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一块奶酪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8 08:34:4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奶酪读后感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是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当我一口气读完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细细品味其中哲理,不禁豁然开朗。

在这个可爱的寓言故事里,共有四个小家伙,“嗅嗅”、“匆匆”是两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哼哼”、“唧唧”则是两个小矮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大迷宫里面,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在迷宫中发现了一个堆积如山的奶酪站,从此,他们便拥有了平静而安逸的生活,他们有了貌似永远也吃不完的各式奶酪,有了熟悉而安全的居住环境,不用再在迷宫中面对黑暗和危险。无忧无虑的享用从天而降的幸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然而很久后的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小老鼠和小矮人的不同心态暴露无遗。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几

乎没怎么思考,立刻穿上平时就挂着脖子上的鞋子,开始了新的寻找奶酪的旅程,他们几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个他们曾经的幸福窝。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他们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臵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历尽艰辛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物从无到有,亿万年后,地球上的生物从有到无;数月前,哼哼、嗅嗅们的奶酪从无到有,数月后他们的奶酪从有到无;三十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三十年后,新鹏城已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切所印证的无非是一个道理: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唯有适应变化方能生存!

在现代社会中,文中的奶酪其实是个很普遍的比喻,它可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可以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难得的荣耀或甜蜜的爱情……毋庸臵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些“奶酪”,需要一切世间美好的事物。然而,信息社会,瞬息万变,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工业的发达和信息的发

展更是为各种变化添加了无数“催化剂”。并且这种状况在处在变革阶段的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处在一个活力四射并飞速发展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向世界攀登。飞速扩展的信息,充实着我们的感知。与此同时,年轻的效率也正付出了年轻的代价,变化与困惑,规范与活力,增长与问题相拥而舞。就像寓言故事里面的小矮人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环境,我们是否还在抱怨、发牢骚?我们是否会变得更加浮躁,是否也会害怕危险,踌躇不前?

任何事物如果不去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都必然被淘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对我们个人更是同样的道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职业,想到了我们广发银行目前所处的环境。要问最近行里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两个字:减薪。因为按照分行的相关规定,最近我们广发员工的各项工资福利、奖金都有一定程度的缩水。按照奶酪故事里面的说法就是:有人动了我们的“奶酪”。于是乎,各种疑问、抱怨、不满纷至沓来:“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现在的收入少了这么多?”、“这不公平,为什么要减少我们一线员工的工资呢?”

其实刚开始,面对减薪这种人人愤懑的事情,我内心也很是不平,但现在细细想来,这一切似乎又是不可避免。关于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这是由国家大的金融环境决定的。中国银行业2000年之前承担了中国经济的改革成本,2001-2007年经历了资产剥离和改革上市,2002-2008年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黄金五年,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人民币贷款增速达到创纪录的31.7%,这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复现的增速顶峰,因为这是在特定环境下国家制定的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致。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进入多事之秋。在监管和经济预期回落的双重压力之下,银行业的三大盈利驱动因素贷款需求、净息差和贷款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并且监管压力进一步加大亦是全球银行业面临的长期现实。也就是说以往信贷管控政策松动所带来的银行天量信贷投放、利润的爆发式增长局面很难再次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唯有开源和节流并举才是保全企业竞争地位的最好措施,减薪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对于我们银行来说,除了出售自己的有形产品外,还要出售无形产品——服务,银行的各项经营目标最终都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然而,

银行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对的客户更是有千差万别的需求。作为广发的员工扪心自问,我们现阶段的服务是否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服务水平在同行业中到底又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呢?就我看来,与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上市银行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正是这些差距的存在导致了我们“奶酪”的流失。

当初我以能被广发银行录用,成为广发的一员感到荣幸,毕竟这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好工作,可以说也曾有一份巨大的奶酪摆在我们的面前。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份“奶酪”正在被国内外无数家大型银行、像我们这样的中小银行以及发展迅猛的私人借贷公司所刮分,我们惟有具备超前一步的思维,才能有超前半步的行动,也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竞争中把握先机 ——把属于自己的“奶酪”做得最大。在我上面分析的“奶酪”流失的两大原因中,国内外银行业大环境我们是不能改变的,这方面我们要做的唯有适应适应再适应。但对于银行服务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广发的变革势在必行!其实大量的服务不是仅仅按照总行制定的操作流程去做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靠每一位员工去创造,只有全行每一位员工把服务深入人心,把服务与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

把服务与完成全年综合经营计划结合起来,新的服务措施、服务工具、服务手段和办法才会不断被创造出来。我们也就一定能够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们是单位的一个小细胞。但没有哪一种变化不是从微小部分开始的,没有哪一种变化不是由量变到质变积累的。我们的变化也是全局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我们做好,整个单位才会健康、才会有活力、才会成长。我相信只要每天我们都认真,务实,灵活,积极,诚恳地工作,想广发之所想,忧广发之所忧,应银行业发展形势之所变,极早抛弃那已经变质的“奶酪”,穿上那双时刻挂在我们脖子上的跑鞋,去追寻那芬芳四溢的新“奶酪”,那些最香甜可口的奶酪就一定属于我们!

XXX

2010年9月13日

推荐第2篇:《送你一块奶酪》读后感

《送你一块奶酪》读后感

记得曾经在《送你一块奶酪》这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学生心理,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对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我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流淌的、奔腾的河水。这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应该是指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文化底蕴?我认为最直接与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断的读书,不断的从书的海洋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养分”,借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修养。下面,就简单的谈谈这几年我的读书感悟以及通过读书给我的教学、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1、读书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的丰富

境由心生,教师的心灵若是充满了垃圾,那他定然不会拥有高尚的情操,必然是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毫无建树的粗鄙之人。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孩子的一生中遇到过这样的老师,那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悲哀。我绝不敢夜郎自大的说读书使我成为了一个多么多么高尚的人,但是我最少可以挺直腰杆,底气十足的说读书使我的心灵更加的丰富,最起码让我一直正直的、善良的活着。读书使我变得更加的温和,更能够发自心底的去尊重,宽容和理解别人。读书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使我更加透彻的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让我始终能本着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我的学生,同时也把这种正面的、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情感传递给我的学生。须知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你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不枉“为人师表”四个字。

2、读书使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没有教师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读书。通过这几年对一篇篇教育理

论与教育案例的研读,使我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犹记得从当初的迷茫与不知所粗,到现在的对教材知识的通透把握,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灵活运用,读书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读书使我渐渐明白了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巧妙而灵活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读书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迷惘不知所措时,读书可以成为黑暗中的灯塔,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当你烦躁不安时,读书是一味有效的镇定剂,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平静与解脱;当你感觉自己精神匮乏时,读书可以使你变得更富有内涵,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总之,人生因读书而更加的精彩!

推荐第3篇:发霉的奶酪 读后感

读后感

钟启泉先生在《发霉的奶酪》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从应试的精英主义教育向培养所有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大众教育发展,而当前的大众教育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未来的挑战。他认为王先生在《轻视知识》一文所流露的是精英主义价值观念和应试主义教育模式,而这恰恰是与当前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方针背道而驰。他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各科目的功能和目标,恰恰是改变了以往知识和技能这单一维度“一统天下”的格局,并非是轻视知识之举,反而是重视知识教育之策。同时他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借鉴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优秀思想,并且借鉴了国外例如杜威和卢梭的观点等,做到了继承和借鉴,为了稳重起见,课程改革提出了“先立后破”和“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

他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结合国情和现状,我国的现状是,中小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全面,在国际各类学科知识考试或竞赛中不断创造佳绩,但是在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生活能力方面却无优势。钟先生提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让所有中小学生都掌握高深、艰涩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者书本知识,还是他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服务于社会和营造完美生活的整体素质?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作为教育学研究生思考的问题。注重升学率的教学用学生炼狱般的苦痛换回虚无缥缈的荣耀。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联系到我和同学去听袁振国教授讲到中国学生在PISA考试中得分第一,但是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拷问的是高等教育,但是知识是累积的过程,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还是要拷问我们基础教育。作者也提到这种应试的制度下的知识竞赛,我也读过一篇文章关于“毛坦厂中学”,为了追求“达本率”,成了向大学运输学生的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好奇心以及能动性。当然这所学校的有些做法有些偏激,但是存在即合理,家长明知学校制度的残酷还是将孩子送进了学校,学生明知学校的严苛还是坚持了一年的复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这所学校的存在还是符合现在教育体制的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全面,但是能否能去适应得了社会的发展呢?国际教育界对于学力的界定分为两个侧面,一是“实体性侧面”,两一个侧面是“功能性侧面”。钟先生认为应重视后一种侧面,是一种重视批判性思维、促进验证批判性思维的集体实践。我们中国的学生可以在国际奥赛中夺金,但是批判性思维确实缺乏,大学的老师重视我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却是根深蒂固,在我们基础教师阶段,我们就形成了听老师讲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我们就又会回顾到最初的传统思维模式中去。美国的学生在SAT考试中可以比中国学生的平均分高300分,正是由于他们有自我辨别、思考的批判性思维模式,我们的应试教育目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考核方式,相比于推荐、就近入学等这些方法,它最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我们不能改变选拔人才的方式,那么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考核的内容,在考试的内容里,加入一些考察学生批评性思维的考题,借鉴美国教育中,学生提出观点,并且给出自己的论据的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 钟先生还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目标,它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不断的缩小目标和现实的距离,改革要大胆迈步,与时俱进。 钟先生认为教师的知识,无法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必须靠自己建构知识,他认同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建构意义,通过对话及思考过程或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情景的活动与解决问题。他认为学生习得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需要把所应习得的知识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进行整合。正如作者引用的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的“合作性实践”,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是拥有复杂要素的实践,作者具体阐述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要形成三个维度的意义与关系的对话实际过程。第一维度是认知性实践,第二个维度是人际性实践,第三个维度是伦理性实践。我们的课堂中多是认知性实践而缺少的是第

二、三个维度的实践。作为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凭着自身的力量去辨别、选择和试验。我记得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在人那里,判断力是主要的力量,是真理和道德的共同源泉,只有在判断力上,人才是整个地依赖于他自己的判断力,乃是自由、自主、自足的。”认知性的知识只是作为教师要交给学生的一部分,是认识其他事物的基础,我们还要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关于人格,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TED演讲中有学者对一些有创造力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并不是课程,而是那些有想法的教师,一位教师要以身作则的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成人格的影响,教会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钟先生认为学习即智慧的对话,正如弗莱雷所言:“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教师的职业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必须要有教师智慧,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困境、偶然事件,洞察课堂中的每一个对话和行为。

拜读完钟先生的文章后,我又拜读了王先生在《“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凯洛夫教育学和“新课程理念”做对比,指出凯洛夫教育的几大优点:

第一,凯洛夫教育学和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理论,以及上个世纪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如重视学校教育、尊重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等,有相通合拍之处。

第二,凯洛夫教育学经过历史的检验,符合中小学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三,凯洛夫教育学理论完整,确立了教育、教养、教学三个基本概念。

第四,凯洛夫教育学具有现实意义,只要学校存在,学校没有消亡,凯洛夫教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还有意义。

第五,凯洛夫教育学虽然遭受批判,但是它的基本理论内容,如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主要教授和学习人类社会历史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班级授课是基本的组织形式,这些,至今一直在学校教育学的发展中以基本保留或变化着的形式传承下来。

正如王先生所说,凯洛夫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传授,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他抓住了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基本的东西。他批判有关学者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和“概念重建运动”过于理想化。

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我也能理解王先生所说的凯洛夫教育学这种有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的观点。我在给学生教授小学英语时,开始尽量运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主动的构建、积极地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但是后来班级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压力下注重学生成绩,传统式的讲授方式很快替代起始的教学方式成为最快提高学生成绩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短时间内记忆的知识有多少被学生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待考究。我读过十一中学李希贵的《寻找教育改革的两条脉络》,在文章中他指出,“改革起始的时候都是要靠老师,但它最终的成功必须靠顺应学生的天性。离开了“顺应天性”,你就会和教育规律不协调,你就会遇到很多摩擦力,会遇到很多很多不成功。”在阅读王先生的凯洛夫的教育学以及钟先生的“新课程理念”和“概念重建运动”的过程中,让我重新的认识了“知识”这一概念,学会追根求源,从历史、社会、心理学等各个角度来看待教育问题,拓宽了我学习教育学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仔细研读大家的思想,让我们教育学的学生能真正站在更高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学专业素养。

推荐第4篇:《发霉的奶酪》读后感

~-6-23 字数:8119最近看了一些由~三先生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而引发的有关“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论战的文章,不禁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终于又响起了不同声音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尤其读了《全球教育展望》~年第10期发表的批驳~三先生的文章《发霉的奶酪》后,在高兴之余也不免生出许多感慨。本文试结合《发霉的奶酪》一文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谈几点看法。

一、也谈教育价值观通读《发霉的奶酪》一文后感觉到,作者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教育价值观,即被政策化了的教育价值观,而只有这种被政策化了的教育价值观才有存在的正当性,其他的价值观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尽管该文多次拿出“后现代理论”唬人,但是,就其对教育价值观的定义或解释来看,却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无所知晓的,最多也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不客气地说,就是一些外行人看起来是内行,内行人看起来是外行的东西。谈价值观离不开谈价值主体,不首先弄清价值主体而谈价值观,就是一种客观主义的价值观,而客观主义的价值观是一种一元的、抽象的价值观。现实的教育价值主体是多元的,教育价值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存在,并不否认主导的或者主流的教育价值观的存在。每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都有一个相对占主流的教育价值观,在民主社会里,这种主流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大众的教育价值观,也可以叫做社会的教育价值观;而在国家意志与民众意志不统一的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国家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在主导的教育价值观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层次主体或同一层次的不同主体的多种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价值观的存在都可能有其合理性,判断一种教育价值观好坏的标准,不在于理论上提出的早晚,也不在于是否符合“国际大势”,而是要看这种教育价值观能否实现、其实现能否满足主体(相应层次的主体)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反映我国国情,有利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而不应该是站在日本、美国等“国际大势”的角度以日、美等国家的标准来确定我国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自然不是现实教育的反映,自然要指向于未来,自然要以理想的形式存在,但是,如果不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来确定教育价值观,对中国的现实而言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理想,这种价值观越是具有前瞻性,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破坏也就越大;越是把这种教育价值观加以政策化以加大排斥异己的力度,其给教育实践带来的破坏越深广。《发霉的奶酪》一文中大谈“大众主义教育”,好像一提到大众就是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代名词。难道大众就不需要重视知识?教育面向大众,教育关注民生,正是需要结合现实民众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传授必要的知识,而决不是以牺牲知识为代价的。就《发霉的奶酪》一文的描述而言,其理想的教育就是: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同”世界?对知识而言,追求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教育平等?就是要培养无知而有完善个性的人。教育有层次性不可避免,导致教育层次的因素很多,不只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差异问题,更有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一样的教育层次,这也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发霉的奶酪》作者把选拔、考试、升学归咎于“理论假设是受教育者在发展潜力上有‘三六九等’之别”,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在文中作者写道:“诵渎全文始终有这样一种感觉:作者自己首先拟造了一个假想的‘敌人’,然后急风暴雨般地发起进攻,但直至读完最后一段(如果没有看到引注的话)都不知这个‘敌人’究竟是谁?他在哪里?显然,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逻辑,不是严谨的治学逻辑。”我倒是觉得,这段话也可以反过来问问《发霉的奶酪》一文的作者,你们所谓的“大众主义教育”的“敌人”是谁?你们说是“精英主义教育”,但是,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从未说过我国的教育是要搞“精英主义教育”、“应试教育”,我们的政策和理论历来都是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中国的“精英主义教育”何来?在把“应试教育”转换成“精英主义教育”之后,《发霉的奶酪》作者又说了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其现实依据是精英人才对社会的贡献率远远高于普通民众。”这句话怎么理解?是在说把一个人培养成精英与平养成一般民众等值呢?还是在说培养一个精英人才不如培养一群普通民众?如果是前者,显然这种对“精英主义教育”的批反是苍白乏力的,谁能否认一个精英人才比着一个普通民众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小?如果是后者,其批判就根本不成立,因为在我国“应试教育”压根就不是什么“精英主义教育”。如果说~三先生的“治学逻辑不严谨”的话,那么,中国教育界也难有有几个治学严谨的专家和学者了。

二、也谈知识教育《发霉的奶酪》所推崇的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会其含义,好像说素养都应该通过实践获得,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不能获得“素养”。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都要以知识为基础,甚至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知识的形式进行传授的,包括情感、态度、道德观、审美观等等,没有认知的基础,都会成为无本之木,即使是各种实践课,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要以知识的形式进行传授。那种认为只要开一些实践课就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理论假设是:学校能够把学生什么都教会。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和学校培养出来,学校并不能把学生什么都教会。基础教育和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教育者指导下学生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适合现代生产和生活的文明成果,为将来自己的人生打下基础,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本义。基础教育和教学不是“制造素质”的工厂,它也不可能全部承担起培养人的全部素质的任务。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更多地是依靠实践,而这种实践主要的不是那些脱离了真实生活的“实践课”,而应该是真正的生活中的实践。因为囿于学校的环

境中的“实践课”可控的因素很多,而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则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一大失误,就是貌似重视了实践,其实却丢弃了实践,结果是抛弃了知识传授,也抛弃了真正的实践,很有凭空通过学校中的“师生交往”、“积极参与”、“动起来”、“积极探究”来制造“素质”的味道。经常有人说最理想的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加美国的高等教育”,这种说法虽不见得很正确,但也决不是空穴来风。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相对成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基础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修正,而《发霉的奶酪》一文的“课改”理念中,却要“大破大立”、“重起炉灶”,彻底推翻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显然是要义无反顾地重蹈别人基础教育的覆辙。在借鉴别国时,借鉴的应该是经验,吸取的是教训。但是,现在的许多学者却把别人的教训当作经验或“救命草”来加以吹捧恭维,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实际。为什么要全面否定呢?难道果真如《发霉的奶酪》一文所说得那样,只有大破大立才是真正的改革?如今的中小学生中间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的知识面广,而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浮躁。江西省作了一个调查:参加新课改的学生为一组,没有参加新课改的学生为一组。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两组学生的成绩大体相当。第一组的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问题回答得较好,但是基础知识部分失分严重;另一组学生虽然需要奇技异巧的问题答得不够好,但是基础知识学习得很扎实,很少失分,结果就使得两组学生的成绩大体相当。这一点说明了一个道理:改革不应该把原来的优势也改掉,而应该在保持原来的优势的基础上,改革原来的薄弱环节。另外,由于论文写作的需要,本人在今年8月份对一些中学做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确实有许多的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存在轻视知识的现象。他们把自己的学校在上一级的各种歌咏、运动会活动中获得了多少名次作为素质教育的成果。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唱歌跳舞,把取消考试作为素质教育的成果到处宣传,并且认让学生少学知识多玩就是“减负”。

三、也谈继承与借鉴毛泽东说过:我们要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那么,当我们在谈大众的时候,到底还要不要民族的东西。我们建国50年来,培养了包括《发霉的奶酪》的作者在内的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发霉的奶酪》的作者在否定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把自己否定了?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还需不需要理论的积淀?中国的教育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论积淀。教育学这门学科是从国外引入的,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当把其引入我国后,就应该着手建立自己的教育学基础理论。而纵观近年来的课改和教育改革,几乎都是以外国的,尤其是美、日等国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即使有时候提到中国的也大多是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教育思想拿出来与国外的理论进行比附,目的也就是为了说明,这种理论在中国的古代早已经有了思想的火花。但是,教育学引进中国百年来,我们自己创建的理论在哪里?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学理论,因此就只好把国外的理论搬来。而在进行理论选择时,我们的专家学者不是看哪种理论真正的是中国所需要的,而是盯准哪个国家最发达。他们大多为留洋博士,他们考察的对象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新家坡等新兴的发达国家教育。他们以“这些国家发达,这些国家的教育也应发达。正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教育发达,所以这些国家也发达”为据提出了一些“新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评判一国教育的好坏,也要使用美、日的标准,好像日美发达国家就是整个世界,而中国就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引入的这些理论和以

推荐第5篇:一块奶酪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课件出示1)成群的蚂蚁、蚂蚁觅食等图片。

2.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课件出示2)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一块奶酪)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件出示3新词:) 宣布 处罚 诱人 舔一下 强大 犯禁令 稍息 犹豫 跺脚 聚到 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纠正: 注意:翘舌音“处”,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另外,注意多音字“处”,在本文中读“chǔ”,组词为“处罚”,还有一个读音是“chù”,组词是“到处”。多音字“稍”,在本文中读“shào”,组词为“稍息”,还有一个读音是“shāo”,组词是“稍微”。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4)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稍:shāo shào

处:chù chǔ 子有点小,稍(

)微再大一些就好了。

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稍(

)息,立正!” ③犯了错就该受到处(

)罚。

④这里到处(

)是石头。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生字)宣 处 诱 舔 强 犯 禁 稍 豫 跺 聚 形声字结构特点:“诱、豫、跺、舔”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熟字比较法:外—处,范一犯。 组词扩展:强大 自强 禁止 团聚

(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蚂蚁们搬运奶酪,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掉落在地上的奶酪渣。) (5)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读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3.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蚂蚁队长带领他的队伍在做什么?(搬运奶酪)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板书:搬运奶酪) (课件出示6)出示蚂蚁队长的话“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奶酪掉了一小块)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学习第4-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板书:奶酪掉了一小块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3.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喜欢,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己不搞特殊化。)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板书:严于律己 严格纪律)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预设:也会对蚂蚁们严格纪律,自己不能犯禁令,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4.选择其中一个小蚂蚁,发挥想象,以小蚂蚁的身份改编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悬念,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诱惑(xiù

yòu) 团聚(jù

jǜ) 禁止( jìn

jīn) 稍息(shāo shào)

2.形近字组词。蚁(

粮(

秀(

消(

) 议(

良(

诱(

稍(

3.注意加点的字,仿写词语。争先恐后:

四面八方:

4.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2)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搬运奶酪

掉了一小块

严于律己、严格纪律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推荐第6篇:《一块奶酪》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分角色读演课文内容,了解蚂蚁队长的品质,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蚂蚁队长的品质,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回忆本单元学习过的童话故事:跟随小鸟一起寻找好朋友树先生,见证一粒种子长成大树不断追寻梦想的历程;和青头、红头两位主人公在牛肚子里完成了一场冒险大旅行。今天将进入另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看看围绕“一块奶酪”发生了什么样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

3.观看《蚂蚁搬食》小视频,思考小蚂蚁是用什么在搬运粮食?(嘴巴)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字音:宣、处、诱、舔、毅、强、犯、禁、稍、预、跺、聚 (2)多音字:

处(chǔ):处罚、处(chù):到处; 禁(jìn):禁止、禁(jīn):情不自禁; 稍(shào):稍息、稍(shāo):稍微。 (3)指生读生词,师相机正音。

1 / 3

(4)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蚂蚁队长说的话和描写奶酪诱人的句子。

三、课文感知,加深理解

1、生自读第

一、

二、三段,思考问题。

(1)蚂蚁队长下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命令?应该以什么口气读这条命令?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应该以一种干脆利落、带有威严感的语气去读,指名学生读。

(2)师出示课文第二段,指生读句子。说说蚂蚁队长为什么要宣布那样的命令?

一视同仁、公平。

2、生自读第四段,思考第四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写出了奶酪的重和大,为下面的故事情节起铺垫作用。

3、师范读第五段,指名学生回答这段中描写奶酪诱人的句子,体会蚂蚁们在面对奶酪时不偷嘴需要的毅力和纪律性。

4、师出示第六段,引生细读。边读边想,蚂蚁队长会怎样处理那掉下的一块奶酪渣?

体会“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一句中蚂蚁队长矛盾的心情,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5、师范读第

七、

八、九段

师:蚂蚁队长想吃那块奶酪渣,其他的小蚂蚁也想吃。出示句子,生齐读: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依旧”“牵挂”等词语都能看出小蚂蚁们想要吃奶酪的心思。

6、指名学生朗读第

十、十

一、十二段的旁白和蚂蚁队长角色: (1)体会蚂蚁队长说话时的心理变化。

(2)蚂蚁队长非常了解其他蚂蚁的心思,因为这也正是它自己的心思。它下令让小蚂蚁们去到看不见他的地方,然后再独自吃那一块奶酪渣。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棒!”

(3)生说体会,“低”“嗅”看得出蚂蚁队长有多么想吃奶酪渣子。它吃了吗? (4)“它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生思考:“犹豫”一词的含义?蚂蚁队长犹豫什么?它最终的决定,你看出了它的什么品质?(师补充:克己服人 有领导才能)

四、感悟人物品质

2 / 3

1.师:了解了课文内容,你喜欢这个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地方,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评价:蚂蚁队长是个怎样的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3.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4.指生回答,教师相机评价。(以身作则、平等待人、言出必行、关爱弱小)

五、拓展延伸

1.你喜欢蚂蚁队长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也让你佩服呢?请你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以身作则

平等待人 言出必行

关爱弱小 克己服人

有领导才能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知道语文学科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文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借助于文本来感受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文本所带来的真情实感。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跟随文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内心世界,体会小蚂蚁在面对诱惑时决然的那种毅力和自律性,体会作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更启发他们将这种品质生活中。

但在教学环节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引入环节不够丰富吸引,未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课堂活跃度尚显不足,这都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问题,以期在以后得到改善。

3 / 3

推荐第7篇:谁动了我的的奶酪读后感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一本书我共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因为在高中图书馆觉得这一本书的题目很好玩,于是便怀揣好奇的心理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而第二遍是因为我在这个时刻想起了它,想起了它里面的故事情节。那几个可爱的小主人公们——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发生的有趣、绝妙且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以为这个故事里面的“奶酪”就是单纯的“奶酪”,只是物质上面的食物,并没有代表着什么意义,而且也很奇怪那两个小矮人这么久都没有吃奶酪了,都没有饿死。而现在,当我把它重新的,完完整整的读了一遍,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它还反映出了现在社会、工作、学习上面的事情。

故事里,当奶酪被别人拿走了的时候,两个小老鼠做得比那两个小矮人要好,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把事情变得更加的简单或者更加的复杂的原因嘛!所以,这也让我更加的坚信:把事情简单化来做是正确的。

故事里,主人公们常常会把自己所得到的格言、经验、心得体会等等写在迷宫的墙壁上面。比如说:“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样做呢?”、“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在迷宫中搜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我认为这一些话都非常的有意义,而且包含一些生活哲理。

故事里,我觉得那两个小矮人的智商虽然比那两只小老鼠的智商要高得多,但是他们因为长时间的依赖着奶酪,享受这安逸的生活,而导致突然之间奶酪不见了,很难过,感觉很不公平,难以接受事实。但是相反,那两只小老鼠即使拥有着奶酪,也时刻警惕着奶酪的变化。所以,我认为那两只小老鼠就是我们的榜样,虽然他们的智商不高,但是他们很警惕。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之后的恐惧感和挫折感,但是如果你永远也不去寻找奶酪的话,奶酪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它们,才可能找到奶酪。就像唧唧靠着自己的努力找着了奶酪N站,当他走进N站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里的奶酪多的像山一样的高,而且品种很丰富。读到了这里,我也为唧唧克服了恐惧的心理找到了奶酪而高兴,也为哼哼不愿接受事实,每天为到了奶酪C站看不到奶酪而伤心而悲伤。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本书里面的故事真的是非常的精彩,它里面不单单是一个好玩的故事,还是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许多许多的生活道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他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甚至成为它的的附庸,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它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常常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当我再次读完它时,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想法,改变了我面对各种事情的态度。也对我的人生格言:除非得到我梦想中的东西,否则我绝不言放弃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认识。

推荐第8篇:谁偷走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谁偷走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想得到的\"奶酪。?比如金钱/地位?名誉等等?书中的四个主人公/很形象地体现了社会上人们的特点;有的人只知道逃避不顺利的现实/在想象这希望;有的人\"优柔寡断:不知怎么办才好/还在念想着从前的辉煌;有的人也许先前是忧郁的“但是却马上摆脱现状?重新投入到奋战中去;有的则马上就出发奋进。毫不忧郁\'没有一刻的迟疑“

上面的几种当中前两种必定会失败,而成功往往出现在后两种当中;

我们现代,是一个到处都是竞争机制的世界/生活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推荐第9篇:奶酪的启示

奶酪的启示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听过,或许还看过,而且不止一遍。相对而言,我看这本书比较晚,因为在几个月前我才把这本书看完。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就想写看这本书时的收获和感悟,一来可以帮助自己加深看书时的感受,二来也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我怕随着时光流转,走过的痕迹会逐渐模糊,但愿在若干年的某一天,在这里依然能够找到当初看这本书时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感怀那份消逝的美好。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了一个很朴实无华的故事:迷宫里住着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唧唧、哼哼,每天他们都在迷宫中寻找奶酪。对于他们而言,奶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他们都准时出去寻找奶酪,或许是上天的眷顾,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大堆奶酪,这够他们享用很久了。每天他们都会来到这个地方享受着奶酪奶酪带给他们的满足和幸福,就这样他们过了一段安逸的日子。嗅嗅、匆匆虽然是老鼠,但是他们比唧唧、哼哼具有忧患意识,他们想:奶酪一天天在减少,总会有一天会吃光的。每天他们都在打量奶酪,做好随时没有奶酪的准备。唧唧、哼哼对此却没有一点准备,每天还是习惯着按时来享用奶酪,对奶酪的变化丝毫没有察觉。终于有一天,奶酪竟然不翼而飞了,他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最先到达的嗅嗅、匆匆,看到这一幕后,先是一阵吃惊,随即他们做出决定,两个人一起去寻找奶酪。于是,他们开始了寻到新奶酪的征程。而后到来的唧唧、哼哼,当他们看到这一幕后,除了吃惊外,笼罩他们脸上更多的是恐惧的神情,他们在咒骂那个动了他们奶酪的人。除此之外,他们唯一做的就是等待和祈祷,祈祷奶酪能够重新回到他们身边。每天,他们来到奶酪站,但看到地还是那空空如也的一幕,这让他们很沮丧和失望。没有了奶酪,也就没有了幸福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唧唧在想,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于是,他叫上自己的好伙伴哼哼,准备两个人一起去寻找新的奶酪。但哼哼对此却无动于衷,依然每天在那个地方等待。唧唧就一个人迈出了寻找奶酪的脚步,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唧唧一直在反思自己,如果及早做出改变,那么现在将会怎样?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唧唧找到了新的奶酪。而他的两个小老鼠朋友嗅嗅、匆匆,早已在这里享用奶酪很久了。哼哼呢?还在一如既往地坐着等待奶酪的归来。

那么奶酪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抑或,为什么就一个这样平凡的故事,会成为一部畅销书,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因为这反映现在社会大多数人的心态,这种心态最后影响他们的选择。面对需要改变时,许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自己绝不会是那倒霉的一个,不愿做出改变。但事与愿违,自己就是那倒霉蛋,他们至始至终都不明白奶酪怎么就不翼而飞了。那么奶酪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一种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当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这也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其实,前人早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训,当我们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就需要做出改变,那样才能亘久。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我觉得给我三点启示,我想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具备这些品质,那么世间没有我们迈不过的坎。

一、要克服恐惧的心理,勇于改变。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并不受我们的意识的控制。我们总是习惯于安逸,面对需要我们做出改变来适应外部的世界时,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我们不愿意做出改变,毕竟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要做出改变呢?那是因为我们恐惧,因为我们怕改变会失去更多。其实不然,刚开始改变时,那种过程是痛苦的,我们感觉无所适从。当我们改变多了,就会发现比没改变时变得更好了。就像唧唧一样,由于恐惧,他不敢做出改变。面对外面对他来说危险的迷宫,他退缩了。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他还是选择改变。寻到奶酪的过程中,他在问自己:如果不在恐惧,你会做什么?是的,如果不在恐惧,我们会做什么。我想我们还是会选择改变。如果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我们应时刻有危机意识。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改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奶酪。当你克服恐惧,在改变得到中获得新的奶酪。我想那时

的你,应会感到轻松和自在!你会庆幸自己,是改变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二、要有自嘲的心态,接受改变。自嘲是生活的大智慧,是一种自我嘲笑。从表面上是在嘲笑自己,实质上是在思索未来的路,也为我们铺砌起腾飞的阶梯。自嘲给了我们嘲笑自己内心恐惧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让我们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既然无法选择,那就只有接受改变。其实回味自己走过的路,恰当的自嘲一下,那会使我们更加清醒。路,在脚下愈发清晰。自嘲,说明我们乐观、自信,一个整天充满恐惧的人,是不会拿自己开刷的。就如唧唧一样,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他总是在自嘲,嘲笑自己当初不敢做出改变。有时想着想着,他自己就笑了,内心有一种释然感。渐渐地,经过自己一路上的寻觅,一丁点的奶酪更加坚定了唧唧寻找更多奶酪的信心。在生活中,恰当地自嘲一下,不失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嘲作为幽默的一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处世能力。有时,随着嘴角的几丝微笑,困扰我们的烦恼早已如烟般消散。自嘲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

三、要有适度的幻想,享受改变。幻想,不是一种虚无,而是动力。有人说,幻想是一种不确实际的想法,我不赞同。其实,人类的许多幻想,不就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吗?我们每个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幻想,比如幻想过舒适的生活,幻想自己理想中的终身伴侣等等。从心理学上讲,适度的幻想对一个人的成功是有有好处的。它可以激活一个人的行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最后,不现实成为了现实。当然,幻想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可以达到的基础上。我们都知道,幻想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谈不上童话。所以,请让我们保住人类这份美好的天性。适度的幻想不仅无害,反而有助于我们成功。正如唧唧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他一直幻想着自己在一个大的奶酪站享受各种美味的奶酪。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直支持着他,直至找到奶酪。这也可以说,他享受着改变带给他的好处。我们或许迷茫,或许无助,因为改变的过程是一个同内心斗争的过程。但我们享受这个过程的时候,世间的一切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份自己享用的奶酪,并为之而奋斗。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除了坚持这种可贵的品质外,这三种品质同样不可或缺,因为这是我们获得奶酪的源泉。几乎每个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当我们拥有这些品质,那我们才可以大声呐喊:不管谁动了我的奶酪,我终将一直拥有不断的奶酪。

推荐第10篇:狐狸分奶酪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执教班级:2.1班 推荐阅读:《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

(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 (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 (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 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 起始 始终 方便 便利 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课题

19、狐狸分奶酪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狐狸一样。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会写“奶”“始”“吵”等8个生字。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8个生字的书写

2、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师)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的故事,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走进一篇新的课文,看看狐狸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再次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奶)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奶”字? 注意:“奶”字对比记忆,重点强调。

3、细讲“奶”字(左右结构注意事项、宽窄),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标画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指名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指名同学领读,抽查点名读,字词过关。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指名同学读。

9、小组交流课文大致将了什么内容。派代表举手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背景)

2、提问:本段有没有你不太理解的词语。

3、教师讲解“拌嘴”。

4、指导朗读:“高兴极了”重读。教师示范。 (指名同学,多次练习)

(二)学习第

二、

三、四自然段

1、指名同学读第

二、

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二、

三、四自然段讲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及时点评、奖励)

2、指导朗读: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同桌相互练习。指名同学朗读,及时点评。

(三)学习第五到八自然段

1、指名同学朗读五到八自然段,提问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小熊哥俩满意吗?从课文中找一找。

3、你认为狐狸分奶酪的办法合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4、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成员边读边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二、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上节课没有讲完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急、咬、第、公等。(根据教学实际随机调控)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组织全班展示。

三、总结提问,引出下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八个自然段,谁能告诉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呢?用你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到十一自然段。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同学说)

3、小组讨论:“你可真会分”是在夸狐狸吗?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4、狐狸是分奶酪的,为什么最后小熊却没吃到奶酪呢?

5、思考:狐狸说的话你同意吗?“我分得很公平,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7、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对狐狸说什么?

8、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9、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狐狸和小熊说嘛?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指名同学回答,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10、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四、回顾课文,尝试复述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每一部分的内容,指名同学回答

3、课件出示每一部分相对应的画面

4、同桌相互练习尝试复述课文。

5、指名同学,比一比,看看谁复述得准确,及时评价给予奖励。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

2、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六、板书设计

第11篇:狐狸分奶酪

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一只乌鸦蹲在树杈上,嘴里含着一块奶酪。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了看乌鸦,对她说:“乌鸦小姐,你去参加选美吗?”“去”乌鸦一张嘴,奶酪掉了下去,狐狸叼起奶酪走了。乌鸦一拍大腿,恨恨地说道:“哎呀,刚才说不去就好了!”

拓展练习,仿编故事狐狸还会有那些故事?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编一则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五、推荐阅读拓展提升

第12篇:狐狸分奶酪

《狐狸分奶酪》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22《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龙岩学院附属小学 沈丽凤

教材分析:《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最后两只小熊什么也没吃到,奶酪被狐狸吃了个精光的故事。引导学生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要互相信任、互相谦让。过分的斤斤计较反而会失去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段,能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1.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公平。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

出示谜面: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拖着一丛毛。 (打一动物名) 谜底:狐狸 2.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狐假虎威、狐狸和两只小熊)

3.在我们的印象中,狐狸,就是一个坏坏、狡猾的角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关于狐狸的另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

22、狐狸分奶酪 齐读课题,读准“酪”。

5.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答:狐狸是怎么分的奶酪?他给谁分奶酪?奶酪分得公平吗?看来大家对课题的疑问都集中在“分”上了,(师在“分”字下面标三角号)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完成以下三件事。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2)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3))故事中的熊兄弟俩开始是为什么拌嘴?最后结果怎样?

初读了课文,你们就能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可真了不起。 2.检查自学情况。

那么,我们这一课的生字,你会读吗? (1) 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2) 捡 酪 俩 始 拌 帮 嚷 瞧 便 轮 剩 整

(2)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指导读“俩”,它的左边是一个单立人,右边是一个两,这说明两个人就是俩,文中讲了熊兄弟俩,家庭成员中哪些情况我们可以说俩呢?父子俩,母子俩,姐妹俩,我们俩。

再看看这四个字“捡、拌、嚷、瞧”,请认真观察它的偏旁,看看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 总结识字方法;

除了通过偏旁来识字,我们学过了哪些识字方法呀?(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

这里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来记呢。 生说,说完后再出示PPT。

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摘苹果游戏,看谁读得最快最好。请一个小组读。

(3)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老师把生字放回词语去还能读得这么好吗?出示PPT:

捡到 奶酪 哥俩 开始 拌嘴 嚷着 瞧一瞧 轮流 剩下 帮忙 整块 方便

读得好就读一遍,读不好相机再读。

下面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三.学习第1~5自然段。

1.刚才我们知道了故事中的熊兄弟俩为了怎么分奶酪拌起嘴来,最后奶酪却被狐狸吃光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出示PPT,我们一起齐读第一段。

谁来说说拌嘴是什么意思?( )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兄弟俩却拌嘴了,这前后的心情大不一样,谁能起来读读?

指名1读,(想想自己得到美味时候的心情,你还能读得再高兴些吗?1再读。)

过渡:为了不让对方多吃一点奶酪,兄弟俩拌起嘴来,拌嘴声引来了谁?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用“O”圈出表示狐狸表情、动作的词语。(师画出狐狸全身图,脸上表情先不画)

2.小组汇报。预设生的回答:

狐狸的表情、动作:

跑、问、笑、拿、掰。

3.出示PPT,谁来读读这两段话?这只狐狸跑得太慢啦,谁能跑快一点?请你读。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而不是走过来?当时他心里会想什么?指名

1、2说它很想吃熊兄弟俩手中的奶酪),是啊,狐狸看到奶酪可想吃啦,让我们把这种急切地想要吃到奶酪的心情读出来吧。

狐狸看到奶酪飞快地跑了过来。看看它是怎么说的?出示PPT。请女生读,看看狐狸叫得多亲热啊,谁也想读。

4.当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是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狐狸又说了什么?

(男生读“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 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了笑”?这个是什么样的笑啊?(板书:笑——狡猾)

生答:狡猾的,诡异的。

请你带着狡猾的笑读读这句话?(齐读)真是一群狡猾的狐狸。同学们,除了表情,还能不能从动作上看出狐狸的狡猾呢?

5.这里有两个动作,“拿”和“掰。” “拿”字能不能换成“接”字呢?“拿过奶酪”跟“接过奶酪”有什么区别呢?指名说

1、2。

狐狸这么主动地拿过奶酪,你觉得他会怎么“掰”奶酪呢?生设想。

狐狸到底是怎么掰奶酪的,我们先保持一点神秘,现在让我们把前面的内容再读读。分角色读1~5自然段。

五.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来刚才学习的生字再复习一遍。

1.(课件出示5生字,让学生说组词,再学习写“始”) “始”田字格课件

指名说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让学生说“始”应该注意什么?怎么写好它?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3.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板书设计:

第13篇:11.一块奶酪

第11课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山羊老师告诉花花哪四个字?花花是怎么做的?

原文:

同学们,你们认识花花吗?瞧,就是那个穿着花衣裳、背着花书包的小猫。今天,它就是动物园第一小队的小队长啦。看它,又蹦又跳,多高兴啊!

今天,正好是第一小队值日。一放学,花花就把它们小队的伙伴们集合起来,开始分工。“喵,喵,小兔、小狗,你们扫地。”“小鹿,你擦黑板。”“小鸭、小公鸡,你们俩摆桌子。”

“喵,喵,你们听清楚了吗?

没等大家说话,小狗就嚷开了:“汪!汪!小猫,你自己干什么呀?”

“喵,我是小队长。负责检查。你们快干吧!”大伙听了都不高兴了。

等花花一走,它们就议论开了:“花花真是!咱们在这里打扫卫生,它却出去玩,太不像话了!”“就是嘛!它还是小队长呢。自己一点活都不干!

”……过了一会儿,花花神气地回到教室里一看,呆住了,教室里乱七八糟的:桌椅歪歪扭扭的,黑板黑一道儿白一道儿的,地上满是碎纸。花花气得拎起花书包,哭着跑回家了。

第二天,

山羊老师批评了花花,花花委屈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山羊听了,告诉它四个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一个星期一来到了。下午,花花照例先分好工,随后和大家一起干起来:它一会儿帮着扫地,一会儿帮着摆桌椅,一会儿又帮着擦黑板,干得十分卖力。工夫不大,教室里便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了。花花又检查了一遍,关好了门窗,这才离去。

第三天,

山羊老师微笑着表扬了花花,并让它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经验。花花笑眯眯地把山羊告诉它的四个字说了,原来,这四个字就是“以身作则”。

参考答案:山羊老师告诉花花“以身作则”这四个字。

花花一会帮着扫地,一会帮着摆桌椅,一会帮着擦黑板,做到了“以身作则”。

谁是森林小天使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森林小天使”?你从乌鸦身上学到了什么?

原文:

喜鹊、黄莺、乌鸦三个小伙伴同住在一片大森林里。一天,他们坐在一根树枝上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马上就要举行的“谁是森林小天使

”的比赛。一说起比赛,喜鹊眉飞色舞地说:“森林里就数我最漂亮……”话还没说完,黄莺急急打断他的话:“可不是嘛!在森林里,我算得上是真正的歌唱家,我唱歌的时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俩各自抢着夸自己,谁也不听谁的。只有乌鸦在一边默默不出声,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飞来一只猫头鹰爷爷,他停在一块石头上,不停地喘着气,他抬头看见树上有三只小伙伴,着急地对他们说:“喂,三个小朋友,你们好。我的脚不小心扎到一根长刺,麻烦你们帮帮忙,帮我取出来,好吗?”喜鹊听了,摆摆尾,飞向远处一块石头上,欣赏着自己美丽的羽毛。黄莺不耐烦地说道:“我们哪有时间,你没看见我们为参加‘谁是森林小天使’的比赛正忙着做准备吗?”说完,他开始唱起歌来。乌鸦看了看两个小伙伴,飞向猫头鹰的身边,用自己尖尖的嘴巴,小心地帮猫头鹰爷爷拔出了长刺。猫头鹰看着乌鸦,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孩子,谢谢你!我会记着你的。”说完,展翅飞走了。

三个小伙伴终于等到了比赛的开始,喜鹊的美丽与黄莺的歌声得到了很多的赞赏,他俩也认为自己最有资格成为森林小天使。乌鸦也为两个小伙伴感到高兴。到了最后宣布结果的那一天,森林里来了很多的动物,猫头鹰爷爷也来了,他对大家说道:“朋友们,我组织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选一个最善良、最有爱心的小天使,为我们森林的其他动物做榜样,让我们这个森林成为最有爱心、最友好的动物之家,现在我已选好了,他就是有爱心的乌鸦。”说完以后,就把“森林小天使”的奖状发给了乌鸦。黄莺与喜鹊羞愧地低下了头。

参考答案:因为乌鸦是最友好、最有爱心的,所以它能成为“森林小天使”。

我从它身上学会了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第14篇:《一块奶酪》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教学《一块奶酪》这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我制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汉字, 掌握多音字“处、稍”的意义和用法。

2).快速默读课文, 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 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3).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

3、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汉字。

2).快速默读课文, 围绕蚂蚁队长的言行找出关键信息, 说一说你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

4、教学难点:

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分角色朗读、合作交流、谈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思考。并很据新课标要求让孩子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涉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课件出示1)蚂蚁图片。

2.讲故事导入课题。

3.板书课题.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一块奶酪)

二、听读感知

1.听范读, 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想一想:蚂蚁们做了什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陌生的词句。

三、生字认读, 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 有些还比较难, 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宣布 诱人 舔一下 强大 犯罪 禁令

处罚 稍息 犹豫 跺脚 聚集 毅力

3.去掉拼音, 小组同学进行“蚂蚁搬食物”的活动。

4.读生字, 随机点击小蚂蚁把食物搬回家。

四、了解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指挥小蚂蚁们_______时, 一块_______引发了一阵**。

2.出示问题, 小组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蚂蚁队长公布了什么纪律?

(2)蚂蚁队长遇到了什么难题?

(3)蚂蚁队长是如何处理难题的?

(4)最后的结果怎样?

五、严明纪律

1.蚂蚁队长公布了什么纪律?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蚂蚁的纪律严明?

预设:只许出力, 不许偷嘴。谁偷了嘴, 就要受到处罚。

2.情景展示:“要是偷嘴的是您呢?”“照样要受惩罚。”这段对话说明什么?

预设: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3.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处”。

4.朗读课文, 小组演一演蚂蚁宣布纪律的情节。

六、遇到难题

1.蚂蚁队长遇到了什么难题?

画一画, 读一读, 读出蚂蚁队长的为难。

2.读句子:“丢掉, 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 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说一说你的理解。

预设:怕浪费, 又怕违反禁令。

3.小组交流:如果你是蚂蚁队长, 此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4.遇到这样的难题, 队长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朗读队长让大家休息的句子, 明白大家放下奶酪, 却不走开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惦记这“奶酪渣”。

(2)学生朗读队长让大家到草丛中休息的句子, 揣摩队长的心意:他想干什么?

预设:队长想吃掉“奶酪渣”, 又不想让大家说他违反纪律。

5.随文识字:掌握汉字“稍”的意义和用法。

6.学生朗读蚂蚁队长让大家回来的句子, 想一想:蚂蚁队长想干什么?

抓住重点体会蚂蚁队长的做法。

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不仅体现了队长爱惜粮食, 还能看出队长爱护幼小的美好品质, 更重要的是队长没有违反纪律。

7.想一想, 为什么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预设:蚂蚁队长爱护幼小、遵守纪律的精神, 让小蚂蚁们受到鼓舞。

七、拓展延伸

1.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从蚂蚁队长的行为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生活中你还见过像蚂蚁队长一样的人吗?

学生自由交流。

3.想一想:当奶酪成功搬进洞里后, 大家会对蚂蚁队长说什么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发言。

第15篇:中国奶酪市场竞争渠道

2014年中国奶酪市场竞争渠道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将奶酪产品摆放在一些销售量较大的乳制品旁边,让消费者关注到奶酪产品。另外,还可以采用购买一整箱牛奶赠送一小包奶酪的方法提升消费者认知。

降低奶酪的展示成本。采用更为先进的保鲜包装,比如使用包装液态奶的利乐无菌包装,可以将奶酪的保质期从几天延长至十几天甚至几十天,降低奶酪的储存展示要求,进而降低零售商的展示成本,让更多的中小型超市有意愿销售奶酪。

赠送展示设备。可以效仿销售雪糕赠送专用冰柜的方式,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而且可以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零售商,可以考虑赠送奶酪展示专用冷风柜,同时在冷风柜上可以印刷大幅的宣传广告,加强产品的宣传,节约广告费用,又可以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利用其它乳制品销售渠道。利用现有营销渠道,例如向液态奶、酸奶、雪糕零售商推荐奶酪产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渠道。

积极开拓餐饮业批发销售模式。与各种咖啡厅、西餐馆等奶酪需求量大的企业进行谈判,利用国产奶酪不需缴纳海关关税的优势,以优惠的价格向企业推荐奶酪产品,争取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做到薄利多销,夺回被国外厂商占据的餐饮业市场。

第16篇:《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狐狸分奶酪》一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狐狸分奶酪》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表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奶酪、拌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了解“笑一笑”所隐藏的含义,从而体会狐狸的狡猾。

3、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意境,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四、教法学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观看插图,出示课件,表演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检测预习)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2、初读感知,以读铺路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4、阅读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总之,我这节课就本着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演这一标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学目标。

第17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

1 / 5

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

2 / 5

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

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

3 / 5

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

4 / 5

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5 / 5

第18篇:《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潞城市城关小学 郭娜

一、说教材

《狐狸分奶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在分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的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章的小熊们却傻乎乎的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楚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狐狸手拿两块一大一小的奶酪,一脸的自信得意,两只小熊抬着头,托着下巴一脸的困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人物表情及心理。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读课文。

3、能力目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科划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课前置小研究,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解决孩子们困惑的地方,或者我认为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为主。

1、简笔画激趣法,二年级的孩子同样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简笔画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质疑法,在教学中出示核心问题,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贯穿课文,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虽然篇幅比较长,但是理解课文之后,分析人物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

(一)、简笔画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呀?简笔画当堂出示(狐狸)

2、指名读好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巧解题

1、课件出示,学生小组交流有关从题目入手收集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

(三)、巧浏览

1、自由读课文、懂内容、知体裁。

2、课件出示前置小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全班交流,个别展示。

(四)、巧发现、会读文,

课件出示本课,狐狸谈话的次数和内容,主要内容是分角色读课文,也可以表演读,学生自带类似于奶酪的食物,重点是读出狐狸分奶酪时的语气和小熊与狐狸对话的语气。

(五)、巧探究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这个不要求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想说什么说什么,全班交流。

(六)、巧拓展

分享你收集到的有关狐狸的故事吧,大声地读给同学听,或者个别展示,要读出其中的有趣!

七、说板书

狐狸分奶酪 狐狸

小熊

帮忙 分

捡 拌嘴 故意分不匀

同伴斤斤计较 一整块

谁也没吃到

本课板书分为三部分,一主人公狐狸和两只小熊;二是狐狸说话的内容和小熊说话的内容,形成对比;三是斤斤计较导致结果,每一次小熊和狐狸的对话,各自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

八、说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1、突出以趣引路,以读领悟狐狸的狡猾本性教学。

2、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的生成。

3、抓住文本特点,创设童话,落实说话训练,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时间不够充足是否过窄。

最后,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9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做任何一件事,有设计和没有设计效果会有差别,当然不能尽设计,人生将充满无趣,但有些事情,比如教学是可以进行设计的,因为我们的教学是有教学目标的,对于有目标的事情,做出设计会使目标得到更好地达成。那么作为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奶酪》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课文内容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本课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 诱(yòu)人 犹豫(yù) 跺(duò)脚

处(ch?)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板书设计】

第20篇:《狐狸分奶酪》公开课

公开课版《狐狸分奶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随文识字、理解字义、拓展同部件的生字、联系生活等方法来认识“嚷”、“瞧”、“整”、“剩”。按照笔顺规范书写“咬”、“急”。

2.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能配合默契 ,借助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及想象等方法体会读好狐狸的语气,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懂得互相谦让,果实要大家分享,不能斤计较,否则容易被坏人利用而吃大亏。

(二)教学重点:

运用随文识字、理解字义、拓展同部件的生字、联系生活等方法来认识“嚷”、“瞧”、“整”、“剩”。按照笔顺规范书写“咬”、“急”。

(三)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能配合默契 ,借助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及想象等方法体会读好狐狸的语气,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四)教学方法:多种形式朗读、引导、点拨、小组合作讨论等。

(五)教学准备:PPT、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导入:

1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到两只小熊捡到了一块——(粘贴:小熊、奶酪),心情怎么样?(板书:高兴)被谁给盯上了?(粘贴:狐狸)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匈牙利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齐读课题两遍)

二、新授

(一)师:看!狐狸先生登场了。(教师佩戴头饰) (出示文段:“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师读)

(二)狐狸是怎么来的?(跑)狐狸为什么跑过来而不是走过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出示语句对比感悟,做动作,体会狐狸的心理)

(三)品析狐狸分奶酪的相关段落

过渡:狐狸如此急切,那他是怎样给熊哥俩分奶酪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听录音:狐狸分奶酪的对话(5-11段),

2.过渡:课后第一题要求——分角色朗读,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好多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怎么才能读好?(生反馈,师板贴:分好角色、配合默契、读出感情)

(1)小组合作分角色读5-9自然段,思考狐狸怎样分奶酪?

①四人小组先分配好每个人的角色贴在胸前。(出示旁白、狐狸、熊哥哥、熊弟弟)旁白小达人,请你拍拍手;小狐狸,招招手;熊哥哥,举举手;熊弟弟,摇摇头;小哥俩,握握手。

②过渡:恭喜大家已经做到了分工明确,都得到了一块奶酪。接 2 下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做到配合默契,四人小组赶紧合作试一试。

③指名一组表演,师:他们配合的怎么样?学生点评

(师点评:是的,每个角色之间都接的很顺利。再请一组来和老师配合试试看。)

3.重点分析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师:小熊们,你们觉得我分得公平吗?让我们再次来回顾一下,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大家来当这个小法官评一评吧!(出示狐狸分奶酪的相关语句)

(1)指名读第一句,师范读。狐狸掰奶酪时为什么要笑?是怎么想的?他心里打着什么小算盘呢?

评价语:

1、原来你早就想好了!鬼点子可真多!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评价语:

2、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并发挥合理的想象,读懂狐狸笑容背后的狡猾,真了不起!)

2.女生读第二句。

(1)随文识字:“瞧”交流识字方法。

(2)这句话中有一个要会写的字“急”,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很会观察字形,我们来看看。你们还记得写好上下结构的秘诀吗?(出示:一找中心,二看长短,三看宽窄)指导规范书写。

3.过渡:看着被狐狸咬了一大半的奶酪,这时狐狸是怎么做的? 男生读第三句。

(1)随文学写“咬”。

你觉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的秘诀?(出示: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写好口字旁的字秘诀在哪儿?(板贴:上宽下窄、)为了更美观,口字旁我们不仅要写得窄小,而且还要尽量往上靠。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把“咬”端正地写下来,描一个,写一个,

3 强调坐姿。

(2)这段话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剩。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3)学生自学熊哥俩的对话,体会熊哥俩的斤斤计较。

过渡:狐狸分奶酪的过程中,小熊是如何上当受骗的?(出示熊哥俩的对话)同桌合作读。

(1)小熊当时说话是怎么样的语气?提示语中没有生气啊?你从哪里知道的?(嚷)嚷,左边是个口,右边还有两个口。那么多张口,说明:声音响。(开火车读嚷)嚷的时候心情一般怎样?(不开心、生气的)

(评价语:你会看提示语“嚷”奖你块大奶酪。)

(2)还从哪里知道小熊当时的语气是很生气的?(感叹号) (3)体会这是两只什么样的熊哥俩?从哪个字最能体会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当熊哥俩发现奶酪被吃光的时候,他们说—— (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 “你可真会分!”

(1)生气了是什么样子?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引读)

你看着狐狸空空的双手说—— 你指着狐狸的鼻子说—— 你生气地看着狐狸的眼睛说—— (2)图片记忆“整”

5.过渡:面对熊哥俩的控诉,这时狐狸又笑着说——引读第11自然段。

4 (1)齐读。

(2)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出示图片选择) (3)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说说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训练

1.此时此刻,你们就是熊哥俩,你们会怎样分奶酪?同桌交流汇报。

2.狐狸分奶酪课本剧要上我们的元旦汇演了,想选一批演员,拿出头饰,选择你想演的角色,一分钟准备。

出示:拿出头饰,狐狸1人,小熊2人,提示语1人。 请一组表演。奖励奶酪(4)。

(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小朋友们,在这则匈牙利民间故事里的狐狸是狡猾的,而在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笔下的狐狸却是机智可爱的,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急 咬——吃光了——狡猾

互相谦让

熊哥俩——高兴——生气——?

一块奶酪读后感
《一块奶酪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