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证明

人口证明(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5:28 来源:证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常驻人口证明

常驻人口证明

兹证明 张寒 性别 女 身份证号130604198302040061是我辖区常驻人口,

特此证明

居委会

2013年7月9日

推荐第2篇:重点人口

重点人口达到七知;“知身份、列管依据、体貌特征、经济状况、交往关系、活动规律、现实表现”。重点人口管理

1、什么是重点人口?

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可疑或可能,由公安机关重点管理的人员。

2、重点人口管理的范围有哪些?

(1)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2)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3)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4)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事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5年的;(5)吸食毒品的。

3、重点人口管理的要求及程序有哪些?

重点人口管理的要求:(1)底数清;(2)情况明;(3)不漏管;(4)不失控。

重点人口管理的程序:(1)确定对象,登记填表;(2)研究制定,分清层次;(3)建档立卡、建立台帐;(4)针对实际,落实措施。

4、重点人口管理的方法?

调查了解;查证核实;重点控制;积极疏导;帮助教育。

5、重点人口管理制度?

审批制度;通报协查制度;委托管理制度;材料转递制度;定期清理考察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分工负责制度;统计报表制度;考核评比制度;保密制度。

6、熟悉率:

以重点人口的总数为基数,看熟悉的比例。

7、列管率:

以辖区人口中被打击处理的人数为基数,看其中列管重点人口的比例。与列管率相对应的就是漏管率。

8、转化率:

以重点人口中的帮教对象为基数,看停止违法犯罪的比例。

9、重点人口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发现得了、列管得准、管理得活、控制得住。

10、五种监管对象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是指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犯罪分子,包括:(1)人民法院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2)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3)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4)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5)人民法院交付公安机关监管的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

11、重点人口情况的内容有哪些?

身份情况、体貌特征(包括姓名、绰号)、列管依据(主要问题)、经济状况、交往人员、活动场所、现实表现。

(七熟悉)责任区民警在本责任区工作满三个月的,对每个重点人口要达到“七熟悉”,强化管理。

12、帮助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25岁以下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五年的人员。

推荐第3篇:宝鸡人口

宝鸡市发布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田民兴来源:社会科发布时间:2011-05-26 10:35:18

宝鸡市统计局于5月24日发布《宝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宝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人普办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获取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数据。宝鸡电视台、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宝鸡日报和宝鸡新闻网等主要媒体发布了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公报》显示,201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为371673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6323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4380人,增长2.32%。年平均增长率为0.23%。

在宝鸡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人口为34755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男性人口占 51.61%,女性人口占48.39%; 0-14岁人口占14.69%,15-64岁人口占76.77%,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4%;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为298728人;文盲率为3.15%。

这次人口普查,查清了十年来宝鸡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建设“实力宝鸡、创新宝鸡、开放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幸福宝鸡、和谐宝鸡”、推动宝鸡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根据宝鸡市统计局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并经省统计局审定,2012年宝鸡市常住人口为373.67万人,比2011年的372.72万人,增加0.95万人;宝鸡市人口出生率为9.63‰,比2011年的9.26‰,增长0.37个千分点;宝鸡市人口死亡率为6.15‰,比2011年的5.91‰,增长0.24个千分点;宝鸡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比2011年的3.35‰,增长0.13个千分点。宝鸡市人口出生率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低1.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52个千分点,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

推荐第4篇:出国人口

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将近40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大约38万人。与前几年相比,增长比例有所放缓,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必然带来受教育人口的减少。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就业市场的相对低迷,尤其是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状况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将更加理性地面对出国留学这样的重大教育投资,改变了盲目留学的意愿。

第三、国外优秀院校的容纳量必然接近极限,而中国学生一贯追逐大学排名、向往名校的观念不会在短期改变。2012年,美国和英国大学调高录取要求,很多学生申请名校失败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第四、政策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除了中国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严格控制人口,提高留学回国人员落户的门槛以外,个别外国政府和院校也提高了门槛并控制移民人数,如英国废止了国际学生在英工作的PSW政策,法国留学签证批准率在2012年悄悄地下降等等。在中国自费出国留学市场中,前往美英澳加这4个国家的人数占了中国留学生总数的75%以上。

推荐第5篇: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定义: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减少、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而导致的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原因:

世界性(含中国)

1、长寿与低生育率是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2、人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老龄人口的数量。

3、生育率下降或者婴幼儿死亡率增高。

4、社会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革。家庭对孩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需求。 中国

1、19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高生育力是造成中国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2、现在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低生育率的催化剂。

特点:

中国(含世界)

1、老年人口基数大。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3、高龄化趋势明显。

4、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5、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6、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世界

1、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影响:

1、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支出大量增加)。

2、急速增加的老龄人口使得劳动结构老化。

3、老年消费者增加并引发出相应的各种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导致扶养比升高,增加适龄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

对策:

1、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实行家庭自主生育政策。

2、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使大部分家庭有能力赡养四个老人和养育两个孩子

1、加强健康老龄化建设,促进老龄人身心健康长寿。

2、社会:政府应考虑积极的社会政策(医疗保障政策、养老保障政策、老年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等)

3、家庭:政府应着重切实减轻中青年人的养老负担(使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社会地位得到应有的保障)

4、老年人个体:让老人在身心健康中安度晚年(财政投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

推荐第6篇:地方 人口

鄂州:六大举措保障“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落实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鄂州市把人口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六大举措,确保人口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调控人口总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水平。建立党政领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决策机制,协调相关部门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加强城乡人口综合管理与协调,做好农民变居民过程中人口计生政策对接转换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部门紧密配合,覆盖城乡居民,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基层人口计生机构队伍,推进职业化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倡导婚前检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和医学遗传学咨询。推进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实施0~3岁的胎教、早教,普及计划免疫,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加大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积极就业促进政策。

改善人口结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破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难题。继续开展生育文明 “明天计划”,形成关爱女孩、关怀女性,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完善有利于计生女儿户的利益导向体系,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出生实名登记、重点对象孕情包保、部门联防联治、终止妊娠药品购销登记和手术报批等制度。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优化人口分布,引导城乡人口有序流动。顺应城乡一体化,统筹考虑人口承载力,促进人口与劳动力在城乡间合理、有序流动。落实以现居住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双向服务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留守人口的合法权益。拓展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功能,实现与就业信息平台、劳动资源管理平台对接共享,对城乡、区域间人口分布与劳动力布局进行动态分析监测。建立预警反应机制,及时应对流动人口突发事件。

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以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突破口,继续发挥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两种养老方式。制定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福利养老与产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实现老年保障体系城乡发展一体化。延长人口红利期,减缓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提高老年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延长老年人口的健康年限。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 “一主三新十特百新村(新社区)”城乡总体规划,相应布局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在主城区,以市计生服务站为依托,街道社区为主体,构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在葛华新城、红莲湖新城建设以葛店、庙岭、华容服务站为支点的三点一面服务体系。在花湖新城兴建中心站,扩建鄂城区服务站,形成两级一线服务体系。在特色镇、中心村,以中心站为节点,构建以融入1+8为特征、以“3211”工程(三个经常性工作功能区:计生办公室、宣传咨询室、技术服务室;两个群众性活动室:人口学校、协会活动室;一个开放式户外政务公开栏,一系列生育文明建设场地)为模式的计生公共服

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强化计生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公共服务功能。规范技术服务管理,严格执业准入。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计划”等活动,做好免费生殖健康普查, 让群众享受城乡均等的优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武汉:市计生协启动“生育关怀行动”品牌项目推进活动

正文:

武汉:市计生协启动“生育关怀行动”品牌项目推进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生育关怀·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结合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武汉市计生协日前启动“生育关怀行动”品牌项目推进活动。

按照“理论提升、方法突破、特色鲜明、受益面扩大、品牌效应突出”的总体要求和“争取党政支持、协调部门社会、开展特色活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思路,坚持“一地一品、百花齐放”的项目理念,市计生协要求各区计生协精心打造1-2个特色品牌;各街(乡镇)计生协着力打造1个特色品牌;村(社区)计生协重点开展志愿者结对帮扶服务活动,量力而行探索构建特色服务品牌。

品牌项目推进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12年9月,市计生协将组织评估认定,评选表彰首批汇聚爱心、凝聚民心,具有时代特征、协会特色、本地特点、群众受益的“生育关怀行动”知名品牌。

黄石:推出社会抚养费征收执行三项新举措

正文:

黄石:推出社会抚养费征收执行三项新举措

为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执行力度,黄石市多部门联动,推出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执行三项新举措。

实施部门联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金融系统的支持。在执行过程中,由基层干部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房管土地部门调查被执行人房产土地使用权情况、工商部门调查被执行人工商企业财产登记情况、车管部门调查被执行人车辆登记情况、金融部门调查被执行人存款情况和到证券基金代理机构,调查被执行人投资证券基金的情况等,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并限期履行义务。未履行的,强制执行。

成立专门机构。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大冶市成立了执行三庭,增加编制组织成专班,

常驻人口计生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活动。阳新县对社会抚养费征收执行案件,坚持由行政庭统一审查,由执行庭统一执行,坚持事实清楚、文书规范、依据充分、标准统

一、一人一档,有效杜绝了各乡镇“随意征收”、“广征薄收”问题。

开展集中约谈。为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大冶市法院推出被执行人集中约谈制,对已立案执行的被执行人,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分批集中约谈的方式,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政策,以案说法,集中做好思想工作,讲明不自动履行的法律后果,最大限度地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对履行确有困难的,采取限期履行的执行措施。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首发

来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

正文: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首发

作为国家人口计生委2009年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部分调研成果——《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于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国际研讨会”上首发。该《报告》的发布,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打开了认识流动人口问题的窗口,为更好地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建设“人口均衡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三型”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未来二三十年,人口流动将呈现四大基本态势。

一是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步放缓。报告显示,如果我国人口流动迁移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左右,但每年新增流动人口由近600万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300万左右。

二是经济危机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契机,促进了人口的重新分布。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力需求减弱,长距离人口流动减少,短期内沿海地区人口集聚趋势有所弱化,出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流动态势,但流动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三是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

四是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年龄结构趋于成年化,性别结构逐步均衡,举家迁移比例上升,在流入地长期定居倾向明显,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和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压力增大。

“十二五”及未来较长时期,流动人口规模还将保持在2亿以上,以市场为主导、以发展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成为综合影响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整体

及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编写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分为“总报告”、“分析预测篇”、“理论政策篇”、“体制创新篇”和“附录”五部分,针对“十二五”时期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迁移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报告》最后的附录部分,收录了近年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事记、重要法规以及最新的数据信息等。

推荐第7篇:桂阳人口

桂阳人口

桂阳县位于郴州西南,全县总土地面积2972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498个行政村(居)委员会,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人口总数为809317,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158796万人。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人口出生率为9.4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5.44%,出生性别比(女=100)114.31。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强力突集中、坚持抓经常、扎实夯基础、统筹求实效、综合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强基固本,求实创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坚持“三不变”,实行“三为主”,开展“三结合”,落实“三服务”,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坚持改革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几年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部思想不断有新解放,指导理论不断有新发展,工作实践不断有新创造:第一,按照全新的理念发展事业,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观有了明显变化。在宏

观上,由谈人口数量、抓人口控制转变为关注人口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在微观上,由惩处多生逐步向奖励少生转变,行政手段从“管理、指令、强制”转变为“服务、指导、合作”,由管理大多数到管住少数人、服务多数人转变。第二,按照法治的思路推进工作。《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相继颁布,逐步完善了法制体系,人口和计生工作由依靠政策推动逐步过渡到依法治理。第三,按照改革的原则指导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以改革为主线,提出了系列创新的举措。第四,按照良性发展的要求解决问题。经费投入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综合治理性别比、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等等,被摆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不断改革创新,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二)生育政策进一步落实,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三)传统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的婚育观正逐步形成,计划生育国策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四)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和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已全面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不断壮

大、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村(居)民自治逐步推行。人口计生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已逐步完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工作机构网络和县、乡、村、组四级干部队伍网络。

(六)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育龄群众生殖保健工程已全面启动并开展得有声有色。

(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更加明显。

(八)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工作以行政措施为主逐渐转为以依法行政为主,以人为本的意识逐渐形成。

推荐第8篇:人口复习

名词含义

1公安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公安机关依法对社会上各种人口实施调查了解、掌握控制、教育改造和保护服务等行政活动的总称。 2户:由若干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或因工作、学习等关系的人组成的共住一起的小型群体

3集体户: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无家庭关系的人组成的户

4户口:是“住户”和“人口”的总称,指户数和户内的人口数

5户籍:指户口登记册

6户政管理: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公安机关依法对公民身份、亲属关系和法定住址等人口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的行政活动

7常住人口:公民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由户口登记机关依法注册登记,取得正式户口的人口

8常住人口登记:户口登记机关依法对具有常住户口的公民用统一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填写每个公民的身份、居住地和亲属等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业务活动

9职业: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10户口迁移:居民依据国家的户政管理法规或政策,改变常住户口地址,从一个户口管辖区迁移到另一个户口管辖区,并经户口登记机关办理了迁移手续的活动,包括迁出和迁入两个环节

11凭证落户:是我国一项基本制度,公民从一个户口管辖区迁移到另一个户口管辖区,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迁移手续,凭《户口迁移证》、《准予迁入证明》或其他规定的证明,有公安派出所或乡镇人民政府办理迁入登记

12暂住人口: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乡镇暂住3日以上的人口。 13境外拘留人口管理:公安机关依法对居住或停留在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口所进行的登记、调查、治理等活动的总称

14重点人口: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嫌疑,有公安机关重点管理的人员。 15特殊人口:被法院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5种社会服刑罪犯

16特殊人口管理:公安机关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对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监督,考察,改造的工作,也称监外罪犯监管

人口调查:是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为了熟悉责任区内的各种情况,掌握责任区治安动态,运用国家赋予权力,对责任区内居住的人口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了解活动 17人口统计调查:按人口统计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国或某一地区特定部分的人口进行调查,搜集有关人口原始资料的过程,它是人口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人口统计资料和人口统计分析的前提

18经常性人口统计调查:户政管理机关以日常户口登记为基础,搜集人口统计原始资料的调查活动

19人口普查:是在国家统一规定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和统一的方法,对全国人口普查地、逐户、逐人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的过程

20人口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人口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推断全部人口相应指标值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1人口重点调查:人口调查对象范围内,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对象而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22人口指标:反映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统计尺度,是通过人口登记、统计和初步汇总整理得出的许多方面的人口数字

23人口统计分析:人口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的24居民身份证:是户口登记机关依法对居住在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同意颁发的,用来证明公民省份的法定证件

25居民身份证的核查:国家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在办理公民权益事务需要证明其身份时,对公民出事的居民身份证的相片和登记内容进行核对检查

26居民身份证的检查:公安机关依法命令或强制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接受审查检验,以确认持证人身份并判定证件合法有效性的行政行为。要重点审查检验证件的真实性、时效性、持证人的相片及登记内容

27人民警察证的情况:对有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依法实施现场管制的

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28户口档案:户政管理部门在实施户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户政管理实践活动情况,按照一定规律保存已备考查,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标,试听等材料

填空选择

1公安人口管理的手段:教育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

2人口管理性质:阶级性、群众性、阶级性和群众性的辩证统一

公安人口管理的任务:证明公民身份,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社会秩序

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3公安人口管理原则:服从服务原则、依法合依行政原则、便民较能原则、维护稳定原则

4常住人口登记机关: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

5常住人口登记范围: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

6门(楼)牌应按照街巷(路)统一编号,不得重号

7常住人口登记的基本要求:登记项目准确、登记内容规范、变动及时登记、户口底数清楚

8立户原则:按户登记、一地登记

9立户标准:家庭户立户、集体户立户、

10婚姻状况:未婚的不填

11兵役状况:微服兵役的此栏不填

12户口迁移两个本质特征:跨越一定范围,指户口管辖区必须经户口登记机关办理了迁移手续

13户口迁移因素:自然环境、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社会因素

14流动人口分类:按照流动时间

15暂住人口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目的、内容、方法

16暂住在城市居民的家中,有户主或本人于24小时内,向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里开时申报注销;在乡村,应于72小时内申报登记

175类20种P79

18出生如期,填写时一律用阿拉伯字母

19重点人口管理的要求: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

20重点人口的管理方法:调查了解、查证核实、积极疏导、重点控制、帮助教育(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1重点人口的管理方针: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

22重点人口的管理原则:坚持既要从长远建设着眼,又要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原则

23特殊人口管理方法:

24特殊人口管理要求:严格管理、因人施教、落实政策、实行区别对待

25对依法判处管制的罪犯,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和保外就医的罪犯,应组成3~5人的群众监督改造小组。对宣告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假释的罪犯,建立2~3人的群众监督考察小组,对罪犯进行监视督促、考察、观察并且进行教育,帮助其改过自新

26人口调查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性、文明性、服务性

27人口调查制度:人户制度、材料累积制度、材料处理制度、工作联系制度 28人口调查要求:保证社区民警下责任区的时间、人口调查应有计划的进行、

人口调查应有重点的进行、人口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人口调查应当与法制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相结合

29人口调查方法: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正面调查与侧面调查相结合、

公开调查与秘密调查相结合、围绕中心,搞好结合

30加强人口统计的意义:人口统计是科学之国的重要基础

人口统计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人口统计是科学评价人口状况的重要方法

人口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31人口统计调查的种类:根据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调查、专门调查根据调查研究总体的范围——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

人口统计调查种类较多,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我国人口统计调查实践,人口统计调查的种类主要有经常性人口调查、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

325次人口普查时间:19

53、196

4、198

2、1990、2000

33人口普查特点:全面性、统一性、个人性、官方性、周期性

34人口普查要求:1)统一的组织领导2)同样的普查对象

3)统一的标准时间(确定标准时间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时刻

的人口实际情况进行普查登记,凡在标准时间以后出生的、嵌入的人口,不予登记;但对在标准时间以后死亡、迁出的人口、必须登记)4)统一的普查项目

5)统一的登记方法

35静态指标:户数(P118)、人口数(P118)、性别、年龄(P119)、民族人口、文化程度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划分:根本标志是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性质)

36人口统计分析种类:简要分析、统计性分析、

37居民身份证特点:制作的先进性、发证的普遍实行、使用的广泛性

38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0——155年

16——2510年

26——4520年

46——永久

39居民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由民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40居民身份证领取:自满16周岁之日3个月内

41户口档案:重点人口档案、常住人口档案、暂住户口档案、船民档案、居民身份证档案

简答

1公安人口管理的主体

公安人口管理机构

公安人口管理人员

人口协管人员

2公安人口管理的客体

人是进行人口管理的最小单位,但公安人口管理不仅仅对单个人的管理,而是对人口这个集合的管理

户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

3户口迁移的办理程序:受理申请、调查核实、分级审批、凭证落户

4 流动人口管理的指导思想(笔记)

服从大局,加强管理

因势利导,兴利除弊

5流动人口的暂住管理制度: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领证制度

租赁房屋管理制度

通报协查制度

暂住人口工作考核制度

6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领证制度:1)暂住人口申报登记制度

2)申令《暂住证》制度:离开常住户口所住

地,拟在暂住地居住1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

的下列人员在申报暂住户口等级的同时,应

当申令《暂住证》

7重点人口特征:必须是具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嫌疑的人员

有危害活动嫌疑,是只有危害活动的迹象或可能性

重点人口是由公安机关重点人口管理的人员

8登记民族:登记公民的民族应按国家正式认定的《各民族一览表》中的民族名称据实填写

登记公民的成分不能把民族和宗教信仰混同起来

登记公民的成分还要把民族和国籍区别开来

9在确定重点人口管理过程中,正确掌握重点人口的条件是防止漏列和扩大列管面的关键,如何做?P80

10 重点人口管理制度:审批制度、联系配合制度、动态登记制度、通报协查制度、材料传递制度、清理与考察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11加强公安人口调查的意义:加强公安人口调查是严格户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加强公安人口调查是服务现实斗争的重要手段加强公安人口调查是密切警民关系的主要途径12人口统计含义:1)按照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调查、搜集有关人口资料。

2)整理、汇总人口数据,

3)综合分析人口现状、变动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揭示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的整个工作过程

13人口抽样调查特点:用部分说你明整体、按随机原则抽样、样本数目与可靠程度呈正比

14人口抽样方法P11

515人口抽样调查的作用:人口抽样调查是人口普查的必要补充、人口抽样调查是经常性人口登记调查的辅助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搜集专项研究的人口资料 16居民身份证违法情形: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省份证的

出租、出借、最喜欢让居民身份证的

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冒用他人身份证或者使用欺骗手段骗领居民省份证的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17,档案管理制度:1档案的整理、档案制度

2内勤和外勤民警联系配合制度

3档案传递制度、4档案保密、借阅制度18档案保管期限:永久50年以上;长期保存16--50年;短期15年以下;常住户口卷为永久;暂住户口卷是短期;船民卷为长期;居民省份证卷为长期,重点人口卷为长期。

19库房管理:防火、防光、防潮、防虫、防鼠、防盗、防尘、防高温等安全措施,保证档案材料的安全

论述

一.公安人口管理的意义P

51公安人口管理,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口信息。

2有利于严密治安管理,为公安机关查处、打击违法犯罪听过信息

3能够有效的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二常住人口登记的意义P16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意义P61

四加强重点人口挂你的意义P77

五加强特殊人口管理的意义P85

1特殊人口管理是我国改造教育犯罪的一种基本形式

2特殊人口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犯罪预防

3特殊人口管理是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4特殊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5特殊人口管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对策

六加强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意义 P130

推荐第9篇:人口学校

人口学校

培 训 记 录

一、标题:年度第期教学记录

二、授课时间:

三、授课地点:

四、时间安排:

五、授课主要内容

六、授课对象:名单及成绩附后

七、授课人:

八、应参训人数人,实参训人数人

参训率,参加考试人数人 合格率(80分以上)

推荐第10篇:人口总结

宿松县委党校人口理论教学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全面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县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和《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要求,宿松县委党校制定2011年我县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培训计划,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扎实做好人口与计生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县委党校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具有涉及面广、教育效果好等特点。在具体培训活动中,县委党校充分发挥优势,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列入主体班次培训的重要内容,会同计生部门,认真备课,突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的特点,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宣传教育走进教材,走上讲台。全年共培训科级领导干部189人次,农村支部书记207人次,其他人员155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增强了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氛围。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轮训班上,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进行安排,专门聘请了县计生委领导和专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工作人员来党校授课,突出教育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

2、县委党校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为己任,在科级领导干部、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科级公务员任职、科级后备干部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乡镇党委委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上安排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内容,通过举办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增强了广大参训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程度。

3、办班期间,我们定期组织由教学人员参加的学员座谈会,开展双向交流活动,通过座谈,不仅使教师对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使学员互相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互相取长补短,使学习的知识变为工作的动力,更加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4、积极参与全县开展的关爱女孩宣传活动,与县妇联、县计生委协同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人员到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社会调查,积极收集和整理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宣传计划生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人口理论教学调研工作。宿松县今年被省人口计生委、省人口基金会确定为全省首批专项基金试点县。县委党校与县计生委、财政局、扶贫办、发改委、审计局、纪检监察、民政局、人事局、劳保局、经贸委等多个职能部门到22个乡镇共同开展人口专项基金项目的调研、培训工作,形成了《宿松县关于开展安徽省人口基金会专项基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系统性地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领导,帮扶原则、对象及条件,帮扶模式,基金筹集,基金使用原则,发放时间和程序等八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宿松县委党校人口和计划生育远程宣传教育工作站,成为全县人口理论教学、培训的重要阵地。

宿松县委党校人口理论教学、培训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主抓任务目标的落实,全年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如既往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措施,在各级各类培训班上加大计划生育课程课时量和教育力度,做到一如既往,常抓不懈,争取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更加富有成效。

2011年11月28日

第11篇:计算人口

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2008)

(2007年10月31日长沙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2007年12月18日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16号公布 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征地补偿安置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各项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安置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条例所称征地补偿安置,是指因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而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进行补偿、安置的行为。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领导;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实施、协调、监督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征地补偿安置具体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工作;征地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加强征地补偿费用核算、支付的监督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依法得到足额补偿,居住条件和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 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服从国家征地的需要,支持、配合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第二章 征地补偿程序

第六条 拟征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土地调查红线确定后、征地方案依法报批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拟征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发布预征地公告,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申请听证的权利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七条 发布预征地公告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进行调查登记。调查结果应当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

第八条 征地方案批准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发布征地公告,将批准征地的机关、文号、时间和被征地的所有权人、用途、位置、地类、面积、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方式以及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等予以公示,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发布征地公告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地公安、工商、建设、规划、房产、农业、林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暂停办理户口迁入、分户、工商登记以及房屋改(扩)建、抵押、租赁、转让等有关手续。

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因出生、婚嫁、复员退伍、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刑满释放等情形确需入户或者分户的,由公安机关核实后予以办理。

第十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

持土地权属证明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被征土地上有建(构)筑物的,还应提供有关建(构)筑物的合法有效证明。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并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确认。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登记手续或者对调查结果拒不配合予以确认的,其补偿内容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第十一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核实结果和批准的征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以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拟订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征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

(二)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

(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

(四)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数额;

(五)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方式;

(六)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 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拟订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组予以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对拟订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地方案进行修改。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意见以及采纳情况;举行了听证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第十三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后,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并组织实施。

征地补偿费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公告发布前足额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财政开设的征地补偿专用帐户。未足额存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

第十四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征地补偿费用(社会保障资金除外)足额直接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并在被征地所在的村(社区)、组张榜公布。

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征地补偿费用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名义专户储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和拖欠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征地补偿费用。

第十五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腾地。

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后,被征地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腾地的,由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限期腾地决定;到期拒不腾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支付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有权拒绝腾地。

第十六条 对补偿安置有争议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裁决。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十七条 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完成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征收承包地的情况书面告知县(市)、区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将房屋拆除的情况书面告知市、县(市)人民政府房屋权属管理机关。

第三章 征地补偿标准

第十八条 征收土地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

被征地的原用途是指预征地公告发布时前三年的实际用途。

第十九条 土地补偿费按照下列标准支付:

(一)征收水田、旱土、专业菜地、专业鱼池,依照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征地年产值标准的六至十倍补偿;

(二)征收果园、茶园,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征收其他经济林地,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一百补偿。征收其他林地,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五十补偿;

(三)征收荒山、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地,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二十补偿;

(四)征收水塘、藕池、渠、坝等,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征收水库用地的,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六十补偿;

(五)征收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企业用地和农村村民宅基地,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补偿标准补偿。

专业菜地、专业鱼池的认定按照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条件执行。

第二十条 安置补助费按照下列标准支付:

(一)征收水田、旱土、专业菜地、专业鱼池的安置补助费,按照国家及省的规定执行;

(二)征收果园、茶园及其他经济林地,按照征收该土地邻近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一百补助;征收其他林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征收该土地邻近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五十补助;

(三)征收水塘、藕池、渠、坝等,按照征收该土地邻近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八十补助。征收水库用地,按照征收邻近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六十补助;

(四)征收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企业用地和农村村民宅基地,需恢复重建的,按照重建地类别标准补助;不需要恢复重建的,按照征收该土地邻近水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五十补助。

征收企业建设用地(砂石场、预制场、砖场等用地除外),还应支付建设用地补助费,建设用地补助费按照合法建设用地面积乘以建设用地补助标准计算。

第二十一条 青苗、林木、水产品的补偿费按照省有关规定计算。但难以确定产值、价格或者实际损失的,其补偿费按照下列标准支付:

(一)青苗(包括各类蔬菜、水稻、油菜、玉米、豆类、麦、藕、薯类、药材、烟草作物等)按照该土地征地年产值标准补偿;

(二)苗木花卉、经济林木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征地年产值标准结合已栽培年限补偿;人造用材林木,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征地年产值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结合已栽培年限补偿;最高补偿年限不超过四年。非人造林木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征地年产值标准的百分之五十到百

分之一百补偿。零星林木折合成公顷补偿。苗木花卉基地的大型树木酌情补助移植费。盆栽的苗木花卉只补偿搬运费。补偿后的林木,按照生态要求等需要保留的,另行按照材积进行补偿;不需要保留的,由所有权人在规定的腾地期限内处理,逾期由征地方处理;

(三)专业鱼池的成鱼(含其他水产品,下同)按照专业鱼池征地年产值标准补偿;鱼苗、鱼种按照专业鱼池的征地年产值标准的一点二倍补偿。水塘中的成鱼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的征地年产值标准补偿,水库中的成鱼按照该土地邻近水田的征地年产值标准的百分之五十补偿。征地范围外的专业鱼池因施工需要必须干池停产的,按照专业鱼池的征地年产值标准及停产时间补偿停产费;降低蓄水深度施工的,适当补偿。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上房屋的合法建筑面积的认定,均以征地公告发布前的合法有效证明为依据,按照合法建筑面积、使用年限、结构、批准的用途补偿。

房屋的装饰装修及设施,根据该房屋的结构、合法建筑面积,按照规定的标准补偿。不能搬迁的室外生产生活设施、农业生产用房、由水利部门确定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库,按照规定的标准补偿。经批准的临时建(构)筑物,在使用期限内按照建筑结构的重置价格剔除残值后补偿。

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燃气等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实补偿,废弃不用的不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拆除非农业户及按照本条例采取货币安置的农户的住宅,除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补偿外,另按照合法建筑面积给予一定的购房补助。

对实行货币安置的农户,还应按农业人口数量增加一定的购房补助。

第二十四条 拆除房屋的搬迁补助费,按照房屋的合法建筑面积乘以规定的标准计算。涉及生产、生活设备搬迁的,按照规定另行支付拆卸、搬运、安装费用。需要过渡的,付给两次搬迁补助费。

拆除房屋的过渡期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由于征地方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月起,过渡补助费按原定标准的两倍发放。由于被征地者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停发过渡费。第二十五条 自预征地公告发布之日起,在拟征地上改变土地利用现状,以及除正常耕种外的抢栽、抢种青苗、林木,抢建建(构)筑物、设施,抢装饰装修等,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偿:

(一)违法建(构)筑物、超过使用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有关合法证件中注明国家建设需要时无条件拆除的临时建(构)筑物;

(二)室外生产生活设施、农业生产用房、水塘、水库、构筑物、临时建(构)筑物等的装饰装修;

(三)已废弃的生产、生活设施。

第二十七条 征地范围内坟墓由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布迁坟公告,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由墓主的亲属自行处理,并按照规定标准补助;逾期未处理的,由建设单位作深埋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十八条 国家和省对征地补偿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征地安置

第二十九条 征地安置对象为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征地安置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货币安置;

(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

对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应当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条 征收城市规划区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实行货币安置;但县(市)范围内不具备货币安置条件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由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统一安置。

征收城市规划区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为主要安置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通过利用农村集体机动地、依法收回的承包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使被征地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民,应当实行货币安置。

第三十一条 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一律转为城镇居民,不再保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但仍然享有对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财产权利。

实行货币安置的人员数,按照不低于被征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土地数量计算。实行货币安置的农村村民人口年龄结构应当与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年龄结构一致。

第三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自征地公告之日起30日内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确定转为城镇居民的人员名单,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公示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核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为核准的人员到相关部门统一办理转户手续。

第三十三条 实行货币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障资金,从省人民政府另行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前款规定中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核算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后直接进入社会保障资金帐户。

第三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村民就业培训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被征地村民的就业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就业培训资金由当地财政予以保障。

第三十五条 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置方式需要重建房屋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

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重建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重建用地类别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核算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重建地补偿安置后,可以实行统一建设。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农户,其一处宅基地被拆除,而他处宅基地已达到规定用地面积标准的,不再划地重建。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费用应当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不得挪作他用,其管理、使用、分配方案应当符合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

议讨论通过后实施,报所在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地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使用征地补偿费用的指导和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农村经营管理、民政等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从事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并对经培训或者考核合格的,发给上岗证件。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实施调控和管理。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对征地补偿费用的拨付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第三十八条 土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公安、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未按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主管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相关工作人员在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贪污、挪用、私分、截留和拖欠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的,依法追究当事人及其主管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中各类具体补偿、补助标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就业办法,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等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国家建设使用国有农用地以及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镇企业和村民住宅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安置的程序和标准参照本条例执行。

经批准依法收回国有农场、林场等农用地,应按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标准支付土地、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农业人员安置补助费,其人员按本条例采用货币安置方式的,应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二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收回借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种的国有土地,原签订了借地协议的,按照协议履行;未签订协议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补偿:

(一)收回1986年12月31日以前被借用的国有土地的,除对青苗和生产设施补偿外,还应该支付安置补助费;

(二)收回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被借用的国有土地的,只对青苗和生产设施补偿。

第四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临时使用农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征地年产值标准逐年补偿,土地上的青苗和附着物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标准予以补偿。

临时使用土地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造成土地破坏的,土地使用者应当负责复垦,或者负责清场并支付土地复垦费;无法复垦的,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原土地类别支付安置补助费,国家征收时不再另行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同时废止。

本条例实施前已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的,按原有规定办理。

第12篇: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在观察某地人口的历史沿革及变动过程时,通常采用这类数据。

总人口:总人口包括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人员,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和劳教人员,不包括外来人口。即包括五普中居住在本街镇、户口在本街镇人口;居住在本街镇,户口待定人口;原住本街镇,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人口;外出半年以上本街镇户籍人口。总人口实际上就是户籍人口加上无户口人员、户口待定人员(即未落常住户口人员,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和劳教人员)。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

(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第13篇: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前几年公布的2014年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背后,一张中国 “人口图谱”也浮出水面:劳动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萎缩,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人户分离以近千万的规模增加。所有这些,都已经或还将加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劳动人口连续三年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劳动力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绝非首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前一年减少345万人,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比预期提前三年到来。这一趋势虽然在2013年得到缓解,244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量要少于往年。但是,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迎来了“三连缩”,其371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的表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至少在2030年以前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劳动人口下降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今后会加速下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全面影响。”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人口规模下降会造成市场萎缩和购买力疲软,同时劳动力下降导致用工严重不足,催生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就上不去,对各类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推涨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价格。对此,我国要主动适应这种人口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智力型转变。与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加速。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6张,今年计划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但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要有更多弹性空间,并与养老保险待遇适当挂钩。“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老年人口增多也给银发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围绕着老年人的产品或服务还满足不了需求。”老年人需求也分不同层次,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全国申请生育二胎的单独夫妇约100万对,远低于国家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从以往数据来看,2011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其中,2014年54.77%的城镇化率相较2013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目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已经得到了至上而下的共识,按照国家政策部署,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将分两步走,到2020年落户1亿人,另外2亿人通过居住证制度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五、人口老龄化影响

由于扶养老年人与扶养少年人所需社会资源不同,负担也大不相同。各国研究结果都得到相类似的结论:抚养一位老人的平均费用与儿童的费用大体上为2:1—3:1。尽管中国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扶养人口总比例增加不多,但社会费用的支出仍将稳定地增长。医疗费用及退休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由于实行高所得税、高社会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已接近国民收入的1/3。美国某些年的养老金开支超过国防费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我国1978年离退休职工支出为17.3亿元,1990年上升到388.9亿元,2003年已达到4088.6亿元;医疗费用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1.3亿元。我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也曾高达GDP的13%,近年稳定在5%左右。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各种类型精神疾病困扰着广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家庭联系松散,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无助。我国则强调尊老爱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家庭和社区组织等部门在关爱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老年人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调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农村老人收入增长1.7倍。我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城市75.6%和农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农村,86.1%的老年人认为比起过去在生产队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认为自己比过去离退休职工“经济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现代生活设施从1992年的4种增加到2000年的8种,50%的城市老人有独立的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70多平方米。农村老人50%有两种现代化家庭设施,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费额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还很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们的家庭财产也明显少于青壮年。国家统计局2002年对4000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60-70岁老年户家庭财产平均为16.2万元,70岁以上者15.7万元,比35-40岁青壮年户家庭财产少43%。

我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加重。据1993年和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费用0-4岁为817元,10-19岁增加到2244元,40-49岁为4577元,65岁以上则增加到5096元。可见,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退休职工医疗费用与在职职工相比约为3:1,有的国家甚至达到5:1。我国正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这些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视加强社区建设,使老年人在社区中得到方便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降低了医疗开支,这些都是有益的经验。从管理体制上,还可实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一些地区试点,对大病治疗给予有力的支持。据调查,贫困农民在脱贫后又返贫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灾害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商业保险,将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21世纪我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20世纪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后果,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一致。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至今,使我国少生3亿多人,降低了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减轻了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老龄化严重的21世纪30年代前后,仍可保持在总人口50%以上,在21世纪20年代前劳动力总量最丰富时甚至可达总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亿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因此,今后数十年内都是我国劳动力充沛的黄金发展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不会发生经济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仍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尽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劳均耕地却有13亩,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我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差别巨大。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于死亡率,从1993年起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水平,个别区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时,也有少数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轻,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人口零增长。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应当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我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我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六、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趋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2013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超过2亿,未来二十年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年人口,预计2053年将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根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2033年左右达到4亿,2053年左右达到4.87亿峰值,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4,比世界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还要多出约6700万人。同时,我国高龄人口快速增加,2055年左右8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至1.18亿左右,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升至24.4%,年均净增318万。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本世纪后半叶我国老龄人口将稳定到3.8—4.0亿之间,我国一直处在人口老年化规模最大的国家。由于健康水平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低4—5岁,老年人口患病率比发达国家高15%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人达到1.5亿。

第14篇:人口导报

2010年1月14日,刚生完宝宝4个月的稻田镇计生站副站长张丽梅就上班了,而且是担任临时的计生站长,前任计生站长因工作成绩优异被提拨为综治办副主任,张丽梅作为第一副站长临时主持计生站全面工作,任重而道远,压力可想而知。

稻田镇现有人口9.6万,112个行政村。

计生站的工作琐碎复杂,她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宝宝四个月大,自然是要吃奶的,但她一忙起来就忘了回家给孩子喂奶,多亏家里的婆婆理解,不能回家就给孩子添点辅食。但有一次,孩子发烧,特别依恋妈妈,她照常上班,因为和群众讲解,忘记了回家喂孩子,等她回到家,孩子已经哭着睡熟了,从没怨言的婆婆也不满意了,听着婆婆的唠叨,看到孩子脸上的泪花,她觉得内疚,又觉得委屈,30岁才生下的宝贝闺女,却因为自己的工作。。。

她1996年中专毕业后参加计生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干过微机、网长,从没落后过,1998年,单位因辞退临时工,干着全镇微机工作的她,又接了一个工作网,但她仍能干得有声有色,上班时间干微机,中午去村里走访、催透查底子,微机工作走在全市前例,被潍坊市计生委评为“全市计生系统岗位练兵先进个人”,所包的村在上级检查中也没出现任何问题。

担任站长后,凭着对微机业务的熟悉,利用数据比对核对信息错误,利用部门信息核对漏错报出生、漏管育龄妇女

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打电话威胁,有一个和她关系不错的朋友,其亲戚有两个女孩后计划外怀孕,她非但没答应,还通过现有两女孩户享受的待遇、子女多的家庭发展经济的困难、千方百计超生后带来的负担等方面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拿身边的现有例子做比较,实在朴实的语言终于打动了他们,自愿去做了流引产手术。用她自己的话说,做人首先得实在,人家才愿意跟你交往,才愿意跟你说真心话

她有个直脾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无论是到村中催透孕查未到站人员,还是到计划外怀孕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她都亲自带领计生站工做人员。。。2010年计生宣传直通车,亲自带领宣传车转遍全镇112个村,连宣传车的司机们都说,还没见过这样的站长呢

稻田镇计生工作2010年全市人口目标达标一等奖,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稻田计生站被潍坊市计生委评委优质服务先进集体。

第15篇:人口报告

关于请求核减浮屠镇城乡养老保险任务数的

报告

县人社局:

自2011年7月1日起,全县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以来,我镇于8月底率先在芦湖,三保,龙井郭三个村开展试点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9月15日召开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将县下达的70300人的目标任务数分解到村,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费征缴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关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截止到11月8日止,已经征缴保费261余万元,完成县目标任务数的45%。

然而在该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难以解决。集中反映在下达任务数和实际人口数不一致这个焦点问题上,目前我镇下达到各村的任务数是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为依据的,而普查数据中因为涉及到浮屠镇许多厂矿企业以及无户口的人数都已经包含在人口普查数据中,许多村干部因涉及责任考核的问题,对下达的任务数不能接受,反响较大,同时拿出了派出所的真实户籍资料数据,要求重新核定实际参保人数。全镇42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事实求是的原则,经党委研究我们只好对下达到各村的任务数作了相应的调整。经统计,全镇派出所户籍数据经筛选后显示,16周岁以上人数为人,与县下达的目标任务数70300人相差人。造成全镇分解到村的任务数于县下达的任务数不一致的问题无法解决。

因此特请示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小组及县人社局领导核减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任务数。

敬请批复为盼!

浮屠镇人民政府

2011-11-10

附浮屠镇普查数据与户籍数据对比表

第16篇:社会主义国家人口

社会主义国家人口

截至2008年10月1日朝鲜人口数量超过2400万。根据联合国22日公布的数据,朝鲜人口在这1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0.85%。朝鲜有590万户家庭,平均每户3.9人。65%家庭拥有两居室,建筑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至75平方米之间。大约85%住宅有自来水,58%家庭安装抽水马桶。数据显示,朝鲜人均寿命与15年前相比有所缩短,减至69.3岁。同时,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增高。

从产业方面看,农业、渔业和林业是朝鲜三大主要产业,制造业排在第四位。农业大军中,大约53%为女性。

2010年9月古巴的人口总数才1100多万,其中劳动人口约567万。 截至2009年4月1日零时越南总人口为8578多万人。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为越南。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份。老挝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也是世界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人口600万(2007年)。共有49个民族,其中佬族占总人口的50.3%,其他各民族占49.7%。面积236800平方公里。

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 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2001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奋斗目标。2006年老挝党“八大”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和革新路线,继续贯彻落实“七大”制定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06年,老挝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第17篇:人口管理

xx区位于市西南部,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辖区内商业网点密布,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个体商贩、人员流动频繁;社区多,都市村庄拆迁工地多,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突出。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暂住人口已纳入管理的6万人,而且每天还以人的纳管速度在稳步递增,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已达到1:1。据统计,89%的刑事案件系暂住人口所为;其中95%以上的重特大案件系暂住人口所为。经过我区近几年常抓不懈的努力,流动人口治安状况持续好转,2009年外来人员刑事发案与2008年同比下降3%,为我区治安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主要做法有:

一、健全机制,不断完善队伍建设

2007年7月,我区通过公开笔试招聘了49名暂住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运转,发现机制不全,专职不专等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了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委政法委派主任一名,财务报帐员一名,公安分局派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任教导员,专制抓业务工作,负责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及财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由公安分局及派出所负责。在公安分局办公。办公室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大力支持。2009年,签订了劳务合同,区财政拨款30多万元为我区暂住人口协管员解决了“四金”问题。并提高工资待遇标准(每月700元),极大的鼓舞了暂住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协管员这支队伍稳定、团结、为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科技导入,全面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把握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命脉,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我区投入1800多万自主研制开发建设了精准打击、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81个人口信息采集站组成,其中固定信息采集站42个,流动信息采集站39个,分布在17个派出所。并为每个固定信息采集站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活体指纹采集仪、人像采集仪、打印机及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备,为每个流动信息采集站配备有1辆人口信息流动采集车和2个人口信息流动采集箱。采集箱内含笔记本电脑、活体指纹采集仪、微型人像采集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塑封机等设备。 人口信息采集站实行严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负责采集划定区域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暂住、寄住人口多生物及相关联的38项信息,实时上传至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比对、研判的结果,对实有暂住人口实行分层本_资_料_来_源_于_贵_州_学_习_网 gzu521.com次处理,一是对比中的在逃人员、未破案件嫌疑人员立即实施抓捕;二是对比中的有犯罪前科人员由社区民警建立重点人口档案,纳入重点管理视线,落实“三查一控”管理措施;三是对无劣迹的正常人员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 人口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信息采集站上传的指纹、身份证、人像等多种信息与信息库中已存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结果反馈给各信息采集站。通过微机化登记、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住人口管理的难题。

三、多策并举,严管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书记提出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走精兵战略、科学管理之路,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求。按照“四级网络,三级管理”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了17个协管员中队,81个管理站,100多个管理小组。对协管员队伍充分有效的管理,在业务方面进行工作责任制,每个社区、都市村庄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为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协管员业务能力以及队伍的凝聚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严把队伍入口关。通过实行协管员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培训上岗,尝试采取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方式,严格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积极组织暂住人口协管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对协管员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和微机培训。并邀请工商、计生等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参训人员授课,全面提升协管员素质。编写了《区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做到全区协管员人手一册。从而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法律意识。

3、严格考核,加大监督。我们成立了督察队,专门对各中队、管理站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区暂住办制定并完善了《督察队员工作守则》、《督察队(队长)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督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创新督察方法,提高督察效能,采取明察与暗访、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定点督察与随机督察、交叉督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督查结果真实、有效。

4、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队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区委政法委政治部的指导下,在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中建立了1个基层党小组,现有流动党员12名,建立1个团支部,拥有团员79人,建立了1个工会组织,389名协管员加入工会,建立基层妇委会组织,33名妇女协管员成为会员,为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思路,共筑社会治安管控“防火墙”

我区牢固树立综合治理观念和大局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以通报信息为纽带,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信息接收和反馈交流,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行动,共筑“防火墙”,充分发挥暂住人口协管员“千里眼”、“顺风耳”和“侦察兵”作用。既当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协管员,也当社会治安的信息员和情报员。对提供有效信息和情报的,给予大力奖励。今年我们已和区计生委达成协议,在学路等中队展开试点,由暂住人口协管员在入户采集登记流动人口信息时,把流动人口计生情况一起登记,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计生委。目前,我区现已采集收录6万条实有人口的多生物信息;收录前科人员指纹229万全省前科人员指纹;已认定并抓获网上逃犯1000余人;已成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00余起、认定全区有前科的暂住人员9800余人、查明变换住所身份不明人员3800余人。协助消防部门消除安全隐患2起。今后,我们要加大与工商、税务、安全、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实现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推动我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18篇:普查人口

我国超600万名普查员今日起将入室普查人口

2010年11月01日00:

“2010年11月1日至10日,人口普查员将统一着装佩带证件进行入户登记工作,请依法支持配合。”今日零时,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今日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

抽取10%住户填报“长表” 外籍人士首次纳入

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普查表短表共有18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6项,按人填报的有12项。项目内容反映了人口基本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户的基本情况等。普查表长表共有45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17项,按人填报的有28项。除了短表的项目内容外,还反映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身体健康状况、就业状况、妇女生育状况和住房情况等。

此次人口普查首次将外籍人士纳入普查范围。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居住地进行登记时,需填报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普查表短表。另外,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还需填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10日后将对12万人抽查 明年4月底公布数据

这次人口普查采用入户登记阶段从11月1日持续到10日,普查人员将一家一户地入户调查。11月11日到30日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全国抽查万分之一的人数。

也就是说,大概对全国12万人进行抽查。比如被抽中,就会再次派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入户访问,用第二次填的数据和第一次进行比对,由此确定调查质量,漏报率有多少。

从12月起进入数据汇总和资料开发利用阶段,2011年4月底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第19篇:交通事故中农村户籍人口的固定收入该如何证明

交通事故中农村户籍人口的固定收入该如何证明在做法律实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农村户籍人员来广州打工,在广州居住了一定年限,且有固定的收入,在广州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疾或者死亡的,其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按照什么标准赔偿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广东省2004年度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死亡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二者相差竟达3倍多,让农村户籍的人觉得心寒,感觉中国农民的命不值钱。而且在城市务工的这些劳动者,他们的生活环境跟城镇居民没有什么两样,对这个城市的贡献也不定比城镇居民少,仅仅因为是农村户籍,获得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就与城镇居民相差如此悬殊,是极不公平的。

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数额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有密切联系,标准的差别,直接影响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 基于上述冲突,在审判实践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发布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条明确规定受害人的户口在农村,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

但是,如何证明“且有固定收入的”?也就是“固定收入的证明”。不少法院将“固定收入的证明”直接理解为“固定收入证明”,因此,要求受害人提供唯一的收入证明,否则,就视为没有固定收入。这种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不可取:首先,“固定收入的证明”不等于“固定收入证明”。如何证明固定收入,有多种方式,可以以固定的支出证明固定收入,也可以以银行的定期存款证明固定收入。如果把“固定收入的证明”直接理解为“固定收入证明”,其实了缩小了外延。其次,实践中,不少人,除了民工,就是自由职业者,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因此,不能提供法院要求的“固定收入证明”,但,事实上,这部分人是有固定收入的,其中一部分,其收入甚至相当客观。

因此,如果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把“固定收入的证明”简单地理解为“固定收入证明”,其实是对法律原义的误解,也损害了一部分的利益。 中顾网律师解答:

只要是你们公司提供并有有效公章的,都有效.相关法律知识:

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应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但同时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此外还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交通事故赔偿中几个需要开具证明的赔偿项目

发表时间:2009-06-30 23:01:00 阅读次数: 421所属分类:交通事故

一、医疗费。医疗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医疗人身伤害的费用,整容费也可以作为医疗费项目之一。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按照医院对受害方的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所以建议受害方保留好各项单据。

二、误工费:

1、受害方要出具医院的休假证明;

2、如果受害方有固定工作的,需由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和因道路交通事故持续误工而实际扣发的工资证明(即收入证明和误工证明)。如果受害人的实际月收入(即工资、薪金所得)超过2000元的,受害人还应出示完税凭证。

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工作,属个体业主,应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相关的收入证明,店铺租赁证明、同行业收入证明等等。

三、护理费:护理需要医生开具护理证明,证明护理人数、护理期限。原则上为一人,特殊的严重的不超过三人。

1、受害人住院期间支出的护理费容易获得支持,医生出具护理证明也不算困难;受害人出院以后,如果在出院诊断或出院记录上有明确的医嘱或证明:需要几人护理或需要专人护理几个月,主张护理费一

般可以获得支持;否则,主张出院后的护理费则缺乏事实依据。

2、个别受害人受伤严重的,出院以后,可以做护理依赖程度鉴定,根据鉴定结论确定的护理时间,主张出院以后的护理费。

一般来讲,生活不能自理包括:不能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和自我移动。

四、交通费:应当有正式票据;有关票据还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无需证明。按照统一标准:北京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50元/天。

六、营养费:需要出具证明。

特殊群体的受害人(如:老、弱、病、残、幼、孕),可以适当主张营养费,一般以每天二三十元为宜。

如果不属于老、幼、病、残、孕特殊群体的,受害人主张营养费,需有医院出具的需要补充或加强营养的医嘱,否则法院很难支持,数额一般以每天二三十元为宜。

第20篇: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日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简介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由来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50亿人口日"。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主题

1996年: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力 (adolescent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 (approaching the six billion) 1999年:60亿人口日开始倒计时 (start the count-up to the day of six billion) 2000年:拯救妇女生命 (saving women's lives)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populati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

2005年: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 = 授权”,它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如何能够改变生活和社会。这一天突出四个主要行动领域:教育、经济机会、生殖卫生和权利以及参与。 2006年:“年轻人”

2007年: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200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主题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根据这一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2009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经济危机:投资于妇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了引导全社会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帮助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计划生育家庭,促进妇女创业发展"。

2010年7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很重要”(Everyone counts)。重点围绕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强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每一份报告都包含数据这一重要因素,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播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中国地区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有贡献”。[1] 2011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人口日主题确定为“关注70亿人的世界”。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主题确定为“普及生殖健康服务” 2013年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青少年怀孕”(Adolescent Pregnancy),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 发展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

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文盲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

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 世纪末降至103.5亿。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5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从而实现到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的战略目标。据统计,1949~1964年,15年间我国人口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要用7年半时间。而1964~1974年,10年间由7亿增至9亿,每增加1亿人口缩短为5年。痛切的反省,使中国走上计划生育之路。

1978年2月,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从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间,人口在巨大的惯性下增加了3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又延长至7年。从1970年至今,中国少增加3亿人口,现在人口出生率稳定在2%以下,并且在不断下降,按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属于低生率国家。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中国生育水平来推算,早在1986年和1994年,人口就分别达到了12亿和15亿。正是对人类自我再生产的“理性革命”,使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受到全球的重视。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成就巨大,成功地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成就,促进了原来不重视计划生育的一些国家政府,使其认识有所改变。中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人口现状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仅1-2万人。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万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缩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纪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则缩短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1930年突破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等待人类的又是什么呢?消费需要的增长,导致了生态失衡: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必须扩大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和牧场。世界耕地在19世纪初仅有4.5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现在已达15亿公顷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另外,牧场面积约有30亿公顷,这样耕地和牧场面积总和占陆地面积达30%,剩下的50亿公顷土地完全是无法利用的沙漠、冻土带,其余是森林。耕地和牧场的迅速增加严重破坏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垄断性地使用着占地球陆地1/3的土地,这对其它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过量地砍伐树木,以及毁林造田、开辟牧场,使世界热带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130公顷,而造林面积只有毁林面积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可耕地。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减少。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即30亿)人生活在城市,为此,居住、交通、工业、市政及其他生活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题为“世界能够得到拯救吗?”的报告中指出,从本世纪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

1900年-198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目标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按照每日1美元为贫困线这一标准,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因此,如果我们想有效减少贫穷,我们必须以青年人为焦点。在减轻饥饿方面,重点关注那些营养不良和患贫血症的年轻女性,以及营养状况会影响到她们的孩子的年轻母亲,这是很有意义的。

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有1亿3300万青年不知道如何读写,另有1亿1500万孩子没有上学。此外,有1亿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学会读写之前就被迫离开了校园。年轻的女性推迟生育第一个孩子,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受教育和就业机会。教育,特别是完整的中学教育,能够帮助年轻女性摆脱贫困,部分原因是教育通常会使她们不过多生育子女。在人口增长率高的国 家,女孩子在学校多学习一年,人口出生率会降低5-10%。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世界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女性的就业率仅是男性的三分之二。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投资女童教育有许多利益。社会变革要从年轻人开始,同那些年长的、固守生活方式的人们相比,他们通常更能适应社会规范的改变。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态度、行为、政策和法律的改变,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歧视和暴力行为。

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世界上每天有3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疾病,每年死亡数为1千万。婴儿和年纪很小的孩子通常都是依赖母亲生存,没有母亲的照料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危险。产科漏,梗阻性分娩引发的损伤,会给年轻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危险,同时会引发婴儿死亡。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和母亲的教育,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

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每年,50多万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死亡,而忍受妊娠并发症的人数是其30倍。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分娩是十几岁的母亲完成的(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个比例是六分之一),分娩是造成15至19岁年轻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不发达国家,年龄在20岁以下的女性生育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给她们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带来了危机。降低母亲和婴儿的死亡率需要普及生殖健康保健和权利。现在,这对年轻女性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她们面临最大的风险,又很少得到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等作斗争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每天有6千15至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人数增长高于其他任何群体。多数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传染,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如何传染及如何预防。没有艾滋病的世界对这一代人来说太遥远了。如果年轻人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服务,蔓延的局势将无法扭转。在目前无法治愈的前提下,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预防。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世界上有12亿人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24亿人无法保障基本如厕条件。这些环境问题不仅现在影响了年轻人,而且对他们的未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全球每年有1亿青年成为劳动力。没有足够的生产性就业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会使他们一直处于贫穷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精神性药物滥用、冲突以及政治极端主义抬头都与此有关。由此可见,发展同和平、安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大多数年轻人在青少年阶段开始经济生活,而他们的失业率却很高。目前,半数的失业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提高他们的技能,尤其是最贫穷的那部分人和女孩子,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摆脱贫穷。 意义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别依然很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正在以 1.7% 的年人口增长率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口增长率仅为 0.4%。全世界有 4/5 的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而全世界 94% 的人口增长也正在发生在那里。控制人口增长,掌握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 7 月 11 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是提醒世界。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目前世界人口为 58 亿,同时正在以 1.48% 的年增长率递增,即目前全球人口在以每 8000 万的速度增长。“世界人口日是一个反映地球居民、他们的生存条件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好机会。人口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关于抽象的人口数字的简单话题,它关系到现在和将来地球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宣称。无论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引起周围环境以及其自身生存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在地区、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被看作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的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也被看作是取得社会人口与发展目标的主要因素。面鉴别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等方式来帮助本国人民保护其生存环境,控制家庭人口规模。目前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的可能性还不明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尚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及政策和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 相关数据

1、世界上半数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大约30亿孩子和年轻人处于,或将进入生育年龄。

2、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15亿年轻人(年龄在10至24岁)的美好未来的起点是普及生殖健康,包括计划生育。

3、在57个发展中国家,4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

4、2000年,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青年人数估计是2亿3800万,几乎占世界全部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5%)。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5、尽管在许多地区人们趋向晚婚,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8200万现龄10至17岁的女孩会在未满18岁时结婚。

6、在最不发达国家,20岁以下女性生育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2倍。这给她们自身及婴儿的生命都带来了危险。

7、怀孕是造成15至19岁女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分娩并发症和非安全流产是主要因素。

8、由于生理和社会原因,15至19岁的女孩分娩时死亡发生率是20多岁女性的2倍,15岁以下的女孩是其5倍。

9、每天有6千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年轻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超出正常范围。24岁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年轻女性占三分之二。

10、2000年,世界30场战争中估计有30万未满18岁的士兵参战。

11、在发展中国家,大约5700万15至24岁男性和9600万15至24岁女性无读写能力。中国现状

中国13亿人口日是如何测算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是129988万人,据此推算,2004年全国平均每天净增人口为2.08万人,因此,到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将达到13亿。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

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的材料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与正常值106相比有严重的偏离。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不仅农业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非农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也呈升高趋势。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以上。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别比升高,一胎性别比也出现偏高的态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重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这是产生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 念一直延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而性别比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并于2003年启动关爱女孩行动。

中国流动人口数量10年内翻番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

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以上。

流动人口的日益庞大,将不断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生殖健康在内的多种服务。

本世纪中国人口将先后迎来三大高峰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人口计生委了解到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总人口中,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70.15%。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将最先达到高峰。

另外,据联合国1998年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之多,到21世纪40年代也将达到峰值。1月6日,中国人口总量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1/5。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特别引人注意的还有高龄化问题,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可能超过1亿,是现在的10倍左右。[4] 相关信息 【世界人口大会】

世界人口大会每4年举行一届。

第26届世界人口大会于2009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举行。大会由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和摩洛哥政府联合倡议举办。这是首次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举行世界人口大会。大会涉及人口增长不平衡、人口与环境、消除贫困、妇女儿童、文化与宗教以及防治艾滋病等诸多人口问题。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人口问题及人口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就有关世界人口前途的200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期间还就人口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展览。彼得·麦克唐纳在本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主席。

第27届世界人口大会将于2013年在韩国釜山举行。[5] 【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文肓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5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从而实现到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的战略目标。据统计,1949~1964年,15年间我国人口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要用7年半时间。而1964~1974年,10年间由7亿增至9亿,每增加1亿人口缩短为5年。痛切的反省,使中国走上计划生育之路。1978年2月,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从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间,人口在巨大的惯性下增加了3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又延长至7年。从1970年至今,中国少增加3亿人口,人口出生率稳定在2%以下,并且在不断下降,按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属于低生率国家。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中国生育水平来推算,早在1986年和1994年,人口就分别达到了12亿和15亿。正是对人类自我再生产的“理性革命”,使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受到全球的重视。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成就巨大,成功地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成就,促进了原来不重视计划生育的一些国家政府,使其认识有所改变。中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3亿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

世界人口预测

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仅1-2万人。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万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缩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纪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则缩短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1930年突破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等待人类的又是什么呢?消费需要的增长,导致了生态失衡: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必须扩大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和牧场。世界耕地在19世纪初仅有4.5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已达15亿公顷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另外,牧场面积约有30亿公顷,这样耕地和牧场面积总和占陆地面积达30%,剩下的50亿公顷土地完全是无法利用的沙漠、冻土带,其余是森林。耕地和牧场的迅速增加严重破坏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垄断性地使用着占地球陆地1/3强的土地,这对其它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过量地砍伐树木,以及毁林造田、开辟牧场,使世界热带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130公顷,而造林面积只有毁林面积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可耕地。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减少。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即30亿)人生活在城市,为此,居住、交通、工业、市政及其他生活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题为“世界能够得到拯救吗?”的报告中指出,从本世纪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年-198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人口证明
《人口证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