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老屋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16:1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妖精老屋读后感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妖精老屋》这本书,妖精老屋读后感。

《妖精老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叶奶奶在家里孤独地生活着。可是,一天早上,一群妖精在楼梯上,把楼梯当成滑梯,还有的把绳子栓在小桶的把上,把小桶当成电梯。叶奶奶愣了一会,才想记起什么是似的。妖精每天都这样,叶奶奶也习惯了。不久,这些妖精一个个都消失了,叶奶奶开始想念它们了……叶奶奶也走出了孤独、走出家门,和邻近的小孩玩在一起了,读后感《妖精老屋读后感》。

我觉得一个人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寻找快乐,就会觉得快乐而幸福。

推荐第2篇:读后感读《妖精老屋有感》

读【妖精的老屋】有感

我看了【妖精的老屋】这本书以后,觉得很有趣。这本书我看了三天,还看了两遍。从封面书名上来看,《妖精老屋》可是在一个很破旧的老屋子里和一群古怪的小妖精们所发生的一个故事。这本书的介绍中告诉了我,原来这本书充满着爱心充满着想像力。

我最喜欢文章里的两篇,一篇叫“搞错了吧!哭,怎么会好玩?”里面的妖精实在太可爱了,作家周阿姨讲道:有几只妖精皱着脸比什么东西都难看,还有一个妖精一边撑开眼皮一边挤鼻子,哭了好半天,却一滴眼泪都没有出来,逗得我哈哈大笑。还有“比赛种花,简直是开玩笑!”妖精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赢得叶奶奶,妖精真是聪明过人!我特别喜爱露珠树、霓虹花、白云花、彩虹桥和星星河,都是那么的迷人、芳香。

这本书看完以后,我的心情很愉快。虽然书中叶奶奶很寂寞又很孤单,但有那么一群小妖精陪伴在叶奶奶的身边,是一件快乐的事啊!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妖精,也许妖精就在我们的心中。如果我有那么一群小妖精,就一定会像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五个罐头小人一样,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这本书让我最终感受到了,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应该学会从挫折中寻找快乐。正如这句话所说:两个人从监狱里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到了烂泥,而另一个人看到了星星。我愿做看到星星那个人,学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作家周阿姨更深层次想表达,在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必须要尊重老年人,与他们多聊天,多爱护、多关心、多孝顺他们,要带给他们晚年的幸福快乐的时光。

推荐第3篇:老屋诗歌

前堂,后堂

上房,下房

东厢,西厢

楼下,楼上

屋后的一格小鸡舍

以及一间大厨房

这就是老屋的模样

//

下房供大人们居住

上房是孩童们的梦乡

厢房铺设的都是客床

风车、犁、耙等农具堆满了后堂

还有一旋木梯通往楼上

通往木板楔合的粮仓

//

春天里大人们都去了耕田、插秧

屋里显得格外安详

只有小孩在厅堂看着小燕子

忙进忙出地把窝垒在横梁上

听着刚出生的雏燕呢呢喃喃

张着大嘴抢着父母叼回来虫蝗

//

夏天里屋里屋外都很繁忙

大人们都赶着“双抢”

一根根竹扁担挽着箩筐

吱呀吱呀响在大人们的肩上

还有那手摇的风车

半夜里还在后堂悠扬

//

秋日里屋里总是弥漫着甜香

山头的毛栗和甜珠

在锅中炒得爆响

地里的红薯和芋头

还有藤蔓上摘下的南瓜

被煮成香喷喷的食粮

//

冬日里凛冽的寒风透过木墙

总想着施展它的猖狂

可屋内火盆里的炭火正旺

一家人围坐一起谈笑

今年的收成尚好

孩童在学校也成了榜样

//

老屋的生活看似稀松平常

却让住进高楼的我时时回想。

推荐第4篇:失落的老屋

失落的老屋

我出生后,老屋已经苍老。

星子很瘦,弱不禁风,母亲不敢把煤油灯拨得太亮,她怕油干了,天还没有亮。

那一下,又一下,母亲手里的针,仍有闪闪的光芒时隐时现,既缝合了母亲的慈爱,又补上记忆中难忘的日子。

也许,老屋太重视光阴的失落,那些斑驳的幽怨,皆随落霞飞去,筑成一个回忆的巢穴…… 至今,那些麦子仍在夜里偷偷的拔节吗?

大豆还在无月时顽皮的迸裂吗?

几只老鼠在急切地啃嚼些什么?它们在谈情说爱,或者追忆儿时的梦呓……

老屋曾装着我半生的寂静和贫困。

一些亲人来了,一些亲人离去。

母亲总把贫苦藏在泪水里,带走了膝下的阴影,留下了炊烟绕梁的三日,仍不肯离去。

母亲啊,当异乡的我只剩下柔若纤丝的意志时,我把怀念当作灯盏,和着你的血泪,涤清毎个黎明的晨光! 老屋是一本诗集,在我的手中生锈了。

那些尘土中开放的花朵,那些风雨,被阻隔在千里之外。

老屋又是一枚信封,里面仍住着星星和月亮的童话。

有游子抄水路返回故乡,乘坐寒山寺的客船,为古典的乡愁盖上了现代的邮戳。

只是,老屋消失了,再也没有寄发的地方。

推荐第5篇:老屋杂文随笔

前两天和妈妈聊天,我说到暑假的时候,我一定要回老家,打开老屋,好好看一看。妈妈说,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没啥看的,可我心里还是不甘心,即使什么也没有,在我的心里,却是什么都有啊!

记忆里的老屋,像一个老婆婆,慈祥而端庄的一直守护着我们一大家人。她的胸怀宽大,一个院子住了我们几大家人,爷婆、二爹、三爹、还有我们一家。几代人在这里出生、成长、结婚生子……,有苦难、有心酸、也有欢笑,更是我儿时最温情、最美好的生活时光。

老屋背靠山,屋后是茂密的树林,房前是翠绿的竹林,老屋就笼罩在一片绿色之中,远处看,只能见我家的那露出来的一点白墙,和盖着瓦片的房檐。墙是泥土墙,其它都是木料架构,楼板、门板都是木头的,冬暖夏凉,很舒适。

那个时候,我总是爱推家里的那扇木门,只为了听它“吱~呀~呀”的声音,或者傍晚时坐在门槛上,等着大人们干活回家。每天晚上,都是老屋最热闹的时候,大人们在灶台上忙着做饭,孩子们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互相串门,看看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好怀念爷爷家里晾干的野兔野鸡啊,家里有个爱打猎的爷爷,我们这些孩子也真是有口福。那种野味,真的是至今想起,都觉怀念。

现在想起,老屋,真的是有点老,不仅仅是她的外在形象老,内在也老。家具都是实木的,还刻着花,木床、木箱、木桌、木凳……,每一样都使用得光滑黝亮,仿佛不知是哪个年代的东西。从楼梯到楼板,打开米箱,再下楼,声音都仿佛是古老而遥远的。我的婆婆就是这样踩着小脚,天天如此。我听到的声音就是这样。灶房里如果不开灯,是比较暗的,只是在房顶装了几片亮瓦,透出一些光,记得那时候白天我都不敢一个人进去盛饭。还有那吃饭的八仙桌,那时妈妈就是在这里口说着,让哥哥给爸爸写信。马灯搁在窗台上,发着昏黄的光,还有煤油散发的味道。而我就爱趴在凳子上面,等着一家人收拾完,再去睡觉。

老屋的院子里,还有一棵梨树,梨花白,梨花落,等到一个个黄澄澄的梨挂满,满院子似乎都飘着梨香,还有我们一双双热切凝望的眼。都说瓜熟蒂落,梨也会熟的自己忍不住就掉了下来,“咚”的一声,冷不丁还吓人一跳。香甜,汁水饱满,好吃极了。

那时的日子,似乎都是极热闹的,老屋一点也不寂寞。孩子的哭声、笑声、叫骂声,真的是声声不绝。日子似乎很慢,岁月很长,春收秋种,日月可鉴。她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日常,也让我记住了那彻夜打麦子的繁忙和辛劳,那一大家子人打鱼回来、吃鱼的热闹,还有那采摘蚕茧的兴奋……,如果没有这些,我的记忆是否是一片空白,不得而知。

其实关于老屋,真的是有太多回味的片段,人、事、物,很多都值得我写上一段了。慢慢来吧,生活就是这样,有现在有过去,才是完整。就这样的,生活吧!

推荐第6篇:那老屋诗歌

黑暗沉寂

孤单冷清

前方的路

因这大雾弥漫而模糊了视线

那样深沉与深邃

不见尽头

迈起沉重而坚定的脚步

一步一步走向老屋

终于到了

雾也散了

天空

依旧是明月清风 细雨轻绵

四周

依旧是紫藤缠绕 鳞次栉比

看着老屋

我的心被猛得扯痛

双手颤抖地推开门

轻轻地走进去

所有的摆设依旧

在这一刻

所有的记忆涌现

闭上眼

熟悉的味道袭来

我的泪

再也抑不住地流下来

轻抚着桌上泛黄的照片

你的绝美容颜

拨动我凄凉的心弦

轮回的记忆

那些点点滴滴

仿佛昨天话语

挥之不去

古老的钟声打破了沉寂

你却安详地躺着

从此世间的喧嚣与繁华

与你再无联系

老屋

我曾经的记忆

随着你的消陨

一起掩埋在这冰凉的地底

推荐第7篇:老屋的回忆

老屋的回忆

老屋还是那座老屋,门还是那扇门,一如从前„„

我仿佛又看见了外婆蹒跚地端着一桶水,把那扇门擦得如铜镜一般亮,让我再次看到了童年的欢乐„„

每到除夕,我们孩子仿佛全变乖了,个个挨着门看谁长得高,外婆则拿着小刀轻轻地在门上刻下我们的身高每一次,都要和表哥看谁长得高而争得面红耳赤才肯善罢甘休而外婆总是在一旁微笑地说:“都长高了,都长高了。”渐渐地,外婆要搬来凳子为我们刻身高,每次看到外婆满头大汗,心里就心疼,而外婆还是微笑着:“哟,长高了!”划起痕来也越来越吃力,

“上课!”“老师好!”这是我们小时常玩的游戏。我们把院子当作教堂,那扇门当作黑板,认真地当起“老师”来,外婆总是微笑地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不会像以前我们在门上画星星画月亮一样把我们骂得狗血淋头,她知道我们在学习,当外婆看着门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总是会心地笑了——尽管外婆不识字。当玩得筋疲力尽时,就扑到外婆温馨的怀抱中,闻闻熟悉的味道,听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太阳的余辉照到我们身上,暖暖的,甜甜的„„

和外婆生活的日子并不长,唯一能记清的片段就这些。然而在这点滴之中,永恒不变的是外婆的笑。外婆的笑不是小家碧玉的笑,也不是“嘿嘿”的傻笑,更不是“哈哈”的大笑。外婆的笑,是悬在半空中,没有声音的笑。太阳落下时,外婆就端着凳子靠着门吃饭,虽说是吃饭,也还是那副笑脸。

然而在那天,一切都破碎了,当表妹哭着告诉我外婆死的噩耗时,我记不清我是怎样跌跌撞撞跑回外婆的家了„„在床上,外婆像陷在泡沫里。床边,几条管子通向她的身体,喘息很弱,双墓微闭。多想伸出一双神手啊,牵住外婆身体里支撑生命的那几根神经,让她从此醒来!

外婆走了,永远地走了,孤单地去了另一个世界。外婆没有一句遗言,脸上还是那副安详的笑容。

听说人死后会变成星星,望着满是星星的夜空,到底哪一颗才是外婆。风好冷,夜好黑,可是我一点也不感觉寒冷,因为有外婆那颗星抚摸着我„„

我失去的不只是外婆,还有外婆的爱,纯纯的爱„„

老屋还是那座老屋,门还是那扇门,那些刻痕依旧还在,却少了划痕的人„„

推荐第8篇:老屋的故事

【导读】历史的车轮碾倒了老屋,载走了人,却留下了总是让人回忆的故事,老屋的故事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生悲欢离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

提起老屋就会让人想起和老屋连在一起的人,想起屋里屋外的故事,想起老屋代表的历史时代以及那个时代老屋和人的命运。历史的车轮碾倒了老屋,载走了人,却留下了总是让人回忆的故事,老屋的故事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生悲欢离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

听父辈人说,我曾祖父的老屋坐落在靠近山东鱼台老寨附近的微山湖畔,处于古沛和山东的交界地,老人家和他的父辈及兄弟姐妹在那里演绎着各自的人生。那个时代的古沛洪水经常泛滥,这靠近湖的地方更是连连遭殃,洪水来了,曾祖父他们就举家外逃,投亲靠友,洪水走了,他们再怀揣着生活的希望,回到那个曾给他们温暖的老屋。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洪水再次袭击了老屋,他们和乡亲们依然选择了外逃,但这次外逃却让他们永远失去了老屋,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外出逃难的曾祖父带领一家老小回到老屋的时候,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惊呆了,村庄被湖里的难民抢占了,老屋已经住进了新的主人,原住村民只好选择决斗,他们虽不知决斗这个字眼,但他们用当地独特的方言表达这场为保卫生存权利而进行的战争打段子。因为大家称湖民为段里人。战争开始了,残酷的械斗使的双方各有死伤,结果段里的湖民大获全胜,曾祖父气愤不过,杀了抢占老屋的人,带着全家连夜逃离了老屋,永远离开了这个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屋,老屋的时光将岁月编织成一张筛子,漏下了先人们无数的故事,永远漂泊在浩波荡漾的微山湖水里。

曾祖父逃离了老屋,迁徙来到河南虞城乔集靠近黄河故道一个村落,同姓的先人曾在此生活,有亲戚及后人留下,于是曾祖父一家就在这里安了家,他们靠着自己的勤劳为我的祖父们建起了老屋。我无法收寻祖父们在河南老屋的童年故事,少年欢乐,只听父辈们说,英俊威武的爷爷把两个奶奶娶回了老屋的四合院。之后那老屋里便充满了父辈们的孩啼、呀呀学语,以及他们童年的欢笑,少年的天真。再后来听说祖父做了响马,是那个年代鲁豫皖交界处有名的阎二爷。于是河南老屋就多了许多响马的侠义故事。不知过了多久,厌倦江湖的爷爷决定回归故里,他和他的族人们又开始迁徙,河南老屋连同曾祖父们的几座土坟,一同留在了河南,却也因此演绎了一个几代人接力的忠义故事。

祖父在河南老屋的时候收留了一个从河北逃荒来的李姓人,这李姓一家就住在爷爷老屋院子的过堂里,爷爷带家人离开河南,干脆就把老屋、院子、土地一同送给了李家,不计回报,只图帮阎家看好那几座祖坟,后来爷爷再走江湖,死在河南,父辈们年幼,李家代为发葬,从此李家一代接一代看守爷爷的老屋、爷爷坟墓、及其祖坟。李家老人留下遗训,只要阎家后人不来,老屋只修不扒,后人年年添坟不得坟荒。为了保住这几座土坟,李家子孙将这几座土坟盖在自己新屋的院子里,而他们自己家先人的坟墓却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平掉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带领我的哥哥弟弟们去河南起祖坟的时候,爷爷的老屋依然还在。

那老屋,积淀着几代人的恩和情,那老屋的忧伤时刻缠绕在我的梦境里。

爷爷回归古沛后,他的兄弟们坚持要在微山湖畔安家,于是大家在古沛的最西北靠近微山湖的地方安了新的村落阎新庄。但爷爷不久嫌弃这里风沙大,地薄不养人,就独自带着家人来到了家族最大的集居地古沛阎寨。就此在这里为我的父辈们建起了老屋。那老屋位于阎明复庄园大场的西南,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听老人说他经常是高马双枪,一身的武艺,庄家活也是顶瓜瓜,安家没几年,就购置了成百亩的土地,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父亲老屋的后边是个很大的池塘,鸭鹅成群,蛙声连片。严冬冰封三尺,那大片的池塘就成了父辈们溜冰玩耍好地方。听老人们说,后来河南出现了乱事,爷爷被他的生死弟兄叫走,离开了老屋,从那就没回来,爷爷的死对小奶奶打击很大,不久小奶奶就自缢而去,丢下了我那可怜的小姑。在河南起我爷爷和其他先辈们的土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不少自己披麻戴孝的老人,哭伏在爷爷的坟前,长跪不起,李家老人告诉我们,那可能是你爷爷当年弟兄们的后人。凝视着爷爷河南的老屋,我幻想着那老屋曾经见证过的传奇故事,爷爷当的马,当年的枪,当年那群硬生生的汉子到底演绎了多少神奇的故事。

爷爷走了,走进了属于他的历史。小奶奶去了,到了她梦幻的爱情天国。古沛阎寨的老屋里剩下一群孤儿还有寡母。奶奶是个很坚毅的小脚老太太,一根长长的烟袋总是握在手中,遇到任何事情不求人,怎么办?卖地!成百亩的土地在奶奶手里变成了巴掌一块大,长工走了,短工也不需要了,大爷娶了大娘,有了一群哥哥姐姐。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年三十,年仅十三岁的父亲为了阻止奶奶卖那赖以生存的几亩地,毅然地把自己卖了,换回了大家可以生存的一车粮食。从此父亲离开了爷爷留给他的老屋,走向了国民党战场。

几年后父亲从镇江国民党部队跑了回来,但在返回老屋的途中却决然地加入了解放军的部队,入伍后被编入十一军军部警卫班,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打淮海,渡长江,后来被调入十二军,解放大西南。父亲本该在重庆安家的,但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父亲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再后来父亲转业回到了他梦魂牵绕的老屋。新中国让这老屋焕发了勃勃生机,回到老屋的父亲有使不完的劲,带领着乡亲们朝着建设新家乡的目标,阔步前进。

原来的老屋留给了大爷一家人,父亲用转业安家费,为我们建起了新的老屋,和父亲老屋不同的是,屋子的前面有一片更大的池塘。父亲把母亲娶回了屋子,后来这屋子成了我们兄妹五个的老屋。在这老屋里生长出我童年的梦想,少年的枯涩,青年的奋斗。这老屋代表了我的故乡,那里的一根木,一棵草,都成为我思乡的脊梁。

我们的老屋给哥哥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童年欢乐、少年骄傲,因为那老屋曾经是乡、大队、生产队领导议事的地方。我学生时期的第一个名字就诞生在这个老屋,就诞生在那些领导的口中。法国!按辈份我是法字辈,上学的第一天,老师交代回家后让父亲给我起个大名,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名,回家正逢乡里的党员在老屋里开会,我闹着让父亲给我起个大名,有个领导问了一下情况,就说:娃,你是法字辈,就叫法国吧。为什么?因为共产国际诞生在法国,那里有巴黎墙,于是法国这个名字曾伴我好多好多年!

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荣耀和光环,更多的是这个名字给我带来了苦涩的记忆。直到现在大凡知道法国这个名字的人,都会立马想起那个反革命的黑崽子!在班里,在学校里,法国这个名字几乎是黑崽子的代名字。但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不泛有许多,因这个名字而自豪的铁伙伴。

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屋里的父亲被逮了起来,那个时候的我和弟弟妹妹还不知道逮起来的意义是什么,每天我带着弟弟提着一个紫沙陶罐去给关在造反派司令部的父亲去送饭,回来的路上依旧唱着父亲在老屋里教我们唱的歌曲:解放区的天是艳阳的天,解放区的人们好喜欢&&再后来我和弟弟就没法给父亲送饭了,因为父亲不知道被送到了什么地方,问哥哥们,他们只回答:你们好好读书,其他的事情最好别问!

以后的八年,我和不懂事的弟弟妹妹躲在老屋里思念父亲,想念父亲,弟弟妹妹不记得了父亲的形象,其实父亲的样子在我脑海里也只是一个轮廓,但我记得父亲很坚毅!父亲走了,离开他为我们建设的老屋,去了我们能力无法到达的劳改农场。我只记得以后的日子母亲带着两个懂事的哥哥,天天深夜商量家里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偷偷地躲在被窝里装睡。我听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大哥跪在地上求母亲让他退学回家,以老屋第二代男人的身份支撑老屋的生存。然后是二哥如法炮制。当我再想学两个哥哥的时候却被母亲狠狠地往脸上扇了一个耳光!

在老屋里,我发现了母亲的一个秘密,当我深夜醒来看到母亲哭泣的时候,总会看到母亲搬来一个梯子,爬向老屋的南墙,在一个墙洞里,掏出一包东西,坐在地上边看边哭。我好奇地想象着母亲到底在看什么吗?我以一夜不睡的代价偷偷地看母亲,第二天我带着弟弟妹妹学着母亲的模样,去拿那包东西,结果我看到了父亲身着军装的照片,我看到了父亲的奖章,我看了父亲所有的证书!父亲那身着军装坚毅的摸样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当弟弟妹妹在老屋的外边受了欺负,在老屋里受了委屈,我都会在母亲和哥哥不在老屋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母亲收藏的父亲证书,给弟弟妹妹讲述父亲的坚毅,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三人就会躲在老屋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们好喜欢&&

在老屋里,思念父亲的时候,我们就捧着父亲身着军装的照片看,从照片里我们读父亲,从父亲的目光里我们读懂坚毅,我们读懂生存,我们读懂力量!后来的一天晚上,弟弟拼死一样的跑到我上学的教室找到我,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三哥!快跟我走,我看到了父亲!天啊!我惊讶地看着弟弟,我甚至在怀疑这孩子是否受到什么刺激了!

我跟弟弟跑到了离我学校好几里地的村子,原来那里正放电影《渡江侦察记》,当那个带领小马渡江的班长出现的时候,弟弟大叫起来:爸爸!三哥那是爸爸!真象!真象照片里那个身着军装的爸爸!以后的八年里,无论再远的地方放映《渡江侦察记》,我带着弟弟妹妹都去看,至今那片子里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我都能熟记在心!因为那里有我和弟弟妹妹想象中的父亲!

老屋给我和弟弟妹妹留下了无限思念父亲的情节,给哥哥和母亲留下的是更多艰苦、辛勤、和忍辱负重。我们看在眼里,把这一切化成为我们为老屋争气的力量!以后的岁月,老屋给我们的只有力量,再也没有无病的呻吟声!老屋飞出了艰苦奋斗的大哥,如今他在市里已经拥有两栋自己的楼房。老屋飞出了我和弟弟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老屋飞出了经营饭店的妹妹。老屋也永远留住了坚守情感的二哥。

平反后回到老屋的父亲,面对已经飞出或即将飞出老屋的孩子,常常在老屋里独自悲伤,于是从老屋成长起来,干建筑的老二决定把老屋推倒,换一个新的环境,为他的下一代建一处更充满希望的老屋,应老二的邀请,老大回来了,我和弟弟妹妹回来了,大家为老屋守夜,饮酒叙旧,欢乐、苦涩、幸福。一夜无眠!一张张老屋的照片,永久地留在了记忆里。夜幕里的大哥不知围着老屋转了多久,再次坐下来的时候,端起一碗酒一饮而进,哀求着对二哥说:求你老二,老屋你可以扒倒,但老屋前那四间我们亲手建的房子别扒,我渴望它再存活几年,我的青春都在那四间屋里!提起老屋前的四间屋,我们兄妹五个抱头痛哭。

父亲离开老屋的八年,是老屋里的人,生死奋斗的八年,中间的故事我不忍心再提起,我只想说说那四间瓦房建设的过程,它的建成整整用了我们好几年的时间。先是母亲、大哥、二哥带领我们没日没夜地割青草,晒干养所有能养的家禽,然后卖掉,换取建设材料。剩下的干草拉到集市去卖,再换取建筑材料,材料备齐了,就开始在老屋前的池塘里取土,一车、两车,我们不知道拉了多少车,我记的那个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哥哥、母亲拉土。土几乎在房子的地基圈内堆成了山。后来就是全家人和泥挑墙,干一茬等一茬,然后再去积累下一茬的钱,直到上梁封顶的时候,才请了村里的泥瓦匠。房子盖成的时候人们无不树起大拇子,因为那个时候村里全瓦房还很少。

泣不成声的老二说:老大长痛不如短痛,正因我体会盖那四间房子的艰辛,所以我今生才搞建筑,我保证给你一个好的大院!徐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弟弟哭着说:老大我保证让我们的故事子子孙孙都牢记的!不久弟弟几十万字的小说《满河星辉》问世了。以后的日子每当我们再回到故乡,坐在老二那大院里都会想起我们的老屋,想起我们在老屋里经历的一切,我们会去老屋前的池塘徘徊许久。

改革开放的中国使百姓的许多老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老屋越来越少,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为孩子购置着空中屋。九八年我为女儿买了一套属于她美好回忆的空中老屋。老大为他的两个孩子购置了两个单元的六套空中老屋,老二在祖国新农村建设中建起了大院,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弟弟也为他的孩子购置了空中老屋,并规划着他的作品。我期待着我的子孙们感受着党的政策温暖,将来对他们的子孙讲述着幸福、甜美的老屋故事。

推荐第9篇:老屋抒情随笔

山坳里,树林边,溪水旁,孤独的老屋,经风受雨,坚守方向,让时间沉淀,把惆怅流转。朝代更替,时光留白,新屋变老屋,新人变老人,“新”成为记忆,“老”成为现实。

时光的痕迹把情感归集,所有的依恋都因无法忘却曾经的痛苦或者欢喜,种种记忆让人叹息或者惬意。我的家,是一座老屋,老屋,家的记忆,情的依恋。

树木环绕,田园相依,灰黑相间,阡陌小径,连接着我家老屋。一层三间,尽带沧桑的老屋,不甘寂寞地守候山间,从容就是几十年。土灰烧瓦和木材墙壁成为老屋的守护神,坚硬也不敌岁月摧残。瓦上青苔历经万千烟雨而长久陪伴,感伤而蕴常。屋脊居高分水,鸟燕望远休憩之所。饮烟起,老屋焕发生机,烟不灭树常青。瓦木结构,几百年来的传承,不知道是多少代人的寄托和挂念。刮风淋雨,木柱子已经腐朽失落,屋已经倾斜,但老屋是一家最温暖最幸福的归宿,从未改变。

门前小树已长成大树,菜园围栏修了好几次仍是老样,曾经年轻力壮的父母如今白发斑斑,皱纹满额,那时调皮捣蛋的小孩不知踪影……,老屋陪伴着变迁,多了老人,少了吵闹声,老屋安静的许多。

父母一直守候老屋,老屋一直陪伴父母,他们都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我离开老屋多年,但我不管走多远,行多久,在外多么风光,对老屋的依恋只会是越渐深沉,对它的记忆只会是日渐清晰。每年也只有春节才回到老屋,看着日渐凋零的老屋,逐渐失去它曾经的巍峨,像父母逐渐年老一样,走路不再那么稳,走一小段就累喘,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让我焦急。

人,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有些事会一直影响着你,总有些东西令你牵挂。曾经我家足够贫穷,就连一家吃饭都成问题,别人家都盖新房搬新家,我们还住在越加破旧的老屋,但贫穷不可怕,“在农村只要勤劳,就有饭吃”。我们一家住在破旧的老屋内,父母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让我们吃饱饭,供我们上学,疲惫不堪的父母没有放弃,日以继日地坚持着,作为子女的我,虽未完全懂得世事,但那种爱,那份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秋季学期,家里实在没办法拿出五十块钱的学费,家人去求人帮忙。父母为了让我读书,哭泣哀求,父母太不容易。我萌生了放弃上学的念头,但父母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念头,并一直激励着我,“只要你想读书,我们要钱(乞讨)也要供你们读”。从那时起,我异常勤奋,总能考出好成绩,课余帮助父母做家务,像父辈一样活着。

那间老屋,也记录着我们的心酸。一年夏天,天降大雨,连续一天一夜的大雨,河流成灾,道路成河,屋内成了小湖泊。狂风暴雨打碎了瓦片,雨从天而降,直接落入屋里,淋在床上,打湿了床被,一家人半夜惊起拿着盆子接水,往外排水,心酸,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经历风雨,这就是成长时的痛苦和成长后的财富吧。

同样是那间老屋,我们也曾有我们的开心时刻,那也是夏天,家里终于闲了下来,我们也从学校回到家里,门前的李子熟了。傍晚,我们爬上树一边摘李子一边吃,然后挑好的摘了,全家人一起吃李子,然后母亲做饭,我们帮助父亲把牲畜关好,吃了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憧憬未来的美好时光……。下雨时,我喜欢找一根凳子坐在屋檐下,看雨水从屋檐落下,形成一幕雨帘,雨帘内是家,雨帘外是世界;雨帘内是温馨,雨帘外是风雨……,它总能带给我非常多的想象,时不时还能勾勒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冬季雪天,是老屋最美好的时候,皑皑白雪掩盖了老屋忧伤,安静的老屋越显坦然,更加宁静。

如今,父母还守着老屋,老屋还陪着父母,我牵挂着老屋,思念着父母,我曾打算让父母搬出来,然而父母说:“金窝银窝,不如我们的穷窝窝”。老屋成为父辈的依靠,离不开他,放不下他,像亲人一样,血脉相连,无法割舍。老屋对于我,就像长辈,和蔼亲切,我有心事可以向他述说,我忧愁他可以为我分担。

老屋是一种情怀,还是一种悲哀,老屋留守老人,无人照看。最近听人说,在农村老屋里,老人在家去世一个周后家人才知道。

我想,老屋,需要守护。

里由 2016.6.27

推荐第10篇:心中的老屋

我的手机背景图片是一座小房子,一座建了一百多年的老屋。

它的高度和它旁边新盖的房子比起来明显的低矮,但窗子和门却占了整个墙面面积的80%,窗上的玻璃被大舅妈擦的锃明瓦亮,超强的采光使小小的屋子里面格外的明亮,教人舒服。它半人多高的窗户下是半人高的整面石墙,上面摆放着一溜儿花盆,时值春末,红、粉的花儿开着。

不用抬太高的头,就能看见屋顶。屋顶是起脊的,一片片瓦排成若干队列,呈现出非常立体的脊梁的质感,似乎伸手可触。整个样貌是古老的,而屋顶上的电视天线闪着银色的光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可爱的很。

从房门口向南两米是一间小小的厨房,也只多半人高,走进去我要弯下腰或低着头才可。再往前走靠西墙,还有三间更低矮的木屋。它的门、窗、墙壁、屋顶都是用木头搭起,多年的风霜使它只剩了陈木的颜色。

陈旧,就更能引人怀想。

这几间老屋,是我大舅妈一直生活的地方,也是我的母亲,她的小姑子成长的地方。

听母亲说,她9岁的时候姥姥去世以后,就与小她三岁的弟弟(我三舅)一起由大她们十几岁的大舅、舅妈抚养,直至成人。

现在的房子里只有大舅妈一人住着,守着这座老屋。

大舅前几年去世,舅妈就一个人生活在这里。一个个子瘦小、勤劳、整洁、健康的、年近八旬的袖珍老人。她极爱干净,屋里的角角落落任何物件儿都不沾丁点儿的灰尘,她极勤劳,眼前的她一个劲儿的拿块抹布擦这擦那不停歇。叫她停下来休息,她就坐在炕头盘起瘦小的双腿,三寸的脚搁在膝盖上像两件古董,然后用我不太能懂的乡音说起遥远的关于母亲的话题。

我觉得她就像眼前这所有的建筑,年代久长,却依然一丝不苟的保持生命的活力,可爱之极。

我站在这几间小屋前,仔细地看每一处,用满腔情思,用有些潮湿的眼神的触角去抚摸每一处。我知道,在我看见它们的第一眼起我便一下子爱上了它,爱上了这千里之外的母亲的故乡,这母亲一直魂牵梦绕、日夜叨念的祖地。

我欣喜着,带着真实的快乐四下里张望。

舅妈的起居占了两间屋子,靠东那一间就闲置着,挂了锁,锁开着。窗子里面有布帘遮住,使我觉得神秘。

从开始打量这片老宅起,我就一直想着这扇门后的模样。在院子里吃完中饭,忍不住地问了二表姐,姐告诉我说:“当年你妈就住在这间屋里”,

我诧异的呆了下,又不相信似地问:“什么?真的啊!”

“当然真的,要不然他们去哪儿住”,表姐笑着回答。

我激动地站起来:“我去看看!”,然后走到那把锁跟前,心里怦怦跳着,摘下锁,轻轻地推开那扇门,那扇从未在我记忆中的小小的木门,母亲儿时的记忆全部呈现在眼前:那挨着窗台的干净整洁的土炕,那屋正中小巧的火炉,还有北墙下两个柜子上摆放的贴满新老照片的镜框。这迎面而来的一切,就在这一瞬间打湿了双眼!

将近四十年了,我看见这些,儿时曾经来过一次却早已没有记忆的所有现在这样清楚真实地让我看见!这一刻,心几乎是颤抖着了!

母亲,你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吗?你就是自这里承接着家庭、亲人的欢笑与泪水的吗?我能想象一个9岁孩童失去母亲的委屈与无助,我的心无比的哀伤!依我之见,依我一直生活在母亲温暖呵护下的妈妈的宝贝女儿之见,没有母亲的家的清冷、伤感,多么让人凄苦。

然,你又是有幸的,母亲,有幸有哥嫂的照顾也能衣食俱有。

在泪中,我想。 心澎湃着,在小屋各处拍照纪念。

亲爱的老屋,你是遥远时光的缩影,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起起伏伏,就那样安静地伫立,慈祥如一位长者,仁爱的看着亲人一个个地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聚散两依依。

一脉相承中,生命一直延续。

第11篇:外婆家的老屋

外婆家的老屋

华东杰

外婆家的老屋是我外公出生那年建造的,至今已有90多年了。当时的外公家算是个大户人家,方圆几十里也名声显赫,听说我外公是长孙,出生后家族的人非常高兴,建造了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房屋分为前后两进,前面是一排小屋,为厨房、餐厅和休息室,中间是个大院子,统一由整齐的青石板铺制而成,院子旁边朝南的一排为整个建筑的主体,由四间楼房组成,楼房分上下两屋,为砖木结构,白墙黛瓦的建筑在精致中突现气派,不要说在几十年前,就是现在和旁边人家的房屋相比,也显得卓尔不群,气势不凡。

我家离外婆家很近,童年时常去外婆家玩,那时的外婆家很是热闹,几个没出嫁的阿姨还在家里,到了暑假寒假,我那些平时在外地读书的表哥、表弟们都会来外婆家度假,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那时候的外婆家显得特别的融洽,老屋成了我们快乐童年的见证地,同时老屋更是维系家族血缘亲情的纽带所在。每年春节,在各地工作的嬷嬷阿姨们都会赶来老屋过年,我记忆最深的是,八十年代末春节我唯一的舅舅结婚时,外婆家一下子来了

五、六十个亲戚,连平时在汉口不怎么走动的亲戚都来了,每每吃完晚饭大家就聚在客堂间,小孩子就坐在大人们的腿上,凑着昏暗的灯光,大家无拘无束的聊,聊过去的日子,聊现在的生活,聊工作的得失,那时真是一个大家庭,老屋也见证了大家的其乐融融,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欢乐与荣耀。那年拍的一张家族的集体合照还存放在我家的相册里,平时偶尔翻开,拂

去照片上的尘埃,一切都还显得那么亲切,恍如昨天。

随着几个阿姨的相继出嫁和外公的去逝,外婆家渐渐冷清起来了,我们几个表兄妹们都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平时去外婆家的机会也很少了,从以前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老屋也默默见证着变化中的一切。近几年,由于外婆年势已高,同时她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也不太安全,外婆已搬到嬷嬷阿姨家住了,只留老屋独自空荡荡的守望着这一片热土,院里只有依旧整齐平整的青石板,一口布满青苔的精致独眼井和快被风化了的旗杆石诉说着当年的繁荣和兴旺。

上次回家,听说老屋厨房一侧的墙因年久失修倒塌了一半,几个嬷嬷阿姨们商量后决定在原地重新建造一幢楼房,也可以让年老的外婆有个归属。这应该是个好事,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竟有了几许惆怅和伤感,毕竟这老屋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承接了几代人的血脉连接,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在这个老屋里发生的故事,现在一切都已远去,老屋正如同他的主人一样,有过富贵悠闲,也有过穷困劳累,当繁华过后,一切复归平静。也许几个月后我再回老屋,已不见当年模样,没落的老屋变成华丽的新房,但现代的建筑,富丽的装潢也取代不了斑驳的老屋在我心中的地位。

上个星期,我又特地去了趟外婆家,想再见一见老屋的模样,但老屋的主体建筑已被拆倒,只剩一排小屋还在独自守望,我拍了些照片回来,我想我会保存这些照片的,虽然残缺,但这些照片是记忆的元素,留着也就留下了对老屋的怀念和对亲情的守望。

华东杰:宁波市图书馆31501013056841502 《鄞州日报》2009年8月11日

第12篇:老屋,新见

老屋,新见

过年回老家,在村子里转悠时,又走到了村子里张老师家的老屋那里,门前的两棵松树都已经噌噌噌地长着要上天的感觉,古老的木门紧锁着,现在我还依稀记得中学时去老师家补课,很是新奇他家的房子,这样的结构我只在电视剧里见过,心思也不在补课上,那个带天井的院子,正对门的一间堂屋,靠墙摆放着的香案、桌子,两头由长走廊连起来的数间屋子都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据我奶奶说这老土屋差不多有一百年了,其实在当时农村也就大户人家有这样的房子吧。张老师夫妇现在都白发苍苍的年纪了,也已在别处安置新房落户了,他们的子女中有医生,有老师,也都在外面安居乐业了。我有点奇怪,为什么张老师夫妇要跑好远地方盖新房子,不在原来的地基上盖房子呢。只不过每年过年回家都能看见这个老宅子都贴上了新的福字和春联,偶尔碰到张老师他们回老屋贴这些,会听到张老师对一起的家人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基业,子子孙孙都不能忘记这里噢,大家有空就回来看看……”老屋,并非只是单一的物质存在,有着老祖宗生活的足迹和烙印,老屋,是每个家庭的文明史,是每一个后人心中的精神力量,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张老师的用心,作为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他用这样的方式教育着他的子子孙孙,也影响着村里的人。

儿时,村里基本上都是这样半土半砖的房子,有的甚至都没有砖头,外面下大雨,屋里到处是接水的木盆和罐罐。在县城当老师的小舅领着刚过门的小舅妈来家里偶尔投宿一宿,晚上睡在干稻草打的地铺上,老鼠刺溜一下过去,刺溜一下又回来,豪爽性格的城里小舅妈很多年后开玩笑说到这个事,说乡下老鼠见家里来亲戚也“兴奋”呢,其实那年头人都没啥吃的,老鼠是饿着出来寻吃的了呢。

老屋,虽然破败,但也遮挡了多少的风雨,也承载了多少的欢笑,也存载着我们柔软的记忆。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里,我们骑过牛,我们下水捉鱼,我们爬比赛爬树,我们一起去采桑果吃的一身都是……回忆里散不去的还有那过年时村人聚在一块,磨好的第一锅豆腐刚掀开盖就被几个小孩子一人一碗地就着酱油吃了起来;忘不了的是家里每天土灶锅里都是满满的山芋啊玉米啊,格外甜啊;更让人怀念的是外婆或者奶奶时不时地会变戏法的偷偷从床头掏个枣子什么的往你小嘴里一塞的那一瞬间的惊喜……

岁月荏苒,时光变迁,斗转星移……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这飞逝的光阴,从我上小学时,就感觉到家乡开始了肉眼可见的变化,首先就是我们有新房子住啦,再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到今天十九大的隆重召开,改革开放40年,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家乡边城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牛圈和打谷场的拆除、田地的收回开始……村里铺上了水泥路,下雨天再也不用踩烂泥路;村东到村西一路都安上了路灯,一到晚上村里都是亮堂堂的;间或有阵阵乐曲和歌声传来,那是村里的老少男女们门口三五成群地跟着广播跳着广场舞。连我83的奶奶也爱上了在暖和的天气里饭后散步,一笑满脸堆起花褶子的奶奶说,我们乡下老太跟城里人一样了。

村里热闹了,家乡更美了,尤其是为实现句容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家乡着重对生态旅游特色的挖掘,注重拓展生态旅游、农特产品开发推广……北依仑山、南至小茅山、东到高丽山、西抵句容林场的句容边城度假村,四周群山环绕,中心是碧波荡漾面积达3000亩的仑山湖,湖光山色,茂林修竹,阡陌茶场,倘徉其中,如入画境。小时候在书本里听到的“五色花”故事,如今也不再是传说,在边城绿道里就已经有一片已列为国家星火计划的、运用高科技、花费了几十年心血培育出的“锦带花”(也叫五色杜鹃),现在也被边城人“变”成了高大的乔木,更具观赏性。抓住生态环境这一决策带来的新机遇,政府也对宁武化工、港峰科技、苏博特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园着重向绿色制造业发展建设……

现在,家乡已经换了新颜,儿时的那些乐趣也已不在,但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更美丽的家乡,我想这就是新时代,新农村,新气象。张老师的祖屋一年一年还在那里,也曾修过,却依然保持着那样的旧、厚重、古朴,更像是一位矍铄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这个村庄的变化,仿佛也在诉说着要见证家乡更美好的明天。

第13篇:老屋情感散文

终于,我推开了那扇门。旧式的铁锁锈迹斑斑,桐油漆过的木门在风雨的洗涮下蒙上了深深的一层灰色,我伸手抚摸残留在门角上方的一角年画儿,它早已褪了色,添了一层厚厚的灰。像是渐渐苍老容颜,凭增了满头华发,沧桑了许多。

木桌,椅凳,仍在记忆中的角落里,像阔别多年的亲人再次重聚时竟惊喜地呆住了,已看不清桌面的纹理,雕花间结满蜘蛛网,一丝一缕勾勒出岁月从他身上走过的痕迹。桌下的角落里,不知是今年还是去年的杨絮静静地沉睡。阳光透过屋顶的瓦楞,斜斜的照进屋子,无数的像小精灵般粉末在细细的光束里舞蹈。拉开窗,阳光蹒跚的窗帘,微风过处,似小家碧玉翩翩起舞的衣裙。窗台上的梳妆镜模模糊糊,笔盒里的用过的铅笔和橡皮擦与玻璃窗上细碎的裂痕一起隐藏着满满的回忆与心事儿。

像是好久无人问津,院子里长了很深的草 ,直到墙角的屋檐下,满是荒芜却也和渐渐苍老孤寂的老屋相依为伴。场院边我种的小樱桃树已经长得很高,和父亲种下的棕榈树一起层层叠叠遮住了大半个阴凉。

回来了,我回来了,熟悉的味道。

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夏的繁盛交替着秋的悲凉,印象里的这个季节似乎总是不深的。

夏的暑热渐渐退去,晚风轻抚着聒噪的大地,温顺,安详。余晖将远边的天空染得绯红,像是害羞的姑娘的脸。暮色渐浓,群岚隐没。乡下的夜,想是比城里的夜来的快些,才是夜色降临,蛐蛐,夜莺,青蛙,夏蝉轮番上阵,演奏着美妙的夏天协奏曲。老屋便和这一切静默在无边的夜色里了。

小时候的傍晚,夕阳西下,忙了一天的人们哼着调儿,荷着锄头在田埂小径上留下瘦瘦长长的影子 。夜色四合,院子里的人们摇着蒲扇说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有星星的晚上,在屋檐下的长凳上听父辈们谈起奇妙的星月故事。

老屋听着故事,历经着岁月地剥蚀,越来越老却变得越来越单薄。像极了父亲。

五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傍晚,天上还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父亲送我去读书,离开村子。走了,只是没想到从此我的季节里便只有寒暑,再无春秋。后面的一年,为了姊妹们的读书,离开老屋,走了,想象不到四季变换中老屋的样子。

转眼四年走过,也曾想过回魂牵梦绕老屋,但阴差阳错还是留了这里。还记得毕业典礼时老师曾这样勉励即将告别母校的学子:这世上很多努力都是以相聚为目的的,只有母校是以离别为目的。母校的使命就是把你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交给社会。我想父母也有过相似的心愿。尽管多想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但不会自私的将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就像老屋,承载着我们更好生活的梦想却依旧要选择孤寂。

寒来暑往,季节的交替演绎着我们的聚散离合。我知道自己与老屋是越来越远了,可能连再回去一次都变得奢侈。就像我与父亲,相聚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每年的相聚只是在短暂的春节里,话越来越少,压缩的关心越来越多。

父亲是个聪明严厉的人,喜欢传统文化,爱听古典乐曲。很小的时候教过我们数数,背诗,小学时教过我写过作文(也因此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通读 )中学时,替我解过几何也帮我算过物理,高中后,虽时常为整个家庭奔波在外却也不忘关心我的学习。也曾因为叛逆,怨过父亲对待我们的学习太过严厉,直到今天才知道他教会我的是一种对事儿认真的态度。大学里的四年,离家虽远了,可是沟通像是更多了。通过电话聊古典哲学,现代经济,时事政治,还有中国历史,从未记起通话是否是长途。父亲极其细心,依然记得送我异乡上学,在学校周围住宿一周陪我适应环境,父亲喜欢追求完美,每次离家前总是细细地帮我整理我已经收好的行李,在他的安排下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偶然听到父亲说起从工作后与我的话越来越少了,先是一阵心凉,然后满是羞愧。我能感受到他的无奈和比我更透彻的心凉。毕淑敏说孝心无价,父母之于子女无非是让他们过得快乐,而子女回报父母的太少太少。不能常在身边照顾,连该有的问候也变得稀少就也太不应该了。

前天,父亲的生日。我竟忘记了。连一句祝福都没有。我能想到身处异乡的他是多么失望,尽管他从来没有在乎过我们送没送上祝福。昨天晚上翻开日历,皤然醒悟,拿起电话,问了问那边天气情况和他最近身体状况,却怎么也说不出自己本该补上的祝福。

父亲老了,就像乡村的老屋,给我们筑起爱的暖巢,在我们羽翼渐丰中渐渐苍老,自己的生活却越来越平淡。去年的这个时候,毕业参加省考面试回过老屋,院墙草木珑翠,荒芜了儿时玩耍的小道,村子里的人家也变得零零散散,听院里的老人说大都搬进城里去了。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村里的人口迁移使原本热闹恬静的小屋变得落寞而荒凉。

今夜,没有月亮,夜似乎显得格外的长。远处的灯光闪烁,像是瞌睡人儿的眼,也像是老屋周围的萤火虫。

第14篇:老屋祖堂倡议书

修建祖堂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

你们好!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兰牖公支下从始祖华正公开始,已传26世,经过数百年历史变迁,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精英和贤能,他们为家族强盛,人丁兴旺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精神值得我们子孙后代大力弘扬。为光宗耀祖,凝聚亲情,团结族人,保全王氏宝贵文化,促进家族世代昌隆,我们提议修建“老屋王家祖堂”。

一、修建祖堂的意义。祖堂也称宗祠,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被视为血缘崇拜的圣殿。祖堂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祖堂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祖堂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祖堂被视为高于一切,为家族命运之所系,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因此,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祖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亲血缘观念得以强化,祖堂成为家族凝聚力,号召力和团结的象征,四季祭祖,香火不断会带给家族兴旺。

二、修建祖堂的好处。

一是安立“天地国亲师神位”,设立供奉香案;二是安立、供奉“列祖列宗灵位”;三是为族人结婚拜堂、重大祭祀提供活动场所;四是为族人红白喜事使用的乐器、工具提供保管场地;五是陈列老屋王家祖堂捐款“功德榜”,以告后人。

三、修建祖堂的责任。

修建老屋王家祖堂,是先祖神灵的召唤,也是我们所有兰牖公支下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好事、喜事、幸事,对于加强王氏宗亲的联系和团结,振兴家族辉煌、昌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族不分男女老幼,皆有热爱家族之心,修建祖堂之愿,响应捐款之责。

四、修建祖堂的建议。

根据预算,修建祖堂约需资金60000元左右。因此,我们倡议兰牖公支下所有同宗族人积极响应、参与到建设祖堂活动中来,以最大热情,最大爱心为建祖堂捐款。

我们相信,兰牖公支下宗族素有同心同德之传统,有明事晓理之风范,有积德善举之意志。相信全族人民会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举全家之力捐款捐物,为早日建成“老屋王家祖堂”奉献自己的热忱和爱心。

我们祝福,你每捐出一分钱,必将收获十分平安和快乐,你每捐出1000元钱,必将收获一生的幸福和财富。建成后的兰牖公支下祖堂必将接天地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成为兰牖公支下历代先祖名士先贤栖息安卧之处,了却兰牖公支下子孙崇宗敬祖之心愿。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必将保佑兰牖公支下子孙,人丁兴旺、业发四海,家和事顺,福寿无疆。

谨祝各位父老乡亲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夫妻恩爱,子孙快乐,大发大旺,大富大贵,羊年吉祥! 联系人 王黄送:0556-2471313

王学林:13865150628

老屋王家祖堂修建筹备会

第15篇:老屋的优美散文

下午闲暇,于是,蹲在台阶上晒太阳。

天气预报说,近日会急剧降温,局部地方将出现雨夹雪的恶劣天气。天未变冷,人心已凉。只感觉这个冬天来得太凶猛,让人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但庆幸的是,前天晚上只刮了一夜肆虐的北风,第二天,依然是大好晴天。太阳明晃晃的高悬在头顶,暖暖的像冬天炕上的火盆。但是,路面低洼处的水结了一层晶莹的冰花,气温还是大幅度的下降了,早晨出门,只觉得耳大招风,疼的生硬,让人想摘下来装在温暖贴身的衣兜里。冬至刚过,冬天的坚硬和肃杀,就从各个角落铺天盖地而来。

冬天到了,天就短了。蹲在台阶上,冬日的夕阳颜色好,热度足,晒得人懒洋洋的,真是一种简明而惬意的享受啊。看着夕阳不急不忙的给大地披挂上一层黄金甲,看着夕阳柔情脉脉的将面前一棵老树的影子,变瘦拉长。我忽然不由自主的心焦、烦乱,坐卧不安,内心欲罢不能蠢蠢欲动。好想要远离什么,又好像要非得苦苦追寻到什么不可。认真想想,我其实真没处可去!车水马龙的闹市,让我心生烦扰和压抑。绿意盎然的原野,对肃杀的冬季来说,已成昨日黄花和明丽回忆。家是温馨的港湾吧,但好像在潜意识里,觉得那个有土炕、盘着大锅台,院子里有树、牛圈中有牛、鸡窝里有鸡、后门狗窝中、黑狗拖着铁链扑腾蹿跳的家,才是我荒废、远离已久而又魂牵梦绕的家……

我是想去看看我的老屋了。

其实,我在乡下教书,老屋离学校只有二三里远,我就在家门口传道授业解惑。夏天时,白昼炎炎,老屋是我常去光顾守望的地方。我在老屋的房前屋后种菜,轻松散漫地,拔拔院子里的荒草。在黄昏时分,坐在院里的石板前,慢悠悠的喝点啤酒,享受凉风袭面,轻嗅野草清香与苦涩的气味,看落日在对面的房顶上痛苦妊娠般欲走又留……

马郎洼村的父老是喜爱我的,我在他们眼中是先生。他们敬慕有知识能脱离土地的人,他们骨子里也向往风雅。他们向我老远打招呼问好,打问娃娃的学习,宽厚大度的告诉我,他们的儿子孙子如果不听话,就让我使劲的修理,毕竟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嘛。我一一应承。尔后,他们推心置腹的给我说:你要经管好你的老屋,种菜种粮食。常回来看看,炕,要定时烧一烧,不然会屋内凉气逼人阴森败落。有漏雨的地方,赶紧换瓦。要防贼,要锁好门,挖的洋芋和葱赶紧挖坑窖起来,地可能已冻了那么,埋在麦草里也不失是一种防冻良策。你不要瞧不起农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照管呵护好你的老屋,将来退休了,别和儿女混在一起,回你老屋来,清清静静空气新鲜安享晚年……

说的是啊,我是马郎洼土生土长的孩子,每一条山岭,每一条沟壑,我家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过我童年、及长大成人的脚印,都见证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忧伤与甜蜜。我没有漂泊在外远离故土,更没有迫不得已背井离乡,但我还是那么的眷恋我的老家——我在马郎洼的老屋。

在经受了失意及委屈时,我就慌张如丧家之犬,奔来跑去,最后,还是选定老屋做我的避难所和灵魂栖息地……

在老屋的院落中走走停停,在老屋后面的打麦场中一个人发发呆,拿一把铁锨这里剜剜、那里铲铲,掐几片葱叶嚼嚼,在老父亲散发着旱烟味和汗水味的被垛上上躺躺,擦擦拭拭母亲生前一直使用触摸过的锅碗瓢盆,在无意识的随意忙碌中,时间过得悠悠荡荡,心情也悠悠荡荡,变得明净豁亮……

老屋,是父母一辈子苦心竭力建造的人生里程碑,是父母留给儿女子孙后代的念想。有父母在其中忙碌操劳、高声大嗓说话的老屋,是让人顿生温暖而时时向往的地方。时时回到老屋,其实是时时对父母的牵挂于怀想。既是对儿时旧梦的重温,也是对老之将至的父母的关怀与惦念。

可是,我的母亲去世了。我的老父亲老景凄凉,一个人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在人生夕阳时,不堪忍受寂清与对母亲的牵肠挂念,也喂不了那么多牛,也营务不了偌大的庄稼,干脆,在亲友的劝说下,去外地的建筑工地看大门,去打发、消磨残年……

没有了父母充斥在其中的老屋,我一直把他当做一种多余的存在,一种累赘。

每次路过时,都故意克制自己不去瞥她一眼。我不想迈进那个没有生气、蛛网纵横、阴湿荒凉、杂草丛生的院落。

今天下午,好像鬼使神差,我又徘徊到了老屋门前。

我的老屋很好找,在周围洁白瓷砖耀眼、好像马群中的褪毛骆驼一样醒目而又黯淡的农家建筑,就是我从前的家,就是我欲言又止的老屋。

门前,野草没夏季那蓬勃霸道了,低矮的荒草,像已被征服的亡国奴一样伏低伏小紧贴地面;仗着身高体壮、逞能一夏的大草,也被凛冽秋风扫荡的只剩下嶙峋弱骨在冬日斜阳中苟延残喘。大门上的铁锁,老父在时,怕风吹雨淋失效而给它裹过塑料外衣,老父离开,我的不在乎和懒惰,又把那一团塑料外衣给剥离丢弃了,铁锁依然尽着它防盗守院的本质职责,只不过红锈斑斑,看起来仿佛像历尽岁月沧桑的暮年老人……

老屋的走向横对马路,一溜五间瓦房与马路平行。当时穷,再加上图省事,大门通向院落的走道其实就是最中间的一间房子。水泥铺就的甬道,来来回回穿行过架子车,停放过自行车和我的摩托车,割胡麻时,还恰如其分的容纳过我的汽车……那一年,我二十六,和老婆在晚上吵架了,吵得气急败坏如火如荼。老婆赌气闹着回娘家。我拉拽无法使其止步,哀求无法使其回心转意的关键时刻,老父亲从屋里循声而出,就在这条甬道上,不由分说不分青红皂白,甩手给了我两巴掌,在我眼冒金星不辩东南西北时,适时而又果断的制止了这场内讧。打儿子就等于制止儿媳妇,于是孩子不哭了,媳妇不闹了,一切复归平静。该睡觉的装着睡觉,该准备明天农事的继续手里的活计……半夜起来给牛添夜草的父亲,在后门黑狗的又一次清醒吠叫中,烟锅中火星明明灭灭,坐在牛槽边上,看黄牛牛慢慢地咀嚼和反刍……

进了大门,紧靠西边的一间房,是厨房。似乎还晃动着母亲在冬天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戴着尖尖的毛线帽子为我们拾掇炊饭的身影。那把切菜刀,从我依稀记事起,就熨帖的放在暗红的梨木案板上,直到现在,还躺在那个显眼的位置上,刀把被摩挲的光滑圆润、恰恰一握,刀刃,两头凹进中间微凸……

由于父亲生病,再加上供我上学,那时,我们家是全村最穷的一户。那是1999年,村子里富裕人家都已装上固定电话,只有我家,还戳在老村子的沟边。只一户,没有邻居,没有乡亲来串门。单门独户的我家,好像被村落隔绝了、遗弃了。那时的自卑,毫无遮掩的写在全家人的脸上。日里思,梦里想,都要修一处新庄基,融进村子热闹与熙攘中。终于攒了一点钱,再加上我们小两口的工资,决定动工修一处新房子.再不修,我家就成独门绝户了。母亲,是她所有姊妹中排行最小的,幼年双亲俱亡。两个哥哥,既是兄长有是父母,苦苦拉扯她长大成人。在新房子动工时,我的两个舅舅毅然停下了家中的活计,风风火火都赶来帮忙。大舅那时已六十好几,负责给我们打理建房用的木料。二舅,那年五十八,边和匠人说趣话逗笑鼓励士气,一边在我家旧房高高的屋脊上挥舞厥头拆除旧木料,尘土飞扬中挥汗如雨。农村人家,修一所新房子,难以想象的艰辛和酸楚……新房终于落成了,父母的脸上露出了难以遮掩的骄傲和满足感。但是,母亲没住几年,就匆匆弃世而去。再后来,追赶潮流,在乡下可能工作一辈子的我,竟然买了楼房。而两个舅舅,也在短短几年先后离开人世,大舅前年患肝癌去世,二舅在我家新房落成后的第二年,得了脑梗塞。

造化弄人!谁也没料想到的是,头一年还精神矍铄生龙活虎的二舅,第二年竟半身瘫痪丧失言语能力,连吃饭都要人来喂。二舅这样的苦罪活活受了三年,在冬季的一个夜晚,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从这个充满了苦难和嘲弄的世界上,解脱了……有时我想,有些人,降临人世,是专门来享福的;有些人,来到这个世上,是来饱受苦难和折磨的……冥冥之中,似乎命中注定。可能很多父老,只有在死之将至的刹那,才会有所领悟和超脱……两个舅舅,他们都没活过七十……

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梨树,那是母亲栽的。本来是一棵野生杜梨树,移栽到院子里专门请人嫁接后,才长成了梨树。父亲一辈子对栽植果树不感兴趣,即使田边地畔长有果树,父亲也会毫不犹豫的连根挖掉。父亲的心思全放在土地的耕种和庄稼的营务上。挖树的理由很直接很简单:树越长越大,庞大的树冠遮蔽了大量的阳光,影响树下庄稼的生长。而且,犁地时,阻挡磕碰不方便。

屋后打麦场地畔那一棵离地三尺后,枝桠张牙舞爪向四周纵横伸展的桃树,也是母亲亲手种植的。而用尼龙绳子绑在桃树枝干上、目的是想拉直树身、矗立在西边地头的那棵核桃树,是母亲鼓动父亲,从对面山坡生产队里的树林中连夜偷挖回来的。母亲说,栽上一颗核桃树,等核桃树长大时,妞妞(我女儿的小名)也长大了,核桃树叶,能给妞妞包染指甲,再有几年,妞妞就可以哧溜哧溜爬上树摘核桃吃了……可是,等到我们的妞妞长到能爬树摘核桃吃的年龄时,他的祖母,早已安睡在地母的怀抱中好多年了。母亲去世时,我们的妞妞才四岁,长大成人后,肯定连奶奶的模样都记不清楚、想不起来。奶奶对她的期盼与祝福,只能通过我的絮絮叨叨,像讲童话故事一样说给她听……

后门旁的狗窝中,早已没了狗,堆放着一些玉米芯和零碎木料。几年前,我养过一条硕大威武的黑狗。黑狗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是我,我把他从狗贩子那里买过来,我把他带进了这个贫寒而又温暖的家。我偷偷喂它白面馒头,一有时间就快活地逗它、欺负它。在它最需要撒欢宣泄体力的时候,我会解开链子让它绕着院子狂奔吓得母鸡乱窜扑腾。黑狗巴结、热爱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它向家人邀宠示爱的方式,就是当人通过后门时,不厌其烦的蹭人的腿、直立起来往人身上轻轻地扑拱,尾巴能摇出风车旋转的状态。但有一次,女儿经过它身旁时,他一如既往像开玩笑似的一下子就扑到了孩子。女儿吓得小脸煞白,哇哇大哭。妞妞那次受了惊吓,晚上睡觉很不踏实,经常从梦中惊醒。由于疼爱女儿,我一下子对黑狗火冒三丈,用一条鞭子狠狠地抽它,它呜咽哀鸣,弓着腰身夹着尾巴上蹿下跳。挨过打后的几小时,它不在像往日那么张狂和欢实,身子趴得平平的,两条前腿伸的直直的,狗头前倾、老老实实的埋在腿上,黑眼珠委屈而战战兢兢的留意着我的一举一动……搬家时,我把它送给了亲戚。两个月后,亲戚把它卖给了做狗肉生意的食堂,获得了200块钱……人有人性,狗有狗心。狗对人无怨无悔的忠诚,狗对家庭不屈不挠的眷恋,人对狗的抛弃及不负责任,想起来让人心里发酸。在农村,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养的时间长了,就相当于这个家庭的一口人。我觉得,养什么都行,最好,别轻易养狗……

后门出去靠东边的墙根下,曾经是我家的牛棚,有水泥牛槽、和用木桩树枝围堵起来的栅栏。栅栏里,前前后后拴过四头老牛。有五六头毛色润泽光滑的小牛犊,在这里出生、撒欢,成年以后继续被拴在在曾经拴过它们母亲的木桩上,给我家拉车、拽犁。大牛碎牛卖光后,这里堆积了父亲上山爬洼砍来的荆棘、树枝。父亲读过小学,看过一些民间故事,父亲一直向往着民间故事中打柴、喂牛、种地的传统农人日子。父亲说,他小时候,恰逢三年饥馑时期,地里打不下粮食,荒山野岭中连蒿草、狼牙齿都不见踪影。锅底下没有能少的干柴,他从十三岁时起,就和小伙伴们手里拿镰刀,腰中系绳,在悬崖边、在半截悬空的沟边崖畔,为争夺一刻枯枝打过架……自母亲过世后的秋天开始,父亲早晨熬点罐罐茶,吃点烤的焦黄酥脆的馍馍,不顾秋风萧瑟,在沟边、在崖边,带着攫头和锯子打柴,远远看去,崖边黄尘滚滚,砍剁声声声铿锵……可是苦了我,下午放学后。饭都来不及吃,饥肠辘辘中,使尽浑身解数,像负重的毛驴一样,把老父亲的劳动成果驮背上来。那些年,靠着父亲的干柴,厨房中炊烟袅袅;卧室里,火炉温暖如春……

从后门出去,紧接着是打麦场。打麦场的后面,是我家的一亩半地。地是好地,就像小学语文课本里所说的田野中的沃土。我们冬季里院子里的积雪,用架子车从后门拉出来,全部倒在这块地的中心地带;所以这块凹地,旱涝保收、种什么成什么。在这块地中,我们种过小麦、胡麻、荞麦、玉米。那一年,老天作美,这块地种的玉米,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丰收。玉米棒,小的大如牛角,大的长如棒槌。我们全家在对面的地里挖洋芋的时候,不知是谁忘了锁后门,我家养的一头预备过年的大肥猪,拱开了猪圈栅栏,从后门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和开怀,在秋天的田野中为所欲为。

家人回来后,一看猪圈中不见诸,都慌了神。要知道,猪比牛更费饲料,养一头猪所费的五谷杂粮,够养两头大牛了。我们一家不由自主的牵挂着这一头肥猪。找遍了比人低的所有庄稼,不见肥猪的踪迹。于是,全家围追堵截,在这块玉米地中找到了那头猪。那头蠢猪在玉米地里返璞归真到了它野猪祖先的本真状态。我们找到它时,它连吃带蹂躏,一大片玉米被践踏的尸骨狼藉,而它正侧卧玉米杆上,享受着秋日艳阳的温暖和惬意。老家的猪,脖项比头粗,拴不了缰绳。拽无处抓手,在后面撵吧,猪会恼羞成怒急于跳墙,更怕这头蠢猪毁坏别人的庄稼。怎么办呢,于是母亲拿着两个胡萝卜,在前面引诱哄骗,我和父亲在后面连推带搡,把这头笨猪历尽艰辛,请回了猪圈……

眼前,冬日暗淡夕照下的老屋,仿佛是一座破败、历史久远的古堡……

老屋见证了我们夫妻的欢声笑语和纠葛缠绵,见证了妞妞的趔趄学步,见证了母亲的繁杂劳作、见证了母亲的丧事、还见证了母亲弃世后父亲的形单影只……

老屋的存在是以父母的健在为条件、给我们提供牵挂与念想。我一直在思考,风烛残年的老父亲过世后,我怎样处置老屋?

我不知道,老父下世后,我会不会再次踏进老屋的门槛?我会不会修葺补救它?

一座父母修建的农家建筑,到底能在马郎洼屹立多久?每辈人都在修建庄基,但孙子,看不见爷爷一生苦心竭力建造的房屋里程碑……

马郎洼是我的家,我要不要像妞妞祖父一样,给我们的妞妞在原来老屋的基础上,也树立一座属于父辈的农家建筑?

毕竟,我们夫妻俩长在农村,妞妞也在农村出生。我不奢望我的女儿回到艰辛而炊烟袅袅的农村,那么,几十年后,我和老婆退休了,就回到生我养我的黄寨塬上,回到马郎洼我的老屋院落中,烧好火炕,熬上灌灌茶,在麦草垛旁,一对老态龙钟的男和女,在半睡半醒的恍惚中,在阳光充沛的麦草垛下,悠然地享受冬日暖阳下的温馨和舒展……

第16篇:老屋倒修申请报告

老屋倒修申请报告

尊敬的各级主管部门:

我叫 ,身份证号码: ,家住 ,全家 口人,一直居住在 年时修建的 房屋内,由于当时修建房屋时设计简单,以及当时的修建技术简陋,加之房屋基地低于路面一两米,长期以来一遇到下雨天,路面上的雨水就会流进房屋里,由于长期遭受雨水的浸蚀,现房屋墙身多处开裂,屋顶也多处裂开,一遇到下雨天房屋多处漏水,几乎无法让人居住已变成了危房。为了改善我家的居住条件,现准备将原来的房屋拆除,在原宅基地上新修房屋,敬请各级主管部门给予批准为谢!

申请人:

年 月 日

第17篇:关于老屋的日记

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或者真的还有来世。我想,我依然愿意出生在这个贫寒之家,这两间漆黑的老瓦屋里。

我家老屋在大厅屋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朝南开着一扇小门,在门外的一角墙上,贴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奖状,是大厅屋斑驳的黑墙上最亮眼的颜色,也是我母亲脸上常荡满微笑和荣光的来源。门框门页已被岁月浸得透黑,要是刚从太阳底下回来,推门进屋时,眼前一片黑暗,待缓过一阵,才依稀在西墙小木窗透进来的日光下,渐渐不甚分明地看见逼仄屋里简单的陈设:中央一个方形的大砖灶头差不多占了一半的地面,灶头上有两个圆形灶口,一大一小,搁着铁鼎罐和铁锅子。灶头的后端,紧靠着一张长条形的笨重木桌,高出灶头一两尺。

南墙和西墙下,各放了一条宽板长凳,状同木匠的曲尺,与灶头间仅容坐下曲膝的距离。门后的角落上立着一块又长又宽的木板,暗红的面漆已经多处剥落,喝茶吃饭的时候,将这木板插在灶桌二指宽的长缝隙里,悬空在灶头之上,就替代了饭桌的功能。进门的右手边是一口大瓦水缸,上宽下仄,像一个站立的陀螺,装了半缸井水,缸口靠墙搁了一块小木板,放着大小两只长把竹筒水勺。

旁边一个高大的木碗柜分了三层,上层有两扇柜门,用来装剩饭剩菜或其他需要妥善保存的食物;中层有一道能左右推动的木栅栏,里面放置碗筷;下层是一块宽木板,堆着一应什物。四围墙体和物件触眼俱黑,楼板木梁更甚,常有乌墨油脂滴落下来,滴在乌黑的灶头上和长年阴湿的黑泥地面上。

这间屋子是我们一家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喝水泡茶,煮饭煮菜,收筷洗碗,烤火取暖,一日三餐全在这里。到了晚上,全家人劳动一天回到家里,屋里点了一盏用墨水瓶子制成的煤油灯盏,母亲烧着柴火煮饭煮菜,在荤黄的灯光和火光下,黑色的墙壁和楼板闪着油光。父亲坐在长凳上掏出短烟筒吸土烟,姐姐们或坐,或帮着母亲刷刷洗洗,我就双膝跪地,趴在西墙下的长凳上写作业,屁股紧挨着灶头壁。

这个时候,我可以把煤油灯盏端到我的面前,在浓浓的煤油味道和长长的油烟尾子下,把老师布置的每项家庭作业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在整个小学阶段,我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为此,我的语文和数学老师们经常晚间来村里家访时,往往要来我家坐坐。在老师的夸奖声里,我的母亲父亲笑逐颜开,总要泡上热茶热酒,煨烫皮炒花生,做三两个下酒菜倾情以待。

灶桌后三两步远就是隔墙,旁开一道小门,平素的日子,这道门一直敞开着,以便里屋北窗的光线照进来,补充前屋的亮度。里屋的南墙和东墙紧挨着开了两铺丁字床,床下两端各一条床凳,床板就搁在床凳上,上面再铺上干稻草和草席。枕头也是用一捆梳掉叶子的干稻草扎制,像一根枯黄的圆木,在每个床头的席子下面各放一个。

床上靠墙各挂了一根溜光的竹篙子,一家人日常穿用的补丁衣裤就胡乱探在篙子上。被子面是染成蓝色的粗糙麻布,已缝了多重补丁,里面塞着旧棉絮。尽管我在学习成绩上很有优越感,但我一直有遗尿的毛病,晚上睡觉之前,我常在姐姐们的奚落和笑话中,自己从床上抱来湿被子让母亲烘烤,一股尿味道顿时随着滚滚热气在屋里弥漫开来,让我很没面子。

里屋西墙的中央开了一扇侧门,通往外面的青石板巷子,盛夏的正午,这扇门敞开着,凉风呼呼地吹进来,又亮堂又凉爽,饭后我们有时就这样躺在床上躲避酷暑,任凭自家的别家的狗在屋子里进进出出,任凭巷子里人来人往鸟飞鸡鸣,任凭阳光一寸一寸地照进门来。

侧门处靠墙有一架结实的木板楼梯通往楼上,楼梯下斜角落里是两只高大的木淤桶,到了晚上关门闭户,一家人坐坐站站哗哗地在这里拉尿,空气里的浊臭要很久方能从鼻孔里消失。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酣然入睡,相反,很多时候,我夜里被母亲叫醒起来拉尿时,两眼迷糊分不清东南西北,把尿拉在床边或者墙壁上十分寻常。

楼上比楼下要明亮多了,这得益于屋顶的两处明瓦和西墙一个四方形敞口晒楼。楼梯口的一旁也安放了一张木板床,是我姐姐睡觉的地方。此外还摆放了几个装衣被的旧木柜,几个装红薯烧酒的瓦酒瓮,几个腌咸菜酸菜的瓦坛子。谷廒在前屋的正上方,与楼板钉为一体,那时比我胸口还高。

收割的日子,谷子在禾场上晒干后,我们用谷箩筐挑到里屋,父亲就双脚跨开站在楼梯口的木板上,从楼上放下一条手臂粗的麻绳来,下端打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大结,我们将谷箩筐的棕绳套在大结上,父亲就用力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谷子扯上去倒入谷廒,这也是我们一家人全年生活的保障。砻米或辗米的日子,父亲再把谷子用谷箩筐小心地放下来。

楼上还有几个瓦瓮,用来装花生,豆子,红薯皮,烫皮之类干物,有的瓮里面还放了一些生石灰胚子以防潮气。过年的日子,瓦瓮里的食品就更多了,饼子,糖块,油炸鱼,油炸肉丸子,油炸兰花梗,油炸套环,油糍粑等等诸物,莫不是我们姐弟的最爱,上楼偷吃这些东西,也就不可避免。母亲为了防范我们,常做了记号,然而瓦瓮里终究是慢慢空了,谁叫我们那时候肚子里就好像从来没有饱过一样呢?我们为此常担心母亲责骂,可是母亲从来并不曾认真骂过我们姐弟,有时只是嗔怪着说,早就知道我们一直在偷。

我上初中那年,家里在村子南面建了半幢新瓦房,比老屋宽敞多了,我们从此便搬离了老屋,老屋沉寂了下来,变得空空荡荡。多年以后,父亲从村里打电话给我,说村里有人想买我家的老屋,问我卖不卖。我告诉父亲,这老屋坚决不卖。

父母如今又过世多年了,老屋依然还在,比以前愈加空荡和破旧,但我依然不卖,至少我这一辈子,我是不会卖它的,而且每年我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我的老屋。

就让这两间老屋,依旧在岁月里矗立,慢慢地静享它的天年吧。

第18篇:老屋的优美抒情散文

假期回到故乡,看看阔别十多年的老屋,古井般沉寂的心又荡起了涟漪,荡漾的波痕接通了小时候的回忆。

老屋正处在村子的腹地。在那里,古老的旧房子密密的排列,显得很逼仄、破败,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毗邻老屋的许多人家都已搬空,到村外的空地上建新房。几年前,我家也搬到村后的新屋居住。一时,村子里的老屋居址显得空荡苍凉。

我家老屋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与村子里的旧房子相比显得更加的苍老。墙壁上一层层很厚的青苔形似老人脸上的斑纹,墙角滋生的荒草又恰似很久没有修理的胡须。因年久失修,阴暗、低矮的老屋简直成了一个驼背的老人。

倒是老屋四合院的格局,使人想起北京的四合院;屋顶四角的飞檐,梁柱上的雕刻,使人想起古老的民族建筑风格,唤起一点点的自豪感。老屋的四合房虽是低矮,但它有许多好处。听母亲说,旧时代的盗贼较多,出没无常,为防备起见,房子建筑安排要围得像铁桶一搬,不然也要筑起高高的围墙。

四合房在冬季要比一般的房子保暖,如果你冷颤颤的在村道上行走,冷得不行,一踏进四合院子里,保管你就觉得一团暖气包围在你四周。我记得每年冬天的晚上,祖父和父亲总喜欢烧烤一点牛肉干,或炖一点狗肉做下酒物,在小桌子上摆上酒具,慢慢地喝酒。祖父是旧时代琼崖中学堂毕业生,父亲读过乡村简易师范,都是读书人。祖父喜欢出对子考问父亲,父亲都应对如流。一团的和气尤其会使得你感觉到室内的温软堪恋。

走进厅堂,先父写的一副对联还挂在后壁上。对联写着:“荆树有花兄弟乐,硕田无税儿孙耕。”颇切合我的家境。对联的纸质虽旧得褪色,但那娟秀的字体仍是鲜明触目。使我想起父亲生前性格的温文尔雅,字如其人。然而父亲平生小心谨慎、圆转处世,碰在“*”犀利的剑锋上,还免不了遭遇厄运。他是在1968年遭受迫害忧郁而死的。

步出厅堂,看到走廊的壁角里还安放着一盘土磨,旁边靠着一个舂臼和一杆舂杵,那是落后时代的遗物——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大有用途。那时,农村还没有碾米机,人们靠土磨把稻谷磨成米粒,靠用舂杵捣脱米皮,用簸箕扬筛除去糠秕和灰尘。从黄澄澄的谷子变成白生生的大米,其间要经过十分艰苦的劳作,特别是磨谷舂米更是繁重的体力活,它并不像黎族歌舞团演唱“舂米谣”那样充满轻松快活的情趣。我想起母亲和姐姐满身大汗推磨舂米的情景。她们有时白天从田间劳作回来,还得推磨。夜半时分,土磨转动吱吱地作响和“嘣嘣”的舂米声音深深地印在我儿时的脑海里。

院子里长着一株古老的杨桃树,据说是祖父亲手植的。我年少时,喜欢爬到树的顶端俯视村子里的鳞次栉比的房屋,或了望远处的大海,父亲却喜欢搬一张古色古香的荔枝木长板凳,躺在它的浓荫下吟诵古诗词,直到累着睡着了,细小的粉红色的杨桃花洒落在他的身上也不觉醒。这种氛围至今我还记得。如今,杨桃树犹异常繁茂,浓密的枝叶把院子的空地差不多都覆盖住了。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与它的年龄简直不相称。老屋让它的浓荫绿影相衬托,形成一种别致的景象,给人宁静、安祥的感觉。

眼下,老屋还是归两个堂弟居住。听他们说,准备攒足钱,明年把老屋改建成一个歌舞娱乐厅,给老村增添点亮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意料中的事。无论我辈如何怀旧,四合院决不会保留到永远。新一代人谁愿意安于现状呢?

第19篇:又忆故乡老屋

又忆故乡老屋

读了史铁生的《玩具》,我便又忆起了娘家的老屋。青色的瓦,青色的砖,古铜色的木柱子,房间与客厅与楼上一律用杉木板隔开。家乡的人大都重建了别墅式的楼房,独我娘家的老屋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虽是衰败了些,却浓缩着父母亲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我们一家人美好的记忆,回到家,熟悉、亲切。

老屋里的摆设一如我们生活时的模样,又高又长的朱红色茶几在厅堂的最上方,在它的正东方还有一个很小巧的专放茶杯和开水瓶的橙色的半圆形柜子。柜子的上方靠木板墙上油两幅大大地相框,里面摆放着我们家人及亲朋的照片。紧挨着茶几的正中有一个很敦实的暗红色大方桌。在客厅的两边墙壁上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和两幅励志的字画,很是醒目。厨房很长很大,靠厨房的西边是大灶大锅大烟囱,并有小火炉两个。大灶旁靠北边有一个大水缸。在厨房的东边靠近南边我们孩子的房间有个很大的谷仓,我们睡觉时经常听到老鼠偷吃粮食的声音。一听到那个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就用手狠狠地敲那个杉木板墙,吓唬吓唬老鼠。在厨房东边靠北的地方有一个水车和一台扇车。对我们来说,车水和扇谷子都是很开心的事情。

说到老屋的大锅便又勾起了我小时的一段趣事。那天,我妈在大锅里熬棉油,熬着熬着,不知怎地,锅里着火了。妈盛了一勺水到向锅里,火势一下子向上窜得老高,我赶紧拿了锅盖盖上,锅盖有缝隙,火依然在烧。这要烧到楼上怎么办?我们都差点急哭了。正无计可施,就在这时,我眼前一亮,看见家里有洗净的萝卜菜,我顾不了别的,抱起一大堆萝卜菜拼命往锅里放,火终于扑灭了。我和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虽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棉油炸好后为何要放到锅里再熬一下,但一想起那日的情景,心里还扑棱扑棱地跳。那火光似乎就在我眼前晃动,只是不再可怕,倒有了亲切的回忆。

老屋已有十年无人住了,只有邻居摆放些物件,家里的后院子里邻居还种了些蔬菜。以前我也像妈妈一样很期望弟弟能在老家建新房,但现在想来,既不去住,造好了房子也是放着,倒不如留些亲切的回忆为好。只是一直难为邻居代请人为这老屋修补。

第20篇:老屋宅基办证申请书

老屋宅基办证申请书

寨蒿镇国土所:

我是榕江县寨蒿镇卫城村一组村民,我与丈夫杨智1994年1月份结婚。我丈夫杨智一家人于1986年就在卫城村建房居住(房子四抵为:前抵路,后抵彭怀玉家水沟,左抵朱长成家水沟,右抵路),一直住到现在。

现在我丈夫父亲杨奎已过逝,我们一家人又在榕江居住,为了搞好房子管理,经全家人协商同意,以我的名义申请办理老屋宅基土地使用权证书,请国土部门给予办理为盼!

此致

申请人:田应平

2011年9月23日

房屋权利人签字:

老屋读后感
《老屋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