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8 08:35:3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研读了《论十大关系》这篇著作之后深有感触,对毛主席关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等方面的论述深感钦佩,它对我国的发展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发展的经验,深刻分析了这十大关系的利害关系最后总结出了我们要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直接的或间接的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与学习。

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以下十大的关系:

1: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2: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6: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7:党与非党之间的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关系

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给我印象深刻,启发性更大的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这点是我今天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回顾中国的历史,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描述——朝拜。恩,对,朝拜,对于这两个字可以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怀柔四方,二是天朝上国,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两个方面吧。要阐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形,中原的北面是蒙古高原,进去就是茫茫的大草原,你去那里干啥呢?看天啊;东面是大海,回顾中国历史中国对于海洋权益从来没有看重过,;南面是两广,海南,在古代两广可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中国古代政治犯人动不动就是发配到岭南去,让你和少数民族一起玩去吧,玩死你;西面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你去哪里干嘛呢?但是中间的这个地方很好,两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气候适宜,阳光明媚,很事宜人居住,所以你看下中国地形累死个桶状,四周不行,中间号,而且中间这个地方又够大,足够这些个人(所谓华夏始祖)折腾,所以呢也就不愿意再出去折腾了,这就类似于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你家很有钱,上层人士,你家有洋楼,洋车,又有花园,佣人,风景非常好,你家邻居呢?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些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的人,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会和他们争什么东西么?不会的相反呢,他们会是不是的来你家要点东西吃,你就想了反正我们家很富裕给你点东西也没事,而且你也就不会给我惹事,给点就给一点好了,这样你和你的邻居就形成了一定的关系,什么关系呢?你的邻居饿的时候会向您要点东西来吃,你呢,一般也就会给的,有的时候你有点火了不想给了。他们可就不干了,心里想啊你不给是吧,不给我就抢。他们就趁你不注意砸你家的院子,欺负你家的佣人,抢你家的粮食等等,当你要打他的时候,他就跑,你撤了的时候他再回来抢你,就这样循环着。有一天,你想了个好主意,为了让自己家安宁你提议说我们来进行交换吧你拿你家的东西换你想要的东西好了,他们想想也行,就这样你们两家又归于平静了。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下欧洲是个什么样子呢?欧洲的历史可谓是一部战争史,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战争是,英国,法国,德国之间的战争,例如英法七年战争,英法八年战争,法德之间的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英法联盟打德国,英德联盟打法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小,资源少,因此他们需要对外扩张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什么都有跟你争什么争,我们家要啥有啥,有那分闲劲我还不如下下江南,多找点美女呢?但是我们这中策略到了近代可就不管用了,这些穷兄弟们他们不干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解开了中国屈辱外交的序幕,这一幕延续了100年,中国一向的外交政策不灵了,不行了,这些当官的还以为这些人只是小打小闹给点东西就走了的,还用这天朝上国的威望来俯视这些靠武力打进紫禁城的“尔等蕞尔小邦”他们没有想到此时的国家已经处于世界的末流了,他已不在是这个世界的领朝者了,尽管这个国家当时还是最有钱的国家,但是这些已不在属于这个国家,不再属

于这个国家的人民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彻底了改变了这屈辱的状况,中国外交又一次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进行,他们“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边或者多边外交关系的准则,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讨论印度支那的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有参加了万隆会议,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中国自始至终发展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之间的友好往来的关系,始终与“南方各国”(指: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中国在60年代中期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友好的政策,对外政策,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的恶化,举个例子来说吧中国玉泰国之间的关系,建国初期中国与泰国的关系非常好的,我们看下泰国的建国史就可以知道泰国是一个多政权妥协的产物,其中就有西哈努克亲王的一支队伍,还有被称为红色高棉的政权(直到现在红色高棉依然存在,但是已经退化成为了一个反政府武装具体原因这里不再详述)。在这些政权中河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就是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泰国王国,回顾中泰建国以来的历史可以知道这一点,但是这种情况在60年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中国政府帮助泰国内部搞分裂活动,意图把泰国当局赶下台,在泰国的华人也参与了泰国内部的游行示威活动这从根本上激化了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国家大家应该很熟悉的,他曾多次制造过屠杀华侨的事情。他就是印度尼西亚,我国华侨在印度尼西亚曾多次遭受过虐待,屠杀,我们在为这些不幸的国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印尼政府表示痛恨之外是否会思考印尼政府为什么要屠杀华侨,赶华侨?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好好说说吧。印尼地处于东南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印尼总统苏西洛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曾盛赞中国是一个大国的形象,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久,也就是像刚才所说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轮对各国的政府政权的颠覆行为彻底惹火了这些国家。细细回想,中国为什么这时候采取这种违背常理的政策呢,要知道这些政策要平衡四失败了,中国十多年的外交可就白费了,难道到当局不知道吗?知道,我们来看下当时的中国局势吧.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左倾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新一轮的清洗运动在所难免,这是中国的历来优秀的传统,帮助皇帝建立王朝的大臣,很多情况下都是被他们忠心的皇帝给干掉的,如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毛泽东也不例外,他觉得有人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很多人例如彭德怀,刘少奇等人他们总是时不时的“找事”,毛泽东心理充满了猜忌,最终要找个时间来惩治下他们,而我们知道谁威胁到了毛泽东谁就威胁到了社会主义,谁就是公敌,叛徒。当时毛泽东深感国家已经出现走资本主义的现象,社会主义正在经历异常严峻的考验,因此毛泽东肯定会要把一切他认为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这字儿给逮了;再看下国际局势,我们以往依靠的苏联不再值得我们依靠,反而值得我们去防范,50年末到60年代末的10年左右的时间中苏之间发生过多次的边境冲突,最终69年珍宝岛一战彻底激化两国的矛盾,毛泽东心理十分我清醒的认为,我国已经处在各国的夹击之中,危机四伏了,新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也就有了全国范围的大转移;再看当时的政府,林彪,四人帮等集团已经控制了中央政府的相当一部分的职权,包括外交部,这也就就使得中国的外交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东西,因此针对外国包括的印尼的颠覆行动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也是印尼政府大肆虐待华侨的一个根本的原因,要知道印尼政府不是天生对中国敌视的,他们也曾经视中国为好朋友,好伙伴的。的确令人为之叹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奉行的仍然是和平外交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种政策可以,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和平的外交不代表不使用武力,我们要看在哪里使用了,当今我国的经济持续腾飞,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走出去政策也受到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一个很重要问题摆在了我们的而眼前那就是中国如何保证中国在外国的利益,中国如何保证在非洲的利益,面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变动局势,中国如何保证在那里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要知道中国在吉修建了大量公路,输油管以及各种各样的经济设施,一旦吉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中国在吉的利益将受到严重

的侵害,这是中国政府一个该考虑的问题了。

中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利益,我们不会让我们的钱就这样轻易地丢掉了。

推荐第2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要想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得不提《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涉及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里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的发展 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些理念,在之后其他领导人的政策方针和理论中都能找到踪影,可谓是影响深远。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第一感觉是写得很好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不尽人意,这是令人遗憾的。

《论十大关系》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情况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总结我国经验,听取中央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后提出来的适合我国情况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十大关系就是十个问题:(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与非党的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重工业发展尤其落后,发展重工业十分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和高科技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而毛泽东选择用第二种方法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从长远来使重工业发展的多些快些稳固些。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不仅是利于备战,有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更是有利于发展内地经济,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当然,现在这个问题还在努力解决中。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军政费用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国防,相反,保证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防,制造出先进武器。前三点都体现出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的远瞻性、大局性的经济建设的观念。原来毛泽东不光在政治上行,在经济上也是挺懂的,只是在操作中出现了问题。

在国家,工厂,工人,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利益上,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放权,不能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提倡同地方商量办事的作风。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问题上,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主义,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这三点对团结民心,维护国内稳定起重要作用。

在党与非党问题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与反革命上,要转变反革命,毛泽东还强调“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这某一程度上是需要的,但后来在这问题上过度了,导致*发生。是非关系上,党内党外要分清是非,对犯错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最后,毛泽东特地提出与外国关系上,向外国学习,有批评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将中华民族谦虚谨慎,好学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

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探索中进行的,《论十大关系》理论上写得很理想化,现实中有失误是难免的,十大关系中的理论对后来仍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成就是在此基础上取得的。

推荐第3篇:读后感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回顾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当今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论十大关系》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出它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石,有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并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指出了一些中国社会发展目前存在的矛盾,提出了用论十大关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科学发展观 论十大关系 读后感

一、引言

1956年,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结合我国国情和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这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并不只是建国初期的问题,而是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概括所得,适合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我们应该参照其中为我们指明的基本方向,谋求中国更大的发展。

二、论十大关系的时代背景

建国初期,因为国内的生产力的落后,国外列强的排挤和压迫,学习和模仿

苏联的经济模式来进行国家建设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

1956年,毛泽东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汇报后,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三、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

当今中国发展的总体形势十分良好,GDP逐年高速增长,至2010年止,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不断攀升,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教育投入不断增多,教育水平持续改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不断巩固。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房价飙升、百姓看病难、大学生就业难、产业结构倾向低端化等等。

四、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

4.1 论十大关系的两大主要贡献

论十大关系的第一大贡献是,它正确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和必须解决的基本矛盾,即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中外关系等十大基本矛盾问题。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 毛泽东提出的这十大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遇到的关键性问题。

论十大关系的第二大贡献是,正确地确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别国经验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其他谈话中客观而中肯地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最后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 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2 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贯思想,立足全局,丰富了对发展的认识,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根源就体现在论十大关系这篇著作之中。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五大矛盾和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城乡发展是要解决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区域发展是要解决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要解决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问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要立足国内发展,以国内发展促进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带动国内发展,以解决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关系问题。

之所以说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论十大关系的思路,系统地考虑了我国社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针对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

4.3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一是要统筹全国各名族、各地区、各行业的均衡发展,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二是要协调各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从生产低端产品向生产高科技、高知识产权的产品转型。三是要协调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一矛盾一直都存在,且目前有恶化的趋势,如何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党必须重视的任务。四是持续建设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根据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民族平等这一主要政策是我国应该永远遵循的,汉族要发挥其特长,帮助各少数民族,促进他们的发展。

五、结论

《论十大关系》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

明灯。虽然毛泽东做出这一报告是在较早的1956年,但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未过时:许多《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当今发展的主要矛盾,而针对矛盾的解决思路也仍然是统筹大局,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和探索,我国社会已经与1956时大不相同,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原因都有了一些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冰冰.略论《论十大关系》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2] 张秀荣.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5.

[3] 徐勇.阶梯性社会和“三农”的提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4] 毛泽东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86,729.

推荐第4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课程开设不久,我们就应老师要求去研读毛泽东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对此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去捧起它好好读读其中的奥义,甚至连其中的十大关系是哪十大也并不是非常清晰的了解。但是在读过后我受益匪浅,颇有感受。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人物,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认真听取了中央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把当前今后的矛盾高度概括为十大关系。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过之后,认真听取大家的讨论意见,集思广益,增进损益。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为后人留下宝贵经验教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大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同时,毛泽东又认为,这个报告捅了漏子,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它在苏联内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严重的思想混乱,西方敌对势力乘机掀起了世界性的反共浪潮。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保卫了十月革命所开辟的这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和谐是矛盾着的事物的最佳结合方式,能否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对执政者领导能力的最好检验,也是整理巩固执政地位的最佳途径。围绕着十大关系,毛泽东以社会分层理论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方针整合十大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状态。

《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达到八大指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所面临着的社会状况与问题已经与50年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但是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蕴含的智慧我们今天依然必须给予继承。我们面临的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也需要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论原则来解决。

这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都是关系到人民利益的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我党的工作

中心,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和唯物史观。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贸121

1230442118 胡之楠

推荐第5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结合“我国民族实情”谈起

1956年初,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问题的新工作。1956年4月2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当时国内形势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凋国防建设。在讲话中,他根据“一五计划”的实践经验和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论十大关系》涉及到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深远,下面就结合我国民族实情谈谈我对《论十大关系》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感想。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何谓大汉族主义?就是占着人口比例巨大的绝对优势来欺压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给予不公平对待。这是要严格着重反对的。我国是伟大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56个民族情同手足一般共同构建我们的祖国。这都归功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协同合作和各个民族对此所做的努力。同时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重要原则。在我国,各民族不论其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社会发育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否相同,都一律平等,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同时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广西、云南、新疆、西藏和宁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其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有出现地方民族主义的潜在可能。我们对此也要严肃对待,坚决反对一切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不公平对待,并对此表明坚决态度,决不妥协。

推荐第6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书笔记——《论十大关系》

2013,5,2

5《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百般敌视,采取政治经济封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毛泽东采取了“一边倒”、“另 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在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和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经过了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此后,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 移,从1953 年到1956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年实践中, 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十个关系是: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统筹兼顾,正确实行群众路线 。不仅在于它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且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譬如,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和方法、毛泽东同志出:“世界 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十个问题,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从毛泽东同志分析问题的思路看,他在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紧接着就点出人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为此,毛泽东同志 强调,我们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 的迫切问题。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开始把统筹兼顾作为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论十大关系》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哲理,提供了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说,“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毛泽东在这里提 出一个重要命题,即关系就是矛盾。处理十大关系,就是处理十大矛盾。而矛盾是没有完结的,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盾还会出现。毛泽东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的观点来解释十大关系,要求 我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前进中的问题,这对于今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发现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展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全面性思维。全面地 认识和把握事物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应当说,这一基本点在《论十大关系》中体现得是很充分的。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就当时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来说 ,是全面性思维与其高深的哲学修养密不可分的。毛泽东 的立足点是尽可能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事实证明,毛泽东这个考虑是正确的,这使我们党争取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以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论十大问题》是一篇在当代很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其蕴含“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蕴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很大程度,表明当时以毛泽东为主的领导班子,很有现金和全 面的眼光。

推荐第7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为了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以苏联正反两方的经验为借鉴,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了慢慢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苏联的战时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好水平。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也重视不足,毛泽东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现些农业、轻工业哦哦方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从这一国情出发,应该只有工农业共同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并稳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二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对此毛泽东指出要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陆工业。新的工业大部分应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存在沿海与内地的不平衡,从这可以体现毛泽东对此早已发现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一政策一直到现在,对我国东西部不平衡矛盾的激化都有抑制作用,可谓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经济战略格局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军政费用应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国防建设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忽略经济体制建设,加强经济建设是应该放在首位的,像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国家把绝大部分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与美国军备竞赛中,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经理增长一直呈现下滑状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通过读《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当时的形

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十大关系也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敢于向国外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真正好的都要学,但是要批判地学,去死精华,去其糟粕地学。要学习普遍真理,并且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学,采取先照搬,再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的方法。不仅如此,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好的方面也要学。但是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就学不得,要坚决批判和抵制。

总结,关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说的的确很好,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总的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现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我们要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去完成更大的历史使命。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为中国符合国情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论十大关系》使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过程中能够经得住风浪,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时候能纠正并回到正确的思想上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这篇重要著作仍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启迪。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读了《论十大关系》,受益良多,感受颇深。

推荐第8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调国防建设。《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深远,以下是我的看法。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并对改革的性质作了界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改革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讲:“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毛泽东大胆地向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为社会主义改革提出了依据,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归纳为十对,并逐一加以解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大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蕴含了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特别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更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性质。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则作了说明。改革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基本是照抄苏联模式,“尽管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是边照抄、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党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注重搞调查研究,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论十大关系》就是1956年,毛泽东连续听取了党中央有关同志和国务院30多个部的汇报后写成的。苏共20大的召开,又为我党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以苏为戒,总结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956年,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到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更合理地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提高人们意识表达的自由程度,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

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苏联体质和某些制度中影响人们积极性发展的弊端: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把地方卡得过死;民族关系上的大民族主义;党派关系上的大党主义等等,结合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革这一基本原则,对今天的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第9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

所以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

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论十大关系》的研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推荐第10篇:论十大关系 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了《论十大关系》之后,我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领导人在全局上对国家建设的统筹和规划,它是从各方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等发展做出高度指导的文件。这边文章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同时也采取了充分的调查为基准而作出的,是给与我们后人学习的伟大材料。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上面公开发表的。其发表是在1953年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既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已有3年的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的。之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选择了苏联的一些经济建设方式,而后认识到其缺点和错误,并以此为借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国家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此文作者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34个部委的汇报,随后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他集中概括出所谓“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即为:(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些主要内容可谓囊括了中国当时的方方面面,针对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见解深刻到位,所站角度高瞻远瞩。

从一些个别部分说说我的感受吧。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作者将国家现有的工农业方面的关系作了让人直观理解的阐述。苏联的建设方式中,大大挤压了轻工行业的发展,结果最终导致他们的农业、轻工业方面的落后,这种发展方式是国家领导人不愿看到的。以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本身是个农业大国来说,作者提出要加大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力度。将重工业定为经济建设的的中心上,充分发展农业、轻工业。这种国家在自己道路中实践出来的建设方式不用于照搬教条式的苏联建设,从而保证了国家在此后的年代中保证了长足的经济建设发展势头。

2.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分配的问题要解决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加大生产力和增收效益。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是“军民兼顾”“公私兼顾”。比如,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需要加大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福利,解决他们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国家和工厂的关系,即要有统一和独立结合的关系。给予工厂单位为自身发展的动机和利益是它们持续发展的根本;国家和农民的利益要兼顾,不能像苏联那样把农民压得很苦,使之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在工农业平交换上,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不让农民吃亏。分配要规定适当,收益要兼顾,才可以较好的消除建设中的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一个矛盾,但同时又是尤为重要的。作者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作者提倡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使之有充分的积极性办更多的事情。企业和单位不是国家机关的附属品,它们掌握一定的权利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即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

区别。同时,在学习和完善我们自己制度的时候,作者还认识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并提出希望大家研究

4.党和非党的关系

作者由抗日反蒋斗争的历史中举出实例,表明了多党的良好效应。虽然中国是以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但是还有其他的党派存在,可以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这是共产党现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是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最终目的的,所以只要其他民主党派是以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都是欢迎的,同时它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很大的一份助力的。同时,作者提倡党政机构要精简,统一战线,调动各派人士的积极性向最终目标前进。

5.是非关系

对于是非关系,作者表明要在党内外都分清,而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能看到同志犯的错误,同时还要实践的帮助他们改正。为了革命多多吸取人员,如果犯了错误,帮助督促他们改正,而当事人和帮助的人都能从中吸取来之不易的经验,为后面的道路打下基础。而在帮助的过程中,还能够巩固人心,同时是否决定帮助人改正错误也是对于一个人的区分标准。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党内外的处事方针,是作者做出的人性化指示,也是党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基础的来源之一。

6.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作者作为中国领导人,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是难能可贵的。这意味着从“架子”上下来,这是因为作者认识到世界上个人或者民族的存在意义,即其长处,同时还有随带的缺点。于是,坚决执行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的方针。这是迥然于清朝闭关锁国式的开放积极的国家决策。

同时,作者总结到,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同时总结自身以往经验来说,一定要与实际、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不能照搬以往或者如苏联式的、别人的经验和教条。区别开理论上的正确和实际中的错误问题,不要盲目批评或者跟从。中国还有缺点,但是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本身来说,也是优点,可以继续向他人学习。

这是我对于十大关系个别问题的感想,同时能够从《十大》中见识到当时建设初期,国家和党对于如何发展的一些困惑和解决办法,发展方向。其中很多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后人研读学习,不仅仅是当时的国家方针,也是当世的指导思想。虽然我们现在国家发展迅猛,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但是追本溯源,掌握最原始缺也较为前瞻的思想更是我们发展的财富之一。

第11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为了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抽空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感触很大。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毛泽东听取汇报,集中概括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它无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史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的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十大关系主要指: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是社会生产力还相当落后。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

间的 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国初期,中国一直在借鉴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的建设。但是毛泽东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模式是先例可循,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应该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模式的思想束缚越来越明显,《论十大关系》便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 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 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 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 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 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 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 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 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 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 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主席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 取得的。 《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 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12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凋国防建设。《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深远,以下是我的看法。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并对改革的性质作了界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改革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讲;“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

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毛泽东大胆地向传统看法提出 了挑战,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归纳为十对,并逐一加以解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个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蕴含了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为巩 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特别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更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性质。毛泽东 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十太关系》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则作了说明。

改革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基本是是照抄苏联模式,“尽管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是边照抄、边学习,边探

索,边总结。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党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注重搞调查研究,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论十大关系》就是1956年2-4月.毛泽东连续听取了党中央有关同志和国务院30多个部的汇报后写成的。苏共20大的召开,又为我党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以苏为戒,总结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 956年3月19日和24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到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更合理地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提高人们意识表达的自由程度,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苏联体制和某些制度中影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弊靖: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搞高积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把地方卡得过死;民族关系上的大民族主义;党派关系上的大党主义等等+结合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革这一基本原则,对今天的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它的许多可贵思想后来没能坚持下去,但是却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仅从改革的具体内容上看,如:“调整产业结构,强调农业的战略地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仍是今天改革需要解决了的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发表的讲话《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在《论十大关系》中曾提出要解决。5O年代中期就提出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至今仍需要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加以解决,这不仅说明改革历程的艰辛,更说明毛泽东当时提出的改革思想,意义十分深远。

第13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有史以来,第一次读《论十大关系》,在我看来,在读一本书之前,先要了解其作者—毛泽东,也就是我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等一系列家的毛主席。下面就对关于读《论十大关系》后的一些小感。

在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在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道路。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所谓十大关系就是

1、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也就是十个问题,十个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上所要处理好的问题。 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东方的一大强国。然而就在十八世纪,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在文化、经济、科学上都慢慢的落后于世界。现在我们吸取先辈的历史教训,像别人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盲目地学,再结合自己的特色,为未来而发展。

对于毛主席所说的“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表示赞同,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所组成的,而世界上任何一物质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是所谓的矛盾,没有这些矛盾就没有世界。

《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中国所面临的十问题,不能一味的走教条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14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

以前只是在历史书上看到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并没有去认真读过。这次虽然并没有仔细的读完全部,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主席的思想非常的有远见,许多观点即使在现在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论十大大关系中,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之一就提到了民族关系,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强调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要与农民搞好关系,现在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给予农民的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合作医疗。

《论十大关系》一文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当时国情既是缺点同时也是优点,我们的革命比别人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自然也是比别人落后,当时可谓是“一穷二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新中国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要发展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从这篇文章的具体阐述中,毛泽东同志对这十大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解决措施等观点很鲜明,就是要辨证地去处理,全面统筹,与时俱进,处理各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强盛,方式须辩证,调整的结构和效果要均衡。

并且毛泽东同志很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向外国学习的时候坚持原则,好的东西要学,不好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不能一手抓来就用,更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对外来的东西进行扬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第15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是今日研读起来,还是深有感触,毛主席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景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必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即是保证重工业的重点地位,但是加重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只有有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

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虽然现在很所人都说和平时期根本没有发生战争,备战那么久,浪费了大量物资,拖累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得不偿失。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

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论调不得不说是相当明智的。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毛主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是十分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武器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高技术重工业的发展不又是一样了吗?

关于政治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还朦胧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政策的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开始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反思。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些都是极有预见性与现实指导性的,这些观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家的团结与发展。

在外交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他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这是非常辩证的,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毛主席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主席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主席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第16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地基本思想。

毛主席对于我国那个时期的十个主要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凋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

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影响。但是毛泽东主席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主席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它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

《论十大关系》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对十大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系列方案,从而达到“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目的。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是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

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振聋发聩的警示。他不

仅把调查研究看作党必须遵循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的哲学高度来认识。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全部哲学活动都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融为一体。《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毛泽东活跃的辩证思维方法。在这里,毛泽东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毛泽东又从中国国情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抓住重点工作的同时又十分重视非重点工作,即把非重点工作提高到有助于重点工作更好解决的高度上加以认识和处置。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都就吸取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毛主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是十分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主席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前人栽树,后人乘荫,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后人和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中国少走了许多弯路,更是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第17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的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让我认识到了毛泽东不仅在革命的军事理论方面思想深刻认识深远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有着深刻辩证的开拓和总结性的思想认识。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融合起来来说明一下读《论十大关系》后的感受,一方面说一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说一下从文章中感受到的毛泽东的个人品格和思想的魅力。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开创性的见解和思想。《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实事求是,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可见毛泽东已清楚地认识到, 中国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 就是因为以苏联为鉴, 走了自己的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成功, 同样必须走自己的路。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体现。他的这一思想, 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为邓小平探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的理论打下了基础。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设想毛, 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实行多党合作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体现了毛泽东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观愿望。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协调区城经济的思想。建国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基本上是仿效苏联的。在所有制结构上,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在产业结构上, 过于偏重工业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 是高度集申的中央集权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毛泽东意识到这种经济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了。国此他强烈要求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 改革经济体制,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经济体制。

关于毛泽东的个人品格和思想的魅力,可以从讲述中看出。毛泽东善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鉴,科学的对待,学其之长,避其

之短,辩证地学习,改正其错误更好地发展自己。在处理农轻工业与重工业上避免苏联的只重重工轻视农业的错误做法,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上注意照顾农民利益,避免了苏联模式对农民的挖苦。在处理中央与地方上不能学苏联将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的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的做法,主张学习西方一些资本主义的制度经验,注重发挥地地方的积极性,不能将地方框得太死。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主张各民族平等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纠正苏联不正常的民族关系。在论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倡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可见毛泽东对学习的看重和他弃其糟粕,存其精华的辩证科学的学习方略。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都就吸取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人民出版社

第18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08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读后感《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特举三方面来分析十大关系所透漏的毛泽东思想,以前总认为毛泽东是不懂经济的,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处于崩溃的边缘。通过你的教导,和自己多毛泽东著作的读,明白了毛泽东也是非常懂经济的,至少比现在的我懂。十大关系中,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都是关于经济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间都透漏着经济的因素。且其中的论述多是十分恰当的,至少我是没有找出太多的漏洞。同时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武器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高技术重工业的发展不又是一样了吗?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是辩证的,人生也是辩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也需要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

学习、工作与休闲娱乐关系,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价值。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与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

再者,关系既是复杂,又是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和谐的人际。

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犯了重大的错误,如*中的冲击公检法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潮。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我从十大关系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第19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如今我们国家的一些政治制度,一些基本原则都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思想》:如经济建设与国防,中央与地方,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民族问题,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 应该说,这篇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将建党尤其是建国以来的探索、成就、经验、教训,总结积淀下来,成为我们的最高政治纲领,它们的意义不亚于美国的独立宣言。

“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整篇文章贯彻的总的思想。我们不难联想起《中国各阶级的分析》和《论持久战》中寻求一切有利的力量,分化、孤立、削弱反动力量的方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反戈一击有功;就是对这种思想的一种凝练。

这篇文章的国际背景主要是借鉴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在十大关系的第十大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如今很有人攻击我们在*那个年代,封闭保守、闭关锁国;认为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是错误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第一,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实施全面的对华封锁政策,即使是我们想学,也是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那个条件的。

另一方面实行文化封锁,动不动就扣崇洋媚外帽子的主要是江青这些人。他们利用,放大了毛主席的错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痛心

的发现毛主席放弃改变了自己很多正确的观点、作风、政策,比如由反对搞个人崇拜到提倡;由党内民主的作风走向动辄对人进行斗争;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给全国全民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给我们的法制建设,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提供了条件。

有人说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的全部正确,一个字都不能改。像林彪说的那样“毛主席说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字顶一万句”我不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批判继承这样的思路才是对头的,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们这两条缺点,也是优点。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就骄傲的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我认为这样的估计是有偏差的。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出:实践证明,落后,一穷二白,往往不仅仅是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它们与落后的文化思想紧密相关。在*期间,人们对知识、历史的蔑视与破坏,到目前为止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漠,以至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还不足以引发人们的深思吗?药家鑫事件对于当今社会法律的冲击,不正是这样的证明吗?豪车里面是如此没有人性的灵魂……我们有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僚文化的历史,如今的包二奶其实并不是新东西,它在本质上就是古代的小妾。高考制度下我们分明可以看见范进、孔乙己的身影。薄弱的法制观念、对知识价值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解

放思想。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意文化、国防、教育这些问题的统筹兼顾,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观。

毛主席曾经旗帜鲜明的提出实事求是,而看如今很多的视察,都变成了形象工程。我不禁想说,人人都对落后的文化、社会丑恶现象战斗,去坚持真理,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更强大。美国总统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火炬已经传到新一代的手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一代应该有这样的豪情“铁肩担道义,未来舍我其谁。

第20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但一直没抽时间来拜读,今天读了这篇论文转变了一些对伟人毛泽东一些看法,过去由于毛泽东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犯的一些错误的,个人误以为毛泽东对社会的建设方面没什么厉害的建树。《论十大关系》让我认识到了毛泽东不仅在革命的军事理论方面思想深刻认识深远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有着深刻辩证的开拓和总结性的思想认识。从两个方面融合起来来说明一下读《论十大关系》后的感受,一方面说一下从文章中感受到的毛泽东的个人品格和思想的魅力,另一方面说一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毛泽东从本源上来说是一名书生,可是他并不像一位书生,因为他有着哲学家的思想,战略家的眼光,更像是思想家,军事家。毛泽东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毛泽东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个人觉得我们的领袖善于思考而很注意总结,他能从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对革命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于是有了毛泽东军事理论中关于建设人民军队和发动人民战争的这一空前的伟大的军事观点。思想家的伟大在于他睿智和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各阶级及革命的具体形势和路线有着很深刻和长远的的认识,正是这一认识使得的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正确和光明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求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就像一个站在时代之巅看时代,跳出战争看战争的人,具有对时代和战争清晰长远的思想认识,这些使他成为了时代的领导者和革命的领袖。

从毛泽东对十大关系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会辩证的科学的分析和看待问题的人。在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首先就认识到了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农业轻工业对重工业的促进作用。毛泽东指出,在稳步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科学地定位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提出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在保障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以便重工业更多更快的的也更稳固的发展的长远的观念。这是符合当时中国当时的经济条件的比较科学的发展方案。在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国防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条件的,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提出科学的统筹兼顾的方针政策,就是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辩证的论述了中央与地方的统一与独立的关系,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从讲述中还可看出毛泽东善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鉴,科学的对待,学其之长,避其之短,辩证地学习,改正其错误更好地发展自己。在处理农轻工业与重工业上避免苏联的只重重工轻视农业的错误做法,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上注意照顾农民利益,避免了苏联模式对农民的挖苦。在处理中央与地方上不能学苏联将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的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的做法,主张学习西方一些资本主义的制度经验,注重发挥地地方的积极性,不能将地方框得太死。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主张各民族平等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纠正苏联不正常的民族关系。在论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倡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可见毛泽东对学习的看重和他弃其糟粕,存其精华的辩证科学的学习方略。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我们的伟人毛泽东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卑不亢,谦虚谨慎,不骄不馁。在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的条件下,鼓舞群众鼓起劲来,“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不可骄傲翘尾巴,主张一贯的学习作风,“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向人家学习,就是在几十个五年计划之后,还应当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有什么不好呢”。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局限性, 毛泽东未能明确提出“对外开放” 这个概念。但他的学习外国的思想已明显地显示出他外为我用的思想。这思想对指导今天的对外开放, 无疑有积极的意义。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开创性的见解和思想。《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实事求是,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可见毛泽东已清楚地认识到, 中国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 就是因为以苏联为鉴, 走了自己的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成功, 同样必须走自己的路。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体现。他的这一思想, 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为邓小平探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的理论打下了基础。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设想毛, 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实行多党合作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体现了毛泽东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观愿望。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协调区城经济的思想。建国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基本上是仿效苏联的。在所有制结构上,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在产业结构上, 过于偏重工业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 是高度集申的中央集权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毛泽东意识到这种经济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了。国此他强烈要求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 改革经济体制,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经济体制。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 但也得出了许多重要成果。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都就吸取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

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2、在分配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要不断地保证增加国家的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劳动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上,他鉴于苏联推行义务交售制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适当。”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但毛泽东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注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已敏锐地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作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还朦胧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政策的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开始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反思。不久,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是他企图突破苏联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固定模式的一次可贵尝试。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上,陈云等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有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个体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对市场的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还指出要鼓励沿海工业的发展以促进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建设以支持国防建设。以上这些思想尽管总体上还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认识上也有局限性,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明确或模糊地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始突破苏联经济模式,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可贵的思想火花。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实践中没有把这些有益的探索和突破贯彻下去和进一步深入,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重新陷入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且日益僵化。

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读了《论十大关系》有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

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

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既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

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