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马克思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15:5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朝话:人生的省悟》有感

10通信1班

201041302107

梁春霞

要不是老师安排我们读《朝话:人生的省悟》这本书,我不会了解作家梁漱溟先生,更谈何说他的书呢。梁漱溟(1893-1988),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等。而虽然他写了这么多的书,我却是第一次读他的书《朝话:人生的省悟》,而只是因为这一本书,我喜欢上了他的书,因为它教给我们很多的人生道理,里面有着浓浓的父爱、和自立、自励这些高贵的精神。在国庆期里就开始读这本书,但可能是由于自己阅读速度还不是很快,所以读此书只是大部分。虽然这本书口语话多,通俗化,但还是我还是边读边慢慢领悟,有时还会拿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作者的比较、想想自己接下来的三年大学生活怎么才过得充实。

在此书中几乎每一篇文字都充满了梁漱溟先生对大家的鼓励,都展现了梁漱溟先生对于中国问题的热忱,表现了梁漱溟先生对于未来的乐观和积极,每每都感染并激发了大家的斗志,让大家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崇敬,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保持乐观心态,存蓄力量,为祖国的未来做贡献,付出自己的青春,虽然说得有些官方,但这是事实,如果我们都只是顾着自己,那我们的国家又谈何发展呢,国家不存在了,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所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常言道: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很高大,只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所以我们要学习梁漱溟先生对于人生修养、道德的感悟,时时刻刻想着提高自己,自省,反观,而且我们要调理自己、好好向自己身边的朋友、向爸爸妈妈学习,因为人无完人。要是有好的老师在我们身边支持、指导我们,那我们做起事情来往往会事倍功半呢。但不可避免我们当中有些同学却不能交到益友,他们只会一起做打游戏等浪费青春的事情。而我们现在有些学生觉得大学毕业大学了,自己已经阅尽了事事,以为自己的一套理论是唯一正确的,很难再听进去其他的意见了,这样人就无法提高了。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我们尤为重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因此我们一定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人生导师,让他在人生、思想等等方面给予自己指导,给自己一面镜子,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是提高了自己。

也由此可见调理自己的重要,而调理自己的方法,正如梁漱溟先生讲的,一是自省,二是亲师取友——周围环境实是关系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要点,而若自省尚难以解决问题,亲师取友又不可得时,不若读书,古今中外大有许多事关道理而非技术的书籍,读之思之,亦是与诸多书本为师为友。那么我们大学毕业后也将开辟另一片天地呢。

本书也讲到只有经济进步了,生活才能更合理,更美好的。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因为经济才是根本。寻找文化的根我们就要谈经济、谈物质,梁漱溟先生

也这么认为。而且有经济了,我们寻求自由、民主的普适价值才与尊重传统才没有矛盾。进一步我们如果不谈道德,那么对于没有信仰的自由、民主根基是不牢的,一些好的价值体系也是形成不了的,因为道德理想主义的向外倾欹,以及由之而来的傲,被与众生同在的慈悲心、平等心和正念无执的清净心所中和,同时,道德因为有现世的滋养和维持而有力量。我们常常人为地设定一些模类的概念,纵容自己的懒和贪。比如,尊师是不是不自由?尽孝道是不是不自由?真值得再推一步,在功利主义集大成者密尔那里,自由不是自私自利、任意妄为,人应该尽量争取最纯粹的幸福,同时顾及到循环的每一个人;而是在西方大哲康德那里,自己命令自己地尊师、尽孝就是人不同于物的自由的体现!

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人生的省悟》“新年的感触”里说了一个意思:“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怎样对治呢。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曾说:“当且仅当我们在我们生命的‘更为中心’的领域中感受到满足时,感性的娱乐或无伤大雅的外在喜悦才能完全‘满足’我们”,而“在那些中心层次不满足的情况下,感受更低价值过程中的完全满足立即被一种对享受价值的‘不满足的’、无休止的寻找所取而代之”,梁漱溟也说,乐和玩并不是容易的,“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也就是说,要有真正有味道的乐,还得在生活更中心的地方做对了,在人生根本上体会出了味道,以此得到的感情无不是,无不真切,无不醇正。

在《朝话:人生的省悟》附录的“我的自学小史”里,梁漱溟先生表示了他对父亲梁济的理解:“因其非天资高明的人,所以思想不超脱。因其秉性笃实而用心精细,所以遇事认真。因为有豪侠气,所以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虽然梁漱溟和毛泽东有争论,但这不妨碍他由衷地佩服毛泽东:“他不落俗套,没有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不舒服之感。”梁漱溟先生佩服有真力量的人,在此之上才可谈真道德。在梁漱溟先生看来,道德不是拘谨,“拘谨是迁就外边,照顾外边,求外边不出乱子,不遭非议”,而道德“是生命精彩的地方,生命发光的地方,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是要做到无时无处不合谐,不感动人。拘谨以至敷衍忍耐,自以为妥帖,实是狭促,结果离生命远了,从更大的客观上讲也丢了理。一提及道德,人们就想到古旧无趣,其实那更像以守为主的法律。在道德,莫若修,以达为节,何曰守,自缚其身,道德的重心放在守上,就不再是创造而落于拘局。道德是感情的,因此有无限隽永,“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

在《朝话:人生的省悟》的“志愿真诚”里,梁漱溟先生讲到我们要做事要先做人,待人真诚,不会挑刺他人,不会时不时就跟人翻脸,这样我们才不会遭到冷眼,错误也才少。是的,我们只有对他人真诚,我们对他人才会公平,才会顾全大局,很多事情才可做到全面。只有志愿真诚了,我们的心才会在公的地方,我们也才达到和衷共济。说到志愿真诚,我们现在大学生有些为了学分才去参加志愿活动,心里完全没有为他人付出的感觉。不过我们大部分同学还是很志愿真诚,也真诚待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我每每待人认真,不会针对他人,给人留面子,做好善待他们,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在这里不是自夸,这是我内心一直肯定自己的一部分,我相信我如果继续下去,那么我相信我终会

取得成功。

我非常赞同他在《朝话:人生的省悟》的“志愿真诚”里所提出的观点,做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做人问题。每一个人在为他人服务时,要志愿真诚,这样我们才会做到开诚布公,不会犯错误。而公就是志愿的意思,是我们要用这个品质去干大事。就像在梁漱溟先生那个时代搞乡村建设也需要这样,所谓创新无疑也是在志愿真诚基础上才能形成的呢。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日后我还会继续品味,不会因为写好了论文就不看了,因为在这本书中有太多的人生道理需要我去学习,自己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去改进。

《朝话:人生的省悟》这本书诠释了我们的生命意义,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慨,读来,让我犹如上了好多课一样。如今我只有好好自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推荐第2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之青少年》后感

毛泽东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代对家庭的叛逆(以小见大,即对整个社会的反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年壮年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通过武装力量扫除内乱外患,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老年时代的错误决定,大放“卫星”(大跃进)造成大量人们死亡,不久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在这里我主要写的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的事件和感受。这个时候的毛泽东,活得小心翼翼,因为他的父亲毛顺生,世故,暴力,脾气暴躁,这常常使毛泽东反感,但他的母亲文七妹与他父亲截然相反,温和,善良,这使毛泽东有了一丝暖暖的安全感。为了摆脱父亲,他劝说他母亲把他送到南岸私塾,在这里毛泽东受不了私塾先生的传统和书经里面的清规戒律。毛泽东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只有西方先进的思想才能挽救中国,于是他毅然离开了私塾独自一个人走上了位于湖南长沙的东山学堂,在这里毛泽东刻苦用功,图书馆成为了他吸取养分的地方,在这里他朦胧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刚开始毛泽东支持的是无政府主义)。后来毛泽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岳父—杨昌济,杨昌济对毛泽东非常赏识,并把毛泽东介绍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也就是在这里毛泽东深入了解马克思思想(坚定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后来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写在五四运动的驱使下,在湘发动了一场小五四运动,主要是领导工人罢工运动以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取得巨大胜利。不久以后,毛泽东成为了湘区共产党主要的负责人,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政府的驱动下和国内反帝反封建的热潮下,国共达成了统一战线,毛泽东非常赞成国共统一战线,并成为少数不多的身居两党重要职务的人,毛泽东一方面奔波在国民党创建的农民部的农讲工作,一方面奔波在共产党的内部事务中。毛泽东的\"脚踏两只船\",使张国焘等共产党人产生极大地怀疑,后来毛泽东被开除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不得不回自己的湖南老家,在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密切关注工人农民的生活,并记录了他们的贫困生活和社会现状。孙中山死后,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的代理人,蒋介石一心想破坏国共统一战线,于是枪杀共产党人,“中山舰”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彻底破裂。毛泽东又被重新任命,并领导了“秋收起义”,随着“秋收起义”的失败后,毛泽东与中央关系越加剧烈,毛泽东率领残留的部队,打算用枪杆子夺取政权,走自己的路。

推荐第3篇:读后感 马克思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我读了毛泽东的著名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感受颇深。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干部会上所做的一篇重要报告,这篇文章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延安整风的基本著作。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对于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进行了分析、批评,使广大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

《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忆二十年来,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我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从最初的肤浅贫乏,到现在的深刻丰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是作为我党解放民族的最好武器,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时间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针对党内当时的思想作风,毛泽东指出“不但有缺点”,“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些缺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三是“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只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指出,这三个方面“是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毛泽东指出,这些都是主观主义的。违反了科学,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际统一”这一基本原理的反面:“理论和实际分离”。

三、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割断历史,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毛泽东对这种态度的人作了一个很形象的画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实事求是”, 巧用对比手法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对照,正反鲜明,有力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可贵, 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注重研究现状;就是注重研究历史,就是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华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要长期坚持的思想态度,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根据上述的意见, 提议:

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

2、研究近百年中国历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

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具体来说,当前形势下改造我们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个人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要使每一名同志都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来看,要时常反躬自省,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提倡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积极创新之风。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拓宽创新领域,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要把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能与生活割裂,只有把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融合在一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做到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才能自觉,才会持续,才有生命力。

推荐第4篇:马克思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重点阅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内容,感触颇深。本以为毛泽东选集应该是一本比较晦涩难懂,理论性很强的著作。但深入阅读后觉得其中的内容是很易于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通俗易懂的,而其中的理论和传递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品味领悟的。虽然当下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生活状态都会与中国革命时期不同,但毛泽东所倡导的思想路线和奋斗宗旨,以及分析问题时的角度仍然对我们有着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毛泽东当年的著作,回顾当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让我加深了对于这位伟大领袖的敬佩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他以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不断总结升华的结晶。其中的第一卷包括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是对于这两个革命战争时期的国情和局势的深刻分析与总结。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第一卷中的内容让我对于第一次国内革命和第二次国内革命局势和国情有了详尽的了解。其中包括了对于革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的具体分析,也有革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及失败的教训。阅读这些著作的过程,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这位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思考问题的缜密和细致,思维的全面独到,以及深远的政治理想。这正是一位思想家的伟大之处。这也时刻提醒我们分析考虑问题时要全面客观,同时也要有自我批评和反思的能力。 毛泽东选集中,一些文章所传递的思想理论对于现代的行为思想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批判了那些没有依据胡言乱语,随意发表一些不靠谱言论的人。毛主席提出‚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明确反对教条主义‛。其中用4个感叹句表达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深恶痛绝:‚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对于问题没有深入调查,缺乏依据,做一些睁眼说瞎话的事是毫无意义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通讯十分发达的社会,但凡有一些言论便会在网络上疯狂传达,很多人都没有依据,盲目从众,肆意随性的抱怨和批判。文章中还比喻‚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只有进行了艰苦的‚十月怀胎‛式的调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才可能会有‚一朝分娩‛式的迅速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反对教条主义,这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也是同样重要的,凡事不能教条化,应该灵活一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调整,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这个讲究创新的时代,思想的僵硬钢化是要不得的,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经过调查,才会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于按照上级的要求,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缺乏一些变通性和创新意识。我们常常被一些所谓的规矩所束缚,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一些规则和规矩也应当适时的为之加入更对新的元素,以使之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赋予其新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1930年五月一日,发表了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究竟该走怎样的道路,当对于此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建党的初期,党的工作重心集中在城市,当时工人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占据主要位置。但之后大革命失败,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开始移动到农村。对于农民阶级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毛泽东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种深刻的矛盾,认为当时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地发展起来的。文章中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思想。毛泽东认为: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微小的力量聚集积累起来也是十分强大的,并且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中国革命会从一点点发展得很快,红色政权的革命力量就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全国并且最终取得最终的胜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对问题的强大洞察力。相信一点一点的力量积累起来可以克服很多复杂的问题。 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阅读一本书,了解以为作者,也了解他的处事态度。从这本著作中体现的是主席思考的严谨和全面,和自我反思自我突破的精神。他的文章中从不避讳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和错误的抉择,而是从这些问题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沉着向前。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学习和培养这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思想,也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

推荐第5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序言及第三卷二十四章原始积累

读后感

专业:

学号:

老师:

日期:

高中时,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记忆犹新:“班固作《汉书》用了二十载寒暑,司马迁书《史记》花了三十番冬夏,欧阳修写《资治通鉴》历经四十岁春秋,而马克思著《资本论》则耗尽了六十年的心血。”这本来是书上一段勉励我们坚持自己理想,努力学习,永不言弃的话,可是在那时,马克思和他六十载心血凝聚而成的《资本论》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面。今天从图书馆借到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用了一下午阅读了《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以及第三卷第二十四章原始积累,阅有所感。

读了著作《资本论》的序言,首先我感觉序言并不像其他书的一样给全书的内容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反的,《资本论》的序言其实就是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斗士对残酷的资本主义所发出的第一声革命的呐喊 !书中一开头就无情的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否定:“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资本家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资本社会里存在的日益加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有人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为资本家写的,他的经济理论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可是我觉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恰恰如时代的一盏明灯,他照亮了十九世纪千千万万英国、德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饱受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心。他完完全全地揭露了资本家靠资本积累、压榨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等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面目。他给后来的苏联、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理论依据。所以,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他是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指导。

还有一点是我在序言中感受颇深的,那就是马克思无处不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书中直截了当的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今天,我们都知道唯物主义辩证法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克思在书中多处体现了他科学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否认人口规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相反地,他断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这种充满智慧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正和邓小平同志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不谋而合。只有拥有这样思维方法的人,才能正确的,严谨的剖析出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研究资本社会,他并没有非常绝对的将资本主义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了资本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这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坚持的,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马克思《资本论》的序言给我的最有印象的感觉就是上面两点,当然还有其他的印象,不如说马克思的博学多才。马克思在四篇短短的序言中真可谓是旁征

博引,大到名家典籍,小到报刊杂志。一个优秀的学者,定是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还有就是马克思那幽默的语言:“它甚至会把辩证法灌进新的神圣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的暴发户们的头脑里去。”“你看,这个德国工厂主联盟的圣乔治这样摆着架式,这样挺着剑,进行‘巧妙的攻击’,而恶龙马克思‘很快被打垮’,倒在他的脚下,‘在垂死的挣扎中’断了气!”这些不时出现的幽默语言与形象比喻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丝丝轻松与惬意。

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等级制度的产生,而马克思则清楚地剖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原因:那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呢?马克思在书中写道:“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对此马克思解释:“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象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象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由于自由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了,而那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开始雇佣那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他们进行工作。这种雇佣关系的产生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马克思在书中写道:“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这些一开始手里面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通过不断压榨自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使他们手里面握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多,从而能进一步去雇佣更多的没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去进行更有效率的压榨与剥削„„最终完成了资本积累,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书中将原始积累比作圣经神话中的“原罪”,即亚当吃的那个智慧的苹果。确实,读书的时候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靠不断地分离生产者和生产资料,使得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变成了自由劳动者而受到雇佣,同时再进行恶性循环完成资本积累的。那么就像雪崩一样,总要有一个开始的种子来启动这个资本积累过程。马克思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资本积累的萌芽——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马克思在书中指出:“原始积累首先始于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由于封建家臣的解散,大量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抛向劳动市场。”王室和贵族们剥夺了农民们的土地,成了最初的生产资料,而随后在英国,随着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使得这些工厂主开始成握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后,通过对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加剧了两极分化,使得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随后导致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最后资本积累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导致工业资本家的产生,这就标志着资本积累的完成。

读完原始积累这一章后,我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其中也体会到了马克思那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同时从马克思的分析中看到了资

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矛盾。这就表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沿着这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进入下一个社会形态。马克思在序言中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马列主义”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始终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他留给世界的一个宝贵的思想方法。当代大学生正需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好好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这样在学习其他知识时才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本论》,更加宝贵的是他的伟大精神!

承诺书

本文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亲自所作,如有抄袭,本人愿承担所有责任。

姓名:日期:

推荐第6篇:马克思读后感

通过聆听老师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解读,让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党校课程中开设了这一课题,也是希望我们通过党校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品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许多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而忽视其内在的文化品格。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形态,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科学性。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科学理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信仰,而且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来接受。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普鲁士。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因病逝世。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2月共同起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引言中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 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之后被译成了更多的版本问世。至今,在全国发现中文第一版本《共产党宣言》只有11本,浙江两本,上虞一本。在建党80周年前夕,上虞市档案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让身为上虞人的我,倍感自豪。

《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们学习《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产物。当今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和没有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迥然不同的,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他所感受到的是马克思著作里的鲜活的思想和充满激情的文字,不至于象马列主义教程一样令人恹恹欲睡,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使人能够深入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而不读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充其量是走马观花、管中一窥而已,所以,不读马克思原著的人对马克思主义误解居多,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大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捍卫者!

就我个人而言,在读马克思原著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实在的,这些死的结论常常令我提不起兴趣来,抽象而空洞,学过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也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字句,不仅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就遗忘了,所以,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往往使人走向它的反面,就是有意无意地要让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去领会。

尽管在中学时代我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我对自我人生的要求之一:有生之年读一些经典的书,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除了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外,我最大的想望就是系统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看看这两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思想和认识世界的。当初这在我心底里只是一种蒙胧的愿望,因为,在一个买卖欢笑、尽情享乐和追求消费的时代,有谁愿意花功夫去读那些需要思考和耐心的大块头著作呢?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代之以快餐式纯消遣式书籍,因此,很长时期以来,我并没有刻意去搜寻马克思恩格斯的书籍,只是在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我到一个朋友家里串门,无意中发现其父亲书架上陈列着六七十年代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崭新的四大本,似乎自从它摆放在书架上就从来没有人光顾过,既然主人只是把它作为摆设,不如我拿回去随便翻翻,于是我从朋友家取走了这四大本著作,闲暇之余开始研究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来,一来圆我一个梦想,二来希望通过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使我对于现实社会性质的认识有所帮助。这不经意的经历竟使我从此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爱不释手,一发而不可收,此后,我又陆续找来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来读,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知。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我似乎才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对于通常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难怪恩格斯说,马克思著作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透过他的著作处处可以感受到关于社会分析和政治问题的真知灼见。

马克思著作分为哲学著作、经济学著作、政论性著作、时事评论以及往来书信,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思想极其严整,博大精深,文章语言奔放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辛辣讽刺,经典引述信手拈来,表明他知识非常渊博,论证思维缜密,思想深邃,反映了马克思对他所研究问题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阅读马克思著作,不仅仅是思想的洗礼,认识上的升华,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作为现代人不可以不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他既是现代生活的体现者,更是了解现代社会,具有博大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现代公民。

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心得体会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及相关专题的学习,使自己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学习原著是一段艰苦的历程,也是一段启迪心智的过程,通过导读与研读,思考与交流,自己感觉始终处于一种迷惑与理解的轮回之中,而回首初读原著时的情景,不禁又发觉自己的认识之路已走过了一大段旅程。作为一名党课的学员,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社会及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理论基础,更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150多年来之所以至今还保持着无尽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千年风云人物的评选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评为过去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媒体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拓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广泛深入地研究当时欧洲的社会矛盾和工人运动的特点,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列宁立足于俄国实际,科学把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总结和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革命与战争时代的特点,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科学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集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不断有新的发展,是一个开放、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统一的理论体系。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变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全面掌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胜利。

推荐第7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的作者是萧灼基。这本书有十六章。《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书中的百多幅图片为读者深八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也使《马克思传》囤文并茂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收藏价值。

马克思的学说集严整细密的论证和宏伟的社会理想于一身堪称古往今来最为丰富深邃的思想体系他以自己的头脑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口自他既是学识瓣博的学者又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家既是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战士又是富于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萧老对马克思的尊敬是出自真心的,不带任何世俗目的,完全是晚学后辈为革命导师高尚品格及博大精深的理论所折服后发自肺腑的那种尊重与崇敬。于是,为革命导师写书立传,便成为萧老毕生萧老的《马克思传》可以说是为当代学子全面认识了解马克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它赋予了革命导师鲜活的生命力,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学习、工作、战斗的一生,堪称是一幅关于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完美画像。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之所以能够掌握如此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除了其天资聪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以马克思在大学时代的求学生涯为例,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自学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他读书非常用心,每本书都做提要和摘录, 写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紧张的学习和过度的用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在医生的坚持下,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子休养。但是,当健康稍为恢复,他就回到柏林,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明确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为实现理想,马克思忘我地工作着。为了在舆论上反对封建思想专制,争取一个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为了拥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战斗阵地,马克思及其盟友创办了“一种主张彻底改造社会的定

期刊物”——《德法年鉴》,宣传革命理论,普及革命思想。为了给人类解放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当时革命理论鱼龙混杂的环境下,马克思在系统地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为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等等。这种为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人类解放而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追求人类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在刻苦学习、进行理论研究之时,也不忘革命实践对社会发展和理论创作的重要作用。为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活动,与各种敌对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但却颇有成效的斗争,成功改组了正义者同盟,并最终成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此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人类争取解放与自由的新纪元。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工人运动重新兴起,马克思敏锐地感觉到国际工人联合行动的重要性,国际工人协会产生的条件成熟了。于是,便积极投入到第一国际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为第一国际起草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从而为国际工人协会奠定了思想上、

组织上和活动上的基础。马克思本人也在革命实践中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人物。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为追求人类解放、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实践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推荐第8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伟人后感

——马克思传

摘要: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

这句经典的话就摘自《马克思传》

马克思,这个让整个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这个人有这么大得魅力,看看《马克思传》就能发现结症所在。在哪里我们能够追寻马克思的足迹,阅读它就好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这位伟大得革命导师,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并积极地为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不断奋斗,著有《资本论》,提出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这套十分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的伟大在于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失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为人类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人生价值又是什么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整个世界变得浮躁时,人们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我们更需要的是一方心灵的净土,沉静下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当年周恩来的目标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是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必须吧现实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还能学到的,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他非常勤奋,经常部分昼夜地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如果白天被打扰了,他就在夜里工作,很多时候几乎通宵达旦,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事休息,等稍稍好了,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对工作的热情值得我们去学习广泛的知识为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素材,《资本论》刚一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当我们抱怨成功太难时,不妨静心想想,其实是我们投去的太少·····这个世界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勤奋的人。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

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用实践来修补理论。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上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学会了怎样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会达到成功彼岸。正如牛顿所说的,如果我们能够站在马克思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势必会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推荐第9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马克思的这篇政论是针对当时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而写的,新检查令表面上不赞成对作家的写作活动加以限制,实际上不仅保存了反动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而且更加强了这种制度。

首先,这篇文章揭露了新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把过错推在书报检查官身上,从而保障了法律的正确性。实际上,这只是为了造成表面上改善某物的假象,而不去从本质上改变它,所以才把制度本身的缺陷归咎于个人。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来保全制度。这与中国的国情在某些方面很像。就比如中国的腐败问题。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制度的不完善,虽然我们提倡反贪反腐,但只是为了把更多的贪污者揭露出来,以此想达到清廉社会的最终目的,然而这很难,因为制度没变。媒体经常报道某某官员又贪污了多少多少,被判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等等,然而这只是对个体的惩罚,而不是对制度的审判。光是从道德上约束人们,是行不通的。必须有更加明确、严格、完善的法律来制止这一现象,并且要改善现存的监督机制,从问题的根源抓手,一步步疏通整个机构体系的运作。 其次,马克思谈到了关于谦逊地探讨真理的问题。真理探讨者的首要义务是直奔真理,如果必须记住用指定的形式来谈论真理,那很容易就忽视了真理本身。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书本和常识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但现行制度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是通过考试。它用分数这一硬性指标来衡量我们的学习掌握程度,相当于框定死了我们追求真理的模式,那我们所学习到的真理的含金量,将大打折扣。的确,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如果只是疲于应付,那我们会忘了学习最本质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习惯于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呈不可置否的态度,没有质疑精神,无论对错,我们都一概接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与其说是害怕谬误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志。我们甚至越来越不敢对事物持否定态度。事实上,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来得出结论,有自己的主张,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另外,文章提出,学术才能是一般要求,这是明显的自由主义;地位是特殊的要求,这是明显的非自由主义;把学术才能同地位扯在一起,这是虚伪的自由主义。那么我想说,这一点在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有很明显的体现。中国的高校招生,带着鲜明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很多重点高校对外地考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极不公平,自己的实力和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只会造成落后的地区更落后。这种形势对于农村生源则更为严峻。这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制度来完善。

马克思的这篇文章虽然是一个多世纪前针对德国的某些问题发表的,但其实对于今天的中国也很适用。思想不分时代,不分国界,马克思的观点对于当代中国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深刻的思索。

夏梦丹

推荐第10篇:马克思读后感

通过聆听老师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解读,让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党校课程中开设了这一课题,也是希望我们通过党校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品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许多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而忽视其内在的文化品格。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形态,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科学性。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科学理论。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信仰,而且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来接受。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普鲁士。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因病逝世。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2月共同起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引言中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之后被译成了更多的版本问世。至今,在全国发现中文第一版本《共产党宣言》只有11本,浙江两本,上虞一本。在建党80周年前夕,上虞市档案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让身为上虞人的我,倍感自豪。

《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们学习《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产物。当今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

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和没有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迥然不同的,读过马克思著作的人,他所感受到的是马克思著作里的鲜活的思想和充满激情的文字,不至于象马列主义教程一样令人恹恹欲睡,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使人能够深入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而不读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充其量是走马观花、管中一窥而已,所以,不读马克思原著的人对马克思主义误解居多,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大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捍卫者!

就我个人而言,在读马克思原著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实在的,这些死的结论常常令我提不起兴趣来,抽象而空洞,学过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也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字句,不仅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就遗忘了,所以,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往往使人走向它的反面,就是有意无意地要让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去领会。

尽管在中学时代我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我对自我人生的要求之一:有生之年读一些经典的书,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除了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外,我最大的想望就是系统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看看这两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思想和认识世界的。当初这在我心底里只是一种蒙胧的愿望,因为,在一个买卖欢笑、尽情享乐和追求消费的时代,有谁愿意花功夫去读那些需要思考和耐心的大块头著作呢?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代之以快餐式纯消遣式书籍,因此,很长时期以来,我并没有刻意去搜寻马克思恩格斯的书籍,只是在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我到一个朋友家里串门,无意中发现其父亲书架上陈列着六七十年代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崭新的四大本,似乎自从它摆放在书架上就从来没有人光顾过,既然主人只是把它作为摆设,不如我拿回去随便翻翻,于是我从朋友家取走了这四大本著作,闲暇之余开始研究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来,一来圆我一个梦想,二来希望通过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使我对于现实社会性质的认识有所帮助。这不经意的经历竟使我从此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爱不释手,一发而不可收,此后,我又陆续找来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来读,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知。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我似乎才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对于通常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难怪恩格斯说,马克思著作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透过他的著作处处可以感受到关于社会分析和政治问题的真知灼见。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心得体会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及相关专题的学习,使自己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学习原著是一段艰苦的历程,也是一段启迪心智的过程,通过导读与研读,思考与交流,自己感觉始终处于一种迷惑与理解的轮回之中,而回首初读原著时的情景,不禁又发觉自己的认识之路已走过了一大段旅程。作为一名党课的学员,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社会及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理论基础,更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150多年来之所以至今还保持着无尽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变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全面掌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胜利。

第11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后感

————车辆一班陈碧川

早在很久之前,就听闻马克思的许多名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对于这句话熟悉不过的我们来说,了解一个伟人的生平,是学习他思想精髓是再好不过了。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

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

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白岩松在他的书上写着“新世纪的到来,把过去所有苦痛的记忆都悄悄地合上了,站在地平线上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把视线投向远方。”过去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乃至殖民主义的车轮碾压下艰辛活着的人,这一切的记忆绝不是可以忘记的过去。不好好回头,是不能走好前路的。国家有经历震荡,有一段时间也没有人看得清前方,我们的祖辈们曾在社会的大船上随之起起伏伏。历史总是被抓住智慧的微光的伟人。社会的守望者推动的。如今拥抱灿烂阳光的我们,在幸福地生活着的我们,更应该感恩马克思为这个伟大的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应该以热血激情去筑就更好的明天。南方日报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力量,去以星星之火,燎

烧梦想的原野。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如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要为了新一代的事业,奉献出我们的力量!

第12篇:马克思读后感

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读了毛泽东的>一文后,不仅使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更全面的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准备, 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谈谈读完这一文我的感受和体会.

在>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从思想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即为书中讲的主观主义的态度,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号召改造我们的学习,展开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文章中着重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巧用对比手法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对照,正反鲜明,有力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可贵, 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注重研究现状;就是注重研究历史;就是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华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要长期坚持的思想态度,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毛主席著作提出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也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在学习中要注意研究我们所处的现状。把我们放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看我们所处位置如何,我们有何优势又有何不足,虚心求学才是正确的。我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我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由动荡到稳定,由受凌辱到强大,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之路、发展之路。知史方能后勇,明史方能救国!但是在学习中也要注意研究外国成功的经验。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向先进国家学习,研究他们发展的历程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把别人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理论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博采众长,使自己提高到新的高度。

《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忆二十年来,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我党幼年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我党经过艰苦的奋斗牺牲,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指出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更进一步。首先是缺少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违反了这一原则。其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气氛不浓,只知道研究马列,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再次就是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只知学马列,不能应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三 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对于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毛泽东对于这种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道背诵马列著作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用一副对联比喻之,相当深刻: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做工作,不能割断历史。要实事求是。

四、提议:

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

2、研究近百年中国历史;

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我们作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凭想当然,凭一知半解就公文有约在那里发号施令。要从实际出发,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探求事物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的共产党人凭着一腔热情和想当然走过了多少弯路呀?交了多少不该交的学费呀?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学。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没任何用的。我们记学习笔记,不能什么都记,要摘录那些对我们有借鉴和帮助意义的文字。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希望我能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其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通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后,我的感想是:理论和实际是统一的,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同时学习不能盲目的去学,要有策略、深刻探究、有针对、有目的的去学习,同时分析一些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学会要结合实际情况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去创新。

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有感

记得很早的时候,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就知道有这样的一篇伟大的经典——《共产党宣言》。一直来都非常清楚地记得别人引用那几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等。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马克思主

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从内容结构上看,《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提出了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

第13篇:马克思读后感

系别:外语系学 号 :姓名:高文君 20100201344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浩瀚的宇宙,数千年来经过无数科学家和感兴趣的仁人志士的探索和不断后,宇宙仍是一个人类未完全解开的谜。

但是,最近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后,我才发现原来宇宙的神奇之处和秘密之处我是那么的感兴趣,也许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理科的原因吧。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主要讲述了关于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形成和这其中的微妙的变化。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在其中任意画一条线都可以是中线,那么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是中心。宇宙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它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它确是无边无际的,并且认为这不单纯的套用物极必反,这完全是对无限的一种合理的推论。同时,他也认为时间和光并不是一种物体,对这个看法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到,就像在黑暗中我们可以没有光来照路,但是我们一定会需要时间的。也许你会认为光速和时间怎么会联系在一起的呢?其实,这一点作者也不是很清楚。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这里说成没有,并不是唯心的没有,宇宙之所以要爆炸是因为它想那样,因为现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然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必需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他也说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在延续,宇宙一旦停止膨胀,时间也就停止。那就是世界末日。时间和空间的夹角只能是零。文中也认为如果宇宙的膨胀速度是超光速,我们就可以用超光速,那么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实现时间旅行,我们可以回到过去的时间或穿越到未来的时间。这些都是和相对论是相符的。

读完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后,我觉得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掩卷长思。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本以普及和增加科学理论的一本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在每一个理论观点提出的同时,总会有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理论来证实所设立的观点,让人觉得无可置疑,就是如此。而且,他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世界和我们身边发生的奇怪的现象,我们不再会像古希腊的古人一样,神话般的解释着周围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以为是上帝造了人类,并且创造了诸神,而人类是在诸神的保佑下生活着,成长着。而现在的我们学会了正确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相信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特殊的意义和科学价值的。

其次,我还以为霍金先生通过这种书要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事实,不要把事情理想化,想当然,要通过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就像我们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大家都知道学无止境这个道理,知识是没有顶峰的,你只有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并且不断的和别人竞争,和自己较劲,你才能在学习上有重大的突破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要认清事实,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谁都不同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去奋斗。

最后,我读完这本书后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我一直都不理解。宇宙真的是发生过大爆炸后才形成的吗?我也不得而知。霍金先生曾说过能读懂这本书每一句话的人,可以去做物理博士了。也许,我距离这个位置还很遥远,所以也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的东西,还需要以后更努力的探索。

书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宇宙起源和命运》这一章节,它讲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的形成过程:说开始的时候,世界都处于混沌的状态,那时发生了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爆炸而产生。开始只是一个小点,后来又逐渐的膨胀,直到一定的程度,有爆炸产生了宇宙,由

此开始使慢慢的有了生物,有了生命。并且霍金先生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它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开始也也没有结束。我觉得这一点不仅是我,也是大家都不能理解的一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是有开始必会有结束的那一刻,但为什么单单宇宙却没有这种现象。这也不禁让我对宇宙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其实,也正如我们肉眼所见的那样,宇宙确是无边无际的,抬头仰望星空,我们便觉得确实一眼望去,没有边际。这也难怪我们的祖先会认为宇宙中有诸神,他们掌管着宇宙的每一处地方和凡间的百姓的生活疾苦,他们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就像我们想象更多了解宇宙的形成,心情是一样的。这也可见,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思想不再束缚,更开放大胆地去挑战新的说法。也许,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我们都会想着成为月宫仙子,很轻松地飞进月宫,特别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幻想着能看到月宫仙子的身影,但是读过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后,我们便知我们所幻想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开始在宇宙中蚯蚓被认为是最高等的生物。而且他们认为生命的起源是水,没有了水,生物就会不存在的。此时,一种新的观点说,天上有无数的洞,这些洞中就存贮了大量的水资源。那么,所谓会的这个洞就是为什么会下雨的缘故。这听起来就像是讲故事一样,但仔细的品来,也觉得不无道理,宇宙就是这样的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时间简史》对我们极具有启发意味,它让我们知道了其实物质、时间、运动、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而且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道理 。

第14篇:马克思 读后感

读《人民日报社论: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有感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是党中央为我们先进青年而创办的进步组织,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时也是共青团员应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听从党中央的安排,服从党中央的指令,做新时代优秀青年。

93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于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共青团就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救亡图存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为民族复兴勇挑重担、艰苦创业,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也产生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更有无数团员青年献出智慧力量乃至生命。90年风雨洗礼,洗练出一个富于理想、立场坚定、锐意进取的党的群众组织。历史证明,共青团不愧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不愧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不愧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他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胡总书记说广大青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

毛主席说过青年时早上89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紧跟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的祖国蓬勃发展,我们自身的价值也才得到了体现。热爱祖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青年一代的步伐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相连,只有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努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实现祖国快速发展的同时,提

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个人的发展。

我们青年一代正值青春年少,把我们的青春年华奉献祖国奉献给社会主义建设,让我们的青春之光闪耀祖国复兴之路!

1103030313崔旭1036字 名称:《人民日报社论: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 出自老师博客推荐

第15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形成光柱,落在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上。安静的图书馆偶尔响起纸张翻页的声音。我漫步在书架间,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书。蓦地,黑色封面的《马克思传》印入我的眼帘,将它抽取下,灰白色中年时期的马克思头像,原来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张光明先生所著,泛黄的书页似有着厚重感,看了序言,便让我有了想读的欲望。

它不是一部思想和政治传记,不回避马克思那些深奥复杂的著作,不会为“通俗”而损伤这样一位科学家形象的全面性,但作者也会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来介绍那些著作。对于马克思的另一面,即他作为常人,作为父亲、丈夫、朋友的那一面,作者也尽可能多地描写。当然,这也是一本严谨的书,以确凿史料为限,不空头高论,不随意发挥,是一本平实地介绍一位伟大思想家的中等读物。

“在这里,我也恳请读者以愿意思考一些问题的认真态度去了解马克思的活动„„如果读者能从这本读物中产生兴趣,进一步去叩马克思学说宝库的大门,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许,我该认认真真的去认识一下马克思了,虽然以前总为考试而去背他的理论,但联系实际,马克思的很多理论着实让人信服。

看完这本书后,一个有血有肉、性情不羁、平凡真实的学者、斗士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人,也是一位凡人。

马克思出生在1818年5月5日,安静美丽的特利尔小城。他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卡尔马克思。谁能想到呢,正是这个卡尔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导师。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中学在特利尔中学,大学就读于伯恩大学法律系后转入柏林大学读法律。年少的卡尔资质聪颖,学习勤勉,思想丰富,对事物的理解比同龄人要深刻许多,他能够看到当时普鲁士王国专制制度的残暴和腐朽,能够看到社会下层的贫困,所以中学毕业,他的《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这篇德语作文受到了校长的高度夸赞。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其中的一段话,反观如今的中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活条件比那个年代的确安逸幸福许多,但那是我们浮躁喧嚣的理由吗?不,这不是借口,是我们的教育失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扭曲,每一个中学生终日埋头书本,为的只是一场考试,这是所有人都看的到却又无力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活,马克思过的潇洒恣意,他勤奋而又兴趣广泛,选修课选修九门,击剑、骑马、聚会„哪都不会少了他的身影,同时他也迎来了他的爱情——他发现自己深深的爱上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燕妮。即使到了晚年,他们仍然翁妪相携,一如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他们的儿女们就经常看到,马克思挽着他们母亲的手,在房间里长久地踱步。作为一个女生,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让我心生羡慕,他们的灵魂是如此的相爱,嫁给马克思之前,燕妮就想象到了以后将会不再锦衣华服,山珍海味,但她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将手交给马克思,这一放,就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这一路,她要忍受官僚压迫侮辱,忍受变卖嫁妆,忍受家徒四壁,忍受因贫穷而痛失爱子„这一切却不敌丈夫伟大的事业,不敌为丈夫抄写手稿的幸福!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其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马克思痛苦不堪,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可以说,马克思开始了他的战斗之路,一路流亡奔波,从不言弃。接触黑格尔哲学,捍卫出版自由,创立《莱茵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思想转变,发表《共产主义者宣言》,参加革命,辗转德法,流亡伦敦,日夜泡在图书馆,写作《资本论》,支持巴黎公社„„一直到老年,疗养中不停研究与创作,最终在书房中与世长辞。

让我们向这位伟人致敬吧!

他那孜孜不倦的精神离不开他那颗为全人类着想的心。他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让人惊叹,这种严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我所要学习的。读书应该做笔记,对于一个问题应当去寻找了解各个方面,不然你是没有资格断下评论的。如梅林正确的评价说“马克思忠于自己的信念,把借以糊口的文笔生涯也变成了崇高的事业。由于他在写作论文时经过深入刻苦的研究,他就使这些论文具有了不朽的价值。”跟许多普通人一样,他也会犯错误,就如他的神的认识和对拉萨尔等人的批评都有过错误,他却能及时并毫不留情的指出自己的错误。还有在革命热情高涨的五十年代,革命者们整日高呼革命,然而马克思却能冷静的判断时势,资本主义已经度过了危机,开始了新的繁荣,革命在近期发生时不可能的了。于是,分歧分裂在所难免。

无可非议马克思是伟大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用尽他毕生的精力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却没有为自己谋利益、求幸福。所以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的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为人类的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本书中,我看见了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资本主义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

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马克思用尽毕生的精力追求真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甚至投身于革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马克思却能将自己的生命发挥得闪闪发亮,照亮了全世界,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少一些自私,多一些无私奉献。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的辉煌。“患难见真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让我很感动,同时也让我很羡慕,在内心深处更加唤起了我对友谊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难,要维持一段已有的友谊更加困难,朋友之间需要宽容,更需要理解,而如今,生活中的我们常会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其实大学能成为同学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能成为室友更是难得,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平时多谦让一点,收获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谊。

读完这本书,只觉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将“马克思”这三个字道尽,他的离去是“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作者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是的了,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2语教1班张静 15号

第16篇: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篇马克思写于1835年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是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如此深刻且颇具哲理性的文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得非同一般,而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在此文中,他首先提出了一种选择。“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选择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何去何从。想想我们做过的选择,初中毕业时选择高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一直在不停的选择中成长,而且它的字典里还没有后悔这个词,因此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慎之又慎,不能犹豫不决,也不能仓促行事。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难抉择的事,现实和理想一直在我们内心挣扎,我们甚至会不知所措。而在此文中,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最终方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考虑得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找工作时,要看清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处于此状态的祖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努力向那些方面迈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自我实现,又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马克思还告诉了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骗?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被虚荣心、权力、金钱等欲望迷住了心窍,而一头栽进了万丈深渊,一去不复返。此等例子比比皆是。此时,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时,我们应该问问父母,至少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另外,马克思还提出,“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这说明,你选择的职业不能超出你的体质所能承受的范围,否则你就会垮得更快。而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你就会自卑,进而失去热情、希望,甚至责任。因此,我们不能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只限于体质的能力,还有其他方面的。此外,兴趣自然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如果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那么我觉得你这一生都是痛苦的。因为只有兴趣才会使我们去探索,去努力,并且一直不会情绪低落。

当我们把一切都考虑之后,马克思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它可能不是最好的职业,确是最可取的职业。而我们就应该朝这方面奋斗,因为我们一旦获得了,将会受益无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看完此文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本文虽距今有一百多年,但在今天,青年马克思这一职业观的现实意义也没有因为历史年轮的增加而减弱。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就业的大学生正犹如雪中送炭,让我们获益匪浅。在我选择职业时,我会一直用马克思的话,提醒自己。

第17篇: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那样“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吧,实现自己的价值”

之前,对马克思并没有太多熟悉的了解,只感觉马克思离我们很远,他写的文章和所拥有的思想哲理都很高深。但自从读了这部传记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通过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了一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在科学事业上的不懈努力,忘我投入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有人说:“大学时恋爱的摇篮”,我到觉得这些都是谬论,大学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我们可以在其中学到做事,做人的道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怕苦。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那么就需要我们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写到这我就想起那些长征路上可爱可敬的战士。虽然时隔70来年,但长征精神依然存活在我们心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他们执着地坚持,艰苦卓越、付出牺牲。我觉得这种精神,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也是我们大学生所需要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也是广为人传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的友谊在历史也是无双。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努力,合作着。然而,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当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其分享,当你悲伤的时候也可以向他倾诉。同时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会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朋友可以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生活之路。在我看来,真正的友谊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为同一个梦想去努力,即使有在多的艰苦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马克思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在面对黑暗的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和勇敢无畏的英雄本色。但同时他还是以个感情丰富细腻的普通人,是一位充满男子汉激情而又十分忠诚的丈夫。他与妻子燕妮有着同样美好的理想,他们在命运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为壮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无论是从写个她的情信还是信件中,都充满了火一样的炙热和绵绵不尽得温柔,那是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诠释。这对于我们这些90后的男生女生也是一种思考,在面对和选择爱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慎重又慎重,应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奋斗目标,而不是以某种目的去谈恋爱。

《马克思传》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对自己的认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都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值得好好一读。

第18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勘查0601 刘春亮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在第一章他具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部分还是要变化的,他在这里还揭示了学习这本书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其次还要树立一个创新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我们了解更深的层面,还有学好哲学可以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提高人们的素质。

方法是多多投入实践。

2、我们为最重要的一章就是第2章和第3章,作者阐述了他的新的唯物辩证法。

物质:他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每时每刻都是运动发展的,我们把相对静止和变化不明显的事物称之为静止,它只是相对静止的。他认为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性,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有多样性,我们看待事物的发展的发展的时候要用联系的问题看待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联系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区别。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概念:他阐明了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之间的定义就是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把事物独立看待,即使形而上学,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把事物看作混沌的状态旧叫相对主义,两个之间都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怎样看待问题:我们要整体的看待问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单纯的部分相家就不是组成整体的,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协作达到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他还阐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而偶然性是决定,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导火线,他们两个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他还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就说要联系实际干事,就是实事求是,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3认识和实践

我们要具体的了解认识,关键的就是认识本质,本事的认为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 1

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比如说怎样审查一个女孩子美不美,我认为要主张从形式和内在方面来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内在的美大多数包括:内在的素质,性格,文化等等,我还认为认识和实践关系很大,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动力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认识的辨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辨证的理解认识的过程,认识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可能是从形式认识到本质,还有可能从片面认识到全面,反正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

实践:实践包括很多种比如有实验,社会实践等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历史社会性。,实践的作用是可以鉴别理论的真伪,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又循环往复的指导实践,所以实践和认识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一样,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类的社会

(1)社会存在和发展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马克思阐明了人口对人的影响因素,人在生产中是一个必不缺少的因素,人又是自然界的主宰,所以人口的稠密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劳动力和生产量完美的结合才能适合国家的发展,依照我国来看,因为人口大量增多,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相比我们同等大国来看我们存在着差距。

(2)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人分为几个不同阶级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体制社会几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多民族政党,我们长期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社会生产结构: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劳动是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因素。

社会每时每刻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制度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一天我们会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

(3)社会的动力

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们为了时间更快的满足欲望的需求,必须每时每刻的劳动着,资本家为了追求更

高的利润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继而更好的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也要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的劳动着,所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动力。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无形给社会以精神的导向,使人民少走了弯路,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可以给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注入活力,科学可以使人明确自己的导向,加强了社会之间的分工合作,让人们更快的交流和合作。交流也给社会带来动力,比如在清朝末期如果没有外国的侵略,清政府就不会理解到民族灭亡的压迫感,这样才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国才会走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

(4)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也像种种事物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进步不是一味的进步,中间免不了曲折性和,出现复杂的情况,它的进步是总趋势。马克思认为资产主义社会所谓的自由平等是只是资产阶级拥有的,“虽然他们拥有着比我们富裕的生活,但是从精神生活来看,它们是腐朽的。”这句话很不好,它自己说一切物质第一性,现在他反求精神生活的好与坏,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普遍比没有西方国家和美国富裕,精神上也没有它所说的好,不行就是不行,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中国还保持“比别人好”风格早晚就要完蛋!哲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为共产党服务的宣传册。

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这一阶段人的发展,人首先要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展示着自我的价值,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第19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认得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我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穷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名不满足于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1、在第一章他具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部分还是要变化的,他在这里还揭示了学习这本书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其次还要树立一个创新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我们了解更深的层面,还有学好哲学可以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提高人们的素质。方法是多多投入实践。

2、第2章和第3章,作者阐述了他的新的唯物辩证法。

物质:他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每时每刻都是发展的,我们把相对静止和变化不明显的事物称之为静止,它只是相对静止的。他认为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有多样性,我们看待事物的发展的时候要用联系的问题看待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联系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区别。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概念:他阐明了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之间的定义就是如果只见区别不在联系,把事物独立看待,即使形而上学,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把事物看作混沌的状态旧叫相对主义,两个之间都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怎样看待问题:我们要整体的看待问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单纯的部分相家就不是组成整体的,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协作达到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他还阐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而偶然性是决定,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导火线,他们两个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他还说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就说要联系实际干事,就是实事求是,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3、认识和实践

我们要具体的了解认识,关键的就是认识本质,本事的认为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东西,不如说怎样审查一个女孩子美不美,我认为要主张从形式和内在方面来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内在的美大多数包括:内在的素质,性格,文化等等,我还认为认识和实践关系很大,实践队认识有决定作用,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动力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辩证的理解认识的过程,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可能是从形式认识到本质,还有可能从片面认识到全面,反正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

实践:实践包括很多种比如有实验,社会实践等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历史社会性。实践的作用是可以鉴别理论的真伪,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又循环往复的指导实践,所以实践和认识可以

说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一样,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类的社会

(1)社会存在和发展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马克思阐明了人口对人的影响因素,人在生产中是一个必不缺少的因素,人又是自然界的主宰,所以人口的稠密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劳动力和生产量完美的结合才能适合国家的发展,依照我国来看,因为人口大量增多,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相比我们同等大国来看我们存在着差距。

(2)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人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体制社会几个阶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多民族政党,我们长期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民主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社会生产结构: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劳动是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因素。

社会每时每刻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制度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一天我们会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

(3)社会的动力

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们为了时间更快的满足欲望的需求,必须每时每刻的劳动着,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继而更好的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也要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的劳动着,所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动力。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无形给社会以精神的向导,使人民少走了弯路,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史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可以给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注入活力,科学可以使人明确自己的向导,加强了社会之间的分工合作,让人们更快的交流合作。交流也给社会带来了动力,比如在清朝末期如果没有外国的侵略,清政府就不会理解到民族灭亡的压迫感,这样才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国才会走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

(4)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也像种种事物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进步不是一味的进步,中间免不了曲折性和,出现复杂的情况,它的进步是总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i。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第20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我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对世界认识的精辟深刻,他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科学的,因为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在第一章中具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部分还是要变化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其次还要树立一个创新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我们了解更深的层面以及学好其他科学,提高素质。作者还指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多多投入到实践中,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用理论引导实践。

然后,在第2章和第3章中,作者阐述了他的新的唯物辩证法。

他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每时每刻都是运动发展的,我们把相对静止和变化不明显的事物称之为静止,它只是相对静止的。他认为什么物质之间都有它的统一性,斗争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要联系的看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延伸的过程,联系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区别的。另外,我们需从整体上看待问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单纯的部分相家就不是组成整体的,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协作达到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

作者还阐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的变化,而偶然性是决定,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导火线,他们两个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我们要具体的了解认识,关键的就是认识本质。事物之间存在的真正内在的东西,它不以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在的的东西,比如说怎样审查一个女孩子美不美,我认为要主张从形式和内在方面来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内在的美大多数包括:内在的素质,性格,文化等等。我还认为认识和实践关系很大,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动力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辨证的理解认识的过程,认识可能是从部分到整体,也可能是从形式认识到本质,还有可能从片面认识到全面,反正认识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实践包括很多种,比如有实验,社会实践等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历史社会性。实践的作用是可以鉴别理论的真伪,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又循环往复的指导实践。所以实践和认识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一样,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马克思阐明了人口对人的影响因素,人

在生产中是一个必不缺少的因素,人又是自然界的主宰,所以人口的稠密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劳动力和生产量完美的结合才能适合国家的发展。依照我国来看,因为人口大量增多,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相比我们同等大国来看我们存在着差距。

社会每时每刻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的制度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一天我们会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

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人们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们为了时间更快的满足欲望的需求,必须每时每刻的劳动着,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继而更好的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也要提高效率,延长时间的劳动着,所以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动力。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无形给社会以精神的导向,使人民少走了弯路,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的不断发展,才可以给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注入活力,科学可以使人明确自己的导向,加强了社会之间的分工合作,让人们更快的交流和合作。交流也给社会带来动力。

社会也像种种事物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进步不是一味的进步,中间免不了曲折性和,出现复杂的情况,它的进步是总趋势。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这一阶段人的发展,人首先要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展示着自我的价值,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以上是我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点所得和感受,我觉得作为大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