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46:14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軾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 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为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也叫三门。左边这尊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两位一左一右形成护卫寺庙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弥陀寺的东、西厢。西厢,又叫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左边为刘遗民、桓伊,右边为陶渊明、慧然。东厢,也叫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右为关平、王甫,左为周仓、赵累。

关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静”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么会到佛寺里,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闻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的伽蓝殿。这段看自己发挥)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振,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各地纷纷修建关帝庙,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进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弥陀寺正殿,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这位至高无上的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法力无边。大雄宝殿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共称十八罗汉。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阿弥陀佛是观世音的父亲,他和弟弟大势至菩萨一起跟释迦牟尼出家,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的名字便是释迦牟尼起的,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观音,现在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纯粹是男性形象,这是从佛经传来的,佛经里说观世音可以随机应变,用各种化身拯救众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称。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们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和尚经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为罗汉,罗汉后来有多少,说法不一,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百零八罗汉,五百罗汉,还有一千二百五十罗汉等,常见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两种说法。

出了弥陀寺我们右手方向走,在我们左手方向有一块碑。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换地曾下旨免了点赋税,地方官员为拍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丹崖仙境坊。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那跨过这座牌坊我们也就意味着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们继续游览。

$$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这也是守护蓬莱阁的第二到山门。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也是最受渔民喜爱的一位。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是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出了龙王殿,我们往左手方向走,就来到了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子孙殿门上书 “熊罴赐梦” 的匾额。“熊罴赐梦”是祝人生子的吉祥语。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送子娘娘身边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所属的院落。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戏楼,戏楼系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莱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把这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各种民间活动,并在戏楼上献演各种精彩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戏楼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装候场和休息用,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北檐下悬“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说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象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供的前殿,又叫马殿。内塑有两尊护法神像,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来改邪归正成为保护天后的神将。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块刻石,东为草体“寿”字,西为花体“福”字。均为五代道教名士陈抟所书。这个“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后宫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面对这一单脊双出檐侧开山木结构的建筑,称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请看这棵千年古槐-----唐槐。随说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已经中空。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好不逍遥。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位于咫尺之间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四令人称奇!

看完唐槐,我们去天后宫正殿看看。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各地称呼不一样,福建、台湾称妈祖,天津一带称天妃,一般渔民称她是海神娘娘。据说,天后却有其人,姓林,名默娘,福建兴化府湄州岛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于她生下后从未啼哭过,父亲给她取名“默娘”。默娘自幼聪明过人,襁褓中见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6岁得“天书”于枯井中,因而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并常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多次在海上保护遇难渔民和商船。

默娘28岁时,初夏的一天,父兄同船出海,突遇巨风狂浪,默娘手足若有所失,急赴海中,救兄生还,而父亲却遭灭顶之灾。默娘在大海中遍寻父尸,三日后负父尸归来,默娘悲哀日甚。九月九日。突然山头羽化,因常常显灵于海上,救苦救难,人们尊她为神。后来,历代皇帝均有赦封。宋徽宗给神女提写匾额,封为“崇福夫人”,南宋又封为“灵惠妃”,元世祖晋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封为“天后”。

天后宫正殿为庙宇式建筑,长16.43米,进深14.61米。中央高台上三面大水纹木格总的金身塑像为海神娘娘坐像,高约三米,侍立于左右的为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东侧为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是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万法归宗的文官。西侧为西海广泽王、北海广润王,另外两位是传达天后娘娘旨意的文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又称寝殿。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正中供奉的为天后娘娘,侍女侍立两侧。东西两间设有木雕垂帘式寝床,是天后娘娘的卧室。二层是天后娘娘的梳洗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的主阁。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极顶,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龙王宫旧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有人称蓬莱阁为“江北第一阁”,并题有:“登上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的诗句。蓬莱阁历经宋、明、清的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蓬莱阁东西两侧为耳房、偏房,对称分布,这些台阶直接通往阁顶。蓬莱阁底层四面回廊,立有明柱十六根,正门上悬“蓬莱阁”的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蓬莱阁二层四面建有回廊,明柱十六根,环有木栅栏、木屏风,北面开窗。大家可以凭栏远眺蓬莱市容市貌,也可以观赏黄渤海的惊涛骇浪。我们现在就亲身登临感受一下。大家从左手方向上阁,右手方向下阁。

推荐第2篇: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间仙境蓬莱,我是咱们此行的导游小刘。

蓬莱是山海名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成为“仙境”,这可能与海市蜃楼有关,海市蜃楼是蓬莱吧十大仙境之一,当地人叫做“神仙现市”一般吃现在春夏两季,不知诸位是否有亲眼目睹的幸运。蓬莱阁驰名中外,,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他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四大古楼,至今己有940 年的历史了。

各位仙人请看,我们面前的就是龙王宫了。它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广大渔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龙王宫包括山门,前殿,正殿 后殿。通过前殿随我走进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大家现在可以细细欣赏一下。

大家跟我这边走,一会我们将走到闻名的天后宫了,天后宫里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妈祖”。现在我们在天后宫的前殿,两位门神,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他们都是保护天后的神将。后殿是天后的寝殿,门上的匾额 “福锡丹崖” 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心我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吧福气赐给每一位来丹崖山的人。现往我们带着海神娘娘的福气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阁了,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顶,有人提”登山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蓬莱阁经宋明清不断扩建至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有四面回廊,立有明珠16跟,正门上悬“蓬莱阁”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铁报所写,大家在蓬莱阁上远眺,既可以鸟瞰莱是的市容市貌,还能观赏渤海黄海的惊涛骇浪,蓬莱阁底层北墙上镶嵌有“海不扬波”“碧海清波”“环海镜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书法家露琪光的字迹,弥足珍贵。

推荐第3篇: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了。在此小车先给各位介绍一下蓬莱的概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烟台市西北方向约75公里处,隶属于烟台,北临渤、黄二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 但就是这样一个总人口不足50万的一个县级市,每年确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远万里、纷纷沓来呢?那是因为蓬莱是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为什么说蓬莱是“人间仙境”呢?有两个原因;大家都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哪呀?对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的就喝醉了。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凭个自的宝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用的是他的宝葫芦,汉钟离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吕洞宾用的是宝剑,荷仙姑用的是荷花,兰采合用的是花篮,韩湘子用的是潇,曹国舅用的是手中的护板,张果老和他的神驴用的是笙。都知道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还有一首诗来说明此举,“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来教世人做事要常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蓬莱小城不大却与八位神仙有缘。

另一个原因是跟“海市蜃楼”有关。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现一些怪异的影像,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现象,刚开始以为是妖怪,把他说成海中的达蛤蜊精吐出的气,称蛤蜊为“蜃”,非常害怕,烧香磕头,祈祷“蜃”不要危害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蜃”并没有威害人类,又把他说成是神山现世,传说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银修砌,树上满是玉石玛瑙,还有仙人来回走动,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三座山非比寻常,还在不断的变,其实他当时正是赶上了海市蜃楼,他惊奇的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说一座叫“瀛洲”因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还有一座一时无法应答, 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 “蓬草蒿莱”也。就这样“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就这样传开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像秦始皇一样听说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来到这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为了能寻到仙山,在此专门修筑了一座小城,在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没有秦始皇幸运,没看到海市蜃楼,也没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赐名为蓬莱,聊以自慰。从此,这座小城就叫做蓬莱了。

其实秦皇汉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蓬莱,都是来访仙踪、寻仙药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样自由自在、长生不老。把蓬莱奉之为“仙境”,实际上都是海市蜃楼给闹得。其实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发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现象。而作为介质大气,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两季,要海中有雾,还要刮东南风一到二级,这些条件具备后好要有最佳的观赏角度才能看到。为什么蓬莱这边经常出现海市现象呢?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蓬莱地处渤、黄海的分界线,而渤海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气温容易较大的低于高层气温,这就形成了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的逆温现象。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当时小武带了一个十六人的团队在蓬莱八仙渡景区游览,大约三点左右蓬莱海滨薄雾渐退,上空先是出现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大家还在开玩笑说:“看,海市蜃楼。”没想到从四点五十分开始,海域上空出现了大团云彩,海市蜃楼真的出现了。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上空出现了“海市蜃楼”。此次的“海市蜃楼”与以往出现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现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楼大厦、灯塔、城区道路非常清楚,还好像好像有人、车走动;并且还在不断的变换,这次海市奇观是自一九八八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们大家这次也能幸运的看到海市蜃楼,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遗憾,去年的海市蜃楼影像已经被八仙渡景区的工作人员用摄像机拍了下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现在的蓬莱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除此之外,蓬莱物产丰富,资源富饶。咱们大家在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两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树和葡萄架,蓬莱是全国优质酿酒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全市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并开采的 20余种,其中,黄金年产量16万两,位居全国第三。第一在哪?也在山东,并且也在烟台,那就是有着“金城天府”之称的招远。现在整个烟台的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1/5。以就是说,您拥有5克黄金中就有一克是产自山东烟台的。那么有朋友问我:这里遍地黄金,是不是能买到便宜的黄金带回去?那小武告诉大家,会让您失望了,因为黄金是国家统一牌价销售的,黄金在这里和在您的家乡价格是差不多的。但是,这里的钻石、珠宝、玉石却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这里的钻石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带比尔思。带比尔思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珠宝商,他在蓬莱设立了一个大型的珠宝加工厂,又把他的地矿陈列馆无偿的捐献给了蓬莱政府,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咱们在游览完景点的时候是会去参观的。同时您还可以把您身上佩带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玉坠等让专家为您免费鉴定一下。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绍了,到时候陈列馆的讲解员会给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现在距离蓬莱还有一段距离,借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寻,人间仙境寻神仙。蓬莱已经到了,就让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推荐第4篇: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

景区名称 蓬莱阁景区

景区类型 人造景观 风景名胜 重点文物 历史文化名胜 博物馆 景区级别 AAAAA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属城市 烟台市 所在区县 蓬莱市 地理位置 汽车站附近景区地址 蓬莱市迎宾路7号 适宜人群 老年 青年 儿童 适宜季节 春夏秋冬

营业时间 夏季:7:00--18:00 冬季:7:30--17:00 建议装备 轻便鞋、太阳镜、相机 景区简介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区。这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其内部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景区另有戚继光故里、蓬莱水城、田横山、水师府、登州古船博物馆、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登州博物馆、登州圣会堂、海滨和平广场以及黄渤海分界线等20余处景点。 推荐线路 主要景点 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位于太平楼南侧,坐北朝南,1990年建,为仿古园林式建筑,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馆内共陈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是国内第二个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为仿古彩绘脾楼,琉璃瓦覆顶,隶书楹联“古船曾捍海疆犹存雄风壮华夏,博物长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莱”,门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碑文为张爱萍所书;东侧镶嵌4方古船航海花岗岩浮雕。馆内设3个展厅:一展厅置蓬莱水城(古登州港)沙盘和两方PVC显示板,显示板分别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展出小海出土的三足罐、陶壶等陶制品和明洪武八年(1375)铸造的铜炮两尊。 太平楼

太平楼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重建于1987年,有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等景点。太平楼位于平浪台中部,坐北朝南,双层结构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六兽,四周有明廊,门上方悬有“太平楼”匾额,为书法家乃正所书,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

船舶发展陈列馆位于太平楼内,舍古代、现代两个陈列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楼为古代船舶陈列厅,陈列5000年前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肪、明代郑和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楼现代船舶陈列厅陈列现代战舰、货轮、游轮、客货

滚装轮等船模30余只,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海洋开发、远洋渔业、科学考察、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戚继光塑像

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1987年为纪念戚继光逝世400周年而建,水泥质地,高4米,表现戚继光身着戎装,挺胸昂首而立,按剑俯瞰水城的雄姿。点将台位于太平楼西侧,坐北朝南,旧为指挥、调动水城内水师船只之行令处。涌月亭位于太平楼东侧,平浪宫位于太平楼南侧。

“人间蓬莱”坊

“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该寺原胜极一时,因禁佛运动,虽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鲁传教,在山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弥陀寺前殿

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祖师殿

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关公殿

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弥陀寺正殿

弥陀寺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

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万民感德碑亭

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龙王宫

原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龙王宫原位于丹崖极顶(今蓬莱阁址)。唐贞观年间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莱阁时移于丹崖山半腰西侧、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统、明洪武和万历年间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龙王宫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门、前殿、两厢、正殿、后殿,三进院落,庙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 龙王宫前殿

前殿内东西各塑海中护法一尊,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各持法宝,威风凛凛。 龙王宫正殿

正殿东西长12.69米,南北进深10.08米,有前廊,两支明柱书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殿额:“霖雨苍生。”明廊西侧镶有“龙王宫简介”。殿中设高台神宪,内塑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东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殿北门靡联曰:“海邦万里庆安澜,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风调雨顺”。 龙王宫后殿

后殿为龙王寝宫,亦有明廊,两支明柱题联:“赠大圣定海神珍(针)千年魔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殿额“福庇海邦”。殿内亦设高台神龛,内塑龙王及左右嫔妃金身坐像;殿内东西两侧各塑4名侍女。旧有龙王木雕像及龙王出行用的步辇、仪仗,今不存。 子孙殿

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丹崖仙境坊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

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戏楼

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 坤爻石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天后宫前殿

前殿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

“福”字石刻

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

“寿”字石刻

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门

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

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丽,临行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况十分危急,危难中恍然见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杆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龙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为“顺济夫人”,并赠匾建庙。蓬莱阁天后宫道光年间的碑记载:“宋徽宗时,建天后圣母庙,乃于阁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计建庙48间„„”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龙王的神性,成为专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了。四是元代以后,历代朝廷晋封海神娘娘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职来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气,她的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四海龙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四海龙王要听她的调遣,为她站班;

五、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天后宫后殿

后殿是后殿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心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仙堂

胡仙堂位于蓬莱阁古建筑群的西北部,东与天后宫寝殿西山墙相连,始建于明代。它坐北朝南,面阔9.13米,进深3.73米,高4.45米,为三开间三架梁硬山顶建筑。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胡姓人家,家中有一公子,自幼无心读书求取功名,而热衷于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他医术高明,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被尊称为“胡仙”。人们为纪念他的功德,修建了“胡仙堂”,胡仙堂香火鼎盛,前来求药治病的人络绎不绝。解放前,胡仙堂内塑像、物品被毁。2001年,蓬莱文物部门根据年长的老艺人及当地年长者的口述,恢复了胡仙堂原貌。 重修后的胡仙堂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堂中供奉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女童手拿灵芝,男童手拿药葫芦及医书。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

“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避风亭

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严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的绝壁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空气不能对流。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先生来避风亭时留下一副联语:“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其实这种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并不是设计者预先料到的,只是后来的一种巧合。避风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览胜者观海听涛题咏抒怀的地方,所以亭内石刻多与描写海市有关。亭内嵌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袁可立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墨迹为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在跋语中称赞其“勒石得法”,“可敌长公(苏轼)之笔。”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为金石之瑰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这里时,就下榻在避风亭内,阁上的道士忙为他洒扫房间,却被冯的卫士夺去了笤帚,说是这不行,打扰百姓长官要骂我们的。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冯玉祥对老百姓是很尊重的。) 蓬莱阁

位于天后宫西北丹崖绝顶,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明洪熙、成化、万历、祟祯,清嘉庆、同治、及建国后均有修葺。它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

阁前两耳房北山墙下均立有清代碑刻,共3方,系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修葺蓬莱阁及其附属建筑峻工后立下的纪念性碑刻。其中西耳房北面东而立的道光《重修登州蓬莱阁记))碑高2.3米,文以行体大宇书就,颇有气势。

西耳房内西壁嵌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等蓬莱十大景刻石10方,均为清代之物。

西偏房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长白英文书法刻石等,均具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根。正门上方悬“蓬莱阁”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室内粉壁上原有历代遗留的诗文、题字、绘画,今皆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

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览室”。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字体雄强浑厚,劫后幸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题诗、叶剑英题联。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周遭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组塑,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创作的。为游人留影纪念之佳处。

蓬莱阁底层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大型刻石3方。“碧海清风”刻石为清代书家鲁琪光墨宝,十分珍贵。蓬莱阁底层内壁灰皮亦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之庸所绘之墨竹图等一批珍贵宇画,从此绝迹人间。

蓬莱阁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所在。 仙人桥

在蓬莱阁的下面,结构精美,造型奇特,它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据传,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何仙姑八仙借助于各自的宝物,从仙人桥漂洋过海,凌波而去,到了蓬莱阁对面的庙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也就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 澄碧轩

这座丹崖临海处的轩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观海赋诗,水光山色,映室生辉,清静幽雅,正宜走笔。现已被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镜石

原来在天后宫门东有一座镜石亭,亭内有一方镜石光可鉴人,传说思乡心切者,可从镜石中见到故乡的山川景物。这座亭子早已损坏,镜石也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块“镜石”,是后人所镶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补缺而已。 “海不扬波”碑刻

“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楷书苏轼的《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后续碑文书风明显差异。经推断,石碑原为勒《海市诗》,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手迹少于《海市诗》,为此,在文后续上了与此文相关的另一苏轼手迹一节,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确是统一的。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诗:“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公祠

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位于卧碑亭东邻,轩亭建筑,亭额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书。祠原在蓬莱阉前,始建时间不详。据豫山《重修蓬莱阁记》载,今存者为清代移建。苏轼知登州不过五日,即上《乞罢登莱榷盐状》,登莱百姓因苏公之请,不食官盐的制度延至清末。清代的盐政碑记中记载:“有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把之,盖非以文章把,实以治绩也。”词内有苏轼肖像刻石拓本(拓于广州六榴寺)。内外壁嵌历代刻石20余方,其中内壁之苏拭《海市诗》、《望

海》,薛殖《观海》和清代书家翁方纲临《海市诗》楷书刻石尤为珍贵。

《观海》刻石嵌在苏公词内东壁,诗为明代薛殖所作。薛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入阎参与机要,卒谥文清,为孔庙从把先儒之一。明代知府蔡叔逵将其与苏拭相提并论:“昔文忠苏公,文清薛公,先后游此,诗以诵之。夫二公文章无赖于蓬莱之景,而蓬莱之景实藉二公以增重于天下,故抚景诵诗足称二绝。” 宾日楼

亦称望日楼,位于苏公祠东邻,建于宋代,为八角双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楼体八棱,南侧与吕祖殿联为一体。底层外侧明廊,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二层周匝开圆窗8个,眼界极阔,可观八面景致,纳八面来风,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好所在, 可欣赏“日出扶桑”之景。

“日出扶桑”为“蓬莱十大景” 普照楼

又名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的丹崖绝壁之上,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时寸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1958年重修,为三层砖木结构,占地25平方米,楼体六棱,楼顶斗拱,内设扶梯盘旋而上。顶层木构,六柱支撑如亭状,周匝木扶栏。50年代老北山(即田横山)航标灯塔启用后,此灯楼导航功能渐失,现为蓬莱阁古建筑群重要建筑之一,它与宾日楼、吕祖殿等共同组成仙境蓬莱的特征性标志。 观澜亭

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吕祖殿

位于宾日楼南,坐北朝南布局,由重门、正殿和东西两底组成,皆为庙宇式建筑。清光绪三年(1877)知府贾湖、总兵王正起倡建。正殿为三开

吕岩“寿”字碑位于正殿前明廊西端,面东而立。“寿”字草书,笔力雄健,盘郁苍劲,碑下款署“光绪甲申仲冬勒于蓬莱丹崖之吕祖阁志斋郑锡鸿谨摹”。江西九江烟水亭纯阳殿“寿”宇碑之“寿”字,与此一般无二,当即为摹者所据。九江碑上尚有篆书“九转丹成”4字,意草书“寿”宇系草书“九转丹成”4宇拼合而成。

吕祖殿东,有黄克缵《东牟观兵夜宴蓬莱阁》诗刻石、姚延槐“海天一色”碑等文物。 三清殿

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红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奉老子为教祖,把老子的《道德经》当作主要经典。道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白云宫门

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在我们国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莱来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东山岭等,都有以蓬莱命名的景物。远在唐朝的大明宫,别称蓬莱宫。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中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诗文中所提到的“蓬莱”二字,可以说俯拾皆是。当然,最正宗的蓬莱要算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三神山传说的发祥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白云宫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水师府

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占地3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碑皆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产。

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现辟为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祠

戚继光祠堂位于蓬莱阁府前街东侧,明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赐额“表功祠”。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1985年征为国有,并全面修复。

祠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门房、正祠各三间,均为单檐砖石木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门房座东面西,门外两侧各有石狮一尊。门扇上阴刻楹联“千秋隆典,百战著勋名”,横额“海上威风”。门房以东为过堂。过堂坐东面西,有前廊。前廊两侧陈列刀、枪、剑、戟等古代兵器12件。过堂正中立屏风,上悬戚继光像。经过屏风,出过堂即为正祠,正祠座北朝南,门上方悬阴刻匾额“戚武毅公祠”。正殿中央暖宫塑戚继光座像。四面墙壁镶嵌介绍戚继光生平事迹的图版。祠内还悬挂郁达夫、欧阳中石等书法家题词、题联。正祠院内有明代银杏一株,钻天挺拔,遮天蔽日。正祠东侧为后花园。园内花木郁郁葱葱,“忠”、“孝”二碑分立南北两侧。西南角有明代柏树一株,虬曲盘旋,傲然独处。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宋庆历二年于此建用来停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它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海防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城周围约1.5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米。有南北二门,南门叫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叫水门,是水城与海上的出入通道。水城中的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的,所以水城又被称为备倭城。1984年水城小海清淤,挖出一条元代的木制战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特色景观 蓬莱阁 节庆活动

庙会--相传正月十六是天后(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莱人民有正月十六赶庙会的习俗。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蓬莱阁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各地农民组织戏班、秧歌队到蓬莱阁戏楼、广场上表演,届时蓬莱阁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渔灯节--每年正月十

三、十四,渔民纷纷到蓬莱阁龙王宫送灯、进奉贡品,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后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推荐第5篇:蓬莱阁导游词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水城周围约1.5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米。有南北二门,南门叫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叫水门,是水城与海上的出入通道。水城中的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的,所以水城又被称为备倭城。1984年水城小海清淤,挖出一条元代的木制战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很广,为什么单单只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一位吕洞宾呢?据说,我国北方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牟平)一带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收了七名弟子,称北七真。王重阳曾到文登、莱州、登州等地传教,全真派遂兴盛一时。据传蓬莱的道教就是王重阳及其徒弟丘处机(栖霞人)传的。而全真派又称吕洞宾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时吕洞宾又被封为“纯阳帝君”,蓬莱的道士们自然要在道教集中的蓬莱阁上给吕洞宾一席之地的特殊待遇了。至于“北五祖”之一的汉钟离,也许是因为形象没有吕洞宾潇洒可亲,便只能受冷落了。

三清殿: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外,还有神仙所居住的胜地,其最高胜境是三清,也叫三天,即玉清“清微天”、上清“禹余天”、太清“大赤天”。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道教的宗教活动,以宫观为中心。这些宫观,常人见当中有神像供人膜拜,于是便称其为庙,其实是不大确切的。道教的宗教场所多称为观,所祠神品级高的称宫。也有些入乡随俗依群众习惯称庙或殿。宫观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它们是道教艺术的集萃之地。)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 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前殿左右两侧塑的是守门神将,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

白云宫门: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在我们国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莱来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东山岭等,都有以蓬莱命名的景物。远在唐朝的大明宫,别称蓬莱宫。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中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诗文中所提到的“蓬莱”二字,可以说俯拾皆是。当然,最正宗的蓬莱要算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三神山传说的发祥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白云宫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蓬莱阁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近几年来,为丰富蓬莱旅游内容,发掘蓬莱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先后建起了戚继光故里游览区、田横山景区、西苑旅游景区、八仙渡景区等,形成了历史文化、山海胜境、民俗风情精品荟萃的旅游新格局,大家可以在这货真价实的人间蓬莱尽情观览,细心品味一下这里的仙界神韵,看看能否找到飘飘欲仙的感觉。

推荐第6篇: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

景区概况:蓬莱阁景区位于蓬莱仙境丹崖山上,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主楼等建筑140余座。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并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今天我们就一同前往游览,因为是古迹,所以有许多的传说故事在里面,自己看是看不明白的,因此大家跟好了我,我们车子停在听车场,两个小时之后回到车上,在仙景里面游览,讲究的是不走回头路,也就是不重复游览,大家一定跟好了我!

登瀛桥:这边的桥就是登瀛桥了,桥东是人间登州,桥西是仙境瀛州,这座桥是连接人间和仙境的一座桥!(在这里可以发门票了,过了剪票口最好把门票收回,把有小景点的那联撕下留着,明信片给客人,因为时间有限,通票的田横山那边玩不了,要是整个景区晚下来,要4个小时的时间,常规行程根本走不了!)

人间蓬莱坊:现在来到的是景区的大门,“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轼的手迹拼凑而成的,何谓拼凑,就是从苏轼众多的诗词中找出这四个字来拼在一起的,在这里可以拍拍照

进了门左手边走,有一个景区导游图,可以跟客人讲明白走的线路,弥陀寺→万民感德碑亭→丹崖仙境坊→龙王宫前殿→正殿→寝殿→子孙殿→天后宫戏楼→前殿→正殿→寝殿→寿字碑→碧海丹心刻→蓬莱阁主楼→避风亭→海不扬波→卧碑亭→苏公祠→宾日楼→普照楼→望海角→吕祖殿→三清殿→小海→戚继光雕像→古船馆(在这里介绍的时候不用每个都点到,大体一说就可以了,到了具体的景点在细讲,不过这个线路一定要记清楚,建议新导游可以在纸上画图记下来!)

弥陀寺: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原来香火旺盛,唐代的时候逐渐衰落,现在成了接待重要来宾的地方

万民感德碑亭:当年康熙皇帝普免天赋一年,登州官吏就用了百姓的名义建了这个碑亭,原碑已损坏,现在看到的是80年代重修蓬莱阁时立的,但是碑的底座还是原来的,石头的颜色都不一样!

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1964年董必武副主席来蓬莱阁游玩时,应邀题写而上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周围的石头都是红褐色的,古代的时候,丹指的就是红色,这里叫做丹崖山,因为里面景色优美,仿佛人间仙境一般,所以就叫做“丹崖仙境”。过了这个门,我们就真真正正的进入仙境了,过这个门大家要注意了,因为道教讲究的是得道成仙,大家垮过门的时候一定要一步迈过,步子越大越好,而且不能走旁边的门,不然就是旁门左道了。

显灵门:来到仙境,自然要有神仙显灵了,这里是谁呢?就是海神娘娘,在北方叫天后,在南方叫妈祖,为了更好的游览,我们先去龙王宫,一会再去天后宫

龙王宫前殿:一共有三个门,中间的是供龙王走的,旁边的是让虾兵蟹将走的,那么我们从哪个门走?对了,就是走中间的大门,这样龙王才能看到我们的!(废话,两边的门关着,也走不了) 在前殿里面有两个站官,他们是定海神和靖海神,两个人是为龙王的安全提供保障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保安了。

正殿:门口是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且对联前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龙王”进了门,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大家看见他黑黑瘦瘦的,为什么呢,过去这里天旱的时候,人们就会抬着龙王的雕像走街串巷,高呼“求大雨”,如果这招不管用,还有招更灵的,就是把龙王的雕像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晒的龙王也受不了,他就会下雨了,龙王之所以黑黑瘦瘦的,大概就是当时晒的吧!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寝殿:寝殿里面是龙王和两位夫人,古代的时候实行一夫多妻,龙王地位高贵,所以有两位夫人也不足为怪了,大家猜猜哪位是大夫人,哪位是二夫人,对了,左边的是,这是因为古代的时候左尊右卑,另外就是她的衣服和龙王的有些相似,有人戏称为“情侣装”

子孙殿: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左边是疹子娘娘,保佑小孩子不生疹子,右边是眼光娘娘,家里有孩子要读书,就来拜拜,保佑孩子心明眼亮,志向远大,将来做官官运亨通。出门回头看,有个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据说在这里拜完送子娘娘后,回家做梦梦到大黑熊,就会生一个威武的儿子。

天后宫戏楼: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另外一个意思是说,一旦戏开始演了,就不要来回走动了,以免影响了天后娘娘看戏,这是对天后娘娘的大不敬。戏楼的一层是个放映厅,放的是88年和05年两次海市蜃楼的录象,大家可以进去看一下,真正的海市蜃楼可遇不可求,看看录象,弥补下遗憾。坤爻石: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像八卦中的“坤”卦,古时,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这里的石头也说明这里供奉的是位女性神仙。石头是红褐色的,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秦始皇来到这里,遇到刺客行刺,血滴到石头上,把石头染红了,实际上石头含有大量的石英沙,3价铁离子是红色的,所以石头就是红色的了。 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被天后娘娘降伏后,就自愿跟随天后娘娘,充当她的门神,他们脚下的海螺和蚌,就是当年兴风作浪时的原形。

正殿: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传说林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据《福建通志》记载:林默8岁随老师读书,10余岁喜欢诵经礼佛,并受到老道士玄通的点化,能驱邪救世。传说,有一年村中发生疫病,死了很多人。默娘指出病源在村中水井里,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掏出致病的死鼠,因此民间称她是“灵女”。她还常乘席飘行海上,救助海上遇险船舶,人们又称她为“龙女”。有一天夜里,林默娘躺下后,满头大汗,口中念念有词,母亲以为她病了,就边摇她边叫她名字,林默娘答应一声,醒来后哭了起来:“父亲和兄长打渔的船只遇到海难,我变成一只白鸟,手拉足踏各四只,口中衔着一只往岸边托,你叫了我一声,我答应了,口中的那只船落入水中,大哥已经遇难了。”起初母亲以为小孩子做噩梦,就没再理会,结果几天后父兄打渔的船只回来,说了此时,和林默娘说的一样,于是人们就称她为“神女”林默二十八岁时,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身亡,终身未嫁。(注意,如果有的导游习惯讲他父亲是当官的,那么就不要讲最后父兄打渔,自相矛盾。)天后娘娘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寝殿:寝殿里面有两个房间,布局完全一样,因为天后娘娘有个特殊的习惯,单日子睡东,双日子睡西,人们尊重她,就按照她的习惯建了两个房间,里面还有“喜”字和花轿,前面说过,天后娘娘终身未嫁,人们希望她死后,在天上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这是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锡就是赐的意思。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

唐槐:这棵槐树是唐代时候种的,所以被成为唐槐,相传当年八仙的铁拐李和吕洞宾在这里下棋,天气炎热,于是铁拐李从随身的宝葫芦里掏出种子埋到地里,不一会就长成一个参天大树,因为是仙人所种,所以长生不死,大家看这边有块树皮颜色不一样,这是后来补上的,关于这个树皮,也有个故事,据说当时张国老也过来看下棋,随手把毛驴栓到了树上,结果毛驴不老实,把树皮啃去了一块,张国老为了惩罚毛驴没,就丛毛驴身上撕下一块皮,补到了树上。咱们有结婚的女士摸一摸这块树皮,她的丈夫就不会有驴脾气了!(如果正殿人多,可以先讲槐树)

寿字碑:这里有个字,大家看看是什么字,对了,是个寿字,它是五代长老陈抟老祖手书的,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的,富是富贵,有钱,弗是不生气,林就是指自然,也就是像大家一样,有钱,心态好,常出来旅游接触大自然,就能长寿了!

碧海丹心石刻:“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 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蓬莱阁主楼:蓬莱阁三个字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铁保手写的,真迹藏在二楼,二楼还有一张古旧的八仙桌,八位仙人围坐桌边喝酒,因而有“仙境产仙酒,仙酒醉仙人”之说。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门,左边的上叫“登阁求仙”,参观一圈后从右边下来叫“仙人下凡”,我在右边等各位仙人下凡。 避风亭: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的绝壁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空气不能对流。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没有人敢随便侵犯我们了,这个“不”字后来补上了。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当年苏轼被调到蓬莱做一个月的知府,因为不满朝廷腐败,所以路上一拖再拖,到了蓬莱,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天,所以只做了五天的知府就被调走了,虽然只做了五天的知府,却做了其他当官一年都做不了的业绩,当时百姓生活贫苦,他就上书朝廷,允许百姓买卖盐,另外还置办了这里的海防,百姓非常爱戴他,因而有“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之说,也就是说,只有为百姓做好事的官,才能流芳百世。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三清殿: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外,还有神仙所居住的胜地,其最高胜境是三清,也叫三天,即玉清“清微天”、上清“禹余天”、太清“大赤天”。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辕门鼻祖:又称哼哈二将,鼻子大的是哼将,嘴巴大的是哈将,哼出的黑气和哈出的黄气能吸人魂魄,把人的魂魄击散,相当于现在的化学武器!

小海:这里在宋代的时候停泊军船,当时的船像刀鱼,所以叫“刀鱼船”,水寨又叫做“刀鱼寨”,在这里小海清淤的时候发现三艘元代的沉船,打捞上来一艘,放在古船馆,我们一会可以看到,另外的两艘还在水里。

平台:让客人在这里拍照 最佳位置,明信片就是在这里拍的

戚继光塑像:戚继光是土生土长的蓬莱人,他训练的戚家军作战英勇,所以他被调到福建负责海防,所以很多朋友以为他是南方人。

古船馆:元代的沉船,以及当时打捞上来的物品。

推荐第7篇: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是咱们此行的导游,张乔乔,张是弓长张,这个乔去啊,来历大着呢,铜雀春深锁二乔,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我呢,虽然没有大乔的风姿卓越,也没有小乔的风情万种,但是啊,他们啊,就没有我幸运啦,因为幸运的我在这里和大家相识了,而她们,只有羡慕的份了,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间仙境蓬莱,我是你们的导游张乔乔,很荣幸为大家做导游工作,希望大家玩的开心。在我们到达蓬莱阁之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蓬莱。 关于蓬莱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与汉武帝有关,为了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听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来到这里站在海边的小山头上眺望,结果并没有看到仙山,但为求长生不老,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所以蓬莱一名由此而来

蓬莱是山海名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成为“仙境”,这可能与海市蜃楼有关,海市蜃楼是蓬莱吧十大仙境之一,当地人叫做“神仙现市”一般吃现在春夏两季,不知诸位是否有亲眼目睹的幸运。

蓬莱的蓬莱阁驰名中外,,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他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四大古楼,至今己有940 年的历史了,蓬莱阁古建筑群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扩建到现在的规模,它主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蓬莱阁六大 建筑群,共一百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错回应,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现在我们到已到达目的地,我们拾级而上,开始游览仙境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筑“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这里便是弥陀寺的前殿了,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先看左手边的祖师殿,供奉的是慧远法师。他曾在庐山的西林寺的东面建起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了。站在他右手边的陶渊明,慧然,左手边的是刘遗民,恒伊,我想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诗人陶渊明会在这,大家有知道的么?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隐居过庐山,他好交贤士,不避官民,而慧远是得道高僧,学问渊博,陶渊明自然要与她交往啊,他俩亦师亦友,开启了名士名僧交往的先河。好,我们接着看看右手边的关公殿。相信大家对关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使关羽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旁边供奉的是关公的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间的便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手边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大家现在可以自由的参观欣赏一下弥陀寺。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是“丹崖仙境坊”,“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在1964年8月来这里时亲笔所书,为什么叫做“丹崖”呢?那是因为蓬莱阁所在的这个小山崖上的石头是红色的,所以叫做“丹崖”,那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一道“丹崖仙境仿”呢?这主要是因为蓬莱阁被称为 “仙境”,而这素有先仙境之门之称,也就是说,过了这座们,我们就真正进入丹崖仙境了,怎么样?大家是不是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呢?我有个建议,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希望给各位现任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各位仙人请看,我们面前的就是龙王宫了。他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广大渔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龙王宫包括山门,前殿,正殿 后殿,。走进龙王宫前殿,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是龙王的守护神,正殿保持的是宋代的建筑风格,看起来庄重朴实,屋顶为芜殿顶,在古时的宫殿庙宇中只有最最贵的建筑物才能使用,可见当时龙王在人们心中的德地位非常高。正殿里供奉的事东海龙王敖广,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能够兴风布雨,所以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加希望神龙能怜悯人间的苦衷给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出没风浪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传家,在我们蓬莱沿海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年农历正月13是渔灯节,这天人们会敲锣打鼓,鸣鞭放炮,载歌载舞的道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千里眼,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顺风耳。风婆。雨神。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大家现在可以细细欣赏一下。

大家跟我这边走,一会我们将走到闻名的天后宫了,六个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天后宫了,天后宫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妈祖”现在我们在天后宫的前殿,两位门神,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他们都是保护天后的神将,我们前面的这座们叫垂花门,由们上两个倒垂 花蕾而得名,古时只有皇族内眷才用这种饰物,可见天后娘娘的地位之高,步入垂花门就是天后宫正殿了,供奉的事天后娘娘,的她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据说她刚刚被生下来的时候红光满室,异气飘香,生下来到满月都没哭,默默无声,所以其父亲取名为林默娘。于是她就在海边经常帮助渔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不幸的是她二十八岁那一年在海上遇难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建起了供奉她的庙宇。据说她非常的灵验,阿有求必应,所以这里是整个蓬莱阁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后殿是天后的寝殿,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心我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吧福气赐给 每一位来丹崖山的人。现往我们带着海神娘娘的福气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阁了,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顶,有人提”登山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蓬莱阁经宋明清不断扩建至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有四面回廊,立有明珠16跟,正门上悬“蓬莱阁”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铁报所写,大家在蓬莱阁上远眺,既可以鸟瞰莱是的市容市貌,还能观赏渤海黄海的惊涛骇浪,蓬莱阁底层北墙上镶嵌有“海不扬波”“碧海清波”“环海镜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书法家露琪光的字迹,弥足珍贵,

这就是避风亭了。避风亭坐南朝北,冬季任凭北风呼啸,在里面感觉不到一丝风,过去传说每逢这里狂风大作,就会有一个身穿红肚兜的童子嘴衔避风珠坐在这里,为此,避风亭充满了神奇色彩,其实避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亭前有齿状的矮城墙,城墙下面是成弧形的悬崖绝壁,风从海面吹来,随即又悬崖 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十因为亭内单面无窗,恰形成空气死流角,空气不能对流。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来着曾写到: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生动描绘了避风亭的神奇避风效果。

下面的这个祠堂是苏公祠显而易见是为了纪念苏轼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好了下面我们要去的就是蓬莱阁中道教的主要建筑三清殿了。它的门神是谁呢?对了,就是哼哈二将,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统帅。中间的为原始天尊,右边为灵宝天尊,左边的是道德天尊。

好,现在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大家集合。

推荐第8篇:人间仙境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巅,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蓬莱阁景区导游词5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人间仙境蓬莱阁导游词1:

在山东烟台,有一座美丽的蓬莱阁,俗称蓬莱仙境。为什么称它为仙境呢?因为每年的秋冬季节的早晨,那里经常会被乳白色的浓雾笼罩着,四周的景色隐隐约约,像进入仙境一样的美。

去年暑假妈妈决定带我去青岛大连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莱阁,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们坐船到了烟台,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莱阁。虽然是夏天,看不到那着名的雾景,但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随着人流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仙过海桥,传说八仙就是在这里升天的。桥头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龟,栏杆上还有八仙的石像呢!帅气的吕洞宾,美丽的何仙姑,拄着拐杖的铁拐李——过了桥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还挺旺盛的,那些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都是虔诚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凑了个热闹,拜了拜,妈妈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就可以看见一个圆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阁楼,就是着名的蓬莱阁,也称为八仙阁。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还有他们成仙的过程介绍,导游讲的声嘶力竭,我听得糊里糊涂。

当然,这里最着名的还是海市蜃楼,有影像记录的就出现过好几次。共同点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一些建筑·山体,甚至还有动物,就跟真的一样。让人怀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这种现象会持续一至两个小时,然后就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

蓬莱阁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个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和历史回忆的地方。

人间仙境蓬莱阁导游词2:

来到了让我久仰大名的四大楼之一——蓬莱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的大楼之一,这里人山人海,又风水好,可比世界四大楼。这让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真想快点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我立刻买了票,往蓬莱阁直冲过去,那时,我似乎用飞一样的速度在跑步。

到了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祖,门前有几个侍女在伺候妈祖,我眯了一下妈祖,就奇怪了,为什么是蒙面的,于是,我问了一下讲解员,她说:“因为,以前的人没出嫁之前,是不能让其他人看长什么样,妈祖去世那年,她才28岁,所以我们是不能看到她的真面目。”传说,妈祖有一天在海边散步,刚才还是风平浪静,突然,狂风大作,眼看海面上一个渔民就要被巨大的海浪吞噬了,妈祖奋不顾身,往渔船游去,妈祖救了别人,却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妈祖就在蓬莱阁塑了一尊妈祖像供后人朝拜。

接着我们来到了东海龙王的寺庙,我们一进门,就看见三海各首——西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南海龙王敖润,他们各各身强力壮,手持法器。我然后走进了四海之首—东海龙王敖广的宝殿,里面壮观无比,只见龙王皱着眉头,好像发生了大事自己也解决不了似的。

再然后,我们来到了观音菩萨的面前,只见观音菩萨拿着一个净水瓶,用沾了净水的绿竹洒向大地普渡重生。

人间仙境蓬莱阁导游词3:

今天,我们跟随导游游览了举世闻名的蓬莱阁。

首先我们来到了“人间蓬莱”坊,它位于蓬莱阁景区入口处,中间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闪闪发光的鎏金大字,此为宋代文人苏轼手迹。经过“人间蓬莱”坊,径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辉煌,巍峨壮丽,听导游说,“丹崖仙境”坊是“仙境”之门,游人若是一步跨过去,就立即成了仙,若是二步跨过去就成了半仙。一步成仙后,我们又参观了富丽堂皇的龙王宫,古朴典雅的天后宫,最后来到了“。据说八仙曾在这里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蓬莱阁即此缘而建。

“蓬莱阁”一层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神山现市”、“漏天滴润”等10处景物的壁雕,二层则是根据“八仙醉酒”的图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阁顶,让人有一种心境开阔、舒畅的超世脱俗之感。居身阁上,眼望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眺望海面上波涛万顷,海鸥在海上翱翔,远处,时而有几只渔船打鱼归来,在海上乘风破浪。来到水城欣赏“蓬莱阁”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与浩茫的碧水相映,阁楼高居顶峰,仿佛镶嵌在绿荫丛中一颗璨灿的明珠,旁边的灯塔居高临下,雄伟壮观,恰如守护蓬莱阁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围有一道城墙雄踞峻岭,气势磅礴,好一幅“仙阁竣空”图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发出感叹,“人间蓬莱”真是胜过仙境啊!

推荐第9篇:蓬莱阁天后宫导游词

蓬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处胶东半岛北端,山海相连,风景秀美。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与中国西方昆仑神话相对应的中国东方蓬莱神话。下面是蓬莱阁天后宫导游词,欢迎参考阅读!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

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 )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

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 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 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 (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 ”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 ”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江等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天后宫: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院。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

坤爻石: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

“福”字石刻: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

“寿”字石刻: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林默的父亲林维悫(原名林源,因重其六世祖名而更名),宋朝初期为福建莆田巡检,母亲王氏,共生了一男六女,林默最小。传说林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据《福建通志》记载:林默8岁随老师读书,10余岁喜欢诵经礼佛,并受到老道士玄通的点化,能驱邪救世。传说,有一年村中发生疫病,死了很多人。默娘指出病源在村中水井里,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掏出致病的死鼠,因此民间称她是“灵女”。她还常乘席飘行海上,救助海上遇险船舶,人们又称她为“龙女”。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身亡。但后来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认为她是升天为神了,是专门到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去了。而且当时还盛行“五行阴阳”之说,认为天属阳,地属阴,而男居阳,女居阴,人们认为海在地上也属阴,最大的海神应该是女性,因此更加尊崇林默。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奏请皇帝褒封,他们往往故神其说,说她能祷雨防旱,拯救饥潦;又能降伏妖魔,消灾灭疫;还能协助漕运,助战破寇;并能在狂风怒涛中指引海舟,化险为夷,是位法力无边的女神。所以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宫庙就应运而生,皇帝赐的封号步步升级。从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首次封为“顺济夫人”开始,至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封为“天上圣母”止,历代帝王共褒封了四十一次,御祭亦数十次。宋代多次封为夫人和妃爵,成为人间宫廷女官的神化名位。元代为了当时南粮北调漕运的需要,五次封褒为天妃,以天上的官职来绥靖四海。到了明代,出使频繁,屡下西洋,而且为抵御海上外来入侵,在沿海有庞大队设防,随时在海上出击。为绥靖海面,保证航海安全,同样以天妃作为海上保护神屡屡加封。清廷为了统一江山,攻台湾、澎湖,镇压农民起义,对林默的褒封达到了高峰。康熙、乾隆封“天后”,道光封“天上圣母”,嘉庆封号达30个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丽,临行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况十分危急,危难中恍然见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杆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龙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为“顺济夫人”,并赠匾建庙。蓬莱阁天后宫道光年间的碑记载:“宋徽宗时,建天后圣母庙,乃于阁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计建庙48间……”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龙王的神性,成为专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了。四是元代以后,历代朝廷晋封海神娘娘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职来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气,她的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四海龙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四海龙王要听她的调遣,为她站班;

五、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

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个儿子,分别是胡大、胡

二、胡三。他们三人自幼无心读书,淡薄名利,到处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数胡三医术最高,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称为“胡仙”。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人们建此“胡仙堂”纪念他的功德。

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冯玉祥与李烈钧还在蓬莱阁上对仗书联,冯对上联:“备倭城头畅谈抗日”。李烈钧对下联:“避风亭内策划兴邦”。这幅对联浅显易懂,而教育意义深广。此联刻在长条形木板上,原挂在正阁下层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冯玉祥还为戚继光祠堂送了一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阁下西厢:这座屋宇的墙壁上嵌有蓬莱十大景石刻,为清代人陶致炜所绘,荟萃了蓬莱名胜古迹的精华。还有西偏房内的历代碑刻,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谓海阔天空,一片苍茫。人们常说江海的宽广,可以涤俗虑,洗肺肠,在这里你才会深信不疑。著名的蓬莱籍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名篇《海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绘,真实的表达了作者的切身感受。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的最北端,北临渤黄两海。(全市总面积为1128.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万。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蓬莱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置蓬莱镇,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至蓬莱,遂升蓬莱镇为蓬莱县。以后历代虽隶属有所变更,但县治未变,直到1992年改蓬莱县为蓬莱市。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西面这座山叫田横山,俗称老北山,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因此得名。这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它为依山傍海的蓬莱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衬托作用。随着1993年跨海索道的建成运营,到田横山游览的客人也与日俱增。近几年来,先后建成了田横山文化公园、田横山临海栈道等一些新的景点,大家可以在饱览蓬莱阁的仙境胜迹之后,再到田横山领略一下山水之美,一定会别有一番情趣。对面就是素有海上仙山之称的“长山列岛”,她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只有8海里。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观音菩萨为助其渡海成功,在渤海海峡的最窄处撒下了一些晶莹剔透的钻石,以作为他们渡海途中的歇脚之处,便是如今的长山岛。现在我们就一起拜访一下八仙。

八仙过海: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传说的几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流派,即所谓的“散仙”。传说他们八人在阁上喝醉了酒,便飘洋过海。为了显示他们的法力,过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随身的宝器作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个算是铁拐李,他的宝器是葫芦,传说他葫芦里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铁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原来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传说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别高兴,就让灵魂出窍,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体放在一个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的饿虎把他的肉体三口两口给吃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后,再也找不到肉体了,无奈他的灵魂只好在空中飘游,飘着飘着,忽然发现在山脚下躺着一个瘸乞丐的尸体,他就把灵魂扑到瘸乞丐的尸体上,便成了如今这副丑模样。八仙中年纪最大的是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和纸驴。据《明皇杂志》记载:“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 之,还成驴矣。”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张果老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作回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过海时,她随手抛出荷花,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八仙之首是中间端坐的吕洞宾,他的宝器是宝剑。韩湘子传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洞箫。汉钟离的宝器是手中的扇子,过海时,他把扇子一抛,扇子刹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年纪最小的蓝彩和的宝器是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说法不一。有的说到了长岛县的庙岛,有的说东渡日本了,还有人说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反正仙人们是一个逍遥快乐的群体,他们的行踪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测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因为蓬莱阁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来的,所以蓬莱阁上布满了三个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许多古代名书法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和铁保等。这些碑文石刻生动地记载了海山奇观,讴歌了仙阁胜境。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蓬莱阁自宋代朱处约建造以后,苏轼来此任知州五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及手迹刻石,翰墨流传,更为海山增色。登州海市、蓬莱仙阁,从此得登龙门,名扬天下。从而引起历代珍视,仙阁多有附建与增修。据旧修府、县志记载:明代先后修缮七次。第一次修缮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第二次修缮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第三次修缮、扩建在万历年间,山东巡抚李戴发起捐资,修缮增建,乡宦戚继光积极赞助,历时三年。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完工,同时约请曾任山东巡抚、时任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之后又有三次小修缮:一修于都督卫青,再修于永安侯徐康,三修于御史宋应昌。最后一次修缮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登州参将孔有德(原为明将,为毛文龙旄下的参军),奉命援辽,后叛明,窃踞登州,后又败逃东北。其残部王秉忠仍固守水城,城破又退据蓬莱阁。蓬莱阁遭到严重破坏。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新任太守陈钟盛进行了修缮。入清以后,先后修建了三次,一是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知府杨本昌、总兵刘清,因高阁欲坠,危梯不登,进行了重修。阁外增修了回廊,阁之东、西宾日楼、海市亭皆久废而更立。杨本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二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月,“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坠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知府豫山募资修缮。同治六年此次修缮完工,将阁前的苏公祠迁至三清殿后今址,又于避风亭西建“澄碧轩”。三是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登州府同知雷树枚,又倡建灯塔于阁东北,取名“普照楼”,后毁,1958年重修,加高过阁。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弹中仙阁后墙壁,至今伤痕可见。阁的一层内壁也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子庸所绘的墨竹图从此消失。1929年春,军阀张宗昌、褚玉璞与刘珍年在胶东对峙。张、褚盘踞蓬莱阁上,致使文物古迹遭受破坏。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蓬莱,炸毁天后宫前戏楼。1947年冬,进攻胶东的国民队盘踞蓬莱阁上,因修工事和烧火做饭,使阁上大量的匾额、楹联损失殆尽。建国以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至1965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原貌。*时期,在“破四旧”的冲击下,蓬莱阁塑像全被拉倒,许多碑文被砸得漫漶不堪。从1973年至1987年,国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进行修缮和重建。又请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匾额,使蓬莱阁建筑群旧貌换新颜。近几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和蓬莱市委、市府不断地增加投资,除加强蓬莱阁的修缮、保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使蓬莱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里先后曾接待过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如李鹏、朱 基、陈云、叶剑英、董必武、彭真、万里、乌兰夫、田纪云等;接待过国际友人黄文欢、西哈努克等。著名文人来此游览更难数计,如杨朔、田汉、叶圣陶、张伯驹、赵朴初、启功、刘海粟等,他们还在蓬莱阁留下了许多墨宝。

避风亭: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严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的绝壁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空气不能对流。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先生来避风亭时留下一副联语:“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其实这种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并不是设计者预先料到的,只是后来的一种巧合。避风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览胜者观海听涛题咏抒怀的地方,所以亭内石刻多与描写海市有关。亭内嵌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袁可立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墨迹为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在跋语中称赞其“勒石得法”,“可敌长公(苏轼)之笔。”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为金石之瑰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这里时,就下榻在避风亭内,阁上的道士忙为他洒扫房间,却被冯的卫士夺去了笤帚,说是这不行,打扰百姓长官要骂我们的。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冯玉祥对老百姓是很尊重的。)

澄碧轩:这座丹崖临海处的轩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观海赋诗,水光山色,映室生辉,清静幽雅,正宜走笔。现已被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镜石:原来在天后宫门东有一座镜石亭,亭内有一方镜石光可鉴人,传说思乡心切者,可从镜石中见到故乡的山川景物。这座亭子早已损坏,镜石也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块“镜石”,是后人所镶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补缺而已。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中英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有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刻石。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这座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耸立于丹崖危岩上,近看似危楼悬空,摇摇欲坠,远观如鹤立云端,飘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总是喜欢以普照楼取景,可见它在凌空仙阁中的标志性意义。

观澜亭: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那片沙滩宽阔的海水浴场,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原计划在此登岸,因海流影响,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东边海滩。)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水城周围约1.5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米。有南北二门,南门叫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叫水门,是水城与海上的出入通道。水城中的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的,所以水城又被称为备倭城。1984年水城小海清淤,挖出一条元代的木制战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很广,为什么单单只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一位吕洞宾呢?据说,我国北方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牟平)一带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收了七名弟子,称北七真。王重阳曾到文登、莱州、登州等地传教,全真派遂兴盛一时。据传蓬莱的道教就是王重阳及其徒弟丘处机(栖霞人)传的。而全真派又称吕洞宾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时吕洞宾又被封为“纯阳帝君”,蓬莱的道士们自然要在道教集中的蓬莱阁上给吕洞宾一席之地的特殊待遇了。至于“北五祖”之一的汉钟离,也许是因为形象没有吕洞宾潇洒可亲,便只能受冷落了。

三清殿: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外,还有神仙所居住的胜地,其最高胜境是三清,也叫三天,即玉清“清微天”、上清“禹余天”、太清“大赤天”。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道教的宗教活动,以宫观为中心。这些宫观,常人见当中有神像供人膜拜,于是便称其为庙,其实是不大确切的。道教的宗教场所多称为观,所祠神品级高的称宫。也有些入乡随俗依群众习惯称庙或殿。宫观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它们是道教艺术的集萃之地。)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后土皇地 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前殿左右两侧塑的是守门神将,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

白云宫门: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在我们国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莱来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东山岭等,都有以蓬莱命名的景物。远在唐朝的大明宫,别称蓬莱宫。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中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诗文中所提到的“蓬莱”二字,可以说俯拾皆是。当然,最正宗的蓬莱要算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三神山传说的发祥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白云宫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蓬莱阁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近几年来,为丰富蓬莱旅游内容,发掘蓬莱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先后建起了戚继光故里游览区、田横山景区、西苑旅游景区、八仙渡景区等,形成了历史文化、山海胜境、民俗风情精品荟萃的旅游新格局,大家可以在这货真价实的人间蓬莱尽情观览,细心品味一下这里的仙界神韵,看看能否找到飘飘欲仙的感觉。

附:蓬莱十大景

仙阁凌空:蓬莱阁高居碧波峭壁的丹崖极顶之上,每当海雾涌来,层层裹绕山腰,仙阁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游人登上高阁,如飘摇云表,但见有天无地,确有超尘出世之感,可谓高阁凌空,人间仙境。

神山现市:神山现市即海市蜃楼。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上空大气的密度容易出现层差。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和全反射,便在海面上形成各种奇异景象,或山岛变幻,或高楼突起;且时分时合,乍现乍隐,变幻莫测,确为山海之异景,天地之奇观。目睹者无不为之倾倒。所以苏轼在诗中云:“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海市》中写道:“春季海雾蒙天……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海面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出现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象是往来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晴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当年由海市蜃楼而演绎出来的三座神山,加上方士的大肆渲染,更增添了迷人色彩,于是便引出了秦皇、汉武多次来此和多次派人入海访仙求药的故事。

继1988年6月1日下午4时到4时30分,6月14日早7时至7时30分,蓬莱北部海面上出现两次海市之后,于6月17日下午2时20分到7时多出现了长达6个小时的海市,使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大饱眼福。此后的历年中多次出现海市奇观,使人间蓬莱更加神奇诱人。

狮洞烟云:在蓬莱阁后的峭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4米,宽2米,洞口有一巨石。状若狮子,因名“狮子洞”。洞内旧有仙人石像5尊,故又名“仙人洞”。天将雨时,洞中每有雾气逸出,缭绕丹崖山腰,煞是一幅绝妙丹青,令人疑为仙人正在洞中炼丹,故称“狮洞烟云”。前人有诗云:“怪石纡回一径深,阴阴古洞纳潮音。仙人丹灶知何在,分得烟云拥碧岑。”

日出扶桑:在蓬莱阁观日出扶桑,是一大美的享受。日出前,东方水平线上一片火红,旭日东升,冲破层层云雾,放出万道霞光,一轮滚滚红日托动在沧波与长天之间。十分辉煌壮丽。清代诗人施闰章对此有细致的描述:“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梭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厥象乃园。光彩散越,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意思是东方太阳刚出时,横宽一条线,接着象方形,有棱角。红的,象火焰一样,停了好久,红日出来,外层象拉了一条红色帐幕,霞光很快散去,不一会离开海面数尺,象镜子大小颜色也不红了,象月亮一样。

扶桑有几种说法,一是神话中的神木名,《三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日出的地方)上有扶桑,提到扶桑必然联系到日出的地方,过去诗人有“桑升朝晖”之说;二是据《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三是对日本的旧称。《南史·东夷传》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相当于日本的方向,《梁书·扶桑国传》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晚潮新月:日出热烈,月升清幽。清夜登阁,观海赏月,别有情趣(新月指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朔发生的那一天定为夏历每月初一)。一弯新月,高悬朗朗夜空;海面银光流淌,更觉海天无际。的确是画意诗情,世外境界。

渔梁歌钓:“梁”在这里所指海中那一道道高出水面,如翘如跃的礁石。礁石上不时有三五老翁,垂纶而钓,钓得海物,掬水而烹,鱼蟹鲜,渔盈樽,席地而尝,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此景此情,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因而被视为一大胜景。

万里澄波:风平浪静时,登阁望海,茫茫无垠,海天一色,涟漪不动,心旷神怡,难怪乡人杨朔见到此景,盛赞为“镜儿海”,说“大海可以把人的五脏六腑给洗得干干净净。”

万斛珠玑:“万斛珠玑”,出于平凡,生于自然,但不洗不净,不炼不纯。苏轼有诗序谓“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说的就是海边被人比作珠玑的卵石。游人多俯拾数枚,留着纪念,以效东坡“我拾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海山对。”

以上八景,由“仙阁凌空”提挈,锦簇花团,别趣横生,给人间凿出了这醉人的“蓬莱仙境”。其余二景远在城东三十里外的新港街道办事处。

漏天滴润:在海边,有一片岩石,叫漏天岩,一年四季滴水不止,象下雨一样。即是遇上严重干旱,也照滴不误。

铜井含灵:在漏天岩下北面的海中有一天然石井,投下一石,便发出象敲铜的声音,因此为铜井,井在海中,井中之水却甘甜,因此为含灵。

振扬门:古时水城仅有两座城门,北为水门,南为土门,即振扬门,一通海上,一通陆地。振扬门系用砖石筑成,门洞宽三米。水城城门少是水城特点之一,因为水城是军事要地,为防御方便无须多设城门。水城内道路也稀少,只有一条从振扬门通往平浪台的南北干道和横贯小海通往蓬莱阁的一条小路。

宋、明、清三代,水城主要是驻扎水兵。小海以东叫东营,以西叫西营,至今还是这样称谓,因为城里是兵营,这座城门就叫振扬门,以振军威。

振扬门城楼,1945年解放蓬城时,就不存在。只剩下城门洞。这是1985年重修的。“振扬门”三个字,是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的。

据《蓬莱县志》记载:“水城,宋为刀鱼寨,明为备倭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墙周二里许,高三丈五尺,宽一丈一尺。南门曰振扬门,铺二十六座。”现在看到的振扬门里这片仿古建筑,是重修的戚继光帅府,又叫“水师府”。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指挥操练水师,出击倭寇的。

推荐第10篇:蓬莱阁八仙过海导游词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八仙过海导游词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八仙过海景区的情况。八仙过海景区又称“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在蓬莱城北的黄海之滨,与丹崖山、蓬莱阁毗邻,与庙岛群岛隔海相望。整个景区呈宝葫芦状横卧在海上,景区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十分壮观。在春天过渡到夏天的时候,在这里经常会有海市、海滋的奇观出现,所以给人虚幻缥缈的感觉,景色非常的奇特。景区是在原来民间修建的八仙祠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游览面积五万平方米,内有景点四十余处。景区紧密联系道教文化和蓬莱仙境神话,以八仙传说为主题,突出了大海仙山的创意,集古典建筑与艺术园林于一体,意境深远,观览性很强。

一听说蓬莱,相信大家看电视节目比较多的都耳熟能详了,蓬莱自古是人们求仙的地方,又迭蒙帝王临幸,便自然平添了神秘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常把蓬莱和海上神山联系起来,留下了许多赞美仙岛神乡的咏唱。蓬莱以其鲜明突出的神话题材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奠定了它在中国东方仙文化的源头地位。人们总是把蓬莱与神山仙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蓬莱也便自然地成为神仙世界的代名词。

凡是到蓬莱的客人,大多都是冲着“神仙”两个字来的。“八仙过海,传文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越南友人黄文欢的题词)不管是否灵验,在这里你总是可以感受一下神仙的逍遥与超脱,精神上是会得到满足的。

八仙坊与八仙桥:各位请看,迎面这座牌坊上的“八仙过海口”五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墨宝,八仙过海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他们的神奇故事数百年来结晶为一句民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久的魅力。

大家请回头看,牌坊上的“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也是苏轼所题。《海内十洲记》叙及的三神山中,说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瑰丽而神秘。最重要的是神山上有各种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仙草、仙果和仙水。这种缥缈迷人的仙境,寄托着人们在仙道思想影响下对于纷扰、短促的人生的超脱心理,随着道教的盛行又带上了宗教的色彩。但是追求长生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其中也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热爱生活的精神。

大家请看,这上千只吉祥鸟(海鸥)或悠闲自得地在海面上嬉戏玩耍,或在蓝天白云碧海之间自由飞翔,它们好象也知道这里是人间仙境。古语说得好,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神仙们在这里修炼,海鸥象我们一样也要沾沾仙气。另外,我们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得十分好,所以通过这一景象,我们看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它告诫人们要重视保护自然生态。所以仙人们也选择在这里修炼、聚会、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大家今天来参观游览,仙人定会给大家带来平安、吉祥。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名叫八仙桥,传说中八仙以惩恶扬善、济世救人为己任,与他们有关的许许多多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世上的人都以遇到八仙为福气,所以这座桥自然也就充满了吉祥与福瑞,走上这座桥的都是有福气的人,因为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语:八仙桥上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八仙桥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迎面牌坊上“云外仙都”四个大字是苏东坡同时期的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这里是神仙们聚集修炼的地方,是很有灵气的洞天福地。

请往里走。请回头看,牌坊上“得道成仙”四个大字是大书法家黄庭坚所题,各位朋友到八仙过海景区一游,沾了仙气,就会成为仙人了。

仙源楼:前面这座楼叫仙源楼,楼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题,当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大军就是从这里乘船出发的,对于云烟缥缈、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这位唐二主是十分神往的,虽然是否如愿很难考究,却留下了这“仙源”二字。蓬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跨进仙源大门您就会产生超凡脱俗进入仙界的感觉。大家请看,门两旁的楹联“鉴性明心通净化,参天悟道会清凉”,是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游此地时有感所题,这幅楹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清心寡欲、淡薄名利才会真正感悟出“道”的深奥,才能去追求清净无为的最高境界,它告诫人们做人要豁达大度、洒脱超然、宁静脱俗。去掉了世俗的浮躁,心情自然就会清爽坦荡。

八仙壁:大家请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个拱月形影壁叫八仙壁,上面的浮雕描述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相传当年八仙历经磨难,得道成仙。一日,八仙在蓬莱聚会饮酒,一时兴起,欲过海一游,相约不得乘舟,而要凭法器踏浪漂渡。于是,汉钟离抢先把手中的扇子一抛,那扇子刹那间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汉钟离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漂去。荷仙姑不甘落后,随手抛出荷花,那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浪漂流。其余六位也纷纷抛出自己的宝器法物,跃入海中,漂漂荡荡,遨游在万倾碧波之上。八仙的行动,惊动了龙宫,龙王大怒,命太子外出查询,龙太子欲夺八仙法物,双方大战一场,后经观音调解,双方罢战,八仙终于漂洋过海而去。从此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成语。当年铁拐李的宝葫芦化作一片葫芦状的岛礁,就形成了后来的八仙过海景区。

眼前这座雕梁画栋典雅古朴的楼阁叫望瀛楼,匾额上的“望瀛楼”三个字是当代书坛泰斗启功先生所题。蓬莱和瀛洲常常被人们连在一起,称为“蓬瀛”,《拾遗记》里也有“历蓬瀛而超碧海”的诗句。这里的望瀛楼,指的是在蓬莱仙岛这座琼楼之上眺望瀛洲,接受神山祥光的吉照,自然会有福祉降临了。望瀛楼由六层组成,水上四层,水下两层。水上所展示的是丰富的仙境文化。海洋世界展示了几百种珍奇的海洋生物,其中有千年神龟2只,大鲨鱼有数十条,最大的有近3米长、重达300多斤。大鲨鱼很有灵性,如果有雅兴,它会允许景区的潜水员和它拉手一起遨游大海,令人叹为观止。

海豹岛:现在各位看到的是海豹岛,岛中放养了数十头斑海豹,这种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生物。它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以鱼肉为食,在水中行动非常敏捷,头脑聪明,十分可爱。大家可以去买份鱼食喂喂它们,亲近爱抚一下这些海洋生灵。还可欣赏海豹水上芭蕾表演,会有很多乐趣。

流香榭:这个水榭叫“流香轩”,相传当年荷仙姑东渡过海时,曾在此停留过,当时恰逢她手持的莲花盛开,她便信手摘下一片花瓣,留在此处,从此廊轩中经常飘溢着淡淡的荷香,因此得名“流香轩”。西边的水榭叫清风榭,“琴临池水弹明月,洒向仙阁酌清风”,充满了诗情画意,待会儿大家可以去欣赏一下。 钟鼓楼:前面假山旁是鼓楼,撞击五六声福星到,敲打七八次鸿运来,各位有兴趣可以上去敲鼓祈福,每敲一声都有不同的含义,欢迎大家敲击祈福;“碧落天鼓送迟暮,渔舟唱晚迎早潮”,听听晨钟暮鼓,将会使您抛却所有人间的烦恼。

望瀛楼与海底世界:大家请往上看,匾额上“天风海涛”四个大字,是刘海粟大师于1982年到蓬莱游览时所题。下面的楹联“登斯楼也听涛览海,待远舶兮送往迎来”是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这幅楹联的意思是登上望瀛楼,壮丽的大海景色一览无余,涛声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当舟楫*向八仙渡,宾客纷纷而至。这里游人如织,仙人在此热情的欢迎大家。(更深的含义是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现实世界送往迎来着一代代人们,生生不息,无穷循环,人的一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大家请随我来,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位于望瀛楼水下两层的海洋世界,海洋世界主要展示了黄渤海及南海的各种珍奇生物。游览此景,尤其是海底隧道,会有置身大海之中的感觉。大家或许要问,这海洋世界与神仙文化有什么联系呢?中国东方的仙文化是来自大海的,大海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对神山仙岛的传说起到了一种背景衬托作用。我们徜徉在蓝色的海国之中,既会产生一些奇妙的联想,又可增加一些知识,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请随我攀登二楼,二楼是旅游音乐茶座,迎面这幅屏壁图是《碧水映春光》图,是用24K纯金制作而成(是扬州漆器厂大师制作的),大家请看舞台上方的这幅《群仙祝寿》图,展现的就是蟠桃会上群仙给王母娘娘祝寿的场面,正中上方骑凤凰的是西王母和侍奉她的仙女,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是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何仙姑、汉钟离八位神仙。这是老子和他的书童,再往左是刘海、麻姑、和合二仙、哪吒、福禄寿三星。这幅画是用888块翡翠、象牙、玉石精雕而成,是由专为国家领导制作出口礼品的扬州漆器厂的大师们精心制作的,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幅漆雕镶嵌壁画,十分珍贵。大家游览景区后可以稍事休息,一边品茶一边聆听古典名曲,心情会感到格外轻松和温馨。请到二楼平台南侧。请看这副楹联“瀛海绮澜三岛近,蓬壶株树五云高”,是清末名臣曾国藩手书。大家请随我到平台北部。这副“海市蜃楼瞬息看仙山琼阁,青山绿水百年可退老养生”楹联,是中国当代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八十高龄时为我们景区所题。冯老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虚无缥缈的,瞬息即逝。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不要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超脱出红尘滚滚的喧闹世界,回归自然,在宁静悠远的青山绿水中颐养天年,才能象神仙一样逍遥快乐。

大家请随我更上一层楼。这里是品茶观海、赏景听涛的地方。神仙们往往是饮酒作乐,放浪形骸,而我们却终归是人间情怀,清茶一杯,十分风雅。茶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是人生的必需品。特别是在这望瀛楼上,静静品茶会使你进入物我两忘,禅意融融的佳境。“从来佳茗似佳人”,同对一片沧海,同伴一缕清幽,细啜慢饮之中,自有无穷韵味。我们景区专门聘请了著名的浙江木雕师,用各种名贵木材按照清代风格建造了八个高档雅间,雅间内有茶艺表演员为您表演茶道,您可品尝我们景区特制的八仙茶,八仙茶又称为八仙长寿茶,是用人参等贵重中药材精心酿制而成,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温阳、抗衰防老的效果,常饮此茶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来到蓬莱的客人,常常为见不到海市奇观而感到遗憾。而在八仙渡,却可以从望瀛楼上观看到绰约迷离的瀛楼海市,领略到虚幻飘渺的奇异景象,得到感观上的满足。从这小小的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光的折射而映现在楼窗玻璃上的海天景象。丹崖仙阁和田横山的虚景与长山列岛实景连在一起,绵延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海上仙山图。蓬莱仙城的楼台,观光大道上的车流,还有八仙渡环海西长廊的倩影,都映现在这方透明的屏幕上。其实,这里的景象和真实的海市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光学折射的作用,只不过真实的海市是出现在海天之间的,这里却是窗前之观,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前面的仙姑间和其他几个地方我们都可以通过窗口见到这种生动神奇的景象。

望瀛楼最顶端是海风堂艺术馆。大家请上楼。这里珍藏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画,古代的有扬州八怪、张路、查士标、何绍基、刘墉、董其昌、铁保等的真迹,当代的有国学大师季羡林、红学泰斗冯其庸、书界大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以及各类珍贵古籍画作。

第11篇: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 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

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

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 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kǔn\"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 留念。...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

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 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第12篇:蓬莱阁导游词参考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蓬莱阁导游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蓬莱阁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本次为你服务的导游员。

蓬莱阁位于烟台的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等。据史料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山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了。

现在的蓬莱阁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是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地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24日蓬莱阁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好了,说着我们已经到了蓬莱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蓬莱阁的正门前,大家请看“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这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座佛教寺庙。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的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面是大势至菩萨。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额“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提写的。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过了显灵门我们往西走,就到了龙王宫。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走进龙王宫的正殿,中间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东边站立的分别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电母。西边的分别是赶鱼郎、顺风耳、风神和雨神。

继续前行,我们已经走进了天后宫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有一个字,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对,“寿”字,只不过这个寿字和普通的寿字不同,它是由我国五代老祖陈抟所书的,它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分别是“富”、“弗”、“林”组成了一个“寿”字,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想富,要想长寿,就一定要多种树。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妈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据说她刚刚被生下来的时候不会哭,所以她父母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聪明,五岁时就会诵经,十二岁时对海事感应非常灵验,于是她就在海边经常帮助渔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不幸的是她二十八岁那一年在海上遇难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建起了供奉她的庙宇。据说她非常的灵验,有求必应,所以这里是整个蓬莱阁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继续前行,在我们左手边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冯玉祥先生写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字呢?据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占我国,蒋中正不但不主张抗日,而且还挑起内战,冯玉祥被蒋中正挟制,不能参加抗日,情绪非常低落。国民政府中另外一个爱国将领李烈钧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请冯玉祥到蓬莱游玩,共商抗日之计,当时李烈钧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联是: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让冯玉祥出一个横批,于是冯玉祥就提笔写下了“碧海丹心”这四个字,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四个字刻在了这里。

大家再往这边看,这就是主体建筑“蓬莱阁”了,它与我国的岳阳楼、黄鹤楼以及滕王阁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莱阁”三个字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铁保所书。现在一楼是一些蓬莱的风景图片展览,二楼留有八仙醉酒的蜡像。

穿过蓬莱阁,来到后面。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泰修建。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璧合,堪成称三绝。另外还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属十分珍贵之墨宝。不过我要说的神奇迷离之处并不在此,而是避风亭的建筑高踞山巅,面临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样的风,你在亭内点燃一支蜡烛,火苗也会纹丝不动。朋友,你不觉得这很神秘吗?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奥秘吧,避风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墙,城墙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当北风吹到弧形墙壁时,便形成了一股强烈气流,急剧上升。飞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内便无风可入。再加上亭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墙壁,只有北面留有门窗,空气不能对流。因此,尽管海风呼啸,门窗洞开,亭内却风丝不动,烛光不惊。

继续往东走来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说神仙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继续前行我们便来到了苏公祠,苏公祠是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这个叫做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使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旁边的就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普照楼,我们从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过去是指示航标的灯塔。

我们站在这儿看一下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是我国古代第一港,东方的门户。汉代以来就被列为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这座寨城就叫“刀鱼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就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建了码头,形成了今日水城雏形。水城有两个门,北门叫水门,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门叫振阳门,与陆路相通。这也是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是吕祖殿,吕祖就是吕洞宾,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们分别是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蓬莱阁的最后一个景点——白云宫。相传呢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好了,以上就是蓬莱阁主要的景点了,大家现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钟后,我们在此集合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

【2】蓬莱阁导游词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平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当来到丹崖仙境坊,我们发现“丹崖仙境”4个汉字,是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参观蓬莱阁时题写的。蓬莱阁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闻名。进入丹崖仙境坊,我们就似乎进入了仙境。您也许感觉到似乎成了神仙。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中国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中国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

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近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国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国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中国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3】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

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 )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 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 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 (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 ”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 ”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天后宫: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院。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

坤爻石: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

“福”字石刻: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

“寿”字石刻: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林默的父亲林维悫(原名林源,因重其六世祖名而更名),宋朝初期为福建莆田巡检,母亲王氏,共生了一男六女,林默最小。传说林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据《福建通志》记载:林默8岁随老师读书,10余岁喜欢诵经礼佛,并受到老道士玄通的点化,能驱邪救世。传说,有一年村中发生疫病,死了很多人。默娘指出病源在村中水井里,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掏出致病的死鼠,因此民间称她是“灵女”。她还常乘席飘行海上,救助海上遇险船舶,人们又称她为“龙女”。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身亡。但后来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认为她是升天为神了,是专门到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去了。而且当时还盛行“五行阴阳”之说,认为天属阳,地属阴,而男居阳,女居阴,人们认为海在地上也属阴,最大的海神应该是女性,因此更加尊崇林默。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奏请皇帝褒封,他们往往故神其说,说她能祷雨防旱,拯救饥潦;又能降伏妖魔,消灾灭疫;还能协助漕运,助战破寇;并能在狂风怒涛中指引海舟,化险为夷,是位法力无边的女神。所以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宫庙就应运而生,皇帝赐的封号步步升级。从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首次封为“顺济夫人”开始,至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封为“天上圣母”止,历代帝王共褒封了四十一次,御祭亦数十次。宋代多次封为夫人和妃爵,成为人间宫廷女官的神化名位。元代为了当时南粮北调漕运的需要,五次封褒为天妃,以天上的官职来绥靖四海。到了明代,出使频繁,屡下西洋,而且为抵御海上外来入侵,在沿海有庞大士兵设防,随时在海上出击。为绥靖海面,保证航海安全,同样以天妃作为海上保护神屡屡加封。清廷为了统一江山,攻台湾、澎湖,镇压农民起义,对林默的褒封达到了高峰。康熙、乾隆封“天后”,道光封“天上圣母”,嘉庆封号达30个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丽,临行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况十分危急,危难中恍然见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杆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龙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为“顺济夫人”,并赠匾建庙。蓬莱阁天后宫道光年间的碑记载:“宋徽宗时,建天后圣母庙,乃于阁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计建庙48间……”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龙王的神性,成为专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了。四是元代以后,历代朝廷晋封海神娘娘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职来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气,她的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四海龙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四海龙王要听她的调遣,为她站班;

五、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

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个儿子,分别是胡大、胡

二、胡三。他们三人自幼无心读书,淡薄名利,到处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数胡三医术最高,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称为“胡仙”。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人们建此“胡仙堂”纪念他的功德。

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政府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中正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中正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政府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冯玉祥与李烈钧还在蓬莱阁上对仗书联,冯对上联:“备倭城头畅谈抗日”。李烈钧对下联:“避风亭内策划兴邦”。这幅对联浅显易懂,而教育意义深广。此联刻在长条形木板上,原挂在正阁下层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冯玉祥还为戚继光祠堂送了一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阁下西厢:这座屋宇的墙壁上嵌有蓬莱十大景石刻,为清代人陶致炜所绘,荟萃了蓬莱名胜古迹的精华。还有西偏房内的历代碑刻,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谓海阔天空,一片苍茫。人们常说江海的宽广,可以涤俗虑,洗肺肠,在这里你才会深信不疑。著名的蓬莱籍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名篇《海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绘,真实的表达了作者的切身感受。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的最北端,北临渤黄两海。(全市总面积为1128.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万。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蓬莱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置蓬莱镇,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至蓬莱,遂升蓬莱镇为蓬莱县。以后历代虽隶属有所变更,但县治未变,直到1992年改蓬莱县为蓬莱市。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西面这座山叫田横山,俗称老北山,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因此得名。这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它为依山傍海的蓬莱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衬托作用。随着1993年跨海索道的建成运营,到田横山游览的客人也与日俱增。近几年来,先后建成了田横山文化公园、田横山临海栈道等一些新的景点,大家可以在饱览蓬莱阁的仙境胜迹之后,再到田横山领略一下山水之美,一定会别有一番情趣。对面就是素有海上仙山之称的“长山列岛”,她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只有8海里。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观音菩萨为助其渡海成功,在渤海海峡的最窄处撒下了一些晶莹剔透的钻石,以作为他们渡海途中的歇脚之处,便是如今的长山岛。现在我们就一起拜访一下八仙。

八仙过海: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传说的几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流派,即所谓的“散仙”。传说他们八人在阁上喝醉了酒,便飘洋过海。为了显示他们的法力,过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随身的宝器作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个算是铁拐李,他的宝器是葫芦,传说他葫芦里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铁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原来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传说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别高兴,就让灵魂出窍,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体放在一个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的饿虎把他的肉体三口两口给吃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后,再也找不到肉体了,无奈他的灵魂只好在空中飘游,飘着飘着,忽然发现在山脚下躺着一个瘸乞丐的尸体,他就把灵魂扑到瘸乞丐的尸体上,便成了如今这副丑模样。八仙中年纪最大的是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和纸驴。据《明皇杂志》记载:“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 之,还成驴矣。”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张果老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作回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过海时,她随手抛出荷花,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八仙之首是中间端坐的吕洞宾,他的宝器是宝剑。韩湘子传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洞箫。汉钟离的宝器是手中的扇子,过海时,他把扇子一抛,扇子刹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年纪最小的蓝彩和的宝器是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说法不一。有的说到了长岛县的庙岛,有的说东渡日本了,还有人说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反正仙人们是一个逍遥快乐的群体,他们的行踪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测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因为蓬莱阁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来的,所以蓬莱阁上布满了三个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许多古代名书法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和铁保等。这些碑文石刻生动地记载了海山奇观,讴歌了仙阁胜境。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蓬莱阁自宋代朱处约建造以后,苏轼来此任知州五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及手迹刻石,翰墨流传,更为海山增色。登州海市、蓬莱仙阁,从此得登龙门,名扬天下。从而引起历代珍视,仙阁多有附建与增修。据旧修府、县志记载:明代先后修缮七次。第一次修缮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第二次修缮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第三次修缮、扩建在万历年间,山东巡抚李戴发起捐资,修缮增建,乡宦戚继光积极赞助,历时三年。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完工,同时约请曾任山东巡抚、时任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之后又有三次小修缮:一修于都督卫青,再修于永安侯徐康,三修于御史宋应昌。最后一次修缮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登州参将孔有德(原为明将,为毛文龙旄下的参军),奉命援辽,后叛明,窃踞登州,后又败逃东北。其残部王秉忠仍固守水城,城破又退据蓬莱阁。蓬莱阁遭到严重破坏。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新任太守陈钟盛进行了修缮。入清以后,先后修建了三次,一是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知府杨本昌、总兵刘清,因高阁欲坠,危梯不登,进行了重修。阁外增修了回廊,阁之东、西宾日楼、海市亭皆久废而更立。杨本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二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月,“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坠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知府豫山募资修缮。同治六年此次修缮完工,将阁前的苏公祠迁至三清殿后今址,又于避风亭西建“澄碧轩”。三是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登州府同知雷树枚,又倡建灯塔于阁东北,取名“普照楼”,后毁,1958年重修,加高过阁。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弹中仙阁后墙壁,至今伤痕可见。阁的一层内壁也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子庸所绘的墨竹图从此消失。1929年春,军阀张宗昌、褚玉璞与刘珍年在胶东对峙。张、褚盘踞蓬莱阁上,致使文物古迹遭受破坏。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蓬莱,炸毁天后宫前戏楼。1947年冬,进攻胶东的国民政府的士兵盘踞蓬莱阁上,因修工事和烧火做饭,使阁上大量的匾额、楹联损失殆尽。建国以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至1965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原貌。*时期,在“破四旧”的冲击下,蓬莱阁塑像全被拉倒,许多碑文被砸得漫漶不堪。从1973年至1987年,国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进行修缮和重建。又请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匾额,使蓬莱阁建筑群旧貌换新颜。近几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和蓬莱市委、市府不断地增加投资,除加强蓬莱阁的修缮、保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使蓬莱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里先后曾接待过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如****、李鹏、朱 基、陈云、叶剑英、董必武、彭真、万里、乌兰夫、田纪云等;接待过国际友人黄文欢、西哈努克等。著名文人来此游览更难数计,如杨朔、田汉、叶圣陶、张伯驹、赵朴初、启功、刘海粟等,他们还在蓬莱阁留下了许多墨宝。

避风亭: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严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的绝壁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空气不能对流。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先生来避风亭时留下一副联语:“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其实这种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并不是设计者预先料到的,只是后来的一种巧合。避风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览胜者观海听涛题咏抒怀的地方,所以亭内石刻多与描写海市有关。亭内嵌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袁可立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墨迹为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在跋语中称赞其“勒石得法”,“可敌长公(苏轼)之笔。”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为金石之瑰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这里时,就下榻在避风亭内,阁上的道士忙为他洒扫房间,却被冯的卫士夺去了笤帚,说是这不行,打扰百姓长官要骂我们的。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冯玉祥对老百姓是很尊重的。)

澄碧轩:这座丹崖临海处的轩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观海赋诗,水光山色,映室生辉,清静幽雅,正宜走笔。现已被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镜石:原来在天后宫门东有一座镜石亭,亭内有一方镜石光可鉴人,传说思乡心切者,可从镜石中见到故乡的山川景物。这座亭子早已损坏,镜石也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块“镜石”,是后人所镶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补缺而已。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中英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有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刻石。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这座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耸立于丹崖危岩上,近看似危楼悬空,摇摇欲坠,远观如鹤立云端,飘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总是喜欢以普照楼取景,可见它在凌空仙阁中的标志性意义。

观澜亭: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那片沙滩宽阔的海水浴场,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原计划在此登岸,因海流影响,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东边海滩。)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水城周围约1.5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米。有南北二门,南门叫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叫水门,是水城与海上的出入通道。水城中的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的,所以水城又被称为备倭城。1984年水城小海清淤,挖出一条元代的木制战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很广,为什么单单只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一位吕洞宾呢?据说,我国北方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牟平)一带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收了七名弟子,称北七真。王重阳曾到文登、莱州、登州等地传教,全真派遂兴盛一时。据传蓬莱的道教就是王重阳及其徒弟丘处机(栖霞人)传的。而全真派又称吕洞宾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时吕洞宾又被封为“纯阳帝君”,蓬莱的道士们自然要在道教集中的蓬莱阁上给吕洞宾一席之地的特殊待遇了。至于“北五祖”之一的汉钟离,也许是因为形象没有吕洞宾潇洒可亲,便只能受冷落了。

三清殿: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外,还有神仙所居住的胜地,其最高胜境是三清,也叫三天,即玉清“清微天”、上清“禹余天”、太清“大赤天”。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道教的宗教活动,以宫观为中心。这些宫观,常人见当中有神像供人膜拜,于是便称其为庙,其实是不大确切的。道教的宗教场所多称为观,所祠神品级高的称宫。也有些入乡随俗依群众习惯称庙或殿。宫观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它们是道教艺术的集萃之地。)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后土皇地 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前殿左右两侧塑的是守门神将,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

白云宫门: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在我们国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莱来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东山岭等,都有以蓬莱命名的景物。远在唐朝的大明宫,别称蓬莱宫。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中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诗文中所提到的“蓬莱”二字,可以说俯拾皆是。当然,最正宗的蓬莱要算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三神山传说的发祥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白云宫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蓬莱阁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近几年来,为丰富蓬莱旅游内容,发掘蓬莱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先后建起了戚继光故里游览区、田横山景区、西苑旅游景区、八仙渡景区等,形成了历史文化、山海胜境、民俗风情精品荟萃的旅游新格局,大家可以在这货真价实的人间蓬莱尽情观览,细心品味一下这里的仙界神韵,看看能否找到飘飘欲仙的感觉。

第13篇:蓬莱阁沿途导游词

各位朋友: J^+_8

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被誉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从烟台市区到蓬莱市车程大约为一个半小时,下面,我就把蓬莱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TRs[~K)n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汤问》中就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的记载。并有传说:渤海中有三座仙山,山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珍珠等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长生不老。由于这些传说,就是刘代帝王频频巡幸此地,以求长生不老药。这些帝王当中最热衷求仙的要算秦皇汉武了。《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前217年、前210年三次东巡,在黄陲遇到方士徐福,他对秦始皇说还重有三仙山,叫做蓬莱、瀛州、方丈,上面居住着仙人。秦始皇一听非常高兴,便让徐福为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三次东巡都到过此地。在他第三次,也就是公元前210年来到渤海之滨时,眺望大海,忽然看到海的尽头出现了一座从未见过的奇峰,山间人影绰现,奇峰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山?”一时间,把方士问的无言以对,但又部门不答,突然方士看到海中有水草漂浮,而山上又是杂草丛生,恰和了“蓬草蒿莱”之意。便灵机一动,回答说:“这便是仙山蓬莱”。秦始皇一听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备船前往仙山,船慢慢接近仙山,而仙山却转瞬间化作了轻烟飘散在空中了。秦始皇更加坚信。看到的便是海上的仙山蓬莱,只是因为时机不佳未能到达罢了,因为仙山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嘛。于是,民间就更加流传仙山蓬莱就是在渤海之滨!到了汉代元光二年,与秦始皇一样热衷寻仙求药的汉武帝,也专程来到渤海之滨,但当他登上丹崖山远望海中的时候,别说是仙山,就连个仙的影子都没看到,于是他在丹崖山上筑了一座小城,并赐名“蓬莱”聊以自愿。 X[GIOPDx

现在大家知道了世上是由两个蓬莱的,一个是秦始皇听到的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一个是汉武帝所筑的小城蓬莱,仙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人间仙境蓬莱却不逊于传说中的仙山,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人间仙境”蓬莱阁。 pr62:

称蓬莱为仙境,不仅是因为那些神秘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变幻神奇的“仙景”的原因,这“仙景”就是“海市蜃楼”。“海市”我想朋友们以前可能听说过,古代人们称它为“神奇山现市”,说是一种“仙景”;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接近海面的空气呈现在高密度低温的状态中,空气密度自下而上陡然减少,光线透出这些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便会发生这是或全反射,使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气中活海面上,又由于空气层震荡不定,致使景观显示在空气中时连、忽隐忽想、变幻莫测,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人们便称这种景观为“海市蜃楼”。我讲到这里,有很多朋友会问,各地的海滨都回出现海市吗?为什么蓬莱海市如此出名呢?这主要取决于蓬莱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蓬莱地处渤海海峡南岬,涌动的海流将底层低温的海水带出水面,海面低温同海峡两岸的高温为海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所以蓬莱的海市时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分别在1980年、1987年、1989年,而1988年6月17日出现的海市,被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萍成功的拍摄下整个过程,从而接受了世界上没有海市景象资料的历史。那海市蜃楼到底是怎样的神奇呢?下面我就把记者孙玉萍所描述的海市蜃楼景象给大家说一下,让大家大致的了解。文章是这样描写的,“海市上原来的景物消失了,原来没有的景物出现了。海市蜃景散而成气,聚而成型,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如楼台,如亭阁,如奇树,如怪峰,时而横卧海面,时而倒悬空中,若断若连,若隐若现,朦胧中似乎还有人影在晃动。一会儿长桥飞架,一会儿楼房高耸,东部倒挂的奇峰刚刚隐去没,西边林立的烟囱又赫然映入镜头”,景象就这样不断变幻持续了数小时,您说是不是很神奇。 N `,7FI}

可能有朋友会问,你说的海市如此神奇,把我们的胃口都吊起来,那我们是不是也可能看到海市呢?我只能喝大家说极有可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海市出现的基本条件是在春夏之交的无喉,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北风2~3级,能见度良好的时候,而且您要站在一个适当的角度,才能看到,大家看,我们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刚好符合,所以建议大家到蓬莱阁之后,一定要留心,别让千载难逢的奇景从您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ULp)T`P

“仙景”是有了,古人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蓬莱既然被称为仙境自然少不了神仙。我想,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八仙,如李白、贺知章等人被称为“酒中八仙”,董仲舒、张道陵等人被称为“蜀中八仙”,那道教中的八仙究竟是何许人也呢?有朋友已经说了“铁拐李、吕洞宾、韩仲藜、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队,这就是道教中传说的八仙。 olD@W UB

有关道教“八仙”的传说,始见于唐代,当时就是《八仙传》和《八仙图》等,但唐、宋两代八仙的姓名还没有何仙姑,而是加上了徐神翁这个人物。但现在民间流传的很多关于八仙的传说,都出自明代的吴元泰《东游记》,他描写的八仙的形象丰润了很多,并以何仙姑代替了徐神翁。在他的描写中,八仙形象各异,既个个法力无边,又如平常人一样和蔼可亲,并且八仙具有老、幼、男、女、富、贫、贵、贱等不同的特征,可以为不同的人群所接受,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了,八仙为何在中国民间如此受欢迎。这八位神仙据说就是在我们蓬莱阁上,醉酒之后各显神通飘洋过海的。 ONjC(7

不仅是神仙与蓬莱有缘,历史上许多名人也都曾与蓬莱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蓬莱人。当年这位英雄就是在蓬莱这块宝地上训练了让倭寇闻风丧胆的七家军的。 XysFwi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东坡吧,他曾在古登州也就是现在的蓬莱作了5天的知府,被当地人称为“五日知州府”,并在短短的5天之中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他留下怎样的业绩呢?这里先不讲,等到蓬莱阁景区之后,我再详细的为大家介绍这位“五日知州府”与蓬莱的渊源。 -S

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以及“八仙过海”美丽动人的传说,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蓬莱的主要建筑蓬莱阁也就是缘此而建的。蓬莱阁同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成为“中国四大名楼”。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蓬莱阁主阁与弥陀寺、龙王宫、子孙殿、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了蓬莱阁景区。它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丹崖山早在唐代就修建了龙王宫和弥陀寺。宋嘉佑六年,登州

守朱处约见这儿山势陡峭,风景优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了蓬莱阁。明万历十七年,巡抚李戴又在附近增设了一批建筑物,总称蓬莱阁。清嘉庆二十四年,知府杨本昌和总兵刘清和,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及进行了扩建,蓬莱阁才具有了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景区所处的丹崖山拔海而起,通体赤红,在云雾缭绕的时候,与浩瀚的碧水相映,蓬莱阁便如一座空中个楼阁,这就形成了蓬莱十景之一“仙阁凌空”。有人在云凌雾绕之中登上高阁,那种超世脱尘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如果大家在晴空万里的时候登阁,又是另一番景象。站在高阁上四面望去,北边是海天辽阔,长山列岛犹如珍珠般点点散落;南边是蓬莱市区,高楼矗立,行人车马历历在目;西边是田横古寨,郁郁苍苍,犹如一座历史老人面对大海,低首沉思;东边是登州水城,那飘扬的帅旗,令人顿时肃然起敬。这南北东西,形成以高阁为主角,以蓬莱十大胜景“仙阁凌空”、“海市蜃楼”、“狮东烟云”等为核心的游览区域。蓬莱阁景区可以说是一个既可以动观,又可以静赏的完备的旅游景区,也正因如此,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J- t=1

各位团友,我们的车子现在已经驶入了蓬莱市,下面我就将蓬莱市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蓬莱市是烟台下属的县级市,它位于山东半岛的北端,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管辖7个镇及560多个办事处、村、委员会,总人口45万人,蓬莱交通发达,基础设施齐备,蓬莱新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的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年吞吐量591万吨,蓬莱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像黄金、建材、机电、纺织化工等行业比较发达。农业水平也比较高,初步形成了果品、食用菌、大樱桃等特色产业。

您正在阅读的文章来自好友随行导游论坛 http://haoyousuixing.com,原文地址:http://haoyousuixing.com/

第14篇:现场 蓬莱阁导游词

自我介绍-----景区概况-----景点讲解

各位老师:

一、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来自烟台大学的„„。今天我抽到的体题目是„„。

二、山与海的情怀,你和我的烟台。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来自烟台大学的„„。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景区,下面将由我带领各位老师一起参观一下„„景区。

三、和谐中国,魅力烟台,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来自烟台大学的„„。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景区,下面将由我带领各位老师一

各位老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蓬莱阁名胜景区,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旅游的美好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首先会看到的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弥陀寺也不能幸免。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

各位老师 大家现在看到是-- 丹崖仙境,丹崖仙境原名“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 “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通过该坊即步入仙境,素有“仙境之门”之称,因此叫丹崖仙境坊。各位老师请随我一起步入仙境

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1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首先我们来到的地方那 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参观完龙王宫的前殿,大家请随我一起参观正殿,大家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主要是供东海龙王休息的地方。

子孙殿 ----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正殿主要供奉的有送子娘娘,还有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走进的地方是-----天后宫: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院。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

2 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

3 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 “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第15篇:蓬莱阁英语导游词

蓬莱阁英语导游词

蓬莱阁英语导游词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Penglai.My name is Miao Meng.I am very pleased to be at your service as a tour guide today.The first sight we are going to visit today is Penglai Pavilion, which is one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pavilions in China, and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city.Before our sight-seeing,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city.

Situated on the north coast of Shandong Peninsula, Penglai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in China.It has been know as a fairyland since ancient time.Why is it called \"fairyland\"? There may be three reasons.One is from the literature documents.Many ancient books recor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supernatural mountains in the sea to the east of China.These three supernatural mountains were described as Penglai, Fangzhang and Yingzhou.They were all inhabited by immortals, and there were wonder herbs on the mountains.So many noted figures in history came here to seek immortality and visited places of interest.Emperor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came here several times.Of course he couldn\'t find the supernatural mountains.However, he ordered to name this small city Penglai.

The second reason is related to the well-known legend, \"Eight immortals croing the sea\".It is said that the eight immortals got drunk at Penglai Pavilion and croed the sea with different tricks without ship or boats.This legend is so popular in China that it becomes a common saying, \"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ing the sea, each one 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feats.\" In a moment, we\'ll pay a visit to the Eight Immortals.

The third reas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 natural phenomenon.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mirages sometimes appear above the sea nearby Penglai.When this happens, various strange pavilions, terraces, houses and pedestrians seem to appear in the sky above the sea surface.They are now visible, now hidden, very mysterious.Many visitors come to view these natural tricks of light reflection every year.And wish today we had the luck to view these natural wonders.

Well, ladies and gentlemen, perhaps you can\'t wait.Let\'s quickly enter the fairyland and have a close look.

Speaking of Penglai Pavilion, in fact, it includes a vast group of ancient buildings on a land area of 18,900 square meters, composed of six buildings and their attached constructions, including Penglai Pavilion, Tianhou palace, Longwang palace, Luzu palace and Mituo Temple.

Now, in front of us is the magnificent archway which has the name of \'丹崖仙境\', they mean red hill and fairyland.These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written by the vice-chairman Dong Biwu when he came here in 1964.Paing the gate, we\'re really in fairyland now.How do you feel everybod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pictures taken here?

After that archway, we now see three gates from west to east.Now please enter the first gate which is to Longwang Palace.Now we can see in the middle sits Longwang or the Dragon King, with his eight followers standing by on both sides.It was said that the Dragon King was in charge of rain and has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sea.So every year many people came here to send tribute to him to pray for safety and harvesting fishery on the sea.And when there was a drought, the county magistrate, taking his people along with him, came here to worship the Dragon King and ask him to be merciful to make some rain.At first, many people came to worship the Dragon King, but eventually, another new sea goddne took the place of him.That was the Goddne enshrined in Tianhou Palace.Shall we go and visit her?

Now ladies and gentlemen, we\'re in the front courtyard of Tianhou Palace.Here is an opera house where performances are made every year during the Temple Fair.It is said that January 16th on Chinese lunar calendar is the birthday of Tianhou.People in Penglai have long enjoyed the custom of gathering for the temple fair on this day.Coming from all directions to Tianhou Palace, they burn jo sticks to worship the sea godne, to pray and draw divination sticks, or to donate money for peace and happine.Farmers from nearby countryside organize operas and yange, a popular rural folk dance here for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of the opera house or on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pavilion.This is the occasion when huge crowd of people gathers for fun and entertainment.

Ok, everybody.After seeing the opera house, let\'s enter the main palace.It was first built in 1122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rebuilt in 1837 after being burnt.It is said that Tianhou is a goddne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sea.People that live in the seaside areas, including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 all pious followers of her.Here in Penglai she is called Sea Goddne, but in her hometown, Fujian province, she\'s affectionately called \"Mazu\".The real name of Tianhou was Linmo, and she was born at Maizhou, Fujian province in 960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died at the age of 28.It was said that she was unusual when she was young, and she became godne after death.She always helped people who were in danger on the sea, so she was praised by people and was conferred the title of Tianhou by Emperors Kongxi and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Now in front of us is a two-story wooden pavilion.Yes, this is the very famous Penglai Pavilion.It was first built in 1061 and has been rebuilt many tim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pavilions in China.That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蓬莱阁\", they were written by the famous calligrapher Tiebao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you\'ll have a chance to have a look at his other works inside the pavilion in a moment.Let\'s go in.look at those statue figures, who are they? Can you gue? Yes, they\'re the well-known eight immortals.They\'re now sitting at a square table drinking.That square table is called \"baxianzhuo\" in Chinese.Maybe they have been here drinking for decades.

Now let\'s go upstairs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here.What a view! The sea\'s wide and blue, dotted with several sailing boats and some green islands.That hill in the west is called Tianheng Hill, It is the start of the south end for the division line between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Bohai Sea.On the hill there is a newly built culture park which is beautiful and well-known.And look here, this is the famous Penglai Water City which we\'re gonna pay a visit this afternoon.

Out of the pavilion, let\'s move this way.Now here is the Luzu Temple, and next to it is Sanqing Temple.They\'re all Daoism Temples.

Well everybody, we have been on sight-seeing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and we have visited the famous Penglai Pavilion, Longwang Temple, Tianhou Palace, Luzu Temple and Sanqing Temple.It is time for lunch now, and we\'ll go on after the lunch break.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第16篇:导游词之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俯瞰大海,殿阁凌空,素称仙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成为中国四大名楼。2007年别评为5A级景区。

蓬莱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与汉武帝有关,为了长生不老药,汉武帝来到这里站在海边的小山头上眺望,结果并没有看到仙山,但为求长生不老,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所以蓬莱一名由此而来。其实蓬莱之所以被称为仙境,主要是因为阳光折射作用形成的海市蜃楼和八仙过海的故事吧。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蓬莱阁高15米,双层歇山,绕以回廊,上悬蓬莱阁金字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内有董必武叶剑英的题诗。

大门

蓬莱阁大门是一座仿清风格的牌坊式建筑,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轼的手迹。“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的楹联是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的。

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正殿即大雄宝殿,供奉的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右为大势至。

天后宫

蓬莱阁的天后宫始建于宋朝,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南方人称为妈祖,北方人多称她是海神娘娘。从宋宣和四年封为顺济夫人开始,至清道光十九年封为天上圣母止,历代帝王共褒封了41次,御祭亦数十次。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主要是天后多次为民降服海龙王的传说。

蓬莱阁主楼

蓬莱阁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景区的精华,始建于宋嘉祐六年,后经明清两代不断修复,才形成今天的规模,上悬蓬莱阁金字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另外放有一张古旧的八仙桌,八位仙人正围桌饮酒,这叫做“仙境产仙酒,仙酒醉仙人。”屋内两门,左门而上,叫登阁成仙,参观之后右门而下叫仙人下凡。

第17篇:蓬莱阁导游词总

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蓬莱阁现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建筑群分为六个建筑单体,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他三个都在江南,分别是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

(站在桥上介绍一下丹崖山)我们看见远处的山呢便是丹崖山了,虽然只有70多米,但这里供奉的是八仙正所谓“山不在高,优仙则灵”。海市蜃楼的出现也为丹崖山增色了不少。

(站在城门)这里便是水城的城墙,里面就是古登州的中心。我们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就是“登仙桥”了,身到蓬莱即神仙嘛,不过呢我们现在只能说是半仙,不过入了仙境之后,我们就可以做神仙之游了。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衡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来只有弥陀寺和龙王宫,后来登州知府朱处约来到这里。看到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将龙王庙西迁,建立了蓬莱阁,是在北宋嘉猷六年即公元1061年,经过宋,明,清三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景区面积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蓬莱阁坐落在距城北1000米的丹崖山上。阁内层楼修阁,凌空而起,苍山翠相,掩映期间。山下碧波万顷,烟水浩淼,素有蓬莱人间仙境之称。1982年与蓬莱水城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景区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标志。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属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有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中,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料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山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了。

下面我们就来到了蓬莱阁景区的正门,大家请看“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大家往右手边可以看到一块5A级的标志牌,蓬莱阁与泰山并列为全国首批五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居山东第一位。(可以在路线图上简单的介绍一下游览路线,大概时间,指明集合地点)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筑“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这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服税的来源,于是发起了禁佛运动,俗称“会昌法难”,拆毁了大量的寺庙,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厉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但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这里便是弥陀寺的前殿了,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先看左手边的祖师殿,供奉的是慧远法师。他曾在庐山的西林寺的东面建起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了。站在他右手边的是陶渊明,慧然(慧远的弟弟),左手边的是刘遗民(慧远和刘遗民共同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恒伊(江州刺史,资助慧远建起了东林寺)。好,我们接着看看右手边的关公殿。相信大家对关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管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使关羽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旁边供奉的是关公的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间的便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其实观世音本为男身,《大自在》经文中表明,观世音为了说法需要,可以变换性别及各种身份。后来,为了方便未出阁的女子参拜,观世音就固定为女菩萨了。普陀山的圆通殿正中供奉的高达8.8米的毗卢观音,是全国唯一的观音真像,也就是男身像。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在和尚之上,佛祖之下。他们是奉佛主的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磐(不进行生死轮回)。(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就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当然阿罗汉过就像今天的最高的学位)

(从左边的圆型门出)“蓬壶”(kun三声)因为从天上看三座神山形似壶,故蓬莱也称蓬壶。

这座便是万民感德碑亭了,当年恰逢蓬莱大旱康熙帝降旨普免田赋三年,登州官吏以百姓的名义,建起这座碑亭。但在*时期石碑被毁,只剩下碑座,现在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上书“万寿无疆”。大家摸摸这个寿字便可以益寿延年了。

(往上走)拾级而上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时题写的。是迈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建筑,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最佳的照相位置就是第三个台阶,有“连升三级”之意,祝朋友们事业有成,步步高升。1988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曾在这里照过相。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话说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前面的是显灵门不用讲,就说在仙境我们是不走回头路的,所以按照最佳的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这里供奉的就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王敖广。这里有三座山门,旁边的两个是虾兵蟹将通行的地方,而中间只有龙王才能走,大家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角色,是当虾兵蟹将还是龙王。现在来到的就是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一定一静寓意着海面风平浪静,保佑渔民平安出海。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幅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说的是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他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龙王作了祈祷,龙王体念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果然看见了海市。此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们进殿看见中间端坐的就是东海龙王敖广了。他身边站的是八位判官。我们先看东边的四位。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海上的巡逻,相当于现在的海上110。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的两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了。左边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赶鱼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所以深受渔民的喜欢。第二位是顺风耳和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说龙王的坏话,否则他可是会听见的。下面的就是风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风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会狂风四起。最后一位就是雨神。八位判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这里是龙王办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象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儿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撒,讨个吉利。如缕求不应,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暴晒。当龙王大汗淋漓时,他就会兴云布雨了。这也是龙王脸黑的原因。站在他身边是他的两位夫人,顺应了古代的一夫多妻制,现在的男同胞们可没有这样的福气了。虽然在古代的以左为上可是在这里确是右边的为大老婆,我在前面说过了龙王宫是后来迁过来的,他本来是面朝大海的,现在转了一个方向变成了现在的右为上了。(转身看到圆门上刻有“风调雨顺”说过去人们不光期望风调雨顺,更喜欢多子多孙,于是建有子孙殿---从左手小门过去)过去无子求子有子求多子,现在为了适应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人们来这里往往是祈求子女平安的。送子娘娘右手托乾坤球,左手抱着个孩子,意味“求子”。旁边还供奉着眼光奶奶(保佑孩子心明眼亮)和疹子娘娘(过去孩子出疹子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她就是保佑出疹子的孩子平安的)。左边的是:天王送女。右边的是:麒麟送子,相传孔子就是由麒麟送到凡间的天遣魁星。院子里的两棵就是祁福树,左求子,右求女。 (继续往左手边的小门走),一出门就看见的这块山石和旁边的五块石头叫做坤爻石,这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因石头中含有三氧化铁故成赭红色。(先让大家摸完再说)坤爻石又叫鸿运石。左手摸官运,右手摸财运,双手桃花运,大家可以试试看。北面是天后宫,南面是戏楼。(戏楼简单介绍一下就行了) 下面我们就去天后宫看看,它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位,也是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还是先看看前殿的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降伏的妖怪。院内有一棵唐槐,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即使树心已经空了。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块树皮和别的不一样,这是1988年做的植皮手术,这棵唐槐已经有1000多年的树龄了。这个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发芽和落叶都比别的树晚一个月。我们往前走,进天后宫的正殿。天后在南方称为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天后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你们可能会问莆田在那儿,我一说方世玉学功夫的少林寺就在莆田大家就知道了。传说林默出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于是她的父亲就给她起名“默”。林默只活到了28岁并且终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来意味没出阁。天后身边站的是四位侍女,东西两侧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龙王,其余的西边第一个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第二位手持环海司命,是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的。东边的两位一个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儿海龙王处置。大家也许会纳闷,这里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的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有很大的不一样,为什么是由四海龙王当站官呢?一是龙王的面目狰狞又喜怒无常,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二是北宋年间皇帝派大使出使高丽,出发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还是遇到了大风,危急时刻是一个朱衣女子将大使救起。三就是总的原则就是天后的站官就是由各地的水神作陪神的。再往后走就是后殿了,门上的匾额:福锡(同赐)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寝室里有东西两个厢房,因为天后娘娘有个习惯,双日睡东,单日睡西。朋友们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点,对了,那就是又长又窄,取得是长寿之意。二楼也是娘娘的梳洗装扮得地方,因为在古代未出阁女子家的闺房外人不得轻易入内,所以二楼就不对外开放了。

大家猜猜这是个什么字,这是由五代道教老祖陈抟写的草书。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寿”字,从上而下分别是“富弗林”意味不植树不足以富足,以林木为根基,种好树,才能富足长寿。提倡人们搞好绿化,由此可见当时人的思想多么前卫。

碧海丹心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冯玉祥所写的。1934年冯玉祥偕同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游蓬莱阁,当时,冯玉祥正受蒋介石的挟制抗日壮志未酬。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玉祥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好了,现在我们就要登上蓬莱阁的主阁了。我们从这边上去叫做“登阁求仙”,身到蓬莱及神仙嘛。我说过了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大家或许会问其它三座名楼分别有范仲淹,崔璟,王勃的大手笔增色,那么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海山有雾的时候,让人感觉仙气缭绕。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西面的这座山叫田横山,那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对面就是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得“长山列岛”,他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只有8海里。我们进来看一下八仙,传说他们就是因为喝醉酒了才从这里乘坐各自的宝器漂洋过海的。(从右往左)这是八仙中最丑的铁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他的宝器就是前面的葫芦,里面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不过现在看来只是对内伤有效,要不他怎么还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来的白须老翁就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一种乐器)和纸驴。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这是为什么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以作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他旁边的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间的吕洞宾了,他的宝器是背着的宝剑。长相最为帅气的为韩湘子,据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手中的洞箫。那个袒胸露乳的是汉钟离,汉朝人,复姓钟离故得名。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纪最小的蓝彩和,成仙的时候只有14岁,所以他不胜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边的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去了那儿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有的是说东渡日本了,不管怎样,神仙都是逍遥自在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好了,我们现在就要“人还仙境”了。

下面我们来的就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避风亭。任凭外面的狂风四起,里面丝毫感觉不到一丝丝风。原因就是这里面有一颗避风珠(为了突出蓬莱的神奇就不讲真正的避风原因了)亭内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石刻九方,墨迹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董其昌所书,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堪称“三绝”(最好不要讲因为说不准那一块是)。前方的海域就是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地方,尤其是每年的春夏,夏秋交替之际是海市最易出现的时候。海市蜃楼最长的一次是1988年长达五个小时,近几年因为温室效应等各种气候的影响,海市蜃楼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去年就有五次之多,还上了新闻联播。

这面墙上有三幅石刻最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这块“海不扬波”这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个“不”是经过修整的。当时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可是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日舰炮击蓬莱城,一颗哑弹打中了这个“不”字,于是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继续往东走)来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说神仙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下面的这个祠堂是苏公祠显而易见是为了纪念苏轼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这个叫做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使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旁边的就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普照楼,我们从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过去是指示航标的灯塔。

我们站在这儿看一下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是我国古代第一港,东方的门户。汉代以来就被列为军事重镇。宋庆历二年,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这座寨城就叫“刀鱼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就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建了码头,形成了今日水城雏形。水城有两个门,北门叫水门,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门叫振阳门,与陆路相通。这也是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

(简单介绍一下吕祖殿)供奉的是就是八仙之首的吕洞宾了。原名叫李琼,为唐朝一位很有名气的才子,但是当时的大唐王朝已经是夕阳西下,没有人赏识他重用他,于是他绝望的携带妻子隐居在庐山的仙人洞里。山洞的生活十分清苦,但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后来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为了纪念与妻子的感情,就改名为吕洞宾了。

好了下面我们要去的就是蓬莱阁中道教的主要建筑三清殿了。它的门神是谁呢?对了,就是哼哈二将,哼将陈其,哈将正伦。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神仙,是道教的最高统帅。中间的为玉清原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世纪。右边为上清灵宝天尊,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世纪。左边的是太清道德天尊,手拿扇子,象征太初世纪。道教是从无到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后我们从白云宫门出来,据说这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所以呢我们现在就是返还人间了。(如果有女士的话,让她在这里照相)还有个说法就是在这个宫门下面大笑三声,将会把人世间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大笑三声)

第18篇: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

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

人间仙境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市北濒海的丹崖山上,它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我们早已把它列为烟台之行必到的景点,当我们登上这千年名阁,在享受仙风海韵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神秘和神勇。下面是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1: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蓬莱阁位于蓬莱县西北一点五公里临海的丹崖上,占地三点二八公顷。层楼重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海水浩淼,云雾变幻,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它主要由吕祖殿、蓬莱阁、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蓬莱阁雄居丹崖之顶,处在众星拱月的位置上。

蓬莱阁有着许多的动人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后来人们又流传着八仙的故事,以蓬莱为八仙过海处,使人感到蓬莱阁的奇幻与奥妙。

一进门,便看见一道大门,上面题着\"人间蓬莱\"四个大字,两旁是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 楹联。听人们说,只要进入了这个大门,就是神仙之旅了。一条条用石头铺成的林荫小道,两旁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木,给人一种古朴气息。

我首先进入了弥陀寺,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参观过了弥陀寺,又到了龙王庙,在龙王正殿,一尊龙王像端端正正的摆在大殿上面,十分威严。龙王两旁是雷公电母、巡海夜叉、千里眼、顺风耳、赶鱼郎和风婆雨神,他们一是保护龙王的安全,二是帮助龙王施雨。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谓海阔天空,一片苍茫。人们常说江海的宽广,可以涤俗虑,洗肺肠,在这里你才会深信不疑。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参观完了蓬莱阁,感觉像是真成了仙似的,真棒!

篇2: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

蓬莱阁依山傍海,秀丽宜人,不愧为一个人人称道的旅游胜地。

今年十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去蓬莱阁游玩。我们驱车三小时,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人间仙境\"——蓬莱阁。

一进景区,我就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把连绵起伏的山峦覆盖,树上长满了绿莹莹的果子,很多都叫不出名字,让人垂涎三尺。

古老的城墙,精美别致的小桥,伴着潺潺的流水,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别有一番情趣。

我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边缠着爸爸给我讲述八仙过海的传说。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从前,铁拐李建议八仙都过一次海,只能用宝物和法力,不能乘船,八仙们纷纷叫好。他们来到大海边,各用各的法宝过海,不巧半路遇到了虾兵蟹将,将蓝采和捉去,其他七仙奋勇杀敌,最后救出了蓝采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最终成功过海。

蓬莱阁不仅有动人的传说,这里的景观也异常美丽 。一走到黄海和渤海交界处,顿时眼前一亮,我被这水天一色的美惊得目瞪口呆,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只见两海交界处界线分明,好似一个绸带把整个海洋分隔开来,一半是黄的,一半是蓝的,并向远方延伸,好一个\"人间仙境\"!游客们纷纷改:在此拍照,那一层层被海风卷起的浪花,像一个个孩子唱着跳着扑向岸边,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游览的人群,人来潮涌,这里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我想:\"鱼儿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海洋里一定十分幸福,说不定改:美人鱼公主还在海底自由自在改:地游动呢!

参观完蓬莱阁,望着眼前即将告别的\"人间仙境\",我久久不忍离去。直到返回宾馆,八仙各显神通过海的情景依然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伟大的祖国江山壮美,国家日益昌盛!

篇3:介绍蓬莱阁的导游词

今天,我们跟随导游游览了举世闻名的蓬莱阁。

首先我们来到了\"人间蓬莱\"坊,它位于蓬莱阁景区入口处,中间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闪闪发光的鎏金大字,此为宋代文人苏轼手 迹。经过\"人间蓬莱\"坊,径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辉煌,巍峨壮丽,听导游说,\"丹崖仙境\" 坊是\"仙境\"之门,游人若是一步跨过去,就立即成了仙, 若是二步跨过去就成了半仙。 一步成仙后,我们又参观了富丽堂皇的龙王宫,古朴典雅的天后宫,最后来到了\"\"。据说八仙曾在这里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蓬 莱阁即此缘而建。

\"蓬莱阁\"一层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神山现市\"、\"漏天滴润\"等10处景物的壁雕,二层则是根据\"八仙醉酒\"的图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阁顶,让人有一种心境开阔、舒畅的超世脱俗之感。居身阁上,眼望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 眺望海面上波涛万顷,海鸥在海上翱翔,远处,时而有几只渔船打鱼归来,在海上乘风破浪。来到水城欣赏\"蓬莱阁\"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与浩茫的碧水相映,阁楼高居顶峰,仿佛镶嵌在绿荫丛中一颗璨灿的明珠,旁边的灯塔居高临下,雄伟壮观,恰如守护蓬莱阁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围有一道城墙雄踞峻岭,气势磅礴,好一幅\"仙阁竣空\"图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发出感叹,\"人间蓬莱\"真是胜过仙境啊!

第19篇:蓬莱阁英文优秀导游词[优秀]

导语: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Dear friends,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visit the penglai pavilion with the name of \"fairyland on earth\".I\'m the tour guide for you today.I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Penglai pavilion is located in the city of penglai.The charm of penglai lies not only in its thick culture and great mountains and rivers, but also in its beautiful and moving myths and legends.\"Mountain and sea claics\" to the penglai, yingzhou, the three sacred mountains to depict the vivid vivid, lifelike.Later, from penglai, a fairy tale - \"the eight immortals acro the sea\", penglai is known as \"the fairyland of the world\" and more worthy of the name.

Penglai pavilion stands on the mountain of dandya; The entire scale of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s composed of penglai pavilion, the temple of heaven, the palace of the dragon, the temple of lu zu, the temple of the sanqing, and the six monomers and its affiliated buildings.Because the scenery of penglai pavilion is spectacular and beautiful, it i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hina\'s four famous buildings\" with yellow crane tower, yueyang tower and tengwang pavilion, which became the first national 5A scenic spot on December 24, 2006.

Please look at the \"fairyland on earth\", this is a four-column skylike one-eave colored painting workshop, with the title \"fairyland on earth\" four characters, which is the handwriting of su dongpo.

See next is MiTuo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inside the main hall of worship is the west three SAN 18 arhats, amitabha, is among the left is avalokitesvara, on the right is the general trend to bodhisattva...

Here is the mysterious palace of eight immortals, when eight immortals: lu dongbin, iron crud li, zhang guolao, he xiangu...Here is a wonderful myth.

The white cloud palace is said to be the place where the seven fairies descend.In the fairy tale, the seven fairies have a saying: \"my family lives in penglai village\".The village of penglai, where the seven fairies live, is of course the celestial palace.So, the door of this white cloud palace, even if return to the earth.

Penglai is a smart place.Next, you can play freely, but you can\'t destroy the scenery.Don\'t scribble and scribble.Be careful.Have a good time.

翻译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啊!欢迎来到具有“人间仙境”美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内,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后来,从蓬莱又传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蓬莱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上;整个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而成。因为蓬莱阁的景色十分壮观而又美丽,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统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于2006年12月24日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大家请看“人间仙境”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

接下来看到的是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中间是阿弥陀佛,左面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这儿是神秘的八仙殿,当年八位神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再看白云宫,相传白云宫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的门,就算回到了凡间。

蓬莱是个有灵气的地方。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坏风景,不可乱涂乱写乱画,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得愉快。

第20篇:蓬莱阁的导游词格式

导游词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蓬莱阁的导游词格式,欢迎来参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光临蓬莱。中国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便有好客的传统,蓬莱人更以热情著称。这天,由我为大家做导游服务。大家能够叫我小牛。期望透过我的认真努力和您的友好合作,我们共同度过一段愉快、完美的时光!蓬莱市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属于烟台的一个县级市,是烟台苹果的主要产地之一,水产品产量居烟台市第一,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五。蓬莱是\"山海名帮\",千百年来一向被誉为\"仙境\"。这可能与\"海市蜃楼\"有直接关系。\"海市蜃楼\"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当地人俗称\"神山现世\",一般出此刻春夏两季,不明白各位是否有这份幸运?!

此刻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她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軾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能够在那里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那里是弥陀寺前殿,也叫三门。左边这尊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两位一左一右构成护卫寺庙的第一道防线。

那里是弥陀寺的东、西厢。东厢,也叫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大家都明白,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六根清静\"的佛家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会在此,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身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遂伏法做了佛门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正前方就是弥陀寺正殿,即大雄宝殿。殿中设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共称十八罗汉。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了弥陀寺沿丹崖山上行,首先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为何称作\"丹崖\"?那是因为蓬莱阁所坐落的丹崖山上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那跨过这座牌坊就意味着我们已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们继续游览吧。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此刻大家看到的就是显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那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唐贞观年间在山顶建有龙王庙,然后宋嘉佑六年移至此刻的地方,此刻大家看到的龙王宫是1984年重建的。走进龙王宫的前殿,大家看到的呢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他们但是龙王的左右护法。

我们一齐去看看龙王宫正殿吧!请看中间端坐就是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龙王敖广。几乎所有的龙王宫都供奉东海龙王敖广,为什么呢?呆会告诉大家。我们先来看看两边的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状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相当于此刻的国防部部长。向后依次是千里眼、雷公、电母;西边分别是赶渔郎、顺风耳、风神婆、雨神。后面是龙王宫的后寝宫。然后正中供奉的就是龙王和他的两个妃子。大家是否注意到龙王手中的火种?众所周知,龙王虽然能够兴风作浪却最怕火,因此他所拥有的这个火种就成了他成为四海龙王之首的原因。古人求雨说来也十分搞笑,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所以时间久了连龙王都晒黑了!

出了龙王殿,左转,就到了子孙殿。里面供奉的是送子娘娘。她身边供奉的是保佑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大家必须对这座木石结构的戏楼兴趣大增!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人们会聚戏楼唱戏为天后娘娘祝寿。然后此刻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分别是嘉应、嘉佑。传说他们都是天后降伏的妖怪,后改邪归正成为保护天后的神将。

请看这棵千年古槐——唐槐。虽说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已经中空。传说是当年铁拐李与吕洞宾在此下棋为遮阳而种。看完唐槐,我们去天后宫正殿去看看。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福建、台湾称其\"妈祖\",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由于她生下后从未啼哭过,父亲给她取名\"林默娘\"。默娘自幼聪明过人,襁褓中见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2岁时对海事感应十分灵验;16岁得\"天书\"于枯井中,因而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并常能\"乘席渡海\",多次在海上保护遇难渔民和商船。28岁在海上遇难,人们为纪念她遂在海边修建庙宇。

我们最后到了蓬莱阁的主阁。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极顶,然后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龙王宫旧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有人称蓬莱阁为\"江北第一阁\",并题有:\"登上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的诗句。正门上悬\"蓬莱阁\"的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一楼是蓬莱风景图片展,二楼则是\"八仙醉酒\"的蜡像,大家能够随意参观,半小时后在阁外集合。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这天的仙境故游就要接近尾声了,不明白各位有啥感慨?期望我的服务您还满意,不周之处敬请指出。感谢大家的用心合作,期盼您的再次光临!再见!

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