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走向辉煌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40:26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走向辉煌 读后感

走向辉煌 读后感

《走向辉煌》这部书,我真的是怀着无以言悦的激动心情读完的。

总之,它给人的感触很多。不过最令人震撼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巨变。 一个国家,能在三十年的历程中,以崭新的历史再度屹立在世界大国的民族之林,实属罕见的奇迹!三十年的沧桑,三十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奇迹,洗刷了中国百余年的耻辱,终于使中国笑傲天下。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是中国经济腾迅勃发的三十年。许许多多的高楼与营利性的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后的这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有目共睹的钦羡,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三十年。自“文-革”结束后,中华民族的意志犹若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华民族兴起的历史,是中国教育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华民族科技事业复苏的新时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信息时期,也是体育事业的辉煌时代。

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打通了中国沟通外国的国门,走向了世界。这一切一切的成就都应该归功于中华民族的儿女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才谱写了中华民族辉煌而壮丽的史诗。

读完以后,细细品味,觉得国家如此。个人应该亦如此。

回顾曾经的自己,真的为因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苦辣,变得对生活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而感到羞耻。

而今,慢慢地长大了,人也变得稳重而成熟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是那么的单一和排斥了。

毕竟,生活残酷的现实已经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已不再忧愁与烦闷了。同时即便生活有再多的悲欢与困苦,亦不能改变我对生活与梦想的追求。

或许,生活真的已经改变了我的心态,我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誓:我长大了,成熟了,稳重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对生活充满怨恨与绝望的人啦!

现实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面对生活的残酷与现实,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变得更为强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会在这个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地走向辉煌!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时常会出现一些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远置于假设。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的原则。理论出真知,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渊源。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所有的苦难都会创造辉煌。 但走向辉煌,一定是经历过磨难的。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叙述: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

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唯愿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今后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推荐第2篇:走向辉煌读后感

走向辉煌读后感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打开了金一南教授的鸿篇巨制《苦难辉煌》,历史在我面前重现。洋洋洒洒的五十万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深动细致地刻画出了一系列我们熟知的人物,诸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让我在感喟长叹之时,重新追寻了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轨迹。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可是当初有多少人真正从内心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小米加步-枪的队伍,越过崇山峻岭、江河草地,背负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书上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此语真是一语中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成熟,可是却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袖。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而支撑他一切的,就是百折不挠的永恒的信念。

《苦难辉煌》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即或是伟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发脾气,也会动用计谋。他们身上好多的缺点,在被影视文学作品美化后,给我们的是一种模糊的相去甚远的感觉,包括塑造的人物也是平面的。但读罢此书,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伟人形象挺立于脑际,这仿佛又是平凡里的不平凡。世上没有偶然的成功,一切的成功都是偶然里的必然。试想二万五千里长征,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天上数十架飞机轰炸,在这种险境之下,牺牲的,掉队的,开小差的,甚至叛变的占了多数,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如果没有不倒的信念,他们靠什么去完成历史使命呢?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时常会出现一些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远置于假设。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的原则。理论出真知,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渊源。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所有的苦难都会创造辉煌。 但走向辉煌,一定是经历过磨难的。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叙述: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唯愿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今后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推荐第3篇:《走向辉煌》有感

深入挖掘被忽略的宝藏——读《走向辉煌》有感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较系统地学习过中共党史的,尽管属于粗线条,但毕竟是中学、大学的必修课,尤其在文科类各阶级考试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感谢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使得我们对于党的历史,尤其是党的路线的确立,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这不但利于激发我们对党的热爱、信任和理解,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如何判断、坚持和斗争。

但是,灌输式的教育不可避免的会让我们在党史知性中的结构固化而缺乏张力,“左”的色彩难以抹去而形成教条。因而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生硬的概念多,鲜活的故事少;人物过于脸谱化,故事只有必然性;强调创造历史,避开顺应潮流;忽略“天上掉馅饼”的历史吊诡,否定敌人自摆乌龙自我毁灭的真实„„非但领袖成长的心路历程没有草蛇灰线可窥见,而且撕裂领袖的成功也应感谢失败者试错的逻辑。毋庸讳言,这种自作聪明的为尊者讳、为现实而打扮历史、为揭橥革命精神而捡摭,恰恰不自觉地收缩了历史的视野、遮掩了历史的价值、乖离了历史的效用,让我们记取缺失,借鉴失真,非但难以见到“第一月”,还犯了“以指为月”的过失,以致使本该内化为积极的东西却延续了消极甚至陷入了迷信、执着、僵化的困境。

最近偶读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教授的《走向辉煌》。《走向辉煌》把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置于国际、国内历史变局的大背景下,以独特视角讲述了20世纪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

金一南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他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据金一南少将的同事、老友介绍:走上讲台6年来,金一南没有讲过两堂相同的课;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上课时两三个小时内,无人走动;在武警总部讲课,现场900多人无不落泪;在总参给老干部讲了两个半小时,没人离席——这些听众多数都是中高级干部,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士,而他们都说,听金一南的课很受“震动”,是一种享受。

《苦难辉煌》是一部散文式的中国革命史诗。该书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透辟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那段艰辛探索,历尽磨难,浴血奋战,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选择了共产主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为什么会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工农红军为什么不可战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掩卷深思,这些宏大问题的后面已不再是抽象的答案,而是由一个个鲜活人物和生动细节所构成的令人信服的历史结论。

毫无疑问,中国革命的辉煌,靠的是一大批富有献身精神的共产党人。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并不鲜见。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她所独具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以及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正由于此,才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

金一南将军的这部巨著,既注重对细节描摹,又着眼对背景体现,无不洋溢着对红军的热爱,贯注着对党的忠诚,是一部难得的好党史书。与近代史佳构相较,虽稍不如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提炼;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的简洁;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的凝重。但全文一气呵成,不枝不蔓,不过不及,别具一格。

金一南将军沉潜十五载,网罗资料,浸淫史海,涵养浩气,钳锤文字,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史之有征,传之则久;言之有文,行之将远。扛鼎之著,必洛阳纸贵;悉心之作,定传诸后世。

克罗齐说得好,“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推荐第4篇:企业走向更辉煌

多年来艰辛努力稳步发展,

多年来不懈追求梦幻成真。

多年来铸就“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多年来打造“消费者信得过”企业。

多年来你们与我们风雨同舟

多年来你们与我们患难与共。

曾经追求,曾经磨难,

曾经风雨,曾经辉煌。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

我们无悔无怨。

我们敬业创新,

我们与时俱进,

这就是(公司名)人的信念。

我们庆幸,我们有一个开明的领导,

我们欣喜,我们有一个仁厚的领导。

他信奉“以信誉为目标,以军队作风为榜样”.。他坚信“顾客是正确的,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 ”。(公司名)人热情奔放

勇往直前 追求不止 奋斗不息。

我们遵守着(公司名)的诚信宣言,

技术赢得市场,诚信打造共赢。

我们塑造了(公司名)人的敬业理念,

以信为本,进取创新,务实敬业,共同发展。(公司名)人挑战、认真,

(公司名)人执着、实在,

(公司名)人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

改革的步伐一日千里。

我们正面临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奋斗的年代。

团结进取,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创中国口碑愿(公司名)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推荐第5篇:走向复兴 共创辉煌

走向复兴 共创辉煌

——记北仑农行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 北仑农行庆祝建党90周年“走向复兴”文艺晚会已经圆满结束整整三天了,我的耳边却还时常响起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前进,前进,向前进”。文艺晚会上气势恢弘的大合唱,载歌载舞的表演,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波澜壮阔地开展革命、建设的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为了准备此次晚会,新碶支行的同事们自觉自愿地放弃了休息时间留下来练习,大家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一系列准备都在紧锣密鼓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按照专业音乐老师的指导,跟着伴奏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努力唱出红歌里蕴藏的生命力,目的就是将贮藏在我们心中爱岗敬业的情操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在文艺晚会那天喷薄而出,唱出让领导、评委以及现场观众为之震撼的动人红歌,以表达我们的拳拳赤子之心。

文艺晚会当天的气氛热烈而温馨,全体北仑农行人及其家属们济济一堂,为我们伟大的党献上90岁赞礼的同时,也是兢兢业业奉献在岗位上的北仑农行人的一次聚会和狂欢。随着“走向复兴”音乐的休止,我们完美谢幕,胸中氤氲的是满腔豪情,耳边回响的是雷鸣般的掌声。晚会结束,歌唱的声音虽已停止,但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永不落幕。

推荐第6篇:由平凡走向辉煌

由平凡走向辉煌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管委会先进事迹介绍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9月,前身为梓潼县七曲山旅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04年4月更名为‚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迄今已有十一年的历史。

十一年前,七曲山风景区还仅仅是一个占地 ,职工30多名的名不见经传的古庙

十一年后,景区已经发展成向‚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冲刺的文化旅游胜地

七曲山风景区究竟有何魅力获得如此多的荣耀,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平凡的景区在十一年里从‚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到‚全国创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再到创全国文明单位;从无品牌到‚国家2A级旅游区‛到‚国家4A级旅游区‛再到创‚国家5A级旅游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七曲山风景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曲山风景区管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景区发展的七曲山模式,实现了七曲山风景区从平凡到辉煌的华丽升级。

一、兼具旅游行政管理的复合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政府+管委会+旅游公司的管理模式,景区由旅游公司管理、管委会参与、政府主导。七曲山风景区在2000年9月以前一直由县文管所负责管理,虽然已经获得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 管理的制约,旅游资源没能充分挖掘,旅游收入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年接待

游客人数不足十万,旅游直接收入不足五十万;成立管委会后,管委会班子及时研究旅游行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探索出政府+管委会+旅游公司的网络复合管理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底,景区年接待游客74.9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597万元。

1、管理规范化。管委会分阶段制定了科学的景区发展规划,用规划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用纪律来规范管理;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学习,深化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诚信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用诚信来规范管理。景区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创建和谐旅游景区单位‛、‚绵阳市价格诚信单位‛。规范的管理促进了景区的繁荣,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景区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2、工作创新化。七曲山风景区管委会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抓住创全国文明单位和创国家5A级旅游区的有利时机,大胆工作、创新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有序开发、文明服务的整体经营模式。

1、开发科学化。管委会突出抓好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实现开发科学化。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的收益分配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改进、丰富、更新的原则,确保开发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2、服务文明化。

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为确保景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服务质量达到标准,达到文明服务、个性服务、细微服务的标准,景区制定了《部门培训工作意见》,加强培训、轮训,将培训考核作为职

工晋职、奖惩的依据,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技巧熟练的员工队伍。同时,管委会积极选派优秀职工参加上级旅游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2010年在绵阳市总工会、市旅游局、共青团绵阳市委联合举办的十万职工大比武中,景区获得服务状元1名,服务标兵3名的好成绩。2011年,景区1名导游荣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8年景区导游组被共青团绵阳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同年旅游股获绵阳市‚旅游人才示范岗‛光荣称号。景区连续三年在游客向往度、游客满意度都处于全国旅游系统前列。

三、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产品的转化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把单

一、分散的特色集中培育成为整体系列优势,把文化旅游资源潜在的价值上升为现实的产品,从而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

1、转化特色化。梓七曲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资质极高,文昌文化、古柏林、洞经音乐、金牛蜀道、七曲关五大亮点极具特色,具有品牌和唯一价值。管委会抓住这些特色资源,努力做好文化旅游资源向产品转化。

2、转化推广化。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最终目的是推向市场。管委会积极地朝着这方面努力,将文昌文化转化为文昌出巡,并以此为基础,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四川七曲山民俗文化旅游节‛;深入挖掘洞经音乐内涵,组成洞经音乐表演团,赴北京 表演,2008年《文昌洞经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以活动促宣传、以宣传促发展的营销模式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为此,管委会一手抓旅游综合开发,一手抓宣传营销。

1、常规宣传立体化。确定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作为七曲山

旅游营销宣传合作伙伴,重点构建‚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旅游宣传促销格局。纵向加强在中央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腾讯网、新华网等十多家媒体的宣传;横向加强在各客源市场传媒的宣传,在成都各个高速路出口设置大型立柱式广告牌9处,以标语、广告、DM单深入社区、村社进行宣传。2010年常规宣传费600万左右,近三年宣传费累计近2000万元。

2、活动宣传全面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由头开展宣传营销,除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之外,景区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四川七曲山新春祈福旅游文化节‛、两届‚中国四川七曲山民俗文化旅游节‛、一届‚文昌文化艺术节‛1076届七曲山文昌庙会。

3、事件营销 化。2010年景区承办了‚2010四川‘七曲山杯’导游大赛和2010全国导游大赛四川选拔赛‛。在大赛中,与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通力合作,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宣传,让更多的游客认知了七曲山。与此同时,景区2名导游获得‚四川十大金牌导游‛称号,2名讲解员获得‚四川十大金牌讲解员称号,1名导游获得‛四川旅游形象大使‚称号,1名导游被推荐为国家旅游局表彰的优秀导游。

4、联合营销长效化。积极整合宣传营销资源,扩大宣传半径,与剑门关、昭化古城等景区共同制定了《川北旅游市场营销方案》;与寻龙山和窦团山等景区协作,互发宣传资料;与绵阳九龙集团、遂宁天遂旅游集团达成了旅游市场开发合作协议,拓宽促销渠道。

五、灾后重建为抓手、打造精品旅游区的机遇模式

‚5.12‛地震发生的瞬间,景区管委会领导、工作人员就紧急疏散、转移、安抚群众,整个景区无一例人员伤亡事故;震后两小时,景区干部群众就冒着余

震的危险抢救文物;震后第二天,景区干部群众就自觉投入到景点抢险、加固维修工作中,盖房、抬瓦砾、整理环境〃〃〃〃〃〃。同时,景区干部群众还积极地向其他重灾区献爱心,累计捐款 元,捐物 件。2009年,景区管委会被评为绵阳市抗震救灾先进单位,1人被评为四川省旅游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绵阳市旅游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随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七曲山风景区管委会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灾后重建进程。

(一)已建工程

1、总投资1.2亿的七曲山景区景观大道、凤凰湖大桥和七曲山环山新路已经完工,景区交通得到根本改善。

2、七曲山大庙抢险维修及管网工程、安保工程已经完工,完成投资2300万元;

3、苗圃生态停车场、七曲碑以及其他停车场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现已完工,完成投资800万元;

4、七曲山南山门改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完成投资440万元。

5、帝乡商业街建设、文昌文化广场以全面完工,完成投资 万元。

(二)、在建工程

6、投资8300万元的景区游客接待及文化展示中心正在加紧施工。

7、投资5300万元的七曲山大庙祈福步游道和祭祀广场建设正在加紧施工。

(三)、即将开工

8、近期,投资1.38亿的凤凰湖景点即将开工。

1、创先争优活动

2、廉政文化进景区

3、景校共建

推荐第7篇:走向辉煌作文700字

走向辉煌作文700字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祖国的伟大功绩。

我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自然也逃不过我的双眼。农村的变化意味着党领导的优越性,农村也从此走向繁荣。

在解放之前处在饥饿的人们,每天只能吃一点稀粥,而且是水多米少,并且有时只能喝水饱,人们每天都陷在饥饿

的困苦中,而每天也是照常劳动,照常生活。解放之后,人们就从此走出了困境,不再忍受饥饿,不再忍受困难,现在每天都能吃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农村实行之后,粮食更是大大增产,这样使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得更加轻松。

交通不便更是人们困难中的困难,以前,无论到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双腿,而这样,使人们更加困苦。但现在,“村村通”工程实行到各村各组,使人们的交通更加轻松异常,无论到哪里,都不再需要步行,只要到指定的地方就能让自己不再忍受步行困苦。这项工程,使农村的改进又更进了一步。

文化是生活的必备品,在以前的年代,别说温饱和交通的困难,就连文化知识也很难得到,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

那时候,连初中文化的人都很少,只读小学三四年级就退学了,这样,使初中文化的人都很少。现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贡献力量,只因这项工程,国家又向优秀迈进了一步。

在以前封建迷信的社会里,人们都依靠神仙的庇护。因此,他们出了一点事情,就说去问神仙。就因为这样,为这错误而丢失了许多生命。现在,乡镇开设了医院,白衣天使更是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生命。

我想,六十年来,只因祖国伟大而创就了这一新变化,使农村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我想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祖国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农村也因此更富饶,也会因此走向新时代,走向新辉煌,走向全世界。

推荐第8篇:走向辉煌的济南文学

走向辉煌的济南文学

自古“济南名士多”,济南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解放前夕的济南,却被国内外反动派糟践得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文学艺术更是衰败不堪。不少进步青年纷纷跑往解放区。当时的文学甚至连30年代的济南文坛都不如。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刚刚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许多著名作家、诗人云集济南。他们中有臧克家、骆宾基、于寄愚、王希坚、哈华、刘知侠、臧云远等。1949年春,张凌青、陶钝分别出任新成立的济南文联主任和秘书长。济南文坛呈现欣欣向荣景象。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先后去京、沪等地。当时本系省级文艺团体的济南文联,1951年4月组建为山东省文联。从此,济南文艺界分成了省直和市属两部分。尽管如此,济南文学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并历经风雨,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发展。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济南的文学队伍日益壮大,事业兴旺发达。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济南文学更加朝气蓬勃地前进。有的作家已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产生了广泛影响。

建国后17年的济南文学,是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发展前进的。那时,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上是对的,文学鼓舞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功不可没。

回忆建国之初,为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不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勤奋写作,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当时,除部分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外,写工、农业战线劳动模范的纪实文学特别活跃。从济南首批工业劳动模范刘庆祥、骆淑芳,直到60年代中期的著名劳模的事迹,几乎没有不被写成报告特写在省内外发表。如1950年写第二机床劳模刘庆祥的《对板精磨机诞生在新中国》,就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发表。任远的《骆淑芳和丁长久的故事》、初清津的《萧福利》、陈淮、王之本的《牛发和》等报告特写,还相继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就连“文化大革命”前市里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铁伞记》,也是济南铁路分局的作者根据该局工人创制自动焊轮机的事迹所创作。

当然,写真人真事不是文学最主要的任务,文学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建国初,省内较有影响的工农小说《李二嫂改嫁》,是雇工出身的王安友所写。当时,他任历城县卧龙区区委书记。历城在此之前和之后不久都一直属于济南,所以讲小说《李二嫂改嫁》(后省里改为吕剧)为济南之作并不为过。那时,济南写小说的还有从解放区进城的邵建明。他在《大众日报》发表的短篇小说曾被外地所转载。本市原有报人韩笑天,1950年也曾在《山东文学》发表小说。随后,郭震、马青山曾写公安题材的小说。济南从“文化大革命”前坚持至今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相当成就的是郭震、王欣、赵梦庭等。

郭震从1956年在《前哨》发表第一个短篇《七十二小时》后,不断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到60年代前半期,相继发表了《除夕之夜》(《山东文学》)、《买牛记》(《上海文学》)、《财务委员》(《光明日报》)等,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亦有新的提高。如1961年4月发表的《除夕之夜》,写柳庄73岁的单身老人长庚爷,苦了一辈子,老来请他进敬老院也不同意,还坚持给队里当饲养组长,工作极端负责。除夕之夜,公社书记一直挂心着长庚爷,深怕队里对他照顾不周,于茫茫寒夜中赶到柳庄看望老人。作品感情真挚,人物生动,至今读来有滋有味,如身临其境,不失为写干群关系与人间真情的感人之作。

在同一时期,王欣也发表了不少小说。1956年他写了《枫叶飘飘》。1959年相继出版了《谁挑的水》(中国少儿出版社)、《爸爸没有死》(山东人民出版社)。他的强项是儿童文学创作,作品有相当影响。此时,写工业题材小说的有李成财,曾在《人民文学》发表《夜行80里》。写农村题材的有王安亮,在山东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鬼算盘》和《交易》。可惜他的创作未能继续下来。

建国初期的济南诗歌,使工农群众的创作首先活跃起来。且不说大跃进中全民性的写诗活动。早在1952年,在省文艺界领导、老作家王统照和冯毅之的倡导下,济南市总工会曾组织专人下厂采风,在此基础上编印了一本《济南工人诗歌》,这在山东怕也是第一部。随后,从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等涌现了一批批诗歌作者。其中,比较优秀而有影响的当数山青与郭廓。山青在济南上大学时就开始写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著名作家丁玲在人代会讨论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大会发言中,就曾热情朗诵山青写赞颂宪法的诗篇《赞歌——一个孩子告诉我下面的话》。60年代他在济南一中教书,曾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发表过多首优秀诗歌。青工出身的郭廓,大跃进中开始写民歌体诗,诗风很快有变,并在当地报刊发表作品。1963年7月,他在著名的《诗刊》发表组诗《岱顶放歌》,写出了工人的胸怀与豪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为他后期在诗歌创作中的攀登奠定了基础。

其他如散文、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成绩。除如前所讲写劳模的报告特写外,省里当时编印的几部报告特写集,也都选有济南的作品。文学评论方面,徐北文的《怎样写作》在上海出版后,曾被日本翻译出版。

十年浩劫,济南的文学界像全国一样,被林彪、“四人帮”强加给种种罪名,横遭摧残。1966年6月,在山东动员“文化大革命”有线广播大会上,济南一中诗人山青成为全省首批被点名批判的人员之一。接着,张坦夫等同志在报上连遭批判。从此,如漫漫长夜,批斗、隔离、下放、关牛棚,除批不完的所谓毒草,哪还有什么文学可谈。报纸上有点文艺稿件,也多是概念化歌颂与应景之作。“文化大革命”后期,诗作稍多。当时较有成就的诗人是红路、辛戈等。1976年,毛主席、周总理相继逝世,人们于悲痛中写了不少诗篇。除省里所编诗集选有多篇济南之作,1977年济南也出版了诗集《泉城激浪》,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尚未清除。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届全国文代大会祝词中讲:“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拨乱反正,不仅彻底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对建国后文艺工作的诬蔑,并给予那段历史以科学论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济南文坛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得到新生。诗人山青首先唱出了他“再生的歌”。他创作旺盛,相继写出了《春天的故事》、《我的期待》和《寻找翅膀的诗》。同当时全国的伤痕文学等相呼应,既有对那场浩劫的深刻批判,更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此后,被迫沉默多年的李根红(塞风)也重返诗坛,以高涨的激情,接连发表了他写黄河等一系列诗篇。他连出几个诗集,形成其一生创作中的高潮。诗人郭廓不仅写工业诗、风景诗,而是在更广阔的创作之路上进行新的探索,有的诗被选入全国重要诗选集。此时,较年轻的一代诗人孙国章、商叔航、祁放等崛起于济南诗坛。特别是孙国章,开始的诗歌虽然很有诗意,但也较为传统。他努力求索,先后出诗集《颤音》、《诗神与爱神》、《无鱼之河》,从思想到艺术,一本比一本更深邃、精美,更有新意,成为齐鲁大地上一名纯情纯美的诗人。

新时期的济南小说,老作家焕发青春,新作家大量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起初多是政治题材的作品,中长篇尤为如此。如郭震的《飞天和野鸽子》,李中杰的《女亚军之死》,严民的《一个死囚的忏悔》,李传信的《泰山疑案》等接连出版,这也许与此类作品读者面较广,出版社较愿意接受有关。此后,王欣、赵和琪、张振声、丛耸、王金年、张法贵等,从多方面反映生活,拿出了自己的长篇。张开镰、陈杰、宋日信、李良森、于艾香、罗珠、艾平、尹艺茂、李小萍、赵远智、颜廷之、范广均等,一批批以写中短篇小说为主之青年的涌现,不论是写农村,写城市,写改革,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人生之路等方面,都开始呈现时代的异彩。如于艾香的小说在开掘人物内心世界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不仅在省内发表,有的也发表于外地重要期刊。在改革开放历经10年之际,济南作者在北京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一是刘玉民的《骚动之秋》,一是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前者写风起云涌的中国农村改革,在进入、到大办乡镇企业时的矛盾与斗争。作者描写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经历与情怀,而重点塑造了岳鹏程。主人翁既是改革的闯将与功臣,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很有典型意义。该书被评论家誉为“是用审美判断来统率历史和道德判断”的现实主义成功之作,这在文学界是深有影响的作品。《轮椅上的梦》是作者深怀无限激情,以“*”中的城乡为背景,塑造了主人翁方舟及其伙伴,在10年浩劫的艰苦岁月中,历经坎坷与磨难,顽强成长的感人历程。这是作者怀一颗童心,用优美的散文笔法,所谱出的一首高亢的生命进行曲。在北京召开的该书座谈会上,文学前辈陈荒煤老人满含热泪称赞《轮椅上的梦》写出了“历经磨练的一代,敢于胜利的一代”。两书是作者文学才华的展示,更是他们艰苦努力的心血结晶。须知,前者历经了3年,5易其稿;后者更历时5年,9易其稿。功夫不负苦心人,两人都获得了很高荣誉。前者获文学方面国内最高的茅盾文学奖,后者也荣获有广泛影响的庄重文学奖。张海迪这一作品被译为日、韩等文字出版,她应邀访问题了韩国与日本。

在这一时期,散文、报告文学和文学研究等也有相当成就。如郭慎娟的报告文学《知识的罪与罚》,在中国作协评奖中获奖。徐北文的《先秦文学史》出版后,博得钱钟书大师等的肯定与好评。

进入90年代,随着解放思想与各项改革的深化,长时期内以理性为主、主题较为单一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个性化与多元化。济南文坛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关注的崭新成果。

一向朴实无华、敦厚持重的济南散文创作,继张海迪那激情洋溢地写理想、写人生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的出版,并荣获全国图书精品奖之后,侯林的杂文《近之惑》,在1997年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荣获金奖。这都展示了济南散文新的进取与收获。

在小说方面,杨剑鸣写大西北的小说《绿色殖民地》,在日本被选入《亚洲中短篇小说选》。他的另一作品《逆风发射》,为美国好莱坞所关注。杨剑鸣应邀访问了日、美。罗珠(刘化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青年作家,其作品开始也比较传统。新时期以来,他阅读了大量中外作品,相继出版了《黑箱》、《巫河》、《与盲女同行》等多部长篇小说与诗集,大都具有现代味,虽然有的很畅销,但社会评价不一。罗珠是有生活积累与创作才华的。当他重操现实主义而又吸取某些新的营养后,在黄河沧桑巨变的大背景下,写他酝酿已久的这一重大题材时,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惊心动魄、波涛汹涌的黄河历史,刻画了黄河边4个家庭四五代人生生不息的斗争,渗透了某种诗史品格。这部作品虽尚有不足,但不论其恢宏气势,还是众多感人的历史场景,在济南文坛都是前所少有的。

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于艾香等继续保持旺盛创作势头的同时,刘玉栋、戎辙、路也、刘照如等更为年轻的作者,日益为人所注目。他们不迷恋各种传统手法,而着意于当代人心态的开掘和社会复杂性的描写。这批现代青年的作品尚不定型,他们仍在探索与追求之中。

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人。特别是青年女诗人路也,其诗真诚、坦荡、清新而优美,有种冲击世俗的力量。她的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被选入全国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在山东诗坛引人注目。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方面,李永祥等日益成为中坚力量。崔苇迅速成长,他的论文很有见地。高校文科的部分青年教师和报刊文学编辑,也都很有潜力。

济南半个世纪的文学发展中,党领导的各文化宣传阵地,热心育苗护花,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从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长时期内济南只有《济南日报》(一度改为《济南晚报》)文艺副刊这一文学园地。所以,这犹如市里一文学摇篮,许多业余作者大都由此起步,而逐步走向省和全国。在五六十年代,《济南日报》副刊团结和组成了一支以机关工作人员为主的杂文队伍。王砚耕(半农)、宋鲁昆、刘熙正、高景尧、张多彦(文彦)、孙梅生、贾福广、刘世海等,都是这支杂文队伍的主要作者。60年代初,《济南日报》文化组还编辑出版了一本精短小说选《下第一场春雨的时候》,推动了文学创作。该报副刊在60年代省文教群英会和全国新闻期刊上分别介绍了经验。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1979年3月济南市文联正式成立(“文化大革命”前市文联一直是筹委会)。当年7月,市文联所办《济南文艺》双月刊正式向全国发行,后改为《泉城文艺》月刊,影响日益扩大。但因同当时的许多文艺刊物大体一种模式,难以扩大发行。1985年元月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省、市委宣传部批准,将《泉城文艺》改为《当代小说》月刊及《诗与散文》季刊(后改为《当代散文》双月刊),发行迅速增长。由月发行万份左右,很快提高到13万份。刊物质量也有所提高,一年有10多篇作品被全国报刊转载。刊物先后在京、沪等地展出,并发行美、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刊还被评为山东省和华东地区的优秀期刊。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刊物又有些新的问题与困难有待解决,但总的基础和倾向还是好的。其他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社科和高校等部门,在济南文学事业发展中也都做了不少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济南的一名老新闻、文学工作者,仅就自己的记忆写出全市文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片断,以飨读者,不当与遗漏之处肯定难免,深望指正。至于今后济南文学的发展,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不断走向辉煌,为社会主义祖国增光添彩。(作者:任 远)

推荐第9篇:(案例)追求卓越、走向辉煌

追求卓越、走向辉煌

——发展中的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2015年4月1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率团来湘进行《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的一句“我没想到农村职校办得这么好”,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原来在绿树葱茏的千梯山麓、碧波荡漾的沅水之滨,有这样一所品质卓越、名噪三湘的农村中职学校——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获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首批中职卓越校、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县级示范职教中心。

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桃源县唯一公办职校。现有在籍生5000多人,建有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服务管理4个专业群,开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现代农艺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8个专业。

(第一篇)强化办学内涵、追求卓越品质 (通讯员:黄永宏 熊先超 徐文选)

一、校企融合互利双赢

本着“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原则,校企共建专业,构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多种动态管理模式。现代农业专业群建立了“基地+学校”的“三年三循环”校企双主体育

1 人模式,依据农时农事进行教学与实训。电子信息和机加专业群实行“企业+学校”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如引进长沙威胜集团兴建电子电器生产线,联合创维集团配置手机维修实训车间,与湖南三特机械厂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服务管理群形成“景区+学校”的“淡入旺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积极推进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建有刺绣班、龙狮队、民族器乐队等。与湖南翦伯赞文化传媒合作将桃源刺绣融入到服装专业教学中,与桃源刺绣传人罗巧年等一起开发校本教材,服务桃源特色经济。学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加强订单培养。建有华天酒管班、威胜电子班和“中国大能手”数控车、焊接班等12类冠名班级。学生毕业就能对口就业,学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二、动态调整夯实专业

①对接产业,建强专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建成了现代农业等4个专业群。将原有22个专业整合为18个,各专业群重点建好一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②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为接轨中国制造2025,在电子专业基础上兴建工业机器人专业;机电专业与“中国大能手”共建焊工专业,还在传统专业中增加3D打印技术;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装专业基础上兴办桃源刺绣技术等。③对接专业,院校融通。学

2 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加强与高校合作,强化专业建设,搞好中高职衔接,打通升学渠道。如汽修专业与常德高职院行“2+3”的合作模式,养老服务专业与湖南民族职院实行“3+3”合作模式等。保证学生能“升学有本领、就业有门路、发展有能力”。

三、名师引领建强队伍

学校建有4个名师工作室,拥有湖南省职教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8名,常德市名师2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1名。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对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实行师徒结对,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促进成长。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跟班实训不少于1个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2016年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训100余人次。以赛促教、开展教学比武。两年来,教师指导学生参赛20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2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四、注重素养全员育人

学校要求学生持四证毕业(即普通话证、职业资格技能证、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学校非常注重学生五个素养的全面提升(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技能素养和职业素养),保证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实行校企开放式考核机制,保证学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实行“理论知识

3 月月考、专业技能人人过”。2016年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8.5% ,省市专业技能抽考合格率100%。

学校创建“德育银行”,组织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生德育管理。2010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良好校风一直延续。德育教育系列化,做到月月都有专题,如3月和9月为文明养成教育月,4月为读书月,5月为法制安全教育月,10月为爱国主义教育月,12月为艺术月等。2017年4月组织的千人经典诵读《桃花源记》活动,其视频上传优酷等网站后点击超10万人次,受到微信网友爆炒。

五、科技服务引领产业

①依托职教中心,加强社会培训统筹。近三年来统筹全县培训项目9 个,培训经费2000多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先后组织了“一家一”技能电工培训、种茶大户茶艺培训、超级稻培训,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帮助。②依托培训中心,加强地方紧缺人才培养。2016年开展各种社会服务项目7个,如该校举办的“电子商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东方网、湖南红网、搜狐网、新民网上均以《芦花潭50名青年农民“充电”》进行专题报道。而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更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办好职教》为题,专题报道了该校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彭晋京(陬市镇种粮大户)的成长历程。③依托技能鉴定所,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17个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资质。办学三

4 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二万多名。2016年特种作业培训就开办电工焊工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406人,均获电工上岗证。④依托专业建设,示范引领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产业、自主服务产业。如现代农艺专业参与桃源县富硒农产品开发;与古洞春茶业进行合作,制订了大叶茶制茶标准,开发了红、绿茶茶艺。校企共同开发了大叶茶系列,含一百多个品种。加工“野茶王”,将鲜叶价每公斤提高了30元,亩平均收入上升到5652元,茶农人均年收入增长76.2%。指导产业发展、文化引领产业。如服务管理专业群和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旅游新产品,打造桃源“一体两冀”的旅游战略发展规划。“一体”即以桃花源为主体;“两冀”即北线(星德山-温泉-溶洞)一日游,南线(桃花源—夷望溪-漂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二日游。⑤提升办学品味、发挥示范引领功能。近两年,成功接受了外省市40多个中职学校来校学习和交流。如2016年11月6日,湖南郴州市桂阳县职业中专34人专程到我校观摩、交流。11月26日,桃江职业中专又有30人到校交流。

(第二篇)教研创新—教学质量的引擎

(通讯员:徐文选 杨 丽 冯泽民)

长期以来,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因单亲和离异家庭造成一些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厌学。实行教研相长,向教改要质量势在必行。

5

一、课题引领教师成长。

学校目前在研课题13个,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8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105人,约比30%。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和实操比武。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几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多人成为省市级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双师”化比例越来越大,2016年青年教师吴中勋、吉建平还获常德市当代工人风采奖。

二、快乐课改激活课堂

学校从2011年开始推行“八环节三阶段”的快乐课堂教学,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团队形式打造“名师空间课堂”。通过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紧密结合,课堂被激活了,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不想学、不会学的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近三年,学生毕业四证率100%,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比例达98%。学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三、校本教研凸显特色

本着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各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本土化特色研究,开发出桃源《大叶

6 茶生产技术》等一批特色教材。修订了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45门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了36门校本教材。现已建成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一门(现代农艺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一门(电子电器与应用),市级示范特色专业一门(现代农艺技术),市级特色专业三门(电子电器与应用、模具、汽修)。还有四个专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二个专业群为湖南省卓越校重点建设项目。

四、模拟岗位规范实训

从2015年开始,在实训教学中模拟企业岗位推行“6S”管理,保证学校实训与企业生产接轨。学校“6S”管理在师生奖励、硬件建设、教师企业培训等方面,已累计投入90多万元。其中每期一次“技能之星”的评选活动,奖励

一、

二、三等奖分别是800、400、200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技能教学硕果累累,技能大赛连续几年都是常德市团体总分第一。

五、教研教改质量猛进

学校从加强教研教改以来,技能教学和对口高考一直是省市龙头。2016年对口升学,二本以上录取373人,升学率位全省前茅。2017年4月28日,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落下帷幕,该校获得省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其中农机修理、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等3项将代表湖南省参加国赛。

7

(第三篇)科技引领做实精准扶贫

(通讯员:徐文选 朱雄英 游绍兴)

从2015年开始,学校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依托职教中心的科技优势,深入开展以项目引领的多维度“精准扶贫”工作,成绩显著。

一、建档立卡定向培训

遵照上级精神,对桃源县贫困家庭进行“一家一”建档立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组织了两期免费脱贫培训,共129人参加了电工、缝纫工的技能培训。其中有112人获得了国家技能等级证,46人考取了电工操作证。狠抓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三年来共组织13期培育班600多人,分别是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类型的培育班。第一期生产经营培育班学员刘星海,学成回乡开始富硒水稻的种植与加工,创办了产销一条龙的“兴隆米业”合作社,所产富硒大米现已销售全国。

二、科技下乡服务到家

依托农科技术服务中心和农科技术推广网站等平台,通过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从2016年开始,学校先后到桃源县陬市镇、车湖垸乡等18个村开展了27次科技“五送下乡”活动,投入资金18

8 万多元,累计受益群众1900多人,赠送了优质棉花、水稻种子2800多包,栽培技术资料5000多份,相关技术人员下乡450人天。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采取集中学习、田间指导、专家咨询和跟踪辅导等多种方式对农民朋友开展引导性培训,确保他们弄懂学会、增产增收。

三、项目引领点村扶贫

学校依托现代农艺专业优势,精选了超级稻栽培技术项目,实施以项目引领的精准扶贫。从2015年开始,先后到桃源县龙潭镇枣儿桠村、黄伞坡村、三阳镇的茨树桠村、西安镇白洋坪村等地进行项目扶贫。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冷浸田、山榜田,解决粮食低产的难题。学校二层骨干以上每人联包二个贫困户,负责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三年来,项目扶贫共提供种子1200多公斤,资金95000多元,技术指导630人天,使点村水稻平均亩产从400多斤增长到1200多斤,农民增产增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四、阳光“雨露”扶贫助学

精准扶贫,还体现在立足本校扶贫助学,将党的阳光雨露及时撒向每一个寒门学子。据统计,2015年学校用于扶贫助学专款为1218500元,2016年为1288500元。另外,积极宣传落实“雨露”计划,2016年共有134人共享受134000元,2017年87人共享受87000元。

五、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9 据统计,学校三年来集体和个人投资25万多元,共帮扶困难群众38户157人,已帮扶脱贫27户118人。扶贫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学校连续二年成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2016年10月18日,民盟中央原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副理事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专题调研组组长李重庵,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一行专程来校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精准扶贫所做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赞扬。

(尾声)政府给力圆梦卓越

2016年4月,桃源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投资3.5亿元征地400亩,对学校实行整体搬迁,计划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扩至7000人。为对接县域经济,学校建在漳江工业园区,确保机加专业群和电子信息专业群“企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在本地“落户生根”。还将依托旅游和农科专业,积极参与县城“六大会战”, 广泛服务桃源县经济建设。

目前,整体搬迁已完成了土地的征用、拆迁、青苗补偿等工作。新校区计划2017年8月全面开工, 2019年招收新生。

10

推荐第10篇:学习观看《走向辉煌》体会2

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走向辉煌》的体会

(二)

从伟大走向辉煌是困难的,可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办到了,她以独创性的思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她使十三亿百姓不只解决了温饱问题,更向着全面现代化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从闭门独立到开放包容;从经济薄弱到世界经济第二;从科技落后到制造强国。中国像是换了颗年青“心”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改革开放的“心”让中国焕然一新。1978年前的中国还在讨论着思想问题、阶级问题,无暇考虑经济发展,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让建设回归经济发展,历史证明这是中国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变了样,经济发展犹如神速,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伟人老矣时代的接力棒交给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党持续发挥着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在民生、科技、教育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确立了中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

崭新的世界,崭新的中国,无与伦比的的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开始反思粗放的发展,向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中国在科技民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8北京奥运犹如金字篆刻在了奥运历史中,至今世界人民都认为这是一次不法超越的奥运。2010年的世博会让全世界瞩目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国已不再落后闭塞,现代动感开放包容的中国展示在了世界面前。“神九飞天,天地对接”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也是最好选择,她让中国不只站了起来,更让中国人民挺直了腰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到一个世界为之惊叹的强国只用了短短60多年,世界历史中也不曾发生。中国共产党在做着伟大的事业,在创造着伟大的奇迹。在党的“十八”召开之际,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祝愿我党永远强盛,我们会以努力热情的工作回报党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三厂镇丰顺村

大学生村官黄荣

2012年8月11日

第11篇:拾阶而上 走向辉煌

拾阶而上,走向辉煌

师1:从你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我们有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

师2:你们成了我的学生,而我,则要负责为你们的人生导航。

师3:从你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我们有了同一片蓝天,同一双翅膀。

师4:你们成了我的学生,而我,则要负责带领你们在理想的天空翱翔,帮助你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合:从你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 师1:我们成了你们的老师, 师2:成了你们的朋友, 师3:成了你们的亲人, 师4:成了你们的知音,

师合:成了——成了——成了你们需要用一生来怀念的至亲的父母和兄长。

生甲:当我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您成了我的老师。

生乙:当我们开始学习1+1时,您微笑着把学习的道理讲给我们。

生甲:当我们获得荣誉时,是谁最高兴? 生乙:——是你,我亲爱的老师。

生甲:当我们受到批评时,是谁最难过? 生乙:——也是你,我亲爱的老师! 生甲:当我们在人生的跑道勇猛冲刺的时候,

生乙:我们看到了,看到了……您泪光闪闪的双眼

生甲:我们听到了,听到了……您心灵声声的呼唤。

甲乙:您给予我们的是那么多,可您从不索取什么。

师1:万赖俱寂,我们在家中修注着你们的作文,我们无怨无悔,

师2:因为你们笔下的文字,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人世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师3:露重更深,我们在灯下批改着你们的试题,我们无怨无悔。

师4:因为你们解题的思路,在我们眼里,就是人世间最严密的逻辑思维。

生甲: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生乙:而我们在吮吸着细雨中茁壮成长。 生甲: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生乙: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生甲: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生合:老师,您好!

师1:我们付出,我们耕耘。

师2: 我们泼洒热血与青春,我们无怨无悔。

师3:我们众志成城,我们前赴后继。 师4:我们用我们的血肉之躯为你们搭建——

师合:搭建助你走向辉煌的人梯。

师1:孩子们,踏着这人梯,奋力向上攀登吧。

师2:去寻找你们的方向,去实现你们的理想。

师3:去找到你们的天空, 师4:去托起心中的太阳。

生甲:我们踏着这人梯,奋力向上去攀登。 生乙:去寻找我们的方向,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生甲:去找到我们的天空,

生乙:去托起我们心中的太阳。

师1:孩子们,知识的人梯已经搭起,踏着这人梯,奋力向上攀登吧

师2:我们深信:从小立得凌云志 冲上云霄与天齐。

师3:踏着这人梯,奋力攀登。

师4:我们深信:今日你们以中小为荣,他日中小将以你们为荣。

生甲:今日我们以中小为荣,他日中小将以我们为荣。

生乙:今日我们以中小为荣,他日中小将以我们为荣。

师生合:踏着这人梯,奋力攀登 生合:谢谢母校、谢谢老师!!

第12篇:《八十年代:走向辉煌》阅读附答案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

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

不开,不过,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早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则是根本和基础。这正

像地下的潜水早已滔滔汩汩,一旦压抑的地壳被打破,自然就一涌而出,喷发倾泻为壮丽的射泉

瀑布了。又可以比作一株植物早已在土中养育生长,蓄势待发,春天一到,就破土而萌,长叶开

花,五彩纷呈,蔚为大观了。

十年时光,可谓成果十分丰硕。从内容上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

文论研究三大领域。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而言,红学研究是《(红楼梦)新证》中包含的红学几个

方面的内容全面铺开,逐渐趋于各分支独立成学并向深细发展。书法研究是将多年书法实践的

心得作一理论小结,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诗词文论研究则是《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

等的自然延续扩衍。80年代的这些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

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

周汝昌红学方面的奠基之作《(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体内容,其实可谓包罗万象,与

《红楼梦》研究有关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经过从1954年版到1976年版的充实提升,

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体系化”理论潜势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一个

偶然的机缘,使这种学术自觉性瓜熟蒂落,周汝昌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

“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

在红学上,研究曹雪芹的身世,是为了展现出真正的作者、时代、背景;研究《石头记》的版

本,是为了恢复作品的文字,或者说“文本”;而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则是为了显示原著整体

精神面貌的基本轮廓和脉络。而研究脂砚斋,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从关键意义上讲,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连一般性的考释注解《红楼梦》书中的

语言、器用、风习、制度等等这支学问,都未必敢说能与以上四大支并驾齐驱。

“如果允许在序文中讲到序者自身的话,那我不妨一提:我个人的红学工作经历,已有四十

年的光景,四大支工作都做,四者中最重要的还是探佚这一大支。”

“红学,在世界上已经公认是一门足以和甲骨学、敦煌学鼎立的显学,它还将发扬光大。我

敢说,红学(不是一般小说学)最大的精华部分将是探佚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周汝昌先生上面两段话,虽然不长,也没有拿捏什么“理论架子”,其实具有深远的开拓性理

论意义,针对导致红学停滞、阻碍其继续深入发展的现实困惑和思想混乱,抓住了突破口,为红

学的前进与超越指明了方向。周汝昌自己的认识,也是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其

理论意识,也不是一下子就十分自觉的,这是他积四十年研究红学的经验,在给拙著作序时碰到

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而后获得的清醒觉悟,即周汝昌经常强调的做学问的“触磕”之功。周

汝昌深感自己的这一理论突破意义重大,由于拙著的出版要等待较长的时日,且序文毕竟不能

展开论述,周汝昌乃又另撰《什么是红学》-文。当时河北师范大学的韩进廉教授刚于1981年

10月出版了《红学史稿》,周汝昌为之作序,有此因缘,乃将此文发表于1982年第3期《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后来,又在《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红学辨义》等文章中再作申说。

(摘编自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

相关链接

①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

。梁归智用“痴人”和

“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红学泰斗”周汝昌》)

②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

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增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

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

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

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

与之无涉。”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第一段画线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周汝吕红学研究走向辉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

B.周汝吕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著述十分丰硕,既有红学研究,又有书法研究、诗词文论研究,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C.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但是却包罗万象,涉及红学的方方面面,是他的红学奠基之作,文中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

D.周汝昌认为在红学上不仅要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石头记》的版本、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更要研究脂砚斋,因为它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E.周汝昌是一个解曹雪芹味道的人,他将一生全部投入红学研究中,认为探佚学是红学最大的精华部分,被人称为“痴人”“赤子”。

(2)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能够在80年代走向辉煌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3)红学“痴人、赤子”周汝吕一生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哪些成就?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周汝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么你认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12.(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与原文“只

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不符;B“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中生有;D张冠

李戴,不是“周汝吕”而是作者)

(2)①客观方面: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文化繁荣,百家争鸣;②主观方面: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

红学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每点3分)

(3)①红学研究方面:红学研究著作丰硕,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

概念。②书法研究方面:书法白成一体,并将多年书法实践小结成心得,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③诗词

研究方面: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选注的《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一直为学林推重。(每点2分)

(4)①学识渊博,研究广泛(爱好广泛)。在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都颇有成就。②痴

迷执着,遇到困难不气馁。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他的学术研究走向

了辉煌。③厚积薄发,敢于创新。他在红学、书法和诗词文论这些方面的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

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④善于抓住机遇(机缘)。他在给

作者的作品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提出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探佚学”这一学术概

念,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如认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等,可以酌情给分)

第13篇:学习观看《走向辉煌》体会1

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走向辉煌》的体会

(一)

党的“十八”在即,这是我们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深刻学习党的光辉历史的重要时机。历史文献纪录片《走向辉煌》用严谨的史实,全景式展现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精美的画面,再现一大到十七大召开的真实场景。她回顾近百年来党走过的光辉道路,见证党领导民族复兴的辉煌成就。这是一部我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光辉奋斗史诗,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由屈辱到复兴的历史画卷。

当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前来观看时,很多老党员干部不辞辛劳,远程赶来。观看《走向辉煌》他们是最认真的,他们眼神中闪着光芒,不时兴奋不时激动流泪。虽然我没有经历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但从老党员的身上我能感受的党是伟大的、党的光辉的。

时间犹如沙漏回溯到了1921年前后,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各个欲瓜分中国,在这样的时代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他犹如一声惊雷震响了全中国,她以最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她以广大的工人阶级为后盾,她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福祉。在探索中壮大,在壮大中成熟。

历史总是在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诞生中演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挫折中站了起来,领导人民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旧事物总是在做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不断的迫害中国共产党也阻挡不了她前进的路,她用巨大的力

量推道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创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国家。

开国容易建国难。没有任何范本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国家,党顶住了内外的压力,用毅力用团结用智慧书写了一个个奇迹。不只改变了中国极贫极困的现状还使科技民生迅猛发展。从开国只有一国建交到1972年出现建交热潮,中国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赞扬。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复兴之路。

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幼小到成熟凝聚了众多党员的热血和汗水,他们用青春使我们享受到了自由与幸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中国,更没有现在我们安逸快乐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用伟大的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誓言,中国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世界都为之惊叹。

三厂镇丰顺村大学生村官黄荣

2012年8月11日

第14篇:走向辉煌的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

走向辉煌的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

美丽富饶的哈尔滨,如一颗璀琛的珍珠,镶嵌在祖国的北疆。浓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欧陆风情、雄厚的工业基础、壮美的自然风貌,赋予了这座年轻城市国际大都市的神韵,同时也为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注入了勃勃生机。勤劳智慧的哈尔滨人,不仅要把这里建设成为全国区域经贸中心、世界冰雪旅游名城、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不仅要使这里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也要适宜人的发展。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192个乡镇,1883个村,总人口980.3万,农业人口507万。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万亩。耕地面积、农业人口、粮食产量、畜牧业总产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均列首位,是一个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7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5元,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6个,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117万人,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东端,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资源概貌为“五山半水分半田,分半荒山和草原”。森林覆盖率为43.01%,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有林地面积最大的城市。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土质肥沃,水草丰美,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年降水量571.4毫米,年日照时数2554.3小时。光、热、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192个乡镇,1883个村,总人口980.3万,农业人口507万。幅员面积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万亩。耕地面积、农业人口、粮食产量、畜牧业总产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均列首位,是一个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7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5元,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6个,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117万人,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东端,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资源概貌为“五山半水分半田,分半荒山和草原”。森林覆盖率为43.01%,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有林地面积最大的城市。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土质肥沃,水草丰美,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年降水量571.4毫米,年日照时数2554.3小时。光、热、水三要素组合协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广阔富饶的平原地带,耕地集中连片,一年四季五谷飘香;绵延起伏的群山,造就了天然无污染的广阔区域;苍茫郁翠的林海,栖息着东北虎、黑熊、狐、貂、飞龙、山鸡等百余种珍禽猛兽;湿润肥沃的林地间生度着黑木耳、猴头蘑、山野菜、野果、老山参等名责中药材;奔流于崇山峻岭中上百条河流串连起数十座水库,滋育着银鲫、白鲳、虹鳟、德国镜鲤等几十种名特优鱼类。从轻舟荡漾的松花江到三江交汇的五国城,从湖光春色的二龙山到韵味无限的亚布力滑雪场,处处呈现出天蓝、地沃、水清、气新的生动画卷,是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田园。

为了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方针,发挥省会优势,强化政府职能,努力把哈尔滨建成全国最大最强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总产量、总产值和人均收入等五项

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面积已达2907.9万亩,其中种植业2388.7万亩,占可食用农作物总面积的91%;水产业

42、38万亩;山产品48

6、01万亩。认证单位26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位165个,绿色食品企业76个,有机食品企业28个。有效使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志产品已达100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44个,绿色食品161个,有机食品101个;种植业产品555个,畜产品131个,水产品22个,山产品225个,其他73个。总产量已达706万吨,总产值211.8亿元,农民人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收入突破2000元。

我市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推进试点单位有阿城区。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有道里区。认证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五常100万亩水稻,巴彦100万亩大豆和玉米,双城100万玉米。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市有:五常市和双城市。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企业中,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哈尔滨大众肉联,认定为国家级标准化农贸市场有哈达果菜批发市场和新胜禽蛋批发市场,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有阿城龙江龙白酒,认证为中国名牌产品有:五常大米、哈尔滨啤酒、龙丹乳品和金星乳品。我市的大米、杂粮、大豆制品、保健食品、畜产品、饮品、食用菌和蔬菜等八类产品,已初步形成市场拉动、龙头牵动、农户联动、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专卖企业9家,其中依托哈达果菜批发市场建立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专卖市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在市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的营销网点3800多个,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倍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主要有:五常大米、金都大米、天鑫大米、巾帼大米、方正绿宝石大米、延寿亮珠河大米和帅亿怪味米,巴彦、宾县和依兰“两高”大豆,北旺、中安和民兴机榨豆油,英霞有机小米、鲜人掌营养片和小米面煎饼,“绿山川”系列速冻食品,大千外向型系列保健品,正大雪莲牌鸡产品,“龙丹”、“金星”乳制品,嘉峰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珍珠山山特产品,建国牌蔬菜,高泰食品厂三梅果有机食品,龙洋粉丝和市农科院科达公司有机蔬菜,哈啤、新三星啤酒和龙江龙白酒等等。

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绿色食品基地,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实施物流工程,把市场作大作强;实施集群工程,把“龙头”作大作强;实施示范工程,把基地作大作强;实施“准入”工程,把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作大作强。我们竭诚地欢迎中外客商到这里合作。我们将举全市之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协外商之手共铸哈尔滨更加美好的家园。

第15篇:挑战风雨,走向辉煌公司演讲稿

曾记得延参法师这样说过:“绳命是如此的井菜,绳命是如此的回晃,走过风雨,我们祝福这所有的所有!开心的一笑,豁达的一笑,让绳命更从容,让绳命更成功,让绳命更回晃!”

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研发中心的张志明,我演讲的题目是

挑战风雨,走向辉煌

有人羡慕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有人向往无风无雨的人生经历,也有人也赞叹一帆风顺的事业成功之路„„这不禁叫我联想起帝王娥的故事,被它“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快乐” 的精神所感动。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窄的茧中度过,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破茧而出,太多的幼虫往往在冲杀的途中力竭身亡,成为了„飞翔‟ 这个词的悲壮祭品。孰不知这„鬼门关‟ 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助于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由此看来不历经特殊磨练,难以成就非常之才 。

工作生活经历亦是如此,大家都熟知我们企业精神中的第一句,忠诚负责诚信,首先提到的第一点,即为“忠诚”。那么如何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度,是否真正忠诚于本职工作,是否忠诚于公司„„这一点在工作过程中经历不断的“风雨拍打”就可以表现出来。一些经

不起“拍打”的人也就会选择离开。其次,“风雨的拍打”可以使人快速成长。“风雨”就是锻炼加磨炼。人的成才和成功,如同炼钢。“钢”是结果,“炼”是过程。没有“炼”的过程,就不会有“钢”的结果。所以,我们说“百炼成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通俗地讲,磨难是过程,是理想、是责任、是使命是公司对你的期许。曾记得一本成功学的文章中提到,一个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各个岗位“折腾、拍打”。经常变化不同的岗位,使“培养对象”不断地学习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通过挑战并克服一场场的风雨,使其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全方位快速提升。如果只在一个部门就职,可能就无法掌握其他部门的技能,个人综合能力也无法快速提高,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风雨的拍打”还可以让大家保持活力与激情。通过“风雨拍打”,可以提升我们敢于拼搏的精神,引发我们积极创新的动力,创造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使我们满怀激情、专心投入、高效快速的完成公司使命。

诗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应该挑战风雨,在“风雨”中提升自我,把“风雨”当做一剂强心针,一个加力挡,面对他不能退缩,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对。挑战“风雨”,在“风雨”中提高抗压能力,在“风雨”中不断进步,在“风雨”中成为优秀的人才。

忆往昔,世窗在泥泞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描绘出了美好蓝图;看今朝,世窗使得四方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共谋宏伟大业;望明日,世窗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引领着信息化发展潮流,

最终占领市场,成为整个行业的弄潮儿!面对风雨我们将继续勇往直前,打造出属于我们世窗的辉煌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 感谢各位评委,感谢各位同事 谢谢大家!

第16篇: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

走向辉煌

——巴中电视台成立15周年巡礼

1994年10月,巴中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开拓创新,勇于奋进,迄今已悄然走过15个绚丽的春秋。

15年里,巴中广电人用汗水抒写如歌的岁月,用镜头记录红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变化。

15年来,巴中广电人凭着对电视事业的一腔赤诚,在缺钱、缺设备、缺人才的情况下,锐意进取,自觉融入到“巴中精神”和“巴中经验”的创建之中,与时代同步,主动扛起巴中传媒的大旗。

2005年,局台分设后的巴中电视台,摆脱了旧体制的桎梏,响亮的提出了“新闻立台,人才兴台、经营富台、文化强台、开放办台”的战略思路,将新闻综合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影视娱乐频道、互动点播频道进行了重新整合定位,开设了《巴中新闻》、《新闻365》、《周末会客厅》、《经济生活》、《法制纪事》、《巴中新农村》、《娱乐大搜索》、《成长》、《家园》、《健康》等栏目,以开阔的视野办栏目,以发展的眼光做节目,巴中电视台由建台之初的1个栏目发展为如今的12个栏目,日播节目时长也由建台之初的12个小时发展到如今每天播出120小时。

特别是随着2007年1月26日,占地12634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巴中广电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巴中电视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现代化节目制作基地。

风好正扬帆,心齐马蹄疾。巴中电视台乘势而上,彻底改革用人制度,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和工资结构,对媒介资源重新整合,放手经 1

营电视产业。一个以电视为主干,以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为基础,以广播、报纸、网站为羽翼的全新的巴中电视台,在锐意改革中完成了艰难的蜕变,化蛹成蝶,在传媒舞台上舞动华彩乐章。

15年风雨兼程,15年艰苦磨砺;15年负重拼搏,15年积极进取,巴中广播电视台已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创业走向辉煌。15年来,巴中电视台参与和见证了巴中建地设市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是市委市政府最为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是外界了解巴中的重要窗口。

不论是在莽莽的大山深处,还是在巴城的每一个街道角落,无不闪动着巴中电视人奔忙的身影。在每一个庄严的时刻,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到处都留下巴中电视台记者奔忙的足迹,在艰苦条件下,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重大报道任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从90年代的“红芙蓉青春风采选拔赛”,“少儿歌手大赛”到2005年的魅力主持人大赛”;从“感动2005,祝福2006”元旦迎新晚会到200

6、’2007的“放歌巴中”电视歌手大奖赛。各种选秀和综艺类的节目,成了巴中老百姓最热心参与的活动和最爽口的精神大餐。

大型公益活动,是媒体肩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巴中电视台连续举办了4次“圆梦·贫困大学新生大型募捐义演,让500多名大学贫困新生走进校园;一年一度的感动巴中10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些来自我们身边的草根百姓,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温暖着巴中398万父老乡亲。2008年5月18日,为了抚慰汶川大地震中受灾受难的人们,巴中电视台举办的“共克时难·艰辛同行”大型赈灾募捐晚会。短短的两个小时,晚会就收到捐赠600多万元,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台,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地震的影响,观众参与度之高,影响力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

200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巴中电视台策划并发起,携手江西吉安和赣州,贵州遵义,甘肃白银,陕西延安,河北石家庄全国六省七市电视台,在巴中的巴人广场联合举办了《为了新中国》大型电视文艺演出。来自全国六省七市革命老区的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和电视工作者汇集巴中,同唱红歌,共抒情怀。“关照历史、辉映当代、启迪未来”的这台演出将巴中这块红色土地更全面的展示给了全国观众。

对外宣传是巴中电视台15年来辉煌的一页,继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音乐电视片《巴山之路》在中央台播出后;MTV《枫叶红了》《美丽的光雾山》、《巴山月》等也在中央电视台展播。

在艰苦的条件下,巴中电视人连续多年在四川电视台用稿名列全省地市州前茅,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位居全省前列,多次被四川电视台评为外宣工作先进集体;特别是今年,王瑛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强烈、影响巨大,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为了扩大外宣,巴中电视台还协助了中纪委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20集电视连续剧《王瑛》的拍摄工作。

节目创优硕果累累,电视宣传片《光雾仙山·诺水洞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城市形象电视宣传片参评中获得大奖;电视片《巴山红军魂》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山的情怀》荣获四川省政府新闻奖社教专题类一等奖;电视作品《光雾山》荣获全国第二届城市之星电视节目专题类一等奖;MTV《巴山妹子》荣获2005年四川省政府奖文艺奖和全国群英奖;短消息《千钧一发的时刻》获中国新闻奖,50多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去全国、全省创优一等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近几年,巴中电视台每年都要到成都、西安、重庆等周边城市开展电视媒介推广会,在这些大都市隆重推介 3

自己,吸引了大批企业来巴投资兴业,并逐步实现了与周边市州媒体合纵连横。2009年9月,广电艺术学校挂牌成立,上千人前来报名就学,开始了对电视以外产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1月14日上午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莅临巴中电视台视察,对巴中电视台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与巴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座谈、交流。2009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一行莅临巴中广播电视台视察、指导工作,对巴中台这些年的发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首15年,巴中电视台走过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扶持;巴中电视台成长的每一刻,都满载着市人大,市政协的浓浓关爱;巴中电视台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厚爱与支持。

回首15年,是巴中电视人团结奋斗的15年,历届领导班子呕心沥血的15年;电视人秉承着智慧、开放、和谐、超越的广电精神,用青春和热血,用汗水和真诚,书写了巴中电视台15年的精彩与辉煌。

情眷巴山,释怀天下。我们坚信,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巴中电视人一定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迈向新的辉煌!

第17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 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有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 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 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 提起海洋,我以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令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说吧,英国原本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获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期以来,外界一贯称中国为贫油国,因为中国海洋根本不具备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飞跃,进入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能源,因为在那片海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么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此外海洋中还有天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物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食物资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沉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找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然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入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第18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海洋与我们

——读《走向海洋》有感

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着,溅起晶莹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海鸥在海面上盘旋??这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这本书并不算厚,但其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然后他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发现“百废待举,起步艰难”,他认为“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内心很复杂。

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来描述我此刻的感触。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思考过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只记得语文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她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地理老师说——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在她的体内蕴含着大量资源能源,是天然的宝藏,但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亦有弊;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大海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了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

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旅游时我才得以亲眼见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正是因为人们如此猛烈地开发着海洋资源,而没有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导致现在的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然而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长风大浪,任重道远!篇2:走向海洋观后感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必修课)课堂作业 2012 ——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生姓名: 罗善军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学号: 20120607310023 任课教师: 王茂钢 (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不及格)

《走向海洋》观后感

而中国则是拥有海洋面积最多的国家,曾经,祖先们害怕大海,于是

便毅然而然的选择了陆地生活,而今天我们为了海洋的所属权可以跟其他国家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大海。

通商未果的英国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

动。” 就在清朝,中国与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失之交臂,郑和下西洋

只能是我们拿来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的海洋

领土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被世界列强瓜分,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 海洋事业才慢慢起步,我们建立了一支支雄健的海军,各种先进的武

器装备开始在海洋服役,时至今日,我国已有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世 界一流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已经不敢小视中国,我们现在已有了足够

利,更要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财富,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此时的世界以不同以往,我们要想成为海洋强国,还必须依靠国家领导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世界各国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所以我们要想成长,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知道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今日的中国正在崛起海洋强国不再是梦。 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已经无法生存,中国雄起已是刻不容缓,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捍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我们对外应该持有“不忘国耻,誓死卫国”的态度。我认为,海洋强国之路不是重蹈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武力称霸之路,而是通过提升海洋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必须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力培育、提高我国海洋软实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综观世界海洋强国无不具有强大的海洋科学技术支撑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海洋经济。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才能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呢?这必须得靠国人的努力,尤其是当代我们这些大学生,更应该“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同时要提

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像印度那样,靠大量进口别国武器自然是不行的,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国后面,永远无法自强。 《走向海洋》使我深受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海南大学的学生,我将不断强化海洋意识,提高专业素养,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为中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篇3: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更走向海洋读后感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讲吧,英国本来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取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时间以来,外界一向称中国为贫油国,由于中国海洋根本不具有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包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奔腾,进进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缘由是为了能源,由于在那片海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样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另外海洋中还有自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品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很多多的食品质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寻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固然包含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假如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觅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定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进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篇4:《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常熟市实验小学

四(4)班 金寅之 小时候,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近我通过阅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进一步地了解了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一切生命起原于海洋,像古希腊就是一个海洋文明的例子。海洋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人们靠晒海水来制作食盐,靠捕鱼来获得食物。海洋里也是一个大药房:沙丁鱼有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海带可以治疗高血压;珊瑚可以修复人骨;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而且,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海洋里也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拍天巨浪,周而复始的潮汐,一泻千里的海流„„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能量。在海底里还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天然气和可燃冰。

虽然海洋中有许多宝藏但是也充满了危险。台风等自然灾害都是在海洋上产生。假期里出现的两次台风造成了城市内涝,导致人员伤亡。

我国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和文明。徐福出海去寻找仙药可谁知竟然在荒岛上繁衍后代成为了现在的日本。鉴真东渡去日本。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但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南沙群岛,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外国人不能靠武力来争夺。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也应走向海洋,超越梦想。篇5:走向海洋读后感700字

走向海洋读后感700字

神秘的海洋

作者:204班 莫尹 指导教师 宗惠娟

地球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8%,准确地说,应该叫它“水球”更合适??《走向海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海洋充满好奇。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神秘的海洋孕育了各种生命,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海洋像一个摇篮,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原始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充满了漫长和神秘的过程。

海洋的神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古代神话传说,也赋予了海洋很多悲剧的色彩。神秘的海洋引发了人类对海洋不断地探索,无数伟大的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知海洋。

海洋充满了无数神秘的财富。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有大量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海洋就是一个蓝色的聚宝盆。海底世界充满了神秘色彩:有各种各样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海鲜,还有电视里看到的海底生物,也有数以万计的沉船,光沉船上的财富就相当于陆地财富的八分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

海洋的财富引发了无数的战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中国近代海洋史上的战争不断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民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有海无防的耻辱历史。现在的祖国,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就能保家卫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神秘的海洋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药库、能量之源??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人类对海洋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坏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秘的海洋对人们来说将不再神秘,人们在海洋里活动将会和在陆地上一样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它、建设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第19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财富。《走向海洋》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的形成,海洋的未来发展。海洋的未来发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中……

未来,我会去海底探索宝藏,把宝贵的资源全投资到海洋建设中。我想在海底建设游乐场,这样,会有更多的空间玩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想在海底盖城市,减轻陆地负担。还可以扩大范围,招收更多工作人员,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我想用沉没的宝藏建成一座“黄金牧场”,那里生活着海底生物,最大至鲸、最小的到虾。总面积五百平方千米,可容纳200种海生动物。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就占了地球表面的70%,约3。61亿,再做十个“黄金牧场”还绰绰有余。我还要开发植物园,即使有人类的居住也不会遭受污染,我要大量地种植海藻、珊瑚……使海洋的环境越来越好!

我要在太平洋开发,在北海创业,在大西洋完成我的梦想,美化一个又一个的海底世界。

当然,这只是梦想,要做到开发海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日本做到了。日本给阿拉伯制造了一座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由八根柱子支撑,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当船行驶。里面不仅仅有居民楼,还有花园、公园、学校……应有尽有。日本还将在21世纪末完成水下公园这项伟大的工程。

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一是保护海洋,陆地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洋受着同样的折磨;二是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为哺育我们的海洋完成这项宏伟蓝图!

《走向海洋》,它让我学到很多,懂得很多……

第20篇:走向生活读后感

共有《走向生活》读后感范文二篇:

范文一:

学习了美国作家戴维科宁斯写的《走向生活》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自己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经过,提出并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这是罗斯福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含义深刻,应当细细咀嚼。它是说生活中充满了偶然,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经历组成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由不认识到认识的逐步发展的,这也是一个人投入新的生活,扩大社会生活的开端。所以,要放开生活的怀抱,拥抱生活,珍视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才会过得快乐,过得幸福。『本文由xiexiebang.comwww.daodoc.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对我来说,它也是我的座右铭。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它将在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努力。

范文二:

每个人都要细心领略生活,领略每一天带给我们不同的滋味。世界和生活相连,只有细心发现生活的美妙,才能透过一切看到世界之多彩。

日出的壮观,日落的温柔,海滨的无瑕,蓝天的纯净,白云的单纯,鲜花的灿烂。林中天空飞翔的小鸟,无拘无束,美;江河湖海中畅游的鱼儿,自由自在,美。人与人之间,爱情、亲情、友情......世界,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天地间的万物,都可以做为世界最贴切的解释。

一切都需要一双会领悟,会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有这样一双眼睛,很简单呀!先试着叩响别人心灵的大门,走进别人的世界,然后尝试让别人叩响自己心灵的厦门,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别人的指引下,你会走向生活。

人际交往,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与人交往意味着一段七彩的生活又即将展开,世界又将添加一两缕新的色彩。

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把人与人调和在一起,最终,你会发现,它调出了一种绚烂奇妙的颜色。就是这样,把自己融入这个巨大的调色盘,你将体会到自己是最美丽的颜色,发现人际交往的确是种的特殊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天空中的一点星光,装扮绚烂的星空更加绚烂;

每个人都是花丛中的一支鲜花,装扮美丽的花园更加美丽。

确实:走向生活,广交朋友,会给生活增添欢乐,赋予价值。

走向辉煌读后感
《走向辉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