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9 15:00:59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山区 地质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学 班级:地质英才班 指导老师:石永红 组员:葛*卢*皮**

王**胡**尹**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意义

一实习目的--------------1 二实习任务---------------1 三实习意义--------------2 第二节实习区的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位置-----------2 二交通---------------------2 三地形---------------------3 四气候---------------------3 五物产---------------------4 第三节前人研究成果及科学观点------------------------4

第二章地层---------------------------5 第一节 概述-----------------------5 第二节 地层-----------------------5 一震旦系(Z)----------5 二寒武系(E)--------6 三奥陶系(O)---------6 四志留系(S)----------6 五泥盆系(D)---------8 六石炭系(C)---------8 七二叠系(P)---------11 八三叠系(T)---------13 九侏罗系(J)----------15 十第四系(Q) -------16

第三章构造-----------------------------16 第一节 褶皱----------------------16 一概论--------------------16 二褶皱详谈-------------16 第二节 断层----------------------22 第三节 节理----------------------25 第四章岩浆岩-------------------------26 第五章矿产----------------------------28 第六章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29 第七章结语----------------------------31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意义

一、实习目的

这次巢湖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将大

一、大二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这次实习相融会贯通起来,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质的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锻炼同学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提升了专业素养。这次巢湖实习,让同学们离开课堂,真正体验了一回地质人的工作,培养了同学们在野外工作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1) 能够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角度、方位; (2) 学会通过各地层的性质划分地层;

(3) 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4) 能够用肉眼并借助放大镜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碳酸盐岩、砂岩、粉砂岩等)、岩浆岩侵入体,并能掌握岩石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内容;

(5) 认识实习区沉积岩的各种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生物遗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释地质现象;

(6) 掌握褶皱和断裂等构造的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能够掌握断层的判别依据;

(7) 能够发现和分析张、剪节理,并能够说明其如何产生的;

(8) 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重塑构造演化历史;

(9) 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

(10) 掌握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11) 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方法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画基本技能;

(12) 学会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三、实习意义 地质实习,尤其是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使我们专业学生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涉及众多基础的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大学阶段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训练过程。通过这个实习,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形成过程,也可以发现一些工程上需要注意的地区。因此有必要让同学们掌握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而这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机会。离开课堂,走向实践,通过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野外现场地质调查,使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通过对一些地质现象的分析和辨别,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培养实践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对于这次实习应该全身心投入,认真完成任务,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在实践中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第二节 实习区的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二交通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图1—1)。以巢湖市委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图1—1.巢湖市交通图

三地形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现“M”形延伸,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m—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及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是长江流域。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

四气候

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五物产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黏土、陶用黏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温泉等。工业较发达,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油汞油咀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及科学观点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地质学家对巢湖地区进行了地质勘查。20世纪50年代合肥矿业学院地质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就将巢湖市北部山区作为地学教学实习基地。1956年郑成等老师对巢北山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著有《巢县北部地质纲要》。20世纪60年代,刘家龙、方观希等老师合作编写《巢县地区常见古生物化石手册》,专供实习师生参考。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各位前人主要进行的是大中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内先后有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其中一些院校在经过数年野外教学,以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出版或者内部发行了各自的野外教学实习指导书。有的学校还结合野外教学设立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凡此种种,大大的丰富了野外教学内容,加深了对实习区的地质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质资料。21世纪以来,结合下三叠统印度阶—奥伦尼阶层型剖面的研究,围绕区内的平顶山剖面做了大量地层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地质工作中形成了不少重要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诸如:

1.1934年,徐克勤(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曾在巢湖市北部地区做过1:5万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2.1958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地质队李云祝,对该区曾做过1:1万泥盆纪铁矿普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3.1974—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4.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运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新方法,以巢湖市等幅做试验研究,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测量,著有《1:5万巢湖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5.2003年,王道轩老师陪同西北大学地质系张复新老师踏勘时,在大力寺水库北和州组中发现一小型小石柱珊瑚礁。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概述

实习区内的地层属于扬子层区、下扬子层分区、巢北沉积区。以古生界发育为特点,其中尤以晚古生界和下、中三叠统最为完整,且研究较为详细。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巢湖市北部山区地层发育特征,下一节将自下而上详细叙述各个地层。

第二节 地层详谈

1.震旦系()

区内震旦系出露在青苔山及半汤两地(背斜核部),仅有上震旦系灯影组,由于受断裂影响或掩盖,该组未见底。灯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厚度约360。下段厚约291,以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含硅质条带、硅质结核,148.33m,中部为厚层葡萄状含凝块石含蓝藻泥晶白云岩95.82m,上部类硅质岩,白云石呈碎裂状,厚47.34m。其中中下部含球藻类微古植物,叠层石以及硅质条带。

图2-1 震旦纪白云岩 2.寒武系(E)

实习区未出露。

3.奥陶系(O)

实习区未出露。

4.志留系(S)

实习区志留系仅见下统地层,且发育较好,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下统分为高家边组和坟头组。坟头组顶部直接与泥盆系地层假整合接触。

(1)高家边组:实习期间主要见于凤凰山背斜核部地区。厚为121—324m;全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在高家边组中还含有丰富的化石,如笔石化石,鱼类化石,代表了深海的盆地沉积环境。 下段:青灰色钙质泥页岩,代表还原深海环境沉积,遭受风化后表面变为土黄色,质软;含有少量云母,页理发育。

中段:黄绿色泥页岩,有粉砂岩夹层,风化表面呈土黄色。含有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图2—2 高家边组泥页岩(上覆第四纪坡积物)

上段:土黄色页岩、粉砂质页岩,有薄层粉砂岩夹层,顶面有对称波痕发育。可见与上伏坟头组地层的界线呈整合接触。(插入图片1-1)。

图2—3 高家边组与坟头组交界处

(2)坟头组:实习区内普遍发育,除凤凰山背斜核部外,还见于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的两翼。且该系地层中含化石非常丰富,特别是三叶虫,腕足类化石,坟头组厚度205-210m,分为上下两段。本组为浅海陆棚沉积,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砾石较多,分选性较差。与上伏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图2—4

高家边组与坟头组交界处 下段:青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风化表面为土黄色,含有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属于块状构造。

上段: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多为泥质胶接。局部加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5.泥盆系(D)

实习区内泥盆系地层分布广泛,但仅发育上泥盆统五通组,中下泥盆统缺失。 顶部粘土岩直接与石炭系地层假整合接触。

(1)五通组:区内分布十分广泛,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龟山、大王山、万山、柴禾山等地均有出露,并且底部砾岩是标志层,厚度不大,特征突出,岩性稳定。五通组总厚度177m,分为上、下两段。与下伏志留系坟头组假整合接触。

下段:浅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往底部逐渐变为含砾砂岩,质地坚硬,底部中厚层状石英角砾岩,为五通组底界;砾石成分为石英,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中等,硅质胶结,坚硬,抗风化力强,粒径大小1cm~10cm不等。砾石定向顺层排列,可以此判断层面方向。

上段:,上部为灰黑色粘土岩发育,质地较软,为标志层,。该段岩性以灰黄、灰紫、灰白等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英细砂岩呈明显的韵律性互层。自上而下至少可划出六个韵律层。往往被开采用于生产耐火粘土,从而缺失。粘土岩中含大量鳞木、亚鳞木化石,以上化石皆反映晚泥盆世河湖-湖积相特征,近顶部这一海相层表明本段应为近滨岸之湖相环境。

图2—5

五通组底砾岩

6.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1)金陵组:岩性底部为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含铁砂岩,中部为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含方解石小晶,含有大量珊瑚化石。 与下伏五通组地层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杂色页岩露头宽度约12m,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紫、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杂灰色泥灰岩,岩石易风化,易碎。顶部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含有灰岩,石英,方解石等矿物。本组应是陆相-海陆交互沉积。

与下伏金陵组假整合接触。图2—6

高骊山组杂色页岩

(3)和州组: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总厚约25m。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上部: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属于假黄龙,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下部属于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与下伏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

图2—7

和州组姜块状灰岩及假黄龙组灰岩

(4)黄龙组: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按结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厚约15~20m。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岩石坚硬,含有亮晶方解石。厚约10m。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下部属于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含有大量珊瑚和蜓类的化石。

与下伏和州组假整合接触。

(5)船山组: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6)梁山煤线(图2—8):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在麒麟山山脚的采石场露头良好。煤线上部为栖霞组,下部为船山组,煤线厚约半米。是重要的标志层。

图2—8

凤凰山水泥厂附近的采石坑可清晰看见梁山煤线

7.二叠系(P)

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平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

(1)栖霞组(图2—

8、2—9):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含燧石,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为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

第二段:下硅质层: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物碎屑粉砂质泥岩。

第三段:灰黑色中厚--厚层含生物泥晶石灰岩。本报段以不含燧石为特征。

第四段:上硅质层,黑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核。

栖霞组组生物化石丰富,主要含有珊瑚,蜓类的化石。厚约170m,代表了浅海沉积的环境。

(2)孤峰组(图2—9):孤峰组由薄层黑色硅质岩及薄层棕、褐、紫等色泥岩组成,巢北地区该组厚度一般在30m左右。下部和上部主要为灰色薄层泥岩或页岩,下部含有磷结核(图2—9),中部: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水平层理。 孤峰组主要含有大量菊石化石。与下伏栖霞组整合接触。

图2—9

马家山处栖霞组与孤峰组交界处(孤峰组可见磷结合)

(3)龙潭组(图2—10):本组为一套滨岸沼泽相的含煤沉积,有著名的压煤灰岩,闻之有煤油味,可以为三部分。

下部: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

上部: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煤线, 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后团块及条带,俗称"压煤灰岩" 在龙潭组中有一个重要的化石层,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下伏孤峰组假整合接触。图2—10

龙潭组煤层及内部其他岩层

(4)大隆组: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薄层硅质泥岩、炭质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化石较丰富。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页岩泥岩互层。

含有大量菊石化石,属于海洋深水盆地沉积,本组地层厚约20m。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8.三叠系(T)

巢湖北部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向核山一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

(1)殷坑组:岩性以黄绿色页岩,钙质泥岩为主。本组厚约80m,多含菊石化石,属于半深海沉积环境。与下伏二叠系大隆组整合接触。

(2):和龙山组: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瘤状微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互层,本组厚约20m。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黄绿薄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层,近上部质泥质灰岩厚10m。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 含有菊石,属于深海盆地沉积环境。与下伏殷坑组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厚层微晶石灰岩(图2—11),岩石坚硬,局部夹厚层瘤状灰岩及泥灰岩,其中见三层砾屑石灰岩。 本组厚约170m,含有菊石化石,属于陆棚斜坡环境沉积。与下伏和龙山组整合接触。

图2—11

南陵湖组厚层灰岩

(4):东马鞍山组:顶部白云岩和含膏、盐白云岩(膏溶角砾岩)段。角砾是东马鞍山组沉积时形成的,年代老于东马鞍山组,属于沉积角砾岩。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深灰色薄、中层灰岩,底部为灰、浅紫红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 上部:灰、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岩状灰岩及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图2—12)。

本组含有鸟眼构造(图2—13),是其主要的识别标志,与下伏南陵湖组整合接触。

图2—12

东马鞍山组块状角砾岩

图2—13

东马鞍山组中的独特鸟眼构造

9.侏罗系(J)

出露较少,巢湖北部地区仅铸造厂一带,如东侧小山村附近。发育底部灰白色砾岩层及部分灰黄、黄褐色中至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薄层,不整合覆于二叠系栖霞灰岩之上。其上部逐渐出现黄绿、紫红色等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薄层细砂岩互层(图2—14)。主要为下统磨山组和中统罗岭组。实习区内的属于磨山组。

图2—14

凤凰山——麒麟山东面民居院内发现的侏罗纪地层

10.第四系(Q)

主要为中更新统洞穴堆积及全新统的残坡积物。为各色粘土、亚粘土、碎屑等杂物,不整合与下伏各系地层之上,在实习区内非常常见。

第三章 构造

第一节 褶皱

一、概论:

实习区为巢湖市北部山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东北部、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半汤复式背斜的西翼。区内位于特提斯构造与太平洋构造的交汇处,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强烈,并奠定了区内的构造格架,尤其是印支运动在本区表现最为明显,以NNE—SSW向褶皱为主,伴随有一系列的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岩浆活动很微弱,实习区内仅见几个小的花岗岩岩脉、岩枝。

二、褶 皱 详 谈

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

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其中二叠系龙潭组为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地层,而三叠系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和东马鞍山组地层则构成马家山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核部由志留系(S)组成。三个褶皱两翼的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局部倒转。轴迹方向为20°-30°,枢纽均向SSW倾伏,倾伏角15°-26°不等。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甚至铰纽。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加之褶皱枢纽倾伏,在平面上表现为"M"形展布的低山地貌,南端则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层横切而终止。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区内形成的褶皱大都斜歪,局部倒转,次级小褶皱颇为发育,特别在两个向斜核部尤为明显。褶皱多被断裂破坏,并有岩浆侵入。

(一)、凤凰山背斜

位于实习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走向为NEE—SWW。凤凰山背斜核部由志留系高家边组组成,两翼依次是志留系坟头组、泥盆系五通组、石炭系、二叠系。东翼地层倾向SE,倾角较大,近直立局部甚至倒转。西翼地层倾向NW,倾角叫缓。枢纽向SW方向倾伏。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图1 凤凰山背斜转折端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在地貌上,表现为典型的背斜谷。背斜谷的形成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形成背斜褶皱的过程中,形成X纵节理,后期沿X纵节理薄弱带风化;另一方面,由于背斜核部地层志留系多为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抗风化能力较弱,被剥蚀,构成沟谷洼地;而两翼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底砾岩抗风化能力较强,不被剥蚀而保留,构成山脊。综上原因,凤凰山背斜得以形成了背斜谷的地貌特征。

(二)、平顶山向斜

向斜位于凤凰山背斜西部,与凤凰山背斜共用一翼。分布于野猪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一带。总体走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和二叠系、石炭系组成。该向斜向SW方向倾伏于巢湖湖边,向NE方向扬起,扬起端位于平顶山—向核山—碾盘山一带。

图2平

图3—1平顶山向斜

图3—2平顶山内部小型褶皱 向斜位于凤凰山背斜西部,与凤凰山背斜共用一翼。分布于野猪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一带。总体走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和二叠系、石炭系组成。该向斜向SW方向倾伏于巢湖湖边,向NE方向扬起,扬起端位于平顶山—向核山—碾盘山一带。

图3—3 向核山北坡平顶山向斜的转折端

图 3—4 向核山大向斜

(三)、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的东部,分布于大力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走向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组成,两翼分别由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组成。枢纽向SSW倾伏,NNE扬起。沿王乔洞一第四系界线见三个小型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或岩枝,受NWW向断裂控制。

(四)、次级小褶皱

除了上述三个大型褶皱之外,,实习区内还见一些次级小褶皱,特别是两个向斜核部地区,由于挤压作用强烈,形成次级小褶皱。 马家山“Z”型平卧褶皱: 该褶皱是发育在殷坑组上部灰褐色薄层钙质泥岩与中厚层泥灰岩内的平卧褶皱,形成以虚脱层,是良好的储油层。外观上呈“Z”之形,瘤状灰岩被折断,黄绿色泥岩在转折端处被加厚。

图3—5

南陵湖组内部小向斜

图3—6和龙山组与殷坑组交界处小背斜

3—7

南陵湖组内部小型背斜图3—8 高家边组小褶皱

第二节 断层

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断层发育根据其延伸方向,分为四个组: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 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

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断层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 下面将根据断层发育情况一一阐述:

1.NWW-----SEE向断层

本组断层在区内极为发育,共31条,相互平行,密集排列,以张性为主,兼有平移特征,均横切本区地层。 以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为代表。

位于金银洞后山的南坡,探井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五通组、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和栖霞组,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为1200km。

断层证据:

(1) 沿该断层,在地貌上出现明显的陡坎。

(2)石炭系高骊山组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有直接接触,水平错开50m左右。

(3)沿断层面发育有明显的擦痕和阶步,野外发现擦痕的产状,倾伏角为50°E。

(4) 沿断层带发育有宽约10cm左右的构造角砾岩带,角砾主要为船山组灰岩,角砾大小不一,被方解石充填,梳状方解石脉对立生长。

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图3——9 断层留下来的擦痕痕迹

图3—10 断层留下的擦痕和阶步痕迹

2.NNE-----SSW向断层

以王乔洞逆断层、受青苔山推覆构造直接影响的殷家山断裂和向核山逆冲断层代表。以向核山断层为例,它位于向核山南面、长腰山西侧采石场内,属于平顶山向斜核部。

断层的主要证据:

(1)栖霞组原本厚度大于一百米,在该处仅见20余米。

(2)采场两侧的和州组炉渣状灰岩采壁按岩层面的走向不连续。 (3)断层产生的红色断层碎裂岩系约20米。

(4)断层附近见两处受其影响产生的花岗岩侵入体,与王乔洞、马脊山的侵入岩连线近似为断层线的走向。

根据地层的空间分布可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

3.NEE-----SWW向断层 狮子崖逆断层

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山谷半山腰,炭井村向斜西翼。

断层证据:

(1) 形成构造地貌,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有名鹅头岩。主要又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角砾岩成分为五通组石英砂岩,硅质,铁质胶结。断层面清晰,产状330°∠55°,断面形态呈弧形。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6°∠43°,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2) 断层带旁次级构造发育,有大量劈理,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3) 断层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知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综上所述,该断层为逆冲断层图3——11由于逆冲断层的缘故而使得灯影组地层与高家边组地层直接接触图3—12断层原因产生的透镜体

第三节 节理

实习地区内节理较为发育。节理发育的密集程度、复杂程度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构造的期次,同时可用于分析构造主应力作用的方向,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习地区内发育的节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如图一所示,若发育密集则将岩层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菱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

图3—13 “X”型共轭节理

第四章 岩浆岩

巢湖北部地区岩浆岩不发育,发现较少。

紫微洞景区王乔洞处

栖霞组灰岩侵入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一般,宽约10米。花岗闪长斑岩风化,沙化严重,呈现土黄色。(图4—1)

图4—1.王乔洞口的岩浆岩侵入体

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

花岗斑岩,含长石40%,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约10%,侵入高家边组 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 风化严重,呈灰白色。

汤山

见一侵入岩,岩石成分:石英含量15%,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含量较多。见一捕掳体,连续侵入。岩体风化严重,呈土黄色

图4—2 汤山的侵入岩浆岩

177高地盘山公路路边

闪长玢岩,岩石成分:斑晶40%,为灰白色板条状、短柱状,有解理,少量黑云母,黑色或深褐色,片状,偶见角闪石,黑色,柱状或针状。基质60%,灰白色略带黄绿色。斑状结构,粒度在0.5-1.5mm。岩石风化严重,易碎,颜色呈浅灰黄色,。

向核山

见一岩浆岩捕掳体,出露约2米宽,青灰色,坚硬。含石英,黑云母,角闪石。

图4—3 向核山的岩浆岩侵入体

第五章 矿产

巢湖北部地区交通便利,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可见大量采矿场,采石场。 燃料矿物(主要为煤)。实习区内含煤的岩层有下侏罗统磨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二叠统栖霞组和梁山组(梁山煤线),上泥盆统五通组。有开采价值的煤矿为龙潭组,煤层约厚0.5米(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铁矿

实习区内铁矿含量较少,集中岩层为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透镜状、脉状。

磷矿

实习区内在马家山孤峰组硅质泥岩层中,发现以磷结核形式存在的磷矿,含量较少,富集度较低,开采价值较差。

石灰岩矿

实习区内石灰岩矿发育良好,分布较广,厚度较大。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属于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灰岩;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总厚约60米。

耐火粘土

实习区粘土含量较大,分布广,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西采石场五通组粘土含量较多,矿层稳定、质量较好。高骊山组含有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杂色页岩、泥灰岩等,粘土矿物在该组下部。粘土矿成分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含粉砂泥状、泥状结构,块状、薄层状构造。

第六章 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一环境地质

巢湖地区伴随着资源的开采,也许引起了多环境地质问题。由于矿区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自然形态,地形和植被难以恢复,多数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缓慢,实习过程中仍然可见残留的开采痕迹。

二 水文地质

巢湖地区水资源发达,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实习过程主要发现的为岩溶水和地表水。其中岩溶水包括金银洞,紫微洞,王乔洞。地表水包括巢湖,汤山温泉等。

金银洞

位于维尼纶厂招待所西北约40m的小山坡西侧。该溶洞为地下河出口处,发育在下二叠统栖霞组本部灰岩段。流速为1m/min,水温18℃。受大气降水控制,季节性影响较明显,为裂隙岩溶水,属下降泉。

紫微洞

位于实习区马鞍山东坡,系二叠系栖霞组二段含燧石结核灰岩经地下水溶蚀而成。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王乔洞

呈弧形的天然石灰岩溶洞,洞位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岩之,为喀斯特溶洞。洞内可见三级明显的地下水古侵蚀面,反映本区至少有过三次以上升为主的构造运动。

裂隙水

裂隙水方要分布于泥盆系五通组和三叠系及侏罗磨山组砂岩中。

松散岩层孔隙水 这种水分布不广,仅在冲沟两侧和向斜核部堆积的第四系亚砂土,夹碎石块中含孔隙水,厚度不大,一般在5-10米,且受大气降水控制。

巢湖

巢湖水系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主体处于安徽省中部。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三 工程地质

实习区内可见大量地质工程。巢湖北部地区由于开山修路导致道路两侧斜坡较陡,极易发生滑坡。发现采用人工加固边坡,修筑挡土墙、护墙(图6—1)等,滑坡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实习过程发现开采区有大量落石,滚石,推测原因为不合理开采,加上大量降雨,导致岩体结构不稳,极易崩塌。实习过程中在平顶山山顶发现泥石流,主要原因为土质疏松,加上降水量大,植被稀疏。

图6—1紫薇洞进去的公路旁 第七章结语

20来天的巢湖实习结束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与大一时候的黄山地质认知实习相比,这一次实习的专业知识涉及面更广,涉及的内容更深,实习时间更长,实习条件也更艰苦。巢湖实习,是一次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同时体验真正的野外地质工作生活。所以,这次实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同时,这次实习也是一次人生当中的美好回忆,值得我们用一声来回味。那么,我就来谈谈这次实习的感受。

首先,我个人觉得,这次实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机会。平时的课堂学习,都只是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对着PPT念,而我们学生则坐在讲台之下认认真真地听。每次上课都只能看看图片过过眼瘾,或者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而没有真正实地运用过。即使是实验课,时间也不长,这并不能满足一种“知识输入与输出”的正比条件。而此次的巢湖实习,历时比较长,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身进入野外环境,带队老师现身说法,以野外为课堂,将教与学融入了野外实习。这样一来二去,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更加灵活。比如,我们之前在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断层一章的时候,对于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概念和判断,早已经非常熟悉,在纸上画示意图也是小菜一碟。但是一到了野外,同学们的脑细胞就不够用了。带队石老师教我们用阶步和擦痕判断断层,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会将风化破碎的痕迹当做阶步等判断断层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出错误的断层类型。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把这一个断层的关键点都跑过,但还是不知道该断层到底属于哪个类型,所以很多次都是拜托石老师的指点,我们大伙儿才明白。而这一个过程,虽然历时比较长,但是每个人都真正能学会,真正能掌握,这就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了。

其次,我觉得这次实习也是一次体验野外生活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巢湖实习过程之中,我们要像真正的地质工作者一样,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会用放大镜及肉眼判断岩石中的矿物类型并估计矿物含量等等。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的仪器工具使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可能在实习之前,很多同学连产状三要素都不记得怎么测量了,而这次实习反复地操练,相信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对测量产状非常娴熟了。这也是本次巢湖实习的很大一个目的。

再而,就是在实习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巢湖实习不是一个人的实习,它需要小组中每个人的配合。可能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有人探路,需要有人测产状,需要有人纪录,需要有人画图,种种工作,显然不是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的,这时候,团队的力量就显得格为重要。培养团队精神,也是巢湖实习的一个目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与老师、同学们多交流。每到一个新地方,同学们肯定是不熟悉的,对于这个地方的岩石类型、构造类型、地层的判断也许各有各的想法。这时候就应该大胆说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大方地探讨交流。俗话说,“三个臭裨将,抵过诸葛亮”。同学们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看到的种种地质痕迹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知识的交锋,总会产生出真理,这时候再经过带队老师的讲解,大家豁然开朗,判断对的同学自然更加坚定了信心,而判断错的同学也由此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组成”。这句话虽然是出自大发明家之口,但是搬到地质研究上来,依旧是那么般配。地质,本来就是一个比其他很多行当还要艰苦的行业。很多伟大的地质学家,像李四光老前辈,在中国备受外国的“中国无油论”的困扰而没有一个国人能挺身站出来的时刻,他挺身站出来,身先士卒,坚信中国一定有石油。他勇敢地带领着自己的地质团队,扛着不够先进的仪器,跑遍祖国大江南北,翻越无数座山峰,跨过无数条河流,遇到过无数次险些失去生命的危险,为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数据,一个标本而已。而他最后带领的团队,找到了很多大型油田,推翻了“中国无油论”,让中国人民又一次抬起了头。而对于这次实习来说,有的同学觉得背的东西多了、重了,于是要让其他同学帮着背;有的同学觉得累了、热了,于是在野外踏勘时候不那么认真,也学会偷懒了。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我们都是祖国的先锋力量,我们也要像李四光老前辈一样,身先士卒,为祖国的地质行业而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回报自己的祖国。

以上几点,是我通过这次实习的最大收获。

总而言之,这次20来天的巢湖实习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美好。当中不乏遇到困难时的迷茫,也不乏解决问题时的开心,酸甜苦辣,种种滋味沁在心头。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发现自己确实又成长了不少,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做人做事也学会了很多。相信几十年后再回望,内心又或许会被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而触动到。

推荐第2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1

绪论

(1)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实习区位于合肥市下辖县级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东以岠嶂山为界,西至青苔山一线,南至巢湖之滨,北抵试刀山附件。大致位于北纬31度35分~31度42分,东经117度47分~117度54分,面积约50平方公里。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

(2)道路交通、自然经济地理、工农业状况

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以东半汤接口可抵芜湖,马鞍山,南京,合肥,淮南等地。另有公

2 路干线可至无为,含山,和县。市内公交可达驻地——巢湖铸造厂,交通便利。实习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地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356米,麒麟山310米,平顶山187米,多数山峰的高程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NE,南部为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巢湖,面积约784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时,湖水容量18乘以10的八次方立方米。东南为裕溪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巢湖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而且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自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八月份气温较高,一月份气温最低,可至负1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风向有明显性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3.4米每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每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每秒。

巢湖物产丰富,景色优美。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芝麻,花生,菜籽等。特产水果有居巢花红(小苹果),姥山枇杷,烔炀滩梨等。特色水产有“巢湖三白”(白鱼,银鱼,米虾),毛刀鱼,绒毛蟹等。

工业以化工,轻工,军工为主。规模较的大企业有水泥

3 厂、皖维集团、铸造厂、7410厂等。

目前已发现的矿藏有30多种,如石灰岩、白云石、石膏、黏土、磷矿、硅石、煤等。其中石膏,石灰石矿储量巨大。半汤温泉的矿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河、山、泉共存,湖光、山色、温泉是巢湖“风景三绝”。

(3)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实习的目的:

1、踏勘实习的目的:

1·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基岩的分布和出露程度,覆盖物的类型和面积;主要地层的特征和填图单位的划分标志;各类地质体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和接触关系;构造的主要类型,构造线方向和区域构造的复杂程度。

2·了解区域矿产概况:区内矿产类型分布及找矿标志;各种采坑,探槽和钻孔的分布和特征;区域成矿条件及可能含矿的地质体的大致范围,初步确定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3·了解区域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山川形式及逾越程度;交通运输条件;气候变化的特征;居民点,厂矿的分布;工农业的物产等。

4·检查验证有关资料:前人工作成果的质量及其资

4 料可供利用的程度;地形图的精度;航卫片的解释效果,落实并补充解译标志。

2、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

1·曾强我们实践的能力: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不可取少的环节。一面依靠带队老师的讲解和诱导,另一方面更需要学生刻苦学习,不怕吃苦,严格要求自己,不放弃不懈怠。实践是地质学的重要特点,通过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从而使我们树立起艰苦奋斗,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努力上进的科学精神。培养我们热爱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地质奥秘的兴趣,使我们逐步掌握和了解“将今论古”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等地质思维方法。

2·增强我们的综合性能力:本次地质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现场教学,使我们在系统的掌握地质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了解现代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要求等。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和学习,培养我们具有熟练的地质勘探、地质填图、剖面测制、数字成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及进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团队精神的培养:

地质工作常常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通过地质实习,锻炼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既能又好,也能又快的完成地质工作。团队的力量不是个人可以比拟的,显示团队协作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与优越性。让我们认识并且重视团队合作。

任务和内容:

1、实习动员及准备阶段(1天)

实习动员会由实习队长和个班带队教师负召开,动员内容包括:

1·明确学习要求和目的,严明实习纪律,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2·了解实习基地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实习区的地理和交通概况,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地质概况(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及资源等)。

3·实习阶段的划分,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的介绍,实习成绩评定原则的介绍。

4·出队前的准备工作:出发前每位同学必须准备好野外实习用品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卫生洁具、登山鞋、工作服、雨伞、遮阳帽);个人学习用品(地形图、实习指南、野外记录本、地质锤、实习日记、地质罗盘、放大镜、小号图板及丁字尺、2H铅笔、橡皮、三角板、量角器、地质包);

6 实习组用品(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30m皮尺、实测剖面登记表、GPS、野外记录本、地形图、小瓶盐酸);班级准备(简约药箱、计算纸、透明纸、问题和文娱用品)。 2·野外踏勘阶段(8天)

到达实习基地安排妥当后,要及时熟悉实习地区的地形图,了解实习区重要的地貌特征和地物标志。野外作业开始前,我们要认真预习,并且仔细阅读《巢湖凤凰山地质填图实习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准备好必需的野外用品,校正好地质罗盘,为野外勘探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野外踏勘通常是按着事先预定好的路线进行的。为了看清地层,踏勘路线多数垂直于柱构造线或者是垂直于地层走向来布置,这样做是为了兼顾到交通的便利,露头的连续,地层发育是否齐全,接触关系的清楚,构造发育是否典型等因素而考虑的。野外踏勘是整个教学实习的关键阶段,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预定的踏勘路线和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完成下面的教学要求:

1·学会熟练使用地质罗盘,地形图,GPS等工具展开地质调查工作。

2·全面熟悉工作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环境及资源概况。 3·学会并掌握岩石、矿物、化石等手标本的鉴定,描述以及对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求。

4·对沉积地层的观察,包括沉积构造的识别、古生物

7 化石的识别、岩石组合特征和岩性、岩层的厚度和它的变化、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底层时代的确定、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岩性的分析。

5·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类型的判断,特征的分析和其成因演化等。

6·典型地质现象信手剖面图的绘制

7·重点掌握实习地区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古生物化石、代表性岩体、矿产资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8·野外记录的格式如下所示: 2014-9-4

龟山

路线一:下朱村——龟山 点位1: GPS坐标: 内容:巢湖五通组与坟头组观察点

该点测量岩层走向为„„,倾向„„,倾角„„ 五通组上段白色薄层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富含植物、腕足类化石及褐铁矿和粘土矿层;下段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底部砾岩。五通组底砾岩为D、S分界线,即五通组与坟头组分界线。

点位2„„ 点位3„„

野外踏勘结束后,及时完成踏勘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

3·实测剖面阶段(4天)

8 在野外实地踏勘结束以后,不能立马开展地质填图,需要测制填图范围内的地质剖面。通过对地质剖面的测定,可以详细的了解实习区的地层、矿产、构造和火成岩体侵入等特征。实测地质剖面又可分为实测地质剖面、构造剖面、岩浆侵入体剖面、矿产、地貌剖面等,对于地质填图实习来说,一般是要要求掌握地层剖面和构造剖面的实测方法。

实测剖面应该尽量选在交通比较便利,露头较为连续,底层发育比较齐全,解除关系比较清楚,或者具有典型的化石特征,并且构造相对简单,岩石厚度及岩石组合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通过对实测剖面的研究,可以建立测区岩石地层填土单元的划分方案,同一单元划分的标志。

实测地质剖面前,由指导老师家讲解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和要求,制定各小组实测剖面的位置,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制作方法,规范与要求。并且,各小组依据野外地质剖面的实测数据,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并且根据实测剖面的长度和底层厚度自主选择比例尺,按时完成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的制作。

实测剖面任务结束以后,实习队分班级考核方式做阶段小结,并检验学生对前几天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备继续进行实习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活动可以安排野外路线考核或者是室内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实习区地质特征的掌握程度;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野外进行地质工

9 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检阅野外记录本、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等。考核方式由带班老师灵活掌握,如讨论、提问、实物鉴定、读图分析等。老师也可以根据平时的表现评分,如该学生是否活跃,是否努力等,总之应该是综合评分。

4·地质填图阶段(5天)

通过野外踏勘和实测地质剖面图阶段,并且对实习区的地层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地质填图单位以后,就可以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开始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地质填图的任务是:在预定的地质路线与地质点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描述,全面收集实习区的各种地质资料,在地形图上如实的标定出各种地质界线(如填图单位的界线、岩体的分布、各种构造要素、地点GPS坐标等),为编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提供丰富如实的野外基础。另外,地质填图是区域地质测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对待,多花些时间,不怕吃苦,不辞艰辛,方能有所成就。

实测剖面阶段结束以后,由带队老师讲解1:5万地质图的填图规范、方法、要求等,学生需认真听讲。该阶段的教学活动和前期的区别在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老师主要发挥指导与辅导作用。并且我们提倡“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倡导老师之间与学生之间就其中的一些地质问题展开活跃的讨论,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有效的发挥学生独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10 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组织方式是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野外填图以前,各小组要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工作计划,进行路线设计,在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实施。其中阶段工作由小组长全面负责,并且其他队员要给予密切配合。例如,地质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确定、地质信息的采集、地质界线的勾绘、地质信息的记录描述等工作都要做到能独立的进行操作。如果在野外遇到难点,疑点问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在现场共同商讨解决,做到不留疑问,有疑问及时解决的实习作风。

在整个地质填图实习阶段,指导老师会每天都在室内逐一检查各个小组的填图工作完成的情况。对于一些不符合填图要求或规范以及在质量上存在问题的工作内容要求学生及时返工,并且督促学生及时做好当日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工作,不要偷懒耍滑,实事求是的完成每天的既定工作。

(4)起止时间、组队和分组情况及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4.9.4~2014.9.20 小组组长:xxx 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地层观察员:XXX

GPS定位:xXX

11 岩层描述:XX

样本采集:XXX 文本记录:XXX

产状测量:XXX 指导教师:XXX (5)完成的工作量(地质调查面积、地质观察路线及观察点数,实测剖面长度、独立填图面积、标本和样品数量等)及工作成果。

一、地层

1·底层特征

巢湖凤凰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北下扬子坳陷,其西部以郯庐断裂带与华北陆块分隔,西南与大别山比邻,东部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实习区的地质演化受控于其大地构造位置。

巢湖地区总体具有稳定地块的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但是,由于位于陆块边缘,又显示了一定的构造活动性。印支期主要受到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运动的影响,侏罗纪以后处于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带环境,受东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作用的影响。

实习地区地层区划上属于华南地层大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淀区。除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地层缺失外,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下奥陶系、下~中志留系、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中三叠系、下侏罗统和第四系。志留系的碎屑岩和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分别构成凤凰山背斜与平顶山向斜的核部地层(如下图),其余地层依次分布在其两侧。

(平顶山向斜核部)

志留系·高家边组(S1g):创名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北约20千米的仑山附近高家边组。底部黑、黑紫色硅质

13 页岩,含笔石;下段灰黑、灰黄色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中段黄绿、灰黄色页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偶见灰岩透镜体;上段黄绿色页(泥)岩、粉砂质页(泥)岩,夹、细粉砂岩。顶部以坟头组黄绿色厚层细砂岩分界,整合接触。

(志留系高家边组化石)

上段以黄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页岩互层为特色,产有笔石、腕足类、双壳类、三叶虫、腹足类及沿层面密集分布的虫管等多门类动物化石。砂岩中发育有交错层

14 里,沉积特征反映了水体开始变浅的陆棚环境。早志留系高家边期沉积特征反映了海水由深变浅的海退过程。由于岩性松软,易风化,常形成低洼地形。实习地区内,高家边组主要分布于大尖山——马鞍山——凤凰山与碾盘山——长腰山之间的凹地及岠嶂山东坡山蘪带。实习地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埋,未出露完整剖面,厚度不详,大约380米,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假整合接触。

坟头组(S2f):岩性主要为黄绿色中厚——厚层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多为泥质胶结。局部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砾岩岩屑石英砂岩中的砾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硅质和磷质,大小为0.5~3零米不等。大型丘状交错层理发育,向上粉砂岩、泥岩夹层渐多,水平虫迹发育,顶部为灰绿色薄层泥岩。

(坟头与五通的不整合面)

实习地区内坟头组厚271米,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15 主要分布于岠嶂山东坡,大尖山——马鞍山——凤凰山和碾盘山——长腰山之间的坡地及碾盘山——龟山西坡。狮子口附近出露较为完整。

泥盆系· 五通组(D3w):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岩砾岩,砾石为石英岩和燧石,大小1~5零米,磨圆度高,分选好,硅质胶结。向上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状中粗粒、中细粒石英砂岩,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自下而上,碎屑力度逐渐变细,局部夹薄层粉砂岩或者泥岩,厚度约为130米。上部以灰黑色粘土岩发育为特征,并夹有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一层厚约30零米的褐铁矿层。其中粘土岩可开采,供作耐火材料和陶瓷材料,褐铁矿层可小规模开采利用,厚约47零米。(下图为褐铁矿)

(褐铁矿)

五通组下部岩性具有向上变细的韵律结构。底部为砾

16 岩,向上逐渐过渡为含砾砂岩与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泥岩。砂岩中发育交错层里,层面上见有遗迹化石。砂岩由滚圆状的石英颗粒组成,分选性和磨圆型均较好,硅质与铁质胶结。反映了海洋滨岸环境特征,形成于潮间带下部——潮下带上部环境。五通组上部富含原地埋藏的植物,含少量腕足类化石。具有波状交错层里、脉状层理,水流或浪成波痕,产有遗迹化石。并且沉积特征反应潮间带,滨海沼泽的沉积特征。泥盆纪在地质历史上被称为“鱼类的时代”,也是陆生生物大发展的时期,它标志着生物界已完成了从海生向陆生的转变,并开始了生物演化的新篇章。五通组砂岩成熟度较高、并且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本次实习地区主要分布在狮子口附近,或高山山脊。

石炭系·金陵组(C1g):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生物种类繁多,保存得较好,并且很容易发现。底部有0.6米厚的泥质粉砂岩,因含石炭纪生物化石,因此也归于金陵组。本组岩性为灰、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富含腕足类、珊瑚礁、孢粉4++类、海百合茎等化石。并且反映了水体清澈的开阔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环境。实习地区金陵组厚度不稳定,在凤凰山一带厚约10.7米,狮子口一带无出露,五通组与高丽山组直接接触。实习地区平均厚度约5米,与下伏泥盆系五通组假整合接触。

(金陵组笛管珊瑚化石)

高骊山组(C1g):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绿、灰紫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灰色泥灰岩、钙质泥岩、劣质煤和赤

铁矿,顶部为细粒石英砂岩。具有水平、透镜状、波状、脉状层理及板状交错层理,并且生物扰动强烈。高骊山组含化石:(贵州珊瑚,网格长身贝)及双壳类,苔藓类化石;下部见有植物化石(准心羊齿)。高骊山组下段为灰、灰黄色薄层泥岩,底部夹褐铁矿,含有植物碎片;中段为紫红色薄层盖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地层中富含腕足类、珊瑚、双壳类和旋齿鲨鱼牙齿等动物化石;上段沉积了灰黄、黄褐色含铁细粒石英砂岩。沉积特征反映出高骊山组的地形形成于滨海潮坪环境。实习地区厚度约为

18 11.57米,与下伏金陵组假整合接触,上与和州组土黄色含砾白云质泥灰岩分界。

(高骊山组杂色页岩)

和州组(C1h):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石灰岩,夹灰色钙质泥岩、薄层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顶部为浅灰色厚层粒状生物碎屑灰岩,因风化而呈现“炉渣”状。其成因主要有三种假说,有风化作用说、生物扰动说、地震作用。三种假说从沉积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异解释,说明了“炉渣”状灰岩的成因是多因素、多阶段、地质——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下段发育深灰色中薄至厚层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泥岩,上段岩性为灰色中厚粗晶灰岩、灰微带肉红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泥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岩及“炉渣状”灰岩。富含珊瑚,腕足类化石。泥岩中发育龟裂纹。沉积环境特征

19 反映了碳酸盐台地、滨海相沉积环境。晚期发生海退,曾遭受风化和剥蚀。

(和州组“炉渣状”灰岩)

黄龙组(C2h):黄龙组深灰、肉红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中富含珊瑚与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海百合等生物化石,反映了本组为正常浅海开阔碳酸盐台地和浅滩的沉积环境。

(黄龙组肉红色白云质灰岩)

船山组(C2c):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上部为灰色核形石石灰岩(“船山球”)局部夹深灰色泥晶石灰岩。具有波状层理,爬行痕迹,顶部生物扰动发育。灰岩内生物化石丰富,含珊瑚,腕足类等。

(船山组“船山球”)

二叠系·栖霞组(P1q):上段生物碎屑粉晶灰岩、微晶灰岩、微晶白云质灰岩,含有燧石结核;下段粉晶灰岩、微晶灰岩,具有臭味;底部黄、黑色粉砂岩,泥岩夹劣质煤。化石丰富,有蜓类、珊瑚、苔藓虫、腕足类、海绵等化石。

(船山与栖霞分界线——煤线)

孤峰组(P2g):下部和上部主要为黄、灰色薄层泥岩或页岩,中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局部夹铁锰质泥岩,底部含砾。下部泥岩中含锰及磷质结核,页岩中含化石,产有丰富的菊石、腕足、双壳和放射虫化石。

21

(孤峰组粉砂质页岩)

龙潭组(P3l):上段为灰、灰黑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含煤,顶部有“压煤灰岩”。含有植物和腕足类化石;下端为粉砂质泥岩、泥岩。

大隆组(P3d):发育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含炭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富含菊石,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黑色薄层硅质岩与页岩属滞留缺氧条件下较深水环境沉积。

三叠系·殷坑组(T1y):上部泥晶灰岩夹页岩;中部页岩夹瘤状泥质泥晶白云质灰岩;下部泥岩夹微晶白云质灰岩。发育韵律层理、水平层理,富含菊石,双壳类等动

22 物化石。

和龙山组(T1h):岩性主要为灰色薄——中厚层微晶灰岩、瘤状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钙质页岩互层,灰岩中水平层理发育,含米克菊石。有特殊的链条状中厚层夹黄绿色钙质页岩。

(“链条状”钙质页岩)

南陵湖组(T1n):上段蠕虫状灰岩夹微晶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中段为瘤状灰岩夹微晶灰岩及页岩;下段微晶灰岩夹页岩,底部为瘤状灰岩。含鱼龙,菊石等化石。

东马鞍山组(T2d):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或者紫色——中厚层泥晶粉晶白云岩夹薄层微晶石灰岩。见多层中厚—

23 —厚层膏溶白云质角砾石灰岩,风画面常为网状、蜂窝状和溶洞状构造。

侏罗系·磨山组(J1m):河流沼泽相岩屑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泥岩及煤线,底部为石英砾岩。含有植物、瓣鳃类、鱼类等化石。

第四系(Q):实习地区新生界主要为第四系,为中更新统(Q2)洞穴堆积及全新统的残破积物,为各色粘土、亚粘土碎屑混杂物不整合与下伏各系地层之上,见有哺乳动物化石。

二、岩石

实习地区内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均为侵入接触。除了狮子口岩体侵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岩体均侵入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且岩体规模不大,侵入体面积为100~400平方房米。有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属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且侵入岩岩性单一,为花岗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的单相岩体。具有同位素测年结果,并且认为侵入时代为晚白垩世。

狮子口岩体:位于狮子口西北约

1500米处,出露于凤凰山背斜核部。呈椭圆形分布,面积约400平方米。岩体侵入下志流通高家边组中段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岩銖状产

24 出。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岩石浅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大小约0.5~2毫米,含量约百分之30,部分被次生绿泥石交代。少量的黑云母,断面呈六边形,并见有绿泥石构成的柱状假晶。石英他形粒状,周围有明显的溶蚀现象。基质具有微晶结构,成分与斑晶相似,岩石蚀变不明显。

王乔洞岩体:位于王桥洞洞口约

30米处,俞府大村向斜北西翼。岩体呈近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岩体侵入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在岩晶的南接触带呈树枝状侵入围岩。岩体的岩性为细粒花岗岩。岩石呈浅灰——浅灰黄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构成,粒径约0.05~1毫米,含量约百分之20;少量的钾长石呈不规则状,黑云母有暗化现象。基质为微晶的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岩石中含有锆石、石榴石、磷灰石、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黄铁矿等矿物。

炭井村岩体:位于炭井村北小溪边,出露于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出露面积约100平方米,围岩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石石英砂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浅灰色,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含量约百分之20;少量的黑云母呈片状,并见有溶蚀现象。石英斑晶呈他形粒状,基质颗粒细小,与斑晶成分相同。

岠嶂山岩体:出露于岠嶂山西坡,俞府大村向斜南东

25 翼。岩体长椭圆性,出露面积100平方米,侵入栖霞组下段微晶灰岩中。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呈浅灰色,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有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英组成。斜长石板状,大部分已被绢云母,绿泥石交代,粒度为0.5~1毫米。黑云母呈现片状,有暗化现象。石英斑晶有溶蚀现象,基质具有微晶结构成分与斑晶相似,岩体内部可见灰岩捕虏体,大小为0.5~1米,并发生硅化。

三、构造

1·实习区褶皱

俞府大村向斜:轴迹位于俞府大村、炭井村力士林场一线,轴向30度,向斜向南开阔,力士林场向北紧闭,长度超过10千米。核部地层为龙潭组,翼部为孤峰组至志留系高家边组。两翼产状正常,北西翼倾向110~145度,倾角50~85度。南东翼倾向270~300度,倾角40~60度。枢纽向北东仰起,仰角3度左右,皱面倾向300度,倾角84度,属于直立褶皱。与向斜伴生的有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在断层附近地层产状变陡,局部有花岗斑岩侵入。

凤凰山背斜:轴迹位于凤凰山、7410厂、灯塔林场一线,轴向30度,延伸长约10千米,南端稍有弯曲。核部为高家边组中断,北西翼倾向295~315度,倾角50~60度,南东翼倾向110~145度,倾角50~85度,局部倒转。枢纽向南西傾状,凤凰山以北倾状角5度左右,向南约26度,轴面

26 倾向300~320度,倾角80度以上,是线性斜歪褶皱。

平顶山向斜:产状南北各异,平顶山以南,两翼均向西倾,其中北西翼较陡,倾角68度以上,南东翼倾角50~60度。北西翼倾向110~130度,倾角约75度,南东翼倾向280~305度,倾角46~65度。枢纽北东向仰起,仰角28~37度,自平顶山向北逐渐平缓。沿北东方向,核部地层依次为南陵湖组、栖霞组、黄龙组和五通组。

2·实习区断层 222高地逆断层:位于平顶山水库——199高地——222高地一带南东坡,走向20~30度,倾向北西,倾角约40~46度,上盘为和州组,黄龙组,下盘为栖霞组灰岩。断层破碎带约1~2米,原岩为和州组灰岩。断层下盘近段层面栖霞组下部灰岩中节理密集,有牵引现象。断层面上见有擦痕和镜面,断层出露长度超过一千米。

平顶山西逆断层:平顶山西侧109高地——158高地——161高地一线,走向50度,倾向北西,倾角40度。断层上盘为五通组地层,产状倒转,倾角80度,逆掩在石炭系下统和州组地层之上,缺失部分地层。

狮子崖逆断层:麒麟山与凤凰山鞍部沟谷内,走向65度,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断层上盘坟头组砂岩与五通组石英砂岩直接接触。下盘五通组砂岩,倾向122度,倾角48度。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

27 金银洞北逆断层:上盘为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倾向305度,倾角40度。下盘为栖霞组、船山组、黄龙组。地层顺序重复。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60~70度,断层走向长约500米。

王乔洞右行平移正断层:经王乔洞南侧冲沟,过俞府大村向斜北西翼切割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至甘露寺东侧。主要证据是沿断层面发育的花岗岩岩脉呈串珠状排列,以五通组底砾岩为标志,南盘西移,北盘东移。

四、矿产

巢湖位于扬子,华北两大不同构造单元交接部位,郯庐断裂带贯穿全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复杂,各时代的地层发育,形成了铁、铅、铜、锌、金、煤、磷、萤石、高岭土、碳酸盐岩、黏土砂岩等矿产。尤其石灰石最为丰富,是安徽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

石灰岩矿:区内石灰岩发育较好,分布广,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矿层多、厚度大,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据用途可分为:化工原料矿、冶金辅助原料矿、水泥原料矿和建筑石料矿。

耐火黏土、陶用黏土:主要在上泥盆统五通组与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五通组上段含多层粘土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小。高骊山组黏土矿位于下部

28 地层,矿层不稳定,由灰黑、灰红、浅黄、灰白色黏土组成。

煤:含煤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和株罗统磨山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为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铁矿:沉积型铁矿:晚泥盆世五通晚期与早石碳世髙骊山期两个成矿期。五通期铁矿赋存于五通组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高骊山组铁矿第一阶段赋存于底部,呈透镜状,团块状直接覆盖于金陵组灰岩之上,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第二阶段见于马脊山,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呈透镜状产出。

磷矿:主要赋存于下元古界肥东群及下二叠统孤峰组。实习区仅见孤峰组磷矿点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尖山、曹家山和岠嶂山,均为沉积型。孤峰组底部磷矿层由含磷泥岩和含磷结核泥岩组成。

砂岩矿:冶金辅助原料砂岩:含矿层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段,厚度较稳定,以凤凰山石英砂岩发育较好。水泥配料砂岩矿:主要为中志留统坟头组碎屑岩,现开采点有柴火山,汤家山两处。

白云岩:主要赋存于双山组下段、灯影组、冷泉王组、半汤组、山凹丁群组下段及土坝组,分布在汤山、青苔山、黄山、观泉一带。

29

五、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1)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消耗:巢湖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属于中国五大淡水湖。流域面积1348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784平方千米,地跨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等湖泊东西长54.5千米,南北宽21千米,湖岸线总长184.66千米,多年平均水位8.37米。沿湖共有河流35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杭阜河、派河、白石天河、南淝河、烔炀河、兆河等。

实习区地下水丰富,根据其岩性特征,除志留系高家边组、泥盆系五通组顶部黏土岩、石炭系高骊山组下段杂色页岩、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和三叠系殷坑组钙质泥岩为主要隔水层,其余地层均为含水层,其中碎屑岩类以孔隙水为主,碳酸盐岩区以裂隙岩溶水及裂隙水为主。各层含水量贫富不等,总厚度1000米。

(2)水体、大气及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程度: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受淮河、巢湖污染的影响,巢淮流域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沿淮河500米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明显,污染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影响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是“三氮”和重金属砷。此外,农村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业污水、生活污水等都会对地下水体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30 (3)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1)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并且做好对排出废物的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不过度利用化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3)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4)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走科技发展的领先道路。(5)提高观念,提高素质,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坚决抵制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道路。

六、地质发展史:

巢湖的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追溯大约7000万年前,巢湖一代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产生,就明显受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北西、东西向的断裂控制,形成了古河、肥北和古城等断裂凹槽。凹槽越陷越深,沉积物越堆越厚,反过来沉积物的厚度基本上就可以代表当时地壳断陷的深度。到了约2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时,这种构造控制更为突出。在上述凹槽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长条状的花岗凹槽或肥东凹槽,沉积了湖相红色砂砾岩和火山岩等。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影响。沿断裂构造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区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为剥蚀区,同时形成红色剥蚀面。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

31 温泉出露等种种现象均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仍在继续,只是表现得比较缓慢而已。

结语:

2014年,9月20日,我们圆满完成了本次巢湖凤凰山地区的野外地质实习,用时整整17天。整个实习过程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劳有所得。我们用了十几天认识了巢湖凤凰山地区的主要地层。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坟头组,泥盆系的五通组等等一直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侏罗系的磨山组。认识了它们的代表性岩石,找到了产出的化石,了解了各种地质构造。并且,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学会了地质投点等基本的地质技能,为我们以后的野外自主作业打好了基础。另外,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团队协作,充分认识了团队协作对于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性。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要有能吃苦,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野外,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和队友,所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必不可少。另外,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找层面的能力不强,因此导致测量产状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这是我需要改进的一面。对于本次教学实习我感到有一点不妥,就是野外踏勘时有时进度较快,导致对于那一块的地层有些许的模糊,如果地质实习能多几天就更好了,这也是我希望校方以后所做的。

最后,我想感谢为我们这次地质实习提供帮助的所有

32 人员和单位,特别是我们这次的带队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33

推荐第3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

黄青青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092班)

实习时间: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

实习地点:巢湖北部地区

指导老师:吕惠进老师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任务: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

(3)平顶山的“金钉子”;

(4)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

二、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

1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 3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

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

4资源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800里巢湖烟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

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

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

三、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

四、地质构造

一 褶皱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

二、断

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

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

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

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

1、独立石逆断层

凤凰山。五通组的底砾岩,仔细观察可看到断层角砾岩、两组节理,我们可知着块\"独立石\"是由于断层造成的。接着量断层要素:①断层面产状313゜∠45゜②下盘124゜∠46゜(D3W)③上盘118゜∠59゜(S2f)④两组节理产状分别为9゜∠40゜、24゜∠64゜,见剖面图4-4。

2、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逆断层

马家山向斜的西翼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一带。 D3w与C1h直接接触不仅缺失了C1j、C1g,而且还缺失了大概100多m的D3w 顶部页岩夹砂岩。判断:可能存在断层

验证:接着追踪断层存在的证据,在山的另一侧又看到地层缺失,而且见到了很薄的一层C1j、C1g透镜体从而证实了断层的存在。

测量断层要素:①上盘(D3w)94゜∠90゜靠上断层面83゜∠85゜②下盘(C1h)337゜∠74゜有牵引构造。

五、实习日记:

6月28日晚上,出发巢湖。

6月29日凌晨,我们到达巢湖。

下午,首先我们参观地质实习基地,在老师的解说下了解了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状况。巢湖北部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底层区、下扬子底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初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

6月30日早晨,麒麟山山麓。

此地属沉积岩,褶皱地貌明显,煤线以下是船山组和黄龙组,煤线以上是七霞组。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小型断层,学会判断断层的方法。期间老师重点介绍了狮子崖,逆冲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冲沟,主要由断层角砾岩叠置而成。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6月31日早晨,巢湖。

巢湖五大淡水湖之一,姥山岛位于巢湖湖心,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屿,也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植被丰茂。巢湖由波浪和沿岸流作用于岸边陆地而形成的海岸地貌较为典型。通过老师介绍了解姆山岛上火山碎屑岩分布广泛。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巢湖的美景,感受着这不同于大海,却又有另一番感觉的水景。

7月1日早晨,马鞍山和平顶山。

这天由于我身体不适没有和大家一起出发,一直在宿舍内休息,平顶山和马鞍山的情况都是通过其他同学拍摄的照片和口述中得到的。

吕老师首先教我们如何看地质图与我们所在地质图的方位,在马鞍山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褶皱现象,这里有倒置褶皱、倾斜褶皱等。虽然还不是很懂,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顶山我们看到了断层的岩石特征、地表喀斯特、金钉子,向斜和背斜等。

7月2日早晨,我们走路去紫薇洞和王乔洞。一路上大家都汗流浃背,但当看到目的地的时候,都很开心。这两个洞都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它们明显的不同于双龙洞,是由于气候的原因。王乔洞的佛像,紫薇洞的凉爽都给我们流向深刻的印象。在王乔洞中有明显的边槽,可看出历史地下河河流运动情况。

感悟:由于上一学期末的某些误会我们和另一个班级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但在这次时间不长的实践后两班关系一下子好了很多,这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更多的是对地理科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大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的实践知识。

这次实践跟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把各自的小脾气小性子都磨去了一些,也让我们和老师们拉近了距离。我期待着下次实践的到来!

推荐第4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完整版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宿州学院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级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尚 学 号: 2011103133 班 级: 11地质工程 实习课程: 构造地质学 实习时间: 2013.10.13 指导老师:

2013年10月26日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

二、实习要求 ...................................................................................................................1

三、工作方法 ...................................................................................................................2

四、成果 ...........................................................................................................................2 第二节 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2

1、位置 .............................................................................................................................2

2、地貌 .............................................................................................................................2

3、气候 .............................................................................................................................3

4、物产 .............................................................................................................................3

5、交通 .............................................................................................................................3 第二章 区域地质测量 .....................................................................................................................3 第一节 地层 .............................................................................................................................3

(一)志留系(s) .........................................................................................................4

(二)泥盆系(D) .........................................................................................................4

(三)石炭系(C) .........................................................................................................5

(四)二叠系(P) .........................................................................................................6

(五)三叠系(T) .........................................................................................................7

(六)侏罗系(J) .........................................................................................................9

(七)第四系(Q) .............................................................................................................9 第二节 地质构造 .....................................................................................................................9

一、概述 .........................................................................................................................9

二、褶皱的描述 .............................................................................................................9

三、断层的描述 ...........................................................................................................13

四、构造应力分析 .........................................................................................................15 第三节 岩浆岩 .......................................................................................................................15

一、矿产资源: ...........................................................................................................16

二、旅游地理资源 .........................................................................................................17 第三章 地质发展史 .......................................................................................................................18

一、震旦纪阶段 .....................................................................................................................18

二、早古生代阶段 .................................................................................................................18

三、晚古生代至三叠纪阶段 .................................................................................................18

四、侏罗~白垩纪阶段 .........................................................................................................19

五、新生代阶段 .....................................................................................................................19 第四章

具体实习路线 .................................................................................................................20

一、集体实习阶段: .............................................................................................................20 二.室内绘图阶段: .............................................................................................................33 第五章 编后语 ...............................................................................................................................35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信手剖面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3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2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6)、1:10000图切剖面图1张。

第二节 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二章 区域地质测量

第一节 地层

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古生界

(一)志留系(s)

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高家边组(S1g):

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2.坟头组(S2f):

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

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五通组(D3w)

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

分组描述如下:

1.金陵组(C1j):

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

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

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

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和州组(C1h):

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

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黄龙组(C2h):

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

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5.船山组(C3c):

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

1.栖霞组(P1q):

本组厚约171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

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

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

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

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

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孤峰组(P1g):

本组厚约30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

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

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3.龙潭组(P2l):

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

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

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隆组(P2d):

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

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

1.殷坑组(T1y):

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

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2.和龙山组(T1h):

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

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

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T1n):

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

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

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

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

4.东马鞍山组(T2d):

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

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

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

(六)侏罗系(J)

在巢湖北部地区侏罗系出露较少,仅零星见于俞府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带。前者仅发育底部灰白色砾岩层及部分灰黄、黄褐色中至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薄层,曾采到过植物化石,不整合覆于二叠系栖霞灰岩之上。而后者底部砾岩夹中粗粒灰黄、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不整合于五通组之上;其上部逐渐出现黄绿、紫红色等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薄层细砂岩互层。近下部泥质细砂岩中曾采到大量植物化石。

(七)第四系(Q) 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积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概述

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褶皱的描述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o—30o,枢纽SSW倾伏,倾伏角15o—26o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O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

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

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两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280゜∠54゜,西翼135゜∠78゜,转折端产状为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耙子山倒转背斜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

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3.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

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三、断层的描述

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

1.狮子口平移断层

断层走向约130o,北东盘为坟头组上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南西盘为五通组下部砾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东盘坟头组与五通组界线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20m,表明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2.狮子崖断层

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狮子口逆断层 断层角砾岩

断面产状:335o∠53o,断面形态呈弧形。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此断层为逆冲断层。

3.马家山平移断层

位于马家山和耙子山中间采石坑处。

断层走向约120o,北西盘为和龙山上段,肉红色灰岩夹钙质泥岩;南东盘为和龙山组下部灰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西盘和龙山组中间红色灰岩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5m,表明该断层为左行平移断层。

4.耙子山东部逆掩断层

耙子山地层上部为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殷坑组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产状为:233o∠45o;山体下部为殷坑组黄绿色、深灰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地层产状:305o∠73o。上下部产状差异明显,推测有断层存在,可能为一逆掩断层. 5.平顶山水平断层

平顶山左行平移断层:位于平顶山西南边,隶属于平顶山向斜核部。断层呈NW-SE方向延伸分布,多被第四系覆盖,产状不清。判断依据是地层走向,因为简易公路两侧岩层根据走向延伸不连续,具有NW向左行平移断层错动特征,因此推测存在一个NW-SE方向左行平移断层。该断层从平顶山西南坡向北西延伸,影响范围涉及平顶山向斜西翼的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上泥盆统乃至中-下志留统。

6.凤凰山断层:凤凰山南东翼逆断层,该处断层规模较小,较为完整,非常适合了解断层构造的成理及特征。断层带宽约2m,岩石破碎,成分杂乱,含砾岩颗粒磨圆度差。产状120∠37.5°下盘岩石属五通组。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7.节 理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四、构造应力分析

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 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右旋平移。

第三节 岩浆岩

巢北地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发现4个小岩体,分布7410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NW向正断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组成。围岩接触带可见较薄的烘烤退化现象或角岩化带。此外本区见有两条岩脉:云斜煌斑岩及闪长玢岩脉,沿断裂70—250度方向延伸。

狮子口岩体为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出露在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凤凰山背斜的核部,地表呈椭圆形,沿南东—北西方向展布,面积约400平方米,侵入于高家边组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

第四节 有益矿产

一、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

1.石灰石与白云石矿

区内石灰石矿发育好、分布广、矿层多、厚度大,主要岩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用于水泥制品、化工原料、建筑石料、冶金辅助原料等。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矿层属于石炭系和州组微晶灰岩,厚7.6米;黄龙组微晶灰岩,厚22.4;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69米;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厚54.3米。(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Ca含量54%左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Ca含量达31.51—54.1%,矿层分布稳定,总厚约60米。

2.耐火粘土和陶用粘土

本区粘土层较多,分布广可,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五通组粘土岩矿层稳定、质量较好,产出九层,厚度变化不大。褐黑色粘土岩厚6.72米,另一层为褐黑色、灰白色粘土岩厚3.56米。一般厚1—3米,矿石主要由高岭土、伊利石,其次少量石英及微量褐铁矿等。耐火度1650—1710摄食度,可素指数13—17,按成分和工艺性能可作为三级耐火粘土和陶瓷原料。

3.铁矿

以沉积铁矿为主,跌加有热液型。赋存层位有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其中炬嶂山铁矿具一定规模,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产于俞府大村向斜东南翼五通组。矿层厚0.8—1.2米,沿地层走向延伸1500米。顶板为粘土岩,中—低矿石品位。较富的铁矿石中可见受构造控制的赤铁矿脉。

4.磷矿

区内磷矿有三处:大尖山、曹家山和炬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底部,赋存于砂泥质硅质岩建造中。矿体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矿石类型有含磷泥岩型和结核状磷块岩。因规模小,一般为民采,无工业价值。

5.煤矿

区内及外围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系栖霞组、上二叠系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产于龙潭组下段。煤层呈扁豆状,平均厚0.5米,局部达7.5,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二、旅游地理资源

实习区所在巢湖市坐落巢湖东北,市区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可谓“孤城三面水,落日万重山”。山山水水、胜地美景,旅游景点多。

1.巢湖秋月为巢湖市十景之一,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湖三百里,四望豁江天”有湖天第一胜地之美称。

2.王乔仙洞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狮想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

3.汤麓温泉一湖之外,又有一泉,“汤麓温泉”名列十景之一。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池,故名半汤;或其山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名半汤。有大小泉眼四十余处,温泉产于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的半汤复背斜中,受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水温56—59摄食度,昼夜出水三千多吨,属硫酸钙镁型水质,展布面积约12500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所疗养院。

4.紫薇仙洞位于巢湖市北郊具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溶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伟,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发育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因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陡立,而沿岩层层面发育紫薇洞。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第三章 地质发展史

可将实习区地质发展史分为如下下五个阶段:

一、震旦纪阶段

继晋宁运动之后,扬子地块从震旦纪开始发育稳定的盖层沉积。在上扬子区,震旦纪沉积记录可以长江三峡地区震旦系为代表。包括莲沱组陆源碎屑岩、南沱组冰碛岩、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台地一陆棚相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实习区所在的下扬子区,震旦纪只有晚期灯影组的局限台地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硅质岩沉积。震旦纪末,扬子区总体又抬升,形成了与寒武系之间的区域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早古生代阶段

继震旦纪末的短暂抬升之后,扬子地块发生强烈的沉降作用,引起广泛的海浸。在早古生代早中期发育了寒武一奥陶系的海侵沉积序列,但在早寒武世晚期和奥陶纪晚期分别有过短暂的抬升,形成了相应层位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余各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在早古生代晚期发育了志留系的海退沉积序列,这主要是受加里东运动,即我国的广西运动的影响。作为广西运动的前奏,扬子地块从志留纪初即开始抬升并发生海退,扬子地块内部志留纪的水体逐渐变浅,沉积范围变小,使志留系主要由广海陆棚相细碎屑岩组成。由此表明,广西运动从其酝酿阶段就开始对扬子地块区的沉积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到志留纪末,广西运动使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形成, 也造成了晚志留世地层的普遍缺失。

实习区早古生代阶段的地质演化与整个扬子地块的演化基本一致。因受后期构造的改造,大部分地层未见出露,仅见到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晚古生代至三叠纪阶段

扬子地块从晚泥盆世又一次开始大规模的海侵。这次的大海侵旋回包括了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多个次级海进~海退过程,海水进退的频繁交替,形成了多个层位存在的短暂沉积间断。

位于下扬子区的巢湖实习区,在经历了晚志留世一中泥盆世的隆起剥蚀之后,在晚泥盆世发育了一套以石英砂岩为主的河流一滨海相碎屑岩沉积,被称为五通组(D3w),属于海侵初期在本区的反映。从石炭纪开始,本区发育了石炭系~二叠系以开阔台地碳酸盐岩和陆棚相碳酸盐岩一硅质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反映其海侵作用的规模逐渐扩大,晚二叠世晚期发育了较深水环境下的低速沉积。三叠纪一开始,基本继承了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整个下中三叠统是一套海退序列的泥钙质型陆棚浅海较深水相~滨海潮坪相含泥质碳酸盐岩沉积。

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了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这次造山运动被称之为印支运动的南象幕,对实习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表现在本区中三叠统马鞍山组明显海退序列的蒸发台地相蒸发岩沉积建造。中三叠世之后,本区全面抬升为陆地。受印支运动(南象幕)强烈的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还使本区前侏罗纪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一系列紧闭的线性褶皱,奠定了巢湖地区现今地质构造的基本轮廓。

四、侏罗~白垩纪阶段

印支运动之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在侏罗~白垩纪期间地质演化主要受控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活动,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变成一个新的大陆边缘活动带。造成该区沉积环境的不均匀性加强,河流湖泊相地层的层序残缺不全,地层分布范围局限,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频繁出现,岩浆活动强烈。侏罗纪,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中国东部成为弧后伸展背景,在下扬子坳陷区发育了零星的侏罗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基地北部地区发育有下部磨山组河流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和上部罗岭组的河流相细碎屑岩沉积。在卧牛山一带可见到上侏罗统毛坦厂组分布,主要由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另外,在实习区出露的狮子口花岗斑岩和王乔洞花岗斑岩也是晚侏罗世的产物,反映该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五、新生代阶段

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的地壳活动基本继承了中生代的特点,主要受控于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作用,以差异升降和断裂活动为主要特点。白垩纪以后,下扬子区地壳缓慢上升,仅局部可见零星分布的第三系双塔寺组沉积和较广的第四系沉积。

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积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

第四章

具体实习路线

一、集体实习阶段:

2013—10—15 星期二 天气:阴

路线一:铸造厂—7410工厂—狮子口—水库—甘露寺—7410工厂—铸造厂

1、路线位置

路线起于碾盘山东侧、狮子口-柘皋公路的分水岭处,当地称之为小乌岭,沿公路向东南方向观察至狮子口沟口处,路线全长约3500m。

2、观察内容

a.主要观察志留系高家边组(S1g)和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岩性特征,重点是对细粒碎屑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粒砂岩等)的识别,探讨各种交错层理及球形风化等沉积构造对沉积环境的反映。

b.观察坟头组和高家边组的接触关系及划分标志。

3、观察点及内容

No.1:碾盘山东侧(位于消纳厂南150m公路点)

高家边组:上部:未见 中部:黄绿色页岩下部:灰黑色页岩

产状:130°∠14°

可观测到高角度正断层,图(1).岩层层理明显,形成于稳定的静水还原条件。

断层形成原因:本地层位于扬子板块北东角与华北板块旋转挤压形成。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图(1)S1g断层

No.2:水库向上500m(主要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岩层分界线地质特征)坟头组与高家边组边界.图(2)

地层:坟头组可见泥质粉砂岩高家边组可见黄绿色页岩 产状:210°∠76°

特殊现象:球形风化,其形成原因是风化时的温度差异导致。图(3)

交错层理,又称楔形层理。产状:206°∠57°.图(4)

图(2)S1g和S2f分界 图(3)S1g球形风化

图(4)楔形层理 图(5)坟头组“S”型构造

楔形构造成因:1.异向流动的水力条件;2.单向水流。

21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No.3:五通组底部

岩性:底砾岩,硅质胶结含少量黑色燧石,红、白色石英砂岩,少量岩屑。图(7)

上段可见石英砂岩。 产状:145°∠45°

图(6)底砾岩

No.4 7410工厂大门南50米处可见大型的右行平移断层。图(7)

图(7)

2013—10—16 星期三 天气:晴

路线二:巢铸厂——105省道南距加油站500m——马家山——靶子山——巢铸厂

一.路线位置:沿105省道南加油站向前500m处,区内马家山,路线全长约1500m。 二.观测内容:

大隆组P2d:硅质页岩、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殷坑组T1y:黄绿色、灰绿色页岩、泥岩夹泥灰岩。

22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和龙山组T1h: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质灰岩、肉红色灰岩、瘤状灰岩。

南陵湖组T1n:上段薄层灰岩夹炭质页岩,下段厚层灰岩、中薄层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

东马鞍山组T2d:灰质白云岩、膏溶角砾岩。

三.构造:地层倒转、大波痕、“X”型节理、大型“S”型褶皱

四.矿产:马家山石灰石矿床是优质的水泥原材料,可开采的矿物有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 No.1 马家山采石场 现象:地层倒转 .图(8)

W地层倒转T2dT1nT1hP2dT1y

图(8)

图(9) No.2 “S”型褶皱

形成原因: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应力使岩层弯曲,从而形成“S”型褶皱。 No.3 殷坑组和大隆组分界处

观测内容:上部为黄绿色页岩的殷坑组;下部为大隆组的炭质页岩含少量泥灰岩;分界线处有明显的坚硬灰岩 图(9)

No.4 造砖厂附近

观测内容:在该地区可观测到一套三叠时期的岩性组合。由T1n、T1h、T1y组成依次向下从新到老。图(10)

23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图(10)

No.5 靶子山和马家山交界处

观测内容:可观测一套地层剖面依次为T1y、T1h、T2n的岩层

马家山T1y~T1n剖面图

305°71°305°77°T1yT1hT1n305°78° 页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瘤状灰岩

图(11)

No.6 靶子山波痕构造

观测内容:此地波痕为海进序列,岩性为典型的似瘤状灰岩。 产状:2200∠400

图(12)

No.7 马家山东南坡

观测内容:大型“X”型剪节理,产状近直立,由此可推测其为第一期挤压使

24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岩层直立,第二期挤压使岩层发生破裂形成“X”型剪节理。

图(13)

No.8 东马鞍山组

观测内容:东马鞍山组的主要成分,白云岩、膏溶角砾岩。

形成原因:海侵作用导致海水中的Mg进入CaCO3中,海退后矿物结晶形成石膏。

图(15)

2013—10—17

星期四

天气:阴

路线一:铸造厂—凤凰山—鹅头崖—凤凰山麒麟山交界—铸造厂

1、路线位置

路线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的冲沟内,起于鹅头崖断层,终点至巢铸水泥厂北围墙。路线全长约1500m。

2、实习内容

a.主要观察鹅头崖断层特征,断层识别标志,判断依据;

b.观察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石炭系金陵组(C1j)、高骊山组(C1g)、和州组(C1h)、黄龙组(C2h)、船山组(C3c)及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岩性特征、生物群和接触关系;

c.讨论和州组炉渣状灰岩的形成环境;

25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3、观察点及内容 No.1:鹅头崖 主要观察:

产状:上盘145゜∠45゜ 下盘345゜∠61゜

点上出露五通组灰白色-红褐色石英砂岩、砾岩,上盘为底砾岩,砾岩定向排列,分选差,磨圆度较好,有沉积韵律层、斜层理,下盘为砂岩,含有铁质结核,沉积环境为海相沉积环境。该点五通组地层被一北东走向的高角度逆冲

断层破毁,断面产状约345°∠61°,断层角砾岩清楚,断层下盘石英砂岩中破劈理和平行断面的构造擦痕发育,根据断裂面下盘节理产状(120°∠40°- 135°∠51°),指示断层面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位移方向, 可确定该断裂为逆冲断层性质。

No.2:位于No.1点南东的凤凰山脚下

主要观察:

产状: 金陵组:120°∠53°

点北西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褐红色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黑色-棕灰色耐火粘土,褐铁矿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

英细砂岩呈韵律性互层;点南东出露下石炭统金陵组细砂岩,青灰色-黑色生物碎屑灰岩,含腕足、珊瑚等类生物化石,由五通组到金陵组的砂岩的粒度越来越细。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金陵组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一致,但岩相不连续,推测其有地层缺失,确定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两组之间的岩性在岩性、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存在差异。

No.3:位于No.2点南东凤凰山山脚

主要观察:

产状: 高骊山组:125°∠ 50°

26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点北西出露下石炭统金陵组青灰色-黑色生物碎屑灰岩,底部发育很薄的褐黄色的铁质粉砂岩,含腕足类、珊瑚类等化石;点南东出露高骊山组紫色、绿色、黄等色页岩,以紫色页岩为主,褐铁矿化细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细砂岩,具有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特征。由下石炭统金陵组和高骊山组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基本一致,岩相变化明显,金陵组为灰岩地层,高骊山组为以页岩为主的地层,推测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No.4:位于No.3点南东方向,凤凰山山脚 主要观察:

产状: 和州组:130°∠56°

点北西出露下石炭统高骊山组褐铁矿化细粒石英砂岩。点南东出露和州组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与泥页岩互层,上部见肉红色中厚层微晶生物碎屑灰岩与钙质泥岩,顶部为灰白色炉渣状灰岩(白云质微晶灰岩与灰黄色钙质泥岩受风化结果)。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与和州组岩层大体产状一致,岩性过渡,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高骊山组顶部为砂岩,和州组底部为灰岩。

和州组沉积旋回韵律

27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No.5:位于No.4点南东方向,凤凰山山脚

主要观察:

产状: 黄龙组:120°∠53°

点北西出露下石炭统和州组灰白色炉渣状灰岩,为中、下石炭统划分的标志层岩性,厚-中薄层灰岩呈沉积韵律性互层,沉积环境为开阔地台相沉积,层面上存在“X”共轭剪节理。点南东出露上石炭统黄龙组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珊瑚、蜓类等生物化石;和州组与黄龙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两者之间有过明显的抬升,推测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两组之间以和州组最顶部的炉渣状灰岩作为分层标志。 No.6:位于No.5点南东方向,凤凰山山脚 产状: 船山组:130°∠55°

主要观察:点北西出露上石炭统黄龙组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

灰岩,点南东出露上石炭统船山组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珊瑚、蜓类等生物化石,含煤线。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上石炭统船山组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基本一致,其间有地层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No.7:位于No.6点南东方向,凤凰山山脚

28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主要观察:

产状: 栖霞组:125°∠45°

点北西出露上石炭统船山组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珊瑚和蜓类生物化石,含煤线;点南东出露下二叠统栖霞组劣质煤,深灰-灰黑色厚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上石炭统船山组与下二叠统栖霞组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基本一致,岩相变化大,有明显地层缺失,以栖霞组底部灰黑色碳质页岩作为与下伏地层船山组的分层标志(栖霞组的灰岩有臭味,也可以作为两者的分层标志),定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013—10—18 星期五 天气:多云

路线三:铸造厂—沿105省道—姚家山—平顶山—铸造厂

1、路线位置

路线位于凤凰山西南坡采石厂至平顶山西南侧,路线全长约1500m。

2、实习内容

a.主要观察从和州组到栖霞组的倒转地层,上老下新;

b.主要观察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层分布和产状特征;

c.下二叠统栖霞组、孤峰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下三叠统殷坑组、和龙山组和南陵湖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种类及其接触关系;认识下三叠统“金钉子”的意义。

d.讨论燧石结核的形成原因

3、观察点和观察内容

No.1:位于凤凰山西南坡采石厂

29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主要观察: 产状:310°∠60°

点上出露的是从和州组到栖霞组的倒转地层 和州组:主要为青灰色炉渣状灰岩;

黄龙组:灰色、肉红色白云质灰岩,含有生物碎屑灰岩; 船山组: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

栖霞组,岩性由老到新依次为劣质煤线,经风化后成黄色泥岩;灰黑色中-薄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含大量黑色燧石团块的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共轭节理

发育(节理产状115°∠45°和295°∠55°);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如海百合茎、珊瑚、蜓等,各组之间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基本一致,产状约280°∠60°,岩相变化大,地层有缺失,确定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No.2:位于No.1点北西方向的简易公路东南边 主要观察:

产状: 栖霞组:290°∠51°

点南东出露下二叠统栖霞组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点北西出露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岩夹黄色薄层泥页岩。下二叠统栖霞组与孤峰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接触界面有起伏不平,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栖霞组含硅质层,灰岩/硅质岩互层,成层燧石结核。

No.3:位于No.2点北西方向,平顶山西南坡脚,简易公路西北边。 主要观察:

产状: 孤峰组:307°∠25°

点南东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黑色硅质岩夹黄色薄层泥页岩,点上多为第四系植被和公路覆盖以及被风化;点北西出露上二叠统龙潭组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下二叠统孤峰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岩层接触界线清晰,产状基本一致,其间岩相变化大,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30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以孤峰组顶部的硅质岩作为孤峰组与龙潭组的分层标志。

此地软弱岩层中大量的磷质结核,长期大量生物堆积结晶和物源补给,上部生物遗体堆积,界限为顶部石灰岩。

No.4:位于No.3点北西方向 主要观察:

产状:龙潭组:305°∠29°。

点南东出露上二叠统龙潭组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点北西出露上二叠统大隆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含炭硅质岩夹紫色页岩、

炭质页岩,含丰富的菊石类化石,二叠统龙潭组与大隆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接触界线有岩性过渡特征,推测其为整合接触;龙潭组顶部灰色压煤灰岩与大隆组底部的黑色硅质岩直接接触,作为两者的分层标志

No.5:位于No.4点北西方向

主要观察:产状:大隆组:315゜∠45゜

点南东出露上二叠统大隆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紫色页岩和炭质页岩,点北西出露下三叠统殷坑组土黄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含钙质结核或似瘤状灰岩;大隆组与殷坑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接触界线过渡,两者为整合接触。殷坑组内部有一逆断层,根据断层两盘运移方向确定为逆断层。 No.6:位于No.5点北西方向,平顶山南坡。 主要观察:

31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产状: 殷坑组:310°∠35°

点南东出露下三叠统殷坑组土黄色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与含钙质结

核或似瘤状灰岩;点北西出露下三叠统和龙山组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下三叠统殷坑组与和龙山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接触界线过渡,为整合接触。

No.7:位于No.6点北西方向,平顶山南坡 主要观察:

产状:和龙山组:313°∠65°

点南东出露和龙山组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点

北西出露南陵湖组,由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组成,以厚层灰岩为主。和龙山组与南陵湖组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渐变过渡,为整合接触关系。 以第一个出现的中厚层灰岩作为两者分层标志。

2013-10-19 星期六 天气:晴

路线E:基地—紫薇洞—王乔洞—基地

紫薇洞位于巢城北郊,又称双井洞,因洞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总长3000米,主洞长达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10大洞天,36主景,72辅景,先陆路游览,后水路荡舟。

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绝\"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

32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紫薇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边还有个王乔洞时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有头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头。

二.室内绘图阶段:

马家山信手剖面图

马家山电子版剖面图

33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凤凰山信手剖面图

凤凰山电子版剖面图

34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市西北部区域地质图

第五章 编后语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次实习利弊皆有,但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其中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3点: 1.师生之比的数值太小;

2.实习占用了大量的上课时间;

3.我们野外时间太紧凑,基本出于不够用状态,好多方面测的太过于匆忙,而且比较累

利远大于弊:实习期间天空一直晴朗,温度适宜。各方面都非常顺利,良好的条件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一下几点内容; 1.掌握了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了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了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了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35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5.掌握了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了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但是在实习中遇到了一些特殊现象: 1.探讨燧石结核的形成原因

燧石结核是二叠纪栖霞组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其成因具重要的古地理、古海洋意义.通过对巢湖地区栖霞组燧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分析,确定了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矿物组成和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燧石结核主要由微石英、粗晶石英组成,并含少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生物碎屑.其中,微石英、白云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方解石晶粒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粗晶石英的形成则具有多期性.结合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和海泡石成因研究结果,认为组成栖霞组燧石结核的硅质来源与当时全球硅质生物的繁盛有关.燧石结核内玉髓和白云石形成环境条件及形成时间的确定,为建立更加合理的燧石结核成因模式和白云岩化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对深入探讨本区二叠纪层状硅质岩的成因具启发意义.2.“X”剪节理受怎样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和破劈理是有差异的,它们的区别只是发育密集程度和平行排列程度不同,当其间隔在毫米和厘米范围内时为破劈理,而当其间隔超过数厘米时就是剪节理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燕山期)运动,使得大块石灰岩形成破裂面,或许并非是单纯的剪应力,可能是因为板块运动导致石灰岩受力点向上隆起,内部发生破碎,从而表现出“X”型破碎。

3.和州组炉渣状灰岩的形成原因:巢湖石炭纪和州组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环境多样。沉积物堆积初期,生物活动破坏了松散的沉积层,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形成了潜穴构造;沉积物固结过程中,潜穴孔内被泥灰质及生物碎屑充填。随着海平面下降,地层暴露在海平面以上,在风化作用下,灰岩中的泥质被风化剥蚀,和州组灰岩便形成\"炉渣状\"。

4.姚家山地层出现倒转和金陵组未出露的原因:由于受到“两向一背”的影响,姚家山南端受严重的挤压应力发生局部地层倒转,在倒转过程中,也伴随着断层,使得五通组和高骊山组向中间挤压导致金陵灰岩消失,未见出露,消失端可能在山的内部。

5.膏溶角砾岩的成因:属岩溶角砾岩的一种。夹有蒸发岩的碳酸盐岩,经岩溶作用产生的混合角砾岩。由于石膏遇水极易溶蚀成洞穴,引起顶板岩石的压裂塌落,其塌落的岩石角砾与残留的石膏混合胶结成角砾岩。另外,夹层如果是硬石膏,其在转化成石膏时,体积膨胀,也可使顶板岩石压裂崩塌形成膏溶角砾岩。在其形成过程中,除上述静压力外,地质构造应力也是重要的。这种角砾岩具顶板界面模糊和成层状分布的特征。其角砾砾径相差悬殊,以川东三叠系嘉陵江灰岩中所夹的膏溶角砾岩最为典型。

此次实习中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比如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过的知识没有及时复习致使运用不到实际中去,其中尤其体现在对岩性的辨别描述不够清晰和组间划分不够果断。动手能力不足,尤其在画信手剖面的时候尤为突出,以及在平顶山向斜部分,两翼岩层的产状的测量比较困难;对应该掌握的计算机软件也不了解。暴露的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动力,指明了我们短期的

36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目标。实习是结束了,但是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获得的经验以及磨练的毅力都将一直跟随着我们,影响着我们;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证明了困难面前,我可以!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是五个人为一个小组,实习期间,我们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为实习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整个实习过程中大家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尽其能,通力配合,全心全意的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不仅锻炼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还增进同老师的关系。

37

推荐第5篇: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第二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测区地质

第一节地层

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古生界

(一)志留系(s)

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高家边组

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2.坟头组:

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

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五通组(d3w)

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

分组描述如下:

1.金陵组

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

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

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

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和州组

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

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黄龙组

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

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5.船山组

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

1.栖霞组

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

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

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

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

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

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孤峰组

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

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

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

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3.龙潭组

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

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

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隆组

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一、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

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

1.殷坑组

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

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1.和龙山组

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

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

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

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

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

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

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

4.东马鞍山组

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

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

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

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

(六)侏罗系(j)

磨山组

本区磨山组露头零星,出露不全,仅见其下部地层,厚度大于7米。

本组下部岩性以灰黄色中薄至厚层泥质岩屑石英砂岩、粉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以厚层石英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七)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多发育南侧,山区一般发育坡积物,由砾石、沙及黏土组成,可达3-4米厚;近巢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有沙砾及亚黏土,亚沙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地区出现不少洞穴堆积,采获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巢县狗、宁镇熊、宽周口犀、半汤李氏野猪、杨氏大角鹿、山羊、青羊、野牛等化石。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概述

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褶皱的描述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º—30ººº,枢纽w倾伏,倾伏角15º—26º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图2—18)。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280゜∠54゜,西翼135゜∠78゜,转折端产状为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ne—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特别在其核部使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强烈揉皱,枢纽w向,波状起伏,轴面nw——nww向倾斜,倾角变化大。向斜nne端在试刀山北部转折扬起。w端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裂切割而倾伏终止。根据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态表现特征,其表现出斜歪—陡斜歪倾伏、直立不对称倾伏褶皱段,东翼缓,西翼陡,总体为一轴面弯曲,枢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次级复式向斜。

观察点向斜核部为孤峰组,两翼地层由新到老从栖霞组到五通组,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52º

4.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

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二、断层的描述

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

1.狮子口平移断层

断层走向约130º,北东盘为坟头组上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南西盘为五通组下部砾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东盘坟头组与五通组界线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20m,表明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2.狮子崖断层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断面产状:335º

3.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

位于金银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d3w、c

1、c2及p1q,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1200米。

断层证据:

(1)石炭系高骊山组(c1g)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c2h)直接接触,水平错开约60米。

(2)断层破碎带宽5—8米,出现断层角砾岩,局部可见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

(3)断层面产状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变化,西段:22゜∠50゜;中段350゜∠45゜;东段:20゜∠60゜。有时可见侧伏角为50゜e的擦痕。

(4)、断层带旁侧节理、劈理发育明显,主要有两组:①14゜∠41゜;②8゜∠70゜。断层带中有宽10厘米的方解石脉,产状164゜∠48゜,与断层线成锐角相交。

(5)、沿断层线向东追索,可见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显错开,而形成错脊。

(6)、沿断层线向西追索,构造破碎带越来越宽,至油库破碎带宽达45m,角砾岩发育;0.8—1.2米宽的方解石脉计有6条,均显张性(对生)特征,与主干断层形成“入”字形构造。

(7)、极射赤平投影求得三个主应力方位分别为:σ1=356゜∠54゜;σ2=96゜∠6゜;σ3=190゜∠35゜。

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

4.177高地皖维采石场断层

该断层与俞府大村向斜轴迹斜交255º,北西盘由五通、金陵、高骊山、和州组等组成并向北东移动;南东盘可见五通组,南东盘五通组与北西盘和州组对顶,错移80—100m,说明南东盘向南西运动。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5.耙子山东部逆掩断层

耙子山地层上部为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殷坑组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产状为:233º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四、构造应力分析

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

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右旋平移。

第三节 岩浆岩

巢北地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发现4个小岩体,分布7410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nw向正断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组成。围岩接触带可见较薄的烘烤退化现象或角岩化带。此外本区见有两条岩脉:云斜煌斑岩及闪长玢岩脉,沿断裂70—250度方向延伸。

狮子口岩体为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出露在凤凰山背斜的核部,地表呈椭圆形,沿南东—北西方向展布,面积约400平方米,侵入于高家边组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

王乔洞岩体为花岗斑岩,位于王乔洞南的南侧,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平面上近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侵入于栖霞组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

炬嶂山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炬嶂山中段西坡,俞府大村向斜南西翼,平面上呈椭圆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侵入栖霞组微晶灰岩中。

炭井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炭井村小溪帝,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岩体四周均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面积约100余平方米,推测围岩为龙潭组长石石英砂岩。

上述岩体均呈岩株状,据其成分、结构、产出状态推测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同位素测年获106ma,结合地质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注: 实习过程中于177高地盘山公路见岩浆岩体,岩石描述如下:

颜色浅灰黄色

矿物成分:斑晶占40%,其中绝大部分为灰白色板条状、短柱状,有解理,少量黑云母,黑色或深褐色,片状,部分具有假六方晶形,偶见角闪石,黑色,柱状或针状;基质约60%,灰白色略带黄绿色调。

斑状结构,粒度在0.5-1.5mm,隐晶质结构

岩石风化严重,手捏即碎,因出露点不规则,则推测产状为岩脉。

命名:黑云母闪长玢岩

第四节 有益矿产

一、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

1.石灰石与白云石矿

区内石灰石矿发育好、分布广、矿层多、厚度大,主要岩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用于水泥制品、化工原料、建筑石料、冶金辅助原料等。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矿层属于石炭系和州组微晶灰岩,厚7.6米;黄龙组微晶灰岩,厚22.4;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69米;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厚54.3米。(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cao含量54%左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cao含量达31.51—54.1%,矿层分布稳定,总厚约60米。

2.耐火粘土和陶用粘土

本区粘土层较多,分布广可,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五通组粘土岩矿层稳定、质量较好,产出九层,厚度变化不大。褐黑色粘土岩厚6.72米,另一层为褐黑色、灰白色粘土岩厚3.56米。一般厚1—3米,矿石主要由高岭土、伊利石,其次少量石英及微量褐铁矿等。耐火度1650—1710摄食度,可素指数13—17,按成分和工艺性能可作为三级耐火粘土和陶瓷原料。

3.铁矿

以沉积铁矿为主,跌加有热液型。赋存层位有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其中炬嶂山铁矿具一定规模,产于俞府大村向斜东南翼五通组。矿层厚0.8—1.2米,沿地层走向延伸1500米。顶板为粘土岩,中—低矿石品位。较富的铁矿石中可见受构造控制的赤铁矿脉。

4.磷矿

区内磷矿有三处:大尖山、曹家山和炬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底部,赋存于砂泥质硅质岩建造中。矿体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矿石类型有含磷泥岩型和结核状磷块岩。因规模小,一般为民采,无工业价值。

5.煤矿

区内及外围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系栖霞组、上二叠系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产于龙潭组下段。煤层呈扁豆状,平均厚0.5米,局部达7.5,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二、旅游地理资源

实习区所在巢湖市坐落巢湖东北,市区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可谓“孤城三面水,落日万重山”。山山水水、胜地美景,旅游景点多。

巢湖秋月为巢湖市十景之一,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湖三百里,四望豁江天”有湖天第一胜地之美称。

王乔仙洞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狮想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

汤麓温泉一湖之外,又有一泉,“汤麓温泉”名列十景之一。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池,故名半汤;或其山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名半汤。有大小泉眼四十余处,温泉产于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的半汤复背斜中,受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水温56—59摄食度,昼夜出水三千多吨,属硫酸钙镁型水质,展布面积约12500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所疗养院。

紫薇仙洞位于巢湖市北郊具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溶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伟,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因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陡立,而沿岩层层面发育紫薇洞。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

根据构造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巢北地区的地质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活动地壳阶段(anz)

巢北地区的前震旦系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和中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缺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这套地层出露于实习区西侧的浮槎山—南将军山隆起区,在实习去内无露头,推测存在于地下。该套地层由片麻岩、千枚岩、大理岩和浅变质火山岩等组成,原岩为地槽环境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建造。反映出地壳的强烈活动性。

二、地壳稳定发展阶段(z—t2)

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使扬子地台的基底固结,巢被地区伴随整个扬子地台进入地壳稳定发展阶段。自震旦记到中三叠世。地壳在整体下降接受沉积的同时,多次平稳上升,形成了地层间的多个平行不整合。此阶段无褶皱作用,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断裂活动软弱,而且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稳定。

早震旦世早期,下扬子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数百米的碎屑岩。早震旦世早期末的澄江与动是一次升降运动,造成了上下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并有变质作用,使下震旦统下部的周岗组变质为千枚岩,说明敌台早期仍既有一定的活动性,早震旦世晚期,气候建造,含叠层石和蓝绿藻,震旦记末,地壳缓慢上升,在汤山地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透镜状砂砾岩,表明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有沉积间断,表现为平行不整合。

进入早古生代,在下扬子地区形成稳定的局限台地相含镁碳酸盐岩建造、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和半深海至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建造。从寒武系到奥陶系是一个海侵沉积序列,各组间多为整合接触,以碳酸盐岩为主,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抬升,与志留系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奥陶系顶面存在氧化环境下的铁质层,上奥陶统五峰组缺失上部四个笔石带,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缺失二个笔石带。志留纪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过程,在开阔大陆坡—陆棚—滨海环境中形成高家边组、坟头组碎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在志留纪末表现为大幅度升降,造成了上泥盆统与志留系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实习区内缺失了上志留统茅山组和下中泥盆统,但在银屏地区保存有上志留统茅山组。

进入晚古生代,地壳升降活动频繁,发育了滨海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晚泥盆世,海水再次侵入本区,形成了以五通组中下部石英砂岩为特征的滨海沉积,后期发育泻湖和嘲坪环境,五通组上部以砂泥岩沉积为主。泥盆纪末,地壳曾经历短暂抬升,造成了下石炭统金陵组与泥盆统五通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纪以陆棚环境为主,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种类繁多,犹以珊瑚和蜓类最为重要,沉积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早石炭世依次发育受风暴流影响的开阔潮下、浑水潮坪—陆棚和浅海陆棚环境,分别形成了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合州组沉积,各组之间均存在平行不整合,与银屏地区相比,本区缺失下石炭统顶部老虎洞组以及上石炭统黄龙组下段;晚石炭世仍为陆棚环境,形成黄龙组、船山组碳酸盐岩沉积,船山组与黄龙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进入二叠纪,碳酸盐岩含量相对减少,碎屑岩含量增加,在滨浅海环境中,生物大量繁殖,有珊瑚、腕足、蜓、苔藓虫、海百合等。早二叠世早期为陆棚边缘盆地—浅海陆棚环境,栖霞组为石灰岩夹硅质岩沉积;晚期演变为深水盆地,形成孤峰组泥岩夹放射虫硅质岩沉积;早二叠世末,下扬子地区表现为大幅度升降(东吴运动),造成了上下二叠统间的平行不整合,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滨海潮坪环境,形成龙潭组含煤岩系;晚期随潮坪水体逐渐加深,甚至到碳酸盐岩补偿深度以下,大隆组为一套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炭质页岩。

本区三叠纪与二叠纪为连续沉积。下三叠统为次深海盆地—陆棚—开阔台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生物为菊石、瓣鳃及鱼龙等。中三叠统仅出露东马鞍山组,系蒸发台地相蒸发岩建造。三叠纪明显的表现为海退序列,地壳不断抬升,海水不断退缩,气候炎热,海水盐度加大。

三、褶皱断裂发育阶段(t3—rec)

中三叠世以后,本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和岩浆活动。发生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作用,并伴随有断裂作用,形成了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下侏罗统磨山组与下伏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但褶皱较平缓,其动力来源于郯庐3断裂左旋平移在本区派生出的北西西—南东东向积压构造应力场。

进入侏罗纪,在近东西的断陷中发育了下侏罗统磨山组。白垩系仅发育上统,为河湖相红色粗碎屑岩建造,大面积分布于实习去西侧,实习区范围内无该地层。

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的燕山运动具多期次性,以断陷活动、褶皱作用和岩浆活动为主。在本区早期表现nww—w向拉张。一方面形成侏罗纪断陷,另一方面使印支期发育的褶皱构造进一步加强;晚期表现为近sn向积压,使侏罗系表现为近东西向宽缓向斜构造的同时,在平顶山向斜形成了次级褶皱和相应断层。

燕山运动不仅导致了晚侏罗世的火山喷发活动,而且引起了岩浆侵入活动。目前实习区内以发现岩浆岩体四处。

新生代喜山构造期,本区抬升,遭受剥蚀,并有溶洞发育过程。

推荐第6篇: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第二节 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第二章 测区地质

第一节 地层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古生界

(一)志留系(s)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1.高家边组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2.坟头组: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五通组(d3w)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分组描述如下:1.金陵组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3.和州组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黄龙组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5.船山组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1.栖霞组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孤峰组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3.龙潭组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大隆组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一、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1.殷坑组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1.和龙山组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3.南陵湖组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4.东马鞍山组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

(六)侏罗系(j)磨山组本区磨山组露头零星,出露不全,仅见其下部地层,厚度大于7米。本组下部岩性以灰黄色中薄至厚层泥质岩屑石英砂岩、粉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以厚层石英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七)第四系本区第四系多发育南侧,山区一般发育坡积物,由砾石、沙及黏土组成,可达3-4米厚;近巢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有沙砾及亚黏土,亚沙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地区出现不少洞穴堆积,采获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巢县狗、宁镇熊、宽周口犀、半汤李氏野猪、杨氏大角鹿、山羊、青羊、野牛等化石。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概述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褶皱的描述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º—30ººº,枢纽w倾伏,倾伏角15º—26º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1.凤凰山背斜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图2—18)。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2.平顶山向斜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1)水泥厂扇形背斜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280゜∠54゜,西翼135゜∠78゜,转折端产状为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2)耙子山小向斜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2)耙子山小向斜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12345678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3.俞府大村向斜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ne—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特别在其核部使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强烈揉皱,枢纽w向,波状起伏,轴面nw——nww向倾斜,倾角变化大。向斜nne端在试刀山北部转折扬起。w端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裂切割而倾伏终止。根据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态表现特征,其表现出斜歪—陡斜歪倾伏、直立不对称倾伏褶皱段,东翼缓,西翼陡,总体为一轴面弯曲,枢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次级复式向斜。观察点向斜核部为孤峰组,两翼地层由新到老从栖霞组到五通组,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52º4.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二、断层的描述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1.狮子口平移断层断层走向约130º,北东盘为坟头组上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南西盘为五通组下部砾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东盘坟头组与五通组界线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20m,表明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2.狮子崖断层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断面产状:335º3.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位于金银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d3w、c

1、c2及p1q,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1200米。断层证据:(1)石炭系高骊山组(c1g)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c2h)直接接触,水平错开约60米。(2)断层破碎带宽5—8米,出现断层角砾岩,局部可见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3)断层面产状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变化,西段:22゜∠50゜;中段350゜∠45゜;东段:20゜∠60゜。有时可见侧伏角为50゜e的擦痕。(4)、断层带旁侧节理、劈理发育明显,主要有两组:①14゜∠41゜;②8゜∠70゜。断层带中有宽10厘米的方解石脉,产状164゜∠48゜,与断层线成锐角相交。(5)、沿断层线向东追索,可见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显错开,而形成错脊。(6)、沿断层线向西追索,构造破碎带越来越宽,至油库破碎带宽达45m,角砾岩发育;0.8—1.2米宽的方解石脉计有6条,均显张性(对生)特征,与主干断层形成“入”字形构造。(7)、极射赤平投影求得三个主应力方位分别为:σ1=356゜∠54゜;σ2=96゜∠6゜;σ3=190゜∠35゜。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4.177高地皖维采石场断层该断层与俞府大村向斜轴迹斜交255º,北西盘由五通、金陵、高骊山、和州组等组成并向北东移动;南东盘可见五通组,南东盘五通组与北西盘和州组对顶,错移80—100m,说明南东盘向南西运动。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5.耙子山东部逆掩断层耙子山地层上部为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殷坑组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产状为:233º4.节 理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1][2][3][4][5][6][7][8]

四、构造应力分析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右旋平移。第三节 岩浆岩巢北地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发现4个小岩体,分布7410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nw向正断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组成。围岩接触带可见较薄的烘烤退化现象或角岩化带。此外本区见有两条岩脉:云斜煌斑岩及闪长玢岩脉,沿断裂70—250度方向延伸。狮子口岩体为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出露在凤凰山背斜的核部,地表呈椭圆形,沿南东—北西方向展布,面积约400平方米,侵入于高家边组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王乔洞岩体为花岗斑岩,位于王乔洞南的南侧,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平面上近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侵入于栖霞组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炬嶂山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炬嶂山中段西坡,俞府大村向斜南西翼,平面上呈椭圆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侵入栖霞组微晶灰岩中。炭井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炭井村小溪帝,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岩体四周均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面积约100余平方米,推测围岩为龙潭组长石石英砂岩。上述岩体均呈岩株状,据其成分、结构、产出状态推测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同位素测年获106ma,结合地质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注: 实习过程中于177高地盘山公路见岩浆岩体,岩石描述如下:颜色浅灰黄色矿物成分:斑晶占40%,其中绝大部分为灰白色板条状、短柱状,有解理,少量黑云母,黑色或深褐色,片状,部分具有假六方晶形,偶见角闪石,黑色,柱状或针状;基质约60%,灰白色略带黄绿色调。斑状结构,粒度在0.5-1.5mm,隐晶质结构岩石风化严重,手捏即碎,因出露点不规则,则推测产状为岩脉。命名:黑云母闪长玢岩

第四节 有益矿产

一、矿产资源: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1.石灰石与白云石矿区内石灰石矿发育好、分布广、矿层多、厚度大,主要岩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用于水泥制品、化工原料、建筑石料、冶金辅助原料等。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矿层属于石炭系和州组微晶灰岩,厚7.6米;黄龙组微晶灰岩,厚22.4;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69米;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厚54.3米。(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cao含量54%左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cao含量达31.51—54.1%,矿层分布稳定,总厚约60米。2.耐火粘土和陶用粘土本区粘土层较多,分布广可,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五通组粘土岩矿层稳定、质量较好,产出九层,厚度变化不大。褐黑色粘土岩厚6.72米,另一层为褐黑色、灰白色粘土岩厚3.56米。一般厚1—3米,矿石主要由高岭土、伊利石,其次少量石英及微量褐铁矿等。耐火度1650—1710摄食度,可素指数13—17,按成分和工艺性能可作为三级耐火粘土和陶瓷原料。3.铁矿以沉积铁矿为主,跌加有热液型。赋存层位有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其中炬嶂山铁矿具一定规模,产于俞府大村向斜东南翼五通组。矿层厚0.8—1.2米,沿地层走向延伸1500米。顶板为粘土岩,中—低矿石品位。较富的铁矿石中可见受构造控制的赤铁矿脉。4.磷矿区内磷矿有三处:大尖山、曹家山和炬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底部,赋存于砂泥质硅质岩建造中。矿体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矿石类型有含磷泥岩型和结核状磷块岩。因规模小,一般为民采,无工业价值。5.煤矿区内及外围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系栖霞组、上二叠系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产于龙潭组下段。煤层呈扁豆状,平均厚0.5米,局部达7.5,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二、旅游地理资源实习区所在巢湖市坐落巢湖东北,市区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可谓“孤城三面水,落日万重山”。山山水水、胜地美景,旅游景点多。巢湖秋月为巢湖市十景之一,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湖三百里,四望豁江天”有湖天第一胜地之美称。

王乔仙洞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狮想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汤麓温泉一湖之外,又有一泉,“汤麓温泉”名列十景之一。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池,故名半汤;或其山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名半汤。有大小泉眼四十余处,温泉产于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的半汤复背斜中,受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水温56—59摄食度,昼夜出水三千多吨,属硫酸钙镁型水质,展布面积约12500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所疗养院。紫薇仙洞位于巢湖市北郊具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溶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伟,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因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陡立,而沿岩层层面发育紫薇洞。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根据构造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巢北地区的地质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活动地壳阶段(anz)巢北地区的前震旦系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和中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缺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这套地层出露于实习区西侧的浮槎山—南将军山隆起区,在实习去内无露头,推测存在于地下。该套地层由片麻岩、千枚岩、大理岩和浅变质火山岩等组成,原岩为地槽环境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建造。反映出地壳的强烈活动性。

二、地壳稳定发展阶段(z—t2)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使扬子地台的基底固结,巢被地区伴随整个扬子地台进入地壳稳定发展阶段。自震旦记到中三叠世。地壳在整体下降接受沉积的同时,多次平稳上升,形成了地层间的多个平行不整合。此阶段无褶皱作用,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断裂活动软弱,而且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稳定。早震旦世早期,下扬子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数百米的碎屑岩。早震旦世早期末的澄江与动是一次升降运动,造成了上下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并有变质作用,使下震旦统下部的周岗组变质为千枚岩,说明敌台早期仍既有一定的活动性,早震旦世晚期,气候建造,含叠层石和蓝绿藻,震旦记末,地壳缓慢上升,在汤山地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透镜状砂砾岩,表明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有沉积间断,表现为平行不整合。进入早古生代,在下扬子地区形成稳定的局限台地相含镁碳酸盐岩建造、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和半深海至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建造。从寒武系到奥陶系是一个海侵沉积序列,各组间多为整合接触,以碳酸盐岩为主,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抬升,与志留系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奥陶系顶面存在氧化环境下的铁质层,上奥陶统五峰组缺失上部四个笔石带,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缺失二个笔石带。志留纪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过程,在开阔大陆坡—陆棚—滨海环境中形成高家边组、坟头组碎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在志留纪末表现为大幅度升降,造成了上泥盆统与志留系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实习区内缺失了上志留统茅山组和下中泥盆统,但在银屏地区保存有上志留统茅山组。进入晚古生代,地壳升降活动频繁,发育了滨海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晚泥盆世,海水再次侵入本区,形成了以五通组中下部石英砂岩为特征的滨海沉积,后期发育泻湖和嘲坪环境,五通组上部以砂泥岩沉积为主。泥盆纪末,地壳曾经历短暂抬升,造成了下石炭统金陵组与泥盆统五通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纪以陆棚环境为主,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种类繁多,犹以珊瑚和蜓类最为重要,沉积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早石炭世依次发育受风暴流影响的开阔潮下、浑水潮坪—陆棚和浅海陆棚环境,分别形成了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合州组沉积,各组之间均存在平行不整合,与银屏地区相比,本区缺失下石炭统顶部老虎洞组以及上石炭统黄龙组下段;晚石炭世仍为陆棚环境,形成黄龙组、船山组碳酸盐岩沉积,船山组与黄龙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进入二叠纪,碳酸盐岩含量相对减少,碎屑岩含量增加,在滨浅海环境中,生物大量繁殖,有珊瑚、腕足、蜓、苔藓虫、海百合等。早二叠世早期为陆棚边缘盆地—浅海陆棚环境,栖霞组为石灰岩夹硅质岩沉积;晚期演变为深水盆地,形成孤峰组泥岩夹放射虫硅质岩沉积;早二叠世末,下扬子地区表现为大幅度升降(东吴运动),造成了上下二叠统间的平行不整合,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滨海潮坪环境,形成龙潭组含煤岩系;晚期随潮坪水体逐渐加深,甚至到碳酸盐岩补偿深度以下,大隆组为一套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炭质页岩。本区三叠纪与二叠纪为连续沉积。下三叠统为次深海盆地—陆棚—开阔台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生物为菊石、瓣鳃及鱼龙等。中三叠统仅出露东马鞍山组,系蒸发台地相蒸发岩建造。三叠纪明显的表现为海退序列,地壳不断抬升,海水不断退缩,气候炎热,海水盐度加大。

推荐第7篇: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推荐第8篇: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章绪论

节实习目的任务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使,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系统的观测,收集地表地质信息等资料,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地质体的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

2.实习区内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野外地质(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地质作用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要求。

5.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综合分析,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方法介绍。

阶段:由老师带队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阶段:分组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

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盛产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基地。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节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项目,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诸如巢北侏罗系的,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青苔山推覆构造的,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等,对该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了的基础资料。

推荐第9篇: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推荐第10篇:微风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安徽巢湖凤凰山地区区域地质测量报告

学院:地球与环境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报告编制单位:

2010年11月22日

- 1

第一章 前 言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出露和采坑点进行系统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贮存规律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工作区位置、行政区划

实习位与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拭刀山附近。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现辖无为、庐江、和县、居巢四县一区, 65个镇、5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5万。

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

居巢区

面积2082平方千米,人口86万,邮政编码238000,区人民政府驻东风路,辖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

庐江县

面积2352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231500,县人民政府驻庐城镇,辖17个镇。

无为县

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39万,邮政编码238300,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辖19个镇、4个乡。

和 县

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邮政编码238200,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辖10个镇。

三、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交通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图1-1)。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3、地形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4、气候

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5、物产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工业较发达,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油泵油咀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

四、巢湖市北部地质调查简史

1934年,徐克勤曾在巢湖市北部地区作过1:5万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1953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地质队李云祝,对该区曾做过1:1万泥盆纪铁矿普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1956年元月,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做过1:1万煤田普查,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45房螺Hormotoma sp.。 本组为浅海陆棚碎屑沉积。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三)上古生界

1、泥盆系

上统五通组(D3w)

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D3w1)石英砂岩段。厚73.18m。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

上段(D3w2)砂、页岩层段。厚103.48m。该段岩性以灰黄、灰紫、灰白等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英细砂岩呈明显的韵律性互层。自上而下至少可划出六个韵律层,近上部夹有两层灰色粘土矿层。在粘土矿顶底板附近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层。

见有植物化石:

奇异亚鳞木Sublepidodendron mirobile (Noth)Hirm

无锡始鳞木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 Sge 舌形贝Lingula sp.

以上化石皆反映晚泥盆世河湖-湖积相特征,近顶部这一海相层表明本段应为近滨岸之湖相环境。

本组在巢北假整合于坟头组之上,在巢南则假整合于茅山组上。

2、石炭系

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1)下统:

(1)金陵组(C1j)

岩性为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含铁砂岩,厚10cm至1cm左右,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含方解石小晶。内含丰富的化石:

假乌拉珊瑚Pseucouralinia sp.笛管珊瑚Syringopora sp.贵州管珊瑚Kueichowpora sp.正常浅海沉积

金陵组与下状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28m)薄,而且相变明显。如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15m。

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36m。

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厚5.03m。

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

以往认为高骊山组是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近年来由于海生古物不断发现,因此除底部为海陆交互相外,往上已渐为汪海-滨岸环境。

- 78与下伏银屏组整合接触

(2)大隆组(P2d)

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含化石:

华南菊石Huanonoceras sp.

假腹菊石Pseudogastrioceras sp.

本组厚度为20.48m,属海洋深水盆地沉积。

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四)中生界

1、三叠系

巢湖北部地区三迭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

1)下统:

(1)殷坑组(T1y)

本组厚83.76m,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浅灰绿、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结核或似瘤状灰岩。底部为厚约1cm的黄色泥岩。厚22.76m。

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39m。含化石:

蛇菊石Ophiceras sp.克氏蛤Claraia sp.属半深海沉积环境。

与下伏二叠系大隆组整合接触。

(2)和龙山组(T1h)

本组厚约21.24m。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黄绿、棕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层,近上部质泥质灰岩厚9.34m。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厚11.9m。含化石:

米克菊石Meekoceras sp.第纳尔菊石Dieneroceras sp.属半深海盆地沉积环境。

与下伏殷坑组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T1n)

岩性主要为中厚-厚层微晶石灰岩,局部夹瘤状灰岩及泥灰岩,其中见三层砾屑石灰岩。含化石:

亚哥伦布菊石Subcolumbifes sp.巢湖龙Chaohusaurus sp.

小巧马家山龙(新种) Maijeshansaurus faciles chen (gen.et.sp.nov)

经岩相分析,殷坑组、和龙山组可能属陆棚潮下较深低能环境,而南陵湖组属开阔台地潮下浅水低能环境。厚度为170m。

与下伏和龙山组整合接触。

2)中统

东马鞍山组(T2d)

- 10底式胶结。

2.砂岩

石英砂岩:灰白色,粗砂结构。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碎屑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填隙物硅质。岩石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类型。命名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主要见于五通组下段。

岩屑砂岩:灰白色,局部为灰紫红色。岩粒为中-细粒砂状结构。碎屑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中等-差。碎屑颗粒主要以石英为主,填细物主要为泥质或铁质。岩石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类型。

3.粉沙岩 颜色主要为灰色,灰白色和杂色。粉沙结构,粉沙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少量长石。粉沙的主要成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 岩层厚度主要为薄层,有时发育水平层理或沙纹层理。广泛分布与志留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局部泥质含量高时,过渡为泥质砂岩。

4.泥岩

此类岩石分布相当广泛,几乎区内所以地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其成因比较复杂,具泥质结构,水平层理发育,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环境中。尤其在泥盆系、下石炭系统及二叠系部分地层中发育较好,五通组和高骊山组泥岩主要为高岭石泥岩。

二、岩浆岩

巢湖市北部山区岩浆岩石不很发育,仅发现有4个小岩体,分布在7410工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均很小,面积仅100-1200m2,其中以维尼纶厂东侧、炭井村东侧岩体规模最大,露头也较新鲜,但现已全部被维尼纶厂平整建成体育场,难于看到。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7410工厂岩体)、花岗斑岩(王乔洞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炭井村岩体和117高地南坡岩体),呈岩株状产出,一般剥蚀不太深,属浅成-超浅成相。岩体与围岩均为接触关系,除7410工厂岩体侵入在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侵入在二叠系中。

岩体一般风化强烈,呈疏松状,但岩体蚀变很微弱,仅见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围岩仅具轻微的硅化、角岩化等,一般不见矿化现象。1983年,7410工厂因修建体育场,推土机揭露出来的炭井村岩体,新鲜露头上可见NNE向和NEE向两组裂隙中均呈明显的褐铁矿化。

现就王乔洞岩体为例介绍如下:

王乔洞岩体位于王乔洞南约30m处,俞府大村向斜的西翼。平面呈圆形,面积160m2。岩体侵入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岩株的南

接触带产状252°∠50°

岩性为花岗斑岩,岩性呈浅灰-浅灰黄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20%、钾长石4%、黑云母2%(野外肉眼观察大于10%)组成,斜长石较钾长石自形晶,颗粒大小不等,粒径约在0.05-1mm之间,钾长石呈不规则状,黑云母多有暗化现象。

基质主要由石英、微晶钾长石及斜长石等组成,均呈它形晶微粒结构,钾长石多已高岭土化,斜长石绢云母化。岩体南界附近边缘相很明显,斑晶显著小且近接

- 1213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

2、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P2d)、龙潭组(P2l)、栖霞组(P1q)、孤峰组(P1g)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C3h)、和州组(C2h)、高骊山组(C1j)、金陵组(C1j)、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坟头组(S2f)、高家边组(S1g)的地层组成。由于受构造多期运动的影响,该向斜大部分直立并且局部倒转,甚至铰纽,特别在其核部栖霞组(P1q)、龙潭组(P2l)、大隆组(P2d)地层发生强烈揉皱,枢纽起伏,向SSW倾伏,轴面倾向NW,倾角变化很大。该向斜NNW端在本区石刀山北部转折,并且扬起,其SSW端被本区南部近EW向的桥头集-东关断层切断而倾伏终止。该向斜被许多断裂错切,并有岩浆侵入。两翼产状基本正常,NW翼倾向110゜~145゜,倾角50゜~85゜,SE翼倾向270゜~300゜,倾角40゜~60゜。枢纽向北东仰起,仰起角为3゜左右,轴面倾向300゜,倾角84゜,属直立褶皱。

俞府大村向斜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复杂多变。

二、断

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

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

- 15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由于多期运动的影响,本区节理比较复杂。可简单分为两剪一张三组节理,剪节理较发育,走向延伸长,壁面光滑、平直、壁闭合、无充填物,走向分别为300゜~340゜、30゜~75张节理发育较少,走向延伸短,壁面粗糙,壁距2~5mm有铁质充填,走向为285゜左右。

此外,在断层旁还发育有局部节理,如凤凰山东坡独立石断层下盘砂岩中的派生节理。

第五章 矿 产

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区内主要形成与沉积岩有关沉积矿产。主要矿种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煤、铁矿等,尤其是作为水泥原料的石灰岩最为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一、燃料矿物--煤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其外围邻区,燃料矿产仅有煤。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主要产于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其中又以下段顶部灰岩(欲称\"压煤灰岩\")之下约3m处的煤层较好,为区内主要可采煤。

煤层平均厚0.5m,局部可达7.5m,一般呈透镜状、扁豆状、鸡窝状产出。顶底板均为页岩、炭质页岩,少数为粉砂岩。

煤层成分:以亮煤、暗煤为主,含少量丝煤。煤岩中含有机质总量达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均属高硫无烟煤。

二、铁

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

1、沉积型铁矿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内沉积型铁矿有两个成矿期,即晚泥盆世五通晚期和早石炭世高骊山期。

(1)五通期铁矿

铁矿赋存于五通组上段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区内岠嶂山的铁矿出露较好,且具一定规模,其它均为铁矿化点。

巢湖市北部岠嶂山铁矿,地处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自五通组至上石炭统船山组,产状稳定,倾向250°-290°,倾角30°-50°,由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致使矿体多处错断位移。

含矿岩系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等组成,走向延伸近1500m,含矿一层,厚0.8-1.2m,矿体成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一致。顶板为粘土岩或石英岩,底板为含铁石英砂岩。

矿石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偶见有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砂粒及泥质。

矿石原生结构为砂状结构,并具交代残余、交代假相及胶状等次生结构。矿石构造以网格状及皮壳状为主,矿石品位较低,Tfe36.05%以下。

该类型铁矿为滨岸湖泊沼泽相沉积成因,亦有人认为是沉积加水解淋滤成因。

(2)高骊山期铁矿

- 17181920的地质现象也就多了,也就是说当跑的地点近时还可以回驻地吃午饭,当远的时候我们就得享受\"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的生活了。虽然苦是苦了点,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因为野外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且也锻炼了身体(爬山嘛,没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踏勘结束后,就迎来了第二个阶段-实测剖面。实测剖面阶段又可以分为:①老师对踏勘阶段做总结和讲授实测剖面的工作方法(1天);②野外测量数据(1.5天);③资料的整理(0.5天);④绘制剖面图(3天)。王老师把我们的剖面定在凤凰山东坡D3w-C1h地层。实测剖面时王老师只把我们带领到测剖面的位置,剩下的工作都得我们自己完成了。做为组长我组分工如下:连起超-前测手、王志伟-后测手、王成文-岩性描述员、姚娇娇-纪录员、王磊-标本采集员、王苏玉是地质观测员。开始我们由于对自己的位置所要做的任务都不是很清楚,做起来不是很顺手。后来我们都了解到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团队协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时,每个人到达目的地时都知道干什么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就少数人在工作大多数人在看。一到达目的地,我们小组的工作就这样紧张有序的开始了。我先分层,等分好了层岩性描述员和标本采集员就开始根据我分的层开始描述岩性、采集标本,而我了就指挥前后测手开始拉尺测剖面,然后把测得的数据报给纪录员。晚上回去了就可以处理数据。经过了两天的野外实测时间,我们就开始转入绘制剖面了。结合自己所测的数据和老师给的前人资料,我们组顺利完成了实测剖面的任务。在这个阶段,我不仅增强了自己野外动手能力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到了如何把野外看到的地质现象在图纸上表示给别人看。

我们小组经过前两阶段的磨合,现在已经能很好的协作工作了。接着来的填图对我们小组来说虽然很新,但我相信我们组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填图阶段可分为三部分:①老师授课;②野外找点连线;③转绘清图。新的阶段就有新的分工,不过很快我们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工作起来很顺手,一路绿灯,可谓驾轻就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我学会了用GPS,并进一步温习了下每组岩性的特点以便能在野外很快的找到地层的分界线。在这个阶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构造里的那个\"V\"字行法则,我在上《构造地质学》课时,想把这个知识点记住,可由于太枯燥而切没理解透就一直没记住。可通过填图跑野外,不知不觉我就把它搞清楚了而且都会活学活用了,在野外看到了岩层倾向和坡相我都知道是用\"相同相同\"、\"相同相反\",还是用\"相反相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实习的日子我们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一根警醒自己的惰性、使自己始终保持自强不息良好心态.我觉得收获真是非常的大。可能使我从家两点一式的生活所致,还有我对社会的渴望了解。以后的每个假期我都会道公司实习,为毕业以后到社会工作奠定基础,铺平道路。该经理的总归都要经历,只是早与完的问题。,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假期的这段实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该往哪个方向而努力,这些都是以前所部了解的。

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会认识到自己的更多不足,在学校的学习会更加努力,更加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实践。

此外,我想向学校提几点建议:①希望老师在实习前多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实

2希望老师多与同学交习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学生要准备的哪些工作;○流并且多给同学们指点一二尤其是一些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②MapGis软件由于时间紧加上电脑不足很多同学都没有熟练掌握,希望学校能实习前上课教学生使用方法:③希望老师在实习前能告诉同学们实习地的衣食住行以及安全情况,很多学生由于担心笔记本安全问题而没有携带导致有的组一台电脑也没有。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很好的实习机会,校领导、带队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关爱和帮助。此致 敬礼!

王志伟

2010年11月22日

第11篇:巢湖地质实习目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实习目的及任务··························································1

1.2 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分··················································1

1.3 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2

1.4 地质调查史······························································3

1.5 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4

1.6 实习队组成······························································5

第二章地层

2.1 地层概述································································6

2.1 地层分述································································6

第三章实习区岩石

3.1 岩石概述·······························································15

3.2 岩石分述·······························································15

第四章地质构造

4.1 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17

4.2 褶皱···································································18

4.3 断层···································································19

4.4 节理···································································20

第五章矿产

5.1 石灰岩矿·······························································20

5.2 耐火粘土、陶用粘土·····················································21

5.3 煤·····································································22

5.4 铁矿···································································22

5.5 磷矿···································································23

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史

结束语

部分实习图片

第12篇:巢湖地质实习地理专业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

汪鹏飞

(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班)

实习时间:2010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

实习地点:巢湖北部地区

指导老师:徐先海老师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任务: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

(3)平顶山的“金钉子”;

(4)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

二、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

1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 3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

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

4资源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800里巢湖烟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

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

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

三、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

四、地质构造

一 褶皱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

二、断

本区由于多期构造活动,特别是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影响,断层极为发育,性质尤为复杂。

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

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

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

1、独立石逆断层

凤凰山。五通组的底砾岩,仔细观察可看到断层角砾岩、两组节理,我们可知着块\"独立石\"是由于断层造成的。接着量断层要素:①断层面产状313゜∠45゜②下盘124゜∠46゜(D3W)③上盘118゜∠59゜(S2f)④两组节理产状分别为9゜∠40゜、24゜∠64゜,见剖面图4-4。

2、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逆断层

马家山向斜的西翼平顶山西南方149.6高地一带。 D3w与C1h直接接触不仅缺失了C1j、C1g,而且还缺失了大概100多m的D3w 顶部页岩夹砂岩。判断:可能存在断层

验证:接着追踪断层存在的证据,在山的另一侧又看到地层缺失,而且见到了很薄的一层C1j、C1g透镜体从而证实了断层的存在。

测量断层要素:①上盘(D3w)94゜∠90゜靠上断层面83゜∠85゜②下盘(C1h)337゜∠74゜有牵引构造。

四、实习日记

第13篇: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绪言:

我们于5月10号下午2点多从学校坐车出发,前往我们第一个实习地巢湖北部地区,下午4点30左右到达我们的驻地7410工厂。当天没安排实习内容,从11号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我们此次实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5月11-14号在巢湖实习,15号前往江西庐山,16号-19号在庐山实习,20号返校,整个实习内容结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巢湖、庐山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来培养培养我们用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2、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3、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

1、

2、

3、

4、

三、

1、巢湖

通过实地观察学习,验证巢湖地区背斜、向斜及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原因; 学习一些特殊地理景观的形态及其成因,如鹅头岩,金银洞; 了解巢北地区地质发展史; 在紫薇洞景区观察喀斯特地貌 庐山

地貌: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识别庐山地区植被,并采集植物标本,学习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制作植物标本;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并了解关于土壤剖面的基本信息;

4、人文:了解庐山的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及商业文化发展做进一步了解

二、实习队的组成

此次实习,实习队由10级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共117人组成,由戴主任、丁老师、钱老师、王老师、金老师五人带队,每班根据情况6~7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我班44人分了6组,我们组由7人组成,组长王胜利。

三、实习内容、时间、路线、安 排。

1,、此次野外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内容及路线如下安排

巢湖:

11号:从驻地出发,绕麒麟山走一圈—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采石厂—鹅头崖—麒麟山山顶—沿公路返回。

12号:从驻地出发—小凤凰山——朝阳山西北坡采石厂—平顶山—水泥厂坐公交返回。

13号:从驻地出发—皖维集团—马脊山西坡—比 喻府大村向斜—金银洞—返回。

14号:从驻地出发—王乔洞—紫薇洞—返回。

15号:早山8点从巢湖出发前往庐山,火车路线—巢湖—合肥—安庆—九江,从九江火车站坐汽车到庐山—山脚—山上牯岭镇—长城宾馆(晚上7点)。 庐山: 16号:从驻地(长城宾馆)出发—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大厦、庐山博物馆(毛泽东故居)——大校场谷地—芦林湖、芦林大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返回。

17号:从驻地—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返回

18号:从驻地—牯岭真—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返回。

19号:从驻地—姚洼—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诺娜塔院—庐山牌坊—返回。 20号:早上6点出发返回学校,于下午2点达到学校。整个实习结束。

2、室内最终综合整理和编写报告3天。

四、实习区位置、地质地貌、自然地理概况

一、巢湖

(1)巢湖北山地理概况

总的地形: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1、位置: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北郊,117°47′—117°54′E,北纬31°36′—31°42′。面积33 km2。

2、地貌: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交通:铁路淮南线、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4、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温度为15.7 ℃—16.2 ℃。 (2)巢湖北山地层特征

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 实习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露头极好。

(3)巢湖北山构造特征

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褶皱轴面产状:倾向280º—310º,倾角70º—80º;褶皱枢纽:倾伏向为210º,倾伏角为15º。

1、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E—SSW。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3、凤凰山背斜 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枢纽起伏,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

4、断层:实习区内主要有三个方向的断层:NWW— SEE向、NNE—SSW向和NEE—SWW向。断层旁侧伴生构造多样,断层岩、擦痕、镜面、阶步等清晰,均可用来判断断层两盘的动向,断层性质容易判定。(1)NWW—SEE向(290º—300º)横断层:断层面倾向北,北盘(上盘)下降,使得向斜北盘变宽,背斜北盘变窄,为正断层。断层角砾岩带较宽(100—200cm),多有方解石脉充填。(2)NNE—SSW向(20º—30º)纵断层:断层面多倾向西,断层带较窄(0.5—2m);西盘(上盘)上升,为逆断层。本组断层在不同的构造位置,造成地层重复或缺失。(3)NEE—SWW 向(60º—70º)斜断层:斜切区内构造线,以狮子崖逆冲断层及伴生构造为主要特征。

(4)、巢湖北山水文地貌特征

本区地貌可概括为下列几个类型:侵蚀、剥蚀地貌,如:背斜谷、向斜山、单面山等;堆积地貌:如:古滑坡、洪积扇、冲击平原(带)等;岩溶地貌:如:地下暗河(溶洞)、泉、竖井、漏斗、石芽、溶沟、古岩溶塌陷区等。

实习区灰岩分布面积很广,岩溶(喀斯特)比较发充。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①地下暗河:王乔洞、金银洞(泉)。②竖井:较深的有扁井,双龙井③漏斗:④岩溶塌陷区:最具特征的是位于王乔洞与320高地之间的谷地

二、庐山

(一)、地质概况: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2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1)地层与岩性

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

(2)构造:

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虽有许多花岗岩体侵入其间,但其地层倾向西北方向仍显然可见。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

(二)、地貌概况 (1)构造地貌

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 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

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貌又别具一格,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其总的发育规律:凡由艰硬的石英砂岩出露的地区均构成庐山高峻的山岭和陡峭的岩壁,凡是软弱的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的地区往往被侵蚀成次生谷地和山间盆地;凡是纵向性断层经过的地区都形成了宽谷,而横向张性断层横切的地区均发育为陡峭的谷地形。

(2)河谷地貌

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侵蚀旋迴裂点,构造裂点)。

庐山典型的宽谷尚有:

1西谷

2东谷

3大校厂谷地

4七里冲——青莲寺宽谷 典型的峡谷有:

1庐山垅谷地:在筲箕洼以下,谷深达400——600米,3公里水平范围里下降700米。

2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基岩达300——600米,在

四、五公里距离里降落800多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

3三叠泉峡谷:深切300——650米,因受岩层水平层理和垂

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120多米。 4

(3)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着分歧。现根据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地区研究所提出的第四纪冰川和冰川地貌作一简单的介绍。

据冰川作用遗迹,李四光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作用,并划分为三次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三)、地史概况

庐山山体由不同时代的岩石所组成,最古老的岩石为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可见,庐山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育史。

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实: 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 (1)庐山山麓地带基本缺失第三系地层,而第四系砂砾层则普遍堆积于山麓地带。这一现象说明,庐山在第三纪并无明显上升,也无明显高度差。只在第四纪才强烈抬升,形成高大的断块山,并在山麓地带堆积了相关的巨厚砂砾层和巨砾。

(2)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新鲜、陡立、高峻,断层崖上的瀑布、裂点虽高大几十米至百余米,但都未溯源切入山内,证明断层崖的形成时间是不长的。

(3)Q2网纹红土一直分布到庐山海拔1200~1300米。风成棕色黄土堆积在海拔1474米的汉阳峰上,这些较疏松的堆积物分布到目前这样的高度,未被侵蚀,是与庐山近期断块上升密切相关的(网纹红土是海拔湿热下的产物)。江西北部山地的网纹红土一般只分布到海拔600~700米,而庐山则分布到1200~1300米。这说明庐山到现在仍在上升之中。

(4)庐山山顶沿地质构造发育为背斜山、向斜谷、次成山和次成谷,比较宽平,基本形态与附近山麓相似,可见庐山山顶的构造地貌是在高度不大的条件下发育而来的,且是在近期被抬升的。

(四)、植被介绍

庐山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地貌上属于中山。尽管过去遭受人为干扰较大,但庐山地区植物区系仍然较为丰富,植被类型比较复杂多样,自然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性较好。对庐山地区植物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为:气温、降水、土壤、地貌、人类。

1、植物区系

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2)主要植被类型

1、阔叶林

2、针叶林

3、竹林

4、灌丛

5、草丛

6、草甸

7、沼泽植被

(五)、土壤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同植被一样可直接反映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土壤的发生、发展和性质、形态特征又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

2、主要土壤类型

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

(1).红壤

(2).黄壤及山地黄壤 (3).山地黄棕壤 (4).山地棕壤

(5).山地草甸土、浅色草甸土 (6).山地沼泽土 (7).水稻土

(六)、水文: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33.6mm,年蒸发量为1008.6mm,水分有余,庐山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庐山是一座中山,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以致天然降水对地表水的补给,使地表水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它们既是庐山风景名胜的组成部分,也是居住居民和疗养旅游者日常生活的水源。

(七)、人文

(一)、宗教文化

庐山的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二)、别墅 庐山的别墅群也是名甲天下,山上别墅总数达640多栋,有英国式、美国式、俄国式、瑞典式等,可谓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其特有的排水系统,取暖系统为居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美庐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庐山也是一座名人山

历代许多帝王和文人到庐山游历,相传夏禹王疏九江来过庐山;秦始皇南巡时也曾登临;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王阳明等历代大文豪都曾纷纷赋诗填词。

五、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就我们小组而言,此次实习很成功,首先,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其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第14篇:庐山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

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

山脉走向为北东35~40.平面图上呈“M”型展布,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最低处20 m,南临巢湖。

平顶山向斜:巢北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东北部,自晚三叠世以来,受到东部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块的干扰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顶山向斜及其次级褶皱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为西北-东南向挤压,应力由西北向东南推挤,使平顶山向斜西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活动。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的右旋平移。断层切割了整个向斜,出露于石炭纪栖霞组的灰岩,断层面上发育多期擦痕并有方解石填充,附近有断层破碎带。

凤凰山背斜:核部出露上泥盆纪五通组底砾岩以及中志留统硅质胶结石英砂岩。两翼自核部向为中志留统坟头组石英砂岩、上泥盆统硅质胶结含燧石砾岩,五通组中间几段被掩盖未见,在凤凰山东南翼黏土矿采坑出露五通组顶段黏土层以及碳质页岩;继而为下石炭统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段;下石炭通高骊山组杂色碎屑岩;再为和州组姜状灰岩;上石炭统、船山组灰岩、早二叠的栖霞组第一段炭质页岩层。

受多次造山运动影响,褶皱受改造。

庐山

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山体呈椭圆形,

处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其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庐山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为静态构造地貌。

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周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花径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

人文地理:建筑由于受到庐山的气候和周边环境资源的影响,庐山别墅大都依山而建,结构一般为砖石结构,台基尺寸设计上较一般建筑高;屋顶建筑由铁皮瓦、老虎窗和烟囱三部分组合而成。老虎窗源于气候寒冷多雪的北欧,为了避免积雪对建筑物的压力,房屋大多为高坡度、尖顶 样式,为了增加采光和通风,又在屋顶上开设了许多屋顶窗。

飞来石:它为重叠石,属于冰桌,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李四光先生认为飞来石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我认为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

学习庐山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学和文化、建筑等人文地理学知识

第15篇:安徽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摘要:安徽巢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全市旅游景点

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巢湖的北部地区,像龟山,巢湖等,由于开发的比较少,所以在旅游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且能为巢湖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巢湖北部龟山开发亮点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因湖得名。枕湖襟江,山环水翕。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巢湖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周边与南京、合肥、滁洲、安庆、六安五市接壤,隔江与芜湖、铜陵、马鞍山三市相望,可依托合、芜、宁三个航空港和芜湖外贸码头,借助芜湖长江大桥,直达世界各地。巢湖市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

巢湖市既是风光秀丽之地,更是人文荟萃之区。巢湖市:原巢县,周朝所封巢国;巢县城于明嘉靖三年(1523)重筑,历史悠久,古迹遍布。长江流域的人类祖先“和县猿人”、“银山智人”曾繁衍生息于此;近年来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及巢湖水下古城的发现令国内外瞩目。这里是“商汤放桀于南巢”、“伍子胥过昭关”、“楚霸王自刎乌江”发生之地;古往今来,曾涌现出了范增、周瑜、丁汝昌、冯玉祥、张治中、张克农、戴安澜、林散之、许海峰等一代风流人物。

巢湖因湖呈鸟巢状,故名。位于江淮丘陵中部,地处巢湖、庐江、肥西、肥东一市三县境内。水域辽阔,东酉长61km,南北均宽12km,面积769km2。入湖河流达26条,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皖中旅游胜地。巢湖素以优美的山光水色,动人的神话传说及富饶的物产而著称,是一个以水景为主兼有人文景观的游览胜地。八百里巢湖惊涛拥雪,烟波浩淼,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湖中姥山与长江中的西梁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明珠”;环湖的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飞珠溅玉,俨然“三串珍珠”;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茂林蓊郁,犹如“四块翡翠”;仙人洞、紫薇洞、王乔洞、华阳洞、泊山洞五发溶洞,各具特色,恰似“五座龙宫”;还有一株生长千年,风姿绰约的奇花——银屏野生白牡丹。天然组合的奇观,点缀着巢湖沿岸,犹如“众星捧月”,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山水画。清代诗人孙芝芳有诗赞道:“登高四望皆奇绝”、“天与人间作画图”。巢湖成因,古志多有“地陷为湖”的记载。如《淮南子》:“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据地质学家考证,此地属古生代把皱层交汇地带,属断裂下陷而成。这里南达芜湖,北抵庐州,西有大别山屏障,素为兵家所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即在此。

“独爱巢湖好,幽怀几度来”。历史上许多著名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绚烂大诗文,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汇成一道道灵异的风景线。巢湖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虽然巢湖在旅游上已经看到了以自己的地形特色来开发,像紫薇洞,仙人洞、紫薇洞、王乔洞、华阳洞、泊山洞五发溶洞都是依靠本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来开发的,但是由于巢湖周围的地域辽阔,开发需要时间,而且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比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巢湖周围的旅游潜力是无可限量的,一定能成为巢湖市的一个新的亮点。并且能成为巢湖市旅游

业的龙头,同时也能带动巢湖周围的相关产业,像带动巢湖的水产业,种植业等等。巢湖不仅自己可以搞好自己本地的旅游业,也可以联合周围省市的旅游。

一、巢湖旅游开发的比较优势

巢湖位于安徽省长江与淮河之间,水域面积为780平方公里,环巢湖区域主要包括合肥市的肥东县、肥西县、包河区及巢湖市的庐江县、居巢区的部分区域。环巢湖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在巢湖四周2公里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30多处。自古就以神秘水下古巢国、千年奇花牡丹王、四顶朝霞、巢湖夜月等名扬天下。巢湖北部的岸线较为稳定,很太湖的岸线很相近。巢湖可以从太湖的成功开发为例子开发沿岸旅游资源丰的同时,做出自己的特色。而且基本都处于初级开发或未开发状态,且巢湖生态条件是五大淡水湖中保持最好的湖泊,在旅游开发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现在,巢湖北部滨湖岸线和湖区初步得到开发的景点只有中庙、姥山、银屏山、三河镇等几处。

目前,巢湖旅游开发已引起安徽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安徽成立了以省发改委牵头的环巢湖旅游开发协调机构,编制完成了《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合肥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总体规划》,《巢湖风景区总体规划》也正在编制中。合肥市和巢湖市还分别成立了巢湖风景名胜区合肥管理处、巢湖管理处,前来洽谈旅游开发的投资商络绎不绝。

二、巢湖北部旅游开发思路

1、北部滨水度假旅游是巢湖旅游开发的大方向

合肥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观光、会议、商务等几个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需要补充度假旅游产品类型。巢湖市应该充分利用靠近巢湖的北部滨水优势发展滨湖度假旅游,既发挥了资源的优势,也是旅游市场的选择。

2、四顶山旅游度假区是巢湖旅游开发的重点

四顶山位于合肥市肥东县“侨乡”六家畈镇,海拔174米,树木葱郁,怪石林立,自古为庐阳八景之一,与合肥段的茶壶山、黑石咀、红石咀及巢湖市段中庙、姥山构成巢湖旅游资源的集中区。四顶山处于巢湖北段东岸,是整个巢湖水域水质最好的岸段,适合于开发水中活动与水上旅游项目。四顶山风景名胜区距合肥市和巢湖市均为35公里,交通便捷,有店中公路与环湖大道(巢湖市段)相通,合宁、合徐、合巢芜三条高速公路又可将南京、徐州、蚌埠、芜湖、马鞍山、南京等地游客快速运达景区。因此,四顶山是巢湖旅游开发的重点,是整个巢湖旅游开发的核心区域,应该与中庙、姥山整体联动开发,打造成巢湖滨水休闲度假龙头。

3、温泉产品的开发是巢湖度假旅游的亮点

巢湖温泉资源丰富,但多处于粗放开发状态,没有形成旅游品牌。巢湖旅游开发要做精做细温泉文章。引进国际温泉开发理念,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庭院温泉、室外露天温泉浴场、日式汤池等不同类型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等特殊群体提供特殊疗效的药浴中心、温泉理疗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等设施,将温泉休闲与康体保健有机结合,真正建成安徽知名的滨湖温泉康体保健基地。而且在巢湖北部的水质比较好的地方开发那些休闲中心,让老年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有很好的疗养。

4、乡村旅游产品是巢湖度假旅游开发的延伸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休闲度假生活的一种时尚。巢湖北部周边田园风光优美,民风淳朴,是开展农家乐、渔家乐的理想环境。而且在开发现代休闲度假中心的同时,也能大力发展水产业,使巢湖的白刀鱼,银鱼等打出自己的品牌,能带动周围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提升大圩乡农业旅游内涵,开展高科技特色农业观赏,绿色蔬

菜及葡萄、草莓采摘等乡村休闲;建设滨湖生态湿地旅游区。

滨湖水乡古镇与乡村民俗作为巢湖度假旅游的补充和延伸,将是环巢湖旅游的又一特色。

5、环巢湖大道建设是巢湖旅游开发的突破口

巢湖周长180公里,其中巢湖市巢城至中庙段已建成。不论是巢湖旅游开发,还是合肥滨湖新城的建设,环湖大道都是开发巢湖的基础工程。环湖大道要建设成环湖景观大道,将散落在巢湖岸边的景区、景点串联成一个绿色的翡翠项链,把合肥市与巢湖市整合成大巢湖旅游目的地。这既有利于巢湖市旅游的发展,又为合肥成为滨湖城市和全省旅游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环巢湖旅游开发是安徽旅游开发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合肥市从“环城公园时代”向“环巢湖时代”发展的桥梁。合肥市和巢湖市应该紧密配合,将环巢湖旅游区建成全国著名的滨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将合肥与巢湖两市逐步培育成知名的滨湖旅游城市。

三、巢湖旅游大开发的经济效益

巢湖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岸线长57公里,跨六家畈镇、长临河镇、大圩乡、义城镇、烟墩乡、刘河乡、三河镇7个乡镇。

环巢湖旅游开发是合肥市打造滨湖新城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合肥市作为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得以确立,但由于合肥市旅游景区(点)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点)知名度不高的问题一直未解决,影响了其旅游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巢湖旅游开发将增强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扭转合肥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不足的局面,促进合肥市向旅游目的地城市与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转变,树立特色鲜明的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形象,促进安徽旅游的全面提升。

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是其对安徽旅游的带动作用主要在皖南,对全省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发挥不明显,使得安徽旅游历来是南重北轻,处于不均衡发展态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合铜黄高速公路迟迟没有建成通车,二是合肥和皖北地区没有知名的旅游品牌,制约了安徽旅游的南北联动与呼应。现在,合铜黄高速公路合肥至铜陵段已经通车,铜陵到黄山段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将使“黄山?九华山?合肥”绿色之旅成为安徽旅游线路的第一品牌,真正形成安徽旅游南北整合,客流互动的新局面。皖中和合肥旅游产品的龙头在巢湖,巢湖旅游的成功开发对皖中和全省旅游新格局的形成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巢湖旅游开发,将加速安徽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提升安徽旅游业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安徽省“861”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安徽建成全国“休闲旅游基地”。现在安徽主打的旅游产品???山水、文化观光型产品存在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环节少,旅游收入依赖景点门票,产品老化,市场分流,游客重游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加上山水、文化观光是资源依托型产品,游客参与度低,很难做到常变常新,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安徽成熟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目前十分紧缺,这也正是安徽旅游发展的潜力与方向之所在。

巢湖旅游的开发,使“大巢湖旅游网络”和皖中旅游目的地形象得以确立,强化了合肥的区域旅游辐射功能。因此,巢湖旅游的开发可以优化安徽旅游产品的结构,构建安徽旅游新格局。这一战略格局的调整,有利于合肥和皖中的旅游发展,有利于安徽旅游大跨越,真正实现“抓两山一湖,促全省旅游,带全省经济”的战略目标。

所以巢湖北部地区的开发不仅仅能给本市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带动安徽市的旅游业,因此巢湖北部地区的开发是很重要的。

第16篇:地质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徐瀚 学 号 6009207269

班 级 水利水电1班 成 绩

建筑工程系 2011年 7月 12-14日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地质实习报告

绪言:

实习名称:

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时间:2011年7月11日至7月14日

实习地点:秦皇岛柳江全国高校地质实习基地(石门寨乡上庄坨村) 实习目的: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初步具有野外观察分析岩石类型及其结构与构

造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流水及其它自然地质作用特征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质问题能力。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北纬39°24′~ 40°37′,东经118°33′~ 119°51′,东北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建昌两县和朝阳市的凌源县,西北临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西靠唐山市的滦县、迁安、迁西、滦南四县,南临渤海。东距沈阳404公里,西南距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秦皇柳江盆地石门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质类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之一。实习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柳江盆地中心,是“全国高校地质实习基地”。

1、位置及交通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公里,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公里,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公里,由秦皇岛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务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

2、地形和水系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矿区。山间盆地区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区域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该区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0-20米区域,分布在抚宁县和昌黎县,该区域有海洋养殖、葡萄酒、旅游等有发展前景的综合性产业,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沿海区,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和抚宁、昌黎两县。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r5)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 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2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石河:又名大石河。发源地青龙县黄前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注入渤海。全长70公里,其中近60多公里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公里的河段流经倾斜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平方公里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总高差为400米,平均坡降为6%左右。山神庙以上为20%,大桥河口为1.3%,

河床主要为砾石,少有漂砾和粗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

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一般为0.3~0.6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5m3/s; 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据统计,大石河大汛周期为20年,小汛周期为5年,过去曾造成多次水患 。

实习区岩石描述

1、沉积岩: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相较于火成岩及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

3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沉积岩来自于岩石和有机物的碎片,叫做沉积物,在百万年期间积聚成堆。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像沙,盐,粘土,砂岩,炭和石灰石都是。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带我们来到了鸡冠山地堑地质遗址,当天雾气比较大,所以断层出露不是很明显,沿途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多种沉积岩并教我们如何初步的鉴定沉积岩,例如 豹皮状灰岩,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灰色或深灰色灰分界线明显,特别些花斑状似虫孔者界限平直。岩石面上,常有虫孔和共生,是豹皮灰岩志。纯灰岩,以石为主要成分的灰黑色、性脆,硬大,小刀能划动。

周围质组是那的,两风化花斑的标方解岩石。度不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砂岩是由砂粒胶结而含量要大于岩是由石英或岗岩的主要区是花岗岩,反

一种沉积岩,主要成的,其中砂里粒50%,绝大部分砂长石组成的。与花别有晶体团粒的之就是砂岩。石灰

4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岩,简称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属于沉积岩,是水成岩的一种。通常呈灰色、黑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呈层状、厚层状。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化石成分主要为CaCo3,其次为MgCO

3、SiO2和Fe2O3。主要用途是用于烧制水泥。此外,用于烧制石灰、建筑材料。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通过老师介绍知道发灰的是石灰岩,呈层状的是泥质页岩,从上到下直立状态易形成洞穴,岩石应该是水平的,但是经过后天作用形成竖直的。

2、岩浆岩: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花岗岩,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辉绿岩以岩脉产出,基性浅成岩, 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状细晶-微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状结构,气孔构造。

3、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柳江盆地岩石的变质方式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实习区土的描述

5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1、冲积物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大石河阶地包括: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侵蚀破坏接地、沉积接地。愈靠近接地沉积粒径愈大,靠近河床粒径小。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1)竖向:抬升区;2)侧向:稳定区。竖向侵蚀发育形成V型河道,侧向侵蚀发育形成U型河道。

2、洪积物

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洪积物来源于侵蚀区和流通区。该区洪积物的岩相特征多以沙砾石为主。冲积物在石门寨地区大面积分布,它具有层理,有分选和磨圆为典型特征。

3、坡积物

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处,成为坡积物。

坡积物分布在石门寨平缓斜坡的下部,坡积物来源斜坡上部的片蚀带,主要以细颗粒的堆积为主,多表现为黄土、黏土,粉沙和挟带的少量砾石。

4、残积物

指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石门寨地区的残积物广泛分布于大石河和汤河

一、二级阶地的表面。在山羊寨和秋子峪一带地形平缓的部位也有分布。残积物中的碎屑颗粒无分选,无磨圆,无定向排列。残积物物的颜色也常常与下伏母岩的颜色和矿物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6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地质构造

1、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又称断裂。断裂或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福州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缘,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闽东火山断坳带,断裂构造极为普遍。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北东东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构造。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节理可划分为: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一般把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地堑和地垒。 该地堑位于鸡冠山——大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

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柳江盆地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近南北向的

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 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与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 70~80 度,延伸很远。

2、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

7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甚延至

伸的不对称局部倒转的西翼的产状西翼南部秋——山羊寨产状发生倒东翼产状平定。该不对称向斜,陡峻,子一缓谷带稳转,而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花岗成挤翼地窄,次化大。

主要是:岩

由于西部

岩侵入造压,所以西层出露较生厚度变西翼取的构造特征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8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3、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即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及组合形式。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

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岩墙的分布较多,在亮甲山等地岩墙较明显清晰可见,。在亮甲山岩墙是灰绿玢岩侵入体,是不整和侵入体。

在亮甲山上有一条明显的岩床大致成东西方向,从亮甲山北面采石场的的剖面上看是辉绿玢岩侵入体,它与上下围岩产状上看是不整和侵入体其基质为隐晶质。

其他工程地质现象

1、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河流的侵蚀现象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

9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

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

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2、岩溶现象

亦译喀斯特。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4、崩塌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5、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10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09级水利水电一班

徐瀚

6009207269

实习感受以及对以后实习的合理化建议

实习感受:短短的四天的野外实习就这么结束了,通过这四天的实习,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次实习在学术和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在秦皇岛的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实习是辛苦的。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不仅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控制速度、方向,而且要在烈日暴雨下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大学第一次的野外实习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我会铭记这秦皇岛的这几天,因为这是我宝贵的财富。经历就是财富!

建议:第一,我觉得时间太紧张了,仅仅四天的实习没能仔细的观察地质现象和深入的思考问题。第二,就是“僧多粥少”,六十多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能够紧紧跟住老师的也就那十几个学生,我觉得应该学校在实习期间应该多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实习。第三,只看看标本印象不怎么深刻,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发工具给学生,砸开岩石,观察现象,这样学生就可以牢牢的记住各种岩石的颜色、质地、硬度、等等性质。第四,每天的实习过后,老师可以在实习地的教室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使实习更有效果。

11

第17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

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以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掌握罗盘仪的使用及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和这些地区的主要岩石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联系。

二、实习时间:6月23日—6月27日

三、实习区概况:本溪地区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东部,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属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东傍吉林省通化地区,南接丹东市,西邻鞍山、辽阳,北接沈阳和抚顺,面积8435平方千米,地理环境优越。

四、实习区地形地貌:本溪地区为辽东中部的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脉的西南延续部,地势由东向西南、西、西北逐渐倾斜、地形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东西与北西、北东向构造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格架的山地丘陵特色。此外,由于不同区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及岩性不同,地质构造强度不一,使本溪地区的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动态变化较显著,造就了以下四种地貌特色。

五、实习区水文地质条件:

三、实习内容:

1)

1、实习路线:本溪平顶山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4日

3、实习地点概况:xx山位于xx市区南,海拔657.8米。山势巍峨,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下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

碑林、电视转播台。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尚有战争遗迹。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在28路站点集合,8:30左右我们正式出发,从平顶山公园西门开始登山,登山路线上的台阶均为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台阶两边褐红色岩石为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

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

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

结物构成。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之后我们到达这次实习路线的第一个实习点—

—平顶山中部,这仪实习点的岩石为25亿年以前,太古代岩石,地层

属于太谷界、鞍山群、大峪沟组。形成原因为:原变质岩与相当于花

岗岩成分的岩石发生新的变质岩即混合花岗岩,二者构成沉积接触关

系,。

最后我们到达了这次实习路线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平顶山山顶,

山顶出露的是距今8亿年的青白口系的钓鱼台组的石英砂岩,构成丹

类霞地貌。

2)

1、实习路线:本溪市后山城工程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5日

3、实习地点概况:后山城位于我校东北方向,山上有大量的火山碎屑

岩,路途崎岖,树木茂盛。

4、实习具体内容:8点我们准时出发,大约3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在这里我们能发现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过渡类型,一般来说,如果火山喷出来的岩浆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浆,其粘度大不易畅通无阻地流溢出来,因而就会有相当多的气态物质聚集在火山通道里。

有的岩浆向上侵入时,遇到地下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当气体压力大到足以顶开上面所覆盖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碎屑数量多,抛出高度大、散落的距离远。粒度小的火山灰可以喷射到 20000米以上高空。这些火山碎屑落到地面以后,有的聚集在火山附近,有的随风飘流落在世界各地。这些火山碎屑经过地表的各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火山碎屑岩。(图)

火山活动既可发育在陆壳上,亦可形成于水下洋壳,因此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也有海相沉积。许多有用矿产与火山碎屑岩有关,如铁、锰、钾、硼、硫、铀矿床以及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矿床。在非金属矿床方面,它和沸石矿、膨润土矿、高岭土矿、叶腊石矿等关系密切,富玻璃质的酸性凝灰岩还是很好的制造水泥的材料。

按照粒度大小,常见的火山碎屑岩类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中,大于100mm的火山集块,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砾组成,火山灰充填空隙压实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

之后我们到达后山城的另一面的山脚下即本次观测路线的最后一个观测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深红色玄武岩,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是做建筑工程良好的岩石。

同时在这块深红色的玄武岩的左下放有一块灰绿色的岩石,它是粉沙岩,由于某种原因遭受右上方的玄武岩的巨大冲击力和压力使其遭到严重破坏,及易破碎。

3)

1、实习路线:本溪水洞地质观测路线

2、实习时间:6月26日

3、实习地点概况: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

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与辽宁省会沈阳市,辽宁中部城市抚顺、辽阳、鞍山等地相距很近,且有铁路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本溪水洞在侠柯山中,侠柯山属辽东山地,为千山山脉的东北边缘。山势中低,相对高度仅200—300米,连绵起伏,层峦叠翠。太子河从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下游注入辽河入海。洞口坐南朝北,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长度3000余米,面积3600多平方米,容积40万余立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形状奇异,蔚成大观。

4、实习具体内容:早上8点我们乘车到达本溪水洞,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观测点本溪水洞,首先我们乘船进入水洞,水洞全程2800米,还有3000米正在开发,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钟乳石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有的钟乳石的长度能达到好几米。(图)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1)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石柱,两头粗,中间细,不明底细的人还认为是谁凿出来的呢。在许多石灰岩洞里,钟乳石和石笋多数不是连在

一起的;那是因为不是钟乳石折断了,就是过多的石灰质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变路径转移到另一处,又长出一根新的钟乳石。这样,钟乳石和石笋就不会“碰头”了。

地下水在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沟、一个洞,或是一根钟乳石,或是一根石笋,或是一根石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树林”、“珠帘”等奇丽景象。(图)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本次实习的第二个观测点—本溪水洞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详细的知道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几化石的形成最后我们到达了今天的过程,恐龙灭绝的原因等等。最后一个观测点硅化木林园,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四、地质实习收获和感想:

一周的实习,感觉很累,但现在想起来,收获到不少东西,除了自己对课本上内容更容易理解外,自己也对土木工程有了新的认识。在爬平顶山和后山城的时候自己几乎都要放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一周的时间内有累的时候但也有轻松愉快的时候,比如水洞地质观测路线时就感觉到很轻松,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观看美丽的风景和世界罕见的奇观。

通过这一周的实习我更加了解地质学和建筑工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8篇:地质实习报告

二 实习内容

7月13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1.滑坡与侵蚀阶地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1]

7月13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年12月16日晚上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2]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此滑坡范围在130m—140m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

(2)滑坡体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距离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3)该地原本的卸煤码头比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

(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

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4-5个滑坡阶地。如今的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淹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 ,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如果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1]

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3]

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3]

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

该地的三级阶地高50米,地势平坦,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但现被水泥盖住了。由于鹅卵石形成的致密隔水层比较坚实,现此处建有一供水站。

通过观察,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2)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3)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

因此,要确定各级阶地可根据以上三个特点,通过找砾石,观察岩性,风化程度,磨圆度等方面来确认。

3.洪冲积阶地和洪积扇

肇庆市西江和北岭间有洪积扇地貌。13日下午15:30我们来到了该洪积扇所在的耀辉园艺场,这里和我们所住的党校都是建在北岭的洪积扇上的,地上原积的土都是来自洪积扇的,广茂铁路的肇庆市北端部分也是修在洪积扇上。从来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不少依山而建的度假别墅,洪积扇是经过很长时间堆积而成的,坡度相对比较平坦,在上面搞建筑是可行的。我们观察到眼前的洪积扇剖面有五六米高,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北岭的岩石主要是泥盘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裸露在外的红色岩石是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易敲碎,在大气中变质后变黄生成Fe2O3。岩石特征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是由粗到细的砂岩。

接着,我们来到东岗村一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进行考察。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西江从肇庆市的西部流进,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市的南端流过,所以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再到冲积平原的过渡。

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1]

过渡地带的地面有很多白色的泥土,踩上去比较柔软。过渡地带的物质组成基本是粘土物质,既有冲积物又有洪积物,岩性复杂。冲积平原和洪积扇共有的特点是前缘较薄,地下水较浅,物质较细。两者的区别是:(1)冲积平原是远距离搬运所致,而洪积扇是近距离搬运所致。如我们所考察的过渡地带中的冲积物就是从西江中上游远距离搬运来的。(2)结构成分上,冲积平原的砾石成分可以是任何岩石,而洪积扇由砂岩组成。(3)结构上,冲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好,而洪积物的颗粒磨岩度差,并呈红色。

4.喀斯特丘陵和洞穴

旅游胜地七星岩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故得名。七星岩的七个秀丽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这七座岩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后的两翼形成的山岩,称为残峰。这里各级溶洞发育良好。溶洞发育初期是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如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流动,并进行溶蚀,当孔隙完全被水充满后,水就有了承压性,溶蚀能力加强。随着空隙的扩大和水流量的增加,地下水具有了机械侵蚀的能力,加上重力作用,溶蚀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地下河。

7月14日早上8点多,我们到达七星岩开始新一天的实习。步入七星岩风景区,一路向前走,路的左边是砂质岩形成的侵蚀丘陵,路的右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途经一招财佛石像前,抬头仰望,只见招财佛后面的山岩是一分界处,左边是砂页岩,右边是石灰岩,两边的植被也有所不同。

接着我们来到位于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

岩溶发育须具备的条件是:(1)岩石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2)岩石的透水性好。岩石的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渗流,关系到地下喀斯特作用的进行。岩石裂隙越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3)地下水须具有侵蚀性,例如要具有CO2,能形成HCO3。(4)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否则HCO3饱和后不再形成。由以上条件形成溶洞,时间越长,溶洞越大。双源洞具备以上条件,其岩性为石灰岩,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

我们继续向前走,据老师介绍,此处的喀斯特溶洞在60年代作为军事用地,小的用作防空洞,大的用作军用机场。

转过禾原岩我们来到一题为“奇观”的钟乳石前,钟乳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由二氧化碳溢出而形成。 --

双源洞还有另一个出口,北岭流过来的河流流进溶洞,形成断头河。溶洞水冬暖夏凉(地下水20米恒温),地表水与此汇集到落水洞。

离开双源洞后,我们登上马栏岗,该处是一个石灰岩侵蚀坍塌后形成的大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由于很难深入落水洞去考察,所以我们无法得知雨水落入洞后,是沿什么路径流动的。

在玉屏岩西面山脚,我们考察了玉屏岩和七星岩之间的断层面。这是一个右行平锥平移断层,玉屏岩本与观音岩相连,后来观音岩向南东移动,玉屏岩向北西移动,从而形成一左旋断层。中间破碎带易被风化侵蚀,形成的粘土不透水,从而蓄水成湖。观察此断层面走向的方法是:微观上根据擦痕判断:用手摸断层面,若光滑则是沿其走向。综观上根据断层阶步,顺则是其走向。

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罗盘定地物方位。基本原理是先打开罗盘盖,让罗盘盖上的镜子中轴线前端对准远方需要定位的地物,线的后端指向观察者的胸前。稍后,指北针转动、静止至微动,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针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对所指地物的方位。

当天13:15我们来到高108米的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而成山脉。13:30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顶眺望,北岭山脉自北向南过渡,北面有别墅建在洪积扇上。地形分布是:山前由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向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七个喀斯特丘陵,石上的坑洼是由雨点的机械侵蚀和雨点的侵蚀造成的。

5.皱褶和断层

7月15日早上8:30,我们到达正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三榕峡。峡谷段处在西江中游,峡谷段河流狭窄,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我们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整个背斜朝北倾斜。

三榕峡这一段的岩层倾向整体上朝北倾斜,目视倾角大约为30度。我们朝南走,找到一处岩层表面比较平滑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罗盘来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由于岩层倾角与走向相互垂直,所以一般只需要测量岩层的倾角,然后加上或减去90度就可得出其走向了。

9:40我们继续向另一个考察地进发,9:45到达了一个采石场。此时我们基本到了背斜的轴部,岩层倾角近似水平,有一点往南倾斜,此处岩石易破碎,节理最发育,人工采石时,不需要花太大的人力、物力,当然,这里生产的岩石也有一个缺点——坚硬度不高,一般不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用材。

从采石场再往南走就是北岭的背斜南翼,岩层往南倾斜。至此,我们基本观察完北岭山脉的背斜。再往南走时,我们发现发育于泥盆系的岩层突然消失,从我们手上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可以看到北岭山脉上标有一个大断层,该处断掉从泥盆系到第四系6个系的地层形成断层。然后我们就在采石场观察和拣石头标本。我们发现有不少石英砂、粉砂岩,而肇庆著名的端砚就是用很细的石英砂和粉砂岩制作的。

中午时分,我们乘车回到党校。党校的公路也是修在洪积扇上,我们途中下车选择两个点用罗盘测量了倾角,大约为

4、5度,越往上角度越大。

三 地质地貌发展史

1.地质发展史

下古生代(Pzl)大地构造为地槽构造特征,这个时期的褶皱比较强烈。在距今5.7-5.0亿年的寒武纪时期,肇庆地区是个浅海地区,有些地方的海相泥沙堆积达1000-1500m厚,这些堆积来自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到奥陶纪(O)时期,发生了广东范围的郁南运动使奥陶纪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纪地层之上。海相同时发生了变化,海水深度受地壳、气候等的影响而由深变浅。志留纪(S)后,距今4.0亿年,发生了著名的加里东运动,影响整个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而高要、德庆、罗定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湾。

到了上古生代(Pz2),大地构造进入了准地台阶段,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下泥盆世(D1)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盘世(D2)有桂头群石英岩和粉砂岩(D1-2gt),海陆相交互,有浅海相沉积。海水从广西方向涌来,发生海侵现象,肇庆地区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沉积物自西向东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形成了老虎坳和桂头群的不整合地层。到了距今3.4—2.8亿年的石炭纪时期(C),整个肇庆地区继续沉积成浅海环境。初期气候温暖,贝壳类生物繁殖很快,由于海水碳酸钙浓度高,含量大,形成沉淀,石磴子灰岩(C1ds)由此形成。后来又发生海退,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滨海环境,出现滨海和沼泽,形成测水灰岩(C1dc),存在煤系。到了中石炭世时期,气候炎热,海水运动不强烈,流动性差,开阔的浅海台地生物不发育,在化学作用下,生物化学风化、海水蒸发浓缩形成层理不发育的白云石灰岩,即壶天组灰岩(C2+3ht)。从二叠纪到三叠纪,仍呈海陆交互相,为滨海沼泽环境。

至中生代(Mz),三叠纪时期(T)大地处于大陆边缘活动带,上三叠纪(T3)到下侏罗纪(J1)发生的印支运动使整个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地。肇庆地区也从此脱离了海洋环境。

中侏罗纪(J2)至白垩纪(K)(距今1.95—0.55亿年),发生了五幕燕山运动。其中第三幕燕山运动(距今1.55—1.35亿年)时期,花岗岩体入侵,熔岩侵入,后来钙质被剥蚀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现在西江南岸的花岗岩群。至此,地质发育情况趋于稳定。

2.地貌发展史

第四纪中更新世(Q2)以前,主要包括白垩纪(K)、早第三纪(E)、晚第三纪(N)、早更新纪(Q1),即距今1.5亿-70万年之间,由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的构造作用以及以后的长期侵蚀、溶蚀作用,在中更新世以前肇庆地区的基本轮廓就已形成了。北面形成侵蚀低山,南面为侵蚀丘陵,中间形成东西向的西江以及宽阔的西江低地、旱峡、羚羊峡。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阶段的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形成了北岭南坡的洪冲积扇,西江两岸则形成河漫滩,在七星岩的水平流动带形成地下河。(根据第四层水平溶洞经过四次构造抬升,抬升到目前的65-75m高度)。

在中更新世(Q2)时期的陆相环境,早更新世(Q1)末期与中更新纪(Q2)初期之间,七星岩地区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这是根据第

三、四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出来的)。由于基面下降,地壳的快速抬升造成了水流下蚀,喀斯特水向下溶蚀加强,使七星岩地区原先的水平流动带抬升为干溶洞,成为垂直上升带。西江河漫滩上升形成河流阶地,原河床上升为河漫滩;北岭南坡形成洪冲积扇,而后洪冲击扇抬升为洪冲积阶地。当地壳处于稳定阶段后,七星岩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岭山上河流带来桂头群的角砾石(第二层溶洞堆积物)在地下沉积,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滩,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积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阶段,地壳开始快速抬升了20米(根据第

二、三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度差值或第

二、三级河流阶地之间的高度差值估算得出的)。因此,形成了干溶洞、石灰华、钙华地貌,原先的河漫滩又抬升为河流阶地,北岭山前形成新的洪冲击阶地。

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地壳大幅度抬升几十米。由于构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由此形成,第二级河流阶地也形成,中更新世(Q2)的七星岩的地下河抬升形成干的水平溶洞。晚更新世(Q3)抬升以后,从此地壳以间歇性缓慢下降为主要运动方向,出现了埋藏阶地。虽有局部的上升,实际冲积层厚度超过了正常冲积层厚度。(正常冲积层厚度为20米,肇庆冲积平原地区最厚冲积层厚度竟达60米,旱峡在全新世淤塞,其冲积层厚度竟达90米)。在晚更新世(Q3)时期,在羚羊峡进口和出口附近有来自山地的两条溪流,沿北岭与龙门之间的向斜构造下蚀和溯源侵蚀,切开源头分水岭,形成西江旱峡汊道。 至距今两万年,即晚更新世(Q3)末到全新世(Q4),海平面下降对河流阶地产生了两个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蚀,有利于河流阶地发育;(2)海平面下降(距今6000年),海洋水容积减少,荷载减轻,牵引广东大陆构造抬升,冰期过后,广东大陆构造下沉,第一级和河流阶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没,形成第一级半埋藏阶地。这一时期地壳表面以风化侵蚀为主,颗粒小,呈红色,剧烈风化。

º

第19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520班

姓名:赛先生

学号:5408804512

一、前言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筑地区或建筑场所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范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筑的合理性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二、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三、实习要求

1、实习前,对自己所学工程地质学的知识加以复习,了解实习地点的相关资料,准备好笔和纸用于记录;

2、实习时,不迟到掉队和违反相关实习规定,要勤观察记录和思考,注意观察和分析岩层以及溶洞的形成条件、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并适时的提出问题;

3、实习后,归还地质罗盘并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安排

指导老师:郑先昌、胡永强、段凯元 第一天(2014.06.18):广州大学—石马唐阁大喊岭—桂花岗校区午餐—火炉山某采石场—广州大学 第二天(2014.06.19):广州大学—黄阁小虎岛海蚀崖—南沙金花鸡山护坡工程—广州大学

五、实习内容

1、石马唐阁大喊岭

第一天早上八点半我们通过校车乘坐到石马唐阁大喊岭,它处在沉积岩地区,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沉积岩,如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全貌(图1)。

图1 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全貌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石马唐阁大喊岭曾经还可采煤,在大喊岭很常见一些裸露的煤屑,只需往下挖掘十多米就可能挖出煤来(图2)。

图2 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煤屑

相较于火成岩及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而且对化石来说,动物的足迹化石远多于骨骼化石,这是因为沉积岩的形成原因决定的!

当然,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大喊岭的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砾岩、砂岩、页岩等,如图

3、图

4、图5所示。

图3 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砾岩

图4 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砂岩

图5 2014年石马唐阁大喊岭页岩

2、火炉山森林公园

中午去桂花岗校区午餐后我们去了位于广州天河区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进行野外的实习,主要是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火炉山风景秀丽,山上自然气息浓厚,除了爬山小路之外没多少人工痕迹,是典型的岩浆岩地貌,其上岩石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从成岩到成山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花岗岩出露过程、花岗岩山地与石块景观特征的形成过程。

大约爬了四十分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山顶上都是光滑的巨型岩石,那些巨大光滑的岩石(图6),当地人的传说很多,特别是那块横卧在山顶的那块“飞来石”,如说它是天外飞来的陨石。其实不然,那只是一块普通的岩石,只是体积较大,又处于暴露于山顶经阳光、雨水、温度、风力的侵蚀外表岩层龟裂并成层状剥落,这样一层一层的剥落,才使其没有棱角,质地光滑,这就是典型的球状风化,岩石下的巨大缝隙也是因为球状风化所形成。

图6 2014年火炉山留影

3、黄阁小虎岛海蚀崖

第二天早上来到小虎岛,到了海蚀崖,发现其中很多窟窿里放着一些神仙的牌位,说明这些海蚀地貌对当地的信仰文化看来肯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海蚀地貌属沉积岩结构,层理比较清晰,可以明显看出地质年代的更替和循环,岩石表面千疮百孔(图7),是海水腐蚀和海浪拍打的结果。海蚀地貌是有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塑造的海岸形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海蚀地貌是黄阁海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8),是黄阁海岸多个自然村从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

图7 2014年黄阁小虎岛海蚀崖孔洞

图8 2014年黄阁小虎岛海蚀崖独特风景

4、南沙金花鸡山护坡工程

随后我们又乘车前往南沙金花鸡山的废弃采石场。南沙的花岗岩比火炉山的要老很多,属于奥陶纪和寒武纪时代。岩石的风化相当严重,这里的花岗岩不能用做装饰的石材,所以原来这个废弃采石场的产品一般都是运往工地,作为铺路的碎石和一些墙壁上的粉刷层或者做混凝土的原料。

后来金花鸡山因为过度采伐,发生多起泥石流等,所以便被政府勒令废弃了,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其防护,采用格构式边坡防护工程(图9),才使之得以控制。

现在,这个采石场的复绿工程是做得相当好,远远看去,整个山头全是一片碧绿,某些岩石裸露的地方还可以看到灌溉用的输水管,蓝的白的非常令人欣慰。

图9 2014年南沙金花鸡山护坡工程

六、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有关地质的东西,比如岩石的节理以及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各种岩石的形态颜色以及甄别,地质灾害还有灾害的影响等。相信这些知识在以后学科的学习中会发挥很大的辅助作用!

地质这门学科交汇于各种学科,想要学好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就必须全面综合地了解掌握各种学科,其中也包括很重要的地质课程,除了工程地质学这门课,还有许许多多的课也是一样与土木紧密联系着。土木就好比一个大树茂密的枝叶,而这些紧密联系的学科就是土木的根茎和导管,在哪一块出了问题,成片的叶子就很可能枯萎。所以,不管是地质学还是其他学科,都要矢志不渝的学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把土木这门学科学好。

总之,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老师不辞辛苦的诸多指导,这次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丰富了人生经历,也懂得了许多贯穿人生的道理,这些将是我一生的财富,现在我可以大声的说,“工程地质学实习,我不虚此行!”

第20篇:地质实习报告

2015地质实习报告

第1篇: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第2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2015年5月16日到2015年5月20日

三、实习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四、人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3、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4、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5、实习区的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习去地形简介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习内容:

1、地层: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三)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2、岩石: (1)岩浆岩 ①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②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③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④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⑤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沉积岩

①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②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③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④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3、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二)构造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太平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1)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此断崖为一个平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平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2)鸡冠山

①沿途见肉红色绥中花岗岩,见一大型出露岩石剖面为典型的沉积交错层理,属震旦纪原古界顶部,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上下呈水平层理,中间呈交错层理,存在黑色纹理的磁铁矿。

见含有泥质的夹层,反映了滨海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生长环境,不反映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也不能作为时代划分的依据 ②典型底砾岩:下部为底砾岩(石英),抗风化能力强,为陆相沉积,中间为含有砾石英砂岩,上部为石英粗砂岩,再往上为石英细砂岩(沉积规律:由上至下逐渐变细),中上部是海相沉积,没有形成完整的泥质韵律。

成因:由于风化和河流搬运作用,最终沉积。由下至上岩石由粗到细,底砾岩体原本胶结在一起,胶结物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后来整个底砾岩体出现正断层,导致与上部底砾岩体出现高度差。

③正断层:发生断层时,相对上升的下盘经过风化侵蚀,使得出露地表的岩石被风化磨圆,造成断层两盘高差不大,断层成层性好。由于形成时间短,故成层理,若形成时间长,则为不整合面。倾向:243度倾角:48度。

④波痕:为铁质石英砂岩,内含海绿石,对称性好,波痕比较宽大,波长相等,反映了滨海沉积环境。推断当时海底波动较大,水深较浅,波痕延伸方向与海岸线平行。 ⑤地堑谷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

(3)生物风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2)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3)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三)岩浆作用: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

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八、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第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

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

21、5摄氏度(19

59、

1、1),最高气温

39、9摄氏度(196

1、

6、10),年平均气温

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柳江煤矿为区内最大工矿企业,年产60万吨。其次是北山发电厂,主要满足秦皇岛市工业和居民用电。此外,水泥厂,建材厂在盆地内星罗棋布。

盆地内起伏小,河流广布,地处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陆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另有铁路纵贯其间。

四、地貌营力 a)内营力

内营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不但可以改变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同时还可以改变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比如造山运动,板块运动等。 b)外营力

外营力是指主要由太阳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它们常常是通过水、冰、大气和生物等介质的运动推动地表物质发生位移,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岩溶作用、冰川作用、冻融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划分为剥蚀和堆积两种基本形式。主要由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堆积地貌。剥蚀、堆积与内力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升的地区一般形成剥蚀地貌,在构造下沉的地区则形成堆积地貌。随着构造升降的变化,剥蚀地貌可以转化为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也可以转化为剥蚀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种多样的地貌营力下形成的。本区地壳活动频繁,多次地壳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内的多个沉积和沉积间断,以及周围火山及地震活动,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大体轮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风、水、太阳能、生物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地貌形态。通过风化、流水、岩溶、冻融、风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都不是单纯地由外力作用或单纯地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尽管在某个地区和某个时期,内外营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两种营力总是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认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复杂的形态,并最终趋于将地表夷平。许多地貌学家认为,就整个地球表面说来,内营力与外营力的地貌作用在数量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地貌营力的作用与地表组成物质(包括地质构造与岩石性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此,现代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第4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

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15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

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第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

2、3亿年前。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实习相关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6篇: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

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

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

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用。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在煤矿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这里,我要感谢殷明光老师,感谢他在实习过程中的耐心讲解与辛勤付出。希望今后的还能有这种形式的实习,这对我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非常有利和必须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既参观浏览了美丽的山河风景元又增长了专业知识。所以我希望学校能多组织几次这样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实习活动。今后,我将充分利用这次实习所得,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争取做到学有所成!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