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6 08:35:42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一、

二、

三、

四、实习时间:2010年7月6日——2010年7月7日 实习地点:长春市,吉林市

实习成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08级一班全体同学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同学了解吉林省内的河流,将课本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且通过观测流速任务,对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等均有一定的了解,巩固所学的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五、实习内容:

(一)饮马河

1、饮马河为第二松花江的一条较大支流,全长384km,流域面积18 000km2,河道平均坡降0.62‰,河道蜿蜒曲折,为一典型曲流河。在吉林省中部,发源于磐石市驿马乡呼兰岭,流经磐石、双阳、永吉、九台、德惠、农安六县(市),至农安县靠山屯以北约15公里汇入松花江,全长386.8公里,流域面积为18247平方公里,整个流域略成一斜三角形。

2、流经省份:吉林

3、生态特征:

饮马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1.88, 硅藻80.3%, 绿藻7.4%, 蓝藻0.9%, 甲藻0%, 金藻黄藻0%, 裸藻11.7%。

饮马河东部为山地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南部为连绵的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松辽平原,中部为平原,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河流多为南北流向。主要支流有伊通河、雾开河、双阳河等,饮马河流经长春腹地,水质好,水量丰富,仅次于松花江和拉林河。长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上游建有石头口门、星星哨等水库。

饮马河系满语伊尔们河演化而来的。“伊尔们”满语本意是指“阎王”,因为此河河道狭窄,雨季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两岸百姓故称之为伊尔们(阎王)河。随着社会发展,历史的变迁,人们就把伊尔们河演变为饮马河了。于是便有了许许多多的传说。

4、自然资源:

饮马河,是石头口门水库的源头,是长春市民饮水的源头。水质好水量大,她哺育着数百万长春市民,灌溉着千百万亩良田。这条河里的鱼种类繁多,有放养的鲢鳙和草鱼,有野生的鲫鱼和鲤鱼,还有东北特产岛子鱼、青鳞子、葫芦籽等。鱼儿在这里自然繁衍,来此垂钓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青鳞子,这种鱼对水质要求很高,有工业污染的水域根本不能存活。由于饮马河水清洁无污染,水质优异,加之土壤肥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产的大米品质优良、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煮食不回生,早已成为享誉国内的米中佳品。

其修建水库要考旅的因素有:回水长度,回水区淹没范围,回水长度,回水流量和流速。

(二)石头口门水库

石头口门水库位于吉林省饮马河中游,水库坝址在吉林省九台市西营城子乡石头口门村西南 500 米 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3o58\'、东经125o45\',工程建设目的是以防洪除涝、城市供水、农田灌溉为主,并结合发电、养鱼等。 1958 年 6 月开工, 1959 年蓄水, 1965 年 10 月竣工。工程按 200 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 12.64 亿立方米。

石头口门水库是一座以防洪除涝、供水、发电、旅游、养鱼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饮马河为第二松花江主要支流,它发源于磐石县呼兰岭,经由磐石、永吉、双阳、九台、德惠,在农安县红石磖入第二松花江。

饮马河流域面积为8255平方公里,石头口门水库以上流域面积为4944平方公里占饮马河流域面积的60%,上游有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100余座,其中:星星哨水库控制面积845平方公里,黄河水库控制面积为784平方公里,双阳水库控制面积为225平方公里,以上三座水库控制面积为1845平方公里,占石头口门水库以上流域面积的37.6%。

饮马河总长367公里,石头口门以上为166公里,河道坡度为0.76‰,上游有双阳河,岔路河两个支流,饮马河本流从烟筒山以上为山区,以下为丘陵及低山区,饮马河支流岔路河为山区,双阳河为低山区与丘陵区。

(三)岔路河:

1、岔路河镇位于吉林省长吉南线公路(长春市至吉林市)中段,长吉走廊的中间部位,镇中心西距省会长春市53公里,东距吉林市55公里,省内闻名的星星哨水库旅游区就坐落在区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3′至126°9′,北纬43°23′至43°52′,长白山余脉——火石山山脉呈半环形绵延于东、南两面,西、北部分为平原。东部多丘陵,南部山峦重叠,横卧数十里,自然形成一道屏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全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

岔路河镇东部与南部多山,地势较高,西部与北部为平原,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平原为岔路河冲击形成,海拔高度在188.25--299.36米。

2、河流流速的观测:

河流流速公式: V=kn+c

n=N/t

(四)星星哨水库

1、星星哨水库位于永吉县西部,整个库区水域在永吉县大岗子乡境内,坝址坐落在永吉县岔路河东南八公里的岔路河中游,大黑山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49′,东经126°12′。地理位置是吉长两市的中腰,距吉长公路南线50公里处东南8公里。

星星哨水库不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库区内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温暖清凉,气候宜人,因山就水,建造了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又有古墓遗址,堪称旅游胜地,水质无污染,并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盛产各种鱼类十几种,成鱼质量远近闻名,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不同季节的山菜和土特产品,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她不仅是永吉西部的一颗掌上明珠,也是吉林省的旅游胜地,二十年来接待外宾有朝鲜、瑞典、罗马尼亚、西德、加拿大、法国、新西兰、美国等20余个国家。库区现有大小饭店10余家,饭店菜肴以鱼为主,可做30余种鱼餐,还有山菜。同时可接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500余张床位,备有10余艘游艇、登山步道和其他游乐设施,还有现代化的发电厂厂房参观,泄洪洞探险,目前日接待旅游1500人左右,年可接待游客30万人次。

星星哨水库概况星星哨水库,位于吉林省永吉县西部,饮马河支流岔路河的中游。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2.65亿m3,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45km2,流域地形属山区,全流域平均宽度11.85 km,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正常蓄水位245.50 m,汛限水位241.00 m,死水位236.00 m;防洪库容2.03亿m3,兴利库容0.945亿m3,死库容0.21亿m3。

2、观测到桥下的水位尺,可以通过这个水尺判断水位。

3、水库结构:包括拦河坝,输水建筑物,逆洪道

水库的选址条件:选择有山、植被覆盖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楼多的地方,防止阻挡。

水库的作用:灌溉、防洪、发电

逆洪道修建条件:注意坝体安全,选河道窄的位置,还需保证落差大。 松花江的源头是嫩江和长白山天池。 饮马河和岔路河,引松入长。

(五)松花湖—丰满水库、松花湖—丰满水电站

1、松花湖—丰满水库

松花湖系丰满水电站建成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故又名“丰满水库”,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总面积55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达77.5米。湖面曲折狭长,蜿蜒于松花江及其支流的山谷之间,湖面海拔266.5米。北起丰满电站大坝,南至桦树镇(又名桦树林子)附近,全长约200公里,最宽处有10余公里,蓄水量约108亿立方米。是一个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旅游等多种经济意义的大型水利工程。湖中有大小岛屿一百多座,著名的如金龟岛、五虎岛、湖心岛、蘑菇岛、花砬子岛等。湖周山峰巍峨,岩崖壁立,湖水清澈澄碧,倒影连绵,山奇水秀,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地上熠熠生辉。景区内备有大小游船一百多艘,其中可载客百人以上的游轮有七艘,最大的一艘三层游轮能容客千人以上。最忙季节每日可接待游客近万人次。环湖航行一周,可尽览沿湖美景,领受这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湖中鱼类资源丰富,有各种鱼类50多种,其中湖鲤、银鲫、鳊花、鳌花、青鳞、红鳍鲌等都是肉鲜味美的席上佳品。驰名遐迩的松花白鱼更为名贵,过去是清廷贡品,只供皇帝及其亲属享受,今天都能摆上大众的餐桌。游兴之余,也可在此品尝一下湖鲜美味。

2、松花湖—丰满水电站

丰满水电站建于松花江上游,松花湖的出口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水电站之一,初建于1937年,1943年第一机组开始发电,发电规模较小,至解放前夕又遭破坏,处于瘫痪状态。建国后经政府大力修复并加以改建,始成今日规模。

水电站坝高91米,坝长1000多米,使湖水形成67米的落差,飞流直下坝下江中,如白练悬挂,喷珠溅玉,十分壮观。现有发电能力为100.4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9.41亿度,属于大型水电站。

(六)长春市绿园区

1、天嘉公园

天嘉公园位于长春市西部的绿园区,南临西安大路,北接新竹路,西靠清溪路,东依青浦路,占地面积约21公顷,其前身是大房身水库。这里是“串湖”之一,是位于长春西部北部的一连串短小的水体。此处企业较少,水体的十分之一为自然降水,其余均为生活污水。是长春市排放生活污水的地方。在改造建设之前,水库大部分水面被垃圾填埋,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每到汛期,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汪洋,附近的企业和居民深受其害,途经这里市民谁都不愿驻足观看。2003年,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城区西部水体污染治理纳入工作重要日程,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高品位的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在完成垃圾清理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开始对该水库进行改造,并将原来的溪园更名为天嘉公园。这项改造工程项目于当年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该公园是以自然山水植物景观为主,集生态、游赏、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园内水体面积约5公顷,大小水面动静相宜,有的开阔明快,烟波荡漾,有的小溪蜿蜒,清流石上。四座主要景桥穿越水面,连接两岸,其中木曲桥迂回曲折,如水上迷宫。悬索桥简洁动感,野味十足。为保持园内景观水的质量,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水质净化厂,采用了目前国内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深度处理的方法,主要作用是,对园内的水体和上游流入园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天嘉公园的建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人居生活质量,同时,也标志着长春西部串湖改造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城市西北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加快城市西部串库的综合治理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长春公园

长春公园原为西安苗圃,是属绿化用苗生产专用绿地,是园林部门从事一般性苗木生产和园林研究的场所。多年来,由于地势低洼,大量的污水、雨水流入圃内无边际浸泡,加上大量的城市垃圾倾泻,使这里成了城市新的污染源,整个苗圃6 5公顷,实际能利用的土地也只有1 5公顷左右,圃内还有1 0 0多个散居户和暂设房,这一切已使苗圃生产和科研工作止步不前。1 9 9 9年,长春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全面改造西安苗圃,并将其列为政府为市民要办的1 2件实事之一。从此,这一为民造福、恩泽后代的造园工程拉开了帷幕。长春市园林局、市规划局等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派出精兵强将,投入到这项造福春城百姓的工程中。作为具体实施单位,长春市园林工程设计院、长春市园林重点工程办公室,为公园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 0多家施工单位、数百位能工巧匠进驻苗圃,风雨不误奋战在工地上,掀起了造园的热潮──低洼地段要增高复土;对垃圾堆放地段,要清除4 0到5米厚层内的垃圾,并覆盖3 0厘米左右园土;通过集中开发,将园内住户全部迁出,将来结核医院也将整体搬迁。1999年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截流、人工湖工程、土方平衡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生产温室建设、部分园门建设等。今年是二期工程,主要是全面的绿化、彩化工程。工程预计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

3、雁鸣湖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地。

串湖中污染最严重。下游注入伊通河,饮马河,最终进入松花江。流出长春市后进入农安县。

(七)吉林市

1、吉林市总体概况:

吉林市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淞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2、地理概况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E~127°56′E,北纬42°31′N~44°40′N。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吉林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形势。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的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地理景观。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南有长白山地龙岗山脉,档南有龙岗山脉的余脉富尔岭,东北部和呼兰岭。松花湖东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南楼山、肇大鸡山,皆为中山山群。山区中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最高山峰南楼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和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山岭海拔300-400米,少数山峰高600-700米,是开发较早的区域。森林已经逐渐减退。除占地1748平方公里的吉林市城区外,其他区域是全省重要的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及工矿区。

峡谷湖泊区,分布在丰满电站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金银别的沿湖、沿区区域,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地貌区域,环境幽美,景色状观,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产、渔业、旅游综合性经济开区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吉林市土地总面积为27659.79平方公里,各类耕地面积2000年为9959851.3亩,占总面积24.01%,园地381895.1亩,占总面积0.92%,林地面积25298167亩,占总面积60.7%,未利用土地面积1442020.5亩,占总面积3.48%。

3、自然资源 (1)水利资源

吉林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61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平均水资源量7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87.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67亿立方米。据1999年统计,当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97.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47.30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66.67亿立方米。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1843立方米,考虑入境水量,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市的5.4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资源量2.0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19亿立方米。

(2)矿产资源

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种共计58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71种的81%,有10种金属矿、13种非金属矿,钼、镍为我国第二大矿床,钼矿储量占全国20.9%,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储量居全省首位。矿产地223处,矿化点1082处,已开采的2种。

(3)土地资源

吉林市土地总面积为27659.79平方公里,各类耕地面积2000年为9959851.3亩,占总面积24.01%,园地381895.1亩,占总面积0.92%,林地面积25298167亩,占总面积60.7%,未利用土地面积1442020.5亩,占总面积3.48%。

(4)林业资源

吉林地区林业用地总面积1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92%。全地区活立木总蓄积1.56亿立方米。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舒兰凤凰山、磐石官马溶洞和市朱雀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在林区内,分布73目2400多种植物;20科75种兽类,15科50种鱼类,48科277种鸟类, 以及林蛙等多种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动物。95.1亩,占总面积0.92%,林地面积25298167亩,占总面积60.7%,未利用土地面积1442020.5亩,占总面积3.48%。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79立方米。经过50年的发展,吉林市已经成为以化工、电力等行业为主,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吉林市还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达到261万吨。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吉林市把展现山灵水秀、风光优美的城市风格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造型别致的建筑物为点缀,从整体上提升了吉林市的城市形象,向世人展示了古老江城的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魅力。

4、吉林松花江: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900公里,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域面积,占东北三省总面积69.32﹪。迳流总量759亿立方米,超过了黄河的迳流总量。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900公里,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域面积,占东北三省总面积69.32﹪。径流总量759亿立方米,超过了黄河的径流总量。

六、实习总结: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通过实习,巩固了水文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对长春市以及吉林市的水文状况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接触到了观测流速的仪器,并在实践中掌握了河流流速的观测方法。加深了我们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掌握。

饮马河

岔路河

星星哨水库

- 10

长春公园

雁鸣湖

推荐第2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朗梨水文站水文实习

一、实习目的:

①了解水的相关发生变化规律以及水文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各种观察水文要素的仪器的使用;

③了解如何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

④解测量流速和流量的原理;

⑤学会观察水位,读出水位数和测量水位值。

二、实习内容:

1、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

(一)测量工具:人工雨量器, 翻斗式自计雨量器,转动式自计雨量器,蒸发皿,蒸发器供电设备:太阳能供电板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人工雨量器是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上节为口径20cm的盛水漏斗,下节筒内置一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通常,降水期间,测量从前一天8:00至次日8:00的所降的水量,将储水瓶中的雨水取出来倒入雨量杯中,并读数。 降雪期间,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待雪融化后再读取降雪量。

②自计雨量器:有翻斗式自计雨量器和转动式自计雨量器。翻斗式雨量器以每降水0.5mm翻一次,配合脉冲电流感应记录各时段及雨量段的计量,使用太阳能供电板作为动力,并与电脑联接。转动式雨量以每降水0.1mm转动一次,也是一太阳能作为动力并通过与计算机相连实现数据传递。但自计雨量器的局限是不能在降雪期间使用。

③蒸发皿和蒸发器:蒸发器是由中间的圆形盆和周围的套盆组成,套盆的作用是模拟自由水面,从而减少蒸发量的测量误差。圆形盆中的水通过连通器与蒸发器相连,并通过蒸发器中的记录器记录水面的变化,从而测得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蒸发器也是与计算机联结,通过天线传递信号。

2、测量流速和流量

(一)测量工具:控制系统,缆道,铅鱼,流速仪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控制系统:有人工控制系统(需要机械秒表计时)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缆道的运行;缆道:横跨河流上空、在岸上操作的索道系统,用以输送和控制仪器在该处水流断面上进行水文测验或泥沙、水质采样作业的技术设备。铅鱼:一种用金属铅或铅铁混合铸造成的具有一定重量和细长比外形呈流线型的水文测验器具。 以流线型鱼身为主体在鱼身的背部装有悬挂机构和流速仪悬杆并与纵横尾及信号源等组成铅鱼整机,该水文站的铅鱼重160kg。

②先运行控制系统,配合秒表计时,运行缆道,将附有流速仪的铅鱼定位在浏阳河过水断面的某一点,选取河流水表面至少五个点A

1、B

1、C

1、D

1、E1,分别测流速并记录,测量时要把铅鱼上的螺旋桨淹没2cm。同时测量每个点的垂直方向至少五个点的流速,如:A1点的垂直方向还测A2,A3,A4,A5等点的流速(最后一点要高于河底2cm)。再利用公式计算A点的垂线平均速度:

VA=(VA1*1+VA2*2+VA3*3+VA4*3+VA5*1)/10.用同样的方法测出B,C,D,E点的垂线平均速度。

③计算流量:算出五点的垂线平均速度后,分别用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乘以两点之间过水断面的面积,对于两岸流量的计算则根据河岸的陡峻程度乘以系数

0.7-0.9(由缓到陡)再乘以岸边测点的流速和过水断面的面积。最后将河流整个横断面每个过水断面的流量相加则算出河流该横断面的流量。

3、水位的观察和测量

(一)测量工具:水尺,日记时水位计,全量编码水位计

(二)测量原理及方法

①特殊水位:浏阳河在该河段的警戒水位为36.00m,保证水位是38.5m,历年最高水位是:40.23m(98年6月27日)。

②水尺:观察水尺,并读数,基准面是281.9cm,加上0.43cm的读数。

③水位计:日记时水位计和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水位计下方是一口反应水位高低变化的水井,内有浮标浮于水面上,随着浮标的上下变化带动日记时水位计的记录指针在坐标纸上移动,坐标纸上,横坐标表示时刻(第一天8:00-次日8:00),纵坐标表示水位的变化。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也是由浮子的升降(5分钟/次)带动滑轮的转动,从而带动水位读数的变化,并与计算机相连,实现水位记录自动化。

三、实习建议:

(1) 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学习和使用每个仪器设备;

(2) 学生先夯实理论基础,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4) 水文站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基地,应时常更新设备,改善条件,更好地发挥它飞

得重要作用;

推荐第3篇:实习报告(水文)

水文实习

(一)河流水文观测

衡量和表示河流水文变化情况的因素,一般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和水化学。通过上述因素的观测得到的数据,能定量表示河流水情变化的基本特征。

1.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是河流水文实习的重要内容。观测所得的基础资料可直接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如防汛、给水、灌溉、排水等建筑物的设计,通过水面比降的调查测量,还可以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测流量。

(1)水位观测断面的布设。一般河道的水位观测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大致垂直于流向或直接平行于测流断面。若河段内有固定分流,流量超过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时,一般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堪闸和水库的观测河段,一般选在建筑物的下游,避开水流紊动影响的地方。水库和湖泊的水位观测点,应选在岸坡稳定、水位有代表性、便于观测和建立测验设备的地方。

(2)水位观测设备及布置。

实践中简便办法多采用水尺和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水尺多用坚硬平直的木板条或用搪瓷铁片制成,并画出间距为2厘米(或1厘米)的刻度,标出米、厘米数。沿江河一带布设基面,多由木桩和水泥墩固定建成,基面保证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都可测到。如图3-1所示。 图4-1 水尺的设立

3

3(3)水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每次观测水位时,将水尺直立在基面上(木桩或水泥墩),读出水尺读数,水位值等于水尺读数与基面高程之和,即

水位=水尺读数+基面高程

在冬、春平水位时,于每日08时、20时观测水尺两次;夏、秋季节,于每日0

2、0

8、

14、20时观测四次;在洪水涨落过程中,观测次数增多,甚至半小时观测一次。

自记水位计由浮筒、传递和自记钟3部分组成,在一昼夜内连续纪录(在自记纸上)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每日定时取换下来的自记纸,所纪录的水位过程线,要用水尺观读数据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准确。

2.流速测验和资料统计

流速是指单位时间(秒)内河水质点所流动的距离(米),单位为米/秒。流速是表示河水运动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流速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河水量的多少,其次同河流比降、河道弯曲、水草多少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断面上应均匀分布流速垂线,流速垂线上又应沿水深均匀分布测点,才能正确的掌握断面上流速分布的规律。选择流速垂线时可以参考下列规定(见表六)。

表1 流速垂线数目

河宽(m)

50

50--100

100--300

300--1000

1000以上

垂线数

10

10--1

515--20

20--30

30--40

流速垂线上测点的分布以能算出正确的垂线平均流速为原则,所以测点位置和数目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水深、测验目的、精度要求等,通过实验有把握的加以确定。选取时,可参考下列规定。

表2 垂线测点的分布

垂线水深h(m)

设点方法

测点深度

h

11点法

0.6 h

1

32点法

0.2 h、0.8 h

3

43点法

0.2 h、0.6 h、0.8 h

h>

35点法

水面、0.2 h、0.6 h、0.8 h、河底

测定流速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浮标测速法和旋杯式流速仪测速两种方法。

(1)浮标测速法测速原理与方法

首先要选择顺直河段,河底变化比较小,布设测速断面(中断面)和上、下断面。上断面到中断面的距离,同下断面到中断面的距离最好等长。

浮标用木、竹、草捆、泡沫块等漂浮物制成。上断面是投放浮标涌,记录浮标通过中断面的位置和到达下断面所用的时间t秒,浮标流速就是上、下断面的距离(l)与所用时间(t)之比,如下式:

vf(浮标速度)=l/t(米/秒)

浮标所测流速为水面流速,一般比断面平均流速为大,所以使用时要乘上一个浮标系数,一般为0.8(即f=0.80)。因此,实际流速v为:v=f vf

经过实际测算,填写下表:

时间 地点

断面一

断面二

断面三

断面四

t

1t

2t

3t

4表七

由l1=________ l2=___________

l3=________ l4=____________

得v1=_______ v2=________

v3=________ v4=________

(2)旋杯式流速仪测速原理和方法

3

5使用旋杯式流速仪(见图3-2)测流时,将流速仪放在水下预定的测点上,并使旋杯对着来水的方向,水流冲击旋杯,使旋杯发生转动,旋杯转动又带动直立的旋轴转动。旋轴的截面呈卵形,轴旁有固定电丝与电源接通。每当旋杯转1周(或5周、20周),卵形的尖端便使旋轴与电丝接触一

次,电路上的灯泡(或电铃、蜂鸣器)即亮(或响)一次。根据灯泡闪亮(或电铃、蜂鸣器发出声响)的次数,即可知旋杯转动的周数。

显然流速越大,旋杯转动越快,单位时间内转数越多。在中等流速的条件下,水流速度v与单位时间内旋杯转数r/s成线性关系即:

v =ar/s+b

式中s一一旋杯转动时间(秒);

r-一旋杯在s秒内的转数;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方法如下:

5点法:v=(v0.0+v0.2+v0.6+v0.8+v1.0)/10

3点法 v=(v0.2+v0.6+v0.8)/

4或 v=(v0.2+v0.6+v0.8)/

32点法 v=(v0.2+v0.8)/

21点法 v=v0.6

或 v=k1v0.0 k1=0.84—0.87

3.流量测量方法与原理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之一。一般流量以米3/秒来表示。

36

河流中的水位与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水位有着不同的流量,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以水位为纵坐标,流量为横坐标,把流量与相应水位点在直角坐标纸上,当测量资料足够长的条件下,便可得到一条抛物线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利用这条水位—流量的相关曲线,通过容易测到的水位值,可以推算出不容易测量的流量值,尤其洪峰流量瞬时v通过时,这条关系线更有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外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实习中主要应用流速面积法进行测量。计算流量公式如下:

q=av

式中q为流量(米3/秒),a为过水断面(米2);v为全过水断面平均流速(米/秒)。

其中过水断面的测量包括水深测量、测深垂线起点距测量与测深断面水位的观测。在中、小河上测量水深多用测深杆、测深锤、测深铅鱼v等;大河多用回声测深仪。回声测深仪是利用超声波从放射器到河底,再由河底反射回到收音器,由其所经历的时间和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来计算河水的深度。

断面部分面积计算方法为:

部分面积是指测速垂线间的部分断面面积。

〈l〉面积间没有测深垂线时,则部分面积等于两边垂线水深的平均值和其间距的乘积

式中:

f

1、f2――― 为部分面积

h1。h2――― 为垂线水深

b1。b2――― 为垂线间距

(2)部分面积间有测深垂线,则其部分面积应等于欲求部分面积的两测深垂线间各测深垂线间面积的和。即:

f3=(h2+h3)/2*b3+(h3+h4)/2*b4+(h4+h5)/2*b

5f4=(h5+h6)/2*b6+(h6+h7)/2*b7+(h7+h8)/2*b8

37

(二)地下水调查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来源。进行地下水调查就是了解调查区的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等特点。

首先需要调查区内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地质图、调查区的水利规划报告等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勘探,了解实习调查区地形起伏、地层出露及分布概况;了解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及与地下水的关系;了解含水层的岩性、分布及层位厚度等特点,掌握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区域地质地貌状况的相互关系。

其次进行地下水的观测。观测可在观测井中进行。

1.地下水位的观测。可采用测杆、测锤、测绳等测量工具,每次观测应重复两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厘米,否则应重测。地下水位等于井口固定点高程减固定点至水面的距离。固定点至水面距离减去固定点与测井附近地面的平均高差即得地下水埋深。

2.地下水流量调查。

可进行机井出水量观测。首先应事先在井旁沟渠内安装好顶角为90o的三角堰或三角堰箱(图4-4)。抽水前测量静水位。抽水后,当井水位下降保持稳定时,观测动水位和三角堰水头高度,从“三角堰水头与流量换算表”中即可查得流量。

三角堰箱

a.三角堰箱纵剖面结构; b三角堰箱立体图;1 水泵出水管;2隔板;3读数标尺

(三)河流泥沙检测

河流夹带泥沙能直接影响河床变化以及水库、渠道的淤积,给防洪、灌溉、航运带来困难,因此泥沙测验是水文实习的重要项目。描述河流中

38

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示,单位为kg/m3。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单位为kg/s。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1.悬移质单位含沙量检测方法。

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取样位置一般要通过输沙率资料的分析选择。

取样位置选择的原则:(1)在含沙量横向分布较稳定均匀的断面,在主流边附近选取一条垂线取样;(2)在含沙量横向分布变化较复杂,主流分散的河道,可用横渡法或斜航法取样。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才能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2.输沙率测验方法

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的。为了测出含沙量在断面上的变化情况,由于断面内各点含沙量不同,因此输沙率测验和流量测验相似,需在断面上布置适当数量的取样垂线,通过测定各垂线测点流速及含沙量,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及垂线平均含沙量,然后计算部分流量及部分输沙率。对于取样垂线的数目,当河宽大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少于5条;水面宽小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应少于3条。垂线上测点的分布,视水深大小以及要求的精度而不同,可有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五点法等。

(1)垂线平均含沙量计算根据测点的水样,得出各测点的含沙量之后,可用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

(2)断面输沙率计算根据各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配合测流计算的部分流量,即可算得断面输沙率。计算公式为:

推荐第4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3年10月实习地点:兰村水文站、汾河二库 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3、通过实习,学生了解测站的工作性质、观测任务,以及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方法等。培养学生水文测验的操作技能,熟悉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实习形式:

倾听水文站和二库工作人员介绍讲解,亲身参观水文站和二库概况,网上搜索有关资料等等。 实习内容:

(一) 兰村水文站实习

兰村水文站概况:

经兰州站长兰世勇介绍:兰村水文站地处汾河中上游, 位于太原市西北 22.5 km 的上兰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26′, 北纬 38°00′。兰村站设于 1943 年 5 月, 1945 年 9 月停测, 1950 年 4 月重设, 是我省设立的最早的水文站之一,拥有40年的有效观测数据。常年承担雨、水测报任务。常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泥沙颗粒分析、蒸发、降水量、水温、气温、冰情、地下水。墒情一般不观测。管辖委托雨量站 10 处, 其中报讯站两处。负责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省防汛办、太原市防汛办、太原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分局等单位提供汛情和旱涝等有关信息。

1)兰村站控制流域概况:

兰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7705km2, 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流域平均宽度36.1km, 河道纵坡

3.35‰, 实测期内多年平均流量14.3m3/s, 瞬时最大流量为1950m3/s( 1967年8月22日) , 历史调查洪水流量为 4 500 m3/s( 1891年) , 本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491.4 mm, 最大年降水量 767.6 mm( 1964 年)。

柳林河是流经区间的主要支流,我们这次实习的时候,观察到柳林河的水位尚浅。究其原因是主要是因为:

11961 年、○1999年在上游分别建成了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两座大型水库,这两座水库控制了兰村站流域面积的 98.8%,夏季的洪水主要被两座坝给拦截。

2这次实习的时间为10月中旬,汾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

大,大洪水多发生在 7—8 月,时值秋季,水坝要开始蓄水以备来年的灌溉和工业用水、居民用水。

3兰村水文站上游河道内往年有兰村泉出露, 天然条件下, 多年平均流量4.2 m3/s, 但因太○

原市城市供水主要集中于兰村岩溶水的开采, 太原市迎泽大街以北的供水便来自此站的地下水开采。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逐年降低,所以在秋季,地下水不能补给地表水,大量开采的地下水,也会使得建筑物的基面发生沉降,目前,我省的居民用水正逐步实现引黄河水。

由于以上原因,柳林河的水位在秋季为浅水位为必然现象。

2)实习内容:

实地测量河流的流量:

流量是江河的重要水文特征,是反映水资源的基本资料。兰村水文站测量流量的方法是流速~面积法。

水位观测:水尺是水文站必备的基本设施。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发现有画在阶梯上的倾斜式水尺,河流的测流断面上竖有直立式水尺,矮桩式水尺,断面索悬挂的缆车上有悬垂式水尺。在一般的水位观测中,读数精度要求准确至0.01米,基本水尺的观测是分段定时观测,观测时间和观测次数要适应一日内水位变化过程,满足水文预报和水文情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日测1~2次。

测速垂线的布置:在实习老师的备课纸上我们看到了手画的测流断面,实际断面的测量方法是要根据河宽和断面的转折变化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测速垂线数目的确定是根据控制断面的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 用较少的测速垂线获得较高的精度, 对高、中、低水位级分别布设相应的最小测速垂线数目。我们所辛看到了兰村站测流断面的布设着韩老师。

测流速:天然河道中一般采用流速仪测定水流的流速,流速仪是利用转子被水流冲击作用而产生旋转的原理制成的。这次实习我们看到的是转子式流速仪中的旋浆式流速仪。测流速时,将流速仪放在测流垂线处,顺着水流,离水面0.6m的水深上测速。测流仪内置信号装置产生转数信号n=总转速/测定时间,(结合国标和兰村站实际情况和水位变幅,确定高水期为 30 s~60 s, 中水期为 60 s,低水期为 60 s~100 s),蜂鸣器20圈蜂鸣一次,用秒表计时。根据转子流速n与流速的关系v=kn+c,k,c由山西省水利研究院根据前年实际测流数据给出,由此可以确定测流垂线处的流速v。测流垂线将测流断面大致分成两个三角形和若干个梯形。建设测出流速依次为V1,V2,V3------Vn,两岸的三角形的平均流速为kV1,(k为边坡系数,兰村站取0.6),梯形的平均流速为上下底流速Vn,Vn-1的算术平均数。

测面积:将测流断面近似看出由测流垂线分割成的两个三角形和若干个梯形,起点距可直接用有尺度标记的断面索估读,水深一般用探测杆和悬垂式水尺,由此可以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将若干面积相加即为测流断面的近似面积。

流量:已知各部分面积和流速,由流量公式Q=∑AiVi,可得测流断面流量。

水温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水温采用的水温测量仪器为SWL1-1型水温表,其测量范围为-6~40℃,允许误差为±0.3℃水温在早8︰00测量,在中断面和基本水尺断面测量。水深>1m时在1m处测量,水深

降雨观测

降雨是气象要素之一,也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直接影响河川的径流情势,兰村水文站为基础站,测量水文要素的各种观测仪器都比较齐全。 兰村站的降水观测通常采用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当降水量达到0.5㎜时则必须向上级汇报水情,若处于发水期则每天发报水情。

雨量器:用雨量器观测降雨,以每日上午8时为分界,通常在每日8时和20时观测两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大时需加测。

它是一个圆形金属桶,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承雨器口一般距地面70厘米,筒口保持水平,雨量器下部放储水瓶收集雨水。观测时将里面储水瓶拿出换上空储水瓶,然后用雨量杯测定储水瓶收集的雨水,冬季降雪 换成承雪器。

自记雨量计:.兰村站采用虹吸式DSJ2雨量计。敏感元件是个浮子,浮子对应水位变化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自记仪的浮子与记录部分紧密相连,通过铰接头与记录笔连接,在自记钟的

记录纸上把雨量刻画出来,当浮子室内的水位达到虹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便将浮子室内的雨水排出完成一次虹吸,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雨量计记录长度一般不超过1昼夜。 水面蒸发量的测量

蒸发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之一,无论对于水资源的规划,管理还是利用都有必要。确定蒸发量的方法有很多,兰村站采用的方法是器测法。

E601型蒸发器:深60cm,上圆柱下圆锥的结构,器口面积为0.3m2,,器口边缘距地面7.5cm, ,由排水孔、蒸发桶水面指示针、水圈土圈、溢流桶等组成,周围有护水圈,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孔进入溢流桶。配有专用测针(游标卡尺原理)精确到0.1mm,当针尖接触到水面便发出报警声,记录读数。每天早上8点观测一次,以8时为日分界线,得日水面蒸发量。

20cm口径蒸发器:安装在距地面70cm的高度上,在一昼夜后直接放在台秤上称得蒸发量。但据资料显示,20cm口径蒸发器测得的水面蒸发量远大于E-601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1小型蒸发器水面温度偏高。○因为蒸发量与水面温度成正指数关系, 小型蒸发器水体容量小,加之其采用热的良导体铀质材料制成,并完全暴露在外面,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温度很容易增高。而E-601型蒸发器水体容量远大于小型蒸发器,且其大部分深埋地下,四周又有护水圈,阳光直射不到器壁,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升温较慢。

2小型蒸发器水面风速偏大。○由于近地面层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很明显, 尤其是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对蒸发影响很大。小型蒸发器安装在距地70cm高度上,而E-601型蒸发器深埋地下,其器口距地仅7.5cm,有资料显示70cm高度的风速要比10cm高度的风速大一倍左右。且湿度又是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的,湿度越小,蒸发量也越大。所以导致了小型蒸发器蒸发量偏大。

3降雨对蒸发量的影响。由于小型蒸发器安置高度较高,降雨时会使部分水滴溅出器外,降雨○

强度越大,雨滴越大,溅出去的越多。而E-601型蒸发器口接近地面,周围有护水圈,下雨时水滴从器内溅出去,也有从护水圈中反溅进蒸发器内的,这样溅出去和溅入的相互可以抵销。在下雨天,蒸发量本来就偏小,因而导致小型蒸发量会明显偏大。

但所幸兰州站已经基本不用20cm口径蒸发器而改用E601型蒸发器,并且新一代的蒸发器正在使用阶段。

(二) 汾河二库实习

汾河二库工程概况:

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山西省汾河二库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和阳曲县交界的汾河干流上,距太原市中心30km,是一项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查阅资料得知:汾河二库 总库容1.33亿m3, 防洪库容0.24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34亿立方米。

控制流域面积2 348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1.45亿立方米,坝址为“U”型河谷,两岸陡峭,地形复杂,建筑物大部都在底部。水库淹没耕地160h–(2 422亩),影响村庄6个,需搬迁人口2 106人。抗震为7°设防。

主体工程由拦河大坝、供水发电隧洞、水电站等组成。水库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年一遇,其中百年一遇洪峰流量5090 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峰流量7702 立方米/秒。

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227.7m,最大坝高88m, 坝顶宽度7.5M,中部为48m长的溢流坝段,设3孔12m³6.5m溢流表孔,最大泄量1 578m3/s,溢流坝段两侧各布置两孔5.8³6.0m的冲砂底孔,最大泄量3 590m3/s,底孔两侧为左、右岸挡水坝段。

水电站为引水式,装有3³3 200kW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利用小时为2 448h。

工程建成后,可使太原市区河道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100年一遇洪水经水库调节后,可洪峰下泄流量可消减约1/3,.相应可使太原市汾河河堤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每年可向太原市供水0.44亿m3,与上游水库联合运用增供水为1.1亿m3;水电站年发电2 350万kW²h; 此外,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建成通水后,还可作为引黄南干线的调蓄水库。汾河二库与汾河水库联合运用.有利于汾河水库的水沙调度,延长汾河水库使用年限。

汾河二库平湖高峡、湖光山色,相映成景,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游客可春赏桃花,夏避酷暑,秋 观红叶,冬 看冰雕。风景优美的柳林河和历史悠久的悬泉寺也位于水库附近,是良好的旅游度假胜地。

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水利工程实习,我巩固了许多专业知识,这次的实习内容是在我们在校期间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再实践的,让我对上课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也使得专业知识更加扎实。 水利是一门很专业的课程,在整个规划施工运行管理阶段要考虑的范围很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很大。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推荐第5篇:水文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学院:水里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农业水利工程 姓名:何建 学号:2013403111 指导老师:孙凤环

日期:2015年7月1日星期三 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一. 前言

1.实习目的

(1)观察气象局的周边环境,了解地理因素、人为因素对所要观察的气象要素的影响。

(2)简单认识传感器的构造,原理以及他的工作性能和用途。

(3)气象要素的测定,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关系我们生活质量的气象因素。

(4)在水文站我们要简单的认识日常处理水温要素的软件和服务系统。

(5)认识并了解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以及学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实习时间

2015年6月30日上午到林芝地区气象局 2015年7月1日上午到林芝地区水文局 3.实习安排

(1)在30日上午,我们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气象局。

(2)到达目的地时,先有我们的老师安排每一位同学的实习时间和内容。完成后,在制定的地点回合,集体一起回学校。 (3)1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步行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二. 内容

(1) 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 :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

(2) 气象局周边环境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3)浅层地温测量

浅层地温测量是指在地表以下深1~5米范围进行的温度测量。浅层测得的温度由三部分组成区域背景值;地下局部热源造成的温度场值;近地表的干扰值,包括太阳辐射造成的地表气温周期性变化、表层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等。为了得到与局部热源有关的温度异常值,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区域背景和近地表干扰校正。

(4)风速,风向的测定

风速计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它的种类较多,气象台站最常用的为风杯风速计,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

(5)紫外吸收检测器

紫外吸收检测器简称紫外检测器,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光谱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物理上测得物质的透光率,然后取负对数得到吸收度。 (6)反射,折射

反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反射的外延宽泛。物理学领域是指声波、光波或其他电磁波遇到别的媒质分界面而部分仍在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生物学领域里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计算机领域中反射是提供封装程序集、模块和类型的对象;电子领域中就是在传输线上的回波。研究反射产生机制,,把握反射规律,有利于人类更好的利用反射进行各种相关工作。其应用领域是相当广泛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光速与入射光相同,折射光光速与入射光不同。 (7)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Bar code Hand Terminal),又称盘点机、掌上电脑。它是将条码扫描装置与数据终端一体化,带有电池可离线操作的终端电脑设备。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自动传输功能。为现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其具有一体性、机动性、体积小、重量轻、高性能,并适于手持等特点。 (8)雷达观测

在综合气象探测设备中,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最有效的探测设备。特别是对短时临近的天气预警工作,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一定意义上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气象服务的能力。 (9)数据的处理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贯穿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 总结

水文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大学生到从业者一个非常好的过度阶段,更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否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实习内容,培养好工作能力,显的尤为重要。两日里里,我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逐一学习,在思想行动上,努力做到“想实习,会实习,实好习”,把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己任,圆满的完成了本阶段实习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里所学专业知识和现场实际生产是分离的,它们各有侧点,一个偏向于理论,一个偏向于实际,但它们之间却又存在着联系。因此,实习中,我们在重温课本上知识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生产部件相对应,将课上公式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对应,这样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记得更为牢固,还可以在本质上理解和使用各设备、器件的作用、原理,为今后工作中的技术革新,改进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实习质量。

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对实习岗位的热情,珍惜在岗上的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岗位上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岗位上的责任义务,努力做到能够独立顶岗,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上的相关操作,对岗位技能知识做到“懂,会,做”。一份劳作,一份收获,我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而我将会仍然继续努力。

推荐第6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水文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结合水文站的参观学习,把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水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进一步了解泉的形成和特点、河流的交汇及河床的形成、水文站对于水文要素的观测及收集数据、地下河、岩溶洞穴与湖泊的形成等。同时通过野外实习让我们掌握基本的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整理等基本技能、提高学习质量、激发我们学习兴趣、增强我们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二、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6日——12月28日,共3天

三、实习路线:

第一天:南宁——凭祥夏石板小生态园——塘巧村——龙州县城 第二天:龙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龙州县城

第三天:龙州县城——319省道左江旁观赏台——左江斜塔——南宁

四、实习人员:

实习学生:20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120人)

五、实习内容: 第一天,间时:2012年12月26号

天气:阴天转小雨

1、夏石板小生态园 (地理坐标:22°5′32″N,106°52′10″E)

早上8:00,我们从学校出发历经三个半小时终于在11:30到达了夏石镇新鸣村板小生态园。在生态园内我们看到了一处泉水,据老师解说这个泉水是一个上升泉,这里的泉水水质都很好,同时因为这个泉的水底承载着一定的压力,所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水底有气泡往上冒。在生态园内,我们亲自去感受了这里的泉水的温度,并且对此处泉的流速和流量进行测量。由于在野外我们所带的仪器不是很精密,所以用普通温度计测出了当时的气温大概为11.8摄氏度,利用深水温度计测出了水温大概为24摄氏度(经老师证实这个数据基本是符合的)(见图一)。对于流速、流量我们是用比较粗糙的浮标法进行测量的。首先,我们选一处水流流态相对稳定的渠道,这段渠道水深大约0.4米,宽大约0.88米,然后我们用一片树叶

图一

从渠道指定的地点放下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其所流的距离,进而将所得数据计算得出流速为14cm/s,接着我们再根据公式:流量=断面面积*流量,计算出了此处泉出口的流量大概为0.5立方米每秒。除此,我们还利用旋浆式流速仪对此处的流速再次测量,结果得出流速为0.2409米每秒,再通过相关公式的出流量大约为0.08448立方米每秒,这个数据与老师给的资料中显示的流量为186cm3/s相差很大。分析原因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是示范性学习及由于时间问题,所以我们没有测量多次取平均值,再加上我们的操作不熟练以及这个季节本来就处于枯水期,流量减少是很正常的,所以就导致了所得到的数据有一定的偏差。 在对上升泉进行完观测后,我们随老师来到了生态园的后山。路上,我们发现了一些方棱形长条的解石脉,上面布满了地衣和苔藓,用地质锤敲开之后,发现这些岩石已经成粒状而不是层状,这是方解石挤压破碎或重新结晶的结果,由此知道这里是断层带,并且还知道了这里是二叠纪的灰岩。在山顶老师还介绍说这个区域的地层构造从上到下依次为石炭系的灰岩,二叠系的灰岩,三叠系的砂岩、泥岩,新第三系泥岩页岩。由于这个区域地层大多属灰岩,灰岩又是可溶岩,属于含水层,而砂岩、泥岩、页岩是不可溶岩,属于隔水层,所以这里的地层是含水层在上面,隔水层在下面。通过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地下构成上升泉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和含水层,其次岩层构造垂直往下应该依次是隔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而这里的地层构造刚好符合这条件,所以就形成了上升泉。同时也因为这里也是断层带,而断层在断层面上是属于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使含水层倾末端被阻水断层面岩体封闭,所以这里的地下水就以泉的形式从断层面涌出地表,形成承压斜地,并且泉沿着断层带发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标:22°22′51″N,106°45′23″E)、溢流天窗(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下午15:30,我们来到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在这里我们看到周围的岩石都是较坚硬、完整的浅灰色的石灰岩,比起新鸣村这里的CaCO3质地没那么纯,所以这里的岩石也没那么白。老师说这里的岩石裂隙不大,但有的裂隙发育成溶蚀道。除此,我们也看到了一潭清澈,看起来绿绿的湖水(见图二)。湖水之所以那么绿,是因为地下河出口的水很干净,水里的杂质含量少。我们都知道水本身是无色的,在自然界水体是由水体的光学性质以及水中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的颜色来决定的,水色 图二

是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如果水中的悬浮物质越少,则水体对太阳光谱中的红、橙、黄光就越容易吸收,而对蓝、绿、青光散射就越强,反之,则反。因此我们看到的水色越绿越蓝,就说明水越干净,水中的悬浮物质就越少,所以这湖水没有受到很大的污染正反映出了湖水的绿。

从地下河出口出来我们直奔溢流天窗,一路上陪伴我们的都是甘蔗地。从地理知识里我们了解到崇左位于十万大山的背风坡,因位于少雨中心,并且其下垫面基本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很多落水溶洞且漏水严重,所以崇左一带比较干旱,从而就只能种植甘蔗和木薯、玉米之类的抗旱作物。穿过甘蔗地,我们来到了资料图上所显示的S199号溢流天窗(见图三)。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两支地下河在这里形成串珠状天窗,而我们知道天窗

图三

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积很厚的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发育的。在中国北方岩溶区,则习惯把岩溶含水层上部隔水盖层缺失的地段称为岩溶补给天窗。S199号溢流天窗的形成正是因为这里是喀斯特地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天窗周围铺满了裸露的岩石,除此还看到很明显的洪痕,从老师那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位差约有5米左右,由此可见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因为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好,岩溶水肯定也分布广泛,但因石灰岩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经溶蚀以后产生不同形状的溶隙,包括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渗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万倍,加上岩溶发育程度在空间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岩溶水在地区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性,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难以滞留而出现干旱缺水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天窗周边的一大片甘蔗地。

第二天,间时:2012年12月27号

天气:小雨转阴

1、龙州水文站 (地理坐标:22°20′26″N ,106°51′47″E )

早上8:40,我们随老师来到了广西最早的水文站---龙州水文站参观学习。龙州水文站是广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期间站址曾两次迁移,1935年定于龙州中山公园内。龙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离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13km,集水面积12465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积的42%,其中,有85%流域面积在越南。承担左江龙州河段的水文监测任务,并向国家防总、自治区、龙州县及下游各级政府提供水文情报和水质信息。

在参观实习时,姚站长带我们参观了水文站以前工作用的很多旧仪器并一一为我们讲解,如:传感水位计是用于电子显示水位的,风灯是用于照明、浮标流速测距,谱写钢板用于水文资料整编印刷,流速测流铅鱼用于流量测验定位等等。接着,我们随姚站长来到工作室,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龙州的河流分布及降水情况。通过资料,我们看到龙州历史最大径流量是140.7亿立方米(1986年),最高年水位128.66m(1923年),最大年降水量2029.3mm(1914年)。同时也了解到了:今年雨量为1274.2mm,蒸发量为716.2mm,12月28日的水位为107.57,雨晴为0.8,水温为18.5摄氏度,蒸发量为0,岸温为12.5摄氏度。除此,还了解到我们观测的水文数据时间都比较短,要用几十年的资料去预测百年、千年之后的情况,所以

对任何一个数据都要做的十分精确、严谨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随后姚站长带领我们去参观有关水文要素测量的气象地面观测园。在地面观测园,我们看到有一个百叶箱,里面装着一支温度计(见图四),在百叶箱的向南方向有一个蒸发皿,向东方向是一个雨量计,雨量计的后面是一个太阳能 的电池板,主要用来吸收太阳辐射供电,传送数据。

图四

参观了气象地面观测园后,我们跟随姚站长来到江岸边,看到了一根钢丝上面挂着一个流速测流铅鱼。姚站长介绍说流速测流铅鱼是用来测流速流量的,铅鱼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仪沉到水底进行测速,其有320斤重,铅鱼越重水流对它的影响就越小,我们所测出来的流速就越准确。同时在使用时,要求测速仪分布的点在同一直线上,且在直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测得的流速才有价值,进而所测的流量才更准确。在枯水期,测量的频率是20到25天测一次;在洪水期,每涨落一次就要测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把洪水过程表现出来。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人工观测水位的水尺的岸边,沿着伸向河里的阶梯看去,发现有十把水尺(水尺从水面一直往上分别标号为P10—P1,据姚站长说其实这里一共有12根水尺,但其中的两根常年被淹在水里,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其中的10根,见图五),每把水尺是两米长,且水尺底部都是衔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红白相间的。当我们读数时,数据是从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开始读起,每一个红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个E字,且每两个相邻的E字是方向相反的。水尺是用于测量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的标尺装置。中

图五

国古代称为水则,明、清时称志桩,至20世纪始称水尺,它至今仍广泛使用。这里的水尺是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测量洪水水位用的,其危险性比较大,又浪费人力物力,所以现在改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浮子水位计,即在离水尺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里就是一个测量水位变化的自记仪器,通过仪器把将水位自动记录下来,而每天八点工作人员观测数据后就将数据发报。

2、水口水文站 (地理坐标:22°28′02″N ,106°34′48″E)

下午13:50,我们来到水口水文站,其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口水文站”,该水文站是由中央预算内投资137万元建设的,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为跨国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担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发、水温、岸温、水质等方面的测验。该站的水位台、缆道能够测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时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动采集和传输,为及时、准确地传递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水口水文站的缆道室里,站长给我们讲述如何测河水的流速、流量以及含沙量等,如:利用测沙仪铅鱼测流速时,由于这个铅鱼是空心的,所以可以用来测河水中的含沙量,当铅鱼放入河水中时,含有沙的河水会从铅鱼上的一个小孔流进去,进而在里面烘干,最后把烘干的沙倒出来测量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就得出了河水含沙量是多少了。除此,站长还告诉我们,在非汛期每隔五或十天测一次河流含沙量,但在汛期间则每天都要测一次,特别是洪水涨时则每隔一段时间测一次(一般是4-8个小时)。随后我们来到中越交界处的界碑处,这里是平而河与水口河交汇处,由于有一条河流含沙量和流量比较大,水比较浑浊,另一条的则较为清澈,因此在交汇处有一部分水回旋到了另一条河流的河口处。

第三天,间时:2012年12月28号

天气:阴天

1、319省道旁的观景台(地理坐标:22°23′20″N,107°01′52″E) 早上8:45我们从龙州县城出发,在9:30时到达了319省道旁的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甘蔗地,同时也看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左江河流(见图六)。这里的河谷平坦、峰丛呈直线分布。这段左江河流的弯曲程度很大,从资料上知道左江在这

图六

里转了个180°的大弯,江后即我们站的位置的对面是一处绝壁即断层崖,从而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此处存在着断层带。由老师解释:河流弯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冲积平原上河流摆动影响;二是在山区受地形构造控影响,比如发育于构造带上,存在断层。而这段左江河流弯曲则是由上述原因二影响而成的。同时在这里我们使用罗盘量出了对面山的构造为北西南东向以及北东西南向。

2、左江斜塔(地理坐标:22°26′21″N,107°21′51″E)

中午11:20,我们来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水宝塔、歪塔(见图七)。于崇左市区东北两公里的左江中心石头岛鳌头峰上,建于明天启元年(1921)年,初建塔三层,到康熙时加建两层,成今遗存的 图七

砖瓦结构的五层塔。塔底直径为3.44米,塔身高18.28米,塔斜角为4°24′46″,倾向为南偏西52°16′30″。据老师解释:这座塔倾斜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而是因为建塔时水平方向无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斜塔是位于此段左江河流的中心,而这段左江河流据说是左江第一弯,此处的河床呈S型,河床很宽,沉积也很多。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江心洲(见图八),在江心洲

图八

上大多是细沙,并长有很多草本植物。结合书本的知识和实地的观察,这里能形成江心洲的原因是:

1、这里的河道宽,水流缓慢,河流的挟沙能力下降,大量泥沙搬运到这里就发生沉降堆积。

2、河流上游河段有一定量的泥沙进入河流中,且河流到达此处的河道长,挟沙量足够多。

3、由于凹岸沖刷,凸岸堆积,开始时只是形成水下浅滩,随着沉积的积累最后发育为心滩,最后成为了江心洲。

六、总结

这次水文野外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却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学会了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原本不清楚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使自己的知识层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提高了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让我们加深了对水文学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水文学的意义。总的来说:这次水文野外实习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也让我们懂得了同学间互相协助、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观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推荐第7篇:水文实习报告

2011年信阳南湾水库、花园口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8月24日 - 8月26日、9月2日 实习地点:信阳市南湾水库、花园口水文站 实习学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9级1班学生

实习内容:参观大坝,溢洪道,土门堵坝,输水洞,泄洪洞,发电站,听专题讲座等 实习行程:

8月24日启程出发,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候车到达信阳火车站,途中各种琐事不提。随即入住带队老师事先已安排好的旅馆,一番兴奋后睡去。

8月25日早上按前一日老师的要求,七点二十在旅馆门口集结完毕,集体包车向南湾水库出发。约莫40分钟到达南湾水库。首先一位当地老师的带领我们参观了闸门,并详细向我们介绍了闸门的尺寸,启动方法,作用以及其建筑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我们在认真听的同时也就该水利工程及当地气候等方面提问了几个问题,收获颇多。随后一行人又参观了闸室内部,各种电子控制设备只要按几个红红绿绿的按钮即可控制整个庞大的水闸,实在是方便。继而又看了泄洪道及其消能池,恢弘而有气势,实地观看,让我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书本上有的知识。继而又参观了大坝,站在大坝之上,极目眺望,心旷神怡。主坝816米,坝顶高程114.1米,最大坝高38.3米,坝顶路面8米,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总库容16.3亿立方米。南湾湖水清澈明净,山明水秀,风景极好。此外还参观了输水洞、土门堵坝等工程建筑。

下午则是在南湾水库的报告厅听了水库工作人员的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南湾水库建设的历史,更迭发展,大坝的各种作用以及大坝、输水洞、闸门的结果图示,工作原理等等诸多内容。期间,我们欧做了详细的记录。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 湾风景管理区,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师河.全长141.5公里,流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南湾水库控制了 76.5公里,占54%,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占53%。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 原设计百年一遇水位106.9米高,9.8亿立方。万年一遇校核水位110.5米,高13.1亿立方。后于1979-1982进行第一次除险加固防洪提高 到千年一遇108.9米高,11.7亿立方,可能最大洪水校核112.8米高16.3亿立方。水库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经53年运用,2007年7月 14日达历史最高水位105.89米,库容8.8078亿立方。经鉴定可按万年一遇标准运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 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8月25号,我们参观了水库的电站,见到了发电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设备,在工作人员耐心详尽的讲解下了解了发电的原理、整个流程以及电力的输送配给方法。南湾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原装机容量5440千瓦(4×1360)。近年来,电站先后进行了增容技改,采用HL275-LJ-126型水轮机,设计水头20米,单机流量9.8立方米/秒,单机容量增至1600kw,总装机容量增至6400千瓦,采用微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800万kwh。其电力输送到整个信阳市,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8月26号,我们踏上了归途,离开了南湾水库。

9月2号,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又向花园口水文站出发。 花园口水文站设立于1938年7月,集水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7%,是国家级重要水文站和黄河下游防洪的标准站。水文站断面总宽度达9800米,中常洪水下为3000—5000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该水文站的水沙测验数据,是黄河下游防洪预报调度指挥决策和水量调度管理的基本依据。站长用PPT向我们讲解花园口水文站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在整个黄河水情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其各种先进的测流速流量、含沙量的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等,使我们对于花园口水文站有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也了解到了水文工作的各项内容。听着站长的讲解,深深感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对于参加水文工作还有这很大的差距,以后一定要努力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下午站长师弟向我们演示了测含沙量的过程,并让几位同学亲身体验了这项工作。另外,吴站长就个人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教导,获益匪浅。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告别了吴站长,踏上了归途。 实习感想:此次实习,在南湾水库两天,在黄河花园口一天。满满算下来,不过短短三天时间。但是我们却感觉收获很多。以前在学校,只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学到的都是理论的东西。此次实习,我们接触到了真正的大坝,溢洪道,消力池,发电机组以及测流测沙的各种设备,了解到了从事水文水利行业的工作内容,并初步的接触了这些工作,认识到了水文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的前景,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和不扎实,促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认真得学习。虽然参观实习不能够亲手去参加很多的实地工作,但毫无疑问让我们直观地认识了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亦通过老师的详尽耐心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南湾水库和花园口水文站的历史,了解到很多前沿的专业知识。因此,此次实习确实是收获很大,同时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渴望能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

推荐第8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学生了解测站的工作性质、观测任务,以及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方法等。培养学生水文测验的操作技能,熟悉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实习地点:张庄桥水文站 实习时间:2010 张庄桥水文站简介

张庄桥水文站1950年6月设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庄乡张庄桥村,东经114度28分,北纬36度33分,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测站类型为堰闸站,是滏阳河控制站,支漳河分水控制站,省级重点水文站,省级报汛站。采用大沽基面,集水面积1000平方米。

张庄桥水文站自设站以来,隶属关系几经变革,1950年6月由河北省水利厅设立苏曹站,为汛期水位站;1954年领导机关变更为河北省邯郸地区行署水利局;1955年6月有汛期水位站改为常年水文站;1957年6月断面上迁7千米,站名改为张庄桥水文站;1963年1月领导机关变更为河北省水文总站;1963年8月增设张庄桥(支)断面;1970年7月领导机关变更为河北省邯郸地区行署水利局;1980年6月领导机关变更为河北省水文总站;1993年1月,领导机关变更为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实习过程:

1、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速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凡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可以制成浮标。用水面浮标法测流时,测得的是浮标在水面的漂移速度,这种流速称浮标虚流速,它不能代表断面平均流速,将它与过水断面相配合,计算出断面虚流量,然后乘上浮标系数

才能得到断面实际的流量,即与浮标类型、风力风向等因素有关。

值的确定有实验比测法、经验公式法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 。

推荐第9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水文野外实地调查、观测以及水文站的参观学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水文理论知识,加深对泉、地表河、地下河、地下河溢流窗口等的了解,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测算各种水文要素;进一步了解水文站对水文要素的观测及数据的收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水文学的热爱。

二、实习时间:

2013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

三、实习路线

第一天:南宁—凭祥夏石板小生态园—塘巧村—龙州县城

第二天:龙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龙州县城 第三天:龙州县城—左江旁观赏台—左江斜塔—南宁

四、实习人员

指导老师:秦年秀、宋书巧、梁浩原

实习学生:2012级地科

1、2班全体同学,共79人

五、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天,时间:2013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夏石板小生态园(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早上8: 00时,我们从学校出发经历三个半小时终于在11:15时到达了夏石镇新鸣村板小生态园。一进入生态园我们就看到了一池清澈见底泉水,泉水的源头位于一个小凉亭底下,我们能看到许多小气泡持续不断地从泉眼冒出来,我们首先估算一下泉水的温度、流量以及三个出口断面的流水的流速和流量。用手接触水可以感觉到泉水比地表河的暖很多,总流量的计算需要知道三个出口断面的面积、流水的流速,我们用浮标法估算了流水的流速,浮标是一片树叶,选好合适的位置放下树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其所流的距离,我们用这种方法估算出了各个出口的流速,接着我们再根据公式:流量=断面面积*流速,估算出了此处泉出口的流量大概为0、5立方米每秒。通过深水温度计我们得知这里泉水的温度是24摄氏度。

这个泉水是一个上升泉,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上升泉是如何形成的。此上升泉形成的原因与此处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联系。该泉所在的区域地层大多属于灰岩,灰岩又属于可溶岩,属于含水层,而砂岩、泥岩、页岩是不可溶岩,属于隔水层,所以这里的地层是含水层在上,隔水层在下面。上升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其次岩层构造垂直往下应该依次是隔水层、含水层、隔水层。这里的构造正好符合这种条件,又因此处在逆断层上,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使含水层倾向末端被阻水断面岩体封闭,所以这里的地下水以泉的形式从断面层涌出地表,形成承压斜地,并且泉沿着断层带发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标:22°22′51″N,106°45′23″E)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塘巧村地下河出口,这里形成的湖水分两个区域,两个区域被一条小道分开,两边的水质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差别,一边的湖水有点浑浊的,而另一边的湖水是清澈的,由此可知道地下河的出口处就在湖水清澈的这个区域中,这个区域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地下河的出口是由岩石裂隙发育形成的。

3、S199号溢流天窗(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观测完地下河出口,我们前往地下河溢流窗口,穿越了广阔的甘蔗地,我们远远地听到流水的声音,循声来到了S199号溢流天窗,S199号溢流窗口位于山脚下。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体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地下河水从天窗溢流出来,形成了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水质干净,几乎未受污染。

天窗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积很厚的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发育的。老师说这里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差约5米左右,由此可见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因为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好,岩溶水肯定也分布广泛,但因石灰岩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经溶蚀以后产生不同形状的溶隙,包括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渗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万倍,加上岩溶发育程度在空间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岩溶水在地区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性,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难以滞留而出现干旱缺水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天窗周边的一大片甘蔗地。

实习第二天,时间:2013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龙州水文站(地理坐标:22°20′26″N,106°51′47″E)

早上8:30时,我们随老师来到了龙州水文站参观。龙州水文站是广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期间站址曾两次迁移,1935年定于龙州中山公园内。龙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离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13Km。总面积12465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积的42%,其中,有85%流、自治区、龙州县及下游各级政府提供水文情报和水质信息。

站长带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的老站房,老站房里陈列着许多水文站以前工作的很多仪器,站长一一为我们讲解,如:传感水位计是用于电子显示水位的,风灯是用于照明、浮标流速差距,谱写钢板用于水文资料整理编印刷,流速测流铅鱼用于流量测验定位等等。随后站长带我们去参观气象观测场,观测场里有装着湿度计的百叶箱,有用来测蒸发量的蒸发皿,还有测雨量的雨量计等等。

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后,我们跟随站长来到江岸边我们来到了人工观测水位的水尺的岸边,沿伸着向河里的阶梯看去,发现有十把水尺(水尺从水面一直往上分别标号为p10-p1),据站长说其实这里一共有12根水尺,当其中的两根常年被水淹在水里,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其中的10根,每把水尺式两米长,且水尺底部都是直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红白相间的,当我们读数时,数据式从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开始读起,每一个红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个E字,且每两根相邻的E字方向相反的。水尺是用于测量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的标尺装置。中国古代称为水则,明、清时称志桩,至20世纪始称水尺,它至今广泛使用。这里的水尺是以前经济部发达的时候测量洪水水位的,其危险性比较大,有浪费人力动力,所以现在改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浮子水位计,即在离水尺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里就是一个测量水位变化的自记仪器,通过仪器把将水位自动记起下来。而每天八点工作人员观测数据后将数据发报。

我们看到江上有一根钢丝上面挂着一根流速测流铅鱼。站长介绍说流速测流铅鱼式用来测流速流量的,铅鱼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仪沉到水底进行测速,其有320斤重,铅鱼越重水流对它的影响就越小,我们所测出了的流速就越难准。同时在使用时,要求测速仪分布的点在同一直线上,且在直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测得的流速才有价值,进而所测的流量才肯准确。在枯水期,测量的频率式20到25天测一次:在洪水期,每涨落一次就要测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把洪水过程表现出来。铅鱼的升降是由岸边的缆道室控制,站长带我们进入缆道室,他为我们讲解缆道室内的设备及其用途和工作原理。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水文站的工作室,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龙州的河流分布降水情况。看过资料,我们看到龙州历史最大径流量是140.7亿立方米(1986),最高年水位128.66m(1923),最大年降水量2029.3mm(1914年)。。除此,还了解到我们观测的水文数据时间比较短,要用十年的资料区预测百年、千年之后的情况,所以对任何一个数据都要做的十分精确、严谨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水口水文站(地理坐标:22°28′02″N,106°34′48″E)

下午13:30,我们来到水口水文站,该水文站是由中央预算投资建设的,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跨国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担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发、水温、岸温、水质等方面的测验。该站的水位台、缆道能够测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时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动采集和传输,为及时、准确地传递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站长还告诉我们,由于水口河的上游是越南,所以必须严格监测河水是否受污染。在汛期间则每天都要测一次,特别是发洪水的时候每4到8小时测一次。随后我们到中越交界处的界碑处,这里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交汇处,河水有点浑浊。离开界碑,我们继续往上游走,正巧遇到了中越商品展销会。

实习第三天,时间2013年12月27日

天气:晴朗

1、319国道旁的观景台(地理坐标:22°23′20″N,107°01′52″E) 早上8点30分我们从龙州县城出发,在9点半到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田地,同时也见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左江河流。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平原地貌。左江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即后我们站的位置的对面是一处绝壁即断层崖,从而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此处存在断层带。老师讲解说:河流弯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冲积平原上河流摆动影响;二是在山区受地形构造控制影响,比如发育于构造带上,存在断层。而这段左江河流弯曲则是由上述原因影响二影响而成的。

2、左江斜塔

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位于崇左县城东北二公里处,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上 ----鳌头峰上,该塔是明朝知府李友梅于天启元年(1621年)建造,当时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塔底直径5米,塔身高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

老师说这座斜塔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而是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建塔时倾斜位置无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的。斜塔位于左江河流的中心,而这段左江河流据说是左江第一弯,此处的河流呈S型,河床很宽,沉积也很多。

参观完左江斜塔,我们就返回学校,为期三天水文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六、总结

三天的实习虽然短暂,但我有了许多收获,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对课本上的知识更了解,还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上升泉、地下河、溢流天窗、河流流域等水文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水文站采集水文资料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推荐第10篇: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与水资源

实习报告

姓名:XX

学号:XX

班级:环境科学

时间:2012年6月24日---26日

 实习目的

1.通过流域模型认识流域的组成。

2.观看流域模型,模拟降雨,了解径流的形成过程。3.学习水文要素观测方法,认识水文观测的仪器。

 实习地点

XX大学工学楼 云南省昆明市水文站

 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4日----26日

2  实习内容

1.水文

流域:河流出口断面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流域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流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

径流: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径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

径流的形成: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流经流域的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的形成过程。它由降水、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等环节组成。

降水是大气向流域供水的过程,它为径流形成提供主要水源。径流的形成中还伴随着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过程,降雨被植物的茎叶拦截的现象称截留。水分从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称下渗。水分停蓄在地面洼陷处称填洼。降水开始时,降落在河槽和不透水面的雨水直接形成径流,其余部分不立 3 即产生径流,而是被植物截留,渗入土壤和洼地积水,其中植物截留和洼地积水对径流的形成不起主导作用。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降落在透水面上的雨水将全部渗入土壤;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雨水超出下渗能力的部分便形成地面径流,通常称为有效雨量。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就形成地下径流。

径流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当降雨满足了植物截留、洼地积水和土壤储存后,继续降雨的强度超过土壤下渗的强度,雨水降落到地面后,开始沿地表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是产流的开始,雨量继续增大,这种超渗雨沿坡面流入河槽,称为坡面径流。这种地面漫流的过程,即为产流阶段;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个过程即为汇流阶段。

流域内水库和淤地坝的作用

河川径流在季节上和空间分布上变化很大,而用水要求却不能与自然水的分布相适应,为了解决径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问题,水库兴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径流调节、蓄洪补枯、使自然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满足用水的需要。同时水库还起到防洪的作用。

淤地坝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用以拦泥淤地的坝工建筑物,淤地坝对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

4 地、减少泥沙进入主要河流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

森林对降雨的截留,大大减轻了雨滴对土壤表面的重力冲击,可以防治土壤流失,森林把地面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减慢了径流速度,因此在雨季可以大量存储水分,减缓洪水流量,旱季又可以补充河水流量,减轻干旱。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径流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蒸发以及土壤含水量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不均匀,使产流和汇流在流域中的形成也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同步性。 2.水文要素的观测

水位观测

在水文站参观了横式水位计和水尺,是用来测量水位高低的仪器。水尺的水位等于水尺零点高程加水尺读数。

流速测定

流速可以反映流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流速仪测流是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过水断面。用流速仪测定流速,通过计算部分流量求得断面流量。流速仪是测定水流中任意点的流速仪器,主要采用旋桨式流速仪。每部流速仪都有经验检定的流速公式。

降雨观测

降雨观测主要有几种雨量计,虹吸雨量计、普通雨量计、

5 电子雨量计。

虹吸雨量计是利用液体虹吸原理连续记录降雨量的自记仪器。感应件由接水器、浮子室、浮子、虹吸管等组成的一种雨量计。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水现象继续,则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并算出降水量。

普通雨量计,用量杯测量普通雨量计中收集的雨水,用来校准虹吸雨量计。

电子雨量计能感应到1毫米的雨量,通过电信号自动传输雨量数据。 3.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并且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不合理的开采等是造成水

6 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污染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过435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水资源过度开发,在中国,约有一半的水资源已被开发利用,在华北、西北城市所用的水资源中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最终导致的含水层中储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都存在着用水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现象严重,中国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仍然严重,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对我国水资源的看法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水资源的短缺主要是工业用水量过大,过量采水,使地下水平衡被打破,污水的排放使得天然水的难以利用甚至不能利用。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平衡、水的浪费和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做到节水,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

7 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其次是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在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可以进行多渠道开源取水,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等,城市的废水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同时政府决策和公众的参与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小结

本次水文学与水资源的实习,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我国水文观测的方法、技术的了解和水资源现状的认识。

水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水文资源的收集为水利工程的设计、立项、审批、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依据;为地方防汛减灾提供及时服务,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水文技术支撑;为地方水资源的管理提供全面服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城市污水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了解水文及水资源状况,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起着重要意义。

第11篇:实习报告(水文)

水文实习

(一)河流水文观测

衡量和表示河流水文变化情况的因素,一般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和水化学。通过上述因素的观测得到的数据,能定量表示河流水情变化的基本特征。

1.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是河流水文实习的重要内容。观测所得的基础资料可直接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如防汛、给水、灌溉、排水等建筑物的设计,通过水面比降的调查测量,还可以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测流量。

(1)水位观测断面的布设。一般河道的水位观测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大致垂直于流向或直接平行于测流断面。若河段内有固定分流,流量超过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时,一般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堪闸和水库的观测河段,一般选在建筑物的下游,避开水流紊动影响的地方。水库和湖泊的水位观测点,应选在岸坡稳定、水位有代表性、便于观测和建立测验设备的地方。

(2)水位观测设备及布置。

实践中简便办法多采用水尺和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水尺多用坚硬平直的木板条或用搪瓷铁片制成,并画出间距为2厘米(或1厘米)的刻度,标出米、厘米数。沿江河一带布设基面,多由木桩和水泥墩固定建成,基面保证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都可测到。如图3-1所示。 图4-1 水尺的设立

3

3(3)水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每次观测水位时,将水尺直立在基面上(木桩或水泥墩),读出水尺读数,水位值等于水尺读数与基面高程之和,即

水位=水尺读数+基面高程

在冬、春平水位时,于每日08时、20时观测水尺两次;夏、秋季节,于每日0

2、0

8、

14、20时观测四次;在洪水涨落过程中,观测次数增多,甚至半小时观测一次。

自记水位计由浮筒、传递和自记钟3部分组成,在一昼夜内连续纪录(在自记纸上)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每日定时取换下来的自记纸,所纪录的水位过程线,要用水尺观读数据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准确。

2.流速测验和资料统计

流速是指单位时间(秒)内河水质点所流动的距离(米),单位为米/秒。流速是表示河水运动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流速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河水量的多少,其次同河流比降、河道弯曲、水草多少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断面上应均匀分布流速垂线,流速垂线上又应沿水深均匀分布测点,才能正确的掌握断面上流速分布的规律。选择流速垂线时可以参考下列规定(见表六)。

表1 流速垂线数目

河宽(m)

50

50--100

100--300

300--1000

1000以上

垂线数

10

10--1

515--20

20--30

30--40

流速垂线上测点的分布以能算出正确的垂线平均流速为原则,所以测点位置和数目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水深、测验目的、精度要求等,通过实验有把握的加以确定。选取时,可参考下列规定。

表2 垂线测点的分布

垂线水深h(m)

设点方法

测点深度

h

11点法

0.6 h

1

32点法

0.2 h、0.8 h

3

43点法

0.2 h、0.6 h、0.8 h

h>

35点法

水面、0.2 h、0.6 h、0.8 h、河底

测定流速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浮标测速法和旋杯式流速仪测速两种方法。

(1)浮标测速法测速原理与方法

首先要选择顺直河段,河底变化比较小,布设测速断面(中断面)和上、下断面。上断面到中断面的距离,同下断面到中断面的距离最好等长。

浮标用木、竹、草捆、泡沫块等漂浮物制成。上断面是投放浮标涌,记录浮标通过中断面的位置和到达下断面所用的时间t秒,浮标流速就是上、下断面的距离(L)与所用时间(t)之比,如下式:

Vf(浮标速度)=L/t(米/秒)

浮标所测流速为水面流速,一般比断面平均流速为大,所以使用时要乘上一个浮标系数,一般为0.8(即f=0.80)。因此,实际流速V为:V=f Vf

经过实际测算,填写下表:

时间 地点

断面一

断面二

断面三

断面四

t

1t

2t

3t

4表七

由L1=________ L2=___________

L3=________ L4=____________

得V1=_______ V2=________

V3=________ V4=________

(2)旋杯式流速仪测速原理和方法

3

5使用旋杯式流速仪(见图3-2)测流时,将流速仪放在水下预定的测点上,并使旋杯对着来水的方向,水流冲击旋杯,使旋杯发生转动,旋杯转动又带动直立的旋轴转动。旋轴的截面呈卵形,轴旁有固定电丝与电源接通。每当旋杯转1周(或5周、20周),卵形的尖端便使旋轴与电丝接触一

次,电路上的灯泡(或电铃、蜂鸣器)即亮(或响)一次。根据灯泡闪亮(或电铃、蜂鸣器发出声响)的次数,即可知旋杯转动的周数。

显然流速越大,旋杯转动越快,单位时间内转数越多。在中等流速的条件下,水流速度V与单位时间内旋杯转数R/S成线性关系即:

V =aR/S+b

式中S一一旋杯转动时间(秒);

R-一旋杯在S秒内的转数;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方法如下:

5点法:V=(V0.0+V0.2+V0.6+V0.8+V1.0)/10

3点法 V=(V0.2+V0.6+V0.8)/

4或 V=(V0.2+V0.6+V0.8)/

32点法 V=(V0.2+V0.8)/

21点法 V=V0.6

或 V=K1V0.0 K1=0.84—0.87

3.流量测量方法与原理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之一。一般流量以米3/秒来表示。

36

河流中的水位与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水位有着不同的流量,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以水位为纵坐标,流量为横坐标,把流量与相应水位点在直角坐标纸上,当测量资料足够长的条件下,便可得到一条抛物线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利用这条水位—流量的相关曲线,通过容易测到的水位值,可以推算出不容易测量的流量值,尤其洪峰流量瞬时V通过时,这条关系线更有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外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实习中主要应用流速面积法进行测量。计算流量公式如下:

Q=AV

式中Q为流量(米3/秒),A为过水断面(米2);V为全过水断面平均流速(米/秒)。

其中过水断面的测量包括水深测量、测深垂线起点距测量与测深断面水位的观测。在中、小河上测量水深多用测深杆、测深锤、测深铅鱼V等;大河多用回声测深仪。回声测深仪是利用超声波从放射器到河底,再由河底反射回到收音器,由其所经历的时间和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来计算河水的深度。

断面部分面积计算方法为:

部分面积是指测速垂线间的部分断面面积。

〈l〉面积间没有测深垂线时,则部分面积等于两边垂线水深的平均值和其间距的乘积

式中:

f

1、f2――― 为部分面积

h1。h2――― 为垂线水深

b1。b2――― 为垂线间距

(2)部分面积间有测深垂线,则其部分面积应等于欲求部分面积的两测深垂线间各测深垂线间面积的和。即:

f3=(h2+h3)/2*b3+(h3+h4)/2*b4+(h4+h5)/2*b

5f4=(h5+h6)/2*b6+(h6+h7)/2*b7+(h7+h8)/2*b8

37

(二)地下水调查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来源。进行地下水调查就是了解调查区的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等特点。

首先需要调查区内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地质图、调查区的水利规划报告等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勘探,了解实习调查区地形起伏、地层出露及分布概况;了解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及与地下水的关系;了解含水层的岩性、分布及层位厚度等特点,掌握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区域地质地貌状况的相互关系。

其次进行地下水的观测。观测可在观测井中进行。

1.地下水位的观测。可采用测杆、测锤、测绳等测量工具,每次观测应重复两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厘米,否则应重测。地下水位等于井口固定点高程减固定点至水面的距离。固定点至水面距离减去固定点与测井附近地面的平均高差即得地下水埋深。

2.地下水流量调查。

可进行机井出水量观测。首先应事先在井旁沟渠内安装好顶角为90o的三角堰或三角堰箱(图4-4)。抽水前测量静水位。抽水后,当井水位下降保持稳定时,观测动水位和三角堰水头高度,从“三角堰水头与流量换算表”中即可查得流量。

三角堰箱

a.三角堰箱纵剖面结构; b三角堰箱立体图;1 水泵出水管;2隔板;3读数标尺

(三)河流泥沙检测

河流夹带泥沙能直接影响河床变化以及水库、渠道的淤积,给防洪、灌溉、航运带来困难,因此泥沙测验是水文实习的重要项目。描述河流中

38

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示,单位为kg/m3。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单位为kg/s。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1.悬移质单位含沙量检测方法。

含沙量测验,一般需要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取样位置一般要通过输沙率资料的分析选择。

取样位置选择的原则:(1)在含沙量横向分布较稳定均匀的断面,在主流边附近选取一条垂线取样;(2)在含沙量横向分布变化较复杂,主流分散的河道,可用横渡法或斜航法取样。不论用何种方式取得的水样,都要经过量积、沉淀、过滤、烘干、称重等手续,才能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2.输沙率测验方法

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的。为了测出含沙量在断面上的变化情况,由于断面内各点含沙量不同,因此输沙率测验和流量测验相似,需在断面上布置适当数量的取样垂线,通过测定各垂线测点流速及含沙量,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及垂线平均含沙量,然后计算部分流量及部分输沙率。对于取样垂线的数目,当河宽大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少于5条;水面宽小于50m时,取样垂线不应少于3条。垂线上测点的分布,视水深大小以及要求的精度而不同,可有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五点法等。

(1)垂线平均含沙量计算根据测点的水样,得出各测点的含沙量之后,可用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

(2)断面输沙率计算根据各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配合测流计算的部分流量,即可算得断面输沙率。计算公式为:

A.求垂线平均含沙量:

五点法 ρ=(ρ0.0V0.0+3ρ0.2V0.2+3ρ0.6V0.6+2ρ0.8V0.8+ρ1.0V1.0)/10V

三点法 ρ=(ρ0.2V0.2+ρ0.6V0.6+ρ0.8V0.8)/(V0.2+V0.6+V0.8)

二点法 ρ=(ρ0.2V0.2+ρ0.8V0.8)/V0.2+V0.8

一点法 ρ=kρ0.5

式中 ρ为垂线平均含沙量

ρi为相对深度i处的测点含沙量

39

Vi为相对深度i处的流量

V垂线平均流速

K由实验得出得系数

B.求断面输沙率:

ρs=[ρm1q0+(ρm1+ρm2)q1/2+…+(ρmn-1+ρmn)qn-1/2+ρmn qn]/1000

式中 ρs为断面输沙率;

ρmi为第i根垂线平均含沙量;

qi为第i根垂线与第i+1根垂线间的流量。

40

第12篇:水文实习报告

三水水文站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对到三水水文站的实地参观实习,认识和了解一个设站的目的,并进行主要几项水文气象要素的实际测验和计算工作,巩固所学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法,熟悉流速仪的测算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资料在整编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对水文工作重要性

二、实习步骤:

三水水文站目前这个观测项目有水位量、水质、降水、蒸发、泥沙、岸观、含水量土壤这八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南宁水文站针对自身的需要而开设的,以前是采用人工观测。近几年来逐渐走向自动化监测。

现在三水水文站用走航式多普勒仪器测水的流速、水深,走航式多普勒仪器有三个超声波发射器,利用超声波原理,可以算出流速、水深。每5s发一个波,不断发射,不断接收,水中杂质越多,发射回来的信息也就越准确,走航式多普勒仪器自动测出水的流速和水深,用普通的流速仪用时一个多小时,而用走航式多普勒仪器则只需要十多分钟。

测沙即测量河水含沙量。测量时把仪器放到0.6—0.8米水深。得到的样本经过沉淀过滤,烘干。沙量=含沙量×流量。还有水质监测,水质监测仪器有一个探头,仪器会自动分析,级数越高污染就越严重。

雨量的观测的仪器是翻斗式雨量计的仪器,这个仪器能把雨量转换成信息,通过检测转换到终端,使得能随时观测雨量,自动化观测雨量。仪器中间是过滤网,作用是防止杂质进入仪器影响翻斗的重量,所以其有过滤保护作用。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去三水水文站的实习,使我对水文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而毫无价值的,通过这次实习我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想借此次机会来交流一下我的心得体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实习真是实践一堂课胜读多年书。使我大有收获,乐在其中,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在认识实习的这1天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专业知识的增长,操作技能的进步,对工作的具体认识,在各个方面感觉自己都成熟了一些,取得了一些进步。

第13篇:路桥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与测绘工程 学院 20 11 ~20 12 学年第 一 学期

《工程地质与水文》实训报告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训地点: 完成时间: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10036班

刘平10040133611 王建林

宝鸡市渭滨区和金台区 2011年11月20日

水文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意义

1.水文实习: 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基础,时间性很强,不具体操作很难掌握,工程地质水利工程组织施工的基础,对高职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固安排随文测验和地质实习,目的是让我们了解水文资料的来源与搜集方法,熟悉主要测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工程地质实习: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3.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

水文实习报告

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0月19日

三.实习地点:

宝鸡市渭滨区和金台区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18m(1985年数据)。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是我国西北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凤县、太白、麟游9县,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市区人口138万,宝鸡市地貌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之势,秦岭南屏,渭水中流,渭北沃野平原,最低海拔438米,最高海拔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是中国大陆东部最高峰。宝鸡水资源丰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

水文实习报告

系,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横穿全境,长江水系的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宝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又具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9°C,降水量698毫米。

1.有形文化资源

 大散关——关中四关之一

作为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  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成功地使天险变通途。因山势陡峭,为克服巨大高差问题,铁路在山间重复环绕,其中以观音山段最为险峻。它是连接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大动脉和生命线。其交通枢纽地位,对宝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川陕公路

川陕公路基本上是沿古陈仓道而行的,是我国西北和西南的货运大通道。在抗战时期,它是当时连接前方和后方的一条重要通道,为中国人民独立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同时,故宫博物馆西迁文物也从这里运出,保护了我国大量的艺术瑰宝。

2.无形文化资源  姜炎文化

宝鸡是炎帝故里,而炎帝部落是在姜水区域成长壮大的。姜炎部族以牛为图腾,同时,炎帝作为火神而受到崇敬,他为中华民族的生产、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文实习报告

 陈仓道

陈仓道记载了许多历史记忆。隋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后,汉中及四川成为大后方,陈仓道运输繁忙,驿站也很多,成为与西南的交通要道。历史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是发生于此,而“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也从这里逃往四川。  西府民俗

宝鸡具有浓郁的西府文化风俗,其中以秦腔,社火最为有名。社火由傩舞演变而来,而傩舞起源于姜炎部族一种古老的祭祀、驱邪、祈福活动。除此之外,宝鸡还是许多诗词歌赋的题材之源。  诗歌

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 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岑参 《登总持阁》

 龙旆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登高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冲断续烟。自学汉皇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秦民莫遣无恩及,大散关东别有天。——王仁裕《和韩昭从驾过白卫岭》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书愤》

水文实习报告

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李齐贤《水调歌头 过大散关》  “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引自——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柰何山色牵吟思,旋被江声破睡魔。吟思睡魔两相战,谁知马上有干戈。——石介《初过大散关马上作》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锺义士,可与共壮图——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等等。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3.自然资源  秦岭

秦岭,被称为贯穿中国腹地的“龙脉”,是南北方的分界线、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物种。同时,受地质变动及外力的长期作用,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 清姜河

清姜河,渭河的一级支流,它长43公里,区域面积234.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9亿万立方米。它是供应宝鸡市民生活用

水文实习报告

水的一条“生命”河。

通过以上对清姜河区域景观特色的分析,可以得出清姜河区域不仅是整个宝鸡市的“生态之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清姜河历史文化长廊,依托秦岭,拥有丰富自然资源,是南北气候划分的界线。但是,就清姜河区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已有建筑都由当地居民自发建设,比较混乱又无章可循,同时又不能体现整个区域的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与渭滨区的发展极不相符。

另外,同学们还对清姜河河床的巨石和水文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测量和研究,发现在这些巨石中有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现象。最后通过用罗盘仪对这些巨石的测量,让我们对这些大自然的瑰宝有了更多的了解。

随后,我们沿着清姜河上游走,与毛老师对清姜河的水文和沿途几座历史悠久的拱桥桥梁进行了探讨,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上几代人对工程桥涵的深刻理解,构造出自然深处一幅幅瑰丽的风景线,不仅方便了河流两边的人民的相互往来,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至今,这些桥梁仍在使用,从未有过各种大的塌方等问题的出现。

四.实习对象:

路桥36班

五.实习概况:

水文实习报告

1.实习器材:地质罗盘 2.指导老师:王建林 六.具体内容:

本次我们《工程地质与水文》课毛老师带我们去宝鸡实习,一共三天,主要考察研究了宝鸡清姜河、清姜大桥、北坡、县功等地的地质水文概况。第一天,我们去了我们住宿地点宝鸡桥梁厂附近的清姜河。

通过对清姜河区域地形地貌的实地勘察,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文化资源的分析研究总结,认识到清姜河区域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清姜河区域地处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北麓,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位,该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都奠定了该区域作为生态保护区的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被清姜河河道上的巨石吸引,如此气势磅礴的巨石,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铸下,尤为有价值的成为我们的第一研究对象!虽然当天下着小雨,但还是阻挡不住同学们对这里的好奇和渴望!下面是对宝鸡整体以及清姜河的有关特色和地质水文状况的分析。

2011.11.17日从杨凌坐火车到达宝鸡,老师领我们住在宝桥招待所。在招待所休息一上午,下午两点准时出发,我们与老师到达清姜河,完成今天的实习任务:认识三大岩石,分析形成原因并观测岩石的解理,记录三要素。 清姜河,渭河的一级支流,长只有43公里,流域面积234.4平

水文实习报告

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9亿万立方米,最大2.63亿万立方米,最小为0.44亿立方米。就是这条貌不惊人的宝鸡市境内河流,铭记着中华文明史长河中几多美丽的浪花。

大约在5000多年前,炎帝部落生息在今宝鸡一带。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周边拓展。炎帝神农氏的母亲蟜氏,于蒙峪沟生炎帝。传说中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姜水,即今天的清姜河。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牛角隐去,天资更加聪颖,后来成了姜氏部落的首领,炎帝教民制陶,始作耒耜,教民稼穑,被誉为农业之神。炎帝教民立日中为市,开创了原始贸易,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鼻祖,被誉为太阳之神。炎帝在天台山采药,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原始医药,被誉为医药之神。炎帝部落在姜水流域成长壮大,后来与南方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帝与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民族的主体。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一部分留在黄河流域。早在唐朝时期,姜水流域就有神农庙、炎帝祠等。今天九龙泉、神龙骨等遗存尚在。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姜氏城遗址,印证着炎帝时期的繁荣。炎帝因尝百草中毒而亡,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是炎帝的祭日,民间祭奠历史久远。现在清姜河右岸的常羊山上,筑有炎帝陵,供海内外炎黄子孙祭奠拜祖。

清姜河河滩由于河水冲刷使得河床岩石全部裸露了出来,这里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经过侵蚀,风化作用部分支离破碎,岩石裂缝多,解理明显。大块状的岩石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裂缝,这些裂缝都有一定的规律,呈现一定的走向分布,但解理的长度不长,主要是受到

水文实习报告

张力作用形成的。河中的各种石头较多,很多具有收藏价值,我们不少人都带走了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在大部分裸露的岩石下方往下走,大约5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由山上流下的水汇入清姜河,山水清澈见底,从高的悬崖上流下来,非常漂亮。再往下游走,地势突然变化,一条8米左右的断层形成悬崖,再次形成了瀑布,下面则是河水冲刷形成的小小谷地了。

在河滩上我们还发现了皱褶的岩层:

(一)褶曲的横剖面形态分类:

横剖面指垂直于褶曲轴的剖面,主要分为六种形态:

1.直立褶曲: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近等,又称对称褶曲。

2.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又称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倒转,老岩层覆于新岩层之上。

4.扇形褶曲:轴面直立或倾斜,两翼均倒转,两翼角可以不等或相等。

5.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一翼岩层倒转,另一翼正常。

6.挠曲:在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某一段岩层倾角突然增大形成的膝状弯曲。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分类

纵剖面指平行于褶曲轴的剖面,主要分为二种形态:

1.水平褶曲:轴面枢纽近于水平,褶曲沿水平方向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大致平行。

2.倾伏褶曲:褶曲枢纽倾伏并向一个方向倾没以至消失,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且逐渐朝一个方向汇合。注意:自然界中的褶曲枢纽几乎都是倾伏的,水平褶曲常是它的一部分。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水文实习报告

在水平面上,根据褶曲延伸长度及同一岩层界限的长宽比分为三类: 1.线形褶曲:延伸远、长宽比大于10:1。

2.短轴褶曲:延伸不远即倾伏消失,长宽比为10:1至3:1之间。3.近等轴褶曲:其枢纽、轴面、轴迹无定向,平面呈近圆形,近等轴背斜又叫穹窿,近等轴向斜又叫构造盆地。

(四)褶曲的组合形式

1.复式褶皱:大型背斜和向斜的两翼地层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2.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由近于平行、发育不等的一系列背、向斜组成。隔档式褶皱的背斜呈紧密褶曲、相邻的向斜则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背斜开阔、向斜紧闭。

3.同斜褶皱:由一系列发育程度基本相同的轴面近于平行的褶曲组成。第二天,我们对河岸的岩石进行了产状测定。 1.岩石的产状要素的测量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

水文实习报告

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000,倾向为2000 ,倾角360,则记录为NW3000/SW∠36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2.岩石的分类与认识

岩石,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1.大理岩:大理岩的岩面质感细致,常用来作为壁面或地板。由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也是制造水泥的原料。大理岩材质软而细致,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许 12

水文实习报告

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作成的,如著名的维纳斯像。其他如墙面或摆饰,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烟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2.花岗岩:本土的花岗岩只有在金门才看得到,因此金门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用花岗岩做成的。台湾的寺庙所用的花岗岩,是来自福建,多用于寺庙里的龙柱、地砖、石狮。

3.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状,且在山区极易取得,故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岩作为建材,筑成石板屋或围墙。

4.砾岩:有些砾岩含有鹅卵石及砂,而且胶结不良,容易将它们分散开来,例如:台湾西部第四纪的头嵙山层中就是这种砾岩,其中卵石和砂都是建材。

5.石灰岩:台湾最常见的石灰岩是由珊瑚形成的,通称为珊瑚礁石灰岩。在澎湖,珊瑚礁石俗称「石」,居民用以作为围墙建材,以遮蔽强烈的东北季风,保护农作物。

6.泥岩:由于其主要成分是黏土,自古就被作为砖瓦、陶器的原料。

7.安山岩:由于材质坚硬,亦常用来作庙宇的龙柱、墙壁的石雕、墓碑、地砖等。

下来,我们又去了宝鸡市区边陲的一个小镇:县功。

宝鸡县功

金陵河,是宝鸡市市区金台区境内渭河左岸一级支流。相传宋兵与金兵在和尚塬作战,阵亡的金兵被运往渭河北岸的台塬上集中安

水文实习报告

葬,埋葬之处被称为金陵塬,临塬的川道叫金陵川。金陵河就是以流经金陵川而得名。发源于陇县八渡镇赵家山以南,流经陈仓区新街、县功和金台区金河等乡镇。县功镇以上有司川河和北川河两条较大支流,北川河位于上游东部,属金陵河上游,金陵河上游流域山脉属六盘山支脉关山东南的浅山区。

从住所出发到县功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然滑坡断层的地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沿途观看并且听着实习老师对这些地貌和现象的讲解,颇有一番味道。

第三天,我们实习最后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去了宝鸡北坡公园,领略黄土高原以及滑坡。

北坡公园是城市生态屏障,展现地域文化,兼融休闲、观光、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以植物森林景观为特色,总体布局为“五带五区”。

五带:即按生态景观性将公园依坡面从上而下分为生态防尘 林带、生态景观林带、生态休闲林带、生态防尘林带、城市园林风景带。

五区:即按主要景点特征把公园自北向西划分为铁马秋风、金阁流霞、雁鹭云霄、金顶春色,长寿探幽五个景区。

北坡还分布有许多庙宇,著名的有金台观,其次有长寿山,牛头寺、金顶寺、八角寺、雷神洞、五圣宫、崆峒寺、火神庙等。

金台区是宝鸡市三个市辖区之一,昔日的北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多线长且成链状分布。该区有省级滑坡点6个,市级滑坡点4个,是高崖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水文实习报告

今日的北坡,通过实施全市最大的治理搬迁工程,使1万多城乡居民基本摆脱了地灾隐患的威胁。

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 15

水文实习报告

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

水文实习报告

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黄土质地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肥力高,适于耕作,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大概就得益于此,因为它为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提供了理想的基本生产资料。黄土的又一个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很强,这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凿窑洞而居的便利条件。不过,黄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对流水的抵抗力弱,易受侵蚀,一旦土面天然植被遭受破坏和大面积土地被开垦,土壤侵蚀现象就会迅速漫延发展,使原来平坦而连片的土地变成为一个个孤立的源、垛、59地形,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面。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和土质条件,所以在宝鸡此地易发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七.实习总结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

水文实习报告

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3天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和老师走在一起,学在一起,老师给我们进行的详细举例说明,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且这些都加深了我们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和地质灾害的各种情况及其防治措施还有在遭遇时应该如何求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次实习中我所收获的这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定会给予很大的帮助。

这次实习,虽只有短短三天,王老师和同学们取得时候下着小雨,但仍挡不住激情和好奇,同学们在这三天里不但学到了地质水文以前没学到的知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实习、工作中将以此为鉴,更加努力的学习各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只是!最后,还是感谢学校和王老师能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们见识更加广阔,对本门专业课的了解和学习更加深刻!

第14篇:水文认识实习报告

水文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学生:

实习项目:对南湾水库的大概,建筑,运作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了解,重点认清本专业将来所承担的任务。

实习内容: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本专业,学校在这学期开学之前组织我们水文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认识实习。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它能锻炼我们的观察的能力,也同时培养我们对专业课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激发我们的兴趣。不仅让我在参观中学习了知识,更多的了解了本专业,也变相的对我进行了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一、认识实习动员大会(8月23日):

学校老师对我们说明了此次认识实习所要到的地方,所要接触的工作和一些认识实习可能碰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

二、河南信阳: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区,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因而农副产品丰富。在地貌上,信阳既有绵延重迭的崇山峻岭,也有冈峦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环绕的盆地,旅游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这种过渡气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犹如江南风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无垠,盛产小麦、杂粮、棉花,北国情调浓厚。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

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全国668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 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 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三、南湾水库简介:

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风景管理区,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南湾湖附近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具有过渡气候特点。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低山环抱,皇陵起伏。南湾水库上承浉河(发源地鸡公山、四望山),五道河(发源地:拦箭是垛北侧豫鄂两省交界处),董家河(发源地:天云寨东麓),小泗河(发源地:天云寨北部),飞沙河(发源地:湖北省应山境内)。五条河流之水汇聚一湖,水质清澈,碧波万项。南湾湖上游耸立着李先念战斗过的四望山;下游连着历史文化悠久的贤隐山。贤隐山上有迄今1400多年的“梁王垒”遗址;有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南阳玄观庙齐名的贤隐寺;有奇异的仙人床、丈人石、动人神奇的平顶松传说。登此山,东可眺信阳城貌,西可观南湖烟波。

南湾湖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带,青山叠翠,绿洲点点,山深林密,季相多变。由于地理位置稍偏南,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颇有江南水乡之美。年平均气温为15.1°C,夏季炎热之时,林内最高温度在35°C以下。动物种类达1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200余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猕猴、扬子鳄、大鲵、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种子植物有116科525种,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

南湾水库:主坝816米、坝顶高程114.1米、最大坝高38.3米、坝顶路面8米

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

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

总库容:16.3亿立方米

兴建于:1955年

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土门堵坝、输水洞、泄洪洞、电站

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风景管理区,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师河.全长141.5公里,流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南湾水库控制了 76.5公里,占54%,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占53%。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原设计百年一遇水位106.9米高,9.8亿立方。万年一遇校核水位110.5米,高13.1亿立方。后于1979-1982进行第一次除险加固防洪提高到千年一遇108.9米高,11.7亿立方,可能最大洪水校核112.8米高16.3亿立方。水库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经53年运用,2007年7月 14日达历史最高水位105.89米,库容8.8078亿立方。经鉴定可按万年一遇标准运用。

气候为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浉河流域平均年降雨量1195.9毫米,全年无霜期222天,坝址以上1144mm。降水特点: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为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0%—60%。

四、息县水文站:

息县水文站位于淮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0190km(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2,上游主要有浉河、竹竿河、游河、明河、清水河等支流汇入。该站建于1931年5月,解放前由于政府的腐败和战乱,观测时断时续,仅有片断的水位、降雨观测资料。解放后,1950年恢复设站,位于息县县城关大埠村淮河北岸。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水文事业得到飞跃发展,实现了水位、降雨量观测自记化,电子遥测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

息县水文站是淮河干流的一个主要控制站,是国家重点水文站,现有职工9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人,党员共5人。现有主要测验任务有:水位、流量、单沙、输沙、比降、水温、水质监测、降水量、墒情、水量调查、蒸发等,每年还担负着为中央、淮委、省、市及当地政府防汛发布水情的任务。下属有9个委托雨量站。

息县水文站历史最高水位为45.29m、最大流量为15000m3/s、最大断面宽为2470m、最大水深为10.50m、最大涨率为0.81m/h、最大流速为2.73m/s、最大含沙量为9.25kg/ m

3、最大比降为4.1万分率、至河口距离为540km。该站保证水位为43.00m,警戒水位为41.50m。

几十年来,息县水文站职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战,取得很大成绩,为当地政府提供水情服务,取得很大经济效益,直接减少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该站职工于1978年光荣出席全国第一次科技大会,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留影纪念,同时荣获“水文缆道自动测流、取沙技术”科技成果奖。该站于1977年、1990年先后二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水文站”,1992年被水利部评为“水利系统抗洪抢险先进集体”,2003年被国家水文局评为“全国先进报汛站”,站长廖中楷同志于1992年荣获“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此外,该站还多次被省水利厅和省、市水文局评为“先进水文站”、“先进党小组”等。

五、实习行程: 8月24日上午启程出发,当天将行李、住处等都安排妥当,我们此行人在信阳市区锦和宾馆入宿,当晚我们想到明天就要开始认识实习了,都有些兴奋,可是为了更有精神,因此早早便入睡了。

8月25日早上大家很早就起来了,吃罢早餐,等了一会儿租借的公交车也到了,大家登上车,约莫40分钟到达南湾水库,这天上午主要是听南湾水库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南湾水库的地理位置及所在流域。吃过午饭,下午在水库管理处参观了遥感数据收集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遥感测量雨情及水深,以及数据收集、备份、上传等,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相应软件的来源和用法。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对水位、水情、雨情的资料的收集就变得更加方便了,这样形成的工作数字化、档案数字化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方便。之后我们还去南湾水库电站进行了参观,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电站的运作机制并简易介绍了一些设施的工作原理,我们因此对发电站也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这天第一次见到了美丽的南湾湖,真的很惊叹,太美丽了,都有些嫉妒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了。。.

8月26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了南湾水库,参观了泄洪道、泄洪洞和相关闸门、闸室,很壮观的设施,再一次惊叹于工业时代那令人震撼的钢铁装置。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直观的认识了泄洪道的原理,挑流坎等等...并对这样的大型设施的严格的管理和应用有了很直接的认识。接着,我们去参观了水库的大坝和输水洞。下午,我们在南湾水库的一个小水文站参观了,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水文站进行测流、测水深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仪器,并告诉我们这里的一起还比较落后,我们将要去的息县水文站会有更加先进的仪器,大家都有些兴奋和惊叹。

8月27日的上午我们早早起床,搭上了去息县的大巴,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抵达了息县,并在息县水利招待所安置妥当。当天下午,由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淮河干流最大的水文站-息县水文站。到达之后,余金峰站长对我们致欢迎词,接着由程秀斌副站长向我们介绍了西县水文站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与以前工作条件的对比,西县水文站所获得的荣誉,以及西县水文站在淮河干流中上有所起的控制作用。

8月28日上午,我们了解了息县水文站的所需测量的各种数据和测站的工作流程,测量方法和先进的测量仪器,例如“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简称ADCP),并为我们演示了ADCP的工作,因为停电,所以未完成的参观计划延迟到下午。下午,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的流速仪测速、测沙等等,大家都因此对水文与水资源这个专业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与我们进行了合影留念,至此,为期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也就落下了帷幕。

8月29日我们早早的开始起程,踏上归途。

六、感想及结语:

经过这近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有收获,认清了本专业的工作方向和任务,见识了实际工作中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先进仪器也促使我们更加努力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途中的站长的一句话“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先进仪器还需要你们这些大学生来操作,更希望你们能让我们国家用上自己研发的精密仪器”让大家感觉肩上有了一种责任与希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看、问,亲自动手等方式,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尽管我们还没有正式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作用,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虽然我们还算是水文专业领域的门外汉,这次的实习也算是长见识、看热闹,但这次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宝贵的财富。同时也促使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认识实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更多的实习工作甚至于将来的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我认为认识实习,是在我们完成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在意我对专业知识得到的多少,是以了解水文测量的环境,水文站的运作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们了解本专业的一次认识活动,是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所以说,本次认识实习,我感觉我们真的完成的很好。

总的来说,我们的这次认识实习是有意义的,让我们开始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将来,初步明确了本专业将来要涉及的方面和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样的实习正是我们所希望要的。

我坚信此次的认识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有益,在我今后的学习中以至于今后的工作中都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得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利用他们或是学习或是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本文《水文认识实习报告。》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第15篇:地质水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灵山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 灵山洞又称“灵山幻境”,为竖井式石灰岩分层溶洞,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 著称,洞内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令人瞩目的天柱峰高24.5米,直径6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12人难以围抱,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溶洞石笋。近50米长的天梯石栈构成洞中登山的情趣,在国内众多容洞景观中实属罕见。

仙桥洞即为“仙桥别境” 距离灵山洞280米处,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地势险要,游览时要上下18次,绕过36个弯,充满探险趣味,扣人心弦。在灵山幻境与仙桥别境之间,还有面容慈祥、背蓝天白云的“灵山大佛” ,有20宇组巨大的乐器造型,自成一条“鼓乐之路” 。当您穿越这条山顶游步道时,会感到灵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也有一片温馨。

另外,更有尚未开放的天然山地大坞盆地。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被誉为西湖边的“世外桃源” ,全国十大名茶的“九曲红梅茶” 就产于此地。

灵山景区集天下溶洞景观于一身,融“风、水、云、瀑” 于一体,堪称“西湖第一洞天” ,如诗如画的石景,天然的生态环境,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灵山洞主洞厅高达100余米,另有小洞室100多个,分为上下两个大洞体、四层洞厅,洞道全长约400米。洞内石笋高耸,石瀑飞泻,石钟乳触目皆是。其中,居下洞中央的 “天柱峰”大石笋,高24.5米,直径5~s米,气势恢宏,是浙江已发现溶洞中的大石笋之冠。

通过采集杭州灵山洞中更新世形成的钟乳石样品,对不同纹圈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测定,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利用不混溶气-水包裹体中最大密度判别和计算方法确定六个纹圈中精确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根据气-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出 CO_2成分浓度和古地下水中 pH 值及钟乳石样品形成过程中的 CaCO_3饱和度等。揭示了杭州地区更新纪古环境演化规律

10110122吴梦生

2011/11/24

第16篇: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野外勘探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方法及野外钻探实践。

2、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及抽水试验原理、现场抽水试验实践。

3、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4、水文地质勘探实验报告编制。

三、实习地点简介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深处井陉县境内,距石家庄市(负荷中心)直线距离为 52 km,公路里程 77 km,对外交通方便。工程总投资为41.2亿人民币,是河北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公益性电力项目。 装机总容量为100万千瓦,安装4台25万 kW的单级混流可逆式机组,以一回 500 kV线路接入河北南部电网,年发电量16.75亿kW/h,年抽水用电量 22.04亿 kW/h,电站综合效率为0.76。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为一等工程,上水库布置在山顶,开挖填围而成,正常蓄水位810m,总库容785.4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20万立方米,工作水深 31m,坝顶高程812m,最大坝高57m,全库采用复式沥青混凝土全面防渗。下水库利用已建的张河湾水库,在原有未完建大坝上加高完建而成,正常蓄水位 488 m,保证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水位471m,总库容8330万立方米,具有年调节性能。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坝顶高程490 m,最大坝高77.35m。水道和地下厂房系统布置在上下水库之间的山体内,设竖井高压管道,钢板衬砌;采用一管两机布置方式,主管长约 570 rn,尾水洞长约170m,电站距高比为1.58。

四、实习过程

第一部分: 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用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分布及其性能的一种最重要、最直接、最可靠的勘查手段,亦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的必备工程,也是水文池质化探和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所做地质结论的检验方法。

(一)水文地质物探的重要性:

(1)工作方法一直接揭露(示)目的层(含水层、隔水层),因此最可靠,是水文地质测绘和水文物探成果进行验证的唯一方法。

(2)在各种水文地质调查中,均应设计相应的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

(3)除可直接揭露地下水(含水层)外.还可兼作取样、试验、开采和防治地下水之用。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任务:

1、研究地质、水文地质剖面,揭露和确定含水层位、厚度、埋深,岩石成分、岩性结构,含水层的空隙性等。

2、测定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确定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各含水层间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3、采取岩心、土样和水样,测定岩石的水理性质和颗粒组成,测定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及气体成份。

4、利用钻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5、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监测,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

6、在水文地质勘探中,有时除完成勘深任务外,还要为开采地下水兼做生产开采井。

(三)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1、为获得一定的涌水量和在钻孔中抽水试验,必须在钻孔中安装抽水设备,在孔壁不稳定的钻孔中耍下过滤器,其孔径要大,一般达127㎜左右。

2、为了区别各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和水量等基本水文地质资料,要对各含水层进行止水,隔离彼此之间的水力联系。要求下套管、变换孔径,钻孔结构复杂化。

3、在水文地质钻探中,为不破坏含水层的天然状况(水位、水质等),冲洗液要求较为严格。

4、水文地质钻探除完成钻进、取心外,为了分层观测地下水的稳定水位,进行抽水试验,还要求下套管止水,安装过滤器和抽水设备及洗孔等辅助工作,因此钻探工序复杂,周期长。

5、观测项目多,钻进中除了描述岩性外,要观测孔内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以及涌水等多种项目。

(四)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

水文地质勘探孔:又称一般水文地质孔,主要用于了解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如地层的岩性、构造、含水层数、厚度、埋深和结构等。

试验孔:主耍用于抽水试验,也可用于了解水文地质情况。

观测孔:主要用于指定层段抽水试验时地下水位观切和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同时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或采取水样、岩样。

开采孔:主要用于地下水开采或矿区地下水水位疏降。

探放水孔:主要用于探明掘进巷道前方一定距离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或用于矿井地下水疏降、井下水文地质试验等。

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和探放水孔统称专门水文地质孔。

(五)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

基本原则:以线为主,点线结合:以疏为主,疏密结合;以浅为主,深浅结合:以探为主,探采结合:一般任务与专门任务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相结合即用最少的工程量、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水文地质资料。

(六)水文地质钻探的技术耍求一隔离止水

止水:在水文地质钻探工作中,为封闭和隔离目的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所做的处理工作。

止水部位:应选择在目的含水层与需隔离的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中,并尽量选择在隔水性能好、厚度大和孔壁较完整的孔段。

水文地质钻探的技术耍求一一冲洗液在水文地质钻探中,应尽可能地使用清水钻进。在松散层和强烈破碎带,使用清水钻进技术上有困难时,仍需使用泥浆作冲洗液。

注意:泥浆钻进后,要求在抽水试验前进行洗孔,以消除泥浆对孔壁周围岩层水文地质性质的影响。

第二部分: 抽水试验是指通过水文地质钻孔抽水确定水井出水能力,获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判明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野外水文地质实验工作。抽水试验的目的是研究、评价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富水性,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矿井涌水量和制订地下水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一) 抽水试验的任务

1、含水层的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之间的关系.

2、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和弹性储水系数等。

3、影响半径的大小,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

4、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判断含水层的边界条件以及隔水层参数等。

(二) 抽水试验的类型

1、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类型

2、单孔、多孔、互阻钻孔及区域干扰性抽水试验类型

3、完整井抽水和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4、分层、分段及混合抽水试验

5、试验抽水、抽水试验和试验开采抽水类型按生产上对抽水试验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

①试验抽水:在钻孔中进行一次最大水位下降,时间短,作为初步水文地质评价资料,兼作冲洗孔功能。

② 抽水试验:通常是三次的水位下降,其中每次下降的抽水时间,取决于降落漏斗的形成速度,有时要达几天,水位恢复阶段。

③试验开采抽水:主要用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为确定开采资源进行的。 (三)抽水试验的场地布置

观钡叮孔的平面布置

(四)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1、稳定流抽水的技术要求:

当钻孔抽水时,从天然水位到任一动水位的距离称为水位下降值,也叫降深或落程。

为研究井(孔)抽水特征曲线(e-S关系曲线),正确选择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一般耍三次降深。其中最大降深主要取决于潜水含水层厚度,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动水位及抽水设备的能力.潜水最大降深介于1/3-1/2H(含水层厚度),承压水最大降深=3m。

其中三次降深关系可取S1=Smax , S=2/3Sm- , S=1/3Smax。各次下降顺序与含水层岩性有关,一般松散砂质含水层为便于自然滤层形成,降深可由小到大:对于卵石层或基岩含水层,应由大到小,可冲洗疏通渗流通道。

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非稳定流一般要求水量一定,水位是随时间改变的变量,有定流量和定降深两种,多采用定流量。基本上同于稳定流观测,但具体有一些特殊情况。

(五)抽水试验设备

最常用的抽水设备是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又叫风泵,是煤田水文地质勘察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抽水设备。

空气压缩机抽水的工作原理:将压缩空气压入钻孔中,通过混合器与水混合成一种乳状水汽混合物,因其比重比水轻,故沿水管上升溢出地面,达到抽水目的。

抽水时必须适当选取空气量和空气压力,保证抽水效果,小则水气达不到充分混合,为单纯气体,而大了则只出气不出水。

(六)抽水试验参数的计算

1、稳定流参数的计算

承压含水层抽水和潜水含水层抽水直接用公式计算

2、非稳定流参数的计算

(1)配线法:泰斯(承压)、越流、潜水(2) 直线图解法计算参数

五、实习感受和收获

在实习之前,我对水文地质物探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认识完全源自教材及相关书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即使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给我们放映过相关的视屏,对它们也没有太深刻的认识.直到这次水文地质勘探实习,首次现场观摩了水文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对其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首先观摩的现场是水文地质钻探,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之一。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调查中最重要、最可靠的勘探手段和方法,亦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的必备工程,也是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化探和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所做地质结论的检验方法本次实习的项目是河北井陉张河湾水库断层导含水性探查.在现场我们参观了钻探的全套设备:钻塔、钻机、泵、钻杆、套管、钻头和动力装置等(如图1所示)。

图1各种钻头

经理介绍了一系列工作流程及相关知识.本次钻探在落差190米左右探明断层导水性。利用抽水试验检测水质,探明水是松散层的水还是下部灰岩的水,从而判定断层导水性及受哪种水补给.本项目沿断层走向布置了13个孔。水文孔一般用来做断层抽水及水资源评价工作,地质孔用来做地质普查及煤层发育情况,其布置呈网状分布,为矿物开采服务,其中包括枚关煤矿开采安全的瓦斯工程。做抽水试验时要注意止水检查,否则可能造成试验失败,导致所得数据失真此外我们还观看了所取岩心,其中包括风化泥岩、砂质泥岩等,岩性描述员还介绍了岩性描述的相关信息岩心如图(2)所示

图2岩心

第二站我们观摩了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现场。有所学可知抽水试验的目的是研究、评价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富水性,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矿井涌水量和制订地下水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水文地质抽水试验一般历时9天,期间经历了洗井、试抽真抽阶段洗井合格的标志是水变清澈、水温变化单一。试抽时,当单位涌水量q

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观摩实习,对水文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不再局限于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理论认识,同时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由理论联系到实际,并且对于教材上忽略的细节有了新的认识,获益良多,也非常有意思由于夏季高温炎热,所以实习的时候被晒得有点晕,所以我非常敬佩那些野外工作人员,他们要在高温下坚持不间断作业,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而且要及时完成预定的工作量,非常辛苦在施工过程中要佩戴安全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机器,保证施工安全我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要更加用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只有熟练的掌握了理论基础,才可能在实践领域更好的发挥、有所突破。

最后感谢老师的陪伴和教导!

第17篇: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水文学所研究的任务和研究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是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我们2008级土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班在2010年6月30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工程水文实习。 1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测站的工作性质,观测的任务,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方法等。培养学生水文测站的操作技能,熟悉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巩固所学的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习要求

1在实习过程中不能无故缺席或者迟到,遵守时间;

2带笔和本做好相关记录;

3实习过程中绝对服从指挥,遵守纪律;

4实习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思考、多问;

3实习地点与时间

地点:林芝地区八一水文局、气象局时间:2010年6月30日 4实习内容

4.1尼洋河八一镇水文站

尼洋河源于米拉山,自西向东流,直汇雅鲁藏布江。该水文观测站位于尼洋河右岸,八一大桥防洪堤上。防洪堤断面为梯形,引水面为浆砌石,该防洪堤的斜面上分布着3个不同高度的水准尺,还有一个水位零点,即为水准点,测出水尺的高程,再加上水尺的读数,就是不同汛期的实时水位。水文站按用途分为专用站和基本站,其中八一水文站就属于专用站中的水位站,是用来专门测量水位

的。该站虽然简陋,但是却有最先进的WFH-2型全量机械编码水位计,量程为0~4095㎝,此仪器可以直接读出时刻变化着的水位值。

4.2林芝地区水文局

作为具有国家资格认证的机构,林芝地区水文局当之无愧,该局不仅可以对水质进行检测、监测水情,还可以分析汛情、统计流量。该局的孙师傅向我们介绍了水质检测系统,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和生活用水都在它的检测范围之内。生化培养箱可用来检测水中细菌含量,无菌操作箱通过紫外线杀菌,为检测单一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无菌操作环境。水质分析室可做定量分析,经过消解室水浴锅灭菌,并用滴定法测其酸碱度、硬度以及矿化度。经孙师傅介绍,尼洋河水质在枯水期可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就是汛期,也绝对满足国家对饮用水的要求。在原子分析室中,原子荧光仪主要用于检测试剂中的砷、硒、汞等微量元素,而原子吸收仪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来检测重金属的含量。最后我们在水情室看到了林芝地区水文实时监测水文图,其中电脑显示,在6月25号,八一镇的水位已达到今年丰水期的最大值,水位为976㎝,相应流量为1800m3/s.

4.3林芝地区气象局

林芝地区气象局海拔高度2991.8m,位于北纬29°40′,东经94°28′,该站为一全自动观测站,设备位于一25×25m的露天草坪中,包括气温计、气压计、温度计、辐射观察仪、暗筒式日照观测仪、虹吸式雨量计、遥测雨量传感器、风速风向测量仪、E60型蒸发器、人工雨量计。全套仪器相当先进,故障率很低。地表温度计半埋在沙土中,测量地表温度,与地面成45°夹角斜插在沙土里的为浅层温度测量,平均一分钟出一次数据,而且此为六个数据的平均值,测量结果非常精确。辐射观察仪用来观测大气中的辐射量,虹吸式雨量计用来测量累计雨量,并在坐标纸上自动绘制成图,而人工雨量计则测量时段平均雨量。在气象局大楼

里则有电脑系统对所有观测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进而推断出林芝地区的大气概况。

5实习感想

短暂的实习紧张而又充实,在此期间我们体会深刻。通过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八一水文站和气象局的工作性质、观测任务、以及水文要素的观测仪器和方法,以及对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编方法等。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水文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其的掌握,拓展了知识层面,为将来走向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之,实习使我们对工程水文学知识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水文站和气象局老师负责的讲解、和对获得水文要素数据所使用仪器的演示,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证实和运用,加深了我们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8篇: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实习报告

学校:

学院:水利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1 实习名称: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习实习目的:

1.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习将课本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了解分析水文情况。

2.观察了解一个水文站的选取了解水文站的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工程水文分析仪器。 4.了解水文站观测的项目和观测流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怎样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抱着这种想法,我来到了护国桥水电站。在那里,我接受了更为有用的水文以及水工知识,使我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我感觉,在水文站里,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多。同时这次实习进行的很顺利,一切都按照实习前的计划里那样,一起按计划进行着。在此,我要感谢带领我们出去实习的老师们同时还有各水电站的员工们给了我这么好的的一次学习机会 实习内容:

气象水文观测、降雨量观测

观测仪器:虹吸式雨量计DSJZ

①仪器学习:主要由雨量器、虹吸管、自记仪和外壳四部分组成。 雨

2 量器上部的漏斗口内径为20厘米,外口径为21厘米,内外径口成 45度倾角(防止外部降雨飞溅到雨量器内),器口一般距地面70厘 米。在雨量器下部有一浮子室,室内装有一与浮子相连的自记笔尖。②降雨观测:在降雨过程中,筒内的浮子随着降雨的增加而上升,同 时带动浮子杆上的自记笔升降,在转动钟筒的自记纸上绘出一条随时 间变化的降水量升降曲线。在记录过程中,当浮子室内的水位到达虹 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会将浮子室内雨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出到 溢流筒完成一次虹吸。一次虹吸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雨继续则重复上述过程。每天早晨8点取下自记纸,重新换上一张。自记纸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降雨量,从自记纸上我们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进而可以求出降雨量。如果一天中没有降雨发生,自记纸上呈现的是一条水平直线。

体会及意见:通过对这个水电站的参观实习,了解了符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电能资源与社会总体效益的综合利用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1.水库的抗洪防洪。这种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拦蓄洪水,减少洪峰流量,优化整体防洪调度。 2.水库的水文预报调度。防洪与兴利对水库的运用是时有矛盾的。主要通过实测雨量过程做出短期的预报,洪水预报,还有洪峰以后退水预报等等方法来进行水库水情预报调度。 3.安全意识。通过对电站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了解,切实体会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就是效益” 概念,确实为以后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习惯。 4.水文站自动化。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水文站已基本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

3 总的来说,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主动向技术人员和老师提出问题,并且和他们就提出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相互讨论的方式,基本解决了诸多自己思考但不理解的问题。同时,通过实习我们自己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能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初步的解决问题,为将来创建新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怎样把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用到以后的工作上去。经过这次的工程水文实习,我觉得我收获到了许多在学校课本上难以了解的知识,使概念化的知识活生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护国桥水文站气象水文观测和河流水文观测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时间很短暂,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将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本次实习,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从事水文工作的艰辛。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而且没有假期每天永不间断。下雨季节晚上有时候连觉都睡不成。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很难有时间再拿起书本来学习,也没 那种精力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此次实习, 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 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19篇:工程水文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实习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专业:10土木 姓名:陈XX 学号:2010311XXX 时间:2012年12月24日

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西桥水文站

实习名称: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习实习目的:

1.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习将课本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了解分析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水文情况。 2.观察了解一个水文站的选取,了解水文站的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工程水文分析仪器。 4.了解水文站观测的项目和观测流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怎样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抱着这种想法,我来到了新安江水电站,富春江水电站以及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在那里,我接受了更为有用的水文以及水工知识,使我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我感觉,在水电站里,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多。同时这次实习进行的很顺利,一切都按照实习前的计划里那样先是新安江水电站,在那待了三天;然后是参观了富春江水电站以及它的工厂房;最后一天去的是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在那同时又欣赏到了美丽的天目湖的景色。可以说为期一周的工程水文学实习进行的非常成功。在此,我要感谢带领我们出去实习的老师们同时还有各水电站的员工们给了我这么好的的一次学习机会

实习单位简介:西桥水文站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西桥村,属于珠江 流域南盘江西江水系。1951年由云南省农业厅水利局设立为水位站, 1953年4月改名为西桥水文站,属于云南省重要水文站、南盘江干 流控制站、二类精度站。主要负责收集珠江干流南盘江(干流全长 936千米,流域面积56177平方千米, 总落差1854米,平均高程1750 米)上游降水、蒸发、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河 流水质、地表水采样等基本水位信息,为下游地区防汛抗旱服务。作 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 本次实习重点有蒸发损失观测、降雨量 观测、河流水位变化观测、河流流量观测。

实习内容:

1、气象水文观测

气象水文观测场地的设置在25平米的空旷平坦地面上, 周围不能 有高大的建筑物及丛林(影响风向) ,场地周围必须按照规定设置空 花栏杆, 并且栏杆的高度及间距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目的在于保证不 影响空气流动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及阻止外界闲杂人员进入场地, 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

(1)、蒸发损失观测观测仪器:E601型蒸发器 ①仪器学习:深度60厘米,上圆柱下圆锥结构,底面面积3000平方厘米, 周边设有高度不一的四个水槽配有专用测针 (游标卡尺原 理,精确度0.1毫米) 。 ②水量蒸发观测:每天早上8点观测一次(至少测量两次求平均 值减小误差作为观测结果) 通过计算两天的读数差计算蒸发量, 应用 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周边的四个高度不一水槽的作用是将溢出的水通 过溢流进入溢流桶, 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通过测量溢流桶中的 水量来计算蒸发量。 (2)、降雨量观测 观测仪器:虹吸式雨量计DSJZ ①仪器学习:主要由雨量器、虹吸管、自记仪和外壳四部分组成。 雨

量器上部的漏斗口内径为20厘米, 外口径为21厘米, 内外径口成 45度倾角(防止外部降雨飞溅到雨量器内) ,器口一般距地面70厘 米。在雨量器下部有一浮子室,室内装有一与浮子相连的自记笔尖。 ②降雨观测:在降雨过程中,筒内的浮子随着降雨的增加而上升,同 时带动浮子杆上的自记笔升降, 在转动钟筒的自记纸上绘出一条随时 间变化的降水量升降曲线。 在记录过程中, 当浮子室内的水位到达虹 吸管的顶部时, 虹吸管会将浮子室内雨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出到 溢流筒完成一次虹吸。一次虹吸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雨继续则重复上述过程。每天早晨8点取下自记纸,重新换上一张。自记纸的横 坐标为时间, 纵坐标为降雨量, 从自记纸上我们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 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进而可以求出降雨量。如果一天中没有降 雨发生,自记纸上呈现的是一条水平直线。 (2)、河流流量实测 观测仪器:旋杯式流速仪(缆道式)

① 仪器学习:由六个等分对称于旋盘中心的薄壁锥型不锈钢杯子 构成转子, 旋杯回转直径为130mm;仪器起转速为0.06m/s; 流速测量 范围为0.10~4.0m/s;安装在水文缆道铅鱼的头部。 ②流量测量:将铅鱼移到缆道标记处,将铅鱼缓缓放入流水中,由于6个杯子迎向水流方向的形状不同, 旋转轴两侧所受到的水流压 力不同使旋盘旋转, 根据转速和流速的关系需用换验公式换算平均流 速。实测时铅鱼下沉到河底传来信号,记下此处的水深和流速依次 将缆道上所标记的所有点的水深和流速测出。用一点法(0.6倍河底 速度)将各点的垂直平均流速算出,然后将各个部分的流速算出,然 后根据各点的水深将河流横断面各个部分的面积算出, 最后用各个部 分的面积与相应的流速相乘后求和得到整个河流横断面的流量。 水库建在龙芥沟上游和荒田冲。由主坝和北,东两座副坝围成。主坝采用的是钢筋混泥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137。 2) 上游输水系统。上游输水系统包括侧式进出水口、坝内埋管、斜井式隧洞、及岔管等部分。进出水口布置在坝的前沿,向水库内扩散延伸36米。且隧洞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0.5米。 3) 厂房。厂房布置在龙兴亭西北向坡麓,采用半地下式竖井厂房,两台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电动发电机机组分别布置在直径为23.6米的两个圆形竖井内。在主厂房下游侧设有副厂房,布置电气设备、辅助设备和中控室等。包括两台主变压器在内的升压站,紧接副厂房下游侧布置。 4) 下游输水系统。下游输水系统由尾水隧洞、下游出进口及尾水明渠等三部分组成。尾水隧洞采用一机一洞布置。进出水口布置和上游形式相同,设置事故闸门一道。 体会及意见: 通过对这三个水电站的参观实习,了解了符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电能资源与社会总体效益的综合利用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1.水库的抗洪防洪。这种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拦蓄洪水,减少洪峰流量,优化整体防洪调度。 2.水库的水文预报调度。防洪与兴利对水库的运用是时有矛盾的。主要通过实测雨量过程做出短期的预报,洪水预报,还有洪峰以后退水预报等等方法来进行水库水情预报调度。 3.安全意识。通过对电站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了解,切实体会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就是效益” 概念,加强了安全观,连我们进去参观都要带着安全帽,确实为以后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习惯。 4.电站自动化。电站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电站已基本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每个发电机组都有相应的PLC控制器。该控制器对发电机组实行实时监控,并借助网络随时向操作员工作站报告,以便网络操作员对不同情况及时对电厂实施发电量调节和配置。 总的来说,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主动向技术人员和老师提出问题,并且和他们就提出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相互讨论的方式,基本解决了诸多自己思考但不理解的问题。同时,通过实习我们自己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能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初步的解决问题,为将来创建新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怎样把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用到以后的工作上去。 经过这次为期7天的工程水文实习,我觉得我收获到了许多在学校课本上难以了解的知识,使概念化的知识活生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通过实习,我了解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全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失去了它整个国家都将陷入瘫痪。这使我的肩上似乎加上了一负重担,它促使我去学好、用好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便会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身上之担何止千斤! 实习也使我获得了对水利水电枢纽的感性认识,在这次实习中,我亲眼见到了水闸、溢流坝、变电器、宽缝、水轮机组等一系列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有关的东西,为我们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 我对西桥水文站气象水文观测和河流水文观测的 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时间很短暂, 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将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使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本次实习,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实习过程中, 我体会到了从事水文工作的艰辛。 每天较早就要 上班工作, 而且没有假期每天永不间断。 下雨季节晚上有时候连觉都 睡不成。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很难有时间再拿起书本来学习,也没 那种精力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此次实习, 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 巧, 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 积累了处理有关人 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 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了自 己的实践技能。 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 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 定的基础。

第20篇:水文实习报告(TYUT)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实习报 告

名:

专业班级:

号:

指导老师:

间: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录 ---------1 前

言 ---------2 正

文:

实习时间 --3

实习地点 --3

实习目的 --3

兰村水文站概况 ------------------------3

实习内容:

一、降水、蒸发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4

二、浮标法测流速 ---------------7

三、螺桨式流速仪测流速以及水温的测量 --------7

四、自动化测量水文信息 -----8

实习心得体会 ---------------9 结 语 -----------------------------10

- 2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实习时间:2013年10月9日上午 实习地点:山西太原市兰村水文站

实习目的:1.本次实习需要了解水文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2.将最近所学的水文水利计算课程与测量实际结合起来。

3.了解所学的水文计算方法。

4.参观水文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及日常工作。

5.学会使用各种水文测量仪器。

6.如有条件,亲自参与到流速,水温等水温测量。兰村水文站概况:

兰村水文站地处太原市背面的尖草坪区兰村,水文站位于中北大学校门口,距离太原市区二十多公里,兰村水文站是我国建立较早的水文站,自建站至今,已经为国家和相关企业单位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水文数据资料。兰村水文站的修建对太原市区的防洪排涝有很大的预报作用,实时监测汾河水位,流速以及降雨的变化,为下游的太原市区提供安全的保障。另外兰村水文站还位于大型水库汾河二库下游不远处,水文站也实时监测着汾河二库的基本动态。兰村水文站就目前所采用的仪器设备来看是山西省最先进的水文站,测量降水、蒸发、流速等基本水文信息更加准确,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所需人力物力相对减少。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实习内容:

一.降水、蒸发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1.降水

定义: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份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广义的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雾霾等,而狭义的降水则是指降雨,降雨也是水文研究中最主要的元素。降雨存在有时空上的不一致,不同的地方降雨量不相同,不同的时间降雨量也有较大区别。测量降雨量对防洪减灾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降雨是水文测量中必不可少的。 测量仪器及方法:

虹吸式雨量计:该雨量计运用较为广泛,且测量方面。内部有承雨器,虹吸,自记和外壳组成。当雨水进入到承雨器时,与承雨器相连的测针便会发生变化,随着雨量的增加测针也就上升,直至雨量达到10mm时,产生虹吸,承雨器中的水完全被排除为止。测针针尖上面涂有墨水,针尖与表格纸相接触,表格纸上横坐标为时间,格子纸随着自记的转而转动,一天转动一周,表格的纵坐标表示雨量,每天八点开始计时。

- 56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得出蒸发的实际水量。

二、浮标法测流速

定义:浮标法测流是测定流速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易作到的方法。在兰村水文站我们看到,它采用的是秸秆扎成的有规格的圆柱形耙作为浮标,利用秒表测定浮标通过在海湾或河流中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点的时间即可求出流速。通常用每秒钟内的米数来表示这一速度。该方法测量时准确度相对较差,但在工程实际中运用较多,因为在特殊天气条件下测量时非常实用,且方便易行。

测量方法:在上断面通过浮标投放器投放浮标,此时工作人员发出信号,中断面开始计时,记录浮标通过中断面的位置和到达下断面所用的时间,浮标流速就是上下断面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从而计算出流速,再利用面积乘以流速得到流量。浮标法测流量时上下断面已固定,并且中断面位置也是已知,测量时只需测量浮标通过各断面额时间即可。在夜间测量时可在浮标上喷洒燃料,点燃浮标然后投标,易于观测浮标的位置。

三、螺桨式流速仪测流速以及水温的测量 螺浆式流速仪:流速仪是测量水流流速的仪器,通过测量流速还可推算出流量的大小。流速仪式利用转子被水流冲击作用而产生的旋转原理制成,并用转子转速来反映水流速度的一起,流速仪上面有蜂鸣装置,螺旋桨每转动20圈蜂鸣便响一次。

- 8

工程水文学认识实习

于汾河边上,里面有控制仪器,通过控制装置可以完成流速等基本水文信息的测量,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其结果可直接通过USB装置直接传输到电脑,减少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实现的水文测量的高效率。 实习心得体会:

水文水利计算课程的知识让我们学习到了水文测量的基本工作以及测量的基本项目,但并没能让我们亲生体会到测量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仅仅了解的是理论的内容。本次实习充分的发挥了将理论投身于实践的主要思想。本次实习参观的是国家级水文站,水文测量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更高,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知识。本次实习另一方面还让我们了解了水文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其工作环境。水文工作是一项波动因素较多的工作,除日常工作以外,主要工作大多都是与极端天气等做斗争,这需要有一种顽强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认识到将来工作的艰辛,我们才能更有准备的做好自己将来的工作。

- 1011 -

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