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38:13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08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篇2: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201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

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2013年6月

前言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多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这些因素都对土壤的发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土壤的综合作用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学科。土壤发生学与分类学是土壤地理学的基础。气候、生物、母质、地形等土壤形成因素都在不同的方面,通过时间的历程对土壤的形成发生作用,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对土壤发生和土壤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使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开或控制不利因素,使土壤的生产潜力得到合理开发。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式指土壤随地势的高度的升高或降低,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规律,即土壤类型随海拔的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土壤垂直性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的高低,海拔越高,气温相对降低,水分蒸发量减少,且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因而引起湿度的增加,温度、湿度的变化能够引起自然植被变化,从而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现象。

我们通过对泥巴山、名山、金凤寺一带土壤的垂直分布的实习考察,进一步理解了各个成土因素,尤其是地形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并且认识到土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深化对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了解泥巴山的地带性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性质,以及名山的自然土壤的特点和改良措施。

一 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

荥经到汉源九襄一线(泥巴山),观察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结合植被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认识土壤本质。名山一线主要是了解名山区域内土壤的分布情况及其理化性质,以及了解名山土壤农业利用情况和改良技术。通过野外实习,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方法,结合课本知识加深对土壤分类及利用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夯实课堂知识。为农业生产问题和生态问题提供一定的知道意见,促进合理考法土壤资源的实施,保证土壤自愿的可持续利用。 2 实习时间:2013年5月30日和2013年5月31日 3 实习工具:土铲、土钻、速测箱(包含混合指示剂、邻菲罗啉指示剂、稀盐酸、比色卡、陶瓷板、小刀、坡度计等) 4 指导老师:李冰、袁大刚、胡超老师

二 实习项目

1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方法; 2 结合实地学习并思考土壤与成土环境的关系及成土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 从实地观察中理解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分异,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4 中低产田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方法。

三 实习路线 1 泥巴山:龙山沟(黄壤)→土山岗(黄壤)→建黎乡牛市坡(白浆化棕壤)→汉源双溪乡(红壤)

2 金凤寺:寺庙后山(酸性紫色土)→寺庙前山(黄壤)→寺庙侧坡(石灰性紫色土) 3 名山

四 实习内容

(一)泥巴山

泥巴山地处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的交界处,位于大相岭中段,是山原与盆地过渡地带,构造和山体呈北西走向,略呈“s”型,为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气候分界 线,海拔3000m左右。

北坡: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影响,植被茂盛,沟谷切割强烈,多深切峡岩(如李家岩、代石厂),岩石风化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

南坡:气候干燥,干湿季节明显,植被覆盖较差,物质坡面移动强烈。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常有发生,坡面发育数级洪积台地,反映新构造运动明显。土壤夹砾石多,常见埋藏土壤。

图1 泥巴上地理位置示意图

具体的实地考察情况如下: 1.1 龙山沟(泥巴山北坡)——黄壤

地理位置:e102°48′48″、n29°41′14″,海拔:890m 地形:山体下部,坡度51°,坡向为南偏西6°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三迭系须家河组砂岩风化物居多,部

分第四纪红色粘土

成土过程:主要脱硅富铝化、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弱粘粒

淋溶淀积、土壤黄化过程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2000mm,

季节性较弱

原生植被:常绿阔叶林

主要植被:乔木层(樟科、壳斗科、灰木科、山茶科);灌木层(鹅掌柴、领春木);草本

层(百合、天麻、八仙花、凤仙花、蜀菊草、蒲儿根);地被(蕨类)层外层(兰草) 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坡面构型为a-c。黄壤多形成于温度较高,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80%以上)的低山,丘陵和高原区,气候多表现为云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由于水热条件都较为优越,土壤风化程度较深,其淋溶作用强,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土体较厚,质地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黄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多为高大乔木,土壤微生物活力较强,有机质积累在表层,所以表层颜色较深,但向下锐减,颜色趋于一致。黄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高,故全氮含量也高,氮、磷、钾含量较为丰富。下表为黄壤的土壤坡面部分性质。

表1 龙山沟黄壤土壤剖面性质

黄壤的供肥能力不强,其中氮的矿化率低,磷多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又以闭蓄态的铁磷为主,有效性低,耕种黄壤更是普遍缺钾。由于该地区地势高且陡峭,植物覆盖率不是很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植被的根系一般较细,有机质含量不是很高,且水土流失严重。 黄壤的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因地制宜,对于山地黄壤可发展以林业;由于山区丘陵地区普遍有土壤侵蚀的发生,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宜进行以山、水、田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黄壤开垦耕地,由于酸性较强,可施用适量石灰进行改良。其次,种植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均有明显的减低,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篇3: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业年级:

成 绩:

指导教师: *(******** 批改时间:

目 录

前言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 ?3

三、实习内容???4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 (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6 (3)、实习数据处理???10 (4)、实习观测的土壤类型12

四、实习体会???13 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福建省几种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滨海风沙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等。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2011年1月14日

实习地点:实验室,校内林区,南屿,长乐。

第一天,2011.1.4—实习总动员 第二天,2011.1.7—校内:中华园北边试验田、乌龙江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植物

园、百竹园、茶园

第四天:2010.1.13—南屿林场及实验室

第五天,2010.1.14—长乐:长乐平原、长乐下沙海滨、长乐国际机场、金刚腿

三、实习内容

1、实习的内容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实习人员:))))pp****************** 本组(第4组)组长:**** 组员:************************************** 第一天:2010.1.4.进行实习总动员:

(1)、讲解实习内容,进行所要进行的土壤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的学习

(2)、讲解实习时间按排、学生分组、任务安排,强调注意事项等

(3)、学生领取工具并讲解工具的使用

(4)、学生进行实习的准备

第二天,2010.1.7校内 图一:校园山坡

(1)、带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山地区

自然景观条件、土壤类型(红壤、

红壤性土)的成土条件、主要特

点及利用改良现状,母岩、母质的特点

(2)、参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植物园、百竹园、茶园

(3)、继续完成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4)、应用室内整断标本来进行全国

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学习篇4: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 前言: 2011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09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是浙江临安宝塔山山麓地带的土壤和浙江天目山不同高度的土壤的观察,在天目山地区一共截取了两个剖面。

本文是通过对宝塔山一处土壤、天目山两处土壤的叙述,来分析调查地区的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天目山、红壤、成土因素

正文:

1、临安地区概述

1、1临安地区气候条件

临安市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悬殊。多年平均气温为15.80摄氏度,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为28.10摄氏度,历年平均日照明数1939小时,无霜期234天;全市常年偏东风最多,以东北风和东北东风为主。①

1、2临安地区地势地形状况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绵延百里;腹地和东西部,形成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相向排列,交错分布。境西北最高点清凉峰海拔 1787米,境东最低点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米。 ②

2、临安市宝塔山

2、1宝塔山概述

宝塔山位于临安市东南角,因宝塔山上有座功臣塔,因而称为宝塔山。下图为宝塔山附近的图

山 红色地区为宝塔

2、2宝塔山山麓地带土壤概述

所观测地带为宝塔山山麓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0°13.437′,东经119°44.299′。可以很明显观察到该处的为红壤、黄壤交界处(见下图),亚热带红壤北界,在比较明显出露坡面的地方,可以看到上面有一层坡积物,因为上层覆盖物比较松散,并且还夹杂着砂石,坡积物(见下图)的形成有人为的作用,也有自然的作用。不远处有一座低矮石头山,山上基本上没有植被的覆盖,因而造成了山体的岩石裸露,缺少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2、

2、1当地的农民如何利用坡度比较大的山麓地带的土壤来耕作

山地不同于平原,平原在下雨或者刮风的时候不易造成土壤的流失,而在当地,由于其坡度较陡,因而将其改造成梯田(见下图),以降低坡度,这样土壤便不会很容易得流失掉,使得土壤得以保存。在坡度>25°时,已经不能进行开垦了,这时就要对其进行改良,以防止水土流失。

2、

2、2为何在田地边上要垒起一部分石头

因为这样可以减小坡度,减少水分的冲刷,减少土壤的流失,有利于当地农民的利用。

田边堆积的石块与改造成的梯田状

松散的坡积物

3、天目山概述

3、1西天目山概述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奇观,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位于浙、皖毗邻地区,呈西南—东北走向②,高峰仙人顶相对高差1200米,为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受人为干扰较小,植被保护较好;西天目山地域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季节变化较显著,年均气温较低,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霜雪期较长,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多,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随着山体升高,气温渐降,雨量逐增。③

3、2西天目山土壤概述

在西天目山一共挖取了两个土壤剖面(挖取剖面处海拔不是特别高),一个是红壤,另外的一个是黄壤,二者都属于森林土壤,是地带性土壤;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盐基物质较少,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在从取第一个剖面到山顶,可以观察到红壤、黄化红壤到黄壤的变化过程,这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植被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并且有着协调性。

3、

2、1土壤剖面的选择与观察

土壤剖面一般是指从地表到母质层的垂直截面,是长期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在表现,也是土壤外界环境因素的反映。

首先要选点,根据前人的资料来确定选点的土壤类型,选择的出露剖面要比较完整、深厚。要选择代表性地段,剖面带你不应设置在土地遭受破坏的地方和过渡带的地方,要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结合其它自然条件和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剖面地点。

然后要对剖面进行修饰,剖面上有苔藓、地衣等的话,会使得观测剖面受干扰严重,要对剖面进行修饰,做踩脚点,用大铲子去除表面物质,在修饰的时候,要从下往上进行,否则先对上面进行修饰再修饰下面的时候,下面的剖面修饰就把握不好修饰的尺度,可能就会造成剖面不是很完整。③

在修饰好剖面后,要用小铲子,观察每层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疏松度的变化等),进而得出分层的大致界限。

3、

2、2土壤样本的采集

土壤剖面观测记载后,按图层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采取土样,用小刀在各层土壤的中心部位切取土块,大小以能够放入土盒为宜,应该注明土壤的剖面编号,土名、地点等。③

3、

2、3两个剖面点的叙述

(一)剖面点概述

(1)第一个剖面点

第一个剖面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19.540′,东经119°27.412′,海拔为467m。选择的剖面点位于公路的一侧,剖面出露,较为深厚与完整,其上附有苔藓等,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修饰。

通过小铲子的使用,可以直观上判断出剖面不同深度处的疏松度,再通过土壤的颜色变化、是否还存在未完全风化的岩石颗粒,可以大致划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最上面的是枯枝落叶层,这个通过肉眼就可以辨别出来; 0~9cm为a层,表土层,有机质积累,物质淋溶层,大量有机质淀积,腐殖质层; 9~22cm为b层,心土层,物质淀积层(母质分解风化的产物),含有较多的黏土物质,黏土物质从北向南依次为水化云母(2:1),蒙脱石(1:1),高岭石(1:1),现属于脱硅富铝化阶段。a层和b层在颜色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而很容易区分; 22cm~为母质层;

下图为绘制的的第一个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由剖面示意图可以大致看出,此土层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各层的分异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个剖面点的剖面示意图

(2)第二个剖面点

第二个剖面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20.475′,东经119°26.669′,海拔为1141m,剖面点为景区铺设的石头路旁。此处土壤为黄壤,同样可以用小铲子判断出其疏松度,同时也要经过修饰的过程。(见下图)

在剖面的上部有着大约18cm的腐殖质层,其深厚色暗,可以用此层的土进行养花,因为其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的含量在某一种程度上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来判断。 a、b层比较明显,发育比较好,分层明显;

由于所处地段的温度较低,因而矿物质矿化程度较低,因而也就便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其母质为火成岩。

第二个剖面的剖面图

(二)两个剖面的对比分析

(1)从有机质含量,黄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其枯枝落叶也比较多,因为黄壤所处地带的温度较低,有机质矿化程度低,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保存,处于落叶阔叶林带,根系也比较众多,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就相对较多;而红壤,有机质含量低,温度较高,有机质矿化程度比较高,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与保存,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相对不是很多。 (2)从所含fe的形式上来看,黄壤中fe主要以二价的形式存在着,红壤中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fe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所以红壤中的fe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 下图为黄壤和红壤的剖面采样对比图篇5: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组 长:

实习组员:

实习时间:

指导教师:李拴怀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管 2013年5月21日 刘庆花

实习报 告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3.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4.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5.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习阶段:

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总结阶段: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时间:

2013-5-12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 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 2013-5-26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 胶州市到城阳的大沽河大桥南河流阶地

四、人事组织: 学生分组情况及其名单,组长

五、工具配备:

工具配备:铁锹,罗盘仪,速测盒,小刀,ph 指示剂,剖面记载表,皮尺, 土壤比色卡,gps,海拔仪,地形图

六、实习步骤 1实习分组

2 土壤剖面挖掘及观察 每组采 3-4 个,进行剖面观察记载 3 记载土壤剖面描述及评价

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

(一)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

1、地理位置: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位于城阳区的东部,属于盆地,周围属于耕地,有别墅毛公山为依靠。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3、地形:盆地

4、地质简况:大部分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柱状,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禾本科和蔷薇科为主,有大量的杏树为农业利用,大量的苗甸植被。

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5.0-7.0 硅铝率为2.9-3.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气透水性良好,可保水保肥,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良好,但泡水后易淀浆板结闭气,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和生长。

(二)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

1、地理位置:位于人工陵地旁,自然剖面,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人工剖面向阳。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

3、地形:山地

4、地质简况:土壤以棕壤为主,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形态主要以颗粒状块状为主,干湿度稍润,松紧度有疏松、稍紧,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存在动物洞穴,但没有侵入体。

5、植被:以树木为主,也存在禾本科

6、水文条件:以天然降水为主

7、土壤类型简介:以棕土为主有明显的粘化层,沙砾较多,土壤疏松,适宜林业发展,土壤持水肥能力强,适宜多种旱作物和果树,应用上应注意发展灌溉保持水土,培养地力。

(三)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

1、地理位置:东经120度13分,北纬36度21分,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惟一调蓄水库,位于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处,库区面积达14.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4.277公里,设计水位14.2米,总库容1.46亿立方米,建设资金1.4亿元。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

3、地形:平原

4、地质简况: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柱状,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树木为主,有大量麦田

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5.0-7.0 硅铝率为2.9-3.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气透水性良好。

推荐第2篇:实习报告(土壤)

土壤实习

一、目的意义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

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

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成土母质类型,一般以第四纪成因类型为基础,如花岗

60

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或洪积物,海(湖)相淤积物、冰碛母质……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注意黄土和风沙物质,湿热的亚热带的热带,应注意红色风化壳。

5)水文:包括实习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水系分布、各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发生发展情况;地面潜水埋藏深度、水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水文地质图等。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此外,对于城市、工矿业发展对土壤污染或退化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3.土壤资料与土壤图: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论文或专著是实习准备工作的重点。一般说经过全国二次土壤普查,各地都有大比例尺土壤图及比较丰富的土壤普查资料可以利用,对现有的资料,要着重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理化性质;土壤形成与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与区域特性;土壤与农、林、牧生产的关系;土壤改良利用中的问题(土壤侵蚀、次生盐渍化、潜育化、退化、沙化等);当地群众利用改良土壤的经验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常用仪器、用具的准备

1、土壤资料与土壤图: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

2、采土工具和用品:取土铲、剖面刀、钢卷尺、土壤标本纸盒、土壤标本木盒、土壤样品袋、采土标签、pH混合指示剂、比色阶(卡)、白瓷比色盘、10%盐酸

3.土壤野外速测仪器:土壤水分速测仪、土壤养分速测仪等

(四)实习内容与要求

1.实习区土壤植被概述

2.主要成土作用与成土过程

3.主要土壤类型与成土环境的关系

4.褐土与棕壤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5.土壤的发生、发展演化

6.土壤标本的采集方法

7.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8.编写实习报告

6

1二、河北省土壤概况

(一)主要土壤类型

河北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土类,即: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灰色森林土、粗骨土、栗褐土、石质土。褐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64%;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平原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粗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土层浅薄,颗粒粗糙,砾石含量大于30%;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栗褐土在冀西北坝下地区广泛分布,处于褐土区和栗钙土区的过度区;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石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在极薄的A层土下直接与基岩接触,常与粗骨土镶嵌分布。其他土壤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等也有分布。(另外: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下游沿岸、古河道附近及沙化严重的农田附近;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湖滨下湿滩地以及山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3米的河谷地带。)分部如图:

(二)土壤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

本区域土壤广泛发育在省内排水良好的丘陵、阶地、山麓平原和高原缓岗坡地、土壤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由棕壤一褐土一栗褐上一栗钙土依次更替。棕壤作为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范围不大,主要见于冀东一带。褐土,为省内主要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栗褐土、栗钙土,分布在西北部的坝下山间盆地和坝上高原。褐土带内淋溶褐土、典型褐土、碳酸盐褐土,亦大致呈东北一西南向分布、东南一西北向更替(图5—1)。

2、垂直地带性规律(以雾灵山为例)

随着地势起伏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山地土壤的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规律,而垂直带语的结构又与水平地带性有密切的联系。兴隆县境内的雾灵山,基带土壤是淋溶褐土,垂直带谱依次由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组成。(图5—10)。

(三)秦皇岛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

1.淋溶土——棕壤土类

淋溶土纲的主要特征是,土体碳酸钙淋失殆尽,呈酸性至中性反应.粘粒移、淀明显。省内淋溶土纲只有一个亚纲:湿暖温淋溶土亚纲;一个土类:棕壤土类。

6

2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河北省最主要的山地土壤,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4.02%。在降水较多的冀东,棕壤出现在濒临渤海的几十米到几百米高的低山、丘陵上;棕壤发育地区气候温湿。燕山、太行山山地棕壤区中温、半湿润;冀东滨海棕壤区暖温较湿润。年均温7一11℃,年均降水量670一790毫米,干燥度0.8一1.15。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僳。这样的水热条件.使土体淋溶较强,亦利于有机质累积。

原生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间有针阔叶混交林。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巳不复存在。现在所见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乔木以栎属和松属为主。良好的植被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有机质积累,而在低山丘陵发育的棕壤,其腐殖质状况深受耕作条件的影响。

成土母质多为中酸性火山岩残坡积风化物,如花岗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正长岩风化物等广布于丘陵山地。此外,尚有洪积冲积物和黄土状物质等。棕壤多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较低等特征.其原因除淋溶作用较强外,无不与酸性硅铝酸盐母质有关。

(1)植被保存好的剖面.具A00—A0一A—B—C土体构型。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及棕色粘化层均明显。

(2)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大于。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为0.7一0.9。

(3)土体呈微酸至中性反应、pH值6.0一7.0。盐基不饱和.盐基饱和度40一70%。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4)粘化层居剖面中部(20一60厘米或更深)。其粘粒含量大于剖面上下层。粘化层大于 2毫米。粘粒含量与表层含量之比值为1.3一1.8。

(5)剖面中铁铝有轻微下移,且于B层累积。活性铁下移情况较铝明显。

(6)粘粒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次为绿泥石。

6

36

4主要类型为潮棕壤。河北省潮棕壤面积仅7417亩.主要分布于冀东秦皇岛市滨海丘陵周边洪积冲积物上.地下水埋深L 5—3.5米。此外,围场县山间沟谷高阶地上亦有零星散布。

潮棕壤的形成,除粘化作用外,有地下水参与其成土过程.潴育化特征明显。由于潮棕壤多辟为农田,土层有机质积累较少.棕色为主;土体微酸性,pH 6.5左右,盐基饱和度88%;心底土层有锈斑纹或铁锰结核。其典型剖面如表5—2所示。

6

5利用与改良:

棕壤分布地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土壤肥力较高,是农业利用的有利因素,但因多位于丘陵山地,一般坡度较大.加上森林植被多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层浅薄.是为农业利用的限制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棕壤资源.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严禁坡开垦。

棕壤分布地区应以林果为主,除保护现有林地外.大片荒地应育林种草。适宜生长在棕壤上的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柳树、蒙古栎、栓皮栎、枫树、馁树、板栗等。分布在山地丘陵边缘较平坦地段的棕壤,土层较厚、水分条件优越者,适种多种作

2、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纲的共同特点是.因气候较为干旱,或兼受石灰性母质影响,土体淋溶作用较弱,碳酸钙部分淋失。本省半淋溶土纲有两个亚纲,即半湿暖温半淋溶土亚纲和半湿温半淋浴土亚纲‘三个土类,即褐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

秦皇岛市区地带性土壤主要为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系河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总面积7620.593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0.83%。

褐土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0一13℃,>10℃积温3700一4400℃.年降水量500一700毫米,蒸发大于降水,干操度1.3—2.0。湿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具有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点。湿热与干寒交替出现,给土壤发育带来季节性特点:炎热多雨的夏季为成土过程的“活跃期”,冬季为相对“停滞期”,春、秋季为“过渡期”。

66

褐土区原始栎属森林植被已不复存在。次生植被为半旱生森林灌丛草原;山麓平原与丘陵坡地已大部垦为农田.埂隙田边多有半旱生杂草散布。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有马兰黄土、红黄土、次生黄土及黄土状洪积冲积物等,低山丘陵区的褐土母质以各种岩石的残坡积风化物为主,但多有黄土物质影响。有的黄土覆于其上,有的黄土夹杂其中。黄土颗粒均一.富垂直节理,故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褐土.群众常谓之“立黄土”。

褐土的形态待征主要表现为;土体以褐棕一褐色为主。腐殖质层不厚,色浅.呈灰褐或灰棕色。粘化层位于剖面中部,其粘粒含量较上下土层高20%左右,因粘粒聚凝、胀缩交替,结构呈核状、棱块状,结构体表面有胶膜被覆。有的有钙积层。

褐土的理化性状主要表现为:质地以壤质为主,枯化层可达壤枯质;土体呈中性至微碱性。盐基饱和度高,代换性盐基主要是钙、镁;一般有石灰反应;粘粒部分硅铝铁率在3.0左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为主。

主要类型为林溶褐土

淋溶褐土.位于褐土向棕壤过渡地带。主要分布于冀东低山丘陵、滦河冲积扇下部。在山地垂直带小,其上为棕壤,其下为褐土(亚类)。年雨量650毫米以上,淋浴作用是褐土亚类中最强者。

土壤性态特征:①土壤剖面呈褐色或鲜棕带褐色;②腐殖质含量较低;②土体粘化以剖面中部最为显著;④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于剖面底部石块下有少量假菌丝体;⑤pH6.5—7.5;⑥铁、铝、锰等元素有沿剖面下移现象。其典型剖面如表5—4所示。

67

褐土土层—般较深厚,质地多轻嚷至中壤,通气透水,耕性良好.矿质养分较丰富地表排水条件较好.无洪涝、盐碱危害.是为生产条件较优越的土壤。由于褐土分布范围广,土地类型复杂,利用请况亦多种多样,山麓平原与沟谷阶地.水利条件较优越.宜发展耕作农业。山地丘陵宜发展林果,如淋溶褐土、所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较充足.宜栽种华山落叶松、五角枫、白掸和云杉等。典型褐土,所处地势较低,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宜栽种油松、刺槐、白杨、臭椿、黄榆、山杨、侧柏等.还可发展核桃、山枣等。石灰性褐土土壤水分、养分均较缺乏,呈微碱性至碱性反应,适宜种黄榆、臭椿、山杨、蒙古栎和山杏等抗寒耐旱树种。

褐土的主要问题是;干旱,有机质缺乏,氮、磷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因此.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褐土利用改良的重要环节;深拼施肥、用养结合,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

3、盐碱土

盐碱七纲的共同特点是,土壤盐分累积和碱化程度达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剖面形的改变.作物不能生长。该土纲包括两个亚纲,即盐土亚纲和碱土亚纲;三个土类,即:、滨海盐上、碱土。

盐碱土的形成条件:年均气温1一13℃,年降雨量350一700毫米.干燥度1.5—2.5。气候干旱.年蒸发量几倍于年降水量.干湿季明显、地下水季节性升降。地形多为冲积平原的扇缘低地,河旁洼地,河流放道的浅平箔状洼地、碟型洼地.洼淀周围、湖泊周边等。地下水埋深1—2米,矿化度7—10克/升。

母质多为沙壤质、壤质河流冲积淤积物。

68

植被稀疏,仅有柽柳、碱蓬、盐篙、茶子棵等盐生植物和强耐盐性植物生长其上:

盐土土层比较深厚。地表常有厚0.5—2.0厘米的盐结皮;表层 1一20厘米的盐分主要为氯化物和硫酸盐,全盐含量>1%;向底层逐渐减少。心底上层有锈色斑纹。

主要类型:秦皇岛属滨海盐土,是在海水影响下发育的盐土,在河北省共有304.9521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3%。

河北省滨海盐土沿渤海湾呈带状分布。此分布带,秦皇岛、吕黎、里;唐海、丰南、黄骅等地较宽,约20一40公里。

滨海盐土形成条件:滨海平原和潮间带,地势低平,海拔多在o.5—3.5米之间。渤海湾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沉降形成的盆地、基底为寒武纪变质岩、由于长期缓慢下沉堆积成陆。第四系厚300一500米,下为河相堆积,上为河、海交互作用的三角洲堆积和海相堆积。由于河流频繁泛滥和改道,土层质地变化较大,有粘壤质、壤粘质及壤质等。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0.2—12.1C,年平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干燥度1.5—2.5。滨海平原.径流不畅。

植被覆盖度小.植物种类简单,主要为耐盐耐湿的草本植物。

潮水淹没频率和持续时司.对滨海盐土发育和性态影响显著。

(1)每日受海水淹没地带,地下水埋深约60厘米.矿化度与海水几无区别态极不明显.整个剖面有强烈的潜育化现象。

(2)每年受海水淹没地带距海较远,‘般地势平坦.但也有封闭洼地。平坦地带首先摆脱海水淹没.蒸发时间长.土壤高度盐化.洼地积水时间长.土壤沼泽化过程明显.积水落干又有盐化过程进行。

(3)特大海潮掩没地带距海员远.通常不被海水淹没。这里,平坦地段土壤盐化较互;洼地阑常有降水聚积.雨水成了土壤脱盐的主要因素。

(四)土地资源特点:

从总体上看,全省土地资源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耕地总体质量差。全省现有耕地中,三分之一分布在山区和坝上地区,粮食产量很低,东部黑龙港低的沧州、衡水多属盐碱地,土壤多盐土、滨海盐土,大量生长盐生植物,垦种困难;距海较近地带,土壤含盐量较高,难以发展农业种植。南部邢台、邯郸地区沙荒地、山坡地较多,粮食产量较低。西部太行山区多属旱地、山坡地。灌溉条件差,又称“望田天”,难以粮食自给。北部张、承地区的坝上高原,种植条件差,不适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历史上“以粮为纲”开荒垦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违背自然规律,造成大面积土壤沙化,全省现有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四分之一。

69

二是沙地后备资源数量很少,全省3347.5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多数存在坡度大、土层薄、水资源匮乏等多种障碍因素,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三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对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大影响。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口大省,全省人均耕地仅1.525亩。同时,河北省经济尚不够发达,又处在京津周围,今后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要占用大量耕地,即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同时,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75%,干旱缺水严重,大于6度的坡耕地面积占9.5%左右,要想保持全省长期的粮食安全所需的耕地资源,任务相当艰巨。

三、野外实习主要方法

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它是有土壤发生层(含土壤层次)组成。发生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值等理化特性,反映着土壤中物质与能量的积累、迁移、转化情况,是确定土壤类型的依据。因此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是识别土壤、研究土壤的基础工作。

(一)土壤路线调查

1.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路线调查属于概查。由于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而选线通过各种成土因素的典型地段,就可以见到各种典型土壤类型。

(1)山区土壤路线调查选线:首先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母质类型,以及通过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考虑山体的大小,注意丘陵、浅山、中山和深山之别,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度及局部地形对土壤形成发育造成的差别。此外,山区选线最好从河谷起,这样还可看到河流水文、母质与地形等土壤形成的分布的影响。

(2)平原区选线:平原区较山区土壤的变化要简单些,但平原区各种地貌类型、中、小地形的起伏变化、沉积母质类型的变异程度等对土壤发生与分布的影响都很重要。因此,平原区选线同样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选线要通过主要的地貌单元、地形部位、母质类型,以便能观察到更多的土壤类型,并掌握土壤有分布规律。如从滨海(滨湖)平原—冲积平原—山麓平原;从河漫滩—高阶地;从洼地—二坡地—岗地。能够观察到各种类型的土壤。

平原区选线还应注意其典型性,即选定的路线要通过实习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母质类型的地段。如河流冲积平原要尽量选定在各阶地比较齐全而完整的地段,不应选择某几级阶地缺失,或被侵蚀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残存阶地地段。

70

农耕区选线要选定能代表当地主要耕地,不同农业利用类型的土壤调查路线。如通过路线应照顾到水稻田、旱田、特殊经济作物区、各种草场类型等。

2.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

假使通过路线调查要完成一定面积范围的土壤图,则选线的间距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土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复杂性面定。如地势平坦开阔,土壤类型较单一,分布范围较广,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可大些;相反,如果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复杂多样,面积较小,图斑比较零碎,则调查路线的间距应适当小些。总之,要使调查路线能控制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有利于调查后绘制完成土壤图为原则。

(二)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1)土壤剖面的种类

土壤剖面按来源分为自然剖面、人工剖面两类;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又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定界剖面三种。

①自然剖面: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例如,兴修公路、铁路,工程或房屋建设,矿产开采,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和取土烧砖瓦,以及河流冲刷、塌方等,均可形成土壤自然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是垂直比较深厚,可观察到各个发生土层和母质层,同时暴露范围比较宽广,可见到土层薄厚不等的各种土体构型的剖面,这就有利于选择典型剖面,比较不同类型土体构型的剖面,对分析研究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土壤分布规律都比较有利。自然剖面的另一大优点是挖掘省工,只需挖去表面旧土就可进行观测。自然剖面的缺点是暴露在空气中较久,因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其剖面性态已发生了变化,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真实情况,因而它只能起参考作用,不宜作主要剖面。但一些最新挖掘的自然剖面,则进行观测时,应加整修,以挖除表面的旧土,使其暴露出新鲜裂面。

②人工剖面:这是根据土壤调查绘图的需要,人工挖掘而成的新鲜剖面,有的也叫土坑。

主要剖面:是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发生学特征,从而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性,而专门设置挖掘的土壤剖面。它应该是人工挖掘的新鲜剖面,从地表向下直接挖掘到母质层(或潜水面)出露为止。

检查剖面:这种剖面也叫对照剖面,是为了对照检查主要剖面所观察到的土壤性态特征是否有变异而设置的。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和补充修正主要剖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调查绘制者分土壤类型。检查剖面应比主要剖面数目多而挖掘深度浅,其深度只需要挖掘到主要剖面的诊断性土层为止,所挖土坑也应较主要剖面为小,目的在于检查是否与主要剖面

7

1相同。如果发现土壤剖面性状与主要剖面不同时,就应考虑另设主要剖面。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2)主要剖面的选点

正确地设置主要剖面点,不仅能提高土壤调查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土壤调查的质量;如果主要剖面地点设置不当,则所观测到的资料没有代表性,对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就会做出片面甚至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土壤调查质量,贻误调查工作。

主要剖面点的选定,原则上每种土壤类型(或制图单元)在调查路线上至少要有一个剖面点。具体位置应设于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上。若在地势、植被、母质呈相应变异的地区,还应按中地形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剖面;在盐渍化地区,还应按小地形部位设置主要剖面;山区应按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形、植被类型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在农耕区应按不同的耕作方式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农、林、牧交错地区,应按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置剖面。如要研究某种特定条件对土壤的影响,应按具体条件分别设置主要剖面,如为查明土壤垦殖演替规律,可在林地(或草地)、新垦地、久耕地分别设置主要剖面;研究灌溉等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时,可在灌区、非灌区或其他采土因素的组合下,均应设置主要剖面,至于设置多少,可根据调查绘制详略和每个主要剖面所代表的面积大小而定。

主要剖面点的具体位置,还应避开公路、铁路、坟地、村镇、水利工程、池塘、取土壕、砖瓦窑等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以使所设主要剖面点,真正成为当地代表性、典型性的土壤剖面。

选定好的土壤剖面点,应该预先标注在地形底图上,标注办法是只需用铅笔画一个圈点即可。

(3)土壤主要剖面的挖掘: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点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米、宽1米,挖掘深度要求2米。但是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应有不同的规格。对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对盐渍土挖掘到地下潜水位为限;对耕作土壤的主要剖面,规格可以小些,一般长1.5米、宽0.8米、深度1米即可;对采集整段标本用者,土坑要求应按上述第一种规格挖掘。

挖掘土坑时应注意观察剖面要向阳,山区留在山坡上方。观察面要垂直于地平面,土坑的另一端挖掘成阶梯状,以供剖面观测者上下土坑用。

7

2挖掘的土应堆放在土坑两侧,而不应堆放在观察面上方地面上。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的地面,不得在剖面上部堆土、走动、放置工具,以免扰乱破坏土壤剖面土层的性态。

(三)土层划分

(1)记录剖面点的环境条件

剖面的地理位置,调查日期,天气情况,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植被类型,潜水位,侵蚀状况,人为影响等。

(2)土层划分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为O、A、E、p、B、G、C、R等层,经年来已被我国采用。主要的土壤发生层的特征如下:

O层:凋落物层。

A层:腐殖质层,位于表层,聚积有与矿物质充分混合的腐殖质化有机质。

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物质淋失,适应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分离相对富集的矿质层。

p层:土壤耕作层之下的梨底层。

B层:淀积层,在上述各层下面,并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①聚积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②碳酸盐的淋失;③

三、二氧化物的残积;④由于存在

三、二氧化物角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才渡变高或色调发红;⑸ 具粒状、块状或愣柱状结构。

G层:潜育层,指在长期被水饱和并有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铁猛还原、分离或聚积而成的强还原状况的土层。

C层:母质层。

R层:母岩层

根据各土层性状与成因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并在大写字母的右侧加一小写字母的方式来表示区别,如:A层可细分为:Ah(自然土壤的表层腐殖质层);Ap(耕作层),Ag(潜育化A层),Ab埋藏腐殖层。E层可细分为:Es或A2(灰化层)、Ea(白浆层或漂洗层);B层可细分为:Bt(粘化层)、BCa(钙积层)、Bn(腐殖质淀积层)、Bin或Box(富含铁、铝氧化物的淀积层)、Bx(紧实的脆盘层)、Bfe(薄铁盘层)、Bg(潜充化的)。C层可细分为:Ca(松散的)、Cca(富含碳酸盐的)、Ccs(富含石膏的)、Cg(潜育化的)、Cc(强潜育化)、Cx(紧实、致密的脆盘层)、Cm(胶结的)。

(3)土层划分之后,采用连续读数,用钢卷尺从地表往下量取各层深度,单位为厘米,将量得的深度记入剖面记载表。最后将土体构型画成剖面形态素描图。

7

3(四)土壤pH值的测定

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或pH广泛试纸(精度1)、pH精密试纸(精度0.5)速测。

测量时,取土样少许(黄豆粒大小即可),放在白瓷比色盘中,加指示剂(或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并有少量余液,用干净玻璃棒搅匀,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充分作用。半分钟后,倾斜比色盘,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少许流出,澄清,即可用标准色阶(比色卡)比色(或用pH试纸比色)。

(五)石灰反应

以泡沫反应指示土壤中碳酸盐的大体含量。取少量土样,用手指压碎,再滴加10%(浓度约1摩尔/升)的盐酸。反应分四级:

(1) 几乎无泡沫,碳酸盐<1%;

(2) 少量;:很难见到泡沫,但可听到发泡声,碳酸盐1—3%;

(3) 中量:有明显泡沫,泡沫声强烈,碳酸盐3—5%;

(4) 多量:反应强烈,肉眼往往可见碳酸盐颗粒,碳酸盐>5%。

(六)土壤标本的采集

土壤标本主要包括剖面标本和分析样品两类。前者又可分分为纸盒标本和整段标本;后者游客氛围一般分析样品和农化分析样品。此外,根据土壤的诊断层次还可采集特殊层次的标本,如土壤结核及新生体的标本等。

纸盒标本

纸盒标本也叫上盒,主要用于拼图比土的标本,其典型者也可作陈列标本。路线调查中,纸盒标本只采集主要剖面和对照剖面。具体采集方法是按所划分的层次,分层采集。次序是从下层向上层选择各层的典型层采集。采集时沿水平方向用削刀削取,尽量保持土壤结构体的原状,不要弄碎。对某些特别疏松而散碎的层次,无法削取者可将散碎土安原样采集、装入盒中相应的层次,所削取土体以与标本盒的格子大小相等,港能装入格内为宜,注意英降观察面剥离成土体的自然裂面,不要削成光滑面,或拍打压实。所有土层采集装盒万步后,应按拟定内容逐项记载、填写卡片或标签。

(七)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土壤分析样品是用来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用的土样。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另一类是土壤农化分析样品。作为土壤地理学用的分析样品,主要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

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剖面样品采集应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者采样。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如当时不易选定,则所设主要剖面都应采样。

7

4带回室内后,再根据拼图、比土结果进行取舍,即选留带典型性、代表性的剖面样品,舍去不典型、无代表性的剖面样品。

剖面分析样品可按剖面形态观察中所划分的土层分层采样,也可按典型的发生层次采样,即过渡层不采样。具体采样部位应该放在层次的中心位置,从下层向上层按次采样。每层采样约一公斤,所采土样分层、分袋装好。采样中应除去大的石子和明显的植物根系等杂物,并将采样按深度分层记入剖面记录表中。土样采装好后,填写土标签(一式三份:一份作存根备查,一份挂在袋外的线绳上,一份折叠装入袋内)。然后将同一剖面各层土样的土袋拴在一起,以免搞乱。所采样品带回室内后,当天就要倒出风干,以免霉烂变质。

主要参考资料

1、于耀先、李殿杰主编,自然地理学基础实验实习,1997

2、陈汉武、李发增主编,植物学实习教程,199

33、河北省志第3卷自然地理志,

4、河北植被

5、王荷生主编,华北植物区系地理,1997

6、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烟台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参考资料,199

57、霍亚贞、李天杰等,土壤实验实习、1986

8、王建国主编,秦皇岛地区区域地质考察,1999

推荐第3篇:土壤实习报告

山东农大土壤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06级资环一班

姓名:王石彬

学号:20063170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意义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5)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1、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

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内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

2、土壤剖面的挖掘

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掌握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方法。

(二)、棕壤简介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

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 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

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三)、褐土简介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四)、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高产或低产来说明一块地的肥力,这是很不全面的。必需有一些主要的鉴定指

标。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下几项:

1、土壤酸碱度:用“P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值为6.5-7.5。

2、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大田:有机质含量高于5%

为高肥力,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的为中上等肥力,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为低等肥力。

3、土壤全氮:代表土壤供氮能力,以百分数(%)表示。产量水平低的,全氮量小于0.01%;中等水平

产量的,全氮量为0.04-0.1%;产量高水平的,含氮量一般高于0.1%。

4、土壤有效磷:代表土壤供磷能力,以mg/kg为单位来表示,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5mg/kg的,为严重缺

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15mg/kg的,属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5—30mg/kg的,属中等水平。

5、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是指土粒间的距离,表示土壤的渗水透气能力,用土壤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

分数表示。一般旱地和水田孔隙都能达到55%--60%。,一般通气好的水田,能达到12%--14%,通气好的旱田为15%--22%。孔隙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保水和通气性能,使根系生长发不良。

6、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以一定体积的土壤中,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重量,

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表示。粘土的直径小于0.001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30%;壤土的直径为0.01—0.05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40%;砂土的直径为0.05—1.0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50%。

(五)岩溶地貌形成原因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

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岩溶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沂源溶洞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有千人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九天洞等十几个溶洞。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许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场所,曾挖掘出猿人头盖骨及数枚牙齿化石,伴随着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大量猿人石器,故称为“沂源猿人”溶洞群。近几年已有多处洞穴开发,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人洞”以高宽大而得名,地质上称“山东一号洞”。洞内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组“佛的故事”浅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龙洞”以洞内数条天然石龙而得名,洞长218米,为厅堂式洞穴,洞内有双龟把门、龙王宫、银河相会、云霞岛、龙蛇相斗等景观。“养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领云游四海在此歇息的传说而得名,全长800余米,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内有石林叠瀑、雄狮把门、唐僧取经、王母宫、水族宫等48处景观。“玄云洞”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总长300米,分为上下两层,两层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连接,洞内片状钟乳石较多,敲之发声,可弹奏简单的乐曲,名曰石筝。石筝、石柱林立,多呈宝塔状,少数似嫦娥、宫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带、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九天洞”洞内由九个洞厅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长500余米,平均宽10米,高8米。洞内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笋、石莲、石冰、卷曲石等景观奇特,晶莹剔透。另外还有“珊瑚洞”、“灵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六)实习收获及感受

此次野外实习,在实习老师陈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

另外,实习锻炼使我们养成做科学应当认真严谨,实事求是态度,懂得该做的要亲手去做,不能凭空想象,实践中出真理的道理!

推荐第4篇: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X、实习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XXX年X月XX日

X、实习内容:湖北省秭归县常见岩石类别;由这些岩石发育来的土壤的基本特征;实习区(黄壤、黄棕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土壤各土类以及主要亚类、土层的剖面形态特征;野外挖掘、记载描绘土壤剖面的技术;土地复垦(土壤改良)、土壤肥水管理的技术关键等。

3、实习路线:

X月XX日上午:茅坪镇中坝子村——九曲垴村渡口——九畹溪村抬上坪——屈原镇西陵峡村;

X月XX日上午: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烟白路——荒口坪村;

X月XX日下午:郭家坝镇荒口坪村二组——九畹溪镇仙女村四组——周坪乡仙女村四组;

X月XX日上午:九畹溪镇怀包石村龙洞——唐村一组——怀树坪村; X月XX日上午:茅坪镇溪口坪村。

4、完成工作量:

观察了15个土壤剖面,采集了两个点的土样。

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秭归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崇山林立,溪流纵横,喀斯特发育,属典型长江三峡山地及岩溶地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64公里,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秭归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多变,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暖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6~18.3℃,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00~165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在950~1590毫米之间。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区基本无炎夏气候,海拔l800米以上地区冬季及寒冷天气长达226天,占全年天数的62%。

三、主要土壤类型(11个点,抄野簿和幻灯片)

一、耕地土壤类型

1、黄壤土类

黄壤是秭归县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粘土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富铝化过程。

1.1 黄壤亚类

1.1.1 第四纪粘土黄壤土属

(2)黄泥巴土剖面构型为A-B-C,A层的平均厚度14.5厘米,质地重壤,生产性能:土质较粘,耕作困难,适耕期短,土壤通气性差,怕旱易渍,不发小苗。

1.1.2 泥质岩黄壤土属

(1)黄皮砂土分布于归州镇、郭家坝镇。土体构型A-C,A层平均厚度12.5厘米,质地砂壤或砾质砂壤。生产性能:土质砂性,极易耕作,适耕期长,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养分含量底,极怕旱,施肥见效快。

1.1.3 红砂岩黄壤土属

红砂土岩黄壤发育于白垩纪系红色砂岩,砾岩风化物。

(1)红油砂土剖面构型A-C。生产性能:土壤质地轻,松散,通气爽水,施肥见效快,肥效短,后劲差,作物易早衰。

1.1.7 中性结晶岩黄壤土属

(1)细古眼砂土坡面构型:A-C1-C2,A层平均厚度17.9厘米。生产

性能:土壤砾石碎屑较多,较易耕作,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耐渍怕旱,漏水漏肥,土壤肥力低。

(2)古眼砂土坡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5厘米。生产性能:土壤砾石较多,通透性好,耐渍怕旱,漏水漏肥,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

2、黄棕壤

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在秭归山地垂直带谱中,黄棕壤分布于黄壤之上,棕壤之下,位于海拔800到1800米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

2.1.1 泥质岩山地黄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砂岩、页岩、泥岩、砂页岩分化物。(2)(灰包)大土为秭归县主要旱地土种之一。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7厘米。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适中,具有良好团粒结构,易耕作,肥劲平缓,农作物生长稳健。

2.1.4 碳酸盐岩山地黄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泥灰岩及砂页岩风化物。土壤无石灰反应(1)白善大土为秭归县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6.2厘米。

3、棕壤

棕壤为秭归县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在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黄棕壤之上。棕壤在秭归县仅山地棕壤1个亚类,

3.1 山地棕壤

3.1.1 泥质岩山地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泥质岩坡残积物。

本土属仅冷性灰包土1个土种。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松泡易耕。保水保肥性较好,土壤养分高。因处于高海拔地区,光照短,吐温非常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发育于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以及钙质砂页岩风化物。呈中性至碱性。

4.1 棕色石灰土

4.1.1 棕色石灰土土属

5、紫色土

紫色土发育于侏罗系的紫红色砂页岩及白垩系有石灰反应的红色砂岩、砂砾岩风化物。

5.3 灰紫色土亚类

5.3.1 灰紫渣土土属

(1)灰紫渣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5厘米,轻砾石土质地。A层平均厚10.3厘米,PH值8.0,有强烈的石灰反应。(2)灰红石骨子土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7厘米,质地中砾石土。

5.3.2 灰紫泥土土属

本土属具有灰紫色土一般的特性,较之灰紫渣子,土壤熟化程度较好,肥力较高,质地适宜,是较好的耕地土壤之一。

(1)灰红砂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5.8厘米。生产性能:土质轻,耕性好,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一般,施肥易见效,但肥效短,一次施肥不能过多,作物生长后期往往因缺肥而早衰。

(2)灰红大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7.1厘米。生产性能:土壤质地比较适中,耕性一般,通气透水性较好,保水保肥一般,肥力有后劲,不易早衰,石灰反应强烈,对作物选择性强。

6、潮土

潮土发育于近代河流冲积物,由于冲积物来源广泛,河水涨落作用强弱不一,因此,潮土不仅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且肥力较高。

6.1 灰潮土

灰潮土发育于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成土培肥时间短,钙盐对土壤影响深刻,致使土壤呈碱性。本亚系包括2个土属。

6.1.1 砂土型灰潮土土属

(2)灰砂土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9.3厘米。生产性能:土质砂,耕作容易,通气透水性好,漏水漏肥严重,施肥容易见效,肥效极短,发小苗不发老苗。

7、水稻土

水稻土是人们在长期的水耕熟化,氧化还原、淋溶淀积,成土过程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壤。它的性状特征深受水型影响,因而划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沼泽型亚类。

7.1 淹育型水稻土亚类

因缺乏水源,或形成时间短,水稻土的发育主要是受地表水的影响。水耕熟化程度低,耕作层浅,活土层薄,坡面构型A-P-C或A-C,淹育型水稻土一般系水源缺乏,无灌溉条件的旱塝水田。

7.1.2 浅黄壤性中性结晶岩泥田土属

(1)浅细沙田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4.2厘米,质地砂壤。生产性能:土质砂性,干湿易耕,适耕期长,通透性好,水肥渗漏快,施肥易见效,肥效短,后劲不足,作物易早衰。

四、土壤的分布规律

县内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在紫色砂泥岩地区发育的紫色土和风化花岗岩地区发育的粗滑土透水性虽较好,但土层较浅薄,在失去植被保护、降雨较大的情况下,亦易产生强烈侵蚀。

推荐第5篇:土壤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学是广义的土壤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自然体发生、组成、形态、特征、演化、分类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的生长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理论要是没有经过运用,就还是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此次的实习,要求我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观测及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并能结合观测、测定的结果推断土壤发生的各种条件,从而充分认识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了解常德一带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并能通过实习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二、实习时间: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 仰口风景区

三、实习方式:

本次实习主要以现场观察和指导老师讲解为主。在实习前,指导老师上实习指导课,从理论上教会同学们如何进行识土、辨土和评土,应从哪些方面去完成这个任务,再系统的讲了土壤的分类,放映了以往的调查资料,让我们对土壤的识别有了一大体的方向,并在讲解中反复提醒我们在实习时注意观察,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试着去辨别土壤的类别。复习了土壤学中的重点内容,并指明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①学习野外调查地形地貌、岩石、母质、地下水位及水质、土壤侵蚀、植被、农业利用情况等成土条件的方法和技巧。②掌握野外典型土壤剖面观察、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③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④学会野外识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岩石矿物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步伐,认真记录实习笔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每天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和自我鉴定表。

四、实习内容:

(一)

1、植物科学1班2班跟刘庆老师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在了解示范园区规模化发展有关情况的介绍后,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参观学习。

3、同学们通过在生产地头查看农作物生产情况,前往项目工地参观农业设施建设,对科学研究,开发新品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及合作组织以品牌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在刘老师引导和详细讲解下,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认真记录、踊跃发言,对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赞叹。此次参观实习开拓和丰富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理论学习与科技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为植保学院同学未来深造、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植物科学1班2班跟李旭霖老师到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 以及仰口风景区进行参观实习。

1、准备实习工具:铁锹、罗盘仪、小刀、PH指示剂、剖面记载表、卷尺、土 壤比色卡、定位仪、地形图。

2、到达目的地后,跟随另一个老师参观一个具有显著特点的人工剖面,老师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地区气候以及土壤形成,这个地方的土质主要是棕壤。

3、土壤剖面挖掘及观察:跟随另一个老师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和观察,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剖面观察,用铁锹将剖面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的上方的地面,以免干扰土壤剖面土层的状态。

4、记载土壤剖面描述及评价:人工挖掘的新鲜剖面,从地表向下依次为覆盖层、A、B、C、母质层。在老师讲解下我们认真记录了这个土壤剖面的性态描述,包括结构、干湿度、紧实度、PH值等具体性态。

5、乘车去仰口风景区参观学习。记录仰口土壤剖面性态描述。

五 实习心得:

两天的实习眨眼就过去了,还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来得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并能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此次的切身体验,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我对土壤这门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我的亲自动手参与下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书本上没有写的感受,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次实习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培养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一路上大家的友谊之情增进了不少。我很感谢有这次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指导老师的孜孜教诲,教会了我们亲身实践,身体力行,更让我们明白了学无止尽的道理。实习是实验、检验、考验,我们要把吃苦、勤奋、创新精神带到学习、工作中去。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记忆在,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位学生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学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班级 植科1301

姓名 徐康

学号 20135135

推荐第6篇: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辨认方法,了解植物生活习性。

4.培养实事求是、理念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锻炼吃苦耐劳、坚持野外调查的精神。

二、实习概况

2013年5月25日,,在刘燕老师和王高健老师的带领下, 1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前往西安植物园和曲江遗址公园进行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与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西安植物园简介

西安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是建国初期我国建设的八个植物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的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大雁塔旁,占地面积20公顷,收集保存植物3400余种(含品种),保存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32科70余种,是目前西北地区引种保存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

西安植物园现为省级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陕西省科学院,与陕西省植物研究所(于2006年12月挂牌)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是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以及科普教育的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

目前,西安植物园建有九个专类区:药用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花卉区、油料植物区、芳香植物区、单子叶植物区、双子叶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和木兰园;建有两座各一千余平方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以及具有日式园林风格的翠华园。

建园以来,西安植物园始终以应用基础研究、植物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科技知识的普及为主要任务,在维护西部地区植物的多样性、拯救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环境教育及科学普及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西安植物园实习过程

1.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

桑科,榕属。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菩提树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入药,有发汗解热之功。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

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菩提树以根、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随用随采。

2.曼陀罗,有毒植物

茄科,曼陀罗属。在热带为木本或半木本,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单叶互生,花两性,花冠喇叭状,五裂,多少唇形,有重瓣者;雄蕊5,全部发育,插生于花冠筒;心皮2,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花萼在果时近基部环状断裂,仅基部宿存。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哺乳动物、鱼类和鸟类均有强烈的毒性,其中以果实、种子毒性最大。

用途:叶,花,种子入药具有镇痉,镇静,镇痛,麻醉的功能;种子油可制作肥皂和参合油漆用。有毒部位: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

3.雪松,上帝之树

松科,雪松属。该属种共有4种,其中3种原产地中海地区山地,另一种原产喜马拉雅地区西部。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主杆挺直,树冠圆锥状塔形。树皮深灰色。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小枝微下垂,具长短枝。叶针形,坚硬,幼时有白粉,灰绿色,叶横截面呈三角形,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在短枝的枝端簇生,脱落后留有隆起的叶枕。雌雄异株,稀同株,10至11月开花,雄花球椭圆状卵形,雌花球卵圆形。次年10月种子成熟,种子倒卵状三角形,有淡褐色翅。

雪松高大雄伟,树形优美,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之一,可在庭园中对植,也适宜孤植或群植于草坪上。

药疗用途的历史很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古埃及人将雪松油添加在化妆品中用来美容,也当作驱虫剂使用。美国的原住民也将雪松当作药疗及净化仪式使用的圣品。经蒸馏还可得芳香油,雪松精油的各种益处使其成为治疗头皮屑及皮疹的绝佳选择。

雪松的收敛作用可以帮助有效治疗粉刺及油性皮疹,雪松杀菌、抗脂漏及温和的收敛作用是其能够有效治疗头皮屑及舒缓头皮发痒症状的原因;收敛的作用可以帮助治疗粉刺及油性皮疹。雪松也能有效地祛痰及化痰,在传统上一直被用来治疗黏膜问题,特别是支气管的感染及阻塞─它能清理呼吸系统过多的痰和黏液,而且据说非常有效;雪松也能用于关节炎及风湿等症状,能够滋补全身;对于心理以及精神紧张、焦虑、强迫症及恐惧等症状也有绝佳的舒缓作用。

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

4.白屈菜

罂粟科,白屈菜属,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叶互生,1~2回单数羽状全裂;基生叶长10~15厘米,全裂片2~5对,不规则深裂,深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缺刻,顶端裂片广倒卵形,基部楔形而下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相同。花数朵,近伞状排列,苞片小,卵形,长约1.5毫米,花柄丝状,有短柔毛;萼片2,早落,椭圆形,外面疏生柔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长约9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黄色;雌蕊1,无

毛,花柱短。蒴果条状圆柱形,长达3.5厘米。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功能主治:镇痛,止咳,平喘,消肿。用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5.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别称:金腰带,串串金,云南迎春,大叶迎春,清明花,金梅,迎春柳 科:木犀科 Oleaceae 属:茉莉花属/素馨属/Jasminum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和西南的亚热带地区,华北、安徽,河南均可 生长季节:初春

生长条件: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 繁殖方法:扦插

相似物种:野迎春、连翘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

园林用途:迎春枝条披垂,冬末至早春先花后叶,花色金黄,叶丛翠绿。在园林绿化中宜配置在湖边、溪畔、桥头、墙隅或在草坪、林缘、坡地。房周围也可栽植,可供早春观花。迎春的绿化效果凸出,体现速度快,在各地都有广泛使用。栽植当年即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在山东、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都有使用迎春作为花坛观赏灌木的案例。

6.山桃:

蔷薇科、梅属

别名花桃,常见的观赏果树。落叶小乔木,广泛分布在吉林、辽宁、北京、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山桃果实可食用,木材可用于装饰。山桃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耐寒性好,观赏价值高

植物用途山桃花期早,花时美丽可观,并有曲枝、白花、柱形等变异类型。园林中宜成片植于山坡并以苍松翠柏为背景,方可充分显示其娇艳之美。在庭院、草坪、水际、林缘、建筑物前零星栽植也很合适。山桃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广泛,绿化效果非常好,深受人们的喜爱。山桃的移栽成活率极高,恢复速度快。

种子、根、茎、皮、叶、花桃树胶均可药用。山桃花的种子,中药名为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活血行润燥滑肠的功能。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肠燥便秘用量7-15克。山桃花的根、茎皮性味苦、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虐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丝虫病。用量均为25-50克。孕妇忌服。

桃中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能。外用适量。用??鲜品捣烂敷患处,痔疮、湿疹、头虱均煎水洗。

7.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三白草科,蕺菜属,蕺(ji)菜。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

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作用:1.提高免疫力 2.抗菌作用(复方鱼腥草合剂)3.抗病毒作用4.利尿 备注:鱼腥草是唯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和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电脑一族必吃的防辐射食物。 8.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乔木,高达18m;树冠倒卵形。小枝细下垂。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平原地区,华北、东北亦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之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但亦能生于土层深厚之高燥地区。 观赏及价值:

垂柳枝条细长,柔软下垂,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自古即为重要的庭园观赏树。亦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及平原造林树种。此外,垂柳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二氧化硫,故也适用于工厂绿化。木材白色,韧性大,可作小农具、小器具等;枝条可编织篮、筐、箱等器具。枝、叶、花、果及须均可入药。

繁殖与栽培:繁殖以扦插为主,亦可用种子繁殖。

9.三叶草(又名车轴草)

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复叶,具三小叶,小叶倒卵状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钝或微凹,边缘具细锯齿,叶面中心具“V”形的白晕;托叶椭圆形,抱茎。于夏秋开花,头形总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花白色,偶有淡红色,蝶形花冠(豆科植物的一般特点)。边开花,边结籽,种子成熟期不一,种子细小。主要有3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绛三叶。

白花三叶草因其植株低矮,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绿化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10.柿子树(Diospyros kaki Thunb)

柿子科Ebenaceae,柿子属Diospyros。 中国传统水果。公母之分。柿蒂(宿存的花萼)可以入药。

柿子树是落叶乔木,叶子是椭圆形或倒卵形,背面有绒毛,花是黄白色。结浆果,扁圆形或圆锥形,橙黄色或黄色,可以吃。木材可以制器具(常用来做高尔夫球杆坚硬的杆头)。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柿叶在日本更大受推崇,以此制成的柿叶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街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工厂,道路两旁,广场、校园绿化颇为合适。(不能做行到树。污染硬化路面——个人观点)。

温馨提示:不要空腹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柿子宜在饭后吃。食柿应尽量少食柿皮。柿饼表面的柿霜是柿子的精华,千万不要丢弃。螃蟹*柿子——腹泻 。白酒*柿子——会胸闷 。红薯*柿子——会得结石。

11.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忍冬属 Lonicera。别称: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

单叶对生、浆果、唇形花冠。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3mm,下部直径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入药 。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12.银杏(Ginkgo biloba)

别称: 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

银杏为落叶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为橙黄色的 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出身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

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一般特征: 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二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

小孢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腋内。小孢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孢子囊。

小孢子:长圆形,纵轴有一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突起。

大孢子叶球:简单,通常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孢子叶,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

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胚具2片子叶。

原始特征: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

鉴别特征: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雌雄株区分特征示之如下:

雄株:1.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小,树冠稍瘦且形成较迟;2.叶裂刻较深,常超过叶的中部;3.秋叶变色期较晚,落叶较迟;4.着生雄花的短枝较长

雌株:1.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大,树冠宽大,顶端较平,形成较早;2.叶裂刻较浅,未达叶的中部;3.秋叶变色期及脱落期均较早;4.着生雌花的短枝较短

13.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

柿树科 Ebenaceae ,柿属。又名:黑枣。

落叶乔木,高可达30m,一般5-10m。树皮灰黑色或灰褐色,深裂成方块状;幼枝灰绿色,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淡黄色至淡红色;雄花1-3朵腋生,近天梗;花萼钟形,4裂,稀5裂,裂片卵形,先端急尖,内面有绢毛,花冠壶形,4裂,边缘有睫毛,雄蕊16枚,每2枚连生成对,子房退化;雌花单生,几无梗;花萼4裂,裂至中部,两面均有毛,裂片先端急尖,花冠壶形,裂片反曲,退化雄蕊8,花柱4。浆果近球形至椭圆形,初熟时淡黄色,后则变为蓝黑色.被白蜡质。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药用部位为君迁子的果实,止消渴,去烦热,使人肤色润泽,轻健,静心,悦人面色。

14.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蔷薇科,山楂属。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

落叶小乔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有独特气味。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

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15.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是我国亚热带特有植物。由于其叶、枝,种子及根等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可治疗癌症。

(三)、曲江遗址公园简介

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曲江池遗址公园公园等,形成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共同构成人文西安的新标志,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曲江池遗址公园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设计。占地471亩,在原曲江池基础上2008年7月1日建成,曲江池水面仅南北纵长就达1088米,东西宽窄不等,最宽处达552米,分上池和下池两部分。现对游人免费开放。

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民俗传承、艺术展示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生态文化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有很多表现唐代社会生活的雕塑,布置在全园各处,或草坪,或广场,或山坡,或水滨,甚至在水中。使曲江池遗址公园笼罩在一片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中。雕塑材质大多为青铜或石质。以写实艺术手法为主,使人感同身受。

寒窑遗址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婚俗婚礼婚仪体验式主题公园。

(四)、寒窖遗址公园简介

寒窑遗址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东南隅,紧临曲江遗址公园,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隔水相望。是曲江新区的六大遗址公园项目之一。总规划面积188.75亩。其中公园占地60亩,周边功能用地120余亩。曲江寒窑爱情主题文化公园将以寒窑遗址和在此发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曲江寒窑遗址为核心建设中国第一个爱情主题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定情婚礼纪念的圣地,以爱情旅游、爱情消费、爱情纪念、爱情教育为主要产业方向,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建设的爱情主题公园和幸福产业基地。

新建成的寒窑遗址公园将以凸现爱情自主、爱情忠贞为主题,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情感脉搏,给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营造一处定情之所,寓意他们的爱情历久而弥坚;同时也为新婚伴侣提供寒窑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婚礼配套服务,从而弘扬社会正气,传颂爱情忠贞圣洁,把爱情主题做大做足,将寒窑遗址公园打造为中国第一个爱情主题公园。 相关故事: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

传说唐朝末年,西安北门里有位显赫人家的千金王宝钏,在绣楼上抛绣球择婿,结果抛中了寒酸的薛平贵。 她不嫌贫爱富,坚持自己的选择嫁予薛平贵,遂与家人吵翻,只身出走到城南曲江池畔的寒窑居住。后来,薛平贵征西一十八年,她就一人在寒窑内守等,没有粮吃,就把附近田野地内的荠菜挖尽吃光,苦守了一十八年。戏剧《武家坡》唱的就是这个故事,观众最终盼到薛王二人重聚。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这次野外实习,我们在西安植物园和曲江遗址公园走了很多地方,大家都累的气喘吁吁,但是我们大家都倍感充实,因为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更加充分了解了植物学的内在美,使得我们更加对植物学充满了兴趣。

课堂是理论是抽象的,而野外实习则是实践,可以直观地认识和分析植物,只有理论和实践、课堂和野外实习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和记忆植物,野外实习是更好地学习植物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位野外工作者的艰辛,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更加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江山的如此多娇,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也充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该往哪个方向而努力,这些都是以前所不了解的。在学校的学习会更加努力,更加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淳淳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我相信这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推荐第7篇: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09地理科学

罗林

学号:091001010025

第一组

组长:罗林

组员:张可、余瑞、鲍露、罗欢、胡耀、付恒、赵磊、李张波、徐宝

坤、杨文军、王成栋 指导老师:陆晓辉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组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了解野外土壤调查的方法,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的设置,掌握剖面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土壤样品和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习时间及阶段、安排:

2011年 7月9号~2011年7月13日

第一天:7月9日从贵阳出发坐火车到达施秉

第二天:7月10日云台山,沿途观察土壤自然剖面,初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形状及测定方法。

第三天:7月11日,施秉县城周边做人工剖面,掌握土壤采集、分析方法。

三、实习步骤

(一)

实习的步骤

1、准备工作

了解实习的有关资料,准备好地形图并收集成土条件、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改良、肥料实验等资料及农业方面的资料。准备好野外实习用品:土壤剖面记载表、标签、标本盒、标本袋、土铲、剖面刀、卷尺、罗盘、高度计、PH指示剂、PH标准比色卡、土色卡、白瓷盘、笔记本、铅笔、盐酸(1:3)试剂等。 PH4~8混合指示剂比对:

黄色

4.0

绿黄

4.5

黄绿

5.0

草绿

5.5

灰绿

6.0

灰蓝

6.5

蓝紫

7.0

8.0 施秉县概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梯级向东丘陵平原第一大梯级过渡的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年均温14~16℃,年降雨量为1060~1200mm,气候温和湿润,水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地层由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等组成,县城附近的盆地中出露分布的是白垩系扎佐组和旧州组的紫色砂页岩、砖红色砂岩、灰色砾岩,厚度0~400m,面积30平方千米。

2、野外工作

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各类土壤的分布特点和土壤资源的改良利用方向、填类型图。

四、实习概况

(一) 云台山

位于施秉县城北十三公里的云台山,群峰订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管事崛起植被茂密,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土壤母质以白云岩为主,其次是石灰岩,所以形成的土壤大多是非地带性的石灰土,山顶有部分地带性黄壤。

在云台山我们观察了三个自然剖面,分别在山脚、山腰和山顶。

第一个剖面(自然剖面)——山脚

1、土壤发生层的划分

O——A——B——C——R

2、土壤颜色

黄棕色

2、结构

腐殖质层(A):团粒状

淀积层(B):块状

4、质地

表层是轻壤土

5、PH 4~8混合试剂

A层呈灰绿色6.0近中性或微酸

6、石灰反应

母岩有泡泡产生

判断为:非地带性的黄色石灰土亚类

温热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有明显富铝化作用,呈明显的黄色。

第二个剖面(自然剖面)——山腰(坡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

O——A——C——R

2、结构

腐殖质层是团粒状

3、土壤颜色

灰黑色

4、PH4~8混合试剂

为蓝紫色(7.0)

中性或微碱

5、此地土壤是又坡面滑落堆积至此的,土壤肥力好,土层不厚,由于母质因素,土壤钙含量高,阻碍其矿化分解,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判断为:非地带性的黑色石灰土亚类

地表有茂密的岩溶植被,分布分散,质地较黏重,结构较好,多有石灰反应,生境条件差,不宜农用。

第三个剖面(自然剖面)——山顶

1、地表发现有铁芒萁——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2、此地海拔:940m

3、土壤发生层划分

A——A(B)——B

4、土壤颜色

土壤剖面呈黄色,心土层更明显

5、质地

腐殖质层到淀积层的过渡层是中壤土

6、PH4~8混合试剂

A~B的过渡层呈黄绿色(4.5)

B层呈黄色(4.0)

呈酸性

7、淀积层(B)出现铁锰结核

由于地形条件,我们只观察到淀积层,底下的母质层没有看到。因为黄棕壤一般出现在1400m以上,其一般有淋溶层(颜色较浅),所以此地土壤属于地带性的黄壤。

成土因素:

气候:年均温14~16℃

年降雨1000~1400mm,云雾多,相对湿度大,干湿季不明显。

植被: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二) 施秉县周边

1、土壤剖面点的选择

我们经过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土壤的踏勘,最后是以一个选定的剖面点的记录和分析作为某一类土壤的代表,我们了解到了土壤选择以点代面的方法。

我们选择的地点的海拔约为750m 经度108°4′29.52″纬度27°3′7.15″

在此地,我们做了一个专门剖面进一步的了解土壤剖面的分析及方法。

2.剖面挖掘与修整

剖面坑长为2m,宽1m,由于土层太厚,深度没有挖掘到母质,为80cm左右。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而另一端做成斜坡,以便下坑观察。挖掘时,我们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

一侧,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上层,土坑挖好后,留出垂直断面,用剖面刀自上而下轻轻剥落表层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铲平的壁面,作为划分层次之用。

第四个剖面(专门剖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

O————A————B————B(C)

5cm

27cm

2、土壤颜色

腐殖质层为灰棕色,淀积层为黄色

3、质地

腐殖质层(A)是轻壤土,淀积层(B)为中壤土

4、结构

A层为粒状,B层为块状

5、松紧度

表层腐殖质层疏松,淀积层(B)稍紧实,B~C的过渡层紧实

6、孔隙状况

表层腐殖质层有一定数量的小孔隙,而下面的淀积层孔隙少,再下面的过渡层孔隙就更少了。

7、土壤湿度

相对含水量高,土壤潮

8、PH值

腐殖质层指示剂呈黄绿色(5.0),淀积层呈绿黄色(4.5),淀积层到母质的过渡层呈黄色(4.0)

土壤呈酸性

判断为地带性的黄壤

3.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

根据土层的发生层的划分(过渡层不采样)在每层中部取2斤土样装在土袋里(布)标明时间、地点、自然条件、在土袋里也放一个标签。

农化样品的采集:

一般用于采耕作土壤的耕作层(约20cm),有对角线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蛇形采样法。

五、实习心得

此次实习,收获很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土壤学新的认识中。本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母岩表面生长着成片的苔藓地衣,是成土过程的开始。由于土层浅薄,高达乔木的树根扎得很深,深入母岩,加快土壤的成土过程,起到加固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壤、石灰土。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如:西瓜种植对土壤肥力破坏大,只能使用轮作,而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层架或保持土壤肥力。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植被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特别是挖土壤剖面,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出真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生活中,所不同的是,科学需要

一颗严谨的心和广博的知识。

推荐第8篇:土壤,生物实习报告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 的影响

姓名孙国森

学号2050803028 院系资环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宋保平

2017年 6 月 8 日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土壤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地球上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绝大多数都要在其上面从事垦殖活动。土壤一旦经过农耕,它原来的性状或多或少就会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或许是好的或许是有害的,但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明显,最终有的将演变成与原来土壤完全不同的新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国家,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早在

七、八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在这块神州大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衣食生活之源,世世代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劳动,给土地以深刻影响,使不少土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我国也成为国际土壤类型中人工耕作土壤分布最多的国家。

关键词:农业耕作、土层、水稻土、有机质、肥力

一、耕作对土壤的主要影响

农业耕作活动给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反映在剖面的形态变化和理化特性变化两个方面。

耕作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耕作土壤纵断面。一般具有耕作层(表土层、熟化层)、犁底层(亚表土层)、生土层(心土层)、死土层(底土层)。剖面构造的层次组合随耕作情况不断变化,某一种耕作土壤不一定同时具有上述全部层次。耕作层浅薄的,表土之下就是犁底层或心土层。水田土壤的耕作部分为淹育层(即表土层),以下是犁底层与潴育层(即心土层);地下水位较高的可以出现潜育层。

剖面的形态变化,表现最突出的是土壤原来较紧实的表层土,经过农耕生产之后,即为较疏松的耕作层所代替;其下亚表土则受机具耕作的压力影响,变为较紧实的犁底层。其次是土壤的颜色逐渐由暗变淡,或者由淡变暗。前一种情况,主要是在旱作和不注意施用肥料的粗放耕作条件下发生。由于农田养分得不到补偿,作物常年耗损吸取的结果,致使土壤上部原来含有机质较多的暗色土层逐渐变薄和变淡。后者则是在注意施肥、浇灌、精耕细作、培肥土壤条件下发生。由于养分能够及时得到补偿和灌水下渗渍染的结果,熟化土层就不断增厚,剖面下部原来含有机质较少的淡色土层,颜色也就逐渐变暗起来。

剖面理化特性的变化与上述剖面的形态变化密切相关联。凡熟化土层不断增厚的土壤,其理化特性大都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变化。如土壤的盐基不断得到恢复,酸碱度逐渐得到中和,通透性能日趋良好,有效肥力逐步提高,作物产量高而且稳定等等。而耕作粗放使暗色土层不断变淡和变薄的耕地则完全相反,理化特性常常是朝着恶性循环方向变化。如耕层日趋板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结僵硬,通透性能日益减弱,酸碱度不断增大,有效肥力迅速下降,作物单产低而不稳等等。这些变化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原来土壤向着各自不同的方向演变。

二、耕作影响土壤演变的规律

从我国耕作土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耕生产影响土壤向着何种方向演变,主要以垦殖农用的不同耕作方式为转移。其规律表现为下列三种不同演变图。

1.垂直向下演变式这是农业耕作影响土壤演变最常见的图式。即土壤的演变从表土开始、然后逐渐向土体下部延伸,经过心土至底土,直至原土全剖面的性状都发生明显变化。这种演变,一般不是耕种几年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譬如

二、三百年,甚至

五、六百年。当然也与土壤本身原来的属性是否容易改变,以及人为耕作措施的强度大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在耕作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土壤属性易改变的,其演变的进度较快。如剖面的质地较轻,而且比较均一,同时又无其他障碍土层的土壤,需要的年限就相对较短,反之演变的进度慢,需要的年限相对就要长些,如具有碱化层和质地较粘重的土壤,就是如此。在土壤类型相同的条件下,耕作管理措施强度大的,土壤的演变进度就较快,反之就较慢。如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耕得深的,施得多的,比耕得浅的,施得少的土壤演变的进度就会快得多。水旱轮作的比单独旱作的又要快得多;水田又比水旱轮作的快得多。这主要是由于灌水容易将土壤上部的各种物质向下部渗透淋溶,从而促进土壤演变速度加快。

2.叠加向上演变式这是农业耕作影响土壤演变比较特殊的图式。即土壤的变化先从表土层开始,然后就在其上叠加客土物质,致使耕作层向上方逐渐增厚,长年累积,老耕作层就被埋在下面,最后成为叠加演变新土壤类型的底土。这种演变,与原土本身的属性关系不 大,主要受人为耕作管理措施的强度和客土物质来源数量多少的影响。如施用土粪和进行灌淤,施得多的,叠加演变的进度就快,反之则慢;灌溉水源中含泥沙量多的,灌淤后叠加演变的进度就快,反之则慢;在泥沙含量相同的灌水中,灌淤次数多的,比灌淤次数少的叠加 演变进度相对也要快一些等等。

3.逐层侵蚀演变式这是农业耕作影响土壤演变最不好的图式。即土壤的演变从表土开始后,其耕作层就常常遭到降水冲刷的危害,年复一年,至剖面发生土层完全被侵蚀掉。严重者地面光秃,基岩裸露,完全失去农用价值。这种演变,主要出现在不注意修建水平梯田 的坡耕地上。坡度大,降水强度也大,田面产生的冲刷作用愈大,土壤逐层侵蚀演变的进度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慢。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演变规律外,在我国还有一部分耕地出现自下而上演变的状况。这种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状况,大多发生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平原地下水含盐量稍高的农区。由于灌溉不当,使田间地下水位上升到临界深度以上,引起盐分沿土壤毛管水由下向剖面上部聚积,导致土壤向盐渍化方向演变。这种演变比较单一,主要受盐分的运行影响。地下水的矿化度愈高,地面蒸 发强度愈大,土壤垂直向上演变的进度愈快,反之则比较慢。

三、由农业耕作产生的独立型土壤

长久的农业耕作带来的土壤性质的变化,由常见土壤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土壤类型,这个过程积极漫长,但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却随处可见。水稻土、灌淤土、灌漠土„这些土壤可分为水耕人为土和旱作人为土。

1、水耕人为土的土壤水分状况受人为调节,植稻期间,土壤水分大多情况下处于饱和状态;非植稻季节,土壤通透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温度较旱地土壤均衡。长期淹水和土壤温度趋于平稳、变化幅度小,使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大为减小;而土壤淹水耕种,其发育脱离了原有轨道,随耕种时间加长,认为影响加强而母土影响逐渐减弱,其成土过程具有很强的人为特征。其次,修筑梯田扰动了原有土壤层次,围垦海涂会进行人工排水和堆垫。水耕人为土堆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灌溉水带来的淤泥。施肥、平田、翻耕、黏闭、移栽、间隙排水和复水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对土壤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以看出,水耕土的成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或改变了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而人为活动也极大地改变了土壤的发生发育过程

2、旱耕人为土的成土条件受生物气候、物质来源、灌溉作用、农业利用和下垫母土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土类成土条件有较大差异。灌淤旱耕人为土分布于干旱区,水热不同步,在生物生长季节降水量较少,主要靠引水灌溉。灌溉水中的悬浮泥沙以及人工施用的“土粪”是土壤物质的来源之一,对灌淤旱耕人为土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土垫旱耕人为土是人类长期施用土粪堆垫并进行耕作熟化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自然现象的作用。泥垫旱耕人为土多发育于热性温度状况和潮湿士壤水分条件下,成土物质主要是三角洲或江湖沉积物,主要以栽培作物为主,其作物种类随社会需求而改变。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草基鱼塘等种植模式的“塘基”均为泥垫土。肥熟旱耕人为土通常是在已经耕作熟化的粮田土壤上,经过长期栽培蔬菜形成的,其成土特点与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泥污水等有机肥相联系

四、农业耕作对土壤影响的具体方面

1、对土壤肥力影响。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耕种土地,只种不养,土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壤有机质会迅速下降,肥力降低。不过,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影响大不相同。旱地耕作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等,秸杆还田、绿肥、化肥等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时,长期使用有机肥或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增强土壤肥力。水稻土由于其成土的特殊环境,有机质含量高,在表层较为明显,形成了松软的耕作熟化层。

2、对土壤元素的影响。农业耕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使用有机肥、无机肥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元素含量,同时会改良一定的土壤环境,因为生物在土壤形成中会有选择的吸收它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并在土壤是富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3、对土壤酸碱度影响。我国土壤pH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5。在正常范围内,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敏感的原因,影响各种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除了种植适宜生长的作物,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撒生石灰等方法中和土壤,使之更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一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变化,例如,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渍化,形成盐碱地。

4、所导致的危害。①破坏土壤结构。在耕地上使用耕作以及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腐殖土和上层土的下降、残杀土壤中的有机生物、破坏土壤中的生态平衡和导致有机物的失调和流失。②过度使用化肥使土壤酸化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累积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③过度开垦耕地以及不合理耕种制度使上层土的流失,导致土地的沙化。西北地区开垦牧场,使草场退化,固土能力下降,风沙增多;南方山地开垦砍伐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五、结论

农业对土壤的影响是长期的、多方面的。从短期来看,农业改变的是土壤的利用方式,是种树、还是耕作。从长期来看,农业改变的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从剖面来看,形态以及理化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农业对土壤带来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不要仅看到土壤对农业产量的贡献,还要关注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难以逆转的污染与破坏。未来我们要利用技术修复被污染破坏的土壤,使农业与土壤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的关系。

浅析农业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农业耕作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演变》蔡凤歧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张海林、秦耀东、朱文珊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龚子同 ※《中国水稻土》李庆逵

※《土壤地理学》海春兴、陈健飞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吕树鸣、霍兴祥、罗皓

推荐第9篇:地质与土壤实习报告

地质与土壤实习报告

班级

资环1102 姓名

岳一鸣 学号 2011303200701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日期

2013年7月12日

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4日——7月9日

二、实习人:岳一鸣

三、实习目的:

(1)掌握岩石、地质构造土壤和地貌的认识方法; (2)理解土壤与地质内在联系,巩固土壤与地质理论; (3)认识土壤与地质的地域分异规律;

(4)提高土壤与地质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路径:

九峰山采石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胡家村———敖李村——大长山路北侧——四房湾——阳逻长江边——黄石矿山公园——黄石铁山陆雁鸿尾砂库——铜绿山——大冶市区新屋槽——马叫平原采石场——西凉亭——南昌桥——仙岛湖王英镇——钓鱼岛——寺庙路边——仙岛湖秀山——三溪镇——富水河下游——九宫山山麓——九宫山山地灌丛草甸土——九宫山宾馆旁加油站——九宫山铜鼓包——九宫山胜似桃园

五、实习内容:

(一)

地层与土壤

元古代

1、九宫山山麓

板岩

晋宁运动Ⅱ中形成的变质岩,其性质与前面的有所不同,其由粘土(如页岩)、粉砂制或中酸性凝灰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的浅变质岩,具有板状构造。这种岩石变化不大,矿物大部分保持着原来泥质岩的成分,没有明显的重结晶结构,实际中容易与页岩相混。 板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

板岩在自然状态下会容易成板柱状,而页岩没有。板岩可以作装饰品,但不耐磨。

2、九宫山 :片麻岩 ——草甸土

片麻岩

是晋宁运动Ⅰ形成的变质岩,其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此构造使岩石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为片状粒状变晶结构,也常有斑状变晶结构。九宫山片麻岩的发亮的黑色条带主要是黑云母,在压力作用下定向排列。

和板岩比较,片麻岩结构说明它的变质作用较深。是因为山上的片麻岩比山下的板岩多经历一次地壳运动。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它的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所以九宫山山势陡峭。

草甸土

实习点位于九宫山海拔1421米处,处在风口区。由于海拔高,风大,一般乔木不能很好的生长,生长有大量草本灌木,一年一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每年都死亡,因此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积累。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湿度大,非常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因此A层有机质含量很高,有机质层较厚,与B层分解明显。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质的累积、不太明显的潴育化过程。 特点:(1)植被很好,很多低矮的灌木,易生长,根系浅;

(2)水分条件很好,季节性,水位高,无积水,降雨多; (3)热量状况差,温度低。

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加里东运动:寒武纪、奥陶纪为大面积浅海环境沉积海相碳酸盐;志留纪地壳上升,下细上粗的砂页岩

1、仙岛湖 :志留纪页岩——棕红壤

页岩

灰黄色,页岩由泥质作用固结而成的岩石,具有页理构造。

主要矿物是粘土矿物,含硅质,较硬,泥质结构,水平层理构造。页岩易风化,由于含硅质,风化残积物中含有愈多小石块。岩层走向东西向,向北倾斜。页岩剪节理构造发育,形成“X”状共轭剪节理。节理加速岩石风化,节理面上植被较好。有一断层,形成破碎带,破碎带颜色娇红,植物生长较好。

此处土壤是由页岩风化形成的残积母质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棕红壤。

一般残积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土层较薄,但此处的土层很深厚,原因是刚好分布在断层上。

棕红壤

在亚热带的气候和植被,以及缺乏盐基的母质,在强烈风化,烈淋溶作用下,盐基离子淋失。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养分作用

主要特点:颜色鲜红,剖面中有铁、锰胶膜,白色斑块。PH---5.0,酸性强,质地粘重,养分贫瘠,植被生长差。

2、西凉亭 :志留纪砂岩——棕红壤

砂岩

与石灰岩相比,由于其是硅质,含有的石英多,因而其更不容易风化。砂岩因为质点细小,含较多泥质,外貌上易与粘土混淆,但是触摸其断口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粗糙碎屑,砂岩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所以在九峰采石厂主要采集砂岩。此外,砂岩组织均匀而且疏松的特点使砂岩发育的土壤适合植物生长,所以,西凉亭的砂岩区域植被繁茂。

棕红壤

在亚热带的气候和植被,以及缺乏盐基的母质,在强烈风化,烈淋溶作用下,盐基离子淋失。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养分作用

主要特点:颜色鲜红,剖面中有铁、锰胶膜,白色斑块。PH---5.0,酸性强,质地粘重,养分贫瘠,植被生长差。

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1、九峰山 :石炭纪石灰岩——石灰土

石灰岩

在九峰山,石灰岩产状为东西走向,东北石灰岩由于受化学作用的影响大,岩石裸露,山坡陡峭,故含其多的山走向住住不定,不能与地层走向保持一致。这一点可以通过西凉亭周边的地貌特点说明。砂岩走向固定,为东西,而处于同一区域的石灰岩却没有固定的走向。

九峰的石灰岩色深,加HCL起泡,有白色的缝合线。为碳酸盐类岩石,加HCL起泡,证明了石灰岩中有大量的方解石;白色缝合线是石灰岩区别于白云岩的主要特征。九峰山的石灰岩含碳量高,且其受温度影响小,否则会经接触热力变质作用变质为大理岩。

用途:可用作建筑材料

开采:岩石破碎易于开采,目前从背斜核部开采,公路东侧水池就是开采石灰岩的结果。利用沉积岩的层状构造特点,从背斜两侧顺层开采可提高效率。

石灰岩是一种重要的碳酸类岩石,可用其中所含的碳酸钙做水泥原料,并且,石灰岩中可能贮存大量的优质水,故在武汉地区打井,若看到黑色石灰岩,就有“井出甘泉”之称。

石灰土

成土过程 :(1)CaCO3的淋溶淀积

(2)弱的脱硅富铝化化(风化程度低,土壤多处在幼年阶段)

(3)较强的腐殖质累积作用(土色变暗,丰富的Ca质有利于腐殖质累积) 主要问题 :

土层薄、粘重:母质为石灰岩与粘土混合物,CaCO3淋失后,粘土留下来 2)母质裂隙、溶洞多、地表水和土壤水缺乏

3)水土流失:岩石与土层界面间易积水,在斜坡上使极薄土层下滑流失,水土流失量小但危害很大

4)OM分解后,粘重性质暴露出来,生产力低;PH—7.2;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2、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三叠纪大理岩

大理岩

1、加入稀盐酸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其颗粒较大,为粒状变晶结构。故我们判断其为大理岩。

灰黄色,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少量粘土矿物及硅质结核,粒状变晶结构,变余层理构造。怨言为三叠纪泥质石灰岩,水平层理构造,岩层较薄,有“千层饼”之称。受岩浆热力影响,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差异风化(岩性不同):泥质含量高的大理岩风化较快;纯大理岩风化较慢,形成明显的差异风化。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变形形成褶皱,在背斜核部发生岩浆侵入作用,也同时形成矽卡型铁矿床。

此处岩层向西南倾斜,岩石中节理构造发育,两组共轭剪节理形成“井”型构造。 石香肠构造:硅质结核在剪切作用下形成“石香肠”

石香肠

3、仙岛湖 :石灰岩——石灰土(非地带性土壤)

石灰岩

呈灰黑色,主要有方解石组成,含燧石结核,化学结构,块状构造,石炭纪风化壳较薄,植被较差。岩性不同,土壤性质不一样,植被景观差异明显。石灰岩风化发育成石灰土,主要是母质作用,为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岩发育成的石灰土,土层减薄,石灰性强,不适合大多数植物的

生长。

石灰土

成土过程 :(1)CaCO3的淋溶淀积

(2)弱的脱硅富铝化化(风化程度低,土壤多处在幼年阶段)

(3)较强的腐殖质累积作用(土色变暗,丰富的Ca质有利于腐殖质累积)

主要问题:(1)土层薄、粘重:母质为石灰岩与粘土混合物,CaCO3淋失后,粘土留下来

(2)母质裂隙、溶洞多、地表水和土壤水缺乏

(3)水土流失:岩石与土层界面间易积水,在斜坡上使极薄土层下滑流失,水土流失量小但危害很大

(4)OM分解后,粘重性质暴露出来,生产力低;PH—7.2;

石灰岩景观

4、通山县 :白垩纪砂岩夹泥岩——紫色土

砂岩

与石灰岩相比,由于其是硅质,含有的石英多,因而其更不容易风化。砂岩因为质点细小,含较多泥质,外貌上易与粘土混淆,但是触摸其断口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粗糙碎屑,砂岩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但是泥岩的抗风化能力弱。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盆地边缘易形成,为洪积物。在湿润气候下形成土壤——紫色土,土层薄。由于含3价Fe离子多故接近于红色。在时间足够长时,也会发育成地带性土壤——棕红壤。

主要成土过程为:少量腐殖质的累积,因而没有发育成B层,因而 ,土壤的水土流失严重

紫色土

主要特点:

(1)、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A-C型 (2)、多为CaCO3胶结,岩性疏松 (3)、(岩石中)有丰富矿物质

(4)、土壤中保留大量原生矿物:石英外,还有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以水云母和蒙脱石为主,CEC较高,一般10~20(因质地而定)。 (5)、土壤多呈中性-微碱性反应,随土体游离CaCO3而变化。 (6)、剖面:山顶和上坡为A-C 主要问题:(1)、土壤侵蚀

(2)、O.M.和N缺乏,生物作用弱 (3)、持水力低,防旱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5.阳逻:第四纪红色粘土——黄棕壤、棕红壤

黄棕壤

成土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区,水热一致

成土母质:丘陵为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尤Q3黄土)

成土作用:(1)淋溶强:可溶盐、游离Ca多淋失,呈微酸~酸性

(2)富铝化弱:Fe,Mn多成胶膜或结核 (3)粘化明显:常有粘磐层

剖面形态:A0(残落物层)、A1(腐殖质层)、B(粘化层)、C (母质层) 理化性质:腐殖质品质较差,富里酸比胡敏酸多,活性胡敏酸多;微酸—酸性反应;

粘粒淀积,含量比表层高1~2倍;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1:1:1。

棕红壤

Q2母质发育成棕红壤,有红白网纹、铁、锰胶膜;气候湿热条件下形成;强烈的淋溶;强烈的脱硅富铝化;PH—4.6;粘重;养分贫瘠;

成土过程:(1)脱硅富铝化:高温多雨条件下,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和硅酸淋失,氧化Al、Fe含量相对累积的过程(2)生物富集养分作用

剖面形态:腐殖质层(A层)、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网纹层或岩石风化散碎物质 主要性质:腐殖质品质差;酸~强酸性反应,含大量活性铝;CEC一般10 cmol/kg左右,BS

6、残积物和坡积物 :狮子山

狮子山为东西走向的背斜山,岩层面吵北,北坡易接受沉积,南坡易风化。山顶为残积母质,山腰为坡积母质。亚热带的气候和植被、以及缺乏盐基的母岩,形成了地带性土壤——红壤(棕红壤)。残积母质形成的土壤土层浅、养分贫瘠,植被生长差;坡积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层较深厚,养分较丰富,植被生长较好。

7、冲积物——潮土 :湖北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白沙洲

在双向环流作用下,长江中你傻不断沉积形成心滩,心滩露出水面即为沙洲。长江两岸为河流沉积物面形成冲积平原。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白沙洲曾是河漫滩环境,随着离长江距离的增加,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后因地壳运动的影响,河漫滩转为阶地。

潮土:指在河流沉积物上发育、受地下水影响、直接耕种熟化的土壤。

潮土是我国面积较大的土壤,农业利用很广。

1、分布: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间盆地。

2、形成特点:1)母质为近代河流沉积物:带状分布;沉积物来源较杂

3、形成特点

1)母质为近代河流沉积物

2)地下水位较高

3)经耕作熟化:末经草甸化,直接耕种,O.M较草甸土低,耕作、施肥、灌排。

4、剖面特征:(1)表层为耕作层(2)锈色斑纹层(3)母质层:为沉积层理明显的冲积物,有潴育化特征(氧化还原交替),甚至潜育化特征;成土时间短的,沉积层与母质层难以区分。

5、潮土的性质:(1)质地和质地层次

(2)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还有蛭石、蒙脱、高岭 (3)pH值:微酸性—微碱性

(4)养分:有机质含量低;N、P缺乏;K尚丰富,但高产不能满足,需施K肥;

由于河流洪水泛滥的影响,平原地区分布着冲击母质。受洪水泛滥时洪水流速的变化以及洪水泛滥次数的影响,母质的质地变化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而且,这种质地的变化是一种渐变的,从河堤至远离河堤垂直方向上的河流泛滥的冲积物可出现砂土、砂壤土、轻壤、中壤、重壤和粘土的逐渐过渡。

而在某一剖面点,从地表至底层的垂直方向上,由于受多次大小不等的洪水泛滥的影响,母质的质地从上至下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突变的,如以砂土为主的剖面中,可能会夹有粘土层;以粘土层为主的剖面中可能出现一层砂土。

花岗岩

岩浆岩中的深成岩——花岗岩,

主要是由石英,云母,长石,角闪石等组成,硬度大。等粒结构,一般为灰白色,肉红色。山体十分陡峭。花岗岩易风化,致使形成的山多为小山,但其土层较好,植被较多。在植被覆盖差,物理风化为主的情况下,花岗岩易发生崩解,这与它的粒状结构及矿物复杂有关。花岗岩内含石英及长石等抗风化力强的矿物多,所以风化后性状变化不很显著,只是崩解为散碎的沙粒。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强烈花岗岩中石英保留为粗的沙粒,而长石等则经化学风化而成为黏粒。由花岗岩风化物形成的土壤层次多半深厚,砂黏适中。

南昌桥花岗岩风化壳

在燕山运动影响下,岩浆发生侵入活动,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和风化剥蚀作用,上边地层被剥蚀,侵入岩暴露地表。侵入岩为花岗岩,浅灰黑色,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

石、黑云母组成。由于湿热的气候条件,风化速度快,风化壳深厚,一般20—30米,层次清晰。石英抗风化能力强,长石、角闪石及黑云母风化成粘土矿物,所以风化壳成砂性。

此处是由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坡积物,受花岗岩物质组成的影响,发育形成了地带性土壤——棕红壤。岩石物理风化强烈,该地高温多雨,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土壤成酸性,养分贫瘠,抗蚀能力差。最易发生崩岗。

(二)

构造

1.褶皱:九峰背斜

(1)九宫山复式背斜

九峰山北坡地层向北倾斜,南坡向南倾斜,形成了一个清晰向上的背斜构造。古九峰山是一座背斜山。在山背斜转折部有一处断层,此地有垂直节理。断层由于风化程度很高,所以易于开采石矿。而在背斜处开采则需要一层层开采。而且在断层处地势较低,易于修建公路。

(2)仙岛湖褶皱

纵观仙岛湖的地形,由近及远共有三排山,近处两排山岩层左侧向下倾斜右侧向上倾斜,为向斜山,远处为背斜山。仙岛湖,是一个洼地,其两边是山。仙岛湖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谷而其两侧的山属向斜山。按常理讲背斜应是高地而向斜是谷地,在地质构造刚形成时确实是这样,然而经过千百年万年的雨水淋洗,风化等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原来处于高地的背斜由于受此作用的影响较大则容易被侵蚀,而原有的向斜则因处于低地受此作用影响较小则不宜被侵蚀,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向斜山和背斜谷。

2.节理:

(1)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三叠纪大理岩

燕山运动南北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褶皱,发生断裂形成 大冶、通山等裂陷盆地,在褶皱核部 花岗岩侵入形成 矽卡型矿床。

此处岩层向西南倾斜,岩石中节理构造发育,两组共轭剪节理形成“井”型构造。

(2)仙岛湖 王英镇页岩节理

岩层走向东西向,向北倾斜。剪节理发育,形成“X”装共轭剪节理。节理加速岩石风化,在接力面上植物生长较好。

(3)九宫山节理

九宫山为界,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因而是一个复式背斜,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在燕山运动的挤压下,形成背斜核部破碎较多,并伴有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岩基。花岗岩垂直

节理构造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独特景观,一线天就是节理构造受到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在燕山运动影响下,形成九宫山基底构造,在后来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九宫山。

3.断层:

(1)九峰山

公路东侧石炭纪石灰岩,西侧是泥盆纪石英砂岩,地层错开,表明该处有断为一复式背斜,核部地层为元古代片麻岩、板岩组成。核部节理发育,有燕山期花岗岩侵入,风化剥蚀后,出露面积大于100Km2,产状为基岩。在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山顶曲折崎岖,峰岭峭拔,海拔1000-1500m,深切达300-500m,横剖面呈“v”,多山间急流瀑布;幕阜山地与鄂赣湘三省边境河流的分水岭,富水、陆水、修水、汨水均发源于此。河流沿纵横断裂发育,形成格子状水系。

盆地:大冶、通山

燕山运动南北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褶皱,发生断裂形成 大冶、通山等裂陷盆地。

(四)

地带性分布规律

1、水平方向:由北向南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 黑土; 温带: 针阔混交林,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黄壤; 热带: 季雨林, 砖红壤;

2、垂直方向(以九宫山为例):由高到底依次为

山地草甸土 山地黄棕壤 黄红壤

棕红壤

裂构造,东盘上升,西盘下降。

(2)仙岛湖庙

庙两侧植被状况差异明显,说明此处纯在地层界线。庙所在位置正好是志留纪砂岩与石炭纪石灰岩的交界处。南侧为志留纪砂岩,北侧为石炭纪石灰岩。砂岩发育形成红壤,土层较厚,土壤酸性,适合大多植物生长,植被较好;石灰岩发育形成石灰土,土层较薄,石灰性强,不适合大多植物生长,因此植被较差。因此,此处为一断层。

(三)

地貌

地貌特征:由于燕山运动的挤压和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掀斜式强烈抬升,地貌在空间上城有规律的分布,总体上南高北低,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好似一个台阶,层状地貌十分明显。

河流二级阶地:西凉亭

此处为第四季沉积物,在沉积物上露头砾石有较好的磨圆度,表明是水成的,底有冲刷构造,下为砾石,上为粘土粉砂层,即河流二元结构。此处有两层二元结构层次,是古河流迁移的结果。该处河流沉积物不受现代和流动影响,因此这里地貌为河流阶地。二级阶地说明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至少经历了二次上升。

夷平面

仙岛湖

海拔高度大致相当的山顶构成一个和缓的平面,称作夷平面。一平米暗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如图)

仙岛湖中岛屿高度相当,构成一个夷平面。山顶高度大致相当,构成二级夷平面。 九宫山

新构造运动 的间歇上升,形成九宫山地区的多级夷平面。

推荐第10篇:桐柏植物土壤实习报告

桐柏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地理科学12级1班

学号:

学院: 导师: 日期: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辛晓

十、刘国旭、郭广猛、李辉、吴旭东

2014年 5 月 11 日

目录

一.序言„„„„„„„„„„„„„„3 二.桐柏自然与经济地理概况„„„„„3 三.植物地理„„„„„„„„„„„„4 1.认识植物„„„„„„„„„„„„4 2.山地垂直带谱„„„„„„„„„„8 3.植物群落样地调查„„„„„„„„8 4.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9 5.植物群落演替„„„„„„„„„„10 四.土壤地理„„„„„„„„„„„„10 1.土壤剖面的挖掘„„„„„„„„„10 2.土壤剖面的分析„„„„„„„„„11 五.实习的收获„„„„„„„„„„„12 六.对桐柏的开发提出的建议„„„„„13 七.附表„„„„„„„„„„„„„„14

一、序言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论是普通地理学的研究,还是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对于启发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有效地复习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并能学到更多系统的知识,我校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12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学生于5月5日上午8时在辛晓

十、刘国旭、郭广猛、李辉、吴旭东老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南阳市桐柏县。通过老师的全面讲解、实地考察以及实地操作等方法来认识植物、采集植物并制作标本、观察植物样地调查、植物群落而演替及山地垂直带谱、对土壤剖面的挖掘和对土壤剖面的层次分析。具体行程如下:

1) 5号到达桐柏县。

2) 6号认识植物,到达桐柏山植物园挖掘土壤剖面并分析。 3) 7号登上太白顶,观察垂直带谱并挖掘土壤剖面进行观察。 4) 8号前往桃花洞进行植物样地调查。

5) 9号上午在桐柏山腹地采集植物,下午制作植物标本。

6) 10号上午参观河南佛教学院并观察植物群落的演替,下午返回学校。

二、桐柏的自然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市东南,北纬32°20’~32°28’,东经113°9’~113°26’,桐柏气候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温15°C,

3 极端高温41.1°C,极端低温-20°C。年均降水1118mm,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桐柏山属桐柏-大别山系,伏牛山余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桐柏山属于中等年龄的山地,崛起于太古代,经古生代的嵩阳运动,新生代燕山运动形成。平地土壤为黄棕壤,黄褐土为主。岩石基本属于花岗片麻岩,由石英、正长石和黑云母等组成。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形成“U”形谷。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 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内景区中尤可替代的淮源文化,引起各级政府和海内外人士广泛关注;198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又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区,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来此观光考察、祭祖探源。其自然、人文景观质量品位较高,现仅开发利用了一部分资源,其开发前景广阔,若很好地给予开发保护利用,完全可以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壮丽河山的代表。

三、植物地理

1.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桐柏山各类植物多达2000多种,其中乔灌树种达60余科,200余种,野生蔬果有20余种,名贵中药材200

4 多种,属国家珍贵植物有水杉、红豆杉、铁杉、香果杉、香棋、连香树、天竺桂、青檀等。桐柏山植物区系南北兼容,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称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还不足一百种,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1) 葡萄:属于攀岩植物,同科的还有爬山虎。叶子纸质深裂,卷须或花序与叶对生,结葡萄果。

2) 紫薇:又名痒痒树,新枝方形带棱,属于千屈菜科,特点树皮光滑带黄色。

3) 桂花:叶子革质,常绿,尾尖,叶形卵圆状,属于木犀科。 4) 金银花:攀援植物,忍冬科,双生二花。

5) 国槐:豆科,奇数羽状复叶,叶子纸质,没有托叶刺。类似的有刺槐(又名杨槐)、龙爪槐。

6) 杨树(河南杨):杨柳科,叶子三角心形,纸质叶子,叶柄扁,叶尾有小叶片突起线扁,葇荑花序,果实为杨絮。

7) 柳树:杨柳科,叶子条形,只有一条叶脉。

8) 楝树: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叶基为截形,纸质叶,花有紫色、白色小的时候呈伞形,长大以后为圆锥花序,由伞形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果实为楝子,略大于花生。

9) 花椒:叶子薄草质,有刺(皮刺),叶子三出叶,奇数羽状复叶。 10) 雪松:松科,针状叶子,一束有很多针,多针一束,像个塔形,是黎巴嫩的国树。

11) 南天竹:羽状三回复叶,花前是圆锥花序,蓼科。

5 12) 银杏:杏科,叶中有锋深凹,是古老的树种。

13) 泡桐:玄武人参科,叶子纸质,木质较轻,树木高大,中间有随。 14) 构树:桑科,叶深裂纸质,花为球状红花。 15) 石榴:石榴科,果实就为可食的石榴。

16) 香椿:楝科,偶数单奇羽状复叶,揉搓有香味。

17) 臭椿:苦木科,叶子基部有两个腺点,奇数羽状复叶,揉搓有臭味。 18) 黄荆:马鞭草科,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19) 琵琶:叶子不平有突起,革质叶,蔷薇科。

20) 女贞树:木犀科,革质叶,圆锥花序。不可少的行道树。

21) 蓖麻:叶子为7或9,半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油料作物,有毒性可入药。

22) 仙人掌:仙人掌科,多生长于干燥环境中。 23) 小叶女贞:木犀科,灌木。

24) 法国梧桐:悬铃木科,原产地在中国云南,果实为一球。两球的悬铃木就是悬铃木,三秋的悬铃木是美国梧桐。

25) 梧桐:梧桐科,果实为蓇葖果。枝干笔直,为青色,所以又名青桐,长大后与泡桐相似。

26) 竹子:禾本科,常见的多为水竹。

27) 红叶李:蔷薇科,纸质叶子,叶红色,形态像月季,灌木。

6 28) 艾蒿:菊科,多年成草本植物。

29) 枫杨:二级保护植物,束状,翅果,胡桃科,叶轴有翅,叶形椭圆形。 30) 合欢:豆科,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叶形为椭圆形。 31) 荷花玉兰:木兰科,常绿,硬革质,花开为大型白花。 32) 白玉兰:落叶乔木,大兴白花,先开花后长叶。 33) 圆柏:柏科,叶子两型,新叶是刺型,老叶是鳞形。 34) 龙柏:柏科,枝旋。

35) 大叶黄杨:卫矛科,常绿,叶革质,有锯齿。 36) 侧柏:柏科,邻叶在同一个平面上。 37) 月季:蔷薇科,花开可供观赏。

38) 油桐:大戟科,花瓣放射,叶基部有红色腺点。 39) 刺梅:蔷薇科,攀沿型灌木。

40) 油松:两针一束,叶子呈线形、针形,叶尖较硬像针,色重,松科。类似的:马尾松,色浅,叶子柔软,扎在手上不疼。

41) 紫穗槐:豆科,叶子长不大,灌木类。 42) 盐肤木:槭树科,奇树羽状复叶,叶轴带翅。 43) 猕猴桃:猕猴桃科,丘圆形木,藤柏。 44) 棕榈:棕榈科,常绿乔木。

7 45) 构骨:冬青科,叶面不平奇特,多刺,呈盾形。 46) 杉树:杉科,树干笔直高大,叶子革质坚硬。

2.山地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根据垂直地带谱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一般将世界垂直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在海洋性系统中,垂直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在大陆性系统中,在中纬度出现特殊的干旱、半干旱垂直带谱,即草原荒漠垂直带谱。

我们在太白顶观察到的山地垂直带谱,在山脚看到的都是马尾松,也就是500米以下,接着开始上山马尾松逐渐减少,在700多米是可以看到是常绿落叶与阔叶混交林,再往上走快要到达太白顶的时候也就是800米以上是常绿落叶林。

3.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5月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桃花洞,在桃花洞景区的山坡上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在山腰处用标尺线围成了一个10×10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选择样地的要求:

(1) 人类影响较小的地方 (2) 植物种类保护的比较好的地方 (3) 离公路远的地方 (4) 种群多的地方

(5) 群落样地调查的样地大小,在热带为20×20,亚热带15×15,而在本地只需10×10。

对于我们调查具体情况请看附表1-7。

4.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植物的主要信息,合格的标本包含着大量有用,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物候期等。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对于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们很好的认识植物。

采集:1)植物标本最好是叶和花或者叶和果,没有花果就采集特殊的叶子也可以。

2)采集正常的叶子,不要虫蛀、病态的叶子。

3)采集大小适当大于台纸的植物,便于修建。

4)如果是草本最好把根也挖出来,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表达植物的形态。

5)如果又不认识的植物,做好挖掘地点、时间、谁采摘的详细记录。 制作:1)设计版面,上下左右各留出3cm的空间。

2)有些茎长的植物可以把它弯成U型或者W型。

3)用线固定在台纸上,主要固定茎、叶柄。要求是固定牢固,不动。将白胶调和浓淡始终,将叶片粘在台纸上。

4)果实用线固定,例如十字法,花瓣粘台纸上,如不能将花压平保持花型粘在台纸上。

5)保护。将白胶调稀,刷到叶片上,可以保护叶片形态不枯萎。

6)晾干存放。

7)说明标本制作人、时间、植物名称。

5.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从地球上诞生生命至今的几十亿年里,各类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演替之中。植物群落,从生态学概念理解,是指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不同种类的植物群居在一起,它并非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有规律的由一定植物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在环境相似的不同地段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在参观河南佛学院的路上可以看出不能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植物,从山门进来放眼望去是壮观的马尾松林,作为绿化的主导者它占据着优势,节奏驱车而上就可以看到马尾松在减少可以看出是马尾松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到河南佛教学院时基本上已经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而下山的时候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一直是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到快接近山脚时就全部变成了马尾松,说明这个地方的植物群落受人类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尾松最终会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所代替,这就是群落的演替。

四、土壤地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植物生长发育的地位条件和基础。土壤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

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① 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接触过渡地带; ② 它是连结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③ 它是连结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的枢纽;

④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组成成分共同作用的产物。

10 为了更系统的学习土壤地理的有关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六前往桐柏山植物园、七号到达太白顶一公里处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和学习。

土壤剖面挖掘的要求:

1) 选择人、自然影响较小的剖面,避免山脚、路、山顶,选择山体、山腰。 2) 3) 避免植物的根系。

形状如“√”,宽1米,深到母质,与等高线平行,斜面30°,两面平行,剖面枯枝落叶层不动。 4) 挖的剖面要具有代表性。

11 2.土壤剖面的分析

土壤剖面描述:主要通过描述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干湿状况、松紧度、新生体、PH值等进行描述。(详见附表中土壤野外调查记载表)

土壤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各地的土壤都有其一定的独特性,例如这次实习的两个地方虽然同为桐柏山,差别却很大,所以此次学习更好的了解土壤的构成层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实习的收获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段实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开始实习动员到最后到达桐柏一直都处于亢奋的阶段,刚下车我就爱上这个的颇具自己特色的中国小县城,且不说她蕴涵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单就是他秀美的好山好河,就足以让人流

12 连忘返。通过实习学到了许多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土壤层次分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使同学本将课本的知识灵活的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我想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受益匪浅的了。

六.对桐柏的开发提出的建议

桐柏大别山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品种多、储量大,地域组合良好,特别是以化工原料、建材原料、贵重金属、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优势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我觉得对桐柏大别山区矿产资源深入研究和对市场前景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桐柏大别山区优势矿产资源,以资源为依托,建立建材、化工、石油加工等区域工业支柱的对策和加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桐柏土壤偏酸性,以黄棕壤、黄褐土为主,属于季风性气候,温度适宜,适合茶树的种植,所以桐柏县可以鼓励农民种植茶树,合理规划土地面积,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桐柏最著名的莫过于它的自然风光,可以像西峡县学习着重自己的旅游业,打造一个专属桐柏的淮源风景名胜区,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第11篇:土壤及地质学实习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101 实习时间:2013.1.6~2013.1.8

实习指导老师:刘元生

土壤及地质学实习报告

2013.1.9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惠水、高坡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土壤学和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惠水、高坡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土壤、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土壤、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惠水、高坡等地的土壤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土壤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

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观察惠水、高坡等地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时间

2013年1月6日~2013年1月8日

五、实习地点

实习的地点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附近,具体的路线如下: 2013年1月6日:惠水长田—琴山逸响—涟江—雅阳村

2013年1月7日:清华中学—麦乃村—陈亮村—黔陶乡—云顶草原

2013年1月8日:松林坡—花溪河—花溪水库

六、实习人员 刘元生老师带队以及2010级全体生态班同学

七、实习地点土壤类型

惠水县

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县境属亚热带黔中高原黄壤带区,由于地质、地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很多。按1984年颁布的《黔南州土壤工作分类系统》规定进行普查,县境共有5个土类,11个亚类,44个土属,122个土种。

1、土壤类型

壤土类

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40.11%,主要发育于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环境。成土母质多砂页岩、砂岩、页岩、泥岩以及第四纪红色粘土,呈黄色,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淋溶作用强烈,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平均为5.85%,宜杉、松、油茶、茶树、天麻等生长,被垦耕的宜种玉米、油菜、小麦、烤烟等。

石灰土类

在有石灰岩和白云岩出露的地方都有发育,占全县总面积的46.54%,是境内分布最多的土类。由于成土母质影响,呈碱性反应和中性反应,含钙素丰富,土质粘重,多为粘土或重壤土。土壤结构性好,但土层较薄,土被不连续,抗旱性差,宜柏木、乌桕、杜仲、油桐、生漆等生长,垦耕后的大土泥、岩泥适种性广,肥力高,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获好收成。但岩石裸露,不方便耕作。

紫色土类

占全县面积的1.56%。从第三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发育而成,呈酸性反应或中性反应,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磷、钾等矿质养分较丰富,自然肥力较高,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良好土壤。垦耕后属中上等肥力土壤,宜种性很广。

潮土类

主要又近代河流冲积物开垦而成,全是旱作土,占全县面积的0.01%。主要特征砂性重,肥效速,发苗快,但结构差,漏水漏肥。

水稻土类

是县内主要耕作土壤,占全县面积的9.35%,分布很广。主要是由各种自然土和旱作土经水耕熟化而成。由于成土母质、地貌耕作熟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以潮泥田耕作历史为久,熟化程度最高,是水稻、油菜高产田。

八、实习过程

2013年1月6日,早上10点,我们从学校坐大巴开始出发。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实习的第一个地点——惠水长田。刘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惠水长田的土壤地质情况。 这里的地质年代为第三纪,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表面有很多碎屑,位于上游阶段,岩石有棱角、化石等。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

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鲕粒状灰岩、豹皮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矿物颜色为黄红色,是属于浅海地方形成的。土壤主要为碱性土。老师还让我们找一些化石。此外,我们还找到,一块岩石上有缝合线。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由压溶作用形成的锯齿状裂缝构造。在平面上,即在沿裂缝破裂面上,它呈现为参差不平凹凸起伏的面,即缝合面;从立体上看,这些凹下或凸起的大小不等的柱体,称为缝合柱。缝合线构造的大小差别较大。 大者,其凹凸幅度可达十几厘米甚至更大;小者,其凹凸幅度小于1毫米,甚至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缝合线作为一种裂缝构造,它可以成为油、气、水运移的通道。已有许多证据证明,缝合线在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上车后继续前行,来到了琴山逸响。琴山逸响的地质年代为第三纪,

岩石有泥岩和砾岩、砂岩。砾岩的形成决定于3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因此,地形陡峭、气候干燥的山区,活动的断层崖和后退岩岸是砾岩形

成的有利条件。巨厚的砾岩层往往形成于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之后,是强烈地壳抬升的有力证据。砾岩的成分、结构、砾石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愈靠近盆地边界,沉积物的粒度愈大,其中陆源碎屑总含量也愈高。砂岩难溶形成沟谷。水的PH为7.2,土壤PH为6.0,生长植物为马尾松、里面地层有石灰岩,而且有钙滑。 回到车上,我们前往惠水县城,老师请我们吃马肉,好好哦。大家十人一桌,围着小火炉。干锅马肉很好吃,吃过了饱饭,大家就启程去下午的地点。

雅阳村位于惠水河岸上,其附近具有较好的紫色土稻田。为侏罗纪年代,冲积平原,紫色土富含磷钾,可以供应水稻的生长。土壤趋近于中性,可以使磷更好的保存。惠水河大坝,是溶蚀作用形成向斜地貌,上游是青岩,具有城市垃圾。河水ph=8.0偏碱

性,因为河流上游是卡斯特地貌,石灰岩被河流溶解,河流具有搞的钙镁离子导致河水偏碱性。中岸是7.9,顶岸是7.8,ph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河流长期偏碱性,缺磷。不宜用该河水灌溉农田,应该用山泉灌溉,山泉趋近于中性,含矿物质。河岸适合在柳树等。该河流为幼年期,河谷较深。部分河道呈现S形,为壮年河道。河道有大量的砂石和鹅软石。河道砂石,大部分为二氧化硅,具有较强的风化能力。鹅软石的外观,可以间接的体现出上游,山体的矿藏等,和岩层组成。紫色土主要是内紫色页岩和紫色砂页岩风化而成,从颜色直至理化性状都受母岩性质的强烈影响,是一种幼年土壤。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干湿季较明显,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但植被破坏后,水土侵蚀严重,母岩裸露。紫色土由于页岩形成,土壤较粘重,含碳酸钙高,呈中性至微碱性,当由砂岩形成,土壤质地疏松,碳酸钙被淋溶(失),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紫色页岩和砂岩的共同特点是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当母质裸露,只需要经过较短时间日晒、雨淋,冷势膨胀,便崩解成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土层浅薄,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1%左右,氮低,磷、钾含量高。因此种植柑桔时,应爆破和客土加厚土层及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坡底紫色土:土壤PH为5.8-6.0酸性土,上面生长大大量的柏栎,麻栎,铁芒箕和野杨梅等。以上植物为酸性土只是植物。坡顶紫色土:ph为碱性,由于山顶是钙质区域。由于土壤是碱性,却有效磷的作用。土层浅薄,适宜生长植物为马桑,枣树等适宜碱性土壤植物。栽树适宜深度为38cm。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回到学校后,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7日早上,我们9点在校门口集合,今天很冷,而且今天要去高坡,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车子把我们拉到清华中学门口,我们就下车了,站在寒风中,看着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呼。清华中学附近的岩石为三叠系的白云岩、石灰岩和白云灰质岩;中间可能有侏罗纪时期的岩石;白云岩难溶,表面有碎屑;石灰岩表面光滑,为整块的;岩层近乎垂直,易风化,植被较多,土壤PH为7.2。地貌为中曹司船形向斜地貌,有断层,往东面倾斜,靠近边缘为二叠系。东南面植被稀少,西北面植被较多。

一直向上走,我们来到了棉花关。棉花关的岩石为整块石灰岩,表面光滑,与盐酸反应剧烈。土壤一般存在于岩石缝隙中,植被较少。它有有中曹司低洼积水形成的积水区域,有淤泥,水质偏减,有机物质含量高,适合水生植物生长。老师让几个男同学下去捞点淤泥闻闻,可怜的男生在寒风中沿着斜坡滑下去。有一个男生冲的太猛了,一脚踩在了水里,真的是,为科学献身了呢。哈哈

在往上走,来到了一个侏罗纪公园。它是侏罗纪地质年代,土壤为典型的侏罗纪黄色粉砂岩,无结晶形态,为近海沉积物。黄色粉砂岩风化形成的土层较薄,约为50-100cm,多为半风化屑物质。保水性差,土壤为酸性,上面生长有典型的酸性土壤指示植物铁芒箕、油茶、马尾松等。砂岩覆盖形成酸性土,页岩细碎化。

土壤为黑色与黄色交替现象。由于土壤的潴育化作用形成。部分的形成是由于地质的运动,导致下层土壤到上层来,导

致土壤层层序性发生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的更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上下移动,土壤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导致土壤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红色胶膜物质等过程称为潴育化过程。是紫色砂岩,紫色浅海,湖泊沉积,含锰铁高价态的物质,可以作为磨石。

来到砖瓦厂附近,一篇紫色吸引了我们。陈亮村的岩石为典型的紫色砂岩和页岩,砂岩为整块的,一般在浅海地方形成。酸碱度变化幅度大。该母质发育的自然土壤有酸、

中、碱性紫色土紫泥土。 砂页岩形成的砂质土壤为酸性,成土

速度快,易流失,植被稀少。

从砖瓦厂上车以后,我们到了黔陶乡。黔陶乡海拔为1050m左右。水的PH为7.6,土壤PH为6.8。上层为砂岩,下层为石灰岩。黔陶乡有杨梅水库,松林为常绿针叶林,必须被阔叶林所演变,处于幼年期。土层较厚,A层为ph=4.8,B层为ph=5.5,由于没有挖下去,没有C层的pH。土壤明显为酸性,适合松树的生长。山体为石灰岩,导致周围的土壤也具有部分的碱性。河流水为pH=8.0,山泉水为pH=7.2,河岸土壤碱性为pH=7.5,山泉岸土壤pH=7.2,充分说明,河流可以降低土壤的pH,有利于土壤的pH的恢复。

上车后,我们一路往上走,沿着盘山公路前行,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冷。周围的植物,有点已经披上了白霜。来到云顶草原了,场面真的是很壮观呢。白茫茫的一片。云顶草原的地形为高山台地(中间往上抬升形成的地垒),四周为悬崖,悬崖处有断层;海拔1500--1600m。岩石多为砂岩,风化层较薄,上层有腐殖质,植被为草本植物。

从云顶草原上下来,真的是又累又饿又冷啊。

8日早上9点,我们在二教大厅集合,准备最后一天的实习工作。老师首先带我们观察松林坡。对于松林坡来说,我们是熟悉的了,毕竟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可是,我们并没有仔细看过松林坡的土壤和地质呢。松林坡的岩石为灰质白云岩;山体土层厚,为为第四纪红色黏土残留物(也称为老风化壳),形成原因:早期发育为南方沿海的红壤带向上抬升,表层为黄色,下层为红色。上层土壤PH为6.2,下层土壤PH为6.4。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我们今天的终点是花溪水库,途经花溪河和花溪水厂。花溪河的水的PH为7.6,含钙镁离子。土壤PH为7.4。河流两边为河流冲积物。河床多,河漫滩少;花溪河为幼年河,河边为山,经冲积可形成峡谷。岩石为白云岩,有褶皱,为二叠系向东倾斜;土壤风化层一般,植被较好。 花溪水厂的岩石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有向斜构造,可看到断层、节理。断层

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 ,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测量位移的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白云岩风化形成的土壤连片,土层较薄,主要植物为草本、刺丛等。 到达花溪水库的时候已经11点了,花溪水库的土壤PH为7.6,由于岩石形成的节理多,渗透水的速度快。构造上为向斜,形成拉力带。花溪水库位于南明河上游花溪河段,地处贵阳市花溪区,下游距花溪仅3千米,距贵阳市市区仅20 千米,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315平方公里。花溪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51.6 米,坝顶长384 米,坝顶高程1146.00 米。

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1140.00 米,相应库容为2300万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为1137.90 米,相应库容为2000万立方米,水库的设计洪水为1142.1 米,校核洪水为1145.00 米,总库容为3140万立方米,有效(调节)库容为20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1140万立方米。洪水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抗洪能力达到可能最大洪水的标准。花溪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作为水源保护区应该在其周围设定水源保护线,对水源进行保护,防止污染。

这是我们地质土壤学实习的最后一站,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花溪水库附近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让我们对花溪水库有个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花溪区整体的地质土壤方面的知识的认识。

最后,我们在花溪水库边上进行了一次烧烤,看着大家吃的香的很,觉得这次实习很难忘。

九、心得体会

在本次实习期间,大家积极参加其中,并且认真思考刘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让我们在实习过程看见了很多的自然地质,地貌,土壤,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各种地理信息。

通过实习,使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野外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践、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并且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练习在野外选择挖掘剖面的地点和挖掘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认识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土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形态特征和基本性状。达到从形态上认识土壤的目的,并且掌握认识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在野外鉴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发育形成过程的简便方法,认识不同的土壤指示植物,以便于以后在野外能够迅速准确的鉴别该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性质。

在到达不同的地区之后,还要认真的观察改地区的地质地貌,不同的岩石组成及地质构造等。以便于更加清楚地了解该地区所经历过的地质时期,进一步分析该地的岩层特征。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典型的岩石和地质地貌,并了解其基本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在实习过程中还要培养我们了解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初学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室内理论学习所获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习中,认识实习地现状,了解治理污染的措施,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令人可惜的是,这次实习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有好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希望以后再有实习的话,学院可以安排我们去更多的地方,也不要仅仅局限于市内、省内,可以去其他的市或者省,让我们有更多实习的机会。

第12篇: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姓名:熊涛

学号:200913020113

所在:生命科学学院 农学 09101指导老师:郭春秋

实习地点:常德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

1.实习目的

本课程被称为土壤肥料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意义重大,它主要针对各地土壤性质的不同,来计划种植何种农作物及对地施肥,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讲解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还有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就土壤的物质组成而言,我们在课堂上就了解到其中有豫让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在其中又以土壤矿物质讲解最为深刻,因为老师讲解到了它的来源、组成、性质、及其改良方法。在实习后,我们必须学会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掌握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其中就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比如实习中看到的紫色砂页岩及红壤等。还要学会野外始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标本采集。

2.实习计划及组织

本次实习分三次进行,以三天的时间去三个不同的地点。第一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慈利,傍晚时分回到学校。第二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德山,傍晚回到学校。第三天早上8点半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太阳山,由于该地貌属于垂直分布,整片山都是红壤,除了半山腰有一点点页岩,所以在体力不支下,下午回到了学校。

3.实习方式

实习老师通过仔细认真地实地考察以及以往实习经验确立实习路线与地点。每次到达实习地点后,老师会讲解实习目的、任务、内容等及安全问题。

同学们各自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网络进行资料查找,以及查阅大一所学的关于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及课堂笔记,大家经过实地测定时按照实习老师教授的观察方法操作实习。

实习过程对常德周边地区桃园、花岩溪、太阳山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实地访问。实习中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及感受,让每位同学能实实在在学到这方面的实习学习,以便以后同学们能够自己独立学会这方面的调查工作,使同学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习课程完成后,同学们应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进行总结及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

4.实习内容

考察点一:陬市附近

紫色砂页岩:

特点:又名紫色土壤,其特点有很多:“见风消”说的就是紫色砂页岩易风化,但是物理风化快,化学风化慢。物理风化导致初育土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剖面,风化一层就脱落一层,土层很薄,且易碎,故该地域水土流失严重,保水,蓄水力弱。化学风化快就致使土壤保持母岩特性非常强烈,故其土壤、母岩、母质颜色几乎相同,化学成分也差不多。由此可见,母岩对其影响最大。

分布规律及肥力水平: 紫色砂页岩是一种区域性土壤,它零星分布,但也有少量分布比较集中,如四川。其肥力水平比较高,有机质少,矿物质P、K丰富,N素缺乏。

利用现状与补救措施: 适种性广,现主要种植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产量较高。有句顺口溜这样讲“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恰是紫色砂页岩的真实写照。说的就是该土壤结

构疏松,蓄水,保水力差,容易流失,由此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农业减产失收等严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针对此加以合理利用土地,禁止滥砍滥伐,盲目毁林开荒等。还有就是对其肥力的补救措施就是适时适量的补加N肥。

考察点二:热市附近

石灰岩:

特征:黏酸瘦板浅是石灰岩最典型的特点,它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

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主要矿物为方解石(CaCO3)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含有Fe、Al,但SiO2几乎没有。石灰岩母质可以发育成红壤,因此具有红壤的一般特性,高温高湿,酸性,有粘性 。土层浅薄,水土流失较严重。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中国石灰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中国是世界上石灰岩矿资源丰

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石灰石主要分布陕西、安徽省、广西自治区、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广东、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浙江、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福建、山西、新疆、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北京、宁夏、海南、西藏、天津等。可是其养分缺乏

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 现种植一些以玉米、花生、红薯、马尾松等偏酸性植物为主。

对其的改良措施应主要放在防止其水土的流失与及时适时适量补充养分

考察点三:河洑附近

冲积土: 特征: 又名潮土,夜间返潮从它的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其沙黏相间的分层,这是因为季

节性的水流冲击影响而成,水流凶猛时沙多,水流缓时沙少,这样反反复复就有了这样的分层,而且它具有流水分选的作用。它属于河漫滩相沉积,具有明显的河床相沉积与河漫滩相沉积的二元结构,而且尚没有脱离河流泛滥的冲积物覆盖的影响,表土层有明显的近期薄层沉积层理。生物作用极弱,基本无有机质表聚现象。 地下潜水埋深变化可周期性影响底土,而具有潴育化过程。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冲积土是一种泛成性土壤,呈带状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

流泛滥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的低平地区。地面平坦。一般成土时间较短,发育层次不明显,土壤肥力较高。比紫土的肥力效果还好。

利用现状与改良: 冲积土的适种性很广,多以种水稻、甘蔗、南瓜、白杨树和粮棉油

等经济作物为主。由于冲积土尚未脱离河水泛滥影响,地下水位高,有的尚有盐化、沼泽化威胁。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利用改良方式,合理利用这一良好的土壤资源。 (l)河滩草场者,应建立自然草场轮牧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资源,而且要维护河道沿岸的引水卫生。(2)在河漫滩较宽阔的地区。可修堤筑坝,防止洪水淹没,建立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土地,建立河滩地农业区。 (3)在保证汛期行洪的条

件下,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配置农、林、牧,培肥土壤,争取汛期前的一季好收成。

(4)一般土壤质地较粗的河漫滩,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可以选植河滩片林,既可保护河岸,又可改良生态环境。在北京及河北燕山山区,有利用河谷卵石滩种稻“挂淤”而改良为良好土壤的实例者不少。

考察点四:河洑附近

红壤:

特点:由第四纪冰川时期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形成,距今200-300万年,首先是冰水混合物,然后就是冰往地势较低的地方走,接着泥沙被带走,其能把山体磨平,石头磨碎,最后经过长距离的搬运石头被磨光滑成鹅卵石沉到底部,是一种冰川的沉积物。 主要成土过程:

(1)、脱硅富Fe、Al化作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

3、Al(OH)3。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由于Fe(OH)

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

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红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Al的层次。

(2)腐质化作用: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分布特点及肥力水平: 红壤地区雨量大,降雨集中,有时一次降雨可高达200-300毫米以上,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利用现状与改良措施: 现种有油桐树、马尾松、樟树、商路等作物。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考察点五:太阳山

页岩:

特点: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页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5.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平时所学知识的珍贵之处,就比如说:在业外认识土壤和了解其特性来说,就算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常见土壤,我们也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以及它所内含的肥力问题。还有实习时通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我们也了解到了怎么处理土壤的肥力问题,书本虽然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但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还是无从得知,比如添加N肥时,我们可以通过草木灰解决问题。等等,总而言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良多,感谢我们无私的郭春秋老师。

第13篇:土壤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实践了解土壤剖面的制作要求和基本步骤,以草原土壤剖面结构为例,理解

土壤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3:00-6:00

调查地点:东山

工具:铁锨、皮尺、比色卡、罗盘仪、GPS定位仪、小铲子、相机、笔、记录本、

塑料袋

小组成员:组长:赵明锋

组员:冯祥龙、黄金玲、侯荣、门清清、钟元龙

调查内容:

一、土壤剖面制作要求

1、完整的土壤剖面需要挖到母质

2、以发生学(即成土因素,如积温、降水量、植被因素、时间因素等等)为依据

3、土壤剖面必须垂直于地面,且剖面应为糙面

4、在剖面分析过程中注意记录天气情况、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是否有风向影响、坡度、坡向等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

5、剖面观察分析完毕,一定要恢复原样,减少对草场的破坏

6、在实践前准备土壤采样点观察记录表、制定实践计划

二、土壤剖面结构分析

(一)实践步骤

1、选定剖面制作地点,记录实践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利用GPS定位仪定位(49°11′44″N, 119°41′7″E)、测定海拔,查阅地质表,确定母质,并开始制作、整修

2、使用罗盘仪测定坡度(3°)、坡向(北偏西19°)等地形因素,分析植被情况(以冰草为主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地利用情况(草地)、侵蚀情况(弱)

3、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土壤结构(O—A—C层),并研究确定各层土壤的厚度、质地、结构(如片状、块状等)、干湿度(干、潮、润等)、结实度(较疏松、紧实、较紧实等)、孔隙度(空隙大小:细孔、中孔等;孔隙数量:少孔、多孔)、新生体(蠕虫、植物体、粪粒等)、侵入体(砖块、瓦片等)

4、使用门赛尔比色卡记录各层的土壤颜色

(二)、实践结果详见见土壤采样点观察记录表)

三、简单分析

我们的调查地点为海拉尔东山顶部,是非地带性土壤,本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气温日、年较差较大。此地生物类群属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成土过程中化学作用不显著。

四、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真正在野外观察了土壤的新鲜剖面,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增强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也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总之,通过实习,收获颇多。

第14篇: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武夷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武夷山风景区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闵赣两省的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隶属中亚热带季风区,范围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总面积为570km2。武夷山地质构造中,以新构造运动对保护区地貌影响最大,它奠定了该区地貌基础。保护区内地势高差悬殊,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m。保护区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2000mm,年均相对湿度78%~85%,条件适宜,植被资源丰富。区内现存蕨类植物39科,85属,269种,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32亚种或变种,其中不乏许多稀有珍贵和濒临灭绝的树种,如钟萼木、鹅掌楸、天女花、南方铁杉、银杏等。其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很强。由于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植被种类齐全,生态类群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稀有的树种,如香榧子、南方铁杉、银杏等。气候的垂直变化颇为显著,表现为植被生长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分布。

武夷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属于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积淀为内涵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贸易为一体的景区。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市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地30万亩,是福建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997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武夷岩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名丛“肉桂”茶自80年代以来连续6次蝉联国家名茶、金奖等殊荣,茶王“大红袍”更是时间极品。

二、武夷山主要景区

武夷山现在拥有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游/云窝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和九曲溪漂流景区,出去九曲溪之外的所有景区都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包含有宋街、朱熹园、古闽越文化博物馆和王城遗址以及下梅村古民居,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开发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游览点。其中武夷山的热点重点景区是天游景区、九曲溪景区和一线天景区,莲花峰景区由于路途较远很少有游人抵达,本次武夷山调研也放弃了这个偏远的景点,而水帘洞景区属于附属的次要景区。

武夷山市内云集了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山体峻峭挺拔,山峰姿态优美、造型石惟妙惟肖、山涧流泉飞瀑与清晰碧潭、晶莹卵石和森林植被巧妙组合,96.3%的森林覆盖率。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武夷山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武夷山同时还拥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六种旅游文化。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开发方对此认识不够,未能合理的对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更深程度的开发。同时,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的环境破坏与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将来武夷山旅游开发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多以自然遗产观光产品为主导。形式单一,同质性强

目前武夷山市根据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功能区规划为三区两线,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观光体验区:风景名胜旅游区、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在这些旅游功能区域中开发的旅游产品有75%左右是观光型产品,少量的体验型产品则全部是类似九曲溪的漂流活动,产品形式单调,同质性强的现象十分明显。

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协调不够,影响当地生态

整个武夷山主要景区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也有一定的成效,整体上基本保护了自然景观的原生态。但从细节上看,仍然有许多可供改进之处。例如一线天景区内原栖居的大量白蝙蝠在旅游度假热季每天都会受到大量游客的惊扰,严重影响了蝙蝠群的栖息与生活,开发方对于游客管理程度的欠缺显然已经导致了该地生态的破坏。

3.自然观光开发缺乏细致研究,降低游客体验

武夷山的自然观光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而这些细节却恰恰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整个景区内部的阶梯过窄、过陡,导致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时通道显得极为拥挤,上山与下山的游客经常发生挤撞摩擦,不仅大大降低了游客在在观光过程中旅游体验,而且还容易造成游客受伤。另外,主要景点天游峰景区山顶部分处于不完全开发状态,只有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而周围风光却完全被树木挡住,调研过程中发现游客们纷纷抱怨花费大量精力终于登上山顶时却什么也看不到,可见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上的体验,武夷山主要景区的档次也能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

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调。文化内涵发掘不够

武夷山虽然以其自然景观玉女峰、天游峰等为世人和广大游客所熟知,但实际上武夷山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包括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等。目前武夷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它的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上,开发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遗迹遗址观光,如宋街景区的武夷山民俗馆参观,柳永故居参观等等。这些产品中对文化的表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实物表像上,仅仅让游客在实地走一遍而已,没有参与性,对于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这种开发理念与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游客对文化的探寻需求。

四、整体综合建议措施

(一)短期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

现有的对武夷山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涉及长久竞争力的问题评价则相对较低,说明过去武夷山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现有开发旅游过度,需要整合资源弥补生态破坏问题,改变旅游开发发展模式,转变利润增长点,提升未来的竞争力,应对更多景区的竞争状态。

(二)加强旅游产品的政府的作用

1.区域旅游形象营销活动

由于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在早期的启动阶段会产生恶性竞争和经济外部性,导致的后果是各个旅游企业不会率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起树立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工作,带动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

2.建立区域旅游营销平台

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跨地区合作,建立旅游资讯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进行牵线搭桥进行担保,是旅游者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到旅游线路的详细信息,进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效果。

3.加强政府监管,提升法律意识

在过去景区已经有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景区的基本环境,但需要人的执行。现有状况是政府执行力度有限,居民游客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法律没有很好的执行,政府有责任整顿监管,教育民众相关法律,使武夷山景区获得可持续发展。

4.以治理水资源为核心治理当地生态环境

武夷山素有“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誉,这点的来源就是九曲溪对武夷山的滋养。因此,有人把九曲溪比作武夷山的灵魂、武夷山的心灵。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立,山与水的天然结合,才是自然景观的最高境界。但近几年九曲溪在洪水期的水量骤增与枯水期水量骤减,影响到行筏及景区的自然景观,景区的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焦点集中在了水资源的治理上。

兴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严格管制水体利用,保护河道和水体的洁净安全,对武夷山的林地进行维护,尽快涵养水源回复武夷山的正常生态环境状态。对于水帘洞等景区进行重新规划,营造清亮的水环境旅游地。

5联合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变观光旅游为体验旅游

由于早期的武夷山开发偏重于自然资源的观光游览,文化开发受到了忽视,此次调查走访的下梅村和闽越王城文化遗址开发状况十分不容乐观,简单的投入没有加以保护使得相关古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景区可以尝试创新旅游方式,加入体验项目,如设置斗茶园,或者在景点加入理学文化的体验游,在封闭景区内设置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得游客进入武夷文化之中,感受文化的震撼,而非走马观花。

第15篇:溧水基地土壤监测实习报告

土壤环境现场监测专项实习总结报告

2011年7月6日,土壤环境现场监测实习在江苏省农科院溧水基地如期开展。此次专项实习,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监测预案的编写、实地参观及监测方案的修订等形式,明确了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目的,熟悉了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方法,并加深了土壤环境动态监测的理解。

一、实习内容 1.1 前期准备

本次实习首先对实习地江苏省农科院溧水基地的资料(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灌溉方式等)进行收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目的,并撰写完成土壤环境监测预案。此次土壤环境监测目的为通过合理布点采样方法的选定,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及化合物的含量,并综合周边环境对该地土壤的影响,确定其相对于背景值水平的变化。以此调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判断土壤质量是否达标,并提出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针对此目的与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规范,初步确定监测方案以备实地调查时参考。 1.2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时,通过对溧水基地区域规划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溧水基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土壤污染源调查。并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动态监测的理念,对监测预案中布点、采样、监测指标和检测方法等进行针对性修改,得出切实可行、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监测方案。此外,在溧水基地通过对其相关展板的参观,对整个基地的功能区划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对监测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根据其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得出监测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可分为大田类、果林类和设施农业类。其中大田类进一步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和棉花区;果林类分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百果园、东丘梨园区、东丘桃园区、中丘防虫网蔬菜区;设施农业分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休旅园艺区、设施油菜区、东丘设施葡萄区、设施蔬菜区、设施花卉区、设施草莓区。

土壤污染源调查得出监测地污染源集中在交通污染源、工业废气污染如大气干湿沉降可引起土壤酸化,和农药和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三方面。并由于该地土壤为白浆土土质,有污染物溶出污染耕层土壤的风险。 1.3 后期总结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分别对监测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布点频率及采样方法进行选择。并根据监测地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及其产生影响的范围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得出最终监测方案(见附件1)。

二、实习思考

此次实习,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土壤环境监测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运用到实际土壤现场环境监测中。如动态监测是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重要方面,从最初对动态监测内涵的不理解,到最后将其较好的应用到溧水基地土壤环境动态监测中,是对实习前所带问题仔细思考的结果。以下为对实习前准备过程和实地调查中遇到问题的回答。 2.1 动态监测 土壤环境动态监测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范围内,进行定期定点监测。具体来讲,是为实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持续定期地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取样,分析和评价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或属性,并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估。这将有利于对土地最佳管理措施的选择,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次实习中动态监测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适当采样频率的选择和“3S”技术的应用。对同一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源特征污染物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如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既充分利用及体现了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以反应土壤污染变化。 2.2 DUS测试

在此次土地利用方式调查中,发现溧水基地有一区域为DUS测试区。此前未曾听过DUS测试,经过查找资料知道,DUS测试即植物新品种测试,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根据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判定测试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2.3 保护和治理措施

针对溧水基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提出沿公路建立绿化带等减少交通干道带来的污染和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改施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土地保护和治理措施建议。考虑其农业用地中大部分为科研用地,可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质量并合理布局。加强试验与产业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质量的提高,这将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耕地,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习体会

此次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调查学习,从最初预案的制定,到实地进行参观调查,再到根据实地情况监测方案的改进,达到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思考,我们也对土壤监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监测方案编写中,也体会到我国土壤污染源监测及其动态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技术规范体系尚未成形。因此,需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到今后的工作中,更希望政府能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将土壤污染源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另外,今后的污染源监测可结合已有的土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建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系统。运用土地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起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准确、高效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管理系统。

最后,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并感谢同组的成员,与你们一起团结协作,才有我们的共同进步。 附件一: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方案

一、溧水基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类型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南京市溧水县白马镇,从院本部到基地全程高速公路,行程70公里。基地与溧水县城、白马集镇、宁杭高速公路白马收费站分别相距19公里、2公里和0.5公里。基地南侧紧靠宁杭高速公路绿化带,北侧毗邻白马湖水库,占地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

基地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建成1000亩高标准试验地,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此外,还建成配电房及配套电气设备、蓄水塘及泵站、泄洪沟及桥梁、大棚等。其共挖运土方80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米、排沟9000米、护坡3万平方米、涵闸400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 1.3 土地管理方式

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的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采用喷灌和滴灌。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具有科技创新、产业带动、培训示范、观光休闲等综合功能。2005年开始进行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6年11月正式开始一期工程的建设,2008年底所有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

二、土壤利用类型调查

对监测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根据其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得出监测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可分为大田类、果林类和设施农业类。

其中大田类进一步细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和棉花区;果林类分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百果园、东丘梨园区、东丘桃园区、中丘防虫网蔬菜区;设施农业类分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休旅园艺区、设施油菜区、东丘设施葡萄区、设施蔬菜区、设施花卉区、设施草莓区(见图1)。

图1 溧水基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区图

三、土壤污染源调查

3.1 土壤污染源类型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其中自然污染源主要指在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周围,由于矿物的自然分解与风化,往往形成自然扩散带,使附近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超出一般土壤的含量。

人为污染源包括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及大气沉降物等。如:污水灌溉或污泥作为肥料使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任意堆放,引起其中有害物的淋溶、释放,也可导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工业废气: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通过干沉降或湿沉降到达地面,可引起土壤酸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例如,六六

六、DDT等有机氯杀虫剂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氮、磷等化学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未被耕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耕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体污染。 3.2 土壤污染源监测方法

据资料显示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土壤污染源监测应首先了解土壤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及灌溉方式、灌溉水来源、农药化肥的施用、周边是否有工业、畜牧业污染。背景值调查一般按照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划分监测采样。针对其可能出现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对污染源附近土壤进行采样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监测,并根据技术力量和财力条件,优先监测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在进行土壤污染源监测时,往往污染面积较大,污染源分散分布,需要划分为若干个监测单元,同时在不受污染源影响的地方,选择对照监测单元。如污灌污染源监测时采样可采样对角线采样方法。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土壤污染源监测,可按照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如大气污染、农灌污染、综合污染等),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等因素,划分监测单元。并根据具体污染指数评价各污染源贡献大小,找出主要污染源及影响因子。 3.3 溧水基地主要污染源分析

历史基地土壤污染源调查得出监测地污染源集中在交通污染源、工业废气污染如大气干湿沉降可引起土壤酸化,和农药和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三方面。并由于该地土壤为白浆土土质,有污染物溶出污染耕层土壤的风险。

四、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方法

4.1土壤样品的采集 4.1.1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

按照上述土壤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分别确定样点布设方法。 大田类:因地势平坦开阔,均匀度高,可采用梅花样点布设法。

果林类:一般在果园中设16个点,其中包括4个株间点、4个树冠边缘或边缘向内40cm点(对行间,可以边缘或边缘向内各2个)、4个行内点(树行间)、4个斜行株间点。并且这些点不能分布在1-2个行内,确保点分布均匀,有代表性。

设施农业类:一般采用“S”法或“X”法,随机确定10-15个采样点,并将取样点在取样单元内分布均匀,确定取样点时,要避开棚头、棚边以及肥料过于集中的地方。

并在实际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时,根据污染源对样点布设加以调整。即交通污染型土壤监测点:溧水基地西南侧毗邻宁杭高速,为可能的土壤污染源。布点时应由远及近增加样点数量;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 采用放射状布点法。 布点密度由中心起由密渐稀, 在同一密度圈内均匀布点。此外, 在大气污染源主导风下风方向(根据玫瑰风向图判定此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适当增加监测距离和布点数量;农药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点:在施用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采用均匀布点法。 4.1.2 采样方法及采样频率 同样按照各地块功能区划,选择相应的采样方法及频率。

大田类:采样方法为大田监测点不设小区,种植一般农作物每个分点处采0-20 cm耕作层土壤,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土壤剖面样。各分点混匀后取1 kg,多余部分用四分法弃去。其采样频率为一般土壤样品在农作物收获后与农作物同步采集。必测污染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3-5年一次。

果林类:采样方法为一般根据面积大小采集16个以上点0-60 cm耕作层的土样。并且不在当年的施肥坑、穴施肥、施肥沟正中取样,至少要远离施肥区40-50 cm远。不在果园四面、路边等处采样。其采样频率为必测污染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3-5年一次。

设施农业类:采样方法为以一个大棚为一个采样单元,不能多个大棚混合取土。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要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要相同,一般作物为0-20 cm。蔬菜大棚垄栽蔬菜取土应注意大沟、小沟和株与株之间各占一定的比例;而畦栽蔬菜取样方法同常规。采样频率为一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种植施肥前;二是作物生长期间,应在追肥前采集化验,追肥后不宜立即取土。 4.2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4.2.1土壤鲜土的保存

为了样品的保存和工作方便,从野外采回的土样都先进行风干,但是在风干过程中,有些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会起很大的变化,这些成分的分析一般均用新鲜样品。也有一些成分如土壤pH、速效养分,特别是速效钾也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土壤速效磷钾的测定用新鲜样品还是风干中,就成了一个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新鲜样品比较符合田间实际情况。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鲜样品是暂时的田间情况,它随着土壤中水分状况的改变而变化,不是一个可靠的常数,而风干样品测出的结果是一个平衡常数,比较稳定可靠,而且新鲜样品称样误差较大,工作又不方便。因此在实验室测定土壤速效磷钾是地,仍以风干土为宜。 4.2.2土样的风干

除测定游离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等不稳定项目需要新鲜土样外,多数项目需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土样较易混合均匀,重复性、准确性都比较好。

从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应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当达半干状态时把土块压碎,除去石块、残根等杂物后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样品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4.2.3磨碎与过筛

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200g,放在木板上用圆木棍辗碎,经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将土样混均储于广口瓶内,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

作化学分析时,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样量决定样品细度。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用玛瑙或有机玻璃研钵继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25mm)。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Cd、Cu、Ni等重金属时,土样必须全部通过100号筛(尼龙筛)。研磨过筛后的样品混匀、装瓶、贴标签、编号、储存。 4.2.4土样保存

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之内,在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石膜涂封)条件下保存。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 4.3 监测项目的选择 环境是个整体,污染物进入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因此,土壤监测必须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确定土壤中优先监测物的依据是国际学术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提出的“世界环境监测系统”草案,该草案规定,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物界中的物质都应与人群健康联系起来。土壤中优先监测物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汞、铅、镉、DDT及其代谢产物与分解产物,多氯联苯;

第二类:石油产品,DDT以外的长效性有机氯、四氯化碳酸醋酸衍生物、氯化脂肪族,砷、锌、硒、铬、镍、锰、钒,有机磷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抗菌素、激素、致畸性物质、催畸性物质和诱变物质)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镉、铬、铜、汞、铅、锌;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具体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依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本次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基本项目

常规项目

重点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镉、铬、汞、砷、铅、铜、锌、镍

六六

六、滴滴涕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等 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汞、苯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

每3年监测一次

苯、挥发性卤代烃、有机磷农药、

PCB、PAH等

结合态铝(酸雨区)、硒、钒、氧化稀土总量、钼、铁、锰、镁、钙、钠、铝、硅、放射

性比活度等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污水灌溉项目

选测项目

POPs与高毒农药

其他项目

4.4土壤样品测定

4.4.1对土壤监测结果的要求

土壤中污染项目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尤其是土壤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更须注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土壤与大气、水体不同,大气和水皆为流体,污染物进入后易混合,在一定条件及范围内,污染物分布比较均匀,相比之下,比较容易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而土壤是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流动、迁移、混合较难,所以不同采样点的分布往往差别很大。因此其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一般监测值相差10%~20%是允许的。

土壤分析结果以mg/kg(烘干土)表示。 4.4.2测定方法

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指标,以必测项目为其主要的测定指标,其具体测定方法均采用标准方法,各指标测定方法详见表2。

表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测定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冷原子荧光法

总汞

冷原子吸收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总砷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必 测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项 目 铅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锌 镍 六六六 滴滴涕 pH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pH玻璃电极法

GB/T 17138-1997 GB/T 17139-1997 GB/T 14550-1997 GB/T 14550-1997

GB/T 17140-1997 GB/T 17137-1997 GB/T 17141-1997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GB/T 17134-1997 GB/T 17135-1997

GB/T 17138-1997

GB/T 17141-1997

方法来源

4.5 土壤环境监测评价方法

溧水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场监测评价指标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当区域内土壤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土壤质量比较时,或一个区域内土壤质量在不同历史阶段比较时,应选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污染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综合污染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土壤综合污染指数22(平均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单项污染指数)2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质量标准值(污染物背景值)

第16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名:宋奔

学号:03311729 专业班级:土管1107班

指导老师:霍习良王殿武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与任务: 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

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习区的自然经济概况

1.白洋淀: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明珠”之称,共143个湖泊,属于湿地交接地带,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3.6倍,COD总量超标0.74倍,BOD总量超标2.07倍,硫化物总量超标3.55倍。 2.易县清西陵:(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7米左右.(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果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柳叶菊等.(6)面积:实习区总面积311.7万亩,耕地面积占21.8%,其中37万亩可以灌溉。林地面积占7.4%,荒山面积占总面积62.8%。

(7)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罗盘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3.评土比土、绘制土壤分布图;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路线调查

路线一:白洋淀——清西陵(地形越来越高从淀中心沼泽土—湿潮褐土—潮土—典型潮土) 地点一:白洋淀边。

土壤类型:潮褐土(由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 潮土成土条件: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 (4)植被:沙莲,栓柳树,柳叶菊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点二:水库附近(山地沟谷) 地形:低山丘陵区。

土壤类型:黄土母质(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颜色浅、地粘重、盐酸反应弱;新黄土,质地轻到中壤,有假菌丝、砂浆存在。直立结构好。 路线二西陵区土壤调查 地点:九凤山

分布规律;河谩滩为潮土(锈纹绣班存在)——九凤山山脚下潮褐土(二级阶地,搬运作用河流切割冲刷和人为活动)——沟谷处典型潮土——878基地典型潮土(出现锈纹绣斑)——九凤山阴坡典型潮土(水分充足,物长势良好,土层厚。)——山顶为褐土性土(A-c形培面)

1.褐土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

(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 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 (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分组详查阶段

地点:昌西陵墓附近,卧龙山,太平峪。 任务:

寻找不同土壤边界线。 选定17个主剖面。 取土盒标本评土比土用 洛阳铲和罗盘定位

从河漫滩——阶地——平原——山谷——山坡——山顶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九龙山测区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实习体会

通过十一天的清西陵实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小组成员们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每位同学都基本掌握了土壤调查的方法及取土,看土,评土的过程,这给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实习期间虽然每天早起晚归,但每一位同学都不曾抱怨,大家齐心合力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大家也结下了更深的友谊。最后特别感谢霍习良老师,王殿武老师,冯万忠老师的指导!

第17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与土壤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土壤地理学和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是土地资源专业的实践环节,通过次环节能使学生加强对地质地貌特征、土壤学特征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原理和技术的感性认识,巩固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的理论知识,掌握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实习准备

1.工作底图、调查工具、交通、经费的筹备。

2.实习动员会:安排各项工作。

3.资料及业务准备。

四、实习路线与观察内容:

1.保定—白洋淀:地形由山麓平原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地势越来越低,主要观察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的变化。测区土壤类型为潮土,主要的土壤亚类有湿潮土,沼泽土等。

2.保定—清西陵林场: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势越来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渐加深,使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不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由于地形的变化,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五、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六、测区调查情况

(一)测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1.保定市:(1)气候: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2)地形:地貌分别非常明显,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洼地,洼淀,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山体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石灰岩类,页岩类,石英岩类等。(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白洋淀:白洋淀地处北纬38°43′~39°02′,东经115°38′~116°07′。东界任丘、雄县,西邻清苑、徐水,南连高阳,北接容城。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85%的水域在安新境内,几乎在安新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海拨(大沽)高程79米.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夏湿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平均气温12.1°C,日照2638.3小时,无霜期203天。平均降水量5522.7毫米。白洋淀总流域面积31199平方公里。占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的96.13%。淀区地形复杂,大小淀泊143个,沟壕3700条脚趾错落。百亩以上大淀99个,尤以白洋淀为最著,故因以命名。淀区内村庄、苇地、田园星罗棋布,纯水村39个,淀边村134个。人口除了汉族外,有蒙古、回、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达斡尔、土家、傈傈等14个少数民族。安新县政府驻地安新镇,位于淀区内西北部,系白洋淀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

3.易县:易县位于河北省的中西部,保定的西北部,西与涞源接壤,北与涞水接壤,东与定兴交界,南与徐水,满城,顺平毗邻。全县总面积380万亩,总人口53.7万人,全县有耕地71.2万亩,人均耕地1.3亩,耕地一半以上为水浇地,有机质含量0.6%以下,氮磷元素缺乏。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工农业基础薄弱,过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单靠种植业,人民生活不富裕。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给这里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引进先进的品种兔,发动群众进行养殖,使当地农民手中逐渐有了钱,再就是发展果品生产方面,开山种植果树,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在此带动和影响下,农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交通、通讯不断完善,矿产、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人民生活迅速提高。

(二)路线调查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

1.潮土

(1)成土因素:

a.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b.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

c.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

d.植被:喜湿杂草,马塘,狗尾草,茅草,等。

e.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2)成土过程:

a.潮土化过程:①矿物质的积累和迁移过程,钙的积累和迁移过程,形成了钙积层,出现了假菌丝,存在可溶性盐的积累移动,铁锰氧化物最终形成锈纹锈斑。②存在有机质的矿物质分解。 b.旱耕熟化过程:土壤发生型:Ap-P-Bw-Cw

(3)主要亚类:

a.典型潮土(或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渡的倾斜平地上,山区沟谷处有零星分布。Ap-P-Bw-Cw(Ap层是耕作、犁底过渡层,P层为犁底层,Bw锈纹淀积)。

b.脱潮土:属潮土亚类,原称为褐土化潮土,是潮土的土类具有褐土的性质,土壤发生型为:Ap-P-Bca-Cw,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

c.湿潮土: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又叫沼泽化潮土,是潮土的亚类。测区白洋淀:湖积物质地粘重,季节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蓝色。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发生型为:Ap-P-Bg-Cg(g潜育化,长期积水),指示植被长蒲和三棱草,柽柳。

d.盐化潮土:表层有积盐现象,盐分含量>0.2%,盐生植被为盐蒿,盐蓬和芦苇。

e.碱化潮土:碳酸盐含量较高,指示植被为碱蓬和柽柳。

(4)剖面特征:第一层耕作层,碎块状结构;第二层犁底层,片状结构;第

三、四层是心土层和底土层,大量锈纹锈斑的出现,越往下越多,铁锰氧化物的沉积物。

(5)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潮土的分布区域地势平坦且土层深厚,一般均用于耕种,属农业土壤,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作业,热量丰富,能达到一年两到三熟。但也有一些缺点容易出现旱涝碱咸,另土层薄较为贫瘠。根据其特点,该土壤的利于应由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2.褐土

(1)成土因素:

a.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

b.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c.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d.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e.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

(2)成土过程

a.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b.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

c.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4)剖面特点:

整个土体课大致分为四层:A-Bs-Bca-C

A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灰棕色或灰褐色,壤质,疏松多孔;五氧化二磷含量5-50mg/kg,氧化钾含量70-175mg/kg,腐殖质含量1-1.5%。

Bs层:粘化层,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一般呈褐色。

Bca层:钙积层,浅褐色或淡黄色,轻壤到中壤,块状结构,盐酸反应强烈,有假菌丝和砂姜。 C层:母质层,岩石风化后碎屑物,黄土,黄土状洪冲积物。

(5)主要亚类:

a.淋溶褐土:在棕壤之下,出现在褐土的最上部,海拔较高,一般为1000米以上,PH值微酸性6.5左右,A-Bs-C结构(Bs为粘化层),本测区内看不到。

b.典型褐土或褐土:母质层中也含有一定少量的钙质,A-Bs-Bca-C结构,盐酸反映上弱下强。 c.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边缘,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为A-Bs-Bca-Cca结构(Ca丰富),加10%的HCL,土体冒泡。 d.潮褐土:原来称为草甸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白洋淀中心沼泽土)位置低,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A-Bs-Bca-Cw结构(Bca钙积,Cw潴育层出现锈纹锈斑,一般为1米以下很深的部分出现。

e.褐土性土:因为成土年份较短呈A-C结构,分布在褐土区内,低山地的顶部和阳坡,土层薄,植被不好。

(6)改良利用措施和途径:

a.应该注意发展灌溉,多建一些储水池,用来积聚雨水,灌溉农田,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在山谷中间期谷坊坝,用以拦截雨水和残坡积物质,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和鱼鳞坑,拦水拦沙保持水土。 b.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的配施,有机无机肥的配施,以提高土壤肥力。

c.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林果跟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推行立体农业。

(三)西陵区的土壤调查:

1.从保定出来一路向西,满城测区为山前平原的上部,母质类型是河流冲击物,不算台地。地下水对土壤的影响逐渐减小,看不到氧化还原层。主要是看褐土的亚类,典型褐土的上部HCL的反应微弱,下部较强;碳酸盐褐土整体反应很强或是上强下弱,主要影响因素是母质;潮土褐土在1m以下出现氧化还原层,有锈纹锈斑;褐土性土不长农作物。满城测区黄土台地,基岩是石灰岩,新黄土的质地轻直立性结构明显并有大量的假菌丝出现和砂姜,质地粘重,盐酸反应强烈。老黄土基本上无盐酸反应(判断新老黄土主要是看其质地是否均一,是否夹有碎石)。古风化壳:颜色更深,石灰岩的上层,土体颜色发红,夹杂碎石,滴盐酸后基本上不冒泡。植被:酸枣、荆条、草本植被类型。

2.从实习基地出来向九龙山方向出发,经过了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定土类时,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然后是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

3.西陵测区属清朝皇陵区,人为因素对土壤影响较大,有些土壤经过人为扰动,破坏了土壤的典型性。

(四)测区的土壤分布规律:

1.路线调查中土壤分布规律:受气候带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呈现出的土壤分布规律。

保定是市主要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地形由东倒西由洼地逐渐变为山前平原、丘陵、山地,土壤分布由沼泽土、潮土逐渐变为潮褐土、典型褐土、褐土性土和淋溶褐土等。

2.清西陵测区土壤分布规律:受小地形、小气候、母质类型等因素影响呈现出的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北易水河测区本该有河漫滩,由于改造的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冲积土,土层薄,下层沙质无层次,成土年龄短。大面积是潮褐土,有锈纹锈斑出现,有少许潮土。

(2)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Cw,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为1米以下(潮土为土层30-40cm)。九龙山测区海拔110m,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五)测区各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及改良利用:

1.测区的基本状况。

本测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温度较低,地势较高,山谷众多,河流流量较小,基本无水条件,山坡坡度较缓和。农业利用方面,阶地和谷地大多被农业利用,平整为耕地,山谷中建起谷坊坝,种植

玉米、花生、等;山坡大部分已经被改造成为梯田,种植柿子、粒子等鲜果品;九凤山阴坡上种植大面积的油松,长势良好;剩余土地大部分为土层浅薄的潮土性土,为自然土壤中的薄层,基本无法利用。

2.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

(1)褐土性土:成土年龄短,土层发育差,土层较薄,只有两个剖面层即A--C剖面。一般分布在山顶或是山体阳坡。土质粗,多含沙砾和砾石,多为砂壤或轻壤。盐酸反映微弱。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的残破积物。

(2)典型褐土:土地构型为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上面盐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强烈。母质为残坡积物。所处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深,不参与成土过程。新生体有砂姜和假菌丝。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的边缘。主要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体构型A--Bs--Bca--Cca。母质中含有大量的钙。黄土母质多为轻壤--中壤,质地均一,土层深厚。

(4)潮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土体构型A--Bs--Bca—Cw。母质层中出现锈纹锈斑。母质为河流洪冲积物,质地为轻壤到中壤。

(5)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度的倾斜平地上,山区的沟谷处也有零星分布。土地构型Ap--P--Bw—Cw。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多为中壤----重攘。无盐酸反应。

(6)冲积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区,母质是河流的洪冲积物,无明显指示植被,多为田间杂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龄短,层次不明显,几乎无明显的诊断层。砾石含量多,质地粗,几乎无盐酸反应。

3.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3)具体措施:

a.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

b.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七、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是土壤地理学和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两门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并充实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提高了自己的野外识别能力。此外,由于条件比较艰苦,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共同讨论,培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次实习必将成为大学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18篇: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

一、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

三、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

四、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

五、实习概况:

1、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

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

水耕淀积层( 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

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

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 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

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

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

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

3、石羊镇丰乐村11组

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

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

4、青城山脚

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

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

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

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

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六、实习心得:

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

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第19篇: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姓名:张 艳 萍

学号:

实习基地:常 德 附近

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学是广义的土壤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自然体发生、组成、形态、特征、演化、分类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的生长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理论要是没有经过运用,就还是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此次的实习,要求我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观测及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并能结合观测、测定的结果推断土壤发生的各种条件,从而充分认识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了解常德一带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并能通过实习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二、实习计划、组织:

本次实习计划由土壤学郭春秋老师、植物学赵东海老师以及农学09101班全体同学共同商议决定,于2011.6.25—— 2011.6.27在常德附近进行。由于工具箱有限,全班37人按学号分为两组,每组配备一个工具箱(含土铲、比色卡、白瓷盘、浓盐酸等野外实习必备工具)。另外,每位同学在出发前,尽量收集、查阅实习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土壤分类和土壤调查的资料,并自备笔记本。

实习路线:25号:学校→陬市→菖蒲→河洑→学校,26号:学校→德山→花岩溪→学校,27号:学校→太阳山→学校。

本次实习主要以现场观察和指导老师讲解为主。在实习前,指导老师上实习指导课,从理论上教会同学们如何进行识土、辨土和评土,应从哪些方面去完成这个任务,再系统的讲了土壤的分类,放映了以往的调查资料,让我们对土壤的识别有了一大体的方向,并在讲解中反复提醒我们在实习时注意观察,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试着去辨别土壤的类别。复习了土壤学中的重点内容,并指明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①学习野外调查地形地貌、岩石、母质、地下水位及水质、土壤侵蚀、植被、农业利用情况等成土条件的方法和技巧。②掌握野外典型土壤剖面观察、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③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④学会野外识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岩石矿物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步伐,认真记录实习笔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每天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和自我鉴定表。

四、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地点湖南省位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土地总面积为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耕地面积为383.4万公顷,林地面积986.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67%。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6—18℃;日照时数1300—1800小时;降水量1200—1700毫米;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

本次实习分三天进行。

6月25日,9点10分左右,陬市附近。郭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一处紫色土。该土由紫色砂页岩发育形成,俗名叫“见风屑”。其形成年代早,物理风化快,化学风化慢,土层表面十分松散,锤散即能成土。土壤特点:

1、土层薄。

2、不能发育成完整的土壤剖面,保留母质特性非常强,母岩、母质、土壤颜色无太大

差别。

3、与生物、气候不相适应,是区域性土壤。

4、肥力高,富含钾、磷,缺氮,薄、酸、粘,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的一种岩成初育土。主要分布:我国的四川、江西、贵州、湖南、广西等省。植被:红薯、南瓜、花椒等蔬菜以及棉麻、杉树、桑树、马尾松为主。人为因素:在人类居住的以及更低附近,水热条件良好的地方,地带性土壤以被改造成人为土的紫泥田为主,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棉麻。改良:

1、应以水土保持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全面考虑山、水、林、田、路的综合规划。

2、蓄水灌溉,大力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以保证旱季的灌溉。

3、增施有机肥、特别是绿肥与沼气肥料。

11点15分左右,菖蒲附近。观察一处石灰性红壤。其成土母质是石灰岩。特性:“粘”(粘性土)、“酸”(酸性土)、“瘦”(养分少)、“板”(土壤板结)、“浅”(土层薄)。成土因素:以生物和植被为主。周边植被主要有白毛、马尾松、杉树等。改良措施:主要是以保水土为主,因地制宜的种植一些作物。石灰岩还有一典型特征是能进行起泡反应:将盐酸滴在上面,会产生气泡。因此,我们还进行了野外速测ph的实践:找到一个适宜的石灰岩的剖面,分别取不同剖面层的物质进行ph值的测定,结果是其ph值范围小于5.5,规律是上层ph值比下层的要小,也就是石灰岩剖面的酸碱规律是上酸下碱。

2点10分左右,河洑附近。观察冲积土,又叫潮土,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属于泛域性(广泛分布)土壤。当洪水来时凶猛时,砂粒为主,当水势小,漫延慢时,粘粒多。特征:

1、土壤剖面砂粘相间,季节性强。下游的粘粒多,上游砂粒多。越远离河岸,颗粒越细。

2、肥力高,沉积了上中游的精华部分。3,、适种性广,能种植棉粮油等多种经济作物。如棉花,水稻,甘蔗,南瓜,黄豆等。附近居民并未加以利用这里的土壤。改良:

1、深耕。

2、引洪灌淤,引洪灌砂。

3、混水插秧。

6月26日,8点42分,德德山附近。此处红壤由第四纪冰川时期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形成的红壤,距离现在大约两三百万年,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成层、分选过程,形成了由上至下红壤—细沙—鹅卵石,而且最下层的鹅卵石粗细也不同,下粗上细。因此,此类红壤具有明显的成层性、分选性。与昨天我们所看到的石灰性红壤相比,此红壤具有黏、酸、瘦、板、厚

的特点,是由腐化作用、脱硅化铝作用形成的,为旱地土壤。便于改造,精耕细作后肥力得到提高。观看剖面结构时,可看到C层的红色母质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层,其中红色部分的主要矿质成分为含水Fe2O3,白色部分主要矿质为含水Al2O3.这种网纹结构主要是有季节性的水分上下移动形成的。改良措施:由于山区较多,所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改造。若用于水耕水田,排水不良,则称为黄泥田,属于潜育田,当挖开水田水可看到青泥层。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建设好排水措施。周边只要植被有商路、马尾松、加拿大木桐、乌梅、白茅等。

6月27日,12点左右,太阳山樱花楼阁近一土壤剖面。太阳山是武陵山脉的尾巴,也叫做梁山。这处剖面形成已接近3亿年了,是由第四纪红壤发育形成。其由泥质交结为主,还有铁质交结,钙质交结,硅质交结等,易风化。特点:粘、酸、薄、肥。没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周围植被:马尾松,杉树,油桐,油菜,积木,杜鹃等喜酸性植物。

五、实习心得:

三天的实习眨眼就过去了,还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来得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并能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此次的切身体验,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我对土壤这门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我的亲自动手参与下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书本上没有写的感受,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次实习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培养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一路上大家的友谊之情增进了不少。我很感谢有这次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两位指导老师的孜孜教诲,教会了我们亲身实践,身体力行,更让我们明白了学无止尽的道理。实习是实验、检验、考验,我们要把吃苦、勤奋、创新精神带到学习、工作中去。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记忆在,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位学生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第20篇: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4年6月6日——2014年6月11日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

毕节市纳雍县(乌箐岭、大黑箐岭)→六盘水市(北盘江上游、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毕节市威宁县→毕节市赫章(天上石林、韭菜坪)

三、实习人员:

2012地理班及指导老师

四、实习目的: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运用知识,时间联系实际,了解土壤颜色辨别,熟悉土壤水分、pH值、紧实度、容重的测定,对土壤肥力进行判断,学会土剖面的挖掘、制作土壤剖面和观察土壤剖面,增进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的情谊。

五、土壤地理部分

、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工具和材料:

(1)工具类:土锹、土镐、土铲、土钻、剖面刀四把、毛刷、盆钵二个、土壤标本盒、环刀(包括锤子和环刀柄)、绳子、土袋、标签、钢卷尺、门塞尔土壤比色卡、记录薄、铁质剖面取样器、铅笔橡皮若干、胶水2瓶等。

(2)试剂类: 1:3的稀盐酸、pH试纸、蒸馏水、聚醋酸乙烯乳液粘结剂

(3)仪器类:1%电子天平

(二)方法:观察法、估测法、试纸法、期盼是取样、S行取样、五点式取样等。

(三)内容:

1、土壤颜色辨别(比色卡)

1.1土壤颜色比色卡定义:我们所说的土壤比色卡指的是门赛尔土壤比色卡,他是用来测定和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比色卡。使用时,把某一土样与带标准色阶的卡片相对照,便可定出并记录下土壤颜色。(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土壤颜色的辨别只能通过观察的来判断)

1.

2表1:

纳雍县大黑箐岭X-1赫章天上石林X-6黄壤红壤

2、土壤水分估测

土壤水分定义:土壤中各种形态(或能态)水的统称。

3、土壤pH估测

1.1土壤pH定义:土壤酸碱度 又称“土壤反应”。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为酸性反应;pH值大于7为碱性反应。

1.2试纸法:称取1克重干土,放入试管中加水5毫升,充分晃动,待溶液澄清后,用pH试纸测定。

表2:

纳雍县大黑箐岭X-1赫章天上石林X-6pH值:5-6

弱酸性无测定

4、土壤紧实度估测

土壤紧实度定义:土壤紧实度又叫土壤硬度或土壤坚实度或土壤穿透阻力。是土壤强度的一个合成指标。它由土壤抗剪力、压缩力和摩擦力等构成。

土壤紧实度测定有专门的土壤紧实度仪、土壤硬度计或者更高档的带定位系统的GpS土壤紧实度测量仪。(受条件限制对土壤紧实度的测定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判定,无法判定)

5、土壤容重测定

土壤容重定义: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

在105℃下烘干(7 - 8小时),然后称重,算体积km/c㎡即得出土壤的容重。(由于条见限制没能进行测定,只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了解)

6、土壤肥力的判断

土壤肥力的定义: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后者指长期在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农田)土壤。

7、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

土壤剖面的定义:土壤三维实体的垂直切面,显露出若干大体平行于地表的层次。

在这里我们需要通道上面用到上面提到的工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 老师的的指导。

、土壤剖面总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纳雍大黑箐岭做了一个土壤剖面X-1,如表3。在赫章的时候我们也做了这样一个土壤剖面X-5,不过还没听老师讲解。

表3:

土层深度cm

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新生体pH值石灰反应枯枝落叶层0~4黑团粒无弱酸无腐殖质层4~12黑壤团粒松无弱酸无淋溶层12~50黄壤松无弱酸无淀积层50~60黄壤松无弱酸无母岩层60以下

六、植物地理部分

、实习内容:

[一]、认识植物分类及总结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壳斗科(山毛榉科) Fagaceae

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又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

形态特征: 五月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十月成熟。

习性: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长良好

2、马尾树科 Rhoipteleacea

马尾松 pinus maoniana Lamb又名:松树、枞树、青松

又名:松树、枞树、青松

生镜:海拔1900m左右的路边丛林(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心边材稍明显。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年轮极明显,极宽。木射浅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干燥时翘裂较严重。不耐腐。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重要材用树种。

习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3、樟科 Lauraceae

山鸡椒

又名:木香子,木姜子

生镜:生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50m左右,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10)米;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顶芽圆锥形,外面被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被薄的白粉,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与中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0.6—2厘米,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短枝上;总梗细长,长6—10毫米;苞片4,坚纸质,边缘有睫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每一伞形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长约1.5毫米,密被绒毛;花被片6,宽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丝中下部有毛,第三轮雄蕊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先端稍增粗;果托小浅盘状,径约2.5毫米。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习性:适应性较强。

4、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

中文名:绣球(群芳谱)

生镜:生于海拔1900m的路边丛林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枝圆柱形,粗壮,紫灰色至淡灰色,无毛,具少数长形皮孔。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骤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圆或阔楔形,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侧脉6-8对,直,向上斜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粗壮,长1-3.5厘米,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分枝粗壮,近等长,密被紧贴短柔毛,花密集,多数不育;不育花萼片4,阔物卵形、近圆形或阔卵形,长1.4-2.4厘米,宽1-2.4厘米,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孕性花极少数,具2-4毫米长的花梗;萼筒倒圆锥状,长1.5-2毫米,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长,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结果时长约1.5毫米,柱头稍扩大,半环状。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连花柱长约4.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未熟。花期6-8月。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5、蔷薇科 Rosaceae

6.1 峨眉蔷薇 Rosa omeiensis Rolfe

又名:刺石榴、山石榴

生镜:多生于山坡、山脚下或灌丛中,海拔1900m米左右(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3-4米;小枝细弱,无刺或有扁而基部膨大皮刺,幼嫩时常密被针刺或无针刺。 小叶9-13(-17),连叶柄长3-6厘米;小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30毫米,宽4-10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钝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中脉下陷,下面无毛或在中脉有疏柔毛,中脉突起;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顶端离生部分呈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齿或全缘,有时有腺。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花梗长6-2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5厘米;萼片4,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或长尾尖,外面近无毛,内面有稀疏柔毛;花瓣4,白色,倒三角状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离生,被长柔毛,比雄蕊短很多。果倒卵球形或梨形,直径8-15毫米,亮红色,果成熟时果梗肥大,萼片直立宿存。花期5-6月,果期7-9月。

习性:喜温湿。

6.2小叶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galis

又名:平枝栒子、铺地蜈蚣、矮红子

生镜:生于1900m左右的多石山坡或灌木丛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为常绿矮生灌木,枝开张成整齐的二列状。叶小,厚革质,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花小、无柄,单花或2朵并生,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鲜红色。花期5-6月。

习性:喜光,也稍耐阴,多散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山湿润多石坡地,喜空所湿润环境。耐土壤干旱、瘠薄,也较耐寒,但不耐湿涝。

6、杨柳科 Salicaceae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 Anders.又名:毛狗条,山杨柳。

生镜:海拔2050左右的山坡丛林。

习性:喜温热

7、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中文名:过路黄

生镜:生于1900m沟边、路旁阴湿处和山坡林下(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茎柔弱,平卧延伸,长20-60厘米,无毛、被疏毛以无密被铁锈色多细胞柔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无柄腺体,下部节间较短,常发出不定根,中部节间长1.5-5(10)厘米。叶对生,卵圆形、近圆形以至肾圆形,长 (1.5) 2-6 (8) 厘米,宽1-4 (6) 厘米,先端锐尖或圆钝以至圆形,基部截形至浅心形,鲜时稍厚,透光可见密布的透明腺条,干时腺条变黑色,两面无毛或密被糙伏毛;叶柄比叶片短或与之近等长,无毛以至密被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5厘米,通常不超过叶长,毛被如茎,多少具褐色无柄腺体;花萼长 (4)5-7(10)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以至线形或上部稍扩大而近匙形,先端锐尖或稍钝,无毛、被柔毛或仅边缘具缘毛;花冠黄色,长7-15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2-4毫米,裂片狭卵形以至近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质地稍厚,具黑色长腺条;花丝长6-8毫米,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药卵圆形,长1-1.5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近球形 [(29.5-32) × (27-31)微米],表面具网状纹饰;子房卵珠形,花柱长6-8毫米。蒴果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有稀疏黑色腺条。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习性:喜阴湿。

8、锁阳科 Cynomoriaceae

锁阳 SongariaCynomoriumHerb

又名:不老药

生镜: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白刺(泡泡刺)的根上寄生植物(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暗紫红色,高20~100厘米,径约3~6厘米,大部埋于沙中,基部粗壮,具鳞片状叶。鳞片状叶卵圆形、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1厘米,宽不及1厘米,先端尖。

习性:寄生。

9、龙胆科 Gentianaceae

龙胆草 Gentiana scabra Bunge(滇龙胆)

又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

生镜:1900m左右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须根肉质。主茎粗壮,有分枝,枝多数,丛生,直立,木质化,近圆柱形,中空,幼时具乳突,老时变光滑。无莲座状基生叶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习性:喜温。

10、山茱萸科 Cornaceae

四照花Cronusjaponicavar.chinensis

属中文名:四照花属

又名:石枣、羊梅、山荔枝。

生境:路边林中,海拔1900m(贵州纳雍乌箐岭),习性阳生。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3~8m,嫩枝有白色柔毛,后脱落。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此次实习采到的花瓣上有红色的斑点)。

习性:喜光,耐半荫,较耐寒。

11、蓼科 polygonaceae

杠板归 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

又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

生镜:生于海拔1900m路边丛林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三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最宜。

(2)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1、蕨类 pteridophyta

假蹄盖蕨 Athyriopsis japonica (Thunb.) Ching 图 1.生镜:海拔1900m左右的路边低洼丛林(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根茎长匍匐状,疏生宽被针形鳞片。叶为二回羽状深裂, 草质;叶柄淡褐色, 长10~30公分;叶片长15~40公分,宽6~10公分,往上逐渐变小,羽轴被短毛,羽片长3~10公分,宽1~3公分,基部羽片略缩短,披针形或镰形,羽状深裂,裂片圆形,先端有浅锯齿缘,两侧近乎全缘。孢子囊群长条状,成对或单独生长, 著生侧脉上;孢膜线形膜质。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

标准:①大小适中;②标本完整(具有花叶果);③对于草本植物,要全株采集;④应该具有完整的枝茎叶(无虫蛀等);⑤不能重复。

(二)植物标本的制作:

①把植物标本放在台纸上;②要美观③放时以正面为主,要有部分背面;④对于比较密集的叶要修剪,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叶子过密要剪去,留下叶柄;⑤制作时要分小组,因为每个人的细心程度不一样,而且,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三]、植物群落的调查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为:乔木、灌木、蕨类、草本、地被植物

如表:

科属名称

乔木

青冈栎、马尾松等

灌木

杜鹃、峨眉蔷薇等蕨类鳞毛蕨、鸡厥、假蹄盖厥等草本地被植物苔藓[四]、植物群落的演变

植物群落的概念: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都是马尾松林,因为它作为绿化的先锋而被种植,再往内走就可以看到植物种类为马尾松林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并且马尾松很少而且矮小,而到了实习地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七、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系上的安排下、老师的领队下我们09地理班进行了这次的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过程,一共6天,现在我就将这六天以来的野外实习生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在实习中获得、学到更多,假如说老师说到的知识自己却感到一头雾水,这养的话实习也就变成一次没有目的的乘车旅行。在这之前自己也做了点准备,比如:了解实习有可能用到的知识,实习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一些方法的总结等。虽让自己做了准备,不过实习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自己对基础只是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还不够。自己需要更近一步,更深层次的把握。

2、实习过程:

我们实习的路线是:纳雍→六盘水市水城→威宁→赫章,然后回毕节来。第一天从学校出发前往纳雍境内的乌箐岭,一路上一直在晕车,一直晕到目的地。晕乎晕乎的下车来听老师说了一些,听的到很认真,不过记得到的很少。随后同学们在去纳雍县城的时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前面的女同学唱了到后面的男同学,感觉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了,真好。紧接着的一系列标本的制作,那叫一个子“累”。

第二天在纳雍县的大黑箐岭,现在想起来“呵呵!”,很有意思,我们和老师去把土壤剖面做完后回到停车处,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在一起玩那个游戏,欢声笑语连连不断,连老师都是顾不得自己形象的大笑起来了,那种融洽!那种师生情!那种同学情!在那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至。现在回想起来都还美滋滋的。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六盘水市,在这里感觉植物学到的东西都没有钱二天的多,植物感觉几乎钱二天说的。还好,土壤看到了以前老师说得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最让人头痛的是晚上做标本做到头都大了,虽然很累,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后面几天时间按照计划我们来到了威宁、赫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在赫章韭菜坪的那一天,攀登贵州第一高峰的感觉真的很爽。

实习过程到这里基本上告一段落,不过给了我很多感想,让我再一次感到知识对于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使我在一次坚定了以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不然的话毕业了你什么都不是。

3、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我们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但是面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知识总是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非常重要。

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不等于实践,我们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把握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实践、创兴能力。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