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成与功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1 08:34:5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成与功读后感

成与功读后感

班王欣

在读了《“成”与“功”》之后,使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而且在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信心、恒心、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

作者在《成与功》中写道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染成黑色,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屋檐上滴落的小水滴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滴落才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如一日的搜集整理,才有了药学巨着《本草纲目》;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忍辱负重,才有《史记》的诞生。文中所举的所有事例都说明了“成”和“功”有着秘切的关系,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自私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却又是公平的,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有信心、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生活,我从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一开始我连琴凳都坐不上去,只能踩着小凳抬起屁股坐上琴凳,由于手指小,够不上八度琴键,每天都要把手指虎口使劲的地张开,以便达到八度长度。当手指长度能够上八度了,又要把五指拱成“C”型,并且“C”型得在琴键上坚持站立十多分钟不变,就这样我坚持到了上小学。深刻的地记得,有次我生病没能坚持练琴,在上钢琴课时就(去掉)明显的曲子不熟,节奏跟不上老师的要求,真是三天不练手生啊!回到家后,妈妈与我沟通了一番,我醒悟到,要想把曲子练好,弹出优美的曲子,还须坚持不懈的地天天练习。

从此以后,我坚持每天练习弹曲子,连去欧洲旅游的时候,都带着曲谱,晚上宾馆只要有钢琴我就去练习。终于,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去掉在)2012年我取得了十级证书,在(去掉在)2013年被当选(选拔)为钢琴家郎朗的琴童,并有幸与他在2013年圣诞音乐会上同台演出。事后我一直觉得当年没放弃,一直坚持下来的做法是正确的。

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有信心、恒心,而且坚持不懈的地努力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推荐第2篇:成与功读后感 [版]

成与功读后感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坐着羡慕别人的“成”,不如自己站起来努力积累自己的“功”,成与功读后感。

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矗一个人要获得丰收就要努力的耕耘,不然就尝不到甜蜜的果子,只能羡慕别人吃果子的快乐,如果不耕耘就永远尝不到。成功不会施舍给懒汉,而会把灿烂星光照在奋斗者身上。如果成功很容易的话,无需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的廉价,成功就会失去它原有的耀人色泽。在成功的道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失败者巴不得童话中的聪明豆变成现实给自己吃下去。失败乃成功之母,又何必气馁呢?不如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成功者。成与功是相辅相成的,有功就有成,功到自然成。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是懒汉而不肯努力。如果你经过了艰苦奋斗,那你就一定能成功。你付出多大的代价,就能收到多大的成功。过去的努力在成功时就是对你最大的回报。自己或他人的成功,在背后,你又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泪,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无论在哪,成功都要付出代价。如果你成功后不努力,你的成功就会一下子跌入谷底,那你以前付出的代价就功亏一篑,又要从希望者开始努力,向成功的顶峰攀登,如果一不小心,你又要跌入谷底。所以成功后不可以骄傲,失败也不能气馁。

成功是什么?

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付很多代价。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书法家王羲之,学书20多年,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会有炉火纯青的水平。二:一滴水从房檐上落下来地在石头上,丝毫没有痕迹,日久天长,坚硬的石头被滴穿。三:李时珍遍尝百草、收集整理才有《本草纲目》,他博览经典秘籍,经过无限的努力,才有《史记的诞生》,总之,成功是要经过积累、不懈努力。

我感受到成功不是靠幸运取胜的。因为那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而那些努力过的人,是用汗水和代价,一点一点走上台阶,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的成果才有意义。

所以,成功要一点点积累。加油吧!我坚信,成功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奋斗着身上;是属于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努力的人们;是属于努力拼搏,积累,在人生道路上不怕困难的努力者!

2.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中写了“成”与“功”,这本书真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成功的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运动员刘翔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怎么能为我国记得冠军呢?一个奖杯上有运动员刘翔的多少汗水?看看春节联欢晚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残疾人演的“千手观音”,体现了残疾人靠着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表演。我学完奥娄,回家做奥数作业,遇到难题就退缩,不能动脑筋思考,不能坚持到底。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爱到了很大的教育。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向那些成功人士学习,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成与功读后感》。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推荐第3篇:成 功

成 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30班 何雨涛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追寻梦想, 是永不言败的坚持。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积累智慧,是永不丢失的财富。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无限的苦难, 是通向目的地的道路。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不懈的包容, 是千百次的失误。

成功是什么? 成功是自信,

是一定能把信交给加西亚。

五子棋

30班 何雨涛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下五子棋。有几次居然下赢了电脑,是不是佩服我挺厉害呢?呵呵,其实,下五子棋对我来说才刚刚开始。

有一天,我放学后一进家门就看到爸爸在下五子棋,我第一眼就看到了成绩:赢20;输0;和0。我从没觉得爸爸有这么威风。我就决心好好下棋,争取有一天能打败爸爸。我开始了练习……

我利用空余时间约爸爸下棋,爸爸同意了。每下一盘我都感觉自己有进步,尽管每盘的结局都一样。过了两个月,有一次我终于下赢了爸爸,那一天正好又是中秋节,我真想高兴地蹦起来,全家人包括爸爸都为我高兴。但是,我没有就此止步,有时间也向电脑挑战,虽然在这过程中我常下输,但是我知道了什么地方我下得不好,下一盘应该怎么下,怎样布局,怎样更好地拦堵对手。可以说,这种输比赢了更有助于我的棋艺。到现在,我偶尔也可以战胜电脑,但是我不能满足,我要继续向新的目标前进!

我准备好了,向你挑战!

推荐第4篇:读《成与功》有感

读《成与功》有感

人们大多对成功充满向往,却总不能进入它的大门,为什么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奥秘所在了。

文中告诉我们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作者还列举了三个事例。其中有一件事例是讲晋代大书法家王曦子二十年临池习笔,就连池水都成了黑色的事。从中告诉了我们功是成的基础,要想成功就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也会滴水穿石取得成功。文中还讲到李时珍经过许多年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诞生了《本草纲目》。司马迁虽说受到宫刑,但坚持不懈,最终写出了不朽的着作《史记》。

成功也是一位“追星族”,它喜欢坚持不懈的奋斗者。

山西省原平市青年街小学四年级:武曌

推荐第5篇:我 成 功 了

我 成 功 了

假日里,我闲的无聊,家庭作业早就做完了,也没有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连电脑都变得索然无味。我想:买的那些漫画,你就看过一两本,反正闲来无事,去看看打磨时间也好。我翻开一本《名侦探柯南》,才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我大概浏览了一遍,心中又生起了一个念头:既然不想看书,那就画画吧,就画《名侦探柯南》里的人物吧。

我原本是想画怪盗基德的,可是他的礼帽,他的单片眼镜,以及那锐利的眼神实在是太难画了,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我把那几本《名侦探柯南》浏览了一遍,看看有没有比较容易画的镜头,毕竟这才是我画的第一幅漫画啊。在《名侦探柯南》第76集90页,我找到一个很不错的镜头,我打算把她画下来。

我打算画的是世良真纯。先画头的轮廓,虽说轮廓应该很好画,可是脸型什么的完全不会啊,一会儿这画歪了,一会儿那又画胖了,光是这个脸型我就画了很久还有几次想要放弃,不过一想到这毕竟是我画的第一幅漫画,怎能放弃呢?然后是头发,嗯,这个比脸型好画多了,不过几分钟,就把人物的头发画好了。之后就是五官,鼻子嘴巴挺好画,那个眼睛就不是那么容易一回事了,画眼睛要把那种眼神画出来,画眼睛最主要的就是把眼神画好,这个比脸型还要难一点,不过这并没有让我打起退堂鼓,“反正就差眼睛,衣服脖子

很好画,只要把‘眼睛’这个难关攻破,其余的就很好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难关终究是被我攻破了。

打好了草稿,接下来就是勾线条,涂色。

我成功了,虽然画画的途中我增有几次想要放弃过,不过这还是没有让我放弃画画这个念头。我的第一幅漫画——

世良真纯终究是被我画完了。

推荐第6篇:郑功成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

发展阶段①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

②面向贫困人口与一般劳动者的阶段

③面向全体国民的阶段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

(一) 完整性:保障项目应当齐全化、保障内容应当完整化,若干个性质相近的社会保

障项目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子系统,若干个社会保障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完

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 协调性:①社会保障各个子系统与各个项目之间的发展水平应相互协调,不能畸

高畸低,造成社会保障对象之间的对立。

②社会保障各个子系统与各个项目在分工负责的同时,应当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

③要避免留下遗漏,亦必须实行各社会保障项目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层次性:体现出制度安排的多层次性,以便满足对社会保障有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的需求。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包括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补充社会保障措施两大类。

前者由国家立法统一规范并由政府主导,一般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以及部分国家针对军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后者通常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民间及市场来解决,一般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一、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①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

②提供救助方和接受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单向性。

③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④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贫困人群等维持起码生活水平,其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的要求。

⑤社会救助需要救助者依法自愿提出申请,经救助机构调查并批准后方可获得救助社会救助的重要性①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均是在原来社会救助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②社会救助是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特色①预防性:预先筹措社会保险基金

②补偿性:收入补偿

③储蓄性

④责任分担

⑤互助共济

三、社会福利

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公共福利事业

特点①保障对象全员化

②保障项目广泛

③资金来源多渠道

④保障水平弹性化

四、军人保障

保障对象:现役军人和武装警察为主体,也包括烈士家属,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因公残废的军、警人员,部分项目还惠及军人家属。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拨款。实质是国家对军人的一种褒扬和经济补偿,也是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的一种制度安排。

当军人转业、复员或退休后,亦可直接融入面向普通国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五、补充保障

(一) 慈善事业

(二)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

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

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制度。

特点①自主性:不依赖政府,不等待外援,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自主筹办并自

觉的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服务,是社区居民以自助、互助为特征的自我服务。

②社会性:动员社区范围有关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

③多样化:采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方针,实行有偿、低偿、无偿服

务,以有偿服务为主

社区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与扶持。一般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和烈军属、荣誉军人和劳动模范为重点服务对象。社区服务立足于自愿、自治、自助、互助。

(三)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职业福利机构或机构福利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四)商业保险

(五)家庭保障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一) 社会保险模式

特点①以劳动者为核心

②责任分担

③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

④互助共济

⑤现收现付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二) 福利国家模式

特点①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②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③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

④法制健全

⑤充分就业

代表: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起源国,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北欧五国被誉为福利国家的天堂。

(三) 强制储蓄型模式

特点①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②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③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④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⑤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代表:新加坡、智利

(四)国家保险型模式

特点①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

②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③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④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推荐第7篇:成 功 九 点

成 功 九 点

⒈良好的态度

用态度与热情、冲动来销售产品,销售自己。 ⒉准时

如果你不守时,你就是迟到,时间就是金钱。 ⒊做好准备

于前一晚认识你的地区,做好计划。

⒋做足八小时

不理会付出多少或更多,都要达到目标。

⒌保持地区

彻底走遍你的地区与每一个人交谈,这是一个数字游戏。 ⒍保持态度

检讨你的态度,每一个〝不要〞会带你接近一个〝要〞,见多一些人…… ⒎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努力方向及远景,推销产品是重要的,但用产品做为工具去学习这门生意就更重要。

⒏控制场面

控制你的顾客,场面……,甚至你的前途。 ⒐责任感、上进心

多一点爱心,任何时候,想想你的未来,你的亲人、朋友、同事。

推荐第8篇:我 成 功 了

我 成 功 了

假日里,我闲的无聊,家庭作业早就做完了,也没有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连电脑都变得索然无味。我想:买的那些漫画,你就看过一两本,反正闲来无事,去看看打磨时间也好。我翻开一本《名侦探柯南》,才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我大概浏览了一遍,心中又生起了一个念头:既然不想看书,那就画画吧,就画《名侦探柯南》里的人物吧。

我原本是想画怪盗基德的,可是他的礼帽,他的单片眼镜,以及那锐利的眼神实在是太难画了,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我把那几本《名侦探柯南》浏览了一遍,看看有没有比较容易画的镜头,毕竟这才是我画的第一幅漫画啊。在《名侦探柯南》第76集90页,我找到一个很不错的镜头,我打算把她画下来。

我打算画的是世良真纯。先画头的轮廓,虽说轮廓应该很好画,可是脸型什么的完全不会啊,一会儿这画歪了,一会儿那又画胖了,光是这个脸型我就画了很久还有几次想要放弃,不过一想到这毕竟是我画的第一幅漫画,怎能放弃呢?然后是头发,嗯,这个比脸型好画多了,不过几分钟,就把人物的头发画好了。之后就是五官,鼻子嘴巴挺好画,那个眼睛就不是那么容易一回事了,画眼睛要把那种眼神画出来,画眼睛最主要的就是把眼神画好,这个比脸型还要难一点,不过这并没有让我打起退堂鼓,“反正就差眼睛,衣服脖子

很好画,只要把‘眼睛’这个难关攻破,其余的就很好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难关终究是被我攻破了。

打好了草稿,接下来就是勾线条,涂色。

我成功了,虽然画画的途中我增有几次想要放弃过,不过这还是没有让我放弃画画这个念头。我的第一幅漫画——

世良真纯终究是被我画完了。

推荐第9篇:“成与功”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编导语:成功从来都是偶然的,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关于《成与功》阅读答案,希望那个对于同学们的练习和理解文章有所帮助!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 就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不但)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而且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连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炉火纯青: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最高的境界.

笔根不辍(chuo):司马迁不断的写作.

3.宝葫芦指【成功的法宝】

盛开的鲜花是指【取得成功】

花苞长期孕育【持之以恒地努力】

4.成功是什么?谈谈你的实际。

成功是“成”与“功”组合的 你如果想要做成功这件事, 就要下定决心, 就要有持之以恒地精神,只要努力做好了它,你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实际可以写你学骑车、学芭蕾、写书法等等等等

注:《成与功》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学习进步!相关阅读答案推荐》》》》》《散步》阅读答案 《风筝》阅读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 《皇帝的新装》阅读答案《荷包蛋》阅读答案 《天窗》阅读答案《秋颂》阅读答案 《翻过那座山》阅读答案《父爱陷阱》阅读答案 《礼物》阅读答案《马说》原文及翻译《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乡愁阅读答案

推荐第10篇:功成不必在我

1 功成不必在我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在听取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保持必胜信念,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习近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

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习近平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事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奋发有为是主要因素。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积极深化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程序进行决策,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县委班子团结。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县委书记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从2014年11月起,中央党校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计划到2017年底将全国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举办研修班的目的,主要是对县委书记进行系统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引导县委书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 “功成不必在我”传递为民务实新理念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报告和市委书记高劲松在全会结束时的讲话都提到,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以忠诚、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理性态度、一种平和心态,也是市委执政新理念;是对改党风、改政风、改作风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历史观、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功成不必在我”凸显执政新理念。它告诫我们事业之成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个人或几个人手上完成。昆明建设、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业绩,是历届市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毅担当、主动作为、苦干实干的结果。今天的努力连接着历史和未来。要继承和发扬历届市委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这是历史的结论,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领导干部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急于求成不行,缩手缩脚也不行。当然,发展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对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对新的形势进行科学研判,承前启后,创造新业绩。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干好在任见效之事,又要干好后任才能见效之事,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功成不必在我”体现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政绩是一个综合量化指标,而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东西,它包括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政绩也不在于写得如何辉煌、讲得如何动听,而在于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群众的评价往往最有分量——因为这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功成”不仅指事业成功,还指事业成功所带来的名利,它告诫领导干部不能把事业当成自己获取名利的手段。只有树立大局观念,善于在全局上谋划发展,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围绕既定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多干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创造出的业绩也才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一句话,就是要用群众观点看政绩,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标,树立“功”在人民群众得到最大实惠的思想。

“功成不必在我”揭示科学发展观。任何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发展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主城五区与北部县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历史与现实、矛盾与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动态平衡、相互促进,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立足新的起点,昆明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因而“功成不必在我”的“我”,不仅是对哪个人的要求,同时涵盖所有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这就迫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3 功成不必在我克难责无旁贷

12月1日,今冬的第一场大雪飘飘洒洒飞舞了一夜,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的雪景仪态万千。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邮政分公司的几位领导坐在会议室里,分析着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大雪纷纷而温暖在心,因为,这一组数字孕育着希望。

截至11月底,延边州分公司代理金融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5.3亿元,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1000万元,金融基础客户总量增长12万户,保险、理财发展速度列全省邮政地(州、市)局第一位;企业实现利润5424万元,同比增长50%;有效收入占比高达82%,名列全省邮政前茅。

把“春雷”化作“春雨”

转型是一场从思想到行为的全面变革,如同滚滚春雷震撼着每一个经营者。延边州分公司领导班子对集团公司提出的转型发展战略方针有着深刻的理解。多年来,在从“年初开门红”到“四季度攻坚战”、一个接一个的连续不断的战役之后,迫切需要转换一下经营思路,改变增长方式;在全员营销、团结拼搏了十多年之后,迫切需要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在金融利率市场化以后,靠余额吃饭的代理金融业务迫切需要调整业务结构。

延边州分公司总经理金勇认为:“战略的调整不能一蹴而就,不把转型方针有效传递给员工,转型无从谈起。如果说集团公司转型的战略是春雷,那么延边分公司的执行者就要把自己化成雨点,滋润到每一个网点、每一个员工。”

3月24日,在延边州分公司经营服务工作会议结束后,会议室挂起了“转型发展大讲堂”的条幅。全州邮政四级副以上干部的第一期讲堂开班了,主题是——改革创新为唯一选择,转型发展是根本出路。从那以后,延边州分公司把每月的经营分析会开到县局,用县局的经营实例坚定大家转型发展的信心。图们市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在全州首屈一指,8万人口的小城里,拥有6家金融机构、30多家银行网点。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图们市邮政局以推行客户成长计划为突破口,以开发小微企业为抓手,以厅堂开发为主阵地,遏制了余额的下滑,维护住了8700余个基础客户。

把“指示”变成方法

这一年,在延边州分公司,办公室里几乎看不到主管经营的三位副总经理的身影,他们走基层、看网点,总计370多次。他们或参加网点的晨会,或在柜台里替换柜员吃饭,与员工一起探讨如何转型。在领导的示范作用下,各营业所的所主任每天在厅堂的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并抽时间走访周边商户。

金勇还提出,引进一个“计数器”,让金融网点的大堂经理和保安每天统计客流量和客户流失率。“计数器”引进一段时间后,“厅堂开发”成为全州邮政各网点热议的话题。“每个月我们网点的客流量有60万之多,每年就有720万的储蓄客户。”统计结果让网点人员看到了市场潜力。接下来,州分公司金融业务局向全州邮政推广了“以厅堂开发为主战场,以客户成长计划为基本手段,以外拓市场、商圈辐射为抓手,以项目开发为拉动,以全员营销为补充”的金融发展总体方案,转型发展从理念变成了行动,把方向细化为方法,从一个点推广到整个面。

一年来,延边州分公司先后涌现了“小微企业开发状元”、“客户成长助推功臣”、“厅堂开发优胜主任”等。延吉市艺校储蓄所主任石福兰说:“厅堂开发,首要的是开发客户的心,一杯水可以一下子拉近和客户的距离,能让客户心头一热,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就是从一杯杯水中培育出来的。”

变“用数字说话”为“听员工说话”

转型发展不仅是经营方式的转变,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用数字说话,应该听员工的意见,看看员工满意不满意。员工幸福才是转型的最终目的——这是延边州分公司党委书记姜春善在向省公司调研组汇报时强调的。

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边州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县局听取员工意见,并组织了近1000人的问卷调查,倾听员工心声。企业为员工,员工爱企业。在“双11”业务高峰期,投递工作量猛增。延吉局明星投递员管伟的母亲和媳妇在家里包了15公斤面的饺子,煮好后送到投递班,让投递班的50名投递员都吃上热乎乎的饺子,当时的情景十分感人。

在支局所,职工小家充满温馨;在社会上,邮政服务得到认可。今年,在集团公司举办的寻找“最美邮递员”活动表彰大会上,全国10名“最美邮递员”中就有延边邮政的王会明;吉林省评选的“吉林好人”中延边邮政人也是榜上有名;延边邮政还有两位员工当选省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在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的邮政用户中广为传扬。

4 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晒出了对各地“政绩工程”的治理清单:全国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广东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相关问题20个,在第二批活动中整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13宗,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17宗。这是中央和我省首次大规模集中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领导干部要追求政绩,“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是,“政绩”后面一旦加上引号、加上“工程”,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每当提及“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公众首先想到的不是政绩,而是“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浮华无效”等等。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追求漂亮的、显性的政绩,不顾实际,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由此导致的是,一些违背科学发展的花架子工程仓促上马,建成后或空置闲用,或质量低劣;一些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被“制造”出来,以此欺骗群众、糊弄上级。这些“工程”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不仅不能使百姓从中受益,相反还要让群众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日常公共事务中,存在哪些“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我省出台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对此有着比较明晰的评判标准:一是以突出政府或领导者个人“形象”、“业绩”,不以为本地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服务为目的,违背社会公众意愿、有损公平正义、公众负面意见较大;二是未按规定经集体决策,或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临时动议进行建设的工程,建成后存在严重“闲置”、“空置”和“荒置”,造成财政资金大量浪费;三是好大喜功,超标准、随意变更设计、标准、扩大范围、铺大摊子,超过地方或部门财政承受能力的工程;四是在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常住人口、能源消耗、环保等主要指标数据上弄虚作假;五是制造假情况、假典型、假业绩。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识别“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整治、问责工作。

教育实践活动使摆花架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得到遏制,但我们还要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加以遏制。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此,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出于错误的政绩观,抱着急于求成的思想,奢望短时间内取得“数字GDP”上的突飞猛进和城乡建设面貌的改头换面,因此钟情于大兴土木,热衷于“面子工程”;二是出于私利,虽然挂在嘴上说的都是“民生工程”,实际上却是利益集团的“敛财工程”。对症下药,一方面要转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中央已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程序,改变“一把手”说了算的现状,对于明显决策错误的决策者,要真正追究责任。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必须面对的课题。 根据我省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当前正处于整改落实阶段,下月起将转入健全制度阶段。对于已经发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果断地向惠民便民方向上转变,切勿将错就错、错上加错。对于“拍脑袋”的决策者要追究相应责任,同时还应切实追责、取缔违规工程的审批和建设机构,避免国有资产持续为其埋单。但更重要的还是实现政绩观的彻底转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以“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的尺度检验政绩,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标准追求政绩,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11篇:功就名成成语

成语:功就名成

【成语】:功就名成

【拼音】:gōng jiù míng chéng

【简拼】:gjmc

【解释】: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示例】:

【近义词】:功成名就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英文】:render outstanding service and be famous

功就名成 成语接龙

【顺接】:成一家言 成三破二 成事不说 成人之善 成人之恶 成人之美 成人立业 成人长大

【顺接】:白首无成 百事无成 百无一成 百无所成 败于垂成 保业守成 波澜老成 不劳而成

【逆接】:拔剑论功 摽末之功 不世之功 不德而功 不朽之功 不赏之功 超世之功 称德度功

【逆接】:功一美二 功不唐捐 功不补患 功亏一篑 功力悉敌 功劳汗马 功参造化 功同赏异

第12篇:成 功 学 教 程

成 功 学 教 程

第一章强化积极心态

第一节 心态概述

一、心态的含义

心态是指人们对待事物的心理态度,心理态度就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意志、兴趣等心理状态的意向,它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作出反应的趋向。这种心理反应趋向,无论是认识性的、感情性的、还是行为性的,都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行为方面等具有导向和支配的作用,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

二、心态的类型

心态主要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两种类型。

1、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也就是主动的自我意识、明确的自我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自我状态以及优秀的自我心理品质等动能与复合心理素质的综合体。

积极心态是人们自我行为有效性的坚实基础,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障,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奠基石。

一个人只有发展、开发、培养、控制自我的积极心态,才能树立起人生和事业成功的信念,才能使自我价值目标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积极心态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 面临难题,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不动脑筋,安于现状。

② 遇到挑战,从实际出发,求变创新;而不是浑浑,回避矛盾。 ③ 选取目标,计划事情,具体而明确;而不是笼而统之,模糊不清。 ④ 正视现实,负起责任,不管是愉快还是痛苦;而不是否认,逃避现实,沉溺在幻想中。

⑤ 尊重事物规律,考虑客观可能;而不是拒绝真理,不顾实际,只凭主观愿望办事。

⑥ 独立自主,积极行动;而不是依赖别人,消极等待情况变化。 ⑦ 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而不是躲避风险,贪图安逸。

⑧ 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坚持靠自己;而不是自我贬低,就怕别人看不起。

⑨ 有了错误,愿意承受并纠正;而不是文过饰非,虚荣自负。 ⑩ 冷静从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急躁任性,感情用事。

第13篇: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郑功成提出的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主要有: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可划分为: (1)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2)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3)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又可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可划分为: (1)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2)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3)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3、道德因素

4、政治因素

5、其他因素,如历史文化因素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1、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2、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3、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4、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基本特征:

1、社会保障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的普遍性福利。

2、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3、福利保障项目实现完备化。

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一)立法先行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协调发展

(四)多样化发展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一、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1、尊重本国的国情。

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努力追求社会化。

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竞争力。

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一)福利国家改革

1、削减福利支出。

2、调整福利结构。

3、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4、引入私营机制,以减轻官方系统的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行政效率。

(二)美国的社会保障改革

1、调整社会保障指导思想。

2、适当调整社会保障的目标。

3、调整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

4、重视私营机构的作用。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2、立法滞后。

3、责任模糊。

4、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

(一)完整性

(二)协调性

(三)层次性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

1、根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类: (1)社会救助 (2)社会保险 (3)社会福利

2、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过收入关联,社会保障体系还可以划分为两类: (1)与社会生产或收入关联的保障制度。 (2)与社会生产或收入无关联的保障制度。

(3)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还可以划分为两类: (1)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2)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社会救助的特点:

1、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特别捐税辅助。

2、社会救助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是低于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国民应该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提供救助方与接受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具有单向性,而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则多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3、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4、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贫困人群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其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的要求。

5、社会救助需要救助者依法自愿提出申请,经救济机构调查并批准后方可获得救助。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均是在原来社会救助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2、社会救助是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险的特点:

1、预防性。

2、补偿性。

3、储蓄性。

4、责任分担。

5、互助共济。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工伤保险。

4、失业保险。

5、生育保险。

6、死亡抚恤,亦称遗属保险。

7、残障保险。

8、护理保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子系统。 中国的社会福利子系统包括如下主要项目:

1、老年人福利。

2、残疾人福利。

3、妇女儿童福利。

4、其他福利,如教育福利、住房福利以及其他各项公共福利事业。社会福利的特点:

1、保障对象全员化。

2、保障项目广泛化。

3、资金来源多渠道。

4、保障水平弹性化。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军人保障

军人保障是以现役军人为保障对象的一个综合性保障系统。

五、补充保障

(一)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一种民办社会救助事业,它以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各界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为组织基础,以大众参与为发展基础。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社区服务的特点:

1、自主性。

2、社会性。

3、多样性。

(三)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职业福利或机构福利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四)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保险人与投险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自己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当约定风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

(五)家庭保障

家庭保障,是指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在内的生活保障机制。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一、社会保险型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

2、责任分担。

3、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

4、互助共济。

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代表:德国、美国和日本。

二、福利国家模式

福利国家模式及其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特征:

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

4、法制健全。

5、充分就业。

福利国家模式的代表:英国和瑞典。

三、强制储蓄型模式 强制性储蓄型模式的特点:

1、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3、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4、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5、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强制储蓄型模式的代表:新加坡。

四、国家保险型模式

国家保险型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并面向全民,因而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险型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国家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1、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

2、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由于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费的预留和扣除,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费。

3、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4、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第四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社会保障立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社会保障管理属于有别于生产管理的社会政策管理。

一、社会保障法制化

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两种:

1、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可以作如下解析:

(1)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的规定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2)法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2、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所具有的工具价值。可以作如下解析:

(1)法律对权利能够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2)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有序地运行。

二、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

它能够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发展,能够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运行。

第二节 社会保障立法

一、社会保障法的本质与特征

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既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社会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和谐法。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1、安全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4、平等性。

5、鼓励性。

二、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及内容

(一)社会保障法的原则

1、人权保障原则。

2、公平原则。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二)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

6、法律解释。

7、条约与规定。

(三)社会保障法的内容

1、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会保障关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1)国家或政府(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体现)。 (2)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3)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

(4)城乡居民及其家庭(尤其是劳动者)。

三、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从法律体系理论上来讲,社会保障法首先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由若干低一层次的法律部门所构成。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

四、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

2、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

3、法律建设的层次低。

4、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次无序。

5、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二)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

2、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

3、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

4、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第三节 社会保障管理

一、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可以概括为: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 集中管理模式显著特征有:

1、社会保障决策权统一集中在中央。

2、社会保障预算权统一,即编制和执行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预算。

3、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联系是一种直接的双重联系,地方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横向上对同级政府负责,还要在纵向上服从中央政府的指令;同时,地方社会保障收支规模与基本结构要由中央政府决定。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社会保障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督,避免了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所产生的诸多利益冲突,使社会保障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2、有利于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

3、有利于降低社会保障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

4、对社会保障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加强社会监督。集中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某些社会保障项目的管理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往往难以协调,影响管理效果。

2、这种模式往往以国家行政管理为主,受行政干预较多。英国和新加坡实行这种模式。

(二)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管理,并各自建立一套社会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

分散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有:

1、各级政府及社会部门事权独立。

2、各政府社会保障部门预算独立。

3、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联系是间接的,政府将社会保障事务委托给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管理,只对社会保障进行监督,并根据各类保险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平衡。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

1、各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根据自己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特点制定详细周全的管理法规,较灵活地适应社会保障发展的需要。

3、管理的独立性强,能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保障项目和内容,较灵活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分散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管理机构多,管理成本高。

2、因机构庞杂和相互独立可能导致一些工作的重复,给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管理增添了难题。

德国实行这种模式。

(三)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中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相关部门分散管理。

集散结合管理的显著特征,是根据社会保障项目的不同,把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的优点:

1、它既能体现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项目的特殊要求。

2、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美国、日本等国实行这种模式。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二)依法管理原则

(三)属地管理原则

(四)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三、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二)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三)其他社会保障管理

如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四、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其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

1、政策法规司。

2、养老保险司。

3、失业保险司。

4、医疗保险司。

5、工伤保险司。

6、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

7、农村社会保险司。

8、直接事业单位。

(二)民政部

民政部是中央政府中一个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等。

民政部内设的相关机构主要有:

1、救灾救济司。

2、最低生活保障司。

3、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

4、优抚安置局。

5、事业编制的政策研究中心。

(三)其他部门

如卫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第五章 养老保险 第一节 概述

一、养老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的德国,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

2、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

3、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

二、养老保险的特征

(一)普遍需求

(二)地位特殊

(三)长期积累

养老保险两个固有的特征:

1、缴费时间长达数十年。

2、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十年不等。

(四)管理复杂

三、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

(一)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

(二)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

(三)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寿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

(四)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第二节 养老保险模式

一、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一)政府负责型

政府负责型,是指由政府直接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

(二)责任分担型

在实践中,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制度既有政府、单位或雇主、个人三方分担型,也有单位或雇主与个人双方分担型。不过,即使单位或雇主双方分担型,政府也负有相应的责任。

(三)个人负责型

智利确立了养老保障的个人负责模式。

(四)混合责任型

二、养老保险财务模式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

(一)现收现付式

现收现付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

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 现收现付式的特点:

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现收现付式的优点:

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现收现付式的缺点:

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养老保金的完全代际转移不仅使劳动者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准确体现,而且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

(二)完全积累式

完全积累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

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完全积累式的特点:

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完全积累式的优点:

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 完全积累式的缺点:

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同时因对每个企业与每个劳动者分别立账且需历经多年而使管理工作难度倍增。

(三)部分积累式

部分积累式,也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

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 部分积累式的特点:

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 部分积累式的优点:

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三、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是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后的管理方式,主要有:

(一)社会统筹模式

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 社会统筹模式的特点:

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

这种模式总是和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二)个人账户模式

个人账户模式,是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属于自己),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实现社会共济,计发时实现结构性结合。

四、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模式

(一)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

1、给付既定模式

给付既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比例。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

2、缴费既定模式

缴费既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模式。

(二)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

按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是否与享有者工作期间的收入水平有关,可将养老保险划分为:

1、普遍生活保障模式

普遍生活保障模式强调对所有老年居民都提供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的标准的统一均等的,水平高低与消费水平有关,与老年人是否是工薪阶层、劳动者退休前工资收入高或低、职业是否稳定等没有关系,一般是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2、收入关联模式

收入关联模式强调社会保险费一般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险的缴费额度和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都与劳动者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有关联。 收入关联模式更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第三节 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覆盖范围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指法定的适用人群。其覆盖范围世界各国宽窄有别。

二、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

从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践来看,养老保险费用的分摊不外乎如下四种方式:

1、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的方式,如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2、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分担,如法国、荷兰、葡萄牙、新加坡等。

3、由雇主和国家分担费用,如瑞典2000年以前。

4、完全由雇员个人负担,如智利。

在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三种筹资模式中,各国选择的模式通常与本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直接相关。

三、享受资格

1、年龄条件。

2、缴费条件,即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限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3、其他条件,如工龄条件居留条件等。

四、待遇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养老保险金待遇水平的方式可归纳为两大类:

1、收入基准。

2、生活费用基准,也称“替代率”,它是衡量养老金水准的主要标志。

五、基金运营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模式往往和基金的筹资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管理体制

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养老保险共有三种管理模式:

1、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瑞士等。 政府直接管理养老保险事务,又可细分为两种: (1)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如英国、日本等。 (2)分权式的管理方式。如加拿大、美国和瑞士。

2、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新加坡、德国、瑞典等,这三国分别由中央公积金局、各保险协会、就业委员会等机构管理养老金。

3、由私营基金公司进行管理。智利、法国等。

第四节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

一、中国先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覆盖范围。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员工。

2、基金来源。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于企业缴费与劳动者个人缴费。 企业缴费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费的标准是最终达到工资的8%。

3、筹资方式

根据现行政策,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征费制。

企业缴费全部记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4、基金运营。

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包括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

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进入证券市场。

5、享受资格。(1)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障缴费期限满15年。

6、待遇水平。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

7、管理与监督。

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二、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

2、家庭保障功能减弱。

3、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大。

4、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三、中国基本保险的未来发展

(一)目标设定

就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安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

2、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

3、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从部分积累制中寻找出路。

(二)政策建议

实现上述目标是,还需要相关措施的实施和配合: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2、提高现行制度的有效性。

3、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

4、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 医疗保险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专指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

1、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

2、医疗保险的对象通常是劳动者尤其是工薪劳动者。

3、医疗保险强制权利义务相结合和互助互济。

4、医疗保险保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

5、医疗保险必须社会化。

二、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

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

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

3、涉及关系非常复杂。

4、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

三、医疗保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强调解除人们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宗旨。

2、理性看待医疗费用的增长。

3、合理确定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第二节 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医疗保险的当事人及其关系 医疗保险的当事人包括:

1、政府(国家的行政机关)。

2、医疗保险机构(买单人)。

3、医疗服务供给者(医院医生和药店)。

4、医疗服务需求者(被保险人或患者)。

5、雇主(投保人)。

二、医疗保险对象

医疗保险对象,指医疗保险制度中依法必须参与医疗保险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自然人。 从各国医疗保险的政策实践来看,参保人群的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医疗保险适用于全国居民,如英国、瑞典、新加坡等。

2、是医疗保险仅覆盖符合一定条件的从业人员。

3、一定条件的从业人员及其直系亲属(连带保险)。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1、筹资渠道。主要有政府专门税收、雇主与雇员缴费、公共财政补贴,以及如利息、滞纳金等其他方面的(较少)。

2、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按照年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资金。 该模式调整灵活、易于操作,只需考虑短期风险,但当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时将会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 (2)积累制。

积累制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将被保险人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的费用分摊在整个保险期内,并由此决定缴费率。

该模式可以用长期积累的基金对付可预见的和未能预见的风险,但同时必须承担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3)混合制。

如中国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筹资模式。

3、缴费方式。

(1)固定保险费金额,即确定一个固定的额度向承担缴费义务者征集医疗保险费。 (2)与工资或收入挂钩,即按照被保险人的工资或收入的一定比率征集医疗保险费。 (3)按区域或职责缴费。

四、医疗保险费的支付

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后付制,指按服务项目付费;

二是预付制,有总额预算包、干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工资制等方式。

1、按服务项目付费,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

2、按人头付费,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的时间(如一年),根据接受医疗服务的被保险人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

3、总额预算制,也称总额预算包干制,指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服务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死亡率、医院的规模、服务数量和质量、设备设施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预算后,按照与医院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支付医疗费用。

4、按病种付费,亦称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指按照诊断的住院病人的病种进行定额支付。

5、工资制,指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合同医疗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消耗。

第三节 医疗保障模式

一、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亦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全民健康保险,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的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

全民性与公平性,能够全面保障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满足全体国民多方面的医疗保障需求。

局限性:医疗机构微观运行缺乏活力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 英国瑞典爱尔兰丹麦芬兰加拿大等福利国家。

二、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是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

三、合作医疗保障模式

合作医疗保障模式,又称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或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是立足社区或基层,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

四、私营医疗保障模式

私营医疗保障(商业医疗保险),是按照市场法则由私营机构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障模式。 美国是实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第四节 中国的医疗保障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明确强制性参保的人员范围。

即城镇所有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都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确立新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或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用人单位缴费水平按照当地工资总额的6%。 个人缴费从本人工资的2%起步。

3、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支付办法。

4、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

5、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特殊政策规定。

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1、公共卫生。

2、补充医疗保险。

3、社会医疗救助。

4、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是建立在保险合同基础上的一种以疾病医疗费用为保险标的的商业保险业务,它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团体或职工自愿参加,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经营。

第七章 失业保险 第一节 概述

一、失业及相关概念

1、就业。

广义就业,是指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结合的状态,它是通过劳动过程中人和物的结合形成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狭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或合法的社会经济活动以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种活动。

2、失业。

广义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

狭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3、失业者。

失业者,指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虽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没有工作岗位的劳动者。

4、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倾向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人都能就业。

二、失业类型的划分

1、按照就业意愿,可分为:

(1)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 (2)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2、按照失业的程度,可分为:

(1)完全失业,是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3、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1)显性失业,又称公开失业,一般以失业人员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为准,一般用失业率来反映。

(2)隐性失业,是指未表现出来,但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指实际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4、按照不同的失业原因,可分为:

(1)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

(2)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产生的部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的情况。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而引发的失业现象,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时,失业率也会周期性达到高潮。

(6)等待性失业,是指求职者因有更高的工作期望而产生的一种失业类型,失业者只有“等待”到期望的工资水平可以满足时,才意愿就业。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 失业保险的目标

1、从失业者层面来讲

失业保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物资帮助,使他们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得以维持,从而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缓冲期,使他们有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同时还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通过帮助失业者提高劳动技能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2、从社会层面来讲

失业保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同时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失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基本生活。

2、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

3、促进就业功能。

4、稳定功能。

5、调节功能。

二、失业保险类型的划分

1、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 (1)强制性失业保险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分为: (1)权利型失业保险

(2)调查型失业保险,也称为失业补助

3、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分为: (1)单层次失业保险 (2)多层次失业保险

三、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历史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1、资金来源。

一般来讲,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或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劳动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以及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行收益,但有的国家政府也直接承担着财政责任。

2、筹资方法。

失业保险主要有三种筹资方法: (1)征收失业保险税的方法。

(2)按工资一定比例征收失业保险费。

(3)按固定金额征收,即不论参保人的收入高低,一律按一固定金额征收。

3、缴费比例。

中国现行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个人工资的1%。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1、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待遇一般包括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和附加补助金。

2、促进就业。

促进就业支出又可细分为开展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抑制失业及开发就业岗位、职业介绍等各部分的支出。

3、失业保险管理费。

五、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1)客观标准 (2)主观标准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各国失业保险的待遇给付一般遵循三个原则: (1)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原则。 (2)待遇水平必须低于失业者原工资水平的标准。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失业保险金给付金额的方法有:

(1)工资比例法,即失业者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

(2)均等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支付同等水平的失业保险金。 (3)混合法,是工资比例法与均等法的结合。

3、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期限。

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包括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的各种情况。中国在这方面的规定是: (1)重新就业的。 (2)应征服兵役的。 (3)移居境外的。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7)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失业保险的管理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2、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丹麦、瑞典、芬兰等国家。

3、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七、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

(一)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

1、失业率不断提高,导致失业保险支出越来越高。

2、失业保险入不敷出及沉重的财政压力。

3、高水平失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二)失业保险的改革趋势

1、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一般包括:

降低失业保险支付水平、规范和提高享受保险的资格条件、缩短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等措施。

2、加强对事业保险的管理和开展基金运营。

3、突出就业导向。

突出就业导向是失业保险制度最明显的改革趋势。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失业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实际覆盖仍然较窄。 2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不良。 3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二)失业保险面临的挑战

1、隐性失业显性化。

2、失业率上升。

3、失业保险的非周期性。

4、就业方式多样化。

二、就业保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工伤保险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伤与工伤保险

1、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2、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包括两层含义:

(1)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

(2)劳动者本人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遗属抚恤、丧葬补助等物质帮助。

二、工伤责任认定的演进与工伤保险

根据工伤责任承担主体和方式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劳动者个人责任、雇主过错责任、雇主无过失责任三个发展阶段。

从世界各国工伤保险的实践来看,工伤保险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2、工伤社会保险成为工伤保障的主流方式。

3、工伤预防和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工伤保险的特点与原则 工伤保险的原则:

1、无过失补偿原则。

无过失补偿原则也称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原则,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无论企业或雇主是否有过错,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故意所为,均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2、个人不缴费原则。

工伤保险的保险费只能由企业或雇主单方承担,这是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根本区别。

3、补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劳动者工资收入方面的损失。

4、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

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四、工伤保险的作用

1、工伤保险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

2、工伤保险是分散行业或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减轻行业或企业负担的重要措施。

3、工伤保险是建立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防范机制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工伤范围

工伤范围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1、工伤事故的范围。

(1)不管什么原因,凡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地点或工作地点附近,或在工人因工作需要而去的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故。

(2)上班前和下班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当事人在搬运、清洗、准备、整理、堆放或收拾其工具和工作服时发生的事故。

(3)工人往返于工作地点和下列地方(主要是住宅或别墅、通常用餐的地方、通常领取工资的地方)的直接途中发生的事故。

2、职业病的范围。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 在国际上,对职业病的划分有三种形式:

(1)列表办法。分为:1)开放式列表办法;2)封闭式列表办法。

(2)一些国家只在法律规定那些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疾病,但不列入具体的职业病名单。 (3)综合上述两种形式的优点,把凡是因职业原因引起的疾病都确认为职业病。

二、工伤鉴定

工伤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致残后,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伤鉴定机构对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的法定检验与评价。 在国际上,对工伤的鉴定通常有两种办法:

1、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按照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平均劳动能力作为对照标准,评价劳动者伤残后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大小。

在进行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鉴定: (1)人身能力丧失。 (2)工作能力丧失。

2、致残程度鉴定。

这种鉴定办法是按照器官损害、功能障碍、医疗依赖三方面将工伤、职业病伤残分解为相应等级。

三、工伤保险待遇

1、医疗待遇。

医疗待遇,是指劳动者因工伤所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等,一般由国家或雇主负责支付,而不由劳动者本人负担。

2、伤残待遇。

伤残待遇,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所给予的现金津贴。 伤残待遇包括: (1)暂时伤残待遇。

暂时伤残待遇又称工伤待遇,是对因工伤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失去工资收入所给予的一种经济补偿。

(2)永久伤残待遇。可分为:1)完全永久伤残待遇;2)部分永久伤残待遇。

3、死亡待遇。

死亡待遇,是指劳动者因工伤死亡后,支付劳动者遗属的经济补偿,一般包括两种类型: (1)丧葬补助。 所有国家对于丧葬补助都是一次性支付的,但支付的标准不仅相同。 (2)遗属抚恤金。

遗属抚恤金也称遗属津贴,包括定期抚恤金和一次性抚恤金两部分。

四、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是指为支付工伤保障待遇,开展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等费用而专门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基金。

1、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1)企业或雇主缴费原则。

(2)按风险程度征收、调整保险费原则。

2、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1)当年平衡式,即当年筹集的费用与支付的费用平衡。

(2)阶段平衡式,即在满足支付即期费用的基础上,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每年多筹集一部分资金作为储备。

(3)总体平衡式,即征集的费用与受保人在享受待遇期间所需要的费用平衡。

3、工伤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

在缴费费率的确定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差别费率。

差别费率,是对某一行业或单个企业单独确定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 (2)浮动费率。

浮动费率,是在差别费率是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由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决定该行业或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上浮或下浮。 (3)统一费率。

统一费率,是按照法定统筹范围内的预测开支需求,与相同范围内企业的工资总额相比较,求出一个总的工伤保险费率,所有企业都按统一的比例缴费。

五、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

(一)工伤预防

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

工伤预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缴费手段和费率机制将企业是否重视安全与本企业经济利益相联系。

2、通过工伤保险基金中的一小部分,开展预防的研究工作。

3、通过各种手段,对工伤预防进行宣传教育后培训工作。

(二)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指综合使用药物、器具、疗养、护理、就业咨询、职业能力测定、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就业安置等多种手段,帮助因工伤残者基本恢复正常人所具备的工作、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的一项工作。

第三节 工伤保险的主要模式

一、雇主责任制保险模式

雇主责任保险,是指以雇主为投保人,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雇主责任保险合同,当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向劳动者或其遗属赔偿的一种保险。 雇主责任制保险的弊端:

1、劳动者获得赔偿较难。

2、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3、工伤待遇较低,且多为一次性支付。

4、商业保险具有局限性。

二、工伤社会保险模式

工伤社会保险模式,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社会公共机构统一管理,对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共同承担工伤风险,为工伤者提供法定的全面的保障,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国的工伤社会保险实践中,又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1、工伤保险独立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在管理和基金方面拥有自主权。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

2、工伤保险虽独立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之外,但受同一机构的行政管理。法国、菲律宾、奥地利等国家。

3、工伤保险包括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之中。中国、英国、阿尔尼亚、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家。

三、混合保险型模式

混合制保险型模式,是指同时兼有雇主责任制保险和工伤社会保险的模式。 美国、印度等国家。

第四节 中国的工伤保险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工伤保险的目的。

(1)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2)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3)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2、工伤保险的原则。

(1)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2)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原则。 (3)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的原则。 (4)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

3、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 (2)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另行制定。

4、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5、工伤的范围。

工伤的范围包括七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三种视同工伤的情形,还规定三种不能认定或者视为工伤的情形。

6、工伤认定的程序。

7、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 (1)提交鉴定表。 (2)做出鉴定结论。

8、工伤保险待遇。(1)医疗待遇。 (2)工资待遇。

(3)伤残待遇。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伤残津贴;3)生活护理费。 (4)死亡待遇。1)丧葬补助金;2)供养亲属抚恤金;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9、监督管理。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10、法律责任。

第九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涵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社会救助的含义可作如下解析:

1、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

3、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最低保障性。

2、按需分配。

3、权利义务单向性。

4、全民性。

三、社会救助的功能

1、缓解贫困问题。

2、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

3、社会救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低收入群体及不幸者所进行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的结构分类:

1、依据救助的实际内容,可分为: (1)生活救助。

生活救助,是指对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社会救助。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灾害救助。

灾害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及以工代赈等。 如地震救助、洪水救助等。 (3)失业救助。

失业救助,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安排。 (4)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指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住房的一种社会救助。 (5)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是指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救助。 (6)教育救助。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而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 (7)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中对因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成员,通过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等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种社会救助。包括诉讼费减免、免费提供律师、公证和法律咨询服务等。 (8)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

2、依据救助的手段,可分为: (1)现金救助。 (2)实物救助。 (3)服务救助。 (4)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指通过提供相应的的工作或就业机会并发放劳动报酬的方式实现对救助对象的救助。

3、依据救助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1)定期救助。 (2)临时救助。

二、社会救助的对象

在中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员:

1、“三无”人员,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社会成员。

2、灾民,即遭受灾祸严重侵袭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

3、贫困人口,即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

三、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救助标准:

1、绝对贫困,即最低生活标准。

2、相对贫困。

最低生活标准的影响因素:

1、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水平。

2、一定时期的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3、消费品价格指数。

4、贫困人口的数量。

决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具体方法:

1、市场菜篮子法。

2、恩格尔系数法。

3、国际贫困标准法。

4、生活形态法,也称“剥夺指标法”。

四、社会救助管理

各国政府对社会救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

2、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型。

3、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型。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一、最低生活保障及其原则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则:

1、生存保障原则。

2、普遍性原则。

3、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

4、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

5、遵循法制化、规范化原则。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基金来源

政府供款责任,社会捐献是补充供款渠道。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是为贫困人口提供食物保障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

(三)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领程序

1、申请。

2、调查。

3、审核与批准。

4、发放保障金。

第四节 农村五保制度

一、农村五保制度及其发展

五保制度,是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由乡、村两级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住保医保葬和保教等五个方面的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二、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五保供养的含义。

五保供养,是指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住、穿、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2、五保供养的性质。

五保供养是农村的一项集体福利事业。

3、五保供养的对象。

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农村居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4、五保供养的内容。(1)供给粮油和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花钱。 (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5、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6、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

7、五保供养的形式。实行集体供养或分散供养。

8、其他。继续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优先解决农村五保户的生活需要。

第五节 灾害救助

一、灾害与灾害救助

1、灾害,是对人类社会造成物质财富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总称。

2、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事件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二、灾害救助的基本特征

1、灾害救助的急切性。

2、灾害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3、灾害救助的非经常性。

4、灾害救助的不确定性。

三、灾害救助的方针及内容

中国政府奉行的灾害救助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灾害救助的内容:

1、救助灾民生命。

2、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实施精神救灾。

4、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的能力。

第十章 社会福利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福利概念

1、广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2、狭义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子系统。

二、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

1、政府主导。

2、社会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3、社会福利的公平性。

4、保障待遇的高层次性。

5、社会福利的服务性。

6、实施过程的社会化。

7、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和作用 社会福利的功能:

1、保护妇女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

2、保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使他们享有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的权利,并在社会范围内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提供帮助。

3、保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

4、保护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5、保护并不断改善公民的居住条件。

四、中国的社会福利

中国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1、福利事业要从国家当前的国情国力出发,按照有利于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有步骤地改善和发展。

2、国家不应把福利事业全部包揽下来,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层次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原则,大力推进福利事业的社会化。

3、在新形势下,社会福利事业要逐步由救济型转向福利型。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社会福利的形式

(一)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指政府以向居民发放货币津贴的形式来实施社会福利制度。

(二)实物形式

实物形式,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向社会提供社会福利设施等实物的形式来体现社会福利待遇。 它是社会福利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三)服务形式

服务形式,是指政府和社会为了解决社会成员的生活困难,使其生活更加方便和愉快,而由社会福利组织及其人员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的社会福利形式。

第三节 老年人福利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

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建立的专门面向老年人提供现金或服务的福利。

1、从广义的角度理解

老年人福利制度的设计通常要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不仅要保持老年人健康的身体状况,还强调老年人过好正常的生活并融入自己的家庭和社区。

2、从狭义的角度理解

老年人福利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现金资助;(2)福利服务。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仅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福利的需求。而且也决定着老年人福利的结构。

二、老年人的福利需求 (1)身体方面。 (2)社会心理方面。 (3)经济方面。 (4)住房和环境方面。 (5)教育。

(6)文娱和参与社会生活。 (7)就业。

三、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1、向老年人或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提供支持。

2、老年人福利设施。

3、老年人保健。

4、老年人的住房和环境。

5、老年人教育。

6、老年人娱乐和参与社会活动。

7、老年人就业。

8、其他。包括面向老年人提供优惠性服务,如坐车、逛公园等。

四、老年人福利保障应注意的问题

1、国家应当加大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投入。

2、充分调动民间力量,走官民结合的社会化道路。

3、立足社区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

4、统筹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5应当培养一支老年人福利工作队伍。

五、中国的老年人福利 中国老年人福利的内容:

1、物质生活福利。(1)老年人福利设施。

(2)向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补贴。 (3)通过社区服务等。

2、医疗保健。

3、精神生活保障。

4、其他社会优待。

第四节 残疾人福利

一、残疾人与残疾人福利

1、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出的定义:

残疾人,是指由于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解剖结构的异常或丧失,而导致其部分或全部失去正常人的方式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充分发挥正常作用的人。

2、残疾人福利,是指为了国家和社会为帮助残疾人而提供相关福利及服务措施的统称,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自立,并为他们能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参加社会所有领域的活动而创造条件。

二、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一)康复保障

(二)教育保障

(三)就业保障

(四)文化保障

(五)残疾人福利设施。

第五节 妇女儿童福利

一、妇女儿童福利与发展

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与儿童福利(未成年人福利)的合称,是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妇女、儿童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与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妇女福利

妇女福利,是对妇女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认可和保障机制。 中国的妇女福利的内容:

1、生育福利。

2、特殊职业福利。

3、保护妇女的就业和工作权利。

三、儿童福利

(一)广义儿童福利与狭义儿童福利

1、广义儿童福利,是指一切针对全体儿童的,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潜能最佳发展的各种方式和设计都属于儿童福利范畴,它强调的是社会公平,但具有普遍性。包括如立法规定的日间照顾+由政府组织开办家庭托儿所、儿童谈心服务、对寄养的孩子或养子加入保育所的特殊照顾、儿童的保护和监护、双亲权的行使等。

2、狭义儿童福利,是指面向特定儿童和家庭的服务,特别是在家庭或其他社会机构中未能满足其需求的儿童。包括实物救助和现金津贴两个方面。

(二)中国的儿童社会福利 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基本框架:

1、儿童生活服务。

2、儿童教育服务。

3、保健。

4、儿童福利院。

5、其他,如儿童免费或低费上公园、参观博物馆等。

第十一章 军人保障 第一节 概述

一、军人保障及其基本特征

军人保障,是指由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称,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的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制度。

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1、保障对象特殊。

2、保障目标具有双重性。

3、保障待遇具有激励性。

4、保障内容全面。

5、管理体制采取军地结合、分工负责体制。

6、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

二、军人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现行的军人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1、传统军人保障阶段

传统军人保障阶段,是指伴随着革命军队的诞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军人保障制度(通常被称为社会优抚或优抚安置保障制度)。 传统军人保障制度的结构:

传统军人保障制度的缺陷: (1)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2)保障待遇标准死板且欠规范。 (3)财政来源混乱。

(4)与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相适应。

2、军人保障制度改革

改革军人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有: (1)建立军人保险制度。 (2)完善军人抚恤制度。 (3)重构其他军人保障制度。

三、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军人抚恤优待

一、军人抚恤优待概述

军人抚恤优待制度面向的对象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部队的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家属,上述人员可以依法享受抚恤优待。 军人抚恤优待所需要的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负担。 各级政府中的民政部门是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主管机关。

二、死亡抚恤

(一)死亡抚恤的分类及确定标准

凡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法享受抚恤待遇,烈士的抚恤待遇最高,因病死亡的抚恤待遇较低。

(二)一次性抚恤待遇

(三)定期抚恤待遇

二、残疾抚恤

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法享受残疾抚恤待遇。

(一)残疾等级评定

军人残疾的等级根据劳动能力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由重到轻分为一级到十级。

(二)残疾抚恤待遇

残疾抚恤待遇是国家给予残疾军人的生活保障待遇。

三、优待

(一)生活优待

(二)医疗优待

(三)交通及其他优待

第三节 军人保险

一、军人保险制度的概述

军人保险制度,主要是适应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军人对养老、医疗保障等需求而新建的社会保障项目。

二、军人伤亡保险

军队设立军人伤亡保险基金,对因战、因公死亡或者致残的军人以及因病致残的义务兵给予经济补偿。

它实际上是在军人抚恤制度之上,借鉴商业保险的做法建立的一种补充性军人保险制度。

三、军人退役医疗保险 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是为保障军人退役后享有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维护军人权益,激励军人安心服役而建立的一种军人保险制度。

四、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是为了解决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补贴待遇及关系衔接问题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激励军人安心服役。

1、基本生活补贴。

2、养老保险待遇。

3、医疗保险待遇。

第四节 其他军人保障

一、安置保障

安置保障,是以安置退出服役的军人就业或养老等为内容的一项制度安排。 安置保障的内容:

1、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

2、军队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安置。

3、农村义务兵的退伍安置。安置保障的特殊性:

1、保险内容呈板块状结构。

2、保障过程和保障内容复杂。

3、涉及面广。

二、军人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面向军人的福利事业包括军人休养事业、疗养事业、精神病收养事业、孤老收养事业等内容。

第十二章 补充保障 第一节 概述

一、补充保障的概念和分类

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 补充保障的分类:

1、按照补偿方式划分:(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2、从实施主体划分:(1)社会补充保障;(2)企业补充保障;(3)个人自我保障。

3、从与基本保障的相关性划分:(1)基本保障附加型补充保障;(2)独立补充保障。

4、从保障水平划分:(1)社会救济型;(2)查漏补缺型;(3)增进福利型。

5、从保障内容划分:(1)补充医疗保障;(2)补充养老保障;(3)补充住房福利保障。

二、补充保障的社会功能

1、补充保障具有为基本保障制度“查漏补缺”的功能。

2、补充保障提高了保障标准,增进了特定人群的福利。

3、一些补充保障可以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之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4、补充保障还能够满足人们施与仁爱之心的需求。

三、政府在补充保障中的职能

政府的责任主要包括:推动立法,实行监督,宏观调控,政策引导。

第二节 员工福利

一、员工福利及其分类

员工福利(亦称职业福利、机构福利),是以企业或社会团体为责任主体,专门面向内部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

1、广义员工福利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国家规定实施的各类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及其他商业团体保险计划、股权、期权计划、其他自主建立的福利计划等。

2、狭义员工福利,是指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企业自主建立的、非法定的、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员工福利的分类: (1)收入保障计划。 (2)健康保健计划。 (3)员工服务计划。

二、员工福利的发展

(一)员工福利发展中的问题

1、对员工福利的认识问题。

2、员工福利的成本问题。

3、员工福利激励功能异化的问题。

4、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二)员工福利的发展趋势

1、弹性福利计划兴起并日趋完善。

2、举办机构日益注重福利计划与其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和员工类型的匹配性。

三、员工福利与基本保障制度的关系 员工福利与基本保障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收益范围不同。

3、内容不同。

4、目标不同。

5、调节机制不同。

第三节 企业年金

一、企业年金及其特点

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金、私人养老金计划、雇主承办的年金计划等),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战略需要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 企业年金的特点:

1、企业年金是由企业自愿确定是否建立的,并利用市场机制来选择合适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弹性较大,灵活性较强。

2、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

3、企业年金几乎均采用完全积累制(法国除外)。

4、企业年金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的,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加注重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5、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二、企业年金的功能和外部条件 企业年金的功能:

1、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或公共养老金保险,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待遇。

2、促进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

3、企业年金为雇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采用的收益分配形式。

4、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5、企业年金的运营还会给雇员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三、企业年金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年金的类型划分

1、根据创立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 (1)由单个企业创立的企业年金。

(2)由多个企业(行业)创立的企业年金。

2、根据供款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1)个人缴费的企业年金。 (2)个人不缴费的企业年金。

3、根据决定因素不同,可以分为: (1)强制性企业年金。 (2)自愿性企业年金。 (3)集体谈判决定企业年金。

4、根据筹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1)积累制企业年金。 (2)现收现付制企业年金。

5、根据缴费和收益关系不同,可以分为: (1)待遇确定型(DB)。 (2)缴费确定型(DC)。 (3)混合型。

(二)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

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是指企业年金的参与人员和收益对象。 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

2、政府是否立法强制实施。

3、政府税收政策。

4、企业的经济实力。

(三)企业年金的缴费和给付

待遇确定型的企业年金计划一般由雇主单方缴费。

缴费确定型是先确定缴费比例,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或只由雇主缴费,记入雇员的个人账户。

(四)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1、投资原则。(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收益性原则。

2、资产管理。(1)自我管理。

(2)委托外部专业机构管理。

如委托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如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进行投资。 (3)投资工具和资产分布。

比较常见的投资工具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房地产、风险投资和金融衍生产品等。

(五)政府对企业年金的监管

1、推动立法并完善法制。

2、依法监督。

3、税收政策。

第四节 互助保障

一、互助保障的定义

互助保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机制互相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经济援助与服务援助等)的一种生活保障系统。

它由非营利性的互助组织承办,具有自愿参加、互助共济、非营利、合作制等特点。

二、互助保障的分类

1、按照保障对象和范围,可以分为: (1)家庭互助。 (2)社区互助。 (3)职业团体互助。 (4)特殊群体互助。

2、按照运作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1)互助保险。 (2)互助救济。 (3)互助服务。

3、按照互助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1)经济互助。

(2)志愿者服务(义工)。

4、按照互助机构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 (1)综合性互助保障。 (2)单项互助保障。

三、中国的互助保障

(一)职工互助保障

职工互助保障(险),是由工会组织举办、职工自愿参加的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会员合作制保障,它是各级工会为满足职工的福利需求而组织职工在不断提高自我保障意识和互助友爱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补充保障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工会履行维护职工权益职能的新形式。 职工互助保障的特性:

1、民主、平等的社员制,身份比重制。

2、自愿参与。

3、互助、共济。

4、面向中低收入职工。

(二)社区互助 社区互助是由社区非营利组织面向本社区居民举办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称。 社区互助的特征:

1、托底性。

2、服务性。

3、群众性。

4、筹资多渠道。

第五节 慈善事业

一、慈善与慈善事业

慈善是一种美德、善行和爱心,是人类最应当具备的基础性伦理道德。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

1、捐献是慈善事业的立身之本。

2、慈善事业是民营事业。

3、慈善事业是社会性事业。

4、慈善事业是救助性事业。

二、慈善事业的基本特色

1、善爱之心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

2、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

3、社会捐助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

4、民营机构是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

5、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

6、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

三、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

现代慈善事业是现代保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与法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联系,并构成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又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重大区别。

第14篇:郑功成谈《社会保险法》

郑功成谈《社会保险法》

自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成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郑功成便开始在全国人大呼吁社会保险立法之事,并多次提交制定社会保险法的议案;2007年4月,郑功成的一篇《关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立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递交到了国务院领导手中,得到高度评价;同年12月,在《社会保险法》首次审议后,郑功成即应邀为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做《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与社会保险立法》专题报告;在《社会保险法》立法前后四次审议中,郑功成每次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可谓这部法律出台不折不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2010年11月11日,《社会保险法》通过的第13天。记者如约于下午3时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一办公楼前苦等1个小时后,满面微笑的郑功成出现在走廊尽头,腋下夹着厚厚的教学资料。《社会保险法》的通过,令其心情大好……

“四审稿依然有改动”

记者:从1994年《社会保险法》列入立法规划,可谓16年磨一剑,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终于获得全国人大通过成为正式法律。在以往的采访中,你一直希望《社会保险法》快一点出台。你的笑容好像已经告诉了我你的心情。

郑功成:的确来之不易。由于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性制度安排,也是涉及全民切身利益尤其是劳资双方与政府责任的领域,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律。作为一部民生法律,《社会保险法》保障的是劳动者的福利权利,化解的是劳资矛盾,调节的是初次分配中的利益格局,维护的是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它构成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正是因为社会保险具有这样特殊的地位,它才在任何国家都是事关基本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

记者: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的第十四条中增加了一款新的内容:“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此次《社会保险法》得以通过,是否意味着宪法中的这句话将更有力量?

郑功成:通过立法,社会保险关系上升到了法律规范的层面,劳动者宪定的社会保障权利才被具体的法律化了。我国宪法是规定了国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这种宪法确定的权益就可能流于纸面。同时,法律的制定,责任主体各方才能确切地明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被社会保险所覆盖的人群才会真正享有确切的稳定的安全预期。与过去社会保险领域没有法律而只有行政法规、规章甚至政策性文件相比,《社会保险法》显然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劳动者的福利权益进行了保障。 记者:在任何一个国家,立法都是不同社会群体博弈的过程。《社会保险法》经过四审才得以通过,充分说明了这种博弈的激烈。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很多建议得以采纳。不知道四审您是否有“新的收获”?

郑功成: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在立法机关历经五稿,因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社会保险法》较四审稿又做了一些修订,这在以往立法中是少见的。我在四审中提出的意见中就有两条被吸收了,一条是针对第64条第三款的,原文是“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我认为这样规定不妥,它不仅让人误认为省级统筹是法定层次,而且将直接影响全国统筹的推进,因而建议删除“实行省级统筹”六字,直接规定为“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实行全国统筹”,这样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是全国统筹,这是法律明确的要求;一条是针对第72条第一款的,原文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社区、街道、乡镇设立工作站点。”我认为不宜这样规定,它容易导致现行条条分割的行政格局延伸到乡镇,这不符合基层政务走向集中开放式服务的趋势,社会保障体制在上层可以按照部门分工,但在基层却要尽可能地方便服务对象,尽可能设置综合办事网点,因此,我建议删除“在社区、街道、乡镇设立工作站点”而代之以服务网点。上述两条意见均被采纳,最后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即是这样规定的。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法》的立法还是比较审慎的。

“这的确是一个里程碑”

记者:《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构成了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的顶层架构,您如何看待《社会保险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郑功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开始走向法制化轨道的一个标志。将其称之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不为过的。它的标志性意义在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由长期的实验性阶段正式走向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同时,我认为《社会保险法》也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社会法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部支架性法律,它甚至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和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组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七个法律部门中,社会法建设相对薄弱。《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改变了这个状况。

记者:《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意在促进就业以及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于劳动者来说将有哪些意义? 郑功成:《社会保险法》本质上是劳动者的权益法、福利法,是专门维护劳动者权益,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并增进劳动者福利的法律。它突出以劳动权利为基础,实行权利义务相结合并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缴费形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以解除劳动者在养老、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目标,为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和维护劳动者福利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就业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两项基本的权利。首先,社会保险权利与就业权利是并行的。其次,社会保险权利是就业权利的保障。有人说,就业权是社会保险权实现的前提,但社会保险权实际上更利于促使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有了就业,有了工作,不等于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一个不等式。劳动者有了就业,而没有社会保险,就不能合理分享到社会分配当中其应享有的份额。我以前说过劳动的三种境界:劳有所得、劳有所值、劳能共享。而劳有所值、劳能共享是与社会保险密切相关的。对于劳动者而言,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和职业福利,高工资并不等于解除后顾之忧,只有强化社会保险制度,才能在更好地调节劳资之间的利益格局的同时,增进劳动者的福利。社会保险权利的落实,实际上是完善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它构成了劳动者劳动报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促使初次分配在劳方、资方以及政府三方之间的利益格局更加公平合理具有重大意义。其三,《社会保险法》规范的内容和权利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因为规范的范畴已经超越了劳动和就业的范畴,比如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都是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法》不仅赋予了劳动者社会保险权,也赋予了城乡居民相应的社会保险权。

“《社会保险法》有四大特点”

记者:《社会保险法》在内容上除了对现行一些制度进行了规定,是否也有一些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规定,您印象最为深刻是什么?或者说,这部法律有哪些特点?

郑功成:我认为,《社会保险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分别对五大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规定。而在国外,一般都是单项立法的。

第二个特点是它具有发展性。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长期实践基本成熟的制度已经上升到法律规范,另一方面,没有成熟的内容虽然没有上升到具体、清晰的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但也规定了它的目标性和方向性。比如统筹层次,《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再比如社会保险的征缴问题,《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个特点是它具有特殊性。《社会保险法》的一些内容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做出了一些特殊性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允许“补缴”的规定,在国际上一般是比较少见的。这实际上是对改革过程中,一些利益受损者(下岗职工等)的一种补偿。再比如视同缴费的问题,《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视同缴费的问题解决的也是特定的问题,这在国外也是少有的。

第四个特点是它具有创新性。《社会保险法》表明,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走上了一条保险型的道路,不可能走福利国家的道路,强调的是权利和义务的紧密结合。比如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的模式,从国际上来看,它具有创新性,《社会保险法》把它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面。此外,《社会保险法》涵盖了非就业者的城乡居民,这在全世界也是比较少见的

“授权条款多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遗憾”

记者:社会保障的制度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关系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是立法先行,就是先制定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然后再确立制度,是以法律确立制度,而我们则是经过不断的摸索,在现行制度已经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出台了这部法律,并且授权条款很多,您如何看? 郑功成:社会保险的国际普遍规律都是先行立法,通过立法确立制度,然后才能实施。我国建国初期也是先立法,出台了《劳动保险条例》。但由于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走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之路,决定社会保险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政治的很多因素,都处于渐变的过程当中,所以社会保险的改革也不可能采取先立法后实施的国际惯例路径走过来。社会保险的改革必然不能背离国家大的改革背景,所以要先试点后推行。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不能总是试而不定,而是急切需要进入定型、稳定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因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如果长期试而不定,不仅直接损害着制度的严肃性与可靠性,也给各地追求制度变革中的“过度创新”创造了条件,以往几乎每一个社会保险项目在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多种“模式”,这在早期可以理解,但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就绝对不是正常现象,因为它只能给未来的制度整合埋下重大隐患,时间愈长,代价愈大,只有及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保证制度走向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走向定型,并且不断完善。

记者:渐进式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长期试点遗留下来的矛盾,变成了许多授权条款。我发现,从二审稿的十几处授权条款在三审稿中只剩五处,到最终的法律又增加到20多处,应当说立法背后的博弈异常激烈。而舆论现在诟病最多的正是这些授权条款。

郑功成:授权条款的确偏多了一些,这是《社会保险法》的不足之处。但这个缺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授权条款的确也不适合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比如养老保险的费率问题,好像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险法不规定费率的。但我们的社会保险法为什么就没规定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缴费比例、养老制度也各有千秋,要在制度没有全国统一的情况下统一保险费率、降低费率,当然有难度。所以这个法律目前回避了费率。因为必须下降,下降有多大的空间,还要进一步研究。

在这些授权条款中,有的是因为制度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一部分授权条款不是这样的,也是我感到遗憾的。比如在《社会保险法》第七章“社会保险费征缴”第五十九条中,仍然是一个不明不白的授权性条款:“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同样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在不同地区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征缴,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不同的国家或者由完全财政税务部门征缴,或者完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我的观点一贯是,社会保险的经办始终应该由一个部门负责到底,不容分割。但遗憾的是,由于部门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立法分歧过大而给这个法律留下了一些硬伤。

“两大任务”

记者:《社会保险法》出台之后,对于这部法律的执行和落实,您有何建议? 郑功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意义重大,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制建设便一蹴而就。我们要认识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落实。我认为,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

首先,加强普法宣传,让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能够明确各自在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责任。

其次,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改革还在进行之中,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不一,亦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还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走向完善。对一些现行法律中还没有规范清晰或者明确授权中央政府制定相应法规进行调控的事项,就应当抓紧制定相关法规,必须要在《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施行前出台这些法规,以为社会保险行为提供更具操作性的依据。或者说,所有授权性条款,都应该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前,都可以找到依据。不能在法律实施后,相关法规还不能出台,这会使法律的效力大打折扣,这是应当避免的现象。还有,我们应及时检讨现行的制度安排,对于那些不合乎法律规范的试点及时进行纠正,切实按照《社会保险法》来推进工作。

总之,我国的社会保险改革与制度建设,急切需要通过社会保险立法来规范,但现阶段指望这部《社会保险法》能够尽善尽美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制定了一部较好的社会保险法律的同时,应加快社会保险改革步伐及相关法规建设,仍然是确立这一制度并使之不断走向完善的重要条件。

第15篇:深圳功成创意策划深圳一日游

深圳功成创意一日游策划方案

南澳一日游

游乐项目一日大致安排如下:

早晨:集合出发

上午:渔家乐;出海捕鱼

午餐:海上餐厅;景美味更美

下午:双拥码头;钓鱼,游泳等

晚餐:海上餐厅;意犹未尽

傍晚;返回

本公司负责全程接送

南澳岛简介

南澳岛地处亚热带,素有“粤东海上明珠”之称,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十分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只有21.5℃,且空气清新,没有各类污染工业,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节,海风习习,气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每逢夏季,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来到这里避暑、休憩、游览、消夏。南澳湾,一个明净、清新、美丽的名字;南澳湾,一个隐藏在都市尘埃背后,被浪漫情怀拥抱的世外桃源。

早上,以最饱满的精神醒来,功成创意策划组织的豪华大巴就来接您观赏风景了 上午:乘坐渔船出海捕鱼,尽享田园美景

午餐:海上餐厅

经历了一个上午的亲身捕鱼体验,也该好好享受海上美食了。

下午:是游乐的高潮时期,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海上的种种美好时光。

经历了一天的尽情嬉戏,终于迎来了我们的正餐时间,美味的海上餐厅你是否还在想念呢,就让我们尽情享受吧。

吃完大餐就结束了一天的游玩,我们豪华大巴接送你回家,免你旅途劳累

吃完大餐就结束了一天的游玩,我们豪华大巴接送你回家,免你旅途劳累

功成创意策划让你玩的痛快,玩的舒心!

功成创意海上娱乐项目推荐:潜水,豪华游艇观光,海上餐厅主题特色美味,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游泳嬉戏等。

第16篇:功成不必在我心得体会

功成不必在我心得体会

“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一句“功成不必在我”,既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不计较个人功名,也指明共产党员都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崇高理想和追求。

就“功成不必在我”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会议、多个场合都强调过。从《之江新语》中《要敢于做铺垫之事》篇,到如今的“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其蕴含着把工作和事业尽心尽力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结果的价值导向,话语之间满含着浓浓的人民情怀。

体现着以事为先的劲头。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四个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在党内落实下来,但不可回避的是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干事中还存在着“个人主义”、“码头主义”,认为不是自己的成绩便不需要用心对待。而这次的“功成不必在我”就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干事要有以事为先的劲头,提醒和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要为工作和事业尽心尽力做出最大贡献。就像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高个税起征 点、降低流量资费、降低景区票价……要多些实打实为百姓谋福利的举措,坚持以做实事为先,因为你不只代表着你个人,更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

体现着以干为先的坚持。“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这些年,无论是学习“愚公”精神还是号召大家做新时代的答卷人,其实质都是告诉全党全国,我们的目标是宏大且艰巨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样的全民梦想不是一时一人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们每一代人都付出努力与奋斗才能达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仅为民谋福利要眼界宽阔、从长计议,要有长远目标、追求长远利益;更要在落实上有一种一干到底的坚持,无论是上任手上定下的计划,还是自己提出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代表人民意愿的都要一茬接着一茬干,永远把“功成”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放在“不必在我”之前。

第17篇:《韩少功》读后感

他的小说和散文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小说在追溯以前的故事,那些真善美,那些民族的过去,有不幸又有幸,《韩少功》读后感--侯新芳。在一篇小说中用平淡的语气忧郁的叙述着那个写歌人。他的歌被剽窃,他本人在*中受到打击,再也无力站起来。但是,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在灵与肉的拷问中,我们看到一些悲哀,属于我们民族的。

而他的散文却在拷问现实世界。我读他的文章,越来越发现他与我有那么多的相似点。我也是个叛逆的人,他也是。只不过,我叛逆家庭,他叛逆社会。真的我们真是气息相通。也算是找到一名知己。

虽然这样讲有些高攀。因为我的水平实在一般。我的世界观仅仅局限在我的地盘上,而他却在为人类着想,读后感《《韩少功》读后感--侯新芳》。 他的血是为文学而流。他不稀罕现代主义,不稀罕西方的名词。他认为好的文学是从自己的体内分泌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他甚至鄙视工业社会下的文学,因为有一群文学博士是这样产生的。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念起,一直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后来,他们从事文学事业。

其实我是无地自容。因为我就是在这样的工厂下生产出的产品,而且不合格。

在他侃侃而谈时,我甚至不知好多名字,因为我的功课实在是不扎实。就算被这样圈养了,自己还甚是不争气。

面对大师,我很羞愧。在木木然的感觉神经的调配下感触这等丑事。发现不了细微的文学异常,写不出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第18篇:读后感许功言

读《模拟外交官》随想

马庄小学六(1)班

孟瑞

今天,我读《了模拟外交官》。书中的人物让我佩服。他们的事迹其实很平凡,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比如《于子诚的故事》中说的,一个叫于子诚的小学生,热情帮助一个叫张勇的灾区孩子。他竟能为了张勇的一句话,去付出那么多努力,帮助张勇完成心愿。说实话,就我自己来说,真的很难做到这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最能看出我们有没有爱心。比如,看见小朋友跌倒了,去扶他一把;上公交车,看到老人让个座……举手之劳,带给别人的是温暖,帮助别人,自己的心里也多了一份愉快。

书中的故事很多很多,就像我们的省花茉莉花一样,一朵朵,一簇簇,美丽、芬芳。这又让我想起了这本书中的一句名言:每一朵花都记得要为生命怒放,这是花朵与生命的约定。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传播方式,美德少年的故事与著名作家的良言,让这本书有了近乎完美的形式。

(指导老师:许功言)

读《模拟外交官》有感

马庄小学四年级

李欣

看了《模拟外交官》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同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叫孙启涵的小女孩,她无论拾到什么东西,都会想办法找到失主。拾垃圾竟然成了她的“业余爱好”。学校在海滩上搞军训,不管垃圾在海里还是在岩石缝里,她总是想尽办法拾到垃圾。有时甚至划破了手,流出了血,她也不在意。 想想我自己每天舒服的在家里看电视。对保护环境这些事从来是漠不关心。我们这一代,有人说我们是糖水里泡大的,一点不假。在家里我们就是小皇帝,娇生惯养,坐井观天,不关心社会,不知道向父母感恩。

我们要向孙启涵学习,她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做到。爸爸在民政部门工作,他经常到敬老院去。这个星期天,我跟着他到敬老院去。敬老院里有不少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我帮张奶奶梳了头,还帮她把地也扫了。张奶奶直夸我孝顺能干,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邻居小妹妹乔一鸣学习上经常遇到难题,每次来问我,我总是热情地给她解答,给她鼓励。在我的帮助下,一鸣的成绩进步很快。其实,我自己也受益匪浅,自己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别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指导教师:田兆翠)

读《模拟外交官》有感

马庄小学六(1)班

杨柳

今天,我读了《模拟外交官》,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中有尊老敬老的好少年,有刻苦学习的好同学,有酷爱艺术的票友,有热爱运动的健将……

有两个故事最让我难忘。第一个叫在寂静中聆听。讲述了一个失去听力、渴望上学,最后取得成功的经历。这个家庭贫困,只靠爷爷奶奶照顾的小女孩,曾经被静寂的世界钳制住了。但是最终,她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冲破了寂静,用心灵聆听世界。

仔细想一想,我的心中很惭愧。和这个女孩比,我是健全人,我在很多方面应该做得更好,关键是我做得不好。我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连起码的学习任务也不完成,就想着玩,就想着看电视,玩游戏,就想着向父母要钱。我四肢健全,耳聪目明,可是做什么事都怕吃苦,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总希望天上掉下馅饼——不用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不用出力就把小提琴学会。现在想想有多天真!

从今天开始,我要向故事中的小女孩学习,奋发努力,磨炼自己,改变自己,珍惜幸福生活,让父母放心。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指导老师:许功言)

第19篇:成 功 家 教 心 得[推荐]

成 功 家 教 心 得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受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很多时候我也很茫然,但不管怎样,育子这一关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过不可的,现在我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探讨。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英国有句名谚:“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足见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不好的习惯使学习效率低下,影响生活质量,与人关系不和谐。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家长不要一直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学习,这样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遇到困难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从孩子幼儿园大班起就给他立规矩:放学后先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先自己想。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答案会记得比较牢,也利于孩子的发散思维。独立学习的习惯只要养成了,以后的教育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对一个人的成长却有着重大影响,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长可以从小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如不能骂人,不能打人,不准说谎话,看见长辈要问好,对待别人要有礼貌,甚至规定吃饭时筷子不能在菜盘里乱挑拣,事情很小,但很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特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将和个人工作能力和学历同等重要。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日积月累,家长首先要作表率,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对孩子的习惯要常检查督促。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学习氛围有密切的关系。我的家庭几乎与扑克、麻将无缘,孩子从小就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就很爱听故事,每晚睡前她会听着故事机睡着,日子久了我发现她竟然能背下整个故事.我会让她试着给我讲故事听,锻炼他的记忆和表达能力。有时孩子遇到问题我也是鼓励她到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实在找不到的就到网上搜索。

三、肯定鼓励与严而有度的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自信自律。教育孩子有古训“严师出高徒”,现代教育观念又强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有时要求太严怕压抑孩子的个性,鼓励太多又怕孩子骄傲自满,真让人为难。我认为比较妥当的做法是——肯定鼓励和严而有度的要求相结合。

肯定鼓励,树立孩子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给予肯定、赞赏,自觉地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但学习上我对孩子进行鼓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都是这样做的,这可以使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每天放学见面我都会问:“今天过得好不好?学了什么新知识?回答什么问题得到老师夸奖了?”如果孩子真有出色的回答或表现,我也不吝赞美之词。孩子如果考试失利了,我会和她分析失败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她下次会做得很好。当孩子得意地拿着自己富于幻想的作品在我面前展示时,例如手工制作、绘画、橡皮泥作品、益智积木作品等,我会有针对性的鼓励,例如哪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现。哪怕孩子的见解非常稚拙,家长的哪怕一点鼓励也可以发展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时的恰到好处的鼓励,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阶梯。

严而有度的要求,培养孩子自律。孩子年龄小,意志力薄弱,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普遍存在着自控力差、缺乏坚韧性、坚持性,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也是明智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做事认真,就让她从点滴小事做起。刷牙、洗脸、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一定不可以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早睡早起,不可以因为节假日就睡懒觉而打破规矩;能自己解决的事一定要尽力去解决,不可以急躁,依赖他人;不可以沉迷于网络游戏,玩够家长给定的时间必须立刻结束等等。家长必须严格而且有耐心地要求孩子做一个自律的人,自律不仅对孩子现在的学习有益,而且对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对孩子的严要求要适度,期望值过高,只能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严要求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身心发展特点,要求过高,标准过严,孩子努力也做不到,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要求过低缺乏前进的动力,又会影响孩子的提高。若目标适宜,也就是俗语讲得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循序而持久的发展。

四、亲近自然,终身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人的一生时光短暂,和孩子共同经历的每一天、每一时段在将来都会成为最美好的记忆,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让她感受我们对她的深深关爱与期望,同时我们也见证她的每一次变化和成长。我们尽量抓住和创造机会就带孩子外出旅游,见识外面的世界,平时经常带孩子去附近的景点、公园或乡村田野,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带孩子去池塘里捞鱼,到大自然聆听鸟语虫鸣,春秋时节到地里看庄稼,让她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世上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在学习知识方面家长也应与时俱进。现在的孩子成长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孩子对电脑、天文、地理、艺术、体育等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父母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如今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努力成为学习型父母,应该说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对孩子好奇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即使不会回答,也应教给孩子找到答案的方法,千万不能孩子问问题时,父母一无所知。这会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损害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和你交流了。

女儿,不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也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家长。教育女儿,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等有点经验了,却发现女儿已经长大了。但是,我知道,我爱我的女儿,我会为了她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无论结果如何如何,我始终坚信教育和爱的力量。

第20篇:企业文化常青树社团品牌功碑成

企业文化常青树社团品牌功碑成

——向作出突出文化服务贡献的企业文化领军人物李万来先生致敬!

在中国企业文化界、企业界,一提到李万来,人们纷纷翘起大拇指,赞其为是:企业文化常青树,社团建设一名牌。也有人戏称他是文化宝贝老黄忠和文化界的孙悟空(孙悟空的家乡花果山就在连云港),因为他目标坚定,勇往直前,而且本领高强文武兼备能策划能组织能演讲,更因为他执着的投身于企业文化事业,不知疲倦连续作战,超负荷的运转,一转就是30余年,而且战功卓著成效沛然。他创建的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以极强的文化力服务力号召力和卓越的业绩赢得了会员企业的高度信任支持、也赢得了业内外的刮目相看,屡次被评为国家及省、市先进社团,2013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六大特殊贡献组织”。

更因为他在业内创造了令人叹羡的多个之最:

研究传播企业文化最早;组织企业文化考察交流最多(先后组织1万多人次到海尔海信大庆大连浙江和国外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培训咨询论坛等活动最多;辐射范围最广最具广度和厚度;辐射力服务力影响力最大,有效忠诚理事最多,会员单位几乎涵盖了港城所有企事业单位、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不仅高度评价李万来为文化兴市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高兴地担任学会名誉会长,并经常邀请李万来参加有关会议,传播新的理念,李万来和他发起成立的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已成为公认的最有生机活力号召力的文化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15年前我应邀赴港讲学时,看到他几乎发动了港城所有的企业,频繁的策划组织一个又一个的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已经领先全国在港城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可谓港城“文化兴市”的奠基人。当时就呼吁,港城人应该给李万来建立一个功德碑。虽然有形的功德碑一直没有设立,但他在连云港市人们心中和中国企业文化界的功德碑早已树立起来。

在许多社团组织惨淡经营名不符实的情况下,李万来创办20余年的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却长盛不衰如日中天,开创了社团健康发展有为有位的典型范例。其经验是实在的,启示是深刻的。

1、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强烈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光荣梦想和“中华复兴我的责任”的使命感事业心及其献身精神,是其几十年执着探索辛勤耕耘超负荷运转的源动力。

李万来从多年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体会到,经济可能使企业强大,但文化不仅使企业持续的强大,而且能使企业伟大而有尊严。软硬失衡贻害无穷,协调发展和谐共赢,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和谐发展文化引领是真道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兴企强国。因此,他担任企业1把手30年里,始终注意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1988年,企业文化这一新兴的管理科学刚刚挤过门缝,在中国大陆洒落星星光点,许多人还没来得及习惯将“企业”与“文化”这两个曾经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了国内第一届企业文化理论学习班。在参加学习班的学员中,有一支队伍来自连云港医药采购供应站,带队的是党委书记李万来。这是一个不算大的国营企业,在全国、在江苏、甚至在连云港也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它的企业文化建设却在江苏省最早起步,即便在全国,它也是遥遥走在前面。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再谢绝领导的多次挽留,毅然辞职创建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虽然“创业艰难百战多”,面临诸多磨难和非议,他却淡漠名利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义无反顾的做企业文化的传播培训,一干就是20多年,把连云港的企业文化事业搞得越来越红火,使越来越多的人共创共享文化成果。

2、用心用情用智和到位到底到心的服务是前提,用心经营精细组织经常有效地文化活动是保证。

有为就有位,只要服务到位到底,社团也能干大事;学会更需经营,更要注重文化品位和文化效益。 20余年来,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坚持“动文化之力、活企业之脉、献至诚至爱、创卓越社团”的学会核心理念,以干事业做功德的心态全心全意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为文化兴市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正能量。做到了八个一:一支队伍,着力培养一批20余人组成的研究员队伍,发表数百篇以上论文和著作;一本杂志,编印《企业文化》期刊近200期(该杂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且与时俱进接地气、好学好读通俗易懂,是颇受业内外欢迎的杂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平台);一个品牌: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一个课题:着眼时代发展、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每年、每季选择有针对性企业文化课题研究,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平台:提供论坛、研讨、刊物、书籍、策划等活动及服务平台,每年数次举办企业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一个学院:弘扬国学文化的孔子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知识、提高员工道德素养、提高企业凝聚力为宗旨,定期举办为期一周左右的封闭式课堂,学习的震撼力使每位学员受益终身;一个标杆:培育树立本市优秀企业文化典范,发挥导向示范作用,先后培育宣扬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太阳雨、港务局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一次考察:选择国内卓越企业文化案例,每月至少一次组团赴现场考察解剖学习。先后组织140余个团队1.2万人在国内考察观摩、解剖学习优秀企业文化案例,还组织30余个团队1300余人赴20余个国家、地区考察交流企业文化。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用心服务保证质量,着力提升考察效益,使每个成员都能受到心灵的震撼、观念的突围、视野的开阔,学习到实实在在的经验,体验到服务文化服务品牌的魅力。包括孔子学院的培训,每次都是踊跃报名一票难求。

3、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考、虚心的学习和快速反应是关键。

他思想敏锐善于观察并勤学善思观念前瞻。每次听他发言不仅与市俱进常听常新,而且他前瞻的观念、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案例和激情的演讲,每次都成为峰会和论坛的亮点,振聋发聩令人深思。李万来会长是连云港市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曾远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特拉华大学修学企业文化理论。1990年担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研究员,并先后兼任淮海工学院等大专院校教授。他1991年创作的《企业文化新论》专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对普及传播企业文化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20余年来,他笔耕不辍,撰写近400多万字的企业文化点评、论文和专著,并应邀在全国作300余场振聋发聩启迪心灵的演讲。

。他见贤思齐 唯先必学,而且雷厉风行,主张少争论多实践,先学起来干起来再说。他的视角和触角遍及大江南北和国外的先进单位。1999年我们在全国的企业文化年会上邂逅相遇,思维敏锐的他对我的服务文化新科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认为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幸福企业的标志动力和保证,建设服务文化、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能力是现代企业和城市政府乃至每个员工市民的必然选择。因此,会后随即带领百人团队风尘仆仆的赶到河北听我的服务文化课,随后又力邀我几次到连云港宣讲服务文化,在孙悟空家乡掀起了一股服务文化的高潮。他数十次组织企业家到海尔海信和大庆等地考察探秘,近几年,竟连续八次组团明察暗访体验学习评述小微企业黑松林粘合剂的:“心力管理”,而且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和与众不同的演讲,就这种思维的敏锐唯先必学深学的精神和学习考察的频度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4、想干事、能干事、执着的干成好事、耐得住寂寞、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快乐服务的美德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尽管日益操劳殚精竭虑,尽管年逾七旬、却承受着青年人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尽管无利可图甚至费力不讨好,但李万来先生始终是乐观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信仰而战,为了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而做,是在做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是在从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载入史册的伟大的事业。每当他完成一次考察、搞完一次演讲、办完一个培训班,他在充满自豪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很快瞄准了下一个目标。大家看到李万来先生激情四射的演讲时,很难猜出他的实际年龄,这与他的乐观心态快乐服务和对文化

2事业的执著追求十分不开的。

李万来先生讲:全国人正在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而努力,追梦人只要信念坚定步履坚实,就能实现心中的梦!今天.二十岁的企业文化学会,正在为今后20年新的伟大的梦想再出发!

值此连云港企业文化学会20年,出于对良师益友李万来先生的崇敬,出于对这个文化宝贝卓越的文化服务贡献的感谢,我代表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和文化界赠送李万来先生两首诗作:

1、企业文化树常青,社团品牌功碑成;睿智激情春常在,成就企业快乐情。

2、李公德高又望重,万岁金銮赐殊荣,来日文化兴国时,美酒亲敬福寿翁。

作者 陈步峰 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会长 服务文化新科学开创者

13081124265

chenbufeng@126.com共享网站 中国服务文化网3

成与功读后感
《成与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