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信息化咨询及规划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8 08:45:08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规划研究咨询

规划研究部是公司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宏观经济研究、企业管理咨询等各项咨询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政府或社会委托的地区、产业、企业的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和评估工作,以及企业综合管理咨询和专题管理咨询等,并组织开展地区政策机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专题研究。

典型案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试运营计划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建设规划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及周边区域后续利用专题研究

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申请报告及专题研究

中国国家展览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

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重点功能与项目布局研究

“十二五”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十二五”上海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上海循环经济专项规划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规范本市区县政府扶持企业相关政策研究

“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专项规划管理暂行

办法

“十二五”上海政府投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十二五”上海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专项建设规划

“十二五”上海市民防建设规划

“十二五”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研究

“十二五”闵行区七宝镇发展规划

“十二五”闵行区吴泾镇发展规划

“十二五”大紫竹知识经济创新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金山口岸发展规划

“十二五”杨浦区城市建设规划思路研究

“十二五”青浦新城开发建设思路研究

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上海生物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

上海旅游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崇明农业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上海政府投资政策后评价研究

上海市代建制管理办法研究

上海市动拆迁费用标准汇总研究

上海发展邮轮经济政策措施研究

上海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办法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研究

上海迪士尼区域管理机构专项资金政策专题研究

上海世博会园区商业收费项目价格咨询研究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研究

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办事处事业单位“储经分离”改革方案研究

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杨浦区政府项目投资管理办法编制 松江区工业标准厂房补贴政策实施评估研究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融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民防工程投融资研究 淀山湖新城区前期土地开发融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功能定位及资金平衡方案研究 轨道交通11号线临港新城段投融资方案策划研 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闵行区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行动计划 青浦区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行动计划 临港新城建设国际航运总新核心功能区战略规划 淀山湖新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 奉贤南桥新城开发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及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松江新城建设发展评价研究 黄浦江北岸创新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富盛经济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 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产业发展研究 金山工业园区主中心区发展战略研究 浦东星火开发区功能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 崇明工业园区2010~2012年产业发展规划 崇明地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规划 洋山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川沙功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崇明新城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芦恒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服务配套用房功能定位研究 上海宜瓷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海燕龙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循环经济项目实施方案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上海长远集团事业单位改制总体方案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产业发展规划 芜湖市镜湖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青岛港董家渡港区发展战略研究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金钟•神州国际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天津海河中游地区总体规划概念方案策划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备案环湖地区项目开发策划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牡丹江市爱民区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工业发展规划 广西药用植物园发展规划

推荐第2篇:大型企业信息化咨询报告

大型企业信息化规划报告

2015年2月

1/254

1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背景和目标 .......................................................................5

1.1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项目背景 ...................................................................................5 1.2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总体目标 ...................................................................................5

2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概述 .......................................................................................7

2.1 公司信息化规划遵循的原则 ...........................................................................................7 2.2 公司信息化规划考虑的影响因素 ...................................................................................7 2.3 公司信息化规划内容概要 ...............................................................................................9

3 同行业信息化情况分析 .........................................................................................10

3.1 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分析 .................................................................10 3.2 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7

4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信息化需求和信息技术战略 .............................................22

4.1 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22 4.2 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 .................................................................................................22 4.3 信息化核心需求分析 .....................................................................................................23

4.3.1 管理决策层 ..........................................................................................................24 4.3.2 生产执行层 ..........................................................................................................25 4.3.3 过程控制层 ..........................................................................................................28 4.3.4 综合集成平台 ......................................................................................................30 4.4 公司信息系统体系架构 .................................................................................................32

4.4.1 公司信息系统体系架构 ......................................................................................32 4.4.2信息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34 4.4.3各层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36 4.5 信息系统功能规划 .........................................................................................................38

4.5.1 决策支持系统(EIS)功能规划 ........................................................................38 4.5.2 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供应链管理(SCM)功能规划 .............................40 4.5.3 企业资源计划(ERP)核心功能规划 ...............................................................49

2/254 4.5.3.1 人力资源管理 ...........................................................................................50 4.5.3.2 财务管理 ...................................................................................................58 4.5.3.3 采购和物料管理 .......................................................................................74 4.5.3.4 生产计划 ...................................................................................................84 4.5.3.5 设备维修/维护管理 ..................................................................................85 4.5.3.6 质量管理 ...................................................................................................88 4.5.3.7 销售和分销 ...............................................................................................90 4.5.3.8 健康安全与环保(HSE) ........................................................................98 4.5.4 生产执行系统(MES)核心功能规划 ............................................................100 4.5.4.1 生产计划与调度 .....................................................................................100 4.5.4.2 操作管理 .................................................................................................110 4.5.4.3 数据调理(校正)与物料平衡 ..............................................................112 4.5.4.4 生产管理 .................................................................................................117 4.5.4.5 绩效监控与绩效管理 .............................................................................123 4.5.4.6 实验室信息管理 .....................................................................................128 4.5.4.7 储运管理 .................................................................................................131 4.5.4.8 MES信息平台 .........................................................................................136 4.5.5 过程控制系统(PCS) .....................................................................................137 4.5.5.1 集散控制系统DCS .................................................................................138 4.5.5.2 紧急停车系统ESD .................................................................................143 4.5.5.3 先进控制APC .........................................................................................144 4.5.5.4 流程模拟与操作优化 .............................................................................146 4.5.5.5 故障诊断 .................................................................................................147 4.5.6 数据接口与数据规范 ........................................................................................147 4.5.7 企业信息门户(EIP) ......................................................................................166 5 IT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69

5.1 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169

5.1.1 网络设计 ............................................................................................................169 5.1.2 网络安全 ............................................................................................................175 5.1.3 网络管理 ............................................................................................................179 5.2 信息中心建设 ...............................................................................................................181

5.2.1 信息中心机房的设计要求 ................................................................................181 5.2.2 信息中心机房装修设计要求 ............................................................................182 5.2.3 信息中心机房电气系统设计要求.....................................................................183 5.2.4 信息中心机房通风消防设计要求.....................................................................183

3/254 5.2.5 信息中心机房的管理与维护 ............................................................................184 5.3 数据库系统 ...................................................................................................................184

5.3.1 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 ..............................................................................185 5.3.2 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 ............................................................................185 5.3.3 企业核心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系统 .............................................................190 5.4办公自动化系统(OA) ..............................................................................................192

6 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 ...........................................................................................197

6.1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的内容 .......................................................................................197 6.2 项目投资总体估算 .......................................................................................................197

6.2.1 ERP及EIS/BW、CRM、SCM等投资估算 .................................................198 6.2.2 MES投资估算 .................................................................................................199 6.2.3 OA及其他信息系统投资估算 ........................................................................202 6.2.4 信息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估算 ...........................................................202 7 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和建设规划 ...................................................................204

7.1 信息化项目进程安排 ...................................................................................................204

7.1.1 IT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安排 ..............................................................................204 7.1.2 ERP/EIS及MES系统实施进程安排 .............................................................205 7.2 项目定义和分析 ...........................................................................................................212

7.2.1 项目的目标与效益分析 ....................................................................................212 7.2.2 项目实施的风险与对策 ....................................................................................222 8 信息化建设与资源管理策略 ...............................................................................229

8.1 信息化建设策略 ...........................................................................................................229

8.1.1 公司信息化团队建设 ........................................................................................229 8.1.2 信息化方法运用策略 ........................................................................................240 8.1.3 信息化持续投资策略 ........................................................................................241 8.2 信息化资源管理策略 ...................................................................................................243

8.2.1 信息化项目管理 ................................................................................................243 8.2.2 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管理 ....................................................................................247

4/254 1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背景和目标 1.1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项目背景

根据集团(简称“集团”)确定的“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好的发展质量在2008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能源公司,全面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集团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能源公司,目前的产业链建设尚不完善,缺少炼油和成品油进出口中间环节、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终端环节,因此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集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公司作为下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上半年投产,总投资人民币200亿元,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年,是国内单套最大的炼油厂,公司的建成将为实现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集团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油厂。总人数控制在700人左右(含芳烃100人),而国内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人数在3800人左右;汽柴油质量达到欧洲燃油规范III类以上标准;保证四年长周期的连续生产;能耗及加工成本低,轻油收率和综合商品率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先进的控制手段和高效的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而要实现“全面建成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以ERP为核心的包括流程规范和信息平台在内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正是强化制度落实的有力保障工具和手段。为此,集团于2003年进行了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作为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目前集团已进入了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阶段。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成效,集团信息化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集团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各二级单位应根据本规划纲要制订本单位的信息化规划,上报集团批准后执行”。

因此,集团××市炼油项目组为了使将来建成后的公司更具有行业竞争力、实现公司及集团的战略目标,并站在集团的高度上、本着集团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决定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工作。

1.2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

5/254 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相关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各部门、各车间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确定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未来信息系统架构,并根据公司的信息化核心需求,规划出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为公司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依据,以全面系统地指导公司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成效,提高公司未来生产控制与管理、经营与决策的水平,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6/254 2 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概述 2.1 公司信息化规划遵循的原则

 需求驱动原则

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活动密切结合的过程,这种结合最重要的是实际应用需求。如果信息化项目缺少对炼厂整体业务的考虑、对应用需求分析不足,在不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或不清楚此项目与其他信息化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业务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往往容易导致失败。因此,公司信息化规划首先体现的是需求驱动的原则,即信息化整体规划是针对公司将来的实际生产、管理、经营需求而制定的。  投入产出原则

总体规划从公司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根据炼油企业的特点,从对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入手,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确定实现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措施,从而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的效果。 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总体规划的正确性,要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匹配;二是总体规划的可行性,要求总体规划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做到与企业战略匹配。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回答了“要求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 全局性原则

公司信息化规划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分析企业对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需求,逐步得出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方案。总体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的分析,规划的目的是要给后续工作以指导,而不是替代后续工作。

2.2 公司信息化规划考虑的影响因素

 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企业信息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与效果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不能离开信息技术发展程度而谈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历史短,

7/254 发展速度快,成本下降快。针对信息技术这样的发展特点,在信息化项目和信息技术的选择上,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既要注重所选用技术的先进性,更要注重所选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  行业信息化进程

由于现代流程制造行业面临同样的社会环境和竞争环境,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影响着每个企业,企业信息化战略已经具有共同性和紧迫性,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的国际市场和信息化的国际企业。因此必须研究整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注意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现状和所起的作用,更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及成果和教训等。清楚的了解同行业信息化的进程情况,对于正确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 社会信息化程度

企业信息化的社会关联度强,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且还与其他企业及全社会各个层面密切相关,要求相关社会支撑环境的建设和配套。它的发展不能超越社会信息化程度。当前阶段,由于信息产品的关键部件和软件开发平台技术基本上是由境外厂商提供,核心技术和软件仍是由世界顶级的厂商所拥有,具有高度先进性和稳定性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多由国外著名品牌公司所垄断,使得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与运营成本比较高;加之我国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编码等技术规范滞后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生产、财务、结算的社会化体系支撑不够,企业信息化自然受到很大制约,为此在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必须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  企业的内部状况

企业信息化是要建立起科学管理体系,它与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等待管理基础完善后再上信息化,也不等于上了信息化就自动完善了管理基础,力求在信息化过程中逐步做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这是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改进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化不能解决决策、经营、生产各层面的所有问题,而是帮助企业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应用基础也是信息化规划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8/254 2.3 公司信息化规划内容概要

根据公司信息化规划的主要背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 同行业企业信息化情况调研分析

本部分介绍了国内炼化企业中具领先水平的镇海炼化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司发展战略、信息化需求和信息技术战略

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世界同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先进水平,确定公司的信息化战略定位、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信息化核心需求以及信息技术战略,描述公司未来信息系统架构、主要信息系统功能规划,以及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规范。  公司IT基础设施建设

IT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本部分中主要对计算机网络(网络设计原则、网络安全体系、网络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库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办公自动化(OA)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 公司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

包括公司的局域网建设投资、主要信息系统(包括管理决策层的ERP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生产管理层的MES系统)的硬件投资估算、软件投资估算和外部实施服务费用投资估算。

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和建设规划

包括项目进程安排、系统的目标和效益以及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对策。

 公司信息化建设及资源管理策略

本部分主要对公司信息化团队的建设、方法运用策略、持续投资策略以及信息化标准管理等方面了进行规划。

9/254 3 同行业信息化情况分析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炼化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指导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我们对国内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的企业——镇海炼化进行了访谈调研,并对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访谈调研情况及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过程的监控、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因此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提高公司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1 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分析

 镇海炼化信息化建设

 公司简介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地处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市郊,1994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镇海炼化目前拥有1600万t/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和60万t/年尿素生产能力,自备海运码头吞吐能力达2500万t/a。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销售额一直名列全国工业企业前50位,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炼油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曾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等多项荣誉,是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十四家先进企业之一,2002年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的第十位。  信息化建设情况

 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借鉴和实施国内外先进技术,从生产装置的自动化逐步扩大到储运、销售、采购、公用工程和辅助决策管理,由单一的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控制、管理和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广泛应用PCS、MES及CIM单元技术、智能决策支持和优化技术,大力推广ERP,妥善规划、稳步推进。  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框架

镇海炼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合MIS系统的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公司管理部门和主要生产装置的高速以太网,其后又对网络进一步进行了扩容和提速,到200

210/254 年底为止,已经分别在生产区和家属区建成了千兆高速以太网。其中,生产区的光纤网络已经连接到各运行部、科室,总长度达50多公里,并与Internet及有关外部专业网站连接;拥有十多台小型机、30多台PC服务器和2000多台PC机;建成了以ORACLE为主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多个先进的应用开发平台;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降本增效总体目标,在集成了实时数据、关系数据、物料平衡、数据整合、实验室信息管理、油品移动、生产计划优化等系统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实施了ERP项目。

 实时数据库系统

 生产实时信息集成

镇海炼化公司在1997年引进了美国OSI公司的实时数据产品PI(Plant Information)。此后又不断致力于实时数据库在生产管理上的应用,从而不断取得新进展。

 PI实时数据库系统结构

PI实时数据库系统为三层结构,即接口层、服务器层和客户端应用层。该系统采用了分布采集、集中控制、信息互通的方式,使用一台PI主服务器,所有接口机和用户客户机都和该服务器联接,是一种典型的C/S结构。服务器原先采用的是Alpha 4000小型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NT4.0。2002年系统扩容改造后服务器改用两台SUN4800,组成CLUSTER,操作系统采用UNIX。扩容后服务器上加入的数据点(TAG)也从原来的20000点(PI系统支持的最大数据点数是10万点,即10万个TAG)增加到50000点。目前已经有30多套生产装置的现场数据集成到PI数据库中,为实时监控生产装置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镇海炼化1999年从英国LabSystems公司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 System,LIMS)和色谱工作站(CDS)系统,并将其列入公司CIMS一期工程项目。同年下半年,用户化工作初步结束,系统投入正常使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LIMS系统以数据管理为中心,集工作管理、样品管理、仪器管理、试剂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系统地管理实验室整个工作流程,以电子化的介质取代手工记录,把实验室的整个管理提升到对实验室的整个信息流管理。它能够记录数据流动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真正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可追溯。在提高工作效率、分析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样品

11/254 的利用效率,加快分析数据的周转速度,减少分析数据的差错率,降低分析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罐区自动化系统

 概述

镇海炼化公司油品储运系统十分庞大,主要分成算山仓储公司罐区以及公司本部油品罐区两大部分。其中,公司本部油品罐区共拥有近200台油罐,总容量达130多万m3。公司在“九五”期间就着手建设公司本部油品罐区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油罐数据采集、罐区监控和油品移动三个子系统组成,实施后使本部油品罐区全部实现了油罐的库存信息和油品移动信息的管理,能够准确反映生产装置的生产的各种物料的真实产量,因而是公司整个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用小结

镇海炼化公司油品罐区自动化系统的成功实施,使镇海炼化的数据源建设又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提高公司的生产过程控制水平,进一步实现高效集约化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成功实施结束了延续20多年以手工为主的油品操作与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罐区操作与管理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另外还加强了动态监控,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的机率,提高油品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 罐区自动化系统是公司PI实时数据库系统、ADVISOR数据调理系统和PIMS计划优化等管理软件的数据来源,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为成功实施ERP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国内油品移动管理的先例,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未来实施油品自动调和创造了条件。

 无铅汽油管道自动调和系统

镇海炼化公司无铅汽油管道自动调和设施项目于1994年下半年动土兴建,1995年8月上旬全面竣工。

系统投运后运行情况良好,能够将多种汽油组分通过在线辛烷仪调和成不同牌号的高标号清洁汽油,产品辛烷值能控制在目标值的±0.2范围内,减少了成品汽油中辛烷值资源的过剩现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MTBE等价值比较昂贵的高辛烷值组分,既满足了用户多层次的需求,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以往单纯依靠人工需要多次调和才能成功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汽油调和一次

12/254 合格率大为提高,从而减少了油品输转损耗,也为缓解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罐容紧张的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另外,由于系统实施DCS操作,既可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可有效地对调和的全过程实施监控。

 区域化集成及先进控制(APC)

 炼油生产区域化集成

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借鉴国外石化企业的先进经验,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炼油800万t/a新区实行区域化集成的模式,打破以往一套装置设一个车间、一个操作室的传统惯例,将800万t/a常减压、300万t/a催化、100万t/a连续重整等六套大型装置的控制系统合并在一个操作室,只设立一个车间建制,其人员不足200人,已接近国际水平。操作人员已经完全打破原来的岗位设置,全部实行系统化全流程操作(只分为内、外操),另外,还在装置的控制室安装了现场远程监控设施,完善了自动报警以及紧急停车系统(ESD)。2002年,由公司设计部门分别为炼油老区和新区设计的两个现代化中央控制室先后建成。这些举措使镇海炼化新、老区向实现区域集中控制迈进了一大步,为进一步推行系统化操作,提高过程控制水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先进控制的应用

镇海炼化是国内较早采用先进控制技术的企业,90年代前期在气体分离装置丙烯精馏塔尝试基于DCS资源的先进控制系统建设,取得一定成果。90年代后期为配合炼油800万t/a新区建设推行区域化集成的需要,准备在连续重整装置和芳烃抽提装置实施先进控制项目,并将其列为公司CIMS一期工程项目的一个分系统。

2001年,中石化从美国Honeywell公司引进了一批先控软件,镇海炼化分别安排在Ⅲ套常减压(设计加工能力为800万t/a,后改造为1000万t/a)、Ⅱ催化裂化(设计规模为300万t/a)装置开展实施。

镇海炼化装置APC投运后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先控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装置操作人员对先控技术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被动使用APC到主动学习应用APC技术;另外通过多套生产装置APC项目的实施,使有关的技术人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既为上述装置APC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帮助,又为公司未来更多的装置实施APC打下了基础。

 数据调理与整合

 数据调理系统的结构

13/254 镇海炼化1999年结合CIMS一期工程的实施,引进了某公司的数据调理软件,由浙大中控负责实施。数据调理系统主要由数据集成接口,平衡方程的生成及维护,显著误差检测,数据协调计算和专家推理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 数据调理分系统的运行平台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 运行平台

数据调理系统运行在一台HPPC服务器上,运行环境为WindowsNT服务器端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7.0。客户端运行环境为Windows98/NT,用于协调结果及显著误差显示,人工确认、报表打印、手工数据输入。  数据源的集成方式

物流所涉及的基础仪表→DCS→PI→数据调理服务器。

化验值→LIMS→Oracle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数据调理服务器。 散点测量、人工读表值→Excel文件→文本文件→数据调理服务器。 罐区数据→Oracle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数据调理服务器。 生产方案→Oracle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数据调理服务器。  数据库接口

数据调理服务器与PI实时数据库接口提供支持定时读取和随机读取。 数据调理服务器与Oracle关系数据库的接口利用文本文件读入方式实现,在数据接口设计了文本文件转发器。

 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

镇海炼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Aspen公司的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单机版,主要供设计人员在开展工艺设计时使用。随着流程模拟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上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设计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对利用流程模拟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1999年,镇海炼化公司又引进了Hypro Tech公司的流程模拟软件Hysys,另外,还将原先的Aspen Plus软件进行了扩容升级。  重油催化馏出口质量软仪表的开发与应用  催化裂化装置烟机能耗的模拟和优化

14/254  信息门户网站建设

为充分利用公司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源建设的优势,镇海炼化于1998年7月正式建成了Intranet——“镇海炼化信息网”。几年来,镇海炼化信息网在为公司内部快速及进传递信息、帮助领导决策和指导部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该公司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体。  努力提高油市商情服务水平

 实现公司内部信息刊物电子化,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 充分发挥公司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开设部门主页  加强信息保密性,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 充分利用WEB技术,建设企业门户网站  ERP系统建设

 实施背景和目标

中石化股份公司于2001年初正式制订了实施ERP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并明确提出先行试点,再进行推广,努力架构从上到下、集成一体化的中国石化ERP系统建设推进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选择镇海炼化、仪征化纤、江苏石油公司、天津石油公司分别作为炼油、化工、销售板块实施ERP项目的试点单位,选用SAP R/3系统软件,并选择埃森哲(Accenture)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咨询单位,试点工作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

镇海炼化认真借鉴了国内外ERP项目实施范例,在ERP试点总体方案中,力求实现两个方面的重要提升:

 结合ERP项目的实施,按照“扁平化”的原则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造,

使之更趋向于现代企业的模式,同时对业务流程按实施ERP的最佳模式进行重组(BPR),这些涉及企业内部改革的重大举措,对镇海炼化现有的运作和未来的发展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 在镇海炼化炼油生产结构中,进口原油比例高,品种多,优化生产方案潜

力较大,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结合ERP的实施,使生产信息集成更加完善,达到优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也为石化炼油企业全面推行ERP创造经验。

 建设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镇海炼化ERP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

15/254 包括SAP应用软件的安装实施;ERP系统与企业原有的信息应用平台的连接与整合;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完成财务会计/成本控制(FI/CO)、销售分销(SD)、物料管理(MM)、工厂维护(PM)和物资装备(MRO)等五个功能模块的实施。  项目实施的风险与改进意见

 管理理念的转变

实施ERP并非是一个单纯的IT项目,而是企业的一项重大的管理改造工程,最终将要产生符合企业特点的先进管理模式与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因此,项目实施的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特别是将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企业应当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全程负责,以便及时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 机构改革与业务流程重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业务流程重组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主导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咨询公司的人员素质要求很高,要求他们不但对软件本身的特点掌握得比较透彻,另一方面,还应对实施单位的业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再结合国内外成功实施的范例来修改现有的业务流程或打造新的流程。  管理的持续改善

ERP系统上线,只是成功的开端,在其后的运行过程中必然还会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进行维护和改善,才能使系统日臻完善。

 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 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避免造成信息孤岛、集成困难的局面  积极采用过程控制系统(PCS)及先进控制技术(APC)、过程优化  提高装置过程控制的集成度,实施区域化集成、乃至全厂集中控制

 做好企业数据源的建设工作,包括装置现场生产数据、实验室分析数据、油品罐区生产数据的综合集成

 借助于先进的数据调理和整合手段,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

 要加强系统在线和离线的装置全流程模拟、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调度作业排程优化和罐区油品移动的综合应用

16/254  应由单一的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控制、管理和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  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是确保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 外部力量(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咨询、服务公司)也是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力量

 内部的组织结构应尽量扁平化,以提高管理效率

 信息化建设要深化认识,从管理层到操作层的人员都要达成共识,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3.2 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炼化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都非常重视和充分利用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加强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把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体系与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国外同行业一些先进企业在综合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着信息高度集成、管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模式及相关技术:  管理控制一体化的业务模式

以泰国加德士公司(SPRC-Caltex)为例,其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基本上从涵盖了生产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使管理与控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 生产计划与调度;  人力资源管理;  财务管理;  设备维护管理;  绩效管理;

 化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 先进控制(APC);

 OMB(油品输转调和)APC;  流程模拟与优化;  油品输转和调度优化;

17/254  储罐标定系统;  成本分析;

 紧急停车系统Emergency shut down。

 过程控制与生产管理一体化——生产执行系统(MES)

早期的生产执行系统MES仅应用工厂某一领域,注重的是在某一个业务方面的应用,如生产调度系统、储运管理系统、数据校正与物料平衡等。MES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I-MES) ,所谓集成化的MES就是在一个软件内有机地集成了多个MES功能。全面覆盖生产计划优化、滚动调度、实时数据库、数据校正、收率计算、成本控制、生产统计、KPI指标实时监控、绩效分析、流程模拟、在线优化、先进控制、设备维护、罐区油品计量输转、库存管理自动化、在线调和优化控制、质量控制。并且下联DCS、PLC、ESD(紧急停车系统)和ASM(异常事件管理系统),上联ERP、SCM、HSE、E-Busine、E-Cooperation和DSS(决策支持系统)。过去的10年,MES理念、技术和软件产品已经显著成熟,今后10年或20年,将是石油化工业看好并且迅速普及的技术领域。

由于MES是应用于工厂的信息系统,不同的工厂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工厂采用了不同厂商提供的MES软件产品,这给工厂信息的集成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果要想再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就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多家计算机厂商和软件商发起并成立了NIIP/SMART(National Industrial Information Protocols/Solution for MES-Adaptable Replicable Technology)组织,使MES厂商在一个共同协议下开发自己的产品,该组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搭建MES的框架协议,就像一个软的HUB,只要遵守此协议,不同的软件产品就可以方便地集成在一起,不用开发接口。  生产过程控制一体化——自动化与仪表技术

在高新技术推动下,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正跨入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技术发展主流是测量信息数字化,检测仪表智能化和控制管理一体化。  仪表的智能化和柔性化

智能化是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达到具有某种拟人的智能特性和功能。柔性化是在仪表电脑化的基础上,采取硬件、软件集成、软测量等人工智能方法和技术,实现名符其实的智能仪表。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变送器—固态传感技术是利用固体物理特性引起的敏感机理,开发成物理、化学、生物等敏感元件或传感器。使传感器技术向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18/254  现场总线技术

使原来的模拟与数字混合的、分散控制系统(DCS)更新换代为全数字式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并真正做到危险分散、控制分散、集中监控和全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它以现场智能传感器、数字执行器、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工控软件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技术。在现场总线领域,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现场设备内置WEB服务器,是现场总线技术与互联网新型工业自动化手段,将业务信息处理与工业过程的自动化连接起来,代表了工厂综合自动化的关键。通过执行系统层,进行生产总体优化,将业务层信息(由少变多)下载分发至控制层;同时,通过执行层,将控制层信息(由多变少),重点是生产状态和产品质量息提取,汇总至业务层。  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继续改进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更大、更便宜的平面板;用于运动状态的交互式接口;以及更小的分布式、基于万维网的显示器。

 工艺过程一体化——流程模拟技术

流程模拟软件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代表,成为在这个行业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核心和CIMS的基础,石油化工模拟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早期这项技术成本昂贵,加上软件本身不完善,常常需要做大量的二次开发,难以被一般用户接受。因此,一段时期只限于工程设计。后来,随着软件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形式的严峻,模拟技术使由设计部门走向生产部门。

从DCS采集的装置操作数据和从化验分析部门来的分析数据,经过数据拟合分析,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些数据被送到经营信息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和仪表维护系统,同时送入过程模拟软件中运行,再现当前装置的运行工况。利用模拟软件还可对基础模拟更新,进行工况研究和优化。通过计算得到的时间序列分析和装置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预测,则用于技术分析、设备维护、操作员培训以及装置设计条件的重要估价。操作员还可以通过开环或闭环改变DCS的给定值,实现优化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过程模拟系统进行的模拟与优化,与APC所实现的优化是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差别是前者为全局性、整体性,而后者还限于局部性。模拟的目的多用于优化,局部优化并不等于整体优化。  管理与决策一体化——协作商务技术

目前,国外排名前50名的石化公司都普及应用了ERP基本模块。近90%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也都实施了具有行业特色的ERP基本模块。

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

19/254 销售与分销(SD)、物料管理(MM)、流程行业生产计划(PP)、工厂与设备维护(PM)、人力资源(HR),甚至包括资产会计、项目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市场(e-Procurement & e Marketplace)等模块。覆盖了石油勘探、开发、原油储运、炼油、化工、石化产品配送和销售,以及油库、加油站的整个供应链的企业资源计划。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内部业务管理水平和集成水平,既增收,又节支。ERP与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集成把生产制造和供销活动直接集成或联系到一起,ERP与CRM(Consu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集成把成本和赢利活动直接集成或联系到一起。SCM和CRM将与ERP同等重要,ERP、SCM、CRM等都将集成到协作商务系统中,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自动化的转移,缩短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时间,全面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资源和占领市场。

知识链管理又是ERP的另一发展方向,ERP将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将企业或社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创造、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继承、共享、评判、使用等组织成一条与生产经营关联、与管理矩阵交织在一起的知识链(Knowledge Chain),并进行有效而优化的管理。  市场、环境与生产经营一体化——工厂智能化

目前国外先进的炼厂在朝着清洁、智能化和高价值的炼油厂方向努力。清洁(Clean)意味着环境友好;智能(Smart)意味着高度集成化。它拥有丰富的数据和知识,根据定量的化学反应工程模型控制操作。这些模型包括整个企业(Enterprise),而不仅限于炼化厂的每个活动,并实时优化其效益。微型化的传感器和先进模型在分子级进行跟踪和控制,从原油的进厂到产品出厂,以确保每桶原油实现最大的潜在价值(highest potential value)。微型智能传感器在线实时完成化验分析。材料和设备也都是智能的,内嵌传感器,可连续测量温度、振动、应力、应变等参数,发现潜在的损坏部位,预测是否维修,并在出现事故前维修完毕。

开发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决策咨询工具,各个层次都广泛使用辅助决策。开发供应链管理的新方法,建立自助式的新型供应关系,及时供货,进行货物自动跟踪,实现小库存和零库存。建立全球性网络,支持全球性供应链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标准化,提高供应效率,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灵敏生产水平。

 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 应尽快采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炼油产业,给其注入新的生机,从而使生产过程各环节一体化、生产过程与经营一体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一体化。

20/254  炼化企业已经基本上依赖信息技术,而且越来越强烈,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发布和应用,主要挑战为:及时获取、存储数据和信息,并转化为生产管理和操作的知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用户能用熟悉的语言和格式及时得到有用的知识,并及时做出决策。

 通过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打破传统经营面临的组织、领域及时间壁垒的挑战,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挑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1/254 4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信息化需求和信息技术战略 4.1 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在集团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充分发挥集团的资源优势,按资源多样化、供产销一体化、市场多元化和业务国际化的发展方式,跨越式发展集团的炼化产业。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油、石化生产厂;大力开拓成品油和石化产品销售业务,快速发展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为真正建立起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与合理的企业产业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能源公司奠定基础。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主要思路包括:

 “上下游一体化、炼油化工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经营管理差异化”的炼化产业发展思路;

 合理利用中国海上含酸重质原油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集团所有资源;  统一优化配置和销售集团国内外成品油资源;  构建差异化油气利用和开发产品体系;

 以规模、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提升中国炼油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 完善海洋石油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平衡收益的最佳化,提高总体的抗风险能力;  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人员机构精简高效,实现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 为实现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2 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

信息化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战略服务于其他发展战略,并带动其他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根据上述的发展战略,确定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是,为全方位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实现企业基本战略思想服务,使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企业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从生产过程的全局出发,通过对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集成,集控制、监测、优化、调度、管理、经营、决策于一体,形成一个能适应各种生产环境

22/254 和市场需求的、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现代化综合信息系统,从而满足企业持续发展和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需要。

 配合企业产品研发战略的实施,搞好产品质量和研发信息化建设

通过实现产品研发与质量保证过程的信息化,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在产品研发中,努力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产品,促进产品自身的信息化,增强产品使用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企业产品研发战略的实施。

 配合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搞好生产过程信息化建设

通过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改进生产监控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配合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实施,搞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开发应用,引进现代管理思想、先进管理手段和世界优秀企业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配合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搞好企业市场信息化建设

通过搞好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提升企业与产品品牌形象、增进客户关系、改善客户服务,有效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 配合企业战略的全面实施,搞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集成水平,才有能力全面支撑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才有条件为增强核心能力和实现基本战略思想提供全方位服务。

4.3 信息化核心需求分析

我国炼化工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炼油化工企业网络格局已经形成,炼油化工产品产量逐年提高,但国内炼油企业加工损失率较高,国外一般在1%以下,我国在1.3%左右;炼油厂综合能耗(标准油)较高,欧美国家平均为66.18kg/t,我国为82.12kg/t;装置运行周期较短,大检修、维护费用高,国外公司普遍达到3-6年一修,最高7年,我国一般1.5-2年一修,因此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又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

23/254 石油化工企业始终受国家较多保护,加入WTO后会面临较大挑战,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下降。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与中石油,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都形成了稳定的体系,并拥有畅通的进、销渠道和固定的客户群,因此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风险将大大增加。公司作为一个新建的炼油企业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与国内外大公司相抗衡,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这种实力的最主要体现是企业要有自身的比较性优势,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要立足于内部挖潜降耗、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增强与国内外产品竞争的能力。

因此,公司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及时组织和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整体优化,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快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响应能力,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优化生产与管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产品质量,这也是提高公司未来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根据炼油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整个炼厂的信息化核心需求根据管理层面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3.1 管理决策层

公司在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将会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公司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借助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实现国际化、规范化的经营。这就需要相应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撑,加强以下各方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 着眼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强化对市动态的及时把握,为企业的高效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推动从以计划为龙头、调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财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化,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宏观规划和动态计划的密切结合;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动态集成为手段,实现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利用。

 支持财务会计、生产计划、销售分销、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等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处理;以财务为核心,通过业务实时集成,在“三流合一”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产、供、销等业务的紧密结合。

 支持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借鉴全球相关行业的最佳业务实践,改善和提升自身的经营

24/254 和管理模式;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经营和业务处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整体地提供与各项业务相关的、具有准确及惟一特性的数据和信息。首先,这些信息能够完全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各项业务活动情况,有助于企业各级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为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为企业实现精细管理提供基础,也同时为集中式的绩效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其次,系统可以提供详细、完整的成本分析信息,帮助企业准确了解成本结构,针对症结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成本。第三,系统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从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实施ERP系统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可以帮助炼厂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 首先,企业在建立生产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进行企业过程重组,改善组织结构,更加关注实时控制整个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应变能力。也为企业实现扁平化、整体化、分布式的现代管理模式提供技术基础,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

 其次,在经营管理方面,通过市场预测和分析,制定科学的采购与销售策略,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订单追踪等关注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对客户快速准确地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降低服务成本。

 第三,在企业管理方面,促进建立成本中心,将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可控成本及时、正确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并采用期前预算、期中监控、期后分析考核的方式,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监控手段,从而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 第四,各级管理人员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发现问题,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浪费。最后,还将与生产过程数据和生产管理数据紧密集成,增强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见性、可控性,使生产过程数据、能耗物耗数据、质量数据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共享。

4.3.2 生产执行层

25/254 炼化企业在生产执行层面上的任务是在完成企业正常生产计划的前提下,保证装置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由于炼化企业的生产特性决定了能量流可以交错使用,物料流可以循环加工,使得生产装置呈紧耦合性。这就对生产执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能保证生产装置的能量、物流供应对突发事件作出应对;另一方面要求各种资源分配适量合理,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资源,降低能耗,提高产品收率。因此,炼化企业的生产管理要尽量全面地收集现场数据、真实地反映生产过程,还要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帮助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判断生产状况,快速、正确地制定调度决策。这就需要在生产调度、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物料平衡、数据整合(校正)、油品移动、罐区管理、质量化验等各方面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

生产调度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按充分小的时间周期进行分解,分解过程应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生产现状去完成分解后的生产计划。生产调度执行的频度比生产计划要高许多,同时生产调度内容也较生产计划更详细。生产调度面临诸多的挑战,诸如产品堵库、供应推迟、预测错误、设备故障、能源泄漏、产品不合格等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导致生产调度需要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生产调度管理系统,针对供需变动、工艺切换、资源波动、设备故障变化等装置状况,实时地作出生产方案、工艺路线、资源分配、进行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调度,以最少的能耗、最高的安全性或最大的产品效益,确定各个生产装置的负荷。

质量化验需要对化验数据按照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时间,采用不同的采样周期,按照生产的需要,进行记录、存储,并进行统计、对比等处理工作,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上级质检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产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信息查询和统计,不只管理企业的原料、馏出口、半成品和成品采样、它们的质量指标信息,还要对产品进行全流程的质量跟踪,为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支持,为搞好生产的精细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支持。

过程数据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数据,过程生产数据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来自生产实时数据(DCS或仪表数据),一部分取自化验室分析数据。从生产现场采集或收集过来的数据,反映的是生产单位瞬时数据,但由于仪表数据的漂移、中间罐的增减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使测量数据失去真实性,因而难以反映生产的真实情况,因此需要数据整合(校正)系统,对仪表原始数据进行修正,还可以计算出某些无法计量仪表的工艺位号应有的测量值,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跟踪分析装置和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提供有利的手段。

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需要站在全厂的角度,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物料流动和损耗情况出发,对各生产装置、罐区等进行平衡,对装置生产进行评价,这对指导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料平衡的基础是现场物料,包括能量数据,所有的平衡都是基于这些数据上的平衡,平衡按次序分为:罐区内油品平衡→罐区与装置之间的平衡→装置内

26/254 部的平衡。罐区内油品平衡是全厂物料的基础,罐区内不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一律都要平衡。需要根据油罐的动态,库存和交库按油品种类进行平衡。罐区与装置之间的平衡要在罐区内油品平衡之后才能进行,要以罐区内油品平衡的平衡数据为准。装置内部的平衡工作是在上述两个平衡完成之后进行,它的约束条件是每月制定的收率、损失、拨出率等方面的情况。因此需要物料平衡系统帮助管理人员找出物料损失的原因,进行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全厂的日/周/月/季/年的平衡数据,对生产计划优化和调度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一方面,这些数据是相对可信的,通过历史的积累,为优化算法提供原始数据;另一方面,根据优化算法的需要,可以适当地调整平衡数据的结构,以满足算法的要求。

油品移动需要跟踪整个炼油厂的各类产品库存状况,记录油品进出炼厂及厂内各库之间的移动状况,需要收集原油罐区、原料罐区、产成品半成品罐区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倒进、倒出、收装置、付装置、出厂、进厂等油罐动态和来去向、油罐液位、油品名称和是否合格等信息。这些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综合信息和生产装置运行状况的查询,为生产计划和调度计划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炼化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设备是其运行的资本和基础,设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炼化企业的种类繁多,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作支持,可以说难以管理的。它包括动设备、静设备、特种设备、工艺管道、建筑物等,其中的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计量器具、仪表、电器设备、热工设备、水设备、起重设备等,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防腐管理、保温和油漆管理、润滑管理、密封管理、技术参数管理、设备工艺状况管理、检维修管理、设备配件管理等。由于流程行业的连续、稳定运行是企业安全、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关键,因此这些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所以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就成了设备管理的重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在线故障诊断、制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定期维修与按需维修相结合以减少全面停工停产时间成为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艺技术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工艺技术参数是生产状态控制的重要指导指标。企业中每上一个新产品、每进行一次技术革新,都需要制定或修订相应的工艺参数。日常的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考核有助于企业保证安全和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工艺技术管理系统,来管理工艺技术参数的制定、修订和执行,包括工艺指标方案管理、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管理、工艺标定方案管理等。

成本考核是企业生产效益的关键,需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成本考核,生产成本考核的内容包括工艺指标考核、质量指标考核、物耗指标考核、能耗指标考核等。

总之,公司需要建立以经济指标为目标,以生产过程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为核心

27/254 技术的功能模型。实现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反馈校正,以形成生产成本控制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优化调度、统一指挥,以形成生产指挥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安全监控,以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健康保障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4.3.3 过程控制层

28/254 石油炼制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生产模式,其生产过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 生产过程连续,加工能力强,物料和能量的供给要求连续、及时、可靠。

 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生产控制技术要求高、信息量大,故障诊断和处理比较复杂。

 生产环境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加工过程常伴有燃烧过程和三废排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

 产品结构复杂,除了主产品外,还会产生大量副产品和中间产品,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较大,一套生产装置单股进料可以有多个出料。

 产品种类繁多,同一类产品根据规格可以细分为不同的产品,不同规格的产品相互混合可以产生更多规格的产品。

 对产品的存储要求较高,大部分产品不允许混装,存储的时候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 对公用工程的供应要求较高,需要大量不同形式的水、电、汽、风等能源的供应。  基础自动化水平较高,对自动化的依赖性比较强,绝大部分的物料变量依靠仪表进行测量或通过分析仪表间接获得,少量人工计量。

 生产以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均衡、高产、低耗和减少污染为主要目标,通过计划调度、优化操作、先进控制等手段使过程实现优化生产,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针对炼化企业以上的生产过程连续化的特点,对生产过程实时性要求高,又加上过程的非线性、纯滞后、多变量、多扰动等影响,因此公司要加强底层设备的自动控制水平,实施稳定可靠的过程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装置的先进控制、过程优化、全厂集中控制、生产流程模拟、故障诊断等,实现生产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过程控制系统可以针对生产过程的需求和特点,运用控制理论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以满足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等经济技术指标。由于流程行业生产规模大、工艺流程复杂,若由人力直接参与操作与控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容易出事故,因此需要采用过程控制系统,特别是集散型控制系统(DCS)来控制底层的生产过程。

先进控制包括用于过程优化控制的多变量先进控制、智能控制方法和算法,它是一种基于模型、基于知识的控制策略,用来处理那些采用常规控制不好,甚至无法控制的复杂的多变量过程控制的问题,如大时滞、多变量耦合、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存在着各种约束等。

29/254 基于工艺目标与技术经济指标的过程优化,建立过程参数与工艺目标或技术经济指标之间关系,提供以保证工艺目标或技术经济指标为前提的过程参数优化支持,并通过接口向先进控制层提供最优操作条件。经常遇到的优化问题为稳态操作工况优化,包括:生产负荷、蒸馏的回流比、中间馏分组成、化学反应器反应温度、压力等。

全厂集中控制可以实现系统化全流程操作,提高过程控制水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流程模拟通过基于模型的“虚拟工厂”,可以模拟装置开、停工和故障异常处理,验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量平衡,培训操作人员,改进生产方案和设计方案。

故障诊断与安全管理提供基于数据、模型和知识的生产过程故障诊断和预报、过程故障状态下运行模式的调整组态以及基于远程网络支持的安全事故处理等支持,用于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测、诊断和处理,实现故障预测、装置安全运行约束条件判定和具有容错性的过程安全保护。

4.3.4 综合集成平台

上面分析了公司在管理决策、生产执行以及过程控制方面对信息化的核心需求,以及需用到的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层面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这些系统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特别是各种数据信息需要在各系统间传递与共享,因此需要一个综合的平台,将这些数据信息加以集成,从而发挥信息系统在炼厂中的整体效益。

综合集成平台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的集成、加工处理,提炼出真正对生产管理、经营决策有用的数据,从而在经营决策管理和实时过程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两间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紧密集成。信息集成是实现过程系统管理与技术综合集成的基础与关键,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具有分布、异构与自治等特征。因此,信息集成主要解决不同类型对象之间的映射与转换,支持应用系统相互联系的问题。目前主要有CORBA、COM/DCOM以及Java/RMI为代表的技术与标准,运用这些标准与技术实现分布异构环境下的信息集成与应用互联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过程综合集成平台支持企业实现从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利用、反馈或再生等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系统综合集成平台应该提供合适的信息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适用性,消除信息的多义性和歧义性,满足各部门的应用需求和系统集成要求。

在过程系统信息分类编码的基础上,过程系统综合集成需要设计与建立企业在经营管理、生

30/254 产执行和过程控制三个层次上的各类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在经营管理层,需要建立包括市场需求、客户、供应商以及经营规划及财务等信息的经营管理数据库。而且,需要进一步建立指导生产的方法库与知识库。方法库包括管理、调度与优化控制所使用的各种数学模型及系统动力学模型求解方法等,方法库还应包括状态方程、辅助方程及其他方程,确定和估计参数、各种初值。知识库系统主要包括实现问题求解所用到的决策知识、生产流程知识等。

在生产执行层,则需要建立企业的原油物性数据库、物料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包括原材料、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协产品等数据特征)。建立包括装置指导值、作业计划、岗位、加工方案与采样等信息的生产指导数据库;建立物料平衡数据库、资源(水、电、汽、设备、人力等)平衡数据库,作为调度人员进行总体调度的依据;建立装置工艺数据库、催化剂、添加剂评价数据库、产品标准数据库等各种专业数据库,用来直接指导生产。

生产装置中进行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需要建立装置模型库。装置模型动态描述装置的输入/输出物流、物理化学反应和控制参数等,装置模型不仅描述一个装置动态特性,而且还描述多个装置之间的约束关系。过程控制层直接控制各种装置的优化运行,因此,需要建立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包括实时采集的现场数据、图形化的系统组态、实时变量定义、控制系统的接口以及预警设置等方面信息。

为了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结构模型,针对企业操作系统、信息资资源、应用系统异构与分布性特征,采用面向分布对象的设计思想、基于WEB浏览器技术和CORBA/Java规范和分布对象代理技术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建立综合集成结构模型。

31/254 综合集成平台可以帮助公司在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

 根据与综合集成平台相连的其他模块所提供的信息与知识,构造这些模块所代表的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模型,主要包括物料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模型。物料流的增值过程涉及原料性质、生产装置状况、工艺操作条件等相互关联的环节,由于连续化生产,物料流的增值过程质量、成本的监测、控制和优化都必须在线进行,因此对生产过程模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产过程模型化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跟踪控制生产计划、原料供应、操作人员、过程信息和设备信息,使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收集并存储生产过程信息,将这些数据以可追溯的形式提供给生产管理人员。  从全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收集生产信息,并按照全局信息模型组织这些数据,最终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软件使用。

 收集、计算和分析能够真正代表生产成本的数据,并提供给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使用。

 收集、存储并分析合格产品和不格产品的生产数据,为持续的生产过程优化提供依据。  集成所有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操作规程、技术文档和设备文档等,并以友好的界面提供给企业管理的操作人员。

 标准开放的数据存储和服务,使得综合信息系统各层次的软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访问、组织和使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

总之,综合集成平台提供基于信息和基于知识的支持,将其他模块送来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相应的方法、算法或软件,为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提供支持,进而为全厂的优化管理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4.4 公司信息系统体系架构

4.4.1 公司信息系统体系架构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公司管理和信息化核心需求及世界同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先进水平,并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和功能适用性,我们提出了公司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为:“ERP — MES — PCS”三层结构。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MES(生产执行系统)与PCS(过程控制系统)的有机集成,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先进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下图所示:

32/254

由于公司未来的定位是一个成本中心,其销售策略和生产经营决策由炼化销售公司来制定,因此要明确体系结构中各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能界面划分及信息系统应用的侧重点,其中销售与分销、采购物料管理中的原油采购、决策支持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的侧重点在炼化销售公司。

三层结构的优势所在:

 更适合于扁平化的现代企业结构

过去,炼化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五层CIM结构,自下而上依次是监控层、优化层、调度层、管理层、决策层。虽然这种体系框架在炼化综合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研究与开发的深入,在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实践中遇到了较大问题。在炼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了底层的过程控制和顶层的管理决策外,中间层次是很难将生产行为与管理行为截然分开的。因此,在牵涉到大量既有生产性质又有管理性质的信息时,根据五层结构就很难明确应该归于哪一层次,造成了炼化企业综合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标准的难以统一和概念的混乱。相比于传统的五层结构,PCS-MES-ERP(EIS)构成的三层结构更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结构的“扁平化”思想,促使管理以职能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的转变,更易于集成和实现,进而解决信息系统在经营层和生产层之间脱节的现状。

33/254  开发成本低

MES广泛采用分布式技术和重构技术,容易建立和被操作人员迅速掌握。同时,目前许多软件供应商支持MES软件,而且提供了相应的接口或接口标准,MES厂商在开发MES软件时也比较注重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问题,所以在MES与管理系统ERP的集成时,开发费用较低。  适用范围广

这一结构将炼化企业综合信息系统分为考虑生产过程问题的过程控制系统PCS,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考虑生产与管理结合问题的中间层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炼化企业综合信息系统中原本难以处理的具有生产与管理双重性质的信息问题得到解决。

4.4.2信息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

 企业资源计划(ERP)

炼化企业中ERP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物料管理、生产计划、工厂设备维护、质量管理、销售和分销以及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等模块,还可以由此出发建立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等决策支持系统。其作用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的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并由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企业内外部信息对企业产品决策、中长远目标、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进行决策。  生产执行系统(MES)

MES主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动态优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流程行业生产过程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包括生产计划与调度、操作管理、数据调理与物料平衡、生产管理、绩效监控与绩效管理、储运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主要作用是根据ERP系统下达的计划,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过程组织生产,并将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达到实现ERP与PCS间数据的连接与共享,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统一计划与物流调度,对现场的生产、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目的。  过程控制系统(PCS)

PCS系统包括整个炼油工艺过程控制和单体设备基础自动化两个部分,主要解决设备

34/254 的自动控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平稳、生产出合格产品,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常规控制,并根据根据MES下达的生产指令进行各流程的过程控制,设定各种设备的具体动作参数,进行各种模型计算和控制计算,以达到过程优化操作、先进控制、故障诊断、过程仿真等目的,同时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上传MES和ERP系统。  客户关系管理(CRM) CRM则定位于产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的管理。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如下一些方面:客户(分销商或最终消费者)档案、客户历史信息的管理;通过接触中心对与客户进行沟通的各种渠道(电话、Email、传真、网上的服务请求、打印机)进行管理;服务请求的记录、服务任务的分派、服务备件的管理、服务方面的财务管理;销售员、销售队伍、销售机会的管理;市场活动的组织、市场活动的效果的管理。  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致力于打破企业间、企业内的信息壁垒,从而加快从物料到产品、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供应过程,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的全流程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特别是企业间的全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化的方向:从客户的眼光来创建和优化供应链体系,包括:

 全面实现库存的最佳状态  缩短供应链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 低成本运作  信息全供应链共享

它一般包括DP(需求计划)、APO(先进优化计划)、SCP(供应链计划)、TM(运输管理)、供应商协同、客户协同等优化工具。  企业信息门户(EIP)

是一个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平台。它是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使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把供应链上牵涉到的第三方物流、制造商、客户分销渠道等环节都通过网络集成起来,建成企业的门户,客户可通过这个门户在网上下订单,而企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产品报价,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通过网络监管物流供应厂商以及其他厂商的执行过程。

35/254 4.4.3各层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36/254 管理决策层利用ERP进行企业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优化,给出企业的产品策略和生产计划,其中包括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与产量等,并将生产计划、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等信息传递给生产执行系统MES。MES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装置设备、原油、原材料等情况,由生产调度模块编制生产调度指令,对各生产装置(或单元)进行优化计算,给出优化配方或生产方案,并据此制定操作指令、控制参数、加工方法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实际的生产过程。控制层PCS按照优化的配方或生产方案对底层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操作与控制。同时,过程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再把生产状态、测量数据、质量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传递给生产调度模块,作为生产调度模块进行生产绩效分析、资源状况分析、质量分析的基础数据,也为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提供依据。这样,实际上是完成了计划指令下达和生产执行情况反馈的闭环过程。

从数据流方面看,各层次上的应用系统存在业务数据的传递关系,主要表现为:

 过程控制层次主要将过程控制中产生的过程数据传递给生产执行层的生产实时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整合和平衡手段,进行相应的生产数据平衡。

 生产执行层将相关生产计划优化数据,平衡后的生产数据(投入和产出),传递给管理决策层。

 在管理决策层的ERP系统中,整合了企业全部的核心业务数据(从原油原辅料采购、库存、生产、质量管理到销售分销)、辅助业务数据(设备检维修、人力资源以及健康安全与环保)以及与此相关的财务数据。并汇总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种业务数据,形成决策支持相关的数据信息。

各层信息系统之间业务控制和数据流向如下图所示:

37/254

4.5 信息系统功能规划

4.5.1 决策支持系统(EIS)功能规划  总体功能定位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主要面对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中高级决策者的决策活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以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技术为基础,以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ing,OLAP)和数据挖掘(DataMining)工具为手段,将企业应用系统中客户、生产、销售、市场、财务、竞争对手、人力资源等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转换、抽取整合,并通过数据挖掘工具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它能为炼厂的决策者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决策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决策者明确目标,建立和修改模型,提供备选方案,评价和优选各种方案,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规划

38/254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功能应包括:  数据管理

用于收集、整理和提供系统中与决策问题有关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各种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对数据的使用是非结构化的。它的一次查询操作可能要涉及上百张表的上千行数据,复杂的表连接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而且用户仅仅在分析的时候才查找有关数据,查找条件是随机的。因此,本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库的集合,它是用来支持决策支持功能的,并直接为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提供数据能力。其中每个数据单元都不随时间改变。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从系统内部和外部数据源中抽取。主要功能应包括:

 收集、整理和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内部数据。内部数据主要来自于炼厂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如生产数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和  设备运行维护数据等;

 收集、整理和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外部数据。外部数据包括行业数据、国家经济数据、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等;

 收集、整理和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项活动的反馈信息。如计划完成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和用户反馈信息等;

 联机分析处理。联机分析处理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数据分析而产生的一种技术,它满足决策支持系统从多种角度对数据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分析,使决策者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观察。OLAP服务器使用为用户预定义的多维数据视图对数据仓库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形成分析报表,为具有明确分析范围和分析要求的用户提供高性能的决策支持。如分析报告设备状况、工程技术服务能力、物资运输能力以及生产协调能力等;

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及未知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以易被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决策支持系统中通过进行数据挖掘用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决策的影响。在数据仓库基础上挖掘的知识通常以图表、可视化、类自然语言等形式表示出来,但所挖掘的知识并不都是有意义的,必须进行评价、筛选和验证,把有意义的知识放到知识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积累更多的知识。知识库根据挖掘的知识类型包括总结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分类模型知识、聚类模型知识,这些知识通过相应挖掘算法得到。

39/254  模型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库(MB)及其模型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决策支持系统区别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主要功能应包括:

 存储和管理各种与决策有关的模型,以满足不同的决策内容需要的不同的决策模型的支持;

 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建立通常是随系统解决问题的要求而定的,不同的企业不同层次的决策需求是不一样,如战略分析模型、投资模型、筹资决策模型、成本分析模型、利润分析模型、库存控制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

 知识管理

许多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问题非常复杂,除了通常的决策支持能力外,系统还需要提供特别的专业知识支持,使用户能将自己已掌握的有关决策的知识有效地管理及应用。

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是以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知识信息,最终表示成知识工程,通过知识获取设备形成一定内容的知识库。并结合一些事实规则及运用人工智能等有关原理,通过建立推理机制来实现知识的表达与运用。本模块具体提供知识库及其管理的功能。  方法管理

本模块包含有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提供存储和管理各种数值方法和非数值方法。包括方法的描述、存储、删除等问题。主要功能应包括:  预测方法(时序分析法、结构性分析法、回归预测法等);  统计分析法(回归分析、主成本分析法等);

 优化方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网络计划法)。

4.5.2 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供应链管理(SCM)功能规划  客户关系管理

 概述

CRM定位于产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的管理。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如下一些方面:客户(分销商或最终消费者)档案、客户历史信息的管理;通过接触中心对与客户进行沟通的各种渠道(电话、Email、传真、网上的服务

40/254 请求、打印机)进行管理;服务请求的记录、服务任务的分派、服务备件的管理、服务方面的财务管理;销售员、销售队伍、销售机会的管理;市场活动的组织、市场活动的效果的管理。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 客户接触

 营销分析--包含市场调查、营销计划、领导分析以及活动计划和最优化。并提供市场洞察力和客户特征,使营销过程更具计划性,达到最优化;

 活动管理--保证完整营销活动的传送,包括计划、内容发展、客户界定、市场分工和联络;

 电话营销--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潜在客户产生。 包含名单目录管理,支持一个企业多联系人;

 电子营销--保证互联网上个性化的实时大量的营销活动的实施和执行。始于确切、有吸引力的目标组,通过为顾客定制的内容和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交互;

 潜在客户管理--通过潜在客户资格以及从销售机会到机会管理的跟踪和传递准许对潜在客户的发展。

 业务交易

 销售分析--包含销售和利润计划、预期和销售指标分析、销售周期分析、销售组织分析,实现销售过程的最优化;

 客户和联系人管理--能够监督、跟踪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的所有相关信息;

 机会管理--提供销售跟踪,销售预测,识别主要的决定人,估计潜在购买和潜在结束日期;

 电话销售--利用交互中心来管理接入和输出的电话、支持电话销售活动。掌握大量的电话纪录,集成从企业系统到产品信息到在线目录的销售信息;

 现场销售--将主要的客户和前景信息传递到现场销售人员,促进销售活动的计划和维护,提供活动报告,形成报价,获得订单;

 电子销售--为因特网上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全面的功能。支持销售周期的所有阶段,以及复杂的产品挑选、多媒体产品目录、先进的个性体现、网上产品配置、便捷的购物篮管理、安全的实施、全面的定购情况检查、付款处理和实行。包含合同完成、智能网络分析和灵活的网站设计;

 网上定价与配置--允许用户网上配置产品,通过目录和市场比较价格。包含购物篮

41/254 的功能;

 订单定购--通过产品建议、价格、税收决定和有效性检查保证订单定购与订单入账的过程。

 履行实现

 实现分析--包括供给能力分析和财务营收分析,使实现过程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最优化;

 后勤管理--随订单管理、生产、分派和服务过程全方位跟踪订单,事先积极地通报客户更正以免影响前端资源配置的传送,包括实时获取货存等级、生产性能、网络配送需求;

 信贷管理--运用支付历史和信贷风险分析的信息提供信贷检查;  支付--提供客户合同、折扣、支付状况和账目的信息;  客户服务;

 服务分析--包括服务状况和过程分析,以及服务成本,收益率分析达到服务和支持过程的计划和最优化;

 客户关怀和桌面帮助--通过增加和工作流程处理,支持解决各种问题、抱怨、反馈,以及以专用服务水准协议为基础的活动;

 合同和基础安装管理--掌握客户安装和合同的历史纪录和细节,包括服务水准协议,担保处理和质量监督;

 企业智能--通过复杂的调查运算和智能代理支持引导、交互式的问题决议;  现场服务与分派--为现场服务人员传递、跟踪客户和账目信息,保证快速准确的客户服务,提供服务计划、预告、行程安排、以实现系统综合为基础的分派;  电子服务--为客户、前景、在线业务伙伴提供获取专用信息的途径,如产品目录、内容、价格和解决方案。实现网上自我服务功能,例如订单入账和跟踪请求。

 供应链管理

 概述

供应链管理致力加快从原材料到产品、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供应过程,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的全流程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特别是企业间的全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化的方向是以客户的眼光来创建和优化供应链体

42/254 系。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供应链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供应链管理(SCM)关注于整条供应链的优化,和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供应商网上采购iProcurement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分销商或客户物流供应商(物流平台)

 供应链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使炼厂及合作伙伴能够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并共享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能准确预测存货短缺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补货以避免由此可能导致的任何延误,自始至终确保计划和执行的同步。整个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供应链计划

 供应链需求计划能够将历史需求数据、相关因素、营销活动和销售目标考虑在内,创建一个将采购、生产、经销与运输要求和限制因素考虑在内的总体供应计划,然后与供应链中所有合作伙伴共用该计划;

 具备数据的图形显示和向上向下挖掘能力,以确保最大程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了解;

 能够对供需变化迅速做出响应,能够快速重新平衡与优化经销网络;

 将客户服务目标、预测错误和供应量的变化考虑在内,以确定每个客户的最佳存货水平;

 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无需等待信息传送,就可直接了解下游的存货情况与需求。整个供应链可共享对单个客户需求所做的准确预测,以减少信息传递时的错误以及鞭长莫及现象,并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 能够使承运商能够提前了解预测的运输量,从而更有效地制订运输计划。运输计划与车辆排产功能能够实现对执行过程的密切监控;

43/254  提供强大的供应链网络设计能力,能够确认与选择位置,优化网络,同时将需求与成本结构考虑在内。能够协助选择供应商,重新设计经销与运输网络,并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评估与控制,从而找出并强化薄弱环节;

 提供用于模拟供应链设计变化的先进工具,能够制订与评估多种措施,并迅速了解设施位置或数量的变化对成本与收入目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可以考虑或者不考虑生产约束而对各种选择方案做出评估,并根据最好或最坏的情况深入了解未来的供应链要求。

 供应链网络

供应链网络是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的平台,通过供应链网络模块,炼厂的合作伙伴可构建自己的网上协作平台,并将其转化为真正的协同电子商务社区。应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功能:  安全交易集市

创建并操作一个安全的交易集市,让供应商、合作伙伴与客户集合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化环境中,以此确保信息共享。这意味着整个供应链将具备加快步伐、提高响应和协作能力的基础。运用此功能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 交易集市关系管理

通过交易集市关系管理功能,可以管理与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所有关系。业务伙伴能够全天候追踪订单状态,查看标准与特殊的定价方案,检查存货水平,追踪发运状态,查询退货状态,或者查看订单记录等。  协同供需管理

使业务伙伴能够即时共享供需预测信息,制订出统一的客户需求预测结果。同时,通过实现合作伙伴更有效地协调生产与物流,以消除信息传递的延误,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资产利用率。

供应商与销售商能够依据共享的预测数据与实时需求信号自动补充库存,在减少供应链内物料数量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更全面地了解供需计划可以对整个协作过程进行监控,使业务流程的运作更为顺畅。  协同采购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结合,可对原材料和组件进行汇总,充分利用自己的采购能力,从而了解直接物料的总体支出情况。此外,内部业务单位能够实行集中采购,这样就能与供应商洽谈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关系管理

44/254 能够处理间接与直接物料的采购,并支持不同的RFP与RFQ格式、谈判、拍卖与交易集市购买方式。  供应链企业门户

供应链网络系统中的企业门户应是炼厂企业信息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炼厂各个业务单元的员工能与所有业务伙伴、客户进行协同工作。使每个用户能够以个性化方式访问所需的信息。

采用基于角色的技术,可以根据供应链网络中不同的职责向用户提供信息。只需将选择出来的相关信息提供给特定类型的用户,这种选择能力确保决策人能够掌握可行的信息。例如,为供应商提供一种易于使用的功能,让其员工调用并确认交货日程信息,查找采购单,使供应商无需翻阅大量信息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以下预配制的门户角色:  专业买主  供应链经理  战略计划员  需求计划员  供应链计划员  生产计划员  采购计划员  运输经理  供应链执行

 协同采购

供应链管理的协同采购功能在与各个业务伙伴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和采购与库存管理模块的无缝集成的环境下运行,优化物料从订货到发运、开票整个采购流程。主要功能应包括:

 提供基于标准的采购处理、自动补货和多供应商支持能力,满足企业商品原料和定制生产材料的采购需求。利用互联网,相关的供应链伙伴能够参与某一采购过程,无论他们使用何种后台系统和采购应用系统。当合并备件,调整库存时,不会影响库存的安全备用量;

 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从购置到付款,整个采购过程实现自动化处理,将消除大量手工数据录入、以及耗时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货物

45/254 采购成本,直接物料开销和单次交易成本;

 快速灵活地选择供货商: 当出现需要介入人为因素的情况时,通过先进的供货商筛选工具识别最佳供应商,从而快速方便地确定新的供应商和替换产品;  采用货源替换战略和手段:可以开展在线竞标,向新供应商和现有供应商招标,方法可采取公开招标和限定招标两种形式。也可以采取反向竞卖方式,由供应商通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竞标;

 分析并改进供应链运行活动:先进的集成分析和扩展呈报功能可用来跟踪了解经营和战略方面的成本及走势。有关信息可协助磋商协议,调整购买模式。

 协同生产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生产能力,可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协调生产,使每个参与者都能通力协作,提高响应能力和生产效率,其主要功能应包括:

 支持各种生产战略:可帮助开发实施基建工程等成套项目;可根据客户订单按各种物料单配置产品;可执行拉式生产,精简生产过程;

 在设计、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生成持续信息流:当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更改时,各个环节能够立即获得更新信息,为协同生产建立坚实的基础。订单变更管理功能应从设计到生产,全面跟踪客户订单和物料单的变化。变更跟踪和订单进度安排相结合,可迅速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对生产安排进行调整。执行与计划之间形成的信息反馈渠道,应当使后续计划考虑生产过程中新出现的制约因素;

 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可以在充分考虑物料和生产能力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优化生产进度,并掌握从供应链其它计划过程所采集来的信息,如需求计划、供应网络计划等。可定制的并且面向用户的演绎能力,能够快速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迅速制定经过优化的生产日程安排。这些优化工具能够方便地与原有系统和第三方应用技术集成;

 支持生产计划的落实:供应链管理可将订单信息集成到各种关键生产流程中,如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物料管理、仓库管理、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系统等;  能够方便地链接各种工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流程,并且可链接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用以检索制造过程的有关信息;

 支持设备操作工作的日常需求,为人工处理的生产流程提供基于浏览器的工艺说明,以及生产过程中所有步骤的执行文档。

46/254  协同履约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履约功能可使企业实时地智能确认交货日期。通过优化制造、仓储、运输过程,使所有环节准时执行订单,实现优质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结合运行,客户新的需求能够根据实际库存量和生产能力的现状来满足,不会造成断档或供货不足。协同履约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 订单确认:通过供应链的多条链路核实供货能力,可行性确认功能可通过优化生产、仓储和运输流程,落实各地成品、部件和设备的签单、订单执行能力。根据实际库存量、计划和分配,确认订单数量。当供货网络受到生产资源和运输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时,系统能够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和产品调拨为销售战略提供支持;  产品分配:供应链管理对销售渠道至最终销售者的产品流具有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以最获利的方式,智能地配置供货,确定成品和部件供给量;  供求二次调配:供求匹配关系能够进行二次调整,以便按照优先的原则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可以对短期供给变化和需求的意外增长做出及时响应,避免发生断货现象;

 协同运输管理与计划:能够设计自己的物流网络,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准时、低成本的发货架构。供应链管理可根据成本选择承运人,可与物流业务伙伴一起,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管理货物运输。自动化运输流程和运费核算应当保证网络中的物流效率;

 仓库管理:流畅地执行收发货过程和物流单证的处理,有助于优化仓库管理和物料周转。

 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管理还要提供监测、控制与管理供应链活动所需的工具,使各企业在高响应能力的适应性供应链网络中实现协作。为了实现高效的供应链协调,供应链管理应该提供关键活动所需的工具与功能:  供应链事件管理

供应链管理应定义与管理多种预期事件——业务流程的重要日期,例如货物发放与货车出发。可以利用预先定义的各种事件,其中包括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最佳实践。这些预先定义的事件一旦准备就绪,就可以立即运行相关的解决方案。

在监控供应链活动的执行时,供应链管理应该确定并标记出问题,例如,计划的交货日期已过期,或者销售商报告由于产品未及时开始生产而无法满足预定的交货日

47/254 期。

很多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可使用共享的操作程序自动处理问题。例如,如果首选的承运商在特定时间内没有对招标做出答复,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当发出二次请求。这种自动筛选例行事件与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员工将精力与资源集中于更复杂的问题以及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务。

当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供应链管理的事件管理能力使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够真正开展协作,以确定并实施解决方案。支持以下功能:

 通知:出现问题时,供应链管理应当通知有关的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独自或与其它多个合作伙伴协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 模拟:供应链管理可生成和提议某些问题的可选解决方案。系统也可对其建议的多个选项进行评估;

 适应性协作: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能够采用从历史事件数据总结出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调整。

 供应链性能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性能管理能力应当能够定义、选择并监控关键性能参数,从而全面了解整个供应链的性能。这样就可以调整并优化业务流程,确保从供应链活动、设备和人员的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回报,主要功能应包括:

 提供全面的必需工具,用于确立可计量的供应链目标,评测供应链性能,确定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所有这一切有助于确保供应链网络中的每个成员良好地运作,并为整个网络创造价值;

 在日常的业务运作层面,性能管理应持续监测关键性能结果,并在背离计划时自动给出通知,使业务流程保持最高的效率;

 从战略层面讲,性能管理应提供闭环供应链管理所需的反馈信息,这对于促进持续的改进,始终保持卓越的性能,以及确保供应链持续保持高效与竞争力非常关键;  供应链管理能够支持供应链委员会制订的供应链操作参考 (SCOR) 模型,并包含多个预先配置的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 (KPIs),例如交货情况、预测准确性和投资回报。  使用供应链管理能够将供应链计划与执行系统和供应链性能评测标准集成在一起,并全面了解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性能(而不是网络中的某个环节);

 支持在线分析处理与多维查看方式,能够从不同的明细级别以及不同的角度查看数据,从而对各种可能的行动迅速而准确地进行评估。

48/254 4.5.3 企业资源计划(ERP)核心功能规划

炼油行业属于流程型生产模式,其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物流过程、投入产出及成本核算等具有以下特点:装置的正常生产常常是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其投入、产出关系可用“X” 型结构模式来加以描述。对于离散制造来说,其产品结构可用树状层次型结构的BOM来描述。这是一种静态固定型的产品结构,不管BOM有多少层,其材料数量、材料型号、生产过程是固定的,可能亦存在着少数的代用件,但其总体是固定的。如有变化,需要修改设计。而对于石化行业,其产品结构不能用显式树状的层次型结构来描述,只有通过“X”型结构,并以联/副产品的方式来描述其装置半成品(即:中间料)或产成品。

 整个企业的物流过程呈“网状”结构。在从原材料的入厂、到产成品的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其生产过程可按照具体的装置生产情况、管理需求、计量统计手段来划分成不同的生产阶段。在每个生产阶段,其物料流向事先是不能确定的。同时还存在着物料回流的现象,即:一些物料可能要从后阶段向前阶段重新循环再加工。 因此,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看,其物流过程呈“网状”结构。

 所有的投入/产出量须经过事先的平衡处理。整个石化行业所涉及的生产物料大都是一些液态物质。其物料的移动量都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得到。因此,为了能适时反映装置的投入、产出情况,所有物料移动数据必须是建立在罐区、装置物料平衡的基础上的。  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很大的弹性,它们更关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对于离散制造过程,其比较强调事前的计划性,计划往往做到较精确。而对石化行业而言,精确的计划往往是不切合实际的,其更加强调生产过程中的跟踪和调整,主要通过实时的跟踪、控制纠偏来实现,同时由于其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停机所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库存控制、精细生产比离散制造更加困难。因此,其生产更着眼于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而计划仅对装置的实际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 采用技术系数法来实现装置的成本核算。石化行业的生产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即:每套装置的产出同时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半成品或产成品。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可将其各种产出料划分为:联产品和副产品。在装置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需借助于技术系数法来实现联产品的成本分摊,而对副产品部分实现成本抵扣。

49/254 上述行业特点是炼厂ERP系统功能规划的基础之一。由于集团集团已经确定了SAP系统作为集团统一的ERP系统软件平台,以下关于ERP中各模块功能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SAP系统的功能框架。

4.5.3.1 人力资源管理

 概述

21世纪是争夺人才的世纪,谁把握了人才,谁就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公司要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厂,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所以,人事数据管理、人才发展管理、薪酬和绩效管理、甚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等,都成为了炼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了使炼厂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满足其战略目标的要求,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战略、组织流程的规划成果相匹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炼厂需要建立起一套统

一、集成、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炼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在决策支持、战略发展、日常事务、协同运作等各个层面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给予协助和支持,使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保障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目的

公司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目的主要包括:

 提高炼厂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影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就人力资源部门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考虑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

 规范炼厂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流程。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日常人事工作中抽身出来之后,往往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招聘流程、业绩评估流程、培训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的设计都将进入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考虑范围。如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而且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体现,无疑将获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青睐。  为炼厂与员工提供增值服务。从发展趋势上看,人力资源运作的重点将从日常人事工作向企业战略伙伴方向发展。对人力资源部门而言,炼厂管理者与员工就是他们的客户,

50/254

推荐第3篇:信息化咨询项目合同书

xxx(单位名称)

委托咨询合同书

合同编号:xxx-xxx-ZX001

项目名称:xxx(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xxx(单位名称) 受托方(乙方):xxx(单位名称) 签订时间:二〇一三年 月 签订地点:xxx省xxx市xxx[xxx项目名称]

甲方:xxx(单位名称) 乙方:xxx(单位名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甲乙双方就xxx(项目名称)(以下统称为“咨询范围内项目”)有关内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本合同根据咨询范围内项目招标文件和该项目的成交通知书,由xxx(单位名称)(甲方)与xxx(单位名称)(乙方)签订,并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下列条款: [xxx项目名称]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4、编制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演示讲解PPT》,参加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议,并现场讲解、答疑。

5、根据相关部门审核审批的意见完成《建设方案》的完善和备案工作。

6、编制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招标文件技术需求》和《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协助甲方开展后续的招标工作。

(三)提交成果

乙方在本项目完成后需向甲方提交以下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以下文档):(有无提交形式的要求?)

1、《项目咨询工作说明书》。

2、咨询范围内项目的《需求分析报告》。

3、咨询范围内项目的《建设方案》。

4、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投资总概算》。

5、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演示讲解PPT》。

6、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招标文件技术需求》。

7、咨询范围内项目的《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

8、相关咨询服务文档资料。

乙方向甲方提交的成果物以纸质版和电子版方式提交。纸质版文件须进行胶装并且提交壹式三份,电子版以光盘方式提交壹式三份。

(四)合同金额

1、合同金总额为¥ , .00元,(大写)人民币 元整。

2、合同总额包括设计、编写《建设方案》、编制项目《招标文件技术需求》和《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等完成本合同工作所需的全部费用,为固定不变价格,并均为含税价。

[xxx项目名称]

(五)付款方式

1、甲方在乙方提交的《建设方案》通过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完成修改与备案后正式批复立项的十个工作日内办理政府集中支付申请手续,支付合同总额的100%,即¥ , .00元,(大写)人民币 元整。

2、乙方须在甲方办理付款手续之前五个工作日内提供等额的正式发票及其他申请支付的材料给甲方,以便甲方及时办理支付申请手续。由于乙方提供材料不及时、不真实而影响甲方办理付款手续,乙方负全责。

3、本项目实行xxx市财政资金集中支付方式付款。因此,甲方在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内将支付文件送达xxx市财政局相关部门,甲方的付款义务则视为履行完毕。乙方不得以资金付款期限已过向甲方索赔违约金。

4、乙方开户银行名称和账号 开户名称:xxx(单位名称) 开 户 行:xxx 银行账号:xxx

(六)项目工期

本项目工期至咨询范围内项目全部招标工作结束为止。 [xxx项目名称]

意见进行修改等。

2、乙方编制的项目《建设方案》必须符合xxx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新建、续建类项目应按照《xxx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要求编写,运行维护类项目应按照《xxx市财政投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编写指南》要求编写。

3、乙方编制的《建设方案》内容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甲方对投诉举报管理工作的合理要求。

4、乙方编制的《招标文件技术需求》和《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文件必须符合xxx市财政局政府采购部门对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

5、乙方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取费标准以及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投资总概算》。

6、如甲方对乙方提出其《建设方案》需要进一步综合、整理、完善和修改的建议和意见,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有关要求修改其可行性研究,甚至重新进行研究分析。

7、相关设计要求按照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执行。

(二)时间要求

1、乙方必须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按《投标文件》及本合同的承诺派遣相关人员进场并开始工作。

2、合同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提供《项目咨询工作说明书》,明确项目工作目标、范围、内容、计划等,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实施。《项目咨询工作说明书》将作为本合同执行不可分割的部分。

3、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乙方须完成《建设方案》的编制并通过甲方组织的专家评审。

4、乙方提交的《建设方案》通过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后,乙方须根据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批复的审核意见,在三日内完成《建设方案》的修改和备案。

5、《建设方案》的备案经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审批通过之后,乙方须在五个工作

[xxx项目名称]

日之内提交项目《招标文件技术需求》和《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

(三)验收标准

1、咨询范围内项目的《建设方案》以通过xxx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顺利完成备案为验收标准。

2、咨询范围内项目的《招标文件技术需求》、《监理招标文件技术需求》以通过甲方确认为验收标准。

(四)服务要求

要求乙方成立专业咨询工作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调研、分析和《建设方案》编写工作,并要明确项目小组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随意更换项目组成员和分工。

(五)人员和工具的要求

1、乙方参加本项目的咨询人员必须具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资质,主要的咨询人员必须具有从事信息化项目咨询工作三年以上经验。

2、乙方实际参加本项目的咨询人员的配置必须与乙方的《投标文件》中的服务承诺书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一致。

3、乙方应配备项目所需的足够设备。原则上甲方不需向乙方提供设备。(若甲方完全不向乙方提供设备,建议直接修改为:甲方不需向乙方提供任何设备;若甲方有可能会向乙方提供设备,则建议修改为:如乙方认为需要甲方提供设备,应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甲方有权根据乙方申请决定是否向乙方提供设备。

4、乙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自备车辆。

(六)保密要求

1、由甲方收集的、开发的、整理的、复制的、研究的和准备的与本合同项下工作有关的所有资料在提供给乙方时,均被视为保密的,乙方不得泄漏给本合同以外的 [xxx项目名称]

方书面同意,不得向本合同以外的 [xxx项目名称]

3、甲方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对本项目进行评审。

4、甲方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对乙方书面提交并要求作出决定的事宜作出书面答复。

5、甲方按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向乙方支付咨询费用。

(三)甲方的责任

1、应当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有违反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2、甲方向乙方提出赔偿要求不能成立时,则应补偿由于该赔偿或其他要求所导致乙方的各种费用的支出(包括但不限于因此而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查档费等)。

(四)乙方的权利

1、乙方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如甲方提供的资料不明确时可向甲方提出书面报告。

2、乙方在咨询服务过程中,有权对 [xxx项目名称]

方负责。

(六)乙方的责任

1、乙方应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乙方《投标文件》、本合同约定以及甲方有关要求按期按质完成本项目咨询工作。如因乙方原因导致咨询工作延迟或停顿的,由乙方承担责任。

2、乙方的责任期内,应当履行本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因乙方的单方过失造成甲方经济损失,应当赔偿甲方的全部经济损失。

3、乙方对甲方或 [xxx项目名称]

期改正,乙方仍无法保证足员到位的,甲方保留解除合同的权力。

5、乙方要求主要咨询人员的更换,必须提交书面申请并获得甲方的同意;虽然征得甲方的同意,如更换总设计工程师或项目经理,乙方必须按2万元/人进行违约赔偿;如更换其他一般咨询人员,乙方必须按1万元/人进行违约赔偿。主要咨询人员的更换时因为死亡或严重疾病的例外。

6、如因甲方原因,未能按规定时间办理服务费支付手续的,每延误一天,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款2‰的违约金,累计违约金不超过合同价款的5%。但由于财政资金拨款不到位而导致甲方逾期付款的,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并且此情况不能成为乙方拖延提交设计成果和拒绝提供服务的理由。

7、因甲方原因,导致项目未能完成的,甲方应按照乙方实际已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合同价款。

8、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项目工作分包或转包给 [xxx项目名称]

财务、技术、人力等原因导致项目失败的,应承担全部责任。

2、甲方应完全地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和乙方投标文件的承诺履行合约,出于自身财务、决策改变等原因导致项目取消的,应承担全部责任。 [xxx项目名称]

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在内的任何非甲乙双方人为因素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情形。)导致本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法继续履行,双方互不负任何责任,并可协商是否终止本合同。

7、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之间因本合同履行需要发出的任何交往文件、信函、传真等通知或联络,均按本合同约定的地址作为送达地址。一方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否则自行承担后果。

8、本合同正本一式肆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贰份。

甲方:(盖章) xxx(单位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项目负责人: 电话: 签订日期:

乙方:(盖章) xxx(单位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联系人: 电话: 签订日期:

推荐第4篇:咨询主管岗位职责

咨询主管岗位职责

职责1:负责组织制订、实施中心咨询部工作计划

1.1:中心年度咨询部工作总结与计划

1.2:制订《中心月度咨询部总结计划》

1.3:组织召开部门月度总结、计划会议

1.4:监控中心月度招生方案的执行

1.5:召开咨询部周工作总结、计划会

1.6:调整新班开班计划

职责2:负责持续提高中心招生转化率

2.1:制订中心月度咨询转化率提升方案

2.2:召开日销售会议

2.3:咨询师岗位示范

2.4:训练咨询基本功

职责3:中心招生体验课的组织与实施

3.1:中心体验课分配任务

3.2:组织体验课和演讲

3.3:实施体验课和演讲

3.4:对参听体验课的咨询者分组、测试

职责4:负责带领中心咨询部员工执行岗位职责

4.1:安排新员工学习岗位职责和咨询流程

4.2:组织员工学习并执行公司市场规则

4.3:检查员工岗位标准落实情况

4.4:处理咨询投拆

职责5:负责组建、管理中心咨询团队

5.1:咨询部员工二面试

5.2:处理部门员工转正

5.3:实施、监控绩效考核

5.4:与部门员工沟通

5.5:制订部门员工轮休安排表

5.6:参加公司组织的主管类训练

推荐第5篇:咨询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咨询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协助总监做好与客户洽谈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编写项目建议书等工作; 2.负责自主咨询项目的执行,制定工作计划并推进实施;

3.指导和激励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自主咨询项目的任务,并保证项目高质量的按时完成;

4.负责在咨询现场与客户有效的沟通,解决项目进行中的各种问题; 5.负责项目组日常管理; 6.负责项目的回款工作;

7.负责完成内训课程研发相关工作; 8.协助总监做好外包项目的管理工作。

推荐第6篇:咨询助理岗位职责

1.协助进行管理咨询市场开拓。2.协助进行管理咨询调研工作。3.协助进行管理咨询报告的编写工作。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7篇:咨询服务台岗位职责

咨询服务台岗位职责

1.在门诊部领导下进行工作。

2.服务台工作人员规范着装,行为规范。

3.免费为病人提供预约挂号服务,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4.预约服务台工作人员接待前来进行预约的患者时,要及时准确登记、填写预约诊疗登记表,包括预约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或长期就诊卡号、就诊时间、预约专业及专家姓名等并提供就诊咨询。

5.工作人员每日提前与出诊专家联系,确认出诊时间,如出诊专家因特殊原因不能出诊,需提前通知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主动为患者提供信息,协助患者调整更改预约时间。

6.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应耐心解答,尽量使病人满意。

7.主动收集病人反馈意见,及时将出现问题向部门领导汇报。

8.定期对预约诊疗病人的信息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上报给部门领导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

门诊部

推荐第8篇:咨询顾问岗位职责

岗位描述:

1、接听客户的教育咨询电话,并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服务;

2、约访家长带孩子上门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详细的分析诊断,针对咨询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并作出学习规划,促成家长报名

3、负责办理学员入学的相关手续,并将学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及整理;

4、参与学校的市场调研及推广工作。

任职要求:

1、喜欢儿童、热爱英语、热爱教育行业,对英语教育行业有一定的见解;

2、有亲和力,有耐心,形象气质佳,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

3、善于沟通,有主动营销的意识与积极性,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

4、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相关行业咨询背景优先;

5、执行力强,有责任心和进取心,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我们为您提供:

1、三险一金、法定假日、生日补贴,带薪年假等福利;

2、全面系统的培训;

3、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和谐的团队氛围、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

4、本学校薪资待遇优厚,晋升空间广阔。

5、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为员工创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

欢迎热爱教育的有志人士或英语教学人士及毕业生加入诺雅教育,共创辉煌!

推荐第9篇: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背景及环境

我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背景与环境

1 政策环境

1.1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推进日渐深入,信息化建设指标更加清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战略确定四个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六大战略计划,并提出九点相应的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 十七大首次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命题,赋予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命题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十七大强调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七大首次鲜明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信息化发展必将有新的、重大的突破。同时还再度明确了信息化战略地位,为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相信在未来几年必将兴起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高潮。

1.3 七大领域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明确重点任务,推进深入应用

2008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出《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及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在大型骨干企业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认证服务、信用信息服务、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无线射频技术应用等7个领域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的《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表达了国家意志,传递了明确信息:信息化政策将持续深入扎实贯彻;信息化推进重在应用。

1.4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成为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大热点

2008年3月11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新时期以来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大热点,是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大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面临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任。

1.5 地方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各个地方的信息化政策也随时得到了更新与完善。例如,北京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06-2010 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 年)”。该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形成信息技术普遍适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提高信息产业化水平,建成信息产业强省。到2020年,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环境建设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以上水平,实现产业信息化,建成“数字广东”。

2 经济形势

2.1 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大调整时代的到来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严重衰退,必将产生全球性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由此对我国产生长期、深刻的影响。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外需的萎缩,全球都将进入需求不足的时代。与此同时,经历萎缩后必然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的经济在此轮调整中是否还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仍然是政府当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即便外需在水平和结构上都重新恢复,作为一个大国,我国不能把经济增长的基础长期建立在外部市场的过度需求上。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走势,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我们长期坚持的“大进大出”的增长方式应当终结。

2.2 发展型新阶段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在发展型新阶段,消费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与生存型阶段相比有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与政府体制需要全面创新,使之与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进入发展型新阶段,需求结构开始进入战略性升级的阶段,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2.2.1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6年降到50%以下,200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到2008年,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36.3%,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到43.1%。在食物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大额消费支出持续攀升。

2.2.2从私人产品需求到公共产品需求的升级。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突出地反映在城乡居民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明显超过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近几年来,全社会公共需求增长速度相当快,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大概是90年代中期以前5年的支出规模。以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为例,1990年至2006年,这些满足公共需求的支出在个人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从全国来看,私人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解决,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出来。

2.2.3从物的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的追求。从总体上说,在广大社会成员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始全面凸显。为此,社会政策导向应当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生存型阶段,社会政策注重将资源用于减轻人们的不幸和困境,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发展型社会政策重点是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于就业和创业计划,提高人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2.3 “十一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尚未彻底实现

在内外发展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变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并且从近4年的实践看,“十一五”确定的经济增长方式目标在多方面进展不大。应当说,“十一五”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导向是相当好的。例如: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把促进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等。从这几年的情况看, 尽管“十一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某些新的进展,但总体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有实质性改变,“十一五”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政策目标任务艰巨。

(1)投资率居高不下。由2000年的3 5.3 %提高到2008年的43.5%。2009年情况特殊,可能投资率还会高些。

(2)消费率逐步下降。2005年为51.8%,2008年进一步下降为48.6%。

(3)外贸依存度大幅上升。2000年是39.6%,2005年为63.8%,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64.8%。

(4)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2000年为13.8亿吨标准煤,2005年上升到22.5亿吨标准煤,2008年则进一步上升到28.5亿吨标准煤。

2.4 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

“十一五”好的政策导向难以全部落实,发展理念、相关体制改革滞后,但重要的在于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很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上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特点;以行政推动和行政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更大挑战不是经济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

“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有重大突破。

3 社会环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够顺利进行,这主要包括人才环境、产业环境等。这些社会环境对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人才环境

人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第一要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条件。中国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渠道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格局,对改善中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目前信息学科已成为中国综合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必设学科,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在职培训是目前中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IT职业英语五个大的职业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此外,中国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大力引进人才,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组成“智囊团”,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和建设成果鉴定等工作。中国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

3.2 产业环境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进程。

“ 十一五” 期间,中国信息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以及“十一五”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电信网络和用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十一五”期间提高2.2个百分点;通信业转型与发展成效显著,通信业务总量“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8.5%,5年增长2.5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规模5年扩大3.3倍。此外,在信息化推进等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2.18万亿元。国家关于加强宏观调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举措在信息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3.3 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已经并将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前提,工业化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同时,我国城市又面临信息化问题。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化与城市信息化要同步进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问题的根本出路,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城乡地理界限,填平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互动。实现城市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城市化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信息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软件产品、硬件设备、咨询监理、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这都会为城市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前城市就业难题。

综上所述,城市化有利于开展城市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也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与城市信息化要同步进行。

4 技术环境

4.1 物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

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将网络终端从普通PC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进而实现各种网络终端设施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4.2 云计算

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技术的组合体。云计算是分布

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指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4.3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并不仅仅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还包括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业务流程的集成,简化运行并提高生产率和利润。

4.4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 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能让用户在移动中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获取信息、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就是移动Internet。它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大技术的融合而产生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摘自:中国信息主管网)

推荐第10篇:公司信息化提升意义及规划

公司信息化提升意义及规划

一、概述

**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纺织机械厂,有着70多年历史的生产型企业,从原有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几代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科学化管理模式。

企业的研发团队从手工设计,转变为使用AUTOCAD、SolidWorks等设计工具,辅助设计工具CAPP,图纸管理软件PDM等软件的使用。

生产部门使用的进销存(SMC)软件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使用及认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提升

企业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企业信息化,即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内容包括:逐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投资、融资决策与营销系统等。可以说,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而且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从表面上看,企业信息化似乎就是买设备、上系统,但事实上,它绝不是简单的以计算机网络代替手工劳动,而是企业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首先,信息系统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原始信息从传递到决策反馈的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其次,企业信息化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机制。如财务系统信息化后,上级部门可随时跟踪、监控下面的财务状况。再次,企业信息化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涉及流程再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全新管理改革,是驱动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将为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企业提供现代化平台。

同时,公司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使用更为先进的PLM、ERP、以及提升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使用钉钉OA办公系统及内部文档流转的蚁巢文档系统来配合整个公司内部。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就是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协同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优势是什么

1、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信息的有效流通与共享。消除企业内部信息不畅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3、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4、办公自动化:浏览器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一个企业要开展信息化工作,首先应该有自己企业信息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即企业信息化规划,这样才能切合实际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或者价值。

企业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分析编制系统实施方案、拟定信息技术标注、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研究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企业现状、梳理优化现状、梳理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调查分析企业信息化需求。

企业信息化“四定”

通常在信息化中的定位主要是指“四定”——定体系、定思想、定模型、定流程。四定的主线就是业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延续与落实。

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好不好,首先决定于高层对本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确定。不是说信息化,就要将企业的各个涉及的体系都融合到系统中去,其核心的体系在于授权体系和业务体系。只要是能产生效益的就是好的体系,并非面面俱到。二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定位。给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定位在那个层级,向那个方向前进。三是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就是我们企业采用什么手段去实现我们要达到的信息化,实现它的价值。四是定流程。就是如何在流程中实现企业的管理理念。

第11篇:电厂信息化规划

电厂信息化规划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扩大,电力调度、运行方式、决策管理等都必须围绕发电厂最大利益目标而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组效能,节约运行维护费用,达到设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目标,提高电厂的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关系到实现发电厂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课题。电力市场化进程对发电厂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将大大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为此,在对发电厂信息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未来业务发展目标,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一个先进、合理、可操作的发电厂信息化规划。

1 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

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五个层次:设备运行层、过程控制层、信息事务层、信息管理层、决策层。

(1)设备运行层:是确保发电业务能够被有效地、有效率地执行的过程,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是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2)过程控制层:采集设备运行层设备或装置的运行参数和状态等实时数据,为运行提供指导。

(3)信息事务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具体过程,积累的各种业务处理和管理基础数据,是非实时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4)信息管理层:对采集的各种跨平台的基础数据重新组合和加工,构成数据仓库,进行深层数据挖掘、多维数据分析。

(5)决策层:确立企业的经营战略,即确定企业目标、方针,制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财务管理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原则。

发电企业所有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的。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操作控制流程、过程控制流程、管理控制流程、战略计划流程,也可以分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经营流程。经营流程决定业务流程的方向,管

理流程是经营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支撑。

根据发电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业务流程可以分为生产流程、设计开发流程、采购管理流程、质量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储运管理流程、市场营销流程等,业务流程还可以细分。企业业务流程是有生命周期的,分为识别需求、设计流程、执行并优化流程、流程重组四个阶段。

信息技术是企业工作流程的重要约束,信息技术支持的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管理更加细化,支持企业良好运营。信息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信息资源将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联系起来,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系统以信息为基本元素,能够极大的提高流程运行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 数字化电厂

数字化电厂即电厂厂级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它包括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SIS)和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

数字化电厂的信息系统主要涉及分散控制系统(DCS)、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管理信息系统(MIS)三大系统。三大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于支撑自身的网络系统,通过公用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三个系统的无缝集成,从而达到全厂数据的共享。

(1)分散控制系统(DCS)是属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范畴。

分散控制系统(DCS)完成对设备运行层实时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存储,控制设备生产运行。是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发掘技术和历史数据的保存都存在相当大的限制,运行人员通过DCS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它强调的是运行的准确,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首要目标。

(2)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是属于实时生产过程管理和监控范畴。

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厂各工艺系统的控制已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和PLC程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但各控制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在管控一体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MIS系统)启下(控制系统)的作用。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从机组DCS系统、辅助车间程控系统(PLC)等过程控制系统以及其它数据源中集成实时过程信息和历史数据,构成生产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为生产管理人员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它强调的是运行的质量,以经济性为首要目标,强调对决策者提供系统外部环境信息、内部综合信息、决策者个人经验和判断等方面的支持。

(3)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属于厂级管理现代化范畴。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主要任务是信息处理,积累信息事务层的非实时数据,包括电厂基建期MIS的数据,对生产实时数据和信息事务层的非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它强调信息流程的整体性,其信息可为所有决策人员使用,而对中、高层决策者所需的内外部信息和适应个人决策风格的经验和判断,则只提供部分信息的支持,不可能达到使决策者操作得心应手的程度。

SIS和MIS的开发过程基本相同,都经过系统调查、可行性论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等各阶段。但是,MIS系统的开发侧重于系统的稳定性,而SIS系统更强调进化性开发,要求开发周期短,重复进行,由此造成这两种开发不可能在一个系统内共存。SIS系统和MIS系统是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具有不同功能的两种系统,既有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这两个系统应该并存,相互不能代替,有些功能可以交叉。

SIS与MIS实时性要求不同。SIS实时性强, MIS实时性要求就低一些,是属于“离线”分析和管理。

3 信息系统总体构架

随着DCS系统软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DCS系统由控制系统逐步向信息系统开放,建设厂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现代化的数字化电厂已成为现实,并逐步在国内一些新建电厂工程中得以实践。

发电厂应该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管理模型,针对企业总目标,找出相对重要的业务流程作为系统建设主线索,综合考虑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生产控制系统的集成,重视企业软硬件资源的整合,提供一个全厂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厂范围内的数字化。

建立管理模型的方法步骤是:了解企业的概况、企业目标、组织机构和一般业务流程,并从中归纳分析出相对科学的业务流程;搜集分析企业的基本数据、参数、指标等,归纳总结出基础数据字典;对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分析。

发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贯穿了一条以工作流为主线的流程化管理—即物流、人流、资金流。在进行发电厂工作流总体设计时,工作流的最优化、工作流的数字化空间、工作流整体再创造、工作流的战略重要性、工作流的虚拟化,都是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发电厂信息系统总体构架示意图见图1。

(1)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主要由厂级监控网络以及网络上的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过程管理功能站、客户机、应用软件等组成。

(2)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由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应用系统组成。

(a)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石。主要由局域网、网络设备、广域互连/VPN、Internet技术组成。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互连,以及提供远程连接的VPN和Internet接入等。

(b)主机系统

主机系统包括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开发工具等。

(c)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保证。主要包括核心应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安全监察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等)。

(d)信息一体化平台

在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连接异地异构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运用科学的模型和方法,构建发电厂决策系统。

图1信息系统总体构架示意图

4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是立足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管理模型, 注重信息和应用的集成,坚持与生产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与生产系统同步投产。

战略目标是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行模式,强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优化,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总体目标是在管理组织架构的支撑下,建立国内先进水平的基础网络设施、高度集成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标准的数据管理规范,为企业生产运营层、管理

决策层、以及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5 应用系统建设

5.1 应用系统建设目标

围绕发电厂的战略目标和近期目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实用的应用系统,实现整个企业运营的规范化、办公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和内部WEB主页,作为应用系统总界面,满足发电厂形象宣传、综合信息查询等需要。

(2)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OA),满足发电厂办公管理、电子邮件等需要。

(3)建立满足发电厂经营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系统(FMI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燃料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等。

(4)建立满足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安全监察管理系统等。

(5)建立为决策服务的辅助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实时数据分析系统、电力市场报价辅助分析系统等。

(6)为了满足发电厂筹建处基建管理的需要,需要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7)构建发电厂决策分析系统,建立整个企业范围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对重要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建立长期战略预算流程,并通过及时的预算指标的执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企业领导进行监控和决策提供参考,有效监控企业在战略轨道上运作。

5.2应用系统实施策略

(1)引入国际先进的ERP/EAM系统,以ERP/EAM系统为基础定位发电厂

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组企业管理架构,规范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

(2)优先实施对发电厂生产经营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应用软件。电厂最重要的管理目标是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的最重要的资产是复杂而多样的设备,电厂运营维护的可控费用中,最大的一部分成本是与设备维护相关的各种费用以及备件库存和采购成本,电厂的核心应用软件应该是企业资产管理(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包括备件物料库存和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应用系统,三个系统应该紧密集成。

(3)在实施核心应用软件的基础上,集成燃料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监察管理等系统,实现整个企业范围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统一。

(4)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开展办公自动化(OA)的应用,优化企业信息资源结构,建立一个以先进网络为依托,业务系统为基础,信息源头统

一、数据充分共享的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

(5)在发电厂基建阶段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降低工程造价。

(6)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连接异地异构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运用科学的模型和方法,构建发电厂决策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管理目标化,为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

5.3项目组织管理

(1)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批建设、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控制和实现发电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点是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重点控制时间、成本、质量管理。

(2)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启动、设计和开发、系统实施,上线投产四个阶段。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合同细化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实施目标和工作范围,制定合理和确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建立技术环境,为项目

组成员提供产品培训;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使其达到用户的特定需求;在系统实施阶段,进行应用设计、开发的调整和测试;系统具备条件以后即上线运行。要求项目采用闭环的系统开发和实施方法,才能不断的检查和验证实施组所做的工作,是否达到或完成了最初制定的项目工作范围和目标,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的具体情况对项目计划做出响应的调整。

(3)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确保信息系统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成立专门的基础数据采集组,保证数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充分认识业务流程对系统实施的影响。系统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和软件工具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被理解为一个管理系统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将涉及到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

(5)重视项目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的组织机构,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参与,足够的资源投入,最经济的投入得到最适合的结果,团队精神。

(a)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参与

既然是管理项目的实施,又涉及到企业大多数核心业务部门,没有高层领导以及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不行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得到不仅是领导们的口头重视,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重视,包括人、财、物上的支持以及亲身地参与项目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b)足够的资源投入

对于引进的系统,项目工作量巨大,包括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业务流程讨论和规划工作、系统设置和客户化工作、用户培训和系统上线工作,上线后的技术支持和系统优化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领导以及各部门核心业务人员,包括维修、运行、财务、采购、库房、信息等部门。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投入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对于项目经理,应该由懂业务、有一定计算机知识、有很强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而且在项目实施期间,应该是专职的项目经理。项目核心组成员也应有50%以上时间投在项目中。

(c)最经济的投入得到最适合的结果

任何一个系统都无法解决企业全部的问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投入内尽可能地解决影响业务的最关键问题,把实施的范围和深度控制在适当可行的范围,使系统能够尽快地在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d)团队精神

项目实施是一个各方参与的过程,既有用户方,又有实施服务方,既有项目核心人员,又有项目辅助人员。各方人员组成一个团队,为达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因此团队的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6)重视系统上线运行后的支持工作,包括加强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配合新系统的运行。系统的上线运行只是整个项目实施的一个大的阶段性成果,并非是整个项目的结束。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用,都应该有一个后续的持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包括业务流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同时还必须注意基础数据的持续完善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真正具有生命力,在日程管理中发挥作用。

第12篇: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围绕 “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特制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分析

(一)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体来讲,系统“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实施基本顺利,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展,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全面铺开,信息化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持在深度、广度和协同度上得以全面提升。主要成绩如下:

1、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建成了行业网络。建设了以市公司为核心的三级网络,实现了全区76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满足业务应用提供了“高速公路”。二是建设了系统平台。先后投资800余万元,购置了31台服务器

1 (含小型机)、7台存储设备、18台网络交换等设备,搭建了承载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三是配备了办公设备。07年至今,全市共购置计算机843台,笔记本79台、收购专用设备127套,打印机428台,平均每个烟站4台以上,客户经理、稽查员等岗位基本达到“人手一机”。

2、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一是推广了卷烟营销软件。推广部署了卷烟营销、“一号工程”、新商盟网上订货、手机订货、“135”工作法、零售终端软件、电子代扣、仓储管理、统计并轨等软件系统,涵盖了卷烟订货、配送、客户服务、数据统计全过程。二是推进了烟叶信息化建设。应用了省局推广的烟叶生产收购、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系统,自主开发了烟叶仓储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完成了自动化收购线、入户预检、烟田物联网试点,建设了烟叶收购视频监控系统。三是开展了电子政务应用。推广了省局专卖、办公OA、两项工作、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电子档案等管理系统,建成了以市公司为中心、各县级公司为分会场的行业视频会议系统。

3、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一是健全了制度。近年来,制订完善了《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行业网络管理办

2 法》、《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化设备管理办法》等十余个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队伍。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既熟业务又懂管理的技术骨干。三是完善了考核。将基础管理、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工作完成情况与行业绩效考核工作挂钩,以考核促进了信息化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4、信息化安全不断加强。一是建设了标准机房。按照机房建设要求,配备了双路供电和不间断电源,安装了机房专用精密空调,部署了气体灭火和环境监控系统,建立了短信报警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物理安全。二是做好了设备备份。健全系统备份机制,对线路、网络、服务器和环境设备进行了双机备份;对业务数据进行了本地、网络双备,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完整。三是管好了网络安全。加强外网接入管理、规范网络IP使用,制订访问策略、屏蔽非法信息,实行网络用户备案和网络准入制度,进行了桌面安全管理、上网行为监控、网络风险评估和安全系统加固。四是搞好了安全运维。落实系统运维工作日

3 巡月查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软、硬件设备,及时检查系统运行情况,随时解决系统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上看,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体规划不够到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流程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但由于系统的建设开发、部署、推广、应用多以省局统一部署为主、整体规划不足,系统开发商和系统建设平台、投入运行时间各异、多以条块为主,比较分散、各自为政、独立封闭,数据不能互相衔接,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二是系统应用还需深化。目前投入运行的业务系统已达三十余个,基本涵盖了行业的主要业务应用。但个别系统建成后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差,部分应用系统、管理模块没有真正应用起来,甚至停止使用,如烟叶生产基础软件、基地单元信息系统、烟叶生产信息系统、烟叶质量管理系统、卷烟配送调度和车辆监控系统等应用程度不高,

4 造成了资源浪费,未能达到利用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设初衷。

三是支撑保障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已具规模,但基础设施集约化、基础平台集成性、标准规范体系化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统一的决策管理平台对卷烟、烟叶、专卖、财务等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集中管理、综合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够充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不利于领导层及时掌握运营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二、信息化发展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信息化应用的新常态

1、新形势:信息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应用的大政方 针政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有两大重要部署,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成为新“四化”之一;二是加强信息空间安全建设。 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

5 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新技术:“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将大规模应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所谓“新IT”就是不同于传统IT的一种新型IT架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是其主要特征。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本质是智慧技术,机制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建立新逻辑。

3、新管理:企业架构理论将得到广泛认可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确是管理问题。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套方法就是企业架构理论。所谓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多角度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组织结构+流程+技术的总体设计和安排。企业架构是连接业务

6 战略、融合先进技术趋势,指导业务优化和信息化方案设计的重要手段,是承接业务战略与IT之间的桥梁。、

4、新重心: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从 IT(信息技术) 向 DT(数据技术) 转化,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数据中心转化,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是如何对组织内外部的数据进行深入、多维、实时的挖掘和分析,以满足决策层的需求,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面进化。

(二)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 2013年国家局借助国际咨询公司先进的企业架构方法论和科学的工具模型,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实践的成功经验,从行业全局视角制订了2014—2020年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行业“155”信息化发展蓝图,即“一个平台、五大应用、五大保障”。“一个平台”指行业统一管控平台,“五大应用”指政务管理、运营管控、资源管理、监督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应用体系,“五大保障”指信息化决策、架构与标准、建设与实施、运维与服务、网络安全等五大保障体系。

7 规划对烟草商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为“以三个重大工程建设统领八个重点项目的实施”

1、行业统一平台工程

重点项目1:行业统一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国家局和省级云管理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授权运维。

重点项目2:行业安全运维一体化管控系统。建设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资产管理和安全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安全运维一体化管控系统。

2、行业“三流合一”工程

建立覆盖两烟需求、计划、合同、专卖、生产、购进、储运、销售等各业务环节的跨企业供应链协作机制,全面提升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重点项目3:卷烟打码到盒。对卷烟盒条包装进行赋码;实现打码到盒与“两打三扫”的全面整合;建设卷烟盒、条、件码的信息库和查询应用,跟踪卷烟实物流向;建立行业消费者信息库,实现精准的市场洞察。

8 重点项目4:两烟“三流”整合。设计计划、预算、绩效联动的管理体系,实现两烟生产、仓储、出库、运输的物流跟踪;建立行业统一电子商务体系,支持需求、订货、网上配货和协同营销;以资金管控平台为依托,强化计划管控,实现资金流与物流、商流的整合。

重点项目5:财务集成管控应用。推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提升行业预算管控、资产监管、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水平。

3、行业电子政务工程

按照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形成规范、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应用,达到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全程控制,实现信息化与烟草政务的深度融合。

重点项目6:行业专卖管理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构建政务服务化、监管智能化、操作流程化的数字专卖监督管理体系,包含行业证件管理、案件管理、队伍建设、市场监督和专卖内管等模块。

9 重点项目7: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实现政务管理的业务集成,提升办公协同的基础服务能力,对内加强行业政务信息资源配置、执行、监控等全方位的管理,对外强化“一站式”信息公开与服务。

重点项目8:行业监督管理应用建设。围绕行业计划、人、财、物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要求和业务需求,构建一体化的行业监督管理应用体系。主要包括法规管理、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审计和治理整顿应用。

三、三门峡市烟草局“十三五”信息化工作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行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集成整合为主线,以信息资源利用为重点,以信息安全为保障,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和服务水平,用信息化支撑全市烟草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推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的深度融合。

2、建设目标

10 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系统集成度,深化系统应用,促进数据中心整合,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决策支持层、经营管理层和生产运行层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企业各业务发展。

3、信息化建设重点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主要聚焦在搭建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物流综合管理、运营指挥中心、政务综合管理等五大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以及运维管理两大体系上。

(1)搭建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

以电子地图和全球定位为基础,结合视频捕捉和图像处理技术,为营销、烟叶、专卖、管理等应用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分析提供数据参考。一是直观展示烟站、农户、大田、合作社、育苗、烘烤、水利等基础信息,为烟叶种植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展现零售客户布局,对卷烟送货线路进行智能优化,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三是对客户经理、烟技

11 员、专管员、送货员的工作轨迹进行定位查看、掌握工作状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搭建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以烟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高度整合全区卷烟、烟叶、专卖、安保等部门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建成行业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一是升级改造各单位先行建设的视频监控设备,将其纳入集中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完成卷烟物流中心、基层专卖队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物流园区、联合工房和专卖办公等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三是通过共享视频监控资源、拓展系统应用范围,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全面覆盖,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服务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作用,达到现场监控可视化的系统建设目的。

(3)搭建物流综合管理平台

运用电子标签、全球定位、电子交换、数字化仓储等信息技术,建立卷烟、烟叶、烟用物资“三烟合一”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一是推广应用卷烟物流综合管理和批零在途系统,与在用的营销、仓储、配送、打码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物流管理系统化;二是将烟叶物流和烟用物

12 资管理纳入平台管理范畴,拓展平台应用范围,进行集中调度、综合管理;三是对物流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利用,建立分析模型,实现平台的“功能化、自动化、可视化、智 能化”,提升行业物流管理水平。

(4)搭建运营指挥中心平台

以营销、生产、专卖、物流综管、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等业务数据的集成整合为基础,以大屏显示、视频会议系统为载体,建设行业运营指挥中心。一是以表格、图像、视频等形式实时展现业务系统运行数据;二是进行数据综合分析,智能化地形成生产、销售、财务等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三是与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对卷烟、烟叶等生产经营现场进行综合调度、管理;四是设置指标阀值,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事务提醒,便于及时处理。

(5)搭建政务综合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成果和新技术,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规范政务管理,搭建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全程控制的政务管理应用,提升政务办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大办公OA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公文管理、信息发

13 布、网上审批、工作督查、事务处理等环节的无缝衔接、流转顺畅;二是开发移动办公和短信平台,将办公自动化应用延伸至移动终端,随时进行事务处理、通知提醒,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整合行业管理类系统应用,实现专卖、计划、绩效、财务、安全管理的电子化,应用纪检、审计、法规和整顿等监管系统,形成覆盖全部环节的政务管理平台。

(6)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以安全策略为核心,从管理、技术和运维等方面入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看得见、用得好、管得住”的目标。一是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对业务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定级保护和系统加固,提高业务系统安全性;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项目管理、网络管理、机房安全、备份恢复、应用操作等方面健全制度,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和专职人员技术水平;三是开展网络安全防护优化。按照等级保护要求,以三级系统独立分域、二级系统集中成域为基本要求,开展安全域划分,调整网络架构,明确网络边界,并在各边界做好安全控制措施,以一

14 体化、架构化的思路打造合理的网络与信息运行环境;四是建立病毒防护预警系统。建设公司统一的病毒监控与预警,集中管理各层次的病毒检测与防护模块,提供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与病毒预警,构建企业级、立体化的病毒防护与预警系统,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保障公司网络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五是建设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各类操作和运行日志进行持续的监测与关联性分析,及时识别异常操作、非授权访问、黑客入侵等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实时预警和应急响应。

(7)构建运维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应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机房环境、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的集约化运维管理,增强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围绕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要求,健全运维管理机制,梳理流程、明确职责、制定办法、加强考核,为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按照运维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建立融合制度、流程、人员、技术、信息资源于一体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的综合管理与监控。

15

(三)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全市烟草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工作规划与主要任务采取“2+2+1”的方式,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即第一阶段为项目启动、建设、推广阶段,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阶段为完善、整合、全面应用阶段,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三阶段为规范、拓展、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阶段,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为建设阶段(2016年-2017年),主要任务是建好基础平台。应用卷烟物流综合管控系统、实施GPS车辆监控系统,优化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推广电子政务二期,打好平台建设基础;按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开展运营指挥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中心运行环境、支撑系统“双基建设”;推广应用全省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管控平台,搭建保障和服务两大体系基本架构。

第二阶段为完善阶段(2018年-2019年),主要任务是整合信息资源。实施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烟叶生产布局和卷烟配送调度业务;通过物流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烟

16 叶仓储管理系统,支撑烟叶原收原调工作;利用视频监控平台整合已有的仓库、安保以及将建的卷烟物流视频监控系统;在运营指挥中心中心部署视频会议、物流管控、地理信息、远程监控系统;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打造政务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办公协同、专卖管理、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等业务应用。将安全防范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纳入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将中心机房、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等纳入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第三阶段为提升阶段(2020年),主要任务是深化系统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支撑行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物流综管平台实现卷烟、烟叶、烟用物资物流信息化管理;在卷烟、烟叶、专卖等工作现场全面应用视频监控平台,在运营指挥中心采集、展现、分析、管理各业务系统运行,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依据;利用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对系统内部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全面施行无纸化、网上协同办公;利用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平台,实现对制度、流程、人员、技术、资源的一体化管控。

17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行能力。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要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推动信息化重点工作;要强化管理,配齐配强配精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信息化的执行能力;要建立项目负责制,明确部门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增强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一系列约束机制和跟踪流程,实现痕迹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得以落实。

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效果。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设计立项、开发建设、验收鉴定、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的控制。注重信息化规划、年度项目计划的制定;强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进行技术把关,确保投资合理;实行“立项-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好、快、省、廉”;开展项目评估,作出综合评价,确保实施效果。

18

4、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业务素质。要通过岗位交流、项目建设培养人才,支持鼓励信息化技术人员进修深造,打造专业技术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应用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考促学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5、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水平。把创新精神贯穿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加大创新型信息化项目数量及资金投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将新技术应用于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行业运行、管控、决策的新模式。

19

第13篇: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信息化现状

公司领导层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对重要信息亲自把关,亲自签批。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选调政治敏锐、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人员充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岗位。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的发展,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

(一)网络建设

网络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是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指挥生产的最直接的媒介,企业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建设包括五方面内容:集团网、互联网、通讯专网、财务专属网络、局域网。建设上我们注重网络安全、实用的原则,对全网在防病毒、网络优化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造。在办公中已经发挥了作用。

1.集团网

我公司加入永煤集团以来实现了内部办公网络。网络采用虚拟专用网技术(VPN),实现异地远程办公,解决了子公司与集团的信息传输通道,提高了办公效率。

2.互联网

2007年开始我公司网络接入方式从AD方式改为宽带光纤接入,从窄带宽时代进入高速宽带,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速率,避免业务数据产生拥堵导致网络瘫痪。

将公司网站http://更新版面进行内容扩充,呈现出公司产品的多元化,多视角。

3.通讯专网

通信网经过一代又一代升级、改造和建设,到目前已经摆脱通讯交换程控实现虚拟化网络,将155部固定电话改建成一个虚拟网,实现4位拨号呼叫专属号码群。

4.财务专属网络

在财务管理方面提前进入专属网络。综合考虑了软件厂商的方案、产品、应用经验、技术实力、开发实力、系统维护成本等因素后,选定中国最大的ERP软件供应商——用友集团合作实施公司财务ERP管理。

5.局域网

公司己建立具有网络带宽达到10兆以上的局域网。网络已覆盖连接公司各行政部室、七个车间、三个分厂。公司局域网共拥有服务器1台,网关1台,交换机15台。公司主干网通过联通宽带接入Internet。公司针对主干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对网络关键设备进行了升级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加强了网络的稳定性,为公司信息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网络基础。

(二)网上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以永煤集团为数据中心、公司业务为重点组织开发和实施了多个网上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应用软件在用5个,开发中1个。

永煤办公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实现集团公司与各

子公司公文信息的处理。

永煤报表系统是集合销售,生产,财务综合统计系统。

财务U8财务系统包括总账、现金银行、应收应付、报账中心、固定资产、存货核算。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薪资管理、考勤管理和福利管理。 销售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登记,合同提醒,款项追踪。

二、信息化建设分析

(一)以领导为核心,将公司信息化和自动化紧密结合

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和制度、管理机构设置、公司管理基础工作、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涉及到对原有管理架构甚至利益格局的调整,因而是公司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和管理创新过程,这样一种复杂的全局性工作不是公司内部某一个IT人员或某几个管理部门能够推动的。为了推进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要强化信息化、自动化领导体制和一把手的作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决定和影响公司竞争力的大事来抓。建议成立公司信息化、自动化中心,专门负责公司信息化、自动化的具体实施工作建设。从而使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工作做到了组织落实,对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规划,保持一致性

按照国家信息化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我公司现状及企业发展战略,我们确定了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必须与公司发展战略和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按照统一领导,转变观念,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预算,分期投资,先进适用,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考虑公司长远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切入点,自上而下,以点带面;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统一标准,集中建库;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以综合自动化建设为重点,实现以信息化、自动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推进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为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预先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以及互联网用户、密码管理、防病毒、计算机入网检验认证等规定。

(三)层次培训,务求实效

公司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员都必须深入了解、掌握和使用。所以,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边建设,边培训的原则,狠抓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即:领导层,技术层,应用层。对于领导层,主要是厂级领导的培训侧重于管理理念、信息化知识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对于技术层,主要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侧重于实际管理系统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根据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对于应用层则主要是系统的具体操作方面的培训。

(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放在首位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积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注意保护国家机密,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五)提高信息化安全意识,强化信息安全措施

适应计算机信息网络迅速扩展的新形势,针对能够对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出问题,要加强信息化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普及信息化安全知识,积极跟踪和开发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增强网络可靠性,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三、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2010年至2011年完成内部市场化系统上线并运行。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公司OA办公平台系统开发力度,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公司网站上开辟网络商城,让消费者和经销商实现网上购买公司产品。增加ERP管理模块包括生产调度模块:销售管理模块;供应链模块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管理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根据网络系统建设的需要,积极所需建设经费,配齐硬件设施,完善局域网网络建设,提高公司网络办公水平。

(四)完善培训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技术人才。继续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加强与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合作和兄弟企业的交流学习,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工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14篇:信息化建设规划

长春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指导思想与建议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从加快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建设出发,适应师生对数字校园的强烈需求,坚持以下原则,实现我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

- 1的IPv6普遍服务。完善教育网、公网多链路的负载均衡、安全管理,实行多种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策略,切实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推进校外实验基地(场站)的网络建设。

——大幅度提升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管理水平。无线网覆盖全校全部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以至校外教学实验基地的所有建筑,以及校园内主要室外空间。引入和逐步普及先进的3G、802.11n技术,扩大无线校园网容量,实现无线用户的应用快速漫游功能,使上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适应多种智能终端自由接入,实现普遍时段、普遍地点、多终端的移动上网。实现有线/无线网的一体化安全管理。

——构建多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云”校园网系统。基于虚拟技术和云架构,整合校园网主网与各业务专网,通过MPLS VPN等技术,实现不同业务流的流量隔离。进一步升级、调整和优化校园网技术结构和网络资源,为实现校园网对语音、数据和视频支持的“三网融合”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建立起一套大容量、高性能并具备多种远程接入模式的VPN系统。

——探索拓展新技术条件下校园网功能。基于CNGI网络的推广,探索IP技术、3G、4G及“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对校园资产、设备和能源调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跟踪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能的数字校园网络环境。

(二)建设高效节能的新一代云数据中心

——建立全校集中的服务器托管中心。将各单位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采用虚拟化、集群等先进技术,着力解决当前学校信息资源分

- 3育资源。完善教学资源的版权管理。

——校园文化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内学术、软件、影视、音乐等公共文化艺术与娱乐资源建设;完善网络电视系统,推进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网络点播,为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及文化生活服务。妥善解决资源版权问题。

——校园服务资源:将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等资源数字化,为校园社区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打下基础。基于3D技术开发我校数字地图。

——校园正版软件资源:集中采购并向师生提供正版操作系统、办公、防杀毒及数据库类公共软件,降低软件使用成本,提高师生的正版使用意识。

(四)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支撑平台

——制定统一标准与规范。统一标准是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信息孤岛”的前提。“十二五”期间,建立包括《网络工程建设规范》、《网站开发与设计规范》、《信息系统开发及数据交换标准》、《信息编码标准》等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人、财、物、业务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切实解决现有各部门数据来源不统一的问题;建设全校公共数据平台,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

——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各信息系统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

- 5大型仪器设备与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种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网络通信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人性化支撑和服务。加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数据信息中心建设。

——建设先进的电子校务系统。大力推进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改造优化传统业务流程,加速信息流动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完善教学、人事、财务、设备资产、学生服务等应用信息系统。基于全校各类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以及集成学校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实现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建设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深化校务系统应用,建立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提高学校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我校视频会议系统,降低校内大型会议成本。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后勤服务流程,提升校园社区后勤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社区。

(六)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业务的全方位渗透,使师生对于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十分重要。建立7*24小时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一站式IT服务台和呼叫中心,统一受理校园网、信息系统、一卡通、公共IT设备、机房、数字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完善各职能部门、服务部门受理服务的联动机制。

——切实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

- 78 -

第15篇: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但是,现在中小企业搞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盲点。正是这些盲点,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效果,而一些地方没并有专业从事计算机信息建设顾问与规划的专业人员,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盲目,不知道如何是好,请一个专职的网管,只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飞腾,让很多企业领导都感到头痛,笔者在计算机领域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研究,现任仙腾网络企业信息化建设顾问,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具体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 ,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进入了新数字办公的时代。而电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以及增强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增强我们公司数字化办公应用的协作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快速 高效 富有现代化;短期看 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长远看来 ,一个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有着非常的好处和利益。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用计算机手

段去实现企业的管理运作,其业务流程、实现方法和原来都有变化,所以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和非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不一样的。企业信息化不是模拟现有管理方式,而是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和变革。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做好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变革的准备,以及做好将来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的准备, 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 .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实行通用化的产品设计,充分体现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的核心思想,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便捷、规范的办公环境,迅速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降低投资成本。 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是为了形象不是为了赶潮流,确确实实是为了提高运营水平而提出建设信息系统;而且运营绩效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订单响应和周转时间,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象买机器设备只要买过来按照说明书一装就可以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导入更多的是作业方式和理念的导入,我们讲的也是理念问题,仙腾网络立足之初,就考虑到现在社会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引入,专业而细致的研究了一系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充分了解及分析了企业需求与市场结合,凭着这一个理念仙腾网络走进了各个中小企业,我们讲的是理念和技术的实践性。

三、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出现的状况

1)认识不够

我们所讲的认识不够,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员工认识不够,企业要发展就需对企业作一个长期和短期的规划,这要求我们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关系有个充分的认识,争对具体情况领导者需作分析及重要部署,各部门职责规划与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员工,我们应有个充分的了解,了解其在工作上的态度,现在很多企业讲就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其实往往过程才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且重要的认识,员工是企业的生力军,要让这支生力军在工作中突出自己的生力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领导者应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与工作计划,这样才更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2)企业流程不能充分体现

流程对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每一个企业都在经营过程中,迫于某种需要,自觉和不自觉地建立了一些流程(一般反映在规章制度中),或者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运作习惯。但是,由于未能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流程,至使低效流程、断口流程、部门流程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3)未重视其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

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不够重视企业文化的情况,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认为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实际上,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每个企业都存在一种文化氛围。这种实际存在的文化氛围,要么是有益的,要么就是有害的。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一个管理问题。

依靠制度可解决一些管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行动。一个企业如果处于错误观念的笼罩下,就将会使正确的行动寸步难行。所以,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能会对企业带来长远的、根本性的伤害。

4)生产流程未能有效管理

对进、销、存、资金没有一个整体管理,笔记切身体验很多企业任还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帐方式,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管理及生产效率,未有一个整体思路几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五乱现象---采购环节乱、仓库管理乱、业务营销乱、生产管理乱、账务账目乱。

5)企业员工流失量大,增加了企业资料风险

员工流失也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的流动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企业长期过高的流动定会给企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阻力。就短期而言也是会造成人事管理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当员工流失率过高时,肯定对企业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招聘的压力、客户资源的流失等等。员工流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成本上升,包括培训费用、薪资以及招聘压力;二是潜在威胁,如商业秘密的流失和客户资源的流失,特别是一些高层销售人员的流失;三是增加管理难度,在其他员工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氛围。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增加运行的管理成本费用。除了上面我提到的有岗无人的低产值和招聘培训新进员工的费用外,还有无形的负面影响。过高的员工流失对企业其他在职人员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增加了额外的管理成本。在民营企业里,通常情况下部门的一个技术人员或是管理人员外流,都会或多或少地带走几个“熟人”,人一走就会造成连环的负面不良影响。

以上几点,是笔者的切身体会,如果一个中小企业能够解决上述几点,就可为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建立了进一步提升和良性的发展平台。

四、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源计划,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二是对内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业务流程中的一些环节被省略或合并。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交易的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提高。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是根据业务流程的各

个环节以及交易方式来进行的,因此,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不可避免地对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以及控制理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方式。传统方式下,原始数据的获取靠的是企业员工肉眼观察、手工计数或使用仪器测量。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传感设备全自动地获取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装有重量感应装置的货架自动测量存货数量、用自动监控装置代替值班人员等等。利用自动传感设备具有高度自动化、准确性高、24小时不间断、数据实时获取、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优点,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

3.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磁盘或光盘。与纸介质相比,磁介质或光介质具有存储密度大、擦写不留痕迹的特点,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存储密度大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保存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对其加以保护,但一旦毁损或被盗将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擦写不留痕迹使得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4.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能够使得信息处理的速度大为加快,效率大为提高。然而,这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施更复杂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借助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企业员工或管理当局造假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利用随机数产生程序伪造应收款项或存货的金额、利用报表编制程序快速编制多份虚假财务报表等等。这又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5.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传票、报告、电话等方式,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以光速传递信息,而且传递的信息量远非传统方式可比,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但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或破坏,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6.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集成性。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领导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屏幕前对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了如指掌。轻点几下鼠标就能成交生意、调动资金、指挥员工。企业信息系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价值。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得到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信息是无形的,与有形的资产相比,对信息的窃取更隐蔽,更不易被发现。这要求内部控制不但要保护有形资产,更要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产加以保护。同时应当针对信息的特点,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

8.企业信息化将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可能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将有所

减少。网络世界的无形性和匿名性将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控制环境。

五、信息化实现的目标

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应创造出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办公效率,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处于同一个办公桌面的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管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实现轻松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有效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而带动整个企业迅速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实现目标有以下几点:

1)建设一个可保障性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规范化、现代化、可扩展化,网络平台是办公平台的基础,应具备,稳定性、及时性、键壮性、安全性。

2)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效果

★ 加速信息流转,节约办公时间 无论您身处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无论您们是否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都能让您感觉和同事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工具,使大家方便快捷进行工作中的交流与讨论,实现企业内部的日常协同办公,使企业的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及总部与分部之间形成紧密有机的统一结合。

★ 随时随地都可办公 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无论您身处何地,都可借助网络的力量随时投入到工作中来,有效地把握办公的工作进度与状况,及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建议,以免事出后再弥补,即便出差在外也不会耽误工作。

★ 合理统筹高效开展工作员工不用为某件事而几次跑到相关人员办公室办理,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其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来。领导也可利用空闲时间安排自己一天需完成的工作,据需办事宜的重要程度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以免在工作中不断的被一些非紧急事宜打扰。★ 快速准确查询文件资料 实行电子文档管理,方便快速查找阅读相关文件。而不用为找一份文件花上很长时间,可随时随地调阅并打印出来,及时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 方便领导同各级员工的交流与沟通 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使企业的管理者同企业员工保持有效、快捷的工作交流与信息沟通,排除了信息沟通不畅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羁绊。

3)管理规范化

★ 监控工作进度 掌握工作状态 及时有效监控各部门工作进度情况;实时全面掌控各部门的工作办理效率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系统将记录每个工作完成流转监控状态。

★ 明确各人职责 增加责任感 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

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 按权限职能分类管理不同等级资料 根据文件性质及保密需要,不同的人员享有不同的访问与操作权限,有效地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完整,使得各项资料得以不断积累和有效共享利用,发挥效益。

4)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 节约纸张 节省时间 减少差错 相关资料的发送,任意指定收信人,直接传送给所需人,而无需任何中间环节,无需打印出发给相关人员,缩短办理时间,节省办公开支,减少差错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5)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 硬件资源 充分利用企业现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不仅仅是停留在最初简单的打字文字处理、文件共享、上网阶段。而充分发挥了使用计算机的实质意义。★ 经验资源 充分利用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帮助新进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起到很好的工作衔接作用。

★ 知识资源 将优秀员工、优秀思想、优秀方式、优秀资料提供给员工共享学习,实现知识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共享与再利用,使新员工最快进入工作状态,使全体员工的业务不断的熟练。使每位操作者都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快速的获得各种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因培训期是有限的,因此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限查看工作的相关文档,从而达很好的了解公司,快速投入工作。

★ 人力资源 可动态记录公司全体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员工在公司的表现状况和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归档动态管理,便于资料的查询、调阅等。

★ 提升形象、建立信誉、引以为荣 信息化建设、在线办公的实施无形中增强了客户的信誉感、增加了员工的自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消除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而担忧,建立长期信心,让员工亲身感受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心中的信念存在。员工感觉身为这样企业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为企业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时代建立竞争优势。

第16篇: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制订公司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并组织实施;协助搞好信息化企业的规划工作。

二、向用户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网络方面的各项法规,并组织制订公司网络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

三、沟通管理层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及时将用户的信息和意见反映给主管部门及领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对公司网上的信息进行管理,随时更新并查看Web、FTP信息内容,删除、屏蔽有害信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健康的信息服务,并确保公司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

五、负责公司中、英文主页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对由各部门负责的主页应不断地进行检查,协助进行内容的更新。

六、负责托管设备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对公司的办公自动化及各职能部门所开展的信息化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七、负责员工的网络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等知识的普及工作。

八、负责公司网络对外联络的有关事宜;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公司 技术质量部

二○○九年十月一日

第17篇: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1、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2、负责集团总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3、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管理文档和打印机共享。

4、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办公室部分的建设、故障排除、改造、拓展等工作,并管理分配IP地址和电话号码。

5、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中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的配置修改、配置备份,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6、负责集团总部门禁系统的后台配置、废弃数据清理、对人资部使用本系统考勤提供技术指导,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7、负责集团总部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管理、维修维护,各单位账号管理和设备调配,并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操作培训。

8、负责管理协同办公系统,更新后台设置和数据、排除运行故障、备份数据库、制作发布简易教程。

9、负责管理集团总部机房,定期检查机房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服务器运行情况,及时更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

10、负责集团重要会议活动的计算机、投影、音响等电子设备的准备、安装、调试,并提醒使用者注意事项。

11、负责宣传普及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各类工作软件的应用技巧、防范木马、病毒和信息保密的常识。

12、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的远景规划、建设计划、整改方案、管理制度、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等文件的起草工作。

13、负责跟踪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完善管理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上报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14、信息化专员的报告线自下而上为总裁办公室行政处主管、总裁办公室副主任、总裁办公室主任。

第18篇:政策研究课题研究及咨询助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他人指导下,独立开展课题或项目的研究工作,或负责其中某一部分的研究工作,包括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2.独立查阅相关的科技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3.在他人指导下,策划并完成与研究项目有关的会议组织、调研等活动,并完成相关资料的准备和会议纪要、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4.配合其他项目负责人员,参与其他项目工作。

第19篇:规划设计咨询函

规划设计咨询函

1.未来规划小区四周道路高程,决定小区的高程(落差)及建筑形式。

2.准提庵路是否为未来规划主路?何时完工?(此点很重要决定土方量)。

3.规划地块西面面宽91.98米的道路何时完工?从规划上看此朝向应布置商业。

4.规划建议书第八条能否与规划局商议调整退让距离为17到19米,实在不能

改变,建议取消北面的商业门面房布置来置换退让间距。

5.幼儿园能否取消?

6.方案可否提供一个方案?

7.规划设计条件函第十条不详?是否执行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东北角地块去掉?

9.是否全采用地上停车位以节约成本?

10.提供此商圈城市发展方向和路段商业价值?从规划上看路段商业价值依次为

准提庵路〉规划区西面代建路〉环峰南路,南面旧路是否保留(得胜河北面)此路是否为河岸景观退让带。(此点很重要决定住宅建筑形式)

11.关于拆迁与保留:

①东面的原建筑是否保留?如果保留小区商业无价值,则应取消。

②南面是否为沿河景观带?若是,小区南面是否可考虑花园洋房带院子

或联排别墅带院子。

③北面准提庵路何时修建?决定商业存在价值成立或取消?

④西面临区道路何时修建?宜布置商业街与251地块形成对开商业街。⑤ 如东面建筑不拆迁东面不宜作主入口和商业布置。

12.若保留后退27米,小区只能做两排高层,可否商议做三排多层豪华住宅,如

花园洋房双联排别墅等物业类型,27米内沿准提庵路做单面商业街。

13.容积率1.3到1.7做到最大?

第20篇: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一、副总经理

1、负责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面试的技术测试工作。负责组织对新员工的岗位 职责、项目管理流程及廉洁、风险意识教育。负责组织对招聘人员试用期的业务 能力组织评议并提出结论性的意见。负责依据部门经理的综合评价意见,决定在 职员工的辞退问题。

2、全面掌握公司项目的落实和进展情况、项目回款情况,为公司年、季度、月度任务指标的核实及其应急调整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供执行总经理组织管 理层决策并按决策意见组织部门加以实施,并对部门任务的执行情况实施考核。

3、根据各部门业务状况、专业人员配备及拟咨询项目的具体情况、与部门 经理进行咨询审计项目的合理分配,协助部门经理合理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

4、主持制订大型和有重大影响项目的咨询(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部 门投标工作。就审计方案和重要的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预先做好与总审的协调 沟通工作。对项目组人员构成提出初步意见,供管理层研究决定。针对预先审视 项目的综合情况,负责对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就方案实施过程 中的关注要点进行指导。并负责将大型和有重大影响项目的咨询(审计〉方案提 交总审会签备案。

5、负责制定工程造价咨询审计工作管理流程。负责监管项目经理〔或项目 负责人〕编制的咨询(审计〗方案审核流程的履行情况。就部门经理提及的项目 咨询条件、咨询原则、咨询(审计〉方案深度、风险的规避能力等重大的技术性 难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6、针对总审反映造价咨询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风险因素、重 大质量问题,建立全员参与研讨的互动机制。结合对项目重大风险预测和评估过 程,提高全体执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规避风险能力。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及处 理意见,及时与总审进行沟通。

7、具体负责咨询成果文件的审核签发工作。在检査各级复核流程是否到位、是否做好复核记录、对复核提出的意见是否修改到位的基础上,签发咨询(审计)

成果报告。

8、结合咨询(审计)业务具体开展情况和咨询服务回访与总结情况,归纳 其共性问题,并将存在的共性问题纳入质量改进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 法。

9、主持研究重要技术问题和重大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按照问责制的要求, 査清责任,研究处理意见。并与总审共同制定制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

10、按照公司颁布的《湖北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浮动工资管理暂行办法》 以及部门经理、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结合专业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咨询业 务流程记录表》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效益工资分配,做到对员工本人公开透明。

11、负责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和季、月度培训计划的调整情况。

12、负责公司制度的起草、完善、修订及推行工作。

13、协助执行总经理对外洽谈和重大紧急事件的处理。

二、总审

1、不断健全各级人员的质量控制程序和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对新员工的质 量管理体系的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

2、严格督查三级复核制度的履行情况,对本单位出具的咨询成果文件进行 最终审核。对

一、二级复核意见的规避风险的能力、证明性文件的严谨性、结论 性文件的逻辑性、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签署复核意见并承担管理责任,保证最终咨 询成果的审核质量。每月对送审报告的质量管理流程评定情况进行公布。

3、针对咨询(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重大疑难问题及专业 上的分歧,通过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造价管理文件等的解释工作,进行正确地 指导,研究出妥善的处理意见。

4、注重咨询项目的事前质量和风险控制。参与研究制订大型和重大影响项 目的咨询(审计)方案以及所有咨询实施方案的会签。

5、注重咨询项目的事中执业质量和风险控制。对大型和重大影响项目应进 行巡回检查,并负有督导的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现场开展复核工作;釆取 对执业质量和风险控制程序前移的措施,促使大量的复核工作在项目现场完成》

6、针对巡回检查和咨询成果文件审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风险因素、重大 质量问题,及时与技术负责人一道组织开展原因分析,研究整改措施、防范措施。

7、负责将本单位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及处理意见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对造 成危及公司声誉的工程咨询项目和咨询成果结论,负责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 见,供领导层研究决策,结合质量事故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建立全员参与研讨 的互动机制,提高全体执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规避风险能力。结合对项目重大风险 预测和评估过程

8、配合副总经理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具体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工 作。定期针对巡回检査和咨询成果文件审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风险因素及整改 情况形成文字意见组织学习或专题讨论,总结、推行可行性结果;对新颁布的政 策法规文件、工程造价文件、更新软件及时组织学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学习。不断提高公司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不断增强员 工遵守执业规范、道德规范及市场规则,自觉抵制各种商业贿赂的能力。

9、积极完成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三、部门经理(含部门副经理)

1、建立和发展与客户以及外界的公共关系,积极做好关键项目客户的摸底 及协调工作。

2、积极做好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沟通工作,全面掌握 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及执业道德及后备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对公司下达 的咨询业务,指派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大小、难易程度及员工的专业能力、风 险防范能力和任务的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劳动力和工作时间。搞好部门员工的考

3、主持本部门的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含标书编制),落实本部门经营目标, 组织部门咨询业务活动。为保证公司年、季计划的安排,可结合部门项目实施的 具体情况,合理调配编制《部门月执行计划报表》,同时为总审内外业工作的统 筹安排提供参考意见。围绕公司下达的年度、季度计划,遵照公司领导层的决议, 为公司年、季度计划的安排、调整,提供正确的可行性意见。

4、针对预先审视项目的综合情况,负责对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审计 方案编制及业务工作关注要点进行指导。

5、督查年、季度计划的履行情况,认真听取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中所遇的 困难及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协调,必要时直接参入项目具体工作,排除工 作中的阻力。对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组半月情况报表》反映自己的基本意 见提供领导层进行研究,促使问题得到高效快捷处理,保证一线工作健康运行。

6、对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出具的初步咨询成果文件进行复核,对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专业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复核意见的规避风险的能力、证明性文件的严谨性、结论性文件的逻辑性、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提出书面复核意 见并承担管理责任。

7、关注重大项目的审计过程及结论的反馈信息(包括与委托方的沟通收集

到的意见及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为改进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专业 水平提出可性行意见,便于领导层决策;

8、对执业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规现象及违背职业道德等应予惩戒 的问题提出处罚意见。

9、按照公司年、季度任务指标,负责组织对咨询业务回款工作,并于每月

23曰向执行总经理填报《项目回款情况月报表》,协助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 搞好效益工资的合理分配。

10、建立本部门差旅费台账。

11、部门经理出差期间由部门副经理行使部门经理职责。

12、积极完成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四、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

1、负责编制一般性项目的咨询(审计)实施方案,组织本项目组专业人员 对咨询(审计)实施方案的学习,统一咨询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原则、编审依据 和编审办法,并用它来指导项目组每个成员的执业行为。按照实施方案拟定的原 则、对咨询成果可能给客户或公司带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制定风险防范要点、计 价依据等要素,规范地开展咨询(审计)工作。

2、结合咨询合同和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深度进行审查;对委托方提供咨询(审 计)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负责,并办理咨询(审计)资料交接清单。

3、制定项目作业计划,具体负责业务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相关专业人员 间的技术协调、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

4、检查落实咨询项目和各专业的计划进度情况,对影响计划进度和导致风 险的各种因素积极进行排查、协调、处理、落实,对咨询(审计)过程中尚未排 除的风险和问题,须及时如实或通过《项目组半月情况报表》向部门经理(或部 门负责人)反映报告,并在初步成果文件形成前加以解决。

5、对专业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的初步咨询成果文件进行复核,对复核 意见的规避风险的能力、证明性文件的严谨性、结论性文件的逻辑性、工作底稿 的完整性签署复核意见并承担间接责任。

6、督查专业人员质量校核情况,按照公司规定,对项目组初步咨询(审计) 成果复核后,汇总成册;对咨询(审计)初步成果文件的评价深度和复核质量负 责,咨询(审计)成果审核后,负责组织按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质量控 制总监(或总审)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对专业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的职业行 为进行管理。

7、协助部门经理做好项目的回款工作,公平、合理地搞好项目的效益工资 分配工作。

8、积极完成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专业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

1、依据公司对《从事造价咨询服务廉政协议》、《工程造价咨询(审计)质 量管理制度》、《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程造价咨询审计工 作管理流程》要求,规范自己造价咨询执业行为。应注意沟通方式,维护公司形

2、按照批准的咨询(审计)实施方案和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制定的作 业计划、咨询原则,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以及与其接轨的合同专用条款,拟定 正确的调查、取证、计算分析方法,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成咨询审计工 作,编制好咨询审计初步成果文件。

3、对自己发现而无法排除的风险,须在咨询(审计)过程中,及时向项目 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反映汇报,谈出自己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意见及问题处理的 难度,征得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4、对自己的计价依据、计算方法、计算公式、计算程序、计算结果(附完 整的计算式)、取证及必要的论证分析评价过程记录,按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 (审计)质量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依据整理的系统资料,完成 咨询(审计)初步成果的自校或互校。

5、对自己工作底稿质量应进行自主控制。工作底稿应表述清晰规范完整, 计算数据齐全准确、支撑证明性文件客观真实可靠、结论性文件逻辑思维分析严 谨,对自己初步咨询成果文件规避风险的能力、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承担直接责任, 对自己编制的咨询(审计)初步成果质量负责。

6、对送审的咨询(审计)初步成果遵照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部门经 理复核和总审的审核意见进行认真修改。

7、积极完成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附件:

附件一:部门月计划报表(附表13) 附件二:项目组半月情况报表(附表14) 附件三:项目回款情况月报表(附表15)

信息化咨询及规划岗位职责
《信息化咨询及规划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