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3 08:35:37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调研内容:大学生就业状况

报告题目: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某某大学为例

一、调查背景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自2003年起,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每两年都要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6月他们进行了第六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其调查报告也于近日出炉。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以下的表格正展示出2013年的就业情况以及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的状况。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落实率最低,仅为44.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从现在起就应该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4年12月 2.调查地点:曲阜师范大学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大学生整体的就业状况: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位与大学生的需求不成正比;大学生整体素质低,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让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难堪。

1.就业状况一:自我价值的期望与社会实际不符。约50%的学生希望月薪在3000-5000之间,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需要成熟的人才,因为培养人才需要很大的成本,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导致在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求职意愿之间产生了一条深深的鸿沟。

2.就业状况二:大学生“供过于求”。首先,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个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企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现代社会大学进行扩招,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中升入大学的比率提高。但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数量激增,社会上趋于饱和。

3.就业状况三:就业中存在性别或户口歧视现象。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低6.4%。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市场对以下几类人才的需求。一是劳动技能型人才。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近年来的人才市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本不可能学会这些技术技能,也不愿毕业后从事这些技术型工作。二是农业人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中科技人员数量及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水平,农业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三是落后地区的人才需求。在国的西部、在农村、在基层、在工作 业急需引进大量知识型人才,帮助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然而却乏见大学生的身影,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非常小。 2.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衡: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虽然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不能缓解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压力。

 .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现。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

 专业设置调整逐渐滞后以致错位。此外,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

 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高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原因。

 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因此,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却与这一指标要求却相距甚远。一方面,大学生自认为很难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到岗位后实际能力弱。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上述提及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及学生质量不够硬等问题,可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3.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由于缺少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职业生涯模糊,自信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都是就业的绊脚石。

 错误的就业观念:一些同学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不合适宜的价值观取向和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 对于就业认识和准备不足:其实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应该为自己以后的四年进行规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中,一般都是在大四时才开始对就业之类的了解,时间短且准备不充分,使得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就业形势。

4.就业市场环境的因素: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障碍,如专业学历条件克刻、户籍档案壁垒、就业歧视等,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遭受过不少企业的歧视,调查显示,户籍限制已经超过性别歧视成为大学生就业最普遍的制约因素,38%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户籍歧视,企业往往都会询问大学生的户籍,并以此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看来,企业也需要端正用人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户籍与大学生才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分别有19.4%、15.9%、11.1%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外貌、年龄、健康状况因素的制约,用人单位不能以及\"以貌取人\"的特点在求职场中被放大

 社会壁垒加大就业难度:尽管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档案等问题,降低了企业引进人才的竞争力。

四、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用人单位的改变: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

(二)大学生本身的转变: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高校更应为毕业学生提供较多路径。

(四)社会层面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五、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实践,我收获很多。不仅更深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更近距离的接触神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推荐第2篇:大学生就业素质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大学生就业素质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内容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是毕业生“市场准入”的基础条件,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精英素质构成是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 就业能力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四的学长学姐们基本上都已找到自己未来的归属,大体上已尘埃落定„但是,即将在两年后离开母校的我们究竟会何去何从?我们又将如何在未来的求职季挥下豪迈的一笔?

“90后”的大学生如何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以便更好的就业,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已引起普遍关注。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希望,通过对其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同学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我开始了此次大学生就业的调查实践。

调查的内容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在与学长学姐们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人单位招人时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毕业学校的名气等13个方面。

从网上统计的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中,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见表1)。

根据统计情况,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13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13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40%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15%左右,主要包括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提及率在5%左右,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的就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高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构成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基本准入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部分学生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实际动手能力。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如

果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会是个问题。这些情况用人单位首先是从学生的简历中进行初步判断的,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文字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一份具有说服力的个人简历对于求职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毕业生应重视简历中的细节性问题,使得简历能够反映出自身水平,从而进入用人单位的视野。(2)高校毕业生的中层素质构成是决定其就业与否的决定性条件。进入用人单位视野的学生一般会由用人单位组织参加面试,通常这种面试是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进行的,面试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通常还会包括笔试形式和面谈形式。在学生的中层素质中,除了学生就读学校一目了然以外,其余方面用人单位都会注意在面试时予以测评。在这里,用人单位在学生具备基本素质后,将学生的毕业院校也列为中层素质构成因素。这个指标是对学生长期努力的一个肯定,因为学生所就读的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层素质构成还只是 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中介因素,这个中介因素是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一种联系。到这个阶段,如果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决定是否能顺利就业了。(3)高校毕业生的精英素质构成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上基本素质和中层素质构成基本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而精英因素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精英素质的构成如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字面表述上是抽象的,而实践能力其实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概括。这些素质一般是学生到了用人单位工作后才能反映出来,这关系到学生在身份转变为工作人员后的继续发展问题。当然,现在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在签约之前进行试用或者实习,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精英素质构成,以了解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对于调查的结果,我有如下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推荐第3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抢抓机遇 铸就美好未来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什么惊奇的事了,大学生从原来的毕业就有金饭碗到现在的努力找工作变化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机遇,争取找到适合的职业。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事可想而知的,但是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严重供过于求,随着大学的扩招,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企业招收的员工又是有限的,所以演功德是毕业生供过于求,从而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

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社会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不对其位,导致“位不得其人,人不知其位”

三: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市场,冲击着毕业生的就业。一部分毕业生涌向一些非主流渠道,竞争激烈,例如考研,公务员,出国等。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改变:很多人认为毕业后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有很好的工作,很多人大学期间不努力进修,从而使自己在求职的大潮中败下阵来。

根据大学生的就业,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我们,主要政策如下: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二、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三、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五、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

七、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

提出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这就可以是用人单位直接和求职者见面,在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挑选用人单位及职位,充分的是大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也体现了当前就业的人性化及合理性。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与帮助,争取使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

所以就就业前景来看,我们的未来也是很光明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做等工作来找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合适的工作,即要在就业的大潮中以主角的身份出现,积极努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和抢抓机遇。

那我们应如何准备才可以在竞争的大潮中争取和创造机遇呢?作为理工科的学生,以理工科为例,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的准备:

一 具备“全面素质”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处于愚昧落后的时代;而仅有科学技术,没有文化素养,人类将失去一种精神。科技与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两大支柱。工科大学生应具有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全面素质,即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辩证统一。目前,大多数工科大学生表现出现代高科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不相融合,或是对现代高科技的认识肤浅、幼稚,或是对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认识欠缺、贫乏。在校学习应试化,工作之后也很难将二者相互运用。这样,就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承担起发展我国高新技术所赋予的重任。

二 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管、贸、经、法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知识。大容量的新知识信息贮备。及时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本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

三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从事工作的基础,充沛的工作精力来源于健康的体魄。新形势下,生活、工作节奏都不断加剧,要能适应这种节奏和变化。身体和体能既能紧张工作,又善于调节放松,使身体和体能始终处于和谐的最佳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择业误区和心理准备工科大学生由于错误的择业心理和方式,再加上缺少择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常常导致他们走向择业误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误区和错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以为是,期望值偏高。许多工科大学生因此认为,工作难找不是针对自己而言的。

2、互相攀比。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由于每个人自身素质、综合能力、社会背景及机遇时机把握程度不同,导致部分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3、缺乏自信,错失良机。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工科大学生或因所在学校不知名,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缺乏自信心,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4、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靠父母或动用关系网。有部分工科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几年的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受社会不良观念影响。有人为了留在大城市提出“要城市不要专业”,动用自己的关系网。

为了顺利地就业及事业上的成功,大学生必须对自己存在的心理误区进行调适,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要认清形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人制度的双向选择,主动“推销”自己,而不能等、靠、要。再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不要把留在大城市、端着“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不要只选择外企、合资企业,而要面向基层、西部,自主创业。“先就业,再择业”。最后要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就业。 我们要好好听老师讲解,对就业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除了做好准备以外,我们要从网络,老师,同学,招聘会,公司,企业各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广泛撒网重点捕鱼”,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除了主动搜集信息以外,我们还要学会各个方面的礼仪,这是很重要的,对于面试我们也要充分准备,要乐观自信,懂礼貌,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要扎实,者的平时我们在学习中自己下功夫了,相信做好了这些准备,我们一定可以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 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开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对当今的就业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向学生讲解就业中的各个事项,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召开专场招聘会,使大家可以和企业与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就业的可能性。对于建议,我觉得应该多开几场企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从而使自己找到更能适合自己的岗位。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只要我们在校期间积极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摆正自己的就业择业心理,提高自己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创造力,这个社会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激烈的竞争,还有的就是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自己能够认清自身以及社会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位置,积极刻苦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未来都很美好,这个社会有竞争就有机遇!

推荐第4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并且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可想而知,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毕业生严重供过于求,随着大学的扩招,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企业招收的员工又是有限的,所以演功德是毕业生供过于求,从而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

2.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社会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不对其位,导致“位不得其人,人不知其位”。 3.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市场,冲击着毕业生的就业。一部分毕业生涌向一些非主流渠道,竞争激烈,例如考研,公务员,出国等。 4.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改变:很多人认为毕业后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有很好的工作,很多人大学期间不努力进修,从而使自己在求职的大潮中败下阵来。

二、就业的主要难点

1.基层就业“非主流”: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2.“专业”冰火两重天: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三、根据大学生的就业,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我们,主要政策如下: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

四.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应对措施

1.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2.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3.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4.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5.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五.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古语云,天助自助者。通过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我认识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没能更好的去理解就业,理解社会,片面的理解自己是大学生,这种错误的本位思想,以及社会上的不良就业风气,就业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影响了就业,这同时影响的是一个社会,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有位教育家教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未来决定在那些年轻的母亲身上!我想无论世上的事情怎么变化无偿,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要时刻以勤劳的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以为人民服务,以建设社会、回报社会为己任,在未来的路上我们任重道远,但是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积极的面对就业,积极的面对社会,积极的面对生活!

抓住机遇,铸就美好未来

----大学生就业

外国语学院 15级6班 刘泽涛 1504110014

推荐第5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我的大学,我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学校:曲阜师范大学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姓名:王伟祥 学号:2014410937 团队成员:杜艳琪、王伟祥、张贺

完成时间:二零一六年六月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目录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之分析———2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之总结———11

附录: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之问卷调查及分析总结 ——--14

1-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2014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

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

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一、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二、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下遏制了扩散势头,同时也恶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危机是长期财政危机积累的结果,解决主权债危机,就要面对调减赤字,安抚民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现在在欧元区里面,各国在解决各自财政问题与加强欧元区财政统一中达成共识:各国同样面临强化财政纪律与维护经济增长的难题,这个矛盾是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在扩张,为了达到让市场信任、恢复市场信心的目的,必须调减财政赤字。而调减赤字有两条路,即加税和减支出。但事实上,面对全社会民众利益的调整,各国政府都非常艰难。 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当今世界经济低迷对就业的影响

(一)、目前世界的就业形势

2012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就业报告显示,世界需在近十年内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才能保证持续的增长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新兴国家的模式将会有所不同,但其结果会更为糟糕。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处于全球供应链底层的数百万劳工将丢掉饭碗。当他们陷入非正式工作的泥潭或者返乡务农的时候,贫困将会加剧。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全球赤贫人口就增加约4400万人。

(二)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660万个,中国13亿人——中小企业1100万个。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表达能力。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谨给大学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A.危机是危难也是机遇,没有追求就没有机会(冬泳).

B.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C.学会从基层做起,到基层较苦,生活条件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权较强,锻炼的机会较多,成长快。

D.正确看待收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实习800-1000元,毕业1500-4000元)。

E.正确看待地区间差异。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F.不局限于自身专业,重在学以致用。客观审视自己,找出优势,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质来择业。不要死守本行,不求变通,应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G.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这里面有一个数字,我们全国64万个村委会,如果每一个村委会都设置一个助理,就是64万个职务。大学生到乡镇,现在有3.5万个乡镇政府,还有6.3万个街道办事处,又能够提供20万个左右兼职或者是助理岗位,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基层、农村的教育机构,所有这些如果都考虑进来的话,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H.关于大学生创业a.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高?世界范围内是20%;在中国,有10%。目前创业培训的方法及模式仍待深究,现有的创业培训多是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老师”执教,他们只能把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转移”给学生,或照搬国外的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成功案例,“这样的培训是否有用?”

3.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证 A.变被动等待社会需求信息,到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大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平时多关注招聘会,企业说明会等企业信息,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

B.改变“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

以往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有的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过剩,而有的行业却人才匮乏。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C.人社部预测未来八大热门专业:据国家人社部的有关统计预测,今后几年我国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八大类: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D.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E、练好内功是实现就业之本

a 、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b 、强烈的责任心 c 、规范的行为意识

d 、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e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f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g 、一定的社会经历

结论

就目前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依旧严峻,对社会和待就业大学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与日俱增,导致旧的矛盾还未解决,新的矛盾业已产生,如此循环往复,造就了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式。

从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大学生个人,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受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增加的就业岗位满足不了就业需求是一定的,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时代下的就业环境,决定了如今的待就业大学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要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择业眼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选择和环境。但是就调查结果来看,自始至终,待就业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从来都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甚至不少人都缺少这方面的意识!错误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取向源自于错误的就业价值观,良好的专业教育并没有给大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这样社会和家庭的职业选择倾向就成为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 不就业继续深造,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

再就是就业指导的问题,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对于未出校门的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无疑是航行的明灯,非常有用,就业指导工作的重新定位,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成为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也能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对于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相当的作用。 最后是就业市场和就业信息传递的完善,制度上存在很大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硬件设施的建设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速度,更能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效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有效的保障。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是需要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的,并不是只依靠某个团体或个人,需要的是整个利益群体的齐心协力,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力合作,以期能够有效便捷的解决现有的问题,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的准备,做到真正的有备无患,有效解决.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附录:

相关问卷

背景:(摘要)随着人市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 拓宽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份调查报告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现今大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对自己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做出的一些选择,以及对做出的这些选择的原因。

(前言)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眼下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美国、欧洲各国纷纷裁员,预计明年全世界有2000万个岗位流失。虽然我国的企业未出现裁员情况,但对610多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个好工作的难度无疑在增大。连日来,

记者分别参加了各种就业招聘会、见面会,深深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紧迫。在这种背景下,

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就业择业环境及高校毕业生认清自己、改变择业观念成了就业的关键。 问卷: 1.性别:

A、男

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

E 、优势难以发挥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____ 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

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

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

A 、出生本地

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 、其他____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

B、1000元—2000元

C、2000元—3000元D 、3000元—4000元

E 、4000元以上 8.你认为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D、不了解

9.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

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

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10.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

B、没有

11.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

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

D说不清楚 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

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

E专业出路

F其它

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B求职网站

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

E校园招聘会

F老师、亲戚朋友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 H其它____

15.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

K其它____

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

B国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

F政府机关

G自主创业

H其他____ 1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____ 18.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

F其他____ 19.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20.你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单选)

A一直关注就业信息

B只是偶尔关注

C在看到时会留意一下

D不关注

总结:

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自身工作经验缺乏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三、就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

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四、就业方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 不就业继续深造, 自主创业它们分别为38%,27%,25%,10%,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就业现状实践报告

六、就业态度

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七、毕业生对试用期工资要求

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12%选择1000元以下;20%选择1000元—2000元;选择2000元—3000元的占48%;22%选择3000元—4000元。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试用期的工资集中在2000到3000元的范围。

八、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7%;15%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8%;回报家乡有10%;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4%、6%。

九、就业信息的获取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50%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5%认为是人才招聘会;10%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3%、10%;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十、总结造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各方面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推荐第6篇: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2002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主席胡锦涛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温家宝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推荐第7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就业分析

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08级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已是大三的我们,就业问题不容回避。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西安市高校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300份问卷,回收了288份,其中合格277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62%和38%。文科生76人,理科生91人,工科生123人,其他音、体、美学生1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6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60%以下。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7.35%选择1000-1500元,50.46%选择1500-2500元;33.06%选择2500-4000元;选择4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500-3500之间。

二、就业倾向分析

1.西安市高校毕业生七成人想到国企工作,实际却有八成以上在非公单位工作,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从百分比上看,在国企就业的占17%,在外资企业就业的占11%,到内资非公企业就业的占72%。也就是说,就业到非公有制性质单位的比率占总人数的83%,非公有制性质单位就业成为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调查发现,从就业意愿上来讲,选择到国有企业就业的占到了近70%,30%的毕业生想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28%的毕业生希望到外企工作,想进民营企业的仅占到14%。

但实际上,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招聘岗位有限,80%以上的毕业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到非公有制性质的企业就业。

西安吸引西北及中南部地区生源 。 西安市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众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调查显示:除西安外,陕西省内渭南、咸阳、宝鸡的毕业生在西安就业的人数位列前三位;省外生源中,河南、山西、甘肃、河北、湖北等西北、中南部地区的毕业生位列前五位。

市人才服务中心认为,西安市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毕业生来西安就业,其中,西安对西北及中南部地区的生源毕业生更有吸引力,这与地域、地缘亲近关系以及西安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分不开,同时也与国家鼓励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就业政策有一定的关系。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因素分析

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3所示),认为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较突出的问题是: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说明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同样作为重要的资源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质量。此外,所学专业、学校性质、应聘技巧等也不同程度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 2.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专业知识

38.72%认为专业知识对工作影响最大,27.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 9.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3.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4.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5.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6.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专业求职网站

25.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7.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35.6%认为是专业求职网站;从辅导员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或其他渠道获得。

7.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

四、对策与建议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2.社会:加强政府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毕业生推介、专场招聘会、自主创业等等,都是政府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推出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是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依据。需要在政策落实力度上下工夫,切实将好的政策宣传出去,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促进各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政策知晓度,让就业政策落实到广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上。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五、总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西安地区的个别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

2012年3月24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院: 班 级: 调查人员:

推荐第8篇:创业就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在 体 味 就 业 中 成 长

----2013年寒假创业就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一 实践时间:

2013年1月5日—2月15日

二 实践活动:

从事兼职家教工作

三 实践目的:

第一、巩固自有知识;第

二、锻炼自己生活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第

三、丰富假期生活。

四 实践内容:

即将毕业了,我们也将面临更残酷的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也只能在假期抓紧体验。为此,趁着寒假,我找了份家教的工作,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女孩子。

整个家教持续了三十天,其中有收获也有挫折。可能这过程自己体会最大的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

无可厚非,大学生与在校老师相比,最大的优势即是可以上门教学。对于家长来说,大学生与其说是辅导老师不如说是孩子的临时陪伴。家长可能对于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在意,更上心的反而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

话虽如此,但是作为一名家教辅导者,一天家教结束,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一、在讲课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是重点的可以一

带而过,毕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没听,针对重点拿分的

项目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她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如

此,才是补课之功效有所发挥了。

二、在讲的过程中,我应该尽量耐心点,慢慢的给学生讲,毕竟

她才五年级,可能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对她并不是那样,切记不能烦

燥,不能讲了一遍她没听懂就凶学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这在我第

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有犯这种毛病,所以后来我改了很多,尽量让自

己耐心。

三、在习题大学置与讲解上,我要尽量备备课,一定要挑些有针

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题,但是很多都不是重点,那样

更多的依然是浪费时间。另外学生甚础比较弱,也先强化了基础才能

够去提高层次。

四、最后就是要和学生处好关系,要让她把我当朋友,而不是老

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

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忽然有种错觉,可能就是代沟吧。

这些90后的孩子生活在最富足的时代,他们张扬、自我。而这种特

点与其说是个性,我倒觉得是任性吧。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很聪明的,

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据她母亲说是因为上课不专心。经过那么多天

的相处,我却认为是懒惰。她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

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可是除了耐心别无他法。每当她走神时,我都会提醒她,耐着性子给

她讲下去。她做题时,喜欢用眼镜观察,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常

常处于梦游状态,从未做笔记。这正是她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

知道: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她,

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成绩提高。其实受挫最大的是她的不懂装懂。明明

讲过的内容,过了两天,检验复习的时候,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

让她去做。结果,她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

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她的原因?不管

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根本没听懂。答案在于她的懒

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弃,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她懒得

钻研。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才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难处,也

越来越理解当年中小学时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想真是悔不当初

啊。

其实做什么都是一样的,我虽然学的不是师范专业,但是有很多

和从事师范业者类似的特点,比如前期认真准备,其中严禁仔细,事

后总结经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我不敢以师傅自居,但真

的希望能帮助这个小女孩做些什么。虽然我不是师范类专业,但这些

经历也将是我在踏入社会后需永远铭记的,patience,tolerance,care,

responsibility,friendline。耐心,宽容,关心,责任,友善。我想,

这应该是我今年盛夏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

2013-2-20

陈莹

班级:暑期实践报告姓名:李卓学号: 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班

推荐第9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

今朝毕业何处去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大学的一再扩招。文凭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不明显。每年,全国都有无数的大学生处于业就将失业‛的尴尬境地。‚今朝毕业何处去‛就成了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利用本次暑假的机会,对家乡的人才市场,招聘会以及个别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我了解到: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毕业生栾杰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今年以来,他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招聘会,投了多少简历。‚只要看到或者听说哪个地方有招聘会,立马就过去,投上一大堆简历;然后继续‘赶’招聘会,投简历。‛撒网式的求职方式让栾杰付出了很高的求职成本,但到目前他仍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南京一所民办高校毕业的沈小进,在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觉得找工作太难了,想自己创业。但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做什么项目?启动资金从何而来?如何获得创业经验?毕业生刘薇是特困职工子女,目前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说,家里供她上大学已不容易,找不到工作,家里负担更重了。现在她不知道怎么办?

据了解,今年泰州生源毕业生有24000多人,到7月份,就业率为76%。仍有近6000名应届大学生未落实就业单位。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到了8月,能自己找工作的基本上都上班了,剩下的都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

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韩金虎表示,一季度我市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求人倍率明显下降。求职人员比上季度增加28.11%,求人倍率0.86,同比下降0.23,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二是用工需求锐减。今年以来,泰州市企业尚未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阴霾,减员和待岗现象依然存在。企业需求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336个,跌幅20.92%。‚不过,数据显示,1月市场求人倍率0.65,2月0.73,3月0.89,就业形势总体呈现逐月上升趋势。‛韩金虎说,这主要得益于我市一系列‚保增长、保就业‛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企业负担大幅减轻,岗位需求逐渐增加,一些订单减少的企业也采取灵活上班时间或待岗培训等方式,尽可能不裁员。企业用工需求较上季度增加15435个,增幅53.02%。

通过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加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导致人才挤压,无业可就。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常出现:有人才,但用不着的尴尬局面。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

大的负面影响。直接造成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前就找出路。找不到的干脆就不找的奇怪现象。

有关部门对于这一现象十分重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改善。例如:

8月1日至31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泰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通过扩大市场、提升技能、促进就业、特困帮扶、优化服务等方式,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据了解,服务月期间,泰州相关部门将举办一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在线访谈,一场就业政策咨询会,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就业见习双选活动和大学生创业扶持活动,具体分为政策服务、招聘服务、见习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就业指导6个方面。

政策服务方面,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在线访谈;在市人才市场举办就业政策咨询会。招聘服务方面,将举办两场毕业生就业公益性大型招聘活动。此外,还将举办8场毕业生就业公益性专场招聘活动,在泰州毕业生网、泰州公共就业服务网举办高校毕业生夏季网上招聘月活动。见习培训方面,除了举办两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外,还将在泰州毕业生网、泰州公共就业服务网举办高校

毕业生就业见习网络双选周活动。服务月期间,还将举办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应用技能培训活动,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参加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提升就业技能。创业扶持方面,将组建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场地用于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辅导等 ‚一条龙‛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推介活动。选择一批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宣传推介,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优化政府扶持政策,完善公共服务措施,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想创业、创好业。就业援助方面,将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对毕业后未实现首次就业的泰州籍毕业生统一进行登记,全面掌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同时,加强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信息的收集,开展未就业毕业生配送服务。如,走访慰问特困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将享受助学贷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一年以上且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今年服务期满的 ‚三支一扶‛大学生,泰州籍200

8、2009届未就业的城镇特困职工家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及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对重点服务对象逐一组织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就业确有困难的特困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由各市 (区)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实施就业援助,对重点服务对象制订个

性化援助方案,通过技能培训、市场推介、结对帮扶、基地安臵等方式,确保年内安臵就业率100%。就业指导方面,市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将在办公场所开设就业指导工作室,由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求职指导、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开展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服务,开发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信息系统,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职业素质测评。

尽管如此,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个人认为:要想在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多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打牢基本功,增强专业水平。同时,应努力提高自身能,增强自身竞争价值。此外,还应努力视野,增强自身创业意识和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以上就是我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

实践人:魏文静2009-09-04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校毕业生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一时成了大众的香饽饽,有时会出现多个就业岗位争抢一个大学生的现象。近些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大学增多等诸多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过多的大学生成了剩余资源,所以就业问题便愈发明显了。XX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06万人,XX年增加了20%,高校毕业毕业人数达413万人。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突破600万人将达到610万人。通过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们可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增加幅度也明显提高。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毕业生人数得以增加,毕业生的质量是否也能得以保障。我们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及单位选择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机会也增多了,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就提高了择人标准。当两个人都符合一家企业的标准且这家企业只需一人,那好,谁通过英语六级就用谁,谁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就用谁,谁通过英语口译中级就用谁。那些都通过的人的能力不见得比没通过的人强多少。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企业单位凭证择才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现象了。这是企业择才的方式之一。也许,大学生的质量依旧,不过企业的标准已非昔日了。从大学的角度来讲,现代高等教育有时出现一种现象,平常不认真刻苦的学生到最后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课程,最后考取了不错的成绩,可最后还是忘记了这些知识。好多大学的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所以大学生得质量也值得推敲。这便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XX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第11篇: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校毕业生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一时成了大众的香饽饽,有时会出现多个就业岗位争抢一个大学生的现象。近些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大学增多等诸多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过多的大学生成了剩余资源,所以就业问题便愈发明显了。XX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06万人,XX年增加了20%,高校毕业毕业人数达413万人。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突破600万人将达到610万人。通过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们可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增加幅度也明显提高。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毕业生人数得以增加,毕业生的质量是否也能得以保障。我们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及单位选择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机会也增多了,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就提高了择人标准。当两个人都符合一家企业的标准且这家企业只需一人,那好,谁通过英语六级就用谁,谁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就用谁,谁通过英语口译中级就用谁。那些都通过的人的能力不见得比没通过的人强多少。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企业单位凭证择才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现象了。这是企业择才的方式之一。也许,大学生的质量依旧,不过企业的标准已非昔日了。从大学的角度来讲,现代高等教育有时出现一种现象,平常不认真刻苦的学生到最后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课程,最后考取了不错的成绩,可最后还是忘记了这些知识。好多大学的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所以大学生得质量也值得推敲。这便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XX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 市场的需求。我国的gdp当中,第一,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少。同时,我国又以出口商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小商品为主,而这些产业并不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国外恰好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正是这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对大学生这种搞素质人才,才会大量要求。所以国外的大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要求。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产业,管理业都好似第三产业的范围,而这些产业正式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大的产业。XX年的就业报告分析中调查社会对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大专生占

49、16%,本科生占6

5、52%。研究生占6

6、66%。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业所热衷。在专业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别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机械、外域、土建、医药、法学、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第三产业仍是前列。

XX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xx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第12篇:大学生就业调查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

1.你自己认为你最擅长什么。

2.对于自己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有什么看法。

3.你儿时的梦想与你所学的专业是否有直接关系。

4.你对自己是什么样的定位,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心

态。

5.希望找到什么性质的工作。

6.大学毕业以后是希望回家乡发展,还是在当下城市

发展。

7.你的工作与专业没有直接关系,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情。

8.在你不如社会前你会怎样规划你前程

第13篇:大学生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对环境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党中央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我也对安阳市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时间:2011年1月23日

地点:安阳市各主干道

参加人员:本人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安阳市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机制上。

e.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

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阳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五.个人心得

我觉得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群众的呼声了。

我的实践活动在安阳市里进行,虽然在有些人的眼里安阳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好了,但在我这个自己人眼里我得安阳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比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调查者的话令我很是动容。

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对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随之而来 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与加-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在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力锥之地。但他也表示,**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很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要想永远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须保护环境,不要在破坏了。说的最后老人的语气都有点沙哑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啊,令我也为之动容。

调查中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被调查的人都是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毫无保留,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把安阳建设成美丽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安阳的未来有希望了,人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安阳的,这是每一个安阳人的梦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如何进行人际交流,如何将自己定位到社会中,我对环保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环保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浅。

第14篇:大学生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党中央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这股改革之风的吹动下,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各级学生作动员和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地实践活动,参加环境保护的行动。我院更加身先士卒,各班级也举行了各种实践活动,虽然我未参加,但我也对**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时间:XX年1月23日

地点:**市各主干道

参加人员:本人及一同学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机制上。

e.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五.个人心得

本人这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第一次吗,虽然这样,但是我觉得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群众的呼声了。

我的实践活动在**市里进行,虽然在有些人的眼里**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好了,但在我这个自己人眼里我得**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比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调查者的话令我很是动容。

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对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随之而来 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与加-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在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力锥之地。但他也表示,**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很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要想永远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须保护环境,不要在破坏了。说的最后老人的语气都

有点沙哑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啊,令我也为之动容。

调查中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被调查的人都是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毫无保留,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把**建设成美丽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的未来有希望了,人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的,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如何进行人际交流,如何将自己定位到社会中,我对环保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环保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浅。

第15篇:大学生暑期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走访留守儿童——关于农民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的调查

摘要: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作为子女的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6岁以下(包括16岁)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父母亲其中一方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正文: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频频引起社会各界侧目,让人们觉得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据资料显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由于家住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本着学校要求的“就近原则”,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为我此次社会实践的对象。经过几天时间的构思、收集整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带着一份好奇和几许期待踏上了漫长的家访之路,在有关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们的热情帮助和极力配合下,我走访了我村共28个组(据村委介绍我村除去统征人口目前总共28个组)的社员,对符合条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儿童(因为有几位家长已带着孩子外出,家中空无一人)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调查问卷(附后),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和一些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调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亲外出务工、4位孩子的母亲外出务工、39位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其中包括父母离异者)。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婴幼儿期或者还属学龄前儿童时都已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跟随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虽然有部分幸运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亲自照顾,但是由于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双重的爱,心中难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长在外打工所持续的时间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最长的已有长达16年之久。家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部分家长由于心系赚钱,已持续有好几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儿女。让原本就渴望他们关爱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化希望与盼望为失望,一次次的由兴奋与激动变为深感无助,一次次的觉得他们的父母已然不再爱他们、已然将他们深深遗忘。让那幼小的心灵倍受打击,留下无言的伤痛,并且伤痛在无形中扩散,扩散得肆无忌惮!再看到同龄伙伴可以无忧无虑地同时拥有父母亲双重的关爱,可以时刻承欢父母膝下,那早就伤痕累累的小小心灵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为粗暴蛮横、脏话连篇、易于发怒、脾气多而暴躁、易冲动、怒则打人摔东西;有的孩子故意与家长逆反或者经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胆小,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关爱,喜欢借故向别人撒娇,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就离开父母或不得不与其中一方分离,误以为是他们不爱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对家长撒谎,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质和金钱、铺张浪费,或者贪玩厌学、学习成绩一度较差以此来报复那离他们而去的父母……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向父母控诉着自己孤独无助和对父母双重呵护的渴望!

也许你会认为他们的表现很令人心寒,辜负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换个角度试想:他们有这些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双重的爱,是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是命运对他们不公,导致他们沦为受人“歧视”的农村留守儿童,导致他们从小就远离父母的教育和怜爱。

据此次家访了解,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留守在农村家里的不是年老体弱的老者,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管理教育孩子责任妇孺。不少老人溺爱孩子,亲友疏于管理,妇孺不懂言传身教,身心正值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却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上述那些表现也是必然的,他们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正是缺乏关爱、自尊受损的最有力的表现,他们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气是老人一味溺爱的最好见证。这一切不都是因为缺少了适当的教育以及监护人对孩子适时管理所造成的吗?

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显示了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更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

由于我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心情我相当理解。记得当时迫于生计,在我五岁那年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把我留给年迈的爷爷照顾。爸爸妈妈在家时,我写作业遇到了难题,可以问他们,然而他们离开后,作业上遇到问题问爷爷,他根本不懂,我只好空着,等到第二天到校问老师,虽然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虽然老师很关心我,但是在生活上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衣服经常是分不出颜色———脏兮兮的,不是我太调皮不爱干净,而是爷爷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我的生活,而自己又太小,没有能力自己洗;感情上,也是无所依靠,时常因为别人的几句嘲笑而在夜里暗自抽泣。那时的我多么希望父母能在身边啊,就算没有肉吃、没有新衣,我也很满足很快乐……如今走访过这么多孩子,经过和他们聊天发觉他们此时的心情和我当初的相差无几,而他们的父母为了“钱途”毅然选择背井离乡、毅然选择将他们“抛弃”在家乡,给予他们的就只有每月按时寄回的零用钱和偶尔的一次回家探视。试问如果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如此,那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希望吗?我国的明天将如何呢?社会的稳定、公正、和谐还真的指日可待么?

面对“祖国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访他们的监护人,带给他们适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走访他们就读的学校,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带给他们一些书本、文具等物品,也带给他们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同时也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我们的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社会责任感,对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的成长多一份关心,努力保护好中国的“脉搏”以促进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走访了这些留守儿童及其“代理家长”,感觉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让自己的子代成为留守儿童,同时也为回报社会对我们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村的相关领导人的支持与指导,感谢全村广大社员的热情帮助与积极配合,祝愿您们生活愉悦、合家欢乐!

http://blog.sina.com.cn/

第16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

大 学 生 就 业 实 践

班级: 实践人: 学号:

暑期社会实践

--**人才交流中心

不知不觉间,大学生活快进入第三年,高考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毕业却已经悄悄逼近,我们已不得不开始思考,未来的我们将要何去何从。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十余载,我们生活在校园中,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跟着教育的模式走到今天,再有两年,我们将走入社会,到那个时候,不会再有人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耳边唠叨,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因此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会变的迷茫,不知自己该做什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不了解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以优异的成绩走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而是在以优异成绩走出校园后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真正成为能为祖国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力量的一份子,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型人才。

通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实践——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两年后即将走出校园的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也许他们没有耀眼的学历,非但他们却拥有过人的能力,这是我了解到,学历并不能决定一切,走入社会的我们,大多数也许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决定我们的将来的不是速度——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是我们的加速度——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大学正是为了将我们培养成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全面人才。进入大学的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四年里,我们要逐渐走入社会,了解自己的专业走向,了解将来的就业渠道,从大一开始就为了将来的道路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所谓“求职,从大一开始”。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教育我们要热爱学习,不断吸收知识,拥有过人的理论基础;“行万里路”则是告诉我们,要把理论的知识付诸实践,增广见闻,不能闭门造车。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这暑假社会实践就是一次“行万里路”的机会。走入招聘会,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招聘会的流程,用人单位的要求,可以为自己将来真正需要在这里寻找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有了解才有进步,了解对方的要求,才能按照需要改进学习方向,完善自己,为将来的就业而增加筹码。

只有真正走入竞争的舞台,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更加要求我们掌握足够的信息基础,了解专业走向,了解竞争机制,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相应的能力,随时根据就业要求调整学习计划,才能在将来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结束后,老师要求按成绩分座位,一个星期后老师要求大家把对此次分座位的感受写成作文交上去。记得当时我写的是,这样的分座位也许并不公平,有些同学也许只是这一次没考好便没能做到靠前的位置。老师的评语是: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可以明白,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要能够时刻准备迎接挑战,随时随地,也许机会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面前。

这次招聘会,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根据此次参加的招聘会,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有的放矢

参加招聘会前,要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分析自己,了解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有哪些特长,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位。根据自身特点,制作简单大方的简历,根据招聘单位需要,在简历中突出自身相应特点,从而引起公司的对你的兴趣。其次,准备不超过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要求语言连贯得体,简单明了的介绍自己的特长,便于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增加应聘的成功率。

(二)学会推销自己

了解招聘会场开放时间,提早到达,充分收集资料,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再对自己准备的相关材料进行合理的修改。看准时机,勇敢的推销自己,不要因为一家企业的拒绝就灰心丧气,对于自己看好的企业要学会锲而不舍,要知道,机会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

(三)细节决定成败

招聘会上,企业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往往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就可能成为对方决定是否接纳你的关键。在应聘时要注重细节,例如,递简历的时候要双手以突显诚意,切忌家长陪同等等。

三、关于建议

将来毕业的我们是社会新生儿,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新奇的,社会固然需要新生的血液,但我们也需要听听前辈们的意见。下面是关于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a) 要明确自身条件,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能自卑。实现打印出个人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表达清楚。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明,是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b) 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充满自信,要相信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一定能胜任要从事的工作。

c) 进入人才市场不宜太晚。及时进入,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收集信息,了解情况,掌握到会单位的情况。

d) 不必过早交谈。进入人才市场后,最好是先尽快的浏览一遍,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确定几个重点再去交谈。

e) 不要带过多的证件原。因为参会人多,用人单位没时间当时验证,而主要是初次面试和看简历。 f) 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从上面查找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公司,然后直接去其所在场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g) 善咨询、问明白。应仔细询问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形,包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所有制属性、法人、招聘的内容和目的、用工形式、工作时间、月薪支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h) 听听议论、听听反响。在求职的时候,注意听招聘者向其他职者的介绍是否与你了解的情况一致,听听其他职者的议论,在听取下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i) j) 多小心、防受骗。

不要让家长陪同。否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缺乏独立性”的不良印象。

k) 注重举止形象。毕业生要掌握必要的礼仪和谈话技巧,并要适当的“包装”自己。

l) 留下必需的资料。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当场签约,还要继续面试或考核,就要留下自荐书、简历等材料。

m) n)

会后两三天内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不能被动等待。 签约要谨慎。

第17篇:毛概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就业情况)

《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

姓名 : 张锋

学号:13021440422 班级:2013级4班 指导老师:张宝香

2015年5月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13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18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暑假的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活动,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这次的实践,让我更加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高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消除大学生的迷茫。我们在社会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这次暑假我选择了邻居家的瑞益电脑店帮忙销售东西,做了一个小小的销售员。销售是一种很好的接触社会群体的工作,很值得体验,加深人与人的沟通,提高沟通的技巧。在销售期间,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刁难,从中得到了好多经验,总结了一些算是自己的小门道。

一、我要深刻了解我销售商品的性能,价值比,把这些我知道的告诉消费者,让他们根据我的介绍选择适合他们商品。只有我了解的透彻,才能把商品推销卖出去。

二、自己要有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将我所知的告诉顾客,介绍的时候要有条理同时应让他人感觉你的亲和力,用自己的魅力吸引顾客,这种销售活动很方便锻炼我的口才。而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自乱手脚、语无伦次。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顾客的提问,可能还有刁难时,要有足够的准备,不要心慌,不要发火,要一直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注意自己的措辞。

四、要坚持不懈,要坚持锻炼下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顾客是上帝,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商店还是挺好卖的,毕竟有了很长时间的销售,我后来拿了点货在路边卖了一次,结果没卖出一个,大太阳的晒得满头大汗。想起来那些天天为谋生计的人在路边摆摊卖东西也挺不容易的,要有很强的耐力。

短暂的暑假促销工作很快就结束了,这次的工作让我有劳累有快乐。经过一个暑假十几天的锻炼,我有了一点点的提高,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但是社会强大的竞争压力让我感觉我还要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这个社会。

第19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实践报告

[摘要]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而如今大学生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

[关键字] 大学生 心理 就业 择业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

1 实现自身价值意愿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同时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

期望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是有实现可能性的意向。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

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综合素质在择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业生都充分认识到。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无法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二 大学生择业心态与现实的矛盾

据某网站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较为薄弱。而社会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三 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简要分析

自身产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这些矛盾我们以前从未碰到过,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择业心理期望高和心理素质不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独生子女存在的弱点,传统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和“求稳”思想,都是大学生产生以上不同择业心态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量的增多, 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就业指导的缺乏等.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面对如此多的就业心理压力,我们应该端正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本质。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毕业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

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四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娱乐都较有规律,但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几年大学生活行将结束,在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前。就业心理准备,首先就是要转变角色。所谓转变角色,就是要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其次是认识自我,对于职业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性格与智能也与择业密切有关,不同性格与智能差异往往是在某一职业中能否适应及有所成就的因素。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职业的选择,也往往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五 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大学生因初入职场,难免心理上会有压力,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 这可能直接导致失去得到工作的机会.所以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要做到善于竞争,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做到在面试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挫折是一种鞭策。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3.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六 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这种心理产生有多种原因:

1求稳心理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不会有“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风险,这些思想导致了女大学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偏爱心理。

2自负与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3自我定位错误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

4社会原因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对于这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而女大学生也应该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20篇: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大学生,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20份以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择业中,大学生的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有着希望成功和报效社会的强烈倾向。他们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不过现实却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2.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

3.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可是,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到边远山区、到基层去。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

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且培养不够。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综合素质)竞争。大学生对全面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矛盾冲突原因

1.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再次,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期。当前,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校的配套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保证他们择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高校甚至全社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高校无法在短时间内

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这种状况是毕业生产生不同择业心态的直接原因。

三、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积极方面是主流。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1.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