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生物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8:45:4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物之谜读后感

生物之谜读后感

读了《生物之谜》这本书,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动物集体自杀之谜!不管是身材渺小的旅鼠,不管是那体形中等的野牛,还是那身材庞大的鲸鱼都会进行集体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这些事,科学家们可不少转动脑筋,提出了不同的评论:

看看鲸鱼吧!有人说是有一条鲸鱼里面有寄生虫,寄生虫一传十,十传百,在一群鲸鱼中扩散开了,导致鲸鱼们忍受不了疼痛——搁浅了!有人认为鲸群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仓惶出逃,或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击或人的骚扰而有意登陆搁浅的。还些人认为有些鲸喜欢群聚,群中常有某个成员充当领导,整个群往往随其一起游泳,一起觅食,也一起逃跑。当“头头”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搁浅时,整群鲸也就随之同归于尽。总而言之,关于鲸鱼的自杀一直是个迷啊!

关于旅鼠的周期性自杀,一直是个难解的迷,科学家认为旅鼠是要为了寻找那当那曾经存在过的冰原,而奔向现在的大海。而人间的老百姓则认为,旅鼠吃了村里所有的庄稼,内疚自卑,所以集体自杀……

而对野牛的评论更是离奇,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3天时间,连续有28头牛跳崖身亡,山脚下形成了个死牛堆。有人说因为,这种牛到了山顶,太阳光让他们暂时失明,从而坠落崖谷。有人表示,生活在山区的牛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如此集体跳崖自杀,也许是对周围的某种危险的做了评估后做出的选择……

这就是那让人探索的科学,让人着迷的科学,在此我呼吁大家,多看科普书籍,增长知识!

推荐第2篇:《表里的生物》读后感

1923—1968)当代作家。原名马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

1938年春参加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篇小说《保定外围神八路》短篇文章《表里的生物》。

推荐第3篇:《史前生物档案》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史前生物档案》这本书,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故事。地球的历史被划分成了好几个阶段,从距我们最远的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距我们最近的新生代,每个代都被分成了好几个纪,每个纪都历经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的是地球上的生物从最初的有硬壳的生物进化到哺乳动物

在最早的古生代,是没有恐龙,也没有哺乳动物的,有的只是早期生物,比如说奇异虫、双笔石、头甲鱼等等这些有硬壳的生物,在古生代末尾才渐渐有了恐龙的足迹……到了中世纪的,出现了三叠纪生物、侏罗纪生物、白垩纪生物,而恐龙,就是在三叠纪时期开始出现的,这时也慢慢的出现了哺乳动物,到了侏罗纪时,已经是恐龙在统治着这个地球了,这时的恐龙品种繁多,有鱼龙、滑齿龙、翼手龙、剑龙、冠龙……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已经全部灭绝。到了新生代,我们人类的远祖开始进化,大型的哺乳动物和巨大的食肉鸟类在这一时期出……现,在冰河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冰川和哺乳动物,人类出现!

读完这本书,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和乐趣,特别是有关恐龙的进化和种类,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了地球几亿年的进化是多么的复杂,人类的出现是多么的可贵啊!

推荐第4篇:《史前生物档案》读后感

《史前生物档案》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史前生物档案》这本书,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故事。地球的历史被划分成了好几个阶段,从距我们最远的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距我们最近的新生代,每个代都被分成了好几个纪,每个纪都历经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的是地球上的生物从最初的有硬壳的生物进化到哺乳动物

在最早的古生代,是没有恐龙,也没有哺乳动物的,有的只是早期生物,比如说奇异虫、双笔石、头甲鱼等等这些有硬壳的生物,在古生代末尾才渐渐有了恐龙的足迹……到了中世纪的,出现了三叠纪生物、侏罗纪生物、白垩纪生物,而恐龙,就是在三叠纪时期开始出现的,这时也慢慢的出现了哺乳动物,到了侏罗纪时,已经是恐龙在统治着这个地球了,这时的恐龙品种繁多,有鱼龙、滑齿龙、翼手龙、剑龙、冠龙……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已经全部灭绝。到了新生代,我们人类的远祖开始进化,大型的哺乳动物和巨大的食肉鸟类在这一时期出……现,在冰河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冰川和哺乳动物,人类出现!

读完这本书,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和乐趣,特别是有关恐龙的进化和种类,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了地球几亿年的进化是多么的复杂,人类的出现是多么的可贵啊!

推荐第5篇:生物进化论论文读后感

读“达尔文和他改变的世界”有感

——现代文明思想乐章

就像每一种其他动物那样,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到这样高的地步,无疑是通过迅速增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而完成的;如果人类要向更高处进步,恐怕一定还要继续进行剧烈的斗争。否则人类就要堕入懒惰之中,天赋较高的人在生活斗争中将不会比天赋较低的人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人类的自然增加率虽可导致许多明显的弊害,但也不会有任何方法把它大大降低。所有的人均应参加公开竞争;不应以法律或习惯来阻止最有才能的获得最大的成功并养育最大数量的后代。《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 达尔文

达尔文用他的一生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成就不仅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是人类在思想上的革新,他的成功意味着唯物主义的崛起,意味着人们开始真正的用科学的双眼观察这个世界,他用自己的生命建筑了现代文明思想城堡的基本框架,之后的人们为他添砖加瓦,不断完善。这座思想城堡已经不仅仅为了生物学,它同样适用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文化。因此,他用这座思想城堡改变了世界,奏出了思想革新的华美乐章。

独奏第一乐章——一双敏锐的眼,一个智慧的大脑

达尔文拥有的科学的思想,在当时是超乎常人的,在一个宗教盛行,唯心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社会中,他拥有独立思考大脑,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当他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后,他从亲眼所见的一切出发,用一双敏锐的眼去发现,去搜集,再用很科学的方法去比对,去寻找规律。我相信所有船员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甚至感觉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此时的达尔文在自己思考,在脑中整理所有的资料,去假设,去推断。他好像在自己独奏,思维如同音符,有抒情有进击,独奏的单一却无法掩饰脑海的汹涌。最终,他发现13种地雀的喙的都不相同,同时发现它们的食物类型也不尽相同,巧合的是,每一种地雀都有共同点——它的喙刚好能巧妙地吃到它的食物。之后他大胆推测,美洲的一种鸟迁移过来后,为了捕食各种食物而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种的喙。这个猜想大胆而有创意,这就是达尔文的过人之处,他能想到别人无法想象的天马行空的猜想。从此出发,他开始了改变世界的道路。他找到了很多类似的实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奏出自己的核心音符——“演化”。

达尔文从事实推出理论假设,将“演化”向前推,不同物种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成;解析“演化”,发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非常漫长的过程,它是微小差异不断积累的结果;将“演化”向后推,演化是由具有差异的个体的频率改变来实现的,即在一定环境下,生殖能力弱的个体频率将降低,生殖能力强的个体频率将升高。在“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繁殖能力,这一点超越了个体间的竞争,竞争胜负的根本还是要归结在其繁育后代的能力,因为繁殖代表物种的延续,而在给定的环境下,繁殖能力强便能充分说明适应能力强,能将本物种延续下去。

独奏第二乐章——坚持自我,颠覆世界

教堂空灵的钟声敲响,人们一同咏颂着圣经,以神创论为核心思想的基督教徒虔诚地祈祷着。同样是基督教徒的达尔文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神创的思想所占据,他的信仰从上帝转变到这个客观的世界,他用事实去推断,去证明,去解释这一切,当他将“人类的祖先是无尾猿”这一学说公之于众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信奉着基督教,教皇甚至拥有了政治权利,可见教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所以当神创的信仰被动摇的时候,人们更多的不是去质疑达尔文的方法,推理逻辑,而是不假思索地否定,不理性地去排斥,社会各界出现了对达尔文全力围攻的态势。 达尔文陷入了社会的谷底,却正大步迈向自己的巅峰,他无畏教会对他的攻击,也不在乎支持他的人少之又少,只是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当然,他会低调很多,为避免惹来杀生之祸,他不得不很低调地进行着研究,也不敢公开发表论文,只是和家人以及支持自己的人交流。多么可敬的科学家,他的信仰就是科学,为了科学,他向着社会的逆方向走去,他的独奏艰难而有力量,这力量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于理性与客观的追求,他颠覆了全世界,让人们同他一起用理性的大脑思考,基于客观的事实,科学地解析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达尔文是对的,甚至在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之际,英国教会也正式做出了道歉。

协奏第一乐章——遗传基础的发现

达尔文万万没想到,他没打开的信封里装着的竟是支持自己学说的遗传基础。这位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很巧合地运用豌豆发现了遗传的奥妙。为什么说这是巧合地呢?因为幸运的孟德尔用的豌豆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且其表现型易观察易区别。孟德尔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数学基础较好,特别是统计学非常好,所以他对于数据的处理很恰当,而且他的假说演绎法严谨而科学,这些因素的共同结果就是得到了关于遗传的正确结论。在此之后,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展了基因的概念,并将其具象到染色体上,遗传学说便有了物质基础。进而,遗传定律被费歇尔提出,大体是说一个物种的适合度被自然选择所增加,这就和达尔文的思想更接近了。

伟大的达尔文缺少了两样东西,一是数学基础,二是重视他人的学说,他几乎用了一生对遗传进行研究,最终也不了了之,留下了遗憾,也许他发现自己的“演化”理论思想城堡缺少了地基,整个人都会惴惴不安,直到他死后,当后人翻出孟德尔的数据,去研究,去总结,才真正夯实了进化论的地基,这一篇协奏优美而重要,演绎的是独奏不曾有的华丽。

协奏第二乐章——分子变异

更令达尔文想不到的是,陆文顿—胡比实验造成了达尔文理论在分子层面上的危机。日本群体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根据对氨基酸序列的研究结果对自然选择为演化力量的学说进行了挑战,并且提出中性理论,即遗传漂变是分子演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分子层面的变异与自然环境无关,有的有益,有的有害。也许,人们会觉得这是对达尔文的否定,恰恰相反,木村的协奏完善了达尔文的乐章,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中性演化是对于达尔文进化论在分子层面上的补充,它们本质上不矛盾,正是有不同的变异,才会有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应,这样就防止了环境突变带来的毁灭性灾害。

试想,如果单纯按照达尔文的理论,所有生物都只会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去进化,长年累月之后,所有生物完全发展到适合度接近1时,环境突变,这带来的,将是原环境中所有生物的灭亡。然而,遗传漂变的存在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由于存在着各种变异,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适应突变环境的群体,它们的相对繁殖能力就会很高,就能存活并壮大,这与达尔文的理论又是符合的。

所以说,人们不断地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添砖加瓦,不断去完善它,达尔文设计了框架,后人一起构筑了城堡,而工具是相同的,那就是科学的方法与理智的头脑,不同的是不断发展的技术。

重奏乐章——进化论进入社会,融入思想

让我们从中国谈起,从严复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便是达尔文理论的社会体现,中国自闭关锁国始,与外界缺乏沟通,更无竞争可说,没有竞争就无法让自己进步,我们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耳朵堵上,让自己脱离世界这个大环境,这无异于自己淘汰了自己。不知道周围的环境,何来适应?!西方已然开始工业革命,我们却一再加强中央集权,自然科学匮乏,社会生产力节节败退。如果把世界各国比作微观分子的话,当时的中国便是在遗传漂变中朝着坏的方向变异的那个,根据自然选择规律,势必被淘汰,所以说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的失败都是必然的,它们只是淘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形式而已。

自严复之后,陆续有很多伟人都认识到了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道理,开始了强国救国之路,通俗一点就是毛主席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并且他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个能用游说,运动和口号能改变国家命运的世界,而“枪杆子里出政权”才是现实。为了适应世界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张謇等一大批事业家办起民族企业,国家也在向国外购进军备,西方国家的殖民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度,自强的意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萌生,中国在近代飞速地“进化”着,为了不被世界所淘汰,无论是从西方学习还是自我发奋图强,势必要“与天争胜”。就这样,中国这头雄狮,从沉睡,到觉醒,他飞速地向前奔跑,赶上了时代的步伐,中华民族终于在混乱的近代之后,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就中国现代的发展而言,同样要按照达尔文理论,竞争会加剧“进化”的步伐,我们敞开国门,与世界去合作去竞争,我们要想不重蹈覆辙,不仅要在经济上富裕,更要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学习,不断寻求突破,辩证地看,世界的进步是由于每一个国家在进步,而就单一个体来说,自己的进步是由于世界这个大环境在进步。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相同的是,我们都在为自己民族不被淘汰而壮大自己。再小一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社会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为了不被社会所抛弃,不断学习,为了人生理想而奋斗。这样看来,自然界与社会有着很多很多相似点,达尔文理论当然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发展,甚至人类文明的发展。

当今的文化市场也遵循着上述理论,就像遗传漂变一样,文化领域中不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形式、内容出现,它们的美各有不同,只是有些人能欣赏,有些人不欣赏罢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就像是不同的生物,它们总有猎食的特殊武器,即它们总有一种美能吸引观众,观众便是文化市场中的自然环境,如果某一文化作品根本没有观众,它的出现势必面临着淘汰,随着观众的艺术修养逐渐提高,那些低俗的作品便会被淘汰,文化产业就这样不断向着高尚优雅,拥有丰富内涵的方向发展,提升了艺术的价值,提高了美的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达尔文科学、合理的生物进化论结束了生物学各分支之间独立研究相互质疑,斗争的局面。然而,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生物学本身而扩展到了整个科学界乃至社会,他的思想与20世纪人类文明紧密相关,他推动的不仅仅是生物学的进步,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达尔文的这座“演化”思想城堡还没有建成,它还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也许这是个无穷尽的事,我们将来会更清晰更科学地去解释生物进化的本质,但是,令人敬仰,更令人无法忘却的是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论的开端,现在看来,他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他改变了每个人的思想,更改变了世界!

推荐第6篇:《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

《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2012级 朱元辉

我看这本书不下三次了,但对书中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可每看一次,心中的满足感却是不同的。这也是我对此书的第二次读后感整理,其主体内容并非简单介绍此书的基本理论,而是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思与讨论。

初次看到此书,是在家乡某地新开的图书馆里。它蓝色的封面上有对此书的基本介绍:“它引导人们思考,为什么生命和意识是理解宇宙真实本质的关键?”学术界也将其肯定为:“对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而我喜欢本书,除了它所解释的理论和探讨的问题是我感兴趣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人们真正的思考,真正的对生命有新的认识,真正的让你学会怎么活好当下。

由此书引发的回忆 “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行星运行的轨道大多数都是椭圆的?你能给我基本解释一下有关宇宙大爆炸的相关理论吗?”在高中物理课上,我曾今这样问过老师,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不过这和我们讲课的内容或与考试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你喜欢研究,我们课下再讨论!”于是,物理老师就把这些问题一带而过,因为课后几乎找不到他。到了上生物课,我又问老师:“请问细胞核是如何像大脑一样控制细胞器的?”然后老师说:“我们先把课堂任务完成,等私下我给你找些资料,你自己看看。”后来就什么都没了,或许是生物老师太忙,我三番五次的问,但每次都被忽悠了,于是我肯定的告诉自己:“其实老师也不懂这些问题!”所以我决定弃理从文,至少文科老师能回答我这样的问题:“为何自然选择人类的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然后老师以睿智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道:“意识产生之前,很多事物都存在于概率波动状态,而人就是不小心从无数的概率中出现了,这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既然有了人类,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比如现在面临高考,所以你存在的意义是好好学习,至于学习后又干什么,你自己决定吧。”

老师的话让我感到危机四伏,要是我在问,他的解释一来让我倍感学习的压力,二来更让我满头雾水,或许不问,我还会更清楚些!但内心还是很佩服老师的:原来懂哲学的人就是把大家都能看懂的东西说的鬼也听不懂,但你又不得不崇拜他,因为他就是比你智慧比你渊博,只怪自己学识浅薄,不明白其中的精髓罢了。

不知为何,一个文科性思维的我却总喜欢研究一些偏理科性的东西,但就是喜欢,一旦爱上了就没办法,所以现在就找一些平衡性的,既兼理又从文的东西去了解(比如意识)来到大学,求知欲更强了。我去听了一场有关于宇宙基本理论的科普型讲座。听课中,一直有学生提问,我记录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片段: 一个男生问:“讲师你好!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宇宙大报纸之前是什么吗?”只见讲师胸有成竹的回答道:“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时间只能跟物质和能量一起产生,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就像你问在地球上,北极的北边是什么一样!” 而某人又问:“那能说一下正在膨胀的宇宙要膨胀到哪里去呢?”讲师还是胸有成竹义正言辞的回答道:“你不能在没有对象的定义之前就有空间的概念,所以我们描述宇宙必须使它与自身的空间一起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尺度中去。如果用‘从外面’看的方式去想象宇宙,也是错误的,因为宇宙之外什么都不存在,所以这个问题也毫无意义!”那个学生移动了一下他的眼镜,点了点头,台下的听众们给了激烈的掌声,于是没人提问了,每个人都假装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可是我猜一下,就连这个讲师自己,在他独自静思的时候,至少也有那么一会儿,对大爆炸是什么而感到大惑不解。连他自己内心深处都会意识到,虚无中永远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产生出来。

二、对此书的基本认识

人们对宇宙的理解似乎走进了死胡同,直到最近我们才认为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但实际上,宇宙的百分之九十六,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并且科学家们对它们是什么几乎一无所知。现在人们接受了大爆炸学说,而其学说里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为什么宇宙精心呵护着生命?用传统的理论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本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不考虑生命和意识,我们当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是无效的,也绝不会使它有效。本书提出,经过数十亿年无生命的物质过程后,迟来的和次要结果所产生的生命与意识,绝对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这个新观点就是“生物中心主义”。 是的,一个简单但却激进的观点常常撼动知识的基础。“世界不是平的”这一惊人发现,挑战并最终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的感觉和与世界的关系,就像对十五世纪的多数人来说“地球是由岩石构成的圆球”这一概念是荒谬的。而此书也完成了世界观的一个转折,他用革命性的观点把这个星球“倒转”过来,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相反,说实话,我对他的基本理论不是特别的肯定和理解,我觉得生命和意识起到了推动宇宙发展的作用,但他的观点却带我打破了关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甚至死亡的观念,他让我相信生命是不朽的,伟大的,神奇的。他让我用新的眼光和方式观察、认识真实的世界。

“意识”意识是十分令我着迷的,在哲学中,人们把意识定位为一种大脑或精神的活动,它是大脑的产物,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但我并不满足于这种解释,因为我更好奇你脑子里的一群分子是怎样使意识产生的?或许此问题正中科学界的下怀,因为现代物理学什么都没解释,而生物学也在为此苦苦研究。落日的美丽景观,恋爱的奇迹,对美食的偏好„„意识是怎样从物质中产生的,科学对此无法作出解释,这也吸引着我不断对其深入的研究,也许最终我仍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可追寻真理的过程却是幸福愉快的。此时,先把这个问题摆在一边,让我谈谈读这本书后我对生命的新认识。

一开始,世界上有什么?我们的科学对生命的解释很多,能解释的甚少。在家乡,我吃过晚饭后,往往喜欢到田地里走走,感受清风和落日前暖暖的阳光,就在那个时刻,我才仿佛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尤其是看到夕阳把半边天的云都染成花朵的那一刻,我看到的阳光就好似天空洒下的无数珍宝,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我往往是太阳落山了才回家,渐渐暗淡的天色使步行小道有些若隐若现,池塘虽有蛙声阵阵,但你依然觉得一切都很平静,我放缓脚步,好好听听这夜间生物对黑暗的演奏!灯光亮起来了,那是在杂草中闪烁的萤火虫,我好奇地请走过去想抓住一些,可他们的灵敏度超出我的想象。但在杂草的根茎处,仍有几点微弱的光在闪着,我觉得这一定是它们小小的分卵,它的身体中存在一种原始属性,就像五亿年前从寒武纪的海洋中爬上岸的某种三叶虫那样。现在我和那些萤火虫,是彼此进入对方世界的活物,从根本上讲,一直有联系,但我不知道,我与萤火虫这个小小的互动与宇宙中的其他某两个物体的互动是否不同,难道这种原始的小虫子只是原子的另一种聚集——蛋白质和分子的旋转,就像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那样?这种聚集是否能用机械的逻辑的来理解呢? 就是这种简单的巧遇,使我不仅通过意识的彼此纠缠而与萤火虫产生了联系,他更体现出了某种神秘的和暗示性的东西,我无法解释这种东西,他似乎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乔治•伯克利所说的那样:“我们能感觉到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是否如此,我站起身走开了,笼罩在这些萤火虫小世界上的疑惑也消散了。

生命的普遍性质就是好好活着,珍惜每时每刻,去做我们该做的,但其特殊性质又经常使我们思考做这些事的意义和目的。人们往往很难理解自己的一些遭遇,但是事出必有因,只是我们太多时候不愿接受自身的某些东西,正如大多数青少年失恋后不冷静思考这场恋爱一开始就不适合彼此,可他们却喜欢把错误归结于自己的相貌、地位或对方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上。想要看清生命,就需要看到生命的特殊性,我觉得它就是你的精神!

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超越了死亡!但对现今的人而言,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何为时间何为空间,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死亡?人们只把这一切视为一种利用工具,利用久了反被其变成“笼中鸟”,在此不做任何世俗性的批判,因为我要谈论的是一个有关于生命的没好话题!

“人们的精神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完全毁灭,他的某些部分将永生。” ——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伦理学》 宗教可以不断讲述死亡后的种种经历,但我们何以知晓那是真的呢?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永远不灭,我们的头脑·心智及其对生活的情感都由电能操控,因而这种能量与其他的一切那样,绝不会消失和终结,这种说法在理性上是非常美妙和充满希望的,但我们增么肯定我们还能体验生命的感觉呢?当今的科学世界现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提出解脱之道,或许我们没有那个必要去理解这些。永生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并不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永久存在,而是你精神所体现出的一种影响力,能将这种伟大的影响力扩大并感染给后人,难道不是一种永生?在你活着的时候只是多了一份“自我感知”的实体存在感,可对别人而言,你也是意识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而且并非所有对此有永久反映。这么说或许过于冷漠了,但正因如此,生命才需要你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精彩的事,所以选择强大精神的影响力,这至少使你永远活在那些爱你的人的生命中。

也许说这么多仍没有确切提到该如何具体的把我和运用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特性,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不同的,但说了这么多后你是否对自己的生命有新的思考?最后只能用爱默生的话来总结了:

“倘若我们在她(自然)面前衡量我们的个人力量,我们极易感到命运弄人。但若我们将自己与工作融为一体,就会感到自己充满了劳作者的心灵,清晨最初那一片宁静就会驻留于我们内心,我们会感到重力和化学深不可测的力量,而高居于这一切之上的,则是以最高形式先在于我们的生命。” 对此书的读后感总结

因为书中涉及的深度并非我短期就能参透的,所以对此书的各种感想都随心而发,对书中的具体内容也就不作过多解释!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该书或许无法使你读完就能接受作者(罗伯特•兰扎——美国)的观点,但他却带你游走了一段关于宇宙·生命·意识同万事万物关系的旅程,而最终他又让读者回到原点,感受当下。可此时此刻你会发现,你观察到的世界与以往相比有大不相同,这就是我读《生物中心主义》的感受。 结语:你所见到的,并非是真实的。我们感觉是真实的东西是一个与我们的意识有关的过程。(生物中心主义第一原理)

推荐第7篇:趣味生物小百科读后感(定稿)

趣味生物小百科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趣味生物小百科》。里面讲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千奇百怪的生物,你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书中,你会认识许多你以前不认识的动植物。如:生活在雨林中以植物、昆虫、幼虫和死去的动物为食的巴比卢萨猪,它可长着四只上翻的獠牙,面目可怕,而与它生长在同一环境的菲律宾鹰呢?它也是怪模怪样,头顶的毛发蓬松成一个球状物,好玩又好笑,一不小心你会把它看成一中有趣的植物呢?但它也因为形象好玩而被人们大量捕捉,差点遭受了灭顶之灾。可爱的印度象也生活在这雨林之中,只是把那双双巨大的蒲扇耳退化成了小巧玲珑的,以便在丛林生活。你还能想到吗?一只大鸟笼头上竟然长着一只鞋般一般大小喙,它这喙可厉害拉!年幼的小鳄鱼最怕这只“大鞋”,这只“大鞋”可以直接啄穿它们的头骨呢!神奇吧!不可思议吧!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生物界的许多奇闻趣事,同时,也为人类的自私所痛心!人类为什么不能与动物和谐相处呢?为什么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就无故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让它们濒临灭绝的危险呢?再这样下去,人类才是最终的受害者,等动植物消失后,人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真不愿意看到那一幕。只要人类从现在改变观念,和这些有趣的生物和平共处,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美好!相信,希望就在眼前!

推荐第8篇:生物

微生物免疫学论文:

如何在微生物及免疫学 检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摸索了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 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其智慧和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优良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了很多帮助。医学检验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但常出现修改报告单、不化验出报告单等现象。笔者在多年的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机会,灵活地将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

一、素质教育应从教师自身做起

教师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等综合素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

1.应有良好的师德。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学生,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首先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求、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

3.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勤于进取,改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完善的知识结构不仅是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也能成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榜样。

4.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乐观豁达,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要有宽容大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5.要起到人格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与课外都要做到衣着得体,举止从容,观点正确,语言幽默,平易近人,热情大方。

二、紧密结合教材,进行素质教育

教师要依照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探求课本中的素质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素质教育。采用病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在轻松、积极向上、自然的情境中开展素质教育。

1.在微生物检验绪论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持久的好奇心、执着勤奋的精神教育。许多人在事业上的失败,常常不是没有选准目标,也不是难度太大,而是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讲微生物发展实验时期时,一定会涉及微生物形态学的奠基人——列文虎克。虽然他没有上过几天学,但却发现了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更加神奇的新世界——微观世界。他于1676年用自磨镜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约放大40~270倍),并从雨水、池塘水等标本中第一次观察和描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列文虎克打磨镜片一干就是60多年,其中的艰辛、枯燥和乏味不言自明。该事例让学生懂得了列文虎克的成功在于他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教学过程中,运用身边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医学检验要求从事者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热爱本专业、不计名利的良好素质。讲解直接凝集试验用于人类ABO血型鉴定时,举出《今

日说法》的案例:一位足月孕妇在医院生产时大出血,急需输血。而检验师在鉴定血型时犯了不可思议的错误,导致产妇输血后出现溶血反应。病人危急,只好转到另一家医院。然而,这家医院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最后,病人再次输血后痛苦地死在医院里,刚刚出生的孩子永远没有了妈妈。通过上述实例教育学生医学检验的重要性,如果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不仅给病人带来伤害,很可能使自己遭受牢狱之灾。

3.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既具有特殊性,又包含普遍性。讲解微生物发展的经验及实验时期时,告诉学生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甚至是必需的。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这些对于人类的繁衍生息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微生物的残忍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不可小觑,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讲解免疫的概念时,要特别强调一点,免疫在正常情况下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产生对机体有益的保护作用;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产生病理性免疫损伤,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说明免疫既有利,也有害。教育他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应合理地看待事物。

4.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例如,11世纪初,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提出肺痨由虫引起。18世纪清乾隆年间,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篇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凄惨景况,并正确地指出了鼠疫与鼠的关系。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将病人的衣服蒸过后再穿就不会传染上疾病,说明已有消毒的记载。大量古书证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就已广泛应用人痘来预防天花,并先后传至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国家,这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而《黄帝内经》比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首创的液体病理学早几百年。沙眼衣原体是我国学者汤飞凡 1956年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首次在世界上分离成功的,等等。通过上述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民族。但目前我国医学暂时落后于发达国家,应鼓励学生发奋图强,担起发展我国医学科技的使命,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5.在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及尊老爱幼的教育。告诉学生湿热灭菌煮沸法在生活的应用。若在水中加入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达105℃,既可促杀芽胞,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建议学生回家用碳酸氢钠而不用洗洁精帮助父母刷碗。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课本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今后也能自觉地孝敬、尊敬父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洗洁精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合日常生活习惯,拓宽素质教育渗透深度

讲解结核分枝杆菌时,可以告诉学生结核杆菌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6~8个月,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一口痰中有4000~5000万个结核杆菌。以此告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同行是冤家”关系紧张的情况。讲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时,特别指出抗体的作用多是在补体、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协作下完成对机体保护作用,引导学生也要团结协作,友好竞争。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自觉将培养学生的素质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发挥和挖掘专业课对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就一定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推荐第9篇:生物

1.2011年,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天水市领军人才

2.1999年9月,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教学能手,授予“园丁奖”称号。

3.2010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4.2000年,被评为首批市级骨干教师。

5.2011年被评为天水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6.200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甘肃区域调查工作先进个人。

7.1999年,自制教具“腊叶植物标本”被甘肃省教委评为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

8.1994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生物学通报》奖励基金三等奖。(《生物学通报》期刊社)(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9.2003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竞赛,有1人、2人、3人分别获全国

一、

二、三等奖,有3人、7人、6人分别获甘肃省

一、

二、三等奖,本人分别被全国生物竞赛委员会和甘肃省生物竞赛委员会表彰奖励。

10.2008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有6人获全国二等奖、有6人获全国三等奖。

11.1991年,因所教班级生物高考成绩名列北道区学科第一,被原北道区人民政府表彰奖励。

12.2009年,被秦州区人民政府评为高考先进个人,同时被蓝天集团评为蓝天园丁奖三等奖。

13.2002年,在天水市高中生物优质课评选中,《内环境与稳态》一课被评为一等奖。

14.1999年在天水市高中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课被评为二等奖。

15.1993年,在天水市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工作突出,被天水市教委评为优秀辅导员。

16.1999年4月,被评为天水市初中生物优质课一等奖。 17.1994年7月,被天水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生物教师。

18.2007年,被学校评为班主任工作考核先进个人。

19.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别被学校评为优秀科任教师。

20.1999年,被评为北道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1.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别被评为天水市一中优秀共产党员。 22.2010年,被天水市一中评为优秀备课组长。

(二)课外辅导、课题获奖情况

1.1997年8月,辅导的课题《北道城区主要绿化树种病虫害调查报告》,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中,被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为二等奖,被省教委、省科协评为一等奖。

2.2006年,与他人合作承担的省级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中等学校生物学课程整合问题的研究》,获第六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11年,教育方案《高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教学案例》在第二十六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辅导员方案一等奖

4.2011年,辅导的课题《天水湖对天水市城区气候等生态环境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第二十六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竞赛项目三等奖

5.1994年,辅导的课题《北道区噪音污染及防治》,在甘肃省第七届发明创造和科学讨论会评选中,被省科协、省科委、省教委评为二等奖。

6.1999年,辅导的课题《天水市北道区部分小学生碘缺乏症状况调查报告》,在天水市第

五届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被市科协、市教委、市环保局评为二等奖。

7.2001年,自己承担的市级课题《关于北道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通过天水市“九五”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鉴定。

(三)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情况

发表论文8篇

1.《开展科技活动,推动生物教学》,发表在中国生物教学研究会会报《生物报》,1993年12月28日第一版。

2.《染色体组教学中的形象比喻》,发表在中国生物教学研究会会报《生物报》,1994年8月6日第二版。

3.《浅谈“养成教育”在生物学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作用》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学艺术探索》中,2000年5月。

4.《补习生高原现象心理分析及对策》,发表在《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7月。

5.《试探探索教学法与能力培养》,发表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经验荟萃》一书中,1993年6月。

6.《班主任要抓好三种教育》,发表在《甘肃教育报》2000年2月4日第三版。

7.《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面巩固“普九”成果》,发表在《甘肃教育报》2002年4月26日第二版。

8.《“理综”下的生物学复习策略》,发表在《天水日报》2003年。

获奖、交流论文7篇

1.《试谈高中生物复习课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杂志社评选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1993年7月。

2.《课堂教学过程探讨》,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杂志社评选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物教师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1994年7月。

3.《几种课堂类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获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评选的全国中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1994年。

4.《谈话法在习题讲析课中的运用》,被甘肃省生物教学研究会评为三等奖,1994年6月。

5.《关于构建中学校内督导机制的设想》,在甘肃省教育管理研究会1998年学术年会上交流。

6.2010年,《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应处理好八大关系》,在甘肃省第十八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交流,并编入《经验交流汇编》

7.论文、说课稿《内环境与稳态》在天水市2002年中学生物优秀论

1)1999年论文《初中生物探究理解性电化教学的研究》获第六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三等。

(2)1998年论文《素质教育观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获第七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

(3)2001年论文《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策略的实践探讨》获第九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

(4) 2002年论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获第十届全国中等学校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

六、部分发表的文章、论文

(1)1999年论文《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发表在 《生物学通报》99年第二期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级刊物)

(2) 2000年论文《提高淀粉渣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发表在 《生物学通报》2000年增刊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级刊物)

(3) 2001年论文《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策略的实践探讨》发表在 《生物学通报》2001年增刊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级刊物)

(4) 2002年论文《鸡腿菇仿野生栽培技术》发表在 《生物学通报》2002年第1期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级刊物)

(5) 2002年论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发表在 《生物学通报》2002年增刊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家级刊物)

七、部分通过鉴定的课题

(1)课题《运用电教媒体优化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验研究》2000年通过市级鉴定,鉴定质级为优。

(2) 课题《农村生物学习标准与教学评价研究》2005年通过市级鉴定,鉴定质级为优。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

八、部分获奖的成果

(1)2000年成果《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获全区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02年成果《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策略的实践探讨》获甘肃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04年成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获平凉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4) 2008年成果《农村生物学习标准与教学评价研究》获平凉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推荐第10篇:生物

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初二生物(上)期中试题 A.动物必须依靠植物生存 B.丸花蜂是寄生虫

C.动物和植物互相为敌 D.动物和植物相互适应、互相依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17.狗外出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外出时走不远就要撒尿,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其原因是 ( ) A.池水含氧量降低 B.到水面觅食 C.表面水温暖 D.喜欢阳光的刺激 2.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 A.体表 B.鳃 C.肺 D.鳍 3.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 ) A.哺乳动物 B.昆虫 C.鱼类 D.爬行动物 4.下列不是哺乳动物的是 ( ) A.蝙蝠 B.袋鼠 C.企鹅 D.鲸 5.鸟类和哺乳动物更适合于陆地上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A.数量多,不易灭绝 B.个体大,生存能力强 C.群体生活,防御力强 D.结构复杂,恒温,运动机能完善 6,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 ) A.背肌 B.翅膀上的肌肉 C.腹肌 D.胸肌 7.蚯蚓体节腹面的刚毛和体表的黏液,分别有利于 ( ) A.游泳和交配 B.土壤中运动和捕食 C.土壤中运动和交配 D.土壤中运动和呼吸 8.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足和触角有分节现象 D.体内有骨骼 9.育雏期的母鸡抚育小猫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不能确定的行为 10.学习行为最复杂而且高等的是 ( ) A.爬行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鸟类 11.下列各项,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 B.池塘中的一群小鱼 C.蜂王由工蜂喂养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12.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动物能为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B.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C.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

13.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 ( ) A.益虫被大量消灭 B.食虫鸟大量减少 C.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D.环境污染严重

14.昆虫区别于其他无脊椎动物,所特有的特点是 (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具有翅,能飞行 C.体表有外骨骼 D.身体分部 I5.下列不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章鱼、扇贝、海螺 B.河蚌、蜗牛、海螺C.梭子蟹、海蜇、海葵 D.鱿鱼、乌贼、蜗牛16.丸花蜂在取食花蜜时,也为植物传粉,这说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是( )

梦幻网络( http://www.daodoc.com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

A、留下“气味”做记号 B、生理活动的需要

C、与其他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18.老虎的犬齿() A.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 B.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 C.边缘有锯齿,适于切断食物 D.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 19.如果剪去蟑螂的触角,它将会() A.运动能力和生殖能力遭到破坏 B.触觉和嗅觉遭到破坏 C.不能保护自身和防御敌害 D.不能呼吸和捕食 20.雷达能探测并追踪飞机的行踪,它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的哪一种功能 ( ) ① 海豚 ② 蝙蝠 ③ 声纳 ④回声定位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填空题(共10分)

21.动物可分为 和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2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它包括、、和 。其中保持鱼体平衡的是、,能够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是 。鲫鱼的游泳主要靠 产生前进的动力。

23.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 构成;体表有 ;足和触角 。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如狒狒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使①和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动作的是 系统

(4)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都需要 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关节的运动方式越复杂,参与活动的肌肉数就越 ,肌肉间的协同作用也就体现得越 。

28(14分)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鱼、桑、蚕、气的全面丰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是 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它之所以属于该类动物,是因为它体内有此类动物特有的结构 。它们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

(2)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捕食小昆虫。从动物行为的结果看,这属于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这属于 行为,因这种行为是蝙蝠 就有的,由身体里的 所决定的行为。

(3)蝙蝠的回声定位已被人们用在了 技术上,制成了雷达。

27(12分)观察下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

(3)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4)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次重复利用,提高 效率。 29.实验题(12分)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还是在头部?你可以使用以下材料用具:玻璃瓶、清水、数只体型大小、生理活性相近的蝗虫。

(1) 作出的假设是: (2) 方法步骤: (3) 结果预测: (4) 实验结论:

(1)一块骨骼肌包括③ 和④ 两部分,它具有 的特性 (2)当我们在弹奏钢琴敲打琴键时处于 (填“A”“B”)状态,骨骼肌① 处于 状态,骨骼肌① 处于 状态

第11篇:生物

园林工程技术

主修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测量、园林制图、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插花技艺、盆景制作、花卉栽培、园林树木、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植物保护。

就业方向:城市园林及风景区的设计、绿化;园林设计公司、景观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园林工程设计与绿化施工;城区共用及居民小区绿地的养护、园艺生产部门从事生产及经营工作。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绿化工、高级花卉工、高级草坪建植工。

畜牧兽医

主修课程:动物及解剖生理、动物营养、动物药理与病理、饲料生产与营销、动物遗传及繁殖技术、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特种养殖与疾病防治、动物疾病诊疗、兽医卫生检验与法律法规、养殖业经营与管理。

就业方向:各级畜牧、兽医防治机构;各类养殖厂、饲料和兽药生产与销售部门。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兽医防治员、高级动物检疫员、高级家畜饲养工证。

生物技术及应用

主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应用微生物、植物组织培养、发酵工艺、生物产品分析、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

就业方向:生物高科技示范园区、食品企业及保健品等部门从事生产和技术服务工作。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作物种子繁育工证。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合成方向)

主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制图、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电工学、化工仪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妆品工艺学、表面活性剂、涂料化学及工艺学。 就业方向:日用化工、涂料化工、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验、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化工分析化验员、高级化工生产操作工、高级化学药物合成工证。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方向)

主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制图、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剂学、电工学、化工仪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药物合成。

就业方向:药品生产及药品营销企业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营销、药品分析检验等技术工作。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药物制剂工、高级药物分析工证。

生物制药技术

主修课程:药用植物识别、生物分离纯化、生物制剂、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设备、生物药物分析、GMP认证等。

就业方向: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生物药品的行政管理部门等行业从事药品的生产、营销和分析检验等工作。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药物制剂工、高级发酵工、高级药物分析工证。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主修课程: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分析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机械制图、化工仪表、大气污染与监测、环境微生物、环保设备、电工学。

就业方向: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员、化验员,化工、医药、环保等企业的化验员和环保设备的操作员。

技能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水环境监测员、高级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员、高级环境保护监察员证。

1、生物分离和复合生物过程

2、生物反应与代谢工程

3、天然产物和细胞代谢工程

4、生物多相反应工程

5、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6、生物加工过程学

7、环境生物工程

8、生物制药工程

9、系统生物学

10、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第12篇:生物

研修日志——生物高效课堂下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布者:黄赟 发布时间: 2011-12-14 14:04:0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实施,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为了适应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高效课堂模式,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闻背景:

新华每日电讯有这样一篇文章——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习惯,该文章记录下了北京一所高中学校一位名叫王春易老师的一堂生物课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度很高。 王老师说“我们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各个环节的调控,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引导他们学会从怎么提出问题到怎么阅读再到怎么梳理知识点,并对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反馈评价。”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到教师是非常看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而且通过多年的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现状:

在从事教学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一些让教师无奈的情况: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的、看小说的、发呆的不在少数,而一旦下课铃声一响,他们顿时精神焕发,打打闹闹不亦乐乎;布置的作业往往应付了事,不经过大脑思考直接抄答案,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动笔,一个字也不动;对于同样一种题型的题目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同样的错误,老师苦口婆心讲再多对他们而言也只如同耳旁风。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二、相关理论

(一)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创造高效课堂,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各个学校中,各种各样的高校课堂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不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改变,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宗旨是不会变的。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自我成为主体的学习,握有学习的主动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三、生物课堂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

(一)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走进新课程》中曾指出:我们应该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真正用真情去对待学生,才会真正换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因此,在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要相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教师的作用是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建立充足的自信。

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也要允许教师被学生驳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学生才会对教师接纳、热爱和有信心,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愉悦起来,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课堂学习就能成为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二)给予紧凑的课堂流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1.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

课前预习很重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主动听课的前提。课前做好充分预习,老师上课轻松,学生听课也主动、积极。

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与导学案有很大关系。导学案的编制使得学生的预习任务明确,让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不至于看两三遍课文就算预习了。因此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敢于将课本中的各种“句号”、“叹号”变为“问号”。导学案中的思考题,可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而且思考题的答案就在课本中,学生便会去寻求答案,也就促使学生自主预习。

检查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学生知道老师是重视预习的,切忌布置完了事,以免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表扬一些认真预习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受表扬的同学肯定会更认真,没被表扬的也会更认真,更努力地做好课前预习,这样也就达到了让学生自主预习的目的。

2.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机会。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在人教版生物学生用书中,编者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如旁栏思考题、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的问题探讨中,通过侏罗纪公园这一电影的简要介绍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适当进行优化,如把问题探讨的文字替换成形象生动的电影片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神奇的教学情境,又或者是让学生事先准备进行情境再现的表演。通过这些方式便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学生们迫切想要找出科学家即便获得了恐龙DNA仍然很难制造出恐龙的原因。又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在讲述多倍体时,给学生一些多倍体植物的图片, 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多倍体植物的神奇,同时结合学生吃西瓜的经历,引出无籽西瓜的形成。以此让学生更乐于去主动探究无籽西瓜的形成。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打开课本或者翻阅相关参考书去认真阅读寻找答案。而且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式探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就可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教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启发和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新知识的获得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时,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以人为例(五个男生五个女生,按照染色体组的概念,可以分成几组),用这种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化难为易,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展示相关的图形、基因型等让学生判断,从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出染色体组的三个判断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则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布置多样化且新颖的作业,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

每节新课后为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就必须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为了尽可能避免学生抄袭现象的出现,也为了让作业能轻松地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增添作业的趣味性,变换作业类型,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让学生能体验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画一画: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在学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单靠死记硬背它们的动态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显得枯燥乏味,而且收效甚微。教师可以适当改变学生记忆的方式,把文字变成图画,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

赛一赛:在每一节内容学习结束以后,由教师出题,采用小组竞技的方式,看哪一个组完成得比较好,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

做一做: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以后,学生可以自己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制作一份生物手抄报,里面可以包含该章节的知识点,易错题型以及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等等。做好以后可以复印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大家都体会到原来可以在看报纸的过程中学习到生物知识,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

找一找:生物课本中有些内容比较贴近实际,比如相对性状的概念,只从课本中了解概念远远不够,而且光知道概念对学生而言也略显乏味。因此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找自己周边有哪些相对性状,把它们都记录下来。有兴趣的还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并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四、总结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凸显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可能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积极配合教师,同时这些方法也不一定都适合于所有的生物课程内容的教学。总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做许多工作,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潜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既要“学乐”也要“乐学”,让学生的学习如饮甘露琼浆,让学生由 “怕上学”变为“怕下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

如何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

陈 胜 建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应该是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源动力。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中探求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能够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让抽象而枯燥的课堂回归生物世界妙趣横生的本来面目呢?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探索生物现象和生命奥秘的过程充满好奇和乐趣呢?

1、贴近学生生活,在认知中培养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和各种类型的生物问题,它们与生物学科的知识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让生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自己是生活在真实的生物世界中,并促使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将知识外显化,必然会使生物课堂充满乐趣。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空腹喝牛奶大部分营养被浪费”这一生活常识。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到那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2、创设真实情景,在形象中感受乐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与学中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此外,可以带学生到科学馆、博物馆、生物园去参观。把这些直观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中,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之中,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

3、精心安排实验,在实践中体验乐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要更好地突出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而学生也大都喜欢实验课,因为实验课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可以显示自己特有的能力。能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课的乐趣,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实验探究活动尽可能以学生为主完成,或以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还可以采用小组间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实验课既要轻松、自由,又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则进行,在严肃活泼、充满激励竞争气氛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生物的自信心。

4、重视理性认识,在思考中提升乐趣

生物学教学中,在激发兴趣、体验乐趣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可把原来表面的直觉兴趣转化为深刻的高层次的兴趣。此外,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等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进化,生态环境,克隆技术、航天育种等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

生物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在直观形象、新奇有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上升到关注人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的理性认识,使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成为生物现象、生物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逐步将学习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13篇:生物试卷

单元试卷(1) 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细胞核 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虎克

B 达尔文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岩石风化 B 打雷下雨 C 海浪拍打河堤 D 蜜蜂采蜜 4.下列实验器材中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培养皿

C 试管 D 漏斗

5.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数字“68”的载玻片,操作者的视野里看到的图形是(

A

89

B

86

C

98

D

68 6.在显微镜中,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

A

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

C 粗准焦螺旋

D 调节器 7.一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模糊,要使物象更清晰,应调节(

A

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

C 粗准焦螺旋

D 调节器

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物象位于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象位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9.显微镜的物镜是40X,要观察放大60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目镜是(

A

20X

B

30X

C

15X

D

10X

10.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的常用方法,它的第二个步骤是(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实施实验 11.大树是生物的依据,不包括(

A 需要从土壤中获得肥料

B 具有生殖能力

C 释放氧气 D 能够运动 12.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种生命现象说明了生物具有(

A 呼吸

B 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长发育 D 繁殖能力

13.下列那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 20x×10x B 10x×30x C 10x×10x D 20x×40x 14.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

A 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 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C 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D 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15.在显微镜对光时,选用对准通光孔的结构是(

) A 高倍目镜 B 高倍物镜 C 低倍物镜

D 低倍目镜

1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A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反光镜

C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D 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象

17.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

A

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

C 粗准焦螺旋

D 调节器 18.生物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A 观察和实验 B 理论推导 C 模型演示

D 实践操作 19.在显微镜结构中,可以转换物镜的结构是(

A

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

C 粗准焦螺旋

D 镜筒 20.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双手取镜,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偏左的位置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着物镜 C 光线很弱时,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 观察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2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雨后春笋

B 两虎相斗,两败俱伤

C 铁皮生锈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2.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下列叙述中,可以作为该问题的假设的是(

) A 夏天气温升高,鱼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B 夏天气温升高,鱼的食物种类繁多

C 夏天气温升高,水草茂盛,水中的氧气较多 D 夏天气温升高,鱼的呼吸会加快

23.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24.利用仿生学发明的国家体育馆“鸟巢”(

A

设备装置上进行了模仿

B 像鸟巢一样只用一次

C 外形和结构上进行了模仿

D 对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25.一只花斑色的猫生下了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这种现象属于(

A 适应一定的环境 B 遗传和变异 C 影响环境 D 生长发育

单元试卷(2)

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植物中属于灌木的是(

A 水杉

B 迎春 C 雪松

D 乔木

2.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3.在下面的选项中,最容易被发现的蝴蝶是(

) A 粘贴在白墙上的白蝴蝶

B 粘贴在黑板上的黑蝴蝶

C 粘贴在草丛中的彩色蝴蝶 D 粘贴在草丛中的绿蝴蝶

4.靠昆虫传粉的花一般都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这体现了(

A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孵化的雌蜂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往往会相互残杀,说明雌蜂间存在(

A 种内斗争

B 互助

C 竞争

D 捕食

6.当蜂群遇到有敌害侵入时会群起而攻之,这时蜜蜂之间的关系是(

)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种内斗争

D 种内互助

7.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8.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相互作用

B 相互影响

C 互不影响

D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9.对于一只生活在稻田里的蝗虫而言,它的生存环境是(

A 水稻、青蛙

B 空气、水分、农药

C 水稻、青蛙、空气、水分、农药

D 除这只蝗虫之外的周围所有因素 10.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的太密的麦田反而减产,这是因为(

A 虫害太多

B 施肥不够及时

C 气候不好

D 个体间存着种内斗争 11.睡莲生长在水下长长的叶柄,骆驼的驼峰,北极熊的体色,这些都说明了生物的(

A 适应性

B 变异性

C 遗传性

D遗传与变异性 12.鱼的背部为深色,腹部为白色,这属于(

A 保护色

B 克隆

C 警戒色

D 拟态

13.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助关系的是(

) A 狐狸与野兔

B 蚂蚁与蚂蚁

C 菟丝子与大豆

D 跳蚤与小狗 14.下列叙述中,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

A 初冬大雁南飞

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能减少水分散失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不同 15 在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 有光、无水

B 有光、有水

C 高温、无光

D 干燥、湿润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盛开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水

B 温度 C 土壤 D 光照

17.干旱使农民的庄稼颗粒无收,造成庄稼减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水 B 空气 C 阳光 D 土壤 18.下列能说明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A初冬,大雁往南飞

B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C 森林可以净化空气

D 春天草地里的蚱蜢往往是绿色

19.白蚁以木头为食,但它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为果糖,果糖既供白蚁利用,又是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鞭毛虫的关系是(

A 竞争

B 寄生

C 共生

D 捕食 20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变量都相同 C 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变量都不同 21.下列生物中与其他生物生存环境明显不同的是(

A小麦

B 槐树

C 鼠妇

D 桃

22.深秋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下列措施可以使庭院里的菊花提前开放的是(

A 白天延长日照时间

B 多施肥

C 多浇水

D 白天缩短日照时间

2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为厉害,而当温度降到24℃以下时,就会停止鸣叫。则影响蝉这一生活习性的非生物因素是(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湿度

24.湖北神农架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够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适应生物

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生物能影响环境 25.对于小麦来说,环境中生物因素是(

A 杂草 B 阳光

C 空气 D 水分 单元试卷(3)

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地球上有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城市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海洋生态系统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 五岛公园的所有植物

B 小明家的一个鱼塘

C 校园里的一个小花池 D 农田 4.李伟的两眼视力正常,则他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应该(

) A 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 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 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 两眼睁开,有右眼观察

5.一台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5×,10×和16×,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和40×,这个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 A 640倍 B 400倍 C 720倍 D 160倍

6.今天是阴天,实验室里光线较暗,要使观察的视野变亮,李伟应该选用的( ) 凹面镜

平面镜

小光圈

大光圈

7.将写有“p”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时,在视野里看到的是(

) P

q

d

b

8.物象在显微镜的右上方,要想使物象出现在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左上方

右上方

左下方 右下方 9.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保护者

11.下列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12.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池塘里的鱼和水分别属于(

生产者和消费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和分解者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13.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14.下列哪种措施是保护生物圈的是(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随意的排放工业污水 节约用水 随意的向空气中排放气体 15.下列全部为生产者的是(

青菜和蘑菇

玉米和海带

真菌和病毒

小麦和鱼

16.当年红军过草地时,常有人员和马匹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草地属于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1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的是(

) 植物 动物 真菌 阳光 18.生态系统是指(

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一定区域内所有的非生物

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田地里工作的劳动人民属于(

) 生产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消费者

20.下列生态系统中,每年产氧气最多的是(

)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21.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是(

)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22.出外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必须携带一些调查工具,以下工具中是外出必须携带的是(

放大镜,望远镜

玻璃瓶,铲子

显微镜,玻片

记录本,笔 23.下列四种生物关系中能体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水稻与杂草

狮子与斑马

草与羚羊

海葵与寄居蟹

24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这些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共同点是(

) 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有分解者和消费者

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25.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

) 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

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不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第14篇:生物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报告

藻类植物

刘子辰

调查人:刘子辰

调查时间:2016年2月17日

调查地点:圣源美郡小区内

关于藻类植物的种类,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人们是如何利用的调查报告

前言:为了加强对藻类植物种类的了解和人们是如何利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就此问题,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是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 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鼠尾菜、海青菜、大叶藻,衣藻,水藻,绿藻,螺旋藻等。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 但所有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系统Ⅱ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第15篇:生物调查报告

2016生物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报告

(一)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校园生物种类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石榴花

石榴花是淄博第十五中学的校花,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它格外的喜欢,平时更加保护它。你知道吗?她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不信你听我说:

【学名】punicagranatum

别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山力叶

【生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

花语成熟的美丽:

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而雌花和雄花比较容易分出,因为雌花比雄花大而且漂亮,但是雌雄花都很好看,花色多为红色或白色。都能招蜂引蝶。远远望去,就像成熟的女人穿着彩色的裙子在那里翩翩起舞,十分还看。

所以,它的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蜡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繁殖】

常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扦插,春季选二年生枝条或夏季采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均可,插后15-20天生根。分株,可在早春4月芽萌动时,挖取健壮根蘖苗分栽。压条,春、秋季均可进行,不必刻伤,芽萌动前用根部分蘖枝压入土中,经夏季生根后割离母株,秋季即成苗。

【栽培】

露地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生长过程中,每月施肥1次。需勤除根蘖苗和剪除死枝、病枝、密枝和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盆栽,宜浅栽,需控制浇水,宜干不宜湿。生长期需摘心,控制营养枝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价值和用途】

花石榴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小盆盆栽供窗台、阳台和居窒摆设,大盆盆栽可布置公共场所和会场,地栽石榴适于风景区的绿化配置。

石榴作为药用,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古医籍均有记载。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认为石榴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润肺、涩肠、止血等功效。其中,药用最多的是石榴皮,多炒后应用。石榴花,有止鼻阻、吐血及外伤出血的作用,亦可治自带过多。外用则可治中耳炎。石榴嫩叶健胃理肠、消食积、助消化,外用可治疗眼疾和皮肤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石榴皮内含有“石榴根皮碱\',对各种杆菌和皮肤其菌都有抑制作用。酸石榴含有较多的蹂质,有收敛杀菌效果,可治腹泻、荆疾,并可开胃口、助消化。石榴树的根皮,有鞍质,有驱除综虫和蛔虫作用。

果实可供食用;果汁可酿酒;果皮及根皮有收敛止泻、杀虫作用;也可作黑色染料;叶炒后可代茶叶。

【实用便方】:

1.口臭、口腔炎:石榴1个,剥皮取子,捣烂加水煎汁,含后咽下,日数次。

2.脱脏:石榴皮30克,明矶15克,水煎,洗患处。

3.中耳炎: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许,研细末,吹耳内。

4.久泻久病:陈石榴皮,熔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日2次。

5.肾结石:石榴根皮、金钱草各30克,水煎服。

6.烫火伤:石榴皮适量,研细末,与芝麻油调均,涂患处。

7.外伤出血:干石榴花、白菜等份,晒干研末,敷伤口,外用敷料压迫即可。

8.湿彦、癖子:鲜石榴嫩叶,水煎,洗,患处。

月季花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属蔷薇科,常绿小灌木。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月季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耐旱、耐寒。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在17至18世纪输入欧洲,他们用欧洲种月季进行反复杂交。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

【月季花的作用】

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

【形态特征】

蔷薇属植物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绿状植物。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或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花瓣;枚或重瓣。有多种花具有香气。在开花后,花托膨大,即成为蔷薇果,有红、黄、橙红、黑紫等色,呈圆、扁、长因等形状。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花期10月。如香水月季,由月季与巨花蔷薇天然杂交而来。枝长,常带攀援性,小叶5~7枚,表面有光泽,新梢、嫩叶常为古铜色。花有粉红、浅黄、橙黄、纯白等色,芳香,生长季节开花不绝。而现代月季是经多次杂交、长期选育而成的杂种月季品种群。灌木或藤本;叶较厚、较大而表面光泽;花蕾多卵圆形,花形丰富,复瓣至重瓣,淡香至浓香。连续开花,而以5~6月及9~10月为盛花期。

【产地·需要温度】

几乎遍及亚、欧两大洲,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

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初步学会了调查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的校园就有如此多而鲜活的生命,那么整个地球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小树立认真学习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将来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最后,我呼吁:让我们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生物调查报告

(二)

站在世纪的门坎上,回顾过去,人类在生物学上已有了很大的收获: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成功、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等都表示出人类在研究遗传物质DNA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除此以外,人类也掌握了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为了了解人类在生物学上取得的成就,增长自己的见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我决定利用寒假期间开展一次生物知识的网络阅读。

一、由调查所知

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工业的到了较快的发展,世界经济也在稳步提高。但高兴之余,也不免有所担忧。由于工业革命刚开始时,人们盲目地发展工业,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各种前所未有的新病症陆陆续续的出现,许多以前就有的病症的发病率与流行区域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扩大,带给人们极大的痛苦,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通过调查,我了解了以下病症的起因、症状及类型: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现知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型五种,可能还有己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每年受肝炎折磨的病人数以亿计,其中200多万人发生死亡。所有肝炎病毒中以乙肝病毒的危害影响面最大,乙肝病毒的感染威力是艾滋病病毒的100倍。全球现有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我国就占了1.5亿。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4000万慢性肝炎病人(主要由乙型病毒引起,丙肝病毒也可引起),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发生,人群中HB-sAg(乙型表面抗原)携带率至少占10%,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左右;?型肝炎平均感染率约1.5%。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有缺陷的病毒,不能单独感染人体,常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混合感染,促使病情加重或慢性化,在吸毒者和边疆地区发生率较高。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五个类型:

(1)急性肝炎:又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两种,以胆红素升高与否来区分。

(2)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慢怀活动性肝炎中由乙肝病毒引起者,20%-70%可演变为肝硬化,其演变为肝癌的机会比健康人高200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得20%演变为肝癌。

(3)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病死率高达70%左右。

(4)瘀胆型肝炎:患者黄疸可持续6周以上不退,但症状较轻。

(5)肝硬化:又分活动性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病情较重,需医生经常观察治疗。

甲形肝炎与乙形肝炎的主要区别:

相同点:病原体都是病毒

不同点:

1、甲肝由一种或数种病毒引起

乙肝可能由一种病毒引起

2、甲肝以口传播为主,血液传播少见

乙肝以血液传播为主,可通过密切接触而经口传播

3、甲肝的易患人群为3---7岁的儿童,多发季节为秋末冬初

乙肝的易患人群为20---49岁的青壮年,无明显的季节性

4、甲肝的潜伏期较短,一般15---50天,发病急

乙肝的潜伏期较长,一般60---160天,发病隐袭,无高热

5、甲肝一般不转化为其他肝病

乙肝易转化为慢性肝病,长期带毒者或肝硬化

2、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书上就有此病的记载。20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大多呈散在发病,罕见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流行;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出现疫苗以后,此病才逐渐得到控制。在我国,呈散在发病,有时有暴发或小流行。60年代我国制定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在儿童中普遍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目前,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为消灭第二个传染病-脊髓灰质炎而努力。

脊髓灰质炎好发于6个月龄至5岁的小儿,多发生于夏秋季。从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3~35天,一般为7~14天。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无症状,或仅有1~2天发热、头痛、咽痛、呕吐和腹泻等,而不发生瘫痪。一部分病人退热后1~6天,再次发热、多汗、全身不适、呕吐和周身肌肉疼痛。有的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婴幼儿表现平卧时不愿抬头,不愿让人抱,或坐不稳。神志大多清醒,发热持续4~5天后逐渐下降。在发热3~4天,病人手足肌肉张力减退,动弹不得,称弛缓性瘫痪。下肢软瘫较多见,可为单侧或双侧,不对称。严重时,上肢和肋间肌、膈肌也可出现瘫痪,引起呼吸困难。也可侵犯脑神经,发生嘴歪、呛咳、吞咽困难、食物从鼻孔呛出来、声音低哑等严重病情,必须及时抢救治疗。瘫痪肢体大多经1~5个月后恢复活动,1~2年内还可不断恢复。瘫痪严重又未及时治疗,常可引起肢体萎缩畸形等后遗症。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最佳方案是婴儿出生后满2足月就开始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每月1次,连服3次。4岁时再服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糖丸或液体的剂型,怕热,遇热会失效。因此,服用时先用汤勺或筷子将糖丸研碎,或用汤勺将糖丸溶于冷开水(不得用热开水)中服用。较大儿童可直接吞服。切忌用热开水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否则会杀死疫苗而失效。婴儿服苗后,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可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否则母乳中抗体会中和(杀死)疫苗,影响效果。服用时出现呕吐应重服。同时要加强卫生宣传,搞好个人卫生,提高倡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不喝生水,瓜果要洗净后食用,做好灭蝇防蝇和粪便管理,防止脊髓灰质炎发生。一旦发病,应及时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站,做好疫点消毒,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对未服过疫苗或服疫苗不全者应立即补服。对有禁忌症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毫升/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续2~3天。

3、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烟草燃烧后冒的严重含有20多种毒素,对生命危害最大的要算尼古丁了。仅就这一点来说,吸烟有三大危害:

(1)可以直接毒杀生命

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下列惊人的结果:在大的马也经不住注射8地尼古丁,就会很快死亡;活蹦乱跳的狗,用不了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静脉里就可以将它置于死地;另外,使某些动物长期吸烟后,可以发现有血管收缩甚至硬化的明显趋向。

(2)可以破坏人体的营养成分

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就有的坏血病的可能。

(3)可以诱发多种疾病

由于吸入体内的烟对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恶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认为它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呼吸道感染甚至为口、唇、舌、食道、呼吸道费等癌症的诱发因素。

由此看来,吸烟对人体健康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尽量戒除或少吸,不吸烟的人最好不要染上这个嗜好。

4、水果对骨骼的影响

新的研究发现显示,改善骨质疏松症不只是只有补充维他命D和钙质,您也必须补充硼与锰,以下就硼与锰两种矿物质对骨质疏松症之影响,做个介绍:

硼对于你是否会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很大。如果你不吃水果和坚果,你就无法摄取到足够的硼。缺乏硼就会妨碍钙质的新陈代谢,使你的骨头变得更脆,硼可以大幅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含量,而它们的功用就在于预防钙质流失和骨质除盐作用。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指出,停经后妇女如果每天能够摄取3克的硼,这个分量从食物中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她们的钙质流失率就可以减少40%。如果硼的摄取不足,就比较容易流失钙和镁这两种能帮助强化骨骼的矿物质。

可惜的是,一般人硼的摄取量只有上项实验中所用的一半,或许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国人虽然吃了很多含有大量钙质的乳制品,却依然很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以及为什么吃素的人比较少罹患这种病,硼在水果里的含量最多,尤其是苹果、梨、葡萄、枣子和桃子的含量特别高,在豆荚类食物里面以黄豆的含量较多,在坚果中以杏仁、花生和榛子的含量较多,此外,蜂蜜里面也有。

德州大学的营养学家指出,锰和硼一样,也能强化骨骼,在一项实验中她发现,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血液中锰的含量,比正常的妇女大约要少三分之一,此外,当研究人员给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补充锰时,她们的吸收力会提高两倍。

凤梨里面含有大量的锰,尤其凤梨汁更特别容易被吸收,其他食物如燕麦片、坚果、谷类、豆类、全麦、菠菜和茶,也是摄取锰的良好来源。

5、多吃蔬菜水果骨骼更强壮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多喝牛奶和奶制品十分必要,但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帮助。最近的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中的钾和镁对老年人骨骼的硬度很有帮助。

波士顿一家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调查了907名老年人之后发现,从水果和蔬菜中获得的钾和镁的量与老年人臀部、腕部骨骼的密度有显著相关性。吃菜多的老人骨骼更强壮。

因为骨骼是活的组织,它的密度受到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水果和蔬菜之所以能够维持骨骼密度,是因为它们富含成碱性的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可以中和粮食、肉类中的磷、硫等成酸性元素。如果吃蔬菜、豆类很少,肉类过多,则食物中的成酸性元素过剩,可能使体液向酸性偏转。如果这样就需要从骨骼中抽出钙质来中和成酸性元素,以维持体内酸碱的稳定。多吃蔬菜、水果可为人体提供大量成碱性元素,因此有利骨骼的健康。此外,专家们还推断,镁元素对骨骼有直接的作用。

在美国膳食中,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很大,它们提供了膳食中13的钾和15以上的镁。其中钾的好来源是香蕉、柑橘、甜瓜、番茄、马铃薯和各种绿叶蔬菜。镁的好来源是各种绿叶蔬菜、水果、牛奶、鱼类和未经加工的粮食。

6、低血脂饮食年对人体的影响

低脂饮食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降低人体内一种能诱发心脏病的氨基酸含量,这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

这些研究人员在几年前发现素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较低,于是开始定量研究低脂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们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和糖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降低体内类胱胺酸的含量。类胱胺酸是一种氨基酸,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关。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种低脂饮食方式称为抗高血压食疗法。

研究表明,改变不平衡的饮食习惯益处多。鉴于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坚持食素,研究人员建议他们的饮食最好以蔬菜水果为主,肉禽鱼类为辅。

7、高血压人的饮食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酸不仅影响血脂,而且对血压也有影响,尤其是明显影响高血压病人的血压。

在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很高的国家(如芬兰和美国),已经证明降低膳食中脂肪总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使人群血压平均下降约1.1kpa(8mmHg),血压正常者和轻型高血压者血压均显著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在我国,研究发现浙江舟山地区渔民血压水平较低,渔民膳食中以鱼类为主,鱼类富含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这可能是渔民血压水平保持较低的原因之一。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植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我国目前动物性食物较少,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因而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较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低于西方国家,这可能是我国传统膳食对血压有保护作用的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饮食中脂肪含量及动物性脂肪含量不断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近年来也有所上升。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类和鱼类,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

8、酒后茶伤身

不少人酒后爱喝浓茶,他们认为酒后一杯浓茶有解酒益健康的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阴阳学理论中说酒味辛,先入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酒应取其升阳发散之性,使阳气上升,肺气更强,促进气血流通。茶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茶会将酒性驱于肾。肾主水,水生温,湿被燥,于是形成寒滞。寒滞则导致小便频浊、阳痿、睾丸坠痛、大便燥结等症。

现代医学通过饮酒后喝茶人的生化变化证实了这一点。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成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由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而喝茶,茶叶中的茶碱可以迅速地对肾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是一种对肾脏有较大剌激性的有害物质。而肾脏并无此解毒功能,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剌激性很大,而浓度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双管齐下,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剌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9、儿童饮食习惯影响一生健康

本报讯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了一条消息,说两项新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一个观点:孩子们在上小学前养成的饮食及其他健康习惯可能对他们成年后所患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很可能还有糖尿病--具有重要的影响。健康专家指出,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越早越好,这对于黑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的孩子来说尤为如此。

10、台湾专家称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会导致不孕

近几年来,台湾育龄夫妇中患不孕症的比例逐年增加,今年以来竟达五分之一,台湾台南医院生殖中心有关专家认为,这除了因女性晚婚比例提高之外,男性因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与饮食习惯不良,也是原因之一。

营养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也会影响女性的受孕能力,长期不均衡饮食和不规则的生活习惯,会降低夫妻两方受孕与生育的能力。有些女性为了爱美而减肥,虽然苗条但失去了女性的特征,影响受孕能力。相反,高脂肪食物使体重上升,肥胖也会造成受孕不易。此外,喜喝咖啡也会对生育产生影响。而男性,有的由于工作压力大、酗酒、抽烟或喜食高脂肪食品,缺乏维生素也会使生育能力大大降低。

11、青少年卫生习惯令人忧

上海某校学生卫生习惯调查(93人)

调查内容:符合要求的学生人数及比例

早起早睡(每天睡眠9小时)

二、由调查所感

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化、社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精神高度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而且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上汽车、电梯的大量使用,使人摄入的热量很多,却不能及时消耗,导致高脂肪、高蛋白,又会导致肥胖,肥胖又会导致胆固醇问题的出现,于是心血管、脑血管的疾病也就开始出现。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控制和降低这些慢性的发病率,现在看来,第二次卫生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任重道远。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不免有些高兴,但只有自己得到收获是不够的,于是,我决定把我所得到的收获制成网页的形式与我的网友共享。于是,我便开始了关于这次网上调查感受的网页制作。首先,根据我平时积累的一些比较有用的网址,选择了一个可以建立网页的网站。

在建立网页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是我所不了解的,所以,在问老师和自己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又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在平常所学不到的许多知识,是自己的上级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次网上调查中,我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生物方面的新知识,了解了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症状及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同学去人民医院、防疫站等地方参加了实际调查,并在交际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好的基础,这是我所没有经历的,也是我所缺乏的,等到下一次有类似的活动时,我一定积极参与到实际调查中去,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对语言的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极参与到实际调查中去,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对语言的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6篇:生物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这一学期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年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和初二共八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的我,费尽心思,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政治思想方面:

教学之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问题时立即提出,并及时思考与搜索资料。

2.多学习和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

4.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6.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7.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四、存在的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学生兴趣的培 养不足;课堂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训练、引导不 够等,这些是我目前在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 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湛江市育才 学校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17篇:生物工作总结

2010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了高二

9、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对于高二的教学工作我主要以基础为主,力争在高二这一年不放弃一名学生。10是一个踏踏实实的班级成绩不错且很稳定,9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班级,学生聪明活跃。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从而在这半年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对这半年来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还不能深刻懂得学生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教材想办法然课堂生动,学生易于接受。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很快就发现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作用越加的明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于老师的喜爱程度这些都会直接的影响你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几最终的成绩。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作为教师我努力从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备课背不好,还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浪费青春和感情”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备课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调动学生积极性,就会腾出些许精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有时候自己也会受到学生的影响,当看到个别的学生上课精神不佳,无心向学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反映到课堂上来,造成教学效果的下降,以后我必须克服这个缺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每节新课前都有一个听课的过程,努力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做到真正有备而来,无憾而去。

总之,经过这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明白,这只是刚刚开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去发现,去解决,多思考成败得失,多借鉴前辈经验,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条艺术之路上的风景更加的绚烂。

第18篇:生物说课稿

初中生物教师面试说课稿万能模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生物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计构想。

一、教材分析

《 》选自于北师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单元第 章第 节,本节内容我安排由 课时完成,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具体内容自己写,以及这个内容的作用,简单的分析学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我确定了本次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难点:

四、教学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课的教法主要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为主,学法将以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为主,力求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所需的材料器具。学生预习我把本次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对上次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 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探讨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个活动“ ”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分组分工

我把学生分为5人一组,选定组长,各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

2、活动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活动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我发放活动报告单(自己展示你设计的活动报告单)。 在这个时候我会强调课堂内完成报告单,下课前各组统一上交。这份 活动报告单很好的反馈了本次活动的效果。

3、开展活动

根据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各组展开活动。

活动结束,各组中心发言人根据讨论题,发表本组的观点,我做点评。

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相互交换意见。让大家相互评一评,相互比一比,选定最佳活动组。这个时候我会针对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 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会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对于出现错误的情况,及时的加以改正。对学生的发言积极地给予评价和鼓励。同时着重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活动总结

我会对本次活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四)、总结升华

总结本次教学的知识点,指出重点。学生做好笔记 接下来学生自疑、大家释疑、老师释疑。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因此,我要多听听学生的呼声,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多实验、少说教。力求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四)、布置作业

(作业自己布置)这道题既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又能。。。。。。。。。

六、板书设计 本次课我将采用。。。。。。。。。。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总之,在教学中,我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同时我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做到课堂教学相互尊重、人人平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我的生物课堂中享受平等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敬礼)

显微镜说课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策略

本节可设计成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的课。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对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拥有显微镜的数量及班额)组 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机会。课前,教师一定要检查显微镜,以保证每位学生的正常使用。课上,教师在介绍显微镜结构时,只把其主要部 分,如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讲清楚即可,其余部分请学生课后自学,以免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教师的示范必须准确,让每一位学生都看清楚。在 学生自行练习时,教师应巡视。可请同组同学相互纠正。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转动反光镜获得明亮视野时,应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 光刺眼。

教师还应设计评价方法。例如,随机抽签,安排受检者和“评委”,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会使用显微镜、是否能规范操作、是否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三、背景资料

显微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要正确。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因滑落而损坏。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 头的保护。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中专用的盒内。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将显微镜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 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0.1 mm。但在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否则,很容易出现物镜和玻片标本相互挤压、损坏的后果。

显 微镜使用时间过长,镜筒容易出现下滑现象。如果情况不太严重,教师可以进行简易维修。老式显微镜镜臂的上端有两个控制镜筒松紧的螺丝,只要顺时针拧动螺 丝,镜筒就拧紧了。对于国产的新式显微镜,镜筒的松紧是通过两个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的。可以左手握紧左侧粗准焦螺旋,右手顺时针方向拧紧右侧粗准焦螺旋,这 样镜筒就拧紧了。如果镜筒下滑的情况严重,要及时送到修理部门维修。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制作目镜上的指示针。在演示或考察学生观察效果时,最好用带有指示针的目镜。简易的做法是:轻轻拆开目镜,将一根短头发的一端用胶水粘在目镜内侧的边缘,另一端指向目镜圆心的附近。观察时,轻轻地转动目镜,指示针就能够指出视野内的不同部位。 ------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 学 难 点 :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 教 学 目 标】

(一)知 识 目 标 :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

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说 教 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四、【教 学过 程】

(一)课 前 准 备 :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5) 《血液循环》学案

(二)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

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

(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3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 B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 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八)、课 外 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板 书 设 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的呼吸》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引言

1、

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

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

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

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第19篇:生物教案

一、

1.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5.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能力:1.能够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形成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听觉障碍的人。

2.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教学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因为没有对眼球、耳朵这些感觉器官结构的感性认识,所以直接介绍器官的结构和视觉、听觉的形成的话无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应采用了问题形式,步步设问,带引学生探究视觉形成和听觉形成的原因。通过用手感觉放大镜镜片的厚薄、形状,用不同放大倍数放大镜观察同一页书本文字感受放大镜的原理,进而带引学生分析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眼球的晶状体成像原理,从而理解视觉的形成与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的关系。通过感受“啊”的声音通过气管时的振动,推导出声音是由气流的振动引起的,进而观察耳的结构模型,了解气流进入耳的通道以及三块听小骨的作用,由此,学生自己就可以对本节难点迎刃而解了。关于关爱视力、听力障碍的人的内容,可通过学生的模拟活动来实现,让其有感同身受的效果。

本章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以及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眼与视觉】

1、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课本“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哪种器官认识事物更准确? 学生:视觉。

2学生说出与眼有关的词语。

3、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演示透镜成像原理,演示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 播放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结构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质疑,描述相机结构及原理,讨论发现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关系。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眼球的结构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的视频,自学识记教材89页图Ⅳ-46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我是xxx”说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挂图归纳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并板书。

【教师活动】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播放课件《视觉的形成》并板书视觉的大致过程。

【学生活动】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得出结论。明确视觉的形成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知识链接】什么是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眼?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近视及其成因以及预防,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近视率,引起学生注意爱眼、护眼、科学用眼。

【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耳和听觉 】

我们来听三段录音。你来说出是什么声音, 声音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 播放音频:三种声音 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活动: 感受发声时气管的震动

问1:声音是由声带发出的,为什么能感受到来自气管的震动? 气流使声带震动,气流越大,震动越大,声音越大

问2: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发出的“啊”声音呢?这和耳的结构有密切关系。

1、耳的结构

播放视频: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边播放边总结(用暂停键) 外耳: 中耳:骨膜 内耳:三块听小骨

2、听觉的形成

如果这个通道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会有什么后果? 【课堂小结】视频展示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巩固与练习】

1.位于眼球最前方的是(

2.我们说的黑眼球指的是( ),白眼球指的是( )

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 )

A.巩膜 B.视网膜 C.角膜 D.虹膜 E.晶状体 F.脉络膜

4.晴天的中午,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瞳孔会_______________ ,使进入眼球的光 。 5.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情感体验】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一、眼球的结构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视觉)

三、近视的成因

四、近视的预防

五、耳和听觉(第三课时)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创造思考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再刻意的强调知识点。教师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增减教学材料,例如:演示透镜成像原理,以达到更好的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认知水平,亲身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比眼力,做游戏等,在愉快的心境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严密设计多种试验的能力,小组成员间合作和及时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20篇:生物军事

1、生物军事概述

生物: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生命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②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③具有新陈代谢作用;④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⑤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军事: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军事是与战争、军队、军人有关事务的总称。军事学与甚多范畴有关,主要与战争有关。此外,军事学本身包含了各种学问。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现代军事学体系:军事往往分为战略以及战术,前者包括治理军队等事,也是比较详细的总纲,而后边则与具体的战争有关。

2、生物战:

生物战是使用(原称细菌武器)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一种作战手段。在作战中,通过各种方式投放生物战剂,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战斗力,破坏其的目的。 使用生物武器(原称细菌武器)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一种作战手段。在作战中,通过各种方式投放生物战剂,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的目的。

3、仿生技术:

仿生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与生物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仿生的英文名字是Bionics。人们发现,一些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相类似的功能,实际上是超越了人类自身的在此方面的技术设计方案的。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当中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程度接近完美。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仿生技术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

1、生物技术与现代军事:

1、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指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应用生命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借助生物体作为反应器或用生物的成分作工具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生物技术。对生物有机

体在分子、细胞或个体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操作,为达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产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等。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也称生物工程。

2、军用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军用仿生技术指的是主要应用于军事用途的仿生技术。军事仿生学是仿生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军事科学和技术的一个极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它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和特异功能来发展军事高技术,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发展军事战略技术,提高军队后勤保障的能力。按照军事用途分类,军事仿生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技术仿生、军事战略战术仿生、军事指挥控制仿生、军事后勤保障仿生、军事航天仿生等。

3、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得到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生物质能源的“至美”之处在于其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兼具减轻环境污染的特点。

4、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genetic weapon),也称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尤其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实现人工设计与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物或病毒等。它能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从而有选择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新类型生物战剂,又称作第三代生物战剂。

简单题:

1、人类历史上的四次技术革命: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科学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电气革命:理论根据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为自动化。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3.信息技术革命

从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震撼人心的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的超过了以前所有的时代。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4、新能源科技革命

新能源将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主导。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导致第四次科技革命,包括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信息技术、个性化医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太阳能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等。其中,生物能源技术,一类是采用转基因与合成生物学改造富油生物如藻类等生产生物柴油,一类采用合成生物学与仿生学筛选生物有机分子或模仿细胞内叶绿体光合作用或叶绿素光电转换效应。

2、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的共性是什么?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促进,阻碍)?

自然界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生长。

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

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生物对人类、自然的正面影响: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动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如果自然界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进行代谢,人类及动物也难以生存。生物是食物链中的主要环节、垃圾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生物对人类医药研究有巨大贡献。生物产生许多重要的产品,而且也能改善人类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现代生物工程中,生物更加充分的显示出它所具有的优势。

生物对人类发展的阻碍作用:1某些生物携带病菌,传染给人类是人类致病。甚至,某些微生物本身就是病毒细菌(如艾滋病毒),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某些生物(蝗虫)对庄稼食品具有破坏性。3,微生物的存在,加速了食品的腐败,不利于食品的保存。

4、微生物在工业、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好的影响。主要包括侵蚀金属、污染食品丝织类产品破坏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如,衣服发霉、机器生锈这些都有微生物的作用

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3、现代生物武器与传统生物武器的区别是什么?举两个例子

传统的生物武器以细菌为主,主要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兔热、Q热、肉毒等。这些细菌都可感染人体,炭疽杆菌感染者死亡率为80%;鼠疫的受害者在1—3天发病,死亡率达90%;杀伤力弱一些兔热和霍乱,至多在10天内可对感染者产生影响,死亡率5%—50%不等。

现代生物武器已经不仅仅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了,而是对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生物进行培养,重新改造,然后再投入使用。其杀伤力和现代生物武器,在主要攻击方式、疫病 流行规律、可能使用的战剂、武器的性能及其杀伤威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性。炭疽武器、肉毒武器

4、仿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举例子,三个)

英文名称:Sidewinder miile ,“响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热的目标,如同响尾蛇能感知附近动物的体温而准确捕获猎物一样。美国“响尾蛇”系列共有12型,AIM—9L属系列中的第三代,被称为“超级响尾蛇”,1977年生产,弹长2.87米,直径127毫米,速度M2.5,最大射程18530米,可全方位攻击目标,最善于近距格斗,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发射后不用管”。

代号是AM39的“飞鱼”导弹战斗部为带冲击效应的聚能穿甲爆破型,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入射角为60°击中目标时,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在舰内爆炸。战斗部上装有延时触发引信和导引头控制的近炸引信两信,有机械、惯性和气压三级保险装置,从而可以保证战斗部适时解除保险、准时爆炸。整个战斗部总重160千克,装有高能炸药40千克。飞鱼导弹曾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和1991年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模仿飞鱼的超低空飞行研制了一种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空舰导弹,用以避开雷达的监测。这种导弹发射后,掠海面飞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形似飞鱼飞行,因而叫作“飞鱼导弹”。 其最初是由MM38舰对舰导弹变形而来。“飞鱼”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掠海飞行能力强以及“发射飞鱼导弹后可以不管”,全天候作战能力为特长

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为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的电子设备。科学家通过对蝙蝠的仿生模仿根据,蝙蝠是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的,科学家通过模仿蝙蝠按照目标情况随时调整脉冲参数和调整方向的探测方法,提高了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还通过模仿蝙蝠回声定位功能原理,仿制出用于军事的声呐眼镜。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如猫的眼睛与夜视仪,型号ATN OTIS-10。漆黑的夜晚,猫能清楚地观察老鼠的一举一动并敏捷地抓住它,其原因在于猫眼的视网膜上具有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圆锥细胞能感受白昼普通光的光强和颜色,圆柱细胞能感受夜间的光觉。一般只能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鸟、鸡等,它们的视网膜中常常只有圆锥细胞;而另一些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其视网膜上只有圆柱细胞。此外,猫眼还有一个特点,在它感受弱光时,瞳孔能够随着光的不同强度而自动调整。所以,阳光很强时,你会看到猫眯着它的双眼,瞳孔已缩小成直线般的细缝,保证只让少量的光线进入瞳孔内。而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晚上,瞳孔又能放大呈圆形,以便保证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各种物体。军事科学家们便模仿猫眼的奥妙研制出了大有用处的微光夜视仪。

生物读后感
《生物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