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公德意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23:19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德意识的实践报告

调查内容:关于广科院师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的调查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广科院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广科院师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调查分工设计问卷:梁穗南

分发问卷:李莉琼

统计数据:谭海英

撰写报告:屈莉琳

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公民,和谐社会的主人公,其社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在年 月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广科院师生们的社会道德的调查。

此次调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对象为广科院师生们。我们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公民进行了随机调查。

通过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们顺利完成了“关于广科院师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 85%左右的被调查的

公民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10%左右的公民表现为良好;仅有5%的公民公德意识薄弱。文明讲礼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1.文明讲礼2.乐于助人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为此针对这五项内容进行调查。

结合问卷及调查结果,我们作如下分析:

1.在讲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大多数认为文明礼貌十分重要。98%的师生表示做到了尊老爱幼,75%的师生能够礼貌接待陌生人,60%的师生会主动向老弱妇幼和残疾人让座,并且觉的理所应当。但是在对待自己父母亲人方面,59%的师生表示曾经对父母不礼貌,如大声呵斥等。另外,80%的师生在生活中不自觉的使用不文明用语或者做出不文明行为。96%的师生认为几乎每天都能在外出期间或工作间听见不文明用语或者看见不文明现象。

由此可见,公民对文明礼貌的普遍认知程度比较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付诸行动。 文明礼貌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也体现一个民族的道德素养 。

2.在乐于助人方面,70 %的师生自愿参加过爱心活动。45%的师生有见义勇为的想法,仅有5%的师生在面对不法行为时选择量力进行制止。

3.根据调查数据可得,师生们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在爱护公物方面,70%的公民对爱护公物态度不够坚定,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90%的师生表示有过损坏公物的经历(eg:踩踏草坪等),仅有10%师生表示在看见有人损害公物会加以制止。由此可见,公民对爱护公物的意识应该有所提高。社会公物是社会共有的财富,应该加以爱护。这既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

也是对社会财富的节约。

4.在保护环境方面,98%的师生认为保护环境极其重要 。50%的师生曾参加过环境保护的行动。75%的师生表示对周边一些破环环境的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表示厌恶。但是对于已在地下的垃圾只有10%的人选择拾起放入垃圾箱。由此可见,师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好,但还是有提高的空间。

5.在遵纪守法方面,90%的师生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只有极少数的师生对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由此可见,公民依然要加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

当前,师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挺高的。但是存在着一定的不文明行为,少部分师生存在着道德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有:

(1)思想道德的素养不高。在当今的经济迅速发展时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道德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下降。

(2)自身的主观因素,现在的学子大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由此造成了他们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人生价值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那么师生们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1)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个人自律,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误导。

(2)师生们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微小的行为细节,老师们可以以身做则,大力提倡文明讲礼、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与师生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存在着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师生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希望广大科干院的师生携起手来,为维护社会公德而一起努力!

社会公德行为调查问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交和公共生活中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为了您的隐私,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请按您最真实的现象填写问卷,谢谢您的诚挚合作!

1.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具有社会公德心的人?()A是B否C有,但不强烈

2.你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A很有约束力B约束效果一般C没有约束力

3.你如何看待随地丢垃圾的行为?()

A好,展现自我风采B不好,污染环境C无所谓

4.当你看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时,你会怎么想()

A 我要去把它捡起来B我不会这样做C看习惯了

5你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吗?()

A安全第一,时时遵守B需要别人提醒才遵守

C看情况,车辆不多时就不在意D无所谓,没在意过

6.你对在公共场合吸烟的行为如何看待?()

A 很反感B 较反感,但可以接受C 无所谓

7.当你捡到贵重物品时,你会?()

A主动交公B有用的留着,没用的交公C不交,据为己有

8.当你在公共汽车上时会给老人、孩子和残疾人士让座吗? ()A一定会B 不会C看具体情况D看当时心情

9.当你面对乞讨人群,怎么看待?()

A同情并给予帮助B鄙视,觉得肯定是骗子C视情况而定

10.当你的朋友做一些破坏公物的行为,你会去阻止吗()

A 不会B 会C 看场合

11.当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 你会怎么做?()A马上制止B心里抱怨C口里谩骂D视而不见

12.你生活中会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吗?()

A不仅自己节约,还带动身边的人节约

B看情况,多数情况下会注意节约

C看场合,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就节约

D没在意,资源那么丰富,不需要担心

13.对于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你的看法是?()

A见义勇为有时不一定有好下场

B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见怪不怪

C责任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反思

14.听了社会上帮助别人被讹诈案件后,你怎样看待帮助别人?()A会很慎重的帮助别人

B仍然乐于助人

C害怕帮助别人惹麻烦

D不清楚

15.简答题:你认为怎样改变缺乏社会公德心这一现状?请你就怎么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心提几条建议(从个人、政府、社会方面考虑)

推荐第2篇: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当前而言,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就保护环境方面讲,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就拿我校学生来说,乱扔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垃圾随手乱扔,即使垃圾桶就在他身边不远处,他也熟视无睹,他们觉得乱扔垃圾无所谓。再有就是一次性饭盒和筷子的使用,学校多次要求要减小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有些学生就是不听,结果是自己方便了,环境遭到破坏,得不偿失啊!

学校应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养成一种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自觉的保护环境,同时主动的宣传环保知识。加大检查力度,对随手乱扔垃圾、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给予严惩,同时对自觉保护环境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用惩恶扬善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积极宣传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现状,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从内心里愿意去保护环境。

就遵纪守法方面讲,我国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最近几年大学生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就是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了解不足。如马加爵宿舍杀人案、刘海洋用硫酸泼熊案等。与此同时,大学校园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学校的不稳定。

学校应加大普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且教会学生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在这一方面,我校做的还行,但是力度还不够,应将普法作为一门课程来教授,而不是让学生自发的去了解。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推荐第3篇:钢二路公德意识课题开题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模式”研究子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 :关于做人做事习惯的行为研究

课题名称: 三位一体培育学生公德意识研究

课题负责人:唐有刚

单位及邮编:安阳市钢二路小学45500

4填表日期:2011年11月 10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

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公德意识极为淡薄。上车乱抢座位的、随手乱扔垃圾、乱闯红灯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现在的学校仍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教育书面口头教育居多,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家庭教育上,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社会方面,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公德意识淡化。

可见,加强小学生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人民的希望、时代的呼唤。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从今年起重点开展“三位一体小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成长规律,探索小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由学科渗透逐步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层面,确定了以“公德意识”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通过研究,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利人就是利己”。从低年级开始,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德意识培养。

三、课题的界定

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社会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

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公德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孩子就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如何为孩子的人生涂抹上社会公德的色彩,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

四、研究的原则

少年儿童公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公德意识培养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主体性原则。人的文明程度是由对文明的认识、对文明的体验、文明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文明也会随之越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及其文明行为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渗透性原则。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很多人认为:只有安排了专门的时间,公德意识的培养的教育才有了现实的抓手。这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其实我们所说的礼仪教育、文明行为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4、实践性原则。人的公德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

点滴小事抓起,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明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5、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做到循序渐进、由低到高。

6、持续性原则:通过研究发现,公德意识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持续教育,坚持不断。类似于非晶体现象,只要有懈怠、有放松、有松一口气的现象,就会出现责任感淡漠的后果。

7、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时,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8、参与性原则:即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对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实践,避免知与行的脱节。与此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引导,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五、研究内容

实践一再证明,一个从小受到严格道德教育的人,比公德意识薄弱的人成长要快些,而且长大后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以下内容: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争抢座位,主动让座,不乱扔垃圾,花儿好看我不摘,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遵守公共秩序,购物排队,能主动帮助他人作为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主要研究和训练的内容。

六、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公德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不同年段学生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2、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公德意识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公德意识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七、实验对象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

八、实验周期与步骤

实验周期:

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

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整理实验实施的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

⑴调查摸底,了解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公德意识现状,找出各年级学生存在问题的共同点和相对不同点,制订学生训练规程。

⑵制定各年段学生在公德意识教育过程中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⑶开展全校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实施课题方案,组织公德教育常规的学习宣传、训练和培养,先从在校的公德意识着手,再到家庭、社会,分步实施训练,逐步推进。

⑷在公德教育常规训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渗透公德意识的培养,增加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使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⑸根据预定目标和检测方法定期对实施情况、实施效果检测。 ⑹作好资料的收集、数据的记录等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 2013年11月 )

⑴学生效果检测

⑵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

⑶申报评审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1、经验论文集

2、小学各年段公德意识教育实施手册

3、建立小学各年段实施公德意识教育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

4、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5、其他成果

十、各年级公德意识培养要求

推荐第4篇:“公德意识,文明行为”教师发言稿

大店中学

“公德意识及文明行为”誓师大会

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为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让学生掌握基本礼貌,礼仪规范,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在此举行誓师大会。让公德随风润物,让文明花开满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曾经涌现出无数让我们敬仰的道德楷模;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病救人,遍尝百草的李时珍。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无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所在。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步入21世纪,今天的中国正在战胜衰落走向振兴;挣脱屈辱走向奋进。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时,也不得不认真审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大的不说,就看看我们周围。与同学嬉戏打闹时脱口而出的脏话。在不经意中丢在校园里的垃圾,在心事不宁的情况下随意踢倒的桌椅,为了丰富生活而起的并无恶意的外号,作业没做完或不会做时顺手抄下的答案,以及被教育时的傲慢无礼,这些都是不文明行为,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并去努力改正了?

就拿最简单的尊重师长来说吧,在你们眼里,不怕老师,顶撞老师是一种个性,但是你们可曾想过,从你踏入校门那天开始,是谁不厌其烦的

为你讲解每道题,是谁在清晨站在三尺讲台上等待你进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是谁在你犯错误时帮你改正。在座的各位同学中有多少人,你们的父母陪伴你们的时间都不及你的老师多,每位教师兢兢业业只为你,想法设法教育你,给予你们百般耐心和千般的爱,只希望你们能懂事,不求人人成材,但求无愧你们自己的未来。你们漠视我们给予的关爱,把我们满心的热忱和真切的希望都甩到一边,可曾想过我们的感受。

当然,作为教师要强化社会公德意识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社会公德教育。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能够以身作则,言行文明,尊重他人,仪表大方得体。着装简洁大气,勤于钻研业务,乐于助人,依法执教,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用自身的文明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

而作为学生的你们,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要踏踏实实从自身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公德的践行者。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其次,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通过点滴小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可补”我们每个人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弘扬社会公德,人人有责。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同学们,就从你我做起吧,拧紧滴水的龙头,拾起零落的纸片,谦让的排队上车,礼貌的起身让座,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公德意识蔚然成风,让文明之花遍开校园。

推荐第5篇: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

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

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

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

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 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

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45.

[2]梁启超.新民说[M]//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249.

[3]鲁迅.热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陶行知:陶行知论师范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6篇:关于社会公民的公德意识

在现代社会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都是以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所以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随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娱乐生活。与此同时,由于信息量的增大,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愈来愈频繁。这样,不仅公共场所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而且人们在公共场所接触的机会也增多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所谓公德意识,就是要有在公共场所里履行和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性。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据日本某公司的董事长说,曾经在日本进行过两次调查,一次是调查没有去过中国的人,问他们想不想到中国去旅游?几乎是100%的人说愿意去中国;一次是调查到过中国的人,问他们还想不想再次到中国去? 80%的人都不愿再到中国去。当问其原因何在时,这些人一致的看法是,公共场所很脏,服务态度不好,饮食不讲卫生,到处是噪音,使人心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脏乱差。有一次,某学校组织到公园去旅游,到湖中去划船,本来水面上是干干净净的,可是有的人把喝过饮料的废瓶就直接往水里丢。有些人的文化程度很高,甚至还曾是领导,年龄也老大不小的了,却做出了这种缺乏公德意识的举动。某大学有位女同学,她可能患有鼻炎,在教室里上自习时,经常可以听到嘶啦一声扯下一张纸,然后哧的一声擤鼻涕,再叭的一声把纸扔在地下。既不卫生,也不讲公德,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公共厕所臭气熏天,原因在于上完厕所不冲水,形成恶性循环。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管理问题,现在咱们的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公共设施的管理很不完善。就公共厕所来说,不是没有水,就是龙头坏了,要不下水道不通,污水满地流,无处下脚,要不上层楼的臭水往下淋。此外,随地吐痰,到处擤鼻涕,随便扔废弃物等一些很不良的生活习惯,既不文明,又不卫生,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多年来,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天搞夺权,搞阶级斗争,一些口头革命派,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得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正常公共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放弃了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教育,使几代遭受到很大损失。这些教训是十分沉痛的。所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推荐第7篇:树立公德意识,爱护学校公物

树立公德意识,爱护学校公物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每天从早上到校学习,到下午离校,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学校,这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乐园,更是我们第二个家。当我们来到学校时,看着高大的教学楼,宽广的操场,洁净的教室,心情一定很舒畅。这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学校每位老师以及每位同学一起创造的呀!

但是,就在我们努力创造文明校园,不断提升学校的品位时,我们少数同学丝毫不懂得爱惜,随意的去破坏这些来之不易的公物,如;

1.洁白的墙壁不知留有那些‘画家’的作品。2.刚打扫干净的地面又被我们扔上废纸、口香糖。

3.平整的桌面被同学们乱贴乱画,甚至用小刀乱刻。4.课桌凳子不用手办却用脚踢,对桌椅的损害极为严重。 同学们,好好的公物我们为什么要破坏?如果我们再这样肆无忌惮的破坏公物的话,美丽的校园便会变成一个垃圾堆,我们不会再有温暖舒适的教室,不会再有平坦宽敞的操场,也不会再有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因此我们应该坚决禁止认为破坏的行为。

爱护公物其实并不难,首先我们要知道公物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不能独自占有,更不能随意破坏。平时,我们要以身作则,例如:大风天气,我们要及时关好门窗;移动桌椅时,抬起来要轻轻放下;打扫卫生时,不要把扫帚当打闹的“武器”;桌面墙壁不可用笔乱涂乱画,更不可用刀刻画。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却是培养爱护公物良好习惯的有效做法。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美好环境,大家共创。爱护公物的行为只是举手之劳,希望全体老师和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破坏公物的不文明希行为,用爱心呵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门一窗。使自己拥有一颗爱护公物,保护公物的公德之心,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现代文明素养的人,为创建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做出文明应有的努力!让美丽的校园在我们每个人的精心呵护下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绽放出更加和煦动人的光辉吧!

山河初中七四班:杨依卿

2017-10-26

推荐第8篇: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

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 要学习和发展社会。这要求大学生自己通过书籍、影片、舆论以及可以参加个人 能力相关培训等手段学习。例如据我了解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正在全球华人地 区推行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中提到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通过自身的学习, 也是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在认识时代的使命和自身压力后坚持学习,才可以推 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决定要素是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

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生也通 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 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比如 说把椅子放斜了、地上纸团、扫帚倒了等看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去做, 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应该如何 才能够走对自己人生的下一步相当重要。

再者,大学生素质教育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条件,就是教育。为师,为父母 者,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同过教学,谈话以及各种其他 方式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容易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 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那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就不断的更新自己,以适应这 样好的优良环境,自身的素质也会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是一个形如黑社会的环境, 那大学生自己想好也很难,因此要求社会、国家、学校等要合作努力为大学生创 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怎样创造好的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素质。比如在学校, 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达到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开展《如何提高大学生个 人素质》、《未来人才像什么》等讲座;结合企业HR策划《模拟招聘与面试》,

参加华人商业精英辅助计划的挺你第一次(全民共通核心职能训练)等活动;组 织看先进的教育电影或者组织商业谈判的辩论赛等提高大学综合素质。

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人力资源测评中心提醒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素质并不 是很难的事,关键是要大学生每个人付出实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慢慢累 积,日久必成大事!相信一定能够成功大学生中的精英。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推荐第9篇: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简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然而,现今大学生在将来将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就将成为我们新的方向,只有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才能将我们的社会全面完善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应该怎么样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呢?

然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却很差,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工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一) 在全国的广大高等学校中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 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 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 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三)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公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公德人格

(四)各种传媒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 转“他律”为“自律”

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

最后,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推荐第10篇: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广大的市民们:

社会公德是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人们思想的建设,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

如今中国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公交车上显眼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经常坐着一些年轻人,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与不安。这不仅有公交公司的责任,更多的责任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心与素质的提高。老年人以及相应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群体。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义务去将这种美好的社会公德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在面对老年人乘车没有座位的时候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漠视的态度。

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有些人不敢去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可这并不代表今后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去扶。另外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市养狗、翻车哄抢等问题都反映出了中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

你可以选择不去帮助别人,但是不能选择用这种方式伤害别人。都是这帮人缺乏社会公德心和自我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这样的事件中看清楚了人性的弱点,不仅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担忧,我们将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未来的花朵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向子孙后代解释我们今天的行为呢?

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无疑多说。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

各位市民,为了温州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现在起,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优秀市民吧!

倡议者单位: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业余党校成员

倡议日期:2012年2月

第11篇: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关键词:公德 实践 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由于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公共交往领域在不断扩展,人际交往半径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所以说,公共交往领域急剧扩张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在法律法规之外,调整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举足轻重。对于还未真正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大学生为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将学习为重中之重。所以大学生需要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其实学习也并非全全包含于私人生活范畴内,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譬如,有些学生在教室内据某个问题讨论得很激烈,虽说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导致他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是说,考虑到他人与自然的利益是一种公德。大学生需要在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所谓的公德就是公共道德。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大多数大学生看到这几项,都会很坦然的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但其实真真正正做到这些的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不存在。因为在当今的繁杂的社会里想有一席之地,利己是必要的选择。但是要知道,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脱节于社会。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利己的方面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更为了自身的宏图大业,搞好人际关系。而这也恰恰包含于公共生活内。在总社会角度出发,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

那么怎样提高大学生公德具体分析如下: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一、首先了解马列主义、毛思想及邓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新一代国家栋梁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哦传统美德。

二、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修身养性,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以助人为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三、大学生需注意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院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旁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四、大学生应当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并自觉的去遵守纪律和法律。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时间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需要身体力行,自己遵守的同时去以身作则,树立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是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的方法。当代大学生虽说遵守社会公德状况很好,但是总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例如,有些人持有“事不关己,高高关起”的态度。2010年,有一则报导--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闹市被强奸致死, 目击者见到当姚女尖叫呼救时,曾有多位民众路过,且由中国华人路过,却无人停下来解救或报警,眼睁睁让悲剧发生。可见姚宇案折射冷漠心态。总这一真实的案例可见,当今社会的人们的社会公德的意思逐渐的走向斜坡,能够挽救这一趋势,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人之初,性本善”正因如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德不再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了。相反,如果说我们无视公德,社会将倒退,不再发展。因此,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过很好的利用这美好的四年,自觉参与实践,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第12篇: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誓师大会主持词

大店中学

公德意识及文明行为誓师大会主持词

主持人:校团委书记李反超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大店中学在校中院隆重举行“公德意识及文明行为”誓师大会。

参加本次大会的有:

校长田胜利老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王兵役老师、教育主任张磊老师、政教主任杨海平老师、校团委书记李反超老师、安全监督员阮士平老师六人及全体师生共计226人。

大店中学在这里隆重召开“公德意识及文明行为”誓师大会是对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公德意识,在校做一个扬个性、爱学习、明礼仪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懂感恩、能自理、勇担当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涵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此次文明礼仪活动是对全校师生文明礼仪的一次鞭策与共勉。 今天的大会共有十项议程:

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国歌开会。

第二项:由教育主任张磊老师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第三项:由政教主任杨海平老师宣布《大店中学学生文明

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大店中学文明学生标准》。

第四项:由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王兵役老师宣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淳化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十不准》。

第五项:由校团委书记李反超老师宣读“文明示范监督岗”组织机构及活动倡议书。

第六项:由教师代表张洋老师表态发言。

第七项:由学生代表陈媛同学做表态发言。

第八项:由教师代表张洋老师带领全体师生作“公德意识及文明行为”宣誓。

第九项:由校长田胜利老师做总结讲话。

第十项: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第13篇:市民公德实践报告

市民公德实践报告 市民公德实践报告 调查人: 调查人:李瑶 专业: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11 级土木 01 班 班级 学号: 学号:20113378 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 王婷 本科 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 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 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市民本身是非,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 生意识,但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 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 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 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 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从总体上看,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 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大多数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 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 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从上可知,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应该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 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 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文明公德建设宣传图 文明公德建设宣传图 调查报告 1.

性别( ) 性别( A 男 2.户籍 ( A 城镇 ) B 农村 B 女 3.你的月收入范围是( ) .你的月收入范围是( 入范围是 A 1000~2000 B 2000~3000 4.A C 3000 以上 你认为你的收入会对公德建设有影响吗( 你认为你的收入会对公德建设有影响吗 ) B C 有 没有 不确定 3.你是否有过随地吐痰的记录() 你是否有过随地吐痰的记录() A 有 B 从没有 C 偶尔 你是否遵守交通规则() 4.你是否遵守交通规则() A 是 B 偶尔 C 从不遵守 5.A 在公共场合你是否会给孕妇及老人让座() 在公共场合你是否会给孕妇及老人让座() 是 B 偶尔 C 从不 6.A B C D E 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 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 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 会出面制止 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 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 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 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 其他 7. 关于市民公德建设你有什么看法? . 关于市民公德建设你有什么看法? 8. 你对社会文明建设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 你对社会文明建设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 调查结果 第一次调查在中央大街: 第一次调查在中央大街: 问卷发放 100 张 收回 94 张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1 月 22 号 第二次调查在承德广场: 第二次调查在承德广场: 问卷发放 100 张 收会 95 张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 月 2 号 第三次调查在透笼街: 第三次调查在透笼街: 问卷发放 100 张 收回 95 张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 月 5 号 第四次调查在太阳岛: 第四次调查在太阳岛: 问卷发放 100 张 收回 96 张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 月 14 号 总结:实际发放问卷 400 张收回 380 张,具有调查实效的有 350 张,调查百分比约为 88% 。 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消费人群,归纳结果如下: 首先,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 入到中小学德育中,贯穿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网络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大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品牌活动等。其次,要 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以推进网吧连锁经营与统一接入管理模式契机,进一步规范 网吧经营秩序,严厉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充分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加强 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加强校园周边文化环

环境、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综合整治,继续打击违法违规经 营行为。最后,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深 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 社工”等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 精神境界。 绘制人: 绘制人:李瑶 制作时间: 制作时间:2012.2.15

第14篇:论述公民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论述公民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的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公德行为的形成,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 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 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

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其次,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际行动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

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成长。

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锻炼。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现人民群众伟大,增强劳动观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是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涉及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着三种基本关系。想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只能感的饿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互相尊重、友好的表现;走进教室,随手关门。下雨天帮没带伞的同学一起遮挡。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提升自身社会公德的表现。

第15篇: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所谓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近年来,腾讯网上多次出现一个雷同的现象: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弓着腰费劲地抓着扶手,而一车的年轻人对此视而不见,多么令人寒心的场面啊!这同时反映出 当今社会人们的公德意识极有待提高。

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的公德意识却在不断下降,一些关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争论愈发激烈,也使新型道德体系的建设显得日益紧迫起来。

而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但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生活中,种种不文明之举还在不时地发生着。

例如,随地吐痰,到处擤鼻涕,随便扔废弃物等一些很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小事,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文明程度。既不文明,又不卫生,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另外,多年来,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天搞夺权,搞阶级斗争,一些口头革命派,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得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正常公共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放弃了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教育,使几代遭受到很大损失。这些教训是十分沉痛的。

另外,某大学有位女同学,她可能患有鼻炎,在教室里上自习时,经常可以听到嘶啦一声扯下一张纸,然后哧的一声擤鼻涕,再叭的一声把纸扔在地下。既不卫生,也不讲公德,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公共厕所臭气熏天,原因在于上完厕所不冲水,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公共秩序也可以叫做公共场所的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如何,与人们的自身公德意识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公德意识是公共秩序的保证,公共秩序是公德意识的体现。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重视对公民的自身公德意识教育和培养,这个民族或国家的公共秩序必然会较好,反之,则公共秩序必然是一片混乱,到处是脏乱差。

还记得2009年的富二代“飙车门”吗?。2009年5月7日晚8时许,24岁的谭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驾驶的改装三菱跑车撞飞,后送120后不治身亡。但据媒体报道,在出事后,有一群年轻人站在血肉模糊的尸体旁,还若无其事、勾肩搭背,甚至悠闲地吐着烟圈„„这些“富二代”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深深刺痛了民众的道德神经,也让这群年轻人的形象一路跌停。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来公众的关注。此案以胡家赔偿受害者父母113万元、胡斌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告一段落。期间,演变出“七十码”、“胡斌替身门”、“以赔款抵刑期”等诸多事端,更骇人听闻!

这不得不让人们开始关注公德意思的问题。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公德意识又尤为重要。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个别人公德意识淡漠,缺乏公德观念,不仅给自己抹黑,同时丢了祖国的脸。

记得前2007年11月29日时,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在美国自由女神像的脚下,赫然看到“到此一游”四个中国文字,让人深感丢脸。而类似的还有,游客乱扔垃圾而导致黇鹿误食塑料垃圾动手术,内地游客爬华尔街公牛雕像合影,以及游客手抓海鸥留影等,这些是不仅体现个人公德的低下,同时影响了中国的形象。现在,有些国家的足球迷们往往借看足球比赛滋事生非,影响很坏,是公德意识低劣的又一集中体现。希望我们国人不要向他们学习这些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激动兴奋时不要忘记理智,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理智的闸门里。

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公德意识问题。并不是说学习优异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因而,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另一方面,增强自身的修养。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试也通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的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早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增强对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实践中,加强个人修养的培养,加强公德意识,努力完善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石,同时维护祖国的形象,为祖国添光彩。

王圣杰

第16篇: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

摘要: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在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所具备的社会公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其社会公德意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德;大学生;意义

一、关于社会公德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①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 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在飞速发展,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社会公德的现状令人感叹。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一些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言行举止不文明,不遵守各种公共场所的特定要求。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诚信,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做出违背社会公德、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事情。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章、准则、公约、纪律等形同虚设。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政治方面: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对道德的支持力不强,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十年“文化大革命”搞阶级斗争,导致人格和人权被剥夺,使已取得的一点社会公德建设成就遭到严重破坏,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搞乱了人们社会公德的观念,造成了人们社会责任心的淡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民主法制建设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目前这种发展还是初步的,呈现出新旧交替和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人们在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利益的同时尚未认同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仍十分匮乏。 经济方面:经济是人类发展、生存的基础,因此人们的行为是受经济利益支配的。从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几千年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祖先缺少公共生活,因而缺乏公德意识,更谈不上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状况已完全改变了,但小农经济的意识却一直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为人处事哲学,制约着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社会方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封闭式的单元结构住房,把邻里过去四合院之间的亲情隔开了;又由于受到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关注公共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社会公德与己无关;加上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人们心理失衡,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过去分配不公的补偿心理导致一部分人的行为危及社会与公众的利益。文化方面:由于社会公德教育的不平衡,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不知社会公德为何物,如从落后封闭地区而来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践踏公共草坪、随地乱扔瓜皮果壳、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行为都是有违社会公德的,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与熏陶,无意识地违反了社会公德。

(二)社会公德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列宁在谈到社会公德时说:“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人们较为认同的社会公德一般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的,无论阶级和阶层的差别、国家和民族的差别、古代和现代的差别,必须共同遵守的统一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切实提高社会公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理应成为社会公德的“示范者”和“践行者”。②

二、关于大学生

大学生一词在中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百余年时间,但这个群体对我国的影响却相当大。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到了当代,他们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那么大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呢?对自己来说,他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能服务于社会的人。在大学轻松的环境里,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德和才,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③对社会来说,他们要把最新的知识输送给社会,起到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对国家来说,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国家的发展,起到建设国家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的责任重大,他们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体道德修养,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遵行社会公德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和谐社会理念的形成

社会公德是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尚最基本的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只有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因为社会公德意识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和谐社会理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④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必然也是大学生的最低行为标准,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有两个: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表现在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前者侧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后者则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延伸。只有提高社会公德意识才能全面发展,遵行社会公德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90页,2010年修订版 ②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发【2001】15号 ③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

④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第17篇: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公德重要性,国内外功德情况。指明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必要性。并通过自身和环境两大方面提出了解决案。

关键词:功德 必要性 自身 环境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热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社会之一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公德重要性: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我们更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文明、更健康、更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关涉全民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积极引导和教化,同时也离不开个人的自觉修养和完善。古人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近年来,腾讯网上多次出现一个雷同的现象: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弓着腰费劲地抓着扶手,而一车的年轻人对此视而不见,多么令人寒心的场面啊!这同时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的公德意识极有待提高。

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与此同时人们的公德意识却在不断下降,一些关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争论愈发激烈,也使新型道德体系的建设显得日益紧迫起来。

而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但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生活中,种种不文明之举还在不时地发生着。

例如,随地吐痰,到处擤鼻涕,随便扔废弃物等一些很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似小事,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文明程度。既不文明,又不卫生,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另外,多年来,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天搞夺权,搞阶级斗争,一些口头革命派,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得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正常公共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放弃了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教育,使几代遭受到很大损失。这些教训是十分沉痛的。

此外,公共秩序也可以叫做公共场所的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如何,与人们的自身公德意识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公德意识是公共秩序的保证,公共秩序是公德意识的体现。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重视对公民的自身公德意识教育和培养,这个民族或国家的公共秩序必然会较好,反之,则公共秩序必然是一片混乱,到处是脏乱差。

这不得不让人们开始关注公德意思的问题。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公德意识又尤为重要。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个别人公德意识淡漠,缺乏公德观念,不仅给自己抹黑,同时丢了祖国的脸。

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公德意识问题。并不是说学习优异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因而,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另一方面,增强自身的修养。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古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自己不断的挖掘出先进的个人或者先进的事例,才能从中学到认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几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且考试也通过,可是当他找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品德也会是考察的内容,人才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好多外资企业早招聘面试时故意设置考察个人素质的题目。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国家,对个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增强对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实践中,加强个人修养的培养,加强公德意识,努力完善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石,同时维护祖国的形象,为祖国添光彩。

第18篇: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体,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草坪上的一个脚印,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行为,甚至是不加考虑的一个动作。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大学时期是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文化水准,让我们学会注重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把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以及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于是我在2013年暑假做了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社会实践,就环保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调查结果做出属于自己的分析。

我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有81.2%的同学认为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部分同学较清楚地了解到环保的迫切性,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归根结底,环保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但人有少部分的同学将环保看做是政府及环保部门的事。诚然,政府及环保部门起着引导的作用,可是环境的保护却是一件繁琐而细碎的事情,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同学们能够将环保做为力所能及,并为之不断努力的事情。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在保护环境方面,对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已经让大多数的同学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的环境的保护,我们做得还不够。在宣传方面,应该在全校都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境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具体方面,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脑,让同学们真正做到环保。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请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环保意识更是应该自我提高。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第19篇:讲公德

讲公德,文明伴我行

公德是什么?公德与和谐相融,与野蛮对立。

生活中总会看到这样的行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行人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车辆闯红灯;公共汽车上不为老、幼、孕及病残者让座;乱养乱放宠物、家禽;开车打电话、抽烟;办事不自觉排队;考试作弊、说脏话;践踏草坪、攀折花木等等。以上种种,与文明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树林,欢唱的小鸟,那是何等美丽的世界,和谐的家园!谁能不向往?

但是,或许因为你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城市变得一片狼藉,病菌肆虐传播;或许因为你不守交规,酒后驾车,漠视生命,导致人间悲剧;或许因为你乱砍滥伐树木,让沙尘暴席卷我们的家园,使土地荒芜。当你看到雪白的墙壁变得很脏、周围嘈杂喧嚣、空气污浊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您会有什么感想?

那么,和谐究竟有多远?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学生正有说有笑地走在一条干净的街道上。突然,小女孩停住了脚步,指着路旁的垃圾桶外那堆垃圾对小男孩说:“这是谁干的?太没公德了。我把这些垃圾收拾掉,你快想办法别再让那些人乱扔垃圾了。”于是小女孩动手收拾起来,小男孩在一边不停地挠脑袋。他灵机一动,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刷刷地写下一行字贴在了桶上:“文明——只差一步!”。

其实,公德心的身影竟是触手可及。

拿离我们最近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事例来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2岁女童妞妞翻出阳台,在10楼高空悬挂了一会儿后突然坠落。就在此时,正在楼下的年轻妈妈吴菊萍甩掉高跟鞋,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臂接住了孩子,之后两人均陷入昏迷,有网友算出,吴菊萍承受住了速度为80.496千米每小时,重量335.4公斤的物体。

昏迷10天后,妞妞奇迹般苏醒,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能叫“爸爸妈妈”了。她还唱起了《小燕子》等儿歌!伸手接孩子的吴菊萍,则左手臂多处骨折。

吴菊萍与坠楼的妞妞素不相识,她的义举挽救了妞妞的生命。事情发生后,当地授予她“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三八红旗手”等奖励,网友们则称她为“最美妈妈”

还有为白血病患儿无偿献血无数次的雷会俊,铁骨铮铮的“爱心爸爸”吴仁贤,穿布鞋的慈善家严志明,爱满天下倾心育人的盲校老师李伟儿,先锋模范服务无限的双菱社区老党员吴世昌等等。公德是人的一种修养,一种品质。公德是路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是别人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的一声“您好”,是不小心时的一句“对不起”,是起身让座时回应的“谢谢”„„

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就要说文明的语言,做文明的事情。将公德心牢牢记在心中。,它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我想说,公德心创建和谐社会,它是和煦的春风,是温暖的阳光,是甘甜的清泉。从每件小事做起,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文明与你我同行,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吧!

第20篇:守望公德

守望公德

公德关乎每个人,涉及到公德的事情无小事,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是一个人的修养的重要体现。

空谈公德没有意义,关键在行动。现在电视新闻广播电台,时常有说到公德的问题,其中“让座”这一话题比较频繁。但是,有这样一条消息:以为7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苦求“赐座”没人理。老人叫做朱祥林,患有肺癌,老伴因病只能送他到公交车上。谁知老人上车十多分钟,竟无人给他让座。老人最终疼痛难忍,只得用虚弱的声音央求全车乘客让个座„„公德并不是空谈出来的,是要在行动上落实的,只要大家都认真重视起来,才能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

公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公德能使一个人有很好的修养,有修养的人们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在广西南宁市有一个特别的小菜市,每天无人看守,却经营了十几年。小菜市摆在小区的休闲广场,不时居民前来买菜,选好后把钱自觉放到篮子前的小布袋里。久而久之,大家自觉付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人们凭借着个人良好的公德修养,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和谐“小社会”。

细节体现一个人的公徳之心。一次,外方欲与中方某厂合作生产一次性输液仪,临签合同,外方代表参观中厂。正在外方赞叹该厂整洁宽敞时,厂长疾步走到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一下。见此情景,外方代表转身就走„„一个厂长行为反映工厂的管理水平,一口痰的带价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公德之心,他还是一次中外合作的机会。

我们在日常道德行为养成上,要敢喊“看我的”;在社会公德建设的众人前,要敢喊“跟我上”;在破会社会公德的现象面前,要敢于仗义执言,扶正压邪。

公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空谈没有意义,关键在行动,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公德之心,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养成做起,才能让公德的光芒穿越迷雾与黑暗,照彻一切。

公德意识社会实践报告
《公德意识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