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1 15:04:16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8月,中国xx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皮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调研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体会山区孩子们的苦与乐。

从江县地处山区,郁郁葱葱的群山给这片天空不仅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带来了艰难的交通和随之而来的贫穷。为了孩子的未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子里的大多数中、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

尽管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没有切身了解过这个群体的人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支教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当地的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山区孩子的朴实和真诚,还有处于\"放养\"状态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打耳钉,刺青,随意骂人,抽烟喝酒,不服管教......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有处于叛逆期才会出现的行为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地体现出来了。难道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天性如此吗?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成功画出一副图画或学会一首歌曲时那种纯真的笑容,又觉得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支教队员们深入探讨,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些结论。

当地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管教,从小就没有学习和教育的概念,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在小学或者是初一初二就辍学。同时,由于缺少父母引导,一些小孩子缺少梦想,从小就只知道长大后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此外,当地一些辍学少年又影响了更多小孩子,当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恶习袭来时,他们又会无可避免得沉溺其中。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们也观察到了孩子们纯真的一面。当支教队员们以足够的耐心来容忍孩子们的恶作剧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时,孩子们也会对支教队员们放开自己的心灵。\"胳膊上的东西怎么弄得?\"一个支教队员指着孩子的刺青问道。\"一个大哥哥给我弄的\"。\"为什么要弄这个呢?\"\"当时觉得很酷,现在后悔了,不过怎么也弄不下来了\"......交谈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故作成熟的外表下那颗依然稚嫩的心,他们渴望被关注,因而会故意打架来让支教队员们去和他们呆在一起,他们也会努力完成支教队员们布置的任务来争取棒棒糖等小小的奖励。他们和外面孩子一样,依然需要大人们的指导和关怀。

希望社会给予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怀,不仅仅是从江县,而是所有被置之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社会的物资,更需要的是来自人心正面的力量,我们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远离孤独,远离恶习,健康成长!

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紧张的期末考结束后,xx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辅导员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开封市兰考县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针对现在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帮助留守儿童加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此外,我们还针对基层群众对廉政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行了一些调查。

能够参加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感到很荣幸,虽然要比其他人延迟回家,也不能和小伙伴提前约,但是此次活动确实让我受益良多。比如说,亲自参与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我直接了解留守儿童以及其他群众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而且能够通过数据对这种现状有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将理论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

六天时间很快过去,但我却记忆犹新。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还记得第一天出发前我们的创意合影,在炙热夏日下,那一群充满活力的 蓝精灵 。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前往开封市兰考县进行社会实践,上午我们进行了关于廉政的问卷调查,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当然非常兴奋,也很有热情,但是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难免被人拒绝,有好几次已经踏入店门口,又被店主的冷漠逼退,感觉挺尴尬的。渐进中午,天气也越来越热,心里的热情都被炎热和疲惫所浇灭。下午我们到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学习,听了一个焦裕禄精神的报告,走进大厅,席主席题的红色大字赫然醒目,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这种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需,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传承和弘扬。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做了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接受法律咨询和表演模拟法庭。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中家庭贫困者占多数,他们的父母为了使其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而外出打工, 留下年幼的孩子们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生活。我们所接触的留守儿童性格大都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成长阶段缺少父母对其思想的及时引导和教育,且与父母关系淡化,因而在父母面前变得更加叛逆,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无论是每天在外发放问卷接受法律咨询被烈阳晒伤,汗水浸湿全身的衣服,还是每天早晨就开始的路途奔波,每天的走访,吃饭,总结,休息,成为了我们的主线。在实践当中我们是xx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我们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有损学校的形象,损坏了学校的名誉;在与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他们的朋友但更是有素质、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对于他们不理解、不明白的方面要耐心讲解,有理有据,让他们信服;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为他们答疑解惑。纵然我们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源很深,但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少问心无愧,哪怕只是让他们感到一点点的温暖与关爱,但只要有个开始我就相信未来会是美好的。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次社会实践历时六天,也能算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如做事不经过缜密思虑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有时候不能固执的做 独行侠 ,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团队协作;也学到了周围同伴的优点:自信开朗,敢于与他人交流,不怯场;会为周围人考虑,热心体贴,不会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沉着冷静,不人云亦云;尤其是在模拟法庭上,这些参加表演的同伴们头顶烈日,没有阴凉的树阴、也没有遮阳伞,大家却毫无怨言,只为不辜负这么多天的排练,不辜负这么多同伴的配合,力求为群众呈现一个相对完美的庭审现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增加了对自己的认识,还意识到人外有人,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些足以使我获益终身。

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大家及时分析数据,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体会。在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都有很大收获,在实践服务过程中大家学习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寻求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的丰富与提高,在工作中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合作意识在队员们的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人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每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社会责任。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将真正得到体现,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辜负他人的期望,让自己的人生无憾。通过这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我学到了许多,也感悟到了许多。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当我们走进群众的法律生活,才真切的感受到不懂法律、用不起法律的悲哀,为在将来真正努力把法治深深植入人心注入无穷动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勇担责任,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增添一份力量。

希望未来某一天法律教育能走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法律能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即使对于最底层的人来说,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天书 ,而是每个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触手可及也最有力的武器。

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一】

七月的开封高温渐有愈演愈烈之势,偶尔一丝的风也是毫不客气的干燥,十二号的早晨,我们与朝霞齐上,踏上这未知而美妙的 征程 。对于兰考这座城市,我并非全然陌生,参加党课培训之时曾经与它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但这次,虽然今天只是去简单的考察实地,可是携着另一个愿望,怀揣迥然不同的心境再次与它相遇,仍旧令我悸动不已。七月十三日,再一次的行程颠簸,我们正式开始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遣发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此举旨在究明除了我们之外,其他的小朋友们,父母们,其他长辈们以及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广大群众们对于留守儿童的认知和关心程度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多少人了解他们,有多少人关注他们,有多少人愿意聆听他们,又有多少人想要帮助他们。在汽车站门口,我们建立起第一个站点,做宣传手册和活动的定点咨询。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们决定留下两名志愿者守岗做定点咨询,其余的队员们都深入到兰考市中心的大街小巷。我们顶着烈日沿柏油路的边缘行走,手拿纸笔,面带微笑,做好了迎接各种回应的准备。无论是笑脸,冷漠抑或是拒绝,我都会以最大的真诚尊重每一个路人的选择,人事经历渐多,便懂得不强求,我想这也正是一次对自己进行磨练的机会。 街头匆忙行走的人群,因为我们的出现而短暂驻足。我用最真诚的态度向每一个我所面对的人认真地讲解着我们的活动和我们的期望,递过问答卷的那一刻我接收到了许多理解与善意的目光,感受到了人们深藏在心底却从不曾遗忘的纯朴与善良,原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本善,每一个人在关心自我生活之余,对于其他同伴也有着臻贵的恻隐之心。当他们了解到原来在自己的认知与接触之外,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关心与爱护,他们的心自然而然地柔软起来,大家愿意集结力量去温暖更多人。许多人询问我们来自哪个学校,为什么要做这种活动,在了解缘由之后对我们表示了由衷的肯定和祝福,说实话心里除了温暖更多的是感动,这个活动没白做!穿梭在这个久负盛名,以人民公仆焦裕禄为城市形象的小城里,寻找着著名前辈遗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日光中在清风中我似乎感受到那些遥远的美好品德跨越时间的洪流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三天,真正的活动就要拉开帷幕。早上我们一行人集结在会议室,仔细地统计了前一天调查问卷的答卷数据,对每一个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答案都做了尽可能准确的分析。我们发现,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同时许多人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急迫性,很多善良单纯的孩子由于长期感受不到应有的照顾与重视,从而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人群产生了遥远的距离,由此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更有甚者转念妄图报复社会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怒与不满。我们决定在下午的近距离接触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在这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其他同胞的真心爱护。

下午我们抵达了兰考乡郊的一所小学,这个小学里有许多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随家中的爷爷奶奶或者较大的兄长一同生活。两名队员首先在主席台上分别做了两场演讲,一个阐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以及活动的期望成果,另一个讲述了作为法律人我们能够给予这些孩子以及他的家人怎样的帮助,当普通人面临儿童的抚养教育或其他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孩子们对这些新鲜的议题显得很是好奇,听得认真异常,他们的眼神里透漏出对我们的琢磨和打量,似乎是在判断我们到底 是敌是友 。2016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当我们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试图邀请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孩子怯懦与躲避的神态,对于陌生人他们的警戒心远远要高于普通的孩子。我的心里一阵酸楚,可能是好久没有其他人这样走入他们的生活,以致他们惧怕正常的社会交往。我和队员们商议后一致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心急行事,我们要先和他们交流,慢慢地走近他(师范生社会实践报告)们,然后再成为他们值得信任的好朋友。这样的方法果然奏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磨合,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对我们放下了戒心,更有活泼好动的已经主动向我们发出了做游戏的邀请,我们顺势而行马上开始了游戏环节。和这些孩子一起跑着跳着,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似乎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记忆里选捡那些美好的片段。游戏过后,大家开心地合了影,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虽然接触短暂有限,但一同拥有的珍贵经历已经永远地存在于我们和孩子的脑海中,永生难以忘怀。我们是哥哥姐姐,他们是弟弟妹妹,大家已然把彼此视作亲人,在心中把这种美妙的情感联结当作天赐的礼物。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融化在夕阳的余晖之中,这一天是最疲劳的,却又是最问心无愧的,我甚至觉得我所收获的远远多于自己付出的。我感谢这次的经历,庆幸自己和同伴的坚持初心,用真诚的心发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又用虔诚的爱去浇灌他们稚嫩的心灵,反过来他们又以自己最质朴的情感治愈了久在樊笼的我们。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范文二】

从第一次观看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第一次留心留守儿童这个话题起,这群和我们相似却又特殊于我们的孩子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渴望怎样的情感?我的心里对于有朝一日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感受他们,帮助他们怀着很大的憧憬和期待。我希冀一个契机,一个能真正地从心底连接起我们和他们的机会。未承想,竟然在进入大学之后如梦般的获得了曾经惦念了好久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意见下,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几番商议决策之后,我们拿出了 暑期走近留守儿童 的活动方案,由于地域的因素,我们将目的地定在了开封周围的兰考市。此时不光是我,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心情都十分激动,渴望早日启程的心情里也夹杂着对自己接下来行动是否妥善的担忧。作为新时代的法科生,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行动能够唤起社会中更大的共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细心缜密地策划布置每一个环节,查阅资料,准备具体的活动,心中的愿景是我们的到来能为他们的生活稍稍添上一抹色彩,成为他们童年中一道特别的彩虹。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推荐第2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名: 班 级: 学 号: 专 业: 院

系:

2014年12月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降了。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现状

原因

建议 实践主题:走进农村,关注留守儿童 实践时间:2014年12月25日—12月31日 时间地点:重庆市潼南

前言:我们以“走进农村,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在校老师进行调查。通过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以及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

然后,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

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1]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社会现状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根据常青对江西玉山县242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作业测验三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2]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3]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原因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是知之甚少的。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的人数只占少部分。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够。最后,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提了一些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建议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4]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4]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致谢

本实践报告在黎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黎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坚持每节课必到,作业认真完成,课下自习体会复习,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下,我受益匪浅。在此向黎野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推荐第3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摘要:论文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综合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论文最后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 家庭教育

中国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自贡市蔡家堰村为研究对象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核心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是这一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本论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研究其现状、成因及对其应采取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社会有关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一)留守儿童概念

现在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在称呼和年龄上有差别。对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叫“留守孩子”、“留守子女”,但我认为“留守儿童

要相对贴切一些。在年龄上来看大多认为把他们界定在0-18周岁,因为本文是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所以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年龄在6-18周岁之间。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如下:

1、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 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2、非留守儿童:指与父母双方一起在农村居住生活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概况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①]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有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流动儿童”643万人;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约占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4%。[②]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

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近期,中央领导指示:\"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

的各种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全国妇联正在推进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健全。我们要全力支持,使其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为我们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

对蔡家堰村村干部的访谈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是劳动力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薄弱的景况。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

2、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使得原本就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此外,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政策措施虽然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受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但绝大部分打工父母无法将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带入城市上学,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些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3、思想原因: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读书照样能挣钱,这种观念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的思想因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校状况较好,但初中阶段问题较明显,表现为在校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的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后意识到文化的重要,对子女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钱。因此,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收益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此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农村沿袭多年的靠读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被打破,许多农村家长不是把送子女读书当作提高其文化素质的机会,而是把其当

作是直接改变命运的赌注。此外,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读书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即使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

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同时,本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说明留守儿童对母亲更依恋,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总之,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

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明确农村未成年人家长在监护和教育子女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子女的意识,规范他们的养育监护行为;同时,让委托监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2007年6月1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现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了防止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父母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依法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2007年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另外,城市用工单位可以在务工场所安装电话,设立临时通信地址,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创造便利条件,使务工人员能更多地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和联系。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

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已有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分析整理,使其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首先,政府要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

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六)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

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双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当前也具有了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七)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建立,鼓励社会多种力量的参与。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目前,在我国这个系统尚未确立,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组织的作用,在农村综合扶贫的措施上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成立一些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减轻留守儿童的家庭负。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

推荐第4篇:某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XX年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8月,中国xx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皮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调研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体会山区孩子们的苦与乐。

从江县地处山区,郁郁葱葱的群山给这片天空不仅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带来了艰难的交通和随之而来的贫穷。为了孩子的未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子里的大多数中、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

尽管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没有切身了解过这个群体的人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支教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当地的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山区孩子的朴实和真诚,还有处于“放养”状态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打耳钉,刺青,随意骂人,抽烟喝酒,不服管教……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有处于叛逆期才会出现的行为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地体现出来了。难道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天性如此吗?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成功画出一副图画或学会一首歌曲时那种纯真的笑容,又觉得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支教队员们深入探讨,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些结论。

当地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管教,从小就没有学习和教育的概念,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在小学或者是初一初二就辍学。同时,由于缺少父母引导,一些小孩子缺少梦想,从小就只知道长大后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此外,当地一些辍学少年又影响了更多小孩子,当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恶习袭来时,他们又会无可避免得沉溺其中。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们也观察到了孩子们纯真的一面。当支教队员们以足够的耐心来容忍孩子们的恶作剧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时,孩子们也会对支教队员们放开自己的心灵。“胳膊上的东西怎么弄得?”一个支教队员指着孩子的刺青问道。“一个大哥哥给我弄的”。“为什么要弄这个呢?”“当时觉得很酷,现在后悔了,不过怎么也弄不下来了”……交谈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故作成熟的外表下那颗依然稚嫩的心,他们渴望被关注,因而会故意打架来让支教队员们去和他们呆在一起,他们也会努力完成支教队员们布置的任务来争取棒棒糖等小小的奖励。他们和外面孩子一样,依然需要大人们的指导和关怀。

希望社会给予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怀,不仅仅是从江县,而是所有被置之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社会的物资,更需要的是来自人心正面的力量,我们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远离孤独,远离恶习,健康成长!

推荐第5篇: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调查目标: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日至30日 调查地点:邓李乡部分村庄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及亲人。 调查形式:面对面交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引言: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成为一个普遍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主要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得知,在所有的留守儿童76%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祖父母或与其亲戚居住在一起,另有24%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居住在一起。在所有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极大矛盾,有19.4%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并仅有22%的留守儿童在与人闹矛盾时选择向父母诉苦。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7.9%;学习良好,占33.9%;学习成绩一般,占44.1%;学习成绩较差占6.4%。其中,有70.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3%。

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综合考虑,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一下二个方面:

1、生活状况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间的亲情缺乏,心态逐渐失衡;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 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2、学习状况方面:学生习惯不良,成绩不佳。教育单调,安全难保障。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三、关于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四、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深的了解到留守子女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这个问题也为全社会所关注。这次实践的范围不大,但反映了农村的留守子女现状及他们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大多数家庭对我的实践表示支持,他们也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但由于时间短暂,这次实践不能反映所有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但这次实践不仅是我个人对家乡留守子女的关注,更是我校一直关注基层,关心社会理念的体现。实践出真知,这次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关注留守子女,关注社会,关注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员十七队---庞文彬

2015-8-5

推荐第6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儿童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三、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认识

表1对什么是留守儿童的含义认识

表2 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发挥的作用

表3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

(二)家庭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三)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zjbgsxbg/65132.htm

留守儿童的现状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68%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政府努力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这些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种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那些接受寄养的人,担心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少数祖父母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学习完全靠自觉,生活学习缺乏监督。

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单亲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孩子一生气就顺从他们,导致溺爱。有的祖父母或寄养家庭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三是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呵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三、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认识

表1对什么是留守儿童的含义认识

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

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

有点印象,不是很清楚

47%

25%

28%

政府重视,

作用很大

政府比较重视, 发挥作用比较大

政府不太重视,

发挥作用不大

政府不重视,

根本不发挥作用

7%

22%

63%

8%

表2 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发挥的作用

表3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无所谓

非常有必要

没有必要

3%

95%

2%

表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因素(多选)

当地经济的落后

政府社会关注不够

孩子缺失亲人的关爱引发的心理问题

其他因素

73%

45%

37%

11%

从表1我们容易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具体含义的了解程度是令人震惊的,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的人数只占47%。这一数据不难说明,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有63%的同学认为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这个方面不够重视,发挥作用不大。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通过表3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在回答“您对关注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建议吗?”很多同学认为政府应当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增加政府财政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投入,给予留守儿童亲人般的温暖和实质性的教育;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作为当代有素质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主动取关心、帮助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同学持只有的观点:我们得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开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

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

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及《中国县域经济报》

【2】、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5】、四川统计局.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文章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zjbgsxbg/65132.htm

推荐第7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_留守儿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暑假,我们接到通知要进行社会实践,学校很积极的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终于有机会可以做点事,为社会尽绵薄之力,忧的是家里有点事,所以放假必须回家,但是在一个小镇上我能做些什么呢。后来我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她任职的小学,假期看校。具体工作就是每天去学校打扫一下卫生,检查教室,登记一下每天来值班老师的名单。后来偶然一次和一位老师的聊天中得知,我们镇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关心留守儿童,我就把这个想法和老校长说了,没想到他竟然同意了,并且派了学校的几个年轻老师和我一起,于是我就开始了新的社会实践之路。 因为我本身也不是一个教师,事情的开始并不顺利,我们以家访的形式开始进行,学生不认识我,有的家长以为我是坏人,后来在别的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渐渐对我熟悉了,他们的爷爷奶奶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很乐意让我去了。在刚开始的一周我并没有贸然的对他们进行功课辅导,因为毕竟是假期,孩子们更愿意玩,如果一开始就和他们聊学习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我首先向每个孩子的任课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再一一确定怎么和他们沟通,后来在和这些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几个比较有共性的消极的地方,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方面。

1.留守生活的消极影响

(1)生活上的困难和变化。

(2)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2.留守生活的积极影响

通过沟通,也发现了留守生活对孩子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些孩子能勇敢的面对留守生活,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留守儿童的积极适应方式。学会了独立生活。

针对这十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他们沟通,先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和他们聊动漫,聊游戏,等时间稍长了就和他们聊聊家人,看得出他们都非常思念自己的父母。后来就慢慢聊到学习上,我给他们讲励志的故事,帮他们辅导功课,多鼓励他们,帮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时间久了我们就打成一片了,然后我每天会抽出时间带他们出去玩,让他们多和外界接触,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候我会自己攒点钱给他们买点零食或书籍之类的。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我觉得不管多累都挺值得的,如果可以给一个孩子的童年带来好的影响,那将是我人生中莫大的荣幸。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其实我自己每天也挺开心的,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有无限的乐趣。以后放假回来,我还是会继续和他们在一起的。如果可以,我想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根据实践所反映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

第一,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拥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经常分享他的快乐或烦恼的朋友,那么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会幸福一些。

第二,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改进家长与子女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第三,学校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老师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老师的关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增强孩子的被尊重感,被监督感。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集体的关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已经成为全社会不能忽略的问题。

这次的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很重要的人生经验。不但增加了人生的经验,更使得我学会了关于社会实践工作上面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并且,使我们这些学生们从课堂上的理论课程环节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它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实践出来。真的很感谢学校在课程上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在完成它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加的深刻的了解社会基层的一些情况。同时,希望社会能对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吧,帮助他们能在生活里健康的成长。

推荐第8篇: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三系电子信息工程(2)班姓名:刘 采 薇

学号:20100310205指导老师:王建华

一.为什么选择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日益庞大。这些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迅猛成长的阶段,如果缺少成年人的监督和引导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些留守儿童无法应对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甚至一些儿童选择轻生,更有甚者,有些儿童成年后成为社会的阴暗面代表。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宿迁市某小学,有一名男童因付不起十几元的书本费,用自己的鞋带在某建筑工地自缢身亡。我很震撼,我认为他自杀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同时我也担心起家乡那些贫困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于是我借着这个暑假,回到母校,针对一些青春期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二.关于我的调查

心态决定人的命运。“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1.调查单位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情况

经过简单的问卷形式的心理测试后,我统计得出了以下结论:

当地留守儿童中,有60%心理健康或一般,25%心理状况稍差,15%心理状况堪忧,在人际交往、生存等方面能力有缺陷,部分建议接受心理治疗。

2.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1) 易患忧郁症

很多留守儿童不仅缺少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更缺少对自己、对生活的憧憬,缺少心中的希望。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落后,甚至是父母离异、残疾或一方过世,又或者是成绩不够优异,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忧郁指数直指中度忧郁。

忧郁症患者在身体上并没有缺陷或病害,但其精神状态堪忧。轻度的忧郁症患者情绪反复且落差大。中度患者经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悲伤、泄气、缺乏自尊和焦躁不安。这些不良心理进一步引起其食欲的变化和睡眠变化,严重可形成臆想症,甚至做出轻生的举动。

(2) 缺乏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强大的,可以使人走向成功 。同时积极情绪也是脆弱的,人类从祖先那里遗传了消极情绪,使得积极情绪被轻易打败。

积极情绪包括宁静、感激、喜悦、自豪、希望、敬佩等。但我在一些留守儿童身上体会到得是死寂、无激情、自卑、猜忌、过度羞怯、敌视、干涉等不良情绪。这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在成长上的阻碍。

我建议留守儿童的老师、同学或者亲人帮助他们打开心灵、数数自己的福气以及寻找生命的意义,教会他们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建立其对未来的憧憬,时常的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从而帮助他们培养积极

情绪、

三.我的感受

1.留守儿童过于缺少关爱,尽管有些很正常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相依为命,而老人与留守儿童之间代沟问题十分严重,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也易冲动、爱逆反,很多留守儿童实际上与本应和谐共处的祖父母之间隔阂严重。他们并不愿意向老人们敞开心扉,而老人们实际上也根本无法理解更无法帮助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么忙于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要么其文化程度有限,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这导致很多留着儿童成为没有人时刻监督和指导的“野孩子”、

这样独特的他们得不到同龄人适度的关心,使得他们比一般孩子孤独和寂寞很多。许多留守儿童在刚刚接受我的访问时,都,十分沉默。

2.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少年”

当今社会,很多人并不了解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会因为新闻里报道的一些不良少年以及忧郁症患儿就认为留守儿童是一群“问题少年”。其实不然、

通过我对界牌初级中学就读的一些留守儿童的家访、问卷调查、电话问答等接触,我发现,留守儿童只是一个弱势群体,其本身和其他群体没有差异,既包含优秀的成员,也包含低劣的成员。在他们当中,有些待人诚恳、有些朴实热情、有些乐于助人、有些还成绩优异,经常名列前茅。

3.留守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关注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成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经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只是将他们进行分类,让其成为特殊群体。而且这种划分方式和80后、90后的划分方式一样不科学。有些留守儿童认为这种做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同时,很多留守儿童反映,在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或者专业人士提供的帮助和父母的嘘寒问暖中,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可见,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其实只是父爱和母爱。

四.几点建议

1.学校应努力建设

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然而,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很难正确处理面对压力时的各种心理问题。而且,农村中小学生中有很大比例的留守儿童,其心理状况并不是很好,需要学校代替父母对其惊醒心理辅导。

因此我建议消防努力开设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能够成立校心理咨询室。

2.老师应“因人施爱”

心理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突出个体。对于留守儿童,老师应该加倍呵护,但同时维护其自尊。由于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老师应当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重

点抓心理非健康的留守儿童。

3.齐心协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关爱网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光靠学校的辅导老师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应该先在各学校内形成专业老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相结合的爱心网络,并将心理辅导知识适当传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最好能在社区等地方推广心理辅导,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有效改善!

推荐第9篇: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于2012年7月18号到高山小学参加暑期实践活动,这次的主题是调查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及生活,还有我们准备的一些活动,让山里的孩子开阔眼界。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他们中只有50%的孩子可以在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及格。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并尝试将其组合分析,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整理出如下有关留守儿童的结论: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判断,有时会盲目的反叛,他们不知道事情的正确性。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推荐第10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调查目标: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7月5日至15日

调查地点:新和村委会的虎生地村,箐竿坪村,石城村,核桃树皮村,羊弓场村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村支部成员,留守儿童父母及亲人,村中其他人员

调查形式:面对面交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内容摘要: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引言: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成为一个普遍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主要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得知,在所有的留守儿童76%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祖父母或与其亲戚居住在一起,另有24%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居住在一起。在所有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极大矛盾,有19.4%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并仅有22%的留守儿童在与人闹矛盾时选择向父母诉苦。另外,有2成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并不关心自己。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7.9%;学习良好,占33.9%;学习成绩一般,占44.1%;学习成绩较差占6.4%。其中,有70.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3%。

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三)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7%。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2.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27%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6%。

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综合考虑,留守儿童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生活状况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间的亲情缺乏,心态逐渐失衡;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

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2、学习状况方面:学生习惯不良,成绩不佳。教育单调,安全难保障。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3、家庭教育状况方面: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这已经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

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三、关于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四、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深的了解到留守子女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这个问题也为全社会所关注。这次实践的范围不大,但反映了农村的留守子女现状及他们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大多数家庭对我的实践表示支持,他们也感觉到我们大学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但由于时间短暂,这次实践不能反映所有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但这次实践不仅是我个人对家乡留守子女的关注,更是我校一直关注基层,关心社会理念的体现。实践出真知,这次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关注留守子女,关注社会,关注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11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走近孩子,走进幸福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系部名称:民航飞行学院

专业:民航运输管理

年级:大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政府及小学

实践时间: 2010年7月5日

2010 年7月20日

共15天

前言:据目前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5700万,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地区,实践调研,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并达到以下目的:①让政府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的现状。②让学校能够根据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③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④让父母能够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和关爱的力量。⑤让儿童更加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艰辛和对他们的无私的爱。⑥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⑦宣传民航知识,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正文:

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烈展开,我们组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分队,成员9人,计划深入陕西省咸阳市农村地区,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展开留守儿童课题研究。7月8日,我们到达活动目的地——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开始为期7天留守儿童调查行程。

在乡亲们家安顿好后,队长找来竹竿将院旗立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民航飞行学院)向村民们介绍了团队的来意。出乎每一位成员意料,短暂的支教活动引起了乡亲们热情的关注,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接受队员的指导。

当笑容满面的孩子们早早地端正坐在教室里,队员们感动不已。一张张纯洁的面容,像是一幅幅无瑕的画卷,让队员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为了更有效率的指导孩子们学习,团队分成八组,分别指导一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级七到八人——后来队员们得知,原来这所乡村小学总共仅有56名孩子。教学开始,第一天没有准备齐全,队员们在教育中显得有些紧张。但一天的初步指导后,他们也很快发现了情况:这群孩子们不乏性格孤僻、沉默不语的“问题学生”,而且接受的教育也多少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竟不会两位数乘除,仅仅依靠手指头计算加减法。这些问题显得急迫而困难,队员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学到该懂的知识,并与他们的家长耐心的交流。第二天,学习照常进行,三个时间段——“7:00-9:30,10:30-12:30,15:00-18:30”,孩子们按时上课。不同的是,孩子们比第一天竟多出了一倍:村里人听说大学生来支教后,纷纷让自己的孩子赶来接受辅导。在村里人眼中,放假了的孩子是格外调皮、捣蛋的,而在学校里,孩子们才能乖乖地学习,不调皮捣蛋。因此,团队的教学中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保障每个人的安全。“铃„„”,熟悉悦耳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纷纷欢喜地冲进教室找好位子坐下。这温馨的场面让每一位队员很感动,这也是他们曾经历过的。

七月的咸阳,天气灼热烤人。而队员和孩子们毫无倦意。对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差距明显,所以一些三年级的孩子不得不被放在一年级中指导,而一些五年级的孩子则已经可以预习初中的知识。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儿,虽已小学三年级却还仅仅会单位数字的加减法。如此掉队的学习热情让指导她的刘文学队员极其担心,队员们商量一下后,决定用各自的空余时间对她进行额外辅导。乘除法不会,便从简单的加法教起,甚至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让她熟悉基本的运算法则。短暂的几天支教,也许并不会对她的学习状况有根本改变,但她脸上的笑容至少证明队员们的努力给她带去过鼓励、欢乐。

七月十一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离开了支教长达一星期的咸阳市礼泉县庄河村。这段独特的“旅行”给队员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尤其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留给队员深深印象的同时也提醒了每个人:“留守儿童”问题任重而道远,对孩子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带着种种疑问和沉重的责任感,团队开始了实践调查的第二站——陕西省政府。

经过队员们提前百般预约,最终团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人力资源部陈建强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两名队员在陈秘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办公室,陈秘书长打开电脑,耐心的查阅相关资料。经过介绍,队员得知,陕西省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旨在对下一代儿童加强学习、心理上地辅导。当被问到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在陕西省各地的落实情况时,陈秘书长认真的说:“大量的留守儿童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单靠政府的政策是难以解决的,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让社会行动起来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队调查发现员们应该继续进入基层发现问题,在大量分析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见。两个小时的访谈,让队员们切身体会了政府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此时此刻,队员仍旧感到肩上的重担,责任在催促着每一位同学马不停蹄地工作。

面对即将结束的行程,每一位成员心情仍旧沉重。就在团队刚刚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报纸上便出现了一则惨痛的新闻:陕西丹凤县五名儿童相约自杀。而经过了解,其中三名是因为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如此的重担摆在眼前,即便是出现很久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如今进步的社会里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继续追踪问题的深层细节,得出最终的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行程结束,队员们搜集了一个星期的支教中所相积累的资料以及之后的采访调查报告。在查阅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积极的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我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心理问题

在我们支教礼泉县小学中,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总和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整日沉默不语,性格孤僻。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得知她并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可能是家长的疏忽及周围的同学冷淡的态度导致她怪异的性格。长期的不合理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造成不良后果。 2.学习问题

在这所小学里,家长对孩子成绩普遍的关注。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的。一方面,农务繁重,家长抽不出时间监督;另一方面,家长本身文盲,无法给予孩子知识上的辅导,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在最后一天的孩子家长会上,将这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讲将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提出孩子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加上监护人本身意识问题,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3.生活问题

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城里孩子那般阔气。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结合陕西省留守儿童问题政策及礼泉县(活动实践地)政府政策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2、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3、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4、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总结:

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样的一群孩子,本身并没有任何缺陷,真正缺少的是社会给予的优良教育和心理指导;他们缺少的是社会本应带给他们的快乐。十几天的支教活动,走近了孩子,也走进了幸福。与孩子的相处,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内心质朴的对于快乐的渴望,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带给他们充实的生活。这也许就是经历的责任感,也带给了我久违的幸福。他当队员们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答了他们沉思已久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会激动不已,拿起一小截儿铅笔在纸上努力的演算。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渴望有人给他们讲解心中早有的疑问。他们是快乐、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注意到被社会的忽视,没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点塑造,也没有对前途隐隐的担心。为什么当孩子们的父母去外地辛辛苦苦的打工为社会奉献大量的劳力和时间,而孩子们却得不到本因属于自己的教育和关爱?这是社会的缺陷,是社会的忽视。农村地区原本落后的生产力会在如此循环往复的体制中愈发落后,而进步的社会如果能回过头拉住他们,便会改变这一现状。

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就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和关爱,让社会关注起来。当孩子们一切安好,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第12篇: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10011***班

队员:罗**、蒙**、庞**、石**

苏**、王**、王**、魏**

目录

一、活动背景:..........................................................................................................2

二、实践目的:..........................................................................................................2

三、实践意义:..........................................................................................................2

四、实践主题:..........................................................................................................2

五、活动时间:............................................................................................................2

六、活动地点:..........................................................................................................3

七、团队成员:..........................................................................................................3

八、实践内容:..........................................................................................................3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4 3.慰问留守儿童...................................................................................................6 4.团队自我教育...................................................................................................6

九、实践总结:..........................................................................................................7 1.实践情况...........................................................................................................7 2.实践特色...........................................................................................................8 3.宣传渠道...........................................................................................................8 4.不足之处...........................................................................................................9

十、实践回顾:........................................................................................................10

1

一、活动背景: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面对留守儿童心里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也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践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研水平,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耐性。

2.展开宣传,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号召社会对留守童援助。3.通过调研活动,加深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挖掘他们的心里的矛盾和困惑。

三、实践意义: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这次实践主要就是希望能带给他们快乐,尽可能的同他们敞开心扉地交流,让脆弱孤单的他们感受到我们手心的温暖,享受到大哥哥带来的爱,感受到整个社会的爱。

四、实践主题:

大手牵小手,携手展翅高飞—关爱留守儿童

五、活动时间: 2013年8月12日

2

六、活动地点:

灵川县灵田镇力水村

七、团队成员:

罗**、蒙**、庞**、石**、苏**、王**、王**、魏**

八、实践内容: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 “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

留守家庭的影响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一重大因素。由于长期没有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无法受到父母教育而让家庭教育这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在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叔伯舅姨等亲戚生活在一起。这些构成了“隔代教育”“放养教育” 。隔代的教育,造成很多的教育缺陷。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精力有限,缺少正确有效的方法、溺爱孩子,无法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放养教育是指寄住在亲戚家的儿童,由于亲戚间的诸多的顾虑,往往无法对孩子从思想上给予教育,只能做到让孩子饿不着,冷不着只能管理好孩子的生活而无法管理好孩子的思想。缺少同孩子沟通和思想上的管理。造成孩子的放任和自由。而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严重的影响。

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

1) 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所关心的。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的状况,问卷特设7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起居、穿衣、做家务、整理书包、上学等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其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2) 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独立性水平。大部分儿童能够自觉完成作业。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中发现:(1)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中“父母管其学习”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3)在他们“遇到困难找父母帮忙”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低。“请同学帮助”的则比非留守儿童高。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3) 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父母,部分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稍显冷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认

4

为亲子之间还是互相理解的。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在“遇到困难时,爸妈给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会很想念他们”,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回家,会非常高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比较了解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关心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和正常的。

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也许又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即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当同学和他的父母一起出去玩时,并不羡慕”。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应该会对这种事情比较羡慕或者期待,可调查的部分结果反映却恰恰相反。其中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父母外出,并未在亲子关系上给孩子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二是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孩子已经对于良好甚或亲密亲子关系的期望很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如果原因是后者,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4) 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

在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值得注意,即虽然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然而他们有孤单感的比例还是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抚养人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还是无法让孩子在精神上有一种支撑和依赖。这种孤独感的长期存在无疑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作为家长和学校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5) 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问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老师”,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

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少部分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极少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 5

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6)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5.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77.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很多朋友会帮助他”;79.1%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愿意找他帮忙”;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

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是有非常强烈的需要的,“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便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如此以来,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慰问留守儿童

我们一行人到了目的地后,两个孩子就很热情地簇拥了上来,跟我们问这问那的。在我们向老人表明来意之后,老人热情而又有点防备地把我们请进屋里。屋子是老式旧房子,光线不足,略显黑暗,地板还是泥的,家里的生活基础设备没有几件拿得出手,可谓家徒四壁。看到孩子们对我们带去的西瓜垂涎已久,我们首先把西瓜切了和老人孩子们一起吃。看着孩子们吃得很开心的样子,我们也很欣慰,同时我们也开始向孩子了解他们的年龄,上学情况,兴趣爱好等。聊完天以后我们一些人陪孩子玩游戏,拍照,另一些则听老人讲述这个贫穷的家庭的种种不幸和苦难,老人这时才是敞开心扉,向我们倒出心的苦水,压抑的表情也渐渐的舒缓开了。

4.团队自我教育

慰问留守儿童结束以后,我们就留守儿童展开了讨论,大家都积极讨论发表意见,大家对留守儿童问题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今天的慰问之行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的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我们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代理家长的重点。作为代理家长,深知责任的重大.经过各种渠道我们了解

6

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大学生还有学校,社会都应多关注他们,对留守儿童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各方面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九、实践总结:

1.实践情况

2013年8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宿舍一行八人按照原定计划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首先,我们在学校四周四处打听哪里有留守儿童,经过多次走访,终于打听到了消息。原来学校附近的下力村有一户留守儿童,男孩叫刘晓军,女孩叫刘晓甜。但是我们从来没去过下力村,我们只能沿着居民所指的方向走去,自行寻找。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我们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找到下力村,只知道它就在 7

前方,中途我们甚至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那些生活这么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再次打起了精神,向下力村进发。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下力村。

下力村是灵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但是房子挺密集,经过多番询问,我们才打听到了刘晓军的家庭住址。热心的村长夫人还亲自带我们去到他家,我们非常感谢她。刚走进刘晓军家,我们都沉默了好一阵,我们的眼眶被眼前的景象湿润了,刘晓军家的环境跟我们学校的宿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她家非常简陋,昏暗的房子下住着爷爷、奶奶、妹妹和他四个人。晓军10岁,晓甜6岁,他们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兄妹二人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

由于平时很少有人到家拜访,所以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的意外。在我们表来意之后,他们才明白过来。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和学习用品给他们,随后我们便坐下和爷爷聊起天来,我们聊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得知爷爷奶奶并没有工作,而且年纪老迈,平时就养牛、养狗、种地来挣点生活费,生活十分艰苦。难以供应两个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开销。虽然他们申请了低保户,政府也给予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但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完全帮助他们。

我们跟爷爷聊了好久,直到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两兄妹得知我们要走,一直哭喊着不让我们走,我们心里十分难受。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安静,谁都没有讲话,但是我知道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想着如何才能帮助他们。

2.实践特色

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深切问候,给予关怀。以前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大部分仅仅是处于喊口号的阶段,没有真正地进行实践,甚至连留守儿童都没见过,这次我们到留守儿童家拜访,才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都把关爱留守儿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宣传渠道

1) 网络宣传

8

根据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我们发现网络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下较为流行的网络平台有: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腾讯平台QQ、搜狐网络、新浪、百度平台、百度特约商户、百度搜索开放平台、百度贴吧、谷歌等等,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周边人员用得比较多的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平台,QQ空间,所以我们决定各在这两个网站申请一个网络互动宣传账号,由于这些平台的活跃用户很多,取得的比较大的响应,所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

2) 飞信宣传

利用我们组内的成员的人脉圈进行飞信宣传,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加入我们的活动,由于圈内人员的积极响应,很多的宣传内容被转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4.不足之处

1.社会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由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没有经验,都是靠自己摸索,没有有效的指导,所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 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我们的活动主要是看望探访留守儿童,并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没能让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9

2) 调查不过深入。我们只是通过语言上的交流来获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应该与这些留守儿童过上一天或者几天来亲身体会他们情况。

十、实践回顾:

此内容为图片,因涉及隐私所以删了

0

第13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一班 姓名:杉爷 学号:201111245114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降了。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现状

原因

建议

相关文件 导言:在这炎炎的暑假,我们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在校老师进行调查。通过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以及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1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

然后,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经过一番了解后,我们总结了留守儿童存在一下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 2 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3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是知之甚少的。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的人数只占少部分。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够。政府在这个方面也不够重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了解。部分同学认为我们得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开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提了一些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

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

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 5 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及《中国县域经济报》 【2】、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5】、四川统计局.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6

第14篇: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8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组织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附近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我们所在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1—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

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里问题及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受到的危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

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关爱留守儿童,让爱不留有遗憾

2018年8月关于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支教实践报告总结

2018年假期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2017暑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 2017年暑期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2016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3000字

关爱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

1000字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第15篇:关注浏阳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浏阳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余翠兰(组长) 541 15111025948 易琪(组员)

539 13027422534 彭瑜(组员)

530 18674803460 王星(组员)

532

15580871491 聂春花(组员) 528

15111472084 龚立伟(组员) 513

18274896254 执笔人:余翠兰

(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 2010级 商务英语五班第三组 )

摘要: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城市打工就业而被留在家乡的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1】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

弱势群体

城市化

时间:2012.7.1——2012.9.5 地点:浏阳市官渡中学 调查方式:走访及问卷调查

暑假期间,我组对浏阳市官渡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2】官渡中学位于浏阳市官渡镇,该学校创办于1972年,原名为“官渡农业中学”;1975年成为全日制初级中学;八十年代初命名为“官渡中学”;1995年接受深圳市教育局捐资七十余万元,学校更名为“官渡深圳希望学校”;2003年改名为“官渡中心学校”;2004年,兵和中学并入官渡中学,2005年镇教育办并入中学,更名为官渡镇初级中学。学校占地40余亩,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97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两百余人,约占总人数的21%。

一.“留守儿童”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70%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3%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1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7%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1%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24%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51%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42%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

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36%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3%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2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5%,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0%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留守儿童因为常年不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在生活、学习、心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孩子要啥给啥,精神上关注的少,思想教育更是欠缺。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由于老人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成长。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3】留守儿童年龄大多在1-16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父母,孩子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就外出打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心理素质脆弱、任性,表现逆反心理和怨恨情绪较多。对1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1.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1次,11%的留守儿童父母2年或3年回家一次,17.6%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高,有的作业由于缺乏指导,不能按时完成,有的纯粹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按时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在中等或偏下水平。有的主课只有40-5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在上课时间溜出学校去上网,很难管理。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4)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4】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分外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认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计存在诸多隐忧。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中玩耍,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游泳,造成交通或安全事故。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

处于未成年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理、自律能力还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儿童纪律性较差,在家不听祖辈教育,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对于留守孩子的这些

行为,监护人、学校都感到无可奈何。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

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5】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

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四.建议与思考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监测制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有效掌握留守儿童现状;完善留守儿童问题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共同监管。 (2)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监护作用。

学校老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状况,并与孩子家长及监护人保持联系,反馈孩子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状况。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感到社会温暖。

(3)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

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4)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致使这些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坏境。

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加入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

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五.感言及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真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真真切切了解了他们的处境,让我们对留守儿童有了特殊的感情。留守儿童处境令人担忧,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生命,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改变留守儿童的处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普遍,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一起努力,一起携手,齐心协力改变留守儿童的状况,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关爱,让他们孤单的心不再孤单,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给他们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也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安心工作,踏实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2】浏阳教育网,2011.5 【3】黄和林;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4】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南京教育论坛,2009.12 附件: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留守儿童的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

3、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

) 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平时你是否有零花钱? (

) A 有

B 没有

5、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 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6、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 A 明白

B 不明白

7、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 (

) A 想

B 不想

8、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 A平均一周一次

B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

9、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生安全? (

) A很担心

B有点担心

C不担心

10、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1、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

) A 有

B 没有

12、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13、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14、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

)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干

15、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16、你平时做家务吗?(

) A 经常做

B 偶尔做

C 不做

17、会做饭,洗衣服吗?(

) A 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B 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C 两个都会

D 两个都不会

18、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 A 很关心

B 很少关心

C 不关心

19、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变了吗?(

) A 变了

B 没变

20、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本问卷到此结束,谢谢参与!

第16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财会金融系 14级会计6班 杨月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76.5%,数量达到20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寒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

在调查中发现有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4%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9%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2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35%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5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6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17篇:关爱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院别:教科院班级:2011级1班姓名:肖明慧学号:20111241047时间:2012.2.26 时光如梭,转眼就过了大半个寒假,我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工作也已经结束。为更好地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做以下总结。 这一寒假,我作为一名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的志愿者,在每个星期五下午到乐贤小学免费为兴趣班上课。在这一过程中,我扮演过几个角色,分别是绘画班、普通话班的代课老师和乒乓球班的正式老师。对于只有英语较好的我来说,每一个角色都具有挑战性。但是本着尽心尽意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愿望,我迎难而上,各个击破。与其说是我辅导兴趣班,不如说是兴趣班辅导我。关爱之行,让我在实践中认识了自身的优点缺点,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服务队、小学生和乐贤小学的优点缺点。

我们的成绩

这一寒假,为帮助留守儿童发展自身优势,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在乐贤小学免费开办了普通话、绘画、英语、乒乓球和篮球五个兴趣班。每个班的小朋友们都能按时到规定地点上课,上课气氛也非常活跃。下面就具体说明优秀班级的具体成绩。

普通话班,最具活力。每次该下课时,学生们都拉着老师,继续上课。是什么让学生们宁肯晚点回家,也要多上一会儿呢?作为普通话老师,在态度上,她总是面对微笑,和蔼可亲,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备课上,她将自己的普通话资料复印给每一个学生,要将学生们唱的歌曲下载下来给学生们听,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在奖惩上,她给每位认真上课的学生奖励一支笔或一颗糖,增加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她们认真读汉语拼音,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提出玩猜字谜游戏。老师和学生将45分钟的课堂变得活力无限,以至于时间不够用。

绘画班,最具有吸引力。教绘画班的有两位老师,来上课的学生,从最初的八九个,到后来的十几个。是什么吸引着学生们呢?一方面,是学生们热爱绘画;另一方面,这两位老师上课前,细心备课;上课时,一个老师耐心讲课,另一个

老师维持课堂纪律,课堂井然有序,在让学生们自己绘画时,学生们一有疑难问题,她们就及时来到学生座位旁,仔细解答;最后快下课时,她们挨个给学生们的画评分,指出存在的缺点。这个兴趣班让前来上课的学生都能切实的学好绘画,能不吸引人?

英语班,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在小学,对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基本没有要求,但是一旦到初中,便要求讲英语学好,一般刚进初一的学生都不能很快掌握学好英语的技巧。而英语班的老师从英语最基础的音标、词汇开始教给学生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从小学到初中这一跨度的缓冲平台。对这些学生将来学习英语铺好了路基,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英语班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更带动了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我们的缺点

我们的爱心服务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我们的篮球班和乒乓班就有较多不足。

篮球班,虽然努力争取,但由于各种原因,上课次数比其他班都少。客观原因是,下雨天,地面太湿滑,无法打篮球。主观原因是,上课所需器材即篮球,每次都得去办公室领,而办公室的钥匙需在学校老师那里领,如果没有找到那位老师,课也没法上。

乒乓球班,虽最受欢迎,班级人数最多,但纪律最差。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满足每两个人一个乒乓台,只能排队依次轮流在台前打,而老师只顾得到两三个台子,同学们情绪一激动,等不及,就出会现插队、骂脏话的不文明现象。原因之二,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两三次,初中的学生来这里闲逛,影响了课堂纪律秩序。原因之三,让学生们自己多练习,老师大部分时间只与他们切磋技艺,传授经验,但老师没有系统的将打球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在这个寒假的最后,服务队和所有兴趣班的学生们一起开展了文艺活动。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起了雨,操场上都湿漉漉的,我们只好在教学楼的大门口开展。同学们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我们没有提前准备小蜜蜂,只有靠大声吼,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听到。但场地太窄,人又太多,我们组织起来很麻烦。就只好先叫他们排好队,先把送给他们的糖果发了。然后就叫他们围成

一个大圈,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学生们都很积极,就是不遵守纪律,为了站在稍微靠前一点的位置而吵嘴。甚至有俩个同学打起架来,我们赶紧上前阻止,安慰他们,送他们小礼物,让他们安静的好好的参加这次活动。接着,就显得有调理些了。被传到花的同学,是普通话班的,有的朗读了课文,声情并茂,很投入,有的跳舞,舞姿翩然,很好看;英语班的,就出谜语给同学们,还有的说笑话,表演了节目的同学们,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小礼物,直尺或笔记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就此,我们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之行结束了。在乐贤小学,我们的口号“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关注成才”已实现,我们的目标“我留守,但我不孤单”已达成。但爱心无止境,我们将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让爱延续„„

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个人,我在辅导不同班级时,虽尽力发挥了我的应变能力,但仍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给绘画班代课存在纪律问题。主观上是由于我不够严厉,加上绘画基础不够好,没能让同学们的精力足够集中;客观上是由于上课的教室是音乐教室,里面的电子钢琴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接着,我给普通话班代课,存在备课问题和态度问题。原计划教学生唱水调歌头,结果下载这首歌的调子与之前他们老师放过的相符,他们不愿意学,我对此感到万般无奈,脸上写满了不愉快,这与他们的正式老师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大相径庭。学生们对我的表现感到不满,闹脾气,我最后没法,只好让他们自己看书,做作业。整堂课上得很压抑,因为备课出了差错,还有我的不愉快影响了课堂愉悦的气氛。

最后,我的乒乓球课,存在实力问题。我自己打乒乓球的水平只比初学者好一些,但为了更好的管理好这个班,维持班级的正常秩序,必须要两个老师同时给他们上课,我便硬着头皮上了。我平时没有多加练习,在和学生们切磋是,没能把自己擅长的技巧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崇敬感。

综上所述,我需改进的地方有:备课要细心,上课要心态良好,严厉有度,

并具备必要的授课技能。特别是不能勉强去做一件事,如果勉强的话,自己的消极态度就会影响事情实施的效果。从中我还明白了,只有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会主动认真的去学。

对于服务队,这个集体在往返乐贤小学的途中,遵守了安全第一的原则,体现了团结一心的精神。在过马路时,我们互相提醒来往的车辆,在乘坐公交时,有座位时,先让疲倦的队员坐,没有座位时,我们互相紧拉着,防止站不稳摔倒。其中,还发生了个小插曲。在一次乘坐公交时,我坐前排,差一点被后排的一名中年男子偷了提包,幸好其余队员及时发现和提醒,我才免遭一劫。今后,服务队要继续发扬团结的精神,共同维护好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于乐贤小学,学校老师积极配合,给我们服务队提供较好的上课环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乐于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运动器材的领取方面不够方便,以后最好提前准备好。

对于来上课的学生们,上课时都很活泼,但不想上课时,就临时口头请假,存在安全隐患。以后最好有纸质假条。还有态度不够严谨,上课太随意了,随意说话和走动的现象时常发生,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经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认识到还有这么的小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更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展望未来

下个寒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吸取经验,继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怕,因为有困难,才会去解决问题,才会有进步,有提高。

第18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_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班 级__ 2012MPA双证班_ __ 姓 名___ _ 王 娜_ ___ _ _ 学

号___ _ 201217060___ _ _

日期:

2013

年 9 月

16 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在乡镇妇联工作三年多来,出于工作的需要,也为了更好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在工作之余对所辖村庄的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关键词 :现状、问题、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牛泉镇位于莱芜市西南部,曾获得“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和“山东省文明乡镇”等称号,下辖69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50平方公里,7.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400多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镇留守人儿童中,有290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镇儿童的72.5%;其中女童有192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

300人,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60人,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40余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

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乡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

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镇采取了一下措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要加大学校义务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镇党委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同时还利用调查结果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

3、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4、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5、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6、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7、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过上述措施,我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得到有效制约,极少发生类似的事件“留守儿童”辍学人数及少,就是有力地证明。

四、建议

由于没有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变得吃力,“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又不到位,他们又是恶习重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

3、政府及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乡镇妇联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基层组织之一,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组织企业和机关人员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一直没有停歇。目前,全镇共有将近65%的贫困儿童从不同渠道得到救助,在儿童节和逢年过节的时候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申请镇财政资金三千元,加上企业家的资助两万余元,为部分贫困留守儿童送去衣物。我必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更积极主动的接触、了解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绵薄之力。

第19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2016

有一天中午,大家把吃剩的白蓝瓜皮扔进了垃圾筒,瓜皮越扔越多,这时,毛志见从座位上站起来,端起垃圾桶去倒。咦,今天太阳可是从西边出来啦,这小家伙怎么这么积极?左等、右等,第二遍铃都要响了,还没见人影。是不是上厕所又忘带纸了?(这事会时有发生,他们知道,找不到他们,我会派同学去搭救他们。)一个同学接受任务刚奔出教室,就和他撞个满怀。在那一瞬间,我注意到孩子的裤兜鼓鼓的,把裤子赘得都快掉下去了,大肚皮露在外面。哦,我恍然大悟:早晨,我把没收的小纸卡扔进垃圾桶里了我不动声色、真诚对同学说:毛志见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可在表扬他的时候,我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裤兜,他似乎明白了什么,默默走到前面,十分不情愿地掏出小纸卡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老师,你不仅是个活字典,还是神探哪!我好佩服你!我感动于孩子的文采,倾心于孩子的智慧,当众读了他的日记,因为我知道他敬我,他在乎我对他的评价,哪怕一句微笑,一句肯定,一次严厉的批评。

因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学生的人生之路。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去。他们宽容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过失。他们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他们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立志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他无欲而刚,不怒而威,举止有道。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留守儿童就是我心中丝丝屡屡的牵挂,我愿用爱点亮一盏心灯,指引他们生命的航程。

谢谢大家!

第20篇: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班级 学号 姓名 这个暑假,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

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兴。 这五天的走访,那些孩子给了我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

梦想而到

相当大来说我护即由看护,

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

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

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

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话,让我深思,让我感慨。

喜欢写小说于残酷,只结局”这是岁的孩子却人所说的

或许在自己父母亲眼里,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看到了我们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许再也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再也不会相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是不可能有作为新仅要好好学识,而且还在实践中运知识;在实才能锻炼自

忽视实践环节的人,长远发展的。 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用知识、更好的掌握践中了解社会发展,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