有效执行,对发现有违上述条款造成 火险或存在火险隐患等情况,物业部有权追究责任人责任赔偿或按《消防管理规定》予以处理和处罚,本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至退租出园区为止。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责任单位:

津龙物业部:

责任人:

责任人:

保安服务要求

一、安全:

安全是物业部管理服务的每一需求,也是保安服务的第 一需求。应该树立积极防范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的能力。配合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做好治安、消防工作,努力使被服务户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有序:

工业园区内,企业不仅需要园区内的设备设施运行有 序。也需要往来人流、车流有序。一旦有生突发事件时,更需要保安人员忙而不乱,及时有序地应对,及时妥善地处理,这种安全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必将给企业户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

三、亲情:

保安的服务对偷盗与破坏者来说是一种威慑力量,一种 障碍,但对企业户与社会公众来说应充满亲情。保安人员应像管家一样爱护企业户的财产为被服务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让被服务对象有一个安全新切的感觉。

四、形象:

保安服务是物业部的第一印象,好的保安服务、整齐的 保安队伍,优秀的保安人员能提高物业部的档次,使被服务对象有安全感,能使物业部得到良好的口碑。

保安仪容仪表标准

一、保安仪容标准:

1、保安人员在门岗值勤,园区区小事巡逻、军训及参加重大会议保卫必须按规定穿着统一制式保安服装,戴大盖帽,系领带,戴白色手套,穿黑色皮鞋,佩戴帽徽、胸卡等。

2、制服务要保持整齐、挺刮、清洁;衣领、袖口洗涤干净,穿衬衫要将下摆塞在裤腰内,袖口和裤管不得卷起来;帽徽、肩章要保持端正;胸卡别在左胸前左上口袋的中间;不准赤脚穿凉鞋或拖鞋站岗、巡逻。

3、保安人员着装要保持整洁、制服务袋扣,领扣、衬衣袖扣必须扣好。穿大衣不准披在肩上,穿春秋套装内穿白衬衫,系好领带。注意仪容风纪,严禁制服,便服混穿或将制服务穿离保安区域。

4、内外衣口袋内不准放过多东西,如香烟、打火机、火柴等杂物;腰内皮带上不准挂钥匙及其他挂件;佩肩章的外套或衬衫将肩章戴正。

5、大盖帽要戴端正,对讲机佩在腰间皮带左后侧,耳机塞在右耳,话筒别在衬衫左领上。除因工作需要外,不得佩戴有色眼镜。

6、保安人员巡逻走路,上身要挺直,步伐要稳重,双臂自然摆动,不得晃来晃去,骑车巡逻,眼睛注视前方,兼顾左右,但不要戏车玩耍,或在公共区域内随意穿行。

7、门岗要站在指定的岗位上,姿势要端正,不准弯腰曲背,形同依倚状。不准背靠门柱或墙角、树上等。

8、立姿如同跨立,左脚向左跨出,两腿与肩同距,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挺胸收腹,丙手后背于皮带处,左手握在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路,手心向后。

9、立正时双手下垂,手指自然并拢,双手中指贴地裤子齐缝中间,不可将手插进衣袋或裤袋内。

10、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应注视对方眼睛,应注意对方说什么,不要左顾右望,心不在焉。

11、无论是巡逻行走还是门卫站岗,都要精神饱满,姿势端正,举止行为规范不得搭肩挽臂,嬉戏打闹,不得吸烟,不准有倦怠表现。

二、保安仪表标准:

1、注意个人卫生,常理发、常修面,勤剪指甲,不得留小胡子,长头发和长指甲。

2、内外衣要保持整齐、清洁、衣领、袖口要干净。

3、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值勤时擦鼻涕,搓泥垢,剔牙齿,脱鞋袜。吃东西。

4、不在公众场合抽烟、闲聊,阅读书报告,大声喧嚷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5、不准酒后值勤或值勤中饮酒。

保安服务纪律

一、保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公司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务,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保安任务。

二、保安人员在值勤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公司及部门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

三、保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16个不准:

1、不准酒后值勤和在上班时饮酒。

2、不准在岗位上与他人发生争吵或打架。

3、不准在值勤时间吸烟,吃零食。

4、不准在夜间值勤时打瞌睡。

5、不准在工作时间看书、看报、下棋、打牌。

6、不准在上岗时携带手机和娱乐工具。

7、不准擅离岗位、脱岗、串岗。

8、不准佩戴手链、项链等各类首饰及其他贵重饰品。

9、不准弯腰曲背,不准在岗位上与人闲聊。

10、不准留鬓角,长头发、发指甲、小胡子。

11、不准向被服务对象、司机及其他客户借钱或索讨财物。

12、不准带亲友到岗位上“陪岗”。

13、不准私分或挪用拾遗物品,无主车辆及现金。

14、不准打人,骂人及违反“七不”规定。

15、不准知情不报告或包庇坏人。

16、不准当班员工下班后进入工作场所。

绿化员岗位责任书

一、负责责任区内的绿化环境卫生、草坪内无杂草、杂物。

二、负责对树木、花草定期施肥、培土、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三、负责花木死株的清除、缺株的补植。

四、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和需要对花草树木浇灌,保证树木、花草的生长,防止死株。

五、熟悉、掌握小区绿化面积及花草树木生长特征或布局,了解不同植物的品种及数量,提倡科学管理。

六、管理好各种绿化工具,防止丢失。

七、量化细则:

1、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迟到早退,不挂牌上岗 10

2、脱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0

3、旷工 30

4、因失职、造成树木、花草死亡的 30

5、发现绿化带杂草、杂物 10

6、绿化工具保管不当丢失的 照价赔偿

责任人:

门卫管理制度

一、当班值勤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值班员岗位职责》确保园区范围内的安全。

二、把好“大门关”除上下班时间和车辆进出放行大门全开外,其它时间必须关闭(只留人行通道)。

三、园区不准闲杂人员进入,园区工作人员凭《出入证》进出,外来人员应进行询问登记与被找单位联系获得同意后方可进入,进入园区时要领取工作联系单,办完事后要有被找单位负责人在联系单上签字,并及时收回备案。

四、对携带物品出门的人员和车辆要进行盘查,凭《携出物品通知单》放行,并进行登记。

五、严格执行《车辆管理规定》保障园区内的安宁。

六、认真做好当班值勤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并将重要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

七、值班室内的电话等设备系报警、报告专用,不准外人随便使用。

八、保持值班室整洁卫生。

电工岗位职责

一、负责园区照明与公共动力电设备,设施的维修任务,熟悉园区内电气设施的布局情况,并经常进行巡查维护。

二、执行安全技术规程,确保园区用电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电力正常供给。

三、根据本园区电力设施的实际情况,制订维修工作计划,经批准后实施。

四、做到正常维修随叫随到,对突发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作质量,使承租户满意。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水工岗位职责

一、负责园区给排水设施的维修、维护任务,熟悉园区内给排水设施的布局情况,并经常进行巡查维护。

二、执行安全技术规程,确保园区给出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做到正常维修随叫随到,对突发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作质量,使承租户满意。

四、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推荐第2篇:EEPO有效教学的解读

EEPO有效教学的解读 关岭民中左明松

“EEPO”它的英文表达是 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的简称。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它是由孟照彬教授创建的,孟教授是教育部干部教育委员会和SDP专家组成员、云南师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他深入我国西部地区用了近10年时间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推广中部、影响东部并在它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驾驭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估构建了理论支撑,能指导老师进行有序、有机、有效的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为理想的素质教育和现实的应试教育找到了平衡点。力求找到东西方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即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以中国最擅长的知识性结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

“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其操作技术容易被教师普遍接受,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操作系统简介如下:

一、学生学习方式解读

(一) 学习方式是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系列方法的总称。

训练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学习的表达呈现、速度训练(记忆、阅读、写作、记录、计算等速度训练)、社会实践体验等。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有人说它是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灵魂。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一般2~6人。 它有5个基本元素。

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有亲和力。 小组合作的操作:

1.小组构建。教师在构建小组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个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因素。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应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分组。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一般分组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据学生能力分组,二是依据合作需要分组,但不能让学生白已选择,一般情况下由教师组织。

2.目标明确。在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立都有它的目的,教师在分组前必须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小组汇报总结。 3.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出水平。就在于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关注、关照、倾听、学会资源利学、会与他人相处,这些要靠平时的训练,要养成习惯。

4.关注边缘人物。在小组学习中要特别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边缘人物分为隐性边缘人物和显性边缘人物。课堂上显性边缘人物指的是那些因种种原因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独自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学生。隐性边缘人物即从行动表面看,他们和其他积极参与者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实际往往没有真正地投入。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忽视。

5.成果展示。小组汇报,成果的展示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小组活动成功与否的最好手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一起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角色分工:

按照小组的具体的分工和规模,小组内可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注意。小组内的分工要民主,随时转换角色,以便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锻炼。

二、课型方式解读

(一) 要素组合方式 基本概念:“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1.要素: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加上动静转换这七个基本元素。

2.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教学活动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组合形式有五千多种(5040),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3.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形态,就是七个要素换着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实施要义:“要素组合方式”课型。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属于基础课型形态。要素组合方式在九大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分量在60%左右。 操作要点:

1.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着用,并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动静转换主要靠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来调节。一般情况下,生理心理决定了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2次是比较适宜的。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小组水平、大组水平、约定、表达呈现方式。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益,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保证。 3.事先约定、快速流程检测效果,快速传递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约定与快速流程检测的结合,是迅速、有效转入下个环节学习的前提。流程检测的目的,一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无效教育状况的出现。流程检测得到的结果:如果80%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如不足50%就要及时或课后或下一节课补救。

4.调集一切要素强化知识点、考点、演化点是教学考试质量的关键。 训练关键点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虑向度;三要充分用好学生这个人力资源,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开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资料链接:

为什么要赶行要素组合? 原因有三:

1.多年前,西方人完成了要素组合的效果测试,证明要素组合能提高学习效率。

西方人进行要素组合测试的效果如下:①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②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加30%。③如果学生讲、听、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50%。④如果讲、听、看、想加动静转换,效果可活70%。⑤如果7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2.人的专注时间有限。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动静转换,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中学生专注时间12-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分散的损耗率,第一时限为15%,第二时限为30%,第三时限为50%。因为课堂上能照顾到的学生一般只达到50%,所以加上不能照顾到的学生的损耗率,超时限的平均损耗率就会达到75%。因此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记牢。要达到一定的次数不能靠重复。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并组合运用五个学习要素。反复强化关键要素,才能提高效率。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强化基本量和理想量分别是:母语12-11次,17-22次;数学7-12次,12-17次;外语17-22次,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3-5次,5-7次。

因此,要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能力还得遵循教育规律,训练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三、评价方式解读(一)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3种:径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

精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知识性是基础。强调知识性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个性与创造性是西方教育的特长,将此“三性合一”,即把中国传统教育特长与西方教育的特长结合起来。这是称之为经典的一个原因。其二是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互动、主动、能动的“三级联动”。这是称之经典的又一原因。经典性评价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是一种核心评价方式。它适宜任何课型和学型。 评价要点:六个指标

1.知识性:一是看关链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二是看有效的强化次数是否达到基本,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2.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干想、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

3.创造性:一是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二是看创造效果。原来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4.互动:一是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二是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了以下五项指标:有亲和力、互相关注、互相关照、学会倾听有持久性;三是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徘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3-5次,大动l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上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题。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 5.主动:主要看主动权交了没有。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交得怎么徉?是否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主动权交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按学生稳定的个性特征处理教学素材。

6.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特全体同学学习积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以至有利于产生一八效应、二八效应甚至三八效应。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一般来说。一堂课如果达到1-2个指标,就可以考虑认定为一般。达到了3个指标可以认定为较好。达到4个指标就可认定为好。达到5-6个指标可认定为优秀等级。

推荐第3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有效。“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是对活动结果作出的判断,反映的是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有效教学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教学状态的自主性,教学氛围的和谐性,教学探究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特色的的艺术性。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理解自主学习的环节,掌握自主学习的秘诀。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明确人生目标者一定是生活中的皎皎者,明确工作目标者一定是单位里的优秀者,明 确学习目标者一定是同学中的成功者。

①三维目标和谐有序.一般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一一对应教材,一一对应要点。告诉学生这个公式原理体现的是知识要求,这个习题训练突出的是能力特点;这是实验思考过程,这是推理推演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总觉得是空的、虚的目标,无从下手亦无从检验。其实,对三维目标的 正确理解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渗透。

②基础目标测评有据.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太“敬业”,太“痴情”,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不肯轻易放过,都要再三讲解,唯恐有遗漏,唯恐听不懂。只有传授,缺少方法;只有练习,缺少感悟;只有“引导”,缺少“自由”;只有讲解,缺少互动;这是教学低效的四大顽症。怎么克服?答案是分层设标,依标教学。这里的分层主要指按教材难度,教学设计及学生水平的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依据教学标准,测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已经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不讲、少讲或略讲,通过达标测评,自测、互测进行反馈矫正。理解就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就是学生就够运用知识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③发展目标引导有法.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处于最近发展区,学习尚有一定困难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的方式达标,亦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加以引导,通过达标测评,进行激励评价。引导的 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发展的目标在于能力提高。

④高层目标探究有方.少数学生感兴趣,有余力,亦有能力的知识内容,需要教师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探究学习的感悟,总结探究学习的体会。交流的意义在启发,探究的价值在感悟。 ⑤目标呈现灵活多样.不一定非要打字幕、挂黑板、贴字条,它可以体现在板书设计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集中在破解题目上,升华在课堂小节中。教学目标的认定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好是师生共同认定。强化 教学的目标意识,避免“上课讲的天花乱坠,下课学生啥也不会”的现象。

目标不清,反馈迟钝,方法失灵,节奏松夸,思维脱节是教学低效的主要表现。有效备课要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亮点,把握教学流程,体现教学个性。教学环节讲究启发的技巧,引导的技能,由浅入深,由此 及彼,丝丝入里,环环相扣。

①创设情境的生动性.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情趣,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真切而有感染力。美国历史教师创设收取试卷费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当年殖民者征收印花税激起的情感体验,就是经典的案例。创设情境的类型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实验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 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图文转变情景;网络建构情境。

②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课堂活动须全体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举手发言”是教师的常规要求,是课堂最常见的情境,我们习以为常。可是忽略了不愿举手,不敢举手,不会举手的同学,他们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课本剧表演拥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在课改推动下,逐渐流行。但问题是当少数几个学生津津有味表演之时,台下几十位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消极的旁观者?是主动的活动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情感是否被唤醒,学习动机是否被唤醒呢? 活动参与讲究调动,强调组织,强化合作,激发热情。

③学法指导具体性.自主学习的要求是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矫正学习行为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一般学生学习只是上课听讲,下课作题即认为完成任务;优秀学生则擅长于第三次学习,即课前有预习,课上有比较,课后有反思。把知识学习的准备、比较、反思有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自然效率高、效益好。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目标,认准疑难所在;在听解过程中,侧重知识比较,印证观点正误,破解疑难问题;在反思过程中,掌握运用要诀,

尝试迁移变化,感悟知识生成。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在教材上勾画一番,批注一通,摘抄一下,而是要突出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还要注重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转化。一般人总是认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勤奋程度,其实,对学习的价值来讲,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勤奋更 有效。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拥有了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④课堂小节的规律性.教师讲课的习惯总是在最后几分钟用于布置作业,而忽略了课堂小结,致使同学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概念。教师的小结如同一条丝线把知识的珍珠串连起来形成漂亮的项链。小结的形式很多,但鲜见于教参,需要精心的提炼,这个提炼的过程很苦,但最终结果一定很甜。提练式、数字式、漫画式、哲理式、压缩式、题眼式、破题式、回应式等都是有效的小结方式。 小结的要求:语言的简洁性、表述的流畅性、理解的深刻性、概括的全面性。

⑤创新作业的拓展性.过重的课业负担源自于题海战术的盛行和机械训练的枯燥,创新作业就是立足于培养创新意识,着眼于激发创新品格,致力于营造创新氛围而编制的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探究性的习题。创新作业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物,是沟通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促进课堂评价的有益尝试,落实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设计创新的途径: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拓展新视角,补充新观点,完善新环节。创新作业的形式:情境式作业诱发思维的主动性;发散式作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辩证式作业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探究式作业鼓励思维的创造性;亲情式作业丰富思维的多样性。创新作业的要求:题干的新颖性,题眼的情境性,设问的启发性,解答的层次性,研讨的专业性,答案的生成性。创新作业的价值:常规训练关注解题的速度,提高解题技巧,创新作业重在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习探究,倡导学习合作。

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提高专业化水平,一定要讲究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有效的激励策略。激励存在着负效应、点效应、短效应、长效应四个层次。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教学失控,教师失信于学生,说什么都无人理睬,这是典型的负效应。只对个别人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点效应;只对少数学生或只在短时间内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短效应;对多数学生长期甚至终生管用的激励措施叫长效应。如何避免负效应、克服点效应,优化短效应, 争取长效应,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小课题。

没有知识,不能教书;拥有知识,不一定教好学生。教学低效的二大难题,一是阅读的“四没四不”:没有方法,不会寻找重点;没有规划,不会提炼主题;没有质疑,不会独立思考;没有共鸣,不会感情表达。二是记忆的“四没四得”。没有理解,只得机械记忆;没有转化,只得重复记忆;没有实践,只得背诵记忆;没有感悟,只得硬背死记。解决难题的出路在于强化有效教学的指导策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动机的提纯,学习过程的激励,学习能力的转化,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反思,学习心得的交流,学习感悟的升华,都是教学指导策略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提出透彻的问题,征求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其思维过程、价值取向、感情态度加以评价;向学生提供自由选 择的权力,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策略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上,体现在教师的问题意识、比较意识、转化意识和研究意识上。对于课堂上形形色色的问题,凭借教学经验作出判断,这是共性的普遍问题,还是个别的特殊问题;是老问题的新表现,还是新问题的新形式。问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同行,课题必须归纳整理、研究解决。否则,问题仍旧是问题,还可能积淀成为难题。研究型教学策略的落实,一是抓研究型教学,二是抓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的重点是教师把自己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同时以研究的形式、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和作业练习。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求是精神。研究型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主动搜集信息,深入探究规律,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型学习的价值是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学会独立思考,通过 合作学会互助交流,通过探究学会自主提高。

④学生状态.有效教学的“有效”概念,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进步或提高。教学有效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进度或工作态度认真与否。如果学生接受错误信息,学习错误的观念,或受到误导、误解,那是负效教学;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练的很辛苦,虽然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出只能认定是低效学习。“有效”的概念包涵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三层意思,效果就含有对学习

过程的评价。

课程改革特别推崇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①学习状况.有效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关键是活动聚集人心,趣味激活欲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在积极参与中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主动探究。学生状况即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出的情形。课堂状况的类型有沉闷的课、乏味的课、单调的课、活跃的课、喧闹的课、表演的课,不同的情形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有效教学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②学习方式.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革命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贵在习惯养成;合作学习重在团队互助;探究学习难在设计创新。“自主”相对于“他主”而言,“个体”相对于“群体”而言,“接受”相对于“发现”而言。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解决学习问题,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合作学习主要是倡导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情感态度。合作的基础是分工,具有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严格意义”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构成并列关系,因为在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同学的合作与交流来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某种 共识。

③学习体验.有效学习应该给人兴奋、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有效教学强调创设学习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阅读的自悟、思考的觉悟、实践的感悟、交流的醒悟,都是难得的体验。没有热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高分,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愉悦感;没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名,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没有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国去,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渴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上大学,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等都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唤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才能拥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胸怀和立场。

④学习能力.基础教育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能力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能力有个体差异;能力可以在群体中相互影响。学习能力的类型有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分析力等,教师的协调力、亲和力、领导力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能力和培养与提高。学习能力强的表现: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理解深刻、分析透彻、记忆超众、思考慎密、归纳全面、交流顺 畅。

教学氛围指课堂的气氛和情调。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思考。氛围是一种无声的熏陶, 无雨的浸润。氛围需要培育,氛围能够调节,氛围可以相互影响。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感悟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抓住重点问题,教 学就成功了一半。

①问题的设计.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难以理解、不熟悉的概念与知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要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考虑评价测试与中考(高考)命题特点,来设计教学问题的讨论、探究与解决。简单地说就是设计探究问题的坡度要适宜。过缓没难度、过高没梯度、过长没效度、过短没信度。高的悬崖谁也上不去,高的楼房可轻松登顶,为什么?楼梯使然。②问题的内涵.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情境式、结论式、质疑式、反问式、置换式、替代式、增减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 ③问题的内容要具有发散性、类比性、迁移性和生成性。一般教学的效果是举一知一,有效教学的效果是举一反三。要想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发散思维的训练,类比研究的体验,知识迁移的能力,感悟生 成的智慧。

④问题的呈现.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省时省力,可与学生的体验格格不入,总觉得是外来的,他主的,被迫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认识问题的角度,感悟问题的深度,学习的体验就会深刻的多。例:成都附近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亦是著名旅游景区都江堰,启发思考为什么叫都江堰,它明明位于岷江上游,应该叫岷江堰才对呀?如果让学生查寻资料,破解疑问,这种探究学习就有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 双重意义。

⑤问题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质疑意识,深化课堂探究;激励学习意志,聚集重点所 在。

⑥问题的解决.布置作业,提示问题后,学生如果感到难度过大,往往会选择放弃,等待老师告知现成的答案。探究问题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方法指导,完整的背景资料,充足的探究时间,适宜的点拔引导。⑦问题的价值.解决问题的价值在于积累能力的提高,在于感悟方法的重要,在于追求规律的把握,在于发现新 问题的乐趣。

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综合效益观、克服短视、短见、短期 行为。

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衡量教学有效与否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即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比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看面二看点三看悟。所谓一看面,即教学效果看掌握知识的学生有多大面;二看点,即教学效率看掌握知识花费时间与精力有多长时间;三看悟,即教学效益看掌握知识究竟有多少感悟。有悟才 会有通、有变。

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的主体有学生、家长、领导、社会以及教师自己。评价教学效果,首先看态度,其次看水平,再次看成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应该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把尺子。当然,教好的标准不一定是非要考上名牌重点学校。与自己比有提高,与过去比有进步,与 同学比有发展,家长、社会、领导就应该表示满意。

③教学效率的控制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最常见的做法是加班补课,以致形成“县中现象”。补课补习需要一个适宜的心态。把补习时间、作业训练、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通过实践摸索中最佳 作业量、最佳补习量、最佳训练量。

④教学效益的愉悦度.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摸底考试,使学习毫无乐趣,谈何愉悦。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讲解生动、练习有序、小结系统、辩析深刻、观察细致、言辞犀利、分析透彻、态度亲和、氛围融洽都是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的力量所在。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因

材施教的启发性,合作探究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是保证教学效益的四项基本原则。

⑤教学问题的生成度.课堂教学出人意料的情况叫意外,及时捕捉到这意外的情况,完善教学、补充教学、启发教学、感悟教学叫做生成。生成是一种唤醒,一种点化,它依托于理解、体验,升华于灵感、灵性。教学生成可遇而不可求,它的产生取决于课堂氛围、学生状况、职业敏感、专业技能。教学既有教师的生

成,又有学生的生成;既有问题的生成,又有方法的生成;既有启发的生成,又有灵感的生成。一般教师总是把学生教得没问题,优秀教师总是把学生教得有问题。在问题的产生、质疑、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 解、方法的把握、情感的渗透。

①教学设计有特点.目标设置体现“契合性”,教学目标的设置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处于“最近发展区”,处于思维兴奋点,处于活题联系点。教学目标的内涵具有“契合性”,即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训练相契合。目标规范着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决定着方法的使用与调整。学法指导强调自主性,自主是学习的关键,自主是有效的基础。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以趣味引起关注,评价鼓励达成, 梯度引导学习,难度刺激挑战。活动组织突出全员性,课堂小结追求思考性。

教学生成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

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④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推荐第4篇:深入解读文本 提升有效教学

深入解读文本

提升有效教学

金山学校

康凡

经常外出听课,我觉得坐在名师的课堂上,听他们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们的课堂极具人文情怀,富有生活情趣与气息。那些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睿智风趣、激情昂扬的教学语言,不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听课老师。名师的课让我们叹为观止,名师的教学艺术也让我们惊叹不已。惊叹之余,我也常常思考:是什么使他们的课堂如此的大气,显现出如此的深度与广度呢?我想,除了他们丰厚的教学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的教学艺术外,还应该有他们对文本精准与独特的解读。深入与细致的解读使得他们的课充满与众不同之处,也处处充满了智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起跑线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凸显语文学科的功能,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高效课堂,深入解读文本无疑成为阅读教学的根本之根本。

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我以前肤浅的认为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熟知对教参的查看。但是通过自我的实践,查阅资料,我才真正理解了文本解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课标、文本以及与文本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通过深入解读,可以为更好地整合文本、取舍内容、创造性使用文本。这也就出现我们经常所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如何解读文本呢?接下来我结合这堂课以及我平时的课堂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读熟文本,让文本具有温度。

在听教育名师于永正老师上课时,他对学生说过这么一段话“读书是要思考的,是要想象的,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把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而且还要反复的练,一遍两遍是不行的。我在备课的时候反复读了七八遍,但是我还不能说我体会的很好。”我想他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学法的指导,也应该是于老师自己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吧。“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备课时的主要手段。

备课时我把重点没有放在查阅教参上,而是把课文前前后后读了许多遍,直至我合上书我的眼前还出现课文的文字,这些文字最终化成了化成了令我感动的画面。我想:诵读就是解读的有效途径吧,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告诉学生知道什么,而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什么,体悟什么。而用心诵读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备课。我想:今天我的范读让学对受难的普罗米修斯一定印象深刻,也一定呼唤了他们那颗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让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在这样的倾听中陡增了许多吧。这样的范读,可以让我少启发讲解半天功夫。当我们读得喉头酸涩的时候,当学生听得落泪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学生,“我”的心情吗?还需要告诉学生,英雄的精神是什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读这段文字是轻松愉快的语气,那么后面就是做再细致的讲解分析,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所受的痛苦,感悟到英雄的本色。

所以朗读是钻研文本最重要的一环,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意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朗读好了,钻研文本就成功了一大半”。 因此,我认为我们只有通过备课时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充分感受到文本所具有的温度,读到自己入情入境,继而才能去感染学生,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读入文本,让文本流露情感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与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当文本读通读顺之后,我们要读入文本,深入文本细致揣摩,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

古人讲“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文字是情感、智慧的外衣。读入文本,就是进入语言的设身处地,就是透过语言的身临其境,就是内化语言的情境再现。只有我们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了,才有创造性地解读和处理文本的可能。

在教学“走进英雄,感受苦难”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抓住那些刺痛他眼睛,心灵的字眼细细品读。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寻觅对话中, 最后聚焦到“锁”和“啄”这两个字上,因为这两字是整个语段的向心力,整个语段的支撑点,两个字凝聚了这两个语段的全部精神内涵。但作者却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文字去描述,仅仅两句话“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概述他受罚的过程。我想这就是编者的智慧,好的作品就是给人无限的遐想,此处的漏白不就给了孩子们用心品悟,揣摩文字,展开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吗? 因此,我设计以下课堂想象写话环节:

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他受尽折磨,痛不欲生。

场景一:烈日炎炎,高加索山被晒得像一座火山似的,——————。

场景二:电闪雷鸣,大雨如注,——————————。

场景三: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场景四:鹫鹰又飞来了,它的嘴巴尖细,——————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情景,诵读文字,学生便能立体丰满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的巨大痛苦,从而升华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课堂教学是备课经历的再现,只有备课时的细读文本,才能准确把脉编者的意图,找准课堂的切入点。一个“锁”字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铁链不仅锁住了他的身体,还锁住了他的自由,伴随他的是无尽的寂寞孤独、黑暗痛苦;一个“啄”自我们眼前展现的是鲜血淋淋,痛不欲生的画面。英雄在哪里?我想此刻他就藏在这两个字眼里。

由此我想到:要想引导学生读入文本,我们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文字的情感,“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只有在备课时对文本有了深入的解读,让文本感动了自己,我们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解读课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三、读厚文本,让文本显现内涵。

“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必须有一口井,甚至是源头活水”。在读通、读懂文本后,我们一定还要查阅一些有关文本的资料,把文本读厚。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厚”不是外在知识的叠加,而是语文内涵的“丰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风景、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绚丽,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抵达的地方,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有困难时、没注意体会时,知识匮乏时,站在阅读的高处随时随地拉他们一把。

1、读“厚”是知识的拓展。

本课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希腊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原创《普罗米修斯》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对于四年级孩子,这些知识储备孩子肯定力所不及的,在课堂拓展环节我就出示了雪莱的诗,让学生在课堂能受到文学的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孔子游春》时,品悟“论水”这一教学时,当孩子说道:“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 师: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要交流分享吗? 生:不吭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懂了什么? 生:还是不吭声

师:“或方或长”的“或”字什么意思? 生:有的,有的 生:有时候。有时候---

师:你能用“或---或---”描写水的特点吗?

生: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高或低-------- 师:关于这些特点,古人有很多诗句:

课件出示: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读“厚”是语言的玩味。、、、、、、

这种读“厚”应该是教师的文化积淀、课堂积累等综合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教时游刃有余,让学生受益匪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

推荐第5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内涵解读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内涵解读

课堂教学要具有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必须同时具有有效性。那么,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必须搞清的一个前置性问题。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肖华在教学《凡卡》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支点”——话题,以此延伸出一种“话题推进”策略。

话题设计:“凡卡不想再过学徒生活了,为他找到离开的理由吧!”这个话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很容易理清文路,实现对文本的初步的、整体的感悟。更具意义的是,这一极具情趣、富含期待的话题,为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探究注入了欲望和动力,远比突兀地抛出一个枯燥的问题——“凡卡为什么写信要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所产生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推进策略:在学生为凡卡找足了理由“学徒生活太痛苦、乡村生活很美好、爷爷很爱凡卡”后,张肖华老师便通过追问,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思考:“学徒生活的痛苦真的不堪忍受吗?”“乡村生活真的很美好吗?”“爷爷是否知道凡卡非常艰辛的学徒生活?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送他进城当学徒呢?”张老师的追问引发了学生思维的“触底反弹”,学生的探究欲激增,于是迫不及待地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展开了自主性的精读和细读,之后便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性的讨论和研读。基于简单而又深刻的话题推进教学策略,引发了学生的生动思维,营造了精彩的课堂。

尽管“话题”和“问题”仅有一字之差,尽管“教师提问”和“话题推进”同为课堂教学策略,但它们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由此引发的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生成的是两种不同的课堂境界。教师提问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教师的“一厢情愿”——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评判,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地获取正确结果、标准答案而不厌其烦地问了再问。而学生往往沦为问题的附属——忙于应对,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被动提问的厌烦、无奈情绪,产生害怕“配合不当”的畏难心态。由于缺乏被问的耐性和安全感,课堂往往陷入沉闷,于是教师埋怨学生启而不发,除了照本宣科外很少有自己真实独到的见解,抱怨学生无疑而问,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而“话题推进”则具有情趣性、激发性、再生性。话题讨论的过程是开放的,师生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由此可以激活主体的民主参与,引发思维的主体反弹。也就是说,在基于话题讨论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强、思维的自由度大,容易放开心态、发散思维、展示碰撞,成为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体验、多元建构的意义实体,因而课堂生活往往是积极的,甚至是沸腾的。

张肖华老师的语文话题推进教学策略为我们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和界定:

站在“教”的角度,体现四个特质:科学、先进、切实、积极。

科学,即课堂教学策略应遵循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既富生命意识,又能体现学科价值。先进,即课堂教学策略能有机灵活地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助于课堂教学结构,尤其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切实,即体现因校制宜的教育思想和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学策略班本化、生本化,实践操作性、学科应用性、差异适应性要强。积极,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有助于既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有利于新教学目标的创生。

站在“学”的立场,力求“三不”效应: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

不压抑,指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要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空,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和碰撞,学生的独特性学习体验得到尊重,暂时性的学习错误得到宽容,学习个性得以体现和张扬。

不疲惫,指要积极催化学生的思维,还要富有节奏感,善于给思维“留白”,给思维呼吸的机会和舒展的空间,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

不厌倦,指要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内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温馨、体验到课堂交往的快乐、收获到课堂学习的愉悦,从而内生并保持一种对于课堂生活的自我归属感。

推荐第6篇:如何有效调动英语课堂气氛解读

如何有效调动英语课堂气氛

马桥镇外沙学校——戴成娇

经过我们小组的积极热烈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要有效调动英语课堂气氛,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对学生的精神调节——关心、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信心。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我们提出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应该出自于学生“愿意”,而不是强迫,愿意则来自于学生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这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采用新颖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主体性、能动性。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挂图、模型、实物、幻灯、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把无声的词句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录音、幻灯、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具有机地配合使用,“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觉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开展“视、听、说”的活动。教师尽可能创设运用情景来引学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富有趣味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banana,apple,pear,bag等单词时,老师把实物带进课堂,这些实物虽然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但老师把它们带进课堂,学生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当老师示物教单词时,学生能够听音会意,而且不用中文讲解,能达到速学速会效果。又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七课中Sample B,这个句型是关于安普尔去图书馆借书与图书管理员的对话,我们把情景设在教室里,将教室当作图书馆,把讲台当作借书柜台,讲台上摆放一些小说、故事、数学书等书籍。这样,让学生们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交际中复习巩固所学语言材料,学生能为在表演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感到自豪,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初中生好说爱动,表现欲强,把英语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倍感兴趣。再如,当我们教学到“there be”结构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老师说的内容画成一幅简笔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例如:“There is a beautiful claroom.There ale two big windows and two doors in the front wall.There is a blackboard on the front wall.There is a map of China on the back wall……”然后让一个学生用英语说内容,其他学生画,或者四个小组之间进行,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较差的学生应给予鼓励,这样,既训练学生听说,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紧张、呆板、机械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趣味盎然。

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信心培养。所谓的主体参与的学习氛围是指学生有一种“我要学”的意识和“我要学”的大环境,而这种要学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等诸多因素。有了信心,再加上动机和兴趣的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学习氛围也就形成了。那些成绩较差但智商不差的学生由于受教师的歧视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学习中的失败体验,他们往往有一种心理定势,“我不行”,“我不会”,而这种心理定势又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初一年级教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关心、多帮助,让他们消除心理定势,重新建立起信心,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但有些学生也因缺乏自信,怕说错英语而不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交流中,不可能人人能回答好问题,难免会有学生闹出笑话,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时教师更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给予认可,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只有开口讲话,才是语言训练和提高的最根本的途径,珍惜自己的机会,不要放弃,不要怕错,每一次的错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收获。初二年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师更要注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初二阶段,随着教学内容容量增大,难度加深,少数学生的英语成绩会出现下滑趋势,他们逐渐对英语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因而在教学中,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尊重,多给予表扬,要让他们时常感到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仅费时费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指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按照量力性原则安排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过看、听、读、写的有机结合记忆单词,背诵课文。遗忘的规律是间隔时间越长忘记量越多,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多加复习。英语是拼音文字,教师应指导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学单词、记单词。当然,语言的表象背后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去主动地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律。只有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从“指导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转化,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才会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堂可变换的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听、说、读、写轮流进行。阅读累了,可转换为听;听累了,可转换成说;说累了,可转换为写。如此动静转换和结合,能更有效地调动各感知器官参与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影响,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的趋势,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应该是每一个英语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推荐第7篇:有效教学的前提:教材解读

有效教学的前提:教材解读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材解读

1.解读教材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突出的改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了,课堂活跃多了。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所淡化、有所削弱;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不够;课堂上利用的多媒体课件很多,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但是削弱了板书;等等。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有的教师强调形式比较多,强调方法比较多,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也就是缺乏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内容理解不透,即使形式再好,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强调教材内容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解读。

2.解读教材是正确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正确理解:一方面,教材是课程资源最主要的内容。现在经常说要开发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当然,图书馆、网上乃至校外都有很多课程资源,但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还是教材。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的各种规定,都是在教材当中体现的。同时,教材的编写,有各学科的专家,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还有一线的优秀教师,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另一方面,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对教材加以增删、修改、调整,这就叫处理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解读教材,在解读的基础上来处理教材。

3.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目前,好多学校的科研项目都是有效教学,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教学呢?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率,一是有效果。那么,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有效教学呢?因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低效或者是无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没有认真解读教材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认为,实施有效教学应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有效的准备,二是有效的实施,三是有效的评价。有效的准备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很多内容,诸如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其中,对于教材的解读属于重中之重。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突出对教材的解读。

4.解读教材是把握新教材精神的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淡化了结论性的话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内在体系变动较大,但教材本身还不够完善,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义务教育阶段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高中阶段更是如此。如太原市2008年秋季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多、教不完。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新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存在漏洞、对课改后的高考心中没底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对新教材到底怎么用、怎么教还不够理解。在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他们脑子里还是旧的观念、旧的思想,结果把过去好多东西都加上去了,这样当然就教不完了。因此,对教材的编排思路和意图不是很理解,是当前高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把解读和处理教材摆到一个突出的地位。

二、如何进行教材解读

1.系统备课。对教材进行解读,首先要系统备课。系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要通览教材。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对此有过专门的论述:“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通读教材,认真对照课程标准,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画出本学段教材的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

通览教材的要求是:专家型的教师要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能够通览,一般教师至少要通览本学段的教材;高中教师要通览高中三年的教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通览小学到初中的教材,至少要通览初中或小学阶段的教材。这样才能对所教学段的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清楚自己要教的某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明白如何承上,如何启下,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都要教学生默读,而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小学

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四年级就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到

五、六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规定了每分钟不少于三百字,养成默读习惯;到了初中,阅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五百字。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教的是哪一学段的学生,应该通览一下前后学段的要求是什么。如果是初中学段的教师,则首先要检查学生默读的速度是否达到小学高段的要求——每分钟三百字,并以此作为初中教学的起点。总之,作为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通览自己任教学段的教材;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给教研组备上几套教材,让教师们通览。

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一册教材的目标要求和编排体系进行研究。对此,王敏勤教授也曾指出:“新学期的开始,教师也要通过读成册新教材,对照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在的逻辑线索,画出本册教材的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例如,山西省实验小学的英语老师崔强,他根据上述要求,在一周之内把一册教材都研究了。他对全册教材内容进行了纵向比较,观察相同内容出现的次数,并对各次出现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他发现数词在一册教材里出现了三次。为什么出现三次?过去他不理解。经过这次系统研读,他认识到:第一次以儿歌形式出现,主要让学生熟悉一下,产生兴趣;第二次以单词形式出现,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第三次以问答形式出现,是让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这样的研究,他对教材的整体脉络清楚了,理解也深刻了。等再次上课时,就对每一课内容的重点和深度有了较好的把握。

又如,太原市教师的职称考试,初中生物学科曾经考过这样一道题:“请您以健康的生活为专题,将现行教材中有关人体健康的知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道题要求教师把一册里面有关健康生活的内容,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就是要求教师画知识树了。该题涉及健康生活的内容,在一册书中,从第二章到第七章都有,涉及的章节很多。要正确地回答这道题,需要统揽全册内容,并把这几章的知识归纳成一个知识网络。由此可见,掌握一册的知识体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当教师把一册的教学内容都掌握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入解读一个单元的内容。因为教材是分单元的,语文教材分单元,其他学科分章、分节。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互相关系是什么,都需要解读清楚。就语文教材而言,每个单元里面有自读课,又有讲读课,讲读课有第一课、第二课,甚至有第三课,自读课也有一至两课。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弄清楚的。有的教师往往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这说明他们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缺乏了解。

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单元分析的例子。山西省实验小学吴蕴文老师对人教实验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了分析。该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篇:《长城》、《颐和园》,自读课文一篇《秦兵马俑》。但教科书没有明确语文训练的重点。吴蕴文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发现第一课运用了概括分类法写景,第二课运用了移步换形的方法写景。前两课是讲读课,介绍了两种写景的方法。第三课自读课,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前两课的写法,来分析用的是什么方法。通过分析,她就能够看清教材编写的脉络。当然,给学生教什么、怎么教,还需要将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再如,2008年,太原市教师的职称考试,小学科学课考了这样一道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土壤与生命”单元,以土壤为话题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感官去认识土壤、主要研究了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等内容。请你整理本单元主要内容,画出单元概念图。这就告诉我们,对单元内容进行解读,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对当前文本进行解读。在上述系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当前文本的解读,是教材解读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师要依据系统备课的成果,明确这一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苏教版初三语文有一个单元,以“阅读有独特的感受”为主题,其中共有三组课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散文家谈散文”。每一组都包括一篇文学作品和一篇文学评论。就小说这一组来说,有茹志娟的作品《百合花》,还有茅盾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根据单元要求,教学的重点显然是如何抓住特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实际上就是写读后感。但是有的教师所设定的教学重点,不是茅盾如何分析《百合花》,而是重点分析小说《百合花》了。这就说明这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当前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解读当前的教学文本,还要强调对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教师平常写教案都要写教学重点。那么什么是重点呢?笔者认为,重点就是规律性知识。按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说法,规律性知识就是结构性知识,而结构性知识就是每一课所要交给学生的概念、原理、公式、结论。布鲁纳指出“:在教学中授以基本结构的知识,能最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这种‘重点’知识,就是反映事物特性的重要结论、概括、公式、规则、定律和规律。”

教学论告诉我们,教材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直观系统,就是教材所提供的直观情境,比如图片、事实等,诉诸于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部分是概念系统,就是这一课要教给学生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结论。第三部分是练习系统,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题。这三个部分中的核心就是概念系统,直观系统和练习系统都是为概念系统服务的。就语文课而言,其规律性知识就是通过阅读课文,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现在有些教师抓不住这个中心,或者虽然抓住了,却不够重视。引导学生推导出概念以后,就轻轻地放过去了。初一语文有一个单元,主题是“学习科学知识”。语文教师不是自然教师,不是物理教师,也不是化学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教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通过学习是要获得一些知识,但是语文教师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上述的教材编写方法,取消了语文训练,是一种去语文化的现象。如果语文教材取消了语文读写能力的训练,那就不能叫语文课了。所以,语文的规律性知识,就是有关提高语文能力的知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要做到“用教材教”,解读教材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打磨和锤炼,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作具体处理,针对教材的不是加以增删、修改和调整,从而达到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

第三,要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思路。新教材有一种观点叫做淡化概念。它的编排思路是先出现一些情景、一些故事、一些材料,概念系统轻易不出来,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推断。面对现在的初中政治教材,好多教师都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教材中讲了很多故事,还有很多链接,而结论不明显。学生考试的时候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答题。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编排思路是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举一些例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编排思路,就会引导学生把结论推断出来,然后运用这些概念去解答一定的练习题,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发扬独立钻研的精神。有些教师备课,一开始就看教材,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备课,分三个步骤。他在介绍自己的备课过程时说:“拿到一篇课文,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备第一次课。第二次,找来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的特色。上课和设想的东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方顺利,哪些地方困难,对设想进行调整,再备第三次课。”

教师们应当很好地学习于漪老师这种独立钻研教材的精神。首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再通过与他人主动交流,吸收其教学思想的精华之处,“以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的正确认识和独到观点。

以上所述,只是自己对教材解读的一些浅见。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要做到“用教材教”,解读教材,还仅仅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处理教材。所谓教材处理,也是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也可以针对教材的不足加以增删、修改、调整教材。

教师们的课堂助学与课堂主导

到了今天,对课堂的失望可能是最大的,但对课堂的依赖也可能是最大的。我们总是抱怨今天的课堂和过去的课堂没有变化,总是抱怨今天的课堂让学生昏昏欲睡;但一提到要提高教学质量,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补课,也就是说还是希望多上课,通过上课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可是,在我们满怀补课冲动的同时,真到了课堂上,又想方设法让教师少讲点,希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因为补课让课堂变得更加烦重;因为让教师退出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浅薄。可是,课堂教学的出路究竟何在呢?

一、课堂是教师助学的主阵地

对于今天的课堂,有一种流行的趋势,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这样的课堂就越是学生的,这样的课堂就显得越有效。于是在不同的学校中,就形成了不同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看起来名字迥异的课堂教学模式,究其核心而言,无非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教师究竟应该讲三十分钟,还是应该讲十五分钟;至于教师没有讲的时间,都视为教师还给了学生,视为教师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功能。

为什么要把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尽其所能地还给学生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并没有起到课堂讲授应起的功能,比如让学生因为教师的课堂讲授,而学得更加的轻松,学得更加的有效。与之相反,教师的课堂讲授,反而让学生对读书,对学习变得更加的讨厌,让学生越发的觉得听课是一件无趣,而且因此也无效的事情。既然教师讲得不好,那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少讲,从而把时间还给学生。也就是说,既然教师的课对学生没有帮助,那就不要讲或者少讲,至少保证学生不要反感你,不要反感学习。

问题在于,当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少了,甚至教师自己不讲了,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就真的有效呢?从教师教学来看,以前一堂课让教师讲四十五分钟,教师还是讲得不清不楚;现在只让教师讲三十分钟,甚至只讲十五分钟,教师就会因为时间少了而讲得更清楚,讲得更生动吗?从学生学习来看,之所以要来听教师的课,就是因为自己的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如果是教师引领和指导过度,那么教师退回去一点还是可以接受;但目前是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本来就不够,或者说是不够到位,此时教师反而退回去了,虽然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了,但教学对学习的引领和指导功能并没有达成。

因此,要解决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不够清晰,讲授方式趣味性不够等问题,并不是让教师退出课堂;与之相反,而是应该让教师更主动地介入课堂,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更科学地设计课堂。我们经常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本意应该是教师要主导课堂,实现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指导功能;但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助学功能的时候,不能剥夺学生自己的学习责任,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教学有效,而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不管是判断教学有效与否,还是判断学习有效与否,判断的依据都是学生的经验,包括知识的数量,更包括知识的结构,还包括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的思维水平,是否发生有效率的变化。

二、发挥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功能

在分科教学的背景下,尽管教师每天的课时数并不少,但落到具体的班上,课时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像政治、生物、音乐等课程,可能一天一节课都没有;即使像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一天也就一节课。换句话说,对学生来讲,他们每天也就只有四十或者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听取教师对自己学科学习的引领与指导。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课堂讲授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是非常珍贵的。既然课堂教学时间如此珍贵,那就意味着教师应该把这些时间利用好,让课堂在帮助学生学习这个方面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今天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不是让教师如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而是如何让教师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助学价值。

既然课堂教学时间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发挥教的功能,而此处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指导上,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讲解上。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化身,也不是学科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知识学习困惑的疏导者,学生知识应用难题的帮助者。教师讲还是不讲这个知识点,并不是这个知识的难易程度决定的,也不是这个知识考还是不考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在学这个知识时是否会遇到问题决定的。教师备课,最需要问的是,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最大的难点何在,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最容易患的错误何在,然后按照这个逻辑去设置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与问题,教师对具体知识与题目的讲解肯定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方法,也是一种看起来非常有效的方法。正是因为这种方法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基本上成了独一无二的方法,所以我们容易把课堂教学与课堂讲授等同起来,把上课和知识的讲解和题目的解答等同起来。事实上,这种方法的确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而已,也因为直接和有效,而成为一种应急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种更彻底、更长效的方法。要真正彻底而有长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和问题,还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纠正,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引领。

所以,尽管课堂是要教师主导的,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一定是要教师讲授的;即使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讲学科知识。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并没有把课堂组织起来,课堂始终处于几十个学生向一位教师学习的状态,师生间因为互动而生成,生生间因为互动而创新,都是非常稀缺的教育现象。还有,就是教师对知识和题目讲授过多,对学习态度的引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过少,似乎只要教师把知识讲清楚了,把题目讲明白了,学生自己就把知识搞清楚了,就把题目搞明白了一样。要让学生彻底地搞清楚知识,彻底地搞明白题目,还得通过学生学习这一关,而真正支撑学生学习的,教师只是间接因素,最直接的因素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三、把学习责任还给学生

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也就是说要在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难题和问题的责任;要在学生人生成长过程,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难题和问题的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师而言,不管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对学生的人生成长,需要教师承担的责任,都只是帮助的责任,而不是学习知识和人生成长的责任。学习知识,始终是学生自己的责任;人生成长,也始终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教师帮助学生是可以的,而且帮助得越到位,教师的教学价值也就越大;但教师不可以替代学生的学习责任,当然更不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责任,其实替代就是一种最仁慈的剥夺。

学习的责任是学生的,助学的责任是教师的。将两者放在一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学习越多,教师承担的助学责任也就越大;学生学习越深刻,教师助学的要求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当学生学习越少,教师承担的助学责任也就越小;学生学习越肤浅,教师助学的要求也就越低。之所以把“反之亦然”再写一遍,是想强调这种情况的普遍性,更想强调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一直以为只要学生会学习了,教师就不用再教学生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是为了不教”;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学生会学了之后,教师再去教这样的学生,当然这儿的教主要是助学哈,对教师的挑战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所以,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学习责任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主动承担起教学责任的过程;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挑战自我教学能力的过程。

把学习责任还给学生,不仅仅教师要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样的观念,融入自己的教学流程之中来。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先学后教”,这样的观念肯定是正确的,没有学自然就没有助学;但把这样的观念放在课堂中,就变成了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学习,这样的“先学后教”既是对“不教”、“少教”和“教不好”的放纵,也是对学生课后不学的纵容。先学后教的本意,是学生要在课前有充分的预习,这儿的预习就是学生自学一遍。还有,学生下课后往往只做作业,于是教师们就在作业的选择和分层上做文章,这肯定是对的;但下课后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急着做作业,而是对今天教师所教的内容再自学一遍,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复习。预习那一遍主要是学习新知识,复习这一篇主要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知识结构。所以,把学习责任还给学生,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除了态度与意识之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要把预习和复习还给学生。有了学生主动的学,才可能有教师主动的教(助学);学生学好了,教师才教好了!

改进备课的十点建议

建议1:备课要有把课改新理念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的意识,但不必期望一节课能体现课改的所有新理念。

新课程的全新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展学习时空,关注学习过程,丰富学习经验;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等等。但这些理念能否有效贯彻,关键还在于每一位教师是否真正把这些理念咀嚼、理解、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落实课改精神。

从备课入手是落实课改新理念的第一步,教师要在备课中有把课改新理念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的意识,并自觉地把这种意识贯穿于备课的全过程。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等方面自觉以新理念为指导,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传递出新课程、新课堂的清新气息。

但在备课中,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期望一节课中完美地体现课改的所有新理念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备课并不是把课改的所有新理念简单相加,生搬硬套地贴上“标签”,而是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实际有选择地突出新理念中的几点,并能有效地贯彻到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备课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意义的。“没有最好的备课设计,只有最适合的备课设计”。备课中学会了选择,才能抓住课改新理念的精髓。

建议2:备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尽管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所不同,但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各学科丰富的育人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下,备课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

这些综合素养构成了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备课中我们要在每一环节上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和情境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预留给学生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空等,简单说就是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要求备课要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进行设计,要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终点,还要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等。

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要求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尽量把这些纳入到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备课还要备学生的种种“可能”,并细化到考虑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的程度。

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要求备课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包括教学要求,教法设计,重点、难点的考虑,作业和训练的分层设计等等。

建议3:备课要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

任何一种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认为,备课主要涉及到教学对象(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上述建议2中,已对教学对象(学生)进行了分析,以下仅谈在备课中如何备好其他三个要素。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科学、合理、适切,要有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教学目标关系到在具体实施教学前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因其他要素均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极其重要。教学目标要以全体学生为行为主体,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目标指向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学效果影响巨大,会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更要精心思考和设计。

教学策略要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是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般认为,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方法的方法。备课中,对教学策略的考虑一般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其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评价要通过反馈来调控。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部分,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哪里去”。备课中,要先确立评价指标,然后从成果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设计,使教学设计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进展。课后,还要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修改的信息,使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建议4:备课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基础上,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

课程标准不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引。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如果能细细研读,对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备课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备课大可不必匆匆从备教材开始,而是要从备课程标准开始,这样才能居高临下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进而超越教材,用好教材。

解读教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掌握教材的特点。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老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特别要理出教材的特点,才有助于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

吃透教材,是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吃透教材要做到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吃透教材主要线索,把握知识点纵横联系;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吃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吃透教材的德育因素等。

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再组织,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话早就点明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即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要仅是“教教材”。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材,没有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就不会用好教材。

建议5:备课要重视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关注环节间的梯度、过渡和合理性。

教学环节是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链接,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在备课中,有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事实上,备课中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却往往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大量的无效环节充斥于课堂,这主要表现在环节与目标相脱离;环节设计留于形式;环节间的衔接脱节;环节顺序安排颠倒或混淆等等。一般而言,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提出问题环节,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包括生活情境和虚拟情境。并通过新鲜有趣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解决环节,要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及未来的发展展开,设置合适的台阶,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讨论,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

得出结论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分析彼此的长短处,总结该方法与以前所学的有何不同,反思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实,从比较成功的一些课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有效环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如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环节间的梯度,为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搭建了“台阶”,降低了达成任务的难度;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环节间的过渡和衔接,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有效的教学环节关注到了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不仅符合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教给了学生如何探索新知的方法;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教学容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有效的环节还考虑到了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所采取的课型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符合。

建设6:备课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既要重视备教法,也要重视备学法。

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这打破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教师把话语权下放给学生。由此师生的关系也由以往的“一言堂”转为一种“对话”。师生双边活动具体表现为与每个环节特定教学内容或任务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方法、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工具的具体运用和操作。尤其是教法和学法更是教师备课时要关注的。

备课要备教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

备课要备学法。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备学生的学法,即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及教学要求等特点,给学生以高效的学法指导:从课前预习、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学法点拨和示范指导,以便让学生效仿。

建议7:备课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教学资源是构成教学的要件之一。教学资源的融合包括社区,家庭资源的整合;媒体,网络资源的整合;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等。备课中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包括对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剔除无用资源,使零散的资源变为系统资源,以便发挥其最佳教学作用。整合教学资源要求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是优质的,这样,资源的教学效用才能充分发挥。整合教学资源要求分门别类自建资源信息库,储备大量的教学资源。那种把备课仅仅定位在研究课本资源的作法,是很难整合出优质的教学资源的。

教学媒体的选择成功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关于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来选择相对最佳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否适合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是否适合学习者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教学媒体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习的效率是否相一致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并非越现代越好,越贵越好,能用简单的教学媒体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需用复杂教学媒体。也可以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建议8: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但这种预设不应是封闭的、刚性的,而应是开放的、弹性的,要为教学的生成留有空间。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开放的、弹性的预设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预设要有预见性,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考虑。预设要有情境性,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推进教学,生成课堂亮点。预设要有灵活性,要为课堂教学的调整留有空间,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备课中,开放的、弹性的预设要对教学过程的多维设计,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学生间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方面加以考虑。

建议9:备课不但要体现各学习领域的共性要求,还要凸现该学习领域独特的个性化要求。

任何一个学习领域的备课除了要对以上八条建议中基本的、共性的要求进行思考外,还应认真分析该学习领域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教育价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备课。也就是说在个性化的备课中,不但要考虑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还要考虑该学习领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不同的路径;该学习领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该学习领域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该学习领域给予学生的特有的学习经历和体验等。唯有如此,体现学习领域个性化要求的备课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以下,对七大学习领域及其所属学科的备课提出一些个性化的建议。

语言文学学习领域包括语文和外语这两门学科。语言文学学习领域主要是通过字、词、句、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该领域所特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特征。但因为一个是母语教学,一个是非母语教学,因此,在备课上,所属的两门学科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要求。语文学科要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注重整体感悟,加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考虑到字、词、句、篇的因素,考虑到蕴含在字、词、句、篇中的语言知识和思想意义。英语学科则要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注意英语中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在备课中,教师既要注意教材中有关的文化因素,还要注意思维因素,以话题为主题、以活动为主线,开展“任务型(Task-based)”教学。

数学学习领域包含的学科是数学学科。数学领域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学会用抽象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述的水平。因此,数学学科的备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考虑学生对新的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已形成的数学基本能力等。在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上要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在练习上,例题要体现典型性、示范性和启发性。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使数学练习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包括小学自然、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自然地理部分)等学科。其中,自然学科、科学学科和生命科学的备课要体现自然科学领域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特点,在探究中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为主。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应采用实验演示、图表、模拟等直观手段使之具体化,关注学生产生问题、探究质疑、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教学组织的设计上应注意内容和活动的层次性,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对落实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备课中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学科强调渗透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培养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动手“做科学”的积极性。因此,备课要将守恒、平衡和结构决定性质等思想方法的学习融入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和实验环境。在日常教学中,要解决一些实验危险或者受设备等条件限制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特长,将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整合。

地理学科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对培养科学精神和培育人文素养具有学科独特的价值。地理学科的备课要突出概括性、应用性、有迁移价值的地理原理性知识和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结构的理解。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上,要以地理技能的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围绕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提高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积极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上,给学生创造体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探索的过程与经历。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包括品德与社会、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史、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中学社会等学科。其中,品德与社会学科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要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对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起到奠基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融知、情意、行于一体。教学方法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通过生活模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得到启迪和发展。

社会学科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并运用既有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备课中,应将其视角放在应用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的问题上,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训练要注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包括通过历史、现实与未来等演化发展的比较,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的相关分析,对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进行探究等。

历史学科对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独特价值。历史学科的备课要始终关注让学生获得与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情境活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问题研讨”“多媒体辅助”“人机交互”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来开展教学。

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信息科技和劳动技术学科。信息科技学科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以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备课中,要设计与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学习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具备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的简单技能,提高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信息判断的准确性。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悟”,通过观察和体验,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或活动之中。

劳动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未来国民技术素养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水平。备课中要重视动脑设计活动与动手操作活动的合理安排,注重操作实践。

艺术学习领域包括音乐(唱游)、美术和艺术学科。音乐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正确把握音乐教科书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通过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个内容要求,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在学习方式上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规律。在学习训练上要让学生投身于“听、动、演、赏、创”等音乐学习的综合实践,注意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挖掘与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

美术学科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中,要重视对美术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注意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教学内容。要设计好审美的实践活动,注意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学习方法的设计上,通过探究性方法主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

艺术学科是为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开发多元智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设置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备课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针对不同艺术范例主题的具体要求,还要注意不同课型或教学环节的特点,要注意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要整体思考艺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注意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与人文科学,技术等学习领域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的艺术通感、迁移思维和整合素养的形成。

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包括体育与健身学科。体育与健身学科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挥“健身育人”的课程功能。备课中,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意向、生活经验和体质基础,全力确保基本内容的教学。运用教学机智,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关心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建议10:备课要注意不同课型的差异性,从不同角度来探索与创新课型设计。课不但要体现各学习领域的共性要求,还要凸现该学习领域独特的个性化要求。

新授课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概念、认识规律、了解方法,体现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要求。对新授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来突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反馈训练。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练习课的目标设定一般略比新授课和实验课高一些,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训练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又要体现层次性和个性化要求,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训练。

复习课是为了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备课要明确复习重点、难点、步骤、方法反馈与评价等,要在双基练习、能力训练方面做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知识网络,构建成知识框架。复习课中的配套练习,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要选取学科知识点、能力点、学科思维特点和考点的题目。

实验课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实验药品的准备、教具的使用和如何演示实验是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的。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的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具,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引发学生兴趣。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教师应预演一遍。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

讲评课对于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讲评课的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了解答卷基本情况、各题得失分人数,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要找准原因,并按知识点归类,设计变式训练。

有序备课——领引教师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现实中由于诸多的原因,教学流程中最难保证质量的就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组织者往往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一、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各课时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分头编写打印,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凑成“集体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个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二、备课组成员为了快速完成分配的任务,将教学参考书上的教案或是一些教学杂志上提供的优秀教案原封不动的扫描出来,甚至干脆将网上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便组合成了“集体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取舍,不加选择。这种组合教案的做法“简单易行”,但使用的教师压根儿就没有自己参与的成分,更谈不上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备课。

三、为了省时方便,各备课组在开学初便“相互帮助”,把上一学年的电子教案拷贝给本学年相对应的年级组,由各备课组重新打印出来分发给组内成员收藏。等到学校要检查了,各人快速地浏览一遍,在一些地方画上波浪线以示“重点”,二次备课栏内加上几笔,算是有了“批注”,教案结尾处写上几句,就形成了“教学反思”。画线部分是否是重点,批注是否合适,反思是否有效可想而知。

针对这些形式化集体备课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设法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实现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实质的超越。引领教师进行高效的集体备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备课质量。

第一, 提高教师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

要想走出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教师观念抓起,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

第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 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集体备课可以按“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定人整理——验收检查——形成个案——教后反思”六个环节进行。

(1)个人自备。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定人整理。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反思。

(4)检查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年级领导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形成个案。整理好的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教后反思。反思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反思,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一节课的反思,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 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集体备课抓到实处,教务处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年级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第三, 减轻抄写负担,激发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轮流整理讨论、交流的材料,并将整理好的材料发给每一位执教者,要求执教者只作个性化的修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抄写的负担。为了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实效,校方还可以定期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公开展示、年级组最优教案评比、校园十佳教案评比等活动,把展示评比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以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总之,集体备课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忌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备课,它需要教师在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创新,其目的是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仅就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的设计,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课前老师带着学生老师的安排去读书,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课时师生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这里所说的老师的安排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知识和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形式、对学习的目标进行恰当的界定、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分清楚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哪些是比较集中的问题,哪些是比较分散的问题,哪些是共性的问题,哪些是个别的问题?在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学习中,“任意”和“区间”就是本质的东西,任意说明的是其特征,区间限定的是研究范围,它是定义域的一个子集,这些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但有一些是次要的,比如,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是开区间,有的是闭区间?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次要问题,开闭对单调性是没有影响的,它只涉及一个严格单调和非严格单调的问题,对研究函数的整体性质没有多大影响,因此不应当在此处进行过多的争论。因此,如何把握问题,是老师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极其重要,这是一个教师的思维走进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它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或者称为学习理念,展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一种承认差异基础上的尊重。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控制,特别是注意对问题的控制,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以裁判的角色参与,不应当以一种权威的方式告知学生结果是什么,而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教师帮助学生诊断,找出症结,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个更深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相通的,很多时候,老师往往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左右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一种“我认为他应该能……”的想当然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问题老师讲解十遍二十遍学生仍然不会,而同学只要讲一遍就明白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和导。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进行,应当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发现教育素材,在等待中展示教育智慧。

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的设计,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弄清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合作方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都是老师必须事先考虑的问题,老师要注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统帅作用,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自由驰骋,而应当控制在既定方针之下,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

普通教师眼中有价值的教研活动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的生命靠有效的质量来维持,那么真正决定质量的就是课堂本身,谁在这方面下了功夫,谁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有影响的学校,他们的管理者都是从这方面着手,或率先士卒,或引领示范,或团队协作,就是在课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不足,让广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渐渐地,学校进入了良性循环,自然也就解除了危机。

蔡林森先生面对是洋思中学,一开始生源也不怎么好,但是他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孩子开始试验,硬是靠着一个团队闯出了一番天地。崔其升先生刚刚走马上任,他的杜郎口中学面临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先生没有怨天尤人,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瓶颈,迅速找到了合适的道路,不到几年,学校就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我觉得管理者一定要明白教师需要什么,到底采用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提高教师素质的问题,这非常关键。我们都知道,其实学校老师之间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同样一个班,好和差之间有时候平均分能够相差十几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如果抓教学的管理者从这个短板入手,注重抓住学校的核心点,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大的起色。

一个普通的教师并不是不想把孩子们教好,只不过由于自身的因素,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乃至于一次次失败,等到形成习惯,往往会自卑,直至无所谓,从而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只要到他的手里,就会稳稳地坐在最后一名,没有任何悬念。许多人都愿意跟这样的老师同轨,很简单,没有任何的压力,反正有人在那儿扛板,自己才不担心教学质量呢。

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的个人魅力在踏进教室的第一天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势。事实上也是如此,优秀的教师,你无论给什么生源的孩子,他都能够干出令你眼前一亮的事情来,就像学校管理者,如果校长有思想,有方法,懂尊重人,可以肯定地说,这所学校肯定会上升,正气会抬头,人心都会向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方向上前进。

学校不是打马虎,也不是在那儿出工不出力,而是认认真真地研究学校课堂上存在的短板,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利用团队的力量促进每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提升。

事实上,什么样的教科研最有效,很简单,不是一群人集中在一个地方,要么在那儿天南海北地胡侃,要么是怨天尤人,这一切都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我认为一个活动需要建立一定的目的,而不是把活动建立在表面文章上,干就要干出水平来,否则,教师是不喜欢的,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如今许多学校都在进行集体备课,都在搞校内研讨课,有些明智的管理者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往往是第一节课上研讨课,第二节课评课,第三节课在进行集体备课,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提倡学校每个层次的人都要上课,自然了,应该给需要帮助的老师最大限度的支持,让优秀教师多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让需要帮助的老师说说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什么,这样的教研目的不能少,也是有价值的。有人说得好,什么样研讨最有效,那就是问执教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价值,而不是七嘴八舌地在那儿各抒己见,对于执教者而言,最终能不能找到合适地道路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一堂研讨课下来,执教者应该根据课堂的发展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大伙根据说课者的设计再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提出一些有效地建议,这样的研讨才具有针对性。如果这堂课非常成功,每个听课人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平时,深入地思考,从而内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这个行业,如果你放弃学习,可以肯定地说,你的落后是必然的。我们有许多教学能手,可能是种种因素,自己不再在教学一线了,整日里忙着一些杂事,自然无法与课堂进行亲密的接触,等到再次走上讲台,一切都会滞后,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手段,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课堂的发展相脱节。

许多明智的教育专家都会坚守教育主阵地,这一点上,钱理群先生算是做到家了。老先生完全可以待在家里安度晚年,可是事业心、研究心告诉自己,不能这样,硬是走进中学的课堂,反而造就了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我非常欣赏眷念于课堂的老师、专家和管理者,只有这些人带出来的学校才有可能充满着活力。当下,许多学校的行政领导是很少带班的,就算带班也是虚设的。只有真正地走到课堂,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正如有人说的就是要接地气,这样你才会有正确地决策,才会有很科学的创意,这对于学校发展才是有利的。

有专家发现,站在教室什么地方听课也非常有考究,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站来后面听课,当然了,这本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听课者稍微往前移动,最好从侧面进行听课,既不打扰教师的课堂秩序,就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这是课堂观念变化做出的必要调整。也就是说,一堂研究课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在积极思考,如果仅仅在下面闲则无聊,没有任何发现和思考,这样的活动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为什么许多教学管理者的初衷是好的,宗旨也是明确的,可是老师不愿意执行呢,我觉得这是管理情商出了问题,许多管理者给老师产生了错觉,让人觉得管理者不是在帮助自己,而是在为难自己,这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从舆论上,从活动的设计上都从执教教师本身去考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一个老师通过帮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无疑,这是任课老师都愿意看到的,谁不愿意享受教育的成就,当然了,老师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学生,这对于学校的良性循环无疑是有帮助的。

我们的管理者如果愿意打心眼里帮助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而不是指望通过一两个讲座来实现根本上地改变。我觉得只要管理者全方位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细节,你总能找到这位老师的死结,一旦在这方面有了起色,这位老师往往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着落。

我们的一些自卑感严重的老师真的需要学校给以各方面的支持,这不是所谓的考核所能达到的,就像一个孩子,他老是失败,你不从根本上给以帮助,老是在耳边呐喊,你要加油呀,这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人都是有尊严的,老师也不例外,我们从这方面处理好了,课堂质量也就会大踏步地上升。

在此基础上,在进行集体备课,明确课堂的目的和达到的实效,再认真研究每一位学生,实行准确地二次备课,这样的教科研和集体备课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课堂才会真正焕发生命,人活着才会有奔头,教师才会在积极的氛围中享受教学和科研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一个个普通教师需要管理者设计的有价值的东西,谁做到了,谁的教育就会有起色,谁的团队才会有战斗力。

推荐第8篇:汽车售后部岗位职责解读

上海通隆汽车销售服务公司

这是我们公司品牌要看你是什么品牌的车了,不一样的职责与权限: ① 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制定、落实企业方针、政策,并贯彻厂家的各项政策; ② 按时提出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阶段的工作安排,检查各部责任人的目标落实情况,并及时组织实施。负责公司的财务工作制度; ③ 直接领导各部门经理、服务总监和销售部长的工作; ④ 定期召开经理办公会议,共同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并审议制定重大决策,负责公司内文件的审批; ⑤ 负责定期对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评审,并向董事会报告; ⑥ 负责公司所需资源的配备; ⑦ 有投资决策权、经营权、人事任免权、现金使用审批权等; ⑧ 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⑨ 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⑩ 关心职工生活,确保生产和人员的安全,同时,抓好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 ⑾ 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⑿ 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⒀ 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售后服务部经理职责

1、在公司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全面组织领导售后服务部的经营管理,工作对总经理负责,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对售后工作制订的各项决议和经营方针,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完成本部门工作标准规定的各项工作。

2、车间工作计划的拟订、组织和具体实施,对生产设备及设施进行定期组织检查、维护,确定下属主管的分工及职责,全面掌握生产、经营、运作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努力完成生产、经营指标和工作计划,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按照公司的发展目标,协助总经理编制公司的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和年度各项经营指标,拟定售后服务部的员工劳动工资、奖金、利润、分配方案。

4、可建议调整售后部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员工的考核、员工的招聘、辞退、晋升、奖罚免职;定期做好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驾驶、技术操作技能、业务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5、配合拟定公司的维修价格和处理事故纠纷的权限,并会同人事行政部有关人员协助解决;抓好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努力创建一流的公司品牌、一流的公司形象。

6、要对生产的组织协调与计划完成负责,要对因组织管理不当而影响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或出现生产事故负责。

7、每月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和上交各种反映经营情况的报表。

8、协助前台接待大型事故的估价,了解核实信息员跟踪客户时发现的返修或影响车使用、安全问题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9、跟踪服务质量、返修及填写意见处理表。

10、检查督促及协助车间、前台的各项工作。

11、呈报责任事故的经过、分析、处理报表给公司。

12、每天督查维修车辆的进度,质量及清库情况,员工的安全作业情况。

13、指导解决技术改造、革新或技术疑难问题。

14、做好广本厂方的对应与联系工作。

售后前台主管职责

1、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和组织工作落实。

2、负责本部门的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

3、主动联系业务,多与车主沟通,要有开拓进取精神。

4、自觉遵守和督导员工落实“前台接待人员工作职责”。

5、与维修部和零件部共同协助,多作沟通,掌握好待修车辆的进度,及时与车主联系和反映。

6、提供本部门的合理化改进建议,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7、要随时掌握和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管理结构,以争取更多的车主支持。

8、及时、正确、灵活处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公司效益与车主的利益关系。如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可请上级经理协助解决。

9、

协助接车员解决疑难的技术性问题和修车估价问题。

10、核实档案信息的完整和确保资料的准确。

11、电话跟踪高额修理客户离店一周后的情况,保证按广本有关规定,信息回馈合格率100%。

12、负责质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接 车 员 职 责

一、服务宗旨:顾客至上、信誉第一

1、前台人员是公司的形象代表,要真正体现出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着装整洁、谈吐得体、业务熟悉、以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满意。

2、前台人员是连接公司与客户的桥梁和纽带,要认真做好公司的窗口服务工作,接待主动、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文明用语、礼貌待客,做好客户的休息、饮水、娱乐等服务工作。

3、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遵守诚信的职业道德,措施要适当,自觉维护公司利益。

二、服务工作:

(一)车辆维修前:

1、及时引导待维修车辆停放服务接待处,请客户到休息室就座。认真执行接车程序:仔细询问车况,注明车况及功能情况,以及故障的发生原因,清点物品,检视或检测车辆各部位有无异常情况,详细询问、认真检查客户需维修服务的项目。

2、认真填写《维修工作单》,要求字迹工整、用语准确、内容清楚、详细明了。登记内容包括:客户单位、联系电话、客户姓名、施工单号码、车牌号码、车型、底盘号、发动机号、牌照号、公里数;认真填写初检结果及客户要求等。

4、仔细套置好方向盘套、靠背套、及脚垫。

5、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待维修车辆及用电脑打印的《维修工作单》一并转交调度室,

6、其中二联估价单由客户签名认可。

(二)、车辆维修中:

1、前台有责任向客户详细介绍本公司的系列维修服务项目,及时征询客户的附加服务维修项目。

2、若客户有增加维修服务项目的意向,前台人员要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3、在维修过程中,如修理工检查出其它需修理的项目,前台人员应即联系客户,反映情况及报价,得到客户认可后下达工作单给修理工。

4、随时同修理部和零件部联系、协商,了解车辆的维修进展状况。

(三)、车辆维修后:

1、当前台接收到修理部移交的《维修工作单》及车辆已竣工的通知后,要认真检查《维修工作单》上的维修项目及零件价格的落实情况,车辆的情况(包括内外卫生状况)。

2、上述检查工作完毕确认无误后,将《维修工作单》立即转交结算处,并立即知会车主。

3、认真做好车辆档案管理,负责及时与顾客进行业务联系,并做好质量服务跟踪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上级经理。

4、做好每月的进厂车类、车数、价格、项目的统计工作。

车间各组长的职责

1、组长是全组工作的负责人,是全组的技术骨干,在车间经理及主管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应带头模范并监督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全组工作负全面责任。

2、负责组织本组的生产:接受、分配、交割生产工作任务;参与本组生产,指导本组其他人员进行作业;对维修作业质量、进度、安全、卫生实施监督;督促本组作业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工作,并代表本组接受公司技术检查或上级检验。

3、负责贯彻、传达公司各种行政指令,组织组员完成公司下达的临时性的任务。有权向上级提议对本班员工的表扬,奖励和处分意见,有权在本职工作范围内进行工作的改进。

4、负责组织本组生产环境的文明建设,组织全组进行规范作业,开展质量、安全竞赛,搞好本组车间、工位的卫生.(在适当时候或任务不足时可抓紧时间进行)

5、负责管理好本组的生产工具、设备和在本组工位上维修的车辆。

6、应关心、留意组员的行为动态,及时帮助、开导、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应帮助组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应办事公道。

7、在工作中应采取积极合作、配合的态度,除了本职工作份内事完成外,还要积极帮助车间的同事,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

车间管理员职责

一、根据售后服务部下达的维修项目、技术指标、目的要求,编制车间的生产计划安排,严格掌握各班组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保质完成生产维修任务。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做好防火安全措施;除吸烟区外其它地方一律不准吸烟按照车间及各班组定员,合理安排生产,加强调控,加强管理。经常开展班组竞赛,努力挖掘劳动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抓紧,抓好加班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统计管理工作。认真搞好班组和车间经济核算。定期召开车间生产技术分析会和质量分析会。

四、认真落实、检查、督促班组贯彻遵守岗位责任制、工艺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五、做好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遵守员工守则。教育员工品牌店的服务意识,认真注意抓好服务的质量效能、速度。

六、做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及时分析生产故障原因,预防、杜绝事故发生。

七、搞好车间、班组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到个人,搞好文明生产。

八、负责进厂车在各组维修的清库统计上报(即小修、

一、二保应在当天竣工离开班组车库).

质 检 员 职 责

1、质检员负责实施公司的质量目标,对维修车辆的质量负重要责任。

2、对维修车辆所需操作工艺,应由质检员认可后方能由相关维修人员操作。

3、质检员对维修工所进行的操作过程应仔细检验,认真填写过程检验单,发现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后必须马上责令维修工改正。对零部件的检验,应依据有关维修标准严格把关,对已达“使用极限”或“大修极限”的零部件,应与车主联系,通知维修工更换,消除隐患于萌芽之中。

4、质检员对维修工所提出的问题应与接车员协商后迅速找出方法解决,尽量避免对维修进度及质量有影响的问题出现。

5、质检员对钣金工已完成工作应仔细检验是否达到质量标准才交给其它组去完成下一工序。如他组员工提出钣金有凹凸不平,扭、偏、不光滑、按派工单所要求拆下而不拆等问题,应立即要求钣金返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质检员对喷漆完工的车辆应仔细检验。如发现有沙眼、水泡、皱纹及颜色不符坚决不能出厂,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质检员对竣工车辆应严格检验、把关,认真审查,确保竣工车辆符合出厂标准对发现质量问题的,必须迅速解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8、质检员对需试车的车辆要小心谨慎操作,确定车辆及人员的安全保障后进行试车,试车所得数据及车况反映给维修人员,并协助维修人员作出分析,解决问题。

9、质检员在对维修竣工车辆确定其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应如实签发竣工检验单及出厂合格证。

10、质检员必须对接车员或顾客详细阐明车辆维修流程及相关检验方法,并告知竣工后使用所需注意事项,并依据维修内容及车况确定其质量保证期。

11、质检员对于每一辆进厂维修车辆均应督促接车员进行质量跟踪,并及时分析情况,保证维修质量,切实为顾客服务。

维 修 工 职 责

1、贯彻国家有关的维修原则,即预防为主,强制维护,定期检测,视情节修理。

2、修工对所维修车辆应小心爱护,工作时注意车辆的外观及油漆,三件套及护罩应全部齐全。

3、维修工不得随意驾驶车辆;施工期间,除因工作需要外,其余人员一律不准擅自进入待修车的车厢内,打开音响或空调。否则,给予罚款处理。

4、维修工不得使用车辆内部物品及随车工具。更不准占为已有,不准放车上燃料(如汽油、柴油)清洗工具等

5、维修工对车辆维修时,必须严格按照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所要求流程操作,某些工艺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得野蛮操作,切实保证维修质量。对某些高科技含量的电气(如安全气囊,电脑)更应谨慎操作。如违规损坏,要按售价赔偿。

6、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对上一段维修工序应做出认真检验,对有疑问或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向车间主任或质检员反映,保证工艺流程的顺畅和维修质量。

7、维修工在对车辆维修时应真实的填写维修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操作内容及方法。

8、维修工应按照派工单上所列项目进行维修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其他问题(如发现有追加修理项目等),应及时向接车员反映,待接车员与顾客商讨后,再确定解决方法。

9、驾驶人员将车辆开进举升机或检测线上时,维修工应从旁指引,协助。

10、工作时必须保持汽车内外清洁,做到:“零件、工具、油污三不落地”;维护工作区的整齐清洁,保持良好工作状况,注意生产安全。

11、按上级指示,必须尽力完成生产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辅导在职训练或辅导助手与新聘员工(学徒工)。

12、注意作业安全,严守操作规程:1)升降机在工作(升或降)或车辆在启动中,严禁进入作业,机头作业要防烫,千斤顶与物件避免硬性接触,且安全有效,车底作业,严防车滑溜;2)拆卸、拧紧关键部位的螺丝(如缸盖、曲轴等)应规定的顺序和力矩。

保修员职责

1、保修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依照相关技术标准负责产品的保修鉴定及索赔。

2、保修员对客户的保修申请应做出及时反应,给客户明确的答复。

3、保修员应熟悉有关产品的保修条文,保修员对被要求索赔的物品应作出细致、准确的鉴定,无法鉴定的应及时向厂家要求技术援助。

4、对于确定保修的应及时为客户更换,并将更换件交回仓库编号妥善保管。

5、保修员应按期准时制作保修申请单及相关文件备档,确保索赔成功。

6、经鉴定不属于保修的,应细心、耐心的为客户解释,力求让客户清楚、明白,不得与客户争执。

7、对于经鉴定不属于保修的,而客户仍不能满意的情况,保修员应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及技术部门和厂家,协助解决。

8、对于不属于保修或超出保修许可

9、金额的物品,保修员不得随意为客户提出索赔请求。

车间调度员职责

1、做好前台和修理部的桥梁,督促跟进和实施车辆的维修完成情况,服从并协助维修主管的工作。生产调度管理要起到车间主管的得力助手的作用。

2、合理安排工作细节,下派工单要求修理范围清楚,工期明确、不厚此薄彼,不搞派系。

3、关心师傅,了解员工的技术水平,合理分配相应工作。

4、协调对车间的管理,工区卫生,设备保养,修车质量等工作。

5、督促检查工人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调各维修环节,保质、保量、保时的完成各项维修工作。

6、出现事故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避免事故的扩大,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认真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

7、根据送修客户对维修停厂车日(时)的需求及作业量,结合各班组的生产实际,合理地安排作业施工。生产盈缺,调济有序。

工具管理员职责

1、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具室是公司专门管理工具及专用维修设备的部门。室内除管理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入内。

3、工具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遵守公司工具管理制度,做好工具的保管、清洁等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工具管理总帐,设立工具管理员分帐,临时借用工具管理登记,各种帐卡要求数据准确,项目清楚,增减及时,传递方便。

5、维修工人领用工具须履行借用手续后,方可放出。

6、维修人员所借常用工具要精心保管,不得丢失、损坏,工具管理员要定期抽检,发现丢失责任当事人写出检查并报有关负责人和财务部,将按有关规定进行罚款和赔偿。

7、工具保管员不得将工具私自向公司外部借出,如经发现按盗窃论处。

8、维修人员因违反操作规程损坏工具,保管员应立即与有关负责人联系,做出处理意见,并上报有关部门,否则视为保管不当,予以同样处罚。

9、严格执行工具、量具使用年限的规定,对于个人使用的维修工具、量具,应按时发放(发放新件同时收回旧件,不能超期不发或未到期提前发)。

司机职责

1、爱护车辆、精心保养。每天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爱车例保工作。

2、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其它规则。集中精力开车,安全谨慎行车。 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不带情绪开车、严禁酒后驾车。

3、定员定车。非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将车交给其它司机驾驶。 严禁将车交给无证人员使用。

4、服从调度,不得无经调度行车。下班后车辆应按时归库。车辆如在外发生机械故障应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如外单位或人员需用车的必须得到公司总经理的签批方可安排车辆,否则不能派车。

5、装载的货物,应按规定办妥手续。货物装车有序,易碎易折易漏件,应做好防跌、防压、防折、防倒置的工作。 货物上车前应认真根据清单点货,并在调拨单上签全名确认。

6、车辆需维护、修理或购置燃润料,均需向公司领导请示,经同意后进行。其所耗费用据实核报。

7、司机就应该承担保管好车辆和车上承载货物的一切责任,因而司机离车应收起车锁匙和锁好车门,(车厢有货物时一定要加锁)。

8、公司强调司机要遵守交通法则,要谨慎、安全驾驶车辆,要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车辆。倘罔顾交通规则,鲁莽驾驶,造成人员伤亡及车辆损坏,应由开车的当事人承担一切责任。交通事故的处理原则应以交警部门的裁定和保险部门的估价为准。造成交通事故或有损坏,应即时报告车队长(班长)。

9、车队长(班长)应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检查,严格执行派车工作,爱护车辆,每天定人清洗车辆。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推荐第9篇:《主动_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3月26日,我们聆听了由教师进修学校吕波校长作的《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解读实施“主动·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讲座。吕校长以新颖的观点,精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对提高自己对“主动·有效”课堂的标准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深深感到自己在创建“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面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对提高教师的“主动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是多么重要哟。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主动有效课堂,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搞活教学现场

1、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表现欲)、心理安全(不怕在学练中犯错,希望别人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性。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创设良好的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要求。

2、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师、生生关系

有人说,学生喜欢某一老师就喜欢上他的课,喜欢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这个体育老师有时是喜欢老师健美的身材和高超的示范动作,可能更多的还是喜欢你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喜欢你民主平等、宽容厚道的气度,喜欢你幽默有趣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教法。这样,教师站在学生角度上的教导、提醒、赞扬、批评,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再是唠叨和苛刻的要求,而是一种唤醒、激励和鼓舞。

三、激活过程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构建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使是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这种身体认识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主要通过体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体验体验式教学。

2、因材施教

一是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和所教班级的学情选用不同的组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是先学后练还是先练后学,教师要心中有数,灵活掌握。二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已有认识基础出发,确定学习的难度、强度和密度,但也要兼顾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所进步。三要巧用技能展示和即时评价,捕捉学生学练中的亮点,张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鼓励学生遵守规则、互帮互助、发扬团队合作的净胜。

四、活用“以学定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心一意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着想。这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要有一颗年轻灵动的心去和学生一起互动,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育体育人,通过每一节课节及其课外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大胆学练,养成练好的运动习惯。

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我们就要坚持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运动参与的状态。全体学生是否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关注学生学练的情绪状态。教学氛围是否民主、和谐和活跃

3、关注学生的身体认知状态。学生有无充分的实践进行身体认知?

4、关注学生课堂上的交往状态。融入集体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如何?

5、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学练和安全保护的情况有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控?

因此,教师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就为止,而是让学生“会学”,但是“会学”起步于“学会”,没有千千万万个“学会”,就没有后来“会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这就更凸显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意义。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导学”就是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推荐第10篇: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

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

主要参考资料之学科部分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习题

出题人:李昱山

1.以音乐(审美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健全的人格)。

2.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 )、(发现)、( 创造 )、(表现)和( 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

3.(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 )和(初步技能),初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2.通过提供(开放式 )和(趣味性 )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 )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

造性思维 )的探究过程。

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 )、( 速度 )、(音色)、(节奏)、(旋律 )、(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

15.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 )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6.音乐课程的总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7.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18.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领域二:表现,领域三:创造,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9.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20.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方式有: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想结合。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2.《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提倡学科综合)、(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23.探讨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问题需要关注哪些新课程实施的难点:(音乐教学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如何让音乐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

24.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只有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

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

25.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

26.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和要求)进行(巩固与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再次领悟音乐的(美)。

27.声乐的技能训练应抓住(识谱的技能训练)、(节奏的技能训练)、(音准的技能训练)、(强弱的训练)四个环节,要通过声乐技能训练让学生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陶冶),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

28.正确的器乐演奏习惯包括方法的(科学性)、肌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稳定性)等等,同时也包括(演奏心理)、(气息控制)、(情绪控制)等。

29.听觉技能训练的主要做法是要改变(现有听觉训练的模式)和加强(音乐聆听训练)。

30.小学音乐学科歌唱技能训练的内容有歌唱的(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方法)、(吐字咬字方法)训练。

31.歌唱技能训练中应注意重在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精心设计(歌唱实践活动)的技能训练,注重(歌唱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32.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具体策略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训练)为补充,以(考核测试)过关为杠杆;(全面训练)与(重点训练)相结合;强调(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我训练)的统一和协调,注重(学生主动地自我训练);(常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33.“感受与鉴赏”领域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听)为主,(讨论)为辅,适当(讲解),(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重视学生(音乐体验),用丰富、有趣的(自组材料)对欣赏作品进行(对比烘托),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注(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科综合)。

34.“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四项内容,“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35、课程改革初期“表现”领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偏离(音乐本体),对(学科综合教学形式)的不适度、不适量的运用,(忽视或强化)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音乐审美对(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不够,(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技能训练内容)过杂太乱,(技能训练过程)摆形式主义花架子,过度(依赖)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等问题。

36.“创造”领域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两项内容;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37.《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38、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技能训练中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39.《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表现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强调(自然)、(自主)、(自信)和(有表情)地表现,这也是我们实施该领域教学的(行动指南)。

40.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是(音乐情绪和情感)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11篇:从教学原点解读有效教学和教学深化改革

从教学原点解读有效教学和教学深化改革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选择实际目标和适宜形式方法

1.善于因学定教。我们在教学前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同学们实际,真正做到为同学们发展服务。脱离同学们实际,一味追求时髦教学,不是我们追求目标。其实细想,现在各种公开课我们最担心什么?是这个班同学们水平适应不适应自己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如果同学们学力与自己教学设计合拍,教学顺利推进;反之,难顺利进行。因此,有效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我们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研究同学们,然后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同学们的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起点。

2.选择教学目标。我们不要以为有目标就行,只有目标适宜同学们,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制定必须依据同学们年龄实际和课标要求,无论目标数量和难度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个人偏好,随意制定。 3.教学形式选择。我们要增加成对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当我们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问题之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让我们同学独立思考,先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形式,然后再让我们同学同桌或相邻四人一组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让每人都用语言表述自己思考过程和结果,最后在我们指导下全班讨论纠正,由我们小结。采用这种方式,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获得思维训练机会。防止走过场的低效课堂思维训练,真正提高效率。

4.选择适宜方法。方法为目标服务,要研究怎样方法?我想应按我们同学学习起点,启动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我们要善于创设引发我们同学思维的情感情境,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内容、目标、主体等整体起来考虑。方法选择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同学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活动。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我们同学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有时我们设计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同学们,要敢调整学习坡度,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第12篇: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

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

主要参考资料之学科部分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习题

出题人:邓晓光、余涵

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术课程》具体规定了美术课程具有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等基本特征。

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就是通过看到、触摸到各种美术作品,积累经验,提高(感知)、(形象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

4.《美术课标》提出了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和(注重创新精神 )。

5.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和( 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6.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 让学生乐学 )。

7.美术教育要培养学和的(审美能力),就要通过(美术语言)来实现,离开了美术语言就不是真正的美术教育。

8.“欣赏 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 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

9.《美术课标》中强调“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也就是提倡学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中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1.针对“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综合性)、(探究性)和( 创造性 )的特点,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要求有许多新的改变和突破。

12.美术课程教学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封闭环节,美术同样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和(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3.《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教学要“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

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14.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健康乐观的心态 )和( 持之以恒 )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

15.《美术课标》要求: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 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16.《美术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美术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评价要“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18.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19.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0.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21.教学基本材料的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2.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系统的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23.《美术课标》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围绕(目标的设定 )以及学生的学情而展开。

24.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5.在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设计 应用”领域与“造型 表现”领域都是倾向于学生个人或者集体的(创作活动),前者注重(实用性 )、(功能性 ),后者注重(自由性)、(表现性)。

26.“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包括(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的学习内容。

27.引导学生参与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审美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学习的优势所在。

28.“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29.“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

30.“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转化(评价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所呈现的创造和表现。

31.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他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32.由于美术教学具有(艺术)的(基本性质),涉及理性、逻辑、抽象,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33.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发展。

34.《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35.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能不能保持其审美教育本质特征,这不仅要处理好(美术学)和(审美文化)的美术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艺术审美规律)。

36.美术技能训练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7.新课程美术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8.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光是老师要做出正确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使(美术涵养)得到不断的发展。

39.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把技能训练评价贯穿于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对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做全面评价。

40.全程式技能训练评价可将整个技能训练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兴趣评价),

二、深入阶段(创意评价),

三、终结阶段(结果评价)。

41.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42.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43.《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4.评价技能训练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教师给予的评语对学生个人及整个班级都有(导向)作用。

45.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学生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46.(课外活动评价)的主要方式有:

一、活动记录,

二、代表作展览,

三、参加比赛。

47.参加比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美术技能训练评价机制)。

48.(“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49.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指的是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50.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训练相对于其他学习领域而言,更具有美术活动的(基础性)。

51.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训练中,要通过有一定(指向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的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从(原态性美术造型)到(审美性美术造型的过渡),要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5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5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功能就是(适用性),有(目的性)和(用途)。

54.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55.美术学科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56.(“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57.“欣赏·评述”学习包含着两个层面,即以(客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从(理性)的方式进行美术评论。

58.所谓“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形式

美)及(作品的含义)。

59.所谓“评述”就是在欣赏的同时,学生要施以(自主探索),不仅用(美术形式语言)探索作品的特点,还要从(美术史)的角度以及(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再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对作品的感受表达出来。

60.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61.“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62.在美术技能训练中加强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方法。

63.(“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6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5.(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中小学美术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应该尊重(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66.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的技能,而且重视(学科的融合),并且对于(探究精神)、(创造能力)等都应非常重视。

67.第一学段(小学

一、二年级,6至8岁)的学生根据其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开始进入绘画的(意向期)。

68.第二学段(3至4年级,年龄9至11岁),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为儿童绘画的写实期,小学

三、四年级的学生属于(写实前期),即(陈述的写实期)。

69.第三学段学生(小学

五、六年级,11至13岁)处于绘画的写|(实中期),即(“分化的写实期”)。

70.第四学段(初中

一、

二、三年级,13至15岁)的学生,属于绘画心理(写实后期),即(“视觉的写实期”)。

第13篇:企业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精华版解读

企业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精华版解读

来源:www.daodoc.com

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有哪些?对于办公室主任来说,要想做好办公室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以下是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的范本,可供参考!

某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如下:

1、负责各部门人员的考勤、工作监督,包括:检查监督各个部门工作;直接负责打字员、档案员或文员、汽车司机、保洁员以及炊事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进度。

2、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贯彻执行公司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公司各项行政事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做好公司员工的培训及考核工作,规范本部门的服务,提高员工素质及操作技能,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安排,并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

4、负责执行公司的考勤制度,监督全体员工上下班按要求签到、签退。

5、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负责做好新员工的招聘、实习、转正工作;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人事档案的建立和员工的奖罚、辞退工作。协助总经理实施公司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6、收发各类文件、信函,做好报刊杂志的订正和分发工作,编制收集各部门的有关资料、会议记录等交档案室存档。

7、印发公司各类通知、文件和规章制度,传达召集各类办公室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做好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8、搞好公司用电、用水、电话、通信等管理工作,教育员工养成为公司节约每一度水、每一度电的良好习惯,做到节省行政开支。

9、根据总经理要求起草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业务规范和制度,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10、编制本部门各项工作流程,制定本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及奖罚措施,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11、协助总经理推进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积极做好公司员工培训和计划生意等工作,严格保守公司商业秘密。

12、协助总经理推进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积极做好公司员工培训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严格保守公司商业秘密。

13、负责办理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与管理工作。

14、负责公司网站平台的筹划、建设及公司形象的设计和推广实施。

15、指导安排公司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化各员工团队协作思想。

1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本文提供的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范本,希望对从事办公室主任工作的职场人员,能有所帮助!

第14篇: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解读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占俊英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生活条件,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然而,如此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存量则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一般说来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的情况下这一途径显然并不顺畅。

1.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目前中国有农业劳动力4.4亿多人。据有关研究按照中国目前的耕作技术和经济水平中国需要2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就够了。所以照此计算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高达60%左右。除了乡镇企业吸收外为中国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2亿龄结构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

一般认

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4。由于中国人口年

15~19岁年龄组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

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之势将一直农村也遵循这一规律正在发生变化。据有关学者预测持续到2020年方有下降之势

但总量的增加仍将持续到2025年。显然这种年龄结构将使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日趋增大。据专家估算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把原有的和今后新产生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都包括在内业为目标到“十五”末期人。

如果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

需要安置的农业劳动力约1.5亿人平均每年约2000万

2.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中国城市职工下岗之势显著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根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预算新增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在“十五”期间表现得较为突出。从总的供求平衡看于求的状况在“十五”期间将较为严重。“九五”期间

供大

城镇剩余劳动力为1557万人而“十五”期达到1878万人。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为7%、就业弹性系数为0.13的假设下2005年城镇剩余劳动力仍将多达2167万人。与劳动力无限供给相对应的是我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却是极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系数是影响未来就业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其中经济增长速度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持久动力。一般地讲经济增长将很难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也就是说“十五”期间经济增长率如果不低于7%就已经很难得了。就业弹性系数作为影响就业的另一关键性因素受产业结构的制约很强一般认为高次产业比重越高

同等经济增长水平下就业弹性系数越大反之

则越小。而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是比较低下的重仅为30.7%1996年为30.1%

1995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

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66%的

1998年为32.8%水平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35%的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也不会高出以往太多。所以

十五”期间城市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3.乡镇企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我国乡镇企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立下过汗马功劳累计吸收约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乡镇企业过分分散地区布局不合理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丧失从而导致就业容量减少。另外

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增密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内涵式生产因而简单农业劳动力的吸收力越来越小。有关资料显示

七五”期间乡镇企业每年可吸收925万农业劳动力

八五”期间下降到719万人1996年约为647万人而1997年仅为400万人。

4.农民自身素质低下。1996年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5.6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64%。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其转移会产生以下消极影响

1 劳动者把本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用在生产

2 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上人为地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激化了供需矛盾。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3 劳动力素质低下必然使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缺乏稳定性从而出现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的资料

1994年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

二、第三产业的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7.3%而当年因素质低下又从非农产业部门返回的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24.2%。另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

1994年在转移后回迁农业的劳动力中

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17.8%文盲半文盲高达21.00%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9.49%。可见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

综上所述在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增无减乡镇企业对素质较为低的农业劳动力吸收力减弱的大背景下如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迫切的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离不开非农产业的拉力和农业内部组织的改造及技术进步的推力共同作用,缺乏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要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工业化的顺利进展,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必须包括农外发展和农业内部改造(即传统农业改造)两个方面。传统农业改造就是对农业内部组织进行改造及推进技术进步,其本质问题就在于解决农业产业化中如何使长期沉淀在手工劳动和低效率传统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和充分就业吸收,这就关系到当前真正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中的社会性失业问题(主要根源于过剩而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如何解决。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农业和农村整体生产力状况还未摆脱传统农业格局,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滞后性不仅使得大量农民在农村未能得到有效的就业岗位,而且伴随而来的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使它无法吸收大量的城市工业品。这种状况又反过来制约我国整个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市场容量仍处于潜在而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支出能力的“需求拉动”,使得城市工业因“内需不足”而非正常地过早出现“过剩”,由此,不仅难以为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是安排城市人口就业也成为一大难题。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与农业问题缠绕在一起的,所以,只注重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的拉力作用,而忽视农业内部的组织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力作用以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无法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采用“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地、分阶段地转移,让中国农民转眼之间成为现代城市的市民也不现实。“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的含义是;劳动力的差异性梯度转移和地区性梯度交叉进行转移。产业梯度转移是指劳动力一部分先由种植业转移到林、牧、副、渔业,一部分由农业转移到工业,再由工业转移服务业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劳动力先由农业转移到乡镇企业,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地区梯度转移是指农民实现了职业转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由农村转向小城镇,在逐步转移到小型、中向、大型城市的过程。在目前条件下与其在城镇拉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部门的高层次转移不如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立足于农村、农业积极在农村创造条件就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具体地讲浅层次转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农业内部转移它是指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畜牧业、渔业、林业等方面的转移。二是农村内部转移它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农村

二、三产业的转移。可以认为这是一条有效途径

因为第一这种转移成本低就业风险小。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如果都由大城市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国家首先会遇到资金的问题。目前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国家需交投资5000元-10000元。进城后,还需要对农民工花大量的教育训练成本,并要出由于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交通,自安、环境污染等成本。从农民的角度来看,首先转移不仅仅是直接的费用,还包括流动和寻找工作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脱离原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心理成本。因此首先内部转移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教育成本、投资规模最低。第二这种转移有利于缩小农民在技术上的跨度。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普遍文化层度低,加之现代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素质、文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要想一步到位,显然不太现实。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工业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运用技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的转移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可以促进农村各要素的重新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剩余劳动力“脱农而出”为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提供可能,从而实现最终的转移。第四可以有效地锻炼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质量,为高层次转移、彻底转移创造条件让转移出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真正、完全的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要有一个过程,不仅仅是地域和身份的转移,还有一个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是否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问题。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说,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并随着农业内部的不断发展继续转移,最终实现地域、职业、人的素质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因此,通过农业组织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业内部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边际收益,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化,是切实可行的。这也正是为了最终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地域、职业彻底转移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15篇:《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近读叶宇琨老师的文章《解读文本有效教学》,对解读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叶老师告诉我们,可从三个角度去解读文本:一是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二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三是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如何\"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读懂文本的主旨,二要读懂文本的结构,三要读懂文本的语言,四要读懂作者的意图。文中提到:\"在阅读时,文本的主题思想是灵魂,在教学时,文本的主题思想是航标。教学上何轻何重,何取何舍,从哪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最后落脚点在哪里,教学是深厚还是浅薄,完全取决于这一步解读。\"这应该就是叶老师所说的\"读懂文本的主旨\"最重要的原因吧。一篇文章,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依托于内容。文章的内容看似较为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一篇文章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这在多元理解下会繁衍出不同的结果。抓住主要内容来设计教学、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若抛开文本主要内容这条主线来实施教学,从方式上带来的只有肢解教材,在教学策略上只能是\"师生问答\",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丢掉阅读教学的本。每一篇文章都通过主要内容叙述展现其独特的主旨,文章的主旨均反映某一时段、某一时代、某一特定时刻或者是某一特定事件的思想情感,列入教材的每一篇文本都有其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学生心灵洗涤、陶冶、人格建立以致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上都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较好的把握文本的思想和价值观取向,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叶老师接下去说解读文本要\"读懂文本的结构\"\"读懂文本的语言\",我想,这就是关注服务于文章主旨的\"文本的形式\"了。文本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脉络,这是每一篇文本呈现给我们的外在形式,因为题材、体裁的差异而有着各自的特点。记人、记事、写活动的文章一般较时间顺序、事件发生发展顺序为多;科普、说明的文章一般以性质、特点等为抓手,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多为并列出现;童话、寓言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一般是按故事发展顺序来记述。每篇文本又因文而存在差异。教学时,在抓住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文本特有的文脉实施教学,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写法上的熏陶,实现读写隐形结合。文本的语言各有特点,每篇文章因受体裁、题材的限制,语言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并结合语言特点而渗透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与巧妙,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语言文字特有的表情达意的功效,明白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等。如教学《桥》这一课,就要体会文章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气氛的语言特点。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以下是我们本学期对《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文本解读:四下27课《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一)文本分析:段落层次↓主要内容↓表达方法↓结构关系↓第1-4自然段呆呆地观鱼静静地比喻、铺垫外貌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第5-8自然段工笔细描画鱼挥笔速写比喻、细节描写第9-14自然段与青年交谈鱼先游到\"我\"心里叙述(二)特点概括:

1、文本特点: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读后感《《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

2、结构特点: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按\"观鱼--画鱼--谈画鱼\"的顺序记叙。

2、语言运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3、表达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4、文本中心:本文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年轻的残疾人由衷的赞美与敬佩之情。由此可见,我们本学期的文本分析是基本上符合叶老师所说的\"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的要求的。如何\"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明确教学目标,二要理清知识体系,三要把握文本线索,四重在咬文嚼字,五要兼顾各种因素。什么叫做\"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文本呢?文中说:\"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文本,进行二度开发,发现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以及可迁移,可过概括内化的语言现象,以学段目标为导引,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挖掘出可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内容。\"我觉得这是解读文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以学段目标为导引,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挖掘出可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内容\"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语文课上\"学什么\"的本质问题。现今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许多现象就像文中温儒敏教授所说的\"一切瞄准考试,都很功利,很焦躁,都是搞提前量,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一级一级都是超负荷和提前量,太不正常了!\"我们现在所需花大力气的就是要\"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学段目标\",使学生不至于在知识体系的链条上脱\"链子\",以至于学习语文无所适从,梦里来雾里去,越学越不知所云,越学越味如嚼蜡。\"咬文嚼字\"也非常重要,也关系到学生语文课上\"学什么\"的本质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咬文嚼字\",多读深思,才能感悟语言美,才能激发学习语文的乐趣。远一点上讲,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里写道:\"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有这么几句话:\"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朱光潜先生的\"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和叶圣陶先生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话,说的不正是\"咬文嚼字\"对文本解读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吗?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也曾咬文嚼字。文中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会是什么东西呢?联系前文,知道这些东西是指小女孩幻想到的事物。\"她曾经多么幸福\"这个\"幸福\"啊,原来是她幻想到美丽的东西才得到的幸福,是靠幻想得来的幸福。而\"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联系前文,知道新年时小女孩冻死了。既然冻死了怎么会有幸福呢?再读第11自然段,原来\"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不是很幸福吗?可是,对小女孩来说,这种\"幸福\"生活中没有,只有死了才有。这就是小女孩的\"幸福\",现实不存在的\"幸福\"!两个\"幸福\"多么深刻地诉说着穷人的悲苦,人世间的惨淡。这么\"咬文嚼字\"地一读,不禁替小女孩难过啊!如何\"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选准重难点,二要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三要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我想,应该是在\"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发展。解读文本时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要学习知识的体系、学段目标的结合起来,重视知识、能力、智力的提升线路,促进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

第16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解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任洪军

为扎实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科学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一、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要注意几点:

1.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好,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更要鼓励、欣赏后进生,发现闪光点就表扬他们。否则,课堂难以生动活泼,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2.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这一原则,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低年级多“扶”一点,高年级多“放”一点;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扶”一点;学生基础好或教学难度小时,就多“放”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少,就少讲一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老师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可有所变动,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

3.给学生看书、练习的时间长一些。教师的过渡语要少一些,教师的讲要少一点,尽量节省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突破重点、难点,不可使学生的自学、练习、更正、合作、讨论走过场。

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课题,一边板书课题。课题写在黑板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

2.出示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要领:

1)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学习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2)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有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3 )学习目标要准确,不能偏,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既不降低,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

4)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5 )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学习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

6 )揭示学习目标,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7)用恰当的话语激励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3.自学指导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呈现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容易看得明白。自学指导包括: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达到的标准、如何检测,要有恰当的思考题和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解决问题。

操作要领:

1)自学的内容要涵盖目标中所有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 要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般3-5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大字部分精读慢读,小字部分快读,指导说明的观点),逐个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画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疑点画双线打“?”,可以做适当批注),写学习笔记,可质疑问难。

3) 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8分钟),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 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这样使自学变成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地思维。

5) 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4. 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提示)后,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默读教科书(课文),认真思考,找出答案。

操作要领:

1)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不能辅导学生。教师对认真自学的同学流露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但不宜讲话过多,且切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但时间不宜过短,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3)巡视学生书面练习,书面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就是下一个环节教师点拨的着力点(因为教师的“讲”不是教课本,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4)重点观察后进生,因为后进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如果只关注优等生,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上好课。关注后进生,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思考如何“讲”,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5)学生集体自学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

5.初步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后,就进入“合作”的环节。合作学习是“兵教兵”,学生与学生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合作”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任洪军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17篇:把握略读教学的尺度,开展有效教学解读

把握略读教学的尺度,开展有效教学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杨屋第二小学曾凤贤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但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内容,教师对略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这类课文的教学和研究,对教学目标和策略更是模糊不清,教师只能“摸黑走路”,导致出现了无效教学。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略读教学,明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适当地把握略读课文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正确认识

目标的确立

有效策略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略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场。下面,我想从对略读教学的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确立、有效策略等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略读教学的“尺度”,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对略读教学的正确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死读书”、“教而不教,学而未学”、“一刀切”等无效教学。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正确认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而教师在教学中不知如何把握略读教学的“尺

1 度”所导致的。我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正确认识略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略读教学曾经有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了一半。精读课文,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是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的话清楚地表明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同时也导出了略读和精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他们只是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但就教学而言,两者的作用同等重要。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眼神,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 ,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

(二)正确认识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的编排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特别强调了“组块”功能。第一,思想或内容大致相同或相似的课文一般安排在同一单元;第二,一篇精读课文后面紧跟着一篇略读课文。这种组块安排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迁移,从而实现多方面的互补与协调。

(三)正确认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

2 从叶老的话,我们清楚知道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虽然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教学而言同等重要。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以动物为专题的4篇文章,这四篇1精一略的穿插编排,而且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还用了一段简练的文字自然过渡链接。如学了《白鹅》以后,在读课文《白公鹅》之前有这样的一段话:“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真是‘架子十足’,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这只白鹅有那些特点。再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这段链接语,承上启下。这段连接语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而精读课文所学习的内容,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两者互相关系,浑然一体。精读与略读的整合,目的是为了创设阅读迁移的场景。让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在具体的相类似阅读实践中锻炼,从而形成能力。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允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二、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了教师刘-教材的理解和刘肩己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进行的,因而,把握年段要求,明确教学日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略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主要是引

3 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独立能力。” 基于以上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它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第二,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三,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三、略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教学策略的探索指明了一个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略读教学实际过程,注重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一)巧用“提示”,简化教学

4 在略读课文之前,通常都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小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扦训练阅读、迁移能力的功能。如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中的提示:索溪峪是张家界的一个重要景点。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野性的美。想一想“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教师根据阅读提小,设计索溪峪的录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自己讨论提示的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这个学习难点,在诵读的过程,指导积累,最后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或某处景点。这样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阅读提小展开,抓住两三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整堂课教学环节简中,收效良好。

(二)大胆放手,留足时间

略读课文教学,教师要将自己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让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如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涉及到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话题,这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可教师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慢嚼细咽,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初读之后,结合中元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扫清字词的障碍。课文第二

5 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懂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又一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课外资料理解词语。最后再反复朗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仅仅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也只有在这样充裕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自己去读懂课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默读速度应子以提醒,以培养学生快速吸收信息的能力。

(三)发扦个性,活用方法

略读课文的要求通常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所以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搭设平台,让他们展小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如略读课文《杜花雨》,学生根据提小边读边想象作者童年难忘的“摇花乐”,感受杜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情景,唤起自己的童年回忆,“难忘故乡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水到渠成,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述说了自己孩时难忘的人与事,情深深,意切切,令人感动。再如略读课文《秦兵马俑》,教学中,可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接着再整体赏读,基于课文内容,发扦想象,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向游客做介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罕见别具一格的境界。

(四)有的放矢,略中有精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效率低。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

6 从而使力气真正用在“刀刃”上。如略读课文《珍珠鸟》中的点睛之笔“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卒章显志,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芒,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再找到作者细心照料、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反复诵读,讨论交流,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整堂课,教师抓住了这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也就明自了只有爱护动物,人与动物才能和谐相处,这就是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了。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无论哪幅画,都“画画精彩”。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要使课堂在思路清晰、主线简明的基础上不失细节饱满,应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18篇:《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陈柳梅)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一文对教师如何去解读文本很有效,《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陈柳梅)。今天有幸能看到叶宇琨校长的《解读文本,有效教学》,受益匪浅。叶校长通过详实的课例,多方面的角度,审视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之间的关联性,对教师解读文本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大家公认的是教学要立足于文本,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或材料去理解文本,然后达到深层次正确解读文本的目的。这种看法强调了对文本的解读。的确,语文教学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搞好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对文本的解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最初的、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叶校长提出解读文本,首先要读懂文本的主旨--也就是正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是读懂文本的结构。为了有条理表达的需要,篇章结构有总分、因果、转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因此,理清文本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把握文章的条理,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避免\"散读\"和\"窄读\"文本,避免\"断章取义\"、\"肢解文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好办法。可取方法如下:一要将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阅读。所谓\"整体把握\",首先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要\"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直觉地解读文本,涵咏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在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孤立地看词中每一句话,并没有独特之处,但整体联系起来看,这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图。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幸福和快乐的!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所产生的愉悦之感。因此阅读作品,切不可局限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寻章摘句,停留在每一词、每一句的表层,而要加强整体阅读,将局部和细节与主题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文字表层读懂文章的意蕴和意境,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品遣词造句的妙处。二是找准有效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局\"。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是避免\"散读文本\"的好办法。看到《开国大典》的课题,你会看到文本写的是一次典礼,是盛大的典礼,是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而举行的盛大的典礼。这是由课题产生的初步的解读。深读课文,你会看到\"大\"字在文中的丰富内涵:文章写了\"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大事件\",写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大场面\",还具体写了参加典礼的群众的\"大热情\"。文题中的这个\"大\"字,就是\"情采合一\"处!抓住\"大\"字,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抓住\"大\"字,细读课文,可以弄清课文围绕\"庆祝新中国诞生\"写了哪几个场面;抓住\"大\"字,深入研读课文,品味描写主席行为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可以通过\"典礼仪式\"时的\"一齐欢呼\"、\"一齐欢跃\"、\"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多次描写掌声的词句以及\"阅兵式\"及\"群众游行\"中的多处描写,充分感受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以及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读后感《《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陈柳梅)》。 从文本的标题或文本主旨出发也可辨析关键的学点。文章的标点一般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阅读教学的抓手,这是教学的有效资源,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从\"钓鱼\"中得到\"启示\",是从演绎到归纳,我们引导学生必须遵守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过程。文本主旨渗及文章的中心以及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如《窃读记》的中心引导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但选编的目的是体会作者\"窃读\"滋味具体化,通过人物心理与动作来表达;同时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从鼓励与批评两种对立的角度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直至我成年后才体会到相反的评价对自己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过程中,我们应与学生共同收获文本带来的经验、情绪和感受,关注文本解读的体验过程。然后是读懂文本的语言。包括语言内容--正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语言形式--正确把握文本遣词造句、构段成篇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方法、特点。文本由具体的字、词、句、篇、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构成。文本解读首先从字、词、句等基本的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抓字的正确读音,体会它所在的语境所表达的意义,才能使读者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大意;抓住关键词,破解情境深意;抓住文本中重难点句子,指导学生寻找最适切的解读路径。在基础上,还要把握文章体裁特色,正确解读文本。文本的基本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神话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如神话,有神奇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因此,我们从中引导学生体会神话的语言美、想象美、形象美。总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阅读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第19篇:有效学习案例解读《逍遥游》,获取正能量

有效学习案例---------解读《逍遥游》,获取正能量

案例背景

学生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教师有效的教学。高二语文课本选入庄子《逍遥游》(节选)一文,各参考书得出的结论都是“万物都是有所待的,不可能达到绝对的自由”。这一结论让很多老师也难以真正理解其含义,也难以解释庄子为什么会对有所待的大鹏鸟如此赞扬,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且产生消极的思想:既然都有所待,达不到绝对的自由,还象大鹏鸟那样追求干什么呢?很多老师也就按照教案稀里糊涂的轻描淡写地上完这节课,至于《逍遥游》到底传达庄子的怎样的认知,这一认知对指导学生认识现世,指导人生有怎样的意义并未做深入的探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认为语文课的有效性学习即是达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观。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很难达到能力目标,获取有正能量的情感和价值观。为此,我阅读了《庄子》及有关解读《庄子》的文章和书籍,跳出教参的窠臼,重新认识《逍遥游》,将神化的庄子平易化,并和现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我的课堂设计如下。

案例描述

在第一节课对庄子其人、其作的介绍及重点字词理解,学生已能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导语设疑,引发思考

导语:马叙伦在《为

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首先我让学生从整体上提拎全篇,了解庄子的观点认知,设置了这一问题:找出文中能表明庄子观点认知的句子。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找出。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就是庄子认为的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庄子认为能否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境界和小知、大知有关。

课文分析,由果推因

我由庄子的观点反推其依据,我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是如何得来的?庄子又是如何阐释的?(学生读第一二两自然段)

2、庄子由自然界的小大之辩推及人世,人世中人们的境界大小有什么区别呢?

深入探讨,得到启发:对文本的深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大鹏鸟是“有所待”还是“无所待”?是否达到了逍遥?(学生能自圆其说皆可)明确逍遥游是一种“心游”,是一种“神游”,绝非消极的身体上的无所事事的自由。

2、“大鹏鸟”“野马”“尘埃”都是以“息”相吹,他们的“息”有什么不同?大鹏鸟欲达到很高的高度需凭借大风,大鹏的“大风”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系社会,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无可企及的境界,其实庄子的思想是平易的。你认为历史上、现实中有哪些人的人生境界可以称得上逍遥?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对于现实社会有怎样积极的意义?

陶潜、苏轼、袁隆平、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最美妈妈吴鞠萍。四川一父亲不让女儿读大学。现实社会的人们只追求物质,缺乏精神的追求,需要庄子的思想来轻盈他们沉重的心灵。

案例思考

语文课程的有效学习绝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理解得深入,修养得到提高。

1、通过整体感知和课文分析,让学生明了庄子严谨的思维逻辑性,而非胡言乱语。

2、

3、挖掘大鹏鸟之所以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根由,让学生从大鹏身上得到启发:沉潜—飞动—升华。将玄理落于实处,让学生明白“人人皆可为尧舜”,从而积极追求庄子清洁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20篇:主体目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解读2

主体目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解读

基于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依据课改精神、学生心理特征和“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李校长提出了“主体目标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一种旨在改善我校教学生态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

一、概念阐释:主体目标有效课堂

1、基于标准和基础的:课程标准既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必须照顾学生基础,从实际出发,抓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缺什么、考试考什么、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2、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教师不要包办,努力做到“三变”、“五让”。所谓“三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

3、目标教学:每节课要有明确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检测,师生全明白。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要落实主体,形式多样,达成活动要科学,最后结束当堂测试落实目标达成度,检测要及时。通俗地讲就是郑州道德课堂的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如何确认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4、低起点小步快走:即瞄准学生的基础和中档以下题目,小周期快节奏。每节课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最活跃的时间只有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学习效果最好,所以把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以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教学效率。

5、学生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练习、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学会才是硬道理。

二、教学策略:

理清目标、明确主体、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常巩固

1、理清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应重视研究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清楚“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我如何确认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2、明确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归结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需要上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

1 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总之,要求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低起点。低起点,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教学要求,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师的设计引导和鼓励下,顺利的进入教学程序,接受新知识。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比较自然而不太吃力地进入新知识圈,解决问题,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驱动力。从而为下一个新的知识圈的推进打下基础,成为下个知识点的起点积累。进而层层推进,最终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低起点是降低教学起点难度,降低课堂教学速度,把握基础,把学生听得懂、学的会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作业以低中档题为主,难度大的可供基础好的学生选作。

4、小步子。我们的学生对一次性接受知识信息的容纳量较小,如果一次性输入的新知识过多,容易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影响学生掌握的质量,并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有效注意一般在15分钟左右,采用小步走的策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

所谓的小步子,就是把原来一次性向学生输入的知识,进行分段式的输入,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散,缩小知识的跨度,降低知识的综合度,设置知识、能力渐进题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5、快节奏。就是在小步子的基础上,实现高频率。每一个新的知识输入完成以后,紧随着进行相应的巩固和反馈,以及推进下一个新知识的开展。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快速跟随教师的引导过渡到下一个层次,将一节课化成几个板块,先分后合,步步为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张弛有序中做到点点突破,点线突破,直至达到面的突破。

6、勤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观察员、指导员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战斗员。真正的战斗者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执行作战任务的也是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动手和动口,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每一小步进行完,都要练习反馈,每个问题探究完,立即进行反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堂,形成多个小的循环教学。分解教学难点,巩固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教师掌握了相关信息,更利于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练习是提升的基础,反馈是改进的关键。

7、常巩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指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

2 匀在识记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最快,而后逐渐减慢。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巩固和间隔巩固就显得十分必要。必须把握好正确的知识间隔度和正确的巩固手段,才能收到效果。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也就是说你不断重复的事情,会天天在增长。巩固就是再落实,只有巩固的好,落实的好,前面的效果才能得以延续,课堂教学才能算是真正的做到了有效,抓工作就是抓落实,抓学习也是抓落实。崔洁、罗自敏、陈晓燕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每日一题,经常找学生背书做题,做得很好。

“理清目标、分清主体、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勤反馈、常巩固” 是主体目标有效课堂的七个特征,理清目标、分清主体是前提,“低起点”是课堂展开的基础,“小步子,快节奏”是课堂推进的关键,“勤反馈”是把握课堂的指标,“常巩固”是课堂长效性的保障。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只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用心思考,敢于探索,相信一定能打造出激情实效、师生幸福的教学生态。

三、实施策略

1、多鼓励。在推行和实践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要坚持对学生实行多鼓励的原则。学生的基础差,习惯差,这就要求教师要正视这种现实状况,而不是一味对学生进行埋怨和批评,最终使学生仅有的一点点学习热情也给磨灭了。教师要有耐心,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在课堂和作业中,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和指导性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收获成功,在成功心理的作用下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激情。对于中差生,他们更重视老师的评价,他们经不住泼冷水,如果教师因为成绩差而嫌弃他们,他们就会感到没劲,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教师教起来也没激情,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一种乐于收获成功的喜悦中进行学习,最终解决教与学两难的问题。要知道,山路盘旋曲折,但毕竟是朝着顶峰延伸的。

2、多练习。好的成绩是练出来。作家、企业家陈安之说:“练习时厉害,比赛时就厉害。”没有充足的习题训练作为基础,提升成绩是很难谈起的,“熟能生巧”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学生练的多了,见得多了,思路才能慢慢打开,习惯性思维才能慢慢形成。很多学生在教师提示时,同学间讨论时会做,但到自己进行解决问题时,就偃旗息鼓了,这除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自己练习的少,思考的少。要知道,高考考场上是不会允许讨论和提示的。必须认识到“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3、严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严而有信。严格要求的同时,要说到做到,一抓到底,否则长期下去,学生会对教师的要求漠视。同时也要注意严而有度,严的合情合理。不是越严越好,越显示教师威风,而是要以理服人,严之有理,严而不厉。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如遇到有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完成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决的办法,进行引导,直到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一概要求。严要严在问题的解决上,严在非知识、非智力因素上,如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上,而非单纯的严在教师的任务要求上。所以严要求即是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言的,同时又是对教师自身要求的。

4、抓落实。抓工作就是抓落实,抓学习也是抓落实。课堂效果的实效与否,最为根本和关键的在于落实。俗话说:“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强调的就是在决策之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狠抓落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教学工作是由无数具体的工作成就的,只有具体,只有深入才能把工作一项一项进行分解。同时要不断追求细节的处理,沉得下,坐得住,思得进。理清头绪,抓住重点。抓落实要有成效,效果是落实的最好检验,效果好才是真的好。花开要有果,掷地要有声,不能大雪无痕,雁过无声。

四、课堂具体操作流程:(“教”“学”“评”一致性)

展示学习目标→ 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师阐释→练习反馈。„„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师阐释→练习反馈„„布置作业→课堂小结→结束。

小循环进行。

编制导学案→课堂教学→作业巩固→周巩固→月巩固。„„编制导学案→课堂教学→作业巩固→周巩固→月巩固。„„期末复习→学期结束。

大循环进行。

五、研究学习四种课型流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

六、四抓四保:

抓管理,保秩序 抓课堂,保效率 抓训练,保效果 抓目标,保突破

岗位职责如何有效解读
《岗位职责如何有效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