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5: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10011***班

队员:罗**、蒙**、庞**、石**

苏**、王**、王**、魏**

目录

一、活动背景:..........................................................................................................2

二、实践目的:..........................................................................................................2

三、实践意义:..........................................................................................................2

四、实践主题:..........................................................................................................2

五、活动时间:............................................................................................................2

六、活动地点:..........................................................................................................3

七、团队成员:..........................................................................................................3

八、实践内容:..........................................................................................................3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4 3.慰问留守儿童...................................................................................................6 4.团队自我教育...................................................................................................6

九、实践总结:..........................................................................................................7 1.实践情况...........................................................................................................7 2.实践特色...........................................................................................................8 3.宣传渠道...........................................................................................................8 4.不足之处...........................................................................................................9

十、实践回顾:........................................................................................................10

1

一、活动背景: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面对留守儿童心里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也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践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研水平,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耐性。

2.展开宣传,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号召社会对留守童援助。 3.通过调研活动,加深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挖掘他们的心里的矛盾和困惑。

三、实践意义: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这次实践主要就是希望能带给他们快乐,尽可能的同他们敞开心扉地交流,让脆弱孤单的他们感受到我们手心的温暖,享受到大哥哥带来的爱,感受到整个社会的爱。

四、实践主题:

大手牵小手,携手展翅高飞—关爱留守儿童

五、活动时间: 2013年8月12日

2

六、活动地点:

灵川县灵田镇力水村

七、团队成员:

罗**、蒙**、庞**、石**、苏**、王**、王**、魏**

八、实践内容: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 “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

留守家庭的影响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一重大因素。由于长期没有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无法受到父母教育而让家庭教育这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在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叔伯舅姨等亲戚生活在一起。这些构成了“隔代教育”“放养教育” 。隔代的教育,造成很多的教育缺陷。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精力有限,缺少正确有效的方法、溺爱孩子,无法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放养教育是指寄住在亲戚家的儿童,由于亲戚间的诸多的顾虑,往往无法对孩子从思想上给予教育,只能做到让孩子饿不着,冷不着只能管理好孩子的生活而无法管理好孩子的思想。缺少同孩子沟通和思想上的管理。造成孩子的放任和自由。而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严重的影响。

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

1) 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所关心的。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的状况,问卷特设7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起居、穿衣、做家务、整理书包、上学等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其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2) 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独立性水平。大部分儿童能够自觉完成作业。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中发现:(1)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中“父母管其学习”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3)在他们“遇到困难找父母帮忙”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低。“请同学帮助”的则比非留守儿童高。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3) 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父母,部分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稍显冷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认

4

为亲子之间还是互相理解的。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在“遇到困难时,爸妈给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会很想念他们”,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回家,会非常高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比较了解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关心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和正常的。

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也许又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即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当同学和他的父母一起出去玩时,并不羡慕”。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应该会对这种事情比较羡慕或者期待,可调查的部分结果反映却恰恰相反。其中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父母外出,并未在亲子关系上给孩子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二是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孩子已经对于良好甚或亲密亲子关系的期望很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如果原因是后者,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4) 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

在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值得注意,即虽然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然而他们有孤单感的比例还是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抚养人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还是无法让孩子在精神上有一种支撑和依赖。这种孤独感的长期存在无疑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作为家长和学校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5) 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问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老师”,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

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少部分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极少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 5

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6)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5.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77.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很多朋友会帮助他”;79.1%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愿意找他帮忙”;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

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是有非常强烈的需要的,“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便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如此以来,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慰问留守儿童

我们一行人到了目的地后,两个孩子就很热情地簇拥了上来,跟我们问这问那的。在我们向老人表明来意之后,老人热情而又有点防备地把我们请进屋里。屋子是老式旧房子,光线不足,略显黑暗,地板还是泥的,家里的生活基础设备没有几件拿得出手,可谓家徒四壁。看到孩子们对我们带去的西瓜垂涎已久,我们首先把西瓜切了和老人孩子们一起吃。看着孩子们吃得很开心的样子,我们也很欣慰,同时我们也开始向孩子了解他们的年龄,上学情况,兴趣爱好等。聊完天以后我们一些人陪孩子玩游戏,拍照,另一些则听老人讲述这个贫穷的家庭的种种不幸和苦难,老人这时才是敞开心扉,向我们倒出心的苦水,压抑的表情也渐渐的舒缓开了。

4.团队自我教育

慰问留守儿童结束以后,我们就留守儿童展开了讨论,大家都积极讨论发表意见,大家对留守儿童问题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今天的慰问之行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的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我们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代理家长的重点。作为代理家长,深知责任的重大.经过各种渠道我们了解

6

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大学生还有学校,社会都应多关注他们,对留守儿童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各方面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九、实践总结:

1.实践情况

2013年8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宿舍一行八人按照原定计划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首先,我们在学校四周四处打听哪里有留守儿童,经过多次走访,终于打听到了消息。原来学校附近的下力村有一户留守儿童,男孩叫刘晓军,女孩叫刘晓甜。但是我们从来没去过下力村,我们只能沿着居民所指的方向走去,自行寻找。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我们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找到下力村,只知道它就在 7

前方,中途我们甚至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那些生活这么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再次打起了精神,向下力村进发。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下力村。

下力村是灵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但是房子挺密集,经过多番询问,我们才打听到了刘晓军的家庭住址。热心的村长夫人还亲自带我们去到他家,我们非常感谢她。刚走进刘晓军家,我们都沉默了好一阵,我们的眼眶被眼前的景象湿润了,刘晓军家的环境跟我们学校的宿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她家非常简陋,昏暗的房子下住着爷爷、奶奶、妹妹和他四个人。晓军10岁,晓甜6岁,他们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兄妹二人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

由于平时很少有人到家拜访,所以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的意外。在我们表来意之后,他们才明白过来。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和学习用品给他们,随后我们便坐下和爷爷聊起天来,我们聊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得知爷爷奶奶并没有工作,而且年纪老迈,平时就养牛、养狗、种地来挣点生活费,生活十分艰苦。难以供应两个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开销。虽然他们申请了低保户,政府也给予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但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完全帮助他们。

我们跟爷爷聊了好久,直到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两兄妹得知我们要走,一直哭喊着不让我们走,我们心里十分难受。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安静,谁都没有讲话,但是我知道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想着如何才能帮助他们。

2.实践特色

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深切问候,给予关怀。以前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大部分仅仅是处于喊口号的阶段,没有真正地进行实践,甚至连留守儿童都没见过,这次我们到留守儿童家拜访,才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都把关爱留守儿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宣传渠道

1) 网络宣传

8

根据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我们发现网络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下较为流行的网络平台有: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腾讯平台QQ、搜狐网络、新浪、百度平台、百度特约商户、百度搜索开放平台、百度贴吧、谷歌等等,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周边人员用得比较多的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平台,QQ空间,所以我们决定各在这两个网站申请一个网络互动宣传账号,由于这些平台的活跃用户很多,取得的比较大的响应,所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

2) 飞信宣传

利用我们组内的成员的人脉圈进行飞信宣传,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加入我们的活动,由于圈内人员的积极响应,很多的宣传内容被转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4.不足之处

1.社会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由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没有经验,都是靠自己摸索,没有有效的指导,所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 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我们的活动主要是看望探访留守儿童,并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没能让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9

2) 调查不过深入。我们只是通过语言上的交流来获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应该与这些留守儿童过上一天或者几天来亲身体会他们情况。

十、实践回顾:

此内容为图片,因涉及隐私所以删了

0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关爱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