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协议书

协议书不公平(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19:40 来源:协议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平与不公平

公平与不公平

案例讨论(40分钟)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 针对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待“公平与不公平”? 参考答案: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提问:

如果你是经理,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 参考答案: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薪金公平要看收入/付出。所以要考察每个人的付出与业绩,再来谈收入,才是公平的。

摘自/《企业COACH世界》

推荐第2篇:低保的不公平

低保最大的不公平是什么?

现在的低保制度过多地停留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存上,而对发展问题关注太少。而大量农民工艰辛的血酬也抵不上城市中低保者的收入。这种意义上的不公平,才是低保最大的不公平。——魏凤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即使是最崇尚自由的经济学家也不会反对政府为积弱的人群提供最低社会保障,因为最低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个公平的问题,它本质上是文明区别于野蛮的标志,或许这可以称作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据新华网日前报道,虚开、冒领、混吃已成为城市低保的三大难题。在财力有限的约束下,上述行为的直接结果是作奸犯科者剥夺了诚实守信者的权利。社会中的剥夺到处都是,唯有此种剥夺最让人神共愤。理由非常简单,需要低保的人都是弱势者,其他的剥夺可能只是造成了他人福利量上的损失,而此种剥夺却可直接引致他人生存的危机。

低保制度中的不合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成因概括起来不外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信息不对称,申请者有不轨行为,政府难以掌控其财产与收入情况。二是信息对称,主管者与申请者合作侵占,并且其寻租行为不受惩罚。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下,上述情形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开放,城市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等因素增大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难度。

缓解上述不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低保人死后,家属吃“死人”为例,公安、民政、司法、银行信息的割裂给了申请人侵占的可能,随着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完善,第一种行为将会大大减少。

问题最大的是第二种情况,政府官员寻租的动机,并不会随着信息开放度的增强而减弱,它依赖于政府治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对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顺。

前述问题只是低保不公平的冰山一角,更大的不公平少有人提及,低保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低保标准的静态化,其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或者物价上升的幅度。众所周知,穷人对通货膨胀引致的真实购买力的变化最为敏感。设想一下,近期飞速上涨的肉价,使多少低保家庭失去了打牙祭的机会?此为其一。

其二,现在的低保制度过多地停留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存上,而对发展问题关注太少。一般而言,除了少数失去劳动能力的极弱势群体以外,大量的人都应该重新自食其力。在城市低保者天天徜徉在小区门口数麻雀的时候,有多少农民工却在黑砖窑中一步步从文明走回奴隶制的野蛮。即使是在城市的阳光下,大量农民工艰辛的血酬也抵不上城市中低保者的收入。这种意义上的不公平,才是低保最大的不公平。和谐的社会需对作奸犯科者严加惩罚,更需要拆除制度的藩篱,给普天下的弱者以公平的待遇。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正在努力,全国性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给我们以极大的信心。但是从其制度设计来看,它更多的像是原来救助制度的翻版,受制于财力,它的作用还有待于重新评估。虽然任重而道远,不管怎么说,这一步毕竟已经迈出去了

低保限制条件的公平意义

人民网

曾有媒体披露重庆市的“低保懒汉”现象,说的是在该市某区3万多名吃低保人员中,有1万余人是18至35岁的青年。他们大多有工作能力,但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要民政部门推荐的工作。更有甚者,某君在别的区办着私人企业,资产已上百万元,却连续两年吃着低保。在笔者所在城市,据说有吃“关系”低保的现象,即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把低保当作“人情”送给某些不该享受此待遇的人。

不该吃低保的人却享受着低保待遇,不仅是对低保制度本来意义的亵渎,同时也有失社会公平:其一,低保体现一种社会关爱,一种对所有人物质生存权的尊重和保障。表面看低保由政府供给,但其资金实际来自纳税人。出于人所特有的关爱自己同类的道德感和怜悯之心,把自己纳税贡献的一小部分用于救济、“供养”确实生活无着的人,绝大多数人不仅心甘情愿,甚至能获得一种道德愉悦。假如救济、“供养”的是“懒汉”呢?势必产生心理失衡,同时也构成一种分配意义上的不公平。其二,低保资金总量是一个“常数”,假如有些本不该吃低保的人拿了钱,则意味着真正需要吃低保的人丧失被救济的机会,由此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无法想象。况且,目前低保资金来源相当匮乏,更应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分配原则。

究竟谁该吃低保而谁不该吃,在具体操作上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于是就需要建立标准,而某些附加条件、限制条件正是低保制度和操作标准得以完善的客观需要。论及完善低保标准的重要操作性意义以及设置附加、限制条件的理由,似有必要对我国现实社会环境作一个简单分析: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依然较低、现金流量很大,加上人们传统的支付习惯、心理等因素,故给准确统计、监控个人收入、家庭财务状况造成了很大困难。领导干部个人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之所以难以真正落实,也与此有关。同时,居住特点的改变、人口流动的增大以及人际关系特点和心理的嬗变,也使得邻里监督变得淡化而无效。贫困是相对的,低保标准也许是不难制定的,但假如不能准确掌握一个家庭真实的经济收入、财务状况以及“变数”,标准也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某些附加、限制条件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家里有无家用电器作为是否享受低保的衡量标准,无疑显得苛刻乃至荒唐,但如果某君日常支出阔绰,甚至开着私家车到银行领低保(据说有这样的个别情况)的确违反一般情理。而养宠物、用手机等作为个人消费和家庭财务状况的外部特征,不失为了解其真实贫困现状的“入门向导”。

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的诚信环境现状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种社会背景也给低保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和障碍,增加了管理成本。重庆那位在别的区办着企业、资产已上百万元的吃低保者,首先反映的是诚信的缺失,尽管属极个别,但必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基础。不能不看到现实存在着的诸种不健康的“低保心理”,例如政府的钱不要白不要、“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等等。这种“低保心理”,则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意识形态上、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贫困人群、弱势群体无疑值得同情和关照,既包括制度安排、制度的实施以及具体操作管理,也包括专家主张和舆论导向。正如“真理和谬误仅一步之遥”的道理一样,当有些人把同情、关爱弱势者的情愫发挥到极致时,每每出现观点、主张上的偏颇、偏激和非理性。例如,围绕设立“禁讨区”,不少评论者持反对态度,认为只要“禁”即剥夺乞讨人员的生存权;服刑中的犯人无疑也应给予某些人性化待遇,但各地监狱竞相推出的措施却大有“过火”之嫌,例如投资巨大、高标准建造近乎山水园林式的监舍、请心理学专家给予心理减压治疗、开设“鸳鸯房”、进监狱聘专才等等。不能不看到,如今有一种“歧视敏感”,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受到歧视。企业招工,在学历、年龄、身高甚至长相等方面设定某些限制标准其实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就业首先是一个市场的概念,市场则意味着竞争和被选择,企业根据自己经营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标准选择人员,则完全是在行使自主权。在微观层面上看,根本不存在歧视的问题。至于宏观上、社会整体上的歧视现象,则主要通过法律、舆论等予

以限制和消除。问题是,怎么能要求一个具体的企业违背自身需要而承担不歧视的宏观义务呢?同样,在低保问题上,有议论者所强调的仅仅是设附加、限制条件的“歧视性”的一面,却忽视了对吃低保人员同样需要监督以及低保制度自身运行客观要求的一面。

恰好在互联网上读到一篇“在美国当穷人有多舒服?”的文章。据说,在美国被定义为“穷人”的家庭中46%已购买并拥有自己的房子,73%拥有小汽车或卡车;美国穷人的问题不是营养不良,而是食物吃得太多,体重超过标准。这样水平的人如果在中国,不属“大款”行列,也“混”得相当不错。诚然,由于经济发达水平的巨大差异,美国的穷人与中国的穷人不能同日而语,但该文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主张对完善我国低保制度多少有些启发价值:“可以躺在富裕的美国福利制度上、靠吃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吃出肥胖症的穷人们是对美国抱怨最多、最不乐观、对现实最不满足的群体之一;反而是那些勤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一点一滴为自己的家庭创造财富,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人们,对这个制度更充满感激,对生活更持乐观态度,对现实更有满足感。这说明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从长远看,我国低保制度的完善以及变迁大概也应循着类似的思路:其一,解决穷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完全依赖救济,而是从经济发展上、就业制度上、分配上让穷人变得相对不穷;其二,应在舆论导向上大力张扬所有社会成员自主、自立、积极向上、不思依赖和施舍的生活态度。

打造“阳光低保” 促进公平公正

发挥群众自治作用,让群众知晓、参与、监督低保工作

\"低保是国家给低收入群众的一项福利,是国家关注民生、为民解困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昨日,开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低保的申请、资金的发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以及广大民众非常关心的事情。开县实施\"阳光低保\"过程中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严防腐败,积极打造\"阳光低保\",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使群众满意。

严格廉政风险防控

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开县民政局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在受理申请、审查核实、审批、二次公示和发放低保金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腐败。如在审查核实环节,对镇乡街道报送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审查项目包括申请人收入及财产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申请金额等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成立由村(居)委会干部、低保工作人员、辖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村干部,村(居)民代表等9-15人组成听证评议小组;听证评议结果是否在镇乡街道公示5天以上,群众异议是否调查核实等等。

在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环节中,低保中心将合格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调查审批情况录入城乡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整理和完善档案资料,并按A、B、C三类分别填写《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有效期,加盖印章后发放到低保对象户。

发挥群众自治作用

让他们知晓、监督低保工作

提高群众的知晓权,开县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和机会,组织召全县各单位部门、镇乡街道、村各级干部会议,在各村民小组中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对低保政策和申办程序进行宣传。还确定每年10月为低保政策宣传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采取

印发宣传单、张贴标语、展板展示,工作人员走村串户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阳光低保

促进低保工作公平公正

开县在低保工作中通过严格风险防控,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提高群众知晓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打造\"阳光民政\"、\"阳光低保\",并以此促进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者则坚决予以剔除。

前不久,开县民政局接到一封署名张某的信访件,信件里张某称其家庭困难,要求享受该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县民政局低保中心立即会同张某所在的镇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经核实,张某全家月收入超过了该县人均月收入210元的城市低保标准。

经过走访调查,开县民政局低保科工作人员了解到,之所以张某要申请低保,是想享受低保待遇后申请廉租住房。工作人员随即联系上张某,详细告知其不能申请低保的原因。最终,张某对此没有一点异议,他感慨\"虽然我没有吃到低保,但是我心服口服\"。

推荐第3篇:教育不公平思想汇报

对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的思考

文化是人类幸福根基所在。文化公平是人类过上真正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回望30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条以推进机会均等为主的教育公平主线越来越清晰,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追求。中国在用不到2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历程之后,明确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最现实课题、最重要使命。

但是,近10年的“均衡发展”之路,我们走得并不平坦。有探索也有困惑,有思考也有分歧,甚至有人得出“教育均衡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伪命题”的结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未必科学,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厘清概念中统一思想,在总结实践中达成共识。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播放过一个系列记录片《沉重的翅膀》,记录了广西都安县高三学生蓝景娜、卢良才两人的高考经历。两人都是学校的尖子生,成绩十分优异,家人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蓝景娜的父亲身患重病,家里负债很多,卢良才的父母都是农村普通的农民,月收入不过几百元,这种现实让他们的家庭又对他们的高考抱有恐惧的心理,一旦金榜题名,意味着每年至少一万元的开销,这是他们所负担不起的。

可恨可悲的是,这个故事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它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千千万万本该生而平等的学生正煎熬着教育资源不均

衡分配所带来的不公平待遇。

我们还看到,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穿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一些城市投入千万甚至数亿元建设“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而在一些乡村学校,有不少孩子却在危房里上课;有的城市学校建设超标准运动场、健身房等超出当地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却买不起必需的文具,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一些大城市的教师有着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晋级通道,而在一些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流传着“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顺口溜;

以上各种社会现象都显示着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可能在重点学校就读,毕业后,成为高收入阶层。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可能始终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教育就发挥了一个不公平社会结构再生产

作用,即教育不公平的“自我复制”,如果政府不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可想而知,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究中国教育不均衡之原因,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以为,首先,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与本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而我国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率,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力度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再者,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当代的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到这几个统筹,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在当前这个教育公平严重缺失的环境下,空谈和谐社会无疑是可笑的,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现有的很多突发事件和群众的呼声可以看出,社会对这种现状的容忍度已经很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教育不公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制定出一些解决之道。追求教育均衡,我们一直在路上··

推荐第4篇:所谓教育不公平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

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推荐第5篇:为什么感觉不公平读后感

是不公平还是责任感不够

——读《为什么你感觉不公平》有感

职场是个复杂的环境,我们身处其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慨叹:“不公平啊,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歧视?”“,为什么自己观点或意见遭到上司的忽视?”“真不公平,为什么我几年了还坚守在同一岗位?”„„以至于“怨声载道”,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公平与否,是人们在比较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有判断标准的,那就是自合作关系中付出和获得、责任和利益、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和统一的。有时候,自我的主观意见恰恰是滋生不公平的土壤。很多人总一味的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从来不分析原因所在,这是我们必须从观念上进行反思和改正的

很多时候不是不公平,是责任感不够。责任感是工作的动力,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更是和公平感息息相关的,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难以信赖的,即使他有再大的能力也是空谈,而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就能在工作中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当你觉得自己和同一职位上的同事享受不一样的待遇时,有没有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承担了比别人多的责任,付出的是否也比别人多。薪水就意味着责任,自己究竟负了多少责任?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有不公平之感的。

“感慨怀才”不遇这个词,是我常听到。说起原因,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仅仅是你“遇”时间未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即使一时没能如愿,也应沉住气,认清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状态,以让自己的希望更加符合现实,等待彰显出的那天。另一种情况是自己自认为有才,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等待的同时不妨多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能力和业绩证明自己。

抱怨其实是工作中的一颗“毒瘤”,会慢慢腐蚀掉我们心中的公平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心中点亮一盏感恩之灯,给自己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感谢命运,感谢公司和老板,感谢客户的挑剔,感谢对手和同事,感谢一切要感谢的人”。 你所有的不公平感也许仅仅是一时冲动,或者是在赌气,事实上,这种幼稚的做法完全可以在一瞬间改变。而改变的钥匙就是保持一个好心态,包括微笑、开心、热情、乐观以及自信等。只要具备这些,你完全可以将不公平感抛到九霄云外。换工作不如换心情,微笑是化解一切不公平的源头,乐观心态造就公平的世界。时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作也没有一切都顺心顺意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试着在工作中找平衡,找公平感。

最后我想说,世间万物从来没有绝对的,职场也是如此。希望绝对的公平只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泡沫之梦!所以比尔·盖茨这样告诫我们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因此,我们应当明白这个事实,然后带着“相对公平”的想法应对职场上的所有事

推荐第6篇:职场上的不公平

職場上的不公平I Don\'t Like Sleep Alone 你花了很長時間做一件事時,就是「動作太慢」 上司花了很長時間做一件事,就是「思考縝密」 你做事不細心,就是「粗心大意」

上司做事不細心,就是「事情太多」

你赴約遲到叫做「不守時」

上司赴約遲到就是「因為太忙」

你犯了錯,是因為「你是個白癡」

上司犯了錯,就是「因為他也是人」

你和同事打成一片,就是「搞小圈圈」

上司和同事打成一片,就是「平易近人」 你加班就顯示「效率太低」

上司加班表示他「廢寢忘食」

你在上班時間講笑話,會「影響工作」

上司在辦公時間講笑話,可以「活絡氣氛」 你做了不屬於你該做的事,就是「越權了」

上司做了不屬於他該做的事,就是「富有主動精神」 你堅持自己的立場,就是「太固執」

上司堅持自己的立場,就是「講原則」

你忽略了某項規章,就是「違反規定」

上司忽略了某項規章,就是「不拘小節」

你討好上司,就是「拍馬屁」

上司討好他的上司,就是「配合度高」

你不在辦公室時,被罵「到處閒逛」

上司不在辦公室時,一定是「忙於公事」

你在社交應酬中喝多了一點,就成了「不識大體」

上司在社交應酬中喝多了一點就是「很豪爽,沒架子」

你因病請假一天,就被批評「怎麼老是生病」

上司因病,一天沒來,就「一定是病得不輕」

你若請假,就「一定是去做別的事情了」

上司若請假,就「一定是太勞累了」

相較之下,你會覺得很不公平吧?那當然囉!實際上,職場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更確切地說,上司與下屬之間沒有真正的公平,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面對這種不公平,你也許會感到心理不平衡,但是?我們必須走出這種不平衡的泥淖, 應該以正確心態,看待職場上的不公平,

提高自身的抗壓力,勇敢面對現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世上沒有永遠的公平」上班族對這一點都應有清楚的認識、並做好準

備,才能讓自己有能力去承受不公平的壓力。

推荐第7篇:暑假兼职的不公平

暑假兼职的不公正待遇

班级:电商班

学号:12091108

姓名:裴忠星

指导老师:徐文英

以前很期待因为有暑假,现在不期待因为暑假闲的难受。所以大多人把自己的暑假给弄充实起来,学习,旅游,学驾照,暑期兼职等让自己忙碌起来。给自己充电,开拓眼界,体验社会,然而现实的情况,让我们明白社会是“吃人”的。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出来找工作,首先我们到人才市场找中介,说我们只干2个月的兼职,一人交了35中介费后,介绍人开了介绍信,写清我们工作地址,那边的联系方式。让我们拿着介绍信去找人。去了之后面试我们的人知道我们是暑期工就推脱说他这里人也都是暑期工,你们要在这干的三个月就是干到9月多,这不是找茬嘛,明知道不可能的事,于是我们又找到中介,她又重介绍一个文职,去了之后那个人,说我们公司不收暑期工的,检举暑期工的人有奖金。但我看你们2挺有上进心,想自己出来体验生活,你们偷偷在这干,不要和任何人说,不然拿不到工资。起初被他说的感激万分,觉得遇到好人了。后来回来的路上想了想,发现一点不上算,来要培训一周虽然免费,但不提供伙食,住宿住公寓,但要交100管理费,培训一周后考核,合格就留下来,然后一天只提供一顿工作餐,早 晚饭自备,工资到下个人月中旬才发,这么算来,我们入不敷出啊!果断不干。后来最后经讨价还价,确定,去那家一个月2000左右,包食宿,工作八小时的,感觉还不错。最后总结了,现实总是会和中介说的有点“差别”那里没有最低工资,完全是计件制的,做多工资才高,像我们这种新手学习2天没有工资,就算学会了,也做得慢,没那么快,一天上班8小时,都是吃饭就差不多去了,严格算来,我们一天上班不止8小时,晚上上班也不算加班,因为他说的计件收费,一同学在那感了冒,讽刺的是看病的钱得上几天班才能赚回来,后来更惨的是调到夜班。

感悟在这首先投诉的是中介,看准大学生急于假期找工作的心理,以招工的名义使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欺骗学生从中赚取中介费,大学生暑期兼职的目的是:利用兼职挣钱来证明自己实力,又可以增添社会经验。暑假时间比较充裕,学习压力又不重,精力相对比较充沛,正好提供了一个“黄金时段”去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同时还充实了自己的小钱宝,所以好多人都选择暑假兼职。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师傅,他比我大4岁,以过来人的身份讲了他的经历,我们听后感触很大,他还劝谏我们在校多学点,东西要学精,不然不够用。针对大学生兼职事,有关专家提出他们的意见与看法。首先学生在假期期间多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谨防受骗。毕竟大学生尚未全面接触社会的群体,对社会了解不充分,而兼职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虽然大学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但说不定你面对的是一匹狼,不能识其身份,受伤的还是自己。兼职主要是积累社会经验的,要把眼光放远,把态度放诚恳,务必以积极,努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对待工作,争取金钱和经验上双收。最后,在工作中与人交流,在兼职中避免磕磕碰碰,这时候冷静下来先分析一下现状,请教有经验的人该如何处理,收获经验,千万不要冲动行事,这是不成熟的做法,可能造成暑期兼职一场空的结局。

兼职做之前,先了解一下劳动合同,认真阅读,如有欺骗虚假信息,损害自身安全与利益。我们是出生牛犊,懂得不多,缺乏一些社会经验,但我们不是黑心商家的廉价劳动力,不是可以随便剥削的对象。

推荐第8篇:关于公平和不公平

关于公平和不公平

清洁工与铁铲

阿弘与哥哥阿弦兄弟俩,一同从偏远的乡村来到某城市找事做。阿弘兄弟俩,长得人高马大。经过几天周旋,总算在一家大型酒店找到了一份差事。阿弦安排在厨房切菜,阿弘安排在厨房当清洁工。

转眼间,不觉过了半年有余。阿弦因为机敏、乖巧,深得领导喜欢。只有几个月,便当了领班,每天可在打工族面前指手划脚,吆喝呼唤;阿弘虽厚道勤恳,但因不会在领导面前吹吹拍拍,摆功论好,因而领导从没表扬过他,也没有想让他去干干别的事情的打算。

一天,阿弘干完了活,抱着铁铲又坐在厨房的门口发傻。口中念念有词:“这世道真不公平,苦活、累活难道就该我干一辈子?”

“别想不开,你比我可好多了。”

听到这莫名其妙的声音,阿弘左顾右盼,好象旁边没有人在跟他说话,正在发愣,铁铲开口了:“是我,我是你天天使用的铁铲。”

这时,阿弘才发现,讲话的还真是手里拿的铁铲。阿弘感到很好奇,于是问铁铲:“你有什么想不开呢?”

铁铲叹了口气,不紧不慢地说:“我同我阿哥在山中,本来都有是一块铁矿石,后来一起被冶炼成了钢。不久,我们便来到了一个铁匠铺,铁匠师傅将我们兄弟活活地分开了,哥哥被打制成一把菜刀,每天剁鸡切肉,吃得满身流油,全身发光。可我呢,被铁匠师打成了你现在用的这把铲,整天与污泥臭水打交道,周身锈迹斑斑。你将我往门角一丢,谁也不会看我一眼。你讲你命苦,但下班后,只要穿上西装革履,还可以自由自在,潇潇洒洒逛大街,人前人后,谁又能识君。”

听了铁铲的一席话,阿弘觉得也有几分在理,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明白:上帝安排人的命运,为什么总是让那些忠厚老实,勤恳扎实的人苦苦地做一辈子,甚至给予雪上加霜的生活。而荣华富贵总是恩赐那些巧嘴滑舌,吹牛拍马,不求实干的人呢?

命运既然如此,阿弘只有伴着明白世事的铁铲一起生活,工作,相依为命。但从此以后,阿弘对铁铲关爱有加。

后来他的哥哥因为太喜欢耍小聪明,做了错事,被警察抓去了。他自己虽然变得很有钱,但一直过得很平常,很幸福。

一些关于公平的故事

1、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兄,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呢?”

苏章不徇私情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苏章十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东窗事发,惊恐万状。他听说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苏章,心存几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章派来了手下人请他去赴宴。

苏章一见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领他到酒席上坐下。两个人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口不提案子的事,还不停地给老友夹菜,气氛很是融洽。这时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人真是命好,别人顶多有一个老天爷的照应,而我却得到了两个老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

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脸正气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

第二天,苏章开堂审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国法将罪大恶极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苏章公私分明,一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时时提醒着我们要秉公办事。

朱买臣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臣,名字叫朱买臣,由于生在贫寒之家,每天只得靠打柴卖薪来维持生活。可是他偏偏心气儿挺高,不想就这样庸庸碌碌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可是他根本请不起先生,便只得自学。他黑夜读,白天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读书,他梦想有一天能够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他一边背着大大的柴捆,从山上往回走,一边高声地诵读,就这样一直读到娶妻成家。可遗憾的是他竟没能博得一点点功名。渐渐地,风言风语多了起来,他的妻子也受不了了,非要和他拜拜不可。朱买臣恳切地对她说:“我肯定会时来运转得到富贵的,你再耐心地等一等,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报答你。”可是妻子早已失去了信心:“你这种人,只会饿死在荒沟野壑中,还做什么富贵的美梦?呸!”妻子决然地离他而去!

都快五十的人了,竟连个做饭的女人都混丢了,这样的日子还有法过吗?即便不跳崖而去,也会抑郁得抬不起头来。可是,朱买臣依然每天去那个老地方砍柴,依然还去那个集市卖柴,依然还在那条走了多少年的路上背着柴捆高声地诵读,特别是有一个十分刺激的情节发生在他诵读的路上。他的前妻和新任丈夫去山里祭祀,看到他的潦倒和狼狈,心有不忍,于是便将完成了使命的酒肉留给了他。他的心里是不是在流血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依然故我,走到哪里都是高声地诵读。

几年后,他奉地方官之命,作为士卒押运重车到长安,由于迟迟交不了差,他也便无法尽快回家,而事先带来的粮食也都吃完了,他就只好沿街乞讨。由于他诵读成了习惯,恰好被出外办事的同乡严助听到,严助便将他拉到酒馆喝酒,严助是个造诣颇高的文人,现正在武帝殿前为文学侍臣。朱买臣今天终于遇到了知音,多年的压抑得以一吐为快,他的胸中锦绣终于遇到了识货人。严助回到宫中后马上向汉武帝推荐朱买臣,他对于《春秋》《楚辞》的高深造诣和独到见解,让武帝十分欣赏,当即拜他做了中大夫,和严助一起同侍宫中。这时正赶上汉武帝为了巩固北部边防,下令修筑朔方郡,可是大臣公孙弘却认为此举是劳民伤财,会让百姓疲惫不堪。为了支持汉武帝的正确决策,朱买臣充分施展其过人的雄辩才能,口若悬河地阐述设郡会给国家带来的十大好处,从而使公孙弘哑口无言,武帝真是高兴极了。

后来,东越王在浙南、闽北一带反了,由于事发突然,朝廷没有丝毫准备,显得十分被动。这时,朱买臣上了一封千言奏疏,尽陈自己的征战之策。武帝正在焦灼之际,突然间仿佛下了场及时雨,立刻龙颜大悦,立召朱买臣入宫,促膝深谈了一夜,武帝非常高兴,当即拜朱买臣为会稽太守,专管讨伐东越之事,他亲率官兵,渡海南征,一举平定叛乱,因功升为主爵都尉、丞相长史。

受武帝之命,朱买臣衣锦还乡了,整个会稽全城出动,洒扫街道,夹道迎接。

朱买臣这把锥子终于露出了峥嵘,这时的人们除了惊叹就是钦羡,而倒忘了他为了崭露头角的这一天已经苦苦磨砺了五十年,生活中,人们常常抱怨时运不济世道不公,其实,那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你还不够尖,怎么可能引人注目?倘若真想脱颖而出的话,就不要临渊羡鱼,也别再做怨天尤人的无用功了,而是埋下头来,专心地一意地百折不挠地磨尖你的锥子吧!

和上帝共进午餐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想见上帝。他知道上帝住的地方很远,所以他整理了一个行李箱,放了些面包和饮料上路了。

当他走过三个街区,他遇到一个老妇人。她坐在公园里,看着鸽子。小男孩在她旁边坐了下来,打开他的行李箱。他想喝点儿饮料,他发现老妇人看上去像是饿了,于是他给老妇人一块面包。

老妇人接受了面包,并对他报以感激的微笑。她的笑容是如此美丽,以致于男孩想再看她笑,于是他又给了她一瓶饮料。她再一次向他微笑。小男孩高兴极了!

他们坐在那里一下午,一边吃一边笑,但他们没有说一句话。

天开始变黑,男孩觉得累了,他起身离开。他又回转身,跑到老妇人面前,拥抱了她。她给了他最灿烂的一个微笑。

当男孩回到家,他妈妈对他脸上洋溢的快乐感到吃惊。

她问:“你今天做了什么,让你觉得如此快乐?”

他回答道:“我和上帝一起吃了午餐。你猜怎么样?她的微笑是我见到的最美的微笑!”

而那个老妇人也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

她的儿子惊讶于她脸上的安详的神情,她问道:“母亲,今天你做了什么事让你如此高兴?”

她回答道:“今天我在公园和上帝一起吃面包,他要比我想象的年轻!”

推荐第9篇:关于不公平的句子

关于不公平的句子

1、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不要去乞求公平!

2、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第一眼喜欢上了那就是喜欢上了,第一眼喜欢不上,看一百眼也喜欢不上。但是有些人要试着爱一爱才知道可不可以爱,有些人要试着去不爱才能知道是不是可以不去爱。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

3、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公平所言。这就好比世界上的花,为什么有的开得绚烂夺目,而有的却瘦小枯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绚烂夺目的花可能长在肥沃的土地上;瘦小的花则可能来自岩石缝中或是贫瘠的土壤。

4、没有人会理会你的委屈,没有人会理会你的无奈。当一切既定成为现实的时候,要学会接受,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5、面对上天的不公平待遇,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带着一颗满怀壮志不甘落后的心去改变现状。

6、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从不奢求公平,相反,我更渴望不公平。

7、不要感叹上帝多么不公平,生命的巨斧在为你雕凿。在屈辱中成就辉煌的人,从没追问过不公平;在坎坷中抱着乐观旷达的人,从没哀叹过不公平;在生与死之间选择自刎的人,从没感慨过不公平。

8、\"不幸,是信徒的洗礼水,强者的进升阶梯,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强者,在不公平的暴风雨中接受生命的磨练,去追求生命的公平。

9、不要埋怨生命的不公平。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我只将所有的不幸注入心底,心底便开出最公平的花。\"忘掉不公平,让不公平的土壤开出生命中最绚丽的花朵。

10、是的,你我都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贫穷,现实,无助,但我要你明白,这个世界永远不止这样,我要你看到光明,梦想,努力和希望。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重新活着,但你我都可以从现在起,决定我们未来的模样。就像慢吞吞的绿皮火车,也许他很慢,但时间总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11、因为不平,泰山才有了它的巍峨;因为不平,黄河才有了它的奔腾;因为不平,大海才有了它的波澜,因为不平,生命才更显得不平凡。

12、上帝的不公平,成就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数风流人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呢?当我们看到历史名人的光辉聚集在他们身上时,我们可否还再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13、我们只有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奋斗,在与不公平的斗争中完善,才能升华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不平凡的生命。

14、别总是抱怨不公平,你要知道,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来说就是公平的。对于一个不懂得珍惜良机的人来说,无论机会多好,都是与他无缘的。

15、上帝的不公平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虽然项羽不能称霸天下,但是他的英雄气概永远留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16、我们每个人都是肩负使命而来。有的人可能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有的可能一生下来就天天和泥土、垃圾为伴。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得好不是说我们要有多少多少钱,要有车有房,只要你在你生活的环境里能做愉快的事即可。

17、世界不能平,湖若平鳖何往,山若平鸟何从,生活若是处处平等,那哪来的竞争,哪来的奋斗,社会又怎能进步,少了不公平,我们将变得多么平凡,千人一面,人生怎会有壮阔的波澜,生命又怎会精彩。

18、世界正因有不同的事物而显得多姿多彩。绚烂的花和枯黄的花同时装点着这个世界,才显出了世界的精彩。

19、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我身边有那么多不幸的人,面对不幸,很多人像我一样表现的异常坚强,却又不知道究竟偷偷哭了多少回。祝愿所有不幸或者备受折磨的人平安、健康、幸福。

20、不公平是相对的,不用在条件不同时去和别人比。

21、不要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因为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

推荐第10篇:不合理的平等造成不公平

不合理的平等造成不公平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锲而不舍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或者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公平正义问题本身就是衍生于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公平不急能源与平等的人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还在于不平等的人被平等的对待了。我个人对这个观点是赞成的。

公平指待人处事中合情合理的态度,即合乎人的正当感情和道义之理,是侧重调解人们交往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不公平现象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例如,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不公正现象: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条件的改善缓慢,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等等。正是这些社会正义问题的表现,由此导致的“仇官”、“仇富”等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当平等的人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的时候,便成为不公平。据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和有关学者专家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35—0.45,并认为中国进入了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行列。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群体出现了“暴富群体”和待救济“新贫困阶层”,分配秩序混乱。这表明了众多工作在一线了劳动者他们的汗水付出,并没有换来他们应得的劳动成果,绝大多数的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攫取,这对勤劳的劳动者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除此以外,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突出,这都表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当不平等的人被平等的对待了,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在计划经济之下,平均主义思想盛行,建立人民公社,吃大锅饭,追求一大二公。这看似追求平等,实际上却离平等的含义越来越远。事实证明无视人民劳动差异性,一味的追求平均,难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是必要的条件。

程敏 13经济学班 2014年5月28日

第11篇:河南大学不公平待遇详解

叩拜教育部:河南大学请求亡校书(以此文献给我们敬爱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叩拜教育部、河南省请求亡校书:

惊悉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近期进入了211工程,不由得无比惭愧,愧对先贤、愧对乡亲!愧对教育部、河南省的栽培,惟有引决自裁方能谢天下!因此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河南大学撤消!

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迁往省会,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迁校花费、带动开封复兴的高瞻远瞩。相反,陕西将陕西科技大学由咸阳迁往西安、四川将西南石油学院由南充迁往成都是一个多么短视的行为。

教育部、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跨市合并,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只重视高校质量而不顾数量的高瞻远瞩。相反,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跨市合并、急速膨胀严重的形成了行业垄断。

解放后,教育部拿走河南大学水利系、财经系、土木系、畜牧兽医系、植物病虫害系另建新校,是看得起河南大学。河南省拿走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另建新校,也是看得起河南大学。

教育部让山西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进入省部共建,是只给钱和政策。而不让河南大学进省部共建,是给了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河南省不对开封的河南大学大投资,是避免资金打水漂的审慎行为,全国有哪个非省会级城市的大学能建好,河北大学、湘潭大学都不行。西北农大是中央七个部委共建,有985工程的巨额资助,还赶不上华中农大。

50年来,河南省共给河南大学近亿元经费购买实验设备,已经快赶上了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的十分之一。建一栋大楼才花多少钱!

经过合并和省部共建,河南省已经有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一山不容二虎,北大迟早要被清华灭掉,河南应该敢为天下先,集中力量建清华。

长期以来,河南大学滥用英名,极大的损伤了国立河南大学的声望。因此,强烈的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现在的河南大学撤消,他只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而已,是不佩称作大学的。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河南大学是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做了一点点贡献而已:

一、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使汉字文化与先民文明彰现光芒。

二、勇攀高峰的河大学子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赵九章是“中国卫星之父”,“两弹一星”三大元勋之一;张劭在英国研制青霉素.....

三、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为代表的河大教育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现代启蒙与走向世界。

四、以台儿庄抗战医疗救护、学生抗日运动、学生参军为代表的河大抗日系列行动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五、部分院系南迁,实现了国家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专业院校的建立。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大,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大。

六、部分院系独立,促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完备和壮大,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化工学院(构建郑州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皆系河南大学分出。

七、部分师生另建中原大学,为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肇始了中南财经大学等校。

八、以王实味、邓拓(马南屯)、焦国标为代表的批判知识分子或有偏颇,却不失为一家之言,有益于社会。

九、以斋楼、礼堂、七号楼为代表的河大近代建筑群 “高超的融汇中西建筑手法,为国内罕见,显示了中国古典建筑中西合壁的最高水平” 。(一清华建筑教授的说法)

十、大批校友成为政、军、商、文、理、工、农、医各领域一流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

河大就是进不了211,省部共建,因为教育部只给河南一个指标

十所大学校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河南大学跻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另: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之江大学旧址、浙江大学贵州抗战时旧址目前已不是大学

一代名校---河南大学,因为40年代请了蒋介石题写校名,因为80年代请了胡耀邦题写校名,于50年代、90年代被极左的河南打入冷宫,断绝财源,精英外流,急剧没落!

材料一:80年代 部批教授数排在全国高校第28名的河南大学

80年代大学正教授人数

1清华大学309*

2北京大学299*

3天津大学241

4复旦大学203*

5大连工学院186

6华中工学院177

7中国人民大学174

8华南工学院150

9南京大学148*

10南开大学147

11西安交通大学147*

12哈尔滨工业大学146*

13上海交通大学144*

14武汉大学143

15同济大学140

16北京航空学院138

17东北工学院133

18中山大学123

19北京钢铁学院120

20西北工业大学120

21中国地质大学117

22北京工业学院112

23浙江大学110*

24中南工业大学108

25厦门大学101

26南京工学院101

27西南交通大学101

28河南大学99

29吉林大学98

30杭州大学93

31重庆大学91

32山东大学84

33西北大学82

3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7*

35云南大学77

36兰州大学76

37四川大学76

注:当时的教授职称由教育部审批

资料来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材料二:1949年前,开封有个国立河南大学,

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

2000亩校园,几十位海归博士,全国大学二十强;

1949年前,开封有个私立静宜女中,

拥有语、数、史、地、理、化几大课程,

几十亩校园,几十位中学教师,全省中学二十强;

1949年,国立河南大学在去台湾的途中返回河南,

1949年,私立静宜女中在去台湾的途中继续前进;

1999年,国立河南大学沦落为省立文理学院、河南知名学府,

1999年,私立静宜女中发展为公立静宜大学、国际知名学府;

1943年,河南大学批准静宜女中为子弟学校,

2003年,静宜大学接纳河南大学为兄弟学校;

.........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后河南大学医学院的主要教师多半是同济或留德同学。现列表如下,任教短暂者未列入。

李赋京,同济及留德,解剖学。

陈作纪,同济及留德,生理学。

鲁斐然,同济及留德,病理学。

邢文火荣,留德,药理学

上官悟尘,留日。

夏一图,同济留瑞士。

孙祥正,留美,细菌学。

张孝宗,留日。

褚葆真,留德。

赵树萱,同济留瑞士。

朱德明,同济及留德,内科。

张静吾,同济及留德。

杨光第,留德。

段春和,留美。

谢景魁,留美。

阎仲彝,同济及留德,外科学。

郭鑫斋,同济及留德,眼科。

刘蔚同,同济及留德,皮肤科。

韩明炬,留德,妇产科。

王毓琛,留日。

杨初,留德。

材料四:历届台湾“中央研究院”大陆籍院士中,毕业或肄业于大陆高校的人数统计

人 名 毕业学校 类别

胡 适 清华留美

吴 宪 清华学校 生物组

侯德榜 清华学校 数理组

任之恭 清华学校 人文组

叶企孙 清华学校 数理组

曾昭抡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叶企孙 清华学校 数理组

萨本栋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张景鉞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戴芳澜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陳克恢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李先闻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邓叔群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汤佩松 清华学校 生物组

赵连芳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金岳霖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汤用彤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李 济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梁思永 清华学校(梁思成之弟,也是清华学生)

梁思成 清华学校 人文组

钱端升 清华学校 人文组

陈 达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李方桂 清华学校 人文组

萧公权 清华学校 人文组

赵连芳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顾毓秀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冯德培 清华留美 生物组

沈申甫 清华留美 数理组

许宝碌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陈省身 清华大学 硕士 数理组

钱思亮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徐贤修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林家翘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朱汝瑾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人文组

阎振兴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郭晓岚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何炳棣 清华大学 学士 生物组

张 琨 清华大学 学士 生物组

何曼德 清华大学 肄业 生物组

杨联升 清华大学 学士 人文组

杨振宁 西南联大 学士 清华大学 硕士 数理组

王宪钟 西南联大 学士 数理组

王瑞駪 西南联大 学士 数理组

李政道 西南联大 肄业 数理组

刘广京 西南联大 肄业 数理组

王世中 西南联大 学士

秉 志 京师大学堂预科 生物组

胡先驌 京师大学堂预科 生物组

樊畿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黃汲清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杨钟健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阮维周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汪敬熙 北京大学 学士 生物组

牛满江 北京大学 学士 生物组

钱煦 北京大学医预科 生物组

劳干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冯友兰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傅斯年 北京大学 人文组

顾颉刚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董作宾 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 人文组

姚从吾 北京大学 人文组

周法高 北京大学硕士 人文组

方 豪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蒋复璁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全汉升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高去寻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袁家骝 燕京大学 学士 硕士 数理组

许宝碌 燕京大学 肄业 数理组

王世濬 燕京大学 数理组

李惠林 燕京大学 硕士 生物组

余英时 燕京大学 肄业 人文组

费景汉 燕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

吴有训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吴学周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赵忠尧 东南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严济慈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胡世桢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冯元桢 中央大学 学士 硕士 数理组

沈申甫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许靖华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吴健雄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柏实义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易家训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田炳耕 中央大学 肄业 数理组

王家楫 南高师,东南大学 生物组

伍献文 南高师 生物组

吴定良 南高师,东南 大学 生物组

艾世勋 中央大学医科 学士 生物组

张伯毅 中央大学医科 学士

柳詒徵 三江师范 速成科 人文组

芮逸夫 东南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黃彰健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蒋硕杰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凌纯声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刘大中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周法高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郭廷以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李景均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陈桢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俞大绂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李卓皓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赵元任 江南高等 毕业 人文组

周仁 江南高等 毕业 数理组

------

王兆振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叶 玄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窦祖烈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吴耀祖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鲍亦兴 交通大学(沪校) 肄业 数理组

赵佩之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凌宏璋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凌宏勋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林致平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朱兰成 交通大学(沪校) 学士 数理组

葛守仁 交通大学(沪校) 肄业 数理组

田炳耕 交通大学(抗战时期上海) 学士 数理组

周文德 交通大学(抗战时期上海) 学士 数理组

林同炎 交通大学(唐院) 学士 数理组

林同骅 交通大学(唐院) 学士 数理组

竺可桢 交通大学(唐院) 肄业 数理组

茅以升 交通大学(唐院) 毕业 数理组

------

杨忠道 浙江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周元燊 浙江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郭晓岚 浙江大学 硕士 数理组

李政道 浙江大学 肄业 数理组

方怀时 浙江省立医专

王世杰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王宠惠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马寅初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陈省身 南开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吴大猷 南开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殷宏章 南开大学 学士 生物组

童第周 复旦大学 生物组

冯德培 复旦大学 生物组

陈寅恪 复旦公学(中学) 人文组

袁贻瑾 协和医学院医博士 生物组

卢致德 协和医学院 生物组

顾应昌 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

陈奇禄 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

石璋如 河南大学学士

秉志 河南大学堂 肄业 生物组

曹安邦 岭南大学学生生物组

李惠林 东吴大学 学士 生物组

刘占螯 北京师范大学 学士 生物组

伍献文 厦门大学学士 生物组

范绪筠 哈工大 学士

张捷迁 东北大学 学士

邓昌黎 辅仁大学 学士

庄长恭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姜立夫 美國加州大學 肄业

翁文灝 震旦学校 肄业

张孝骞 湘雅医学院医博士

何廉 长沙雅礼学院

严耕望 武汉大学 学士

许烺光 沪江大学学士

贝时璋 同济医预科

谢家荣 地质研究所

钱崇澍 美国伊利诺大学

羅宗洛 日本

李宗恩 英国

林可胜 英国

蔡 翹 美国

汪厥明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周炜良 芝加哥大学

余嘉锡 清末举人

张元济 清末进士

杨树达 长沙求实书院,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陈 垣 博济医学院 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

郭沫若 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

周鲠生 留日,英,法 武汉大学教授

陶孟和 伦敦大学

蒋廷黻 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 文学学士

钱 穆 自学成材 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沈刚伯 伦敦大学, 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

朱家骅 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

屈万里 北平郁文学院肄业

吳敬恆(稚暉) 江阴南菁书院肄业,清末举人

程毓淮 留学德国 北京大学教授

材料五: 解放前,仅河南大学农学院就有五十多位"海归教师",附名单与简历

王直青(1887~1958),名金吾,河南安阳县人,清末秀才。1914年,考取公费留学欧美资格,并赴柏林大学攻读农学。1916年转赴美国,先后在伊利诺、维斯康新、弗罗里达、佐治亚等大学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为留美四大植棉专家之一。曾历任中州大学教务长,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系主任、院长。

吴肃(1871~1923),字一鲁,河南固始县人。1901年,在河南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毅然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农学专业,1905年获学士学位。后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林学硕士。1918年,应聘担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语、英语两科教学。后留德成为博士的张静吾、阎仲彝、鲁章甫、武剑西都曾聆听过他的教诲。1923年,吴肃因对军阀统治和无端迫害强烈不满而自杀.

万晋(1895~1973),字康民,河南罗山县人。我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林业与水土保持学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第一届英文班学生,1918年以公费留学资格赴美留学,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27年8月开始长期执教于河南大学农学院,并担任农学院院长等职。

郭须静(1890~1933),字厚庵,河南唐河县人。1920年12月15日与何长工等人一起,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凡尔赛园艺专门学校专攻园艺,1924年应聘到开封中州大学任教。他把从法国带回的珍贵名产香蕉苹果、玫瑰香葡萄接穗引种到河南,并逐渐推广到大江南北和西北高原。1929年改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并任南京市公园管理处主任

郝象吾(1898~1952),字坤巽,河南武陟县人,中国基因遗传学理论的传播者、农业育种学专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18年公费出国留学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河南大学教授兼农科主任、农学院院长、理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教务长等职。1943年4月,在极其艰难情况下,发表学术文章《演化倾向与育种方法》。1945年8月,完成专著《演化与优生》。并在校内开设《优生学》课程,是现代中国较早提倡优生的学者之一。1949年下半年,复旦大学任教。

王陵南(1898~1984),名琸,河南西华县人,著名园艺学家。1915年,考取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1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康乃尔大学攻读农科,研究园艺学,取得农业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昆虫学”、“生物遗传学”,获硕士学位。1927~1930年任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教授、主任。1932~1938年任河南省农业局局长,同时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学术界把王陵南和李先闻的生物遗传学研究成果,称为“王李学派”。

涂治(1903~1976),字策三,湖北黄陂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植物病理学家。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公费赴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和作物育种,获硕士、博士学位。1932年应聘到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并担任农学院院长2年。

陈植(1899~1989),字养材,上海崇明县人,著名林学家。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1926年担任总理陵园设计委员。抗日战争以前,在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院长等职。

王鸣岐(1906~1995),名凤岗,号济熙,河南滑县人,著名生物学家。1928年考入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森林系,193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1937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解放后,任东吴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潇然(1903~1999),河南偃师人,著名翻译家、经济学家。1915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30年秋到日本东京学习,1932年春赴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院国家学系学习,1936年春毕业归国, 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农林厅副厅长兼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吴绍骙(1905~1998),安徽嘉山县人。1934年考取安徽省留学欧美公费生,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学院,在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海斯指导下深造,获博士学位。曾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院教授,1949年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仇春生(1886~),浙江鄞县人。曾获美国葆灵大学硕士学位等。后应聘到开封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教员。他要求学生极严格,是当时河南教育界有名的严师。正因为有了这类严师,才养成了预校良好的教学风气。

潘慎明(1887~),江苏苏州人,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1948年10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曾任东吴大学教授。

贾瑞生(1891~1967),号祥云,河南信阳人,日本帝国大学毕业,1936年到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曾任河南省林务局局长。

李燕亭(1893~1964),名长春,字燕亭,河北定兴县人。1923年毕业于美国罗省公立图书馆学校,同时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24年在中州大学文科主任冯友兰的推荐下,到中州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化学教授。任教后积极传播近代图书馆的理念,他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及奠基人,还曾作为化学教授任河南省化学学会副会长。

赵连芳(1894~1968),字兰屏,河南罗山县人,水稻遗传育种学家。1923年获美国依俄华农工学院学士学位,后转威斯康星大学专攻作物遗传育种,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是年夏去康奈尔大学研究细胞学。1928~1935年先后在金陵大学、河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赴台湾,历任农林部技监、台湾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贾成章(1894~1970),安徽合肥市人。1927年获德国明兴大学(今慕尼黑大学)林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农学院教授,西北农学院教授兼训导长。1950年至1957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河南农学院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章君瑜(1896~),别号守玉,江苏吴县人,日本国立千叶高等园艺学校毕业,曾任西北农院、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园艺系主任。

彭谦(1896~1960),字同生,湖北黄陂县人。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土壤学与哲学博士学位,曾从事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盐碱土改良与多种植物营养元素根外追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成绩卓著。1931年来前河南大学任教至1937年,1946年彭谦先生又来校任教,1948年随校南迁苏州。

沈文辅(1899~),浙江杭县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业经济硕士,1948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

刘同圻(1899~1965),浙江宁波市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攻读园艺专业。1924年获得硕士学位,又在澳洲利极农科大学继续研究工作。1950年,调河南大学农学院。

路葆清(1899~1964),别号仲乾,河南辉县人。获美国爱欧瓦州立农工大学畜牧部学士学位,美领菲律宾大学研究科毕业。1928年起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畜牧系主任、推广部主任、农业实习学校主任。

冯克毅(1900~1943),字紫岗,河南南阳人,著名经济学家、农学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法文科,并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1921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28年归国,任重庆政治学院教官。随后,受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32年,回到母校,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栗耀岐(1900~1983),山西崞县人。1919年赴日本东亚预备学校学习日语,1921年至1927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本科攻读林学专业。1927年毕业归国,历任山西大学农学部教授、河南大学森林系教授、副主任等职

李先闻(1901~1976),四川江津县人,细胞遗传学家、作物育种家。1915年,考取四川省保送名额,进入清华预备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园艺,又在康乃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遗传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农学院教授,其间曾一度自费去日本深造,学习蚕业改良。1954年被任命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1945年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荫桢(1902~1992),字构堂,河南永城县人。1917年8月考入预校第二届英文科。1922年7月考入金陵大学理学院,三年级时转东南大学文学院, 1927年本科毕业。第二年考取留美研究生,继续兼治文理两科,并先后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在校讲授植物生理学。1933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为农学院开设农学专业课和哲学选修课,把文理互通的学术观点引入河南大学。

沈学年(1904~),原名宗易,浙江余姚市人,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1945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

陈振铎(1904~),别号宗宪,昆虫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河北省立农学院教授。1936年春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农学院农技推广处主任,在河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3年。

田叔民(1906~1983),河南上蔡人。19岁时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凡尔赛园艺学院,攻读园艺学专业。1931年毕业于凡尔赛园艺学院,获硕士学位后即被导师举荐到布列安诺布劳园艺场实习、深造,法国农业部授予他园艺工程师职称。1932年3月辞职归国, 1940年被聘为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

陈显国(1906~),广东人,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1941年担任河南大学教授兼农学系主任。1948年旅台后在台北市任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是国际著名的土壤学专家,长期兼任国立河南大学旅台校友会理事。

黄希周(1906~),别号菊逸,日本鹿儿岛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33年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48年旅居台湾,历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王一蛟(1906~),河南人,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前在河大农学院任教,讲授农业经济学。1945年至1949年在华中农大农经系任主任。

许振英(1907~1993),山东武城县人。著名畜牧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1907年4月12日出生。13岁考入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1927年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29年获学士学位。1930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先后于河南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执教约60年。

蔡继贤(1908~),浙江吴兴县人,美国意利诺大学农科硕士。1948年10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兼任教员,讲授畜牧。

陈伯川(1909~),北平中法大学毕业,留学法国,毕业于格里诺大学,法国中央工业实验所技师,1946年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

臧广田(1911~1985),辽宁蓋县人。1930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科学习,1933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畜产学部。1949年3月参加革命后,任哈尔滨东北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萧位贤(1912~1995),广西鹿寨县人,1937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系。1942年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杨庆门(1913~1984),别号衔晋,浙江嘉兴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后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助教、讲师。1945年留学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提前归国,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48年回到河南大学,任农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同济大学、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陈孝治,字伯平,河南汝南县人。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科毕业。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任园艺系教授兼农场技师。

钱养浩,字仲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在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讲授畜产、肥料、气象、地质。

吴景美(心甫),福建人。美国爱沃瓦大学农学学士。曾任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教授、河大农学院教授。

林世泽,美国爱沃瓦农业大学农学硕士。曾任东北大学教授、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李达才,江西安福县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曾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保定农学院教授,台湾省立农学院教授、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谷子俊,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教授。

黄以仁,日本东京大学毕业,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

邵德伟,日本鹿儿岛大学毕业。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讲授造林学、狩猎学。

栗显倬,湖南人,留学美国,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场主任。

陈佑进,留学美国,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何一平,美国纽约萨瑞苦斯大学硕士,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鲁祖周,河南新野县人,比利时鲁文大学毕业,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杜洪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前在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讲授造林学原理、森林计算和利用。

孟守真,河南安阳县人,留学法国,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郭培学,河南孟津县人,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材料六:

河南大学历史系学子:

郝铁川:法学家,现上海市金山区区长

傅志芳:现河北省委组织部长

刘春良:现安徽省纪委书记

河南大学政治系学子:

梁光烈:解放军总参谋长

蔡继明:经济学家,清华教授

河南大学中文系学子:

任鲁豫: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主持人

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

河南大学学子:

阎振兴: 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校长

袁宝华: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盛华: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东南大学校长

彭云: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杨廷宝: 东南大学校长

高济宇: 南京大学副校长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张伯声: 西北大学校长

刘潇然: 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马可: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李秉德: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郝铁川: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郑永扣: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材料七:河南大学解放前跟国民党走得太近,解放后刘少奇又惨死在开封,其子刘源后来任河南省长,河南大学能有好果子吃吗?一代名校---河南大学,因为40年代请了蒋介石题写校名,因为80年代请了胡耀邦题写校名,于50年代、90年代被极左的河南打入冷宫,断绝财源,精英外流,急剧没落!

材料八:河南大学英语专业多年跻身全国十强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全国仅十所大学

河南大学教师王立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三位长期签约主讲人之一

河南大学人才流失情况:

李娜去南开大学

解志熙去清华

沈卫威去南京大学

肖红去清华大学

张曙光去华中科技大学

韩长印去上海交通大学

张廷国去华中科技大学

康保成去中山大学

章武生去复旦

余保龙去美国

苗普敬去美国

.......材料九:90年代末,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联名上书河南省教委,请求模仿浙江大学,在中牟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以恢复、重振河南大学,结果是河南医科大学被执政的郑大帮并给了郑州大学,时至今日,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前的牌子仍拒绝更改为郑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医院召开会议,缅怀在开封河大时的披荆斩棘史。

河南省将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并入没有生物学科的郑州大学,是令人寒心的,是劫贫济富,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新贵郑州大学不断的得到扶持、吞并外校;一边是功臣河南大学不断的被拆分、被掠夺。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给郑州大学,人为的拉大了两校的差距。

材料十一:《河南大学反分裂学校法》草案

“复兴河南大学专案组”拟

《河南大学反分裂学校法》(草案)已由“复兴河南大学专案组”草拟,现提交河南大学四十万校友大会征求意见。

第一条、为了反对外部势力分裂、蚕食、损害河南大学,促进河南大学和平统一,维护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促进河南大学重振名校,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公平正义的人类根本原则,制定本法。

第二条、河南大学的分裂问题是50年代院校调整的遗留问题。由于20世纪末高校合并中,河南大学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恢复、尊重,原河南大学医学院(即河南医科大学)竟被外界指令并给郑州大学;由于长期以来,河南省、教育部不重视河南大学的发展,“倾全省之力建郑大”,河南大学至今进不了211工程,进不了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决定挺身而起,收复失地。

第三条、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投奔中原解放区河南宝丰,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出任中原大学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迁往武汉。1952-1953年,河南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今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1955年,河南大学理学院迁往新乡,构建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1958年,河南大学化学系独立为河南化工学院,1963年迁往郑州,构建郑州工学院(今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1961年,河南大学生物系迁往新乡,并入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同时,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河南大学。以上内容是为背景。

第四条、鉴于湖南大学地理系已并入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放弃收回已并入湖南大学的河南大学土木系。鉴于郑州大学地理系已并入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放弃收回已并入郑州大学的河南大学化学系。鉴于中原大学已在武汉分成多个学校并与别校融合,新立华中师范学院、中南财经学院等校,河南大学放弃收回中原大学。

第五条、世界上只有一个国立河南大学,省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同属一个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的学科和主权不容分割!维护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是包括省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在内的全体国立河南大学师生的共同义务。绝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分裂河南大学。

第六条、解决河南大学的分裂问题,实现统一,是一个感情问题,河南大学必须统一,不管有多大阻力,一定要统一。

第七条、坚持公正原则,是实现河南大学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学校统一,最符合国立河南大学全体后裔的根本利益。国立河南大学全体后裔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第八条、关于学校和平统一的谈判,相关各方完全平等,可以新定校名,也可以恢复原河南大学校名;可以新建校本部,也可以从原各方中选定校本部。新的河南大学领导班子按比例从各方中选出。

第九条、学校和平统一以后,将本着“唯才是举”、“按贡献分配”的原则管理学校。学校将进行改革,并列出重振名校时间表,不达目标,自行解散。

第十条、一旦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阻挠河南大学和平统一,或者河南大学和平统一遥遥无期,学校师生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

材料十二:河大的雄起、沉寂

追随着京师大学堂现代大学滥觞的脚步,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1912年,一批志士仿效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建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

时间是1923年,清华成立大学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洋博冯友兰任文科主任,海归曹理卿任理科主任。但同为洋博士的前校长李敬斋一直以来主张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工业学校,并以辞任以明志。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哲学家冯友兰着眼于长远,倾向通识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而李敬斋是权变的思路,当时的阶段应发展工科以促进工业化。孰是孰非?难以判断。但如果实施学校主攻工科,那么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就会像浙大、湖大一样改成工学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学一起变为了师范学院。

省主冯玉祥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合并农业学校、法政学校,成为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帽子(第二中山武大、第三中山南大、第四中山浙大)如同浙大,河大雄起于抗战时期。

1928年,河南大学成立了医学院,与已有的文、理、法、农并为五院。河南大学开始深耕,学校的建筑至今还昭示着当时的气魄和档次。这些建筑是比肩于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校园)、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校园)的,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宏大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从德国进口屋架,可容纳三千人,而当时河大仅有五百师生。斋楼、六号楼、七号楼别具匠心,令人赞叹!这些建筑中西合壁,科学美观,至今仍是河大的骄傲。解放前河大2000多亩校区,号称华北第一大校,当年校园东起明城墙,西边是河,北靠铁塔,南临大湖,一派宁静优雅。解放后随着农、工、医学院独立,而今剩下八百亩校园。

三十年代的河大很有实力人才济济,1942年升格为国立。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这个地位在今天很令人怀疑?河南大学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册的几所中国高校之列,科学史家李约瑟抗战时曾到访过河大。2003年,央视“世界著名大学”中国内地十所高校中选择了河南大学,引起了全国的嘲笑。河南大学官方并没有公开很多过去的资料,河大至少可以进入民国大学二十强。它农学院、医学院办得很好,医学院曾是全国五强之一,在解放后首批获得博士点。文学院更是名家云集,有范文澜、郭绍虞、姜亮夫、董作宾、萧一山、蒙文通、楚图南、高亨、傅侗、朱湘等。教育系入围全国前六,并培养出了研究生李秉德。从法学院当年开设的众多课程也可以看出河大的实力。

河大很强的又一个证据是,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到处请人。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大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大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通畅,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在这个不安定的时代,河大的科研、教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从二十年代投身殷墟发掘开始,河大师生一直是殷墟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了董作宾、石璋如、尹达、孙海波、郭宝钧、朱芳圃等著名学者。经济系学生邓拓在校写成《中国救荒史》,填补了空白。化学系学生马可床头作曲,终成一代大家。医学院投入到台儿庄抗战医护贡献巨大,文学院出现了作家群星河灿烂。很多后来的名人如袁宝华、白寿彝、侯镜如、王实味、姚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读。

河大平静的校园生活总是暗潮涌动,派系之争屡屡交锋,抗日抗暴轰轰烈烈,地下党活动频繁,诸如王国权、赵毅敏、罗章龙、王雨田、邓拓、彭云等。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在范文澜、嵇文甫、王毅斋的领导下,投奔中原解放区,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随中共中原局迁往武汉,后发展为中南财经大学等校。河南大学本部受国民党的指令往台湾南迁,先到了苏州停留,很多人拒绝去台。这次迁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于河大的欧美色彩,不少师生最终还是去了台湾。

建国后高等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强调分科、专业化,压缩大学,加强工学院、师范学院。这与民国时按英美模式注重综合性是不同的。于是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建校,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河南大学仅剩文、理科,但随后没有像山东大学那样保留综合性大学身份,而是变成了师范学院,全国后来仅有北师、华东、东北三所师范院校是重点。

河大的衰落关键点与省内的两次决策,一是1955年将河大理科迁往新乡,在开封集中力量办文科。很有积累的河南大学理学院只换来新建的平原师范学院文科三专业。省里的小气使仅剩文科的开封河大不能入选历次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是省会迁郑拿走了原河大医学院、农学院,又拿走河大化学系成立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由于一省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政策限制,河大一直拖到二十多年后的1984年才得以复名。长期以来不以科研为主,学生就业多限于中学教师,严重影响河大的发展。迁到省会的山东大学与没迁省会的河南大学今天的差距巨大。 左翼河大的三大领导人范文澜、嵇文甫、李俊甫分别去了武汉中原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师范学院,都做了校长。

翻检八十年代初期的高教档案,河大拥有一百位左右的正教授,教授都是由教育部批,数量居全国大学前四十名之列,超过了华中师院、华南师院、陕西师院、郑州大学。竟没进入教育部直属?同样河南医学院当时并不比山东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差,却也没像后二者那样进卫生部直属。河大中文、历史、地理竟没设博士点,一种解释是教育部有保有压是不会让一个地方师范学院成为博士单位的,即使你很强。偏居开封的河大经过建国几十年岁月的淘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河大一再的退让之后,它已经没有话语权去争待遇了,它曾经的优秀也饱受质疑。

面对重重困境,河大苦苦的挣扎,尽管自身不乏痼疾,但曾经沧海、不甘沉沦的贵族骨血依然。 自河大沦落时起,一代代河大人矢志不渝、历尽艰难,要振兴河大、重铸名校。相信河南大学一定能够凤凰涅盘、再展雄姿!

一部河南大学的兴衰史,河南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史。

材料十三:1995年河南大学的办学经费是257万,

1995年郑州大学的办学经费是1749万,

1995年湖南师大的办学经费是1002万,

而三者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差不多

三校当时都是文理科高校

终于知道河南大学是怎么衰落的了!

详见:

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

作者: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十八卷,1997年,第七期

1995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前100名

说明:分类/分类排名,人力/投入人力科研经费单位为万,自科/自然科学得分......

校名 总得分 分类 人力 科研经费及排名 自科 社科

-----------------------------

1清华大学 319 工1 5081 39903 1 313 5

2北京大学 217 综1 4914 11331 17 156 62

3南京大学 202 综2 2481 9027 22 156 46

4浙江大学 176 工2 3863 34334 2 167 9

5西安交大 163 工3 3001 14566 12 158 5

6哈工大 161 工4 2900 21696 5 157 4

7复旦大学 156 综3 2669 12963 18 107 48

8华中理工 146 工5 2546 15747 10 136 10

9东南大学 144 工6 2434 15264 11 140 4

10西北工大 138 工7 2642 18960 8 136 2

......

-----------------------------

校名 总得分 分类 人力 科研经费及排名 自科 社科

-----------------------------

51郑州大学 61 综15 1123 1749 104 27 34

52华中师大 54 师4 920 943 154 32 22

53北方交大 54 工30 977 9464 25 54 0

54青岛海大 50 工31 1008 2502 77 46 4

55浙江农大 50 农3 663 3351 56 47 2

56上海医大 49 医3 800 2794 67 48 1

57西北农大 49 农4 1002 930 157 43 6

58吉林工大 49 工32 1496 9461 26 48 1

59河南大学 48 师5 1377 257 275 24 24

60山东工大 48 工33 1319 2546 76 44 4

61华南师大 47 师6 1212 3265 57 33 14

62湖南师大 47 师7 1284 1002 144 25 22

63武汉工大 46 工34 1001 4035 51 43 3

64苏州大学 45 综16 784 2414 84 26 19

65山东师大 45 师8 1087 963 148 29 16 材料十四:

高等教育---心中永远的刺痛

一代代人欲哭无泪又无可奈何

从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

就把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省

就是让这里多出农民多产粮食

教育部属的近100所学校

河南省一所没有

211工程的100多所学校

河南只有郑大

这还是靠了郑大郑工大河医大三校合并再加上省里的倾尽全力

一亿的人口得不到一所重点大学

所谓的教育部属学校集中在少数地域

教育部属学校的当地生源平均接近一半以上

他们不实行全国统一划线也绝对不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

河南高考生现每年已超100万

985工程院校每所学校在豫招生按100名来算

每年河南只有大约3500名!!!!!!!考生能够走进985的学校

这个数字这样的录取率在全国范围来是一奇观

而河南省只能把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放到一本招生凑数

但是河大这个百年名校直到如今连211都不是

河南科技大学出了河南省又有几个人知道

河南省 这个中原腹地

除了叹息

它还有什么可以表达的

遭遇政策不公

政策是指挥棒,有了政策的导向,发展会大大加快。作为一个落后地区,作为第一人口大省,作为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原地带,作为民族传承的祖根之乡,河南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眷顾。但是我们往往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反而是政策的冷淡。

解放后,占全国人口十三分之一的河南一直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河南的高校水平太低,因此进不了重点--- 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水平低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过去进不了重点所以现在水平低。

解放前,河南高等教育水平并不低,也有重点大学。有三个响当当的高校:一, 焦作工学院,是中国矿业教育的摇篮,现迁到了北京和徐州,改名中国矿业大学,因为原矿业部在北京。 二,国立黄河水利专科学校,与河海水利专科学校齐名(现更名河海大学,前校长严恺院士原在黄河水专),后来受限于“一省一所国立大学”的政策而成为河南大学水利系,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被迁到了武汉,构建了武大水利系(后独立为武汉水利学院),黄河水专教师郭暄出任武大水利系主任。 三,国立河南大学,原第五中山大学,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和数十位海归博士,四十年代位居全国国立大学前列,英才云集,贡献巨大。该校解放后被分拆入中南数省,本部改为地方师范学院。

解放后河南高校也不是特别差,在八十年代,河南大学拥有的教育部审批的正教授数居全国大学前三十名(参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

长期以来,中央扶持重点大学、部属院校的政策对河南高校造成了特别严重的伤害。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在八十年代都有实力得到博士点,但当时博士点是向重点院校集中的。在科研项目的审批、办学经费的划拨方面,河南高校是不能与重点院校公平竞争的。这就导致了营养不良、恶性循环。

90年代申报“211”时,河南希望进入两所高校。教育部提出“一省一校”的原则(即一省扶持一所地方院校),要知道河南的人口相当于东北三省之和。就算不计人口,这个“一省一校”的原则为什么对江苏、上海网开一面,他们都有两所地方院校进了“211”工程,中央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扶持反而倾向了富裕地区。2005年新增“211”高校,河南方面非常努力,河南大学的实力已经达到了“211”的标准,但还是进不去。就在这一次湖北又进了三所“211”高校。不管是什么原因,湖北有七所“211”高校而河南只有一所总是说不过去的。在解放前,湖北、河南都是一所国立大学。如果没有建国后的院系调整,没有中央的倾斜和扶持,湖北高校能把河南高校远远甩下吗?为什么几十年后在湖北设那么多重点院校?就算是建中心以带动周边,也不能集中到这种程度呀!能辐射得那么远吗?就算是计划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后遗症,现在要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理应改弦更张,一视同仁给政策、拨经费了,还拖到什么时候。是在湖北设七所“211”高校重要还是在河南设两所“211”重要?

全国人民都说河南人素质差,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提高素质的机会?给他们建一所好大学?就一所!难道说河南人没有纳税?纳的比邻居们少?

2004年教育部决定在没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搞“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同样确立了“一省一校”的原则。当然新疆由于有生产建设兵团,给了两个名额。河南想进两所高校是违反原则的,但湖南、陕西这样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也搞了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就不违反原则吗?说湖南、陕西是老区,但河南是穷地呀,“老少边穷”是一起的呀!我们一方面指责它的穷,一方面在分配资源时又不给它,那它不是越来越穷吗?

高等教育的落后只是河南落后的一个标本,高教政策的冷遇只是河南总体政策冷遇的一个方面。人们往往把河南的落后归因在河南自身,归因在河南的极“左”理念、河南人的劣根性......抛开近现代中原大地的战争和灾害不说,解放后中央搞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和以农促工、以乡养城政策就没有责任吗?解放后中央在河南搞共产主义试验损害了河南,就不应该对河南进行补偿吗?既然让河南来搞农业,承当国家粮食安全,那么不应该对这种低附加值的产业进行补贴吗?

材料十五:河南人民十问教育部:

一, 凭什么现在在湖北设立七所国立大学,而河南一所不设?解放前,湖北、河南都是一所国立大学。解放前,河南高等教育并不像现在这样差,有国立河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等。

二, 211工程凭什么对大省小省实行同样的“一省一校”原则(即一省进入一所地方院校)?河南人口占全国十三分之一,为什么在211百所高校中只分到一个指标?

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原大学来自哪里?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拿走河南大学水利系、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等系科,为什么不投桃报李?凭什么把河南高教资源拿往外省?

四, 河南与湖北、陕西相比谁纳的税多?为什么河南的税收要拿去建设外省高校?

五, 211工程“一省一校”原则(即一省扶持一所地方院校)为什么对江苏、上海、广东网开一面?这三个省都有两所地方院校进了“211”工程,中央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扶持为什么反而倾向了富裕地区?

六, 教育部在没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搞“省部共建”地方院校,确立了“一省一校”的原则。河南想进两所高校是违反原则的,但湖南、陕西这样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也搞了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就不违反原则吗?说湖南、陕西是老区,但河南是穷地,“老少边穷”在一起,河南为抗日被扒开黄河大堤的损失要补偿。

七, 教育部一再明确反对师范大学、农业大学改名,明确反对农业院校合并。但是贵州、广西、浙江等省的农业大学都合并了。但是,教育部直属的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了,改名为西南大学,教育部还特批西南大学进入211工程。河南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合并师范大学、农业大学增强实力?

八, 华北电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能跨市合并,中国石油大学能两地办学,河南大学为什么就不能跨市收复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农学院等系科?

九, 如果说教育部直属高校是面向全国,那么为什么它的本地生源比例那么大?

十, 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对过去的政策进行纠偏?

悲剧是否还会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继续?

第12篇:探讨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

探讨中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

(演讲稿)

学院

计算机学院

班级

软件1103

学号

1111611028

姓名

陈蕾

2012.11.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探讨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首先容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国现阶段教育现状与发展公平吗?

答案可想而知,当今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在我看来也必须成为焦点,因为教育问题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关键,也是中国能否在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声音的必然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名叫《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它主要记录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起伏跌宕.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国家在遭受毁灭后短期内就能恢复过来,并且还取得超前的成绩..其实没有别的,就是:他们将教育放在了国家建设的第一位,将人才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

以德国为例,一个历史上四分五裂的国家,被称为\"欧洲的战场\".这样一个苦难的国家,终于在俾斯麦的"铁血"手段下获得了统一.国家刚刚统一,教育就被摆在了各项事业的首位.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很贫穷,还要支付对法国的赔款.但是德国孩子读书不需要交学费,不读却要受到处罚.当时的国王还把自己的宫殿拿来做大学校舍.德国如此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德国在统一后不到几十年里国家的实力就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恰恰是这样的例子。

正是由于对教育问题的重视才造就了德国与日本的强盛与发达,这也恰恰证明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反观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也是使民众将目光聚焦于此的原因,正圆了那句话,群众的眼光是雪亮了。

而这种不公平现象或者说是差异大多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第一方面: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的居民,享有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和师资等)和教育机会明显多于农村居民;再比如,各地大学数量的不同和高考招生的名额限制,以及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客观上倾向于城市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差距。近两年有关高考录取率的报道表明,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报考青年的录取率已经高达70%以上,而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省份高考录取率还在50%以下。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录取比例上,还表现在录取层次上,农村学生考上本科与重点院校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这也意味着农村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是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

第二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近年来,东部地区9省(市)全部通过“两基”验收;中部地区13省(市)中92.4%的县市实现“两基”;而西部地区9省(市)中实现“两基”的县市仅有71.7%。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各地区基础教育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是由本地区财政承担所以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同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密切相关。 西部和东部拥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贫困地区脱贫要依靠教育,可当地高校资源多数贫乏,学生考大学难是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虽名义上是全国招生,但实际上本地考生已超过70%。

而造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有如下几点:

(一)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一些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有关,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未能明确意识到义务教育不是非公共产品,也不是准公共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全部承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应让老百姓分担其成本。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让老百姓埋了不应该埋的“单”。 同时,政府对仅有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二)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因为政府对教育投资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需要寻找补偿的渠道。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经过努力,近年来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尽管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仅为2.25%,1999年也只有2.79%,甚至到了2008年,还只有3.48%,仍未达到规定的4%的指标。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着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

(三)社会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拉开了人们的差距,不仅是绝对的差距,而且相对差距也在拉大。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公,也带来了教育不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导致他们无法承担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不得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迫使子女辍学。

使教育公平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如何才能将公平落到实处?那我们接下来谈一谈如何采取措施使教育达到公平。

(一)招生录取制度应最大限度实行信息的完全公开化。以完全杜绝权力和金钱对招生工作的腐蚀。

(二)支持和关注环境不利以及弱势群体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改变无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大一统”模式,消除整齐划一带来的弊端,实现教育发展的地方化和多样化。

(四)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努力平均或向西部和中部倾斜教育资源,不要出现差者更差的现象。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每个人也应拥有平等受教的权利。所以,我们要努力保障国人受教育的权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杜绝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为营造和谐公平的教育环境而不懈努力。

第13篇:公平与不公平美文摘抄

案例讨论(40分钟)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的自由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

针对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待“公平与不公平”?

参考答案: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

提问:

如果你是,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

参考答案: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薪金公平要看收入/付出。所以要考察每个人的付出与业绩,再来谈收入,才是公平的。

第14篇: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读后感

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的不公平

--《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俞敏洪老师的《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这一篇文章,发现人生竟然有方方面面的不公平,再通过俞敏洪老师在文章中一点一点通过真实的例子阐述人生的哲学,我不由得感叹人生和世界的不公平,又感叹人生无限的可塑性。我们要用我们积极的,正确的态度面对世界的不公平。成就我们人生价值。

试想一下,假如当年俞敏洪因为连续两年的高考失利而灰心丧气,消极的面对失败的结果。那么人们现如今还在费力的听着VOA,不知道新东方为何物呢!正是因为他积极的面对出生于农村,教学质量低下的这一不公平的环境。才在后来创办了新东方,让我们更好的面对我们的雅思,托福。成就自己的同时,造福了莘莘学子。

说到“不公平”,大家便生怕自己属于被世界遗忘的那一个。总想自己无论什么事情上都有比别人优越条件。不说优越,起码也要平等。但是人生哪有这么多的称心如意!我们只有积极面对这些不公平,才能克服困难。创造出价值来。

首先,面对世界的不公平,要拥有自信和尊重,不要轻视自己,不要轻判别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还有什么好让别人去相信。还有什么能够支撑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呢?仔细注意一下那些经常把“不会”,“不可能”,“办不到”挂在嘴边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因为如果一个人连尝试的勇气与自信都没有了,何来成功的理由呢?同时我们也不能轻视周围暂时性没有成功的人,谁能保证

他不是下一个俞敏洪呢?

其次,面对世界的不公平,要明白人生不在朝夕的得失,而是一辈子奋斗的过程。三国五虎上将黄忠六十岁才跟随刘备,德川家康七十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岁才等来周文王。这样的例子何其多,当我们在羡慕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的同时,也应该想到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当我们沉着下来,积淀了让我们爆发的能量。世界自然也就看到了我们的存在。肯定我们的成就。

再次,面对世界的不公平,我们要创造条件,改善这一不公平的劣势,争取公平的机会。“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看到俞老师说的这句话,我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不公平不再是那么的让我们怨怨艾艾了。他给我们点明了世界原本不公平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我们只有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优势,才能争取到公平的机会。要公平,首先需要我们自己成功。

同时,面对世界的不公平,我们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会让我们觉得辛勤的汗水是如此的甘润,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让我们懂得感恩。

最后,面对世界的不公平,要学会三个决定性要素的结合。世界的不公平面前,我们要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战胜逆境的勇气,结合我们对环境的适应和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依托我们对事情的解决能力才能创造我们的人生价值,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第15篇:案例讨论薪金公不公平.

案例讨论:薪金公不公平

案例讨论(40分钟)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看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谷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 针对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公平与不公平”? 参考答案: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

提问:

如果你是经理,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

参考答案: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薪金公平要看收入/付出。所以要考察每个人的付出与业绩,再来谈收入,才是公平的。

第16篇:《理智对待不公平》教学设计

《理智对待不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2.情感目标:培养对待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3.技能目标:通过感受、体验和分析,学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活动准备】

课件、微视频、荣誉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法师捉小鬼

(一)提出游戏,制定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法师捉小鬼”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小鬼在法师面前要端端正正,在背后则可以做各种鬼脸。如果小鬼被法师捉住,就要淘汰出局。我还要选出两位公证员,来监督整个比赛过程。下面同学们分成红蓝两队,看哪队同学能成功挑战法师。

(二)制造假象,引出主题

教师有意偏袒红队,宣布红队获胜。

生:老师,您这样做不公平。

师:怎么不公平呢?

生:您总往我们蓝队这边看。

师:你们这一队都这么认为吗?那红队呢?你们也这么觉得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没有想法。(比赛结果对自己有利,沾光了,所以偷着乐。)

生2:我也认为不公平。比赛双方要公平竞争,您这样做,我们赢了也不觉得光彩。

师:输了说不公平,可以理解,赢了也说不公平,这就有问题了。接下来,我们请公证员来谈一谈看法。你认为这个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公证员:不公平。

师:原来偏袒一方就是不公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公平”的话题。

【设计意图】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出话题;师生共同参与游戏过程,很自然的引出“公平”这个主题。

环节二:生活中的不公平

(一)教师提问

师: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列出你遇到过或者看到听到过的不公平的事情。注意:老师只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哦!计时开始!

(二)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

师:抢电视、买东西、竞选……同学们,遇到这些不公平的事,我们该怎么对待呢?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环节三: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迟到》

(一)播放视频《迟到》

视频内容:一教师对两名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第一位迟到的学生,直接放行;第二位迟到的学生被老师罚做一个星期值日。

(二)学生谈看法

师总结:面对迟到,这位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种做法对同学是不公平的。如果你是片中的男同学小明,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做?你们想不想演一演?

(三)情景再现,师生表演

情景一:

师:罚你做一周值日。

生:老师,一样是迟到,为什么罚我做值日不罚她?

师:你迟到还有理了?老师不能批评你?赶紧回去坐好。什么学生啊,这么没有礼貌!

情景二:

生默默接受。心里嘀咕:老师不公平。

情景三

当时没说什么,下课后到办公室找到老师。

生:老师,对不起,今天我迟到了。

师:知道错就好。

生:今天早上,我发烧了,一大早就去医院打针了,没想到还是迟到了。

师:老师还以为你贪玩,忘记了上课呢,错怪了你,向你道歉。值日就不用做了,好好休息,养好身体。

(四)现场采访,方法指导

面对老师的不公平,竟然出现了三种做法。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请跟随高大记者一起去采访一下。

学生1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做?

生:因为我很生气,觉得老师不公平。

师:哦,原来是生气搞的鬼。

学生2

师:这位同学,你怎么不找老师分辩呢?

生:迟到了,就是做错了,老师批评的对。

师:可是,另一位同学也迟到了,她可没有被惩罚,你不觉得不公平吗?

生:不公平,但是没有办法。

学生3

师:这位同学,能解释一下你刚才的做法吗?

生:我当时很生气,但是又一想,直接反驳老师,会打扰上课,对老师也没有礼貌,就决定课下去找老师解释清楚。老师听了我的解释,一定会免除了惩罚的!

师:你怎么知道老师会免除惩罚呢?

生:因为感冒发烧我才迟到的,不是故意的。说清楚原因,老师就会原谅我们。

师:这位同学多冷静,已经思考怎么找回公平了。

好,采访结束。到同学们表态的时候了,你赞同哪种做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做法。这样做不但获得了老师的谅解,还免除了惩罚。

面对不公平,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回公平。我们来分析一下,刚才小明同学是怎样找回公平,免除惩罚的?

生:不能发火,要冷静。

师:真会发现,我们可以总结为理智对待。板书:理智对待

生:课上不能解释,课下有空的时候去找老师解释。

师:真会思考!与老师解释就是沟通,课下去做就是注意了方式方法。板书:及时沟通

注意方式方法

生:把自己当老师想一想,都不希望学生会迟到,但是有病的话,就可以原谅了。

总结:换个角度思考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崇尚公平。在面对不公平时,能理智地对待,勇敢提出来,及时沟通,注意方式方法,再换个角度来思考,会让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

利用视频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使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再通过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总结出遭遇不公平后的处理方法。

环节四:回到生活,辨析导行

(一)教师提问

师:如果遇到下面这些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1.家庭篇

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却让小蒙在自己房间里写作业。小蒙多次抢遥控器,都被爸爸妈妈呵斥。

2.校园篇

班里举行讲故事比赛。李小明准备充分,讲得非常生动。高雨桐是班干部,却准备得不足,故事讲得支支吾吾。宋晓却把票投给了高雨桐。

3.社会篇

2014年仁川亚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团体金牌争夺中,易思玲、张彬彬和武柳希组成的中国队以1253.8环的成绩轻松获得冠军。但有裁判认为,张彬彬的枪支肩托设备有偏差,张彬彬一度被取消成绩,中国队的金牌似乎也要旁落。

(二)学生谈做法

(三)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让老师骄傲。老师相信,你会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中这些不公平的事,让公平、正义永远留在心中。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落到实处,通过列举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让学生辨析导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升华道德情感,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环节五:榜样示范――公正让我无法选择

(一)教师提问

师:温家宝同志曾经谈道: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德国著名乒乓球选手波尔。现在有请刘增瑞来讲讲他的故事吧!

(二)学生讲故事

(三)教师总结

师:“公平让我无法选择”,公平地对待他人,显示了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水平,让我们不禁对波尔这个蓝眼睛、大个子的外国人刮目相看!

环节六:颁发荣誉卡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波尔这样捍卫公平的人,他们应该得到尊敬与表彰。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荣誉卡,你想把他颁发给谁呢?请你拿起笔来写下颁奖词吧!

学生填写荣誉卡。

颁发荣誉卡。

师总结:一张张荣誉卡满载着祝福和赞美,也承载着我们要做一名公平小卫士的决心。我们崇尚公平。面对不公平,我们也能以平和的心态理智对待。希望借助这次主题活动,能让公平这棵小苗在同学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

责任编辑/张 丽

第17篇:思想汇报为什么感觉不公平读后感

思 想 汇 报

——读《为什么你感觉不公平》有感

很多时候,总会有这种情况:“看上去”别人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这些我们所认为的完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比我们少,但是这些人“看上去”却比我们更加成功。于是,在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人体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是人迅速忘记痛苦。很多专家称这叫痛苦遗忘机制)下,我们的大脑迅速的把这些不舒服和不理解忘掉,于是,我们感觉到说出“老天对我怎么这么不公平”之后,心情会比说这句话之前好很多。每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总会觉得老天对自己怎么会这么的“不公平”。然而职场是个复杂的环境,我们身处其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慨叹:“不公平啊,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歧视?”、“为什么自己观点或意见遭到上司的忽视?”、“真不公平,为什么我几年了还坚守在同一岗位?”„„以至于“怨声载道”,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到底是不公平还是自己的责任感不够呢?

公平与否,是人们在比较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有判断标准的,那就是自合作关系中付出和获得、责任和利益、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和统一的。有时候,自我的主观意见恰恰是滋生不公平的土壤。很多人总一味的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从来不分析原因所在,这是我们必须从观念上进行反思和改正的

很多时候不是不公平,而是责任感不够。责任感是工作的动力,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更是和公平感息息相关的,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难以信赖的,即使他有再大的能力也是空谈,而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就能在工作中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当你觉得自己和同一职位上的同事享受不一样的待遇时,有没有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承担了比别人多的责任,付出的是否也比别人多。待遇就意味着责任,自己究竟负了多少责任?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有不公平之感的。

“感慨怀才”不遇这个词,是我常听到。说起原因,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仅仅是你“遇”时间未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即使一时没能如愿,也应沉住气,认清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状态,以让自己的希望更加符合现实,等待彰显出的那天。另一种情况是自己自认为有才,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等待的同时不妨多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能力和业绩证明自己。

抱怨其实是工作中的一颗“毒瘤”,会慢慢腐蚀掉我们心中的公平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心中点亮一盏感恩之灯,给自己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感谢命运,感谢单位和领导,感谢客户的挑剔,感谢对手和同事,感谢一切要感谢的人”。

你所有的不公平感也许仅仅是一时冲动,或者是在赌气,事实上,这种幼稚的做法完全可以在一瞬间改变。而改变的钥匙就是保持一个好心态,包括微笑、开心、热情、乐观以及自信等。只要具备这些,你完全可以将不公平感抛到九霄云外。换工作不如换心情,微笑是化解一切不公平的源头,乐观心态造就公平的世界。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作也没有一切都顺心顺意的,每一个人都应试着在工作中找平衡,找公平感。

作为XXX的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曾感觉到有一些不公平或不公正的地方,也时常想不通;但在读过《为什么你感觉不公平》一书后,我逐渐开始认识到,其实在单位里没有什么绝对不公平之处,许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之处都是责任心在作祟,其实就是责任心不够。最后我想说,世间万物从来没有绝对的,职场也是如此。希望绝对的公平只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泡沫之梦!所以比尔·盖茨这样告诫我们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因此,我们应当明白这个事实,然后带着“相对公平”的想法应对工作上所有的事情

俞 兵

第18篇:游戏公平与不公平教案

《游戏公平与不公平》教案

宁强荣程中学:刘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游戏输赢的奥秘,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原则

(2)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机会的均等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

2、能力目标: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 体验游戏对双方公平准则。

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类比、化归、归纳等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及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游戏是否公平。

教学难点: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上课开始,值日生发现某位同学座位下有纸屑,按照班规,应该让这位同学罚扫地,但该同学辩解垃圾不是他仍的,很冤枉,不该罚扫;双方争执不下,于是老师提出方案:方法是写下两张签,一张罚,一张免,让该同学抽签,抽中罚则罚, 抽中免则免。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从机会的角度去分析游戏公平的含义) 新知探究:玩游戏大家都讲究公平。如果游戏不公平,谁也不喜欢作为吃亏的一方。你认为什么样的游戏是公平的游戏呢?

让学生达成共识:一个公平的游戏应该是游戏双方各有50%赢的机会。

1.如果是三个人玩的游戏,应该是多少机会呢?看课本的第112页的“游戏1”。

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游戏规则: 第一个人先说1或

1、2 ,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说数,每次每人说一个数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和你的同伴玩一玩这个游戏,不过,在游戏开始前,建议你们双方先考虑一下有没有克敌制胜的策略。游戏开始后,双方报数要快,不允许拖拉。 引导设问:这个叫做“抢30”的游戏是不是公平的游戏?

请两组同学玩这个“抢30\"的游戏。看看谁能抢到30。建议在玩游戏之前让学生考虑如何才能克敌制胜。

可以按照如下的策略思考:要抢到30,就必须先抢到什么数呢?29行不行?明显不行,对手就可以抢到了30。28行不行?明显也不行,对手就可以抢到了30。27行不行?只要自己抢到27,对手就只能报28获29,下一次自己就能抢到30获胜。同样的道理,要抢到27,就得让对手只能抢到26或25,自己就要抢到24。为了抢到24,就得让对手只能得到23或22,自己就要抢到21„„最后,要先抢到3,就得让对手先开始。所以这个策略就是,让对手先开始,对手加1我就加2,对手加2我就加1,这样每次的总增加量为3,所以自己就牢牢控制了所有3的倍数。不要说是30,就是数到300,3000,30000都还是我最后获胜。

引导设问: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引导:请看课本第112页的“游戏2\",这个游戏是不是公平的?

准备两个筹码,一个两面都画上×;另一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甲,乙各持一个筹码,抛掷手中的筹码

游戏规则:掷出一对×,甲得1分; 掷出一个×一个○,乙得1分

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你认为甲和乙谁赢的机会大呢? 如果你觉得公平,说说你的理

1 由。和你的同伴玩几回,看看你的感觉对不对。 肯定学生的分析,进入游戏。

3.做游戏3:这是一个抛掷三个筹码的游戏,准备三个筹码,第一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第二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第三个一面画上“#”,另一面画上“×”.甲、乙两人中一人抛掷三个筹码,一人记录。游戏规则是:掷出的三个筹码中有一对“××”或“○○”或“##”,甲方赢;否则,乙方赢。 思考、讨论、交流:该游戏是否公平? 教师统计两种意见的人数。

学生两人一组,每人抛掷8次,记录结果,判别游戏公平与否。 教师让一位学生统计全班抛掷次数,观察游戏中谁的成功率较大。

讲述:下面通过实验来估计这个游戏的公平性。请按照表11.2.1.来完成这个实验。 引导设问:结果发现,这个游戏偏向于甲方。由此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这个游戏:通过画出树状图来分析结果。 4.知识应用:

(1)一个国际大师与一名初学者在下棋,两人下了100盘都是初学者输,旁观者说这个游戏不公平,请说说你的看法。

(2)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下一个女孩,于是他们认为:第二胎应该生一个男孩,老天才算公平你这样认为吗?第二胎生男女孩的机会到底哪个大一些呢?

5.在游戏中开发智力:请同学们按六人分一组,每一组同学同心协力合编一个公平游戏。 6.请你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7.作业布置:第十一章学案第9页

第19篇:为什么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

为什么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你们生下来就是正常人,而我呢,连走路吃饭这样的小事都要家人操心,这意味着我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比你们多得多。

八岁那年,我才上一年级,课堂上老师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兴高采烈的举起手,老师指名让我回答,结果我叽叽咕咕的回答听得老师满脸疑惑,于是挥了挥手,让我坐下。我说话时奇怪的腔调也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从此我再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当然老师也没喊到我了。

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期末考试,考前班主任对我们说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假期里就罚写五遍生字。等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我就傻眼了,因为很多题我压根无法动笔。怎么办?怎么办?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周围其他同学答题。考试完了我回到了家中,妈妈看见了我不高兴的样子,便开始问我;“儿子,放假了怎么还不高兴?”我没有答应妈妈的话,就跑进寝室失声痛哭起来,哭着哭着眼前就模模糊糊的出现了一扇大门,门上隐隐约约出现了某某大学欢迎你的到来的字样„„过了几天,我到学校拿成绩单,成绩单上那几个分数是那么的刺眼,语文62分,数学68分„„我的心仿佛都要碎了,等待我的又是一个黑色的假期„„

十一岁那年,我上了四年级,一天课间十分钟,我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看见了我一瘸一拐的,便开始嘲笑我,说我是呆子,傻瓜,就这样他还不罢休,还动手打了我,不巧一个老师正从旁经过,看见我们正在争执,那个学生灵机一动,就朝刘老师喊”救命啊”,说完他们就得意洋洋地走了。刘老师也没问缘由,就大声朝我吼:“魏大钧,你知道不?你本来是分在别班的,可班主任看你是个残疾人,就没要你,现在的班主任是同情你才把你收下的,如果你以后还敢这么做,这书你就不用读了„„”老师的话还没听完,我的心已经碎了,真的吗?真的吗?学校真的不要我了吗?委屈的眼泪又从眼眶边流了出来。

„„

不公平!这不公平!

从那以后,每次我走进校园,感觉是那样害怕,如同一个人走进了神出鬼没的森林一样;每次我走进校园,感觉是那样孤独,如同独自走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一样;每次我走进校园,感觉是那样恐惧,如同有万根钢针要扎向我的身体一样。

我宁愿放弃成熟。

上了初中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美丽的歧视》这篇文章,文中张老师的话刺痛了大伟的心,美丽的歧视促使大伟刻苦努力,最终考上大学。读到这些我就开始后悔了,后悔那自己当初为什么就这样轻易地要放弃成熟?后悔那自己为什么要轻易地毁掉自己的美好前途?后悔那自己为什么总是逃避生活?后悔那自己为什么„„天下的老师又有谁不爱自己的学生?天下的老师又有谁不想自己的学生成才?可正是想要我成才,才用歧视的办法对待我,其实,它并不是简单的歧视,而是一种智慧的鼓励,可以激励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而我却准备轻易放弃。再想想看,爸爸每天拼命的工作,为了谁?妈妈在学校里租房子住,又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了一个好大学。想到这里,我一时感到这责任的重大。是啊!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遇到一点小挫折岂能放弃?就像王宝强在一部电视剧中说过这样两句台词:不抛弃,不放弃!人的一生不能过得太幸福,不然会出问题的。正是有了困难的磨练,我们的生活才会愈加精彩!

某次,我坐在沙发上痴想:如果我是正常人,你们谁也不敢欺负我!如果我是正常人,我结交的朋友一定比你们多!如果我是正常人!我一定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到大城市里去工作!如果我是正常人,我一定要在运动会上展示我的飒爽英姿!为我班扬眉吐气!如果„„这样想着,我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意,父母看到了我这开心的笑容,问我为什么笑,我没有告诉他们,因为我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在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

是的,生活原来有这么美好,怎能放弃成熟!放弃拼搏!

第20篇: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的演讲稿

俞敏洪,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学。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成就了新东方。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有话说。

不要看轻自己,不要看轻他人

我从同学们的眼光中,看到你们对未来的期待,看出对自己未来的希望,看出自己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希望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信心,这个信心就像我讲座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人一辈子有时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你会断定自己没什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或者说我长得太难看了,以至于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来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我在北大的时候,基本上就这么断定自己的,断定到最后,差点儿把自己给弄死。因为自己断定自己没出息,变得非常得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常常会判断别人失误,比如说你看到周围某个人,好像显得挺木讷的,这个人成绩也不怎么样,也没人喜欢,你就断定说,这个家伙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所以,这辈子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面向未来,通常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种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这样的动物,就是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你要是想走遍世界的话,你的心必须要向世界走。我为什么今天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讲话呢?就是因为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越过地平线,走向远方的一种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穿越。就像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万科集团的王石一样,他想要不断爬到世界最高峰,爬了一次,还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的高度,就是这种感觉。

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们没有一个会没有梦想,没有一个会没有渴望,没有一个会说我这辈子就去种地算了,没有人会这么说。人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事业家,或者伟大的企业家等等。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一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一定能做成事情。尽管我在北大的时候比较自卑,但是在这个自卑的背后,我还是相信,既然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奋斗成北大的学生,我就能够从北大奋斗到更高的一个台阶,我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我就做到了。当然,这个相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狂妄,不是说别人都觉得你不是人,你自己还觉得自己挺是人的那种样子,而是一种理性的自信,在自信背后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我刚才说的第二种错误你最好不要犯,犯第二个错误你会更加危险。为什么?你会失去一个可能是未来跟你合作的事业伙伴。比如说,你看到周围的同学,可能觉得班内最后几名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是事实证明恰恰相反。北大曾经对全班前五名的同学和全班最后五名的同学,毕业二十年后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最后五名的成就不次于前五名的同学。全班前五名的同学的成就一般是教授或者是科学家,当然这个不能算不大,但是许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甚至政治家,都是来自班级里名次不怎么样的同学中。所以,你千万不要看轻你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那些同学,我们班的同学当初在北大就千篇1律地在我身上犯了这个错误。

协议书不公平
《协议书不公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