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芭蕉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10:05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芭蕉》读后感

《芭蕉》读后感

《芭蕉》写的是一些同学在校园里栽了一棵芭蕉树,等到芭蕉树结果时,同学们就采下丰硕的果实。后来,芭蕉树越来越老,越来越憔悴了,同学们告诉老师芭蕉树快死了,老师说那是因为芭蕉树把它的养分全部输给了小芭蕉。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树,我们就是小芭蕉。

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老芭蕉树一样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地把知识输送给我们,用毕生的心血来哺育我们这些“小芭蕉”,自己慢慢变老却无怨无悔。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像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惹老师生气,气坏了老师自己还浑然不觉,该玩照样玩,该闹照样闹,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后悔。记得有一次我们早读时,好一会儿了还没有一个人读书,当班主任梁老师推门进来时,我们才赶快拿起课本开始读。梁老师看到我们这个样子非常失望,也非常生气,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当时梁老师的脸色很不好,下课后趴到桌子上休息了好一会儿,但我们却没在意,跑到外面又说又笑。后来才听说,梁老师那天病得很厉害。想想我们是多么冷漠呀,一点儿也不懂得关心老师,特别是读了《芭蕉》以后,我更加感到自责,我要对老师郑重地说一声:“对不起。”

老师,多好听的名字呀,他们日日夜夜都在为我们这些“小芭蕉”们操劳,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我们。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还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

小作者虽语言稚嫩,但情感自然而真挚,难能可贵

六年级:廖泓杰

推荐第2篇:《红樱桃绿芭蕉》读后感

认识范婉,实在很偶然。今年盛夏,《苏州日报》吴靖宇兄引一女子来见我,说是他的作者,要将其所写文字结集出版,请我玉成其书。

夜读范婉的书稿,意外发现其字里行间透溢出姑苏女子特有的文学天赋,写人状物,娓娓道来,取舍得体;描景抒情,才情横溢,婉丽喜人。一个并非以文字为生的女子,能写到这个地步,想来范婉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苏州自古地灵人杰,小河流水,亭台楼阁,本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清代状元300多人,江苏占其一半;江苏状元中,苏州又占了半壁江山。状元不等同才子,但要考入三甲,书是一定读了不少的,一个人在墨香之间徘徊久了,自然会滋生出才情。通过范婉的文字,我也依稀看到了姑苏才女的情韵。以其文字观之,知其个性品行。一是她性喜自由,好读书又好书画琴棋,举止与思绪皆无拘无束,向往闲云野鹤的日子,那境界与追名逐利之徒相异,委实便是才子的境界。二是其文字无世俗气,无市侩味,触景生情之间,信手拈来才是好文章。范婉其人,多情善感。多情于沧桑变迁,善感于花开花落,大到名山大川,小至风花雪月,她皆能突发奇想,妙语如珠,虽非篇篇锦绣文字,亦为肺腑之言,时有独具慧眼之见。此可喜可贺也。

与范婉只匆匆见过两次,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的文字之间,她自称只是一个寻常女子,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风吹草动,月落乌啼皆牵动她细腻的目光,撩起她波澜起伏的思绪。她本是想学画的,但后来却走了另一条与艺术无关的道,其令尊大概是觉得自古搞艺术的人的道路太坎坷了。但她醉入书香,好学不倦,外表文静雅致,内心却很热烈,有一种不向命运服输的气概。是书让她神游四海,目极五洲。38年的岁月终于磨炼出她自然率真的顽皮性格和清新随和的举止风度。以她的个性而言,她与这个世俗的社会有点不合拍,与这个混浊的世界也难以相融。但人生的经验让她坦然面对一切。初看范婉,有点朱淑真、李清照的情韵,又有点董小宛、柳如是的影子,这不仅是指她的才气,而更重要的是她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她虽未伶牙俐齿,却亦不甘人云亦云。再看范婉,与现代才女林徽音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她生于江南,长在姑苏。倒底还是多了一点姑苏女子的柔情。

文学是一座山,愿她从山脚下努力起,从而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之美,岂不如此。

推荐第3篇:《老芭蕉与小芭蕉》读后感

《老芭蕉与小芭蕉》读后感

《老芭蕉与小芭蕉》读后感

郑惠文

我读了老芭蕉与小芭蕉这篇文章后,我被老芭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篇文章说了一件这样事:

老师带着同学来到校园里载了一棵芭蕉苗。秋天到了,老芭蕉已经憔悴了,不久长出了

一株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精神,而老芭蕉越来越憔悴,最后枯萎了。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老芭蕉为了让小芭蕉茁壮成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植物竟然能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深深地感动。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有一次,我在同步阅读上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了一个母亲的孩子被死神给抢走了。但是,这个母亲没有放弃,为了找到她的孩子,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别人,不求别的,只求自己的孩子活下来。还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见一个发生在一个母亲身上的一件事。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因为没有饭吃,肚子很饿,那孩子因为饿而哭泣。母亲就把自己身上的血喂给孩子喝。这些故事太感人了,我阅读的时候泪水总是止不住流了下来。

我深信,母爱是天底下最真挚最伟大的爱。

推荐第4篇:松尾芭蕉《古池》读后感

“古老池塘/青蛙跳进水中央/噗通一声响。”这是日本“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代表性俳句《古池》。一次偶然的蹭课经历,让接触到这首小诗。俳句是由日本和歌变化而来,最初作为余兴吟咏,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诗体,由十七字音组成,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瞬间感悟,余味无穷。“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或闲寂幽玄,或明朗欢快,或悲壮深沉,或通俗质朴,从而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蕉风。

在这首《古池》中,诗人用短短十七个字节,白描式的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立体画,特别是青蛙跃入池塘的“噗通一声响”,更是余音袅袅三百年不绝,它穿越时空界限,在历代文人墨客心中飘扬、回荡。蛙跳入池塘,不仅搅动了一池清水,更拨动了万千读者的心,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深入肌骨,荡涤灵魂,让人感慨万千。这首俳句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而且1916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读到它时,也感慨不已:“够了,再多余的诗句没有必要了”,足见它的永恒艺术魅力。

短短数字的俳句,不以辞害意,直白而意深,既传达出原诗意境,又符合作为古典诗作的结构格式和中国式的审美情趣。

乍一看,这首小诗朴素的让人质疑它的价值,但仔细玩味,平淡古拙中却禅意盎然,我脑中逐渐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夏日的黄昏,丛林中万籁俱寂,一个废弃的池塘里,也是平静得无半点绮纶。突然,不知躲在哪儿的一只青蛙从杂草丛中纵身一跃,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噗通一声,水花四溅,荡起层层涟漪,短暂动荡后,水面又恢复平静,古池还是古池,青蛙已不知去了哪里。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齐物论》中也出现:“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我想,如果天籁存在,那它一定如这蛙跳的“噗通”一声,充满张力,能够超越时空,从辽远的过往中来,叩击我的灵魂,引领我走向无知无涯的未来。“古老”体现了时间的久远,世事变迁波谲云诡,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沧海桑田,都内聚于这个词中;“池塘”突出了空间的宁静,任时光荏苒,池塘却一直沉默,它既不好也不坏,不掺杂任何价值判断,自然而然地存在着;而青蛙这一跃,用瞬间的运动打破宁静,时空被猛烈撞击,解构了由古老的时间和空间所建构的凝定状态。但下一瞬,池塘又恢复平静,时空再次凝定,只是这种凝定,是“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宁静,厚重而有质感。

俳句,它着意于转瞬即逝的状态,如卷须上的朝露,如深山里一声磬响。俳句是为了留住事物的美丽,而不是事物本身。它简短,破空而来,转瞬即逝,与它描摹的事物之美相呼应,我认为俳句是一种引导而不是代替,一旦成功引导读者进入想象空间,它立即以华丽的转身退场,让读者自己的心神放开,去联想去体会。文学家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学家永远活在生命的童年,善于用第一次打量世界的目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景一物,这就意味着惊喜、感动、兴奋、新鲜和艺术化。芭蕉把他在瞬间捕捉到的一个感觉传递给我们,抓住我们心底最怀念、最美好、最用情的一段时光去涉及、去翻阅、去刺痛。

旁听常老师的课有一年多了,她总是说,一个人在宁静的时候,可以听到宇宙运行的大道。这首俳句像是我们认识世界本真的一个窗口,一凿真理之光。青蛙跳入古池打破沉寂,宁静而纯粹的原初被不经意的一个声响搅乱,继而又恢复平静,但此时的宁静,已是繁华落尽归于平淡的“静”,在它背后有过往的经历做为支撑,充实而厚重,和彼时的“静”完全是两种境界。一静一动互相转化,静极而动,动极复静,瞬间即永恒,永恒存在于瞬间。宇宙万物,被捉摸不定的“道”所主宰,因任自然,世界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没有谁有能力订立一个所谓的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

“顿悟”的不只是诗人,也有读诗的我。其实人的一生中也会经历许多诸如“青蛙跳进水中央”的时刻,最是那宁静中的一动,打破了习以为常的凝定状态,为生命注入另一种鲜活的体验比如升入大学,比如第一次受到挫折,比如初恋……

推荐第5篇:20 芭蕉花

20 芭蕉花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认识10个生字:“晕、犯、托、与、袖、捧、便、厅、唉、掐”。 2.积累“头晕、照实”等7个词语。 3.正确书写 5个汉字:“犯、托、袖、捧、厅”。 能力目标:

能熟读课文,了解妈妈为什么说“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能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5个汉字。

2. 能熟读课文了解妈妈为什么说“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能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图片(芭蕉花)和句子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1)读句子,理解词语“尖瓣”。

(2)媒体出示“莲花”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 (3)再读句子。 2.媒体介绍芭蕉花。

芭蕉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栽种。芭蕉花的颜色是黄色的,形状像尖瓣的莲花。它不但很美,而且还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他食物一起烧煮,可以治疗反胃,呕吐,头目,心痛等病症。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呢! 3.揭示课题:20 芭蕉花

题目上的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草字头) 4.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头晕(晕:多音字)

围墙

衣袖(换部首:油、抽、笛)

托人(换部首:宅) 捧花(换部首:棒、俸)

照实(如实)

争气

客厅(换部首:订、盯、钉) 掐住

容易(困难)

大概(大约)

犯病(换部首:仓、厄)

读“yūn”时,①是指头晕、晕头转向、晕头晕脑等。②是指昏迷。例如:晕倒、晕厥。 读“yùn”时,①是指头脑发昏,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人有要跌倒的感觉。例如:晕车、晕船„„②是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石折射而形成的光圈。例如:日晕、月晕。 2.指名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

芭蕉花可以(

)。我五岁那年,妈妈(

),于是我和哥哥翻进围墙的窗子去(

),父母知道后(

),当时我俩都(

)。

3、读句子辨字义: (1)母亲有头晕病,她一犯病,我们就四处托人去买芭蕉花。 文中的“犯”是什么意思?请选择:

1)抵触,违反。2)犯罪的人。3)侵犯、进攻。4)发作、发生。 (2)她一犯病,我们就四处托人去买芭蕉花。(

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 托:

1)用手掌向上承受着东西。2)衬、垫。3)承托器物的东西。4)寄,暂放。 5)请别人代办。6)推托,借故推诿或躲闪。7)压强的单位。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到描写“我”和哥哥摘花过程的小节,划出描写摘花过程的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1)指导朗读(读出“欢喜”的语气)。 2.学习第3节。 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1) 圈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摘、藏、带、捧、跑)重点理解“藏、捧”在句中的意思。

(2) 同桌讨论: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摘、藏、带、捧、跑”这些字中感受到了我和哥哥是很快乐的,因为他们太爱妈妈了,多么希望妈妈的病能快快好起来,所以把像宝贝似的带回家给妈妈治病用)

(3)

板书:我和哥哥偷摘花 (4) 男女声分读、齐读。

(5) 过渡:我和哥哥偷摘花,结果怎样呢?请你轻声地读读第3节。用浪线划出爸爸妈妈看见芭蕉花时态度的句子。

(6) 交流并媒体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哎,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A. 学习生字“厅”,理解“训”。(板书:父母生气)

B. 男女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我和哥哥那么辛苦为妈妈摘来了芭蕉花,妈妈不但不开心反而非常生气?为什么爸爸也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 媒体出示句子:

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我们好不容易掐来一朵,这有什么不对呢?

学习生字:容

理解动词:掐——换个词来说说:摘。

C.老师引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出示课后练习: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_________ ____” ①

理解:照实 ②

完成填空。

回应质疑:现在谁来说说母亲和父亲为什么都很生气? ④

再次出示描写父母态度的句子,分角色朗读两句句子,引导读出父亲和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气的语气。 3.小结:在爸爸妈妈看来,他们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最后这对听话的兄弟还是把芭蕉花去还给人家了。(板书:哥哥还花)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讨论交流,练习说话。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生命最宝贵。那有没有什么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1、小组讨论。

2、交流。

3、老师小结:你们都很聪明,为兄弟俩出了那么多好主意。你们的这些办法既没有损害别人的东西,又能治好妈妈的病,真不错!

五、全文总结

1.复习巩固词语。

头晕

犯病

围墙

托付

方便

衣袖

矮小 容易

叹气

客厅

教训

干枯

照实

吹捧 2.理解词语“照实”并说一句话。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里来的,我便照实说:“

。”

4.师小结:一朵普通的芭蕉花,一对活泼天真的孩子,两位严厉的父母,构成了一个小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板书: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病中的母亲盼花心切,但没有忘记育子的重任,父亲也能体察到孩子的孝心,但他坚守“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信条,第一次责罚了心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的品德看得比治病还重要,比生命还可贵,他们对孩子的爱才是真爱,爱得有价值。 六.拓展练习,展开想象

1、了解本文的作者郭沫若以及作品。

2、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练一练 : A层:读一读母亲说的话。

B层:复述《芭蕉花》的故事。

C层: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与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20 芭蕉花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和哥哥偷摘花——父母生气——哥哥还花

关于训练材料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掐 qiā ( ) xiàn ( )

2、晕 yūn ( ) hūn ( )

3、捧 bàng( ) pěng ( )

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1、托

2、袖

( )花 精( )

寄( ) 领( )

三、A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

B 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

1、选择词语理解正确的选项,在括号里打“√”。连连:连续不断( ) 连忙( )

2、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伤心——( ) 2)明白——( )

推荐第6篇:芭蕉教学设计

短文《芭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顺短文。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3.理解文本,根据芭蕉的生长特点,体会老师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流程:

一、导入文本:

认识一下,这是棵棵生长茂盛的芭蕉树。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有关芭蕉的一篇短文,文章看似浅显,可是很有深意哟!不过,只要你认真去阅读,(出示小提示)用心地走进文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出示预学单:指名读预学单内容。

1、生初读课文,画出喜欢的的词语,读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预学情况。

三、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文本: 1.自由读,读对读顺短文。

2.浏览短文,画出描写心情的词语。(指名交流) 3.体会“不好受” “很快乐”所表达的心情。 读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意思相反) 谁说谁不好受?(学生说老芭蕉不好受) 谁说谁很快乐?(老师说老芭蕉很快乐)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看法呢? 4.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出示小小求救室)借助“阅读方法”去解决问题。

5.交流“学生为什么说老芭蕉不好受?”

6.出示重点句“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体会拟人句的好处。

“憔悴”是什么意思?(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茂盛” 一词可以换成哪些描写人成长的词语呢?(健壮、健康等)

指导读这句话。

7.交流“老师为什么说老芭蕉很快乐?”

8.想想老师为你们做了哪些事?而你们有什么变化?体会老师的快乐。

9.出示问题,(你知道女教师为什么会眼眶湿润了?)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指名交流)

四、总结写法体会品质

文章的题目是芭蕉,其实是在赞美谁?(老师)咱们老师的什么品质。(无私奉献)这种借事物的生长特点来赞美人的品格的写法是“借物喻人”。

人们还把老师比作什么?(园丁、太阳、春蚕·······)选一种为题,写一个赞美老师的小片段,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推荐第7篇:《雨打芭蕉》教案

《雨打芭蕉》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丝竹乐,有对多元文化接纳与包容的意识,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对比法、实物观摩法、实践体验法感知乐器高胡、二胡、梆笛、扬琴的音色、外型,通过对比欣赏、观看教师范奏片断,理解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与地方戏曲的渊源。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与粤剧、昆曲之间的关系。

2.会听辨主奏乐器高胡、二胡、扬琴的音色;知道高胡的分弓奏法、滑音奏法、扬琴的颤音奏法、二胡的连弓奏法;理解江南丝竹的支声性手法。

3.会分辨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农村镇级学校, 70%的学生为外地打工子弟,全校30%的本地生中95%的学生为农村户口的孩子,学生对艺术的了解、认知渠道是有限的,依据这个学生认知现实情况,再加上所教授的内容是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关注的“丝竹乐”,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对我国丝竹乐关注程度不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已有明显转变。学生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识别运用相对纯熟,对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式要素的掌握与运用有所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这两种音乐的情绪、流行的地区、主要的乐器了解甚少。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比感知、分析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音乐手法 (二)教学难点

对比感知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导出课题

(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播放《步步高》】 学唱主题

【讲授】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二)丝竹相和: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1.广东音乐 (1)广东的地域文化

师: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怎样的音乐风格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广东地域文化视频片断】 师:台山市的“广东音乐”入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台山市几代音乐工作者不断耕耘的成果。其中有一位广东音乐奠基人吕文成,他在首次灌制唱片时就录制了一首关于雨打在芭蕉叶上的作品《雨打芭蕉》。

(2)广东音乐的流行地域、主奏乐器、音乐风格

①师:在欣赏作品《雨打芭蕉》时请大家思考,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或作品本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雨打芭蕉》视频】

学生初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②对比法、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辨识实物乐器演奏法与音色、教师范奏主奏乐器高胡后总结: (3)广东音乐音乐手法

师:有人说作曲家本身是一度创作,演奏者是二度创作,听众是三度创作。今天,我们就从演奏者这个角度,共同了解广东音乐是怎样形成这种风格的? ①高胡滑音奏法: 师: 高胡演奏者采用哪些技法来表现出轻快活泼、艳郁华丽的呢?高胡采用上滑、下滑、回滑的技法,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小三度的滑音。

学生欣赏【教师自制高胡小三度滑音视频】,后师生模拟哼唱练习。

②扬琴颤音奏法、旋律同音异位八度跳进奏法: 教师范奏扬琴颤奏片断;学生试奏、讨论扬琴颤音奏法赋予了广东音乐怎样的音乐风格

(4)演唱体验《雨打芭蕉》音乐片段

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学唱声部

二、声部三 ②声部

二、声部三同时演唱

③教师演唱第一声部,与学生声部

二、声部三配合 (5)广东音乐总结: (6)听辨广东音乐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学生分辨广东音乐并说出原因。

师:第一段音乐是“广东音乐”,“丝竹乐”中除了“广东音乐”还有“江南丝竹”,而第二段柔美、细腻的音乐就是“江南丝竹”,下面我们欣赏江南丝竹的代表作《中花六板》

2、江南丝竹

(1)江南丝竹流行地域、音乐风格

师:欣赏《中花六板》时思考江南丝竹流行在哪些地方?音乐上听起来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 (2)江南丝竹主奏乐器

①师:《中花六板》中都采用了哪些乐器? 教师总结: ②分辨江南丝竹中所用的笛子(曲笛) 师:笛子分为曲笛和梆笛,《中花六板》中采用的是曲笛还是梆笛呢?【播放教师自己合成制作的曲笛和梆笛的视频】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3)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

①教师对比范奏高胡分弓、二胡连弓音乐片段

师生总结:广东音乐中高胡演奏手法中多用分弓奏法,表现出广东音乐的欢快活泼,江南丝竹中二胡多用连弓手法奏法,表现出江南丝竹特有的轻、雅、柔美的音乐风格。 ②支声性手法

A:欣赏《紫竹调》音乐片段,体会江南丝竹“你高我低、你长我短、你进我退、你繁我简”的音乐手法。 B:江南丝竹支声性手法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感知文化内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导入】“丝竹乐”拓展升华 (三)“丝竹乐”拓展升华

1、地方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的渊源

师:各地方的民族音乐与各地方的戏曲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也不例外,它们与哪个戏曲剧种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欣赏【两段戏曲音乐片段】,分辨戏曲剧种及两段戏曲音乐分别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有着怎样的渊源? (1)广东音乐与粤剧、江南丝竹与昆曲的渊源 (2)昆曲的地位

2、丝竹乐乐种了解 【测试】总结 (四)总结

1、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

2、课堂结束语

师: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这就是丝竹乐的魅力所在。望同学们在今后多关注丝竹乐。

推荐第8篇:短文芭蕉阅读答案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苗。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的芭蕉。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渐渐枯萎了。学生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芭蕉快要枯死了。”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很难过。”学生难过地低下了头。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桌前批改作文,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

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题目】

1.文中画线处,老师说的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A.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B.是的,老芭蕉多么可怜呀!

C.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D.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呆板()稀疏()

3.“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想想文中省略号的地方学生会写什么呢?请你补上不超出35个字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活泼 茂盛

3。老师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我们从老师那儿吸取知识的养分,老师看到我们一天天成长十分欣慰

4。老师把知识的养分输给了我们。茁壮成长的小芭蕉永远也忘不了可敬的老芭蕉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

2.《巴西龟》阅读答案

3.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阅读答案

4.《醒心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5.林清玄散文《生命的接榫》阅读答案

6.《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答案

7.孔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8.乔叶《刀爱》阅读答案

9.余秋雨散文《为自己减刑》阅读答案

10.《常常爱惜》阅读答案

推荐第9篇:《雨打芭蕉》教案

《雨打芭蕉》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丝竹乐,有对多元文化接纳与包容的意识,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对比法、实物观摩法、实践体验法感知乐器高胡、二胡、梆笛、扬琴的音色、外型,通过对比欣赏、观看教师范奏片断,理解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与地方戏曲的渊源。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与粤剧、昆曲之间的关系。

2.会听辨主奏乐器高胡、二胡、扬琴的音色;知道高胡的分弓奏法、滑音奏法、扬琴的颤音奏法、二胡的连弓奏法;理解江南丝竹的支声性手法。

3.会分辨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农村镇级学校, 70%的学生为外地打工子弟,全校30%的本地生中95%的学生为农村户口的孩子,学生对艺术的了解、认知渠道是有限的,依据这个学生认知现实情况,再加上所教授的内容是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关注的“丝竹乐”,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对我国丝竹乐关注程度不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已有明显转变。学生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识别运用相对纯熟,对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式要素的掌握与运用有所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这两种音乐的情绪、流行的地区、主要的乐器了解甚少。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比感知、分析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音乐手法 (二)教学难点

对比感知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导出课题

(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播放《步步高》】 学唱主题

【讲授】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二)丝竹相和: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1.广东音乐 (1)广东的地域文化

师: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怎样的音乐风格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广东地域文化视频片断】 师:台山市的“广东音乐”入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台山市几代音乐工作者不断耕耘的成果。其中有一位广东音乐奠基人吕文成,他在首次灌制唱片时就录制了一首关于雨打在芭蕉叶上的作品《雨打芭蕉》。

(2)广东音乐的流行地域、主奏乐器、音乐风格

①师:在欣赏作品《雨打芭蕉》时请大家思考,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或作品本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雨打芭蕉》视频】

学生初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②对比法、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辨识实物乐器演奏法与音色、教师范奏主奏乐器高胡后总结: (3)广东音乐音乐手法

师:有人说作曲家本身是一度创作,演奏者是二度创作,听众是三度创作。今天,我们就从演奏者这个角度,共同了解广东音乐是怎样形成这种风格的? ①高胡滑音奏法: 师: 高胡演奏者采用哪些技法来表现出轻快活泼、艳郁华丽的呢?高胡采用上滑、下滑、回滑的技法,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小三度的滑音。

学生欣赏【教师自制高胡小三度滑音视频】,后师生模拟哼唱练习。

②扬琴颤音奏法、旋律同音异位八度跳进奏法: 教师范奏扬琴颤奏片断;学生试奏、讨论扬琴颤音奏法赋予了广东音乐怎样的音乐风格

(4)演唱体验《雨打芭蕉》音乐片段

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学唱声部

二、声部三 ②声部

二、声部三同时演唱

③教师演唱第一声部,与学生声部

二、声部三配合 (5)广东音乐总结: (6)听辨广东音乐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学生分辨广东音乐并说出原因。

师:第一段音乐是“广东音乐”,“丝竹乐”中除了“广东音乐”还有“江南丝竹”,而第二段柔美、细腻的音乐就是“江南丝竹”,下面我们欣赏江南丝竹的代表作《中花六板》

2、江南丝竹

(1)江南丝竹流行地域、音乐风格

师:欣赏《中花六板》时思考江南丝竹流行在哪些地方?音乐上听起来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 (2)江南丝竹主奏乐器

①师:《中花六板》中都采用了哪些乐器? 教师总结: ②分辨江南丝竹中所用的笛子(曲笛) 师:笛子分为曲笛和梆笛,《中花六板》中采用的是曲笛还是梆笛呢?【播放教师自己合成制作的曲笛和梆笛的视频】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3)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

①教师对比范奏高胡分弓、二胡连弓音乐片段

师生总结:广东音乐中高胡演奏手法中多用分弓奏法,表现出广东音乐的欢快活泼,江南丝竹中二胡多用连弓手法奏法,表现出江南丝竹特有的轻、雅、柔美的音乐风格。 ②支声性手法

A:欣赏《紫竹调》音乐片段,体会江南丝竹“你高我低、你长我短、你进我退、你繁我简”的音乐手法。 B:江南丝竹支声性手法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感知文化内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导入】“丝竹乐”拓展升华 (三)“丝竹乐”拓展升华

1、地方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的渊源

师:各地方的民族音乐与各地方的戏曲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也不例外,它们与哪个戏曲剧种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欣赏【两段戏曲音乐片段】,分辨戏曲剧种及两段戏曲音乐分别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有着怎样的渊源? (1)广东音乐与粤剧、江南丝竹与昆曲的渊源 (2)昆曲的地位

2、丝竹乐乐种了解 【测试】总结 (四)总结

1、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

2、课堂结束语

师: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这就是丝竹乐的魅力所在。望同学们在今后多关注丝竹乐。

推荐第10篇:《芭蕉花》阅读答案

芭蕉花 郭沫若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芭蕉花是治头晕病的良药。母亲有头晕病,她一犯病,我们便四处托人去买芭蕉花,但是很不容易买到。 我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又犯病了,我同比我大四岁的二哥来到天后宫。天后宫离我们家不过半里路,里面有一座私塾。大概是中秋前后吧,私塾已经放假了。我们从围墙的窗口看见私塾的园子里有一簇(c))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我们欢喜极了,便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我们好不容易把花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让我把花藏在衣袖里。回到家里,二哥叫我把花献给母亲。我捧着花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照直说了。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叫我和二哥跪在床前,连连叹气,说:“啊!我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了好!”我吓哭了,二哥也哭了。父亲晓得了,他把我们拉到大厅里,让我们跪在祖宗的牌位前,打了我们一顿。这是我第一次挨打,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和二哥挨了打,都很伤心,但是我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这样生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我们好不容易掐了一朵回来,这有什么不对呢? 这朵芭蕉花没有作药用,二哥拿去送还了天后宫,大约供在圣母的神座前,最后干掉了吧? 我离家已经十二三年了,一想到母亲,这个故事便无端地涌上了心头。1.在文中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在下面画“~~~~”。2.在文中用“‖”把这篇文章分为四段,再写出第

二、三段的段意。3.“我”和哥哥只不过摘了一朵芭蕉花,父母亲为什么那么生气? 4.文章的最后一句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5.联系文章内容,想想文中画“____”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在正确答案下面画横线。《芭蕉花》答案1.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2.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5自然段‖第6自然段。 第二段:写为了给母亲治病,我和二哥到私塾园里摘芭蕉花。 第三段:我们把花献给了母亲却挨了打,把花送回了天后宫。3.父母亲怕自己的孩子染上坏毛病,希望他们做诚实、正直的人。4.这句话表达出“我”对父母亲教育的感激之情。5.稍快一些

生气

稍重一些

第11篇:芭蕉花的教案设计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芭蕉花》这篇课文语句通俗易懂,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的一件事:五岁那年母亲的头晕病又犯了。一天,“我”和哥哥发现人家院子里的芭蕉花开了,便翻墙摘了芭蕉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可母亲知道事情后十分生气,父亲也训斥了我们。当时的我和哥哥不明白父母的这些做法。

文章主要想通过事件的叙述,说明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教育,让我们懂得从小要有良好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然而这一文章主旨是隐藏于文中,蕴含在母亲斥责孩子的话语之中的,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真正读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感情的共鸣,同时也能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用上课文中的词句,能有效地培养说话和写话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此时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记字的方法。识字量大了以后,更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最简洁的方法识记汉字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识字的快乐,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能熟读课文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3.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使学生明白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和母亲说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花的名称,积累描写花的词语。

2、出示芭蕉花图,简要介绍芭蕉花。

芭蕉又称大蕉,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栽种。人们常用芭蕉花与其它食物一起烧煮,用以治头晕病、心脏病等。人们还喜欢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

(学习生字:晕)

4、师:芭蕉花的作用真大!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芭蕉花》。齐读课题。

5、过渡: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整体感知

1、看课文听录音。

2、说一说:

芭蕉花可以___________。我五岁那年,母亲___________,于是我和哥哥_________,父母知道后__________,当时我俩都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读了这一节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师:我们要读懂句子的意思,要反反复复地读,要边读边想,有时还要抓住句子中重点的词语。

出示句子: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① 学习生字:袖、捧

②读句子,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③指名读: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和哥哥那么爱母亲,希望母亲的病快点好,满心欢喜地捧着芭蕉花来到母亲床前。可是母亲和父亲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用“——”划出有关句子。

4、再读第三节,划出有关句子。

5、交流,出示:

①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哎!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②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

(学习生字;指导朗读)

6、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出示: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了。

①理解“照实”的意思。

② 读课文第二节,说说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③ 说话练习: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和哥哥摘来芭蕉花给母亲,父亲和母亲却很生气,我和哥哥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呢?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①交流出示: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我们好不容易掐来一朵,这有什么不对呢?

②读句子,学习生字:容、掐

③出示:掐 托 摘 捧 搁

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做动作理解)

再说几个

9、讨论: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给母亲治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

①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②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既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又能用芭蕉花给母亲治病呢?

四、推荐读物

朱自清的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春》、《绿》。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案例中,我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进行字词教学,从字音的朗读到字形的记忆再到字的规范书写,从词义的理解到词的感情朗读再到词的再现表达,都做了精心地预设,字词教学没有停留在音、形、义的教学上,而是更注重对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课堂上,惊异的笑容、灿烂的笑声、自信的动作、清脆的朗读,无不向我们显露出孩子们在字词学习中久违的快乐!小学生掌握词语,其心理加工过程多数是属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对此,我用“翻翻字典”、“配上动作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生动活泼且开放的形式把字词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词语“照实”的理解,我先以课文中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词义,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理解很到位,有的说“照实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有的说:“不说假话,不夸张,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说就是照实”……学生的发言已经表现出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照实”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有关照实说的语句,想像自己就是小作者,用自己的话来告诉母亲。学生做了片刻准备后,纷纷进入角色把花的由来源源本本说明了。这个练习也是对照实的具体理解,锻炼了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12篇:芭蕉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重点指导“袖、掐 ”的字形。通过做动作理解“托、掐”等动词的意思。

2、以“爱”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哥俩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4、通过情景设想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表达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哥俩对母亲的爱。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读句,揭示课题。

1、出示芭蕉图

师:瞧这是什么?(学生字“芭蕉”)。

(1)朗读句子,学习生字“株”。

师:这有一句描写芭蕉花的句子,谁会读?

出示: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介绍芭蕉花的药用价值,随机学习生字“晕”。

(随机板书“治头晕”,“晕”字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读字连词)

2、出示课题,齐读。

师:今天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芭蕉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说明:看图理解词句,形象直观,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预习反馈,整体感知课文,练习说话。

1、回忆故事,说说人物组成。(老师根据内容板书:我和哥哥、父母)

2、读课文,说说我和哥哥做了些什么,父母又怎么样呢?(随即板书:摘、生气、训斥)

生根据板书自由练习说说课文内容。

3、质疑:为什么父母要生气呢?

(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整体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的提示进行连贯表达的训练,并非要求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评价的重点应在于学生表达时的规范、连贯与语言表达的不同顺序上。)

三、抓重点词句,深入品读

2、3节,感受哥俩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师: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作者的童年,去看看当时他们当时究竟是怎样摘到那朵芭蕉花的?

1、自读

2、3节,划出描写哥俩发现芭蕉花后怎么做的语句?

(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学生字:托、袖、捧)

2、出示第一段文字,圈出哥俩的动作,体会摘花的不易。

1) 如何摘到芭蕉花的?圈出哥俩的动作;

2) 动作理解托与掐,从而体会摘花的不易。

3) 通过“欢喜”一词指导朗读句子。

4) 如何把芭蕉花像珍宝一样带回家,便读边用动作演示。

5) 从哥俩的心情和行为中你感受到什么?(讨论交流体会哥俩对母亲的爱)

(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对学生交流发言时的评价非常重要,一定要紧紧扣住孩子对母亲的爱这一主题。)

说明:

1、二年级学生对词句的深入品读有困难,通过圈重点词,做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感受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不仅符合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及板书提示为后文练习说话做好准备。

6) 小结:我们当时之所以那样兴奋,那样喜出望外,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满溢着对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哥俩做的一切吧。(引读

2、3节部分句子)

3、在俩兄弟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因而,当妈妈询问芭蕉花哪来时,“我”便照实说了(理解 “照实”)。

“照”就是……“实”就是……“照实”的意思就是……。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请你参照课文内容或根据板书提示照实说一说。(自由练习,交流)

说明:通过情景设计,为学生创设练习说话的机会。

5、“我”是那么高兴,那么兴奋,没想到妈妈却十分生气??

引读下文,出示第三节部分句子

小朋友,文中的哥俩当时不明白,通过对前文的阅读,你认为哥俩有什么不对呢?

(哥俩摘的芭蕉花是别人的,而且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摘的。)

6、小结:是呀,妈妈说的“不争气”也就是这点。在父母心中,教会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可要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所以,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读出父母当时的心情。

读到这里,你觉得在父母严厉的责备背后包含着什么?

7、引读最后一节:母亲最后没有接受那朵芭蕉花,后来……芭蕉花并不是因为美才留在我的脑海,而是因为我和父母之间的爱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的。

四、想象说话,深化中心。

1、故事里充满了爱,可结局却带着深深的遗憾,如果你是兄弟俩,当你们渐渐明白父母心意后,当母亲的头晕病又犯时,你会怎么做呢?

2、小结:只要我们注意做事的方式,爱就会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就会给我们的家带来幸福和温暖。

3、课后兴趣作业:

⑴找亲戚:找一找,在本课生字中,还有哪些生字和“芭蕉”一样也属于形声字 。

⑵以“过了些年,妈妈的头晕病又犯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说明:将德育目标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想象和续编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自我教育。

第13篇: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典型材料(芭蕉)

芭蕉侗族乡中心学校

关于推荐芭蕉侗族乡公安派出所为“尊师重教”先进

单位的典型材料

芭蕉侗族乡公安派出所多年来,在所长阮武的带领下,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在打击学校周边违法犯罪行为,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确保学校师生安全,与学校共同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所称道,堪称全乡“尊师重教”之楷模。

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关乎着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教师能否安心工作,而校园的周边环境尤为重要。近年来,该派出所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乡政府综治办组织的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检查三次以上,对校园周边饮食摊点、矿山、加工厂等场所可能对学校师生构成威胁的隐患予以排查,并现场责令整改,定期复查;对学校内部食堂、小卖部、教学楼等场地设施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确保校园周边及内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及师生健康、安全的事件发生。同时,对学校发生的学生矛盾事件及时到校帮助化解,对防止学生之间发生重大的矛盾冲突事件起到了震慑和预防作用。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固然是重点,但教育、引导更为重要。派出所充分认识到法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由学校聘请后为每个学校都安排民警担任法制校长,负责驻校安全防患治理、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定期为学校师生进行法制安全专题讲座,利用家长会对师生和家长及社会开展法制知识宣传,指导学校开展防火、防震、防洪等突发事件的安全演练。

协助学校搞好校园安保、学生路队安全等工作是派出所这几年来的又一工作重心。从去年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校园师生安全顿成“重中之重”,派出所深感仅凭学校一已之力实难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于是,率先行动起来,通过一轮安全隐患排查后,指导学校制定安保方案,动员部分学校建起了监控设备,配备了专职保安,要求学校添置了必要的安保器材。通过派出所的介入和大力协助,我乡中小学近两年来未发生一起校园伤害事故,师生普遍感到人身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学生路队安全也是派出所协助工作重点之一,每天对重点路段进行巡查,防止出现“三无”车辆接送学生以及超载情况,每逢周五下午初中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是派出所干警最辛苦的时候,警车上路巡查,严查客运及非法客运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确保学生回家安全。另外,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上予以争取和帮扶。以往学校交通警示标志牌主要是学校自己随便写一个或制作一个标志牌,对过往司机提示作用不大,我乡部分路边学校近年来出现过几起学生过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了解到这一现状,派出所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了交通安全标志设施建设项目,为我乡所有路边学校建设了减速带、斑马线、标准化警示标志牌等,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过往马路的安全,有效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芭蕉侗族乡公安派出所为教育、为学校做的事、付出的辛劳远远不只这些,只凭他们甘为学校、为教育付出的一颗丹心做着更多平凡而伟大的事情。我们认为:该单位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是当之无愧的!

2011年1月

第14篇:桐梓县芭蕉乡情简介英文版

Painting BajiaoScenic Bajiao

——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Bajiao Township, Tongzi County, Guizhou.

Bajiao is an important gateway to connect to the northern of Guizhou and the southern of Chongqing.Bajiao has the land area of 121.8km², governs 5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53 villager groups, with a total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5,000 people.Bajiao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township of Tongzi, Guizhou.Bajiao township has four mainly characteristics:The Unique Location

Bajiao, in the end of Dalou mountain, is located between two provinces (Guizhou, Chongqing) and one districts (Nanchuan), two county (Tongzi, Zhengan).Bajiao is about 136 kilometres apart from Tongzi, about 150 kilometres apart from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Bajiao is 40km distant from the station the Qianbei airport which will be build in a short time.

The Charming Sight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of Bajiao reaches more than 65%, with well preserved nature vegetation, without industrial pollution around 50km.Bajiao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Bamboo Sea filled with bamboos on the mountains, Dingqing Mountain surrounded by buddist sound, Quanquan River with charming scenery, Shiren Mountain looking like a huge person standing there, smoke caged and exotic spectacular underground karst cave groups.Bajiao is of great value in developing tourism.Nowadays, it attracts a lot of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Pleasant Climate

The average altitude of Bajiao is 1150m.The highest altitude of Bajiao is 1820m while the minium altitude of Bajiao is 840m.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s 20℃, with the indoor negative oxygen air ions of more than 18,000/ cm³ which is the 80 times of that in the general city.Bajiao is known as “the natural oxygen-bar”, “Green air conditioner”.Bajiao is the ideal spot to take a leisure life and enjoy the cool summer.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Dingyun temple of Bajiao, which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remains intact till now.The culture of merchant has being always existing here because of the “the Tea Salt Path”.The first shot of Guizhou’ nation war started here.Zhouping, Moukebo couples who were introduced by the party’s Jiangjie were engaged in underground work here.The fine the tradition of patriotic could be carried forward.

Since 2012, in order to write a new chapter for the full complecting “well-off Tongzi”.Bajiao township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government in accor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township, industrial township, tourism township, cultural township”, advocate to speed up the theme of development, to create a goo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strengthen on the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capital introduction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urban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第15篇:芭蕉树经典散文(优秀)

地边有着一丛芭蕉树,有十来株,大小高低参差不齐地生长着。芭蕉树已经在这里默默地生长了许多年。没有人给它浇水、除草,也没有谁替它防虫治病。除了主人到芭蕉成熟时,拿着镰刀把芭蕉和树一起砍回家外,任凭它们老的故去,小的成长,几乎没有人去关注它们。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它们都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存养息,风来呼风,雨来吸雨,清晨迎朝阳,日夕送晚霞。该开花的就开花,需结果的就结果。年年这样,岁岁如此。

过去,我偶尔看到这些芭蕉树时,只是觉得它们不过是几株普普通通的芭蕉树罢了,没啥特别的地方,也就没有去注意它们。在寒冬的一天,我在不经意中向芭蕉树看去,竟然看到那被霜冻卷了的扇型叶中,挂着两串芭蕉及缀在下面的红花苞。我的心头一颤,顿时泛起一丝温暖的春意,难道是春天来临了?心意仿佛一下舒展了许多。再细看看那被霜冻得病恹恹的,无精打采的叶子,心绪随着那芭蕉叶在风中轻轻的摆动,不免又为芭蕉树的命运产生了忧虑,这芭蕉树能熬过这严冬吗?这些芭蕉树该不会死了吧?

此后,这种忧心在我心里不时的纠缠折磨着,想挥也挥不走。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事,把我对芭蕉树命运的焦心提到了极点。有一天,主人竟然在芭蕉树根烧起了火。火势渐渐蔓延,不一会儿,浓烟吞噬了树丛,火焰跳跃,有一丈多高。看着火团,我看到了那些痛苦挣扎的芭蕉树。噼噼啪啪的声音持续了几十分钟。火慢慢熄灭后,芭蕉树丛已面目全非。只见树根一片焦黑,一棵棵树的外皮焦黄,大火吞噬后剩下的叶子干卷着,那正开的花,未成熟的芭蕉因承受不了烈火的炙烤,已经面目全非,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个世界。看着那一株株已无生命征兆的芭蕉树,我想,这丛芭蕉树可能就这样被火烧死了,多么可惜啊。于是心里便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此后一段时间,我的目光不忍心投向芭蕉树生长的那个方向。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我的眼光偶尔向那芭蕉树投去,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心里着实吃了一惊,那些被火烧过的芭蕉树的顶端居然抽出了嫩嫩的叶芽。这些叶芽,清新,翠绿,惹眼。真想不到这芭蕉树惨遭劫难,还居然活着,它们的生命力可谓顽强哪!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曾听说:“火烧芭蕉心不死。”我亲眼所见,事实的确如此。据说,被火烧过的芭蕉树会长得更茁壮、更茂盛,结出的芭蕉会更大、更饱满,因为火烧死了寄生在树上的害虫,树根的灰烬为树的成长提供了养分。看来,这平平常常的芭蕉树,也有不平凡的一面,真是“树不可相貌”啊!

芭蕉树经过劫难的痛苦后能再生,是它们有一颗坚强不屈、永远向上的心,这颗心,是它们战胜自然界的一切艰难险阻,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我想: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拥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才会经受住挫折、失败的痛苦,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许就是芭蕉树让我敬佩的原因吧?!

第16篇:芭蕉中学物理实验竞赛通知

2014年芭蕉中学物理实验操作竞赛通知

今天下午5点40,物理教研组在三楼物理实验室举行八年级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竞赛。请八年级各班参赛学生自带草稿纸和笔准时参加竞赛。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芭蕉中学物理教研组

第17篇:四年级阅读短文 老芭蕉

姓名

春天,两鬓(班 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pō bō)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里栽下一株芭蕉。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带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的芭蕉。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lèn nèn)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kū gū)萎了。学生跑进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 老芭蕉病得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 )”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桌前批改作文。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着:“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愿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多的小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⒈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⒉找反义词:

枯萎—— 凶狠—— ⒊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对号。 ⑴老芭蕉枯萎了,是因为: ①它病得很厉害。( ) ②它老死了。 ( )

③它把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 ( ) ⑵老芭蕉越来越憔悴。用的修辞手法是:

①夸张 ( ) ②拟人 ( ) ③比喻 ( ) ⑶在第三段的结尾,老师说的话应该是:

① 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 ② 是的,老芭蕉多可怜呀!( ) ③ 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

④ 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

4、请给第三自然段没有加标点的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5、选择恰当的字或拼音。

6、填空:

本文运用

的写法,用老芭蕉比喻

,用小芭蕉比喻 ,歌颂了 。我们还可以把老师比喻成、、、。

7、你还学过哪些赞美老师的名句或者诗歌,写一写。

第18篇:芭蕉九年制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弘扬红色精神,办好满意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

【片头解说】巍巍巴山腹地,悠悠任河岸边,灵动着一方深厚的“红色”基地,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星!这里——历史悠久;这里——环境优美;这里——书香满园。这,就是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曾经的中共安康地委机关所在地!这里是安康的红色圣地!这里是陕西的革命遗址! 【推出片名】《弘扬红色精神,办好满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

第一乐章 红色记忆

【解说】1940年初,抗战形势进入相持阶段,日寇占领华北,进入鄂西北,逼近安康地区,为贯彻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安康地委决定将地委机关秘密设在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的前身芭蕉口小学,以便在巴山深处建立抗日武装根据地。1940年2月至5月,原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组织委员刘华等共产党员在我校利用教书作掩护,以学校为根据地,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发展了一批党员及学生积极分子,建立了紫阳县第一个党小组。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党的抗日主张;创办《前进》《晨曦》等壁报,颂扬党的抗日精神;组织师生到高滩、毛坝等地春游,沿途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人们联合起来抗日作战。当时,他们联合进步学生同挪用建校经费的校董做斗争,并连日罢课表达对反动势力的愤怒。 【解说】1940年5月13日,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紫阳县长陈伟器带保安队到校抓捕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制造了“芭蕉口事件”,刘文彬、刘华等被迫转移。两个月后,他们带领其他同志安全返回革命圣地延安。

【同期声】(向阳镇党委书记)当时的共产党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功著千秋。今天,我们将弘扬革命者的优良传统,努力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说】1998年,中共紫阳县委、紫阳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决定把芭蕉口小学作为紫阳县革命遗址,在芭蕉九年制学校刻碑建亭。1999年9月,纪念亭建成竣工,时任安康地委书记陈有德、地委副书记黄玮、紫阳县委书记许恢佩等各级领导出席揭碑仪式,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

第二乐章 学校慨况

【解说】紫阳县向阳镇芭蕉九年制学校始建于1937年,前身是芭蕉口小学,是紫阳县南区的一所国立完全小学。1989年,因芭蕉口小学旧址属安康火石岩电站库区,迁入现址——芭蕉钟林沟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下,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奋斗,斗室安居,在困境中求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6人,教职员工42人,占地面积20250㎡,建筑面积3213㎡,其中教学楼两栋,教师宿办楼和学生宿舍楼各一栋。由西北大学等七所高校捐资援建的1450㎡综合楼正在修建中。 【同期声】(芭蕉九年制学校校长)长期以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办好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解说】学校已经被命名为紫阳县德育教育基地、安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许多学校、单位和领导前来瞻仰、参观老地委遗址,缅怀革命先辈,感受红色精神,熏陶爱国主义情操。

第三乐章 “红色”接力

【解说】长期以来,学校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以“德育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为工作目标,以红色历史为主线,利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

【解说】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弘扬红色精神:组织观看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影像;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长期坚持开展规范的升国旗仪式和深入生动的国旗下讲话;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并送去文艺节目;组织编写关于红色芭蕉光荣历史的校本教材供学生学习;在“七一”来临之际,学校举行“建党90周年”红歌合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同期声】(学生)在学校经常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让我们更深刻的领悟到伟大的红色精神,更深切的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一定勤奋学习,执着追求,弘扬红色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力争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四乐章 展望未来

【解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考核中,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县政府、县教体局评为先进教育单位,被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被市教育督导室评为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评估优秀学校;被原地委行署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原省教委评为“陕西省百乡千校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解说】鲲鹏展志,志在千里。芭蕉九年制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踏踏实实教学,勤勤恳恳育人。万里欲乘风,青山路更遥,芭蕉九年制学校全体师生正以“山的信念,水的执着”在这片热土上,高歌奋进,走向未来!

第19篇:芭蕉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秋)

玉露小学2012年

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恩施自治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市教育局、装备站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加强对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辖区经济建设。

二、工作要点:

1、项目业务指导和检查评估工作小组成员调整。

组长:肖光彦(校长)

副组长:赖家平

成员:邓成志向红寿李碧春刘丽华 王裕章

李正平徐作华

2、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率和覆盖率。

3、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改善专用教室教学条件。

4、认真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关于远程教育“在普及和应用上有新的提高;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的加强;在激励机制上有新的完善”的要求,切实加强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教育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务处,各教研组计划必须具体体

现如何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应做到有实质的资料可查),学科计划工作安排中尽可能的指出哪些课文或课题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甚至具体到资源的来源以及名称。

(1)继续加强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运用资源、搞好教育技术培训。由校长牵头对每一位教师落实具体的指标、要求、方法。切实加强“赛训”和“研训”。

(2)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普及,与相关职能科室配合指导教师利用资源开展学生德育教学活动和课外自主学习活动。

(3)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撑,使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

(4)充分利用“空中课堂”资源搞好小学英语、音乐教学。

(5)利用资源开展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至少每四周集中培训一次。(特别注重新进教师的培训)

(6)利用资源,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电教五优活动等,如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和多媒体制作等教学研究活动,每次主题活动,教研组应做好专题记录。定期、不定期的听课、不同形式的课、听汇报、听意见、听建议。

(7)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校本教研,教务处或教科室要按计划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学期末教师拟写一份《远程教育运用心得体会》、四至六年级每个班上交2篇学生《远程教育心得体会》。

(8)教师上课必须使用电子备课,上课前将电子教案(必须体现远程教育资源或者其他媒体的使用并指明所用资源的出处和保存

路径)、课件通过修改、整合后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充分利用FTP服务器学校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做到授课记录、教案、课件“三统一”,教案与课件内容一致。结合实际搞好调研调整远程教育的授课和覆盖面、覆盖力度,利用有效资源(人力资源、课件资源、学科资源等)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实效。

(9)项目管理员要按时下载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资源,整理好相关资料,分类归档,做好教育教学资源下载,并及时向教师预告资源。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程管理日志》。保障设备、下载并整合资源运用资源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5、领导小组对学校、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进行检查。通过看课、查阅资料等方式,检查教师的电子备课、上课等情况。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将时间细化并且及时反馈。评优表模、典型推介。

6、围绕市教育局开展的“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市教育装备站、乡中心学校2012年电教装备工作要点,全面做好远程教育。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完善网络管理、终端信息点规划、网站管理。

2、学习新课改理论、法律法规等校本教师培训。

3、制定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4、设备运行情况检查以及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更新换代。

5、领导小组研究本学期学校远程教育项目实施规划。

6、介绍远程教育资源版块以及使用方法,解答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疑

难问题。

十月份:

1、迎接中心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到学校检查工作。

2、电子备课情况专项检查(能体现远程教育资源或其他媒体资源的应用情况)。

3、领导小组总结研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4、大力加强网站的宣传作用。

十一月份:

1、教师远程教育技能掌握情况分析与总结。

2、课件的下载及合理整合。

3、PPT课件制作、修改要素与原则。

4、网页制作提高培训(PPT课件转换成网页交互式课件)。

5、完善《芭蕉中心小学远程教育激励性评价机制》。

十二至二零一三年元月份:

1、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小结。

2、有关网页文件的下载方法指导。

3、电子备课检查,教师资料文件夹的整理。

4、教师拟写运用远程资源的体会、总结或经验文章。

5、评优表模、典型推介。

6、整理、归档、装订。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玉露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20篇:未展芭蕉阅读题答案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试题】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还未展开 芳心

2.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作者简介】

钱珝,唐代诗人。字瑞文,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钱起曾孙。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举进士,累迁尚书郎。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由宰相王抟举荐,擢为知制诰,又升任中书舍人。公元900年(兴化三年),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后不知所终。《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人。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注释】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1.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2.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3.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4.芳心:指花的芬芳的花芯。

5.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6.且教:还是让。

7.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未展芭蕉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译文

春天来了,海棠枝间萌发出一重重的新绿,绿满了整棵的树。有几点新红,那是未开的花蕾,藏在绿叶之间,在春风中时隐时现。海棠啊,你是爱惜你的芳心吧,所以尽管看到桃李早已在春风中绽放花蕾,笑闹个不停,而你依旧淡定依然,你是不会轻吐芳心的,你要等到那人才行。

【鉴赏】

《未展芭蕉 》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谕指。这首诗究竟是何作意,已无法考究。这里,我们不妨可理解为借物喻人。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而不要半藏半掩。实际上,掩掩藏藏是无济于事的,她的一腔情爱终归是会被人窥察到的。由于诗人把自己的心思附丽于娇美的形象,故而显得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而热烈,开拓了前人诗中所未曾有过的境界,以自己全新的艺术个性步入了唐诗佳作的殿堂。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

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分页标题#e#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混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开得猛、开得艳,被人注意。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芭蕉读后感
《芭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